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cc

日期

#Tag

當你能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時,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2015年08月22日
公開
4

當你能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時,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3 三月 2015 心理勵志 知識家編輯部 BW0ZKLEWW1 每個問題都是溝通問題,仔細探究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衝突,都源自於只要溝通清楚就能處理的誤解。傳達訊息的人有責任讓接收訊息的一方清楚接收,抱怨『沒聽進去』或『沒聽懂』,只是讓自己不必負擔傳達的責任。 ——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關係》 亞伯.艾里斯博士曾說:「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些年,是你接受自己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不會遷怒母親、責難環境、怪罪總統,因為你知道你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運。」 其實每個人生問題,都是自己成長的機會,當你能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時,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認清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讓你把注意力放在改變自我上,而不是企圖改變他人、抱怨環境。 問題大小取決於你能力大小 EB7C27DF9A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的作者 T. Harv Eker指出:「如果你的生活裡有一個大問題,這只說明了一件事:你很小!」T. Harv Eker認為不管你有錢還是沒錢,玩大的或玩小的,生活中永遠會出現問題。問題永遠不會消失。(導讀: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十七個顛覆你思考的觀念) 當你能力越大,你所碰到的問題就越小;反之,當你能力越不足,一個小問題都可能被你當成大問題。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能夠處理多大的問題,你能處理問題的強度取決於你能力的高度。 當你主動,問題就會慢慢變小 96E1A8F1CB 《希望: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的作者夏恩.羅培茲指出:「五年後,你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子?現在就試著想想看,盡量越清晰越好。先不要想能不能、難不難這些問題,因為你很明白,自己一定會解決這些問題。」 當你不斷的替自己的失敗找藉口,你人生的進展就會變得非常的緩慢,但若是你能採取主動,你將會發現問題慢慢被解決,你的人生進展也將越來越順利。 抱怨不會讓問題被解決 A7725B3C2F 邁向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的心態,你無法在遇到問題就想抱怨的情況下,然後讓自己迅速解決問題,《不抱怨的關係》的作者威爾.鮑溫指出:「吼叫不會讓你好過一點,反而會讓你更生氣;抱怨不會讓問題得到改善,反而會讓情況繼續僵持,讓你因為陷入『不滿→抱怨』的輪迴中更加不滿。越發洩,越不滿,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處理努力才能釋放負面能量,讓你釋懷。」(導讀:不抱怨的關係) 當你認清楚抱怨無法解決問題,當你認清楚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就會專注在解決問題上,而非把問題推給別人解決。 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現了一個大問題,你真正應該做的不是抱怨他人,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碰到問題不抱怨是讓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與其想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7EAE86A21E 當問題發生時,我們總會想改變他人,認為問題發生的原因都出在他人身上,卻忘了要改變自己。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卻可以從改變自己開始。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情,與其用抱怨來面對問題,不如改變自己。 《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的作者松浦彌太郎指出:「基本上,周遭與社會是不會改變的,但你卻可以改變自己。因此,若想改變一切,就必須先從改變自己做起。或許是從頭開始的浩大工程,但總有一天一定能改變的。」(導讀: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問題都是需要「傷腦筋」的 許多人害怕面對問題的原因,在於要解決問題通常很花腦筋,你碰到的問題越大,就越需要透過思考來解決問題,會讓人懶於解決問題的原因就在於懶於思考。 但人生的問題都是需要思考的,你不思考、不讓自己花點腦筋,就無法將諸多問題一一解決。 所有人生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0ZCMX44RA7 當你認清楚「所有人生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你不會怪罪他人、怪罪環境,你知道能夠解決問題的只有自己,因此,你會把注意力放在調整自我、解決問題上。當你認清所有自己碰到的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時候,你的人生會變得越來越好,因為你知道只有自己改變了,人生才會改變。

三個關鍵,讓你告別瞎忙

2015年08月22日
公開
4

三個關鍵,讓你告別瞎忙 0 inShare SHAREBAR 編按:不是每件事情都同等重要,在成功的世界中,凡事並不相等。少數一些原因會創造大部分的成果,正確的投入會產生大部分的產出。不管如何,做最重要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當你一天之中有許多事情要做,你如何決定先做哪一件?小時候,我們大多是在時間到了,便去做該做的事。例如早餐時間、上學時間、做家庭作業的時間、洗澡時間、上床時間。年紀大些,我們會多一點自行裁量的空間,等到我們長大成人,所有一切,我們都需要做選擇。當我們的生活被我們的選擇所定義,最重要的問題變成:我們如何做出好選擇?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相信「非做不可」的事情愈來愈多。於是我們預定要做的事過多、負擔過多、承諾過多。「千頭萬緒」成了我們一面倒的集體狀況。當每一件事情都讓人感覺急迫和重要,它們看起來似乎都相等。我們變得積極而忙碌,卻沒有更靠近成功。我們做的事經常和生產力無關,忙碌卻很少忙在刀口上。 不分輕重,處理好一百項任務,不能用來替代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不是每一件事都同等重要,而且不是不論什麼人,只要做最多事情,就能取得成功。可是大部分人卻是日復一日這麼做的。 不少待辦事項多做無益 待辦事項清單是管理時間以邁向成功的產業缺之不可的工具,能將我們打算做的重要事情收在一起,卻也會列出不重要的瑣事,讓我們覺得非做不可──因為它們就在清單上。 澳洲總理霍克(Bob Hawke)有句話講得很好:「最重要的事情,不見得總是叫得最大聲。」 高成就者用不同的方式運作。他們總是著眼於非做不可的事。他們停下夠長的時間,決定什麼事情重要,然後讓那些重要的事情引導他們的一天。高成就者會更早做其他人計劃稍後才做的事,並且延後(甚至無限期延後)做其他人會提早做的事。兩者的差異,並不在於他們準備做什麼事,而是在於優先順序。高成就者總是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而工作。 待辦事項清單的原始狀態,是一張簡單的盤點表,很容易引導你迷失在一堆不重要的事情裡面。待辦事項清單上記的只是你認為需要做的事;待辦事項清單本質上缺乏成功的意圖。 事實上,大部分待辦事項清單其實只是生存清單──協助你度過一天和一生,而不是讓每一天都成為下一天的踏腳石,幫助你循序漸進,建立起成功的人生。你只是花很長的時間,勾消待辦事項。一天結束時,垃圾桶滿了,桌面清理乾淨了,但這於事無補,和成功搭不上關係。你要的是成功清單──刻意為取得不同凡響的成果,而製的清單──不是待辦事項清單。 待辦事項清單通常很長;成功清單卻很短。前者將你拉往所有的方向;後者則引導你往特定的方向邁進。前者是雜亂無章的目錄,後者是井然有序的指示。如果一張清單不是為了成功而製作,那麼這不是你要的。如果你的待辦事項清單列出每一件事情,它可能帶你到每個地方,卻偏偏沒有帶你去真正想去的地方。 在成功的世界中,凡事並不相等。少數一些原因會創造大部分的成果,正確的投入會產生大部分的產出。不管如何,做最重要的事,永遠是最重要的事。 三個關鍵,讓你告別瞎忙 一、小處著手 別埋頭瞎忙;將注意焦點放在發揮生產力上。讓最重要的事情引導你一天的行動。 二、走向極端 一旦你找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仍要不斷問自己什麼事情最重要,直到最後只剩下一件事。那個核心活動,必須擺在成功清單的最上頭。 三、說不 不管你表示「晚點再說」或者「永遠免談」,重點都是對你可做的其他任何事情說「不是現在」,直到做好你最重要的工作。 四、不要掉進「勾消」待辦事項的陷阱中 我們不能掉進「勾消」的遊戲中,因為這樣的遊戲永遠不會產生贏家。真理在於凡事不是同等重要,只有做最重要的事才能成功。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27#sthash.pQTOYj7i.myumRTYN.dpuf

小職員也能出頭天,5個你該知道的工作小技巧!

2015年08月22日
公開
5

小職員也能出頭天,5個你該知道的工作小技巧! 2015-06-21 知識家 technology-792175_640 每個人都有一些曾經讓自己後悔的事,如果當初能夠早一點明白與了解,就不用犯下那些錯誤。《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的作者藤卷幸大以過來人的經驗,給予了關於工作、溝通、時間、金錢、生活與人生的各種建議,以下是關於工作的五個建議。 1.做個「討人喜歡」的人 職場上,無論是誰,都想跟能夠讓自己舒服相處與工作的人,沒有人想跟自己討厭的人工作,你不必討每個人喜歡,但要有能夠讓人佩服、尊敬、喜歡的地方,別人才會願意與妳共事。 2.能放下無謂的自尊,就是贏家 無論是加入一個新的部門、新的公司,還是進入一個新的團隊,都要學會放下自己的自尊,無論自己過去的表現多麼優異、自己認為自己多麼優秀,都必須學會尊敬別人,切莫要給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 3.工作就是要先學會「抄襲」 職場上一定有許多很優秀的前輩或同事,不要害怕向他們請教,當你用虛心的態度向他們請教的時候,大部份的人多半都會樂意教你。工作就是要先學會「抄襲」,向成功的人學習,自己能夠進步的更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抄襲別人的工作方式,可以從中學習他們的優點,再改成自己喜歡的方式,這樣效率會更高,進步速度也會更快。 4.不要對同事抱怨 向同事抱怨公司裡的其他同事,其實就是讓自己陷入絕境,當一個人在抱怨的時候,除了讓自己成為散播負面情緒的媒介,同時也很可能成為其他人八卦的對象。在背後抱怨其他人的人,也很可能會讓其他人在背後抱怨。 5.「工作」不等於「作業」 工作不順時,不妨想想自己的工作效率是否需要改進,別把工作當成作業,有可能是自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花了太多時間,導致事情永遠做不完。 職場上工作的重點在於,迅速的把「作業」做完,再把時間花在重要的「工作」上。 (本文取材自《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悅知文化出版)

丁菱娟:好主管、壞主管都是禮物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6

丁菱娟:好主管、壞主管都是禮物 0 inShare SHAREBAR 曾經聽過年輕人批評主管只會出一張嘴,什麼都不做。我說,有這樣的主管還不趕快學。 倘若真是如此,算他厲害,靠一張嘴就可以把事情做好,老闆不但不吵他魷魚,還升他的官,一定要好好看出他的生存之道。 的確,很多主管只出一張嘴,但一張嘴就能夠把事情擺平,你說這嘴厲不厲害。有的主管真的關係很好,我們想見一直見不到的人,他就有辦法安排,省了團隊在過程跌跌撞撞,這難道不是一種能力?不要以為一定要賣命工作才是負責任,主管的角色最重要的是運籌帷幄,承上啟下。他的任務是要指引方向,解決問題。所以時間應該花在上下溝通、橫向溝通、思考策略上,這些都不是看到的「做」,不要讓情緒遮掩了判斷。他會成為主管一定有其道理,企業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會花白花花的銀子把他請來供著。 工作者的型態大概分成三類。有的是思考者,很會下策略,像諸葛孔明;有的很會講,講到人家心坎兒裡去,讓客戶很快買單,事情順利進行;最後一種就是執行者,很會做事,上頭交代的任務都能精準、有的執行到位,是主管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要一個人十八般武藝都會,很難,所以組織才需要團隊互補。這三種人各司其職,又能相互合作,就是組織之福,沒有誰比較偉大,誰也不要看不起誰。我們就沒聽過劉備要諸葛亮上場殺敵,他也不會讓關羽和張飛去想策略或陣法。 倘若真遇到不好的老闆,看清他哪裡不好,好好警惕自己當主管時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不要看不起他。 看不起主管,你就把心關起來了,學不到任何東西。如果真的不認同他,與其度日如年,不如選擇離去,唯一不要做的事就是抱怨。同樣的,倘若遇到優秀的主管,趕快趁機好好近身學習,這可是千載難逢。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遠、更高,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機會。 職涯中,我曾經碰過壞主管,也遇過好主管,我就是用這種態度去看事情。尤其是碰到好主管的時候,我總是默默觀察,看他如何說話,如何做事。曾經有位主管很會抓重點,每次客戶提出很多的問題,他總能提綱挈領,直指核心。我好崇拜,偷偷問他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他說要聆聽,找關鍵字,用邏輯串起來。我不是很懂,就近身觀察他,解構他的談話,從此也變得比較邏輯思考了。當然我也碰過壞主管,總將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我就警惕自己以後當主管絕不像他一樣。這種學習最快又最有感。 一生中總會碰到不同的主管,他們都是我們的貴人。好的主管讓我們眼界大開,壞主管讓我們在挫折中成長,這些都是職涯中最物超所值的禮物。今天我之所以為我,這些好主管、壞主管們都有一定的貢獻。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58#sthash.gZGnzy3B.dXm6cPWV.dpuf

沒教孩子情緒管理 只說「別哭、別生氣」恐促日後大爆發?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40

