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Emily乖群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世界童話莒光日

2006年10月11日
公開
19

大姐提供了很多套當年買給梓琦、梓元看的童書,其中有一套是幼福世界童話故事。因為開數較小,小乖經常主動翻閱這一系列的書,並且要求我們唸給她聽。 不同於繪本故事多是近十年、廿年內的全新創作,這套書所選的多半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童話故事,像是白雪公主、天鵝湖、靈犬萊西、三劍客、仙履奇緣、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等。 可能是因為故事太熟悉了,國智和我居然不約而同地都在唸故事的時候,添加了許多"說教意味"的內容。 爸比版─"拇指姑娘"之法律小百科 在拇指姑娘故事裡,重覆出現兩次"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的情節,每次爸比唸到這些段落,就會自己加上幾句: 1.(情節提要)癩蛤蟆偷偷把睡著的姆指姑娘帶回家,還想把她嫁給自己的兒子─"癩蛤蟆把拇指姑娘擄走,這是侵犯了拇指姑娘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因為拇指姑娘還未成年,所以這樣的婚姻也是不合法的" 2.(情節提要)書中講到田鼠希望拇指姑娘嫁給鼴鼠,拇指姑娘一點都不喜歡鼴鼠─爸比也會說:"拇指姑娘就算喜歡鼹鼠,願意跟牠結婚,這樁婚約也是不合法的"…。 媽咪版─"愛麗絲夢遊仙境"之生活規範篇 (情節提要)當愛麗絲因為好奇心驅使,跟著會說話、會看懷錶的兔子往森林裡跑,卻迷了路。後來她實在太想家,又找不到回家的路,忍不住哭了起來…。這時候,媽咪就會問小乖"哭有沒有用?"(這句話是我們家常說的名言:哭,是沒有用的) 等到小乖回答說:"哭沒有用∼"之後,媽咪才會繼續唸故事:對!哭是沒有用,所以愛麗絲擦乾眼淚……(書裡的情節真的是這樣寫的,只是少了"哭是沒有用的"這句話!) 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我們唸這些故事時真是愛說教,應該很像爸比以前當兵時,每週四(莒光日)上午都要看到的那些宣導短片吧!不曉得小乖覺得咧?:p

好吃的高麗菜飯

2006年10月11日
公開
17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家(原生家庭)好像從來沒吃過高麗菜飯。 以前在千津家吃過,這天忽然想自己試做看看,就上網蒐尋了幾個不同版本的作法。 看完之後,歸納出一些心得:高麗菜飯可以用白米來炒拌料、也可以用來消化剩飯。至於炒些什麼拌料,除了高麗菜是一定要有的之外,其餘好像也是各有千秋。 以下是我第一次試作的步驟: 材料:主角─高麗菜和白米、蒜頭─爆香用、乾香菇先泡水、豬里肌肉、紅蘿蔔絲。 我找到的高麗菜飯食譜中,最簡單的就只有兩行話: 1.先將豬肉和香菇炒熟炒香; 2.再將高麗菜和洗好的米放入鍋中一起炒到三分熟就撈起來,置於平常煮飯的電鍋中,加入平常煮飯的水量煮熟就很好吃了。 這樣的教法也沒錯,不過食譜作者似乎忘了自己在材料裡還列了蒜、蝦米和鹽,難道這三樣是用來配飯吃的嗎? 所以我還是參考了其他家的做法,再整理成自己的步驟: 1.蒜頭拍扁後下鍋爆香,加蝦米、香菇、豬肉、紅蘿蔔絲一起下去炒;加鹽調味;(豬肉也可以用五花肉,我使用冰箱裡現成的里肌肉切成細丁) 2.炒得差不多,有香味之後,加入高麗菜和洗好已瀝乾的白米;(為了方便小乖自己餵食,高麗菜我切得很碎;兩杯白米事先洗好瀝乾備用) 3.因為不知道什麼叫做三分熟,所以我設定計時器,炒五分鐘左右起鍋,放進電子鍋裡,我洗了兩杯加鈣米,因此按平常煮飯的水量,放了兩杯半的水。(泡香菇的水也可以用,不足的我才加水) 結果如何呢? 小乖相當捧場喔!自己餵食的速度明顯比平常快,大概是高麗菜飯比白飯加菜吃起來更香吧!鹹度嘗起來有點淡,但是吃得到高麗菜的甜味,我自己習慣吃得淡,國智多年來也很遷就我的口味,所以,算是有80分啦!

