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引導孩子從小愛讀書的建議

2008年03月24日
公開
42

引導孩子從小愛讀書的建議 ◆幼教網   1.早期閱讀並不一定非讀文字。實際上嬰幼兒在人生的「最初級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閱讀的興趣和行為,孩子在剛剛進幼兒園時所讀的往往是沒有文字的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圖畫書。這種「零難度的快樂閱讀」無疑大大增強了嬰幼兒對讀書的興趣。   2.讓孩子盡早體會到集體閱讀之樂。嬰幼兒在集體環境中學習閱讀,可以與同伴一起分享早期集體閱讀的樂趣,也提高他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3.家長和教師應發現嬰幼兒在閱讀上的特別興趣或特別需要,以便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   4.從小就注意培養孩子對「廣義閱讀」的興趣。在孩子開始認字之前,見到海報、路標、佈告、門牌等等,父母可停下來跟孩子一起閱讀。   5.盡早給孩子訂一份合適的報紙或雜誌。   6.提供給孩子的書籍,必須適合孩子的年齡,迎合孩子的興趣。   7.試著讓3歲的孩子一次讀書堅持10分鐘。   8.利用週末節假日帶孩子逛逛書市:寧可少買點玩具,也要多買點圖書。   9.樹立良好榜樣,讓孩子從小就看到你的生活離不開書。   10.不妨讓孩子體會到:讀書不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種消遣的手段--待孩子真正對書籍如對玩具一樣感到興趣盎然時,他便開始樂於與書為伴了。   11.鼓勵孩子從小讀書「雜」一些。一個人小時候書讀得愈雜,以後的知識面往往愈廣。 12.為了增加孩子的讀書量,應該允許孩子對某些圖書僅僅作快速、粗略的「瀏覽」。這就是說,不必對每本書都作仔細的「精讀」。   13.要是孩子偶爾接觸到一本「壞書」,不必大驚小怪:事後問清原由並指明「壞」在什麼地方即可。當然更不應為此而打罵孩子。   14.當孩子3-4歲時,可以幫助他建立一個小小的私人圖書館,指導他把書籍編號,要求他學會修補破損的圖書。   15.鼓勵孩子向小夥伴出借自己的藏書,也允許孩子借閱他人的圖書,還應強調好好愛護別人的書籍並盡快歸還。要知道,通過交流圖書,孩子們也學會了某些社交技巧。   16.要是自己孩子的閱讀能力明顯低於同齡孩子,不要無休止地批評,因為這只能使其對讀書有牴觸情緒。   17.組辦諸如「父子讀書俱樂部」或「母女讀書俱樂部」,由大人和孩子共同讀同一本書,然後在週末展開討論。   18.和孩子玩耍、散步或鍛煉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編一個小故事,回家後再作好記錄和整理。   19.如果孩子讀書時遇到難點,不要馬上給他現成的答案,應啟發他通過想像作合理的推理。   20.瞭解並善於總結孩子讀書的長處、短處以及興趣所在,並利用家長會向教師作匯報,目的是幫助教師更有效地對孩子的閱讀作出指導。   21.鼓勵孩子在讀到好的篇章時向全家人朗讀,以便閤家共享。