沒教孩子情緒管理 只說「別哭、別生氣」恐促日後大爆發? 文�張詩華 諮詢�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孩子在您的眼中經常「鬧脾氣」嗎?想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卻只和孩子說「不要哭!不要生氣!別難過!」,但您知道這樣可能只會教孩子「壓抑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也需要適時、適度紓解,從小開始練習辨認自己的情緒,也才能學習如何管理情緒。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給父母師長參考唷! 圖片來源�pixabay 1.孩子不懂:什麼叫做「亂發脾氣」 很多時候,當我們指著孩子的鼻子大罵「你又在亂發脾氣!」時,年紀小的孩子可能不理解什麼叫做「亂發脾氣」,不理解原來在社會中的相處界線,哪些行為可以被接受、哪些不行。而年紀大的孩子,則會因為感到情緒沒有被理解、接納,更變本加厲的氣憤或者難過。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不妨以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具體指出哪些行為是大人無法接受的:「爸爸不喜歡你躺在地上哭。」年紀大的孩子,更可以具體規範憤怒時的界線:「生氣可以回房間,關門,但不許甩門。」 2.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不等於認同孩子的行為 在大人的世界中,常見太太跟先生訴苦,只是希望獲得對方的安慰,可是許多先生下意識會先提供建議,反而惹得太太更不愉快。 面對小孩也是如此,許多時候身為成人的我們,因為認為自己比孩子有經驗、有智慧,所以面對一位因為排不到溜滑梯而憤怒的孩子、因為冰淇淋掉到地上而難過的孩子,我們總是先給建議:「你再排一下就好啦!」「下次冰要拿好!」,卻忘了回應孩子情緒的需求,這時孩子最需要的不是頭頭是道的建議,而是父母一句「我知道你難過」、「我知道妳很生氣」。 「這樣,難道不會把孩子寵壞嗎?畢竟孩子有時因為情緒激動,而做出越矩的行為。」有這樣的困惑是很正常的,重點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接受我的情緒」,而非「父母接受我的行為」。 比方當孩子打人,當下不但要制止,更要帶著孩子去致歉,不過事後父母也需要和孩子釐清,究竟為什麼打人?因為他生氣?那麼生氣時可以怎麼做?可以這麼和孩子說:「我知道妳很生氣,但是生氣不可以打人,下次遇到這種事情,生氣時可以……。」 【延伸閱讀:讓孩子把情緒「走」完】 3.教孩子:如何發洩情緒 許多時候,孩子的行為只是反映情緒,如果一味只和孩子說:不准打人、不准尖叫、不准撕課本,無助於孩子紓解情緒,更讓孩子無從理解自己。 除了先引導孩子辨認情緒以外,可以提供孩子一些合適的替代行為來紓解情緒,比方:生氣時去打枕頭,取代打人;感到難過時,可以畫畫,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將感受寫出來;明確和孩子規範,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傷害自己、不能傷害別人。 曾有一位過動的孩子,激動時總是出手打人,老師請他生氣、想打人時去跑操場,讓他的情緒有紓發管道;久而久之,孩子打人的行為不但減少,情緒也更加平穩。 【延伸閱讀:替代式教養,讓孩子改掉壞習慣!】 4.教孩子分辨情緒:生氣、難過、快樂、高興、厭惡、委屈… 很多時候,連大人都難以瞭解自己的情緒是什麼,更何況小孩呢?因為好朋友買了鉛筆盒,也覺得很想要──這是「羨慕」;同學替我取了個我不喜歡的綽號,我覺得耳朵跟脖子都熱熱的──這是「生氣」、「討厭」……。 平時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父母可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當下的感受、身體的反應,讓孩子知道「原來爸爸緊張時會想上廁所啊!」下次當孩子肚子痛時,也許他也能因此察覺自己「因為我很緊張,所以肚子痛了。」每個情緒都有不同的身心感受,如果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麼,少了困惑,也才有能力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延伸閱讀:原來孩子哭了是因為… 了解06歲孩子的情緒發展】 當孩子有情緒反應時,也可以問問他:「我發現你握緊拳頭了,你是不是很生氣?還是很緊張?」一開始多給予孩子一些選項或描述的辭彙,孩子日後也可以學著表達,而非急著幫孩子貼標籤:「又在生氣了啦!」 最後,可以使用繪本,或者大一點的孩子則可以善用文學中的一些成語或譬喻,讓孩子理解情緒;比方「怒髮衝冠」、「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火燒眉毛」、「屁滾尿流」、「肝腸寸斷」、「啞巴吃黃蓮」,這些文字都讓情緒變得更加具體有畫面囉! 【延伸閱讀:讓孩子不愛生氣的10本書】

接受孩子原來的樣子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12

接受孩子原來的樣子 作者 作者:本田千織 2012-06 親子天下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請用「我最喜歡現在這樣的你」這句話,替孩子的寶盒裡收藏許多美好的禮物。只要人原本的面貌能被接受,就能產生無限的力量。 其實,每個人的想法、價值觀、觀察以及感受等,都不盡相同。先了解各種差異,並認同這些存在,就相當於「接受孩子原來的樣子」。 一旦孩子不被接受,就等於被指責「你是不行的」。即使不是全盤否定,那些批評聽起來還是很刺耳。而在潛意識裡將充斥著「現在的你是不行的」這些負面訊息。日積月累的,孩子的潛意識裡將塞滿了負面的訊息,進而損害對自我的認知,成為一個自我肯定度低,無法愛自己、缺乏自信的人。 相反地,只要一個人原本的樣子受到接納,就等於是聽到別人告訴自己,「這樣的你就很好了」。當孩子原來的樣子全都被父母接受,這些美好的正面訊息就會不斷填入潛意識當中。當潛意識裡塞滿許多寶物,就能培養出懂得愛自己,對自己有自信,自我肯定度高的孩子。 請用「我最喜歡現在這樣的你」這句話,替孩子的寶盒裡收藏許多美好的禮物。只要人原本的面貌能被接受,就能產生無限的力量。 「但是,這孩子的缺點實在讓我無法認同,沒辦法這樣想。」 這時,請記住這句話:「(雖然還是有缺點,不過)我最喜歡現在的你了。」怎麼樣?這樣是不是比較容易說出口呢?雖然在前面加上這一句話,不過,說總比不說好上一百倍。 每個人心裡都希望,「能獲得別人的認同」、「有人了解我的想法」。即使有點調皮、有點內向、在家像個小霸王、懦弱膽小、頑固、靜不下來,又何妨呢?這就是個性啊! 不要急著要叫孩子改變,而是先接受孩子原本的樣貌,「現在的你就很好了」。並且告訴孩子,「我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這些話語,就是培育孩子心靈的最棒禮物。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出版《建立愛與信任感的引導式對話法 - 媽媽不抓狂,寶寶好聽話》,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28個題目,檢視你的創新點子能否變成好生意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12

28個題目,檢視你的創新點子能否變成好生意 8 inShare SHAREBAR 文/劉恭甫(Jacky Liu) 這幾年很榮幸接受許多企業的邀請,進入企業內部擔任創新提案的評審,這些競賽包括有創意創新競賽、新產品提案競賽、服務創新提案競賽、設計思考提案競賽等等每次擔任評審,我都覺得每個提案都是用心與精采的戲,所以我都很認真地看著參賽隊伍,在講評與打分的真實時刻,其實每次學習最多的就是自己。 除了自己提問之外,我也會記錄其他評審所提的問題,一方面學習他們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看看其他評審觀察的角度是不是跟我一樣。很多時候,一個好的問題將可以一眼看出提案的優缺點,特別是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業界先進與企業總經理等共同當評審,我更會好好把握機會學習如何可以問出一針見血的問題! 一般來說,創新提案的簡報時間大約五至十分鐘,既然是專注在創新,就必須將三件事說清楚講明白: 一、 說清楚創意到底是什麼? 二、 說清楚我們的差異化在哪裡? 三、 說清楚客戶的需求與我們的解決方案一致嗎? 這三件事我把它叫做「創意性問題」 我的觀察是,如果這三件事都能說清楚,至少代表創意過關,評審就會開始專注在可行性上面,所以如果評審們一開始就問你要花多少人力成本資源等可行性問題,我就會打從心裡先恭喜這個團隊,說明這個創意還不錯啦! 為了讓所有未來準備參加創意創新競賽的朋友們能夠好好準備,我將兩年來我所收集常見評審會問的問題列在這裡,冷門或太專業的就不列出來了。其中有些問題很相似,但問的角度不一樣可能產生不同答案。 未來各位如果要參加創意或創新競賽,或者準備公司內的提案,都可以用這些問題自我檢視一下。 A、創意性問題: A1:這產品到底是什麼? A2:到底是賣單一產品還是解決方案? A3:你們真正的創意在哪裡? A4:你們的作法與其他家哪裡不一樣? A5:如果有相同的產品,客戶為何要選你? A6:與現有產品的差異性在哪裡? A7:客戶的痛點與你們的解決方法不一致,請你再說明? A8:你如何解決當初所設定的客戶問題? A9:可否說明這個創意使用前與使用後的差異? A10:你們簡報一開始的目的與解決方案關聯性不大?可否再說明一下? B:可行性問題: B1:組織上到底要如何完成或是配合這個專案? B2:請問這個創意要花多少成本?會帶來多少效益? B3:與現有通路如何搭配?與現有通路有競爭還是合作關係嗎? B4:請問你要多少人力或組織才能完成這個專案? B5:公司已有類似的活動,請問要如何結合? B6:想法很好,你們需要什麼資源來執行? B7:你的行銷策略似乎是想鋪天蓋地,這會花很多成本?請問如果只能選一個策略先做,你要選哪一個? B8:你們提的IDEA很多,請問最核心的是哪一個? B9:這個創意的廣告宣傳如何進行?你要如何讓大家知道?你要如何吸引你的目標客群? C:效益性問題: C1:你們最終想達成什麼目的?達到什麼效益? C2:你們如何定義成功?你們覺得達到什麼什麼叫成功? C3:如果這個專案要成功?你們想達到什麼目標?什麼是成功關鍵因素? C4:可否預估你們的第一年、第二年與第三年的業績? C5:你們覺得這個專案的風險是什麼?你們又要如何預防風險? C6:假如你沒有得獎,你還會做嗎? D:競爭性問題: C1:過去有類似產品,為何別人沒成功?你如何確定這次會成功? C2:別人做過嗎?如果沒有?為什麼? C3:為何你要鎖定這個族群?是想要進新市場分一杯羹?還是既有市場要擴大? 以上四大類共28道題目, 每件沒做過的創新、或創意,都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好點子是否能變成好生意。 本文獲作者同意轉載,文章來源:「創新講師」劉恭甫(Jacky Liu)【功夫老師】blog - See more at: http://books.cw.com.tw/blog/article/516#sthash.5tbiuvQ3.dpuf

七個成功人士的習慣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8

七個成功人士的習慣 24 六月 2014 企業管理, 職場工作 知識家編輯部 5129303018_53dd74260d_knowledger 沒有壞習慣,很難失敗;沒有好習慣,很難成功。 習慣,是由一個人行為的累積而成定型, 它決定人的性格, 進而成為決定人生的重要因素。 不管是個人的修為或是身處職場上,我們都必須積極培養好的習慣,並努力戒除不良的習慣,因為習慣決定著我們的一生的成敗。不要因為自己沒有成功就責備這個世界是不公平,這世界不乏的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 七個成功人士的習慣。 一、閱讀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藉由閱讀、思考來訓練自己的心智。培養閱讀的習慣很困難,但這卻是未來人才的競爭力。學生時代的考試是一時的,但人生的閱讀習慣與思考卻是永遠的。閱讀的習慣是決定個人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它不單是閱讀文字的訊息,更關乎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是終身適用的自學能力。(閱讀: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二、持續學習的習慣 無論身處校園或職場,國內或海外,唯有持續不斷的學習,能讓你不害怕改變和困難,找到自己的發光之道。習慣並不是隨時就可以養成的,它需要堅持和重複的行為來形成習慣。里奇曾說:「堅持一個行動,你會養成一個習慣;堅持一個習慣,你會養成一個個性;堅持一個個性,決定你一生的命運。」。 三、努力不懈的習慣 上天很公平,你不能控制你的基因,卻可透過努力,養成使你成功的好習慣。目標既定,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不灰心喪氣,不要輕易改變自己決定的目標,而要努力不懈地去學習和奮鬥,如此才會有所成就,終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閱讀: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四、不輕言放棄的習慣 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點點:成功的人可以無數次修改方法,但絕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成功的人總改目標,就是不改方法。 有時候堅持並不是壞事,重點在於拿捏。一路走來的堅持與開放的心態,能夠兼顧兩者,才是讓人生發光發熱的秘訣。勇敢面對困境,不失去明天的希望,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用信念改變命運,把每一刻當成最後一分鐘,把埋怨的力氣化為動力,堅持你的信念鬥志,直到最後一刻。 五、保持誠信的習慣 成功人士永遠都知道保有誠信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今日的商場上,一旦你失信了,便會失去顧客、消費者的信賴、品牌聲譽等等。 人的誠信永遠只有一次,一旦你失信了第一次,便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你。你必須對『誠信』這兩個字小心呵護。人因誠信而存在,人因誠信而俯仰無愧。 六、積極主動的習慣 無論是任何人,如果想成功,就一定得養成『積極行動』的習慣。人生偉業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積極的態度讓人能夠積極進取,創造成功。 人與人之間的積極程度一開始只有小小的差異,但卻往往造成日後更大的差異。要成功就要有積極的心態,心存希望、勇往直前、堅持、積極行動、保有毅力,如此,成功早晚屬於你。 七、不斷成長、調整自我的習慣 優秀,是自我管理出來的,一個人的成功來自他的習慣與觀念!成功人士懂得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自我,並且不害怕改變,因為他們知道唯有勇敢面對改變,才能適應今日競爭激烈的商場環境。 人生就像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的心理戰。個性創造了命運,習慣養成了個性,行動則造就習慣。習慣就是這樣一種力量,它決定著人生的成敗。好的習慣能幫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為順遂,而不良的習慣卻是我們失敗的主因。 當一個小小的心念造成了行為時,便能慢慢養成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則決定你一生的成敗。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果你能改變習慣,就有可能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侯文詠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8