搶救人質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5

不知何故,最近小乖對每天例行公事之一的"刷牙"採取相當不合作的態度,每晚要兩人四手地固定這隻扭來扭去的小妞,也讓我們頗傷腦筋(沒多久之前發明的"多爾滾"早已失效),平常號稱"吃軟怕硬"的小乖,這回倒是屢勸不聽又屢試不爽(爸媽不爽),不得已之下,爸比祭出了絕招! 昨晚又到了睡前的刷牙時刻,爸比嚴嚴地告誡小乖:"要好好地躺著刷牙,否則爸爸就要把巧虎關起來"。尚不知事情嚴重性的小乖繼續掙扎、扭動,國智再度用兩隻大手把小乖的手、腳都固定住,以烤乳豬的姿態讓我可以安全無虞地(怕被小乖踢到肚子)幫小乖刷牙。 刷牙完畢,鐵面無私的爸比站起來,把躺在一旁無辜的巧虎抓起來,放進房間裡的塑膠收納抽屜。隔著半透明的塑膠外盒,隱約可以看得到巧虎,小乖卻搆不到最上層的抽屜,因此也無法把巧虎拿出來。 頓時,小乖哭了,難過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媽媽,雖然我向來有"後母"之稱,不過當場也覺得這個懲罰有點重,於是出來打圓場,重申一次爸比的原則:"乖乖躺著刷牙,巧虎就不必被關起來",然後我又給小乖一次機會,問她會不會乖乖躺好刷牙,她帶著哭聲說"會",然後以一副"從容就義"的姿態走向大床,躺在我身邊讓我再刷一次牙。 我和國智交換了一下眼神,真的又幫小乖刷第二次牙,刷完之後,國智也配合地表示:對!只要你乖乖刷牙,巧虎就可以重獲自由! 抱著從抽屜裡被釋放(其實才關不到卅秒)的巧虎,小乖露出欣慰的表情∼唉!果真是為朋友捨己、赴湯蹈火,再所不辭啊!沒有比這更令人感動的了∼ 後記:國智今天下班後,對我說,這個懲罰以後還是少用好了,他昨晚一直想到小乖難過的神情,久久無法釋懷∼其實,我倒覺得"巧虎關禁閉"就像"體罰"一樣,只要痛一次,小乖就會學到教訓,本來就不會常常需要真的執行。 果然,今晚只稍稍提一下巧虎的"處境",小乖刷牙的配合度就相當令人稱讚了。

停、收、等、慢─培養孩子11大能力

2006年10月10日
公開
19

停、收、等、慢─培養孩子11大能力(摘自商業周刊第977期)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作者:李盈穎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11種大能力( 編按:11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尤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首先,要停下來。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 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金句怎麼教?

2006年10月08日
公開
27

有媽咪問我,是如何帶小乖背金句的∼我就稍稍分享一下這個部份囉! 首先,我用word的橫向版面,把金句貼上去,經文內容採用100級的標楷體,經文出處的字可以小一點,是29級字。純粹只是讓自己看了順眼,沒什麼道理。 以一般的A4紙列印出來之後,把金句貼在餐桌旁的牆壁上,利用一天三餐的用餐時間,帶著小乖指字唸幾遍。 可能是我手裡那隻可伸縮的天線筆很新奇,小乖對這新花招的接受度很高,我也明確地告訴她,這個遊戲名稱叫做"背金句",所以後來她自己就會主動提出要"背金句"囉! 雖然我選的句子已經盡量挑短句了,可是實際執行起來,還是發現斷句的部份要再多花點心思,需隨時視小乖的情況隨機調整。 以最近三句為例: 1.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4章19節) 2.當孝敬父母,又當愛人如己。(馬太福音19章19節) 3.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詩篇第23篇第1節) 第一句的"我們愛"唸起來沒問題,可是接下來的"因為神先愛我們",我擔心句子有點長,就切成"因為"+"神先愛我們"。結果,小乖聽到"因為",居然就自己接著說"國度、權柄、榮耀"∼XD 後面這句是主禱文的一句啦!為了避免小乖產生混淆,我只好硬著頭皮帶她一口氣把"因為神先愛我們"唸完。後來發現,好像也還可以接受。 第二句的"當孝敬父母"也沒什麼大問題,可是"又當愛人如己"不知為什麼,好像就比較拗口,所以我就切成"又當"+"愛人如己"。 第三句的斷句是:耶和華 + 是我的牧者 + 我必 +不致缺乏。 說實話,"是我的牧者"這句,小乖常常是含糊闖關,我試著再把句子切短,卻因為錯失一開始的良機,小乖已經知道這整句大約的長度,雖然我唸了"是我的"三個字就停下來,她卻笑著看我,不開口,再不然就是自己接"牧者",有點傷腦筋,好吧!含糊不清就含糊不清吧∼ 至於經文出處的部份,前兩句的都唸得很順:書卷名(約翰一書、馬太福音) + 幾章 + 幾節。可是詩篇有點特殊,我一時也不是很確定有沒有人規定應該要說"幾篇幾節",還是"幾章幾節",結果就寫了"第23篇第1節"。 小乖每次唸到這裡就會吃螺絲:P 後來,我還是把"第23篇"的"第"給省略掉,唸起來的情況就好很多∼ 為了經常復習以加強印象,每一週新的金句都是直接貼在前一週的上面,但是只黏住左上角和右上角,這樣可以保留翻頁功能。 小乖到底有多喜歡這個"遊戲"呢?她每次都要求唸很多遍,不願停下來,逼得我只好採取分段式進行,把"背金句"用來當做認真吃飯的獎賞,比方說,先休息一下,媽媽要先吃飯,你再吃三口(或五口),我們再來唸三遍。

