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040910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10日
公開
3

亞洲新興債 法人按讚2015-09-10 07:10:2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hwF3Xh 隨聯準會貨幣政策及中國景氣展望轉趨明朗,有助於第4季傳統旺季行情的展開,儘管市場波動難免,法人看好新興市場以及美國高收益債市,建議分批布局進場。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受到美國即將升息及中國經濟減速等擔憂衝擊,摩根大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屢創歷史新低,實已反映悲觀預期。 以歷史經驗來看,麥可.哈森泰指出,美元在聯準會升息後多有拉回休息的現象,且聯準會政策透明度提高,市場對聯準會升息早有預期及準備,伴隨2016年新興國家經濟可望自底部回升,有助新興市場貨幣上演反彈行情。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鍾美君則是提醒,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容易急漲急跌,可以幫助投資人達到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 鍾美君也建議在聯準會即將升息時,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都將加大,投資人不妨趁此機會,加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或者是考慮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型基金。 在美國高收益債市方面,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指出,目前美國高收益債、能源高收益債利差所隱含的違約率已經達5%至10%,遠高於信評機構穆迪對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升至2.7%的預估。 著眼美國經濟回升的趨勢並未改變,貝西.霍弗曼指出,高收益債歷經這波市場修正後,提供較佳的進場機會,看好B級公司債利差收斂及循環性產業的投資契機。 在投資建議上,永豐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曹清宗認為,新興市場企業債券今年挾著產業多元題材分散優勢,相對表現較為優異,而且歷經8月的修正後,目前投資價值逐漸提高,在信用債市中具有較佳風險報酬比。 至於美國高收債也因市場過度反應,利差擴大,投資價值出現,可以考慮分批進場。 ---------------下一則---------------  巴菲特看好中國「具備長期潛力」2015年09月10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股神」巴菲特周二表示,看好中國具備長期潛力,美國經濟則處於不慍不火狀態。他並透露,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日前出清艾克森美孚股票並入股PHILLIPS 66,其實是因為油價前景惡化。 估Fed將緩慢升息 巴菲特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美國也曾經歷好幾次戰爭和經濟大蕭條,但最後都能走出低潮。他指出,波克夏投資PHILLIPS 66是因為他仰慕董事長兼執行長賈蘭。 巴菲特同日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指出,美國經濟正以約2%幅度成長,不算差但也稱不上快。巴菲特認為聯準會(Fed)將緩慢升息,並表示自己從未根據對Fed的看法制定決策。波克夏未來可能花320億美元收購其他公司,多會用於收購Precision Castparts,但也強調不會讓波克夏持有的現金少於200億美元。 ---------------下一則---------------  大中華遇升息仍夠力2015-09-10 02:31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市場對於美國何時升息臆測不斷,法人指出,回顧2004年美國經濟復甦下的升息循環,美國利率從1%調升至5.25%期間,台股、港股和陸股震盪走高,分別上漲15%、32%和20%,都有雙位數的漲幅表現。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美國升息將主導全球下半年市場走勢和投資氛圍,但從基本面來說,本次美國升息代表對景氣擴張的信心,考量新興市場成長趨緩,預估即便升息,速度也將較為緩和,正與2004年的升息環境相似。 從價值面來看,許廷全指出,目前陸港台三地股市本益比都來到了長期平均值之下,考量接下來陸港台輪動加快、且陸股震盪風險走高,佈局上建議投資人跳脫傳統的陸股或是台股投資思維,以大中華市場的角度做評估,才能真正掌握投資機會。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近期公布經濟數據疲弱,基本面撐盤力道薄弱,但觀察港股整體本益比低於10倍,加上成交量偏低,指數波動幅度持續收斂,已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有利的布局機會,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分散投資於大中華股市相關基金。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中國債市專家陳珮珊指出,隨著大陸經濟由投資主導轉型至消費為本,大陸可能面對GDP增長放緩的阻力。 陳珮珊認為,GDP成長率將於2016年放緩至介乎6%與6.5%,而同年通膨年增率則維持在1∼2%間的溫和水準。儘管政府的改革計劃長遠應屬利好因素,但短期內不明朗因素可能持續。 ---------------下一則---------------  本益比降到15.8倍 大陸藍籌股可撿便宜2015-09-10 07:14:2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根據大陸研調機構最新數據,大型股目前本益比(PE)已降到15.8倍,接近歷史平均水準15倍,法人分析,大型A股(藍籌股)經過修正後,目前具有投資價值,中長線投資人不妨趁陸股打底時,分批進場撿便宜。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分析,大陸努力推動A股納入MSCI,逐步對海外投資人打開陸股大門,規劃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初上路的「深港通」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外資叩關,藍籌股是首選標的,因此鎖定大陸知名企業的A股基金,有機會順勢迎接資金潮。 楊國昌進一步表示,近期大陸官方的救市動作頻頻,本周發布徵求「熔斷機制」的相關意見書,未來考慮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如指數漲跌達5%,則停市30分鐘;漲跌達7%則全日停市,期望藉此降低市場波動;同時,官方也宣布持股一年免徵股息稅,鼓勵民眾長期抱A股,一系列動作,顯示官方穩市的態度依然積極。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在目前一連串的利好政策推出後,包括央行雙降、養老金入市政策再明確、證金歸來、股息紅利徵收差別化個人所得稅,等政策聯合出擊後,目前信心面及基本面底部有撐。 鄭慧文指出,市場靜待累積爆發力,指數仍將反覆震盪,在反彈過程中,具成長性但被超賣的大型個股,短期有機會先行走出估值修復行情。 至於評價面上,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早先外資券商指出,目前陸股評價面已經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1年歐債危機的水準,在政策持續出台下,一旦宏觀經濟走穩,中國股市至年底有機會出現一波不錯的反彈,也意味陸股在月線連三黑後在9月有機會收紅。 投資建議上,對於有意在目前進場的台灣投資人,楊國昌提醒,想要「錢進陸股」,境內基金是更「截彎取直」的策略,因為目前境內陸股基金投資A股的持股比例可達百分之百,但是對境外基金來說,投資A股仍有10%的上限。 ---------------下一則---------------  回購股份概念股 領漲抗跌反彈有力2015-09-10 02:3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標普500股份回購指數與美股大盤指數表現 http://goo.gl/etdGq8 全球投資人矚目的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會議下周登場,預期在利率政策明朗化後,歷經大幅修正的股票市場可望持續反彈,尤其是基本面良好,且擁有股份回購題材的股票,在股價經錯殺後,可望帶頭上漲。 根據彭博社統計顯示,美股自8月26日反彈以來看,標普500指數股份回購指數上漲6%,優於大盤標普500指數的5.5%,使得股份回購題材成為近年美股投資的新主流。 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產品經理葉依婷表示,美國企業回購股份的政策自2012年以來逐漸蔚為主流,主要是因為當公司回購公司股份時,有助減少公司在 外流通股數、提高公司股票的內含價值,進而推升每股未來預期的股價,所以總能發揮激勵股價的效果;再加上如果實施股份回購的公司營運情況良好,即便在面對 劇烈震盪的市場,股價經拉回後都能具備反彈力道。 葉依婷舉例指出,美股自8月17日到25日這波急遽重挫的過程中,標普500股份回購指數雖下挫10.98%,但仍優於美股大盤、標普500指數 的11.17%;但當美股自8月26日反彈至今,標普500股份回購指數上漲的幅度卻是領先標普500指數;顯示擁有股份回購題材的股票,股價確實擁有領 漲抗跌的特色。 瑞銀投信投資主管張繼文表示,根據彭博社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標普500指數的股份回購收益率約為2.88%,金額是1,320億美元,現金股利率則是2.05%,股份回購金額明顯超越現金股利,顯示在美國市場,股份回購政策已成為主流趨勢。 股份回購逐漸蔚為美股投資趨勢,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便鎖定股份回購概念題材為投資主題,是目前國內唯一以美國股份回購題材為投資主題的美股基金,不僅掌握潛在的股利收益,與股份回購所帶動潛在股價增長的資本利得,也能掌握股份回購收益。 且透過這種全新總收益的概念,讓投資人在波動加劇的市況下,有機會跟著企業布局反彈行情。 ---------------下一則---------------  四利多加持 醫療保健股看多2015-09-10 02:31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利率走向不明的變數將牽動市場信心,其中,獲利成長動能最強勁的生技類股,有機會帶頭領漲,法人認為,短線生技股獲利亮眼,長線更有四大利多支撐,後市看好。 大華全球保健基金顧問威靈頓投資董事暨副總裁Janet Perumal指出,儘管短期股市受到美國升息議題影響震盪,但就全球醫療保健產業來說仍有四大利多支撐,表現相對搶眼。 Janet Perumal分析,一來就人口趨勢統計有利保健產業,因為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每人保健支出隨著年齡結構推升激增。二來,全球醫療產業正進入一個創新的循環,像是許多疾病、癌症的新藥都慢慢推出,還有每單位基因組創新研發成本持續下降,而生技股本益比並未完全反映該產業的創新現狀。 第三是美國醫改法案後醫療相關的支出正加速;最後,新興市場成長中的財富,讓人們更重視醫療保健,相關支出也增加。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分析,據瑞士信貸的統計顯示,美國生技類股今年盈餘年增率可望達15.8%,居所有美國次產業之冠,緊接在後的則為通訊產業,但年增率也僅有9.8%,獲利成長動能可說遠遠落後。 此外,生技產業在每股盈餘表現也相當亮麗。根據瑞士信貸的預期,今年生技產業以29%的年增率居所有產業之冠,醫療產業則以9%的年增率緊追在後,但其年增率卻都遠遠不及生技產業。 瑞士信貸預估,生技產業在未來兩年的盈餘年增率同樣也居各產業之冠,企業獲利表現可望連年拔得頭籌。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近期指數震盪,雖然跌破年線,月、季線呈現死亡交叉、MACD走弱,短期技術面較為負面,但回歸基本面來看,整體仍然正向發展。 ---------------下一則---------------  全球消費旺季鳴槍 陸股耐心等候爆發力2015-09-10 02:31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9至12月消費旺季 http://goo.gl/7R7p1f 全球消費旺季9月開跑,法人統計每年9∼12月的全球消費旺季中,大 陸金九銀十及光棍十一到農曆年前消費潛力最龐大,且統計近10年MSCI新興市場及消費相關類股指數表現發現,平均都是正報酬,MSCI新興市場非必須消 費及必需性消費指數,下半年表現平均都有逾10%報酬,大陸股市在一連串利好政策推出後,市場靜待累積的爆發力啟動。 群益新興大消費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觀察海嘯以來,全球各主要國家9月起至年底前的平均報酬率表現,大陸金九銀十以消費商機著名,消費類股後市可期。展望後市,接連的返校需求、感恩節、聖誕節、新年等消費旺季,資訊科技的消費電子可望有好表現。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大陸救市出動國家隊,還打出了組合拳,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銀監會等四部委8月底聯合發文公告「於鼓 勵上市公司兼併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50家券商再集維穩資金,與證金公司進行收益互換交易,金額逾千億,9月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專家謝企剛認為,大陸基本強勁,特別是負債和產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嚴重,且散戶投資文化仍處於發展初期,加上銀行體系無立即 危機,大部分有問題的融資融券部位似乎已被擠出銀行體系,政府資金仍充裕,在多項可隨時動用的政策工具下,長遠贏家將是受惠政府刺激政策措施的企業,看好 環保、工業自動化、房屋及健康護理業。 陸股雖反彈,但在爆發力未彰顯前,仍應嚴控倉位靈活進出,鄭慧文指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有助於穩定市場風險偏好,A股市場融資持續大撤退,回落至近9個月低點,去槓桿後期估值水準尋底的過程,伴隨著風險偏好尋底的過程,短期大盤能否儘快企穩將是關鍵。 ---------------下一則---------------  歐股利空消化 絕地反攻可期2015-09-10 02:31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道瓊歐洲600指數回檔修正後單年度漲幅 http://goo.gl/JcY5np 受到原物料價格下跌、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疑慮以及美國升息時程的不確 定性,讓歐股先前漲勢受到壓抑,但回顧過去5年歐股經歷利空事件後,道瓊歐洲600指數單年度修正後漲幅最少有23.93%,2012年南歐債券殖利率攀 升,恐慌情緒導致歐股下挫,但整理後可上漲近4成。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歐股基本面逐步改善、加上政策利多方向不變,長線仍走在多頭格局上,只待利空消息逐步消化,反彈幅度值得期待。 林炳魁進一步指出,經過利空消息的一波修正後,歐股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但企業獲利仍持續成長,顯示投資價值,因此吸引資金持續流入。預計在基本面、評價面、政策面的三重支撐下,歐股後市仍不看淡。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洲央行如預期維持歷史低利及每月600億歐元購債規模不變,但考量新興市場放緩、匯率及油價下跌等因 素,歐洲央行本季下調歐元區GDP及通膨預估值,面對經濟風險上升,購債計畫持續執行至明年9月,其後或將延長期間,未來寬鬆政策將繼續支持內需成長並加 速信用環境改善,低油價亦同步提高民眾可支配所得及企業獲利,刺激私人投資及消費意願,寬鬆計劃微調推升市場對加碼寬鬆的預期,對歐系資產價格將產生有力 支撐。 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指出,從採購經理人指數及貨幣成長數據來看,顯示歐元區經濟狀況仍然強勁,接下來歐股的投資焦點將會再次聚焦在歐元疲弱、油價下跌及預期即將出現的企業獲利回升等因素。 柏瑞投信指出,投資人焦點可望重回歐股基本面,歐股行情再次鳴槍,預期投資人焦點將再次聚焦在持續復甦的基本面跟寬鬆環境上,未來在市場信心持續回溫的情況下,歐股具強勁反彈機會。 ---------------下一則---------------  美升息變數多 資金流轉進歐洲2015-09-10 02:31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歐股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 http://goo.gl/D0P1mc 美國升息前美國、新興市場變數多,資金轉往歐洲避風頭,法人說,除了規避風險的資金流進,歐洲企業獲利逐漸走高以及歐洲景氣復甦明顯,更是資金敢勇往前進歐洲的主要原因。 富達投資表示,歐美股市先前修正主要是受市場情緒影響,因上周歐洲8月綜合PMI還創4年新高。雖目前對聯準會9月是否升息並無足夠線索,但目前對歐洲企業獲利前景看好,加上經濟持續復甦,應能支撐歐洲股市。 富達投資表示,歐股股利率比歐洲公債收益率高240個基點,接近歷史最高位,顯現目前歐股相對於公債便宜且流動性充沛。財報幾近尾聲,預估第2季 企業獲利年增率為8%,不含能源股更高達18.8%。歐洲企業報佳音,加上弱勢歐元、低通膨及寬鬆政策的助益下,有利支撐歐股向上格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現階段投資人仍低估歐洲經濟與企業獲利的成長前景,目前較看好金融、消費耐久財與工業等循環性產業前景,預估這些產業今年獲利成長預估都將達1成以上,且股價比防禦類股便宜,將擔綱歐股多頭領頭羊。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指出,從幾個面向可以看出歐股基本面扎實,如歐元區的失業率降到了3年來的最低水準;在低通膨持續和全球成長仍有疑慮下,目前的量 化寬鬆計畫也有機會延長。他指出,雖然歐洲央行在上周沒有提出任何正式的政策變更,但卻將購買單一債券的上限從25%調為33%,被解讀為是進一步寬鬆舉 動的「跳板」。 ---------------下一則---------------  世銀跟進IMF 籲Fed暫緩升息2015年09月10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巴蘇(Kaushik Basu)跟進國際貨幣基金(IMF)呼籲Fed暫緩升息;不少市場投資人則呼應「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看法,Fed此刻不升息將永遠失去機會,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 下周升恐引發恐慌 巴蘇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中國成長疑慮升高衝擊全球經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周若選擇升息,恐引發新興市場恐慌與動盪,製造新危機,尤其北京當局上月意外促貶人民幣後,各界對中國經濟體質疑慮加深,在全球經濟更穩定前不宜升息。 巴蘇指出,即便Fed已充分預告,升息仍會導致「恐慌資本」撤離新興國,加劇新興貨幣震盪,也可能進一步推升美元,阻礙美國成長。 巴蘇也說,全球將進入成長進一步趨緩階段,世銀6月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8%,但在中國、巴西等新興國經濟減速,和美國以外工業國成長乏力下,當時預測面臨威脅,呼應IMF稍早表示10月恐下修經濟成長預估。 本月升息有支持票 正當市場對Fed下周例會感到提心吊膽,不少投資人認為本月是升息好時機,而且最好一次升2碼、一次到位。德意志銀行首席美股策略師比安科表示,美國通膨可能意外攀升,與其之後半年每次開會都升,不如一次升足。 ---------------下一則---------------  升息逼近全球震盪 避險首選新興亞債2015-09-10 02:31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聯準會最近一次升息各資產報酬率 http://goo.gl/G0NM9z 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召開在即,全球股、債市震盪加劇,回顧聯準會上一次升息,亞洲新興市場債券當時不僅獲正報酬,表現也優於股市、政府債券及高收益債券,法人分析,在此次升息初期,新興亞債可望相對抗震,是不錯的資金避風港。 市場短期避險氛圍濃厚,債市成了資金停泊的避風港,聯準會在2004年6月剛進入升息循環時,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在升息後一個月獲得正報酬0.93%,三個月擁有正報酬1.61%,發揮抗震、低波動、長期持有正報酬機率高等特性。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亞洲新興市場債券最主要的優勢是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回顧 2000年以來的債市,持有新興亞債一年,正報酬機率為86%,若持有三年,正報酬機率高達98%,鎖定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更可降低匯損風險。 鍾美君強調,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在聯準會即將升息之際,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都將加大,投資人可加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或者將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在風險性資產修正與升息的擔憂下,新興市場債出現吸引人的價位,其中新興亞洲因具有貨幣與財政政策支撐,成長性也較其他新興市場穩健。 但因美國升息前的市場波動較大,他建議,可透過複合債券的方式,廣納多元券種,不受持債水位限制,現階段可提高現金比重,並以品質較佳的券種為優先,待升息確立後,可靈活調整部位,加碼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是當前趨避風險並等待市場回升契機較佳的投資策略。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美國聯準會9月即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現階段債券投資以「高殖利率」和「低存續期」為首選,放眼各 主要債券,亞洲高收益債以7.4%的到期收益率稱霸,且存續期間僅3.8年,在各債券中最短,在美債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受衝擊程度較低,加上亞洲堅實基 本面撐腰,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下一則---------------  升息舉棋不定 新興債8月吸金42億美元2015-09-10 02:31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向追蹤報告出爐,8月新興債市仍吸引42億美元資金流入,連三個月淨流入,看好新興國家原幣債市高息優勢及匯率超貶後的回升契機,建議投資人近期將資金分兩至三批進場,或透過定期定額,掌握低檔布局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近期市場對全球成長減緩的擔憂,似乎大於對美國升息的擔心,其實景氣趨緩可望讓多數央行維持於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就算美國要先升息,預期速度和幅度也會放緩,有利新興債市有表現的空間。 野村新興高收益債組合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新興債市上周隨著全球股市回穩,大宗商品以及原油價格自低點反彈為主要原因,摩根大通銀行指出,2014年第4季新興市場債的私部門占GDP比重來到127%,整體發債規模增加;然在人民幣大幅貶值以及原物料價格波動下,對於新興市場債展望較為謹慎。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經過這一波修正,新興巿場債及高收益債是不錯的買進時間點,美國經濟依然持續復甦軌道,因此今年升息機會仍高。 但他指出,目前利率水準大致上反映美國今年升息的幅度,因此升息不致於為巿場帶來大幅波動,短期內,新興巿債及貨幣可能受到壓力,但長期來看,美國經濟成長仍有利新興巿場債後市表現。 摩根大通報告研究,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率將在今年第3季落底反彈,基本面逐步轉佳。預期2015年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率為3.7%,其中,新興亞洲為6.3%、新興中東非為1.2%、新興拉美為0.3%,呈現緩步復甦格局不變。新興國家央行普遍具更多寬鬆貨幣手段以刺激經濟,對於未來新興股債市有利。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新興國家積極結構調整,中長期展望依舊看俏,再者,多數新興國家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並陸續降息,有助於新興債價格表現。此外,新興債到期收益率約6%,低利環境中更顯耀眼,可望吸引國際資金回籠。 ---------------下一則---------------  歐QE再擴大 高收債與股齊鳴2015-09-10 02:31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上周歐洲央行暗示必要時將擴大寬鬆政策,不難看出歐洲還有量化寬鬆空間,有法人認為,歐洲量化寬鬆政策可能持續至2016年,且未來有機會再擴大規模,由於歐洲公司債違約率預期仍會維持低檔,歐洲高收益債會和歐股同樣會受惠。 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已連續出現3周賣超,值得留意的是,近一周賣超已漸萎縮。 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產品經理人Amie Stow表示,近期歐洲高收益債同步被贖回,主要是投資人因大陸經濟而陷入恐慌時,卻忽略歐元集團已通過希臘第3次紓困案的一大進展。 他指出,歐洲企業第2季財報表現非常優異,更證實歐洲基本面是相當穩健的,另外,歐洲企業依然較保守、防禦心態,預期違約率還是會維持在低檔。展望未來,歐洲高收益債短期還是會受大宗商品和美國信用市場影響,但因大宗商品相關產業的發債比重低,預期可較不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則認為,歐洲央行擴大寬鬆措施的成效,不僅於注入市場流動性,更提高國際投資人持有歐洲資產的信心,加上歐元貶值效應,增強歐洲企業獲利表現,消費耐久財、工業、汽車、媒體等循環性產業未來12個月獲利增幅上看兩位數水準。 除此之外,金融海嘯之後,歐洲企業的融資渠道有了結構性的改變,使歐洲高收益債市呈現蓬勃性的發展,質與量都有顯著的提升。 皮耶羅•蒙特指出,由於歐洲企業的發行條件比美國嚴謹,目前歐洲高收益債市以B級與BB級公司債為主體,維繫企業整體的信用品質;面對美國利率政策的即將改變,以及油價持續低檔震盪,歐洲高收益債市受惠央行的政策支持,以及能源占比低,期將有助於緩和整體組合的波動。 ---------------下一則---------------  買科技基金 聚焦三趨勢2015-09-10 07:13:55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滙豐中華投信將募集滙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加入各大投信競相發行陸股基金的熱潮,這檔新基金聚焦投資在中國三大科技趨勢:互聯網+、環保新能源與中國製造2025概念股。 中國大陸科技業近年來熱鬧發展,投信看到這股趨勢發行單一國家且單一產業的基金。以往台灣的基金,科技基金大多以台股或美股為主,近來陸續有元大、滙豐中華投信等,特別針對大中華股市的科技股發行基金。 滙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將布局55%在A股、30%在港股、15%在台股,除了科技股,也會投資互聯網+相關的傳產股。 滙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基金經理人韋音如說,投資中國大陸的科技股主要著眼於中國大陸政府的政策推動、廣大的市場,看中的是未來的潛力。韋音如進一步指出,科技股在近年來可說是多頭領頭羊,中國大陸在科技上有三大優勢—市場、政策,以及人才。中國大陸不論上網人數或線上購物金額都遠超過美國,中國大陸在2012年時也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此外,中國大陸的消費支出預期將從2009年的8,590億美元增加到2020年近4.5兆美元,超越美國。 其中,大陸政府於今年的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 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含蓋的產業包含了金融、醫療等與民生相關的所有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該檔基金日前取得證期局核准,預計14日開募,提供台幣、人民幣、美元三種計價。

1040909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9日
公開
7

後收基金藏玄機 分銷費大不同2015-09-09 01:44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一般A股(前收型)基金與B股(後收型)基金比較 http://goo.gl/b8Y1Pj 近年來手續費後收型基金蔚為風尚,投資人買這類基金,只要持續抱達3到4年,申購時就不用付手續費,但大部分投資人不知道,雖然免了手續費,後續仍須負擔「分銷費」,而且是每年都要付,該費用隱含在基金淨值中內扣。 不過,現在市場上已有投信推出3檔「N級別」後收基金,首創「無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投資人不必再被內扣隱藏分銷費,基金績效將更為提升。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解釋,市場推出後收型商品原來的用意是鼓勵投資人長期投資,不須因為市場影響進出而錯過時機,而當中的分銷費則是基金公司因 應此級別所產生的成本。而柏瑞投信一向以投資人最大效益為優先,也欲推廣長期投資的概念,因此決定只要投資人能持續持有3年後,除了免手續費,也不收取分 銷費。 雖說聯準會極可能於第四季開始升息,以及近期受到油價下跌影響,高收益債投資人情緒轉趨保守,但黃大展解釋,投資人對於高收益債市投資情緒已到近 兩年以來低點,但實際高收益企業違約率仍位於相對低點,高收益債CDX(信用違約交換)亦未大幅上揚,顯示其實目前違約風險仍低。 目前原油價格尚未突破前波低點,但高收益債券票面價格已提前反應至去年油價大跌時價位,因此柏瑞投信認為在未有系統性風險發生下,高收益債投資價值浮現,投資人欲介入N級別不失為一好選擇。 再者,與過去美國4次升息期間相比,美國高收益債具有較高的信用價差保護,相比於股市估值已於相對高點,目前高收益債市具有相當投資價值。 與過去期間相比,美國高收益企業財務體質仍位於相對均值左右,顯示信用風險發生機率仍低。據Moody’s統計,高收益企業於今年以來發債供給減少,伴隨全球貨幣環境仍顯寬鬆,資金充沛下預期價格可望有所支撐。 ---------------下一則---------------  市場波動 多元資產抗跌2015-09-09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劇烈、突發的賣壓,令人再度擔心經濟成長前景,又讓投資人歷經一次震撼教育,法人表示,金融市場變數多,銷售端較敢介紹投資人買固定收益產品或者多元資產基金,因為即使遇到市場重挫,該產品也較抗跌。 聯博投資預期201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2.6%,與過去幾個月的預期水準相近;而2016年全球經濟將加速成長至3.2%,且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經濟都可望加速增長,即使如此,近期市場波動還是嚇跑不少投資資金。 聯博投信多元資產投資部副總經理趙心盈表示,全球尤其是美國未來經濟可望將持續成長,加上企業盈餘表現仍穩健,儘管短期市場波動,長期仍充滿投資機會。 但她指出,在投資市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沒有穩漲不跌的投資標的,與其費心決定該單押何種資產,不如透過「多元資產」布局,將資產配置於全球市場中的股票、債券、不動產證券及其他類型資產,可望掌握各類資產輪動的投資機會,並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說,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的不確定性、油價與大宗商品價格走跌、陸股震盪的影響,加上市場風險趨避心理攀升,導致市場震盪加劇,使全球股市先前經歷較大幅度的修正。 不確定性依然存在,若重押單一資產或市場,將面臨較高的波動風險,多元資產的投資組合相較於美股與全球股市,明顯較為抗震。 陳柏基表示,在缺乏利多消息下,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前,風險性資產的整理格局將會持續,但從許多經濟數據來看,仍持續支撐美國經濟正向成長的趨勢,加上全球貨幣政策方向也保持寬鬆,整體環境仍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尤其是美股、高收益債與可轉債。 ---------------下一則---------------  多重資產 攻守兼備2015-09-09 01:44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出口至大陸占各國GDP比例 http://goo.gl/jY1lfa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大陸經濟減速讓投資人心慌慌,但根據Guide to the Markets統計,美歐日等成熟市場出口至大陸占該國GDP比重僅不到3%,僅少數新興市場與大陸製造密切相關比重因而較高。法人建議,可透過核心布局 多重資產,分批衛星布局歐日等經濟前景較為明朗的國家,是度過市場動盪階段的較佳因應策略。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隨著美國9月FOMC會議即將展開,市場上對於美國聯準會升息的看法分歧,恐慌指數仍維持在相對高點,顯示投資人的風險意識仍未消減,任何雜音都會影響市場的波動。 面對震盪加劇的環境,投資組合納入多元資產,較能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尤其是全球流動性仍然充沛,經濟持續復甦,通膨也溫和成長,有利股市、高收益債與可轉債等風險性資產表現,且這三大資產與公債相關性皆低,可有效抵禦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後,中長期利率揚升的風險。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心理面的不確定其實比基本面干擾還多,大陸經濟減速不過是投資人出場的藉口。過去大陸經濟高速增 長時期,成熟市場面臨產業外移壓力,導致經濟增長相對落後,然發展迄今,美國、歐洲及日本(G3)經濟成長與大陸經濟發展較為脫鉤,對大陸依賴度其實不 高,部分如塑化產業等甚至出現回流。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認為,美歐等成熟國家對大陸出口商品主要為奢侈品與工業品,而非原物料或零組件等製造端中階商品,受大陸產業轉型影響較低,多重收 益基金以經濟動能穩健成熟市場為主,占投資組合超過八成,更能掌握市場修正回穩後表現。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表示,市場資金風向球隨時在變動,去年美日風光,今年又輪到歐洲出頭,放眼全球海外平衡組合基金最能因應趨勢, 分散區域風險,隨全球股市回穩,維持股優於債的投資策略,受美國方面民間消費及企業投資回升,企業獲利將逐季轉佳,經濟可望穩步復甦,第4季股市表現可 期,相對看好美股。 ---------------下一則---------------  德銀:已開發國家股債太貴2015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研究顯示,從過去200年數據來看,目前已開發國家的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價格逼近歷史高點,如果央行調整現有寬鬆貨幣政策,這些資產價格恐開始下跌。 若升息價格恐跌 德意志銀行策略師李德(Jim Reid)、伯恩斯(Nick Burns)和貝克(Seb Baker)在「長期資產報酬率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已開發國家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的平均價格比2007及2008年高。儘管股市已從高點回跌,從過去數據來看,目前這些國家股票還很貴。 這些策略師認為,央行調整現有貨幣政策是最可能導致這3大資產價格崩跌的因素。如果美國聯準會(Fed)真的開始升息,全球經濟和資產價格最終將作出調整。 ---------------下一則---------------  月線連四黑後 台股基金進場吉時到2015-09-09 07:09:4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QNNkhT 台股短線反彈回到8,000點後呈現區間盤整,短線來說,觀察成交量萎縮,預期持續區間震盪,然而業者認為第4季台股不看淡,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基金分批布局,逢低加碼。 台股今年自4月站上萬點後後繼無力,下半年來因內外負面因素接連來襲,包括產業庫存問題、出口數據不佳、中國經濟數據疲軟、股市走跌影響,加上國際股市也高檔震盪疲軟,指數在7、8月更是加速探底,月線已出現連四黑。 統計台股自2000年來,月線曾經五度出現連四黑,除了三個月表現不一,其他在月線連四黑之後一個月、六個月及一年指數上漲機率幾乎達百分之百。永豐趨勢 平衡基金經理人黃俊欽分析,台股月線連四黑後指數上漲機率高原因有二, 一是從統計乖離角度來看,現在景氣雖然不若年初樂觀,但是公司基本面不會說變就變,因此跌到一定程度後,投資價值浮現。 此外,2000年後外資持有台股占比提高。外資對台灣上市公司持股在2003年後突破兩成,2005年底達到三成以上,台股體質經過外資持股比上升後,因操盤相對理性,台股波動也變小,月線連四黑以上機會變低。 短線來說,8,000點以上解套賣壓不易突破,因此這時定時定額分批進場相對有利,期待年底傳統旺季,貶值帶來的企業獲利及隨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台股第4季不看淡。 展望後市,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表示,從價值面來看,台股經過一波修正後,評價已位於歷史區間下緣,顯示短線超跌的價值吸引力,其中不乏具獲利成長動能,提供了逢低布局的時點。 投資展望上,保德信金滿意基金人張淑蕙則表示,台股已經來到相對便宜的時刻,投資策略上,應該採取採取「不停損、不輕易停扣」的定期定額投資模式。 ---------------下一則---------------  中國出口沒那麼糟 陸股飆3% 8月年減5.5%優預期 將祭出「更有力度財政政策」2015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略見起色 中國海關總署昨公布,8月出口以美元計年減5.5%,減幅比預期的6.6%和緩,並較7月年減8.3%改善,數據略有起色,市場預期中國政府將祭出更強力的支持措施,激勵陸股昨收盤勁揚近3%,港股漲逾3%,亞股普遍回穩,美股道瓊期指一度勁揚逾310點或1.9%,歐股也在經濟數據雙重利多激勵下開高漲逾2%,陸股富時中國A50期貨指數勁揚逾1.2%。 中國官方繼前晚釋出持股1個月以上股息紅利所得稅減免及指數熔斷機制具體實施辦法2大利多,中國財政部昨傍晚進一步發布《財政支持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稱下一步將實施「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包括加快推廣PPP(公共私營合作)模式、進一步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及深入推進財稅體制等改革等。 道瓊期指一度漲310點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昨收盤前最後1小時,在銀行股強力拉升而翻紅強漲,但成交量驟降至6個月最低,其中滬股成交量較6月高點銳減約80%;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交易量周一降至近3年最低,更較6月高點大減99%。 中國海關總署昨表示,8月出口連2月下滑,進口則創3個月最大減幅13.8%、連10個月下滑,使貿易順差較前月大增40%至602.4億美元(1.98兆台幣),為史上第2高。 1~8月出口年減1.4%、進口則減14.5%,且8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較7月下降0.1%至34,連6個月走低,顯示第4季出口壓力仍大。 上海交通銀行宏觀經濟分析師劉學智指出,中國恐難達成全年出口成長目標,因外部需求十分疲弱,人民幣溫和貶值尚未對出口帶來助益。 亞洲國家出口皆疲弱 Jefferies駐香港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師戴仕文(Sean Darby)指出,中國出口走疲態勢似乎難見盡頭,這對日本等市場勢必產生負面影響。他說:「不僅是中國,台灣、南韓與大多數亞洲國家及新興市場出口也都走軟。中國因是(區域)最大經濟體而獲關注,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情況稱得上很好。」 中國通常進口大量大宗商品與其他原物料,在工廠加工製成產品後再銷往海外,所以進口連連萎縮,對未來數月出口情勢恐非良好預兆,也間接反映外部需求降溫跡象,儘管部分分析師稱原油等原物料行情重挫,是進口驟降一大原因。 中國8月原油進口年增5.6%至2659萬噸或每日626萬桶,但較7月創紀錄的3071萬桶大減13.4%。市場憂心中國經濟減速削弱原物料需求,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昨在亞洲盤一度挫跌4.2%至每桶44.14美元,再度摜破45大關。但路透預期,待中國新增的商用儲油空間完工後,下半年原油進口量看升。 ---------------下一則---------------  日料將砸2.5兆日圓振經濟 Q2經濟成長調高為-1.2% 大摩:日圓被嚴重低估2015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于倩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昨上修第2季經濟成長率(年化季增率)至-1.2%,優於初估-1.6%,主要反映民間庫存增加對經濟的貢獻優於預期,惟庫存增加也存在隱憂,顯示企業面臨海內外需求疲軟,掙扎於庫存去化,分析師預期日本政府下月可能推出2.5兆日圓(6884億台幣)刺激經濟方案。 日本企業縮減投資 上季民間庫存增加貢獻GDP(國內生產毛額)0.3個百分點,大於初估的0.1個百分點,民間消費降幅也由初估0.8%微幅上修為0.7%。但日本企業縮減投資情況較原估嚴重,第2季資本投資較前季減少0.9%,減幅遠大於初估0.1%,打臉一再呼籲企業將囤積現金與激增獲利用於投資的首相安倍晉三。 同樣令人憂心的是,GDP修正報告也顯示衡量整體通膨的平減指數回落;該指數在1990~2000年代日本經濟停滯期間的大多數時間均下滑,去年日本央行寬鬆貨幣後翻升,如今再度走緩。 另一壞消息是:美國邁向升息,意外使日圓多頭重現,恐衝擊出口。彭博資料顯示,今年全年日圓匯價升值機率,已由8月的23%升至55%,可能中斷2012年來貶勢。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認為日圓「被嚴重低估」,兌其他亞幣長期將走升,尤其兌人民幣與韓元。 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經濟減速,也升高日本經濟風險,進入第3季仍舊缺乏動能,儘管7月零售銷售連4月增長,但工業生產與家庭支出均意外下滑。SMBC日興證券經濟學家牧野潤一認為,政府下月可望推出2.5兆日圓刺激經濟方案。 穆迪砍韓經濟展望 南韓情況也不妙,信評機構穆迪(MOODY’S)昨大幅下修韓經濟展望,今年預估成長率由原估3.1%降至2.5%,明年也由3.4%降至2.5%,理由是中國經濟走疲。 亞股昨在陸股尾盤急拉帶動下普遍反彈,但較早收盤的日股日經225指數下跌2.4%,收17427.08點。 ---------------下一則---------------  印度基金 好個9月天2015-09-09 07:17:0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nPdXhO 時序進入9月,觀察近10年每年9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表現,印度以4.96%居冠,韓國2.9%居次,菲律賓則是以2.48%拿下第三。市場法人表示,亞股後市值得期待,特別看好印度長線表現。 群益投信表示,歷年9月整體而言以新興亞股表現最佳,其中印度表現最好,後市不看淡;此外,亞股今年來除了中國股市外,其他市場明顯落後,不過在歐美景氣 復甦態勢不變以及資金寬鬆環境下,加上第4季消費旺季到來,都是有利亞股反彈的契機,投資人不妨趁機布局亞股基金,特別是印度基金更值得期待。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 MSCI 8月中旬最新公布的季成分股調整中,亞洲國家只有印度及中國權重獲得新興市場指數及新興亞洲指數雙升,其中又以印度獲調升的幅度最高,分別為0.14及0.19個百分點,顯示印度企業基本面備受國際指數肯定。 景順印度股票基金經理Shekhar Sambhshivan指出,印度持續改革,現階段有四大利多支撐,股市表現相對出色。首先是印度經濟拐點浮現,成長復甦有望走出谷底,凸顯堅實經濟實力 支撐後市動能。其次原物料價格走低,受惠原物料價格下跌,經常帳赤字可望大幅改善,有助抑制通膨。 ---------------下一則---------------  歐銀QE掃光歐債 市場流動性枯竭2015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歐銀)上月收購資產金額降到啟動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半年來最低,原因是歐洲放暑假期間市場流動性枯竭。 歐銀周一公布,其持有的公債、機構債、擔保債券和資產抵押證券(ABS)8月增加516億歐元(576億美元),不如7月的610億歐元及5、6月的630億歐元。 8月收購金額降低 歐銀打算在明年9月底前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但重申這項計劃可依據市場情勢來調整。歐銀在歐洲放暑假前收購的債券金額都超標,歐銀總裁德拉吉已暗示今年12月前可能採取相同策略。 荷蘭銀行(ABN Amro)固定收益策略師Kim Liu說:「歐銀的QE仍走在正軌,即使8月收購的債券減少。上周的數據顯示,對歐銀而言,歐洲的暑假已經結束了。」 歐銀周一公布的另1份數據顯示,9月4日止當周歐銀持有的公債增加119億歐元至3014億歐元,擔保債券增加11億歐元至1122億歐元,資產抵押證券增加3.82億歐元至115億歐元。 日本銀行(日銀)也面臨市場流動性枯竭的困境,上周宣布將1年內到期的國庫券納入購債範圍。Totan Research公司駐東京研究員寺田壽明說:「日銀將短期國庫券納入流動性操作,顯示正在為緊急情況做準備。」 日銀決策委員會成員木內登英上周表示,他對進一步寬鬆貨幣能帶來多少效果感到懷疑,寬鬆政策的效果正快速下降。 ---------------下一則---------------  歐元區好強 第2季GDP調升2015年09月09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統計局昨調升歐元區第2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季增率,由初估值0.3%上修至0.4%,第1季成長率也由0.4%上修至0.5%。第2季出口增長1.6%,反映歐元走貶可能提升歐洲出口競爭力。 德股早盤大漲2.6% 德國聯邦統計局昨同步公布,7月出口經季調後增加2.4%至1034億歐元(3.77兆台幣)、進口增2.2%至806億歐元(2.94兆台幣),大勝市場預期的分別增長0.7%及0.5%,雙雙創下1991年有紀錄來單月新高,顯示儘管中國經濟減速逆風,歐洲最大經濟體內外需求仍強。 表徵歐股整體行情的Stoxx 600指數昨盤中勁揚逾2%,德股DAX指數早盤大漲2.6%,法國、義大利股市都漲至少2.2%,西班牙股市也漲1.8%。 ---------------下一則---------------  Q4旺季到 美股報酬可期2015-09-09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過去幾個月是近期投資市場最難熬的一段時間,不過即將進入第4季的消費及股市旺季,統計近10年美股在第4季平均可繳出2%以上的報酬,且S&P 500指數各類股全數上漲,若將時間拉長到隔年五窮六絕前,平均報酬更超過6%,顯示目前正是進場布局的好時點。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從美國第2季GDP成長出現大幅上修來看,投資人對美國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中長期展望,依然抱持樂觀態度,股市波動劇烈,但對美國實質經濟影響仍屬有限,股市出現振盪整理現象,實屬短期波動,時序邁入消費旺季,可望帶給股市正面激勵作用。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美國近期經濟數據多優於預期,不過較重要的就業數據表現並不理想,8月新增非農就業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勞動參與率連續3個月維持在62.6%的低檔,使得失業率進一步從5.3%降至5.1%,落入預估的5∼5.2%的區間。 整體而言,雖失業率降,且工資漲幅高於預期,但新增就業動能減弱,使得9月升息機率維持30%不變,預期可能將延至12月,但仍不排除9月升息的可能。 愛德蒙得洛希爾美國價值收益基金經理人Christophe Foliot指出,美國延後升息的可能性升高,將使經濟成長動力得以延續,仍有利美股表現。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短線受到美國升息始點尚未確認以及大陸是否止跌回升,將使市場持續震盪。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預期未來併購將持續增溫,也是投資重要的主題。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近期美股回檔是受到新興市場恐慌情緒所致,並非美國基本面出現變化,且美股牛市循環的高點多出現在停止升息或開始降息之際,目前才剛要進入升息循環,美股多頭行情尚未結束,本波震盪提供空手者分批加碼或定期定額進場機會。 ---------------下一則---------------  企業貸款金融商品 法人投資新歡2015-09-09 01:44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相關產業獲利預期 http://goo.gl/j4xoHr 市場預期聯準會升息已成為固定收益投資人心中最大的隱憂。法人指出,根據經驗來看,升息循環期間高收益債券報酬仍是正數,且有一種「企業貸款」因採浮動利率,升息時反而受惠,適合追求穩健固定收益的法人投資。 巴布森資本(Babson Capital)經理人Martin Horne指出,目前法人投資人心中三大隱憂就是美國聯準會升息時點與幅度、大陸經濟放緩、能源價格持續下探,這三大因素使得市場近期波動加劇,不過,在波動市場中仍有好的固定收益標的具有投資吸引力。 Martin Horne舉例,像是企業貸款商品,因為採浮動利率,在升息期間反而有利。所謂企業貸款就像是戴爾電腦、漢堡王、Heinz(番茄醬品牌)這類企業貸款金融商品,因為都有抵押品,即使在雷曼危機時期,這種貸款商品的大盤指數報酬仍為正數。 另外,歐洲高收益債也相當看好,Martin Horne分析,歐洲高收債能源企業的比重很低,另外,也不太受到美國升息議題威脅,而且因為歐企對大陸曝險比重低,大陸經濟放緩的影響因素也較小,這些都使得歐高收債的收益相對穩定。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目前市場仍預期Fed今年內升息的機率相當高,反觀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卻表示ECB不排除再進一步實施QE,使得歐、美兩地的債券命運大不同,尤其是在高收益債方面,歐高收擁有政策面的加持,就中長期來說更具支撐。 張繼文指出,由於美國今年升息格局確立,這可能為美債帶來較大的利率風險,但反觀歐洲高收益債券,則是在負利率以及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加持下,表 現更相對持穩,加上存續期相對較短,成為利率波動下的較佳選擇。張繼文表示,近期歐洲公布的經濟數據符合期待,根據摩根大通的預期,今年歐洲企業併購活動 雖然較慢,仍可望緩步成長。 ---------------下一則---------------  美科技股 醞釀反攻2015-09-09 07:07:41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0V3Vna 近期受到全球景氣波動,影響科技股投資氣氛,法人預估短線上,科技股仍將隨大盤反覆測底。目前市場雖預估保守,但主要產業中科技股具備創新及評價面優勢,認為震盪築底後可望醞釀下一波漲勢。 根據截至9月4日的彭博資訊顯示,目前史坦普500科技類股預估本益比,自波段高點17.2倍降至目前的15.4倍,低於過去十年均值及大盤的16.2倍,具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建議投資人可趁股市震盪整理之際,逢拉回分批進場或採定期定額策略介入,並可側重網路、軟體、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股配置的科技產業型基金,也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透過加碼科技股的美國股票型基金布局。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則指出,美國醫療、科技表現佳,為今年投資主流,尤其今年美股三大指數中,又以Nasdaq指數僅下跌1%表現最抗跌,S&P 500各產業表現中也以非必須消費表現最強勢,而第4季又是消費及股市的旺季,投資人仍可持續留意。 ---------------下一則---------------  IFA蘋果加持 科技基金有亮點2015-09-09 01:43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2009年以來IFA後3個月科技指數表現 http://goo.gl/Q0wPWB 近10年美股Q4表現 http://goo.gl/hauwdr IFA 2015即將落幕,統計2009∼2014年IFA展舉辦後3個月,美銀美林科技100指數及那斯達克指數分別平均上漲6.02%及5.94%,蘋果新機緊接著發表,預估科技股具創新及評價面優勢,建議布局側重網路、軟體、雲端運算的科技產業基金為首選。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相較於硬體股,於科技次產業中較看好網路、軟體、雲端運算、資訊安全領域等新興科技股的投資機 會;預估2014∼2017年網路及軟體股EBITDA年複合成長率分別為14%及12%,較其他產業為高,顯示網路及軟體股具備高成長優勢,反觀個人電 腦銷售趨緩明顯,基金減碼仰賴傳統PC需求,或面臨營運轉型調整期的舊科技股。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方定宇指出,觀察美股過去10次4個交易日拉回10%後,後50日、250日指數平均表現分別為5.2%及20.1%, 反彈初期以防禦性類股表現較佳,但長期以景氣循環性類股表現較為強勁,特別是科技類股反彈幅度最大。科技股第2季獲利年增率仍達4.7%,優於預期家數占 比達68%,市場預期近兩年平均年化成長率仍在1成以上,近期股價修正後低於歷史均值,升息前震盪或回檔,提供良好進場機會。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美股今年獲利隱憂在能源產業下調,但S&P 500今年整體獲利仍有8%成長,明年更將回復雙位數成長。市場關注升息議題,股市將承受較大壓力,但升息確認後股市往往伴隨基本面強勁走揚,最具獲利支 撐的是新創產業及生技股。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強調,軟體股基本面未改變,且不少軟體公司對大陸曝險有限,加上部分營收為重複性收入,有助支撐,在基本面健全下,中期角度而言,回檔將提供買進機會。 ---------------下一則---------------  原油超跌 年底前有上漲空間2015-09-09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原油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跌跌不休,法人表示,原油底部訊號已現,由於先前原油明顯超跌,後市應有大幅上漲空間,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台灣唯一原油金融投資工具,即原油期貨ETF進行布局。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主管譚士屏協理分析,商品原物料趨勢極為明確,短期行情或有波動,但未來行情可望逐步止跌回升,原油再度破底機率不大,建議投資人對於原油後勢不宜過度偏空看待,積極型投資人可選擇原油期貨ETF進行布局。 譚士屏表示,原油過去30年共有5次因供需失調引發價格回檔超過5成,在這5次大跌中,原油一旦在行情低檔出現連續大漲,大部分均為底部確認訊號,而連續大漲幅度通常相當可觀,自14.68∼37.98%不等。 就目前行情預估,他指出,到年底為止,原油價格可望上看每桶60∼65美元,就近期價位觀之,仍有兩成漲幅,近期行情雖有波動,但預估低檔相對有限,建議投資人應盡早布局。 根據先前4次經驗,可以發現原油在觸底後一年漲幅最少也有63.33%,遠遠超過底部確認的漲幅,其中2008年金融海嘯後,原油現貨價格更是大漲147.94%,就此看來,目前原油價格仍在起漲階段,投資人仍可盡早介入。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2015年預期供給過剩的情況仍將持續,雖然OPEC不減產的決議使得油價下跌,並壓迫高成本的產油商減產,甚至退出競爭行列,但OPEC以爭取市占率為名而逐月增加產量,短期仍未見頂。 此外,伊朗制裁解禁對原油供給的衝擊須密切觀產,預計產量逐步回復時,將增加每日70萬桶的供給量,因此短期原油價格將呈現整理走勢,待供給問題逐一解決後可望回穩,並帶動能源類股表現,建議以油礦金多元布局產業的方式配置,分散重押能源類股的風險。 他指出,也可透過定期定額搭配鎖利機制,解決進退場選時問題。 ---------------下一則---------------  生醫基金 四利多護體2015-09-09 07:12:4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動盪,但生技類股表現仍強。基金經理人指出,生技股有多項利多支撐,創新更是最大推動力,生技醫療類股未來的報酬率將持續優於大盤。 威靈頓管理投資董事暨副總裁佩魯馬爾(Janet Perumal)昨(8)日來台指出,生技醫療類股受惠於四大趨勢,也就是人口老化、中產階級興起、創新持續及政府政策支撐。 佩魯馬爾特別強調創新的重要。她說,在2010年之前,生技醫療類股的表現不如大盤,但之後各種創新出現,尤其是在基因學。「我們逐漸了解到,許多疾病都與基因相關,這方面的商機很大」。 佩魯馬爾說,十多年來每單位基因組創新研發成本快速下降,五年來生技製藥新品的核可件數也暴增。展望未來,全球生技醫療產業的供應系統將產生結構性的轉變,民間部門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佩魯馬爾分析,在所有產業中,生技醫療股的創新不斷,大概只有科技股可以相比。未來數年,在低報酬的時代,生技醫療股的表現可望持續打敗大盤。 佩魯馬爾也是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的顧問,她說,未來醫療產業中贏家與輸家的差距將拉大。在醫療產業的次產業中,目前仍有許多潛在投資機會,商機有待挖掘。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今年以來,醫療生技股表現亮眼,除了市場震盪大增,具有防禦特質的生技醫療股備受資金青睞外,基本面優勢也支持股價走高。 瑪登分析,近年來受惠於人口老化趨勢所帶來的長線需求潛力,搭配新興市場中產階級崛起拉抬醫療保健開支,以及製藥技術日臻純熟加速新藥開發蓬勃,使醫療保健業擁有企業獲利成長爆發力。市場預估,今年醫療保健股每股盈餘年增率將達一成以上。 ---------------下一則---------------  Q4旺季到 精品基金撥雲見日2015-09-09 01:44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精品消費基金 http://goo.gl/zKlZME 精品股和精品基金近年流年不利,先是遇大陸打奢,近期又碰到全球貨幣戰爭疑慮再起,精品類股又成為人民幣貶值首要影響對象。然法人表示,因第4季精品旺季到,股價跌深後有反彈機會。 從今年以來至今,各精品基金淨值均呈現負值,績效不太理想,但法人對精品市場仍具十分信心,認為目前估值低於歷史水準,建議投資人可考慮分批進場。 野村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近期受中國人行放寬人民幣波動貶值影響,精品股價大幅震盪,然歐股於這波股災表現相對有撐,預期人民幣貶幅趨緩,歐洲央行寬鬆政策力道優勢仍在,歐元競貶效應仍然足以吸引大量的旅歐人潮,為歐系精品業帶來豐沛購買力。 且暑期度假旺季之後,緊接而來的第4季一連串的感恩節、聖誕節、新年假期的旺季消費,類股題材既多且廣,提供全球消費股更多揮灑舞台,目前是不錯的進場時機。 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不看淡精品及消費類股的原因,主要是因美國經濟成長動能強,歐洲景氣谷底反彈;歐元貶值帶動精品銷售業績 成長,尤疲弱的歐元對許多歐洲精品業者相當有利,對精品企業財報表現相對較佳;尤其奢侈品業者擁有絕佳的定價能力,獲利能力相對優於其他產業。 瑞士寶盛精品基金經理黃意芝指出,從精品類股已公布財報來看,多數優於市場預期,全球奢侈品需求正逐漸成長,許多分析師樂觀看待。在歐美經濟復甦下,全球消費力道逐漸回升,精品未來仍具有不錯的成長潛力 只不過,投資精品股或精品基金還是有變數,淨值也會多波動,百達投顧總經理陳詩舜表示,目前全球股市和產業的干擾因素,包括即使希臘債券危機的影 響已經趨緩,但歐洲還是有不確定性;美國加息的時機;大陸經濟增速放緩,重點在持續關注人民幣及政府政策,建議分批介入精品基金較佳。 ---------------下一則---------------  陸房市回暖 亞高收債看俏2015-09-09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房市持續回暖,連續10個月年增率下跌的百城房價開始回升,睽違兩年的房市「金九銀十」可望再現。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今年以來大陸房產穩健向上,帶動大陸房產債走勢回暖,在降息降準後,較低的借貸成本有效提高民眾購房意願、消化庫存,政策支持下,下半年房市價格回春將更確立,可望帶動亞洲高收益債走勢。 鄭易芸指出,亞洲多數國家目前仍處降息循環,對債券價格來說肯定是一大利多,對於持有美元及人民幣部位投資人,目前亞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580點以上,已來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可選擇多級別亞高收基金布局。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亞債殖利率與利差同步向下收斂,經驗顯示,短期利空往往創造中長期進場點,中國人行降息後的亞洲高收益型基金,短、中、長期皆能獲得亮眼報酬率,因此樂觀看待亞債後市,建議擇機增持。 宏利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美國市場受升息壓力而壓縮債市上揚空間,然此時亞洲投資等級債券仍擁有堅實的基本面,除各國持續維持或擴大寬鬆外,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利差相對歐美同等級債券仍高,對資金有較高的吸引力。 ---------------下一則---------------  市場避險氣氛濃 新興亞債抗震2015-09-09 07:02:3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bJTSz0 美國聯準會(Fed)下周將舉行利率決策會議,全球股、債市震盪加劇,手中的投資組合該如何因應?回顧聯準會上一次升息,法人分析,在這次升息初期,新興亞債可望相對抗震,是不錯的資金避風港。 市場短期避險氛圍濃厚,債市成了資金停泊的避風港,聯準會在2004年6月剛進入升息循環時,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在升息後一個月獲得正報酬0.9%;三個月擁有正報酬1.6%,發揮抗震、低波動、長期持有正報酬機率高等特性。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亞洲新興市場債券最主要的優勢是: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回顧2000 年以來的債市,持有新興亞債一年,正報酬機率有86%,如持有三年,正報酬機率高達98%,鎖定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更可降低匯損風險。 鍾美君提醒,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易急漲急跌,可幫助投資人遠離追高殺低的惡性循環,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在聯準會即將升息時,全球多數股債市波動都將加大,投資人不妨加碼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或是把其他波動度高的基金適度轉換至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展望整體市場,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雖然中國製造業PMI降至三年低點,使得投資人對中國需求前景擔憂加劇,不過,總理李克強緊急召開會議宣示六大政策穩住經濟,且明確強調「要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 劉蓓珊指出,這項喊話不僅顯示中國政府維穩的決心,事實上,中國經濟政策也正不斷修改,來刺激實體經濟增長。隨著亞洲高收益債利差因近期市場震盪而擴大,逐漸浮現長期投資價值,建議投資人擇機增持。 ---------------下一則---------------  擁高收債3年以上 正報酬率達93% 2015-09-09 01:44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持有美國高收益債期間及正報酬比率 http://goo.gl/eFRo8v 對於是否可介入高收益債,市場有多種聲音,根據彭博資訊調查,不管介入時間點如何,高收益債基金持有3年正報酬率達93%,持有5年後,正報酬率96%,但只要持有10年以上,正報酬率是百分之百,因此只要長期持有就不會虧損。 根據AMG研究機構統計,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過去一個月幾乎都是淨流出,然而近期淨流出金額已明顯縮小,因此,對於是否該買入高收益債基金,法人 們有不同的看法,向威投顧表示,以經驗來看,即使買在相對高點,持有時間拉長,很少有虧損,除非債券基金經理人買到不少違約債券。 向威投顧說,根據彭博資訊統計,不論任何時點進場買美國高收益債,持有3個月正報酬的機率是76%,隨著時間拉長,正報酬的機率愈來愈高。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高收益債波動加劇,但至今未出現流動性問題。在新巴塞爾資本協定下,自金融海嘯後,銀行與券商持債比率已降低,使得市場波動易受到避險基金的影響,因此即便高收益債的價格波動加大,基本面未改變,還是可以布局。 高明潔說,尤其是一些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量良好、低負債比、高利息保障的公司,就評價面來看,投資價值具吸引力,因此,投資人仍可逢低汰弱留強,找一些可聚焦在基本面佳、信評較好券種的高收益債基金投資。 ---------------下一則---------------  專家:美高收債 買點快來了2015-09-09 07:00:4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巴布森資本(Babson Capital)歐洲高收益債券研究主管洪恩(Martin Horne)昨(8)日來台指出,依歷史經驗,升息後,高收益債券的利差會縮減,且通常這項調整會在三個月內結束。 巴布森為美國萬通(Mass Mutual)金融集團旗下公司,主要協助機構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洪恩長期聚焦美國固定收益與歐洲高收益基金的走向與發展,替客戶建構報酬率維持一致的投資組合。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在即,洪恩認為,這次是有史以來被討論最多的升息,但預期幅度不會太大,初期可能升25-5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不至於影響美國經濟。一旦投資人了解這一點,市場的波動可望降低。 洪恩說,升息是投資人進場的良好時機,因為從產業基本面來看,除了能源產業外,企業的獲利能力還是很強。而且,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規模超過1兆美元,除了能源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優質產業及公司債可供挑選。 洪恩也有一些客戶喜愛美國高收益債,尤其是浮動利率高收益貸款。他認為,一旦正式升息,反而是買進美國高收益債券的時機。

1040908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8日
公開
8

多元資產布局 有錢途2015-09-08 07:17:0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劇烈起伏,投資人無所適從。基金業者指出,美國將帶領全球經濟持續成長,企業盈餘表現仍穩健,儘管短期市場波動,但長期仍充滿投資機會,建議投資人,採取股債兼具的多元資產布局方式,有助以較低波動掌握機會。 最近市場波動大,嚇跑不少投資資金。聯博投信多元資產投資部副總經理趙心盈指出,8月24日,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急衝到40。 趙心盈說,2010年以來,VIX有兩次達到40以上,一次是2010年5月歐債危機,一次則是2011年8月美國評等被調降。事後看來,反而提供長期投資的良好時機。 趙心盈認為,全球經濟仍溫和成長,三大成熟國家將提供不同的投資機會。在8月這波超過10%的修正後,美國S&P 500指數的本益比已經下跌到16.5倍,較上季底的18.3倍合理許多;歐洲內需動能及信用活動改善,顯示經濟復甦;日本失業率下降,企業資本運用更有效率,進而提升股東權益。 趙心盈表示,投資市場瞬息萬變,沒有穩漲不跌的投資標的,與其費心決定要單押何種資產,不如透過多元資產,將資產配置於全球市場中的股票、債券、不動產證券及其他類型資產,可望掌握各類資產輪動的投資機會,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度。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楊謹嘉指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唯一確定的是總體經濟走出谷底。只要投資標的分散,收益來源多元,因應不同市場變化,適時動態調整資產組合,並做好波動管理,仍能創造最高投資效率。建議投資人,可核心布局多重資產商品,掌握多元收益機會。國內相關多元收益產品,以全球型基金占多數,也可依自己需求加強某地區或類型的配置。 ---------------下一則---------------  經理人:景氣循環股漲相佳2015-09-08 07:12:3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股經歷8月股災重挫,且中國、歐元區經濟成長率紛紛走緩,利率期貨顯示美國9月升息機率已從50%降至22%,投信認為,美股非轉為空頭走勢,只是多頭暫時降速。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本波美股拉回主要反應中國經濟降溫的預期性衝擊,但統計歷史資料,五個交易日拉回超過10%後反彈,3個月、6個月報酬率分別為5%至10%;以產業來看,反彈初期防禦性類股表現較佳,長期以景氣循環性類股表現較為強勁。 方定宇指出,美企獲利續成長、併購活動熱絡,顯示企業信心強勁增加投資,對股價有激勵作用,感恩節、聖誕節等消費旺季使市場對第4季企業財報樂觀以待。 ---------------下一則---------------  櫃買連八紅 中小店頭基金強2015-09-08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櫃買市場8月底至9月初一波連8紅,7日續收紅,激勵中小店頭市場基金績效水漲船高,統計投信發行25檔中小型、上櫃型基金績效表現亮眼,近期台股中小型股有增溫現象,但個股震盪加劇,表現差異大,整體操作上仍以選股為重,法人建議利用基金進場投資的低波動優勢,選擇中小型台股基金。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重跌過後,指數來到相對低檔,後續可留意蘋果9月9日預期可能發表新一代iPhone,及其他新品推出,概念股後續可持續觀察。 且受惠新台幣走貶,外銷概念股的製鞋及紡織類股的獲利也可望出現成長,為近期投資市場上可多加關注的方向,建議選擇展望較佳績優股,與明年展望佳且評價偏低的中小型個股。 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指出,政策作多點火市場信心轉強,中小型股近期出現反彈,店頭8月底以來出現交易連8紅,回檔修正一天,昨日又收紅,續航力端看第4季旺季需求,包括iPhone新品銷售、半導體等產業第4季展望,及9月中FOMC會議;電子可留意這波跌深的新蘋概念股、汽車電子零組件,非電可留意食品股、運動品牌概念股、美國景氣概念股。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認為,台股經過8月斷頭出場及停損賣壓消化得差不多,籌碼乾淨,指數短線已經止穩,後續再探底的可能性不高;類股表現以先前跌深的電子股將反彈急先鋒,加上蘋果將在下周發表新產品,資金已有回流電子股的跡象,半導體、NB代工及PCB族群均有轉強跡象,隨著8月營收公布,電子股可望成為盤面主流。 傳產部分,楊金峰強調,以美國復甦概念股為佈局首選,包括紡織、製鞋、運動休閒、房屋修繕、門鎖等相關個股近期表現明顯強勢;中概股較看好與景氣連動性低的產業如食品、環保等類股,避開資本支出相關及原物料類股。 ---------------下一則---------------  傳產9月風光 台股基金有看頭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近半年績效 http://goo.gl/dF4wHg 國際股市漲多拉回,短線大盤累積漲幅不小,技術指標進入高檔,加上台 股在反彈到月線後,便陷入反覆整理躊躇不前,指數8,000點附近短線震盪,觀察過去10年台股9月表現,各類股平均上漲機率為65%,漲幅則以傳產較突 出,iPhone新機發表,在多樣化題材下,台股一般型基金後市有看頭。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美國本月中旬即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全球都密切關注近期的經濟數據是否會影響此次會議決議,若未升息將使資金面流向仍具不確定性,金融市場可能將會震盪一段時間。 林佳興指出,台股從低檔反彈將近千點後,波段漲幅超過2∼3成者不少,短線追高風險大增,因此操作上可留意業績表現續升及新品題材,包括產業合併概念股、美國景氣概念股、運動休閒產業、短期跌深反彈的權值股,包括Panel及PC組裝等產業,可持續追蹤。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指出,預估台股未來三個月的指數區間為7,800∼8,500點的範圍,下跌風險相對小於上漲機會,主要是歐美市場旺季前的拉貨需求將浮現,加上新台幣第3季呈現明顯貶勢,電子股連續兩季的獲利下修將結束,甚至有上調的機會。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指出,電子股庫存去化仍需一段時間,台股短線料將維持震盪格局,未來庫存調整問題改善後,看好具有獨特技術優勢及產品或經營模式有利基的電子公司。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台股經過8月修正後,斷頭出場及停損賣壓已消化差不多,籌碼乾淨,指數短線已經止穩,後續再探底的可能性不高,然因本波反彈速度又急又快,指數自7,200低點反彈至8,000點後,盤勢將為震盪整理。 類股表現上,先前跌深的電子股為本波反彈急先鋒,加上蘋果將發表新產品,資金已有回流電子股的跡象,半導體、NB代工及PCB族群均有轉強跡象,隨著8月營收公布,電子股可望成為盤面主流。 傳產部分,楊金峰表示,以美國復甦概念股為佈局首選,包括紡織、製鞋、運動休閒、房屋修繕、門鎖等相關個股近期表現明顯強勢,中概股部分,較看好與景氣連動性低的產業如食品、環保等類股。 ---------------下一則---------------  平衡布局台股基金 9月勝率大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10年9月漲幅前十大類股 http://goo.gl/qaIacn 統計顯示過去10年台股9月表現,各類股平均上漲機率65%,漲幅以傳產表現較突出,但由於蘋果iPhone新機將在9月發表上市,及美國景氣持續延續好轉,相關概念股業績續揚可期,因應多樣化題材,投信建議,9月布局台股一般股票型基金,有機會獲相對優的報酬。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近期市場動盪仍大,市場聚焦9月中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結果,但在產業庫存續調整 下,iPhone新品即將上市,及美國第2季GDP年化率成長3.7%,較2.3%初值大幅上修,顯示成長加速和企業盈利回升,美國景氣續好轉,相關景氣 成長受惠股的成衣、運動品牌、房屋修繕及汽車零組件等,可望續受惠,建議投資人布局一般股票基金,參與多樣題材利多。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蘋果iPhone新機本月將上市,相關供應鏈族群重回市場焦點,蘋果概念股看好,至於晶圓代工及封測族群、 金融族群、汽車零組件、美國復甦概念股等也值得留意;相對的,營建類股、鋼鐵�水泥�橡膠類股、百貨等內需相關族群宜保守看待。 台股經過過去五周下跌後,指數來到相對低檔,儘管仍有經濟問題疑慮;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認為,除蘋果新機題材及後續可能有其他新品推出的相關概念股外,在新台幣看貶下,外銷概念股的製鞋及紡織類股的獲利也可望成長。 雖然景氣燈號連2月藍燈,沒必要過度悲觀,統計過去5次燈號連2藍布局台股,中長線都有不錯報酬,建議中長線可把握逢低布局。 林佳興強調,台股8月指數下挫5.6%,月線連4黑,但承接力道強,預料全球股市整理後,觀察陸股及美股主要指標,及16、17日Fed會議重頭戲,還有台股8月營收陸續公布後,能持續交出亮眼成績的公司,股價必有機會隨之反應。 ---------------下一則---------------  陸股動盪影響 深港通恐延後2015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香港交易所(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近期陸股動盪可能令中港兩地市場互聯互通計劃進程放緩,香港市場人氣與成交量短期內仍與內地市場唇齒相依,當務之急是滅火,尋找應對方案才繼續推進,言下之意原本預計今年內開通的深港通可能推遲。 重心放在穩定股市 李小加昨在新加坡一場會議上表示:「目前是還在滅火的時候,不是過多談論市場『互聯互通計劃』的時候,市場當務之急是需要冷靜下來,並尋找應對方案才繼續推進。」惟他也強調,內地仍是「全球最安全」股市。 滬港通9個多月前開通後,投資人持續關心深圳與香港股市直通車(深港通)何時開通,李小加上月曾表示,深港通技術工作已在7月完成,開啟日期尚未確定,目前內地重心放在穩定國內股市上,港交所正等待監管部門批文,如獲批准,可能在3個月內啟動。 中國證監會7月曾表示,一貫支持深、港交易所開展合作,支持在滬港通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適時展開深港通。 ---------------下一則---------------  瑞銀:陸港股超賣 有望反彈2015-09-08 07:18:02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的經濟數據偏弱,加上A股去槓桿化壓力未除,陸股持續震盪,港股也已連七周走跌,但瑞銀投信昨(7)日表示,大陸經濟仍偏樂觀,陸港股都有超賣跡象,有機會觸底反彈。 瑞銀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施斌表示,近期再度引發股市不安的原因,主要有三:一、中國製造業指數創2008年以來新低,市場擔心中國大陸總體經濟不佳;二、聯準會(Fed)可能升息,市場憂新興市場資金外流續擴大,加上人民幣貶值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所導致。 施斌強調,目前投資人風險趨避的心態濃厚,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港股與陸股,全球股市都一樣。但也因為這波下跌,許多股票變得有吸引力,許多上市公司也祭出庫藏股護盤。施斌預期,未來要看到更多Fed延後升息的線索,及中國推出更大刺激方案後,股市才能穩定。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目前市場下跌主要反映Fed升息政策還未明朗化的變數,但目前不論是陸股或港股,股價都已經有超賣的情況,陸股目前更有打第二隻腳的跡象。 以境外中國基金大多投資在港股來看,張繼文指出,目前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本益比僅剩八倍,成分股的獲利增長預期約有9%,上市公司的獲利表現並不差。 ---------------下一則---------------  陸港股超賣 伺機而動等反彈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大陸基金績效 http://goo.gl/uxCcNN 聯準會升息政策未明朗、大陸經濟又趨緩,陸股近期震盪加劇。但法人認 為,無論聯準會9月是否升息,只要政策明確,對市場而言都是好消息,目前不論是陸股或是港股,股價都已經有超賣的情況,陸股目前更有打第二隻腳的跡象,因此只要靜待聯準會利率政策更為明確,不論陸股或是港股,都有機會出現觸底反彈的機會。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目前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本益比僅剩8倍,成分股獲利增長預期為9%,上市公司的獲利表現其實不差。 現在正值港股上半年財報公布高峰期,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和房地產商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業績都優於預期,顯見此波賣壓與企業基本面較無關聯,主要是市場心理面的影響為主;只要干擾心理面的變數消除,預料股價已出現超跌跡象的港股,便有機會觸底反彈。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根據經驗,大陸歷任新領導人首個五年計畫上路後一年,陸港股市都有歡慶行情,上證綜合指數在江澤民和胡 錦濤五年計畫的第一年漲幅約65.1%和130.4%,香港國企股第一年分別也有29.5%和94%的漲幅。由於十三五規劃是習李政權首次自主進行的長期 經濟規劃,推估相關經濟政策力道不會弱。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專家謝企剛表示,大陸經濟在過去30年高速增長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故經濟難以在短時期內急速轉型。促使經濟重返 可持續的增長軌道需要時間、投資及政治力量,而期間難免再度出現市況(可能大幅)波動的時期,就個別產業來看,長遠的贏家是可望受惠於政府刺激政策措施的 公司,特別是在環保、工業自動化、房屋及健康護理業。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即使上週中國股市表現仍弱,閱兵休市期間,官方不斷釋出政策利多下,短期大陸股市再大跌的機率低,證監會發表 維穩政策宣言,表示在股市發生劇烈異常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時,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管,將出檯穩定股市措施,中長期大陸股市仍不看淡,逢低將是定期定額 加碼布局好時點。 ---------------下一則---------------  產業多元 大陸科技基金受惠2015-09-08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匯豐中華投信董事長李選進指出,相較台灣科技類股著重半導體與相關產業鏈發展,大陸科技產業發展更多元,以MSCI中國A股科技指數為例,應用軟體(Application software)占其最大權重,且整體科技產業結構更加多元。 展望後市,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將有許多值得投資的標的。而近期推出的新基金,即是聚焦在大陸科技相關領域,主要投資於從事電子科技、傳媒、電信通訊等其他科技相關或受惠於科技創新的產業,以滿足積極型投資人的投資需求。 李選進強調,目前在兩岸三地的投研、顧問團隊,擁有超過120名投研成員,分析超過3,000家公司,透過團隊定期開會討論,可以達到「強強聯手」的效應。 此外,匯環球投資在中港台的中國基金產品線完整,合計大陸相關資產管理規模高達新台幣2,510億元,堪稱為「中國投資專家」。 匯豐集團在香港和上海經營已有150年歷史,長期耕耘大中華市場。如今人民幣地位提升、逐漸走向投資結算貨幣,匯豐更能憑著點心債的豐富經驗,發揮兩岸三地跨境整合的綜效,為投資人創造最大附加價值。 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指出,大陸科技產業結合了三大優勢與三大趨勢,趨勢方面,第一是互聯網+的發展迅速,再者是環保新能源的商機無限,最後以「Made in China 2025」集其大成。 在優勢部分,大陸科技業有三大優勢,分別是市場消費成長優勢、國家政策領軍優勢與人才資源提昇優勢,在市場震盪回檔之際,投資人可趁機參與大陸的科技成長。 ---------------下一則---------------  陸8月 外匯存底降幅史上最慘 大減939億美元 人行愈干預人民幣愈萎縮2015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于倩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前景看淡 中國經濟前景看淡,人民幣持續面臨龐大貶值壓力,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為阻貶人民幣,持續消耗大量外匯存底,昨公布截至8月底外匯存底創2年新低3.5574兆美元,較7月底3.6513兆美元大減939億美元,寫下史上單月最大降幅,近14個月有12個月下滑,僅2個月微幅增加,比經濟學家預估的3.58兆美元更低。 人行上周末表示,人民幣長期無進一步走貶理由,周一續調升民幣中間價35基點或0.06%,來到近1月新高6.3584元兌1美元,連5日上調,但上海人民幣即期匯率盤中仍貶0.2%,創2周來最大貶幅,中斷連6日升勢,終場仍貶0.15%收6.3652,離岸匯價也在數據公布後貶約0.4%至6.492,貶值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今年保7%難度降低 人行上月讓民幣上演20年來最劇烈貶幅,促使投資人押注民幣將續貶,人行為阻貶因而大舉拋售美元,導致外匯存底急遽縮水。交銀國際駐北京分析師李苗獻說:「若人行持續干預,中國外匯存底將繼續萎縮,干預愈重、人民幣貶愈重。」 中國統計局昨下修2014年經濟成長率,由7.4%降至7.3%,並預告2016年1月公布的最終值可能進一步下修,但重申今年可達7%左右成長,調整意謂去年未達成7.5%成長目標的失誤情況更嚴重,但也降低今年基期及保7%難度,仍加深前景疑慮。 中國下修去年成長率,升高中國經濟體質疑慮。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去年國內生產毛額(GDP)63.6兆人民幣(10兆美元),較1月初估縮減320億人民幣,主要反映服務業遭下修,工業與農業生產則雙雙獲上修。 下修去年經濟成長 初估值7.4%已是近25年新低,中國政府稱經濟正調整至成長趨緩的「新常態」。中國今年1、2季成長率均為7%,恰恰合乎全年目標約7%,官員坦承今年達標有難度。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學家王軍說:「過去幾年GDP數據均被上修,此次遭下修很罕見,但應是正常調整。」 將冀望服務業表現 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12月宣布中國2013年GDP較原估多3.4%,周一下修幅度相當僅有0.05%,調幅相對小許多,惟仍凸顯全球2大經濟體走勢分歧。上月美國商務部大幅上修第2季經濟成長率,由2.3%升至3.7%,而美國聯準會(Fed)下周可能升息,恐令人民幣承受更大貶值壓力,資金恐加速撤離中國。 服務業約佔中國經濟總產值的48%,高於製造業的43%與農業的9%,中國政府冀望服務業、尤其是嶄新的線上事業,能協助減輕經濟轉型陣痛。 ---------------下一則---------------  5% 7% 陸股擬設熔斷機制 防大波動 漲跌達觸發點將暫停交易2015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于倩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陸股3大交易所昨晚公告就指數熔斷機制(大盤暫停交易措施)公開徵求意見,擬設5%、7%兩檔熔斷觸發開關,漲跌幅逾5%,即暫停交易30分鐘,逾7%則全日暫停交易,藉此防範市場大幅波動風險。 中國上海證交所、深圳證交所及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昨公告,擬在保留現有個股漲跌幅10%限制前提下,引入大盤指數熔斷機制,以滬深300指數為基準,設置5%、7%兩檔觸發開關,當日最多啟動1次。 公告指出,觸發熔斷時,滬、深交易所暫停全市場的股票、基金、可轉債、可分離債、股票期權等股票相關品種的交易,具體以公告為準。股指期貨所有產品同步暫停交易(包括滬深300、中證5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但國債期貨交易正常進行。 當日最多啟動1次 此外,開盤集合競價階段不實施熔斷,若開盤指數已達觸發點,9:30即暫停交易,若漲跌幅達5%,即暫停30分鐘,收盤前半小時達5%,或全天任何時段達7%,則一路暫停至收盤,上午盤暫停時數不足,在下午開盤後補足,惟股指期貨交割日僅上午實施熔斷,不論跌幅5%或7%,下午均恢復交易,以利交割結算。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周末賭上央行最重要的「信譽」為陸股掛保證,加上中國證監會預告研擬股市熔斷機制等利多,上證周一僅跌2.52%收3080.42點,但分析師看衰未來再跌約2成才會落底。 專家料下探2500點 周小川周末在G20會上罕見以央行總裁身份評論市場,稱陸股調整已大致到位,加上證監會同步釋出利多表示,將採取多項措施穩定股市,並研究指數熔斷機制,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昨未如預期大跌。 不過,墨比爾斯(Mark Mobius)等多位全球知名分析師認為,中國政府2個月來空前救市行動恐徒勞無功,陸股還有得跌,上證恐下探2500點,意謂經過先前一番暴跌後,恐仍有近2成下跌空間。 【國際機構與專家示警中、港前景】 機構或專家╱示警 里昂證券鄭愛晶等分析師:不良貸款問題恐使陸銀行業雪上加霜 穆迪分析師郭書岑:陸銀行業實質不良貸款比帳面上金額多 高盛:香港4大銀行明年獲利最多恐減少37% 摩根大通:香港住宅房價明年起每年恐修正5~10% DeMark分析創辦人狄馬克:陸股上證再跌16%至2590點才落底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歐美 再現錢潮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McOJCl 全球投資氣氛回歸理性,帶動資金回籠風險性資產,基本面穩健的成熟市場買氣率先受惠,上周全面吸金,美股一反先前連續6周調節,上周強勢吸金82.16億美元;至於一度成為獲利了結標的的歐股上周再現錢潮,淨流入41.61億美元。 而近期頗受青睞的日股,持續第6周淨流入近23億美元,累計今年來淨流入逾490億美元,再創金融海嘯來的年度新高。新興市場賣壓已見收斂,惟資金已連續6周全面調節,大陸近期疲弱的經濟數據,亞太(不含日本)賣壓相對較重,上周再遭調節28.46億美元。 摩根美國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Jonathan Simon)表示,美國經濟維持擴張,勞動市場持續改善,內需消費也持續受惠低油價,經濟數據屢傳佳音,看不到任何美國應推遲至明年升息的理由,但受累近 日全球股市震盪,美國以外地區前景疑慮升溫,使得9月升息機率下滑,反觀12月升息機率較高。 聯準會升息前夕投資者將多較觀望,但賽門認為,美股估值修正後,9月將迎來龍頭股蘋果的新品大會,預期波動情況將有所緩和,加上美國就業和房市數據樂觀,穩健基本面有助於支撐美股後市偏多。 瀚亞歐洲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先前因大陸經濟成長走緩利空影響,引發資金撤離歐洲股市,難得出現較大幅度的拉回,但隨著利空大致反映,且歐洲央行近期下調通膨率和經濟成長預估,也考慮擴大或延長量化寬鬆(QE),激勵市場資金逢低進場。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上周歐洲央行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基準利率於0.05%不變,但下調歐元區今年到2017年的經濟增長及通膨 預期。目前經濟走緩的風險增加,歐洲央行將單一債券的購買上限從25%上調至33%,並宣示量化寬鬆政策將持續至2016年9月不變,甚至不排除擴大量化 寬鬆的額度及延長政策時間,也支撐歐股相對其他已開發市場抗跌。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大陸經濟確實在放緩,但以其龐大的經濟規模來看,即使僅有5%、6%的成長率,仍是相當良好的趨勢,且官方已釋出政策工具試圖提振經濟與市場信心,持續看好新興亞洲在大陸與印度兩大經濟體。 ---------------下一則---------------  上周淨流入82億美元 美股重展吸金大法2015-09-08 07:16:2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32nsCY 全球投資氣氛回歸理性,帶動資金回籠風險性資產,基本面穩健的成熟市場買氣率先受惠,上周全面吸金,美股結束連續六周調節,上周強勢吸金82億美元。 歐股上周再現錢潮,淨流入41億美元;近期頗受國際資金青睞的日股,持續第六周淨流入近23億美元,累計今年來淨流入逾490億美元,再創金融海嘯來新高。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中國上周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落入衰退的50榮枯分水嶺,成熟國家PMI仍持續穩穩站在50的擴張水準之上,顯示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經濟數據分化,基本面表現同步反映在全球資金動能。 謝瑞妍分析,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主因中國經濟數據疲弱,市場擔憂將衝擊近年來貿易高度仰賴中國消費及製造的新興國家經濟前景,但成熟市場出口至中國占其GDP 比例極低,中國需求放緩對成熟市場衝擊影響有限,預期成熟市場股市將在穩健基本面支撐下率先反彈。 摩根美國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表示,美國經濟維持擴張,勞動市場持續改善,內需消費也持續受惠低油價,經濟數據屢傳佳音。美股估值修正後,9月將迎來龍頭股蘋果的新品大會,預期波動情況將緩和,加上美國就業和房市數據樂觀,穩健基本面有助於支撐美股後市偏多。 歐股方面,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因目前經濟走緩的風險增加,歐洲央行增加購債政策的彈性,並宣示量化寬鬆政策將持續至2016年9月不變,甚至不排除擴大量化寬鬆的額度及延長政策時間,也支撐上周歐股相對其他已開發市場抗跌。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回歸基本面,歐元區7月失業率從前月11.1%下降至10.9%,為2012年2月以來最低水準,顯示歐元區經濟持續復甦,歐股未來仍然看好。 ---------------下一則---------------  新興亞股 期待Q4補漲行情2015-09-08 01:20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9月以來台股還是跟隨歐、美股大震盪,且8月全球PMI指數有三分之二呈現萎縮,風險資產偏好普遍下降,但觀察過去10年第4季MSCI主要指數表現,以MSCI新興亞洲指數表現最佳,第4季報酬率平均為2.7%,在亞洲豐富的改革契機題材下,及大陸經濟企穩、貨幣寬背景,亞股可望展開補漲行情,可評估震盪之際利用亞股基金多元布局。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今年以來亞洲各國政府紛推救市政策,印尼政府宣布稅務減免措施,吸引外資為要務,並預告經濟刺激方案將陸續出台,振興買氣;韓國調降消費稅,馬來西亞與泰國央行簽署備忘錄同意,從事貿易結算和投資,將擴大使用馬幣與泰銖;還有大陸國家隊持續出招,日本安倍三箭發威,均有利亞股投資機會升溫。 宏利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亞洲股市雖進入弱勢循環,但具吸引力的長期投資價值機會已存在市場,值得投資人留意。亞洲方面,企業在經濟成長趨緩下,仍有不錯的業績表現,預期第4季這些企業股價可望出現一波漲勢,看好台灣汽車零組件、印度非必需消費品、南韓醫療產業、陸港特定工業與金融相關、泰國基建。 惠譽信評分析年底前大陸經濟增長將加速,硬著陸可能性微;鄭慧文補充,大陸系列舉措刺激經濟增長,降息降准及貨幣貶值來提振出口,看出盡全力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預料五中常會,十三五規劃題材可望陸續發酵,第4季有機會出現反彈波。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認為,亞股向來有下半年的旺季行情,陸股經過大幅震盪,預期消化賣壓後仍值得期待;印度股市在政策開始逐步落實,經濟動能增溫,未來仍有降息空間,預期維持多頭格局不變,醫藥及消費族群將有較佳表現;東協股市因外資賣壓在Fed升息態度轉趨鴿派後略減緩,但各國股市走勢兩極,建議擇優布局。 ---------------下一則---------------  韓元貶破1200 創5年來新低2015年09月08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醞釀升息、中國經濟令人擔憂,帶動資金持續流出新興市場,亞洲與新興市場貨幣持續重貶,韓元兌美元周一貶至5年來最低價位,馬元則跌到逾17年來最低水準。 資金流出新興市場 韓元兌美元周一收盤下跌10.8韓元至1204.2韓元兌1美元,貶破1200韓元的心理重要關卡,創2010年7月21日以來最低價位。截至周一韓元已連續4個交易日走貶。 澳盛銀行(ANZ)駐新加坡資深外匯策略師Khoon Goh:「韓元正在反映美國8月就業報告的影響。我認為南韓央行不會干預匯市,韓元貶值不會讓南韓感到不悅,因為目前南韓出口不強,整體經濟情勢也依舊艱困。」 馬元周一也在中美2大利空夾擊下大幅貶值,當地銀行報價顯示,馬元兌美元周一一度貶至4.3405馬元兌1美元,是1998年1月以來最低價位,收盤貶值1.7%至4.33馬元兌1美元。 ---------------下一則---------------  印度基金 仍是外資最愛2015-09-08 07:20:2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eHDYSh 近來是外資今年第三度全面賣超亞股,但賣超金額已經大幅收斂,賣壓僅前周的一半。印度和南韓上周賣超金額最多,分別是4.6億美元和3.7億美元。今年以來,外資仍最愛印度,其次是台股。 中國經濟動能放緩,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跌破景氣榮枯線50,導致鄰近亞股持續承受賣壓,亞股上周大多收黑,只有泰國受惠於內資進場,上周仍有正報酬。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下半年以來,新興亞股受陸股拖累而走跌。雖然上周外資又全面賣超亞股,但印度及南韓的賣超金額只有前周的約兩成,台股賣超金額也只有前周的一半,意味利空逐漸淡化。 羅傑瑞指出,傳統旺季來臨,搭配返校潮所引發的消費熱潮,搭配中國十一長假所帶來的提前拉貨與備貨,有助挹注企業營收與獲利再上一層,作為亞股基本面的堅實支撐。 印度上周遭外資賣超最多,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分析,投資人擔憂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機率上升、印度盧比續貶及東印度發生大罷工潮等,印度上周重挫4.5%,連四周收黑,指數創下14個月以來新低。 林光佑說,中長線來看,印度股市仍將反映企業財報、雨量及油價走勢。只要國際金融市場未出重大利空,印股後市仍然看好。外資今年在買超印度超過40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亞股。 至於南韓,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南韓公布數據顯示內需溫和復甦,但製造業及外需依然疲弱:8月出口年增率衰退14.7%;進口 衰退18.3%。不過南韓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疫情風險已解除,加上南韓政府7月中推出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0.8%的補充預算,預計提 升消費與出口相關產業,可觀察是否提振股市。 台股方面,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表示,台股上周行情盤堅,在國際股市間相對強勢,但加權指數月線連四黑,雖暫有10年線支撐,但外有美國升息不確定因素,內有出口數據待改善,預期台股隨國際股市低檔震盪機會仍大。 ---------------下一則---------------  霸菱:德股體質佳 逢低買進2015-09-08 07:17:3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股市震盪,德國股市不但跌回年初起漲點,技術線型也不佳且正面臨萬點保衛戰,但霸菱德國增長基金經理人史密斯(Robert Smith)說,德國企業的競爭力還是很好,是市場對於消息面反應過於激烈,他將利用最近股市急跌的機會進行逢低買進。 綜合近期對歐美股市造成壓力的原因之一是人民幣貶值,史密斯說,人民幣貶值,對德國企業獲利影響有限,主要是中國大陸占德國出口市場比重低於10%。他所持有的中國大陸營收比重較大的公司,並未受匯率波動而影響,而且,即使經歷了8月中旬的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兌歐元匯價今年以來還是升值了4%。 目前,霸菱德國增長基金的第一大持股是戴姆勒(Daimler AG),賓士汽車正是旗下的旗艦豪華商務車品牌。史密斯說,他的選股哲學正是要挑選可在全球市場擴張的優質德國企業,即使在經濟放緩的中國市場,也可持續擴張。賓士7月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年增率有35%,今年1~7月的總銷量年增率達21%;僅僅中國市場,就占7月總銷量約五分之一的比重。 ---------------下一則---------------  美股本益比降 Q4動能強2015-09-08 07:08:1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經歷8月份修正後,美股本益比已接近歷史均值16至17倍。 隨第4季科技及消費等循環類股獲利成長加速,聯準會升息動向漸趨明朗,有望為美股再度注入動力。 瀚亞美國高科技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觀察美股過去10次4個交易日拉回10%後,而後50日、250日指數平均表現分別為5.2%及20.1%。 反彈初期以防禦性類股表現較佳,但長期以景氣循環性類股表現較為強勁,特別是科技類股反彈幅度最大。 再從企業獲利及併購情況來看,科技股第2季獲利年增率仍達4.7%,優於預期家數占比達68%,市場預期近兩年平均年化成長率仍在一成以上。 近期股價修正後低於歷史均值,升息前的震盪或回檔,提供良好的進場機會。 復華美國新星基金經理人呂丹嵐分析,美國企業獲利能力強,扣除產業前景較差的能源產業,整體企業獲利仍有5%至8%的穩定年成長。 此外,美國消費信心持續攀高,8月指數創下2007年以來次高,後市布局建議可以內需消費相關,或具產業競爭力及成長性之消費性電子、資訊服務等跨國龍頭跨國企業為主。 方定宇指出,美國企業現金目前占資產比重高達11.5%,來到歷史高檔水準, M&A併購活動持續熱絡。 特別是科技、醫療生化產業成長性強勁;其中,科技業帳上海外現金部位約達5,000億美元,今年來併購金額年增率高達300%,顯示企業的信心強化,將有利股價持續上漲。 ---------------下一則---------------  美高收債 收益率護體2015-09-08 07:07:3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4Y04cw 全球債市上周賣壓趨緩,市場逐漸回歸理性。美國貨幣市場基金之前連續四周獲得資金青睞,上周大幅流出103.5億美元。連續六周失血的投資級債券基金,上周再流失近23億美元。不過,高收益債券和美國債券基金失血幅度已見收斂。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美國經濟數據持續改善,增添市場預期美國年底前升息的機率。因此,像高收債這類對利率敏感度較低的債券,由於有較高收益率保護,足以降低美債利率回升對債券價格的衝擊,近期成為資金積極布局重點。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庫克表示,高收債信用利差最近已明顯回升,且因發行機構基本面良好,在景氣回升時將具有利差收歛空間,可抵消公債殖利率上升的衝擊,並可望創造優於其他債券資產的表現。 庫克強調,高收債企業基本面良好,企業營收與現金流維持健康水準,加上今、明年到期金額不高,有助於維持今年違約率在1.5%-2%之低檔水準。此外,全球景氣溫和成長,資金仍然寬鬆,都有利高收益債後市。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受到希臘債務問題、人民幣貶值與股市重挫等事件影響,今年6月至8月是史上美國公債交易最熱絡的夏季。 許家豪表示,受到市場動盪影響,美國投資級債8月發債量較前月大減60%,利差也擴張至17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以上,追平 2013年量化寬鬆(QE)退場恐慌時的水準。不過,巴克萊估計,今年以來美國併購活動熱絡,年底前仍有950億美元的發債需求。 美銀美林則指出,歐洲中央銀行(ECB)加碼購債計畫,將有利歐元區投資者向外尋求標的,如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或其他區域的美元計價投資級債可望受惠。 許家豪說,彭博資訊統計,分析師對年底美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預期多在2.35%至2.8%,高於目前水準。德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空間也受到壓抑,主要是ECB下調2015年~2017年的經濟成長率與通貨膨脹預期。 ---------------下一則---------------  高收債 經理人看好反彈行情2015-09-08 07:04:32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今年6月以來,因希臘債務紛擾、能源與原物料價格疲弱、中國大陸景氣疑慮,美林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跌幅已超過3%,但法人表示,過去五年一旦跌幅超過4%,都能收復跌幅,且屢屢攀高。 英傑華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陶德.楊博(Todd Youngberg)表示,雖美國升息決策不定或仍有波動,但美歐經濟持續復甦,高收益債優質標的將可隨股市反彈而有表現,近期利差水準約590基本點,未來信用利差仍有收斂空間。 由於歐美景氣持續復甦,從2010年至今,高收益債經歷過四次市場大修正,只要全球高收益債遇特殊事件下跌逾4%,在9~17周內均能收復跌幅,且還能突破前高;其中,在2011年第二次歐債危機時,波段跌幅超過10%,但17周後即收復失土,波段漲幅還達35%。 楊博指出,此波全球股市遭逢亂流,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於8月24日收低於309點,最近已出現跌深反彈。 市場正面臨美國近十年來的第一次升息,全球的動盪與聯準會的動作息息相關,楊博說,近期油價受到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等供給因素激勵,利於能源高收益債止跌回穩,雖市場預期美國升息前的債市波動仍大,但美國經濟持續復甦,預期高收益債優質標的可隨股市再有表現,宜以信用評級BB和B公司債布局策略。 野村環球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改善,油價維持低檔亦可令美國甚至全球消費增溫,整體而言仍有利高收益債券表現。 劉蓓珊認為,待市場恐慌情緒漸趨穩定後,有助風險性資產未來表現,高收益債反彈行情可期。 ---------------下一則---------------  高收債 美債 失血幅度收斂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gxbCHs 市場恐慌氣氛轉趨和緩,全球債市資金賣壓也趨緩,從連四周獲得資金青 睞的美國貨幣市場債券上周大幅流出103.5億美元可見。儘管三大美元債券上周再度全面呈現淨流出,投資級企業債連續第六周失血近23億美元,為今年最大 單周賣超,不過,高收益債券和美國債券失血幅度已見收斂。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隨著美國升息時程日益逼近,利率走升對債市的衝擊,遠勝過金融市場消息面影響,因此像高收益債券這類對利率敏感度較低的債券,由於有較高收益率保護,足以降低美債利率回升對債券價格的衝擊,近期成為資金積極布局的重點。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面對美國年底前將升息,高收益債前景最樂觀,高收益債信用利差近期明顯回升,因發行機構良好基本面,景氣回升時將具利差收歛空間,可抵消公債殖利率上升衝擊,可望創造優於其他債券資產表現。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受到市場動盪影響,美國投資級債8月發債量較前一月大減60%,利差也擴張至170點以上,追平2013年QE退場恐慌時的水準。 巴克萊估今年以來美國因併購活動熱絡,年底前仍有950億美元的發債需求;美銀美林則指出,歐洲央行加碼購債計畫的訊息,將有利歐元區投資者向外尋求標的,如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或其他區域美元計價投資級債可望受惠。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短期間市場仍受消息面、心理面影響而波動較大,但美國經濟回升的趨勢並未改變,而在這一波市場 明顯修正後,評價面更具吸引力,尤其能源高收益債殖利率已升抵11%、突破去年12月中的高點,預期隨市場風險偏好回籠,將引領高收益債反彈。 ---------------下一則---------------  亞洲公司債 美元計價優選2015-09-08 07:03:3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5XkfYI 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時程持續牽動亞洲資金走勢,貝萊德亞洲信用投資團隊資深信用投資分析師陳川俊(Suanjin Tan)說,若是美國未如預期在9月升息,有利於亞洲的固定收益市場。 在新加坡成長的陳川俊,中文很流利,對中國大陸很有研究,是貝萊德阿爾法系數投資策略部亞太區固定收益團隊的成員,也是亞洲信用投資投資組合經理。 他分析,人民幣放寬匯率彈性所引發的貶值效應,以及亞洲貨幣趨弱的反應,打壞了聯準會原有的盤算,在9月升息的機率已經大降,使得資金撤出亞洲的舉動會平穩下來。 人民幣匯率雖然波動,然而,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還有6.5~7%的水準,下半年就可見經濟動能回復,又有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陳川俊說,中國大陸經濟 仍可維持平衡,人民幣並不會因此就擴大貶值;只要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夠維持在6.4~6.5的區間,亞洲匯率也會維持穩定。 匯率變動的風險降低之外,亞洲國家、以出口為導向的東北亞國家,還有降息空間,例如,南韓在經濟上一來受到中國大陸低價產品搶奪市場、二來飽受日本匯率貶值的擠壓,體質很弱,未來仍有降息空間,也有利於亞洲債市的表現。 在如此的經濟環境下,貝萊德較看好的是美元計價的亞洲公司債,也鼓勵投資人應該要增加外幣資產部位。陳川俊說,以當地貨幣計價的公司債難免會受到亞洲貨幣貶值的影響,現階段的風險不小。 若投資在亞洲高收益債中,有許多中國大陸地產商所發行公司債,收益雖高,但很多人擔心會受到中國房地產市場放緩影響。陳川俊認為,大陸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是想控制價格不要漲太快,並不是想壓制,且能赴海外發債的大陸地產商,都是大型地產商,體質很不錯,違約風險很低。 目前,房地產高收益債券占摩根大通亞洲信貸指數(JACI)高收益債的市值占比為42%,只要投資亞洲高收益債,無可避免都會投資地產商發行的公司債,不僅中國大陸,印度、印尼也是。 ---------------下一則---------------  利差高點 亞高收債買點到2015-09-08 01:20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債利差超過580個基本點後的報酬表現 http://goo.gl/B8dcHF 大陸製造業PMI指數降至三年低點,市場對大陸需求前景擔憂加劇,摩根亞洲信貸指數殖利率彈升至7.85%,利差也擴大至超過580個基本點,來到589點附近,債券投資最關鍵的殖利率與利差雙雙來到少見的高點,法人指 出,非金融海嘯環境下,歷史統計進場後一年報酬率可達兩位數,目前正是進場亞洲高收益債券的良機。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統計,過去十年來,亞債殖利率超過7.8%僅9次,除了金融海嘯影響時間較長,其他發生期間的歷時天數都不超過30日;以利差超過580個基本點來說,過去十年僅發生3次。 進一步分析進場投資後三個月和六個月的平均報酬率均為正報酬率,持有一年的平均報酬率更達兩位數,以利差超過580個基本點為例,持有一年的報酬 率高達27.15%,私毫不遜於股票表現,即便遭逢金融海嘯的一年報酬率都相當亮眼,因此,在目前非金融海嘯的環境下,投資人進場持有一年的報酬率達 15∼20%的機率相當高。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大陸製造業PMI降至三年低點,投資人對大陸需求前景擔憂加劇,大陸經濟政策不斷修改,以持續刺激實 體經濟增長,統計至9月4日止,MSCI亞太不含日本地區股市近一年及今年以來的投資報酬率都為負數,但同期間以美元計價的亞洲債券都上漲,顯示在市場震 盪之際,投資人仍能在債市獲取較股票投資穩健且佳的投資報酬率。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近期國際資金在市場波動度擴大後,持續移轉至避險資產,暫時維持觀望態度。觀察短期日圓快速升值,美國公債殖利率再度落至2%以下,可發現低風險資產需求逐漸升溫。 王建欽認為,亞洲各國下半年進入傳統出口成長旺季,經濟成長可望解凍,美元為避險貨幣之一,且資金移出亞洲狀態尚未結束,亞洲幣別計價債券將可能受到短暫流動性降低的干擾而走弱,因此看好目前作為避險標的的美元計價亞洲投資等級債券。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今年來大陸房產穩健向上,帶動大陸房產債回暖,降息降準後,較低借貸成本提高民眾購房意願,政策支持下,下半年房市價格回春將更確立,可望帶動亞洲高收益債走勢。

1040905-0907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7日
公開
10

美歐股市 高度震盪2015-09-07 06:56:4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處於高度震盪期,中國大陸PMI數據趨緩,拖累歐美股市,但隨後在美國樂觀經濟數據及歐洲央行將採取更寬鬆貨幣(QE)政策,市場出現反彈。野村投信表示,大陸經濟趨緩與人民幣貶值仍是市場關注焦點,由於不確定性高,投資氣氛疲弱,一有風吹草動就引發市場賣壓。 就基本面看,美國經濟以內需為主,對大陸的出口占比僅8.5%,曝險程度不高,且美國經濟仍位於成長軌道上,近期修正,使美股Forward PE降到約16倍,價值面漸趨合理。 另一項觀察指標則是美國聯準會升息時程,9月升息機率在數據優於預期及市場反彈後,從24%升至38%;但新公布核心PCE指數年增率卻從1.3%降至1.2%。由於穩定物價是升息的考量因素之一,物價的下跌,可能使升息時點延後。 上周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將採取行動,如調高單一債券購買比例上限,挹注更多市場流動性支持經濟。野村投信指出,歐洲經濟已見復甦,寬鬆貨幣政策有助經濟成長,雖然大陸經濟走緩,可能影響出口類股,但歐陸服務業指標保持強勁,內需復甦步調良好。 ---------------下一則---------------  生技 日股 基金抗跌2015-09-07 01:4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http://goo.gl/FbRqAj 全球股市持續震盪格局,法人指出,因此理財時應首選抗跌標的,據統計顯示,在超過260檔海外股票基金中,6檔今年來仍維持超過1成以上報酬,分別是生技、日股基金,成為市場亮點。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從美國S&P500公布的企業獲利來看,健康護理產業公布的營收超出預期的比重達69%,為所有產業之 冠,也意味低於預期的比重為最低,產業不論是營運面或前景都看佳,讓產業不僅是今年S&P500指數中表現僅次於非必須消費產業的一個,更遠優於大盤。 且統計過去10年第4季均是生技旺季,各生技指數的NASDAQ生技、AMEX生技、S&P500保健、MSCI世界醫療保健等指數,平均都有逾2%漲幅,是後續布局不可或缺的標的。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S&P500企業第2季獲利表現,醫療保健產業獲利高於預期的家數比重超過9成,今年以來各主要產 業指數表現雖然疲弱,NBI生技指數今年以來仍有9%表現,且在全球醫藥需求穩健增長、新藥研發訊息偏多等多面向題材支撐下,生技產業仍可持續追蹤。 先機日本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劉振璋認為,日股短線上已超跌,進場布局日股的機會反而浮現,觀察日本失業率持續下降,7月降至3.3%,優於市場 預測的3.4%,代表日本景氣正持續復甦當中;且經驗顯示,日股在美國升息時表現相對較佳,日股目前超跌行情下,正是分批布局日股基金的時點。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強調,日本第2季經濟成長率再度出現負成長,但市場普遍預期第3季可重新回到復甦軌道,就企業獲利基本面來看, 日本第2季有超過66%的企業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企業盈餘展望仍強勁,更優於今年初預期的水準,日本股市後續表現仍值得持續關注。 ---------------下一則---------------  中小型股 長線有錢力2015-09-07 06:59:2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過去升息循環前後,中小型股價表現均優於大型股,且目前企業現金比重仍高,加上聯準會(Fed)強調會緩步升息,法人分析低利環境仍有助於企業融資,中小型股基金可望持續活躍。盤點國內七檔中小型股基金,近二年平均報酬上看20%,近三年報酬約50%,中長期績效表現不俗。 美國4日晚間公布的就業數據,是Fed升息的重要參考依據,8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7.3萬人,表現不如預期。 不過,8月失業率降至5.1%,是2008年初以來最低水準,薪資也加速攀升,經濟數據好壞參半,讓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華爾街專家認為「9月升息大門並未關閉」。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全球經濟進入「緩成長」時代,成長型產業仍將提供較佳收益,目前持續看好美國、歐洲的中小企業,受惠於區域經濟復甦帶動獲利增長,尤其看好四大產業:醫療器材、全球消費、創新科技及創新金融,營運規模有機會在未來三到五年擴充。 根據美銀美林上月最新預測,美國小型股今年獲利增長下修至2.8%,不過若扣除能源類股,獲利增長幅度達8.1%;美國中型股今年獲利增長下修至2.0%,若扣除能源類股,則獲利增長幅度仍達6.0%。江宜虔指出,股市已提早在三個月前已反映獲利下修,近期已持續轉趨樂觀。 復華美國新星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儘管8月以來全球系統性風險使得美股承壓,但美國經濟復甦相對穩健,仍是受到外部環境不佳影響最小的市場,且在相關數據公布後,資金明顯回流,建議可留意企業競爭力強且進入門檻高、營運模式佳的內需產業。 由於歐元區計畫擴大量化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擴張力道,預期也將為中小型股增添成長動能,循環性產業如工業、金融及消費等將受惠。 ---------------下一則---------------  IMF示警 Fed升息 沒回頭路 確定就業與物價穩定 「最好1次到位」2015年09月07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動向不明 IMF(國際貨幣基金)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警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升息前最好確定美國就業與通膨發展足以合理化緊縮行動,因一旦啟動升息便沒有回頭路。 拉加德上周六在安卡拉G20(20國集團)財金首長會1場記者會上表示:「Fed已許久不曾升息,最好1次做好,不要試看看再回頭(降息),我們認為行動前最好確定數據百分之百牢靠,已不存在不確定性,不論在物價穩定或就業與失業方面。」 Fed副主席簡報難懂 Fed官員上周末在G20會議期間解釋了可能升息的思維,西班牙經濟部長戴金多斯(Luis de Guindos)說:「他們對貨幣政策表達許多看法,部分因素支持升息,部分因素可能讓升息延後。」 盧森堡財長格拉梅尼亞(Pierre Gramegna)也表示,Fed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對G20官員的簡報,讓人摸不清美國升息動向,一方面表示失業率由5.3%降至5.1%很好,另一方面又提醒8月新增17.3萬個工作,但8月數據不太可靠。 G20公報「節制競貶」 出席G20的新興市場官員對Fed是否應在本月升息立場分歧,投資人也對Fed何時升息看法兩極,「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認為本月16~17日例會升不升息機率各半。 G20財長周六結束2天會議後發布公報,承諾「節制競貶」,為2013年來首度採用這類用語,表達對中國上月突如其來促貶人民幣引發新興貨幣跟進走貶的擔憂。上回G20發布聲明力圖避免貨幣戰爭,主要針對日本貨幣刺激措施帶動日圓貶至約5年低價。 上月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意外讓人民幣上演21年來最大貶幅,衝擊其他新興國家對中國出口前景。人行行長周小川與G20財金首長開會後在官網發布聲明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趨於穩定,人民幣長期無進一步走貶理由,股市調整已大致到位,槓桿比率明顯下滑,對實質經濟衝擊有限,金融市場可望更為穩定,政府加深市場改革的決心沒動搖,經濟基本面大致不變。 「民幣長期無走貶理由」 面對G20財長表達對潛在全球外溢的憂心,人行官員朱雋周六在安卡拉受訪時表示陸股震盪已近尾聲。中國財長樓繼偉也在G20會議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狀況仍在預期之內,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預計4~5年成長率都將保持在7%左右。 G20公報要點 ★匯率:促進市場決定匯率制度,真實反映基本面,避免競貶與貨幣戰爭,拒絕任何形式保護主義 ★經濟:全球成長不如預期,將採取果決行動助復甦重回正軌 ★貨幣政策:體認單靠貨幣政策無法達成平衡成長,重大貨幣決策須清楚溝通,降低負面外溢與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陸股長假後 全球皮繃緊 全看本周經濟數據表現 美股升息恐慌難逃「9月魔咒」2015年09月06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陰霾籠罩 在G20(20國集團)財金首長對全球成長表露憂心之際,美國即將展開9年來首次升息,以及陸股在4日長假過後會否再掀震盪,已成投資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焦慮,美股3大指數周線同步重挫、再陷修正,稍早回穩氣氛消弭一空,分析師紛紛預期大浪將持續來襲。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月16~17日將召開例會。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認為,中國經濟情勢才是主導未來2個月市場走勢的因素。因在中國外持有A股的人相對稀少,他說:「市場將更在乎中國經濟看來如何,和中國成長趨緩對全球經濟有何影響。」 中國未來1周將發布一連串重要經濟數據。中國7月出口銳減8.3%已令市場大失所望,倘若出口進一步走疲,勢必將引發負面反應。 恐慌指數上周五驟升 此外,LPL Financial投資策略師卡納利(John Canally)說:「未來1周中國數據是關鍵,但我認為即使數據強勁也不會有人買帳。人們將假設那是不實的。我不知道中國如何擺脫這種困境。」 上周陸股休市2日似讓市場稍獲平靜,無奈周五美國非農就業報告一出爐,未打消Fed本月升息可能性,反使市場因Fed可能在全球經濟逆風下升息而陷入慌亂。 有恐慌指數之稱的美股VIX(波動率)指數周五驟升8.55%至27.8,一改先前由8月高點53.29回落的態勢,寫下連11日高於25的紀錄;自211年至今年7月止,VIX僅5個交易日高於25。 在市場不安的氣氛下,美股恐難逃歷來本月表現均不佳的「9月魔咒」。 美股上周表現為今年來第2差勁,道瓊工業指數周五收跌1.66%至16102.38點、周線挫跌3.25%,S&P 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周線各跌3.4%及2.99%,且S&P 500過去12日共6日跌幅逾1%。 S&P 500指數恐大跌 道瓊工業指數和S&P 500指數均較52周低點差不到6%。Streettalklive執行長羅伯斯(Lance Roberts)說:「真正的風險在於S&P 500一旦跌破10月創下的52周低點(1820),可能將大幅走跌。」他指出2008~09和2010~11年曾出現類似跌勢,因Fed推出量化寬鬆才止跌。 據彭博調查,非農就業報告公布後,市場預測本月升息機率由26%升至30%,8月中旬中國無預警貶抑人民幣前則為48%。THEMIS TRADING LLC股票交易員凱普納(Mark Kepner)說:「這是第1次Fed例會在即,市場卻仍對Fed將有何行動毫無頭緒。」 市場感覺略無所適從 不只是美股,從歐股、亞股到新興市場股市上周全都走低。德意志銀行信用策略師李德(Jim Reid)說:「一大問題在於當前全球市場的情況無前例可參考,很大程度上我們全都盲目憑直覺行動。以往從不曾有這麼多重要國家如此大印鈔票、將基準利率維持在這樣低落的水準如此久。」 ---------------下一則---------------  G20財長會 日批中建設性不足2015年09月06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行長周小川上周五在G20財金首長會上,3度強調陸股泡沫「已破滅」,並表示近期不可能再促貶人民幣,副行長易綱也聲稱經濟基本面仍強健,力圖展現事態受控制的信心,但日本財相麻生太郎批評有關中國的討論「建設性」不足。 未對貶抑民幣做討論 麻生太郎透露,比起Fed何時升息,中國情勢才是會中熱議焦點,許多人表示中國成長趨緩對全球經濟是一大風險,尤其是新興市場。儘管中國官員屢屢對中國市場乃至經濟情勢持穩表露信心,但麻生太郎說:「這不夠,他們可能試圖展現有建設性的姿態,但卻不夠具體。」 另外,美國財長傑克•路(Jacob Lew)私下會見中國財長樓繼偉時表示,中國應避免匯率偏差與競爭性貶值,讓市場力量導引人民幣升貶。不過,G20官員似乎未對中國8月無預警貶抑人民幣的行為多做討論。 OECD秘書長葛利亞(Angel Gurria)受訪時說,中國非常明白自身情勢對全球有重大影響,但對當前面臨的問題也並非全數都有解答。 ---------------下一則---------------  美元走強 美企獲利恐續下修2015年09月06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升息在即,加劇外匯波動,看壞第3季(6~9月)美國企業財報的氣氛升高,據湯森路透調查,市場預期S&P 500指數成分企業,本季獲利將減3.4%、營收將減2.8%,本月持續下修機率不小。 Solaris Group投資長格理斯科(Tim Ghriskey)說:「隨著財報季和財測發布時節來臨,分析師可能將下調預測,而且發生速度可能很快。」 美元指數本季升0.8% 表徵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行情的美元指數本季來已攀升0.8%,一改上季回落2.9%的態勢,美元走強將削弱美國企業海外競爭力。 儘管企業大多已對匯率波動進行避險,但外匯市場波動加劇,使規避風險的難度升高。摩根大通全球外匯波動指數自7月中來已攀升28.3%。瑞穗金融駐紐約外匯銷售部主管伊里亞森(Fabian Eliasson)說:「貨幣政策走向存在不確定性,(匯率)波動勢再起。」 Wells Capital Management資產經理人鮑森(Jim Paulsen)說:「環顧全球經濟體的情況,對營收成長展望而言看來實在不太好,問題在於其中已反映出來的有多少。」 ---------------下一則---------------  避險基金:紐澳元貶勢近尾聲2015年09月05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疑慮、美國升息展望不明,引發日圓避險買盤,使日圓周線強升2%,徘徊6年低谷的澳元、紐元則進一步挫貶,但避險基金MST CAPITAL預期,澳元、紐元重貶態勢已近尾聲,即將觸底反彈,因聯準會啟動升息,後續升息步伐將極平緩,可望帶動美元回軟。 可望帶動美元回軟 澳元昨盤中一度貶0.83%至1澳元兌0.6959美元,繼周四貶破14年上升趨勢線後,續創逾6年新低,全周貶幅上看3%、將是連4周收貶。 紐元同步貶0.75%至1紐元兌10.6351美元,仍接近上月觸及的6年低點61.3。今年來澳元和紐元已各貶約14%及18%,在G10(10國集團)貨幣中表現最差。 然而MST CAPITAL創辦人沙圖爾(Gerard Satur)表示:「一旦聯準會開始升息─10月或12月最有可能─將說服市場這次升息循環將非常平緩,美元將隨之走貶。」MST CAPITAL押空澳元、紐元,近1個月績效上揚1.4%,使過去12個月來不計收費的報酬率達10%。 沙圖爾表示,澳元仍有些下行空間,但大波段貶值行情已結束。他坦承仍持有澳元空倉,但認為只要再出現一波下探0.65~0.69美元區間的貶勢,差不多就將見底,意謂Fed升息引發的短暫騷動過去後,澳元便可能反彈。同時,紐元可能貶至0.6美元上下,然後開始回升。 ---------------下一則---------------  陸股閉關結束 台股恐不妙 國安基金一夫當關 吳當傑:10月中旬前不會退場2015年09月07日蘋果日報【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美股重挫 台股國家隊力守,硬撐在8000點,不過,周一失守8000點機率大!美股4大指數上周收跌逾1%,加上上周五恢復交易的H股收盤墜2年新低,今重新開市的陸股恐面臨3100點保衛戰,台股今下修機率大,但國家隊力守8000點,10年線應會有守,國安基金操盤手、財政部次長吳當傑昨強調:「國安基金10月中旬前不會退場。」 吳當傑指出,這次獲得授權進場,主要考量國內、外基本面均不佳、股市投資人信心不足所致。他說,國安基金目前護盤大方向包括隨時進場以提振投資人信心、有實施庫藏股的公司為優先買進標的,10月中旬前不會退場。 香港H股上周五先跌 吳當傑強調,國安基金要發揮提振投資人信心的功效,只要讓投資人有信心,任何標的都可能投資,吳當傑說:「它(指國安基金)不是與民爭利、或是以獲利為目的而進場的,授權期間護盤資金會發揮應有的功效。」 陸股上周四、周五因對日抗戰勝利70周年休市2天,今重新開市,全球投資人繃緊神經,由於港股上周五已搶先恢復交易,在香港掛牌陸企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當日收盤墜2年新低,給今日陸股帶來壞兆頭,上證面臨3100點保衛戰。尤其中國本周將有出口、通膨、零售銷售等重要經濟數據出爐,若不如預期,陸股恐再遭摜殺並波及全球市場,投資人密切關注「國家隊」護盤成果。 市場關注FOMC會議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分析,目前市場上都在等待9月17、18日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會議召開,雖然後天(9日)i6s新機將發表,但蘋果這次不但沒有新機行情,上周五股價先跌逾1%,而大立光(3008)、可成(2474)等蘋概股股價紛紛失守年線,新機帶來的效應有待觀察。 法人:10年線不易破 莊明書指出,美國上周五因非農就業數據低於預期,市場預期9月升息機率降低,導致美股4大指數跌逾1%,今天台股開盤一定會受美股拖累開低,但接下來就要看陸股重新開市表現,一旦陸股走弱,將進一步衝擊台股。 不過,從國安基金護盤來看,10年線7764點至8000點是力守的區間,雖然今天台股下修機率大,但破10年線機率低。 萬寶投顧執行長王榮旭則認為,只要陸股今天跌幅控制在2%以內,那麼台股應不會有太大波動,畢竟亞股在上周五已先下跌,提前反映美股就業報告數據不佳。 雖然10年線有強力支撐,但上漲動能不足,在FOMC會議結論出爐前,指數在7800~8200點區間盤整,法人建議,靜觀其變,不要貿然搶短。 台股本周觀察指標 ★利多 .國安基金10月中旬前不會退場,有實施庫藏股的公司為優先買進標的 .9/9日iPhone新產品發表會 ★利空 .美股大跌,台股周一預估將開低,一旦陸股跌逾2%,指數恐回測10年線 .財政部公布8月進出口,市場預期進出口年增率維持2位數衰退 .營收陸續公布,營收不如預期或大幅衰退恐成為殺盤標的 ★操作布局 .FOMC會議出爐前,不宜躁進,適度降低持股 .指數將在7800~8200點區間震盪 .防禦性、秋冬旺季如紡織、生技、汽車零組件等類股為優 .電子股聚焦營收優於市場預期、近期股價相對強勢,且法人買進標的 資料來源:法人、記者整理 ---------------下一則---------------  陸指數基金亮眼 反彈十強占八檔2015-09-07 06:58:2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ud052o 陸股在8月底指數跌破3,000點關卡,隨後上證指數反彈逾6%;盤點國內相關陸股的主動、被動基金產品,在陸股反彈期間共有十檔超越上證指數表現,其中指數型基金達八檔。 觀察此波陸股基金反彈十強中,元大寶來上證50、國泰富時中國A50、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富邦上証180、元大寶來標智滬深300、復華滬深300A股指數等六檔漲幅超越10%。 永豐投信分析,回顧去年陸股起漲階段,也是由指數型基金領軍,可能是因為指數型基金多半是大型績優股組成,在指數低檔階段,穩健的體質相對具吸引力。 例如滬深300紅利指數包含高股息概念,此波股價修正拉升殖利率,資金湧進。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認為,從政策面觀察,此波陸股上漲過程中,暴增的槓桿行為使政府出手管制,造成直接融資暫停,原本預計的經濟轉型升級受阻,股市基本面也惡化。而官方也體認到經濟核心在穩,不在增長,預期未來會維持正向改革力道。 至於資金面上,林永祥說明,人行近期對匯率與利率都有動作,市場資金充足且有增無減,有利股市中長期推升動能。在籌碼面上,6月以來滬深兩市融資券跌幅已 大於主要股市跌幅,目前正在清除理財產品槓桿亂象,預計清理完畢後,籌碼將落入長期更穩定的投資者手中,有利股市中長期結構朝更健康發展。 展望後市,景順中國基金經理阮偉國指出,目前可從四大利多看待大陸市場後續發展,首先是資金面偏多,大陸官方透過存款準備金率與利率的調降,續推貨幣寬鬆政策,股市揚升動能值得期待。 其次是政策利多,包括針對基礎建設與投資活動的經濟振興措施,如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滬港通、開放中國公募基金直接投資港股等。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目前A股市場以震盪整理為主,8月下旬低點不易跌破,系統性衝擊過後,低估值藍籌具有跌深反彈機會,在經濟企穩及場內融資盤重回上升通道前,仍以震盪整理為主。 投資建議方面,鄭慧文認為,投資人可關注近期國企改革總體規劃方面的主題投資機會,且在大陸持續穩增長下,也可逢低布局十三五計畫概念。 ---------------下一則---------------  美元計價A股基金 用匯率避險2015-09-07 01:49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發行美元級別的境內A股基金績效 http://goo.gl/gjexo6 國人美元理財需求愈來愈高,統計今年以來國內投信業者已推出8檔陸股基金加掛美元級別搶市,法人分析,美元進入升息循環後,匯率波動可望趨緩,相較於「配置A股10%上限」的境外基金,境內陸股基金的A股持股比率可達100%,將是直接而靈活的選擇。 檢視國內8檔有發行美元級別的境內A股基金,以一年來的績效來說,同一檔基金美元級別的報酬,以新台幣計算後,都勝出新台幣級別,除了直接的匯率因素,經理人也可能會適度採取匯率避險。 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最新交易狀況,投資人預估美國聯準會9月17日升息的機率有32%、10月28日升息的機率為37%,而12月16日升息的機率則為43%。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表示,就算9月升息,美元進一步上漲空間可能有限,但在升息循環下,美元走弱的機會不高;回顧1994、1999、 2004年過去三次美國升息循環,在初次升息前1個月至後3個月,股市平均表現較震盪,建議可投資貨幣較為寬鬆的市場,例如近期降息、降準雙箭齊發的大陸 股市。 黃時彥說,歷史數據顯示,升息後6個月股市平均為上漲,反之,債券價格平均多為下跌,因此建議升息後仍是「股市優於債券」,以美元投資A股,不但增加外幣操作的靈活性,也可趁勢掌握A股的反彈契機。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信評機構惠譽提出,大陸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陸政府相繼出台一系列的舉措刺激經濟增長,包括降息降准及貨幣貶值來提振出口,看出政府盡全力保證經濟穩定增長,陸股第4季有機會出現反彈波。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近期大陸經濟動能持續放緩,不僅PMI指數跌破50榮枯線,工業生產、固定投資、進出口等數據也不如預期,經濟增長放緩疑慮加劇,但從細部數據解讀,製造業表現不佳,可是服務業相當穩定,反映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的分化趨勢。 ---------------下一則---------------  亞股跌夠了 蓄勢反彈2015-09-07 06:56:3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zAE6kQ 投資市場經過5月以來的大幅震盪後,全球不少股市都累積超過一成的跌幅,意味進入修正格局。 觀察亞洲股市,自2010年來共出現八次回檔超過一成的走勢,前七次平均跌幅約14%,之後短、中期則出現8%至16%反彈。 此次跌幅超過20%,整理近四個月,以過去經驗來看,不論空間或時間都已達滿足,預期再大跌機率有限,在歐美股市止穩下,有望走出一波反彈行情。 群益投信表示,今年全球股市在5月觸及高點後普遍出現修正,亞股過去五年出現過八次大跌,統計顯示,後續一、三、六個月甚至一年,上漲幅相當亮眼。且後六個月的上漲機率為86%,其餘時間上漲機率甚至達100%。 以今年4月底開始的修正來看,亞股這次跌幅及持續期間均超過以往平均,跌幅超跌,未來再重挫空間有限,隨時可能出現反彈。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過去這段時間亞洲市場不僅股市下跌,匯率也在美元強升下相顯疲弱,股匯齊跌的走勢,不少投資人將此次下跌與1997年的金融風暴相比,但觀察目前就亞洲一般私人公司對外借款�GDP比來看,已從1996年平均二成以上降至目前約14%。 在外匯存底�GDP比部分,也從13%提升至28%,在企業對外債務情況不高、外匯存底充足,亞洲國家再次發生金融風暴機率不高。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上周外資資金流出,亞股壓力已明顯較前一周減緩,去化賣壓再降,可紓緩指數下跌壓力。觀察過去十年第4季MSCI主要指數表現,MSCI新興亞洲指數表現最佳,第4季報酬率平均為2.7%,第4季亞洲有機會展開補漲行情。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這波全球市場恐慌拋售風險性資產的速度、力道超乎尋常,卻也創造進場契機,目前亞股已技術性超賣和不理性修正,估值已極具投資價值水位,投資人可把握低接契機。 ---------------下一則---------------  消費旺季到 提振亞股信心2015-09-07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全球股市受到美國升息不確定性、陸股經濟成長放緩與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表現較震盪。但據統計,自2000年至2014年以來,亞洲主要股市第4季平均報酬皆為正數,最低也有2.5%以上的正報酬,顯示在第4季消費旺季來臨前,買盤介入的趨勢明顯。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在消費旺季的支撐下,新興亞股後市看好,其中又以東北亞優於東南亞。主要是政策面上,東北亞包括大陸和日本等大國在貨幣政策或是經濟刺激力道上作多心態明顯,有助於市場信心提振。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亞股近期走勢主要還是受陸股影響,中國人行持續加大寬鬆貨幣政策力度,同時財政部公布6,000億新增地方債和3.2兆地方債轉換額度,預期未來基建投資力度也將提高,短線因製造業PMI指數不佳而震盪,但預期市場恐慌氣氛將有所收斂。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對亞洲小型股市場感樂觀,原因是現時市場流動資金性尚算充裕。大部分國家的央行均已下調利率,與美國將出現的情況不同。就此來看,小型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仍頗高。且現在亞洲股票獲利成長比美國及部分其他地區市場更佳,令人鼓舞。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亞洲各國正積極進行的重新平衡經濟活動的改革並鼓勵產業多元發展,將使規模較小的公司潛在受益,投資人可特別留意亞洲小型股投資機會。 ---------------下一則---------------  南韓下修明年經濟成長 將降至3.3% 中國減速衝擊大2015年09月05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走疲對亞洲威脅日盛,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崔炅煥在G20財金首長會議場外表示,將下修2016年經濟成長目標,由6月時預估的3.5%降至3.3%,以反映中國經濟減速產生的衝擊,但今年成長目標維持3.1%不變。 日本呼籲市場冷靜 崔炅煥身兼執掌經濟政策的副總理,聲稱將最大程度利用政府11.53兆韓元(3172億台幣)補充預算與央行去年來4度降息的效用,克服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及出口大幅下滑等打擊,實現今年經濟成長目標。 崔炅煥指出,因南韓與中國間緊密聯繫,中國經濟若嚴重惡化,將對南韓造成「極為巨大的衝擊」。不過,他仍認為中國有能力避免「硬著陸」。中國為南韓最大出口市場,南韓8月對中國出口銳減8.8%。 崔炅煥並敦促美國聯準會(Fed)和市場充分溝通,盡力降低關於升息展望的不確定性。他說:「倘若這類不確定性繼續存在,將成為全球經濟一大負擔。」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則呼籲市場冷靜,稱中國經濟基本面仍舊穩定,而近期陸股跌勢並未反映經濟基本面,投資人無須因此太過恐慌,示意G20會中可能將中國經濟情勢放在全球經濟的脈絡下進行討論。 陸股可能繼續修正 在過去幾周全球金融市場因中國經濟疑慮而劇烈震盪後,市場也開始浮現投資人反應過度的質疑聲。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德波諾(Melanie Debono)指出,中國股市和經濟相關性甚低,且經常大幅波動。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專家拉迪(Nick Lardy)認為,近期大跌後陸股本益比仍高達39,很可能繼續修正。 另一方面,愈來愈多人相信,北京當局8月中下重手貶抑人民幣的行為,背後原因更關乎民幣能否獲納IMF(國際貨幣基金)SDR(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的市場化改革,而非為了拉抬出口、提振經濟。 而且中國實際經濟狀態欠缺透明,可能引發太多不好的猜疑。拉迪指出,許多批評者可能忽略了中國成長模式已產生轉變,雖然工業生產等製造業數據不佳,目前服務業才是帶動中國成長的驅力。 ---------------下一則---------------  歐洲經濟穩定向前 低檔空間有限2015-09-07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Markit採購經理人報告通常足以影響市場動態變化,而8月的報告引發近年來股市最差的表現,使得全球股市全面一度被大幅修正。晨星基金說,該指數所呈現數據並非全面不佳,其中歐洲仍是穩定持續復甦,因此有的歐股明顯被錯殺,當市場回穩後,歐股自然會回到應有軌道。 晨星基金表示,雖然美國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7月的53.8略為降低至52.9,但仍是所有調查地區中表現最佳者。Markit報告對歐洲經濟表現十分樂觀,因為歐洲製造業所創造出來的就業機會,讓該指數出現自2011年以來最高的增幅,就某個程度來說,就業機會增加與失業率降低,較整體經濟增長要重要。 晨星基金產業分析師Robert Johnson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法以外的歐元區國家表現都很出色,PMI數據超過德、法兩國,來到55左右。弱勢歐元及便宜的能源價格明顯地提振了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經濟復甦力道,且遠大於對德、法兩國的影響。8月是法國放年度大假的月分,因此該國8月結果不理想是可以理解的;但德國的數據下降,則和大陸經濟趨緩有關係。 Johnson認為,大陸對德國來說是重要的出口國,約占德國GDP的2.6%,占美國GDP僅0.9%,大陸經濟增速的放緩,對德國的影響將大於美國。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表示,未來帶動歐股向上力量有三:一是根據Factset統計,歐元貶值加上評價面合理,預期歐洲企業併購議題延續至第3季,而在第2季時購併金額已達金融海嘯來最大量。 二是歐洲經濟仍維持在復甦的趨勢之上;三是歐股第2季財報結果亮麗,財報優於預期的比率達54%,較過去平均48%高,獲利改善的情況可望維持至2016年。 萬寶投顧也建議,歐元區經濟GDP成長不多,但腳步還算穩健,8月受到股災拖累出現近9%跌幅,一向受國際資金青睞的歐股基金也停止連續14周的淨流入,但不排除歐洲央行會再出手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因此即使歐股未來因黑天鵝事件下挫,預估低檔十分有限。 ---------------下一則---------------  歐股基金 再咬QE補丸2015-09-07 07:01:1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M7btDe 為擺脫新興市場成長動能趨緩的現況,歐洲央行(ECB)正在考慮加碼或延長量化寬鬆(QE)計畫,以拉抬經濟復甦力道,有望為歐股後市再添上升動力。 過去每當ECB推出寬鬆政策後,市場氣氛轉趨樂觀,並同步反應在股市表現,不論是後三月或後六月走升機率均達百分百,顯見一旦ECB再出寬鬆利多,可望直接挹注歐股彈升動能。 根據摩根投信統計,近五年ECB歷次宣布寬鬆後,歐股後一個月、後三個月、後六個月平均漲幅分別有近1%、4%、9%的好表現,並呈現直線上漲趨勢,顯示ECB寬鬆政策對市場投資信心具有提振效果。 近期面對歐洲經濟成長和通膨預測受累於外圍雜音干擾,ECB不僅調高政府公債購買比重上限由25%至33%,甚至擬擴大或延長QE,有助歐股另一波資金行情。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ECB自今年1月22日宣布啟動QE以來,每月持續購債600億歐元,而3月9日全面QE登場後,資金行情推升德國、英國、挪威、 丹麥及瑞典等國家股市接力攀上歷史高峰,證實QE刺激歐洲經濟成長之餘,也對歐股漲升動能有相當強勁的支撐。 再者,貨幣寬鬆政策有望延續歐元兌美元中長線趨貶。 巴洛克說明,歐元維持弱勢提高歐洲出口企業價格競爭力,有助於挹注至歐洲企業獲利動能。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分析,由於歐元區經濟數據與物價走勢低於預期,歐洲央行已表示QE將持續進行,並將視情況延長時間或進一步擴大規模,有利持續為歐股注入充沛流動性,增添上漲柴火。 ---------------下一則---------------  QE加碼有望 歐股添柴火2015-09-07 01:49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洲央行(ECB)歷次宣布實施寬鬆政策後的歐股表現 http://goo.gl/krJdDW 為擺脫新興市場成長動能趨緩的現況,歐洲央行(ECB)正在考慮加碼 或延長量化寬鬆(QE)計畫,以拉抬經濟復甦力道,有望為歐股後市再添上升動力。就經驗來看,過去每當ECB推出寬鬆政策後,市場氣氛轉趨樂觀,並同步反 應在股市表現,不論是後三月或後六月走升機率均達百分百,顯示一旦ECB再出寬鬆利多,可望直接挹注歐股彈跳動能。 摩根投信統計,近五年ECB歷次宣布寬鬆後,歐股後一月、後三月、後六個月平均漲幅分別有近1%、4%、9%的表現,並呈現直線上漲趨勢,顯示 ECB寬鬆政策對市場投資信心具有提振效果;近期面對歐洲近期經濟成長和通膨預測受累於外圍雜音干擾,ECB不僅調高政府公債購買比重上限由25%至 33%,甚至擬擴大或延長QE,有助歐股另一波資金行情。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貨幣寬鬆政策有望延續歐元兌美元中長線趨貶,由於MSCI歐洲指數成分股中有將近半數營收來自於歐洲以外地區,歐元維持弱勢提高歐 洲出口企業價格競爭力,有助持續挹注至歐洲企業獲利動能,料將成為歐股續揚的強力支撐。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近期全球風險資產普遍遭拋售,原物料價格也續破底,但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歐股基金今年來持續吸金,顯示由基本面推動的牛市,更能獲得資金青睞。 李宏正分析,近期風險趨避意識升溫,多數股市跌破年線,加上美股已近3年半未有達10%跌幅的修正,若市場情緒未止穩,股市跌幅可能再擴大;但此波下跌的引信並非因美歐經濟惡化等因素,而是市場憂心大陸需求減緩將拖累全球經濟,可視為歐股牛市的中期調整。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歐洲復甦前景,國際資金持續流入歐洲股票型基金,相對看好歐洲循環股投資價值,尤其大型銀 行過去一段時間持續去槓桿及提高資本比率,體質漸趨穩健,對希臘曝險也大幅降低,考量金融股價仍未反應基本面改善,在利空散去後,投資人可望重新聚焦基本 面,漲升空間可期。 另外,超過九成的歐洲企業已發布第2季財報結果,受惠於歐元貶值,整體財報表現驚豔,歐洲企業第2季盈餘持續上修,根據Thomson Reuters預估,歐洲企業第2季盈餘年增率達8.2%,優於預期比重達55%,堅實的基本面成為支持歐洲企業獲利增長的後盾,短線波動,反而提供投資 人逢低布局良機。 ---------------下一則---------------  席勒 美股恐再跌3成 8月就業報告遜預期 升息機率降低2015年09月05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積極示警 美國勞工部昨公布8月就業報告,失業率續創7年新低5.1%,但非農業就業人口新增17.3萬人,較7月修正後24.5萬人銳減,不到市場預期的21.7萬人水準,大幅淡化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9月升息預期。 不過,今年具備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投票資格的里奇蒙Fed總裁萊克(Jeffrey Lacker)昨仍表示,調整貨幣政策符合經濟發展現況的時機已到,經濟現實面要求調升利率,就業市場已不再支持繼續維持零利率。 全球股市最近波動劇烈,光是8月全球股市市值就蒸發逾5.7兆美元,原因之一是投資人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即將升息。亞洲股市周五普遍走跌,日本日經225指數一度重挫逾3%,收盤仍大跌2.2%,報17792.16點,是7個月來最低,印度股市跌逾2%,韓股跌1.5%,表徵亞股整體行情的MSCI亞太指數邁向連續第7周收黑。 降低對美股曝險 根據彭博取得的公報草案,本周在土耳其開會的G20(20國集團)財金首長和央行官員認為,Fed醞釀升息對全球金融市場構成風險。 AMP Capital Investors駐雪梨全球策略師奧立佛(Shane Oliver)說:「未來幾個月的情勢可能仍對股市不利,市場可能持續對中國及Fed動向感到憂心,現在就相信股市已觸底還太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周四表示,儘管最近美股已跌了一波,現在的價位還是太高。根據他對美股過去價位的研究,美股正面臨大跌的風險,最多可能重挫逾3成。 席勒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說:「目前美股的CAPE比(周期調整本益比)約25倍,這個數字很高。CAPE比的歷史平均值約17倍,在這個水準時道瓊工業指數約11000點,S&P 500指數約1300點,如果這2大指數回到這個水準,下跌幅度將超過30%。」 但席勒也表示,這種慘劇不一定會發生,CAPE比只是提供警訊,但他正在降低對美股的曝險。他說:「沒人能精確預測市場走勢,但我認為現在進場風險很高。」 觀察美就業數據 但從過去經驗來看,美國8月就業數據常在後續幾個月獲得修正,這樣的紀錄將使Fed官員難以下決定。過去3年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口增幅的初值平均為10.2萬人,這樣的數字在Fed決策官員眼中是很難看的。 裕信銀行經濟學家班賀茲(Harm Bandholz)表示,美國8月就業數據修正的幅度一直比另外11個月來得大。他說:「過去8月就業數據修正的幅度肯定引發不要太重視單月報告的聲浪。」 通膨是Fed決定是否升息另個因素,部分分析師主張目前美國通膨低迷是正常現象,物價將在適當時機上漲。這些分析師的預測是否可能成真,將是Fed本月開會的討論重點,最近的市場動盪也將是Fed官員討論議題之一。 ---------------下一則---------------  平衡組合、多元資產抗震2015-09-07 01:4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2015年底前市場不確定因素 http://goo.gl/MKCgvi 不確定因素干擾市場信心,預計市場波動將會持續,法人指出,在追求股市成長機會時,靈活調整與彈性配置是致勝的關鍵,因此可透過股債平衡組合、多元資產等基金,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年底前市場仍充斥不確定性,因此股債搭配要以更靈活的策略,不被基準指標束縛,才能掌握股債的投資機會。 傅子平建議,股市可聚焦具實質成長與政策面支持的市場,包括美股、歐股與日股,搭配大中華與印度部位;債券部位在升息前以控制存續期與品質較好的債券為主。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美國第2季GDP大幅上修,無疑給市場吃了定心丸,加上美國經濟仍位於成長軌道上,此波修正使得預期本益比降到16倍,價值面漸趨合理。 雖然9月升息的機率在數據優於預期及市場反彈後,從24%上升至38%,不過物價動能仍偏弱,因此美國延至12月才會開啟升息步伐的機率仍然較高,市場面對不確定因素還是偏波動,建議投資人以股債均衡配置策略為主。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以多元資產基金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以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投資地區選擇上,徐志偉認為,亞洲的股債市是理想的標的。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楊謹嘉指出,總體經濟走出谷底,只要投資標的分散,收益來源更多元,因應不同的市場變化,適時適地動態調整資產組合,並做好波動管理,仍能創造最高的投資效率。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市場對於美國9或12月升息間仍搖擺不定,短期資金將延續於保守與風險資產間流竄,投資需股債均衡布局,建議以債券組合或平衡型納入資產配置。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歐洲、日本、大陸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雖然可能啟動首次升息,但有經濟復甦支 持,對於高收益債與股票等資產都有正向助益,投資人藉由股債多元資產配置可增加收益,同時有助抵銷股市波動度,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 ---------------下一則---------------  8月股災 固定收益基金逆勢抗跌2015-09-07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8月股災,不少股票型基金單月跌幅達兩位數,固定收益型基金逆勢抗跌,由於市場不確定性仍在,使全球經理人紛紛棄股轉債保守應戰。法人表示,相較於股市波動大,債市表現相對穩健,且長期複利效果不輸股票,建議投資人可透過適當的股債配置,以分散股市大幅震盪的風險。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8月各債市以全球公債指數最抗跌仍小漲0.1%,投資等級債及新興美元主權債指數則小跌0.36%、0.24%,高收益債與新興本地債指數受油價及新興貨幣貶值影響,跌幅相對較重,分別有1.2%、4.8%。 復華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表示,由於全球各經濟體成長腳步不一,在市場投資機會與風險並存的狀況下,不宜偏重單一債券配置,建議可採複合方式來彈性布局全球債券市場,或者透過債券組合型基金,由專業經理人適時調整配置以增進收益並控制波動度,解決投資人想追逐收益但又無法承受波動,或面對各類債市輪動不知如何掌握的困擾。 柏瑞投信指出,近期國債利多因素包括:全球股市下跌推遲聯儲會加息時機可能、9月加息被看作政策失誤的可能性、聯儲會加息幅度較淺的預期。利空因素包括國債標售、投資級信貸產品發行預計會回升、全球外匯存底的下降趨勢等。 宏利投信則看好亞債,美債受升息壓力而壓縮債市上揚空間,但亞洲投資等級債券仍擁有堅實的基本面,除各國持續維持或擴大寬鬆外,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利差相對歐美同等級債券仍高,對資金有較高的吸引力,因此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展望仍持續看好。 德盛安聯四季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債市表現相對股市持穩,特別在第4季升息前後市場波動,仍是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資產,在美國緩升息預期不變的情況下,信用型債券展望基本上優於利率型,不過要留意標的挑選。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後市看好2015-09-07 06:54:5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房市持續回暖,連續10個月年增率下跌的百城房價開始回升。法人表示,睽違兩年的房市「金九銀十」可望再現。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8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降息降準的及時雨,使下半年貨幣政策出台更具彈性,也降低大陸總體風險。 鄭易芸指出,今年來大陸房產穩健向上,帶動房產債走勢回暖,在降息降準後,提高民眾購房意願、消化庫存,政策支持,下半年房市價格回春將更確立,可望帶動亞洲高收益債走勢。 面對整理市場景況,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市場擔憂大陸經濟前景,一度引發全球金融資產續挫,惟南北韓結束軍事對峙、大陸人行降息降準、美國聯準會(Fed)官員鴿派言論及經濟數據利多等,帶動風險資產止跌回升。 劉蓓珊指出,其中亞洲高收債殖利率一度超過8.15%,是近二年來高點,市場明顯過度反應,吸引長線買盤進場,帶動亞債殖利率與利差同步向下收斂。依歷史經驗,短期利空創造中長期進場點,人行降息後,亞洲高收型基金短、中、長期都亮眼。