侯文詠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精華簡文侯文詠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瀏覽數 184384 分享 留言 侯文詠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作者:張瀞文 採訪整理 2015-02-26 親子天下雜誌 調整字體尺寸 每一次演講總有人問:「你怎麼知道自己選擇是對的?」「你後悔過嗎?」從醫生到作家,從來不是二擇一這樣單純的選擇題,但我非常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癌末病人身上,看見人生真正重要的價值。 我常去中學演講,每次演講完,學生都會有許多的問題,我總是答不完。 有一次,我到高中演講,看著禮堂內兩千多張稚嫩的臉龐及高舉的手,突然浮現了一個想法,我宣布了一隻手機號碼,跟學生說:「如果你舉手沒有被點到,歡迎你把問題用簡訊傳到這個號碼來。」 不到一分鐘,手機已經嗶嗶嗶響了起來,我一邊回答提問,一邊瞄手機螢幕,數以百計的簡訊,在幾分鐘內湧了進來。這些看不到盡頭的問題,是坐在我眼前陽光、活潑的學生,剝開一層一層心思後,對人生的困惑與挫折。 這兩年,常常有爸媽會在我的臉書上說他孩子遇到的困難,他們都會說:「我孩子從小看你的書,同樣的話你跟他講,一定會有用。」有幾個孩子的狀況看起來滿迫切,我就會約他們聊一聊。 這些提問和困難多半與「人生的選擇」有關,我想起一個橫跨二十八年、關於生命選擇的故事。 有一次,我收到一個母親的信,她的孩子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優秀,看了我的幾部長篇小說後,不但成績一落千丈,情緒也愈來愈不穩定,他希望我跟孩子談談。 碰面那天,母親一見到我立刻遞上熱騰騰的咖啡,對我深深鞠躬。她把孩子交給我要離開前,我感受到她內心「我拿小孩不知道該怎麼辦好」的無助,突然她伸出手來,握著我的手:「小孩就拜託你了。」那隻拿過咖啡的手,是溫熱的,有種很特別的溫度。 那個孩子看了《危險心靈》後,對教育有很多意見,很挫折,他崇拜小說中用自殺結束生命,表達對教育抗議的沈韋,他想用沈韋的方式表達青春期的不滿。 我跟孩子說:「如果你還不能改變這個社會,不能幫學校做什麼事,那請你先幫你自己做一點事。你要好好長大,用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好好長大,讓自己變成一個幸福、有能量的人,有一天,才能用同樣的方式,扭轉世界的自私、墮落與黑暗,才能夠對你自己、對你的社會、對你的國家有真正的貢獻。」 那個孩子後來還不錯,穩定下來,也考了個不錯的大學,寫信謝謝我,我收到信很開心。 孩子離開了,長大了,但母親手上的溫度一直留著,這雙溫暖緊握的手,讓我想起二十八年前冬天,那隻冰冷鬆開的手。 那一年,我在醫院擔任實習醫生,某天在醫院急診室值班時,有個心肌梗塞的病人被送進來,我和家屬及醫院義工在甬道間推著病床走著,躺在床上的病人握著我的手說:「大夫我不要死、求求你一定要救我,大夫我不要死。」 我隱約感覺他存活機率不高,但卻安慰他:「你不會死,我們會救你,你不會死。」 送到加護病房沒多久,他過世了,他緊抓著我的手,漸漸變冰冷,然後就鬆開了。 這件事的震撼不全然是面對死亡。而是有人對我充滿信任、提出請求時,我無能為力。 4、5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一個真理 一直到那孩子母親的那隻手,從冷到熱之間,我好像覺得,當作家這件事是值得的,儘管不是所有問題都有答案,不是所有承諾都能夠實現,但是在「作家」這個角色上,我更有機會去關心、去努力、去改變世界。 我的人生當了十幾年醫生,一直到三十七歲才勇敢聽從內心的召喚,棄醫從文。 每一次演講總有人問:「你怎麼知道自己選擇是對的?」「你後悔過嗎?」從醫生到作家,從來不是二擇一這樣單純的選擇題,但我非常幸運,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癌末病人身上,看見人生真正重要的價值。 我當主治醫生時大約三十歲,被派去做癌末病人的疼痛照顧。連續五年的時間,病人一個個過世,他們過世前,我跟他們聊天,我發現,我們每天最忙著追求的,包括財富、名氣、地位等,到了人生最後階段,沒有人在乎,我送走四、五百個病人,沒有人跟我說他要更多錢、更多的地位、更高的官階。 他們在乎的是關係,跟父母、跟孩子、跟配偶、跟親人的關係;或是他們在意關係不圓滿,他覺得對不起別人、想跟某人道歉。他們也在乎,人生走一遭留下什麼?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麼?所有生命走到末期的人都關心這些事情。 當四、五百個瀕死的人都跟你講一樣的話,你就會理解,這是真理。我開始想,假如我真的死了,這樣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讀書、考執照,為了所謂的前途和錢途,累積付出我所有的時間……這樣一個看似漂亮的人生,我真的沒有遺憾嗎? 等到我三十七歲,面臨抉擇,這些病人給我很堅定的價值:總有一天我也會走到人生盡頭,回顧這一生時,我怎麼去看待我的人生? 這個力量幫助我,在我做選擇的時候應該要聽從內心的召喚,於是我辭掉醫生當作家。 選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年過半百,我益發覺得,困難是禮物,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選擇,才決定了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就是說,平常在喝咖啡、在聊天、舒服的躺在床上時,都不會決定你是怎樣的人,當好不容易你的人生混了這麼久了,終於達到一個關鍵時刻,壓力很大、非常兩難,那個時候,你做了什麼決定就會證明你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會壯烈成仁、為國犧牲,或者變成漢奸,就在這一刻的抉擇。 所以現在我面對困難抉擇都非常珍惜,因為正在決定我是個怎樣的人。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134#sthash.t3tk5WFx.dpuf

期待孩子有好EQ,就從父母自身做起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8

期待孩子有好EQ,就從父母自身做起 作者 作者:親職教育專家 楊俐容 2015-04 Web only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每個「生氣」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能滿足的願望…… 圖片來源:賴馬《生氣王子》 《生氣王子》專文導讀 每個「生氣」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能滿足的願望,或者被阻撓而無法達成的目標;換句話說,「生氣」本身有其存在的功能和意義,它代表著想要滿足需求的動力,以及渴望改變現狀的勇氣。賴馬新作《生氣王子》所描繪的小象艾迪,就是這麼一個自我超強、個性鮮明的角色。 不過,即使生氣有理,孩子也必須學習以建設性的方式來表達,讓問題朝向解決之道邁進。特別是在親子關係裡,因為年齡、角色不同而產生需求衝突,是常有的事情;這時候,為人父母者就必須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扮演帶領者的角色,引導孩子學習如何協調雙方各自的需求,以達到雙贏共好的結果。 賴馬以豐富的情節、生動的畫面點出,由父母制定規範並要求孩子完全遵行的「威權式」教養,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強烈反抗,如果父母因此更加嚴厲壓制,孩子也就會反抗得更厲害,以至於落入情緒用事、爭論不休的惡性循環中。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書中看出艾迪的火爆脾氣其來有自。「以身作則」是家庭情緒教養亙古不變的原則,「模仿」對於情緒處理和人際溝通等行為習慣的影響尤其深遠。期待孩子有好EQ,父母一定要從自身做起。 再美好的關係、再親密的家人,也會有需求衝突、想法不一致的時候。然而,因為愛,使得我們有意願去想方設法、化解衝突;因為愛,讓我們有動力去調整自己、尊重差異。陪伴孩子閱讀《生氣王子》,你將能和孩子一起體會「衝突是自然且正常的現象」,也可以善用書裡的內容,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以建設性的衝突消除溝通障礙、重返親密關係」喔!

4原則,第一次開會就上手

2015年08月21日
公開
7

4原則,第一次開會就上手 洪懿妍 Cheers雜誌116期 2011-08 自5月起,《Cheers》雜誌全新推出「新手主管專修班」系列,針對新手主管管理上最頭痛的難題,提供最實用、最具體的解方。 當部屬的多半不喜歡開會,殊不知,對主管來說,開會壓力也很大!尤其是年輕、或剛上任的新手主管,會議不只是下指令的場合,同時也是直接面對下屬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每個人都睜大眼睛在看:這個位子,你可以坐多久? 知名的激勵專家,《言語無價》(Talk Ain’t Cheap? It’s Priceless)的作者艾蓮.麥達(Eileen Mc Dargh)就指出,在限定時間內,召集數目適當、職務適當的成員,進行一場緊湊、聚焦、成功的會議,有助於將新手主管快速拉高到領導人的層次。 不過,這種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事前好好準備。既然會議室是建立主管威信的重要地點,最好從召集會議那一刻起,就開始沙盤推演,做好計劃。這樣才能發揮領導力,帶領下屬「愈開愈會」,而不是「愈開愈不會」! 如何主持一場成功的會議?首要之務是掌握4大基本原則。 原則1:開會目的先想清楚 召集會議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你希望這場會議結束之後,獲得什麼樣的結果。 ●你想要解決某個問題? ●你想要得到有用的構想? ●你想要了解計劃的進度? ●你想要傳遞或接收某些資訊? 原則2:會議流程再三確認 開會最忌議題東拉西扯,夾纏不清。在開會之前,把所有的問題組織排序是極為重要的一件事。一份妥善研擬的議程可以讓所有與會者掌握會議的梗概,提升會議效率。 一份好的議程內容必須包括: ●會議的時間及地點。 ●會議主題。如「X專案進度會議」、「預算會議」、「腦力激盪會議」等。 ●討論的子題。 ●所有出席人員名單。 ●每個子題的報告人姓名。 ●每位報告人所分配到的時間。 為了讓與會者進入狀況並做好準備,你最好在會議前兩天就將議程送出,同時也要求報告者先將需要其他人閱讀的資料寄出。 原則3:發言時間分秒必較 時間是不可逆,無法取代的珍貴資源,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時間被浪費。要知道,某人在一個8人的會議上遲到15分鐘,就等於耗掉了組織兩小時的時間。 因此,會議時間一到,就馬上進入議程,儘速建立明快的領導人形象。接下來,以議程作為你掌控時間的最高指導原則,嚴格要求與會者遵守規定的發言時間。 務必事先確認所有重要議題都已納入議程,不要在議程最後列個「臨時動議」欄位,它往往就是浪費時間的幫兇。 如果你意識到大家在某個議題上逗留太久,想辦法加快步調,快速做出決定。或者,要求相關成員另外再召開一個小會議,進行討論。 此外,可以在會議以外的時間做的事,就不要拿到會議上來做。例如,可事先閱讀的資料、可透過電子郵件或佈告欄公布的訊息等。 如果你想確定團隊成員都了解你的意思,並且需要雙向溝通,那麼只要針對先前發出的訊息,透過email問答確認就行了。 還有,在會議上最好不要為了一些小事追根究柢,可以留到會後再說。 原則4:讓所有人感到滿意 記住,當你主持一場會議時,既要處理事,也要處理人。因此,除了達成會議目標外,也要讓與會者感到滿意。 針對你的會議主題,也許有人希望再增加某個討論議題;也許你分配給某個議題的時間太多或太少。你要允許與會者在開會之前,對議程提出意見,並且在會議中鼓勵開放性的溝通。 還有,開會是個民主的過程,絕不要拿頭銜來壓人。最後,會議結束時,花個幾分鐘的時間,對照你的會議目標,來評估會議的成效,以作為下次開會的改進依據。 開會前6點提醒 1.必要時才開會。 2.要求與會者關掉手機或調成靜音。 3.檢視行之有年的例行性會議,如果已經淪為形式,取消它。 4.避免在晚上及週末開會,如果非得這麼做,至少要保留到緊急時才用。 5.不要在開會時進行社交,別把會議室當成交誼廳。 6.別忘了說︰謝謝。

