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寶貝豬

Sunshine boys

Sunshine boys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你能給孩子的七種聰明-2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42

撰文�北市師範大學教授兼創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 陳龍安 如何教導孩子理解及學習多元智力呢?多元智力包括七種智力,也稱為七種聰明,我們可以用孩子的語彙來講解這個理論,用發問技巧來教孩子如何學習「文字(說話)、數字、圖畫、身體、音樂(唱歌)、他人(別人)、自己」等七種聰明。 1.語言的聰明: 問孩子:「你會不會說話?」孩子答會,則告訴他:「你有說話的聰明。」同樣的,也可以問:「你會不會看書?」「會不會寫字?」 2.數字的聰明:邏輯-數學智慧 「你會不會數數?從1數到10……。」「你做過科學實驗?」「觀察動物或植物生長……。」 3.畫畫的聰明:空間智慧 「你會不會畫畫?」「你閉起眼睛想想看,從教室到廁所怎麼走?」 4.身體的聰明:身體動覺智慧 「你會不會踢球、跑步……?」「你喜歡玩積木或動手做東西……?」 5.音樂(唱歌)的聰明:音樂智慧 「你會唱歌嗎?」「你喜歡聽音樂嗎?」 6.交朋友的聰明:人際社交智慧 「你有沒有好朋友?」「你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 7.自己的聰明:內有智慧 「當你不高興想離開別人時,有沒有一個秘密的基地(例如:自己的房間),讓你自己在那裡。」「你知道自己什麼最厲害,什麼事情最差?」 激發孩子多元興趣 以上這七種聰明的問題,主要是要讓孩子有機會瞭解自己的不同聰明,肯定他們擁有這些聰明。教養孩子傑出的首要之途,是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並提供孩子激勵或模仿的典範,挑一些孩子喜歡或熟悉的名人的故事,透過錄音帶、圖書、電視、海報……等,讓孩子認識這些著名人物或英雄。例如:作家(語言)、科學家(數學邏輯)、畫家(空間)、運動員或演員(身體)、歌手(音樂)、電視主持人(人際)、宗教家(內省)。 教導孩子多元智慧的另外實際的方法,是利用參觀社區中某些機構,包括:圖書館、電台(語言)、自然科學博物館、天文台、動物園(邏輯)、藝品社、手工藝廠、運動場(身體)、公開顧問公司(人際)……等,從這些場合的參觀,可以教孩子更能體會不同智慧的「實際圖像」,也可激發孩子多元興趣。 自己設計多元智慧遊戲 「當孩子學習有興趣時,效果會更好。」孩子喜歡玩,父母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多元智慧的遊戲跟孩子玩。例如:為了發展孩子的圖畫智慧,可以跟孩子玩圖畫遊戲,例如:找找看屋子裡有那些東西是圓形的?有一種東西是方形、藍色的?可以玩的是什麼東西?眼睛閉起來,想想看今天老師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指導孩子學習多元智慧要確定每種方法都要適合,循序漸進,不揠苗助長,不求好心切,從最基本的知能開始(IQ)、讓孩子喜歡(EQ)、指導孩子發現新事物(CQ),給孩子機會,安排合適的環境、學習的同伴,積極肯定的鼓勵及正確的指導,我深信孩子會表現得更好!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遊 戲 秘 訣 ~積木