感動是因為我們懂得什麼叫愛 /李家同

2008年03月23日
公開
14

感動是因為我們懂得什麼叫愛 /李家同 我做大學教授已經很多年了, 我注意到大學男生屬於白面書生的已經非常少了, 大多數男生都有很健康的膚色, 可是比起在外面做工的工人來說,似乎我們的大學生仍然白得多了。 張炳漢是少數皮膚非常黑的那種大學生, 難怪他的外號叫作「小黑」, 我是他的導師,第一天導師生面談, 他就解釋給我聽為何他如此之黑, 他說他從高二開始就去工地做小工, 再加上他是屏東鄉下長大的,所以皮膚黑得不得了。 他說他家不富有,學費和生活費都要靠哥哥, 而他哥哥就是一位完全靠勞力賺錢的建築工人, 他大一暑假就跟著他哥哥打工,賺了幾萬元。 有一天,一位屏東縣社會局的社工人員來找我, 他告訴我一件令我大吃一驚的事, 他說張炳漢現在的父母絕不可能是他的親生父母, 因為他們血型都是O型,而張炳漢卻是A型, 他們早就發現了這個個案, 經過電腦資料庫不斷的搜尋,他們總算找到了他的親生父母。 長話短說, 我只在這裡說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他們發現張炳漢其實是走失的孩子, 他現在的父母領養了他, 而他被發現時穿的衣服也有很清楚的記錄, 當時他只有二歲, 十八年來,他的親生父母仍保留著當年尋人的廣告, 也從未放棄過找他的意念, 那個廣告上的衣服和小黑當年被找到的完全吻合, 再加上其他的證據, 他們已可百分之百地確定小黑可以回到親生父母懷抱了。 社工人員問我小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我告訴他小黑性格非常爽朗, 他建議我們就立刻告訴他這個消息。 小黑聽到了這個消息,當然感到十分地激動, 可是,他告訴我,他早就知道他的父母不可能是他的親生父母, 血型是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是他和他哥哥完全不像, 他哥哥不太會唸書,國中畢業以後就去做工了, 他卻對唸書一點困難也沒有,他哥哥體格也比他強壯得多。 他們倆唯一相同之處是口音, 可是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從小學他哥哥的緣故。 不要看小黑年紀輕輕,他的決定卻充滿了智慧, 他說他不知道他的親生父母是什麼人物, 可是不論他們是什麼人,他的身分證上父母欄不會改變, 他的理由非常簡單:他們對我這麼好,收養了我, 含辛茹苦地將我帶大,我這一輩子都會認他們為爸爸媽媽。 至於親生父母,我會孝順他們,將他們看成自己的父母, 只是在法律上,我不要認祖歸宗了。 我和社工人員都為小黑的決定深受感動, 社工人員告訴小黑, 他的生父是一位地位不小的公務員,生母是中學老師, 他們還有一個兒子,比小黑小一歲, 念大學一年級,他們住在台北。 小黑表現得出奇鎮靜,他要和社工人員一齊回屏東去, 將這一切告訴他的爸爸媽媽, 他的爸爸媽媽是典型的鄉下好人, 他們聽到這個好消息立刻和台北方面聯絡, 約好週六小黑去台北見他的親生父母。 誰陪他去呢?這個責任落到我和太太身上, 我們夫婦二人抓了小黑,到街上去買了新的牛仔褲,新的花襯衫, 當時已冷了,我們順便又替他買了一件新毛衣, 星期六一早就從台中開車去台北「相親」。 小黑雖然是個壯漢,可是當他走下汽車的時候, 兩腿都有點軟了,幾乎由我和太太扶著他進電梯上樓, 大門打開,小黑的媽媽將他一把抱住,哭得像個小孩, 小黑有沒有掉眼淚,我已不記得了, 我發現小黑比他媽媽高一個頭,現在是由他來輕拍安慰媽媽。 事後,他告訴我,當天他在回台中的火車上, 大哭一場,弄得旁邊的人莫名其妙。 我和我太太當然識相地只坐了半小時就走了, 半小時內,我觀察到他的親生父母都是非常入情入理的人, 他的弟弟和他很像,可是白得多,和小黑一比,真是所謂的白面書生了。 我心中暗自得意,覺得還是我們的小黑比較漂亮, 尤其他笑的時候,黝黑的臉上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齒, 有一種特別男孩子的魅力。 小黑收到一件夾克做為禮物,是滑雪的那種羽毛衣, 小黑當場試穿,完全合身, 這也靠我事先通風報信,將小黑的尺寸告訴了他的親生父母。 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小黑要我請客, 將他的「雙方家長」都請到台中來, 我這個導師只好聽命,除了兩對爸媽以外, 我還請了小黑的哥哥和他的親弟弟, 因為大家都是很真誠的人,宴會進行得十分愉快, 我發現小黑的哥哥的確比他壯得多, 我又發現小黑的弟弟比他們白了太多, 小黑好像感到這一點, 他說他還有一個綽號,叫做「非洲小白臉」, 他顯然希望由此說來縮短他和弟弟間的距離。 小黑的帳戶中增加了很多錢, 可是小黑的生活一如往常, 只是週末有時北上台北,有時南下屏東, 他的親生母親一開始時每天打電話來噓寒問暖, 他只好求饒,因為同學們已經開始嘲笑他了。 大二暑假開始,小黑向我辭行, 我問他暑假中要做什麼?他說他要去做苦工, 我暗示他可以不必擔心學費和生活費了, 他說他一定要再去屏東,和他哥哥在一起做一個暑假的苦工, 他要讓他哥哥知道他沒有變,他仍是他的弟弟。 我知道屏東的太陽毒得厲害,在烈日之下抬磚頭、搬水泥, 不是什麼舒服的事,我有點捨不得他做這種苦工。 小黑看出了我的表情,安慰我,教我不要擔心, 他說他就是喜歡做苦工,他還告訴我他做工的時候, 向來打赤膊打赤腳,這是他最痛快的時候。 可是小黑沒有騙得了我, 我知道小黑不是為了喜歡打赤膊、打赤腳而去做苦工的, 如果僅僅只要享受這種樂趣,去游泳就可以了, 我知道他去做工,完全是為了要作一個好弟弟。 小黑大三沒有做工了, 他是資訊系的學生,大三都有做實驗的計畫, 整個暑假都在電腦房裡,他自己說,他一定白了很多。 暑假快結束的時候,我看到小黑身旁多了一個年輕人, 在他旁邊玩電腦,我覺得他有點面善, 小黑替我介紹,原來這就是他弟弟,可是我怎麼樣都認不出來了。 他過去不是個白面書生嗎?現在為什麼黑了好多,也強壯多了? 小黑的弟弟告訴我,他已經打了兩個暑假的苦工, 都是在屏東,兩個暑假下來,他就永遠黑掉了, 我忍不住問他,難道他也需要錢嗎?小黑的弟弟笑了, 黝黑的臉,露出了一嘴的白牙齒, 他指著小黑對我說「我要當他的弟弟」。 在烈日下做兩個暑假的苦工,他真的當成小黑的弟弟了。 我們有選擇的權利,而每個選擇都是轉折。 小黑可以選擇回台北血緣父母的身邊; 小黑的弟弟可以選擇做其他輕鬆的工作; 而他們的選擇,更加強了彼此間的聯繫, 不單單是親情,還有選擇後面的智慧。 「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當您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您四周的人; 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上自由自在的散播開來 . ...