台東-雲林-新竹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8

今日行程: 7:00 田媽媽早餐 -東遊季的早餐份量很多,好吃。 -因為右安三點多就起床,沒睡飽狀況不👌,早餐都沒吃,他早上要和阿公在房間休息,不去玩spa 8:00 第二次泡spa -再去櫃檯領第二張泡湯卷,服務人員說他們都是半夜十二點清理,所以八點時最乾淨。 9:10 回房間沖洗和泡溫泉 10:40 退房 10:50 離開知本後,在南下台九線的工寮,買現吃釋迦,3顆100元,買12顆400元,加送6顆。最大的30兩重,也是非常好吃,但是太熟,所以不能買太多,老闆娘人很好,還給我們很多塑膠袋裝,也特別挑比較硬的可以放久一點的釋迦給我們,阿嬤說以後買水果都要跟農民買,不要跟路邊攤販買,因為太貴又不老實。 11:40 到達東太平洋鮮魚湯,因為颱風快來了,風浪超大。 -今天點菜:炒山蘇、炒海瓜子、生魚片、鮮魚湯、吻仔魚炒蛋、海香菇、乾煎魚。外加兩碗白飯和麥茶。今天的分量就比較剛好,不像昨天吃不完。一共花了1690元(含兩碗白飯和麥茶)。 14:00 阿倫潮州冷熱冰 -因為門口有停車位,這次買四碗綜合冰坐在店裡吃,共花180元。 14:30 海鴻飯店萬巒豬腳 -這次買兩隻共880元,一支請他切,一支去除大骨後帶回家阿嬤自己切,因為這樣才可以切薄一點。 15:30 北上關廟休息站休息 16:30 到斗六家 21:00 到新竹家 ------------------------------ 今日花費: 釋迦400元 東太平洋鮮魚湯1690元 潮州冷熱冰180元 萬巒豬腳880元 阿公的枝仔冰350元 以上共3500元

好同事也不透露!6招「說NO」術,不怕得罪人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5

好同事也不透露!6招「說NO」術,不怕得罪人 陳雅琦 Cheers雜誌152期 2013-05 圖片來源:一百隻熊 儘管印度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曾說:「真誠說『不』比為了討好或怕事而說的『好』更好、更有力。」但現實中,「不」字要說出口,仍經常是個難題。 要婉拒自己不想或無法做到的事,有6種不傷和氣的溝通技巧。 看場合說「不」 私下拒絕往往比當眾拒絕好,旁人的存在會加深殺傷力。如果實在無法避開其他人,最好事後馬上找時機再與對方說明。 表現友好,先肯定再拒絕 態度友善,先給予肯定再拒絕,能降低對方「被否定」的感受。與其說:「我不同意你」,不如微笑著說:「你的簡報做得真精采!不過某個部份無法完全說服我。」 「貶低自己」勝於「否定他人」 比起單方面否定他人,可以表現謙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態度適度貶低自己,平衡對方的期望落空,同時記得以「對事」取代「對人」。 與其說:「我不能幫你」,不如換個方式說:「我很想幫忙你,但這件事情我實在也不擅長」,甚至推薦更適合的人選。 巧妙借用別人的話來拒絕 巧妙借用別人的話,同時主動表示歉意或同情,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的難處,例如:「實在很抱歉,我們公司政策規定不能夠……」、「我知道你很需要這個東西,只是我們主管有交代……」當對方知道不是你單方面作主,比較不會歸咎於你,也會知難而退。 短暫延遲,可暗示為難之處 毫不留情的立刻拒絕具有強大殺傷力。面對要求時,專心看著對方眼睛,短暫沉默,足以暗示你的為難。 或是把拒絕稍微延遲,告訴他:「讓我想想好嗎?」、「我再電話跟你聯絡。」可以降低他的期待,而且用電話往往比當面拒絕容易。 但切記不要拖延太久,痴痴等待卻落空會讓人更不愉快。 提出替代方案 日本話術訓練顧問箱田忠昭有一套「DESC說話術」,他在《這樣坦白說,不怕得罪人》書中,以上司聚會後邀你續攤為例,提供不破壞關係的拒絕法: Describe(講述當時情況):「現在已經超過10點了……」 Express(闡述想法):「我喜歡唱歌,也很想陪您一起去。」 Suggest(提出提代方案):「下次如果時間早一點,再給我一次機會,好嗎?」 Consequence(預告不拒絕的結果):「假如錯過最後一班電車就無法回家,明天的工作可能會出問題,造成您的困擾。」 資料來源:《學會說不:不傷和氣,又讓人服氣的溝通法則》、《這樣坦白說,不怕得罪人》、《好同事也不透露的收服主管說話術》、《別輸在不懂說話上》 延伸閱讀:這樣做,共事沒障礙 俗話說的「濫好人」、「Yes Man」,為了擔心引起衝突,從不拒絕他人請託,到頭來反而要加班做自己份內的工作,甚至影響進度。 ◎ 如果這是你,應該…… 1. 幫自己設定界線。 主動設立界線,讓別人加入你的遊戲規則。界線可包含—— •時間:例如讓別人知道你的工作流程。 •空間:例如誰能使用你桌上的物品或文件? •情緒:例如你什麼時候會特別生氣? 重點是,有所設定,就要有所維持。 2. 先掌握你的工作節奏。 日本工作效率專家小山龍介建議,把「80╱20」法則套用在工作矩陣圖上(圖表1,請詳見PDF),也就是用2成工作時間來消除所有雜事,最能充分達成效率。 3. 學習「間接拒絕」法則。 便利貼型人格缺乏勇氣直接說不,這時可轉用「間接拒絕」(圖表2,請詳見PDF),例如:「謝謝你給我這項任務。為什麼你會想到我?」、「我手邊正在做某項任務,哪些是我可以先擱置的?」間接拒絕其實會開啟新對話,反而增進雙方關係。 ◎ 如果這是同事,你可以…… 1. 視為資訊窗口。 便利貼人往往是團隊裡,最有機會和所有人接觸到的人物,從他身上可了解到不少正式和非正式資訊,可作為組織內的資訊窗口。 2. 再三和他確認工作目標。 擔心得罪人,便利貼人傾向先完成別人託付的工作,自己的任務反而排在後面。此時,更要重新和他確認工作期限和目標,讓他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3. 注意是否有團隊成員佔他便宜。 便利貼人被「佔便宜」常不吭聲。萬一看到團隊中有成員藉此推託責任,也要趁此調整成員的工作內涵。

我的同事喜歡指揮我做事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3

我的同事喜歡指揮我做事 巫錦昌 Cheers雜誌37期 2011-08 圖片來源:stocksnap.io/photo/UM62EOZSRC 工作上遇到喜歡指揮你做事的同事,該如何藉機會學習?但如果同事的指揮方式為你帶來困擾,又該怎麼溝通,才能避免衝突? 我認為工作要能愉快,除了有薪資收入、能夠學習,很重要的是跟同事相處愉快、廣結善緣,你才會喜歡這個工作環境,才能每天醒來都喜歡工作。 工作上,每個人都喜歡有自主權,發揮自己的想法與做法。碰到喜歡指揮人做事的同事,心裡總是覺得不舒服。這種人可能是你的平輩,只是比你早進公司;或是跨部門專案合作的資深同事。他們都不是你的直屬主管,卻老愛叫你按著他的方法做事,或是叫你做東做西。 你該如何應對,或有技巧的溝通,才能避免傷害同事友誼,又能讓自己工作順暢? 把指揮當作指導 首先,開放的態度,虛心接受很重要。不管你是剛進職場的菜鳥,或是已經有工作經驗剛換工作到新環境,遇到喜歡指揮你的同事,先不要排斥,要虛心聽聽他們的意見。畢竟他們比你熟悉環境,你把「指揮」的感受想成是「指導」,就化解了心裡不舒服的感覺。 另一方面,也可以詢問一下其他同事,瞭解這位喜歡指揮別人做事的同事是個怎麼樣的人,也許你會發現其實他很熱心,很樂於跟人分享,只是表達方式不佳,沒有惡意。 所以在工作上遇到這樣的同事,不要第一時間就排斥,要先接受建議,瞭解為什麼,才不會錯失學習的機會,更不要莽撞的拒絕,而失去廣結善緣的機會。 證明你已經可以勝任工作 有些同事樂於給你意見,甚至告訴你每個執行的細節,只要照著他的方法做,準沒錯。你執行出來的結果並不理想,又不能怪罪他。以後他如果再指揮你,你該如何跟他溝通呢? 當你進公司一段時間,相信你對自己的業務有一定瞭解,會摸索出自己的做事方式,也會更有想法。而你與這樣熱心的同事應該也更有交情了,這時候不妨利用用餐或閒聊時,適時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做法,說明你會怎麼執行任務,並且可以達到目標,讓他瞭解你已經能勝任這個工作了,並謙虛詢問他的意見,通常同事就會瞭解你的用意,往後他給你的意見,應該會是重點的提醒,不會再管你的執行細節。 請主管溝通解決困擾 工作上也會遇到動口不動手的人,老愛指揮別人做事,自己卻在旁邊納涼。初次遇到這種狀況,還是要先沈住氣,不要第一時間就說不,還是要瞭解為什麼,並且詢問其他同事這個人的狀況。 每個人有不同特質,有些人擅長規劃、溝通,不擅長執行,如果那個喜歡發號施令的人擁有領導溝通的能力,那就請你先當執行者,一起把事情完成。 但如果這位同事不努力,卻又在主管面前邀功,那麼在你客觀的瞭解情況,並且將事情完成後,可以私底下跟主管溝通。 跟主管溝通時,要客觀的陳述事實,說明你怎麼完成任務,而這位同事的指揮對你造成什麼困擾。避免讓主管覺得你不受教,又愛說人是非。 主管瞭解情況後,可以私底下與這位同事一對一聊聊工作狀況,聽聽雙方的說法。充分瞭解狀況後,主管可以讓這位同事明白他的做事態度需要調整,不能只說不做。或是建議他該怎麼發揮特質,但避免影響他人做事。主管在溝通過程中,也不要指名道姓說是誰的反應,避免造成兩位同事的誤會。 如果是跨部門團隊合作,出現這樣的情況,各自主管不方便溝通協調,就要請人資部門來解決問題。 如果你是那位喜歡指揮別人做事的人,我建議你給別人意見時,要注意表達的方式,不要口氣太強,造成別人的壓力,讓人家覺得你自以為是領導者。這樣人家容易排斥,也辜負你的美意。更重要的是你要累積自己的實力,這樣你不去指導別人,別人也會自動向你請益。

如何讓自己充滿魅力,成為人人心中「值得交心的朋友」?——你要先做到這11件事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3

如何讓自己充滿魅力,成為人人心中「值得交心的朋友」?——你要先做到這11件事 17 八月 2015 人際關係 知識家編輯 1CB98C9DF8 編輯/黃家佳 為什麼有些人雖然其貌不揚,但總是被一群人環繞和愛戴,成為每一個族群的知心哥哥/姐姐? 為什麼每個人總是這樣信任他,以至於把心裡所有的問題都傾訴出來? 《Emotional Intlligence 2.0》的共同作者、TalentSmart的主席Travis Bradberry說,其實他們這種「親和」、「值得信任」的特質,不是天生的。只要做到下面11件事,你也能贏取別人的信任,成為充滿魅力的人,人人都會爭著跟你做朋友! 1、不管對誰,都是滿滿的尊重 真正有品的人永遠不會當奧客,即使是在被服務時,也會對服務他的人表達尊重。花了錢不代表你是大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有品的人不會勢利眼,只對有用的大客戶噓寒問暖,回頭卻對其他人態度惡劣。不管對誰,他們都是充滿尊重的。 2、把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有句話說,如果你想要怎樣被對待,就要先怎樣待人。這句話其實有點問題,那就是可能會誤導人用「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但問題是,那是「你的方式」,不是「別人的方式」;每個人希望得到的對待,多多少少都是不一樣的。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生日的時候,喜歡收到生日禮物,越多越好嗎?還是你總是告訴朋友,不要送禮物了,人來就好?——這世界上有希望收到很多禮物的人,也有那些收到禮物反而會覺得有負擔,仿佛欠了人情債的人。所以,每個人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應該說,要怎樣對待別人,應該先了解對方希望得到什麼。這才是正確的待人之道。如果總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怎麼會不人見人愛? 3、不是只會哈拉,流於表面 其實大家長到這個歲數,應付過一些場合,也多少看過一些很愛哈拉,但也只會哈拉的人。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對方很有趣,但久了,也覺得這種人只會流於表面,無法成為真正的朋友。有魅力的人,通常不是只會哈拉,他們總是有能力把對話帶到一個更深的層次,整個level就是不一樣。其中有一個重點是,他們總是能讓人感到舒服,讓別人對他們印象深刻。——你問是怎麼做到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聊對方喜歡聊的事,而不是總是說自己。當你們真的在聊對方感興趣的事,而對方也能感覺得到你真的很感興趣,很認真地在聽他說話,那他一定會對你留下好印象。 4、真誠待人,總是把朋友放在自己之前 有魅力的人通常很無私,對待身邊的人總是用最真誠的態度,毫不虛假。他們總是忙著考慮別人,卻常常忘了照顧自己,所以他們也根本不會想到別人到底怎麼看他們這個問題。 要達成這點很難,但可以練習。從放下手機、專心傾聽開始。專注於對方所說的,而不是考慮「我接下來要說什麼話」、「要怎麼搞笑」之類的——不是考慮讓自己出彩,而是專心、真誠地對待別人。另外,你可以問一些問題,讓對方說得更多,讓你更了解你的朋友。 5、不會總是談論和吹噓自己的成就 就像上面所說的,Bradberry指出有魅力的人不會總是談論自己,更不可能誇耀自己的成就,因為——誰在乎?而且這樣真的很討人厭。一個只會談論自己的人,通常比較自私、虛榮,很想要證明自己的重要,而這些,都不是有魅力的人會在乎的。 6、知道別人所說的不一定是事實 這點很重要——別人說的不一定是事實,就算是最好的朋友,看到的也不一定會是事情的全貌。 但既然不是事實,為什麼有魅力的人還是很喜歡跟人家討論問題、聽人說話?因為聽別人說話,就能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你可以試著從你身邊的朋友分析他講的每一句話:他為什麼會這樣講?為什麼這件事和那件事會連在一起?這代表他是什麼樣的人? 很多時候,不用驚訝為什麼有些人總是能看透別人,其實這些都是能觀察出來的,你也可以。 7、不會騙人 小到連自己的行程,都能大方地讓朋友知道。他們永遠不會說謊騙人,假裝自己很忙。這個品格真的太重要了,所以大家總是會圍著誠實的人轉。另外,幾乎人人都喜歡真誠的人,而不是深不可測的人。要想別人相信你,首先要讓自己變得值得相信,沒有謊言。 8、正直,說話算話 有魅力的人不會開空頭支票,他們一定說話算數。另外,他們說的話往往也是很有愛心——他們會避免說別人的閒話、避免評斷別人,因為他們知道這樣會讓別人很受傷。有魅力的人通常很正直,而且說話有愛心。 9、會笑,而不是板著臉冷冰冰的 別再說自己天生臭臉——你可以改變! 如果想當一個充滿魅力的人,「微笑」可以說是基本配備。 畢竟,一張臭臉首先就能嚇跑很多人,根本別提什麼做朋友了。 10、不會邋裡邋遢 雖然說不會刻意追求時尚,但有魅力的人總不會讓自己穿的好像很邋遢。畢竟,讓人看得舒服,也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就好像家裡來客人之前,一定會打掃、整理一番,這是一樣的道理。 11、熱愛生活 有魅力的人也會經歷糟糕的事,也有讓他們情緒低落的時候,但他們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情況是會改變的,或許明天,或者下禮拜,事情就會開始好轉?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壞也是過一天,那何必讓自己一直悶悶不樂呢?熱愛生活,而不是整天抱怨,這也是一種魅力的表現。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充滿魅力的人,可以成為值得交心的朋友,只要你真的做到以上11點,你就能使自己魅力加倍啦!

