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宜樺馬麻

日期

#Tag

如何預防和糾正寶寶愛打人

2011年11月26日
公開
51

寶寶愛打人的原因是很複雜,要糾正寶寶的壞習慣,首先要知道壞習慣是怎樣形成的: 1.寶寶的語言發育過程中,有一個階段會發出"噠、噠、噠"類似"打"的發音,並且手上有"敲打"的動作,這是寶寶語言發育必經的一個過程。此時如果家長錯誤的引導和強化了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2.家長在與寶寶嬉戲的時候,有時寶寶會無意識地拍打家長的臉,而且發出快樂的笑聲。此時如果家長錯誤地引導和強化這個動作,就會造成寶寶喜歡打人。 3.爸爸媽媽在寶寶面前互相拍打調情,並且伴隨愉快的表情。 寶寶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方式並不知曉,他是在不斷的觀察和模仿中學習,如果此時給予寶寶錯誤的資訊,例如一邊拍打一邊嬉笑,這樣寶寶可能會誤認為"拍打"就是表達"高興"和"喜歡"情感的方式。寶寶越小,這種情感的表達模式就越容易固定,而且不容易糾正。我們不僅僅要教寶寶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寶寶正確的情感模式,這樣,以後寶寶才能順利地進入幼稚園、學校和社會。 4.給寶寶看暴力,有打鬥場面的電視節目,寶寶會模仿電視節目中的暴力場面。 5.家長有不良的習慣(愛打人、動作粗魯等),或者有家庭暴力的現象。 6.家長很少陪寶寶,很少跟寶寶溝通,寶寶內心孤獨,以此來宣洩。 7.鉛中毒或其他重金屬中毒,導致寶寶煩躁,脾氣暴躁和愛打人,這個原因也越來越顯得重要。 如何預防和糾正寶寶"愛打人"的壞習慣 瞭解了造成寶寶"愛打人"的原因,我們就不能找出方法來預防和糾正寶寶"愛打人"的壞習慣。那就是忽視寶寶"愛打人"的懷習慣,並且主動幫助和引導寶寶建立正確的、適當的情感表達模式,並不斷的強化。這是每個家長必須要做的功課。這種模式的建立如果出現問題,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 1.主動傳遞正確的資訊。例如教寶寶親吻家長、輕輕撫摸家長,以表示對家長和別人的愛。跟寶寶玩布娃娃,讓寶寶拍布娃娃睡覺,給布娃娃蓋被、喂布娃娃吃奶等。經常帶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學習互相遊戲,團結協作。養小金魚等小動物,種花,培養寶寶的愛心和對大自然的興趣。 2.要經常跟寶寶互相溝通,陪寶寶一起遊戲,不要讓寶寶一人獨自遊戲。經常逗寶寶笑,培養寶寶樂觀開朗的性格。經常帶寶寶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親子活動),讓寶寶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3.當寶寶打人時,家長當時的態度和做法相當重要。家長應該以"平和"的態度來對待寶寶,既不要表示高興,也不要嚴厲批評,更不能粗暴制止。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等寶寶平靜以後再跟寶寶講道理。 4.家長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寶寶的眼中,父母親的是永遠都是寶寶學習的楷模,父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寶寶的行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親應該用良好的行為規範來影響寶寶,不要讓不良的行為習慣傳給寶寶。例如粗魯的言行、打情罵俏等。 5.讓寶寶看內容健康的電視,陪寶寶一起看電視,一邊看一邊講道理。 6.預防和治療鉛中毒,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的失衡。 .

選擇保母的注意事項

2011年11月21日
公開
48

崔西.霍格&梅琳達.貝樂◎著 郭盈卿◎譯 ◎最近有很多工作經驗。也許都是短期工作,或是和雇主相處有問題。相反來說,如果三年內只有一個或兩個長期工作,通常顯示了她的稱職和責任感。 ◎最近沒有工作。可能是生病了或是找不到工作。 ◎談論其他媽媽時口吻很差。我曾經面試過一位,不斷的講述她上一個雇主是多壞的媽媽,因為她每天都加班。為什麼她沒有跟她的雇主討論這個問題就超出我的範圍了。 ◎她自己也有幼童。她小孩會和她一起工作,或是她可能也會有一些緊急狀況而暫且棄你不顧。 ◎你有不好的預感。相信你自己。不要雇用一個你感覺不對的人。 她是你要找的合適人選嗎?人與人之間的化學作用是很重要的。那就是為什麼你朋友很中意的保母你可能會覺得沒什麼。所以捫心自問「我內心有什麼特定的人選型態嗎?」切記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可能還要考慮她的年紀及靈活度。如果你家有很多階梯,或是透天四層樓的,你可能需要一個年輕、活潑敏捷的----如果你有一個好動的幼童,這也會是個不錯的主意。或是,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理由,你可能希望是一個較為年長、較為安寧的保母。你會尋找特定種族背景的人嗎,像你一樣或是和你不同的?記得保母會帶來她們的傳統文化----餵食的觀點、紀律、如何去表現情感,有可能會跟你的方式有所不同。 去她家拜訪一次。當把搜尋範圍縮小後,到她的地盤去會會她。如果可能的話,跟她的小孩碰個面。雖然那並不能當成是跟你的寶寶互動的跡象,特別是如果她的小孩年紀較大時,但是至少你可以感覺一下她的親切、清潔和照顧的標準。 切記你有你自己的責任在。這是一種合作關係----你不是雇用了一個奴隸。雙方都同意的工作說明才生效,不要加上一些額外的工作。如果你沒有請她負責家務,就不要有那種她會去做的期待心理。提供給她將工作做好所需的資源----指示、零錢、日用的電話號碼、緊急時可聯絡的電話號碼。也要記住,她也有她的個人需求----休假、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如果她是從外地來的,提供她一些地區教堂、睦鄰中心、健康俱樂部的資料,幫助她培養她的社交生活。你不希望她做這個工作時感覺很寂寞吧。如果一天到晚都只是寶寶、寶寶,會讓你不快樂的話,你的保母也不喜歡喪失與其他成人交流的機會。 按時評估她的績效以及立即糾正她的錯誤。要與任何人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真誠的溝通。對保母而言,更是極其重要的。要求她每天記錄我所謂的「保母日誌」,所以你會知道當你不在時發生了什麼事。當你的寶寶在夜晚行為異常或是有些過敏的反應時,你就比較能去評估為什麼。當你有些建議或是要求她用不同方式時,要坦率直言。在私下進行這些對談,對於你的措辭要審慎一點。不要說「我叫你做的方式不是這樣的」,你可以用一個較為正面的說法去表達:「我希望你是這樣替寶寶換尿布的。」 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對於讓別人照顧寶寶不可言喻的恐懼,會影響你對保母舉動的觀點。嫉妒是很一般、平常的反應。甚至當我媽媽照顧莎拉時,我都有點嫉妒她們的交情。我也常常聽見許多職業婦女說雖然她們很高興找到一個很棒、值得信任的人,但是一想到那個人是第一個見證寶寶的第一個微笑或走第一步的時候,不免有些受傷的感覺。我會建議你跟你的另一半或是好朋友談談這些感受。要知道有這樣的感覺並不可恥,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曾經有這樣的想法。只要記住你是他媽媽,這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

寶寶進入副食品階段需多用心

2011年11月19日
公開
57

6個月以上-豐富副食品食譜推薦 你總是為寶寶副食品的內容而傷腦筋,以下介紹各種適合不同月齡的副食品,讓媽媽輕鬆做出美味營養點心。 寶寶滿1個月後到4個月時都稱為授乳期,一切以奶為主,主要營養源為:母乳或嬰兒配方奶。而離乳期就是開始準備離開母乳,學習食用固體食物的階段,時間從5個月開始到1歲。 在 還沒進入離乳期之前,又稱為離乳前期,可開始餵寶寶簡單的流質食物來適應。寶寶4個月左右可以喝稀釋的果汁、開水及菜湯,如胡蘿蔔湯、菠菜湯、青菜湯、莧 菜湯、小白菜湯、南瓜湯、番茄湯等。5個月以後的寶寶則可吃果汁、蔬菜汁、蔬果泥,可用味道清淡的泥狀食物讓他嘗試。首先要用水分多、滑溜易吞入的食物, 讓寶寶先適應,再慢慢增加稠度,並配合他的發育狀況改變食物的種類。 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就正式進入副食品階段,媽媽需要多用心,幫寶寶順利渡過轉換期,慢慢進入成人化的飲食。 6個月左右食譜推薦 每日餵副食品次數:一天1~2次。 合適的副食品: ■嬰兒米粉或麥粉(市售嬰兒米粉或麥粉,加水調成稀糊狀。或加母奶、配方奶水調勻也可以。) ■米粥(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10杯水;熟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4杯水。) ■地瓜泥(做法:將地瓜切小丁煮熟後磨成稀泥狀。) ■馬鈴薯泥(做法:將馬鈴薯切小丁煮熟後磨成稀泥狀。) ■蔬菜水果類(做法:取蔬菜湯或水果汁。) ■蘋果番茄泥(做法:將番茄去皮,剁碎,煮成泥,蘋果取小塊磨泥,二者拌勻即可。 ■紫菜蘿蔔泥(做法:將白蘿蔔煮熟軟後磨成泥,將紫菜捏碎,與蘿蔔泥拌勻即可。) ■豆腐泥(做法:將豆腐先燙過,搗成泥。) ■蒸蛋黃(做法:水煮蛋一個,取蛋黃加高湯成糊狀即可。) 6~8個月食譜推薦 每日餵副食品次數:一天2~3次,每天再單獨加一次水果,吃完副食品,其他時間以奶為主。 合適的副食品: ■米粥(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7杯水;熟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3杯水。) ■玉米粥(做法:取煮好的粥半碗,加玉米醬1大匙,煮5分鐘即可,要邊煮邊攪拌才好吃。) ■菠菜粥(做法:取菠菜少許,煮熟後,磨成泥,將米煮成粥後,拌上菠菜泥即可。) ■木瓜丁(做法:將木瓜切成小丁。) ■水蜜桃丁(做法:將水蜜桃切成小丁。) ■橘子丁(做法:將橘子剝皮取果肉即可。) ■鮪魚優酪乳(做法:將罐頭鮪魚搗碎,加1大匙優酪乳即可。) ■豌豆鱈魚(做法:將鱈魚約20克 及豌豆仁約10克 煮熟,分別剁碎,再回煮一下即可。) ■海苔粥(做法:將煮好的米粥拌上海苔醬即可。) ■番茄粥(做法:將半個番茄剁碎,放入煮好的粥中,煮滾後再煮5分鐘即可。) ■鱈魚馬鈴薯泥(做法:將鱈魚蒸熟後磨成泥,馬鈴薯煮熟磨泥,二者拌勻即可。) ■蒸鱈魚(做法:將鱈魚蒸熟後磨成泥即可。) ■麥片牛奶粥(做法:將2大匙燕麥放入半碗的溫水中,以小火煮熟軟,再加嬰兒奶粉即可。) ■糙米黑芝麻糊(做法:買磨好且炒熟的糙米粉取2大匙,再加熟的黑芝麻粉1大匙,二者加開水拌成糊狀即可。) ■鮭魚粥(做法:將鮭魚蒸熟後剁碎,放入煮好的粥裡,再煮滾一下即可。) ■麥粉蛋黃粥(做法:鍋中放半碗水,先加嬰兒麥粉2大匙煮溶,再加蛋黃半個煮滾即可。) ■香蕉蛋黃泥(做法:香蕉1/3根剁成泥狀,蛋煮熟只取1/4個蛋黃,二者扮勻即可。) ■柳橙豆腐泥(做法:豆腐1/2塊用湯匙剁碎,加柳橙汁1大匙,二者拌勻即可。) ■花椰菜優酪乳(做法:將花椰菜、四季豆及胡蘿蔔各20克 ,放入鍋中煮熟,撈起剁碎,再放回煮至軟,取優酪乳1大匙淋在蔬菜上即可。) ■白菜豆腐粥(做法:將一片白菜洗淨,燙過後切碎,豆腐磨泥,放入煮好的粥中煮一下即可。) ■香蕉豆腐地瓜泥(做法:地瓜約10克 煮好搗粗泥,香蕉1/4根磨剁泥狀,豆腐約10克 搗碎,三者拌勻即可。) ■草莓吐司牛奶(做法:將吐司烤酥,磨成細粉,草莓磨碎,取嬰兒奶粉2匙加60cc的水泡勻,再加吐司及草莓即可。) ■玉米雞肉粥(做法:鍋中放1碗水煮滾,分別放入雞絞肉1大匙、2大匙的白飯及1小匙的玉米醬,用小火煮至稠狀即可。) ■肉泥拌飯(做法:取雞絞肉1大匙放至小鍋,加1小匙糖及1小匙醬油煮熟,胡蘿蔔煮熟磨泥,取量約1大匙,菠菜葉2片煮熟剁碎,將雞肉、菠菜及胡蘿蔔擺在煮好的粥上面,拌著餵寶寶。)

