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最棒的暑假作業!義大利老師出了15項功課,連上班族都想跟著做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68

一名高中老師不要求學生交作業、寫報告,也沒有開一長串枯燥的指定閱讀書單,他告訴他的學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去看看日出、獨自到海邊散步、想想未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在暑假的加持下,將會成為特別的人生魔法。 還記得學生時代仰望天空的感覺嗎?下課後看著那片藍藍的天,溫暖的微風拂過,噴射機在天邊劃出筆直的白線,看著這樣的風景,彷彿什麼願望都能實現。即使開始工作以後已經沒有暑假了,夏天還是會到來,你打算怎麼度過這個最炎熱的季節呢?這名高中老師出的暑假作業,或許可以帶領你開啟不一樣的人生,找回最初的夢想。 卡塔(Cesare Catà)是義大利濱海小鎮費爾默(Fermo)的一名高中老師,他告訴《哈芬登郵報》(Huffington Post)的記者:「夏日的光輝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有種特殊的影響力。」現年33歲、教書7年的卡塔,希望能效法電影《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裡的老師,用特殊的方法教導學生認識自己、體會生命的美好,因此他出了一份特別的暑假作業清單。這份作業被卡塔貼到個人的臉書後,已獲得逾8千多次的分享。 卡塔表示,這份作業的靈感源自於夏天的「魔法」,夏天是充滿夢想的季節,許多人在夏天揮灑汗水、在夏天和戀人吃著同一碗刨冰、在夏天走往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卡塔回憶他的夏天,充滿刺激的運動、浪漫的邂逅、自在的跳舞和自由的夢想,暑假的種種都對他從青年長大成人的過程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學生也能擁有這樣美好的夏日時光。 (圖/Cesare Catà@facebook) (圖/Cesare Catà@facebook) 這份清單裡一共有15項暑假作業,每一項都非常特別,來看看卡塔寫了什麼吧! 1. 偶而在清晨獨自到海岸邊漫步。看看陽光在海面上的倒影,靜下心來思考你生命中熱愛的事物,記得保持開心。 2. 嘗試使用我們這一年中學到的新詞彙。你越能夠表達,代表你思路越清晰。而當你思考的越多,你的心靈越自由。 3. 盡可能多閱讀,但不要因為被強迫而閱讀。夏日讓人想要冒險追夢,而當你開始閱讀,你會感到就像燕子在天空飛翔一樣的自由;閱讀,因為這是你叛離生活常規最好的方式。 (圖/Jonny Green@flickr) (圖/Jonny Green@flickr) 4. 遠離帶給你負面情緒或讓你感到空虛的人事物。請找尋能夠啟發刺激你的事物和能讓你更有內涵,懂你而且欣賞你真實模樣的朋友。 5. 如果感到難過或害怕,請不要擔心。就像生命中其他奇妙美好的事物,夏日有時可能會使你感到困惑不解,這時,請用日記紀錄下你的心情和感受。 6. 跳舞吧!不要在意別人眼光,走向離你最近的舞臺,自己的房間也無妨。隨著夏日的節奏一起舞動,夏天就是該跳舞。 (圖/Miika Silfverberg@flickr) (圖/Miika Silfverberg@flickr) 7. 去看日出吧,一次也好。保持安靜,深呼吸,閉上雙眼,記得思考。 8. 做很多很多運動。 9. 如果你遇到一個讓你讓你神魂顛倒的人,請用最真摯優雅的方式告訴他�她,她懂不懂都沒關係。如果他們不能理解,那他�她可能不是那個對的人,如果成功了,請把握夏日的黃金時光用力相愛吧。(失敗的話可以回到第8點) (圖/Hernán Piñera@flickr) (圖/Hernán Piñera@flickr) 10. 重新看看你在課堂上寫下的筆記,將你學習和讀到的東西,與真實發生的事情做個比較。 11. 像暖陽一樣歡欣,像大海一樣不羈。 12. 不說髒話。當個有禮貌、善良的人。 13. 看部對白令人心碎的電影(英文的話更好)。為了增加你的語言能力和夢想的力量,不要讓電影的結尾只是跑動的工作人員名單,享受暑假的同時,透過電影讓自己像重新活過一次。 14. 不管在陽光絢爛的白天或熱情如火的夜晚,好好想像你想要的生活模式和你的生活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當夏日來臨,去嘗試所有你知道的方法來避免放棄,以及所有能幫助你實現夢想的事物。 15. 最後,當個好人。 除了上述15項作業以外,卡塔也建議大家可以趁著夏天多看幾部電影,例如《真愛挑日子》(One Day)、《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麥迪遜之橋》(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等經典的愛情電影,重新給自己思考和放鬆的時光,找回感受力和夢想的勇氣,帶給自己一些正向的改變。這個夏日,跟著卡塔的15項暑假作業再活一次吧!

在邁入關鍵的40歲之前,你該做的25個練習!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49

進入40歲後,如果還是照著三十幾歲時的那套做法的話,反而是件危險的事,在進入人生下半場前,就該在自我管理、職涯發展、家庭經營、人際關係與財務規畫等方面做好準備。 一、自我管理:主動出擊,避免掉入守成窠臼 步入40歲後,一旦養成守成的心態,就會像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中所說,愈是在乎自己的那塊乳酪(指既有成就),就愈想要緊咬不放,除非做出自我改變,否則沒有一件事情會變好。 1.不以「不能成功,便是失敗」「非黑即白」等二元論方法看待所有問題,多留意、體會灰色地帶的其他可能性。 2.再也沒有比閱讀更好的啟發方式。養成閱讀習慣持續學習,並以「主題式閱讀法」的方式,在某一段時間中集中精神,選定某一領域主題,進行深度學習。 3.思考如何比現在更快速地完成工作,並且成為組織中其他人的模範。 4.以自我檢驗方式,在每一季檢討時,寫下自己做了哪些事、對公司的貢獻為何,藉以了解自我存在的價值。 5.克服不善溝通的毛病,建立聆聽、打探、說明的能力,真誠地關心對方。 6.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以建立「與朋友有相同興趣」的方式,投入新的領域。 7.採取「80%守勢,20%攻勢」原則,面對每天的工作,勇於挑戰新的目標,避免錯失機會後悔不已。 8.在每天例行的工作之外,以周為單位設定一個「令人興奮的目標」,讓自己主動出擊,例如與團隊在短時間內挑戰大型提案。 二、職涯發展:找到強項,建立無可取代的地位 《40歲,好日子才開始》指出,二、三十歲時,是以累積成果為目的的直線型人生,只要發揮個人力量即可;但到了40歲,再也不能一個人埋頭苦幹,而是必須全盤思考未來職涯的發展方向,並將這些累積的成果加以運用,集結身邊眾人的力量,帶領團隊夥伴激發工作幹勁。 9.考量自己的人生優先順序,而不是公司事務性時程表上的優先順序,並寫下自己人生中最想要得到的前三項願望,努力縮小現狀與目標間的差距。 10.不管公司能不能成全自己「想做的事」,也要養成時時思考自己想做的是什麼,並進行規畫執行。 11.培養無人能及的強項,以在某個群體中成為第一為目標,將決勝戰場拉到對自己有利的領域,找出有把握贏的戰場,再一決勝負。 12.不論面對部屬或客戶,都會被期望是個能夠散發自信的人,因此必須培養驅使別人行動的自信。 13.在思考什麼事想做或不想做之前,先搞清楚公司到底希望自己做的是什麼,進而配合、調整。 14.在決定考取證照前,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並拋開想要利用這個資格混口飯吃的想法。 三、家庭經營:分配比重,兼顧工作與家庭 處於人生分水嶺的40歲,在工作上,正面臨上下左右夾擊的中間位置(例如中階主管);在家庭上,則必須肩負起小孩教養、父母看護、夫妻相處等接踵而來的問題,於公於私都被別人所牽絆,可說是身不由己的忙碌時期,過去二、三十歲時,以自我為中心的作為,到了40歲再也行不通,必須在家庭與工作間找到平衡點。 15.牢牢記住太太、小孩、父母的存在,就算工作再忙碌,也要從平常生活中積極努力取悅家人,例如與家人一起外出用餐,或是一年帶全家人去旅行一次。 16.主動控管自己的時間,自行宣布在某時段(例如星期一、二、四晚上)不接受邀約,拒絕無意義的應酬,將更多時間留給家庭。 17.提早對父母看護問題做準備,必要時將父母交給專業看護照顧,避免為看護父母而中斷職涯發展。 18.以周為單位,將工作與家庭生活事先做好比重分配規畫,並將它記錄在行事曆中,在工作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19.將周未時間分段,例如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並在不同時段安排活動,和家人一起共度周末。 四、人際關係:建立關鍵人脈,危急時能拉你一把 有些人表面上看起來朋友很多,但如果都是工作上牽涉到利害關係的人脈,真正遇到困難時,可以幫忙的人其實很少,所以建立工作以外的人脈(例如大學同學、社區同一社團的友人),在受到打擊危險之際,能伸出援手的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20.有效的人脈講求的是重質不重量,因此與其有100位朋友,不如有一位絕對支持你的人,在面臨困臨時,能拉你一把的人。 21.掌握「誰很懂這類事情」的關鍵人脈,在公司內外建立可靠人脈,在不同領域,建立至少3位可以隨時幫忙的人脈,特別是在當部屬有困難時,能夠協助快速找到可以幫忙的人,或是介紹相關有力人士。 22.依親密度將人際關係分成「其他眾人」「粉絲」「認識的人」「友人」「信徒」(例如父母、子女)等5種,協助判斷對方在自己的人脈範疇中屬於何種等級,建立合適的互動模式。 23.重視與年輕一輩的關係,因為這關係與自己的成長密不可分,在組織中,不被後進敬重的人,路只會愈走愈窄,甚至到最後,因為找不到接棒的人,而慘遭資遣。 五、財務規畫:評估風險,及早與金錢打交道 正確的金錢觀與財務規畫,可以幫助身心發展。《關鍵40歲》認為,要和錢好好地打交道,因為再也沒有比它更值得信賴的「好傢伙」了,相反地,若與它反目成仇,它絕對會成為最讓人束手無策的難題。 24.不要老想著刪減生活所需預算,而應想辦法增加收入,努力投資理財,或是從事兼職「腳踏兩條船」,選擇平行發展第二項事業。 25.謹慎評估風險承受度,不要投資會使你晚上睡不覺的標的,投資行動要符合「資產配置」「定期定額」及「買進持有」三項原則。