1040904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4日
公開
6

全球股票配置 掌握輪漲契機2015-09-04 01:42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市場近來波動加劇,投資人擔憂黑天鵝將至。天利投顧總經理鄭維娟指出,8月股市下修應是合理的回檔,而非黑天鵝因素,主要是歐、美經濟體都還正朝向復甦的路上,近期的回檔應該是全球股市基期已高,在基本面未有惡化的情況下,回檔反而是尋找合適標的布局時機,而全球型股票基多元化布局較能掌握輪漲契機。 鄭維娟表示,天利今年上半年在完成與美國姐妹公司哥倫比亞管理公司(Columbia Management)的品牌整合後,總管理資產高達5,000億美元,而集團總資產達8,000億美元,躍升全球前30大的資產管理公司,旗下有125檔基金長期表現都相當不錯,在晨星評級裡都是四顆星以上的,強項在於歐、美股票及絕對報酬產品。 鄭維娟進一步指出,天利自2002年就已來台,今年有了重大的革新轉變。不只自今年8月1日起改由柏瑞投信擔任天利投資在台灣地區的總代理,還首度在台贊助「天利盃2015宜蘭梅花湖鐵人三項錦標賽」活動,並且邀請2008奧運鐵人三項金牌皇后艾瑪.斯諾席爾(Emma Snowsill)來台與國內好手切磋及經驗交流,「今年是品牌重新塑造年。」鄭維娟強調。 天利中東歐非投資長暨全球股票主管Mark Burgess則指出,目前美國市場價格反映投資人認為Fed今年升息機率是50%,但天利投資團隊認為,2015年升息的可能性正在快速消退中,不論大陸的情況如何,利率環境看來會維持更低更久的一段時間。 Mark Burgess分析,現在這波是「修正」而非更嚴重的金融風暴起點,但重要的觀察是大陸在今年下半年與2016年的表現,因此,天利正加強研究大陸經濟成長率高低對全球的衝擊有多大,如果大陸政府可以「勉強過關」,那麼成熟國家也有機會度過難關,那現在的下跌就會是買進機會。 至於美國延後升息對股市短期是利多,也有助支撐債市,但長期而言,若各國央行無法溫和升息,就表示成長疲弱,對股市終究會形成利空。 ---------------下一則---------------  天利:黑天鵝沒來 安啦2015-09-04 07:27:4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天利投資台灣區總經理鄭維娟指出,這次全球市場拉回只是修正,不是「黑天鵝」,並不是更嚴重風暴的起點,投資人不用急著立刻加碼,但可以開始分批進場。 天利投資中東歐非投資長暨全球股票主管柏傑斯(Mark Burgess)表示,美國聯準會今年升息的可能性正快速消退,利率環境會維持更低且更久。延後升息對股市短線利多,也有助債市。 ---------------下一則---------------  美元A股基金 績效亮眼2015-09-04 07:20:0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國人美元理財需求愈來愈高,截至本月,國內投信業已推出八檔陸股基金加掛美元級別搶市。 法人分析,美元進入升息循環後,匯率波動可望趨緩,境內陸股基金的A股持股比例可達100%,是直接而靈活的選擇。 盤點國內八檔發行美元級別的境內A股基金一年績效,同檔基金美元級別的報酬,以新台幣計算後,都勝出新台幣級別,除直接的匯率因素之外,經理人也可能會適度採取匯率避險。 根據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最新交易狀況,投資人預估美國聯準會(Fed)9月17日升息的機率有32%、10月28日升息的機率為37%,而12月16日升息的機率則為43%,預期美國4日公布非農就業人口變動以及失業率後,美元升息時間可望趨於明朗。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建議現在可投資貨幣較為寬鬆的市場,例如近期降息、降準雙箭齊發的大陸股市。 ---------------下一則---------------  法人:分批布局人民幣股債基金2015-09-04 01:42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人民幣自匯率訂價制度調整以來便出現較大波動,境外人民幣8月來貶值逾3%,先前高檔進場者都小幅套牢中,法人認為,雖然手中人民幣無法馬上解套獲利,但可以投資分批投資人民幣計價的股票或債券基金,比較易看到獲利出現。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表示,未來人民幣雙向波動可能加大,加上美國升息在即,短線人民幣相對美元走強的機率不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相較其它新興市場貨幣,人民幣波動風險仍相對較小,在大陸將朝開放資本帳發展的前提下,預期長線人民幣仍有升值的空間,這次貨幣政策的調整並非貨幣大幅走貶的開始。 德盛安聯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短線人民幣趨弱,但是中長期升值題材並未改變,因此投資人不必過於心急將手中的人民幣出脫,可透過其他的投資工具爭取多一點的收益與成長的機會。 林素萍說,保守的投資人,不妨轉進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不僅不受存取天期長短影響、無提前解約利息打折限制,也可爭取較佳的收益水準。 至於積極型投資人,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建議,可轉進人民幣計價級別的股票型基金。從人民幣匯率貶值的角度來看,台灣、香港與中國反而有受惠人民幣貶值的族群,包括A股出口為主的工業、科技與紡織,中國在港掛牌的工業與科技股,同樣可望受惠人民幣貶值效應,降低成本、增進獲利水準,因此可透過靈活配置中港台的大中華基金,爭取更好的報酬。 ---------------下一則---------------  中國嚴控匯率 美按讚 民幣11月納SDR機率增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上月重手貶抑人民幣,隨後嚴控匯率,意外贏得IMF(國際貨幣基金)認同與美方讚譽,《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家逐漸相信中國的目的是為加速匯率市場化,而非促貶救經濟,使11月人民幣獲納SDR(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機率大增。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8月11日無預警大降2%,惹來各國官員對北京故態復萌想靠貶值拉抬出口的猜疑,使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產生疑慮。但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中國專家拉迪(Nick Lardy)說:「若中國想恢復重商貿易政策,調降步調將更急促也更劇烈。」 美減輕對中匯率批評 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亞洲主管康索那利(Nicholas Consonery)說:「中國此舉更關乎市場改革而非成長。」他認為北京不太可能延續人民幣貶值趨勢,因央行官員已表明放貶2%為一次性行動,且續貶可能刺激資本外流。 IMF理事會預定11月表決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組成貨幣,而從放貶人民幣至今北京謹慎管理匯率的行為,使人民幣成功躍居國際儲備貨幣的機率大增。這也減輕了美國對北京匯率政策長久來的批評。美國向來指責人民幣被低估,使中國出口具不公平競爭優勢。 曾任美國財政部國際金融事務高級官員的杜魯門(Ted Truman)認為,美國不會阻撓人民幣納SDR,因目前美國不願與中國產生更多磨擦,特別是在企圖透過外交阻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成立未果,又妨礙IMF推動提高中國等新興國家表決權的改革後。 ---------------下一則---------------  新興亞股 法人喊進場2015-09-04 07:25:10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4LMVF1 8月以來的全球股災餘波盪漾,金融市場不平靜,但法人表示,歷史經驗第4季股市會走揚,其中,平均漲幅最高的就是新興亞洲,現在就可以逢低布局。 全球三分之二地區的8月PMI指數萎縮,全球股市持續大幅震盪,使得投資人的風險偏好普遍下降,但投信指出,就此就對股市失去信心不見得明智,第4季會有資金行情,若觀察過去十年第4季MSCI主要指數表現,MSCI新興亞洲指數表現最佳,第4季報酬率平均為2.7%。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亞洲豐富的改革契機題材,以及中國大陸經濟可望走穩、貨幣寬鬆的背景下,有機會展開補漲行情,投資人可藉震盪之際多元布 局。鄭慧文指出,信評機構惠譽提出,中國大陸經濟將加速成長,硬著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陸政府相繼出台一系列的舉措刺激經濟增長,包括降息降准及貨幣貶 值來提振出口,看出盡全力保證經濟穩定增長,時序接近五中常會,十三五規劃題材可望陸續發酵,後續仍有降息降准的空間,8月下旬低點應不易見到,第4季有 機會出現反彈波。 今年亞洲各國政府紛推救市政策:印尼政府宣布稅務減免,將吸引外資為第一要務,並預告經濟刺激方案將會陸續出台;南韓為振興買氣,調降消費稅中國大陸國家 隊持續出招,日本則有安倍三箭發威中,鄭慧文表示,在多國齊力扭轉局勢下,亞股投資機會看好,只是因美國升息干擾未消去,可用定期定額或分批方式布局。 ---------------下一則---------------  新興市場 印度最吸睛2015-09-04 07:08:4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NB5inz http://goo.gl/RQqDDe 新興市場依舊是全球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區域之一,歷經8月市場的修正,以本益比來看,目前新興市場估值相較於成熟市場更低。從績效來看,因為對的投資策略也締造了相對優異的績效表現,先機全球新興市場基金近一年、二年和三年績效,皆超過同類型基金平均表現。 先機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肯恩費雪來自投資世家,父親菲利浦費雪被譽為成長股價值投資之父。 肯恩費雪自成一格的選股邏輯,運用在全球新興市場中,獨具眼光挑選出優於整體市場表現具投資價值之優選標的。 先機全球新興市場基金選擇標的首要挑選對的「國家」及「產業」,肯恩費雪表示,此將有助提升挑選個股的勝率,方式是若某一新興國家股市表現優於整體新興市 場,則該國股市平均57%的股票表現就會優於整體新興市場;若某一新興國家的產業表現優於整體新興市場,則該產業平均60%的股票表現就會優於整體新興市 場。 從產業角度來看,肯恩費雪分析,新興市場因為產業因先天資源條件或政府支持,產業相對成熟市場集中,例如俄羅斯能源業市值占總股市市值六成、中國金融業則占逾四成。 因此,當經理人不看好全球能源業展望時,就會相對不看好俄羅斯,相反的,當經理人減碼俄羅斯時,能源業配置比重也會相對減少。 至於肯恩費雪的持股賣出準則,則是由策略性、基本面、投資組合維持等三面向觀察,其中以策略性為主要出脫準則:觀察國家、產業與題材性配置變動;再者則是持有公司的基本面改變,最後才是考量因應降低某一證券、以達到目標投資組合權重的投資組合維持率。 針對基金布局國家,目前較看好為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南韓、印度與墨西哥等市場。 另外,油價從百元回落至今,依舊維持低檔價位,先機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持續減碼與原物料連動性較高的俄羅斯與巴西,以避開低迷的大宗商品價格拖累成長步調。 基金配置中,目前印度市場的配置相較於基準指標高,原因除了預估今年印度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7.5%,超越大陸的7.0%,看好印度低通膨高成長,印度總 理莫迪的改革成果逐漸顯現,由消費為成長動能來源的經濟體,轉為由政府與企業投資驅動成長的經濟體,企業獲利逐漸改善,加上經濟溫和成長,仍有降息空間, 且「印度製造」計畫目標,也帶動該國製造業成長。 ---------------下一則---------------  物價看跌 歐銀放話延長QE 明年9月不喊卡 1歐元應聲貶至1.11美元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明確示警 歐洲央行(歐銀)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昨示警,未來幾個月歐元區物價恐再度下跌,必要時將動用授權範圍內所有工具,並延長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在既定2016年9月期限後續執行,將QE收購單一證券上限由25%升至33%。 歐元應聲由升轉貶,一度貶逾1%,由1歐元兌1.12美元價位貶至1.11。歐股大漲逾2%,美股道瓊期指勁揚逾170點。歐銀昨維持QE每月購債600億歐元及基準利率0.05%不變,並下修2015~2017年經濟成長及通膨率預估,今年成長目標由6月預估的1.5%降至1.4%,明年則由1.9%降至1.7%;今年通膨率預估由0.3%降至0.1%,明年則由1.5%砍至1.1%。 歐銀基準利率維持0.05% G20(20國集團)財金首長會今(4日)起於土耳其安卡拉登場舉行2天,IMF在前夕提醒各國代表,油價大跌並未如預期對經濟產生拉抬效果,先進經濟體通膨普遍低迷,「貨幣政策應維持寬鬆,避免實質利率過早攀升」,以利全球經濟擴大支出,應對成長風險升高情勢,避免成長進一步走弱,全球主要經濟體也應積極採取行動支持中期成長表現,助經濟自目前「溫和」水準增溫。 IMF(國際貨幣基金)表示,全球經濟成長風險升高,主要經濟體表現再次不如預期,10月恐下修展望機率高,籲Fed節制升息,因美國工資與物價壓力攀升證據仍嫌不足,歐、日央行應擴大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 IMF周四再度呼籲Fed勿急於升息,應繼續依據數據。歐洲通膨進度若達不到中期物價穩定目標,歐銀應擴大QE購債計劃。IMF並建議日本央行(日銀)對擴大寬鬆做好準備。 IMF坦言,現有對大部分主要經濟體下半年成長預測均已過時,美國、歐元區、日本及多數新興經濟體成長皆不如預期,惟IMF認為中國上半年成長大致符合預期,投資雖趨緩,但消費成長穩定。 IMF並警告,全球經濟風險升高,「部分風險同時成真將意謂前景大幅轉弱。」開發中國家風險相對較高,尤其是曝露於大宗商品價格大跌、擁有龐大美元計價債務以及出口重度仰賴中國市場者。 日2年內無法通膨2% 不過日銀理事木內登英昨重申日本QQE(質化與量化寬鬆)代價高,造成債市流動性乾涸,應減碼,並表示亞洲經濟被中國拖累,日復甦受出口、內需疲軟抑制,未來2年半都無法達成2%通膨目標,應給日銀更多時間兌現通膨承諾。 ---------------下一則---------------  歐股Q4看旺 擇優布局2015-09-04 07:28:0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今年5月以來全球股市走勢震盪,投資心態漸趨保守,法人表示,投資人可趁市場震盪時候汰弱留強,建議擇優布局美歐亞股票基金,掌握第4季旺季行情。 由於美歐經濟數據好壞參半,聯準會升息不確定性提高,且近期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仍大,在在衝擊全球股市,並打擊投資人信心。 由於資金流向觀察市場信心依舊不足。瑞士信貸評估,從市場情緒來看,近期市場風險趨避程度已相當於全球經濟成長大幅放緩時期,但由近期美歐實際的經濟數據來看,市場法人表示,全球經濟成長雖有放緩跡象,但並未陷入停滯或衰退,顯示市場已過度悲觀。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認為,美國經濟處於復甦中期,目前並未見到金融體系超額信用擴張、通膨、房市泡沫等造成經濟衰退的情況出現,現階段通膨依然溫和、經濟穩健成長,即使未來走向升息,利率仍將維持於低檔一段時間。 因此,愛德華.波克指出,這種情況對風險性資產表現有利,在操作上,目前維持「股六債四」的投資配置,聚焦美國高股利股票與高收益債券,掌握美國基本面帶動下的長線多頭行情。 亞洲部位,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則指出,雖中國經濟放緩,亞洲以外的主要新興經濟體也因受油價下跌影響,或是本身經濟情勢不佳導致需求疲弱,但他認為中國與印度仍因擁有政策改革題材而有機會帶動股市表現。 在看好標的方面,馬克.墨比爾斯認為,現階段看好亞洲中小型企業較不易受國際資金流動影響,且能優先受惠改革政策與當地消費需求。 投資建議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全球股市這波修正並不是多頭行情的結束,但強弱勢市場表現仍將分明,因此,投資上,建議股票可選則美國創新成長型股票、歐洲內需循環產業及亞洲中小型股票基金。 債券部分建議持續選擇具高息優勢的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公司債,可分享第3季震盪後的傳統旺季反彈行情。 ---------------下一則---------------  9月Fed升息後需靜養1年 葛洛斯:時機已晚 無法不驚動市場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貨幣市場衍生性金融商品行情顯示,如果美國聯準會(Fed)9月開始升息,下次升息可能要到明年9或10月,「債券天王」葛洛斯則認為,Fed第2次升息可能與第1次隔半年。他並指出,Fed可能已錯過升息時機,如今恐怕無法在不驚動市場的情況下升息。 升息步伐將非常和緩 隔夜指數交換(OIS)利率顯示,在距離現在的1年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平均將為0.6%。假設聯邦資金利率會在官方區間中值附近游走,OIS利率推算的聯邦資金利率必須高於0.625%,才代表Fed會啟動第2次升息;Fed從2008年12月至今一直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維持在零至0.25%。 野村控股(NOMURA)駐紐約策略師孫史丹利(音譯)說:「以目前情勢來看,升息1次然後按兵不動一段時間,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市場預期Fed將以非常、非常和緩的步伐升息。」 Fed官員今年6月預測2016年底聯邦資金利率將為1.625%,低於3月預測的1.875%。彭博彙編的期貨數據顯示,9月升息機率已從7月底的40%降至32%,10、12月升息機率分別為43%及58%。 葛洛斯建議緊抱現金 目前在駿利(JANUS)擔任操盤手的葛洛斯也認為,Fed愈來愈可能升息1次後就休息一陣子,但他預期Fed只會休息半年。他說:「Fed官員本月開會時的遣辭用句必須很小心,Fed升息1次後按兵不動的可能性愈來愈高,至少在未來6個月是如此。」 葛洛斯並表示,Fed等待升息時機已等了太久,如今採取行動可能被認為「太小且太晚」。太晚是指Fed可能已錯過今年初的升息時機,太小則是指Fed如今無法在不驚動市場的情況下把名目利率升至接近2%。葛洛斯認為在新的中立政策下,名目利率應接近這個水準。 由於全球政策都在阻礙經濟擴張,葛洛斯建議投資人緊抱現金或短期公司債等類似現金的投資標的。他並警告,過去幾年的超低利率政策可能扭曲資本主義,唯有各國政府開始投資以創造需求,才能拯救經濟。 ---------------下一則---------------  Fed示警:薪資通膨 褐皮書寫了11次中國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周三公布最新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面臨薪資通膨壓力,以及中國經濟走疲影響,報告言及「中國」多達11次,7月報告則完全沒提到。 Fed褐皮書指出,7~8月美國多數地區經濟和產業維持擴張,聯準會旗下12個分行分區,有6區回報經濟「溫和」成長,有5區稱擴張「適中」。製造業活動普遍好轉,僅紐約和堪薩斯市2區回報轉弱。 褐皮書指出,勞動市場趨於緊俏拉抬了部分勞工薪資,「多數地區報告勞動需求適中至溫和成長」,小幅推升部分產業工資,尤其是紐約、克里夫蘭、聖路易、舊金山地區。 Fed本月16~17日將召開例會決定是否升息,但當前國際市場震盪、中國經濟減速疑慮加深,包括波士頓、舊金山、達拉斯等區均點出中國成長趨緩令部分產品需求走弱,影響所及包括化學與木製品及高科技產品。 ---------------下一則---------------  美科技基金 庫藏題材夯2015-09-04 07:33:0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uJwtX1 美國企業積極在市場極度震盪時,紛紛回購自家公司股份(即台灣的實施庫藏股),法人表示,相關題材也成為近年美股投資新趨勢,其中,科技產業動作最大,看好相關基金表現。 聯準會(Fed)升息政策未明朗,加上市場擔心中國經濟恐硬著陸,使市場震盪加劇拖累美股重挫,但因此帶動美國企業自保措施。 以美股自8月26日反彈以來看,標普500指數股份回購指數上漲4.6%,略優於大盤標普500指數的4.3%。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產品經理葉依婷表示,這顯示擁有股份回購題材的股票,股價確實擁有領漲抗跌的特色。 葉依婷表示,根據觀察,美國企業回購股份政策自2012年以來逐漸蔚為主流,主要是因為當公司回購公司股份時,有助減少公司在外流通股數、提高公司股票的 內含價值,進而推升每股未來預期的股價,所以總能發揮激勵股價的效果。另外,如果實施股份回購的公司營運情況良好,即便在面對劇烈震盪的市場,股價經拉回 後都能具備反彈力道。 瑞銀投信投資主管張繼文則表示,根據彭博社資料,今年第2季標普500指數的股份回購收益率約為2.9%,金額是1,320億美金,現金股利率則是2.1%,股份回購金額明顯超越現金股利,顯示在美國市場,股份回購政策已成為主流趨勢。 以整體市場來看,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中國經濟浮現隱憂引發市場動盪,但以內需為主的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占比僅8.5%,曝險程度不高,加上美國經濟仍位於成長軌道上,這波修正使得Forward PE降到16倍,價值面漸趨合理。 由於美國企業創新與競爭優勢領先全球,美股未來仍有成長空間,考量全球經濟成長仍溫和,選股相對重視企業盈餘品質以及具資本回報企業,例如,買回庫藏股以及發放股息的個股。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指出,據S&P Dow Jones Indices統計,2014年美股十大產業中以科技企業股票回購金額達1,547億美元居冠。 他表示,科技類股手上擁大規模現金,預期這些企業將透過買回庫藏股或提高股東的方式回饋股東,現金充沛的企業也有能力併購,預期未來併購將持續增溫,也是投資重要的主題。 ---------------下一則---------------  聖嬰「凶旱」稻米減產 糖價估將反彈12% 2015年09月04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自1997~98年來最嚴重的聖嬰現象,導致東南亞與澳洲部分區域缺雨乾旱,恐使今、明年印度、泰國等稻米與糖生產大國產量受創,出口下滑料將帶動國際糖價與米價回升,分析師預估糖價將自7年谷底反彈12%。 全球第2大糖產國印度今年雨季至今降雨較往年平均少12%,馬哈拉施特拉等產糖省分缺水尤其嚴重。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分析師艾倫(Tracey Allen)指出,2015~16收成季的產量愈來愈令人擔心,2016~17問題可能更明顯。 另外,美國農業部預期,今年泰國稻米產量將減少4%至逾10年最低、出口量也將減18%,明年出口量雖可望回升,但儲水率與灌溉能力低落將限制接下來的耕作與出口展望。 今年至本周三止,粗糖期貨價格已跌約26%、邁向連5年下跌,但在天候恐使產量受限、中國需求攀升等因素下,後市逐漸翻多。Rabobank預測,明年第1季粗糖期貨將漲至平均每磅0.12美元,相當於從當前價位上漲12%。 ---------------下一則---------------  生技股價格回落仍抗跌2015-09-04 01:42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境外生物科技基金績效近三個月前五名表 http://goo.gl/2Qo3wQ 近期生技股受到國際市場影響而回檔整理,但回歸基本面來看,支撐產業中長期發展的因素並未出現改變的跡象,因此生技基金價格雖回檔,相較其他類股的表現仍佳。 美國NASDAQ生技類指數(NBI)今年7月20日創歷史高點後,至今換算新台幣跌幅約1成,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說,多檔生醫 基金相對抗跌,即使近期市場恐慌氣氛彌漫,醫療保健業股價短線也出現回檔,但中長線走多,目前本益比降到20年平均值以下後,生技醫療基金投資價值已漸漸 浮現。 生技醫療基金抗跌,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主要因FDA審藥的態度日趨正向,今年以來新藥核可上市的件數已超過預期,顯示法規面仍有利創新藥物上市,對於新藥開發為一大助益;除了新藥佳音頻傳,併購題材也是激勵生技產業成長的重要驅力。 法人指出,由於今年是專利斷崖的高峰期,併購題材可望持續,尤其是在利率相對低檔時,企業將持續透過併購提升營運綜效。 江宜虔說,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10年內皆會高於名目GDP成長率,這也將成為生技醫療基金中長線穩定表現的重要基石,在併購及新藥題 材加持下,生技醫療基金績效相對不易受景氣循環干擾,但醫療保健類股波動仍大,建議可採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策略,降低進場風險。 展望後市,傅子平表示,生技產業在長線成長能見度佳的趨勢下,將仍是法人布局的重點。疾病領域中,癌症、病毒感染、中樞神經與罕見疾病仍是 2015年的投資亮點,可留意龍頭股今年藥物上市的時間表與使用標籤。政策面亦可關注美國稅制改革的審議結果,若有正面消息釋出,有助獲利提升。 至於近期操作,法人建議可加碼具併購題材的特殊型製藥公司,以及具併購題材的罕見疾病的中小型公司,掌握生技產業的長多趨勢。 ---------------下一則---------------  生技基金 中長線多頭未變2015-09-04 01:42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生物科技基金績效Top 5 http://goo.gl/t4rEMV 今年以來生技基金平均績效表現近雙位數,相比MSCI世界指數的-3.78%表現優異;儘管進入生技產業淡季,加上市場震盪加大,近一月生技基金普遍表現不佳,法人表示,生技產業的中長線多頭的趨勢並未改變,短線回檔整理反而有利後續上攻,現階段適合逢低加碼布局。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從產業來看,大型生技股第2季財報表現普遍優於市場預期,FDA加快新藥審核速度,也有助產業正向發展。 此外,面臨專利斷崖,生技產業的併購熱潮不斷,加上低利環境併購成本低廉、美國稅務假期有利海外資金回流,預計升息之前,市場可見幾波重大的併購案件,特 別是罕見疾病與癌症新藥開發公司,投資上除了獲利表現穩定的大型生技股,也可留意具併購題材的中小型股,作為生技投資的衛星部位。 百達投顧總經理陳詩舜表示,雖然9月17日聯準會究竟是否要採取行動升息仍是充滿變數,在此之前,全球股市也應傾向於來回震盪整理的盤勢居多,但 生技產業擁在良好的基本面,且下半年獲利強勁成長,搭配自9月下旬開始陸續有醫療會議召開,預期行情可望在9月下旬不確定因素消失後,漸漸明朗起來,建議 不妨趁近日大盤在年線與半年線間來回區間整理的環境中,適時調整手中生技類股的部位。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觀察美國各產業中,發現生技產業的獲利成長性最好,因為這些生技公司至今仍將持續受惠於全球人口老化趨勢,以及新興市場用藥意識提升的醫療產業,支撐生技公司獲利持續成長。 張繼文指出,生技股還受到醫學年會及併購題材圍繞,加上第4季向來又是生技類股的傳統旺季,因此能在這波反彈過程中,漲幅領先製藥指數;且就技術 面來看,經過這波反彈後,NBI生計指數迅速收復年線,顯示多頭走勢並未破壞。在生技長線題材及趨勢不變的狀況下,此波修正正好提供相當良好的進場點,投 資人不妨逢低進場以迎接第4季的旺季行情。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魅力四射2015-09-04 07:19:33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月升息的機率降低,市場人士指出,Fed只會緩步升息,全球仍將維持長期的低利率環境,投資債券的重點在於「高殖利率」及「低存續期」,以亞洲高收益債券最有吸引力,美國高收益債券次之。 Fed今年何時與如何升息,牽動全球金融市場的走勢。雖然升息通常不利債市,但今年以來,仍有債券表現平穩,甚至交出優於股票的報酬率。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放眼各主要債券,亞洲高收益債以7.4%的到期收益率稱霸,且存續期間僅3.8年,在各債券中最短,在美國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受衝擊程度較低,加上亞洲堅實基本面撐腰,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郭世宗說明,一般而言,存續期間短的債券對於升息的敏感度較低,債券跌價風險也較小。例如,亞洲高收益企業債券存續期間僅3.8年,但成熟市場公債的存續期間卻動輒七年。 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受傷,但新興市場美元債券不受影響。 富達亞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柯林(BryanCollins)指出,在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人民幣貶值後,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較穩健。由於他的基金大部分鎖定美元計價的信用債,因此直接的影響不大。 柯林表示,雖然人民幣匯率波動,但中國大陸境內人民幣市場大都不受影響。富達投資團隊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直接接觸大陸市場,會考量在市場波動時加碼。 除了亞洲高收益債券以外,美國高收益債券也很有吸引力,目前的到期收益率達6.9%,存續期間也只有4.3年。先鋒投顧統計,美國能源高收益債殖利率平均高達11.6%,遠高出整體美高收平均值。 ---------------下一則---------------  亞高收債今年上漲逾2%2015-09-04 01:4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債券指數今年漲跌幅 http://goo.gl/wNSftG 今年國際黑天鵝不斷,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眼見歐美主要股市迄今表 現下挫或在平盤遊走,反觀亞洲高收益債券憑藉基本面在震盪中站穩腳步,今年來逆勢上漲逾2%,另過去五年亞高收平均年化報酬率達9.2%,居全球主要債市 之冠,法人建議,面對美國升息在望,可選收益率高、存續期間短的亞高收債券為抗波動的主要標的。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近期市場震盪,亞洲高收益債的違約率明顯下滑,基本面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高收益債較為穩健,政策面也有助後市表現。 隨著美國經濟穩步復甦,今年升息的機率仍不容忽視,考量到升息的不確定性因素,將加劇市場波動程度,加上新興市場匯率偏弱的走勢,券種仍以美元計價、品質較佳B級以上的券種為優先,並建議透過複合債的方式,廣納多元券種。 他建議,現階段可拉高現金比重,待美國聯準會確認緩慢升息步調後,市場可望趨於冷靜,在全球貨幣政策仍然寬鬆、經濟緩步復緩的環境下,則可伺機加碼具利差的信用債,發揮靈活調整的優勢,掌握資金快速輪動下的債市投資機會。 復華新興人民幣債券基金經理人黃媛君表示,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大陸人民銀行自2014年11月起啟動降息,預期人行仍將續行寬鬆貨幣政策,此舉有利人民幣債券價格上漲,此外,離岸人民幣債券殖利率高於其他主要貨幣債券殖利率,也將是布局亞洲高收益債不可或缺的標的。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美國聯準會即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不論本次是否升息,該議題都將持續影響金融市場,因此現階段債券投資以「高殖利率」和「低存續期」為首選。 目前各主要債券,亞洲高收益債以7.4%的到期收益率稱霸,且存續期間僅3.8年,在各債券中最短,在美債利率回歸正常化過程中受衝擊程度較低,加上亞洲堅實基本面撐腰,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價值顯而易見。 ---------------下一則---------------  震盪加劇 複合債成避風港2015-09-04 01:42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市場震盪加劇,債市成為資金避風港灣,法人認為,根據經驗,升息一個月內可看到相對低點,加上預計這次聯準會將採取緩步升息的方式,讓利率逐步正常化,有利信用債表現,因此,愈逼近升息時點,債市投資更要掌握靈活配置的原則。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過去一年市場黑天鵝訊息不斷干擾,從葉倫升息說、希臘公投、陸股重挫、原物料和能源價格滑落到人民幣重貶,都顯示市場風險意識不斷增溫,以過去四個季度主要債市券種表現來看,也可見輪動加速的情形。 他指出,這顯示當前市場的債市投資要把握兩原則,一是不能只押單一券種,有過度集中的風險,建議以複合債的方式打造債市的核心投組;二是必須要能靈活配置,才能掌握債市的輪動投資機會,就此來看,組合基金便相較於直投基金有靈活操作、無指標指數限制的優勢。 展望第4季債市,法人指出,從利率期貨來看,目前約僅4成認為美國會在9月升息,顯示市場對於升息時點的看法仍較為分歧,但仍不可輕忽聯準會9月升息的機率。 由於美國升息前會加劇股債波動程度,在升息時程確立前,宜謹慎操作較佳,控制存續期與維持較高的債券品質,待升息後的買點浮現再伺機進場加碼具利差的信用債。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短期全球不確定因素升溫,包括Fed即將啟動升息循環、大陸PMI滑落經濟下行壓力倍增、國際油價大跌引發需求減緩疑慮,故全球金融市場表現較震盪,根據景氣循環鐘配置為中立。 他指出,雖然短期全球金融市場較震盪,但因經濟基本面並未改變,目前僅須靜待市場投資信心回穩,在全球景氣可望逐季回溫下,相對看好高收益債的表現,其中又以亞洲高收債表現空間較大,主因是體質較佳且具備利差優勢,預期市場在追求收益及低波動的考量下,亞高收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進駐。 ---------------下一則---------------  高收益債 前景耀眼2015-09-04 01:42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環球高息債券基金 第三季來績效前十名 http://goo.gl/MH3iNS 高收益債券企業基本面良好,企業營收與現金流維持健康水準,加上今、明年到期金額不高,有助維持今年違約率在1.5∼2%的低檔。此外,全球景氣動能溫和成長以及資金寬鬆環境,法人指出,持續正面看待高收益債後市。 野村環球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全球股市短線跌深反彈,美國仍釋出經濟數據利多,包括第2季經濟成長率上修至3.7%,優於預期,消費者 信心指數、耐久財訂單以及個人收入成長率等都呈現較樂觀數據,美國經濟可望維持先前市場預期的溫和成長,且歐元區經濟成長可望持續增溫,近期高收債市場受 到市場風險趨避情緒高漲影響,整體殖利率攀升,但在歐美經濟未受近期市場波動影響以及未來違約率仍低情況下,未來市場可望偏好風險資產下,殖利率應可下 修。 宏利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看好美國高收債,在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領先全球下,美國高收債有表現機會。隨美國經濟升溫,企業獲利提升,而利差持續收斂,且在全球貨幣寬鬆的環境中,美高收目前接近7%的殖利率,相對其他固定收益資產來說,仍然具相當吸引力。 柏瑞投信指出,近期受到油價下跌影響,高收益債投資人情緒轉趨保守,高收益企業違約率仍位於相對低點,高收益債CDX也未大幅上揚,顯示目前違約風險仍低,投資價值悄然浮現,高收益債契機到來。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高收債發行面尚屬健康,可望壓抑後續違約率的揚升幅度。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表示,近期高收益債市表現受到全球風險趨避氣氛轉濃,整體高收益債市信用利差上升至更具吸引力水準,在基本面良好的支撐下,能源以外高收益債投資價值已大幅回升。 面對美國今年底前即將升息,高收益債前景最樂觀,因為高收益債信用利差近期已明顯回升,且因發行機構良好基本面,具有相當收斂空間,可抵消公債殖利率上升所帶來的衝擊,並可望創造優於其他債券資產的表現。 ---------------下一則---------------  投資級債Q3勝出 績效收紅2015-09-04 01:42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市場第3季很不平靜,在人民幣重挫、大陸經濟放緩、美國升息疑慮的多項利空發酵下,風險性資產大幅震盪,但根據晨星(Morningstar)統計,第3季以來還是有8類海外基金維持正報酬,其中固定收益產品的投資等級債類型搶占4位,股票型僅歐洲、美國維持正報酬表現,投資等級債勝出,投信強調,代表在資產配置中是不可缺的一環。 瀚亞股債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鄭夙希表示,投資等級債券相較於股市、高收益債券等資產波動度更低,但平均報酬不受景氣好壞所影響,過去15年平均年化報酬更可達6%。 預期美國未來升息速度溫和,且利差評價已顯著改善,可望吸引零售資金跟進回流投資等級債券,隨市場風險偏好回籠,將帶動利差收斂行情,大幅抵銷公債殖利率上升影響,支撐投資等級債市表現持穩。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認為,歐洲經濟處於重要轉捩點,銀行借貸需求暢旺、成本低廉,對中小型企業是相當重要的,輔以量化寬鬆帶來的龐大流動性、歐元貶值及油價下滑將成為驅動歐洲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不需太過擔憂。 他指出,看好受惠內需成長的企業及大型商業銀行未來成長潛力,尤其歐洲銀行股價仍相對便宜,即使利率自低點走揚也可望獲益。 宏利資產管理固定收益執行總監Howard C. Greene指出,預期美國經濟第3季表現延續第2季的成長力道,為企業債券帶來利好環境,雖然殖利率在低點,但固定收益市場相對價值具投資吸引力,加上美元強勢,將持續推動資金流入美國債市,看好投資級別和高收益企業債券市場前景。 全球貨幣政策分道揚鑣,Howard強調,投資級別和高收益企業債券,兩者具吸引力的潛在報酬,配置得宜將的投資組合將締造有效報酬,得以補償利率風險,提供穩定獲利。

1040903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3日
公開
4

多元資產商品 攻守兼備2015-09-03 07:21:2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數據不佳,拖累全球股市再度震盪走低,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的不確定性,短期內市場仍處於高波動格局。在震盪局勢下,法人表示,投資目標宜從追求成長轉為降低波動風險,建議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做為核心配置,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NN(L)旗艦多元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翊華指出,目前全球市場仍有不確定因素干擾,除了觀察大陸經濟趨緩情況,Fed會升息時間點也是關注焦點,由於投資氣氛疲弱,唯有藉由多元資產配置,才能在遇到意外的震盪風險時仍維持成長動能。 除了多元化資產配置以及靈活調整投資組合外,能夠維持低波動度才是對抗不確定風險的關鍵,操作上運用風險預算(Risk Budget)機制,平均分配可承擔風險至相對安全資產與風險性資產,並藉由至少五成資產布局在相對安全性資產如政府公債、現金與貨幣基金方式,達成低波動度目標。 展望後市,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短線由於市場波動風險仍高,維持股債均衡配置策略,目前美國經濟仍穩健回溫,Fed雖有升息機會但因通膨不興,腳步應將十分和緩。 歐洲方面,在政治及經濟發展均見進展,搭配歐洲央行(ECB)拯救經濟意願強烈,歐股未來成長性不可小覷,近期市場不理性波動,反而帶給投資人中長期布局成熟股市的機會。 投資建議上,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根據過去歷史經驗,在全球經濟仍走在復甦軌道上,通膨逐步提升,加上多數國家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市場充斥流動性的環境下,有利股市、高收益債、可轉債等三大風險性資產的表現,建議可透過多元資產的投組,參與股市上漲機會。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則指出,組合基金為了追求多重收益,左手買股票型基金,具有攻擊的意涵,追求超越大盤的表現,右手買指數型基金(ETF)則具有守備性,可貼近歐股大盤的走勢。以歐股為例,短期市場信心雖然回穩,然而陸股震盪及Fed升息時點未明,歐股盤勢震盪仍可能隨之加劇,但透過組合基金,可望降低波動風險。 ---------------下一則---------------  台股翻紅 等待修證所稅利多 曾銘宗:新版證所稅可吸引資金回流並減緩外移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廖珮君╱台北報導】 全球震盪 美股周二大跌,拖累台股昨一度下跌逾百點,在美股期指反彈下,台股同步翻紅,終場小漲17.73點,收8035.29點。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解除盤下放空的禁空令還早,仍需觀察一段時間,美國9月中升息動作將是關鍵因素之一,且新版證所稅修正後,具有吸引資金回流和減緩外移的雙重效益。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不佳,引發全球需求趨緩及貨幣競貶疑慮,美股重挫,台股昨開低走低,一度逼近7900點,隨著美股期指走揚,亞股早盤全面翻紅,配合官股持續買超近9.7億元,在台積電(2330)、鴻海(2317)轉強下,指數力守8000點,今天鴻海等8檔除息,將讓開盤指數蒸發20點。 解除禁空令「還早」 曾銘宗表示,全球股市波動大,要解除禁空令「還早」,仍需觀察一段時間,如美國9月中是否升息就是觀察的重點。他坦言,目前還不太敢將救市措施一次撤回,主因是不知道全球股市是否回穩,萬一美國升息,市場又大幅波動,還需進一步觀察。 曾銘宗強調,如果外資擔心美升息而將資金慢慢匯出,也是好現象,總比一次大幅匯出重擊台股好,一旦外資出走,台股動能靠誰幫?他說,若新版證所稅修正後,有助海外大戶和中實戶回流,並減緩資金再出走,具有雙重助益。 但他也認為,國際金融波動大,未來是常態,因資本市場國際化,導致各國股市連動度提高,全球實施量化寬鬆(QE)印鈔票,也是因素之一。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昨表示,台股這波從高點下來大跌2800點,跟希臘情況差不多,是全球災情最慘重的國家,在國家隊進場後,將以8000點為軸心上下修正,只要國際股災未擴大,會在7000~8000點箱型區間震盪。 謝金河指出,中國調整人民幣中間匯價後,造成全球股災,但在全球股災前,台股已先跌了,理論上會較有抵抗力,且這波重跌,有743家股價跌破淨值,600多家跌到證所稅開徵價位,可說是未來產業榮枯修正最激烈的一次,隨著心理壓力解除後,會形成個股價位調整,這時候要非常努力去看基本面變化。 台股走勢慘如希臘 他提供兩個參考指標,一是上半年營業利益率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的公司,股價較易脫穎而出,另一個是從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角度去看,上半年ROE有顯著成長的公司,也相對有表現機會。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表示,台股這波反彈尚未結束,雖然月線有壓,但8月28日跳空缺口(7856~7923點)並未跌破,且政府持續護盤,在7800~8000點應有撐,投資人短線可分批布局,看好食品、光纖、紡織、房屋修繕等族群。 ---------------下一則---------------  中國救市糟 美G20施壓 中國須說明具體策略 避再引爆全球股災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市場受驚 以中國無預警貶抑人民幣為開端,近來北京從政策到經濟情勢都曖昧不明,讓投資人及決策官員怨聲載道,美國財部高層示意,將於周五在土耳其登場的G20(20國集團)財金首長會上,施壓中國向外界說明其政策意圖與具體策略,以免繼續衝擊全球經濟。 美國財政部資深官員表示,相信中國有工具、有能力因應經濟減速風險,但要轉型為市場導向經濟體,中國必須學習如何與市場溝通。該名官員說:「中國成功的關鍵將在於繼續推動市場導向改革,同時仔細向金融市場傳達其政策意向與行動。」 北京當局荒腔走板 「市場導向經濟體的特點之一,即是決策官員有義務盡其所能,就政策─貨幣、財政、監管等等─意圖與方向進行溝通。」 全球經濟已面臨中國經濟趨緩、原物料行情走跌及美國升息不確定性等逆風,CNBC指出,北京當局荒腔走板的救市行動與一連串相互矛盾的政策舉措,只讓投資人愈來愈沒信心,使市場因不明狀況而大感恐慌,引爆近日全球股災。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8月11日突然大降人民幣中間價,聲稱朝市場化邁進,2天後人行副行長易綱卻又公開表示,若波動加劇將「有效管理」匯率。在救市方面,北京的行動更費猜疑,中國證監會上月才表示,中國證金公司將暫避進場操作,但過去幾日「國家隊」卻頻頻入市撐盤。 但此時正值中國經濟趨緩的敏感時刻,風吹草動皆可能令市場受驚。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說,中國必須學習如何與市場對話,在錯誤的時間做對的事仍可能遭市場懲罰,例如在經濟減速之際貶抑本幣,會引發以鄰為壑的貶值救出口疑慮。 陸股成美股大威脅 《金融時報》經濟評論主筆沃夫(Martin Wolf)也表示,在中國官方動用2000億美元救市無果、今年至7月止外匯存底驟減3150億美元後,已不可稱股市表現與經濟無關聯。這些跡象反映資本外流與官員的恐慌。中國經濟面臨北京稱為「新常態」的成長不連續(discontinuity)、難再維持高速成長,需在政府控管與市場化改革間找尋新出路。 CNNMoney指出,從歐債危機、喪失3A頂級信評到希臘紓困案破局,美股多頭都屹立不搖,如今陸股卻成最大威脅。中國經濟疑慮使全球股市周二再掀跌勢,美股暴跌近3%,陸股上證昨一度續跌4.7%,終場小跌0.2%,收3160.17點,本周下跌2.3%。 ---------------下一則---------------  中國PMI創低點 外資:陸股將反彈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中國8月官方與民間製造業PMI均創下至少3年新低,再度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惟外資投信認為,中國製造業PMI走向與陸股走勢高度相關,待未來PMI觸底回升,陸股反彈行情指日可待。 摩根:好股被錯殺 摩根投信統計,過去3年財新中國製造業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波段低點後,上證綜合指數在之後6個月及12個月的平均漲幅,各達到11%及32%,未來隨著製造業存貨小幅下滑,搭配年底歐美需求旺季到來,後市仍可期。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若觀察中國PMI細部數據,製造業表現不佳,但服務業相當穩定,反映產業結構持續調整,而中國經濟止穩將是陸股反彈關鍵。 展望後市,他認為觀察3項變數,首先是人民幣匯率,人民幣8月無預警貶值後,A股本益比已降至13倍,許多好股票也被錯殺,短線來看,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本月21日訪美前,官方可能繼續讓股匯市穩定。 此外,中國新屋開工率將反映房市狀況,國企改革題材是重要政策方向,都要密切注意。 ---------------下一則---------------  陸十三五概念股 有潛利2015-09-03 07:00:5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vyvQGM 近期陸股波動較大,上周滬股通卻創下開通以來最大單周淨流入金額,市場分析主要是資金趁跌進場,加上習李政權將於10月五中全會提出首次自主性大型經濟規劃的「十三五計畫」,市場預期官方將持續支撐股市流動性。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根據過去經驗,中國歷任新領導人首個五年計畫上路後一年,陸港股市都有歡慶行情,上證綜合指數在江澤民和胡錦濤五年計畫的第一年漲幅約65.1%和130.4%,香港國企股第一年分別也有29.5%和94%的漲幅。 由於十三五計畫是習李政權首次自主進行的長期經濟規畫,許廷全推估相關經濟政策力道不會弱,投資上不妨在五中全會前找機會逢低布局。 展望後市,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本月陸股觀察重點在於經濟數據能否企穩、10月十三五會議進行前,隨著各行業十三五規劃陸續出台,相關主題後續有望迎來目光,可適當關注。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中國股市目前仍是政策面主導,觀察本次十三五規畫重視轉型與創新,期能改善國內經濟結構,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長期發展看好。 從產業面來看,將受惠的將有高速寬頻、4G網路、IPv6網路、雲端、內需消費品等。 從過去美國、英國等國家進行經濟結構改革經驗來看,先是評價面上升推升股市、再由實質獲利數字改善的基本面來支撐股市,長期轉型成果可期。 而由籌碼面分析,林永祥表示,從6月高點以來,滬深兩市融資券跌幅已大於全球主要股市,目前正在清除理財產品槓桿亂象,而中國國家社保退休基金亦準備入市,林永祥計清理完畢後,籌碼將落入長期更穩定的投資者手中,有利股市中長期結構朝更健康發展,陸股長線看好,他也建議透過定時定額分散布局。 ---------------下一則---------------  PMI波段觸底 進場陸股正是時候2015-09-03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8月大陸官方及財新製造業PMI指數雙雙跌破50榮枯線,引發全球再陷恐慌情緒,但法人指出,就經驗來看,陸股表現與PMI指數走勢呈現高度相關,根據統計,過去三年財新中國PMI指數來到波段低點後,上證指數後6個月及後12個月平均漲幅皆有兩位數的好表現。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雖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但市場對大陸經濟成長趨緩議題已漸漸形成共識,目前A股持續進行整理,場外配資已經清理近尾聲,兩融餘額緩步降低,但市場最恐慌的期間已過,目前屬於信心重建期。 此外,根據外資報告指出,由於陸股價值面仍低,加上貨幣政策寬鬆及原物料下跌為企業獲利帶來正面助益,短線的修正仍無損長多。隨著時序進入至第4季,受惠資金仍趨充沛、政策題材加持、金九銀十旺季下,上證指數有機會突破盤整區而走揚,中長期陸股仍不看淡,逢低將是加碼布局好時點。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說,大陸資金面趨緊,經濟數據與股市疲軟,人行緊急於上周二(25日)釋出降息降準政策,不僅調降1年期存、貸利率1碼,並宣布將於9月6日降準2碼;此外,人行單周逆回購金額高達3,000億人民幣,淨投放600億人民幣,並採取短期流動性調整工具(SLO)注資1,400億人民幣,穩定市場信心與刺激經濟復甦的意圖相當明顯;建議投資人採取分批布局或定期定額,降低進場選時的風險。 ---------------下一則---------------  等待A股反彈 留意三點2015-09-03 06:58: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HtFhjA 中國大陸8月官方及財新製造業PMI指數雙雙跌破50榮枯線,引發全球再陷恐慌情緒,陸股連二日走跌,不過,就過去經驗來看,陸股表現與PMI指數走勢呈現高度相關,一旦PMI指數觸底回升,陸股反彈指日可待。 根據摩根投信整理,過去三年財新中國PMI指數來到波段低點後,上證指數後六個月及後12個月平均漲幅皆有兩位數的表現。 摩根中國基金經理人沈松指出,近期中國經濟動能持續放緩,工業生產、固定投資、進出口等數據也不如預期,經濟增長放緩疑慮加劇。 但從細部數據解讀,製造業表現不佳,但服務業相當穩定,反映產業結構持續調整的分化趨勢,中國經濟止穩為陸股反彈關鍵,後續可以留意三大觀察重點。 首先,人民幣是否回穩。沈松表示,人民幣自8月無預警貶值以來,引發全球恐慌性拋售風險性資產,陸股8月向下大幅修正後,目前A股本益比已降至13倍,短線來看,官方將維穩股匯市,也有利於陸股估值回升。 其次,新屋開工率是否回穩。近期中國房市淡季不淡,可能帶動中國經濟周期性築底反彈的關鍵。沈松說明,最新中國一、二線城市房價出現明顯反彈,新屋庫存持續去化,由於房地產與相關行業占中國經濟比重顯著,房市復甦有助支持實體經濟增長。 第三,則是國企改革題材。儘管中國經濟仍需面對多重挑戰,沈松認為對中國股市不宜過度悲觀,主要是仍有相當多官方政策的拉抬空間,只要產業轉型、人民幣回歸市場機制等長線改革能落實,持續看好結構改革有助支撐增長。 ---------------下一則---------------  BAT 陸科技基金撐起一片天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科技龍頭VS.美國科技巨擘 http://goo.gl/ub8COE 互聯網+已經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模式,投資大陸股市也必須有新的思維,科技新未來也標示著投資新契機,匯豐中華投信表示,看好大陸科技類股成長趨勢的投資人,不妨將大陸科技基金納入資產配置中,透過具備兩岸三地投資團隊的專業經理人精選個股,更能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訂本月14日開募的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指出,什麼是大陸氣的象徵?答案是蝙蝠(Bat)。「BAT」同時也是百度(Baidu)、 阿里巴巴(Alibaba)及騰訊(Tencent)的代名詞,這三家公司近年來,撐起大陸互聯網+的一片天,也帶動大陸科技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其中阿里巴巴於去年9月的IPO募資額度超過25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PO;而阿里巴巴上市後,股價一度最高價來到120美元,市值也 一舉超過超越Facebook 成為僅次於Google的全球第二大網路公司,阿里巴巴的營業額甚至超過了亞馬遜和eBay的總和。 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指出,大陸科技的趨勢體現在三大面向,其一是互聯網+,再者是環保新能源,最後以「Made in China 2025」集其大成。 在互聯網+部分,大陸無論是在金融、醫療、零售、餐飲、交通及地產等,都有相當創新的發展。 以互聯網+金融為例,根據艾媒咨詢統計,2014年大陸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網民滲透率為61.3%,而在產品認知度最高的分別為第三方支付 (76.3%),無論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或騰訊的財付通均已成為一般大眾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這些互聯網+背後所衍生的投資契機,無論是軟體或硬體、頻 寬等,都具有龐大的投資商機。 韋音如強調,除了互聯網+外,大陸投注環保政策的決心亦不容小覷,根據Bloomberg統計,2014年大陸投資在再生能源金額達到833 億美元,遠高於歐洲與美國。 而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制定了2020 年新能源汽車存量保有500萬輛,2025年大陸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達300萬輛的目標,相較2015年預估的25∼30萬台,成長率高達10倍之多,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與整車廠、充電樁等概念股可望受惠。 集大陸科技之大成的「Made in China 2025」,更明確表達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企圖,企圖在2049年超越美、歐、日,居製造強國領導地位。 ---------------下一則---------------  陸科技基金 投資熱點2015-09-03 07:07:5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市場仍是投資人下半年的投資熱點,匯豐中華投信自14日起將募集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募集上限新台幣200億元,這一基金是匯豐中華投信繼2月募集成立的匯豐中國多元資產入息平衡基金後,再度聚焦中國,且是產業型基金。 投信業者紛紛針對中國大陸市場推出不同基金產品,以近期核准或申請中的中國基金,預期申請規模上限高達1,100億元,類型包括股票型、平衡型及高收益債券基金。 匯豐中國科技精選基金經理人韋音如指出,對照美國在搜尋引擎有Google、線上購物有Amazon、社群網站有Facebook及Apple公司;中國 大陸的科技趨勢各對應領域也已成型,像是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及小米等科技公司,無論是在創新、行銷、市占率等各方面,都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市場大幅 回檔時際,正是逢低參與中國大陸科技股的成長契機。 韋音如進一步強調,中國大陸的科技產業是民間創新,國家帶頭,所以科技產業充滿活力;騰訊發展的首家創新互聯網金融「微眾銀行」,即獲得政府的支持創造便利條件。 此外, 當中國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時,也已設立人民幣400億元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產業創新加油助力。 ---------------下一則---------------  澳成長4年新低 加國經濟慘衰退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走疲與商品行情大跌,重創原物料生產國經濟與貨幣,澳洲昨公布上季經濟成長率(季增)創4年新低0.2%,僅達經濟學家預估的一半,澳元一度貶值0.5%,續創6年新低,並已貶破近14年的上升趨勢線。 澳元6年新低 澳洲第2季GDP季增0.2%,僅市場預估0.4%一半,較第1季0.9%大幅放緩,加深市場對中國經濟減速使前景逆風增強的擔憂,澳元聞訊急貶0.5%1澳元兌0.6982美元,為2009年4月來首度貶破0.7。 專家指出,澳洲經濟恐維持低迷,家庭支出恐持續受到收入增長疲弱所壓抑,不利澳元前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資深市場策略分析師史派哲(Imre Speizer),在中國經濟疲弱及全球風險規避風潮下,澳元、紐元等風險貨幣將受衝擊。 加拿大周二公布第2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萎縮0.5%,延續第1季修正後萎縮0.8%的頹勢,GDP年化季增率連2季負成長,正式宣告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見。 不過,加拿大上季衰退幅度只有市場預估1%的一半,同時6月已出現半年來首見成長,預示加拿大經濟可能只是短暫衰退,第3季成長表現可望改善,激勵加元一度反彈,但不久又隨油價走跌,昨來到1.3278兌1美元,距上周二創下的11年新低1.3336不遠。 ---------------下一則---------------  亞洲股市 大陸、日本帶頭表現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來投信發行亞股基金表現前5名 http://goo.gl/CoIZ8j 全球股市震撼教育,新興股市大漲大跌逾5%,歐美股市也巨幅震盪,法人指出,觀察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僅剩深圳綜合19.83%、法國5.34%、日本5.31%、德國1.96%為正報酬,整體來看,以大陸、日本帶頭的亞股表現較佳。 法人表示,亞股今年來除了陸股,其他市場明顯落後,不過在歐美景氣復甦態勢不變以及資金寬鬆環境下,加上第4季消費旺季到來,都是有利亞股反彈的契機,投資人不妨趁機布局亞股基金。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整體經濟狀況仍是新興市場最佳,財政赤字及經常帳赤字雙雙獲得改善,非常具投資價值。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亞洲前景穩定,題材多元豐富,預期美國今年升息幅度有限下,資金仍偏好風險性資產,可望回流新興亞洲股市,新興亞股長期向上趨勢不變。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大陸人行持續加大寬鬆貨幣政策力度,同時大陸財政部公布6,000億人民幣新增地方債和3.2兆人民幣地方 債轉換額度,預期未來基建投資力度也將提高,短線因製造業PMI指數不佳而震盪,預期市場恐慌氣氛將有所收斂,可關注明(3)日閱兵儀式的重要談話。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大部分國家的央行均已下調利率,與美國將出現的情況不同,就此來看,小型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仍頗高。此外,現在亞洲股票獲利成長比美國及部分其他地區市場更佳。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看好大陸與印度政府致力推行政策改革題材仍有機會帶動股市表現,尤其看好中小型股受國際資金流動影響較小,加上中小型企業營收來源以當地內需為主,中小型企業將是利多政策優先受惠族群。 ---------------下一則---------------  亞股長多可期 低接基金有利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新興亞洲國家近期振興股匯市或經濟措施 http://goo.gl/s2H1ZZ 近期外資持續賣超亞股,資金流出加深貨幣貶值壓力,市場擔憂1997 年金融風暴重演,亞洲各國更紛紛祭出救市措施,法人表示,近期亞股震盪劇烈,各國救市政策範圍包括股、債、匯市,以及經濟成長要素的消費、投資、出口,救 市決心明顯,儘管亞股近期相對震盪,但可掌握亞股長多趨勢,定期定額布局亞股基金。 法人表示,近期新興亞洲政府救市,除大陸國家隊出動,台股動用國安基金進場,印度央行則預計動用外匯儲備,其他南韓、印度及泰國不約而同提出新措施,全面從消費、投資及出口等不同面向振興經濟,展現較1997年更靈活政策手腕及救市決心。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近期全球股債匯市面臨劇烈波動,但中長期來看,美國景氣復甦能見度高,可望帶動亞洲經濟。 以評價面來看,目前MSCI亞太指數本益比仍低於10年平均,亞洲仍有向上空間,且預期美國今年升息幅度有限,資金仍偏好風險性資產,可望回流新興亞洲股市,新興亞股長期向上趨勢不變。 宏利投信認為,近期亞股重挫除景氣擔憂,但大陸雙降寬鬆政策祭出,並持續提供流動性,再次凸顯亞洲政府極力推政策,且資本市場震盪有可能延後Fed在9月升息的預期,短線亞股將醞釀反彈。 至於長期經濟成長趨緩考驗,美國終究升息的資金移轉影響,大陸仍在政策與救市中拉鋸,重建市場信心,建議暫以審慎觀望在年底尋求進場布局的機會。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印尼政府上周宣布稅務減免措施,將吸引外資為第一要務,經濟刺激方案將會陸續出台,印尼股市從高點至今已有約兩 成的修正,後續仍需觀察救市政策的效力。目前亞洲焦點仍在東北亞,日本產業基本面及經濟數據的提振有助股市走揚動能,可持續留意日股動態。 ---------------下一則---------------  日股走紅 財報行情助攻2015-09-03 07:18:1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今年來國際利空雜音不斷,日股卻能屹立不搖、穩健走升,除了本益比較美歐股市來得便宜,企業獲利動能強勁也是推升日股向上的主力,因此在海外基金中,日本基金也成為表現較佳的市場。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日本經濟數據改善有目共睹,先是日本央行祭出超級量化寬鬆,日圓順勢走貶拉抬出口競爭力,帶動去年日本企業每股盈餘達到35年來新高。 水澤祥一說明,逾九成日本企業已發布今年首季財報,逾六成企業財報優於市場預期,且所有產業的企業獲利動能相當強勁,企業盈餘年成長預估達21%,預期在持續量化寬鬆刺激出口的帶動下,日本企業獲利可望續創新高。 從價值面來看,水澤祥一強調,日本股市從2013年安倍大舉推行日版QE(量化寬鬆)後,寬鬆的資金環境加上企業獲利屢創新高,日本股市展開至今三年多的多頭上漲格局,其間即使有修正,都為新一個進場契機,建議投資人布局日本,掌握這波亮眼財報公布帶動的股市行情。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表示,儘管日本第2季經濟成長率再度出現負成長,不過市場普遍預期第3季可重新回到復甦軌道。 就企業獲利基本面來看,游蕙蘭認為,日本第2季有超過66%的企業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企業盈餘展望仍強勁,更優於今年初預期的水準,日本股市今年的表現仍值得持續關注。 ---------------下一則---------------  財報行情亮眼 日股超歐贏美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日本基金今年以來績效前5名 http://goo.gl/cMQSpC 市場憂心大陸經濟放緩,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也衝擊日股短線回檔 約一成,但比較三大成熟股市,日股表現漲幅仍逾9%,優於歐股的6%,更遠勝美股。法人表示,日本企業第2季EPS成長率達兩位數,遠遠領先歐美,搭配日 圓貶值帶動相關產業成長,加上內外資金助攻,建議投資人留意這波財報公布帶動的日股行情。 法人指出,高息股投資在低利且日漸老齡化環境中逐漸成為熱潮,這也成為篩選日股的重要條件之一;日本國債殖利率已達負利率,日本高息股可配發2.6%股利並有調升空間,有助於提高資金進駐日股的意願。 先機日本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劉振璋認為,日股短線上已超跌,進場布局日股的機會反而浮現;日本失業率持續下降,7月失業率下降至3.3%,代表日本景氣正持續復甦當中。 另外,法人指出,短線受到避險資金進駐而升值的日圓,在市場波動降低後,就會回歸較穩定的表現,日股表現也可望回穩,根據研究指出,日圓貶值對於出口的幫助,邊際效用持續減少,而今年以來,日本各類股表現較佳的則以內需相關為佳。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指出,持續看好日本量化寬鬆政策為股市帶來的效應,日本企業財報揭露告一段落,獲利佳的產業龍頭及受惠日元貶值、競爭力強的個股後勢持續看好。 目前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GPIF)持有股票部位未達上限,仍有加碼空間,未來也將持續買進,為股市提供上漲動能。 ---------------下一則---------------  日本7月通膨率0 QE行情醞釀加碼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日本核心通膨率近一年走勢 http://goo.gl/Sy8qek 通縮陰霾再度籠罩日本,在經過連續幾個月的下滑之後,日本7月最新核心通膨率竟然降到只剩下零,讓市場對日本擴大寬鬆的預期再度增加,而日本企業獲利依舊維持水準,也讓日本股市再次成為全球經理人願意加碼的單一國家。 瀚亞投資海外股票投資部資深經理方定宇表示,因為第1季日本經濟的基期已經墊高,第2季的GDP表現自然下降,現在核心通膨又降到零,可見日本國內消費依舊疲弱;在這條件下,如果第3季經濟展望依舊不佳,日本採取擴大量化寬鬆的機率就非常高。 方定宇說,高盛的最新評估,日本企業今年EPS依舊成長15.2%,本益比13.9倍,依舊遠低於美股的15.6倍,跟歐洲的13.8倍不相上下,資金環境依舊有利日股。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日本在當今全球經濟成長疑慮下,未來出口動能是否受到拖累須密切觀察,所幸在領先指標,日本8月製造業PMI初值51.9,升至近7個月最高,經濟大幅衰退風險不大,惟目前市場氛圍不佳,短期走勢仍以震盪為主。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油價維持在相對低檔,加上近期日圓升值,引發通膨下滑的壓力攀升,預計日本未來進一步寬鬆的機率不低,有助刺激日本經濟成長,政策利多將提供日股良好的下檔支撐。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日本企業第2季EPS高成長率,經濟數據的提振有助股市走揚動能,但升息的不確定性還是會持續干擾全球金融市場,指數短線仍會震盪,後市仍看好日股表現。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副總裁莊志祥分析,日本經濟成長前景令日股相對具有投資吸引力,日本企業盈餘反彈回升與日圓貶值有助支撐日股。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今年來國際利空雜音不斷,日股卻能屹立不搖、穩健走升,除了本益比較美歐股市來得便宜,企業獲利動能強勁,是推升的主力。 ---------------下一則---------------  歐銀擴大QE 機率有4成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歐銀)今晚將公布最新決策,料維持現行包括每月購債600億歐元等各項寬鬆政策不變,但中國經濟走疲、歐元走強及通膨低迷,專家預期年底前勢必得擴大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 按兵不動機率更大 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分析師庫尼(Nick Kounis)不排除歐銀今天就宣布擴大QE,機率有4成,但按兵不動機率仍達6成。 他認為,歐銀可能樂觀預期歐元區經濟繼續溫和復甦,通膨也已觸底回升,暫不行動,但油價大跌恐壓抑通膨更長一段時間,可能促使歐銀採取行動。 今年初有部分人士預期歐銀QE可能在2016年9月到期前就提前結束,如今隨局勢轉變,尤其歐元3月觸底以來反彈6%,《華爾街日報》指出,押注歐銀將被迫擴大QE的投資人愈來愈多。 ---------------下一則---------------  歐洲企業獲利驚豔 景氣循環股領風騷2015-09-03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超過九成的歐洲企業已發布第2季財報結果,受惠於歐元貶值,整體財報表現驚豔,歐洲企業第2季盈餘持續上修,根據Thomson Reuters預估,歐洲企業第2季盈餘年增率達8.2%,其中與歐洲景氣復甦高度連動的景氣循環股表現最為搶眼,法人預期,在歐洲企業獲利明顯改善,歐元對美元走勢持續偏弱下,可望引領歐股反彈續強。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近期歐股受人民幣急貶、歐元區第2季GDP表現不如預期的雙重衝擊,股價震盪修正,但從第2季財報來看,在歐元偏弱以及消費者信心回復下,歐洲企業獲利持續改善,顯示歐元區實體經濟復甦動能持續增溫。 李宏正表示,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支撐景氣回暖,但歐元區多數國家失業率仍稍高,政府與民間財務狀況尚需調整;且如歐洲央行所言,中國金融震盪與美國升息都將是未來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預料歐元區經濟與歐股將呈「溫和成長」的態勢。 國泰歐洲精選基金經理人胡耿銘分析,雖然市場上對於歐洲前景仍有雜音,但歐元區在歷經歐債危機、積極調整財政支出後,目前已度過最困難階段,還有ECB資金助陣,提供寬鬆貨幣環境,有利於經濟復甦。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歐元區7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到52.4,連續25個月維持在50以上擴張水準,顯示歐洲景氣持續處在復甦成長的軌道上,堅實的基本面成為支持歐洲企業獲利增長的後盾。 ---------------下一則---------------  Fed官員:升息步調須放很慢就業「幾乎」達標 但通膨離2%仍遠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波士頓Fed總裁羅森格瑞(Eric Rosengren)周二表示,由於美國通膨低迷且經濟成長面臨威脅,無論Fed何時啟動升息,後續最好都以比以往更溫和的步調緊縮貨幣政策。他並指出,美國就業數據已「幾乎」滿足升息條件,但其他重要數據是否達標仍不得而知。 避談是否9月升息 今年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沒有投票權的羅森格瑞指出,如果中、日和歐元區經濟成長減速且市場持續動盪,美國通膨率可能承受更多壓力,但避談他是否偏好在9月升息,只表示提早或延後升息對經濟的影響差異不大。羅森格瑞說:「我們大有理由預期Fed將以比前2次緊縮循環更漸進的步伐讓政策正常化,這麼做是必要的,而且也很恰當。」 美股瀰漫死亡交叉 羅森格瑞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美國通膨率是否已達到能讓Fed升息的水準,Fed偏好的通膨指標目前僅1.2%,仍低於2%的目標。這個指標在1994年Fed開始緊縮貨幣政策時高於2%,2004年Fed最近一次啟動升息時則略低於2%。 全球股市在Fed準備升息前夕劇烈震盪,財經媒體MarketWatch指出,美國股市最近瀰漫「死亡交叉」的恐慌,繼道瓊工業指數和S&P 500指數後,以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50日均線也在周二盤中由上往下穿越200日均線,納斯達克指數50日均線也開始下彎,奔向200日均線,意味逐漸由短空發展成長空。 9月通常是美股表現最差的月份,自1896年道瓊指數問世以來,該指數9月平均下跌1.06%,其他11個月則平均上漲0.75%。野村(NOMURA)策略師簡朱亞(Bob Janjuah)預測,S&P 500指數短期可能再跌10~15%,促使Fed在2016年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下一則---------------  法人:若美國升息 美元有機會獨強2015-09-03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元在連續幾個交易日走強之後,近日美元對主要貨幣出現技術性回檔,令美元指數跌破96關卡,受到油價快速反彈所激勵,商品國貨幣大多對美元走強。法人表示,由於未來要面對美國升息,美元未來仍有機會獨強。 彭博資訊顯示,截到8月底為止,新台幣近一個月對主要貨幣都呈現貶值,新台幣對日圓、歐元、美元、瑞士法郎、加元、英鎊等各主要貨幣都是貶值,近一個月貶值幅度都在5.83∼1.72%;今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瑞士法郎以及日圓都是呈現貶值。 對於各種貨幣未來一個月後市展望,富達投資表示,持續看好美元,減碼日圓、澳元與歐元;但對加元、瑞士法郎與英鎊則持中立看法。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也表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改善,內需消費也持續受惠低油價,經濟數據屢傳佳音,基本面已近滿足升息條件,看不到任何美國應延遲升息,隨著美國利率邁向正常化,美元強勢地位料將維持不變,但美元不會再像去年強勢走升,而是呈現緩升格局,且升值幅度料將不大,進一步提升其他貨幣走勢的穩定度。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表示,歐元、美元與日圓後市強弱將取決於美國聯準會升息時間點;從利率期貨來看,目前約僅4成認為美國會在9月升息,顯示市場對於升息時點的看法仍較為分歧,但仍不可輕忽聯準會9月升息的機率。美元的強勢來自升息的支撐,若9月聯準會確定宣布升息,美元勢必會升值,並在第4季維持強勢,其他非美貨幣皆會趨弱。 陳柏基說,歐元不僅受到強勢美元的影響而走弱,也須觀察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與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情況;至於近期強勢的日圓,主要因為市場籠罩在美國升息不確定性,風險意識升溫,日圓在避險需求推升下走升。預計在美國升息未確立前,日圓短時間內將維持相對強勢。而當美國確定升息時,日圓也會較其他非美貨幣相對穩定。 以經驗來看,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總報酬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美元在聯準會升息之後多有回落的現象且聯準會政策透明度提高,市場對聯準會升息早有準備,預期2016年新興國家經濟可望自底部回升,新興市場貨幣走勢最終仍將反應各國經濟基本面,更何況目前許多新興市場貨幣已接近歷史低點、實已超跌,預期在利空淬練下,新興市場貨幣可望逐漸築底、回穩並進一步反彈。 ---------------下一則---------------  美科技生技股 多頭指標2015-09-03 07:21:00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美股歷經震盪,美國經濟還是全球資金最看好的市場,尤其是美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最受推崇,科技股或生技股都是美國優質企業的代表。 美股是全球相對抗跌的股市,歷經8月的股災,還有受到中國大陸製造業疲弱的拖累,三大美股指數有走弱跡象。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市場先前過度反應對景氣前景的擔憂,隨著市場信心趨穩、風險偏好回籠,可望吸引資金重返風險性資產,看好美國創新成長型股票。 美國那斯達克生技類指數(NBI)高檔徘徊,即是美股多頭的重要指標,今年以來仍有近10%的上漲。 駿利環球生命科技基金基金經理人Andy Acker表示,生技、美國境內健康護理服務等領域在股災時遇到大賣壓,但是因為帶動這些領域價值創造最大的動能,並不是來自新興市場,而是來自於不斷調整的法令環境、某些領域像是癌症、基因療法等真正顛覆性的創新等,這些領域的投資回報率並不會因為市場恐慌性的賣壓而改變,基本面並沒有受到太大的衝擊。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Grant Bowers)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對美國實體經濟影響有限,且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不到1%;現階段美國的通膨溫和、經濟穩健成長、即使聯準會升息但利率仍將維持於低檔一段時間,這樣的經濟環境有利於美股延續多頭走勢。 ---------------下一則---------------  專家:新興市場 定期定額時機到了2015-09-03 07:26:41 聯合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最近許多大宗商品價格創六年新低,經理人在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中的差異化布局也來到史上最高。瀚亞投資表示,新興市場已來到長線布局的甜蜜點,但短期利空仍未完全消化,在下跌趨勢中,現在應是定期定額新興市場資產的較佳時機。 瀚亞投資指出,根據最新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自2013年後,經理人對成熟股市的布局水位就開始超越新興股市,目前對新興股市的布局水位更落後成熟股市達57%,創下2001年以來新高,顯示在經理人眼中,新興股市的看好程度已來到史上最低。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現階段新興股市雖然出現長線投資價值,但中國的需求減緩讓商品價格跟原物料出口國受到重擊,就連仰賴中國市場的亞洲工業國也不例外,在新興市場的利空尚未消化前,短線上鼓勵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市場挑選可從與中國經濟連動最小的印度開始。 復華新興債股動力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指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位置創六年來新低,長線投資價值浮現,預估新興市場今年下半年仍可能受美國聯準會升息因素干擾,使行情以個別國家表現為主,不過,隨不確定因素消除,配合經濟結構調整,2016年起則有逐步回到長期多頭的契機,建議可趁目前低檔時以定時定額方式布局,目前相對較看好大中華、東協、印度等市場。 永豐新興向榮基金經理人劉玟君表示,新興市場短期仍需迎戰Fed升息,資金外流趨勢尚未見好轉,目前新興市場中經濟相對較穩健的為東北亞。中印兩國GDP在全球仍是相對佳,只是短線新興市場股匯走弱現象尚未穩定,且新興市場股性波動大,目前仍在震盪與測底期,因此建議以低持股或定時定額,逢低分散布局,會相對穩健。 瀚亞新興豐收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補充,新興市場企業的平均本益比只剩11倍,遠低於成熟股市的17倍,本益比差距逼近歷史最高。 ---------------下一則---------------  新興市場 長線有甜頭2015-09-03 06:56:5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就在諸多大宗商品價格創六年新低的當下,經理人在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中的差異化布局也來到史上最高。市場法人表示,新興市場已來到長線布局的甜蜜點,但短期利空仍未完全消化,在下跌趨勢中,現在反而是定期定額新興市場資產的最佳時機。 瀚亞投資指出,根據最新的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自2013年後,經理人對成熟股市的布局水位就開始超越新興股市,目前對新興股市的布局水位更落後成熟股市達57%,創下2001年以來新高,顯示在經理人眼中,新興股市的看好程度已來到史上最低。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現階段新興股市雖然出現長線投資價值,但中國的需求減緩讓商品價格跟原物料出口國受到重擊,就連仰賴中國市場的亞洲工業國也不例外,在新興市場的利空尚未消化前,短線上鼓勵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市場挑選可從與中國經濟連動最小的印度開始。 復華新興債股動力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指出,MSCI新興市場指數位置創六年來新低,長線投資價值浮現,預估新興市場今年下半年仍可能受美國聯準會升息因素干擾,使行情以個別國家表現為主,不過,隨不確定因素消除,配合經濟結構調整,2016年起則有逐步回到長期多頭的契機,建議可趁目前低檔時以定時定額方式布局,目前相對較看好大中華、東協、印度等市場。 ---------------下一則---------------  油價再走跌 2天下挫逾10% 2015年09月03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經濟疲弱加深市場對原油需求的憂慮,加上美國原油庫存預料將增加,拖累國際油價周二重挫近8%,創2個月來最大跌幅,周三繼續走跌,2天累計跌逾10%。上月底3天內飆漲逾27%的反彈行情煙消雲散。 跌至每桶43美元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昨一度下跌3.41%至每桶43.86美元,跌破每桶45美元大關,周二盤中一度跌逾10%,收盤仍大跌7.7%。 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昨盤中最深跌2.34%至每桶48.4美元,周二盤中也一度暴跌10.5%,收盤下跌8.48%,失守每桶50美元大關。 中國、美國和歐洲最新製造業數據令人失望,使市場對原油需求更加憂心。另外,彭博調查的分析師預測,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可能增至4.517億桶,也使油價承受下跌壓力。 ---------------下一則---------------  原油ETF 布局時機到2015-09-03 07:17:52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7p6WV8 http://goo.gl/7BwUEo 原油價格自去年7月以來跌跌不休,近期一掃陰霾,西德州原油現貨自8月27日以來展開強勢反攻,漲幅高達27.5%,創下25年來新紀錄。法人表示,油價底部已確立,可以開始布局。 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主管譚士屏表示,由於先前原油明顯超跌,後市仍有大幅上漲空間,可用原油期貨ETF進行布局。就目前行情預估,到年底為止,原油價格可望上看每桶60~65美元,就近期價位計算,應有兩成的漲幅,近期行情雖有波動,低檔相對有限。 去年以來飽受壓抑的原油,自上周報復性反彈,西德州原油現貨價格自8月27日到9月1日,不到一個星期從每桶39.0美元漲到48.8美元,上漲接近三成。 有投資人擔心近期原油強漲僅為反彈逃命波,後勢仍有破底危機,譚士屏指出,商品原物料趨勢極為明確,近期行情強漲應為先前空頭部位大舉回補所致,近期大漲應是底部確立的訊號,短期行情或有波動,但未來行情可望逐步止跌回升,原油再度破底機率不大。 譚士屏表示,原油過去30年共有五次因供需失調引發價格回檔超過五成,在這五次大跌中,原油一旦在行情低檔出現連續大漲,大部分都是底部確認訊號,連續大漲幅度通常相當可觀,自14%~38%不等。 根據先前四次經驗,可以發現原油在觸底後一年漲幅最少也有63%,超過底部確認的漲幅,其中2008年金融海嘯後,原油現貨價格更是大漲148%,就此看來,目前原油價格仍在起漲階段。 展望原油後勢,譚士屏表示,由於先前市場跌多,目前市場因素已逐漸轉為對油價後勢有利。首先,美國經濟成長率上調意味經濟成長動能優於市場預期,未來原物 料需求可望逐步走強;其次,美國頁岩油業者在油價利空打擊下,已先後退出市場,美國原油日產能持續減緩,原油庫存近一周更大減545萬桶。另 外,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近期也有召開臨時產能會議的想法,一旦成真,原油供需情勢可望大幅改善,這是油價上攻的另一大利多。 ---------------下一則---------------  生技基金 抗跌要角2015-09-03 07:20:3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73jRJk 近期國際股市下修,但根據統計,超過260檔海外股票基金中,有六檔以生技、日本市場為主的基金,今年來仍維持超過一成以上的報酬,抗跌的表現成為投資市場亮點。 全球股市仍在震盪格局中,日前中國製造業指數疲弱再度衝擊國際市場,在投資人信心尚未回穩時,投資布局上也需多留意抗跌的標的。 群益投信表示,從全球經濟龍頭美國的狀況來看,經濟數據仍正面,包括消費者信貸和支出都持續增加,有助於經濟成長。 針對生技產業,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從美國S&P 500公布的企業獲利來看,健康護理產業營收高達69%超出預期,是所有產業中最高的,意味生醫產業不論是營運面或前景都看佳,今年表現遠優於大 盤,S&P 500指數中表現僅次於非必需消費產業。 沈宏達指出,時序進入第3季末,根據統計,過去十年第4季往往是股市投資旺季,以生技產業來說,近十年第4季各生技指數包括NASDAQ生技指數、AMEX生技指數、S&P 500保健指數及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平均漲幅都逾2%,後續布局不可少。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具防禦特質的醫療保健股仍能穩住陣腳,搭配獲利動能強勁,預料基本面優勢將支持醫療生技股多頭續航。 ---------------下一則---------------  抗跌有道 生醫基金看俏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十大類產業今年來報酬 http://goo.gl/NL8Ad2 市場風險意識升高,但醫療保健類股今年以來漲幅達6.56%,打敗全球股市,也居各產業之冠;法人分析,近期受到市場恐慌氣氛衝擊,醫療保健業股價回檔,中長線依舊可期,目前本益比降到20年平均值以下,投資價值浮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今年來醫療保健產業基本面佳,根據彭博針對十大類產業最新統計,美國S&P500指數成分股 中,醫療保健產業56家企業中,有55家公布財報,第2季營收年增率7.84%,盈餘年增率更達13.42%,均為各產業表現最出色者,財報數字也讓生醫 基金展現防禦力。 江宜虔說,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10年內皆會高於名目GDP成長率,這也將成為生醫基金中長線穩定表現的重要基石,在併購及新藥題材加持下,生醫基金績效相對不易受景氣循環干擾。 另外,整體醫療產業長期(20年)平均本益比約18,股價大幅回檔後,醫療產業本益比已低於長期平均水準,但醫療保健類股波動仍大,法人建議可採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策略,降低進場風險。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柯登元表示,Fed即將升息的議題造成全球股市震盪,醫療保健產業受惠新藥及併購利多持續發酵,未來基金漲升空間可期,是升息防震投資首選。 另外,過去5年全球癌症藥物開支複合年成長率達6.5%,隨著免疫療法問世,從現在到2018年,新治療方法將提升年成長率到8%,成為全球製藥產業成長動能。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今年來,醫療生技股表現亮眼,除了市場震盪大增,具有防禦特質的生技醫療股備受資金青睞外,基本面優勢也支持股價走高。 瑪登分析,近年來受惠於人口老化趨勢所帶來的長線需求潛力,搭配新興市場中產階級崛起拉抬醫療保健開支,以及製藥技術日臻純熟加速新藥開發蓬勃,使醫療保健業擁有企業獲利成長爆發力,市場預估今年醫療保健股每股盈餘年增率將達一成以上。 ---------------下一則---------------  高收債 可以撿便宜2015-09-03 07:08:3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目前市場存在如對中國市場信心、美國聯準會(Fed)何時升息等諸多不確定因子,表現相對震盪。但NN(L)環球高收益基金經理人都霆宇表示,長線來看,投資人或許可把次波動視為許多波動中的一段,其中看好高收益債券的投資價值。 由美國市場來看,都霆宇表示,Fed目前的重要指標中,失業率降低以及維持物價穩定已達標,但薪資通膨比這一部分則還沒有達標,他認為,美國市場仍有成長空間,雖近期美股表現不佳,但針對Fed升息議題,以目前美國整體市場來看,他認為,年底前仍會升息,但是以較緩慢的漸升的方式機率較大。 從過去Fed升息時利差表現相對縮小來看,他看好高收益債在升息循環下的表現。由目前技術面來看,都霆宇表示,高收益債部位現在的價格相較過去便宜,且因利差擴大,此時有投入的價值。 針對NN (L) 環球高收益基金,都霆宇表示,這檔基金純粹以公司債作為布局,在投資市場標的上,看好基本面不錯的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歐洲等經濟體,這當中他選擇資金流動性高且有避險機制的公司。 針對布局,都霆宇表示現階段布局美國較多,但他也表示看好歐洲市場,歐洲除PMI穩定改善,目前歐洲經濟是「穩定堅實」的轉強中,因此未來可能會將部分原本配置在美國市場的資金轉向歐洲,在關注產業上,主要以歐洲的電信公司、有線電視產業為投資標的。 因能源債是高收債占比最大類別,隨油價下探每桶40美元關卡,且近日全球股市表現不佳,波及高收益市場。都霆宇認為,消費者對油價下跌情勢的反應,有助供需未來翻轉機會,預期石油價格可望提升。在能源部位,他也將加碼。 ---------------下一則---------------  錢景佳 高收債利差 急速回彈2015-09-03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央行年會在8月底已結束,由於美國、歐洲和英國三大央行代表都對於未來經濟充滿信心,而且有能力抵禦通縮威脅。法人都認為,就算美國9月沒有升息,今年底升息機率仍大,債券市場近期波動大,由於經濟前景不差,高收益債價格回檔仍可以逢低布局,可望有超額報酬。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說,儘管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度極高,債券殖利率在上周仍意外強韌。 美國10年期殖利率一度下滑到2%,但當周以近2.20%作收,一周約漲了15個基點。其他債券市場的走勢也是類似。澳洲和德國的10年期殖利率在上周都呈上揚。通膨預期在當周結束回彈前一度創下8個月來新低,實質利率則比較沒有變動,反映的是歐美的經濟數據都很強勁。 孔睿思表示,高收益的利差在上周也急速回彈。高收益對國庫券的利差在上半周來到了3年高點,到上周五時利差反而比前周五縮減,經歷過去幾個月的賣壓後,目前高收益債價格看來仍是合理。 先鋒投顧總經理周智釧則指出,對債市投資人而言,Fed不論9月是否升息,皆不必過度擔心,如果9月開出升息第一槍,就等於拆除了首次升息這顆不定時炸彈,有利債市回穩。 而且依2004年的經驗顯示,升息前是債市波動最大的時刻;如果Fed在9月選擇按兵不動,高收益債在經過修正之後,也將會出現一波反彈走勢。 周智釧說,目前美高收殖利率已超過去年油價崩跌、與2013年削減恐慌時的高點,來到近3年新高,歐高收殖利率也接近2014年債市修正水準,其實高收益債和升息與否沒有太大關係,影響高收益債價格最大的則是發行債券企業違約率。 國際油價跌至6年多低點,使得近期能源業高收債利差一度擴大到1,000個基點以上,使得美國能源高收益債殖利率平均為11.59%,遠高出整體美高收平均的7.62%,因此若投資人擔心能源業曝險,則可選擇能源業比重相對低的歐洲高收益債基金或環球高收益債基金。 ---------------下一則---------------  資金持續流入...陸高收債後市俏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海外高收益債基金今年績效 http://goo.gl/YuLvEh 大陸股、匯市近期震盪,但統計投信發行海外高收益債基金績效,今年來 以大陸、亞洲為主的高收益債基金,表現相對抗,有20檔基金仍為正報酬,且前10名更有6檔為大陸高收益債基金,顯示大陸高收益債表現穩健,人民幣債券與 國際債市連動度低,具防禦效果,近期境內資金也續流入債市,大陸高收益債基金後市續看好。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市場擔憂大陸經濟成長下行壓力,但境內債近期表現堅挺,境內及香港人民幣債券規模持續大幅成長,顯示市場需求殷切、吸金力強,且人民幣債券波動度與全球投資級債相近,但收益率卻媲美全球高收益債,因此深具優勢。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大陸這次降準降息與前幾次情況不同,主要是先前人民幣中間價機制並未調整,市場有信心靜待經濟恢復 元氣,但這次降息降準,伴隨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調整,加上對官方救市決心產生質疑,市場信心鬆動,但預期經濟不振恐延緩美國升息時程,利多出盡可望讓資 金重拾進場意願。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強調,人行雙降後,財政部加碼地方債置換,財政貨幣雙寬鬆持續,較低的借貸成本,能有效提高民眾購房意願,加 速餘屋庫存去化,有利房市後續發展;大陸全年政府債務署換額度塵埃落定,比市場之前預期的3兆人民幣增加0.2兆,債市重回基本面和寬鬆政策主導長牛格局。 ---------------下一則---------------  規模穩步上升 美元人民幣基金看俏2015-09-03 07:25: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U8hZAC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今年以來外幣計價的境內基金規模出現分歧,除了3月各計價幣別都規模縮水,美元、人民幣計價基金均穩步上升。法人分析,美元接 下來不易走弱,人民幣在中間價改革後中長線依然看好,且美元、人民幣計價的境內基金有零稅負優勢,建議投資人目前可鎖定超跌市場,卡位反彈機會。 截至7月底,美元計價基金規模達新台幣347億元,比起去年12月底,已成長逾七成;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則達新台幣486億元,比起去年底也成長逾三成,是目前各類外幣計價基金中規模最大的。 相較之下,前幾年很夯的澳幣、紐西蘭幣、南非幣計價基金,今年來規模成長平平,顯示投資人相對看好人民幣、美元的潛力。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建議,趁股市波動減緩時,投資人不妨慢慢加碼遭到錯殺的市場,而在所有超跌後值得投資的市場中,中國大陸相對有潛力。 例如本月上架的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同時加掛美元、人民幣級別,提供外幣理財新選擇。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指出,美國就算本月升息,美元進一步上漲空間有限,但在升息循環下,美元走弱機會不高,以穩定美元投資超跌的A股,不但增加外幣操作的靈活性,亦可趁勢掌握A股反彈契機。 瀚亞投資表示,從基金規模變化,可看出投資人對幣別持有及預期心理,美元仍是主流,而人民幣相對其他高息幣別青睞度高,至於其他非美元匯率的價格走勢偏弱,須待恐慌氣氛消退後,有機會反應實質面變化狀況。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美國升息前市場震盪,新興貨幣一輪競貶、股市連番下挫,但亞洲高收益債卻是其中少數倖存者,亞洲多數國家目前仍 處降息循環,對於持有美元及人民幣部位投資人,目前亞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580點以上,已來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可選擇多級別亞高收基金布局。 ---------------下一則---------------  美元、人民幣 基金規模穩升2015-09-03 01:3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境內基金美元、人民幣別規模變化 http://goo.gl/qTF6HR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今年以來外幣計價的境內基金規模出現分歧,除了3月各幣別規模都縮水,美元、人民幣計價基金穩步上升,法人分析,美元接下來不易走弱,人民幣在中間價改革後,中長線依然看好,建議投資人可鎖定超跌市場,卡位反彈機會。 截至7月底,美元計價基金規模達新台幣347億元,比起去年12月底已成長逾7成;而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則達新台幣486億元,比起去年底也成了 逾3成,是目前各類外幣計價基金中規模最大者;相較之下,前幾年很夯的澳元、紐元、南非幣計價基金,今年來規模成長平平,顯示投資人相對看好人民幣、美元 的潛力。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分析,趁股市波動減緩時,投資人不妨慢慢加碼遭到錯殺的市場,而在所有超跌後值得投資的市場中,大陸相對有潛力;目前以美元計價的中國股票基金共有7檔。 德盛安聯投信產品首席陳柏基表示,隨著美國啟動升息循環的機率攀升,美元持續強勢,導致其他幣別的匯率偏弱,因此從外幣計價基金規模增長的幅度來看,美元計價基金成長幅度稱冠其他外幣計價基金,人民幣僅次於美元。 相較於澳元、紐元與南非幣的規模成長趨緩,人民幣計價基金的規模仍較去年成長逾3成,凸顯在定存利率下降的環境下,人民幣計價基金成為投資人追求更多收益的方式,同時仍然看好人民幣中長線的升值趨勢。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表示,人民幣短線驟貶後漸有回穩跡象,顯見人行不會放人民幣一直貶值,而且,目前大陸經濟增長仍舊穩定,外匯存底相對充沛,人行並沒有理由放任人民幣大幅貶值,人民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仍將相對強勢。 長線來看,謝瑞妍認為,大陸經濟下行風險趨緩,人民幣開放腳步持續,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帶動人民幣匯價保持溫和升值的態勢。未來在美元維持強勢的格局下,人民幣將是成為與美元抗衡的主要貨幣之一,建議在投資組合中適合納入人民幣資產。

1040902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6

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通縮期買龍頭股2015-09-02 07:06:4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7F58f1 全球股市歷經上周的波動震撼,掌管富達投資全球3,770億美元股票資產的富達全球股市投資長多明尼克.羅西(Dominic Rossi)昨(1)日警告:「全球正歷經十年內的第三波通貨緊縮浪潮,劇烈震盪的高波動時期,還要歷時好幾個月!」 羅西昨天對亞洲各國主要財經媒體舉行越洋電話會議,當他說出這個觀察時,很多記者都心頭一驚。羅西自2011年赴富達任職後,最近二、三年定期與媒體分享 市場觀察時,往往都持樂觀的態度:例如,他持續看好美股、去年底當各界都預測美國聯準會(Fed)會在年中升息時,惟他認為今年升息機會很小。 由於他的預測有一定準度,且富達是國際上很重要的共同基金投資機構,屬於長線法人,著重於趨勢的看法,因此很受重視。 羅西說,過去十年,全球在2008年金融海嘯、2010年歐債危機時曾經歷經通貨緊縮,現階段則是第三波通縮潮。由於全球貿易大減,通縮的壓力反映最多就是在新興市場,先是匯市下跌、而後股市下跌,未來企業獲利會大受影響,實體經濟將陷入低成長。 在新興市場匯率沒有穩定之前,通縮的危機就沒有解除,羅西警告,這個現象可能維持數個月,也可能有數年之久。換言之,新興市場會持續震盪,股市會繼續往下探底。 因為商品的價格變便宜,新興市場陷入通縮,成熟市場則因大多是消費國而受惠,對於產業龍頭更有利。 在波動只會多、不會少的投資年代,羅西給投資人建議是:冷靜面對市場波動、投資眼光要放長,不要太短視、市場終會復原、投資時要找有基本面的公司專注選股,最好找龍頭企業投資。 ---------------下一則---------------  8月歐洲股票型基金 最有撐2015-09-02 01:45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8月股票基金績效前10名 http://goo.gl/2k04Yw 8月大陸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擔憂升溫,大宗商品價格疲軟,加上美國升 息不確定性,市場恐慌情緒凌駕基本面,由新興市場蔓延至成熟市場,拖累全球股市月線下跌,使得國內核備海外股票型基金績效受累,但其中歐股基金表現最抗跌,投顧建議,趁市場動盪下調整長線趨勢投資部位,著重內需循環類股的歐洲股票型基金看好。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歐洲央行維持寬鬆政策加上低油價環境均有利於提振歐洲經濟維持復甦,景氣連動度高的內需循環股,可望優先受惠並帶動獲利與股價表現;隨市場表現回歸基本面,預期金融、耐久財與工業等循環類股可望有相對突出的表現。 亨德森遠見泛歐小型公司基金經理人Ollie Beckett指出,近期多項歐元區的領先指標,如PMI、德國的IFO(商業景氣指數)或ZEW(經濟景氣指數)數據持續呈現經濟基本面溫和復甦走向, 帶動企業獲利上修;市場預估今年歐洲中小型股企業每股盈餘成長上看15∼20%,超越大型股,代表與景氣高連動的小型股後續潛力可觀,看好類股包括旅遊休 閒、汽車與相關零組件、銀行、媒體、科技產業、營造與相關原物料等。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歐洲量化寬鬆(QE)成效,不僅注入市場流動性,更提高國際投資人持有歐洲資產的信心,歐元區PMI雖然下滑,但仍優於預期,擴張小幅減緩,且各國製造業表現仍然穩定,歐元區產業擴張步調不便,企業獲利表現可望支撐歐股動能。 觀察全球景氣此波復甦過程雖較過去緩慢,但仍處於溫和成長階段,並非陷入衰退;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強調,美國與歐元區8月Markit採購經理人製造業指數仍位處擴張點50之上,在美、歐引領全球景氣復甦趨勢下,可望支撐全球股市中長線維持多頭格局。 ---------------下一則---------------  別單戀陸股宜分散大中華2015-09-02 01:4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首次宣布降準後股市表現 http://goo.gl/2qhMZO 美國升息的不確定性,風險趨避心理攀升,加上最新公布Markit財新的8月大陸製造業PMI初值創下2009年3月新低,加深投資人對大陸經濟下行壓力預期,大陸人行再度宣布今年第三次降準與第四次降息,希冀促進銀行放貸,同時也將提供陸股支撐。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以2008年與2011年首次宣布降準後股市表現為例,滬深300指數與MSCI中國指數在降準後6個月、1年及18個月,平均約有8∼45%漲幅,顯示官方政策對陸股激勵效果,可望隨時間逐步發酵。 許廷全表示,目前大中華股市已經進入齊漲齊跌的階段,波動加大,擴大區域分散布局,並以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聚焦具成長性與產業能見度的公司,提高投資的掌握度,對現階段大中華投資來說,是較好的做法。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近期公布經濟數據疲弱,基本面撐盤力道薄弱,但觀察港股整體本益比低於10倍,加上成交量偏低,指數波動幅度持續收斂,已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有利的布局機會,建議投資人不用單戀陸股一枝花,可選擇分散投資於大中華股市相關基金。 柏瑞投信指出,未來在大陸明確的救市態度支撐下,下半年陸股長期多頭態勢不變。但考量到短期股市融資帳戶仍將持續去槓桿化,預期陸股短線走勢仍將呈大幅波動。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說,本波修正主因多半來自恐慌性下跌,而非基本面重大改變,中長期而言,仍舊看好資訊科技(互聯網)、工業(自動化工業設備、製造業2025)及醫療保健等類股。 ---------------下一則---------------  企業Q2盈餘年增兩位數 日股迎財報行情2015-09-02 07:00:1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A9PWd7 市場憂心中國經濟放緩,不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震盪,也衝擊日股短線回檔約一成,不過,比較三大成熟股市,截至8月底的統計,日股今年漲幅逾9%,優於歐股的6%,更遠勝美股的-4.2%。第2季日企財報表現亮眼,日股下檔有撐。 摩根投信指出,日本企業第2季財報盈餘年成長率高達兩位數,遠遠領先歐美企業,搭配日圓貶值帶動相關產業成長,加上內外資金助攻,建議投資人留意這波財報公布所帶動的日股行情。 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羅勃.羅伊德(Robert Lloyd)指出,繼去年日本企業每股盈餘創35年新高後,今年第2季企業盈餘持續攀高,超過98%的日本東證一部指數成分企業已發布財報,其中,64% 優於市場預期,第2季營收和盈餘年增率預估值分別達5%及21%,再度刷新歷史紀錄,日本企業獲利動能在成熟市場中表現相對突出,將支撐日股向上表現。 日本企業第2季財報驚豔,股利發放成焦點,羅伊德表示,日本政府頒布新規範改善企業治理,企業亦趁此機會提高股利發放率,整體股利發放金額也來到歷史高點,日本企業去年股東權益率已達五年新高,高盛證券預估今明兩年股東權益率將繼續成長。 高息股投資在低利且日漸老齡化環境中逐漸成為熱潮,也成為篩選日股的重要條件。羅伊德補充,日本國債殖利率已達負利率,日本高息股可配發2.6%股利並有調升空間,有助於提高資金進駐日股意願。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表示,從日本全職就業人數持續增加、薪資成長狀況逐步回溫,加上企業支出持續提升的情況來看,基本面已出現改善的跡象,內部成長動能不容小覷,政策利多將提供日股良好的下檔支撐。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分析,7月份日本勞動市場持續改善,帶動商品類消費回升,核心物價上升趨勢穩定,呼應逐漸復甦的消費動能,企業服務價格指數也呈現提升,經濟數據提振有助股市走揚,2020奧運題材、工業建設類股、消費類股等是可持續留意族群。 ---------------下一則---------------  油價、商品走跌 印度長線報酬逾1成2015-09-02 01:45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孫彬訓、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近期瀰漫恐慌氣氛,拖累多數新興國家股市今年來表現由紅翻黑,連帶基金績效表現也由正轉負,印度受惠於油價和商品價格走低,在震盪中相對抗跌,將時間點拉長至10年,印度年化報酬更逾11%,優於新興市場的8%,深具長線投資價值。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面對國際市場紛擾,印度股市在內需導向的產業結構支持下而抗跌出列。施樂富說明,印度內需占GDP比重達65%,且產業分布涵蓋金融、消費、科技、醫療製藥、工業等,投資題材相當多元且分散,因而獲得外資連續4年的追捧,今年來買超金額更逾60億美元。 根據JPMorgan證券預估,今年印度企業動能為金磚四國之最,每股盈餘成長率將達14.7%,是金磚四國中唯一獲利有兩位數的國家,明年每股盈餘成長率預期將有超過兩成的亮眼表現。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印度之前受到雨季及通膨的不確定性干擾,近期統計雨量表現良好,也消除投資人疑慮,外資7月以來已買超9億美元以上,是近3個月來首度轉賣為買,印度盧比的表現在亞幣中也相對穩定,接下來僅國會議期將有法案審議進度的雜音,但整體仍可期。 ---------------下一則---------------  印度基金 股災hold得住2015-09-02 01:45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度和新興市場的年化及基金平均報酬 http://goo.gl/qwpk7R 全球股市5月下旬以來一波大回檔,統計5月21日MSCI世界指數波段高點至8月25日波段低點,指數下跌13.7%,同期間僅印度股市跌幅低於1成的6.4%,為全球最硬挺市場,對應到基金表現,印度基金同樣抗跌,成為動盪下投資亮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亞洲在這波全球股市回檔中股匯雙跌,但印度官方多次強調,已經準備動用外匯存底降低盧比的匯率波動;印度為亞 洲第三大經濟體,擁有約3,800億美元外匯存底,且具強勁經濟成長、通膨緩和、財政赤字縮減等支撐,金融市場應對全球波動能力仍有信心,加上企業獲利前 景仍佳,使得印度股市在這波股市修正下相對抗跌。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Mike Kerley指出,印度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推展,宏觀經濟數據好轉,且政府正設法促進營商環境並加快審批項目,吸引外資股權進入投資,且外匯儲備處於歷史 高位、撤銷對柴油價格的管制、煤礦拍賣、基礎設施開支增加、外國直接投資(FDI)放寬限制等,重大改革加持下,印度股市後市可期。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認為,印度企業獲利目前雖無明顯調升,但經過這一波衝擊,大盤指數回落到26,100點附近,如果以當地貨幣統計,印度 企業獲利成長也將從今年11%提升到明年17%,顯示印度股市本益比在未來有提升空間。產業聚焦金融、科技與製藥,這部分印度跟美國的連動較強,跟大陸連 動較弱,因此現階段應適合單筆投資。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強調,穆迪信評8月調降印度2015年經濟成長預估至7%,僅較先前預估值低0.5個百分點,展望續為正向,經濟指標觀察持續好轉,及政策面強勢,企業獲利及基本面持續改善,印度股市值得持續留意。 ---------------下一則---------------  基本面改善 歐股可望向上2015-09-02 01:45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市場恐慌情緒瀰漫,衝擊歐股短線表現,不過,近期歐洲經濟數據亮眼,基本面改善鮮明,搭配企業獲利及價值面優勢,可望強力支持歐股反轉向上。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歐洲經濟數據持續明顯改善,歐元區8月綜合PMI初值上升至54.1,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加上歐洲失業率持續下滑,有利內需消費持續成長,此外,具景氣成長指標意義的德國工廠最新訂單數值,也較去年同期有雙位數成長,基本面良好有利於歐股揚升表現。 價值面來看,貝克分析,受到短線市場恐慌情緒衝擊,歐股目前價格跟企業獲利表現背道而馳,估值相當具吸引力,眼見歐元兌美元走勢維持偏弱,將有助於支撐歐股後續漲勢。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德國8月IFO商業信心指數在一片低迷聲中悄然走堅,由前月的108.0續升至108.3,優於市場預期的107.5,油價下跌及歐元貶值則推升法國8月INSEE綜合信心指數至四年新高,德法領先指標預告歐元區經濟持續前行。 莊凱倫指出,近期匯市波動劇烈、大陸經濟放緩或將持續壓抑歐洲出口股表現,但歐陸服務業指標始終保持強勁,顯示內需復甦步調良好,是為下半年支持歐洲經濟的亮點,預計營運聚焦歐陸的個股表現將優於跨國出口股。 柏瑞投信指出,預期投資人焦點將再次聚焦在持續復甦的基本面跟寬鬆環境上,未來在市場信心持續回溫下,歐股具強勁反彈機會。經驗顯示,歐洲風險情緒指標在下滑至3個標準差的水準後,歐股在之後12個月的平均報酬表現皆超過了10%。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今年來外資仍對歐洲買超,市場仍在期待歐洲央行祭出新的貨幣寬鬆政策。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在歐元長線貶值趨勢,輔以低油價環境,皆有利於維繫歐洲景氣復甦動能,加上包括法國與義大利等國已著手結構改革,未來經濟成長動能也可望跟上德國與西班牙的腳步,進一步推升股市表現。 ---------------下一則---------------  瑞銀︰美股份回購股搶眼 隨漲抗跌2015-09-02 01:4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2014年實施股份回購科技公司經本波震盪股價表現 http://goo.gl/FnULww 金融市場震盪加劇下,包括美國、大陸和台灣等企業都掀起股份回購熱 潮。法人表示,股分回購是上市公司進可攻,退可守的重要工具:當市場出現非經濟因素干擾時可作為護盤工具,也可做為向股東回饋盈餘的最佳選項,因此有愈來 愈多體質好、現金多的美國企業宣布實施回購股份政策。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許多實施股份回購的企業多擁有強勁的現金流,且公司營運狀況良好、或產生盈餘,因而選擇藉此將盈餘分配給股東。而當公司回購股分時,有助減少在外流通股數繼而提升股票的內含價值,每股未來預期股價可望因此上升,因此能激勵股價走揚。 以這波全球股市震盪重挫的走勢為例,據彭博社資料顯示,標普500指數從7月20日下挫以來到8月24日為止,波段跌幅為12%。若觀察同一時 期,曾宣布實施股分回購的科技公司,如蘋果、谷歌等股價表現,除了蘋果電腦和IBM公司,其他公司的波段跌幅都小於大盤的標普500指數。 此外,歷經波段下跌後,實施股分回購的公司,其股價的平均漲幅也高於標普500指數。張繼文表示,這顯示只要是財務體質健全、有基本面支撐的公司,一旦實施股分回購,股價表現可隨漲抗跌。 當然,也有企業是透過借貸方式來回購股分,因此如何慎選好標的尤為重要,張繼文強調,挑選股分回購概念股跟挑選高股息概念股一樣,並非殖利率高就 是好,投資人除了須具備預測公司實施庫藏股的力道與時機,公司是否具備產生自由現金流量的能力、公司經營策略、過去公司實施庫藏股的紀錄好壞等,都考驗著 投資人。 鑑於股分回購概念逐漸蔚為投資主流,瑞銀美國總收益基金以股分回購為投資主題,掌握市場主流趨勢。除了實施股分回購公司本身股價表現相對出色外, 該基金的投資組合亦透過平均持股1%的投資策略,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同時精挑高股東權益報酬率及低負債權益比的大型股進行投資,以掌握重返多頭市場下、 大型股領漲契機。 ---------------下一則---------------  生技長多趨勢不變 逢低加碼2015-09-02 07:14:4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nKnEL4 生技產業可能正面臨淡季整理的壓力,但法人表示,生技產業中長線多頭的趨勢並未改變,短線回檔整理反而有利後續上攻,現階段建議可逢低加碼布局。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從基本面來看,生技股第2季財報普遍優於預期,尤其在FDA對於新藥審核態度日趨正向,已加快了新藥審核速度,今年以來通過件數已高於歷史均值,有助增加企業營收與獲利,進而帶動整體產業持續成長。 從價值面來看,傅子平表示,大型生技股目前預估本益比約15倍,低於長期平均,但盈餘仍有機會向上提升,凸顯中長線的投資價值,因此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今年以來醫療保健類股在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漲幅居冠,加以生技族群已連續五年表現優於大盤,因此近期美股恐慌性拋售再現,促使生技醫療類股獲利了結賣壓集中湧現,預料短期內生技醫療產業將以震盪格局為主。 不過,黃靜怡也指出,全球醫藥需求穩健增長、FDA藥物審核趨勢樂觀、新藥研發訊息偏多、獲利成長動能強勁、併購活動持續熱絡等五大面向仍支撐生技醫療產業擴張趨勢。 展望後市,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中國經濟及美國升息不會對生技公司研發藥物成功與否造成影響,近期市場恐慌情緒造成生技醫療股的賣壓屬於技術性修正,以中長期的角度來看,進場時機逐漸浮現。 ---------------下一則---------------  生醫基金 頭好壯壯2015-09-02 07:17: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FcEspn 全球股市今年累積報酬仍未轉正,但細究十大類產業,在併購及新藥題材加持下,醫療保健類股的報酬居冠,近期類股回檔,目前本益比降到20年平均值以下,投資價值浮現。 第3季以來,全球股市震盪,僅兼具提供固定收益及資本利得的公用事業類股勉強守住正報酬。如果將時間拉長,今年來十大類產業中,僅醫療保健、電信服務、非必需消費及必需消費四類產業仍然保持正報酬,其中,醫療保健類股今年來6.6%的報酬居首位。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觀察,今年來醫療保健產業基本面佳。根據彭博針對十大類產業最新統計,美國S&P 500指數成分股中,醫療保健產業56家企業中,有55家公布財報,第2季營收年增7.8%,盈餘年增更達13.4%,都是各產業表現最出色,財報數字也 讓生醫基金展現防禦力。 江宜虔說,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十年內都會高於名目GDP成長率,也將成為生醫基金中長線穩定表現的重要基石,在併購及新藥題材加持下,生醫基 金績效相對不易受景氣循環干擾。此外,整體醫療產業長期(20年)平均本益比約18,股價大幅回檔後,醫療產業本益比已低於長期平均水準。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醫療生技指數能穩定向上,主因即便景氣不佳,人們對於醫療保健的支出還是省不得,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持續攀升的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更能對抗景氣波動,因此獲利中長線也呈現穩定成長,並反映到股價。 ---------------下一則---------------  固定收益基金 亞債績效優2015-09-02 01:45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大洗三溫暖,上半年陸股不斷創新高,成熟市場高檔整理,投資氛圍樂觀,但下半年來希臘債危機、大陸經濟前景疑慮、人民幣急貶、美國升息等不確定性紛紛出籠,基金績效豬羊變色,但統計境內224檔固定收益型基金,至8月底仍有44檔正報酬,15檔更守住2%之上,其中以亞債最績優,後勢仍看俏。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大陸擴大寬鬆政策來支持金融市場回穩和促進民間投資,預期在經濟、金融市場未好轉前,大陸今年仍有機會再度擴大寬鬆措施,受惠大陸寬鬆,亞洲高收益債券將有機會回到長牛格局。 目前亞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580點以上,已來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後續可持續觀察大陸9月公布的經濟數據與政策方向。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觀察近期國際資金在市場波動度擴大後,持續移轉至避險資產,暫時維持觀望態度,短期內日圓快速升值,美國公債殖利率再度落至2%以下,低風險資產需求逐漸升溫。 亞洲下半年進入傳統出口成長旺季後,經濟成長可望逐漸解凍,基本面目前並無影響,在亞洲投資等級金融及公司債利差仍高於歐美狀況下,隨著美元數季以來穩定走強,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浮現獲利契機,看好避險標的美元計價亞洲投資等級債券。 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認為,人民幣債券與美元計價債券相關性較低,且收益率較高,建議可持續伺機增加人民幣計價資產配置比重。 ---------------下一則---------------  產業指數疲軟 生技一枝獨秀2015-09-02 01:4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環球生物科技基金績效 http://goo.gl/EAQJva 受到原物料和油價持續滑落,拖累今年以來各主要產業指數表現,指數一片疲軟中,那斯達克生技指數今年以來依舊強勢上漲7.46%,成為產業指數中唯一的亮點。 德盛安聯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今年以來市場震盪和原物料價格滑落,各主要產業表現疲乏,但生技產業有基本面支撐,第2季財報普遍優於預期,部分公司並提高財測目標,有助化解今年來市場不斷衝擊,受惠海外資金匯回,今年生技併購案依舊火熱。 展望後市,傅子平指出,大型生技公司與製藥公司所處產業進入門檻高,能維持穩定獲利,生技基金仍是可長期持有的標的。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今年以來醫療保健類股於S&P500指數中漲幅居冠,加以生技族群已連續五年表現優於大盤,因此近期美股恐慌性拋售再現,促使生技醫療類股獲利了結賣壓集中湧現,預料短期將延續高度震盪。 就第4季盤勢預測而言,若美國9月升息,類股消化相關負面情緒後,仍可望年底前展開旺季行情;但若美國延至年底升息,不排除陷入旺季不旺,類股走勢料先上後下。 不過,全球醫藥需求穩健增長、FDA藥物審核趨勢樂觀、新藥研發訊息偏多、獲利成長動能強勁、併購活動持續熱絡等五大面向仍支撐生技醫療產業擴張趨勢,升息預期淡化後,可望回歸多頭走勢。 駿利環球生命科技基金基金經理人Andy Acker指出,目前市場風險溢酬上升,這對於一些依賴低廉信用,但透過併購創造價值的健康護理公司創造了機會及風險。對長期投資者而言,近期的回檔反而提供一個好的進場機會。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面對美股走勢震盪,醫療保健股仍能穩住陣腳,不僅漲幅超越大盤,更遙遙領先其他類股;湯森路透預估,醫療保健企業今年各季獲利成長率將續優於大盤,預料堅實獲利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多頭行情可望續航。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保健產業下,可分為四大次產業,分別為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近期的四大次產業累積報酬來看,除生技業外,其餘次產業都明顯比全球股市更加抗跌,因此在全球股市震盪的此刻,投資人更應該平衡布局。 ---------------下一則---------------  日歐公債 經理人轉進2015-09-02 07:13:0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AHSVTh 今年8月股災,不少股票型基金單月跌幅達兩位數,固定收益型基金則逆勢抗跌,由於市場不確定性仍在,全球經理人紛紛棄股轉債保守應戰。 復華投信表示,相較於股市波動大,債市表現相對穩健,且長期複利效果不輸股票,建議投資人可透過適當的股債配置,來分散股市大幅震盪的風險。 因中國經濟動能趨緩、人民幣走貶引發上個月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飆升。根據路透社所做的調查顯示,受到這波震盪行情衝擊,國際大型基金經理人將投資組合中的債券比重提高到八個月來高點,且主要集中在日本及歐元區公債,但仍不看好新興市場。 復華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周上順表示,由於全球各經濟體成長腳步不一,在市場投資機會與風險並存的狀況下,不宜偏重單一債券配置,他建議可採複合方式來 彈性布局全球債券市場,或者透過債券組合型基金,由專業經理人適時調整配置來增進收益並控制波動度,解決投資人想追逐收益但又無法承受波動,或面對各類債 市輪動不知如何掌握的困擾。 復華全球債券基金經理人吳易欣認為,目前新興國家基本面動能不強,但過度悲觀的市場情緒及具吸引力的評價面,將使新興美元債有跌深反彈機會。 元大寶來全球靈活配置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呂彥慧指出,由於中長期美元走強與聯準會升息仍為趨勢,因此維持謹慎看待新興市場債與高收益債,相對看好點心債, 須留意逐漸靠近的升息市場預期時點,將使利率逐步上揚並影響到對利率敏感性較高的公司債表現,此時可持續布局抗通膨債與正浮動債以抵禦未來物價上揚環境。 野村全球美元投資級公司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美國經濟雖不若預期強勁,穩定復甦的趨勢沒有改變,但升息前的不確定因素影響投資氣氛,對投資級債帶來一定壓力,在殖利率走高後,投資級債投資價值增加,對追求收益的法人機構吸引力漸增,預期買盤將維持正向。 ---------------下一則---------------  首檔 新興單一國家債券基金 問世2015-09-02 01:45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看好印尼經濟高成長、高利率、低負債、低風險的優勢,以及全球低利環境下追求穩定的高回報率的龐大需求,元大投信將推出國內第一檔聚焦在新興單一國家的債券基金,鎖定目前亞洲負債比最低的印尼,且結合配息機制,提供投資人在美國升息議題未定下穩健資產之道。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這兩年配合金控打亞洲盃,元大集團順利取得了印尼證券及資產管理的牌照,多年前即已發行印尼指數型基金,追蹤MSCI印尼指數表現,雖然股市表現難免會隨著政治環境起起伏伏,若看好印尼中長期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尤其對接目前大陸的亞投行、一帶一路,這類在印尼有著高度的人口紅利及天然資源,且印尼勵精圖治,在投資等級債券的布局方面,可以用中長期角度來看待。 元大投信副投資長吳宗穎表示,印尼擁有2高2低的優勢,即經濟高成長、高利率、低負債、低風險;首先,就經濟高成長方面,油價下跌使得原油進口國的印尼貿易收支與經常帳赤字都有改善。 另外,儘管目前亞洲殖利率普遍偏低,但印尼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有8.93%的水準,在亞洲區最高,其次是印度的7.89%、馬來西亞的4.33%,而印尼現階段具有經濟將反轉向上、政府負債低、財政體質佳、信用評等展望佳之多重優勢,預料印尼將是新興國家債市中最具投資潛力的國家。 至於低風險方面,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林培珣表示,美國升息容易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價格,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印尼公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性低,價格無連動關係。

1040901基金資訊

2015年09月01日
公開
3

持續看好歐股 富達:減碼新興市場2015-09-01 07:06:4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富達投資時鐘顯示處於過熱階段,美國將升息因應,但應該不會是在9月,全球低通貨膨脹及低利率仍將持續。富達持續看好歐股及日股,微幅減碼美股,持續減碼新興股市及公債。 富達投資時鐘利用經濟成長及通膨兩項指標,將全球景氣循環區分為四個階段,即復甦、過熱、停滯性通膨、通貨再膨脹,這四個階段最適合投資的資產分別為股票、原物料、現金、債券。 富達全球經濟學家史塔妮絲卡(Anna Stupnytska)指出,一個月來,儘管全球成長動能位於擴張領域,但已顯平緩。數周來,全球股市雖受中國金融市場動盪所累,但全球總體經濟依然未受損傷,預期下半年成長攀升,但回升的速度相對受到壓抑。 史塔妮絲卡說,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持續關注中國與全球市場的波動情勢。近來Fed對首次升息已降低標準,中國不確定無疑已影響Fed的行動,預期升息議題到12月才會出現在台面上。 史塔妮絲卡認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今年釋出的政策仍無法預防產業衰退。人行又一次雙降利率,但未來應採取更多措施。中國經濟趨緩與再平衡仍在進行,但不如中國當局預期順利,最佳狀況為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個月內趨穩,但不太可能驟幅反彈。 中國放寬人民幣貶值造成全球市場動盪,富達股市投資人情緒指標跌到2011年夏季以來最低,呈現過度賣超,富達趁勢逢低加碼股票。由於富達投資時鐘仍位於過熱位置,富達全球成長動能與通膨指標小幅上揚,支撐加碼風險資產。 在資產配置方面,富達依然認為股優於債,中立看待大宗商品。2013年起,富達即減碼新興市場,美元強勢,中國成長趨緩,都是新興市場面臨的挑戰。富達雖已排除9月升息,但考量未來仍有升息壓力,因而持續減碼債券,但持續看好信用債。 在類股方面,富達看好醫療保健類股與非核心消費類股(受益於低油價與低利環境),但減碼科技類股(受累於亞幣貶值)。此外,富達持續調降對利率敏感的核心消費及公用類股,並且減碼原物料。至於能源類股,雖看法中立,但已趁低檔小幅買進。 ---------------下一則---------------  陸股月線連3黑 國家隊縮手 不再大規模買股 改為查緝不法作手2015年09月01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全力維穩 中國政府近2月大手筆護盤,但陸股繼7月重挫14%後,8月續跌近13%,連3月走跌。對此中南海據傳將改弦更張,揚棄過去由國家隊出動大兵團救市的做法,未來將著重查緝動搖市場穩定的作手,惟在9月3日大閱兵前,官方顧及顏面,仍將全力維持股市穩定,之後會避免大規模買股。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過去2個月由官方主導的投資基金與國有銀行,總共投入約2000億美元(6.562兆台幣)支撐陸股,但從6月中的波段高點至今,陸股累計已下挫近40%,若非國家隊於上周再度出手,陸股8月跌幅可能更大。 中信證4主管被拘留 現在中南海改變想法,轉向調查從官方救市手段中不當得利的個人或機構,而且第一刀就砍向自家人。新華社報導,中國最大證券商中信證券的4位高階主管,已經被公安拘留,同樣被調查且認罪的還有《財經》雜誌記者王曉璐,與中國證監會發行部3處處長劉書帆。 《金融時報》報導還提到,證監會上周末召集19家證券商、證交所與官方公會的高層主管,下令要加強監督股市秩序,並提到已將22件內線交易、操縱市場及「散播謠言」的案子,轉交公安調查。 彭博也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話說,證監會上周六找來50家證券商開會,證監會主席肖鋼親自出席。證監會下達兩點指示:第1,證券業要拿出1000億人民幣,成立官方的平準基金;第2,對於股票上市的證券商,證監會鼓勵實施庫藏股,最多要買回相當於市值10%的自家股票。 至於陸股周一開低走低,上證綜合指數在證券商、保險業與家電等族群領跌下,盤中最低滑落123.19點至3109.16點,跌幅近4%,但下午盤在銀行股護盤下跌幅收斂,終場小跌0.8%至3205.99點,累計8月跌掉12.49%,並由6月高點拉回近40%。 上證波段大跌近40% 彭博報導,上證指數繼上周四與周五累計大漲近10%、昨卻回跌的主因,在於投資人對於官方支撐股市的力道有疑問。 上海申萬宏源證券國際業務主管Gerry Alfonso說:「市場對於國家隊資金的買股有很大疑惑,因為官方揭露訊息有限,所以無法肯定他們到底在做什麼。」 對於陸股後市,外資法人認為上證指數在2700點將有強力支撐。愛德蒙洛希爾(Edmond de Rothschild)資產管理駐香港的全球投資策略師David Gaud認為,上證綜合指數將在2700~3000點之間整理。 里昂證券中國與香港策略部主管鄭名凱則指出,散戶融資減肥加上賣股套現,將把上證指數壓到2700點,屆時將是理想的進場時機。 ---------------下一則---------------  8成大陸股民 對國家隊有信心2015-09-01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陸股自7月以來表現震盪,但官方救市政策仍持續進行。法人指出,目前政策成為影響大陸股民信心的最大因素,據里昂證券針對大陸散戶的調查顯示,預期政府將持續支撐股市走勢的股民,由前一月的66%成長至81%,由於大陸政府救市籌碼充足,隨著中港台價值面來到長期平均之下,第4季可留意進場布局點。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為了支撐市場流動性,中國去年底開始接連調降雙率,包括降息及降準。 日前大陸官方為了力行匯率國際化的政策,調整人民幣中間價,致資金流出,內部外匯佔款水位降低,為了降低匯率貶值下資金流動的負面效應,預期官方將對市場持續適度釋放資金,繼中間價調整後,再調降存準率,是為了刺激內部經濟活動,另一是提升借貸放款的空間,以平衡匯率波動下外資流出的影響。 柏瑞投信表示,大陸有關當局自7月以來積極採取救市行動,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可望從中國央行與商業銀行獲得規模達2.5∼3兆人民幣的資金;預期未來這些資金可用於購買股票、向券商提供流動性支持,有助提升投資人信心。在中國明確的救市態度支撐下,下半年陸股長期多頭態勢不變。 從股票評價的角度來看,大陸股市在歷經大幅修正後,整體價格已明顯下修,舒緩股市恐過熱疑慮。現今MSCI中國指數遠期本益比僅9.9倍,低於長期均值,滬深300指數遠期本益比也自先前高點大幅回落,反映大陸股市價格投資吸引力再次浮現。 ---------------下一則---------------  大陸版QE出招 陸股大有可為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寬鬆(QE)發功 陸股漲勢向美股看齊 http://goo.gl/2tQl6q 大陸版QE啟動,有望帶動陸股漲勢向美股看齊,法人指出,以美國為 鑑,現在大膽前進大陸,將能參與寬鬆發功的成長威力。且不同於美、歐、日實行的QE是由央行直接購買公債或企業債,以壓低融資成本救市,人行是以間接金融 的方式將資金注入國有政策性銀行,為特定的基礎建設來發行債券,預估總規模超過人民幣1兆元,如專項金融債。 對照美國實行QE期間,美股大漲153%,陸股自去年11月進入降息循環以來上漲56%,還不到美股在QE期間漲幅的一半,法人認為,眼見另類的大陸版QE陸續上場,陸股後市大有可為。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短期人民幣大幅波動後,人行也出面表示本次調整已到位,預期波動將有所收斂,貶值效應長期對大陸出口的提振將 有刺激效果,大陸A股市場在中遠洋及中海集運重組預期後,市場聚焦與國企改革題材股;另一方面,港股多反應財報公佈結果,預期在國際情勢尚未明朗前,盤勢 仍區間震盪。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短期大陸市場重點仍在於重建市場信心,因此預計仍將橫盤整理。 游清翔認為,目前大陸政府做多心態仍相對濃厚,持續提出救市政策,預估大陸下半年景氣優於上半年,建議投資以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短線市場恢復信心前,陸股將較為震盪,建議擴大區域布局,由下而上選股,將大陸、香港、台灣的具成長性與產業能見度的優質公司納入,同時搭配避險工具,以全面掌握大中華股市成長機會。 ---------------下一則---------------  上周淨流入33億美元 日股基金逆勢吸金2015-09-01 07:11:4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ZAuHh9 全球市場震盪加劇,上周恐慌指數一度達到極端水準,導致資金調節賣壓出籠,上周全球主要市場僅日股逆勢獲得資金流入33億美元,今年淨流入金額已是2008年以來度新高。 上周可說是恐慌的一周,全球主要市場幾乎被全面賣出,唯獨日股淨買超連旺五周,推升今年全年累計淨流入高達467億美元,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年度新高。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雖然上周資金動能仍然偏弱,但下半周國際股市跌深後已見回穩,其次,中國人行降息降準,以及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機率下降,且美國大幅上修第2季GDP增速,帶動股市氣氛改善並展開反彈。 謝瑞妍說,隨著市場氣氛擺脫觀望,國際資金回流指日可待,短線股市反彈能否持續,可觀察中國財政政策實施進度、美國非農就業數據,以及Fed官員談話方向而定。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全球市場不理性修正,避險需求高漲,帶動資金短線大量湧入日圓資產,不過,市場在恐慌過後終將回歸常軌,資金仍以企業表現強勁與評價面便宜的日股是回補時首選之一。 雖然日圓短線大幅走升,水澤祥一認為,日圓升值來自市場風險趨避下的資金流入,不代表日圓具備升值實力,考量日本央行與Fed不同步的央行利率政策,短線 震盪後,日圓匯率仍會維持弱勢。日股在政策支持、企業獲利成長、評價面便宜等多項利多支持下,可望持續受到國際資金追捧。 瀚亞投資海外股票投資部資深經理方定宇表示,本波股災當中,日本股市也出現明顯回檔,本益比已來到14倍左右,提供資金良好的進場時機。日本企業第2季財報獲利強勁,營收及獲利優於預期比重分別是56%及63%,都高於歷史平均水準,獲利優於預期的幅度更大。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指出,經濟面除了7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支出出現好轉,日本6月PMI和求才比率趨勢上揚都顯示經濟結構回穩,接下來日股表現可望維持相對穩定。 ---------------下一則---------------  台韓股市 外資賣內資挺2015-09-01 07:09:3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6lGg0n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風險趨避意識短線急遽升溫,亞股(除日本以外)資金動能低迷,上周僅越南微幅淨流入0.02億美元,南韓和印度受傷最重,共遭外資調節約19億美元,其中,外資上周賣超台股金額收斂到4億美元。 全球股市隨著美股大跌後反彈,南韓及台灣上周雖遭外資賣超,但內資護盤,股市分別上漲3.3%、3%。 今年以來,印度依舊是最吸金的亞洲國家,台股上周則再度超越南韓,成為亞股第二吸金的主要市場。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全球股市上周震盪加劇,外資急忙從亞股提款。 其實,三年來亞股波動度偏低,因此近期市場波動瞬間攀高,資金一時無所適從,短線轉而選擇退場觀望,造成資金動能疲弱。 台、韓、泰及印尼上周遭外資持續調節,但都逆勢收漲,顯見內資積極承接。 以南韓為例,羅傑瑞說,南韓政府為了鼓勵民間消費,上周宣布自27日起調降汽車、家電、和保養品消費稅率,並同步調高需課稅產品的最低價格門檻,主要是來提振買氣。另外,印尼也祭出稅賦優惠方案。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印尼經濟穩定復甦,經常帳赤字也改善。中長期來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勞動人口持續增長,未來在人口紅利、廣大內需消費帶動下,景氣可望迎來另一波高峰,東協市場仍不看淡。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台股自上周盤中低點7,203點上攻至收盤8,019點,漲幅達11.3%,終結周線連四黑,重新站上十年線,雖短期動盪應稍緩解,但月線仍處下降趨勢,台股操作策略仍宜謹慎,選股重要性提升。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美國升息前的不確定性高,影響亞股動能,近期信心較易受到干擾,如果重押單一國家,較不易掌握資金快速輪動的投資機會,建議可透過組合基金擴大區域布局的方式,同時納入債券部位,提供較佳的下檔保護。 ---------------下一則---------------  新興亞股震盪 韓國印度大失血2015-09-01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亞股周初受到大陸大跌影響震盪,後在大陸官方宣布雙降、美國聯準會官員鴿派言論下股市止跌回升,惟資金因市場震盪呈現淨流出,新興亞股中以韓國和印度淨流出19.50億及19.13億美元最劇,台股與泰國則分別流出4.06億美元與4.35億美元,日股則失血達37.85億美元,為連續兩周淨流出。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上周整體亞股表現上沖下洗,受到美國聯準會對於第4季的升息時點訊息的不確定性,資金持續調節新興亞股。 不過中國人行祭出雙降,雖然晚於市場預期,仍顯示政策作多的態度並未改變,一旦宏觀經濟出現止穩,新興亞洲也可望隨之落底回穩,投資上反而應於修正之後尋找中長期的介入點,國家布局上則偏好基本面好轉或是改革題材明確的市場,比如印度、大陸。 傅子平指出,印度5月工業生產回升2.7%、6月汽車銷售數據正成長,雖然進出口數據仍偏弱,但是經常帳斥字好轉,經濟體質持續改善,通膨壓力舒緩也有助於其後的貨幣政策調整空間;中國經濟基本面有觸底回溫跡象,加上官方開放改革的方向明確,漲多拉回修正之後可策略性加碼。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在大陸雙降寬鬆政策祭出並持續提供流動性,亞洲政府極力推政策,且在全球資本市場震盪後延緩9月Fed升息的預期下,短線亞股醞釀反彈。但她指出,長期經濟成長趨緩的考驗,美國終究升息的資金移轉影響等,大陸仍在政策與救市中拉鋸,以重建市場信心的過程中,投資人暫以審慎觀望在年底尋求進場布局的機會。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預期,本周新興市場仍將持續波動,但因其短線跌幅已深,評價便宜,且長線仍然看好,建議可以定期定額或逢低分批布局方式進場。 印尼部分,當前利率水平與抑制通膨,改善經常帳赤字的期待相符,印尼經濟穩定復甦,雖然今年來仍是負報酬,不過中長期來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勞動人口持續增長,未來在人口紅利、廣大內需消費帶動下,景氣可望迎來另一波高峰,東協市場還是不看淡。 ---------------下一則---------------  日股逆勢吸金 淨流入7年新高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5QTW3M 全球市場震盪加劇,上周恐慌指數一度達到極端水準,導致資金調節賣壓出籠,上周幾乎全面賣出全球主要市場,僅日股逆勢獲得資金流入33億美元,買氣連旺第五周,推升今年全年累計淨流入達467億美元,來到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年度新高。 今年來一直是資金寵兒的歐股,在市場風險意識高漲之際,也不免面臨獲利了結賣壓,上周淨流出37億美元,終結連續14周吸金;美股則是賣壓未減, 上周再淨流出136億美元,創下今年來第三大單周淨流出,連續失血周數已達6周。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新興市場,已連續第6周遭到資金全面調節。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全球市場避險需求高漲,帶動資金短線大量湧入日圓資產,不過,預期市場在恐慌過後終將回歸常軌,資金仍以企業表現強勁與評價面便宜的日股為回補首選之一。 日圓短線大幅走升,但水澤祥一認為,日圓升值來自於市場風險趨避下的資金流入,不代表日圓具備升值實力,者量日本央行與美國聯準會不同步的央行利率政策,短線震盪後,日圓仍會維持弱勢。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26日表示寬鬆措施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正逐步顯現,有信心仍能在明年實現2%的通膨目標,此番對於經濟正向發展的言論支撐資金持續流入日股基金布局。 至於經濟面,除了7月零售銷售數據顯示消費支出出現好轉,日本9月PMI和求才比率趨勢上揚皆顯示經濟結構的回穩,接下來日股表現可望相對穩定。 瀚亞投資海外股票投資部資深經理方定宇表示,此波股災中日股表現也出現明顯回檔,本益比已來到14倍左右,低於7月時的低點14.9倍,確實提供 資金良好的進場時機。此外,日本企業第2季財報強勁,預期市場將上調,獲利優於預期幅度達15%,高於美股的4%及歐股的8%,獲利基本面提供下檔支撐, 也是受到資金青睞的主因。 美股方面,摩根美國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Jonathan Simon)認為,美股震盪後回穩,加上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優於預期,有望吸引資金回補,後續應持續關注非農就業數據等公布的情形。 ---------------下一則---------------  印度不如預期 Q2經濟成長僅7% 2015年09月0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中央統計局昨公布第2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年成長率為7%,不如經濟學家預期的7.4%,並較第1季7.5%放緩,在中國經濟走疲之際,印度成長又不如預期,無疑加深市場對新興經濟體憂心。 新興經濟體堪憂 在美國聯準會(Fed)醞釀升息之際,新興市場央行動向備受關注。美銀美林分析師古普塔(Abhishek Gupta)預測,無論Fed 9月是否升息,印度央行有鑑於通縮壓力增加,都將在9月29日的會議決議降息1碼,進一步刺激經濟。 中國第1、2季GDP年成長率僅勉強達到官方保7%目標。亞洲第3大經濟體印度原本在內需市場龐大和廉價勞工眾多等優勢加持下,成長前景較被看好,有機會吸引更多外資。 為蘋果(Apple)代工iPhone的鴻海(2317)上月宣布,將對印度投資50億美元,Sony在印度生產的第1批電視也已出貨。 ---------------下一則---------------  歐企財報驚豔…送暖股市2015-09-01 07:07:1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歐洲企業財報卻送暖傳佳音。根據Thomson Reuters預估,歐企第2季盈餘年增率達8.2%,優於預期比例達55%,表現最佳的依次是景氣循環股、金融股和工業類股。 目前為止,有超過九成的歐洲企業已發布第2季財報結果,因歐元貶值,整體財報表現驚豔,歐洲企業第2季盈餘持續上修,與歐洲景氣復甦高度連動的景氣循環股最搶眼,金融股近48%年增率居冠,工業類股次之。 摩根投信分析,眼見歐洲企業獲利明顯改善,歐元走勢持續偏弱,有助出口為主的企業獲利提升,引領歐股反彈續強。全球經濟放緩疑慮導致金融市場陷入恐慌,諸多雜音干擾歐股動能,但歐洲景氣能見度卻逆勢走揚。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扮演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不僅8月企業信心優於市場預期,第2季GDP也因出口勁揚表現佳,歐元區7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到52.4,連續25個月維持在50以上擴張水準,顯見歐洲景氣持續處在復甦成長的軌道上,堅實的基本面成為支持歐洲企業獲利增長的後盾。 其次,美國今年底前即將升息,巴洛克表示,歐洲央行明年9月前將持續擴張資產負債表,歐元兌美元中長線偏弱走勢並未改變,歐元維持弱勢有利於歐洲企業獲利動能持續往上走,將成為歐股續揚強力支撐。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陸服務業指標保持強勁,顯示內需復甦步調良好,這是下半年支持歐洲經濟的亮點,預計營運聚焦歐陸的個股表現將優於跨國出口股。 ---------------下一則---------------  體質強健 美股後市有看頭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績效逾6%的美股基金 http://goo.gl/AAy8pk Markit機構公布美國及歐元區8月採購經理人製造業指數仍位處擴 張點50之上,加上7月北美半導體訂單出貨比(B/B ratio)重回1.02,高於擴張值1,法國興業銀行認為,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溫和復甦,加上大陸等新興國家經濟體仍有龐大的外匯存底等工具用以刺激經濟,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從今年的3%加速至2016年的3.3%,並不擔心新興市場出現系統性危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分析,美股評價面趨於合理,S&P 500指數本益比從高點18.6倍降至17.4倍,接近歷史平均。另外,美國經濟基本面相對較佳,受大陸經濟影響程度較低,因美國經濟以內需消費為主,出 口占美國GDP比重約13%,對大陸的出口在美國GDP占比不到1%,且高盛證券預估,大陸經濟成長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對美國經濟成長率的影響僅約 0.06個百分點。 葛蘭.包爾表示,近期美股回檔同樣是受到新興市場恐慌情緒所致,並非美國基本面出現變化,建議投資人靠攏在藉由創新技術帶來的商機,包括新興科技(物聯網、雲端運算、資訊安全)、高齡化趨勢(生技醫療)及產業升級(機器人)。 NN(L)旗艦多元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翊華(Ewout van Schaick)表示,目前持平看待整體股市,看好全球經濟與美國等成熟市場的企業獲利前景。 宏利投信指出,以過去市盈率為基礎,S&P 500指數實際上低於歐盟Stoxx 600指數(18.5倍對比24.5倍)。以預期市盈率為基礎,歐盟Stoxx 600指數則較為優秀,但幅度甚微(16.5倍對比17.6倍),看好美股後市。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近期走勢主要是消化強勢美元、陸股重挫、能源與原物料價格走跌等負面消息,預計在美國確立升息前,市場仍會呈現震盪走勢,但在產業創新技術趨動下,生技與科技產業看好,美股後市仍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原物料後市俏 定期定額新寵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升息前到升息後6個月原物料價格漲跌幅 http://goo.gl/wnmmze 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就業市場改善與信心轉強,房市也逐步回穩,雖然近 期全球經濟雜音眾多,但美國今年預計仍將升息。經驗顯示,美國在1999年與2004年啟動升息循環前到升息後六個月,原物料價格受到激勵上漲,其中石油 與銅在兩次升息循環的漲幅,皆勝過MSCI全球股票指數,投資人可藉由定期定額掌握相關行情。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儘管油價持續震盪整理,但在經濟持續復甦的帶動下,原油需求已逐漸回溫,其中財務體質較佳的油、氣田大型公司,仍具產業競爭力,企業獲利也持續緩步回升,待油價回穩後,可望激勵能源類股彈升。 展望後市,林孟洼表示,短期市場波動較大,建議藉由油礦金多元產業配罝與靈活調整的策略,並透過定期定額搭配鎖利機制,分散選時進場的風險,以參與升息前後原物料的類股震盪向上的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費德里.弗朗表示,全球需求的增加,伴隨著供給的減速,全球原油市場可逐漸達到平衡,並支撐價格回升。 其中美國的原油產出已經觸頂,且在未來數月裡,產量將見到下滑,其他非OPEC國家的原油產出也在下降,並將持續一到兩年的時間,加上許多的大型開採計畫正被擱置或取消,所以預期原油供給轉向吃緊僅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且不致於太久。 KBI替代能源解決方案基金經理人Treasa Ni Chonghaile(泰瑞莎.瓊海爾)指出,以往替代性能源投資聚焦在太陽能、風能、及生質能產業,2013年起,替代能源的經營內容已更加豐富多元且 朝向節能發展,如LED燈泡、電動車及綠建築等已逐漸融入日常生活中,讓企業經營更加穩定。 她強調,目前全球原油產品應用在發電上僅5%,大多數石油用於交通運輸,而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則主要運用在發電上,因此油價下跌對基金的衝擊有限,經理人認為目前替代能源類股已出現超賣的現象,現在反而是逢低承接的好時機。 ---------------下一則---------------  大咖愛原物料股 法人:長線較有賺頭2015-09-01 07:05:3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hGYAvX 紐約油價在跌破40美元後出現強勁反彈,帶動整體原物料類股走強,而向來逢低搶進股票的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在油價強彈之前就買入相關股票,是否成為原物料基金進場訊號?法人則持審慎態度,認為投資時點放長,較有獲利機會。 巴菲特掌管的基金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絲毫不畏油價持續下跌,過去兩季持續買進煉油廠Phillips66的股票,此外,美國億萬富翁伊坎(Carl Icahn)、資深操盤人索羅斯(George Soros)最近也都悄悄加碼原物料股,這些投資大師的動作,成為最熱門的投資話題。 但法人認為,原物料短期基本面不會大幅改善,若要布局,應以中長線布局為主。 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經理人許家瑝表示,西德州原油價短期不易跌破因市場恐慌大跌出現的38美元波段低點,且美元因升息而利多出盡開始回檔,短期原物料可能有反彈行情。 許家瑝指出,中國大陸PMI製造業指數疲弱不振,工業金屬價格繼續破底;貴金屬則可吸收避險資金而出現較大反彈,可區間操作,若要逢低布局能源股,可留意營運狀況良好的美國能源探勘生產商與整合型大型油商。 NN(L)原物料基金經理人閔傑甫(Jeff Meys)表示,大陸經濟降溫,使得原物料價格飽受壓力,亦降低礦業與金屬產業的獲利預期,原物料企業因而減低支出以保留現金,預期未來仍可見到更多企業購併發生,特別是美國企業可望運用其強勢貨幣從事購併活動。 野村投信指出,儘管近期油價表現呈現跌深反彈氣勢,然而其供過於求的基本面表現並無顯著變化,價格僅隨市場投資氣氛呈現大幅波動,展望後市,隨著用油旺季進入尾聲、煉油廠歲休等,短線對於油價仍持相對審慎態度。 ---------------下一則---------------  人民幣貶勢趨緩 精品類股行情可期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富比士全球精品價格指數消費者物價者指數 http://goo.gl/b6qalS 日前人民銀行無預警的調降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讓人民幣兌美元最大貶幅達4.51%,是20年來最大貶幅,引發市場對大陸經濟的憂慮,法人指出,全球貨幣戰爭的疑慮再起,精品類股則成為這次人民幣貶值的首要影響對象。 瑞士寶盛精品基金經理人黃意芝指出,人民幣自由化是人行長期政策目標,最終將會由緊盯美元並控制浮動,進而轉變成對全球貨幣的自由開放。 目前大陸政府的經濟改革策略以再平衡的方式進行,由依賴出口及大型投資轉為消費導向,人民幣大幅貶值將損減消費購買力,衝擊消費市場,預測大陸將不會循日本的貶值策略進行。 黃意芝表示,這次人民幣修正幅度有限,影響大陸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慾望不大,倘若未來幾個月人民幣採漸進式緩步貶值,可望讓大陸人購買奢侈品的 地區,由海外(歐洲、日本)轉回國內,提高精品業的大陸市場銷量。統計1976年至今,富比士全球精品價格指數上漲900%,大幅優於消費者物價者指數, 顯示精品具保值效用。 景順消閒基金經理Ido Cohen表示,在國際油價大跌使可支配所得增加,有助提升民間消費、全球景氣轉佳帶動就業與薪資成長,以及將進入傳統消費旺季等三大利多加持下,下半年持續看好消費類股走勢。 美國消費者受到美元升值加持,受惠程度最大外,美國家戶債務的去槓桿化已告一段落,債務相關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逼近歷史低點,意味有更多空間加碼消費。 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理人高仰遠表示,全球下半年看好中高端消費市場後續表現,目前精品類股本益比從估值上來看仍相對便宜。隨新興市場富有人口的 增加,對於購買精品的慾望也會隨之增加,建議投資人可按照自己的財務計畫,選用定期定額或是逢低單筆進場的方式,掌握買氣復甦的消費股行情。 ---------------下一則---------------  REITs 圓世界房東夢首選2015-09-01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在政府長期來持續打房下,想從不動產獲利顯得難上加難,投資人紛紛轉進海外不動產, 甚至遠赴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澳洲及英國房市發掘更多機會,但想更有效率一次網羅世界各地不動產,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將是最佳選擇,因主要收益來自租金與不動產增值利得,使得REITs成為投資人一圓世界「房東夢」的首選。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根據Bloomberg資料統計,投資各項主要金融資產投資報酬率,過去15年中有8個年度,全球REITs績效表現為年度第一,年平均報酬率約14%,超越股票、債券及商品;其中商用不動產因為與景氣正相關、對利率敏感度低於住宅,目前全球景氣處復甦階段,相對看好美國、英國。 當經濟成長率好轉,失業率下降,民眾所得提升,帶動消費者信心上揚,預期商用不動產空置率持續下降、租金成長率也將上揚;謝夢蘭指出,且就商辦供需方面,英、美主要商業區短期沒有大量建案釋出,整體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因此,影響商用不動產的各類因子,目前均處於正面循環。 謝夢蘭分析,今年來美國REITs走勢與表現,可明顯發現數次震盪都來自市場對聯準會(Fed)利率政策的預期,造成公債殖利率的彈升,以致於造成走勢的波動;未來如果利策政策塵埃落定,景氣回升將使得房地產相關投資受惠。 歐洲REITs方面,今年以來受惠於量化寬鬆(QE)效應,雖然其間有受到美債、德債殖利率攀升影響,英國升息預期,及希臘議題變數影響而產生震盪,但歐洲REITs和英國REITs,從年初至7月底止,漲幅分別為17.16%與11.99%。 至於亞洲REITs以澳洲和日本最具代表性,其中澳洲受惠於央行降息題材,今年以來至7月底上漲9.96%;日本受到經濟數據不佳,且央行未如外界預宣布寬鬆政策影響,走勢較為震盪,今年來至7月底為負6.93%。 ---------------下一則---------------  歐洲REITs多頭可期2015-09-01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倫敦金融中心辦公室空置率估計今年將達波段新低的3∼4%,A級商辦租金成長率則可望達8%上下,成為全球商辦中最高區域,加上英國基本面穩定、利率維持低檔,在未來2∼3年,新增樓板面積仍然有限,商辦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租金成長可期,帶動歐洲REITs多頭可期。 統計顯示,全球主要都市租金報酬率,目前最高的是東京的5%、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分別為3.85%和3.23%,大中華地區的香港和上海分別達2.86%和2.63%,台灣目前僅1.56%,房租收益明顯偏低;顯示投資全球REITs,將可不再侷限於台灣的低房租收益,且免除在物業管理與各國不同政令法規資金稅制的困擾。 台新投信指出,目前英國勞動市場情勢樂觀,截至2015年6月,失業率降至5.6%,平均周薪成長率約2.4%,良好的總體環境,配合寬鬆資金環境,預估倫敦的商辦可維持目前4.5∼5%的投資回報率,也將帶動歐洲REITs偏多。 亨德森遠見泛歐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Guy Barnard分析,近期歐洲零售類地產類股下跌,為一些體質好的公司帶來投資機會,因地產屬資產類別仍然具優勢,且因歐洲央行提供支持,地產收入報酬率似乎更具吸引力。 個別市場表現強勁的如英國、瑞典及德國,目前多個房地產市場出現租金回升訊號,在空置率溫和下,租金將隨經濟持續復甦而增長,歐洲地產股估值合理、股息收益率仍有投資吸引力,後市可望有表現空間。 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強調,面對美債殖利率緩步走升環境,不動產投資策略建議加碼貨幣政策相對穩定國家,同時可聚焦在與景氣連動度高產業,例如飯店、工業與消費產業;在美國領先指標已連續2個月改善下,房市、就業與穩定的金融環境是亮點,使得地產股仍為具備基本面的好投資。 ---------------下一則---------------  固定收益商品 中氣十足2015-09-01 06:56:0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大洗三溫暖,使得過去火紅的基金全部豬羊變色,但仍有15檔守住在2%之上的報酬率,投資主軸以中國為核心,布局範圍亞洲為主。 觀察境內224檔固定收益型基金,至8月27日止仍有44檔基金報酬為正,在下半年開始,對中國大陸經濟前景的疑慮、人民幣突然急貶,及對美國升息的不確定性等令人忐忑不安的事件陸續出籠,固定收益型基金成為資金避風港。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中國大陸政府除加大逆回購力度之外,近期央行持續通過降息降準、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等系列工具增加市場流動性。 8月以來人行共投放7,150億人民幣的逆回購,估算此次降息降準也將釋出至少7,000億人民幣的流動性,預期在經濟、金融市場未好轉前,今年仍有機會再度擴大寬鬆措施,受惠大陸政府政策做多,以及寬鬆環境不變下,亞洲高收益債券有機會回到長牛格局。 鄭易芸表示,中國本周將公布的8月官方製造業PMI,市場預期將在50之下可能再度動搖市場信心。 然隨財政部再度擴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額度至3.2兆元,官方穩增長措施頻頻出台下,年底前中國經濟可望逐步回穩,目前亞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580點以上,已來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後續可持續觀察中國9月公布的經濟數據與政策方向。 群益投信指出,人民幣債券波動度相近於具有平穩特質的全球投資等級債,表現穩健,且人民幣債券與國際債市連動度低,對國際市場波動具防禦效果。 近期中國境內債價格持續上揚的情況觀察,境內資金有持續流入債市的趨勢,加上對高風險債的需求也增長,可望為中國境內債帶來利多。 ---------------下一則---------------  美國貨幣市場 單周吸金逾150億美元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2RbCoc 金融市場反覆震盪,投資氣氛偏向觀望,債市並未因此漁翁得利,三大美 元債券上周全面呈現淨流出,不僅高收益債淨流出16.02億美元,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也分別失血26.09億美元及19.96億美元,資金選擇暫泊於美國 貨幣市場逾152億美元,靜待市場氣氛改善趨勢鮮明。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全球股市大幅震盪,上周VIX指數一度飆破40,市場避險情緒高漲,再者,8月美銀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全球經理人對景氣前景持保守看法,持有現金比例位處高點,市場風險意識高漲之際,資金選擇暫泊於貨幣市場,等待市場氣氛改善再行進場。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市場風險意識上升,高收益債不免受到衝擊,不過,就上周資金動能觀察,高收益債賣壓明顯較美債及投資級企業債來得小,看來在利率緩步走升的環境下,資金對於高收益債的疑慮顯然較低。 庫克強調,高收益債發行機構基本面依舊良好,利差水準具有相當收斂空間,足以抵消公債殖利率上升所帶來的衝擊,顯示高收益債仍提供較佳投資價值。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目前美國高收益債,尤其是能源高收益債利差所隱含的違約率已經達5∼10%,遠高於信評機構穆 迪對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升至2.7%的預估,隨市場信心趨穩、能源供需調整加速,國際油價已開始出現築底反彈訊號,看好目前評價面遭市場大幅低估的 能源債可望引領高收益債展開反彈行情。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受避險需求降溫,上周投資級債因公債殖利率彈升與利差擴張影響走跌。從投資角度看,升息不確定性 下低持美國投資級債市較好策略,但現階段美國投資級債利差大幅擴張,且預期9月美國投資級債發行量將顯著降至600億美元,短線有表現機會,評估投資吸引 力高於歐洲投資級債。 ---------------下一則---------------  資金回流 陸高收債抗跌2015-09-01 06:58:3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F47pRF 近期中國股市不時大幅下跌、人民幣貶值,中國國債收益率也處於三年低點,但觀察中國境內債卻出現價格持續上揚、收益率下滑,顯示境內資金有持續流入債市的趨勢。 觀察近期的高收益債基金表現,近三個月以中國、亞洲、新興市場為主的高收益債基金都有相對抗跌的好表現。 群益投信指出,雖然市場擔憂中國經濟成長下行的壓力,不過中國境內債近期表現堅挺,市場分析,債市走高可能是由於股市下跌、資金撤離房市,加上不願意將資金存入利率較低的銀行,因此進一步推升債市表現。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自去年第3季後股市轉趨熱絡,申購新股與市場配資能提供理財商品更高收益,導致市場資金往股市靠攏,債市資金流 失約達人民幣2兆元。不過自7月初起IPO暫停和股市大跌後,新股申購收益消失,參與市場配資風險又高,資金又重新回流債市。 李運婷指出,由於利率債仍面臨第三波債務置換,導致較長天期券種籌碼面增加不確定性。 因股市持續震盪打底,資金風險趨避情緒依舊,理財資金及投資轉向讓資金持續流入債市,並採「短天期加槓桿」策略操作,將繼續支持信用債市場,推動短天期債券殖利率向下。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亞洲高收益債券發行企業主要為大陸房地產業者,儘管市場資金相對寬鬆,總經環境疲軟,使得亞洲高收益債券在短線上的流動性欠佳,目前債券投資策略建議把握「高投資評等、短天期存續期間」兩大原則。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近期人行降準降息的及時雨,今年第2季以來房市回暖,中國開放境內發債窗口等三大優勢下,待金融市場回穩,投資人信心恢復,中國房地產債券價格可望反彈,建議可採取分批長線布局。 ---------------下一則---------------  不懼人民幣貶值 陸高收債受青睞2015-09-01 01:43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高收益債券基金表現 http://goo.gl/Ww3tjM 儘管大陸股市過去一段時間大幅度下跌、人民幣貶值,大陸國債收益率處 於三年低點,但資金對債市的偏好卻不受影響,從近期境內債價格持續上揚、收益率下滑的情況觀察,境內資金有持續流入債市的趨勢,加上對高風險債的需求也增 長,可望為大陸境內債帶來利多。觀察近期高收益債基金表現,近三個月以大陸、亞洲為主的高收益債基金都有相對抗跌的表現。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自去年第3季後股市轉趨熱絡,導致市場資金往股市靠攏,債市資金流失約達2兆人民幣。不過自7月初起IPO暫停和股市大跌後,參與市場配資風險又高,理財商品資金和從股市轉向的風險趨避資金又重新回流債市。 李運婷針對人民幣境內債指出,資金風險趨避情緒依舊,理財資金及投資轉向資金持續流入債市,較看好短天期信用債。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隨著人行引導境內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加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改善,預期CCS利率仍有下行空間,近期利率的彈升反而提供買進機會。 柏瑞投信指出,此次人行降準與降息的決定,除了政策力道高於市場預期外,更重要的是讓市場投資人明白有關當局寬鬆的貨幣政策態度並未改變。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在人行降準降息的及時雨、第2季以來房市回暖、大陸開放境內發債窗口等三大優勢下,待金融市場回穩,投資人信心恢復,大陸房地產債券價格可望反彈。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近幾個月大陸信用市場趨於穩定,商品價跌、通膨難升,均有助於對房地產商,大陸房地產商在大陸境內 發債利率為5∼6%,低於海外發行美元債券的7∼9%利率成本,借新還舊改善成本,大陸地產商今年來海外發行規模較緩,有利於大陸債券價格。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認為,降息與降準不但有利於振興大陸經濟,對大陸債券市場預期也會有相當顯著助益,過去半年來,目前離岸人 民幣債券市場不論在收益率或資本利得空間都相對大陸境內債券有吸引力;加上大陸企業在海外發行的美元債券,大陸相關債券市場具投資吸引力。 元大寶來中國機會債券基金經理人毛宗毅表示,建議布局大陸債券,可以投資等級點心債為主。