給孩子最健康的10種點心組合

2011年11月18日
公開
52

現代孩子常吃的點心類型幾乎不及格,那什麼樣的食物組合比較健康?依哪些原則提供點心才能真正補充能量及營養又不至於發胖? 1.適時 孩子的點心時間最好安排在下一次正餐前2小時,才不會影響正餐的胃口。 2.適量 吃點心的目的在補充正餐不足,份量不必太多,免得搶了正餐的角色。但是8歲以下的孩子胃口比較小,因此正餐和點心的區別不大,可以採用每一餐均等的份量來分配。 熱量:5∼10歲兒童每一次點心的熱量大約120∼150卡;10∼12歲兒童大約150∼200卡。 脂肪及糖分:脂肪含量佔總熱量30%以下;糖分含量佔總熱量10%以下。 如果選擇市售的包裝食品、飲料,如餅乾、果汁、優酪乳、鮮奶讓孩子當點心食用,請先閱讀包裝上的營養標示,看看是不是符合上述的建議。為避免讓孩子不自覺地就吃過量,不妨用三軍總醫院營養師蘇秀悅提供的方法──為孩子準備吃點心用的小杯子(約120∼150cc容量)和小盤子,每次提供點心時,不超過這個杯盤的量,就比較好限量。 3.含有重要營養素 兒童階段的重要任務是發育成長,所以他們的正餐及點心裡應該含有各種身體必須的營養素,例如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這些可以由雞蛋、牛奶、優酪乳、小魚乾、豆漿、豆花及其他豆類的點心提供;維生素C及纖維質,可以由各種新鮮水果、全麥製品、雜糧麵包裡獲得。 4.多變化 每天從同一類食物裡挑選不同的組合搭配,不要每天都吃同一套點心,這樣孩子不會吃膩,也可以從多元的食物裡攝取各種營養素,達到均衡飲食的目標。 搭配方法:碳水化合物為主(佔熱量一半)+適量蛋白質或水果 5.高熱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點心偶爾吃 原則上吃的頻率每星期不超過1次,避免孩子養成重口味和失衡的飲食習慣。 三軍總醫院營養師蘇秀悅則建議,偶爾讓孩子吃一些不及格的食物當點心無妨,重點是要掌握份量和搭配方法,例如孩子想吃巧克力夾心餅乾,一次最多給他2片,然後搭配半杯低脂鮮奶或是半顆蘋果,而不要再讓他喝市售的奶茶、含糖果汁等飲料,這樣搭配就好一點。 點心看起來雖然是兒童飲食裡的配角,但是吃得好,可以為孩子的成長發育額外加把力,吃不好,也會增加他們肥胖、疾病的風險,值得父母更花心思注意。 10種點心搭配 許惠玉建議用簡單的「對調」方法,就可以做出低糖飲料。例如,將低脂鮮奶和低脂優酪乳以1:1比例調成低糖優酪乳,或是買無糖豆漿和一般加糖豆漿調成低糖豆漿。孩子偶爾想換口味喝調味乳,也可以用一半鮮奶、一半調味奶調成低糖調味奶。 ●全麥吐司1片塗抹1小匙花生醬或果醬+低糖豆漿半杯(120cc) ●紅豆車輪餅1個+低脂鮮奶半杯 ●水煮玉米半根+10顆葡萄 ●低糖綠(紅)豆湯1碗+小蘋果1顆 ●潤餅捲半個+小芭樂1個 ●鮪魚三明治半個+木瓜牛奶半杯 ●蘇打餅乾2片+低糖低脂優酪乳半杯+5∼8顆小番茄 ●烤地瓜(小)半個+小盒低脂優格1盒 ●現烤雞蛋糕(小)3個+新鮮柳丁原汁半杯 ●饅頭(小)半個+低糖豆花1碗 本文由康健雜誌提供/作者:謝曉雲

讓寶寶愛上書本的黃金時機

2011年11月17日
公開
46

寶寶一個半月大時,有一天到了喝牛奶時間,我順手拿起手邊的故事書,將封面對著他。其實當時只是好玩,結果卻驚訝地發現,他應該尚未發育完全的眼睛,竟然很有規則地上、下、左、右轉動著看完了一頁,我不相信地再翻了一頁,他的眼睛又重複地移動了起來,而且一頁接一頁看下去。我無法得知他究竟看到了什麼,但這個發現卻提醒了我,小孩子可能會對書本感興趣。於是,誤打誤撞地為他開啟了閱讀人生。 餵奶、翻書、說故事,同時進行 可能有人會發出疑問,媽媽一手餵奶、一手拿書,哪來第三隻手翻書呢?所以,我會準備特別做給小小孩看的厚板書,比較容易用一隻手翻頁,然後一邊餵奶、一邊翻書、一邊說故事。或者,你也可以先準備十幾本童書在手邊,只讓嬰兒看每本書的封面,這也是挺不錯的做法。 有時候,我會選擇靜靜地陪他,讓他自己看;或是讓他邊看圖,我則一邊嘰嘰呱呱地解說著內容──這樣總是讓我覺得自己好像神經有問題,怎麼對著沒有反應的嬰兒自說自話。其實,一邊餵奶、一邊看書的順帶好處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覺地就把牛奶喝光了,不會因為其它事分心而無法喝完牛奶。 母乳媽媽專心享受當下! 如果媽媽是餵母乳呢?那要怎麼一邊餵奶、一邊看故事書?請各位媽媽教養孩子時,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覺來變通實行,不能死守著書上所說的來做,所以碰上餵母乳時就別想著還要念故事書了吧!我覺得餵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親子時光,這樣的時間稍縱即逝、而且一去不復返,所以好好地專心享受它吧! 說真的,很多時候奶也餵了、尿布也換了,什麼都不會做的嬰兒還是眼睜睜地望著你;這時候對媽媽來說,念故事書是打發時間,而對孩子來說,則是蘊含了無限可能的教育功能,這麼簡單好用的方式,何樂而不為呢! 任何書本都可以念 要幫這個階段的孩子念故事書最容易,也可以最隨性;家裡的任何書都可以隨手拿起來念,也不用拘泥於要怎麼念。我可以肅穆地念起阿彌陀佛的佛經,也可以用歌劇的架式念起唐詩,只要家裡的嬰兒沒有大哭抗議,怎麼做都可以。 一位在紐約學畫的朋友,也是從女兒一出生不久,就開始給她看不同畫家的作品畫冊。朋友表示,如果不是聽到我說兩個月大的寶寶會看書,她也不會想到要幫這麼小的孩子念故事書或是讓她看畫冊。朋友還發現,當女兒八個月大時,就好像很有主見地,會特別喜歡某個畫家的作品,只要拿到這位畫家的畫冊,就會靜靜地欣賞好久,像是上輩子就認識這位畫家呢! 如何把握讓孩子愛上書本的黃金時期? 只要孩子還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讓他們愛上書本的最佳時機。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裡,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睡覺和喝奶,其它時間通常都是處於非靜止狀態;所以只要遇到孩子願意平躺下來,會趕緊挨著他們旁邊躺下(趁這個機會趕快休息一下,等會兒才有體力再戰),然後就這樣一本接一本地念起故事書來。 以下的時機,都非常適合用來念故事書: 1、用奶瓶喝牛奶的時間 2、用奶瓶喝水的時間 3、睡覺之前(包括午睡) 4、累了躺在床上無所事事時 5、孩子早上剛醒來,還乖乖躺在床上時 這些時機每天都會在生活中出現,所以非常適合,而且通常這時孩子都已經自動地乖乖躺在床上了。

嬰幼兒發燒處理

2011年11月16日
公開
54

◎出自中時醫療網—編輯部   近來秋意漸濃,氣溫驟降,許多人耐不住日夜溫差開始感冒;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的嬰幼兒特別敏感,輕微感冒的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嚴重一點的還會出現發燒症狀。小兒科診所大排長龍,面對年紀尚幼的嬰兒體溫上升,父母及長輩都會顯得特別緊張。有兒科醫師卻指出,台灣民眾對於發燒有很多錯誤觀念,導致一發燒就急著想方設法退燒,反而因此忽略病情的治療。 1.發燒的原因   首先就發燒的成因來看,90%以上的感冒發燒原因是病毒感染,人體在受到外來物入侵時,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會提高體溫,使免疫功能啟動,新陳代謝加速以產生抗體,同時高溫環境也有殺菌的效果。因此發燒可稱為身體自我保護的機制。 2.體溫多高,會被認定為發燒? 人體中心溫度正常是37℃,測得的溫度會因測量儀器及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結果。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因耳道尚未發育完全,建議使用肛門測量,大於38℃則判定為發燒;六個月以上的嬰兒可使用耳溫槍測量,同樣也是高於38℃判定為發燒。另外,口溫高於37.5℃,腋溫大於37.2℃,都會認定為發燒。然而嬰幼兒新陳代謝快,體溫比成人還要高,一旦發現體溫有上升,可先測量確認,排除天氣太熱、衣著太多、或是剛洗完澡等因素,隔半小時以上再測量一次會比較準確。 3.發燒時應該退燒嗎?   首先應該釐清的觀念是,發燒不該被當成生病的症狀,應該是生病造成的「副作用」,一再退燒對病情不會有治療上的幫助,反而有可能導致誤判病情而延誤治療。因此重點應該在於診斷病症,關注孩子的各項症狀及精神、食慾、排便,最保險的方式是交給兒科醫師診斷。在治療病程當中,在可控制的情況下不要急著退燒,有助於免疫功能發揮;不過在高燒39℃時,由於新陳代謝速度快,孩子會感到頭痛、嗜睡、肌肉痠痛、食慾下降,有少數孩子會出現熱痙攣的狀況,此時則可依照醫師囑咐的退燒藥予以退燒。 4.發燒,代表病情嚴重嗎?   前面提到,發燒是人體啟動免疫機制的徵兆之一。發燒體溫的高低無法用以判定病情的輕重,應該要觀察其他症狀是否嚴重,以及孩子的精神、活動力。 5.發燒時該如何照顧? 發燒時應盡量休息,避免浪費體力。此時人體會持續消耗水分,為了避免脫水,可適時補充水份或幼兒專用電解質水。低溫畏寒期時給予保暖衣物棉被,高燒期則解開厚重衣物幫助散熱;身體不舒服時可給予溫水浸浴或是擦澡,若是在睡眠中發燒,超過超過39℃才需要叫醒餵藥。民間流傳的退燒法,像是酒精擦拭、冰枕散熱或是包裹衣物棉被把汗「逼出來」,都是過於激烈的用法,對於退燒也不見得能發揮效果。盡可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如果可以,將室內溫度調整為22~27℃,濕度保持在60%。 6.發燒時的適當飲食 發燒中的孩子往往食慾低靡,盡量滿足其喜好進食,以維持體力。但仍須盡量避免高油脂高糖份或油炸食物,以高蛋白、富含維生素,並且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若是仍在喝母奶的寶寶可盡量供給,母奶中含有高養分及水份,對於營養及抗體的補充也有很大的幫助。 7.發燒不會導致「燒壞腦袋」 很多老一輩的誤解是高燒會把腦袋燒壞,其實會影響智力的病是侵入腦部的疾病如腦膜炎,同時會伴隨高燒的症狀,才會讓人誤以為是燒壞頭腦了。 8.發燒時,應該馬上就醫的時機 雖然輕微的感冒也可能會引起發燒,但仍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精神食慾以免錯失就醫時機。若是退燒時精神狀況委靡或抽搐,或是高燒超過40℃,持續發燒38℃達4小時以上,超過一天以上只有發燒卻沒有其他症狀,則應該儘速就醫。   嬰幼兒發燒時可憐的模樣往往會讓父母心急如焚,找遍方法也要能讓孩子好一點。其實適度的關心孩子就足夠了,最好還是應該冷靜下來仔細觀察,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真正讓孩子穩定安全的度過病程。

