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用安靜改變世界:內向者的天賦、外向者的潛能,影響他人的6種內在力量

2015年09月29日
公開
24

用安靜改變世界:內向者的天賦、外向者的潛能,影響他人的6種內在力量 4 三月 2015 企業管理, 書籍導讀, 職場工作 知識家編輯部 quiet_influence 內向並不是壞事,《用安靜改變世界:內向者的天賦、外向者的潛能,影響他人的6種內在力量》的作者告訴我們,即使安靜也能改變世界,例如蘋果的CEO提姆•庫克就可以稱為一個安靜的影響者,外向者有外向者的好處,而內向者也有內向者的優勢。 如果你是外向者,你不需要強迫把自己變成內向者,你只需要學習內向者的優勢,以及如何透過安靜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如果你是內向者,你更不需要把自己變成外向者,本書就是最好的指南,內向者具有優勢,即使個性內向也可以很有影響力。 影響他人的六種內在力量 quiet_power 安靜影響力1:保有安靜時間 保有安靜時間是其他影響他人內在力量的穩固基礎,也是發揮安靜影響力的基礎,「保有安靜時間」同時也是安靜影響者的第一步。珍妮芙•凱威樂指出:「保有安靜時間,能夠增進你影響他人的能力,因為它能幫助你釋放創造力,為你注入能量,使你對自己及他人的理解更深入,並且幫助你維持專注力。」 人們通常想到某個點子,都是在獨處的時候,也就是自己安靜的時候,讓自己保有安靜時間能釋放創造力,將原本模糊的想法變得更清晰。 保有安靜時間有以下好處: 1)釋放創造力 2)為你注入能量 3)增進你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4)維持專注力 每個人每天有許多自己安靜的時間,例如中午吃午餐的時間、休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等等,這些都是幫助自己保有安靜時間的好時刻。 安靜影響力2:預作準備 珍妮芙•凱威樂這麼說:「預作準備是決定你能否成功影響他人的關鍵,因為預作準備能幫助你成為專家,為你的提案證明其價值,讓你更能夠融入他人,並且提升你的自信心。」 一個安靜影響者要做的與做準備有: 1)成為專家 2)為你的提案證明其價值 3)融入他人 4)提升你的自信心 安靜影響力3:凝神傾聽 珍妮芙•凱威樂這麼說:「凝神傾聽可以透過幫助你提升對於情境的理解程度、變得更有信心、贏取信任以及建立參與度,來增進你的安靜影響商數以及影響他人的能力。」 一個內向的人,如果無法傾聽,他的影響力必然大打折扣,無法傾聽是造成誤解與低落表現的原因之一。 凝神傾聽的關鍵有以下這幾個 1)提升對於情境的理解程度 2)變得更有同理心 3)贏取信任 4)建立參與度 一個安靜影響者,必須利用傾聽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這之中有些技巧可以使用,例如溝通時緩一緩、複述別人的話等等。 安靜影響力4:專注對話 珍妮芙•凱威樂這麼說:「將專注對話放在要位,可以提升你的安靜影響商數並且增進你影響他人的能力。這些互動給你展現自己的支持與鼓勵、幫助你學習、解決問題並且度過紛爭。」 一個安靜的影響者,可以透過精選說話的空間與時機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同時製造面對面的機會,並且在面對面的溝通過程中,讓機運有機會發生。 安靜影響力5:書寫 珍妮芙•凱威樂這麼說:「寫作能從四個面向增進你的影響力:釐清立場、提倡理念、與他人連結,以及促成行動。」 寫作是網路時代裡發揮自己影響力的好方式,已經有許多人透過社群媒體的傳播,替自己創造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寫部落格就是一個好方式,書寫有很多好處,例如釐清立場、提倡理念、與他人連結、促成行動等等。 安靜影響力6:謹慎使用社群媒體 安靜影響力的最後一個就是謹慎使用社群媒體,珍妮芙•凱威樂這麼說:「妥善地使用社群媒體,可以幫助你提升安靜影響商數。用它來鼓舞他人、經營你的人際網路、達到一定的能見度並且教學相長吧。」 一個內向的安靜影響者,可以透過社群媒體來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前提是必須妥善使用,許多外向影響者,一天之中要發很多篇文章,內向的影響者不需要這樣。重點是,除了謹慎使用社群媒體之外,每天都要花點時間投入,讓自己每天持續做、把它做好。 作者簡介:

致四十歲以後的你 — 真好! 我超喜歡!

2015年09月29日
公開
15

致四十歲以後的你 — 真好! 我超喜歡! 瀏覽人次 : 1417459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溫馨故事, 心情日記 9月 2014年 4 收藏 人到了一定年歲,追求的只是健康、平和與淡定, 轉身回首來時的路,從前的時光已是回不去的浪漫。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 下面提到的,你都會明白... 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1)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在愛的世界裏,沒有誰對不起誰, 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 2)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不要因為寂寞愛錯人, 更不要因為愛錯人而更加寂寞了。 3)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有個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 沒有懂你的人,就自己懂自己。 4)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 5)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飯 應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 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都有個過程。不 要整日疲於奔命,應該活得從容。 6)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光從容還是不夠的, 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秀一下自己, 讓平淡的日子亮起來。 7)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有時候甚至沒有對錯。 您以為錯的,在別人看來或 許是對的。 而您竭盡全力為之奮鬥的, 卻很有可能正是別人擺脫和拋棄的。 8)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生活質量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珍饈美味、杯晃交錯間如果掩映的是爾虞我詐, 則遠不如 “三五知己坐,淡茶話家常。” 9)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親情的疏離是切膚的傷痛。 淡一些、諒 一些、忍一些, 會使我們的心寬一 些、和一些、暖一些。 10)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對待父母再不可做薄養厚葬的傻事了, 他們那一輩人受的磨礪太多了, 善待他們就是善待我們的良心。 其實大多的時候他們根本就不需要你的榮華, 每周打1個電話或問他們一個年輕時的故事, 然後耐心地聽他們講完,他們就很知足了。 11)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地位和榮譽只不過是一個杯子, 而您的修養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東西。 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濁水。 粗瓷盞裏未見得就是白開水, 很可能悶的是一盞極品龍井。 12)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事業有成時要珍惜自己的身體, 事業無成時要讓自己更健康。 13) 如果你四十幾歲了,就會明白: 您的生活應該是淡定、從容、健康而幸福! 借此篇獻給四十多的曾經年少輕狂,蹉跎歲月,透支青春的我們!

贏在生活中的好習慣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21

贏在生活中的好習慣 加入收藏 撰文 / 競爭力直升機 關聯關鍵字: 習慣, 作息, 學習, 生活, 競爭力 2015/01/05 每天寫下滿懷感恩的三件事 每天寫下滿懷感恩的三件事1 如果你每天記錄三件感謝的事情,你可以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變得更快樂開心,與他人相處融洽,還有減輕壓力。 先做最困難的工作 所需時間:1分鐘 看待做清單時,往往會想從簡單容易的工作下手,至於嚇人的大計畫多半會拖拉延宕,留在後頭再做。然而,如果你先做好困難的工作,會像是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使得其他工作顯得輕而易舉。 根據一份有關頂尖音樂家的研究,他們並未花更多時間練習,而是練習得更慎重專注,全力以赴,並著重於最困難的部分。如果你檢視清單上最困難的工作,大概會發現那些也是最能讓你獲益良多的工作。 行動:檢視最重要的幾個工作,在你自認想不斷拖延逃避的工作底下畫線。不要多想,立刻著手進行,完成以後才能再處理其他工作。 列出已完成的工作 所需時間:5分鐘 許多人會列出待做清單,但如果計畫太多,很容易會把人壓得既喘不過氣也提不起勁。然而,把已完成的工作記進清單則有出奇效果。每天記下你完成的工作,你會懷抱一股幹勁繼續向前。 行動:每完成一項工作就記錄下來,或等整天過完再一次記下。 回顧目標,採取具體行動 所需時間:5分鐘 人人都有目標。無分大小,我們都有想達成的事情。遺憾的是,日常生活忙碌不堪,很容易害人忘掉目標,所以你必須回顧目標,訂立相關計劃,替生活畫出願景,明瞭有哪些重要事情有待完成。 你可以設定當日目標或年度目標,總之不該整天渾渾噩噩漫無目的。你該善用分分秒秒,實現心中目標。 行動:把寫著目標的紙張放進活頁夾,或輸入Evernote等應用程式,這樣就觸手可及。每天拿出目標清單一或二次,溫習回顧,花時間大聲唸出每個目標,思考該採取哪些具體行動加以達成。 這些小事越拖拉越麻煩 所需時間:5分鐘 你家不見得會有壞掉待修的窗戶,但大概還有其他雜務需要盡早處理,否則越拖拉就越麻煩。常見的「壞掉的窗戶」包括: 洗碗槽裡的碗盤 堆積如山的信件 有待分類的衣物 亂七八糟的廚房 必須丟掉的垃圾 行動:進行時機取決於你期望做完以後有何感受。如果想頭腦清醒的展開一天,就把這些工作列在必做清單前面;如果想心滿意足的上床睡覺,則挪到睡前再做。 思考一下你家有哪個地方會害你感到煩躁而有壓力。通常只需幾分鐘,問題就能清潔溜溜,但我們卻喜歡置之不管,任由問題整天留在心底。花點心思修好壞掉的窗戶,然後你會發覺壓力大幅減少。 一早醒來,就整理床鋪 所需時間:2分鐘 一早醒來先整理床鋪可以帶來美好的一天。這個習慣很重要,因為整齊的床鋪會立刻讓整個房間顯得井然有序。 此外,晚上拖著一身疲憊之際,不必費功夫找毛毯和枕頭,而是直接躺上乾淨整齊的床鋪,簡直是人生一大樂事。 行動:把被單跟棉被在床墊上面鋪平,讓枕頭各就各位。 整理流理臺或櫃子 所需時間:5分鐘 流理臺或櫥櫃上頭整整齊齊,代表整個環境井井有條,不會給人壓力。我們喜歡把衣服、雜誌和各種雜物隨手擺在流理臺或櫥櫃上頭,忘記物歸原位,所以這個習慣十分重要。 行動:選擇家裡的一處流理臺或櫥櫃表面。如果上頭有雜物就物歸原位,如果上頭有垃圾就扔進垃圾箱或回收筒,把表面收拾得乾乾淨淨。 每天寫下滿懷感恩的三件事 所需時間:5分鐘 聽過「珍惜福報」這句建議的人比比皆是,真正做到的卻寥寥可數。 如果你每天記錄三件感謝的事情,你可以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變得更快樂開心,與他人相處融洽,還有減輕壓力。 行動:早晨或晚上,花幾分鐘在記事本上寫下三件感謝的事。你或許認為沒多久就會寫不下去,但多數人往往越寫越起勁。你所記的事情可大可小,完全隨你高興,重點不在於事情本身,而在於記錄過程帶來的種種益處。 天天瀏覽國際新聞,培養國際觀 所需時間:5分鐘 了解國際新聞對你有多種影響,不清楚國際大事等於跟外界脫節。知識就是力量,所以威權政體往往喜歡限制新聞自由。讀新聞不只帶來閱讀本身的好處,也提供最新時事與相關消息,你以後再也不怕缺乏聊天話題。 行動:訂閱一份報紙〈可以是實體報紙,也可以是寄到電子信箱的電子報〉,或者每天上新聞網。你不必從頭到尾讀過每則新聞,只需瀏覽標題,挑選感興趣的新聞看。 打破舊習慣,走出舒適圈 所需時間:1~5分鐘 唯有勉強自己,才能精益求精。當你逼自己做出不太習慣的嘗試,你會大幅增進自信,看見原先不曉得的新天地。 行動:要走出舒適圈有許多小方法,打破日常慣例,例如從另一條路上班,或者改看紀錄片而非平時喜歡的肥皂劇。 隨心所欲塗鴉一下,別在意美醜 所需時間:5分鐘 小朋友幾乎都愛塗鴉亂畫,但大人往往希望自己畫得好看,或自認缺乏創意,再也不曾重拾畫筆。諸如塗鴉五分鐘等小活動如同心理治療,可供揮灑創意,減少壓力,讓頭腦大玩一場,提高做事效率與專注程度。 行動:替自己準備素描簿與畫筆,每天花幾分鐘隨心所欲塗鴉一番,像是替廚房物品做靜物寫生,幫家裡的貓咪畫一張像,或信手創作抽象畫。 重點不在於提高繪畫技巧,所以不用擔心自己畫得好或壞。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S.J.史考特(S.J. Scott) 美國暢銷書作家。他的書籍專門指導讀者在各領域建立良好習慣,書籍內容重視方法和行動。經營「建立好習慣」部落格,目標是說明持續建立習慣有助換來美好人生。提供大忙人也能輕鬆採用的簡單做法。根據他的個人經驗,建立長遠改變的最佳方法是一次培養一個好習慣。 出版:三采文化