婚前婚後必須想清楚28件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52

婚前婚後必須想清楚28件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0 inShare SHAREBAR (書摘�知識家)《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的作者趙慈慧和江文賢指出:「真正的親密,是在相處中能夠做自己而不必虛假,並容許別人也能如此,容許對方與你意見不同時,不去說服、糾正或改變對方。當一個人有能力面對自己、探索自己,不逃避自己的黑暗面時,也就能對所愛的人無所隱藏的做自己。」 改善兩人之間的幸福,讓相愛甜蜜、相處也容易,透過這28個魔法能力。 魔法1:想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責任多半在自己 常常有人對女人說,只要找對男人、嫁對老公,就一切都沒問題,其實這正是問題的來源之一,這樣的想法是將自己的幸福依託在別人身上,期待別人成為我們生命的拯救者,一個人幸不幸福,責任多半都在自己。 魔法2:婚前就要想清楚,未來想有什麼樣的人生 兩人開始交往後,兩人的關係漸漸從「我」走向「我們」,婚前就要開始想像未來各種的可能,談戀愛跟婚姻本來就不一樣,前者還處在兩人「互相吸引」的階段,後者則是進入了「共同經營」的階段,個人的生活作息與習慣都會互相影響,婚前要做好各種諮詢與討論,才知道是否真正適合彼此。 魔法3:婚前就要讓他看到真正的我 許多人往往在交往時,為了配合另一半而隱藏了真正的自己,但是婚後再也無法隱瞞,才會讓人有種「為什麼他跟婚前都不一樣」的想法,但其實自己往往也不知道,自己婚前跟婚後其實也已經差了很多。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婚前跟婚後都作真正的自己,以自己真實的面貌吸引欣賞自己特質的人,就更能清楚了解自己是誰,彼此期望的落差也會比較小。 魔法4: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才剛交往沒多久便步入婚姻的男女往往冒著比一般人更大的風險,因為交往時間過短的關係,讓彼此沒有真正地好好了解對方,只有當兩人都能真正了解對方,才知道彼此適不適合。 魔法5:婚前就要聊婚後生活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指出:「如果彼此都想走入婚姻,那麼是不是已經談過未來兩個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兩個人共同的生活,不是過去單身或是跟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只要是兩個人能想到的、關心的、在乎的事都可以談,而且談得愈具體愈好」。 婚前的兩個人就要好好策劃婚後的生活,才知道彼此想法的不同。 魔法6:我愛你,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交往中的兩個人除了是彼此雙方最親密的男女朋友之外,最好也是彼此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爭吵的時候也為對方著想,並且能夠像好朋友一樣,將心裡所想的,毫無保留的跟另一半分享。 魔法7:愈獨立自主,愈有能力經營婚姻 問問自己:自己與對方是否都已經經濟獨立?有些人即使出了社會好幾年,還是吃家裡、住家裡。除了經濟獨立之外,是否在精神與情感上也能夠獨立?是不是還需要仰賴父母替自己做決定? 當你愈能夠獨立自主,就愈有能力經營一段美好的婚姻。 魔法8:有相近的價值信念,能一起分享實踐 別試圖強迫另外一半陪自己做他不想做得事,兩人若有相近的價值信念,才能一起分享與實踐。宗教信仰、生活習慣、興趣嗜好等等,這些都會彼此影響。 除了以上這些,兩人是否有共同的目標,共同一起往某個方向前進?在選擇對象、考慮結婚的同時,更要考慮到兩人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是否相近。 魔法9:彼此都需要重新認識對方 時至今日,過去傳統的兩性觀念,在現今的這個世代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男人往往被要求要堅強果敢,女人則被要求要溫柔體貼,同時,兩人的角色也往往不一定是男主外、女主內,兩人彼此認識的同時,還需要溝通彼此的想法,確定你期待的與對方期待的是否一致。 魔法10:婚姻需要權力對等、彼此尊重 作者趙慈慧和江文賢指出:「男人其實很好懂,只要女性能明確告訴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讓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他是重要的。」 女人只要經常肯定和感謝男人做的,男人就會做更多。 魔法11:女人要當男人最好的朋友 大多數男人最好的朋友還是女朋友,女人往往有一群女性好友,但男人最好的好友往往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女性也可以當男人最好的朋友,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夫妻之間有深厚的情誼,能更強化彼此的關係。 魔法12:接受彼此的不一樣 兩人相處可以很相近,也可以差距甚遠,最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想法,明白對方與自己所想的有什麼不同。當兩個人都更了解彼此相法時,遇到衝突才能夠更加包容與化解衝突。 魔法13:掌握黃金三分鐘,吵架也能吵出好感情 在兩性關係中,適度的爭吵有時候是必要的,短暫的摩擦有助於讓婚姻更長久。好的衝突多半是建設性的爭吵,彼此都願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較為溫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兩人之間的爭吵往往前三分鐘就能夠知道此次爭吵是否有效。 魔法14:總是重複衝突模式?換個新反應吧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指出:「人在進入衝突時,最特別的是情緒會被勾起,一旦情緒被勾起來,就會有許多自動化的反應,不是經過大腦思考,而是一種直覺性的情緒反應」。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是: 一、觀察彼此的互動 二、跳脫原本的互動模式 三、了解自己被勾起什麼情緒 過去的情緒往往會在某些爭吵中激發,很可能是來自於過去的回憶與經驗,一旦被碰到某些地雷就會瞬間爆炸,只有透過了解自己過往的情緒與經驗,才能逐漸解決這個問題。 魔法15:跟無法改變的問題和平共處 兩人關係之間,在某些地方很可能表現的完全不同,例如先生喜歡早睡、太太則喜歡晚睡,面對這種無法改變的問題要試著找出彼此的相處之道。 生活習慣往往是交往後期或婚姻當中最先面臨的問題,解決辦法便是先辨認某個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或是無法解決的,若是雙方都能彼此調整自己、適應對方,就比較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和平共處。 魔法16:拆解婚姻四大地雷 婚姻最常見的四個衝突:金錢分配、家務分工、親子教養、婚姻相處。 婚姻中最常見的衝突大部分都來自於這四個衝突,兩人雙方彼此都需要好好溝通,找出最適合兩人的相處模式。例如親子教養方面,一定會有來自於兩人雙方小時候成長家庭所持有的觀念差異。 魔法17:放慢腳步,別急著離婚 作者趙慈慧和江文賢說:「受傷的一方和外遇的一方,如果都能各自思考問題發生的原因,而且把話講出來,就有可能進入理性的討論,有較多的理解和諒解」。 不只結婚需要準備,離婚也需要給彼此一段緩衝期,尋找雙方是否有可能修復關係的機會。 魔法18:先為新傷止血,再為舊傷敷藥 只有當兩個人都願意為了彼此的關係再重新試一次,才有機會進入重建的階段。若是雙方一直無法彼此信任、重新嘗試,那麼很可能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走向分離。 重新取得信任,是兩性關係中產生裂痕後,重建的第一步。 魔法19:別挑戰他跟父母過於緊密 男女雙方結婚後或交往中,都免不了要面臨婆媳關係,每個人小時面臨的成長環境不同,可能與父母衍伸出較親密的情感或特殊的相處模式,學習包容對方與家人的相處模式,別試著挑戰對方與父母過於親密的關係。 魔法20:從覺察自己跟父母的關係來解套婆子媳三角關係 面對婆媳關係我們會有的反應,有時候是來自於自己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例如忌妒自己小時候為什麼媽媽總是特別偏愛年紀較小的妹妹,可能會反應在忌妒為什麼先生總是跟母親有較好的關係。 透過察覺自己的內心有助於改善面對婆媳關係時的反應。 魔法21:製造機會換位子坐坐看 兩人爭吵時,若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能夠讓彼此的情感更融洽。人是因為處在自己的位置或角色中,才會有某種堅持或執念,但對方的立場往往跟我們不同,如果能夠換個位子坐坐看,或許就能體會對方的難處。 要改變另一方沒有那麼快,但可以重調整自己開始。 魔法22:學習性愛智慧,使情慾源源不絕 性關係是經營兩性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了解彼此在性行為上的差異與性慾上的差異,將自己「想要的」與對方「不想要的」視為同等重要,才能夠讓彼此的性關係更加美滿。 面對對方的性需求,不能只有逃避,這樣做通常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跟另一半的互動才是對彼此負責任的表現。 魔法23:把枕邊人當親密盟友 兩人之間的性關係,除了要彼此體諒之外,若能夠將對方當成自己的親密盟友,了解彼此的性需求、彼此分享,要助於提昇彼此的感覺和欲望。 例如經常醞釀和期待、多安排不同的親密約會、自發性的取悅彼此等等,都是讓彼此感情加溫的好方式。 魔法24:開發兩人不同面向的親密感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裡有談到,「人的情感和需求是多面向的,在關係裡也是一樣,如果夫妻能夠了解和滿足彼此的需求愈多,親密感自然會愈深」。 不管是肢體上、情緒上、休閒上、社交上等等,多培養雙方之間的親密感,都有助於情感的提昇。 魔法25:學習五種愛的語言 學習這五種愛的語言,有助於讓雙方的愛情更有活力: 一、肯定的言詞 二、精心的時刻 三、接受禮物 四、服務的行動 五、身體的接觸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與人親近,兩人之間如果能常常表達需要對方的愛語,便能夠添加更多愛的情愫。 魔法26:尊重另一半「就是跟自己不一樣」    男女雙方先天上有很多的不同,無論是在細膩度、思考上、想法上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尊重對方跟自己不一樣便是尊重自己的另一半。 學習體諒彼此才能夠讓彼此的感情更好。 魔法27:培養面對衝突和修復關係的四個能力   婚姻或男女關係中,兩人面對衝突的能力往往是決定婚姻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四個關鍵便是: 一、學會睬煞車 二、暫時緩一緩 三、事後進行修補 四、持續對兩人感情帳戶進行愛的存款 這四個能力都能夠有效地暫緩或化解衝突,同時在衝突過後,別忘了持續進行愛的存款,這意謂著你可以買點小禮物或幫忙做點家務,做對方想做的事或分擔對方的責任,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與善意。 魔法28:自我狀況愈好,婚姻關係就愈好 「自我狀況良好,是指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立場和內在需求,希望對方來滿足自己什麼,而自己又能滿足自己什麼,愈清楚自己就愈能掌握自己的情感情緒,而不是掌控別人手裡,隨著別人起起伏伏,乞求別人的憐愛給予,」《當我越自在,我?

婚前婚後必須想清楚28件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55

婚前婚後必須想清楚28件事�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改善兩人之間的幸福,讓相愛甜蜜、相處也容易,透過這28個魔法能力。 魔法1:想擁有美好的親密關係,責任多半在自己 常常有人對女人說,只要找對男人、嫁對老公,就一切都沒問題,其實這正是問題的來源之一,這樣的想法是將自己的幸福依託在別人身上,期待別人成為我們生命的拯救者,一個人幸不幸福,責任多半都在自己。 魔法2:婚前就要想清楚,未來想有什麼樣的人生 兩人開始交往後,兩人的關係漸漸從「我」走向「我們」,婚前就要開始想像未來各種的可能,談戀愛跟婚姻本來就不一樣,前者還處在兩人「互相吸引」的階段,後者則是進入了「共同經營」的階段,個人的生活作息與習慣都會互相影響,婚前要做好各種諮詢與討論,才知道是否真正適合彼此。 魔法3:婚前就要讓他看到真正的我 許多人往往在交往時,為了配合另一半而隱藏了真正的自己,但是婚後再也無法隱瞞,才會讓人有種「為什麼他跟婚前都不一樣」的想法,但其實自己往往也不知道,自己婚前跟婚後其實也已經差了很多。 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婚前跟婚後都作真正的自己,以自己真實的面貌吸引欣賞自己特質的人,就更能清楚了解自己是誰,彼此期望的落差也會比較小。 魔法4: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別人說最好的」 才剛交往沒多久便步入婚姻的男女往往冒著比一般人更大的風險,因為交往時間過短的關係,讓彼此沒有真正地好好了解對方,只有當兩人都能真正了解對方,才知道彼此適不適合。 魔法5:婚前就要聊婚後生活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指出:「如果彼此都想走入婚姻,那麼是不是已經談過未來兩個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兩個人共同的生活,不是過去單身或是跟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只要是兩個人能想到的、關心的、在乎的事都可以談,而且談得愈具體愈好」。 婚前的兩個人就要好好策劃婚後的生活,才知道彼此想法的不同。 魔法6:我愛你,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交往中的兩個人除了是彼此雙方最親密的男女朋友之外,最好也是彼此的好朋友,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爭吵的時候也為對方著想,並且能夠像好朋友一樣,將心裡所想的,毫無保留的跟另一半分享。 魔法7:愈獨立自主,愈有能力經營婚姻 問問自己:自己與對方是否都已經經濟獨立?有些人即使出了社會好幾年,還是吃家裡、住家裡。除了經濟獨立之外,是否在精神與情感上也能夠獨立?是不是還需要仰賴父母替自己做決定? 當你愈能夠獨立自主,就愈有能力經營一段美好的婚姻。 魔法8:有相近的價值信念,能一起分享實踐 別試圖強迫另外一半陪自己做他不想做得事,兩人若有相近的價值信念,才能一起分享與實踐。宗教信仰、生活習慣、興趣嗜好等等,這些都會彼此影響。 除了以上這些,兩人是否有共同的目標,共同一起往某個方向前進?在選擇對象、考慮結婚的同時,更要考慮到兩人彼此的想法與價值觀是否相近。 魔法9:彼此都需要重新認識對方 時至今日,過去傳統的兩性觀念,在現今的這個世代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男人往往被要求要堅強果敢,女人則被要求要溫柔體貼,同時,兩人的角色也往往不一定是男主外、女主內,兩人彼此認識的同時,還需要溝通彼此的想法,確定你期待的與對方期待的是否一致。 魔法10:婚姻需要權力對等、彼此尊重 作者趙慈慧和江文賢指出:「男人其實很好懂,只要女性能明確告訴他做什麼,他就會做什麼。讓他知道,他是被需要的,他是重要的。」 女人只要經常肯定和感謝男人做的,男人就會做更多。 魔法11:女人要當男人最好的朋友 大多數男人最好的朋友還是女朋友,女人往往有一群女性好友,但男人最好的好友往往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女性也可以當男人最好的朋友,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夫妻之間有深厚的情誼,能更強化彼此的關係。 魔法12:接受彼此的不一樣 兩人相處可以很相近,也可以差距甚遠,最重要的是了解對方的想法,明白對方與自己所想的有什麼不同。當兩個人都更了解彼此相法時,遇到衝突才能夠更加包容與化解衝突。 魔法13:掌握黃金三分鐘,吵架也能吵出好感情 在兩性關係中,適度的爭吵有時候是必要的,短暫的摩擦有助於讓婚姻更長久。好的衝突多半是建設性的爭吵,彼此都願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較為溫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兩人之間的爭吵往往前三分鐘就能夠知道此次爭吵是否有效。 魔法14:總是重複衝突模式?換個新反應吧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指出:「人在進入衝突時,最特別的是情緒會被勾起,一旦情緒被勾起來,就會有許多自動化的反應,不是經過大腦思考,而是一種直覺性的情緒反應」。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便是: 一、觀察彼此的互動 二、跳脫原本的互動模式 三、了解自己被勾起什麼情緒 過去的情緒往往會在某些爭吵中激發,很可能是來自於過去的回憶與經驗,一旦被碰到某些地雷就會瞬間爆炸,只有透過了解自己過往的情緒與經驗,才能逐漸解決這個問題。 魔法15:跟無法改變的問題和平共處 兩人關係之間,在某些地方很可能表現的完全不同,例如先生喜歡早睡、太太則喜歡晚睡,面對這種無法改變的問題要試著找出彼此的相處之道。 生活習慣往往是交往後期或婚姻當中最先面臨的問題,解決辦法便是先辨認某個問題是可以被解決的或是無法解決的,若是雙方都能彼此調整自己、適應對方,就比較容易解決這個問題、和平共處。 魔法16:拆解婚姻四大地雷 婚姻最常見的四個衝突:金錢分配、家務分工、親子教養、婚姻相處。 婚姻中最常見的衝突大部分都來自於這四個衝突,兩人雙方彼此都需要好好溝通,找出最適合兩人的相處模式。例如親子教養方面,一定會有來自於兩人雙方小時候成長家庭所持有的觀念差異。 魔法17:放慢腳步,別急著離婚 作者趙慈慧和江文賢說:「受傷的一方和外遇的一方,如果都能各自思考問題發生的原因,而且把話講出來,就有可能進入理性的討論,有較多的理解和諒解」。 不只結婚需要準備,離婚也需要給彼此一段緩衝期,尋找雙方是否有可能修復關係的機會。 魔法18:先為新傷止血,再為舊傷敷藥 只有當兩個人都願意為了彼此的關係再重新試一次,才有機會進入重建的階段。若是雙方一直無法彼此信任、重新嘗試,那麼很可能就會讓彼此的關係走向分離。 重新取得信任,是兩性關係中產生裂痕後,重建的第一步。 魔法19:別挑戰他跟父母過於緊密 男女雙方結婚後或交往中,都免不了要面臨婆媳關係,每個人小時面臨的成長環境不同,可能與父母衍伸出較親密的情感或特殊的相處模式,學習包容對方與家人的相處模式,別試著挑戰對方與父母過於親密的關係。 魔法20:從覺察自己跟父母的關係來解套婆子媳三角關係 面對婆媳關係我們會有的反應,有時候是來自於自己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例如忌妒自己小時候為什麼媽媽總是特別偏愛年紀較小的妹妹,可能會反應在忌妒為什麼先生總是跟母親有較好的關係。 透過察覺自己的內心有助於改善面對婆媳關係時的反應。 魔法21:製造機會換位子坐坐看 兩人爭吵時,若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能夠讓彼此的情感更融洽。人是因為處在自己的位置或角色中,才會有某種堅持或執念,但對方的立場往往跟我們不同,如果能夠換個位子坐坐看,或許就能體會對方的難處。 要改變另一方沒有那麼快,但可以重調整自己開始。 魔法22:學習性愛智慧,使情慾源源不絕 性關係是經營兩性關係中很重要的一環,了解彼此在性行為上的差異與性慾上的差異,將自己「想要的」與對方「不想要的」視為同等重要,才能夠讓彼此的性關係更加美滿。 面對對方的性需求,不能只有逃避,這樣做通常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跟另一半的互動才是對彼此負責任的表現。 魔法23:把枕邊人當親密盟友 兩人之間的性關係,除了要彼此體諒之外,若能夠將對方當成自己的親密盟友,了解彼此的性需求、彼此分享,要助於提昇彼此的感覺和欲望。 例如經常醞釀和期待、多安排不同的親密約會、自發性的取悅彼此等等,都是讓彼此感情加溫的好方式。 魔法24:開發兩人不同面向的親密感 《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裡有談到,「人的情感和需求是多面向的,在關係裡也是一樣,如果夫妻能夠了解和滿足彼此的需求愈多,親密感自然會愈深」。 不管是肢體上、情緒上、休閒上、社交上等等,多培養雙方之間的親密感,都有助於情感的提昇。 魔法25:學習五種愛的語言 學習這五種愛的語言,有助於讓雙方的愛情更有活力: 一、肯定的言詞 二、精心的時刻 三、接受禮物 四、服務的行動 五、身體的接觸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與人親近,兩人之間如果能常常表達需要對方的愛語,便能夠添加更多愛的情愫。 魔法26:尊重另一半「就是跟自己不一樣」    男女雙方先天上有很多的不同,無論是在細膩度、思考上、想法上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尊重對方跟自己不一樣便是尊重自己的另一半。 學習體諒彼此才能夠讓彼此的感情更好。 魔法27:培養面對衝突和修復關係的四個能力   婚姻或男女關係中,兩人面對衝突的能力往往是決定婚姻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這四個關鍵便是: 一、學會睬煞車 二、暫時緩一緩 三、事後進行修補 四、持續對兩人感情帳戶進行愛的存款 這四個能力都能夠有效地暫緩或化解衝突,同時在衝突過後,別忘了持續進行愛的存款,這意謂著你可以買點小禮物或幫忙做點家務,做對方想做的事或分擔對方的責任,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與善意。 魔法28:自我狀況愈好,婚姻關係就愈好 「自我狀況良好,是指清楚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樣的立場和內在需求,希望對方來滿足自己什麼,而自己又能滿足自己什麼,愈清楚自己就愈能掌握自己的情感情緒,而不是掌控別人手裡,隨著別人起起伏伏,乞求別人的憐愛給予,」《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書裡提及。 當你愈對自己感到自在,跟別人的關係也愈自在,而且更能夠尊重兩人彼此的差異,不會試圖改變對方,接納對方的自我,並且持續跟對方互動接觸,建造愛的關係。

