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jcc

日期

#Tag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15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莫乃健 Cheers雜誌22期 2011-08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mbecher/5848383783/ 跟初次見面的人交談,應該掌握什麼要訣,才能讓這個關係延續下去,成為你的人脈網? 在現代商業社會裡,人脈關係是工作者愈來愈重要的資源。在許多聚會、社交團體或研討會裡,有些人會卯盡全力想認識每一個在場的人,甚至努力沾親帶故地想跟重要人物建立關係。 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建立關係?還是反而會造成他人困擾? 近期的《財星》雜誌(Fortune)提到在許多場合,建立人際關係是必須有所節制的,不能期望立刻就讓彼此成為朋友,而是先認識,然後才在下一個更適當的時機與場合,發展真正的關係。 該文介紹由安妮•巴柏(Anne Baber)與林妮•魏蒙(Lynne Waymon)兩位人際專家合作的新書《讓你的人際接觸達到效果》(Make Your Contacts Count),列出十幾條成功建立人際關係的遊戲規則,以下是幾個常被忽略的原則: 1. 別當講話瑣碎又言不及義的無聊者。 有些人或是天性過於認真,天生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於是新認識的人只是禮貌性的問一句「你最近好嗎?」這些人可能嘴巴閉不上的講一大堆。有時候別人禮貌性的問候,就該簡潔回答。 2. 別唱獨角戲。 如果你一直講話,卻發現周圍沒人願意參與,或許該停止自言自語,丟一些問題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 3. 交談不要像是在審問犯人。 「堅持」有時是種美德,但是在一般閒談時,忌諱打破砂鍋問到底。當發現對方對你的問題失去興趣時,最好趕快閉嘴,免得逼著他找藉口離開。 4. 不要太吹噓自己。 謙虛是種美德,至少聊天時是如此。如果你總是吹噓自己在工作上驚人的豐功偉業,別人見到你會只想轉頭。 5. 交淺不宜言深。 如果交談時雙方有觀念上的差異,不要試圖逼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此外如果在談話中,對方提出自己某些困擾,可能只是發發牢騷,若想要分享自己類似問題的經驗,最好先禮貌性地問:「你會想瞭解我是怎麼處裡這種狀況嗎?」 6. 別試圖發表社論性言論。 在許多場合裡談話是很輕鬆的,沒有幾個人會有興趣聽陌生人做心得報告或批評時政,那真的很無聊。 7. 別以為認識了就是朋友。 有時候在多個場合跟同一個人對談愉快,不代表對方就已經把你當朋友。作者表示,通常女性比較容易忽略常接觸的人與真正的朋友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8. 別貪圖白吃的午餐。 如果你真的想建立人脈關係,遇見專業人士,就不要試圖當場得到對方的專業建議;碰到潛在客戶也該避免當場做生意。 而是簡單的陳述自己的問題或建議,然後再約時間碰面,不過到時候當然生意歸生意。 而有時候幸運得到對方慷慨的回應時,也要懂得投桃報李,適當時機給予回饋,否則關係不會長久。

哪些特質的人容易失敗?5個盲點不可不知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16

哪些特質的人容易失敗?5個盲點不可不知 王曉晴 Cheers雜誌71期 2011-08 蹲馬步、練苦功雖難捱,卻是你我邁向發光發熱的必經過程。工作人在專注練功的當下,究竟該避開哪些盲點,才不會功敗垂成? 哪些人最容易練功失敗?怎樣才能稱霸武林?暢銷書作家霍柏.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與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合著的《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指出,成功的人都有專屬個人特質的成功關鍵字。 5種練功失敗典型 比較來看,最易練功失敗的5種典型為精明計較、虎頭蛇尾、學而不思、自視甚高、急功近利。 上述5種典型者,就是因為各自缺乏某個成功關鍵字而練功失敗。因此,對照《你的成功專屬名詞》列出的成功關鍵字,我們為這5種練功失敗典型者列出思考藥方,協助他們脫離練功失敗的困境。 練功失敗典型1:精明計較 他經常這樣想: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練習?我練了之後,就能加薪、得到額外獎賞、升經理或課長?反正老闆又沒有給我保證,我何必這麼累,練不練功根本沒差。 思考藥方:練不練功確實有差。苦練功不一定能武功高強,但不練功就絕對無法稱霸武林。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冒險——世上原本就會不斷發生許多難預測的風險,若因此一直害怕往前,不僅會人生無趣,更有可能許多事一輩子也不會發生,包括成功,斤斤計較「若我這樣,就會怎樣」,永遠難成功。 彈性——要有能耐隨時捲土重來,再多試一次,多走一步,多做一件事,成功就到了。 熱情——要能永遠生氣勃勃地面對練功過程的快樂與磨難。 心胸開闊——持續探尋各種可能性,成功機率便會隨之升高。 練功失敗典型2:虎頭蛇尾 他經常這樣想:事情有做就好,不一定要做到底,反正老闆有看到我在做啊。誰說要一直練習,只要有練過,我的才能履歷表就增加一項。 思考藥方:虎頭蛇尾的人樣樣通,但樣樣鬆。職場是殘酷的武功擂台,一時贏不代表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一步一步扎實練功,獨具專業強項,才能不斷面對競爭。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目標——就像訓練爬山,一層一層設立目標,不要想一蹴即成,剛練習就想爬喜馬拉雅山,這樣很容易放棄、失敗。更重要是爬自己心中的山,不需要一直看你的夥伴爬多高了,重點是你能否爬上你心中的山。 抗壓——多數人面對壓力,很容易冷卻心中的熱情,不願再往前。掌握抗壓的方法,也就不易半途而廢。 耐性——對許多人而言,等待是最困難的事,尤其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很容易失去控制。別急,別輕言放棄,再10分鐘,成功大門就開了。 練功失敗典型3:學而不思 他經常這樣想:反正一直做就對了,不用動腦筋也挺好的。老闆要我整理開會資料,我就乖乖整理;老闆要我站櫃臺服務客人,我就認分站著。老闆說的我就做;老闆要我學的我就學,這樣老闆就會賞識我,給我機會。 思考藥方:若只會一直做、一直學,完全不思考老闆為何叫你學這些?做這件事又能獲得哪些成長?這樣學學學,也毫無助益,仍舊練功失敗,一輩子都是打雜的小嘍囉。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樂趣——對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一個名詞,毫無意義。工作只為把上午9點到下午5點的時間填滿,好讓人因此得到薪資報酬,如果你也這樣想,就真的是浪費時間。 從工作中找到樂趣,或找到你真心喜愛的工作,比較容易堅持,也就比較容易成功,否則只是得過且過,一輩子也練不成功夫。 自信——練功起初,就要擺出勝利者姿態,當公司小嘍囉,或做卑微、簡單的事也無妨,這只是過程,重點是你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創意——只要有想法就去做,即使想法很微小、古怪都能發展出創意,重點是你願意去思考。 練功失敗典型4:自視甚高 他經常這樣想:這工作很簡單,我一下子就學會了。這功夫我本來就會,不用再練。我明明夠資格上戰場,為何還要我練功,真是浪費時間。 思考藥方:很多武功擂台敗下陣的,就是自以為已練好功夫的人,卻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練的只是三腳貓功夫,很快就被識破手腳。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競爭——練功過程也要有競爭,每個人都想贏,很多世界紀錄就在最競爭的比賽中締造。有競爭,人就有練功意願,設立你的假想敵,或想突破的紀錄,你的練功意願將因此提高。 信任——信任某人的能力,信任某人能幫助你,並且丟掉自視甚高的成見,低頭學習別人的優點,練功才不至於功敗垂成。 樂觀——視錯誤與磨難為人生轉彎處,不是懸崖,儘管抬頭挺胸向前走。自視甚高者要有樂觀態度,視磨練為機會,不要以為老天爺跟你過不去,好的劍更要一直磨,才越有價值。 練功失敗典型5:急功近利 他經常這樣想:既然不用太努力就有糖吃,為何要一直折磨自己?唱歌、跳舞70分就能上台,為何非得練到100分?能上台就好,有掌聲就夠了。 思考藥方:掌聲很快就會消失,急功近利者常自以為佔上風,其實真正的強者尚未出現,一旦強者現身,沒人敢保證你不會被觀眾轟下台。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堅持——原本只想爬500公尺,還有體力就多爬100公尺,多堅持一點,便能到達意想不到的高度。 自誠——對自我誠實是很難的挑戰。你了解自己?你知道你是誰?認真聽你的心聲,你會發覺眼前的利益,其實不是你最想要的,別被蒙蔽。 自覺——了解自己,找到能趨使你往前的動力。別只在意眼前發生的,要清楚、確實掌控你內心的人生計劃表。 14條到達成功的黃金途徑 1.專注在你所擁有的本能 2.永保參加競賽的心情 3.專心做你想成為的人 4.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 5.傾聽你心底的聲音 6.誠實面對你的錯誤,扭轉劣勢 7.勇於承擔你的所做所為 8.確知你為了什麼而努力 9.該放棄就放棄,再重新開始 10.別讓別人替你的努力下評斷 11.勇於接受挑戰 12.眼觀四方,積極抓住機會 13.做別人不做的事,變成你的專長 14.不要害怕當先鋒 《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 作者:霍伯•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 出版公司:McGraw-Hill 出版日期:2006年5月