吳明亮:假日,其實是最佳的進修時間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4

吳明亮:假日,其實是最佳的進修時間 一個人之所以不一樣 就是在下班之後 他做了些什麼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工作(上班)是讓自己可以生存下來的必要 然而 讓自己更提昇 則是要看在非工作時間 你又在做什麼? 大多數的人 下了班 就是放鬆、休閒甚至是打電動玩具 我不是說這些不好 有一句名言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那裡》 這句話是我多年前 經由「富蘭克林時間管理顧問公司」的前總經理蘇愛雲老師的口中聽見 當下的震撼至今難忘 當時她是全台訓練界的八大講師其中的一位 而且是唯一的女性 有些朋友覺得我不太像『一般的老師』 其實究其原因 是我常常做一般老師不做的事 當老師還在為研習的便當精彩而小確幸時 我早就花幾十萬在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我的能力遠大於週三進修時台上的講師時 這個進修再也沒有理由讓我參加 當你還在抱怨週三進修都是一些政令宣導和爛研習時 我已成為那位受邀的優質講師 沒有人改作業、考卷混時間 主辦單位說「這是本校第一次老師們全部都這麼投入的研習」 並且立即和我敲半年後的下一場時間 您是還停留在抱怨體制內的迂腐卻也深陷在迂腐中的人嗎? 您是還停留在覺得研習就是浪費時間卻也沒有勇氣選擇的人嗎? 或者 您是一個明白「要比別人更好就做不一樣的、更優質的事」的人! 從參加《時間管理》這個以往得花上數萬元 才得以敲門的研習開始改變自己吧! 我把多年好友請下山來(她真的住在山上) 讓大家明白為何自己老是太忙 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我的生命到底怎麼了?」 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聆聽「孩子尚願意在身邊的呢喃」 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品嚐「一杯好茶或是咖啡」 直到 忙到臨命終才停下來明白「我這一生,其實都是白過了」 到那時 只有再來一次 因為你今生有憾呀!

為何有些人事情不多,卻手忙腳亂?有人身兼數職,還可放空休息?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5

為何有些人事情不多,卻手忙腳亂?有人身兼數職,還可放空休息? 寶拉•里佐 三采文化 2015-08 圖片來源:picjumbo.com 原來,成功人士都習慣用--「清單式思考」! 清單都一樣嗎? 清單最基本的功能,是要幫助你記住要做的事情跟要買的東西,但更重要的是清單有「路徑圖」的作用,清單就像是一個跳板或是發射台,從清單出發你可以去完成很多事情。我心知肚明自己有多愛「待辦事項」清單,因為這張單子讓我的行程不會走偏,但你可以製作的清單種類繁多,遠遠不僅於此。 好的、壞的、決定不了的:利弊對照表 你人生中的任何決定,都幾乎可以說是有利有弊。 ▲買房子 ▲換工作 ▲生小孩 ▲度蜜月 這些事情都算重大決定,都需要你深思熟慮。此時應該要跳出來的,就是利弊得失表,不論你是好玩或是認真,這樣的表列出來都可以發揮功能。最能讓利弊表好好表現一下的時候,就是你猶豫不決的時候。不過我一次通常只比較兩件事情,三件以上的選擇拿來比較,可能會比不做比較,還更令人混淆。 亞特蘭大的心理學家兼心理治療師崔西.馬克斯(Tracy Marks)說:「有時候列張利弊得失表,是不得已的,但這樣列是有好處的,因為你會更能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思考過一遍,不會因為在腦子裡空想而忽視掉一些。」 他舉例說:「我們很容易認定在家工作不用出門很棒,但你可能忘了上班可以有公司幫你付健保、勞保、團保等等的東西。」 接下來,我們來細究一下利弊表可以如何用來幫助我們減輕焦慮,做出決定。 1.手寫或打字?小女子我一方面是個輕微紙筆控,一方面對app或科技也完全不排斥。我的狀況大致是看手邊的紙張質感我喜不喜歡,若喜歡,則我有可能即便面對難關,也一樣找個地方坐下來把表寫完。KnockKnockStuff.com網站上有現成的利弊表我用過幾回,還滿好玩,但你當然也可以隨便拿張紙從中間摺一半,一邊寫贊成,一邊寫反對的理由,無論哪種,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你想用打字的也完全沒有問題。 2.著手列清單。遇到需要比較事情利弊的時候,我的第一步都是把腦中的直覺統統寫下來,不論大小,也不論感覺重不重要。要不要接受一份工作,我會把這個職位的辦公室牆壁是綠色也列成利弊的「利」,只因為綠色是我最喜歡的顏色。當然,稍後你可以把它篩選掉,但是在「海選」階段你應該廣納百川。 這個步驟需要你換上一個記者的腦袋,我記得我高中上第一堂新聞課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五件事情,那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五個「W」。 一、誰?(Who) 二、什麼?(What) 三、何處?(Where) 四、何時?(When) 五、何以?(Why) 列表之初就要想著這些細節。你得盡量客觀地去檢視這些事實,不要才剛開始列清單就加入自己的主觀。反正就是先把想得到的事情都寫下來,之後再來慢慢地評估優先順序與孰重孰輕。 3.編輯清單。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以後,下一步就是要一項項「給分」。你考慮要買的房子在繁忙的大馬路邊,你會在意嗎?會的話,那就不用客氣,把這點列成「弊」就對了。不重要的事項,比方說辦公室牆壁的顏色,就把它劃掉。透過這樣的分類跟取捨,你可以編輯出一張有用的清單。說到編輯,類似的觀點可以加以整合,這樣你的清單才不會過長。 4.沉澱一夜。最終版的利弊比較表出爐後,先擱在一旁,讓你的大腦休息一下。一直盯著一樣東西看,你會沒辦法把事情想清楚。睡一覺,隔天再回來面對這張表,相信你一定能以嶄新的角度,把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看得更清晰。 5.輕重與緩急。並不是清單上有五個利,三個弊,利就贏了。帶著批判性去思考每個選項,設想不同選項會為你生活帶來的改變。需要的話可以做點功課,研究一下問題的背景,找人問問也行。別忘了你覺得天大的事情,在別人眼裡可能還好而已。實際一點,忠於自己一點。 你可以試試登入網站Proconlists.com,輸入你腦袋中所有的利弊得失,然後再分別從理性與感性出發,給予這些正反因素不同的權重。輸入完畢後,網站就會自動演算出你的正確選擇。你當然不是非得使用這個網站不可,但你可以去上面練習一下,怎麼樣細細思量一個一個正反因素。 6.把事情說開。如果還是猶豫不決,你可以找朋友、另一半或同事聊聊。三個臭皮匠勝過個諸葛亮。別人說不定可以點出你沒有看到的好處或壞處,讓你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如何做出終極版的「待辦事項」清單 人很容易因為清單太複雜而索性放棄,但我想說你可以列出終極版的「待辦事項」,這不困難,而且我可以用一張清單告訴你怎麼做。 1.寫下來再說。眼不見為淨,人只要沒看到就很容易忘記,所以事情一想到就要趕緊寫下來。先不用擔心整不整齊,反正先寫下來再做打算。 2.把清單組織好。知道有哪些事情要做以後,第二步就是組織。組織的意思就是分門別類:公務、家務、小孩、放鬆,諸如此類,基本上生活中的每一環都應該要有專屬的清單。不分好類別,你的清單就會滿到你連看都不想看。 基本上我會把不同的清單放在不同的地方,比方說公務清單就放在公司抽屜,家務清單就放在家裡書房抽屜。這樣我就不會忘記每張清單在哪裡,也不會搞錯上面寫了哪一類事情。表單各司其職,我的心思也就可以像硬碟一樣切成不同的C槽、D槽、E槽,這樣我只要一拿起表來就可以馬上著手處理事情,效率之高你試過一定會非常驚喜。 崔西,馬克斯博士說:「分門別類讓你能夠掌握全局,面對該做的事情不會見樹不見林,更不會因為被事情淹沒而心生放棄。」崔西還建議用同樣的原理把一天分成許多「時區」,把你容易沉迷進去的活動區隔開來,比方說收E-mail就很需要強制限時完成,否則很容易沒完沒了。恪遵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你集中注意力,讓你做起事來又快又好。 3.排優先順序。清單分門別類完,各就各位之後,第三步是要掃一遍所有的項目,然後按照緊急程度或重要性來排定順序。這麼做可以確保你按部就班,重要的事情會先專心做完,不會手忙腳亂。有些事情固然不那麼難完成,但畢竟重要性不高,這時候你就要忍住別先被這些小事給分散了注意力,以免影響到大局。 4.重新寫一遍。分門別類做好,也知道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後,再來就是要把表單給重寫一遍。把清單重新整理得乾乾淨淨,清爽宜人,一方面好讀,一方面是方便使用,你會比較好確認,容易劃掉條目。同一張清單我會重寫好多次。你可以去摸索自己習慣、順手的作法,我很討厭混亂,所以只要清單一亂,條目東一個西一個,我就會索性另起爐灶,重新來過。 5.每天重來一遍。為了讓事情完成,清單不用怕多,需要列就列。我每天都至少會先列一張清單,然後邊做邊把事情寫上去,今天沒完成,沒劃掉的事情,我會再加到隔天的清單裡,以此類推。 本文出處:《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三采文化