吃辣椒一定要忌口的十一類人

2011年11月15日
公開
46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辣椒,有些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不適合? 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最重要,快對照看看你是不是一定要忌口吃辣的? 1.患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人不宜吃辣椒 慢性氣管炎、肺心病、肺結核病人也不例外。 因辣椒素使循環血量劇增,心跳加快,心動過速, 短期內大量服用,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心臟猝死, 即使沒發生意外,也可妨礙原有的心腦血管病及肺內病變的康復。 2.患有慢性胃炎、胃潰瘍、食管炎的病人 由於辣椒素的刺激,粘膜充血水腫、糜爛,胃腸蠕動劇增, 而引起腹痛、腹瀉等,亦影響消化功能的恢復。 3.患慢性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胰腺炎的病人 由於辣椒素的刺激,引起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多了可引起膽囊收縮, 膽道口括約肌痙攣,造成膽汁排出困難,從而誘發膽囊炎、膽絞痛及胰腺炎。 4.患有痔瘡的病人 由於辣椒素的刺激,痔靜脈充血水腫,可以加重痔瘡,甚至形成肛門膿腫。 另外辣椒又可加重便秘,使痔瘡變重。 5.患紅眼病、角膜炎的病人 忌食辣椒,從中醫角度講易上火,而加重病情。 6.產婦、孕婦 不宜食用辣椒,不僅可出現口舌生瘡,大便乾燥,也可因哺乳嬰兒使之患病。 7.腎病患者不宜食用辣椒 因辣椒素是通過腎臟排泄,有損腎實質細胞,嚴重可引起腎功能改變,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 8.甲亢患者不宜食用 因本身就心率快,食用後更加快心跳,病狀更明顯了。 9.皮炎和一些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 因食後常加重。 10.過瘦的人不宜吃辣椒 因過瘦的人常有咽乾、口苦、煩燥易怒,如果食用辣椒,不僅加重上述症狀 而且易導致出血、過敏和炎症,嚴重時會發生瘡癰感染等。 11.正在服用中藥治療疾病的患者 也在禁忌之列,因食用辣椒素會影響療效。 即使是正常人也不宜長期食用辣椒。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食管癌、胃癌患者中,長期食用辣椒的人,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綜上所述,雖辣食美味,當適可而止。

看書、說故事樂趣多

2011年11月13日
公開
43

 和小朋友相處時,我最喜歡拿本圖畫書,和小朋友一邊看、一邊說故事,看著小朋友專注的神情、發亮的眼睛,心裡的感動難以形容。有時候不一定要照著書上說,只要簡單幾張圖,小白兔、小熊、大樹就可以串起一則有趣的故事。 給小朋友看的書越簡單越好,就算一整頁只有一張圖和一句話也可以,如果是互動式的書本就更好了!不過,在書本的材質方面要注意堅固耐用,不怕小朋友撕破的最佳。   小朋友大約在一歲十個月大時就可以講有情節的故事給小朋友聽了。一開始不要操之過急,一次只講個幾頁即可,口語的使用也要注意配合小朋友,盡可能簡化到小朋友聽得懂得程度。   很多時候,小朋友並沒有辦法乖乖坐下來看書,或聽我們說故事。若想要訓練小朋友養成習慣,我們可利用孩子午睡或晚上睡覺前的時間。將看書或說故事的時間控制在十五分鐘以內,找一些小朋友感興趣的故事主題,引起他們的閱讀的動機。   不過,如果每次到了看書或說故事時間,小朋友堅持要看同一本書,聽同一則故事,那可怎麼辦?雖然我們可能已經十分厭煩了,但是小朋友在每次閱讀時,總能夠在發現新的東西。重複同樣故事一段時間之後,試著在故事結束後向小朋友介紹新書,久而久之,新書就會小朋友的最愛唷!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玩具清潔法

2011年11月11日
公開
64

.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 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很容易病從口入,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 材料工具 嬰兒油或綿羊油、酒精、牙刷、棉花棒、布、洗衣袋、漂白水。 消毒水diy 將漂白水稀釋,比例為1:99,漂白水1,水99的量去稀釋,就可以將玩具清潔殺菌。 可水洗的 塑膠類 1 將沒有裝電池的塑膠玩具放進水中,倒入漂白水稀釋,浸泡約30分。 2 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部分刷洗,再用清水沖洗乾淨。 3 最後再用乾淨的布將玩具擦乾淨,再放進乾淨的玩具箱來存放。 小叮嚀 因為消毒水的濃度非常低,所以浸泡過後只需用清水沖洗一次即可,若是不喜歡消毒水的味道,則可多沖洗幾次。 布質類 1 洗滌前,把玩具放入1:99的稀釋漂白水中浸泡30分鐘。 2 再利用牙刷將有髒污的地方刷洗乾淨。 3 將布質玩具放進洗衣袋中,再以一般洗衣程序進行即可。 小叮嚀 洗滌前一定要看清楚標示的洗滌說明,標示上載明可使用水洗者才能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入水後造成玩偶變形或產生起毛球的現象。 芭比類 1 娃娃的頭髮就跟人洗髮的程序相同,用洗髮精先洗髮再潤髮。 2 身體就以塑膠玩具的方式清潔即可。 不可泡洗 絨毛類 1 絨毛娃娃較不能水洗,但可用毛巾沾消毒水輕輕擦拭,再沾清水擦拭一遍。 2 拿至太陽底下曬曬陽光,也能趕走藏在毛絨絨娃娃裡的細菌。 3 送至洗衣店乾洗是不錯的選擇。 小叮嚀 家中若有會過敏的孩童,應避免絨毛玩具及容易發霉的布質玩具。若不得已就要照上述方法來清潔,並常拿出去曝曬,建議選擇不易沾灰塵,好清潔的玩具,如塑膠類。 木製類 可用嬰兒油或綿羊油來擦拭,或用稀釋的酒精或酒精棉片擦拭,再用乾布擦拭一遍。 小叮嚀 ◎因木質材料的玩具容易潮濕生蛀蟲,所以不能水洗,除非選擇有上漆的木質玩具。若玩具表面上過浸泡漆,就可以水洗並陰乾即可。 ◎而好的木製玩具是比較耐玩也比較安全的玩具,保養上也不困難,長期擺放若讓木頭變黃,只要用磨砂紙磨一磨即可。 電子類 1 用布沾些酒精或以1:99的稀釋的漂白水來擦拭塑膠殼。 2 隙縫處可用棉花棒或牙刷來清潔,再以乾淨的布沾水擦拭一遍。 小叮嚀 ◎有裝電池的玩具,如會動的玩偶、玩具電子琴、音樂鈴等,這類玩具也不能泡水來清洗。 ◎若有外層布料,如衣物等,可先拆解下來。 維護保養 看說明 在使用說明中應標明維護保養或清潔的方法,如圖說明要以溫水30度來清洗玩具。嬰兒玩具應注意是否有清潔或消毒方法。 要檢查 3歲以下兒童的玩具,應要定期檢查,如螺絲釘是否鬆動;毛絨玩具上的小零件是否鬆脫;塑膠玩具的外殼有否破裂引起其他危險的產生等。 要清潔 乾電池用完應及時取出。童車應定期進行加潤滑油防等保養工作。絨毛玩具應定期乾洗或以擦拭方式再曬太陽,以減少細菌滋生等。 小撇步 沾有化妝水的化妝棉用完不要丟,也可利用內含少許的酒精成分,來隨手清潔擦拭塑膠玩具唷! 娃娃的布料外層衣物脫下後,可以洗衣程序方式進行,或用冷洗精浸泡來洗淨。 選購玩具注意事項 1歲左右的寶寶處於懵懵懂懂的階段,常因好奇心及口腔期等因素將玩具放入嘴巴,加上寶寶的肌膚細嫩及抵抗力較脆弱,所以在選購時必須特別注意下列事項。 ★玩具上彩色漆料是否為無毒漆料,防止寶寶因長期咬食而造成漆的脫落。 ★是否可清潔或可使用特殊清潔液清潔,防止細菌的滋生。 ★玩具接合處是否平滑,避免割傷寶寶。 ★絨毛玩具之毛長是否過長,是否容易脫落,避免引起寶寶的呼吸問題及滋生細菌。 ★玩具的材質是否堅固,避免碎裂而割傷寶寶肌膚。 ★有音樂的玩具其分貝不宜過高或尖銳,而影響寶寶的耳膜及EQ的發展。 專家說 蔡淑美說, 除了定期清潔保養玩具,家長還可準備乾淨的收納箱來存放洗淨的玩具,避免與其他物品混雜或散落各地,才能更加延長玩具的壽命。她還建議家長,利用廢物來收納玩具,如塑膠盒、冰淇淋盒或鞋盒。父母親也可以在容器上貼上文字或圖片標籤,讓孩子很容易辨認,孩子同時學會了辨認圖片、文字還有分類整理及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

蔬菜料理不要汆燙!

2011年11月08日
公開
32

水煮花椰菜抗癌物損失七成 花椰菜怎麼吃,一般人都會想到「汆燙法」,不過英國卻有研究指出,水煮花椰菜反而會流失抗癌成分,煮超過30分鐘損失七成五養分,因為花椰菜中的抗癌成分屬於水溶性,碰到熱水容易流失,營養師建議可以使用「水炒法」,用一點點水翻炒花椰菜,再悶熟一下煮熟,更能保留花椰菜的養分。 花椰菜具有抗癌作用,但是英國一項研究警告,如果用水煮花椰菜,會把其中的抗癌成分損失達七成,因此研究報告建議,烹煮花椰菜最好用蒸的,用炒的,或者微波,就是別用水煮的。 英國瓦威克大學針對不同烹調方式對花椰菜、青花菜、甘藍菜(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蕓薹屬蔬菜抗癌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這類青菜中的抗癌成分硫配糖體會在水煮過程中流失,青花菜燙5分鐘,硫配糖體損失15%,10分鐘損失40%,30分鐘損失達77%,花椰菜(白色)燙30分鐘損失75%,高麗菜損失65%,包心菜中的這種成分則損失58%。 過去的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這類蔬菜中的硫配糖體會促使人體產生對抗癌症的酵素,有助於防癌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研究負責人醫學博士索納里教授說,「如果你想獲得一天吃五份蔬菜的最大健康效果,就不要用水煮的,應該考慮用蒸的,或者微波。」 研究中使用的蔬菜都是從當地超市購買後30分鐘內送回實驗室測驗,烹調方式包括:水煮、蒸、微波和炒,以水煮的影響最大。研究測試的其他方式,蒸0到20分鐘,微波0到3分鐘,以及炒0到5分鐘,硫配糖體的流失都不明顯。研究人員也測試青菜買回後的儲存方式的影響,結果發現,以一般家用冰箱和室溫環境來說,除非存放超過7天會讓硫配糖體些微流失之外,影響並不多。 但是如果儲存環境非常低溫,例如冷凍在攝氏零下85度,花椰菜在解凍過程中會破壞這類抗癌物質,流失約33%。切菜方式的影響大致上也不多,研究人員只有在把這些菜切得很細時發現有明顯的流失,切後六小時硫配糖體損失約75%。 針對瓦威克大學的這份研究,英國營養學基金會營養學家丹尼指出,水煮青菜也會破壞其他營養成分,如維他命C和葉綠素,這項研究讓人們更了解最好的蔬菜烹調方式,她認為,用蒸和微波是最好的,「如果你要用水煮的,也盡可能縮短水煮的時間,而且不要加鹽,因為其他飲食中已經吃進太多鹽分了。」 .

