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jcc

日期

#Tag

別迎合所有人的3個原因

2016年01月02日
公開
24

【別迎合所有人的3個原因】不要總是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作者:Peter Su 2015.05.22 相關關鍵字: Peter Su 孤獨 勉強 迎合 快樂 討好 提交 我記得有句話好像是這麼說的: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只是為了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離開。」 無論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應該出現的人 每個人、每件事的發生和結束都是有含義的。這世界上沒有人是因為偶然才走進我們的生命之中。那些與我們有互動的任何人、發生在我們生活之中的每個動作、每件事情,或許都代表著一些事。 每件事情無論是好的不好的,不管事情發生於哪個時刻,或許都是最佳時刻,不早也不晚。如果是好的,它給你力量並讓你感到美好;如果是糟糕的,它給你經驗並化為力量。而這些在我們生命之中所遇到的故事,終究讓我們懂得一些道理後,化作今天你我站在這裡的結果。(延伸閱讀:【對付複雜人生2帖良藥】其實,你沒有想像的那麼脆弱) 這輩子還會有很多人闖進你的生活之中,給你上課的人也永遠不會停止,你必須學著淡然接受,將它化作那股用力往前奔跑的力量。 但我希望你不要去刻意討好所有人,記著3個原因: 一是你根本做不到; 二是這樣的方式在別人眼中,你顯得太假; 三是在自己心中看見了卑微的自己,反而變得懦弱。 孤獨未必是件壞事 我們會快樂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源於內心的真實,你懂得傾聽心裡的聲音,做最好的自己;而讓你不快樂的原因可能也有很多,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你過於想討好外界,追求自身以外的幸福。 在迎合外界又捨棄自己的來回之中,你變得很累、很不開心,也忘了做最好的自己。但世間沒有兩個相同的人,你再不堪,也是獨一無二,無須折磨自己。(同場加映:【有2件事不要刻意告訴人】世上沒完全對等的付出,請留尊嚴給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必會渡過一段孤獨的時光,當你耐得住這段寂寞,才能看見美麗的風景。我們所做的事情或許此刻還看不見出口,但請不要放棄,你不是沒有成長,而是正在紮根。上天讓你騰出了時間、騰出了雙手,是想讓你接住更好的一切。反正你都知道這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那不如就大大方方走自己的路,然後我們一起做一個善良又有力量的人。 如果你此刻還是想不通,如果你真的感到不快樂,你需要的只是出去走走,深深地呼吸一下,提醒自己你是誰,而你又想成為怎樣的自己。 歡迎前往Peter Su粉絲專頁,新書《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三采文化出版

《給逆境中的妳》陳文茜專欄∼

2015年12月21日
公開
15

《給逆境中的妳》陳文茜專欄∼ 刊登於「悅己雜誌」 「謝謝你傷害了我,傷害本來就是人生常態,工作、愛情、親情、朋友。悄悄告訴你,那些因傷害帶來的痛苦,增加了每一個人的見識,讓我們成長。無形中它雕塑了我們的生命刻痕,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微笑地看著這些刻痕且不覺得它痛時,我們已是不同的人了。」 2009年底,我在某種心境下,寫下了此段文字。它看似超脫,但其實只是做到了「解脫」,我並沒有從一場生活逆境中得到多大的智慧。 ⋯⋯ 2010年底,一位朋友遭受所謂「不白之冤」;她是台北市的前副市長,在大選之前,同時遭受黨外及黨內高層的鬥爭;後者尤其令她寒心。在此之前,她領著一筆不大不小的公俸,每日睡眠不足五小時,兢兢業業地盡責她的工作。她從高位跌下來了,辭職,而黨內高層及輿論仍未放過她,繼續「追殺」。 她每日夜裡電話中向我哭訴,憤恨不平,足不出戶,關閉自己。於是我請她至我的山中書房,告訴她這裡有幾輩子都讀不完的書與聽不完的音樂,有一張安靜的書桌;我告訴她坐下來,就是寧靜,並勸她:割掉纏緣吧。但她仍無法安靜,心仍不平。於是我帶著她拜見星雲大師。大師聽完她的泣訴,沒有根據其中事理,多做議論;他教導了我們一門寶貴的功課:「逆境哲學」。 星雲法師幼時家境貧困,母親忍痛含淚把他送進廟裡,盼住持收養這個孩子,讓他可以存活下來。有日住持賞星雲幾顆豆子,對於一生未嚐美味食物的星雲,那是何等的恩賜。孩子跪恩師父,師父告誡:「你雖因貧窮來此,師父盼你此生弘揚佛法。」星雲當場答應了師父。 在揚州的寺廟待了一段時間,師父把年幼的星雲帶至南京交付給一名大和尚,並告訴星雲:「這裡才是你習佛的好地方。」師父才剛走後,大和尚即開始考問星雲:「你為何來此地?」星雲答:「我師父叫我來的。」一陣籐條鞭打,大和尚怒斥:「一個習佛的人沒有自己的歸心,師父叫你來,你就來嗎?」接著大和尚又問了第二回:「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了一會兒,改口答:「我自己想來這裡習佛。」大和尚籐鞭地更大力,罵:「出家人,豈可說謊!」大和尚再三問:「你為何來此地?」星雲想第一題答案不對第二題也錯,於是沉口氣回:「我師父叫我來,我自己也想習佛,因此來了此地。」籐鞭垂落數十下,打地星雲痛不欲生,滾落滿地,大和尚斥:「如此幼小,竟如此滑頭!」 當日夜裡滿身是傷的星雲,想不透疼愛他的師父為何把他帶到如地獄般的大和尚這兒;想起媽媽告別時的眼淚,自己也忍不住放聲大哭。突然之間,大和尚推門進來,星雲嚇地跪地上。大和尚與下午初見面時表情截然不同,滿臉慈祥。帶著傷藥,一方面為星雲塗傷,接著告訴星雲:「孩子,你下午說的,沒有一句話是錯的。」「我教你的這門功課叫逆境。什麼是逆境,就是生命無常;你遇到了困苦、災難、不平、劫殺、死亡…那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運,克服它帶給你的痛苦。」 星雲大師的教誨,我至今難忘。誰只要能不遲不早地理解逆境哲學,逐漸對生活的冷酷與不幸坦然接受,誰就是「得道之人」。此生他註定不會痛苦於太多事,也不會過度在意太多人。 所以遇見逆境不是不幸,相反的它對任何一個人都是非常必要的;一個人在逆境中的體悟,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成長的過程總會跌跌撞撞,我們可以痛,可以悲傷,可以大哭;但別耽溺悲傷太久。冷靜時候,不妨想想,這道傷痕,能為我留下什麼? 人生一路上我們聽說了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只因我們太執著相信命運公平、也太執著自己得失;我們經常看到「生命無常」四字,?從未真正體會其中的深奧道理。 人那麽有情,那麽肯定,那麽慷慨,?又對命運那麽苛求。人的世界,最缺的是豁達;豁達地與命運相處。走過逆境,學習接受,不只是遺忘:就像走出了隧道,別懊惱或者悔恨。 記得命運起伏由不得人,時光也不等人,時光很脆弱,它禁不起你來來回回的辜負。當妳遇見黑暗時,請坦然地一步又一步走出來,然後妳會看到光明。如果妳一直停留隧道之中,那麼逆境給妳的黑暗,便沒有休止符。但那不是命運對妳殘酷,而是妳選擇了殘酷;因為是妳,讓自己停留黑暗之中。 逆境有時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面對它最好方法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對待逆境妳只能淡定以對;如果這世界上真有奇蹟,那便是你能坦然面對逆境的另一個名字。 一輩子沒有遇見逆境的人,換一種說法,可能不是幸運;「所謂人生勝利組」的人,當他愈到生命盡頭,他會活得愈危險。一個人一生都是順境,他如何接受死亡?接受消逝?接受無我?多半他只能在晚年時,恐懼地活著。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位置。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子不過是一個點,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 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如果我們順利的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妳走地過,逆境便是妳生命中的禮物。 如果進化史讓我們學到什麽教訓,那就是生命是不會被侷限的。走過逆境的妳,心已是夏天。比春天、秋天、冬天更內斂,更深刻,更洗練,更心存感激。即使孤獨,也不為寂涼所困。樂於讓陽光曝曬,滿足於炎熱的炙烤,學會了看這個世界,一天一天變美。 現在每天早晨,我都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短暫而美好,沒時間糾結,沒時間計較。每個人每天都可能遇上煩心的事情,但心若不動,風又奈何;妳若不傷,歲月無恙。 此時所謂快樂,絕非名利或身份;就是信手拈來:給蔬菜,一點點眷戀;給窗戶,一點點盼望;給當季的食材,一點點溫柔;給平凡的日子,一點點點綴;給不起眼的陽臺,一點點花樣年華。 生命前方,本來是無盡的衰老,我們筆直地跌落進去,走向死亡,別無選擇。早一點體悟逆境哲學的人,把一切看在眼裡,藏在心裡,將來還能回憶時,尋返當時的記憶,沒有遺憾。 妳以為腳踩的地獄,其實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皺紋,其實是智慧的積累。 畢竟人生最終的逆境叫死亡,誰也逃不過。