3本筆記本,從負債15萬到千萬財富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7

3本筆記本,從負債15萬到千萬財富 陳雅琦 Cheers雜誌171期 2014-12 圖片來源:王創緯、廖祐瑲 「明明有存錢,卻存不到錢」是不少人的共同心聲;找出自己的理財盲點、根除惡習,往往最難。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聽聽里歐娜的故事。 今年36歲的里歐娜,一度身為「窮忙族」──認真工作、把錢放進定存儲蓄,卻無意間過了數百個欠債的日子。於是,她重新檢視生活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過去7年,不但扭轉負債人生,更累積千萬資產,最重要的是,「不再覺得理財很痛苦!」她笑說。 存錢卻負債?答案在衣櫃、鞋櫃 大學畢業後,進入資訊業從事平面設計,即使起薪只有25K,里歐娜仍有意識的將帳戶分為薪資和定存兩個帳戶,而且以儲蓄型保險強迫自己存錢。然而婚後某天,先生拿出負債共計15萬元的信用卡帳單,「我才發現自己看似有存錢的生活,已經失控了!」她回憶。 正當她百思不解「錢跑去哪了」?另一半給她當頭棒喝:「妳的衣櫃裡,有100件牛仔褲耶!」里歐娜一一檢視,才發現自己不只有100件牛仔褲,還有成堆的衣服,鞋子更是多到數不清。 這些衣服不但彼此很類似,有些甚至沒穿過幾次,或根本忘記有買過。「想變得更漂亮」的心態,讓她掉進花錢的無底洞裡。即使不逛百貨公司、不買名牌,但以為「一點小錢沒什麼」的花費,卻長期累積出財務上的大漏洞。 面對里歐娜消費沒有節制的事實,先生只笑笑地說:「妳買到快樂就好。」反倒是里歐娜捫心自問後承認:「過度消費、沒有紀律的生活,一點也不快樂。」 於是,她決定改變。里歐娜先將手邊的信用卡剪掉一半,其餘鎖進櫃子。接著,她運用銀行信貸先清償卡債,再逐月償還信貸,藉此控制利率。她不再收看電視購物台,除非必要,盡量少逛街,遇到以往容易失手的購物路線,就強迫自己繞路而行,重新拿回理財的主控權。 不知道存錢的目的,自然花錢如流水 先掌控購物欲,接下來,里歐娜重新思考人生目標。「以前的我生活毫無目標,不知道存了錢可以拿來幹嘛,自然就把錢花掉了,」她點出問題癥結。所以,「我給自己3本筆記本:願景本、記帳本、理財本,用來重整生活。」 首先,她在「願景本」寫下對未來的期待,像是哪一年要買進什麼樣的房子,50歲要存到一定數目的存款、不用工作也能夠享受財富自由,或是某年要捐一筆數目給慈善機構,「而且相信自己一定做得到,」她笑說。同時,她釐清用錢的原則,例如找到省錢的樂趣,但是絕不吝於請家人和朋友吃飯、不吝於幫助別人。 有了目標後,里歐娜用「理性」來實踐記帳和理財,達成願景本中的「感性」目標。她將花費類別簡化成符號或圖像,每天在「記帳本」中,只用一行來記錄家庭花費,輕鬆又一目瞭然,自然不會放棄。 至於投資,因為了解自己衝動購物的個性,不適合「容易被感覺牽著走」的股票,她選擇以房地產作為投資工具,鑽研書籍、請教專家,看了200多間房子才下手。 每一筆房貸支出、租金收入或修繕費用,她都清楚記錄在「理財本」裡。過去7年來,她最初投入房市的80萬元,已經滾出千萬,為自己奠定理財基礎和自信心。 現在的里歐娜,不崇拜物質生活,自己剪頭髮,家裡的電燈不用燈罩以節省用電量。此外,她在衣櫃貼上標籤,所有衣服都照顏色和款式分類,再也不重覆買相似的款式。更重要的是,靠著飲食和運動養生,里歐娜不再需要靠消費來滿足愛美的心情,每半年治裝費頂多1萬元。 「找到用錢的紀律和價值觀,就不會因失控而窮忙。」她笑說,當初貼在理財本上的ATM信貸帳單,因為碳粉隨時間褪色而變成白紙,「好像象徵自己有了全新人生!」 里歐娜擺脫窮忙的用錢技巧 里歐娜曾經有相當嚴重的窮忙症頭:看到喜歡的衣服,總是告訴自己「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到了」,成為存不了錢的關鍵。而後她扭轉心態,花了2年重新培養生活習慣: $清楚知道皮夾裡放了多少錢:非雙層皮夾不用,一層放佰元鈔,一層放伍佰元和仟元鈔。最後再將一張仟元鈔票對摺、放進皮夾深處的夾層。只要動到大鈔,一定有感覺。 $買東西之前先想清楚C / P值:衣服分類成日常、上班和宴會等場合,在衣櫃裡分門別類,只有重要場合才拿出高價位的衣服出來穿,絕不讓它們在平時耗損。每件衣服都要價值極大化,而且可清楚說出自己今年買了哪些衣服。 $知道錢用在哪裡會讓自己最快樂:接汙水沖馬桶來省水無損快樂,花錢請親密的家人朋友吃飯,反而更快樂。省錢不能讓自己覺得痛苦。

三行日記:每天寫日記 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2015年08月20日
公開
3

每天寫日記 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撰文 / 健康醫點靈 關聯關鍵字: 保健, 健康, 日記, 反省 2015/01/24 用不清楚的心情去做任何事,只會越來越迷惘 用不清楚的心情去做任何事,只會越來越迷惘1 腦海裡想到「今天做了什麼」、「明天要做什麼」,就可以刺激自律神經的調整功能,來進行均衡度的調整。 想著「過去」、「未來」是控制自律神經的重要方式 「3行日記」規矩就是1行×3主題: 「今天最失敗的事」(或是「身體不舒服的地方」「討厭的事情」)、 「今天最感動的事」(或是「開心的事情」)、 「明天的目標」(或是「現在最關心的事情」) 就算有很多事情想寫,也只能絞盡腦汁之後寫下三條對自己來說是「最該寫下的內容」。 那麼,為什麼是這三個主題? 其實自律神經和「過去」、「未來」有著密切的關連,因為自律神經是一個自動調整各項功能,讓人類進行生命活動的系統。這是一個在每天的生活中「控制身心功能要提高多久才可以,下降多少才不會造成問題」的系統。 在這種「每日生活中的調整」當中,自律神經要判斷升降的條件之一,就是靠「過去」與「未來」的意象。自律神經用倒推的方式就可以憑著意象來運作。簡單來說,腦海裡想到「今天做了什麼」、「明天要做什麼」,就可以刺激自律神經的調整功能,來進行均衡度的調整。 用「7行重點」培養觀測整體及細部的能力 在寫「3行日記」時,經常會遇到想寫的事情太多,而一直無法決定「該寫哪一條」。選出一天所有事情當中「最重要的點」來寫,是一個很困難的選擇。 只要決定要寫的內容後,接下來只要慢慢的、仔細的寫成文字就好了。也就是說,決定要寫的內容是「思慮時刻」,而寫成日記是「關鍵時刻」。 在養成習慣之前,一定會在這方面吃些苦頭,但是不要在這裡妥協,希望你能稍微花一些時間思考。 也許有人會覺得何必傷這種腦筋,全部寫下來不就得了,但其實不是這樣子。 腦海裡想到「今天做了什麼」、「明天要做什麼」,就可以刺激自律神經的調整功能,來進行均衡度的調整。 因為思考的過程,是在「訓練掌握事物核心」。而這個「掌握事物核心」的能力,可以有效引出自律神經的能力。 分享一個我在英國留學時學到的「7行重點」。7行重點是英國醫生的病歷寫法。他們總是條列式寫出一位患者的7個重要事項,然後加上編號。我去那家醫院工作時,沒多久就被建議說「你也試試看,一定要整理成短短的7行。」 當我實際做了以後發現相當困難,因為要整理出7個要點,就必須確實掌握患者的病狀重點。但是記錄一陣子之後,我體會到7行重點真的是一種很合理的寫法,在診斷上7個項目剛剛好,寫出完整的7項就可以掌握該患者的整體情況。而且還好是彙整為7個短短的要點,自然而然可以掌握患者的核心病狀。 也就是說,7行重點既可以看到整體又可以看到核心。醫生的工作原本就不能「見樹不見林」,也不能「見林不見樹」,「整體」與「細部」兩方面都必須看清。一個醫生的好壞,就看這個醫生能否把這兩方面看得清清楚楚。他們告訴了我這個好方法,從此以後我在寫病歷時就養成寫7行重點的習慣。 我想告訴各位的是,寫「3行日記」能達到的效果就像寫7行重點一樣。 簡單來說,就是如何自一整天這個「整體」當中,擷取出最重要的事情。把一天當中的事情整理成「1行×3主題」就可以看到當天的整體,也可以看出什麼事情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習慣了之後,從日復一日的生活當中也可以逐漸看出「這些事情對自己的意義」。 換句話說,這麼做可以在巨大的時間洪流中看到自己的定位,掌握到一個「要點」—「自己這個人的『核心部分』所在」。 用不清不楚的心情去做任何事,任何時刻都會迷惘。 一步步「練習掌握事物的核心」,就可以有效掌握到自己真正的心情 出乎意料,竟然有很多人沒辦法掌握自己「真正的心情」—「總覺得有點在意」、「總覺得有點壓力」、「總覺得有種討厭的預感」、「總覺得有點期待」等等,每個人心中總有許多「不清不楚的心情」。 但是很多人以這樣「不清不楚」的心情渡過每一天。也就是說他們連這些是不是自己的真心話都不知道,維持「模模糊糊不清不楚的狀態」,所以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心情」。 這一類的人當他們突然面臨到要決定「怎麼辦?」「要往哪裡走?」時,總會覺得迷惘,無法率直的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不曾好好正視自己不清不楚的情緒,所以沒辦法好好整理自己的心情,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 但是寫「3行日記」之後,因為每天都要正視「心中模糊不清的心情」,所以就不會有這種迷惘。 順帶一提,這是「長篇大論的日記」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長篇日記不但做不到,還常會因為寫得長而加深迷惘。 也許是因為沒有每天反覆練習「從眾多事件當中應該決定選什麼?」或是「在這些模糊不清的情緒中,哪一個是自己真正的心情?」的「選擇動作」,就達不到「沒有迷惘」、「沒有變調的自我」的效果。也就是說,如果不嚴格做一些分類動作,決定「對自己而言需要什麼,不要什麼」,以削除掉不必要的東西的話,就很難達到自己心中「核心的部分」。 不斷練習「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最應該寫的內容』,並從眾多內容中挑出3項。 」總有一天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的核心。正因為如此,花時間去想想「這一天該寫進日記裡的內容」才會有重大的意義。 讓自律神經的「自動操作模式」朝著自己的目標運轉 那麼,為什麼不斷練習「從眾多事物中掌握核心」的技術,可以讓自律神經的力量更有效的發揮? 那是因為,這麼做可以看出自己這個「人」的核心部分,讓自己確實記住方向。 每天寫「3行日記」可以讓自己注意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可以在「想做這個」、「想做那個」當中,找出「自己平日活動中的核心部分」。 習慣寫「3行日記」之後,漸漸的就可以寫出「核心的一句話」 寫在日記裡的「自我核心部分」,可以如實指出自己該前進的方向,以及自己該如何做的方向。確實牢記核心部分之後,自律神經也會牢牢記住該前往的方向,這麼一來自律神經就會自動調往「想去的方向」。 換句話說,當「3行日記」想這麼做時,就會啟動「自動操作模式」的功能,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當這個模式發揮功能時,無論是健康、夢想、目標,都會有一股力量(而且越來越大)推著自己朝目標前進,所以也大大提高實現目標的可能性。 另外,這個自動操作模式可以確實掌握自己這個「人」的核心部分。能夠掌握想走的方向、掌握該抵達的終點。只要自己明確掌握了核心,知道「自己只能繼續突破這條路」,自律神經的自動操作功能就會配合自己,朝向自己描繪的終點努力邁進。 你應該也瞭解到:「從日常眾多事情中,選出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了吧。 〈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小林弘幸(KOBAYASHIHIROYUKI) 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 日本體育協會公認運動醫師(SportsDoctor)。1960年出生於埼玉縣。1987年從順天堂大學醫學部畢業。1992年從同一大學的醫學研究科畢業。曾工作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王立小兒醫院外科、三一(trinity)大學附屬醫學研究中心、愛爾蘭國立小兒醫院外科,並曾擔任順天堂大學小兒外科講師、助理教授。身為研究自律神經的第一把交椅,曾指導過職業運動選手、藝人、文化界人士們如何提升他們的表現。

雲林-台東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27

台東東遊季溫泉度假村 台東縣卑南鄉溫泉路376巷18號 08 951 6111 2人房有溫泉Spa池--3900元 4人房---3800元 已經在8/4先預付訂金2000元 櫃台說要隔天才會統一用簡訊回覆是否收到匯款 其餘當天入住結清 ---------------------------------------------- 今日行程: 7:00從斗六出發 8:40關廟休息站(南下)休息 9:40林家萬巒豬腳 450元 -林家豬腳骨頭比較多,味道不錯 11:40東太平洋鮮魚湯 -我們似乎是第一個客人,今天菜份量比上次週末來吃份量多快一倍,以後還是要平日來吃 1940元(含六碗白飯.麥茶和啤酒 -今日點菜:生魚片、炒山蘇、涼拌中捲、川燙白蝦(一斤一千)、紅燒小魚、酥炸魚卵、炒蛤仔、鮮魚湯。今天這樣的分量太多,我們飯剩兩晚沒吃完,下次飯可以少點一些。 13:16 在往台東市的路上買釋迦 -一斤60元,買31斤,分三箱裝,共1800元,送現吃一顆。老闆說要放三到四天後才會熟。 13:59 卑南豬血湯 -六碗豬血湯240元,這次沒有買小菜,因為有豬腳。 14:07 卑南包子 肉包和紅豆芋頭包各三個,共132元。 14:23 在往知本的路上買現吃釋迦 -一斤40元,買三顆共165元,送一顆。 14:40 到東遊季溫泉會館。 -三點湯屋才整理好,我們換好泳衣後先去spa區,因為阿公從泳池往上爬樓梯時腳受傷,所以大約四點十分左右我們就回房間陸續洗澡泡溫泉。 20:12 今天買的現吃超大釋迦-真的很好吃,結果我一個人就把它ko了,好有罪惡感! 今天因為很累,所以我們吃完晚餐(豬腳、豬血湯、包子和釋迦)後就在房間休息睡覺,沒有再出去7-11買零食。 ------------------------------------------------------------------ 今日花費: 東遊季住宿費7700元 油錢925元 e-tag儲值1000元 東太平洋鮮魚湯 1940元 釋迦 1800+165=1965元 豬腳 450元 石榴班早餐(我、小孩和阿公)145元 卑南包子132元 卑南豬血湯240元 以上共14047元

