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今日繪本--媽媽,生日快樂

2008年11月11日
公開
11

內容簡介top 本書特色   本書為日本圖畫書,畫風充滿童趣,生動地描繪出小熊沃夫天真可愛的模樣,也深切地傳達出熊媽媽與沃夫之間的親情交流。   本書的主要讀者群為學齡前和小學階段的小朋友,它的內容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無條件被寵愛、被認定、被包容以及被接受的幸福。所有的讀者也可以從天真無邪的沃夫身上,重新發現自己的童心,而家長則可以欣賞沃夫的媽媽,是如何引導沃夫這個小天使的。   本書的小主角沃夫,在日本風靡了成千上萬的小讀者,也是日本小學課本中最具知名度的小偶像。 內容簡介   媽媽生日當天,小熊沃夫想送媽媽禮物,一開始他想到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彈珠、甲蟲等東西,後來,經過好朋友小鳥的提醒,他才知道既然是送給媽媽的,就要是媽媽喜歡的。不過,媽媽喜歡的蜂蜜、螃蟹……全沒弄到手,沃夫只好摘了花,傷心地回家,沒想到媽媽卻說出令他驚喜的一句話…… 作者簡介   神澤利子,一九二四年出生於日本福岡縣。在北海道樺太地方度過童年及少年時期。文化學院文學部在學期間,開始寫詩,進而將觸角伸及童謠、繪本、童話、長篇小說等方面,創作領域十分廣泛,目前仍活躍於日本兒童文學第一線上。在兩百多部創作中,廣受讀者喜愛的有:以本作品為首冊之「小熊沃夫繪本」系列(共十冊)、「小熊沃夫童話集」(共三冊)、「康姆小子歷險記」、「炒菜鍋爺爺」、「頑皮的海獺小子樂獺君」等;另有童話選集「神澤利子之精選典藏」(共五卷)。曾獲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獎、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日本童謠獎、路傍之石文學獎、巖谷小波文藝獎、Mobil兒童文化獎等多項大獎。 繪者簡介   井上洋介,一九三一年出生於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西洋畫學科畢業。從製作童書到油畫,創作範圍廣泛。自創繪本有「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貓」、「轉個彎,又是一條小彎路」、「奇怪的繪本」等。插畫方面,除了「小熊沃夫」系列作品外,還為數十本繪本及兒童書提供精采畫作;並出版多種畫冊。曾獲文藝春秋漫畫獎、東京插畫家俱樂部大獎、小學館繪畫獎等多項大獎。

