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讀了這 9 個小故事,勝過你今年讀過的所有書

2015年09月13日
公開
22

讀了這 9 個小故事,勝過你今年讀過的所有書 瀏覽人次 : 1108292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寓言故事, 心靈成長 9月 2014年 17 收藏 這 9則故事 ,改變你今年的命運... 你今年 讀了幾本書了呢? 如果沒有超過 9本, 別氣餒, 下面有 9則小故事, 每一則都發人省思, 花 3分鐘 仔細看看, 有用心的話, 每一則,可以抵一本好書喔! 準備好, 開始感受 故事的力量 囉... (贊助商連結...) 1、狗跟狼 有一天,狗問狼;你有房子車子嗎? 狼說沒有。 狗又問;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嗎? 狼說沒有。那你有人哄你玩帶你逛街嗎? 狼說沒有。狗鄙視的說;你真無能,怎麼什麼都沒有! 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個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標; 我有你沒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隻自以為幸福的狗! 2、墨汁滴在清水中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裡, 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 一滴墨汁融在大海裡,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 為什麼?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 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 為什麼?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 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 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量。 3、雞生蛋 雞生蛋,雞也拉屎, 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 對雞如此,對人亦然。 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 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 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 你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屎, 吸取營養,壯大自己。 很多人放著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難道你靠吃屎能變壯大? 4、燒壺開水 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 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 師父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捨才有得。 5、人生的走向 哈佛一調查報告說, 人生平均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 兩次機會間相隔約7年,大概25歲後開始出現, 75歲以後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這50年裡的7次機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 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 這樣只剩5次,這裡面又有兩次會不小心錯過, 所以實際上只有3次機會了。 6、值得嗎? 如果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好像丟在某個地方, 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一個愚蠢的問題,可類似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 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 為一件事情發火,不 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為報復; 失去一個人的感情, 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傷心好久… … 值得嗎? 7、人類的奇怪之處 弟子問老師: ?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 “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 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 因此, 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 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佛從未活過。” 8、生死的界線 老喇嘛對小喇嘛說: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 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 所以,死亡並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9、握緊拳頭 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什麼感覺?” 孩子攥緊拳頭:“有些累!” 老人:“試著再用些力!” 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 老人:“那你就放開它!” 孩子長出一氣:“輕鬆多了! ”老人:“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 多簡單的道理,放手才輕鬆!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2015年09月13日
公開
43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作者 作者:王意中 2014-02 Web only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美好的假期結束,嶄新的學期啟動,對於部分注意力渙散,視寫作業為畏途的孩子,與操心煩惱的父母來說,一場漫長的拉扯苦戰似乎又將開始。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圖片來源:許育愷攝影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美好的假期結束,嶄新的學期啟動,對於部分注意力渙散,視寫作業為畏途的孩子,與操心煩惱的父母來說,一場漫長的拉扯苦戰似乎又將開始。 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沒完沒了的作業苦戰,日復一日的痛苦循環,花了許多時間寫作業的無奈心情。父母嘮叨的煩躁、老師責備的焦慮,疲憊無力的身軀,苦中卻無法作樂的心情,及缺乏興致的頭痛時間又將來到。 當然,父母也沒有比較好過。面對孩子寫作業,注意力持續短暫,容易分心,拖拖拉拉耗費過多時間卻無法順利完成作業。粗心大意常跳行漏字,字跡凌亂與潦草,讀題缺乏耐性,及不喜歡費勁思考而傷透腦筋。 如果你正煩惱孩子寫作業的問題,請參考以下八點建議,將有助於孩子寫作業更加順利。 (1)書寫問題澄清。優先確認孩子的基本聽、說、讀、寫、算,及各學科能力是否出現狀況。排除理解及精細動作書寫等可能存在的問題,試著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針對每項題型(例如選擇、填充、計算、應用、圈詞、造詞、造樣造句等)挑選一題讓孩子作答,從答案正確與否來判斷孩子在該項科目的能力。如正確率高,接著可以將焦點放在孩子的注意力表現上。 (2)書寫時間選擇。你或許希望孩子一回到家,就馬上動手寫作業。建議你,優先同理孩子放學後的身心,畢竟動筆的是孩子。這如同要求你下班後,馬上打開電腦,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如果你的腦袋、體力或心力受不了,那麼孩子所面對的處境也一樣。

愛的管教工具箱

2015年09月12日
公開
18

愛的管教工具箱 作者 作者:陳念怡 2009-06 親子天下雜誌 6期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 愛的管教工具箱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甚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避開一場冗長失焦的爭辯。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暫時不要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此外,獎勵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 這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刻使用。暫停時間長短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讓小布偶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用「老祖母」的原則,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事。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提升孩子的行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摘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天下雜誌出版,安妮特.卡斯特尚 著,陳素幸 譯)

李嘉誠: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1

李嘉誠: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瀏覽人次 : 931 撰文者:Jam 標籤:李嘉誠, 讀書心得 9月 2015年 11 收藏 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以「下」為基礎,才能長久高高在上。 「賤」並不是陰謀害人,而是指不要害怕貧賤的生活! 「貴」必須要以「賤」為根本,只有勤儉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同樣的, 「高」必須以「下」為基礎, 即使是李嘉誠,在公司也同樣與職員吃公司餐、去巡查工地也是吃工人的便當, 家業興旺的前提是,要保持勤儉、低調的作風。 李嘉誠做人處世的智慧,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李嘉誠對做人處事的45項建議: 1.每一個生意人都精明,要讓大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2.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要有豁達的胸襟,才可以容納細流 3.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4.注重自己的名聲,這對你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5.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 6.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面對明天 7.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如果有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會碰壁 8.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9.凡跟我合作過的人都成了好朋友,這一點我是引以為榮的 10.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 11.成功沒有絕對的公式,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許多 12.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13.做生意只要有門道就可以賺到,而友誼卻很難用金錢來購買 14.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衝進去 15.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 16.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 17.如果只顧賺錢賠上自己的健康,那就不值得了 18.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19.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是在於他做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20.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21.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22.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23.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24.從石縫裡長出來的小樹,則更富有生命力 25.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 26.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 27.沒有一件事情會無止境地好,同樣道理,沒有一個行業會一直好下去 28.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 29.良好的信譽是資產負債表中見不到,但卻價值無限的資產 30.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 31.如果想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 32.完成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33.當你做出決定後,便要一心一意地朝著目標走,名譽是你的最大資產 34.有些生意,給多少錢讓我賺,我都不賺 35.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36.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應該努力堅持走正途 37.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38.以往我是90%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39.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 40.讓孩子還小就到外面求學,當然不忍心,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必須如此 41.創業艱難,守業不易 42.在子女身上進行智力投資,並注重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43.先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其次是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44.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憑藉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 45.人生是有許多部分組成的,財富只是一個方面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23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時間:2015-09-07 作者:潘懷宗 藥理所教授瀏覽次數25.0 K 10 睡眠 減重 運動 上班族 潘懷宗 減肥菜單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早安健康�藥理所教授潘懷宗】健康減重,一直都是最熱門的討論話題,舉凡電視媒體、書報雜誌甚至網路,總會有人分享如何成功減重,但最讓上班族感到沮喪的就是工作太忙碌,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做這些健康減重的項目,例如:找時間運動,找時間做飯,找時間參加減重班等,根本不可能。其實忙碌的上班族也能成功減重,只要從你日常的"生活小習慣"著手,就能效果顯著。根據美國CNN網站6月份的健康新聞,讓潘老師帶你深入了解,17個能讓上班族迅速減重的生活小習慣。 1.拋開"零或壹"的錯誤心態: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健康暨運動科學系副教授卡圖拉(Katula)博士表示,當你邁向更健康生活方式時所做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許多人會花一個鐘頭上健身房鍛鍊或吃上一整天的減重餐,但如果因為忙碌無法達到預期標準,就會立刻頹廢沮喪,心生放棄減重的念頭。不要僅看一時的成敗與否,而應著眼於可以讓健康加分的任何一個小動作。舉例來說,你今天忘了去健身房,並不代表著在一天中其餘的時間都不需要注意熱量攝取的多寡。要拋棄"零或壹"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聚沙成塔的概念。現代人生活忙碌,無法整碗捧去,必須一點一點的拿。 2.每餐少吃一點,真的非常容易做到:不需要餐餐自己煮,或吃減肥餐來減肥,你只需要在目前的餐點中少吃一點就行了,一般人每天約須消耗掉1200~1500大卡的熱量,如果想要持續健康減重,就是每餐少吃或者跳過甜食,一點也不困難。 3.正餐不能省:這個論點非常重要,人體一旦超過4~5個鐘頭不進食,會讓新陳代謝速率減緩,影響血液中荷爾蒙與胰島素的濃度,且長時間不吃,當你終於可以吃飯時,常常又會吃過量。許多過重者都是因為生活太忙碌,而沒有規律進食所導致,有些人早上只喝一杯咖啡,直到傍晚,都沒再吃進真正的食物。這樣血糖不穩定,就很難瘦下來,最好是要規律進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4.利用片段時間來運動:每天預留30分鐘或60分鐘的時間鍛煉是最理想狀態,但由於太忙碌,可能找不出整段完整的時間,這時你就應該利用片段時間來運動。舉例來說,你可以將鍛鍊時間分配到一天中不同時段:早上走路10分鐘,中午走路10分鐘,晚上跳繩10分鐘,把它變成習慣,如此就可達成一星期運動150分鐘的目標。規律持續的運動,就符合積少成多的理論,也是最省事的減重方式。 5.小幅度更動原來的餐點內容:小幅度更動食物的方式也和利用短時段運動的拆散原理是一樣的,比較容易執行,例如:從漢堡裡將乳酪去掉,或是從千島醬換成和風醬等諸如此類的方式。還有你平常喝的飲品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不限於固體食物,像是原本喝可樂、汽水可以換成蘇打水中放入半顆檸檬,或咖啡少糖/無糖,都能夠讓你一年內掉個好幾磅。不求速成,但求長長久久。 6.能站著就不要坐:久坐不利於你的心臟、大腦,當然,還包括你的腰圍。趕快將屁股從椅子上移開,增加站立、行走或是鍛鍊的時間。這樣做也許不一定對體重下降有幫助(如果有,當然更好),但卻可以持續維持你減下來的體重,不要小看這個生活小習慣。如果你的工作沒辦法讓你站著一段時間,那就趁早上搭車、開小組會議、晚上跟朋友通電話、甚至是看電視等時段,讓自己站起來,不要坐著。 7.確定睡眠充足:當你覺得白天時間不夠用時,或是當你想要規律運動而硬擠出時間時,通常就會更晚睡或更早起。但是這樣的策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睡眠時間不夠,表示你體內的組織器官沒有時間進行適當的修復,以便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所以睡眠時間及質量一定要足夠,加上少吃和多動才更有可能達到減重的目的。 8.聰明使用週末:即便上班已經讓你累垮,但至少還有2天的週末時間,妥善規劃,可以讓你去添購健康食材,並準備下一周餐盤的菜色。此外,你也可以利用這2天,進行較長時間的鍛鍊項目,如果你能在週末運動120分鐘,那麼在週間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也就能輕鬆達成一週運動150分鐘的目標了。 9.保持與朋友及家人間的互動:沒有人是可以離群索居的,與家人和朋友互動是我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時間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何不將健身與互動合而為一,不需要為了運動刻意跑去健身房,可以跟朋友和家人一起去爬山、騎腳踏車、打球,甚至只是散散步都好。無論哪一種方式,積極與他們保持互動,是促使你減重堅持下去的原動力。 10.偶爾使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法:許多研究結果指出,想要減脂其實並不需要耗個把鐘頭在健身房,2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法(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比運動45分鐘燃燒更多的熱量。嘗試看看這種鍛煉法,你可以從事跑步、快走、跳繩,或任何型態的有氧運動,先暖身5〜10分鐘,之後全力衝刺30秒,再切換到較緩慢的狀態45秒。重複這樣的運動時間與強度共五次,最後5〜10分鐘讓自己慢慢緩和一下。但是有慢性疾病的人例外,必須先諮詢醫師。 11.健康餐點有捷徑:過去總認為包裝食品不健康,全部都要自己煮,現代人如此忙碌,哪有可能。潘老師要說的是某些冷凍及預製(pre-made)食品是可以讓健康餐點即刻上桌的,不必花很多時間在煮飯上。例如:你可以買烤雞,去皮後切片,放在一盤生菜沙拉上面,立刻就是一道健康餐點。特別提醒,由於烤雞含鈉量較高,所以要注意減少再從其他食材攝取更多的鈉。另外,許多冷凍蔬菜也是很好的選擇,例如:冷凍花椰菜、冷凍碗豆,以及冷凍紅蘿蔔丁,既省時又健康。 12.家裡就是你的健身房:去健身房,光來回的交通時間,就不划算,更遑論花錢,其實在自己家裡就是快速燃燒卡路里的最佳地點,也不需要額外添購運動器材,只要把瑜伽墊鋪在地上,架好落地鏡,就可以開始活動你全身的筋骨囉! 13.善加利用高科技產品:大多數人不會去認真計算你一天中所有吃下去的熱量、消耗掉多少熱量、應該採取哪些步驟來減重等等,因應廣大市場需求,現在已有健康追踪手環(fitness tracker),可以節省想要認真減重者的時間,使其更能夠遵循具體可行之計劃並能輕鬆達成每天之目標或卡路里消耗。有些健康追踪手環還能自動幫你計算飲食中卡路里的總量並記錄你膳食中的營養成分喔! 14.善用社群網路的力量:2014年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發現,善加利用社群網路,它可以發揮現實生活中“減重支持團體”的功能,目前有許多知名的減重主題網站,如:Weight Watchers等。所以現在就加入Instagram的健身團體,去Tweet分享你的皮拉提斯(Pilates)課程,或是發起Facebook的減重群組,尋找志同道合、目標一致的朋友一同來幫忙,就能事半功倍。 15.多吃高纖食物:有一個不需挪出額外時間的瘦身絕招,那就是每天至少吃30公克的纖維質(來自天然食材,而非補充劑)。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馬雲生(Yunsheng Ma)醫學博士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想減重的人總認為複雜的飲食建議很難持續,其實只要增加纖維素的攝取,就是減重的良方,道理很簡單,像是吃全穀類、豆類及蔬果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就會讓你有飽足感,如此一來,你的胃就裝不下那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囉! 16.讓壓力有宣洩的出口:生活壓力的大小與腰圍的長短成正比,體重除了與食物攝取、運動量有關外,也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因為壓力會影響食慾和食物種類的攝取,還會影響身體對於卡路里的處理運作方式。常常聽說有人因為情緒因素,暴飲暴食導致肥胖,所以將心理壓力調適好,對減重也會有很正向的效果。 17.做事要有優先順序:大部分減重失敗的人,總歸咎於太忙碌沒有時間,這時,請你認真、仔細的回想一下,到底有哪些事佔用掉你的時間?善用你的每一分鐘,找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親愛的忙碌上班族朋友們,看完這17個生活小習慣,你再也不能用我每天都很忙,找不出時間來執行減重計畫當藉口,潘老師為你加油,健康生活,就從現在開始!祝你/妳減重成功。

