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劭恩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不讓學習變成壓力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13

不讓學習變成壓力 你小學學過鋼琴嗎?你學過書法嗎?在我們大學同期,常常比較誰小時候學的最多,而不是誰懂得比較多,而這,是我們自我娛樂的話題。 我曾經在短短的六年,學過鋼琴、書法、心算、素描、國畫、功文數學、芭蕾舞、電腦,台北大大小小的補習班,只要在媽媽之間口耳相傳的優良補習班,我幾乎都繳過學費;你們不要以為我只有這麼一點點的戰績,而我的戰績贏了同學了嗎?我發現每一個人的童年幾乎都這樣過的,接著我們互相取笑著經歷與能力的反變關係。 現在,鋼琴我只會單手的小星星,高中時我的電腦上機考只拿了五分,跟老外講話我只有國中的程度,基本數學加減我都要按計算機,那是我不用功嘍!我記得我學電腦的時候,還沒有上小學;連ㄅㄆㄇ都不會講時,就要開始學ABC;我白天要背唐詩,晚上要考五十個英文單字;我七點從導師家走出來,馬上要趕場學珠算。。。。只有我這樣嗎?幾乎每個人都這樣。 每個爸爸媽媽都認為自己的小孩不能輸在起跑點,看到街頭巷尾的小孩都在補習,就覺得心虛,回家看小孩在看電視,就開始囉唆小孩的作業成績,看到考卷試卷上的一個小小失分,就好像粗心是一輩子的缺陷一樣的罵,若是小孩對補習有小小反抗,就搬出一堆賺錢辛苦,花錢卻不懂感恩的大道理,彼此間為此摩擦消耗精神,轉眼間,童年沒了,錢花掉了,又學會了什麼? 父母其實不需要用這種方法來讓我們了解他們的苦心,也不要這麼不智慧的以為這是孩童學習的好方法。大學四年,我主動的閱讀大量的書籍,自動自發的發現自己有不足,並加以學習,並以優良的成績畢業;而這些真正屬於我的一切,跟十二歲以下痛苦回憶的的芭蕾心算毫無關係。 父母真的不要再對不想補習的小孩教訓說,你們現在不學,以後長大別怪我們;同年並不需要成就任何技能,她是讓我們在為生命打拼賺錢時,還有美好的回憶;是讓我們學會體會幸福的年齡,是唯一單純沒有壓力的歡笑歲月。 請相信我,童年有許多東西比進出補習班重要。