人生實際就四個字——做人做事!

2015年12月13日
公開
4

人生實際就四個字——做人做事! 先學會把人做好了,做事也就簡單了! 做人十要 一、做一個孝順的人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一切善行都是從孝開始做起,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和別人的關係會怎麼樣了。 二、做一個善良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愛父母、愛他人、愛自然的基礎和可能。 三、做一個守信的人 古人雲:“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一個人如果沒有信用,什麼事也幹不好。 四、做一個寬容的人 常言道:“有容乃大”。人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五、做一個誠實的人 人生實際就四個字——做人做事!先學會把人做好了,做事也就簡單了! 誠實是立身之本,誠實是一種美德。人之無誠,不可為交。“欲當大任,須是篤實”。 六、做一個謙虛的人 謙虛是好人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七、做一個正直的人 人正不怕影斜,腳正不怕鞋歪,身正心安魂夢穩。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氣,做事才會硬氣,心底無私天地寬,表裡如一襟懷廣。 八、做一個執著的人 人貴有恆。幹任何事情要有決心、恒心和耐心,要有執著追求的精神,這是成就事業的關鍵。否則,將一事無成。所謂“滴水穿石,鐵棒磨針”,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九、做一個樂觀的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可能事事都順。日子總是在前進,好也一天,煩也一天,不如多看看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讓自己快快樂樂地生活。 十、做一個厚道的人。 古人雲:厚德載物,就是說人只要有好德行,才能承載更多的事物,相反,人無大德便無法成就大事。 做人十不要 不要自視清高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別人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不要把自己當領導,當別人不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當領導,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不要盲目承諾,言而有信。 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習慣造就一個人。 不要輕易求人,把自己當別人 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別人當別人——尊重獨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能夠認識別人是一種智慧,能夠被別人認識是一種幸福,能夠自己認識自己是聖者賢人。 不要強加於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回歸自然。 不要取笑別人,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 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它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不要亂發脾氣 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捨,而別人早就去意已決,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事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不要信口開河,言多必失 沉默是金,傾聽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不要小看儀表 撒播美麗,收穫幸福,儀表是一種心情,儀錶表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心靈瑜伽——調適、修煉、超越。 不要封閉自己 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人是一種美德,服務人是一種快樂,月圓是詩,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不要欺老實人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吳碧芬:就算繞了很遠的路也不必後悔

2015年12月13日
公開
17

吳碧芬:就算繞了很遠的路也不必後悔 作者:蘇岱崙、李宇欣 2015-01 親子天下雜誌 64期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台灣第一位外商藥廠女性總經理吳碧芬,在家排行老么。國中讀升學班,但卻不喜歡讀書選擇護校。就讀護校期間她獲得最珍貴的禮物:自信,後來一路讀到MBA。 吳碧芬:就算繞了很遠的路也不必後悔 圖片來源:鄒保祥 吳碧芬 瑞士商艾伯維藥品台灣分公司總經理。 護校畢業後,一路讀到企管碩士,是台灣第一位外商藥廠女性總經理。 我是桃園人,在家排行老么,有兩個哥哥、兩個姊姊,一直都是爸媽最疼、最保護的孩子。我國中讀好班,成績中上,但沒有考上第一志願武陵高中。當時不太喜歡念書,最好的朋友想要考護校,所以我也吵著要到台北讀護校。住校第一個禮拜,每天都在棉被裡哭,但我沒有打電話回家,因為那是自己選擇的。 讀康寧護校時,我隨便念都可以考很好,在學校我是風雲人物,編話劇、演瓊瑤小說裡的人物,收到不少學妹仰慕的信。後來參加全國技藝競賽得到第一名,保送國立台北護專。 護專時我在北市某市立醫院實習,照顧一名肝癌末期病人。當天上午我還跟他有說有笑,過十分鐘我進來幫他量血壓,已經沒有意識,開始大出血。我嚇壞了,趕快叫醫生、護士過來急救。醫生過來看一看,說:「這個沒救了。」我急著要醫生趕快救他,但那醫生冷冷的說:「好啊!如果你簽同意書願意往後照顧他一輩子,我就救他。」我當場一直哭、哭到不行,沒多久病人就往生了。當下覺得,我若當一個小小護士,力量實在太微弱了,我想要幫助更多的人。 後來插大考上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也是想向別人證明自己。護專時我是辯論社團負責人,有次參加全國大專辯論社團大會,我覺得自己並不差,但大學生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那是種挫折的心情,我不否定、攻擊他們,但我提升自己,證明可以比他們更好。 讀護校、護專的時候,很重要的收穫是「自信」。這也影響現在我對孩子教育的態度,若勉強硬擠進名校,成績排名最後,反而會讓他沒自信,就無法有信心克服未來的挑戰。 只是身為父母,我也在學習。現在很多小孩為什麼不能獨立、不能面對挫折,是因為爸媽不肯放手、怕小孩碰到難題。我兒子小學時,我每天送他們去學校,我老公叫我讓他們自己去,我沒辦法,總是會幻想一些可怕的事。有一次,我老公趁我出國,讓兩個兒子自己騎腳踏車去補習,我回國後,他就跟我說:「你看,沒事啊!你就是要放手。」我當時驚訝老公怎麼這麼大膽、放心,但是孩子真的可以做到,也學會了。 我在公司面試新人時,如果他有獨立、正向面對挫折的能力,絕對會加分。 我沒有後悔自己繞了很遠的路,因為一路走來,我學到更多,看到不同風景,這些都是生命中可貴的經驗。所以我不太放棄,因為不到最後,你不會知道事情怎麼樣。

一個台大交換生的觀察》為什麼台灣人辛勞工作月領22K,歐洲人卻每天只工作幾小時領高薪?