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9

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作者:未來Family 數位企劃 │ 發表日期:2015-07-27 原則一:「何時」購買比購買「什麼」重要 接觸數位機器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就是「何時」開始。但是好像很多媽媽比起「何時」開始,更關心買「什麼機種」,選擇「什麼費率」,加入「哪家電信」。為了正確地實施數位教養,必須認真地思考「何時」購買,並且找到明確的解答是很重要的。 雖然越晚購買越好,但其實也不是只要很晚開始就沒問題。若是從小就暴露在數位機器中的孩子,或許可以透過適切的教養法培養正確的習慣。但是,在小學高年級或青少年時期才開始接觸數位機器,若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而沒辦法限制孩子們時,可能會導致更糟的結果。 因此,要選擇適當的時期購買,以下幾點是辨別適當時期的重要條件。首先,在媽媽的管制下購買。基本上,數位教養是孩子仍在媽媽的管制下才有可能實施,因此一定要具備這項條件。 所謂的管制,若認為是強壓式、單方面的關係,那就錯了。這裡是指媽媽和孩子的依附關係良好,感情融洽,因為,這時才有可能執行有效的管制。強壓且單方面的關係,只會讓孩子假裝順應,並不是自我判斷後遵守的。 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良好時開始管制,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如果在關係不好的情況下開始數位教養,原本就不好的關係會變得更加惡化。因此,總是以溫暖的愛表示關心的媽媽,和能夠理解媽媽這種心思的孩子,兩人能互相體貼彼此的立場時開始比較好。 在與孩子的互動關係不好的情況下,孩子有可能提及朋友關係而緊追不捨地要求購買數位機器。這時使用速成方法也好,必須要先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為了快速達成改善關係的目的,只有這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停止嘮叨,聆聽孩子的話,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做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大改善互動關係。 當衡量是否要購買數位機器給孩子時,分析孩子是否夠成熟到遵守訂定的規則也很重要。以能夠忍耐的自制能力、衝動控制能力和挫折忍受力為基礎,才能自我限制而遵守規則。 如果孩子與同儕相比顯得更散漫且很難調節衝動,一定要先解決這個問題後,才能開始接觸數位機器。如同前面提過的一樣,因為散漫且衝動的孩子,有相當高的機率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沉迷於數位機器。 原則二:「內容」比「時間」重要 為了要實施有效的數位教養,首先要針對「何時可以、多少時間」訂定明確的規則。舉個例子來說,每天寫完作業後一小時,或不用補習的星期二和星期四兩小時等的約定。 依我的經驗來推測,若是電腦遊戲,與其每天訂一個時間玩,不如週末時集中起來一次玩個夠好像更有效果。因為每天玩一點點可能導致成癮性,而週末集中火力玩,會產生好像玩了夠久的心理,使得滿足感更高。 但是比「時間」更重要的就是「內容」。比其玩了多久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因為這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因此,最好能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的明確範圍。 尤其是孩子喜歡電腦遊戲時,不僅要關心孩子玩了幾小時的電腦遊戲,更應該留意孩子瀏覽了「哪些」網站,做了「什麼」事情。一定要確認孩子玩的電腦遊戲是否過於暴力或煽情,電腦遊戲中進行的對話是否含有辱罵或低俗的文字形容。同時,務必確實管制孩子不要與大人進行對戰遊戲。不管如何,常與大人接觸,陷入危險情況的機率總是比較高。 在個人資料的部分也要能夠徹底地管理。以絕對不公開姓名、學校、住址或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為原則。將這些資料可能會誤用在犯罪事件裡,而且只要上傳過一次,資料的傳播力和刪除的狀況不易,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給孩子理解。 原則三:要明確地規定違反約定時的罰則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使用數位機器時所訂定的規則,一定要嚴格執行罰則。而且這樣的罰則內容和原則,應該在購買數位機器給孩子前,最好先與孩子商量後決定。也就是說,孩子在還沒拿到數位機器時,就已經確實地熟知要遵守哪些規則,如果沒有遵守那些規則會有什麼罰則的事情。 舉例來說,如果訂下只能在週末玩三小時電腦遊戲的規則,就要明確地訂下如果沒有遵守這項規則時的罰則。例如,如果孩子違反約定週間玩電腦遊戲,那麼接下來的週末就不能玩電腦遊戲等的這類罰則。還有,回到家後要把智慧型手機交由媽媽保管的孩子,若沒有遵守這項規定,就可以訂下從那天起沒收智慧型手機一星期,或把通話時間或網路流量改為受限制的費率等的罰則。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應該要遵守的約定,要嚴格執行先前訂下的罰則。若反覆出現放寬罰則的情形,那麼數位教養就全成了泡影。因此,這成了數位教養的核心。若孩子想盡辦法讓罰則無效,父母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如果想要更確實地讓孩子貫徹實踐意志,最好製作成文件貼在明顯處,讓孩子自己去檢查。若在檢核表上留孩子簽名的欄位,就更能賦予孩子強烈的責任感了。 原則四:充分說明訂定規則的理由 如果在開始執行數位教養法後,與孩子的關係急速變差,就需要回頭檢討規則是否過於壓制和強求。其實在實施數位教養法時,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單方面指示孩子要遵守規則,然後強迫孩子接受。但是單方面訂下的規則沒辦法讓孩子擁有必須要遵守的意志。這好似與父母單方面擬定寒暑假需要遵守的生活計畫表後,強迫孩子執行沒兩樣。 因此,當傳達有關數位機器的規則和限制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說明理由。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遵守規則的義務。若是在沒有具體說明而單方面通知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孩子認為是嘮叨,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的拒絕或反抗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一味地威嚇孩子「不能玩電腦遊戲太久」,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或變得討厭媽媽。但是如果以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簡單地解釋說「如果玩電腦遊戲太久,大腦就不會對閱讀或讀書這種類單調的刺激做出反應,因而變成傻瓜」,孩子就不知道要如何反駁,因為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還有,與其簡短地說「這種網站不能瀏覽」,不如說「有些網站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可能使心理變得不健康。所以,只能接觸允許孩子瀏覽的網站喔」來溝通,就能更有效地傳達訊息給孩子。為了能提高執行力,父母應該能欣然接受多講幾句好話的辛勞吧! 原則五:父母與孩子間隨時分享數位經驗 在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中,父母需要隨時檢視孩子,透過數位機器經歷了什麼樣的經驗。但並不是父母在「監視」、孩子在「報告」的型態,而是形成彼此都感到自在、親密的談話方式。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利用智慧型手機玩某個遊戲,可以說「這裡的這個人是這遊戲的主角嗎?」、「如果拿到那配件可以增加幾分呢?」、「唉呀,真可惜,失敗了,應該很失望吧」等這類的談話方式,就是對孩子所體驗的事情表示關心,展現出與孩子共鳴的態度。那麼,孩子因為得到父母的共鳴而感到安定,也因為知道父母一直對自己的數位習慣表示關心,責任感也會更增加。 如果父母能成為自在的談話對象,孩子就會把自己原本想要隱藏的事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如果把原本暗地裡做的事情,正大光明地去做,當然就會變得更正當且健全,是不必贅述的事情了。 為了對孩子喜歡的東西、樂在其中的東西產生共鳴,首先要成為「像朋友一樣的父母」。因為在像朋友一樣的平等關係中,形成自在地說和聽的氣氛,才能輕鬆、無拘束地談話。 如同前面強調的一樣,與子女的關係良好時,數位教養法的成功機率會提高,就是跟這部分有關聯。就像和心靈契合、讓人自在的朋友說出自己的祕密一樣,父母要常常記得,若是與孩子的愛和信賴感深,能與孩子共享及共鳴的部分會更多。 為了要與孩子分享數位經驗,父母也應增廣該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也就是父母也來使用那機器,累積相關知識,才能跟上孩子的腳步。當然不是不知道父母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也很忙,但是不要忘了這年代要好好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可疏於學習子女常使用的數位機器的相關知識。 原則六:全家不分上下同心參與 數位教養一定要全部的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才有效果。如果家庭成員的其中一人不配合,隨興地避開、跳過,這一切努力都只會變成泡影。 針對要遵守的規則,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弟弟、妹妹等都無例外地必須遵守。如果是雙薪家庭,白天必須請人協助看顧孩子,就要多次叮嚀相關的其他人也務必遵守。如果與祖父母同住,也需要尋求他們的協助,共同參與;甚至家裡有幫傭在協助家務時,也請他們務必徹底配合。 為了讓這件事情更圓滿地達成,最好由全部的家庭成員共同來參與訂定規則。就是透過「家族會議」來充分理解彼此的立場,訂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 利用家族會議時間檢核家族成員是否好好遵守大家一起訂定的規則和限制,也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在家族會議中所進行的談話,比父母與孩子單獨進行的談話,更能讓孩子培養責任感,因此是不錯的刺激方式。 當年大兒子景模陷入電腦遊戲的那段時期,我們家每星期都開一次家族會議,針對相關的問題對話。是否好好遵守所規定的時間,是否瀏覽被禁止的網站,沒能遵守規定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種種的問題充分地討論。當然對於做得很好的部分,不吝稱讚,對於做錯的部分加以責備,但也不忘給予鼓勵。 還有,一個星期中找一天的時間訂為全家人都不使用數位機器的日子,那天就安排另外的活動或全家人一起閱讀等的規則,也是很明智的方法。讓我們的頭腦從數位機器中休息一天,是健康守護大腦的好方法,也是自我檢查我們對這些機器中毒有多深的機會,而且同時也能讓家庭成員間的情感緊密連接。 原則七:如果父母無法管制,尋求專業的協助 「過度投入」和「成癮」是明顯的不同。過度投入是因為喜歡,所以常常樂在其中,但是可以明確區分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時候不可以。因此,當遇到不可以的情形時,能夠自我停止而轉換成其他事情。 但是成癮就明顯不同。成癮狀態的大腦,因為只渴求那個刺激,區分時間和地點就變得不可能。成癮後,因為只投入於那件事情,終究變成無法靠自己力量停止的地步。在網咖幾天幾夜地玩電腦遊戲,發生意外猝死的荒唐事件也是這樣的原因。 當孩子過度投入時,如果數位教養法能適時介入,情況一定可以控制。即使成癮後,若有父母的努力和誠心,一定可以從黑暗的深淵中把孩子拯救出來的。 但是如果已是過度嚴重的成癮狀態,或父母的數位教養法不能做後盾時,隨著時間的過去,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糟糕的結果。這時一定要接受專家的協助,找到孩子成癮的原因,並實行適當的會談和治療,才是解決之道。 如果孩子拒絕到醫院治療,至少父母也要尋求專家以聽取解決方法的建議。置之不理只會引來禍害,而父母輕率地介入,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請不要猶豫接受專家的協助。 智慧型手機是讓孩子好好讀書的誘餌? 「這次考試考一百分就幫你換成智慧型手機。」 「寫完作業就讓你玩一小時的電腦遊戲。」 「這次考第一名,我們就更換電腦吧!」 如果曾經為了讓孩子的成績進步的心理作祟,而投出這類的糖餌,則要大大的反省。因為這類的補償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就如同大家知道的,雖然目標很正確,但是手段錯誤,這時絕對無法以正當化來被大家接受。但現在的情況是目標本身已經很勉強,達成目標的手段也不好。而且與媽媽的期望不同,孩子不是為了考一百分,而是為了得到智慧型手機,為了能多玩一會電腦遊戲而讀書的荒唐至極的情形發生。這樣的交易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有效期限也很短。 俗話說,天生的天才無法贏過努力的人,努力的人無法勝過樂在其中的人。為了讓孩子變得會讀書,就要能使他們樂在其中。但是,物質上的補償絕對無法讓孩子們享受讀書的樂趣。 更何況那獎賞的東西竟然是電腦遊戲、上網或是新的數位機器,那結果會是如何呢?提出這類條件的家庭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深陷在數位機器的情況。為了提高一點點的成績而提出數位機器的話題,很可能變成往失火的家裡潑油的後果。 摘自 申宜真《其實都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大田出版 Photo:NoirKitsuné, CC Licensed