讓學習回歸到孩子身上

2008年10月30日
公開
58

JACK蒙式教法 讓學習回歸到孩子身上     怎麼樣幫助孩子的學習回到自己身上。目前在台灣的社會上可以看到的一個畫面就是小孩子寫功課,父母在旁邊盯著督促他,然後成績單發下來時就很焦慮、很緊張,小孩子也跟著緊張、很焦慮,這是生活中的現象,父母親擔待著孩子所有的學習責任,小孩子讀書是為父母讀,父母也很苦!這麼逼著有好的結果嗎?小學時還可以逼,但到國中、高中就完了。我們會發現孩子沒有『學習的動機』,孩子不想要而父母卻很在乎、很關心功課的問題。父母有必要去想自身為什麼有這壓力?很多先生會對太太說『你當家庭主婦只需教小孩,小孩都教不好!』所以太太就會想要把孩子教好,代替老師教好,變成小孩有兩個老師,甚至會再請家教來教。因此第一個壓力來自先生、公婆,第二個壓力來自外在的眼光,第三來自老師寫家庭聯絡簿的壓力,第四是內在的壓力,因為自己從小功課讀不好而去要求自己的小孩,還有同事的小孩相比,妯娌之間、姊妹的小孩相比等造成我們會將孩子的學習全部攬在自己肩上的原因。我的疑問是:如果大家成績都很好,都在第一名,那誰是真第一名呢?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造成你那麼注意小孩的成績?小孩子的成績不好造成同學的欺負(家長回答),的確,小孩子成績好會得到老師較多的敬重,但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如此嗎?或者成績不好會受到老師較多的注意,那全班都要成績不好了。不可否認,身為老師的會去思考如何使成績不好的與成績好的融在一起,因為這個大氣氛使他成績變好,所以老師是很辛苦的行業,老師也是人也需要挑戰,在要生氣時不能生氣,要想辦法解決,因此老師是要不斷的成長。我覺得身為家長的應該支持老師這方面的學習,而不是告訴老師應該如何做。事實上,老師在學校處理班務、教學很累,回家才有心情去繼續思考某些事,也許就頓悟了。因此我覺得在教育系統中老師在學校負擔老師的,在家裡家長負擔家長的,此時很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母親』,母親要做什麼?(開放給家長回答) 一、支持(鼓勵) 二、愛 三、關懷 四、照顧 五、家規   我對大四學生曾做一個調查,發現孩子通常只記得媽媽煮的食物,不記得媽媽的臉與行為,還有記得媽媽不好的行為。我曾經有個學生,他竟然怪媽媽無法掌握爸爸的脾氣。如果我們媽媽不煮飯的話,孩子將來忘記我們的機會很大喔!   其實當母親也是有理想的,你們有沒有想過要當什麼樣的母親呢?我自己當母親的方式是,從小不讓孩子拿錢去外面買早餐,因為會造成許多的問題,如食物有沒有吃、金錢的使用……,因此我都自己做早餐給他吃,一直到現在,甚至作炒飯、通心麵給他吃,光是牛奶、麵包是不夠的。   學習是容許錯誤,在錯誤中學習的。當我寫錯字時,對我來說是大事,因我會對自己開始感到不滿意,當孩子有種種不好情形出現時,是我對母親角色不滿意的時候了,因為指導孩子學習不只是在課本上,還有是在心靈世界上的學習。同樣當我們在看孩子寫字寫不好時,要想我們自己寫字漂亮嗎?所以孩子是我們的師長,因為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的陰暗面,每個人也都有自己不滿意的一面,而當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時就會在孩子身上發洩,但我們自己會很不舒服。面對孩子時,我們有情緒和沒有情緒時的教育方式是迥然不同的,所以先要控制情緒,先看自己為何會生氣,才能客觀的教育他們。   那爸爸是做什麼呢?(家長發問)   我們絕對不要去剝奪爸爸當父親的權利與義務。我們在研究『人本』,最大的人本在『易經』,老爸有責任養家,當他義務盡了,他就有權利來關心你,告訴你他的需要,這也是『三生有幸』。爸爸的責任如果只有賺錢,那麼『養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就行不通了。所以父親的出現常是『家規』的出現,也是家規的執行者。但我發現女人結婚後也常扮演父親這個角色,但是這樣會很損害到自己,因為會對自己不滿意,也會很累。因為母親這角色絕沒有『家規』這項的。   到底我們要教育出怎麼樣的小孩?(身心健康、快樂、自我實現、有自信、負責任,教育就是教育這些)。因為小孩子出生後沒有具備這些本能,所以才需要我們的存在。孩子所學的一切,如果不包含這些,那學習就沒有意義了。學習理論有三個法則:第一是學習是我想要的:一個人能自己實現,他一定有想要的,根據馬斯洛理論,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愛和安全。父母常做一些認為和愛無關的,但小孩子都當作和愛有關,若父母在吝於給予愛時,小孩子的安全感會較低落。再來是成就感,也就是小孩子得到媽媽的支持。例如老師打電話來我家,我會把電話轉給兒子,這對他是一個成就感,這也是他的事情,把屬於他的還給他,也許有時想偷聽內容、探聽祕密,但若是在前面安全感穩定,孩子和你關係好,他就什麼都會告訴你。那麼如何才可取得這樣的信任,我想除了多聽,不加評價外,再假設狀況讓他自己回答。接著是自尊、自信,再來是自我實現,孩子要從這個基點到那個基點,需要通過這些關卡,而家庭的環境是這些關卡的第一步驟,如果這些關卡都穩定,那麼他就會有自我實現,他就想要學習了,所以學習的第一個指標是『我想要』,而不是父母高興我才想要學。當然若父母和小孩的關係很好,他就會為了討好你而唸書。第二點是我學了對現在有用:有用他才會想學,如果是為分數而唸是沒有用的,很多人拿到碩士、博士卻不知道要做什麼,孩子必須自己要有方向感,雖然他會隨年齡改變志向,可是父母不要指定他,站在旁觀的立場傾聽,並協助就好。第三點是即刻性的馬上學習(這是較難的):因為孩子想學時我們不一定有空,所以提供資源,讓他自己學。   學習不能強逼,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孩子才會快樂而且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是從做家事中學,因此家長要提供機會。要解決問題,一定要先分析問題,再想辦法、再實踐,因此須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當做『解決問題』來學習。至於功課不好的孩子,需要多鼓勵,寫不出作時讓他去休息,玩一下,如果孩子不寫作業,可以讓他知道其實他自己心裡會有壓力,所以引導他方向,如何分配寫作業,但不要叫他用你的方法,這就是尊重他。   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是誠實,要孩子學習誠實及勇敢,而我們父母也要多鼓勵,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再者,再『平和』自己的能力,在心理學中叫做找一個『訣竅』,而這需要事前的演練,在對待先生、孩子的一些問題,都要一些方法來安定自己,這對孩子將來國中、高中都很有效的。和孩子有這樣的互動,他會越來越好。接著要學習有自信,因為有自信的感覺很好。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把讀書的事交給孩子,多照顧孩子在『滋養』的方面,在其他面,當孩子表現好時多鼓勵他,但不要送禮物。但讀書也要有天份,不適合讀書的孩子,不要強求,記得『你要的是健康的孩子,不要一百分的孩子』。