孤單的路,誰曾陪妳走過?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2

孤單的路,誰曾陪妳走過? 好感動的一篇故事,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往往貼身以及最接近的人、事、物, 都常被自己遺忘,是否再檢視一下身旁,以免有所遺憾! 那年,她終於決定逃離嗜賭 成性的 先生,從北部的舊家打包, 帶著三名子女風塵僕僕地下到南部避開先生與債權人的糾纏。 接下來的每天,她清晨三點半就起床,騎著從鄰居那要到的破爛 二手腳踏車,到市場採購當天需要的菜色,回家仔細地配料捲成 漂亮可口的壽司,再趁年輕人趕著上學和上班的時間,到公車站 前擺攤叫賣。賣完早餐回到家,兩個孩子已經到學校去。 她拿出一塊塊布料按工廠要求裁製成需要的樣式,這樣忙沒幾個小時,到快中午時,她得頂著豔陽或大雨將存放在冰箱裡的第二批壽司,帶到某個熱鬧的街頭一面躲警察、一面叫賣。 賣完午餐,她再回家裡趕製更多的成衣直到四點多,她簡單地為孩子們準備好晚餐擱在餐桌上,自己再胡亂塞些東西果腹後,又騎車到一家不怎麼近的公司裡打卡,搖身一變成為清潔婦,匆匆忙忙地在各個樓層間打掃清理。 晚上十點她回到家,孩子們已經該休息。 她得相當努力才能維持自己母親的身份,溫和地喚他們上床睡覺,將所有因為疲憊、虛脫、怨懟、悲傷而幾乎要湧出雙眼的淚水吞回肚裡。 這樣一天硬撐過一天,幾年後她終於存下一筆錢,便不再賣那最耗費她體力的壽司,也推辭了成衣加工,白天到附近一家花店賣花,晚上仍當她的清潔婦。 又過了一 兩年,朋友將花店頂讓給她,她乾脆也不做清潔婦了,專心地經營起她的花店。 漸漸地,她的花店生意愈做愈好,口碑比朋友經營時還響亮,她的生活獲得更多改善,孩子們靠著她的犧牲,個個高學歷、成就非凡。 逢人問起她如何將自己的一生推到如此的顛峰時,她總是聲淚俱下,提起所有的孤獨坎坷,認為沒人能比她更為淒慘,這一切都是靠自己掙來的。 表面上為自己驕傲,內心裡卻難過無比 ── 這麼一條孤單漫長的路,竟然沒人曾拉她一把。 50歲這年,孩子們為她辦了一個很特別的慶生會。 她在花店裡忙了一整天,疲憊不堪,走進客廳,屋子裡的歡呼聲幾乎要掀了她的房子。她定睛一看,全是過去 20年來的老朋友,他們之中很多人或先或後,都到了不同的地方發展,為著她的慶生會,還特地大老遠趕回來。 提起當年往事,那送給她二手腳踏車的鄰居,因為放心不下她每天都得騎車,在當鄰居的幾年,定期幫她維修 ── 她記起來,多虧他,別人腳踏車是愈騎舊,她的卻是愈騎愈新,全由鄰居自己掏腰包幫她換裝零件。 一位婦人靜靜地坐在客廳的角落,含著意味深長的淚水向她微笑 ── 她記起這位心軟的鄰居,在早些年自己忙到沒時間做晚餐時,她曾每晚定時出現,無論如何拉她到她家去吃東西,還要她打包回去給孩子吃。 她有些訝異地,看著屋裡一位位老朋友,有的人曾送她孩子衣物,持續好幾年。 有的曾免費幫她修理家電用品,從來不拿零件或維修費;有的曾在她病中分著接手所有的工作;有的曾自告奮勇,在孩子最需要有人訂正作業時,每晚到家裡來教她孩子 …… 這些人來來去去,時代久遠,她幾乎都忘了曾有這些人存在。 她轉向她三個珍貴又貼心的孩子,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她的成功從來不是單靠自己,她的辛苦不曾孤單,太多人都幫她分擔過, 一顆沈鬱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生命中的感恩,需要我們刻意去記憶、細數。太多人伸出手給過我們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希望的人,都像海邊的沙,曾經出現,又消失無蹤。 當我們細數上天賜給我們的恩典時,才會發現我們 靠著眾人的支持,才有力量不斷力爭上游。 感恩的心情,撫慰所有的孤獨,也穿透所有看似牢不可破的生命悲苦,拉著我們突破困境,不斷超越。 ...爭吵時需要溝通 孤獨時需要人陪... ...難過時需要安慰 生氣時需要冷靜... ............ 快樂時需要分享.................