又應召回龍潭 + 嚴重過敏

2006年10月07日
公開
12

我的過敏很久沒有發作了,昨天臨時接獲電話通知,說今天要回去龍潭吃午餐。我掙扎了很久,本來也跟國智說好讓我留守新竹,可是當我安靜地禱告時,心裡卻有微小的聲音,要我把握學習順服的機會。雖然心裡仍是百般不願意,我還是決定放下自己的意願,配合國智的行程,一早就出發了。 為了打發時間,我帶了筆記型電腦、聖經、和兩本新買的書同行。抵達婆家並簡單地寒暄請安之後,趁著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小乖身上(這當然也在預料之中),我自在地窩進書堆裡享受自己的時間。 不久之後,小姑夫婦帶著她們養的兔子也到家了,小乖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兔子出現在眼前,很是興奮,還對著兔子點頭說:兔子你好!惹得大家笑聲不斷。 想不到小姑(應該說是兔子)進門不到廿分鐘,我就開始打噴嚏、流鼻水,而且一直覺得臉癢鼻子癢,衛生紙抽了一張又一張,連整個用餐過程都不停地又揉鼻子又搓臉,真是痛苦極了。 本來我還擔心自己怎麼又感冒了,後來才知道應該是我對兔毛太敏感,正好此時又是兔子換毛的季節,只不過婆家的光線偏暗,所以我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兔毛早已被電扇吹得滿屋子亂飛。 等我們離開婆家,開車返回新竹,差不多也是廿分鐘左右,所有的過敏現象又逐漸地不藥而癒了,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希望群群沒有被我的連環噴嚏震得頭暈腦脹才好。