40歲起,簡單過生活,到了40歲你該知道的七件事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48

40歲起,簡單過生活,到了40歲你該知道的七件事 5 十月 2014 心理勵志, 書籍導讀, 生活風格 知識家編輯部 40_years_old_life 《40歲起,簡單過生活》的作者金子由紀子指出:「年輕就像冰淇淋上的配料。吃完上面的巧克力或水果後,就只剩下冰淇淋。年輕這個配料,過了20歲、30歲便如夢幻泡影,40歲的你,就得完全憑冰淇淋本身決勝負。」 四十歲時,人生才過一半呢,但生活卻已起了莫大的變化,已經不再年輕,也可能已經有了小孩,到了40歲你該知道的這七件事。 一、四十歲以後,過簡單自在的生活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而選擇的結果形成目前的生活狀態。女性人生中最大的選擇,不外乎: 1、職業 2、結婚 3、生產 不過,二十歲、三十歲時是否選擇這些,以及選擇的結果會如何,到了四十歲時才看得出結果。 *為了將來不後悔,請趁早盤點 思考:二十歲、三十歲所累積的結果,正是四十歲的自己。 二、「一身輕」的四十歲,多自在 金子由紀子指出:「減少東西,就會幾少煩惱,用『減法』原則來生活,安排人生的優先順位、將想清理掉的事物列表出來,今後的人生,就會起偌大的變化!」 減法生活的兩個訣竅: 1、安排人生的優先順位 四十歲後時間變得更不夠用,要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如果是個上班族,還要避免工作出狀況,此時安排優先順位變得更重要,是否要承接過多的工作,讓自己應接不暇,要考慮清楚。 2、將想清理掉的事物列表出來 四十歲後,不要買自己不是很喜歡的東西,將不要的東西丟了,當你過一個越簡單的生活,就會覺得越輕鬆,當你留在身邊的東西都是自己喜歡的,就會突然發現,其實自己也不需要留太多東西。 三、四十歲以後,宅在家的時間很重要 四十歲起,在家的生活變得很重要,因此自己的居家環境是否會讓你想多看一點,得能夠讓人舒服才行。盡量不要有多餘的東西,務必確保有空間能夠享受興趣、能夠完成家事。 能夠放鬆地一邊聽音樂、一邊喝茶看書,才能夠聊癒一整天下來的疲憊! 金子由紀子提出了兩個整理現有物的方法 方法一:找出「並非真正喜歡的東西」以及「有沒有都無所謂的東西」 方法二:不買收納家具 整理家中環境以容易打掃、容易整理為目標,也不是東西越少越好,而是只留下真正需要有用的東西。 四、四十歲起,只擁有「喜歡的東西」 我們每天使用的東西造就了我們的生活,確認什麼東西該買以及什麼東西不該買,不要買進一些無聊的東西,造成無聊的自己。四十歲起,只擁有「喜歡的東西」,當每一樣東西都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你就會發現發現,「真正喜歡的東西」其實並沒有想像得多。 五、四十歲,人際關係大整理 四十歲後的友情,關鍵在於「共感」與「淨重」,如果你新認識一個人,覺得「那人真不錯!」,那就主動和對方認識當朋友吧。不論到幾歲,都能交到朋友的,只是這時候的「關係」,已經和年輕時代不太一樣了! 六、四十歲起,「時間」比什麼都重要 《40歲起,簡單過生活》金子由紀子說「四十歲的每一天都不是綵排,都是正式演出。不但不能重來,就算重來也太浪費,時間沒那麼多!勇於探索未知的世界,用美妙的時光來犒賞自己吧!」 一個人年紀越大,越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到了四十歲後,與其買點東西犒賞自己,不如給自己「時間」,時間不像東西一樣會留下來,把多一點的時間給自己,做自己想做得事。 七、四十歲,健康總整理 年輕時,覺得年輕真好、年輕就是本錢,可以去做任何想做得事,四十歲以後,雖然還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身體卻不如年輕時那樣好,再美好的夢想與計畫,沒有了健康都是白搭! *四十歲後,要做好預防,進行健康檢查,注重自己的飲食,後面的生活才能更隨心所欲。

認真其實就是「當真」──做什麼像什麼

2015年08月16日
公開
21

認真其實就是「當真」──做什麼像什麼 18 六月 2015 心理勵志 高寶書版 11245814233_a816a42c23_z 凡事全力以赴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懷才不遇的。因為只有極少數人對自己的工作和收入狀況感到滿意。」 也有人說:「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這種事,就算有,大多也是自己造成的,因為無法展現才能本身就是自己能力不足,要怪只能怪自己。」 這兩種說法我基本都同意,只是大家除了不滿和牢騷外,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人能「懷才而遇」,甚至「不才而遇」?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有個自以為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一直無法獲得上司的重用,由於不能得志,他頻頻換工作,心情非常沮喪。他去請教牧師,想要知道為何上帝對他如此不公。 牧師為了安撫年輕人的情緒,便帶他到庭園散步,一邊走一邊聊。經過一堆石頭時,他們停了下來,牧師隨便撿起一塊小石子,扔在石頭堆上,問年輕人:「你能找到剛扔出去的那塊石子嗎?」 「不能。」年輕人面有難色地搖搖頭。 牧師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來,扔到石頭堆上,又問:「你能找到我剛才扔出去的金戒指嗎?」 「能。」年輕人一下子就找到了金戒指。 「你現在明白了嗎?」年輕人低頭想了一下,興奮地回答:「我明白了。」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當我們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時,先不要責怪別人,不要怨沒遇到伯樂,要反問自己:你有放對位置嗎?你有把握時機嗎?你有好的態度嗎?你想成為人上人,但你願意吃得苦中苦嗎? 不管別人怎麼摸魚,一樣認真捕魚 網路流傳一則故事: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柯林.鮑威爾回憶他在汽水廠抹地板時的經驗,以下是原文: 有人對我講三個掘溝人的故事。 一個持著鏟子說他將來一定會做老闆。 第二個抱怨工作時間長,報酬低。 第三個只是低頭挖溝。 過了若干年,第一個仍在持著鏟子;第二個虛報工傷,找到藉口退休。第三個呢?他成了那家公司的老闆。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不管你做什麼,總有人在意你。 所以我打定主意,要做個最好的抹地工人。 有一次,有人打碎了五十箱汽水,弄得滿地都是黏乎乎的棕色泡沫。我很生氣,但還是忍著性子抹乾淨地板。過了不久,工頭對我說:「你抹地板抹得真乾淨。」 第二年我被調往裝瓶部,第三年晉升為副工頭。 以後我始終緊記這個道理:凡事全力以赴,總有人在意的。沒錯,人會幫助自己所在乎的人,也會在乎那些對事情在乎的人。 你為別人做的,其實是為自己做的 每次有學生問,「應徵工作時,要注意些什麼?」我通常都會反問他們:「如果你是老闆,你會要什麼樣的員工?」 我發覺現在的年輕人對待遇、福利、獎金等等都很會計算,也很計較,他們關心有沒有好前途,有沒有好收入,有沒有好的升遷機會,卻很少人關心自己要怎麼認真做好那份工作。 他們不知道嗎?除非能把那份工作做好,否則又怎麼可能有好的升遷,沒有好的升遷又怎麼能有好的收入,有好的前途呢? 有人說:「我何必為老闆賣命?」此觀念大錯特錯,所有努力「都是為自己」。要想脫離懷才不遇,我建議大家,每天逼自己做一點不想做的事。因為好做的事,大家搶著做,你的努力不容易被發現;不如逆向思考,做一些別人不願做的事,相信我,凡事全力以赴,總有人在意的。 你認真,別人就把你當真。認真其實就是「當真」──做什麼像什麼。 例如:有兩個人在打掃,第一個人只拿掃把、抹布隨便亂甩幾下,相對的,第二個人掃地時,把角落和櫃子底下都掃得乾乾淨淨,把窗戶擦得亮晶晶,室內打掃得一塵不染,從這小細節就可以看出,一個人認真與否。 記住,不管別人怎麼混水摸魚,一樣認真捕魚。 今天你工作努力認真,有些好機會,可能就降臨在你身上。今天你是做業務員的,對客戶認真,有訂單可能就想到你。今天你對朋友認真,你對家庭認真,你對感情認真,那麼每個人就把你當真。 以上內容由高寶書版授權刊登,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優秀,從你忽略的小事開始》

動物園小志工解說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13

8/15星期六上午9點至12點新竹動物園要辦個闖關遊戲活動,有機會讓大家回來試試身手,要請小志工們在各個關卡定點解說 ,有4個關卡需解說的動物有水牛、浣熊(長鼻&北美)、家兔、鵜鶘、伊蘭羚羊、孔雀, ---------------------------------------------------------- 8/15(六)動物園闖關遊戲小小志工集合時間地點通知~~ 時間: 8/15(六)早上9:20 集合地點:遊客中心前(會有中華大學學生在那等) 另外活動時間會到12點,下午也還會有一場,有興趣的小朋友及家長可以當日再向中華大學大哥哥大姐姐們報名,謝謝! 活動內容詳附加檔海報~~~~ 長臂猿,哺乳綱靈長目的一科,即小型猿類。產於亞洲,無尾,手腕關節靈活,擅於作手臂渡越的動作,動作快速靈巧。體型瘦而輕巧,是最小也最會在樹枝間盪來躍去的猿類。在樹林中有空中飛人、森林特技家之稱。 頭體長44~64公分,體重約5.9公斤,是類人猿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四肢的趾均長,適合抓握攀爬,在樹枝間行動敏捷。壽命25~30年。雜食性,以水果、樹葉、花苞、果實、昆蟲、鳥蛋等為食。 日行性、樹棲性動物,生活於熱帶及亞熱帶的雨林或密林裡。其分布範圍東起中國雲南、海南省,西至印度阿薩姆邦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棲地形態從一般熱帶雨林至常綠闊葉林不等,海拔範圍可至2700公尺。一般在棲息在離地面30公尺的樹上,也是猿類唯一睡覺不搭窩的,都佔樹枝,牠的家庭觀念很強。 一生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樹上活動,利用強壯的雙臂在樹枝間靈活行動,是唯一經常使用雙臂「盪 躍」方式移動的靈長類。長臂猿也是靈長類中除了人以外唯一能直立行走的動物,在地上行走時身體與地面幾乎垂直,雙臂高舉以維持身體平衡。長臂猿個性活潑好動,遇到不喜歡的人會將屁股朝向對方。 牠們是猿類之中唯 一行「一夫一妻」制的動物,通常行以家庭為單位的群居,成員包括一雄一雌及其幼仔,待幼仔長大後,雙親就會將之逐出其勢力範圍。由於幼仔出生時體毛稀少, 母猿會將雙腿彎曲,把幼仔抱在腿腹之間取暖。 長臂猿領域性很強,而牠們的叫聲即為了宣示其勢力範圍。牠們極喜愛喧嘩吵鬧,自清晨即開始尖聲大叫,天氣轉變 時叫聲更大。若有一猿群進入另一猿群的地盤,兩個群便會相對叫喊,以確定彼此的地界。成年的同性個體間則敵意很強。善於吼叫,聲音宏亮有力,音調為“毆”的連續音,由慢轉為急快,時間持續良久。有時候,同種之間會同時鳴叫,作為族群之間的一種聯繫。牠的喉嚨有無毛氣囊,會發出叫聲牠的叫聲可表達牠的感情和劃分領域,可在清晨聽到嗚~~嗚的叫聲,很大聲,牠的叫聲可綿延數公里,古時,唐朝詩人李白曾將長臂猿的叫聲用一首詩來形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從這首詩來分解即可了解長臂猿的叫聲可遠播好幾公里。 天性不近水,不會游泳。不會築巢,白天 活動覓食,夜間則於隱蔽的樹林中成小群坐在樹枝上休息。長臂猿怕水所以我們以水做隔離,牠很愛乾淨,排泄都在岸邊進行,自己處理很乾淨,牠的智商和我們人類非常接近,有人說牠就是人類的祖先。 ------------------------------------------------------- 家兔是指已經被人類馴化了的兔子,一般認為它們是由穴兔所馴化而來。其溫順的性格也可用來當做寵物,家兔也是一種常見的實驗用動物。 家兔來源於野生的穴兔,這種動物大約在3000年前從西班牙擴散至地中海的各個島嶼。雖然同岩兔相比,家兔的耳朵更長尾巴更短。世界各地的家兔都起源於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和法國等地。1859年家兔從英國被帶入澳大利亞,因為當地植物資源豐富而又沒有天敵,部分逃到戶外的家兔成為了野兔,再加上兔子的繁殖力本來就很高結果造成了其數量激增 大型的家兔如公羊兔,體重可達8千克。而體型較小的荷蘭侏儒兔,成年時的體重還不到1千克。家兔是體溫恆定的哺乳動物,正常體溫為39℃,脈搏為每分鐘250次。大約在6個月內達到性成熟,妊娠期約30天,每年最多可產6胎,每胎最多產4隻,一對家兔一年最多可產下20多隻幼仔。平均壽命約為8年,最長則可達15年。 家兔上唇分裂,稱為兔唇,因而常暴露出上門齒。家兔前肢短,肘部向後彎曲,前爪有5趾。後肢長而強壯,膝部向前彎曲,後爪4趾,第一趾退化,善於奔跑和跳躍。家兔全身被毛,它的毛髮由柔軟的絨毛、堅硬的針毛和唇部附近敏感的觸鬚構成。剛生下來的幼兔沒有毛髮,一個月後長出乳毛,大約3個月後脫去乳毛長出新毛,4個至半歲左右再次換毛,這次換毛可視為家兔成年的標誌。 得益於外突的眼球,家兔單隻眼睛的水平視覺範圍約為192°,垂直範圍180°。鼻子前面30°左右的範圍內能產生立體感,但這其中距離鼻尖10里左右的範圍內為兩眼都不能看到的盲點。不過兔子唇部附近的觸鬚非常敏感,可以用來探知食物及障礙物的存在。相較於家兔廣闊的視覺範圍,它的視覺深度以及辨別近處物體的能力並不高,辨別顏色的能力也頗為糟糕。 家兔聽覺敏銳,家兔能分辨出大約3分貝左右的聲音。大多數的家兔品種都有一雙大耳朵,這對耳朵可以根據聲音來源的方向進行轉動。在家兔的鼻腔中分布著大約1億個嗅覺細胞,它敏銳的嗅覺主要用來分辨不同個體的同類或是其他生物。類似於人類,家兔也能品嘗出酸、甜、苦、鹹,其數千個味覺細胞主要分布在口腔和喉頭內。 雄性家兔同雌性相比,頭部更大,胸部肌肉更厚實。草食性的兔子膽小、敏感。容易被外界驚動,白天時活動量小,通常以靜臥休眠為主。而夜晚則相對活躍,大部分的進食和飲水活動也都是發生在晚上。家兔會用各種動作同同類進行交流,例如它們原地跳躍時是愉悅的表現,用腳尖站立則是危險、警告或是生氣的表現。家兔後腿肌肉發達,通常是用跳躍而不是奔跑的方式快速前進,其跳躍速度大約為每秒15至20米。家兔白天所排的糞便,大多是堅硬乾燥的顆粒狀,這是因為晚間進食較少。