to靜法:家家有本幸福經~親子篇:管教的藝術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2

家家有本幸福經~親子篇:管教的藝術 口述╱林朝富 撰文╱劉純吟 社會變化得很快,孩子的思想行為也變化得很快,快得讓家長受不了,讓老師們束手無策。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爸媽只要給我一個眼色,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 打不屈服 記得和兒子最激烈的一次爭吵,是在他念國三的時候。當時,他非常叛逆,也愛頂嘴,不管跟他講什麼,他永遠有各種理由反駁。他最愛聽西洋饒舌歌曲,乒乒砰砰,聽得我頭皮發麻。 隔天就要段考了,他卻把音樂開得震天價響,半躺在沙發上,我忍不住大聲斥責他:「音樂轉這麼大聲,真的看得下書嗎?」 一回頭,發現他站了起來,雙手握拳,瞪大眼睛說:「我就是要這樣才讀得下!」 身為父親,我怎能忍受孩子挑釁的態度,「你現在這種姿勢是要跟我打架嗎?」我問他。 他生氣地衝回房間,「砰」的一聲,把房門重重關上。 那時,我已失去了理智,拿著雞毛撢子就衝進房間。 他立刻識相地起身,伸出手,把頭轉向另一邊。那種倔強的態度實在讓我忍無可忍,便開始動手打他。 見他不哭也不求饒,我心裡出現一個聲音:「今天不打到你哭,我就輸了;我一定要打到你哭、你求饒才行。」 我把他扭出房門,要他雙手撐在走廊的牆上,開始沒命似地打他,每打一下就罵一句:「乎你死!」 那天,他穿著一條短褲,不久,雙腿就布滿一條條鞭痕,不僅紅腫,還流出些微血絲。我轉而抽打他的小腿,這時候,終於聽到哭聲了,是太太和女兒的哭聲。 太太跑過來護衛他,我冷冷地對她說:「我在教孩子,你不要管,他才國中而已,就管不了,以後怎麼教!」 女兒也哭喊著:「爸爸,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弟弟,求求你趕快說對不起!」女兒一邊求、一邊哭,他卻默不出聲,彷彿事不關己。 打累了,我把雞毛撢子狠狠摔在地上,進他房間拿出了他的書包,用力地往門口一甩說:「你有種就給我離開這個家!一輩子都不要回來!」沒想到,他真的穿好衣服,繫上鞋帶,拾起書包,背著就往外走。我氣不過,衝出去又把他拉回來揍了一頓。 ◆主動道歉 晚上,我根本沒心情吃飯。躺在床上,雙眼直望著天花板。心裏想著: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明天,我要怎麼面對兒子?要不要跟他道歉?哪有父親跟孩子說對不起的?……一整夜,翻來覆去,輾轉難眠。 清晨五點多,半睡半醒之際,我看見房門被推開,兒子走到床前,跪下來放聲大哭:「爸爸,對不起!」我趕緊下床,緊緊抱著兒子,勇敢地告訴他:「爸爸對不起你。」 站起來的瞬間,我猛然察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但比我高,連肩膀都比我寬,而我卻只會拿大人的權威去壓制他。我為前一天的行為感到很後悔,不解自己為什麼要發瘋似地打他?真的是「打在兒身,痛在父母心」啊! 見他傷痕纍纍,我去拿了一瓶碘酒說:「爸爸幫你搽藥好不好?」他說:「不要,現在搽會很痛。」 夏天是穿短褲校服,我只好建議他改穿長褲去上學,他點頭說:「好。」 當他背起書包,離開家門那一刻,我望著他的背影,忍不住又掉了一次眼淚。 我心裡想,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今天怎麼會主動來道歉?太太為了解決我的疑問,從兒子房間拿出一封信,上頭寫著:「親愛的兒子,你是我們的唯一!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論你犯了什麼錯,爸爸媽媽永遠會原諒你!媽媽求求你,找個機會跟爸爸說對不起。」 簡單幾個字,敵過我用棍子傷害了彼此。 回想過往,仍感到懺悔不已,真的如同證嚴上人所言:「孩子不是反對父母的教導,而是反對父母教導的方法跟態度。」 ◆愛的智慧 上了高中,兒子依然沒有放棄他喜歡的熱門音樂。但,我已經懂得怎麼包容、接受,我跟著他聽饒舌歌曲,試著去了解那些吵鬧的音樂。 有一天,他要我幫他向學校請兩個小時假。我問他要做什麼?他拿出一張CD說:「我想去參加這位饒舌歌手的簽唱會。」 聞言,我心裡雖不同意,但想到一味地反對,只會造成反效果,於是,就幫他寫了一張請假單。第二天,他興高采烈地告訴我:「爸爸,謝謝你!老師已經准假了。」看著他臉上綻放的笑容,我想,這或 許是個對的方式。 簽唱會那天,我告訴他:「爸爸今天請了一天假,陪你去參加。」他不解地問我:「我自己去就行了啊!不用您陪啦!」 我告訴他:「你只請兩個小時假,搭公車會來不及上第三節課,我載你比較快。」 到了西門町,離預定時間還有一小時,隊伍已經排了 五百公尺 遠。我們等了很久,一點動靜都沒有。我走到前面,問清原委,主辦單位說:「已經發出三百個號碼牌,簽完這三百個,歌手就要走了。」 我穿越人群,告訴兒子這個消息,他不相信,我又陪他走了一趟,確定之後,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書包占的位置。 我請兒子看看隊伍中的青少年,他們鋪著報紙,有人躺在地上睡覺、有人在抽菸、有人在打牌……我摟著他的肩膀說:「兒子呀!你不希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吧?」 他默默無語,背起書包說:「爸爸,您帶我回去上課好了。」到了學校門口,要下車那一刻,他回頭對我說:「爸爸,您放心好了,以後我不會再做這種傻事了。」 從那時候起,我知道孩子對我產生了信任感,因為他知道我們是「同國」的。 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話題,也讓我更加確信,用愛心與耐心陪伴孩子,才是「愛孩子的智慧」。 上了大學,兒子開始用電腦創作饒舌歌,還將我常聽的北管音樂拿去搭配。那時,剛好新聞局在徵選歌曲,沒想到竟被選為佳作,得到了五萬元獎金。 二○○五年,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有一百五十個樂團報名參加,兒子組的團「拷秋勤」榮獲前十名,受邀上台演出。 表演當天,由於沿途塞車,我 和 太太開了四個多小時才到貢寮。現場只有我們兩個人是「LKK」,年輕人都穿著比基尼、泳褲,兒子站在台上就像個指揮官,請台下的人舉起右手,大家就跟著舉右手,跳左陪兒子看喬丹打籃球、看王建民打棒球,從不了解到逐漸熟悉,我邊,大家就跟著跳左邊,那時我才了解年輕人的精力要這樣發洩。 後來,新聞局想錄製一片專門收錄年輕人創作的CD,與國外作音樂交流,兒子有兩首歌被收錄在其中,讓我們感到很驕傲。 成長過程中,兒子始終不放棄他的興趣與理想。如今,他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碩士班,雖然依舊熱愛樂團,但也同時擁有好成績,讓我們感到很放心。 我暗自慶幸,還好當時轉變了想法,改變了對待的方式,化解了我們親子間的衝突,而不是掉進不可自拔的漩渦。 每個人都是在為人父母之後,才開始扮演這個角色、學習其中的奧妙。