安親班還是功課代工廠? 父母一定不能外包的功課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1

安親班還是功課代工廠? 父母一定不能外包的功課 作者 作者:陳雅慧 2010-04 親子天下雜誌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親子天下》曾經做過一份調查,有近六成的受訪小學生放學後沒回家,而是去安親班。安親班不僅是小學生的第二個學校,更是第二個家。如何和安親老師好好溝通,共同協助小孩學習,已是現代父母必修課。 圖片來源:插畫│吳怡欣 身為家長必須警惕安親班逐漸發展成為「替代親職」的機構,父母把容易和子女起衝突的課後作業委託給安親班代勞,等於是把經營親子關係放棄了一部分。 在雙薪家庭的社會結構下,安親班是父母不可或缺的幫手,父母如何和安親老師好好溝通,共同協助小孩學習,是現代父母必修課。但是父母必須認知:有些核心是絕對不能外包的,譬如: 一、親自檢查小孩的功課。注意錯的地方在哪裡,是不會還是粗心,已經完全明瞭了嗎?安親班的聯絡簿也要仔細看過。 二、親子互動的功課不要讓安親班老師代勞。比方說老師要求小孩做家事,或是要寫出遊的遊記,以及老師親師溝通的通知,一定要親自抽空帶著小孩完成。若是父母連這些功課都請安親班老師應付完成,怎麼能夠要求以後小孩做事踏實不含糊? 三、作文、讀報心得和查資料等功課,問問小孩在安親班是怎麼做的?寫作文時,老師是不是先講了一遍大綱,做報告,老師是否找好現成資料請學生貼?家長應該思考,若是這類的功課安親班老師涉入過多,是否會失去了做功課原本的學習功能。再想一遍,你真的希望小孩這樣學習嗎? 四、觀察小孩在家做功課時,是否能夠自己規劃時間,一樣有效率的完成功課。因為安親班時,老師會一項一項盯住小朋友完成功課,小朋友一個指令一個動作。觀察小朋友是否會學習安親班的效率,還是養成了依賴。 就連安親班老師都認為父母才是最好的安親班老師。為人父母在外包教養的責任時,應該把安親班當做分擔和合作的夥伴,而不是功利的只看成績數字,不好就換。

正向人生,從說好話開始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2

正向人生,從說好話開始 收藏(5) plurk 正向人生,從說好話開始 PDF下載 列 印 轉 寄 字體 小 中 大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61期 2012.04.01 作者 : 林慧淳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抓狂、哭鬧、甩門……,長大後凡事負向思考、消極、抱怨,一生都活在失敗的怨天尤人中。 如何教養我家孩子處理情緒,回到正向軌道? 打開電視,青少年鬥毆尋仇、飆仔橫行傷人的新聞比比皆是,甚至好友、情人反目,盛怒之下持刀報復,場景怵目驚心,令人不禁想問,現在的社會,究竟怎麼了? 「情緒不懂得紓解,失控表現在外的是暴怒,壓抑隱藏在內的則是焦慮、憂鬱,」長年專注兒童青少年情緒管理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 許多人常誤以為情緒管理就是「不要生氣」,但實際上,人人都有生氣的權利,青少年也一樣,只不過每個人表現情緒的方式各有不同,輕則沉默冷戰,重則咆哮喧鬧、甚至傷害自己或別人。 王意中認為,家長從小就告誡孩子「你不應該生氣」,卻從沒告訴他們「生氣時該怎麼辦」,因此孩子只好選擇最安全的方式——模仿。 父母一碰上不順心的事,怒氣沖沖地把電話一摔,或將桌上碗盤統統掃到地上,久而久之,孩子和同學吵架,也出現撕碎對方課本、或以暴力解決的行為。 當家長批評孩子情緒控管差,卻忽略了,自己的行為也相差無幾。 「很多爸爸對自己的愛車保養很清楚,媽媽可能對皮膚保養很了解,卻對孩子的情緒保養不太重視,也不知道怎麼做,」王意中嘆了口氣。 親子相處切忌變成「在警局做筆錄」 孩子的情緒化、負向思考,來自親子溝通不良。 愈來愈多孩子在回應切身問題時,說不出話,或是丟一個籠統的說法「無所謂」、「隨便啦」就搪塞過去,深究這種現象,源自於親子間對話太少,於是孩子從小不喜歡動腦、不勤於思考,長久下來,他不習慣使用完整字句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沒耐心說。 更且,家長常用「問」取代溝通,積年累月下來,問題不外乎「今天乖不乖?」「考試考幾分?」「功課寫完沒?」 王意中認為,這類問句有兩種問題,第一是範圍太廣,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再者父母問話時常慣用二分法,讓孩子切換到「Yes」或「No」狀態,加上對話中糾正的多、鼓勵的少,孩子容易從中找到對他不利的解釋,這正是「負向思考」演變成「負面情緒」的關鍵。 隨著孩子長大,學習壓力加重,王意中形容,這類問句會愈來愈像「在警局做筆錄」,問句一再重覆如同碎碎唸,孩子索性就不回答,或是錯誤解讀家長的訊息,鑽牛角尖,陷入負面情緒愈來愈深。 更糟的是,有些問句甚至傳遞著威脅訊息,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就曾在公車上,聽到一位媽媽怒斥兒子「你為什麼不讀書?考這麼差,這麼不爭氣,媽媽不如去死掉算了。」父母口不擇言,不但於事無補,更加重子女的負面情緒。 但許多家長是到了和孩子起衝突才發現親子溝通不良,王意中建議父母試著描述你的兒女,扣掉課業成績,還能說得出多少,包括他們的脾氣、感受、特質、行為模式、或對事物的看法,如果發現自己統統答不出來,表示親子間真正的相處時間太少,大人的期待和孩子實際面對的壓力有落差,但雙方卻沒機會溝通,這時如果爸媽持續提出要求,在青少年眼中就是一味數落,情緒反彈只會愈來愈嚴重。 思考模式負面,再加上對於情緒的認知不足,最終就可能導致極端的宣洩手段。 王意中臨床發現,情緒容易出狀況的孩子,情緒概念通常很籠統,也就是說,他分辨不出妒忌、憤怒、沮喪、疏離等情緒的差異。 例如考試考壞了,有人可能懊惱自己粗心、有人羨慕別人成績好,也有人覺得念書一星期還是沒考好,感到沮喪,但是無法分辨自己真實情緒的孩子,所有感覺都會混淆成憤怒,也就是俗稱的「不爽」,這麼一來,無法對症下藥,壓力就難解開。 對於情緒不定的孩子,父母從旁觀察,引導他們釐清當下的「不爽」究竟是什麼感覺。 王意中舉例,父母知道孩子常在班上分組時落單,某天孩子放學後神情低落,他可以主動提起,說「爸爸感覺你有點沮喪,猜想是不是沒跟要好的同學分在同一組呢?」就像拿著一把刷子,將心頭的灰塵掃去,情緒輪廓便能顯現,孩子就能分辨學習,原來這樣的情緒就是沮喪。 不過,爸媽怎麼判定孩子當下的心情呢?王意中指出,關鍵在於「同理心」,必須先了解子女,感受到他確實的心理狀態,再試著幫他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當然,這需要練習。 親職專家楊俐容的女兒有次告訴她「媽,這次小考我不小心掉了30分。」當下楊俐容就以同理心回答:「那你一定覺得很可惜吧!」而不是落井下石地說「怎麼考這麼爛!」或是「誰叫你粗心,錯這麼多!」 示範和分享 正向思考好榜樣 不希望子女滿身刺,扎己又傷人,「做好榜樣」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王意中建議,可從示範情緒感受、分享情緒放風的方法開始。 主動和孩子分享對事物的正面想像,並讓他練習對眼前的東西做正面描述。 先營造輕鬆聊天的情境,例如全家一起到餐廳吃飯,過程中自然而然分享彼此對這家餐廳的布置、食物等看法,刻意引導孩子,說出餐廳環境哪裡好看,餐點如何美味,讓他學習看到好的事物,也鼓勵他說出優點。 除了對於正面事物有所讚賞,也要訓練孩子在不符期待的情境下,仍找到正向觀點。像是他載兒子上學時遇上塞車,雖然又焦急又煩躁,但是他會讓兒子看窗外的景色,聽聽廣播主持人播了哪些好聽的歌曲,或告訴兒子「有了這次經驗,爸爸下次就知道換另一條路走。」這也引導孩子在挫折時,仍然可以試著找到正面的訊息。 同為3個孩子的父親,長庚生物科技、長庚大學董事長楊定一也高舉正向思考。 他認為,正面的念頭影響人最深,最需要從小培養。若有了正向思考的習慣,即使遇到挫折、負面的狀況,都能看到正面的含意,未來的人生就有了指南針。 王意中建議,從小就能開始練習,讓孩子處於不同位置觀看同一個東西,趴著看、站著看、從上往下俯瞰……,可讓他試著了解,其實就算同樣事物,從不同角度來看都不一樣。 等到孩子識字、懂得閱讀時,王意中會從報章雜誌或電影、電視節目中擷取有意義的話語,用網路、紙條等各種方式,和他們分享,尤其是親子一起去看的電影,「共同參與過後,再把特別的話highlight(加強)給他們,就會印象深刻,這些佳句都是孩子們正向思考的寶庫,」他說。 除了思考的引導,帶孩子放風,以行動親身感受紓解情緒壓力的暢快,也是王意中的教育方法之一,他指出,很多國中生如果不打電動,就不知道該怎麼放鬆。 他常帶三個孩子到海邊玩,「未來他們長大了,肩膀上的擔子沉重了,或許他們會有自己的情緒出口,或許他們也會記得,還有海邊這個我們一起放風過的地方。」

我如何教兒子接受失敗-管理不只應用在公司,人生管理才是硬道理!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21