包容非縱容 同理非同意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4

包容非縱容 同理非同意   現在孩子的行為愈來愈脫序,現在父母的心也愈來愈無力,位什麼呢?許多人怪罪都是不打不罵的結果。以下,我舉幾個例子來供大家一起思考這些問題。 ● 用同理心不對嗎? 曾經,有位單親媽媽來「高雄市父母教育協會」協談。她抱怨孩子雖已讀專校、夠大了,但最近家中經濟情況不太好,希望孩子出去打工貼補家用,怎們勸也勸不動,讓她很氣餒。「其實,孩子打工時曾有挨老闆罵的不愉快經驗。」這位媽媽說,於是我鼓勵她,不妨跟孩子好好談一談,不要只是責罵她,或許可以找出原因來。 她說:「在家都跟孩子做過多次溝通,而且,還很用心地把自己之前學過的『同理心』技巧都用上了,哪知談完後,孩子就不肯再去工作,一直到現在已經半年了,無論怎們說,她就是很排斥!」「難道,我用的同理心不對嗎?」 原來這位媽媽在和孩子談話過程中,雖然能感「同」身受去「理」解孩子挨老闆的委屈「心」情,但是她對孩子說:「既然這麼委屈,你不想再繼續,那就別去算了。」於是孩子便立刻就辭職了, 問題就出在這兒。這位媽媽把「同理」誤作「同意」,難怪有不少用心學習現代教育方法的父母們,總是不解,為何努力學習的結果,結局總是變成只順了孩子的意,卻難令自己滿意,難道父母就不能有不同的想法嗎? ● 給予情緒上的支持及引導 其實「同理心」,是指父母在聽孩子談話或面對孩子的行為時,能夠感同身受接納孩子的心情,並用一種理解的想法和口吻去回應他們。比如對她說:「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吧?」每一個孩子(任何大人也一樣),一聽到父母這麼了解他,不好的心情,通常都會得到撫慰與抒解。 但,只有這樣是不夠的,因為孩子的情緒低潮挫敗時,所說的話、所想的事及所作的決定,一 定不夠周延或流於衝動,因此,在用同理心安撫孩子之後,父母接下來要設法「引導」他,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再一次去想、去看自己的問題,不如你可對孩子說:「除了這次挨罵之外,你覺得工作了這一段時間下來,有沒有其他收穫呢?像交了新朋友、學到做事的方法,甚至有錢可以賺呀…」等等。孩子經父母這麼一提醒,必能看出事情的另一些光明面,也許就又能重新整理心情,去迎接人生不同的挑戰了。 ● 孩子的行為必須導正 另有個例子,有位媽媽發現兒子,竟然會抽煙,他很不安,直到最近讀到一本有關青少年的畫才釋懷,書上說,那是一種孩子在表現自己長大的正常心裡及現象,父母要加以包容,不用大驚小怪。 我問他:「那你現在打算怎們處理?」他說:「既然是正常,那就包容他吧!等過了這階段,他就自然停止。」 不只抽煙這件事,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看起來算是正常現象的行為,如亂發脾氣、莽撞無禮、開不起玩笑…等,很多父母都學會「包容」這個觀念之後,幾乎都和這位媽媽一樣,寬容地去看待及處理,這些媽媽的想法就是-不要生氣、不用擔心、不必干涉,將來孩子自然會長大、會改進…等等。 事實上,這些成長過程中過度的現象,指的是多數孩子都會出現的偏差行為,這些現象不一定都是正確或是對的,而「包容」的真正用意是,幫助父母在自己子女出現這些「正常」卻不一定是「正確」的表現時,能用平靜、平常的態度去面對,這樣才能找出比較好的導正方法。 然而,父母若是「包容」於先,卻沒有「教」或「導正」於後,這種「包容」就變成了「縱容」,而縱容的結果是,孩子某些不正確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非但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改進,反而是孩子愈大,父母想要導正他,恐怕也愈發不容易了。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同理」和「包容」,表面看起來好像給孩子的愛愈來愈多,但在更因該給他的教導和引導,就完全沒使上力了,您說是嗎?!

父 母 親 的 一 百 句 好 話

2008年04月08日
公開
6

與孩子相處時,用心觀察;孩子的好處,誠意的讚賞與肯定,雖然只是隻字片言,可知會給孩子多美妙的影響 ◎ 了不起 ◎ 太好了 ◎ 做得好 ◎ 你學得真快 ◎ 極佳的表現 ◎ 你辦得到的 ◎ 繼續試試看 ◎ 做得好極了 ◎ 那就是了 ◎ 好主意 ◎ 好多了 ◎ 恭喜你 ◎ 真好啊 ◎ 好可愛 ◎ 好極了 ◎ 你做對了 ◎ 真是傑作 ◎ 真令人驚訝 ◎ 太奇妙了 ◎ 進步真快 ◎ 好優秀啊 ◎ 那就對了 ◎ 你很能幹 ◎ 你做到了 ◎ 很突出 ◎ 你真懂事不少 ◎ 很不錯呢 ◎ 繼續保持 ◎ 多美妙啊 ◎ 我好愛你 ◎ 這正適合你 ◎ 就是那樣做 ◎ 記性真好啊 ◎ 妳還記得呢 ◎ 哇:看你的了 ◎ 你走對路了 ◎ 我真以你為榮 ◎ 你快要做到了 ◎ 那實在太好了 ◎ 我很喜歡那樣 ◎ 真令人感激 ◎ 你做得很順手嘛 ◎ 你以前做到了 ◎ 你真是小神童 ◎ 好﹙豎起大姆指﹚ ◎ 你想出好辦法了 ◎ 你真是好幫手 ◎ 你一定練習很久了 ◎ 你做得漂亮極了 ◎ 你真讓父母開心 ◎ 進行得很順利嘛 ◎ 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 你真是可愛﹙美麗﹚ ◎ 真高興你如此表現 ◎ 我就知道你能做到 ◎ 你今天做得好認真 ◎ 你每天都有進步哦 ◎ 那件事你做得真好 ◎ 我很感激你的幫忙 ◎ 你下次會做得更好 ◎ 這才是我的好孩子 ◎ 你沒有任何差錯嘛 ◎ 這正是我說的好事 ◎ 你正盡力地做好它 ◎ 對了:就是這樣做 ◎ 你這樣快就想出來了 ◎ 你使它變得容易多了 ◎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 ◎ 你今天確實做得很好 ◎ 你看你想出辦法來了 ◎ 真是有史以來最好的 ◎ 今天頭腦真是靈活啊 ◎ 你幾乎像個大師一樣純熟啊 ◎ 你真學到不少東西嘛 ◎ 你已經有很好的開始了 ◎ 今天做得比平常好 ◎ 真是讓我感到快活啊 ◎ 謝謝你啊 ◎ 你幫得很對 ◎ 這好像是你做得最好的一次 ◎ 我想你己經有把握了 ◎ 你今天做得比以前好呢 ◎ 你真的不斷在進步呢 ◎ 再試一次你就可以做到 ◎ 現在你可以一路順風了 ◎ 繼續做,你愈來愈進步了 ◎ 我真高興有你這樣的孩子 ◎ 你不會忘記你做得那樣好 ◎ 你正進入很好的情況呢 ◎ 我自己都沒有做得那樣好 ◎ 你真像個美麗的小甜甜 ◎ 那真是一件溫馨的事啊 ◎ 你真是我的小王子﹙小公主﹚ ◎ 啊:跟你在一起讓我覺得很快樂 ◎ 你真讓我感動 ◎ 我為妳今天做的工作感到驕傲 ◎ 看到你做得那樣認真,使我覺得做媽 媽﹙爸爸﹚真愉快 ◎ 看到你各方面的表現,使我覺得做媽 媽﹙爸爸﹚以你為榮