教育經 - 三種父母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16

教育經 - 三種父母 夏瑞紅  (20071221)  雖然母子同樣都省了一句不說,但不說的理由卻不相同。兒子不說那一句是因為,不說妳也知道;而母親不說那一句卻是,說了你也不知道。  有天晚上兒子從學校宿舍打電話到報社給我。  「娘!(他有時愛這麼叫常被他調侃為「古人」的我)我要跟妳分享一件好棒的事!」聽起來頗興奮的樣子。但我正在忙,請他等我下班再說。  下班途中,我給他回 電話。他知道我還在捷運上後,就說:「我有很大的收穫要跟妳分享,妳要仔細聽,下車再打!」  幹嘛?搞神秘啊!那天是他拍的短片在班上發表的日子,八成是片子得到讚賞吧!我心裡這麼想,覺得這高中小子真好玩,雖然未免太「小題大作」了點。  下車不久,他的 電話來了。  「今天我們班有三個同學在校抽煙被記過。」啊?這、這……這是哪門子「分享」?老娘被兒子嗆到學乖了,暫且按下不表,咬住舌頭、豎起耳朵,繼續給它聽下去。  「學校要他們和父母連絡。結果,妳知道嗎?三個同學的爸媽正好有三種不同的反應。」  「喔?」  「J從小挨打,還曾離家出走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時間。她媽一聽,在電話裡破口大罵,吼她:『妳不要命了啊?』,所以J整天心神不寧,都在害怕、想像回家被打的情景;U的爸爸很酷,居然處罰最寶貝頭髮的U放學直接去剃光頭,以示懺悔,否則不准回家,結果U超不爽,每節下課都在跟同學談頭髮;而S的爸爸最神,他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後平靜地說,他知道了,學校已經處理了就好了,爸爸媽媽不會再罵他,並要S放學早點回家,因為媽媽今天會做飯。」  「嗯,然後呢?」  「然後,妳知道嗎?我看到三個同學裡面,為被記過這件事難過、反省最深的,就是S。然而,S的父母卻是花最小力氣的。」  「啊!有意思ㄋㄟˋ!那……,你為什麼高興咧?」  「啊?妳不覺得這是很寶貴、很寶貴的一課嗎?我很高興學到 教育 孩子的好方法,十五年後我也會這樣 教育我兒子!我一定會是一個很棒的爸爸!」  哈,現在變「十五年後」了喔?以前不是說十七歲就當爸爸最好嗎?我只貼著手機猛點頭:「喔喔,是啊!謝謝你喔!媽媽很喜歡你這個分享。」  「好啦!就醬,我要去晚點名了,Bye!」  呵呵,我走了一段路,才意識到自己在笑。小子說得很清楚,但他更清楚,他真正要說的那一句不必說出口,媽媽一定心知肚明。  那一句就是:「娘,看看人家是怎麼當爸媽的,妳要學著點啊!萬一哪天我也被記過,妳可別大驚小怪、白費力氣!」  臨睡前,媽媽給小子發了一則 簡訊:  「謝謝分享,好感動!無論如何,我相信他們對 孩子的愛,本質上沒有差別。我願作慈悲智慧的娘,但有時力不從心,請多多包涵!」  當然媽媽也「暗蓋」了一句沒寫,那一句就是:  「你以為S的父母花的是最小的力氣?哈哈,外行!等你當爸爸就知道,力氣最大、內功最深的父母,才有 辦法若有似無地輕輕提起、放下啦!」