管理不只應用在公司,人生管理才是硬道理! 親愛的學昂: 「救」 聽到你的這聲吶喊,我的內心也跟著激動起來,爸爸要恭喜你,你終於憑著自己的實力贏了這場比賽,取得台北市桌協少年國手推薦的資格,可以如願在六月五日赴嘉義參加少年國手選拔賽。看著你擦著汗,臉帶著勝的利笑容跑向我,使我不禁回想起二年級寒假時,你第一次手握桌球拍與教練練球的景象,完全歷歷在目。 學昂,你知道爸爸為什麼要你學桌球嗎? 我的目的不是如坊間桌球教室的宣傳文宣所說 : 「練桌球會讓眼睛視力變好」。我的目的只有一個: 「要你學會接受失敗」。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你是我唯一的孩子,我們倆人的年齡又相差四十歲,在你小時候,爸爸陪你一起玩遊戲,每一次你都想要贏,若是輸了就會哭。當然遊戲時,爸爸可以假裝技不如你,故意輸給你,讓你獲勝,但是想想未來你去學校或出社會後誰會讓你呢? 假如你不懂得面對失敗,接受失敗,處理失敗,從失敗中重新振作迎接下次挑戰,你很容易成為「草莓族」、成為「媽寶」。我又在想,假如我的生命也像你祖父一樣,只能活到六十二歲,在你完成大學學業即將進入社會之際,若遇到挫折,那時爸爸無法陪伴你或給你任何協助,你將如何面對漫長及充滿挑戰的人生呢? 因此,我想到讓你學習打桌球是一項能幫助我達到這目的的最好訓練方式與運動。 桌球賽制為五局三勝,一場球賽打五局,每局十一分決勝負,每局只需二到三分鐘勝負立刻見分曉,一位選手要學習如何在短短的三分鐘內想到克敵方法,若輸了一局要在一分鐘休息時間之內平撫失敗的情緒,迎接下一局的挑戰,並如何在連輸兩局後能重新振作,反敗為勝。即使這場球賽輸了,應如何調整心情,分析戰況與雙方的優缺點,為下一場勝利做訓練。人生旅程充滿著意外的高低起伏,面對每一道關卡就像是面對每一場桌球賽事,這就是我要你練桌球的主要目的。 很高興看見你熱愛桌球,在三年級正式加入桌球校隊與學長、學姊們一起認真練習,一路從 B 組選手半年內晉升為 A 組選手,從副將變為主將,跟隊友一起努力在台北市教育盃桌球錦標賽時獲得殿軍與亞軍的好成績。你努力超越自我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的,是你每日揮汗如雨,從不懈怠的認真揮拍練習,經過無數挫折與努力累積而來的成果。 校隊訓練期間,教練要求每位桌球隊員必須利用週末參加積分賽,以增加對戰經驗並了解自己的實力。記得嗎? 你從第一次參加積分賽開始連輸二十五場,每一次比賽輸球後你都會哭,還有多次你在場上一邊比賽一邊哭,眼睛濕了又乾,乾了又濕,每次比賽結束後我問你下一次要不要繼續參加比賽,你每次都堅定的告訴我 : 「要」。經過二十五場失敗後,你終於開始贏球了,慢慢的你終於贏得最低級距 :積分1000分的前三名,但你卻再也沒機會參加這個級距的賽事,因為我又幫你報名了更高級距的比賽,就這樣周而復始,讓你繼續輸多贏少。這四年來,你是北小桌球隊員在積分賽中勝率最低、,獎牌獎狀拿最少數量的選手,但卻是北小桌球隊成軍以來第一位到達1800分積分的選手。你偶而抱怨你的獎牌或獎狀數量不如隊友,但你只說說從不怪我太狠心。雖然你知道參加打積分賽贏球的機率不高,但每一場球賽你都全力以赴。 從積分702分到1816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辛苦的,爸爸希望你透過參加積分賽的過程中瞭解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與 「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 的道理。透過設立目標研擬執行計劃,並經由比賽過程,在失敗挫折中反省失敗的原因,透過再次地練習與修正尋求下次比賽的勝利。這四年中,看著你為自己熱愛的桌球運動不斷的「設定目標、擬定計畫、認真執行」,你能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這項人生功課,爸爸替你感到高興並期待你能將它內化成為自己面對人生關卡的解題能力,長大後就具備了自我療癒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以運動精神迎向每一道關卡 透過這封給兒子的信,我於是反思:「管理不只應用在公司,人生管理才是硬道理」。面對工作與職涯的安排,每一道難關都像是一場桌球賽,透過一步步的耕耘與累積,不斷的「設定目標、擬定計畫、認真執行、檢討修正」,而後迎向每一項挑戰,即便中間過程中歷經挑戰與失敗,也要懂得收起低落的情緒,理出解決辦法,迎向下一場挑戰。 - See more at: http://blog.cw.com.tw/blog/profile/261/article/1509#sthash.t6cM531Y.dpuf

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45

預防霸凌,老師該怎麼做? 2015/01/13 瀏覽人次:2,228 親子天下 關鍵字: 追蹤 0 0 0 作者:張瀞文 校園霸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從言語傷害、關係排擠到肢體衝突,若情節不重,身為教師的你的確可以憑藉一些技巧來處理。但如果只能被迫在後端處理已發生的霸凌,總讓人疲於奔命,許多案例也超出教師的專業能力。教師可以積極作為的是,帶領出良善的班級氣氛,預防霸凌的發生。以下針對整體環境、霸凌者、被霸凌者及旁觀者四部分給予建議。 ◎ 整體環境 營造溫暖、支持的班級風氣。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老師是值得信任的、維持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校園中發生霸凌,最常見家長第一時間就找老師興師問罪。但在整個事件中,有時候最需要力量和支持的反而是老師。面對校園霸凌,尤其是青少年的暴力事件,要求老師單兵作戰並不合理。學校必須有一套健全的處理流程,讓老師知道什麼情況,可以在班級內處理?什麼情況必須呈報學校,讓輔導、訓導系統介入?介入後學生會得到什麼樣的協助? 東部某國中教師方依瑋認為,就算老師單獨處理,校方的支持也很重要。學校曾發生過,老師處理完後,被有背景的家長告到校長室,因而遭受指責。許多老師見狀反而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 經營正向班級氣氛 只處理霸凌的後端其實緩不濟急。教師最好的方法,就是經營正向的班級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在班上所有人都受到尊重,大家會包容彼此的差異,一起合作。 有許多班級經營或預防霸凌的書籍,都有具體可用的教案。例如《無暴力校園》一書就建議班級內可放一個「行善盒」,請孩子每週至少寫下一次自己做的或是看見的友善行為。書中也提出「優點卡」的點子,將學生的名字寫在小卡片上,隨機發給班上同學,請同學寫下這個孩子的優點,確認所有學生寫下的句子都是正向後,再發還給本人。 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一直被粗暴的對待,有時候,光是「把他當一個人來尊重」就是很寶貴的體驗,他也會因此學到尊重別人。去年獲教育正向管教績優的台北市重慶國中教師鍾滿振分享,他從不讓學生罰站。他認為,罰站等於公告「這個人犯了錯」,但沒有孩子願意變壞,老師需要做的是,去了解為什麼,幫他解決困難。 老師可以透過教學、對話等方式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及處境。諮商心理師黃心怡認為,「演戲」是很好的團體輔導方式。 老師先編好劇情,設定幾個角色,然後將全班分為幾組,抽牌討論自己抽到的角色:受害人、加害人,受害者父母、導師……。要如何呈現?說什麼話? 這不需要專業技巧,就讓孩子去玩、去體驗。但是,心理劇最大功用就是「角色替換」,有機會去擴充另一個角色的處境。因此黃心怡特別提醒,絕對不要讓學生扮演現實生活中實際的自我。 教師必須清楚宣示:「老師不允許任何人被欺負」。當大人宣誓捍衛正義的決心,孩子也會學到其價值。當老師目睹霸凌,無論何種形式,都應馬上介入,這行為也會鼓勵孩子向你通報,你不知情的霸凌事件。 ◎ 對霸凌的孩子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強調,當霸凌發生時,老師要提醒自己,孩子會霸凌別人一定是需要幫忙。「老師的敏感度應該要更強,當孩子出現不妥當的行為,無論是霸凌或欺負,老師第一個念頭是:他怎麼了?他有什麼需要嗎?他有什麼困難嗎?他有什麼不足?他只是為了反抗,還是真的聽不懂?我們需要更深入的了解,而不直接叩上『他不聽話』、『他就是這樣』的帽子。」 施暴的孩子可能是班級經營上的「大麻煩」,但是貼標籤或以暴制暴等方式,非但不能幫助孩子,反而與他站在敵對的一方。利用一些技巧,例如請他幫忙管理班上秩序或是幫助某同學,讓他感覺自己受重視。 更重要的,你要真的看見他的優點,關懷、重視他,會使這個長久被忽視、暴力相向、感情封閉的孩子恢復對生命的基本感受。如此一來,改變才有可能發生。 與家長合作也是關鍵。孩子生活在「家庭系統」之中,很多孩子的暴力行為是向大人「學來的」。有必要的話,邀請父母一起改變,心理師黃心怡提醒,向父母說明時,用語要很小心。比如,「孩子會這樣一定和父母有關,我建議爸媽要先改變。」類似的描述會令當事人不舒服,不如轉個彎:「依我之前的經驗,要幫助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容易,不過有幾個成功的案例,後來父母的改變往往比孩子更大。」善盡告知責任,想改變的父母會問:「那我們可以怎麼改變?」 教導正確發洩怒氣的方式 很多霸凌者不知如何宣洩憤怒,他們需要學習控制脾氣,不把怒氣宣洩在別人身上。你可以個別和學生討論管理情緒的方式,也可以建議學校輔導室為孩子開情緒管理團體,許多沒有暴力傾向的孩子其實也需要這樣的課程。 馮喬蘭提醒,面對霸凌者,除了接納同理外,教師也不能放棄「教育」的職責。面對班級衝突時,教師必須勇於介入,重新建構現場,讓施暴的學生去面對他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他必須認識到「錯在哪裡」,不是錯在「老師會生氣」,而是錯在他會傷害自己和別人,錯在他違反了一般人「想好好活著」的基本權利。教師好好引導學生學習,比打他或記過都有用。 另外,讓孩子知道霸凌是「非法」的。警察單位是處理校園霸凌無計可施時的「最後防線」,但必須先教導孩子法律知識及規則,有些孩子因為有趣與無知,犯了法卻不自知。明確的規範也會使每每挑戰老師界線的孩子,稍有遲疑。 如果孩子的家庭情況牽涉過廣,甚至有家暴、性侵等,就應引進更專業的協助、更多的資源。 ◎ 對被霸凌的孩子 面對被霸凌者,老師需要了解他和同學的人際互動模式。首先要教導學生學習拒絕暴力、勇敢說「不」的表達技巧。這些技巧包括:關掉害怕表情、說話時態度堅定、眼睛直視對方等。 霸凌者總是挑看起來比較弱的人來欺負,他沒想過被霸凌者會反抗,而且強悍有自信。勇敢堅定可以有效遏止霸凌行為。 從事近二十年社會工作的林麗玲提醒,光「眼睛直視對方」,可能需要反覆練習幾十次,孩子才稍稍做得到,過程需要大人的支持與陪伴。 每個孩子被霸凌的原因不同,有時老師扮演「裁決」的角色,非但無法解決問題,也讓孩子永遠看不清自己的處境與問題。比較好的方式是,陪他一起看看「為什麼同學針對我?我要改變嗎?要怎麼改變?」例如孩子因為過胖被取笑,如果他也不喜歡自己的身材,就和他一起想辦法解決。林麗玲提醒,唯有孩子自己想出方法,自己做得到,即使改變很小,都能產生力量。 讓孩子知道,他會被欺負,有些是自己的問題,有些不是。林麗玲建議,比起大人一味的口頭肯定,若能帶著孩子做一些改變,改善他也不滿意的現況,才有機會強化學生的信心。 ◎ 對旁觀的孩子 至於大多數的「旁觀者」,他們的心情可能有兩種:一是擔心自己如果出言制止,就會成為下一個被修理的人。另一個可能是,他也討厭被霸凌的同學,霸凌者剛好為他出了一口氣。  你必須讓孩子知道,「霸凌」是一串生態鏈,就算你不欺負人也沒被欺負,也是這串生態鏈的一個環節。任何環節出面反抗或制止,都可以終止欺負行為。 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孩子「可以保護自己的伸張正義方式」。例如霸凌現場寡不敵眾時,他不必當下制止,可以事後私下告訴大人。如果擔心被視為告密者,可寫字條給老師,老師必須保密並對學生的通報立即做出回應,否則這些通報就會停止,你也失去學生的信任。