用對的心情把事情做對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6

用對的心情把事情做對 洪仲清 遠流出版 2015-09 圖片來源:stocksnap.io 我的工作,常會聽到類似「我的人緣不好,所以我不開心!」這樣的句型。 如何培養耐心 一個人事情越多、越忙,還要很有耐心,機率就越小、越少。我想到一段令人莞爾的小故事,有個人祈求: 「神啊!求你賜給我耐心,我現在就要,馬上就要!」 我們越急著想要得到耐心,越做不到。因為「沒有時間了!」的內心獨白,正是讓我們焦急的重要先兆。 一急就容易亂,亂就容易氣。性子急,會容易發脾氣,影響健康、情緒,還不利人際。 生活維持簡單,時間從容有餘裕,做事自然慢慢來。現代人很貪心,事情要做得多,又要快又要好,非得把自己逼到極限,像機器一樣不斷生產,最好24小時不停工。 然後,情緒暴躁起伏,又要藉由藥物,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者讓自己能夠入睡。要學情緒管理技巧,想從表面來壓制我們自己心靈的哀號,都沒想過我們自找的壓力源源不斷,光靠情緒管理技巧怎麼應付得了? 「等」或「忍」的功夫,跟耐心的培養有關,跟如何面對焦慮急躁的情緒有關,跟專心靜定的能力有關。等待的時候,要耐得住性子,這時候,做些讓自己心情平靜的事就很重要。 平常就可以練習靜坐,不見得一定要什麼架式、什麼方法。就是坐著,讓自己放空,練習越久,越能進入狀況。有時候,是專注在外面某一點;有時候,是閉眼睛數呼吸;有時候,眼睛追蹤著街上的行人,但不見得真的注意什麼,自然放鬆…… 有些動作也行。有時候,是漫漫走著;有時候,是無意識地塗鴉;有時候,是把滾瓜爛熟的動作套式,一招一式地演練,身體在動,心神凝聚,紛亂退散……。忍 一時風平浪靜,這忍,並非真的什麼事都不做,而是選擇適合當下的事來做,即便是在心裡默默做著也可以。 沒錯,發呆,也需要練習。有些人是閒不下來的,連發呆的無聊感都受不了,然後又去找了更多壓力,或者消耗解決壓力的資源──時間、金錢或體力。 忍耐,或者放空、放鬆,是要做適合當下的事。被要求的事不做,該做的事也不想做,那是懶惰,或是消沉,或是找不到方向。 用對的心情把事情做對 我的工作,常會聽到類似「我的人緣不好,所以我不開心!」這樣的句型。事實上,通常是人要先學會讓自己開心,才會慢慢改善自己的人緣。 一個人懂得讓自己開心,才會懂得如何讓他人在關係裡面輕鬆一點。所以,為了建立關係,一直討好他人,那會失去了自己,最終也可能失去關係。 先有對的心情,才容易把事情做對。在關係中,特別是如此。 有快樂的父母,比較可能有開心的孩子。有愉悅的情人,才比較容易產生幸福的愛情。

成功心理學,培養正向思考的5個思維訓練!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7

成功心理學,培養正向思考的5個思維訓練! 24 三月 2015 大眾心理, 心理勵志 知識家編輯部 entrepreneur-593352_640 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成為某一種樣子,你必須先成為那個樣子。如我你想要世界變成更好的地方,你要先讓自己變得更好。 —— T. Harv Eker,《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有人說,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思考方式,因為思考造就行為、行為則造就了結果,改變思考方式才能改變最後的結果;一個人如果想獲得成功,其秘訣之一就是學習成功者的思考方式,讓自己像他們一樣思考、一樣行動。 成功心理學,培養正向思考的5個思維訓練! 思維1、每個問題都是學習的機會 約翰葛德納曾說:「每個難題,都是一個偽裝得很巧妙的機會。」其實任何問題,常常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問題本身就代表著機會,解決一個問題就成長了一分。 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的價值成正比,當一個人能夠不斷解決問題,對公司的貢獻度就越高,要培養成功的正向思考,方式之一就是認清每個問題都是學習的機會,並且不要逃避問題。 思維2、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得到 愛迪生曾說:「成功的秘決很簡單,那就是無論遇到任何狀況,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迎刃而解。」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其差別常常在於思考方式,成功的人總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到,而失敗的人卻讓恐懼阻礙著他們。 每個人能達成的高度,一部分取決於能力,另外一部分取決於自己有「多大程度」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 思維3、不要找藉口 常有人說,你若不想做,會找到一個藉口,你若想做,會找到一個方法;藉口不會使人更接近目標,反而會遠離目標,當你不斷的替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你人生就會變得窒礙難行,所看到的都是困難而不是機會。 《兩分鐘作決斷》的作者千田琢哉指出:「守時和實現夢想一樣。實現夢想的人,能夠克服所有的藉口,實現自己的夢想;無法實現夢想的人,能夠找到各種藉口,為自己無法實現夢想開脫。」 思維4、正向思考的敵人:「我試過了」 當我們努力久了卻一直遲遲無法成功時,「我試過了」、「我盡力了」的這種想法就會在腦海中浮現,然而,這種想法卻是阻礙自已成功最大的障礙之一,在成功之前總是要經歷過很多失敗的,成功的人與失敗的人最大的差別之一,就在於他們永遠願意再多站起來一次。 思維5、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當你認清自己生命裡所碰到的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的想法會改變,你會專注於改善自我,而不是試圖改變別人,因為你知道只有自己改變了,人生才會改變。 亞伯.艾里斯博士曾說:「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些年,是你接受自己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不會遷怒母親、責難環境、怪罪總統,因為你知道你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認清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思維方式,能夠將你帶向成功者的正向思考,它讓你專注於改變自我,而不是改變別人;它讓你將焦點放在解決方法上,而不是問題本身。

有能力,更要有能耐!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8

有能力,更要有能耐! 23 五月 2015 心理勵志, 職場工作 哈林文化 175093187_54837a66c6_z 親愛的小清新小姐: 職場中不僅要有能力,還要學會忍耐。 作家龍應台在寫給她兒子安德列的信中曾說道:「你將來會碰到很多你不欣賞、不贊成的人,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屬,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人。你必須每一次都做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爭,還是妥協、接受。抗爭,值不值得?妥協,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實之間,很艱難地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人生態度。 的確,工作中會有一些你「不欣賞、不贊成的人」在你身邊,而且你「必須與他們共事」。這種時候,用哪一種態度去對待他們呢? 作為一個職場中人,特別是新人,忍耐與寬容更是辦公室的相處之道。 我有一位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公司做設計。他是個很有創造力的年輕人,他的作品給公司帶來了很多客戶。 他的能力得到了公司上上下下的認可,當設計部經理調任外地一家分公司任總監後,他以為憑自己的能力定會被老總提拔到設計部經理這個職位,公司的很多同事也這樣認為,甚至還有以前與他關係緊張的同事開始頻頻向他示好。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老總並沒有提拔他,卻提拔了比他稍遜的另一位同事。任命下來後,他請假在家待了兩天,回想起自己對公司的貢獻,越想越覺得自己才應該當這個部門經理。既然在這個地方得不到重用,那麼乾脆辭職。 他辭職前與老總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老總卻笑了笑,很誠懇地說:「如果你是因為對公司任命的不滿而辭職,那我只能表示遺憾。我知道,你是個有能力的人,到哪個公司裡都會成為創意骨幹,但是,如果你不改你的性格,你只能是個有能力的人,但絕不能成為一個有能耐的人。」 他有些納悶,有能力不就是有能耐嗎?於是,他便問老總,什麼是有能耐? 老總接著解釋道:「什麼叫能耐?就是有能力而又能忍耐的人,才叫有能耐!你有忍耐力嗎? 多次的設計討論會上,你發言很積極,思路很敏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這是對的。」 老總接著說,「但是,你容不得別人提出相反的意見,別人的意見如果與你的不一樣,你就很不耐煩,並說別人不懂!一個有能耐的人,應該既有能力又有忍耐,既能獨立戰鬥,更能與大家親密合作。我很欣賞你的能力,希望你能認真考慮一下,看看能不能繼續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工作……。」 他被老總說得低下了頭,臉一下子紅了,收回了辭職書。老總欣慰地笑了:「要相信,一個有能耐的人遲早會得到重用的!」 小清新小姐,上面的故事,我想你一看就懂得那位老總語重心長的話。最後送你一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人有能力還不夠,更要有能耐!

人生可以少一點後悔,趁自己還年輕時就應該開始做的12件事!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9

人生可以少一點後悔,趁自己還年輕時就應該開始做的12件事! 19 三月 2015 心理勵志 知識家編輯部 A7DC814938 年輕就像冰淇淋上的配料。吃完上面的巧克力或水果後,就只剩下冰淇淋。年輕這個配料,過了20歲、30歲便如夢幻泡影,40歲的你,就得完全憑冰淇淋本身決勝負。 —— 金子由紀子,《40歲起,簡單過生活》 一定常常有人跟你這麼說:「如果幾年前我就懂這些,我現在一定可以變得更好。」可惜時間無法重來,如果可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還年輕時,可以多懂一些人生的道理,才不會在未來時,對自己曾經不懂的那些事感到後悔。 人生可以少一點後悔,趁自己還年輕時就應該開始做的12件事! 1.少說多聽 「沈默是金」,勇於表達很重要,但傾聽也很重要,你一定見過有些人即使話少,講話卻也很有份量,我們需要學會少說一點,多做一點,然後傾聽他人的意見。 2.承擔風險 人生苦短,因此,你不能讓自己侷限在傳統的思維裡,即使環境充滿不確定性,在不確定的環境中行動,然後犯錯,也比什麼都不做還要來得好。 3.不求回報的幫助別人 許多人幫助別人,總是希望對方能回報自己,其實,真正的幫助是不要求回報。父母給我們的關愛不要求回報,情人對自己的袒護不要求回報,年輕時多做一點不要求回報的幫助,會對生命加更多分。 4.閱讀更多的書 閱讀可以充實知識、讓生命更精彩,許多人出了社會以後最後悔的一件事情之一,就是學生時代念太少的書,趁你還年輕時,多念一點書是值得的。 5.拓展友誼,找尋真正的好友 人生永遠離不開友誼,人是群體的動物,每個人都需要朋友,在你還年輕時,多認識一些人,他們能夠讓你的生命更精彩、更繽紛。 當你煩惱時,可以找好友;當你無助時,你需要朋友;當你想分享生命中的喜悅時,可以找朋友;趁你還年輕時,多交一些朋友,從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摯友。 6.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如果有誰願意無私地奉獻愛和時間給你,那一定是你的家人,只有你的家人會這麼做,他們是你這世上最好的依靠,趁你還年輕時,多花時間陪伴家人是值得的。 7.相信自己的直覺 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某人不可靠,他可能真得靠不住;如果你的直覺告訴你,你應該這麼做,你可能真得應該這麼做;你的直覺總是很準的,與其猶豫太久卻遲遲無法下決定,不妨相信自己的直覺,即使做錯了,還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修正路線。 8.學會接受改變 改變永遠無法避免的,生命來來去去,在你的人生裡,有人會加入、有人會離開,學會接受它,隨時擁抱改變,你會變得更好。 9.依靠別人少一點、倚賴自己多一點 許多人都喜歡倚靠別人,我們也總是會認為那些值得依靠的人值得信賴,趁你年輕時,多讓別人認為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而不是處處依靠別人的人。 依靠別人少一點、倚賴自己多一點;努力成為大樹,而不是小草。 10.征服你的恐懼 你不必去一次就希望自己克服所有的恐懼,但你可以一點一滴慢慢來,每天採取一些小行動,建立起自己強大的信心,當你開始積極的行動,你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少的恐懼,而信心則越來越強大。 11.欣賞你所擁有的 在你還年輕時,該讓自己的想法變得更成熟,僅僅只是因為你缺少了什麼,並不代表你一無所有;多想想你所擁有的東西,而不是你沒有的東西。 12.原諒自己,愛自己 原諒自己就是「學會放下」,不再糾結那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愛自己就是「對自己好一點」,學會照顧自己、讓自己更好。

別把你的小孩養成小屁孩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20

別把你的小孩養成小屁孩 作者 作者:引用自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作家) 2015-07 Web only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別寵壞了孩子!適時的管教孩子,保證你不會養出無法無天的小屁孩。 別把你的小孩養成小屁孩 圖片來源:kheinz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KO父母最常見的三大教養難題!德國銷售百萬冊的育兒寶典,【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套書 當電視螢幕出現了屋子裡滿地狼籍,碎「屍」萬段的畫面,實在嚇人啊! 是誰「氣」成這樣子,把櫥櫃、電視機、桌椅、茶几……全砸爛。這中間,「氣」有多大,砸的力氣就有多大;還有「氣」有多長,砸的時間就有多長…… 接著,螢幕上出現了一個毫不在乎的少年,他完全沒有悔悟、歉意;下一個鏡頭是他的媽媽──一個不知所措、默默垂淚的婦人,她說:「當年一直無法受孕,吃了很多苦頭,直到40多歲才真的懷孕了……,我們把他當寶貝照顧……」 原來「小屁孩」就是這樣養出來的,「三千寵愛集一身」的結果,使得小孩沒有正確的價值觀,以為要什麼有什麼,如果要不到,那就用暴力來洩恨、洩怒! 長大再教,來得及嗎? 有一回,在父母成長的課室裡,一位渴望成長的媽媽,她抱著2歲的兒子來上課,並且問到:「吳老師,兒子常拿手打我,怎麼辦?」 這──怎麼可以?當然不容許孩子從小沒有尊重他人而胡作亂為,更何況是疼愛他的媽媽。 「妳怎麼處理?」我反問這位高齡媽媽。 「我只是躲著不讓他打到,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媽媽顯得無助又自責的模樣。 「不行,這樣兒子在成長過程誤以為可以用『拳頭』控制妳了,會變得沒大沒小,不知道分寸拿捏。來,我教妳,只要他一伸出手,立刻大聲制止地說:『不可以!』,而且面露嚴肅(注意!不是「生氣」的表情),讓兒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當場,我讓這位高齡媽媽演練這組動作,直到熟練為止。 教育孩子不是隨著孩子起舞,總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嘛!長大再教吧!」 錯!長大再教就來不及了。 零用錢30萬? 另一個,也是超誇張的小屁孩,一個富二代的成年男子,父母是房地產富商,從小兒子要什麼有什麼,結果養成奢華成性,每個月有30萬零用金可領。 天啊!30萬對有些人要賺多久才能存到?這個富二代只要大聲「要」,爸媽就「乖乖」地「給」。 最近富二代把老爸送的跑車轉手賣掉,後來,現金又用光了,再次跟著老爸吵著要車,老爸這次狠下心來拒絕。 結果30多歲的兒子竟然到處鬧事,讓警方傳訊老爸,就是要他沒面子…… 唉,生到這種小孩,乾脆…… 很多長一輩的家長常說:「早知道孩子現在這樣胡搞瞎搞,一生出就該把他活活捏死。」 這當然是氣話,沒有爸媽會把剛出生的兒女捏死,因為那麼小的時候,一雙天真無邪的眸子,加上手舞足蹈,多可愛啊! 那知道,日子一天天地過,小娃娃開始從和爸媽的相處中,看出了大人的弱點,於是開始會用吵鬧、哭泣、頂嘴、躺在地上耍賴,長大後,甚至出言恐嚇、動手動腳,來讓爸媽心生恐懼,只好答應了事。 這就是小屁孩的形成。 讓人看到、聽到,莫不氣得牙癢癢,恨不得甩他們兩個耳光,把他們打醒。但是,氣歸氣,別人家的孩子,我們是管不到,所以,回頭看看自家的孩子吧! 只要你做到如下五件事,保證你不會養出小屁孩。 一、讓孩子從小聽到你說「不」時,他們會說:「好,爸媽,我知道了。」 二、讓孩子從小樂意為家庭付出,例如:做家事,跑腿買東西,去繳費。 三、讓孩子從小有購買欲望時,懂得問他自己:「這是必要?還是,只是需要?」 四、讓孩子從小弄懂可以「要」關愛、支持、理解;相對地,他也要學習「給」出對家人的關心、支持和理解。 五、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爸媽給他足夠「愛的安全感」,也充份擁有「表達的安全感」。 天下父母心啊! 讓我們繼續共同成長吧