1040829-0831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31日
公開
3

退休金投資 如今要穩不要衝2015-08-31 06:58:49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震盪影響台股下跌,但政府出手止血。澳盛銀最新調查,發現台灣消費者信心8月回溫,不過家庭消費仍傾向保守,認為現在是購買大型家居用品的比重仍在下滑、認同者不到一成。 銀行業者表示,家庭支出若必須更謹慎,代表許多民眾對未來經濟發展抱持不確定心情,如果是面臨退休的民眾,建議應該要趕快檢視自己的退休計畫,以跟上經濟變動趨勢。 銀行業者建議,今年全球景氣震盪,民眾調整手中資產配置,應該朝穩健、低風險前進,高風險的新興國家標的建議刪減,該停利、該停損都要立刻執行,而新興國家的貨幣抱持比重,建議也要調低,以分散風險。 根據澳盛銀公布的ANZ-Roy Morgan8月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雖然信心指數較8月小幅回升,但澳盛銀表示,這僅是因為台灣民眾相對樂觀,看好之後5年的經濟的樂觀比重增加。若是把期間縮小,對下一個年度樂觀的民眾占比,反而較上個月下降。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17.4%的受訪者認為,明年家庭經濟可能會更糟糕,比重較上一個月增加0.9個百分點,認為台灣未來12個月內有好時光的比重,也較上個月下滑1.7個百分點、占比18.5%。 代表民眾買氣信心的大型用品購物指數也跟著下滑,僅有不到一成的民眾認為,現在是購買大型家居用品的好時機。 澳盛銀表示,這分報告中的家庭謹慎花費傾向,應是出自於金融市場波動,且台灣出口與工業生產下滑,經濟狀況惡化迅速,估計央行已將貨幣政策從中立立場改到寬鬆,台灣民眾得注意。 ---------------下一則---------------  基金布局指南 穩健型→全球股票 積極型→生技醫療2015-08-28 16:58:22 聯合晚報 記者林超熙�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陸股震盪、油價持續下探…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造成國際股市動盪不安,觀察近一周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跌幅近10%,不過市場法人表示,就現今的環境來看,股票市場雖然震盪,但後市卻不悲觀,以指數位置觀察,短線上都呈現超跌狀況,中長線投資價值浮現,專家建議可以定期定額進場投資,不僅勝算高、報酬也不差,可視為動盪之下分散風險的投資方式。穩健型投資人可以選擇全球股票基金,積極型投資人則可以選擇生技醫療基金。 經歷金融海嘯的衝擊,投資人在投資觀念上有不小的轉變,雖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不過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多能有不錯的回報,統計海嘯以來,每年9月進場定期定額MSCI全球數、MSCI全球醫療生技指數,之後報酬率都隨著時間拉長而增加,以MSCI全球醫療生技指數表現來看,後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報酬率分別為6.27%、13.84%、25.12%、52.26%,短、中、長期都出色,值得投資人長期投資。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醫療生技指數之所以能穩定向上,主因即便景氣不佳,人們對於醫療保健的支出還是省不得,在人口老化及醫療需求持續攀升的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產業相對其他產業更能對抗景氣波動,因此獲利中長線也呈現穩定成長,並反應到股價,生技產業後市仍持續看好。 ---------------下一則---------------  2004經驗 美若升息...全球股市齊慶2015-08-28 16:59:27 聯合晚報 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http://goo.gl/83ATOB 美國聯準會鴿派抬頭,9月升息機率大減,再加上歐洲、日本等央行官員相繼暗示可能擴大寬鬆,支撐歐美股市周四連續第二天強彈,也激勵今日亞洲股市再 度翻揚。法人表示,近期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市場對於全球經濟放緩疑慮加深,因此9月升息預期大幅下滑,從歷史經驗來看,利率由低檔走升時,利率往往和美股 正相關,且觀察2004年6月29日那次升息後半年全球股市漲多於跌。 根據高盛研究美國股市大跌對聯準會 (Fed) 利率政策的影響,美股過去一周跌幅超越10%,實際上已類似美國經濟經歷Fed升息逾半碼。摩根美國基金經理人強納森.賽門 (Jonathan Simon)說明,近期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市場對於全球經濟放緩疑慮加深,導致美國聯準會態度偏向鴿派,9月升息預期大幅下滑,市場預測9月升息機率從先 前的48%下降至38%。 儘管如此,賽門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經濟動能仍處在擴張軌道上,美國利率水準將從去年極低水位緩步向上趨勢不變,預期年底前還是會進入升息循環。 賽門進一步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利率由低檔走升時,利率往往和美股正相關,顯示經濟復甦帶給股市的正面效應,遠高於利率回升對資金與企業成本的影響。賽 門指出,在基本面改善及企業獲利回升的支撐下,指數底部越墊越高,下檔支撐也愈加堅實,搭配經濟數據持續改善,美股向上趨勢不會改變。 不過,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美股屢創新高後,估值不再便宜,因此,投資美股宜擇強布局,精選具競爭力且財報強勢的企業,如醫療生技及科技等。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聯準會若於9/16~17利率會議確定升息,且對景氣維持審慎樂觀看法,反而有助於舒緩政策的不確定性。不過不論聯準會首次升息時點為何時,可以確定的是,聯準會將採取溫和漸進式的升息步調,且由近期公布的耐久財訂單與GDP等經濟數據觀察,美國經濟確 實處於復甦軌道無虞。 近期美股回檔同樣是受到新興市場恐慌情緒所致,並非美國基本面出現變化,就歷史經驗來看,美國股市牛市循環的高點多出現在停止升息或開始降息之際,但目前聯準會卻才剛要進入升息循環,評估美股多頭行情尚未結束,相對看好科技、生技醫療及消費耐久財類股。 ---------------下一則---------------  股市波動未息 抗跌耐震基金出列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各國政府齊救市,讓股市止跌,但法人表示,金融環境震盪走勢仍未結束,投資人不但要有心理準備,而且要提前因應,若承受不起震盪,最好找「抗跌、耐震」基金。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原物料價格下跌、美國升息時程不明、大陸經濟放緩的疑慮,多重利空消息干擾市場信心,導致全球股市近期較為震盪,預計在美國升息前與利空消息逐一淡化前,波動加劇的趨勢仍會持續。 不過,觀察8月市場重挫以來,美國資產相較於全球主要國家的表現,仍相對抗跌,顯示在經濟基本面、強勢美元、產業成長趨勢與資產流動性的多重支撐下,美國資產仍應是投組的核心部位,較能因應變化日益快速的市場。 聯博投信說,在短期內仍應抱持謹慎的態度,然因全球經濟持續成長,成熟股市尤其美股可提供潛在的投資機會。 至於穩健型的投資人,蔡明潔說, 根據經驗,在全球經濟仍走在復甦軌道上,通膨逐步提升,加上多數國家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市場充斥流動性的環境下,有利股市、高收益債、可轉債等三大風險性資產的表現。 她指出,面對當前的投資環境,積極型的投資人可透過涵蓋高收益債、可轉債、美國成長股,搭配選擇權均衡布局的投資組合。 聯博投信同樣建議投資人,最好採全球多元分散與均衡布局才能因應詭譎多變的金融環境,認為市場波動增加,要獲取過去幾年高投資報酬率的機會相對低,投資人轉向以收益為主的投資標的,所以可布局公債與信用債券的美元收益型產品、高收益債或運用多元資產配置的收益型基金。 百達投資則認為,若未來有較正面經濟數據或美國與其它主要經濟體有正面訊息,或政府聯手推出利多政策以回應市場賣壓,各股市都有機會出現反彈。 然而當市場出現反彈時,最具機會的類股應該是近期受到賣壓最為嚴重的景氣循環類股,諸如能源、銀行、科技、礦業、以及非民性必需品類股,因為這些類股受到大陸景氣降溫的衝擊而在近日回檔幅度較大。 但百達投資也認為,除非可以看到大陸經濟成長開始加速的明顯證據,不然,短線上市場反彈幅度和時間會受限。 ---------------下一則---------------  市場震盪 搶進歐美股 風險胃納低投資人 可布局收益型基金2015年08月31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市場上沖下洗,投資人被中國製造業數據不佳引發的市場恐慌,震得暈頭轉向,還引發7年來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資金大出逃,不過,投信業者認為,在金融市場高度震盪之際,偏愛經濟復甦題材的投資人,可留意具創新動能的美股,或具內需循環題材的歐股與亞洲中小股;風險胃納較低的投資人,可布局多元資產配置的收益型基金,分散投資風險。 美國經濟持續成長 基金市場研究機構EPFR統計,受到外界對中國經濟成長疑慮的拖累,在截至26日為止的1周,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流出的資金超過100億美元(約3200億元台幣),創下7年多來新高。 從地區別與國家別來看,亞洲不含日本基金與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流出的金額超過45億美元(約1440億元台幣),中國股票基金也流出逾10億美元(約320億元台幣)。 聯博投信多元資產投資部門副總趙心盈預期,在中國及主要國家的經濟前景與財政政策動向未明朗前,市場波動會持續下去,但美國經濟持續成長,仍是左右市場長期走勢的最主要關鍵,建議投資人以多元資產,掌握波動市況下的投資機會。 趙心盈說:「投資人短期仍應抱持謹慎態度,但經濟成長將提供潛在機會,特別是美國。最近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新屋開工數近歷史高點、失業率降低、核心通膨穩定,新增就業也在成長。」 她強調,各國成長步調、各類資產或商品均表現不一,使追求投資報酬的挑戰更大,更凸顯全球多元分散、均衡布局的重要性。 看好陸消費股韓股 駿利股票團隊則認為,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成長會持續放緩,但消費動能依然強勁,因此上中國經濟可望軟著陸。在市場賣壓出現時,長線投資人宜檢視原本想買進或增加的個股名單,並調整投資部位。 以亞股來說,現階段駿利看好標的,包括具消費成長題材的陸股及韓股。在韓元大貶之際,韓國企業看起來比日本對手更有競爭力。 ---------------下一則---------------  穿國王新衣? 全球央行快沒招2015年08月3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NEW動世界 全球央行官員在2008年曾是拯救經濟的英雄,後來又一直盡力避免微弱的經濟復甦火苗熄滅,但如果全球這波股災惡化,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工具可應付。 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總體信用研究主管加羅(Alberto Gallo)說:「央行官員看來已一絲不掛,市場已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相信。」 儘管中國人民銀行(人行)上周二調降基準利率及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上證指數隔天仍賣壓沉重,該指數已從6月中旬的高點下跌近40%。 刺激經濟效果不大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RALE)全球經濟主管馬庫森(Michala Marcussen)指出,全球央行已砸很多錢推動非傳統刺激措施,但經濟仍不見好轉,這令投資人感到害怕。投資人也懷疑各國當局如今更不願意吹脹資產泡沫。 馬庫森說:「決策官員對付不利風險的有效彈藥變少了,與之前的市場動盪相比,如今高風險資產價格已無法獲得央行可能出手救市的利多支撐。」 事實上,央行並非已無工具可用,美國聯準會(Fed)可以延後升息,歐洲和日本央行可擴大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規模,中國也還有很多刺激經濟的空間,因為目前中國基準利率仍高達4.6%。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外匯研究共同主管薩拉瓦羅斯(George Saravelos)指出,如果考量最近通膨預期惡化這個因素,利率正持續上升,這反映市場對央行能力的質疑。 以上的論點在於,如果市場更信任決策官員,就會押注他們能推升通膨率,進而使實質利率下降,讓金融情勢更寬鬆。中國本月壓低人民幣匯價後進場收購人民幣,也導致流動性緊縮,即使人行已經降息。 如果要拯救金融市場,美國、歐洲和中國似乎都只能走擴大貨幣寬鬆的老路。美國前財長薩默思(Larry Summers)上周表示,美國聯準會(Fed)此時升息將釀下大錯,表示Fed應推出第4輪QE。全球最大避險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戴利歐(Ray Dalio)也說,Fed下個大動作將是放鬆貨幣政策,而非緊縮。 人行年底將再降準 人行行長周小川也承受擴大寬鬆貨幣的壓力。滙豐控股(HSBC)亞洲經濟研究共同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說:「中國需要周小川扮演熔斷機制的角色來掃除悲觀情緒和重建信心。中國未來幾周和幾個月需要推出更多救市措施。」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和鄧敏強表示,人行上周降息和降準的的力道不夠,預測人行年底前將再降準2次,每次調降2碼。AMP Capital Investors投資策略主管奧立佛(Shane Oliver)則預測,中國將在今年底前把基準貸款利率降到4%。他說:「中國貨幣政策太緊了,需要進一步降低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下一則---------------  台股基金規模 半年減14.5% 遇上股災 銀行不想賣 投信爭取電商銷售2015年08月30日蘋果日報【廖珮君╱台北報導】 投信業者爭取多元基金銷售管道,「自己基金自己救!」日前金管會邀11家投信大老「喝咖啡」,會中業者抱怨,目前投信基金5成都靠銀行通路幫忙賣,但台股基金佣金少、銀行理專不樂意賣,建議金管會可開放電子商務或第三方銷售機構,幫忙賣基金。 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坦言,銀行通路賣基金,多是以賣對銀行收益率高的境外基金為多,投信的台股基金,長期以來銀行端確實不太樂意賣,金管會已研擬開放投信業多元的銷售管道。 保險經紀人想幫忙賣 至於誰想幫忙賣基金?保險經紀人爭取加入。保險經紀人已透過金融總會提案,希望可做為基金銷售機構。 保經公司認為,保險經紀人在保險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保經公司擁有壽險業務員資格達6萬多人,若可讓保險經紀人公司做為基金銷售機構,將是民眾、保經公司、基金公司三贏,還可繁榮共同基金的市場。 據投信顧公會7月底統計,目前投信台股基金共149檔,受全球股災影響,基金規模從今年2月2411億元高點,一路走低,到7月規模縮減到2099億元,半年約減14.5%;但若以申贖來看,7月仍是淨申購24億元,顯示投資人似有逢低進場布局。 若以銷售通路來看,國內投信基金5成都透過銀行賣、另5成則是投信自己賣,金管會將雙管齊下助攻投信賣台股基金,穩定台股市場,一是簡化投信業者開戶程序,二是研擬開放多元銷售管道。 王詠心說,投信業者用自己平台來推台股基金,未來如開戶方面可以放寬,例如目前民眾在銀行買基金,若又要去投信開戶、下單,得開好多個戶頭,還得再做一次KYC(認識你的客戶)程序。 將研議簡化KYC程序 據金管會研議,初步若是同集團下的金控,可行性較高,例如第一銀行和第一金投信都同屬第一金控,若民眾已在第一銀行開戶買基金,去第一金投信開戶,就可免掉再做一次開戶KYC的程序。 其次,金管會也將研議多元銷售管道,如電子商務等管道,投信業者則建議,可開放第三方銷售機構,如中國也有獨立的銷售機構賣基金。 ---------------下一則---------------  台股基金 近一周輸少便是贏2015-08-29 14:30:26 聯合晚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近一周境外與台股基金績效排行榜出爐,受到全球股災影響,境外基金僅4檔維持正報酬,中國與能源基金更是重為重災區。台股基金方面,同樣全數負報酬。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全球股市本波修正來的又急又快,所幸歷經最為恐慌情緒造成的非理性賣壓之後,預期各市場回歸基本與評價面,下檔風險可望逐漸收斂。後續焦點仍在美聯準會升息動向,近期耐久財訂單與GDP等亮眼,美國經濟確處復甦軌道。評估美股多頭行情尚未結束,相對看好科技、生技醫療及消費耐久財類股。 過去一周南韓股市跌勢相對其餘亞洲國家輕微,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韓官方致力提振內需,建議布局韓股可側重在內需相關類股。 台股方面,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資長李祖任表示,台股下跌並非系統性風險引起,而是正常修正過程,許多個股已出現投資價值,目前的測底過程提供較佳的進場機會。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熱 定期定額人數、金額成長居冠2015-08-31 06:50:4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L5Ghd4 儘管陸股自6月以來走勢較為震盪,國人對中國大陸相關基金的熱度卻有增無減。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截至7月底,今年以來的定期定額無論是扣款增加人數或增加金額,大中華基金都穩居各類型基金之冠。 近一個月定期定額扣款人數增加最多的也是大中華基金,其次則是中國A股基金。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此顯示經過修正後,投資人仍看好大中華市場長線向上趨勢。 永豐大中華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認為,短線因總體投資環境不佳,聯準會(Fed)升息議題持續延燒、加上人民幣8月突如其來的匯改、與各國總經數據持續未見改善等,市場還沒有明顯止穩信號。 由於經濟數據還沒有明顯回升,市場還沒有完全止穩前,目前建議逢低分散布局,定時定額是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 許廷全表示,面對短線波動,定期定額可分散進場時點的風險,尤其是投資中長期趨勢向上的區域與產業,更能發揮顯著的效果,若同時再搭配停利機制,確實達到紀律投資的目標,讓獲利落袋為安。 許廷全也指出,A股、港股與台股近期呈現齊漲齊跌的現象,在經過一波修正後,本益比皆低於長期平均,已有不少標的的投資價值浮現。 ---------------下一則---------------  中國減持外債 全球量化緊縮 抵銷歐美日寬鬆效果 恐被迫擴大QE 2015年08月29日蘋果日報【劉煥彥、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情勢逆轉 中國12年來累積的外匯存底相當於4兆美元,超過美國3輪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合計3.7兆美元的規模,但現在情勢逆轉。中國為平衡資本外流,大量動用外匯存底、減持各國公債,德意志銀行認為,這有如將QE反向操作的QT(Quantitative Tightening,量化緊縮)。 專家指出,中國這麼做,可能抵銷歐美日3地的貨幣寬鬆效果,牽制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甚至迫使歐洲與日本擴大QE,以吸納中國拋售的政府公債。 專家提出3可能作法 美國財政部統計,今年6月外國買超美國政府公債達698億美元,創16個月以來單月新高,其中中國仍是最大持有國,至今年6月連續增持4個月至1兆2712億美元,是去年3月以來最高金額。 但德意志銀行全球外匯研究主管George Saravelos指出,中國人民銀行11日放手讓人民幣重貶2%,造成近兩周股市與匯市大震盪。中南海為了捍衛人民幣匯率,不僅動用外匯存底,並「減持全球固定收益資產」。 人民幣中間價大升 他說:「這相當於QE的反向操作,或可以稱為量化緊縮(QT),現在全世界最擔心的是,QT還要走多久。」 George Saravelos認為,要防止中國QT變成更大問題,可能作法有3個,就是人行要實施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其他國家央行也要加入;中國對整體經濟成長得表現出更大的信心,「不論如何,在對中國實施中的QT找到解決方法之前,很難對全球風險胃納過於樂觀。」 為平衡資本外流造成的資金缺口,人行今年來3次降準,並持續挹注市場流動,繼周三釋出1400億人民幣6天期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後,昨又釋出600億人民幣7天期SLO。 不僅如此,人行昨天將人民幣中間價大升0.15%至6.3986元兌1美元,創下5個月來最大單日調升幅度,使人民幣現貨價昨天亦勁揚0.26%至6.3885元,創下4個月來最大單日升幅。 上海一家歐系銀行的外匯交易員說:「現在跡象很明顯,央行持續干預(人民幣)現貨交易,以支撐人民幣。」 中國短期續嚴控匯率 人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周四直言,全球股市動盪不應怪罪是人行讓人民幣貶值,市場擔心美國今年可能升息才是元凶,並呼籲聯準會延後升息,讓脆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有時間準備,「中國改革人民幣匯率與全球股市劇烈波動無關,主要是受到Fed將採取的貨幣政策舉動影響。」 知情人士透露,全球對中國壓低人民幣匯價的反應,使中國當局相當驚訝,短期可能持續嚴控匯率,避免引發貨幣戰爭,這可能催生新一波金融危機。 ---------------下一則---------------  境內陸股基金 6成5績效轉負2015-08-31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才2個月時間,過去火紅的陸股基金全部豬羊變色,境外陸股基金幾乎全黑;境內陸股基金,則是有6成5由正轉負,即使正報酬率的陸股基金績效仍在縮水當中。全球股市自5月高點下修後,近期各股市更加速趕底。 至於境外陸股基金近2個月的績效也大幅向下修正,根據晨星基金統計,截至8/20為止,境外基金中只剩下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美元)、富達基金─中國聚焦基金(美元)等5檔基金為正報酬率,但是在8/24陸股重挫之後,預估極可能會全軍覆沒,頂多只剩下1∼2檔正報酬。 至於投資A股沒有制限的境內陸股基金,雖然從6月份以來,所有的陸股基金都呈現負報酬率,回檔最多的陸股基金回檔近4成,最抗跌的陸股基金第一金大中華基金以及國泰大中華基金也都下跌8∼9%。 但是有不少陸股基金上半年賺得多,因此,截至8/20為止,境內陸股基金還有26檔維持正報酬率,預估在經8/24大跌之後,應該還有15檔境內陸股或大中華基金維持正報酬率。 針對陸股後市展望,富達亞洲產品管理團隊主管馬修.沙德蘭(Matthew Sutherland)表示,先前陸股大跌,投資人宜理性看待,靜待政策利多出爐。富達投資團隊認為,大陸經濟正在趨緩,但改革計畫仍將持續向前邁進,預期大陸經過數次的調降利率之後,將有利下半年經濟狀況。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也表示,陸股後續可持續觀察中國9月公布的經濟數據與政策方向。就中長線來看,官方可望持續推出經濟與股市利多政策,有利穩定市場情緒。 例如中國國務院日前首次開放養老金最多30%可投入股票等權益類標的,預計未來約有1兆人民幣可投入股市,短期提振效果雖然有效,但仍將會為大陸股市帶來巨額長線資金;此外,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對市場仍有支撐。 ---------------下一則---------------  歐股領漲 亞股歡呼2015-08-31 06:54:1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上周全球股市大跳水後,中國人民銀行祭出雙降貨幣政策,股債匯市終於止穩反彈,歐股率先反應,漲聲一路從亞股回到美股,提振市場信心。 美股大漲兩日後,反彈走勢可能趨緩,尤其是美國新公布第2季經濟成長率修正值來到3.7%,市場重新回到升息議題。 野村投信表示,股市近幾日跌深反彈後,仍有機會見到補漲走勢。歐股在量化寬鬆(QE)政策大力支持下,這波反彈時間早,本周有機會延續漲勢。陸股方面,人行雖出手救市,但大陸經濟趨緩隱憂並未去除,大陸官方PMI指數若低於49或更低,陸股走勢可能不妙,將間接衝擊亞股或全球股市。 ---------------下一則---------------  大馬基金 今年績效重挫3成2015-08-31 06:57:13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http://goo.gl/CfpFfy 馬來西亞市場不平靜,除了反貪聲浪四起,今年來馬來西亞股匯市遭雙殺,投資大馬股市與房市的人慘遭套牢。 據統計,馬來西亞股市自8月起跌勢擴大,今年來累計跌幅達8.43%,匯市更是重貶超過兩成,代表只要持有馬來西亞相關資產,且未作匯率避險者,不論股、匯,甚至房市,都直接受這波匯率大貶衝擊,績效被大砍雙位數百分點。 以基金來看,國人並不盛行單一重押馬來西亞股市,因此國內只有三檔100%投資馬來西亞股市的境外基金,包括富達馬來西亞、摩根馬來西亞、利安資金馬來西亞基金,這三檔基金除了承擔股市賠錢,還得加上龐大匯損,導致今年績效全數重挫三成以上。 另外,部分業者推出星馬兩國股票型基金,如首域星馬增長基金、利安資金新馬基金、野村新馬基金等,因為這些基金持有馬來西亞比重少則兩成,多達五成,光是近一季平均慘賠15%。 至於過往詢問度超高的東協相關基金,受到東南亞股市今年不漲反跌,且匯市普遍重貶的衝擊,表現也慘不忍睹,報酬都是負雙位數起跳。 除了大馬股市讓投資人失利,之前不少台灣人湧入馬來西亞房市置產,也慘遭套牢,除了匯損讓報酬、出租收益直接打八折,市場還不斷傳出大馬房地產可能出現泡沫化。 專家認為,現在馬來西亞最大的問題在於匯率市場,尤其匯市影響層面又更廣,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外匯分析師陳得能分析,馬幣除了受人民幣重貶影響,馬來西亞政府債券主要由外際投資者持有,且外匯存底有限,對聯準會升息動向亦高度敏感,短期恐難止住走貶趨勢。 ---------------下一則---------------  全球央行年會 籲Fed盡快升息2015年08月29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啟動升息舉棋不定,不確定感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盪。 周四出席美國全球央行年會的國際人士紛紛敦促Fed按先前釋出訊息盡快升息,以解除市場不安,別再繼續凌遲投資人。 不確定感造成震盪 前以色列央行總裁、現任摩根大通國際(J.P. Morgan Chase International)董事長法蘭柯(Jacob Frenkel)表示,推遲計劃好的行動,可能影響Fed先前傳達訊息的可信度,使市場波動加劇。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IIF)主席亞當斯(Tim Adams)也表示,難以想像9月FOMC決策日,投資人若沒有看見Fed升息會作何反應。 印尼財政部長布羅佐內戈羅(Bambang Brodjonegoro)日前也說:「美國現在做出決定會比較好,因為造成金融市場震盪的正是不確定感。現在的問題不是全球經濟放緩,而是不確定感。」 ---------------下一則---------------  動盪趨緩 美9月升息再列選項 Fed副主席稱經濟亮眼 例會前2周成關鍵觀察期2015年08月30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風向球轉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副主席費雪稱經濟表現亮眼、近期金融市場震盪可望迅速平緩,使9月升息可能性再度躍上檯面,10月升息機率也水漲船高,美元升勢應聲擴大,兌歐元全周累計勁升1.8%,創1個半月最大周升幅,讓先前減持美元多頭部位的投資人措手不及。 費雪周五接受CMBC專訪時表示,美國就業增長步調「令人驚豔」,且經濟正逐漸回歸常態,在近日這波市場震盪發生前,本有「相當高的可能性」在9月啟動升息,但如今他不願對此驟下判斷,因月中中國無預警貶抑人民幣後的情勢發展仍有待觀察。 升息預期機率已升高 費雪說:「現在要斷言還太早,以中國人民幣貶值為開端的情勢變化是十分新近的發展,我們尚需觀察情況將如何演變。」他坦承金融市場動盪可能影響升息時機,但波動可望「相當快速平息」,意謂在9月16~17例會前的這2周半,將成Fed升息動向關鍵觀察期。 聖路易Fed總裁布拉德和克里夫蘭Fed總裁梅斯特同日也出言支持升息,但未提及明確時間點。今年在FOMC具表決權的亞特蘭大Fed總裁洛克哈特認為,9月升息與否機率各半,但對今年剩下3次例會均應持開放態度,皆可考慮升息。 彭博資料顯示,市場現預期Fed在12月或12月前升息的機率為59%,高於周二調查時的46%,預期9月升息的機率則由26%升抵38%。 美元指數連4日反彈 伴隨Fed升息預期增強,過去1周美元兌日圓除外的G10(10國集團)貨幣全面走強。表徵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行情的美元指數周五升0.5%至96.106,自周一下探7個月低點92.621後連4日反彈;兌歐元則收1歐元兌1.1185美元,自周一收貶逾2%創7個月新低1.1619後,同樣連4日強彈、周線升幅1.8%。 但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迄8月25日的1周內,押注美元走強的淨多頭部位才降至7周新低,規模由前周322.6億美元(1.04兆元台幣)降至239.9億美元(7862億台幣),4周來首度低於300億美元。 非農就業報告成焦點 分析師指出,美元走勢與美國經濟相符,相較於歐元日圓,後市更具吸引力。繼美國公布第3季經濟成長率由2.3%大幅上修至3.7%後,預定本周五發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將成最新焦點。 DAILYFX外匯策略師宋大衛(音譯)說:「8月非農就業報告對市場預期影響將提高,就業增長進一步提升、加上失業率下降,可能使9月升息預期增強。」 Fed官員 近期對升息看法 ★Fed主席 葉倫*:7月在國會表示,今年內升息是恰當的 ★Fed副主席 費雪*:在人民幣驟貶前,9月升息可能性很高,如今尚待觀察 ★亞特蘭大Fed總裁 洛克哈特*:今年剩餘3次例會皆可考慮升息 ★紐約Fed總裁 杜德利*:與數周前相比,9月升息的迫切性下降 ★Fed理事 鮑威爾*:月前稱今年應升息2次,近日坦言未決定是否支持9月升息 ★聖路易Fed總裁 布拉德:近期市場波動不影響FOMC經濟展望 ★克里夫蘭Fed總裁 梅斯特:所有因素都反映經濟可承受升息 ★明尼阿波里斯Fed總裁 科傑拉科塔:為展現實現通膨目標決心,今年不應升息 ★堪薩斯Fed總裁 喬治:市場波動使升息決議變複雜,但利率應正常化 註:*為在FOMC具表決權官員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中國熄火 選股迎向美國風 美Q2經濟佳 蘋概、運動品牌鏈當道2015年08月30日蘋果日報【陳建彰╱台北報導】 展望勝陸股 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優於預期,整體景氣相當熱絡,相較於中國經濟面臨衰退疑慮,法人認為,目前美國風(以美國市場為主)明顯優於中國風(以中國市場為主),包括iPhone及以美國市場為主的運動品牌供應鏈、內需傢俱建材、汽車零組件等相關族群,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就全球經濟角度來看,以美國市場消費比較正向,亞洲市場如中國等地則呈現衰退態勢,尤其這波陸股大跌後,民眾財富大幅縮水,恐造成消費心態轉趨保守,現階段以美國市場為主的相關供應鏈,表現會明顯優於中國市場概念股。 成衣製鞋業績受惠 其中iPhone 6s預計9月9日亮相,雖然股災可能讓中國市場消費力道減弱,但對iPhone 6s銷售衝擊應不大,相關概念股如大立光(3008)、台積電(2330)、鴻海(2317)及和碩(4938)等9月起營收應可持續攀升。 此外,全球吹起運動風,帶動美國運動品牌大廠NIKE、UA營運成長,國內相關成衣廠儒鴻(1476)、聚陽(1477)及製鞋雙雄寶成(9904)、豐泰(9910)業績同步受惠。 至於美國房屋修繕市場在經濟成長帶動下,需求相對熱絡,從傢俱建材零售商Home Depot股價維持高檔即可看出,國內Home Depot概念股如福興(9924)、鑽全(1527)及橋椿(2062)將雨露均霑。 在汽車零組件部分,蔡明翰認為,主打美國的廠商,近期股價表現優於以中國為主的業者,就是凸顯出美國、中國經濟發展不同調,兩地消費市場力道的消長變化,建議選股可多留意美國市場相關族群。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投資長李祖任表示,隨著市場情緒及經濟情勢逐漸改善,搭配指數跌深及台幣貶值帶來的效應,看好第4季有機會上演反彈行情,至於空間要看後續政策激勵力道及經濟改善幅度而定,目前看到的第4季及明年第1季展望並不差。 物聯汽車電子長多 李祖任表示,蘋概股仍是電子股中最看好的族群,建議可進行來回操作,賺取價差,傳產股可留意紡織與製鞋股,長線看好物聯網、汽車電子、美國需求收益等產業。 日盛投信表示,台股上周收復8000點後,接下能否續漲,要看第4季旺季需求情形,包括iPhone新品銷售、半導體等產業第4季展望及9月中聯準會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而定。 如果iPhone 6s銷售交出不錯的成績單,將對相關蘋概股業績注入強心劑。 此外,與美國市場相關的成衣、製鞋等族群可望維持強者恆強格局。 ---------------下一則---------------  波動他最嗨 黑天鵝基金大賺327億2015年08月30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股上周五以小幅波動為驚滔駭浪的1周畫下句點,在心有餘悸的投資人忙於計算得失、重整旗鼓時,有《黑天鵝效應》一書作者塔雷伯(Nassim N. Taleb)坐鎮的避險基金Universa Investments,過去1周卻大賺逾10億美元(327.7億台幣),光上周一單日報酬率就達20%。 美股市值蒸發65.5兆 《華爾街日報》披露,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一開盤崩跌逾千點、殺得所有投資人反應不及,Universa Investments這類靠金融市場極端波動來獲利的「黑天鵝基金」卻大發利市。 與塔伯雷長期合作的Universa Investments創辦人史畢玆納格(Mark Spitznagel)說:「這只是開始…過去一段時間我一直表示,美股被高估的幅度達50%。」 自7月底至本周低點,美股市值總計蒸發逾2兆美元(65.5兆台幣),相當於S&P 500指數成分股約2年獲利總和。 儘管道瓊、S&P 500周線分別上揚1.1%及0.91%,納斯達克指數更漲2.6%,抹去周初暴跌陰霾,但Fed升息動向、中國經濟疑慮等不確定性仍籠罩市場,短期內波動恐難止。 雖然包括Fed副主席費雪在內,多名理事均表態支持升息,但塔雷伯表示,Fed如同一支持有十分精細武器的大軍,卻沒有彈藥,即使明瞭應擺脫零利率,實現利率正常化的任務卻「非常、非常」艱難。 ---------------下一則---------------  Fed:不必等通膨達2%才升息2015年08月31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面對中國情勢動盪,美英歐央行官員周末在懷俄明州央行年會表現淡定,異口同聲表示經濟成長增強將推升通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稱,不會等到通膨達2%才升息,形同對9月升息持開放立場。 英國央行總裁卡尼更表示,油價暴跌帶來通縮衝擊及中國經濟減速均不足慮,英國升息計劃經得起中國動盪考驗,暗示明年初仍是可能升息起點。 中國動盪無礙措施 中國股災引爆全球股市失血達8兆美元,並且升高外界對中國經濟減速疑慮,但是英國央行總裁卡尼(Mark Carney)在懷俄明傑克森洞(Jackson Hole)演說時則是表示:「我認為近期事件,尚不足以讓我們改變策略。」 卡尼稱英國對中國直接曝險「溫和」,中國乃至亞洲經濟如果進一步減速,尤其若還伴隨著匯率實質且持續性的貶值,可能進一步帶進通縮壓力,但是基於目前英國經濟強勁,中國的情勢發展,不太可能讓英國的升息計劃自有限度且漸進式的軌道偏離。 費雪則表示,一旦美元升值壓力消退,通膨可望回升,允許Fed逐步升息;演說中措辭謹慎,不對中國經濟減速過度反應。 歐洲央行3月啟動的1兆歐元QE(量化寬鬆)購債計劃已成功活絡歐元區信貸,也推升了通膨,本周四料將宣布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太可能對中國情勢做出反應。 ---------------下一則---------------  6年半最大 油價單日狂飆10% 商品行情走揚 羅傑斯:多頭將重現2015年08月29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大幅調升至3.7%,激勵國際油價順勢演出軋空行情,周四收盤狂飆10.3%、創下6年半單日最大漲幅,且昨在亞洲盤一度續揚2%,引領整體商品行情走揚,「商品天王」羅傑斯(Jim Rogers)喊商品多頭重現或許即將應驗。 經濟數據亮眼助攻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四狂飆10.3%收每桶42.56美元,且昨歐洲盤回跌前,亞洲盤一度續漲2%至43. 46美元,朝全周上漲6%邁進,將為9周來周線首收高、終結29年最長跌勢;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周四同步狂飆10.3%收47.65美元,昨在亞洲盤最高漲至48.45美元,周漲幅同樣上看6%。 紐約油價周一才伴隨全球股市狂瀉而下探6年半新低37.75,但稍後美股強彈、亮眼經濟成長數據引爆了迅猛漲勢。Tortoise Capital Advisors基金經理人薩利說:「投資人驟不及防。空頭很易受驚,任何正面數據出現都會促使他們非常迅速回補。」 原油狂飆引領商品行情反彈,追蹤能源、金屬、農產品等19種期貨價格的湯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周四勁揚3.97%,由本周稍早近14年低點回升,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期貨同日收漲4.2%、創逾2年單日最大漲幅,周線可望漲逾1%,將是8周來首收高。 羅傑斯周三受訪時已喊出商品多頭有機會捲土重來,因商品走勢依供需面而定,價格走低使供應量大幅下降,部分農產品浮現供應疑慮,「只要供應不存在,即使需求持平甚至下滑,商品市場仍可能步入牛市」。 原油可能翻身走多 羅傑斯認為連原油都可能翻身走多。他說:「在投資界有句老話『低價即是治癒低價的方法』。當供應乾涸,價格自會修正問題。」 凱投宏觀資深大宗商品經濟學家貝恩(Caroline Bain)則認為,中國官方採取的刺激措施待第4季將逐漸顯現成效,使經濟有望實現「保7%」目標。 ---------------下一則---------------  油期瞬飆前 巴菲特神加碼煉油廠2015年08月30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油價連2日強彈,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四飆漲10.3%、上周五續揚6.3%,創6年半來最大連2日漲幅,而在短線空頭急於回補之際,以長線價值投資策略聞名的「股神」巴菲特,早已悄悄趁先前油價走低時,大舉加碼煉油大廠PHILLIPS 66持股。 據周五提交的申報資料,巴菲特所執掌的波克夏目前對PHILLIPS 66持股接近5800萬股,佔後者流通股總量逾10%,價值約為45億美元(1475億元台幣)。而截至3月底止,波克夏對PHILLIPS 66持股僅750萬股,代表波克夏可能已持續默默買進該股一段時間。 西德州油期周漲12% 儘管在波克夏整體投資組合中,PHILLIPS 66持股份量,遠遠比不上對富國銀行等動輒價值逾200億美元持股。 野村控股分析師蓋蘭特(Cliff Gallant)指出,波克夏去年底才收購PHILLIPS 66旗下油管服務事業,如今又加碼持股,這樣的舉動明確表達出其對能源產業觀點,波克夏似乎認為長期來看燃料需求有望攀升。 過去1周PHILLIPS 66股價隨油價劇烈波動,最終周線上揚2%。西德州原油期貨上周收每桶45.22美元、周線勁揚12%,全然擺脫上周一下探6年半新低37.75的頹勢,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周線,也漲逾10%。 ---------------下一則---------------  黃金基金月績效 突圍收紅2015-08-31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股災下正侵蝕各種基金績效,近一個月基金績效幾乎全軍覆沒,月績效為正的只有黃金基金、全球政府債以及英債等少數類型基金;至於跌幅最深的是滬深、馬來西亞以及亞太等基金跌幅幾都在2成以上。 這波全球股災來得又急又快且猛,讓各類股債基金幾乎全倒,據Stockq資料顯示,截至8/24為止,近一個月基金績效慘不忍睹,除了重災區陸股基金平均跌幅達2成以上外,只要有投資「中國」的基金績效也呈現重跌走勢,包括大中華、金磚四國基金平均跌幅也都在15%以上,亞股基金中的馬來西亞、越南基金的月跌幅少者一成五。 此外,能源基金平均月跌幅近15%,是產業基金最大,反倒是因有避險基金進駐,黃金基金月績效勉強收紅。 面對各種基金淨值大跌,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盧明芬說,面對此波全球股災、大陸景氣放緩、聯準會升息及商品價格走跌等不確定性,全球股市進入短期修正期,預計至9月中旬聯準會利率會議前後,隨著美國升息政策及大陸經濟前景轉趨明朗,風險性資產有機會醞釀反彈,目前仍建議已進場者續抱等待,勿因短線恐慌情緒而貿然出場;但也不建議投資逢低加碼攤平,因為現今市場是由情緒主導的震盪期間,難準確預測底部,單筆加碼難度升高。 永豐全球平衡組合基金經理人曹清宗表示,目前股市震盪原因來自於中國經濟走疲以及股市下跌,引發全球股市從高點回檔修正,並不是股市出現泡沫。過去評估資產泡沫應會符合下列幾個因素如資產價格過度膨賬、通膨位於高檔、貨幣政策趨向緊縮、個人�企業債務比偏高,目前尚未符合上述情況。 曹清宗說,隨著油價低迷、礦業類股不振以及近幾年幾個新興市場GDP表現來看,目前經濟環境確實不若過去,加上美元走升不利新興市場情況下,景氣相對明朗的美國以及進行QE中的歐洲等已開發國家市場波動度會相對低。不管投資人是要短線投資、還是中長期買進,建議要透過股債布局的資產配置以及定期定額來分散風險,提高資產穩定度。 ---------------下一則---------------  相關指數今年來維持正報酬 生醫基金五利多加持2015-08-31 06:56:0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wdkG4X 全球市場震盪,風險意識隨之提升,中長期投資的風險中庸基金愈加獲得投資人青睞。盤點近百檔風險中高(RR3)境內基金,績效前五強中,生醫基金挺過今年的風浪,表現最佳,搶下一、五名。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觀察,今年以來,全球股市(MSCI世界指數)累積報酬已由正轉負;反觀醫療保健產業(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仍有正報酬,領先全球股市的幅度約一成,展現不錯的防禦力。 從共同基金資金流向角度觀察,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指出,過去12個月生醫基金總計淨流入達資產總額24.8%,幅度為所有產業型基金最高,但短線資金撤出,易造成類股超跌,不排除陷旺季不旺狀況。 黃靜怡表示,全球醫藥需求穩健增長、FDA藥物審核趨勢樂觀、新藥研發訊息偏多、獲利成長動能強勁、併購活動持續熱絡等五大面向仍支撐生技醫療產業擴張趨勢,預期在市場情緒平穩後,該類股可望回歸多頭走勢。 就技術面觀察,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NBI指數已跌落100日均線,從歷史經驗看,都是中長線進場時點。除題材旺季將至,加上每年第1季本益比的重新評價,也可望推升醫療生技類股,因此本波回檔正好造就極佳的進場時點。 江宜虔說,藥品支出依然上揚,根據彭博估計,醫療保健產業第3季預估盈餘年增率上看近三成,尤其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審核新藥,讓醫療類股成為美股十大產業中,預估獲利成長動能最強的產業。 值得注意的,整體醫療產業長期(20年)平均本益比約18,股價大幅回檔後,目前醫療產業本益比已低於長期平均水準,在歐美第2季財報公布後,醫療保健產業維持良好獲利展望,第3季、第4季整體產業可望成長。 江宜虔說,投資醫療保健產業,建議平衡布局各次產業,包括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具爆發力的生技類股、現金充足的醫療服務業、受惠人口老化的醫療器材業。他也建議,美國聯準會升息前,此刻美股波動加大,可採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策略,降低進場風險。 ---------------下一則---------------  定期定額生醫基金 勝算高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定期定額生技醫療指數績效出色 http://goo.gl/RXN00T 全球股市創今年以來最大雙周跌幅,觀察MSCI世界指數,今年累積報 酬已由正轉負,但醫療保健產業領先全球股市的幅度仍接近1成,表現居十大類產業之冠;法人分析,近期醫療保健產業股價回檔,本益比已降到20年平均以下, 生醫基金投資價值已經浮現,建議可以定期定額進場投資,不僅勝算高、報酬也不差,可視為動盪之下分散風險的投資方式。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保健產業下,可分為四大次產業,分別為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從近兩周四大次產業的累積 報酬來看,除了生技業,其餘次產業皆明顯比全球股市更加抗跌,因此在全球股市震盪的此刻,投資人更應該平衡布局,兼顧抗震與報酬的機會。 江宜虔指出,醫療保健產業中,生技次產業股價波動相對大,MSCI世界生技指數自7月20日高點以來,波段跌幅已超過1成,是今年來首見,投資人恐較難掌握進場的時間點;更適宜的策略,除了要兼顧其他次產業,也可以考慮以定期定額或者分批布局生醫基金。 群益投信表示,經歷金融海嘯的衝擊,投資人在投資觀念上有不小的轉變,雖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不過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多能有不錯的回報,統計海 嘯以來,每年9月進場定期定額MSCI全球指數、MSCI全球醫療生技指數,之後報酬率都隨著時間拉長而增加,以MSCI全球醫療生技指數表現來看,後一 年、二年、三年、五年的報酬率分別為6.27%、13.84%、25.12%、52.26%,短、中、長期都出色,值得投資人長期投資。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近期受美股大盤下跌系統性風險影響,加上今年以來生技指數表現強勢,財報旺季結束,產業進入淡季,引發生 技類股獲利了結賣壓,短期技術面偏負面,但產業並未發生重大利空事件,中長多頭的趨勢不變,修正後反而凸顯價值面的投資吸引力。 以大型生技股為例,目前預估本益比約15倍左右,低於長期平均,加上隨著併購消息持續延燒,新藥審核速度也日益加快,可望趨動生技產業擴張與獲利成長。由於現階段市場較易受到雜音干擾,呈現較為震盪的走勢,投組可藉由大型生技股為核心,提供較佳的防禦。 ---------------下一則---------------  11檔生技基金 今年平均報酬14.71% 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生技基金績效表現 http://goo.gl/FAVU3A 股市近日巨幅震盪下,今年來生技表現相對強勢,統計投信發行11檔生技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達雙位數,表現出色,法人認為,生技企業獲利持續看好,加上醫療生技產業具備源源不絕的技術創新題材,產業長線成長趨勢不會改變,逢短線震盪回檔,都是分批加碼進場布局的好時點。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生技利多題材不斷,併購熱潮增溫,且新藥核准速度逐季增溫,醫療生技後市表現可期,尤其生技中小型股領 漲。第2季財報結果顯示,許多生技中小型股仍處於尚未獲利研發階段,S&P500大型醫藥股財報則優於預期,顯示龍頭企業創新續航力強,凸顯大型 醫療生技股獲利佳、評價合理、股價待漲三大優勢,第4季補漲優勢強。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今年來漲勢突出的生技股,財報行情告一段落後,近期出現獲利了結賣壓,加上評價面過高,使得NBI生技指數 近1個月出現約7%跌幅,但8月底前仍有許多重量級新藥題材有機會發酵,加上第4季許重量級的醫學會議即將召開,可望支撐生技產業後續向上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強調,全球健康醫療消費增加趨勢為驅動醫療產業順風因子,投資醫療類股可同時參與全球人口老化及中產階級人口提升的趨勢。 健康醫療企業持續擴大研究與開發範疇,研發出許多新治療方法,有助帶動相關企業營收,次產業中較看好有實質營收獲利,且評價面仍合理的大型生技股,及受惠需求成長與併購題材的特殊製藥商。 綜觀醫療生技獲利持續成長,沈宏達認為,醫療生技股延續多年牛市行情,指數還能頻創新高,原因不外乎獲利面支撐;生技產業在具備基本面優勢下,長多趨勢不變,只要拉回就是進場買點。 ---------------下一則---------------  房市續升溫 歐美日REITs後市俏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商用不動產近10年交易金額 http://goo.gl/kxPUru REITs市場這波也受全球股市回跌影響出現明顯下跌,但有些地區明顯超跌,法人目前相對較看好歐元區、美國及日本市場後市表現。 雖然近期REITs走勢不甚理想,甚至有些REITs呈現負報酬率,但法人依然看好部分REITs展望。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 森.邁吉指出,當地經濟基本面及房市供需狀況是趨動各區域不動產表現的關鍵,鑒於歐亞地區仍維持寬鬆政策,經濟持續復甦,加上不動產類股具備高股利優勢, 投資人可透過全球布局策略掌握各區輪漲契機。 威爾森.邁吉表示,聯準會政策動向為短期市場焦點,根據巴克萊資本統計至今年6月底,美國REITs指數與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相關係數來到-0.87,顯示近期美國不動產表現深受利率影響,反而忽略強勁的房市與就業數據等經濟基本面。 然而,若拉長期間來看,兩者並非一直維持高度負相關,隨升息利空去化,可望反應基本面而有補漲行情。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目前最看好的地區是美國跟歐洲,主要是根據仲量聯行統計,2015上半年外資投資美國商業不動產金額達241億美元,較2014全年投資金額236億美元為高。 僅今年第2季,大陸投資金額就達19億美元,其次為南韓(7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6億美元)、加拿大(5億美元),除了退休基金、主權基金,高資產個人戶也積極進軍商用不動產市場。 謝夢蘭說,美國7月失業率僅5.3%,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達2007年以來高點,經濟展望良好帶動商用不動產需求,配合資金流入,後市看漲。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也表示,美國7月新屋銷售增幅創今年來最大,加上新屋開工數據亦攀升至2007年10月來高點,顯示美國房市持續增溫、基本面無虞,將使REITs投資誘因提高,目前相對較看好歐元區、美國及日本市場表現。 此外,隨長短期利差收窄,加上市場推估此波股市下跌可能使美國聯準會延後升息,在不確定因素消除下,也將有利REITs表現。 ---------------下一則---------------  海外高收債基金 募集風再起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即將募集或待核准之債券型基金一覽 http://goo.gl/1TY9MV 全球股災引發資金大挪移,投資人對於大跳水行情無不心驚膽顫,正因全 球金融市場變動劇烈,美國聯準會升息在即,台灣投資人對收益需求不減,以及對資產波動的憂慮,使得海外債券基金再獲市場關注。儘管今年以來平衡型基金吃 香,繼8月新基金募集多半為ETF、股債平衡型基金、高收益債,緊接著後續海外債券基金募集多半以高收益債為主。 據統計,近期募集或即將募集的新基金,有「從股轉債」的趨勢,主要多集中在亞洲地區的高收益債券,其中元大投信推出的印尼公債和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券較特別。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投信多年前即已發行印尼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追蹤MSCI印尼指數表現,雖然股市表現難免會隨著政治環境起伏,若看好印尼中長期在資本市場的發展,尤其對接目前大陸的亞投行、一帶一路, 這類在印尼有著高度的人口紅利及天然資源,且印尼勵精圖治,在投資等級債券的佈局方面,可以用中長期角度來看待。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林培珣表示,美國升息容易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但根據歷史數據,印尼公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性低,價格無連動關係;當美國升息,公債殖利率往上走高時,印尼公債價格並不會直接受到影響而下跌。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投資債市要選未來發展空間大的市場,全球最大經濟體是美國,大陸是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底,國際貨 幣基金組織(IMF)發佈數據預示,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計,大陸經濟總量今年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但大陸債市規模與經濟規模卻存在明顯的落差,至2014年6月為止,美國債市規模是GDP的155%,大陸債市卻只有GDP的53%,顯示大陸債 市未來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加上大陸境內外高收益債的到期收益率在5∼9.99%,相較歐洲及美國高收益債的4∼6%來得高,較具投資價值。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目前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660點以上,已來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而且就債券投資機會而言,高收益債仍提供較佳投資價值,未來表現空間優於其他債市。 ---------------下一則---------------  3利多 陸高收債成資金避風港2015-08-31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各債到期收益率 http://goo.gl/SZDHTl 陸股今年震盪較大,但大陸高收益債因擁有高債息、與其他地區債券相關係數低,以及波動平穩等三大優勢,因此,即使美國QE結束、美國啟動升息,帶動美國國債殖利率走升,法人仍看好大陸債市在大陸維持寬鬆貨幣的基調下,將成為資金避風港。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今年以來受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啟動升息、美元匯率強勢的影響,各國股市市場波動度較大;根據經驗,聯準會升息期間,美股通常為多頭走勢,反映美國景氣與企業獲利的正向成長。 國泰投信認為,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由近期低點1.64%彈升至2.35%(2015/01/30至2015/06/30),同期間HSBC高收益點心債券指數及美林中國高收益債券指數分別上漲5.2%及6.5%,表現優於美林美國公債指數。 此外,HSBC高收益點心債券指數及美林中國高收益債券指數與美林美國公債指數相關係數分別為負0.18及負0.23,由此可見大陸離岸高收益債市的高債息保護效果、低存續期間及與美國公債負相關特性,因此,即使美國啟動升息,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升,研判大陸離岸高收益債市將成為資金避風港。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大陸高收債到期收益率平均優於其他債券,是市場資金最佳避風港;另外,大陸境內債信評AA以上的有超過半數,且存續期間低於五年,此外,大陸是一個欣欣向榮,正在快速發展的市場,許多知名企業營運良好,債質也優。 另一個優點是,境內大陸債市為封閉市場,和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及投資級債呈現負相關,大陸債與美國或全球其他國家高收益債券的相關係數低,因此,即使美國啟動升息,大陸高收益債不易受影響,將能有效降低風險。 大陸債券波動度低,表現優於其他主要國家債市,每單位風險報酬也較高,攻守兼備,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正值美升息前夕市場動盪之際,國泰投信推出體質優兼具防禦性的中國高收益債基金,提供投資人穩健前進人民幣資產的管道之一。 ---------------下一則---------------  善用基金申購優惠 定期定額 給利2015-08-31 01:4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信基金優惠 http://goo.gl/NSJBpO 近期全球股市大震盪,投資人再度陷入何時進、出場的困擾,法人建議,面對市場短線震盪,想趁機撿便宜又擔心波動風險過大,其實定期定額分批進場布局,有利在低檔累積投資單位數,並善用優惠方案,將是盤勢回穩後坐收投資效益的好策略。 統計多家投信9月基金優惠,提供定期定額分散投資,在基金淨值下跌時買進更多單位數,淨值上漲時少買單位數,自然形成低檔加碼、高檔減碼效果;面對當前震盪幅度較大的新興市場、大陸、印度、台股等,均有利定期定額布局。 群益投信副總張俊逸表示,定期定額基金投資簡單方便,又符合安全、穩定與成長性原則,達到平均成本的優勢,雖然市場高檔或低檔時,買進不同單位數,但長期下來基金的平均購買成本將會降低,達到累積財富的效果。 他指出,評估今年定期定額海外基金,以大陸、印度、台股為首選,產業部分的生技基金也是必備。 宏利投信投資長王彥傑認為,悲觀氛圍除顯示投資人對區域市場未來動盪感到不安,也受到大陸股市近期重挫的影響,國內因2016年初總統大選,不確 定的情緒可能持續彌漫,因此,尋找變動局面中的穩定投資,應朝向多元投資組合,及分散資產類別與投資時點,以達到波動中的有效管控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面對股市高低起伏的震盪期間,以長期投資角度來看,運用分散布局價位,短期的悲觀往往會是好機會,定期定額的強迫每月扣款方式,將是累積長期豐厚投資成果的良策。 統計MSCI新興市場指數自1990年以來,共8次波段下跌超過25%紀錄,但跌幅超過25%後,進場定期定額投資1∼5年均為正報酬,且隨著投資時間不斷增長,5年平均可達40.8%。 美國中長線經濟復甦確立,張俊逸強調,亞股的印度、台股處於超跌,提供逢低加碼扣款的長線布局好時機,至於陸股雖震盪,仍具長期投資價值,均為目前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標的。

1040827-0828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8日
公開
5

錯過表現最好的30天 報酬率縮水10倍2015-08-27 01:4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26年投資美國標普500指數若錯過30天最佳買點的影響 http://goo.gl/rCtnuD 錯過市場表現最好的天數,將影響長期投資報酬率。根據富達投資統計,從1988∼2014年,投資人投資美國標普500指數,若錯過表現最好的30天,投資報酬率是只有一直留在市場的十分之一。 富達投資表示,因為從1988年一直留在美股的投資人這26年間的投報率是733%,然錯過表現最佳的30天,累計報酬率只剩下71%。表現最佳的30天也就是跌最深的30天。 上述結論不僅適用於投資美股,連投資港股、日股、英股等股市所得到結論都是一樣的,只要錯過最佳買點,長期的投資報酬率都會大幅縮水。 MSCI新興市場指數從今年4月高點下跌以來至8月24日為止,波段跌幅已超過2成,現在價位已接近2011年低點,若從2010年的高點以來,新興股市的累積跌幅更是超過35%,其跌幅已讓不少新興市場股市支持者信心開始動搖。 從過去的實證經驗結果得知,即使對於波動大且近一年表現不佳的新興市場股市,其結果還是一樣。 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盧明芬說,雖然新興股市波動大,但每次跌得深,日後反彈就愈高。統計MSCI新興市場指數自1990年以來,共有8次出現波段跌幅逾25%,然而在跌幅超過2成5之後進場定期定額投資,1∼5年的平均報酬率都為正。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建議,到目前為止,新興市場並沒有出現「貨幣戰爭」跡象,而是在反應人民貶值風險,使得新興市場的股匯市都跌到多年來的低點,就算聯準會即將升息的機率下降,但仍建議遠離新興市場。 富達投資則表示,定期定額的投資人要避免停扣,除非確定所投資標的已「日薄西山」、「沒有明天」,否則定期定額投資人更應該用長期投資角度看並堅持下去。 ---------------下一則---------------  危機入市 1年後投報率吸睛2015-08-27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花旗證券編制的新興市場投資氣氛指數顯示,目前市場氣氛不僅陷入恐慌,甚至類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恐慌水準,投信法人統計自2000年來13次陷入恐慌水準,投資人若能逢低進場承接,持有6個月平均報酬有21%,持有一年平均報酬更來到42%,正報酬機率達百分之百;若於此際退場賣出則可能錯失反彈機會,建議投資人不要在恐慌時殺出,反而應回歸有體質支撐的市場,尋找低接創造未來一年正報酬的機會。 摩根新興雙利平衡基金經理人顏榮宏表示,從大環境來看,油價走勢疲弱,美國9月升息機率時點逼近,加上近期人民幣急貶引發新興貨幣跟貶,擔憂新興經濟體成長趨緩,連累近期新興市場投資氣氛降至海嘯時期的恐慌高點。根據花旗新興市場投資氣氛指數近期降到落至-1至-1.5水準,相當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恐慌。 但顏榮宏指出,新興國家目前經濟體質已較歷年金融危機時強勁許多,股市估值卻較歷次金融危機時平均值還低,眼見新興股波段跌幅接近歷史滿足水準,下探空間有限,評價面極具優勢,搭配企業每股獲利已落底回穩,建議可留意新興股回升契機。 中長期來看,新興市場仍以亞洲國家經濟體質較佳,投資能見度較高,儘管亞股短線波動劇烈,但考量配息旺季來臨,不失為逢低布局買進好時機,以台股為例,6∼8月通常為配股配息旺季,緊接著為股市的旺季,從1994年來數據顯示,現階段是台股一年中股價最低時點,建議此時從基本面篩選已經修正的標的逢低進場。 法人強調,大陸經濟回穩有益於新興市場,即使近期陸股波動劇烈,但從大陸續行降息降準的寬鬆政策、加上持續推動國企改革,可以看出大陸經濟雖下行,實為軟著陸而非硬著陸,只要大陸經濟維持目前成長軌跡,就給予其他新興市場支撐力量。 ---------------下一則---------------  13檔海外基金正點 今年來維持正報酬2015-08-28 07:22:5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o0HYlL 全球股市歷經從今年5月下旬以來的一波大回檔,對應到基金表現上,包括印度、生技及歐洲股票都相對抗跌,統計超過260檔海外基金中,這期間有13檔基金跌幅低於3%,今年來也維持正報酬,成為動盪之下的投資亮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有強勁的經濟成長、通膨緩和、財政赤字縮減等支撐,相對於新興市場國家來說身處更好的位置,因此對印度金融市場應對全球波動的能力有信心,加上印度企業的獲利前景仍佳,也讓印度在這波股市修正下相對抗跌。 歐股方面,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股日前隨全球股災下跌而拉回,但隔日隨即反彈,走勢領先美股,反映市場陷入極端恐慌的不理性賣壓過後,回歸基本面仍然吸引市場資金低檔承接,仰賴量化寬鬆(QE)政策與經濟回溫,成為全球主要股市中最為抗跌的市場。 此外,莊凱倫也說明,希臘在確定獲首波紓困金後,總理齊普拉斯意外宣布內閣總辭,提前於9月20日舉行國會大選,重新選舉將有利重組聯盟來鞏固政權,對履行歐盟協議更為有力,因此分析師多數偏向正面解讀,也間接成為歐股利多因素之一。 生技部分,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儘管今年來生技類股主要由中小型股領漲,但第2季財報公布結果,凸顯大型醫療生技股的獲利、評價及股價漲勢可期的優勢,預期大型醫療生技股在第4季具備落後補漲潛力。 投資建議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成熟市場部分可靠攏在加碼科技、生技與消費等創新成長產業的美國股票型基金、著重內需循環類股的歐股基金,而在美歐貨幣政策趨於分化,歐元長線貶值趨勢下,建議投資歐股基金以美元為主,以降低匯兌風險。 新興市場部分,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以亞洲中小型股票基金為布局核心,穩健掌握亞洲內需成長與政策改革紅利,較積極的投資人則建議可首選基本面與改革前景佳的印度股票型基金並作為長線投資標的。 ---------------下一則---------------  中小型基金 富貴險中求2015-08-28 07:11:16 經濟日報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http://goo.gl/Y65zQU http://goo.gl/Pd2rze 全球股市下跌、不論歐美股市或新興市場股市都明顯走低,即使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降息、降準,幫市場打強心針,但投資人信心仍然不足,尤其中小型基金,仍處在觀望的氣氛中。 上海商銀財富管理部經理陳建勳表示,現階段全球景氣氣氛不佳,主要是因為美國升息時點仍然未明、中國景氣不好波及股市表現,以及歐洲的希臘問題仍懸而未決等,換言之,整體國際氛圍仍籠罩在低氣壓中。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全球各主要股市的表現,都容易出現急漲、急跌的現象,稍有不慎,投資人就容易遭逢損失,幾次下來,更顯信心不足。 在此波全球股市走跌中,中小型股票受影響相對明顯,投資人容易恐慌,這是因為,中小型股票沒有大型公司流動性高,所以深受影響,必須要等到各國能夠提出更好的救市措施,讓市場穩定,才容易有所表現。 先從美國來看,近來利多不漲、利空就跌連續下挫的美股,許多投資專家認為,要留意股市可能進入熊市,甚至醞釀下一個風暴來臨,市場預期美國的升息時間,可能從9月向後延,升息時間更加不確定。 再看其他主要區域,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同樣不理想,歐洲、日本令人擔憂的問題,也未見明朗,此外,原物料價格也因為經濟趨緩而疲弱。 這些因素,都不利中小型股的表現。 以中國來說,即使政府採行救市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宣布降息1碼、調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讓部分股市短暫回溫,但全球股市只有反彈行情,沒有慶祝行情,觀望氣氛濃厚下,中小型基金未見拉抬。 在這樣的情況下,富貴險中求,投資人如果想逢低入場,時機點要如何掌握?具體來說,中美兩國動向,仍是觀察的兩大關鍵所在。就中國部分而言,必須經濟數據 有好轉跡象,或中國政府提出更有效率的政策;至於美國,要等到升息明朗化,才可能是谷底翻轉的訊號,投資人屆時可選擇好的標的進行投資。 在這段混沌未明時期,建議中小型基金要謹慎保守以對,尤其新興市場的中小型基金,震盪較大,小額投資即可;成熟市場的中小型基金,例如美國、德國,相對抗跌,可作為投資時考慮的主要標的。 再就產業方面來看,陳建勳建議,可聚焦於內需型產業,例如消費或醫療,較具投資價值;在投資的方式上,中小型股基金若投資人想危機入市,趁機撿便宜,陳建勳認為,大筆進入或許不宜,不妨採定期定額投資的策略布局。 ---------------下一則---------------  人行引爆歐美日寬鬆貨幣潮 QE4聲浪起 全球央行年會受矚目2015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壓力升高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雙率雙降不見效,陸股頹勢難挽,行長周小川進一步寬鬆壓力升高,且在人民幣續貶態勢下,歐美日央行也頭痛,恐再掀競相加碼印鈔風潮,美國前財長薩默思甚至喊出Fed應推QE4,如何因應金融市場巨震與經濟疑慮,料成今起登場的全球央行年會焦點。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昨收跌1.27%至2927.29點,盤中2度站上3000卻未撐住,全日震幅達8%,且5日累計挫跌22.85%,創1996年底來連5日最大跌幅;深證成分指數同步下跌2.92%至9899.72點,失守萬點大關,5日來重挫23.68%。 美歐日浮現通縮恐懼 自8月11日人行放貶人民幣後,全球股市市值蒸發逾5兆美元。日興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人翟文簡(音譯)說:「人行降準不足以抵銷人民幣貶值所造成的流動性緊縮。若我們夠幸運,中國經濟可望在第4季開始復甦。」人行昨仍持續提供短期流動性,執行高達1400億元人民幣SLO(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平均得標利率2.3%,期限6天。 人行寬鬆勢必帶動人民幣續貶,加深新興市場貨幣貶勢,美元居高不下、歐元與日圓意外成避風港而強升,削弱歐洲、日本先前寬鬆成效,伴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驟升,美國聯準會(Fed)9月升息預期也大降。 為期4天的全球央行年會今(27日)起登場,受中國需求減弱、原油等商品價格大跌影響,各國央行通膨目標實現難度恐升高,美、歐、日等可能浮現通縮恐懼,Fed寬鬆時代恐被延續更久。以色列央行總裁弗樂格表示,若有必要基準利率可降至負值。安聯(Allianz)經濟顧問伊爾艾朗認為,Fed已錯失數周前國內經濟表現強勁、國際環境仍呈中性的升息時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里茲表示,如今經濟與市場如此劇烈波動,展開升息將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專家高呼升息釀大錯 薩默思則頻頻高呼此際升息將釀大錯,示意Fed應啟動QE4(第4輪量化寬鬆),以抵禦通縮風險。他說:「Fed下一步是否為收緊政策仍遠未明朗。如同1997、1998或2007、2008年8月,我們可能處於危急局勢初期…此刻問題不在於投資人過度自信或無視風險,Fed沒必要為投資人再添衝擊。」全球最大避險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戴利歐直言,Fed「下個大動作將是(透過QE)寬鬆貨幣政策,而非收緊」。 另據彭博披露,自去年11月歐洲央行(歐銀)開始收購債券以來,已買進112億歐元資產抵押證券(ABS),佔整體購債計劃不到3%,進度較許多人預料慢。為提升寬鬆成效,歐銀6月起已開始瞄準投資人持有部位,不再限於直接由銀行收購。 ---------------下一則---------------  上半年全球貿易表現 6年最差2015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荷蘭經濟部旗下智庫CPB周二發布World Trade Monitor月度報告顯示,全球貿易量繼第1季季減1.5%,第2季又下滑0.5%,今年上半年表現為6年最差,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全球貿易成長3.3%目標面臨下修。 報告顯示,6月全球貿易量雖月增2%,扭轉4月零成長、5月下滑1.3%頹勢,但第2季仍較第1季下滑。 年成長目標面臨下修 加上第1季數據下修,使得上半年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表現,持續反映經濟景氣與結構變化,全球貿易已不再能夠維持過去高於經濟成長1倍的強勁走勢。 WTO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表示,2015年上半年實在悲慘,主要受歐洲復甦遲緩及中國經濟放緩影響,全球經濟成長引擎似乎發生機械故障。全球經濟正經歷調整,而貿易是其中調整最明顯的部分。 ---------------下一則---------------  景氣連2月亮衰退藍燈 9月仍難扭轉 國發會:第4季才可能好轉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林海╱台北報導】 意料之中 國發會昨公布7月景氣燈號,連2月亮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月減2分至14分。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景氣低緩,要到第4季才可能好轉,第3季月月都藍燈的機率很高。 在景氣燈號的9項構成項目中,7月貨幣總計數M1B、股價指數各減1分。吳明蕙指出,14分的綜合判斷分數是2012年5月以來新低,同時9大構成項目通通都是代表景氣轉向的黃藍燈或藍燈,也是2013年7月重新調整構成項目後以來首見。 Q3景氣看法要很保守 吳明蕙坦言,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的經濟成長率僅有0.1%,幾乎是沒有成長,第3季燈號要回到黃藍燈機率很低,對景氣看法要很保守。 但她也說,國際調查機構GI(Global Insight,環球透視)預期第4季景氣會較好,主計總處也認為第4季會比第3季好,對於下半年景氣,第4季會明顯好轉的機率很大。 美中市場須持續關注 國際景氣表現平疲,不利我國出口動能擴增,但吳明蕙說,目前歐美仍在擴張狀態,下半年新行動裝置期望帶動景氣成長,加上歐美聖誕節購物旺季到來,對全球出口有正面激勵效果。 至於在內需方面,吳明蕙認為,就業情勢穩定,薪資也在成長,台灣的消費力道仍在,半導體投資的數據仍成長2位數,代表仍有成長動能。 但吳明蕙還是提醒,近日中國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下調,景氣明顯收縮,會是影響台灣出口的重要因素,且機構預測中國經濟看來不會很好,下半年經濟成長率低於6.5%,金融市場方面又動盪,對全球都不是好消息。 加上原本預期美國9月將升息,雖因中國市場變化可能暫緩,但吳明蕙認為,油價是否走跌,都是市場上要持續關注的重點。 對於各項經濟指標都指出台灣第3季,甚至下半年景氣都不會好,民眾楊小姐認為,現在已經明顯且是親身的感受到景氣很差,手中股票價值一路下滑,「買東西都不太敢買,深怕會在股票市場賠太多,但小吃店部分品相價格有變便宜,油價也變低,日常消費支出有減少,是相對來說的好消息。」 民眾嘆都不敢花錢了 民眾陳小姐則說,感覺景氣差很久了,原本以為接近選舉,政府會有一些挽救經濟的措施,但是目前是一點感覺都沒有,「現在買東西都要錙銖必較,怕景氣差年終差,要多留點現金在身邊。」 ---------------下一則---------------  台股災揪兇手 業者:注意衍生性商品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廖珮君╱台北報導】 誰釀成全球股災?金管會昨與3大法人舉行座談,業者提醒,這波全球股災和過去已不同,1是全球大做量化寬鬆(QE)印鈔票,引發世界性資金氾濫,造成股市波動劇烈;2是中國成長趨緩、人民幣劇貶,並提醒須注意股票衍生性商品的賣壓。 與會業者說,近年股票衍生性商品大舉增加,包括櫃買市場衍生性商品很多,這些槓桿衍生性商品也是賣壓,提醒金管會注意衍生性商品,而非只看融券放空。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說,與會的3大法人都認為,目前台股並沒有發生系統性風險疑慮,且認為台股已超跌、台股基金也沒有大額贖回情況,且基金持股比都達8成以上,成為穩定市場力量。據統計,台股基金8月仍淨申購5億元。 王詠心說,外資都說台灣殖利率高,本益比偏低,是進場好時機,已站回買方,買入一些防禦性股票。 ---------------下一則---------------  台股基金 定時定額進場2015-08-28 07:19:3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saL0AO 台股昨(27)日再漲百餘點站上7,800點,業者認為外資賣超趨勢未減緩及市場信心恢復前,仍需謹慎以對,此時建議以定時定額進場,分散風險。 統計2000年以來,台股加權指數曾數度跌破8,000點,快則一個月,慢則4個月又回上升軌道。 永豐台灣加權ETF基金經理人蔣松原說明,若趨勢反轉,在幾次較長期間的下跌段,8,000點以下進場開始定時定額,可以發現隨時間拉長,定時定額報酬率達正的機率提高。 近期美國升息變數以及中國股匯市變化影響下,短期台股內外情勢皆不利,指數短期內跌深反彈,尚不能太樂觀,蔣松原預期在產業庫存修正結束時點未獲確認以及市場信心恢復前,指數8,000點至8,500點將形成壓力區不易突破及站穩。 展望後市,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儘管台股電子第3季展望較為疲弱,加上美國升息時程不確定性因素,資金態度較為保守,引發相關類股的走勢震盪。不過經過一波股價修正後,目前本益比約為11倍,約接近均值一個標準差,凸顯價值面來到相對便宜的水位。 ---------------下一則---------------  投資人信心 down到谷底2015-08-28 07:36:4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R73iK3 「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最新結果出爐,2015年第3季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驟降至81.7,較前期(2015年4月)劇減24.7個基準點,終結連兩季走揚,並創下該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紀錄。急速下降主要原因,來自投資人對台灣投資氣氛、和政治環境明顯信心不足所致。 進一步檢視組成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的六大指標,與前期相較,全數下跌。若以降幅來看,可以發現,投資人對全球經濟景氣的信心降到三年(2013年1月)最 低,但對台灣相關展望更為悲觀,對台灣投資氣氛信心同步創下歷史新低,對政治環境信心降到八年最低;至於對台灣經濟展望、股市指數、和財富增值的信心,則 均來到近二至三年低點。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中國經濟放緩疑慮、油價再創新低與聯準會升息逼近,造成這波由新興股市領跌、強勢美股補跌的現象。未來可留意二大關鍵,第一是領跌的新興股市跌幅是否減緩,第二則是中國經濟數據是否改善。 邱亮士說,本次信心指數驟降,的確顯示現階段投資人信心明顯不足,然而,觀察2009年以來,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每回首度跌破100樂觀水準後,投資 人若於此際進場投資,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持有六個月後,全數為正報酬,報酬率從1%到6%不等,印證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哲學。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對照2003年至2007年全球股市上漲時期,MSCI新興亞洲指數曾遭遇六次修正,平均幅度為15.2%,但修正結束後股市又迅速回到上升趨勢,六個月後的平均漲幅為25.3%。 近期全球股市波動大,邱亮士認為,建議投資人以多重資產為核心,降低整體資產組合波動性,並逢低分批布局經濟與企業獲利動能改善的歐洲、日本股市。 ---------------下一則---------------  摩根:股市投資信心 創新低2015-08-28 01:4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最新「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結果出爐,今年第3季指數驟降至81.7,較前期(2015年4月)大減24.7個基準點,創下該調查以來歷史新低。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邱亮士表示,信心指數急速下降,主要原因來自投資人對台灣投資氣氛和政治環境明顯信心不足。 但相關調查也顯示,恐慌時絕對不是出脫持股的好時機,反是該趁機檢視資產,汰弱留強。觀察2009年以來,摩根台灣投資人信心指數每回首度跌破100的樂觀水準後,投資人若於此時進場,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持有6個月,全數為正報酬,報酬率從1∼6%不等。 邱亮士表示,大陸經濟放緩疑慮、油價新低與聯準會升息逼近,造成這波新興股市領跌、強勢美股補跌;未來可留意二大關鍵,第一是領跌的新興股市跌幅是否減緩,第二則是大陸經濟數據是否改善。 對照2003∼2007年全球股市上漲時期,MSCI新興亞洲指數也曾遭遇6次修正,平均幅度為15.2%,但在修正結束後股市又迅速回到上升趨勢,6個月後的平均漲幅為25.3%。法人指出,從這個角度,近期亞洲市場波動,反而是不錯的布局時點。 ---------------下一則---------------  德盛安聯:大中華可進場撿便宜2015-08-27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國股市上沖下洗,港股和台股同樣受到波及,下半年該如何投資?在此特別專訪曾在中國擔任八年投資長的中國專家,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解析下半年的大中華市場。 德盛安聯投信投資長張惟閔: 現在中國市場波動性極大,市場議論原因是中國基本面欠佳。不過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其實投資人不用太過悲觀,中國官方不斷在政策、財政、貨幣各方面進行改革,除了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對外的一帶一路積極政策,其背後也會帶來中港台非常顯著的投資機會。近期的整理,正好給予投資人逢低布局,挑選好公司的機會。 最新公布Markit財新的8月中國製造業PMI初值創下2009年3月新低,加深投資人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預期。但從官方經濟發展計劃來看,中國政府有救市必要。因為中國仍有賴股市作為社會融資機制,解決銀行壞帳、地方債以及中小型新創企業融資不易的問題。 至於陸股的問題,除了反映企業利潤成長,最主要還是反映市場的流動性,流動性好壞進一步影響資產價值。從去年到今年年中,陸股暴漲就是受到流動性驅使,槓桿過大、場外融資比例攀升,都影響陸股在漲高之後向下修正的幅度和速度。 不過隧道盡頭之後,已可看見投資的曙光。經過黑色星期五和黑色星期一,台股本淨比已經來到負2個標準差,相當於金融海嘯時的低位;港股本益比也來到負1個標準差。許多中國、香港和台灣的好公司,都已經來到超跌的位置。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不可錯過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陸港股市 後市動能可期2015-08-28 07:18:0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中國人行周二宣布降息及降準,周三的陸港股未能立即反映,法人表示,短線港股無明顯領漲族群,但認為中長線仍將回歸基本面,建議可藉震盪之際採定期定額與單筆並行作為長期投資布局。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這次全球股市修正,主要來自中國股災及新興市場危機,加上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加劇波動。觀察後市,包括陸股何時止跌,聯準會升息時點確認以及原物料價格止跌等。觀察過去10年港股9月至10月表現,可看出正報酬機率超過七成,上證跌破3,000點,港股跌破22,000點後,技術面壓力沉重,面對短線消息面與信心面的干擾。 建議投資人勿隨市場恐慌追高殺低,在雙降行動有望減緩市場恐慌情緒,10月五中會將公布十三五規畫,年底深港通可望通車,皆為股市續注動能。 ---------------下一則---------------  港台超跌…投資價值浮現2015-08-27 07:20:2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經歷本周「黑色星期一」的洗禮,亞股烏雲罩頂,中港台股市也全面下跌。法人表示,隨著大陸人行雙降出手支撐市場投資信心、港股與台股的本益比已經來到長期平均以下,超跌後還是可以找買點。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從價值面來看,目前台股本益比約11倍、港股9倍,都接近均值負一個標準差,上證綜合指數約13倍也低於均值。 在中港台區塊中,已可見許多獲利展望佳卻超跌的公司,經過修正後可伺機低接。 以台股為例,許廷全表示,儘管半導體面臨產業秩序調整,隨著展望下調的利空已逐步反映在股價上,具有市占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蘋概股,仍是產業的亮點,價值面也相對具吸引力。 從產業類別選股方面,許多經濟轉型、政策改革和消費升級題材的族群也展現誘人的投資價值,包括工業自動化相關供應鏈,或是環保節能改革相關的能源車零組件供應商、風力發電等,在台股與陸股都是可考慮低接的族群。 新光中國成長基金經理人李淑蓉也說,市場信心需要時間修復,經濟的改善也需要時間,港股仍處在弱勢格局,但短線超跌,不排除反彈以修正乖離,只是在基本因素尚未改善前,短線操作,仍需審慎。但目前很多個股都已回到起漲點,從估值來看,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已經十分便宜,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除了價值面具吸引力,消費旺季也是趨動陸股後市的重要動能。許廷全表示,第3季底全球消費旺季開始,從美國開學季、感恩節到新年,中國的「金九銀十」與農曆新年,有利大中華市場內需消費與出口表現。 ---------------下一則---------------  官方撐市 中港台投資價值浮現2015-08-27 01:4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產業轉型與經濟改革下的中港台一票通受惠族群 http://goo.gl/g536by 受到市場對於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疑慮,以及憂心中國官方護市資金退 場,近期大中華股市震盪擴大。不過隨著中國政府周周出招撐市,加上港股和台股本益比已經來到長期平均之下, 近日可見台股、港股跌深強彈,資金開始進場撿便宜,也凸顯當前中、港、台股市輪動加快,唯有擴大區域布局才能確切掌握反彈下的投資契機。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經過這一波修正,中港台許多產業板塊已經來到非常便宜的水位。目前中國股市相較於全球股市折價約 25%,已是2009年來相對較低位置,台股本益比約11倍、港股約9倍,上證綜合指數13倍以下,皆低於長期均值,加上第四季仍有傳統旺季支撐,預估九 月是不錯的進場布局點。 除了便宜,許廷全表示接下來官方仍會撐住陸股,主要是中共第18屆五中全會將於十月展開,習李政權首次進行的自主性長期經濟規劃-十三五規劃將正 式浮上檯面,穩定市場信心、保持適當的流動性是當前首要之務,除了國家隊不會輕易退場,人行於25日晚間宣布調降基準利率1碼及存準率2碼,促進銀行放 貸,陸股可望獲得支撐。 布局上,許廷全指出儘管近期大中華股市短期指數連動高,但展望後市,唯有從底部選股才能挑到價值便宜但獲利展望良好的鑽石,就以經過修正的中小板塊為例,裡頭仍可見搭上政策受惠、內容產業、互聯網且年盈餘成長超過100%的公司。 許廷全建議,接下來大中華投資將著重在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兩大受惠族群,前者如中國製造2025升級和環保政策下的工業自動化、廢棄物處理或是新 能源車等等,雖然傳統車市表現不佳,但是新能源車卻是以倍速成長;後者將持續受到中國國民所得成長的趨勢所驅動,舉例來說,有別於方便麵、大賣場增速下 滑,但精緻飲食需求可見顯著提升。更重要的,不論是前者或是後者,中港台都可見受惠公司。 但許廷全也提醒,儘管在相關改革及產業轉型推出下,大中華多頭有可為,只是指數與產業表現將出現分化,選股將更加重要,除了策略上要能變通,靈活操作並運用適當的避險工具,若能運用海外團隊研究資源,達到團隊互通,大中華投資就可多一分勝算。 ---------------下一則---------------  8成大陸股民 對國家隊有信心2015-08-27 01:4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預期政府持績是否支撐股市 http://goo.gl/nBfPwS 陸股表現震盪,官方救市政策持續進行,成為穩定市場信心的重要力量。根據里昂證券針對中國散戶的調查顯示,預期政府將持續支撐股市的股民,由前一月的66%增加至81%;預期未來三個月上證指數上漲的股民,也從前一月的54%增加至62%。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中國官方加大MLF中期借貸便利規模,並加大逆回購金額,市場疑慮救市政策可能提前退市,導致近日陸股 波動較大。不過救市政策短期內並不會見到退市,只是部份證金已購入股票將移轉到匯金公司轉為中長期投資,政策執行仍有後續力道可期。 此外,許廷全指出為了維持市場流動性並刺激實體經濟,中國去年底開始接連調降雙率,包括降息及降準。今年中國官方為了力行匯率國際化的政策,調整 人民幣中間價,致資金短期流出,為了降低匯率貶值下資金流動的負面效應,25日人行再次宣布調降雙率:基準利率1碼及存準率2碼,一是為了刺激內部經濟活 動,另一是提升借貸放款的空間,以平衡匯率波動下外資流出的影響。 許廷全指出,目前中國物價仍是在低檔水準,貨幣與財政刺激力道皆可望加碼。中國國務院日前宣布首次開放養老保險金投入股市的管理辦法,未來約有1兆人民幣可投入股市,雖然短線提振效果有限,但提供了陸股長線的資金動能。 在中國官方支撐之下,七月份中國M2月增率已較上個月出現明顯上升,只要流動性無虞,中國股市問題就是向下有撐,整個大中華股市的展望也偏正向。 ---------------下一則---------------  陸股抄底時機到 國家隊護盤至9/3 昨拉尾盤大漲5.34% 收復3000點大關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劉利貞、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強力拉抬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周三噴漲619點,激勵亞股昨全線走揚,陸股上證也打破「2點半魔咒」、一掃前5日狂瀉23%頹勢,最後45分鐘急拉大漲5.34%,收3083.591點,收復3000點大關,與美股前市開高走低拉尾盤走勢如出一轍,除了手癢搶短放空的投資客慘遭修理,呼喊抄底時機已至的聲音也漸強。 據彭博披露,昨陸股尾盤狂飆是中國「國家隊」傑作,由銀行、保險、石油等權值股可見強勁護盤力道,而北京當局希望在下周9月3日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前全力穩定市場,避免這段期間股市再爆發任何災情,有損顏面。 而國家隊或許也由周三尾盤後繼無力的經驗中學到教訓,避免太早點火造成漲勢難撐到終場,周四未再重演殺尾盤戲碼。 此時,人行也持續大放水,致力維持流動性穩定,繼周二執行1500億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後,昨再進行相同金額操作,使近2周公開市場淨投放額增至2100億人民幣,為2月來最多。 人行致力維持流動性 人行周二降存準率2碼,釋放75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周三又續透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注資1400億人民幣。 高盛(Goldman Sachs)稱A股已賣過頭、價格變便宜,抄底時機到來,預期在官方刺激措施振奮下,年底前陸股將上漲36%。從港股通連4日累計淨流入287億人民幣、創下滬港通開通來新高來看,抱持抄底念頭的外資不少。美國聯準會(Fed)暫緩升息機率升高,美股周三揮別連跌6日陰霾、寫下逾4年最大漲幅,道指盤中一度走軟,但終場勁揚3.95%,收16285.51點,30檔成分股全面收紅;S&P 500指數大漲3.9%至1940.51點,脫離修正;納斯達克指數飆漲4.24%,收4697.54點。 陸股上海證券綜合指數昨盤初即躍上3000點,稍後衝高回落,午後一度翻黑下挫,令投資人以為又要上演開高走低戲碼,沒想到尾盤急拉翻紅收漲5.34%至3083.59點,創6周最大漲幅,強勢收復3000大關。 人行周二無預警雙率雙降,陸股卻仍收黑,讓部分短線投機客誤判局勢,以為美股周三開高後下半場漲勢將再度熄火,把誘空當成誘多,結果收盤前被迫回補停損,慘遭軋空。 短線投機客均被慘軋 US Global Investors首席交易員馬托賽克說:「許多人預期下半場漲勢會熄火並走跌,但卻沒有發生,你可以看到午後買盤擴大,(放空)人們認錯,開始回補空單。」不僅,短線投機客被軋,近月全球市場走勢詭譎,讓避險基金與主權基金高手都認栽。避險基金大老艾克曼(William Ackman)旗下Pershing Square Capital今年截至7月底達成10.1%投報率,卻在近3周瞬間歸零,甚至開始賠錢;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近1個月投資也虧損逾5%。 ---------------下一則---------------  中國經濟前景還好嗎? 日黑田、澳財長齊背書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劉利貞、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人對中國經濟前景疑慮漸增,引發金融市場震盪,但與中國經貿往來密切的日本、澳洲都為中國經濟前景背書,稱市場反應過度、太過悲觀。 日本央行(日銀)總裁黑田東彥周三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看法過於悲觀,預期今明年中國成長率仍可達6~7%,不會對日本出口商造成太大打擊。中國願意讓市場力量決定人民幣匯價水準,對全球是好事,而美國若決定升息代表美國經濟強勁,也是好現象。黑田對日本經濟也一派樂觀,儘管7月不計鮮食的核心通膨年增率估為-0.2%,是他2013年4月上任來首見下滑,但他認為經濟是受暫時性因素影響,當前寬鬆政策下,即可實現2%通膨目標。 澳洲財長哈奇(Joe Hockey)也認為,市場對於中國經濟走疲和美國準備升息反應過度,不應低估中國的經濟實力與中國政府刺激經濟的決心。 ---------------下一則---------------  打亂策略 亞洲國家恐被迫升息2015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本月兩次出手,放手讓人民幣大貶後又降息,打亂亞洲國家成長策略,不僅無法跟進降息、放手讓貨幣跟貶,還有可能被迫升息防衛。 路透報導指出,面對出口下滑與通縮風險,亞洲國家原可放手任貨幣貶值,但在中國出手之後,匯價急跌造成市場劇烈波動、債務成本增加,並引發資本外逃疑慮,他們憂心亞洲金融風暴重演,緩貶已不再是政策選項。 緩貶不再是選項 亞洲韓、泰等國央行一直不願降息,因為如此將對原本就走勢疲軟的本國貨幣,增加更大的貶值壓力,進而損及經濟成長,如今更只能把支持成長的刺激計劃放在一邊。 即便市場劇烈波動,就連印度、新加坡也不太可能降息。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馬丁認為,若貨幣拋售情況惡化,馬來西亞與印尼甚至可能被迫升息。 ---------------下一則---------------  市場恐慌升溫 法人:審慎布局亞股好時機2015-08-27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市場擔憂大陸成長疲弱,加上美國升息時點不確定性,引發VIX指數驟升,觀望保守氛圍壟罩市場,基本面佳的亞股也受到波及,不過法人指出,現在已是可以穩健審慎布局的好時機。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大陸經濟成長減速,亞股難以置身事外,大陸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影響鄰近亞太國家出口動能,並進而引發亞幣競貶壓力;再者,泰國曼谷市區著名觀光景點發生爆炸案,不僅影響外國遊客觀光信心,也衝擊股匯市表現。 羅傑瑞認為,投資人應可趁機檢視亞洲各國利多政策,加上多數亞股近兩個月已修正逾一成,低檔布局機會浮現,建議投資人可選擇體質良好亞股,逢低分批進場,等待未來亞股隨全球投資氣氛回溫的契機。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東南亞市場在總經方面尚未見到明顯好轉的跡象,其中泰國受到恐怖攻擊與外資持續流出影響,市場表現偏弱,且印尼及新加坡的企業獲利仍在下修趨勢,也壓抑投資人情緒,各股市近期在技術面上皆出現明顯的超賣指標,要等待利空逐漸消化且無進一步消息面惡化,短期才有機會帶來技術性反彈。 葉菀婷指出,亞太(不含日本)市場企業獲利穩健成長,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加上整體預估股息率超過3%,中長期成長趨勢不變。 柏瑞投信指出,自去年下半年油價重挫引領的商品市場弱勢後,亞太地區通膨壓力也隨之緩解,進一步帶動企業投資加速與政策寬鬆格局,實質薪資成長率從近五年的低點反彈回升,並同步提振內需增長動能,由此預期今年將是亞太地區景氣反轉向上的轉機年。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較看好亞洲小型股投資前景,主因亞洲各國正積極重新平衡經濟活動的改革並鼓勵產業多元發展,也將使規模較小的公司潛在受益。 ---------------下一則---------------  僅日股淨流入 上周七大亞股六失血2015-08-27 01:4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上周資金也全面流出新興亞股,其中以韓國失血最多,上周淨流出5.35億美元,台股與印度也分別流出4.76億美元與4.40億美元,僅日股淨流入28.76億美元。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回歸基本面來看,印度6月公布的工業生產年增率3.8%,優於市場預期,且更勝5月的2.5%,顯示印度經濟仍持續復甦。 此外,雖然印度7月CPI年增率只有3.8%,低於6月的5.4%,通膨壓力降至8個月低點,反而提供印度央行未來更多降息空間,為刺激經濟成長,預計貨幣政策可望維持寬鬆,有利為股市挹注豐沛的流動性。 傅子平表示,除了貨幣政策之外,印度的改革紅利也持續發酵,包括財政政策、金融改革與基礎建設,都有助內需市場成長,同時提升外資信心。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對目前亞洲小型股市場感樂觀,原因是現時市場流動資金性尚算充裕。大部分國家的央行均已下調利率,與美國將出現的情況不同。就此來看,她認為小型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仍頗高。 她認為,今年對選股者而言非常有利。2015年至今以來,部分股票表現非常理想,而部分則強差人意。特別是亞洲股票的盈利增長,與往年有所不同,現在亞洲股票獲利成長比美國及部分其他地區市場更佳,這實在令人鼓舞。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今年外資首次全面賣超亞股發生在6月初,當時上證指數開始回檔,對照近期大陸經濟放緩疑慮增溫,引發市場擔憂對大陸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亞太國家經濟恐連帶趨緩,導致外資調節亞股。 羅傑瑞分析,大陸經濟放緩和人民幣貶值也影響鄰近亞太國家出口動能,並進而引發亞幣競貶壓力。 ---------------下一則---------------  中日、印度穩 法人:長線投資首選2015-08-28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9月升息預期、大陸經濟成長趨緩、東南亞政治衝突的諸多利空充斥,衝擊亞股今年來主要指數表現強弱差異大,統計12個主要指數續紛跌破年線,但大陸上證、日本、印度相對穩,法人指出,短期指數恐持續震盪,投資布局慎選相對持穩股市,其中大陸有國家隊力守,日本靠安倍經濟刺激方案,印度後市反漲潛力,應是震盪過後更具長線投資價值的選擇。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大陸管理層動向還是左右陸股市場情緒主要因素,為緩和短期流動性壓力,人行除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100億人民幣,同時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支持力度,本周更再啟動一次降準降息,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延續偏寬鬆基調,透過國家隊力量全力救市,有助陸股長多動能。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亞洲受美國升息預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大,相較之下,東南亞較不利,匯率風險偏高,不建議過多著墨,但經中國人行這次降準降息後,政策護盤動作加大,建議亞股維持投資偏重東北亞策略。 日股方面,根據EPFR統計,外資持續流入日股逾400億美元,已連續第4年加碼日股;鄭慧文認為,日本第2季消費增長較緩慢,經濟成長率第3季可望回到正成長軌道,日央行努力加快經濟復甦,市場期待能創造同於金融海嘯後的行情,在安倍經濟刺激方案力推下,資金流入將延續,尤其第4季初應有進一步擴大貨幣寬鬆政策,支撐日股中長多。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強調,今年印度股市下半年轉強後,受全球市場波動加劇連作,近期走勢震盪,但雨季及時來臨、通膨壓力減緩、油價再探底、印度受惠顯現降息空間,吸引7月外資擴大流入印度股市,有利印度股市有機會成為反彈領頭羊。 ---------------下一則---------------  日股基金 漲 8% 大勝歐美2015-08-28 01:4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日股今年以來急起直追。 http://goo.gl/oPRNUc 日股今年以來急起直追,連帶日股基金績效也有好氣色,以近8%的績效後來居上,一舉拿下成熟股市漲幅之冠,今、明兩年的EPS年增率預估值也分別達5%及19%,超越歐洲及美國,再搭配本益比相對較低,因而成為國際資金進駐首選。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日本第2季GDP季減0.4%,優於預期,同時調高上季年化成長率由3.6%至4.5%,內外需同時走軟但負貢獻 主要來自外需,在當今全球經濟成長疑慮下,未來出口動能是否受到拖累須密切觀察,所幸在領先指標部分,日本8月製造業PMI初值51.9,升至近7個月最 高,8月路透短觀製造業景氣判斷指數亦升至一年新高,經濟大幅衰退風險不大,惟目前市場氛圍不佳,短期走勢仍以震盪為主。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是日本小型企業盈利在中期將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所帶動。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認為,在安倍經濟學加持下,加上企業經過近幾年的變革,日本企業的獲利能力已明顯提升,經過去年75%的高成長後,市場預估今年日本企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可達5%,明年更可能締造18.7%的成長。 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羅勃.羅伊德(Robert Lloyd)說,政策利多是支持日股持續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安倍政府實行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金額,已等同美國QE規模,但日本經濟規模僅達美國的3分之1,由此可見,日本力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實質效益將相當可觀。 此外,外資加速回流的同時,內資活水也源源不絕,日本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GPIF)持續提高對日股的投資比重至25%的目標,目前已達22%,預期其他退休基金如郵政基金等,將會陸續加入增持日股的行列。 ---------------下一則---------------  南韓降消費稅 推黑色星期五2015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陳智偉、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為刺激消費、提振成長,南韓政府宣布年底前暫時調降消費稅,汽車、大型家電及蜂王漿等保健食品降幅高達30%,還將規劃南韓版「黑色星期五」,準備從10月中旬開始舉行為期約2周的全國消費季,鼓勵各大通路聯合祭出高額折扣,配合旅遊業促銷活動。 部分商品降幅達30% 南韓企劃財政部預估,相關措施目的在刺激消費,支持自5月底MERS疫情爆發後遭重創的旅遊業,可望使經濟成長率提升0.025百分點。財政部次長Jeong Run-bo說:「民間支出7月出現改善跡象,但動能依舊疲弱。除非情勢快速好轉,否則消費支出低迷恐成趨勢。」 年底前包括汽車與冷氣、電視、洗衣機、冰箱等大型家電,消費稅將由5%降至3.5%。家具、相機、手錶、珠寶、皮草等商品計稅價格基準則由200萬韓元調升至500萬韓元,以降低售價、推升買氣。 ---------------下一則---------------  印尼振興經濟 股匯飆漲 印尼盾應聲強彈1% 股市漲4.6%近2年最大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劉煥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印尼政府為挽救經濟成長及遏止印尼盾續貶,將推出大規模的經濟振興方案,昨天先公布稅務優惠部分,激勵印尼股市創下近2年單日最大漲幅,印尼盾也從17年低點強彈1%,創下5個月最大升幅。 機械石化減稅優惠 印尼財政部長布羅佐內戈羅(Bambang Brodjonegoro)昨天宣布,投資達1兆印尼盾(7100萬美元)、產業別涵蓋多種領域的新公司,將享有5~15年的稅務優惠。化工、機械、海運與石化上游業者,將享10~100%不等減稅優惠。 不僅如此,印尼政府後續還將宣布範圍更大的經濟振興方案,以提振經濟成長、刺激出口及拉抬民間購買力。受到這項消息激勵,印尼股市周四大漲4.6%,以4430.63點作收。 對此印尼資產管理業者PT Manulife Indonesia投資長Alvin Pattisahusiwa說:「我們還是得看看(經濟振興方案的)細節,現在要斷定這對激勵市場的效果還太早,但這種方案會給市場一些信心,因為政府表達對資本市場的關切。」 美國開始升息時間不確定,造成市場動盪,印尼財長布羅佐內戈羅認為,美國應該盡快升息來個痛快,解除全球不安。布羅佐內戈羅說:「美國現在做出決定會比較好,因為造成金融市場震盪的正是不確定感。現在的問題不是全球經濟放緩,而是不確定感。」 馬國組經濟專案小組 他表示,在人民幣驟貶推升美元匯價後,美國對9月升息會有所猶豫,今年升息幅度可能較先前預期的100基點更小,但升息將有安定金融市場的作用。 另外,馬來西亞政府為了扭轉馬元頹勢,找回有資本管制及聯繫匯率制度經驗的前朝財經官員,組成經濟專案小組,成員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馬國第2大銀行聯昌國際銀行(CIMB)董事長Nazir Razak,也就是馬國總理納吉(Najib Razak)的親弟弟。 ---------------下一則---------------  印度閃過這波股災 內需強勁將躍全球領頭羊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印度之所以在新興市場這波動盪逃過一劫,是因其非出口大國,經濟成長主要由內需帶動。在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和全球需求疲弱之際,印度消費者支出強勁的優勢已浮現。印度財政部長辛哈(Jayant Sinha)本周表示,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及這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可望提供印度躍居全球經濟成長領頭羊的機會。印度政府希望藉機讓這個有12億人口的國家掀起一波工業革命。 印度經濟不依賴出口天然資源,該國在國際市場與中國出口商競爭的企業也不多,因此中國原物料需求下降和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壓低人民幣匯價對印度造成的衝擊不大。 今年第1季印度經濟成長7.5%,擠下中國成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經濟快速成長已使印度吸引到鴻海(2137)等企業目光,鴻海本月表示,有意斥資數十億美元在印度建廠。 ---------------下一則---------------  美股暴跌都是ETF害的 顯見市場運作瑕疵 投資人賠慘了2015年08月27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祭出「雙率雙降」救市,帶動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周二盤中大漲逾440點,但最後1小時卻大翻盤,以跌200多點作收。專家指出,美股周一暴跌和周二殺尾盤都是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惹的禍,並暴露出當代金融市場運作的瑕疵。 由於股市重挫觸動熔斷機制,使許多ETF無法正確計算價值,交易商為降低風險,因而壓低買價、提高賣價,導致ETF價格進一步下跌,干擾其他資產交易。 行情遠低於淨值 周一美股大跌期間,許多ETF價格都遠低於其淨資產價值,使投資人蒙受鉅額虧損。舉例來說,規模25億美元的先鋒消費必需品指數ETF(Vanguard Consumer Staples Index ETF)周一開盤沒多久跌幅就達到32%,但FactSet的數據顯示,這檔ETF的持股價值其實只減少9%。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SPDR S&P 500 ETF的吳韋恩(音譯)說:「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為選擇權訂價是幾乎不可能的事。」選擇權提供投資人在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賣股票或ETF的權利。 2度動用48號規則 除此之外,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在美股周一開盤後近半小時才發布,也讓投資人難以判斷情勢。VIX是投資人判斷市場恐慌程度的依據。 NYSE周一和周二都決定動用「48號規則「(Rule 48)讓特定交易商自行決定是否在開盤前公布報價,也添加不確定性。JonesTrading Institutional Services ETF交易主管魯茲(Dave Lutz)說:「美股周一開盤劇烈波動是因為缺乏透明度。」 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災後持有共同基金的投資人對無法在股市收盤前賣股感到不滿,是ETF誕生的原因,目前有逾1400檔ETF在美交易。晨星數據顯示,美國ETF管理資產達2.1兆美元。美國印地安納州韋恩堡財務顧問霍利漢表示,美股周一大跌不只是散戶投資人被坑殺而已。他說:「市場是否存在更大、更具系統性的問題,值得大家討論 ---------------下一則---------------  基本面穩健 美中小型股好基情2015-08-27 07:06:2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cbcvKD 投資人擔心美國經濟前景,美股指數持續走跌,S&P500指數跌至1,867點的近期低點,不過法人預估,若未來美股反彈,中小型股可望率先受惠。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今年獲利的隱憂在於能源產業的下調,不過扣除能源類股獲利,S&P500今年的整體獲利仍有8%的成長率,明年更將回復雙位數成長,獲利成長前景不看淡,且有望漸入佳境,對基本面有不小的支撐。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表示,雖然美國聯準會對於升息的態度,被投資人解讀升息可能延後,引發市場的風險趨避意識升溫,導致美股近期走勢較為震盪。但從近期發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仍然正向,顯示美國經濟仍走在復甦之路上。 對於針對市場最關注的升息議題,蔡詠裕指出,儘管升息前後一季,股市將承受較大壓力,但升息確認後股市往往伴隨基本面強勁而走揚,其中最具獲利支撐的新創產業及生技類股將是不可缺的投資部位。 展望整體市場,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全球股災後,市場預期聯準會(Fed)升息時間可能從9月遞延至12月,在升息前,美股可能會震盪,如果Fed態度持續不明,市場擔憂觀望氣氛可能加深;若Fed確定升息時間,對全球股市有利空出盡的意味。 江宜虔也說,美股最近狂洩,市場解讀原因是人民幣短線走貶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所致,但美國中小型股基本面相對穩健,對中國大陸的曝險部位(營收來源)比大型股來得小,因此相較起來,未來美股反彈,中小型股可望率先受惠。 ---------------下一則---------------  美上季GDP 3.3%勝預期 Fed今年仍可能升息2015年08月28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務部周四公布,第2季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年化季增)為3.7%,優於初估的2.3%,美股期指應聲漲逾1%。經濟成長率獲得上修,加上7月資本財訂單增幅創1年多來最大,都顯示美國經濟體質健全,意味儘管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加劇,聯準會(Fed)仍可能在今年升息。 美國經濟已走出第1季天氣寒冷及港口停擺帶來的衝擊,即使全球股市最近波動劇烈,美國預料不會受到太大影響。Mesirow Financial首席經濟學家斯沃克(Diane Swonk)說:「美國經濟正在吹順風,這股風將協助我們度過眼前的動盪。」 耐久財訂單增2% 除了第2季GDP成長率,最新資本財訂單數據也令人感到振奮。美國商務部周三公布,不含飛機的非國防資本財訂單7月增加2.2%,增幅是去年6月以來最大,整體耐久財訂單也增加2%,優於所有經濟學家預期。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瑪寇斯卡(Aneta Markowska)說,7月耐久財訂單數據為第3季企業投資帶來好兆頭。「如果你想滿足市場需求和提高營收成長率,就必須開始提高產能」。 Fed官員上月表示,美國經濟正在好轉,勞動市場和房市持續改善,Fed離升息更近了。 ---------------下一則---------------  黃金能源基金 別搶反彈2015-08-27 07:04:13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淨值跌破金融海嘯低點,多檔黃金及能源基金也岌岌可危,成為這波全球股市修正的大輸家。市場人士指出,產業趨勢如果已形成,投資人沒有必要與市場對抗,搶反彈時更要十分小心。 多年來,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一直是國人最愛的境外股票型基金,投資人自稱「礦工」,基金也簡稱為「世礦」,目前國人持有該基金的比重超過三成,換算成新台幣超過500億元。 市場人士分析,世礦基金之前受惠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帶動的原物料需求,在海嘯前的績效優異,而且波動極大,不論是定期定額或波段操作,都讓台灣投資人賺到不少錢。 世礦的淨值到2011年又反彈到90美元,不過之後愈來愈弱,最近一年更是持續下跌,終於在24日跌到23.36美元,跌破海嘯時的低價。由於趨勢持續向下,不論是波段操作或定期定額,再也很難從這檔基金獲利。 世礦一年來的跌幅超過四成,悲情程度接近的還有黃金基金,雖然黃金基金8月以來表現優於其他產業型基金,但一年來跌幅超過三成,而且多檔黃金基金淨值在8月初時也挑戰海嘯低點。 至於能源基金,一年來平均報酬率已「超越」黃金基金,跌幅高達四、五成。隨著油價低迷不振,雖然有業者看好油價可望止跌回穩,但能源股賣壓沈重,建議一般投資人不要接天上掉下來的刀子。 ---------------下一則---------------  生醫族群勇 傲視各產業2015-08-27 07:03:3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NoIgYq 全球股市創今年以來最大雙周跌幅,觀察MSCI世界指數,今年累積報酬已由正轉負,但醫療保健產業領先全球股市的幅度仍接近一成,表現居十大類產業之冠;法人分析,受到市場恐慌氣氛牽連,近期醫療保健產業股價回檔,本益比已降到20年平均以下,生醫基金投資價值浮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保健產業下四大次產業為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從近二周的累積報酬來看,除了生技業,其餘次產業皆明顯比全球股市抗跌,因此在全球股市震盪的此刻,投資人更應該平衡布局,兼顧抗震與報酬的機會。 江宜虔指出,醫療保健產業中,生技次產業股價波動相對大,MSCI世界生技指數自7月20日高點以來,波段跌幅已超過一成,是今年來首見,投資人恐較難掌握進場的時間點。 更適宜的策略,除了要兼顧其他次產業,也可以考慮以定期定額或者分批布局生醫基金。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醫療生技產業持續由新藥核准、研發數據、併購熱潮及獲利成長來推升,從基本面觀察醫療生技股價之所以能延續多年的牛市行情,指數還能頻創新高,其原因不外乎獲利面支撐,生技長多趨勢不變,只要拉回就是進場買點。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醫療保健業屬防禦型產業,企業獲利不易受景氣循環影響,股價表現較平穩,因此,即便面對近期全球金融市場震盪,醫療保健股表現依舊堅挺。 除了抗跌,江宜虔說,醫療保健產業另一優勢來自於「併購題材」,儘管近二周沒有超過百億美元的重量級併購案,今年的併購熱度仍遠超過近10年的同期平均, 預料聯準會下半年將會「緩升息」,在低利率環境下,面臨專利斷崖的醫藥大廠可望「以大吃小」,維持競爭優勢,而透過溢價併購,更能刺激股價上漲。 ---------------下一則---------------  歐洲房市回溫 基金後市俏2015-08-27 01:4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洲不動產證券基金 http://goo.gl/vVY0PK 債券殖利率接近歷史低位,加上歐洲央行提供的支持,法人認為,歐洲地產的收入報酬率似乎更具吸引力,而且歐洲REITs具備與股、債相關性低優勢,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標的。 宏利投信總代理亨德森遠見泛歐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Guy Barnard指出,近期歐洲大陸的零售類地產類股股價下跌,為一些體質好的公司帶來投資機會,儘管經濟增長疲弱及政治前景不明朗,但地產作為一種資產類別仍然具有優勢。 Guy Barnard指出,歐洲地產個別市場有強勁成長的表現,尤其以英國、瑞典及德國最為顯著,目前為止見到多個房地產市場出現租金回升的訊號,且在上述市場以外地區,缺乏新發展項目以及空置率溫和,顯示租金應會跟隨經濟活動的任何持續復甦而增長。 他認為,歐洲地產股的估值合理、股息收益率仍有投資吸引力,後市仍可望有表現空間。 中信投信總代理英傑華投資歐洲不動產證券基金經理人保羅(Paul van de Vaart)表示,統計自2006年FTSE歐洲不動產指數成立以來,指數第3季平均漲幅達5.25%,遙遙領先各季度,堪稱歐洲REITs的旺季。 且從致勝率看,第3季上漲機率逾66%,延續至第4季上漲機率進一步提升至87.5%,顯示多頭的續航力。 保羅指出,歐洲主要城市辦公大樓空屋率持續維持低檔,加上來自國外零售商和國內企業的需求使得租金上揚,條件好的購物商場與新建的購物中心,承租率也維持在高檔行情。隨著經濟逐漸升溫,未來需求回穩將進一步降低商辦空屋率,並推升租金收入,進而有利股價表現。 ---------------下一則---------------  11檔組合平衡基金 連4年報佳績2015-08-28 01:49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11檔連4年正報酬組合平衡基金 http://goo.gl/2EoDA4 全球股市大震盪,維持正報酬是高難度挑戰,統計顯示,股債平衡及多重 資產組合投資策略表現相對優異,投信發行67檔海外組合股債平衡基金,11檔連續4年都正報酬,今年來表現佳的績效逾3%以上有4檔,成為穩健型布局的最 優選擇,法人建議,運用全球組合平衡基金,同時在股、債、匯市多重資產組合布局,有效分散參與風險性資產的波動風險。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表示,全球股災造成投資信心不足,連歐美股也出現補跌,短線不排除還有修正空間,後市先觀察歐美及大陸股市是否 有效回穩,短線建議觀望為佳,靜待市場落底。但整體來看,布局難度升高,可將資金移往相對安全穩定標的,其中海外組合平衡基金不管市場如何動盪,策略上只 要是對的趨勢,並因應金融市場變動做適當調整股、債比,都能收取投資組合效益。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平衡型基金看好的投資地區以亞洲股、債較具優勢,因為相較於美歐股本益比偏高,亞太區除日本股市外, 本益比僅14倍,且基本面堅實,成為較佳選擇;至於亞洲投資級債在近3年利差仍收斂下,有利後市表現,顯示平衡型基金仍以亞洲為優選。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認為,目前主導投資關鍵為油價和美國升息,也是組合及平衡基金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時能夠發揮資產配置的優勢。短 期受股市與油價大跌影響,加上美國可能在9月或12月重啟升息循環呈現搖擺不定的干擾,及大陸股市在降準降息後,有待觀察國家隊的成效,正式出現止跌反彈 訊號。 面對重大變數未定的大環境;李家豪強調,短期資金將延續在保守與風險資產之間流竄,投資布局也有必要股、債均衡,代表平衡型基金應是當前較優的選項。 ---------------下一則---------------  走保守路線 法人推債不談股2015-08-28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近期不但大震盪且走勢捉摸不定,尤其今年才投入股票基金的投資人全都慘賠,近期法人銷售策略開始改弦易轍,改走保守路線,已不再「股優於債」。 康和投顧表示,統計2000年以來,全球發生重大金融大事件的指數表現,發現MSCI世界指數平均下跌20%,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也分別有5∼6%的修正幅度。 雖然近期不少風險性債券基金仍走跌,但是其跌幅相對於股票基金小很多,所以依然受到不少投資人的青睞,一位林姓資深理專表示,若再搭配息機制,高收益債基金短期波動對投資人而言是「無感」, 而且他有些客戶更厲害還會趁著高收益債價格走跌時再買進,不但賺息又會賺資本利得。 目前投資人最擔心的就是美國升息,但法人均表示,高收債走勢和美升息相關係數並不高。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林培珣更表示,印尼公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性更低甚至無連動關係,當美國升息,公債殖利率往上走高時,印尼公債價格並不會直接受到影響而下跌,且印尼公債具有高殖利率與流動性佳的特性,加上信評展望佳,今年以來外資持有比重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資料顯示 過去10年,摩根大通印尼債券指數(美元債券)年複合報酬率為7.3%,摩根大通印尼債券指數(印尼盾債券)年複合報酬率為12%。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因為之前全球股市大暴跌,美國聯準會在9月升息機率似乎不若預期為高,且觀察美國房市以及歐元區PMI數據多呈正向發展,全球經濟可望持續溫和成長,而多數高收益債公司營收仍主要來自境內市場,預期違約率仍未見大幅上升情況下,環球高收益債仍可望有所表現,其中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走向,更為歐洲高收債提供另一個續漲誘因。 ---------------下一則---------------  陸高收債 崛起2015-08-27 01:4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債券到期收益率 http://goo.gl/QsIHHz 大陸股市動盪與原物料商品價格走弱,對信用債造成衝擊,根據資料,7月新興市場債券與高收益債券均呈淨流出,顯示在大宗商品市場不振且臨近升息預期時點,市場投資人選擇保守以對。但法人表示,大陸高收益債因有4大優勢,可望成為債券投資新主流。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大陸股市只是短期間的波動振盪,不致影響多數信用債基本面,而且9月將至,市場目光將聚焦於美國央行升 息動態,對整體高收債市而言,短期內價格表現恐仍因此而受到侷限,但以中長期角度思考,經濟面持續復甦前提下,企業基本面將連帶受惠。 加上全球市場之流動性仍屬充沛,高收益債券仍有良好投資價值,並成為中長線表現的有利因素,尤其是中國高收益債擁有四大利多,將是債券投資新寵。 古學敏強調,投資債市要選未來發展空間大的市場,全球最大經濟體是美國,大陸是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數據 預示,以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計,大陸經濟總量今年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然而,大陸債市規模與經濟規模卻存在明顯的落差,至2014年6月為止,美國債市規模是GDP的155%,大陸債市卻只有GDP的53%,顯示大陸債市未來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另一利多是到期收益率高於其他債券類別。自去年11月以來,人行陸續降息,看出政府穩增長的決心,並藉此提振企業信心,若企業財務體質穩健,獲利佳,自然有利高收債的收益。 根據統計,大陸境內外高收益債的到期收益率在5∼9.99%之間,相較歐洲及美國高收益債的4∼6%來得高。 投資債券型基金,除了選收益率高的市場,也要注意匯率的波動對收益的影響。人行在匯率市場化的考量下,於8月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模式,雖然一度 導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但在物價壓力極低的環境下,扣除物價後的實質利率節節上升反而帶動人民幣對主要亞洲國家的匯率呈現長線走升的趨勢。 加上境內大陸債市為封閉市場,和新興市場債、全球高收益債及投資級債呈現負相關,相關係數低,因此,即使美國啟動升息,大陸高收益債不易受影響,將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看好美國升息在即市場防禦性投資的重要性提升,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將在本月底上市展開募集。 ---------------下一則---------------  全球股市震盪 複合債好抗震2015-08-28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周初重挫大跌,投資人擔憂熊市來臨,法人指出,經驗顯示,若在股市大跌時進場,一年後複合債平均報酬有14%的亮眼表現,建議投資人把握複合債進可攻退可守的特質,減緩投資組合受市場震盪的影響。 統計2000年以來,全球發生重大金融大事件的指數表現,發現MSCI世界指數平均下跌20%,高收益債及新興市場債也分別有5%到6%的修正幅度,但複合債幾乎可維持平盤水準,表現相對抗跌。 康和投顧產品經理林映汝指出,根據彭博資料統計,自1990年開始,道瓊指數單日大跌超過500點的狀況僅發生過16次,平均間隔約1.19年會發生下跌500點的現象,最長則相隔七年,發生機率偏低。 林映汝分析,2011年道瓊指數大跌後,最快3天即可回復下跌前水準,若在市場大跌時進場,平均6個月時間,道瓊指數平均報酬就可望有正報酬表現,而投資一年後,平均報酬則有機會達到13.57%,因此面臨市場劇烈修正,投資人不必太過悲觀。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亞洲出口明顯放緩,外資持續流出,造成8月中旬起陸股修正再起,更進一步引起全球股市隨之大幅波動。 群益多利策略組合基金經理人張俊逸表示,債市在多空消息交錯下持續波動,操作難度高,歐美公債報酬不高但波動大,僅具避險功能,投資等級公司債在修正後多頭氛圍較佳,未來可望有較佳表現。 由於亞洲新興市場投資級債券之利差仍較一般投資級債券利差大,且美債殖利率區間波動下,亞債波動也相對有限,具進可攻退可守特性,可望是保守穩健配置不可或缺之資產。至於高收益債,目前較為看好亞洲高收益債(含中國高收益債),主要是受惠大陸政府政策做多,以及人行降息趨勢不變。 ---------------下一則---------------  新興亞債 資金避風港2015-08-28 07:31:3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XfyXh4 市場短期避險氛圍濃厚,債市成了資金停泊的避風港,尤其是新興亞債,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回顧2000年以來的債市,持有新興亞債一年,正報酬機率為86%,若持有三年,正報酬機率高達98%。 上周風險性資產價格同步重挫,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分別小跌0.9%及0.8%。 反觀新興亞洲美元企業債券,受惠多數新興亞洲國家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美元計價、企業財務基本面強健,相對其他高風險性債券,單周僅跌0.1%,展現防禦力。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由於全球投資人對中國經濟成長信心不足,短期市場恐慌氣氛快速攀升,風險性資產遭大舉拋售,可視為恐慌性調整,而非價值面的修正。 鍾美君指出,避險氣氛下,美國物價增速依舊疲軟,帶動投資人對政府公債及投資等級債需求上揚,眾多債種中,較看好新興亞洲企業債,除了具備投資等級信評, 波動程度也比其他新興國家較低、殖利率水準又高於全球投資等級債,預料短線上,新興亞洲企業債券將成國際資金首選避風港之一。 鍾美君建議債券投資秉持「高投資評等、短天期存續期間」兩大原則。尋找債信品質較佳、被市場低估跨國企業債券。 ---------------下一則---------------  持有新興亞債 3年勝率98% 2015-08-28 01:49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市場短期避險氛圍濃厚,債市成了資金停泊的避風港,尤其是新興亞債,承受略高於政府債券的風險,卻可得到接近高收益債的收益率,回顧2000年以來的債市,持有新興亞債1年,正報酬機率為86%,若持有3年,正報酬機率達98%,法人建議可鎖定亞洲具價值公司的美元債,降低匯損風險。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由於全球投資人對大陸經濟成長信心不足,短期市場恐慌氣氛快速攀升,風險性資產遭大舉拋售,可視為恐慌性調整,而並非價值面的修正。 鍾美君指出,避險氣氛下,美國物價增速依舊疲軟,帶動投資人對政府公債及投資等級債需求上揚,眾多債種中,較看好新興亞洲企業債,除了具備投資等級信評,波動程度也比其他新興國家較低、殖利率水準又高於全球投資等級債,加上區域內主要國家也仍處在降息循環。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陸股震盪不致影響多數信用債基本面,但隨市場目光將聚焦於美國央行升息動態,對整體高收債市而言,短期內價格表現恐仍因此而受到侷限。 但以中長期角度思考,經濟面持續復甦前提下,企業基本面將連帶受惠,加上全球市場流動性仍屬充沛,高收益債券仍有良好投資價值,尤其是大陸高收益債到期收益率較其他債券高,可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今年以來,亞洲國家央行多採取降息措息,利率環境持續走低,有利於資金進駐收益率較高的亞洲高收益債,加上亞洲企業獲利下修趨勢漸有改善,違約風險隨之降溫,進一步支持亞洲高收益債後市表現。 ---------------下一則---------------  全球恐慌 投資級債抗震2015-08-27 07:23:0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Kpvjz2 從上周以來全球金融市場猶如經歷一場大地震,VIX恐慌指數升至2011年底最高水位,風險性資產遭到拋售,僅少數投資標的能穩住陣腳。據Morningstar統計自8月以來各類型基金(不含保本、貨幣型)當中,僅七類平均績效維持在正報酬。 其中,以投資等級債為主的基金就占了四類,統計8月以來報酬小幅上揚約0.3%至1.0%,其中以美國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績效最佳;複合型債券組合基金平均也有0.3%漲幅,顯示在市場震盪時,這類商品確能發揮「抗震」效果。 瀚亞投資表示,在市場恐慌情緒及跌勢刺激下,資金開始轉向公債或投資等級公司債趨避風險,投資等級債券是上周少數價格逆勢上揚的債券資產。 瀚亞投資環球資產暨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曉蘭指出,美國高評等公司債與股市相關程度低,每當全球股市動盪升高,便會增強投資等級公司債與股市間的負相關程度。在現階段股債市震盪加大的時候,投資等級公司債是投資組合中的必備配置。 周曉蘭分析,這一波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逆勢上漲,主要受惠公債殖利率下滑。不過,受到市場震盪影響,使得目前利差過度乖離,比美股波動度高出兩個標準差,顯示投資等級公司債價值明顯被低估。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亞洲各國雖面臨上半年內需下降及出口不振逆風,下半年進入傳統出口成長旺季後,經濟成長可望逐漸解凍,基本面目前並無影響。 在亞洲投資等級的金融及公司債利差仍高於歐美狀況下,隨著美元數季以來穩定走強,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浮現獲利契機,目前特別看好目前作為避險標的的美元計價亞洲投資等級債券。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現階段考量市場波動風險,操作上可減碼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券比重,搭配避險工具,提高現金部位與投資級債,並控制存續期,以因應市場快速的波動。 ---------------下一則---------------  高收債 放長線釣大魚2015-08-27 07:25:3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afQgPF 近期因消息面、心理面影響,使市場波動性提高。但法人表示,雖受全球市場連動,高收益債市今年表現不甚理想,但高收益債整體基本面與評價面都仍良好,仍看好高收益債後市長線表現。 目前市場存在如對中國市場信心、美國聯準會(Fed)何時升息等諸多不確定因子,表現相對震盪。 針對Fed升息議題,NN (L) 環球高收益基金經理人都霆宇表示,以過去Fed升息利差表現相對縮小,看好高收益債在升息環近下的表現。 由目前技術面來看,都霆宇說高收益債部位現在的價格相較過去便宜,且因利差擴大,出現了投資的價值。 在投資標的上,看好基本面不錯的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歐洲,其中建議選擇資金流動性高且有避險機制的公司。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也表示,目前美國高收益債、能源高收益債利差所隱含的違約率已經達5%~10%,遠高於信評機構穆迪預估全球 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上升至2.7%,尤其能源高收益債殖利率突破11%水準,已過度反映信用風險,評價面相當具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在這一波市場明顯修正後,提供較佳的進場機會,預期隨市場風險偏好回籠,可望帶動高收益債反彈行情。 追蹤2013年以來美國高收益債指數曾歷經三次殖利率逼近或突破7%水位,然後高收益債展開回升行情,六個月平均漲幅達6.6%水準。 能源債是高收債占比最大類別,隨油價下探40美元關卡,加上近日全球股市崩跌,高收益市場也受到波及。 永豐新興高收雙債組合基金經理人曹清宗指出,尤其美國能源高收益債利差超過1,000bps,約是金融海嘯的水準。 根據摩根大通報告預估明年高收債違約率可能來到約3%,但目前反映的違約率超過30%以上,也遠超過1999年違約率歷史高點13.2%。 然而,都霆宇表示,雖目前能源主要商品石油與天然氣供過於求,使石油價格相對便宜,但他也說明,觀察現在的需求也因石油價格便宜逐漸提高,認為未來價格會翻轉,預期石油價格可望提升。 曹清宗則表示,目前高收債市場比較有壓力的產業集中在能源、礦業類,其他產業基本面並無太大疑慮,提供中長線相對較佳進場的時機,不妨可透過定期定額分散布局。 ---------------下一則---------------  投信:現在是高收債好買進機會2015-08-28 01:4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信用周期循環階段 http://goo.gl/LRwV3A 全球高收益債券今年以來表現不如預期,NN(L)環球高收益基金經理 人都霆宇(Tim Dowling)表示,市場近期極為波動,但整體成熟國家的經濟表現及基本面都良好,現在高收益債經過修正後,利差來到近三年高點的580個基本點左右, 評價面更具吸引力,現在是「好的買進機會」。 他認為,近期的市場波動是比較特殊的情形,但這也僅是市場的眾多波動中的一例。  面對金融海嘯以來的市場復甦,是不是已經出現過熱的現象。他認為,景氣的確已經擴張了一段時間,但與過往的經驗相比,並沒有過久,預期未來的景氣仍將持 續擴張。 對於美國的升息展望,都霆宇說,目前還是預期美國會在年底前升息,但即使是升息,未來的腳步也會是緩慢、穩定的,因此不用過於擔心。從經驗來看,高收債 在升息期間的表現也不錯。 至於高收益債部分是能源公司,他分析,以目前的期貨市場合約,預期原油價格未來一年後將比現在還要高,因此預計未來油價會上漲,能源公司債還是有機會,但是還是要精選相關標的。 以NN(L)環球高收益基金的投資配置來看,目前風險比基準指數稍微高一點點,主要是因為高收債價格降下來後,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時機,其中,因預期違約率不會大幅升高,因此看好成熟國家的美國、歐洲相關的高收債。 尤其是現在的市場波動,對成熟國家影響很有限,以風險溢酬的角度來看,高收債跟一年多前相比,是相當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但要留意存續期。 其中,NN(L)環球高收益基金對於能源相關公司有小幅加碼,但會精選標的,選擇現金流夠多,得以度過低油價挑戰的公司。 他指出,投資高收債也要相當重視信用周期,目前新興市場處於衰退期、美國處於擴張期,歐洲目前在復甦期,因此最看好美、歐的高收債。 都霆宇觀察,過去可參考的指標就是較低評等債占總發債的比例量,過去2007年5.1%、1998年的3.6%,數字偏高後的幾年就出現危機。今年至8月1日,發債量僅有0.9%,相對很安全。 NN(L)環球高收益基金完全投資於高收益債,力抗低利率,鎖定Ba1或BB+級(含)以下公司債,以美歐高收債為主,並搭配部分亞洲高收債。 ---------------下一則---------------  企業基本面優 高收債後市樂觀2015-08-28 01:49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黃惠聆�台北報導 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8月來績效前10強 http://goo.gl/dCXC0p 高收益債企業基本面良好,企業營收與現金流維持健康水準,加上今、明年到期金額不高,有助維持今年違約率在1.5∼2%的低檔。此外,全球景氣動能溫和成長以及資金寬鬆環境,法人指出,持續正面看待高收益債後市。 富蘭克林坦伯頓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皮耶羅.蒙特指出,歐洲央行擴大寬鬆措施的成效,不僅於注入市場流動性,更提高國際投資人持有歐洲資產的信 心,加上歐元貶值效應,拉抬以海外營收來源為主的歐洲企業獲利,消費耐久財、工業、汽車、媒體等循環性產業未來12個月獲利增幅上看兩位數。 宏利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儘管市場仍擔憂美國可能在下半年升息,經過測試後,目前美高收殖利率已反映升息等利空,高收益債可望回 歸基本面,隨美國經濟升溫,企業獲利提升,利差持續收斂,在全球貨幣寬鬆環境下,美高收目前接近7%的殖利率,相對其他固定收益資產具吸引力。 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認為,聯準會(Fed)今年9月或12月仍可能升息,若Fed延後升息雖然對於市場將有短暫緩解,但釋放的訊息更為嚴重,也就是「全球經濟狀況不佳」,因此,未來聯準會會後的用詞將十分重要且具關鍵。 天達多元資產管理團隊共同主管蘇達輝(Philip Saunders)指出,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後,引發陸股日前失序下跌,並轉為對經濟成長擔憂,前一波的衝擊主要以新興市場資產以及 商品市場為主,但目前整體市場的基本面仍相當健全、價值面合理甚至良好且投資人已採取防禦性布局,將有助於支撐未來價格回升的機會。 法人指出,近期高收益債市表現受到全球風險趨避氣氛轉濃,整體高收益債市信用利差上升至更具吸引力水準,在基本面良好的支撐下,能源以外高收益債投資價值已大幅回升。