學習新世紀:作業少一點,體驗多一點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48

學習新世紀:作業少一點,體驗多一點 2015/08/20 瀏覽人次:1,269 親子天下 關鍵字:遊戲、學習、教育、功課、動機 追蹤 0 0 0 作者:賓靜蓀 孩子的功課已經引起全世界大人的關注。家長、老師、教育專家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思考,佔據孩子課後生活極大部分的功課,到底所為何來?日本、德國、美國主流雜誌都曾以「功課吃掉我的家庭」、「寫功課如何不生氣」等封面故事大幅報導學校功課引發的種種問題。美國各級學生自從各州實施標準測驗,以及為申請名校,也感受到愈來愈重的課業壓力和考試成績,家長老師們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流媒體的教育線上討論區,對於功課的抱怨、疑問、困擾總是琳琅滿目。 為什麼現在對功課的討論愈演愈烈?因為二十一世紀對學習的新定義和需求,已經讓仍停留在十九世紀的功課類型顯得捉襟見肘。 全世界都一致認為,孩子在學校必須學習的,不僅是知識和技巧,還包括各種生活、解決問題的能力。OECD提出的九大關鍵能力包括:靈活運用工具(語言、知識、科技)的能力、在團體中互動(合作、與人相處、處理衝突)的能力,以及自律行動(對他人、社會負責)的能力。十九世紀那種工業時代只重反覆演練、要求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和功課,已經不合需求。 功課讓孩子討厭學習? 在一個學習無所不在、隨時都在進行的新世紀,能否引發主動學習的動機,成為評價功課功過的最大考量。 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動機在學習活動的參與度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因此,對學生的未來成就最有影響力。如果給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和發言的機會,他們就會比較主動去學,而且比較容易學會。 但是「功課的特色就是不有趣、太困難、被指定、佔去做其他事的時間,怎麼看都會降低想去寫功課的慾望,」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高級講師丹尼斯•波柏表示。 證據顯示,儘管我們可以強迫孩子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卻無法讓他們「主動」想去做那些事情。如果孩子缺乏動機,老師或家長就必須要變成功課監控、提醒的一部分。功課、特別是未經深思就指派的功課,變得只是為了要讓孩子有事做、讓大人便於檢核的一個手段。 基於這個理由,有一派人主張完全不要功課。美國學者庫恩(Alfie Kohn)是反對功課陣營的代表。他在《家庭作業的迷思》一書中,用各種研究、調查、統計和無數真實的故事,去證實愈來愈多無聊、無意義的功課壓迫著無數家庭,並且讓孩子討厭學習。他對美國《時代週刊》表示,「功課最不可原諒的是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庫恩完全不要功課的主張,聽起來很刺耳,但是卻挑戰大家對功課的慣性思考。「教育不是老師能夠教學生多少,而是老師能夠幫助學生發現什麼,」庫恩語重心長的表示,「如果老師的目標是用知識來填鴨學生,就容易把『課業時間』增加到最大量。」 沒有功課不表示學生就會偷懶怠惰考不好。世界教育的模範生芬蘭,就是一個少考試、少競爭、少功課的「聖地」。優質老師完全以孩子的學習需求為中心,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芬蘭的十五歲學生在PISA國際評比中,無論數學、讀寫、自然科學都名列一二。 蘇格蘭愛丁堡一所招收三到十三歲學生的卡基費爾德私立學校,從二○○四年起取消強制性的功課。校長約翰•艾爾德表示,目的是幫助孩子自行思考,讓他們去做自己認為必要的功課,也鼓勵學生自己掌握放學後的私下學習。實行一年後,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的考試分數增加了二○%,學生也有更多時間放鬆,不再受到學習無益的功課拖累。 美國也出現愈來愈多取消功課、只留閱讀時間的學校和班級。儘管如此,重視功課依然是教育界、家長、社會的主流意見。因為一派學者主張,功課除了內化學習內容,還可以培養自主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技巧。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簡寧•貝珮夏就認為,聰明的功課可能幫助造就一個成功、樂在學習的孩子,「關鍵全在學習責任感。如果孩子完成規律性的功課,就能學到毅力、勤奮和延後滿足。」 多少功課才叫剛剛好? 如果一定要有功課,接下來就是形式和量的問題。怎樣的功課才是聰明有效的好功課?怎樣的功課能夠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引發孩子的創意思考?到底多少的功課才叫剛剛好? 美國杜克大學教育和心理系教授哈理斯•庫柏(Harris Cooper)就專門研究功課。他綜合統計從一九八七到二○○七年間、數十個美、歐關於功課的研究,對照出有�無功課、功課份量和學生考試成績的關連性。結果發現: 1. 功課對小學生的幫助不大。 2. 中學(七年級)以上、低成就學生最能從功課中獲利。 3. 練習性質的功課對隨堂考試成績有幫助。 4. 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的功課,較重複練習有效。 5. 理想的寫功課時間等於年級數乘以十(分鐘),也就是小四學生每天寫功課時間應為四十分鐘,依此類推。但這個時間超過一個最高上限,「投資報酬率」便呈現遞減現象。例如,國中生若每天花超過九十分鐘、高中生超過兩個小時寫功課,對成績反而沒有明顯效益。 6. 功課對成績表現的影響來自學生的努力,而非寫功課時間長短。 庫柏的研究肯定功課的必要性,但是也推翻一般人「從小就要開始寫功課」、「功課愈多學得愈好」的看法。 「孩子們累壞了!」也是《功課戰爭:教育行政者、老師、家長的共同戰場》一書作者庫柏的觀察。他建議,中低年級小學生的功課應該量少題易、生活化,讓孩子有成就感而非挫折,偶爾應該請父母參與,目的是培養紀律和學習習慣。國中階段可以融合強制和自覺的功課。高中則可把功課當成課堂的延續,練習、複習學過的課程。 功課要減量、限量嗎? 全世界的老師、專家們也在思考怎樣的功課才最能讓孩子眼睛一亮、樂意去做。多數人建議把只有是非、選擇、填空的習題測驗卷收起來,改用鼓勵學生思考、發揮想像、運用五感的功課。例如,數學演算習題變成研究家中該怎樣減碳;或者,整合不同科目、運用科技、去解決一個具體問題的「專題」(project),多鼓勵孩子主動探索、分析、創造。愈來愈多研究證實,專題作業最容易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全世界各角落,功課減量、限量的呼聲和行動也愈來愈堅定。許多公私立中小學,用限制功課時間的方式來讓孩子有喘氣的空間。 《一個反對功課的例子》的兩位作者美國律師班芮那和記者卡莉希,同時也是媽媽。她們因為在家中親身經歷了和孩子的功課耐力戰,看見大量功課如何剝奪孩子其他生活(包括與人相處的情緒智商發展、與家人相處時間、從事自己真正喜愛活動)的時間,因而痛定思痛,開始要求孩子就讀的紐約私立中學限量功課:規定每晚做功課時間、假期不給功課、每週不超過兩次大考、週末功課減少、週一不考試。 愈來愈多同時身兼家長的老師,也能體會功課對孩子、對家庭的影響,而開始重新檢視功課的目的和意義。 「可愛的孩子是要被點燃的火種,不是被填滿的杯子,」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和家庭系副教授林如萍形容得貼切。熱愛學習的孩子,才能海闊天空。功課,就是引導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一扇窗口。

2018年,比假油還毒的「人工反式脂肪」將全面禁用!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8

2018年,比假油還毒的「人工反式脂肪」將全面禁用! 但,這些包裝陷阱,還是得注意... 瀏覽人次 : 22555 撰文者:Jean JL 標籤:生活飲食, 健康新知, 健康生活 9月 2015年 9 收藏 幾天前,媒體紛紛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在本月7號宣布... 台灣將跟進美國, 3年內,將全面禁用人工反式脂肪, 最快今年底正式公告。 (太好了!鼓掌拍手叫好!) 到底…人工反式脂肪是什麼? 它藏在哪些食物裡面呢? 譚敦慈說:不只心血管疾病, 大腸癌、乳癌等疾病都和人工反式脂肪頗有關係。 她說:若林杰樑醫生聽到,一定會很開心! 往下了解更多吧... 小心!魔鬼,就在細節裡! 反式脂肪有 2種:天然和人工 1.天然的反式脂肪: 存在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肉品、乳品中, 對人體無害。 2.加工的反式脂肪: 植物油經加工而成的 人工反式脂肪, 耐高溫油炸,保存期限長,能讓加工食品不易腐壞, 又香又好吃,被廣泛使用! 董氏基金會 食品營養組許惠玉說: 天然反式脂肪對人體無害, 人工製造的反式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也 因此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內海聰醫生說: 不飽和脂肪酸以人工提煉, 過程使脂肪酸產生有害人體的化學變化, 最具代表就是酥油及乳瑪琳(人造奶油), 對人體健康毫無益處! 零食、甜點、泡麵、調味料... 都有人工反式脂肪,少吃為妙! 人工反式脂肪早已侵入日常飲食中, 存在於以下幾大類食物中: 1.零食洋芋片、餅乾、糖果、巧克力、爆米花等。 2.甜點蛋糕、鳳梨酥、冰淇淋、酥皮類點心 3.泡麵特別是經油炸製造的泡麵。 4.速食薯條、炸雞、漢堡 5.冷凍食品冷凍雞肉、冷凍披薩、冷凍薯條 6.調味料醬汁、沙拉醬、奶精、麵包抹醬、乳瑪琳等。 7.油炸食物雞排、鹽酥雞、炸甜不辣、油條 有這些字樣,千萬不要買! 消基會提醒:避免選購含有... 氫化植物油、植物性乳化油、精製植物油, hydrogenated、shortening、margarine trans fat、unsaturated fat的食品。 食藥署則建議:少吃油炸食品以及多層、酥脆的糕餅。 用牛奶代替奶精。 貼心重點整理... 1.少碰油炸點心、精緻甜點(蛋糕越多層越可怕...) 2.外食族無法避免,就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

...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1

一位 21 歲女總裁的忠告!不想窮下去就看看... 瀏覽人次 : 12843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職場, 致富, 學習成長, 心靈成長 9月 2015年 9 收藏 (圖片來源) 這是個現實的社會, 感情不能當飯吃, 貧窮夫妻百事哀... 不要相信電影裡的故事情節, 那只是個供許多陌生人喧囂情感的場所。 只有不理智和不現實的人才相信。 無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 做人想成功,下面就是你必須要做到的。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1、記住,平均每天看電視超過三小時以上的, 一定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過兩千元的, 如果你想要月收入超過兩千, 請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電視上, 同樣的道理, 那些平均每天玩網路游戲或聊天超過三小時以上的, 也都是那些月收入不超過兩千的。 2、這個社會,是快魚吃慢魚, 而不是慢魚吃快魚。 3、這個世界,有這麼一小撮的人, 打開報紙,是他們的消息, 打開電視,是他們的消息, 街頭巷尾,議論的事他們的消息, 仿佛世界是為他們準備的, 他們能夠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你的目標,應該是努力成為這一小撮人。 4、如果,你真的愛你的爸媽,愛你的女朋友, 就好好得去奮鬥,去拼搏吧, 這樣,你才有能力,有經濟條件, 有自由時間,去陪她們,去好好愛他們。 5、這個社會,是贏家通吃,輸者一無所有, 社會,永遠都是只以成敗論英雄。 6、任何一個行業,一個市場, 都是先來的有肉吃,後來的湯都沒得喝。 7、這個世界上,一流的人才, 可以把三流項目做成二流或更好, 但是,三流人才,會把一流項目, 做的還不如三流。 8、趁著年輕,多出去走走看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9、與人交往的時候,多聽少說, 這就是,上帝為什麼給我們一個嘴巴兩個耳朵的原因。 10、記得,要做最後出牌的人 出讓別人覺得出其不意的牌, 在他們以為你要輸掉的時候, 這樣,你才能贏得牌局。 11、不要裝大,對於裝大的人, 最好的辦法就是,見塊磚頭, 悄悄跟上去,一下子從背後放到他。 (圖片來源) 12、不要隨便說髒話, 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涵養, 不大願意和你交往,即使交往,也是敷衍, 因為他內心認定你素質很差。 13、想要抽煙的時候, 先問下周圍的人可不可以, 要學會尊重別人,少在女生面前耍酷抽煙, 你不知道,其實她們內心很反感。 14、要想進步,就只有吸取教訓 成功的經驗都是歪曲的, 成功了,想怎麼說都可以。 失敗者沒有發言權, 可是,你可以通過他的事例反思,總結教訓, 不僅要從自己身上吸取, 還要從別人身上吸取。 15、一個年輕人, 如果三年的時間裡,沒有任何想法, 他這一生,就基本這個樣子, 沒有多大改變了。 16、成功者就是膽識加魄力。 17、無論你以後是不是從事銷售部門, 都看一下關於營銷的書籍, 因為,生活中, 你處處都是再向別人推銷展示自己。 18、給自己定一個五年的目標, 然後,把它分解成一年一年, 半年半年的,三個月的,一個月的, 這樣,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19、如果我只能送你一句忠告, 那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永遠不要走捷徑。 不想再窮下去就看下面... ↓ ↓ ↓ 1、給自己定目標 一年、兩年、五年, 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 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 70%的命運, 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2、朋友請你吃飯,不要覺得理所當然, 請禮尚往來,否則你的名聲會越來越差。 3、好朋友裡面, 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 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面玲瓏,到處是朋友, 最後真心對你的,只要一個,相信我。 4、不要相信算卦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坐在家裡等什麼房子,車子, 還不如睡一覺做個好夢。 5、不喜歡的人少接觸,但別在背後說壞話, 說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 謹記,禍從口出。 6、是人都有惰性,這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我們後天可以改變這種惰性, 因為有很多人正在改變, 對於某種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別人做到了, 我才想到,不要等別人已經賺到錢了, 我才想去做,沒有人相信的是市場和機遇, 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脹。 7、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夜深人靜,問問自己,將來的打算, 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 而不是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 8、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 困難苦難,困在家裡就是難,社會普遍認為。 9、作為女人,不要倚老賣老, 認為事業跟自己沒關係, 以為自己就是洗衣服,做飯,看孩子, 那就是大錯特錯。 10、做人,要做到;萬事孝為先, 教童品之道,夫妻和諧美,幸福萬年長。 但是這些不是拿來用嘴說說就能辦到的, 解放初期年代要做到這些, 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辛苦, 當今現實的社會需要你付出很大的金錢, 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 11、空閒時間不要經常上網做無聊的事 和玩一些沒有意義的游戲,讀點文學作品, 學習一些經營流程,管理規範, 國際時事,法律常識。 這能保證你在任何聚會都有談資。 12、寧可錯殺一千次來自各方面的信息, 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有可能成功的機會。 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去買後悔藥。 13、要做一件事,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告訴其他人。 成功之後不用你說,其他人都會知道的。 這就是信息時代所帶來的效應。 14、力求上進的人,不要總想著靠誰誰, 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15、面對失敗,不要太計較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起體膚, 但要學會自責,找到原因,且改掉壞習慣。 二十歲沒錢,那很正常; 三十歲沒錢,可能是沒有好的家境,需要更大的努力; 四十歲沒錢,只能自己找原因。 窮人變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 窮人能窮一輩子,也是必然的, 存在就是理由,只是有所選擇。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就看你給不給自己機會! 只要我們有那個夢想,只要我們去做了, 離成功就很近只要我們有那個夢想! 做一件成功的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是需要我們很多的付出, 要你努力了,相信你一定有回報的!