《如何選擇合適的幼稚園》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59

《如何選擇合適的幼稚園》 本文取自於{重要的一小步-幫孩子選擇好的幼稚園} 想要得到更多有關幼教的資訊,請到[柴爾德的黑皮窩]部落格逛逛 幼稚園有那些教學型態? 教學法是什麼?大多數幼稚園(托兒所)都會標榜他們是採╳╳教學,對孩子某些方面的發展與學習會有多大幫助,讓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聽得「霧煞煞」,這麼多教學法的專有名詞,到底那一種最好、最適合自己的孩子學習呢? 簡單的說,教學法就是引導孩子學習的技巧。有的是強調分科教學,有的是重視統整教學;有的是利用練習本或作業簿,讓孩子從紙上作業中學習;有的是鼓勵孩子進行各式遊戲,讓孩子從遊戲及探索中不知不覺地做綜合性的學習;有的是完全依照老師預先設計的教案進行教學活動;也有的是視孩子的興趣而定,逐步發展教學活動。 目前幼稚園的教學有很多種型態,包括:角落、學習區、大單元、主題、方案、蒙特梭利、傳統、雙語等;不同的教學型態植基於不同的理論觀點,對於孩子應該學什麼、怎麼學、主動還是被動學習、老師所應扮演的角色、應如何引導有非常不同的看法。不過無論那一種教學法,都應該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需求及特質、尊重孩子的自主權,才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並完成幼年階段應有的成長與發展。 【角落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角落教學亦稱為學習區教學,是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教室裏會安排圖書區、科學區、音樂區、益智區、積木區、娃娃家(裝扮角)、烹飪區等,每一個區都是依照孩子的興趣、能力而設計與佈置,會提供許多材料、工具、活動,讓孩子嘗試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角落活動,從探索、操作、實驗、遊戲中學習,老師只是輔助與引導的角色,透過細心的觀察和紀錄,了解每個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 角落的佈置與規劃看起來好像是分科,其實孩子的學習卻是統整性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激發孩子在認知、社會、動作技能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烹飪區中所進行的「烤餅乾」活動,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烤餅乾--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在製作的過程中,會一邊做一邊跟孩子聊天、交換資訊--培養表達溝通的能力,並發揮創意製作了不同形狀的餅乾--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可能還會算一算要做幾個餅乾才夠大家吃--培養數數能力、協商之後由誰擔任小主人,負責招待大家(扮演客人)來吃餅乾--培養待人接務的基本態度及遊戲規則;甚至可能會實驗如何製作出不同口味、香脆可口、不會太乾太硬的餅乾--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富於實驗、研究的科學態度呢!而這樣的學習內容事實上就涵蓋了社會、語文、數學、美勞、科學等各領域的活動。 在角落教學型態下的孩子,自主性、自信心、學習動機、社交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較強、自己會主動安排學習活動、較喜歡上學。角落型態的教學對於害羞、拒絕上學的孩子尤其適合,因為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從某個有興趣的角落進入,與一、兩個興趣相投的孩子先接觸,直到他想走出來與其他角落的小朋友接觸為止,不必一下就面對陌生情境、全班大團體的壓力。 【大單元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大單元教學在幼稚園(托兒所)是很常見的一種教學型態,單元可長可短,通常是以每個月為一個大單元,每一或二個星期為一個小單元;較注重團體教學,由老師根據他對孩子能力與興趣的了解,為孩子選擇單元主題,並在事前準備好學習內容與活動。 這些學習內容與活動不僅與單元相關,且涵蓋各種領域,例如:認知、音樂、體能、社會、語文、自然等活動,老師會利用與主題密切相關的實物、照片、圖片、錄影帶、兒歌、圖畫書等視聽媒體,拓展孩子的認知經驗。 以「交通安全」單元為例,老師在設計教案之初,會預先訂下如:「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認識各種交通工具的功能及名稱」、「培養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等活動目標,並設計如:「常見的交通工具」、「認識交通標誌」、「行的安全」、「小小交通指揮者」等四個小單元。 單元教學的優點在於「學習內容的廣度與系統姓」,該知道的生活常識大都會被老師列入學習範圍,由於多採團體教學,且有教案設計,老師較能掌握孩子的學習內容與進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優點也是缺點之所在,既然強調內容的廣度,深度便無法顧及;而太強調有系統地按照事前設計的教案進行活動,教學便易流於不知變通、無法隨著孩子當場的反應、學習狀況做調整;另外,團體取向的教學較無法顧及孩子的個別差異。 【蒙特梭利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蒙氏教育並沒有固定的單元,強調老師應準備好一個開放、豐富、有秩序感(整齊)的學習環境,各項教具及設備必須安全、真實、完全符合孩子人體工學,由幼兒依照本身意願自由選擇工作的項目,並透過實際操作各種特定目的的教具中學習各領域知識,包括:日常生活練習(如穿衣、穿鞋、照顧植物、擦桌子、切東西、收拾)、感官、語文、數學、文化等方面。 蒙氏教育非常重視幼兒的個別學習與老師的示範,讓幼兒在一定的使用步驟下,由淺入深操作教具。多採混齡式教學,不以年齡作分班的限制,期望幼兒在彼此觀摩學習、鼓勵與支持下,學會主動學習的精神,與同儕間應有的溝通方式。 在蒙式教育下,孩子的專注力、秩序感(規則性)、生活自理及讀寫算基本能力的培養方面有較顯著的成果,但是在學界仍招致不少批評。例如:由於蒙式教具的設計均有其特定目的,使用方式較缺乏彈性,且缺乏藝術、建構及扮演方面的玩具(教具),可能會阻礙了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另外,由於強調個別化教學、孩子要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大大減少了孩子社會互動及語言溝通的機會。 要達到蒙式教育的目標,老師必須受過嚴謹、正規的蒙式教育專業訓練,確實掌握教學背後的精神,否則易流於機械式的教具操作。目前台灣許多號稱採【蒙式教育】的幼稚園(托兒所),其實只是招生廣告的噱頭,企圖用教具吸引家長願意付高額學費送托幼兒,至於園裏的老師,根本未受過訓練,連教具都不知如何正確操作 【方案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方案教學的特點是主題、課程活動內容進行的方向、方式、時間長短,幾乎完全來自於孩子的構想,而不是老師預先準備的。老師必需積極地鼓勵孩子透過口語、肢體、藝術創作等表達或表現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反應,並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舊經驗,協助孩子擬定、執行、評估、修正學習計劃,從實際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建構新的概念。 以進行「獅子」為主題的班級來說,決定主題的過程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電視上看過「獅子王」卡通,在學校中經常自發性地談論有關「獅子」的話題或在角落扮演獅子。由於孩子對「獅子是怎麼大便的?」、「獅子的體型究竟有多大?」、「公獅子與母獅子有什麼不同?」等問題極感興趣,老師便鼓勵他們利用各種媒材、方式(例如:繪畫、勞作、黏土)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認知的獅子,或經由團體討論讓孩子分享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並討論有那些方式可以證明他們對於獅子的想法是否正確;之後師生決定到動物園觀察獅子、尋找與獅子相關的照片、錄影帶或書籍,長期研究獅子的生態,以便對獅子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方案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概念,強調知識不再是由專家(老師)灌輸給孩子,而是孩子主動透過與老師、同儕的互動共同建構而來,是一種不斷延伸孩子想法的教學,既不分科也不分割。