1040826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6日
公開
5

全球股市大幅震盪 歐股回歸價值選股2015-08-26 07:18:56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大幅震盪,流動性暫時枯竭,加重市場下跌,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指出,市場修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現階段股市反應已經超跌,將有一些買進機會,不過,依目前情勢,底部尚難預估。 在市場震盪後,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表示,歐股將回到基本面價值選股,美元的再度走強有助於歐洲企業獲利。新興市場股票則持保守態度,主要因為新興市場公司在未來幾周可能會持續下調獲利預估。 債市方面,避險資金亦已經過度反應,應技術性減碼10年期德國公債;對於歐元區邊陲地區公債看法中立;新興市場債券仍然觀望,雖然可能有些投資機會,但目前流動性差;成熟國家投資等級債及高收益債券看法為中立。 該公司還指出,油價持續下跌影響了投資氣氛,不過,本次油價下跌主要來自於供過於求,並非完全因經濟成長遲緩所致。另外,歐元在風險趨避時表現較佳;但在情況止穩之後,美元將恢復升值走勢。 由於金融市場劇烈波動,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仍然認為,美國聯準會(Fed)將在9月或12月升息,若延後升息會是短多長空,其釋放的訊息可能代表全球經濟狀況不佳。 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分析,近幾日股市震盪,最主要是反映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疑慮,不論在新興市場、成熟市場股市或者是商品市場均出現大幅下挫,加上暑假期間市場流動性較差,更深化了跌幅。 展望後市,對於成熟國家的經濟影響並非全面性的,現階段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對於新興市場的曝險,而非國際交易層面影響。 至於整體市場的修正,因市場急速下跌已經啟動了停損機制,導致一些基金強迫賣出持股,不過,在美國、歐洲進一步經濟數據好轉之後,市場將重拾動能;而中國大陸的結構性改革需要時間證明,近期數據可能難有明顯好轉。 ---------------下一則---------------  股災作亂 印股、黃金基金耐震2015-08-26 01:3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一個月漲逾1%海外股票基金 http://goo.gl/HZUTWW 全球股市陷恐慌,MSCI世界指數近月下跌7.8%,MSCI新興市 場指數更跌13.6%,VIX恐慌指數大幅攀升,凸顯近期投資人對市場的擔憂情緒,但統計近1個月260餘檔海外股票基金中,有21檔逆勢上漲,其中7檔 漲幅超過1%,以印度相關及全球型表現相對突出,且受惠避險需求強,黃金上漲帶動相關基金走揚。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市近期表現相對抗震,基本面上企業獲利仍維持高成長水準,展望明年主要國家大型及中小型企業的EPS年成長率,都以中小型企業勝出,印度不論大型或中小型企業的獲利能力,明年都能居領先地位,成為投資首選標的。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Sat Duhra指出,印度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宏觀經濟數據好轉,新投資周期正在醞釀中,提供不少收益和增長機會,中小投資者保障顯著改善,激勵外資流入印 度,投資者信心提振,主要因外匯儲備處歷史高位、撤銷對柴油價格管制、煤礦拍賣、基礎設施開支增加、外國直接投資(FDI)放寬限制。 美國即將升息,投資人對未來存貸利差擴大存有期待,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觀察過去數次升息前後股價表現,啟動升息前後股價都出 現波動,以不同風格投資組合來看,首次升息前後價值型的投資組合波動相對較小,隨著升息底定,動能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組合將再領風騷。 法人強調,股災引發市場一片恐慌下,當前股市不確定性升高,觀察美元在升息議題中強勢走升,新興貨幣一面倒的趨貶,新興股市也多下跌,加上美股高 檔回檔逾1成,全球股市投資難度愈來愈高;反觀近期表現較佳的產品,黃金再度因避險需求而推升,過去一周出現超過4%漲幅,創1月以來單周最大漲幅,黃金 相關基金跟著吃香。 ---------------下一則---------------  VIX4年新高 股債雙棲是上策2015-08-26 01:3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三大成熟股市EPS成長率與本益比 http://goo.gl/PEumIb VIX恐慌指數來到近4年新高,日前美、歐、亞股聯袂重挫,陸股、台 股更創驚人跌勢,風險性資產劇烈回檔,法人建議,在悲觀情緒發酵下,短線宜趨避風險為上策,操作上成熟股市可就企業獲利支持的歐、日為主,固定收益部位則 以複合債、投資等級債券為主,降低風險性債券波動。 瀚亞投資海外股票投資部主管林元平表示,美、歐為首的成熟股市修正劇烈,因先前評價已至相對滿足點,但美、歐、日股明年盈餘增長仍可達到11%、15%、13%增長,短期拉回評價趨於合理,應是單筆逢低布局時機。 再從資金流向來看,連續13周淨流入歐股,日股也累積淨流入434億美元,且美林美銀最新經理人調查顯示,未來12個月有70%將加碼歐股,企業獲利的成長呈現升溫態勢。 短期股債市劇烈震盪,投資人轉向公債及投資等級債短期避險,瀚亞投資環球資產暨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曉蘭指出,投資等級債券抗震效果明顯,高收債及新興市場債利差擴寬提供更大的長線投資機會。 宏利環球美國債券基金經理人Howard C.Greene分析,美第2季製造業、零售銷售和就業數據,從突如其來走弱的首季回升,預期第3季經濟將續強,為企業債券帶來利好環境,雖然殖利率處低 點,但美國固定收益市場的相對價值具有投資吸引力,加上美元強勢,將持續推動資金流入美債市,仍然看好美國投資級別和高收益企業債券市場的前景。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認為,目前主導投資關鍵的油價和美國升息,成為組合及平衡基金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時,發揮資產配置的優勢,短期 受股市與油價大跌及美升息干擾,陸股何時出現止跌反彈訊號,更影響美9月或12月升息時點的搖擺不定,短期資金將延續前月於保守與風險資產間流竄,投資以 股債均衡為上。 ---------------下一則---------------  危機入市 首選多重資產2015-08-26 07:23:4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金融市場大地震,VIX波動指數連飆六日並瞬間跳升至40.7,創下2011年10月以來的高點。根據統計,在眾人恐懼時危機入市,在一年後通常有雙位數的報酬率。 這波投資人恐慌情緒高漲,導致本波由新興股市領跌、歐美股市補跌連鎖效應。統計2009年以來,每當VIX因投資風險飆破40後進場投資MSCI世界指 數,在三個月後通常就有回歸理性的反彈,拉長到一年,更是有雙位數報酬率,建議投資人此時以多重資產作為核心,分散風險等待市場回歸理性。 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表示,除了基本面走緩,投資人心中的疑問導致本波全球股市加速趕底,本周一美債10年期殖利率走低,顯示資金往債券避風頭。而且,正因為動盪加 劇,更加建議此時應分散布局,以多重資產產品為核心,股票部位則以企業獲利動能、政策有支撐的日本、歐洲股票為優先。建議未來觀察重點有二,一是VIX是 否回穩,其次是資金回流股債的速度。 回顧自2009年以來,歷年VIX波動指數飆破40時,當時面對包括美國經濟衰退、歐債危機等利空,如能在恐慌時不恐懼,逆向尋找進場時機,反有不錯報酬。 現階段市場恐慌情緒飆升,全球股市短線修正,投資人反倒可以留意最佳買點,許長泰指出,多重資產基金以成長經濟動能穩健的成熟市場為主,往往在市場修正回穩後都有不錯的波段上漲表現,相當適合作為投資人市場震盪之際的核心部位。 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蔡明潔表示,近期全球股市震盪加劇,引發市場風險意識升溫,VIX指數來到相對高點。不過,在全球經濟仍溫和復步、通膨緩步 增溫、貨幣政策仍然寬鬆的環境下,仍有利股市、高收益債、可轉債等風險性資產表現。復華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詹硯彰分析,根據過去經驗顯示,VIX指數在短 期飆高,全球金融市場行情全面出現明顯的震盪,這時逢低布局建議做好資產配置。 ---------------下一則---------------  台股Q4看漲 伺機找買點2015-08-26 07:12:0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wcOSCw 台股從4月28日盤中高點10,014點以來跌幅逾二成,市場空方氣盛。市場法人表示,根據近15年的統計,台股加權指數第4季表現最佳,由於台股仍具殖利率優勢,建議優先布局第3季財報成長展望佳族群。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分析,美股上周五出現恐慌性賣壓,周一延續跌勢,創下一年半來新低。 市場對聯準會(Fed)近十年來首次升息的預期多有波折,加以美股第2、3季財報受到能源類股表現欠佳而缺乏亮點,連帶影響多頭投資情緒。 呂雅菁表示,美國房市、消費及勞動市場的相關數據不差,預期製造業將持續改善,儘管市場預期Fed升息前股市會出現小幅波動,但回歸基本面,倘若升息代表 經濟景況轉佳,而美股上市公司獲利經過第2、3季修正,即將迎來消費旺季,第4季企業獲利預估年成長率為3%至4%,有利於美股表現,或將為台股帶來正向 影響。 呂雅菁分析,目前台股上市股價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分別約11.4倍、1.34倍,過去十年僅在2008年第4季金融風暴曾見更低水準。短線上可先看弱勢台 股線型支撐、金管會穩市措施及國安基金進場成效、美陸股能否止穩、人民幣與新興國家匯率止穩、VIX等投資信心指標回落。 雖然近期台幣隨亞幣趨貶,或有利出口廠商競爭力,根據近15年月底統計資料,約有三次台幣貶破32元後持續弱勢情形,不過台幣止貶當月後的六個月、12個月,台股加權指數表現均不差。 群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蔡彥正表示,受到半導體龍頭股對第3季展望保守、蘋果下修第3季財測與資本支出、證交稅與證所稅稅率議題再起影響,加上國際股市利空,也對台股較為不利。 電子股上游半導體面臨庫存調整壓力,PC以及中國手機銷售趨緩,待至第4季方能重回成長動能。 ---------------下一則---------------  降息降準後 中國擬大規模出手 低估市場力量 砸4000億美元搶救難見效2015年08月26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市場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動見觀瞻,但從11日宣布單日重貶人民幣中間價後,就神隱了2周,其他中國高層近期也未對股市動盪發表公開談話,加上這兩天陸股慘跌,中國證監會未如往例出手干預,周一甚至還沒有加班,平添外界對中南海救市決心的疑慮。 然而,這一切謎團都在昨天傍晚解開,原來中國高層商議兩周後拍板,由人行宣布同步調降基本利率與銀行存款準備率。 同時降息出乎意料 金融市場觀察,人行降準符合外界預期,只是沒想到會同時降息,但更令外界期待的是,在這些短期救市措施以外,未來中南海是否將端出其他的中長期經濟穩增長方案。 曾任人行貨幣政策委員的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家李稻葵說:「我預期,未來幾天或幾星期會有進一步(經濟刺激)措施。在這個當口出手,人行不但支撐了中國經濟,也支撐了新興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與彭博報導,過去7周中國政府動用約2000億美元(6.6兆元台幣)搶救股市,且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2周來又動用2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降低人民幣貶值的速度。 不過,本周中國股匯市皆重挫,卻不見官方強力介入,顯然是覺得干預市場的代價太大,因此向市場力量投降。 接近人行的1位消息人士說:「問題是他們砸了4000億美元支撐匯市與股市,結果狀況更糟糕。我覺得他們的信心過高,低估了全球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反應有多大。」 中國外匯存底驟降 中國外匯存底規模高居世界第1,截至7月底達到3.65兆美元,但這幾周官方拿真金白銀來救市,使得中國外匯存底減少的速度,幾乎與過去外匯存底增加的速度一樣快。 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南海最後拍板,短期先以貨幣政策手段消弭金融市場大震盪的重要原因。 陸股昨天續跌,上證綜合指數收盤跌落3000點以下,創今年來新低。人行再度祭出公開市場操作,昨天以7天期逆回購方式,向銀行體系挹注1500億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現貨價昨天續貶,終場走貶0.13%,收在6.4125元兌1美元,低於周一收盤的6.4044元,也低於周二中間價的6.3987元。 人民幣匯率將續貶 據多位消息人士說法,參與中南海財經決策的一些中國政府機關推估,年底前人民幣將續貶至7元兌1美元,2016年底續貶至8元。消息人士提到,數字僅供內部規劃用途,並非做為中國的政策目標。 ---------------下一則---------------  陸股基金投資人 變聰明2015-08-26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陸股基金投資績效有如夢一場!法人指出,6月12日上證達高點5,166點,當時國內72檔陸股基金平均投報率高達四成,近期陸股跌跌不休,到24日止,平均績效只剩1.04%,讓來不及贖回的投資人大嘆好像吃下龜苓(歸零)膏。 據統計,國內72檔中國相關基金,今年以來至6月11日上證高點時平均還有37.38%,表現較佳的20多檔基金,報酬率甚至達40∼109%不等;但隨上證指數自6月12日高點5,166一路崩跌,基金績效全數跟著大幅滑落。 多家投信業者表示,國內基金投資人「變聰明了!」根據境內外陸股相關基金的淨申購和淨贖回量,境外中國相關基金統計至上半年止,淨贖回量約180億元、境內統計至7月底止則高達300億元,表示投資人在陸股回檔初期,就已紛紛獲利了結,其中6月底是今年中國基金贖回高峰期,且大多投資人當時都還是「笑著離場」。 另外,投信業者粗算今年以來所有中國相關基金的平均規模,2月底每檔平均30億元是今年的高峰,但到6月底平均每檔達25.6億元的新低(當月是今年中國基金績效最好的月份)、減幅約17%。 業者分析,今年中國相關股票基金規模反而在陸股高點附近呈現縮減,沒有隨績效提高增加,可見投資人「見好就收」的動作愈來愈快;反倒是到了上證跌至3,500左右,有些投資人因為已經開始賠錢、有些則又進場加碼,因此離場意願不高,在低點持續定期定額投資或加碼的人反而增加。 ---------------下一則---------------  陸股震不停 基金別停扣2015-08-26 07:15:4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zt7S59 中國人民銀行昨(25)日宣布降息降準,連日重挫並跌破3,000點的陸股可望反彈。法人建議,陸股基金投資人除了繼續觀察大陸政策動態,可採定期定額或單筆分批加碼策略進場,由於陸股仍可能出現大幅震盪的走勢,已持有陸股投資人不建議停扣。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預期在美國升息時程不確定性、大陸經濟出現回溫跡象前,全球股市將持續震盪,不過,大陸在財政與貨幣政策持續推 動下,加上十三五計畫、一帶一路、第4季消費旺季等題材,中長期的投資機會不容忽視,現在中港台許多投資區塊價值浮現,待市場信心回穩,可伺機逢低布局。 許廷全也提醒,目前大中華股市已經進入齊漲齊跌的階段,波動加大,擴大區域分散布局,並以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聚焦具成長性與產業能見度的公司,提高投資的掌握度,對現階段大中華投資來說是較好的做法。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指出,陸股跌破3,000點,技術面壓力沉重,且國際股市氣氛尚未平復,短線上陸股延續震盪格局機會不小,投資人應避免追高殺 低,趁投資成本降低,跌深反而是加碼良機。若是此刻停止扣款或贖回,很可能跟著短線市場氣氛而錯失機會,投資人可留意近期股市成交量變化,若是出現「成交 量破兆且留下長下影線」,即可能是盤勢止跌回升的訊號。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也建議,短期投資者可積極選擇具政策受益、業績持續增長且有救市資金介入的個股,在大盤走勢動盪之際將較具表現空間。 但儘管人行一口氣同步降準、降息,估計陸股震盪仍然劇烈。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建議,市場出現短期非理性恐慌時,投資人趁投資成本降低,透過定期定額, 紀律扣款,以同樣的金額就能買到更多單位數,或是採取「單筆分批加碼」策略,黃時彥強調,目前採取定期定額扣款陸股的投資人,不建議停扣。 ---------------下一則---------------  印度、大陸基金 Q3雙響炮2015-08-26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出爐的全球經濟展望,印度、大陸不受全球經濟下調影響,仍維持7.5%及6.8%高度成長,且最新MSCI季度調整,印度與大陸指數權重獲雙升,顯示在新興市場指標地位不變,尤其統計近10年第3季股市表現更居前兩名,相關基金後勢受惠可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統計全球主要股市近10年第3季平均都正報酬,前兩名各為印度8.22%、大陸深圳綜合7.15%,整體新興股市略勝成熟股市,並且以新興亞洲表現最佳。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強調,陸股本波大跌,但交易結算金仍維持高水位,代表持股比重達8成的散戶,仍沒有股市以外更好的投資方向,靜待悲觀情緒扭轉。且金九銀十以及農曆春節等消費旺季接連到來,對股市是一大助力,統計2000年以來各月份進場投資陸股半年期間的平均報酬率,大多從9月開始逐月向上,顯示目前正是分批進場陸股時機。 宏利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表示,印度當地消費行業逐漸起飛,原因在於人均收入升至3,000美元,通常消費開支便開始增長,將在印度見到啟動的效應;過去數年,德里及孟買通膨及利率高,消費者購買力不高,但預期將逐漸開始消費,有利印度整體市場表現。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認為,印度今年雨季降雨量不足,內需恐受到不良影響,穆迪信評機構8月也決定調降印度2015年經濟成長預估值至7%,較之前預估值低0.5個百分點,展望正面;雖然是調降至7%,成長率表現在全球來看仍然居高,因此,就經濟指標觀察仍持續好轉,加上政策面強勢,企業獲利及基本面持續改善,印度股市仍可持續多加留意。 ---------------下一則---------------  大陸、印度雙引擎 前景看好2015-08-26 01:3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印度股票基金表現 http://goo.gl/LYXMtt 今年5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在陜西西安舉行會 談,中國龍及印度象就「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議題加強雙邊溝通,龍、象共舞引起世界關注。儘管全球股市包括亞洲近期大幅拉回,景順投信在25日舉辦的 「亞洲投資新世界」展望說明會中,依舊看好中、印雙引擎成長前景。 景順投信認為,亞洲正處於經濟高度成長的轉型期,投資宜聚焦具改革紅利題材的國家,其中又以政策利多不斷的大陸,以及政府持續推動改革的印度,最具契機。 大陸股市今年上半年漲幅曾創新高,不過下半年再現動盪,滬深300指數自今年6月8日高點至8月24日,跌幅近四成。 景順中國基金經理阮偉國表示,中國大陸經濟減緩,導致短線跌幅加劇,但落底訊號似已浮現,配合官方救市策略拉抬下,現階段不改變對陸股長線偏多看法。尤其大陸領導人持續推出改革政策,預料將翻轉產業發展重心,股市拉回正是逢低挑選新興投資題材的好時機。 阮偉國指出,目前可從四大利多看待大陸市場的後續發展,首先是資金面偏多,官方透過存款準備金率與利率的調降,續推貨幣寬鬆政策,股市揚升動能值 得期待。其次是政策利多,包括針對基礎建設與投資活動的經濟振興措施,像是一帶一路、亞投行,以及滬港通、開放公募基金直接投資港股等。 接著是改革紅利,阮偉國指出,無論是MSCI中國還是A股指數,國企所占權重仍舊非常高,因為外界對國企經營效率不彰的長期負面觀感,使得價值面 低迷,大陸政府透過改革改善股東權益報酬率與已投入資本報酬率,淡化國營企業引領成長所扮演的角色,帶動國企獲利能力改善,增加重新評價機會。 最後則是評價優勢,目前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為9.6倍,較過去平均值11.8倍具投資吸引力;股價淨值比為1.3倍,遠低於過去平均值的1.9倍,大陸市場仍相對便宜。若政策紅利能反映在股市本益比上,股市後續上漲想像空間大。 阮偉國表示,該基金因應新政策、新發展,採「全中國」布局策略,除多元選股,多方掌握大陸新經濟路線發展契機,且H股相對A股具評價優勢,阮偉國看好H股甚於A股。 ---------------下一則---------------  印度股市 大啖改革紅利2015-08-26 07:09:4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儘管全球股市包括亞洲近期大幅拉回,然中國仍具資金面偏多、政策、改革紅利與評價優勢等四大利多;印度除了政策,也為原物料價格下跌的最大受惠者之一,法人看好中印後市表現。 景順投信昨(25)日對通路端舉辦的「亞洲投資新世界」展望說明會中,景順投信認為亞洲正處於經濟高度成長的轉型期,投資宜聚焦具改革紅利題材的國家,其中又以政策利多不斷的中國以及政府持續推動改革的印度,最具契機。 景順投信產品策略部副總經理黃正凱指出,除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即積極改革利多外,印度經濟拐點浮現,成長復甦有望走出谷底,凸顯堅實經濟實力支撐印度股市後市動能。而黃正凱表示,印度是原物料價格下跌的最大受惠者之一,這也有助抑制通膨。 投資標的上,黃正凱說明,印度經濟步上復甦之路,非消費必需品、運輸、基礎建設等行業的需求加溫,間接推升信用卡、旅遊、房貸、家電甚至酒精飲料的支出。其中,他尤其看好消費相關類股題材,他建議可秉持優質選股的原則,選擇具成長性並具備現金流量充足與發放股利的特色個股。 陸股方面,景順中國基金經理阮偉國表示,中國經濟減緩,導致短線跌幅加劇,但他認為 目前中國市場仍具四大利多,一是資金面偏多:中國官方透過存款準備金率與利率的調降,續推貨幣寬鬆政策,股市動能可期;二是政策利多,包括一帶一路、亞投行與滬港通等基建與投資的經濟振興措施。 第三是改革紅利,官方改善股東權益報酬率與已投入資本報酬率,帶動國企獲利;第四是評價優勢,陸股相對便宜,上漲想像空間大。 ---------------下一則---------------  Fed理事重申 「今年將啟動升息」2015年08月26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亞特蘭大Fed總裁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周一表示,他仍預期Fed今年將啟動升息,但未提到幾月可能開始行動,並警告美元升值、人民幣走貶和油價下跌使利率前景更複雜。 舊金山Fed同日指出,今年上半年美國通膨率可能比官方數據「低很多」,但這不太可能導致決策官員制定錯誤的利率政策。不過,巴克萊(Barclays)預測,Fed可能要到明年3月才會升息。 不再強調9月升息 洛克哈特本月10日曾表示,從他的角度來看,9月升息仍是可能的,但這次則拒絕透露他偏好在9月或更晚升息。他說:「我預期Fed將以漸進步伐讓利率正常化,意味利率會維持在低檔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以舊金山Fed首席研究員魯迪布什(Glenn Rudebusch)為首的經濟學家指出,今年前2季Fed偏好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核心通膨率可能分別被高估0.3及0.2個百分點,但決策官員不太可能因此急著升息,因為他們也會考量充分就業及物價穩定的目標。 這些研究員說:「我們認為今年上半年實際通膨率比官方數據低,經濟成長率則比較高。但決策官員了解任何數據都要持保留態度看待,因此他們不太可能被誤導。」 巴克萊指出,由於金融市場動盪加上新興市場經濟成長充滿不確定性,Fed可能延到明年3月才開始升息。巴克萊說:「儘管我們仍認為美國經濟活動強勁,Fed有理由緩慢升息,我們相信Fed不太可能在這種環境啟動升息循環,因為這可能使市場進一步失去穩定。」 ---------------下一則---------------  今年來維持正報酬 美股基金還有行情2015-08-26 07:20:47 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台北報導 周一全球出現嚴重股災,美股三大指數開盤狂洩時,收盤重挫,雖然美股出現大修正,但相關的美股基金今年來報酬率仍為正數,平均績效為0.31%。 周一美股開盤大跌,隨後強勁反彈,其中道瓊工業指數開盤沒幾分鐘狂洩1,000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也重挫5.3%,雖隨後跌幅收斂,但仍以重挫收場。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分析,受到中國經濟放緩擴散至亞洲出口及商品出口國,市場擔心會進一步影響成熟國家,商品價格走跌也引發通縮 疑慮再起,再加上聯準會升息政策的不確定性三大理由,導致全球股市修正,就連最為強勢的美股終究抵不過全球的利空,難置身事外而大跌。 不過,觀察整體美股基金走勢,今年來的報酬率仍是正數,其中,普信美國大型成長股票型基金報酬率仍達9.8%,近三個月的平均報酬率是-0.1%,表現也相對抗跌。 葛蘭.包爾表示,觀察近期公布的美國8月製造業指數仍位處擴張點以上、7月北美半導體訂單出貨比(BB值)重回1.02,高於擴張值1,均顯示美國經濟仍 處於穩健復甦軌道,美國經濟以內需消費為主,出口占美國GDP比重約13%,對中國的出口在美國GDP中占比不到1%,實際受到中國影響的程度較低。 葛蘭.包爾進一步表示,近期美股回檔同樣是受到新興市場恐慌情緒所致,並非美國基本面出現變化,就歷史經驗來看,美國股市牛市循環的高點大多出現在停止升息或開始降息時,但目前聯準會卻才剛要進入升息循環,評估美股多頭行情尚未結束。 葛蘭.包爾建議投資人,留意經由創新技術帶來的商機,包括新興科技(物聯網、雲端運算、資訊安全)、高齡化趨勢(生技醫療)及產業升級(機器人),避開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而承壓的商品國家及類股。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美國聯準會7月會議記錄提及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升息條件仍未實現,被投資人解讀為升息可能延遲,使市場投資人偏向保守,加上歐元區經濟成長不如預期、陸股下跌等利空因素,全球股市上周普遍下跌,資金也流出股票基金。 ---------------下一則---------------  新興股市定期定額卡位 避免追高殺低2015-08-26 07:18:1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GTCVjp 今年來金融市場詭譎多變,全球股市震盪加劇,投資人情緒隨行情,上上下下。法人表示,此時建議採取定期定額,有紀律地逢低進場承接,未來看好的商品,就能避免震盪。 MSCI新興市場指數離今年4月高點波段已跌逾20%,目前價位接近2011年的830點低位,如果從2010年的高點以來,新興股市的累積跌幅更是超過35%,成為過去幾年最為落寞的區域市場。 引發這波大跌行情的原因,從年初的希臘危機、聯準會可能升息到近期的中國經濟放緩與人民幣驟貶等利空因素,交相而來。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股市波動總是有高有低,起伏不定,在市場震盪期間,總是有許多不確定性來衝擊投資人情緒,但歷史經驗顯示,投資人如果能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待市場,並運用分散布局價位的方式,短期的悲觀時刻反而是不錯的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說明,一般投資人最易犯的投資錯誤就是追高殺低,經不起市場輪動的考驗,特別當資產出現大幅修正時,多數投資人常會選擇忍痛於低點出場。 因此,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逢低進場承接市場,依舊能累積長期豐厚投資成果。 永豐投信副總羅瑞媛也分析,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美國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QE)過後首次升息前夕,更是變數不少,降低風險的好方法就是定期定額。 羅瑞媛說明,基金定期定額的觀念主要是建立在時間與金錢的分散風險,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人,跟投資單筆的投資人相比,在遇到股市大跌時,反而因能逢低攤平而見獵心喜,相對不會感到驚慌失措,因此能堅持下去,自然也能增加投資勝率。 針對投資標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中國與印度仍因擁有政策改革題材而有機會帶動股市表現,此外,小型股因營收來源主要為本地需求,營運前景相對大型出口產業更為明朗,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受惠濃厚政策改革題材的中、印股市與亞洲小型股,掌握亞股投資契機。 除中印市場,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看好美股表示,美國經濟處於復甦中期,目前並未見到金融體系超額信用擴張、通膨、房市泡沫等造成 經濟衰退的情況出現,現階段通膨依然溫和、經濟穩健成長、即使升息但利率仍將維持於低檔一段時間,但仍有利於美股延續多頭走勢。 ---------------下一則---------------  黃金遇上股災 不漲反跌 險魅力漸失 不如手持現金或美債2015年08月26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一向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在全球這波股災價格不漲反跌,繼周一跌0.5%後周二盤中再跌0.8%,主因是黃金避險魅力下降、不會孳生利息且美國不再擴大貨幣寬鬆。如果要避開市場動盪,持有現金或美國公債是比較好的選擇。 通膨低迷影響金價 黃金傳統上被視為較安全的資產之一,但從資料分析平台Kensho的數據來看,市場動盪期間押注黃金能賺錢的機率只有一半。數據指出,當有恐慌指數之稱的美股VIX(波動率)指數單月漲幅超過80%時,金價在一半的情況下呈現下跌。 當股市大跌時,金價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 2005年以來美股S&P 500指數有18周跌幅超過6%,這18周中金價走跌的周數佔61%,平均跌幅為0.1%。如果改看道瓊工業指數,道瓊指數單周跌幅超過6%時,金價在73%的情況下不漲反跌。 以上數據似乎可以證明,黃金的避險吸引力已經下降。分析師指出,全球通膨低迷是黃金避險地位下降的原因之一,美國不再擴大貨幣寬鬆也使金價無法擺脫疲態。 麥格理(Macquarie)分析師透納(Matthew Turner)說:「上次金融海嘯期間,金價上漲是因為各國央行擴大貨幣寬鬆,而不是只靠避險需求支撐,因此我們需要看到央行採取行動,金價才會上漲。」 全球避險需求強勁 黃金避險地位下降,如果投資人要避開市場動盪,買進美國公債或持有現金是較好選擇。分析師指出,目前美國公債是避險首選,現金其次,黃金暫時不要碰。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截至周一已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顯示避險需求強勁,周二則因全球股市賣壓趨緩而回升。高盛已調降今年美國公債殖利率預測,但仍預期全年將上漲,意味價格將走跌;債券殖利率與價格走勢相反。 受股市和商品價格下跌影響,表徵已開發國家主權債行情的彭博全球已開發主權債券指數本月已漲3%,可望創4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下一則---------------  波段漲幅逾6% 金價短線悍長線保守2015-08-26 07:09:32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激烈震盪,黃金避險需求提升,激勵金價自1,085美元低點反彈,升破每盎司1,300美元大關,波段漲幅6.25%,帶動費城金銀股價指數及富時金礦股指數上漲8%以上,優於同期間全球股市近10%的跌幅。 但金價今年來累計跌幅仍逾3%,是否有機會再度成為「亂世英雄」呢?法人的看法都很保守。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持倉量過去一周雖有增加,但8月來仍減少2.3噸至677.83公噸。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金價已經站上季線,短線若股市震盪仍大,避險買盤可能支撐黃金站上半年線1,167美元的水準,但年線1,192美元鍋蓋壓力仍大;長線來看,黃金疲弱走勢並未完全扭轉,低接買盤不踴躍。 滙豐中華投信表示,低通膨及強勢美元都不利金價表現,即使是歐元區和日本龐大的量化寬鬆計劃,以及希臘債務危機,也未能提振金價,因此,黃金除了用作分散投資的避險工具,在投資組合中投資的價值有限。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今年左右金價走勢的最大因素,將是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帶動美元穩步走強,就過去經驗來看,金價與美元走勢背道而馳,在美元強勢地位不變的情況下,金價難有大幅走升的機會,料將維持狹幅盤整格局。 根據彭博最新調查預估,未來一年黃金均價區間將在每盎司1,150~1,188美元。 雖然持有黃金現貨可避險,相關金礦股後市則難有表現。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金礦公司目前的損益兩平點約在金價1,100美元附近,若黃金價格長期維持此價格以下,黃金礦脈公司則可能面臨更大的虧損,不利股價後市表現。 ---------------下一則---------------  攻守兼備抗震 多元資產、股債平衡基金當道• 2015-08-26 01:3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平衡基金規模顯著提高 http://goo.gl/CAoqSX 今年以來,市場經歷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希臘債務危機與陸股震盪等不確定性,資金輪動的速度加快,波動也隨之加劇。傳統重押單一資產的投資方式,不易因應變化日益快速的市場,股債平衡、多元資產相關的基金因此深受投資人寵愛。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股債平衡基金今年以來的規模,無論是直接投資或是組合型皆顯著成長。平衡組合基金規模自599.47億增加 29%至771.36億元;平衡直接投資基金規模則從665.79億元增加34%至895.36億元,顯示攻守兼備的平衡基金,已成為波動加劇環境下的投資顯學。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具實質成長與政策支撐的市場,未來仍有表現空間,包括美股、歐股與日股,仍可作為核心,搭配大中華、印度部位,可望參與股市的成長機會,同時也納入債券部位,提供穩定收益來源與下檔保護,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目前美國經濟仍穩健回溫,雖有升息機會但因通膨不興,因此腳步將十分和緩,且市場早已有預期;歐洲在政治及經濟發展均見進展,搭配歐洲央行(ECB)拯救經濟意願強烈,歐股仍具吸引力。 她指出,近期市場波動,反而帶給投資人中長期布局成熟股市的機會。債市部分,環球高收益債仍可望有所表現,亞洲高收益債亦受其它風險性資產回檔拖累,但表現相對持穩,未來可望持續。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以多元資產基金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在投資地區的選擇上,徐志偉認為亞洲的股債市是理想的標的。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接下來持續觀察美股止跌訊號及美國升息動向,降低成長型類股,增持防禦型類股。 ---------------下一則---------------  動態平衡 可攻可守2015-08-26 07:22:01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今年全球市場波動度明顯提高。法人表示,強調多元布局、攻守兼備的多元資產型基金是這時的顯學,建議可作為震盪市場中的核心配備。 今年在希臘債務危機、美國升息疑慮、油價波動與中國股災等利空消息,干擾市場投資信心,面對目前全球市場,NN(L)旗艦多元資產基金經理人徐翊華 (Ewout van Schaick)說,觀察全球經濟成長已逐漸趨緩,而預期未來市場分歧幅度也可望擴大,因此,分散配置並布局全球的基金將能有效控管風險,掌握多元的報酬 機會。 由野村投信總代理的NN(L)旗艦多元資產基金,7月底剛獲得核准在台銷售,這檔基金以動態平衡配置標的,注重風險分散為特色,剛好趕上動盪的市場的需求。 在基金布局方面,徐翊華說,因應目前低成長、低報酬、低殖利率的市場環境,降低股票配置,其中放空新興市場股票,並看好歐洲不動產標的,高收益債部分目前零資金布局,且購入部分如澳洲、加拿大等表現相較穩健的政府公債。 針對近期市場,徐翊華認為,目前持平看待整體股市表現,表示新興市場經濟疲弱則是未來全球景氣隱憂。

1040825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5日
公開
7

定期定額 火熱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定期定額7月增加前五大投信 http://goo.gl/2qg4px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新公布的境內共同基金7月最新規模,總計來到近 2.14兆元,較6月小幅成長0.4%,單月淨申購金額638億元中,高達511億元來自貨幣市場基金,顯示投資人面對下半年來全球股市趨震盪,避險心態 趨於明顯,雖然扣款人數自6月創高後略降至54萬人,其中三分之一投信定期定額仍逆勢增加。 瀚亞投資副總經理邱可君表示,7月以來國際股市波動仍大,面對升息、財報獲利等市場變數,建議投資人選擇短期波動大、但市場展望佳的市場進行定期 (不)定額投資,股票基金首選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股市,可鎖定印度、大陸及日本股市,並建議納入股債平衡基金,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面對陸股波動度高,採用定時定額方式投資,有助降低資產波動度,雖然目前大陸經濟尚未走穩,然市場仍預期官方未來會進一步出台貨幣寬鬆政策,接下來觀察國家救市資金再度出手的企穩的力度,A股市場長期趨好的總體趨勢仍值得期待。 宏利資產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認為,對目前亞洲小型股市場感樂觀,因市場流動資金性充裕,大部分國家央行均已下調利率,看好小型股投資價值,可採定期定額布局分散風險。看好台股的汽車科技零組件、印度的內需消費概念股、韓國的生物科技以及製藥股等。 群益投信副總經理張俊逸指出,在經歷金融海嘯衝擊以來,投資人在投資觀念上有不小轉變,雖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不過透過基金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多能有不錯的回報,今年定期定額海外基金還是以大陸、印度、台股為最優選擇,其中生技產業股票基金也是必備。 至於美國中長線經濟復甦確立,他指出,也是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標的。 ---------------下一則---------------  現金為王 外銀:抱緊美元黃金2015-08-25 01:59 中國時報 黃琮淵�台北報導 全球股災連環爆,星展銀行總經理陳亮丞昨說,現階段恐慌程度超乎預期,「很像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那時候」,建議保留現金部位,抱美元、黃金是比較好的選擇。 全球股市重挫,銀行成為另類重災區,理專昨日詢問電話接到手軟,不少大戶還沒從上周五的美股暴跌中息怒,港股、台股昨日又跟著跳水,財產損失可觀。 外銀財管部門直言,這波股災來得太急,根本連想退都沒得退,尤其許多大戶是美股、港股及台股都有部位,美股暴跌,得拿港股、台股補,「儼然是個人的系統性風險」。 陳亮丞表示,美股上周五暴跌超過500點,台股跟著補跌雖然是意料之中,但「也跌500多點確實超乎預期」,除台股之外,滬指、港股昨日也都重挫,幾乎找不到倖存標的,很像2008年底金融海嘯時的情況。 陳亮丞直言,投資市場紛亂,目前還沒有立刻止住的現象,與其亂投資,不如留一點現金在身上,「現金為王」,美元目前獨強,當然是最佳標的,黃金則有避險功能。 「很像,真的很像(金融海嘯)」,資深理專不諱言,這波股災來得莫名其妙,4個多月前台股還一度飆上萬點,怎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豬羊變色,「投資大師也逃不掉(股災)」,更何況一般的投資大眾。 ---------------下一則---------------  景氣循環股 經理人加碼2015-08-25 07:00: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rm7i8W 全球股市殺聲隆隆,經理人的現金比重也連續兩個月創下新高紀錄。但根據同樣一份統計,景氣循環股依舊是經理人相對加碼類股中的第一名,顯示經理人滿手現金等待進場機會。 根據美銀美林最新的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全球經理人調查現金指數已來到5.2%,雖然比上個月調查時的5.5%回落0.3%,但依舊是三年來的最高水位;根據經驗,當這個指數落在4.5%以上時通常是買進訊號,低於3.5%時反而是賣出訊號。 瀚亞投資指出,雖然現金比重還是在金融海嘯後新高,但在各項資產中,經理人對景氣循環股減碼的幅度最小,以整體配置部位觀察,景氣循環股依舊是經理人相對最看好的配置標的,可見經理人這時候持有現金,是為了等待下一次出手機會。 瀚亞投資補充,全球股市近期大跌,並不代表經濟即將出現反轉,即便是這波股災震央的中國,IMF在上周五仍維持全年經濟成長6.8%不變,可見現在市場是 有資金沒信心,因此最佳的資產配置,應該是追求降低波動的收益配置為主體,美國投資等級債就是優先選項。等到恐慌氣氛過後,再轉移到股價偏低的風險性資 產,尤其是殖利率已突破7.5%的高收益債,以及企業獲利遙遙領先的日股、印度為主。 ---------------下一則---------------  貨幣基金 資金避風港2015-08-25 06:58:0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wIRdrF 全球股市動盪,投資人退場觀望。資金流向顯示,投資人7月轉出高收益債券基金及大中華基金,偏愛貨幣市場基金、平衡基金及歐股基金。 晨星(Morningstar)指出,世界銀行6月調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至2.8%,投資人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無法樂觀看待。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與全球總體經濟相關性較高,已連續五個月淨流出,7月又流失新台幣244億元。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也連續三個月淨流出。 至於中國大陸股市,在6月開始大跌,雖然有政府干預,但中國經濟腳步放緩間接拖累香港與台灣股市的表現。大中華股票型基金連續八個月淨流出,單7月就流失近161億元。中國基金7月也失血158億元。 新台幣貨幣型基金則在7月大量吸金約511億元,顯示投資人在市場一片渾沌之中,暫時將資金停泊在貨幣市場基金中,等待較佳的進場機會浮現。 在7月台灣有註冊且全球熱賣的十大基金中,高達三檔是新台幣貨幣市場基金,尤其台新1699貨幣市場基金單月吸金122億元,群益安穩貨幣市場基金也有81億元的進帳。 由於希臘危機暫時緩解,加上歐洲經濟開始復甦,歐股基金也大吸金,7月共進帳261億元。歐股(貨幣避險)基金更是連續28個月享有淨流入。 在7月全球十大熱銷基金中,歐股基金就占了三檔,其中景順泛歐洲基金以196億元的吸金金額高居冠軍,施羅德歐元股票基金及MFS 全盛歐洲研究基金則分別有80億、60億元的進帳。 此外,美元平衡型基金連30個月資金淨流入,7月吸金約132億元。晨星指出,在美國升息的預期心理下,投資人布局此類基金,不僅希望掌握美元升值的前景,同時擁有平衡型基金操作策略攻守兼備的雙重優勢。 以德盛安聯收益成長基金、摩根多重收益基金來說,更是連續36個月都有資金淨流入,分別為去年全球銷售冠、亞軍。一年以來,兩檔基金在全球各地淨銷售金額都超過1,400億元。 ---------------下一則---------------  印度全球型商品 吃香2015-08-25 06:55:4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陷入一片恐慌,近1個月260餘檔海外股票基金中,有21檔逆勢上漲,其中7檔漲幅超過1%,以印度相關及全球型表現相對突出,另外受惠避險需求走強的黃金也帶動相關基金走揚。 MSCI世界指數近1個月下跌7.8%、MSCI新興市場指數同期也有13.6%的跌幅,群益投信指出,投資人對股市的不確定性仍在美國聯準會(Fed)的政策上,美元的強勢走升,讓新興市場貨幣一面倒的走低,不僅新興股市下跌,美股從高檔以來也回檔達一成,讓全球股市的投資難度愈來愈高,而各國經濟數據好壞不一,也都影響市場動向。 從近期表現較佳的產品來看,黃金再度受到避險需求推升,過去一周出現超過4%的漲幅,創下今年1月以來的單周最大漲幅,讓黃金相關投資跟著吃香。 全球股市方面,均衡布局尤其以消費產業為主的基金也有不錯表現,單一市場方面,印度不僅在新興亞股中今年來跌幅相對小、年初至今跌幅低於0.5%,近1個月不到3%的跌幅也低於全球主要股市,在選股得宜下,也有印度基金繳出好成績。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市近期表現相對抗震,從印度最擔心的通膨來看,油價持續處於低檔可望持續減輕印度通膨升溫壓力,央行降息可期,印度企業也將因此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獲利,由於印度不論在大型或中小型企業的獲利能力,在明年都能居領先地位,也成為投資的首選標的。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美國即將步入升息循環,以往經驗顯示,首次升息前後價值型的投資組合波動相對較小,隨著升息底定之後,動能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組合將再領風騷。 ---------------下一則---------------  台股崩跌 台股基金相對耐震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績效 http://goo.gl/djbgzT 台股在經濟成長率下修、MSCI連8降權重、上市櫃第2季財報不如預 期、第3季展望保守等利空衝擊下,由高點滑落逾20%,8,000點上周失守,昨日盤中更崩跌近600點,短線觀望氣氛濃,但觀察投信發行84檔台股一般 型股票基金,近1、3、6個月及今年以來都打敗大盤,其中多檔今年以來仍正報酬,表現抗震,面對台股低檔盪風險,建議選擇表現突出的台股基金分批布局。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台股7月以來重挫,但仍有創新高以及未在相對高檔個股,顯見有基本面支撐的族群,抗跌利相對佳,布局上維持選股不選市策略操作,7月營收創新高、第3季展望優於預期、股價已領先展開跌深反彈、抗跌力強個股等,可為布局優先選擇。 台股10年線為重要信心指標;日盛小而美基金經理人趙憲成指出,上周跌破10年線後,資金出走效應如有支撐,將可漸見到醞釀跌深反彈,短期持續擇優低進高出,待9月美國聯準會後政策明朗,加上蘋果新機發表、迎接旺季來臨等利多,期待有利一波反彈。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認為,台股重挫下,後市應以個股為重心,電子方面的4G提升速度加快,PA(功率放大器)、光通訊、大數據相關個 股,都是持續關注受惠標的;物聯網重點在將手機跟平板功能置入產品,聚焦TV、汽車及家電;4K2K面板與SSD固態硬碟也是另一值得留意的主軸。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強調,台股重挫來自產業及經濟基本面不如預期拖累,稅制改變、漲跌停幅度放寬至10%也加重跌幅,儘管市場信心 不足,外資賣壓仍重,但股市是相當有效率的市場,台股8月以來的下跌均在反應景氣、企業獲利及市場的停損、斷頭賣壓,目前台股底部應已相當接近,且短線顯 現超跌現象,不必對台股後市過度悲觀。 ---------------下一則---------------  大陸進入新常態 大中華基金看俏2015-08-25 01:5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發布的大陸年度經濟評估報告認為,目前正進入「新常態」的更安全及可靠市場,政策開放與企業轉型將續為政策重點,激勵股市轉機,預料帶動大中華基金績效,法人指出,大中華基金後市表現可期,雖陸股大跌,投資人暫不必太過擔心。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今年大陸財政赤字由去年2.1%增至2.3%新高,可動用赤字預算金額約2,700億人民幣,讓政府更有餘裕投入基礎建設,總計今年上半年累積基礎建設投資金額近5.3兆人民幣,年增率19.2%,較全體投資增長率11.4%高出近8個百分點,對投資拉動產生作用,代表投資大陸絕不可忽略政策因素。 陸股歷經上半年劇烈震盪後,未來將不再齊漲齊跌,轉為趨於分化;林我彥指出,基本面佳或符合政策支持方向類股將有絕對優勢,看好資訊科技、醫療保健及金融,較符合國家政策方向,未來成長空間也大。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分析,人行今年連連降準降息,年底前應該還可見到續降,使得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裕,配合積極釋出利多政策,大幅提高放空難度,更多可用資金挹注下,有助重建市場信心;整體上官方做多心態濃厚,持續提出救市政策激勵股市回溫,在護盤與解套或停損賣壓相互拉鋸下,短期波動度將加大,但預料景氣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相對看好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短期大陸企業改革,尤其是央企改革,將是市場關注重點,上半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進入下半年後提速對接的一帶一路,及滬深兩市交易所修改融券交易細則,利多政策續推,題材股可望持續活耀,但短期在震盪行情延續下,建議布局應回歸基本面,尋找業績增速高公司,部分跌多成長股也具反彈機會。 ---------------下一則---------------  連續第四周 歐日股市逆勢吸金2015-08-25 07:06:3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cORzK9 全球股市震盪,根據EPFR統計,上周除了歐日連續第四周聯手吸金外,其餘市場上周全面呈現淨流出。 歐股可說是今年全球股市的中流砥柱,連續14周獲得國際資金青睞,上周再以28.8億美元的淨流入第五周稱霸全球,今年累計吸金也直逼千億美元,達969億美元;亞洲的日股在企業獲利亮眼的撐腰下,上周也吸金9.3億美元。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中國景氣不振及商品價格驟跌的影響,市場保守氛圍環繞,VIX恐慌指數快速飆到28,抑制全球股市表現,資金動能也受到衝擊,上周歐日以外的市場全面呈現淨流出。 謝瑞妍說明,根據美銀美林8月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經理人目前最擔心的兩大風險是中國景氣疲軟,以及新興市場債務困境,加上美國升息迫近,在投資組合操作上拋售新興股市、商品標的及能源股。 謝瑞妍進一步指出,經濟擴張的結束往往是通膨高漲,央行大幅升息,或是發生金融海嘯等重大事件,但目前看來並沒有這樣的情形發生,只是短線全球觀望氣氛濃 厚,股市陷入盤整格局。其次,現階段全球經理人維持加碼股市、減碼債市,顯示經理人仍正面看待股市投資前景。就資金動能來看,成熟市場明顯受到青睞,尤其 是歐洲及日本都有政策支持、估值低於美股及基本面改善等優勢,因而持續獲得國際資金追捧。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道瓊歐洲600指數上周雖下跌6.5%,不過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歐股基金今年來持續吸金,顯見由基本面推動的牛市,更能獲得資金青睞。 日股基金已連續四周吸金,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豐弟勻表示,近期日本公布的經濟數據多半優於預期,經濟持續復甦、財政與貨幣政策效果持續發酵,日股有機會在市場信心回溫後逐步上揚。 ---------------下一則---------------  歐股面不改色 單周流入28.88億美元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goo.gl/eF4CUC 金融市場大暴走,資金調節賣壓跟著上升,EPFR統計,除了歐日連續 第四周聯手吸金,其餘市場上周全面呈現淨流出。歐股連續14周獲國際資金的青睞,上周再以28.88億美元的淨流入,第五周稱霸全球,今年累計吸金直逼千 億美元;美股則首當其衝,上周淨流出67.38億美元,創下半年來單周最大賣壓。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大陸景氣不振及商品價格驟跌的影響,市場保守氛圍環繞,VIX恐慌指數快速飆破25,抑制全球股市表現,資金動能也受到衝擊,從上周歐日以外的市場全面呈現淨流出可見。 根據美銀美林8月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經理人目前最擔心的兩大風險為大陸景氣疲軟及新興市場債務困境,加上美國升息迫近,在投資組合操作上拋售新興股市、商品標的及能源股,減碼新興股市的比例甚至高於去年3月大陸債務恐慌升高時期。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希臘國內政治的動盪不免影響歐股投資氛圍,但歐洲經濟溫和復甦趨勢不變,且邊陲歐洲國家經濟穩健增長,成熟歐洲國家的景氣更是穩定,因而受到國際資金連續14周進駐的青睞。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近期全球風險資產普遍遭拋售,原物料價格也續破底,但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歐股基金今年來持續吸金,顯示由基本面推動的牛市,更能獲得資金青睞。 李宏正分析,近期市場風險趨避意識升溫,多數股市跌破年線支撐水位,加上美股已近3年半未有達10%跌幅的修正,若市場情緒未止穩,股市跌幅可能 再擴大;不過此波下跌的引信並非因美歐經濟惡化等因素,而是市場憂心大陸需求減緩將拖累全球經濟,初步可視為歐股溫和牛市的中期調整。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在政策面與資金面的支撐下,歐股未來仍有表現機會。不過希臘債務未來的發展與全球市場的利空消息,仍會持續干擾歐股走勢,為因應短線波動風險,建議透過財務體質穩健、營收來自海外、股利率優於全球的歐洲大型高息股布局。 ---------------下一則---------------  亞洲金融風暴 不會重演 8大理由支撐 投資人可趁超跌時加碼持股2015年08月25日蘋果日報【劉煥彥、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外資預言 美銀美林、大小摩等華爾街巨擘、英國市場研究機構凱投宏觀均認為,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至於重演,因為新興亞洲國家如今體質大幅改善,先前多數貨幣未過度升值,且各國政府有更多政策工具可資應用。 美銀美林外匯策略師Claudio Piron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寫道,亞洲各國政府財務的外債依賴度降低,而且過去10幾年來建立了流動性充沛的國內債券市場,提供了政府支出的額外備胎。 亞幣更有彈性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總體經濟學家Gareth Leather則指出,亞洲金融風暴以前與現在的差別,在於當年主要是固定匯率體制,現在亞洲貨幣則更有彈性。 他寫道:「彈性貨幣等於建立了1個安全閥門,意味金融市場突然急遽修正的可能性大降。」 舉例來說,這次亞洲貨幣的貶值中,只有馬幣與印尼盾走貶至1997~1998年代亞洲金融風暴時期的低點。 商品下檔有限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小摩)在最新發表的全球股票研究策略報告中指出,現在全球金融市場已經超賣,許多市場基本面依然有助行情表現,投資人應該趁著近期超跌時增加持股。 摩根大通認為,歐元區的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依然穩定,以EPS計算的企業獲利,其實在過去3~4周已經改善,並對歐元區展望有信心。 其次,中國不再是主要市場風險,目前市場對於中國的恐慌似乎太高,而且人民幣匯率不至於太快貶值,而且有些中國重點房市數據顯示,不動產市場正在穩定中。再者,大宗商品價格接下來的下檔空間可能有限。 外匯存底雄厚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點出8大理由,認為新興市場這波動盪不像1990年代的金融風暴那麼糟。首先,新興市場累積的大多是內債;第2,新興市場通膨低迷,央行施展政策空間不致受限;第3,新興市場經常帳普遍處於順差,只有印度和印尼出現逆差;第4,新興市場外匯存底雄厚。 第5,新興市場匯率比以前有彈性,大多數新興市場貨幣的實質有效匯率正從被低估朝合理水準邁進;第6,從美國目前潛在經濟成長率比1990年代低來看,這次美國實質利率上升速度可能比較慢;第7,歐洲正在推動量化寬鬆,而1996至1997年歐洲正在緊縮貨幣政策;最後,亞洲對全球GDP的貢獻增加,這意味亞洲經濟成長減速將影響已開發市場,對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步調構成挑戰。 ---------------下一則---------------  外資調節亞股 台韓最慘2015-08-25 07:01:3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市場擔憂中國成長疲弱,加上美國升息時點不確定,國際資金今年第二度全面調節亞股,與陸貿易依存度較高的韓股和台股首當其衝,上周遭外資分別賣超逾9億美元和6億美元;上周發生爆炸案的泰國也被提款逾4億美元。 美國及中國帶領全球股市大跌,上周外資全面自亞股撤退,亞股也全面收黑,單周平均跌幅逾4%。韓股及台股遭外資賣超最多,跌幅也最大,單周分別下挫5.4%、6.2%。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表示,今年外資首次全面賣超亞股發生在6月初,當時中國股市開始回檔。最近陸經濟放緩疑慮增溫,市場擔憂亞太恐連帶趨緩,導致外資再全面調節亞股。 中國信託台灣優勢基金經理人呂雅菁表示,台股近期頻頻探低點,本益比已低於12倍,投資信心嚴重不足,官方本周祭出平盤以下禁止放空等措施或有機會短期止穩,中期仍需留意美陸股市能否止穩、人民幣為主的亞洲匯率走向。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儘管亞股全面流出,但相較於其他新興亞股,印度上周只淨流出1.9億美元,金額較小,今年以來累計淨流入68.1億美元,吸金程度仍是新興亞股之冠。 ---------------下一則---------------  日股物美價廉 動盪中最佳選擇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日本基金今年以來績效前十名 http://goo.gl/ewfqcn 日股連走三年多頭後,今年即使出現全球動盪,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漲幅仍 名列前茅,僅次於陸股,就價值面及企業面來看,日股本益比不僅較歐美便宜,企業獲利上修動能更是成熟市場的佼佼者,物美價廉的投資優勢可望吸引資金流入, 支持日股穩穩邁向第四年多頭,日股正是全球動盪時的最佳選擇。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今年來國際利空雜音不斷,日股卻能屹立不搖、穩健走升,主要來自投資價值及企業獲利的支撐。 水澤祥一說明,即便日股邁向第四年多頭,投資價值仍較過去幾次波段新高時的估值便宜,目前東證一部指數本益比約16倍,較2001年及2007年 高點的51倍及23倍便宜許多,而且企業獲利動能更加強勁,目前每股盈餘約104日圓,也高於2001年及2007年的45日圓及97日圓,日股多頭行情 不會就此打住。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人民幣匯率急貶造成市場動盪,部分陸客前往日本可能受到牽連,使得消費股表現較為弱勢,目前市場氛圍偏向謹慎,短期走勢仍以震盪為主,美國正式升息前走勢恐仍震盪,所幸市場多有心理準備,修正幅度應不致達去年縮減寬鬆談話時大。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是日本小型企業的盈利在中期將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所帶動。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日本第2季消費增長較為緩慢,經濟成長第3季有望回復到正成長,市場預期日銀最快第4季初推出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將可望支撐日股中長多走勢。 ---------------下一則---------------  企業獲利撐腰 印度中型股漲幅逾1成2015-08-25 01:5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印度股市累積上漲0.39%,表現在亞洲股市中並不突出,不過BSE中型股指數在企業獲利展望看佳下,股市累積漲幅超過一成,明顯勝出大型股的走勢,彭博預估資料指出,2016年及2017年印度中型股指數企業獲利年增率都維持在二成以上,雙雙領先大型股為主的SENSEX指數,在企業獲利撐腰下,中型股後市看俏。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目前油價持續處於低檔,可望減輕印度通膨升溫壓力,央行降息可期,印度企業也將因此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獲利。展望印度,不論在大型或中小型企業的獲利能力,在明年都能居領先地位。 林光佑表示,今年以來印度BSE指數漲勢能明顯領先SENSEX指數,與企業獲利成長前景有絕對關係,因為股價往往是獲利的先行反應,在中型股2016、2017年的企業獲利皆能維持26%的高成長,更領先大型股18%、11%的水準,將讓中型股指數更具支撐。而儘管近期印度股市也隨著全球股市波動加大而震盪,但第4季逐漸接近,也進入印股旺季,建議投資人短線可於9月提前布局印度中型股。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印度之前受到雨季及通膨的不確定性干擾,近期統計雨量表現良好,也消除投資人疑慮,外資7月以來已買超9億美元以上,是近三個月來首度轉賣為買,印度盧比的表現在亞幣中也相對穩定,雖然接下來僅國會議期將有法案審議進度的雜音,但整體表現仍可期。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股票專家Rana Gupta認為,儘管近日市況波動,但基於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及企業獲利改善,印股在中至長期的前景仍然看好。短期而言,印度經濟應將循序漸進地復甦,只是股市市況波動的可能性增加。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印度7月印度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擴張為52.7,近期出口訂單與新訂單減去存貨雙雙擴張,雙赤字維持改善趨勢,搭配7成企業公布財報符合市場預期,看好印度經濟體質持續好轉。 ---------------下一則---------------  全球股匯震盪 印度逆勢吸金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2015年下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亞洲國家股市金額 路透 http://goo.gl/LepTs8 受到希臘債務、大陸股市等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下半年來不免震盪。但柏 瑞投信統計下半年以來,所有亞洲國家資金都是淨流出,僅有印股逆勢吸金,統計7月以來,外資仍淨流入印度達7.7億美元,今年以來也是淨流入。且儘管受到 人民幣影響,亞洲匯率同樣受挫,相形之下,印度盧比卻相對支撐,法人指出,印度經濟成長並非以貿易出口為主,人民幣的突發性貶值對印度資金外流壓力相對較小。 柏瑞投信指出,從資金面觀察,近期印股持續吸金。據EPFR統計,在經過5、6兩個月的資金空窗期後,國際基金再度回籠印度股市,其中在7月前半 月,投資淨額即已累積6.8億美元,為印度股市增添更多的資金動能。另外,就高盛研究報告顯示,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仍對對印度股市維持加碼,代表全球新興市 場基金經理人對印股維持樂觀看法。 柏瑞投信分析,資金回流的原因,現階段主要來自印度股市的三大優勢:能源價格下滑;印度央行公信力提升;政府持續展開經改計劃。由此預期在基本面持續轉佳的情況下,印度股市未來仍將持續受國際資金青睞。 柏瑞投信表示,印度石油需求有近80%依賴進口,而黃金需求量佔全球的比例則高達約1/4,因此油、金進口額佔整體進口額約4成左右,在油、金價 格預期仍將維持相對弱勢格局下,預期印度經常帳赤字料將持續改善,印度央行也將可能繼續維持寬鬆政策不變,如此預期將更有利於印度股市後續表現。 再從匯率變化的角度來看,人民幣短期內大貶帶動亞幣跟著貶,但印度的匯率卻影響不大,柏瑞投信分析,主要是因為印度經濟成長動能並非以貿易出口為主,因此盧比匯率主要反應的是該國經常帳收支的變化,也間接代表人民幣的突發性貶值對印度的資金外流壓力相對較小。 再者,由於亞洲主要國家當中,印度出口至大陸占GDP的比重不到2%,代表受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相對較低,顯示若未來人民幣匯價再度趨穩、市場情緒回穩,預期印度股市仍將反應基本面轉佳的利多。 就基金表現來看,長抱印股基金的投資回報也相當好。以柏瑞印度股票基金來看,今年以來漲幅近10%、近3年漲幅達85.24%。柏瑞投信指出,柏 瑞印度股票基金採取「由下而上」的價值型選股策略,投資策略偏向積極操作,依據企業獲利、評價、股價動能、流動性等篩選出合適的個股,以追求長期投資利得 機會為主要目標,同時雙線並進,同時掌握基礎建設及人口消費題材, 現階段基金相對看好包含科技、工業、原物料與金融等景氣循環性類股。 ---------------下一則---------------  多重收益資產 避險利器2015-08-25 07:00:5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全球股災人心惶惶。統計過去一周以來,象徵投資人恐慌情緒的VIX指數暴增118%,使得指數來到28,創下自2012年6月以來的新高,法人指出,在這過程中,可以布局類公債資產與多重收益資產。 在各類債券資產中,根據彭博統計,近一周、近一個月跟本月以來,價格上揚的只有JP Morgan全球政府債指數跟ML美國公司債指數,其餘高風險性的信用債券資產價格全面下跌,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受傷更重,顯示債券資金轉向類公債資產,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也跟著翻身。 瀚亞投資表示,從VIX指數波動可知市場的恐慌程度短期內急速增加,但近期市場上的豬羊變色,是短線受到中國黑天鵝的影響導致信心潰散。 不過,瀚亞投資指出,雖然這波全球股災的震央中國,但國際貨幣組織已發布報告,指出近期市場的波動跟全球經濟基本面無關,且中國全年的經濟成長率依舊還有6.8%的水準,全球經濟成長率即使下調,也只下修0.2%,可見全球經濟依舊擴張、資金水位依舊滿載,中長期來看,風險性資產依舊有機會。 金融市場短線波動加劇,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就過往經驗來看,只要基本面向上趨勢不變,VIX短線衝高,股市大幅拉回,就是不錯的買點。 謝瑞妍認為,現階段投資布局首重降低波動度,其次才是追求資本增值,目前看來,成熟市場經濟復甦動能沒有改變,資金環境依然寬鬆,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核心布局多重資產基金,不僅分散投資風險,也能增強資產穩定度,衛星資產則建議逢低分批布局經濟與企業獲利動能改善的歐洲、日本股票。 ---------------下一則---------------  跨國股債平衡基金 增胖2倍2015-08-25 06:55:2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YpSdYf 跨國股債平衡基金備受資金青睞,統計至7月底為止總規模達687.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16%,除了業者募集熱度增溫、基金持續受投資人青睞外,績效上也表現亮眼,今年來統計有十檔基金績效超過3%,近六個月的震盪下也維持正報酬。 群益投信指出,近一年總計有14檔跨國股債平衡型基金成立,也是近年流行多幣別基金的主要標的,提供投資人更多選擇。除了基金募集火熱外,近一年規模攀升 也名列第二,僅次於跨國投資組合型(其他)類年增率304%,但以規模來說,跨國股債平衡基金從一年前的217.4億元激增至687.9億元,明顯比跨國 投資組合型(其他)類14億元成長至59億元出色。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美國升息、美元強勢,帶來新興國家貨幣競貶,為投資市場增添更多不確定性,也讓新興市場面臨資金外流現象。今年 來看,中國大陸股市表現優於其他市場,也讓以中國為主的平衡基金表現強勢,不過中國經濟成長力道趨緩,投資上建議可更多元。 復華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詹硯彰分析,今年來市場表現分歧,跨國股債平衡型布局分散,且有債券部位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較能控制下檔風險。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建議投資人下半年做好股、債彈性調整配置,妥善因應景氣循環波動。 ---------------下一則---------------  新興債券基金 大失血2015-08-25 07:11:5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RUjNBg 美國及中國帶領全球股市大幅修正,美國升息預期放緩,市場前景不明,上周美國債券基金及高收益債券基金都出現資金淨流入,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卻創今年以來最大淨流出,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也失血。 投資人擔心全球經濟,股市大幅動盪,債券基金資金流向也不一致。美國債券基金終止連三周失血,上周吸金6億多美元,高收益債券基金也逆勢吸金1.1億美元。 不過,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的淨流出金額卻從前一周的7.8億美元,急速擴至24.9億美元,創今年新高;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也流失10.9億美元,已連四周失血。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原本市場高度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在9月啟動升息,但全球經濟勢不如預期,市場對於9月升息的預期動搖,市場調查顯示,Fed在9月升息機率從先前的48%大幅下滑至38%。 全球避險情緒來到高點,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更飆升到28,這是2012年以來的新高。 謝瑞妍說,市場高度憂慮中國經濟動能放緩波及全球,導致資金湧進美債避險。 謝瑞妍認為,全球股市劇烈震盪,推升市場風險意識。在全球股市回穩以前,長天期美債將持續受到資金追捧,短天期美債將視美國經濟數據好壞跟著波動。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庫克(Robert Cook)指出,目前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66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以上,已來到了波段高點,利差有收斂空間,可望創造出資本利得。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人民幣調降中間匯價,當地貨幣新興債受較大衝擊,資金出現今年最大單周淨流出。俄羅斯上周標售公債僅達目標六成,反映投資人信心明顯受到影響。 許家豪表示,風險指標攀升,新興貨幣續弱,加上美國升息時程不確定,導致信用債券修正,但投資價值也漸浮現。 ---------------下一則---------------  利差大 高收債成資金避風港2015-08-25 01:5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美元債基金表現 http://goo.gl/vyqMzV 隨著陸股持續大幅震盪,美股出現較大修正,市場風險意識高漲,美國升息預期放緩,提供債市喘息空間,上周美債轉為淨流入6.06億美元,終止連三周失血,高收益債上周也逆勢吸金1.1億美元,僅投資級企業債連續第四周失血10.9億美元。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目前高收益債利差水準在660點之上,已到波段高點,利差收斂空間可期,而且就債券投資機會而言,高收益債仍提供較佳投資價值。 庫克認為,整體高收益企業基本面仍佳,隨市場接受低油價,加上多數高收益企業為低油價受惠者,及違約率仍處歷史低檔,未來兩年到期還款金額又偏低,基本面風險不大;高收益債因發債天期較短、利率敏感度偏低,加上票息收益空間,未來表現空間優於其他債市。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短線市場受消息面與信心面影響,可能維持較大波動,但美國經濟回升趨勢並未改變,在此波市場明 顯修正之後,美國高收益債、能源高收益債利差所隱含的違約率已達5∼10%,遠高於信評機構穆迪對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年底前上升至2.7%的預估,顯示市 場有過度恐慌之虞,目前美國高收益債的評價面具吸引力。 瀚亞投資環球資產暨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曉蘭表示,投資等級債券抗震效果明顯,高收債及新興市場債利差擴寬提供更大的長線投資機會。周曉蘭指出,過去 10年每當全球股市動盪升高,便會增強投資等級公司債與股市之間的負相關程度。近期美國投資等級公司債指數逆勢上漲,主要受惠於公債殖利率下滑;受到市場 震盪影響,使得目前利差過度乖離,比美股波動度(VIX)高出2個標準差,顯示投資等級公司債價值明顯被低估。 法人指出,在短期保守氣氛蔓延之際,投資人除著眼於債市更高收息訴求外,可加碼布局未來利差收斂的資本利得空間,建議積極型投資人短期可轉布局複合式債券基金,分散單一債種風險,保守型投資人則可選擇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以趨避債市短期震盪。 ---------------下一則---------------  美元債抗震 近1個月上漲1.74% 2015-08-25 01:58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股大幅修正引發市場恐慌氣氛,VIX指數一舉升破28,創下自2011年12月以來新高,法人指出,全球局勢不明、投資人避險情緒上升,推動公債價格上漲,美元債券表現相對抗跌,近1周上漲0.74%,1個月更累積上漲1.74%,投資布局增加債券配置,可望降低此波股市回檔所帶來的衝擊。 先機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富盛產品經理劉振璋表示,投資市場震盪難免,但根據經驗顯示,若投資配置中增加債券部位,將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標準差及增加單位風險報酬,在市場震盪之際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劉振璋表示,上周主要股市受到全球環境動盪拖累而下跌,利空因素包括油價下探6年新低;美國Fed可能延後升息,增添市場觀望氣氛;大陸股市波動擴大;希臘總理閃電請辭;南北韓恐開戰火,導致投資情緒轉趨觀望,蓋過美國經濟數據穩健及希臘償還帳務的利多。 法人分析,隨著全球股市接連回檔修正,高收益債同步回檔下修,更加凸顯美債避險功能,其中尤以布局投資等級債為主的美債基金表現更佳,近期投資級債券的利差逐漸擴大,持有投資級債將更有利。 華頓投信指出,恐慌氛圍蔓延,應屬短線上各種不確定因素匯集之結果,並非全球性金融風暴的開端,就基本面而言,或許大陸及原物料出口國景氣前景低迷,全球需求並不強勁,但美國、歐元區經濟成長仍是事實,全球尚未出現全面性經濟崩壞的局面。

1040822-0824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4日
公開
7

考量風險 投資隨年齡調整2015-08-24 07:22:33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退休金理財漸漸受到民眾重視,但儲備退休金並非一套方式執行到底,而是依不同人生階段做適當調整。 摩根投信執行董事劉玲君指出,在儲備退休金項目上,不僅投入金額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調整,就連投資標的也要有所不同。 例如年輕時投資人可承受的波動度較大,因為往後還有時間來分散投資風險,因此投資標的可選擇有機會創造較高報酬率的基金,增加快速累積退休金的機會;反之,隨著年齡漸增,風險承受度通常會隨之降低,當距離退休年限越近,投資行為應更加保守。 以適用普羅大眾的規畫來看,出社會不久的青年投資人,投資可以積極一些,透過年化報酬率在11%以上的商品,快速增加財富;進入成家的壯年期投資人,投資風格應以穩健為主,但也不宜過度保守,這時可挑選年化報酬率在6%至10%的基金;到了屆齡退休的熟年期投資人,操作應轉為保守與守本,建議以年化報酬率1%至5%的基金為宜。 「高報酬、高風險,低報酬、低風險」是投資鐵則,劉玲君表示,選擇投資標的不能只著眼報酬率,也得考量風險承受度。 舉例來說,去年第四季以來飆漲的中國基金,近一年平均報酬高達兩成,但年化波動度卻逼近三成,反觀環球債券基金的年化波動度僅約5%,但近一年平均報酬率不到1%,可見基金投資標的不同,波動度及報酬率也會有南轅北轍的差異。 ---------------下一則---------------  全球股災 9天蒸發108兆 4大利空高懸:強國不強、美欲升息、油價下跌、新興市場弱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令人擔憂、美國準備升息、油價下跌和新興市場情勢嚴峻等4大利空持續發酵,釀成全球股災,表徵整體行情的MSCI AC全球指數昨跌至7個月新低,周跌幅3.2%為今年來最大,MSCI新興市場更重挫近2%,創6年新低,周跌幅5.5%,為2年來最大,累計上周二中國 放手讓人民幣重貶造成騷動9天來,全球股市市值已蒸發3.3兆美元(108.5兆台幣)。 英 國《衛報》報導,全球股市之所以跌不停,是因為中國經濟走疲等4大利空加深市場對全球經濟的憂慮。中國經濟成長正在減速,提供該國製造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因 此受創,油價下跌則可能是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跡象。另外,美國準備升息導致資金流動加劇,投資人也對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經濟前景感到憂心。 股市普遍瀕死亡交叉 從 技術分析來看,全球股市普遍瀕臨「死亡交叉」,即短期50日均線由上往下穿越長期200日均線,代表短空逐漸發展成長空,意味後市崩跌恐加劇。上周道瓊指 數死亡交叉後,賣壓急遽擴大,印尼等亞股近月死亡交叉後也一路崩跌,目前包括美股S&P 500指數、陸股、港股、韓股、德股和蘋果(Apple)等均瀕臨死亡交叉。 亞洲上演股匯雙殺 美 股3大指數周四跌逾2%,道瓊工業指數狂跌358.04點,S&P 500指數則盡吐今年漲幅,雙雙創下18個月來單日最大跌幅,納斯達克指數更急殺2.82%,寫下16個月來最大跌幅,與S&P 500指數雙雙跌破200日均線,昨中國製造業PMI (Purchasing Manager Index,採購經理人指數)公布後,道瓊期指一度再跌144點或近1%,歐股繼周四大跌逾2%,昨開盤一度續跌近1%。 亞洲上演股、匯雙殺,在財新8月中國製造業PMI創6年半新低衝擊下,陸股上證綜合指數盤中暴跌4.7%,跌破被視為官方底線的3500點大關,終場跌幅收斂至4.3%,勉強守住3500點關卡,仍吐光1個多月前政府救市以來所有漲幅。 日股大跌近3%、韓股跌逾2%,台股則跌逾3%,香港恒生指數跌1.53%,台股與港股累計從4高點回跌超過20%,雙雙步空頭。亞幣除了日圓在避險需求支撐下走升,其餘都貶值,其中馬元兌美元貶逾1%、韓元貶近1%,印度盧比、印尼盾、星元和泰銖也普遍走貶。 亞股近1年大跌10%,新興股市更狂跌約25%,美股一直保持淡定,但隨著美股加入大跌派對,全球股市震盪恐愈演愈烈。 美股加入大跌派對 從道氏理論來看,美股早已浮現「賣出」訊號。根據道氏理論,如果道瓊工業指數和道瓊運輸指數歷經大幅修正,且後來回升時未站上修正前高點,接下來又跌回修正時期的低點,投資人就該退場。 4大利空籠罩全球股市 ★中國經濟疲弱:中國經濟成長持續放緩,8月製造業PMI創6年半新低 ★美國醞釀升息:Fed升息在即,市場動盪加劇,資金撤出風險市場避險 ★新興市場嚴峻:亞洲和拉丁美洲新興市場前景堪慮,股、匯持續重挫 ★國際油價下跌:油價走疲代表需求不振,是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跡象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基金龍虎榜�近一周台股基金 全軍皆墨2015-08-22 13:03:49 聯合晚報 記者馬瑞璿�台北報導 台股本周受到全球需求疲弱、人民幣貶值以及原物料價格下跌等外在因素影響,市場投資信心低落,引發股票市場大幅修正,全數台股基金皆為負報酬;在境外基金部分,受到全球股票市場修正及人民幣貶值影響,海外基金績效也不盡理想,表現較突出的是基金。 台股本周大幅下滑,單周大跌275.83點,致使台股基金全數為負報酬,表現最佳的基金本周小跌0.34%,而表現最差的基金本周跌幅達4.53%,尤其科技類股及中小型股票,更是敬陪末座;表現最佳前10名基金本周平均報酬率為-0.74%,而表現最差的十名台股基金單周平均報酬率為-3.77%。 台股近期受到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市場投資信心低落,揣測指數底部的聲音及悲觀預測數等耳語充斥市場。 未來資產阿波羅基金經理人謝智偉表示,目前影響台股指數走勢的主要原因是外在因素、並非內在問題,先是全球需求疲弱引發這次股票市場修正,接著是人民幣貶值及原物料價格下跌,問題已經蔓延至整個亞洲市場;因此,可以觀察美元走勢及中國進一步的降息方案。 謝智偉表示,台股目前面臨的狀況,建議仍需回歸投資基本面,觀察目前上市櫃公司本益比及本淨比,股價已修正至合理投資價值;或許外在因素無法掌控,但現階段正可以好好檢視個股基本面,建立投資部位的好機會。 而在境外基金部分,本周表現較突出的是黃金基金及印度基金,其中,黃金基金本周有6檔進入前10名,單周表現最佳的富蘭克林黃金基金,報酬率達6.51%,而印度基金也有3檔進入前10名,統計前10名單周平均報酬率為3.3%;受到人民幣貶值及原物料價格下跌影響,本周中國基金及能源基金表現最差,統計末10名基金平均跌幅達6.63%。 ---------------下一則---------------  繞著地球跌 道瓊崩530點 股災以中國為震央擴散 避險需求升高 黃金大漲2015年08月23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恐慌蔓延 全球經濟前景陷疑慮,股市賣壓以中國為震央向四方蔓延,從新興市場到歐、美跌成一片,道瓊工業指數(道指)周五狂瀉530.94點、創近4年單日最大跌點,且全周暴跌逾千點,自5月歷史高點累計拉回10%,步入修正,而在中國情勢與美國升息動向不明的狀態下,後市走向仍難料。 道指周五挫跌530.94點或3.12%,收16459.75點,為10個月來最低;S&P 500指數收跌3.19%至1970.89點,298支(60%)成分股已進入修正,135支(23%)落入空頭;納斯達克指數則跌3.52%至4706.04點,瀕臨修正,蘋果(Apple)股價跌逾6%、直墜熊市,帶領科技股下挫。 恐慌指數飆漲創紀錄 美、德公債和黃金則因避險需求升而大受歡迎。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周五收漲0.6%至每盎司1159.6美元,全周勁揚4.3%。美國公債價格則創5個月單周最大漲幅,使美債投資人持有部位增值670億美元(2.2兆元台幣)。 道指前次單日收盤跌逾500點發生在4年前,而近5年來僅有4日收跌逾400點。RW Baird & Co.首席投資策略師畢特斯說:「美股已4年不曾經歷修正,讓投資人得意忘形。」 表徵歐股整體行情的Stoxx歐洲600指數本周大跌6.46%,已早美股一步步入修正,英國、德國、法國股市均跌勢慘重。 上周中國無預警貶抑人民幣、最新數據顯示製造業景氣墜6年低點,引發投資人對中國經濟成長實際上比官方公布差勁的恐懼。有恐慌指數之稱的美股VIX(波動率)指數周五飆升46.45%至28.03,為2011年歐債危機至今最高,且全周漲逾1倍、締造空前紀錄。 華爾街「死多頭」消聲 儘管部分投資人高呼本周全球股災如同2008年金融海嘯再臨,華爾街「死多頭」也紛紛消聲,MarketWatch資深專欄作家阿瑞德斯甚至稱在最糟情況下,道指可能摜破5000點。但《華爾街日報》指出,來自中國的利空消息讓投資人太過慌亂,忽略了歐、美先進國家基本面持續好轉,原已面臨成長趨緩的新興市場才應感到擔憂。 油價一度跌破40美元 中國經濟情勢與官方會否再祭出政策利多,以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動向,是如今籠罩市場的兩大不確定性來源。這使預定下周四及周五發布的美國第2季GDP(國內生產毛額)修正值和中國7月工業企業利潤等數據,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彭博訪調的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第2季GDP成長率將由2.3%上修至3.2%。 受中國景氣降溫衝擊,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周五收跌2.1%至每桶40.45美元,續創6年半新低,且盤中一度跌破40,為2009年來首見。倫敦金屬交易所3個月銅期貨本周跌逾2%,鈀、鎳、鋅、鋁、錫等工業金屬也齊步走低。 ---------------下一則---------------  陸股上周失血2.4兆 雙利空壓頂 南韓最大ETF遭遇史上最大贖回潮2015年08月24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信心脆弱 擔任護盤救火隊的中國證金公司獨木難支,中國上證指數上周周線狂瀉近12%,創本輪反彈來單周最大跌幅,1周逾4700億元人民幣(2.4兆台幣)出逃。 另外,南韓最大ETF(指數股票型基金)iShares MSCI South Korea Capped ETF,上周慘遭贖回1.954億美元(64.24億台幣),創2000年成立來單周最大流出規模,因南北韓危機升高,加上新興市場賣壓加劇。 陸股周線狂瀉近12% R-SQUARED MACRO投資長帕特爾(Ankur Patel)指出,投資人對南韓解除朝鮮半島危機與抵禦中國經濟減速的能力漸失信心。北韓領導金正恩在雙方本月稍早於邊界交火後,威脅報復攻擊,恐演變成2國近年最嚴重對峙。 面對北韓挑釁與中國成長趨緩衝擊,南韓政府承諾將竭力穩定金融市場,但南韓央行在避免投資人撤離上,能做的有限,自中國重手貶抑人民幣引爆新興市場新一輪賣壓以來(亦即不到2周內),全球股市市值蒸發逾3.3兆美元(108.5兆台幣)。 在中國證監會表態證金公司唯有市場波動異常劇烈、恐引發系統性風險時,才會「繼續以多種形式發揮維穩作用」後,上證綜合指數顯然頓失依靠,上周五收在3507.74點,距7/8前次調整低點3507.19點僅一步之遙。 資金仍在加速出逃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師孫建波觀點指出,過去的牛市思維已發生逆轉,「國家隊」救市只是為了預防系統性風險,雖然7月初的連崩情況很難再發生,但目前尚未找到支撐。 報導並指出,目前市場信心極其脆弱,多頭似乎成為國家隊的獨角戲,應者寥寥。至少從目前看來,資金似乎仍在加速出逃。據同花順統計的主力資金流向顯示,上周主力資金淨流出4719.24億元人民幣。其中,8/18與8/21暴跌當天,大單淨流出額分別達1789.67億和981.75億元人民幣。 油價周線跌逾6% 《紅周刊》報導形容陸股就像國家要給股市斷奶,但股市耍孩子脾氣威脅死給政府看,倒逼國家不能斷奶,就像得了軟骨病,離不開國家隊支撐,成了國家負擔。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上周五盤中一度跌破40大關來到39.86美元,周線跌逾6%,產油國哀號,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捷夫(Dmitry Medvedev)表示,政府與央行準備擴大拋匯支撐盧布,顯示俄當局再度施壓出口商阻貶盧布。 哈薩克總理卡西莫夫(Karim Massimov)表示,全球進入低油價新時代,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大多數產油國終將跟進哈薩克棄守匯率管制,改採自由浮動。 ---------------下一則---------------  多重資產基金亂市上策 分散投資風險 降低市場震盪衝擊2015年08月24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美股連2日重挫,市場氣氛觀望濃厚,避險情緒高漲,從日圓升值、金價走揚及公債價格上漲可見一斑。眼見美股短線續波動,牽動全球金融市場走向,資產管理業者建議核心持有多重資產基金,分散投資風險,增強資產穩定度。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7月底,股債平衡基金今年來的規模,無論是直投或組合型皆顯著成長。平衡組合基金規模自599.47億增加29%至771.36億元;平衡直投基金規模從665.79億元增加34%至895.36億元,凸顯攻守兼備的平衡基金,已成波動加劇環境下的投資顯學。 升息前後波動較大 據理柏統計,今年來,24檔平衡組合基金,有半數績效同時打敗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世界指數1%與標普500指數的0.18%。其中有6檔創下逾5%正報酬。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全球股債市在升息前後將會較為震盪,但預計聯準會這次升息的力道與速度都會較過去和緩,對於市場衝擊將會降低。 具實質成長與政策支撐的市場,仍有表現空間,包括美、歐與日股,可作投資核心,搭配大中華、印度部位,可望參與股市成長機會,同時納入債券部位,提供穩定收益來源與下檔保護。 逢低布局歐日股票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說,希臘短線政治不確定性升高,衝擊希臘股債市表現,投資氛圍趨於觀望。 再者,美國聯準會將領先全球於下半年開始升息, 7月聯準會會議記錄公布後,雖然市場對9月升息預期下滑,但年底前升息機率仍超過5成。 根據經驗,市場會先採觀望態度,觀察升息對整體經濟影響,升息前後美元資產往往缺乏方向,牽連全球股、債、匯市表現將隨之波動。 現階段投資布局首重降低波動度,其次才是追求資本增值。謝瑞妍認為,目前成熟市場經濟復甦動能沒有改變,資金環境依然寬鬆,最好因應方式就是核心布局多重資產基金,分散投資風險,增強資產穩定度,衛星資產建議逢低分批布局經濟與企業獲利動能改善之歐洲、日本股票。 ---------------下一則---------------  貨幣戰 新興國家放手促貶 馬元續創17年新低 俄羅斯今年來貶16% 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繼越南今年3度促貶越南盾、哈薩克取消匯率管制後,愈來愈多新興市場,特別是仰賴中國貿易的原物料生產國,可能在阻貶成本驟升下放棄維穩匯率,撒手讓本幣貶值,以因應美國即將升息、人民幣驟貶,加上全球經濟疑慮加深原物料價格跌勢,形成的3重重大打擊。 面臨3重打擊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景氣墜6年半低點,新興市場貨幣貶勢應聲擴大。馬元昨貶1.1%收4.1827兌1美元,盤中一度觸及4.1865,續創17年新低。馬元本月來累計貶8.1%,在新興市場中表現倒數第2、僅優於俄羅斯,且今年來已貶16%,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任何1年貶幅。 根據馬來西亞央行,繼7月外匯存底5年首見跌破1000億美元後,8月1~14日又減2.3%至6年新低9450億美元,反映央行仍不斷燒錢企圖支撐馬元。今年來馬國外匯存底銳減19%,使市場對央行銀彈不足疑慮升高,印尼、新加坡、泰國同病相憐,各減3.9%、2.6%及1.2%,而印尼盾、泰銖、星元今年來分別貶11%、7.7%、5.8%。 披索貶勢難擋 此外,巴西里耳、哥倫比亞披索、土耳其里拉今年貶勢遠比馬元慘烈,若光論近1個月俄羅斯盧布也貶約16.5%。彭博指出,人民幣重貶令成長趨緩的新興市場經濟雪上加霜,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里亞爾遠期匯率已跌至12年最低,反映未來1年恐貶1%、無法守住緊盯美元機制,埃及鎊、奈及利亞奈拉同期則可能貶逾20%。 中亞原油出口國哈薩克棄守匯率管制後,疾呼出口商賣外匯以穩定國內市場信心,凸顯新興國難擋本幣貶勢、也難全然放手的困境。且哈薩克堅戈驟貶,勢將增添土庫曼、塔吉克、吉爾吉斯等鄰近國家貨幣貶值壓力。 同為原油產國的墨西哥披索周四收在空前新低16.8032兌1美元。墨國央行本周才在外匯市場拍賣3300萬美元,為7月來第4次拍賣,且預估9月底前拍賣金額為95億美元,但隨著新興市場資產賣壓加劇,披索貶勢可能更難擋。 ---------------下一則---------------  人民幣貶太凶 日韓揚言反制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陳智偉、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人民幣重貶威脅同樣出口導向的鄰國,日、韓經過多日沉默,終於忍不住開砲,並揚言反制。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周五警告,中國不要頻繁操縱人民幣匯率。 麻生太郎警告中國 麻生太郎呼籲中國持續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並表示,若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一環,日本非常樂見,但中國要是試圖操縱人民幣匯價,賦予出口不當競爭優勢,日本將有所防備。 麻生太郎說:「日本對於如何應對中國頻繁操縱人民幣匯率,將面臨艱困決定。」 南韓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崔炅煥周四也表示,人民幣貶值帶給南韓經濟較大壓力,正制定具體對策。他指出,人民幣貶值導致新興市場劇烈震盪,使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加上削弱南韓出口競爭力的憂慮,南韓經濟面臨極大壓力。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雖聲稱人民幣3%匯價偏差已獲得修正,但外資券商都不相信,紛下修年底匯價目標,巴克萊預估年底下探6.8元兌1美元;市場投資人也看空後市,路透調查顯示,人民幣空頭部位已升抵2010年4月來新高。 人行昨連6日調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但早盤仍一度貶值0.17%,下午盤卻突然拉升,由貶轉升,終場收平盤6.3887元兌1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指出,至今人行干預情況依舊嚴重,市場力量其實不增反減,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仍保持在6.4上下0.3%之內波動。 ---------------下一則---------------  台股基金 今年平均虧5.57% 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台股昨摜破10年線,今年來跌幅已達16.3%,店頭指數跌幅更逾23%,台股基金也從正報酬轉負,統計167檔台股基金今年平均跌幅為5.57%,又以科技基金表現相對弱勢。 科技基金相對弱勢 根據CMoney統計至8月20日止,167檔台股基金只剩24檔維持正報酬,第1名報酬僅9.31%,多數正報酬基金只小漲2~3%,集中在中小型及一般型。群益葛萊美基金經理人蔡彥正表示,受美股創下今年來單日最大跌幅影響,投資人信心受到衝擊,台股摜破10年線失守7800點。 蔡彥正認為,儘管短線有機會醞釀反彈,但國際股市的不確定性影響台股,若國際股市走穩,台股在第3季財報空窗期前有機會出現一波反彈,從技術線型來看,短期均線乖離已接近極端值,有利於反彈走勢。 瀚亞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魏永祥表示,近期資金流出嚴重,匯市波動較大,下半年台幣易貶難升,有利外銷出口是較好的消息。 短線因國際環境等不確定變數,內部有企業獲利下修壓力,要留意外資的動向,電子股以有新產品題材的族群為佳,非電族群看好受惠於低油價和政策扶植的航運、食品、航太及汽車零組件等。 ---------------下一則---------------  股匯雙殺別慌! 先蹲著、等買點 建議轉進績優股 空手可低接金融或電信股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高佳菁、王立德╱台北報導】 台股昨籠罩全球股災陰影,大跌242點跌破10年線7800點,對於後市,法人認為,短線雖有跌深反彈機會,但底部還看不清楚,空手者可逢低進場,分批布局價值型股票,或是殖利率4~5%的金融股以及具防禦性質的電信類股,但持股比重不要太高。 台股底部還看不清楚 昨天台北匯市同樣重挫,上演股匯雙殺戲碼,台幣兌美元匯率在恐慌氣息瀰漫下,盤中一瀉千里,接連貶破32.6元、32.7元價位,終場央行補踹一腳,以32.876元作收,重貶1.98角,連續6個交易日收貶,並續創近6年新低。 群益金鼎證總經理趙永飛說:「在中國經濟疲弱,加上美國要升息,資金可能會從新興市場撤出,台股走勢偏弱,投資人最好先蹲著等買點。」他認為,如果指數不再破底,量能萎縮,才可分批進場,建議挑選股價低於淨值且有獲利的價值型股票,若投資人持股是之前漲多才開始補跌,要先調節。 柏瑞投信投資長唐雲益指出,台股景氣不佳,又遇到歐美中經濟不振,尤其是中國,若人民幣續貶,會造成亞貨競貶,外資持續流出,短線台股偏弱,建議保守為宜。已進場的投資人,建議將持股全轉為績優股,空手者可分批慢慢布局,畢竟底部還看不清楚,可低接殖利率4~5%的金融股或防禦性電信類股較安全。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則說:「台股已超跌,是進場的好時機,通常跌破10年線,都是遇到金融危機等重大經濟利空,這波純粹是投資人信心不足,在市場殺過頭後,很快就會反彈。」他認為,現在股價很便宜,如果是空手者,可開始分批進場,挑選基本面佳的個股,若不會選股,直接買0050指數型股票,有持股者也不要急著殺出,除非是以融資買進者。 外資目標下修至9000點 歐系外資認為,台股估值已來到10年低點,加上iPhone 6s將發布,指數可望反彈,但明年總統大選將至,加上中國動能衰退,獲利下修成趨勢,將目標指數從9500點下修至9000點。歐系外資表示,台灣明年有望選出首位女性總統,但新政府迫在眉睫的問題包括稅收和養老金改革,以解決國內的財政負擔,更需要帶動經濟成長。 ---------------下一則---------------  台股入熊市 法人 勿猜底 台幣恐貶破33元大關 股市「跌到20年線也不意外」2015年08月24日蘋果日報【高佳菁、林潔禎╱台北報導】 內憂外患 美股暴跌,台股上周周線大跌518點,失守10年線7795點,從10014高點算下來,台股跌幅破20%,正式走入熊市,周一股匯市「剉咧等」,台股不排除下探7500點,台幣恐貶破33元大關。 眼見台股周一難逃死劫,金管會昨祭出平盤以下禁止放空、鼓勵金融業實施庫藏股、舉辦公司業績發表會及個別產業前景座談會3利多,期可減緩國際股市對台股衝擊。 不過,法人一致認為,台股今一定「剉咧等」,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表示,美股大跌一定會影響到今天整個亞股,台股一定會跟進,以美股大跌約3%來看,台股跟著等比下修不是不可能,以上周五收盤價來看,台股今不排除測7500點。 蘋果供應鏈不樂觀 劉坤錫認為,台股到底要跌到什麼時候,現已完全無法猜測了,只能先等國際股市止跌,搭配近期外資大砍殺的金融股與政府護盤作多的主要指標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重量級權值股止穩,那麼初步的底部才會顯現。 以過去來看,國際股市通常漲跌都是「又急又快」,若這次也能快速趕底,那麼台股就有機會落底,但以目前的情勢來看,台股再測20年線約7100點也不用太訝異。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指出,美股上周五再度大跌逾3%,且連2天殺尾盤,顯示拋售潮尚未結束,加上兩韓戰事緊張,周一台股很不樂觀,恐續挫,尤其Apple股價重挫6.89%,今供應鏈表現可能會很慘,不過,矽品在ADR大漲24%下,股價應有不錯表現。 他進一步分析,未來台股觀察指標主要是在美、陸股的走勢,只要這2大股市仍跌跌不休,那麼台股就不樂觀。 不僅股市慘兮兮,匯率也一樣慘,匯銀主管表示,新台幣面臨台股、出口及韓元等壓力,今日恐貶破33元大關。 上周五終場重挫1.98角,已連續6個交易日收貶,以32.876元對1美元續創近6年新低,新台幣近兩周來合計重貶1.106元,33元關卡近在咫尺。 匯銀主管指出,台股跌破10年線,外資延續出走潮,倘若美國真的在9月升息,將再引發一波擁抱美元的外資出走,加上兩韓會談還沒有結論,新台幣勢必出現更明顯貶勢。 持股宜降至3成以下 在股匯同步走空下,莊明書建議,在國際股市止穩,且台股出現長下影線,且爆量中長紅止跌訊號前,好是「多看少做」;劉坤錫則建議,持股最好降到3成以下,並將持股轉為獲利不錯、本益比在7~8倍的價值型股,或是電信防禦股,至於空手者則不要現貿然進場,等盤勢止跌再分批布局。 ---------------下一則---------------  台股基金 8月轉呈淨流入2015-08-24 07:18:2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KlSk5a 台股今年從高點以來已跌兩成,但8月以來,台股基金已出現淨流入,逆轉今年前七個月淨流出的現象,績優台股基金經理人則買超防禦性質高的個股,這也反映在投信最近的買超個股上。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昨(22)日指出,台股短期內急跌,已有投資人開始進場。8月以來,申購績優台股基金的基金高於贖回金額,呈現淨流入,扭轉今年連續七個月淨流出的趨勢,但確實數據依規定必須到9月才能公布。 林弘立發現,由於有美國升息陰影,高收益債券基金持續流出,這些資金轉向較安穩的基金,但也有一小部分流向跌深的便宜市場,像是台股及陸股基金。 林弘立建議,在9月美國升息前,市場可能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而起伏不定,投資人可以用小量金額開始分批低接台股基金,但一定要選擇在逆勢中仍能創造出不錯績效的基金。 而台股21日已跌破10年線支持,美股也暴跌3%,台股基金前十名的經理人為保持績效,仍先以降低持股與轉進防禦型股為主要操作策略,今年來台股基金也僅約十檔仍有正報酬。 施羅德樂活中小基金經理人陳同力坦承,天上掉下來的刀子他也不敢接,他在7月就將基金的持股水位降到七成,他的基金今年以來正報酬2.7%,大幅打敗大盤 16%的跌幅。由於台股跌深,但國際情勢混沌,陳同力說,除了密切留意投資時點,並以防禦型的非電族群為主力,例如民生必需股等。 今年來績效達6.5%的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也在近幾周降低持股水位到八成,其中六成是在傳產,兩成在電子股。楊金峰表示,他採取低水位、 高防禦的布局策略,以紡織、電信、食品、環保等與景氣循環低的產業為主要持股,避開與大陸相關度較高的產業如鋼鐵、水泥、輪胎等。 今年來績效0.7%的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林界政認為,如果回歸企業獲利評估,台股大盤不應該跌這麼凶,台股目前超跌,但想要反彈到合理價格,還需等待外部干擾因素逐漸消除及國內廠商庫存明顯消化。 ---------------下一則---------------  貨幣平衡型 同步大吸金2015-08-24 07:16:2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台灣整體基金呈現淨流入,以類型來看,為貨幣市場基金及平衡型基金淨流入最多,高收益債券基金則見持續流出且速度加快,而且從高收益債券基金轉出的資金,也明顯轉進貨幣市場與平衡型基金。 受到美國即將升息的影響,去年6月底,國人持有的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達到1.22兆元的高峰,之後持續下滑,到今年6月底縮水到1.05兆元;今年以來,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減少9%,同期間所有基金規模還微增不到1%。主要原因,為能源價格大跌,美國高收益債券又以能源債券比重最高,加上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在9月升息,一年來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持續縮減,今年以來失血速度更加快。 統計也顯示,今年第2季,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流失速度加快,超過360億元,為第1季的六倍多。在4月之前,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等仍有淨流入,但從5月以來,各類高收益債券基金全都是淨贖回。 由於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市場人士推估,高收益債券基金只會繼續流失,以此速度估算,國人持有的境外高收益債券基金規模近期可能跌破1兆元。 資金從高收益債券基金流出,並沒有流向股票型基金,最大受惠者是貨幣型基金及平衡型基金,顯示投資人對國內外市場的觀望心態。 ---------------下一則---------------  陸原物料急增產 供給過剩更嚴重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人民幣貶值將使中國進口原物料的成本上升,使中國生產的原物料更具吸引力,煤礦、鐵礦砂和鋁產量可能因此增加,全球商品供給過剩的情況預料將惡化。 人民幣貶值影響 Bernstein分析師蓋伊特(Paul Gait)說:「在商品供給過剩及中國原物料生產商通常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的情況下,人民幣貶值將使這些業者更不可能退出市場。」 中國貢獻全球逾半的鋁和鋼鐵產量,其生產的熱燃煤及冶金煤則佔全球產量逾7成,這些原物料都已供給過剩,導致價格下跌。鋁價本周跌到6年來最低,煤礦期貨價格則摔到12年低點。 Marex Spectron研究主管斯拉沃夫(Georgi Slavov)指出,人民幣貶值可能使中國以接近成本的價格出售鐵礦砂的業者得以生存下去。在中國讓人民幣貶值前,斯拉沃夫預測每月約有550萬公噸的中國鐵礦砂退出市場。 ---------------下一則---------------  陸製造業PMI跌6年半新低 景氣加速萎縮 亞洲股匯市嚇趴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不如預期 中國最新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6年半新低,連續第6個月低於50的經濟榮枯分界線,代表製造業景氣加速萎縮,加深了金融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的疑慮,造成昨亞洲與新興股、匯市重挫,歐、美股市也一度受到拖累。 不過,歐洲、日本等成熟國家製造業景氣卻逆揚,日本8月製造業PMI創7個月新高,連4月維持在象徵景氣擴張的50以上;歐元區8月綜合PMI則意外走揚,逼近6月的4年高點,連26個月高於50。 經濟仍在築底階段 財新傳媒昨公布8月中國製造業PMI初值降至47.1,不僅低於市場預期的48.2,也不如7月的47.8。若觀察8月財新製造業PMI初值的各項組成指標,代表出口接單力道的新訂單指數與新出口訂單指數,繼7月雙雙跌落50之後,8月加速下挫,顯示需求不足抑制中國製造業回溫。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認為,8月製造業PMI初值低於7月,反映中國經濟仍在築底,但整體來看,系統性風險仍在可控範圍,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何帆說:「今年來,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波動,但服務業增速相對穩定。製造業內部分化嚴重,產能過剩行業明顯減速,新興產業卻良好增長,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正切換。」 然而,外國法人看法相對悲觀。荷蘭ING集團亞洲經濟學家康登(Tim Condon)說,中國經濟成長不確定性,是現在金融市場波動主因,昨天數據「加深了對全球經濟成長的疑慮」。 歐洲日本逆勢走強 不過,同樣周五公布的日經╱Markit製造業PMI初值,8月升至51.9,優於7月的51.2,不僅是7個月來新高,也是連續第4個月擴張,顯示日本製造業在國內訂單挹注下,正從今年第2季的經濟負成長反彈向上。 市場研究機構Markit Economics也公布,在德國製造業活動增強帶動,表徵歐元區整體產業景氣的綜合PMI,8月初值升至54.1,優於7月的54、逼近6月的4年高點54.2,連26個月高於50的景氣榮枯分水嶺,製造業PMI持平在52.4,服務業PMI升至54.3,優預期。 德國8月製造業PMI為53.2,遠勝7月的51.8及市場預期的51.6,創16個月新高;服務業PMI雖由53.8降至53.6,但綜合PMI仍升抵54,超越前月的53.7及市場預期。不過,法國8月製造業PMI意外降至48.6,不如7月的49.6及市場預期的49.7,反映景氣萎縮;服務業PMI也由52降至51.8,使綜合PMI降至4個月低點51.3,與德國經濟動能持續增強的態勢漸行漸遠。 ---------------下一則---------------  股匯紅色風暴 資金逃出中國 市場擔憂 系統性風險引爆金融海嘯再起2015年08月24日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全球股災蔓延,上周五台灣股匯市齊挫,金管會祭出禁止平盤下放空,雖沒比照2008年全面禁止,但市場擔憂系統性風險引爆的金融海嘯是否再起。法人預警,主力資金持續退守,後續恐有風暴。凱基投顧認為,反映資本從中國外逃後的風險溢出壓力,現在股市匯市呈現重新訂價的階段。 股匯市重新訂價 從匯率來看,美林證券指出1994年人民幣迅速重貶的前例。當年中國結束匯率雙軌制,貶值幅度達50%,貨幣重貶削弱亞洲出口競爭力。 雖然近期人民幣匯率已止穩,不過美林證券預期,這波人民幣貶勢恐持續,預估今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將為6.5,到明年達6.9,這次貶值幅度恐達10%,在匯率貶值趨勢下,雖有有利於中國匯市走向更國際化和市場導向,但大型資金可能外流。 聚焦台股後市,台股在2000年政黨輪替和網路泡沫化、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危機,皆曾摜破10年線。上周10年線失守,台灣股市匯市同重挫,部分本土法人分析,現在美國市場有資金在撐,但新興市場匯率已經貶值到不行,主力多已縮手,資金有持續退場的味道,似乎已感覺後續有更大的風暴。 2008年以來最糟 騰旭投資公司投資長程正樺說,近期各產業景氣都很差,可能是2008年以來最糟的狀況,2008年還知道海嘯來源是美國房地產和雷曼倒閉,但現在投資人腳都泡在水裡了,還不清楚海嘯的水從哪裡來,目前可能原因,主要來自中國景氣的拖累,後續仍要觀察。 凱基投顧表示,人民幣引起亞洲貨幣拋售潮疑慮小,預估今年底人民幣兌美元6.5,明年為6.65,會朝向階梯式調整,幅度速度不會如前幾周,但市場在反映資本外逃後的風險溢出,像是中國景氣下修的展望,以及中國需求相關的出口國和原物料出口國匯率的壓力,因此現在市場呈現重新訂價的階段。 金融海嘯是否重啟,凱基投顧總經分析師蔡耀德分析,成熟市場要聚焦高收益債市場修正,新興市場要留意中國政策,中國下一個金融風險可能會在2017年,明年下半年物價先會有往上趨勢,將有升息壓力,中國的壞債和人民幣高收益投資會有風險,領先指標是要觀察中國通膨是否上來。 【法人對中國股匯市看法】 法人╱看法 外資券商: •美林證券預期人民幣持續走貶,今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將為6.5,到明年達6.9 •這一波貶值幅度恐達10%,在匯率貶值趨勢下,大型資金可能外流 本土法人: 凱基投顧認為,反映資本從中國外逃後的風險溢出壓力,現在股市匯市呈現重新訂價的階段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下一則---------------  陸歐重挫 美股有壓2015-08-24 07:08:3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vQPb7M 上周全球主要股市均呈震盪回檔走勢,中國大陸股災影響持續發酵,投資人擔憂大陸經濟拖累全球景氣,以及油價走低等,均影響投資氣氛。上證指數持續重挫,歐股亦出現較大跌幅。 野村投信表示,雖美國經濟數據不差,7月成屋銷售為八年來新高,但美國聯準會(Fed)未對升息時程明確表態,造成投資人持續觀望。而ISM服務業指數來 到近十年新高,聯邦利率期貨9月隱含的升息機率從38%跳升至50%以上,預期Fed即將升息情況下,短期將對美股造成壓力。 野村投信指出,從資金流向看,明顯開始自債市流向股市,並偏好成熟市場,今年以來買進歐洲與日本態勢顯著。 不過,近期經理人態度漸趨審慎,現金水位增至相對高點。 由於短期內市場較為震盪,建議選擇基本面持續看好的市場,並採取分批擇機介入方式,分散波動風險。 在陸股方面,人民幣大幅波動後,預期短線波動將有所收斂,人民幣貶值長期對大陸出口有刺激效果,有助提振經濟。但由於陸股跌勢未止,加上國際情勢尚未明朗,應持續觀察未來發展。 至於歐洲股市,野村投信表示,雖受到國際投資氛圍影響而下挫,但歐洲經濟仍是溫和復甦,搭配歐洲央行(ECB)拯救經濟意願強烈,歐股未來成長性不可小覷,可逐步建立長期部位,參與歐洲資金及復甦行情。 野村投信指出,本周美國將公布消費者信心、耐久財訂單、第2季經濟成長率等數據;此外,投資人也可留意德國IFO商業景氣指數,了解歐洲經濟動向。 ---------------下一則---------------  8月美林經理人 最挺歐日股2015-08-24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經理人8月對全球產業投資配置加減碼比重 http://goo.gl/YUnyPu 美銀美林證券全球經理人8月調查報告顯示,經理人對全球經濟樂觀程度 續降,認為全球經濟將在未來1年裡增強,從3月高點62%下滑至8月僅37%,區域投資以歐股及日股最看好,但對新興股市減碼程度擴大至32%,創減碼新 高紀錄,至於加碼類股,科技股再奪下最看好度寶座,已連續4個月最看好。 調查指出,隨希臘債務問題告一段落,經理對歐股加碼升至47%,創3個月高點,日股則在積極寬鬆政策下,企業獲利正面,也獲加碼達40%。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7月預估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1.5%,並上修2016年估值至1.7%,主要是不確定因素消除將帶動經濟活動,且低油價及歐元貶值有助消費力提升,推動經濟成長,支撐歐股震盪走強。 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認為,從採購經理人指數及貨幣成長數據來看,歐元區經濟狀況仍強勁,且希臘問題對市場的效應已告一段落,市場將會繼續前行,投資焦點重新聚焦歐元疲弱、油價下跌及預期即將出現的企業獲利回升等因素。 類股方面,經理人35%看好科技類股,著眼於具良好創新力,並且已連續4個月奪下最看好寶座。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說明,雖然目前科技股獲利動能不如本波景氣循環初期,但仍是少數過去1年仍維持1成以上獲利成長產業之一,穩健的營運基本面搭配合理評價,加上現金充沛且預估提高股利機率高,可望持續扮演領頭羊。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觀察美國財報公布,科技股財報獲利年增率將逐步上修至3.7%,進一步深入研析發現,物聯網、軟體與資安、資服供應商、行動相關應用等次產業,財報表現相對突出,第3季進入傳統旺季,營收有機會維持季成長,科技業表現可期。 ---------------下一則---------------  亞股基本面佳 聚焦陸印、小型股2015-08-24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下半年以來,各國股匯表現波動程度擴大,法人認為,大陸與印度仍因擁有政策改革題材而有機會帶動股市表現,此外,小型股因營收來源主要為本地需求,分布在消費以及科技與健康醫療等新創產業的比重較高,營運前景相對大型出口產業更為明朗,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受惠濃厚政策改革題材的陸、印股市與亞洲小型股,掌握亞股投資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亞洲各國正積極重新平衡經濟活動的改革並鼓勵產業多元發展,將使規模較小的公司潛在受益,投資人可特別留意亞洲小型股投資機會。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東南亞市場在總經方面尚未見到明顯好轉的跡象,其中泰國受到恐怖攻擊與外資持續流出影響,市場表現偏弱,且印尼及新加坡的企業獲利仍在下修趨勢,也壓抑投資人情緒,各股市近期在技術面上都出現明顯的超賣指標,要等待利空逐漸消化且無進一步消息面惡化,短期才有機會帶來技術性反彈。 在東南亞部分,葉菀婷指出,印度市場之前受到雨季及通膨的不確定性干擾,近期統計雨量表現良好,也消除投資人疑慮,外資7月以來已買超9億美元以上,是近三個月來首度轉賣為買,印度盧比的表現在亞幣中也相對穩定,雖然接下來僅國會議期將有法案審議進度的雜音,但整體表現仍可期。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太區股票投資部主管謝慧賢指出,對目前亞洲小型股市場感樂觀,原因是現時市場流動資金性尚算充裕,大部分國家的央行均已下調利率,與美國將出現的情況不同,就此來看,小型股市場的投資價值仍頗高。 ---------------下一則---------------  印度基金 中型股帶勁2015-08-24 07:06:4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fIeGRp 根據Bloomberg預估資料,2016年及2017年印度中型股指數企業獲利年增率都維持二成以上,雙雙領先大型股為主的SENSEX指數。法人表示,在企業獲利撐腰下,中型股後市看俏。 群益投信指出,從MSCI在8月中旬最新公布的季成份股調整來看,亞洲國家只有印度及中國大陸權重獲得新興市場指數及新興亞洲指數雙升,其中以印度獲調升幅度最高,分別為0.14及0.19個百分點。 MSCI成份股調整主要依據市場、流動性及產業地位等條件決定,顯示印度企業在基本面備受國際指數肯定。從企業獲利來看,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表示, 目前約七成企業公布的財報符合市場預期。施樂富指出,印度莫迪政府若能延續改革方向,並加速推動稅務改革與土地徵收條例通過,對公用事業與工業產業有提振 效果,有利印度股市表現。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印度第2季經濟成長年增率預估在7.5%,私人消費及投資穩定上升為主要經濟動能來源;躉售物價指數連續第八個月下滑,暫無通膨疑慮;整體來看,印度經濟前景仍偏正向。 ---------------下一則---------------  歐洲資產 混搭有錢途2015-08-24 07:04:3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TIUIor 近期全球股市震盪,為追求更靈活配置,股、債、ETF都可買的多重資產配置基金成為出路。盤點國人可申購的34檔新台幣靈活混合型基金,受惠歐股今年相對穩健,歐洲的基金在前五強中就分居一、三名。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近期歐股受人民幣急貶、歐元區第2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的衝擊,股價震盪修正。 但道瓊歐洲600指數年初以來與歐元區經濟成長走勢一致,呈現溫和上揚,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歐股基金今年已狂吸941億美元,堪稱全球最吸金的投資區域。 先機歐洲股票基金富盛產品經理劉振璋表示,目前有三大驅動力支撐歐洲市場表現: 1、歐洲量化寬鬆(QE)政策自2014年3月到2016年9月,每月購買600億歐元債券,維持弱勢歐元及低債券殖利率,同步刺激成長及抑制通縮。 2、弱勢歐元有利銷售。 3、低油價推動歐元區經濟加速增長。 雖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支撐景氣回暖,但李宏正說,歐元區多數國家失業率仍稍高,政府與民間財務狀況尚需調整,加上大陸金融震盪與美國升息都將是未來經濟發展不確定因素,預料歐元區經濟與歐股將呈「溫和成長」的態勢。 投資建議上,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說明,目前歐洲風險仍集中於希臘第三輪紓困協商進度,而陸股何時出現止跌反彈的訊號,加上市場對美國9月或12月升息間仍搖擺不定等,債券更需靈活調整布局。 李家豪表示,在歐洲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下,歐洲和美國高收益債市的違約率已很低,預計仍將維持在低檔,加上歐洲經濟仍在復甦軌道,歐高收表現可持續關注。 在歐洲各國股市中,李宏正指出,英國7月零售銷售月增0.1%,優於6月,除包括電子用品、家具及其他家庭消費品帶動,還受益於百貨商店促銷降價與復甦的房地產市場,預期低通膨和工資增長將提振民間消費能力,因此樂觀看待今年英國經濟復甦動能。 ---------------下一則---------------  科技股長線俏 美股逢低找買點2015-08-24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短期受大陸經濟、聯準會升息預期牽引有較大波動,市場信心回穩需時間,後續留意人民幣走勢及美國貿易反應,預料在美國景氣溫和復甦下,新公布的第2季科技類股財報表現錯綜,仍有7成科技股獲利優於預期,科技股評價面具吸引力,中長期展望佳,法人建議,可留意震盪買點,參與升息利空出盡美股漲升行情,布局優質成長股的美股基金為首選。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目前史坦普500科技股指數預估本益比約16.5倍,低於大盤指數的17.7倍,若將成長性納入考量,科技類股的本益比�成長率比值約1.2倍,低於大盤指數的1.5倍,顯示科技股評價面具吸引力,看好網路、軟體、雲端運算、資訊安全領域等新興科技股的投資機會。 庫存調整及財報錯綜拖累費城半導體指數表現較弱,跌破年線支撐;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指出,半導體庫存去化仍需要一些時間,但預估本波半導體動能不足僅為短期現象,而非趨勢轉向,因此不必過度悲觀,預期半導體產業待庫存調整過後,隨著市場信心回穩有望支撐股價表現逐漸恢復穩定。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隨美國財報公布近尾聲,觀察科技股財報獲利年增率將逐步上修至3.7%,但物聯網、軟體與資安、資服供應商、行動相關應用等次產業,財報表現將對突出,展望第3季進入傳統旺季,營收有機會維持季成長,科技業表現仍可留意。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強調,近期美股震盪加劇,在美元強勢下,美元資產相對受到青睞,因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持續增溫及企業獲利展望依然抱持樂觀態度。 ---------------下一則---------------  新興股恐慌…逢低買進2015-08-24 06:55:4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UGIwtg 國際雜音紛沓干擾,不僅成熟國家沒有好氣色,近期新興市場投資氣氛同樣低迷。根據花旗證券編制的新興市場投資氣氛指數顯示,目前市場氣氛不僅陷入恐慌,甚至類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恐慌水準。 摩根投信指出,統計自2000年來13次陷入恐慌水準,投資人若能逢低進場承接,持有六個月平均報酬有21%,持有一年平均報酬更來到42%,正報酬機率 達百分之百,若於此時退場賣出則可能錯失反彈機會。儘管市場短期回檔和震盪壓力不輕,建議投資人不要在恐慌時殺出,反而應回歸有體質支撐的市場,尋找低接 創造未來一年正報酬的機會。 摩根新興雙利平衡基金經理人顏榮宏表示,從大環境來看,油價走勢疲弱,美國9月升息機率時點逼近,加上近期人民幣急貶引發新興貨幣跟貶,擔憂新興經濟體成長趨緩,連累近期新興市場投資氣氛降至海嘯時期的恐慌高點。 根據花旗新興市場投資氣氛指數,近期降到-1至-1.5水準,相當接近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恐慌。 不過,顏榮宏指出,新興國家目前經濟體質已較歷年金融危機時強勁許多,股市估值卻較歷次金融危機時平均值還低,新興股波段跌幅接近歷史滿足水準,下探空間有限,評價面極具優勢,搭配企業每股獲利已落底回穩,建議可留意新興股回升契機。 中長期來看,新興市場仍以亞洲國家經濟體質較佳,投資能見度較高。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朱展志分析,新興市場因原物料需求降溫,加上人民幣走跌、美國升息等因素干擾,導致股市及總體經濟表現疲弱,不過,隨股價明顯修正,投資價值慢慢浮現,若要逢低布局,建議以基本面較佳的新興亞洲為主。 日盛MIT主流基金經理人趙憲成表示,以台股為例,從萬點以來,融資已瘦身三成,指數跌超過二成,應可見到醞釀跌深反彈,跌深便是利多,可留意反彈契機。 ---------------下一則---------------  升息預期 新興股市先蹲後跳2015-08-24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聲浪不斷,引爆新興貨幣和原物料價格重挫,資金連續撤出新興股市,新興股市今年來表現不如已開發國家,但法人指出,新興市場經歷大幅修正,美國升息後整理期可望縮短,隨後半年有機會展現反彈機會。 投資人資金持續撤離新興股市,瀚亞新興豐收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從資金流向來看,目前新興股市占全球股市資金流比重,已較2013年高峰減少一半,回到金融風暴時的水準,且新興股市已見明顯修正,股市本益比相對成熟股市位階已低於1個標準差。 周曉蘭認為,新興市場短線已從高點下修4個月,幅度也超過兩成,假設9月美國真的升息,預料升息後整理時間將縮短。另外,只要升息周期與美國經濟改善彼此連動,新興市場將可因為出口轉強而受惠,也將帶動新增資本支出及內需成長,有利於股市長期表現。 經驗顯示,美國過去三次在首度升息階段,新興市場股票在首次升息後的1∼3個月後,跌幅較為明顯,平均為負4∼5%,但半年後平均有12.3%,顯示新興股市難免歷經短暫下跌,但隨後有機會展現反彈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美國今年可能開始讓零利率政策退場,令新興經濟體的股匯債市波動再起,但預期新興市場經濟體質有足夠實力抵擋美國升息,且新興股市已明顯修正,股市本益比已相對歷史偏低,加上有充沛外匯存底下,足以抵擋資金外流的潛在威脅。 ---------------下一則---------------  紐約原油跌不休 臨40美元保衛戰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經濟走疲不利原油前景,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昨盤中一度跌1.6%至每桶40.65美元,本周來已跌逾4%,即將連8周收挫、創近30年來周線走跌最久紀錄;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本周來也跌約5.7%。 周線即將連8跌 《華爾街日報》指出,1年前油價開始走低時,大多數業內人士都認為跌勢將小而短暫,但至今油價已從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40左右,全球供應過剩問題依然無解,從沙烏地阿拉伯到美國產油商都不願讓步,使油市前景難明、市場無法預料油價究竟何時會觸底。 路透稱如今油市景況與1986年很相似。1985年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決定增產與非OPEC國家爭奪市佔,使油價在短短5個月內由每桶30美元跌至10美元。IHS Energy資深研究員韋伯斯特(Jamie Webster)說,現在所有生產商都陷入因為油價下跌、必須提高生產以彌補收入的心態。 ---------------下一則---------------  避險天堂需求增 黃金日圓強升2015年08月22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黃金與日圓意外成為避險天堂,因為中國經濟數據不佳、資金大量撤出新興市場經濟體,美國聯準會(Fed)9月升息機會也下降,昨天推升金價一度衝上6周新高,日圓也連3日走升,創1個月新高。 創下7個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 黃金12月期貨價昨天最高也走升0.9%至每英兩1165.20美元,使本周漲幅超過4%。 法國興業銀行亞洲大宗商品研究主管Mark Keenan說:「(金價)目前的強勢,是因為近期中國數據不佳、外界對整體經濟的疑慮上升,以及聯準會9月升息的機會正在消退。」 另外,日圓繼周三升值0.5%,周日升值0.3%,昨一度續升近0.5%至122.79元兌1美元的,3日累計升值逾1%。 ---------------下一則---------------  股市恐慌蔓延 金價短線漲勢再起2015-08-24 01:32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金價近期走勢 http://goo.gl/Lgoc7l 全球股市一夕間豬羊變色,讓金價短線漲勢再起,截至8月21日,金價已連5日上漲,法人表示,由於投資氣氛明顯轉差,金價短期漲勢仍有機會持續。 全球股市震盪,加上聯準會升息時程可能延後,激勵黃金買盤進場,使得近一周周漲幅逾4%,8月21日時金價來到近一個月來高點每盎司1,161美元。 元大寶來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金價近期走高主要是因人民幣走貶、美股大跌以及美國升息可能延後所致。從技術 面來看,金價多頭轉強,使得上檔壓力已由提高1,150∼1,200美元,若是美股續跌、人民幣續貶,短線金價再向站上1,200美元機率高。 但方立寬也強調,如果金價要回復中長線偏多走勢,除了消息面偏多,還需要有實質投資買盤進場,否則目前金價走強僅以短線視之,並沒有轉為中長多。 富蘭克林投顧協理盧明芬說,金價要在聯準會首次升息前大幅且具持續性走揚機率不高,除非聯準會將升息時間往後延或者市場對9月升息預期持續下降,而且投機性部位持有黃金意願仍在下降中,SPDR黃金ETF持倉量8月以來就減少4.7噸至675.44公噸。 花旗報告仍預估今年第3季金價均價仍在每盎司1,090美元,第4季則會繼續下滑至1,050美元,該行也將2015年平均金價的預估下調至1,140美元,並預估 2016年的平均金價將為1,050美元。 萬寶投顧表示,金價近期突然上漲主要是因人民幣突然宣布貶值,刺激黃金的避險買盤以及空頭的回補,才讓金價重新站上1,100美元,加上美國聯準會降息可能延後以及全球股市震盪。 事實上,對金價影響最大還是美國聯準會何時升息,如果美國聯準會仍在9月展開升息的話,就會讓金價再度承壓,不過以上周五美股大跌530點來看,美國升息時程往後延的機會相當高。 ---------------下一則---------------  生醫基金 猛吞大補湯2015-08-24 07:12:1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HAxHLN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訊號轉強、南北韓緊張情勢升溫,投資人積極尋找較穩定理財標的;盤點十大類產業基金,表現居冠的為醫療保健產業,近一季績效為7%,今年以來績效更達15.6%。 法人分析,美元升值使美國人消費能力增強、帶動內需,進而刺激經濟好轉,由美國領頭的生醫基金持續看旺。 今年以來醫療產業報酬率領先全球股市,根據彭博針對十大類產業最新統計,美國S&P500指數成分股中,醫療保健產業56家企業中,已有54家公 布財報;總體而言,第2季營收年增率達7.8%,盈餘年增率更達13.5%,均為各產業表現最出色,財報數字也將成為支持下半年生醫基金表現的重要動力。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即使Fed升息,也將採取緩步升息,在低利率環境下,醫藥大廠滿手資金,當產業面臨專利斷崖時,「大吃小」成為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戰略。 去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創10年新高;今年以來,併購交易金額幾乎與去年相當,產業整併可減少價格戰,並加強研發能力,透過溢價併購,更能刺激股價上漲。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分析,生技產業利多題材不斷,企業併購熱潮不減,加上新藥核准速度逐季增溫,皆利於醫療生技類股後市表現。 S&P500大型醫藥股財報優於預期,顯示出龍頭企業的創新續航力較強,預期大型醫療生技股在第4季具備落後補漲優勢。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今年以來NBI生技指數表現強勁,截至本月19日,累計上漲超過20%,遠超過美股大盤表現。 財報旺季結束後,產業進入淡季,投資人獲利了結賣壓出現,並非產業基本面發生重大利空,預期指數在近期整理後,未來有表現機會。 江宜虔補充,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十年內皆會高於名目GDP成長率,建議可採取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以降低進場選時風險。 ---------------下一則---------------  生技股短期震盪 長線向上2015-08-24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隨著全球股市近期回檔修正,近周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與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未脫整理格局,兩者均於半年線與季線之間呈現狹幅震盪。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近期生技醫療類股要先看生技大廠安進(Amgen)的股價表現,因藥廠愛力根(Allergan)於7月下旬宣布出售其學名藥部門予以色列學名藥領導廠商Teva,進帳超過400億美元,因此打算積極尋找併購標的以穩固其品牌藥事業,市場猜測安進可能為其口袋名單之下,安進股價波動較大。 黃靜怡指出,儘管近期類股波動度高,但回歸基本面分析可發現,美國生醫類股第2季財報樂觀,市場預期製藥相關次產業長期獲利成長動能穩健,2015∼2018年的每股盈餘年複合成長率達10∼21%,較象徵大盤的美國S&P 500指數的6%強勁,包含大型製藥公司、學名藥廠與生技公司股價盈餘成長比(PEG)均優於大盤,顯示在股市多頭格局持續下,生技醫療類股可望維持相對大盤強勁的表現。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NBI指數創高後修正,預估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投資價值浮現,接下來可關注降膽固醇新藥的新藥審核動態,若有正向消息傳出,有機會激勵股價走高,建議可透過定期定額或單筆分批的方式,掌握生技產業長線向上的趨勢。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投資醫療類股可同時參與全球人口老化及中產階級人口提升的趨勢。另外,次產業中較看好有實質營收獲利且評價面仍合理的大型生技股,以及可受惠於需求成長及併購題材的特殊製藥商。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根據湯森路透預估,醫療保健企業今年各季度獲利成長率將持續優於大盤,預料在堅實的獲利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股多頭行情可望續航。 ---------------下一則---------------  十大產業基金 生醫績效鍍金2015-08-24 01:3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十大類產業基金績效 http://goo.gl/XuoWQ2 聯準會升息訊號轉強,南北韓緊張情勢升溫,投資人積極尋找較穩定的理 財標的,盤點十大類產業基金,成績表現居冠的為醫療保健產業,近一季績效為6.98%,今年來績效更達15.59%,法人分析,美元升值使美國人消費能力 增強、帶動內需,進而刺激經濟好轉,由美國領頭的生醫基金持續看旺。 今年來醫療產業報酬率領先全球股市,根據彭博針對十大類產業最新統計,美國S&P 500指數成分股中,醫療保健產業56家企業中,已有54家公布財報,總體而言,第2季營收年增率達7.84%,盈餘年增率更達13.45%,均為各產業 表現最出色者,財報數字將成為支持下半年生醫基金表現的重要動力。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說,聯準會就算升息,也將採取「緩步升息」,在低利率環境下,醫藥大廠滿手資金,當產業面臨專利斷崖時,「大吃小」成了維持競爭力的重要戰略,去年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更創10年來新高。 今年以來,併購交易金額就幾乎與去年相當,產業整併可減少價格戰並且加強研發能力,透過溢價併購,更能刺激股價上漲。 江宜虔提醒,投資醫療保健產業,除了具爆發力的生技類股,也應平衡布局各次產業,在美股波動加大的此刻,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10年內 都會高於名目GDP成長率,將成為生醫基金中長線穩定表現的重要基石,目前最適宜採取的策略是定期定額,或者分批布局,降低進場選時的風險。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柯登元表示,下半年Fed即將升息,全球股市震盪,醫療保健產業受惠新藥及併購利多持續發酵,未來基金漲升空間可期,是升息防震投資首選。 柯登元強調,醫療生技產業前景不容置疑,產業若再細分,投資組合除生技類股,宜納入治療技術具重大突破,且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和相關 「醫療器材業」,透過基金經理人對生技、製藥、醫材三大產業進行靈活動態配置,投資人才能掌握進可攻(生技)、退可守(製藥、醫材)的優勢。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醫療生技股除了坐擁防禦性,更兼具企業成長爆發力,受惠於近年人口老化趨勢,新興市場中產階級崛起,拉抬醫療保健開支,醫療保健長線 需求看俏,再者,製藥技術日臻純熟,加速新藥開發蓬勃,均使得醫療保健業企業獲利成長極具爆發力。 瑪登強調,全球購併風潮盛行,具有創新技術或利基藥品的中小型醫療生技公司料將最為受惠,估值也有提升空間,眼見併購題材不斷,醫療生技股向上趨勢可望延續。 ---------------下一則---------------  股債平衡基金 出風頭2015-08-24 06:56:57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zv82fR 今年以來,市場經歷俄烏地緣政治風險、希臘債務危機、與陸股震盪等不確定性,資金輪動的速度加快,波動也隨之加劇。法人表示,傳統重押單一資產的投資方式,不易因應變化日益快速的市場,股債平衡基金因此深受投資人寵愛。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股債平衡基金今年以來的規模,無論是直投或是組合型皆顯著成長。平衡組合基金規模自599.47億增加至 771.36億元;平衡直投基金規模則從665.79億元增加至895.36億元,凸顯攻守兼備的平衡基金,已成為波動加劇環境下的投資顯學。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在美國正式宣布升息前後,市場資金仍缺乏足夠信心,當有任何干擾市場雜音傳出,風險趨避意識將會引發較大 的震盪幅度。由於平衡組合基金不受持股與持債水位限制,相較於直投基金,更能發揮爭取收益、追求成長與提供下檔保護的優勢。 展望下半年市場,美國近期公布數據顯示經濟持續擴張,升息預期攀升。全球股債市在升息前後將會較為震盪,但預計聯準會這次升息的力道與速度都會較過去和緩,對於市場的衝擊將會降低。 不過,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則表示,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現在正在經濟復甦的道路上,但其他地區卻面臨經濟持續滑坡窘境。 面對外部需求疲軟、大宗商品價格低迷以及中國經濟的再平衡,部分新興經濟體都必須面對經濟結構的調整,加上全球新興市場貨幣貶值趨勢明顯,都為投資增添不確定,建議以多元布局方式來降低波動。 ---------------下一則---------------  多元資產夯 跨國平衡基金爆紅2015-08-24 01:32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來跨國股債平衡基金前10強 http://goo.gl/IgSwHh 過去一年來跨國股債平衡基金備受資金青睞,統計至7月底為止,總規模 達687.9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16%,成長幅度及金額都不容小覷,除了業者募集熱度增溫、基金持續受投資人青睞,績效也表現亮眼,今年來有8檔基金 績效超過5%,在近1、3個月的震盪下,也都有相對抗跌的表現,可視為投資市場不確定之際相對出色的投資標的。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大陸經濟成長力道趨緩,加上投資人對股市仍有待信心回復,投資上建議可更多元。其中,印度目前評價合理,外資持續買進,降雨也大致符合預期,印度股市將是下半年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之一。 沈宏達表示,債市方面,看好利率變動較不敏感、以及相對較具匯率優勢的短債,並美元計價為主,匯率波動風險相對較小。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雖然近期市場高度震盪整理,打擊投資人信心,但並非每個市場都如此悲觀,投資人須先理性以中長期布局角度來思考,不要被短線恐慌氣氛過度影響而貿然停損。 整體來說,成熟國家經濟及企業獲利展望較佳,美國升息可能因短線震盪而有機會延至12月,加上歐洲央行戮力維護市場流動性甚至不排除擴大寬鬆,因此維持股票為相對加碼的投資建議,較為看好歐美的民生必需與偏防禦性的公用事業類股。 債券方面,黃家珍認為,受惠於景氣復甦的公司債仍有投資機會,尤其是基本面仍強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則採取較分散投資的策略;債券ETF在 CPI揚升壓力減輕下,美國即便升息,預期調整步伐緩慢,且美國中長期公債提供下檔保護,因而減碼抗通膨債券,增持美國長天期公債。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股市的高股息股票能提供投資人參與成長的機會,債市的高債息債券能提供穩定收益;若能以多元資產基金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以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 在投資地區的選擇上,他指出,亞洲的股債市是理想的標的,因為亞洲國家人口眾多且財富成長快速,內需市場龐大,前景看俏。 摩根多元入息成長基金經理人楊謹嘉指出,第3季布局依然首重波動管理,核心持有多元資產將是最佳投資首選。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投資人藉由股債多元資產的配置,增加收益外,同時可抵銷股市波動度,發揮攻守兼備的效果。 ---------------下一則---------------  陸高收 擁高債息等3大優勢2015-08-24 01:32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各債種間之相關係數 http://goo.gl/n9Go1S 美國升息前夕全球股市大幅震盪,令投資人望之卻步,國泰投信表示,此 時強化資產配置、提高防禦性資產部位是比較適當的因應之道,其中因大陸離岸高收益債市其高債息保護效果、低存續期間及與美國公債負相關特性,即使美國啟動 升息,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升,預期大陸離岸高收益債市將成為資金避風港。 近年來在大中華經濟圈有深入研究的國泰投信,將在本月底推出「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希望提供投資人在追求大陸經濟成長下,也能兼顧風險控制和平穩收益。 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古學敏表示,大陸股市今年雖然震盪較大,但大陸債市,尤其是高收益債擁有高債息與其他地區債券相關係數低,以及波動 平穩等三大優勢,因此,即使美國QE結束、美國啟動升息,帶動美國國債殖利率走升,研判大陸債市在大陸維持寬鬆貨幣的基調下,將成為資金避風港。 古學敏表示,大陸境內債信評AA以上的有超過半數,且存續期間低於五年,此外,大陸是一個欣欣向榮,正在快速發展的市場,許多知名企業營運良好,債質也優。 另一個優點是,境內大陸債市為封閉市場,和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及投資級債呈現負相關,大陸債與美國或全球其他國家高收益債券的相關係數低,因此,即使美國啟動升息,大陸高收益債不易受影響,將能有效降低風險。 另外,古學敏強調,大陸債券波動度低,表現優於其他主要國家債市,每單位風險報酬也較高,攻守兼備,是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一環。 美國升息在即,人民幣將納入國際儲備貨幣,大陸可望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而體質優兼具防禦性的大陸高收益債深具吸引力,國泰投信也因此推出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預訂將於8月31日上市,建議投資人可作為前進人民幣資產的新管道。 ---------------下一則---------------  人民幣計價商品 走紅2015-08-24 07:05:2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愈來愈近,美元表現強勢,新興貨幣兌美元走勢疲弱,人民幣也重挫。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境內各幣別基金最新規模,美元級別基金規模在7月、今年來分別成長近一成與七成;非美元貨幣則以人民幣受到青睞。 觀察今年前七月整體外幣計價基金中,美元受到投資人青睞,人民幣基金規模也成長35%,其次為南非幣的17%。從基金規模變化可看出投資人對幣別持有及預期心理,美元仍是主流,人民幣相對其他高息幣別青睞度高。 近期新興貨幣受挫,人民幣出現拋售潮。瀚亞投資環球資產暨固定收益部主管周曉蘭表示,短期內人民幣偏貶壓力加大,一次性貶足意味濃厚,短線人民幣相對美元轉強可能性不高,後續可能進入區間整理,但長期有利於未來走勢的正向發展。 周曉蘭指出,現匯與遠匯波動可望漸小,對人民幣計價基金的現貨與遠匯評價影響將漸回歸常態,建議投資人民幣計價級別基金的投資人,回歸掌握人民幣長期偏升及享有避險收益的角度,持續持有相關基金。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楊國昌分析,大陸透過「中間價改革」引導人民幣短線走貶,釋出一個重要訊號「2%波動紅線」可能很快會放寬。