每天2分鐘改善1%,人生過更好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48

每天2分鐘改善1%,人生過更好 蔡茹涵 Cheers雜誌165期 2014-06 老是訂定出遠大計劃,要求自己馬上改頭換面,反而容易因難度過高而遭遇瓶頸;但若能瞄準具體目標,從生活中1%的小事開始做起,只要持之以恆,成功的機率將遠比想像中更高。 從減肥、戒菸、學習新才藝到任何為自己擬定的新計劃,你是否常在苦苦支撐一段時間後,最終還是半途而廢?或者,儘管目前還沒有放棄,卻時常自問:想改變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究竟有沒有更簡單、更有效率的做法? 這個問題,曾任職於知名顧問公司的千田琢哉給予肯定答案。在親身訪談超過10,000名上班族與3,300名中高階主管後,他歸納出結論:「真正能夠改變的人,不是卯足全力徹底改變,而是放鬆心情,放鬆全身,以每天1%的方式循序漸進,淡然地達成目標。」 千田琢哉整理出與上班族最息息相關的改變面向,撰寫為《兩分鐘改變自己》一書。書中略分為改變常識、人際關係、工作、年收入、資訊、戀愛、人生等7大類別,每類再提出9項簡短的具體建議,鼓勵讀者從小事開始,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工作場合中:從午餐到言語,改變慣性大不同 人際關係與工作習慣,是所有人都有關的切身問題。一夕改變當然不可能,但千田琢哉建議,不妨先調整自身心態,再拓展到實際行動。 舉例來說,來自同事們的負面耳語和批評,難免令你覺得不愉快,此時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將批評內容視為對方的「自我介紹」──正因為他缺乏了這些東西,才會對擁有它們的你心生嫉妒。 等到能從容應對群體壓力後,書中指出,務必要嘗試「遠離小圈圈」:勇敢推掉不喜歡的聚餐、不和每天固定的同一群人吃午飯,反倒能因此注意到以往一直忽略的資訊,或喚醒某個醞釀已久的想法。「適時讓自己獨處,那種一剎那的直覺才有機會磨得更敏銳,」他強調。 此外,千田琢哉也在書中整理出許多提升個人效率的工作技巧。比如說,被交派任務時絕不要說「我盡量」,無論能否完成,都該如實向主管反映,避免影響個人信用或留下負面觀感;施行「斷捨離」,直接回收辦公桌上一年沒使用的資料,可節省尋找的時間,更有助於專心等等。 日常生活裡:想一首歌、看一頁書,身心更輕鬆 當然,人生不會只有工作。在千田琢哉的觀察中,辦公室外的地方,同樣藏有許多可以改變的小事。只要稍稍調整,從生活態度、身心平衡到處理生活中大量的數位資訊,都將更加遊刃有餘。 「比如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忙得昏天暗地時,突然想起一首令人懷念的歌,」千田琢哉舉例。他建議,此時,一定要在當天擠出5分鐘,好好重溫這首歌,因為它所代表的記憶與情感,正是目前的你所需要的。要舒緩因忙碌而日漸僵化的心靈,這可是絕佳的「安定劑」。 另一件相當實用的小事,則是「要求自己每天看一頁書」。在高速運轉的工作節奏中,閱讀書籍是放慢步調、沉靜心靈並審視自己的最好時機。習慣以「沒時間」為由推託的人,不妨在外出包裡固定放一本書,即便通勤時抽空看上一頁,也可能從中找到因忙碌而疏忽的啟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差別只在最後的成果是成功實踐,或黯然放棄。而在《兩分鐘改變自己》中,千田琢哉簡化了改變的步驟,拆解出其中最核心的1%,歸納為你我都可執行的具體事項,讓「改變」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書名:《兩分鐘改變自己》 作者:千田琢哉 出版公司: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同場加映 書名:《太空人的地球生活指南:上太空教我的事──巧妙、決斷、隨時準備就緒》 作者:克里斯•哈德菲爾(Chris Hadyeld) 出版公司: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這是一本由國際太空站指揮官、加拿大家喻戶曉的太空人哈德菲爾所撰寫的「職場回憶錄」。他不僅詳盡記錄了高達4,000小時的太空工作經驗,更從自己在NASA的專業訓練中拆解出know-how,濃縮成職場上易於應用的寶貴建議。 哈德菲爾指出,儘管太空人是世界上要求最嚴苛的工作之一,但其中挑戰與一般人並無太多區別,如面對自我質疑、從錯誤中學習、適應高度變動的環境等。透過他的心法分享,每個人都能「像太空人一樣思考」! 分頁閱讀