孩子在對他們有興趣、有意義的主題下學習,自然是事半功倍,快樂更是不可言喻。 在此種教學型態下,孩子可以很深入地學習他所感興趣的主題,培養團隊合作的態度及作計劃、創意思考、問題解決、溝通與表達的能力。但是對於四歲以下幼兒較不適合,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和生活經驗教不足。另外,老師對於開放教育理念掌握的成熟度,是方案教學成敗的關鍵,目前台灣採方案教學型態的幼稚園(托兒所)非常少,而實施成果值得肯定者就更少了! 【傳統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小朋友,打開數學課本第15頁,看書上這一題,答案應該是多少?」「小朋友,在本子上這一行的每一個格子都寫上ㄅ,要一筆一劃寫得很整齊、很漂亮喔!」傳統教學法強調培養孩子讀寫算的基本能力,課程多利用讀本,採分科教學,這一堂上注音、下一堂上數學,各科之間完全沒有相互關係;老師是依照課本的進度上課,要求孩子透過紙上作業、不斷背頌、記憶與重複練習來達到學習效果,也就是所謂的「填鴨式教學」。 在此種教學型態下,孩子很容易就養成被動學習的態度、無法享受學習的樂趣或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比較明顯可以看到的具體成果是孩子能把所學習到的學科內容知識背頌或書寫出來,但即便如此,孩子也未必真正理解概念,更不太可能會把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情境中。 會採用此種教學型態的幼稚園,園長或老師多半是未受過幼兒教育專業訓練,或專業能力不足,或是沒有什麼教育理想,完全跟著某些不知情的家長要求走。事實上此種教學最容易、但最不符合幼兒教育原理,這是某些為了節省人事成本,聘用低學歷、未受專業訓練的人員擔任老師幼稚園最常採用的教學方式。 選擇【雙語教學】的幼稚園有必要嗎? 根據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發現:孩子如果是處於某種語言的「自然環境」(例如:家庭、學校、社區、電子媒體均聽得到、用得上該種語言),並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有機會使用,便能很快地獲得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而在十二歲以前學習第二語言,比較不會有口音。 另外,研究還發現:愈早學習第二語言、發音愈容易正確,但年紀大一點再學習,因為有母語學習的經驗,且認知發展較成熟,所以學習速度較快,尤其是在文法知識的理解及讀寫方面的學習效果較好;不過以上所述,還要看是否有良好、合適的英語師資與課程而定。 台灣並無學習英語的自然環境,此一先天限制,大大削弱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及成效;不像國語、閩南語、客家話或廣東話是屬於同樣語系,且較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用到,孩子比較容易學會。再加上沒有足夠的幼教雙語人才,不太容易能真正培養孩子精通英語說聽讀寫的能力;即使許多學前機構號稱塑造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但對於學前孩子來說,如何運用他們非常有限的國語、英語去跟老師、其他孩子互動學習呢? 最近國內即有研究發現,與一般幼稚園(托兒所)幼兒在自由遊戲活動的交談內容作比較,一般幼稚園(托兒所)的幼兒因無語言的限制,同儕互動較為頻繁、遊戲的層次較高、交談的內容較深且廣;「全英語」學前機構的幼兒,可能是受限於英語表達能力,雖是在自由活動時段,有的孩子選擇不開口說話,有的雖會使用簡單的單字對話,但交談無法深入。 目前坊間雙語教學的幼稚園(托兒所)依據師資來源及時段長短,約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不定時英語教學」:未安排固定時段,由園所本身的老師兼教簡單的英文單字或日常會話;老師也許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但英文能力參差、亦無英文教學方面的專業訓練。 第二種是「每週兩節英語教學」:由園方外聘英文教師,這些教師可能是由外國人或外文系畢業的本國大學生兼任,每週上一或二堂課:此類老師的英文能力也許還可以,但未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也未必有英文教學的專業素養。 第三種是「半日英語教學」:上午都由外籍老師用英語上課,中文老師協助管理秩序,下午外籍老師離開,完全由中文教師負責單元或是讀寫算方面的課程。還有一種是「全日英語教學」:由外籍老師與中文老師共同帶全日班,全日號稱完全使用英文對話。 ●孩子在某種教學型態的幼稚園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教學法並非盡善盡美,選擇時要注意孩子在某種教學型態下,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 比如,「單元教學」雖然學習內容較廣,但多為教師主導,老師安排什麼,孩子就學什麼,易造成孩子被動學習的模式。「蒙氏教育」強調專注、自理能力的培養與秩序感,讓孩子從教具的實際操作中學習讀寫算,但相對的,常會讓人覺得一板一眼,較少鼓勵孩子思考、讓孩子發揮創意。「角落教學」、「方案教學」裡,孩子發揮的空間很大,但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孩子秩序感不夠。「傳統教學」常將學習抽離孩子的生活記憶與經驗,也不提供孩子操作的機會,使學習缺少了樂趣。 既然各種教學法有得有失,家長選定某種教學型態之後,可針對該教學型態的可能缺失加以補足,例如:蒙特梭利的孩子較常從事靜態的工作,較少建構式玩具(積木、樂高組合玩具)或發揮創意的藝術活動,家長即可利用每天接孩子回家的時刻,帶孩子去公園、大操場跑跑跳跳半小時;回家可多鼓勵孩子玩建構玩具、畫畫、做勞作。 ●老師是教學法好壞的關鍵 家長在為孩子選幼稚園時,不要太迷信於某教學法,仍應以「教師」作為選擇的指標。教學法的好壞取決於教師,一個好的老師才能讓其教學法發揮最大的功用,如果沒有好的引導者,再好的教學法也是沒有用。比如:幼稚園所採的教學法雖然標榜是以尊重孩子為本位,但如果在真實教學情況下,老師經常是在旁發號司令、干涉孩子,或者孩子的反應與他預期不同,就會立刻表現出不高興或不以為然;當孩子出錯,甚至會不耐煩或嚴厲責罵孩子,還是會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 第一種和第二種類型的學前機構多半是立案「幼稚園」或「托兒所」,屬於兼辦「英語才藝教學」的;第三種和第四種英語教學類型的學前機構則多半是立案「補習班」,甚至有許多根本未立案,完全未受幼兒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及幼教或英語專業的評鑑或專業監督,幼兒的安全甚至堪憂,且學費非常昂貴,比一般的幼稚園貴了至少一倍。 就算這類「補習班」性質的學前機構,所聘師資的英文能力還算不錯,也可能受過機構辦理的短期進修訓練,但絕大多數未受過幼教專業訓練,也未必能勝任幼兒雙語教學的工作,畢竟「會講」英文跟「會教」英文其實是兩件事,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講國語,但未必每個人都可以教外國人講國語啊! 在此種先天不足(無自然語言環境)、後天失調(無足夠雙語幼師)的情況下,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難料,家長應多多斟酌,真得有必要在學前階段就讓孩子開始學英語嗎? 《選擇幼稚園教學型態應考量那些因素?》 ●省思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是否真的適合孩子? 想一想,您對孩子就讀學前機構的期望是否合理,真能幫助孩子適應他未來的世代嗎?還是以自己二、三十年前童年時期受教育的經驗與觀念,繼續教導下一代?還是一廂情願將自己小時候想要但沒法得到的願望,期望在孩子身上實現?還是因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別人都這麼做,自己沒跟著做會心慌? 以「雙語教學」來說,家長是否想過學英文真的這麼重要嗎?一定要在幼兒階段學習嗎?為什麼不能等更大一點再學,更有效率?再以「背唐詩宋詞、三字經」來說,孩子能理解嗎?能欣賞詩詞意境或文字之美嗎?能培養幼兒的語文表達能力嗎? ●考慮孩子、教學法與老師間的適配性 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家長把他送到「角落教學」或「方案教學」的幼稚園,可能會因為符合他的特質、興趣而讓他很快樂,但家長又不免擔心,孩子上小學後會不會無法適應教室的紀律;但若送他上需要長時間專注與重視秩序感的「蒙特梭利」幼稚園,家長可能又擔心他活動不夠,會受不了,因此不愛上學。 有些孩子喜愛講話很溫柔的老師,有些孩子喜愛活力四射的教師;有些老師特別專長於音樂的活動或是體能的活動,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與成效。事實上,孩子在自己喜愛的老師陪伴下學習,常會使學習效果加倍。所以,家長對幼稚園是否立案、師資來源、環境規劃與安全做評估考量後,也應帶著孩子去看一看不同理念的幼稚園,讓孩子有機會接觸老師,自己決定要讀那一所幼稚園。