1040821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8

上半年最夯股票基金 歐洲出列2015-08-21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上半年最熱賣的境外股票基金,由歐洲以517.7億元的淨申購金額強勢奪冠,已超越去年全年淨申購238億元逾2倍;就單一國家來看,印度上半年淨申購逾150億元,穩坐金磚霸主,也是單一國家中唯一吸金破百億元的基金。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近期歐股受人民幣急貶、歐元區第2季GDP表現不如預期的雙重衝擊,股價震盪修正,但歐元區7月經濟活動調查皆較市場預期佳,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回升至52.4,優於市場預估的52.2;服務業PMI終值則走高至54,優於市場預估的53.8,顯示歐元區實體經濟復甦動能持續增溫。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歐元區第2季GDP年增率初估值為1.2%,略遜於市場預期,但經濟溫和復甦趨勢不變,且邊陲歐洲國家經濟穩健增長,成熟歐洲國家的景氣穩定,因此,JPMorgan證券預估,第3季GDP有望增速回復至1.8%。 另根據EPFR統計,國際資金今年來也是月月進駐歐股基金,累計淨流入達941億美元,顯見來自基本面推升的多頭行情,更能獲得資金的青睞。 法人分析,弱勢歐元有助提高歐洲出口產業競爭力,歐元區出口年增率已連續三季在4%之上,並同步顯現在企業獲利上,預估歐洲企業不含能源第2季盈餘年增率將高達16%,若後續財報結果優於或符合市場預期,將更有利於支撐歐股後續漲勢。 印度方面,受惠近期國際油價再度回落,搭配雨季帶來的累積降雨量已超過過去平均,夏季作物耕作進度加速,大幅緩解印度通膨壓力,不僅有助於改善印度經常帳赤字,也讓印度央行在降息政策上有更多施展的空間,資金吸引力因而水漲船高。 ---------------下一則---------------  7月海外基金 僅30檔正成長2015-08-21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國內近250檔跨國股票型基金(包含各幣別)中,7月僅30檔基金維持淨申購並且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正成長;進而觀察扣款金額增加的前十大基金,多集中在印度、歐洲、大陸,顯示投資人對這三大標的基金熱度不減,願意在波動震盪階段加碼扣款。 瀚亞歐洲經理人方定宇表示,歐股受到資金寬鬆、企業獲利成長等支撐,後市展望良好,8月上旬受到人民幣重挫影響,拖累股市短線修正幅度較大,但適時提供進場機會,適合定期定額分批布局。 至於第2季率先反彈的印度股市,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因雨季優於預期、油價落底有利於經常帳赤字改善,相關商品服務稅改法案正在進行,諸多正面消息支持印度股市反彈。 近期包括里昂、高盛等券商均點名看多印度股市。從投資價值來看,印度股市未來12個月本益比低於15倍,處於2008年以來歷史均值以下,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是相當具備吸引力的價位。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股市仍將反映企業財報、雨量情形以及油價走勢,只要國際金融市場未出重大利空,印股後市仍然看好。美國幾已確定會在今年升息,僅是時間早晚問題,但升息議題已經市場多次討論,後續影響早已淡化。 他指出,美國升息將導致新興市場資本外流,但因印度整體經濟狀況為新興市場最佳,加上央行外匯儲備充足,預期資金外流�貨幣貶值將有限,印股在短線修正後於季線附近獲得支撐,只要能夠突破29,000上方壓力點,預期後市仍有漲升空間。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指出,大陸政府全力做多股市,財政、貨幣與金融市場國際化政策多管齊下,A股長多格局可期,雖短線震盪機會仍高,預期政府寬鬆貨幣的政策已逐步見效,若資金動能延續,則有利股指向上挺進。 ---------------下一則---------------  全球中小型股 給利2015-08-21 07:21:0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QaD0O7 法人表示,當經濟駛入上坡,布局全球中小型類股相對於大型股更「給利」。 觀察美股走勢,自2000年以來,中小型股指數表現大多優於大型股。 隨著今年上半年以來歐美景氣火車慢慢加速,以美股來說,大型股(S&P 500指數)小漲0.2%,相較之下,中小型股更勝一籌:中型股(Russell中型指數)上漲1.6%,小型股(Rusell 2000指數)更是上漲4.1%。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聯準會(Fed)升息訊號轉強,希債問題有解,都顯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由於通膨壓力仍然偏低,全球市場資金將持續維持寬鬆,有利於股市表現。 江宜虔說,Fed強調升息步調緩慢,低利環境仍有助於企業融資環境,預期併購活動維持熱絡,以去年來說,中小型股企業被併購數量約105家,儘管近期全球經濟放緩增添疑慮今年以來,中小型股併購數也已達75家 ,在經濟處於復甦階段,併購往往成為股價利多。 展望後市,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根據Fed最新會議紀錄顯示,官員認為目前升息的條件尚未被完全滿足,不過已經越來越接近目標,因此重申年底前可能升息,美元指數走升,美股在升息時點不確定性下,仍將震盪。 但鄭慧文也說明,美國房產市場今年下半年有望穩步回升,產能利用率大幅上揚,美國景氣穩步復甦中,中小型股在經濟成長帶動下,加上評價低及企業獲利改善等誘因,易吸引資金青睞,看好表現。 在投資建議方面, 富蘭克林潛力組合基金經理人布魯斯.鮑曼指出,中小型企業營收來源多仰賴當地市場的需求,與國內景氣連動性較高,看好美國就業與房市的復甦情況,可望持續帶動消費與投資信心。 ---------------下一則---------------  IMF:明年9月前不納人民幣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IMF(國際貨幣基金)理事會採納內部報告建議,維持SDR(特別提款權)現有一籃子貨幣組成不變至明年9月,即使今年11月完成評估、決定接納人民幣為儲備貨幣,也不會按慣例於隔年1月生效,以為成員國預留足夠時間進行調適。 給中國時間改革 IMF正進行5年一度SDR組成貨幣評估,評估結果原定明年1月生效。但IMF理事會上周二投票決定,即便完成評估也將再延續SDR現狀不變9個月,若採行任何變動將自明年10月起生效。 IMF的決定除給予中國更多時間落實改革外,也回應了目前使用SDR貸款的成員國要求,為成員國預留充分時間因應可能的變化。因IMF上月內部報告指出,SDR納新貨幣的可能性,將使SDR使用者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中國正致力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冀望能躋身SDR儲備貨幣。 ---------------下一則---------------  世銀:貶值救出口事倍功半 全球經濟整合度高 中國如意算盤恐失算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劉煥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時代不同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銀)最新研究顯示,任何國家想以貨幣貶值救出口的成效,現在只剩下1990年代中期的一半,而且該國與全球經濟整合度愈高,貶值救出口效果愈低,意味中國上周讓人民幣重貶,刺激出口增速的效果恐不如中南海預期。 不過,亞洲與新興市場國家仍未放棄貶值救經濟的想法。繼越南今年3度促貶越南盾之後,哈薩克不堪中國、俄羅斯2大貿易夥伴貨幣重貶衝擊,昨宣布哈薩克貨幣堅戈(Tenge)匯率即日起自由浮動,由市場供需決定匯率。堅戈昨天應聲重貶23%,創歷來最大單日跌幅,並寫下歷史新低257.21元兌1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上周由世銀全球貿易與競爭部門經濟學家露塔(Michele Ruta)等3位專家提出的報告指出,過去20年來全球供應鏈不斷變化,今天許多產品是由不同國家生產的零件組裝而成。 日圓大貶出口反跌 例如,在中國生產的智慧手機,螢幕可能來自日本、晶片來自南韓,其他零組件來自東南亞或歐美。理論上人民幣貶值會降低手機的海外售價,但同樣拉高零組件進口成本。 世銀專家認為,與其研究貨幣貶值對經濟的好處,不如探討誰在產品加值環節中獲益最大。以蘋果(Apple)iPhone來說,大多數利潤是流到蘋果口袋,而非台灣代工業者鴻海(2317)。 美國最大私人銀行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貨幣策略主管錢德勒(Marc Chandler)本周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去1年日圓大貶逾17%,但日本上季出口竟然創下5年來最大單季跌幅,就是貶值不見得救出口的明證。他也提到,台灣、南韓,甚至連德國,都開始出現類似狀況。 台灣南韓狀況類似 《金融時報》指出,近30年推動新興經濟體蓬勃發展的3大引擎包括出口、公共支出及私人投資如今全都熄火,結果就是新興經濟體成長持續放緩,今年第1季整體成長已降至3.5%,若剔除中國,幾近零成長。 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新興經濟體佔全球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52%,一旦大幅走疲,恐拖累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需要大規模振興經濟來扭轉頹勢,以免資本外逃擴大釀災。 相關國家若無法實踐迫切的結構改革,也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中國、印度、撒哈拉以南非洲及拉丁美洲都亟需基礎建設。 ---------------下一則---------------  港股跌2成 踩進熊市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減速與人民幣貶值疑慮加深,加上Fed醞釀升息,資金加速撤出亞洲新興市場,拖累亞股墜今年新低,滬股昨收2周低點、失守3700,港股恒生指數重挫1.77%至22757.47點,且盤中一度暴跌557點,自4月波段高點累計拉回19.99%,已一腳踩進熊市。 上證跳水跌3.42% 陸股再掀跌勢動搖市場信心,表徵亞股整體行情的MSCI亞太指數昨盤中下跌1.5%至133.97點,邁向8個多月收盤新低。中概股走空,拖累上月已墜空頭的恒生國企指數(H股)收跌2.25%,創10個月新低,國泰航空繼周三重挫7.7%、昨又跌3.4%,創2011年來最大連2日跌幅。 上證綜合指數昨尾盤跳水、收跌3.42%至3664.29點,連2日收挫。交易員稱3500為最新心理支撐線,將是判斷官方護盤成效的指標。浙江證券分析師張延兵指出,滬股短線可能在3500~3900間震盪,後市能否回穩端視經濟數據表現與政府是否祭出更多寬鬆政策。 ---------------下一則---------------  印度、陸股 長線有糖吃2015-08-21 07:09:4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亞股今年以來各國指數表現強弱不一,在12個主要指數中,僅有中國大陸、日本及印度地區指數仍守穩年線,法人指出,在美國升息時程未明確前,指數恐將持續震盪,在投資上需要審慎篩選投資地區與標的,可以適度追逐強勢市場。 今年以來亞股表現仍為正報酬的是深圳、上海、日本、菲律賓、印度、南韓股市。法人指出,亞股中流動性較佳,且經濟展望較好的股市即是陸股、日股與印度。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人民銀行19日對14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100億元人民幣,期限六個月,利率3.35%,同時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貨幣政策仍將延續偏寬鬆基調,有助股市長多動能。 關於外資持續加碼的日股,鄭慧文指出,日本第2季消費增長較為緩慢,但經濟成長率第3季有望回復到正成長軌道上,市場預期日本央行最快第4季初推出擴大貨幣寬鬆政策,可望支撐日股中長多走勢。 ---------------下一則---------------  陸六成股民 看漲後市2015-08-21 07:16:3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陸股自7月以來走勢震盪,官方救市成為最大的定心丸。儘管此舉被引起嚴重干擾市場秩序的批評,但根據里昂證券針對陸股散戶的調查即顯示,八成陸股股民對國家隊有信心,歡迎「國家隊」救市。 政策是影響大陸股民信心的最大因素,隨著政府進場干預,上證綜合指數過去一個半月多在3,500點4,000點間震盪,原本因散戶信心回籠而增加的融資餘額,因投資人愈來愈擔心政府將減少支撐股市,消息一出陸股就大跌,顯見政策救市對於陸股的重要性,不可輕易退場,也能安定股民信心。 根據里昂證券7月針對中國散戶的調查即顯示,預期政府將持續支撐股市走勢的股民,由前一月的66%成長至81%;預期未來三個月上證上漲的股民,也從前一月的54%增加至62%。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為了支撐市場流動性,中國去年底開始接連調降雙率,包括降息及降準。目前中國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18%,降準仍有空間,9月至10月間看到降準的機率不小。 就降息工具來看,目前中國物價仍是在低檔水準,且原物料價格呈現弱勢,沒有通膨壓力有助降息。至於人民幣短期趨貶,但在官方出來喊話表示中國沒有持續貶值的條件後,預期不會再出現如上周的大貶。 許廷全表示,中國大陸官方積極救市,7月中國M2月增率已較上個月出現明顯上升,只要流動性無虞,陸股向下有撐,展望也偏正向。 ---------------下一則---------------  靠貨幣政策振經濟 南韓央行:難持久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最大出口市場中國經濟成長減速,加上韓元兌主要貨幣升值,三星電子(SAMSUNG)等大型出口商遭到中國和日本同業夾擊愈來愈嚴重,但南韓央行總裁李柱烈重申,貨幣政策整頓勞動及金融市場的效果有限,如果要提振經濟成長,必須依賴結構改革。 出口遭中日夾擊 南韓央行總裁李柱烈周四重申採取結構改革以提振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坦承央行的貨幣政策效果有限。他說:「寬鬆貨幣政策提振需求的效果無法持久,如果經濟要持續成長,就必須採取結構改革以強化金融和勞動市場。」 南韓企業原本就面臨一些問題,中國上周意外壓低人民幣匯率,使南韓企業進一步受衝擊,使南韓企業保護獲利及市佔率的競爭加劇。 野村證券策略師納麥克(音譯)說:「南韓企業不斷被鄰國同業擠壓。日圓貶值使日本企業在造船、消費者電子和汽車業具備競爭優勢,而在顯示器及手機等科技領域,來自中國業者的挑戰愈來愈嚴峻。」 南韓財政部長崔炅煥表示,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加上美國即將升息,使南韓經濟面臨更多不利風險。他說:「中國壓低人民幣引發其他國家跟風,加深新興亞洲市場的不確定性,使經濟面臨的風險升高。」 ---------------下一則---------------  新興亞股 長抱有甜頭2015-08-21 07:08:4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w7pcSn http://goo.gl/LIU0LQ 美元走升,新興市場承壓,比起拉美、中東歐市場,新興亞洲不受原物料價格走跌影響,並有機會受惠低油價環境,且具備人口紅利、政策改革、基礎建設升級的多元題材優勢,新興亞洲消費題材商機大,長線潛力可期。 永豐亞洲民生消費基金鎖定新興亞洲的消費股長期發展,基金經理人劉玟君分析,新興亞洲具有龐大的人口紅利,兼具消費力和生產力的青壯年人口眾多,成為帶動新興亞洲內需成長的重要來源。在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干擾因素較多的背景下,亞洲民生消費產業為相對穩定的一個類別。 舉例來說,美國老牌道瓊指數30檔成分股中,如Home-Depot、Johnson & Johnson、迪士尼、可口可樂,多半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伴隨美國戰後嬰兒潮成長擴張,歷久彌堅、獲利穩定。永豐亞洲民生消費基金就是在人口最多的市 場找到巴菲特眼中的雪球股,隨時間將營業規模、獲利愈滾愈大。 新興亞洲相對其他偏重原物料的拉美、中東歐市場,有更多元化的產業經濟基礎,例如台灣、南韓的電子科技業,印度的生技、軟體資訊業,泰國的觀光、文創業,印尼、馬來西亞的天然資源等,也因為這樣的背景,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消費力也都有不同面貌。 因此,劉玟君表示,在選股上確實要考慮更多面向,一方面要參考歷史條件背景相似的已開發國家中,民生消費企業的成功模式外,另一方面也要思考新興亞洲各國不同的民情風俗,消費行為與相關物流、供應鏈配套等,從中挖掘出明日之星。 還可以留意另一個趨勢就是消費渠道的變化。由於持續投入網路等硬體布建及普及網路終端裝置應用,近年來透過網路銷售的商業模式快速成長,成為新興亞洲下一階段零售銷售重要的成長動能,爆發力也值得期待。 例如大陸,雖近來實體社會零售數字成長率放緩,但在龐大基期下,仍能保持雙位數增長,可見大陸消費模式逐漸轉型,在消費品項上追求更高品質,以及在銷售渠道上逐步應用多樣化地網路消費模式,目前新興亞洲消費仍最看好大陸,也是持股重心。 短期來說,新興亞洲面臨兩個壓力,一是來自美國即將升息、美元走升,帶來新興亞洲股匯市的波動,也拖累原物料相關價格走跌;加上歐美經濟增速放緩,導致新 興亞洲出口下滑,總體經濟增速放緩及6月以來股市從高點修正、8月大陸調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導致人民幣在內的亞幣走貶,一時間,市場氣氛低迷。 劉玟君認為,新興亞洲因通膨壓力減緩,未來主要國家可望推出刺激經濟方案,包括近期大陸推動的亞洲投資銀行、一帶一路等相關亞洲合作方案,可望帶動新興亞洲經濟再度回溫,惟計畫剛起步,全球經濟處於乍暖還寒時候,但長期發展指日可待。 在這波美國升息中,雖然原物料價格走跌,新興亞洲國家因為不完全仰賴原物料出口,且工業化相對普及,因此相對衝擊低,還有機會受惠低油價帶來的成本降低。在亞洲消費長線成長潛力看好下,短線波動反而是逢低布局時機。 ---------------下一則---------------  日股基金 今年來漲16% 2015-08-21 07:09:1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原本漲勢落後的日股,今年以來急起直追,日經225指數以15.9%的漲幅後來居上,一舉拿下成熟股市漲幅之冠,日股基金績效也是一枝獨秀,今年來平均上漲16.5%,遙遙領先歐洲的9.26%及美國的5.09%。 摩根日本基金經理人羅勃.羅伊德指出,日股不僅在成熟市場中表現凸出,今明兩年的企業每股純益(EPS)年增率預估值分別達5%及18.7%,超越歐洲及美國,再搭配本益比相對較低,因而成為國際資金進駐首選,今年來外資買超日股逾270億美元。 羅伊德說,政策利多是支持日股持續上漲的主要動力之一,安倍政府實行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之金額,已等同於美國量化寬鬆(QE)規模,但是,日本經濟規模僅達美國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日本力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實質效應料將相當可觀。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17日日本公布第2季經濟持長率出現三季來首度衰退,除因前季基期較高,第2季工業生產、零售銷售等數據出現放緩亦為原因之一,且日本7月製造業PMI升至近五個月來最高,代表服務業景氣的經濟觀察家指數也維持於50之上的樂觀水準,整體經濟溫和成長趨勢應可持續。 日本第2季經濟萎縮,加上能源價格下跌,通膨維持低迷,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預期,日本央行未來擴大寬鬆政策因應的可能性提高,資金動能與弱勢日圓可望進推動企業獲利與股價表現。 根據摩根大通報告,統計全球各區域企業近三個月的盈餘修正比率,史蒂芬.多佛表示,僅日本企業盈餘持續獲得上修,日本企業獲利展望優於其他區域同業,他看好在日本政府政策推動下,企業可望採取更多友好股東的措施,將持續吸引外資流入。 展望後市,羅伊德也進一步指出,去年日本企業的股東權益率已達到五年新高。 ---------------下一則---------------  歐股基金 當紅炸子雞2015-08-21 07:23:2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YzQJFC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上半年最熱賣的境外股票基金,由歐洲以517.7億元的淨申購金額強勢奪冠,已超越去年全年的二倍多;就單一國家來看,印度以唯一吸金破百億元穩居第一。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儘管歐元區第2季GDP年增率初估值為1.2%,略遜於市場預期,但經濟溫和復甦趨勢不變,且邊陲歐洲國家經濟穩健增長,成熟歐洲 國家的景氣更是穩定,因此,JPMorgan證券預估,第3季GDP有望增速有望回復至1.8%。 不僅上半年國人月月追捧歐股基金,巴洛克表示,根據EPFR統計,國際資金今年來也是月月進駐歐股基金,累計淨流入直逼千億美元,達941億美元,顯見來 自基本面推升的多頭行情,更能獲得資金青睞。另外,歐元弱勢有助於提高歐洲出口產業競爭力,企業獲利將是推動歐股未來多頭行情的主要關鍵。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從第2季財報來看,在歐元走弱、消費者信心回復下,歐洲企業獲利持續改善,歐元區7月經濟活動調查都較市場預期佳, 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回升至52.4,優於市場預估的52.2;服務業PMI終值則走高至54,優於市場預估的53.8,顯示歐元區實 體經濟復甦動能持續增溫。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從基本面來看,印度7月印度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是52.7,維持擴張,近期出口訂單與新訂單減去存貨雙雙擴張,雙赤字維持改善趨勢,看好印度經濟體質持續好轉。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印度股市上半年大幅修正,本益比來到2008年以來歷史均值以下,且投資前景佳、經濟數據改善,對中長期投資具極大吸引力。 ---------------下一則---------------  葛洛斯鐵口:Fed下月升息 學者保守:9月或12月 猶如擲銅板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Fed周三公布前次會議記錄顯示,理事雖預期升息條件接近成熟,但仍擔憂全球經濟與美國通膨疲弱,並特別點出對中國前景與美元走強的顧慮,對9月升息與否仍抱持開放態度,市場對升息時間點沒有全然把握,對推遲仍懷有一絲希望,惟葛洛斯鐵口直斷,Fed將在9月升息。 理事仍持開放態度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周三推文表示,Fed對金融市況的顧慮大於經濟情況,不論9月決策前經濟數據好壞,都會逕行升息。 曾任職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貨幣事務部門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萊特(Jonathan Wright)說:「感覺Fed對通膨是否仍將續朝目標邁進的疑慮加深,會議記錄對資源閒置消失將大幅推升通膨的預期感到質疑。」他認為,9月或12月行動猶如擲銅板機率各半。 會議記錄顯示,理事們7月28~29日開會時暗示,就業市場好轉讓他們更接近9年來首次升息,稱經濟條件已接近能支持小幅升息的地步,惟理事也表達對通膨頑固低迷的擔憂,憂達成2%通膨目標進度緩慢,保留升息的彈性。 中國經濟走疲威脅 上月理事對於是否該在9月或等待更多跡象顯示通膨增溫後才行動,少有著墨,凸顯仰賴數據的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陷兩難:眼看就業市場穩健增長,維持利率趨近於零愈來愈站不住腳,尤其經濟擴張已邁入第7年;另一方面,理事欲避免過早收緊政策的錯誤,特別是在通膨持續疲軟之際。 理事在上月討論中表示,工資何時成長以及是否將轉化為物價通膨升溫,仍存在高度不確定。多位理事也在會中警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恐對美國經濟前景構成威脅。 投資人解讀Fed對9月中升息缺乏信心,帶動美股周三盤中一度回升,美債走跌、美元走軟,金價創1個月新高。黃金現貨價繼周三收盤勁漲1.5%,周四盤中續漲0.7%至1個月新高每盎司1142.25美元。 【專家看Fed何時升息】 ●債券天王葛洛斯:不論經濟數據好壞,9月都將升息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費洛里:若失業率續降,9月將開始升息 ●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爾:美元急升、貿易逆差擴大,9月以後才會升息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美林:新興股 資金逃離2015-08-21 07:22:0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市場對於中國景氣衰退及連帶整個原物料市場不振的恐慌情緒高漲,根據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經理人減碼新興市場資產金額者也創下新高。但法人表示,新興市場中仍看好亞洲市場,建議可布局消費相關題材。 投資銀行NN Investment Partners統計,新興國家資金淨流出金額在近13個月的時間累計逼近1兆美元,是金融海嘯時的兩倍。 永豐新興向榮基金經理人劉玟君認為,未來一個月美國升息與否造成新興市場迎戰美元走升壓力,預期美國升息導致資金從新興市場外流趨勢短期仍未改變,新興市場股匯走弱導致震盪與測底,此時選市、選股難度升高,相對看好新興亞洲及相關消費題材。 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亞洲經濟工業化程度較高,非僅依賴原物料出口、更有機會受惠低油價環境,近月來跌勢相對輕,亞洲市場將扮演新興市場抗跌領漲角色。建議逢低可進場做中長期布局。 劉玟君認為亞洲多國上半年皆藉由寬鬆的貨幣政策提振經濟,但短期因外圍經濟不佳出口未能好轉,出現消費者購買力下降。 受到歐洲與中國需求大減影響,東亞地區出口額在今年第2季萎縮了5.2%,比第1季0.6%減幅大增,創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因此各國須積極提振內需以利經濟復甦。 投資建議上,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觀察亞洲今年以來表現,目前有實力站穩年線為中、日兩區,東南亞則面臨政治事件及經濟成長停滯或下降情況,布局建議以東北亞為主。 而面對美國9月升息機率升高,外資持續撤出新興市場,原物料價格也還在探底,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相關股市或類股表現走跌機率仍高。 目前仍以新興亞洲後市最為看好,建議可布局受惠貨幣貶值、原物料成本下滑或具下半年旺季題材效應族群類股。如劉玟君最看好中國消費類股表現空間。因目前本下旅遊旺季,鄰近的亞洲區本是中國遊客的主要觀光路線,惟韓國有MERS干擾、馬航空難後轉往泰國的中國遊客,短期也可能受到爆炸案影響,加上人民幣短線有趨貶預期心理,接下來的中秋、國慶等假期,可能更多傾向留在國內觀光消費。 ---------------下一則---------------  花旗:油價將步入3字頭2015年08月21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經濟疲弱衝擊原油需求前景、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拖累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跌到6年多來最低價位,即將步入每桶30美元價位的「3字頭」時代。 花旗預測,油價可能跌到金融海嘯時的低點每桶32美元。 挑戰金融海嘯低點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瀕臨每桶40美元關卡保衛戰,周三一度重挫5.2%,收盤跌幅縮至4.3%,昨繼續走跌,一度跌1.4%至每桶40.22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周三大跌3.4%,昨最深跌1.8%至每桶46.31美元。 油價已從今年6月的高點回跌逾30%,因為有跡象顯示,供給過剩的情況將持續下去。花旗預測,由於原油供給持續過剩,油價可能跌到2008年的低點每桶32.4美元。 Energy Aspects公司首席石油分析師賽恩(Amrita Sen)說:「我們預期今年第4季美國原油庫存可能升至史上最高水準,除非產量開始快速下滑。」 ---------------下一則---------------  美升息在即 全球REITs後市俏• 2015-08-21 01:32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2000年來Fed升息階段FEITs指數走勢 http://goo.gl/LzgWjO 中央銀行日前雖宣布放寬房市管制,但基本上打房政策還是持續中,想在 不動產獲利的投資人紛紛轉進海外不動產標的,甚至遠赴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參加明會,投信強調,其實想一網打盡且更有效率投資全球 不動產市場,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應是最好的選擇,尤其在美國即將升息前,更是布局REITs最佳時機。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表示,美國升息將成為提高REITs租金收入增加的動能,關鍵優勢已浮現,現在投資全球REITs正是時候;且根據以往美國 升息經驗,升息前不確定性通常會先導致REITs回檔修正,待升息確立後,房市與租金隨景氣上揚,REITs就跟著進入中長多行情,複製REITs與升息 相關經驗,配息率有機會達3∼6%。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指出,根據Bloomberg統計,投資各項主要金融資產投資報酬率,過去15年中有8個年度全球REITs 績效表現第一,年平均報酬率約14%,一舉超越股票、債券、商品等;其中商用不動產與景氣正相關、對利率敏感度低於住宅、目前全球景氣處復甦階段相對看好。 預期商用不動產的空置率持續下降、租金成長率將上揚,供需上來看,英、美主要商業區短期沒有大量建案釋出,整體處於供不應求狀況,處於正面循環而 相對看好;謝夢蘭強調,觀察市場上不動產入息基金多只投資全球REITs,當房市走下坡時,REITs可能往下跌,為避免這狀況,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 也會適時加入股票、債券等元素;歷史經驗顯示,在資金十分緊俏或升息循環末期時,適時加入特別股,能有效降低波動。 以總經、利率、房市基本面判斷,目前多頭趨勢下,回檔風險不高;謝夢蘭說明,如果後續跌5∼10%,仍是進場好時機,目前全球REITs資產規模日漸增長,吸引全球投資目光,持有一定部位全球REITs基金為核心資產,更能達到攻守兼備的優勢。 ---------------下一則---------------  動盪環境 歐洲REITs搶眼2015-08-21 01:32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德國的租金處於能夠負擔水平 http://goo.gl/6f8kfm 近期全球股、匯市震盪波動加劇,投資人心慌。不過,法人指出,歐洲REITs與全球股、債市或美股的相關係數分別為0.354、0.113、0.147,顯示歐洲REITs與其他股債市資產的低相關性,若將歐洲REITs納入資產配置,有助分散投資組合風險。 英傑華投資歐洲不動產證券基金經理人保羅(Paul van de Vaart)表示,在歐洲央行(ECB)全面量化寬鬆政策下,實質利率已趨近於零,歐洲不動產與公債利差拉大至約3%,高股利率持續吸引資金靠攏,也推升價格持續走揚。 且歐洲QE開跑後,貨幣供給成長加速驅動信貸成長,市場資金充裕,有助推升經濟復甦。且歐洲主要城市辦公大樓空屋率持續維持低檔,加上來自國外零售商和國內企業的需求使得租金上揚,條件好的購物商場與新建的購物中心,承租率也維持在高檔行情。 針對投資人關心美國升息的問題,保羅指出,REITs表現受GDP成長率表現影響,與利率走勢的連動關係較弱,反之美國升息,意味著經濟穩定成長,不見得對不動產市場產生負面影響。 亨德森遠見泛歐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Guy Barnard指出,目前歐股雖延續上一季波動不小的環境,但在歐洲央行ECB仍持續貨幣寬鬆政策下,大環境仍相對有利歐洲股市。 上一季地產類股份表現遜於整體股市,但由於基本面不錯,其實低檔仍有支撐買盤。以德國來看,住宅物業市場在過去五年已經有顯著成長,現時更占EPRA(歐洲公眾房地產協會)歐洲指數的15%,並高於2010年5月的1.9%。 景順歐洲大陸企業基金經理Erik Esselink表示,有兩大因素看好歐洲Reits表現。首先是歐洲版QE啟動後,用來估算房地產合理現值的折現率走低,增加房地產價值,不動產類股因此表現亮眼,未來仍有續漲空間。 第二是愛爾蘭,尤其是都柏林商辦市場的租金上漲,反映金融危機、房地產泡沫化後,商辦大樓供給萎縮、企業的租賃需求卻不減反增。且全球科技龍頭陸 續進駐都柏林,成立歐洲總部,如臉書、蘋果、谷歌與亞馬遜等,部分大型藥廠受到租稅優惠吸引,前往愛爾蘭設立營運中心,挹注商辦租賃需求。 ---------------下一則---------------  REITs 喜迎中長多行情2015-08-21 07:13:5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根據Bloomberg統計,過去15年中全球REITs年平均報酬率約14%,超越股票、債券及商品,尤其美國將走入升息循環,更有利REITs的中長期行情。 台灣房地產租金收益僅1.5%,想要從不動產獲利似乎難上加難,也間接促使投資人紛紛轉進海外不動產。但若想更有效率一次網羅世界各地的不動產,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投資主要的收益來源為租金與不動產增值利得,為投資人一圓「房東夢」的最佳選擇。 台新投信投資長莊明書指出,全球市場波動劇烈,經濟指標下滑居多,不過美國的新屋開工數字優於預期,美國居家修繕通路商Home Depot第2季財報亮眼,加上美股中的營建類股近八日上漲了11%,顯然都受惠於美國房市復甦帶動。 台新全球不動產入息基金經理人謝夢蘭表示,根據Bloomberg資料統計,投資各項主要金融資產投資報酬率,過去15年中有八個年度,全球REITs績效表現為年度第一,年平均報酬率約14%,超越股票、債券及商品。 謝夢蘭表示,商用不動產投資特性包括與景氣正相關,以及對利率敏感度低於住宅,目前全球景氣處於復甦階段。當經濟成長率好轉,失業率下降,民眾所得提升, 進而帶動消費者信心上揚。預期商用不動產的空置率持續下降、租金成長率也將上揚。另外,在供需面,英美主要商業區整體上仍處於供不應求狀況,因此,影響商 用不動產的各類條件,目前都處於正面循環。 莊明書補充,根據以往美國的升息經驗,升息前不確定性通常會先導致REITs回檔修正。一旦升息正式確立,房市與租金隨景氣上揚,REITs將進入中長多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表示,目前全球REITs股利率達5%,相較美歐公債利率水準仍具利差優勢,可望持續吸引資金青睞。 根據彭博統計,S&P 500指數不動產類股第2季獲利成長預估由財報季前的2.3%上修至10.5%。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指出,全球景氣穩健成長,目前A級商辦的收益率均較10年期債券殖利率高,收益優勢顯而易見。 ---------------下一則---------------  人民幣可望回穩 大陸債有錢力2015-08-21 01:32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加快匯改,但8月13日人行表示人民幣偏差矯正已基本完成,投信法人認為,本次人民幣貶值傾向一次性到位,待貶值壓力釋放後,波動將逐漸趨向平穩,對人民幣看法為短空長多。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人民幣長期仍是強勢貨幣,未來還會進入升值通道,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帳戶開放,也有利資金流入大陸境內債市,有助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種類和規模增長;加上大陸境內債市波動度低,大陸利率政策具獨立性,較不受美國升息影響,對系統風險具防禦性,因此依然看好大陸高收益債市表現。 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展望未來,隨著中國人行引導境內貨幣市場利率下降,加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改善,看好大陸房地產以中大型房地產企業為投資標的。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匯率衝擊對大陸點心債券部分是會受短期影響,但目前資金流動性供給仍然過剩,且此次債券短期下跌本身並非基本面問題,加上從微觀市場來分析,匯率波動對流動性的直接影響本就不強,因此現券的調整可能持續的時間應該屬於短期,可以把握債券價格下跌的機會逢低布局,操作上,觀察大陸基本面來看,地產可能是唯一的亮點,因此仍看好地產相關債券。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人民幣近期較為波動,導致債市也較為震盪,但信用債的基本面仍不受影響,加上歐洲、日本、大陸等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市場流動性仍然充沛,亞債中的大陸債券仍具投資價值。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副總裁莊志祥分析,收益率較高的大陸美元計價債券及可參與人民幣升值契機的離岸人民幣債券,是目前美國即將升息、高收益債券資金鬆動、以及大陸降息環境下的債券資金最佳去化管道。 ---------------下一則---------------  新興公司債回報率看升2015-08-21 01:32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公司債基金績效 http://goo.gl/xY8ChS 今年來新興市場多雜音,大部分股市表現不如預期,但新興市場公司債表現仍持穩,天達投資預估,未來一年新興市場公司債整體投資報酬率達5.75%,即便未來面臨美國升息環境,仍具相當吸引力,在價格回檔就是一個好進場點。 天達新興市場公司債券基金經理人何薇德(Victoria Harling)表示,主要是整體新興公司債基本面穩定,加上擁有較高殖利率、較佳的利差水準,所以,在債券市場中能有較佳的投資報酬率。 美國升息議題持續牽動今年債券市場的敏感神經,天達資產表示,從近期聯準會(Fed)傳達的訊息研判,即使美國啟動升息腳步,升息速度是溫和且緩慢的,即使在利率上升最顯著的情況下,預期未來5年新興市場債仍可望帶來正投資回報。 何德薇指出,然利率上升不代表中長期債券回報率會為負值,以新興市場公司債殖利率來看目前為5.62%,未來必須上升至6.77%以上,一年收益率才會呈現負值。 以2013年為例,當時市場擔憂量化寬鬆(QE)退場時,當時新興市場公司債殖利率最高也只上升到6.1%,以目前殖利率與存續期間評估,各類新興市場債券仍具良好投資吸引力。 何薇德也說,新興信用市場不僅相對成熟市場具投資價值,且風險也較新興市場公債低,目前新興信用市場相對美國信用市場保持較大的利差水準,提供升息環境下的保護,以新興信用市場相對美國信用市場的利差,目前看起來雖然相對合理,未來還有進一步收斂空間。 至於新興市場公司債違約率,天達資產管理預估,受到烏克蘭與原物料疲弱影響,2015年新興市場高收益債違約率將升高至5%,但若不包括烏克蘭的違約率將下降至3.5%。 何薇德說,新興市場公司基本面相對穩定,獲利持平,雖然原料相關企業的獲利可能惡化,但已反映到新興市場公司債價格上,由於新興市場債持有評等BBB到高收益的公司債比重維持在較低水位,槓桿風險在可控制的範圍。 天達資產管理預估12個月新興市場公司債回報率約5.75%,何薇德說,天達新興市場公司債基金回報率通常會比對比指數高1.5∼2%,近期價格雖下跌,反倒是不錯的買點。 ---------------下一則---------------  新興貨幣債 打進冷宮2015-08-21 07:11:4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GCLMSR 美國將升息,美元強勢,新興市場貨幣趨弱,加上人民幣最近貶值,今年以來,在所有債券型基金中,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基金表現最差,跌幅接近一成。 理柏(Lipper)統計,年初到8月14日為止,在所有債券型基金中,以巴西債券基金的跌勢最凶,高達17%,其他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基金的跌幅介於7%到10%之間,大多數的跌幅落在9%以上。 相反的,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強勢貨幣債券基金普遍有正報酬,尤其是亞洲強勢貨幣債券基金,在所有債券型基金中表現最優。今年以來,富達亞洲高收益基金上漲4.5%,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也有4.4%的報酬率。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供給面來說,美元相對亞洲貨幣走強,可能壓抑企業發行美元債券的意願,近一周亞洲(日本除外)發行美元債的規模也下滑。 就需求來說,許家豪指出,巴克萊報告顯示,人民幣重挫與續貶的預期,提高亞洲美元投資級債的吸引力,可能增加投資者後續對亞洲美元債的需求。 以富達亞洲高收益基金來說,由於主要鎖定美元計價的信用債,因此人民幣貶值的直接影響很小。 另外,新興市場短期債、新興市場公司債基金各有利基,今年以來的表現也不錯。短天期債券受利率波動的影響小。 ---------------下一則---------------  天達:公司債 先蹲後跳2015-08-21 07:16:1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8NXyGF 美國升息時點逼近,新興市場持續動盪。基金經理人認為,新興市場公司債比成熟市場公司債有投資吸引力,且風險低於新興市場公債,較能抵擋升息的衝擊。 天達新興市場公司債券基金經理人何薇德(Victoria Harling)昨(20)日來台表示,依歷史經驗,在美國升息時,新興市場公司債價格先跌後漲。未來一年,預估新興市場公司債可望有5.7%的報酬率。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從2004年3月開始升息,到2006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從1%快速上揚到5.25%,新興市場公司債價格先走低,然後反彈,利差從300個基本點(1個基本點是0.01個百分點)縮小到185個基本點,創造資本利得。 何薇德指出,有別於Fed上次的急速升息,這波升息步調趨緩,聯邦基金利率到後年年底才會升到2.25%,推估新興市場公司債的年化收益率可達5.5%。 何薇德表示,目前新興市場公司債的殖利率是5.6%,高於美國等成熟市場的公司債。不論投資等級債或高收債,新興市場公司債的吸引力都優於成熟市場同評等債券。相較美國公司債,新興市場公司債淨槓桿倍數也較低。 以美國B級公司債來說,淨槓桿倍數達5倍,新興市場B級公司債不到4倍。

1040820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3

全球型商品 抗震力佳2015-08-20 07:10:1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689cye 在不少國家的消息面、經濟面影響下,下半年來全球股市震盪加劇,股市表現也不若上半年佳,統計顯示,以全球型基金抗震度較高,凸顯均衡布局的較能抗波動風險。 統計MSCI世界指數下半年來僅微幅上漲0.7%,8月以來更出現0.9%的下跌,但個別市場走勢不,觀察266檔海外基金表現,有13檔不僅下半年來漲幅超過5%,8月來也有超過1.5%的績效表現,其中又以全球型比重最高,顯示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均衡布局相對抗震。 群益投信指出,在股市走了過去幾年的多頭後,隨著美國即將升息,加上新興市場貨幣走貶,投資難度及波動度都加大,因此均衡佈局的重要性也明顯提升,若擔心單一市場風險的投資人,可以區域市場方式投資,以降低波動度。 根據8月全球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經理人對於全球經濟的樂觀程度降低,有37%的經理人認為全球經濟將在未來一年裡增強,較3月高點的62%下滑,主要來 自經理人對大陸經濟的擔憂升溫,有52%的經理人表示,大陸經濟增速放緩為最大的尾端風險。不過,僅有6%的經理人認為全球經濟將走向衰退。 ---------------下一則---------------  台股基金 布局良機到2015-08-20 07:11:37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台股昨(19)日一度跌破8,000點,眼看即將回測十年線,法人認為,低檔布局風險相對低,建議可透過表現凸出台股基金分批布局。 台股因經濟成長無法「保2」而重擊投資信心、MSCI已連八降台股權重、技術指標9日KD、9周KD值都在低檔鈍化超賣區,上市櫃公司第2季財報表現不如預期,且對第3季展望保守等影響,使台股自高點至今已下修20%,短線觀望氣氛濃厚。 但觀察投信發行84檔台股一般型股票基金,近1月、近3月和今年以來都打敗大盤,且今年以來報酬為正共有18檔,其中,富蘭克林華美台股傘型之傳產、第一金創新趨勢、新光台灣富貴、宏利台灣動力等四檔基金都還有5%以上的報酬率。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指數已來到8,000點附近,已離十年線7,750點不遠,在低檔布局風險相對低,建議可透過表現突出台股基金分批布局。 林佳興表示,台股仍然有創新高以及未在相對高檔個股,布局上維持選股不選市策略操作,只要是7月營收創新高,或第3季展望優於預期,可作為布局優先選擇標的;族群上,蘋果供應鏈、金融股升息預期以及股息收入、以及潔淨能源等具有表現的契機,有機會成為下半年市場資金的主流。 ---------------下一則---------------  大中華基金 熱度不減2015-08-20 07:30:5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XNJUDR 統計7月國內投信總受益人數增加幅度前五大的基金類型,大中華相關基金就占了三名,包括中國股票指數型、區域型的大中華投資,以及中國A股基金,顯示在陸股7月初大跌後,投資人的熱度不減。 近一月中國指數型基金的總受益人增加逾1萬人;大中華基金因納入港股與台股,平衡A股下修風險,總受益人數也成長2,224人。 至於震盪幅度較大的A股,受益人數不減反增,顯示仍不乏欲掌握逢低加碼的機會的投資人。 大中華股市以中國馬首是瞻,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陸股自7月大幅下跌後,目前處於落底來回整理的階段,從總受益人數增加的趨勢來看,顯示投資人對於陸股後市仍有所期待,並等待底部訊號出現,伺機而入。 ---------------下一則---------------  跌怕了 中國將降 3率救市 學者估人民幣匯率續貶、降存準率2碼、降息1碼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于倩若、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股市低迷 中國經濟疲弱、市場資金緊俏、股市跌跌不休,市場一片降準聲浪,經濟學家預期人行將採取3率3降救市策略,繼調降人民幣匯率,本季將調降存準率2碼至18%,下半年降息1碼。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昨表示,今年全球貿易額很可能陷入負成長,顯示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外需嚴重不足,中國全年出口不容樂觀,不排除今後個別月份出口仍出現負成長。日前公布中國7月出口年減8.8%,進口年減8.6%,雙雙低於市場預期,且上半年進出口總值年減6.9%。 人行注資1100億民幣 彭博最新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測本季中國主要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存準率)料降2碼至18%,第4季有可能再降2碼至17.5%。經濟學家也預期,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將降息1碼,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現行2%降至1.75%,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4.85%降至4.6%。 民生證券、摩根大通(JP Morgan,小摩)等多家機構均預期近期將降準。小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人行周二進行逆回購顯示政策基調是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本季降準可能性大幅升高。 人行近日持續挹注市場流動性,升高擴大寬鬆預期。繼周二大規模執行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較上周擴增2倍,昨再對14家金融機構實施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共1100億元人民幣,期限6個月,利率3.35%,繼續釋放流動性,繼續紓解人民幣貶值而導致的流動性趨緊壓力。 陸股上證綜合指數繼周二暴跌逾6%,周三早盤續跌逾5%,狂瀉190點,摜破3600點,惟下午盤在醫藥、科技類股領軍反攻下上演V型大反攻,最多漲1.7%,震幅達6.75%,終場收漲1.23%至3794.11點。亞股包括日、韓、港跌逾1%,東南亞股市多平盤震盪。 大戶落跑散戶進場接 陸股周二及周三上午慘遭摜壓,很大原因是市場傳出中國政府計劃退出救市,周三午後多家上市公司公布擔任護盤救火隊的中國證金公司入股情況,帶動證金概念股集體奔漲停,刺激其他類股反彈,加上降準預期升高,均拉抬股市。 中國「國家隊」拼命救市卻難扭轉頹勢,原因日漸明朗。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持股逾1000萬元人民幣(160萬美元)的帳戶數量,在7月銳減28%,同時持股不到10萬人民幣的帳戶數量增8%,顯示投資大戶趁政府救市搶第1個倒貨退場。 不過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達8700億美元的挪威石油基金仍為陸股背書,其策略投資長Ole-Christian Bech-Moen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不改變對陸股的長線看法,今年準備逆勢加碼。 ---------------下一則---------------  陸股基金投資熱 由熱轉溫中2015-08-20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陸股在6月中旬回檔初期,因為法人持續看好,投資人對陸股買盤未減反增,但近期氣氛變了,投資人對陸股基金熱似乎開始「由熱轉溫」,銷售端指出,有些法人持續看好陸股,但近期投資人對陸股基金投資金額卻明顯縮手,申購金額似乎不如之前多。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陸股近日再度大震盪,主要是短期面臨上證4,000點心理關卡壓力,市場再度出現大盤將回落的預期,因此獲利了結賣壓出籠。 此外,中國人行先前進行1,200億人民幣逆回購操作,以緩解流動性吃緊的擔憂,但此次投放規模是2014年1月28日以來金額最大的逆回購操作,也讓市場擔憂人行本季降準的可能性降低,導致市場信心偏弱而加大陸股波動程度。 但法人指出,整體而言,官方救市的政策不會輕易退出,預計未來仍將提供陸股正向支撐,國企改革、一帶一路、環保政策、中國製造205等,將帶動中港台相關產業的中長線成長。 許廷全認為,在市場信心尚未回穩之前,陸股短線將維持區間震盪,建議投資人可透過擴大區域布局的方式,將中、港、台的優質公司納入投組合,同時可利用多元避險工具,才能在波動加大的市場挺得住、掌握到大中華的投資機會。 向威投顧資深經理劉文仁表示,上證綜合指數在4,000點以上賣壓逐步放大,套牢賣壓不小,投資人不要過度追高,因人民幣弱勢格局,該指數通常不易強攻,短期震盪整理可能性較大,區間3,500∼4,000點,用區間操作為宜,或定時定額,中長期的勝算相對大。 劉文仁說,若要投資陸股基金也要留意人民幣走勢,目前許多大投行仍預估人民幣匯價會朝6.6∼6.7靠攏,也就是說,人民幣未來一段時間續貶3%以上的可能性仍存在。若未來人民幣續貶,國內A股基金或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基金,可能會面臨匯損的壓力,但中國(H股)基金因為是用港幣報價,匯率變化的影響相對較小。 ---------------下一則---------------  陸股震盪 找尋加碼點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陸股持續震盪,近期還有人民幣貶值狀況,所幸政府政策性操作有助緩解資金緊俏疑慮,帶動投資信心回穩。圖�新華社 http://goo.gl/t05Tai 儘管陸股震盪持續,甚至近期還有人民幣貶值等狀況,但就整個大陸的資金面來看,上周人行400億人民幣的7天期逆回購操作,其釋放流動性之舉有助緩解資金緊俏疑慮,帶動市場投資信心快速回穩,也可望對大陸市場帶來穩定效果。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就大陸經濟基本面,預期下半年在政府基建投資以及房地產投資可能轉為穩定的背景下,投資增速有望回升,進而支撐整體經濟增速,整體來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投資持續看好政策面的確定性行業,包括軍工、國企改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受到出口持續惡化及匯率國際化的政策帶動,中國人行上周放手人民幣貶值,貶幅超過3%,也引發亞洲貨幣競貶效 應,另外也讓投資人對大陸經濟走緩程度的疑慮提高,短期人民幣大幅波動後,人行也出面表示本次調整已到位,預期波動將有所收斂。 法人指出,貶值效應長期對大陸出口的提振將有刺激效果,大陸A股市場在中遠洋及中海集運重組預期後,市場聚焦與國企改革題材股;另一方面,港股多反應財報公布結果,預期在國際情勢尚未明朗前,盤勢仍區間震盪。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隨著大陸相關政策出爐,有助提振市場信心,但由於資金輪動速度加快,建議透過由下而上選股,在大中華股市挑選具產業成長性與能見度的優質公司,同時搭配避險工具的操作,是目前投資大中華股市較佳的策略。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目前大陸政府做多心態仍相對濃厚,持續提出救市政策,但由於資金面動能短期被破壞,市場短期將進入觀望,股市將進入大陸政府極力護盤與解套或停損賣壓相互拉鋸,波動度將加大,建議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消費暨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指出,近期大陸政府不斷為市場釋放政策面利多,尤其在國企改革上的進程加速,促使投資人對央企的 改革形成利多預期,而後尚有10月即將召開的第18屆五中全會,預期將公布十三五規畫,加上深港通等利多,都可望抵銷人民幣貶值短期內對市場可能帶來的不 確定影響。 ---------------下一則---------------  全球股票基金 衝出佳績2015-08-20 07:04:3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Qo0cZT 今年來投資單一市場波動加劇,稍不留意報酬就由紅翻黑,全球股票型基金因為布局分散,再透過經理人精選投資主題,績效表現不俗,不少標的今年來報酬打敗全球股市,繳出兩位數報酬,成為戰勝市場波動利器。 復華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呂丹嵐分析,美國經濟動能較上半年提升,仍有利支撐全球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改善,歐洲、日本經濟亦可望維持溫和擴張,但新興 市場因人民幣走貶、美國升息等因素干擾,衝擊經濟及股市表現,因此現階段布局建議以成熟市場為主,搭配內需消費、金融、電信科技、醫療保健等主題式投資, 降低單一市場、產業個股風險。 復華全球消費基金經理人蓋欣聖表示,人民幣走貶引發亞幣貶勢雖衝擊新興亞洲經濟,但全球消費者將享受低物價,例如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價格創四年新低,將有 利帶動實質消費支出提升,此外,油價持續破底,預期下半年消費動能將逐月增強,對消費產業將是一大利多。隨全球消費趨勢由購買實體商品轉向購買服務,相關 的金融及電子消費產業同步受惠。 復華投信指出,歐美日景氣趨勢向上,但全球景氣動能略放緩,由於新興市場仍有美國升息等因素干擾,需要時間與空間整理,第4季應是較佳入場布局時點。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2015年全球景氣溫和復甦,但個別市場強弱不一,新興市場近期景氣雜音增加,成熟市場經濟復甦趨勢明確。投資策略上,看好成熟市場,全球企業獲利持續成長,逢回可布局,看好科技、醫療、金融類股。 ---------------下一則---------------  錢景有可為 麻煩四國不麻煩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麻煩四國盈餘成長率和本益比預估 http://goo.gl/Pdppgc 受累大陸經濟放緩和人民幣匯價調整,亞洲四國南韓、台灣、新加坡和泰 國被摩根士丹利證券點名為「麻煩國家(Troubled Ten)」,但法人指出,根據JPMorgan證券預估,亞洲四國今年企業盈餘成長率不乏兩位數增長,明顯優於全球,且本益比又比全球為低,意謂進場不用 擔心買貴。 保德信亞太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目前亞太除日本地區本益比僅約歐美地區的0.7∼0.8倍,評價面偏低,中長線來說,台灣投資價值已浮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點名為「麻煩四國」的經濟體,出口都得看大陸的臉色,目前大陸經濟動能放緩,自然首當其衝。 加上市場預期美國9月升息,亞幣短線走貶,近期台韓星泰大盤恐延續整理的格局。另「麻煩四國」接下來最大的系統性風險是美國升息,若美國確定於9月拍板升息,資金可能在10月回流新興市場,「麻煩四國」8、9月震盪後,第4季有機會擺脫陰霾。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儘管近期亞洲匯率受到人民幣匯價調整的影響,股市走勢也較為疲弱,但回歸到基本面來看,台灣、南韓與新加坡仍不乏兼具產業能見度與獲利成長性的公司,股價經過修正後,反而顯現價值面的吸引力。 尤其是美元強勢有利提振台灣與南韓的出口,同時挹注獲利與匯兌收益成長,預計在美國經濟持續復甦趨勢下,外銷歐美相關的類股,可望持續成長。 至於泰國雖然經濟基本面不如預期,近期發生的爆炸案短線可能影響觀光產業,但因評價相對便宜,企業財報仍交出不俗的成績,但由於美國升息前後的市場波動加大,建議透過組合基金擴大區域布局,靈活彈性調整具有成長性與政策支撐的國家與區域。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遭點名的亞洲四國和國際股市高度連動,易受國際雜音影響而震盪回檔,搭配國際黑天鵝事件,常淪為外資套現市場,連累四國股市短線修 正回檔,受陸股自6月初回檔牽連,近兩個月亞洲四國平均修正幅度已近1成,短線明顯修正,若籌碼能趁機沉澱,留下有實力的投資者,相信未來隨全球投資氣氛 回溫可望率先反彈。 ---------------下一則---------------  台韓星泰 股市逢低買2015-08-20 07:10:5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受累大陸經濟放緩和人民幣匯價調整,亞洲包括南韓、台灣、新加坡和泰國,被摩根士丹利證券點名入列為「麻煩十國(Troubled Ten)」,不過根據JPMorgan證券預估,這四國今年企業盈餘成長率不乏二位數增長,優於全球,且本益比又比全球低,進場不用擔心買貴。 摩根投信分析,近期亞洲國家短期盤整,中長期來看,此時憑基本面找買點進場更符合巴菲特「別人恐懼我貪婪」長期投資法則。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指出,遭點名的亞洲四國和國際股市高度連動,易受國際雜音影響震盪回檔,搭配國際黑天鵝事件,常淪為外資套現市場,連累四國股市短線大幅修正,最近二個月受累陸股重挫走勢,亞洲四國平均修正幅度已近一成,籌碼若能趁機沉澱,未來隨全球投資回溫可望率先反彈。 羅傑瑞指出,亞洲經濟是全球成長動能最強勁的區域,第4季向來是新興亞洲企業獲利旺季,不論是出口科技股或內需觀光股,根據JP Morgan證券預估,亞洲四國今年平均盈餘成長逾一成,有望為四國股市形成強勁下檔支撐,南韓和泰國今年企業盈餘成長率均有二位數,台灣和新加坡預估也有3%至5%實力,均顯著優於全球1.6%的企業增長率,投資人可趁機檢視亞洲各國利多政策,選擇體質良好亞股,逢低分批進場。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指出,預料在美國升息期間,資金將偏好本益比低、經常帳盈餘的亞洲國家,相對看好印度、南韓、大陸等,建議把握目前修正階段,在第4季總經數據轉強、出口復甦及題材出現前逢低布局。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投資上建議避開走勢低迷的原物料,關注受惠匯率貶值的出口類股,先檢視第2季財報優異且跌深個股,在外在環境壓力減輕下,有強勢反彈機會。 ---------------下一則---------------  經濟內憂外患 日本出口成長放緩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陳智偉、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昨公布7月出口年增7.6%,較6月9.5%放緩,顯示日本經濟不僅面臨內需疲弱,海外需求同樣疲軟,不足以支持經濟步出萎縮,有待進一步刺激。 經濟有待刺激 日本7月對美國出口年增18.8%,較前月轉強,帶動出口成長超越預估的5.5%,但對中國等亞洲鄰國出口續走疲;7月進口年減3.2%,較預估的年減7.9%和緩,該月貿易逆差2681億日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顧問本田悅朗周二表示,日本需要對經濟注入多達3.5兆日圓,才能提振消費並避免經濟進一步萎縮。日前公布數據顯示,日本經濟上季萎縮1.6%(年化季增)。 本田悅朗表示,日本需要3.0~3.5兆日圓的經濟振興方案來協助低收入戶及退休族群,並建議以育兒協助或優惠券等形式把這些錢發出去,而不是加碼公共支出。 ---------------下一則---------------  今年第3度出手 越南盾再貶1% 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為緩和中國貶抑人民幣造成的衝擊,越南央行昨再次出手,將越南盾參考匯率下調1%至21890兌1美元,為今年第3度促貶,同時把越南盾交易區間自上下2%擴大至3%,繼上周三由1%放寬至2%後再擴1倍。 民幣貶擴大貿易逆差 據彭博報價,越南盾昨在河內盤中一度貶1.41%至22410越南盾兌1美元,較參考匯率折價2.4%,並使本月來累計貶幅擴至2.7%。 越南政府正致力維續出口成長,相較今年來已各貶15%及10%的馬元和印尼盾,越南盾同期僅貶約4.5%,不利於出口競爭。且越南對中國進口佔兩國雙邊貿易約75%,民幣驟貶恐使貿易逆差擴大。 澳盛銀行指出,下調參考匯率允許越南盾貶值,降低了央行進場干預壓力,但人民幣若續貶,不排除越南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下一則---------------  印度股市 擁改革紅利2015-08-20 07:04:5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2015下半年以來,中國股匯劇烈震盪牽動亞洲整體金融市場走勢發展,各國股匯表現波動程度也隨之擴大。但法人表示,可透過受惠濃厚政策改革題材印度股市與亞洲小型股,掌握亞股投資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表示,雖印度股市短線因消費稅法案進展遲滯受到干擾,但執政黨仍將尋求延長會期或召開臨時會議的方式力促通過稅法,仍正面看待政策進展與印度經濟發展與股市表現。 而印度經濟以內需表現為主要驅動引擎,與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連動性較低,相較整體新興市場成長動能放緩,印度相對正處於可維持數年的成長復甦循環中,企業獲利動能也有望觸底回升。 加上偏低而且穩定的通膨與低油價總經環境,以及官方積極推動增加基礎建設投資緩解供給面壓力的改革,看好印度股市長期投資前景。 至於亞洲小型股部位,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小型股因營收來源主要為本地需求,分布在消費以及科技與健康醫療等新創產業的比重較高,營運前景相對大型出口產業更為明朗。 以國內核備的9檔亞太區中小型股票基金以及54檔亞太區(除日本)股票型基金平均值比較,雖然今年以來亞洲小型股基金績效仍為小幅下跌,但跌幅相對一般型亞股基金明顯收斂,且長期績效也顯示小型企業的股價爆發實力充足。 ---------------下一則---------------  麥嘉華看美股「步入隱形熊市」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周一接受CNBC訪問時宣稱,美股已步入「隱形熊市」,從個股表現來看,近日即使大盤走高,下探52周新低的個股數量仍多於觸及52周新高的個股,不改未來半年美股恐大幅回檔40%的預測。 麥嘉華表示,僅追蹤美股主要指數,無法反映整體市場的疲弱狀態。例如,今年來S&P 500指數上漲1.85%,但其運輸類股已跌逾13%。而股市的衰弱終將爆發,使「我們以遠低於目前的價位水準結束這一年」。FactSet統計上周S&P 500指數共有37檔成分股觸及52周高點,同期下探52周低點的成分股則有34檔。 建議買進黃金 麥嘉華認為亞洲國家經濟走疲等將加深美股疲態。他建議買進黃金與金礦類股,同時警告遠離金融類股並在金融市場外保留現金。 ---------------下一則---------------  瑞銀 看旺美股股分回購收益題材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標普五百大企業近年來現金用於股分回購比例 http://goo.gl/MQJqQg 在美企獲利進入溫和增長之際,美企正掀起股分回購熱。據Birinyi Associates機構預估,今年美企進行股分回購金額可望達9,93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且今年至七月底止,美企宣布股分回購計畫金額,就超過2008、2009、2010和2012年的總和。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表示,股分回購(Share Buyback)主要是指公司運用盈餘買回自家公司的在外流通股分。 對一家企業來說,通常是以每股盈餘來做為公司獲利依據;而當一家公司自市場上回購自家公司股份後,公司在外流通股數將會減少,所以在盈餘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的每股盈餘會因為在外流通股數減少而跟著提高,同時帶動股價上漲。 張繼文進一步指出,在多頭市場的初期,企業的獲利通常都呈現大幅成長的態勢,此時股分回購策略對企業盈餘的貢獻較難以凸顯;但隨著企業獲利進入穩健增長的階段,股分回購的策略對企業盈餘的貢獻就顯得十分顯著。 根據彭博社統計顯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去年回購的股票價值超過5,500億美元,為每股盈餘挹注達2.3個百分點。 張繼文表示,在經濟成長動能進入溫和成長的階段,許多企業都熱衷透過此方法,一方面將公司盈餘返還給投資人,另一方面還帶動股價上漲,創造雙贏的局面。 但張繼文也指出,過去美國企業只要宣布回購股分,就能帶動股價上漲,但此現象近年有改變的趨勢;現在僅單靠股分回購,無法百分之百保證股價會上 漲,因為投資人還要看公司的業績是否實質成長;但只要公司獲利實質成長,再搭配股分買回題材,便能有效帶動股價上漲;谷歌就是個例子。 谷歌在宣布進行股分回購後,搭配盈餘出現實質成長,帶動公司股價在財報公布後的兩天便飆漲19%,成為第2季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中表現最好的資訊科技公司。 正因為看好此投資趨勢,瑞銀美國總收益股票基金便鎖定具備股分回購收益題材的美股進行投資,挑選具備發放股利及股分回購潛力的美國企業外,再透過 高股東權益報酬率與低負債權益比等雙指標的篩選流程後,精選出基本面優、同時兼具股分回購收益題材的優質企業進行投資,全面掌握今年美股的潛在上漲動能。 ---------------下一則---------------  美中小型股基金 績效抗震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Fed升息前後美股表現 http://goo.gl/412Ycj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最快可能在下月登場,法人分析,回顧60年 來美國聯準會歷次升息,不論是前3個月到後1年,中小型類股平均漲幅均優於大型股,儘管近幾次美國升息,全球股市先抑後揚,7檔中小型股基金也相對抗震, 近一年來平均績效近10%,若長抱3年,平均績效更上看50%。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江宜虔分析,全球經濟進入「慢成長」的階段,投資應著重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型股,目前特別看好包括醫療器材、全球消費、創新科技及創新金融,營運規模有機會在未來3∼5年大幅擴充。 在美國升息前後,美股通常是小幅修正,其後多數時間走高,根據美銀美林最新預測,美國小型股今年獲利增長下修至2.8%,但若扣除能源類股,獲利增長幅度仍達8.1%。 江宜虔指出,過去升息循環前後,中小型股價表現均優於大型股,且目前企業手邊現金比重仍高,加上聯準會不斷強調升息步調緩慢,低利環境仍有助於企業融資環境,利於併購活動持續、推升中小型股股價持續活躍。 以台股來看,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仍有機會由中小型個股展開補漲,建議布局展望佳的中小型個股與績優傳產,食衣住行題材將會是長期最大趨勢,並開始留意明年具備成長優勢的科技趨勢股。 ---------------下一則---------------  新興市場失血近兆美元 13個月流出資金 相當於整個台股市值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經濟令人擔憂,加上美國聯準會(Fed)將升息,導致過去13個月流出新興市場資金逼近1兆美元,約是金融海嘯高峰期的2倍,相當於吸乾整個台灣股市市值。分析師指出,人民幣一次性貶值之後,更激化新興市場資金流出,隨著Fed升息迫近,撤出趨勢會更明顯。 新興市場股票減碼多 根據各國政府及NN投資合夥公司數據,在7月底止的13個月,19大新興市場經濟體淨流出9402億美元(30.7兆台幣)資金,幾乎是2008至2009年金融危機高峰3季期間淨流出金額4800億美元的2倍,介於台灣或南韓股市市值之間。 彭博數據顯示,台灣股市市值約8328億美元,南韓約1.16兆美元。 另外,美銀美林數據也顯示,基金經理人本月將對商品和新興市場股票的曝險降到史上最低。美銀美林調查的投資人中,約3分之1正在減碼新興市場股票,比去年3月中國債務恐慌升高時還多。3分之2的受訪者則認為,中國經濟惡化是全球市場的頭號「尾部風險」(tail risk)。 資金持續流出新興市場,加深新興市場經濟體由全球經濟成長火車頭轉為拖累需求元凶的憂慮。分析師表示,中國上周壓低人民幣匯價,加上投資人對Fed利率動向感到恐懼,可能使資金加速撤出新興市場。 新興貨幣貶值壓力大 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已創造惡性循環,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貶值抑制這些國家的進口需求,整體需求也因此下降。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數據顯示,今年6月新興市場整體進口年減13.2%。 凱投宏觀首席新興市場經濟學家薛林(Neil Shearing)說:「新興市場進口驟減反映更基本面的需求下滑,資金外流已導致內需萎縮,商品價格下跌則侵蝕商品生產國的收入,截至目前為止未見資金外流觸底跡象。」 新興市場貨幣持續承受貶值壓力,因為交易員認為,中國讓人民幣貶值形同拉起維持外匯市場穩定的錨。另外,陸股大跌也衝擊市場對北京當局提振經濟成長能力的信心。 ---------------下一則---------------  美國法人唱衰油價 「下探15~20美元」2015年08月20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油價本周在每桶41~42美元的6年半低檔徘徊,從今年6月的波段高點至今已大跌逾30%,但有美國市場法人發出驚人之語,認為42美元的油價還不夠看,未來還可能下探15~20美元,較目前行情腰斬。 《CNNMoney》報導,在美國金融市場享有相當名聲、資產管理業者Cumberland Advisor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的David Kotok表示,現在還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石油價格已經觸底,「每桶15美元或20美元的石油,很容易就會看到」。 全球原油需求降低 他分析,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大大降低了全球原油需求,而過去10年的美國能源革命又推升了供給量,加上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不願減產以拉抬油價。 不僅如此,若美國與伊朗達成的核武裁減協議上路,數十年來被美國經濟制裁拒於門外的伊朗石油,將大量出現在國際石油市場,屆時頭一個出手反制的國家,將是長期與伊朗不對盤的沙烏地阿拉伯。 David Kotok說:「沙烏地能使出的最厲害武器,就是以最低油價生產最多石油。他們有足夠財力,以低油價連續撐個好幾年,並以低油價抑制伊朗賺到油元,這其實是一場石油戰爭。」 報導提到,每桶15美元的油價看似誇張,但有些等級的原油,目前價格很貼近這個價位,例如提煉難度較高的西加拿大原油(WCS),目前就在每桶20美元附近。 ---------------下一則---------------  糧食需求增高 農金基金後市俏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前十檔農金基金績效 http://goo.gl/776bB0 聖嬰現象對農產市場供給是一大利多,法人表示,然受到經濟趨緩的影響,至今農產價格未來被反應,且預期未來產業內併購活動會逐漸升溫,加上農業類股價值面已具吸引力,企業獲利增加,相關股票會跟漲,股價前景優於農業市場。 德銀遠東DWS全球神農基金經理人劉坤儒表示,美、日、澳等氣象局皆有共識,今年聖嬰現象再次降臨。過去聖嬰現象期間,DAX農金指數多數勢上漲,且相較於MSCI世界指數表現優異,而肥料類股在聖嬰現象期間也大多呈現上漲走勢。 但今年聖嬰現象卻沒讓農價大幅走高,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說,2015年全球糧食供給不足,農金上游產業區間整理,農金指數 (DXAG)7月下跌3.04%,表現比全球指數(上漲0.77%)還差,肥料、乙醇和棕櫚油等原物料相關產業因美國升息預期升高,避險資金流出而表現相 對較弱。 林孟洼說,但美國農業部7月的全球糧食供需報告仍預估今年農糧供給將低於需求,因兩年來豐收造成穀物價格走低,使得耕作面積減少,收成因而降低, 而糧食需求則因人口增加以及經濟回溫而逐步走高。另外6月底美國耕地面積調查數據顯示玉米種植面積低於預期約200萬英畝,假設產率不變則玉米供給將因而 減少2%,未來將帶動穀物價格止跌並穩健上揚。 林孟洼表示,2014年和2015年農作年度是豐收的一年,然而糧食需求因經濟回溫而同步成長,全球糧食庫存雖然經過連續兩年的豐收仍然偏低,改善幅度有限,若有異常氣候等不利因素發生時,穀物價格容易出現反彈。 對於農金後市展望,劉坤儒則是相對樂觀,認為肥料類股併購案即將激勵股價上揚,此外鉀肥及氮肥庫存低於5年平均,由於庫存偏低,容易形成供需緊張,這也有利於價格彈升。 ---------------下一則---------------  亞債 將成資金避風港2015-08-20 07:29:1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j0Vg78 近期雖有希臘債務、中國股市下挫、人民幣驟跌,全球股債匯市出現劇烈震盪等利空,導致亞洲高收益公司信用利差擴大,然由於避險買盤進入美債帶動美債利率下行,第3季以來整體亞洲高收益公司債指數仍上漲0.29%。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全球經濟成長溫和,亞洲國家央行政策寬鬆貨幣為主。 市場資金趨勢追求高收益資產熱度不減,預期美國年底升息,亞洲高收益債券的高殖利率特性有抵禦升息優勢。 中國預計下半年維持降息降準趨勢及房市鬆綁政策,如果中國經濟動能有所改善,將會機會帶動亞洲出口成長機會,經濟進一步走穩,對亞洲高收債持續樂觀偏多。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彭博資料顯示,在美國升息效應逐步淡化後,近期過度低估的亞幣走勢可望大幅回升,當前殖利率高達7.5%,極具吸引力。 另外,劉蓓珊說,亞債與其他風險性資產相關性低,在外部風險及地緣政治因素頻傳下,亞債將是資金最佳避風港,適度布局可降低整體投資組合波動度,建議擇機增持。 今年以來,亞洲信用市場表現穩定,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商品價格下跌,亞洲通膨維持低檔,貨幣政策持續寬鬆,搭配中國房地產企業融資壓力緩和,亞洲高收益企業違約家數未再上升,有利支撐亞洲高收益債價格。 投資建議上, 保德信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分析,在美國走向升息後,高收益債與公債連動性較低,因此相對值得布局。 但近期因為大陸股匯市的不確定性,投資人對於風險較高的券種,譬如亞高收債,宜採取謹慎的態度。 ---------------下一則---------------  中國高收益債 投資新寵2015-08-20 01:39中國時報蒼弘慈�台北報導 近期人民幣貶值幅度大,讓民眾對投資人民幣商品有點心驚驚,但國泰投 信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古學敏說,中國股市只是短期間的波動,不致影響多數信用債基本面,且人民幣兌美元雖微貶,但相對其他貨幣來說仍相當強勢,加上中國高 收益債擁有4大利多,將是債券投資新寵,國泰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也將於8月31日上市,是前進人民幣資產不可錯過的新機會。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強調,近期人民幣貶值,正好讓民眾可以進場撿便宜、低檔危機入市,且整體來看,人行仍維持寬鬆政策,讓中國債券市場持續「慢牛」的趨勢。 古學敏表示,中國政府長遠要的是「穩」,因此投資跟著政府做就對了,至於中國高收益債的4大利多,包括中國債市發展空間大、到期收益率高於其他債券類別、人民幣相對亞幣強勢、無畏升息等,讓中國高收益債券深具吸引力。 國泰中國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趙志中則分析,這一次人民幣貶值不是為了救經濟,而是為人民幣申請納入SDR(特別提款權)來鋪路,才讓人民幣中間價 市場化較過去積極,一次性校正,這波跌幅可能達5%,但儘管人民幣兌美元微貶,長線來看仍相對亞幣強勢,加上未來經濟將是以中國、美國扮演領頭羊,匯率也 將會呈現雙強格局。 古學敏強調,美國央行9月有可能升息,對指體高收債市而言,短期內價格表現恐將受到局限,但以中長期角度思考,經濟面持續復甦前提之下,企業基本面將連帶受惠,加上全球市場流動性仍屬豐沛,高收益債券仍有良好的投資價值。 ---------------下一則---------------  高收債不怕股市跌 資金轉進避風頭2015-08-20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績效 http://goo.gl/zEzHZL 高收益債獲利大不如前,波動也不小,但是有一群高收益債基金「死忠」 者,在股市跌時,停利停損的資金不是放貨幣基金而是轉往高收益債作停泊,法人表示,因為高收債基金和股市連動高,在股市下跌時,高收益債價格跌幅遠比如股 市少,而且還有月配息,投資人將高收益債基金作避風頭的工具。 高收益債基金是否適合再介入?如果可以,究竟應買那一類高收益債基金?對這兩個問題,法人看法南轅北轍,如貝萊德投信因看好亞洲高收益債基金在近日募集一檔亞高收債基金;富達證券除了日前邀請歐洲高收益債基金來台作專題演講,在其銷售端除看好歐高收,也看好亞高收。 至於富蘭克林投顧則較看好歐高收和美高收益債基金;聯博投信則表示,在近期全球股市下跌,該旗下全球高收益債基金總是有會特定買盤進場申購,所以該類型基金是出現淨申購。 富蘭克林同時看好歐高收和美高收兩種高收益債基金,但該投顧協理盧明芬說,看好的理由並不同,看好美高收是因評價面便宜、有較高的殖利率;歐高收前景佳則由於歐洲則受惠歐洲央行擴大QE,利率風險低,有資金行情以及企業獲利動能回升,可望帶動該區的債券表現。 貝萊德投信看好亞洲高收益債後市,主要是因該高收益債的「CP值」高,貝萊德投信指出,以各類可提供利息收入的資產類別來看,新興市場債券及高收 益債券是少數能提供4%以上的收益率的資產,遠高於美國公債及美國公司債目前約為2.3%的收益率水準,目前亞洲高收益債券收益率高達6.8%,尤其是美 元計價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成本價格比更高,對追求收益的投資人來說,特別具有吸引力。 至於不知如何選擇那一地區高收益債的投資人,法人建議,可以考慮全球高收益債基金。 霸菱投顧說,目前不看淡高收益債後市,加上全球高收益債違約率2.06%仍遠低於長期平均的4.38%;殖利率高達7.02%,也高於其他債券;存續期間則僅4.56年,低於其他債券,即使9月中美國宣布升息,實質影響甚低,因此建議投資人維持高收益債的投資部位。 ---------------下一則---------------  中國高收債 三利多加持2015-08-20 07:21:3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儘管人民幣近期大貶,但中國目前具有「貨幣降息」、「政策主導特色下後的債務置換」以及「房市改善」等三大利多,有利高收益債表現。 昨(19)日國泰投信舉辦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記者會,債券投資部基金資深經理趙志中表示,中國大陸目前又面臨降息的壓力,但貨幣降息並不會馬上反應到經濟,通常要經過二至三個季度左右才會反映到經濟上,且近一次降息是在去年11月,推估降息效果將於下半年反映於實體經濟。 高收益債券部位,雖整體高收益債市短線會因聯準會(Fed)升息動態,價格受到侷限,但國泰投信債券投資部副總經理古學敏表示,在企業基本面與全球市場流動性仍充沛等利多下,中長線仍具有投資價值。 古學敏認為,中國高收益債商品具有「中國債市發展空間大」、「到期收益率高於其他債券類別」、「人民幣相對亞幣強勢」以及「相關度低,無畏升息」等四大利多。 他說明,中國債市規模與經濟規模卻存在明顯的落差,至2014年6月為止,中國債市只有經濟成長率的53%,顯示中國債市未來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另據統計,中國境內外高收益債的到期收益率在5%~9.9%,相較歐洲及美國高收益債的4%~6%來得高。 資債券主要是收取固定息收,因此到期收益率高低是選擇債券投資標的的重要指標。 市場預期人民幣相對亞幣未來維持升值趨勢,對於債券投資人也是一個利多,且境內中國債市為封閉市場,和新興市場債、全球高收益債及投資級債呈現負相關。 他認為,即使美國啟動升息,中國高收益債不易受影響,也將能有效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投資操作上,債券投資部研究分析資深經理吳艷琴表示,在點心債的部分將放較高的比重。 她說,目前有降息的優勢,加上人行近期人民幣調降的動作,高收益點心債的指數的收益率自2011以來相對高檔,市場相對具有吸引力,投資組合部位,也將分散於多檔券次,掌握投資機會。 ---------------下一則---------------  寬鬆環境 布局首選亞高收債2015-08-20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統計第3季以來亞洲高收益公司債指數上漲0.29%,雖然近期陸股下挫,加上人民幣連續3天重貶,全球股、債、匯市劇烈震盪,造成亞洲高收益公司信用利差擴大,由於避險買盤湧入美債帶動殖利率下行,整體亞洲高收益公司債指數也跟著上漲,顯示在資金寬鬆環境下,亞高收債仍是分批布局佳機。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亞洲國家央行偏寬鬆貨幣,激勵資金趨勢追求高收益資產熱度不減,預期美國今年底前升息,亞洲高收益債券的高殖利率更具抵禦升息優勢;且大陸維持降息降準趨勢及房市鬆綁政策,亞高收債觀察重點在大陸房地產債券,預料美元強勢對亞洲高收債持續樂觀偏多。 觀察目前大陸基本面,地產可能是唯一亮點;鄭易芸指出,大陸寬鬆政策、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有限、房屋貸款首付比率至少達3成以上、房價增長與收入大致相同,因此不具短期房地產泡沫疑慮,看好房市續復甦,未來房價有機會維持增長。 宏利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王建欽認為,美國市場受升息壓力而壓縮債市上揚空間,但亞洲投資等級債券仍擁有堅實基本面,除各國持續維持或擴大寬鬆外,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利差相對歐美同等級債券仍高,對資金有較高的吸引力,亞洲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後市看好。 群益亞洲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強調,美國升息預估幅度小且速度緩,及歐洲、日本都還在寬鬆,市場資金依舊充沛;亞洲新興市場投資級債券利差較一般投資級債券利差大,美債殖利率區間波動下,亞債波動也相對有限,具進可攻、退可守特性,應是當前環境下,保守穩健配置不可缺資產。 其中人民幣債券因人民幣挾一帶一路、亞投行及SDR等效應,題材多元且長線走勢看好,法人認為,人民幣計價資產配置可望形成避風港,續吸引資金湧入,後市可期。

1040819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6

今年來海外基金 日本、大中華績效靚2015-08-19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今年來投信發行各類海外基金平均績效 http://goo.gl/B5BSF2 近期全球股市受諸多利空衝擊,出現較大震盪,但觀察今年以來主要股市 表現,以大陸上證漲21.43%表現最佳,日本也大漲18.74%,反應到海外基金績效,統計投信發行266檔海外股票型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以日本基金 17.86%表現最佳,其次是大中華基金13.36%,歐洲基金6.71%第三,值得後續布局追蹤標的。 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日本從政策持續、企業成長、資金動能三面向觀察,長期投資價值趨勢不變。擴張財政及寬鬆政策,使日本企業產能回流刺激景氣,內需股、工廠自動化類股,IT服務類股均將受惠,後市看好蘋果概念股,化妝品,觀光客概念,內需營建等類股。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日股重返強勢行情,日銀是否再度貨幣寬鬆,全看第3季經濟數據表現,預料增長可望逐季回溫,外資續入,有助出口類股包括電子零組件等日圓貶值受益族群表現。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大陸政府做多心態相對濃厚,續提出救市政策,但資金面動能短期被破壞,市場短期進入觀望,股市將進入政府護盤,與解套或停損賣壓相互拉鋸,波動加大,建議投資策略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強調,深港通將開通,深圳市場重要性與日俱增,相較上海股市而言,深圳中小板成長性及爆發力更強,近年來市值、掛 牌家數及成交金額都急起直追,且成份股多搭上政策扶植機會。在政策支撐下,陸股仍將有多元且穩定增量資金入市,後市可望逐步轉為慢牛市。 ---------------下一則---------------  央行救經濟降息 恐促資金外逃2015年08月19日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主計總處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保2失利,市場預期央行為救經濟,降息壓力升高,凱基投顧表示,如果央行降息,短期內恐加速金融市場資金流出,且降息與否將影響銀行業者後市獲利,預期台灣央行將維持利率到明年底。 凱基指出,台股成為資金停泊港口有其吸引力,特別是1997年成功抵禦了亞洲全面性金融危機。如果央行降息措施一出,恐讓資金短線出現外流的現象。 降息影響銀行獲利 以全球市場資金布局來看,凱基投顧指出,年初迄今FINI(外國機構投資人)淨買超台股約47億美元,僅次於印度73億美元、韓國的55億美元,資金從新興市場流出約450億美元,由於受到美國聯準會(Fed)利率影響較小,新興市場仍是資金避風港。 除了資金外流效應外,凱基投顧預期,央行的降息與否也可能考量金融環境,由於近期台灣銀行股淨利差(NIM)約1.2%,僅高於日本的1.1%,低於中國的3%及香港、新加坡的4%,因此降息與否,可能影響台灣銀行業獲利。從目前寬鬆的貨幣政策、低利率環境,加上整體市場需求不振等因素來看,凱基投顧預期,台灣央行將維持利率到明年底。 貨幣競貶有利外銷 相較之下,歐系外資認為,因為出口疲軟與國內需求不振,台灣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是2012年第2季以來新低,預期下半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會升高。 對於台股後市,凱基投顧認為,近期台股下挫,散戶面臨斷頭或停損壓力,由於貨幣出現競貶,有望舒緩台灣外銷廠商,對電子業有支撐,但金融股可能面臨以人民幣計價的相關產品,後續出現匯兌損失;傳產則以紡織、生技股相對抗跌。 ---------------下一則---------------  傳產基金績效猛 三檔逆勢成長2015-08-19 07:00:2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aIK4Nv 受股市回檔修正影響,7月國內台股基金規模較上個月減少180.77億,但在151檔台股基金中仍有三檔基金規模逆勢增加,分別為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摩根台灣金磚基金及統一經建基金,其中又以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規模增加最多,且今年以來仍維持雙位數報酬表現。 根據截至8月14日理柏資訊統計,82檔國內股票型基金今年來績效排名前十名的基金表現皆優於大盤。 其中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今年來漲幅達10.78%,表現居冠,且該檔基金今年來、六個月與一年期績效表現皆排名82檔同類基金的第一名。 觀看整體市場,台灣第2季經濟成長率遠不如預期,加上人民幣貶值加深投資人對中國經濟成長動能的擔憂,台股8月18日失守8,200點,今年來跌幅擴大至9.26%。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現階段操作方向將攸關今年最關鍵的時候,電子股受惠於台幣貶值已有止跌回穩跡象,後續若能以盤代跌,時間換取空間,則有機會在第3季利空消化完畢,並在第4季出現好的反彈機會。 針對現階段布局方向,楊金峰指出,美歐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對以出口美、歐為主的傳產業者仍屬正面,現階段佈局首選與歐美景氣相關度較高的產業,如紡織、製鞋、運動休閒、房市等相關產業。 另外,在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設廠的傳統產業,需求端大都為北美與歐洲,工資與匯率較大陸有優勢,經理團隊看好其後續發展。 投資建議上,楊金峰則表示,目前將避開與中國及資本支出相關的產業如,零組件、工具機、汽車等,轉向如食品、便利商店等基本民生消費。 ---------------下一則---------------  利多政策加持 陸題材股活躍2015-08-19 01:3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指數表現http://goo.gl/f1Fq1m 經濟低迷,中國人行放手人民幣大貶刺激出口意圖明顯,但觀察全球主要指數8月以來表現,16個正報酬中以深圳綜合指數最大,第2高是上海綜合指數,均超過7%,代表陸股應會逐步擺脫7月大幅修正走勢,在利空因素已反映至價格後,將開始啟動反轉向上動能。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大陸現階段持續擴大持穩力道,推出超過1兆人民幣長期專項金融債券發行計畫,進入下半年後,山西、四川、 廣西、陝西、寧夏等地開始提速對接一帶一路,新股發行仍暫停中,且滬、深兩市交易所修改融券交易細則,利多政策續推,題材股可望持續活耀。 陸股仍需注意資金是否趁反彈獲利出場;鄭慧文指出,此時布局應回歸基本面,尋找業績增速高公司,目前位於中報披露期,業績得到證實的公司走勢相對有支撐,跌多的成長股具備反彈操作機會。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目前大陸官方做多心態相對濃厚,救市政策企圖讓陸股回溫,但資金面動能短期被破壞,市場將進入觀望,股市在政府極力護盤與解套或停損賣壓相互拉鋸下,波動度將加大,建議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游金智分析,過去三個月國內投信發行A股基金績效,平均為負的10.82%,表現仍較上證指數的負17.51%抗跌,顯示標的眾多且資訊龐雜A股市場中,透過基金主動操作及選股較有機會分散風險保住績效。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強調,陸股預料第3季整理後,中長期續看好,因官方作多立場不變,場外配資大致清理完畢,融資餘額已回到安全水位,存量資金博弈將讓跌深的中小型股更具機會。投資策略上相對看好政策面已確定性行業,包括軍工、國企改革。 ---------------下一則---------------  陸股暴跌逾6% 上千檔跌停 跌破短中期均線 4000點成為重壓區2015年08月19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賣盤出籠 陸股周二暴跌逾6%,創3周來最大單日跌幅,因為4000點關卡久攻不破,最新房市數據降低官方續降存準率的預期心理,加上指數期貨結算將至,使不耐久候的賣盤大舉出籠,在期指領跌下走低,摜壓指數跌破所有短中期均線。 上證綜合指數昨天在電力、金屬與華北建設概念股領跌下,跌幅在下午盤持續擴大,終場大跌245.50點,跌幅6.15%,以3748.16點作收,幾乎收在當天最低點,且滬深兩市上千檔個股跌停,成交值達1.3897兆人民幣。 不僅如此,港股國企指數也跌1.75%收9個月新低10770.05點的,恒生指數則下跌1.43%。 期貨最低重挫8.8% 從技術線型來看,上證指數一口氣跌破周線3909.61點及月線3832.61點。由於上證指數的季線與半年線都在4000點以上,意味陸股現已跌破所有短中期均線。 陸股指數期貨重挫,是昨天陸股現貨大跌主因之一,其中滬深300指數期貨8月合約昨天盤中最低重挫8.8%,收盤仍滑落逾6%,且若觀察不同月份合約的價差,可看出期貨合約的月份愈遠,逆價差程度愈高,意味陸股短線在期指的賣壓不小。 上海華西證券分析師魏瑋說:「現在很難突破4000點的壓力,除非出現什麼利多,像政府進一步支持股市,或是經濟觸底反彈。」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7月在全中國70個大城市中,有31個城市的新屋價格上揚、27個城市的房價下跌,是16個月來首見上漲者多於下跌者,顯見中國政府移除部分不動產限制,有效支撐了房市行情。 香港麥格理證券中國策略主管Erwin Sanft說:「房屋市場的狀況變得更好,官方貨幣寬鬆的機會就會下降,這對股市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認為,陸股還在震盪築底階段,投資人無須過分悲觀,接下來要看官方是否再推經濟穩增長的方案,以及穩定股市的新一波資金何時進場,來判斷這個階段是否將結束。 不少外資退場觀望 近期陸股震盪劇烈,使不少外資退場觀望。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統計,在8月12日當周,外資在陸港股市賣超5.31億美元,是過去10周之中第9周賣超。 上周五中國證監會表示,擔任護盤救火隊的中國證金公司不會退市,並將轉讓部分股票給中央匯金公司。德盛安聯投信表示,根據過去7年經驗,中央匯金公司每次進場護盤後的3個月~1年,陸股都有不錯表現。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在中央匯金宣布入市後,後3個月平均漲幅為4.55%,後6個月平均漲幅達6.74%,後1個月平均漲幅更達11.95%。 ---------------下一則---------------  曼谷爆炸拖累 泰國股匯市齊挫2015年08月19日蘋果日報【林文彬╱綜合外電報導】 泰國首都曼谷發生爆炸進一步衝擊市場信心,拖累泰國股市昨寫下19個月來最大跌幅,泰銖則貶至6年多來最低價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也普遍走貶。野村證券預測,這場爆炸可能使泰國央行提前降息。 央行可能提前降息 泰國股市曼谷SET指數盤中最多跌3.3%,收盤跌幅縮至2.6%,報1372.61點,觀光類股指數則創史上最大跌幅。在曼谷經營購物中心和高級飯店的Erawan集團股價收盤重挫11%,是2013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泰國最大機場營運商泰國機場公司(Airports of Thailand)股價也跌逾6%。 泰銖也受重創,兌美元一度貶至35.648泰銖兌1美元,是2009年4月以來最低,2日來累計貶逾1%。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帕拉修里斯(Euben Paracuelles)和文凱特斯瓦蘭(Lavanya Venkateswaran)指出,曼谷爆炸事件可能使泰國央行提前降息。泰國央行本月維持基準利率在1.5%,野村原先預測該行可能在第4季降息1碼。 除了泰銖,其他新興貨幣也禍不單行。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昨連續第4天跌到史上最低價位,觸及2.87里拉兌1美元,後來由貶轉升。印尼貿易數據不如預期拖累印尼盾貶至13851印尼盾兌1美元,是1998年7月以來最低。 ---------------下一則---------------  泰股短期震盪 中長線不看淡2015-08-19 01:34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魏喬怡、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年曼谷發生爆炸案後的泰股表現 http://goo.gl/k73tnH 泰國首都曼谷市中心發生爆炸,造成嚴重傷亡,目前尚無法確定是恐怖攻擊或反政府行動,但對於觀光業已帶來不小的衝擊,投資氣氛料將趨於觀望,投信法人預期泰國股市短線表現將趨震盪,觀光業首當其衝,但中長線仍不看淡。 野村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原本市場寄望於泰國政府將祭出新一波救市措施,加以旱象有所緩解、7月觀光人數亦呈現樂觀增長態勢等因素,有助股 市止穩,但隨著爆炸案發生,近期泰國股市跌破1,400點支撐的可能性升高,短線看法趨於審慎;不過,由於2016年基礎建設計畫將加速啟動,內閣政府亦 有機會實施普選、回歸常態,中期而言泰股盤勢仍存在止穩回升之條件。 黃靜怡表示,該爆炸案將衝擊泰國觀光產業與經濟成長,短線亦恐不利泰國股市表現,不過,中期盤勢仍有止穩回升機會,建議投資人採定時(不)定額方式參與泰國股市。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泰國第2季經濟表現還是不如預期,經濟上可能還會受稻米、橡膠等經濟作物供過於求影響,經濟可能會再下修。代工科技如硬碟也是供過於求的情形,汽車動能出口趨緩,旅遊業占比達15%,所以這次的爆炸案必定有影響。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東協基本面佳,因此長線仍樂觀看待,整體來說,單一區域投資風險波動較高,若看好東協國家長線投資價值,建議投資人可選擇區域型股票基金介入。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泰國去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後,觀光業陷入愁雲慘霧,隨著軍政府執政後積極推動觀光刺激方案,帶動觀光業復甦,今年上半年外國觀光人次較去年同 期成長近3成,市場也樂觀預期今年將有2,900萬人次的外國觀光客,如今曼谷發生爆炸案,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觀光業首當其衝,泰國股市亦將隨之陷入震盪。 不過,根據投信整理,近年來在曼谷發生爆炸案後,泰股不論在後1周、後1月或後3月均呈現漲多跌少的情形,可見政治雜音釐清後恢復正常經濟發展,泰股仍有表現機會。 ---------------下一則---------------  買泰國基金 首選區域型2015-08-19 07:10:06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uSsDmz 泰國首都曼谷市中心發生爆炸,造成嚴重傷亡,但投信法人指出,泰國近年來的政局動盪,往往在雜音釐清後,會有反彈行情,後續可觀察泰國觀光業的狀況,並留意加碼的機會。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指出,泰國去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後,觀光業陷入愁雲慘霧,隨著軍政府執政後積極推動觀光刺激方案,帶動觀光業復甦,今年上半年外國觀光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近三成,如今曼谷發生爆炸案,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觀光業首當其衝,泰國股市將跟著震盪。 不過,黃寶麗指出,泰股近八成為本地投資人為主,即使今年來外資賣超泰股,但在內資持續買超挹注下,支撐泰股下檔空間,後續要觀察觀光人潮是否回籠,另軍政府積極展開兩條高速鐵路,約將投入泰銖9,800億元,有望扭轉經濟情勢。 若是要逢低布局泰國股市,投信較建議以區域型基金為主。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單一區域投資風險波動較高,如看好東協國家長線投資價值,建議投資人可選擇東協區域型股票基金介入。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爆炸案恐衝擊泰國旅遊業對經濟貢獻,且中國大陸成為死傷總人數最多的國家,恐影響第4季旅遊產業旺季表現,加上政治風險上升,短線市場轉為保守觀望,而明年9月眾議院改選是否延期,也是後續須要持續留意的焦點。 ---------------下一則---------------  爆炸添利空 泰股基金觀望中2015-08-19 01:34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內目前共有8檔泰股基金,年來平均績效跌了10.1%,其中第3季以來隨新興股市疲弱且外資持續撤離就跌了5.81%,加上曼谷爆炸案的衝擊,短線績效恐難見起色,但法人預估下檔空間有限,建議投資人宜定期不定額操作來提高收益,或以區域代替單一國家以降低風險。 群益東協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根據統計資料,泰國今年第2季度遊客流量高居700萬人次以上,與首季相比大幅增長37.6%,以區域來看,特別是來自大陸、香港、馬來西亞國家和地區的遊客,增長61.9%。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表示,爆炸案恐衝擊泰國旅遊業對經濟貢獻,加上政治風險上升,短線市場轉為保守觀望,建議投資人透過區域型基金取代單一國家基金布局為宜。 明年9月眾議院改選是否延期,也是後續須要持續留意的焦點,短期投資操作上,建議宜保守觀望、反彈後減碼,並且轉向布局區域型基金取代重壓單一國家基金,避開政治風險干擾。 野村泰國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今年以來泰國股市表現已相當弱勢,使得SET指數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由15倍高點下滑至13.9倍,然而企業獲利一直處於下修態勢, 該本益比水準仍高於長期均值1個標準差,顯示景氣未見顯著改善前,泰股大幅反彈不易。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鑑於軍政府執政成效尚未顯現,加上泰銖兌美元今年來貶值逾7%,使得外資持有泰股意願不高,今年來賣超金額逾15億美元。 不過,泰股近8成80%為本地投資人為主,即使今年來外資賣超泰股,但在內資持續買超挹注下,支撐泰股下檔空間,未來可持續關注未來政局發展及明年第2季選舉推動情況,並留意觀光及內需復甦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投資印度 年底 勝率逾7成2015-08-19 01:34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觀察今年來全球主要股市表現,亞股除大陸股市漲幅逾1成以外,其他股市表現相對落後,泰國、印尼甚至淪負報酬,但統計2000年以來的近15年,印度每年8月到年底正報酬機率逾70%,且平均漲幅11.56%居冠,其他表現佳股市依序為巴西9.76%、墨西哥7.89%、俄羅斯5.73%、大陸4.1%、泰國4.07%,顯示現在應是加碼印度股市的布局契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71.01億美元,吸金力道居亞股之冠,根據歷史經驗顯示,只要外資持續買超,印度股市下半年仍有1成漲幅可期,印度基金後市看俏;原預估印度企業盈餘在2015、2016與2017的財會年度的平均年成長率達到18%,在能源價格走跌以及資金成本將因央行的持續降息而大幅下降下,企業盈餘預估值可望上修,再添股市助力。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Mike Kerley指出,印度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正在籌備當中,宏觀經濟數據也好轉,新投資週期正在醞釀中,為區內提供不少收益和增長機會。 年初以來資金持續流入印度,代表外資信心提升,主要因為外匯儲備處於歷史高位、撤銷對柴油價格的管制、煤礦拍賣、基礎設施開支增加、外國直接投資(FDI)放寬限制,均是重大改革積極推動的指標。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印度今年以來已有3度降息,效果已顯著發酵,製造業PMI指數從51.3上升至半年來的高點52.7,製造業活動又更進一步改善,顯示國內生產增長的強勁,新接訂單呈現一個穩定且加速的上升,製造業表現將有機會持續受惠政府大推印度製造的政策逐漸好轉,企業獲利有機會觸底回溫,國會雨季會期是否通過消費稅法案,將是短期觀察焦點。 ---------------下一則---------------  企業Q3獲利看增 印股勁揚2015-08-19 01:34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印度股市外資買賣超情形 http://goo.gl/2CEq5E 彭博統計分析師預估結果顯示,今年第2季印度Sensex指數EPS成長率將可能由負轉正,並續走升至第3季,對今年全年的EPS成長率預估值更高逾二成,預期印度股市仍將反應企業盈餘轉佳的利多。 柏瑞投信指出,股市長期終將反應總體經濟與整體企業獲利的基本面變化,由於去年自印度總理莫迪上任後市場對印股企業獲利過於樂觀預估,加上政策改 革與貨幣寬鬆的正面效應無法迅速反映在企業營運上,因此今年來印股企業獲利預估值遭遇逐步下調的窘況,但在總經持續復甦、政府與企業資本支出繼續擴大下, 企業獲利預估值遭下調的淨比例已漸獲改善,印股後市看俏。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股票專家Rana Gupta認為,儘管近日印股市況波動,基於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及企業獲利改善,印股在中至長期的前景仍然看好。 Rana認為,印度政府放寬貨幣政策,為未來的GDP成長提供了支持,整體的市場環境有望支持印股走多;短期而言,印度經濟應將循序漸進地復甦,只是股市市況波動的可能性增加,然而中長期前景顯著較佳。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當前市場資金仍需要積極套利以擴大收益,因此避險資產並非是資金的優先選項,反而是殖利率較高、企業獲利較強、且相對價值依舊合理的股票資產,印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竄出。 富蘭克林坦伯頓印度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表示,印度目前正處於偏低且穩定的通膨水準以及較為寬鬆的金融環境,國際收支帳也有所改善,加以莫迪政府致力緩解供給面壓力等因素帶動,印度可望進入強勁結構性成長循環。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強調,印度整體經濟狀況仍是新興市場最佳,不但GDP獲得上修,財政赤字及經常帳赤字雙雙獲得改善,本益比也回落到長期均值附近,投資價值已經浮現。 林光佑也說,印股旺季多半在下半年,目前利空因素也已幾乎完全浮現檯面,可掌握利空出盡的反彈契機。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莫迪去年走馬上任來,不僅為外國企業營造一個較為友善的經商環境,也提供較好的社會福利計畫,若能延續先前的改革方向,將有助於印股向上動能。 ---------------下一則---------------  利率混沌 股份回購投資概念正夯2015-08-19 01:34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過去五次美國利率上升時期S&P500指數表現 http://goo.gl/pelubq 美國經濟持續溫和擴張的步調,讓美國成為少數可望在今年進入升息循環 的國家之一。因此,市場現正屏息以待Fed在台北時間周三凌晨公布的決策會議紀錄,法人指出,因為利率走向混沌未明,帶動「總收益投資」的投資概念近年來 在美國大行其道,讓想掌握美國成長動能卻又不想暴露在過高波動下的投資人,得找到相對放心的策略。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美國升息雖會造成美國公債殖利率彈升、美國股市短線受挫,但只要升息背後代表的是美國景氣持續擴張、經濟成長前景持續轉好,美股長線仍可望持續走高。 以2013年5月的經驗為例,張繼文說,當時的Fed主席柏南克釋出QE退場訊息後,一度拖累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原本的1.5%彈升至2013年底的3%,S&P 500指數在5、6月時也震盪走低。 但進入2013年7月便因財報優異而帶動股價反彈,甚至創下波段新高,且多頭走勢還一路延續至今。 張繼文進一步表示,若再從歷史經驗的角度來看,過去五次的美國升息循環中,美股(以S&P500指數為例)的牛市並未在升息時暫歇,在每 一次的Fed首度宣布啟動升息後,S&P500指數的平均漲幅有33%,多頭行情平均延續25個月,可見美國啟動升息後,並非多頭行情結束,反而 是另一波多頭走勢開始。 張繼文解釋,有別於傳統股票投資人僅重視資本利得和股息收益外,新的「總收益投資概念」還進一步涵蓋了「股份回購收益率」的概念,讓股市投資人多了一份潛在的報酬收益來源。 以瑞銀美國總收益股票基金為例,就是國內首檔鎖定擁有股份回購收益題材(國內熟知的庫藏股買回之概念)的美股進行投資,精選具有發放股利及股份回 購潛力的美國企業,結合股票股利收益及股份回購收益的總收益投資概念之外,還透過高度分散持股的投資策略,以掌握美股可能的上漲過程中之潛在總收益契機。 張繼文強調,升息通常呼應的是基本面持續轉好、經濟穩健復甦,美國7月新增就業達21.5萬人,顯示美國勞動市場持續改善,7月失業率維持於 5.3%的低水位,美國7月零售銷售月增0.6%,為連續第三個月穩定成長,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可以發現美國經濟的確站穩復甦態勢。 ---------------下一則---------------  生醫基金有亮點 股價修正後將掀攻勢2015-08-19 06:52:0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iotk9b 近期美股持穩,生醫產業展現爆發力,生醫基金跟著回神。法人分析,全球醫療保健產業本益比接近20年平均值,仍處合理價位,但評價面偏高,股價走勢恐較為震盪,建議中長線布局並平衡配置各次產業。 今年以來漲勢最強勁的生技類股,近一個月表現相對落後大盤的S&P 500指數。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認為,由於生技股在財報行情告一段落後,市場開始反映聯準會(Fed)可能於9月升息的消息,致部分投資人先獲利了結漲幅最大的生技股,故近期修正可視為獲利了結,而非基本面有所改變。 他認為,股價經過修正後更為合理的生技股,待市場反應完畢利空消息後,可望再掀起一波上攻走勢。 隨著美股持穩,近期出現強勁反彈,也帶動生醫基金整體表現。保德信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則指出,醫療保健產業中,生技次產業股價波動相對大,今年預估 本益比達21倍,評價面稍高,投資人恐較難掌握進場的時間點;更適宜的策略,是納入投資波動較小的製藥、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產業。 江宜虔說,2010年起,全球湧入醫療生化產業的投資金額明顯增加,每年續創新高,又以經濟持續復甦的美國最被看好,美國是全球人均醫療支出金額最大的國家,醫療支出占整體經濟成長率約18%,居全球之冠。 而美國醫療支出的擴張速度,估計在10年內皆會高於名目經濟成長率,這也將成為生醫基金中長線穩定表現的重要基石。 展望後市,張繼文表示,到8月底之前仍有許多重量級新藥題材可望陸續發酵,且接著第4季許多重量級的醫學會議即將召開,搭配10月開始的財報行情,因此預測,這些利多都可望支撐生技產業表現在9月後逐步走穩。 加上長線在人口趨勢老化及新興市場中產階級用藥意識提升的帶動下,預期到今年底為止,NBI指數還有上漲空間可期。 針對投資建議,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則指出,在美國升息前,大型製藥公司併購中小型生技公司的趨勢可望延續,尤其近期一連串的併購案消息,透露出大型生技股對中小型生技公司研發產品線的興趣,以罕見疾病與癌症新藥開發相關的公司,將會是今年併購重點。建議可透過定期定額的方式,參與生技中長期 向上的投資契機。 ---------------下一則---------------  首檔印尼債基金 下月開募2015-08-19 07:15:16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元大投信預計在9月7日至11日募集「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這是國內首檔印尼債券基金,募集上限是等值新台幣200億元,提供新台幣、美元、人民幣多幣別計價以及月配息機制,協助投資人達成適切的資產配置。 元大投信副投資長吳宗穎表示,儘管目前亞洲殖利率普遍偏低,但印尼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卻有8.6%,在亞洲區最高,其次是印度的7.7%、馬來西亞的4.2%。而且,印尼現階段具有經濟將反轉向上、政府負債低、財政體質佳、信用評等展望佳的多重優勢,預料印尼將是新興國家債市中最具投資潛力的國家。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林培珣表示,美國升息容易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價格,根據歷史數據顯示,印尼公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性低,價格無連動關係。當美國升息,公債殖利率往上走高時,印尼公債價格並不會直接受到影響下跌,且印尼公債具有高殖利率與流動性佳的特性,加上信評展望佳,今年以來外資持有比重創下歷史新高。 2011及2012年惠譽及穆迪分別將印尼主權信用評等調升至投資等級,今年5月因財政與經濟狀況穩定,標準普爾將印尼信評展望調為正向後,預料未來有機會跟進調升主權評等至投資等級。 在全球低利的環境下,想要追求穩定的高回報率,新興市場債券常是固定收益投資商品的優選。元大投信表示,由於各國施行寬鬆貨幣政策,全球債券市場中的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持續被壓低,預料債信品質佳,且殖利率高的新興市場債券將成為寬鬆貨幣政策下最具吸引力的資產。 ---------------下一則---------------  後收基金 首見零分銷費2015-08-19 07:14:2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VBRvY5 柏瑞投信搶先推出業界首支「零分銷費」的後收型新台幣及人民幣計價基金,鼓勵投資人至少投資三年,上周這檔基金已獲核准,核准時間比業者預期的早。 後收手續費基金一般通稱B股基金,有別於先收手續費的A股基金。投資人在銀行買基金時,如果不想先付手續費,也可以選擇贖回時再付手續費,持有基金時間愈久,手續費就愈低,如果持有基金三、四年再贖回,手續費會遞減到零。 後收型基金看似替投資人省錢,其實不然。基金公司在推出這類型基金時,因為要替投資人付手續費給銀行,因此會向投資人每年收取1%到1.5%的「分銷費」,但分銷費反映在基金淨值中,屬於隱藏費用,一般投資人不會有感覺。 由於前收型基金沒有這種額外費用,因此,時間愈久,同一檔基金的前收與後收型的績效差異會愈拉愈大,這成為基金公司與銀行「不可說的祕密」。 近年來,部分基金公司及銀行力推後收型基金,但市場動盪,投資人賠錢後投訴金管會,金管會因此要求基金要加註警語,明確告知投資人有隱含費用。 柏瑞投信開業界之先例,首度推出「沒有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這樣一來,這類型基金的績效會等同於先收型基金,投資人只要持有時間夠長,就不必付手續費。 對投信來說,該付給銀行的手續費一樣不能少,這部分的費用就要自行吸收。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坦承,去年就已醞釀自行吸收分銷費的想法,也訂出賠錢的計畫,希望基金規模擴大、市占率提升,基金經理費的收入也會增加。 柏瑞這次推出的後收型基金共三檔,都是原有的基金新增N級別(N代表不收分銷費),包括股票、債券及平衡型基金,即柏瑞亞太高股息基金、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柏瑞中國平衡基金。投資人只要持有三年,就不必付手續費。 ---------------下一則---------------  投信:短打未必賺 長抱可獲利2015-08-19 07:11:5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表示,要鼓勵投資人長期投資,才會推出後收型基金,而且,從數據上分析,長期投資才比較容易賺到錢,短線進出不一定能獲利。 柏瑞投信鼓勵長期投資,與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的經驗很有關係。這檔基金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募集,成立時規模14億元,金融海嘯重擊後規模縮水至4億元,但那時若熬過最艱難的時期,咬著牙做長期投資,終究可以獲利出場。 根據柏瑞投信統計,過去十年,不論是債券基金、高股息基金或是平衡型基金,持有一年的正報酬機率分別是80%、78%、84%;持有二年的正報酬機率是91%、87%、90%;持有三年的正報酬率機率更是92%、91%、93%。 根據非正式統計,台灣人平均定期定額持有期間是八個月、一檔基金的平均持有期限不超過兩年;基金投資人並不容易做到持有三年以上的長期投資。 ---------------下一則---------------  境外商品規模 遠勝投信2015-08-19 07:11:0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台灣的基金界都知道,各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規模很難養大,即使是績效好,也不容易受到投資人的青睞,有時還會因稍有獲利,就遭到投資人贖回。留不住資金的痛,才會讓柏瑞投信破釜沉舟推出免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截至今年6月底,境外基金總規模3.3兆元;國內投信發行的境內基金2.1兆元,從總體規模來看,已經差了一截。 細究總體基金規模的成分,境內基金有38%是貨幣型基金,這多只是資金停泊之用,不是資產管理業者的重點業務。如果算不含貨幣型基金的規模,實情是,境外基金總規模是境內的2.5倍。 以國人投資期限較長的債券基金為例,台灣人較鍾愛的是高收益債券基金,境外的高收益基金更是境內的六倍。基金業界都認為,除了境外基金業者比境內同類型基金早進入市場,後收型基金也是境外債券基金規模連年穩定增加的重要推手。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已經是投信發行、規模最大的境內基金,至今規模新台幣354億元,換算下來才11億美元;比起台灣人持有最多的境外高收益債基金,光是一檔就可以持有高達百億美元,境內基金規模小的可憐。

1040818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8日
公開
6

基金平台吸客 免手續費當籌碼2015-08-18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申購境外基金通路比較http://goo.gl/8Gt0JQ 根據統計,目前20∼45歲的投資人有70%都是上網買或瀏覽看共同基金各種資訊,為了爭取市占率,近期有二家基金平台都用「零手續費率」或「紅利點數折抵手續費」策略搶客。 向威投顧總經理仲向榮表示,因為投資人透過基金平台買境外基金,基金平台業者還是得付集保結算公司一筆傳輸費用,該公司「零手續費」是節省公關活動費用,以回饋給投資人,所以,只能限時給交易零手續費率制。 仲向榮說,民眾目前只要8月底前於該網路網站開戶,在今年10月底前,累計申購金額新台幣10萬元(含)以內,不限單筆申購或定期定額,也不限股 票型或債券型基金,並在都可以享有零手續費優惠。另外,該基金網有一個其他基金平台所沒有的特色是可以搜尋全市場手續費率最優惠的共同基金,可以幫投資人 找到優惠基金。 另一家基金平台先鋒基金超市也提供新開戶紅利點數折抵手續費,先鋒投顧表示,若親臨櫃台開戶,最多可獲得700點(申購手續費700元內可折抵至 0元),換算為單筆申購金額,債券型基金116,959元內、股票型基金78,037元內,手續費皆能用紅利全數折抵,不用多付任何1元。 先鋒投顧表示,8月就有4個基金系列「再降1折」的活動,折數從「股2.99折、債3.99折」,降至「股2折、債3」。 ---------------下一則---------------  景氣面臨短期逆風 台股醞釀長期買點2015-08-18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呈現震盪整理走勢,主要是重量級電子公司下調第3季展望,導致電子產業的基本面下修,加上美國升息預期攀升、總統大選的不確定性,市場信心明顯不足,使得量能無法放大。此外,由於漲跌幅限制調高至10%,當跌勢又快又急時,易形成恐慌性的殺盤,是造成台股短線震盪的主因。不過,如果沒有系統性風險發生,在經過一波修正後,投資價值已漸浮現。 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表示,雖然短線震盪醞釀長期買點,上檔仍面臨重重壓力,關卡突破不易,須待產業秩序重整,資金的觀望氣氛才可望逐漸散去。接下來可觀察大陸經濟與內需改善情況,智慧手機需求持續回溫,將有利庫存調整;美國升息進程與希臘債務議題發展,也是影響資金信心的因素。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現階段操作方向將攸關今年最關鍵的時候,後續若能以盤代跌,時間換取空間,則有機會在第3季利空消化完畢,並在第4季出現好的反彈機會。考量股價跌深就是最大的利多,佈局首選歐美相關度高的產業,如紡織、製鞋、運動休閒、房市等相關產業,避開與大陸及資本支出相關的產業如,零組件、工具機、汽車等,轉向基本民生消費,如食品、便利商店等。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產業方面,看好高階半導體、物聯網、風力發電、車用電子、自動化、航空運輸、製鞋、機能性成衣產業等長期成長趨勢。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台股下半年的表現仍持續看好。就未來3∼6個月而言,看好蘋果概念股、晶圓代工以及封裝測試族群、金融族群、汽車零組件、美國復甦概念股。相對地,營建類股、鋼鐵/水泥/橡膠類股、百貨等內需相關則較為保守。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預估,接下來期待半導體產業的正向循環、蘋果新產品帶動買氣、原物料價格大跌使得成本下降、金融業的獲利再上一層樓、自動化與工業4.0的發展帶動等。 ---------------下一則---------------  歐股買氣不間斷 今年吸金達941億美元2015-08-18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http://goo.gl/1pv2Ix 面對全球市場震盪不斷,歐日買氣持續獨步全球,不僅是上周唯二吸金的市場,歐股買氣更是不間斷,連續13周獲得國際資金青睞,上周再以淨流入35.39億美元,連四周稱霸全球,今年累計淨流入更高達941億美元,穩坐年度吸金冠軍寶座。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走貶,為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歐股不免隨之震盪,加上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不理想,但國際資金加碼歐股依舊不手軟,買氣連旺13周。 另根據7月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全球經理人正面看待歐洲景氣復甦及通膨增溫,看好度持續上升,加碼歐股比例達40%,在成熟市場中一枝獨秀。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雖上歐元區第2季GDP季增率初值不如預期,但因希臘議題好轉,預料股市氣氛將逐漸回溫,若本周希臘紓困金能順利到位,有望激勵歐股出現反彈行情。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歐股後市仍然看好,但IMF與德國對於希臘債務減記的看法歧異,接下來希臘債務發展的雜音,將會加劇歐股波動程度,建議透過財務體質穩健、營收來自海外、股利率優於全球的歐洲大型高息股來佈局較能發揮跟漲抗跌的效果。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近期資金集中流入成熟市場,展望歐美後市,美股關注焦點將落在周三的通膨數據,以及周四Fed即將公布上個月FOMC會議紀錄,投資人對升息看法意見分歧,預估短線美股持續波動將在所難免。 不過,醫療生技類股盈餘成長率高達13.79%,獲利面仍具備成長優勢,投資人可趁美股震盪之際,擇時進場或加碼布局。 至於資金動能偏弱的新興亞洲股市,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人行引導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與大陸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亞洲(不含日本)首當其衝,如新台幣及韓元兌美元隨之走貶幅度較大。 不過,預期人民幣匯價調整漸進有序,而非造成競貶恐慌,亞洲(不含日本)股市短線雖有震盪,若大陸經濟動能因此有所改善,將會帶動亞洲出口翻揚,經濟及股市進一步走穩。 ---------------下一則---------------  歐股超旺 吸金四連霸2015-08-18 07:07:4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kkvMBh 面對全球市場震盪不斷,歐日買氣持續獨步全球,不僅是上周唯二吸金的市場,兩地已連三周淨流入。其中,歐股是連續13周獲得國際資金青睞,上周再以淨流入35.3億美元,連四周稱霸全球,今年累計高達941億美元,穩坐年度吸金冠軍寶座。 上周人民幣兌美元意外走貶,新興市場買氣再受打擊,整體新興市場單周失血24億美元,首當其衝的亞洲(不含日本)賣壓最重,上周淨流出15.7億美元,已連續第五周呈現淨流出。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走貶,為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歐股不免跟著震盪,加上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不理想,德國第2季GDP季增0.4%遜於預 期,法國則與第1季持平,沒有太多利好消息加持,道瓊歐洲600指數上周下跌2.7%,儘管如此,國際資金加碼歐股依舊不手軟,買氣連旺13周。 經濟面沒有令人振奮好消息,但貝克表示,希臘政府與國際債權人達成第三輪紓困協議,投資氣氛可望改善,隨著希債雜音遠去,國際資金加碼歐股更有力。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指出,雖然人民幣意外重挫,造成歐洲相關出口類股修正,加上希臘援助爭議未解、油價走跌拖累能源股表現,導致道瓊歐洲600指數上周表現較為震盪。不過,歐股基金已連四周吸金稱冠全球,顯示資金動能仍有支撐。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雖然短線人民幣匯率仍然波動,但人行不會無理由放任人民幣大幅貶值,因此,不須過度憂慮,亞洲貨幣走勢可望回穩。 瀚亞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張正鼎分析,亞股擁有良好的財務基本面,再搭配東協經濟體與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即將陸續成立等題材,相信第4季亞股將會重回市場焦點,股、匯同步反彈的機會更值得期待。 ---------------下一則---------------  新興亞股 外資大調節2015-08-18 07:16:41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LBsbKc 人民幣大幅走貶,鄰近主要新興亞股首當其衝,外資除上周微量買超越南以外,全面調節其他亞股。南韓股市賣壓最重,台股及印度股市緊追其後。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匯率回穩後,才有利亞股後續動能。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無預警引導人民幣貶值,市場擔憂貨幣戰爭一觸即發,亞股全面下跌,印尼及越南跌幅最重,分別跌3.9%及2.4%。南韓遭外資賣超近5.4億美元,為三周新高,台股及印度也都遭賣超4億美元以上。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指出,中國人行上周連續三日大幅下調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匯價,亞洲貨幣跟貶,外資擔憂亞幣競貶風險恐衝擊亞洲消費能力,上周幾乎全面調節亞股。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人民幣短期內雖然大貶,但貶幅已達滿足點,加上長期仍然看升,因此人民幣相關資產後市並不看淡。美國9月升息機率升 高,外資持續撤出新興市場,原物料價格也還在探底。目前以新興亞洲後市最看好,可布局受惠貨幣貶值、原物料成本下滑或具下半年旺季題材效應的族群。 上周印度股市跌幅最輕,只有0.6%。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指出,印度總理莫迪去年走馬上任以來,深耕經濟改革已漸收成效。如果能延續先前改革方向,將有助於印度股市向上動能。 ---------------下一則---------------  日股多頭結束?法人:還早2015-08-18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日本股票基金已連續3周呈現買超,法人表示,主要是亞洲國家中日圓最先貶值,而日圓貶值及安倍經濟效益已逐漸顯現在企業獲利上,在內外資資金同步持續投入下,且股價估值便宜,日股多頭行情還不會那麼快就結束。 近期法人對新興亞股、陸股發出警訊,唯獨仍持續看好日股後市,即使日股已攀抵逾7年新高水準,日經225今年來漲幅已逾18%,仍不改法人看好度。 聯博投信表示,日本改革政策持續進行中,此應有利日股後市,例如日本自今年6月開始實施公司治理守則,主要在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及股東權益報酬率等。 日本企業過去為人詬病的即是資本運用效率不彰,企業偏好囤積現金卻不回饋股東,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提高股利發放或實施庫藏股買回,可望提振股東回報及股價表現。 再者是日本景氣復甦及日圓貶值效應,已讓日本企業獲利提升,聯博投信說,依經驗來看,日股走勢和日本企業盈餘具有正相關,然而,目前日股的價位仍較2007年的高點折價約10%,尚未完全反映企業盈餘復甦。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認為,在「安倍經濟學」的加持下,日本企業的獲利能力已明顯提升,市場預估今年日本企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可達5.1%,而明年更可能有逾18%成長,均為領先歐美企業的水準。 史蒂芬.多佛指出,日本企業獲利表現超越市場預期,大型出口商尤其受惠,並加速企業資本支出,預估一般就業人口薪資水準將能提升,進而刺激消費動能復甦,因此看好日股投資前景。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正因日本經濟基本面漸入佳境,外資前進日股不手軟,不但連續第四年加碼日股,今年來累計買超已突破320億美元,創下2001年以來年度買超之最,更支持日股在國際紛亂中逆勢突圍,今年來上漲逾18%,獨霸成熟市場。 水澤祥一說,尤其目前日股投資價值仍較過去幾次波段新高時的估值更便宜,如東證一部指數本益比約16倍,較2001年及2007年高點的51倍及23倍便宜許多,而且企業獲利動能更加強勁,目前每股盈餘約104日圓,也高於2001年及2007年的45日圓及97日圓,顯見日股還有向上空間。 ---------------下一則---------------  OPEC產量新高 油價瀕40美元西德州期貨下探6年新低價 布蘭特同步跌1.7% 2015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聯合新聞網 -中華新聞網【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跌跌不休 掌握全球4成原油供應的OPEC產量恐攀新高,加上美國產量居高不下,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疑慮揮之不去,油價跌勢難抑。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昨在亞洲盤一度挫跌2%至每桶41.64美元,逼近上周觸及的逾6年盤中新低41.35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同步下跌1.7%至48.35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與非OPEC國家間的原油市場爭奪,將更白熱化。伊朗官方通訊社(IRNA)報導,伊朗駐OPEC代表阿薩利(Mehdi Asali)表示,一旦伊朗出口制裁禁令解除、產能恢復,OPEC產量可望增至破紀錄的每日3300萬桶。 連14月超越產量上限 且阿薩利表示,伊朗2011年支持OPEC取消產量配額制是「一大錯誤」,成為伊朗遭遇國際制裁後,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與其餘會員國趁虛而入、導致伊朗市佔下降的原因,反映OPEC內部市佔爭奪可能也將加劇。 據彭博資料,OPEC在2008年7月曾以每日3280萬桶,締造史上最高產量紀錄。今年7月OPEC產量為每日3210萬桶,連14個月超越每日3000萬桶產量目標上限。 另據石油服務商BAKER HUGHES統計,上周美國投入使用的鑽油平台增加2座至672座,連4周攀升並創5月來最高,儘管數量仍比去年12月少近60%,卻代表美國原油產能正緩慢恢復。官方資料顯示,迄8月7日止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已連3周下滑,但較近5年同期平均仍高逾9000萬桶。 油價看跌至2016年底 CMC Markets駐雪梨首席分析師史普納(Ric Spooner)說:「(油市)基本面並無改變,市場續走低且毫無停頓。」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迄8月11日止當周,西德州原油淨多頭部位減少11%至9萬9748口,為避險基金等大型投資人8周來第7度減碼多單,空單卻升抵3月來最高,反映先前油價樂觀氣氛已消弭。 Citi Futures Perspective能源分析師伊凡斯(Tim Evans)說:「市場普遍認為油價將進一步下跌,油市看來已陷入供過於求的持久狀態,將使價格面臨下壓,且可能持續至2016年底。」不過,國營科威特石油公司(KPC)旗下負責國內銷售的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KPNC)位在Shuaiba的煉油廠昨發生爆炸起火,雖未傳傷亡,但使布蘭特原油期貨在亞洲盤後一度呈現小漲。 ---------------下一則---------------  境內生醫基金 績效抗震2015-08-18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境內外生醫基金一周績效前5強http://goo.gl/5o3FTt 近期人民幣無預警重貶,加上美元即將進入升息循環,讓全球股市再度震盪,今年來平均漲幅近15%的生醫基金,近期也出現難得的回檔時機,而在10檔境外生醫基金夾殺下,4檔境內生醫基金中,就有3檔擠進前5強,績效相對抗跌。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最快可能在下個月就進入升息循環,由於市場上多半以「現金流量折現值」估算企業未來營運狀況,折現率(利率)一旦調升,在相同假設下,折現值便會減少,成長型的生醫類股近期股價波動恐較為劇烈。 江宜虔說,近期較為抗震的生醫基金,多半不是重壓生技產業,而是平衡布局製藥業、醫療服務業、醫療器材業;舉例來說,雖然過去一周醫療保健類股走 勢較為疲弱,但中小型醫療器材類股相對活躍,甫宣布與Google共同研發新一代隨身血糖監測儀的Dexcom,單周股價大漲逾1成,製造家用洗腎機的 NxStage更是大漲超過2成。 法人指出,根據彭博最新統計,美國S&P500指數中,醫療保健產業55家企業中,已有51家公布財報,總體而言,第2季營收年增率達7.96%,盈餘年增率更達13.87%,均為各產業表現最出色的,預期財報數字也將成為推升下半年生醫基金表現的重要動力。 新光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柯登元表示,全球股市在升息前震盪,醫療保健產業受惠新藥及併購利多持續發酵,未來基金漲升空間可期,是升息防震投資首選。 柯登元強調,醫療生技產業前景不容置疑,產業若再細分,投資組合除生技類股外,宜納入治療技術具重大突破,且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和相關 「醫療器材業」,透過基金經理人對生技、製藥、醫材三大產業進行靈活動態配置,投資人可掌握進可攻(生技)、退可守(製藥、醫材)的優勢。 ---------------下一則---------------  7檔平衡基金績優生 今年績效逾5% 2015-08-18 01:37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7檔優質組合平衡基金績效表現http://goo.gl/1qsh3o 全球股市近期處於震盪態勢,投資人更要謹慎小心提防短線市場暗流的發 生,其中,海外組合平衡基金67檔今年來平均績效為1.22%。法人建議,海外組合平衡基金投資在成熟股市、新興股市、高收益債券等多重資產的組合布局, 參與風險性資產投資機會,又可分散單一資產波動風險,不失為市場震盪下的好選擇。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表示,股市方面,因經濟數據及企業盈餘優於預期,持續看好美國及日本,另外,歐洲經濟在希臘債務問題告一段落後 將重返上升軌道。新興市場則持續看好新興亞洲。債市方面,可留意可轉債投資契機。貨幣配置方面,考量經濟基本面佳與未來升息因素,貨幣配置上仍會以美元為主。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高股息股票提供投資人參與成長,高債息債券能提供穩定收益;若能以多元資產基金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以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目前通膨依然保持於低點,即使美國啟動升息,由於尚未見到通膨升溫壓力,可望保持於 較低的利率水準一段時間,有利於延續復甦力道,看好具有併購題材、股利成長、評價面低廉的大型股長線投資價值。債市部分,高收益債具有較高殖利率,相對具 投資吸引力。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從美債2年期殖利率水位0.7%的觀察,顯示美國本身經濟還是穩健的,看起來9月升息機率沒有因為人民幣 驟降而有重大影響,後續還是持續關注。觀察過去美升息期間,高收益債為正報酬,透過組合債或股債平衡布局,可靈活調整區域布局,降低資產風險波動度。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建議,聚焦高息A股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不僅有債息當後盾,更有高息收益護體,可有效降低波動,攻守兼備的特質,也能參與陸股牛市契機。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預估短期內歐美股市走勢將隨著財報展望起舞;債市則看好受惠於景氣復甦的高收益債市,惟短線因油價下跌走勢恐較為震盪,新興市場貨幣則須留意美國升息預期造成的干擾,波動也可能增加。 ---------------下一則---------------  股債平衡 掌握陸股長線升勢2015-08-18 07:04:3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bNukFX 近期全球股市仍籠罩在持續震盪的氛圍中,波動加大的中國大陸股市過去一周來雖有近6%的漲幅,但近一個月的漲幅僅有1%,短線震盪不小,法人表示,可以用平衡式基金的方式布局。 觀察過去一周跨國股票平衡基金中,總計有六檔單周績效超過1.5%且都集中在中國市場,顯示投資人可透過平衡基金方式布局中國大陸,來降低股市的風險及波動。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中國大陸股市自6月中大幅下跌,導致股市出現流動性風險,透過一連串的救市政策,上證指數自3,373點回彈,一度漲至4,000點以上,爾後因追價力道不足與短線獲利了結賣壓,使得指數再次回測。 觀察債券市場方面,點心債券市場反映陸股行情波動度上升,月初同步出現安全投資轉移的投資氣氛,高收益債券價格受影響程度較為顯著,投資等級債券價格則相對穩健。 林宗慧認為,A股場外配資大致清理完畢,融資餘額回到安全水位,場內籌碼趨於安定,股市指數短線雖偏區間震盪,然而底部浮現,風險也相對降低,債券市場則具有穩定波動的特性,因此用股債同步的方式進行對中國的布局,可視為下半年的投資方式之一。 面對震盪劇烈的中國市場,忽高忽低的股市走勢,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強調,現階段與其憂心陸股大幅震盪,以致錯失中國大陸經濟築底回升的成長爆發力,不如選擇波動度較低、且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股債平衡型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進一步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余鎮文進一步表示,觀察過去牛市期間,陸股總是一路震盪走高,顯見即便身處多頭行情中,陸股波動也是難以避免,因此,現階段投資中國大陸首重波動管理,利用強化收益的方式可降低波動風險,除了債息外,股息也具優勢,平衡型基金可以是布局的標的。 ---------------下一則---------------  海外組合基金 可分散風險2015-08-18 07:13:4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eY8jPu 全球股市近期處於震盪態勢,法人建議,海外組合平衡基金透過基金在成熟股市、新興股市、高收益債券等多重資產的組合布局,參與風險性資產投資機會,又可分散單一資產波動風險,不失為市場震盪下的好選擇。 目前投信發行的67檔海外組合平衡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為0.4%,其中績效5%以上計有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富達卓越領航全球組合等七檔基金,表現亮眼。 群益投信表示,海外組合平衡基金不管市場如何動盪,整體投資策略只要看對趨勢、因應金融市場變動適當調整股債比例,都有助投資組合收益。 ---------------下一則---------------  原油跌不停 三大信用債同步失血2015-08-18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震盪走低,加上人民幣趨弱,導致過去一周風險性債券表現偏弱,三大信用債資金同步流出。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8月12日當周資料顯示,投資等級債由前周淨流入11.6億美元,轉為淨流出10.9億美元;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則延續流出態勢,分別淨流出10.8億美元與7.8億美元。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美國及歐洲10年期公債殖利率過去一周持續下滑,主要因為市場揣測人民幣大貶可能延後聯準會升息。 根據巴克萊報告顯示,人民幣重挫與續貶的預期,提高亞洲美元投資級債的吸引力,可能增加投資者後續對亞洲美元債的需求。另一方面,相關債券短線因人民幣價格波動而出現殖利率上升,創造了良好配置相關債券的機會。 許家豪表示,原油價格續跌,拖累高收益債表現,能源與金屬礦業公司受到商品價格走弱,相關企業高收益債券已歷經一波修正。人民幣貶值更增添商品需求的疑慮,拖累相關高收益債券的表現,使得美元高收益債平均價格創下2011年來最低水準。 許家豪表示,希臘債務協商目前暫時朝向正向發展,有助信用債表現,但考量聯準會年底前仍將緩步升息,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將增加債券波動度,建議透過廣納多元券種的複合債組合基金的方式投資,投組可不受持債水位限制,現階段可維持較高現金比重,伺機加碼具利差的優質信用債,以及利率敏感度較低的可轉債部位。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 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隨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價位,已低於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損益平衡的生產成本價位,預期能源企業將再重啟減產、關閉油井、刪減資本支出、以及加速產業併購等動作因應,有望紓緩油價下檔壓力,此外,目前能源高收益債殖利率已升抵11%、突破去年12月中的高點,就評價面來看相當具有吸引力。