親師溝通關鍵6問答:給老師的處方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7

親師溝通關鍵6問答:給老師的處方 2015/09/17 瀏覽人次:1,040 親子天下 關鍵字:親師溝通、聯絡簿、師生、合作、座談會、家長會 追蹤 1 0 1 作者:張瀞文 攝影:楊煥世 親師間如何交手是個老問題,卻年年有新招。即使親師關係經營得再好、教學經歷再豐富的老師,都可能在接新班級時,招架不住家長。 真正好的親師溝通原則在書本裡找不到,它藏在你的教育理念中、對孩子的付出中,以及對人性的設定中──你除了教育熱忱,是不是還有無可取代的教育專業,每個教學策略都能夠言之成理?是不是認真教育孩子?當問題來的時候,是不是能夠先假設家長是「有困擾」,而非「找麻煩」? 《親子天下》蒐羅老師們最常遇到的親師交手難題,幫助老師從這些情境中回應自身處境,找到親師溝通的「最佳解」。 Q1:有家長抱怨功課太多,有的覺得太少;有人覺得考試太頻繁、有人覺得考試過少、練習不夠,我該怎麼處理? A:高雄市莊敬國小老師,也是高雄學生諮商輔導中心心輔人員陳玟如認為,這樣的抱怨反而是個好機會,讓家長知道老師的教育理念。你可以向家長說明,為什麼派這些功課?這些考試的用意何在?說明在這個年齡與發展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學習是什麼? 獲選為宜蘭縣特殊優良教師的中華國中國文老師陳春香表示,國中分科教學和國小包班制有很大的不同,導師無法統整各科考試及作業,使得剛入學的新生家長及學生感到不適應。每科老師指派的作業及考試可能兩、三天後才要驗收,孩子思考學習的時間逐漸從「天」轉為以「週」為單位。這個新的學習階段正是孩子要學習規劃時間的時候。她會將國中小學習方式的差異告訴孩子及家長,請家長協助孩子規劃時間,適應國中生活。 在這些「原則」下,有經驗的老師都提醒,容許依學生的個別差異,調整作業數量及評量次數。 當家長反映作業太多或太少,私下請家長自行斟酌孩子適合的作業量,並簽名負責即可。 Q2:為了暢通親師溝通管道,我提供了家裡電話號碼,然後災難開始了,我每天有接不完的訴苦電話:丈夫成天應酬不管家務、阿嬤過分介入管教、媽媽的職場鬱悶……我成了班上家長倒垃圾的對象,開學兩個月,我已經快得憂鬱症了。我該向誰求救? A:你可以當個開放、溫暖的老師,但是「設界線」是必要的。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楊益風建議以下方式: ● 只給手機號碼。 ● 說明接電話時間。例如,因為家有小小孩或是你與老人家同住,請家長不要在晚上 十點後撥電話,有緊急狀況則另當別論。 ● 不鼓勵留e-mail,除非你自認打字及回信速度都夠快。 ● 如果你知道家長會把家族所有事拿出來講,一接電話就說「小明媽媽,我六點有約。」告知你只有多少時間可以講電話。 ● 必要的話,轉介需要的資源給家長。老師也是人,不可能萬能,但是可以比家長更清楚各種社會資源。 當家長提出「可不可以順路幫我到家裡接小孩?」這種無理的需求,用「我早上要送小孩上學,而且我自己也是要搭公車,實在不方便。」等理由推掉,千萬不要心軟開先例,否則會有愈來愈多家長要求這樣的「服務」。 Q3:班上有過動與疑似情緒障礙的孩子,家長不願意帶去鑑定,我花很多時間在這兩個孩子身上,其他家長對他們也產生反感,甚至揚言轉學,怎麼辦? A:擁有二十幾年特教經驗,現任台北市特教輔導團巡迴教師的羅心美建議,與家長溝通前,先做孩子具體的觀察紀錄,記下孩子何時發生什麼事,例如分心、衝動等。如果你擔心誤判,就邀請具特教或輔導專業的老師入班觀察。 和家長溝通時以「他上課常常離開座位,拿同學東西。我已經幫他調整位置,也提醒他上課要專心。」這種具體、沒有價值判斷的陳述,表達孩子的狀況及你的努力,問問家長,孩子是否在家也如此。要先排除跨情境的差異,因為有時是因為課程安排不當造成的,並非孩子本身的問題。 建議孩子就醫時,讓家長知道你並沒有要標籤孩子,只是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協助他們。就像孩子一直咳嗽,我們也會帶他去看醫生,了解是生病,還是環境過敏,找到原因才有可能幫助他改善。 至於班上其他孩子和家長,陳玟如會用「班級團體輔導」的方式。製造那個孩子不在的機會,用故事的隱喻說明他的狀況,「上帝在製造他的時候少了一樣東西,他不是故意要搗亂,他是因為缺少那東西,所以很難控制自己。」並教導孩子如何和他相處。所以,當所有人都得午睡他卻不用時,學生就能夠體諒;當他因為無法專心開始拿筆敲桌子時,學生知道對他最大的幫忙就是不理會這動作。 去年獲得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的三民國小老師徐明珠班上總是有特殊生。她會在班親會時跟所有家長說,孩子年幼時遇到的事,可能長大也會遇到,他必須學會和各式各樣的人相處。班上孩子能夠在這麼小的時候遇到這麼不一樣的同學,是一種福氣。 如果當事人家長同意,老師也可以當引子,將他介紹給其他家長認識,讓全班家長的資源一起幫助那個家庭。 Q4:家長上課時喜歡站在教室後面,課後還會指導我的教學,甚至想要幫我上課,如何處理? A:今年獲得SUPER教師的台北市實踐國小老師邱瑞姯認為,當家長提出進教室觀看教學的要求,老師要能敏感分辨,家長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學習」還是「老師的教學」。 邱瑞姯的做法是,在開學初的親師座談會就向家長說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學進度、教學策略,展現教育專業。學期間,她每個月也會寫一、兩封〈親師心橋〉給全班家長,說明這段時間教學的主軸、孩子值得讚賞及仍需改進之處、需要家長協助的部分。 如果家長還是不放心,找個時間和家長談一談,了解他的擔心與建議,跟他分析你的想法,你的教學、秩序管理、榮譽制度等用的是什麼策略,每個做法背後都攸關你的教育專業考量。也讓家長知道,有任何不放心或有任何建議時不需要特別到班上看教學,可以透過電話、書信或面談,你都會盡力給予答覆並調整不足之處。 少數家長則是不放心孩子上課的情形。你可以先向家長說明自己對孩子的觀察,若有需要,可以開放一、兩節課,等他觀察完後再討論方法幫助這個孩子。 有些時候,家長只是熱心,希望可以協助班級事物,也和全班同學們有機會相處。這些家長會是班級經營上很好的助力,讓家長知道他可以幫忙什麼,並表達你的感謝之意。 Q5:我有些課會讓孩子分組討論,但是家長說我上課總是鬧哄哄,我該怎麼解釋? A:在邱瑞姯班上,學生座位依組別安排、每堂課幾乎都要分組討論。她建議,在開學初就向家長說明,分組討論教學能夠帶來許多傳統教學不可得的好處,包括合作學習、溝通、表達、傾聽、包容接納等。 也讓家長清楚分組的實施方法。例如每組幾個人?討論時做什麼?分組是基於什麼考量(同質分組或異質分組)?多久換一次組別?並說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可能像傳統教學這樣安靜。 但是分組討論真的要達到上述成效,關乎老師的帶領功力,這決定了老師是否有辦法引導學生學上一堂好的討論課,並建立孩子討論的常規。 老師要讓孩子清楚遊戲規則。包括: 討論前指導:分組不是為了競爭,是為了學習,每組都要互相尊重。討論時聲音要放低,發表的時候要接納不同意見。 課程中主持:設定討論、發表及聆聽接納的時間及應有的態度。 討論後回饋:讓孩子知道,最好的討論,是每個人都願意發表意見、傾聽接納不同意見。你很高興他們做到了。 邱瑞姯認為,老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檢核與改進機制。她會在每個單元結束後讓學生填學習單和回饋表,藉以了解這樣的教學安排,學生有沒有學習?學到什麼?秩序會不會太吵鬧以至於影響學習?再依學生回饋的情況調整教學,或是請教經驗豐富的老師。 當老師的教育理念及檢核機制清楚,也會對自己的教學產生自信。這自信會使你面對家長的無理指責時,可以從容說明;就算家長說的是實話,教學的確不夠好,也能有勇氣坦然面對與改進。 Q6:家長動不動就告狀到校長室和教育局,我真的很不舒服,怎麼辦? A:歸納有經驗老師的建議,有四個方式,可以降低老師被告狀的機率: 1.帶新班級之初就向家長說明,我們都是孩子教育的合夥人。希望家長對教育方法有意見時請直接向老師反映,老師會調整修正。並舉例說明,曾有家長告狀到教育局,繞了一圈還是回到老師這邊處理,但是過程費時費力,也傷了老師的心,最後傷害的還是孩子。 2.提供多元的溝通管道。如果你連電話都不給,家長無處反映,當然直接找上行政主管。 3.傾聽家長需求。邱瑞姯觀察,多數被直接告狀到教育局的老師,家長幾乎都不是第一次反映意見,通常是因為沒有得到滿意答覆才另尋他徑。 4.孩子發生任何事情,主動並立即處理,最好在孩子回家前電話告知處理狀況。這樣能避免孩子為規避責任的一面之詞,讓家長心疼委屈,直接偷偷打電話告到教育局。 就算你做了所有預防,還是可能運氣不好的被告狀。 如果告狀內容屬實,就真誠面對自己做得不好的部分,誠心道歉,並尋求解決之道。如果那只是誣告,你又找不到對象說明,邱瑞姯建議老師做兩件事: 1.在課堂對學生說明你為什麼這樣做。 2.利用公開場合或是班刊、給家長的信,重述你的教育理念、做法。 邱瑞姯強調,即使你知道可能是誰告的狀,也不要針對孩子,否則孩子會被同學標籤,家長也可能因為孩子受到委屈而採取更激烈的手段。更何況,你有可能猜錯,誤會了孩子及家長。

生活中許多美好無法挽留,但我們可以放下執著,快樂其實很簡單!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5