10個遊戲增強記憶力

2011年11月07日
公開
45

  遊戲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方式,更重要的是,利用遊戲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建立自主記憶的意識。康得瑛老師向各位推薦10個增強記憶力的遊戲,有效提升學齡前孩子的記憶能力。   **遊戲1-娃娃廣播開始了 讓孩子複述他聽到的廣播內容。現在的兒童廣播的內容愈來愈豐富,家裏準備一個收音機,讓孩子每天都定時收聽某個兒童廣播節目,然後把節目內容複述給爸爸媽媽聽。 **遊戲2-從哪兒開始 爸爸媽媽都會說故事給寶寶聽,專家建議最好為孩子說有連續性的童話故事,每天講到哪兒,都讓孩子記住,第二天開始講時,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昨天講到哪了?今天要從哪裡開始呀?是第幾頁?什麼內容呢?」看看孩子有沒有記住,長期這樣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 **遊戲3-寶寶畫冊 家長帶孩子外出或旅遊時,要提示孩子他看到些什麼?回到家後,讓孩子用畫筆把他在遊玩過程中所看到的內容全部畫下來,並把這些畫集結成冊裝訂好。這個遊戲,孩子一定喜歡,而且還能練習他的繪畫能力,等孩子長大一些,這本畫冊也可以成為孩子成長的紀念品。 **遊戲4-家庭小劇場 把家裏的客廳當作小舞臺,讓孩子把他在幼稚園裏學到的東西,如兒歌、古詩、歌曲、舞蹈等表演給家人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記住他學過的東西,還可以讓訓練孩子展現自己的能力。 **遊戲5-什麼不見了 媽媽可以在寶寶回家之前,稍微變換家裏的物品擺設,也可以藏起某樣東西,等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後,讓他說出家裏的什麼東西不見了,哪些物品的位置換過了等等。 **遊戲6-動物運動會 媽媽可以將家裏的小動物玩具集合起來,事先給每個小動物編上號碼,開始時讓每個小動物都站在自己的號碼上,請孩子記住,然後媽媽再將號碼拿起來,並把號碼弄亂,再讓孩子給每個小動物把它們原來的號碼貼上,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夠準確地把號碼和小動物一一對號入座。 **遊戲7-複述圖畫 把15張不同內容的圖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會兒,然後蓋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儘可能地複述一遍。 **遊戲8-看誰說得對 媽媽和孩子兩個人以打電話的方式來玩這個遊戲。媽媽可以問孩子家庭住址、家裏的電話號碼、爸爸媽媽的名字、生日等。看孩子是否能說得既快又準。如果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就更有競爭性,孩子會更加踴躍,遊戲的效果也就會更好。 **遊戲9-辨顏色 讓孩子閉上眼睛,說出你現在身上穿的衣服鞋子是什麼顏色。如果你也閉上眼睛說出孩子的衣服鞋子顏色,將會引起孩子對這個遊戲的更大興趣。 **遊戲10-依次說出名稱 把幾樣(不少於5樣)東西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給孩子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後遮起來,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幾樣東西的名稱。

最適合寶寶吃的水果TOP 10

2011年11月05日
公開
45

.營養素&變化吃法 水果提供豐富營養 馬偕醫院營養師鍾政玲表示,水果含許多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常見的營養素包括: 1.纖維質:寶寶一旦便秘,很容易脹氣、食慾變差,進而影響成長發育,讓寶寶每天適量食用水果,可幫助腸道蠕動,促進腸胃道規律運作,有助於排便的順暢。 2.維生素C:維生素C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它具有抗氧化作用,在六大類食物當中,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最為豐富。 3.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可傳換成維生素A,可幫助寶寶發育、保護視力,水果中橘、黃色顏色越鮮艷,所含β胡蘿蔔素越多,如:芒果、橘子、木瓜等。 4.礦物質:對心血管有幫助,並且能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 5.鐵:可預防貧血,包括葡萄、奇異果、蘋果等都含有豐富的鐵,不過相較於肉類,肉類中的鐵會比植物性的鐵更容易被身體吸收。 讓寶寶更健康的10種水果 幼兒飲食中的水果攝取量,一天總共以1∼2份水果為佳,只要在總攝取量範圍內都可以。而那些水果最適合給寶寶吃?該怎麼吃?怎麼選?鍾政玲營養師特別提出10種既營養,又適合寶寶的水果,讓家長們做變化和選擇。 蘋果 1份蘋果=中型1顆(約13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B、C、胡蘿蔔素、鉀、鋅、蘋果酸等。 ˙好處:「每天一顆蘋果,可讓醫生遠離」,可見蘋果對健康的助益,蘋果屬溫和、低過敏水果,是許多家長為嬰幼兒準備副食品時的優先選擇。蘋果所含果膠(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增加腸子蠕動功能;維生素B群對神經方面具保護效果;鉀有助於心血管健康;鋅則能夠增強記憶力。 ˙吃法:可用湯匙刮果肉餵食,或打汁後加牛奶、切丁加些優格。 香蕉 1份香蕉=1�2根 ˙營養素:維生素C、E、鉀離子、鈣、磷、鐵等。 ˙好處:鉀離子可平衡血液中的鈉離子,保護心血管,不過香蕉澱粉量較高,應避免一次攝取太多。 ˙吃法:切半或切片直接吃,或加牛奶打汁、壓碎製成香蕉蛋糕、切丁加優格。 奇異果 1份奇異果=1顆 ˙營養素:維生素C、鉀等。 ˙好處:奇異果雖小,卻含有高量的維生素C,一顆小小奇異果,維生素C含量和大顆芭樂相當;而且鉀離子含量勝過香蕉,更比蘋果、柑橘類高出二倍以上。 ˙吃法:剛買回來的奇異果比較硬,也比較酸,寶寶不易接受,建議媽咪可在室溫中多放2~3天,等軟度及甜度提高後,再切丁或用湯匙刮給寶寶吃。 葡萄 1份葡萄=約13顆 ˙營養素:鈣、鎂、鐵等礦物質及維生素C。 ˙好處:鐵可預防貧血,不過主要存在葡萄皮,想攝取豐富鐵質,建議買可以連皮吃的進口葡萄。 ˙吃法:葡萄果肉軟,甜度夠,寶寶接受度高,較大小孩可先剝皮去子再吃,如果給小小孩吃,最好同時將果肉壓碎。 柑橘類 1份橘子(柑橘)=中型1顆(約19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A、C、胡蘿蔔素等。 ˙好處:柳丁、橘子等柑橘類水果所含維生素C比奇異果稍低,但是含量還是很高,而且果肉呈橘色,表示有豐富的維生素A,有些家長擔心寶寶吃多皮膚會變黃,其實這是正常現象,只要暫停幾天就會恢復。 ˙吃法:剝皮後去子,再將果肉壓碎餵食。 木瓜 1份木瓜=約200公克(1公斤重的木瓜約1�4顆) ˙營養素: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等。 ˙好處:木瓜很適合亞熱帶地區生長,而且屬低過敏食物,大人、小孩都很適合吃,而且含有對消化道功能幫助很大的酵素。 ˙吃法:切小塊或打汁加牛奶。 芭樂 1份芭樂=約1�2個(160公克) ˙營養素:維生素C等。 ˙好處:芭樂的維生素C很高,具極佳抗氧化功能,可預防腸胃道疾病,比起其他水果,芭樂因為比較不酸,大部分小朋友都很喜歡。 ˙吃法:芭樂比較硬,怎麼吃要看寶寶年紀,1~2歲幼兒雖已長牙,但咀嚼能力不像大人那麼好,所以不一定能接受,建議選比較軟的芭樂,切小塊再給寶寶吃;或打汁後餵食。 梨子 1份梨子約200克(約1�2個∼2�3個) ˙營養素:維生素B、C、鈣、磷、鐵、胡蘿蔔素、膠質等。 ˙好處:梨子所含的膠質特別高,代表膳食纖維豐富,可刺激腸子蠕動,並有調節體內水份的功效,對寶寶消化能力有很大幫助。 ˙吃法:去子,切小塊,或打成汁餵食。 芒果 1份芒果=225公克(果肉) ˙營養素:β胡蘿蔔素等。 ˙好處:芒果和鳳梨都是台灣夏季盛產的水果,芒果呈鮮艷橘黃色,表示β胡蘿蔔素含量高。 ˙吃法:去皮、去子,切小塊,或打汁、切丁加優格或製成冰沙。 【注意!】 有些人會對芒果過敏,家長初次餵寶寶應先少量嘗試,並觀察皮膚是否有起疹子,如果有,可先暫停,等大一點再試,但不要未嘗試就認定會過敏,有過敏體質者不一定會對芒果過敏,必須吃過才知道,所以不要太過設限而拒絕這麼營養可口的水果。 鳳梨 1份鳳梨=約1�6片(1個約1公斤) ˙營養素:維生素C、有機酸、蘋果酸等。 ˙好處:含豐富蛋白酵素,可幫助消化、提高食慾。 ˙吃法:先將中心的梗去除,再切小塊。 .

寶寶進入副食階段多樣化

2011年11月04日
公開
49

6個月以上-豐富副食品食譜推薦 .文/時毓民 小兒科醫院教授 你總是為寶寶副食品的內容而傷腦筋,以下介紹各種適合不同月齡的副食品,讓媽媽輕鬆做出美味營養點心。 寶寶滿1個月後到4個月時都稱為授乳期,一切以奶為主,主要營養源為:母乳或嬰兒配方奶。而離乳期就是開始準備離開母乳,學習食用固體食物的階段,時間從5個月開始到1歲。 在 還沒進入離乳期之前,又稱為離乳前期,可開始餵寶寶簡單的流質食物來適應。寶寶4個月左右可以喝稀釋的果汁、開水及菜湯,如胡蘿蔔湯、菠菜湯、青菜湯、莧 菜湯、小白菜湯、南瓜湯、番茄湯等。5個月以後的寶寶則可吃果汁、蔬菜汁、蔬果泥,可用味道清淡的泥狀食物讓他嘗試。首先要用水分多、滑溜易吞入的食物, 讓寶寶先適應,再慢慢增加稠度,並配合他的發育狀況改變食物的種類。 到了6個月之後,寶寶就正式進入副食品階段,媽媽需要多用心,幫寶寶順利渡過轉換期,慢慢進入成人化的飲食。 6個月左右食譜推薦 每日餵副食品次數:一天1~2次。 合適的副食品: ■嬰兒米粉或麥粉(市售嬰兒米粉或麥粉,加水調成稀糊狀。或加母奶、配方奶水調勻也可以。) ■米粥(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10杯水;熟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4杯水。) ■地瓜泥(做法:將地瓜切小丁煮熟後磨成稀泥狀。) ■馬鈴薯泥(做法:將馬鈴薯切小丁煮熟後磨成稀泥狀。) ■蔬菜水果類(做法:取蔬菜湯或水果汁。) ■蘋果番茄泥(做法:將番茄去皮,剁碎,煮成泥,蘋果取小塊磨泥,二者拌勻即可。 ■紫菜蘿蔔泥(做法:將白蘿蔔煮熟軟後磨成泥,將紫菜捏碎,與蘿蔔泥拌勻即可。) ■豆腐泥(做法:將豆腐先燙過,搗成泥。) ■蒸蛋黃(做法:水煮蛋一個,取蛋黃加高湯成糊狀即可。) 6~8個月食譜推薦 每日餵副食品次數:一天2~3次,每天再單獨加一次水果,吃完副食品,其他時間以奶為主。 合適的副食品: ■米粥(生米煮粥為:1杯生米加7杯水;熟飯煮粥為:1/2杯熟飯加3杯水。) ■玉米粥(做法:取煮好的粥半碗,加玉米醬1大匙,煮5分鐘即可,要邊煮邊攪拌才好吃。) ■菠菜粥(做法:取菠菜少許,煮熟後,磨成泥,將米煮成粥後,拌上菠菜泥即可。) ■木瓜丁(做法:將木瓜切成小丁。) ■水蜜桃丁(做法:將水蜜桃切成小丁。) ■橘子丁(做法:將橘子剝皮取果肉即可。) ■鮪魚優酪乳(做法:將罐頭鮪魚搗碎,加1大匙優酪乳即可。) ■豌豆鱈魚(做法:將鱈魚約20克 及豌豆仁約10克 煮熟,分別剁碎,再回煮一下即可。) ■海苔粥(做法:將煮好的米粥拌上海苔醬即可。) ■番茄粥(做法:將半個番茄剁碎,放入煮好的粥中,煮滾後再煮5分鐘即可。) ■鱈魚馬鈴薯泥(做法:將鱈魚蒸熟後磨成泥,馬鈴薯煮熟磨泥,二者拌勻即可。) ■蒸鱈魚(做法:將鱈魚蒸熟後磨成泥即可。) ■麥片牛奶粥(做法:將2大匙燕麥放入半碗的溫水中,以小火煮熟軟,再加嬰兒奶粉即可。) ■糙米黑芝麻糊(做法:買磨好且炒熟的糙米粉取2大匙,再加熟的黑芝麻粉1大匙,二者加開水拌成糊狀即可。) ■鮭魚粥(做法:將鮭魚蒸熟後剁碎,放入煮好的粥裡,再煮滾一下即可。) ■麥粉蛋黃粥(做法:鍋中放半碗水,先加嬰兒麥粉2大匙煮溶,再加蛋黃半個煮滾即可。) ■香蕉蛋黃泥(做法:香蕉1/3根剁成泥狀,蛋煮熟只取1/4個蛋黃,二者扮勻即可。) ■柳橙豆腐泥(做法:豆腐1/2塊用湯匙剁碎,加柳橙汁1大匙,二者拌勻即可。) ■花椰菜優酪乳(做法:將花椰菜、四季豆及胡蘿蔔各20克 ,放入鍋中煮熟,撈起剁碎,再放回煮至軟,取優酪乳1大匙淋在蔬菜上即可。) ■白菜豆腐粥(做法:將一片白菜洗淨,燙過後切碎,豆腐磨泥,放入煮好的粥中煮一下即可。) ■香蕉豆腐地瓜泥(做法:地瓜約10克 煮好搗粗泥,香蕉1/4根磨剁泥狀,豆腐約10克 搗碎,三者拌勻即可。) ■草莓吐司牛奶(做法:將吐司烤酥,磨成細粉,草莓磨碎,取嬰兒奶粉2匙加60cc的水泡勻,再加吐司及草莓即可。) ■玉米雞肉粥(做法:鍋中放1碗水煮滾,分別放入雞絞肉1大匙、2大匙的白飯及1小匙的玉米醬,用小火煮至稠狀即可。) ■肉泥拌飯(做法:取雞絞肉1大匙放至小鍋,加1小匙糖及1小匙醬油煮熟,胡蘿蔔煮熟磨泥,取量約1大匙,菠菜葉2片煮熟剁碎,將雞肉、菠菜及胡蘿蔔擺在煮好的粥上面,拌著餵寶寶。)