1040815-0817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7日
公開
10

動盪7月 基金規模2.13兆仍小增2015年08月15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昨公布7月投信基金總規模達2.13兆元,較6月小增0.39%,年增8.27%,雖然規模小幅成長,不過,因為7月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貨幣型基金規模單月增加6%,成為資金避風港;若以今年來看,股票和債券基金規模同步下滑,唯有平衡型基金成長34%一枝獨秀。 貨幣型基金成避風港 7月市場波動加劇,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單月規模同步下滑,分別為5127億元與2384億元,較6月衰退2.92%與0.86%,組合基金則因多檔全球型新基金募集而成長。 今年以來,平衡型基金規模增長最顯著,年增達34%,顯示國際股市動盪,讓同時布局股票、債券等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最受投資人青睞。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全球市場震盪之際,投資人若單純投資股票或債券,勢必將承受較大波動或升息壓力,反觀,此時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因進可攻、退可守。 以陸股來說,在歷經盤整過後,投資信心緩步回復,但短線陸股維持區間整理機率較大,建議透過納入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下一則---------------  7月投信基金規模 衝破2兆2015-08-17 01:25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出爐,7月投信基金總規模達2.13兆元,較前一個月小增0.39%,全年增幅8.27%;但7月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股債平衡基金規模都縮水,反倒貨幣型基金單月增加6%,成為資金避風港;若以全年來看,股票和債券基金規模同步下滑,唯平衡型基金以34%增長率一枝獨秀。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表示,7月市場波動加劇,貨幣型基金成為投資人退場觀望的避風港,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單月規模亦見同步下滑,組合基金則因多檔全球型的新基金募集而成長。 今年來,平衡型基金規模增長最顯著,顯示國際黑天鵝不斷伏擊,促使同時布局股票、債券等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最受投資人青睞。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平衡型基金之所以受到投資人歡迎,大陸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此全球震盪之際,投資人若單純投資股票或債券,勢必將承受較大的波動或升息壓力,反觀,此時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因進可攻、退可守。 余鎮文認為,目前陸股仍走在牛市中,但歷經盤整過後,投資信心緩步回復,預期短線陸股仍維持區間波動機率較大,建議透過納入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全球股市近期處於震盪態勢,資人在維持長期樂觀基調的同時,也要謹慎小心提防短線市場暗流的發生,因此以股債平衡投資策略的基金相對受投資人青睞。 ---------------下一則---------------  金融市場波動大增 貨幣型基金成避風港2015-08-17 07:00:2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eQHWXG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的基金統計資料出爐,7月投信基金總規模達2.1兆元,較上月小增0.4%。7月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震盪,貨幣型基金規模單月增加6%,成為資金避風港;若以全年來看,股票和債券基金規模同步下滑,唯有平衡型基金以34%的增長率一枝獨秀。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表示,7月市場波動加劇,貨幣型基金成為投資人退場觀望的避風港,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單月規模亦見同步下滑,組合基金則因多檔全球 型的新基金募集而成長。今年來平衡型基金規模增長最顯著,顯示國際黑天鵝不斷,促使同時布局股票、債券等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最受青睞。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平衡型基金受歡迎,中國市場就是很好的例子。全球金融局勢震盪之際,投資人若單純投資股票或債券,勢必將承受較大的波動或升息壓力,反觀股債兼具的平衡型基金因進可攻、退可守,因此股債平衡的投資觀念也適用於投資中國。 7月印度股市相對其他新興股市表現抗跌,也成為規模增加、淨申購標的。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雨季優於預期、油價落底有利於經常帳赤字改善,相關商品服務稅改法案正在進行等正面消息,支持印度股市反彈。近期包括里 昂、高盛等券商均點名看多印度股市。印度股市未來12個月本益比低於15倍,處於2008年以來歷史均值以下,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相當具吸引力。 復華奧林匹克全球優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朱展志指出,雖然全球經濟今年來仍邁向復甦,不過,各經濟體發展各異,加上美國升息等議題干擾,導致金融市場行情波動大增,使資金轉進較無風險的貨幣市場型基金避險,或者布局平衡型基金做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標的。 ---------------下一則---------------  陸股震盪 俄巴走弱2015-08-17 06:56:31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sdxkdD 上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連續三天出手調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導致人民幣重貶,進而拖累亞洲貨幣,全球股市亦出現大幅震盪。 野村投信表示,人行12日一早表示,目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基礎;但市場普偏認為,人民幣短期走貶態勢不變,在中間價將參考銀行間報價的影響下,短期內人民幣仍偏弱勢,須持續觀察。 由於大陸A股仍受政策護盤的支撐,預期指數會在區間震盪的走勢,看好出口相關產業,如紡織服裝、輕工業製造等。 在香港股市方面,預期受到國際資金影響,將略處於弱勢,但目前評價低於10倍本益比,價值面吸引力已浮現,價值投資人可分批進場布局。 野村投信指出,歐洲股市因企業財報利多頻傳,市場預估泛歐地區第2季企業盈餘年增率由原先的4.9%上修至7.1%,不含能源股則高達16%以上;其中金 融股獲利年增43.2%表現最佳,能源股年減38.3%殿後。隨著基本面改善,加上量化寬鬆(QE)活水支撐,歐股長線多頭格局不變,短線震盪仍可逢低布局。 近期國際油價走跌,連帶影響到俄羅斯、巴西股市表現;美國夏季用油高峰即將過去,近期大陸經濟數據疲弱,市場憂心後市主要經濟體能否支撐用油需求,油價短期壓力仍高。此外,美國升息的預期,也不利基本面偏弱的新興股匯市投資展望。 野村投信指出,大陸股匯市表現及大陸政策仍是市場關注焦點。在經濟數據方面,本周美國會公布房市數據如新屋開工、成屋銷售等,原油周庫存增減亦可加以留意。 ---------------下一則---------------  印度歐股基金 績效火2015-08-17 06:58:1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YjKngL 下半年全球股市震盪加劇,但在基本面撐腰下,以印度、歐洲基金為首,總計12檔海外股票基金下半年來績效逾5%,3、6個月、今年甚至近一年期績效也全為正報酬,投資成果亮眼,在市場波動中表現仍然出色。 群益投信指出,美元急升、亞幣競貶、原物料價格震盪劇烈,都為投資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但海外仍有表現亮眼的市場,以投信海外股票基金來看,下半年來績優者幾乎集中在印度及歐洲股票基金。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分析,近期印度股市持續震盪,但個股出現不錯的表現,顯示出選股的重要性。 經過近期震盪向上後,今年以來印度股市走勢已由負翻正,雖然仍在平盤附近震盪,但預期經過一段時間盤整,雨季又到尾聲,後續不確定因素減少,對股市可望帶來正面助益。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調整,以印度增加0.14%最多。印度基本面維持正向發展,7月製造業PMI站穩50之上,更創半年新高。 由於油價在相對低檔,減緩通膨壓力與經常帳赤字問題,也提高消費者可支配所得,內需市場回溫,改革紅利也發酵,趨動經濟成長。 在歐洲市場方面,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歐洲經濟數據改善鮮明,以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領先指數標來看,7月來到52.4,連續25個月在50以上的擴張水準,顯見歐洲景氣持續復甦成長。 歐洲企業第2季每股純益持續獲上修,預估將有5.7%的盈餘年增率,每股純益優於預期比例達64%,為2009年以來最佳。歐元維持弱勢,有利於歐洲企業獲利動能,也是歐股續揚的強力支撐。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歐洲市場預期有三大利基,包括低利率、低油價與低匯率支撐,中長期而言,無論是經濟或股市,有望縮減與美國的差距。 ---------------下一則---------------  印度、歐股基金 下半年旗開得勝2015-08-17 01:2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下半年來海外基金表現http://goo.gl/z8E4k9 下半年全球股市震盪加劇,但在基本面撐腰下,以印度、歐洲基金為首,總計12檔海外股票基金不僅下半年來績效逾5%,3、6個月、今年來甚至近一年期績效也全為正報酬,投資成果亮眼,在市場波動中仍表現出色。 法人認為,印度受惠企業獲利成長看旺,又有低油價緩和通膨,仍是後續投資佈局的首選之一。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儘管近期印度股市持續震盪,但個股出現不錯的表現,也凸顯投資該市場的選股極具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近期的震盪向上後,今年來印度的走勢已由負翻正,雖然仍在平盤附近震盪,但預期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盤整後,又雨季到尾聲,後續不確定因素減少,對股市可望帶來正面助益。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印度股市在經過年初的修正後,隨著經濟基本面持續表現穩健,改革政策也持續推展。 且除了基礎建設,政府積極推動全國統一稅制,雖然目前尚未通過,但未來有機會透過政黨持續協商終會達成,可提升跨省之間的商品與服務流動,有利消費、政府稅收與出口,將是印度中長線發展的一大利多,有助持續吸引外資投資。 歐股方面,宏利投信總代理亨德森遠見泛歐小型公司基金經理人Ollie Beckett指出,目前從多項歐元區的領先指標來看,如PMI、德國的IFO或ZEW指數,都持續呈現經濟基本面溫和復甦的走向,相關小型股後市持續看多。 市場預估今年歐洲中小型股的企業獲利每股盈餘成長可望上看15∼20%,明顯超越大型股,股價重估將進一步帶動多頭氣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則表示,歐元區受惠於歐洲央行的QE政策所創造的寬鬆貨幣環境,以及歐元相對低檔對生產活動的正面幫助,歐洲央行 的資產購買計畫仍照排定行程方向進展,實質利率下滑有助金融機構增加貸款額度,從製造業PMI指數可觀察工業生產動能具有回升的態勢,歐股前進動能仍看 好。 ---------------下一則---------------  陸股現3落底訊號 強彈有望2015-08-17 01:25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陸股三大落底訊號http://goo.gl/fXeRlT 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震撼市場,但上海和深圳股市表現相對鎮定,法人表示,陸股受到市場消息和匯改雙重衝擊難免震盪,但觀察近期三大落底訊號同步出現在「籌碼面」、「指標股」、「政策面」,預料陸股盤整醞釀利空出盡後的反彈能量,第4季走揚機會大。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籌碼面上,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因兩融擴張而快速上漲,促使兩融餘額一度來到近人民幣2.3兆元的歷史高點,不過近期兩融餘額已經快速瘦身到人民幣1.3兆元,降到3月的起漲水準,隨場內外浮額沉澱,有利陸股後續更健康的資金動能。 另外,陸股回檔修正期間,藍籌指標股成為空方殺盤重點,但觀察多檔重要藍籌指標股,因本益比較中小型股來得合理,波動度也相對較低,成為投資人信心恢復後的回補首站,股價明顯出現觸底反彈,底部訊號浮現。 第三個訊號就是政策底部儼然成形。余鎮文強調,人行祭出降準降息雙降、外匯局擴大RQFII和QFII額度,在一行三會竭盡全力救市和國家隊出動的一波波助攻,利多政策出台為陸股打底。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強調,人民幣貶值對產業來說猶如雙面刃,有的受惠、有的受害,整體來說,對出口導向以及傳統出口企業較有利,相反的匯兌風險高、需要向外購買原物料同時以人民幣為主要收入的企業則較為不利。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由於陸股自今年六月以來波動程度加大,長線在改革紅利的趨動下仍然看好,H股更不乏產業成長性的優質公司,經過修正後的投資價值更具吸引力。 至次台股短線面臨基本面逆風,但已醞釀長線買點,因此他建議,投資可納入中、港、台部位,採用靈活布局的策略,各市場的投資比重不設限,同時利用多元的避險工具,才能在波動加大的市場中,全面掌握中國與大中華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陸A股長期不看淡 可布局出口業2015-08-17 01:25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兌美元匯價重貶,但大陸A股在國企改革及中遠洋合併題材的帶動下,指數下跌幅度較匯率輕微,法人指出,陸股長期走勢不看淡。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指出,A股方面,受到大陸政府護盤的支撐,預期指數仍在區間震盪的走勢之中,看好出口相關產業,如紡織服裝、輕工業製造等,建議避開美元負債偏高如航空等產業。 香港股市方面,預期受到國際資金影響將略處弱勢,但目前評價在低於10倍本益比中價值面吸引力已浮現,建議價值型投資人分批進場布局。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人行今年以來已經分別降準與降息三次,由於景氣仍處相對低迷,預估下半年度仍存在一次降息的機會,目前市場流動性仍相對充裕,大陸政府仍持續積極釋出利多政策,大幅提高放空難度,近期又增加2兆人民幣的資金規模賦予國家隊有更多的可用資金,短期重點仍在於重建市場信心,因此預計仍將橫盤整理。 柏瑞投信指出,受惠於大陸當局一連串的寬鬆政策與鬆綁房市限制,近期以來大陸一、二、三線城市房價皆逐漸趨於穩定。此外,中金最新經濟預估顯示,大陸經濟成長可望於下半年觸底反彈,預估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在7.1%。 駿利指出,目前並未於許多在大陸營運的消費性公司聽到危難的消息,人民幣貶值可讓大陸增加其刺激力道,更低的利率與更多的經濟刺激措施也有助大陸的地產市場。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人民幣貶值短線雖對新興市場貨幣造成壓力,但許多新興市場貨幣今年來已率先下跌且相對遭低估,人民幣補跌不至於對新興市場造成太大壓力,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新興市場貨幣低接機會。 先前因擔憂升息而被錯殺的新興債,兼具高息優勢與匯率升值機會,而人民幣貶值有助提振大陸經濟,官方推出振興方案的預期,可望帶動陸股上漲。 ---------------下一則---------------  新興亞洲權重 連3季調升2015-08-14 15:56:10 聯合晚報 記者葉子菁�台北報導 http://goo.gl/DvudrN MSCI於今日公布最新季度調整,新興亞洲在新興市場中持續稱王,連續三季獲得MSCI調升,本季權重再上調0.07%至68.49%,上調幅度最大,摩 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新興亞洲不論景氣能見度、經濟成長力度及政治穩定度來看,都是新興亞洲市場中的佼佼者。 觀察三大新興區域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變化,摩根投信統計,新興亞洲在新興市場中持續稱王,連續三季獲得MSCI調升,本季再上調0.07%至 68.49%,上調幅度最大;歐非中東則終止連七季調升,本季小幅調降0.02%至17.66%;拉丁美洲依然是降幅最大的新興市場,本季降幅達 0.05%。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整體全球經濟放緩,但以韓國在此次MSCI季度調整為例,增加了便利商店、飲料等標的,刪除的則為傳統相關產業,印度也同樣增加醫藥、紡織等標的,刪除如鋼鐵的傳統產業,顯示出內需消費市場的需求強勁。 羅傑瑞表示,不同於歐非中東及拉丁美洲以出口原物料為經濟主力,高度倚賴原油進口的新興亞洲,反而大幅受惠低油價帶來實質消費力道的提升及維持寬鬆環境的政策操作空間;再者,美國經濟穩健復甦及弱勢亞幣,均有助於提振亞洲經濟前景持續看俏。 ---------------下一則---------------  印度躍下半年投資焦點 MSCI權重連3季調升 外資持續流入2015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下半年外資在新興亞股布局大風吹,印度受惠外國資金持續湧入,不僅今年外資累計買超成為第1,製造業景氣暢旺,在上周MSCI季調又成為大贏家,儼然成為下半年新興亞股的投資焦點。 外資買超高於台股 印度在MSCI明晟這次季調中,在3大指數的權重全部調高,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由8.25%調高至8.39%,在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的權重,從9.79%上修至9.96%。 元大寶來印度指數基金經理人周宜縉說,印股權重連續3季調升,是因為今年在新興市場中,印度股市相對抗跌,市值權重在新興市場的比重因而上升。 資金流向來看,今年截至8月6日當周,外資累計買超印度股市73.45億美元(約2350億台幣),遠高於同期台股的47.10億美元(約1507億台幣)。 元大寶來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庭樟說,印度股市從總理莫迪的新政府上任以來,累計上漲24%,顯示市場對新政府改革期望很高。印度也受惠國際能源價格回落,及印度雨季降雨超乎預期,有助控制通膨,加上政府補貼金額減少,預算赤字佔經濟規模比重降到長期低點,有利推動長期經濟成長。 林庭樟說:「整體而言,印度正處於政經穩定、財政充足,各產業營運向上的正向循環之中。」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印度7月製造業持續擴張,7月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2.7,且近期出口訂單與新訂單雙雙擴張。施樂富說:「如果莫迪政府能延續先前的改革方向,加速稅務改革,通過土地徵收條例,可提振公用事業與工業,有利印度股市。」 投資留意貨幣避險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提醒,投資新興市場時,要小心賺到股市、賠了匯差,以印度股市來說,今年漲約2.2%,同期印度盧比兌美元貶值1.7%,兩相抵銷報酬僅0.5%,投資要記得做貨幣避險。 ---------------下一則---------------  5檔周漲幅超過4% 印度布局甜蜜點到2015-08-17 01:25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持續震盪,MSCI世界指數維持平盤走勢,但亞股中印度股市表現超搶眼,推升印度基金績效表現,統計投信超過266檔海外基金中,近一周印度基金5檔漲幅超過4%,成為海外投資亮點,預料在油價維持低檔、企業獲利預估佳的雙利多加持下,印度目前應是布局的甜蜜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7月中旬前印度股市延續上月上漲態勢,中下旬受國際金融震盪影響而走跌,然在季線附近仍有支撐;至8月以來仍以反應財報狀況、雨量變化及國際原油走勢為主,如果國際金融市場未出現重大利空,印度市場仍將正面看待。 此外,儘管早先印度在利率會議上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仍預期印度今年或許還有降息空間。 宏利投信表示,印度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正籌備中,宏觀經濟數據也好轉,新的投資週期正在醞釀,提供不少的收益和增長機會。 印度對中小投資者的保障顯著改善,年初至今進入印度市場的外資股權投資,完全證明這一改變要點;投資者信心也同步提振,包括外匯儲備處於歷史高位、撤銷對柴油價格的管制、煤礦拍賣、基礎設施開支增加、外國直接投資(FDI)放寬限制等,在重大改革力挺下,股市後勢續看好。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看法指出,德國、日本、印度的增長動能穩健,其中在金磚及亞太國家中,印度製造業PMI指數表現依然相對強勁,顯然在今年以來的三度降息,效果已顯著發酵。且今年以來資金續入印度,至8月首周已累計73.45億美元流入,印度應是中長期非常值得留意的市場。 ---------------下一則---------------  印股景氣勝陸股 補漲可期2015-08-17 01:2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印度及大陸經濟表現比較 柏瑞印度股票基金績效表現http://goo.gl/ihChSO 回顧2014年印度Sensex指數大漲29.9%,在全球主要股市 中表現居前,許多投資人開始居高思危。法人認為,目前金磚四國中,印度基本面相較中國大陸強勁,且因為通膨降溫,印度仍處於貨幣寬鬆環境,加上新政府各項 新政效應逐漸反應,未來有望在經濟轉好的帶動下由景氣行情接棒。 柏瑞投信分析,目前印度不管是經濟成長預期、股市表現展望都較大陸佳。就2015年GDP成長率預估來看,印度達7.46%,中國僅6.76%, 而外匯存底離歷史新高的幅度,印度已創下歷史新高,而中國卻不進反退,再就股市波動度來看,印股為13.42%、中國為54.02%,印股表現相對穩健, 且相較於中國股市今年已漲了21.86%,印股僅漲1.16%,落後補漲行情可期。 柏瑞投信指出,油價的下跌讓印度的通膨問題降溫,且央行有更多降息的空間,也讓印度的財政赤字下滑、匯率波動趨穩。首先看到,受惠於商品價格走 低,印度通膨率已從2013年11月11.6%的峰值回落到去年12月的5.4%,德意志銀行研究顯示,預計印度央行今年將展開新一波降息循環,配合正持 續當中的政經改革,如此可望進一步刺激印度經濟成長與股市表現。 據統計,歷年來當印度央行降息後印度股市多有不錯的表現,因此後市來看印度股市在走過資金行情之後,未來有望在經濟轉好的帶動下由景氣行情接棒。 再看到匯率方面,由於印度總理穆迪致力於稅制改革,且去年10月中亦已終止國內相關油品補貼降低財政支出,而原物料價格下滑更有助於仰賴進口的印度改善經常帳問題,在財政與經常帳赤字壓力同步紓緩的激勵下,使得印度盧比匯價表現相對平穩。 最後,在價值面上,柏瑞投信認為,儘管去年印度股市強勁攀漲,帶動遠期本益比突破長期均值,但就多頭市場而言,此乃評價調整過程當中的正常現象,且相較於2007與2009年時的高點而言,目前仍有一段距離,顯示現階段印度股市並未過熱。 據理柏統計到7月底止,近三個月的印股基金表現搶眼,尤其是柏瑞印度股票基金漲幅逾11%,遠優於MSCI印度指數的8.39%,該基金近一年表現更是強勁,漲幅逾34%,大勝MSCI印度指數的9.24%。 在投資建議上,柏瑞投信分析,由於目前印度股市的景氣循環性類股之遠期本益比相較於防禦性類股來看,折價水準高達70%,顯示未來景氣循環性類股 仍具潛在上揚空間,當然在風險層面上,單一國家股市面臨國際資金撤離的波動風險也較大,因此建議投資人在考量自身風險承受度下,不妨留意著重於工業與消費 等景氣循環類股配置的印度股市相關基金。 ---------------下一則---------------  改革腳步穩健 法人壓寶印度2015-08-17 01:25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人民幣大幅走貶引發新興市場貨幣競貶下,受衝擊最大的三個國家是巴西、印尼和馬來西亞,法人指出,印度因改革腳步穩健,經濟將持續受惠,是金磚四國、甚至新興國家中,被法人看好的少數市場之一。 近期新興股債匯市表現災情遍野,但印度無論資金流、股市表現算相對穩定,甚至有不少券商點名看多印度股市,而根據EPFR統計今年至目前,全球資金流向今年來撤離新興市場基金累計已逾百億美元,但印度基金還是買超,買超金額逾73億美元,居新興市場國家之冠。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降雨增加、油價走跌有利印度經濟成長和通膨下降,另從第2季財報公布結果來看,也大致符合市場預期,這些理由支持印度股市近期反彈。 再從投資價值來看,林元平說,印度股市未來一年本益比低於15倍,處於2008年以來歷史均值以下,相對於市場預估MSCI印度指數在2015及2016年度的盈餘年增率分別為11%及19%,對於中長線投資者來說,是相當具備吸引力的價位。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認為,今年來印度央行調降利率3碼的降息效果正逐步發酵,印度7月製造業PMI指數回升至52.7,為今年1月以來高點,經濟狀況持續改善下,印度企業獲利表現有望觸底。 安本資產管理亞洲投資團隊資深投資經理林益敦表示,目前印度的經濟已較數年前大幅改善,印度政府以和緩穩定步調推動各項改革,讓人感到振奮,只不過企業信心仍偏疲弱,企業投資仍有改善空間,而在印度內需逐漸成長之後,可望帶動企業獲利顯著改善。 至於未來美國升息是否會對印度會造成那些影響,林益敦表示,隨著美國7年來首度升息的時機愈來愈近,全球市場將持續波動,並也將造成資金在短期內流出新興市場,印度自然也會受其所影響。 他指出,雖然如此,和2013年縮減QE時期相比,現在印度無論在政策可信度、經常帳、財政預算和外匯存底都已出現了相當的改善,即使受到影響,也會比上次來得小。 ---------------下一則---------------  歐元區Q2成長率僅0.3% 德法義表現低預期 歐銀加碼QE聲浪起2015年08月15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區經濟成長意外減速,第2季僅季增0.3%,低於外界預期的0.4%,因為歐元區前3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與義大利,上季表現全都不如預期,反而希臘與西班牙這兩個「歐豬5國」成員,意外成為上季歐元區經濟的亮點,惟歐洲央行(歐銀)恐仍需加碼QE(量化寬鬆)。 歐豬5國變準模範生 英國市場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Jennifer McKeown說:「由於歐元疲軟與油價下跌的一時刺激效果消退,歐元區經濟成長將減緩,並顯示歐銀需要維持貨幣支持措施,可能還得加碼。」 觀察歐元區主要國家的上季經濟表現,德國、義大利與法國分別成長0.4%、0.2%及零成長,均不如市場預期的0.5%、0.3%及0.2%。 歐盟統計局指出,出口與民間消費帶動德國經濟成長,但被投資不佳所拖累,特別是在營建業。法國經濟零成長則是1年來首次出現,其中消費支出成長速度,從第1季的0.9%,降至第2季的0.1%。 令人驚訝的是,過去被視為問題多多的歐豬5國,今年竟搖身一變成為準模範生。尚未走出債務危機的希臘,受惠消費支出及觀光業,上季經濟成長0.8%。西班牙同期更成長1%,創下過去8年多來單季新高。 凱投宏觀認為,西班牙經濟成長強勁,加上德國經濟依然堅挺,將帶動歐元區經濟持續成長,但這不足以使整體歐元區經濟加速擴張,因此下半年成長展望不佳。 雙利多加持歐元升值 另外,歐元匯率受惠人民幣重貶與希臘債務解套有望,今天在歐洲早盤時段最高升值至1.1135美元兌1歐元,使全周升值幅度達1.5%,可望創下3個月以來單周最大升幅。 紐西蘭銀行市場策略師Raiko Shareef認為,歐元的基本動能,是來自市場對美國升息題材的重新思考。由於金融市場對美國聯準會延後升息的預期心理增加,近期歐元幾乎對所有主要貨幣都升值。 ---------------下一則---------------  歐盟挺IMF 支持減輕希債負擔2015年08月15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與歐洲央行(歐銀)調整立場,在最新希臘債務分析中向IMF(國際貨幣基金)主張靠攏,認為必須透過包括展延還款期在內的寬限措施,才有可能維持希臘債務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避免最後被迫全面性打消部分債務。 希臘通過第3輪紓困 這明顯與德國主張背道而馳。德國等強硬派國家對希臘能否落實第3輪紓困所要求的改革存疑,更堅持任何打消債務違均反歐盟憲章。 不過,德國政府發言人昨表示,IMF參與對希臘第3輪紓困有決定性的影響。IMF日前表示,若希臘債務不具備可持續性,可能無法參與新紓困計劃,並提出一些先決條件,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才願意加入。 希臘國會周四挑燈夜戰,在漫長的辯論後通過接受總額860億歐元的第3輪國際紓困。德國媒體披露,就算周五歐元區財長會未能通過此案,歐盟執委會仍主張給予60.4億歐元過渡貸款應急。 ---------------下一則---------------  油價連跌9周 臨40美元保衛戰2015年08月15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人民幣回穩淡化全球貨幣戰疑慮,原油又持續供過於求,使油價持續下探,本周跌幅逾4%,是連續第9周下跌,西德州原油(WTI)更面臨每桶40美元保衛戰。 本周跌幅超過4% WTI期貨價周四盤中大跌逾3%,最低跌至每桶41.91美元的6年新低,周五一度續跌逾2%。周五到期的布蘭特原油9月期貨價,昨天同樣滑落至每桶49.12美元,10月期貨價也維持在每桶50美元以下。 供過於求抑制油價 石油持續供過於求,是抑制油價表現的主因之一。彭博報導指出,俄羅斯最大石油製造商OAO Rosneft今年前7月油井數不減反增,較去年同期跳增27%,而6月俄國原油產量年增2.4%,創新高每日1072萬桶。 花旗集團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Edward Morse將今年WTI預估價,從每桶53美元下修至48美元,明年預估價也從56美元調降至48美元。 ---------------下一則---------------  金價 挑戰1120元壓力區2015-08-14 15:56:43 聯合晚報 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代表紐約黃金期貨報酬變化的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自8月6日以來至今日為止,收盤價上漲2.34%,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以1,115.6美元作收。元大寶來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技術面來說,金價較強的壓力位於1,120美元~1,150美元之間,中期格局仍弱,且均線全數下彎,後續再向下測每盎司1,000美元機會不宜低估。 本周前有Fed副主席表示通膨回到正常前不會升息,後有人民幣急貶,搭配黃金期貨投機空單回補買盤,帶動金價上漲挑戰1,120以上壓力區,但方立寬表示,這仍以反彈視之。首先即使美國9月不升息,除非FOMC會議表達暫緩升息的計畫,不然升息預期的不確定性永遠壟罩上方,金價上漲必將遭逢賣壓。 其次,中國疲弱經濟對原物料需求不振,人民幣貶值後出口價格更低,全球通縮環境何解?缺少通膨的加持,黃金魅力頓時失色不少,因此短線的反彈仍難以斷言中期趨勢回升。方立寬建議有興趣逢低布局黃金相關產品的投資人,暫宜拉長布局時間因應,並堅持逢黑進場。 ---------------下一則---------------  生醫族群 補漲未歇2015-08-17 06:58:3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近期人民幣無預警重貶,加上美元即將進入升息循環,讓全球股市再度震盪。今年來平均漲幅近15%的生醫基金,近期也出現難得的回檔時機,而在10檔境外生醫基金夾殺下,四檔境內生醫基金中,就有三檔擠進前五強,績效相對抗跌。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美國最快可能在下個月就進入升息循環,由於市場上多半以「現金流量折現值」估算企業未來營運狀況,折現率(利率)一旦調升,在相同假設下,折現值便會減少,成長型的生醫類股近期股價波動恐較為劇烈。 江宜虔說,近期較為抗震的生醫基金,多半不是重壓生技產業,而是平衡布局製藥業、醫療服務業、醫療器材業。舉例來說,雖然過去一周醫療保健類股走勢較為疲弱,但中小型醫療器材類股相對活躍,甫宣布與Google共同研發新一代隨身血糖監測儀的Dexcom,單周股價大漲逾一成,製造家用洗腎機的NxStage更是大漲超過二成。 景順健康護理基金經理Derek Taner表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化人口增加,醫療支出隨之提高,健康護理行業長期增長趨勢不變,提供長期投資機會。此外,健康護理行業具民生必需品的特性,故熊市相對抗跌;景氣好轉時,消費者對高單價藥品接受度相對提高。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觀察醫療生技股價之所以能延續多年的牛市行情,指數還能頻創新高的原因,不外乎是獲利面的支撐。S&P 500大型醫藥股財報優於預期,顯見龍頭企業的創新續航力較強,因而更加凸顯大型醫療生技股獲利佳、評價合理、股價滯漲的三大優勢,後續補漲行情可期。 在美股波動加大的此刻,江宜虔說,全球醫療生化產業表現仍優於其他產業,基本面維持穩健,併購及創新持續,建議平衡布局各產業,以定期定額,或者分批布局,降低進場選時的風險。 ---------------下一則---------------  精品基金 抓得住消費力2015-08-17 06:54:3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因應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漸近,以及全球原油供過於求情況,華頓投信全球時尚精品暨全球黑鑽油源基金經理人高仰遠表示,仍看好美國市場消費表現;能源方面則看好新能源與替代性能源題材。 高仰遠表示,若是升息,美元會走強,加上美國景氣不錯,消費表現頗強,布局上確實將美國的資金部位提高。 高仰遠說,在精品基金布局方面,除基本的精品布局,也尋求新趨勢的消費型產品。他表示,可選擇獲利穩定的公司,如Dior、Hermès等高端且穩健的股票。但也在尋找如Pandora等有帶領風潮新趨勢的精品,以及消費性產品。 至於消費性新趨勢方面,高仰遠以Paypal網路支付系統、電動車為例,可聚焦在未來趨勢的產品,並在趨勢還沒被帶起來前提早布局,並長期持有。 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高仰遠看好騰訊及QQ。他說,物聯網商機無限,騰訊的網路系統在大陸市占高,具有潛力。他指出,也可投入部分資金在房地產公司萬科,大陸股市降溫後,有些資金回流到房地產,房價開始較為穩定。另外,也看好大陸通路端及醫改相關題材、新能源相關股票的表現。 在能源基金布局方面,他指出,將轉移新能源相關題材,特別是香港與大陸的新能源。今年12月巴黎將召開全球氣候會議,預期天然氣的需求會被帶上來,會選擇龍頭公司為布局標的。 高仰遠指出,在原油方面,到明年第1季仍會持平保守態度,布局上除基本的能源配備持股,會找尋風能、太陽能或核能等替代能源、新能源股票。他並看好大陸「一帶一路」、環保與成本相對低的核能題材,以及日本2020年奧運的混凝土、三菱重工新能源等標的。 ---------------下一則---------------  人民幣大貶 精品消費基金全中槍2015-08-17 01:25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DAX奢侈品指數走勢圖http://goo.gl/lLmlCx 市場擔憂人民幣大貶將衝擊大陸民眾的對外購買力,影響歐洲精品業及汽車業的銷售動能,將對高度仰賴大陸需求行業造成壓力,在汽車、精品、礦業等類股都大跌,法人表示,精品股價大跌是暫時反應,雖然未來可能不會大漲,精品消費會回歸基本面,不至於走空頭。 瑞士寶盛精品基金經理人黃意芝表示,今年上半年,許多精品業者已開始調降亞洲區(特別是大陸)的售價,其中香奈兒率先開槍,破天荒下調大陸定價, 且調高歐洲定價各20%,其它像是Richemont、Burberry、Hermes、和Swatch隨後也跟進,另外包括愛馬仕、GUCCI、 VERSACE、GIVENCY也推出折扣,由於精品業者已先行降價,所以此次人民幣貶值對精品業者的影響將比預期來得低。 此外,美國7月非製造業指數升至60.3,為2005年8月以來新高,其中服務行業急速增長,代表消費市場已出現改善現象。黃意芝進一步強調,現 在精品銷售不單靠大陸市場,美歐經濟的復甦也能帶動精品消費的成長,再加上第4季是傳統消費旺季,精品類股未來仍有成長的潛力,預期今年精品銷售成長可望 上看6∼8%。 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經理人黃欣儀認為,由於人民幣貶值,使得歐元兌人民幣貶值的幅度相對縮小,短期大陸消費者的購買力可能趨於保守,以致歐洲海 外營收比重高,且先前受惠於歐元貶值的歐洲精品公司近日股價受挫;美國精品企業則因美元更為強勢,市場擔憂對企業海外營收將造成衝擊。 雖然中國人行發布聲明表示,未來人民幣中間價將以人民幣前交易日收盤價為基礎,不再完全由人行決定,且屬「一次性」的調整,人民幣貶值對這些公司的影響程度或對高端精品需求的影響,仍須觀察人民幣走勢而定。 黃欣儀說,若如同中國人行聲明屬於一次性的校正,則預期人民幣貶值對精品產業的衝擊將屬於短期現象,待此因素消弭之後,精品產業表現仍將回歸公司的基本面。 ---------------下一則---------------  ETF滾錢術 10年穩賺148% 歷經金融風暴歐債危機 績效不減反增2015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彭蕙珍╱台北報導】 國外超夯 股票、基金、期貨,會因市場起伏而虧損,投資是否能穩賺不賠?這是周錦材一直在找尋的投資工具,直到赴英國念研究所,接觸到「指數化投資」,才找到穩健的投資方式,那就是ETF。他從2006年開始投資,其間歷經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績效卻不減反增,2013年單年更達20%,累積10年報酬率高達148%。 大學時,周錦材聽表叔聊起投資觀念,「要學會用錢賺錢,創造金錢的複利效果。」於是,將打工2年存下來的10萬元拿去投資基金,先買東歐基金,小賺5%,加碼後卻開始虧損,又聽信理專的話,轉換到原物料基金,竟又下跌10%,最後認賠出場,損失近5萬元。其後,聽明牌買股票,也是虧損連連。 出書推薦17檔標的 赴英國讀MBA,他接觸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2006年就開始投資,「先開戶,再慢慢買。」他發現ETF是一個讓人願意將錢勇敢投資進去的理財工具,「它可以慢慢滾動財富,蠻穩健的。」 他表示,ETF在國外是很受歡迎的投資方式,有非常多書籍介紹如何投資。今年4月他出書推薦17檔有潛力的ETF,「若想買股票型ETF可選VTI(Vanguard整體股市ETF)和SPY(SPDR標普500指數ETF);全世界股票可選VT(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非美國可以投資VEU(Vanguard FTSE美國以外全世界ETF)、CWI(SPDR MSCI美國以外全世界ETF)。」 每年檢視反向操作 「債券型股票推薦IGOV(iShares國際政府債券ETF)、BWX(SPDR巴克萊國際政府債券ETF)。」周錦材強調,投資一定要股債平衡,「股票與債券是負相關,股票漲、債券就跌,以iShares美國核心綜合債券ETF為例,2008年它是正報酬,績效為5.88%,當年股票型ETF是負30~40%,若想低點加碼但手中沒錢,就可賣掉債券型ETF,買股票型ETF。」 在操作上,他建議每年底或次年初檢視1次,「選擇年底是因為可以看到這檔ETF整年度的績效表現,再決定加碼或減碼。」檢視成績時,要賣掉獲利的ETF,投資虧損的,他說,這樣做看似違反人性,卻能有更好的績效表現。 周錦材小檔案 ★年齡:1976年(39歲) ★學歷: .英國倫敦大學 .皇后瑪麗學院商學研究所 ★理財經歷: .20歲 用打工存下來的10萬元買基金虧損 .30歲 買ETF,迄今為止獲利148% ---------------下一則---------------  買台灣50 輕鬆年賺20% 2015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彭蕙珍╱台北報導】 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若覺得到美國證券公司網路開戶,買ETF太複雜,也可以考慮買台股ETF-台灣50(0050)。 專職投資人施昇輝2008年後認真買台灣50,迄今每年平均績效約在20%,他認為「投資要簡單。」 比放定存好 他表示,美國ETF與台灣ETF的概念一樣,「若看這2年操作基效,美股當然好,以熟悉度來說,台灣50最適合台灣人投資,比較方便也有親切感,如台積電、鴻海,很容易獲得這些公司的訊息。」 已退休的他強調:「我從來不想要賺更多錢,買ETF一年輕鬆賺10%不是問題,比放定存好。」 他指出,台灣50選50支股,科技、傳產、金融,都做好了分配,「買個股還是有風險,我連選股都不要,這樣才能樂活。」 他指出,ETF適合長期投資,雖無法像投資個股1年可有1~2倍的獲利,但很穩,且適合長期投資。 施昇輝進一步表示,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台灣50,若要有更好的報酬,只要看得懂日K值即可,「日K小於20或40買進,大於80賣出,1年可以操作3次,1波約賺3~4%,3波可賺12%。」 ---------------下一則---------------  適合長抱 新手隨時可買2015年08月17日蘋果日報【彭蕙珍╱台北報導】 「在美國有一半的人在買ETF,台灣則是較多的人在買共同基金。」周錦材說:「投資ETF每年可以有8~10%的獲利,它的手續費很低,每次約210元台幣,共同基金的手續費太高,約1.5~3%,內扣成本要1.8~2.8%,以10年績效來看,90%的共同基金輸給ETF。」 手續費比基金低 若到國外券商買ETF,通常會用美元付,若有匯兌損失會不會吃掉獲利?他說明:「美元的匯率會在一定的波動,約10%,ETF 5~10年的報酬率約為90~100%,拉長時間來看沒差,但若用1年來看,獲利會被吃掉。」他強調:「ETF適合長期投資,不要短線操作。」 新手想買ETF,何時進場?他表示,任何時間都可以進場買,「第1次投資的朋友,手上若有100萬資金,可分2年進場,1季或半年進場1次,一定會買到低點。」至於每月3000~5000元定期定額投資,他認為不適合,「每1次券商都會索取最低費用,如210元台幣,並不划算。」 ---------------下一則---------------  新興貨幣跌幅有限 法人看好債市2015-08-17 01:25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近3月表現http://goo.gl/a0DdtT 相較人民幣今年來跌幅,許多新興市場貨幣價位已率先跌破金融海嘯時期水準,預期再大幅下跌空間有限,法人指出,人民幣補跌對新興市場貨幣造成的衝擊仍屬可控,法人建議,可靠攏基本面較佳的新興亞洲貨幣,看好新興市場債券後市。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謝佳伶指出,未來人民幣可能放寬浮動區間,持續朝國際化進程邁進,短線上人民幣震盪不影響長期利多,對人民幣看法為短空長多。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人民幣貶值短線雖對新興市場貨幣造成壓力,但許多新興市場貨幣今年來已率先下跌且相對遭低估,人民幣補跌應不至於對新興市 場造成太大壓力,建議投資人可留意新興市場貨幣低接機會,先前因擔憂升息而被錯殺的新興債,兼具高息優勢與匯率升值機會,可列為高息資產加碼首選。 野村新興高收益債組合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美國經濟數據差強人意,歐元區經濟則穩定增長,面對商品價格下挫及美國升息雙重壓力,拖累新興市場債近期回檔修正。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新興市場公司債的投資吸引力仍高於公債,其中又以存續期短、利差較大的公司債較為看好。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未來美元仍會維持相對強勢,新興巿場貨幣相對較弱;受到大陸需求下降的影響,大宗商品未來需求仍相 對偏弱,部分以原物料出口為主的新興巿場貨幣相對也容受到壓抑,建議投資人在投資新興債時,還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優先,避開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為佳。 柏瑞投信指出,受惠於油價落至低點,新興國家通膨明顯下滑,新興國家央行普遍具更多寬鬆貨幣手段以刺激經濟成長,對於未來新興股債市有利。下半年來看,新興國家央行普遍具降息或延緩升息手段,寬鬆環境將持續。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新興國家積極展開結構性調整,改革成效逐漸反應在經濟基本面,顯見新興債有走升的本錢,加上多數新興國家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並 陸續採取降息措施,有助於新興債價格表現。此外,他指出,新興債到期收益率約6%,在低利環境中更加顯眼,可望重拾資金動能。 ---------------下一則---------------  人民幣商品 短空長多2015-08-17 06:53:5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為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牽動人民幣短期匯率走弱。法人認為,短線人民幣雖有震盪,但長線仍然看佳。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宏觀來看,大陸政策希望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實現人民幣持續國際化目標。此次人行放手人民幣短期急貶,是呼應國際貨幣基金(IMF)建議大陸讓匯率更彈性,讓人民幣價值可隨經濟的成長變化;長期來看,是讓人民幣發展趨於正常化。 陳勇徵表示,從經濟成長角度看,近期大陸一、二線城市價格正落底翻揚,已呈現正成長。 以耗電量、鐵路貨運量與貨款發放量三指標分析大陸經濟狀況組成的李克強指標,8月明顯反彈,加上台、韓PMI新訂單指數回溫,顯示大陸經濟穩健復甦,因人民幣政策偏向一次貶足。 永豐人民幣債券基金基金經理人李明翰指出,從遠期外匯報價看,市場對後續貶值的預期已較為淡化,預期未來人民幣再度大幅貶值的機率不高。 隨著大陸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廠商跨境交易、法人個人投資需求增加,對人民幣需求上升,人民幣長線走勢仍是正面期待。

1040814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4日
公開
8

小貪魔咒…績效矮一截2015-08-14 07:15:2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nKY2Ui 投資債券基金,每年要支付1.5%分銷費用,代表一檔債券基金投資十年後,後收手續費的B股基金績效,比起前收手續費的A股基金,可以落後27%,十分驚人。 B股基金分銷費用,即是基金業者的銷售費用。投資人在申購B股基金時「免付手續費」,其實是基金業者先幫投資人墊付,再逐年從分銷費賺回。 對於基金業者來說,可以因此留住投資人的錢,讓投資人不會短線交易,養大基金規模,特別有利於新進業者,也算是銷售技巧之一;對於銀行等銷售通路來說,整體收入可以比前收手續費的基金還高,有利發展財管業務。 對於投資人來說,由於投資成本變高,將影響投資績效。然而,有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主管認為,投資人長期持有B股基金,不會殺進殺出,或許反而有助於長期投資績效。 ---------------下一則---------------  陸股進入基本牛 出口績優股看俏2015-08-14 02:34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一個月打敗指數的中國基金績效http://goo.gl/NKiueo 人民幣大貶,但是不少投資人期待陸股會大漲,法人表示,陸股將進入結構性改變,從「槓桿」牛進入「基本」牛,目前不必期待陸股在短期內會往上走,因為市場需要再清洗浮額,未來投資陸股想獲利要看選股,不必看指數,目前法人較看好中國大陸出口績優股。 中國人民銀行放任人民幣大貶值,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算是一種大陸版的量化寬鬆,對中長期大陸經濟發展是正面的,也代表陸股會從前一波的「槓桿牛(市)」進入「基本牛」,也不必先期待陸股馬上就是往上走高,要選股不必選市,也不必太在意指數高低。 中國人行會放任人民幣大貶應考慮到中國總體經濟走軟,以人民幣貶值來刺激出口,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Raymond Ma)表示,中國人行放任人民幣大貶並不是特別積極的調整,這看起來像是刺激走疲的出口的一次性動作,以幫助整體經濟成長,此舉將使出口商的股價受惠,進 口商受累。 富達亞洲產品管理團隊主管Matthew Sutherland(馬修.沙德蘭)指出,富達的分析師及經理人的確會將此因素內入考慮,並且會已傾向選擇人民幣貶值的受益者出口商作為投資標的。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在更長期提振中國經濟,有利區內貿易,從監管救市的策略來看,A股在 3,400∼3,600點的救市底線近期在進一步明確,市場行業與主題板塊輪動的特徵會更加明顯,在政策支持的預期,同時國企改革預期也較強,再加上目前 機構普遍的倉位不高,有機會看多支撐。 此外,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獲得國務院正式通過,持續關注國企改革概念股,以及政策預期受益的板塊,港股整體估值便宜,政策預期和國企改革也提供階段性的主題性機會。 ---------------下一則---------------  民幣偏差已修正 人行退出常態干預 駁貶10%救出口 「無稽之談」 亞幣全面反彈2015年08月14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大力澄清 人民幣匯率連跌3天,昨一度續貶至4年新低,但中國人民銀行(人行)臨時召開記者會,由副行長易綱親自主持,駁斥外傳的「大貶10%救出口」是無稽之談,重申人民幣不存在貶值基礎,3%匯率偏差已獲修正,並已退出常態干預, 人行周三進場干預阻貶,昨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澄清已完成一次貶值到位立場,重申人民幣長期仍是強勢貨幣,未來仍將重回升值軌道,淡化市場對全球爆發貨幣大戰疑慮,激勵上海匯市人民幣即期匯價昨盤中急拉回到平談,貶值幅度由盤中最大近0.9%,終場縮小至0.19%,陸股、亞股與亞洲貨幣也全面反彈。 易綱昨天上午說:「所謂人民幣要貶值10%,要刺激出口,還說這是官方意圖,完全是無稽之談,完全沒有根據的。」 民幣不存在貶值基礎 至於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準,他認為要看國際收支、中國經濟基本面與一籃子匯率。在這次機制變化後,經過短暫磨合期,人民幣匯率水準可望與基本面比較相符。 韓元升逾1%冠亞幣 人行行長助理張曉慧則指出,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未來會回到升值軌道。周二人民幣中間價基礎報價改革以來,經過2天調整,逐漸回歸市場化水準,3%左右的累積貶值壓力已得到一次性釋放,先前偏差校正已基本完成。 人行昨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4年新低6.4010兌1美元,較周三中間價再貶1.1%,惟貶幅較前2日1.8%、1.6%持續縮減。人民幣現貨價昨盤中最低走貶0.89%,惟受人行談話激勵,一度縮減至0.13%,幾乎回到平盤,終場收6.3990元兌1美元,小貶0.19%,也是9個月來收盤價首次高於當日中間價。 不僅如此,陸股也應聲上揚,上證指數終場勁揚1.76%至3954.56點,3天來首次收紅,亞股與歐股早盤也全面走高。亞幣漲多於跌,韓元升逾1%,升幅高居亞幣之冠。 法人:續貶空間不大 至於人民幣後市展望,對岸法人圈多半認為續貶空間不大。國泰君安證券總經分析師任澤平認為,貶值接近尾聲,人行會死守中間價6.50元底線,且在人行控制範圍內。任澤平說:「市場不怕貶值,怕的是形成持續貶值的預期,未來關鍵在對均衡匯率的設置,能否與市場預期一致,消除貶值預期。」 身為人行貨幣政策委員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則表示,人民幣大貶10%的機會不大,惟若市場流動性不足,不排除人行再度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 【人行昨記者會重點整理】 ◎人民幣不存在貶值基礎 ◎3%偏差已得到修正 ◎人行已退出常態性干預 ◎貶10%救出口是無稽之談 ◎人民幣長期仍是強勢貨幣 ◎未來仍將重回升值軌道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人民幣重貶 不影響Fed升息2015年08月14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Fed總裁杜德利(William Dudley)周三在演說中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人行)本周下調人民幣中間價的舉動「對全球經濟有巨大影響」,但他仍希望「不久的將來」可展開升息,示意人民幣重貶並未動搖Fed升息計劃。 杜德利認為,人民幣先前跟隨美元走強,但中國經濟若證實比官方預期更差,人行基於經濟走疲而下調人民幣中間價「或許並非不恰當」。他坦承人行的意外之舉產生的影響遠不限於中國,但迴避發表更多評論,表示將「把人民幣政策留給中國處理,也把美元政策留給美國財政部」。 升息「愈來愈近」 他聲稱要判斷這對美國有何影響仍「為時過早」。杜德利身兼FOMC副主席,市場預期FOMC在9月升息的機率不小,但杜德利仍強調升息與否取決於經濟數據,但時機「必然已愈來愈接近」。 ---------------下一則---------------  歐、日股基金 國人愛2015-08-14 02:33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上半年規模變化http://goo.gl/tCcTOC 投信投顧公會公布境外基金國人最新持有金額,上半年國人持有境外新興市場基金規模衰退17%,已開發市場基金仍維持3%的成長;其中單一國家及區域型基金當中,包括日本、紐澳及歐洲等持續量化寬鬆政策的市場,吸引國人增加持有;至於新興市場則以俄羅斯和印度基金最受歡迎。 法人分析,國人上半年持有境外基金的概況,對照年來全球共同資金流向,投資方向上大致相同。截至8月5日,同樣出現新興市場、亞太(不含日本)市場基金壟罩在賣壓當中,而成熟市場則由日本股票基金和歐洲股票基金撐盤,淨流入金額為去年的3∼6倍。 其中,日股基金繼七月份淨流入創去年中新高,今年來累積已超過去年全年3倍,近期已出現連十周吸金;歐股基金則是在過去七周內第六度呈淨流入。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歐洲企業第2季EPS持續獲上修,預估將有5.7%的盈餘年增率,EPS優於預期比例達64%,為2009年以來最佳表現。 瀚亞歐洲基金經理人方定宇表示,受近期人民幣大貶、大陸經濟走緩影響,歐股拉回,反而是近期難得的買點。 日本方面,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指出,持續看好日本量化寬鬆政策為股市帶來的效應,日本企業財報揭露告一段落,獲利佳的產業龍頭及受惠日元貶值、競爭力強的個股後勢持續看好。旅遊業受惠韓國MERS疫情大幅成長,但受大陸旅客7月適逢考季減少緣故,短期成長動力可能略為減弱。 ---------------下一則---------------  歐股基金 進場好時機2015-08-14 06:57:0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Y2mwPC http://goo.gl/Bww1X5 貝萊德歐元市場基金經理人嘉絲凱(Alice Gaskell)指出,在歐洲危機五年之後,整體歐洲地區的經濟成長普遍復甦,加上貨幣政策支持,未來12個月可望持續改善,看好民生消費、基礎建設、醫療保健等受惠於經濟復甦的族群。 嘉絲凱認為,就整體投資環境來說,歐洲中央銀行(ECB)的量化寬鬆(QE)措施持續,低利率及ECB的購債計畫也持續,為整體歐洲股市帶來良好支撐。 嘉絲凱指出,歐洲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上揚,經濟動力增溫,零售銷售及新車掛牌數字上揚,周邊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的景氣對策信號、工業及服務業信心也都走高。 經濟改善,反映在企業獲利。嘉絲凱說,歐洲企業獲利預測持續上修,為五年來首見,內需及外銷產業的營收有六成以上超過預期,內需產業則有五成以上的獲利超過預期。 儘管今年以來歐股漲幅高於美股,但嘉絲凱仍對歐股展望有信心,認為歐股能提供全球最佳的獲利動能。第2季以來,歐股動盪,價格更有吸引力,她認為正是進場加碼的好時機。 由於看好歐洲的經濟與企業獲利前景,嘉絲凱今年以來就持續建構強勁而平衡的投資組合。例如,她看好歐元區景氣循環復甦題材,因此加碼民生消費、營建及建材產業,也看好交通運輸、資訊科技等營運服務產業。 另外,部分銀行股也是嘉絲凱加碼的標的,因為有些歐洲的銀行資本健全,且受惠於歐洲經濟復甦,正面驅動力包括消費信心上升,整體歐洲房市改善,義大利、荷蘭等國的房貸需求上升,以及資產管理業務成長等。 不過,嘉絲凱認為,歐洲銀行的獲利展望並非全面看好,也不是所有的銀行資本足夠健全,加上歐元區還有其他更能受惠於經濟復甦的標的,如汽車、零售、房地產及原物料等,因此對銀行業並非全面加碼。 嘉絲凱還看好價值被低估的穩定收益標的,因此加碼房地產及基礎建設。原物料與媒體受惠於弱勢歐元,電訊及醫療保健有企業併購的利多支撐,都值得注意。整體 來說,嘉絲凱看好經營管理能力、現金流及財務紀律強健的公司,但不看好股價已高估的防禦型類股,因此減碼公用事業。她也不看好股價已高估、業務集中新興市 場族群,因此減碼核心消費品。 就基金的國家配置來說,法國占最多,達四分之一,其次是德國的21%。如果與指標指數相比,基金加碼義大利、葡萄牙及愛爾蘭,主要是看好這些周邊國家的經濟成長力道。 依晨星(Morningstar)的分類,貝萊德歐元市場基金屬於大型成長基金,巨型股占36.7%,大型股占47.4%,中型股則占15.4%。嘉絲凱從2003年起,就擔任這檔基金的經理人。 基金還有另一名經理人佐林格(Andreas Zoellinger),他也是貝萊德董事,於2007起加入基金操盤團隊,目前在貝萊德投資組合團隊中隸屬於歐洲多元股票團隊成員,在本基金中負責研究原物料類股。 ---------------下一則---------------  大廠併購熱度不減 生醫基金吃大補丸2015-08-14 07:00:3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IzgRVX 美元升息前奏響起,但全球資金仍寬鬆,醫療生化大廠因而積極出手併購,根據彭博統計,去年共計有2,449件併購案,今年熱潮不墜,併購金額已達去年的97.6%,法人分析,醫療生化產業擁有較佳的基本面及成長預期,仍看多生醫基金後市。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在低利率環境下,醫藥大廠手握資金,在產業面臨專利斷崖時,「大吃小」成了維持競爭力的良方,去年全球醫療生化產業併購金額創10年來新高。產業整併可減少價格戰並且加強研發能力,透過溢價併購,更能刺激股價上漲。 史坦普500指數製藥與生技類股第2季獲利成長預估達8.9%,優於大盤平均的-2.1%。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多家藥廠近期傳出新藥利多消息,新藥核准上市有望持續挹注企業獲利表現。 截至8月第1周,醫療生化產業已有91%的公司公布季報,江宜虔指出,其中,獲利優於市場預期的比率為92%,營收超過市場預期一倍標準差以上的比率為43%,皆為所有產業中最優,財報數字也成為推升生醫基金的重要動力。 針對近期生醫產業股價震盪,江宜虔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升息預期愈來愈濃,最快可能在下個月就進入升息循環。 由於市場上多半以「現金流量折現值」作為對該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估值,折現率(利率)一旦調升,在相同假設下計算,現值便會減少,估計成長型的生醫類股將受到較大的衝擊。 不過,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以資金流向而言,生醫產業仍維持淨流入趨勢不變,短線生醫類股雖難敵整體投資氛圍影響而震盪,但中長線仍持續看好,由於指數已接近半年線位置,應有止穩機會,建議分批逢低進場或以定時(不)定額方式介入。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投資組合可以大型生技股為核心,並提高現金比重,以因應市場波動,同時加碼有潛在併購題材的中小型公司,掌握整體生技長多行情。 江宜虔則建議,投資醫療保健產業,除了具爆發力的生技類股,也應平衡布局各次產業,其中包括: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具高獲利率的醫療服務業、受惠人口老化的醫療器材業。 ---------------下一則---------------  生醫冠全球 今年報酬率逾14% 2015-08-14 02:34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醫療產業今年以來報酬http://goo.gl/9knO62 美元升息來勢洶洶,投資人積極尋覓更穩健的理財標的,今年以來醫療產業整體報酬率達14.17%,領先全球股市報酬率4.96%近1成,其中,醫療服務次產業漲勢最猛,逼近2成,法人建議,投資生醫基金,應平衡布局製藥、醫療、生技等產業。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歐美兩地的醫療類股第2季財報表現出色,整體醫療產業的獲利展望仍然樂觀,雖然財報季漸入尾聲,不過醫療器材產業中的重量級企業美敦力(Medtronic)尚未公布,財報利多仍有機會再帶動醫療器材的落後補漲行情。 江宜虔說,整體醫療產業的本益比目前接近20年平均值18.3,仍在合理區間,從本益比來看,股價尚無過熱;除了併購案和新藥研發的進度之外,醫療器材與行動科技整合的趨勢也是市場關注焦點。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生技產業在基本面有撐、購併題材豐富與資金動能支撐下,中長多頭格局不變。基本面來看,大型生技股的企業獲利持續上調,未來營收與獲利成長動能然期待;中小型股則以具審藥與重要臨床數據揭露的公司,具有投資機會。 ---------------下一則---------------  財報加持 境內生醫基金強悍2015-08-14 02:34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股財報加持,8檔境內醫療及生技基金績效表現強悍,法人分析,製藥大廠輝瑞、生技龍頭Amgen、全球最具規模的醫療保險集團Cigna等美國企業財報均釋出利多,帶動生醫基金走勢,預期在美元升息響起前奏的此刻,醫療保健產業可望相對抗震。 根據彭博調查,標普500指數(S&P500)已有逾8成企業公布財報,十大類產業中,56家醫療保健產業已有46家揭露第2季財報,其中有44家優於預期,盈餘較市場原先預估超出7.67%。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近期整體醫療指數在高檔震盪,但累積漲幅依然明顯超越全球股市,醫療保健產業下,可分為4大次產業,分別為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展望後市,今年來表現相對落後的醫療器材類股,營運展望轉佳後,應有補漲的機會。 另外,回顧過去10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在第3季的最為亮眼,平均漲幅為3.4%,居各季度之冠,上漲機率更高達8成,現在堪稱布局醫療保健產業的好時機。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生技產業在基本面有撐、購併題材豐富與資金動能支撐下,中長多頭格局不變。從基本面看,大型生技股的企業獲利持續上調,未來營收與獲利成長動能然期待;中小型股則以具審藥與重要臨床數據揭露的公司,具有投資機會。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面對美股走勢震盪,醫療保健股仍能穩住陣腳,不僅漲幅超越大盤,更遙遙領先其他類股,預期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及藥品專利到期等因素,將使醫療保健業企業購併熱潮持續旺盛,有利於醫療保健股多頭動能。 ---------------下一則---------------  生醫持續吸金 多頭趨勢不變2015-08-14 02:34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生技醫療保健基金今年以來績效前10強http://goo.gl/MGfJ80 從近期NBI生技指數的技術面來看,指數創高後回檔整理,短期技術指標趨弱,但中長期均線仍呈現多頭排列,顯示生技產業的中長期多頭趨勢不變。法人指出,資金已連續13周淨流入生技產業基金,顯示市場對於生技產業的關注度仍然不減。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受到美股修正影響,生技醫療類股也拉回整理,第4季向來為產業傳統旺季,可把握拉回整理機會,依市況逐步加碼生技醫療基金,短線類股走勢高度震盪。 下半年包括大型生技股研發訊息深具期待性,如Vertex與Alexion的PCSK9抑制劑新藥有機會獲得FDA藥證、吉利德(Gilead) 及生物基因(Biogen)也分別釋出C型肝炎及復發惡化型多發性硬化症第三期臨床試驗成果,因此,建議投資人於短線震盪中尋求布局良機。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今年以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通過23件新藥,已高於均值,預計在審藥態度日趨正向的環境下,有利未來新藥審核與上市。除了新藥佳音頻傳,併購題材也持續延燒。 從價值面來看,NBI指數創高後修正,預估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投資價值浮現,建議透過定期定額或單筆分批的方式,掌握生技產業長線向上的趨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因併購利多,那斯達克生物科技類指數指數今年以來有近21%的漲幅,後續關注新藥審查進度、臨床數據、併購 案等生技業重要事項,目前財報公布已近尾聲,次產業中,金融、健護、消費及電信類股財報表現相對佳,由於全球生技產業併購及IPO活絡,且不少大廠多款新 藥陸續上市,擁有利多題材個股有機會表現,整體族群齊漲不易,將以個別公司表現為主。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看好醫療生技產業長線發展,考量未來五年產業成長快速,目前評價位於歷史區間中值,仍具吸引力。加上第4季新藥及醫療會議題材旺季將至,且每年首季本益比的重新評價也可望推升生醫類股,因此只要回檔就是進場時點。 ---------------下一則---------------  平衡基金規模 連13個月寫新高2015-08-14 02:33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第2季以來,金融市場震盪加劇,境外基金規模隨之上下起伏,第2季縮水1.6%,達3.32兆元,但仍能連續第13個月持穩在3.3兆元之上,但其中平衡型基金規模卻較上月逆勢增長3.5%,來到3,146億元的新高,已連續第13個月改寫新高紀錄,且上半年增幅達4成,顯示平衡型基金在今年持續領風騷。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在風險控管前提下,平衡型基金有機會爭取高於債券基金的資本利得,波動度又明顯低於股票基金,可望持續成為今年的投資主流,尤其是面對震盪劇烈的大陸市場,忽高忽低的股市走勢,實在讓人難以捉摸,現階段與其憂心陸股大幅震盪,而錯失大陸經濟築底回升的成長爆發力,不如選擇波動度較低、且聚焦高息A股的股債平衡型基金。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強調,大陸股債各具特色,股市有強漲潛力,這波轉型牛背後,包括政策扶持、技術進步、內需升級、人口趨勢變化等題材,惟目前震盪機會加大,而債市漲勢較緩,但波動較低,長期收益穩健向上,搭配投資可有效降低波動風險。 永豐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黃俊欽認為,就經驗來看,升息前夕,市場總是趨向震盪,而OECD與IMF近期下修全球GDP預估值,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不如先前樂觀、兩岸產業與國際品牌競爭加劇,內外需求展望皆「轉趨審慎」,建議可以平衡型基金布局有成長性的市場。 ---------------下一則---------------  追成長 抓輪動 組合基金抗震2015-08-14 02:34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經濟持續溫和成長,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維持寬鬆,充沛流動性加上基本面支撐下,股市仍有投資機會,但隨著美國升息預期攀升,市場較易受到雜音干擾,加快資金的輪動速度,提高操作難度,可藉由組合基金靈活布局與彈性調整的策略,發揮追成長、抓輪動的效果。 就近一個月的績效表現來看,有4檔股票組合基金創下4.3%以上的報酬,勝過MSCI世界指數的4.25%,充分展現當前環境下股票組合基金的優勢。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分析各個市場,仍以歐股和日股表現預計最為穩定,適合作為全球股票投資組合的核心部位,歐洲央行的QE政策將維持原定計畫到2016年9月不變,QE政策將持續提供歐元區及歐股成長力道支撐,日本則6月PMI由50.1升至51.2,結構改善若通膨仍持續偏低,日本央行未來加碼寬鬆的機率將增加,在政策作多預期心理與企業盈餘上修支撐下,日股表現可望維持相對穩定。 宏利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經過了6月的振盪,7月全球債巿回穩,在希臘確定取得歐盟新一輪的紓困貸款後,金融巿場回歸平靜,投資人將目光轉向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第2季美國基本面逐漸擺脫第1季受天氣影響的陰霾,7月底舉行的FOMC會後聲明依然顯示聯準會將在今年下半年進行升息,目前以9月及12月的機率最高。 群益多重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指出,投資本來就是獲利契機與風險並存,單押某一資產或特定產業較易大起大落,對投資人而言,需要選擇適當時機才能進場,廣泛佈局不但可降低波動度、績效表現亦可望相對出色,投資人隨時都可進場,更適合長期持有。 統計過去十年多元配置與單一資產或單一產業投資報酬率來看,期間各最佳年度報酬率以多元平均配置的40.41%最高,勝過單一資產的全球股市31.52%,更勝單一產業全球能源類股的29.87%,顯示出以股債等多元資產組合配置的投資策略能有效的趨吉避凶。 ---------------下一則---------------  人民幣貶值效應 前進大中華「挑受匯股」2015-08-14 07:11:2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k0i9TW 人民幣中間價調整後,近二日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逾4%,匯率波動同步引發大中華股市震盪。法人表示,人民幣短線趨貶所造成的震盪難以避免,投資方面,建議可留意受惠於人民幣貶值效應的族群。 人民幣兌美元趨貶,亞洲主要貨幣走勢跟著貶值,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雖然短線造成亞股震盪,但亞洲經濟高度仰賴出口,弱勢貨幣有助提振出口表現,拉抬企業獲利,進而帶動亞股回穩走升。 此次貶值預期在更長期提振中國經濟,有利區內貿易,中央多部會接連祭出穩定政策,發改委推出四大工程政策、政策行定向發行專項建設債以及央行主動貶值等,皆看出穩增長政策正在逐漸加碼,下半年貨幣寬鬆力道可望持續,有助股市長多動能。 展望後市,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調整後,市場仍需一段時間的適應與磨合,余鎮文認為,人行將密切監測市場,穩定市場預期,確保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人民幣下半年仍有小幅貶值的空間,但匯率將維持穩定可控,不致形成連續貶值的態勢。 投資建議上,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短線打底,可伺機布局一些貶值下的受惠族群。 預計A股中出口為主的工業、科技和紡織可受惠匯兌收益,中國在港掛牌的工業和科技股可望受惠;台灣則看好以人民幣計價的組裝、零組件生產商,可受惠人民幣貶值效應,降低成本、增進獲利水準。 許廷全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既定趨勢,美元強勢趨勢未變之下,預計人民幣短期走勢趨弱,短線可能影響A股中持有美元債務為主的地產股、航空股或如轎車等部 分具替代性的進口族群。台股中營收來自人民幣比重較高的族群短期震盪較大,而香港影響主要落在市場對於港股的信心及資金流動調節,基本面影響不大。 雖然部分A股地產股可能受到影響,但長線來看,一線城市開發商領先受惠不變,商辦和賣場以實際土地取得成本及租金收益成長展望為衡量基準,惟須持續觀察後段城市庫存去化情形。 ---------------下一則---------------  人民幣基金 買氣續旺2015-08-14 02:34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國內發行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從2檔躍增到13檔,規模從72億元暴量至270.45億元,顯示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市場避險風險意識提升,資金明顯往波動度低商品移動,加上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地位上升趨勢確立,國際貨幣地位增強,有助延續人民幣緩升格局,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熱潮延燒。 日盛中國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黃惠雯表示,如果人民幣獲准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將對躍居國際強勢貨幣莫大助力,促使全球機構投資人大舉轉向人民幣資產;據IMF(國際貨幣基金)估計,世界各國央行持有的人民幣準備約1,000億美元,相當於持有加幣和澳幣總額的一半左右,當SDR納入人民幣,促使各國央行買進價值1,000億美元人民幣,大幅提升人民幣地位。 央行統計,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至6月底止,已高達3,382億人民幣,相當於新台幣1.7兆元;黃惠雯指出,預期大陸貨幣政策面將持續寬鬆,再降準可能性高,中長線看升趨勢下,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具更佳流動性、多幣別優勢、理財靈活度高等特性,建議納入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投資組合。

1040813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4

不需單戀陸股一枝花 分散投資大中華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在希臘危機緩解後,大陸股市經過一波修正後的底部浮現,但股市持續波動劇烈。法人表示,大陸近期公布經濟數據疲弱,基本面撐盤力道薄弱,但觀察港股整體本益比低於10倍,加上成交量偏低,指數波動幅度持續收斂,已為價值投資者提供有利的布局機會,建議投資人不須單戀陸股一枝花,可選擇分散投資於大中華股市相關基金。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指出,大陸7月出口較去年下滑8.9%,進口年增率下滑8.6%,雙雙低於市場預期,出口不振主要受到人民幣匯率相對強勢影響,顯示大陸總經環境仍有待復甦,股市短線反映政府積極政策,然中長期還是要觀察企業獲利與基本面回溫情況。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目前大陸政府做多心態仍相對濃厚,持續提出救市政策企圖讓陸股回溫,但由於資金面動能短期被破壞,市場短期將進入觀望,股市將進入大陸政府極力護盤與解套或停損賣壓相互拉鋸,波動度將加大,預估大陸下半年景氣優於上半年,建議投資策略以避開題材股,偏向精選成長型個股為主。 柏瑞投信指出,受惠於大陸一連串的寬鬆政策與鬆綁房市限制,近期以來大陸一、二、三線城市房價皆逐漸趨於穩定。此外,中金最新經濟預估顯示,大陸經濟成長可望於下半年觸底反彈,預估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在7.1%。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在先前市場大跌後、國家隊資金挹注強力挹注,投資人情緒仍在恢復中,預期國企改革與政策刺激有望成為市場關注的兩大重點領域,尤其國企改革將是下半年市場重要的投資主題。 ---------------下一則---------------  利多政策相救 大中華先蹲後跳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指數表現http://goo.gl/Otmsi4 美、歐、日股現在距前波高點都僅一步之遙,法人指出,相較主要成熟國家,大陸政策利多救市雖後發,立即激勵今年陸股飆漲行情,統計至8月11日,上證綜指今年來上漲21%、深圳A股漲幅超過60%,如今A股與港股距離海嘯前高點仍有55%與29%,顯示大中華還有很大的漲升空間。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大陸政策改革救市方向未變,自2013年9月提出一帶一路概念以來,14年施行滬港通並降息,今年3月允許中國公募基金可直接投資港股,到取消A股一人一戶的限制,帶動大中華指數震盪向上。 綜合價值面、資金面的因素,許廷全表示,第4季更是大中華的傳統消費旺季,回顧過去第4季多半是大中華股市表現最出色的季節,短線可見陸股、港股和台股震盪整理,可視為是中長趨勢上逢回加碼的好時機。 但他也提醒,大中華今年來波動加大,逢低入市要有方法,建議擴大區域布局、善用避險工具降低波動,才能確實掌握大中華的中長線投資機會。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目前市場籌碼多為政府基金持有,加上政府限制自營商於4,500點之下不得減碼持股,因此籌面碼相對穩定,但陸股的大漲大跌持續,因此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以中國平衡基金布局。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短期國企改革,特別是央企改革,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要因素,大陸現階段持續擴大持穩力道,包括推出超過1兆民幣的長期專項金融債券發行計畫,上半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體實現較快增長,進入下半年,山西、四川、廣西、陝西、寧夏等地開始提速對接「一帶一路」,新股發行依然暫停中,滬深兩市交易所修改融券交易細則,利多政策續推,題材股可望持續活耀。 ---------------下一則---------------  今年漲幅逾60%居冠 深圳中小板後市看俏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統計全球主要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大陸深圳綜合指數漲幅以60.74%居冠,上海綜合指數也上漲21.45%也上榜,法人表示,陸股是新興市場唯一上榜,其中代表成長型企業的深指更優於金融傳產為主的上指,錢進大陸建議留意深圳股市契機,但本周人民幣啟動一波貶勢,股市震盪加大,待消化後可望重啟上攻動能。 法人說明,深圳股市主要分為主板、中小企業板及創業板三個板塊,中小企業板為主力板塊、家數767家、總市值規模最大、占43%,且中小企業板與主板上市條件一致,企業體質及財務狀況相對穩健。待深港通後,深圳重要性更與日俱增,且中小板成長性及爆發力更強。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指出,深圳中小企業板主要以深証中小板指數為主,該指數於2006年1月24日發布,定位於深証中小板市場的旗艦指數,也是深圳交易所主要的核心指數。 深証中小板指數選取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市值規模和流動性綜合排名前100家組成,樣本股中囊括各行業的龍頭,相較於成熟期的企業而言,中小板企業,將是未來深圳市場最具爆發力的成長板塊。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陸股目前證金公司直接用於購買股票維穩的資金已經使用1.5兆人民幣,加上申購公募基金的2,000億人民幣,及為券商提供流動性支持的2,600億人民幣,救市資金總量接近2兆人民幣。 ---------------下一則---------------  陸股快落底…三訊號浮現2015-08-13 07:04:1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震撼市場,法人認為,陸股受到市場消息和匯改雙重衝擊難免震盪,但觀察近期三大落底訊號同步出現在「籌碼面」、「指標股」、「政策底」,預料陸股盤整醞釀利空出盡後的反彈能量,不妨留意進場時機。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變讓人措手不及,但長期來看,人民銀行是為了大陸匯率改革鋪路,讓人民幣匯價更能反映市場供需,投資人無須太過負面解讀,若能掌握「籌碼面」、「指標股」、「政策底」三大落底訊號同步浮現的事實,此時是找買點的最佳時機。 第一個落底訊號就出現在籌碼面。余鎮文說明,今年上半年,滬深兩市因兩融擴張而快速上漲,促使兩融餘額一度來到近人民幣2.3兆元的歷史高點,不過,兩融餘額已經快速瘦身到人民幣1.3兆元,降到3月的起漲水準,隨場內外浮額沉澱,有利陸股後續更健康的資金動能。 藍籌指標股率先觸底反彈,為第二個落底訊號。余鎮文表示,陸股回檔修正期間,藍籌指標股成為空方殺盤重點,但觀察多檔重要藍籌指標股,因本益比較中小型股來得合理,波動度也相對較低,成為投資人信心恢復後的回補首站,股價明顯出現觸底反彈。 第三個訊號是政策底部儼然成形。人行祭出降準降息雙降、外匯局擴大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在一行三會竭盡全力救市和國家隊出動的一波波助攻,利多政策出台為陸股打底,加上陸股估值低於歷史平均值,增加低點入市誘因。 ---------------下一則---------------  陸股基金波動劇烈 風險高低參考年化波動度2015-08-13 07:13:48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近一年陸股波動劇烈,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暴漲逾100%,但6月以來波段暴跌逾三成,由於行情暴漲暴跌,中國股票基金波動度跟著激增。 這些陸股基金的年化波動度相當可觀,以年化波動度45%的基金為例,代表該基金淨值在未來一年內可能上漲45%,亦可能下跌45%。基金業者說,年化波動度高低不全代表基金好壞,而是投資人應依此評量,是否符合自身風險承受度,波動度較大的基金適合積極型投資人,保守型投資人應選擇波動度較小的基金。 ---------------下一則---------------  印度企業好賺 帶旺股市2015-08-13 07:07:1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wYYBy1 油價再創波段新低,紐約西德州原油價格6日跌破每桶45美元關卡,並連續多日收低在45元以下,市場法人認為低油價趨勢短期不會改變,而低油價最受 惠的則是終端價格隨之下降最多的亞洲國家,其中以印度最被看好,加上明、後兩年印度企業獲利預估都呈現雙位數成長,相關基金值得留意。 群益投信表示,以目前全球金融市場趨勢來看,中長期美元走強、中國經濟轉型,不利國際油價及原物料,依賴原油原物料出口的新興國家經濟將受到影響,但亞洲 國家相對影響較小,特別是中國、印度股市後市看俏。此外,企業獲利成長是引領股市上漲主因,觀察印度未來兩年的企業獲利預估分別有17%、22%的雙位數 成長,加上外資持續淨流入,印度股市後市可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儘管早先印度在利率會議上決定維持利率不變,市場仍預期印度今年或許還有降息空間,短線來看,8月仍以反應財報狀況、雨量變化及國際原油走勢為主。 中長線來看,印度是今年以來新興亞股吸金王,總共吸引外資挹注73.44億美元,而低油價成趨勢、印度總經指標持續改善、能源商品價格下滑、企業盈餘上調,對印度股市絕對有正面幫助,產業布局上以企業獲利預估能見度佳的汽車、工業、生醫、油氣最看好。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稱,預計德國、日本和印度的增長動能穩健,在金磚及亞太國家中,印度製造業PMI指數表現相對強勁,印度今年以來三度降息,效果顯著發酵。 ---------------下一則---------------  歐股三利多 法人按讚2015-08-13 07:08:5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6CYCyR 歐元區經濟穩健復甦,企業獲利表現佳。市場預估泛歐地區第2季企業盈餘年增率由原先的4.9%上修至7.1%,不含能源股則高達16%以上。法人認為,歐股成長潛力看好,惟需留意希臘以及政治氛圍可能造成短期震盪。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元區經濟持續好轉,德國6月工廠訂單年增7.2%,總計第2季增長3.1%,大幅優於第1季的-1.5%,工廠訂單趨勢明顯往上,意謂未來幾個月德國產業將維持成長動能。 就基本面來看,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游蕙蘭表示,道瓊Stoxx600成分股中已公布第2季財報企業中,逾六成企業營收逾五成企業獲利優於預期,目前企業營收及獲利超越預期的比例來至長期平均水準之上。 此外,莊凱倫也指出,歐元區7月綜合PMI終值由53.7上修至53.9,凸顯歐元區良好成長趨勢,基本面好轉吸引國際資金連續12周淨流入。歐洲央行量 化寬鬆(QE)效果細水長流,莊凱倫表示,充沛資金搭配銀行貸款意願、企業貸款需求攀升,帶動歐系銀行企業獲利加速,市場預估泛歐地區金融股獲利年增率高 達43.2%,為表現最佳的產業,當權重占比最高的銀行類股獲利迅速改善,將為歐股增添指標性的向上動能,未來成長性不可小覷。 游蕙蘭則表示,預期歐洲市場有三大利基作為支撐,分別是低利率、低油價與低匯率,因此中長期而言,無論是經濟或股市,有望縮減與美國的差異。 ---------------下一則---------------  歐股Q2財報 逾6成優於預期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股財報捎來好消息。根據彭博最新調查,歐洲道瓊600指數企業中,已有264家企業公布財報,逾6成企業的盈餘、營收優於預期,法人分析,儘管有希臘來攪局,今年來歐股漲幅仍達16.6%,分析歐洲第2季財報,反應歐洲企業營運轉佳,有利於推升歐股基金下半年表現。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歐洲股市中,以金融、醫療及民生消費為主要組成類股,市值占權值約一半,觀察「盈餘優於預期」的產業比重,以醫療保健產業表現最佳,醫療類股在製藥企業財報帶動下持續有好表現。 李宏正說,銀行業為歐股市值權重最大的單一類股,審視第2季財報,大型銀行及保險業獲利佳,符合市場對歐洲銀行業復甦的期待,但小型金融服務及證券業並不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企業的「貸款需求」自去年第4季開始攀升,預期未來銀行業貸款增長率將轉正,可望帶動獲利回升。 宏利投信總代理的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指出,先前歐洲金融市場受希臘問題影響而大幅波動,所幸有關連鎖反應有限,而從採購經理人指數及貨幣成長數據來看,顯示歐元區經濟狀況仍然強勁。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希臘與國際債權人完成救助談判,協議已經達成,可能讓希臘獲得860億歐元國際援金,短期希臘議題對市場的影響較小,歐洲經濟下半年持續溫和復甦,8月德國及歐元區ZEW經濟調查顯示,歐元區預期指標上升到47.6點,讓金融市場信心向上提升,加上外資持續入資歐股基金,對於歐股前進動能仍看好。 ---------------下一則---------------  財報亮麗 歐股續強可期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財報優於預期企業高於50%MSCI歐洲指數表現http://goo.gl/RaxZ3R 歐洲第2季財報繳出相當亮麗的成績單,根據湯森路透統計,目前公布的182家企業中有56%獲利優於預期,已連續兩季高於長期平均的48%,激勵歐股努力向上爬升,經驗顯示,當前一季度公布企業獲利優於預期比重高出5成時,雖然後一個月股市可能出現獲利了結情況,但拉長時間至6個月或1年,道瓊歐洲600指數平均漲幅可望達9.58%及14.14%,歐股動能續強可期。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受惠弱勢歐元、低油價環境、歐洲央行量化寬鬆及借貸市場重新恢復,歐洲不論是經濟或股市均處於重要的轉折點,尤其歐洲銀行正準備重新提供貸款,低廉融資成本也帶動貸款需求回升,這將是企業獲利重要的驅動力,中小企業也將同步受惠。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根據財報結果參考,看出第2季循環類股及金融股表現優於防禦類股,過去表現較佳的民生消費及公用事業類股第2季均呈現負成長的現象,未來股價可望持續反應企業基本面。 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指出,歐股過去一個多月金融類股表現不錯,出乎市場預料,因判斷處於危機時,恐懼情緒往往會蔓延到金融類股票,但實際市場表現卻帶出一個穩健訊號,即金融機構的資本比率已有提升,且對市場的連鎖反應也受控制。 他指出希臘問題效應告一段落,市場將繼續前行;即投資焦點將再聚焦在歐元疲弱、油價跌及預期即將出現的企業獲利回升等因素上。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據EPFR截至8月5日當周資料,歐股基金已連3周蟬聯吸金王,也連12周資金淨流入,歐洲QE成效,不僅注入市場流動性,更提高國際投資人持有歐洲資產的信心。 她指出,7月歐元區PMI雖然下滑但仍優於預期,擴張小幅減緩,且各國製造業表現仍然穩定,歐元區產業擴張步調不變,企業獲利表現可望支撐歐股動能。 ---------------下一則---------------  專家:油價偏低 布局良機2015-08-13 07:00:0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國際油價直直落,未來走勢會如何走?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協理譚士屏表示,原油是剛性需求,不會輕易變化,疲弱的走勢不會持續太久,因此,「40多美元一桶的石油價格,機會難得,可以開始布局。」 譚士屏說,本波油價大跌與美國頁岩油大量開採,供給暫時失衡有關,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了扼殺美國頁岩油廠商來保持OPEC全球原油市占率,才大打油價的價格戰,但是從沙烏地阿拉伯悄悄地調升對亞洲出口原油的價格來看,中東國家與美國的油價戰爭有鬆動的跡象。 油價若要回升,首要看產油國的財政狀況。譚士屏說,OPEC當今財政壓力當頭,油價必須高達每桶90美元,OPEC大部分成員國才能免於財政赤字。 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財政赤字即高達390億美元,已經要動用主權基金支應,龐大財政壓力當頭將促使OPEC終結價格戰。 此外,還要看頁岩油的生產狀況。 「頁岩油可以源源不斷生產的神話,應告一段落」,譚士屏強調。 根據元大投信研究,受到原油價格大跌衝擊,美國新增鑽油平台數量已經連續29周減少,鑽井平台數量下降逾61%,未來的供給擴張幅度有限。 由於新興市場依然是原油需求的主要成長動力,全球原油供過於求狀況可望逐步趨緩,年底前重回供需平衡。 對油價的預測,渣打銀行樂觀預期明、後年油價將上看93及106美元,國際券商平均均價則落在72及80美元間。 ---------------下一則---------------  單周小漲 金價支撐有氣無力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金價今年走勢圖http://goo.gl/Gg5akq 代表紐約黃金期貨報酬變化的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當周價格相較於前周收盤價(7/30∼8/6)小漲0.13%,紐約黃金期貨價格以1,090.1美元收盤。技術面來說,金價較強的壓力位於1,120∼1,150美元之間,中期格局仍弱,且均線全數下彎,後續再向下測1,000美元的機會不宜小看。 元大寶來標普高盛黃金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經理人方立寬表示,黃金基本面依舊疲弱,尤其代表中長線黃金投資興趣的全球實體黃金ETF持有黃金數量持續下滑,顯示黃金的交易意願與持有意願仍然黯淡;再者,美國9月可能升息,這樣的聲浪壓得黃金多頭疲於應付,支撐金價力道因此有氣無力。 方立寬表示,目前黃金市場可說一面偏空,而當市場一面偏空的時候,可能就是思考做多的時候,但是,在利空出盡的反彈出現前,或許還必須等待一段低檔整理甚至面臨一波末跌段,投資人若為了搶反彈而於此時貿然投入金市,必須先行規畫完整策略,或是短打因應。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美國的經濟持續穩定復甦,今年啟動升息循環的機率攀升。預計在升息的趨勢下,美元將維持強勢,黃金價格中長期則相對弱勢。 由於部分央行進行量化寬鬆,短線仍有避險與區間操作空間,他建議,將黃金類股作為戰略部位,多元配置其他基本金屬與能源類股,並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投資,不僅能夠降低市場波動較大的選時風險,透過基金靈活與彈性的操作配置,較能參與原物料未來反彈的機會。 富蘭克林華美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表示,近期黃金走勢將呈現區間整理,雖然有低接買盤進場,但在券商普遍保守看待金市下,買盤並不踴躍。 胡志豪表示,市場對美國9月升息的預期升溫,美元長線走勢將大幅降低黃金的替代性投資需求,雖然第3季向來為黃金旺季,但今年旺季效果可能因美國升息不確定因素而大打折扣,就算有區間行情,但金價要在美國首次升息前大幅且具持續性的反彈機會可能較低。 ---------------下一則---------------  美醫療科技股 中長線靚2015-08-13 07:12:2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PzEMx8 美股指數近期呈現震盪走勢,企業財報也有差異,其中具成長潛力與投資題材的產業與個股仍有優於大盤的表現,法人看好醫療、耐久財以及科技股中長線的表現。 根據Factset8月6日統計美國第2季企業財報結果顯示,各產業表現差異明顯,其中又以消費耐久財及健康醫療類股的財報表現最令市場驚喜,實際獲利與預估值的差異達7%以上。 理柏資訊統計境外67檔美國股票型基金中,於耐久財及醫療類股投資比重最高的十檔基金中有七檔今年來與近一年表現優於67檔美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績效。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低油價欲反映到消費支出會有遞延的情況,一開始民眾會將因油價下跌所省下的錢用於餐廳等小額消費,評估 油價自去年中以來維持在低檔,這有助於民眾將省下來的錢累積用於購買新家電等耐久財消費品的大額支出,預期未來有機會看到消費支出提升。 葛蘭.包爾也對健康醫療產業持正面的看法,因為美國醫療公司不斷增加研發支出,促使新治療方法的發現,可望帶動獲利的持續增長。 且醫療類股的投資機會不僅僅是在製藥及生技領域,也看好提供醫療服務、工具或診斷設備企業的投資前景。 ---------------下一則---------------  跨國組合平衡基金 穩穩賺2015-08-13 06:59:2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股債匯市第3季以來震盪幅度加大,不過,跨國組合平衡型基金以多資產混搭並以全球市場布局,中長期績效相對穩健,投信業者建議,可納入核心配置以長護短,讓投資獲利穩中求。 人民幣重貶再度引爆全球金融市場震盪,加上原物料價格跌跌不休、美國升息不確定性持續干擾,使得全球股市動盪不安。向來是觀察全球市場風險情緒的VIX指數,自第3季以來震盪幅度創今年以來最大,但各經濟體發展不同,市場行情不再齊漲齊跌。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近一個月以成熟市場為主的MSCI世界指數小漲0.4%,但新興市場指數則重挫近6%,投信發行跨國組合平衡型基金同期平均漲幅達2.0%,表現相對穩健優異。 彭博資訊統計2000年以來,全球11類金融資產每年漲跌幅及排名都不同,如果有重大性利空更讓波動難以預料。例如,新興股市在2007年上漲36%,表現是各類資產最好的,但隔年因金融海嘯衝擊重挫54%敬陪末座。 復華全球奧林匹克優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朱展志表示,面對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唯一方法就是資產配置,跨國組合平衡型基金透過經理人與投研團隊從長期景氣循環與金融市場的關係,精挑全球股、債、商品、外匯與房地產等彼此負相關或低相關的資產組合,避免資產齊漲齊跌,利用長線保護短線方式中長期投資,相對能提高投資勝率。 復華投信建議,投資人可藉由「金複合投資法」,用較穩健的母基金搭配較積極的子基金形成資產配置,讓市場無論多空,隨時進場都具有進攻和防守能力。 ---------------下一則---------------  人民幣貨幣基金 專家:逢高出場2015-08-13 07:14:24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人民幣重貶,影響中國股匯市同步大震盪,以投資面來看,投資專家認為並非所有資產都會受影響,投資人應因依手上資產類別而定,影響較大的會是人民幣貨幣基金,以及中國美元債券基金。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這波首當其衝正是利差最小的人民幣貨幣基金,且未來人民幣持續看貶,今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可能進一步下探至6.5元,建議投資人逢高出場,並轉換至其它成長性較高的資產。 另外,發行美元債券的中國企業,特別是航太、地產等產業,在這波人民幣震盪下,也可能受到較大的衝擊,投資人手中若持有相關資產,亦建議逢高減碼。 至於股市部分,張繼文認為陸股已回落至合理價位,現階段下跌僅是匯市造成股市投資信心不振,投資人不必過於憂心,況且不少熱門的網路、互聯網、大數據、消費等類股,都是鎖定中國內需市場,受匯價影響不大。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短線急貶,不少人民幣資產投資人跳腳,不過,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人民幣走貶的同時,經濟發展高度仰賴出口的其他亞洲貨幣也跟著走貶,統計8月11日至12日新台幣兌美元貶幅超過2%,因此,人民幣兌新台幣雖然貶值,但貶幅不到1%,僅0.6%,不像兌美元那麼「驚悚」。 余鎮文進一步指出,以新台幣角度來看,人民幣貶值幅度並不大,投資人不需急於調整資產配置,應回歸投資標的的長遠成長性;再者,中國人行一定會維持人民幣穩定性,短線震盪後勢必會回穩,選擇投資區域的重要性絕對高於計價幣別,尤其是股票基金的總報酬中,資本利得比重遠超過匯兌收益,挑選具成長前景的市場仍是首要考量。 ---------------下一則---------------  人民幣商品 短空長多2015-08-13 07:04:52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大陸人行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牽動人民幣匯率走弱,投信業者認為,此舉雖然不利人民幣短期走勢,但意謂著人民幣市場將更加開放,也在為進入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做準備,中長期還是可以持有人民幣商品。 大陸人行的舉動,暗示人民幣會加入亞幣走貶的意味,瀚亞投資環球資產暨固定收益主管周曉蘭表示,預估短期內人民幣偏貶壓力加大,但人行一次性貶足的意味濃厚,有利於未來走勢的正向發展;在實際盤中交易上,多以即期交易為主,人民幣賣壓沈重,對於遠期外匯暫時變動不大。 對於相關人民幣計價級別基金的影響,周曉蘭指出,由於境內基金普遍都有高比例避險,即期匯率貶值對其影響較小,端看遠匯評價貶值幅度而定,惟人民幣遠匯避險年化收益率跳升至2.8%~2.9%,如果基金承作遠匯避險,還可增加收益。 此外,第一金投信指出,中國債券基金因短期匯率變動有可能出現匯損,若以新台幣計價的級別,只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幅度大於新台幣匯率,可能有匯損;亞洲債券基金因投資的標的是美元債券商品,影響不大,有時還會因為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美元的匯差所得。 至於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賢分析,中長期而言,人民幣為追求與歐元、日幣並駕齊驅,有機會維持強勢,貶值幅度有限,對以人民幣計價的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短線衝擊有限;人民幣還是可以續抱,做為中長期資金的避風港。 ---------------下一則---------------  元石油 能源投資新寵2015-08-13 07:03:2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DnXeqJ 台股ETF市場愈來愈熱鬧多元。元大投信將發行台灣第二檔商品期貨ETF──元大寶來原油期貨ETF(簡稱「元石油」、證券代碼00624U),上市後,國內投資人可以直接用台幣在台股交易原油價格,簡便許多。 過去一年,各投信大舉發行ETF相關商品,其中,陸股ETF是最大宗。另外,富邦投信19日將募集國內第一檔日股ETF;復華投信也將發行與香港「恒生指數」相關的三檔指數。東北亞主要股市除了南韓,台灣都有ETF發行。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表示,原油期貨ETF是布局能源商機最簡便的工具之一,2014年年中以來,受惠原油價格超跌,原油相關ETF的整體規模出現跳躍式成長,以前目前情況來看,原油價位正處於近幾年的低檔區,這也是元大選擇這時推出這檔ETF的時機考量。 元石油擬任經理人曾士育表示,元石油直接投資於原油期貨,與原油現貨相關係達0.923,直接連動油價走勢,是國內追蹤短線趨勢的絕佳投資工具;且由於商 品設計的特別考量,元石油與油價的連動關係,比美國代表性原油ETF(USO, United State Oil Fund)還高。 曾士育表示,趁著原油價格偏低,全球主要市場均開始逢低吸納原油,美國、中國大陸、印度等大國,都逢低採購戰備儲油,在原油期貨ETF推出後,一般投資人也可以運用原油ETF建立自己的「戰備儲油」。 元大投信認為航空、海運、運輸業者可把元石油作為避險工具。 元大未來計劃在股、債、商品乃至於匯率ETF,都能有多元的產品線。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元大下一階段將推出人民幣匯率期貨,善用台灣是全球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優勢,未來在人民幣的升貶或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得以運用有效的工具增利或避險。 在台灣直接發行海外ETF的目的,劉宗聖說,希望能吸引在券商做複委託的投資人。 ---------------下一則---------------  原油期貨ETF 布局契機浮現2015-08-13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孫彬訓�台北報導 危機事件下 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表現http://goo.gl/REKZlY 原油價格近期波動劇烈,目前價位處於多年相對低檔,隨市場供需日漸趨向平衡,逢低分批布局契機已逐步浮現,投資人現在要投資原油,將有嶄新的投資工具推出。 台灣第二檔商品期貨ETF「元大寶來標普高盛原油ER指數股票型期貨信託基金」,簡稱「元石油」,證券代碼「00642U」,將於8月19∼21日展開IPO作業,募集上限新台幣20億元,最低申購金額為2萬元。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在期貨信託領域發展上,元大投信已有絕對報酬屬性、多空皆可的CTA基金(多元策略期信基金)的產品,第二類就是指數化相關產品,即黃金期貨信託基金和商品指數期貨信託基金,第三類就是期貨指數編製的商品,包括已經掛牌上市的黃金期貨ETF,以及即將募集的原油期貨ETF,得以讓投資人快速布局,達到低成本投資的方式,國內目前現有6檔期貨信託基金,元大投信旗下即管理其中4檔。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表示,預料全球原油供過於求現況有望逐步趨緩,今年底前可望重回供需平衡,未來供不應求趨勢將推升原油價格逐步走強。 原油期貨ETF為布局能源商機最簡便的工具之一,2014年年中以來,受惠於原油價格超跌,原油相關ETF如雨後春筍強出頭,整體規模出現跳躍式成長。 油價上上下下波動動,尤其油價跌到相對低檔之際,一般投資人只能逢低買能源基金,尤其是當油價漲時,能源基金不見得漲,元大投信期貨信託部基金經理曾士育表示,因為能源基金和油價的相關係數只有0.47,投資人買的是能源生產或者探測等相關公司股票標的,但原油期貨ETF和油價相關係數高達0.92。 而在人民幣大貶之後,市場擔心需求減少,西德州原油11日單日就驟跌逾4%,每桶來到43.08美元,至於目前油價是否來到相對低檔?黃昭棠表示,全球各種原油成本平均開採成本約每桶55美元,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更高達62美元,因此,從開採成本來看,油價應在相對低檔。

1040812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2日
公開
6

沒理由升值 台幣33元近了 「若韓元加入競貶 台出口未必獲優勢」2015年08月12日蘋果日報【王立德、陳瑩欣╱台北報導】 台灣出口連2月雙位數衰退、全年經濟成長率面臨「保2」大作戰,央行本就有意引導台幣匯價走貶以拯救出口,昨天人民幣重挫引爆亞幣全面性下跌,正中央行下懷,順勢放手讓台幣貶值,讓哀鴻遍野的出口業者能喘一口氣。 訂單不會馬上移轉 匯銀主管分析,觀察美國即將升息、台股疲弱、經濟基本面惡化等面向,台幣根本沒有升值理由,尤其工具機、電子等出口廠商猛挨日、韓匯率貶值重拳,昨天終於讓央行有機會讓台幣一次重貶,以增加出口商對外的報價競爭力。 匯銀主管預測,在不影響匯市穩定前提下,央行未來將持續讓台幣貶值,本季台幣兌美元匯價不排除看到33元。 不過,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梁國源昨說:「一下子貶破32元,看起來很大,但台幣升貶不能只看一天,要再觀察幾天,且若韓元加入競貶行列,台幣走弱對經濟成長的刺激效應相對有限。」 梁國源分析,中國施行進口替代政策後,與台資企業關係產生變化,漸由合作轉向競爭,如果中、韓、台都出產類似且品質相近的產品,人民幣貶1.83%、韓元貶1.35%,都高於台幣的1%,台灣出口產品未必能因貶值獲取價格優勢。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則認為,匯率並不是影響貿易的唯一因素,景氣不好時,台幣貶值的確會提高廠商接單優勢,但廠商訂單移轉需要一段時間,多數企業不會因為短期匯率波動,就改變合作廠商。但他也提醒,倘若匯率或商品價格已產生持續性的變化(例如接單價格變貴),合作夥伴就可能會考慮轉單。 未來走勢端看中韓 過去央行強調「逆風操作」、「柳樹理論」等匯率政策,匯銀主管認為,經濟前景轉差時,調控力度就不需這麼大,未來台幣走勢的關鍵,仍在於韓元及人民幣,央行須更緊盯韓元、人民幣,作為台幣收盤價貶幅的重要參考指標。 ---------------下一則---------------  救出口 台幣跟貶 破32元大關 人民幣放手 21年最大跌幅 亞洲全倒2015年08月12日蘋果日報【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出口今年前7月有5個月下滑,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為救出口振經濟,昨意外放手讓人民幣匯價一次性貶值近2%,創21年來單日最大貶幅,亞太貨幣全面跟貶,台幣、韓元、星元、紐幣、澳幣一度貶逾1%。貶值政策加深市場對中國經濟疑慮,陸股小跌,亞股亦普遍收黑,台股更是從早盤漲逾百點,翻黑下跌72點至8394.14點,落至19月新低。 而歐美及新興國家股市昨亦全倒,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早盤下跌217點或逾1%,德股一度重挫2.6%,MSCI新興市場指數更自去年9月高點拉回超過20%,結束長達3年的多頭走勢,步入空頭熊市。 創5年新低還爆量 人民幣匯價昨天急殺,台幣兌美元匯率早盤就貶破32元大關,終場收32.080兌1美元,創近5年新低,而單日大貶3.2角或1%,亦為逾兩年半首見,整體成交量擴至28.61億美元,創逾6年新高紀錄。 人行旗下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原依據造市商報價,在每天匯市開盤前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並限制當日上海匯市即期匯價在中間價上下2%浮動,但人行昨突宣布人民幣中間價一次性貶值1.9%至6.2298兌1美元,創歷來最大貶幅,上海匯市即期匯價盤中一度較前日重貶2.08%,終場收6.3231兌1美元,貶值1.8%,創1994年官方與市場匯率合一以來最大貶幅。 人行此次突襲出乎市場意料,不僅改變股匯收盤後才行動的慣例,改在盤前出手,事前還連日以假動作緊盯美元,讓市場誤以為中國為爭取國際貨幣基金(IMF)將人民幣納為特別提款權(SDR)的組成貨幣,將維持匯率穩定,同時還改變先前匯改作法,在放寬浮動區間前,就先讓人民幣走貶。 對於人民幣後市,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余永定認為,人民幣升值時代已結束,接下來進入穩定期甚至繼續走貶。人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認為只是一次性調整,解決中間價與市場偏離問題,不該被解讀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但市場人士多解讀,人行主要目的是促貶人民幣以搶救出口,下一步將放寬人民幣每日浮動區間由2%擴至3%。 外資匯出450億台幣 由於台幣昨跟貶人民幣,台灣外資、進口商瘋狂買進美元,逼得向來「阻升不阻貶」的央行不得不數次「點放」美元買單,以平穩台幣貶勢。外資昨天賣超台股,且將手上資金大舉匯出,匯銀估計,外資昨匯出金額應逾14億美元(約450億元台幣)。 料今重貶機率不高 惟匯市交易員認為,除非中國經濟遠比預期糟糕,今天人民幣重貶機率應該不高,台幣也將回穩,預估今天全天波動區間為31.9~32.1元。 人民幣重貶,曾喧騰一時的人民幣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也受矚目,金管會銀行局長詹庭禎說,去年5月要求金融業訂定自律規範後,新承作TRF的案件均在管控之內,否則人民幣重貶對投資人的實際損失會更大。 ---------------下一則---------------  理專大調查 大中華股市看漲 2015-08-12 07:05:4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MxbMFE 根據德盛安聯的一項理專大調查,儘管近來陸股在大漲後出現大修正,但有六成理專認為,中國和大中華是下半年最有上漲潛力的市場,建議投資人可以擇優布局。 德盛安聯的理專大調查,主要針對全台25家銀行(含22家本土銀行與三家外商銀行)554位理專,在7月中旬至月底,調查當前理專對下半年的投資風險、各個投資市場的看法。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即將展開募集作業,特別對銀行理財專員進行這項調查,反映最新的投資意向。 這項調查發現,儘管陸股、港股和台股經過6月的劇烈修正,仍有近六成理專認為中國及大中華下半年最有上漲潛力,且超過五成理專表示中國及大中華市場仍是目前客戶最多的投資部位,但是有高達八成理專認為,中國和大中華可能也是下半年波動最劇烈的市場。 9月2日展開募集的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指出,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保七」的情況下,大中華股市確實是最有潛力的市場,這檔基金的規劃與傳統大中華基金與A股基金不同,可以精選A股、H股、台股及海外掛牌的中國企業。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將布局在A股、港股與台股,還可進行期貨避險,在閉鎖期三個月內布局完成。許廷全初步規劃的投資比重是A股最多、台股次之、港股較少,預計募集的額度是新台幣級別100億元、美元及人民幣級別各50億元。 許廷全說,陸股在工業自動化、網路服務、電動車、利基型房地產公司等類股上,都有優質股票可布局。 ---------------下一則---------------  六成理專 壓寶大中華最會漲2015-08-12 01:3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下半年最有飆漲潛力區域http://goo.gl/czKedI 今年陸股堪稱全球表現最戲劇化的市場,經過6∼7月A股修正,今年來 上證綜合指數仍上漲18%、深圳A股指數仍上漲逾50%,據德盛安聯最新全台理專大調查發現,7月調查仍有近6成理專認為大陸及大中華下半年最有上漲潛 力,且有超過5成理專表示大陸以及大中華市場仍是目前客戶最多的投資部位,但是有8成理專認為,大陸和大中華可能也是下半年波動最劇烈的市場。 德盛安聯全台理專大調查主要探討當前理專對下半年投資風險、各個投資市場的看法,調查時間為7月中旬至7月底,有效樣本為全台25家銀行(含22家本土銀行及3家外商銀行)共554位理專。 9月2日展開募集的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指出,根預調查發現,大陸和大中華市場仍然是理專心中下半年最有飆漲潛力的區域,就現有投資部位來看,大陸和大中華也是理專客戶最大的部位。 儘管認為大陸和大中華市場還有上漲空間,大部分理專仍推測也是下半年最為波動的區域,因此在客戶推薦上,最多理專推薦歐洲股市(63%)、大陸和大中華則是第二多理專會推薦的市場(58%)。 許廷全表示,年初陸股大漲,帶動投資人對於大陸及大中華整體投資市場的興趣,今年上半年投信募集成立中國股市相關基金,類型即橫跨大陸和大中華市場。 他指出,事實上,理專看好大陸及大中華市場的看法沒錯,只是經過第2季末起的大幅修正,大陸和大中華市場同步拉回,凸顯目前投資人面臨的三大難題:A股波動太大、H股不知何時補漲、台股則大盤溫吞找超額報酬難度提高。 許廷全進一步指出,陸股在政策大力支撐之下,中長線向上趨勢不變,只是今年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多,大陸本身經濟仍在打底,預計A股波動大將為常 態;若把投資視野拉高,可發現大陸全力推行的政策改革、區域整合、投資市場作多和內需消費提振所產生的投資機會,背後都有中、港、台三地供應鏈的影子。 許廷全建議,此時大陸和大中華投資應把握市場相通、策略變通、團隊互通三大原則,精選A股、H股、台股及海外掛牌的陸企,不要設限個別市場的投資比重,同時也要適度採取股票期貨避險、ETF避險或是選擇權避險,才能攻守兼備。 ---------------下一則---------------  迎第三波牛市 前進陸股趁現在2015-08-12 01:38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陸股三波牛市表現http://goo.gl/dmDZt0 陸股自去年11月啟動多頭漲勢以來,雖然一度拉回3成,但政策行情強力支持下仍一路顛跛向上延續多頭格局,相較於過去二波牛市期間,股市上漲115∼381%,這波牛市漲幅約55%,僅達過去的一半,法人持續看好現在搶搭第三波牛市列車的好時機。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大陸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仍為新興市場一員,具有新興市場大漲大跌的市場特性,因此,短線波段大跌3成,並不影響牛市多頭趨勢,股市依舊震盪走高,進入第三波牛市第二章。 其中第一波牛市發生在1995∼1997年,當時大陸政府暫停國債期貨交易,驅使資金湧入股市;2005∼2007年中國證監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帶來陸股第二波牛市。 至於去年11月啟動的第三波牛市,同樣是由政策行情啟動,余鎮文表示,去年11月底中國人行降息觸發牛市格局,隨後一連串政策利多大放送,推升上證指數上漲55%,但仍不及前二波牛市漲幅的一半,顯見第三波牛市才走到中段,後市還有大好行情可期。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指出,目前大型A股(滬深300指數)、中小型A股(中證500指數)的本益比均低於10年歷史本益比長期平均,而回顧2007年大多頭時,滬深300指數漲幅為572%,此次多頭之累計漲幅僅70%左右,顯示漲幅仍有空間。 石永平分析,大陸政府全力做多股市,財政、貨幣與金融市場國際化政策多管齊下,上周中海發展、中國遠洋運等中字輩個股紛紛以籌劃重大事項宣布停牌,加深市場對於國企改革題材的預期,A股長多格局可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下半年市場最大風險來自Fed升息,市場擔憂資金恐由新興市場撤出,但根據經驗顯示,陸股與全球連動度 不高,相關係數皆低於0.5以下,即使全球股市劇烈震盪之際,大陸市場也因體質較封閉,對外資有諸多限制之下,在國際利空發生時通常影響有限。 他指出,因此,即使2015年下半年Fed啟動緊縮的貨幣政策,但在升息頻率及幅度有限下,對股市的影響將降低,屆時在深港通及消費旺季加持下,陸股表現依舊可期。 ---------------下一則---------------  中國平衡基金 避險優選2015-08-12 07:07:5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eXRUUX 中國股市自去年11月啟動多頭漲勢以來,雖然一度拉回三成之多,但在政策行情強力支持下近期仍反彈向上。投信指出,投資人若對波動風險有所疑慮,不如透過中國股債平衡基金前進中國,進可攻、退可守且掌握投資中國的長線行情。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新興市場一員,具有新興市場大漲大跌的市場特性,因此,即使短線波段大跌三成,中國股市依舊震盪走高。 余鎮文說,投資中國就是要跟著政策走,從中國股市過去二波牛市行情更可獲得印證。第一波牛市是1995至1997年,當時中國政府暫停國債期貨交易,促使 資金湧入股市;2005至2007年中國證監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開放式基金大量發行,人民幣升值,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帶來中國股市的第二波牛市。 余鎮文表示,當今中國領導階層更著重於穩增長調性,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內需市場的振興,但是在結構調整過程中,中國股市震盪仍難以避免,因此,現階段投 資中國要更著重在波動管理,建議首選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不但能擺脫波動造成的困擾,還有機會創造較高的報酬空間,將是現階段布局中國的最佳選擇。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認為,陸股目前有回穩跡象,但在陸股仍信心不足的情況下,研判短線將維持區間震盪格局。此外,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境內基金 熱賣,動輒百億人民幣的規模,現在陸續進入開放閉鎖期,對市場影響也有待觀察。建議靜待第3季淡季過後以及籌碼沉殿,預期陸股年底第4季有機會再起。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分析,大陸政府全力做多股市,財政、貨幣與金融市場國際化政策多管齊下,上周中海發展、中國遠洋運等中字輩個股紛紛以籌劃重大事項宣布停牌,加深市場對於國企改革題材的預期,A股長多格局可期。 ---------------下一則---------------  3大新興市場 首選亞股2015-08-12 01:38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三大新興市場7月資金、股市表現http://goo.gl/ujhPN6 7月全球大震盪,新興市場難以置身事外,三大新興市場7月全面走跌,但也見到逢低承接買盤進場,並鎖定景氣能見度較高、企業獲利回復動能的亞洲(不含日本),根據EPFR統計,亞洲(不含日本)基金7月淨流入60億美元,居新興市場之冠。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說,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亞洲(不含日本)經濟前景相對明朗,低油價、低通膨的雙低環境,不僅可以讓亞洲(不含日本)維持寬鬆的資金環 境,也提供政府更多預算空間,大刀闊斧推動基礎建設計畫,進行有利長遠經濟結構調整的改革措施,進而挹注貿易及經濟成長動能。 野村亞太高股息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A股在大幅回檔後,政府大力出手救市,包括嚴打放空、央企及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等強力手段,預期短期恐慌氣氛已有緩減,市場將逐步回復信心。 東南亞方面,他指出,印尼及泰國下半年政策在刺激消費及公共投資上皆有加大投資力度計畫,包括廢除商品奢侈稅及針對中小企業調降貸款利率等,預期 短期受美國升息時點及美元走強等壓力暫無表現,然而在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緩解後,在獲利預期及外資籌碼面基期偏低下,將有相對良好的報酬可期。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亞洲股債相對歐美地區優勢明顯,包括陸港股市行情走多,亞太企業獲利動能持續,亞洲投資級債券相對具有較高殖利率,是平衡型基金看好的投資地區。 徐志偉指出,相較於美國與歐洲股市目前本益比分別為18倍與17倍,亞太除日本股市本益比仍僅14倍,加上堅實的基本面,顯示亞太股市是較佳選擇。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以個別國家來看,仍有值得觀察亮點,包括泰國的觀光產業、馬來西亞的基礎建設相關產業、印尼的內需人口紅利等,整體對東協地區投資策略,採擇優分批布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現階段布局側重大陸、南韓、印度,看好這些國家正積極重新平衡經濟活動的改革並鼓勵產業多元發展,也將使規模較小的公司潛在受益。 ---------------下一則---------------  油價低迷 法人:Q4漸入佳境2015-08-12 01:38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能源類股基金與指數表現http://goo.gl/3dSzc9 油價近期跌跌不休,法人預期今年第3季原油供需將趨於平衡,到了第4季將會漸入佳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另外人民幣若大貶值,長期有助於推升大陸出口競爭力、提升人民消費力並將帶動商品原物料需求,預期將帶動商品原物料需求,可以「短空長多」看待。 中國人民銀行11日讓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重貶近2%,為了提升出口競爭力,而大陸出口競爭對手貨幣包括新台幣及韓元等都重貶。 人民幣大貶、亞洲貨幣競貶,也代表美元將維持升值格局,加上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可能在今年宣布升息,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認為,短期間內,恐 將對原物料市場造成衝擊,原物料行情以及原物料出口為大宗的國家,將不免受到衝擊,原物料概念等相關國家的股價表現恐將受到壓抑。 元大寶來原油期貨ETF擬任經理人曾士育表示,大陸是全球原油需求成長的主要來源之一,近期市場擔憂大陸經濟成長可能放緩,進而使原物料價格及油 價大跌,若將觀察時間拉長來看,人民幣貶值有助推升大陸出口競爭力,提升投資人對其經濟成長的想像空間,預期將帶動商品原物料需求。 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人華強思(Charles Whall)表示,美國、全球產量已開始下滑,但目前投資人並未接收到及時訊息,加上投資人信心不足,使得油價依然不見起色,未來一旦獲得市場共識,投資 信心恢復,能源股可望展開另一波彈升契機。華強思指出,目前市場接收到的多是5月以前能源產業數據,供需表現仍較悲觀,事實上這些數據現在已經轉佳。 天達預期,今年第3季原油供需將趨於平衡,到了第4季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原油供需基本面未來將逐漸趨於緊俏,待投資人信心回復,能源股和油價表現可望在第4季漸入佳境。 ---------------下一則---------------  能源股 年底有望反攻2015-08-12 07:00:20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元近期下跌,原油及黃金價格卻反彈,相關類股及基金也隨著有起色。市場人士預期,油價可能已到低點,一旦確認供給從過剩轉到緊俏,投資人恢復信心,年底前能源股可望彈升。 美元漲高後回檔,油金價格趁機反攻,相關類股漲幅超過大盤。AMEX能源指數10日漲3.3%,AMEX金蟲指數更大漲7%多,打敗美股三大指數1%多的漲幅。 去年下半年,油價急跌,金價也不好看,相關基金表現一直最弱勢。一年來,黃金基金跌幅超過四成,能源基金也有兩、三成的跌幅。 不過,部分資源基金較抗跌,最近漲升幅度也比較大,這些基金並不專注在能源或黃金類股,而是布局在替代能源、林木或水資源等有利基的族群。 KBI全球水資源基金經理人薛爾登(Matt Sheldon)就認為,由於美國房市復甦,過去延宕許久的基礎建設計畫已開始活絡,水務基礎建設需求量提高,且水資源產業購併機會大增,讓企業獲利亮眼。 KBI替代能源解決方案基金經理人瓊海爾(Treasa Ni Chonghaile)指出,氣候變異日趨嚴重,各國政府積極推動減碳計畫,再生能源需求逐步升溫,投資機會大增。 油價反彈,能源產業前景出現曙光。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人華強思表示,根據過往經驗,下半年用油需求往往比上半年大,有機會舒緩目前市場擔憂供給過剩的疑慮,年底前能源股彈升行情仍可期。 就需求端來說,華強思指出,北半球的出遊旺季可望持續到9月,加上冬季取暖用油增加,預估今年下半年每天原油需求將較上半年增加100萬桶。 天達預期,今年第3季原油供需將趨於平衡,到第4季,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到2016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產量減少,即使未來伊朗加入供給行列,每天約增40萬桶,但每天供需缺口仍約50萬桶。 ---------------下一則---------------  S&P乾淨能源指數 贏過MSCI 2015-08-12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上半年,面臨油價下挫、美國升息及希臘債務問題壓力,儘管大盤表現不如預期,然而S&P乾淨能源指數仍繳出16.79%的亮眼成績,甚至優於生技及MSCI世界指數,法人指出,投資人可轉向關注替代能源等面向。 KBI替代能源解決方案基金經理人Treasa Ni Chonghaile(泰瑞莎.瓊海爾)表示,替代能源基金的投資涵蓋範圍廣,不像一般能源基金與油價關聯性高,目前全球原油產品應用在發電上僅5%,大多數石油用於交通運輸,而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則主要運用在發電上,因此油價下跌對基金的衝擊有限,目前替代能源類股已出現超賣的現象,現在反而是逢低承接的好時機。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MSCI原物料指數呈現大區間整理,短線仍有反彈機會。若觀察基本金屬,弱勢整理主要是受到大陸需求走緩的影響。今年銅的供需寬鬆,但有機會在下游應用電網訂單增加,提高銅的需求,進而帶動銅的價格走升,建議可透過多元配置的原物料基金,因應市場變化靈活調整,降低短線波動,並以定期定額逢低布局,掌握投資機會。 富蘭克林坦伯頓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費德里.弗朗表示,為因應低油價挑戰,能源商已積極展開併購,併購短線對股價有利,長期則將有助於產業加速整合與成本降低,在市場調整過後,整體能源產業的體質將變得更健康,生存下來的公司將會是受惠者。 ---------------下一則---------------  生醫基金多頭續航 相關類股Q2財報出色2015-08-12 07:01:2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skToAz 美元升息來勢洶洶,投資人積極尋覓更穩健的理財標的,今年以來,醫療產業整體報酬率達14.2%,領先全球股市報酬率4.9%近一成,其中,醫療服務次產業漲勢最猛,逼近二成,法人建議,投資生醫基金,應平衡布局製藥、醫療、生技等產業。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醫療保健產業主要可分為四大次產業,包括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上一周美國醫保巨頭Aetna財報優於預期,同時上調全年獲利預估,帶動醫療保險業展望轉佳,使得醫療服務成為最為抗跌的次產業。 江宜虔分析,歐美兩地的醫療類股第2季財報表現出色,整體醫療產業的獲利展望仍然樂觀,雖然財報季漸入尾聲,不過醫療器材產業中的重量級企業美敦力(Medtronic)尚未公布,財報利多仍有機會再帶動醫療器材的落後補漲行情。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面對美股走勢震盪,醫療保健股仍能穩住陣腳,不僅漲幅超越大盤,更遙遙領先其他類股,而且,根據湯森路透預估,醫療保健企業今年各季 度獲利成長率將持續優於大盤,預料在堅實的獲利基本面支撐之下,醫療生技股多頭行情可望續航。 再者,國際大藥廠吹起一波整併熱潮也為醫療保健股再添利多,瑪登說明,今年第1季全球企業購併金額較去年同期上升21%。 預期全球寬鬆的貨幣環境及藥品專利到期等因素,將使醫療保健業企業購併熱潮持續旺盛,有利於醫療保健股多頭動能。 江宜虔補充,整體醫療產業的本益比目前接近20年平均值18.3,仍在合理區間,從本益比來看,股價尚無過熱狀況;除了併購案和新藥研發的進度,醫療器材與行動科技整合的趨勢也是市場關注焦點。 ---------------下一則---------------  科技消費族群 彈力強2015-08-12 06:59:5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美國可能年底才升息,企業財報轉佳,美國股市連跌七天後反彈。基金業者認為,升息時點不定,短線美股仍可能持續波動,但生技醫療、科技及消費等族群仍有投資機會。 美股已走了數年多頭,今年以來跌多漲少,表現不及其他成熟市場。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美股最近主要受到油價下跌、經濟數據、財報等干擾,出現較大的震盪。 不過,即使美股今年以來接近平盤,但不少美股基金卻交出不錯的報酬率,有些美股基金今年以來有一成以上的漲幅,一年來漲幅可達兩成多,凸顯選股的重要。 蔡詠裕認為,本周進入財報公布最後倒數,就已公布財報的結果觀察,消費、醫療生技及科技等新創產業營收成長率在十大類股中名列前茅,醫療生技盈餘成長率更奪下冠軍。投資人可趁美股震盪之際,擇時進場或加碼布局。 ---------------下一則---------------  精品基金 迎旺季行情2015-08-12 06:59:0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XAKRcK 日圓、歐元貶值效應發威,民眾消費力道尤其明顯,近月國內發行的海外股票一般型基金表現,消費主題基金績效稱霸。法人預期第3季旅遊旺季,加上第4季傳統消費旺季,將持續助長消費主題基金表現。 海外股票型基金近月績效表現前十名中,永豐主流品牌、華頓全球時尚精品、野村全球品牌、華南永昌全球精品都是以精品類股為訴求,近月績效上漲逾5%,復華全球消費、保德信全球消費也都上漲達4%。 永豐主流品牌基金經理人羅嘉德分析,日圓、歐元貶值加上暑假來臨,日、歐旅遊觀光人拉抬消費,精品消費力道在旅遊旺季進入高峰,而緊接著感恩節、耶誕節、春節等長假,也將是另一波消費潮。 貶值題材將陸續展現在企業獲利表現,10月的第3季財報預期將報佳音,加上緊接著第4季傳統消費旺季,消費相關類股展望樂觀。 羅嘉德強調,希臘問題只剩雜音且近尾聲,當初的歐豬五國中,包括愛爾蘭去年經濟成長率4.8%在歐洲區名列前茅、義大利股市近期創新高,可見希臘問題影響早已限縮,擴散疑慮不大。 根據日本大型房地產服務業CBRE統計,2014年東京三個主要鬧區奢侈品專賣店開店數量達12家,調查以來的最高紀錄。羅嘉德看好歐股將複製日股震盪走高軌跡,預期歐股呈現類股輪動,精品類股未來應還有高點可期,遇拉回都可長線布局。 今年來S&P500指數的醫療保健和非核心消費品類股表現相對佳,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美6月消費開支成長,占經濟最大一塊的消費在第2季度增強,整體消費動能平穩增長,可望帶動美股。 ---------------下一則---------------  市場變數多 平衡型基金耐震2015-08-12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今年至6月底,境內基金定期定額金額突破40億元大關,來到43億元,上半年成長幅度超過15%,觀察各類型基金吸金程度,雖然逾半為海外股票基金貢獻,以扣款金額成長率來看,表現最佳是股債平衡型基金增幅達8成,大幅領先海外股票型基金增幅35%,顯示投資人風險意識轉強,定期定額轉向股債平衡型基金。 瀚亞投資企劃暨電子商務部副總邱可君表示,6月以來陸股領跌,台股、國際股市開始一連串修正,下半年面對升息、財報獲利等市場變數,震盪行情延續;建議投資人可選擇短期波動大,但市場展望佳的市場進行定期(不)定額投資,股票基金首選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股市,並且納入高收益債券及股債平衡基金,降低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在當前市場震盪之際,投資人可採取定期(不)定額,逢低加碼攤平的布局策略;邱可君認為,透過紀律性的投資,降低追高殺低心態干擾,提早做好基金配置,讓下半年資產持盈保泰。 群益安家基金經理人湯明真指出,台股平衡基金表現不輸台股基金,有效降低投資組合波動度,並可因應市場變化參與股市漲升機會,提高中長期投資勝率。 ---------------下一則---------------  美債基金降存續期 抗波動2015-08-12 01:38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元債券基金績效http://goo.gl/cEJeS9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暗示今年將緩步升息,法人指出,為了因應可能即將到來的升息循環,已有美元債券基金從6月快速降低投資組合存續期間,以降低波動。 先機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富盛產品經理劉振璋表示,從該基金的淨值表現來觀察,從7月中至8月初,先機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淨值一路向上,短短兩周績效就上漲2.73%,同期間同類型基金上漲2.60%。 劉振璋指出,6月因希臘問題擴大,美國政府相關債券持有比重自2%快速拉升至73%、但同時降低存續期間至1.22年,此舉可以達到因風險情緒上升而獲利,又能有效規避預期即將到來的升息議題所造成的傷害。 由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親自操刀的「先機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自2002年該基金成立以來,共獲得11座理柏基金獎,獲獎國家遍布全球,包括理柏台灣基金獎、理柏香港基金獎、理柏德國基金獎、理柏英國基金獎,基金長久表現備受獎項肯定。 先機完全回報美元債券基金有三大特色,特色一是穩重,完全聚焦高信評、持股高分散、追求低波動;特色二是靈活,可靈活配置各類債券;特色三為高彈性,提供月配息級別,投資人資金運用更靈活。 劉振璋指出,市場多數預料今年中、下旬Fed將升息,美國公債殖利率向下的力量包括殖利率相對歐日高、通膨壓力降;向上的力量則為美國經濟走強、Fed升息。 整體預估,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較可能為緩步走高,此時,投資組合若擁有債券價格多空操作、不同天期策略配置、存續期管理與不同券種配置等彈性,有利於獲利。 ---------------下一則---------------  違約率低 投資人轉向歐高收債2015-08-12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升息議題一直影響到全球資金流向,也反應高收益債基金資金流向,投資人明顯地棄美國高收益債基金轉進歐洲高收益債基金,根據法人表示,即使歐洲高收益債價格並不便宜,不管是從收益率、債券品質以及消息面變化來看,但歐洲高收益債都勝過美國高收益債。 根據富達證統計,歐洲高收益債券基金連續4周買超,上周資金擴增至4.9億美元,且創今年4月22日以來最大單周買超,但美國高收益債券基金連續2周賣超,上周賣超為6.9億美元。 近一個月來資金明顯流向歐洲高收益債,主要是因歐洲高收益債確實優於美國高收益債,富達歐洲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Andrei Gorodilov表示,主要是歐洲高收益債2015年利息保障倍數躍升至6倍以上比美國的5倍高;歐高收的違約率低。根據Moody’s調查,歐洲高收益債在5月時為2.4%,預估2016年下滑至2.2%,但美國高收益債5月為1.9%,預估2016年攀升到3.1%。 此外則是歐洲企業槓桿正下降,根據富達國際投資與彭博統計,美國企業淨負債�稅前息錢折舊攤銷前獲利比,今年躍升到3.75,歐洲企業卻下滑至3.35,凸顯美國企業槓桿增加中,歐洲企業財務操作相對保守。 另外,Andrei Gorodilov說,歐高收的債信品質有三分之二都是BB等級,美國高收益債僅47%,美國高收益CCC級債多達14%,歐洲高收益債僅5%。上述幾項原因都讓歐高收勝出。 除了可以逢低找高收益債買點,對於未來債市布局,駿利資產管理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存在走緩風險,預期聯準會仍將於今年開啟升息循環。投資上,信用市場財報可能會出現品質惡化、債市流動性降低等情況,因此債市未來將持續呈現波動,投資債市仍要留意風險。 駿利資產建議投資債券朝三策略因應:一是一定要選擇高品質債,二是要確保流動性,持有類現金工具以緩衝流動性不足風險;三是減碼不動產抵押證券,債市波動環境下,不動產抵押證券通常表現不會太好。 ---------------下一則---------------  美高收債魅力增 殖利率站上7% 2015-08-12 07:08:5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gTwDlg 隨著高收益債多頭邁入第七年後,美國升息腳步趨近,市場也更為謹慎。但近期高收益債殖利率重新站上7%以上,來到去年底最高點,也是過去五年的平均水準。 瀚亞投資表示,以目前低利率環境,7%以上的收益率對於機構法人具有極高吸引力,利差能保護抵抗升息所帶來的影響,也是受資金歡迎的一大因素,且當市場面臨修正時,利率水準越高,長期持有意願也就越強烈。 瀚亞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目前美國高收益債殖利率約7%,利差來到500bp以上,相較於前次2004年升息期間殖利率約7至8%之間、利差平均在370bps,利差更具備收斂空間。 周曉蘭指出,一旦Fed正式升息後,預料殖利率有機會降至6.7至6.8%,未來利差具有收斂空間,可望吸收升息衝擊。 另觀察自2013年以來,美國高收債券指數曾歷經三次殖利率逼近或突破7%水位,而後即展開回升行情,且六個月平均漲幅接近6%水準,故建議投資人把握目前較佳的殖利率優勢,還有未來利差收斂空間。 高收益債券市場目前基本面仍佳,今年上半年違約量較去年同期更低,僅21件、131億美元違約,利差隱含違約率高於實際即預估違約率,可能過度反應違約疑慮,投資人無須太過恐慌。 宏利環球美國債券基金經理人Howard C. Greene指出,美國第2季製造業、零售銷售和就業數據從突如其來走弱的首季回升,預期美國經濟將在第3季繼續轉強,為企業債券帶來利好的環境。雖然殖 利率在低點,但Howard認為美國固定收益市場的相對價值具有投資吸引力,加上美元強勢,將持續推動資金流入美國債市。 Howard看好美國投資級別和高收益企業債券市場的前景,現階段全球貨幣政策分道揚鑣,美國即將升息,歐洲和日本則維持寬鬆的態度。在這環境下,投資人 可以考慮投資於美國債券,特別是投資級別和高收益企業債券,因為兩者能帶來具吸引力的潛在報酬。整體而言,Howard認為一個配置得宜的美國債券投資組 合所締造的報酬,應能補償利率風險,並繼續為投資者提供穩定報酬。

1040811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1日
公開
5

A股漲相佳 布局好時機2015-08-11 06:52:4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LppmMT 今年全球最熱的投資市場莫過於陸股,只是6、7月一波修正,市場開始有棄A股、轉抱「價值仍被低估」的H股(在香港上市大陸國企股)的聲音出現。但法人分析今年來的盤勢,比起A股,H股恐「不漲又跟跌」。 解讀大盤走勢,A股在6月8日攀上今年波段高點,以這個時刻作為分水嶺,年初到6月8日,大型股(滬深300指數)漲幅逾五成,中小型股(中證500指 數)漲幅更超過100%,反觀H股,漲幅還不到二成;而6月9日波段修正、反彈後,截至7月底,A股修正約三成,H股受到拖累也跌了二成。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分析,從總體經濟情勢來切入,陸股正逐步歡迎外國資本,MSCI納入A股是早晚的事,中長期來看,香港「亞太資本中心」的地位,極可能被上海取代;下半年「深港通」若開通,A股可能還會引來大筆資金,H股反而面臨資金排擠效應。 黃時彥指出,2012年9月,政策大門敞開,境內基金投資A股的持股比例可達100%,但是對境外基金而言,仍有上限10%限制,不論是以新台幣,或是以美元、人民幣等外幣投資A股,想要「直線錢進陸股」,境內基金是更「截彎取直」的策略。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就歷史經驗來看,陸股下半年的表現通常優於上半年,而且,第4季平均漲幅高達8.7%,居各季度之冠,因此,近期陸股拉回正是進場承接第4季旺季行情好時機。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中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推進,萬億規模的重點專案陸續啟動,落實中央托底經濟的決策,加上國家隊救市維穩取得主導權,而空頭失去做空籌碼,想抄底中國,就是現在。 鄭慧文分析,上證指數短線在200日均線附近3,700點左右可望尋找支撐,就技術面而言,此波修正後的A股本益比回落至20倍之下,估值回歸合理水位,指數可望震盪趨堅,建議可採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 ---------------下一則---------------  連12周獲資金青睞 歐股吸金王2015-08-11 01:2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http://goo.gl/mro47T 歐日吸金態勢持續,歐股上周以34.8億美元的淨流入連二周稱冠,並 已連續第12周獲得資金青睞,今年來累計吸金達905億美元,再度刷新2008年海嘯以來的年度新高紀錄;日股則再吸金25.7億美元,推升全年累計淨流 入超過421億美元,直逼2013年全年吸金435億美元的波段新高。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說明,全球景氣持續復甦,但擴張步伐略顯溫吞,以7月製造業PMI指數來看,多數國家皆較上月下滑,但整體而言,以成熟國家表現較佳,美歐日仍持穩在50以上擴張水準。 謝瑞妍表示,相較於美國即將升息,歐日依然續行QE,因而獲得國際資金的高度青睞。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表示,歐元區7月經濟活動調查皆較市場預期佳,其中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回升至52.4,優於市場預估的52.2;服務業PMI終值則走高至54,優於市場預估的53.8。 他指出,隨著歐美財報季接近尾聲,本周將公布歐美各國的製造業數據、美國密西根大學信心調查,市場預估增長幅度不大,若經濟數據無意外轉弱,預期股市波動將趨緩。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希臘因素持續淡化、企業財報結果正向,是資金持續穩定流入歐股基金的因素。考量歐洲央行可能再施行 寬鬆,歐洲經濟逐漸回溫,預計2015年歐元區經濟成長率達1.5%,2016年可望達1.9%,且企業獲利同步成長,基本面和企業獲利好轉,可望推升評 價持續調升。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目前歐洲景氣循環股本益比仍低於大盤,搭配企業財報利多提振,可望引領歐股後續漲勢。 至於日股,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日本第2季企業盈餘持續創新高,截至8月5日,已有超過六成的日本企業發布財報,其中,63%優於市場預期,盈餘年成長率達23%,再度續創新高。 ---------------下一則---------------  QE撐腰+財報改善 歐股資金簇擁2015-08-11 06:59:3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zAFmmZ 下半年以來,全球市場進入震盪格局,但歐日吸金態勢不受影響,連續第二周同步獲得國際資金青睞,凸顯量化寬鬆(QE)撐腰且財報改善的投資優勢。 歐股上周以34.8億美元的淨流入連二周稱冠,已連續第12周獲得資金青睞,今年來累計吸金高達905億美元,再度刷新2008年海嘯以來年度新高紀錄。日股買氣同樣強強滾,上周再吸金25.7億美元,推升全年累計淨流入超過421億美元,直逼2013年全年吸金435億美元波段新高。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全球景氣持續復甦,但擴張步伐略顯溫吞,以7月製造業PMI指數來看,多數國家皆較上月下滑,但整體而言,以成熟國家表現較佳,美歐日仍持穩在50以上擴張水準。相較於美國即將升息,歐日依然續行QE,因而獲得國際資金的高度青睞。 謝瑞妍分析,隨市場預期有所調整,各主要區域的花旗經濟驚奇指數顯示最壞時間已過,唯市場情緒尚未獲得緩解,短線仍將維持盤整格局。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指出,歐股財報季有327家、83%的企業已公布財報,以醫療及金融產業表現佳,原物料及必需消費產業偏弱,約67%的企業營收優於預期,63.9%的企業獲利優於預期。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表示,至6日止,東證一部指數1,872家企業已有1,347家公布財報,約75%營收成長優於預期、69%盈餘成長優於預期;日本6月領先指標初值回升至107.2,也優於市場預期的106.9。謝瑞妍說,各大區域企業財報陸續公布,市場強力聚焦在企業獲利改善情形,也左右國際資金動向,目前歐日企業財報表現相對亮眼,增添其資金吸引力。 ---------------下一則---------------  績效完勝 日本基金好亮2015-08-11 01:2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表現最出乎市場預期的基金當屬日本基金。除了日股大盤今年來表現明顯領先全球其他地區外,境內日本基金的平均績效,今年來也大勝其他基金的平均至少三倍以上,可見在市場一片愁雲慘霧當中,企業獲利優於預期的日股反而給經理人較明確的投資目標。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表示,今年日本基金有較優異的表現,主要是仰賴企業獲利與經濟增長超乎預期,而非靠日圓貶值。 瀚亞投資指出,日本企業的資本支出已明顯增加,加上日本政府日前修法調升最低薪資下限,這對提升當地民眾消費都有積極幫助,來自民間消費的支撐與持續偏低的匯價,將使日本的大、中、小型企業在獲利上出現輪動態勢,日股仍有投資利基。 野村日本基金經理人黃尚婷表示,日本企業獲利已經連續11季打敗預期,未來一年EPS更預計成長18.4%;此外,就資金面來看,全球共同基金持有日股部位尚未回到中性水位,企業買回庫藏股亦為潛在動能,資金動能充足。雖然近期安倍政府支持度下降,9月自民黨總裁大選出現不確定性,但執政黨支持率仍大幅領先反對黨,不至於影響經濟政策延續性,在基本面堅挺下,外圍環境造成的大幅修正將是良好入市時機。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是日本小型企業的盈利在中期將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所帶動。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認為,市場預估今年日本企業的每股盈餘成長率可達5.1%,而明年更可能締造18.4%的成長,均為領先歐美企業的水準,看好2015年日股投資前景。 ---------------下一則---------------  亞股普遍失血 印度唯一吸金2015-08-11 01:23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亞股資金流向http://goo.gl/67Ka71 上周油價跌逾7%,推升風險趨避情緒,連帶影響新興股市表現,不過新興亞洲周跌幅1.24%,仍相較拉丁美洲的-4.14%和歐非中東的-2.08%抗跌。資金流向的部分,上周亞股普遍失血,僅印度小幅淨流入2.78億美元。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市場對於升息預期心理,加上油價重挫,令資金回流成熟市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跌至2.22%,雖然相比拉美和歐非中東,新興亞洲較不受原物料價格走跌影響,但整體氛圍仍令資金持續小幅調節亞股。 景順印度股票基金經理Shekhar Sambhshivan長線仍看好所持有消費相關類股。儘管印度市場今年以來呈現區間盤整,但長線來說,貨幣政策仍將持續寬鬆,公共支出將明顯增加,仍對 非必需消費品、必需消費品和金融股等族群所持有的個股具備信心,因其較佳的營運模式、管理能力、因應環境變革的能力、穩定的獲利成長前景和優質的資產負債情形。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MSCI亞太(不含日本)未來12個月本益比僅12.3倍,估值不僅較全球近16倍低,也較成熟市場的15∼17倍便宜,搭配亞洲 下半年出口動能有望隨美國製造業復甦而逐步回升,物美價廉的價值面優勢將吸引國際資金回補駐足。 德意志亞洲首選產品經理劉方穎表示,2015年亞洲的盈餘成長預估為11%,不過亞洲各國間的成長動能差異仍大,持續看好北亞國家,如日本、韓國 等優於東南亞國家。美國穩定成長趨勢不變,待大陸股市穩定之後,投資人不妨以投資北亞國家為主的亞洲區域型基金,較能分散風險,獲利機率高。 ---------------下一則---------------  印度股市 資金青睞後市俏2015-08-11 06:54:17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f0txlv 新興亞洲股市持續遭調節,上周只有印度及越南吸金,印度更成為唯一周線收紅的亞股。今年以來,印度蟬聯新興亞股吸金王,韓股及台股則分居亞、季軍。 印度上周獲外資買超2.8億美元,越南則少量吸金0.1億美元。南韓及泰國則是外資最不愛的市場,上周分別流出1.9億美元、1.7億美元。台股上周流失1.1億美元,但單周大跌2.6%,在主要亞股中最嚴重。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美國就業市場復甦動能持續增強,大幅拉抬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9月升息機率,市場風險趨避情緒增溫,資金轉向美元資產,美元指數突破98的近四個月高點,主要亞股資金動能普遍遭到壓抑。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指出,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印度盧比表現相對穩定,雙赤字持續改善,約七成企業公布財報也符合市場預期,外資看好印度經濟體質好轉將有利股市持續上行。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雖然美國升息將導致新興市場資本外流,但印度整體經濟狀況為新興市場中最佳,加上央行外匯儲備充足,預期資金外流及貨幣貶值將有限,印度股市仍將反應企業財報、雨量情形及油價走勢。 台股連三周失血,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主要是因為重量級半導體公司下調第3季展望,電子產業基本面下修。另外,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多,影響市場信心及動能。 ---------------下一則---------------  具降息空間 印股長線可布局2015-08-11 01:23 工商時報 記魏喬怡�台北報導 印度逢乾旱當年度之股市表現http://goo.gl/qjcFrS 印度氣象局下調今年雨季降雨量預估值,市場原預估印度將面臨乾旱,印股也隨之震盪。但伴隨近期久旱逢甘霖現象產生,柏瑞投信指出,就經驗來看,印股受乾旱影響通常為短線,長期還是會反應總經面,再者,目前印度央行仍具一定的降息空間,基本面與政策面都可望持續支撐大盤表現,投資人宜逢低分批布局。 印度央行在6月時曾宣布降息1碼,是2015年以來第三度降息,不過印度股市卻不領情,主因在於該國氣象局預估今年的雨季降雨量將明顯低於歷年的平均水位,如此將使農作物產出受到影響,而後可能進一步拉升通膨、減少央行未來降息的操作空間,也因此Sensex指數當日反轉收黑逾2%。 柏瑞投信分析,市場如此聚焦於印度雨季與通膨數據,主因在於該國夏季作物產量占全年產量約六成,且其食品價格佔整體CPI指數的權重高達約50%,因此每年雨量多寡會成為市場關切的議題。 儘管印度氣象局下調今年雨季降雨量預估值,柏瑞投信對印度股市的看法並不悲觀,因為印度股市長期反應的是總體經濟面,降雨量的影響預期僅屬短期利空因素。 觀察1998年以來印度的降雨量相關數據,據彭博統計,過去只有2002、2004、2009與2014年的雨季降雨量低於歷史均值逾10%,但上述四個年度中,僅2002年受科技泡沫的系統性風險影響,印度Sensex指數當年度報酬率僅約3%,其餘三個年度皆有相當亮眼的表現,這代表印度股市長期反應的是總體經濟是否轉佳或持續成長,因此在政策提振與投資逐步增溫的利多激勵下,印度股市未來仍具潛在空間。 二來,印度政府還可藉由進口的方式抑制通膨。雖然印度當地農作物價格有上揚之虞,但國際農作物價格則依舊在下滑趨勢,這代表未來若兩者之間的差價持續擴大,印度政府可藉由進口的方式囤積並壓低國內售價,進一步抑制國內通膨。 整體來看,由於印度4月CPI年率為4.87%,已連續八個月低於央行6%的預設目標,加上印度政府仍有手段抑制通膨,因此柏瑞投信認為雨季降雨量對印度股市的影響預期仍屬於短期利空。 最後,柏瑞投信認為,在經濟層面上,雖然近期市場議題圍繞在未來農作物生產將可能受到衝擊,但事實上,印度經濟結構中農業僅占GDP不到二成,且總理穆迪致力於農業機械化,因此重點應在於非農經濟是否具成長的契機,而應該從印度經濟領先指標持續走升的趨勢觀察,由於穆迪政府執政方向明確,努力降低赤字與提升投資成長力道,未來非農經濟預期仍將持續增長,對印度股市而言將是利多。 再者,根據瑞信研究,未來印度通膨雖可能受國內農作物價格推升,但仍不至於高逾6%,這代表印度央行仍具一定的降息空間,基本面與政策面可望持續支撐印度股市長線表現。 ---------------下一則---------------  平衡基金 搶賺趨勢財2015-08-11 06:55:4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xAXybP 原物料價格走跌,中國大陸經濟不振,加深全球對於通貨緊縮的疑慮,代表全球投資人信心的VIX恐慌指數開始自低點上揚,昨(10)日收在13.39,但法人指出,就過往經驗來看,VIX恐慌指數維持在20以下,股市向上趨勢不會改變。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今年來國際雜音不斷擾亂投資情緒,全球股市也跟著上下起伏,但VIX恐慌指數平均水位維持在15左右的低檔水準,凸顯市場高度認同全球景氣復甦,風險胃納量隨之提升,增持股票意願大增,從境外股票型基金規模突破1.38兆元新高可見端倪。 以過去五年來看,景氣多空交雜,VIX恐慌指數跟著反覆波動,不過,謝瑞妍表示,只要VIX恐慌指數從高檔回落逾50%,MSCI世界指數反彈幅度有機會上看二成,進一步來看,VIX恐慌指數若持穩在20之下,全球股市均能維持上揚走勢。 事實上,VIX恐慌指數已從去年10月高檔回落逾50%,資金棄債轉股,往較高風險資金求取更多的報酬,MSCI世界指數的波段漲幅近一成,有利股市表現。 儘管增持股票是投資趨勢,但市場波動讓不少投資人卻步,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經理人邁可.施厚德(Michael Schoenhaut)認為,全球經濟邁向復甦之路無庸置疑,但市場黑天鵝時不時現蹤,造成市場震盪,使純股純債基金表現起伏平衡型基金股債兼具可因應市 場變動靈活配置、持盈保泰。 施厚德指出,美國聯準會可能在9月啟動升息,市場雖有高度共識,但伴隨而來的波動勢必不小;現階段投資布局首重降低波動度,其次才是追求資本增值,施厚德說,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核心布局多重資產的平衡型基金,不僅分散投資風險,也能增強資產穩定度。 ---------------下一則---------------  債券買氣降溫 三大美元債 連二周失血2015-08-11 01:23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http://goo.gl/fYyNE3 美國經濟數據改善鮮明強化升息預期,持續左右債市資金動能,三大美元 債券連續第二周失血,就連近年來吸金動能最穩健的投資級企業債,5月以來買氣逐漸趨緩,上周再淨流出7億美元,高收益債也難以置身事外,上周淨流出12億 美元,已連續二周單週周失血逾10億美元,今年來的流入資金全面回吐,轉為淨流出3.5億美元。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指出,利率走升不利於債券表現,眼見美國升息倒數計時,債市表現當然隨之震盪,但聯準會升息步伐將漸進而和緩,避免升息衝擊經濟成長動能,並將降低利率走升對債市的衝擊。 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羅伯•庫克(Robert Cook)指出,高收益債坐擁較高收益率、又與公債連動度低,在升息環境中理應最受資金青睞,然而,近期油價持續探底,能源類的高收益債利差擴張劇烈,連 累高收益債資金動能,但整體高收益企業基本面仍佳,加上多數高收益企業為低油價受惠者,以及違約率仍處在歷史低檔,均有利於高收益債後市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預估未來油價合理區間將為60∼70美元,供需於2016年將逐漸趨於平衡。另外,就能源企業而言,許多企業持續進行避險,或是改善資產負債表以及提高現金水位,目前能源債價值處於折價,具投資機會。 新興市場債方面,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對新興國家美元債券預期帶來較大的衝擊,新興國家原幣債殖利率相對較高,且新興國家貨幣普遍已經反應美國升息利空,再修正空間預期有限。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上周新興市場債資金流出主要來自強勢貨幣計價新興債,當地貨幣債基金則為連續五周吸金,目前就價 格和利差角度來看,新興市場投資級債吸引力仍高於其他信用債,但因為新興市場公債存續期較長,在升息環境下較為不利,投資上仍建議納入存續期短、利差較大 且體質較為健全的亞洲公司債。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擁三優勢2015-08-11 07:14:0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05IKxE 美國今年將升息,全球金融市場不時動盪。貝萊德投信認為,即使在升息時,仍可以投資債券,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具有基本面較優、收益較高、波動較低的特色,是升息時的最佳因應資產。 貝萊德投信投資長黃若愷指出,亞洲(不含日本)經濟成長動能優於全球其他地區,今年及明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都預估有6.2%,形成對亞洲企業的強勁支撐。 黃若愷表示,亞洲企業基本面持續改善,從去年8月起,企業信評上調家數就持續高於下調家數。 而且,亞洲高收益債券今、明兩年到期的金額不高,占總發行金額的比重只有8%,沒有巨額的償債壓力。 貝萊德等資產管理公司的調查都發現,台灣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居高不下。黃若愷分析,在全球利率偏低的時代,全球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龐大,但能提供較高收益的資產卻很有限。 貝萊德統計,在2007年,十大類債券全都能提供4%以上的收益。但到了今年,只剩下兩類債券的收益率超過4%,也就是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 在高收益債券中,又以亞洲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最有吸引力。 彭博資訊顯示,亞洲高收益債的收益率達6.4%,高於新興市場債與美國高收益債的5.9%,更高於歐洲高收益債的3.9%。 就存續期間來看,新興市場債的存續期有7.2年,對利率的敏感度最高,美國高收益債是4.2年,歐洲高收益債為4.1年,但亞洲高收益債則為3.5年,受到升息的衝擊最小。 在亞洲高收益債券中,黃若愷特別看好美元計價債券。不論是收益、流動性或匯率風險來看,美元計價亞洲高收益債都優於亞洲當地貨幣高收益債。 2012年以來,美元計價亞洲高收益債券上揚36%,當地貨幣計價債券卻陷入盤整,僅小漲4.5%。 貝萊德投信解釋,有能力發行美元債的亞洲企業多半體質較佳,較易受到追求收益的國際資金青睞。 ---------------下一則---------------  歐高收債 具多項驅動力2015-08-11 01:23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十年年化風險報酬定位圖http://goo.gl/ertTCC 目前若要投資高收益債基金,究竟那一種標的最適合?法人認為,歐洲高收益債基金有多項驅動力包括資金寬鬆、評價合理、違約率低以及相對較高投資評等,另外,亞洲高收益債年收益率通常都不差,只是波動較大一些,因此,相對看好歐洲高及亞洲高收益債基金。 近期法人陸續發布留意高收益債基金買點的報告,或看好亞洲高收益債基金、有的則看好歐洲高收益債基金,另外,也有法人認為可以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基金。富達投資則相對看好歐洲高收益債基金及亞洲高收益債基金後市。 富達歐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安德烈葛洛迪夫(Andrei Gorodilov)指出,預期今年歐高收益債的合理投資報酬率是中個位數,他指出,看好歐高收債主要是有多項原因:寬鬆貨幣政策、連續7個月資金淨流 入、投資票息收益合理、67%歐高收評等都是屬於BB級債、違約率低等。 安德烈葛洛迪夫說,希臘債務危機漸被淡化,但是歐債問題風險並未完全解除,歐洲經濟景氣復甦相當緩慢,歐洲央行(ECB)不但目前實施量化寬鬆政 策,甚至有可能延長實施量化寬鬆的時間,所以,資金寬鬆對歐高收是有利的,未來可應聚焦折翼天使(Fallen Angels),挖掘由投資級債被降級為高收益債,掌握價格錯置的投資機會。 而且根據美銀證券和富達全球投資調查,近一年來歐高收年化報酬率9%、報酬率居各收益率最高,而年化波動率9%也比歐股低得多。另根據彭博的統 計,今年以來,歐高收漲幅仍超過5%,自從歐洲央行宣布執行QE之後,約有80億歐元流入歐高收益債。但富達投資提醒,投資人買歐高收益債基金,還是要留 意風險。 安德烈葛洛迪夫表示,相對公債而言,即使高收益債對利率敏感度較不高,然而美國聯準會若升息同樣也會讓造成高收益債價格的波動,另外,升息幅度以及升息速度也會對高收益債市有影響。 除了歐洲高收益債,富達證券資深協理王紹宇表示,亞洲高收益債會比歐美有更多降息空間,只不過亞高收債收益率高,但是波動也高,若可以承受較大風險的投資人可以趁大跌之際進場布局,或可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下一則---------------  歐洲商品 體質勇健2015-08-11 07:13:12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NB6Y2i 美國今年將升息,引發債券投資人擔憂,歐洲則不會受到升息干擾。基金經理人指出,歐洲低成長、低通貨膨脹及低利率的環境將持續一段時間,有利於高收益債券。 富達歐洲高收益基金經理人葛洛迪夫(Andrei Gorodilov)昨(10)日指出,歐洲經濟緩慢復甦,油價低迷,通膨壓力低,形成有利債券的大環境。 歐洲中央銀行(ECB)推出量化寬鬆(QE)政策,對信用債更形成有力支撐。葛洛迪夫表示,歐洲負殖利率的債券規模近2兆歐元,推動資金流向其他債券,尤其是高收益債券及長天期債券。 葛洛迪夫指出,自從ECB宣布推出QE後,歐洲高收益債券已吸引80億歐元的資金。今年以來,歐洲高收益債券的漲幅已達5%。不過,美國年底前可望升息, 影響全球金融市場,歐洲也可能受波及。葛洛迪夫表示,歐洲企業發行高收益債趨緩,去年全年高達1,040億歐元,今年前七個月則只發行590億歐元。需求 持續成長,但供給成長變慢,可望支撐債券價格。 雖然有投資人擔心ECB是否會提前結束QE,但葛洛迪夫認為,ECB的溝通清楚透明,而且只專注於對抗通膨,以歐元區的經濟局勢來判斷,QE將如預期實施到明年9月,提前結束的機率接近於零。 葛洛迪夫指出,在所有高收益債券中,只有歐洲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可望下滑,其他高收益債券則是微幅增加。穆迪(Moody's)估計,歐洲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在今年5月為2.4%,明年可望下滑到2.2%。 葛洛迪夫表示,歐洲高收益債券的體質佳,BB等級債的比重高達67%,遠高於美國高收益債券的47%。此外,在歐洲高收益債券中,信評最差的CCC債只有5%,不但達歷史低點,而且更低於美國高收益債券的14%。 此外,在美國高收益債券中,能源債的比重最高,達16%,其次是基礎工業的13%、媒體的10%。但在歐洲高收益債券中,銀行最多,達20%,其次是基礎工業的14%、電訊的9%。 ---------------下一則---------------  首檔日股ETF 富邦下周三開募2015-08-11 07:00:05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國內第一檔日股ETF—富邦日本ETF傘型基金,將於8月19日展開募集,此基金除了代表跨出台日通第一步,也是在台灣證交所掛牌上市的第一檔日本ETF,可望落實金融業「進口替代」策略方案,將資金留在國內,且藉多元化的ETF活絡國內股市成交量。 除了富邦投信,元大投信也計畫於19日當天募集全台第一檔原油期貨ETF,替商品期貨ETF再添生力軍。 本次富邦投信發行的日本ETF傘型基金,旗下共分為兩檔子基金,分別追蹤「東証正向2倍指數」及「東証反向1倍指數」。富邦投信總經理林弘立表示,台日通是證交所積極與國外交易所展開合作的跨境交易平台之一,初期以ETF跨境交易為主,開啟跨境合作的型態。 林弘立指出,日本槓桿及反向型ETF在全世界知名度相當高,富邦投信拔得頭籌,率先向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取得東証指數授權,發行日股ETF,跨出台日通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看到近兩年日圓相對弱勢的趨勢,以新台幣計價的富邦日本ETF傘型基金,將採取相應的避險策略,盡可能降低日圓兌新台幣的波動風險,將成為國內第一檔直接訴求採「匯率避險」的海外ETF。 至於商品期貨ETF方面,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投資理財不再侷限於傳統的股票和債券,特別是近年股債常出現齊漲齊跌,風險無法有效分散,因此不同資產配置,將成為投資決勝關鍵,除了股債之外,包括商品原物料、黃金貴金屬等,都是資產配置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下一則---------------  固定收益資產 績效亮眼2015-08-11 07:10:3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akFcSb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到今年6月底管理的資產高達4.7兆美元,在台灣以股票基金聞名。 不過,貝萊德卻是以債券起家,也深切了解投資人對於收益的需求,未來將持續推出各類產品,以符合台灣投資人在投資與退休管理方面的需求。 貝萊德投信董事長李豪表示,貝萊德集團在1988年成立,以債券投資起家,到今年6月底,在全球管理的固定收益管理資產達1.4兆美元,透過整合貝萊德全球投資團隊實力,配合精確及嚴謹的風險管理系統,致力為客戶的投資增值。 李豪表示,貝萊德深切了解台灣投資人對收益的需求,以即將募集的貝萊德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來說,就運用貝萊德遍及全球及亞洲的固定收益研究投資能力,為台灣投資人打造理想的債券投資選擇。 李豪強調,這次新募基金,也再度顯示貝萊德深耕台灣市場的行動與決心,未來在基金管理、投資諮詢及退休投資管理等方面,期待都為能台灣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李豪說明,貝萊德能提供多元化的風險投資產品,以符合客戶的需要,包括以主動管理及指數投資策略,投資在全球各地市場及資產類別。 此外,貝萊德還提供不同的產品結構,包括獨立帳戶、共同基金及其他投資工具。 貝萊德在2006年併購美林投資管理,美林旗下的知名股票型基金也都納入貝萊德旗下。 過去,台灣投資人將貝萊德與股票基金劃上等號,但近年來,貝萊德除了持續推廣績優境外債券型基金外,更在去年年初,推出貝萊德亞美利加收益基金。 今年推出的貝萊德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也展現貝萊德管理固定收益資產的能力。