2007年04月13日
公開
42

走在玩具店裡,那些木製厚重、或安全塑膠製而輕巧的、色彩鮮豔的、可以拼裝出美麗高塔的積木盒外的照片,都會讓爸媽眼睛一亮。挑選孩子的玩具時,積木,想必會是許多家長的選擇。人家都說玩積木對寶寶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那麼究竟等到幾歲寶寶才會玩積木呢?   想要將積木的效用發揮到極致,並不是把積木擺在寶寶身邊,就算數的哦。這裡,將隨著寶寶的需要與發展,和爸媽分享一些玩積木的好方法! 疊疊樂 — 和兩歲寶寶玩積木 ☆ 其實,約一歲半開始,寶寶就會偶爾將兩、三塊積木堆疊在一起 - 如果爸媽曾經這樣示範過。 ☆ 他不再誇張地將積木亂丟,而是會仔細端詳,然後試圖將積木排排站。就這樣,到兩歲半,你會發現寶寶堆積木的功夫日益精進。 ☆ 此時,爸媽就可以適時引導,和他輪流在地上排列彩色積木,一、二、三疊起來,創造想像出不同的造型。 ☆ 提醒爸媽,千萬別急唷,別勉強寶寶一定要堆得多高、堆成什麼,重點是讓他練習手指拿捏、控制積木,並且感受專注與平衡。 哇,是一座高塔!— 和三歲寶寶玩積木 ☆ 三歲的孩子,就有辦法靠自己的專注力、敏銳度、手眼協調能力,將十幾二十塊的積木堆疊成高塔,或是他心愛的小模型房屋。 ☆ 爸媽如果能夠提供大小、形狀、顏色不同多樣的積木,讓寶寶自己發揮創意,最好不過了。 ☆ 爸媽可以在一旁提供點子、或是向寶寶挑戰,看誰疊得穩又高。 ☆ 爸媽也可以添購一些益智型的積木玩具,讓寶寶除了練習手部動作及平衡,也培養他認知、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 ☆ 同時,提醒爸媽的是,寶寶也是會有挫折感的,尤其當高塔一不小心倒了、散一地時。他可能生氣、可能耍賴、可能不再嘗試,此時,您的耐心、鼓勵,就是寶寶最好的信心來源喔。 遊 戲 秘 訣  洗澡玩具 2.3 歲的寶寶,最喜歡說「不要」了!也沒有為什麼,只因為他喜歡自己做決定;所以,很可能問寶寶:「洗澡澡好不好?」時,他也很乾脆的回答:「不…要!」但是如果我們把洗澡營造成一種玩遊戲的氣氛,寶寶是不是會比較容易乖乖就範呢?不知道!但還是來試試吧! ☆ 大部分浴缸的其中一邊,都會有比較大角度的傾斜;我們可以將玩具放在一個塑膠或保麗龍之類的盒子,然後再從浴缸斜邊的最高處…「咻!」…滑進水中,最好是可以濺起大大的水花!如果溜得不夠滑順,可以在浴缸斜邊,或盒子底部,抹上薄薄的香皂,就會溜得很完美囉! ☆ 為每個玩具,都歸類某一個家族內。然後在洗澡澡前,問寶寶今天想跟哪些夥伴洗澡呢?而分類的方式,也可以加進輕重的觀念;最明顯的,就是會浮與不會浮在水面上兩種。甚至,還可準備空容器:在裝滿水前,是浮在水面上的唷!一旦裝滿了水,就「咚!」一聲,沉到水裡去了!對寶寶來說,這是最清楚的重量概念學習。 ☆ 我們還可以在浴室裡玩天氣的遊戲呢!用塑膠板、電風扇吹風,讓浴缸的水產生波紋;讓水中的玩具隨水搖呀搖;還有讓吹出來的泡泡滿天飛。或準備保麗龍碎屑,從高處灑下,又浮在水面上,像下雪在河面上,哇! 遊 戲 秘 訣~拼圖 ☆ 拼圖是一種有明顯教育功能的玩具類型,能夠培養的能力相當多元,包括生理與心理。孩子在拼圖的過程中,除了訓練手部小肌肉的靈活外,在增進觀察力、組織力、專注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也都很有幫助。 ☆ 給 2-3 歲孩子的拼圖不宜太小,免得孩子誤食。爸媽如要為孩子買拼圖,別忘了挑選專門為幼兒設計的拼圖。這種拼圖的拼塊較少較大,不但安全性較高,而且圖形單純、難度適中,孩子玩起來不會有挫折感。 ☆ 玩拼圖的時候,可以先讓孩子看看完成後的圖案,然後再將它一片片分開,引導孩子辨識每一小片中在全圖中代表什麼 (例如,這是小熊的腳,這是小熊頭上的蝴蝶結),讓孩子體會部分與整體的差異。開始的時候,爸媽可以示範給孩子看,然後,再讓孩子試著自己拼,爸媽從旁協助,幾次之後,讓孩子練習自己玩。別以為這麼簡單的遊戲孩子會一下子就不願意玩了,其實孩子很享受完成拼圖的成就感呢!