2015年12月13日
公開
12

一個台大交換生的觀察》為什麼台灣人辛勞工作月領22K,歐洲人卻每天只工作幾小時領高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4552 撰文者紀翔(Shawn Chi) 網民肥皂箱 瀏覽數:20萬+2015-11-10 荷蘭人的生活,就是短短的工時、高收入、充滿大自然、美感、設計的環境,四處都有舒服宜人的休閒活動,完善的社會福利(這裡大學生都可以申請房租跟交通補貼,甚至全額給付),以及尊重個人自由的社會氛圍。 白天風和日麗,躺在草地上野餐聊天喝啤酒,開小艇遊運河,然後下午五點過後就沒有人在工作了,幾乎所有店都關門,晚上大家會去氣氛很棒的Bar或Club喝酒Party,享受跟朋友歡慶的時光,然後隔天又是美好的一天。老實說,他們的生活品質,真的比台灣好很多,生活很享受,也難怪很多交換生都想留下來。 但真的與他們相處後,我並不覺得他們比台灣人聰明,或是有什麼真的不得了的地方。那問題來了:全球化的市場裡,全世界的產品服務都一同競爭,到底是什麼差別讓歐州人比起台灣人,能有那麼高的收入,或是說,那麼好的生活? 為什麼台灣人辛勞的工作,卻住在擁擠的公寓然後月領22K,歐洲人每天只工作幾小時,卻天天都像在度假一樣? 我得說,以我在荷蘭交換到目前為止的經歷,在做事效率(what)和做事方法(how)上來看,台灣學生完全不比歐州學生差。但是,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做事(why)、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他們比台灣人正確得多。 怎麼說呢?先從高中上大學這個階段的不同開始講吧! 台灣學生的人生:大考高分,進名校、拚履歷、找好工作、賺大錢、買車買房,沒了。很恐怖的是,當所有人都在忙著做同樣的事的時候,你也會有一個壓力要趕快一起做,深怕被同儕們拋在後頭。 心理學說這叫「從眾效應」:我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都是因為受到周遭眾人的影響才做的,小如捷運上大家都滑手機,你也會跟著掏出手機滑;大如身邊的人都想上台大,所以我想上台大;同學們都要考研究所,那我也拿個碩士學位;大家都覺得有車有房是成功,所以我以此為目標。 但是,你有沒有退後一步,好好看清楚自己跟大家到底都在做些什麼事,然後想想:這是不是自己要的人生? 歐州學生的觀點很不一樣,他們不急著考試升學弄履歷找工作,他們的步調慢的多,高中畢業之後,多數人不是馬上去大學,而是Take Gap Year 一兩年,18歲的他們會去四處旅行,見識廣闊的世界,非洲印度中國美國東南亞,更不用說環遊歐洲了。 我學校裡的同學,有去中國工作過兩年的,有搭便車環歐的,有背著吉他四處街頭表演的,有住過5、6個國家的,有開Food Truck(餐車)到處賣烤肉串的,他們笑著說這很正常,對我來說卻是多麼大膽又豐富的生活。 ★職場投資學:投資腦袋跟你的職場高度正相關? 「好職員不管先發、替補,都有辦法帶領團隊贏球!」當大家都卡在面子問題時,你反而應該… 這些人在真正體驗過自由的人生之後,找到自己想做的,才決定要念什麼科系、選什麼大學,甚至,決定到底還要不要去念大學? photos放大顯示 Food Truck 市集:所有攤位都是Food Truck。(攝影:紀翔) 事實上,這本來就是該問的問題:為什麼一定要念大學? 這就是一大差別所在,歐洲學生真的意識到人生充滿可能性,以及他們是「自由的」,為自己作決定,為自己的決定負責。會念大學,是因為他們思考過什麼是我要的,所以我去申請一個在該領域頂尖的大學,可能是藝術學院、國際政治、音樂學校、也許是經濟學系、小兒科醫學院、新聞媒體文學。 這邊大學招收學生時也沒有什麼單一聯考成績定生死,他們看在校成績,同時更重視你繳交的論文、面試、作品、資歷等等,甚至有些大學連在校成績都不看。 所以他們不會所有人都一窩蜂狂念一樣的東西,準備同一個考試,其實本來就該是這樣:憑什麼用一個考試標準來決定一個人的潛力?誰定義人類的才能就是這些考卷上的東西?如果他喜歡拍電影呢?寫散文?設計服裝?或是喜歡打鼓?跳舞? 用「國英數社自」來定義人類的潛力實在是狹隘到不能再狹隘,因為真的張開眼睛看就知道,社會中各式各樣的工作,只要對人類的生活有價值,就能賺錢,就能是你的生活方式: 喜歡搞笑,去上電視當諧星啊;喜歡畫畫塗鴉,看看彎彎的故事吧;開個Food Truck賣烤肉串還可以環遊世界;覺得大家騎的腳踏車很醜,自己設計找工廠製造,就能開始一個品牌了啊;有試過在全世界最快樂的國家不丹的種田生活嗎?搞不好最適合你的是去巴黎左岸開一間咖啡廳啊?更不用說音樂家、導演、作家了。 世界太大,有太多我們根本不能想像的生活方式,憑什麼「考試、名校、履歷、找工作、賺錢、買車買房」這條路就是你的正解?因為每個人生來就不同,擁有不同天分,讓每個人都能各自發揮自己的特質和才能,這才是自由社會美麗的地方啊! 可惜的是,在台灣,所有人都默默地同意一個考試標準,形成一個沉重的從眾壓力,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跟這個壓力妥協了,接受「考好成績上台大」才是唯一好出路的規則。 高中時,我們甚至壓根兒沒想過不考大學這個選項,大家心裡都很害怕自己在這條已決定好的道路上落後,漸漸地,在一致化的壓力下,我們對人生的熱情跟創造力一點一點被消磨。 相反的,歐洲學生面對的不是一條set好的路,他們高中畢業時,來到的是一個出口,出口之外沒有任何既定的道路,而是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廣大世界。 這讓我想到在高中申請大學時,我覺得很奇怪的一點,為什麼突然大家都想當醫生了?不久之前明明大家都有各式各樣的目標的,有人想開飛機、有人想研究天文,一夕之間全部不見了。我懂有些人想要有穩定收入的生活,但幾乎所有人都變這樣讓我有點驚訝。 我是說,這是你的人生欸?人生就那麼短短一次,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去做不喜歡做的工作?你體驗過其他生活嗎?你看過世界了嗎?你說為了賺錢,但賺錢不也是為了幸福快樂的人生嗎?賺錢也有數不清的方式啊? 我看過一篇文章,他統計調查了每個人在臨終前最遺憾的五件事,第一名就是希望當初有勇氣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別人希望我過的生活。 Steve Jobs在史丹佛畢業演講也說「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這不是什麼客套的畢業官話,我相信它是真的,人生本來就是充滿可能性而且自由的,而我們都應該試著找到自己的天才和熱情所在,以及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能想像這些蜂擁去當醫生的人裡頭,可能有導演、有音樂家、有政治家、有企業家,但是他們就這樣在年輕的18歲,決定了他未來30年要做的事情,深植他內在的天分可能就這樣被扼殺了,或是,有一天他終於想通人生不想就這樣過完,大半的時間卻也已經流逝了,真的很可惜。 很多人想到這個都會開始罵體制、罵教育、罵政府,覺得這都是外在環境的錯,我卻不這麼認為,台灣比起很多國家,已經非常自由了,而且也持續在改善當中,就像我能想到這些,寫下這些,然後你能讀到這篇文章,不就代表這裡至少還是個開放自由的環境嗎? 外在環境永遠有東西可以責怪,罵都罵不完,但是真正的問題出在我們自己平常思考不夠深,沒有真的張開眼睛看,或是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這些不改變,體制再完善你也還是一樣淪為體制下渾渾噩噩的一人。 我覺得要罵就罵自己吧!讓自己保持警覺,並試著用自己的力量去影響這個現況,因為站在外面罵太容易,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在裡面努力做出改變的人。 講到這裡有點扯遠了,切回主題。 我看到台灣學生和歐洲學生的差別是,歐洲學生有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態度:相信這是自己的人生,定義自己想要的生活,打從心底知道他們是自由的,因此敢於追求與發揮自己的天分和才能。 同樣的思維,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也會思考他們要呈現什麼精神,或是帶給人們的生活什麼價值,從時裝品牌、到汽車品牌、到金融業服務(他們的金融服務比台灣好太多了)、到藝術產業、家俱業(IKEA)、餐飲業,處處都感受的到。這個服務、這個產品,背後有一個理念、一個思維、有一個Why,他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且這件事對你的生活有價值。 大家都知道任何產業鏈中毛利最高的部分是原創設計,不是代工,而這正是台灣跟歐洲產業結構最大的不同,連自己想要的生活都不敢追求的人,怎麼會有辦法設計出別人想要的產品或服務呢? 代工產業就是長工時、勞累、無聊的生產工作,卻又只有少少的收入,畢竟,你終究只是在幫別人製造東西,是個只需技術和勞力不用思考的工作。 最後以最近讀到的,古羅馬哲學家Seneca的一小篇節錄作結,關於人生該怎麼活,我覺得講得很好: Someone who sets sail in a ship and is carried this way and that by stormy winds hasn't been on a voyage. He's just been tossed about a lot. So it is with life. Being out of control, drifting through events without finding time for experiences that are most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ruly living. 希望我們都能有不隨風漂流的力量和勇氣,共勉之。 photos放大顯示 攝影:紀翔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刊登於作者臉書。 作者簡介:紀翔(Shawn Chi)目前就讀台大經濟系四年級,同時雙主修哲學系,今年8月開始在荷蘭的萊頓大學交換一年。曾任系籃隊長,主辦過Party,大二暑假時和同學於台大創辦校園單車品牌 College Bike現在已推出了三季車款,擴及台灣各地的大學,並且正式成立了公司。在歐洲生活常有一些心得,時不時會寫下來透過Facebook分享。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awn0216。