尿 床

2011年11月03日
公開
33

尿床就像其他的技巧發展速率之不同一樣,孩子對膀胱控制的歲數因人而異。大多數孩子在3、4歲已可在夜間保持乾爽,但5歲大的正常男孩仍有十分之一會尿床。 ◎成  因:   孩子學習在長夜裡控制其膀胱的期間內尿床,不能算是尿床的患者。已經有控制膀胱能力的小孩又開始尿床,大都是緊張、焦慮增加的徵兆。   在有要事,如來了個新嬰兒,或者剛剛開始上學時發生。有些不能自制的因素是身體的關係,例如尿道感染或泌尿系統不正常。如果尿床帶有口乾、常喝水並且在白天發生時,可能是糖尿病的徵兆。   尿床嚴重性雖然作為父母會很煩擾,但孩子尿床並不算嚴重的問題。 ◎處理方法: 1、可在床布如墊褥間上先鋪一塊塑膠布。 2、自行檢討孩子的問題是否由你引起。是否逼他太緊、造成令他緊張的氣氛。 3、晚上上床前先要孩子尿乾淨或可在他房內放個尿盆。 4、檢查小孩的尿是否有魚腥味,如果有,表示尿道受到感染。 5、如果你跟孩子都對此很煩擾或懷疑孩子有其他生理上的問題,如尿道感染時,應盡早看   醫生。 ◎醫療程序: 1、醫生會檢查孩子並取其尿液樣品檢驗以確定是否尿道感染或尿道功能不正常。 2、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特殊床墊,在尿濕時會發出警示聲,當孩子懂得這種警示聲後,會   起來上廁所。這種裝置只能用在6歲以上,並應徵求孩子同意下採用。 ◎為人父母的態度: 1、把問題淡化,不要責罵孩子或老是提這件事。 2、在每個不尿床的夜晚,給孩子一獎勵性的物品,令孩子可用來跟進自己進步的情況。 3、在孩子入睡以前,不必限制飲用飲料,這跟尿床沒有關係。 4、如孩子不願意,不要用警示床墊等設備,這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緊張。          ∼∼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

讓孩子自己收玩具

2011年11月02日
公開
38

 學齡前的孩子對事物容易產生新鮮感,亦容易對事物生厭。所以家裡有許多玩具孩子不碰的,因此建議父母們首先把壞掉或缺少零件的玩具放一邊、外型完整卻髒的放一邊、孩子不玩或己不適用的玩具轉送親友,如此一來是不是清爽多了。       其次,許多父母喜歡把玩具全都放入大紙箱中,這樣不但孩子取用不便,還會影響孩子玩的情緒。所以該為孩子規劃個玩具擺放的空間,可讓孩子自己分類擺放及自由取用,不但可讓孩子學習分類處理的能力又可節省父母收拾的時間,但切勿在玩具架上一次擺太多玩具或呈現所有玩具,因為學齡前的孩子對事物容易產生新鮮感,亦容易對事物生厭。 ※玩具分享: 1•孩子會聽話的時侯,就可教他和別人交換玩具。 2•教導孩子不可為所欲為,學習尊重別人。 3•教導孩子徵詢同伴的意見,不是自己的玩具未經別人許可不可拿去   玩,如:『你沒經過文文的允許就拿他的玩具,這樣不尊重文文,   去跟他說對不起,再請他把玩具借給你玩』。 ※階段性的教導: 1•嬰兒時期∼   可先收拾玩具給孩子看,讓孩子耳濡目染,習慣一個收拾乾淨的空間。 2•會走路後∼   他知道玩具在哪裡,會自己去找,而且他很快就會發現,玩具不收拾踩   到會很痛,這時是鼓勵孩子收拾玩具的最好時機。 3•注意力較持久時∼   可以拿一個小籃子,要他把地上的玩具儘可能的撿在籃子裡,待集中之   後再進行分類處理。通常孩子不會有耐心把所有的玩具收拾乾淨,大人   的鼓勵和協助是非常重要的,要孩子學習做事負責任,就從收拾玩具開   始吧! ∼引用自 育兒經∼

父母常犯的6種管教錯誤

2011年10月31日
公開
48

•2011-08  親子天下雜誌26期 •作者:李岳霞 根據美國《親職》雜誌,父母最常犯的管教錯誤是忽略孩子發出的訊息而對孩子發脾氣。幼兒在累或餓時會出現特定行為,如果爸媽能及早發現孩子發出的訊號,也許就能省掉一場情緒大崩潰。 根據美國《親職》雜誌,父母最常犯的管教錯誤是忽略孩子發出的訊息而對孩子發脾氣。幼兒在累或餓時會出現特定行為,如果爸媽能及早發現孩子發出的訊號,也許就能省掉一場情緒大崩潰。除此之外,父母最常犯的其他錯誤如下: 太過負面:「不可以打妹妹」、「不要……」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或那樣,卻沒花時間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或更重要的,他應該怎麼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 期待過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善控制自我衝動,也不懂社交禮儀,罵也沒用。利用小孩喜歡模仿的特質,用具體的行為(自己或他人的)引導孩子看見並學習你想見的行為。 事事干涉: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也許常讓父母看不下去,但若不會構成人身安全問題,其實不需對孩子每個「脫序」的舉動大驚小怪。有時候給孩子一點時間,他自己就會停止。 光說不練:與其不斷威脅孩子「我真的要關電視囉」,倒不如給孩子明確的指令然後徹底執行,如「請你把電視關掉去做功課。」孩子不聽就讓他面對後果:把電視關掉,並告訴他沒做完功課不能看電視。 濫用「回房反省」:暫停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冷靜下來,不是要懲罰他。不妨靜靜坐著陪他,如果他很難過,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恢復平靜。

如何養育不哭鬧的小孩

2011年10月21日
公開
55

我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生育前後都有培訓班,家庭醫生每次洗腦讓我受益匪淺,我的兩個寶寶在嬰兒時期乖巧得好像家裡沒有小嬰兒,我甚至疑心她們會不會哭?如今外婆常拿這句傻話笑我。回國後看到朋友或鄰居們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著將媽媽經寫下來,或許可以幫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腳亂、身心疲憊的年輕爸爸媽媽。再次感謝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這幾年在她的指導下學到很多一輩子都受益的育兒寶典。 絕招一 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才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復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著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絕招二 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為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腰了。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絕招三 如何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這裡請爸爸媽媽們記住,床是不會動的!所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床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絕招四 趴著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著睡覺比仰著睡得安穩,才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意。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絕招五 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著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絕招六 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鍊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著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著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藥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週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症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為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絕招七 天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2個寶寶健康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天天洗澡,天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我生完孩子出來,準備聽我媽媽的教誨躺著不動,打算熬到第二天才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起來洗澡“不管你什麼傳統,把汗水和細菌都洗掉才會健康”。我被誤會成個髒媽媽被拖去洗澡,當然要說明的是我生兩個都是順產。產婦如此,何況小孩子?孩子每天運動量大,臭汗奶腥味便便尿尿什麼味道都有,一定要洗澡,不能隔天才洗。這也是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著涼的,抵抗力比成人強十倍。醫生交代:寶寶洗澡儘量用清水,再名牌的嬰兒產品都不如清水好,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洗髮水,清水最最好!醫生說儘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話一個星期用一次沐浴露就好,我家是三天用一次(我覺得一周太長了,心理作用)。 絕招八 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GU醫生用筆劃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不准穿衣服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准乳頭,如何保護乳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膠袋裝回家。我剛開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資料證明,我有奶。 絕招九 寶寶吃奶睡著怎麼辦? BABY被媽媽抱著舒服又安全,沒吃飽就睡著了,醒了又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也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訓練班裡學到最有用的一招,如何弄醒孩子讓他們專心吃奶,就是脫衣服!脫得就剩尿布,醫生告訴我,放心吧,你抱著她有媽媽的體溫,這體溫能保證嬰兒不會著涼,溫度剛剛好,BABY有一點涼意,他們會用心進餐(她說的真是進餐,呵呵)。放心吧,這些看起來弱不禁風的小東西,從媽媽母體帶出來的抵抗力比成人強10倍,餵奶的產婦也不容易病,這就是繁殖的力量。(當然室內的溫度是有一定溫暖的,國內無空調寒冷地區的人不要對照模仿誤會) 絕招十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藥,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母奶是好東西。 絕招十一 你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的誰不會換尿布呢?不一定哦。你是否有被孩子噴到尿或臭便便的時候呢?一天洗5次床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每次來的新阿姨都要重新教一遍,竅門就是把乾淨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再打開尿布,擦乾淨抽出來,這樣即使孩子正好那時候又便又尿,你的床單保住了。習慣這麼做以後,永遠沒有意外發生。 絕招十二 你會拍嗝嗎? 姿勢一,趴在肩膀上輕拍孩子後背,這種是傳統姿勢,很多時候不太容易拍出來嗝。 姿勢二:讓孩子側坐在腿上,左手托著孩子的脖子,撐起下巴,右手拍後背,這樣效率極高,通常十幾下就拍出嗝了。臨睡的最後一頓奶,一定要喂飽足了,拍完嗝繼續喂,我家妙妙2禮拜就睡整晚就是用這招,拍完嗝還可以再喂2-3次,直到她真的不吃了,小嘴巴往外推奶瓶的狀態,妙妙就能睡到天亮。 絕招十三 早點吃五穀雜糧 4個月吃米粉再大點跟大人一起吃東西,孩子長大不太會偏食,早點吃和成人一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6顆牙的時候,JANE GU醫生說,她已經可以用這幾顆牙齒吃很多東西了,什麼都可以喂,沒有不能吃的。 絕招十四 別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再小的寶寶玩玩具或看電視或看圖畫書的時候,請家裡的阿姨或者任何人都別打斷她們。即使是吃飯的時間到了,晚一點也沒有關係。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等於培養她們長大了能注意力集中做任何事情。我家妞妞專注力很好,她喜歡的事,比如拼圖,一個下午幾個鐘頭不抬頭,沒有人叫她,除了尿尿之外。最怕那種大呼小叫逗孩子的長輩們,自以為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吧。 絕招十五 慢慢走路,小聲說話 身體力行很重要,大人怎樣的孩子都會學。難得遇到上海一位陸老師,教孩子慢慢走路,輕聲說話,人家聽得到就好了,別那麼大聲。回了家鄉,社區的幼稚園老師教孩子們扯起嗓門唱歌,我在一旁看,心想完了,培養了半天的小淑女被漢派文化同化了,哈哈,如今的妞妞熱乾麵一樣的個性十足,整個兒一辣妹。大環境很厲害,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絕招十六 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試試看,摸摸看 中國父母禮節有餘,膽子太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髒,別摸,會刺到。。。。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美國父母最常說的卻是“Try it! ”試試看,摸摸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孩子用他們的小手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弄髒,地上滾來滾去的寶寶時光很短,飯粒菜湯翻了一地,大不了掃一下他們會早學會吃飯甚至用筷子,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子大不了進鞋子難受難清潔。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促使我們的小天使們越來越快地變成成人,變成聽話和懂事的孩子。快樂第一重要,衣服髒了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我的孩子。 絕招十七 也是最重要的一招,一天只能批評兩次! 父母也不可以隨便批評寶寶,一天只能批評兩次,兩次用完了就等明天的配額吧。美國老師這麼慎重交代的。於是,寶寶外婆說:“你的孩子一天10次都不夠,2次的話我10分鐘就用完了,這太難了。我大笑。在嬰兒的時期,批評有用嗎?拉個便便也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我會反問阿姨,你有哪天不拉屎嗎?