如何與同事相處?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10

如何與同事相處? 我創辦公司二十年,和至少五百名同事一起工作過,其間有各種滋味,但整體而言,我為自己曾與這些同事共事而感到驕傲。以下總結若干與同事相處的規則,與大家共勉: 1. 一個人沒有所謂的優點和缺點,他們有的只是「特點」。用之得當則優,用之不當則劣,因此,一個同事的表現優劣,最主要取決於是否用得其所、用其所長。 2. 沒有真正陰險的人,關鍵在於溝通。若能溝通到適當的深度和適當的層面,彼此的願望或隔閡自然都可以得到適當的處置,所以,管理者當以溝通為第一要務。 3. 沒有真正冷漠的人,關鍵在於使他覺得值得投入其中。管理者如能建構良好的機制,讓公司有適當的工作規範、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良好的工作氣氛,則人人都能充滿工作的動力和熱情。 4. 沒有真正懶惰消極的人,關鍵在於合作伙伴的搭配。新舊配合、差異互補、獎懲得宜、張弛有度,則人人都可勤勉上進。 5. 沒有真正自輕自賤的人,關鍵在於團隊能否持續提供積極上進的氛圍。孤人之勇不足成軍,正派且合宜的目標與原則若能成為組織的主流精神和文化,則其風正、其神明。 6. 沒有人是真正存心害人的,關鍵在於是否有大家公認的公平規則。公理不存則自救,人人自救則自亂。管理者與領導者私心淺、宅心厚,則推心置腹、廣聽眾言、設局忠正,部屬自然就更能表現出正當與合理的一面。 每個同事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只是他們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們對自身的認識。 每個同事都是一個推力,我們從他們身上學習到的知識和做事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成長,同時也變得更有同理心,而這樣的同理心,乃是我們與他人相處愉快的保證與條件。 (本文授權自「好的文化」,出處:好的文化/ 袁岳《20幾歲就定位:搶進頂尖百大企業的職場成功法:人氣經營顧問親授•職場菁英的自我養成術》)

如果你過好每一分鐘,你的人生就能快樂度過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6

如果你過好每一分鐘,你的人生就能快樂度過 瑞克.韓森 把生命視為機會 實踐吸收美好經驗的第一步驟就是要擁有(也就是開啟)正面經驗。這些方法包括: 留意已經存在的正面經驗 1. 在注意力的前景中。 2. 在意識的背景中。 創造正面的經驗 3. 在目前的狀態中發現好事。 4. 在最近的事件中發現好事。 5. 在持續的狀態中發現好事。 6. 在你個人的特質中發現好的一面。 7. 發現過去的好事。 8. 期待未來的好事。 9. 與別人分享好事。 10. 在壞之中發現好。 11. 關心別人。 12. 在別人的生命中看到好事。 13. 想像好事。 14. 創造好事。 15. 直接產生正面經驗。 16. 把生命視為機會。 即使生活很困難,好事仍俯拾即是。今天太陽升起了,別人很開心,食物聞起來很香。好事也在你身上持續發生:你的身體繼續運作,你的心充滿了能力,而你基本上是個好人。即使是壞事,通常也都包含了好經驗的機會。而有許多方法來擁有美好的經驗,甚至完全不需要涉及事實。 有時根本沒有辦法留意或創造好的經驗。你的心可能已經支離破碎了,因為折磨人的疼痛、可怕的失去、無法負荷的憂鬱讓你窒息,或是充滿了驚慌。那麼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度過這場風暴,隨著風暴過去,任風暴侵襲,希望你心底能帶有些許對自己的同情。 不過在大部分時間裡,你有能力留意或創造美好的經驗,無論是四下尋找你想要看的東西,認同自己的善意,或是想著你愛的人。或者只是很簡單的,坐在椅子上換個更舒服的姿勢。你要學著辨識每一天都有許多方法可以創造美好經驗,而經驗本身就讓人感覺很好了。想像一下,你發現自己可以把美好的經驗帶給一位親愛的朋友,或是一個受傷的人。你可能會很開心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做。那麼你也擁有同樣的力量,帶給自己美好的經驗。這是擁有正面經驗的第十六種方法,也就是把生命視為機會。 即使在艱辛和痛苦之際,你的內在力量通常能助你燃起一種好的想法、感官的認知、情感、慾望或行動。你的內在力量也能替好經驗補充能量,並持續下去。 - See more at: http://bookzone.cwgv.com.tw/article_612.html#sthash.2JdxIY6H.dpuf

懂得認錯,才能拿到領導權!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25

懂得認錯,才能拿到領導權! 空氣凝結,我在倒數計時。 六點三十分一到,我把所有遲到的學生擋在門口:「你們不知道晚自習開始的時間嗎?如果不懂得利用時間,你晚上留下來能念多少書?」 「我們籃球隊練球」、「我們熱舞社剛練完」、「今天老師留第九節加強」,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我不知道還要不要堅持。 「不要有理由,遲到就要受罰,現在進去收書回家念。」為了呼應同仁要我「硬起來」的要求,我決定堅持。 一位男學生用力撞開門,嘴巴念念有詞,就要去收書。 「你給我過來,剛剛什麼態度。」我扯開喉嚨使用威權恫嚇他,師生臉色都難看。 這時我看到另一批「遲到大隊」接近,才知道剛剛被我斥責的學生還算是「早到」的,也才明白沒有充分溝通所下的命令都會有盲點。 我決定不再堅持,放所有的學生進去念書,再和學生研擬出更「人性」的規定。 男學生背著書包,暗念一句國罵,就要衝出去。 「你不要走,過來。」 「老師要我走,我不能離開嗎?」 「等我說完對不起,你再走。」 「對不起?」學生被我搞迷糊了。 「我要說對不起,因為第一,我決策錯誤;第二,老師不應該對學生大吼大叫。」 「蛤?」學生慌了,馬上卸除武裝:「老師,我才應該說對不起哩,我剛剛態度不好,還罵了一聲……」 「我有聽到,但沒關係,有誰不犯錯的。」 這個火爆的夜晚,最後有好萊塢俗濫電影的溫情大結局,兩個原本劍拔弩張的男人,最後棄甲曳兵來個擁抱,彼此微笑告別。 我不禁思考,先認錯的人,為何可以取得領導權? 一位擔任主管的朋友曾告訴我他如何在一批新進人員中,挑出領導人。 「我找最敢認錯的那一個!因為新人哪有不犯錯的,但願意誠懇認錯的,可以表現出他『勇於承擔』、『願意學習』與『縮小自己』等三大特質。」 「這不是我在研究所學到的『領導人三大特質』嗎?」我對他的解釋非常詫異。 「是啊!而那些死不認錯的人卻推卸責任、不願思考與自以為是。」 朋友的話讓我想到在學校帶社團時,最害怕遇到死不認錯的同學。 其實,只有不肯嘗試的人才不會犯錯,誠如IKEA創辦人坎普拉(Ingvar Kamprad)所言:「犯錯,是積極行動,是能從犯錯中學習者所獨享的榮譽。」 的確,認錯才是反省與學習的開始。 反省並不是可恥的事,不反省的人才會讓人覺得可笑。 當那些不被看好的學生說出「這是我的責任,我錯了,請問我該如何彌補」時,我就知道,中了,又找到一員大將了。 連大投資家索羅斯(George Soros)都說:「我的成功不是來自於猜測正確,而是來自於承認錯誤。」 我們一般人真的不需要把認錯當作羞恥。 最近領導一個小團隊參加國際比賽,他們很明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我在社團網頁上留下一句話:「錯了就錯了,但誰可以告訴我,誰該負責任?誰要出來解決錯誤?」 等了三天才終於有一個勇於認錯的同學回覆。 想告訴他們,這幾年臺灣人開始會以政治人物是否誠心認錯,當成檢驗品格的標準,新世代若想當未來的領導人,犯錯時,請在第一時間站出來說:「我錯了。」 如此,你可能就是這個世界正在尋找的「對的人」。 (本文轉載自蔡淇華臉書) 【延伸閱讀】 想往上爬?先讓自己成為「可以放心的人」 「煩請」跨過世代的地雷 當員工犯錯的時候 - See more at: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119/article/2316#sthash.geXNgYFy.dpuf

每天都是「最特殊的一天」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10

每天都是「最特殊的一天」 李開復 那天,午飯後小睡片刻醒來,突然想起老友,撥電話過去,他也剛好有空,大約一個小時後,我跟先鈴就按了他家的門鈴。 老友夫妻倆熱情招呼我們在小院子裡坐下。秋日午後,陽光不燥不火,溫度也剛剛好;幾棵桂花正開著,淡淡的香氣似有若無的飄散在微風裡。朋友把他的躺椅讓給我,我半躺著,瞇著眼,舒服到五臟六腑都鬆開了似的。朋友送茶來,我閉著眼說:「你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會過日子啊?三兩棵桂花,加上這躺椅!」 「你又不是沒來過!那些桂花在我家種了快十年了吧!」朋友的妻子是個直腸子、亮嗓門,她端了一盤切好的蘋果出來,一句話讓我心頭一震。朋友坐在我旁邊,半怒半笑的說:「啥?居然現在才發現!這躺椅可是我的寶座,已不知讓你坐了多少次,我真是白浪費心意了呀!」 「是是是!我是木頭人。」我尷尬的笑著回話,繼續躺坐。我當真不知道他家種了桂花,也從沒察覺過坐在那躺椅上是什麼滋味......。 美好時光,稍縱即逝 午後的陽光斜曬進來,暖洋洋的。台北的秋天真是舒服!天空藍得讓人有點兒恍惚,空氣像是被洗過似的,到處透亮透亮的,再被桂花的香氣一薰,就到處都被染上了慵懶的、散淡的甜香。我住過那麼多城市,從來沒有覺得這麼閒適、這麼愜意的。大概是心境吧!過去真沒有停下來過,即使下了班或渡假中,我的腦子分秒都在想事情,人在心不在,只專注在自己追逐的事情上,對於周遭的種種通常渾然不覺。 人生無常,生命充滿變數,我們常這麼感嘆!時光稍縱即逝,當下的美好不把握,往往就永遠的錯過了。無人不知這個道理,可是,卻很少真正放在心上。 前些日子我注意到一個消息,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罹癌後,原本以為控制得很好,卻忽然間復發,匆促病逝,享年六十一。我因而在臉書上轉貼了一篇深獲我心的文章,標題是〈今天就是特殊的日子〉。林院長的猝逝讓作者感慨不已,因而分享了他知道的一個真實故事: 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學,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我在整理太太的遺物時,發現一條絲質圍巾,那是我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 名牌圍巾上面還掛著高昂的價格標籤,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繼續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我的新人生觀 這文章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在大病折磨,和死亡擦身而過的震撼之後,我常常在想,怎樣的人生,才是沒有遺憾的人生? 我的體會是:一,擁有健康;二,創造「難忘時刻」;三,盡力做好自己,不必改變世界;四,活在當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健康無價雖然是一個快被嚼爛的觀念,可是它確然是真理。沒病沒痛的時候,無法體會「英雄最怕病來磨」、「病時方知身是苦」究竟是什麼境況。病痛雖然很難承受,但或許,疾病也是一個人的深層意識召喚而來的。如果長期的緊張、壓力無法紓解,生命的原始本能就會想辦法強迫你休息;如果還不懂得調整,他就會全面罷工。 姑且不論這個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至少我自己,確實是因身體的激烈抗議,被迫有了一年以上的徹底休息,身心大解放,現在經常睡到自然醒,可以悠閒的用餐、散步。只不過,一開始,我根本不知該如何放慢腳步過日子。長期習慣了衝刺、趕場,吃飯的時候還是狼吞虎嚥,出門散步,腦袋還忙著想事情,甚至洋洋得意——看我多麼懂得善用時間! 一次次的警醒練習,讓我漸漸學會跟自己的身體相處,順應身體的需要,而不是將其當成追尋夢想、滿足人生目標的工具。 創造難忘時刻 其次,要有無憾的人生,就要記得隨時創造「難忘時刻」〈unforgettable moments〉,不管是為了家人、朋友,還是為了自己。生病之後才深刻體會到,過去我只是利用工作之餘、心不在焉的陪在家人身邊。時間一過,這些平淡的相聚時刻,很快就被歲月的浪潮沖散,沒有留下任何能夠不斷被咀嚼、回憶的滋味。 這段日子,轉換心境的我,覺得人生愈來愈飽滿,一個個溫馨甜美的難忘時刻,靜靜豐富了我的生命。譬如有一回,我約德亭一起出門散步。春天,滿城的行道樹爭先恐後的開了各式各樣的花朵。最讓人吃驚的是樟樹,從前我完全沒注意到有這麼美的樹;德亭長期在國外,也不認識它,但她注意到路上那一大叢一大叢像雲朵一樣新鮮、漂亮的嫩綠,走近一看,發現滿樹開著淡綠色的小碎花,風起處,淡淡的甜香瀰漫在空氣中。德亭輕輕的說:「這個感覺好幸福喔!」 我們只是一起靜靜的享受了那美好的片刻,它就鏤刻在彼此的生命裡,散發出一道溫暖的光彩。所以,所謂「創造難忘時刻」,不一定是特別美麗的畫面,未必是燭光晚餐,只要停下匆忙的腳步,駐足在生活中的一個短暫片刻,哪怕只有一分鐘、一個吉光片羽的剎那,只要那些和你在一起的人會牢記終生,而且每次想到,笑容不經意的就會浮上面孔。 盡力做好自己,不必改變世界 過去我一直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成就,就是「改變世界」。只是,當我不再關注如何「改變世界」,我發現自己就減少了很多批評、挑毛病的心態,而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乃至言行舉止。然後,也因為無時不刻都在感覺自己、觀察自己,每一天的每一個時刻都了了分明、無暇他顧。本來我最重視個人形象,現在,我只管做好自己,做事問心無愧、對人真誠平等,不求改變別人,只求改變自己、讓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有所成長,於是,「形象」這個空殼子就完全沒有了意義,外界的批評毀譽,也漸漸都不在意了。 有一天,朋友轉寄一封題為〈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文章,作者無從考證是哪位了,但這篇短文寫得很有意思: 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其實不應該用「追求」,而應該用「吸引」。佛說:「有求皆苦,無求乃樂」。 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便買來一雙跑鞋、一只網子,穿上運動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終於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絲毫沒有美麗可言。一有機會,蝴蝶就會飛走。這就叫「追求」。 另外有個人也很喜歡蝴蝶,於是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然後靜靜的坐在沙發上品茗,欣賞蝴蝶翩翩而來。這就叫「吸引」。「追求」,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忽視了事物內在的微妙規律,所以常常事與願違。「吸引」 則是從完善自我、奉獻自我出發,順應了天理,投其所好,因而皆大歡喜。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采,天自安排。」這篇短文的結論是這麼說的,我完全贊同! 從前我活得太用力,孜孜不倦、不敢絲毫鬆懈,拚命追求最大的掌聲。然而,這場病讓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挖掘自己內心真正想要成為的人、做的事情。否則,努力爭取出人頭地,唯恐落後,追逐名利的慾望就會像頭野獸,霸占了我們的靈魂,很容易讓我們像機器似的超速運轉,有名又要更有名,有錢又要更有錢,看不到自己的初心,忘了我們從孩童時候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其實,真正要自我實現,最「省力」的方法,就是不要被外界的價值觀牽引,競逐別人的肯定,而是打開自己,每一天、每一個時刻,都讓自己像吸引蝴蝶的花一樣盡情綻放。 摘自《我修的死亡學分》 Photo:Found Animals Foundation, CC Licensed. 觀看影片>>>《我修的死亡學分》紀錄片:築夢者之李開復─《向死而生》 - See more at: http://bookzone.cwgv.com.tw/article_529.html#sthash.1HdNjUP5.dpuf