生活中許多美好無法挽留,但我們可以放下執著,快樂其實很簡單!( 深度好文 ) 瀏覽人次 : 2640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網路文章分享 9月 2015年 17 收藏 (圖片來源) 人生,怕的就是心累,痛的就是流淚。 屬於自己的風景,從來不曾錯過, 不是自己的風景,永遠只是路過。 天地太大,人太渺小, 不是每一道亮麗的風景都能擁有。 一輩子,只求有一道令自己流連忘返, 不離不棄的風景就已足夠。 繼續讀下去... (贊助商連結...) 生命中的磨礪, 讓人生更加豐厚、圓滿 每一顆心,都有一份無法替代的情愫 和某一道風景永遠關聯著, 人生的風景,是物也是人。 生在塵世,每個人, 都不可避免的要經歷一場寒風和苦雨。 我們每走一段路,都會遇到一道坎,或高,或低。 每經一件事,都會成長一次,或多,或少。 每動一次情,都會受傷一回,或深,或淺。 每聽一首歌,都會動容一心,或憂,或喜。 礁石阻攔不住江水東流,悲傷遮掩不住時光飛逝。 我們的一生,究竟有多少溝坎要獨自跨越, 又有多少遺憾留給歲月。 一路奔波追求,忙忙碌碌,相聚分離,過客匆匆; 偶遇邂逅,進進出出,苦辣酸甜,喜喜憂憂。 絢爛的花朵,成熟的身心,來自多年的磨礪, 人放鬆,心放平,讓生活輕鬆,讓生命豐厚。 人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看開處處充滿生機,看透天天都是春季。 人生沒有假設,沒有如果, 過去的是永遠,當下才是全部。 用一顆平常心,平凡的活著, 夢自己所夢,想自己所想,愛自己所愛。 珍惜身邊的幸福,欣賞自己的擁有,背不動的就放下, 傷不起的就看淡,想不通的就丟開,恨不過的就撫平。 人生本來就不易,生命本來就不長,何必用無謂的煩惱, 作踐自己,傷害歲月。 從容達觀一些,輕鬆自在一些,豁達隨意一些。 (圖片來源) 短暫停留都只是過客, 真正愛你的人,會陪你走過一生 歲月中,人們奔波進取, 於坎坷間灑滿汗水,臉上身上全是疲憊。 塵世間,人們期盼美好,憧憬美好,鮮有如願以償。 累了悄悄藏在心底,痛了默默流淚, 多少難言的苦楚,於淚中輕輕釋放。 生活,就是這樣,想好的,不知不覺慢慢就變了, 說好的,走著做著漸漸就改變了。 塵埃落定,時過境遷,你才理解錯失,感到痛惜。 煙消雲散,物是人非,你才明白過失,感到惋惜。 原來,事到臨頭,所有的感嘆都變成傷痕, 情到盡頭,所有的情緒都變成疼痛。 生命穿過四季,便體會了風霜雪雨,緣分經過聚散, 便沉澱了真情實意,感情走過歲月,便領悟了人情冷暖。 真愛你的人,會不離不棄, 路過你的人,只是一時痴迷。 許多的話,不要用耳朵聽, 而是用心聽,許多的人, 不要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 熱烈的未必長久,淡然的未必無心, 陪你到最後的,才是真愛你的人。 人生在世,誰都不易,生活在外,誰都有淚。 即使身受挫折,蒙受不白,也不要輕易放棄。 就算人受傷害,心受打擊,也不要刻意報復。 因為,放棄意味著屈服,報復說明還在嫉恨。 人累了常常疲憊,心累了常常流淚, 生活中那些累,半是自己,半是生活。 生活不是用來對立的,人生不是用來爭鬥的, 將心比心,都能想通,以情換情,誰也明白, 要懂得理解才能心安,包容才會心寬。 人生在世,難免不順,難免委屈, 難免被人誤解,被人說三道四。 (圖片來源) 生活是悲是喜,取決於己 人這一輩子,說來容易, 聽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並不是每一片土地都生長希望, 並不是每一次努力都能成功。 有些事別人做起來容易,你未必能做的好, 有些路別人走得很順,你未必能行的通。 與其效仿最精彩的 別人,不如做最真實的自己, 走好自己選擇的路,做好自己份內的事, 愛好自己想愛的人。於事不執, 於心不著,簡單自然,盡心隨緣。 生活是苦樂的堆積,苦中有樂, 人生是悲喜的聚集,悲中有喜。 平淡的日子裡,我們都有自己的心事, 平凡的人生中,我們都有自己的軌跡。 不論歡樂還是悲喜, 我們都在規劃著自己的前程,探索著自己的未來。 有時,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適宜針鋒相對,鏗鏘有力, 多彩的生活,既有陽光明媚,也有傾盆大雨。 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 不要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和別人的對比上。 妥協不一定全是軟弱,忍讓不一定就是無能, 和為貴,有時,遷就忍讓也是一種智慧。 懂得欣賞自己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活得隨心所欲。 如果能用和自己賽跑, 不要和別人比較的態度來面對生活, 我們就會輕鬆許多,也更容易找到幸福的入口。 日子匆匆忙忙,腳步跌跌撞撞,生活忙忙碌碌, 我們總渴望如意,期盼完滿。 但是,生活中總有諸多遺憾, 諸多失望,諸多不如意。 活著、經歷著、堅持著,只有心的強大, 放下心中負累, 沒必要將苦澀強行嚥下,也沒必要怨天尤人。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情, 日子要的就是一種順心。 有些事情,拿不起就選擇放下, 有些東西,要不得就把它放棄。 有些理念,想不通就不去理會, 有些過客,留不住就讓其離開, 有些感情,理不順就忍痛割捨。 過去的一頁,能不翻就不要翻, 翻落了灰塵會迷了眼。 學會忘記,懂得放棄, 別為昨天的事煩惱,別為無謂的事傷心。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情,日子要的就是一種順心。 天地之間,風有風的心情,云有雲的心語。 萬物之中,蝶有蝶的舞蹈,蜂有蜂的歌謠, 誰都不是誰的海岸,誰都不是誰的港灣。 你有你的夢囈,我有我的故事, 不管是悲是喜,是聚是離。 生活的路,不通時學會拐彎, 心情的結,不開時學會忘記。 棘手的事,難做時學會放下, 欲去的緣,漸遠時選擇隨意。 有些事,擺一擺就過去了,有些人,狠一狠就忘記了。 有些情,淡一淡就釋然了,有些累,停一停就休歇了。 有些苦,笑一笑就冰釋了,有顆心,傷一傷就堅強了。 學會愛自己,學會獨立,告別依賴, 幸福是自己內心的感覺,而不是別人的給予。 (圖片來源) 幸福,就是能夠「做自己」 擁有健康的體魄,在快樂的心境中做自己,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走自己選擇的路, 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活著就會有落寞,前行就會有坎坷,動心就會有情傷。 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並不是你擁有多少財富,事業多麼輝煌。 而是你愛過多少人,善待過多少人, 有多少人懷念你,有多少人記得你。 人活著,不是為了緬懷昨天, 而是為了憧憬明天,等待希望。 既然活著,就要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活的自信,活的有尊嚴,活的踏實穩健, 活的品味自然,活的氣質不凡。 活的可圈可點,活的詩意浪漫, 活的輕鬆溫婉,活的快樂康健, 活的意義非凡。 懂得捨得,看開就能放鬆 生活中,總有許多美好無法挽留, 人生中,總有許多追求難以割捨。 是你的走不了,不是你的留不住,想開看淡,放鬆。 活著就該盡力活好,別讓自己活的人累、心苦。 生命太短,日子太忙,人生太累, 該放的時候要捨得放下,該棄的時候要毅然決絕。 別羨別人輝煌,別慕他人美好, 別怪世態炎涼,別怨世人虛偽。 事經歷了,心就堅強,坎跨過了,心就敞亮。 其實,苦樂的根源是我們的心, 一些事,想開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 人生的路上不是每輪艷陽都暖人, 不是每片雲彩都下雨,我們掌控不了命運的走向, 從容地走過每一天,何必那麼地執著, 腳踏實地的走,坦蕩快樂的活,難道不好嗎?

所有人都該學會的 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所有人都該學會的 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 ( 只要一小時,就可學會;且終生受用) 瀏覽人次 : 5564 撰文者:GTF 標籤:讀書心得 9月 2015年 18 收藏 (圖片來源) 為什麼自己說的話, 總是要繞個二三圈, 眾人才懂呢? 而有人一說話就 理所當然的吸引眾人 讓人不禁脫口說出: 那個意見很好! 到底要如何和他一樣呢?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如何有邏輯性的傳達概念, 讓你的想法清楚易懂 這個人究境想說什麼呢? 是否雖然知道他拚命地在訴說, 但是聽不太懂重點所在--- 他想傳達的事到底為何? 例如: 我昨天看雜誌,想起來了。 那間咖啡店的氣氛很棒, 也曾作為電影的場景。 我下週想去.... 若是在私人的對話中, 有可能以這種前文不對後語 的方式說話, 若是彼此擁有共同資訊和經驗的 朋友、家人、情人,或許不會 感到不對勁。 不過,若是商務對話, 這種讓人不太懂的 傳達方式是不行的!!! 剛才的對話中 看雜誌之後, 想起來的是咖啡站店? 還是電影呢? 想去的是哪裡呢? 讓人似懂非懂。 若是邏輯的關係不清楚, 對方就會聽不懂。 尤其自已有非想傳達的事時, 這種情緒會搶先一步, 和說的話之間的落差 更經常會令聽者跟不上的你的步調, 必須要注意。 避免犯了上面的 傳達錯誤,需把握住以下四要點 ● 清楚的問題-什麼事?主題、論點 ● 明確的結論-想說什麼?結論、意旨 ● 事實的佐證-能夠那麼說的理由?根劇 ● 可行的步驟-必須做什麼?行動 一、清楚的問題 一個問題可能你想了很久, 想了很多,往往抗奮地心想: 原來是那樣啊! 容易情緒激動地試圖直接傳達。 但別人不是你肚子理的蛔蟲, 沒有辦法知道你在想甚麼, 如果兩邊討論的東西 根本不是同一回事, 就容易產生誤解, 因此提出任何意見前, 先讓別人明確的知道, 你接下來的話是針對哪個問題, 確定討論的框架。 二、明確的結論 清楚的表達你的結論與建議, 避免模稜兩可的答案, 且必須注意的是, 1.成為根劇的事實和資訊和 成為結論的關鍵訊息之間, 不可以有邏輯的跳躍。 2.邏輯是否有疏漏, 想傳達的訊息所根據的 事實和資訊,要確認是否沒有 疏漏或重複,確實地備齊。 三、事實的佐證 說明為甚麼要這樣作的理由, 記住提出來東西一定要跟據事實, 且跟你的結論有合理且直接的相關, 盡量避免掉入 1. 相關性和因果關係混為一談, 我想,不少人看過媒體報導, 香蕉有益健康, 香蕉確實營養價值高, 感覺上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但是,我們並不能因為 香蕉有益健康,所以說: 每天早上吃香蕉會促進健康。 2. 不說理所當然的事, 身為上司,是否會對犯錯的屬下, 進行這種指導呢? 為什麼犯那種錯? 因為確認不足, 事情才會這成那樣,你給..... 乍看之下,上司在邏輯上好像說了 理所當然的事,但這麼作, 屬下的行動是否就因此而改善, 著實令人懷疑。 由於確認不足而引發疏失, 這本身是理所當然的事, 但思其中是否潛藏著某種問題, 才是我們需要去表達的重點。 ✖ 因為確認不足而招致疏失 → 徹底確認,消除疏失 ま 因為確認不足而招致疏失 →改變架構,免於確認 四、可行的步驟 直接提供明確可行的步驟, 且要作哪些事情盡量明確, 避免「我知到了」、 「有空在討論一下」 等等不確定的詞彙。 且最少要打造兩種執行方案情況下的劇本, A:進展順利的情況下... B:進展不順利的情況下.... 並試著設想可能發生的事的對策 最後事先推測緊急程度和重要程度。 這樣就能當下幫助聽眾馬上 弄清真正該做的事! 贏得掌聲。

成功者的5個好習慣-來自日本銀座餐廳女老闆的貼身觀察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成功者的5個好習慣-來自日本銀座餐廳女老闆的貼身觀察 23 五月 2015 心理勵志, 職場工作 經理人 3601546510_d9862e00de_z 想知道成功人士的工作習慣與一般工作者有何不同嗎? 日本銀座知名餐廳「朝川」年輕女老闆,因工作關係得以近距離觀察許多傑出企業領導人的工作習慣,她將多年來的觀察歸納為「成功者的筆記」,親自實踐這些習慣,成為餐飲界的實業家,並將自己的心得寫成《日本高級餐廳女老闆的「成功者」祕密筆記》一書。 作者在書中指出,向一流工作者模仿、學習他們的習慣,是通往菁英行列的最佳捷徑。以下是成為一流工作者必備的5個好習慣: 1.綜觀全局,借力使力: 一流人才不會死守工作不放,一定會借助周邊的力量,朝最短、最佳的道路前進。因此,投入工作的第一步,不是盲目執行手上的任務,而是先描繪出整體的藍圖,預先掌握日後可能發生的狀況,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借助專家的力量完成工作。 2.設想最壞狀況,提早做準備: 從最壞的地方開始設想的目的在於,建立「為了不變成這樣,該怎麼做才好」的思考模式,比方說,在公司會議上提案時,可事先設想最糟的狀況,找出「○○部長很可能駁回、△△課長很可能這樣吐槽」等種種令人擔心的地方;接著,再針對這些狀況做好準備,等到真正開會時,便可即時應答,達成期望的成果。 3.累積小小成功,建立自信: 只要自認為「做到了」,不論多麼渺小的事,都會成為成功體驗,比如說,和難纏的客戶聊得興高采烈、在馬拉松比賽中比平常還要跑得更快等小事,這些「小小成功的體驗」往往是自信的來源,只要獲得成就感的次數愈多,就愈能邁向成功。 4.為每一項目標,設定完成期限: 不管做什麼,都要有「時間」意識,為每一件事情設定具體目標與時間,比如說,3分鐘內寫好這封e-mail、15分鐘內讀完這份文件、30分鐘內舉出100個創意點子等,透過設定具體目標與完成時間的方式,提升專注力,讓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 5.利用零碎時間,強化創意思考: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思考文章時,最常利用的場所為「枕上、馬上、廁上」(稱為「三上」),一流工作也是如此,不論是在搭捷運、坐公車等零碎時間,藉由一面欣賞街景一面動腦,這段時間往往是他們孕育創意的重要時刻。 (本文取材自《日本高級餐廳女老闆的「成功者」祕密筆記》,春光出版。)