容許孩子也有情緒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3

「媽媽,我希望妳死掉!」 當妳聽到孩子這樣對妳咒罵的時候,妳會如何反應? 氣得發抖?抓起來毒打一頓?流下傷心的眼淚?或是對他長篇大論訓話? 前一陣子,我那不到四歲的兒子,有一天為了一件小事跟姊姊爭吵,我沒有如他的意責備姊姊,反而說他不對,於是他非常生氣的對我喊叫。我乍聽之下,楞住了,心想:「有這麼嚴重嗎?」 他見我沒反應,變本加厲的叫喊:「我希望妳跟姊姊通通都死掉!」 他喊了幾次,我也火大了,將他拎起,把門打開:「你希望我死掉,那在我死之前先把你趕出去!」 看我真的要關上門,兒子嚇的眼淚直流。我說:「你不可以說什麼死掉的這句話,太難聽了。換一句話。」我兒子還是很生氣,一邊哭一邊說:「我不跟妳好了啦!」 我說:「好吧!這一句我接受!」把他拉回門裡。兒子有一陣子不再敢咒我死掉。 發生這次小風波後不久,我參加了女兒國小的「志工媽媽課程」,學校請來陳立容老師上「兒童心裡發展」課程。總共五次,共十五小時的研習課程,我覺得獲益良多。 回過頭來再看這次衝突,我覺得想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處理孩子情緒的時候,老師一直強調:「我們應該糾正孩子的行為,但是我們要同理孩子也有情緒,情緒本身並沒有錯。」 在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口中,「死」這件事,對他意義不大,因為他還不太懂得什麼是死亡。因此,他使用這句話,很可能是在什麼書裡或是電視上學來的。目的是,他要表達他的憤怒,因此他要激怒我。 因此,當第二次我再聽見這句話時,我便沒有火氣了,我試圖先「同理」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不對他的話有所回應。等他的憤怒平息後,再告訴他,「死」是什麼意思,我們不應該講這樣的話,因為那不是我們真正希望的。 同樣的狀況,還有,兒子每次都會在我責備他或是制止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說:「哼!我就知道,你根本就不愛我!」 剛開始,我每次都會回答:「我很愛你,可是你現在還是不可以吃糖。」或是「我很愛你,可是你不應該打姊姊。」可是,這個小孩會很固執的不停重複:「沒有!你根本就不愛我!」搞到最後我就會很火大,氣得滿頭煙。 上完課之後,我試著照老師的意思,去找尋孩子語言背後隱藏的動機。在又一次兒子重複「妳不愛我」的控訴之後,我問他:「你真的希望媽媽不愛你嗎?」「還是你只是想要聽媽媽說『我愛你』?」兒子嘟著嘴不講話。 於是我姑且試之的對他說:「這樣好了,以後你想要聽媽媽說『我愛你』的時候,你不要說『你根本就不愛我!』你就直接問媽媽:『你愛不愛我?』好不好?來,你說一遍給我聽!」兒子依言說了一遍,我立刻抱住他說:「媽媽愛你!我超愛你的!」 後來,每次他又說:「哼!你根本就不愛我!」時,我就提醒他:「ㄟ,該怎麼說才對?」我很驚訝的發現,接連幾次之後,兒子真的改過來了!他現在每次被我責罵時,會突然說:「媽媽,你愛不愛我?」而我每次都給予擁抱、親吻,一再保證我雖然不喜歡他的行為,但依然愛他。 我覺得,這個改變對我兒子是有效的。相較於老大的粗枝大葉,兒子屬於纖細敏感的孩子,因此,他額外需要更多愛的保證。在很多肉麻的「我愛你」之後,他以「叛逆」或是「反話」來表達正面需求的次數,漸漸變少了。 一個簡單的同理,其實不難,但效果真的很不錯。 女兒有一次在自然課的分組時,想要跟某個同學一組,可是被拒絕了。她很傷心的大哭起來。當下,我抑制住去排解的衝動,只是摟住她說:「哇!被人家拒絕,真的很令人傷心。哭一下吧!」她哭了一陣,停止了。回家後,我問她:「你覺得他為什麼不想跟妳一組?」她回答我:「我想他可能想跟別人一組吧!」 第二次遇到她的好友晴晴莫名其妙的不理她、兇她時,我決定用同樣的方式:「妳現在好難過喔!嗯!晴晴這樣,真的讓妳很傷心。」我順便也說了一同學不理我的故事給她聽,只是讓她知道我也曾經遇到過。女兒果然平靜下來。我們選了一本書,以說故事平緩她憤怒的情緒。 這兩次的狀況,其實我並沒有替她解決糾紛,只是藉著同理她的情緒,然後找一個舒緩的方式結束。雖然糾紛還在,但是,她的情緒卻抒解了。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因為在我心裡,我知道,媽媽不可能永遠在妳身邊替妳處理糾紛,或是為妳解決危機,當妳的超人。但是當妳生氣、憤怒、或是傷心時,媽媽希望妳知道,妳有辦法可以解決,可以面對,可以健康的讓自己恢復過來。 為人父母,我們很習慣說:「不要哭!」「這又有什麼好生氣的?」或是「不准跺腳!」「不許發脾氣!」事實上,我們應該自我練習,容許孩子也有情緒。這是十五小時課程下來,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