佑佑生活點滴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22

之一 傍晚和佑佑去外面散步 最近天氣變熱蚊子好多 我想回去了 於是跟佑佑說"蚊子好多,我們進去吧" 他哪肯 但這小子和哥哥不一樣 不會卯起來哭 他個性比較積極 他走到一個地方要我走過去 然後跟我說”媽媽這裡沒蚊子” 雖然他講的地方 蚊子沒變少,但看在他那麼努力 在解決問題的份上 就在忍耐一會吧 之二 佑佑是個獨立的小孩 和哥哥比起來 什麼都要自己來 遇到事情會自己解決 若要我們陪他出去 他會自己先關掉電視 然後去幫我和老公拿外套 然後一直說”媽咪,快點啊” 可以說他觀察很敏銳 之三 佑佑看到威威(堂弟) 用他兩隻手去揑威威的雙頰 我在他的兩手手心各打一下 結果這傢伙也沒哭 只見他趕快跑回家 後來我回去後 婆婆跟我說 佑佑回去跟他說 打弟弟被媽媽打 不過他好像只是在陳述事實 之三 有天凌晨四點左右 佑佑一直唉唉叫 老公要我泡牛奶 但我不覺得他要喝 結果泡了後一口都不喝 到了六點他真的要喝牛奶 老公很生氣對他說 不要泡,你都不吃 佑佑就開始很委屈的哭了 可能他真的餓了或者是很在乎老公的口氣 我起來幫他泡 並且告訴他要喝完不然爸比會生氣 沒多久他重覆我的話說 ”要喝完不然爸比會生氣” 喝完後馬上去跟爸比說喝完了 呵,真可愛 之四 能屈能伸 我一直覺得佑佑以後可以當商人 因為他超級能屈能伸的 只要能達到目的 他可以放棄自己的堅持 比如我問他”佑佑妳愛媽咪嗎” 他會說”沒有,愛爸比而已” 我會接著說”不說愛媽咪,媽咪就不幫你...,你愛媽咪嗎” 他一定會回答”愛” 真是超現實的小孩 再來是白天和恩恩一定是相親相愛 他只會讓恩恩 大部份的小孩都是哥哥讓弟弟 我們的小孩是弟弟要讓哥哥 被哥哥揍也只會用眼淚功勢 但當哥哥睡著時 他會說”哥哥不乖,打哥哥或踢哥哥” 知道現在哥哥只有挨打的份了 真的很機靈 這算不算心機重啊