又會玩,又會工作的人,才厲害!——17條讓你在放假時放下工作的建議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又會玩,又會工作的人,才厲害!——17條讓你在放假時放下工作的建議 2015-08-31 職場家編輯 0TW4AS1G7D 編輯/黃家佳 一份報告表明,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在放假時真的讓自己放鬆了,其他人,即便是在假期,仍放不下工作。 工作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又要工作,這樣心猿意馬的可不行。 針對這個問題,ProGhostwriters.com的創辦人、TheMid.com的執行編輯Bill Murphy Jr. 採訪了許多企業家,得出「放假就讓自己放鬆的17條建議」,發表在Inc.上。 1、活得像個歐洲人 「提前告訴你的同事:我要放假了,你們找不到我。然後真的別讓他們找到你。試試看,結果會超出你的想像。我們美國人就是不夠瀟灑。」Insight Pest Solutions的Sean Radvansky說。 2、一天只用30分鐘手機 「我們一天真的花太多時間在手機上了。所以我一天只用半小時來回復一些訊息,或者上上網,其他時間,就把手機放一邊。」Government Auctions的聯合創辦人、首席執行官Ian Aronovich這樣說。 既然是放假,就不要整天盯著屏幕看啦,好好享受工作之外的時光吧。 3、帶照相機 為什麼要帶照相機?因為這樣你就可以不用帶手機了!——Empire Studios的Chris Bryant這樣建議大家。 4、更改密碼 「每次我出去渡假,我都會請助理把我的電子郵箱及社群網站賬戶的密碼改掉,直到回來上班前,新密碼都會握在他手中,這樣我就沒辦法在放假時間處理公事了。」1-800-GOT-JUNK的創辦人、首席執行官Brian Scudamore說。 5、這是一個測試下屬的絕佳時機 「我的建議是,不僅要好好珍惜這個假期,還要把它看作是檢視下屬的時間。反正你都不在辦公室,趁這機會你就可以知道,誰是真正的好員工,誰一趁主管不在,就開始搗蛋。」Greenlight Energy的主席暨聯合創辦人Michael Hartofilis說。 6、找點能讓你完全放鬆的事來做 《Reaching the Finish Lin》的作者Kallen Diggs說,他的建議是去找一件能讓你完全放鬆下來的事去做,比如做個spa、按個摩,參加冥想課程,或是有趣的技能班,重點是讓自己換個新環境,享受下不同的時光。 7、週六就回家 「返程時間盡量安排在週六晚上,而不是週日下午。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讓自己從渡假的美好時光中回到現實,預備自己再次回到工作崗位的心情。」Live Happy的Deborah Heisz說道。 8、學會分派任務 在出去渡假的一個月前,就應該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要交給下屬做的就盡量提前告訴他們,給他們一個鍛煉的機會,也讓他們保留一些自主權,開始學習如何獨立做出準確的判斷。 9、提前做好該做的工作 在離開的前一週,就提早把后兩週的事情做完,這樣,即使後面安排了一個大型會議,我們渡完假回來,也照樣會表現良好。GillGrate的主席、創辦人Brad Barrett說。 10、記得,要放鬆 「出去玩,不要把行程排得太滿。」《Introverts in Love》的作者Sophia Dembling說:「必去的大景點,我一天通常不會排超過一個。我愛觀光,但我也會把時間留下來,慢慢坐著,慢慢神遊,慢慢觀察這地方的美。」 11、渡假,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渡假的主要目的,就是從現在喘不過氣的生活中抽離出來,休息一下,讓回來之後的我們,可以有一個更好的心態,更新的視角。」OMsignal的主管Joanna Berzowska說。「我們常常因為太忙而停不下來,但其實這很重要。」 12、如果免不了工作,起碼換個地方 如果在放假期間免不了要加一下班,那COLOR Marketing & Design的主席暨主要作者Chris Oler會建議找個不一樣又適合的場所工作。讓自己遠離熟悉的工作環境,能放鬆又能專心工作,「比如咖啡店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13、做點不一樣的瘋狂事吧! 「我的工作需要常常出差,所以如果是出國渡假的話,我會特意安排,不讓自己感覺好像又在工作一樣。」Better Homes & Gardens不動產的首席執行官Sherry Chris說。「在這趟旅程中,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我發現每當我真的體驗到另一個文化的美的時候,真的會流連忘返。」 14、不要整天暴飲暴食 「通常我會在假期臨近結束時開始控制自己的食慾。所以即便我在這趟旅程中真的吃了很多、喝了很多酒,在快回去之前,也會稍微克制一下。我可不想回去之後還在宿醉!」Human的首席執行Sean Kelly說。 15、出發前一天,在家工作 「我的第一條建議是,出發前一天,在家工作。讓員工適應一下我不在辦公室的情況,但他們如果真的有需要,我還是可以隨時援助他們。」Suann Ingle Associates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Nancy J. Geenen說。「我的第二條建議是,去Idaho或Montana這類沒有什麼信號的地方好好渡個假,過個遠離塵硝的生活。」 16、早上花點時間跟進公司狀況 現代人的通病就是,在放假期間很難完全將工作擺在一邊,置之不理。the Alternative Board的副主席David Scarola說:「那不如早上花一點時間工作,如果不放心的話也跟進一下公司的進度。與其在渡假時整天擔心工作的事,不如就在早上先搞定,讓自己安心,接下來的一天才可以好好出去玩。」 17、事先打聽 Monica Weintraub建議,如果是出國去玩,到一個全新的地方去,最好先看看有沒有認識的朋友可以打聽。「問問他們有沒有什麼必玩的地方,有沒有什麼私房景點。」別不花時間做功課,你可是去渡假的!

每個人,都可重新發明自己的工作!9種上班族最該懂的「創業家精神」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每個人,都可重新發明自己的工作!9種上班族最該懂的「創業家精神」 21 五月 2015 心理勵志, 職場工作 SmartLinkin 商務社群網 VPL2PXFSWM 你是否曾經想過「創業家精神與你有什麼關係」這件事情?事實上,這不僅只與企業老闆或是創業家有關。在數位應用、自動化、機器人等科技高速成長的今日,不管是否創業,每位職場工作者,都應該用「創業家精神」看待自己的工作。因為,未來的工作,最有價值、最無法被科技取代的,就是工作者的創新與創意,任何「勞力不勞心、動手不動腦」的工作,前景都是堪憂的。 創新與創意,正是「創業家思維」(entrepreneurial thinking)的本質。究竟該如何將創業家思維引進日常的工作中?管理顧問Shadoka創辦人Falsal Hoque在《Fast Company》雜誌網站上,分享了9種創業家的思維模式: 1.熱情無法被取代 波斯詩人Rumi曾說:「你所追尋的,一直都是你自己。」(What you seek is seeking you.)熱情可以促使我們為目標而奮戰,並帶給我們源源不絕的能量。 2.你是自己人生最棒的投資人 工作者必須對自己忠誠,因為這樣,才能聆聽自己心中的聲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任何一項工作技能,都需要時間與經驗累積,對自己忠誠,可以讓你每天充滿信心,不會被外界所動搖,願意去面對各種挑戰,而這些,都將化為往後的養分,成為最棒的人生投資。 3.勇往直前 大膽通常意味著前往未知領域、挑戰傳統、離開舒適圈。我們從哪得到能量?來自我們內心真實的嚮往。大膽的人想像未來的模樣並付諸實踐。了解我們想要的是成功的基礎,但必須付諸實踐,不只是空等成功的來臨。 4.與挫折為友 嘗試愈多,失敗的可能性愈高,但這就是企業家的真諦和核心。如日本諺語所說:「跌倒七次,就要爬起來八次。」失敗與逆境一定會帶來痛苦和失望,但接受它就會成長,這也是創業家必經的過程,對現在的職場工作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5.每天給自己新的啟發與靈感 啟發來自生活中的細節,任何人事物都可能成為靈感來源,例如逛街、烹飪、看電影、與朋友聚會等。Falsal Hoque分享,寫作幫助他抒發緊張情緒,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啟發。一旦當我們認真投入眼前的工作,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可找到工作靈感,你有這種經驗嗎?如果還沒有,那很可能是你還不夠投入這份工作。 6.用聰明的方法工作提升效率 創業面對的重要課題,是在有限的資源內達成目標,同樣的,上班族也總是要在有限的時間與預算內,交付工作成果。因此努力工作是不夠的,還必須思考如何工作會更有效率。聰明工作方式包含批判式思考、紀律和技巧,並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7.別讓外人阻止你 請遠離那些會讓你喪失活力、傳遞負面能量的「情緒吸血鬼」(emotional vampire),他們不會吸你的血,卻會吸乾你的精力與活力。 這些人其實也很好辨認,他們總是在背後批評公司、主管、同事或客戶,抱怨、嘲笑、潑冷水每個執行方案,好像他們最聰明、什麼都懂,但是事實上,真正把手弄髒、滿頭大汗的捲起袖子做事的人,才是最有價值的工作者。 8.適時說不 擁有說「不」的技巧,可以讓我們保持專注在必要的事情上,避免浪費精力使事情變複雜。許多做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參加不完的應酬,歸根究底,就是不懂得說不。 9.成功不與單打獨鬥同行 無論一個人有多聰明、優秀,也不可能單打獨鬥完成工作。我們必須和對的人成為夥伴,從他人的經驗汲取智慧。不管是創辦企業或是認真工作,都不要把自己封閉在職場孤島上,多與人交流與合作,有時,別人的一句話、一次的舉手之勞,就能為你帶來重大突破。 原文出處:Fast Company

當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吧,學會更喜歡自己的六件事!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當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吧,學會更喜歡自己的六件事! 12 二月 2015 心理勵志 知識家編輯部 2945800965_30f00fc333_z 一旦你找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不要讓別人的評論破壞了你的心情,不要覺得享受你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罪惡,而要大肆慶祝。 —— 奧斯汀•克隆,《點子就要秀出來:10個行銷創意的好撇步,讓人發掘你的才華》 努力成為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吧,一個人要懂得愛自己、喜歡自己,別人才會喜歡你。只有當你也喜歡自己,然後勇敢地成為自己喜歡的人,你的內心才會有種依歸。 當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吧!學會更喜歡自己的六件事! 一、學會獨立 學習自己一個人活得獨立,獨立代表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意思是你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也能讓自己過得很好;每個人都應該培養這樣的能力,成為一個獨立且完整的人。 二、努力做好準備 生命中無論你遇到哪個對象,只有在正確的時機遇到正確的人,才會有美滿的結果;無論是對的時機遇到不對的人,或是不對的時機遇到對的人,通常結果都不會如你想像得那樣美好。因此,你只能努力做好準備,讓自己在對的時機成為別人那個對的人,如果你平時沒做好準備,那麼即使時機對了,你也很可能不是那個對的人 只有每天為將來做好準備,才有可能發生那些美好的事。 三、更愛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更愛自己,一個人只有先好好愛自己,才能讓自己閃閃發亮。如果你不夠愛喜歡自己、無法接受真實的自己,就無法讓自己值得更好。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又如何讓別喜歡妳?一旦你懂得喜歡自己,別人才會跟著喜歡你。 《每一次出發,都在找回自己》的作者吳若權指出:「在旅途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有助於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所謂的「更好」,並不是因為更有錢、更富足,而是因為虔敬地願意為愛而改變自己,包括徹底地臣服與完全地接納,世界與自己所有的不完美!」人生的旅途,就是讓你更發現自我,成為一個更喜歡自己的人。 四、學會與自己對話 人生是一個不對練習與自己對話的過程,《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的作者梅樂蒂•碧緹指出:「看起來最美好的人,其實跟我們並無二致,唯一的差別只在,他們會對自己說,自己看起來很不錯,並讓自己閃閃發光。那些說話最深奧又最有智慧的人,其實與我們相去不遠,他們做自己,並學會放手。」試著與自己對話,從中瞭解自我,你會變得更喜歡自己。 五、永遠別忘了初衷 出社會一旦久了,便很容易不小心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因此不能忘記初衷。無論你曾經對這個社會多麼失望,告訴自己永遠別忘了初衷。《練習心平靜:收拾好心靈包袱,你將事事順心!》的作者有川真由美指出:「請不要忘記最重要的『初衷』。只要記得最初的目的,你就會找出最好的方法(手段)。」擁有好的初衷,讓你有機會成為更棒的自己,永遠別忘了初衷,那是你必須小心維護的東西。 六、努力活出每一天 每天努力生活,一個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生活的人,即使短期之內不成功,自己的人生也是在慢慢向上,機會永遠只會眷顧努力而且已經準備好的人。 《旅行,從心開始》的作者林政達指出:「生活中有很多的不順心,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危機就是轉機,努力就是回憶。如果沒有人開門,窗戶我們要自己去開啟。」所謂的幸福,便是在每一分、每一刻,都用心看待自己的生活,努力活出自己最好的一天。