孩子的起跑點在那?〈下〉

2011年10月16日
公開
43

感覺統合到底是什麼呢?簡單的說是一個人把自己和周遭接觸所獲得的訊息透過感官系統,如視覺、聽覺、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運動覺等,傳送到腦幹,作分析、整合和判斷,以產生有效的身體反應,知覺、情感和思考等的組織化過程。   這個組織在嬰兒期的發展最迅速,也最重要,如果一個孩子他感覺神經的網路沒聯結好,對接收的訊息無法迅速正 確的作出解釋和反應,他經常是有聽沒有到,有看沒有見,感覺無法統合,動作不能協調,對自身和環境的關係模糊不清,戰戰競競,恐懼畏縮,這樣他如何有信心的去接受新事物,展開學習的歷程呢?      舉例來說一個觸覺通路有障礙的孩子,無法順利的解釋觸覺訊息,可能因而不喜歡被人碰觸或撫摸,也可能受傷流血了仍渾然不知,讓人覺得他冷漠、遲鈍,一個前庭功能失調的孩子,他必須不斷的調整姿勢以保持身體的平衡,又讓人覺得他不專心,沒規矩,一刻也不能好好坐著,安靜的學習,對他們似乎過份的要求,若孩子的困難真是感覺統合失調所引發而來的,我們如何能苛責他們?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肢體活動空間,自由開放的操作空間和豐富穩定的人際互動空間,孩子透過不斷的觸摸,探索和遊戲,感覺統合的能力多半能獲得正常的刺激和發展,只有少部份嬰幼兒因生產傷害或特殊遺傳體質,使某些感覺接收系統太敏感或不靈巧,父母應盡早發,現請教醫師或治療機構,協助幼兒加強這方面的刺激和訓練。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感覺動作期到認知發展接受,雖然沒有時間表,卻有一定的次序,根基愈紮實,潛力愈足夠,學習的效果才能彰顯,能力才得以做最大的發揮,感官的發展就是這個紮實的根基,父母不能忽視,容許孩子充分運用他遊戲的本能,提供他觀感、肢體的活動經驗,因為孩子的起跑 點就在這裡。 ∼本文摘自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發展觀察研究中心∼

孩子的起跑點在那?〈上〉

2011年10月15日
公開
43

 隨著一些廣告詞的聳動,許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點上,所以不落人後的加入許多藝能課程的學習,在幼兒園裡,也要求老師早點教認字、注音、拼音、算術等,再也無可厚非,但如果只是滿足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虛榮心,那孩子可就成了犧牲品了,因為太多的超齡學習,挫折感的累積相對地也增多,而我們要清楚的是在學習上偷跑,真的能給孩子多少助益呢?      許多父母工作繁忙,家庭與事業無法兼顧,雖然在物質生活上提供了優沃的環境,卻在孩子的成長記錄中成了缺席著,他們甚至不清楚孩子的發展已跑到那個階段了,所以近年來發現有許多父母在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才驚覺,自己的孩子怎麼和別人不同?他們的孩子智商毫無問題,卻動作笨掘、緩慢,或不能控制情緒,無法與人互動溝通、分心和缺乏專注學習的能力,以致學業成就低落、頑皮、破壞,成為老師頭痛的問題學生。根據統計調查,這樣的孩子已佔有學齡兒童10%∼15%的高比率。      二十多年前美國艾爾絲博士從神經生理的的觀點,提出感覺統合理論後,許多學者專家,為人父母者,才逐漸驗證揠苗助長,環境剝奪,感覺剝奪帶給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師長們才意識到孩子的學習成就低,不能只歸於他的偷懶、不用功,孩子的分心、不專注,也無法以懲罰來改善。其實幼兒期感覺統合的正常發展,才是啟發孩子動作、語言、情緒、人格、認知、創造力等學習的原動力,當我們發現孩子有學習障礙,情緒困擾,溝通困難時,真的要先了解孩子是不是站在不公平的起跑點上,也就是他們感覺統合的能力是否已發展完 ,才進入認知學習的階段。 ∼本文摘自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兒童發展觀察研究中心∼

怎樣培養寶寶的耐性

2011年10月13日
公開
36

現在的孩子沒有耐性是眾所周知的,動不動就耍脾氣,同小朋友們打架,缺乏耐性時,遇到很小的困難就會放棄。 判斷孩子的耐性指數 1.做事不能有始有終。 2.任性。 3.經常容易哭。 4.情緒易激動,很難預測他們會幹什麼。 5.吃飯時愛動。 6.看電視時一會坐著,一會站著。 7.不能堅持玩一個玩具,而是拿拿這個,碰碰那個。 8.自私,只關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經敏感、神經質或經常感到不安。 11.情緒不穩定,變化無常。 12.所做的事與年齡不相稱。 13.經常爭吵。 14.坐立不安,多動。 15.經常打碎朋友或家裏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諧相處。 17.經常打架。 18.衝動,做事前不思考。 19.飲食調節不好。 20.發火時罵人或說一些傷人的話。 21.不能如自己的願望時就打滾耍賴。 22.經常哭哭啼啼地鬧。 缺乏耐性寶寶的特徵 缺乏耐性的孩子會出現三種傾向:過度的暴力性、依賴性及散慢性。 暴力性 這是缺乏耐性兒童的最大特徵。不管是誰讓自己做不願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失控地尖叫、罵人或打小朋友等。剛開始自己還會自責,不過一旦形成習慣,自責感就會消失,連父母的勸導都聽不進去,反而會使性子、發火。 依賴性 碰到稍陌生或困難的問題,便喪失了獨自解決問題的意志,轉而向別人求助,這種依賴性會使寶寶漸漸變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 沒有耐性的寶寶做事肯定沒有持久性,因而會顯得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時,看看這個拿拿那個;參加鋼琴、美術、書法等學習班,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培養寶寶耐性的招數 為了培養寶寶獨立做事的意志和耐性,爸媽應掌握如下的招數。 1.爸媽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要學會忍耐等待,才能讓孩子學會忍耐。爸媽性子急躁,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緒問題。 2.勿包辦代替 對於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愛一切包辦,這樣一來孩子如果不喜歡時,父母便全權代勞,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無論是誰都不喜歡困難的問題和費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題慢或不能做出來而將答案告訴孩子的辦法是錯誤的。應當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4.重過程甚於重結果 剛會走的孩子是不可能會跑的,初學鋼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動人的樂曲。孩子要經過爬、走的過程後才能學會跑;學習鋼琴必須有一個反復熟悉琴鍵的過程。即使孩子著急,做父母的也不應當著急,應抱著相信孩子的態度,耐心等待。 5.別對孩子過分期望 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應當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並對孩子給予關注和鼓勵。 6.堅持有規則的運動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健康的心理。運動有無與倫比的功效。讓孩子確立可行的目標,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鍊,孩子會逐步具備自我調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讓孩子玩一些具有開發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積木類。一個個小木塊堆積在一起組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紙同樣也是一種培養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著畫好的線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鍛鍊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團體遊戲 與單獨玩相比,多玩一些團體遊戲可以使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在遊戲等待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耐性和團結協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別人的孩子學鋼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學琴班;看到別人的孩子學圍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圍棋班。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當孩子對某種學習確實有興趣時,給孩子創造機會,使其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10.從容易的教材入手 對於沒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開始就接觸較難的教材,會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如果從簡單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時再稍增加難度,這樣一來,孩子在一點點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便逐漸提高了耐性。 11.說出自己的目標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他們確定目標,並幫助他們最終實現。此時,孩子最好要反復用嘴說出自己的目標,因為透過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堅守承諾,從而產生堅強的意志。

做父母是一輩子的事〝激勵小語〞

2011年10月07日
公開
49

-1- 做父母是一向終身的學習 你有入學證明,但沒有畢業證書 -2- 絕對不要把自己的小孩 與別人的小孩互相比較, 這樣做只會增加大人的焦慮, 減低小孩的自尊! -3- 覺得自己對子女罵過頭? 勇敢些,寫些卡片給小孩, 說出你的悔意,這樣既能撫平 小孩的傷痛,更能贏得他們的尊重! -4- 小孩考完試,父母的即時功課是; 1.告訴他:「哇!心情輕鬆多了吧!」 2.買一些他愛吃的東西,新子同樂一番! 3.千萬別算「考試帳」! -5- 失敗才是最好的導師, 常常在成功中, 只學到輕率和過度的自信! -6- 不要在乎 小孩所做出來的家事的「水準」 感謝他、稱讚他的「心意」就好! -7- 不管在何時何人面前 千萬要顧及小孩的「面子」上的傷害 往往會影響一生! -8- 想想看,小孩子們是不是很容易 就原諒或忘記我們大人所犯的過錯、 失信、敷衍或不公平呢? 這些不是很值得我們大人學習嗎? -9- 孩子是從錯誤中學習的, 所以看見小孩子「犯錯」, 應該把它視為學習中的一個步驟! -10- 小孩子你說他好,他會更好; 說他壞,他就乾脆一路「壞到底」, 以成全你的「期望」 -11- 許多小孩常用無理取鬧、 破壞等行為來爭取父母的「注意」, 他們寧可被注意,而挨打罵, 也不願被冷落! -12- 孩子們常常「聽不到」也 「做不到」父母「嘴上」所要求的, 而是積極地學著父母所「做」的! -13- 妳聽到先生說:「如果你的菜煮的更好, 我會更愛你。」嗎? 你的孩子也不喜歡聽到:「如果你考得更好, 媽媽會更愛你!」 -14- 父母們學習做父母的過程中, 不要自此為聖人, 我們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權力」, 也有原諒自己的義務! -15- 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時 必須「溫柔」同時又「堅定」! -16- 夫妻兩人對子女的管教態度不同, 會造成子女的無所適從, 或甚製造小孩逢迎刁鑽、投機取巧! -17- 愛孩子就是常常 充實有關教養孩子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18- 孩子說謊, 出發點常是為了避免受到責罵而已, 能以開導替代責罵, 小孩就沒有說謊的必要了! -19- 互愛、互信、互相扶持, 互守信諾的夫妻關係, 就是小孩最好的性教育內容! -20- 其實小孩都很努力的想要 滿足父母的期望, 所以千萬別把你的期望訂的太高! -21- 告訴小孩「你好壞!」是否「指責」。 告訴小孩他所做的事以及 它為什麼是錯的,則是「說明」, 「說明」才不會傷到自尊! -22- 時代在變,要了解孩子, 也要積極地了解我們周圍的環境! -23- 父母若肯承認自己的弱點 或偶爾的犯錯, 也是鼓勵小孩誠實的一則良方! -24- 良好的夫妻關係、 是父母送給小孩子一輩子 最值得珍藏與運用的好禮物!