家屬對於臨危病人之開導

2008年10月24日
公開
6

家屬對於臨危病人之開導 2007-2-12 諾那華藏精舍 諾那華藏精舍 針對重症、病危或無死亡心理準備之臨終病患的導示範例: ‘○○(親人稱呼方式),請你內心不要慌,多念阿彌陀佛能消業障,解除病苦。因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念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多念佛能解除你的病痛,愈痛苦愈要念佛。阿彌陀佛有一極樂世界,在那極樂世界的人不會生病、不會老化、不會死亡,沒有任何痛苦煩惱,只有永恒的快樂,一切心想事成,更有神通能隨時見到自己家人(團圓)。阿彌陀佛的光像太陽一樣,請你想像阿彌陀佛放出強烈佛光減輕您的痛苦,並且眼看佛像(或觀想阿彌陀佛放光,安住在這片光明之中)、心憶念佛陀、口念佛陀聖號(或持咒)、耳聞佛音,念佛不要停止,這樣阿彌陀佛一定會保祐您。’ ‘人生如夢如幻,請你(暫時)放下世間一切,不要牽掛,只專心一意念佛,什麼事都不要想,唯有一心不亂的念佛感應最快,能最快的消除你的痛苦。’(應經常提醒導示,助其記憶與念佛,並請家人不斷出聲帶領病患念佛,病患得默念佛號) 針對彌留或有死亡心理準備之臨終病患的導示範例: (仍可參酌上述對病危或無死亡心理準備之導示範例外,應再加下述內容助其發願往生) ‘○○(親人稱呼方式),我很幸運,這一生能成為你的□□(妻子、兒女??)謝謝你帶給我(們)的一切,雖然希望和你在一起,但是又不忍心看你繼續受苦,只祈求您能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到那裏您的病就都好了,且永遠沒有生老病死與煩惱的痛苦,只有永恒的快樂,而且我們可以在那裏重逢相聚。只要您相信阿彌陀佛,在心里跟我們一起念佛,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您去極樂世界。’ ‘○○人生就像一場夢,夢醒了什麼都帶不走,您心里不要牽掛任何事,我(們)會好好照顧自己,請○○放心。您要放下一切,什麼都不要想了,專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光像太陽一樣,一直照在您的頭頂,○○要歡喜地投到阿彌陀佛慈悲的光明里,一直專心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不要停止,阿彌陀佛就一定會來接您去極樂世界。’(應經常提醒導示,助其記憶與念佛,並請家人不斷出聲帶領病患念佛,病患得默念佛號)