如何養成孩子寫功課的自律性?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如何養成孩子寫功課的自律性? 作者:小熊媽 男孩 寫功課 自律性 瀏覽人次:131,8422014/10/29 前陣子讀了梁旅珠的教養書,與大學指考「榜首父母」的專訪,與我的一個心得不謀而合:小四前,要先讓孩子養成寫功課的自律性! 小熊哥剛回台灣唸小學時,寫回家功課也是拖拖拉拉,寫一下不是說太難、就是發呆胡想、叫肚子餓…很簡單的作業要2~3個小時才完成! 當時我歸因為「語言的轉變」,後來才了解:很多小男生都會這樣! 小小熊升上小學後,小一的回家功課真是最「歹戲拖棚」的連戲劇碼,而且幾乎天天上演!回家寫不到五分鐘,就開始趁媽媽離開時,溜到一旁玩積木、玩神奇寶貝公仔、玩超人飛天戰鬥!等媽媽回來好好編派一頓後,又乖乖坐著幾分鐘…媽媽一離開、又閃神去也! 就這樣母子不斷地鬥智角力後,二年級初終於有了改進,歸結做法如下: (1) 一回家先有休息時間: 先解決民生需求,讓他喝點牛奶、吃點小點心、順便休息10~15分鐘,不要讓他感覺到「一回家就逼寫功課」的壓力! (2) 小男孩需要寫寫停停: 根據心理學研究與我實際的觀察,小女孩自制力與專注力都比男孩早成熟,所以回家功課會比較主動並迅速完成,不過對男孩…可別期望這麼高! 7~8歲的小男孩,精力充沛,其實是坐不太住的,讓他們坐好連著寫功課不停,也是不合生理需求的! 我的作法是:當孩子寫到注意力或耐性消失時,我就讓他「放風」一下 :可以去讀讀自己喜歡的書、玩10分鐘玩具。 而且要多少陪伴他一下:談談他今天的趣事、談談神奇寶貝或他喜歡的話題,讓他感受到:「媽媽是真的在關心我、而不是一直嘮嘮叨叨說:功課寫完沒?!」 記住:也要不時點他一下:「休息10分鐘快到了喔~」、「寶貝,你還剩五分鐘時間..」、「再兩分鐘就要回座位了喔!」 如果真的有這樣做,你會神奇的發現:時間一到,孩子真的乖乖又認份地去「上工」了! (3) 不用全程緊迫盯人,但要不時出現關心: 我希望給孩子一些尊重與私人空間,所以不會坐在一旁從頭盯到尾(當然,剛開始可能需要幾天,看看孩子的狀況)。之後只要不時出現關心就好。 低年級孩子寫功課托托拉拉,有很多時候是因為遇到不會寫的問題,所以要不時出現去幫忙解決、關心進度。 (4) 注意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小動作」: 現代的孩子越來越精明,很早就知道參考書怎麼用,於是造句、造詞就拿著參考書「蔣光抄」起來,更厲害的直接翻習題解答,連123的選擇題答案都全抄! 父母一定要及早糾正這種行為:這種與作弊接近、不用大腦的抄襲,等於失去寫作業的意義! 另外還有寫字的壞習慣,如握筆姿勢、趴著寫、一隻手扶著臉寫…這些都要從小糾正,姿勢坐正筆跡才正! *放風時間,兄弟同樂一下更開心! 小熊哥在小四開始,已經養成回家喝個水、吃點心後就主動「上工寫功課」的習慣,一點也不需要大人催促。有時叫他先來吃晚飯,他都很不樂意,一定要寫完才願自停止… 這可能是長大成熟度夠了的結果,但前三年打下的習慣基礎,也功不可沒。 現在回頭想想:小熊在美國唸小學低年級時,為何比較沒有出現「與功課奮戰」的現象?原來是跟台灣比起來,美國低年級的功課量實在少很多! 我還記得在春季(孩子的球季開始)時,有位一年級的美國老師曾寫信這樣告訴家長: 「爲了讓您孩子回家能好好打球,我決定:最近都不用寫功課!」 當然,這種信是不可能在台灣出現的!而且漢字的習寫,比英文abc字母的書寫要難多了!這些硬功夫都是要花時間、訓練孩子專注力的。 所以給孩子多些耐性、多些時間,認真陪伴…妳會發現:這一切在之後都會有成果的!

數學科展融入課程設計

2015年09月24日
公開
4

數學科展融入課程設計 2015/02/11 瀏覽人次:9 響尾蛇(SNAKE) 國中 數學、資訊教育 關鍵字:翻轉教育 人才培育 創意課程 0 0 創意課程設計 數學創意課程設計首先要回歸數學本質的思考,以下分別從五個向度來說明數學本質的內涵: 1 回歸數學的核心 數學創意教學要建基在數學概念知識的深層理解上,它需要教師對該數學概念有深入的分析與研究,若缺乏數學理論知識的引導,將落入江湖郎中賣膏式的拼湊活動而不自知。 因為數學創意教學就是要解決學生的學習難題,教師課程設計除了講求應用與生活連結的活動,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的學習動機外,也應對數學概念有深層的引導,因此唯有回歸數學本身概念的探討,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成長。 2 掌握教材的概念 創意教學是有機開發智慧的綜合體,它需要教師對教材有系統的理解,也就是數學創意教學應植基於教師對數學教材縱向和橫向連結的理解上,然後展現出教師整體系統規劃的功力,它不是信手拈來的靈感。 3 區辨形式與實質 數學學習有很多外顯的形式和格式化的語言符號,例如「56」是一種數字的形式,學生若能進一步理解「56」是由 5 個 10 和 6 個 1 所合成,或 87,或 100-44,這些不同數學語言的轉換,才能說學生對「56」有實質的理解。 ID-10063441 4.重視概念的轉化 在一般的教學中,學生很容易習得數學知識與其原理的背誦,教師應有給學生轉化知識的表徵活動設計,才能具體彰顯學生習得概念的轉換。這種轉化的表徵活動設計,是建立在教師對教材、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多用開放性的問題,來增進學生理則性思考、聯想性思考的機會,並且在教學時融合思考的教學(teaching of thinking)與教學創新(teaching for thinking),才能讓學生有最佳的學習。 5.宣告建基在經驗 數學是一種精確的語言,具有可被證明、可被展示、和可被推衍等特質,數學詞彙、符號與格式不是無中生有,它是為溝通方便,但教師的教學宣告應建立在學生充分的探索經驗的基礎上,而不是憑空而降。 「翻轉教室」是美國從2007年開始帶出的教育反思,重點在把學習主權還給學生,進而能達到教師因材施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教育理想。「其實孩子可以做的超過想像,不是孩子沒辦法,是我們給得太單調了。 「翻轉教室」提供了甚麼思維? (1) 增加師生互動與個別接觸與差別化輔導的機會。 (2) 透過協同學習學生可以為學習者與輔助教學的角色。 (3) 在教室裏,教師不是講台上的唯一的人,而是學生的引導者。 (4) 結合了直接講授與建構式學習。 (5) 學生若因生病或課外活動缺席時,學習進度將不致落後。 (6) 可永久地保存課程內容以供檢閱或修正。 (7) 課程上全體學生皆投入於學習活動。 (8) 全體學生皆可獲得適性化教育 (Personalized education)。 鼓勵主動參與,而非被動接受 導入探究式學習手法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的策略性教學方法再結合Facebook協同學習社群平台以及Youtube影片平台,透過課堂中建立以學生講解分析為主體的上台發表或練習演示的學習歷程檔案錄製(有別於過去都是錄製教師的上課內容的模式),再將錄製學生的學習檔案於FB平台發表,學生個人可以在FB互動分享個人看法與不同見解。 我們相信,把學習的發球權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原因,自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可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更是點燃學習動機不可或缺的沃土。我們期盼一個從只有老師單向傳授知識的教室,逐步轉變到「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想問題的課堂風景。 課程活化編製設計數學專題研究問題 教師透過課程活化編製好的數學專題研究問題 ,可引發研究其解題策略,使其能成為一個專題研究的好題材,而專題研究本身就是解題活動,藉此可培養學生數學的能力。數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形成和發展的。就整個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提及的數學能力通常包括一般能力和數學基本能力,而數學基本能力就是課程綱要要求培養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平面與空間的概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能力。同學的數學能力之培養可經由老師在指導科展時要求同學生而獲得: 1. 在教學及解題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 2. 培養理解能力 3. 培養記憶能力 4. 培養連結(應用)能力--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 培養計算能力 6.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比較能力、分析及綜合能力、抽象及概括能 力、判斷及推理(含歸納及演繹)能力。 7. 培養平面及空間想像能力 8.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9. 學習解題的具體方法和技巧如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等。 10.學習數學解題的一些通則--如歸納法和演繹法、直接證法和反證 法、分析法和綜合法、解析法等。 我們相信,要激發學習動機,除了要有引導他們積極投入的過程外,帶領孩子發現學習樂趣,建立學習自信,同樣不可或缺。我們期盼從一個「只有快樂,沒有學習」的課堂,轉為能觸動孩子對事物本質的好奇,並更進一步提升對學習的熱情與樂趣。 附錄:數迴 Slither 溶入數學科展例子 活動設計嘗試以主題式遊戲策略來融入學生邏輯概念的學習,並藉由動手操作的過程, 將抽象的邏輯以意義化及具體表徵的遊戲方式,轉換成學生邏輯概念的建構與理解。而藉由探索性的遊戲學習課程規劃為主軸,學生的邏輯推理概念不僅能達到精熟學習的目的,更重要的 是結合圖形操弄與規律性發現,將數、形互相連結在一起,藉此活化學生創意思考。這種 由學生主動建構、再認知的概念改變過程,更能凸顯教師的專業乃在提供合適的鷹架,幫助學生進行概念的理解,亦即幫助孩子進行有效能的數學學習。 數迴 Slither 遊戲規則: 1. 把點與點以直線或橫線相連 使成為一個迴路 2. 方塊中的數字代表四周的黑色線的數目 3. 線不能交叉或分岔 作答方式: ◎ 請按灰色線 會換成黑色線 表示劃上 ◎ 按黑色線 會換成灰色線 表示不劃 響尾蛇的數學天地 YouTube 影片

讀了這 9 個小故事,勝過你今年讀過的所有書

2015年09月13日
公開
21

讀了這 9 個小故事,勝過你今年讀過的所有書 瀏覽人次 : 1108292 撰文者:網路文章分享 標籤:寓言故事, 心靈成長 9月 2014年 17 收藏 這 9則故事 ,改變你今年的命運... 你今年 讀了幾本書了呢? 如果沒有超過 9本, 別氣餒, 下面有 9則小故事, 每一則都發人省思, 花 3分鐘 仔細看看, 有用心的話, 每一則,可以抵一本好書喔! 準備好, 開始感受 故事的力量 囉... (贊助商連結...) 1、狗跟狼 有一天,狗問狼;你有房子車子嗎? 狼說沒有。 狗又問;你有一日三餐和水果嗎? 狼說沒有。那你有人哄你玩帶你逛街嗎? 狼說沒有。狗鄙視的說;你真無能,怎麼什麼都沒有! 狼笑了;我有不吃屎的個性,我有我追逐的目標; 我有你沒有的自由;我是孤寂的狼,而你只是一隻自以為幸福的狗! 2、墨汁滴在清水中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裡, 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 一滴墨汁融在大海裡,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 為什麼?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 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 為什麼?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 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 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量。 3、雞生蛋 雞生蛋,雞也拉屎, 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 對雞如此,對人亦然。 每個出色的人,都會生蛋,也會拉屎, 例如他很會開公司,那你就買他家股票來賺錢, 至於他亂說話,你就不用學。 你最要緊是多吃雞蛋,少理雞屎, 吸取營養,壯大自己。 很多人放著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難道你靠吃屎能變壯大? 4、燒壺開水 師父問:如果你要燒壺開水, 生火到一半時發現柴不夠,你該怎麼辦? 有的弟子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有的說去買。 師父說:為什麼不把壺裡的水倒掉一些呢? 世事總不能萬般如意,有捨才有得。 5、人生的走向 哈佛一調查報告說, 人生平均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 兩次機會間相隔約7年,大概25歲後開始出現, 75歲以後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這50年裡的7次機會,第一次不易抓到,因為太年輕; 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 這樣只剩5次,這裡面又有兩次會不小心錯過, 所以實際上只有3次機會了。 6、值得嗎? 如果不小心丟掉100塊錢,好像丟在某個地方, 你會花200塊錢的車費去把那100塊找回來嗎? 一個愚蠢的問題,可類似事情卻在人生中不斷發生: 被人罵了一句話,卻花了無數時間難過; 為一件事情發火,不 惜損人不利已,不惜血本,只為報復; 失去一個人的感情, 明知一切已無法挽回,卻還傷心好久… … 值得嗎? 7、人類的奇怪之處 弟子問老師: ?您能談談人類的奇怪之處嗎?? 老師答道: “他們急於成長,然後又哀嘆失去的童年; 他們以健康換取金錢,不久後又想用金錢恢復健康。 他們對未來焦慮不已,卻又無視現在的幸福。 因此, 他們既不活在當下,也不活在未來。 他們活著彷彿從來不會死亡;臨死前,又彷佛從未活過。” 8、生死的界線 老喇嘛對小喇嘛說: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 你在哭,但別人都很開心; 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別人都在哭,你自己很喜悅。 所以,死亡並不可悲、生命亦不可喜。 9、握緊拳頭 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什麼感覺?” 孩子攥緊拳頭:“有些累!” 老人:“試著再用些力!” 孩子:“更累了!有些憋氣!” 老人:“那你就放開它!” 孩子長出一氣:“輕鬆多了! ”老人:“當你感到累的時候,你攥得越緊就越累,放了它,就能釋然許多!” 多簡單的道理,放手才輕鬆!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2015年09月13日
公開
42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作者 作者:王意中 2014-02 Web only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美好的假期結束,嶄新的學期啟動,對於部分注意力渙散,視寫作業為畏途的孩子,與操心煩惱的父母來說,一場漫長的拉扯苦戰似乎又將開始。 王意中:8大建議讓孩子輕鬆寫作業 圖片來源:許育愷攝影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美好的假期結束,嶄新的學期啟動,對於部分注意力渙散,視寫作業為畏途的孩子,與操心煩惱的父母來說,一場漫長的拉扯苦戰似乎又將開始。 對於孩子來說,永遠沒完沒了的作業苦戰,日復一日的痛苦循環,花了許多時間寫作業的無奈心情。父母嘮叨的煩躁、老師責備的焦慮,疲憊無力的身軀,苦中卻無法作樂的心情,及缺乏興致的頭痛時間又將來到。 當然,父母也沒有比較好過。面對孩子寫作業,注意力持續短暫,容易分心,拖拖拉拉耗費過多時間卻無法順利完成作業。粗心大意常跳行漏字,字跡凌亂與潦草,讀題缺乏耐性,及不喜歡費勁思考而傷透腦筋。 如果你正煩惱孩子寫作業的問題,請參考以下八點建議,將有助於孩子寫作業更加順利。 (1)書寫問題澄清。優先確認孩子的基本聽、說、讀、寫、算,及各學科能力是否出現狀況。排除理解及精細動作書寫等可能存在的問題,試著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針對每項題型(例如選擇、填充、計算、應用、圈詞、造詞、造樣造句等)挑選一題讓孩子作答,從答案正確與否來判斷孩子在該項科目的能力。如正確率高,接著可以將焦點放在孩子的注意力表現上。 (2)書寫時間選擇。你或許希望孩子一回到家,就馬上動手寫作業。建議你,優先同理孩子放學後的身心,畢竟動筆的是孩子。這如同要求你下班後,馬上打開電腦,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如果你的腦袋、體力或心力受不了,那麼孩子所面對的處境也一樣。