親密的危機 - 台灣的 代理父母 

2011年10月04日
公開
52

作者:黃惠娟 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貴的安親班, 卻沒時間陪孩子 …… 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卻為何最終 失去孩子的心,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 每天晚上,小學二年級的 Angus ,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撿綠豆。 把一顆、一顆的小豆子,從一個碗裡撿起來,放到另一個碗裡。 綠豆很小,反覆做很無聊,有時候會哭著跟媽媽說:「我不要撿了!」 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但是 Angus 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 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 撿綠豆,對於 Angus 是非常重要的訓練,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不聽大腦指揮。 Angus 的媽媽,在安泰人壽工作的李小姐,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請了一位外傭打點家中大小事; Angus 吃飯太慢,泰傭會餵;東西掉了,泰傭跟在後頭收拾; Angus 出門時往板凳一坐兩腿一伸,鞋襪就自動套上腳。 爸爸雖曾提議要讓孩子學習自理、做家事,但媽媽卻以「請傭人卻不讓他做事,太浪費了。」的理由峻拒。 一路被伺候長大的 Angus ,上了光復國小後,先是安親班 老師發現她的功課總是做不完,隨 後級任老師也發現,她寫字速度慢得異常, 後來醫生檢查,才發現是因為太少自己動手,出現了手指肌肉無力的問題。 Angus 也因此挫折不已,開始頻咬指甲,越來越排拒寫字 …… 為了矯正這個症狀,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 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 更沒想到,矯正半年後,卻又發現 Angus 還得了 ADD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令她擔心的是,小 Angus 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 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 第一種代理父母: 外傭 孩子語言表達、自理能力出狀況 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溫于惠經營一家廣告公司,有一個寶貝女兒 Luka 。 溫于惠平日以賓士及富豪汽車輪流代步,對 Luka 也從不吝嗇。 再一個月即將滿五歲的 Luka ,每星期會收到媽媽送的一個芭比娃娃;她就讀內湖區最貴的全美語幼稚園,每月光是學費就要交掉兩萬二, 為了讓她擠入即將開張的明星學區麗湖小學,還在內湖買了新家。 溫于惠什麼都幫孩子預先規畫, 唯一做不到的,是擠出多一點時間陪女兒, 只能請個印傭二十四小時陪伴。 Luka 快三歲才會說話,雖然印傭走後 Luka 不再老是一開口就嘰哩咕嚕冒出印尼語, 但幼稚園老師還是發現,一串英文字到她口中,不論怎麼努力,就是 不容易發音清楚; 心一急,唾沫就會細細流出,反而招致同學無情的取笑。 有錢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環境,卻沒時間陪孩子;在台灣進入少子化的年代,父母可以給孩子的時間卻反而變少。 據主計處估計,台灣雙薪家庭(即夫妻兩人皆工作)占所有家庭戶數的 44.2 %, 若再加上超過一成的單親家庭,可以說有 5 成以上的家庭,極難全心照顧孩子。 有錢無閒的父母湧現,各色「代理父母」也出現在我們社會,開始提供各色養育孩子的服務。 早年,台灣的小學到了中午,會出現許多幫孩子送便當的媽媽。 現在,台灣的明星國小放學門口最新出現的景象,是幫孩子背書包、拎便當盒的瑪莉亞、蘇菲亞。 外籍傭人,已經成為台灣白領階層小孩很重要的代理父母。 根據勞委會 92 年的資料顯示,合法引進的外籍幫傭和外籍監護工總計 14 萬 4 千名, 其中絕大多數的監護工必須「一兼兩顧」,順便看顧小孩。 其中,光是台北市就有兩萬多個家庭共聘用 3 萬 5 千多名外傭。 外傭帶小孩,早期有人以為可以增進孩子的英文程度。 不過,隨著時間日久, 各種副作用 在孩子身上顯現,家長才發現,各種問題無奇不有。 例如,溫于惠的孩子 Luka 第一個出現的問題就是 語言遲緩 現象。 而這是導因於 父母沒有跟孩子說話,孩子欠缺模仿對象,刺激不足的結果。 比台灣更早引入外傭、比例也高達一成的香港就發現,香港有 8 %到 12 %的兒童,有各種語言能力的障礙, 包括發音欠準、詞彙不足、語法結構紊亂和語言交談困難等, 而這些將嚴重影響兒童未來學業、社交甚至智能的發展。 外傭 侍奉得無微不至 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小主人因五體不勤,自理能力出狀況。 例如, Luka 的阿姨就發現,她吃完東西後會把果皮或包裝紙順手丟給旁人,東西掉了也從不彎腰撿起,要出門時,經常會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兩腳懸著,想要別人幫忙著襪穿鞋, 自理能力幾乎是零。 大姨說,可能是過去外傭怕她媽媽責罵,一路侍奉得太周到,給她養成的壞習慣。 外傭密不透風的照顧,引發的另一個現象,是造就一批「 眼高手低 」的小主人。 台北市外傭密集度最高的大安區仁愛國小, 7 點 45 分上課尖峰時間,常見黑頭車一部、一部,送來了一個個小主人,後面跟著一個背著書包、水壺、運動袋的外傭,一路跟到教室門口。 「外傭不僅是挑扶,還是宅急便,東西沒帶火速送來, 學生一副『 I am your boss. 』的神氣,」一年一班的級任 老師王美蘭說。 王美蘭說,開學後她發現班上 35 名同學中,高達五分之一的小孩是外傭在照顧, 而相處一段時日後她發現 7 個小朋友的共通點, 就是 被動、自理能力低落、合群性較低,也較無法一個人解決問題。 「你叫他掃地時,他會說:『 你幫我做啦,我明天送你東西 』;做錯事處罰他時,他會先狠狠瞪你一眼,彷彿你借了什麼膽,」她說。 這個現象引發王美蘭的好奇,進而帶學生製作一個「異國好幫手,外籍幫傭在台灣」的計畫,並獲得網界博覽會金獎。 根據王美蘭的調查,仁愛國小全校 3 千 4 百多名學生中,合計共有 454 位小朋友家中有外傭,平均每班有 4 到 5 位。 不過,最讓她擔心的是,她發現有些孩子會當著媽媽的面,亂告外傭的狀。 「孩子若從小不養成尊重人的態度,不矯正說謊的習慣,到高年級就很難改了,」她說。 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很支持王美蘭的研究。 他說,小學是扎根的時期,如果 基本德性及能力沒有養成,未來的EQ及挫折容忍力一定低。 「 挫折容忍力低 的孩子,易變成異常人格,會為整個社會、家庭及個人帶來傷害,」仁愛國小校長楊宗憲說。 第二種代理父母: 安親班 父母 逃避教養責任 ,孩子行為開始偏差 孩子進入小學後,第二種「代理父母」安親班就緊跟著浮出檯面。 根據內政部兒童局在民國 90 年做的《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指出, 在學兒童放學後到晚飯前這段時間,兒童回家有大人照顧者占 74.7 %,較民國 84 年下降 8.6 個百分點。 反之,由「代理父母」照顧的數字遽揚。 包括課輔、上才藝班,占 27.5 %;保母照顧占 14.1 %,甚至有 4 %回家完全沒有大人照顧。 固然安親班協助了上班族父母兒童下課後照護的需求,對很多家庭帶來正面的幫助,但卻也有越來越多父母,用安親班來逃避自己養育的責任。 彩琳在永和經營一家安親班,自己有一個六歲的兒子。 近五年來,她發現父母要求安親班 老師長時間代為照顧孩子的狀況日益頻繁。有些家長讓孩子「寄住」天數可以到一個星期,甚至有個小孩乾脆白天在她安親班上課,晚上跟她回家住,長達兩年。 最高紀錄是她家裡一次被托了三個小孩。 彩琳是虔誠的基督徒,「星期天要上教堂,還有偶爾要回南部娘家,只好帶著一起走,被我爸爸罵得要死,他說:『這樣責任很重,你知不知道?』」 她笑笑說:「我反正就是盡量,就當是他媽媽的備胎。」 揚志(化名)今年 小學五年級 ,四歲開始就一路住在彩琳家。到孩子小一時,彩琳考慮到孩子有很多功課需要家長的互動,好意建議讓揚志回家住,但揚志的父母卻把他又丟給外婆,「結果孩子身上出現三種個性,在我家半夜不會尿床,在外婆家卻夢遊起床到處尿 …… 孩子很聰明,他知道跟不同人互動,要用不同的方法,」彩琳說。 揚志功課不錯,但 人際互動 是他的致命傷。 最近,學校老師發現,揚志有嚴重的 暴力傾向 ;從小三、小四開始,就有偷東西的行為,通知媽媽卻也無力時時盯著孩子 … 心理分析學家艾力克森( Erik Erikson )曾提出一個理論,認為一個人生命中必定會經歷八個階段,其中前五個階段,都會在十八歲以前經歷。 根據艾力克森的理論, 零到一歲 是建立 信任感 及 安全感 的重要時期,孩子隨時找父母隨時都找得到,就能得到充分的安全感。 二到三歲 須建立 自主性 ,亦即可開始訓練孩子簡單的自理能力,以為未來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 四到五歲 是 主動感 ,亦即孩子在嘗試作肢體或智能的各種學習時, 必須給予正面的稱讚、肯定, 才會鼓舞他繼續向外界伸出探索的小手。 至於六到十一歲, 則需 奠定閱讀 、 學習 或是 協助做家事 的習慣。 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時間觀察、陪伴、傾聽,更無法藉由代理父母來執行。 第三種代理父母: 電腦 一旦上網成癮,難再拉回正軌 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教授黃迺毓指出,現代父母很矛盾,為了讓孩子更多才多藝,必須賺更多錢,為了賺更多錢,就越沒有時間陪小孩,把父母的角色交給「代理父母」。結果,每天回家後簽完聯絡簿就睡覺,完全沒有溝通時間,「孩子出狀況時,父母往往是最後一個知道,」黃迺毓觀察。 前一陣子的娛樂新聞,曾經報導藝人成龍,當年忙於工作,竟然連兒子已經小學畢業了都不知道,有一次還興匆匆的跑到小學要接兒子放學。 這樣的例子或許極端,但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在 92 年年底發布的「 台北市少年生活狀況及價值觀調查 」中發現, 12 到 18 歲的少年,一天內有高達 23.7 %的少年不曾和父親說話,說話時間在十五分鐘內的有 35.8 %,少輔會督導張淑惠指出,父母不陪伴孩子,孩子還小時,還只會被動的坐在電視機前,上了國中後,就會自己找人陪了。 而網路世界就是孩子最可能去找,但卻是最難掌握、破壞力最強的第三種「代理父母」。 少輔會近三年來,把資源及輔導重點轉至「網路成癮」的行為研究。 「孩子回家後就躲到電腦前面,父母還覺得很欣慰,一直到成癮症狀出現,孩子已很難再拉回正軌,」張淑惠說。 致中(化名)原來是班上前十名的孩子,國二時還擔任班長。 致中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學業要名列前茅,也期望做個出色的班長。 學期中後,致中對身為班長卻無能為力管好班上的秩序感到很挫折,心中一直悶悶不樂。 平常很少跟致中交談的爸媽,並沒有發現致中挫折的情緒,只發覺他最近回家都沒什麼胃口,房門一關,宣稱要用電腦做功課,就閉門不出。爸媽也不以為意,還體貼的將飯菜送至房中。 漸漸的,致中經常早上會起不來,有時根本就聲稱肚子痛不想去上課,一直到段考一落千丈,才發現孩子整夜都掛在電腦前面。 致中的父母並沒有深入去了解兒子的問題,便逕自將家中的電腦收起來,沒想到以往個性溫和的兒子,找不到電腦後,開始大吼大叫,發狂似的拿起電視、花瓶亂砸一通,連祖宗牌位都被砸得落花流水 …… 張淑惠分析,就像吸海洛因一樣,網路成癮症者,「你一旦不讓他碰電腦,行為就失控了,」張淑惠說。 全台第一個開設網路成癮特別門診的高雄醫學院醫師柯志鴻,就發現門診病人平均年齡早已從大學生往下移轉到國中及高中學生。 柯志鴻針對高雄地區一千多位國中、高中學生進行訪談,結果很驚人。 「 5 %到 10 %的受訪者,有網路行為失控問題,」柯志鴻說。 現代的父母, 常花大錢想透過外在的力量、訓練,增加孩子的未來競爭力, 但 當孩子缺乏陪伴 ,他們可能悄悄的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父母卻無從察覺。 陽明大學認知神經心理學實驗室教授洪蘭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前,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她舉 1956 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靈長類學者哈洛( Harry Harlow )做了一個實驗,讓小猴子在兩個「代母」之間選擇。結果發現,小猴子寧可選擇沒有奶瓶,但可提供安全感的絨布媽媽,而非有奶瓶但冰冷的鐵絲媽媽。 一個永遠讓孩子隨時都找得到父母,就是安全感的來源,也是所有人格的基礎。 「 有安全感,孩子就敢到外面闖天下 ,」她說。 「 孩子小時候,你不讓他隨時找得到你,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出事就不找你了 。」 孩子缺乏陪伴,輸在起跑點贏了財富輸了孩子,成功意義何在? 多數親子專家都同意, 12 歲小學畢業前倘若根基沒有打好,不論是學習的規律、自制力或是安全感,國中之後要調整即極為困難。這些根基,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 每天的陪伴、傾聽與談話 。 為了因應忙碌的雙薪家庭,兒童福利聯盟甚至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 每天至少: 擁抱 三十秒鐘、 聆聽 三分鐘、 陪伴 三十分鐘。 「父母陪伴太少的結果,孩子長大後,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陪伴三十分鐘,不過是每天看一部連續劇二分之一的時間,但有多少家長做得到? 在一間精緻用心的高級療養院裡,年輕的醫學院實習生發現一位老先生經常性的沉默不語。 費心打聽,才知道老先生曾是叱吒一時的企業家,如今老先生終日憂鬱,盼望著繼承事業的兒子能夠移步來探探他,卻始終不能如願。善良的實習生輾轉聯絡上企業家的兒子,數度去電,告知父親的渴望,第二代企業家卻始終以事業繁忙為由推辭。 老先生聞訊後嘆了口氣說:「你們別忙了!我是自作自受,誰叫我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都讓他們給傭人帶 … 」 這是洪蘭親耳由實習生那裡聽來的故事。令人唏噓,也令人深思。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在千禧年時,曾公布台灣孩子這一世紀將面臨的十大挑戰, 前兩項即為「 成長的環境日益不安全和恐懼 」及「 家庭的功能逐漸失去保護傘作用 」。 如果因為缺乏陪伴,孩子成長出現差池,父母的成功與財富又有什麼意義? 如果,台灣有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缺乏父母陪伴,台灣的競爭力,終究將產生何等危機 ?