所以對於喜歡的拼圖,即使已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孩子還是很愛一玩再玩的。 ☆ 由於拼圖是一片片分開的,收拾時要特別注意,以免遺失。如果是下面有硬板、拼塊能固定的拼圖,最好是拼好再收,讓拼塊留在板上,若遺失也較容易發現。如果是沒有硬板、或拼塊無法固定的拼圖,爸媽最好為孩子準備一個小盒子,以方便收藏。這個年齡的孩子可能已經開始會一點點數數了,爸媽可以教孩子一邊數 123、一邊收拾拼塊,不但能練習數數,也能讓孩子習慣自己收拾玩具。 ☆ 提醒爸媽,小小孩喜歡將小東西放入口中,雖然幼兒拼圖的拼塊較一般拼圖大,但仍要小心避免孩子誤食。 遊 戲 秘 訣~認字/圖卡 ☆ 對 2-3 歲的孩子來說,認字,或許是太早、也太嚴肅了。爸媽不要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藉由字卡認識很多字,其實,印有彩色可愛圖案的圖卡,應該更得孩子喜歡。小小孩的學習重點並不在認字,而是對周遭生活事物的認知能力,讓圖卡變成孩子遊戲的素材,在不知不覺中學得生活知識,才是這類產品可以發揮的功能。 ☆ 除了看看字/圖卡外,爸媽還可以與孩子玩個遊戲,在家中尋找字/圖卡上出現的圖案或符號。例如,認完圖卡上的鬧鐘,就讓孩子找出家裏的鬧鐘;圖卡上寫了個「3」,就讓孩子找找家裏什麼地方有「3」這個符號;圖卡上有黃色,就讓孩子找出黃色的東西等等。 ☆ 字/圖卡不一定非得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孩子都喜歡文具、卡片之類的小東西,光是收集各種印有可愛圖案或符號的小卡片,就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除了市面上販售的整套字/圖卡以外,爸媽還可以鼓勵孩子從各種來源收集喜歡的圖案,像是卡片、書籤、甚至是廣告傳單中剪下的小圖案等等。收藏東西最大的樂趣就是拿出收藏物一件件回味,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賞這些小東西,藉此機會了解孩子的性向和興趣。問問孩子圖案中畫的是什麼,或許孩子只是單純的喜歡,卻不知道那是什麼,爸媽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聖誕樹...」「這是小天使...」,藉由這樣的方式認識事物,孩子的記憶會更深刻。 遊 戲 秘 訣~律動/唱遊 2.3 歲的寶寶漸漸突破既有認知裡的空間與時間限制,會喜愛玩想像遊戲;想像的遊戲,可以用布偶,也可以用畫畫,當然也可以用音樂!利用音樂,帶寶寶進入另一個世界。而現在就算寶寶還在努力讓自己的步伐更穩定,就算還是常常「碰」一聲!跌坐在地上,但他們仍喜歡在音樂響起時,隨意的甩手、擺頭、彎腰、蹲蹲站站、蹦蹦跳跳;完全的沉醉在音樂的快樂!來吧!一起動一動吧! ☆ 快的、慢的音樂,都是音樂。有些人或許會認為快節奏的音樂,比較適合用來帶寶寶律動;其實慢的音樂也是相當適合的。就像是一陣風吹來吧!有徐徐的微風,也有吹得急急的颶風。那麼,在音樂節奏的表達上,就會相當不同。 ☆ 每個家裡或許會有屬於自己家的「family songs」。這些歌曲,通常是寶寶最熟悉,也會跟著唱的;如果將這些音樂或歌曲,搭配上不同的動作、遊戲、甚至不一樣的拍子來詮釋,對寶寶來說,從熟悉的曲調作變化,既容易辨別差異性,也會覺得特別有趣。例如:兩隻老虎可以唱成--三隻、四隻…。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尾巴…可以唱成--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嘴巴…。還可以將跑得慢、跑得慢唱成--跑得快、跑得快,然後當然速度就要跟著快快慢慢。很好玩的! ☆ 身體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來數拍子唷!拍手、踏腳、扭腰、擺臀…,快快慢慢、輕輕重重,非常隨意就將肢體與旋律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