慶中秋∼豪華午餐篇

2006年10月06日
公開
13

今天用餐地點是新竹國賓大飯店九樓。 前情提要─ 因著心怡媽咪的推薦,我們一家三口決定前往國賓吃一頓中秋大餐。國智和我都不是第一次來國賓用餐,不過"自己付錢"倒是頭一遭,因為光是聽到國賓的名號就覺得價錢一定很貴,所以若非公務所需,我們從來不會想到要去國賓用餐。 從心怡寄來的e-mail(新聞稿)得知,國賓目前針對兩道名菜(火焰蝦&羊膝寬扁麵)推出限時五折優惠,期限到10/15為止。剛收到信時,我還不怎麼心動,因為我猜想那八成又是某種行銷策略,用一兩道低價商品把我們"引誘"到店,再以其他高貴的商品把錢賺更多回去。 週三飛鳥小組聚會後,經過心怡耐心的解釋,才知道原來那是有供應自助沙拉吧的用餐模式,根據我的個人理解,就很像是以前在台北吃"時時樂"或"龐德羅沙",可以點一份主餐,再佐以無限取用的沙拉吧。 想到很久沒有吃一頓過癮的歐式自助餐(其實也沒有多久,今年的西洋情人節,國智就突然心血來潮地帶著我們去煙波用餐),我們就決定給國賓一次機會吧! 國賓的這次行銷案最令我欣賞的地方,就是假日適用優惠價。不像大部份的餐廳,都是限週間才有價格優惠,國賓的價格是分午餐與晚餐兩種等級,沒有因為今天是國定假日而取消。衝著這一點,我更應該去瞧一瞧囉! 進入主文─ 我忘了帶相機。 前一晚完成"兩大一小"的預約訂位,中午12:30我們準時踏入國賓氣派的大廳。來到餐廳所在的樓層,果然看到羊膝∼不,是我們要去吃羊膝的那家義大利餐廳。 附帶一帶,這次的促銷活動有點好玩,新聞稿裡提到"羊膝寬扁麵"和"火焰蝦"都是半價優惠,我第一個念頭就是各點一道,想不到,這居然是兩家不同餐廳的名菜。羊膝是義式餐廳的,火焰蝦是中餐廳的菜。 在服務人員的帶位下,我們走到窗邊,保留給我們的座位已備好兒童餐椅和一套可愛的兒童餐具,這讓我想起上回去煙波用餐的美好回憶,第一印象立刻加10分。 菜單裡共有三種價位:359、459、和559元,促銷中的羊膝並未列入菜單內,而是以桌上立牌特別宣傳。折扣後的羊膝餐要價345元,我們除了羊膝之外,又從菜單裡最便宜的類別裡點了豬肋排。 主餐上桌前,當然先去看看沙拉吧的菜色。(以下全憑懷孕七個月的孕婦的模糊印象,如有錯謬,敬請惠賜理解)有兩道濃湯,有一大籃麵包(圓型雜糧小餐包非常好吃),有一排沙拉,擺著凱撒沙拉和一些食材(小黃瓜、紅蘿蔔之類),另一排是熱食,每道菜的份量都不是很多,而且好像有很多道菜輪替著上,所以不只是重覆補貨,還會換菜。 另外還有一種可以沾雞肝泥、洋葱泥、或什麼泥(忘了)的硬餅乾,這道菜我研究了很久,才猜出大概的吃法,就是把想吃的泥塗在餅乾上。我選的是雞肝。 他們的冰淇淋雖然不是"黑根打死",但是非常好吃,而且還有一位服務人員幫忙挖,我因為不能吃太多冰,只吃了一杯芒果口味,每一口都還吃得到好像果肉的東西,真是太幸福了…。 小乖今天也算是開了眼界,第一次吃到那麼多種不同口味和形狀的義大利麵,像是通心麵啦、管麵啦、還有一些我也說不出名堂的麵,都是沙拉吧裡的菜色。 嚴格說起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飲料太單一,只有咖啡和紅茶(加鮮奶就變奶茶),我還特地問服務生"有沒有無咖啡因的飲料",答案是沒有,這一點跟我印象中應該至少要有鮮果汁的歐式自助餐有點落差。不過其實我覺得白開水也很好喝,況且重點是吃菜嘛!(待續)

小小大姊姊

2006年10月05日
公開
31

[left1]為了減少群群的出生對小乖造成太大的衝擊,我們一直有意地為她做些心理建設,這本"小小大姊姊"也是策略之一。 小小大姊姊(little Big Sister) 作者:安•佛絲琳德﹝Ann Forslind﹞ 譯者:張麗雪 出版社:上誼文化公司 出版日期:1997 年 08 月 01 日 語言別:注音 書裡的人物安排(姐姐v.s弟弟)與我們家相同,書中提到小姐姐在寶寶出生之後,因為嬰兒不會跟她玩而感到失望,也會因為嬰兒搶去所有人的注意與愛而產生嫉妒;隨著嬰兒日漸長大,來自小弟弟的崇拜,卻開始讓大姐姐既神氣又驕傲。雖然兩人還會搶玩具、打架,但也會和好、互相安慰,親親密密的一起長大。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評價並不高,因為作者沒有明講"媽媽懷孕",只用一種誇張的語氣,描述媽媽的肚子"愈來愈大、愈來愈大…大到最後,連房子都裝不下"(暗喻媽媽去醫院生產--小孩認為是因為房子裝不下媽媽,所以媽媽不在家裡)。 提到爸爸帶小姐姐去醫院看媽媽和寶寶時,對醫院的描述也很幼稚得有點造作,只說是去一個"有很多房間的地方"。我覺得有點不解,"懷孕"和"醫院"對小孩而言,有那麼深奧嗎? 為了彌補這些小缺憾,我都利用共讀時,從旁予以補充說明。 這本書的結尾,提到大姐姐和小弟弟"手牽手,一起向前走",有好久一陣子,小乖每讀完這本書,都會要求要跟我們手牽手,站起來在屋子走來走去,走到她滿意了才坐下來休息。 後記:其實早在懷孕初期,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尋找坊間這類心理建議的繪本,除了這本"小小大姊姊",還有另一本"沒人問我要不要小妹妹",在未知群群的性別時,這兩本我都買了,反正群群不是男生就是女生嘛。後來確定群群是小弟弟之後,"沒人問我要不要小妹妹"就一直被我束之高閣。