今日繪本--放風箏的小孩

2008年10月17日
公開
5

第45梯次好書大家讀入選圖書書單 書名:放風箏的小孩 作者: Paola Ancilotto文 ; Cristina Pieropan圖 ; 陳慧靜翻譯 出版社: 企鵝國際 出版年:92.07 定價:NT$250 ISBN:9572824198   推薦的話:陳璐茜(自由創作者) 《放風箏的小孩》 天堂的鑰匙   羅羅住在被水泥牆包圍的地方,好比是一個浮在半空中的鳥籠,向下看是擁塞的街道和人群,向上看,看不到天,但是羅羅知道有一個又高又寬闊的地方,那裡的風才能吹掉他腦子裡灰暗的思緒,可是要到頂樓得看保管鑰匙的管理員太太的臉色。   有一天,羅羅收到爺爺寄來的風箏,於是鼓起勇氣爭求管理員太太的同意,在頂樓遛著他那隻會飛的寵物,因此羅羅的想像力也從鳥籠裡釋放出來了,他趁管理員太太曬衣服的時候餵大象吃花生、和管理員太太玩躲迷藏,慢慢的管理員太太身體變好了,心情也變好了,最後頂樓的鐵門鑰匙跟著風箏飛走了,頂樓變成大家的頂樓,一個可以隨時看見天空的地方。   人們往往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地方,卻想像不到看不到的美好地方,所以只能待在原來的牢籠裡走不出去,對羅羅來說,風箏是打開天空的鑰匙;對管理員太太來說,羅羅是打開她心門的鑰匙,他們都找到了心裡的天堂。   本書畫者運用淡彩、色鉛筆、粉彩營造出一個灰色為主的都市風景,然而那些從灰色裡掙脫出來的色彩和想像出來的造形也為讀者指引出天堂的方向。