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37

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 126Vo StyleVo Style 2015-05-15 教育 (photo credit:flickr@marin,CC BY 2.0) 本文作者:羅惠珍 近年來,台灣的哲學界很努力地推動高中哲學教育,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哲學營,吸引不少年輕學子參加,他們一點一滴的澆灌,期待高中哲學的種子能早日萌芽,以翻轉台灣的中學教育,真是振奮人心。然而,從台灣現行的教學思維、學測、統測等考題以及各種考前「大補帖」觀之,要在台灣推展高中哲學課,長路漫漫。 從小孩在法國受教育的長期觀察,我獲得了一個結論:法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幾乎是為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台灣現行的中小學教育,還沒有這樣的條件,必須從小學開始翻轉。 推展高中哲學最基本的說帖是,培養年輕人「思辨和邏輯」能力,雖然這只是法國高中哲學的基本步,但「思辨和邏輯」如果不是從小學開始訓練推理,不可能暑假過 後,一上了高三,同學就「開竅」了。法國高中哲學考試,四個小時只要寫一題,厲害的學生可以字體工整寫滿十五頁,幾乎是一篇小論文。這樣的功夫不是天生 的,吃再貴的補腦劑都沒用。法國人從小學起就逐步訓練書寫和閱讀習慣,直到高三。 換句話說,十年磨劍,訓練閱讀理解、語文表達和書寫能力,就是為了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 和所有的國語文一樣,法文很重要,法文不好,數學就完了。十多年前,參加學校的家長會,老師跟家長一個個談。喬艾斯小學小二老師胡怡庸女士說 :「如果你法文的理解力不夠,怎麼看得懂數學題目?」喔!原來他們的數學很少考計算題,而是以應用題為主,所以光認得出數字和符號是不夠的。 應用題本身就是個推理的過程。「光會寫答案沒有用,我要看你的答案是怎麼來的?」胡怡庸老師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班上有二十四個學生,每個人分兩顆糖,請問糖果罐裡至少要有幾顆糖?」你不能只回答四十八顆,你要寫出來怎麼會有四十八顆糖這個答案,告訴我為什麼是四十八顆? 小朋友各自有他們找到四十八顆糖果的步驟。千萬不要忽略小學二年級這道數學應用題演算的過程,因為十年之後,它就是高三學生回答以下這些題目的思考源頭: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理?」、「工作能讓我們獲得甚麼?」、「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嗎?」、「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 『有用處』?」、「人應該竭盡所能地讓自己快樂嗎?」、「是否只要有選擇就算自由?」、「我們的感知為作品所培育?」、「藝術家是作品的主人嗎?」、「法律的定義是否就是正義?」…… 是的。法國高中哲學會考的考題每年都是個震撼,尤其對渴望有高中哲學課程的許多人。年輕人看到這樣的考題「感動得哭了,因為感覺考生受到尊重。」家長們看到這樣的考題,不禁懷疑他們的孩子是否有能力做答。有些大學生老實回答「也許到大四,我都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 台灣的高三學生甚至大學生回答不了這些試題,其實很正常。因為自從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應用題後,往後的十年,你都在選擇題、是非題或簡單的問答題裡盤旋,孩子的思考能力被所有的選擇題搞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 國 中時代有一選擇題至今我還印象深刻,題目是「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是誰?(a)查理 巴哈 (b)李察 哈巴 (c)李察 巴哈 (d)查理 哈巴。至今仍對這樣的題目印象深刻,可見我受了多麼大的「創痛」。也許,現在已經沒人會讀「天地一沙鷗」了,可是同樣思維的考題只是換另一種方式出現。 如果你上網去看看學測等中學考題,你會發現大部分看似很有水準的題目,只是用來訓練你「瞄準」,你只看到標的,卻看不到周圍環境,更不知道「獵物」從哪裡來?甚至,為什麼瞄準? 你會考一些和法律相關的題目,必須很聚精會神看清楚每個字,以便符合課本裡的標準答案。但是「法律的定義是否就是正義?」沒人理會。我們是不是認為高三畢業生,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大哉問」? 同樣的十年,法國的學生要很認真地學複雜的法文文法、時態、各種詞性。不斷學習書寫,因為大部分的試題都是問答題,而且不是簡答題,小學生從兩行、三行、五 行、十行慢慢學會了書寫。到了國中,老師開始要求答題要落落長。最後你終於能一氣呵成,健筆寫四個小時,大腦越寫越清楚,文字越寫越流利。 不僅法文科。地理歷史同樣要寫得落落長。舉個例子吧!一直到國中三年級時,法國中學生才有他的第一張學業證書(brevet),這項全國性學力測驗是在國三 時舉行,只考申論題。三年前,這項考試的歷史考題是「試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前線和後方的生活狀況」。地理題目很大,以歐盟為考題,考卷上提供許多歐 盟相關資料,考生以這些資料為依據答題。題目是「請說明歐盟的經濟力和歐盟的侷限」。 一堂課要考三小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回答得 歪七扭八,以為三句話就交代完畢,那你就完蛋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語文理解力,就不能從所提供的資料中抓住重點,然後一步步深入你的論點。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課本上寫的有限,還不夠你發揮,歷史重要的事件和日期不能搞混,你記住但不是「死背」。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國中生必須從文學作品和電影中擷 取多的歷史面向,注重文化素養的家長還要帶孩子到一戰博物館或法國東北部的衛爾登戰場(Verdun)參觀。 國中畢業前,你就要全盤了解區 域政治和經濟的問題。到了高三,高中會考的題目拉遠擴大,去年高考歷史科的考題是「試論1949年起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地理則以繪圖說明巴西各地區的 經濟發展,考生必須以圖說標出南美洲新興國家的農林畜牧業、輕重工業、高科技、金融的發展現況,巴西各地區的貧富差距,城鄉失衡等問題。 那麼,遠在法國的高中生要怎麼回答1949年以後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呢?理龢在法國受完整中小學教育,他說:「你可以年代區分:中國和蘇聯友好的年代,毛澤東和蘇聯決裂而欲成為第三世界領導人的年代,鄧小平開放改革的年代。」「不過,你也可以重大事件為階段。總之,你的每個論點一定會有人看法不同,這裡就會產生矛盾,因此,你就要舉證推論,說明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告訴我,為什麼是四十八顆糖?」我似乎又聽到胡怡庸老師沙啞的聲音。 大國崛起就是話題,今年的考前猜題,多數人還是以中國和美國為熱門考題。自從伊斯蘭國「解構」阿拉伯之春之後,無論歷史或地理,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問題現在變得很棘手,到底碰還是不碰?充滿爭議性。既是緊扣世界脈動,生態、能源和全球化也都是熱門考題。 從 國中學力測驗到高中會考(Bac),史地科的題目都離不開當前世界局勢,世界經濟地理的比重相當高。從今年起,高中自然科學組也要考史地科,你就知道全球 化時代,史地宏觀的重要性。法國中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時事關懷,從各種媒體的專題報導、紀錄片,從史地老師的講課學來。但是,你背不出來,如果你把老師上課講的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漏寫在考卷上,「那你大概只有八分。」八分就是8/20,滿分二十分,八分就是不及格,「既然你的答案大家早就知道了,而且不是你自己的觀點,當然不及格。」理龢說。 只會認真作筆記是不夠的,法國的教育不是培養跟在老師屁股後面的學生。他們要求你的獨特見解,但你也不能胡說八道,寫論說文有方法可以訓練,而老師的責任就是教導學生深入發揮。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高中法文和史地老師任重道遠。 每個國家都重視國語文教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燦爛輝煌,二十世紀又出了好幾位大文豪,哈辛、莫里哀等法國古典劇作家的作品至今仍不斷上演,啟蒙時期的哲學家 都出版文學作品,因此學生閱讀的素材相當豐富,從文學閱讀進入哲學世界。他們從小學起幾乎每年都要看一場戲劇,因此到了高中,法文老師不僅要帶學生去看 戲,還要分析劇本、角色,甚至教導學生寫劇評。文藝素養也需要十年工夫。 到了高二,你終究要同意胡怡庸老師多年前那句話「法文很重要。」不僅史地科要具備法文書寫能力,連生物 、大地科學都考問答題,都得用法文書寫。 那麼法文怎麼考?高二暑假前,法文科和科學先考。去年的科學科考題有能源和核廢料。法文科分筆試和口試,兩試同等積分,所有語言科目都有口試,測驗你的語言 表達能力和臨場反應。你到了試場,主考官根據你們學校的教材,當場指定一篇文章和他的問題,你有30分鐘準備,之後,做10分鐘的口頭報告再由考官提問。 筆試有四個小時作答時間。有個讓我心動的模擬試題,那是以莒哈絲的「廣島吾愛」和普斯特「到萬斯家那邊」(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為參考資料。考題「廣島吾愛的女主角說『回憶是個必要』,請說明『往事』對小說情節的發展和書寫的重要性。」 這樣的題目哪來標準答案? 文學作品常常憶往,喜歡偵探小說的人對記憶特別敏感,破案的蛛絲馬跡,其實就是循線去追尋一段往事。回憶錄則滿載著那並不如煙的往事。四個小時,你得先打草 稿,把從你懂事以來的閱讀包括哈利波特,全部派上用場,當然你也可以對「往事」提出另類看法,只要你有舉例論證的能力,叫閱卷老師心服口服。 如果你像蘇東坡一樣文思泉湧,或羅琳的想像力豐富,你也可以選擇創作,也許寫詩、或把一篇未完的短篇小說寫完,寫出不同的結局,甚至,以動物當角色,寫一篇寓意深遠的寓言故事。 打完草稿,再用藍色墨水鋼筆完整的寫滿七 、八頁,厲害一點的還能寫到十四、五頁。現在,你應該不會認為四個小時太長了吧。中間還要扣掉十分鐘上洗手間、走廊有監考老師,所以不用擔心作弊。 用藍色墨水鋼筆寫考卷和作業是法國高中傳統,不知道已經流傳多少年,我看過法國當代哲學家傅柯的筆記,他也是用藍墨水鋼筆書寫。 好!從七歲開始,十年磨劍,終於升高三,現在你可以開始上高中的哲學課了。 同時,建議你上網去看看台灣各種「測」的題目…….