愛的管教工具箱

2015年09月12日
公開
18

愛的管教工具箱 作者 作者:陳念怡 2009-06 親子天下雜誌 6期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要幫助小孩從無律走向他律,最後轉化為自律,光有愛與典範是不夠的。父母需要更多的工具,讓教養的過程更為輕鬆。 愛的管教工具箱 工具一:壞掉的唱片 當孩子違反規矩,開始討價還價甚至轉移話題,父母可使用「壞掉的唱片」這一招,避開一場冗長失焦的爭辯。方法是,重複幾遍孩子應該做的事,例如「現在把玩具收好」,暫時不要理會他的抗議,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對於明確而清楚的決定,通常孩子會照辦。但記得事後主動提供孩子討論的機會,讓他充分表達想說的話。 工具二:集點獎勵計畫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練習。「集點數換獎賞」是強化孩子正面行為的遊戲。先設計一張點數表,貼在家中顯眼處,將獎勵目標放在孩子比較容易集到點數的項目,每日持續追蹤、每週定期將累積的點數兌換成獎賞。獎賞不一定要用物質的東西,有時心理的滿足反而更容易成為激勵孩子的動力。此外,獎勵制度並非一成不變,可以依據孩子的年齡和成熟度稍做調整。 工具三:積極的暫停 積極的暫停強調每個人都需要冷靜時間,包括父母自己。先和善的告訴孩子,需要冷靜下來時,可以坐在特定的安靜角落或「安靜椅」上,直到能做出尊重他人的行為。 這是一種邏輯後果,可中斷孩子攻擊或破壞行為,但無法鼓勵孩子做不喜歡的事。重點是,每次只能鎖定一、兩種屢次發生的問題行為。孩子一違反規矩,就要立刻使用。暫停時間長短和年齡相關,以一歲一分鐘為原則,執行時,需要鬧鐘或廚房計時器。 工具四:小布偶的建議 解決小小孩的行為問題時,小道具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相較於無聊的「衝突對話」,孩子比較願意跟布偶透露自己的心事(即使布偶配上父母的聲音)。讓小布偶問問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了什麼事生氣?」「下次怎麼做比較好?」小布偶當然也要樂意回答孩子的問題。 工具五:故事中的熟悉身影 與其反覆說教,不如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父母可自行改編童話,將現實情形反映在故事裡。孩子會從似曾相識的情節中辨認出自己的身影,再藉由討論,幫故事中的主角找到解決之道。 工具六:老祖母的激勵法 運用「老祖母」的原則,可幫助孩子完成不喜歡的事。問問孩子想做什麼:「你想不想馬上出去玩?」「想不想看卡通?」如果你猜對了,就只需補上一句:「你知道規矩是什麼。做完功課後,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若有一件期待的事等著孩子,他通常會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歡的事。完成工作後的獎賞,可提升孩子的行為動機,但前後順序不可顛倒。(摘自《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天下雜誌出版,安妮特.卡斯特尚 著,陳素幸 譯)

李嘉誠: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1

李嘉誠: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瀏覽人次 : 931 撰文者:Jam 標籤:李嘉誠, 讀書心得 9月 2015年 11 收藏 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以「下」為基礎,才能長久高高在上。 「賤」並不是陰謀害人,而是指不要害怕貧賤的生活! 「貴」必須要以「賤」為根本,只有勤儉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同樣的, 「高」必須以「下」為基礎, 即使是李嘉誠,在公司也同樣與職員吃公司餐、去巡查工地也是吃工人的便當, 家業興旺的前提是,要保持勤儉、低調的作風。 李嘉誠做人處世的智慧,趕緊來看看吧... (贊助商連結...) 李嘉誠對做人處事的45項建議: 1.每一個生意人都精明,要讓大家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2.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要有豁達的胸襟,才可以容納細流 3.當生意更上一層樓的時候,絕不可有貪心,更不能貪得無厭 4.注重自己的名聲,這對你的事業非常有幫助 5.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 6.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面對明天 7.我做生意時,就警惕自己,如果有驕傲的心,遲早有一天會碰壁 8.千萬別傷害別人的尊嚴,尊嚴是非常脆弱的,經不起任何的傷害 9.凡跟我合作過的人都成了好朋友,這一點我是引以為榮的 10.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 11.成功沒有絕對的公式,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許多 12.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13.做生意只要有門道就可以賺到,而友誼卻很難用金錢來購買 14.當所有人都衝進去的時候趕緊出來,所有人都不玩了再衝進去 15.萬一真的失敗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圖謀東山再起的機會 16.我的錢來自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 17.如果只顧賺錢賠上自己的健康,那就不值得了 18.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19.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是在於他做了什麼,付出了什麼 20.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21.做推銷員使我學會了不少東西,是我今天10億、100億也買不到的 22.我是經歷了很多挫折和磨難之後,才領會一些經營的要訣的 23.男子漢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會吃苦 24.從石縫裡長出來的小樹,則更富有生命力 25.人生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一份悲傷 26.沒有大學文憑,白手起家而終成大業的人不計其數 27.沒有一件事情會無止境地好,同樣道理,沒有一個行業會一直好下去 28.誠實是做人處世之本,是戰勝一切的不二法門 29.良好的信譽是資產負債表中見不到,但卻價值無限的資產 30.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 31.如果想取得別人的信任,你就必須做出承諾,一經承諾之後,便要負責到底 32.完成信諾時,那種興奮的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33.當你做出決定後,便要一心一意地朝著目標走,名譽是你的最大資產 34.有些生意,給多少錢讓我賺,我都不賺 35.良好的信譽,是走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36.一個有使命感的企業家,應該努力堅持走正途 37.以「賤」為本,才能維持長久的富貴 38.以往我是90%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1/3談生意,2/3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39.我老是在說一句話,親人並不一定就是親信 40.讓孩子還小就到外面求學,當然不忍心,但是為了他們的將來必須如此 41.創業艱難,守業不易 42.在子女身上進行智力投資,並注重培養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43.先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其次是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 44.如果子孫是優秀的,他們必定有志氣,憑藉個人的實力去獨闖天下 45.人生是有許多部分組成的,財富只是一個方面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23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時間:2015-09-07 作者:潘懷宗 藥理所教授瀏覽次數25.0 K 10 睡眠 減重 運動 上班族 潘懷宗 減肥菜單 懶人瘦身法!17個生活小習慣就能迅速減重 【早安健康�藥理所教授潘懷宗】健康減重,一直都是最熱門的討論話題,舉凡電視媒體、書報雜誌甚至網路,總會有人分享如何成功減重,但最讓上班族感到沮喪的就是工作太忙碌,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做這些健康減重的項目,例如:找時間運動,找時間做飯,找時間參加減重班等,根本不可能。其實忙碌的上班族也能成功減重,只要從你日常的"生活小習慣"著手,就能效果顯著。根據美國CNN網站6月份的健康新聞,讓潘老師帶你深入了解,17個能讓上班族迅速減重的生活小習慣。 1.拋開"零或壹"的錯誤心態:維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健康暨運動科學系副教授卡圖拉(Katula)博士表示,當你邁向更健康生活方式時所做的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許多人會花一個鐘頭上健身房鍛鍊或吃上一整天的減重餐,但如果因為忙碌無法達到預期標準,就會立刻頹廢沮喪,心生放棄減重的念頭。不要僅看一時的成敗與否,而應著眼於可以讓健康加分的任何一個小動作。舉例來說,你今天忘了去健身房,並不代表著在一天中其餘的時間都不需要注意熱量攝取的多寡。要拋棄"零或壹"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聚沙成塔的概念。現代人生活忙碌,無法整碗捧去,必須一點一點的拿。 2.每餐少吃一點,真的非常容易做到:不需要餐餐自己煮,或吃減肥餐來減肥,你只需要在目前的餐點中少吃一點就行了,一般人每天約須消耗掉1200~1500大卡的熱量,如果想要持續健康減重,就是每餐少吃或者跳過甜食,一點也不困難。 3.正餐不能省:這個論點非常重要,人體一旦超過4~5個鐘頭不進食,會讓新陳代謝速率減緩,影響血液中荷爾蒙與胰島素的濃度,且長時間不吃,當你終於可以吃飯時,常常又會吃過量。許多過重者都是因為生活太忙碌,而沒有規律進食所導致,有些人早上只喝一杯咖啡,直到傍晚,都沒再吃進真正的食物。這樣血糖不穩定,就很難瘦下來,最好是要規律進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4.利用片段時間來運動:每天預留30分鐘或60分鐘的時間鍛煉是最理想狀態,但由於太忙碌,可能找不出整段完整的時間,這時你就應該利用片段時間來運動。舉例來說,你可以將鍛鍊時間分配到一天中不同時段:早上走路10分鐘,中午走路10分鐘,晚上跳繩10分鐘,把它變成習慣,如此就可達成一星期運動150分鐘的目標。規律持續的運動,就符合積少成多的理論,也是最省事的減重方式。 5.小幅度更動原來的餐點內容:小幅度更動食物的方式也和利用短時段運動的拆散原理是一樣的,比較容易執行,例如:從漢堡裡將乳酪去掉,或是從千島醬換成和風醬等諸如此類的方式。還有你平常喝的飲品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不限於固體食物,像是原本喝可樂、汽水可以換成蘇打水中放入半顆檸檬,或咖啡少糖/無糖,都能夠讓你一年內掉個好幾磅。不求速成,但求長長久久。 6.能站著就不要坐:久坐不利於你的心臟、大腦,當然,還包括你的腰圍。趕快將屁股從椅子上移開,增加站立、行走或是鍛鍊的時間。這樣做也許不一定對體重下降有幫助(如果有,當然更好),但卻可以持續維持你減下來的體重,不要小看這個生活小習慣。如果你的工作沒辦法讓你站著一段時間,那就趁早上搭車、開小組會議、晚上跟朋友通電話、甚至是看電視等時段,讓自己站起來,不要坐著。 7.確定睡眠充足:當你覺得白天時間不夠用時,或是當你想要規律運動而硬擠出時間時,通常就會更晚睡或更早起。但是這樣的策略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睡眠時間不夠,表示你體內的組織器官沒有時間進行適當的修復,以便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所以睡眠時間及質量一定要足夠,加上少吃和多動才更有可能達到減重的目的。 8.聰明使用週末:即便上班已經讓你累垮,但至少還有2天的週末時間,妥善規劃,可以讓你去添購健康食材,並準備下一周餐盤的菜色。此外,你也可以利用這2天,進行較長時間的鍛鍊項目,如果你能在週末運動120分鐘,那麼在週間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也就能輕鬆達成一週運動150分鐘的目標了。 9.保持與朋友及家人間的互動:沒有人是可以離群索居的,與家人和朋友互動是我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時間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何不將健身與互動合而為一,不需要為了運動刻意跑去健身房,可以跟朋友和家人一起去爬山、騎腳踏車、打球,甚至只是散散步都好。無論哪一種方式,積極與他們保持互動,是促使你減重堅持下去的原動力。 10.偶爾使用高強度間歇訓練法:許多研究結果指出,想要減脂其實並不需要耗個把鐘頭在健身房,2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法(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比運動45分鐘燃燒更多的熱量。嘗試看看這種鍛煉法,你可以從事跑步、快走、跳繩,或任何型態的有氧運動,先暖身5〜10分鐘,之後全力衝刺30秒,再切換到較緩慢的狀態45秒。重複這樣的運動時間與強度共五次,最後5〜10分鐘讓自己慢慢緩和一下。但是有慢性疾病的人例外,必須先諮詢醫師。 11.健康餐點有捷徑:過去總認為包裝食品不健康,全部都要自己煮,現代人如此忙碌,哪有可能。潘老師要說的是某些冷凍及預製(pre-made)食品是可以讓健康餐點即刻上桌的,不必花很多時間在煮飯上。例如:你可以買烤雞,去皮後切片,放在一盤生菜沙拉上面,立刻就是一道健康餐點。特別提醒,由於烤雞含鈉量較高,所以要注意減少再從其他食材攝取更多的鈉。另外,許多冷凍蔬菜也是很好的選擇,例如:冷凍花椰菜、冷凍碗豆,以及冷凍紅蘿蔔丁,既省時又健康。 12.家裡就是你的健身房:去健身房,光來回的交通時間,就不划算,更遑論花錢,其實在自己家裡就是快速燃燒卡路里的最佳地點,也不需要額外添購運動器材,只要把瑜伽墊鋪在地上,架好落地鏡,就可以開始活動你全身的筋骨囉! 13.善加利用高科技產品:大多數人不會去認真計算你一天中所有吃下去的熱量、消耗掉多少熱量、應該採取哪些步驟來減重等等,因應廣大市場需求,現在已有健康追踪手環(fitness tracker),可以節省想要認真減重者的時間,使其更能夠遵循具體可行之計劃並能輕鬆達成每天之目標或卡路里消耗。有些健康追踪手環還能自動幫你計算飲食中卡路里的總量並記錄你膳食中的營養成分喔! 14.善用社群網路的力量:2014年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發現,善加利用社群網路,它可以發揮現實生活中“減重支持團體”的功能,目前有許多知名的減重主題網站,如:Weight Watchers等。所以現在就加入Instagram的健身團體,去Tweet分享你的皮拉提斯(Pilates)課程,或是發起Facebook的減重群組,尋找志同道合、目標一致的朋友一同來幫忙,就能事半功倍。 15.多吃高纖食物:有一個不需挪出額外時間的瘦身絕招,那就是每天至少吃30公克的纖維質(來自天然食材,而非補充劑)。麻薩諸塞大學(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馬雲生(Yunsheng Ma)醫學博士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想減重的人總認為複雜的飲食建議很難持續,其實只要增加纖維素的攝取,就是減重的良方,道理很簡單,像是吃全穀類、豆類及蔬果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就會讓你有飽足感,如此一來,你的胃就裝不下那些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囉! 16.讓壓力有宣洩的出口:生活壓力的大小與腰圍的長短成正比,體重除了與食物攝取、運動量有關外,也和壓力調適息息相關,因為壓力會影響食慾和食物種類的攝取,還會影響身體對於卡路里的處理運作方式。常常聽說有人因為情緒因素,暴飲暴食導致肥胖,所以將心理壓力調適好,對減重也會有很正向的效果。 17.做事要有優先順序:大部分減重失敗的人,總歸咎於太忙碌沒有時間,這時,請你認真、仔細的回想一下,到底有哪些事佔用掉你的時間?善用你的每一分鐘,找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親愛的忙碌上班族朋友們,看完這17個生活小習慣,你再也不能用我每天都很忙,找不出時間來執行減重計畫當藉口,潘老師為你加油,健康生活,就從現在開始!祝你/妳減重成功。