1040808-0810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10日
公開
5

前7月台股跌6.9% 逾4成台股基金還是賺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統計台股今年前7月下跌6.9%,電子指數更下跌兩位數的10.25%,表現相當不理想,但反觀台股基金相對優異,總計83檔一般型台股基金中,共76檔基金、約9成以上勝大盤,其中更有37檔基金、4成以上維持正報酬,顯示台股基金績效亮眼。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表示,國內外負面訊息干擾下,台股急跌導致許多法人面臨停損壓力,加上市場尚在適應10%漲跌幅,短線籌碼紊亂造成盤中一度跌破8,500大關,但漲跌幅放寬讓台股修正時間縮短,以盤代跌且將利空消息反應完畢,預料第4季有機會出現好的反彈空間。 台股本淨比跌至1.5倍以下,為過去10年以來強力支撐水位,加上3.9%股利率水準,將可吸引中長期投資性買盤進;楊金峰指出,建議持股布局首選歐美相關度高的產業的紡織、製鞋、運動休閒、房市等,避開與大陸市場連動性高的基本民生消費,如食品、便利商店等。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強調,台股修正後,未來相對看好蘋果概念股、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族群、金融族群、汽車零組件、美國復甦概念股等;相對的,如營建類股、鋼鐵�水泥�橡膠類股、百貨等內需股則宜持保守看法。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認為,台股一路破底,指數持續修正,電子業展望不佳,近期震盪整理,焦點鎖定營收及財報,類股上如進入升息循環,壽險產業受益最直接,資金面將鎖定在金融股,蘋果新品概念股相關族群近期波動大,可逢低分批布局。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分析,台股7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尾盤由電金類股拉抬守住5日均線,但仍面對8,500整數關卡保衛戰,技術線型的短中長期均線皆為空頭排列,日KD及RSI指標低檔止跌向上,融資餘額已大幅減肥,預料短線跌深有小反彈,個股輪流打底,指數橫盤整理。 ---------------下一則---------------  救市銀彈有5兆民幣 上證股漲撒紅花2015年08月08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陸股再傳籌碼面利多,若包括官方已投入救市的9000億人民幣,中國政府與民間可望動用的資金總額上看5兆人民幣,遠高於先前傳出的2兆,激勵陸股周五價量齊揚,周線也由黑翻紅,漲逾2%。 周五價量揚 周漲2% 上海證券報昨天報導,若統計境內294檔中國股票基金,在7月27日上證指數出現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當天,至8月4日之間的資產規模變化,上述基金在這段期間,幾乎沒有任何買進或賣出,意味這些基金仍坐在總額逾1兆人民幣的現金上,可能伺機重新投入股市。 報導引述上海一位不具名基金經理人的話說:「經過(陸股)暴跌之後,部分公司股價已經跌回到牛市啟動之前,重新介入的時機已經來臨。」 彭博周四晚間則引述多位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證金公司準備再籌募2兆人民幣的資金,若消息屬實,意味官方準備投入救市的資金將達4兆人民幣。 受到上述消息激勵,上證綜合指數昨應聲上揚,使原本將收低的周線翻紅,周五終場上漲82.67點,漲幅2.26%,以3744.21點作收,累計本周小升2.19%。 上證50 ETF期權暴漲 不僅如此,滬深兩市昨有200檔個股漲停,成交值回升至8943億人民幣,較周四的近4個月低點7071億人民幣回升。 陸股周五早盤有個插曲,上證50 ETF期權(即選擇權)全面上漲,其中8月合約開盤,瞬間飆漲1000%後回落,有傳聞指稱是周四結算數據不正確所導致,也有交易員說是胖手指。上海證交所接近10點時,暫停上證50 ETF期權交易,到下午2點才恢復。 ---------------下一則---------------  中國PPI慘 連41月下滑 CPI小增反映豬肉飆漲 通縮威脅升高2015年08月10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需求疲軟 中國7月PPI劇降5.4%,創近6年最大降幅,已連41月下滑,顯示工業部門的國內外需求均疲軟,7月CPI雖超預期年增1.6%,但主要反映豬肉飆漲,中國整體通縮威脅升高,當局有必要祭出更多刺激措施提振經濟。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降幅自6月年減4.8%擴大,且跌幅大於預估的5%,寫下2009年10月來最大降幅,延續已持續逾3年的連跌走勢;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雖創1年多來最大升幅,優於預估的1.5%,但主因豬肉較1年前大漲16.7%,抵銷非食品項目上漲乏力。 估人行會再降息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先前豬價走跌促使豬農少養豬,7月豬肉價格漲幅較6月擴大9.7個百分點,對CPI影響從前月0.2個百分點擴大逾1倍到0.48個百分點。部分市場人士擔心,豬肉飆漲恐阻礙中國人民銀行(人行)進一步擴大寬鬆,但人行上周五表示,貨幣政策不受單一商品價格變動所左右,試圖緩和疑慮。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周皓指出,中國當前政策聚焦於生產者通縮,人行有必要再次降息。 PPI恐續跌到明年 分析師指出,PPI走跌也反映全球大宗商品重挫,短期內難止跌。交通銀行經濟學家劉學智認為,PPI跌勢恐持續至明年上半年,恐威脅官方經濟成長目標。 中國官方將今年經濟成長目標訂在7%,將創25年來最低,但許多經濟學家相信,實際經濟成長情況恐較預期弱得多。路透調查顯示,許多經濟學家預期,去年11月來已4度降息的人行,年底前將再降息1碼,同時將續調降存款準備金率4碼。 PPI續跌令人擔心,因會侵蝕礦商與製造商獲利,加重他們的債務負擔。中國企業負債已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6倍,達美國水準的2倍。 陸企連21月裁員 房市降溫、出口走疲及投資疲軟均抑制中國經濟成長,旨在支持內需並協助陸企借貸的強勢人民幣政策,卻傷害了出口商。上周六出爐的外貿數據顯示歐洲對中國出口品需求低迷,中國對最大市場美國的出口,更出現3月來首見下滑。 近期陸股震盪也增添中國當局進一步寬鬆政策的迫切性,但即便人行也已警告寬鬆政策恐難有效減輕企業痛苦。中國企業已連21月裁員,並削減售價至半年新低以吸引顧客,而在銀行擔心壞帳高築而不願擴大放款下,中國企業也在縮減支出。 澳盛銀行(ANZ)表示:「下半年欲維持7%成長率是個挑戰,貨幣政策須加強支持力度。」 ---------------下一則---------------  大陸權重 拚再上層樓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權重連四季上調http://goo.gl/2dKCOh MSCI季度調整13日登場,6月MSCI未能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大陸在新興市場的龍頭地位屹立不搖,經濟重要性更是與日俱增,MSCI已連續四季調升大陸在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累計上調幅度達7.3%,目前占比已達四分之一。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強調,一旦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跟隨MSCI指數進行資產配置的法人或機構,料將重新調整投資比重,投入資金前進A股,將為陸股長線行情增添柴火。 余鎮文指出,若將A股的5%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占比將達1.3%,預估將有30億美元的國際資金進駐,若將A股全部納入,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達20.5%,流入A股的國際資金可望達475億美元。 近年大陸積極加速資本市場開放,包括擴大QFII及RQFII額度、開放滬港通等,伴隨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機制上路,以及深港通有機會在未來一年內實施,資本國際化腳步再邁出一大步,並將提升國際性指數納入A股的意願,進而加快外資前進A股步伐,引入源源不絕的外資活水,JP Morgan預估2020年外資占A股比重將從2%翻倍至7%。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分析,目前外國投資人欲布局陸股仍有一定的限制,讓今年6月陸股再度被MSCI新興市場指數排除在外;只是隨著下半年深港通上路,且滬港通的每日限額有望放寬,QFII與RQFII的審批程序逐步簡化,未來A股的開放性可望更上層樓,尤其MSCI與證監會的工作小組成立,讓納入時間點變得更彈性,相關題材得以持續發酵。 石永平建議,上半年英國富時集團(FTSE)率先將陸股納入指數成分,全球最大的ETF集團領航(Vanguard)也宣布要將陸股納入基金資產配置,足見陸股加入全球投資布局已是大勢所趨,投資者應搶在陸股上榜MSCI前卡位,以掌握未來陸股進榜帶來的利多行情。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按照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4年大陸經濟規模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GDP占全球比重相較2000年成長4.4倍,由3.7%大幅攀升至16.3%,連帶使金融市場重要性提升。他指出,下半年大陸貨幣政策仍寬鬆,且資金可望由房市轉向股市,加上2016年MSCI納入A股利多,中長期大陸股市牛市基調並未改變,持續看好股市行情。 ---------------下一則---------------  大摩:A股下半年長多2015-08-10 06:48:1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摩)最新報告,近三個月各項經濟數據加權平均計算後,在亞太(除日本)主要經濟體中,大摩唯一看升中國的整體經濟動能。法人分析,大陸官方積極護航A股,後續還有十三五規劃、冬奧、深港通題材值得期待,總經數據疲軟亦提升官方加碼刺激的可能性,A股下半年長多可期。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分析,上周激勵股市政策依舊,上交所與深交所宣布限制融券的當沖交易,中信、華泰、長城、國信等多家券商跟著響應,宣示將暫停融券交易;此外,發改委發布「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重大工程包」通知,希望藉由引入社會資本,刺激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重點領域,形成具有創新和發展能力的產業聯盟。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余文耀表示,大陸官方積極護盤維持股市穩定,祭出多項措施救市,融資餘額已大減逾1兆人民幣,研判下檔空間有限,建議可逢低布局。 ---------------下一則---------------  寬鬆政策出籠 高息A股可期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政府持續放寬股市的相關政策,大陸股市極具上漲潛力,只是投資陸股有門道,在承擔相當風險下,可多留意股息收益率和報酬率相對較高的大陸高息A股。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比較大陸高息A股和大盤滬深300指數的表現,大陸高息A股的股息收益率達3.8%,遠優於滬深300指數的1.7%,但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卻分別只有11.5倍和2.2倍,低於大盤的18.2倍和2.9倍,顯示大陸高息A股兼具收益和價值面優勢。 華南銀行副總經理李宗賢表示,無論一帶一路、互聯網還是工業4.0等議題,大陸市場在多項政策力挺下,長線行情可期,投資人應該在這個階段做好資產配置規畫。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製造業略出現回溫的跡象,而暑期效應也帶動消費活動趨於旺盛,近期盤勢在8月中期財報密集公布下,預期仍呈現盤整走勢,多以個股表現為主。 NN(L)大中華基金經理人Bin Shi指出,大陸實施寬鬆、改革與開放的腳步不停歇,包括零售銷售與房地產交易量等領先指標也開始初步獲得改善,未來各項經濟數據惡化的機率也不高,因此當市場止穩後,2016年的陸股也會重新回到納入MSCI指數的考慮名單上,為之後的上漲提供理由。 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李薇薇指出,在大陸經濟轉型架構不變下,持續看好新經濟,如TMT、醫藥、環保等,而對大宗物資,基建等舊經濟品種表示謹慎態度。值得注意的是,某一些高增長的成長股已經在這輪市場恐慌中被錯殺,造成估值新低,值得擇機買入。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在大陸保增長與促改革的目標下,預計將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因應經濟調整結構過程,在政策支撐與內需改善下,經濟可望逐季持續改善。 ---------------下一則---------------  中國平衡基金 後勁強2015-08-10 06:51:22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moydsJ MSCI明晟季度調整即將於13日登場。由於中國在新興市場的龍頭地位屹立不搖,經濟重要性更是與日俱增,專家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布局股債並進的中國平衡型基金,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強調,中國身為全球第二大國,也是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影響力已非同日而語,因此,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一旦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跟隨MSCI指數進行資產配置的法人或機構,也將重新調整投資比重。余鎮文指出,若將A股的5%納入MSCI新興市場 指數,占比將達1.3%,預估將有30億美元的國際資金進駐,若將A股全部納入,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將達20.5%,流入A股的國際資金可望高達 475億美元。 余鎮文認為,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加速資本市場開放,包括擴大QFII及RQFII額度、開放滬港通等,伴隨內地香港基金互認機制上路,以及深港通有機會在 未來一年內實施,資本國際化腳步再邁出一大步,並將提升國際性指數納入A股意願,加快外資前進A股步伐,JPMorgan預估2020年外資占A股比重將 從2%翻倍至7%。 余鎮文說,建議選擇股債並進的中國平衡型基金,透過納入高息A股及中國債券的中國平衡型基金,將能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認為,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有目共睹,MSCI對外資機構法人參考性也不用多言。MSCI納入A股是遲早的事,預期中國股市表現長線樂觀,建議以大型績優藍籌股布局,既相對穩健,也不會錯失上漲行情。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A股在市場情緒消化後,可望回歸理性態勢,隨著籌碼整理後,亦提供較佳進場時機。 ---------------下一則---------------  陸股太跳tone 平衡基金躍主流 中國基金轉型 股債混搭不怕瘋牛變慢牛2015年08月10日蘋果日報【高佳菁╱台北報導】 隨著中國勢力崛起,中國投資熱潮持續蔓延,但中國基金的投資內涵跟著政策開放及經濟局勢與時俱進,從前2年盛行的純中國A股基金,今年交棒給中國股債平衡基金,顯見近期陸股走勢變化莫測,驅使中國投資焦點轉向股債兼具、追求收益的中國平衡基金。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中國投資熱潮持續多年,基金投資主軸隨著經濟環境及政策開放也有所轉變,從早期聚焦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基金、以香港掛牌的中資股為主的中國基金,到2012年法令開放100%投資A股後,引爆中國A股基金募集熱潮。 民幣資產納投資組合 然而,隨著瘋牛行情轉換到慢牛行情的震盪走勢,中國純股基金已無法平復投資人對於陸股憂慮,驅使投信發行的中國基金轉型為股債兼具的中國平衡基金,同時跟上全球追求收益的風潮,成為今年前進中國的主力商品。 余鎮文指出,中國企業財報將於8月下旬進入發布高峰期,預期本次財報表現可望回穩,但向上動能仍需時間恢復,短線震盪難以避免,建議透過納入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表示,布局中國應擴大投資目光,將人民幣資產納入投資組合,國人主要投資包含人民幣收益型產品(例如貨幣市場型基金、定存)、中國債券及A股,其中投資人民幣收益型產品著眼的是「獲取固定收益」的機會,而投資A股則希望掌握中國經濟轉型的進程,不論如何,皆必須考量的關鍵是「穩定的匯率走勢」。 積極型布局A股基金 看升人民幣中長期走勢的保守型投資人,可考慮將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至於較積極的投資人,在人民幣兌美元相對抗貶,不妨以定期定額或分批加碼,持續布局匯損風險較小的A股基金。 施羅德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正和指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從去年第4季起殖利率已明顯下跌,充分反映降息利多;相反地,因為市場對人民幣的升貶方向預期變化較大,使得離岸人民幣債券在這一段時間未如境內債券完全反映中國降息利多,此類債券預期未來將受惠中國降息最多。 ---------------下一則---------------  歐股走高 美中震盪2015-08-10 06:58:5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EdCDjp 上周全球股市走勢分歧,美股呈現震盪回檔,歐股則是在財報利多帶動下走高,表現相對突出。亞股則是漲跌互見,中國大陸股市持續震盪走勢,東南亞股市則以印度、印尼等表現較佳。 野村投信表示,美股除受到經濟數據及企業財報消息影響,近期油價與原物料價格走低,也是打壓美股的因素之一;能源價格除受到供過於求干擾外,大陸經濟數據 仍疲弱,也不利商品價格走勢,預期近期走勢仍將受到較大壓力。此外,市場對於美國升息時程仍有諸多臆測,短期內美股仍以整理走勢為主。 陸股近期震盪,野村投信指出,由於投資信心仍薄弱,加上近期經濟數據依然不如預期,以及8月中期企業財報募集公布下,市場波動仍將偏高,多以個股表現為主。不過,陸股波動雖大,但底部已浮現,市場在短期反彈之後,將再度回歸基本面。 近期影響全球股市動向的因素包括:FOMC利率動向及原物料、油價走勢,由於對美國升息的預期市場多半已反映,預料再大幅波動的機率不高,但原物料與油價走低,不利原物料出口為主的市場。 ---------------下一則---------------  亞洲消費信心佳 印度基金有潛力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度基金績效亮眼http://goo.gl/OVKBA2 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公布2015年第2季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全球消費者信心前5名有4名在亞洲, 各為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印度更以131點居全球之冠,迎接第4季消費旺季將到來,可多留意亞股基金投資契機,尤其是印度相關基金。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企業2016財年第1季財報陸續公布,整體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持平,小幅優於前兩季的負成長,但若排除原物料產業,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明顯由負轉正,這也是市場評估印度股市的重點;印度股市近期修正下本益比已趨於合理,甚至低於長期平均,更具投資吸引力,且外資在5、6月連2個月賣超後,7月轉為買超,顯示對印度股市後市不看淡。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Mike Kerley與Sat Duhra指出,印度迫切需要的改革措施正在籌備當中,宏觀經濟數據亦有好轉,新的投資周期正在醞釀中,提供不少收益和增長機會。短期來看,印度投資前景可能未有盡顯優勢,但未來2∼3年,強勁投資週期再現,將改變遊戲規則並推動資金流入,支撐個股收益,加強亞洲吸引力。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印度製造業PMI指數從51.3上升至半年來的高點52.7,製造業活動又更進一步改善,顯示國內生產增長的強勁;新接訂單呈現一個穩定且加速的上升,製造業表現將有機會持續受惠政府大推印度製造的政策而逐漸好轉,印度指數短線在均線之上,在基本面足夠支撐,加上外資資金續入,股市技術面有望逐漸轉好。 除了印度後市看好;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強調,新興亞股成長力道在全球景氣復甦態勢下,將最受惠且最穩定,題材豐富,如大陸結構轉型及東協經濟共同體將正式生效,投資前景明朗,可多留意相關投資契機。 ---------------下一則---------------  八檔印度基金 周漲2.5% 2015-08-10 06:56:5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持續震盪,近一周MSCI世界指數下跌1%,亞股中的印度股市表現相對較佳,同一期間上漲0.4%,也推升基金績效表現。統計投信超過250檔海外基金中,近一周以印度相關基金為首、合計八檔基金漲幅超過2.5%,成為海外投資亮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美國幾已確定今年會升息,由於升息議題市場已多次討論,後續影響已淡化;在油價方面,因強勢美元確立,在美元升值下,油價易跌難漲。 林光佑指出,7月中旬前,印度股市延續上漲態勢;中下旬受到國際金融震盪影響而走跌,但在季線附近仍有支撐。8月以反映財報狀況、雨量變化及國際原油走勢為主。若國際金融市場未出現重大利空,仍正面看待印度市場。先前印度在利率會議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仍預期印度今年還有降息空間。 在投資方面,看好下半年經濟加速復甦,建議持有循環性類股為主,包含金融、整車,油氣產業,和成長性較高的生醫類股。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分析,印度股市近期反彈力道大,主因市場看好印度可望通過GST稅改法案過關、低油價減少當局燃料補助費用等。總經面也傳佳音,Q1經濟成長率7.5%,Q2企業財報獲利符合市場預期,吸引投資人從部分漲多市場轉向印度。原油價維持低檔,受惠低油價趨勢,印度經常帳赤字占GDP比例可望從現行1.3%縮減至2016年3月的1.1%,支撐印度股市。 ---------------下一則---------------  企業獲利撐腰 歐股後市俏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境內歐股基金績效表現http://goo.gl/kkD8jA 希臘風波在歐元區的效應已大幅淡化,加上歐洲企業獲利回穩,法人指出,歐股後市看俏。歐洲企業約有一半已公布第2季財報,摩根士丹利統計至8月3日為止,有37%的盈餘表現優於市場預期、26%低於市場預期,但整體盈餘水準高於首季,其中表現最佳的是金融銀行業。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股歷經多次風波已能理性以對,然希臘脫歐免不了對經濟基本面帶來部分影響,雖然短線對經濟體造成部分衝擊,然以企業體來說,仍然呈現正面成長訊息。 莊凱倫認為,歐元區綜合PMI自2013年以來便維持擴張趨勢,希臘並未打亂區域復甦步調,最新ECB的銀行借貸意願調查(BLS)已連續六季攀升,顯示QE活水終能挹注至終端企業與家戶,為經濟帶來廣泛的拉抬效果。 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指出,先前歐洲金融市場受希臘問題影響而大幅波動,所幸有關連鎖反應有限,從採購經理人指數及貨幣成長數據來看,顯示歐元區經濟狀況仍然強勁。 柏瑞投信指出,希臘事件後,歐股行情再次鳴槍,預期投資人焦點將再次聚焦在持續復甦的基本面跟寬鬆環境上,未來在市場信心持續回溫,歐股具強勁反彈機會。 元大寶來泛歐成長基金經理人林志映表示,預期歐洲工業生產及經濟成長可望走揚到年底,展望明年更可望優於今年,歐股可說是風險報酬相對有利,建議加碼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歐元區產業擴張步調不變,隨著希臘問題淡化,8月製造業指數可望好轉,歐股買氣不受希債問題干擾,外資維持連續11周淨流入,7月以來流入達150.72億美元,此外,因歐元維持弱勢有利於歐洲企業獲利動能,企業獲利表現可望支撐歐股動能。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指出,歐洲預估今年企業盈餘年增率8.9%,可望成為歐股續揚的強力支撐。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菲利浦.博吉瑞表示,在歐元長線貶值趨勢,輔以低油價環境,都有利維繫歐洲景氣復甦動能。 ---------------下一則---------------  歐版QE 加深小型股魅力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 �台北報導 股市最怕不確定性,但希臘債務問題並未讓前景受到顯著影響,法人指出,隨著歐洲景氣數據轉強,經濟穩步復甦,歐股的回檔正是買股的好時機,特別是小型股,原因包括評價面深具優勢、相較於大型股更能受惠國內經濟狀況改善、併購活動增加、盈餘成長前景佳等。 景順歐洲大陸企業基金經理Erik Esselink表示,看好歐洲的投資基調不變,當地經濟正在加速復甦,歐股評價便宜,歐洲央行預計將續推寬鬆貨幣政策,不排除未來將進一步向市場注資。 Erik Esselink認為,投資歐洲小型股的誘因依舊存在,事實上歐版QE更強化小型股的吸引力。按照經驗,歐股的多頭行情並非由經濟成長帶動,而是便宜的評價與企業獲利改善,使得投資人重新擁抱遭受冷落的歐股。 他指出,估計營收逐步走堅、獲利率改善將促進企業盈餘成長,加上低通膨、低融資成本與低匯價等有利環境,將大幅推升歐企獲利率。在未來12個月內,歐陸的經濟復甦可望加快腳步,有助於歐股上攻。 宏利投信總代理亨德森遠見泛歐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Stevenson指出,過去一個多月金融類股票表現不錯有些出乎市場預料,由於市場判斷處於危機時,恐懼情緒往往會蔓延到所有金融類股票,但實際市場表現卻帶出一個穩健訊號,即金融機構的資本比率已有所提升,且對市場的連鎖反應也受到控制。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7月歐元區PMI雖然下滑但仍優於預期,各國製造業表現仍然穩定,歐元區產業擴張步調不便,隨著希臘問題淡化,8月製造業指數可望好轉,歐股買氣不受希債問題干擾,此外歐元維持弱勢有利於歐洲企業獲利動能,企業獲利表現可望支撐歐股動能。 ---------------下一則---------------  黑田示警:油價再跌 通膨2%恐遲到2015年08月08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銀行(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警告,若油價繼續跌下去,日銀希望明年9月通膨達2%的目標時程,就可能要延後,意味油價已成為日本經濟復甦大敵。 黑田昨天在政策委員會議後的記者會中強調,除非油價跌得夠久,使企業界不想再調高售價,危及整體通膨走勢,日銀才會考慮擴大貨幣寬鬆措施的規模。 昨維持現行貨幣政策 黑田說:「近期出口與工業產出的疲軟是暫時,薪資續增將使民間消費脫離谷底,愈來愈多企業調高產品售價,顯示基本通膨趨勢改善。」 日銀政策委員會昨天以8比1票數,通過現行貨幣政策維持不變,保持每年以80兆日圓的規模購債,完全符合先前外界預期。 當前日本經濟並非全然順利,去年安倍政府首次調高消費稅後,日本經濟一度陷負成長。高盛與摩根大通等外資大行認為,日本政府正評估經濟回溫的力道。日本政府預定17日上午公布上季經濟成長率。 另外路透報導,在日銀總數9人的政策委員會中,這次唯一投反對票的審議委員,是現年51歲的木戶登英,也是年紀最輕的審議委員。 木戶登英認為,日銀應該在彈性物價的目標下,維持目前的購債規模與零利率,而非黑田東彥設定的2%,且日銀每年購債規模,應從80兆日圓大減至45兆日圓。 ---------------下一則---------------  原物料大跌拖累 重創日本商社2015年08月08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綜合商社為確保滿足國家資源需求,深入布局原物料,但中國經濟走疲、商品行情跌,上季龍頭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純益銳減32%,市值第2大的三井物產(MITSUI & CO.)下滑24%,紛受重創。 三菱上季純益減32% 《華爾街日報》指出,綜合商社擔綱日本經濟發展要角超過1世紀,也是全球原油、天然氣、燃煤及各種礦物的投資大戶,儘管整體來說,能源等商品價格走跌對日本是利多,卻重創這些貿易商,削弱原物料大跌對日本的淨效益。 在商品行情大跌壓力下,日本綜合商社必須重新思考戰略,轉投資食品、保健及金融等非資源領域。 伊藤忠純益逆勢增50% 部分多角經營、降低對原物料業務倚賴的綜合商社,近來都逆勢締造好業績。以紡織品交易起家的伊藤忠商事(ITOCHU)上季純益便逆勢大增50%,創單季新高;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則靠化學、森林產品,平衡穀物事業衝擊,維持獲利小幅成長。 伊藤忠商事1月甫與正大集團聯手投資中國中信100億美元、取得20%股權。儘管和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一樣擔心中國經濟放緩衝擊,但伊藤忠商事表示,中國投資事業聚焦較穩健的服飾與食品,目前影響不大。 ---------------下一則---------------  替代能源基金 電力強2015-08-10 07:02:5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3CBBI9 美國減碳新法推出,排碳量減幅由30%提高為32%,法人指出,新法規推廣以風能及太陽等再生能源,有機會帶動全球其他各國更積極推廣,投入資源將長期支撐替代能源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2.2%,布侖特油期貨下跌15.28%,綠能指數上漲3.17%。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今年以來替代能源績效走揚,明顯與能源類兩樣情。 美國在8月3日宣布發電廠大幅「減碳」法規最終版,以此做為美國出席2016年全球氣候會議的提案藍本,這項計畫將使美國成為全世界「減碳」的領導國,帶動全球更積極推動相關法案,挹注替代能源產業前進大動力。 富蘭克林華美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表示,目前全球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總額不到3%,政府的態度與支持,對於替代能源產業發展成功與否關係重大。 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動減碳新法,且將以此做為明年全球氣候會議提案藍本,可望帶動其他國家跟進,推出扶植發展替代能源產業的相關政策,此為因應氣候變化與能源相關政策的長期發展方向,是未來值得關注的趨勢。 針對新法規,鄭慧文指出,新法規更重視太陽能及風力等替代能源,凡是提前在2020年、2021年達成再生能源發電目標,以及提前投資風能及太陽能的州,皆能獲得汙染抵扣額度。 此外,中國大陸現階段在能源方面,風電、水電、核電等都在努力發展。 根據大陸風能協會統計,2014年大陸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全球之冠,年增率達44.2%,全年棄風率也從11%下降到8%,顯示風電行業景氣轉佳,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展望後市,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表示,預計在全球景氣復甦的趨勢下,綠能產業將持續成長,節能、自動化、水資源、廢棄物回收將是此趨勢下的投資主軸。 綠能指數各產業年初以來呈現輪動格局,分散與多元配置及動態靈活調整才能掌握趨勢,投資人可透過組合基金布局,同時參與其他產業能見度高的趨勢產業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還ok 美非農就業增21.5萬人 7月失業率維持5.3%低點 強化9月升息信心2015年08月08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最新數據 美國勞工部昨公布,7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21.5萬人,低於6月修正後的數據23.1萬人,仍略高於上半年月均增長步調,失業率持平在7年低點5.3%,平均時薪則月增0.2%、擺脫前月的零成長,顯示勞動市場持續轉強,料增添美國聯邦理事會(Federal Reserver,Fed)在9月啟動升息的信心。 日前Fed一再表明可望在年底前展開升息,但在全球成長恐趨緩、強勢美元傷害出口等負面風險下,市場對如今展開升息是否合適仍無確切共識,使外界將7月和8月就業報告視為9月會否升息的最終指標。 愈來愈難招到作業員 BANK OF THE WEST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Scott Anderson)說:「新增就業人數大致符合預期,(Fed應會)朝9月升息邁進。」 Fed上月例會才上調對勞動市場評估,表示受「就業增長強勁、失業率下滑」帶動,勞動市場持續改善。然而企業雖開始增加聘僱,美國薪資水準與生產力表現卻遲遲不見明顯起色,成為Fed回歸利率常態化的疑慮。 就業機會集中服務業 為WHOLE FOODS MARKET等高階超市供應調味料的食品廠Chelten House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的成因。 近5年因有機食品大為流行,Chelten員工數倍增至300人,光去年就增聘60人,公司主管還抱怨隨著失業率下降,不只是技工,連生產線作業員都愈來愈難招到人。 儘管如此,Chelten卻沒將薪水調高多少,過去幾年也只建了1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新廠。這已成為美國經濟脫離衰退後,中小企業的普遍情境。一方面因人力需求尚能滿足,所以無意大幅調薪,另一方面對前景仍稍欠信心,不願進行大規模資本投資,只靠增聘人手來提高產能,結果抑制了生產力與經濟復甦。 薪資增長速度與生產力能否回升,不僅關乎美國人民生活水準,對通膨情勢與經濟成長也將大有影響。 失業率5.2%不易通膨 雖然遭低油價衝擊的能源業恐持續裁員,但美國7月服務業景氣增速創下10年新高,代表就業機會可能集中在相關行業,並有望帶動整體薪資上揚。 不過,自2013年初以來每月非農就業新增人口平均達22.5萬人,許多經濟學家已開始認為,隨著勞動市場趨向Fed充分就業目標,若新增就業繼續保持每月逾20萬人的步調,可能導致失業率降過頭而刺激通膨升溫,因當前失業率已接近Fed認定不會刺激通膨的安全範圍5~5.2%,因此從投資人、求職者到Fed官員應開始將就業增長預期向下調整。 ---------------下一則---------------  美股跌跌樂 殺完科技 殺媒體投資人懲罰高價個股 媒體股指數2天跌8% 2015年08月08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美股投資人持續懲罰先前漲多、股價偏高個股,殺盤重點從蘋果(Apple)等科技股蔓延至媒體股,VIACOM在周三、四(5~6日)2日內暴跌逾20%,其他媒體巨擘跌幅也在10%左右,S&P 500媒體類股指數2天跌逾8%,創2008年金融海嘯來最大2日跌幅記錄,拖累美股大盤整體表現。 NETFLIX逆勢漲4.4% 美國媒體類股這波大屠殺主要由於各大集團業績展露疲態,引發市場對消費者揚棄有線電視、轉抱網路影音串流服務的擔憂,在眾多媒體集團大跌的這2天,NETFLIX逆勢上漲4.4%。 截至周二(4日),S&P 500媒體類股指數今年來漲幅還高達8.5%,領先大盤S&P 500指數的上漲1.7%,但經過2日大跌,截至周四,S&P 500媒體類股指數今年來表現已由紅翻黑,下跌0.42%,落後大盤S&P 500指數的上漲1.2%。 MoffettNathanson資深分析師納桑遜(Michael Nathanson)指出,儘管美股投資人對媒體股可能反應過度,但付費有線電視恐步入夕陽的問題此刻正受到高度關注。 迪士尼(Disney)周三財報是美國媒體類股這波殺戮的導火線,VIACOM周四盤前公布業績更加深市場疑慮,使災情進一步擴大。受有線電視業績疲弱拖累,VIACOM上季營收不如預期,股價應聲暴跌23.6%,跌破40美元,創近4年新低,收盤跌幅仍高達逾14%,加上周三下跌7.5%,2日跌幅高達20.68%。 迪士尼2日跌逾10% 迪士尼周三重挫逾9%,周四續跌1.8%,2日跌逾10%;21世紀福斯(21ST CENTURY FOX)2日跌幅直逼13%;時代華納(Time Warner)、Discovery Communications(探索傳播)2日均跌逾9%。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克拉斯沃(Vasily Karasyov)說:「媒體類股全面走跌,投資人踩踏出場,寧可認賠殺出,不惜任何代價。」 ---------------下一則---------------  旺季加持 全球消費類股看多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近期商品原物料價格溜滑梯,但全球消費類股則相對強勢,帶動全球消費基金今年來強勢維持紅盤格局,法人認為,在油價易跌難漲、全球景氣轉佳帶動就業與薪資成長、進入傳統消費旺季等三大利多加持下,下半年持續看好消費類股走勢。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至8月3日,MSCI世界指數今年來上漲約3%,MSCI全球必須及非必須消費指數漲幅則分別為5.8%、9%,部分全球消費基金今年來漲幅更勝大盤。MSCI世界能源、原物料指數今年來則大跌14%、6.6%。 復華全球消費基金經理人蓋欣聖表示,第3季進入傳統消費及假期旺季,根據統計過去10年以來,消費類股下半年漲多跌少,目前持續看好運動風潮帶動的機能性服飾需求,以及大陸消費崛起帶動的觀光旅遊、媒體娛樂業,或者可留意受惠歐元貶值及美國內需復甦之相關消費題材。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今年以來S&P500指數的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類股是表現相對佳的類股,美國6月消費開支繼續成長,占經濟最大一塊的消費在第2季度增強,整體消費動能出現平穩增長,隨著下半年利率有機會上升和油價試圖企穩,可望提升美國強勁的增長,帶動消費股表現。 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經理人高仰遠指出,歐洲精品業受惠歐元對美元貶值利多,企業獲利表現良好,加上油價下跌帶動消費力提升、美國經濟持續穩健復甦、歐日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以及大陸持續致力於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精品產 景順消閒基金經理Ido Cohen則表示,看好美國可望領先全球景氣復甦,消費休閒產業將直接受惠,目前主要看好包括家庭耐用消費品、網路媒體、觀光郵輪、餐飲、與線上購物等產業。 ---------------下一則---------------  歐元計價 績效最優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精品基金今年來績效http://goo.gl/yRwL1w 儘管大陸經濟放緩,但並沒有消減陸客海外消費精品的意願,法人表示,且依經驗,下半年將是精品產業的旺季,預期歐洲精品產業的今年財報將會有不錯表現,獲利成長甚至可達到雙位數。 精品基金今年以來績效差人意,根據Stockq統計,在產業基金中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所有的精品基金近一年來,各天期績效都是正報酬率,但投資報酬率逾1成者,全部都是以歐元計價,若是以新台幣計價的精品基金,年來只有微幅正報酬率。 百達投顧總經理陳詩舜認為,由於下半年精品銷售進入旺季,精品基金應該有表現的空間及機會,主要是因為近期的歐元下跌,間接使得精品價格變得相對過去便宜,刺激投資人的消費意願,加上美國市場的需求上升,因此,今年的精品銷售數據有望扭轉去年頹勢。 百達預計2015年整體精品產業營業額成長率可望達到15%,盈餘成長率則有8∼10%。 瑞士寶盛精品基金經理人黃意芝表示,暑假旅遊旺季及陸續而來的節慶贈禮,精品需求大增,可望帶動銷售成長,加上歐元貶值,大幅刺激旅客赴歐購買精品的意願;赴歐洲旅遊人數大幅成長是全球奢侈品業績成長的主要驅策力,歐洲精品銷售約占精品消費總額一半。 黃意芝說,據官方統計,今年大陸海外旅客數可望成長19%達1.39億人次,近期精品業將陸續公告第2季財報,預期歐洲精品產業的財報將有不錯表現,獲利成長甚至可達到雙位數,今年精品銷售成長可望上看6∼8%,可望帶動銷售成長。 值得投資精品基金投資人留意的是,因今年歐元對美元大貶值,同一檔精品基金,歐、美元計價績效差異可到1成,百達投顧表示,如果手上握有美元的投資人,建議可以買美元避險類股,這樣就可以避開匯率風險。 ---------------下一則---------------  高收債 退休規畫熱門投資標的2015-08-10 01:43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高收債基金今年來表現15強http://goo.gl/TsdqHG 高收益債基金還可以進場投資嗎?法人表示,只要作好資產配置,目前高收益債違約率低,價格跌下來,仍適合買進。 根據Stockq的統計資料,今年以及近一年來,高收益債基金投資報酬率可說乏善可陳,而且可維持正報酬率的基金檔數並不多,但是有投信依然選擇此時作新基金募集,除了充實產品線完整性之外,仍有大半原因則是認為高收益債基金後市仍有利可圖,至於是否能說服投資人掏錢就看近期募集績效。 高收債基金屬於波動大的固定收益產品,在美國即使升息之際,該類型債券基金是否仍適合進場投資並作退休規畫?在國內擁有最大規模高收債基金的聯博投信表示,退休規畫首重風險分散,就看每一個人風險承受度,配置部分高收益債資產是可以提高收益。 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隨年齡增長,調整投資比重,年齡愈大,保守型資產佔比應隨之提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即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國人平均餘命達80多歲,對於60∼65歲退休的人來說,仍需準備約20年的退休金,以支應退休生活。以過去20年台灣平均物價年增率約1.3%,20年下來將侵蝕資產報酬率約30%,挑選作退休規畫的標的至少要能抗通膨及利率風險,而高益債正具備防禦利率風險的特性。 另追蹤美銀美林美國高收益債指數成立以來至今,每月進場投資15年的循環報酬率,平均年報酬率達8.1%,即便最差年度,也有約3%的投資報酬率,可防預未來通膨上升與利率走揚的風險。 復華投信也認為,目前全球金融市場仍處於低利率環境,高收益債券基金因為擁有債息較高特色,且相對較股市而言,高收益債波動還是較低,所以依然是退休理財規畫的熱門投資標的。 不過,高收益債市與景氣連動度高,退休族群須考量個人承擔風險能力,另外要建議投資人,除了投資於收益率較高的資產,千萬要作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

1040807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07日
公開
7

定期定額布局 報酬亮眼2015-08-07 07:00:4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市場持續關注下半年美國升息議題,但尚未宣布升息,已對全球股匯市造成動盪。法人表示,從過去經驗來看,在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循環期間進行定期定額布局,往往可創造豐厚投資報酬機會。 美國7月ISM服務業指數升至60.3,創近十年來最高水平,投資人對聯準會升息預期增溫,根據8月5日最新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預估,預期聯準會在9月升息的機率由8月3日的38%升至50%。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觀察1990年來,美國聯準會兩次從利率低檔的升息循環經驗下的定期定額平均報酬率,可發現,雖初期定期定額一年的報酬率受升息議題干擾,但往後的2年期、3年期的報酬率卻多達兩成、三成以上。 這反映出美國的景氣穩健增長,通常也能帶動亞洲與歐洲的出口成長,進而推升全球景氣正向發展。 就投資角度來看,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在升息背景下,美元資產仍看俏。長線來說,在企業獲利與經濟走揚下,定期定額仍是不錯投資。 富蘭克林證券則透過報酬率的試算表示,定期定額是讓投資人於聯準會升息議題發酵時,避開不安訊息干擾,進而累積投資部位,最終獲取豐厚報酬的投資策略。 整體來看,蔡詠裕指出,儘管早先美股走勢雖出現修正,但隨著美國消費旺季也即將到來時,建議投資人在股市明顯回檔時,增加美元資產及美股投資部位,其中尤其看好新創及生技相關產業表現。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舉A股這波大漲大跌為例,他提醒,為避免追高殺低,趁投資成本降低,不妨透過紀律扣款,以同樣的金額,買到更多單位數,跌深反而是加碼的良機。 進入下半年面臨聯準會即將升息環境下,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新興市場投資的基本面檢視將更形重要。 ---------------下一則---------------  上半年投資陸股 40%賺錢2015-08-07 07:09:5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FmbRbH 摩根投信最新調查顯示,今年上半年約四成投資人投資中國有賺錢,遙遙領先其他市場,下半年中國依然高居投資首選,但比率下滑至24%,顯示約兩成投資人縮手。 這次調查對象是摩根資產管理網路網路平台客戶,有效樣本數1,947人,調查期間是7月14日到18日,正值中國大陸股市劇烈震盪期間,正考驗投資人信心。 調查顯示,上半年有四成投資人從中國賺到錢,其次是亞洲的17%、美國的13%。以下半年來說,中國仍是投資人最想布局的市場,亞洲及新興市場並列第二,都各為17%,美國退居第四,但仍有16%。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分析,投資人高度認同中國長線成長趨勢,對於陸股投資興趣依然濃厚,只是最近陸股走勢反覆震盪、變化莫測,進出時點實在難以捉摸,導致部分投資人暫採觀望態度。 余鎮文強調,有爆發潛力的市場往往高度波動。因此,現階段與其憂心陸股大幅震盪,因而錯失中國經濟築底回升的成長爆發力,不如選擇波動度較低、且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股債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中國長線走升趨勢。 余鎮文表示,觀察過去牛市期間,陸股總是一路震盪走高,顯見即便身處多頭行情中,陸股波動也是難以避免,因此,現在投資中國首重波動管理。強化收益將可降低投資中國的波動風險,除了債息之外,股息更具優勢,因此,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將是現階段布局中國的首選。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國外投資顧問梁碧嫻指出,就歷史經驗來說,陸股第4季往往漲多跌少,特別是12月的漲更優於其他月。投資人如果在第3季逢低進場,可望參與第4季的漲升契機。 余鎮文指出,中國官方積極政策做多有目共睹,加上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國際資金活水湧入,陸股結構更健全,長線多頭無庸置疑。 ---------------下一則---------------  陸股本益比降 投資價值浮現2015-08-07 07:03:3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7月陸股創下兩年來的單月最大跌幅,單月下跌達14.3%,但根據法人統計陸股自金融海嘯後至今指數變化,加上中國官方目前積極救市的態勢觀察,認為陸股後市依舊可期。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就經濟基本面來看,中國7月財新Markit及官方製造業PMI表現不佳,但服務業仍穩定成長。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年增7%,優於市場預期,如以季增率來看則中止了連二跌,出現初步止穩跡象。 林我彥認為,雖然陸股的漲跌幅度仍大,不過就技術面來看,上證指數三度測試200日線不破,形成強力支撐,但因市場信心不足,導致量能明顯萎縮,儘管短線來看,指數盤整的機率高,但個股仍有表現空間。 從官方態度來看,目前救市政策仍持續,而根據7月的中國正確市場投資人信心調查分析的結果顯示,中國股市的投資人信回升至59.6,也是自2014年6月以來連續14個月處在樂觀區間,有利於信心的持續修復。 展望後市,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分析,觀察A股的「本益比」,經歷過去一個月的修正,大型股未來一年預估本益比降至14倍。 ---------------下一則---------------  大陸股債混搭保平安2015-08-07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陸股自去年下半年啟動一路上漲的牛市格局,讓投資人對於大陸重返長升軌道深具信心,但近期陸股波動劇烈,投資信心備受衝擊,根據摩根投信最新調查顯示,上半年約4成投資人投資大陸有賺錢,且下半年大陸依然高居投資首選,但比重下滑至24%,主要是陸股劇烈震盪,導致約兩成投資人縮手。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說,有爆發潛力的市場往往高度波動,因此,現階段與其憂心陸股大幅震盪,而錯失經濟築底回升的成長爆發力,不如選擇波動度較低、且聚焦高息A股的大陸股債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長線走升趨勢。 余鎮文表示,觀察過去牛市期間,陸股總是一路震盪走高,顯示即便身處多頭行情中,陸股波動也是難以避免,因此,現在投資大陸首重波動管理,強化收益將可降低投資大陸的波動風險,除了債息,股息更具優勢,因此,聚焦高息A股的平衡基金將是現階段布局大陸市場的首選。 國泰投信債券投資部副總古學敏表示,升息反映的是景氣復甦,代表企業的獲利將成長、財務體質愈加強健,可望降低債券的違約風險,也有利於高收益債券的表現,但是一旦利率向上攀升,保守資金可能會轉往安全的公債及定存,高收債的需求恐將降低,引起價格下跌,甚至導致企業募資不易而增加違約率。 他指出,雖然美國升息在即,大陸、歐洲、日本以及部分新興市場仍持續寬鬆措施,加上全球景氣仍溫和復甦,投資人可選擇大陸及歐洲等貨幣寬鬆政策延續的市場,對於高收益債券基金將是相對有利的。 法人強調,下半年大陸官方積極政策做多有目共睹,加上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國際資金活水湧入,陸股結構有望更健全,長線多頭走勢無庸置疑,若此時能將大陸股債平衡基金納入投資組合,將是進可攻退可守,為陸股長線投資的最佳選擇。 ---------------下一則---------------  亞股上攻 東北亞領頭2015-08-07 01:3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指數今年來表現http://goo.gl/NpwXIc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漲多跌少,亞洲更以日股漲勢較亮眼,進入第3季中旬後,法人認為,大陸造業未走穩,不排除人行再度啟動降息降準動作支撐經濟,至於日經指數已站上2萬點,今年以來已有近18%漲幅,日股後勢仍看好,整體亞洲亮點主軸仍聚焦東北亞。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近期美國升息預期與美元走強與商品價格下挫主導市場,國際股市出現高檔震盪的局勢,大陸持續寬鬆貨幣政策,加上 後續仍有降息降準預期,預估美國今年升息幅度有限下,資金仍偏好風險性資產,可望回流具有大陸經濟結構轉型、國企加速改革、日本政策續航等豐富題材的亞股。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人行今年來已經分別降準與降息3次,目前景氣仍處相對低迷,預估下半年度仍存在降息機會,近期大幅擴大股 市槓桿到去槓桿,導致市場波動加大,加上政策護盤混亂,短期市場波動加劇,東南亞匯率風險仍在,印度又受歐元貶值導致出口下滑影響企業獲利,建議維持投資 偏重東北亞的策略。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說,新興市場除人口因素的影響、技術轉移、普遍較低的債務水準等利多持續存在外,依然穩定的 經濟成長趨勢、廣泛的改革措施加低油價,都為新興股市帶來動力,且以亞洲國家走強的機會較大,因多數亞洲國家政策方向都對經濟成長非常有利,亞股後續上攻 動能可期。 ---------------下一則---------------  下半年 日股續強、印度攻勢再起2015-08-07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亞股今年來走勢大不同,陸股今年上半年居全球之冠,但6月中開始逆轉,使亞股走勢明顯分道揚鑣,有不少亞洲新興市場正在掙扎,包括馬來西亞及印尼都是股市、匯市兩邊跌,法人最看好的亞股分別是日股、印度股市及韓股。 日股是法人今年最看好的亞股之一,富達投資表示,但因日股今年已大漲一大段,雖看好日股,建議「微幅加碼」,但由於日本央行激勵措施,加上日股是美國經濟動能再加速最大的受惠市場,所以,看好日股的看法仍未改變。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Russ Koesterich)指出,日本公部門持續買進日股,從春季以來,日本三大公部門的退休計畫已經把股票配置提高了5%以上,但仍遠低於25%的目標,這代表後續仍有更多買盤可以買日股,因此持續看多日股。 印度股市也是法人認為最具潛力的亞股之一,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上半年印度股市面臨的下跌波段中,SENSEX指數持續在半年及年線位置下方,直到近期不確定性因素逐漸解除,SENSEX指數終得以重回主要均線上方,統計近10年印度股市,當指數重返半年及年線後,盤勢往往得以逐漸趨穩,進而走出一波漲幅,而中型股平均報酬率表現更甚大型股,顯示投資價值。 ---------------下一則---------------  不甩希臘跌 歐股催油門2015-08-07 07:02:3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NcvNJx 希臘股市8月3日重新開市後連續三天收黑,累計跌幅逼近二成,但其他歐洲股市卻不受希臘股市重挫連累,顯見歐股已經走出希債陰霾,重返基本面長多行情。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指出,希臘股市8月重新開市後,一如市場預期地補跌收黑,不過,其他歐洲股市卻是置身事外,完全沒有受到連累,道瓊歐洲600指數8月以來上漲1.9%。 雖然希臘債務問題出現轉機,但並沒有完全解決,不過,貝克表示,歐元區已經具備更完善的危機處理機制,後續希臘債務如再傳危機,蔓延風險相對有限,對於歐洲經濟的實體影響也不高。 其次,以這次希債危機來看,雖然歐股不免震盪,但都能很快恢復上升趨勢,顯見歐洲漸入佳境的基本面帶給市場穩定的投資信心。 貝克分析,第2季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良好增長趨勢,基本面良好有助於歐股揚升表現,搭配歐洲央行(ECB)持續向市場注入資金,技術面獲得強力支撐,漲多氣勢可期。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歐元區綜合PMI自2013年以來便維持擴張趨勢,希臘並未打亂區域復甦步調,加上量化寬鬆(QE)效果源遠流 長,持續拉抬歐洲經濟,歐股未來成長性不可小覷。展望後市,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經理人林炳魁表示,隨著基本面持續好轉,7月更創2013年9月以來 單周淨流入新高,法人也持續看好歐股後市,凸顯歐股的投資機會。莊凱倫指出,近期適逢歐美財報公布密集期,指數波動加大,不過歐元區金融類股企業獲利已領 先市場復甦,建議可逐步建立長期部位,參與歐洲資金及復甦行情。林炳魁則建議,這時股利率優於全球的歐洲高息股,較能因應市場波動,是參與歐股中長線成長 機會較佳的投資策略。 ---------------下一則---------------  原物料基金 定期定額時機到2015-08-07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期布倫特原油期貨每桶跌破50美元、紐約期金逼近5年低點,倫敦期銅跌至6年低點,使得追蹤能源、金屬和農產品表現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也一度下跌至2002年2月以來最低,法人表示,儘管大宗商品指數仍在測底當中,正因價格已大跌一波,是定期定額扣款時機到。 因為伊朗對外表示若經濟制裁確定結束,伊朗將在短期內恢復全面性原油出口,使得油價應聲重挫,布蘭特原油期貨在8月3日單日就重挫超過5%,每桶跌落至50美元之下,同時其他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並且壓抑澳幣及加幣走勢。 正因原物料價重挫,根據富達統計,近期原物料、礦業類股基金賣超持續,而且連續3周賣超,上周賣超進一步擴增至12.4億美元,創8個多月以來最大單周賣超。 德盛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近期油價走勢較為震盪,主要是市場信心受到原油供過於求的疑慮影響,加上美國升息的預期上升,導致風險趨避意識升溫,油價相對承壓,預計短期油價仍將呈現震盪走勢。 他指出,若回歸需求面來看,由於全球景氣持續復甦,用油需求可望隨著經濟成長墊高,在需求有撐的趨勢下,接下來可關注供給面的變化,包括伊朗核子談判達成協議後,歐美國家何時解除對伊朗的制裁,伊朗才能開始恢復出口等等。 法人表示,美國鑽油井數量也是觀察的重點,未來若沒有大幅增加,對於油價的壓力可望減緩,近期油井數已明顯下滑,加上美國進入夏季用油旺季,煉油廠操作率拉升,庫存問題逐漸淡化,美國產量可望見頂,2015年預期供給過剩的情況可逐漸解除。 法人建議,可持續密切觀察後續發展。待油價回穩後,可望帶動能源類股表現。 對能源股走勢預估,法人指出,MSCI世界能源指數歷經科技泡沫、金融海嘯、歐債危機與美債降評等利空事件,下跌後的反彈幅度皆超過先前跌幅,有利帶動源類股向上的趨勢,但因能源類股短線易受到油價波動影響,重押能源類股的風險較高,建議透過油礦金多元產業配置的投資組合,較能因應市場變化,最好再搭配定期定額的方式逢低布局,更是分散選時風險、當前環境較佳的投資策略。 ---------------下一則---------------  夏季近尾聲 油價恐探30美元 供過於求 西德州原油期貨跌破45美元2015年08月07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壓力仍大 夏季用油高峰近尾聲,全球石油也仍供過於求,不僅使西德州原油周三一度跌破每桶45美元,布蘭特原油也未能收復每桶50美元。油價下檔壓力居高不下,分析師估計,要讓頁岩油業者大幅減產,使美國產出銳減至足以減緩全球供過於求局面,油價恐必須下探30美元價位。 國際油價繼7月大跌20%後,進入8月仍持續下探。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周三尾盤急殺近2%,最低跌至每桶44.83美元,跌破每桶45美元大關,昨一度續跌逾1.3%續探4個多月新低每桶44.55美元。 美國原油庫存止跌 布蘭特原油期貨價周三最低跌至每桶49.02美元,重挫逾1.9%,終場連3日收在50美元以下,昨一度續跌0.6%至49.28美元。法人預估,不久將跌破1月創下的45美元低點。 高盛全球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柯里(Jeffrey Currie)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說:「我們維持西德州原油近期目標價45美元,但要強調(油價)下行風險很大,特別是時間要進入秋天了。」 市場人士認為,夏季尾聲將近,民眾夏季駕車上路將變少、冷氣用電用電下降,煉油業者也準備在冬季來臨前停產歲修,都將使支撐油價的力量減弱。 從供給面來說,上周美國原油庫存降至4.553億桶,但仍較5年平均值高出9000萬桶,同期美國產油量增加5.2萬桶至每天947萬桶。高盛估計,秋天以前美國原油庫存可望止跌回升。 油價估將加速趕底 IHS Energy顧問公司指出,要減緩全球原油供過於求局面,美國產出至少得減5%,日產量降至約900萬桶,而這意謂著油價得先下探40美元,甚至30美元價位。 不僅如此,上周美國煉油業者的產能利用率小增至96.1%,是2005年以來新高,意謂汽油與柴油等成品油的供給,同樣居於高檔。 花旗銀行石油分析師克萊曼說:「汽油行情一直非常亮麗,但也將出現季節性下滑,而且蒸餾油市場(柴油、熱燃油與飛機用油)同樣走軟。」 商品行情難見反彈 他指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產油大國俄羅斯均未減產,頁岩油業者也尚未大幅減產,都將使油價加速趕底,要低到大家願意開始減產為止。 英國市場研究機構BMI Research估計,布蘭特原油可能跌破每桶45美元,只是從長期生產成本來看,油價在45美元以下時間應該不會太長。 原物料行情一洩千里,商品市場慘況已和雷曼兄弟倒閉、掀起金融海嘯時相差無幾。多達18種商品的價格,已由近期波段高點下跌逾20%,墜入空頭熊市,慘況與雷曼倒閉後1個月相當,僅玉米、天然氣、小麥、活牛等4種得以倖免。 法人認為,在強勢美元與中國經濟減速影響下,黃金和原油價格走低是今年拖累整體商品行情的主因,且美國升息將近,市場普遍預期商品行情短期恐難出現有意義的反彈。 【國際油價持續看跌 因素分析】 ◎旺季近尾聲:夏季旅遊、空調用電旺季近尾聲,汽車與發電用油需求漸減 ◎煉油廠歲修:美業者近5年7~10月運轉率平均下滑6.4%,據此估計每日原油需求將較目前減逾100萬桶 ◎供給過剩:OPEC、俄羅斯均未減產,頁岩油業者也未大幅減產 ◎經濟走疲:中國成長放緩,製造業景氣降至2年低點,全球經濟復甦都有疑慮,不利原物料需求前景 ◎美元走強:Fed準備在9月展開9年來首度升息,帶動美元走升,不利美元計價商品行情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下一則---------------  能源股後市 法人保守看2015-08-07 07:23:20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heDJLi 原油市場供需嚴重失衡,油價走勢持續疲軟,不論是西德州或布蘭特原油價格均已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眼見原油供給過剩、庫存上升,預期油價將持續在低檔徘徊,法人建議,能源股獲利展望應謹慎保守以對,避免重押單一資源。 原來早就弱勢的油價下半年跌勢加重,跌幅超過兩成,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經理人奈爾.葛瑞森(Neil Gregson)說明,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情形一直沒有改善,下半年又有伊朗重返原油市場,美國油田鑽井數量上升,還有美元走強對油價形成壓力,油價愈振乏力。 目前看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並沒有減產計劃,原油市場供需失衡情形還會持續下去,國際油價下行壓力加大。 不過,葛瑞森指出,根據彭博最新調查預估,下半年的西德州及布蘭特油價走勢有逐季走升的趨勢,反應全球景氣增溫有助於提振原油需求,預期原油市場長線供需將趨於平衡。 ---------------下一則---------------  德盛安聯觀測指數 生技…8月還是晴天2015-08-07 07:16:25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德盛安聯8月「生技觀測指數」維持在8分的晴天區,與7月相同。主要是因為生技大廠的新藥數據與第2季財報不如市場預期,那斯達克指數(NBI)出現獲利了結賣壓,指數創高後回檔修正,不過,基本面與資金面仍然正向。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突破4,000點後在高檔震盪,使得德盛安聯8月「生技觀測指數」與7月持平。今年以來,只有3月時因技術面偏弱,總分落在6分的陰天區,其餘都是在7分以上的晴天區,並且有兩個月是滿分10分。 德盛安聯「生技觀測指數」自2013年8月推出,從三大面向、五大指標等短、中、長期角度觀測生技產業投資前景,總分最高10分,每月發布觀測結果並以晴雨表反映投資前景。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因NBI指數今年以來漲幅明顯優於全球主要指數,短期市場風險趨避心理,提供獲利了結的理由。 從技術面來看,雖然MACD轉趨負向,短期指標趨弱,但均線仍維持多頭排列,資金也持續淨流入生技產業基金,顯示長多趨勢不變。 回歸產業基本面來看,傅子平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審藥態度維持正向發展,因此今年以來的通過件數高達22件,高於歷史均值。 除了新藥佳音頻傳,企業併購的趨勢也持續延燒。傅子平表示,由於今年進入專利到期高峰,加上美國可望在今年升息,促使企業在升息前更積極推動併購的計畫,以提升獲利與營收。 從價值面來看,傅子平表示,由於指數創高後修正,本益比下滑至15.5倍左右,仍低於長期平均,且大型生技股仍具獲利成長動能。 ---------------下一則---------------  醫療股迎旺季 拚佳績2015-08-07 07:19:40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dX8VWU 近期生醫基金因少數指標性藥廠下修獲利展望,出現較大波動。但一周以來,MSCI世界醫療指數反彈逾1%,帶動境內生技醫療基金行情,法人預期在美升息前,醫療保健產業可望相對抗震,看好表現。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回顧過去十年,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在第3季的表現最亮眼,平均漲幅3.4%,是各季度最大的,上漲機率更高達八成,因此,現在正是進場布局醫療保健產業的好時機。 近期整體醫療指數雖在高檔震盪,但今年來累積漲幅依然超越全球股市。醫療保健產業可細分為四大次產業:製藥、生技、醫療器材及醫療服務,展望後市,今年表現相對落後的醫療器材類股,營運展望已轉佳,有補漲的機會。 江宜虔說,整體醫療產業的本益比接近20年平均值18.3,仍在合理區間,從本益比來看,股價還沒有無過熱的狀況,不論是美股或是歐股,醫療保健產業第2季財報均有不錯的表現,下半年整體產業可望維持成長。 投資展望方面,景順健康護理基金經理Derek Taner表示,人類平均壽命延長,老化人口增加,醫療支出跟著提高,健康護理行業長期增長趨勢不變,提供長期投資機會。 至於生技族群方面,他則指出,生物科技業的前景仍然具吸引力,主要是強勁的獲利成長受市場現有產品,以及目前在研發後期的新產品所帶動。目前市場上的高成長公司甚為罕見,但生物科技業仍存在不少這類企業。 其次,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採取更寬鬆的態度,且併購活動持續穩健發展,使生物科技產業更具潛力,吸引更多投資人的興趣及支持。 目前S&P500指數約有七成企業已公布財報,次產業中金融、健護、消費及電信類股財報表現相對佳。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則表示,由於今年全球生技產業併購及IPO活絡,且不少大廠多款新藥陸續上市,擁有利多題材個股有機會表現,並認為整體族群不易見到齊漲表現,則建議可關注個別公司表現。 ---------------下一則---------------  美國升息 REITs有利可圖2015-08-07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多數區域景氣處於溫和復甦軌道,加上全球主要央行維持低利率環境,有利於REITs對資金的吸引力,雖然美國將升息,但法人指出,藉由汰弱留強,REITs可望繼續有所表現。 野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大陸人行6月底宣佈降息,持續加大的寬鬆力度將對陸資地產股股價產生正面助益;此外,券商JP Morgan報告指出,在陸港金融合作關係日趨密切下,5月香港市中心的商用辦公室閒置率已進一步下滑至2.3%,優異的基本面也有助股價表現。 元大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預料美國今年升息後,REITs市場表現將不同於以往同漲同跌,將呈現分化格局,應避免房價泡沫與租金成長趨緩的地區,其中,日本因低基期、成長性佳,且較不受美國升息影響,是全球主要REITs最為看好後市的地區。 亨德森遠見全球地產股票基金經理人Tim Gibson指出,日本央行已將日本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擴大兩倍至每年900億日圓,J-REIT亦應該會繼續獲得良好支持。在歐洲各國,Tim Gibson預期,將有進一步增長前景,其中,以英國最顯著。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表示,全球經濟持續回溫,歐洲、日本與大陸的貨幣政策仍維持寬鬆,有利REITS的表現。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亞洲財富逐年增長,且負債比較低、儲蓄率較高,投資不動產意願亦逐年提升,房價看漲機率相當高,全球資金環境持續寬鬆,且利率依然處於低檔,REITs提供穩定租金收益,更能參與亞洲財富及房市成長前景。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表示,近期受希臘債務議題與美國升息預期影響,美歐長天期公債殖利率走勢震盪,預期短線公債殖利率走勢仍將牽動不動產類股表現較為波動,但隨美歐房市與就業數據持續改善,美國升息政策趨於明朗化後,不動產產業表現可望逐漸回歸基本面。 ---------------下一則---------------  高收債REITs 高報酬誘人2015-08-07 07:38:42 經濟日報 記者吳曼筠�台北報導 在經濟走勢獨強的美國即將升息氛圍下,混沌未明的國際金融市場,新的投資方向為何?是投資人目前最關心的話題。尤其美國升息時點可望落在9月,投資專家建議,若願意承受較高風險,投資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高收益債券,是相對報酬較高的另一選擇。 路博邁資深副總陳香君即看好美國高收益債券的未來表現。她分析說,估計年底前美國將升息1~2次,預期本次升息循環將共升息1~3碼。回顧上次美國升息的2004年間,新興市場債券及高收益債券的利差,升息後都逐漸下降。而利差下降,債券違約風險也會變小,也就是說,目前是入場高收益債券的時機。 陳香君也針對中期波段操作提出建議,她認為,可觀察REITs是可以保持關注的投資標的。一樣看美國2004年升息時的表現,REITs至當年底共上漲42.5%,搭上美國房產多頭格局開啟的列車。今年年初以來,REITs表現呈現平盤,因此看好到年底前,可有8~9%的漲幅。 在投資的區域上,陳香君說,雖新興市場商品表現疲弱,但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已在低點,且政府負債水平較已開發國家低,許多國家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就長期投資而言,新興市場是個被低估的市場,投資人可以留意進場的時點。 新光銀行則看好「一帶一路」引來的機會,認為錢進中國才是王道。新光投信投資行銷總監呂忠達說,在新興市場中,中國是投資人須面對與掌握的,也是全世界除美國之外,最能獲取財富的另一個國家。 呂忠達也說有較高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是可以留意REITs、高收益債券的機會,產業部份,則可考慮生技醫療類的投資布局。 ---------------下一則---------------  不動產抵押證券 宜減碼2015-08-07 07:24:4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離美國升息愈來愈近,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呈區間整理。基金業者指出,未來債市仍將持續波動,為降低投資風險,投資人宜挑選高品質公司、降低存續期間、減碼不動產抵押證券(MBS)。 雖然美國經濟數據轉強,第2季經濟成長率上修至0.6%,第2季成長率初值公布結果更上升到2.3%。不過,希臘危機加上大陸股市震盪又衝擊投資人信心,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最近在2.2%到2.5%之間整理。 展望未來,駿利投顧認為,美國就業市場預料將維持強健,通貨膨脹率可朝2%的目標邁進,第1季經濟動能偏弱,但第2季開始回溫,下半年將迎頭趕上。雖然全球經濟存在走緩風險,但預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仍將開啟升息循環。 駿利認為,市場變數多,在可預見的未來,債市仍將波動。就信用市場來說,最好選擇高品質公司布局。隨著併購活動上升、公司開始實施庫藏股買回與發債增加,將造成企業財報品質惡化,這也意味信用市場可能已接近信用周期循環的尾聲。 因此,駿利表示,在現階段,更應重視本金安全性,且以追求風險調整後報酬的心態選擇標的,看好營收穩定且維持財報紀律的公司;債市目前潛在流動性偏低的風險,為求流動性充沛,最好降低投資組合存續期間,持有較短天期的公債,不但可因應風暴來臨,也可在市場脫序時逢低買進。另外,在債市波動時,MBS通常表現不會太好,因此投資人最好減碼。 富達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威爾斯(Andrew Wells)指出,相較於其他資產,新興市場強勢貨幣企業債的存續期短,波動性及違約率較低,提供的收益率也不差,因此對投資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下一則---------------  搶攻父親節 投信推基金優惠2015-08-07 01:3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父親節到,投信因應爸爸理財需求,紛推父親節理財優惠,因為畢竟父親是家庭中最大經濟支柱,幫爸爸減輕負擔、增加家庭收入,透過適當理財的定期定額方式,用小額累積財富,建議善用定期定額手續費優惠,達到家庭最佳理財效益。 觀察投信推出的愛老爸基金優惠,部分限定系列基金,部分則是適用全系列基金,優惠期間分別至8月31日或9月30日,內容為申購定期定額終身0手續費,或0.3%超低手續費率;至於最重要的是選擇投資標的,投信建議,以長期投資價值為首要,區域或產業未來成長潛力為重點。 群益投信副總經理張俊逸表示,在經歷金融海嘯的衝擊後,投資人在投資觀念上有不小的轉變,雖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不過透過基金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多能有不錯的回報,今年定期定額海外基金以中國、印度、台股是首選,生技產業股票基金也是必備;美國中長線經濟復甦確立,而中國具長期投資價值,這些都是投資人不可或缺的資產配置標的。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爸爸基金理財,在區域的選擇上,看好大陸是今年的投資焦點,由於陸股波動度高,投資更適合採用定時定額方式投資,降低資產波動度。 目前大陸經濟雖尚未走穩,但市場仍預期大陸官方未來會進一步出台貨幣寬鬆政策,接下來觀察國家救市資金,再度出手的企穩的力度,若指數下修中,前低點未跌破,創新低就開始反彈,在大陸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長期趨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元大投信針對男性客戶的父親節基金申購相關優惠,同樣也設定針對電子交易戶,提供全系列基金的0手續費優惠。

小媽精選1040806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06日
公開
9

布局台股、大中華基金 投資人定期定額有信心2015-08-06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上半年累計定期定額金額前十大基金http://goo.gl/l7M2ws 根據今年上半年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前十大基金統計,台股基金、大中華基金占了了八檔,其餘兩檔各是亞太、醫療基金,顯示投資人對台股、大中華基金或最熟悉或對經濟成長動能最深具信心具有定期定額長抱的意願。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資料,定期定額前十大標的中,統一大滿貫、國泰中小成長、國泰小龍、群益馬拉松、保德信高成長等都是屬於台股基金,另外,統一強漢、群益中國新機會、國泰中國新興戰略則屬於大中華基金,只有摩根亞股和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是屬於非台股、大中華基金。 針對投資人喜歡定期定額買台股基金,法人表示,主要是因為投資人對台股最有「感覺」。今年由低到近萬點再回檔至今,投資人都看在眼裡,即使不知道那些股票漲、那些個股跌,每天都聽得到、看得到台股種種訊息,因此,前十大定期定額基金標的,台股基金占了大半並不足為奇。 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指出,台股漲勢從去年延續至今年上半年,不過,在國際多空交雜、經濟成長率下修下,導致台股震盪加劇,台股每年都有至少有1∼2成的震盪,驅使投資人會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台股基金的投資。 除了台股基金,中港台三地互惠互榮,也是投資人熟悉的標的,謝瑞妍指出,大中華市場以大陸馬首是瞻,隨著陸股去年下半年來強勢領軍向上攻堅,港台表現自然雨露均霑,因此,大中華基金也成為定期定額投資首選。 儘管近期大陸股市走勢震盪,連帶港台表現也隨之起伏,但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投資大陸依然要看政策走向,眼見官方維持做多心態不變,政策仍維持溫和且預期更多的刺激政策出台以維持經濟增長,目前陸股仍走在牛市中,仍有向上機會。 ---------------下一則---------------  人民幣級別基金 規模、檔數雙冠王2015-08-06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人對於人民幣的青睞度持續居高不下,人民幣存款餘額再創新高,來到3,382億人民幣,人民幣計價的投信基金規模及檔數也雙雙改寫歷史紀錄,分別達新台幣485億元及134檔,同時拿下外幣計價基金的規模及檔數雙冠王。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大陸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日顯重要,進而拉抬人民幣需求上升,「一帶一路」就需要使用人民幣結算,再者,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人民幣的實質支付需求也節節上升,因而帶動人民幣存款及人民幣級別基金規模持續增長。 長線來看,余鎮文認為,大陸經濟下行風險趨緩,人民幣開放腳步持續,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帶動人民幣匯價保持溫和升值的態勢,未來在美元維持強勢下,人民幣將成為與美元抗衡的主要貨幣之一,在投資組合中適合納入人民幣資產。 第一金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中國人行正努力為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展開系列改革措施,顯示當局對資本帳開放及人民幣納入SDR的決心。依人行最新公佈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DS的外債數據,人民幣外債已佔大陸外債的近5成,顯示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的意願明顯上升。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港幣及人民幣固定收益投資團隊高級基金經理人陳珮珊指出,隨著大陸資本帳持續開放,海外投資者參與大陸固定收益市場的管道道日漸擴大,促使不少債券投資者關注人民幣的走勢。 ---------------下一則---------------  陸服務業PMI報喜 53.8創11個月新高2015年08月06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服務業持續擴張,但仍不足以平衡製造業走疲,7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創11個月新高53.8,連12月維持擴張,但受同期製造業PMI創2年新低拖累,7月財新中國綜合PMI創14個新低50.2。 不降反升超乎預期 7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自6月51.8大幅攀升,成製造業走疲下,令人振奮的發展,其中新業務分項指數由6月52.2升至54,就業分項指數攀升,意謂聘僱活動隨新業務擴張而增強。投入價格與收費價格均漲,顯示通膨增溫,惟報告未說明6月股災對中國服務業有無衝擊。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陸股暴跌會對服務業PMI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服務產生顯著衝擊,7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不降反升,令許多人意外。 服務業對中國經濟產值貢獻增,去年貢獻度達48.2%,製造與營建業則貢獻42.6%。 ---------------下一則---------------  印尼經濟成長走緩 第2季創6年新低2015年08月06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尼第2季經濟成長率降至4.67%的6年新低紀錄,不如第1季的4.71%,也是連續第2季成長減緩,其中政府支出、民間消費與外人投資全面走軟,加上大宗商品跌價,拖累出口表現。 印尼盾持續貶值 受此影響,印尼盾匯率昨天續貶0.2%至13515元兌1美元,直逼周一創下的13553元的17年低點。印尼盾匯率今年已經貶值8.4%,在亞洲主要貨幣中的表現是倒數第2位。 外資對印尼的投資信心同步衰退,印尼財政部統計,外資對印尼政府公債截至本周一已連續7個交易日賣超,累計達6.9兆印尼盾(5.1億美元)。 此外,雅加達PT BNI證券固定收益分析師Made Adi Saputra表示:「如果投資人認為,經濟成長與匯率都已經觸底,市場就可能反彈,但是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特別是印尼盾。」 ---------------下一則---------------  Fed下月升息機率增 美元衝12年高點快了2015年08月06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Fed最快下月升息預期發酵,帶動美元走強,彭博美元指數連3日攀高,創近4個月新高,彭博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則墜新低。被視為溫和鴿派的亞特蘭大Fed總裁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說,除非美國經濟「顯著惡化」,否則支持9月升息。 下半年經濟續好轉 洛克哈特接受《華爾街日報》(WSJ)專訪表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即將準備好升息,美國已對逾9年來首次升息做好準備,直言不升息的門檻很高,唯有經濟大幅惡化,才可能讓他暫拋升息念頭。 洛克哈特表示就業數據持續釋出正面訊號,美國經預估3、4季會比第2季更好。洛克哈特受到金融市場關注,因是Fed內傾向跟隨共識行動的中間派,他的談話是Fed官員迄今對9月可能升息所發出最明確訊號。聖路易Fed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日前說:「我們處(9月升息)良好狀態。」 彭博美元指數周三盤中攀抵1218.28,創3月16日來新高,美元指數升至98.22,距3月觸及的12年高點僅不到2.5%。 美元兌日圓一度升至124.48日圓,兌歐元升抵1.0848美元兌1歐元。亞洲貨幣走弱,韓元昨收盤兌美元貶0.7%,過去3個月已重貶7.8%;馬元兌美元貶0.8%,創17年新低。 ---------------下一則---------------  亞洲基金 7月大吸金2015-08-06 07:00:5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bty626 在市場風險意識升溫衝擊下,三大新興市場7月全面走跌,但也看到逢低承接買盤進場。根據EPFR統計,亞洲(不含日本)基金7月淨流入60億美元,是新興市場最多的。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表示,相較於其他新興市場,亞洲(不含日本)經濟前景相對明朗。低油價、低通膨的雙低環境,不僅可以讓亞洲(不含日本)維持 寬鬆的資金環境,也提供政府預算空間,推動基礎建設計畫,進行有利長遠經濟結構調整的改革措施,進而挹注貿易及經濟成長動能。 羅傑瑞進一步指出,原物料價格持績疲弱不振,連累商品出口為大宗的拉丁美洲及歐非中東經濟動能,反觀亞洲(不含日本)為商品進口區域,原物料價格走弱反而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拉抬企業營收動能。 陸股震盪加劇,連累亞洲(不含日本)股市上下起伏,但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隨中國證監會持續清除融資,導正股市秩序,陸股持續震盪打底,下檔支撐可望越來越穩固,走勢不再大起大落。 7月財新PMI最終降至47.8,經濟下行壓力依然不小,但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由於下半年將有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將拉動需求回升,國企改革進度可能加快,市場預期穩增長政策將陸續出台,人行將有機會再度啟動降準、降息動作,支撐實體經濟表現。 投資展望上,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新興亞洲國家經濟來源多元,加上政府積極改革或推動刺激計畫,基本面較其他新興市場區域穩健,尤其以內需為導向的中小企業將能優先受惠改革利多政策,且較不易受國際資金流動影響,建議現階段投資新興股市首選亞洲中小型股票型基金。 ---------------下一則---------------  日大中小股 獲利將拉近2015-08-06 07:04:18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rX0qhl 指數一度創下15年新高的日本股市,下一步何去何從?在安倍經濟學已經不再成為日股助力的當下,日本企業獲利的分歧表現也明顯收斂。市場分析師指出,日本股市的下一步,反而是大、中、小型股獲利水準一致的時代,投資相關基金時必須更強調經理人的選股能力。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表示,對市場來說,安倍經濟學最大的特色就是壓低日圓匯價,因此大型出口類股反而是安倍經濟學下最大的受惠者。 根據統計,在2011至2013年,受匯率貶值帶動,日本大型股的企業獲利成長率為357%,明顯超越中型股的136%與小型股的110%。 不過,伴隨安倍經濟學褪色與日元來到相對低點的限制,日股下一波的牛市,就必須靠當地企業真實的獲利能力來帶動,而非再靠匯率走貶所創造的帳面獲利。 迪恩.凱許曼指出,受此影響,從2014至2016年,日本大型股、中型股與小型股的企業獲利成長就會下滑到22%、21%與26%,經由各類股的健康輪動,才足以推升日股下一波慢牛。 瀚亞投資指出,雖然匯率走貶對日本企業未來的獲利貢獻呈現收斂,但日本企業的資本支出已明顯增加,再加上日本政府日前修法調升最低薪資下限,這對提升當地 民眾消費有積極幫助,來自民間消費的支撐與持續偏低的匯價,將使日本的大、中、小型企業在獲利上出現輪動態勢,且即使成長率收斂,但跟全球其他市場相比, 日企在2015年的獲利成長依舊領先,可見未來日股仍有投資利基。 ---------------下一則---------------  泰馬印尼股 Q3有亮點2015-08-06 06:56:4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m1E85m 東南亞股市今年表現普遍不如去年,以MSCI東南亞指數來看,對照去年全年上漲3.2%,今年以來卻下跌10.4%,是這幾年少數的弱勢年。 法人認為,東南亞股市受到美國升息影響較大,短線資金外流,長線卻有東協經濟共同體(AEC)題材,可以支持東協經濟及股市再上一層樓。 近期的東南亞股市,除了菲律賓股市表現較亮麗外,普遍回檔。除了因為大陸股市震盪與經濟降溫影響,也與美國預期升息、美元走強有關,自第1季末就持續走弱。 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表示,去年第4季以來,原物料價格下跌所帶來的通膨舒緩的紅利,已提前反映在東協股市表現上,其次,隨著美國即將進入升息循環,強勢美元抑制東協貨 幣走勢,馬來西亞林吉特及印尼盾兌美元貶值逾8%,外資買氣也明顯不振,導致今年來的東協股市表現大不如前。 在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時,東協股市漸漸穩住陣腳,逐漸落底,黃寶麗指出,國際油價低檔有助於東協國家經常帳收支改善,其次,東協新興的中產階級所創造的內需 市場很有商機,財富效應將推動內需消費,對長線經濟增長、企業獲利增長,與股市表現均具正面提振;當股價變得相對便宜,就會吸引資金回流。 野村投信表示,短期內東南亞股市因缺乏題材帶動而較無表現機會,等市場不確定性因素緩解後,在基期均偏低情況下,還是有獲利空間。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第三季對東協市場保守看待,但個別國家仍有亮點,包括泰國的觀光產業、馬來西亞的基礎建設相關產業、印尼的內需人口紅利等,可以擇優分批布局。 ---------------下一則---------------  印度股看漲 消費信心強2015-08-06 06:57:13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公布了2015年第2季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全球消費者信心排名前五名中有四名是亞洲國家,分別是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而印度的樂觀程度更是全球第一,並且是2011年以來新高。 印度是全球最樂觀的消費市場,加上第4季消費旺季即將到來,有助於股市後市。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投資人可多留意亞股基金的投資契機,印度、中國、東協最看好。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從印度的企業財報來看,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持平,小幅優於前兩季的負成長。 如果排除原物料產業,則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明顯由負轉正,這也是市場評估印度股市的重點,外資會回流。 樂觀程度第二名的則是菲律賓,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黃寶麗(Pauline Ng)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外資年年買超菲律賓股市,更帶動股市連年收紅。 即便今年面臨強勢美元壓境,仍能吸金逾2.1億美元,菲律賓股市也逆勢上漲逾5%,在東協股市中表現一枝獨秀。 菲律賓股市深獲外資青睞,黃寶麗指出,菲國的海外勞工匯款回國為其經濟的主要動力之一,並刺激菲律賓國內消費需求,推動房市、銀行貸款快速成長,內需增長潛力持續看佳,亞銀預估2015年菲律賓經濟成長上看6.8%,是東協國家中第一,如果能改善基礎建設不足,將吸引資金持續進駐。 ---------------下一則---------------  大盤今年來漲18% 投顧:可押德股基金2015-08-06 07:07:09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iaLu3a 德國股市即使有希臘債務危機的紛爭,還是很強勁,今年以來上漲了18%,比起美股標普500與道瓊指數平盤上下的表現,德股表現相對突出。霸菱投顧指出,德股基本面好,是可以著墨的歐洲單一國家基金。 在歐洲央行祭出量化寬鬆的激勵下,德股拉出一波資金行情,於今年4月10日創下12,374點的歷史新高,但因希臘債務狀況惡化,德國又是希臘的最大債權國,股市波段回檔了13%。 隨著情勢的和緩,德國股市又重現生機,站穩在11,000點以上。 霸菱投顧指出,德國內外需求皆旺盛,雖然歐元這幾個月來表現稍顯強勢,但德國出口數據仍十分亮眼。 除了國際需求外,德國的內需市場也持續升溫,為德國經濟成長增添動能,也為股市提供基本面的支撐。 德國一直是歐洲經濟重要的火車頭,但股市投資人並沒有因此給予較高的本益比。 根據霸菱投顧研究,在歐洲各國因希臘危機而下修本益比之際,德股也跟著下修, 反而使得德股相對於歐股的本益比出現折價,約便宜了15%,股市評價不高,正是逢低布局的好時點。 更重要的是,今年全球股市每股盈餘成長率仍有雙位數預估的國家屈指可數,德國即是其中之一。 霸菱估計,德國企業盈餘持續成長,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可成長11.3%,是歐洲之最,高於第二名比利時的年增10.6%,也高於第三名法國的9.8%,也遠勝歐洲7.9%、英國2.4%的年增率。 近期可能影響德股走勢的還是希臘議題,希臘積欠歐洲央行32億歐元債務將於20日到期,但希臘國會已通過相關法案,解除危機,各界預料希臘政府也會在此日期之前敲定最終國際紓困協議的最後期限。 ---------------下一則---------------  醫療消費領軍 美股基金績效閃耀2015-08-06 01:3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境外美股基金今年來績效前五強http://goo.gl/1dSDp1 今年以來美股在希臘情勢、油價波動、聯準會升息預期及企業財報等內外 在因素牽動下處於狹幅區間震盪,理財專家分析,今年以來美股漲幅有限,然而產業及個股表現分化,以史坦普500指數十大產業為例,今年以來健康醫療及消費 耐久財類股漲幅逾11%,反觀油價下跌壓抑能源類股走勢,隨著升息前後市場波動可能加大,選股將更為關鍵。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國內核備境外美股基金今年來表現,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以11.87%漲幅最突出,表現優於史坦普500指數及同類型基金 平均的3.29%,此外,基金3個月、6個月、1年及2年績效也均居66檔同類型基金前四分之一(理柏,新台幣計價至8月3日),優異表現也獲得晨星最高 星號評等五顆星肯定。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分析,觀察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6月底前十大持股,製藥股愛力根、網路零售商亞馬遜、社群網站龍頭臉書今年來股價漲幅均達2成以上,漲勢明顯都相較大盤指數凌厲。 再檢視基金的產業配置,基金於科技及健康醫療類股的配置比重均逾26%,相對大盤加碼,掌握到本波美國科技與生技醫療創新產業帶來的結構商機,醫 療股布局聚焦於已有上市藥物且有獲利的大型生技股及特殊製藥股,科技股方面,基金相對大盤減碼表現疲弱的PC、硬體族群,布局側重網路、雲端運算、軟體等 新興科技領域,突顯經理人卓越的選股功力。 投資專家表示,展望後續雖有聯準會即將升息的不確定性存在,不過經驗顯示升息雖可能造成股市短線波動,但除非聯準會意外或快速升息,否則美股多能維持多頭走勢。 而且,法人指出,聯準會主席葉倫已多次重申就算啟動升息,本波升息速度也會相當緩慢,建議投資人不妨趁股市波動之際分批布局或定期定額投資美股,可挑選聚焦創新及消費產業的美股基金掌握美股多頭行情。 ---------------下一則---------------  生技 中長多格局不變2015-08-06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日前受到生技大廠第2季財報與新藥數據不如預期衝擊,導致生技指數承受獲利了結賣壓,法人指出,短期雖然技術面受到利空訊息的影響較為弱勢,但在基本面、題材面與資金面的支撐下,生技中長多格局不變。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在低利環境與專利到期高峰的環境下,看好大型製藥公司購併中小型生技公司的趨勢,近期一連串的併購,透露大型生技股對中小型生技公司研發產品線的興趣,特別是在罕見疾病與癌症治療相關公司,預期此熱潮在美國升息前仍將持續延燒。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今年底前尚有24件新藥等待FDA上市審核,且其中安進(Amgen)腫瘤免疫療法T-Vec、降膽固醇的PCSK9抑制劑Repatha,及Alexion罕病藥物Strensiq均為創新治療領域的指標新藥,產業循環依舊正面。 此外,黃靜怡指出,S&P500指數中,醫療保健類股第2季獲利表現相當優異,每股盈餘優於分析師預期的比重達94%,遠優於大盤的68%,整體產業營收與獲利均相當正面。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因併購利多,那斯達克生技類指數指數今年以來有近25%的漲幅,目前S&P500指數約有七成企業已公布財報,次產業中金融、健護、消費及電信類股財報表現相對佳,由於今年全球生技產業併購及IPO活絡,且不少大廠多款新藥陸續上市,擁有利多題材個股有機會表現,整體族群不易見到齊漲表現,將以個別公司表現為主。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整體醫療產業的本益比接近20年平均值18.3,仍在合理區間,從本益比看,股價尚無過熱的狀況,加上第2季財報可期,下半年整體產業可望維持成長。 ---------------下一則---------------  財報傳佳音 美股生技基金強2015-08-06 01:36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海外基金一周績效http://goo.gl/QRxSil 大陸股市震盪、原油價格跌後反彈、美國利率會議干擾下,國際股市漲跌互見,俄股及亞股表現落後,但美股及歐股受惠財報佳音不斷,相對表現強勁,統計投信發行266檔海外股票基金表現,有九檔近一周績效超過2%,並且以美股、生技基金表現相對出色,後市續看好。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截至7月底S&P500企業有353家公布財報,71%獲利優於預期,十大類股的通訊、消費及醫療生技拿下獲利成長率前三名,顯示新創產業具備獲利成長優勢。 他指出,整體而言,美股第2季財報持續轉向樂觀,如後續實際公佈數據優於預期,將形成美股正向因素。 今年S&P500指數上漲1.9%,健保指數更上漲11.72%,表現最優,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經驗顯示下半年生技 醫療產業是美股表現重心,且類股相對不受美元走強影響,獲利可望領先其他類股,形成支撐股價主要利多,預估未來三年獲利依然強勁。 柏瑞投信分析,從許多數據來看,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實施後,經濟成長已達初步巔峰,成為美股走揚動能,且經濟受惠債務未擴張、老舊設備將被替換等激勵,景氣復甦料將延續,更進一步推升美股後市不看淡。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美國經濟數據先強後弱,市場信心略為轉強,因為升息預期趨於減緩,近期因藍籌股財報不如預期,指數走勢受限,第2季GDP成長率預期為2.5%,及上修第1季至0.6%,經濟成長較預期樂觀。 鄭慧文表示,第2季消費者支出成長和房市好轉,經濟成長回穩,根據IMF預估全年經濟成長2.5%試算,美國第3、4季經濟將成長估值3.55%,顯示下半年成長動能強勁,可望替美股好表現提供動能。 ---------------下一則---------------  REITs基金 績效翻多2015-08-06 07:23:5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KHIBMN 反映財報利多及美債長短期利差收窄,美國REITs指數近期止跌走揚,帶動REITs基金績效近月明顯彈升。法人認為,隨美國升息腳步日趨明朗,不確定性漸消除,建議以全球型或側重歐日等利基市場為布局標的,分散美國升息帶來的影響。 由於REITs具有股息收益與資產價格成長雙重屬性,景氣持續復甦使REITs後市看多。 根據彭博資訊統計,美國REITs指數成分股已公布財報的公司有逾七成符合或優於預期,推升美國REITs指數近一個月上漲逾3%,表現優於同期間美股道瓊的-1%,以及全球股市的-1.8%。 除了美國REITs之外,受惠其他區域REITs指數走揚,全球地產研究250指數自今年6月底低點反彈以來漲幅近4%,REITs基金近月績效跟著翻多,其中又以布局在美、日、歐等成熟市場比重較高的標的最為受惠。 復華全球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詹硯彰指出,歐美日等成熟市場景氣溫和復甦,使房地產租金率提高且出租面積增加,不動產本業好轉趨勢明確,其中日本地產邁入正向循環,東京商辦租金上揚空置率下降,使地價脫離七年衰退,後市持續看好。 另外,歐元區因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具高股利特性的不動產因為收益率相對較高而受惠。次產業別相對看好商辦、工業、飯店、基礎建設,以及修繕、飯店、建材相關類股。 與利率敏感度高的REITs市場先前因美國準備升息導致債券利率波動擴大,使REITs評價自第2季出現明顯修正。 詹硯彰觀察,美國二年及十年期公債利差逐步縮窄,將有利REITs市場表現。 野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就基本面而言,根據CBRE Clarion報告,最新2015年全球不動產企業獲利年增率預估值自前月的7.0%上修至7.2%,其中英國、歐陸和美國均出現上修獲利情況,為全球不動產企業獲利上修的最大功臣。 ---------------下一則---------------  英傑華:歐洲商品 看旺2015-08-06 07:16:5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0FqIPp 美國近十年來將首度升息、歹戲拖棚的希債危機、暴漲暴跌的中國股市,這些已發生或可預期將發生的事件,都將持續干擾金融市場。英傑華投資不動產、高收益債 券兩大投資團隊的專業經理人從歐、美兩大市場觀點,分享這些「已知的未知」風險將如何影響投資市場,以及因應的投資策略與方向。 英傑華投資不動產投資團隊主管保羅(Paul van de Vaart)表示,借鏡美國經驗,預期歐洲REITs還有大多頭行情。由於美國QE催化房市買氣帶動REITs啟動漲升行情,自2008年底開始實施QE 至2014年10月結束,期間美國REITs大漲逾213%;而歐洲自今年3月開始實施QE,因此歐洲不動產後勢多頭可期。 美國聯準會升息己箭在弦上,導致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大。 保羅認為,在動盪環境下,REITs具備與股、債相關性低的優勢,為資產配置不可或缺標的。目前,歐洲不動產市場價值仍屬合理水位,市場交易量快速增加。 市場方面,保羅看好英國、愛爾蘭和西班牙。英國倫敦房地產,經濟成長支撐對公共空間的需求、推動商辦、住宅與零售等類股的房地產價值;愛爾蘭不動產市場正在復甦中,西班牙的投資需求增溫,但須慎選標的,例如巴塞隆納、馬德里等大城市。 英傑華投資是全球最大不動產資產管理業者之一,不動產管理規模逾370億美元,擁有超過120位負責不動產投資的專家。 全球高收益債券方面,英傑華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投資組合管理經理人布蘭特(Brent Finck)指出,美國GDP續升,有助支撐高收益債走揚,而未來數年債券到期量較低,違約風險可控,加上企業發新債換舊債,發債主要目的為再融資,都將支撐高收益債後市。 布蘭特分析,高收益債具備波動性比股市低,收益率不遜於股市的優勢,目前利差已接近歷史低點,但違約率仍具支撐。投資上,看好消費相關,如零售、醫療照護以及汽車產業。 ---------------下一則---------------  選債謹慎 高收益債還是有賺頭2015-08-06 01:36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能源價格下滑,讓高收益債券大受影響,也讓投資人卻步,但法人認為,就整體環境來看,全球貨幣仍處寬鬆,且高收益債的違約率也持續低檔,投資波動度低於股票,但報酬率與股票不相上下,仍具投資價值,只是選債要更謹慎。 英傑華投資全球高收益債券投資組合管理經理人布蘭特(Brent Finck)指出,隨美國景氣復甦,市場充滿對升息的預期,擔憂對高收益債產生負面影響,但高收益債相較於公債仍有優勢,且與公債殖利率相關性小。 布蘭特指出,目前高收益債的違約率仍在歷史低點,BB級債平均年化違約率僅1.11%,但是不可否認,由於能源公司占高收益債的比重高,能源公司的避險也陸續到期,未來若是油價仍下跌將影響到營收的穩定,違約率預期將增加,因此要慎選產業。 柏瑞投信指出,據摩根大通研究中心指出,近期高收益債投資人情緒轉趨保守,但實際高收益企業違約率仍位於相對低點,高收益債CDX也未大幅上揚,顯示其實目前違約風險仍低。 近期投資人主要擔憂美國升息對於信用債市的影響,但以信用價差來看,目前高收益債信用價差相較於過去美國1994年及2004年升息期間高出100∼200個基準點,柏瑞投信認為,高收益債具受升息影響機率較小,投資人不必過度緊張。 日盛金緻招牌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家豪表示,下半年Fed升息將加劇市場波動,根據經驗,美升息前3個月高收債相對抗跌,布局上可加碼高收益債券。他認為,美國穩健的就業增長,抵押貸款利率處於歷史相對低位,使房市成長動能逐步轉強,新屋開工將加速,成屋銷售持續上揚,帶動房地產市場復甦,美國房市趨向熱絡為支撐GDP的主力,在經濟可望走穩之際,可留意美高收表現。 ---------------下一則---------------  亞洲高收債 震盪時分批布局2015-08-06 01:36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近1月績效正報酬http://goo.gl/8oBGzI 美國升息時點預估落在9月,全球市場波動風險也隨之升高,觀察 2004年美國升息前3個月變化,美公債下跌20%,高收益下跌約5%,法人認為,高收益債相對抗跌,一旦進入升息循環,投資策略應更彈性調整,亞洲高收 益債今年以來有5%報酬表現,且挾高票息、企業基本面逐步改善優勢,利於震盪分批布局。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第3季以來經歷希臘債務危機、大陸股市震盪後,關注焦點轉向集中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相較於第2 季風險資產大漲,預期後勢走勢將溫和上漲;根據經驗,高收益債在美國升息前1季表現較為震盪,但往往是逢低買入好時機,即使在升息後一年內,債券利率仍持 續走低,資本利得大幅上揚。 升息短期使高收益債指數向下修正,但經濟成長穩健,股市中長期多頭格局,將帶動高收益債指數向上,鄭易芸指出,大陸百城價格指數顯示,5月房價止跌回升以來已連續3個月上漲,一線城市需求較旺,房市漸露曙光,支撐亞洲高收益債市續航力。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認為,下半年亞洲投資等級債市,受惠歐美經濟復甦及低油價利多,帶動亞洲各國經常帳改善,且亞幣貶值與下半年歐 美進入消費旺季,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改善,公司債後勢看好,其中印度改革行情及印尼放緩貨幣政策寬鬆腳步,美元計價債券具吸引力。 柏瑞投信強調,上半年面臨美國升息疑慮及希臘不確定性增溫,壓抑投資等級債表現,但全球高收益債券指數表現仍相對穩健,由於基本面良好,高收益發 債企業體質健全,償債能力相對穩健,寬鬆貨幣環境持續伴隨經濟成長復甦態勢,持續帶動高收益債券表現走揚,預期未來高收益債券市場仍能帶來好表現。 ---------------下一則---------------  美升息搶時機 新興債逢低進2015-08-06 01:36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6個月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績效http://goo.gl/dt55X3 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債券表現不若往年亮眼,第2季更受歐洲債市泡沫引發 全球債券風暴影響,表現連3個月落入低檔,對下半年新興市場債市投資,法人指出,受限美國升息壓力,第3季全球新興債市成長力道較有限,但待美國啟動升 息,利空消失壓力釋放,預期有反彈機會,建議可於低檔分批買進。 兆豐國際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佑侖指出,美國升息後,受惠於景氣好轉與需求擴增,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指數有望向上成長,如2004∼2006年底的前次美國升息期間,新興市場主權債指數與企業債指數,分別上漲37.6%與23.8%,現階段可逢低布局。 至於配置上,建議可加重原物料進口國,如亞洲,減持原物料出口國,如拉美國家,後續待觀察新興國家後續景氣,再機動調整。 野村新興高收益債組合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歐元區經濟數據亮麗,希臘退歐事件並未影響企業及消費信心,因此新興市場債近期受美歐經濟正面氣氛提振,走勢穩步向上。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擬任經理人林培珣表示,美國升息容易影響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但過去數據顯示,印尼公債殖利率與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性低,價格無連動關係,當美國升息,公債殖利率往上走高時,印尼公債價格並不會直接受到影響而下跌。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大宗商品未來需求仍相對偏弱,部分以原物料出口為主的新興巿場貨幣相對也受到壓抑,投資人在投資新興巿場債時,以美元計價的債券為優先,避開當地貨幣計價的債券為佳。 柏瑞投資全球固定收益團隊董事總經理Steven Oh認為,在近期公債殖利率上揚情境下,新興市場企業債市表現可望相對穩健,新興高收益企業債對於美債表現同為負相關,顯示在公債殖利率大幅變動期間,新興市場企業債表現可期。 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目前新興債到期殖利率約6∼7%,在全球持續低利的環境下,相當具收益優勢,可望吸引長線資金持續進駐。 ---------------下一則---------------  布局高息A股 掌握雙重機會2015-08-06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國高息A股與滬深300指數比較http://goo.gl/dC0UTm 全球掀起收益風潮,如今這股風潮也吹到大陸,摩根投信挾「收益專家」 的全球資源,今年再度結合大中華股票團隊和亞洲債券團隊的投資專長,將於8月16日推出國內第一檔聚焦高息A股、以股票為主的「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 透過聚焦高息A股的投資機會,並納入債券降低整體波動,同步掌握「入息收益」及「資本利得」的雙重機會。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過去三年,陸股從最低點到最高點上漲156%,近期波段下跌21%,讓投資人不敢大肆進場,因為擔心買在 高點、賣在低點,然而,從政府放寬股市的利好政策來看,股市極具上漲潛力,只是投資陸股有門道,在承擔相當風險下,就該投資股息收益率和報酬率相對較高的 高息A股。 余鎮文表示,比較高息A股和大盤滬深300指數表現,高息A股的股息收益率達3.8%,遠優於滬深300指數的1.7%,但本益比和股價淨值比卻分別只有11.5倍和2.2倍,低於大盤的18.2倍和2.9倍,凸顯高息A股兼具收益和價值面優勢。 從報酬率和波動度角度分析,過去三年長線報酬來看,高息A股累積報酬率達190%,明顯超越滬深300指數的92%,且以年化波動度而言,高息A股還略低於滬深300指數,顯示承擔同樣風險時,高息A股能比大盤創造更多報酬。 余鎮文指出,能夠配發高股息的大陸企業,多數是財務體質健全、企業獲利穩定,且擁有較高現金的中大型股,營運體質也較小型股來得有保障。而且,由於高息A股部分投資報酬來自股息收益,面對陸股波動劇烈時,報酬能見度較高,下檔較有支撐。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國外投資顧問公司梁碧嫻表示,就經驗來看,陸股第4季往往漲多跌少,特別是12月居各月漲幅之冠,若於第3季逢低進場布局,恰好能參與到第4季的漲升契機。

1040805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05日
公開
13

歐美勝出 新興債吊車尾2015-08-05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7月以來全球股市震盪,吸引保守資金進駐債市,整體來看,以歐洲債券和高收益債表現最佳;各類債券基金中7月僅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收黑。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認為,預估未來油價合理區間將為60∼70美元;另外,就能源企業而言,許多企業持續進行避險,或是改善資產負債表,提高現金水位,等待油價反彈再進行生產,目前能源高收益債價值處於折價狀況,預期未來評價面可望提升。 德盛安聯目標收益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根據巴克萊債券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美國經濟正向成長,高收益債仍須面臨利率攀升的壓力,但回歸基本面來看,高收益債的違約率仍低,殖利率也相對較高,不僅可抵銷利率走升的負面影響,收益也較其他債券佳。 摩根投信副總謝瑞妍表示,許多投資人擔心美國升息不利於債市表現,與其擔心美國升息而全然放棄信用債券的投資契機,不如儘早做好資產配置,透過分散投資來管理利率風險,選擇體質佳且利差優勢強的債券,才是升息期間追求收益的最佳投資策略,信用債可望成為避風港。 國泰投顧認為,升息前後美國高收益債或許可能有所震盪,但高債息可作為升息的緩衝,加上升息代表美國景氣回穩,將有助企業營運並控制違約率維持低檔,建議可承受短期波動並以長期持有為考量的投資人可以續抱;較靈活進出的投資人則可暫時觀望,待波動回檔後伺機布局。 至於新興債市,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第2季包括印度、韓國、印尼、匈牙利、烏拉圭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具有主權債信展望調升或信評被升等的利多,由於聯準會已表示將採取溫和漸進方式,近兩年過度反應升息擔憂的新興債匯市反彈行情可期。 ---------------下一則---------------  上半年境內外幣基金 人民幣、南非幣最夯2015-08-05 01:44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上半年境內多幣別基金規模成長http://goo.gl/dJ5h2o 上半年境內基金的外幣哪些最夯,投信投顧公會資料統計上半年境內基金規模,觀察各類外幣幣別基金數量及規模增幅,人民幣計價檔數已超越美元,規模成長幅度達33%,而具備高息優勢而受到投資人偏好的南非幣級別,上半年規模也成長17%。 瀚亞投資表示,人民幣及南非幣上半年均經歷貶值壓力,但投資人買氣未冷卻,顯示兩大幣別持有人的資產配置需求,從過去「高息」觀念逐漸轉向匯率築底布局,希望爭取潛在資本利得。 瀚亞亞太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陳姿瑾表示,人民幣和南非幣上半年出現貶值,但基金規模仍持續成長。其中,南非幣匯價已大幅反應恐慌,且遭到低估,隨著低油價對進口油品總額下滑,南非經常帳和貿易赤字可望隨著低油價而出現改善,有利於穩定南非幣匯率走勢。 此外,伴隨著大陸降息預期與人民幣波動擴大,國內不少人民幣定存利率隨之下滑、甚至跌破3%,投資人可選擇搭配人民幣計價資產,例如高收益債券或高股息基金作資產配置。 第一金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預計於年底啟動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也是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重要支撐,在匯率市場化機制逐漸形成 下,預期人民幣匯率在未來會更加反映經濟基本面,建議有人民幣相關商品投資需求的投資人,在人民幣匯率趨穩下,可將低波動度、流動性及收益率佳的人民幣貨 幣市場基金納入投資組合。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港幣及人民幣固定收益投資團隊高級基金經理人陳珮珊指出,基於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的地位日漸轉強,並可能於11月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因此人民幣應會繼續表現優於區內其他貨幣。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人民幣因利率相對較佳,加上具備政策改革題材的長線升值潛力,因此受市場關注,穩健型投資人可透過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免除換匯限制,並享有利息收益與升值潛力。 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賢分析,今年是人民幣能否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關鍵的一年,如果人民幣加速貶值,勢必拖累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因此人民幣匯價可望保持溫和升值。 ---------------下一則---------------  人民幣抗貶 穩住收益2015-08-05 07:14:41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美國升息號角最快可能在本季響起,亞股在6、7月間大幅震盪,如何為資金找到避風港。法人建議,應同時思考股市後市及匯率,比較新興亞洲區域的股價及匯率表現,人民幣、港幣最為抗貶,今年以來兌美元幾無波動,而韓元、印尼盾兌美元貶幅則達7%到9%,考慮匯損後,陸股收益居新興亞洲市場之冠。 以今年討論最熱的大陸、印度股市為例,截至7月31日,上證指數今年來漲幅為12.15%,人民幣兌美元貶0.07%,考量匯損後,投資人今年投資A股的報酬達12.08%;反觀印度股市,今年來漲幅為2.24%,但印度盧比兌美元卻貶了1.73%,兩者相減,報酬率僅剩0.51%。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黃時彥分析,目前國人可投資的人民幣資產,包括人民幣、債券、A股;其中,人民幣與A股恰如足球隊的後衛與前鋒,投資人民幣著眼的是「獲取固定收益」的機會,而投資A股則希望掌握大陸經濟轉型的進程,不論投資人民幣或A股,背後皆必須考量的關鍵是「穩定的匯率走勢」。 黃時彥提醒,大陸官方持續打擊做空資金,不過融券餘額占兩融餘額比重極低,7月底僅0.24%,應不至於導致兩融餘額出現先前劇烈萎縮的情況。建議看升人民幣中長期走勢的保守型投資人,考慮將人民幣貨幣市場型基金納入投資組合;至於較積極的投資人,不妨以定期定額或分批加碼,持續布局匯損風險較小的A股基金。 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基金經理人顏毓靜表示,目前人民幣仍是管制貨幣,在官方管控下,匯率波動度相對較其他新興貨幣平穩,由於中長線仍看升,帶動市場資金增持大陸資產的吸引力。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人民幣走勢相對穩健,因此,投資陸股不需憂心匯兌損失會吃掉資本利得,可以完全反應長線走升的成長契機。 ---------------下一則---------------  6成大陸基金經理人 加碼A股2015-08-05 01:44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iEUaG5 根據彭博社對13家總管理資產超過510億美元的大陸專業法人機構最新調查顯示,有6成的大陸基金經理人將會繼續加碼A股,另外4成經理人維持部位不變,也不會減碼,顯示出大陸的專業機構經理人對於陸股的後市表現還是樂觀看待。 綜合本次受彭博社意見調查的專業機構法人包括瑞銀、摩根、匯豐、霸菱、交銀國際、富蘭克林坦伯頓、恒生等資產管理業者意見,所以會加碼A股,主要 是認為A股已修正至具有吸引力價位,同時也認為經過前一波急速修正後,場外配資的高槓桿已經去化的差不多,陸股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只要市場回檔就是買入 機會,並看好降息和宏觀面支持增長的政策將持續。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A股還是很有投資價值,截至7月22日,滬深兩市1,248家中小板、創業板公司中,有1,090家公司近 九成發布半年報預告,有515家近五成公司業績年增率成長,其中183家約35%業績增幅逾50%,112家約22%業績呈現翻倍,企業財報預告亮眼將有 利推升股市漲勢。 林我彥強調,陸股自8月1日起,A股交易過戶費由滬市按照成交面值0.3%、深市按照成交金額0.0255%,向買賣雙方投資者分別收取,統一調 整為按照成交金額的0.02%,向買賣雙方投資者分別收取,調整過後的費率降幅逾三成,旨在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活躍市場並提振投資者信心,更將有利中期 股市的穩定。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分析,大陸總經數據較疲乏,最新公布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由48.2下修至47.8,低於預估 的48.3,創下兩年新低,主要是大陸國內外需求疲軟,新出口與新訂單指標均呈現下滑;儘管本周有股票經手費下調、冬奧題材等利多消息,但兩市成交金額仍 見萎縮,顯示陸股近期籌碼面持續鬆動,市場氣氛較為謹慎。 石永平認為,短線上A股延續區間震盪的機會濃厚,但長多態勢並未改變,若滬深兩市買盤回溫,有利A股向區間上緣靠攏;現階段,投資人宜採取逢低分批布局或定期定額策略,降低進場的選時風險。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陸股市場信心未完全恢復,第3季仍可能反覆測底,不鼓勵一般投資人進場搶反彈,建議分批布局,因為 觀察雖然陸股回測幅度大,但中長線仍樂觀,尤其一連串政策面利多發酵以及MSCI納入A股等題材可期,建議以大型績優股標的參與股市中長期行情。 ---------------下一則---------------  陸股逢低買 卡位Q4行情2015-08-05 07:20:1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pXkZ44 陸股反覆震盪後進入盤整格局,進出時點難以捉摸,不過,就歷史經驗來看,陸股下半年的表現通常優於上半年,而且,第4季平均漲幅高達8.7%,居各季度之冠,因此,近期陸股拉回正是進場承接第4季旺季行情的好時機。 近期陸股波動大增,即便認同長線走升趨勢,也不敢貿然搶進,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為了不錯失第4季旺季上漲的財富增值機會,建議從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下手,在高息收益護體下,有機會以較低波動度參與陸股漲升爆發力。 余鎮文指出,下半年傳統旺季來臨,在題材面利多加持下,陸股表現通常優於上半年,從過去十年來看,下半年上漲機率明顯高於上半年,平均漲幅更是遙遙領先。 從暑假展開的消費旺季一直延續到年底,總是帶給市場無限想像空間,尤其是十一長假引爆的消費熱潮,有望帶動企業獲利穩健改善,並為陸股表現帶來支撐,從歷 年第4季漲勢最俏可見一斑。 然而,如何在陸股反覆波動中抓住多頭行情,余鎮文表示,觀察過去牛市期間,陸股總是一路震盪走高,顯見即便身處多頭行情中,陸股波動也是難以避免,因此, 現在投資中國首重波動管理。強化收益將可降低投資中國的波動風險,除了債息,股息更具優勢,因此,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將是現階段布局中國首選。 復華中國新經濟平衡基金經理人顏毓靜說明,經歷6、7月大跌洗禮,A股已逐漸完成去槓桿過程,受官方嚴控的場外配資已無太大影響,市場焦點轉向經濟基本面。若擔心市場震盪風險,可透過平衡型基金布局,在人民幣債券低波動報酬上,加值經濟改革與股市多頭時的股市報酬。 ---------------下一則---------------  陸股Q3買點浮現 股債並進最穩當2015-08-05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陸股反覆震盪後進入盤整格局,進出時點難以捉摸,但就經驗來看,陸股下半年的表現通常優於上半年,而且第4季平均漲幅達8.7%,居各季度之冠,法人因而指出,近期陸股拉回,正是進場承接第4季旺季行情的好時機。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為了不錯失第4季旺季上漲的財富增值機會,建議從聚焦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下手,在高息收益護體下,有機會以較低波動度參與陸股漲升爆發力。 余鎮文指出,下半年傳統旺季來臨,在題材面利多加持下,陸股表現通常優於上半年,從過去十年來看,下半年的上漲機率明顯高於上半年,平均漲幅更是遙遙領先。 從暑假展開的消費旺季一直延續到年底,總是帶給市場無限想像空間,尤其是十一長假引爆的消費熱潮,有望帶動企業獲利穩健改善,並為陸股表現帶來支撐,從歷年第4季漲勢最俏可見,但他指出,現在投資中國首重波動管理,強化收益將可降低投資的波動風險,除了債息,股息更具優勢。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目前上證指數年線約在3,500點的位置可做為初步參考,預期A股在上有頂下有撐的背景下仍以區間震盪為主,香港股市仍有美國聯準會升息等國際因素影響,建議投資人多看少做,在恐慌氣氛中以低成本逐步建立部位,靜待第3季伴隨景氣回升後的指數表現。 國泰中國新興戰略基金經理人蔡佩芬表示,大陸市場是政策引領資金,因此,在政府政策持續利多之下,成長潛能無限,但預期短時間內股市波動仍大,留意下檔風險。 ---------------下一則---------------  日股表現佳 成熟國黑馬2015-08-05 07:39:07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tUR9nz 美國可能在9月升息及中國經濟的轉弱,讓近期全球股市動盪不已,新興市場相關資產重挫,成熟市場勉強獨撐大局,在成熟股市當中,今年來唯有日本股市在各期表現都是正報酬,漲幅也稱冠成熟股市,算是匹黑馬。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表示,現在投資日本股市,安倍經濟學已不再是重點,因為經過近幾年的重組,日本企業的獲利能力已明顯提升;雖然今年日本企業的EPS增長 率高達18.1%,但仍然落後給美股、歐股企業的18.4%及23.2%,但預估明年情況會顛倒過來,日股企業獲利將有22%的成長率,遙遙領先美股的 8%與歐股的5%。 迪恩.凱許曼補充,企業獲利才是今年日股爆出黑馬的真正原因,再加上日本的貨幣政策比美國及歐洲更為寬鬆,兩者相乘的結果,自然會成為今年成熟市場的焦 點,再加上新興股市受Fed升息影響可能出現動盪,這更促使國際資金轉向日本股市,這些都日股在國際財經震盪中能夠撐住的原因。 根據統計,比較日、美、德、英股市,可發現唯有日股今年來各時間期都能維持正報酬,且今年來日股也以16.3%的報酬率,領先德國的14.3%,更遙遙領先英國與美國的1.0%及-0.4%。 迪恩.凱許曼補充,日股已經漲過一波,雖然基本面仍佳,但在Fed升息前仍不排除短線整理的可能,因此未來的持股重點將轉向股價落後但企業盈餘已經跟上的 中型企業,以及仍俱備強勁獲利能力的大型股,特別是金融與銀行類股,因為這類股票是日本企業擴張資本支出下最大的受惠產業。 ---------------下一則---------------  評價好 日本股市仍在合理區間2015-08-05 07:34:1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D2DDWh 全球股市震盪,但資金對風險性資產的偏好依舊,雖然日股已來到15年新高,但因日本企業獲利提高使得本益比降低,日股投資價值比歐股及美股更具的優勢。 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大央行過去齊心印鈔,使得股市因資金行情上漲,但股市要有續航力則要回歸到企業獲利。 瀚亞投資指出,分析成熟股市的本益比,日股目前是18.1倍與美股的18.4倍相當,但遠低於歐洲的23.2倍,如果搭配日本企業在明年預期22%的EPS成長率,2016年日股本益比降到14.4倍,在投資價值上將遠勝美股(17.3倍)以及歐股(17.2倍)。 因此在三大成熟市場中股市的評價上,目前只有日本股市能維持在「合理」的區間,美股與歐股則是受到企業獲利成長的拖累,在評價上反而來到「昂貴」區間。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指出,日本官方近期上調民間最低薪資所得,上調幅度是2002年以來最大,顯示先前企業的獲利足以動帶動民間薪資成長,讓日本經濟進入正 向循環。因此日股雖然已漲過一波,但在民間所得逐漸跟上的環境下,後市依舊看好。 ---------------下一則---------------  三大成熟股市 日股最超值2015-08-05 01:44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期第2季企業財報及升息議題再度干擾市場,三大成熟股市美、歐、日股漲多後走勢震盪,根據高盛最新研究,目前成熟市場平均本益比來到16.6倍,三大股市當中,歐、日的本益比約15.6倍,仍低於均值,且以股市獲利平均年增率來看,今年日本23%居高,法人預料,在2016年整體景氣復甦帶動下,三大市場應該都可有一成以上成長率。 瀚亞投資表示,日股本益比低於歐美股,若搭配今明兩年23%、13%的EPS成長率,更顯相對超值,低利率環境帶來資金行情可望持續挹注,企業獲利更延續多頭行情。 就資金面來看,日股投資價值受外資青睞,統計今年上半年外資占東證一部成交比重達70%,持有日股比重更來到歷史新高的三成,全球海外股票型基金布局日本權重,仍有至少6%成長空間,可望帶來更多資金活水。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指出,相較於美國升息與歐洲動盪,日本是成熟國家中評價最便宜市場,企業獲利優於預期與資本支出的大幅飆升,支持日股續漲,今年首季GDP大增3.9%,也居成熟市場唯一實際數值表現超過市場預期國家,景氣數據可望刺激日股持續多頭格局。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6月日本工業產值初值季成長0.8%,高於市場預期,日銀是否再度貨幣寬鬆,主要將視第3季經濟數據而定,預估下半年的增長可望逐季回溫。 此外,油價高基期將在年底逐漸消去,屆時可望推升通膨增長,靠近日銀目標2%,尤其外資續流入,日圓貶值有助出口族群表現,日股後勢看好。 ---------------下一則---------------  獲利上調、價值遭低估 日股氣盛2015-08-05 01:44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日本基金七月來績效前五名http://goo.gl/e0x8id 日本目前已公布的企業財報頻傳捷報,法人指出,隨著日圓貶值帶動的出口與觀光成長和內需消費提振等眾多利多因素將持續發酵,搭配內外資齊助攻,可望為日股再添續揚動能。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日本央行相互合作加碼寬鬆政策、刺激出口的幫助下,日股成為全球主要股市唯一上調獲利預期的國家,2014 年日本企業每股盈餘更達到35年新高,反觀股價卻落後獲利成長預估,投資價值遭到低估,預估日股將有補漲行情。 日本企業首季財報亦捎來令人驚豔的好消息,水澤祥一指出,目前市場預估第1季企業盈餘成長率逾22%,其中又以銀行、零售、地產等內需產業獲利成長率最可觀,預估首季盈餘成長率可達35%,推升2015年全年盈餘成長率達到雙位數,料將成為支撐日股向上表現的堅實後盾。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史蒂芬.多佛認為,看好日本經濟維持復甦趨勢,加上日本企業可望增加買回庫藏股與發放股利回饋予股東,預期將是持續吸引外資投資日股的一大誘因,預估日本企業今年庫藏股與股利總金額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前水準。 亨德森遠見日本股票基金經理人Michael Wood-Martin指出,看好日本經濟及股市,尤以小型股具潛力,原因是日本小型企業的盈利在中期保持強勁,由國內經濟轉強和日圓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所帶動。 柏瑞投信指出,目前日本失業率與企業新增僱員情況顯示,都是近年來最好的表現,且因景氣復甦,僱員薪資漸見提高,因此有助內需消費類股表現,中小型股也有機會持續受惠上揚。 ---------------下一則---------------  日本、印度大吸金 今年來逾290億美元2015-08-05 07:33:0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紅色供應鏈」對亞洲出口的衝擊,在今年夏天已讓市場見識到威力然在亞洲各國中,今年日本與印度卻大量吸金,表現大幅超越中國同屬供應鏈的韓國、台灣、澳洲與泰國。 「紅色供應鏈」形雖然有利於中國經濟轉型,但卻不利於其他與中國製造有密切供應關係的亞洲國家,導致資金外流到成熟市場。 瀚亞投資指出,根據EPFR與JP Morgan的統計,今年以來,亞洲最吸金的兩大市場當屬日本與印度,前者是靠弱勢匯率增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與外國觀光客的購買力,後者則是根本不仰賴對 中國的出口;因此日股今年吸金高達291.6億美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流入總額的225億美元。 此外,印度仍是新興亞洲各國中今年最吸金的市場,目前吸金達71億美元,依舊領先指數權重超越印度兩倍以上的韓國與台灣。 更重要的是,印度對中國的投資額與消費額只占整體GDP比重的1%,幾乎不受「紅色供應鏈」的影響。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指出,最近日股同時出現震盪,顯示亞洲市場的保守氣氛依舊存在,再加上指數一度創下15年新高,日股日後要有更強的企業獲利才足以帶領指數向上。 不過好消息是,日股今年的EPS成長率預估達19%,稱冠全亞洲,明年能有可能緩步上升。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雖然印度今年的企業獲利遭遇下修,但市場預期明年印度股市的EPS成長率高達23%,可能是亞洲之冠,印度股市的投資後市相當令人期待。 ---------------下一則---------------  印度基金績優 續漲可期2015-08-05 01:44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歷年8月正報酬股市http://goo.gl/601Ewa 觀察2000年以來,每年8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月漲幅表現,印度以 1.63%表現名列前段班,法人表示,觀察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後聲明,顯示就算重啟升息,仍會維持貨幣寬鬆,代表市場資金動能無虞,有利風 險性資產表現,印度股市續漲可期,印度基金受惠績效讚。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據IMF預估,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7.5%,仍居全球之冠;巴克萊報告也指出BSE 100指數2016年的EPS年成長預估仍有18.8%的高成長,印度企業獲利成長動能仍佳,中小型股成長率更超越大型股,今、明兩年都有大幅度的成長潛 力,企業獲利成長的基本面無虞。 林光佑認為,印度股市指數在季線有撐下,29,000點為下一個壓力突破點,印度股市後市表現值得期待。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分析,相較於大陸與東南亞各國,印度經濟對外銷出口與大陸經濟的依賴度較低,屬於主要仰賴民間消費的內需型經濟體,因此國際原料價格下跌,反而有助印度內需消費的提升與經常帳赤字的改善,進而讓印度避開近期市場對大陸經濟與原物料疑慮。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近一個月新興亞洲與大中華基金,印度基金績效包辦前5名,顯示印度基金過去這段期間的投資優勢。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Mike Kerley認為,印度今年主要投資風險主要是外來風險,包括Fed升息和歐洲動盪;國內部分目前是30年來首次單一政黨取得壓倒性勝利,政治風低,且改革決心十分堅定。 他指出,就算短期投資市場變化,但預料未來2∼3年,印度強勁投資周期將再現,改變遊戲規則後更可望吸引資金流入,提升個股收益並推升股市。 ---------------下一則---------------  歐股基金 擁財報利多2015-08-05 07:06:35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歐股財報捎來好消息,根據彭博最新調查,歐洲道瓊600指數企業中,已有264家企業公布財報,逾六成企業的盈餘、營收優於預期,法人分析,儘管有希臘債務來攪局,今年來歐股漲幅仍達16.6%,分析歐股第2季財報,反應出歐洲企業營運轉佳,有利於推升歐股基金下半年表現。 歐洲主要企業財報公布集中於7月20日到8月14日,目前公布財報的歐洲企業占歐股市值逾六成,營收、獲利優於市場預估的比例皆高於歷史均值,顯示目前公布的企業獲利表現有「經濟擴張」時期應有水準。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歐洲股市中,以金融、醫療及民生消費為主要組成類股,市值占權值約一半,觀察「盈餘優於預期」的產業比重,以醫療保健產業表現最佳,醫療類股在製藥企業財報帶動下持續有好表現。 李宏正說,銀行業為歐股市值權重最大的單一類股,審視第2季財報,大型銀行及保險業獲利佳,符合市場對歐洲銀行業復甦的期待,但小型金融服務及證券業並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企業的「貸款需求」自去年第4季開始攀升,預期未來銀行業貸款增長率將轉正,可望帶動獲利回升。 ---------------下一則---------------  富達:跨國歐企創新科技一把罩2015-08-05 01:44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跨國歐企創新科技http://goo.gl/hlv5gn 21世紀,國家與企業競爭利器,已由創新與科技扮演要角,尤其,不少 龍頭企業在一夕之間競爭優勢全失,淪為被收購對象,甚至破產,更有不少原不具有知名度,卻一夕崛起的企業,靠的就是創新思維與優勢科技加持。無論是富達投 資解決方案團隊或富達全球技術策略分析總監傑夫•霍克曼都相對偏好加碼歐股。 富達表示,其中,德國SAP(思愛普)、西班牙Amadeus(亞瑪迪斯)、以航太起家的法商達梭系統(Dassault Systems),各在雲端軟體系統、網路旅遊、3D技術工程占有一片天地;甚至,引領全球時尚風潮的4大時裝連鎖系統中,歐系品牌就占有3個,包括瑞典 H&M、西班牙INDITEX、德國C&A等,跨國行銷的歐洲企業臥虎藏龍不言可喻。 最新的財報更顯示法商達梭航空今年上半年調整後的淨利成長30%。INDITEX過去3年的營業獲利平均成長也穩定在18%,截至2015年元月底的財報會計年度淨利表現出色,不少專業投資機構紛紛上調其投資評等。 富達強調,在歐股因逢希臘債務亂流而遭價格錯置之際,歐洲擁有許多復甦與創新題材概念股,投資人應逢低加碼創新科技一把罩的跨國歐企,建立歐股灘頭堡。 富達指出,近期公布的經濟調查指標也直指歐洲持續復甦,代表國內生產毛額的領先指標經濟情緒指標(ESI)創下4年來高點,其中服務業更是攀升到2011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而工業與營建公司的信心也攀高到近幾年來高點,整體而言,歐洲經濟動能成長溫和。 富達進一步表示,平價品牌服裝近年來在全球蔚為風潮,包括ZARA、H&M紛紛攻進亞洲駐點,憑藉著流行時尚設計感,攫走大量亞洲消費者 荷包與目光,其中ZARA就是西班牙INDITEX集團旗下一支最成功的服裝品牌,H&M、ZARA更進軍中產階級崛起的中國市場。 富達提及,全球企業管理軟體領導供應商SAP看準雲端趨勢,強調面對急速增長的海量資料,可透過軟體系統即時獲取資料分析,以精準洞察客戶需求,將成為企業贏得競爭力關鍵。 針對數位化轉型,SAP提出數位企業架構(Digital Enterprise Framework)4大策略:全通路客戶體驗、全面性員工參與、全球化數位商業網路、駕馭大數據與物聯網,意圖透過落實該4大策略,協助企業實現智慧工業(4.0)願景。 SAP預估,至2020年,將有上千億的事務將透過網際網路緊密互聯,互聯中產生的數據使企業可洞悉商業網路中變動,為充分支援未來大量聯網事務 所產生數據,軟體將扮演優化連結事務重要角色,使其更加智慧化運作。企業亦可透過即時數據分析獲得消費者資訊,並在企業決策、商業預測、營運成果等方面採 取更加主動積極的作為。 富達表示,3D設計更是近來科技界最熱門話題,考古學家為探索金字塔秘密,甚至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更微小的機器人,以利進入塔內狹小通道探索人 類未知秘密,達梭系統更與米蘭世界博覽會合作,推出米蘭世博虛擬導覽進階版,讓全球虛擬遊客,能在展館、道路及公園內外進行360度步行導覽,如同親身探 訪米蘭世博會。達梭的3D技術解決方案強調能夠幫助電子產品製造商改進和加速外殼和底盤的開發和製造工藝,可改善設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降低與製造質量 相關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網路訂廉價機票、飯店已是家常便飯,但根據歐盟委員會的2013年歐盟企業研發投資評估報告顯示,已在西班牙掛牌的 Amadeus竟在2012年投入研發資金達4億1,410萬歐元,高占總營收14.2%,因該公司堅信:「唯有投資研發才能與客戶及業務夥伴持續合作, 共同創造旅遊業的未來」。 不少富達歐系基金的持股中包括這些創新、平價與高品質等題材的概念股,投資人宜趁勢參與歐股復甦榮景。 ---------------下一則---------------  美股體質佳 不怕偶陣雨2015-08-05 07:23:02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6yMxue 美股財報季持續進行,截至上周為止,整體企業獲利預估成長率從-0.7%上修至0.9%,表現不俗。雖升息疑慮與油價走低等因素干擾,短線美股恐持續震盪整理,但法人表示,中長線仍偏多看待。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2.3%不盡理想,但由於第1季數據上修至0.6%,使上半年經濟成長符合期望。近期花旗美國經濟驚奇指數持續攀升,顯示景氣數據優於預期,加上低油價、低利率有利景氣面,持續看好美國下半年經濟轉佳。 美國聯準會日前雖然表示維持利率不變,仍強烈暗示將依據經濟數據好轉調整。而期貨市場預期9月升息的比率,也由6月底的30%上升至目前的48%,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勻表示,顯示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復甦的趨勢下,今年啟動升息循環機率攀升。 白芳苹指出,現階段相對看好成熟市場表現,其中美國具有較佳成長性,經濟與企業獲利同步回溫,加以聯準會(Fed) 態度溫和,指數可望緩步震盪盤堅。惟第3季在升息時程不確定以及價值面較高等情況下,股市走勢將偏震盪,宜逢低布局。 展望後市,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組主管石永平表示,市場預期,若聯準會在9月升息,美元兌其它貨幣升值,部分跨國經營美企的運營成本因匯率因素下滑,可望增強國際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即將在本周(7日)公布7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及失業率,由於勞動市場為聯準會政策動向的重要指標,預期短線市場氣氛將轉趨觀望,美股延續震盪走勢的機率高。建議投資人可多留意。 投資建議上,石永平說明,十大類產業中,能源產業表現欠佳,但醫療保健、電信服務產業較好。 在升息的趨勢下,許瀞勻則表示,具有創新技術的產業,包括:生技、科技仍會持續成長;內需消費動能也可望走強,因此可擇優分批布局,藉由組合基金靈活調整的優勢,掌握具有成長性與能見度產業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油價跌入熊市 探45美元 中國下半年進口不振 大宗商品價格壓力大2015年08月05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兩大指標油價雙雙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CRB指數周一盤中也觸及12年低點,加上中國明言下半年商品進口將持續偏低,意味第3季整體大宗商品行情下檔壓力愈來愈大。分析師預估,布蘭特油價恐下探45美元。 CRB觸及12年低點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減緩的疑慮升高,伊朗又計劃增產石油,布蘭特原油期貨價周一收盤大跌逾5%至每桶49.52美元,是半年來收盤價首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周二在歐洲盤交易時間回升,一度站回50美元。 西德州原油期貨價周一同樣滑落逾4%,以每桶45.17美元作收,是4個半月以來最低收盤價。西德州原油價格從6月的今年高點至今,累計滑落逾20%,意味已陷入熊市。市場人士指出,通常美國煉油業者在每年8~10月會減產歲修,因此油價可能續跌。 法國興業銀行駐紐約石油研究主管威特納(Michael Wittner)說:「全球(石油)供過於求還是很大,時間又接近秋天,原油需求會到季節性低點,很難看出來(油價)會有什麼回升力道。」 英國市場研究機構BMI Research與美銀美林估計,石油供過於求可能使布蘭特油價短暫跌破每桶45美元,明年價格甚至比西德州原油還低。 其次,受到油價下跌拖累,以石油為出口大宗的俄羅斯,其貨幣盧布搭上所謂的「8月魔咒」,繼7月大貶10.4%後,本月恐繼續走貶。過去8年來,只有8月是盧布固定走貶的月份。 俄羅斯盧布續看貶 包含19類大宗商品的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周一一度跌至2003年5月以來新低,因為倫敦銅價降至6年新低,粗糖價格也下探6年半新低 中國政府昨天預警,下半年大宗商品進口展望不容樂觀,可能進一步抑制國際商品行情。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出,原油、成品油等15類大宗商品,上半年進口金額年減32%至2152億美元。 沈丹陽說:「2015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仍維持低位,受其影響並綜合考慮國內外因素,我(中國)進口將繼續低位運行。」 ---------------下一則---------------  生醫保健股 後市看俏2015-08-05 07:07:03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根據標普500指數,醫療保健類股第2季獲利表現優異,每股盈餘優於分析師預期的比率高達94%。 除出色的企業獲利外,生醫類股尚有新藥審核等正面消息支撐,法人持續看佳前景。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由於年底前尚有24件新藥等待FDA上市審核,且其中安進(Amgen)腫瘤免疫療法T-Vec、降膽固醇之PCSK9抑制劑Repatha,及Alexion罕病藥物Strensiq均為創新治療領域的指標新藥,產業循環依舊正面。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儘管那斯達克生技指數日前受到生技大廠第2季財報與新藥數據不如預期影響,導致生技指數承受獲利了結賣壓。短期雖然技術面受到利空訊息的影響較為弱勢,但仍有基本面、題材面與資金面的支撐中長多格局。 根據過去經驗,黃靜怡也指出,下半年生技醫療類股走勢通常漲多跌少,且第4季為產業傳統旺季,因此將趁近期市場修正時,逢低布局即將釋出研發訊息及具備潛在被併購條件等題材面優勢的個股。 投資建議上,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則表示,投資醫療保健產業,應平衡布局各次產業,包括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具爆發力的生技類股、高獲利率的醫療服務業、受惠人口老化的醫療器材業,才能有效提升報酬。 而在低利環境與專利到期高峰的環境下,傅子平看好大型製藥公司購併中小型生技公司的趨勢。 ---------------下一則---------------  高收債正點 買盤追捧2015-08-05 07:17:2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統計近月國內發行各類型高收債基金的平均值表現,中國高收債表現最佳,保有正報酬0.12%,其次是亞洲高收債為-0.05%,新興市場-0.98%,全球型表現殿後為-1.2%。 市場法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已有走出第2季低潮的跡象,加上人民銀行將按慣例於8月初召開分支行行長座談會,預期維持匯率平穩政策,都有利中國高收債表現。 永豐投信表示,往年按例在8月初舉行的央行行長會議,目的為分析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今年反常地在7月底就先預告會議內容,強調穩健貨幣政策、穩定金融市場等,市場解讀為官方穩定市場的心態濃厚。 加上市場觀望美國升息前夕,新興市場股債匯市普遍承壓,永豐中國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李明翰分析中國高收債除了人民幣匯率穩定優勢,還有較高的利差保護,能抵禦公債利率上揚所帶來的衝擊,在所有債種中走勢相對強勢,在市場仍追求收益的心理因素下,買盤仍踴躍,對中國高收益債市提供支撐。