為什麼這名老師從小學就開始教起「哲學」?因為思辨能力不能等!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36

為什麼這名老師從小學就開始教起「哲學」?因為思辨能力不能等! 16159Vo StyleVo Style 2015-05-12 教育 《VO》導讀:這篇天下獨立評論所刊載的文章–《羅惠珍: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近日引起相當大的迴響,文中主要是討論–「法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幾乎是為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因為高三的「哲學課」,學生必須要能獨立答出「試論1949年起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或是「以繪圖來說明巴西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等問題,而這高難度的題目,最基本的打底功夫,就是要從小學開始推廣起「哲學教育」,以培養孩子們「思辨和邏輯」的能力。但反觀台灣,台灣的孩子們能答得出這樣的問題來嗎?台灣的教育幾乎都是要到了大學,才能正式接觸到「哲學」… 但是這名退休國小老師–王修亮老師很不一樣,他不跟著九年一貫的制式教材施教,更是從民國82年開始,一點一滴、歷經8年才編寫出自己的教材,並著手訓練、培養孩子們的哲學思考能力,而學生們學習的成果,也相當亮眼!(文中附上學生們學習哲學課程的筆記) 本文作者:王修亮(退休國小老師) 我一直認為從國小到大學的教育是一以貫之,國小教不好、學習不好,大學必然多少會有疏漏偏差的人格。今天終於看到有人和我有類同的理論與實踐。(編按:即為羅惠珍: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一文) 多年來,台灣談到人才培育,就只談高中大學,錢也大半只往大學裡丟,彷彿小學教育便宜好用。 國中小教材是請大學教授來審查編纂。大學教授有幾個還在「現場持續」教小學?大學教授應該只是國小的「客座」啊! 從一以貫之的角度來說確實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教師之間都應該相互合作。我長期和一位很優秀的數學教授合作。相互敬重,各自謹守專業的本分,但不應該「只和大學教師合作」,更不是「由大學教授審查、指導國小教師編纂教材,創造教法給小學老師照單隨用」。 國小老師如果與大學教授之間的關係如同教育上的「長官、部屬」,而非「平等的合作者」,只會拿大學教授的研究與創意跟著跑,只會在教授的大架構下變化教材教法的花樣,是極度缺乏專業的。 國小教師本來就是教學生的「實務主體」。如果只要拿著教學指引,任何一位溫柔善良的人隨時可以來當小學教師,師資訓練就不具意義。 教中小學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學,把教育哲學轉化為目標,從教學總目標上拉下當期目標,並編纂為系統的教材教法,才可能真正教得出學生的人格。因為從上至下的教學,是貼著學生直接創造、進行的。 教材教法上玩花樣,只是「手段」,不是「教育概念」!花樣玩得再巧再炫,不過是知識技能層面的功力,把人格切割成「閱讀」、「作文」、「數學」、「社會」 等等等,然後某某作文法,某某閱讀方式,某某數學……總目標切割下來只剩下技巧,整體概念在級任科任的極少溝通下,更難以知覺、掌握,教師的專業,並非如此。 台灣總是隔一陣子便由學術界引進、發明一種教育新名詞,這是多元,本身有益,但是若認定這就是新的改革教育,一定比以前更好,則是國小教師因為缺乏對教育主體的自知自覺與信心,產生的扭曲心態。 從古老的大單元、鄉土、社區、統整等等等以及我怕得罪人不敢列舉的潮流教育法,只要對教育深入學習過的教師,都知道自古以來,這些教學法都已經存在過,都有過許多名師的經驗存留,已經非常完整,足夠使用了。 沒有這種理解,替換的大體來說不過是名詞,眾人改革的多半也就是嘴上的名詞,家長仍然要求分數,因為要考好大學。教師依然只敢教考試內容,因為只有考上好大學是一貫的教育目標。社會主流價值觀(分數與考上好大學)也就是由顯性改為隱性,藏在實踐的行動裡。 教育改革原來應該是現場的實務累積與實踐,不是名詞流行與門派鬥爭。 教育並非從一個極端跳往另一個極端,就叫做改革,教育要求的是「扣其兩端而竭焉」的均衡。 例如:學習的歡樂向確實非常需要,但是國中小的「嚴肅」向(不是嚴厲喔!現在國小對文辭嚴肅探索的思考學習太差了,只好在此強調一下,正如所謂的人格這個名詞,喊得震天價響,幾個國小老師確實列表詳述一到六年級的人格 發展進程?以及人格發展與教材教法的連結關係?這是國小教師的專業啊!),真是難找!嚴肅是深層思考的基本態度,缺乏了嚴肅向,全然強調歡樂向,理性通常只剩下極端與激情了。 在台灣,「實踐」的實踐就更少了。自然科學、數學在技術操作上都非常「實踐」,唯獨「思考」不實踐,甚至教師都不知道怎樣教導學生思考的實踐。因為思考的實踐,是嚴肅、深度、耗費極大時間心力、需要在真實生活中反覆學習的辛苦事啊! 老師要不斷和學生個別閒聊,不斷和家長溝通分享,才能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努力實踐。政治與行政失焦怠惰,塞滿滿的課堂,教師用甚麼時間和精力做這些該做的事呢? 但是,教師是否該因為社會的失序,就放棄專業,只當一個「教書工人」呢?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教育不可能有起色。一些真正認真奮力的教師們,也終究會被拖爛拖垮。 這是我以前教學生的語文、社會考試卷,語文有兼考書寫,主題都是閱讀申論題,歷史事件與人物評論。 這是二年級結束時,一位學生整理的學習概念。二年級開始會請學生嘗試學習「概念整理」,這是哲學的基礎,但不強迫只用文字,畢竟二年級時,很多學生還比較擅長且喜歡用口語、肢體、繪圖等等方式表達。即使是用畫的,教師還是要聽學生親自說明自己畫的是甚麼。 評量並不是獨立的!而是平日教學的檢視,不只是檢視學生,也檢視教師。學生考試要寫申論題,平常教學就是申論學習法,學生要會主動提問,一開始當然不會, 教師得要從各角度設計課程來教。研究學生們各自提出的問題,哪方面達標?哪方面不足?所以或是問不到重點,或是詞不達意。這些教師都要記錄下來,反省自己那些教學效果好或不好,如何針對學生的問題改進。 所以評量,是學生的評量,同時也評量教師自己。 等到學生到了三年級,這些過程就逐漸是師生共同進行了。這樣人格才真的能自知自覺的建構起來。 學習是一以貫之地,所以每一次評量學生都要回頭整理,並且寫書面總論,小學生可以簡單寫,但不能不知不覺。三年級開始除了自己的書面獨論,一定還要分組合論。因為三年級大約是個性發展的自知自覺時期,群體合作實踐不跟著教下去,成長後就只剩下冷漠疏離的禮貌,那不是群性。 三上的語文期中測驗,平常沒有說過這個故事,教師也努力找尋一班繪本、讀物上沒有出現過的故事,在考試時才能真正看出學生的想法。不會寫的字,學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筆記參考。 這也是正式考試,閱讀劉克襄先生的短文。大綱是從一年級開始的學習項目,內中主要學習如何透過簡化、整理自己與他人的表達內容,以找出表達的重點,或是自我應該如何在表達中鋪陳。 這是三年級時候的期末學習整理,每個學生都要會用文字做了,畢竟文字是最統一便捷的溝通工具。 社會二到六年級一率是申論題3-5題,而且其中一定有新聞評論,三年級以前是社區新聞,例如:三年級時,學校隔壁鄰居要求學校砍掉40年的一排木棉樹,因為木棉絮黏在紗窗上很難清洗。學生一開始一定都偏袒學校,氣憤填膺,經過嚴肅而理性的思考、討論,考試時各自寫出自己的解決方式。 這是社區問題的自我解決方法與建議,考申論題在四年級以前不限制時間,因為還沒有學習到規劃與取捨。紙張不夠寫,所以再要一張來寫。 數學都是故事應用題,平常測驗都是學生自己擬題,因為這樣才能看出來他是否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評量時教師當然也要細緻的分析,分析後,一眼就可以看出學生哪部分不懂或粗心,之後接續補強或改變教法,很好用,只是很花時間。 這是四年級的學期末總整理。透過自知自覺的思考,把自己的人格價值觀列表寫出。每個學生寫得當然不一樣,結構當然也完全不同。 這是四年來的累積效果,不是一個學期的教導就可以達到的。這個班級我帶了六年,當初是九年一貫的實驗班。不是行政設立的實驗班,是我隨機分到的普通班,從一年級開始這樣教,二年級期末家長極力爭取直升三年級,為此得罪了全校,成為校內的罪人。 P111 這樣教學,到了六年級,才有能力架構出自我與群體關係圖。基礎打好了,國中補強與擴張,到了高中,才有能力自我選擇,到了大學,才有能力獨立思考,並且實踐真正的群己均衡。 同樣的,每個孩子自行整理自己的,每個孩子都不同。