說謊的原因千百種,測試爸媽懂不懂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12

說謊的原因千百種,測試爸媽懂不懂 作者 作者:引用自《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 劉貞柏 2015-07 聯經出版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天底下沒有從來不說謊的孩子。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造成的後果與事後反省的態度,才能有效導正偏差,減少說謊。 圖片來源:聯經出版提供 媽媽最近發現黃晶會說謊,一開始是無傷大雅的童言童語,後來發現黃晶為吸引大人注意,越來越常說謊...... 前陣子有種理論:「越聰明的小孩越會說謊」,這難免斷章取義。從此理論角度看,說謊所需「語言技術」確實比誠實來得高。試著想像,為了將謊言講得活靈活現,發揮應有的謊言效果,這要搭配適當時機、表情與聲調。為使謊言不被拆穿,要串起前因後果,捏造合理邏輯,同時承擔被揭穿的風險,硬著頭皮也要撐下去,以免後果不可收拾。實話實說不需要擔負任何心理壓力,見什麼講什麼,不必偽裝,相對於說謊,自然比較單純。 孩童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不斷摸索,嘗試各種可能性。有時孩童是無意間說謊,毫無「犯意」。有些早熟的孩子過早學會「善意謊言」或「個人隱私」,也會讓家長感到苦惱。 孩子為什麼會說謊? 孩童說謊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幻想:孩童繪聲繪影描述「熊寶貝昨天跟我說了什麼」、「昨晚我看到聖誕老公公」,或任意誇大「早上我開車載把拔回來」、「我會開飛機」。如此的童言童語,大人不以為意,也不認為說謊。這些「謊言」與事實不符,但偶爾孩童確實無法區分想像跟現實。孩童的主觀經驗「真的」跟聖誕老公公說話。 •測試大人反應:無聊找樂子。例如「我放屁」、「外面有人敲門」,子虛烏有,看到大人被愚弄覺得很好玩,無傷大雅。倘若情節誇張:「我的書包不見了」、「弟弟剛才從陽台掉下去」反讓大人笑不出來。 •掩飾麻煩或更大的恐懼:多次被同學捉弄,自己沒辦法處理,家長又逼問「上次教你這樣跟同學說(跟老師說),最近呢?」故謊稱「對方沒有再捉弄我了」;明明想上廁所,羞於眾目睽睽舉手報告,所以對老師詢問謊稱「我現在沒有想上廁所」。 •規避責任或處罰:家長最在意的惡意說謊。明明拿了別人的筆卻否認、偷錢搗蛋推得一乾二淨。明知行為後果,卻為了推諉而說謊。 •安慰他人:為顧及他人感受的善意謊言。禮讓甜點給弟弟妹妹,說:「我吃飽了。」跌倒了怕父母擔心,說:「我沒有很痛。」 •想保有隱私或圖個清靜:單純不想說。對其他小朋友有愛慕好感,卻予以否認。問今天學校有沒有事,因懶得講,敷衍說「沒事」。 說謊了,要處罰嗎? 無論什麼原因說謊,大人仍會在意。要管教孩子不再說謊,需要注意幾點: •專注教育重點:要達到教化「誠實」,需將「獎勵誠實」擺在第一位。孩子打破玻璃杯、說謊否認,為了獎勵誠實就不要計較打破玻璃杯的責任。「誠實」跟「打破玻璃杯的責任」是兩碼子事,綁在一起講,很多孩子搞不清楚:明明說實話,最後得到懲罰;早知道會被處罰,當初說謊就好,還有一線機會。 •給孩子台階下:許多情境讓孩子不敢說實話,如孩子負責澆花、結果忘了,父母詢問時又怕被責怪。可對孩子說:「沒澆水,花會渴,你替花著想,告訴我今天花會不會渴?要不要再給它喝水?」 •澄清事實但不當偵探:有些事情細節永遠說不清,因此只問個大概就好。小孩打架,誰先動手通常模模糊糊,連當事人也忘了。若對無法確定的事情追根究柢,孩子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講,學會斷章取義,反而偏離誠實負責本質。 •身教言教,父母一致:父母說過的要算數、身教重於言教。父母自己沒做好、不守信,孩子有樣學樣,再教也難。 就算父母個別遵守承諾,但雙方標準不一致,從小孩觀點看來等同說謊。爸爸說集滿三個乖乖章可吃冰淇淋;媽媽說可吃零食但不能吃冰淇淋。這符合當初的個別約定,但因父母標準不同,孩子覺得受到欺騙。 為什麼父母特別在意孩子說謊? 至於家長為何如此在意孩子說謊,除了是非對錯外,還跟自己的狀態有關,這加重我們對孩子說謊的感受。例如: ★覺得自己不被孩子信任、不被尊重 孩子肯跟爸爸講、跟老師講、跟保母講,就是不跟自己講,編謊隱瞞。差點氣哭的媽媽不禁責問孩子為什麼。孩子答:「我怕被你罵。」自己豈愛罵人?還不是在乎孩子,希望從小教好,結果卻最不被信任。這種情緒排山倒海而來,媽媽自然氣苦。 ★聯想遭欺瞞背叛的經驗 孩子說謊,讓媽媽聯想到昨晚孩子的爸爸晚歸,也是謊稱加班,其實溜出去應酬,跟其他女性大搞曖昧。「你跟你爸一個樣!都在騙我!」非理性聯想讓孩子承擔過多自己的情緒。 ★災難性思考 對孩子表現患得患失,覺得教養需滴水不漏,「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現在不制止說謊,長大會變成詐欺犯。災難性思考讓父母神經緊繃,反應過激。若孩子平時表現不錯,罕見說謊不必然會養成習慣。 ★不能接受挫折 以「孩子被同學欺負,老師跟孩子沒辦法制止那個同學,最後孩子只好說謊沒再發生」的情況為例,家長很多時候對學校的情境其實是無能為力的。到學校警告那個同學?讓孩子不斷轉班、轉學?去責怪老師處理不周,甚至要求換老師?家長充滿挫折、無能為力,卻無法消化這種情緒,轉移到孩子身上,就對謊言特別敏感。 ★覺得被孩子疏離 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注重隱私,有時不為什麼,「就是不想跟父母分享」。父母一路拉拔孩子長大,該犧牲的、該捨棄的一樣沒少。面對孩子逐漸脫離臍帶,覺得自己被孩子疏離,對謊言更無法接受。說謊是語言的一種表現,孩童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揣摩語言的各種可能性,不必然帶有惡意或犯罪企圖。家長用理性邏輯循序教導,正面鼓勵,並避免過度情緒投射,孩子在這種學習情境可潛移默化,正直誠實。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請問醫生,我的孩子有問題嗎?: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當聯絡簿不只是聯絡簿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14

當聯絡簿不只是聯絡簿 2015/08/25 瀏覽人次:9,118 林用正 國小高年級、國小中年級、國小低年級 國語 關鍵字:聯絡簿,國語,親師溝通 追蹤 1 0 4 聯絡簿是親師溝通最基本的管道,除了溝通協調外,更是展現學生學習成果、檢核學生學習成效以及活化學生學習樣貌的好機會,其中,語文領域的應用更是聯絡簿使用的基本形式,新北市和桃園市都有自己的品格教育聯絡簿,裡面包含了讀經和閱讀文本,讓聯絡簿的功用更加多元。以下簡單介紹筆者對於聯絡簿之應用。 結合課文本文(康軒時間單元)的寫作練習。 2.生態素描:結合最後一片葉子進行素描。 3.字音字形練習 4.親職文章共讀 5.語文應用─圖像詩 6.短文(學生自己寫的)賞析 7.名言佳句分享 8.時事讀報 9. 親師溝通─開學一個月後的叮嚀 10.配合學校閱讀政策的必讀好書傳達 11.學校重大活動前的提醒,並鼓勵家長一起學習(該圖為說明讀經好處) 12.聯絡簿以正向鼓勵為主 13.面積公式小考 14.圈詞小考(家長可以給予回饋) 15.最基本的心情小語 16.成績報告 17.星期五會有親子共讀(配合下一課的國語主題) 18.親師溝通 19.特殊生用畫畫來代替短文 20.配合課文生字的成語補充 以上簡短分享,希望可以讓聯絡簿使用更加活化,每個老師也都該有一本課程聯絡簿,將多的聯絡簿用來記錄自己所派的作業和上課進度,監控自己的上課歷程。

三步驟讓孩子的字變漂亮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8

三步驟讓孩子的字變漂亮 作者:光光老師 光光老師 寫字 寫字潦草 精細動作 握筆 瀏覽人次:4,4582015/08/30 孩子寫字不用心?老是寫得像毛毛蟲一樣,寫得歪七扭八的不說,還會忽大忽小的,常常搞到媽媽大發雷霆,真得是孩子寫功課不用心嗎?事實上,很多時候並非如此,而是因為孩子拿筆的姿勢不正確導致的,讓孩子在寫字時變得比別人還要費力,自然導致孩子不喜歡寫字。 孩子需要的不是「批評」,而是你睿智的「引導」,越是可清楚地指出需要調整的地方,孩子也越能盡力的配合你。幫孩子冠上「不用心」的大帽子,那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在要求孩子寫字端正之前,最根本的方式是矯正孩子的握筆姿勢,讓孩子寫字變得更輕鬆。除此之外,光光老師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些「小撇步」,讓你的孩子寫字變得更漂亮的「秘訣」。 (一) 直線必須要垂直 如果孩子因為手腕穩定度不佳,所以當在直線書寫時,很容易出現往右歪斜的情況,因此導致整個字體好像被風吹倒一樣,就算是在認真的寫,也會被抱怨。這時可以讓孩子的紙張斜放,讓孩子更容易地將直線寫得垂直,自然字體就會變得好看。 (二) 橫線水平或微上 在中文字的書寫時,橫線必須是保持水平或微微往上揚,才會顯得字跡端正。如果孩子拿筆時虎口是緊閉的,往往會導致孩子橫線變得彎曲,甚至是橫線往下的情況,導致原本是正方形的字體,變成像是梯形的樣子,看起來就是端正不起來。這時可以在孩子寫完之後,給孩子一支尺,讓孩子自己練習修正自己的字跡,讓孩子養成習慣將橫線寫得水平。 (三) 記得停筆不要撇 如果孩子運筆時,為了要加快速度,而沒有停筆的動作,往往就會出現會出現”撇”的動作,而讓字體看起來變得很潦草,自然就被聯想成為不用心寫字。這時,請不要立即將孩子的字擦掉,要求孩子重寫;而是,要求孩子將最後一筆劃,再用心重描一次,並且記得要停筆,很快的孩子就會了解,只差最後一小小的動作,字就會變得好看了。 只要可以掌握這三個原則,孩子很快地就會將字寫得端正,看起也就會順眼許多。將「寫字不好看」變成是你和孩子共同的「敵人」,幫孩子如何打敗這個「大魔王」。引導孩子使用適當的方式,而不只是逼著孩子不停地努力。你將會發現你在心態上小小的改變,孩子卻會突然變得非常願意配合,因為你們是一起努力的「夥伴」。

東大第一名畢業的美女律師:教你理解力從 20% 升級 80% 的讀書法!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8