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2015年09月11日
公開
18

如何讓數位不傷害您的孩子─數位教養七原則 作者:未來Family 數位企劃 │ 發表日期:2015-07-27 原則一:「何時」購買比購買「什麼」重要 接觸數位機器時,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就是「何時」開始。但是好像很多媽媽比起「何時」開始,更關心買「什麼機種」,選擇「什麼費率」,加入「哪家電信」。為了正確地實施數位教養,必須認真地思考「何時」購買,並且找到明確的解答是很重要的。 雖然越晚購買越好,但其實也不是只要很晚開始就沒問題。若是從小就暴露在數位機器中的孩子,或許可以透過適切的教養法培養正確的習慣。但是,在小學高年級或青少年時期才開始接觸數位機器,若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而沒辦法限制孩子們時,可能會導致更糟的結果。 因此,要選擇適當的時期購買,以下幾點是辨別適當時期的重要條件。首先,在媽媽的管制下購買。基本上,數位教養是孩子仍在媽媽的管制下才有可能實施,因此一定要具備這項條件。 所謂的管制,若認為是強壓式、單方面的關係,那就錯了。這裡是指媽媽和孩子的依附關係良好,感情融洽,因為,這時才有可能執行有效的管制。強壓且單方面的關係,只會讓孩子假裝順應,並不是自我判斷後遵守的。 媽媽和孩子的關係良好時開始管制,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如果在關係不好的情況下開始數位教養,原本就不好的關係會變得更加惡化。因此,總是以溫暖的愛表示關心的媽媽,和能夠理解媽媽這種心思的孩子,兩人能互相體貼彼此的立場時開始比較好。 在與孩子的互動關係不好的情況下,孩子有可能提及朋友關係而緊追不捨地要求購買數位機器。這時使用速成方法也好,必須要先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為了快速達成改善關係的目的,只有這唯一的方法,那就是停止嘮叨,聆聽孩子的話,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內心,這樣做就能在短時間內大大改善互動關係。 當衡量是否要購買數位機器給孩子時,分析孩子是否夠成熟到遵守訂定的規則也很重要。以能夠忍耐的自制能力、衝動控制能力和挫折忍受力為基礎,才能自我限制而遵守規則。 如果孩子與同儕相比顯得更散漫且很難調節衝動,一定要先解決這個問題後,才能開始接觸數位機器。如同前面提過的一樣,因為散漫且衝動的孩子,有相當高的機率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沉迷於數位機器。 原則二:「內容」比「時間」重要 為了要實施有效的數位教養,首先要針對「何時可以、多少時間」訂定明確的規則。舉個例子來說,每天寫完作業後一小時,或不用補習的星期二和星期四兩小時等的約定。 依我的經驗來推測,若是電腦遊戲,與其每天訂一個時間玩,不如週末時集中起來一次玩個夠好像更有效果。因為每天玩一點點可能導致成癮性,而週末集中火力玩,會產生好像玩了夠久的心理,使得滿足感更高。 但是比「時間」更重要的就是「內容」。比其玩了多久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因為這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因此,最好能規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的明確範圍。 尤其是孩子喜歡電腦遊戲時,不僅要關心孩子玩了幾小時的電腦遊戲,更應該留意孩子瀏覽了「哪些」網站,做了「什麼」事情。一定要確認孩子玩的電腦遊戲是否過於暴力或煽情,電腦遊戲中進行的對話是否含有辱罵或低俗的文字形容。同時,務必確實管制孩子不要與大人進行對戰遊戲。不管如何,常與大人接觸,陷入危險情況的機率總是比較高。 在個人資料的部分也要能夠徹底地管理。以絕對不公開姓名、學校、住址或電話號碼等個人資料為原則。將這些資料可能會誤用在犯罪事件裡,而且只要上傳過一次,資料的傳播力和刪除的狀況不易,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給孩子理解。 原則三:要明確地規定違反約定時的罰則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使用數位機器時所訂定的規則,一定要嚴格執行罰則。而且這樣的罰則內容和原則,應該在購買數位機器給孩子前,最好先與孩子商量後決定。也就是說,孩子在還沒拿到數位機器時,就已經確實地熟知要遵守哪些規則,如果沒有遵守那些規則會有什麼罰則的事情。 舉例來說,如果訂下只能在週末玩三小時電腦遊戲的規則,就要明確地訂下如果沒有遵守這項規則時的罰則。例如,如果孩子違反約定週間玩電腦遊戲,那麼接下來的週末就不能玩電腦遊戲等的這類罰則。還有,回到家後要把智慧型手機交由媽媽保管的孩子,若沒有遵守這項規定,就可以訂下從那天起沒收智慧型手機一星期,或把通話時間或網路流量改為受限制的費率等的罰則。 如果孩子沒有遵守應該要遵守的約定,要嚴格執行先前訂下的罰則。若反覆出現放寬罰則的情形,那麼數位教養就全成了泡影。因此,這成了數位教養的核心。若孩子想盡辦法讓罰則無效,父母絕對不能敷衍了事。 如果想要更確實地讓孩子貫徹實踐意志,最好製作成文件貼在明顯處,讓孩子自己去檢查。若在檢核表上留孩子簽名的欄位,就更能賦予孩子強烈的責任感了。 原則四:充分說明訂定規則的理由 如果在開始執行數位教養法後,與孩子的關係急速變差,就需要回頭檢討規則是否過於壓制和強求。其實在實施數位教養法時,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單方面指示孩子要遵守規則,然後強迫孩子接受。但是單方面訂下的規則沒辦法讓孩子擁有必須要遵守的意志。這好似與父母單方面擬定寒暑假需要遵守的生活計畫表後,強迫孩子執行沒兩樣。 因此,當傳達有關數位機器的規則和限制的時候,一定要具體說明理由。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遵守規則的義務。若是在沒有具體說明而單方面通知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孩子認為是嘮叨,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的拒絕或反抗的結果。 舉例來說,如果一味地威嚇孩子「不能玩電腦遊戲太久」,孩子可能會發脾氣或變得討厭媽媽。但是如果以孩子聽得懂的語言,簡單地解釋說「如果玩電腦遊戲太久,大腦就不會對閱讀或讀書這種類單調的刺激做出反應,因而變成傻瓜」,孩子就不知道要如何反駁,因為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錯。 還有,與其簡短地說「這種網站不能瀏覽」,不如說「有些網站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可能使心理變得不健康。所以,只能接觸允許孩子瀏覽的網站喔」來溝通,就能更有效地傳達訊息給孩子。為了能提高執行力,父母應該能欣然接受多講幾句好話的辛勞吧! 原則五:父母與孩子間隨時分享數位經驗 在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中,父母需要隨時檢視孩子,透過數位機器經歷了什麼樣的經驗。但並不是父母在「監視」、孩子在「報告」的型態,而是形成彼此都感到自在、親密的談話方式。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利用智慧型手機玩某個遊戲,可以說「這裡的這個人是這遊戲的主角嗎?」、「如果拿到那配件可以增加幾分呢?」、「唉呀,真可惜,失敗了,應該很失望吧」等這類的談話方式,就是對孩子所體驗的事情表示關心,展現出與孩子共鳴的態度。那麼,孩子因為得到父母的共鳴而感到安定,也因為知道父母一直對自己的數位習慣表示關心,責任感也會更增加。 如果父母能成為自在的談話對象,孩子就會把自己原本想要隱藏的事情,不自覺地表現出來。如果把原本暗地裡做的事情,正大光明地去做,當然就會變得更正當且健全,是不必贅述的事情了。 為了對孩子喜歡的東西、樂在其中的東西產生共鳴,首先要成為「像朋友一樣的父母」。因為在像朋友一樣的平等關係中,形成自在地說和聽的氣氛,才能輕鬆、無拘束地談話。 如同前面強調的一樣,與子女的關係良好時,數位教養法的成功機率會提高,就是跟這部分有關聯。就像和心靈契合、讓人自在的朋友說出自己的祕密一樣,父母要常常記得,若是與孩子的愛和信賴感深,能與孩子共享及共鳴的部分會更多。 為了要與孩子分享數位經驗,父母也應增廣該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也就是父母也來使用那機器,累積相關知識,才能跟上孩子的腳步。當然不是不知道父母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也很忙,但是不要忘了這年代要好好扮演父母的角色,不可疏於學習子女常使用的數位機器的相關知識。 原則六:全家不分上下同心參與 數位教養一定要全部的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才有效果。如果家庭成員的其中一人不配合,隨興地避開、跳過,這一切努力都只會變成泡影。 針對要遵守的規則,包括爸爸、媽媽、哥哥、姊姊、弟弟、妹妹等都無例外地必須遵守。如果是雙薪家庭,白天必須請人協助看顧孩子,就要多次叮嚀相關的其他人也務必遵守。如果與祖父母同住,也需要尋求他們的協助,共同參與;甚至家裡有幫傭在協助家務時,也請他們務必徹底配合。 為了讓這件事情更圓滿地達成,最好由全部的家庭成員共同來參與訂定規則。就是透過「家族會議」來充分理解彼此的立場,訂定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 利用家族會議時間檢核家族成員是否好好遵守大家一起訂定的規則和限制,也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在家族會議中所進行的談話,比父母與孩子單獨進行的談話,更能讓孩子培養責任感,因此是不錯的刺激方式。 當年大兒子景模陷入電腦遊戲的那段時期,我們家每星期都開一次家族會議,針對相關的問題對話。是否好好遵守所規定的時間,是否瀏覽被禁止的網站,沒能遵守規定的原因是什麼︙︙對於這種種的問題充分地討論。當然對於做得很好的部分,不吝稱讚,對於做錯的部分加以責備,但也不忘給予鼓勵。 還有,一個星期中找一天的時間訂為全家人都不使用數位機器的日子,那天就安排另外的活動或全家人一起閱讀等的規則,也是很明智的方法。讓我們的頭腦從數位機器中休息一天,是健康守護大腦的好方法,也是自我檢查我們對這些機器中毒有多深的機會,而且同時也能讓家庭成員間的情感緊密連接。 原則七:如果父母無法管制,尋求專業的協助 「過度投入」和「成癮」是明顯的不同。過度投入是因為喜歡,所以常常樂在其中,但是可以明確區分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時候不可以。因此,當遇到不可以的情形時,能夠自我停止而轉換成其他事情。 但是成癮就明顯不同。成癮狀態的大腦,因為只渴求那個刺激,區分時間和地點就變得不可能。成癮後,因為只投入於那件事情,終究變成無法靠自己力量停止的地步。在網咖幾天幾夜地玩電腦遊戲,發生意外猝死的荒唐事件也是這樣的原因。 當孩子過度投入時,如果數位教養法能適時介入,情況一定可以控制。即使成癮後,若有父母的努力和誠心,一定可以從黑暗的深淵中把孩子拯救出來的。 但是如果已是過度嚴重的成癮狀態,或父母的數位教養法不能做後盾時,隨著時間的過去,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糟糕的結果。這時一定要接受專家的協助,找到孩子成癮的原因,並實行適當的會談和治療,才是解決之道。 如果孩子拒絕到醫院治療,至少父母也要尋求專家以聽取解決方法的建議。置之不理只會引來禍害,而父母輕率地介入,也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請不要猶豫接受專家的協助。 智慧型手機是讓孩子好好讀書的誘餌? 「這次考試考一百分就幫你換成智慧型手機。」 「寫完作業就讓你玩一小時的電腦遊戲。」 「這次考第一名,我們就更換電腦吧!」 如果曾經為了讓孩子的成績進步的心理作祟,而投出這類的糖餌,則要大大的反省。因為這類的補償可能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 就如同大家知道的,雖然目標很正確,但是手段錯誤,這時絕對無法以正當化來被大家接受。但現在的情況是目標本身已經很勉強,達成目標的手段也不好。而且與媽媽的期望不同,孩子不是為了考一百分,而是為了得到智慧型手機,為了能多玩一會電腦遊戲而讀書的荒唐至極的情形發生。這樣的交易不僅沒有效果,而且有效期限也很短。 俗話說,天生的天才無法贏過努力的人,努力的人無法勝過樂在其中的人。為了讓孩子變得會讀書,就要能使他們樂在其中。但是,物質上的補償絕對無法讓孩子們享受讀書的樂趣。 更何況那獎賞的東西竟然是電腦遊戲、上網或是新的數位機器,那結果會是如何呢?提出這類條件的家庭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深陷在數位機器的情況。為了提高一點點的成績而提出數位機器的話題,很可能變成往失火的家裡潑油的後果。 摘自 申宜真《其實都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大田出版 Photo:NoirKitsuné,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