黃子佼:不敢說我現在成功,但是我確實不怕失敗

2015年11月21日
公開
11

黃子佼:不敢說我現在成功,但是我確實不怕失敗 陳文茜 時報出版 2015-10 圖片來源:廖祐瑲 你花一秒鐘去辯論,不如花一秒鐘去充實自己。 黃子佼在演藝圈辛苦耕耘27年,終於以《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奪下第50屆金鐘獎綜藝節目主持人獎。回想事業低潮,黃子佼說:「我是一個極度不怕失敗的人,而且我很希望藉由這些失敗再一次提醒自己,我還不夠好。」 那一條長長「寂寞道路」 黃子佼:我覺得,每一秒鐘做的事情都要做好,不是只有全世界人盡皆知的事情做不好,才叫做不好,一個小細節做不好,你的蝴蝶效應會影響你後面的每一秒。所以,每個工作都要做好,因為我知道,我把這一場記者會做好,我可能接下來會有第二場、第三場,我不能因為這場記者會只有四個人,我就亂主持,這是我的理念。 你花一秒鐘去辯論,不如花一秒鐘去充實自己 請把你的人腦,比照手機、電腦、悠遊卡辦理,一直加值你的腦,一直灌入更多的資料,而不要急著去讓手機更有趣,讓電腦更好多好玩的軟體,到最後你就發現這裡(腦袋)空了。 「不要先把目的放在前面,而是把你的初衷,永遠放在心裡的某個位置。」 陳文茜:佼佼因為你太能言善道,所以你跟Ella一樣,一出道就一帆風順,但後來有一段時間,比較低沉,然後最近又大紅。金馬獎時,很多人給你非常多的掌聲,你的師父小燕姐就說,你有今天,是因為你經過非常久的失敗,也就是你累積了很多的失敗,所以才有今天,你同意小燕姐的話嗎? 黃子佼:老實說,小燕姐一定是最了解我的人。我的人生有很多的階段,小燕姐都陪著我渡過,所以她說的話完全正確。但我跟她的關係又很奇怪,我們不是會甜言蜜語的那種關係,譬如說她看完金馬獎,當然有一些感觸,可是絕對不是第一個說:「你辦到了!」的人,大概是幾個小時之後才告訴我,而且是用比較迂迴的方式。 我們小時候就聽過「失敗為成功之母」,我不敢說我現在成功,但是我確實不怕失敗。每次主持完一個記者會,結束後在車上都在檢討剛剛什麼地方沒說好。譬如,我剛剛跟Ella應該可以再怎麼樣一點,然後把它記下來,變成漏掉的梗資料夾。其實外界的人也應該覺得滿意了,但我就是不怕那一點點的小誤失,我要把這個失誤記下來,成為下一次的養分。所以,我是一個極度不怕失敗的人,而且我很希望藉由這些失敗再一次提醒自己,我還不夠好。 懂得悲壯學習面對命運挑戰的,「挫折」不過是另一篇「啟示錄」。更多《我害怕.成功》精彩內容,立即前往>>> 分頁閱讀

「我的孩子成績差又怎樣?!」這句出自家長口中的話,引發無數父母深思!