關於往生世界

2008年10月17日
公開
7

關於往生世界 2007 / 5 / 7 近來常被問及往生前後的準備及往生後的世界, 在此與大家分享關於往生的問題, 希望能將一些神化的事情導正, 同時也提供大家一些菩薩所引導的觀念, 給大家參考建議: 一般而言, 大多在往生事宜都有葬儀社在引導, 只是用佛化或傳統道佛合併儀式的差異, 但現在有很多的儀式己流於商業化的形式, 若以佛化形式是簡單而又隆重, 但也要依家屬能接受的範圍而言, 在此做一說明, 讓大家可以依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採用. 1. 往生前要做些什麼? 一般而言, 當親人己病危時, 可持誦地藏經迴向給對方, 若大限之期未到, 可為他祈福減少病痛, 若大限己至, 也可幫助對方在往生時即得接引, 魂魄早脫. 另外, 可念108遍往生咒迴向對方也是幫助臨終接引, 只是要給大家一個觀念, 每個人的福慧不同, 故念得愈多, 發的善願愈大, 對當事人幫助也愈大, 一個人能得眾人發善願幫他, 也表示其福慧有相當程度, 有時雖然因為因果磁場而讓其受累, 但, 家人親屬朋友, 只要發心為其念經祈福, 一定有幫助. 2. 往生後可做些什麼? 一般而言往生者在剛往生時, 往往還不能適應自己往生了, 有些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狀況,一般所謂念佛黃金八小時, 指的是人往生後, 魂魄未脫大體, 在旁邊助念佛號, 可幫助對方安心, 也能助其魂魄速離大體, 不再眷戀, 但若往生者在往生前本身德行修為皆是有福之人, 或家人在其往生前就已念經祈福,在臨終前即可得諸佛菩薩派人等候接引, 助其魂魄可瞬間脫離不遭苦痛, 往生者的意識也會比較清楚, 菩薩派去的使者會教導往生者一些注意事項, 但要給大家一個觀念, 人往生後, 並不會馬上個性大轉變, 所以, 並不是派了使者帶他教他, 他就一定受教, 遇到生前就鐵齒固執的人, 縱使有人接引, 當事人也不一定接受, 菩薩派的人都很慈悲, 會教但不會勉強, 所以, 家人的心意, 並不一定會助其往生佛國的原因, 不在於諸佛菩薩, 而是當事人的選擇.   往生後家屬可助念地藏經, 藥師經, 金剛經迴向給往生者, 助其在因果輪迴裏有更好的安排, 也幫助對方往生後的智慧能開啟. 放下一些執念, 讓對方在下一世的輪迴裏, 能更有智慧去面對. 3. 往生世界: 往生後的世界和陽世的宗教有相關連, 陰間有有陰間的生活, 就像我們在陽世間有各個國家各自獨立, 也有不同的風土民情, 不同的生活方式; 每種宗教的宗主各自引導著往生後的世界, 沒有宗教信仰者, 也有其在陰間的生活, 只是在那裏也會有工作, 有制度要遵從, 當然也有物質生活, 所以, 若依一般民間習俗者, 燒了一堆紙錢,車子房子等若處理得當,對方有收到, 是會有物質生活, 與陽間無異,不同的是, 他們是白天休息, 晚上活動, 他們並不需要睡眠,往生後因為沒有病痛了, 一般而言, 都會變得比較年輕, 但不會差太多. 工作的派任和生活的方式也會依其陽世德行和福慧去安排, 所以, 這類的往生者, 較容易有需求, 會想請陽世人幫忙, 提供功德迴向或物質享受的供應. 往生佛國者,會在佛國修行, 不需要任何物質上的供應, 因為他們在那裏會有人帶著他們修心念, 讓他們在下一世時, 能更有智慧去面對. 陽世人只要能念佛以對, 就能幫助他們. 關於往生蓮花, 紙鸙之類其實可以不需要, 因為, 對諸佛菩薩而言祂們收的是心意, 這些東西其實是商業手法, 但很多往生者家屬並不解其意, 努力地做了這些東西, 希望能幫助往生者, 故, 諸佛菩薩還是會幫忙, 因為祂們明白那是家屬不明白其意, 這份心意祂們還是會受理, 只是, 若想發善願去幫往生者往生佛國或臨終接引, 諸佛菩薩的建議最適合的方法, 還是發心念經以及行善迴向, 是最經濟而實際的. 一般而言若採用佛化的方式, 除了頭七比較隆重其事外, 其他的七都可以自己念佛迴向即可, 不用太在意形式. 以上所建議的方式和往生者的習性及家屬可接受的方式都要一併考量, 很多事很簡單又有實際效應, 但不一定能為一般人接受, 故, 在自己可以做決定時, 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去做, 不要為了方法和儀式上的問題, 而起爭執和困擾, 不管採用何種方法,任何心意都是值得肯定的. 4.