養成經常收拾心靈包袱的8個習慣

2015年08月15日
公開
14

養成經常收拾心靈包袱的8個習慣 13 四月 2015 心理勵志 知識家編輯部 0PKB085FBW 習慣,是推動著我們人生的一股力量;因此,若能建立好的習慣,就能讓自己的心靈有更多餘裕的空間。《練習心平靜:收拾好心靈包袱,你將事事順心!》的作者有川真由美在書中提出了許多經常收拾心靈的習慣,以下是其中8個。 1.習慣決定生活 我們每天的小習慣都在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包括我們的生活習慣、行為、表達、與人相處等等,若能建立起好習慣,就能對心靈餘裕更有幫助。例如每天運動的習慣、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深呼吸十分鐘的習慣,當我們建立起越多的好習慣,心靈就能變得更餘裕。 2.思考最低限度「就是這樣」 如果對於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想要,心靈就容易滿溢出來,例如每件你想買的東西、每個你想做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實沒有這麼多。只要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幾樣,其它都是額外想要的,只要思考最低限度,就能夠學會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3.常哭、常笑 哭和笑其實都是抒發情緒的方式,沒有必要因為哭而感到丟臉,學會在苦難來臨時,也能微笑面對的人,心靈就會變得更餘裕。 4.把對自己的批評當成耳邊風 學會放下對別人的敵意,心靈就會變得更餘裕。對每個人都能坦然以對的人,處事就會變得很融洽,心靈也會瞬間感到輕鬆許多。把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當成耳邊風,堅持做自己,就能不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心靈包袱也才不會因此變得更沈重。 5.拒絕要果斷 不想參加的聚會、朋友的邀約但你卻不想去的景點….等等,拖拖拉拉的拒絕,不但容易剪不斷、理還亂,對方也會因此感到沈重,養成果斷的拒絕,對雙方才會更好。 6.培養尊敬的習慣 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抱持著尊敬的心態,心情就能變得更輕鬆。當我們貶低別人,其實也是在傷害自己;學會讚美別人,其實就是讓自己更好。 7.和時間做朋友 學會和時間當朋友,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做,喜歡做的事情就全心投入,讓時間成為實踐自己人生最好的助力。 8.愛自己與愛別人,選擇輕鬆之路 當我們給予時,我們就能獲得能量;當我們索求時,就會消耗自己的能量。因此,學會當一個能夠愛別人、給予別人的人,心靈就能變得更餘裕。

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

2015年08月14日
公開
13

跳蚤要的不是酒精燈而是小火柴 撰文 / 心想事成-胡碩勻 關聯關鍵字: 改變, 持續, 成功, 微改變, 舒適圏 2015/01/27 跳蚤要的不是酒精燈而是小火柴 跳蚤要的不是酒精燈而是小火柴 1 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三木谷浩史,樂天集團創辦人 大家應該都聽過玻璃杯裡的跳蚤實驗:在玻璃杯裡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後來在杯子上加一個玻璃蓋,一次次的撞擊,跳蚤開始根據蓋住的高度來調整所跳的高度。 一陣子後,發現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面自由地跳動。幾天後,實驗者把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還是在原來的高度繼續地跳,即使沒頂蓋,跳蚤還是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許多人把加蓋的玻璃杯比喻為「舒適圏」,幾次受限碰壁後,寧願選擇待在安全的舒適圏,至少不會再遭痛擊,久了就一再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玻璃蓋已被拿掉,由於撞怕了、習慣了,便在內心告訴自己:「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不然還能怎麼辦?」 我們來想想,你跟跳蚤是否一樣,難道真的不能再跳出杯子嗎?還是心裡已經認定了杯子的高度是無法超越的?又或者是不改變也還好,繼續待在杯子裡好像也還OK? 肯尼斯.克利斯汀(Kenneth W. Christian)的著作《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即是為「長了翅膀卻飛不起來」的人所寫,她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劇不在於他輸了,而是他差點就贏了! 有沒有辦法讓心裡體認到,並且願意採取行動,一躍而出嗎? 方法十分簡單,拿一根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盞酒精燈在杯底下加熱,當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咻的一下,跳了出去。這是跳蚤實驗的原來版本。似乎人要遇到重擊,或是對環境無法再忍受時,才會咻的一下起身而跳。問題是,舒適圏之所以被稱為舒適圏,就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環境與遭遇,並沒有如此大的劇變,所以根本沒有大棒子及酒精燈的出現機會。 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三木谷浩史,樂天集團創辦人 真實的世界是,偶爾會有小棒子輕輕敲的出現,或是會有小火柴不時的小熱度來那麼一下。通常我們會因為小棒子輕敲的出現,跳個幾下,不過沒多久就又繼續跳回原來的高度,因為棒子及火柴又消失了,或是小棒子雖然吵,久了也習慣了,偶爾抱怨一下就好。 那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感謝有小棒子及小火柴的出現,它們是提醒我們該往上跳的人事物。再來,因應每次的小棒子及小火柴,是持續微改善的一個妙方! 日本樂天創辦人三木谷浩史曾說:「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那麼,要一次大大的改變嗎?除非你保證一次就能跳出杯子,否則,慢慢跳高一點,不僅能持續進步,比起一次大跳躍還是過不去而放棄大受打擊,還不如愈跳愈高,最終懷著成就感而跳出杯子還比較好。 不過還有一點須克服,雖然美國心理勵志書作家史東(W.Clement Stone)說:「鉸鏈雖小,開關大門還是得靠它。」多數人由於小改變在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改善,不曉得何時才會成功,所以經常三分鐘熱度。這時,我們就必須看到持續小改善的威力及願景。 三木谷浩史很喜歡用數字來讓員工感受到持續微改善的威力。他常會問:「1.01的365次方等於多少?」答案是「37」。如果每天小小改善1%,一年365天以後,將會比一年前的自己強大37倍。哇!這不就是複利的力量嗎。 持續小進步可用,持續節省成本也可用。三木谷浩史執行會議數量減半X開會時間減半X與會人數減半,最後成本變成原來的1/8 (1/2的3次方),所以效率提升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三木谷浩史,樂天集團創辦人 身在舒適圏的跳蚤,從此不用再誇下豪語,宣誓一定要改變,而是改成持續微小的1%小改變,一點一滴,滴水穿石。

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2015年08月14日
公開
12

父親節前,值得看一下。 台灣政壇知名行政院長孫運璿,生前曾給兒子寫過一封信,這封信最近才流傳出來,並很快的流傳於各大網站,很多父親看後感觸很深,其實這信適合所有人看! [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 孫運璿送給兒子的備忘錄 我兒:寫這備忘錄給你,基於三個原則: ●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事? ● 這備忘錄記載的,都是我經過慘痛失敗得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一)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 至於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 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務必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二)沒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該明白,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三)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覺生命已遠離你了。 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四)世界上並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 如果你所謂的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澱,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誇大失戀的悲。 (五)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但並不等於不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 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手無寸鐵,謹記! (六)我不會要求你供養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可以獨立時,我的責任已經完結。 以後,你要坐巴士還是賓士,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七)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 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 你怎樣對人,並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增不必要的煩惱。 (八)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都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 家,可以大、可以小;能夠遮風避雨就好。 家,可以吵、可以鬧;沒有恩怨情仇就好。 家,可以哭、可以笑;一家和樂開心就好。 家,可以窮、可以富;家人陪伴溫暖就好。 家,可以遠、可以近;記得回家的路就好。 家,可以老、可以舊;常回家陪爸媽就好。

練習照顧自己,你該懂的這十四件事

2015年08月14日
公開
5

練習照顧自己,你該懂的這十四件事 9 九月 2014 心理勵志, 書籍導讀 知識家編輯部 try_take_care_yourself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的作者梅樂蒂•碧緹指出:「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其實不是他人,而是我們自己。常常,我們覺得別人沒把我們當回事,那是因為我們也沒有把自己當回事。放下對他人執著,讓他人做自己,讓他人自由,我們也就讓自己自由,才能真的關注自己,活出自我」。 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照顧好自己,不受他人羈絆、做好自己、別依附他人,然後選擇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愛自己,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好。 練習照顧自己,你該懂的這十四件事。 一、放手 所謂的放手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芥蒂,放手意謂著放下,不再受到過去的某些事羈絆。放手之後,你可以過得更好,人都要學會放手過去的某些事,從過去中學習,但不要被過去所影響,學會放下過去,便可以讓自己更好。 二、別總是聞風即動 做好自己的本分,別總是喜歡干預任何事,將自己的事情做好即可,別總是任何事情都要參與一腳,既沒有必要也有點多餘。 別讓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影響到你,你只需要做自己並且將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無須顧慮那些不重要的事物。 三、讓自己自由 環境永遠不會如我們想得那樣好,悲觀的人受制於環境,積極的人卻能適應環境並改變自我。我們改變不了周圍的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把握現在。 別試圖控制那些你無法改變的事情,而是要努力於你可以改變的事情上。 四、不再當受害者 試著「拒絕」他人,別當一個爛好人,當你什麼事情都選擇接受,便是同意讓自己扮演一個受害者,事實上,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拒絕一些事,而無須什麼要求都接受。 五、擺脫依附 別將自己的人生好壞依附在他人身上,而是要想辦法讓自己過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生,試著成為大樹而不是小草。擺脫依附他人的人生,可以讓自己活得更好。 試著在情緒上與經濟上,擺脫依附他人的情況,讓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六、活出自己人生 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記住,你的人生永遠是你自己決定的!一個人會過什麼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 人生只有一次,但如果你可以讓人生過得不虛此行,那麼一次也很足夠了。 七、與自己談戀愛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的作者梅樂蒂•碧緹指出:「我們是能珍視自己與自己的人生,我們能滋養自己、愛自己。我們能接受美好的自己,也接受我們所有過錯、強項、弱點、感受、思維,以及所有的一切。這就是我們能為自己做的最棒的事」。 學著愛自己,才能啟動對生命的熱誠,走向更寬闊的人生。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又如何讓別愛妳,一旦你懂得珍惜自己、愛自己,別人才會跟著愛你。 八、學習接受的藝術 無法改變的事實,要學會接受,可以改變的事情,則努力做出改變,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 接受並不是認命,也不是妥協,而是看清現狀,當你學會接受事實,才有能力做出改變。 九、感覺自己的感受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的作者梅樂蒂•碧緹指出:「我們的感受極為重要,不容小覷。感受是喜怒哀樂的來源。這部份是我們會哭和會笑的部份,也是接受與付出愛的溫暖光亮的中心。」 對於我們的感受不能置之不理,而是要去感覺、去了解,然後找出最合適的應對方式。 十、憤怒 梅樂蒂•碧緹認為:「一旦開始面對憤怒,可能發覺自己經常感到生氣。這種情況十分普遍。我們就像拿到新玩具的小鬼,終究會適應。耐心點,處理憤怒時,不用強求完美,沒有人可以做到零缺點。我們都會犯錯,但也會從中記取教訓」。 面對憤怒,壓抑只會積累更多的負面情緒,與其壓抑,不如尋找合適的處理方式,我們總可以選擇更好的解決方式。 十一、沒錯,你可以思考 「思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包括思考你的人生目標、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有時候我們總是太忙著回應他人、將重心放在他人身上,而忘了思考自己的人生。 十二、設定自己的目標 試著將你的目標寫下來,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便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了解什麼是你的目標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十三、溝通 拒絕別人是沒有問題的,但你得做出適當的溝通,讓別人了解你的想法、你的底限,以及你拒絕的理由。你不必為了迎合別人而刻意改變,你只需要做你自己,當你選擇做你自己,別人也才會喜歡你。 十四、學會生活,重新去愛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的作者梅樂蒂•碧緹指出:「學習重新生活與重新去愛,指的是找到平衡。學習去愛,同時也過自己的生活,學習去愛,但在情緒上不受我們所愛之人牽絆,學習去愛別人,但不放棄愛自己」。 當你學會愛自己,你便能對自己充滿自信,因為你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知道做自己、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閱讀: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