東大第一名畢業的美女律師:教你理解力從 20% 升級 80% 的讀書法! 瀏覽人次 : 122423 撰文者:圓神出版 標籤:學習成長, 圓神出版, 專欄 8月 2015年 26 收藏 (圖片來源:TOKYOKEIZAI) 作者:山口真由 畫面上這位氣質美女, 是在日本廣受觀眾喜愛的東大首席律師 ── 山口真由, 求學生涯成績顯赫,以第一名成績從東大法學院畢業, 而且大三就已考上律師執照, 畢業後順利進入東大菁英們擠破頭想去的財務省, 之後又自立成立律師事務所。 山口律師經常在電視上曝光, 是各類「金頭腦」知識節目最愛邀約的讀書達人。 大家都認為她是神人, 但她卻說,自己完全是靠努力, 更重要的是,努力,是有方法的! 太強了吧!大三就考上律師, 不被認為是神才奇怪吧...! 沒想到是靠努力的, 來了解她是怎麼讀書理解的, 說不定你也可以變成金頭腦! 繼續看下去吧...! (贊助商連結...) 即使是東大生,也沒有不努力的人 根據山口律師的觀察接觸, 即使是東大生也沒有不努力的人! 《讀書不必靠天分》是她從學生時代累積經驗的「念書絕招大全」。 山口律師說: 「掌握 37 個小秘訣,加上有效的一點突破學習法, 你也能像我一樣,擁有天才般的學習成果!」 一點突破學習法 什麼是「一點突破學習法」? 根據山口律師的經驗,「讀 7 本書,不如一本書讀 7 次」, 與其買許多參考書翻來翻去,結果什麼都記不太得, 還不如主攻一本書,將理解力大幅提升! 山口律師認為,會念書的人和不會念書的人, 差別就在這些關鍵之處! 例如: ★不要企圖第一遍就把書讀通!7 書都讀一遍,不如一書讀 7 遍! ★不擅長的部分,別多花時間白費力氣。 ★費時排出超完美的讀書進度表反而讓你挫折連連? ★為何精心挑選的筆記本或行事曆都只用一個月? ★追求完美或第一名是悲劇,維持前1/3,就能保持頂尖。 ★將努力「視覺化」,從使用的文具開始。 ★參考書一本就夠,千萬要自己去書店挑選,別上網購買。 如果你能把固有的讀書習慣全面革新, 不論讀書、記憶力、升學考試、考證照、個人進修學習, 其實都能為自己加分。 山口律師說: 「我從學生時代開始, 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努力付出的人, 我深信努力不是一種抽象的「才能」,而是具體的「技術」。 我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我只是比任何人都努力, 而且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 我擁有許多從小累積出來努力的具體訣竅。」 這本書就是告訴你開始努力的契機、 如何養成持續努力的習慣,以及堅持到最後的方法。 馬上就來看山口律師的讀書學習法吧! 從四個領域測量出你的專長 (總共37個方法,請見目錄介紹∼) 當你想在擅長的領域成為專家時, 是否仍然搞不清楚自己拿手的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思考事情, 有時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在某個部分比別人優秀, 還會因此責怪部屬或晚輩:「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會!」 當我還是高中生時, 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在「閱讀」能力方面如此卓越。 周遭的人常常對我說:「妳讀得好快。」 看到他們的反應,我才察覺到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 並逐漸產生自信。 找出自己擅長的領域,其實比想像中難, 尤其是如果目前身處的環境並不合適, 要找到拿手的事更是難上加難。 因此,我要介紹一個測量自己「擅長領域」的指標。 四大象限 ─ 能力:吸收 / 運用 類型:內向 / 外向 職場上通常很需要「運用能力」。 為了能精準地運用能力,就必須搭配「吸收能力」。 而「閱讀」與「傾聽」屬於「吸收能力」, 「書寫」與「談話」則為「運用能力」。 如果無法評斷自己,也可以與別人比較。 為了方便說明,我將「閱讀」與「傾聽」歸類為內向類型, 「書寫」與「談話」則歸類為外向類型。 如何評估你的「吸收�運用能力」及「內�外向類型」? 對我而言,我在「閱讀」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能力, 若以 5 分來評鑑,我在閱讀方面可以拿到 5 分。 第二擅長的是「傾聽」,有達到 4 分的標準。 其次為「書寫」,大概是 3 分, 最不拿手的是「談話」,分數為 1 分。 如此一來,我知道自己屬於稍微內向、吸收型的人, 因此,我應該朝以吸收為主的方向努力。 我有一個從國小就認識的好朋友, 她在「談話」方面毫無疑問是 5 分, 任何人都會被她說的話吸引, 只要有她在的地方,一定充滿歡笑。 她的「傾聽」也不錯,為 4 分, 因為她巧妙的回應技巧, 與她商量任何事情,彷彿都能迎刃而解。 相反的,她在「書寫」上就比較遜色,只有 2 分。 我曾和她交換日記,雖然平時的交談不會有任何問題, 可是轉化為文字時,卻發覺她有些詞不達意。 而她最不擅長的就是「閱讀」。 她曾經公開表示, 除了教科書之外,她不曾閱讀過其他書籍, 所以這方面應該只有 1 分。 所以,她努力的方向, 應該集中在「傾聽」及「談話」較外向的事情上。 順帶一提,她現在是位美容師, 身為一個美容師,技術固然重要, 可是與客戶的溝通也是不容忽略的環節。 她在談話、與客戶應對的技巧上都十分拿手, 這個職業對她而言,幾乎可以說是她的天職吧。 再舉其他我曾經待過的業界為例, 例如:公務員必須時常對政治家口頭報告, 「談話」能力就是身為一流公務員最該具備的條件。 而律師這個職業,尤其是負責企業法務的律師, 大部分都是以書面方式回覆委託人, 所以相當要求「書寫」方面的能力。 (圖片來源) 無法使用 4 領域評分時,就用現況來考量 如果你無法判斷自己較擅長 「閱讀」、「傾聽」、「書寫」、「談話」中的哪個領域, 就請你先以自己的職業或角色來思考, 因為大部分的人,通常會選擇自己較為拿手的領域。 若你的工作需要時常接待客戶,而且勝任愉快, 你最擅長的應該就是「傾聽」和「談話」。 如果你是擔任辦公室的內勤作業, 或許在「閱讀」和「書寫」方面占有優勢。 此外,也可以從學生時代社團活動所擔任的職務, 找出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然,有些人就是運氣不好, 總是懷才不遇或無法學以致用, 始終找不到自己內行的事情, 與其用盡方法「努力克服」, 倒不如換個方向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才是明智的抉擇。 7 本書讀 1 次,不如 1 本書讀 7 次 有太多人書讀不好,其實是因為讀書太過「認真」。 例如,一邊閱讀一邊畫線做記號、 用墊板擋住文字,或是將某些單字塗上顏色。 但是,我不會做這些事。 因為,在捷運、公車上或是走路時要畫線其實很困難。 若用麥克筆把文字塗掉, 下次當你要重覆閱讀時, 原本的內容已看不見了,根本無法好好閱讀。 明明知道非弄懂不可,卻又似懂非懂, 不但會因此對自己感到失望, 甚至會認為自己記性太差而產生挫折。 況且,你也不可能一次就把重要的地方全部標示起來, 當你開始著重於畫線時, 你的注意力將會只放在畫線這件事情上, 根本沒有充分吸收內容, 而且一旦不畫線,就會感到不安。 如此一來,想要反覆、持續就不太可能了。 看過一次就想立即理解意思,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如果沒有反覆、持續閱讀,就不可能全盤吸收。 我認為「聞一知十」的人,是天賦異稟的少數, 即使是「聞十知一」,其實也已經很了不起了。 讀書不要太「用力」 閱讀時,最重要的是累積次數。 不要花兩個小時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 而是要在 30 分鐘內持續翻閱 4 次, 結果會比只是仔細閱讀一次的人效果更好。 覺得閱讀很痛苦的人,大都是過於「認真」的人。 想看過一次就記在腦袋裡,未免太勉強了。 若遇到不懂的字就翻字典,當然會覺得很累, 因為他們根深蒂固地認為,非得把內容及意思都搞懂才行。 但這類型的人,通常對於教科書 一開頭的內容記得很熟,愈到後面記憶愈模糊。 每次念到一半,就開始覺得疲勞無以為繼, 到頭來只能把前面的內容仔細閱讀完後就放棄了。 所以我建議應該把心力先投入在掌握整體內容上。 當你拿起一本書輕鬆翻閱過去, 稍微有點印象之後,便能擁有自信, 而不再有「閱讀這本書感覺很辛苦」的不安感, 之後的閱讀就會比你想像中來得簡單了。 「我必須完全搞懂這本書的意思,」 這樣的想法通常會帶給你痛苦。 如果先不急著了解意思, 讀書只不過是單純翻書的動作而已,就不會造成痛苦。 念書原本就已經很辛苦了, 若再加重負擔,一定很容易半途而廢, 雖然努力必須適當地給予壓力, 但同時反覆、持續一件事,徹底地減輕負擔也是不可或缺的。 設定以平常心閱讀七次的目標 首先,先替自己設定一個以平常心閱讀 7 次的目標。 只要達成,你對書中的內容,將逐漸產生親近感, 讀書就會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倘若你念到一半感到厭煩,有可能是因為太投入了, 請把目標再放回翻閱這個行為上, 在你不斷反覆翻閱的過程中,自然就能熟悉書中的內容。

成為孩子的貴人,蘇文鈺鼓勵老師「成為黑暗裡的光」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11

成為孩子的貴人,蘇文鈺鼓勵老師「成為黑暗裡的光」 2015/07/08 瀏覽人次:8,058 親子天下 關鍵字:教育噗浪客、教師研習、噗浪客、蘇文鈺、偏鄉、程式 追蹤 0 0 0 作者:張益勤 圖片攝影:劉憲仁 大隻雞慢啼,體悟學習是「遇強則強」 為什麼一位大學教授願意走進偏鄉,教孩子學寫程式?教育噗浪客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蘇文鈺分享偏鄉教育的經驗。蘇文鈺不諱言自己也曾有學習障礙,卻幸運遇到老師貴人,讓他找回學習自信、方法。他也鼓勵現場老師一起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兩歲才會走路、三歲才會說話、小學三年級之前每科都不及格,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蘇文鈺蒞臨教育噗浪客年會現場,坦誠黑暗的童年讓父母都想放棄他,直到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孫老師,以一個月二十元的價格,邀請蘇文鈺與班上第一名的女生一起放學後留下來補習,才漸漸找回學習自信。 「小學四年級我突然開竅」,大隻雞慢啼,蘇文鈺領悟「原來要變強,就要跟強的人在一起」,蘇文鈺明白同儕學習的重要,找到學習的方法,成績漸漸進步。 教寫程式,給孩子「跟世界溝通的語言」 但是命運之神並未放過他。在美國念完博士的蘇文鈺,懷抱著學成歸國的榮耀,卻遲遲找不到工作,讓他再度碰壁,「直到有交大教授收留我做助教,一個月兩萬八」。沒辦法回饋父母花大錢讓他出國唸書的投資,蘇文鈺調侃自己也曾當過「類22K」,讓他沮喪到想要出家。 幸好當時在法鼓山的師傅,鼓勵他「出世能改變的事情更多」。果然,去年開始,他設計出「Program the world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一年多來進出嘉義東石,義務性的教孩子認識程式、學寫程式,從最簡單的Scratch到C語言,希望孩子掌握與世界溝通的語言。「只要懂程式語言,不論在哪裡都可以接觸全世界」,蘇文鈺希望透過程式語言,牽起偏鄉孩子與世界的連線。 成為偏鄉小孩的貴人 就像自己的生命總會有貴人,蘇文鈺也期待自己能成為偏鄉小孩的貴人,「當孩子處在沮喪的谷底時,能有一道光把他拉上來」。蘇文鈺與團隊學生,每個月去東石上課一次,一次八小時,寒暑假更增加到每週上課一次。但是他發現,小孩每次看到不同助教、不同臉孔,會讓孩子感覺受傷,反而影響學習。 因此蘇文鈺堅持,每一次都要親臨現場,「我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生命中有個阿伯,曾經陪伴他們」,要把孩子從黑暗裡拉上來,蘇文鈺希望一路做到退休,用十年、十五年的時間,協助弱勢學童脫離貧困。他也鼓勵噗浪客的現場老師,一同成為孩子生命中的那道光,隨時準備好「拉學生一把」。