孩子6種性格要及早培養

2011年10月01日
公開
46

性格品質決定人的命運,而人的優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養應該放在首位,屬重中之重。早前我們曾經對1000名3~10歲的幼兒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18%的幼兒具備良好性格,82%的幼兒性格有或多或少問題,而25.7%的幼兒性格惡劣,讓人不得不為之擔憂。   人的性格品質是多方面的,以下6個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礎,如果從小具有這6種性格品質,長大了其他優良品質都會自然派生出來。 1. 快樂活潑   快樂的孩子愛笑不愛哭,無憂無慮。而活潑並不只是好動,更不等同于吵鬧。 活潑的孩子有6個表現:   表情活潑:臉部表情豐富生動,看得出微笑、高興、著急等情緒,可跟大人開玩笑;   嘴巴活潑:表達、吐詞清晰,喜歡講故事見聞、猜謎語、說繞口令等;   感知活潑:見過的、聽過的、做過的記得快,認顏色、形狀、方向都很清楚;   雙手活潑:會勞動,會做手工,飼養小動物、種花種草等,手很靈巧 身體活潑:表現在能歌善舞,愛做遊戲、愛運動等; 思想活潑:喜歡提問、討論、爭論、識字和讀書等。 2. 安靜專注   不能安靜專注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活潑的內在表現就是安靜。而專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專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和收獲。而不能專注的孩子,該靜靜不下來,注意分散,“玩野”之後到小學再去糾正就很困難了,智力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3. 勇敢自信   嬰幼兒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現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獨、小動物、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等。如果孩子感覺到自己很可愛,即使只是潛意識的感覺,也會有自信情感的流露,這與驕傲、沒禮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兩碼事,不可混為一談。 4. 勤勞善良   從小會勞動的人以勞動為樂,也會關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幫你拿拖鞋,你的鼓勵“寶寶真乖、真能幹”是對他最好的肯定。從小關心家人和週圍的人,這樣的孩子一定是個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議4~5歲的孩子要學會做飯,5~6歲的孩子要學會做菜。 5. 獨立精神   孩子的獨立性格應該表現在從小自己會睡、會坐、會玩;1歲以後可自己吃飯,吃得好、吃得快;會走之後,能夠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裡沒有“催”字。如果一個連吃飯都要家長七八遍催促、沒有責任感的人,以後上學、找工作等都會依賴人,何談成材? 6. 創造精神   表現在對新奇的事情愛看、愛聽、愛摸、愛做、愛問、愛記;喜歡自己動手,想辦法玩耍,搞小發明等;家長特別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求異、逆向和發散思維。   性格的培養是有規律的,不靠督促、說教和打罵,而是靠不露痕蹟的“潛教育”,包括環境育人、行為育人、愛的教育和積極暗示等。

選擇幼兒玩具的七大考量

2011年09月29日
公開
63

採訪�王紹媛 諮詢�智寶園學前教育園地創辦人 陳鳳卿 「爺爺,我要那個飛機。」「媽媽,我要那部電動火車。」「爸爸,我要那把玩具槍。」以許多父母的經濟能力,想要買件玩具給孩子並非難事,但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可就得費點心思了。 一件好的玩具,不但可以啟發孩子的智力,訓練其觸覺、視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功能,同時還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但如果父母漫無目標地為孩子添購各式各樣的玩具,不僅無法達到教育意義,反而可能養成孩子不良習慣,得不償失呢! 依據幼兒發展 孩童時期最親密的遊戲伴侶就是玩具了,但玩具並不是多就好,可是太少也不行。因為無論哪一種情形,都可能影響到幼兒心智發展,所以幫孩子選擇玩具時,首先應該考慮他的身心發展狀況,如此選出的玩具才真正有助於幼兒。 智寶園學前教育園地創辦人陳鳳卿老師表示,幼兒各階段與適合的玩具,大致可歸類出幾個發展階段: 1. 仰臥時期: 這階段的孩子經常躺在床上,不會翻身,也不會移動,正是訓練「聽覺」和「視覺」的時期。訓練聽覺玩具著重聲音的音調、音質和音量,如:音樂鐘、搖鈴等;訓練視覺玩具應選擇色調和諧、形狀簡單為宜,如:小鴨、洋娃娃等玩偶。 2. 匍匐時期: 七、八個月大左右的孩子,正在生長乳齒、牙床,看到東西就想抓、想咬,此時期玩具的選擇,應以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所製作的為主,如橡膠洋娃娃、橡皮熊等。 3. 幼兒期: 可分為前期、後期。前期是指一至三歲幼兒,這階段幼兒由「玩具陪我」進入到「我玩玩具」,因此玩具選擇上以能發聲、發光、耐摔,且富創造性為宜,如:積木、會叫的動物玩具等。後期是指三至五歲幼兒,這時期幼兒以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且開始運用想像、思考,因此動腦的玩具最適合他們了,如:捏黏土、拼圖等。 4. 學齡期: 對於即將邁入小學,或剛近小學階段的兒童,好奇心和模仿力特別強,同時開始具有時間及數字概念,因此,應該儘量選擇啟發性、創造性,及對數字、時間概念的玩具,如:拼圖、玩具鐘等。 為幼兒選玩具時的考量點 市面上出售的玩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而父母要從這麼多種不相同的玩具中,選出適合幼兒的,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陳鳳卿老師表示,父母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應儘量站在孩子的觀點考慮,因為大人覺得好玩的玩具,孩子不見得有興趣;除此以外,還得根據以下幾點來選擇: (一) 激發智能程度 (二) 依性別來選擇 (三) 符合孩子的年齡 (四) 依照幼兒嗜好 (五) 選擇單純的玩具 (六) 注意玩具的材料 (七) 選擇持久耐用的玩具 廢物利用創造玩具 另外,陳鳳卿老師也表示,父母應給予幼兒一些正確的觀念,所謂的玩具並非只指市面上出售的玩具才是,用樹枝、竹子、花草等自然材料,或利用家裡的廢物配件,如鋁罐、寶特瓶罐、鈕釦等製作而成的玩具也是不錯的。在製作的過程中,不妨讓幼兒一起參與製造玩具,讓他經驗完成一件東西的喜悅感,當他玩自己動手完成的玩具時,一定很驕傲,也會成為寶貴的童年回憶。

褓姆如何跟父母溝通

2011年09月26日
公開
44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理事長--張明慧 作為一個專業的嬰幼兒照顧者,面對孩子的問題自然有一套。但是,在實際工作的時候,專業的保母除了要對孩子有一套之外,還要與孩子的父母做溝通與分享,才能愉快的和寶寶一起工作,並且得到父母的支持與肯定。 溝通是良好關係的基石,有時間做討論與分享,溝通一下對孩子的各方面狀況以及發展,聽聽父母的看法,也說說自己的想法,不但可以增進關係,也可以讓父母了解保母的做法。保母也可以透過這些討論,清楚知道父母的想法與需求,進一步的將自己的專業介紹給家長,討論對於寶寶的照顧、協助,達成共識,找出雙方都覺得妥善的方式,對於大人們來說,是個愉快的經驗,對於寶寶的成長當然是加分又加分。進行溝通的時候,有幾個部分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個要注意的是選擇談話的時間。 避免在趕著上班或是趕著要做一些事的時候,跟父母進行溝通,這時候父母因為有時間壓力,沒辦法好好的聽你想說的話,也會沒有時間思考該如何說話,是不好的溝通時機。另一個要避免的時間是寶寶哭鬧的時候,因為寶寶的哭聲會引發一些情緒反應,這時進行溝通效果不佳。總之,要選擇一個雙方都是輕鬆舒服的時間,才是溝通的良機。 若是選一個固定時間與家長進行溝通,是最理想的狀況,大家有一個默契,在固定的時間做一些討論,例如父母來接孩子的時候,可以討論一下寶寶最近的發展狀況及自己的處理方式,若是有需要較長時間的討論,則需要再另選時間。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清楚而明確的表達。 我常常發現一個狀況,很多保母的出發點是良善的、是好意的,可是往往因為沒說清楚,反而造成一些誤解與衝突。所謂的溝通是雙方針對一件事做意見的交換與討論,所以要能清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彼此理解對方的想法,才是有效的溝通,因此在跟父母溝通前,可以先寫下想討論的事,檢查一下自己的想法與說法,不要等跟父母講完話,才發現想說的事情沒說,或是沒有表達出自己想說的部分。 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習過程、人格特質都有所不同,對於寶寶的照顧與成長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會有不同的習俗與儀式,若是沒有適度的溝通,並且清楚的表達出來,常常是誤解的開端。 你知道嗎?但如果講話的口氣太強勢、太不注意到對方的感受,則對方聽起來,就會像是一種攻擊一樣,很不舒服,所以 第三個要注意的是溫和而開放的態度。 很多人告訴我,「我沒有那個意思,是他自己多想了」,不過說話的語氣、態度、臉上的表情若是沒有注意,常常也是誤會的開端。當然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但是常常急於自己的想法被對方接受,或是溝通時出現困難,就會有不好的語氣或態度,以下的表達方式,提供作為參考 『其實,我滿贊同你的想法,那你覺得如果…….,你會怎麼處理? 』 『沒錯,我滿喜歡你的看法,這件事若是這麼做,優點是…,不過可能要考慮…,』 『你說的很對,可以說的更清楚一些嗎?……』 用贊同的態度來說話,尊重父母的意見但是清楚表達想法,藉由良性的互動不但溝通順利,更能達到親職教育的目標,專業也能展現出來,是各位在工作時要常常注意的部分。 溝通是看似簡單卻需要努力的事,適度的調整自己說話的方式,練習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尊重並支持對方的想法,透過討論、分析來達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狀況。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只要開始練習,就可以感受到良性互動的魅力,不只可以用在工作上,用在自己的家人、朋友、子女,不但溝通良好,更可以促進彼此的感情與親密感,今天就開始試一試吧!

如何引導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

2011年09月24日
公開
42

作者:吳敏蘭  出處:親子天下Web Only 很多的爸爸媽媽或許會覺得,教孩子愛爸爸媽媽會不會太刻意了?其實這是需要的;告訴孩子可以幫爸爸搥搥背,幫媽媽收拾家裡,給爸爸一個大擁抱,陪媽媽散散步,寫一封信給爸媽,只要是自發性的去做,都是最好的禮物• 今年父親節一早,我拿著自己親手做的兩張父親節卡片請孩子們簽名,一張給孩子的爺爺,一張給孩子的外公,兒子問我:「那爸爸呢?為什麼沒有爸爸的卡 片?」我對他說「對呀?你們的父親節卡片呢?這是我準備給我的爸爸的卡片,爸爸的卡片應該是你們準備的呀!」這下子兒子女兒慌了,以前在幼稚園的時候,都 是學校「自動」的會帶領孩子準備給爸爸媽媽的父親節、母親節卡片或禮物•今年兒子女兒都進小學了,又在放暑假期間,所以在父親節對父親的心意就全看孩子的 表現了。 往年我都會幫孩子準備好卡片,帶著孩子做,今年我故意「按兵不動」,看孩子會不會「自動自發」,結果果真是沒有任何動靜呀•因 此,在今年的父親節當天,爸爸「只」得到了孩子們的擁抱與祝福•孩子們尷尬的看著我,弟弟小聲對我說:「媽媽,我想買禮物給爸爸」,我說:「你要買甚麼? 有錢嗎?」他說:「妳給我錢呀!」姊姊說:「媽媽,妳都沒有提醒我,下一次我要做一個卡片給爸爸」。 這樣的對話讓我不禁思考,孩子們是不 是都已經太習慣於被提醒,而被動式的被「安排」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母親節、父親節、聖誕節等各種節慶生日似乎都是制式的卡片、禮物等表示方式,其實, 是不是還有別的方式可以來呈現呢?是不是可以更用心的去想想,可以如何不用錢買物質的東西來表現自己的愛呢? 很多的爸爸媽媽或許會覺得,教孩子愛爸爸媽媽會不會太刻意了?其實這是需要的;告訴孩子可以幫爸爸搥搥背,幫媽媽收拾家裡,給爸爸一個大擁抱,陪媽媽散散步,寫一封信給爸媽,只要是自發性的去做,都是最好的禮物• 隨時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辛苦與感受是必要的,當孩子有所表現時,也隨時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動是必要的•這樣,當孩子長大成人、爸媽年老時,孩子才不會「快遞一份昂貴的禮物」就認為已經盡到義務,因為那個時候,爸爸媽媽應該最想要的是一份陪伴、一份關心、一份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