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和嘴巴

2015年08月14日
公開
10

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念和嘴巴 許瑞云 很多人常感到生命很苦、處處受限、生活很難過、常被他人批評造謠或冤枉等,但他們不知道,其實生命中發生的一切(我們感知到的世界)都是自己造成的結果,我們的世界不過是自己心念的反射罷了。 最近有個病人敘述自己非常焦慮,甚至有心緊痛的問題,他的心臟和身體已檢查過沒問題。我發現他的能量場很不穩定,但不是焦慮,而是一種無法安定下來的能量,眼睛更有不斷上下移動的能量,這樣的能量場在上網上癮的人身上常見到。 我問他是不是一直在上網?他說他幾乎整天在家沒事就會一直上網,而且網路上很多訊息會讓他感到不開心或擔憂不安。的確,網路上互相傳閱的訊息,多數人都不經查證就轉發、也會跟著媒體、網路酸民、或他人起舞謾罵、批評、生氣等等,這些都會不斷創造和累積負面能量。 當我們的潛意識不斷吸收這些負面訊息,這些訊息也會進入潛意識,像種子一樣不斷發芽,深深的影響我們身心的健康和穩定。 想要有平靜美好的生命,我們一定要懂得善選好的訊息來源,避免過度使用網路和散播謠言(自己不是確實知道的事)。最重要的是,生活中如果遇到別人在數落和批判他人的時候(不是只有批評周遭的人,還包括批評明星或政治公眾人物、集團等),我們可以採取三種行動: 1. 對方願意聽我們的話,對我們信任的,可以協助他們用更寬廣的角度看事,不盲從或任意聽信媒體或他人之言而批評。網路和媒體很多是造假的新聞,為的是譁然取寵,增加收視率和點閱率而已,沒有任何真實性。 2. 對方跟我們不夠熟的話,我們可以找個藉口離開,不繼續接收對方的負面訊息能量。 3. 如果真的無法走開,可以在心裡送祝福給對方,祝福他可以平靜些,可以用愛和尊重對事對人。我們心裡和嘴巴一定不要跟著造作不好的能量,造作這些因(撒下種子),以後得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長成大樹)。 所以,要好好守住自己的心和嘴巴,不要任意汙染自己寶貴的生命。如我常說的「凡我投向宇宙的一切終將回到自己的身上」。不要抱怨自己命苦,也不要羨慕嫉妒別人的命好,要時時刻刻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心念。不善的訊息(包括言語、畫面、影片等)不要接觸。更不要散播,才不會落入自己的潛意識。 多做、多看、多分享良善的行為、文章和訊息,不斷的播種灌溉善的種子,讓它們在自己的身心靈發芽長大。 為自己生命發生的一切負起全然責任,這樣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輕鬆享有美好喜悅的人生。 作者:許瑞云醫師 現任: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教學型主治醫師、觀心生活學空間創辦人 - See more at: http://bookzone.cwgv.com.tw/article_580.html#sthash.bONf2pAP.dpuf

班夏哈:幸福,取決於我們關注什麼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19

班夏哈:幸福,取決於我們關注什麼 0 inShare SHAREBAR 「快樂的指標之一,是和我們關心的,以及關心我們的人多相處。 快樂最重要的來源,也許就是坐在你身邊的人。感謝他們,享受和他們相處的時光。」 2002年,才三十二歲的心理學家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課,教授快樂生活的正向心理學課程。那時候,正向心理學很冷門,八個學生選修,還有兩個人退選。 不到三年,他這門課,選修人數成長了一四○倍,成為哈佛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一門課。班夏哈在以色列出生,十六歲開始,就踏上追求快樂的旅程。當時他以為,只要「無慾」——沒有期許、目標和渴望,就能擁有真正的快樂。在尋找快樂的旅途上,他發現,設定目標才是擁有快樂生活不可或缺的條件。「為了得到快樂,應該先找到某些兼具樂趣和意義的目標。」在歐債風暴、失業恐懼、經濟衰退等低靡氛圍籠罩的今天,人們該如何快樂?以下是班夏哈接受《天下》專訪的摘要。 我對快樂的定義是:能從生活中體會到樂趣和意義的一種感受。 一個快樂的人,在擁有正面情緒時,也會覺得人生充滿意義。這個定義並不指某一個特定時刻的感受,而是心理經驗的總和。有時候,人會有痛苦情緒,但整體而言,仍然是快樂的。 很多人相信,成功會帶來幸福。他們的心態是:成功(因)會讓人快樂(果)。 成功是因為快樂 他們搞錯了。許多研究顯示,成功最多只能增強人的快樂程度,但這種刺激是臨時的、短暫的。成功並不會帶來幸福,相反的,成功(果)是因為快樂(因)。 這個發現很重要。原因是,當我們擁有正面情緒時,會更有生產力、更有創造力,會塑造更好的關係,身體更健康。 企業應該把投資員工的快樂,當作經營目標,並且把它當成企業獲利的工具。 很多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快樂和成功之間,存有互利關係:成功能增進快樂,快樂也能促進成功。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負面消息爆炸的世界:歐債危機、經濟衰退、社會不平等,一切都不確定。面對這樣的時局,人還有可能幸福嗎? 在困境中,人仍然可以快樂。方法是,保持積極的態度。 許多人說,該發生的事情總會發生,這種態度太被動。我相信,人可以努力讓好事情發生。 成長不一定都從好的經驗而來,有些成長,是從我們經歷的失敗和磨難來的。我們如何面對負面經驗,從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邱吉爾曾說,「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中看到困難;樂觀的人,在每個困難中看到機會。」邱吉爾就是因為專注正面情緒,才讓國家復甦,並讓在挫敗邊緣的世界,重獲自由。不論是在戰爭,或經濟危機中,保持積極正面,是脫離困境必要的方法。 快樂需要學習。想過快樂的生活,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容許自己有情緒。 當人接受情緒,例如恐懼、悲傷或焦慮,就有可能克服情緒。拒絕情緒,不管是正面或負面的,只會帶來挫折和不快樂。我們常以為,有價值的人生,就是不要有不愉快。經歷痛苦時,我們會認為一定是自己有問題。事實上,如果不經歷悲傷或焦慮,才有問題。容許自己有情緒,才可能敞開自我,接受正面情緒。 二、快樂是兼具享樂和意義。 不管是在工作或家庭,從事對個人重要又有樂趣的活動,才是快樂的推進器。確認每一週,都有讓你同時覺得愉快和有意義的時間。研究顯示,有一、兩個小時這種經驗,會增進一天的生活品質,甚至是一整週。 三、快樂來自我們的「心理狀態」,而不是「身分」,或銀行存款。 除了極端狀況,幸福的程度,取決於我們關注什麼,以及對外在事件的詮釋。例如,看一瓶水,你是看到沒有水的部份,還是有水的部份?你認為失敗是災難,或是學習的機會? 四、化繁為簡。 我們都太忙了,想在愈來愈少的時間,擠進更多的活動。量會影響質,為了做更多,會犧牲快樂。 五、身心同樣重要。 身體做什麼,都會影響心靈。規律的運動,適當的睡眠,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帶來身心健康。 六、只要有機會,就要表達感激。 我們常常以為凡事理所當然,要學習感謝、品嘗生命的美好事物,從人到食物,從自然到一個微笑。 七、快樂的指標之一,是和我們關心的,以及關心我們的人多相處。 快樂最重要的來源,也許就是坐在你身邊的人。感謝他們,享受和他們相處的時光。 本文作者/蕭富元,文章來源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494#sthash.M6O66Vh0.bq6fA2iH.dpuf

專注就有力量,堅持就有機會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15

專注就有力量,堅持就有機會-丁菱娟 0 inShare SHAREBAR 專注的確是一種力量,終其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你就是專家。只要選定了方向,就值得堅持一段時間,做到有成績為止。 很多人羨慕專家,終其一生都希望自己可以變成某個行業的專家,受到他人的尊重。專家代表著一個人在某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都有獨到之處,可以解決問題,也讓你更有自信心在市場立足。 要成為專家其實不難,同樣的事情你願不願意反覆做一百遍,變成習慣就可以成為專家了。只不過,大部分的人做不到。 學術上另外有個定義,就是「一萬小時法則」。也就是說,你想要擅長某件事情,從平凡變成超凡,至少要花一萬個小時,不斷的實驗和犯錯,就可以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 這樣換算下來,若每天工作八小時,一周五天,至少要花五年時間。所以,我預估在某領域專研五至十年,便可以成為頂尖專家。只不過很多人才做十遍,就覺得自己會了,不想再學了。於是職場上就充斥著「三腳貓」或是「半桶水」響叮噹的人。 台灣之光吳寶春,花了二十年做麵包才拿到世界冠軍。每天捏麵團,做同樣的事情從未放棄,麵包在他手上已經變成自己的一部分,該放多少重量、該捏揉多少下、該烘培多少分鐘,已經變成直覺,一身絕技終於在世界麵包大賽中脫穎而出。吳寶春媽媽說得好:「一條路直直走,傻傻的走,走久就通了!」專注的確是一種力量,終其一生只把一件事做好,你就是專家。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選擇科技公關為創業的定位,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只待過科技公司,而且只擅長做文案與公關的工作,創業很自然的就是選自己最擅長且最熟悉的領域。然後,持續在這個領域及專長上花時間,累積客戶。五年、十年過去,這些做過的事就幫我累積了信用和紀錄,公司的名氣自然散布,口碑相傳,客戶越來越多,而我也因為專注在科技公關領域耕耘,自身的能力與專業也藉由客戶淬煉得更成熟、更敏銳。 其實在我創業之初,很多人不相信會成功,可是當我專注並持續時,我發現全世界的資源都朝著我累積。因為堅持代表在乎與相信,別人也會被感染且願意相信我、幫我。我記得當時很多新客戶是這樣對我說的:「Olive,我願意給你一個機會,因為你服務最多科技業的客戶,我相信你在這個領域應該是專業的。」 當我聚焦一個又一個專案,心無旁鶩的做,無形中就累積很多產業知識與人脈。從客戶身上學習是最快的成長方式。幾年之後,時間會將你的經驗累積為亮麗的成績單,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別人開始把你當專家了。 只要選定了方向,就值得堅持一段時間,做到有成績為止。咖啡煮過一百杯就有可能是咖啡達人,拉麵煮一百碗就有機會成為拉麵達人。同樣的,公關案子做過一百個,你也可能是公關達人。可惜的是很多人做到第二十遍、三十遍或七十遍就放棄,所以成不了專家。 一百遍和一萬小時法則講的都是專注與持續的力量,當這兩股力量加乘,不可思議的成果就自然發生了。一般人無法堅持,所以成不了專家。 想在職場上擁有專業的能力,至少你要有決心花個五至十年的時間,同樣的事情做一百遍以上,你才有資格被稱「專家」。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95#sthash.G6zp57gg.KrDODCcc.dpuf

22個好習慣 讓你不焦躁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12

22個好習慣 讓你不焦躁 精華簡文22個好習慣 讓你不焦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 31721 分享 留言 22個好習慣 讓你不焦躁 作者:樂羽嘉 2015-08-12 Web Only 調整字體尺寸 每天生活都過得很焦慮緊張,卻不知道為什麼?想讓心靈更富足,卻不想求助於宗教團體或心靈課程?其實只要每天做一點點改變,生活就會大不同,來看《哈芬登郵報》22個改善生活品質的好習慣,從現在開始建立新生活。 1. 丟掉、賣掉、捐掉所有你不需要的東西。邁向極簡生活的過程可以幫助你判斷家裡哪些東西太多。找出可以立刻釋放焦慮、讓你平靜下來的東西,最後只留下實用或對你有正面意義的東西。 2. 整理你做過的一切。把文件分類歸檔,帳單一寄到就整理好,衣物要隨時可以拿取,日用品也要放在隨時找得到的地方,就不用浪費時間手忙腳亂翻找一兩週才用一次的東西。 3. 別買不需要的東西。只要買你會吃的食物,對於服飾和其他商品精挑細選,結帳之前仔細想想,你真的會用嗎?你是真想要這個東西,還是一時衝動?相信我,手頭多一些現金、成功克制慾望的感覺會比亂花錢好得多。 4. 對自己好一點,把自己看得比工作更重要。當然可以有例外,例如出於責任感撥出幾分鐘休息時間回一封重要的電郵,只要你知道工作不是一切就好。你不是工作機器和賺錢機器,你的價值遠大於此。 5. 做些可以讓你專心沉思的事情,不管是翹腿坐著還是邊開車兜風邊聽好幾個小時的歌都可以,每天都給自己一些好好思考的時間。 6. 學著把每天的雜事變成療癒時間,例如洗澡。反正不管怎麼樣都得做,就把泡熱水澡的時間用來好好放鬆,點根蠟燭、聽聽音樂、用點沐浴鹽,讓它變成儀式,好好釋放壓力。 7. 準備寫一本備忘錄,裡面蒐羅各種特別有啟發性、能讓你思考的金句、點子和一段話,好好整理、編輯,讓你在需要時能立刻找到需要的資訊。可以分類成「啟發靈感」、「療癒」、「男女交往」或「工作」,記錄那些偶然間讓你靈機一動的小事情。 8. 寫本日誌。不用鉅細靡遺記錄生活點滴,只要記下每天的觀察和有趣點子,想想那些讓你迫不及待想分享的事情,或許能啟發你一點一滴改變自己的生活。 9. 點一整晚的蠟燭。這些火光本身美得令人著迷,也能讓人平靜,讓室內更芳香、更有氣氛。 10. 用熱蜂蜜檸檬水取代你每天必喝的咖啡和茶。這種飲料讓你放鬆,對健康大大有益,比咖啡更天然也更便宜。 11. 只用現金付錢。養成習慣以前會覺得很難,這可以讓你意識到花了多少錢,以及小金額累積起來會多可觀,進而更會控制預算。 12. 對自己喊話。一開始感覺會有點怪,但會有效的。如果你缺什麼,或想要什麼,你就說自己正處於那個狀態。例如對自己說「我很安全」、「我很富有」、「我很成功」,這是一種很強大的正向「禱告」。 13. 停止接觸對你沒有正面影響力的人,不要覺得抱歉。你沒有義務為了承擔他人的垃圾話犧牲自己的心靈健康。 14. 自己煮晚餐。動手準備食材、加調味料很好玩,會讓你有成就感。 15. 觀察自己下意識會做些什麼,包括吃什麼食物、聽什麼音樂、讀什麼書、看什麼電視節目,這些會影響你一整天的心情,別低估它們的影響力。 16. 問問自己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如果你想創業,問問自己,你願意每天都為了這個工作熱血地幹著髒活,或你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成功。藉由這種問題,可以判斷什麼樣的路最適合你。 17. 設定比平常更實際的目標,可以消除偷懶或做事沒盡全力的罪惡感。 18. 找出日常生活的簡單快樂。你會發現不需要奢侈揮霍也能過得開心,不用吃豪華大餐,只要掌握現有的一切就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什麼呢?因為你想要的是一種感覺,只要想法轉個彎就可以擁有這種感覺。 19. 用心傾聽自己的渴望,你會找到答案。如果你想知道人生哪裡出了錯,想要扭轉人生,或想知道自己哪裡不好,你會成功的。 20. 發展一套個人哲學,帶你度過每一天的生活,教你做決定。如果你對人生的目的、意義沒有概念,生活會很不踏實,充滿擔心、焦慮、不安。不是要你去信教或加入某些團體,只是要你確定自己的信念,明白自己是誰、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21. 別像糾察隊那樣監控自己。花太多精力去壓抑感受只會增加壓力,導致你常常瀕臨爆發邊緣,克制、忽視「負面」感受比接受它更危險。 22. 不要認為世上的一切都跟你想的一樣,留給自己一些驚喜的空間。害怕時就很難看清楚事物的真正模樣或本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你無法預知哪些事情能讓你快樂,但你可以選擇當下抱持感激與平和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各種意外。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0019#sthash.BTHWUCpB.4zi4CSx5.dpuf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10