一場大病之後,我修的7個死亡學分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14

一場大病之後,我修的7個死亡學分 李開復 Web only 2015-07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提供 病中我不只一次想過,如果我的人生來到盡頭……。 從前我活得太用力了,孜孜不倦、不敢絲毫鬆懈,拚命追求最大的掌聲。然而,這場病讓我明白,生命最重要的成就,其實是把自己內在獨特的本質開發出來。 第一個學分,就是健康無價 在我平時的生活中,我熱愛美食,不運動,不愛睡眠,認為睡眠是浪費時間,每天起來回E-mail,給我員工證明我工作多努力。生病以後,才深深體會到,其實健康失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樣重要的。 如果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很多人會認為說,如果你養生,就沒有事業了,什麼都不要了,過退休的生活,過慢日子吧。我領悟以後,和幾位朋友交流以後,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的健康,其實不是要放棄一切。我們的健康如果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如果這4點達到即可,對年輕人來說。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個禮拜拿3、4個小時維護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在這裡告訴大家要愛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這樣幾乎後悔,幾乎來不及才知道學會要愛惜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學分,一切的事物的發生有它的理由 我們往往把發生在自己身體的事情,一定做錯了才懲罰我身上。其實不見得如此,世界的玄妙我們只了解裡面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也許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理由,我們應該多思考當一件事發生以後,是不是有什麼正面的啟示或者正面的力量。發生一個災難,是不是不要把它當成一個果,而是把它當成因 ,如果把它當成因,任何的災難都是學習的機會。如果我們生病了,是讓我們學會生活更健康,也許我們無助的時候,讓我們接受無法改變的事情。也許我們面臨死亡才能教會我們分辨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個學分,要珍惜我們的緣份,學會感恩和愛 一直到面對死亡的時候,我才看清過去家人對我無私的愛 。雖然朋友認為我很孝順,一有假期就陪伴母親,其實只有我知道,我在外企,一年有5周的假期,可是我往往放棄假期專注事業,只修一週的假。陪母親一週以後,我就認為我的任務完成了。一直到我自己面臨死亡的時候,我才知道,我是多麼冷漠,我是以多麼敷衍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口中的孝順。 我覺得真正改變應該有三個層次。最基本的是別人對你好,你感覺到了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點的是別人對你好你要回報他。第三個層次就是主動不要求回報付出關懷,這才是最高的境界。這是我發現的,不知道過去做的什麼好事,如果有上輩子,上輩子做了好事,有這樣的家庭,我的父母、姐姐、妻子、女兒都是不要求回報的。無論我怎麼對待他們,無論我是因為事業把家庭從美國搬來了中國又搬回美國,再搬回中國,又遷回台灣,整個過程對他們是多麼煎熬,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業。 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能和親人在一起,我們彼此的心靈感受,我們的緣分,讓我覺得:人類應該不只是猿猴演變出來的, 我覺得這樣的緣份,真的是久別之後的重逢,我們應該珍惜人生中的緣份和愛護。 所以我生病以後我就決定說,我要改變我的方式,每一周不但要陪我的媽媽,還要陪我的姐姐。我到了台灣,花更多的時間和我愛人在一起。我女兒要考大學,我幫她做各種準備。後來有一天她弄了一個刺青,刺了一個try,這就是我沒有付出足夠教育方式的現象。然後她學業上升了也被大學錄取了,然後又把try變成了stay gold,我認為我自己是發光的黃金。也許我對父母的愛可能很難直接給他們回報,但是至少對妻子女兒,過去的17個月,我做的一些事情,也學會如何感恩,如何愛,如何直接表達。 父親節的時候,我發了一條微博,是我女兒親我的照片,我鼓勵更多的孩子親他們的父親。我看他們的留言,很多女孩子說這麼大了,怎麼好意思,父親很威嚴。愛不是藏在心裡的,是應該表達出來的,如果沒有表達,以後沒有機會的話會很後悔。 第四個學分,學會如何生活,活在當下 我的癌症是淋巴癌四期,我認為我的生命並不長了。當時我也想到,如果我的生命真的只有100天了,我會怎麼樣度過這個時間? 我要讓我的親人知道我如何愛他們,並和他們在一起渡過特別難忘的時光,無論是和妻子去我們蜜月的地方,或者和孩子去一個我們過去特別快樂的地方,懷念回憶過去的美好,去吃我們愛吃的東西,做我們愛做的事情,這才是活。我希望活的時候,能全心全意每一刻活著,不只是腦子不停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開始看世界其實是充滿了美好的東西的。 如果稍微偶爾慢一下,能活在當下,才能體驗到這些美好,才能感覺自己沒有白活。我活了50多歲,一直沒有分清什麼是桂花,什麼是茉莉花等等,我就知道他們都有香味。有一次我到朋友家這是什麼味?我說桂花,什麼時候種的?他說種了很長時間了。慢下來的時候,才會感受世界的美好。這是美食,這是我們最愛的酒,最漂亮的衣服,留到哪一天才會穿。我鼓勵你們,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以後,別說將來,找機會,還有一天等特殊的日子,我希望我們都活在當下。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成為那個特殊的日子呢,讓每一天都成為最特殊的一天。我覺得人生如果這樣活下去,不僅僅是最後的一百天,而是每一天都這樣活下去,一定會非常圓滿,豐富。 第五個學分經得住誘惑 我們小的時候,我父親跟我們說,不要愛錢,對財富來講,夠用就好,但是不要貪婪的想得到更多。中國有一個通病,特別愛名聲。我們看到這麼多古時候的皇帝,古今的慈善家,哲學家,甚至孔子,都把「人死留名」當做非常重要的目標。我父親留給我10個字:「有容則乃大,無求品自高」告訴我們其實沒有必要這麼糾結名聲。真的沒有必要,因為我相信我們周圍的每一位50年以後都不會被別人記下來。 當你特別糾結自己「名」的時候,很可能會不刻意地上癮,會讓自己追求名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比如說之前我告訴年輕人追求自己的夢想,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做最好的自己。這些話沒有錯,但是如果把最大化影響力這個詞發揮到極致,每天機械化衡量影響力有沒有提升,有沒有人聽我的演講,成為我的粉絲。當我人生過去生病前的這十年事業越來越越順,越來越有更多人追隨我為導師。雖然我的初衷是善心的幫助年輕人,但是慢慢地,就分不清「增加影響力」和「追求名聲」這兩個目標了。 對於這樣的混淆,星雲大師告訴我,其實人是禁不住誘惑的。告訴自己你實在追求影響力,幫助世界,其實可能是自己騙自己,其實你只是在追求虛名。他的話讓我發現,雖然希望讓世界更好是對的,但是如果特別機械化的衡量影響力,追求效率,會讓我們變得更冷漠無情。我發現,雖然我原來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過度追求名聲,讓我走偏了。 第六個學分,人人平等,善待每一個人 當你追求每一件事情影響力最大化的時候,你就想認識更多聰明的人。見創業者只見最頂尖的,一個青年人找你簽字,如果是普通人,你就不考慮,你會見聰明人,成功人,把自己的一圈都變成社會的頂尖人士。但是我發現,如果真的再繼續這麼做的話,其實喪失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人是平等的。當我得了癌症,發的第一條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我慢慢覺醒的時候,我發現任何事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世界的奧妙,不允許我們渺小對人類的評估。我們憑什麼說這個人是普通人,這個人不怎麼樣,這個企業不會成功,這個創業者不行。 既然我們沒有權利,也沒有能力做評估的話,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時間允許,我會秉承這樣的理念,讓我花更多的時間在網上和一些包括所謂的普通網友交流,每一周見一些想要見我的人,哪怕我們從來不認識,哪怕他們並沒有特別光輝的履歷。我建議大家,不要吝嗇給別人愛的關懷。因為你對任何人,優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樣的。你對任何人的微笑,一個行為,都可能幫助別人,幫助生命。 第七個學分,我們的人生究竟是為什麼? 我覺得如果我們太狂妄的說,我們來到人生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是危險的。我們懂得這麼少,我們憑什麼狂妄地希望改變世界? 我認為我們不必強求把改變世界作為我們的要求。如果每天拼命改變世界,那是充滿壓力的。 我認為來到人間,我們有緣認識周圍的人,好好體驗人生,結交善緣,做事問心無愧,憑良心,做人真誠平等,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學習,成長,其實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一個人都這麼做,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如果過去我的哲學更多的是因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爭,徵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現在我更覺得說,其實生命裡很多東西,並沒有辦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並沒有辦法每天衡量,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從現在開始,我不再看世界上很多的缺陷,批評他們,我相信每一個平等的生命都是來到這裡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學習成長,我們沒有權利過分的批評別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怎麼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更完善的人。 既然每個人都在持續成長,對於那些曾經傷害我,打擊我,或者未來打擊我的人,我不但寬恕他們,而且感謝他們,因為他們可能點醒我很多的不足。我相信人生的生命是與大宇宙連在一起的,我們有責任提升自己。我們的生命隨著心跳停止也沒關系,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死去離開世界,如果這一生是體驗學習提升,我相信也會讓世界更美好,整個世界的群體意識也會變得更正向。 我經過這七個教訓,我認為我們珍貴的生命旅程,應該保持著初學者的心態,對世界有兒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體驗人生,讓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進步有成長,不要想著改變他人,做事問心無愧,多感恩和愛你周圍的人。對人真誠、平等,這樣就足夠了。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如此,世界就會更美好。

你討厭的人,是你不喜歡的自己

2015年09月02日
公開
51

你討厭的人,是你不喜歡的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們都是既真誠又虛偽;既平和又暴躁;既勇敢又懦弱;既善良又邪惡;既慷慨又小氣……。其實我們都是「雙面人」。 只不過,我們會把不喜歡的部分隱藏起來(在榮格心理學當中,這個潛藏被稱為「陰影」)。由於這「陰影」是不被自己接受的,我們便將其「投射」在別人身上,並藉此責怪他人。 比如說,你的父母經常指責你懶散或粗心,你也會指責別人懶散或粗心。通常我們批評別人的地方,正是我們最無法接受自己的部分。 你不喜歡自己自私,所以當別人說你自私時,你就會生氣,也會對別人是否自私特別注意。因而,你會將自私投射到外界,並揭露或批評別人的自私行為,來證明自己公正無私。 「投射」(projection)是一種由內在自我所構成的防禦。它可以讓我們把各式各樣的問題看成「外在」,只因為我們不願接受它們是「在我裡面」。因此,經過投射後,每當我們看到被投射的對象表現出這些特質,就會很排斥。 有位先生很厭惡脾氣不好的人,所以自己也經常壓抑怒氣。在他排斥太太脾氣不好的同時,其實自己也滿懷怒氣,便將怒氣投射到太太身上,進而完全否認自己擁有這些特質。 每次別人惹我們生氣都是一個指引,揭露出我們的「陰影」:懦弱、自私、怠惰、無能、虛偽、暴躁或是沒自信……。然而,如同前面說過的,陰影是我們所否定的、厭惡的、不接受的自我面貌,所以我們會去隱藏,唯有在你最親近的人面前,你無法隱藏;這也就是為什麼親密的人常彼此厭惡。 如何辨識出陰影自我投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出他人身上令我們厭惡的特質,仔細審視。那些我們批評得最厲害的人,通常就是我們的投射。 例如,有個人看了你一眼,如果你沒有特別反應,你便不受其影響。可是,如果你覺得很厭惡,「這人是在對我挑釁嗎?」這就是投射。 如果你察覺到某人「粗心大意」,並對他的行為感到不快,或是想要指責,那麼你是將自己的內心投射在別人的行為上。 你討厭的人,是你不喜歡的自己。 你的太太說你無能,你聽了非常生氣,你說:「我最討厭人家這樣說我!」你為什麼會如此討厭?是不是因為你也懷疑自己的能力? 妳的先生忘記妳的生日,妳簡直氣炸了,「他怎麼可以連我生日都忘了?」為什麼妳會那麼氣?是不是妳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或妳覺得害怕,怕他連妳都忘了? 剛開始,你可能會為自己辯護:「我才沒有!」就像喝醉的人總喊著:「我才沒醉!」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承認它在我們裡面,就不再是我們的陰影了。 有天,我在上班途中,看見路上有位爸爸對自己的小孩咆哮。我為他這種情緒失控的行為感到氣憤,心裡暗想:「他真是脾氣暴躁。」然而,就在我評論他的同時,耳際卻浮現一個聲音:「如果你趕著上班,而你的小孩跟你鬧脾氣,賴著不肯上學,你也會發脾氣的。」 這個人所表現出的「特質」,同時也存在我的心中。當某人做出讓我們生氣、討厭,或對我們有負面影響的行為時,其實都反映出我們的另一面自我。 所以,下回當你生氣時,請停止責怪讓你生氣的人。相反的,直接處理你生氣的感覺,了解你為什麼生氣。先內省一下,看看這個情緒是怎麼引發的?是不是你的陰影,還是你的投射?是不是自己過於敏感,還是自信不夠?把每一次生氣都當作指引,你將發現自己內在的真相。 如果你能了解陰影其實是一面鏡子,你對別人的看法就會截然不同――這個人是我的鏡子,他反射出我的某個部分。 有時我也愛發脾氣,難怪我不喜歡愛生氣的人;偶爾我也會自私,難怪我討厭自私的人;我有時也會虛偽,難怪我無法忍受虛偽的人……。原來我討厭的是投射出來的自己。 真的,你並不是在對別人生氣,你是在對自己生氣,但你一直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其實,別人只是藉口,你是對自己不滿,才轉而對別人不滿。

市調報告0830-SKII超機能光潤無暇緊顏組

2015年08月30日
公開
23

這次試用的商品是SKII的《SKII超機能光潤無暇緊顏組(超機能光潤無暇緊顏粉凝霜 X 極藝超完美無瑕粉妝刷》 正品:粉盒+粉蕊10.5g(共5色,色號:220,310,320,330,420)+極藝超完美無瑕粉妝刷1支~定價2880元 外包裝是暗紅色的紙盒,一大一小共兩個。 左邊大盒子裝的是粉盒和刷具,右邊裝的是粉蕊,都做得非常精緻漂亮。 將粉蕊裝到粉盒中,哇,裡面是四種顏色的粉凝霜呢!粉凝霜本身沒有味道,只是我有一個疑問,雖然說明書上寫說有五種色號,可是我怎麼看都只看到四種,還是有一種是藏在下面? 刷具是旋轉式的,上面的刷毛超級軟又非常密,輕刷在臉上好舒服,說明書上寫這樣小小一支刷具可是由七萬根刷毛製成的! 開始試用了!按照說明書上的使用方式,要先循著粉凝霜上的渦旋紋路,用刷具彩畫圈方式沾取。 這是我素顏的樣子,年紀到了,臉部皮膚開始暗沉,所以上班時我都會化淡妝讓自己有精神一點。 接著用刷具按照臉頰、鼻子、純週、臉部外緣依序塗抹臉部底妝,沾取一次的分量可以完成半張臉,所以沾兩次就可以完成全臉。 以下這張照片可以看到使用的效果,臉部瞬間變得很有光澤,也很明亮,有七萬根刷毛的超讚,可以很快又舒適的將粉凝霜塗抹均勻,在旁邊的女兒看到,嚇一跳說:”哇!媽媽,妳的臉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臉上雀斑都看不到了!” 再鋪點粉餅、畫眉毛和擦護唇膏,我的上班淡妝就完成了! 這次非常高興能夠試用到《SKII超機能光潤無暇緊顏組》,和他牌粉凝霜不同點,除了有附超棒的刷具外,粉凝霜本身的妝感不會太厚重,很好推勻,擦完臉部一整天都感覺很有精神,這是一款非常讚的粉凝霜,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