學佛是為了正確的看待人生(庭維媽咪分享)

2015年12月07日
公開
14

這篇文章不錯給您參考! 學佛是為了正確的看待人生 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活在別人的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的眼裡。 相見是緣,不見亦是緣,相逢是緣,別離亦是緣。塵世兩茫茫,都在來回間。 見與不見,何苦貪戀。見與不見,一笑之間。 不論你傷害誰,從長遠來看,都會傷害到自己。或許你現在並沒有覺知,但它一定會繞回來。 凡是你對別人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你讓他人經歷什麼,有一天也將自己經歷。佛教所揭示的因果,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是用來提醒人的。 這個真理,不管你是否相信,它都在那裡,不增不減。 一位印度老人對孫子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兩隻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 一隻狼代表憤怒、嫉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隻代表溫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愛。 小男孩著急地問:“爺爺,哪隻狼更厲害?” 老人回答:你餵食的那一隻。 —— 你的心所朝的方向就是你未來人生的路! 學佛,不只是對死亡的寄託,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正確的看待人生。 透過佛教的無常觀,我們會明白,很多事情,雖然美好,但不會持久。很多時候,雖然痛苦,但終究總會過去。 所以,佛教的?無常?是人生最好的啟示,它讓我們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觀照。 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 就是調伏自心。 許多人一心只想求長壽、求無病,想要修持財神求財富,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兒子,總之,都是帶著短視近利的世俗心態而修持,其實這樣已經完全跟佛法相違背了。 叩拜,不是彎下身體, 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不是聲音數目, 而是清淨心地; 合掌,不是併攏雙手, 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不是長坐不起, 而是心外無物。 歡喜,不是顏面和樂, 而是心境舒展; 清淨,不是摒棄欲望, 而是心地無私; 佈施,不是毫無保留, 而是愛心分享; 信佛,不是學習知識, 而是踐行無我。 一個人吃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住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交往的人專挑自己喜歡的......那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就會感覺無法接受。 其實,外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快樂,只有學會適應不喜歡的,才能讓快樂永遠下去。 人生中不爭就是慈悲, 不辯就是智慧, 不聞就是清淨, 不看就是自在, 不貪就是佈施, 斷惡就是行善, 改過就是懺悔, 謙卑就是禮佛, 守禮就是持戒, 原諒就是解脫, 知足就是放下, 利人就是利己。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了浮華,卻看不透其下湧動的暗流:有些人表面很幸福,是他掩藏了難言的苦;有些人臉上掛著笑,心裡滿是無聲的淚。 愛炫耀的人,其實心靈多空虛;常居上的人,方知高處不勝寒。 怎麼舒服就怎麼生活,別人的評說,真的沒那麼重要,你的幸福與快樂,不在別人的眼神中,而在自己的手心裡。(轉載)

蛻變,用生命影響生命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29

蛻變,用生命影響生命 2015/11/13 瀏覽人次:1,579 吳小汶 國小中年級、國小高年級、國中 關鍵字:教養、教學、自學、能力 追蹤 0 0 自從我生完第二個孩子後返回教職,突然發現我的生命也有了蛻變: 首先,自己的心態觀念變了。當了母親之後,我開始跟著年幼的孩子一起學習、摸索新世界,也真正切身的明白「每個孩子都不同」,開始把「教養」理論放進「教學」現場,真正去思考每個學生的需求與反應,以前上課大多盯著課本講課,現在眼神時時刻刻投注在學生身上,關心學生的學習狀況,反思自己怎麼做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 其次,教學的策略改變了。因為參加了許多場校內研習,發現越來越多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活動設計越來越活潑多變,教學的動機與目的也不再受到考試綑綁,原本著重學生記憶、背誦、單向思考的教學,被認為無法適應未來世界。讓我也不禁反思,我還要持續一如往昔的教學法,把自己以前當學生被教授的那一套拿來教現在的學生,這樣他們能面對他們的未來嗎?以前的老師用那樣的方法教我們,也許適合我們這一代,但自己有了人生歷練就知道,過去也許十年才會感受到大變化,現在每年都有各種創新研發推陳出新,不斷有匪夷所思的新興行業樓起又樓塌,而我們現在教的學生能有足夠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嗎?如果老師自身不能意識到時局的變化,依舊蝸居在自己科內、領域內的小小舒適圈,如何教育出具備未來能力的學生呢?在本期雜誌中提到芬蘭新課綱,強調小學生到高中生要具備七種跨界能力,和我現在努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學、思考、表達」的能力不謀而合,我們相信這些能力比考試考幾分更重要。 最近,學校的氛圍也逐漸改變了。本期雜誌做過調查,超過八○%的老師在呼救:現在的環境並不鼓勵老師的熱情和付出,雖然有翻轉老師,但他們仍是少數,校園裡整體老師的士氣低迷。但我很高興看到自己在校內默默翻轉了兩年多,也多次校外經驗分享之後,近來校內老師共備的熱情越來越升溫,嘗試翻轉的老師也越來越多,大家逐漸以交流代替比較,以討論代替批評,我始終相信,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的事業,不只老師影響學生,老師之間也能相互影響! 我們一起來讓台灣教育更棒!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15

拓展人脈的遊戲規則 莫乃健 Cheers雜誌22期 2011-08 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mbecher/5848383783/ 跟初次見面的人交談,應該掌握什麼要訣,才能讓這個關係延續下去,成為你的人脈網? 在現代商業社會裡,人脈關係是工作者愈來愈重要的資源。在許多聚會、社交團體或研討會裡,有些人會卯盡全力想認識每一個在場的人,甚至努力沾親帶故地想跟重要人物建立關係。 這種做法是否真的能有效建立關係?還是反而會造成他人困擾? 近期的《財星》雜誌(Fortune)提到在許多場合,建立人際關係是必須有所節制的,不能期望立刻就讓彼此成為朋友,而是先認識,然後才在下一個更適當的時機與場合,發展真正的關係。 該文介紹由安妮•巴柏(Anne Baber)與林妮•魏蒙(Lynne Waymon)兩位人際專家合作的新書《讓你的人際接觸達到效果》(Make Your Contacts Count),列出十幾條成功建立人際關係的遊戲規則,以下是幾個常被忽略的原則: 1. 別當講話瑣碎又言不及義的無聊者。 有些人或是天性過於認真,天生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了,於是新認識的人只是禮貌性的問一句「你最近好嗎?」這些人可能嘴巴閉不上的講一大堆。有時候別人禮貌性的問候,就該簡潔回答。 2. 別唱獨角戲。 如果你一直講話,卻發現周圍沒人願意參與,或許該停止自言自語,丟一些問題讓他們有說話的機會。 3. 交談不要像是在審問犯人。 「堅持」有時是種美德,但是在一般閒談時,忌諱打破砂鍋問到底。當發現對方對你的問題失去興趣時,最好趕快閉嘴,免得逼著他找藉口離開。 4. 不要太吹噓自己。 謙虛是種美德,至少聊天時是如此。如果你總是吹噓自己在工作上驚人的豐功偉業,別人見到你會只想轉頭。 5. 交淺不宜言深。 如果交談時雙方有觀念上的差異,不要試圖逼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此外如果在談話中,對方提出自己某些困擾,可能只是發發牢騷,若想要分享自己類似問題的經驗,最好先禮貌性地問:「你會想瞭解我是怎麼處裡這種狀況嗎?」 6. 別試圖發表社論性言論。 在許多場合裡談話是很輕鬆的,沒有幾個人會有興趣聽陌生人做心得報告或批評時政,那真的很無聊。 7. 別以為認識了就是朋友。 有時候在多個場合跟同一個人對談愉快,不代表對方就已經把你當朋友。作者表示,通常女性比較容易忽略常接觸的人與真正的朋友之間,還是有差別的。 8. 別貪圖白吃的午餐。 如果你真的想建立人脈關係,遇見專業人士,就不要試圖當場得到對方的專業建議;碰到潛在客戶也該避免當場做生意。 而是簡單的陳述自己的問題或建議,然後再約時間碰面,不過到時候當然生意歸生意。 而有時候幸運得到對方慷慨的回應時,也要懂得投桃報李,適當時機給予回饋,否則關係不會長久。