2015年10月27日
公開
46

「我的孩子成績差又怎樣?!」這句出自家長口中的話,引發無數父母深思! 瀏覽人次 : 105351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親子教育, 學習成長 10月 2015年 16 收藏 (圖片來源) 這位父親道出了很多家長的疲憊和糾結, 也道出了做父母的真諦! 以下是他對於他的孩子的故事, 親身經歷的一切所得到的體悟, 令無數家長感受深刻... 趕緊接下去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下面是他所說的話: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幾位家長朋友一定是分別代表不同的層次, 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較落後, 但正在進步的孩子家長講幾句話, 所以我的講話的前半部分可能更像是檢討。 我和孩子的媽媽都很關心孩子的學習, 也付出很多,但這不是個愉快的過程。 我是個教育工作者, 有滿腦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論, 所以開始我力圖對孩子的學習不干預, 抱定多觀察,多鼓勵, 多引導的原則, 堅持不在外面報班, 相信自己的教育。 結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 經常大腦像斷了線一樣, 長時間的愣神, 作業常常耗到晚上10∼11點。 (圖片來源) 於是,終於放棄原先的理念, 開始陪學、輔導, 從那以後, 家裡就充斥了喝斥、不滿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 做老師的都知道, 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 不怕你學不會, 就怕你沒有一個緊湊、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失敗的情緒容易轉化為暴躁, 黔驢技窮時我也打孩子,有時下手很重。 每當打過孩子, 尤其是下手比較狠的時候, 心情壞到極點, 看到孩子蜷縮在角落,十分無助, 默默哭泣的時候, 每到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 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跟我對抗, 僅僅因為學習, 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 而這個他是自己的寶貝,自己的唯一, 此時憐惜、悔恨、心疼,難以明說。 直到現在,每當回想當年, 看自己當年寫的文章, 還是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 他知道爸爸的後悔是真的。 我對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堅持, 永不放棄的堅韌。 (圖片來源)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1. 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和將來, 無論什麼樣的現在和將來, 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 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 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 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穩定。 不是所有的好習慣都是父母給的, 要不為什麼同一對父母的孩子也可能有天壤之別; 也不是所有的壞毛病都是因為父母教育不當, 我的經歷就是一個例證。 老天爺給了你什麼你就只能有什麼, 抱怨一生,你就痛苦一生。 有遺傳就會有變異, 一切可能的現在都在上帝能夠忍受的正常的範圍內, 我們只有接受, 但既然這是我們的孩子, 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 我們就只能最愛他(她), 給他你能夠給他的最好的教育。 (圖片來源) 2. 可能是一種幸福, 別相互折磨成痛苦。 也許有這樣兩種情況都可能是幸福: 如果你的孩子聰明、漂亮, 有好習慣、善於自我控製, 學習從不讓你操心, 老師誇你教子有方, 你自己也覺得很有成就, 你的確很幸福。 但也可能有另外的情況,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 我的同伴只能在本村讀初中, 全村只有我一人考到縣裡的中學, 我的父親驕傲死了, 可是,只有我的媽媽感覺到了她可能的不幸福, 當我每周背上煎餅要離開家的時候, 她都那樣的不捨,撫著我的背說: 「孩子你學習好,有出息, 將來可是要在天邊工作, 媽見你的時候就少了。」 媽媽的這句話不幸一言成讖, 媽媽去世的時候, 我們沒有在她的身邊。 這不是詛咒,這是一種可能。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這麼優秀, 你要教育,你反複教育, 你要耳鬢廝磨, 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說的話多, 我以為所有的天倫就在於在一起, 這不是幸福嗎? 孩子成人之後,彼此親近的機會就少了。 在他未成年的時候, 比對別人多一點時間跟孩子在一起, 也許就是幸福, 千萬別像我先前那樣, 讓喝斥和哭泣成為主流聲音, 把可能的幸福,變成彼此的折磨。 世界上只有最親近的人, 能給最親近的人傷害,而且長久。 (圖片來源) 3.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我說的是各個方面; 孩子做不到有時候不是態度,是能力。 沒有誰因為孩子身高比不上別人,天天打孩子; 沒有誰因為孩子跑不過劉翔,天天罵孩子。 因為外表的差異看得見。 我們承認:升學率也沒那麼重要, 學校不因為這個而歧視, 但偏偏因為學習你咽不下這口氣, 你不肯放過你的孩子,你又何苦呢? 看不見的差異也是存在的, 要不我們怎麼沒成了愛因斯坦呢? 為孩子的未來努力是應該的, 別為孩子的未來太擔心, 大樹可以參天,小草也能成綠。 為什麼會丟三落四? 為什麼這樣磨蹭? 為什麼就是記不住? 說了千萬遍,打了好幾場, 他還是他,怎麼就是不聽呢? 很可能不是因為態度, 就像學不會、長不高、跑不快一樣他做不到, 我們只有幫助他進行時間管理, 和他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 用表格、用小節幫他,而沒有辦法怪他。 (圖片來源) 4. 問題不要定性 解決事情道理不要多講, 孩子需要具體幫助; 不用空談方法, 一切技巧都在於做一個個具體的事情, 做具體的題目的過程和積累中。 這一點,之前我似乎已經說透。 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已經知道太多, 並不是他不認可這些道理, 只是他做不到, 道理已經沒有震撼和說服力, 只能轉化為反感。 其實他們需要具體的幫助, 就像我前面做的那樣。 我特別想說一句, 孩子們報的輔導班, 有沒有效,是不是要想想? 我是覺得如果他在學校聽不進去, 他能在外邊聽進去嗎? 而且,一周一次,間隔太長, 內容自成體系, 跟學校老師的內容不一致,得不到鞏固, 不如把每天的作業處理好, 這跟老師的教學同步,而且互為鞏固, 一個大學生就可能做到。 當然沒有任何一個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 我的方法也是一樣, 況且,我也離成功遠著呢? (贊助商連結...) 5. 教育立竿見影是神話, 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 我做好了進展緩慢的準備, 做好了剛見好轉就有反複的準備, 做好了一直不見效的準備。 沒有辦法,就是因為他是我的孩子。 當父親越久,當老師越久, 越覺得教育我幾乎沒有入門, 這根本就不是謙虛,真是這樣。 要不你說說哪一種教育是成功的, 要不為什麼經常有那種教育方式忽然大熱, 我們還沒有學會,它就銷聲匿跡了呢? 儘管我準備好了堅持, 但我依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見效, 也許我努力的時候見不到效, 也許某一時刻我沒有準備的時候孩子忽然成長, 即使他成長了, 我也不能貪天之功,感覺是自己的成功, 影響生命的因素有多少,誰能說得清? 但,我要堅持。 就像人的身高一樣發育有早晚, 說不定智商、情商也如此, 我寧願相信:我的孩子大器晚成。 對老人, 我們常說,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那是遺憾。 對孩子, 如果我輕言放棄, 那麼萬一將來孩子的人生不如意, 我會內疚和後悔, 在他最需要的時候,我沒有幫助他。 不要讓僅有的這幾年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間 變成相互折磨的痛苦, 堅持和永不放棄的堅韌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的, 相信他,相信他的現在和未來!