往生後的安排: 要再次提醒大家, 人往生後並不會轉性, 但隨著時間的差異, 也會有心境上的轉變和影響, 雖然家屬用自己想用的方式去送往生者, 但往生者本身的意願也很重要, 所以, 家屬用佛化方式去處理, 諸佛菩薩相接引, 卻不一定往生佛國, 因為當事人可以選擇不去, 而留在陰間過一般的生活. 這就像, 你有美簽, 只要買了機票就可以飛到美國, 但你不一定要去, 只是有符合的資格, 若你想辦移民, 只要資格符合, 還是可以申請. 也有往生者, 因其本身福慧好, 又有佛緣, 雖然家屬用一般往生儀式送, 燒了一堆東西給他, 但他自身符合往生佛國之資格, 也會得臨終接引佛國, 只是燒的那些東西他就用不到, 因為在佛國的教化是不重物質享受, 重在人心修持. 很多人神化了往生後的世界, 彷佛人往生後, 就變神了, 就轉性了, 又或者, 諸佛菩薩接引, 就跟在其身邊修行, 其實不然, 舉例而言: 我們送小孩去上學, 小孩是由老師教還是由校長教呢? 若佛國是一間學校, 佛祖是校長, 諸菩薩是學校的各科主任, 各斯其職, 是為了讓學校運作更好, 但實際教學的還是老師, 用此比喻只是想讓大家回歸自然, 不要把往生世界神化了, 很多運作還是有人性的. 有些往生者生前就很重物質生活, 喜歡廣交朋友, 自然往生時, 緃使有佛國人接引, 也會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讓他決定他想過的生活, 而不是你做了什麼, 他就一定是跟在佛祖菩薩旁修行. 真正跟在佛祖菩薩旁的人, 是修行圓滿懂得如何自助助人的先覺, 那不是念了上萬遍佛號, 經典就能到達的境界. 一般而言勤勸念佛是希望大家有機會能靜心修心念, 並不是念了幾萬遍後就能得諸佛菩薩之境, 這樣的引導太過神化, 也無形中生起貪念, 諸佛菩薩的德行是身體力行, 從心做起, 發自內心的慈悲喜捨, 不是功德相引, 不為任何回報, 當人能悟此境, 放下執念, 助人助己, 就算沒有念佛萬遍, 念經千卷, 也能得諸佛菩薩之境. 世間傳法的要義不變, 只是傳法的方式, 有時被人心本末倒置了, 諸佛菩薩要強調的重點不是非念佛不可才能達何境界, 而是以念佛引導清靜心念, 人心自在慈悲喜捨, 又何需神通印證, 有神通者, 就能相應諸佛菩薩心嗎? 世間很多人誤解了修行之義, 以為只要念佛經, 只要修靈通, 就能相應諸佛菩薩, 若執念未放下, 縱使諸佛菩薩真的說了什麼? 也會因執念引導, 而解釋成自己要的意思, 這也是一般通靈者常見的弊病, 境界, 是發自內心的了悟, 身體力行的實踐, 不為功德, 不為輪迴, 單純的是一顆慈悲本心, 捨己為人的心意, 這才是真正相應諸佛菩薩心. 5.關於輪迴: 人往生後, 會因個人因果而安排輪迴時間, 並不是幾日內就一定入輪迴, 在未投胎前會在陰間待一段時間, 時間長短不一, 因為, 有些因果己了結, 當他想再投胎時, 也許是很久以後, 也有人是等待下一世要相聚的人都到了才會依安排去投胎, 時間上有數日, 數年, 數十年, 上百年之分, 也有人在陰間有其職務, 暫時不入輪迴, 因其在陰間職務, 也是其修福慧的一種, 故, 並非人往生多久就一定會投胎轉世. 5.關於嬰靈: 一般而言, 靈是在有心跳才進入母體, 若只是胚胎而未成生命, 此時流掉或拿掉, 雖與業無關, 但傷的是自己的身體. 嬰靈本身也有自身的福業, 若因父母之抉擇, 不論適當與否, 會依其本身的福業做安排, 所以有些嬰靈若不能如願出生, 福慧深者自然另有安排, 但若是父母造業者, 雖然嬰靈得到安排,但父母自身仍需承受業力. 一般而言早夭的胎兒處理, 靈魂重於大體, 若能念地藏經三遍迴向給對方, 也能超渡幫助嬰靈得到妥善的安排. 另外, 若嬰靈本身和父母親就是很有因緣而來, 不管是善是惡, 就有可能會一直等待著相同的人, 要再投胎結緣. 往生後的世界因為多數人不明瞭也看不到, 所以加諸了很多想像, 當然也給了一些特殊能力者, 能服務大眾的機會, 但是通靈者本身是否有正信正念, 也影響著人心, 往生世界不是說一是一說二是二, 也有些特殊因緣者, 會在往生後得到特別的安排, 但不要神化了一切,在此說明也是希望大家回歸本心, 用最真的心情去看待往生世界, 不要讓神化了的橋段, 做些無意義的執著, 反而忘了自己對親人最想表達的親情. 往生者不會因為你傷心的眼淚就離不開放不下, 而是陽世人是否能照顧好自己能過得好, 才是讓他們放不下的真正原因, 你的思念是親情的安慰, 所以不要吝惜你對往生者的親情撫慰. 學會堅強去面對, 不管用何種方式, 都能讓彼此感受對方存在, 不管你用說的用想的, 往生者的意念是用心通的, 他們都會接收到. 不用掛礙對方收到與否. 形體不見了, 心, 不會消失, 與大家共勉, 希望能幫助大家由一些迷思裏跳脫開, 用真實自然的心情去面對往生世界.