哪些特質的人容易失敗?5個盲點不可不知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16

哪些特質的人容易失敗?5個盲點不可不知 王曉晴 Cheers雜誌71期 2011-08 蹲馬步、練苦功雖難捱,卻是你我邁向發光發熱的必經過程。工作人在專注練功的當下,究竟該避開哪些盲點,才不會功敗垂成? 哪些人最容易練功失敗?怎樣才能稱霸武林?暢銷書作家霍柏.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與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合著的《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指出,成功的人都有專屬個人特質的成功關鍵字。 5種練功失敗典型 比較來看,最易練功失敗的5種典型為精明計較、虎頭蛇尾、學而不思、自視甚高、急功近利。 上述5種典型者,就是因為各自缺乏某個成功關鍵字而練功失敗。因此,對照《你的成功專屬名詞》列出的成功關鍵字,我們為這5種練功失敗典型者列出思考藥方,協助他們脫離練功失敗的困境。 練功失敗典型1:精明計較 他經常這樣想:為什麼我要那麼辛苦練習?我練了之後,就能加薪、得到額外獎賞、升經理或課長?反正老闆又沒有給我保證,我何必這麼累,練不練功根本沒差。 思考藥方:練不練功確實有差。苦練功不一定能武功高強,但不練功就絕對無法稱霸武林。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冒險——世上原本就會不斷發生許多難預測的風險,若因此一直害怕往前,不僅會人生無趣,更有可能許多事一輩子也不會發生,包括成功,斤斤計較「若我這樣,就會怎樣」,永遠難成功。 彈性——要有能耐隨時捲土重來,再多試一次,多走一步,多做一件事,成功就到了。 熱情——要能永遠生氣勃勃地面對練功過程的快樂與磨難。 心胸開闊——持續探尋各種可能性,成功機率便會隨之升高。 練功失敗典型2:虎頭蛇尾 他經常這樣想:事情有做就好,不一定要做到底,反正老闆有看到我在做啊。誰說要一直練習,只要有練過,我的才能履歷表就增加一項。 思考藥方:虎頭蛇尾的人樣樣通,但樣樣鬆。職場是殘酷的武功擂台,一時贏不代表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一步一步扎實練功,獨具專業強項,才能不斷面對競爭。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目標——就像訓練爬山,一層一層設立目標,不要想一蹴即成,剛練習就想爬喜馬拉雅山,這樣很容易放棄、失敗。更重要是爬自己心中的山,不需要一直看你的夥伴爬多高了,重點是你能否爬上你心中的山。 抗壓——多數人面對壓力,很容易冷卻心中的熱情,不願再往前。掌握抗壓的方法,也就不易半途而廢。 耐性——對許多人而言,等待是最困難的事,尤其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很容易失去控制。別急,別輕言放棄,再10分鐘,成功大門就開了。 練功失敗典型3:學而不思 他經常這樣想:反正一直做就對了,不用動腦筋也挺好的。老闆要我整理開會資料,我就乖乖整理;老闆要我站櫃臺服務客人,我就認分站著。老闆說的我就做;老闆要我學的我就學,這樣老闆就會賞識我,給我機會。 思考藥方:若只會一直做、一直學,完全不思考老闆為何叫你學這些?做這件事又能獲得哪些成長?這樣學學學,也毫無助益,仍舊練功失敗,一輩子都是打雜的小嘍囉。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樂趣——對很多人而言,工作只是一個名詞,毫無意義。工作只為把上午9點到下午5點的時間填滿,好讓人因此得到薪資報酬,如果你也這樣想,就真的是浪費時間。 從工作中找到樂趣,或找到你真心喜愛的工作,比較容易堅持,也就比較容易成功,否則只是得過且過,一輩子也練不成功夫。 自信——練功起初,就要擺出勝利者姿態,當公司小嘍囉,或做卑微、簡單的事也無妨,這只是過程,重點是你在過程中學到什麼。 創意——只要有想法就去做,即使想法很微小、古怪都能發展出創意,重點是你願意去思考。 練功失敗典型4:自視甚高 他經常這樣想:這工作很簡單,我一下子就學會了。這功夫我本來就會,不用再練。我明明夠資格上戰場,為何還要我練功,真是浪費時間。 思考藥方:很多武功擂台敗下陣的,就是自以為已練好功夫的人,卻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練的只是三腳貓功夫,很快就被識破手腳。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競爭——練功過程也要有競爭,每個人都想贏,很多世界紀錄就在最競爭的比賽中締造。有競爭,人就有練功意願,設立你的假想敵,或想突破的紀錄,你的練功意願將因此提高。 信任——信任某人的能力,信任某人能幫助你,並且丟掉自視甚高的成見,低頭學習別人的優點,練功才不至於功敗垂成。 樂觀——視錯誤與磨難為人生轉彎處,不是懸崖,儘管抬頭挺胸向前走。自視甚高者要有樂觀態度,視磨練為機會,不要以為老天爺跟你過不去,好的劍更要一直磨,才越有價值。 練功失敗典型5:急功近利 他經常這樣想:既然不用太努力就有糖吃,為何要一直折磨自己?唱歌、跳舞70分就能上台,為何非得練到100分?能上台就好,有掌聲就夠了。 思考藥方:掌聲很快就會消失,急功近利者常自以為佔上風,其實真正的強者尚未出現,一旦強者現身,沒人敢保證你不會被觀眾轟下台。 他需要的成功關鍵字: 堅持——原本只想爬500公尺,還有體力就多爬100公尺,多堅持一點,便能到達意想不到的高度。 自誠——對自我誠實是很難的挑戰。你了解自己?你知道你是誰?認真聽你的心聲,你會發覺眼前的利益,其實不是你最想要的,別被蒙蔽。 自覺——了解自己,找到能趨使你往前的動力。別只在意眼前發生的,要清楚、確實掌控你內心的人生計劃表。 14條到達成功的黃金途徑 1.專注在你所擁有的本能 2.永保參加競賽的心情 3.專心做你想成為的人 4.做你真正感興趣的事 5.傾聽你心底的聲音 6.誠實面對你的錯誤,扭轉劣勢 7.勇於承擔你的所做所為 8.確知你為了什麼而努力 9.該放棄就放棄,再重新開始 10.別讓別人替你的努力下評斷 11.勇於接受挑戰 12.眼觀四方,積極抓住機會 13.做別人不做的事,變成你的專長 14.不要害怕當先鋒 《你的成功專屬名詞》(Succeed on Your Own Terms) 作者:霍伯•格林伯格(Herb Greenberg)、派翠克•史威尼(Patrick Sweeney) 出版公司:McGraw-Hill 出版日期:2006年5月