1040804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04日
公開
10

終身0手續費 定期定額搶客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定期定額扣款金額前十大投信http://goo.gl/9PZxFr 定期定額申購基金是投信能留住投資人資金最佳的方式,因此,國內投信為搶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活動一波又一波。 近期復華、德盛安聯、野村等多家投信都針對旗下基金或者特定基金推出,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率活動,德盛安聯投信7∼9月推出「月月主打星」限時限標的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率。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這3個月只要透過該公司官網申購特定基金即享終身零手續費優惠,本月份是「德盛安聯中國策略增長基金」、9月定期定額「德盛安聯中國東協新世紀基金」。 至於野村投信在9月底前則是針對所有旗下基金都是零手續費率;復華投信則是選定台股基金作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率,復華投信表示,只要透過網路新增定時定額合約,並選擇復華台股系列基金任一檔為扣款基金即可。 所以選定台股基金作活動是因為,復華投信表示,主要是因台股自波段高點下修已達約15%,近期台股受到國際股市走弱的影響,以及電子業淡季庫存去 化壓力,且在資金動能不足下,導致技術面轉弱,但在評價面已經來到歷史長期下緣,且今年企業獲利仍可望挑戰歷史新高下,台股的投資價值隱然浮現,建議投資 人可以透過「定時定額分批布局」撿便宜,掌握市場漲升契機。 摩根投信則是針對老客戶的子女有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率活動,摩根投信表示,原本定期定額扣滿一定期間即享有終身零手續費率,目前則擴及子女也都可以享終身零手續費率。 除了上述幾家投信,還有少數幾家投信如群益投信早都針對定期定額採零手續費率,由於群益投信實施得早,目前群益投信則是定期定額金額進帳最多的投信,每個月都可以穩穩流進近5.5億元,顯示定期定額終身零手續費率活動,為投信創造更多資金淨流入。 ---------------下一則---------------  免手續費好威 定期定額戶數、金額增多2015-08-04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定期定額零手續費率乍看似乎投信犧牲很大,但經投信實際測試過後,由於吸引投資人申購基金戶數和淨申購金額變多,因此,該策略為投信、投資人創造雙贏。根據投信投顧最新基金規模來看,前十大投信定期定額淨流入的金額即達35億元,彷彿一檔新基金成立。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基金規模報告出爐,其中定期定額扣款金額較上月增加3億左右,來到43億元,創下2011年3月以來新高,從各家投信定期定額規模來看,6月單月定期定額扣款金額最多的是群益投信5.48億元,也是唯一突破5億元的投信,其次為統一投信4.98億元,國內本土投信包辦前4名,顯示出投信積極推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觀念的努力與成績是有目共睹。 定期定額策略不但是投信吸金好方法,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累積資產的好策略。群益投信表示,經歷金融海嘯的衝擊,投資人在投資觀念上有不小的轉變,雖然股票市場波動劇烈,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大多能有不錯的回報。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盧明芬指出,以實際經驗來看,定期定額策略幫投資人累積穩定投資報酬率。 例如1990年來,美國聯準會兩次自利率低檔的升息循環經驗下之定期定額平均報酬率,試算在升息前3個月啟動定期定額1、2和3年期,可以發現,雖然初期定期定額一年的報酬率受升息議題干擾,全球主要股市漲跌互見,不過,往後的兩年期、三年期的報酬率卻可以多達2、3成之上,反應美國的景氣穩健增長,通常也能帶動亞洲與歐洲的出口成長,進而推升全球景氣正向發展。 ---------------下一則---------------  美元計價基金 勇2015-08-04 08:37:41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UZNZAI 原物料行情大跌,商品貨幣匯率也跌跌不休,使得持有原物料貨幣計價的境外基金出現匯損。現階段若是要持有外幣計價基金,除了美元以外,人民幣也相對抗貶。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預期愈益明確,美元強勢如日中天,加上油價走弱,原物料貨幣近期修正壓力加大。尤其是出口倚賴大陸的澳洲與紐西蘭,因為大陸經濟成長放緩,澳幣、紐幣目前匯價都處在六年低點附近,原本在台灣大熱賣的澳幣計價債券基金,這一年來已經大退燒。 若再觀察新興貨幣兌美元走勢,原本也是高息債券基金熱門計價幣別的南非幣,今年來跌幅9%,但跌幅已經比巴西幣稍好。 根據統計,7月以俄羅斯盧比、巴西幣兌美元跌勢最重,單月就貶值達一成。人民幣表現則相對淡定,無論7月或今年以來,僅小貶0.1%,是抗貶的新興貨幣。 瀚亞投資表示,在美國升息預期強烈之下,市場對新興國家的整體風險擔憂較大,特別是大宗商品的價格下挫,對於巴西、拉美及南非等原物料出口國衝擊很大。 瀚亞新興南非蘭特債基金經理人陳姿瑾分析,市場的擔憂包括美元借款利率的套利成本上升、美元走強加重原物料價格弱勢;甚至這些擔憂情緒本身,也對新興匯率超跌造成推波助瀾影響;現階段只有人民幣走勢與美元脫鉤,較不易受到美國升息影響。 復華投信表示,許多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對原物料商品的依賴程度高於已開發國家,當全球對相關原物料需求下降、進而導致價格大幅下跌時,勢必對其經濟造成影響,而經常帳數據則明顯牽動新興國家貨幣匯率,像南非等具結構性貿易赤字國家,匯率也會隨之貶值。 復華投信強調,新興市場貨幣止貶主要取決於總體經濟何時復甦,其中又以大陸經濟為指標,因為大陸經濟好轉,將有能力帶動全球商品價格回升及新興國家出口景氣復甦,有利吸引國際資金重新回流新興市場資產,重新帶動匯率走揚。 ---------------下一則---------------  4徵兆 台灣景氣麻煩大了 國際股市無風浪 台股卻因內部問題 獨自暴跌140點2015年08月04日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衰退危機 台灣籠罩景氣衰退危機,昨台股一度跌破8500點,再創17個月新低,今年表現落居全球股市後段班,學者及法人分析,從外銷訂單、景氣燈號、中國經濟及企業對下半年展望不佳等4大徵兆來看,均凸顯今年景氣面臨大麻煩,政府應對症下藥、留住人才及加速簽訂國際經貿協議,才能帶動台灣脫離景氣泥沼,股市才有活力。 相較國際股市表現穩定,台股因為內部景氣問題,走勢相當疲弱,昨一度大跌逾180點,跌破去年10月中的8501點,終場下跌140.93點,收8524.41點,且法人統計,今年台股跌幅達8.41%,在全球股市落居後段班,只贏哈薩克、埃及、保加利亞、哥倫比亞、奈及利亞及希臘等國。 研究除權息股價做法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表示,台股大跌是因出口不振影響經濟表現,後市要觀察企業半年報及7月營收,市場仍有不確定性。另在企業反映下,金管會已蒐集國外經驗,研究除權息股價下調機制的做法,預計8月底完成檢討。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吳大任分析,國內經濟不振有2大因素:1是進口產品價格跌幅大,國產車等商品反而銷售不如日系車或歐洲車;2是預期跌價心理影響市場需求和整體經濟。他指出,民眾害怕失業、股市不佳,看不到未來,拚命存錢不敢消費,造成變相通縮,政府應有明確產業方向與股市振興措施,提振民眾信心。 萬寶投顧投資總監蔡明彰分析,外銷訂單是最早透露景氣走下坡的訊號,尤其出口佔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7成,外銷訂單領先出口1~2個月,也領先股市半年,受到紅色供應鏈衝擊,去年11月就開始下滑,近3個月更連續較去年同期衰退。 中國股災嚴重性顯現 其次景氣對策信號也透露出端倪,他說,景氣對策信號在4月轉為藍燈後,6月再度出現藍燈,代表景氣真的很差。最後是中國經濟不好及股災,尤其中國佔台灣出口達4成,中國經濟早已開始惡化,政府卻不以為意,直到景氣下修才開始意識到它的嚴重性。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說,救經濟要從3大面向著手,首先應分析第2季經濟急轉直下的原因,找出真正問題,政府沒有發現出口有問題、內需隱憂更大,問題比想像更複雜。 其次,包括產業結構與金流、人流問題應一併處理,現在產學失衡、資方與稅制造就低薪環境下,沒有人才願意留在台灣;第3,國際經貿協議產生微妙關係,機會稍縱即逝,要加速簽訂TPP(跨太平洋合作夥伴關係)等國際協定。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整體景氣放緩,原先預期電子業今年獲利上看1兆元,現在恐下修至8000~9000億元。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現在不只電子業很慘,傳統產業也不理想,從石化、原物料價格下滑可看出端倪,使得整體景氣更充滿不確定性。 【景氣不振4大徵兆、2大因素】 徵兆 1.外銷訂單 外銷訂單4月起至6月連3個月負成長,預期7月恐持續衰退 2.景氣燈號 6月景氣燈號從黃藍燈落入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 3.中國股市暴跌 雖然中國第2季GDP保7,但在股市暴跌下,第3季GDP恐面臨下修風險 4.企業展望不佳 上市櫃公司對下半年展望不佳,第3季旺季不旺 因素: 1.消費緊縮 預期心理影響消費,害怕失業、股市不振,整體景氣看不到未來造成民眾不敢消費 2.台幣貶值 歐元、日圓大幅貶值,以汽車為例,歐系與日系車出口競爭力遠勝國產車 資料來源:記者採訪整理 ---------------下一則---------------  PMI跌破50 製造業7月寒霜 澳盛、星展銀下修台經濟成長 連「保2」都無2015年08月04日蘋果日報【陳瑩欣、林潔禎╱台北報導】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昨公告,我國7月PMI值48.6%,較6月衰退2.2個百分點,且整體表現跌破50%榮枯值,整體景氣趨勢轉向緊縮。吳中書坦言,製造業廠商7月旺季對產業前景看法保守是很少見,且對第3季保守看待,如果下半年數據仍不佳,全年經濟成長率保3可能有困難。 廠商對景氣看法急凍 據了解,中經院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僅48.6%,除中斷產業連續4個月擴張,今年7月指數也較去年58.5%、前年52.6%衰退,成為該指數正式公告以來最差的7月。 吳中書表示,年初廠商對景氣看法都還樂觀,過完年以後開始出現疑慮下降,到了7月出現今年以來首次看壞,過去廠商6、7月對未來景氣看法明顯下滑的情況比較少見。 此外,外銀中的澳盛銀、星展銀在7月下修台灣經濟成長率之後,才1個月時間再分別砍至1.94%、1.8%,不僅保3早沒有,預估連「保2」都沒有。 澳盛銀這次從2.81%下修至1.94%,星展銀則從2.7%下調至1.8%,調幅都快逼近1個百分點。 星展集團認為,今年的經濟增速將是6年來最低,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機結束以來最低的1年,主要因為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全球貿易疲軟和電子業去庫存已經衝擊到台灣出口。 未來6個月展望保守 中經院助理研究員陳馨蕙表示,7月製造業廠商對未來6個月景氣狀況指數,從53.1%大跌10.5個百分點至42.6%,指數為2012年12月以來最低,跌幅創2012年7月創編以來單月次高。 吳中書表示,廠商對景氣動向感受相當敏銳,接受調查的6大製造業採購經理人皆對未來6個月景氣指數落在29.3%與48.6%間,看法保守,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對未來6個月景氣看法超過榮枯值50%以上,顯示市場並不樂觀。 另外,全體非製造業對未來6個月景氣狀況指數也僅剩39.3%,已連續2個月呈現緊縮,創2014年8月指數創編以來最低。 ---------------下一則---------------  QFII加速審批 添動能2015-08-04 08:33:4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因經濟數據不佳,陸股再度面臨下探前波低點危機,觀察中國大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對於QFII審批件數有逐年放大跡象,隨著陸股體質逐漸走向健全,配合政策面積極改革,中長期仍看好。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統計,2012年起官方對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額度的批准件數快速升溫,件數突破個位數,金額也開始突破百億美元,2014年件數跳升到80件,金額達273億美元,2015年截至7月已有53件,金額達216億美元,開放力道有增無減,累計審批金額達765.7億美元。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陸股目前以一般散戶為主要參與者,外資占比僅1%左右,這樣的股市結構容易造成上下波動相當大,觀察全球成熟國家地區股市,外資法人結構占比都有二至三成,以美國來說大約35%。 林永祥表示,大陸官方對於外資法人在股市占比的目標訂在15%左右,搭配官方有意開放人民幣波幅到3%等政策,預期年底前對QFII 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批准額度還會再進一步增加。 不過,林永祥說,市場信心未完全恢復,第3季仍可能反覆測底,不鼓勵投資人進場搶反彈,建議分批布局。觀察雖然陸股回測幅度大,但中長線仍樂觀,尤其一連串政策面利多發酵,建議以陸股大型績優股標的參與中長期行情。 ---------------下一則---------------  陸股挫 亞股跟著倒地2015-08-04 08:33:48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M60nCA 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7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為50.0,不如市場預期,稍早公布7月財新製造業PMI是48.2,降至15個月來最低。不論是否為官方數字,皆顯示大陸經濟動能放緩,昨(3)日陸股與亞股都應聲大跌。 大陸經濟數據不好,雖然一如預期,但比預期還差,影響市場信心,法人表示從PMI數字可知,中國大陸的經濟繼續走弱的風險仍存,硬著陸疑慮再起,拖累陸股走跌,亞股也跟著收黑。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雖然中國官方PMI指數仍維持在50的榮枯線,但經濟回復力道仍顯薄弱;以PMI分項來看,各項訂單指數均小幅下 降,顯示市場需求不夠穩定。余鎮文表示,大陸政府為了達到全年7%的經濟成長率,政策做多力度勢必增強,財政與貨幣政策仍有寬鬆空間,摩根大通證券預估年 底前還有的一次的降息機會,有利於支撐陸股表現。 展望後市,群益投顧預估,8月PMI指數也會在50附近徘徊,利空因素來自7月的訂單與新訂單指數都減弱,加上20日起北京環保局要求周邊六省重大污染產業一起停工,確保中共於9月3日抗戰70周年閱兵可出現藍天,將壓抑PMI指數走勢。 儘管中國大陸的經濟有可能進一步減弱,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轉向經濟,下半年將推出更積極的財政政策,市場也預期會推出穩增長的政策,人民銀行將有機會再度啟動降準、降息動作,以支撐實體經濟表現。 此外,北京張家口申辦2022奧運會成功,預計冬奧會所涉及冰雪運動帶動其他關聯產業收入將達到千億元以上,法人認為相關類股可能有機會走出一波行情。 ---------------下一則---------------  歐股基金 7月搶逾150億美元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http://goo.gl/bvJh4j 7月全球股市上沖下洗,國際資金跟著進出反覆,不過,歐股買氣不受希債問題攪局,依然維持連續11周淨流入,7月吸金達150.72億美元,不但創下今年4月以來單月新高,更從日股手上搶回吸金月冠軍寶座。 日股資金動能也不容小覷,7月份淨流入98.85億美元,僅次於歐股,今年累計吸金亦已逼近400億美元,已達去年全年3倍。反觀美股資金尚未回籠,7月淨流出2.76億美元,已連續第8個月失血。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歐股走出希債陰霾,加上歐元維持弱勢有利於歐洲企業獲利動能,目前看來,歐洲企業盈餘上修比例領先其他成熟市場,預估今年企業盈餘年增率將8.9%,可望成為歐股續揚的強力支撐。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分析,希臘與國際債權人將展開第3輪的紓困協商,希望於8月20日以前獲得新一輪的紓困金,而已關閉5周的希臘股市於今日復市,不過本國投資者仍面臨部分限制,以防止資本外逃。 展望歐股後市,他建議,可關注希臘與國際債權人間的協商,若紓困金能盡早就緒,歐股反彈力道可望強化。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在基本面、政策面與資金面的趨動下,歐股後市可望持續走揚,但仍須留意希臘債務的後續發展,建議透過財務體質穩健、股利率優於全球的歐洲大型高息股,參與歐股中長線的投資機會。 他指出,歐高息股在海外布局深厚,可受惠全球經濟復甦的趨勢,營收可望持續成長;高股利率不僅增加收益來源,也可做為抵銷股市波動的緩衝,是目前投資歐股較佳的策略。 日股方面,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表示,儘管日股已有一波漲勢,但企業獲利表現亮眼,支撐本益比維持低檔水位,目前東證一部指數預估本益比約16倍,較美歐股市來得便 宜,投資價值吸引力鮮明,因而吸引國際資金今年來流入日股基金達395.66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約127億美元的3倍,形成日股下檔的強力支撐。 ---------------下一則---------------  亞股基金 單周12強出線2015-08-04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一周績效正報酬亞股基金http://goo.gl/8RG673 全球主要股市震盪劇烈,影響今年以來表現,其中負報酬國家以亞洲股市居多,整體亞股今年來除大陸股市外,其他市場明顯落後,但統計投信56檔亞股基金近一周績效仍有12檔正報酬,由於歐美景氣復甦態勢不變,及資金寬鬆環境下,且下半年全球消費旺季到來,將成激勵亞股反彈契機,目前正是逢低布局亞股基金佳機。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即使近期市場震盪,中長期來看,新興市場仍以亞洲國家經濟體質較佳,亞洲前景穩定,題材多元豐富,預期美國今年升息幅度有限下,資金仍偏好風險性資產,可望回流新興亞洲股市,新興亞股長期向上趨勢不變。 MSCI亞太指數目前本益比僅14.7倍,低於10年平均的21.7倍,亞洲股市仍有向上空間,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樂禹指出,外資持續看好日本企業獲利、政府基金可能加碼入市以及日圓續貶的利多加持下,讓日股無畏希臘債務利空壓力。整體而言,日本從政策持續、企業成長、資金動能三面向觀察,長期投資價值趨勢不變。 宏利亞太中小企業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目前亞洲開始感受美國升息預期的直接或間接影響,東南亞匯率貶值衝擊持股信心,印度今年以來出口增速持續轉負,進一步衝擊企業獲利,大陸降準降息3次,景氣仍處相對低迷,因此建議維持投資偏重東北亞的策略。 日盛大中華基金經理人鄭慧文強調,從資金面觀察,外資續流出東南亞,代表亞洲亮點鎖定東北亞,現階段大陸經濟數據好壞將左右指數運行軌跡,目前已公布經濟數據表現,朝向緩中趨穩,全球指數震盪之際,港股估值偏低相對安全,在估值修復行情期待下資金可望續入,但7月下旬開始港股進入業績披露期,預期個股差異化將進一步加大,指數仍將維持區間震盪格局。 ---------------下一則---------------  亞股失血 南韓唯一挺住2015-08-04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美股市持續走穩,三大新興市場全數下跌,其中以新興亞股跌幅最大,主要是受到大陸股市震盪影響,導致上周資金紛紛流出亞股,僅南韓股市逆勢吸金0.19億美元。 法人指出,亞股資金雖然動能反覆,然而全年來看,除泰國外,主要亞股今年來均為資金淨流入,顯示外資依舊買單亞洲受惠美國經濟轉強的題材。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綜合考量經濟和盈餘成長度動能,亞股長期被低估,據JP Morgan證券統計,MSCI亞太(不含日本)目前本益比僅12倍,估值較歐美日的15∼17倍來得便宜,但今年盈餘成長率高達7%,遠優於成熟市場,一旦投資信心回籠,亞股可望憑藉價值面優勢重拾國際資金青睞。 針對上周逆勢吸金的韓股,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分析,韓國第2季經濟受到MERS疫情衝擊,但目前已連續25天沒有新增的MERS確診病例,官方宣布疫情即將結束,已逐步提振市場信心。 傅子平表示,為了刺激經濟成長,南韓政府不僅在6月降息至1.5%,7月中也推出1%GDP的補充預算,以提升消費與出口相關產業。根據過去14年的歷史經驗,南韓提撥補充預算半年後,韓股平均漲幅逾20%。因此預計在貨幣與財政政策的推動下,不僅將為股市再添上漲動能,也有利經濟基本面改善。 亨德森遠見亞洲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Michael Kerley指出,過去數周以來,由於印尼經濟數據欠佳而令印尼盧比持續疲弱,大陸則因證券監管機構嚴查高槓桿融資交易帶動股市下挫,MSCI亞太(日本除外)指數表現並不理想。 其他地區方面,澳洲股市隨著能源及原材料類股票被進一步拋售而持續疲弱,而印度股市則在長期表現落後成為區內唯一能夠上漲的市場。 ---------------下一則---------------  韓股 外資寵愛2015-08-04 08:33:4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TjwKGy 美國升息預期陰霾籠罩,外資對亞股普遍獲利了結,上周多數亞股承受賣壓,唯獨南韓一枝獨秀,外資由賣轉買0.2億美元,就登上亞股單周吸金王;印度遭外資調節3.1億美元,台股賣超也接近2億美元。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上周召開,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Jeffrey Roskell)表示,儘管FOMC會後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但會前市場雜音紛陳,促使國際資金先行獲利了結,未來不確定因子消弭,資金動能有望轉強。 羅傑瑞指出,第2季以來,在美國升息預期、希臘債務惡化、中國經濟成長趨緩等諸多利空干擾下,亞股資金動能反覆,連帶受到拖累。 不過,以全年的累計來看,除了泰國之外,主要亞股今年來都是資金淨流入,顯示外資依舊買單亞洲受惠美國經濟轉強的題材。 至於南韓成為外資上周最愛,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南韓逐步走出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衝擊,經濟數據好轉,外資重回韓股懷抱。中長期來 看,南韓企業獲利改善,看好觀光客與營建相關類股,可留意受惠韓流發燒帶動的醫美、化妝品,以及內需相關的金融、證券等類股。 印度上周雖遭賣超,但仍是今年以來外資最青睞的亞股。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印度經濟持續緩步復甦,資本投資腳步加快,加上商品價格下滑有助於經濟發展,充沛的外匯存底足以防禦國際黑天鵝衝擊,國際資金有望回心轉意。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由於美國升息預期升溫,加上希臘債務議題仍會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資金較易受到雜音干擾,加快輪動速度,建 議透過組合基金擴大區域布局,靈活配置與調整有改革政策紅利、產業成長性的國家與區域,並納入債券部位,提供下檔風險的保護。 ---------------下一則---------------  歐股7月吸金王 單月淨流入150億美元2015-08-04 08:33:4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今年7月全球股市上沖下洗,國際資金進出反覆,不過,即使在希臘債務問題攪局下,歐股依然維持連續11周淨流入,7月吸金更高達150億美元,從日股手上搶回吸金月冠軍寶座。 至於原則的月冠軍日股資金動能也不容小覷,7月全月淨流入98億美元,僅次於歐股,今年累計吸金也已逼近400億美元,已經是去年全年的三倍多。 摩根歐洲動力基金經理人約翰.貝克(John Baker)指出,歐股走出希債陰霾,回歸基本面行情後勢如破竹,不論是成熟歐洲的德、法等股市,或是邊陲歐洲的義大利、愛爾蘭等股市,都在7月全球股市漲幅中名列前茅,國際資金回補力道也見增強,7月淨流入逾150億美元,這也是創下4月以來單月新高。 貝克表示,歐洲基本面改善有目共睹,歐元區綜合PMI連續24個月維持在50以上擴張水準,歐洲央行續行歐版量化寬鬆(QE)有利於推動經濟持續復甦,預估今年GDP年增率將達1.6%,較去年0.9%的年增率加速。 目前歐洲企業盈餘上修比例領先其他成熟市場,預估今年企業盈餘年增率將達8.9%,可望成為歐股續揚強力支撐。 至於日股,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認為,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部位,買回庫藏股活動暢旺,更是推動日股的重要關鍵。而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豑勻指出,根據日本第2季短觀報告顯示,大型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指數雙雙向上攀升,顯示企業信心升溫。 ---------------下一則---------------  醫療、非必需消費 美股新亮點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S&P 500本季來各指數表現http://goo.gl/9vUKAu 美股6月以來就受到希臘事件、大陸PMI數據不佳,又有美股財報周開跑的影響,美股各指數呈現上下震盪,統計今年來S&P 500小漲,表現最突出的兩大產業集中在醫療保健及非必需消費,不僅今年來各季度都上漲,累積年初至今漲幅更超過1成,為美股投資焦點。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今年生技產業其實出現不少雜音,各大藥廠的單一事件都對指數帶來不小的影響,也讓生技相關指數今年來的震 盪加大,不過從過去這段時間的走勢來看,在消息面的影響淡化後,指數多能重回上漲趨勢,也讓生技相關指數今年來仍維持高水準表現。 近期醫療生技產業併購消息仍然活躍,沈宏達指出,7、8月新藥、生技論壇及併購題材會相對清淡,財報季已展開,預期醫療生技類股相對不受美元走強等負面因素影響,獲利可望領先其他類股,形成支撐股價的主要利多,預估未來3年獲利依然強勁,指數有望再上攻。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認為,今年全球生技產業併購及IPO活絡,且不少大廠多款新藥陸續上市,擁有利多題材個股有機會表現,整體族群不易見到齊漲表現,將以個別公司表現為主,可留意做代工、學名藥、耗材等且營運有逐月成長的企業。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強調,生技醫療及科技產業持續創新為產業注入成長動能,全球健康醫療使用與消費增加的趨勢為驅動產業 成長的強勁順風因子,人口高齡化、更佳的治療選項以及新藥創新等都是具吸引力的投資題材,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讓客製化治療的負擔能力改善,基因測序成本歷 經10多年演進已大幅下降,預期未來隨著成本效益進一步提升,基因圖譜應用範圍將更為廣闊,生技產業技術發展前景及商機值得期待。 ---------------下一則---------------  糧食恐供不應求 農金基金後市俏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農金基金績效表現http://goo.gl/bUiXhC 據美國農業部預估,今年農產品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主要是這兩年全 球穀物豐收,導致價格維持低檔,耕作意願下滑,整體耕地面積較去年減少1.4%,產量將因此降低,但隨著人口與經濟成長,需求有增無減。法人指出,糧食供 不應求的趨勢下,穀物價格有機會在下半年上漲,帶動農業類股表現。 德盛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農金下游的食品加工業則因過去兩年穀物豐收而受惠,目前進料充裕且成本仍受惠於穀物價格位於較低水位,加上產品價格則因經濟回溫、需求增加而上揚,營收獲利同步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乙醇業者受惠於法定要求添加乙醇的需求推動,其產業獲利展望佳,後市看好。 至於農金上游產業,林孟洼表示,在調整供需一段時間後,基本面可望逐漸落底,穀物價格若見止穩反彈,農金產業上游的投資機會可望浮現。尤其聖嬰現象形成,將影響殼物產量,殼物價格中長期將翻揚,農金上游可望受惠。 不過,目前上游產業周期走勢仍分岐,過去幾年產業競爭態勢因供需失衡而升高,近期則遭遇農場收入減少的衝擊,農化肥料的競爭劇烈,須密切觀察產業秩序重建的情形。 法人指出,全球糧食供需仍然緊俏,穀物價格下檔空間有限,下游食品加工業因受惠穀物價格低、成本減輕與肉品價格走勢強,獲利展望仍佳,因此現階段 可提高下游配置,但隨時關注聖嬰現象形成、農作物生長狀況與收成進度,適時調整上下游配置,以因應可能變動的風險,並掌握產業趨勢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投資級債 單周吸金力道減弱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一周債券基金資金流向http://goo.gl/cwQnpB 亞股資金流向http://goo.gl/jL6taV 歐美公債殖利率持續回落,債券市場氣氛漸趨穩定,信用債整體表現漲多 跌少,但資金出現流入放緩與小幅流出態勢。根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7月29日當周資料顯示,投資級債淨流入金額由前一周15.9億美元,減少至 3.8億美元;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則分別淨流出13.1億美元與3.9億美元。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儘管美國升息在即,仍不減投資者對美國公債的偏好。反觀發行量大增的投資等級債,因利差收斂不易,表現相對持平。 許家豪表示,相較於亞洲美元債,歐元債市與全球債市連動更為一致,投資廣度也加深,主要是隨著歐洲央行實行QE以來,歐元的低利環境已逐漸吸引海外企業發債;今年美國企業至歐洲發行債券規模已達780億美元,並出現企業延長舉債期限的現象。 富蘭克林坦伯頓公司債基金經理人貝西•霍弗曼表示,能源企業已做了許多增強資產負債表的工作,加以今年底供需可望趨於平衡,油價有上揚機會,目前能源高收益債評價面處於折價狀況,預期未來評價面將會提升,具長期投資機會。 至於新興市場債,摩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皮耶(Pierre-Yves Bareau)指出,新興債基本面穩健,仍具價值面優勢,新興國家積極展開結構性調整,中長期展望依舊看俏;再者,多數新興國家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並陸續採取降息措施,有助新興債價格表現。 此外,他指出,新興債到期收益率約6%,低利環境中更顯耀眼,可望吸引國際資金回籠。 瀚亞新興豐收基金經理人周曉蘭表示,新興債市後勢仍需看美債臉色,但預料不致出現如2014年中的賣壓,目前新興公司債利差已相當收斂,較高的收益率仍是資金進場誘因,且供給減少也將提供支撐。 ---------------下一則---------------  亞洲高收益債 債券投資新主流2015-08-04 01:37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亞高收、美高收和新興債報酬率http://goo.gl/QD0mPF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馬瑜明表示,貝萊德2014全球投資人意向調查發現,台灣投資人將「獲取收益」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理財目標,72%的受訪者持有收益型資產,包括債券基金、高收益債券基金、股票收益基金等,貴賓理財客戶持有收益型資產的比重更達81%。 此外,該調查也顯示,台灣有近3成的受訪者將債券投資視為獲取收益的唯一工具,顯示還是有投資人仍然擔心股市的波動風險。 全球金融市場變動劇烈,美國聯準會升息在即,雖然近一、二年法人一再強調「股優於債」,債券投資卻是不可缺的投資標的,貝萊德投信表示,在投資環境改變時,債券投資也要與時俱進,亞洲高收益債券則是債券投資新主流。 馬瑜明強調,在美國升息在即、全球市場波動風險隨之升高,債券投資人更該與時俱進,適時調整債券投資策略,以避免獲取收益的理財目標受到負面衝擊。而亞洲高收益債券具有收益較高、區域經濟改革成長動力較佳等優勢,是當下台灣債券投資人的主流選擇。 貝萊德投信投資長黃若愷表示,亞洲高收益債不畏升息,市場預期美國可能在今年9月或稍晚升息,結束近10年的零利率時期,投資人普遍擔心債券價格 因利率上揚而下跌,但觀察1987以來8次利率上揚期間,高收益債幾乎都是上漲,目前在各高收益債券中,美元亞洲高收益債券又特別具有投資優勢。 比較各高收債及新興市場債的表現,到2015年6月30日止,亞高收債近一年報酬率達4.8%最高,近一年波動度3.49%最低,因此經風險調整後報酬1.4也是最高,顯示在承受相同風險的情況下,投資亞高益債可以獲取較高的收益。 法人指出,看好亞洲高收益債有三大優勢,包括:1、收益率高、存續期間短,利率風險較低;2、亞洲(不含日本)經濟成長強勁,支持企業信評升級,違約風險相對較低;3、以美元計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流動性較當地貨幣債券高,匯率風險較低,收益也較高。 ---------------下一則---------------  複合債組合基金 抗震穩健2015-08-04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經歷俄烏地緣政治、希臘債務危機與陸股重挫等利空消息,加劇市場波動程度,複合債券組合基金不畏市場震盪,展現抗震實力。據統計,今年以來至7月29日,21檔複合債組合基金的期間最大跌幅平均為-2.74%,但相較MSCI世界指數期間最大跌幅-4.45%抗跌,凸顯市場震盪時債券表現較穩當的特性。 複合債組合基金因為能夠廣納多元券種,今年以來平均報酬僅下跌0.71%,相較於一般環球債券基金下跌0.97%為佳;近一年與近二年的報酬率也優於環球債券的-2.49%與2.02%。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雖然市場充斥的不確定性因素,仍會干擾股債表現,但從總體經濟環境來看,全球經濟走在復甦的軌道上,歐洲、日本、中國等國家央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顯示市場流動性仍然充沛,將有利信用債市表現。 宏利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先前希臘問題並不至於造成系統性風險,希臘GDP僅占歐元區的2%,且這幾年,歐元區也建立良好的防火牆,再加上歐洲央行已授權買入公債,因此,希臘問題不太可能會擴散到其它的國家。 李育昇指出,仍看好新興巿場債及美國高收益債券,在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領先全球的情況下,美國高收益債有表現的機會,但歐洲央行的QE政策,仍令歐洲主要國家國家利率較新興巿場為低。 他認為,歐洲央行釋放出來的資金將進入新興巿場,對新興巿場的後巿有一定支撐。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寬鬆環境有助債券市場表現,由於中國貨幣寬鬆火力全開,看好亞高收債表現,特別是大陸高收債的投資機會,而7月FOMC會後聲明其實對於美國景氣的發展更為樂觀,從聲明觀察Fed未排除9月升息的可能,但也未透露明確升息線索,8月19日將公布的會議紀錄內容值得再仔細觀察。 目前市場仍預期9月升息機率高,觀察過去美升息期間,高收益呈正報酬,美升息前3個月,高收相對抗跌,亞高收及中高收後市表現不看淡。 ---------------下一則---------------  境外基金代理 8月起搬風2015-08-04 01:37 工商時報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今年來境外基金總代理異動http://goo.gl/ynWYIl 境外基金總代理8月再掀兩家搬風,其中,天利(Threadneedle)系列基金改由柏瑞投信接手,而英傑華(Aviva)系列基金總代理也改為中信投信,另外,瑞萬通博(Vontobel)也擬更換瀚亞為總代理機構,目前正送件證期局審核。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表示,柏瑞投信8月1日起接手全球資產管理集團領導品牌「天利投資」台灣總代理權,也就是8月起柏瑞投信將可銷售11檔天利在台註冊、核可銷售之基金,這11檔基金包含了全球股票型基金、歐股基金及美股基金,以及固定收益型基金。 楊智雅指出,柏瑞投信在選擇總代理基金時向來秉持嚴格的標準,此次很高興能引進天利旗下具動態投資策略、並擁有深度和廣度的系列商品給柏瑞的客戶。目前柏瑞投信總代理的基金品牌,除了柏瑞環球以及全球知名的共同基金公司─MFS全盛(Meridian),天利投資是柏瑞第三家擔任總代理的基金公司。而天利投資目前全球管理的資產規模中,有65%來自於基金商品,可見其對基金產品的專業度。 天利投資亞太區主席楊金炎(Raymundo Yu)表示,台灣資產管理市場規模相當大,甚於新加坡、香港的總合,而且隨著投資人財富的增加而穩定成長。柏瑞投信已有26年豐富的境外基金代銷專業,因此在天利和柏瑞投信合作後,將有更多機會為台灣的客戶提供服務。 創利德的英文名字Threadneedle,翻成中文是「針線」,主要取自英國倫敦最有名的金融街名,如同美國的華爾街是金融重鎮一般,英國央行正是坐落於「針線街」,具有歷史意義與金融地位。

1040801-0803基金資訊

2015年08月03日
公開
8

會配息的才好!抗通膨分散風險2015-08-03 07:07:31 聯合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下半年全球投資市場將進入震盪環境,外銀建議投資人選擇配息商品,分散風險之餘,也可抵抗通膨環境。 花旗銀財富管理暨研究部資深副總裁王進彰表示,下半年全球市場焦點仍在美國,美國經濟持續復甦,但目前的確有高檔震盪疑慮,建議投資人依照自己風險程度,選擇有配息的股票或基金,兼顧風險與報酬。 他以過去32年的期間為例,指出若投資1萬元在不同類型股票,投資在不配息股票的報酬率為3倍,投資在配息股票總報酬率高達46倍,若投資在有配息的成長股,報酬率還可達63倍,可以觀察出有配息的股票比沒有配息的股票報酬來得好。 匯豐銀則表示,退休族必須明白存退休金必須建立在抗通膨前提上。例如1936年時,1美元可以買到11條麵包,但經過時間的轉移,目前1美元買不到半條麵包。 換句話說,2014年底1美元的實質購買力降至低於10美分,如果民眾持有的現金無法趕上通膨速度,購買力長期逐漸下滑,若將現金妥善運用投資,長期而言能夠保值並對抗通膨。 除了配息基金股票外,銀行主管也建議可選擇高年息貨幣定存商品,包括人民幣、美元仍是下半年推薦貨幣。 花旗(台灣)銀行零售銀行事業群負責人胡醒賢表示,投資人希望能有穩定配息的投資管道,若以貨幣長期配置而言,人民幣會是不可或缺的部位之一;王進彰則表示,第三季外幣配置建議可以美元為主,澳幣表現受到大陸經濟成長減緩、原物料需求降低下,可能不會太過樂觀。 在保險商品中,民眾也可考量,增額型壽險由於壽險保障會隨著年度增加,也具有增值效益。 ---------------下一則---------------  資產配置 善用三錦囊2015-08-03 07:23:06 經濟日報 記者吳曼筠�台北報導 遠東銀行財富管理部經理陳強明認為,投資有三大要素互相角力,分別是時間、報酬,及風險。了解這三大要素後,就可以開始做適當的資產配置。 陳強明分析,資產配置有三大重點。第一,美元為強勢貨幣,因此可分為美元及非美元的資產配置。若民眾手中持有美元,建議中短期內,可以繼續持有美元,不必轉換成其他貨幣。 外幣定存族若要進行長線投資,由於美元與非美元貨幣具有蹺蹺板關係,美元不可能永遠處於升值格局,加上民眾可搭配類全委保單進行投資,因而可逢低分批布局南非幣、澳幣、紐幣等高息商品貨幣。 不過,非美元貨幣的挑選方式,必須多留意國際市場變化,避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以免出現貨幣流動性差、波動性過高情形。 第二,做好風險性資產及固定性收益資產的配置。外幣定存風險低,只要匯差貶幅不過大,有機會得到較為穩定的報酬。 第三,考量到希臘脫歐、美聯準會(Fed)可能升息,以及中國市場成長逐漸趨緩,這些現象都會影響投資方向,金融世界牽一髮動全身,未來國際熱錢流向值得關注。 ---------------下一則---------------  美國年底前升息 多元配置較安心2015-08-03 01:56工商時報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http://goo.gl/dfEBwX 風險性資產影響評估及布局建議 美國年底前將升息,市場波動度加大。投信法人指出,現在不妨股票、債券皆配置,或藉由多元資產相關基金,來分散波動風險。 德盛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升息前後一個月的市場震盪較大,建議拉高現金比重,待升息後尋找買點,而在全球經濟持續復甦,市場流動性充沛,有利信用債表現。預計美國緩步升息,具有利差優勢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較為看好。 至於股市,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豊弟)勻表示,美國的生技與科技產業在創新技術的趨動下,可持續關注。歐洲持續受惠貨幣與財政政策支撐,基本面持續改善,後市仍然可期。新興市場以新興亞洲較為看好,大中華、印度接下來仍是資金關注焦點。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股票部位為相對加碼,成熟股市優於新興股市,新興股市分散佈局於以色列及馬來西亞等防禦性股市。債券 部分,看好受惠於景氣復甦的公司債,尤其是基本面仍強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則採取較分散投資。此外,也適度布局於美國抗通膨債券。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股市中的高股息股票能提供投資人參與成長的機會,債市的高債息債券能提供穩定收益。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黃大展認為,歐洲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在猛藥刺激下,歐股有可能複製美股經驗,成為下一個潛力爆發市場。 兆豐國際目標策略ETF組合基金經理人蔡聖章建議,市場不確定因素多,投資時先注重風險控制,朝向受惠於量化寬鬆政策並避開受美國升息影響較大的相關題材分批佈局。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目前通膨依然保持於低點,即使美國啟動升息,由於尚未見到通膨升溫壓力,可望保持於較低的利率水準一段時間,有利於延續復甦力道。 ---------------下一則---------------  台灣7月出口衰退機率高 訂單不振+中國走弱 經濟成長難保3 2015年08月02日蘋果日報【林巧雁╱台北報導】 財政部本周五將公布7月出口,由於台灣第2季GDP成長僅0.64%,表現之差令外界驚愕,全年經濟成長恐難保3,加上外銷訂單不佳、中國7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降至50,外界預期台灣7月前3周出口衰退幅度雖收斂,但單月仍難止跌回升。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嚴承暉說,大家對出口弱勢已麻痺,7月出口可能持續負成長,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難以保3,更是警訊。 中國市場需求減緩 傳產出口已是第4年衰退,而中國經濟走緩、原物料價格續跌、PMI指數下跌、房市降溫等因素,致使中國市場需求明顯減緩,讓台灣傳統產業很難達到銷貨好轉預期。 更令人憂心的是電子出口,嚴承暉說,去年台灣電子出口有點像「迴光返照」,主因蘋果推大螢幕手機引爆潛在換機潮,光1季就賣8000萬支iPhone,幾乎是hTC的4年銷售量,今年產業分析師都認為iPhone沒太大創新,銷售恐零成長甚至負成長。 他說,中國手機號稱在台灣製造,聯發科、友達、鴻海連帶受惠,去年中國手機市佔提升,有利台灣電子零組件廠商,但今年小米手機銷售不如預期,自然影響台灣電子代工出口。 陸客來台人數減少 而去年微軟也因停止XP安全維護,引起各企業電腦換機潮,今年缺乏以上兩大利多因素,電子出口難期待。而穿戴裝置與物聯網商機還沒起來,電子業處尷尬的產品交替期,出口數字很難好。 實踐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智仁說,中國7月PMI降2個百分點,顯示中小企業仍無法與大企業抗衡,未來中國發展一帶一路,商機也許可紓解台灣衰退,需再觀察。下半年台灣不會有太劇烈變動,狀況已緩步前進,仍會有一定進展,對景氣樂觀看待。不過短期看不出龍頭產業有任何往上拉拔趨勢。 此外,元大寶經院指出,今年陸客來台人數減少,也是影響出口的原因之外。台灣經濟成長不可能保3透露出細節藏很多魔鬼,除景氣好幾年低迷,也顯示台商在全球競爭力出現問題。 ---------------下一則---------------  中國經濟乏力 藍籌企業下半年業績走軟2015年08月01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指出,全球藍籌企業面臨中國經濟走疲衝擊,下半年業績堪慮。據統計,186家S&P 500企業6月說明會中近半數提及中國,福特、PEUGEOT、奧迪等歐美車廠紛紛為此下修財測目標,工業巨擘西門子、重機具龍頭廠開拓重工也警告中國銷售走軟。 歐美車廠紛下修財測 EULER HERMES首席經濟學家蘇布蘭說:「企業原先視中國為機會之土,但並未實現這願景。企業開始察覺當地商業環境續惡化。」 福特本周下修中國全年銷售預測、預警恐出現1990年來首次負成長後,雷諾、奧迪也相繼以中國需求減弱為由,調降全球銷售目標。美國工業大廠United Technologies財務長約瑞上周才表示:「中國市場明顯趨緩…不動產投資、新建案開工量、樓板面積全受壓。」 觀察製造業活動等指標,近幾個月中國景氣趨緩態勢明顯,陸股劇烈震盪更雪上加霜,引發消費降溫、商品需求減弱等疑慮。據FactSet統計,S&P 500企業約9%營收來自亞太,中、日佔絕大部分。中國經濟減速對工業企業影響可能最大,特別是仰賴出口的公司。 Exane BNP Paribas分析師芬奇指出,跨國企業漸漸意識到,逐漸脫離密集成長模式的結構性改變,是中國經濟減速的一大原因,而不僅只是景氣循環。為緩和經濟變遷造成的影響,接下來中國官方料將進一步降息、挹注市場流動性。 ---------------下一則---------------  陸股多頭未死「鎖定題材股」 2015-08-03 07:16:07 聯合報 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http://goo.gl/BJE8vR 陸股近兩個月如雲霄飛車的走勢,後市風險增高。分析師評估,中國官方仍會持續救市,投資人不妨鎖定具題材的類股,以中長線布局等待多頭行情。 國泰證券指出,這波中國「牛市」是由資金效應推動,但中國經濟沒有提供相對支持,上半年經濟成長僅7%,創6年來新低,製造業活動也位於萎縮區間,所以當6月傳出流動性問題時,市場產生劇烈而快速的崩跌。 因此,中國政府透過短期釋放大量流動性,及官方資金入市買股來救市,但此波密集救市措施,被部分投資機構指責過度干預市場。 不過,國泰證券認為,中國政府在政策面與經濟面兩方面考量下,仍會持續透過主動措施穩定股市,因為就政策面而言,穩定的股市有助中央推動「發展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的改革。 經濟方面,中國積極以擴大內需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股市發展正是營造財富效果、刺激民間消費的重要工具。 中國政府也著手進行金融制度整頓,中國證監會嚴厲整頓場外配資活動,內地最大配資交易系統HOMS的營運商恆生電子,以及同花順和銘創軟件,均已暫停新增配資業務,融資活動導向合理化,有助降低股市暴起暴落的風險。 中國今年前兩季經濟成長率皆達官方設定的7%目標,隨著國際希臘事件和緩,美歐景氣好轉,中國經濟可望於下半年落底復甦。但因陸股短線流動性問題未徹底解決,且外資依舊觀望以對,國泰證券提醒,陸股歷經重挫後,盤面需時間整理,才有機會繼續攻高。 港股受內地股市重挫洗禮後,H股對A股出現超過4成的折價,有助吸引資金進駐。投資上,可鎖定有政策題材加持的類股,如「一帶一路」政策加惠鐵公路建設、基礎建設、運輸物流;「中國製造2025」計畫,則能帶動資訊科技、新能源、電力設備、交通設備等相關領域產業。 ---------------下一則---------------  消費旺季到 陸股基金迎金九銀十2015-08-03 06:57:4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PthGyk 陸股近期震盪,但第3季下旬中國大陸將迎接傳統的金九銀十消費旺季,群益投信統計,自2005年以來,扣除金融海嘯當年以外,大陸每年9至10月消 費旺季對股市有正向幫助,滬深兩市平均有3.9%至5.7%報酬率,且勝率逼近八成。目前進入8月,是提前布局金九銀十行情的時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從經濟數據來看,近期大陸數據表現好壞參半,第2季經濟成長率7%,守住保七政策底限,回升主要動力來自第三產業;第二產業僅小增6.1%,相較第1季呈現下滑走勢,透露出傳統工業去產能壓力仍大。 回顧7月陸股表現,上證指數自7月8日觸底後,區間最大反彈幅度超過17%,主要是反映近期大陸積極救市所致。 顏世龍認為,大陸雖然經濟數據相對弱勢,但企業轉型及政府政策推動可望對股市帶來效益,下半年是陸股旺季,加上金九銀十期間股市多正面表態,顯示此期間內需題材加持,也增添陸股投資吸引力。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持續放水救經濟,高息A股在貨幣寬鬆下最受惠,由於高息A股企業多財務體質健康,營運上軌道搭配現金流穩定,還有資本市場逐步開放的加持,報酬能見度高。 由於人行還有再降準降息空間,有助高息A股續獲得資金青睞。 另外,高息A股具有穩定配發股息優勢,在震盪環境中可降低波動度,攻守兼備的特質,也能參與陸股牛市契機。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余文耀指出,大陸近日公布實施新興產業六大重大工程包,重點開展信息消費、高性能集成電路以及新型健康技術等,也將提供市場資金布局參考。 除了可關注營運具高成長性的新經濟概念產業,由於國企改革持續進行,未來提高經營效率後的央企、地方國企,因為財報透明、可信度高並持續配息,也將是價值投資首選。 ---------------下一則---------------  迎金九銀十 趁機加碼陸股2015-08-03 01:55工商時報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陸股近十年金九銀十旺季表現http://goo.gl/puYwDy 儘管陸股近期仍在震盪趨勢中,不過第3季下旬中國大陸將迎接傳統的 「金九銀十」消費旺季,根據群益統計,自2005年以來扣除金融海嘯當年,中國大陸每年9∼10月的消費旺季往往對股市有正向幫助,滬深兩市平均有 3.9∼5.7%的報酬率,且勝率逼近8成,時序進入8月後,正是提前布局金九銀十行情的好時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顏世龍表示,從經濟數據來看,近期中國大陸數據表現好壞參半,大陸第2季經濟成長率7.0%,守住官方保七的政策底限,回升主要動力來自第三產業,反觀第二產業僅小增6.1%,相較第1季呈現衰退,透露傳統工業去產能壓力仍大。 宏利精選中華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專家謝企剛指出,儘管投資者應注視持續的風險因素,以及短期內市況可能會繼續波動,但國內經濟大致穩健,加上政府致力推動經濟改革和增長,將為A股市場帶來支持。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指出,A股市場正迎接半年報和第3季財報預告的揭露期,業績表現將導致個股表現分化,「輕指數重個股」為未來一段時間的操作手則。布局方向上,一些在本輪下跌中被錯殺的優質成長股,將重獲市場青睞。 ---------------下一則---------------  陸股慢牛行情 首選平衡基金2015-08-03 01:55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中國大陸基金的四個階段http://goo.gl/uL6IWy 多數投資人都能認同陸股長線走升趨勢,但變化莫測的反覆波動實在難以捉摸,因此,布局中國大陸的基金商品隨之轉型,不再是純股基金當道,轉由股債兼具、追求收益的中國平衡基金當家。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大陸投資熱潮持續多年,基金投資主軸隨著經濟環境及政策開放也有所轉變,從早期聚焦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基 金、以香港掛牌的中資股為主的中國基金,到2012年法令開放100%投資A股後,引爆中國A股基金募集熱潮。不過,隨著「瘋牛行情」轉換到「慢牛行情」 的震盪走勢,投資人對於中國大陸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中國純股基金已無法平復投資人對於中國股市的憂慮,驅使投信發行的中國基金轉型為股債兼具的中國平衡 基金,同時跟上全球追求收益的風潮,成為今年前進中國的主力商品。 余鎮文表示,為了強化抗震體質,新一代的中國平衡基金以精選股息率高且體質佳的高息A股為主,如同大家所熟知的,能配發較高股息的公司,通常財務 體質較佳且獲利動能穩定,因而能在波動年代中逆勢突圍,不但不會錯失陸股成長的爆發潛能,並在較高股息護體下維持較低的波動度,是現階段參與大陸投資的首選。 短線來看,陸股維持區間波動機率較大,但在政策行情力挺、估值合理與長線結構調整等利多題材加持下,下半年仍有機會再度向上,陸企財報將於8月下 旬進入發布高峰期,預期本次財報表現可望回穩,但向上動能仍需時間恢復,短線震盪難以避免,建議透過納入高息A股的中國平衡基金,在較低的波動度下參與大 陸長線走升趨勢。 永豐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黃俊欽認為,葉倫近期談話顯示恢復利率正常化決心不變,全球景氣復甦力道不如先前樂觀、兩岸產業與國際品牌競爭加劇,內外需求展望皆「轉趨審慎」。而平衡型基金透過靈活調節特性,可展現抗跌特性。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平衡型基金的規模持續成長,凸顯在當前環境下,兼具收益、成長與抗波動的資產,較易獲得市場關注 與青睞。尤其在全球經濟基本面仍持續好轉,歐洲、日本、中國大陸與其他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寬鬆,市場流動性充沛的環境下,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其 中又以能夠發揮多元配置與靈活調整優勢的平衡型組合基金,較能掌握股市成長機會、降低波動風險。 ---------------下一則---------------  全球最黑 陸股7月慘跌14% 近6年最大月跌幅 散戶嚇跑 外資逆勢買2015年08月01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跌勢驚人 陸股7月慘烈收場,上證綜合指數累計大挫逾14%,不僅是6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也是7月全球主要股市指數的跌幅冠軍;港股國企指數7月同樣大跌超過14%,是近4年最大單月跌幅,但儘管本土散戶被陸股大震盪嚇得大批退場,部分外資法人卻逆勢轉進,趁機逢低布局。 上證綜合指數昨天價跌量縮,終場小跌1.13%至3663.73點,成交值降至4604億人民幣,創下4個月以來單日新低。港股國企指數也小跌0.05%至11131.68點。 滬深股本益比仍達66倍 從個股來看,大型股與國企股是7月陸股壓盤主力,其中中國工商銀行全月下跌8.5%,中石化滑落15%,平安保險更重挫19%。 上證綜合指數從6月8日的波段高點已回跌53%,但滬深兩市的平均本益比仍有66倍,不僅比全球前10大股市都還要高,也遠遠超過港股的13倍。 加拿大資產管理業者LGM Investments駐香港基金經理人June Lui說:「融資餘額激增造成A股市場大波動,已經使股價走勢脫離股票本身價值,我們對投資A股持保守態度。」 今公布7月製造業PMI 中國製造業7月成長力道不佳,今天又要公布官方調查的7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因此工業股與能源股昨天走勢疲軟。彭博調查的24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7月中國官方的製造業PMI將小降至50.1,低於6月的50.2,仍高於50的經濟擴張與衰退的分水嶺。 陸股有80%交易是散戶投資人,外資僅佔2%。近期大媽散戶大舉退出陸股,但部分外資依然逆勢搶進。高盛證券就認為,近期陸股震盪是修正而非崩盤,雖然市場波動仍將持續,但預期未來1年深圳成指仍可能再漲20%。 花旗集團也預估,由於中國民眾的銀行存款總額高達20兆美元,比每年中國整體經濟產出還多1倍。眼見銀行利息一降再降,投資人為了爭取更高的投資收益,最後還是會回到股市。 外資看好盤整後再上攻 彭博調查了大中華區13家資產管理業者,其中8家表示下半年將增持陸股,其他5家表示將維持現有部位不變。本周一陸股狂洩逾8%,滙豐中國A股匯聚基金經理人楊惠元選在此時逆勢買進,並樂觀認為中國政府還有救市政策會端出來。他說:「在市場異常下跌時,我看到逢低買進的機會,近期陸股賣盤大增沒有改變我的想法。」 日興資產管理投資長王裕閔則提到,最近在陸股波動大增時加碼旅遊與保險股,並認為A股盤整後將有再度上攻的動力,且陸股可望重演日股1960~1970年代的走勢,亦即在工業成長減緩前,股市大幅飆高。 ---------------下一則---------------  歐美龜 別笑中國鱉沒尾2015年08月03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NEW動世界 中國政府採取直接強力干預手段維持股市穩定,令外資瞠目結舌,但羅奇(Stephen Roach)等專家指出,操縱市場中、外皆然,歐、美、英、日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鬆)政策就是極大干預,不必「龜笑鱉沒尾」。 不過,「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以近期陸股發展為例示警,一旦各國政府停止干預,全球金融市場可能大跌。英國《金融時報》也警告,中國大規模救市之後,將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面臨相同的政策退場難題。 歐美用QE操縱市場 前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長、現任耶魯大學教授羅奇日前撰文指出,市場操縱已成全球決策者標準作業程序(SOP),中國當局救市努力並非獨一無二,也不比發達國家更激進。與西方被動的QE手段不同,中國救市較主動,直接針對陷入危機的市場,如當前陸股,企圖去接落下的刀子——搶救如自由落體般下墜的市場。 羅奇指出,西方先進經濟體無不做著相同的事情——只不過用不同的外衣掩飾操縱行為罷了。以QE為例,日本在本世紀初率先採用,然後美國在2008年後跟進,2013年日本再次動用,如今則輪到歐洲。量化寬鬆本質上都是操縱資產價格的激進行動,主要透過央行直接購買長期主權債券、達到降低長期利率的目的,進而讓股票更具吸引力。 中國救股很難退場 葛洛斯日前指出,在各國政府以QE等各項手段干預之下,全球金融市場根本是場「騙局」(shell game),一旦干預停止,市場可能下墜,當前中國股市就是例證。 葛洛斯說:「我們看到所有央行都在做一樣的事情,以利率形式,以量化寬鬆形式。毫無疑問地,在這種情況下,資產價格得打上問號。最終當央行停止操縱市場時,價格會如何變動,我認為應該會往下。」 英國《金融時報》也示警,中國當局終將發現,他們和歐、美央行一樣面臨救市政策退場難題,如同Fed當年試圖避免QE退場時造成「減碼恐慌」(taper tantrum)一樣,中國也得小心翼翼地讓各項救市措施退場。 儘管分析師認為中國銀彈充足,救市措施至少能撐好幾個月,但對深陷股市的中國「國家隊」來說,撐下去不退場,是因為他們在陸股仍處於相對高點時就進場救市,和散戶大媽一樣套在半山腰。 國家隊套在半山腰 「國家隊」若要和西方官方機構一樣,在功成後全身而退不賠錢,也得等到陸股回升才行,一再重申為短期、暫時性的非常救市措施,恐被迫成為長期政策,而持續時間愈久,市場扭曲就愈嚴重。 里昂證券(CLSA)香港與中國策略負責鄭名凱(Francis Cheung)說:「中國政府在股價仍然偏高、本益比處於30倍左右時入市,又沒有退場策略,我認為他們將成為長期持股者。」 鄭名凱警告,除非北京當局允許股市回檔修正至支撐價位,不然就得靜待獲利成長至足以支持股價的水準,在此之前他們都無法收手。在中國政府收手之前,他預估上證會在3400~4500點範圍內震盪。 ---------------下一則---------------  歐股看好 巴西保守2015-08-03 06:59:29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EhVXQ4 野村投信表示,上周FOMC會議聲明符合市場預期,加上能源價格反彈、陸股止穩,美股震盪走高。美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達2.3%,略低於市場預期,惟整體而言,低油價、低利率有利景氣面,下半年美國景氣持續看好。 不過,成熟市場仍然相對看好歐、日股前景。野村投信指出,歐股企業財報如諾基亞等表現不俗,帶動大盤走高,由於歐元區綜合PMI自2013年以來就維持擴張趨勢,希臘問題並未打亂區域復甦步調。 最新歐洲央行(ECB)銀行借貸意願調查(BLS)連續六季攀升,顯示量化寬鬆(QE)活水終能挹注至終端企業與家戶,為經濟帶來拉抬效果,有助激勵歐股上揚。 上周巴西升息50個基點至14.25%,是連續第七次上調利率,上調後的利率水準創下2006年8月以來新高。由於巴西消費者物價持續攀升,且商品價格導 致的經濟動能疲弱,仍是當前最大的隱憂,加上近期匯價頻頻破底,未來債信評等恐有遭調降的疑慮,考量當前國際股市氛圍亦弱,建議保守看待盤勢。 野村投信指出,短期內市場仍聚焦在美國升息、油價走勢及大陸經濟股市動向等,在投資氣氛較為審慎情況下,股市仍以區間震盪為主,建議逢低布局景氣與資金面看好的市場。 本周美國將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包括:7月ISM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指數、7月非農就業人數等,可據以觀察景氣走向。 ---------------下一則---------------  促貶韓元 南韓再出招 鼓勵資本外流 擬買海外股票限額免稅2015年08月03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緩和升勢 《金融時報》報導,南韓為緩和韓元走強衝擊並擴大支持國內出口商再出招:投資海外股票3000萬韓元(87萬台幣)以內免課資本利得稅。過去1年韓元兌美元走弱,但兌歐洲及新興市場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大幅升值,現代、樂金等製造商近日均在財報中反映韓元走強衝擊。 投資國內股票免課資本利得稅、投資海外股票須課,是南韓民眾投資海外股票意願低落主因,南韓財政部希望這項鼓勵存戶投資海外資產的稅改計劃,本月能獲國會通過。 稅改要等國會通過 財政部官員Song In-chang稱,此舉意在促進資本市場效率和提高存戶報酬,過去1年南韓央行4度降息,基準利率創歷史新低,「使民眾難找到像樣的投資機會。」 但銀行家和經濟學家認為,這是首爾當局為減輕出口商韓元升值壓力,所採取的最新行動。 南韓經常帳順差創新高,推升韓元兌主要貿易貨幣匯價,衝擊國內出口商,引導韓元流向海外,有助緩和韓元升勢。 近期其他鼓勵資本外流的措施,包括以多達50億美元(1584億台幣)公共基金支持南韓企業進行海外購併,以及調高保險資金海外投資上限。 預料投資海外股票免稅,能提高南韓存戶對海外股票需求,這方面的需求在2008年金融海嘯來急遽下滑。 南韓投入股票基金的76兆韓元中,有高達78%流向僅持有國內股票的基金。 順差龐大推升匯價 南韓第2季出口年減0.9%,拖累整體成長降至2年來最低水準。 進口降幅更為猛烈,反映油價低迷及內需疲軟,造成經常帳順差龐大,推升了韓元匯價,並進一步傷害出口商前景。 儘管已多次降息,國會也在上月批准11.5兆韓元(3346億元台幣)追加預算,但南韓央行預估全年成長率將只有2.8%,較今年初預估的3.9%大幅下滑,且與近年成長水準相比偏弱。 巴克萊(BARCLAYS)經濟學家梁偉豪說:「貨幣政策已用盡,財政政策接近用盡邊緣,因此南韓當局轉向匯率政策。」 南韓不斷遭美國財政部等批評者指控,刻意透過干預匯市,壓低韓元的匯價。 南韓當局則宣稱,干預的目的是減少匯市波動。 干預匯市減少波動 南韓經濟腹背受敵,對外出口遲遲未見升溫跡象,受中國成長減速影響,南韓今年來每月出口均萎縮。 國內MERS奪走36條人命,導致國外觀光客大規模取消行程,重創內需,第2季消費支出下滑0.3%,拖累第2季經濟成長率(季增)0.3%,創逾6年新低,較前季0.8%腰斬,不如預期。 ---------------下一則---------------  今年績效 印度基金最搶眼2015-08-03 07:21:56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各主要股市表現差異大,以國內核備基金來看,以印度基金表現最強,平均上漲逾5%,其次是美股基金及歐股基金。至於拉丁美洲基金及大中華基金,則以一成以上的負報酬,敬陪末座。 7月以來全球股債市動盪幅度擴大,影響今年以來各類型基金的績效。印度及大陸股市尤其明顯,7月外資努力加碼印度,大陸則暴起暴跌,影響相關基金表現。 理柏(Lipper)統計,年初到7月28日為止,換算成新台幣後,以印度基金的表現最優,平均漲幅超過5.7%。不論是一年、兩年或三年,印度基金的績效都是數一數二。如果三年前開始持有印度基金,到現在的平均報酬率高達67%。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印度經濟前景樂觀,財政體質轉佳,經常帳可望由赤字轉盈餘,拉抬今年印度盧比轉強勢,顯示印度是資金避險停泊首選。 美股基金以2.4%的平均漲幅居次。美股近年來持續創新高,喊減碼的聲音愈來愈大,但美股基金今年以來仍締造穩健的報酬率,三年以來的績效也有六成之多。 ---------------下一則---------------  企業獲利報佳音 印度基金績效可期2015-08-03 01:56工商時報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印度基金近一季績效http://goo.gl/6fpt1U 印度現在正值企業財報季,根據Bloomberg彭博社統計資料顯 示,從早先7月初由軟體服務商塔塔諮詢開始公布季報至今,以中型股為主的BSE100指數目前已公布財報25家,其中營收成長優於預估值以金融 16.58%、石油及天然氣12.88%、消費者服務4.04%表現最佳。 投信表示,印度4∼6月季度企業獲利可望較1∼3月季度改善,企業財報利多將支撐印度經濟持續成長以及成為推升股市的關鍵,印度基金值得投資人多關注投資契機。 群益投信表示,過去亮眼的企業盈餘是股市上漲的動能,印度企業2016財年第一季財報陸續公佈,整體來看,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持平,小幅優於前兩季的負成長,不過若是排除原物料產業,則營收與獲利年成長率明顯由負轉正,這也是市場評估印度股市的重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觀察印度股市中型股在回檔時受創較輕,但反彈時又衝勁十足,同時以過去歷史經驗,下半年印度中型股漲幅往往優 於大型股,現在佈局或續抱印度中小型股都是不錯的時機。再從資金動向來看,外資在5月及6月連2個月賣超後,7月轉為買超,統計截至7月22日為止,本月累積買超12.22億美元,今年以來也淨流入74.05億美元,顯示外資也看好印度股市。 瀚亞印度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六月初開始的降雨狀況優於印度政府先前所預測,再度走降的油價亦利於印度經濟成長,以及經常帳赤字的縮減,經常帳 赤字占GDP比重可望從現行的1.3%進一步縮減至2016年的1.1%。此外,市場預估MSCI印度指數在2015及2016年度盈餘年增率分別為 12%及24%,遠優於MSCI世界指數的-2%及12%,在高度盈餘成長性支持下,持續看好印度股市中長線表現。 ---------------下一則---------------  歐洲經濟改善 歐股下半年可期 希債危機退燒 留意9~10月葡、西大選影響2015年08月03日蘋果日報【劉煥彥╱台北報導】 美股7月表現不俗,納斯達克指數一度再創新高,但從國際資金流向來看,今年以來歐洲在已開發市場中一枝獨秀,累計買超逾800億美元(約2.53兆台幣),遠優於同期美股的淨流出逾1000億美元(約3.16兆台幣),且過去2個月已連續10周淨流入。 GDP、PMI數據均改善 投信業者認為,隨著希臘債務危機對歐洲金融市場衝擊消退、歐洲消費者信心與歐洲企業獲利動能回升,加上歐元貶值有助出口,都吸引國際投資人用真金白銀對歐股投下信任票。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表示,歐洲經濟回春的跡象鮮明,GDP(國內生產毛額)、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工業生產或零售銷售等數據,均顯示歐洲經濟改善。 其次,市場憂心的通縮風險,也隨著歐洲央行QE(量化寬鬆)登場而煙消雲散,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續2個月上升,激勵歐股在短暫回檔後快速上漲。 巴洛克不諱言,儘管希債危機退燒,9~10月還有葡萄牙與西班牙大選,恐影響兩國政府處理債務進度及態度,進而造成歐股波動。 他也提到,歐洲央行啟動QE,為歐股長多行情打好基礎,且歐元匯率偏弱,有助提高歐洲出口競爭力,今年歐洲企業獲利可年增近9%,支撐歐股表現。 消費支出升溫支撐多頭 保德信投信表示,近期歐洲銀行業獲利轉佳,連續3季攀升,歐洲企業的貸款需求也從去年第4季增溫,有助銀行股業績,下半年歐股表現可期。 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說,金融、醫療及民生消費是歐股主力族群,佔歐股權重達50%,銀行業權重最大。 歐洲央行調查歐洲企業的貸款需求,發現去年第4季起明顯攀升,顯示歐洲QE有效提振企業投資信心及融資需求,未來銀行業貸款成長率將轉正,帶動獲利回升。 富蘭克林坦伯頓互利歐洲基金經理人博吉瑞(Philippe Brugere-Trelat)表示,歐洲消費者信心回到經濟衰退前水準,消費支出升溫,基本面可望支撐股市多頭。 ---------------下一則---------------  經理人:美股將旺到明年2015-08-03 06:55:45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Gfv48K 隨著陸股修正壓力與希臘債務疑慮漸緩,目前市場持續聚焦在美國升息議題,升息時機點與幅度勢必會左右美股表現,但法人認為,美股產業多元且標的眾多,機會依然濃厚。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升息前後市場可能出現短暫波動,但預期下半年美國經濟表現增強,美國經濟兩大支柱消費者支出與企業盈餘將支撐經濟溫和成長。 目前的經濟環境加上低通膨與低利率,提供美股強勁基本面支撐,可望推升美股下半年至2016年有不錯的表現。 就美國經濟面來看,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第2季經濟成長率2.3%,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2.7%,但6月ISM製造業指數及消費者信心指數已到相對高點,成屋銷售月增率也創2007年2月以來新高。 根據彭博資訊,高盛證券執行長認為,升息雖將衝擊美股,但影響很快會過去,低油價及房價上揚等利多因素將有利美股走揚。 ---------------下一則---------------  美股震盪找買點 首選創新及循環產業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實習記者劉怡馨�台北報導 美國企業財報錯綜,及大陸經濟成長擔憂、品價格下跌,拖累美股創1月以來最長連跌走勢,觀察今年來產業及個股表現差異甚大,能源及原物料類股走弱,但醫療及消費耐久財類股今年來屢創新高,預估隨美國即將邁入升息循環,主動式選股有望創造超額報酬,建議透過側重創新及循環產業配置的美國股票基金為布局美股首選。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聯準會(Fed)升息預期及上調經濟及就業市場展望,及後續重要經濟數據將陸續公布,牽動市場升息預期更重要的因子。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國內核備境外66檔美國股票型基金,今年以來原幣計價績效居前四分之一者平均上漲9.50%,優於美股基金平均2.86%漲幅,突顯主動式選股有望為投資人帶來超額報酬的機會。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美國領先指標持續上揚,並連續3個月超過去年下半年的成長速度,顯見今年美國下半年經濟成長可望優於上半年,房市基本需求依舊穩固,預計房市仍可望為經濟挹注基本成長動能;Fed主席葉倫的隨時啟動升息談話,預期美股將呈震盪走勢,美股在上半年整理後,如果資金回流美股,下半年有機會表現優於上半年。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S&P500成份股中已有186家公司公佈第2季財報,其中74%企業盈餘優於預期,目前整體企業表現優於過去20年及過去4個季度平均,獲利更超過分析師預期幅度達5%,優於長期平均的3%水準。 蔡詠裕強調,就各類股獲利來看,醫療生技類股獲利成長率預估達5.4%,居各類股之冠,非必需消費及科技類股獲利成長率也優於整體,顯示新創產業仍具備獲利成長優勢,為美股後續投資的重點。 ---------------下一則---------------  3利多撐腰 美股多頭續旺2015-08-03 01:56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境外美股基金今年來績效http://goo.gl/iAhv0Q 自2009年金融危機結束以來,美國股市在景氣復甦、獲利穩定增長及 評價面擴張的挹注下穩健上揚,但美股處於歷史高點也引發市場擔憂股市漲高,投顧認為,美國經濟基礎穩健,企業累積大量現金部位,有利併購活動及股票回購暢 旺,且低通膨、低利率環境,提供美股強勁基本面支撐,強市表現將維持更長時間,有利美股基金績效續旺。 富蘭克林股票團隊機構投資組合經理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認為,在內需撐腰下,看好美國經濟復甦趨勢,與歷史經濟週期相較,這輪經濟復甦步調較緩慢,但隨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及個人所得成長,將帶動 消費支出增加,至3月底止,美國家庭債息與財務負擔比率不到10%,代表消費者未來有進一步擴大消費支出空間,因消費佔美國GDP比重約三分之二,將挹注 經濟成長動能。 美國房市領先指標的住宅建築商協會信心指數7月持穩於10年最高水平,預示美國房市有望持續復甦,也將挹注經濟成長動能;喬治.羅素指出,幾年許 多企業紛紛清償債務並創造強勁的盈餘,資產負債表累積大量現金部位,有利回購股票、提高股利、資本投資與研發,並且積極進行策略性併購,均是推升股市力道。 柏瑞投信強調,美股多項利多支撐續強,今年底前投資價值不減,從已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來看,在量化寬鬆政策實施後,美國經濟成長已達初步巔峰,且目前經濟呈現與過去相當不同的特性,提供美股走揚動能,續強機率高。 ---------------下一則---------------  油暴跌衝擊經濟 加拿大恐政治變天2015年08月03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大宗商品暴跌拖累加拿大經濟瀕臨衰退,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計劃解散國會、於10/9舉行大選,希望選民重新賦予他治理經濟權限,但民調顯示,重新選舉可能讓哈波所屬政黨失去國會多數席次,拱手讓出9年政權。 總理哈波可能下台 加拿大經濟飽受主要出口品原油價格重挫衝擊,選民對執政當局失去耐心,在野黨要求擴大政府支出以刺激經濟,但哈波拒絕。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加拿大國內生產毛額(GDP)5月連續第5個月萎縮,顯示經濟可能在上半年陷入衰退。 近期原油跌勢擴大使加拿大經濟處境雪上加霜,出口遲遲未見回升,促使該國央行上月2度降息,並預估今年上半年經濟將陷入萎縮。加拿大貨幣過去2年兌美元重貶逾20%,目前落在逾10年來最低水準。加拿大股市過去1年重挫4.9%,遠不如美股S&P 500指數同期漲逾9%。 經濟現況令選民質疑哈波今年能否兌現承諾平衡預算,重創打著財政紀律旗幟上台的現任政府信譽。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預備升息不利原物料前景,資金持續撤出商品市場,衝擊傳導至全球金融市場與經濟,拖累加拿大、澳洲等原物料出口國經濟走疲,貨幣重貶。 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相繼降息抵禦原油、鐵礦砂或乳品大跌衝擊,伴隨而來的借貸成本走低與下修經濟成長目標,使這些貨幣兌美元均貶至至少6年來低點。 ---------------下一則---------------  陸景氣瀕萎縮 原物料大傷 製造業PMI降至50 商品行情創13年新低2015年08月02日蘋果日報【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經濟走疲 中國經濟走疲,加上美元隨Fed升息預期走強,衝擊7月原物料商品大跌,整體行情創13年新低,油價月跌幅近21%,為7年來最慘,金價也重挫近7%,為2年多來單月最大,中國官方昨公布7月製造業PMI降至50,創5個月新低,景氣瀕臨萎縮,不利原物料商品需求前景,行情恐繼續向下修正。 中國統計局、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昨共同公布7月官方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由6月的50.2降至50,未如經濟學家預估持平在50.2,景氣已走疲至50臨界點,意味可能即將由擴張轉為萎縮。 企業接單不佳 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僅2項指標回升,多達9項指標下滑,包括新訂單、出口、從業人員等關鍵指數均降至50以下的萎縮水準,代表企業國內外接單情況不佳,持續削減人力。 製造業景氣低迷反映先前包括降息、降準(存準率)等一系列振興措施尚未見效,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認為,景氣雖在第2季短暫回升,但仍然不穩,製造業仍未見復甦跡象,預估第3季才會落底回穩。 油價月跌近21% 中國製造業景氣尚未落底,加上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Fed)不斷重申今年啟動升息立場,衝擊原物料價格一跌再跌,表徵整體行情的S&P GSCI指數上周五跌至2002年來新低,其追蹤的24種商品,僅1種在7月上漲,其餘全部走跌。 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上周五下跌2.9%,收每桶47.32美元,周線連7周收黑,7月跌幅達20.8%,為2008年10月來單月最大;倫敦布蘭特原油期貨上周五同步下跌2%,收每桶52.21美元,周跌幅高達5%,7月跌幅也有18%。而上周五盤後電子交易,西德州、布蘭特雙雙又續跌逾3%。 根據統計,避險基金等投資大戶已經大砍西德州原油多單,降至近5年新低水準;選擇權交易數據則反映,投資人押注布蘭特原油年底前將跌破每桶50美元。 期貨交易商Price Futures Group資深市場分析師富林說:「7月簡直是場大屠殺,不只是原油,整體原物料行情都暴跌,主要還是受到Fed升息預期與中國經濟疑慮影響。」 商品行情大跌拖累相關產業個股業績,衝擊持續擴散至股市。美國2大石油巨擘、佔股市權值極高的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雪佛龍(Chevron)上周五盤前雙雙公布10年來最差季報,股價同步重挫逾4.5%,拖累美股大盤表現。 ---------------下一則---------------  黃金跳水價預測 過度修正恐墜350美元2015年08月01日蘋果日報【劉煥彥╱綜合外電報導】 金價預測愈喊愈低,繼高盛預期今年會降至每盎司1000美元,摩根士丹利又喊到800美元,但有市場法人大膽預估,從歷史經驗來看,金價在達到合理價值前會過度修正,未來金價可能下探350美元,是2003年以來僅見,意味著還有近70%下跌空間。 CNNMoney報導,曾於美國資產管理業者TCW擔任大宗商品交易員的厄柏(Claude Erb),2012年與杜克大學教授哈維(Campbell Harvey)共同撰文,預估黃金將大跌。當時金價超過每盎司1600美元,現在還不到1100美元。兩人研究指出,黃金均價約825美元,較目前低約25%,金價就像股市一樣,容易被投資人過度樂觀或悲觀的心理影響。 厄柏接受CNNMoney採訪說:「黃金不會比股票或其他商品波動更大,黃金的價格可能會被高估的很誇張,而現在就被高估很多。」 ---------------下一則---------------  生醫基金勇猛 近一年平均績效逾三成2015-08-03 07:06:5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v2ac57 股市震盪修正之際,投資人除了想賺績效,更希望兼顧風險。過去一年來,境內生醫基金績效不俗,平均達三成以上,考量夏普值(Sharpe Ratio)各檔基金皆為正值,顯見考量市場波動後,仍值得投資。 「夏普值」是指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多少高於定存利率或政府公債的報酬率。計算方式是以基金總報酬率,減去無風險資產報酬率,再除以基金標準差(波動風險);若指數為正,表示投資該基金報酬較定存高。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投資醫療保健產業,應平衡布局,包括不受景氣循環影響的製藥業、具爆發力的生技類股、具高獲利率的醫療服務業、受惠人口老化的醫療器材業,才能有效提升風險報酬(夏普值)。 江宜虔指出,7月以來,生技、醫療服務、醫療器材均有重大併購案達成協議,最近市場的焦點,是近期市場學名藥龍頭Teva收購對手愛力根的學名藥部門,消息一傳出,Teva及愛力根股價雙雙飆漲。 聯準會9月升息的可能性提高,在美股波動加大的此刻,全球股市恐怕也會出現整理。江宜虔建議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策略,可有效降低進場的選時風險。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近期不僅醫療生技產業併購消息仍活躍,題材面持續發酵,實驗數據的利多也頻傳,看好醫療生技產業長線發展。由於醫療生技創新療法不斷推陳出新,因此布局上將從各領域中,選擇中長線發展看好的優質潛力公司作為標的。 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指出,因美國升息前的市場波動可能加大,選股與配置策略成關鍵,宜將大型生技與製藥公司作為核心,因大型股產業進較能維持穩定獲利,同時戰略性配置未來熱門疾病領域與成功機率高的藥物研發公司,以臨床實驗後期公司為主。 ---------------下一則---------------  REITs迎升息 多元布局備戰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前五大環球房地產股票型基金績效http://goo.gl/WpIRg4 美國下半年恐升息,除了公債會受到衝擊之外,對利率敏感的REITs可能是其中會受到較大的資產類別,法人表示,儘管REITs中長期被看好,但短期不免會受到美國升息的衝擊,因此,目前想投資REITs,要慎選地區或採多元配置,即可降低價格波動。 不動產產業逆風包括長期債券殖利率上揚以及經濟不景氣,在美國利率即將進入升息循環之際,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協理明芬表示,聯準會升息前後期間,不動產產業易會受利率走勢牽動,但將時間拉長,不動產指數與債券殖利率走勢並非一直維持高度連動,隨升息政策趨於明朗,不動產證券表現可望逐漸回歸到基本面與獲利表現。 全球不動產證券投資的區域包含三大塊,分別為北美、歐陸及亞太地區,不見得每個地區不動產證券投資都會對美國升息有反應。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協理黃詣庭表示,就基本面而言,北美不動產市場隨經濟穩擴張的態勢相當明確,中長線不看淡,然美國聯準會即將升息的預期,可能帶動美國公債殖利率走升,不利於美國當地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s)的走勢,短期震盪幅度可能加大。至於歐陸REITs市場則受惠於歐版量化寬鬆政策所釋放出的超額流動性,年初迄今都有不錯的表現,然在寬鬆效果逐漸淡化後,歐陸REITs漲勢可能不如之前表現。因此,在全球REITs投資中,最看好亞太REITs市場中的日本REITs及澳洲REITs。 就美國利率上升對REITs影響的時點,群益全球不動產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表示,升息對於REITs衝擊最大的時點,往往是在美債利率強彈時,然目前原物料價格疲弱、油價維持低檔,以及美元強勢衝擊美國出口與製造業,加上中國與新興市場成長明顯趨緩,美債殖利率不會彈升太快,後續美債殖利率走勢推估應為震盪緩升,所以,對REITs價格影響不會如過去之大。 應迦得說,面對美債殖利率緩步走升環境還是可加碼貨幣政策較為穩定之國家,例如日本,另也同時可聚焦在與景氣連動度高之產業,例如飯店、工業與消費產業。另外,聯博、摩根以及富蘭克林等多數法人也認為,投資人如果不知道該投資那一地區,全球或者多元資產布局是投資REITs最簡單方式。 ---------------下一則---------------  法人:投資日本REITs 可賺租金報酬率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在全球不動產市場中,多數法人看好日本房市後市,加上日幣幣貶跌到近數年來新低,因此,在今年暑假去日本玩兼看屋的民眾大幅成長,法人表示,就算沒有到日本看屋,投資人其實買日本REITs,同樣可以賺到日本租金投資報酬率。 民眾赴日本買房,除了需要較多資金外,要留意的事項多如牛毛,包括過戶、繳稅甚至出租,即使房子沒有出租出去還得繳交各種規費、管理費等,法人說,最簡單投資日本房方式就是買日本REITs。 元大投信旗下兩檔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和地產建設基金是極少數重押日本的房地產基金,其中元大全球不動產基金持有日本比重高達6成,元大地產建設基金較低,約40%,可說是「準」日本房地產基金。 為何如此看好日本房市後市,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美國一旦升息對於亞洲REITs勢必產生影響,恐將回測泡沫,不具成長性的地區當然無表現機會,然而目前日本展望在各區中最具潛力,因日本具有低基期、成長性佳,且較不受美國升息的影響,是全球主要REITs最為看好後市的地區。 吳宗穎進一步指出,東京商辦空置率持續下滑,預期隨景氣持續回溫與通膨上升,且今年租金將加速上揚,加上東京奧運題材加持,日本REITs與地產股仍有表現空間。至於日本REITs主要風險,則在日本提高消費稅之後,是否會讓日本經濟成長動能可以延續,還得繼續觀察後續發展。 除了元大投信看好日本房市後市外,新加坡大華銀投顧協理黃詣庭也表示,由於日本央行持續透過資產購買計畫買進日本REITs為其帶來重要價格支撐,因此,在亞太REITs市場當中,則是最看好日本REITs。聯博投信則指出,日本辦公室類股的展望正從低點溫和成長當中,辦公室和倉儲類股不動產的進駐率與新建物租金都在成長且改善狀況正擴及次級辦公室房地產當中,惟收入成長的表現持續不如預期,投資人未來需要持續留意。 ---------------下一則---------------  平衡基金受青睞 境內外商品今年來規模成長近四成2015-08-03 06:54:21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uVGF4w 雖然投資人對於全球景氣復甦已有高度共識,但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多空交雜,金融市場難以預測的反覆震盪,促使平衡型基金持續當道。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顯示,境外和境內平衡型基金規模頻改寫新高紀錄。 摩根投信投資董事吳淑婷指出,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境外和境內平衡型基金規模今年來分別增長35%及40%,來到3,038億元及937億元歷史新高,投資人青睞平衡基金居高不下。 以第2季來看,吳淑婷表示,希臘債務危機、陸股巨幅震盪及美國升息預期等不確定因素干擾,金融市場起伏劇烈,資金轉向擁抱波動度低於股票的平衡型基金。 第2季以來,境外及境內平衡基金規模分別增長9.8%及55%,超越股票及債券基金增幅,顯示平衡型基金進可攻、退可守的抗震優勢。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說,今年以來震盪幅度最大的市場是陸股,面對高度波動的陸股,相當適合透過中國平衡型基金介入,可減緩投資人對陸股大起大落的憂慮,又不會錯失陸股長線走升的投資機會。 永豐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黃俊欽認為,目前歐、日等多數央行仍處於寬鬆貨幣環境,但美國年底前可能升息的變數,會牽動市場投資信心,雖然整體環境有利股市優於債市,但平衡型基金有機會獲取高於固定收益的資本利得,波動又較股票基金低,相對有優勢。 ---------------下一則---------------  美國升息 亞債也得利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聯準會有可能在今年12月開始啟動利率正常化週期,法人表示,聯準會即使升息也會步步為營且會緩步升息,由於新興國家外幣債務水平低,升息對新興市場債券影響有限,並持續看好亞債後市。 聯準會本次會議仍維持利率水準不變,並對於美國經濟抱持樂觀看法,使得全球股市紛紛以上漲慶祝,然富達國際投資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Andrew Wells提醒投資人不確定因素仍然存在!因市場預期聯準會今年年底前升息的可能性仍高。 Andrew Wells表示,升息預期已反映在債券價格上,收益曲線在緊縮之前已較平均陡斜,從多方面看來,市場對升息已準備就緒。另美國升息對新興市場債券影響也有限,雖然之前因為避險情緒增加,使新興市場債券表現不如期影響,但投資人應密切留意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機會,尤其是美元計價的企業債券。 法人除了看好美元計價新興市場企業債外,也相當看好亞債,以今年以來亞股和亞債收益率比較,亞洲高收益債收益率也是比亞股佳。 貝萊德投信表示,統計至7月28日為止,亞太地區股市近一年及今年以來的投資報酬率都為負數,而以美元計價亞洲美元債券今年以來都是上漲,亞洲高收益債券更上揚4.8%,顯示在景氣回溫之際,投資人仍能在債市獲取較股票投資較穩健且佳的投資報酬率。 ---------------下一則---------------  新興亞債違約率低 後市看俏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儘管陸股近期波動劇烈,然大陸政府強烈救市決心,相對激勵亞洲債券走勢向上,較亞股表現為優。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劉蓓珊表示,下半年歐美進入消費旺季,可望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改善,亞高收目前違約率在新興市場中最低,體質相對穩健,特別建議投資人選擇強勢美元計價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 JP Morgan最新統計,今年整體新興市場高收債違約率預計來到5.4%,主要受到新興歐洲和歐非中東高收債違約率較高所致,亞洲高收益債券違約率為3.3%,與整體新興市場相比,亞高收違約率仍明顯低於新興各區域。 劉蓓珊認為,當前歐美經濟復甦及低油價環境,有助帶動亞洲各國經常帳改善,尤其受美國升息預期影響,亞洲貨幣持續貶值,有助提振亞洲國家出口。因此,預期未來一年的亞洲信用債利差將持續收斂,下半年將走入升息循環,美元匯價中長期看升,首選美元計價的亞高收基金。 宏利亞太入息債券基金經理人王建欽指出,歐美經濟復甦,以及低油價,可望帶動亞洲各國經常帳改善,特別是亞貨貶值,可望推動出口轉佳,有利公債。且下半年歐美進入消費旺季,帶動亞洲企業獲利改善,公司債亦看好。 柏瑞投信認為,歐洲央行量化寬鬆、美國將升息,股市波動度加大,債券市場表現相對穩定,預期後續亞債市場行情可期。 德盛安聯目標收益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從價格與利差來看,亞債相較於其他券種更有吸引力,財務體質與基本面也較其他區域更有支撐。且隨著油價下跌,通膨壓力減緩,提供寬鬆貨幣空間,加上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內需成長,有利亞債未來表現。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亞高收企業的基本面將逐步改善,再加上亞洲高收益債本身的高票息,很有機會使報酬率進一步向上。 摩根亞洲總合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今年以來亞洲國家央行多採降息措息,隨著亞洲國家利率持續走低,有利於資金持續進駐收益率較高的亞洲高收益債,加上亞洲企業獲利動能逐漸回溫,違約風險隨之走低,進一步支持亞高收債後市表現。 ---------------下一則---------------  貨幣基金前10強 人民幣通吃2015-08-03 01:56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9月升息的機率提高,讓全球資本市場短期陷入震盪,貨幣型基金成了不少投資人首選的「避風港」,盤點國人可申購的境內外貨幣市場型基金,共計逾80檔、118個計價級別,前10強基金清一色以人民幣為投資標的,且同時為人民幣計價,受惠於人民幣近期走勢強,近一月報酬均超過2%。 國內的人民幣理財需求愈來愈高漲,根據央行統計,國人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屢創新高,截至上月底止,高達人民幣3,382.18億元,折合逾新台幣1.7兆。 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賢分析,儘管大陸人民銀行持續降息,讓短線上人民幣存款定存利率下降,但人民幣中長線看升趨勢不變,走勢也相對穩定;尤其今年下半年強勢美元來襲,新興市場貨幣多半趨軟,但人民幣從今年3月以來保持穩定,顯見官方貨幣政策調控奏效。 花旗在本周最新報告也指出,大陸不會將人民幣貶值作為提振出口的關鍵工具,李秀賢解讀,從大陸企業角度來看,人民幣貶值並非全然有利於出口,且目前大陸政府政策主軸是穩增長、調結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並關注大陸國內市場,人民幣大幅貶值將不利於政策推行。 李秀賢指出,今年是人民幣能否加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關鍵的一年,如果人民幣加速貶值,勢必拖累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因此人民幣匯價可望保持溫和升值。 永豐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廖俊強表示,儘管人行降息動作可能讓人民幣承受貶值壓力,但中國匯市政策以維穩為主軸,由前次降息後人行的動向與人民幣走勢,也可以發現在官方維穩大方向下,人民幣匯價受降息的影響相對有限,預期人民幣後市仍主要受官方維穩基調下引導,且在人民幣國際化政策下,呈現震盪長線偏升格局。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人民幣需求不斷上升,來自於國際化腳步加快,除了已攀升為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市佔率逾2%,IMF也開始評估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的成分儲備貨幣,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指日可待,更進一步增添人民幣級別基金的魅力。 ---------------下一則---------------  基金募集熱 Q3將吸金1,800億2015-08-03 07:20:49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投信業者募集新基金動作頻頻,統計至7月底止,第3季共有11檔基金進行募集、金額達1,800億元;送件申請發行的基金共五檔。其中大陸相關主題仍是新商品的重心。 中國大陸經濟趨緩,股市大幅震盪,大陸相關主題仍是投信在第3季新募集基金的重心。除了大陸股債相關基金,台灣首檔原油期貨ETF、首檔日本股市ETF也將於8月募集。 國內投信發行的基金類型,今年來可歸納成「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及「大陸主題」雙主流。ETF追蹤標的從股市跨到商品的黃金、原油,從陸股延伸到日本、香港市場,甚至還有兩檔ETF組合基金也應運而起。 此外,大陸相關基金今年已募集八檔,近期將開募三檔,若再搭配剛送件的四檔大陸主題基金,預期接下來大陸相關基金仍是焦點。 永豐投信表示,大陸經濟已有走出第2季低潮的跡象,加上人民銀行按慣例在8月初召開分支行行長座談會,預期維持匯率平穩政策,加上北戴河會議、18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均有利基金表現。 以8月17日這一周來說,就有五檔基金募集,堪稱新募基金的黃金周,期望從市場募資600億元。這五檔基金包括兩檔共同基金、三檔ETF,符合今年以來的ETF及大陸主題雙主流趨勢。 搶先登場的是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這檔基金的特色是除了聚焦高息A股以外,再納入債券(美元債為主、點心債為輔),訴求是在波動大的A股市場中為投資人「鎖利」。 摩根投信指出,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如果100%投資A股,一年來的報酬率達111%,但波動度高達32%。如果以60%的高息A股,搭配40%的大陸美元債及點心債,則報酬率仍有86%,但波動度大幅降到13%。 另一檔檔期接近的是貝萊德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這是貝萊德投信成立以來募集的第一檔海外債券基金。

1040731基金資訊

2015年07月31日
公開
5

不必猜升息 定期定額最愜意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1990年來兩次Fed升息循環下定期定額平均報酬率http://ppt.cc/HHAXh 今年金融市場最大議題,莫過於美國聯準會(Fed)何時升息,但Fed主席葉倫談話如同猜謎大會,重啟升息循環時點費疑猜,更對全球股匯市帶來動盪,尤其新興市場出現明顯資金撤出,引發投資人擔憂,對此,投顧公司強調,根據經驗顯示,Fed升息循環期間,只要透過進行定期定額布局,往往是創造豐厚投資報酬機會。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說明,觀察1990年來,美國聯準會兩次自利率低檔的升息循環經驗,定期定額平均報酬率試算,升息前3個月啟動定期定額1、2和3年期的結果發現,雖然初期的1年報酬率受升息議題干擾,全球主要股市漲跌互見,但往後的2、3年期卻有多達二成、三成以上的報酬,反應美國景氣穩健增長,通常也能帶動亞洲與歐洲的出口成長,進而推升全球景氣正向發展。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小型企業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指出,Fed今年可能開始讓零利率政策退場,令新興經濟體的股匯債市波動再起,但預期新興市場經濟體質有足夠實力抵擋聯準會的升息動作,因新興股市已見明顯修正,股市本益比已相對歷史偏低。 觀察聯準會所透露的訊息,即使今年開始升息,之後利率正常化的過程也非機械性地規律升息;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認為,全球經濟成長仍不穩固,預期Fed升息步伐將較先前循環緩慢,不致對美國股市造成太大衝擊,隨著美國經濟的穩步復甦,如果有因升息議題所導致的美股震盪,反而是很好的買點機會。 升息前後市場可能出現短暫波動,但看好美國經濟溫和復甦有利支撐美股多頭行情;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空手者積極掌握近期美股回測半年線或年線的震盪買點,已進場者建議續抱,等待升息利空出盡的美股主升段行情,建議以側重創新及循環產業配置的美國股票型基金為美股投資首選。 ---------------下一則---------------  今年來績效正點 44檔台股基金勇2015-07-31 07:23:41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bCZR5J 整體台股基金規模不斷縮減,但今年以來,仍不乏有台股基金為正報酬,而且基金經理人大多是「選股不選市」,持有台股基金仍不失為介入台股方法之一。 台股大盤今年以來已跌掉655點、跌幅7%,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台股基金今年以來至6月底規模減少了104.48億元,其中淨贖回280億元,但 150檔台股基金中仍有44檔基金今年以來為正報酬。這顯示在大盤指數大幅波動之際,優質的經理人操盤仍有機會超越大盤。 像是今年以來績效最佳的施羅德樂活中小基金、富蘭克林華美台股傘型之傳產等,雖然短期難免跟著大盤動盪而回檔,今年以來都還有超過9%。法人指出,台股的漲跌幅擴大到10%,散戶投資台股難度大增,但持有台股基金,風險相對較低,亦可以獲得不錯的報酬率。 至於台股後市,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表示,國際股市震盪,台股表現相對弱勢,然觀察近期法說會雖然釋出看保守的訊息,但股價卻表現強勁,頗有利空出盡味道,接下來持續觀察法說會市場反應,若持續以利空出盡解讀,對台股後市有正面挹注。 富蘭克林華美傳產基金經理人楊金峰也指出,觀察美國那斯達克指數已回到5,000點、德國回到10,000點,歐美景氣仍朝向正面發展,台股近期賣壓主要來自信心面不足及多殺多停損壓力,分批擇股布局是最佳操作策略。 德盛安聯投信表示,台灣推5,000億元奧援中大型企業發展,台股後續止穩回升機率仍高,建議投資人定時定額分散投資。 ---------------下一則---------------  景氣藍燈 布局台股勝率高 台股基金不看淡2015-07-31 02:58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1990年來景氣藍燈台股表現http://ppt.cc/S0DCV 台灣景氣對策燈號由黃藍燈轉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市場傳「藍燈買股 票、紅燈數鈔票」,中長線逢低布局時機到,統計顯示,1990年以來藍燈13次,從藍燈轉綠燈平均8.38個月,期間台股最高報酬率43.35%,最低 -4.39%,正報酬機率77%,平均報酬率11.78%,顯示台股不用等到景氣高峰,半山腰就有一成獲利,台股基金受惠績效跟漲可期。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表示,台股近期表現震盪,根據主計處預測,今年儲蓄可達2.72兆元,較去年大增近兆元,反應投資動能降低;明年總統 大選在即,後續仍須多留意執政黨是否有動作,考量台股部分族群基本面仍相對穩定,民生必需品的傳產龍頭可受惠原物料下跌利益,推估仍有個股表現機會,中長 期投資布局,宜趁台股便宜分批逢低布局。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受到新興市場對科技產品需求不如預期,台股科技股表現落後,但產業調查,蘋果下一代智慧型手機將於8月發表、9月上市,相關零組件廠商經陸續進入出貨階段並開始認列營收,後市相關供應鏈族群將重回市場焦點。 陳伯禎認為,機構投資人對金融股持股比例並未下降,金融族群占整體市值約15%,後勢仍將扮演撐盤角色。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分析,觀察這波台股指數下跌,排除蘋果供應鏈族群外,很多個股已被修正一大段,主因反應景氣及產業表現不如預期;近 日受蘋果財測偏弱影響作拉回,受歐、美股市續挫影響,中小型股受賣壓籠罩續重跌,電子指數摜破去年10月低點,短期大盤將是橫盤整理,第3季iPhone 大拉貨會更強,第4季指數更有表現,建議採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台股產業旺季來臨。 ---------------下一則---------------  台股平衡商品 持盈保泰2015-07-31 07:26:4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受到中國景氣不佳、美國地區出口動能減緩等不力因素影響,為台灣出口數據帶來衝擊,面對市場震盪風險,法人建議可布局台股平衡型基金持盈保泰。 近期主計處下修今年台灣GDP至3.28%; Bloomberg調查今年台股上市企業獲利年成長率已下修至10%以下,預期第2季財報公布後恐進一步下調。 瀚亞理財通基金經理人施勝發指出,電子業下游需求不佳,近期外資報告釋出半導體庫存調整恐延續至第3季,加上中國自主供應鏈勢力壯大,已部分取代台灣的市占率。 科技業部位,年初過度樂觀,因而現在處於調整修正,紛紛下修景氣展望。永豐投信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黃俊欽表示,台股中牽連最廣的蘋概股大跌,可視為指數趕底階段。但他認為台股底部已不遠,目前盤面陸續反應半年報及公司法說的景氣展望,依台積電法說中的展望來看,預期庫存調整到第4季就近尾聲。 展望後市,黃俊欽表示,國際上寬鬆貨幣環境不變,再搭配美、歐等股市仍處多頭格局,代表背後有經濟面的實質支撐,對於以出口為主的台灣來說是有力的下檔保護。但預期6至7月國際環境及不確定變數,內部則有企業獲利下修壓力。 施勝發認為應持續留意外資對台股態度及操作,特別是放寬漲跌幅後,台股更易出現暴漲暴跌,因此建議採取股債靈活配置的投資方式,透過台股平衡型基金持盈保泰。投資布局上,群益安家基金經理人湯明真指出,產業方面,電子股網通及蘋果概念兩大題材,網通方面包括4G光纖、雲端及物聯網相關等,尤其物聯網將會是下一波科技革命。 ---------------下一則---------------  受陸股拖累 法人:港股已超跌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陸股重挫,港股也同樣大跌,法人表示,中國政府不會坐視陸股一跌再跌,即使不知何處是底部,但跌幅應會縮小,由於有不少香港國企股被錯殺,其本益比較A股低股價已超跌,加上財務報表透明,港股反較陸股更適合逢低承接。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目前由於油價、鐵礦砂、銅價等大宗商品跌勢惡化,即使今年真如聯準會主席葉倫所言升息1碼,預料未來升息幅度與速度將十分和緩,對新興市場或港股的影響應在可控範圍,預料外資對新興市場與港股的賣壓可望告一段落。 張繼文指出,受到上述兩利空因素影響,恒生國企指數RSI相對強弱指標已經降低至31左右,與先前7月7日創下的波段低點27相去不遠,顯示港股目前已經進入超賣區間,股價可謂非常便宜,因此觀察7月28日恒生國企指數表現,就較陸股相對強勢,預料將有助後市行情止穩。 富達亞洲產品管理團隊主管馬修.沙德蘭(Matthew Sutherland)表示,短期預期陸股將持續波動,因為市場依然顯得敏感,同時大陸官方將持續努力想出好的方法來因應此波股災。投資人投資陸股宜持續留意質量股、改革概念股與消費概念股,最好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持續布局最穩當。 另外,大多數流動性高的國營企業概念股並未急速上揚,因此修正時也沒跌太多;同樣的港股也修正,但下跌的幅度沒有中國A股來得大,而且港股似已超賣投資價值佳。 霸菱香港中國股票團隊表示,經過陸股此次調整,A股將冷靜下來,投資人將回歸股票基本面分析,並作出選擇性的投資,另因港股整個股市本益比相對便宜,港股更具成長潛力相對較佳。 ---------------下一則---------------  中國股債混搭 配置優選2015-07-31 07:26:23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多數投資人都能認同中國股市長線走升趨勢,但變化莫測的反覆波動實在難以捉摸,因此,布局中國的基金商品不再是只投資股票,轉由股債兼具、追求收益的中國平衡基金當家。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中國投資熱潮持續多年,基金投資主軸隨著經濟環境及政策開放也有所轉變,從早期聚焦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基金、以香港掛牌的中資股為主的中國基金,到2012年法令開放100%投資A股後,引爆中國A股基金募集熱潮。 不過余鎮文說,隨著瘋牛行情轉換到慢牛行情的震盪走勢,投資人對於中國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中國純股基金已無法平復投資人對於中國股市的憂慮,使得投信所發行的中國基金,轉型為股債兼具的中國平衡基金,成為今年前進中國的主力商品。 余鎮文表示,為了強化抗震體質,新一代中國平衡基金以精選股息率高且體質佳的高息A股為主,能配發較高股息的公司,通常財務體質較佳且獲利動能穩定,因而能在波動年代中逆勢突圍,是現階段參與中國投資的首選。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認為,中國股市大漲大跌,在債券布局上也不可偏廢,由於美國升息態勢逐漸明朗,中國債市坐擁寬鬆貨幣政策等優勢,預期將持續吸引資金流入。 ---------------下一則---------------  泡沫疑慮再起 法人:A股震盪向上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A股目前走勢與2007年相較http://ppt.cc/BC6v7 A股泡沫疑慮再起,但法人指出,從價值面、政策面、投資面及經濟面等四大面向來看,目前的A股已非同日而語,與過去牛市反轉情勢大不相同,反而是展開震盪向上的牛市第二章。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上證指數6月衝上5,166點波段高點後,下修拉回近3成,這段期間上沖下洗的巨幅震盪,市場不確定氛圍濃厚,不但泡沫流言充斥,更憂心2007年股災重演。 余鎮文說明,目前A股所處的大環境與過去牛市大相逕庭,不僅估值合理、貨幣寬鬆、投資溫和增長,景氣也在逐步見底後漸進式復甦,並未有過熱跡象,支持A股牛市格局不變。 從價值面來看,A股歷經前波大漲後,除了散戶大力追捧的中小型股本益比偏貴,大型股估值仍在16.5倍的低檔,與2007年牛市的49.1倍相較,投資價值相對合理且便宜,而且,觀察滬深300指數走勢,目前距離前波2007年高點尚有近3成的幅度,還有向上漲升的潛力。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表示,受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以及市場對大陸救市資金是否到位產生疑慮,陸股表現震盪,27日還暴跌8.5%,創2007年2月27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但人行維持資金流動性寬鬆的立場不變,市場流動性無虞應有利支撐股市,整體而言,短線上陸股震盪劇烈是股市修復期間的現象,現階段鑒於通縮壓力仍未排除,加上景氣成長動能有限,貨幣政策將維持「穩中偏鬆」基調,年底前仍有降息、降準空間,資金充沛還是有利股市漲勢延續。 保德信中國產品首席石永平建議,A股經歷修正後,投資人應避免追高殺低,趁投資成本降低,不妨透過紀律扣款,以同樣的金額,買到更多單位數,跌深反而是加碼的良機,若是此刻停止扣款或贖回,很可能跟著短線市場氣氛而錯殺。 ---------------下一則---------------  陸股牛市依舊 低接等待時機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1月績效正報酬的陸股基金http://ppt.cc/h5Nov 大陸A股市場近期大幅震盪,法人表示,上證指數年線約在3,500點的位置可做為初步參考,預期A股在上有頂、下有撐,仍以區間震盪為主,香港股市仍有美國升息等國際因素影響,建議投資人多看少做,在恐慌氣氛中以低成本逐步建立部位,靜待第3季伴隨景氣回升後的指數表現。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指出,上證指數預估今年本益比在15.4倍,深成指數在31倍,創業板在52倍,整體本益比仍然偏高,尚需時間整理,等待投資價值浮現。 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李薇薇指出,在大陸經濟轉型架構不變下,持續看好新經濟,如TMT、醫藥、環保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一些高增長的成長股已經在這輪市場恐慌中被錯殺,造成估值新低,值得擇機買入。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指出,近期波動大增,投資大陸依然要看政策走向,眼見官方維持做多心態不變,政策仍維持溫和且預期更多的刺激政策出爐以維持經濟增長,目前陸股仍走在牛市中,仍有向上機會。 日盛中國內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接下來觀察國家救市資金再度出手的企穩力度,若指數下修中,前低點未跌破,創新低便開始反彈,在大陸經濟長期向好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長期趨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德盛安聯中華新思路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雖然短線陸股將震盪,可藉由納入港台部位的大中華基金擴大布局,提升靈活度。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此波成長性牛市是很明顯的特徵,近來的反彈也是以成長股的表現較佳,使得網路概念股依然會是未來不變的主角,而國家頂層設計下的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醫藥、資訊技術類股,也會是行情主線。 ---------------下一則---------------  印歐、全球股票基金 7月最耐震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7月來績效突出海外股票基金http://ppt.cc/eoV39 美股走勢震盪,加上強勢美元衝擊亞幣走貶,也影響其他股市表現,7月全球股市波動大,觀察海外基金表現,7月來亞洲市場以印度股市表現最抗跌,而受反彈帶動的歐股基金,及以消費相關為主的全球股票基金也多有不錯的表現,成為7月海外投資的亮點。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Barclays報告指出,BSE100指數2016年的EPS年成長預估仍有18.8%的成長,企業獲利成長的基本面無虞。儘管近期印股伴隨亞股的回檔走跌,但印股走勢相對穩健,尤其下半年往往是印股的旺季,投資表現值得期待。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印度SENSEX指數成分股中,已有10家企業公布財報,有7家表現符合或優於預期,表現不算差,但因Sun Pharmaceutical上周意外發布獲利預警,個股股價單周重挫11.7%,進而拖累大盤收黑,短線企業財報仍是印股盤勢主導關鍵。 柏瑞投信指出,彭博統計分析師預估結果顯示,今年第2季Sensex指數EPS成長率將可能由負轉正,並持續走升至第3季,且對今年全年的EPS成長率預估值更高逾二成,由此預期印股仍將反應企業盈餘轉佳的利多。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股票專家Rana Gupta認為,儘管近日印股市況波動,但基於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及企業獲利改善,股市在中至長期的前景仍然看好。此外,隨經濟增長持續和體質改善,企業獲利應見回升,因此中至長期,整體環境仍會為印股向上提供支撐。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美國下半年升息預期帶動美元指數逼近百元大關,在強勢美元環境下,市場擔憂新興國家面臨資金流出壓力,不過印度在經濟前景樂觀、財政體質轉佳強力支撐下,經常帳可望由赤字轉盈餘,拉抬今年印度盧比兌美元不貶反升,漲幅接近3%,顯示國際利空紛擾下,印度是國際資金避險停泊首選之處。 ---------------下一則---------------  日股U型回升 還有行情2015-07-31 07:21:53 經濟日報 記者劉于甄�台北報導 http://goo.gl/lkMnjR http://goo.gl/aA2toh 從日本整體總經環境來看,日本長期深陷通貨緊縮的壓力。元大投顧全球投資處處長王誠宏指出,根據幾次日本內部研究,通貨緊縮和日圓走升有絕對關係,目前看來,日圓走貶是脫離通縮的必要條件。因此,日圓近來大幅貶值就是安倍政府拯救內需的第一步。 王誠宏指出,安倍政府現階段積極改善內需條件,過去幾十年來,日本產業的海外布局非常成功,帶動整體企業獲利提升,這也是為何日圓過去長期處於升值過程,但日本國力不墜,還能保持全球前幾名的外匯存底和前三大經濟體的實力。 2000年左右,台灣、韓國崛起,日本內需開始走弱,每一任首相都想振興經濟、脫離通縮糾纏,但問題已經變得非常棘手。主要原因是日本已成為高所得國家,境內消費投資很難有大幅增長。 在內部很難再大幅刺激的惡性循環下,小泉首相在2000年初期上台時,體認到國營事業要改革,須利用量化寬鬆帶動金融環境能改善。但當時沒有經驗,量化寬鬆退場太早,幾乎與升息同步實施,使原本趨弱的日圓再度快速走升。 這次安倍避免小泉的覆轍,先把日圓走穩,首先要讓它充分貶值,爭取時間讓內需改革,這是提振國內經濟的必要條件。 從近期公布的實際經濟數據來看,安倍上台後有明顯的改善,通縮危機有消除的現象。 此外,日本央行讓通膨2%成為央行努力實行的目標,日本央行要力守。安倍二三箭都是內需改造,包含財稅改革、政府預算支出節約、企業營業稅、提高消費稅等內部構造改革。 若要給投資建議,日本多頭還沒有結束,日股以U型方式回升,目前看來還非常穩健,加上幣值走貶的行情,這部分從月線來看,還在初升段,日本仍是投資人可考慮進場的市場。 主升段和內需改革成功有關,目前關注的產業焦點不只是不動產,還有其他藍籌股,包含大型精密工業、傳統工業、服務業龍頭指標如百貨業、觀光旅遊等。如果幾項指標產業都在走強,代表日本對內需的信心已經恢復。 現在日經指數已經超過2萬點,從月線來看,現在約歷史高點的一半,這一波定位為安倍第一支箭成功,期待第二、三支箭成功帶到主升段,日股後勢看好。 其中,必須注意高科技股的表現,由於許多電子科技被南韓、台灣緊咬,加上日本在智慧手機上沒有取得主導權,投資人應小心相關科技股的發展性,避開失去先機 的資通訊類股,反而是傳統內需,例如精密工業、汽車電子,以及傳統的金融、百貨起來,則是密切關注的指標,若這些類股表現好,代表內需可能已經確實提振。 ---------------下一則---------------  利空淡化 歐股現反彈佳機2015-07-31 02:58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隨希臘債務協商朝向正向發展,歐股反彈,經驗顯示,道瓊歐洲600指數在經歷多次利空事件衝擊,指數修正後平均有近三成的漲幅,跌幅也有收斂趨勢,在利空消息淡化後,基本面、資金面與價值面的支撐下,歐股未來具反彈走升契機。 德盛安聯歐洲高息股票基金產品經理林炳魁表示,布局歐股可藉由歐洲高息大型股,較能發揮跟漲抗跌的效果。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副總鄭安佑指出,今年歐股後市持續看好。在總體經濟持續改善,加上在低油價與低匯率環境下,歐股企業獲利將重拾動能,今明兩年企業每股盈餘年增率將上看兩位數的成長,然市場目前對於相關效益預估仍相對保守,未來獲利極具上修潛力,大盤將可望上演走多行情。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歐股近期有表現機會,短期來看歐股有機會持續高檔震盪,美國升息時點仍是影響全球股市變動重要因子,然因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對歐股仍維持正面看法。 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Michael Barakos)表示,歐洲經濟數據改善鮮明,以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領先指數標來看,6月來到54.1的四年來新高,且已連續24個月維持在50以上擴張水準,顯見歐洲景氣持續處在復甦成長的軌道上,成為支持歐洲企業獲利持續增長的後盾。 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近期適逢財報公布密集期,預期指數波動加大,歐洲QE效果長遠,歐股未來成長性不可小覷,因此建議投資人可逐步建立長期部位,參與歐洲資金及復甦行情。 ---------------下一則---------------  美醫療基金頭好壯壯 類股今年來漲逾一成2015-07-31 07:28:24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SJagak 6月以來,美股S&P500小漲2.4%,不少類股指數呈現下跌,其中表現最突出的集中在醫療保健及非必需消費兩類產業,年初累計至今漲幅更超過一成,成為美股投資焦點。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表示,今年生技產業其實出現不少雜音,各大藥廠的單一事件都對指數帶來不小的影響,也讓生技相關指數今年來的震盪加大不少。 不過從過去這段時間的走勢來看,在消息面的影響淡化後,指數多能重回上漲趨勢,也讓生技相關指數今年來仍維持高水準表現。 沈宏達指出,預期7、8月新藥、生技論壇,以及併購題材會相對清淡,但美股財報季已經展開,預期醫療生技類股相對不受美元走強等負面因素影響,獲利可望領先其他類股,形成支撐股價的主要利多,中長期來看,醫療生技產業預估未來三年獲利依然強勁,預估指數仍有機會再度上攻。 德盛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許瀞勻表示,生技產業不僅基本面仍然強勁、新藥通過佳音頻傳,加上併購熱潮預計在升息前可望持續延燒,具併購題材的中小型股將受到關注,大型生技股則具有價值吸引力,未來評價仍有上調空間,因此整體產業中長多趨勢不變。 摩根環球醫療科技基金經理人瑪登(Anne Marden)指出,湯森路透預估,醫療保健企業今年各季度獲利成長率,將持續優於大盤,在堅實獲利基本面支撐下,醫療生技股多頭行情,可望續航。 非必需消費方面,摩根投信副總經理謝瑞妍分析,美國經濟穩健回升,景氣能見度全球第一,隨著而來的財富效應,帶動非必需性消費回升。 由於內需消費占美國GDP逾七成,房地產以及就業市場改善帶來的財富效果,將支持消費市場活絡,同步帶動內需型產業獲利走升。 ---------------下一則---------------  巴西央行:升息循環將結束2015年07月31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為打壓通膨、阻貶貨幣、遏止資金外逃,巴西連6月升息2碼,利率來到9年新高14.25%,為全球10大經濟體最高,但暗示緊縮循環告一段落,因經濟頻臨衰退恐抑制消費支出。 巴西央行雖暗示升息循環步入尾聲,但強調將維持利率在高水準「足夠長的時間」。 打壓通膨難達標 目前巴西通膨率達官方目標的2倍以上,迫使當局即便在經濟瀕臨衰退下仍接連升息。直到現在巴西經濟疲軟對消費者物價的抑制效果仍不顯著,通膨截至7月中仍增速至9.25%。巴西貨幣里耳今年兌美元重貶20%導致進口品變貴,也導致通膨惡化。 巴西央行總裁湯比尼(Alexandre Tombini)已多次重申將竭盡所能讓消費者物價增幅在明年降至4.5%,但經濟學家預估明年通膨率將從今年的9.23%降至5.4%,達不到官方目標。 ---------------下一則---------------  貨幣基金 人民幣計價最悍2015-07-31 07:25:36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YtiQFU 美國9月升息的機率提高,讓全球資本市場短期陷入震盪,貨幣型基金成了不少投資人首選的「避風港」,其中又以人民幣計價的表現最強。 盤點近一個月國人可申購的境內外貨幣市場型基金,共計逾80檔、118個計價級別,前十強基金清一色以人民幣為投資標的,且同時為人民幣計價,受惠人民幣近期走勢強,近一月報酬均超過2%。 根據央行統計,國人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屢創新高,截至6月底止,已高達人民幣3,382億元,相當於新台幣1.7兆元。保德信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李秀 賢分析,儘管大陸人民銀行持續降息,讓短線上人民幣存款定存利率下降,人民幣中長線看升趨勢不變,走勢也相對穩定;尤其今年下半年強勢美元來襲,新興市場 貨幣多半趨軟,但人民幣從今年3月以來保持穩定,顯見官方貨幣政策調控奏效。 花旗在本周最新報告指出,大陸不會將人民幣貶值作為提振出口的關鍵工具,李秀賢解讀,人民幣貶值並非全然有利於出口,目前大陸政府政策主軸是穩增長、調結構,發展高附加價值產業,並關注大陸國內市場,人民幣大幅貶值,將不利於政策推行。 復華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林國揚表示,人民銀行發表聲明指出,將在均衡水準上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預期人民幣應可回復穩定的區間波動。 兆豐國際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黃詩紋指出,近來中國央行逆回購動作加大,穩定流動性意圖明確,加上陸股IPO暫停,短期市場無資金需求,資金利率預期將保持平穩,人民幣可望延續前三月走勢。

1040729基金資訊

2015年07月29日
公開
5

基金淨申購額 境外大勝境內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前5月基金淨申購額http://goo.gl/XyGkil 儘管主管機關謹慎審查新境外基金入台,也為境內基金大開方便之門,然而根據境外基金觀測站統計,今年上半年境內外基金淨申購金額來看,境外基金仍勝一籌。境內基金淨申購為459億元,境外基金前5月份總計淨申購金額已達1,346億元,幾乎比境內基金多了近千億元。 法人表示,境內外基金的銷售情模式是不太一樣,境內基金要吸引投資人認購除了靠定期定額吸金,最重要的是投信要不斷地靠募集新基金,才能留住資金;但是境外基金吸金方法卻不同,投資人比較喜歡愛買「舊基金」,除非新引進境外基金績效好、或配息率高,否則很難「打進」前30強。 根據碁石智庫統計,最熱銷的30檔境外基金,台灣投資人投資比重就占5成以上,另外一半境外基金市占率才由千檔基金去瓜分,甚至有30餘檔境外基金市占率是「零」,因為在台灣沒有任何銷售金額。 在台灣30餘檔「零」銷售的境外基金類型分屬19家境外基金品牌,且沒有特定類型基金,包括過去幾年很熱銷的高收益債基金、新興市場債基金;也有法人看好後市的「亞股基金」、「亞太基金」、「印度基金」、「新興市場債基金」;也有很「稀有基金」如林木資源基金等。 法人表示,境外基金要賣得好,一定要有人推薦,換言之,零銷售的境外基金代表著沒有人介紹,至於熱銷境外基金可以長年熱銷,多半是境外基金總代理都給予銀行通路有相當好的「回饋」,加上這些境外基金績效也很爭氣,可以讓投資人一買再買。 ---------------下一則---------------  景氣亮藍燈 台股逢低布局2015-07-29 07:20:30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http://goo.gl/YFjN24 趁景氣底部布局台股,勝率高。歷史資料顯示,1990年以來,在景氣對策燈號藍燈時,進場布局台股,並且在綠燈時出場,正報酬的機率接近八成,平均漲幅則超過一成。 國發會27日公布最新台灣景氣對策燈號是16分,燈號由黃藍燈轉為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市場人士指出,「藍燈買股票、紅燈數鈔票」,景氣藍燈往往是中長線逢低布局的好時機。 群益投信表示,景氣從藍燈到紅燈的期間較久,平均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只有2003年4月藍燈進場八個月後轉紅燈為例外。因此,建議投資人,縮短等待期,不妨「藍燈買股票、綠燈數鈔票」,不必等到紅燈再出場,亮綠燈時就可獲利了結。 群益投信統計,1990年以來景氣對策燈號間隔一個月以上進入藍燈大約有13次,從藍燈到初轉綠燈,平均需要8.4個月,期間台股最高漲幅達43.4%,最糟則下跌4.4%,正報酬機率高達77%,平均報酬率11.8%。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指出,主計處預測國內今年的儲蓄可達2.72兆元,較去年大增將近兆元。儲蓄金額提升,反映投資動能降低,且明年總統大選在即,後續仍須留意執政黨政策變化。 ---------------下一則---------------  投資台股 定期定額較穩當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震盪走低,中小型股受賣壓籠罩續重跌,電子指數摜破去年10月低點,法人預估,短期大盤將是橫盤整理,第3季iPhone大拉貨會更強,第4季指數更有表現,建議以定期定額方式參與台股產業旺季來臨。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指出,市場靜待第3季下旬及第4季產業捎來佳音,目前台股接連破底後短線乖離已大,且接近去年10月前低支撐,短線有機會跌深反彈,然因上檔套牢賣壓重,後續指數仍可能續震盪整理。 在產業方面,電子留意蘋果新品概念股及太陽能,非電子留意生技股、食品股、航空股等進入產業旺季的族群。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科技股第3季旺季不旺,僅個別族群表現為主,短線走勢先觀察國際股市動向。目前台股以選股為主,分析目前盤勢可伺機加碼股價拉回修正且具第3季旺季效應的個股,包括蘋果供應鏈、手機市場市占率提升的IC 設計、自行車及汽車零組件等。 宏利臺灣高股息基金經理人陳伯禎指出,台股下半年的表現仍持續看好,iPhone相關供應鏈依舊火熱,相關個股表現優異;此外,汽車電子依舊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產業。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預估,今年台灣全年全體上市櫃公司的稅後獲利總額為18.19兆元,企業獲利成長率則為6%,下半年期待可受惠於各項利多因素,如半導體產業的正向循環、蘋果公司新產品帶動買氣、原物料價格大跌使得成本下降、金融業的獲利再上一層樓、自動化與工業4.0的發展帶動等。 摩根台灣金磚基金經理人葉鴻儒指出,電子股可望在題材面加持下獲得支撐,搭配成交量能若能隨之增溫,有望帶動大盤擺脫盤整格局,短線建議挑選籌碼面具法人買盤支撐,技術面仍處多頭格局,且下半年營運展望佳的業績題材股。 德盛安聯台灣智慧趨勢基金經理人蕭惠中表示,在工業4.0的時代,工業電腦、伺服器、光纖的需求持續提升,有助獲利穩定成長,後市值得期待。 ---------------下一則---------------  陸股資金 轉進港股2015-07-29 07:14:24 經濟日報 記者朱美宙�台北報導 http://goo.gl/fd1zAj 周一大陸A股創八年來最大跌幅,港股雖難免受拖累,從估值偏低相對安全,以及流動性較佳等因素來看,陸股資金可望藉著滬港通的便車,轉往港股避險。 觀察滬港通資金流向,往北的滬股通在23日前已出現連續9個交易日、約400億元的淨流出,但南下的港股通資金回流明顯,連續四個交易日淨流入。法人指出,港元匯率持續走強,兌美元連續八個交易日接近7.75的水準,看出資金續入跡象,由於在全球指數震盪之際,港股估值偏低相對安全,在估值修復行情期待下,資金可望續入港股。 日盛中國內需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在指數修復、回歸常態的過程中,市場總會經歷一些波折,投資者的信心也會受到影響,但在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大環境下,A股市場長期看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現階段中國經濟數據疲弱,7月財新傳媒製造業PMI指數初值48.2,創15個月新低,6月工業企業利潤萎縮,加上國務院指示未來擬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市場對中國經濟轉向保守,股市才大幅震盪。 鄭慧文指出,港股進入波動率下降的慢牛市,系統性風險不大,預計指數仍將維持區間震盪格局。由於在全球指數震盪之際,港股估值偏低相對安全,在估值修復行情期待下,資金可望續入港股,然因中國經濟緩中趨穩,後續指數恐持續震盪,建議採逢低分批或定時定額方式投資。 先前中國政府允許A股公司大規模停牌,導致原物料與港股成為提款機而大幅下跌,瑞銀證券認為,未來中國政府不會再祭出停牌手段,A股下跌對H股的影響會遞減。瑞銀證券認為,中國證監會可能會試圖避免現貨股市和期貨市場的大規模暫停交易,未來H股市場較不易受A股市場恐慌拋售影響,H股因A股流動性喪失而大跌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 瀚亞中國基金經理人林元平建議,顧慮近期回檔走勢、流動性風險的投資人,不妨轉移焦點至流動性高、估值較低的香港上市中資股,以過去12個月的盈餘及淨值計算,國企股股價淨值比僅有1.13倍,已至負一倍標準差的位置,建議持續耐心增加配置,等待反彈機會。 ---------------下一則---------------  法人力挺陸股 看標的選基金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來績效逾1成的中國基金http://goo.gl/9hHbZm 上證指數近一個月內跌幅又逾兩成,再度讓力挺陸股的投資人「傻眼」,但是目前對陸股仍有「信心」的法人依然不在少數,只是法人也提醒投資人,個股走勢和基金表現未來會大不同,未來投資陸股或陸股基金會有多少獲利在於標的,而非在於指數高低。 晨星基金研究部分析師Peter Warnes表示,陸股目前走勢已和經濟表現有明顯的脫鉤現象,尤其陸股大跌則是受到過熱的融資所造成的,不過這並不是大陸市場第一次的脫鉤表現。 Peter Warnes說,大陸官方有充足的資金用來提振股票市場,此外,人行也還有降息空間,目前國際間已沒有其他央行還有降息空間。 大陸最新公布的第2季GDP增長率優於預期,也反應出大陸金融產業過度融資的結果,而且從一些經濟數據結果也顯示,整體經濟表現向上的跡象。如工業產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8%,百貨零售銷售增加,固定資產投資6月中旬也增加到11.45%。 永豐全球新興向榮基金經理人劉玟君認為,大陸總體經濟已有稍微改善,中長期來看,大陸推進改革發展、新經濟仍是必行之舉,仍需要資本市場繁榮來輔助,以及寬鬆貨幣政策支持,所以,對陸股中長期看好的看法沒有改變。 她建議,投資人可以在8月以後包括北戴河會議、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可以關注並抱持正面期待。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本波牛市的邏輯除了是流動性牛市與改革牛市,成長性牛市是很明顯的特徵,這一屬性並未跟隨先前的暴跌而改變,近來的反彈也是以成長股的表現較佳,使得網路概念股依然會是未來不變的主角。 他認為,國企改革、一帶一路,醫藥、資訊技術類股也會是行情主線,且在9月抗戰紀念日前,軍工股熱度應可延續。 ---------------下一則---------------  上證跌破4千點 陸股基金受累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上證綜合指數走勢http://goo.gl/dz1TYK 上證指數27日再跌破4,000點,昨日再跌1.68%收在3663.002點,雖然今年來仍有陸股基金報酬率仍逾5成,但大多數基金績效明顯被侵蝕,並且有近10檔陸股基金由正轉負,有的高檔才進場買陸股基金,甚至定期定額扣款投資陸股基金者,績效早已跌落至1成以下。 上證綜合指數27日重挫,下跌近8.5%,創2007年3月以來單日最大跌幅,同時改寫史上第二大跌幅紀錄,更跌破3800點大關,深證指數也走跌7.5%,上海和深圳兩市超過2,000檔股票跌停。 由於陸股大跌,近一個月來中國基金績效明顯往下挫低,有不少基金績效已由正轉負,不少相信陸股後市看好的投資人之前都「空歡喜一場」,都成了過路財神,至於帳上還有獲利的陸股基金投資人紛紛問理專,「目前獲利了結還來得及嗎?會賣到最低點嗎?」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說,6月以來,陸股走勢大起大落,投資信心轉趨脆弱,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大幅波動。而陸股27日大跌原因有三,一是IMF敦促大陸退出救市措施,市場擔心政府政策可能會縮手;二是雖然財新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與工業利潤等數據皆不如預期,但因大陸豬肉價格上揚,來到3年來新高,可能推升通膨壓力增溫,進而減少人行降息以支撐經濟增長的空間;三是陸股先前短線上漲後,高檔出脫賣壓不小,調節壓力仍需時間消化。 富蘭克林華美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表示,短期內,市場存在證金公司「類基準基金」逢低買盤、暫停IPO與大股東售股、要求大股東增持等利多,在資金供需關係相對寬裕下,A股仍有反彈空間。 但他強調,指數在4,000點之上的震盪勢必加大,個股走勢將出現一定的分化,績優成長股將是資金持續追捧對象。 法人表示,先前投資陸股基金若有獲利者,可以先停利一半,但定期定額的部分千萬不要停扣,只不過即使投資陸股基金也要慎選標的,因為未來陸股基金績效應會愈來愈分道揚鑣。 ---------------下一則---------------  摩根:A股長期仍向上2015-07-29 07:12:09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sLwXe3 上證指數周一重挫8%,A股泡沫疑慮再起,但摩根投信指出,從價值面、政策面、投資面及經濟面等四大面向來看,目前的A股已非同日而語,與過去牛市反轉情勢大不相同,反而是展開震盪向上的牛市第二章。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余鎮文表示,上證指數6月衝上5,166點波段高點後,下修近三成,期間上沖下洗的巨幅震盪,市場不確定氛圍濃厚,泡沫流言充斥,更憂心2007年股災重演。 余鎮文說明,目前A股所處的大環境與過去牛市大相逕庭,不僅估值合理、貨幣寬鬆、投資溫和增長,景氣也在逐步見底後漸進式復甦,並未有過熱跡象,支持A股牛市格局。 從價值面來看,余鎮文分析,A股歷經前波大漲後,除了中小型股本益比偏貴,大型股估值仍在16.5倍低檔,與2007年牛市的49.1倍相較,投資價值相對合理且便宜,再觀察滬深300指數走勢,目前距離前波2007年高點尚有近三成幅度,印證A股還有向上漲升潛力。 再者,2007年景氣過熱,人行貨幣政策偏緊,官方調控亦不斷出籠,余鎮文指出,中國經濟環境正處於築底回升狀態,為了維持全年7%的經濟增長目標,人行自去年11月啟動降息循環後持續寬鬆。在經濟改善跡象仍不穩定、陸股大幅震盪之下,貨幣政策還有寬鬆空間,JPMorgan證券預估年底前仍有降息一碼機會。 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楊佳升表示,目前大陸總體經濟數據沒有亮點,加上官方未有新的政策利多出台,短線資金觀望,陸股將呈現盤整格局,不過,部分基本面佳、具業績題材的藍籌股或新經濟產業將因股價回跌浮現投資價值,待投資信心回穩,將吸引法人機構資金布局。 日盛中國內動力基金經理人鄭慧文指出,目前中國經濟尚未走穩,市場仍預期中國政府未來會進一步貨幣寬鬆政策出台,接下來觀察國家救市資金再度出手的企穩力度,A股市場長期向上的趨勢不變。 ---------------下一則---------------  亞股基本面佳 展望仍佳2015-07-29 07:18:45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股市大跌,亞洲股市也受波及,最近跌多漲少。不過,市場人士認為,亞股短期雖然波動,但基本面仍強,整體展望優於其他新興市場。 陸股本周一暴跌8.5%,亞股幾乎全面下挫,歐美及其他新興市場同樣受波及。陸股昨(28)日跌幅縮小,B股收紅,台、港、韓等股市也收小紅。 亞股後市如何走,陸股是關鍵。惠理康和兩岸價值基金經理人陳君卉表示,儘管已經大幅下修,上證指數本益比仍有20倍,深圳55倍,創業板還高達90倍,評價仍偏高,未來一個月將持續盤整。不過,她仍看好金融、醫藥類股和消費類股等防禦特色較高的族群。 印度股市也是觀察指標,指數從7月中旬的高檔下殺,28,000點再度失守。 不過,外資對印股並不悲觀,主要是因為印度的改革持續進行,又可受惠於油價低檔。 摩根印度基金經理人施樂富(Rukhshad Shroff)表示,印度經濟指標持續好轉,政策面強勢,企業獲利面和基本面持續改善,搭配資金面寬鬆等趨勢未變,印度股市已來到較佳的進場價位,具波段操作空間。 至於南韓及台灣,則是外資今年在亞洲加碼第二及第三大的市場,預期這兩個市場都可望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加上股價仍然合理,是許多外資看好北亞勝過南亞的原因。 東協今年表現不如以往,主要是因為原物料價格下跌,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好壞參半。 晨星(Morningstar)指出,以印尼來說,降息仍無法提振經濟,接下來印尼政府考慮對企業減稅,並要求國營行庫放寬中小企業貸款利率,減輕業者財政壓力,以活絡印尼經濟。原物料價格下跌,有利大多數新興亞洲國家。 ---------------下一則---------------  日股基金拉風 貨幣避險型一年漲近三成2015-07-29 07:17:50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http://goo.gl/CXZjZn 日本股市今年以來表現亮眼,進而帶動日本股票相關基金報酬率衝高。根據晨星資料庫統計,以日股基金三大類型貨幣避險、大型股票、中小型股的平均績效來看,今年以來都有一成以上漲幅,近一年則是以貨幣避險類型漲幅接近三成最佳,時間拉近至近三個月,也領先其他兩大類型。 瀚亞投資表示,貨幣寬鬆環境及日圓貶值是推升日股迄今上揚的重要關鍵,實質上有利於製造業企業獲利,以及利潤率提升;但從基金表現來看,在今年來日圓走勢大幅波動之下,難免會連帶影響日股基金績效,而具備避險級別的基金相對提供良好的保護,看好日股機會的投資人,可適度配置以均衡匯率風險。 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迪恩.凱許曼(Dean Cashman)分析,目前美元兌日圓約124,仍遠低於損益兩平匯率約90位置,因此日本企業仍可受惠於弱勢日圓;假若日圓未來轉為升值,距離損益兩平匯率仍有一定距離,投資人可透過避險級別來分散配置。 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經理人水澤祥一(Schoichi Mizusawa)指出,今年來國際利空雜音不斷,日股卻能屹立不搖、穩健走升,除了本益比較美歐股市來得便宜,企業獲利動能強勁,亦是推升日股向上的主力。 富邦投信總經理林弘立表示,受惠於日圓疲軟帶動的出口增溫、觀光消費人潮不斷,預期在持續量化寬鬆刺激出口的帶動下,搭配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有助於支撐日股向上,目前正是投資好時機。 ---------------下一則---------------  IMF呼籲歐銀 必要時延長QE 2015年07月29日蘋果日報【劉利貞╱綜合外電報導】 IMF(國際貨幣基金)指出,長期需求匱乏與生產力疲弱,削弱歐元區中期展望,使經濟無力抵擋意外衝擊,歐洲央行(歐銀)必要時應延長現行QE(量化寬鬆)購債措施、增加資產購買品種,以防範希臘問題可能傷害並協助推升通膨達目標水準。 IMF在周一發布的報告中,讚揚歐銀購債舉措避免了希臘危機對歐元區造成更多傷害,並「強力支持」歐銀按原定計劃續行QE至明年9月,因希臘危機仍可能捲土重來,加上歐元區通膨率若持續低於2%目標,歐銀應有擴大印鈔火力準備。 明年成長率估1.7% IMF預測,受惠低油價、歐元貶值與歐銀QE,歐元區明年成長率可望加速至1.7%,勝過今年的1.5%,然而需求不足與生產力低落抑制就業投資,導致中期平均潛在成長率可能僅1%。 ---------------下一則---------------  歐洲基金 7月出頭天2015-07-29 07:26:38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oU78Lb 上證綜合指數周一跌逾8%,美股也走弱,但歐股相關基金逆勢突圍,7月股債基金類型績效前十名中拿下九席,法人持續看多歐洲後市表現。 隨著希債烏雲散去,歐股基本面行情重新啟航,摩根歐洲策略股息基金經理人巴洛克指出,先前被希臘債務悲觀情緒掩蓋的歐洲開始展露經濟改善的情況,不僅經濟數據明顯回升,國際資金也大力加碼。 巴洛克說明,歐洲經濟回春跡象愈來愈鮮明,無論是幾季的成長率、工業生產或零售銷售等數據均釋放出改善訊號,就連市場憂心的通縮風險,也隨著量化寬鬆(QE)的效應而煙消雲散,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已連續兩個月上升,多重利多加持歐股短暫回檔後快速恢復上揚走勢。 觀察數據,歐元區綜合PMI自2013年以來也維持擴張趨勢,野村歐洲中小成長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希臘並未打亂區域復甦步調,最新歐洲央行(ECB)的銀行借貸意願調查(BLS)已連續六季攀升,顯示QE活水終能挹注至終端企業與家戶,為經濟帶來廣泛的拉抬效果。 ECB啟動QE挹注市場大量流動性,巴洛克認為,這已為歐股長多行情打下基礎,搭配近期歐洲經濟數據表現良好,在歐元兌美元走勢偏弱的加持下,將有助於提高歐洲出口競爭力,預估今年企業盈餘年增率將8.9%,可望成為歐股續揚的強力支撐。 展望後市,保德信歐洲組合基金經理人李宏正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年度報告指出,目前歐元區通膨水準仍遠低於2%的目標,且希臘債務危機尚未徹底解除,建議歐洲央行應該延長原本預計在明年下半年終止的量化寬鬆計畫,預計推升歐股的資金行情,至少可延續至明年。 針對歐股各產業,李宏正表示,市場持續上修能源產業第2季的獲利預估,可觀察能源產業財報能否打敗市場較高的預期,至於金融業,因總經狀況好轉,銀行及保險業是今年來增長動能最佳的子產業,第2季財報可期。 此外,今年來偏弱的歐元匯率,對出口導向的企業有移,汽車及消費品產業獲利將是關注焦點。 ---------------下一則---------------  三多加持 前景看好2015-07-29 07:21:08 經濟日報 記者張瀞文�台北報導 歐洲金融市場的利空因素逐漸淡化,希臘債務危機暫時告一段落,歐股企業財報優於預期,又受惠量化寬鬆(QE)政策,歐洲股債市前景看好。 希臘債務危機警報解除,鼓舞國際資金持續強力挹注歐洲,資金主要流入德國、瑞士與英國。新興組合基金研究(EPFR)指出,不論是歐洲股票型基金、歐洲債券型基金、歐洲平衡型基金,最近一周都呈現資金淨流入。 歐元區7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是53.7,製造業PMI的初值52.2,服務業PMI初值為53.8。 富達證券指出,受希臘危機影響,歐元區7月PMI數據略遜於預期,但仍在50以上。 富達證券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中以來,歐元區PMI就一直維持在50以上,顯示希臘引起的風險並沒有大幅衝擊歐元區成長。整體歐元區基本面維持穩定復甦步調,加上近來情勢發展樂觀,下月數值可望出現成長。 歐洲經濟穩健復甦,到明年9月起歐洲中央銀行(ECB)將持續推行QE政策,歐元弱勢,加上歐洲企業獲利好轉,都是市場人士看好歐股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股市已在高檔區,後市看法紛歧,但就價值面來看,歐股顯得更有吸引力。 高盛上周就建議賣出美股,買進歐股,並且將歐股未來三個月的評等調升為「加碼」。 歐股前景佳,歐洲債券也不弱。市場人士認為,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今年升息機率高,但相較於美國,歐元區沒有升息壓力,歐債的利率風險低。 富達歐元債券基金經理人西姆納(David Simner)指出,由於通貨緊縮壓力仍在,將使ECB的QE政策持續到明年9月,加上政府發行債券數量少,會讓殖利率維持在非常低的水準。 西姆納認為,整體環境仍有利支撐債市。QE政策的助益仍未完全反應,加上經濟溫和成長,企業基本面改善,將維持低違約率,有利歐洲固定收益資產。 ---------------下一則---------------  富達:歐洲企業獲利佳 汽車商機無限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4年全球前5大汽車公司營收排行http://goo.gl/p6aBYs 近期歐洲股市焦點轉向財報,富達表示,根據Datastream的統計,截至目前為止,55%的企業獲利不僅超乎市場預期,且超越長期平均值48%,不少券商仍樂觀預估2015年第2季的歐洲企業獲利平均成長15∼20%,弱勢歐元將持續為歐洲企業帶來助力,投資人不妨趁歐股盤整,持續累積部位,參與多頭攻勢。 富達進一步強調,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QE)是弱勢歐元推手,若與美國4次QE漲勢高達130%來比較,歐股與美股的走勢相當接近,雖然目前歐股面臨整理格局,但不少專業機構預期歐洲央行為了進一步達到拉抬通膨目標,在第3季可能祭出另一波的寬鬆措施,如此一來,歐股在整理後多頭可望繼續上攻。 富達指出,歐洲景氣持續位在復甦軌道上,從歐洲汽車製造協會最新的銷售數據即可看出端倪,今年6月份新車銷售年成長率為14.8%,其中24國的銷售量都有兩位數成長,甚至包括希臘在內。 一提到汽車產業,在台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3B-Bentley(賓利)、Mercedes Benz(賓士)、BMW(寶馬),其實世界著名高級汽車還包括Rolls-Royce(勞斯萊斯)、Volkswagen(福斯)、Audi(奧迪)、Porsche(保時捷)、Lamborghini(藍寶堅尼)、Ferrari(法拉利)等,細究這些品牌,都是屬於歐系血統,其中Bentley原創於英國,目前隸屬於德國Volkswagen集團;Rolls-Royce原屬英國,但被德國BMW集團購併,連跑車界的Porsche、Lamborghini,也被Volkswagen收購,因此,全球汽車產業的領導品牌,大部分掌握在德國Daimler(戴姆勒)、BMW、Volkswagen等3大集團之手中。 在汽車工業科技化的趨勢下,「車聯網」時代將來臨!賓士、BMW、奧迪等車商紛紛展現自動車等結合大數據、物聯網與資訊科技等優異技術,引領全球大趨勢。201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Mercedes Benz、BMW、Audi等歐系汽車公司,無不展現自動駕駛、遠端遙控、車載IT系統等研發成果,尤其,汽車工業在科技加持趨勢下,歐系汽車集團領導地位仍無可撼搖。 富達進一步表示,歐系汽車不僅在歐洲市場獨霸,更在新興市場中挖掘到金礦,尤其,新崛起的中國市場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拜中國中產階級、富豪崛起之賜,德系汽車在大陸高端汽車市占率高達70%以上,德國福斯集團25%營收、BMW集團28%的營收均來自中國,中國更是法國標緻雪鐵龍汽車集團最賺錢地區。 儘管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但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顯示,2015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18.46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4.57%,占乘用車銷售量41.45%,德系、法系進口乘用車分別銷售198.83萬輛、36.55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量的19.69%和3.62%,凸顯歐系汽車在中國受歡迎的程度。不僅如此,根據德國KFZ-BETRIEB汽車雜誌統計顯示,2014年福斯集團以2024.6億歐元營收領先全球各大汽車廠,拿下年度銷售冠軍,Daimler以1298.7億歐元拿下第3名,更透露出歐系汽車的實力堅強。 富達指出,尤其,拜歐元對美元匯率走弱之賜,使歐系汽車出口競爭力大增,其中德國汽車工業的外銷占有很大利基。多家德系車商在亞洲國家打著新款經典版,好讓新興市場中產階級也能買得起歐洲的經典車,贏家不僅是車商、消費者,投資者也沾光。 截至6/30,包括富達德國基金與歐盟50TM基金的經理人就看好Daimler長期發展,持股分別為9.3%與3.7%,其中是富達德國基金最大持股;富達歐洲基金與歐洲大型企業基金則青睞福斯集團全球營收居冠之發展利基,持股分別為3.4%與3.5%,都名列前10大持股。 投資人不妨透過富達歐系基金,不僅兼顧各國股市的輪動契機,也可參與歐洲未來汽車概念股的潛力商機。 ---------------下一則---------------  商品大跌 全球通縮危機再現 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成長放緩 Fed升息絆腳石2015年07月29日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債臺高築 各國政府債臺高築之際,商品價大跌使通縮陰影再度籠罩全球,令投資人與央行不安,歐、美復甦帶來的物價上漲壓力,恐不足以平衡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放緩帶來的物價下跌壓力。 投資人已把對通縮的恐懼反映在金融市場上,周二美元匯價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前夕走弱,表徵美元兌10種主要貨幣行情的彭博美元指數自4個月高點拉回,投資人懷疑美國是否面臨足夠的通膨壓力,能合理化升息舉措,包括原油在內的商品重挫,可能削弱Fed 9月啟動升息正當性。 陸股暴跌加深擔憂 此外,Fed即將升息理論上會削弱美國公債吸引力,但美債卻意外成投資明星,本月來報酬率達1%,可望寫下今年1月來單月最佳表現,印證部分投資人擔憂通縮,擔心商品與股票走跌將拖累通膨,甚至可能帶來通縮。 去年石油和大宗商品市場重挫曾掀起一陣通縮恐慌,如今這種恐慌又捲土重來,全球物價下跌的擔憂再現,中國股市今夏暴跌加深擔憂情緒,市場擔心中國經濟放緩將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大幅走弱,疲軟的消費者物價數據亦削弱美國很快將升息的預期。 全球Q2成長率估2% 今春通縮恐慌一度消散,當時投資人認定油價暴跌已結束,寬鬆的央行政策將逐漸透過通膨再膨脹提振全球經濟,因此撤離公債避險港,導致公債殖利率攀升。然而,湯森路透核心商品CRB指數7月驟降10%,跌至2009年初全球經濟深陷衰退以來最低水準。 重點是,該指數已跌穿3月低點,原材料很快將停止拖累消費者通膨的說法令人質疑。摩根大通(JP Morgan)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Bruce Kasman)說:「大宗商品近期疲弱態勢恐意味全球經濟成長出乎意料喪失動能。」他估計第2季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僅有2%,比他稍早預估的低了1個百分點。 通縮不退對家庭、企業及政府債務均高的發達經濟體傷害最大,消費物價下滑意謂債務實際金額增加,使償債變得更難。 全球消費者通膨已接近零,歐美英經濟復甦未能帶來明顯的物價壓力,同時中國領頭的新興經濟體成長則大幅放緩,使Fed與英國央行升息計劃變複雜,甚至不無延後升息可能。 升息預期已大幅推升美元和英鎊匯價,而貨幣升值本身具通縮效應,因那會壓低進口價格。摩根大通卡斯曼說:「商品價格下跌和美元走強有可能讓Fed放慢升息步伐,美元至關重要。」 ---------------下一則---------------  外銀 看好能源股前景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大宗商品市場的前景,外銀財管部門投資分析師整年都不看好,唯獨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公布最新觀點,認為油價會在今後12個月內反彈,而且,全球能源行業的表現,有望超過全球股票的總體表現。 瑞銀財管對於布蘭特原油(Brent)和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的12個月預測價格,分別為每桶72美元和67美元。此項機構觀點,令投資市場相當驚訝。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亞洲分析師Nicole Decker指出,由於預計油價會逐漸走高,影響所及,看好能源股前景,適合投資人開始逐步布局。 目前原油市場情勢仍被分析師看淡。 渣打財管部門指出,能源需求疲弱,供應端卻相對充裕,令商品市場難有大起色。近期的多年國際事件,讓石油市場感到不安,包括希臘可能退出歐元區、大陸股市暴跌。繼5及6月穩守每桶65美元左右後,布蘭特原油過去兩周再度下跌10∼15%。 元大寶華綜經院表示,近期油價原則上會呈現弱勢盤整,因此小幅下修WTI油價波動區間從49∼56美元至48∼55美元;維持Brent油價波動區間在54∼62美元。 但是渣打財管研究團隊認為,油價似乎有落底的跡象,伊朗核協議達成,短線利空出盡,且旺季來臨,提供油價支撐。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指出,石油市場的焦點將轉向近期基本面,供求態勢正在改善,市場正逐步達到再平衡,預計油價會逐漸走高。 Nicole Decker指出,油價回頭上升過程,能源股相關將會受益,目前能源行業處於超賣狀態,估值普遍偏低,如過去12個月來,MSCI全球指數上升4%,全球能源股卻下跌25%。 過去一年中,基本面惡化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因素,使得許多能源投資者退守觀望,瑞銀財管分析,過去30年中,美國能源行業的相對估值僅有兩次跌至如今的低點,從歷史數據來看,此現象一旦發生,在後續12個月內的平均回報率會超過市場,因此認為目前是加碼全球能源股的好時機。 ---------------下一則---------------  布蘭特原油墜熊市 油金還有得跌2015年07月29日蘋果日報【劉煥彥、陳智偉╱綜合外電報導】 大宗商品市場持續下跌,布蘭特原油周一跟隨西德州原油的腳步步入熊市,近來包括原油淨多單創3年來最大減幅、而全球最大黃金ETF持有的黃金規模也降至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意味原油、黃金價格下檔風險仍持續增加。 布蘭特原油價格昨天在歐洲盤交易時間,最低跌至每桶52.28美元,累計從5月初高點已回檔逾20%,達到市場一般認為步入熊市跌幅要達20%的條件。 黃金需求掉6年新低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統計,避險基金與其他資產管理業者,在截至7月21日的當周,對西德州原油期貨的淨多頭部位銳減28%,是3年來最大減幅,並降至2年低點。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石油與天然氣業務主管賴瑞(Carl Larry)說:「中國股市震盪及原油供給過剩,正在抑制油價走勢,但布蘭特在(每桶)50美元以上還是有支撐,西德州原油在45美元以上也是,這些是重要的避險價位。」 另外,全球最大黃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SPDR Gold Trust,截至上周五所持有的黃金部位已連降7天至2187萬公噸,是2008年9月以來最低。 不僅投資需求銳減,黃金實體需求也驟降至6年新低。路透旗下顧問機構GFMS昨公布最新統計,第2季黃金均價雖下跌7.5%,但全球實體黃金需求仍年減14%至6年新低。 ---------------下一則---------------  綠能後市俏 聚焦3產業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 今年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3.33%,布蘭特油期貨上漲2.06%,綠能指數指數上漲7.4%,顯示替代能源績效相對佳,目前面對油價下跌,及預期美國9月升息,激勵美元轉強,並引發資金從大宗商品基金外流,原物料續弱,顯示全球景氣復甦趨勢持續下,有利於綠能產業後市,看好節能效率、水資源、風能及自動化設備。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全球景氣復甦趨勢持續,大陸2020年後的減排力度,將呈現加速增長態勢,2005∼2020年間的減排平均速率為每年減3.9%,2020∼2030年間減排速率將達到4.4%,衍生出來的投資總額,可持續挹注環保產業成長。 大陸現階段在能源方面,風電、水電、核電等都在努力發展;鄭慧文指出,風電開發的力度會多更一些,目前境內風電產業產品技術與品質已逐步達到,使得風電有機會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後,另一個最有希望走向國際的一帶一路戰略性產業,也將是「中國製造2025」的先鋒,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林我彥認為,綠能環保產業為大陸近年重點扶植的新興產業,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三大戰略產業契合,其中節能、再生技術、環境保護、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相關產業長多趨勢不變;因此選擇直接參與政府加強投資環保,節能、污水處理等環保產業的基金,更能提供投資效益。 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李薇薇強調大陸在經濟轉型架構不變下,持續看好新經濟題材,包括TMT、醫藥、環保等,尤其環保議題更值得留意;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增長的成長股已經在這輪市場恐慌中被錯殺,造成估值新低,值得擇機買入,但對於大宗物資,基建等舊經濟品種,建議持謹慎態度。 ---------------下一則---------------  消費類股 多頭行情燒2015-07-29 07:22:46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http://goo.gl/aeRwbC 今年以來非必需消費股表現突出,在MSCI世界十大產業指數中漲幅僅次於醫療保健股。法人表示,暑假消費潮,銜接9、10月返校消費,以及第4季節慶消費旺季,消費產業多頭行情預期熱鬧登場。 野村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暑期渡假潮來臨,精品產業題材面變得豐富,在季節性效應加持下,相關個股將擁有向上攻堅實力,盤面可關注由渡假人潮所帶動的餐飲、旅館、郵輪、精品等暑假概念產業的表現,近期市場面臨短期修正,可逢回布局基本面佳的消費型產業。 根據券商美林美銀估計,海外營收比重高的個股,2015年企業獲利成長平均獲得12%至14%的挹注,預期美聯儲下半年具升息機會,莊凱倫說明,強勢美元將持續為歐系精品營收及獲利提供上修動能,相關個股投資吸引力大增。 華頓全球時尚精品基金理人高仰遠表示,每年下半年的消費旺季都是從暑假旅遊潮開始,接下來10月還有中國十一長假及光棍節登場,緊接著是歐美國家的感恩節、聖誕節等節慶及中國農曆新年等消費力道挹注,看好下半年精品及消費類股表現。 高仰遠進一步指出,歐美景氣持續復甦,可望強化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動能,刺激中國龐大的消費力道,並驅動精品產業持續成長。綜觀來看,亞洲已成為歐洲精品公司全球銷售成長重心,受惠亞洲消費力道持穩,有利精品業的獲利表現。 展望後市,觀察資金面,永豐主流品牌基金經理人羅嘉德則表示,今年歐洲日本相關基金呈現淨流入趨勢,相對其他熱門產業,精品類股本益比還沒來到金融海嘯前水位,精品消費基金有本益比相對偏低優勢,隨全球經濟仍在復甦軌道上,多數國家仍實行寬鬆貨幣,未來潛力可期。 華南永昌全球精品基金經理人黃欣儀則表示從過去歷史經驗,在消費旺季刺激下,精品類股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建議投資人可在此時分批布局精品基金。投資標的上,羅嘉德指出,昨(28)日公布財報的Gucci營收成長4.6%,優於市場預期的衰退3.2%,Gucci股東開雲集團第2季營收成長逾二成,他看好LV等精品企業財報未來表現。 ---------------下一則---------------  跨國平衡基金 上半年規模增逾25% 2015-07-29 01:46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平衡組合基金績效前5強http://goo.gl/P3M3sc 2015年上半年金融市場經歷希臘債務危機、俄烏地緣政治風險、陸股震盪,加劇股債市波動程度。然而,股債靈活配置的跨國平衡組合基金、多元資產基金,展現能漲抗震實力,深受投資人青睞。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6月底,跨國平衡型組合基金規模逆勢成長25.91%,相較於跨國股票型與債券型組合基金分別減少28.63%與15.29%,顯示兼具收益、成長與抗波動的平衡組合基金,已成為當前日益波動環境下的投資顯學。 德盛安聯四季雙收入息組合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全球景氣持續復甦,加上歐洲、日本與大陸等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維持寬鬆,市場的流動性仍然充沛,提供股債市投資機會。 野村多元資產動態平衡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希臘危機緩解刺激市場信心回升,成熟國家經濟維持復甦且企業獲利展望轉佳,下半年雖仍有美國升息議題干擾,但金融市場多已逐漸反應,因此以多元資產配置而言,調升股票部位為相對加碼的投資建議,成熟股市優於新興股市。 債券部分,黃家珍看好受惠於景氣復甦的公司債展望,尤其是基本面仍強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則採取較分散投資的策略。 宏利亞澳入息成長平衡基金經理人徐志偉指出,股市中的高股息股票能提供投資人參與成長的機會,債市的高債息債券能提供穩定收益;若能以多元資產基金同時投資有穩定配息紀錄,與獲利增長潛力可支持日後股息成長的股票,以及企業債券等多元化資產,就有機會獲取持續性的收益。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黃大展認為,此時不妨聚焦歐洲,因相較於美國市場,歐洲持續量化寬鬆政策,在猛藥刺激下,歐股有可能複製美股經驗,成為下一個潛力爆發市場。 ---------------下一則---------------  陸高收債勇 後市不淡2015-07-29 07:09:14 經濟日報 記者溫子玉�台北報導 雖然中國股市大幅震盪,但中國高收益債卻在人民幣緩步走升的加持下表現平穩,法人表示,此凸顯中國債相對抗震,有機會吸引部分風險偏好較低的資金回流到債券商品,中國高收益債市表現不看淡。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勇徵指出,根據中國人行的數據顯示,6月底境外人士持有的存款資產比去年12月底時減少了2,518.35億元,而股票、債券分別增加578.21億元、925.02億元,顯示債券類投資依舊獲得高度青睞。 而今年以來亞洲高收益債上漲4.97%,相較於美高收的1.03%,表現明顯強勁。德盛安聯目標收益基金經理人許家豪指出,其中,中國占亞高收指數的權重約為五成,在官方政策支撐與利差具吸引力下,能提供價格支撐。 展望後市,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郭世宗指出,隨著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日顯重要,人民幣需求也是與日俱增。 有鑑於人行續行寬鬆,人民幣存款利率極低,因而帶動資金前進收益率較高的中國高收益債,加上中國企業獲利逐步恢復向上動能,更進一步強化投資信心。 另外,陳勇徵也說明,今年以來政策層面為人民幣進入SDR做了很多努力,若人民幣能夠加入貨幣籃子,這意味著IMF成員國,將會自動持有人民幣資產,將會成為IMF的儲備貨幣,顯著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及人民幣跨境貿易的發展。 在股市震盪修正之際,債市可望成為資金避風港,隨著人行降准降息和再下調逆回購招標利率的影響,資金面趨寬鬆,離岸人民幣點心債相對具吸引力,陳勇徵也建議投資人可持續關注中國高收益債券後市態勢。 余鎮文看企業盈餘,目前逾65%的企業上調獲利預期,是2011年第4季以來最高水準。預期中國企業財報將於8月下旬進入發布高峰期,這次財報表現可望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