深諳生存之道

2006年10月04日
公開
17

再一次見識到小乖隨機應變的求生之道。 Part Ⅰ:想吃零食怎麼辦?媽咪百般刁難,不是真的忘了帶,就是條件一大堆∼沒關係,緊緊地跟著手上有零食的好心阿姨就對了! 說明:上週在讀經班的時候,明慧阿姨拿著一包新口味(草莓)的乖乖,小乖總是有意無意地晃到明慧阿姨跟前,後來還乾脆就自己換位子,坐到阿姨身邊去了。要離開教室時,也完全不管媽咪要走去哪裡,反正眼裡只有明慧阿姨(手裡的乖乖)就對了。 Part Ⅱ:肚子餓了,媽咪還沒出現怎麼辦?沒關係,前往投靠正在用餐的好心阿姨也可以! 說明:中午飛鳥小組結束後,我忙著借還教會圖書館的書籍,還有處理一些待辦事項(通常都是借什麼東西給誰,或是還什麼東西給誰之類的物品交流啦!),所以一直在辦公室進進出出的,也沒太去管小乖在做什麼。 忽然發現,這小妮子已經乖乖坐到其華阿姨身邊了…重點是:其華阿姨正在吃午餐。而且小乖也老實不客氣地指著阿姨的餐盒說\\"吃麵",於是好心的阿姨只好開始餵她吃。 同樣的情況也曾發生在小乖與蘭如阿姨之間,反正小乖是不太會讓自己餓著的,媽咪失職的時候,就自己想辦法找外援。 咦?我一直以為小乖蠻害羞內向的,怎麼只要跟吃有關的時候,就變得四海之內皆兄弟了!

防蚊液!殺蟲還是殺人?

2006年09月30日
公開
37

以下新聞報導(節錄)引用自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網頁: http://www.consumers.org.tw/unit412.aspx?id=730 夏季蚊蟲多,孩子在庭院、公園遊玩或野外露營時,常被蚊蟲叮咬,幼兒皮膚細嫩,被蚊蟲叮咬後總是又紅又腫,家長們經常就會使用防蚊液為孩子驅蚊。 使用該類商品時要小心了,加拿大、美國和日本等地已針對幼兒使用防蚊液提出安全警告……。 ☆☆☆ ☆☆☆ ☆☆☆ 防蚊液的主要成份 「敵避」(DEET)是美國於1946年所開發的商品,目前在全世界被廣泛使用,雖然至今尚未發生嚴重的傷害事故,但加拿大於2002年重新評估其安全性,並規定「未滿6個月的嬰兒不得使用」及「6個月至12歲的兒童不可用於臉與手的部位」。 美國小兒科學會主張,「兒童應使用DEET濃度10%以下的防蚊液」;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也規定含DEET的防蚊液不得有「兒童可安心使用」的標示。 衛生署也表示,「敵避」(DEET)的安全性雖高,但在使用濃度上若過高,亦可能引發神經毒性,成人建議不超過35%,兒童不超過10%。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徐爾烈也表示:「兒童使用的防蚊液,建議選擇「敵避」(DEET)濃度10%以下,成人則可選擇濃度較高的商品」 依據2006年7月6日行政院衛生署所發布的食品安全週報第42期刊載,目前市售的驅蚊蟲藥分為環境用藥和衛生署核准藥品兩大類,未取得衛生署核准字號的環境用藥防蚊液,只能噴灑於四周環境或衣物、紗窗上;而可直接用於人體的防蚊液係屬於藥品,需經衛生署查驗登記,評估其對人體的用藥安全,並確認其成分都在衛生機關或各種實驗認可的安全範圍內。 因此,產品若標示為「環署衛製」或「環署衛輸」,係屬於環境用藥;若標示「衛署藥製」、「衛署藥輸」或「內衛成製」者,方可直接用於人體。 對此,消基會針對市售20件防蚊液進行調查:(附件一) 結果發現: 商品標示10%不合格 編號1號「利怕蚊防蚊液」及編號2號「近江兄弟防蚊叮液」2件樣品未依規定標示製造商電話,不合格率為10%。(略) 環保署核准的防蚊液,只能噴在紗窗、帳棚、地板等,依照「環境用藥管理法」規定,業者必須在商品上清楚標示:「不得噴在皮膚與衣物上」! 檢視後發現,3件(編號4∼6號)具環保署核准字號商品中,編號4號「歐護噴霧式防蚊液」未依規定標示「不得噴在皮膚與衣物上」!