每天2分鐘改善1%,人生過更好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48

每天2分鐘改善1%,人生過更好 蔡茹涵 Cheers雜誌165期 2014-06 老是訂定出遠大計劃,要求自己馬上改頭換面,反而容易因難度過高而遭遇瓶頸;但若能瞄準具體目標,從生活中1%的小事開始做起,只要持之以恆,成功的機率將遠比想像中更高。 從減肥、戒菸、學習新才藝到任何為自己擬定的新計劃,你是否常在苦苦支撐一段時間後,最終還是半途而廢?或者,儘管目前還沒有放棄,卻時常自問:想改變根深柢固的行為模式,究竟有沒有更簡單、更有效率的做法? 這個問題,曾任職於知名顧問公司的千田琢哉給予肯定答案。在親身訪談超過10,000名上班族與3,300名中高階主管後,他歸納出結論:「真正能夠改變的人,不是卯足全力徹底改變,而是放鬆心情,放鬆全身,以每天1%的方式循序漸進,淡然地達成目標。」 千田琢哉整理出與上班族最息息相關的改變面向,撰寫為《兩分鐘改變自己》一書。書中略分為改變常識、人際關係、工作、年收入、資訊、戀愛、人生等7大類別,每類再提出9項簡短的具體建議,鼓勵讀者從小事開始,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工作場合中:從午餐到言語,改變慣性大不同 人際關係與工作習慣,是所有人都有關的切身問題。一夕改變當然不可能,但千田琢哉建議,不妨先調整自身心態,再拓展到實際行動。 舉例來說,來自同事們的負面耳語和批評,難免令你覺得不愉快,此時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將批評內容視為對方的「自我介紹」──正因為他缺乏了這些東西,才會對擁有它們的你心生嫉妒。 等到能從容應對群體壓力後,書中指出,務必要嘗試「遠離小圈圈」:勇敢推掉不喜歡的聚餐、不和每天固定的同一群人吃午飯,反倒能因此注意到以往一直忽略的資訊,或喚醒某個醞釀已久的想法。「適時讓自己獨處,那種一剎那的直覺才有機會磨得更敏銳,」他強調。 此外,千田琢哉也在書中整理出許多提升個人效率的工作技巧。比如說,被交派任務時絕不要說「我盡量」,無論能否完成,都該如實向主管反映,避免影響個人信用或留下負面觀感;施行「斷捨離」,直接回收辦公桌上一年沒使用的資料,可節省尋找的時間,更有助於專心等等。 日常生活裡:想一首歌、看一頁書,身心更輕鬆 當然,人生不會只有工作。在千田琢哉的觀察中,辦公室外的地方,同樣藏有許多可以改變的小事。只要稍稍調整,從生活態度、身心平衡到處理生活中大量的數位資訊,都將更加遊刃有餘。 「比如說,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忙得昏天暗地時,突然想起一首令人懷念的歌,」千田琢哉舉例。他建議,此時,一定要在當天擠出5分鐘,好好重溫這首歌,因為它所代表的記憶與情感,正是目前的你所需要的。要舒緩因忙碌而日漸僵化的心靈,這可是絕佳的「安定劑」。 另一件相當實用的小事,則是「要求自己每天看一頁書」。在高速運轉的工作節奏中,閱讀書籍是放慢步調、沉靜心靈並審視自己的最好時機。習慣以「沒時間」為由推託的人,不妨在外出包裡固定放一本書,即便通勤時抽空看上一頁,也可能從中找到因忙碌而疏忽的啟示。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差別只在最後的成果是成功實踐,或黯然放棄。而在《兩分鐘改變自己》中,千田琢哉簡化了改變的步驟,拆解出其中最核心的1%,歸納為你我都可執行的具體事項,讓「改變」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書名:《兩分鐘改變自己》 作者:千田琢哉 出版公司: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5月 同場加映 書名:《太空人的地球生活指南:上太空教我的事──巧妙、決斷、隨時準備就緒》 作者:克里斯•哈德菲爾(Chris Hadyeld) 出版公司: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這是一本由國際太空站指揮官、加拿大家喻戶曉的太空人哈德菲爾所撰寫的「職場回憶錄」。他不僅詳盡記錄了高達4,000小時的太空工作經驗,更從自己在NASA的專業訓練中拆解出know-how,濃縮成職場上易於應用的寶貴建議。 哈德菲爾指出,儘管太空人是世界上要求最嚴苛的工作之一,但其中挑戰與一般人並無太多區別,如面對自我質疑、從錯誤中學習、適應高度變動的環境等。透過他的心法分享,每個人都能「像太空人一樣思考」! 分頁閱讀