新鮮事�親子破冰的10句餐桌對話

2015年10月27日
公開
33

新鮮事�親子破冰的10句餐桌對話 作者 作者:曾多聞 2015-10 親子天下雜誌 72期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全國各個家庭的晚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問句,大概就是「你今天過得怎麼樣?」這是一個好問句,充分表現出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可是,很多父母發現,他們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還好」或是「不怎麼樣」。 新鮮事�親子破冰的10句餐桌對話 圖片來源:黃建賓攝 心理學家安德里雅.邦尼爾(Andrea Bonior)說:「『你今天過得怎麼樣』是一句很好的開場白,但是你大概不會得到很豐富的答案。父母需要一點追問的技巧。」 邦尼爾提供了5句基本「台詞」,讓父母視情境運用:1. 用一個字形容一下今天吧?2. 今天有什麼新鮮事嗎?3. 今天跟昨天有什麼不一樣?4. 你的老師今天說了什麼?5. 你今天跟誰一起玩了? 邦尼爾認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主動和孩子討論學校生活,使之成為一種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你才不會在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忽然發現這孩子怎麼變成了一個陌生的叛逆少年。」 她指出,孩子愈大,愈不容易對父母打開話匣子;但是,孩子愈大,父母能使用的「台詞」也愈多,例如:1. 今天誰幫了你的忙?2. 你今天幫了誰的忙?3. 你現在有什麼擔心的事情嗎?4. 今天有什麼讓你自豪、高興、傷心、生氣或害怕的事情嗎?5. 你今天學到了什麼新知識,也教教爸爸媽媽吧! 這些都是很適合在晚餐桌上提出的話題。永遠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始終關心他「今天過得怎麼樣」。 延伸閱讀: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簡訊,家長都沉默了……

2015年10月27日
公開
14

一個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老師發來一則簡訊,家長都沉默了…… 今日推薦 于 2015-10-13 07:02 發表 [複製鏈接] [只看樓主]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開學了,一個班主任給家長發了一則簡訊: 不管成績怎樣,沒有什麼優生差生的區別。家長們知道,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只是每個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絢麗綻放;而有的花, 卻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緊盯別人的花,不要覺得別人家的永遠都是好,相信花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呵護,看著他一點點地成長,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都不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大陸有這樣一位老師,他帶的一個55人的班,37人考進清華、北大,10人進入劍橋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並獲全額獎學金,其他考入復旦、南開等大學。 不僅如此,校足球冠軍、校運動會總冠軍、校網頁設計大賽總冠軍等6項文體冠軍,都被這個班奪走;音樂才子、辯論高手、電腦奇才、跆拳道高手在這個班比比皆是。 他也是一名相當成功的父親,他的女兒也以優異成績被北大錄取。他就是全國優秀教師,人大附中數學老師王金戰。 以下是王老師總結的教育經驗,強烈建議每位父母花約三分鐘時間閱讀,仔細品味一定會受益匪淺!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俐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滋養,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犧牲了自己的休閒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俐落地做事。 10. 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嘛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嘛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裡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小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自由伸展,茁壯成長。 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請允許他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 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的出來...嘴有多賤,命就有多賤!

2015年10月27日
公開
15

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 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的出來...嘴有多賤,命就有多賤! 瀏覽人次 : 96371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心靈成長, 網路故事 10月 2015年 20 收藏 (圖片來源) 常常聽到「多做善事,多說好話」 說好話對自己的影響是什麼? 造口業會不會影響你的命運呢? 趕緊接下去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 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的出來 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業。 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 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的出來。 所以口業很重要, 人一輩子缺德事不會天天做, 但是缺德的話,難聽的話, 不正經的話可能會天天說。 日積月累,福報都從這張嘴裡跑光了, 所以,說話沒口德的人, 這輩子也是坎坎坷坷很淒涼的。 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 我鎮上一個小伙子, 三十多歲,長的也算英俊, 但是至今一事無成, 要工作沒工作,要事業沒事業, 同齡人的孩子都上小學了, 他呢,至今無妻無子老光棍一個, 穿著邋遢,有時一連幾日臉都不洗, 身上臟兮兮的跟流浪漢一樣, 誰好言相勸也聽不進去, 在說就瞪著眼睛跟你吵。 做點小買賣吧,也是不思進取, 胸無大志,就知道吃吃喝喝。 別人賺錢他賠錢, 打他接手生意以來就沒盈利過, 幾年下來賠的錢加利息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 家境日漸沒落。 竟然到了要藉親戚家房證抵押高息借錢才能經營下去, 他的 60 歲老母親也無奈回來幫他打理生意。 他身邊一起玩大的小伙伴也瞧不起他離他遠遠的。 表面一看這個小伙子也不壞, 為啥就是不爭氣。 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 這個小伙子口德很不好, 也許上社會早的緣故, 身上沾染了不少壞的習氣, 此人從小說話就咋咋呼呼的, 沒一個穩重的樣子, 不尊長輩,不敬神佛, 喝起酒來更是信口開河胡說八道。 (圖片來源) 嘴有多賤,命就有多賤 所以我明白了,這樣的一個人, 福報早就從他那張嘴跑光了。 嘴有多賤,命就有多賤。 為什麼婚姻不順至今打光棍? 表面看是有種種原因, 在因果上看就是他沒有福報, 根本託不住婚姻。 因為只有福報一樣的人才會生活到一起, 沒有福報的人是不會遇到好姻緣的。 有一點福氣的女人都不會跟他生活在一起。 這個小伙子為什麼做生意賠的稀里嘩啦? 還是因為沒有福報, 有福報才能賺錢。 他的福報早就折損的差不多了, 這樣怎麼會賺錢呢。 如果他不能痛定思痛幡然悔悟, 他晚年的境遇會更加淒涼。 (圖片來源) 福報早就從他那張嘴跑光了 口德對任何人都是這樣, 許多福報都是通過嘴巴給損了。 有的人說,我什麼壞事都沒有做啊。 要知道,這個口業不好, 損福報是很厲害的。 古人講的,言由心生。 如果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 說別人是非, 以及說一些詛咒的話, 這樣子損福報很快。 不僅是說是非, 哪怕說我們長輩的不好的話, 這也是損福報。 有些女人很喜歡抱怨丈夫, 說丈夫這不好那也不好, 吵起架來連對方父母、祖宗八輩都敢罵, 什麼難聽說什麼。 這樣造口業是很嚴重的。 這樣家境只會越來越窮, 因為福報都被你罵光了。 所以這個口業關,一定要注意。 (圖片來源) 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 這樣子就能留住福報。 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 要知道福報是緣起法, 是因緣和合的, 也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 比如說,你去寺院做義工, 你掃地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 還是擦桌子的動作給你帶來福報。 都不是的。 是心念給你帶來福報。 我們發出利益眾生的心, 去掃地,去整理衛生,和眾生結歡喜緣。 這個心念發射出去, 感應了宇宙的慈悲正能量, 這時就得到正能量的加持, 就創造了福報的緣起。 福報是這麼產生的。 (圖片來源) 怨天尤人,損福就很快 那損掉福報的,也是用心去損的。 心中趨向自私,趨向抱怨, 趨向嫉妒,慳貪,浪費。 這時就損掉福報啦。 福報也是用心, 然後配合行動來損的。 人怨天尤人,不珍惜當下所擁有的, 一直抱怨,又通過嘴巴來喋喋不休。 這時損福報就很快了。 這也是薄命人, 好比林黛玉,伶牙俐齒, 這樣不好,福報就很小。 (贊助商連結...) 嘴巴要說好話,心要存好心 佛經說,佛說話, 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十法界的眾生,聽了佛講話, 都很歡喜,都被佛的語言所攝受。 這也是佛累世修行, 嘴巴說愛語的原因。 嘴巴要說好話,心存好心, 那像宇宙就會發射出好的磁場。 得到的也是好的回報。 什麼叫做好心, 首先要知足和感恩。 知足是一種成就相。 一個人越修行,一定要越知足, 對外在任何環境都很知足感恩, 這才代表有進步。 (圖片來源) 留些口德與己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斂與己。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想要擁有好的人生, 就要先從「口」開始改變!