為什麼總是有這樣的新聞「30歲的大人還在問,我要做什麼?」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30

彭菊仙:為什麼總是有這樣的新聞「30歲的大人還在問,我要做什麼?」 作者 作者:彭菊仙 2015-05 Web only 社群功能列 加入書籤 立即分享 文章內容 生涯的探索,不是「選大學時」再來說,更不是「上了大學之後」再分流,更難是「大學畢業之後」再去面對!我們應該問的關鍵問題是,分數背後,孩子到底有沒有自己? 圖片來源:ed_davad@Pixabay,-CC0-Public-Domain *原文出處: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為什麼總是有這樣的新聞:30歲的大人還在問,我要做什麼?】 最近至國中演講,我開始把重點放在對這個階段孩子來說極為重要的部分---自我了解及生涯初探。 許多孩子在此階段成績開始大幅滑落,因此產生自我否定,甚至不少父母也隨之徬徨與懷疑。 我舉了在我身邊好幾個「敗部復活」的例子,而他們之所以能逆轉人生,卻絕非因為成績突飛猛進,而是願意開始面對「自己到底是誰?喜歡什麼?能力在哪?方向在哪?」等真正關鍵的問題。 方向對了,能量自然能夠匯聚;方向不對,能量亦是短暫、分散、無果效! 而成績好,則人生註定一帆風順?我則把自己人生上半場攤在陽光下,讓所有父母聽眾來做「個案分析」。 原來,針對「生涯探索」這個題目,我自己在每個階段都犯了嚴重的錯誤! 1. 只為成績而唸書,但從未思考為了自己的什麼夢想而爭取好成績。 2. 選擇文組或是理工組,不是因為自己找到了方向,純粹為了逃避自己害怕的科目。 3. 從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新聞系,完全依據別人的建議、排名來選擇科系。 4. 從來未曾分析自己的性格、能力、熱情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完全依據「社會外在價值」選擇職業。 5. 在職場上遇到問題,未曾真正面對、透徹分析,以致在同樣的錯誤中循環,卻誤以為自己職業倦怠。 為什麼每天都在補習、天天撥不出時間的中學孩子會大聲告訴我,他將來的目標是進入NBA當職籃隊員? →難道沒有人清楚告訴他,一個NBA職籃隊員的養成教育絕不會發生在國文數學生物理化補習班? 為什麼一位名列前茅的孩子告訴我,用功拚第一只是因為夢寐以求的I phone 6? →難道拿到I Phone 6 之後,就可以放棄追求知識?不必去思考追求知識的最終目的? 為什麼有媽媽看到我猛搖頭,說上了大學的孩子夜夜上線打電動,日日晚起頻翹課? →難道孩子選擇科系時,所選非所愛,所以進了大學毫無動力? 還有,為什麼新聞總是出現這樣的標題:都是30歲的大人了,還在問:我該要做什麼? →難道30歲的人生,還不屬於自己?還要繼續聽命於大人的擺布?30歲還是孩子嗎? 為什麼動用社會資源、消耗人生智能的博士生,最後去賣雞排? →這,實在不必再回答。 是的,生涯的探索,不是「選大學時」再來說,更不是「上了大學之後」再分流,更難是「大學畢業之後」再去面對! 人的精神、時間、能量都有限,父母在分分計較的同時,更應該計較的是:分數背後,孩子到底有沒有自己! 在威迫孩子分分必追的同時,更應該做的是:如何在陪伴、觀察中,全力引導孩子找到自我的興趣、能力,看到夢想,並真實將自己的能力對準「外在世界的真實職業」。 因為關於「生涯探索」,從天馬行空的「幻想」開始,到「產生興趣」,到「克服難關」、操練琢磨,再到發展成「特定能力」,最後構成一種具體的「職能」,絕非一蹴可幾,更非突然的受到當頭棒喝、福至心靈; 而是從兒童期開始,就得一點一滴探索、感受、醞釀、發展、調整、修正、再精進,不斷不斷經歷「苦盡甘來」才能達到!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50

讓孩子安心做自己 0 inShare SHAREBAR 【作者序】 李坤珊:為什麼你要看這本書? 它的作者,不完美;它的論點,不是教你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它想說的,是許多小小孩的挫折、得意、憂傷、快樂、氣憤、恐懼和勇敢。它想完成的,是想說動大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小小孩。因為真正持久的教養,從愛出發;真正的愛,從了解開始……。很幸運的,我身旁有了解我的人……。 我是一個充滿缺點的小孩,我的爸爸媽媽從不隱瞞:他們了解我的缺點。但從那個了解裡,他們選擇了相信,相信他們的女兒,會以她的優點,去克服缺點帶來的遺憾,他們讓我安心當我自己。 我是一個滿是缺點的學生,老師們也從成績裡不隱瞞:他們了解我只是個中等資質的學生。直到在文藻外語專校的那年,我的西班牙文老師江綺雯,在聖誕節前,送我一本鍾梅音的《海天遊蹤》,對我說:「李坤珊,你很有才氣,也很特別。有一天,你會像這本書一樣,影響著許多人。」我的老師,讓我看見「期望」的種子是如何的在一個小孩的心靈深處,悄悄著床、發芽。 我是一個有著許多缺點的妻子,我的沅沅也從不隱瞞:他了解我有許多事做得丟三落四。但從那個了解裡,他選擇了和我一起「不放棄」。不放棄地,與我一次又一次的溝通;與我從錯誤裡學習再出發。他,讓我了解「家」的力量有多大?家,它永不放棄你。 我也是一個糊裡糊塗的媽媽,我的寧寧和小福也從不隱瞞:他們了解媽媽老是忙得搞砸了事。但從那個了解裡,他們選擇了和媽媽一起學習長大。我們一起認真的去認識彼此的喜怒哀樂、長短處、去當彼此的支柱。我的孩子,讓我看見生命,因為彼此相愛,不再一樣。 不放棄的引領與盼望 花了四十七年的時間,我了解了一件事:失望,是人生的一部分。有人因為看見它,選擇了放棄對愛再有期望。也有人因為看見它,選擇了珍惜與心愛的人,在一起的此時此刻;選擇了從不圓滿中,找到天堂……! 我選擇了後者……,因為那些生命中了解我的人,滋養我成為選擇後者的媽媽、老師和妻子。因著他們的愛,我相信教養的目標:是讓孩子安心當他自己、是在孩子的心中種下「相信自己」的種子、是不放棄的引領與盼望、是讓孩子的生命因我們而不一樣。而這一切,都只有在「了解」裡才有可能實現。那了解什麼呢? 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質和特殊需要!每一個幼兒,都帶著特有的人格特質和需要,來到這世界。了解他的人格特質,你就會調整你的腳步,給他時間,好好協調自己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否則他會生活在壓力裡。了解他的特殊需要,你就會想法子,讓他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需要獲得滿足,否則他會生活在羞愧裡。你了解孩子的人格特質和特殊需要,孩子就可以安心當自己。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幼兒遇事會如何思考、如何感覺,跟他的年紀有關係,也跟他的經驗息息相關。了解他為什麼這樣想,你在向他說明事情原委時,就比較能掌握要說什麼,他才能理解,才能學習。了解他的感受是什麼,你在帶領他做選擇時,就比較能引發孩子的共鳴,讓他聽的進去你的建議,也讓他學習如何調節情緒,一輩子受用。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就會相信自己的能力,對未來充滿希望。 了解孩子的特殊長處和挑戰!沒有一個孩子,是相同的。例如,兩個同樣都有解讀社會行為問題的亞斯伯格症小孩,一個比較退縮,另一個則易怒;一個對事物的細節過目不忘,另一個則對地理區域有著無限的熱情。你了解孩子的特殊長處和挑戰,就會利用孩子的長處為出發點,不放棄任何一個截長補短的可能性,幫助孩子成就他自己。 了解孩子需要看見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每一個孩子,都帶著不同的使命來到這世界。是什麼使命呢?那是一個謎!你和我所能做的,就是帶著他、陪著他經歷每一個失望和希望。讓他在失望中學會忍耐,在希望中學會感恩。你了解孩子需要看見世界的完美和不完美,孩子的生命歷程將會因你而不同。 這本書裡的文章,輾轉寫了兩年多。每一個例子,都來自我和孩子間的互動記錄。而那些記錄,不是寫在筆記本裡,都是寫在我心上的…...。每了解一個孩子,我就無法不愛他。那天拿起相本,算了算,只差二個,十年來,我就帶了一百個幼兒。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二跟了我連續三年,他們如何長大的,都寫在我心上了,那讓我成為更好的老師。我要謝謝那些孩子! 書裡的文章,每一篇都經過《親子天下》編輯群的細心處理。在總編輯琦瑜的帶領下,錯字改了,文句順了,條理也更清楚了。在統整成書過程中,慧雲更運用她的巧思,把所有文章統整成有脈絡可尋。所以,沒有這群專業編輯的慧眼和協助,這本書要結集成書,簡直不可能。我要謝謝他們! 你和我一樣,我們都愛我們手心中的那個或那些寶貝孩子。要不要愛孩子,從來都不是個選擇,但要如何愛他,卻是個選擇題。這個選擇,不會很容易,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都是個謎。所幸,只要你了解他,如何愛他就有道路可尋。這本書,就是在這個基礎下,為你所寫。你和我,就是在這個基礎下,有了一致的願望:孩子,我要你安心做自己。

面對身邊老是給你負面影響的人,六個準則讓自己輕鬆應對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29

面對身邊老是給你負面影響的人,六個準則讓自己輕鬆應對 2 三月 2015 人際關係 知識家編輯部 你把痛苦帶著走,一次又一次挖開傷口,用負面的想法和感覺啃噬自己的靈魂。你傷害的是自己,而不是對方。 ——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關係》 身活周遭充滿著各種帶給你負面能量的人,稍有不慎,便陷入負面情緒之中而不自知,面對那些給你負面能量的人,應該更聰明的應對,每個人都該學習讓自己成為快樂的發散源,而非負面能量的發散源。 面對身邊老是給你負面影響的人,六個準則讓自己輕鬆應對。 準則1、停止抱怨,也遠離喜歡抱怨的人 6D91714AAE 《練習不抱怨:我的21天不抱怨挑戰,選擇幸福的未來》的作者克莉絲汀.勒維齊指出:「停止抱怨,就是不再讓自己的情緒,堆積成無法攀越的高山,不再放大自己的憂慮,停止用抱怨來滋養這些情緒。」《不抱怨的關係》的作者威爾.鮑溫指出:「人際關係的問題之所以產生或惡化,都是因為處在關係中的當事人愛抱怨,不是向對方抱怨,就是抱怨對方。」(導讀:練習不抱怨,挑戰不抱怨人生的六件事) 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就像是一面鏡子,同時也反應了別人與我們的關係,如果我們喜歡抱怨,身旁週遭一定也滿是喜歡抱怨的人。學會停止抱怨,然後遠離那些喜愛抱怨的人,才能過一個正向的人生。 準則2、以正向的態度看待他人 3F3N87HVBL 心理學家格諾說:『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吸引是一種可以學會的行為,只要態度、行為、意圖都很端正,向對方提出中肯的建議,付出正面的情感』。學會待人處事,學會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以更包容的心態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的作者道格拉斯.史東, 布魯斯.巴頓, 席拉.西恩指出:「如果認為別人對我們有惡意,就會影響到我們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又會影響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不知不覺中,我們臆測的惡意就成真了。」(導讀: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學會高難度對話的五個步驟) 這世界很奇妙,你對別人友善,別人多半也會對你友善;你對別人態度惡劣,別人一定也對你態度惡劣,你以什麼樣的態度面對待別人,會像一面鏡子一樣,會反應在別人如何對待你。 準則3、改變別人前,先改變自己 D28F9C1753 如果你想改變別人,對方通常會不為所動,要改變別人的方法便是先改變對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不抱怨的關係》的作者威爾.鮑溫指出:「要改變別人,你必須先改變對方在你心目中的評價,這是一切的源頭。你必須先改變內心聲音在你腦袋裡說的話;你必須負起責任,願意轉化內心的對話,因為你的自我對話就是在為你跟他人的關係定調。」 如果你希望對方可以更積極,你應該向對方說:「我覺得你是一個很積極的人。」而不是向對方說:「我覺得你應該再積極一點。」先改變對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對方就有可能因為你心目中的那個「形象」而有所轉變。 準則4、學會欣賞優點,而非缺點 568E3E34AE 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人際關係的技巧便在於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而非批評別人的缺點。面對老是給你負面影響的人,你可以試著向對方表達他的優點,讓對方的思考變得更正向,讓對方想想自己的優點。一個懂得欣賞自己優點的人,同時也會變得比較自信,而自信正是正向能量的來源之一。 準則5、從人際關係經驗中記取教訓 412E4772CE 《不抱怨的關係》的作者威爾.鮑溫指出:「人生就像一所學校,差別在於,學校是先考試,人生(以及人際關係)則是先考試再學習。人生永遠會給我們帶來許多教訓,我們會先經過考試,如果我們夠開放、也有意願,就能學到東西,不需要再接受同樣的考試。」(導讀:不抱怨的關係) 所有你在人際關係中所遭遇的問題,大部分的源頭都出在你身上,無論是因為抱怨、生氣、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還是失信於朋友,你必須從中記取教訓,只有這樣你才會更好,也才能夠在人際關係中更自在。 準則6、停止生氣,遠離負面能量 6C71A222A1 威爾.鮑溫指出:「生氣是負面的能量,不會因為把怒氣丟給別人,你就不生氣了;你反而會增加對方的不快,而他們的不快又會回過頭來跟你的痛苦攪和在一起。利用抱怨來發洩怒氣並不會減輕不快,反而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除了遠離帶給你負面能量的人之外,也應該讓自己停止生氣,生氣不會使你更好,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更重要的是,「生氣」會讓你自己成為那個散發負面能量的人。