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37

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 126Vo StyleVo Style 2015-05-15 教育 (photo credit:flickr@marin,CC BY 2.0) 本文作者:羅惠珍 近年來,台灣的哲學界很努力地推動高中哲學教育,舉辦了各式各樣的哲學營,吸引不少年輕學子參加,他們一點一滴的澆灌,期待高中哲學的種子能早日萌芽,以翻轉台灣的中學教育,真是振奮人心。然而,從台灣現行的教學思維、學測、統測等考題以及各種考前「大補帖」觀之,要在台灣推展高中哲學課,長路漫漫。 從小孩在法國受教育的長期觀察,我獲得了一個結論:法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幾乎是為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台灣現行的中小學教育,還沒有這樣的條件,必須從小學開始翻轉。 推展高中哲學最基本的說帖是,培養年輕人「思辨和邏輯」能力,雖然這只是法國高中哲學的基本步,但「思辨和邏輯」如果不是從小學開始訓練推理,不可能暑假過 後,一上了高三,同學就「開竅」了。法國高中哲學考試,四個小時只要寫一題,厲害的學生可以字體工整寫滿十五頁,幾乎是一篇小論文。這樣的功夫不是天生 的,吃再貴的補腦劑都沒用。法國人從小學起就逐步訓練書寫和閱讀習慣,直到高三。 換句話說,十年磨劍,訓練閱讀理解、語文表達和書寫能力,就是為了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 和所有的國語文一樣,法文很重要,法文不好,數學就完了。十多年前,參加學校的家長會,老師跟家長一個個談。喬艾斯小學小二老師胡怡庸女士說 :「如果你法文的理解力不夠,怎麼看得懂數學題目?」喔!原來他們的數學很少考計算題,而是以應用題為主,所以光認得出數字和符號是不夠的。 應用題本身就是個推理的過程。「光會寫答案沒有用,我要看你的答案是怎麼來的?」胡怡庸老師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班上有二十四個學生,每個人分兩顆糖,請問糖果罐裡至少要有幾顆糖?」你不能只回答四十八顆,你要寫出來怎麼會有四十八顆糖這個答案,告訴我為什麼是四十八顆? 小朋友各自有他們找到四十八顆糖果的步驟。千萬不要忽略小學二年級這道數學應用題演算的過程,因為十年之後,它就是高三學生回答以下這些題目的思考源頭: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我們是否必須尋求真理?」、「工作能讓我們獲得甚麼?」、「語言只是溝通的工具嗎?」、「工作的價值是否只在於 『有用處』?」、「人應該竭盡所能地讓自己快樂嗎?」、「是否只要有選擇就算自由?」、「我們的感知為作品所培育?」、「藝術家是作品的主人嗎?」、「法律的定義是否就是正義?」…… 是的。法國高中哲學會考的考題每年都是個震撼,尤其對渴望有高中哲學課程的許多人。年輕人看到這樣的考題「感動得哭了,因為感覺考生受到尊重。」家長們看到這樣的考題,不禁懷疑他們的孩子是否有能力做答。有些大學生老實回答「也許到大四,我都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 台灣的高三學生甚至大學生回答不了這些試題,其實很正常。因為自從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應用題後,往後的十年,你都在選擇題、是非題或簡單的問答題裡盤旋,孩子的思考能力被所有的選擇題搞得四分五裂,支離破碎。 國 中時代有一選擇題至今我還印象深刻,題目是「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是誰?(a)查理 巴哈 (b)李察 哈巴 (c)李察 巴哈 (d)查理 哈巴。至今仍對這樣的題目印象深刻,可見我受了多麼大的「創痛」。也許,現在已經沒人會讀「天地一沙鷗」了,可是同樣思維的考題只是換另一種方式出現。 如果你上網去看看學測等中學考題,你會發現大部分看似很有水準的題目,只是用來訓練你「瞄準」,你只看到標的,卻看不到周圍環境,更不知道「獵物」從哪裡來?甚至,為什麼瞄準? 你會考一些和法律相關的題目,必須很聚精會神看清楚每個字,以便符合課本裡的標準答案。但是「法律的定義是否就是正義?」沒人理會。我們是不是認為高三畢業生,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大哉問」? 同樣的十年,法國的學生要很認真地學複雜的法文文法、時態、各種詞性。不斷學習書寫,因為大部分的試題都是問答題,而且不是簡答題,小學生從兩行、三行、五 行、十行慢慢學會了書寫。到了國中,老師開始要求答題要落落長。最後你終於能一氣呵成,健筆寫四個小時,大腦越寫越清楚,文字越寫越流利。 不僅法文科。地理歷史同樣要寫得落落長。舉個例子吧!一直到國中三年級時,法國中學生才有他的第一張學業證書(brevet),這項全國性學力測驗是在國三 時舉行,只考申論題。三年前,這項考試的歷史考題是「試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前線和後方的生活狀況」。地理題目很大,以歐盟為考題,考卷上提供許多歐 盟相關資料,考生以這些資料為依據答題。題目是「請說明歐盟的經濟力和歐盟的侷限」。 一堂課要考三小時,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寫作能力,回答得 歪七扭八,以為三句話就交代完畢,那你就完蛋了。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語文理解力,就不能從所提供的資料中抓住重點,然後一步步深入你的論點。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課本上寫的有限,還不夠你發揮,歷史重要的事件和日期不能搞混,你記住但不是「死背」。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的國中生必須從文學作品和電影中擷 取多的歷史面向,注重文化素養的家長還要帶孩子到一戰博物館或法國東北部的衛爾登戰場(Verdun)參觀。 國中畢業前,你就要全盤了解區 域政治和經濟的問題。到了高三,高中會考的題目拉遠擴大,去年高考歷史科的考題是「試論1949年起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地理則以繪圖說明巴西各地區的 經濟發展,考生必須以圖說標出南美洲新興國家的農林畜牧業、輕重工業、高科技、金融的發展現況,巴西各地區的貧富差距,城鄉失衡等問題。 那麼,遠在法國的高中生要怎麼回答1949年以後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呢?理龢在法國受完整中小學教育,他說:「你可以年代區分:中國和蘇聯友好的年代,毛澤東和蘇聯決裂而欲成為第三世界領導人的年代,鄧小平開放改革的年代。」「不過,你也可以重大事件為階段。總之,你的每個論點一定會有人看法不同,這裡就會產生矛盾,因此,你就要舉證推論,說明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告訴我,為什麼是四十八顆糖?」我似乎又聽到胡怡庸老師沙啞的聲音。 大國崛起就是話題,今年的考前猜題,多數人還是以中國和美國為熱門考題。自從伊斯蘭國「解構」阿拉伯之春之後,無論歷史或地理,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問題現在變得很棘手,到底碰還是不碰?充滿爭議性。既是緊扣世界脈動,生態、能源和全球化也都是熱門考題。 從 國中學力測驗到高中會考(Bac),史地科的題目都離不開當前世界局勢,世界經濟地理的比重相當高。從今年起,高中自然科學組也要考史地科,你就知道全球 化時代,史地宏觀的重要性。法國中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時事關懷,從各種媒體的專題報導、紀錄片,從史地老師的講課學來。但是,你背不出來,如果你把老師上課講的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漏寫在考卷上,「那你大概只有八分。」八分就是8/20,滿分二十分,八分就是不及格,「既然你的答案大家早就知道了,而且不是你自己的觀點,當然不及格。」理龢說。 只會認真作筆記是不夠的,法國的教育不是培養跟在老師屁股後面的學生。他們要求你的獨特見解,但你也不能胡說八道,寫論說文有方法可以訓練,而老師的責任就是教導學生深入發揮。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高中法文和史地老師任重道遠。 每個國家都重視國語文教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燦爛輝煌,二十世紀又出了好幾位大文豪,哈辛、莫里哀等法國古典劇作家的作品至今仍不斷上演,啟蒙時期的哲學家 都出版文學作品,因此學生閱讀的素材相當豐富,從文學閱讀進入哲學世界。他們從小學起幾乎每年都要看一場戲劇,因此到了高中,法文老師不僅要帶學生去看 戲,還要分析劇本、角色,甚至教導學生寫劇評。文藝素養也需要十年工夫。 到了高二,你終究要同意胡怡庸老師多年前那句話「法文很重要。」不僅史地科要具備法文書寫能力,連生物 、大地科學都考問答題,都得用法文書寫。 那麼法文怎麼考?高二暑假前,法文科和科學先考。去年的科學科考題有能源和核廢料。法文科分筆試和口試,兩試同等積分,所有語言科目都有口試,測驗你的語言 表達能力和臨場反應。你到了試場,主考官根據你們學校的教材,當場指定一篇文章和他的問題,你有30分鐘準備,之後,做10分鐘的口頭報告再由考官提問。 筆試有四個小時作答時間。有個讓我心動的模擬試題,那是以莒哈絲的「廣島吾愛」和普斯特「到萬斯家那邊」(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為參考資料。考題「廣島吾愛的女主角說『回憶是個必要』,請說明『往事』對小說情節的發展和書寫的重要性。」 這樣的題目哪來標準答案? 文學作品常常憶往,喜歡偵探小說的人對記憶特別敏感,破案的蛛絲馬跡,其實就是循線去追尋一段往事。回憶錄則滿載著那並不如煙的往事。四個小時,你得先打草 稿,把從你懂事以來的閱讀包括哈利波特,全部派上用場,當然你也可以對「往事」提出另類看法,只要你有舉例論證的能力,叫閱卷老師心服口服。 如果你像蘇東坡一樣文思泉湧,或羅琳的想像力豐富,你也可以選擇創作,也許寫詩、或把一篇未完的短篇小說寫完,寫出不同的結局,甚至,以動物當角色,寫一篇寓意深遠的寓言故事。 打完草稿,再用藍色墨水鋼筆完整的寫滿七 、八頁,厲害一點的還能寫到十四、五頁。現在,你應該不會認為四個小時太長了吧。中間還要扣掉十分鐘上洗手間、走廊有監考老師,所以不用擔心作弊。 用藍色墨水鋼筆寫考卷和作業是法國高中傳統,不知道已經流傳多少年,我看過法國當代哲學家傅柯的筆記,他也是用藍墨水鋼筆書寫。 好!從七歲開始,十年磨劍,終於升高三,現在你可以開始上高中的哲學課了。 同時,建議你上網去看看台灣各種「測」的題目…….

為什麼這名老師從小學就開始教起「哲學」?因為思辨能力不能等!