奇蹟的「3日整理術」,讓你整齊清爽一輩子

2015年10月24日
公開
15

成功人生整理術的2大關鍵,就是:「理想的生活」和「家」,讓惱人的家事「掃除、洗衣、料理」完全變輕鬆。 奇蹟的「3日整理術」,讓你整齊清爽一輩子 •第一天→整理櫃子•衣櫥:學習嚴選物品 •第二天→清掃廚房•盥洗室:設計良好動線 •第三天→收納客廳•玄關:固定重置工作 只要這3天,從此以後都不會再亂了! ◎其實每個人都懂得整理房子 住在亂七八糟的房子裡的人,一般人對他們的印象大多都是「懶散沒規矩的人」、「吊兒郎當的人」。或許也有人會這麼想:「反正即使整理乾淨,由於性格使然,一定又會恢復成原本髒亂的模樣。」 而實際上來我這裡參加整理課程的學生,他們家乍看之下也是給人雜亂無章的印象──地板上到處散亂著東西、物品拿出來之後就不放好、而抽屜裡面也沒有整理乾淨。 但是,其實大部分的學生都是認真規矩、一絲不苟的人。他們閱讀了許多居家整理術方面的書籍,並且模仿達人部落客的收納方法,但仍然對於無法把家整理好而感到煩惱不已,所以才會委託我幫忙。 「即使一再地整理,家裡仍然無法整理好。我已經累了……」 「我已經丟了許多東西,不過即使整理好,只要過一個星期,地板上的東西又堆得亂七八糟,這種情況總是不斷地重複發生……」 「小孩不會幫忙整理玩具,而老公也是拿出來的東西就不放回去,而我自己也將衣服脫下來之後就堆在椅子上,每天都在不斷地尋找物品……」 「週末假期總是被堆得像山一樣高的待洗衣物及掃除追著跑,做完之後一天的假期就結束了。而在料理方面,其實我想要好好地做菜給家人吃,但時間總是不夠,只好隨便煮煮敷衍了事。對老公感到很抱歉,再這樣下去,對小孩的身體也不好……。大家都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第一次見面的課堂之中,大家都帶著一張疲累的臉對我這麼說。 而事實上也有幾位學生,曾經委託打掃的專業人士來家裡幫忙整理。雖然委託他們將廚房及客廳整理乾淨,但是卻因為無法自己掌握物品擺放的位置,所以過不了多久,家裡的東西又堆得到處都是。 「會不會是客廳的收納用具不夠!」也有人被如此建議,就購買了置物櫃架將牆壁全部擋住。 而學員之中,也有人被建議要在客廳設立自己喜愛的裁縫區域,「其實根本沒有時間做手工藝,幫我整理好這樣的區域之後,我連碰都沒碰過。」而客廳裡又多了因此而買來的布料,佈滿灰塵堆積在地板上。 雖然花了大錢請專業人士來幫忙整理,但卻又馬上恢復原本的模樣,甚至有人因此而被老公責怪。 儘管經過不斷的摸索嘗試,最後的結果仍然是失敗。 而失敗的理由,就是大家都沒有去實踐以下兩個重點── 1.「徹底了解自己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2.「一定要將一整間屋子物品整理歸位。」 想要成功地整理好住家,這兩個重點就是關鍵所在。 你自己及家人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其他人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希望的都有所不同,所以,在人生之中要優先考量以哪些事情為主來生活,才能使心情安穩。 讓別人來替你整理出生活的結構,都只是一時之計。而實際上,如果沒有定義出自己「想要度過什麼樣的生活」,那麼你的家就無法成為心靈安穩的住處。 而同樣的情況,即使你閱讀再多關於整理的書籍,如果沒有去思考你的人生要以什麼模樣優先來生活,那麼整理好之後,還是會恢復原本髒亂的模樣。 所謂「了解自己想要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就是明確地在心裡描繪出,在你的人生之中最重視的事情是什麼,而為了要實現這樣的生活,就要去思考該如何整理家裡。 所以開始整理住家之前,首先要明確地知道,你在生活之中最重視的事情是什麼──。 如何減少多餘的東西、要將東西放在什麼地方等,想要決定這些事情,都取決於大家所描繪出來的生活方式。而正因為有了這個憧憬,家裡才不會再次到處散亂物品,也不會重蹈覆轍,就有可能實現奇蹟般的整理模式。 找出對自己而言優先的事物,解決自己的迷思之後,然後再找出該如何與這些物品相處的模式──這就是整理物品時最為必要的心理意識。 ◎想要實現理想的家,要先從減少物品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都以為「只要家裡整齊乾淨,就能夠實現理想的生活方式。」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應該是先擁有理想的生活方式,家裡才能夠整齊有序。 我有一位學生,她好不容易才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獨棟房子,但卻立刻後悔了。因為在建築預定地的旁邊,突然決定要建造另一棟房子,由於考量到採光等各種因素,於是改變了設計圖,結果反而越弄越糟。家裡的房間配置,居住起來很不方便,開始住進去之後,發現了一大堆令人後悔的事情,而導致夫妻失和老是吵架。 雖然之後兩人生了小孩,但家裡有許多無法見人的地方,所以也沒辦法讓孩子們的朋友到家裡來玩。而我這個學生,從小就生活在租來的狹窄房子裡,所以十分憧憬能夠招待朋友到家裡來玩的家。而現在好不容易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家,竟然也要讓孩子們承受無法帶朋友回家的痛苦……。 「想要變成一個能夠讓孩子招待朋友回家玩的家。」 「好不容易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家,想要將它改造成自己喜愛的模樣。」 「為了先生想要改變自己,不要老是焦慮不開心。」 這些就是這位學生在整理住家時,最應該重視的事情了。如果旁邊沒有建其他的房子就好了……。如果當時變更設計圖時,建築公司能夠提出更準確的建議來就好了……。如果能夠在更寬廣的土地上建房子就好了……。或許這樣就能夠實現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不過她現在的住家,其實也能夠實現她想過的理想生活。為了要實現這個夢想,只有唯一的方法,就是將家裡的東西,減少到自己能夠管理的數量。如此一來,家裡就能夠整理得煥然一新,成為一個隨時都可以招待客人的住家。任何東西都能夠馬上找到,掃除及洗滌衣物都能夠順暢進行,也可以減少你的焦慮情緒。 不論是任何狹窄空間的住家,只要改變你整理物品的思考模式以及做家事的方式,以少量的物品來過輕便的生活,一定能夠辦到。而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正確的收納方法來實踐你的心中理想生活。 如同上述的學生一樣,如果她只是去思考「要如何去收納物品」、「沒有地方可以放東西,是因為地方太小了」時,就無法從被物品包圍的生活中逃脫出來;但她若是改變思考模式去想:「能夠與孩子一起度過的時間還有幾年呢?應該優先處理的不是這些物品,而是與孩子們相處的珍貴時間。」就能夠以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來減少物品了。 這樣的整理方式,並不需要去責備他人或是生氣,而是去思考如何才能夠讓家人都過得幸福快樂。這是從情感所出發的行為,是一種關懷體貼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