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強.高登 究竟想要什麼人生 隔天早晨,莎拉與孩子離開沒多久,門鈴就響了。麥可打開門,看到滿面笑容的木匠站在門外,身穿同樣的藍色牛仔褲、涼鞋與白T恤。 他給了麥可一個大大的擁抱,麥可心想,若要木匠幫忙完成家裡的家庭娛樂中心,最好先適應這件事。「你今天感覺怎麼樣?」木匠問。 「我覺得滿好的,」麥可回答,「你的工具和其他東西呢?」 「噢,我不需要這些,我今天還不會做任何工程。在你打造一樣代表作之前,一定得先設計。你知道這也是生活的道理。太多人的生活都是隨波逐流,但如果你事先規劃設計,知道自己想創造什麼生活,你就能做出代表作,而不是一件廢物。」 麥可忍不住想到自己究竟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是隨波逐流,還是經過規劃設計?他正在創造自己的代表作嗎?或者他只是讓自己的身心燃燒殆盡,結果卻累垮? 「那麼告訴我,你計劃怎麼做?」木匠說著,跟著麥可走進屋裡,前往客廳。 麥可從桌上拿起一本裝潢雜誌,翻開莎拉摺角的那一頁給木匠看。「我太太愛極了這個樣式。你可以做個類似的嗎?」 「當然可以,你有紙筆嗎?」 麥可打開家裡那個「什麼都塞」的抽屜,裡面塞滿孩子的文具和各項雜物,他從裡面拿出一張紙與鉛筆遞給木匠,木匠馬上埋頭畫了好幾分鐘,接著他舉起那張紙問麥可,「這看起來如何?」 「就是這樣!真不敢相信,你這麼快就畫出來了。莎拉一定會喜歡!」麥可歡呼。 「太好了,現在,我知道你心中想要的作品是什麼樣子,就可以開始創作了。但除了家具本身之外,我還想問你一個重要問題,你生活中的代表作看起來又是什麼模樣?」 麥可搖了搖頭,內心尋思,卻不知能說些什麼。 「你提到創造自己的代表作時,我正想我新創的這家公司到底算不算,我想我知道這個作品的理想樣貌,我和我的員工們也正一起打造它,但接著就是我昏倒住院了。現在我了解,少了健康,根本不可能創造出代表作。我想現在我對這個代表作的想像有點模糊了。」 「模糊的事物可以重新聚焦,只要問對問題,拿出更好的策略,」木匠一面說,一面舉起雙臂伸展。「常有人問我,就像你上次問的一樣,為什麼我這麼忙又這麼快樂。我相信這一切是因為我在事業起步時,問了自己成功到底該是什麼模樣。我問自己,每日為事業與生活打拚,到底想要什麼樣的成功,而當我的生命走到盡頭時,又希望看到什麼人生結局。我把最終目標放在心上,然後努力達到。我看自己的生命圖像,是非常清晰有力的,而我每天都會努力讓自己的生命結實纍纍。」 「我們剛創立『社交網路』時也是如此,」麥可說。「許多書上也都提到相同的論點,一些偉大的領導人與組織也都這樣做,他們眼中的世界不光是實際的模樣,在他們行動之前,會先問自己,完成這些計畫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一旦你掌握了可能成果與世界的樣貌,就已準備好如何設計、創造與實行了。了解許多成功人物與組織的做法,我們便想像『社交網路』能如何改變世界。」 「很高興你了解這點,」木匠接著說:「現在你一定也要這樣看待你的生活。你必須問自己這些問題:如果你現在健康狀況最佳、精神體力正好、一切都很完美的話,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你追求工作成就時,你的家庭狀況會是如何?你會因為工作太忙而忽略自己最愛的人,還是能撥出更多時間給他們?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每天驅策你的第一件事是什麼?能讓你充滿活力的事情又是什麼?回顧你的生命,你希望怎麼看待自己?你想要什麼感覺?你期許自己完成了什麼?你想留下什麼?或許你的故事會被流傳下去,那麼,你得問問自己,希望別人口中講出什麼故事?這些問題很有力量,能幫你設計並創造出偉大的人生。」 「你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嗎?」麥可問。 「我問過,而且一切因此改觀。我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小孩。當然我原來規劃設計的人生,完全沒想到我的妻子會那麼早就離開我們,很多時候,完美的設計一定得臣服於最終造物者的偉大藍圖。但我們共度的時光,是我一生中最美妙的時刻,而我設計的代表作與其他成功策略,也是這一切的推手。」 「很遺憾知道你妻子已經離世,」麥可說著,仔細凝視木匠的臉。木匠臉上沒什麼歲月的痕跡,但他的智慧言語透露出應有相當年紀了。「你不光是個木匠那麼簡單,對吧?」麥可問。 木匠咳了一聲,清清喉嚨後,繼續說道,「麥可,那天,我們的生命出現交集,背後是有原因的。我不光是要救你一命,我要幫你重塑生命。如果我們創造出一個更好的你,這個你就會打造出更好的事業,能歷經時間的考驗。所以,你準備好學到更多關於我的成功策略,開始設計你的人生代表作了嗎?」 「是的,我準備好了,但我得先跟你說,這得要花很多工夫才能把我的生活改造成理想的代表作,因為我現在狀況很糟糕。」 「我準備接受這個挑戰。現在我們要不要去買一些家庭娛樂中心所需的木材和原料?然後,我在路上再跟你多講一些。」 你的作品反映你是誰 「一旦你設計好自己的代表作,就必須以工匠的方式來看待你的生活與工作,」木匠一面說,一面把車子開上高速公路,前往賣場。「一切成功,都是從成為工匠開始。」 「但你的名片寫的是『木匠』,」麥可語氣透著疑問。「為什麼不直接寫『工匠』?」 「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木匠做些什麼。名片上寫著『工匠』會嚇跑某些人。大家覺得『木匠』聽起來比較親切,你不覺得嗎?這也算是一種行銷手法,」木匠滿足的說。 木匠續道,「我的工作是木匠,但我以工匠的心態來工作。」 「這有什麼不同?」麥可問。 「木匠建造物品,而工匠創造藝術作品。絕大多數人對待工作的心態,就只是交差了事,但工匠更關心自己是否有進步,自己的作品是什麼樣子,而不是完成速度有多快。畢竟,如果這不是一件藝術作品,就算做完了,也毫無意義。」 「身為工匠,我知道自己打造的作品不會永遠留存,但我要以流傳後世的心態面對工作與創作。我傾注全心與我的靈魂,注入手邊每一件作品,因為我知道自己的作品反映我這個人。我創作藝術時,感到活力充沛,這份能量會透過作品傳給所有人。而且透過每一件創作,我會更接近我希望成為的那種人。」 麥可在紅燈時停下來,轉向木匠。「聽你說『投入全心與靈魂』,讓我想到你的語音留言。你說因為手邊工作不回電話,讓我挺驚訝的,你說你正傾注全心與靈魂在當下工作,而你會為所有來電的人投入同樣的心力。」 木匠笑了。「沒錯,這可不是行銷花招,而是事實,我真的必須這樣講。我沒有請人幫我回電話,所以我必須決定,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而我也明白了,那就是我創作的藝術。 「我很清楚,身為藝術家,我真心想做的,必須排在最前面,不容許任何干擾或分心,因此,我的語音留言告訴所有人實話。我不回電,是因為必須專注工作,將我全心與靈魂都投注進去。如果我把時間都拿來回電話,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創作偉大的作品。其實,看我這麼忙,就知道大家喜歡的是我的作品,而不是我回電有多迅速。」 「這世界充斥了只想用最低成本與最快速度交差了事的人,但我們需要更多藝術家與工匠。當你成了木匠這個圈子裡的工匠,絕對是獨樹一格,大家會蜂擁而來,想跟你共事。」 摘自《記得你對自己的承諾》 - See more at: http://bookzone.cwgv.com.tw/article_813.html#sthash.nhOUlY52.dpuf

建立良好人脈,33個你該懂的人情世故!

2015年08月13日
公開
10

建立良好人脈,33個你該懂的人情世故! 19 五月 2015 人際關係, 心理勵志 好的文化 studying-703002_640 三十三條「軍規」 人情世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約定俗成的行為規則,屬於社會知識的範疇。這些知識多半源自於和不同人群間的社會交際,或源自於社會衝突和社會發展。 在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情況下,人情世故能夠幫助我們緩和與他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同時也比較容易讓他人感受到和我們交往時的愉悅感。在此,列舉三十三個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的人情世故,這些人情世故經常被許多年輕朋友們所忽略。 1. 即使對方不是大人物,我們也要用請教的口吻,而不是用傲慢的姿態和他們說話,因為人不可貌相,許多良師益友往往看起來不起眼,卻隱身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之中。 2. 在吃飯的場合,點菜時應注意現場賓客的喜好,而不是只點自己愛吃的菜。入座時也要尊重主人家的安排,不要貿然先行入席。 3. 經常發現朋友、伙伴和同事們值得肯定的優點。 4. 當別人讚美自己的相貌、能力和人品時,不要表現出理所當然的樣子,也不要刻意否認,而是要適當地表示感謝。 5. 學會使用各種單據;如果你主動地使用這些單據,會讓其他人覺得你做事很有規範,而你如果也懂得請其他人這麼做,你將來就能夠和他們有憑有據地打交道。 6. 即使你不是服務人員,在朋友或同事有客人來訪時主動幫忙倒水, 會讓朋友和同事很有面子,也會讓客人覺得你的朋友和同事很有威望。 7. 在公司裡,如果你是新手或職位比較低的人,你要勇於發問,也要主動詢問別人的需要,而不要被動地等主管或資深的同事對你表現出親和的態度。 8. 當其他人不在座位上時,要主動幫忙接聽電話、接收信件、傳遞資訊,並向團隊的同事提醒你所知道的重要日程。 9. 在徵得同意後,才能進入其他人的房間,閱覽他們的書架或室內物品,或者使用他們的電腦。 10. 收到活動邀請後,如果不能出席,應提前通知對方;如果會遲到的話,要在適當的時間點先行通知,等抵達後再解釋理由;如果要帶未經邀請的朋友一同出席,也要事前通知。 11. 不宜主動索要禮物,而若是收到別人贈送的禮品,不管是否喜歡, 都要表示感謝,因為送禮者會很在乎你的反應。不宜把收到的禮物再轉送給別人,尤其是禮物上還留有原本送禮者的姓名或公司名稱時,就顯得很沒有禮貌了。 12. 在有眾多出席者的場合,主動介紹自己的朋友給其他人,或者主動在你認識的朋友之間穿針引線。那些被緩解陌生感的朋友們會格外地感謝你。 13. 不同地位的朋友都在的場合,要保持微笑,並體貼地招呼那些內向的、不被人注意的、可能有點自卑感的朋友們。在社交的過程中幫助弱勢者,會得到特別的感激。 14. 主動告訴別人你所知道的好消息;遇到好事情時能想到別人,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15. 有人做錯事時,不要用情緒化的方式加以批評,尤其要注意就事論事,避免評價別人的人格、個性與家庭教養,就算要批評,也要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批評時應不忘肯定別人的長處,而若能以幽默的方式來表達,這些批評所造成的負面效果往往也會減少。當你被批評或遇到尷尬的情況時,若能幽默地自我解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設性。 16. 好漢不吃眼前虧,但很多時候,如果問題爭執不下,也不要繼續火上澆油,應該先冷靜下來,多搜集一些資料,等想得更明白點時再說。 17. 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用「爭取」和「盡量」之類的口吻來回應別人的邀約,而一旦承諾了,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履行。如果你經常沒有履行諾言,那麼,人們自然不會再認真地對待和你之間的約定,這就是所謂的信用問題。 18. 雖然在商言商,但我們要盡量不談回報地先為別人做點什麼,這樣就能贏得所謂的「社會債權感」。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正是別人對他所負有的「社會債務感」的總和。 19. 要主動做那些辦公室裡不起眼的雜務。 20. 和長輩或地位崇高者同行時不搶道,在宴席間則應讓座、讓茶、讓食。 21. 參加宴會或與朋友們一同吃飯,不挑剔、埋怨食物,即使不喝酒, 也應以茶代酒致敬。 22. 向師長或他人發問或請教時應起立,並先向對方問候致意。 23. 不要在背後批評他人,嚴厲的意見應與當事人親提,對人肯定的話倒是可以在背後說,而對主管的讚美則宜私下對其私言。 24. 說話時需自律,對失意的人不說得意的話,不張狂地高舉自己的地位、子女或家裡的財產;不說喪氣話,多說鼓勵人的話;沒有具體的建言時,不輕易地批評人,若要與人絕交,也不必說狠話或做狠事。 25. 受人接待、得人指教、獲人幫忙時,應表示感謝,或以郵件致意, 或特別找機會致謝,若遇長者賜禮,也不應推辭。 26. 不當眾剔牙、打哈欠或伸懶腰,未經徵詢,不抽菸,也不在喝醉時和客人碰面。 27. 衣衫不整時不去拜訪客人或接待訪客,待客時應周正。 28. 接待來客時先伸手相握,並協助引導座位。 29. 平時就應以電話或郵件問候朋友,而不應在有事相煩時才和對方聯絡。 30. 有遠客來訪時,應盡量設宴招待;有客人來訪時應備禮,受禮後也應回禮;到遠地訪問時,應透由本地朋友先瞭解本地的偏好與禁忌。 31. 與人初次見面時應請教對方尊姓大名。 32. 入鄉隨俗,如此能讓人有親近之感。 33. 質疑別人時應有依據,不信口開河;就算自己有理,措辭也應注意和緩,同時,態度也要誠懇;在評論別人前,應先反思自己能否做到。 (本文授權自「好的文化」,出處:好的文化/ 袁岳《20幾歲就定位:搶進頂尖百大企業的職場成功法:人氣經營顧問親授•職場菁英的自我養成術》)