2015年12月04日
公開
36

為什麼這名老師從小學就開始教起「哲學」?因為思辨能力不能等! 16159Vo StyleVo Style 2015-05-12 教育 《VO》導讀:這篇天下獨立評論所刊載的文章–《羅惠珍: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近日引起相當大的迴響,文中主要是討論–「法國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幾乎是為高三的哲學課做準備。」因為高三的「哲學課」,學生必須要能獨立答出「試論1949年起的中國和世界的關係」或是「以繪圖來說明巴西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等問題,而這高難度的題目,最基本的打底功夫,就是要從小學開始推廣起「哲學教育」,以培養孩子們「思辨和邏輯」的能力。但反觀台灣,台灣的孩子們能答得出這樣的問題來嗎?台灣的教育幾乎都是要到了大學,才能正式接觸到「哲學」… 但是這名退休國小老師–王修亮老師很不一樣,他不跟著九年一貫的制式教材施教,更是從民國82年開始,一點一滴、歷經8年才編寫出自己的教材,並著手訓練、培養孩子們的哲學思考能力,而學生們學習的成果,也相當亮眼!(文中附上學生們學習哲學課程的筆記) 本文作者:王修亮(退休國小老師) 我一直認為從國小到大學的教育是一以貫之,國小教不好、學習不好,大學必然多少會有疏漏偏差的人格。今天終於看到有人和我有類同的理論與實踐。(編按:即為羅惠珍:推展高中哲學要從小學開始一文) 多年來,台灣談到人才培育,就只談高中大學,錢也大半只往大學裡丟,彷彿小學教育便宜好用。 國中小教材是請大學教授來審查編纂。大學教授有幾個還在「現場持續」教小學?大學教授應該只是國小的「客座」啊! 從一以貫之的角度來說確實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教師之間都應該相互合作。我長期和一位很優秀的數學教授合作。相互敬重,各自謹守專業的本分,但不應該「只和大學教師合作」,更不是「由大學教授審查、指導國小教師編纂教材,創造教法給小學老師照單隨用」。 國小老師如果與大學教授之間的關係如同教育上的「長官、部屬」,而非「平等的合作者」,只會拿大學教授的研究與創意跟著跑,只會在教授的大架構下變化教材教法的花樣,是極度缺乏專業的。 國小教師本來就是教學生的「實務主體」。如果只要拿著教學指引,任何一位溫柔善良的人隨時可以來當小學教師,師資訓練就不具意義。 教中小學的「每一位」教師,都應當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哲學,把教育哲學轉化為目標,從教學總目標上拉下當期目標,並編纂為系統的教材教法,才可能真正教得出學生的人格。因為從上至下的教學,是貼著學生直接創造、進行的。 教材教法上玩花樣,只是「手段」,不是「教育概念」!花樣玩得再巧再炫,不過是知識技能層面的功力,把人格切割成「閱讀」、「作文」、「數學」、「社會」 等等等,然後某某作文法,某某閱讀方式,某某數學……總目標切割下來只剩下技巧,整體概念在級任科任的極少溝通下,更難以知覺、掌握,教師的專業,並非如此。 台灣總是隔一陣子便由學術界引進、發明一種教育新名詞,這是多元,本身有益,但是若認定這就是新的改革教育,一定比以前更好,則是國小教師因為缺乏對教育主體的自知自覺與信心,產生的扭曲心態。 從古老的大單元、鄉土、社區、統整等等等以及我怕得罪人不敢列舉的潮流教育法,只要對教育深入學習過的教師,都知道自古以來,這些教學法都已經存在過,都有過許多名師的經驗存留,已經非常完整,足夠使用了。 沒有這種理解,替換的大體來說不過是名詞,眾人改革的多半也就是嘴上的名詞,家長仍然要求分數,因為要考好大學。教師依然只敢教考試內容,因為只有考上好大學是一貫的教育目標。社會主流價值觀(分數與考上好大學)也就是由顯性改為隱性,藏在實踐的行動裡。 教育改革原來應該是現場的實務累積與實踐,不是名詞流行與門派鬥爭。 教育並非從一個極端跳往另一個極端,就叫做改革,教育要求的是「扣其兩端而竭焉」的均衡。 例如:學習的歡樂向確實非常需要,但是國中小的「嚴肅」向(不是嚴厲喔!現在國小對文辭嚴肅探索的思考學習太差了,只好在此強調一下,正如所謂的人格這個名詞,喊得震天價響,幾個國小老師確實列表詳述一到六年級的人格 發展進程?以及人格發展與教材教法的連結關係?這是國小教師的專業啊!),真是難找!嚴肅是深層思考的基本態度,缺乏了嚴肅向,全然強調歡樂向,理性通常只剩下極端與激情了。 在台灣,「實踐」的實踐就更少了。自然科學、數學在技術操作上都非常「實踐」,唯獨「思考」不實踐,甚至教師都不知道怎樣教導學生思考的實踐。因為思考的實踐,是嚴肅、深度、耗費極大時間心力、需要在真實生活中反覆學習的辛苦事啊! 老師要不斷和學生個別閒聊,不斷和家長溝通分享,才能影響孩子在生活中努力實踐。政治與行政失焦怠惰,塞滿滿的課堂,教師用甚麼時間和精力做這些該做的事呢? 但是,教師是否該因為社會的失序,就放棄專業,只當一個「教書工人」呢?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教育不可能有起色。一些真正認真奮力的教師們,也終究會被拖爛拖垮。 這是我以前教學生的語文、社會考試卷,語文有兼考書寫,主題都是閱讀申論題,歷史事件與人物評論。 這是二年級結束時,一位學生整理的學習概念。二年級開始會請學生嘗試學習「概念整理」,這是哲學的基礎,但不強迫只用文字,畢竟二年級時,很多學生還比較擅長且喜歡用口語、肢體、繪圖等等方式表達。即使是用畫的,教師還是要聽學生親自說明自己畫的是甚麼。 評量並不是獨立的!而是平日教學的檢視,不只是檢視學生,也檢視教師。學生考試要寫申論題,平常教學就是申論學習法,學生要會主動提問,一開始當然不會, 教師得要從各角度設計課程來教。研究學生們各自提出的問題,哪方面達標?哪方面不足?所以或是問不到重點,或是詞不達意。這些教師都要記錄下來,反省自己那些教學效果好或不好,如何針對學生的問題改進。 所以評量,是學生的評量,同時也評量教師自己。 等到學生到了三年級,這些過程就逐漸是師生共同進行了。這樣人格才真的能自知自覺的建構起來。 學習是一以貫之地,所以每一次評量學生都要回頭整理,並且寫書面總論,小學生可以簡單寫,但不能不知不覺。三年級開始除了自己的書面獨論,一定還要分組合論。因為三年級大約是個性發展的自知自覺時期,群體合作實踐不跟著教下去,成長後就只剩下冷漠疏離的禮貌,那不是群性。 三上的語文期中測驗,平常沒有說過這個故事,教師也努力找尋一班繪本、讀物上沒有出現過的故事,在考試時才能真正看出學生的想法。不會寫的字,學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拿出自己的筆記參考。 這也是正式考試,閱讀劉克襄先生的短文。大綱是從一年級開始的學習項目,內中主要學習如何透過簡化、整理自己與他人的表達內容,以找出表達的重點,或是自我應該如何在表達中鋪陳。 這是三年級時候的期末學習整理,每個學生都要會用文字做了,畢竟文字是最統一便捷的溝通工具。 社會二到六年級一率是申論題3-5題,而且其中一定有新聞評論,三年級以前是社區新聞,例如:三年級時,學校隔壁鄰居要求學校砍掉40年的一排木棉樹,因為木棉絮黏在紗窗上很難清洗。學生一開始一定都偏袒學校,氣憤填膺,經過嚴肅而理性的思考、討論,考試時各自寫出自己的解決方式。 這是社區問題的自我解決方法與建議,考申論題在四年級以前不限制時間,因為還沒有學習到規劃與取捨。紙張不夠寫,所以再要一張來寫。 數學都是故事應用題,平常測驗都是學生自己擬題,因為這樣才能看出來他是否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評量時教師當然也要細緻的分析,分析後,一眼就可以看出學生哪部分不懂或粗心,之後接續補強或改變教法,很好用,只是很花時間。 這是四年級的學期末總整理。透過自知自覺的思考,把自己的人格價值觀列表寫出。每個學生寫得當然不一樣,結構當然也完全不同。 這是四年來的累積效果,不是一個學期的教導就可以達到的。這個班級我帶了六年,當初是九年一貫的實驗班。不是行政設立的實驗班,是我隨機分到的普通班,從一年級開始這樣教,二年級期末家長極力爭取直升三年級,為此得罪了全校,成為校內的罪人。 P111 這樣教學,到了六年級,才有能力架構出自我與群體關係圖。基礎打好了,國中補強與擴張,到了高中,才有能力自我選擇,到了大學,才有能力獨立思考,並且實踐真正的群己均衡。 同樣的,每個孩子自行整理自己的,每個孩子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