愛心早餐

2006年09月28日
公開
17

我們家爸比的三餐,幾乎都是在外頭解決的。早餐,因為有趕著到公司開晨會的時間壓力,好像都是開完會才在公司福利社裡隨便買個三明治果腹;中餐在公司餐廳解決,不用外出奔波,刷識別證扣款的方式,既方便又便宜(一餐只要19元);晚餐如果遇上加班,就繼續在公司餐廳吃,否則就會拎兩份煎餃回家吃。 今早我們都被小乖吵醒,這小妮子,六點多就開始不安份,賴著爸比,一下子要喝水、一下子要畫畫、一會兒又要玩小袋鼠…。我趁亂溜到三樓書房去,收一下信,順便整理今天外出要帶的東西。 七點多,想起冰箱裡有昨天剛做好的馬鈴薯沙拉(泥)、加上國智剛買回來的土司,心血來潮決定幫國智做份早餐。 其實只是很簡單的早餐,烤兩片土司,一片抹上馬鈴薯沙拉,另一片放一顆全熟的荷包蛋,為了顧及國智的重口味,我還特地在荷包蛋上淋些蕃茄醬。這樣就完成了一份自製早餐,有點擔心地交給國智帶去公司吃。(擔心的緣故是怕他吃不慣) 想不到國智下班後,居然對今天的早餐讚不絕口,還說我不是很晚才下樓去廚房預備嗎?(他覺得廚房料理都很費時)為什麼這麼好吃?還說,如果家裡就可以弄出這麼好吃的早餐,他何必每天都勉為其難地花錢在外頭買呢? 呵呵∼看他不像是在安慰我,今天也不是什麼特別需要日行一善的日子,大概這樣的早餐真的頗對他胃口吧! 希望我以後可以常常這麼早起來啦!因為很多時候,我是睡到根本連枕邊人起床出門了,都毫無知覺呢!

教會圖書館

2006年09月27日
公開
24

教會的藏書從今年九月開始正式開放借閱,為此我和國智都非常開心。雖然教會的館藏跟圖書館比起來,還有一大段成長的空間,可是藏書的種類卻大大地彌補了數量上的不足,因為有很多優質的圖書(多半是教會界的出版品),是一般採購館員接觸不到的領域,所以,我們還是為此相當感恩。 另外,教會對於我們每人可以借閱的本數限制,也是非常寬厚的。我跟國智加起來,居然可以借到七十本書!不過受限於借期只有21天,除非我們哪天想鍛練身體,效法陶侃搬磚,否則我還是每次借個四、五本,意思意思就好了。 上回借了6本書,我只完整地看完兩本,有幾本只能匆匆翻閱,這回調整策略,借得更少,不過因為這次借的都是要陪小乖一起看的書,達成率應該會高一些。 由於不熟悉教會圖書系統的館藏查詢方式,所以我打算把借閱的書都記錄下來,以備日後想要再找某一本曾借過的書籍,卻想不起來借書來源為何時,有個可查詢的資料庫。 這次借的書有: 1.開天闢地�鹿橋文化•兒童聖經故事1. 2.亞當和夏娃�鹿橋文化•兒童聖經故事2. 3.挪亞和大洪水�鹿橋文化•兒童聖經故事3. 4.小貓找媽咪�新學友•生活故事小叢書(幼童版) 5.紅鶴�親親自然雜誌社 前三本都是出自聖經的故事,也是聖經中創世記第一章的部份內容。小乖有兩本不同版本的兒童聖經故事,國智對於故事內容省略太多而頗有微詞,不過我想,出版社大概也怕寫太多,會造成小讀者過重的負擔吧! 為此,將單一則故事獨立成書的做法,或許可以對每個事件做多一些的描述,也算是給小乖來點延伸閱讀囉! 會借第四本書,主要是因為小乖最近好像又步入一個新階段,不太喜歡我離開房間(沒有陪她),之前她可以自在地在房間裡等我。不知道這個階段會持續多久? 第五本書有相當多的照片,可以讓小乖回憶一下上週六在六福村裡親眼見過的動物之一(紅鶴)。正好家裡原有的動物叢書裡,也沒有介紹過紅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