往自己想要的道路前進,除了努力,你還需要這三種力量。

2015年08月12日
公開
16

往自己想要的道路前進,除了努力,你還需要這三種力量。 0 inShare SHAREBAR 努力,但不要用蠻力! 我們對努力的人,都非常的欣賞!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成功的機會是很渺茫的!  很多人認知努力的重要,而大力投入時間、精力。不久後我們會發現成效逐漸在發酵,逐漸脱穎而出,同時大家都抱以更高的期望。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很多人似乎停滯在高原期而無法突破。他或許知道,也或許不知道,而只欣喜於超越别人,同時沈迷於做事得心應手與外界的掌聲。直到時間一久,原來落後的追上來甚至超越;掌聲少了沒了,才驚覺納悶「怎麼這樣?」   長期經驗發現,這些人努力靠的是他的「毅力」甚至是「蠻力」,無形中形成「太用力」與「太專注」。 太用力就很硬,久了便由硬變僵,而不會思考變通,就無法融會貫通而提昇;「太專注」就容易忽視或排斥週遭事物,以致很單點、很狹隘。   努力是需要「用力」去突破、需要「毅力」去持續,但更需要用「腦力」去理解體會,用腦力去思考變化、用腦力去突破提升。由於初期努力是靠「用力」獲得成效,因此就相信持續用力就會有成效,更甚至相信「只要」用力就有成效,而變成習慣用力,忘了腦力。   仔細檢視自己,是否努力而忘了用腦力?   凡事都要用腦力去理解,凡事都要用腦力去想方法,凡事都要用腦去思考而融會貫通,而一步步提昇自己。這樣的習慣不但讓你與時俱進,更有機會讓你的經驗歷練昇華為能耐、智慧。   千萬不要只用蠻力,最後陷入「没功勞,也有苦勞」的自我憐憫的地步。 本文出自【聯強觀念短語】,聯強集團總裁杜書伍粉絲專頁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604#sthash.dtklGToT.dpuf

所有自己遭遇的人生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2015年08月12日
公開
17

「所有我碰到的任何問題,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只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卻很有威力,當我們這樣想,就再也不會逃避任何事,你會變得很有責任感、你不會怪罪他人,更重要的是,你會變得更有勇氣、更專注,把重心放在解決遭遇的問題上。 這樣的一個想法,一定會被很多人打翻,畢竟何以任何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我們工作時,可能遇到客戶刁難,可能遇到很多很多情況,其原因都不是出在自己,但我們還是必須這樣想:「自己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因為當初是自己選擇進入這家公司,所以才遭遇這些事,所以自己在進入某家公司會遇到的任何問題,也都是自己造成的。 「所有我碰到的任何問題,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這僅僅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但卻是非常有威力的一句話,一個人只要認清所有自己人生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怪罪任何人,而會努力找出問題,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過去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造就了今天的自己,而我們今天做得每一件事,也將造就自己的未來。 邁向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的心態,你無法在遇到問題就想抱怨的情況下,然後期待讓自己能夠解決問題;你更不可能一邊怨天尤人,同時還希望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如果你有「懷才不遇」的感受,真正應該做的不是怪罪他人、怪罪環境、怪罪別人不給你機會,而是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替自己創造機會,甚至自己給自己機會。 沒有人有義務一定要給我們機會,但我們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 「你常常覺得你所碰到的任何麻煩是別人造成的,還是自己造成的?」 一個人怎麼思考,他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一個將問題都怪罪給其他人的人,一定不會檢討自身,因為他認為問題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別人身上,所以他認為需要改進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當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事情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反之,若一個人覺得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他就會想辦法改進自身,然後努力跟他人溝通,盡全力做到最好,想盡辦法克服一切困難。 「所有我碰到的任何問題,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看看生活周遭那些感人勵志的成功故事,就知道白手起家的故事是真的,無論你相不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翻轉自己人生的力量,當你真心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些什麼,就有機會創造改變。當你認為自己所遭遇的人生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就是引發改變的第一步,一個人只有在認清自己是問題的所在,才會想辦法改變自我,讓自己達到更好的境界。 一個人想要改變,方法之一就是認清所有自己遭遇的人生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只要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就會想辦法克服困難,讓自己越來越好。 參考書籍: 不抱怨的關係

你如何跟討厭的人往來?

2015年08月12日
公開
20

你如何跟討厭的人往來? 撰文 / MBA練功房 關聯關鍵字: 談判, 技巧, 方式, 討厭的人, 談判絕學, 豊福公平 2015/08/10 你如何跟討厭的人往來? 和「討厭的人」往來,也是一種談判 和「討厭的人」往來,也是一種談判12 談判是為了「達成目標」,絕非「擊敗對方」。 談判重點在於「達成目標」 盲目求勝,換來滿盤皆輸 職場上經常會聽見「雙贏」、「重點在於對雙方皆有利」,這麼說一點也沒錯。然而,一旦我們有機會上談判桌,很容易忘記雙贏的概念。 如果你還抱持傳統談判術中擊敗對方才是成功的「單贏」想法,認為一決勝負就是商場上的殘酷現實,這樣想也無可厚非。 然而,「超級談判術」的目標絕非「擊敗對方」,而在於創造「雙贏」,使雙方都能夠獲利,這可說是超級談判術的基礎。 換言之,無論你想獲得多少好處、渴望占據何種優勢,都必須與對方建立良好的關係,否則便不符合「談判順利」的條件。 高明的談判,和「聊天」一樣輕鬆 例如談生意時,你費盡唇舌說服對方購買商品,從短期來看或許是成功的交易;但假如對方事後不滿意商品,認為自己受騙,那麼無論對公司或你個人都會產生負面評價。 就我而言,追求「一方獲利,另一方失利」這種單贏的關係,是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幾近徒勞無功。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非贏不可」的心態所造成的莫大壓力。 假設眼前有一位男性,試想看看,與他交談並擊潰他的論點,或是在交談中了解對方,哪一種結局比較「輕鬆」呢?答案相當顯而易見。談判的目的當然不是「以輕鬆的心情談天」,但是像「單贏」這種幾家歡樂、幾家愁的談判方式實在很累人。 或許有人認為:「職場就是如此現實,非贏即輸,『雙贏』的想法太過天真了。」甚至主管也曾這樣對你說過。 但假如真實的談判世界並非如此,豈不是讓人既輕鬆又愉快? 事實上,再說得更清楚些,談判的世界並不是「爭輸贏」。 談判是為了「達成目標」,絕非「擊敗對方」。 那談判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到底為何而「談判」?再次提醒各位,談判是為了「達成目標」,絕非「擊敗對方」。 聚焦在「對方」,暫時遺忘自己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談判就成功一半 前文中曾經提過,當年我任職於知名壽險公司時,整天忙於「一決勝負的談判」。 「不能被對方看不起。」 「不打腫臉充胖子就無法占優勢。」 抱持這樣想法的我,身穿名牌服飾、手戴名錶、開名車,總是繃緊神經隨時應戰,以便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大人物」。 當然,我也具備專業領域(壽險)的知識,無論對方提出什麼問題,我都能立刻應答如流、毫無破綻,我的理論邏輯也無可挑剔。 「你是全公司最了解保險的人。」 「我就是這麼能幹。」 「所以聽我的話才是正確的!」 眾人的評語使我心花怒放,說起來,我當初正是追求這種模式。 然而長久下來,這種拉業務(談判)的方式,卻碰到瓶頸。 「這傢伙滿口只談自己。」 「不要再講你們公司的保險有多好了。」 「自以為是,感覺真討厭。」 「他根本沒認真聽我的意見。」 別人曾對我抱持上述的想法,雖然自己也稍有感覺,但既然這種「半強迫」的方式能提升業績,我也不甘心放手;好不容易才把自己塑造成厲害、強悍、毫無破綻的形象,別人卻對我不以為然。 永遠把「對方」放在第一順位 「這種情形要持續到何時呢?」這種心情在我創業後依然揮之不去,令我感到十分疲憊。 然而,戴蒙教授的一番話卻深深打動我的心:「當你考慮到【談判對象】時,別忘了【自己】是最無足輕重的人。」 「所以談判時,最重要的人是誰?」 「當然是『對方』。 談判是為了「達成目標」,絕非「擊敗對方」。 」 對方如何看待事物?對方有什麼感受?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誰有能力影響對方呢? 此時,「我是怎樣的人?」、「我具備多少專業知識?」的順位則排至第二、第三項之後。 「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聽起來很簡單卻是談判中最基本的要件。控制談判局面的是「對方」而非自己,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方身上,即從「放下自己,全心關注對方」開始做起。 和「討厭的人」往來,也是一種談判 擁有堅定的目標,就不必避開任何人 有些人會擺出一副「我真的很討厭你」的態度,甚至直截了當的說出口,實在不免讓人火冒三丈。此外,大多數人也都有自己「不論如何就是無法接受」的對象。 「討厭我的人」、「我討厭的人」,從前的我會設法將前述這兩種人「排除」在工作以及生活外。 「有人討厭我也沒辦法,反正還有喜歡我的人,珍惜他們就好。」 「真不想和討厭的人一起工作,不知道怎樣才能避開。」 我們總是一心想著和討厭的人「拉開距離」。 但是,如果把和討厭的人建立關係想成「談判」呢? 和對自己有好感或是仰慕自己的人相比,或許與他們接觸時,精神上的確比較累人。 然而,戴蒙教授曾說過:「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才能學習。」、「生活中無處不是談判。」 把「討厭的人」當成貴人,創造雙贏 訂定「目標」,試著了解對方,給予對方想要的;並且還要徹底收集「與對方有關的資訊」作為談判的工具。 我們要善用「超級談判術」的技巧,面對討厭自己的人,以及自己討厭的人。這樣做可以拓展我們人際關係的容量。 過去,我們總是一心想著如何將對方排除在外,但是現在可以變得更積極正面,思考「如何創造雙贏關係」。 你不覺得這樣比較開心又令人興奮嗎? 「討厭的對象」是成功機會的製造者 商場上人們常說:「如果能和交惡的對象建立良好的關係,將會迅速出現許多機會。」這句話一點也沒錯。在我以前交涉的對象中,有位老闆曾說過:「豊福公平?我超討厭那傢伙。」 因此,我努力地運用「談判術」與對方打好關係,思考我和他的共通點,以及我能從該共通點獲得什麼好處。 對方想要的是什麼?怎樣才能對他有所貢獻?重點在於「對方怎麼想」,而非「我怎麼想?別人如何看待我?」努力了解對方是怎樣的人,思考如何做能使他真正感到高興。 之後,我終於和那位老闆建立新關係,連帶在生意上也有好結果。我與他的公司簽下三千名員工的保險合約,此外更透過他介紹許多公司的客戶。因為他的關照,我每年所簽下的合約超過一萬件。讓討厭自己的人成為最可靠的夥伴—這一切都是「談判」的功勞。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豊福公平 2005年由公務員轉換跑道成為外商壽險公司的保險規劃員。客戶中有多名大老闆、演藝人員、運動員、歌手,創下連續一百八十週拿下3W(每週連續成交三件以上)的業績紀錄。進入公司後表現優異,每年皆榮獲社長獎且都具備MDRT(百萬圓桌,該組織在全球71個國家與地區擁有會員,每年由全球頂尖壽險、金融服務專員組成會員)的入會資格。 當他有感於自己的業務風格即將走到極限時,便向談判界權威「談判之神」史都華.戴蒙學習談判術,之後尊戴蒙教授為師。2013年起自立門戶,成立Gift Your Life株式會社,從口碑做起,每年有超過100戶新客戶。 同時也是演講專家,包含外商壽險公司的內部演講在內,演講次數超過100次。著作有《20秒抓住初見面客戶的心》(株式會社KADOKAWA)。 書名:談判絕學:世界談判之神VS.日本業務之神,獨家公開「超級談判術」精華版

改變想法, 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2015年08月12日
公開
13

改變態度,就能改變妳的高度 / 改變想法, 人生就會跟著改變 8 七月 2015 心理勵志 好人出版 5308369301_17f5e7727c_z 單身女人悄悄話 正向的心態會把「沒辦法」和「我不能」變成「有辦法」和「我可以」。 有太多人一輩子都垂頭喪氣、自怨自艾,想著為什麼自己的人生好像永遠沒有起色。其實沒有什麼難解之祕,老實說,我現在就可以幫妳解惑:只要妳抬起頭樂觀面對,人生自然會有起色。如果人生是一面鏡子,而妳不喜歡鏡中的景象,就改變妳自己吧。 坐在那裡被動地抱怨不會讓人生變得更好,只會讓它更糟。只注意那些妳不想要的,結果就是把它們全都請進自己的人生。《聖經》中有言:「因為他心怎樣思量, 他為人就是怎樣。」(《箴言》第二十三章第七節)。想想這句話, 妳的想法有無比的威力,一件事不用等到實際去做,成敗早在妳的腦海中就決定了。 要徹底翻轉那些負面想法,讓自己的人生大幅改變而且變得更好,妳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肯定自己的價值,明白自己是完整的個體,而妳會來到這世上,是為了完成只有妳可以達成的使命。現在坐下來, 想想妳最喜歡自己的哪些地方, 列出十個,然後每天早上覆誦一遍,幫妳練習自我肯定。 以下列出一些肯定自己的句子幫妳起個頭。 ● 我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 ● 神賦予我獨一無二的特殊使命。 ● 今天我會積極行動,朝夢想邁進。 ● 我會靠信心而不是憑視力來行走。 ● 我會對周圍的人抱持著正面、關懷的態度,包括那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 ●我已經擁有達成使命所需的一切。 ● 我的每一步都謹慎有序。 ● 我用信心、和平與喜樂迎接每一天。 ● 我的人生健康而且完整,我與其他人建立的關係不是要用來填補人生的空缺,而是讓人生更加圓滿。 ● 我每天在各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 現在把妳想到的「自我肯定句」也加進來,每天花一些時間提醒自己:我有這麼多值得肯定的地方。積極地做一些事來提高自尊, 妳的人生自然會跟著向上提升。妳的想法就像磁鐵,它們會決定妳吸引到哪些東西。所以妳如果想要不虞匱乏的生活,就別再拚命想那些妳沒有的。 改變妳的思維和態度,妳的人生也可能就此改變。記住,妳什麼都不改,就什麼都不會變。快樂不是靠著換新髮型、新車、更好的工作甚至完美的男友得來的,真正能讓妳快樂的,是妳自己對人生的想法。 就算有人把這些全都裝在大銀盤裡奉送給妳,如果妳的心態不對,妳也不會珍惜。沒有什麼可以帶給妳快樂,只有妳自己可以讓自己快樂。如果妳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很富足,那麼妳永遠都會覺得不滿足。 如果妳今天還活得好好的,那麼妳已經比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人還要幸福無限多倍了。仔細看看四周,妳會發現人生中真的有太多值得妳心懷感激。所以別再抱怨了,開始用感謝來回報這個世界吧。 改變態度,就能改變妳的高度!成功的公式其實真的就是這麼簡單:改變想法、改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