賈伯斯之後,亞馬遜貝佐斯的10句創新名言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15

賈伯斯之後,亞馬遜貝佐斯的10句創新名言 「每個時代,都有著幾位代表性的英雄,帶大家走到一條超越想像的夢想上。在賈伯斯過世之後,創新典範瞬時真空,」天下雜誌出版財經總編輯吳韻儀說。到底,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誰會是未來的天王? 英國《經濟學人》稱亞馬遜的貝佐斯是「科技先知」。但,貝佐斯確是低調又神秘的一個企業家。他成功成為典範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天下雜誌出版《amazon.com的祕密,最被低估的科技巨擘貝佐斯的秘密》新書,整理出10句年輕人不能不知的經典創新名言,被稱為貝佐斯語錄,以期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創新。 一、相信不創新,就滅亡 貝佐斯心裡有數,知道不可能做到實體書店、真人店員同一等級的服務。因此,他創造出一種絕佳的網路體驗,讓亞馬遜的網站型態簡單、快速,直覺,書籍供應數量史上最多、價格愈低愈好,還要盡快送到顧客手上。 二、以不變的定律,作為策略的基礎 如果要讓自家規模,比最相近的競爭對手大九倍,只要做得比對方好10%便可。貝佐斯端出的策略,有「重改包裝、「開放書評」、「暢銷書排行榜」、「推薦書單」和「免費試閱內容」。尤其原本各大出版社認為,「免費試閱內容」根本無利可圖,不過最後這個善意,除了對大學生很有用,更成功找來了許多顧客上網購買。 三、想做出不一樣的事,就必須擇善固執、全神貫注,堅持到別人覺得不合理的地步 亞馬遜的訂購流程,讓顧客在建立帳號前,就能先進入訂購程序。且讓顧客知道,可以選擇只留下信用卡末幾位號碼,完整卡號可等到確定付款時,再以電話告知亞馬遜,顧客不必擔心會不小心付了錢買到不想買的書。 四、失敗是創新與創造的必要元素,如果知道會成功,就不是實驗了 亞馬遜會從錯誤中改善作法。例如,網站剛上線之初,竟然可以在訂購書量裡填上負數。且也忘了要買包裝書籍用的辦公桌,所以大家都跪在水泥地上打包書籍。 五、聰明是天賦、仁慈是選擇 天賦與生俱來,選擇就難了。如果不留心,我們都容易受到聰明的誘惑,做了不仁慈的選擇。 六、要創新,必須既固執,但又有彈性 難的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執著不放,什麼時候該開放保持彈性。 七、大家常問「為什麼」,這是個好問題。但是,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不」 八、愛挑小毛病,因為有小毛病,就會增加成本 出問題就是最高的成本。亞馬遜投資在找更小的問題、從根源解決問題,讓運作順暢,就會降低成本。 九、策略必須不斷改變。不論今天設定誰是競爭對手,都只是一時的 貝佐斯是一個技客本色(擁有高超電腦科技技術的人)、雄心勃勃、喜歡修修改改,全心全意為顧客和人們著想。 十、每天都是第一天 貝佐斯說,創造再創造,這是經營亞馬遜的理念。除此,眼光也要放遠。他認為,每天都要面對新挑戰,都會出現有待探索的新構想,也必須嘗試新方向。他從來不覺得工作平凡無聊,但也從不認為自己的公司已經無可挑剔。 (本文轉載自 《amazon.com的祕密》,天下雜

賈伯斯之後,亞馬遜貝佐斯的10句創新名言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13

賈伯斯之後,亞馬遜貝佐斯的10句創新名言 0 inShare SHAREBAR 「每個時代,都有著幾位代表性的英雄,帶大家走到一條超越想像的夢想上。在賈伯斯過世之後,創新典範瞬時真空,」天下雜誌出版財經總編輯吳韻儀說。到底,谷歌、蘋果、臉書和亞馬遜,誰會是未來的天王? 英國《經濟學人》稱亞馬遜的貝佐斯是「科技先知」。但,貝佐斯確是低調又神秘的一個企業家。他成功成為典範的關鍵,到底是什麼? 天下雜誌出版《amazon.com的祕密,最被低估的科技巨擘貝佐斯的秘密》新書,整理出10句年輕人不能不知的經典創新名言,被稱為貝佐斯語錄,以期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創新。 一、相信不創新,就滅亡 貝佐斯心裡有數,知道不可能做到實體書店、真人店員同一等級的服務。因此,他創造出一種絕佳的網路體驗,讓亞馬遜的網站型態簡單、快速,直覺,書籍供應數量史上最多、價格愈低愈好,還要盡快送到顧客手上。 二、以不變的定律,作為策略的基礎 如果要讓自家規模,比最相近的競爭對手大九倍,只要做得比對方好10%便可。貝佐斯端出的策略,有「重改包裝、「開放書評」、「暢銷書排行榜」、「推薦書單」和「免費試閱內容」。尤其原本各大出版社認為,「免費試閱內容」根本無利可圖,不過最後這個善意,除了對大學生很有用,更成功找來了許多顧客上網購買。 三、想做出不一樣的事,就必須擇善固執、全神貫注,堅持到別人覺得不合理的地步 亞馬遜的訂購流程,讓顧客在建立帳號前,就能先進入訂購程序。且讓顧客知道,可以選擇只留下信用卡末幾位號碼,完整卡號可等到確定付款時,再以電話告知亞馬遜,顧客不必擔心會不小心付了錢買到不想買的書。 四、失敗是創新與創造的必要元素,如果知道會成功,就不是實驗了 亞馬遜會從錯誤中改善作法。例如,網站剛上線之初,竟然可以在訂購書量裡填上負數。且也忘了要買包裝書籍用的辦公桌,所以大家都跪在水泥地上打包書籍。 五、聰明是天賦、仁慈是選擇 天賦與生俱來,選擇就難了。如果不留心,我們都容易受到聰明的誘惑,做了不仁慈的選擇。 六、要創新,必須既固執,但又有彈性 難的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執著不放,什麼時候該開放保持彈性。 七、大家常問「為什麼」,這是個好問題。但是,同樣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不」 八、愛挑小毛病,因為有小毛病,就會增加成本 出問題就是最高的成本。亞馬遜投資在找更小的問題、從根源解決問題,讓運作順暢,就會降低成本。 九、策略必須不斷改變。不論今天設定誰是競爭對手,都只是一

直觀的閱讀探索,談六何法與課文提問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10

閱讀策略與提問教學—直觀的閱讀探索,談六何法與課文提問 (一)上課三分鐘(視課文長短),請學生把課文讀完。並預先說明讀完之後,課本蓋上,進行問答。提問原則,難度由易到難,層次由低到高,範圍由簡單到複雜。 (二)第一階段提問,以課文重點(關鍵字)為核心,提問以What為主軸,Who、When和Where為輔。(視題材調整提問關鍵問題,有些主題甚至強調How與Why。)破題,有些文章字面的文字是表面說明,而有其隱喻與主要探討的主題(如「父親的腳步聲」在談「父愛」)。 (三)第二階段提問,著重情意感受、探究歷程發展,指出文章的關鍵轉折,提問以How為主軸。可以著重在人物個性與情緒、文章內容的情境氛圍和事件發展的經過。 (四)第三階段提問,強調後設認知、了解事件脈絡、仔細觀察作者的鋪陳與伏筆、了解作者寫作的動機與詮釋的方式,提問以Why為主軸。可以探討這個地方作者何以使用這個語言,分析文章的層次,和自己生活經驗連結並加以比較。 (五)比較閱讀,以自由發表為主。比較同主題文章的異同之處,補充問題供學生討論。 讀完蓋上課本,開始回想,此時記憶中會浮現自己閱讀完後引象最深刻的事情。如果學生在往後的問題回答不出來,會「自動」修改自己的閱讀策略,開始注意文中的關鍵字句。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這時候再讓他們打開課本尋找線索。看看誰可以最快找到答案,通常能夠歸納重點與判斷關鍵在何處的學生,會最快找到答案。 提問時,只要學生能適當回答或概念接近,一定要請他分享自己的閱讀、分析策略。 答不出來可以提示: (一)給予線索(跟…有關) (二)縮小範圍(是…的一部分) (三)提供情境(在…情況會發生) (四)透露部分(第一個字是…,最後一個字是…) 提示的目的是為了訓練思考,協助越少越好。最壞的打算就是公布參考答案,老師直接說明。有的題目初答較難,缺乏經驗的確難以回答,可以多提醒學生問題思考方向,同時改善自己的閱讀策略。

重視傳遞知識的過程,讓教學成為一項藝術!

2015年08月19日
公開
24

重視傳遞知識的過程,讓教學成為一項藝術! 即使你不是個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機會扮演傳遞、分享知識的角色,只是在學生時期大家可能都會經歷這樣的經驗:有些人對於某些科目雖然沒有特別在行,但仍然能夠清楚地向你解惑;有些人可以考滿分,卻不知道該如何教你。 身為鼓手及教育工作者的Mike Johnston認為當我們進行傳遞知識時,你的能力水準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該如何教學,讓學生更明白,他認為教學過程才是傳達知識的藝術。 The Art of Delivering Information | Mike Johnston | TEDxLaSierraUniversity Mike以上課作為例子,正當你對老師教的內容感到一臉茫然時,身旁同學通常都可以用更清楚的方式讓你了解,這時卻經常被老師喝止,也許認為受到干擾。Mike則認為我們應該將對待解釋知識的過程,視為一項天賦。 他也提供了三項方法使教學的過程能夠更加成功。 教學前,先秀出學會後的成果有多棒! 許多學生經常在無趣、乏味的練習中放棄,Mike首先會於爵士鼓上先獨自演奏了一段令學生嘖嘖稱奇的節奏,接著說:「你也想學習剛剛那段嗎?這就是從平時練習應用過來的!」不論任何領域,讓學生在接受有用但枯燥的練習前,先看看我們會獲得些什麼吧!這就是Mike Johnston所說的:「先甘後苦」(Dessert before vegetables)。 Mike Johnston所要傳達的概念是,如何在接受苦澀的練習前,擁有學習熱情。以學習爵士鼓的經驗而言,為了打好基本功,我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在打點板上,打點板不像一般鼓能夠打出各種節奏音量,只有單一音調,且音量相當小,就像彈奏鋼琴練習音階那樣,平淡卻必須,因此Mike的方法便是為了讓學習有更好的動機。 努力嘗試各種方法去解釋 在認真學習的前提下,應該試著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明白,可能很多老師都有怎麼教也教不會的經驗,或者是感覺,同樣當Mike教鼓的時候也遇過許多狀況,他試過讓學生跟著他同步打、或將音符拆開,再一步一步加上去,甚至他也思考過當他在這個年齡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並以不同角度教學。 Mike Johnston希望教學者能夠堅持下去,不要放棄任何一個認真的學習者,加上最重要的「保持熱情」,學習解釋就能是傳遞知識的一項藝術。 作為一個學習者,記住學習的當下 接著則是以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除了接收知識、內容以外,記住學習時的當下,不論是教學者的手勢、語氣或想法,融入其中,即使雙方可能還未能產生連結,但在以後可能自己也是一位教學者,遇到困難時,就可以思考當時自己理解知識時,是不是教學者的哪一部分幫助了你! 嗜好 VS. 熱情 Mike Johnston從五歲時便開始打鼓,每天花了大量時間練習,現在也成為相當知名的鼓手,也許大家會認為他很幸運,自己的興趣,能夠成為將來職業,但Mike卻說,打鼓並非他的熱情!他很熱愛打鼓,但對他來說,這仍舊只能歸類嗜好,教學才是他的熱情。 如果不打鼓,他可能會相當難過幾個星期,但最終他將走出;但是不能讓他抽離從事教學這件事。或許要區分何謂真正的熱情太過困難,但Mike Johnston也是花了好幾十年才感受到人生的熱情,用大量時間發現嗜好並不能成為熱情,真的值得嗎?Mike並不後悔,因為他仍鍾愛打鼓! Mike Johnston 在Youtube提供教學,同時在自己的教學網站也提供從初學者到進階的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