今日繪本--小兔彼得的故事

2008年10月16日
公開
8

小兔彼得的故事 內容簡介   從前有四隻小兔子:小福,小毛,小白和彼得,他們和媽媽住在高大樅樹根底下的砂洞裡,他們的爸爸因為跑進麥先生的菜園裡,被做成了兔肉餡餅,所以媽媽叮嚀他們要遠離菜園。但是彼得不聽話,跑進麥先生的菜園裡,被麥先生發現,還弄丟了鞋子和有著黃銅釦子的藍夾克,還好最後逃出了菜園,可是彼得太累了,一回到家就倒在地上睡著了。那天晚上不舒服的彼得只喝了媽媽煮給他當藥吃的菊花茶,但是小福,小毛和小白卻有麵包、牛奶和黑莓子的晚飯可以吃呢!   「我的故事會像安徒生的童話一樣不朽」波特女士曾這樣說過。她說的沒錯,但她可能沒想到全世界會有這麼多人讀她的書,並自其中得到閱讀的快樂。不只是小孩子喜歡,大人也被她那美麗的插畫和簡潔的文字所吸引。自1902年出版以來,小兔彼得活潑可愛的形象,清新動人的故事內容,深深吸引了一世紀以來孩子的目光,溫暖了大小讀者的純真心靈,這套百年兒童文學經典與魅力不減的超人氣明星,早成為各世代家庭共同擁有的感動與回憶! 本書特色 1.《小兔彼得的故事》是世界最早出版,專為兒童所創作的童話故事,在世界童書出版上享有崇高地位,與備受讚譽的文學價值,也是世界上最具知名度的經典童書之一。 2.《波特經典童話故事集》選自《小兔彼得和他的朋友》(青林出版)中,四個最生動有趣的故事,包括:小兔彼得、小兔班傑明、松鼠胡來與兩隻壞老鼠等,最具人氣魅力的動物明星們。 3.採用英國初版經典袖珍版開本(11×14.5cm)。 4.全書採用高級進口紙質,並由國外印刷、製作、進口,最具收藏與鑑賞價值。 5.本書作者波特女士的傳記電影「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即將於2007年於全球上映(台灣由福斯電影公司發行)。 得獎推薦 ◎台北市政府新聞處第二十九批優良讀物推介 ◎行政院新聞局第十六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讀物 ◎1998年2月2日國語日報家庭版推薦 ◎1998年6月11日民生報「讀書周刊」推薦 ◎1998年6月20日自由時報「天生玩家」版推薦 ◎2000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推選世紀經典童書第一名 作者簡介 碧雅翠絲.波特   英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她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對孩子也有深刻的瞭解,所以才能創作出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童話故事。   波特女士從小就接受良好的繪畫教育,也展現出優異的天份,再加上她喜歡、也擅於寫信,所以她的故事一開始大多只是寫給小朋友的圖畫信。例如她的第一本書《小兔彼得的故事》,就是寫給一位生病的小朋友──諾亞的信,信中圖文並茂的敘述了一隻頑皮的小兔子,去麥先生的菜園冒險的故事。   波特女士喜歡動物,熱愛自然,她故事中的主角幾乎都是動物,部分甚至取材自她飼養的寵物,像是小兔彼得、小兔班傑明、刺蝟溫迪琪、小豬畢薇和牧羊犬凱普等等。她用版稅收入買下有著美麗風景的丘頂居住,而這些自然景致也出現在她的故事中,成為動物們的家園。   波特女士一生除了為孩子寫故事,更致力於自然環境的保育。她將她的財富用來購買許多美麗的土地,努力留存它們原來的樣子。她去世之後,這些土地由國民信託基金會接手管理,禁止繼續開發,延續傳統的耕種方式,維持著幾個世紀前的自然風貌。   波特女士希望她的故事能幫助孩子親近動物,並懂得欣賞大自然之美,就像她自其中獲得快樂一樣。 譯者簡介 林海音(1918 ~ 2001)   本名林含英,原籍台灣苗栗,一九一八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北京成長,畢業於北平新聞專校,曾出任《聯合副刊》主編,創辦《純文學》月刊、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是台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曾出任《聯合副刊》主編,創辦《純文學》月刊、純文學出版社,站在台灣文學承先啟後的轉捩點上,提攜後進,耕耘文學版圖不遺餘力,屹立作家、編輯、出版人多重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