台灣最新的經典繪本 200書單

2008年04月06日
公開
40

編號 出版年 中文書名 出版社 作者 注 1 1902 小兔彼得的故事 青林 Beatrix Potter 英 2 1910 貝雷的新衣 天下雜誌 Elsa Beskow 瑞典 3 1928 100萬隻貓 遠流 Wanda Gág 美 4 1936 愛花的牛 遠流 Munro Leaf / Robert Lawson 美 5 1939 瑪德琳 遠流 Ludwig Bemelmans 美1940凱迪克銀牌獎 6 1940 賣帽子 上誼 Esphyr Slobodkina 美 7 1941 讓路給小鴨子 國語日報 Robert McCloskey 美1942凱迪克金牌獎 8 1942 小房子 遠流 Virginia Lee Burton 美1943凱迪克金牌獎 9 1942 逃家小兔 信誼 Margaret Wise Brown /Clement Hurd 美 10 1943 地面和地底 天下雜誌 Irma E. Webber 美 11 1944 在森林裡 遠流 Marie Hall Ets 美1945凱迪克銀牌獎 12 1947 月亮晚安 上誼 Margaret Wise Brown / Clement Hurd 美 13 1947 石頭湯 青林 Marcia Brown 美1948凱迪克銀牌獎 14 1948 莎莎摘漿果 國語日報 Robert McCloskey 美1949凱迪克銀牌獎 15 1948 小不點 小魯 Hans Fischer 瑞士 16 1950 手套 遠流 ЕВГЕНИЙМ. РАЧЁВ 俄(烏克蘭民間故事) 17 1953 森林大會 遠流 Marie Hall Ets 美 18 1954 快樂的獅子 上誼 Louis Fatio /Roger Duvoisin 美 19 1955 和我玩好嗎? 遠流 Marie Hall Ets 美1956凱迪克銀牌獎 20 1955 烏鴉太郎 遠流 八島太郎 美1956凱迪克銀牌獎 21 1956 好髒的哈利 遠流 Gene Zion /Margaret Bloy Graham 美 22 1956 樹真好 上誼 Janice May Udry / Marc Simont 美1957凱迪克金牌獎 23 1957 三隻山羊嘎啦嘎啦 遠流 Marcia Brown 美 24 1958 安靜的故事 遠流 Samuil Marshak / Vladimir Lebedev 俄 25 1958 哈利的花毛衣 遠流 Gene Zion /Margaret Bloy Graham 美 26 1959 小藍和小黃 台英社 Leo Lionni 美 27 1960 一寸蟲 大穎 Leo Lionni 美1961凱迪克銀牌獎 28 1961 三個強盜 上誼 Tomi Ungerer 美 29 1961 小老鼠和大老虎 台英社 Marcia Brown 美1962凱迪克金牌獎 30 1961 我最討厭你了 遠流 Janice May Udry / Maurice Sendak 美 31 1962 下雪天 上誼 Ezra Jack Keats 美1963凱迪克金牌獎 32 1962 月光男孩 格林 Ib Spang Olsen 丹麥 33 1962 兔子先生,幫幫忙好嗎? 遠流 Charlotte Zolotow /Maurice Sendak 美 1963凱迪克銀牌獎 34 1962 風到哪裡去了 遠流 Charlott Zolotow 美 35 1963 小黑魚 上誼 Leo Lionni 美1964凱迪克銀牌獎 36 1963 古利和古拉 信誼 中川李枝子 / 大村百合子 日 37 1963 風喜歡和我玩 遠流 Marie Hall Ets 美 38 1963 野獸國 漢聲 Maurice Sendak 美1964凱迪克金牌獎 39 1963 寶兒—穿背心的野鴨 東方 John Burningham 英Kate Greenaway 40 1964 彼得的口哨 上誼 Ezra Jack Keats 美 41 1964 愛心樹 星月書房 Silverstein Shel 美 42 1965 像我平常那樣 遠流 Marie Hall Ets 美1966凱迪克銀牌獎 43 1966 古倫巴幼稚園 台灣麥克 西內南 / 堀內誠一 日 44 1966 珍妮的帽子 遠流 Ezra Jack Keats 美 45 1966 珊珊的月光 巨河 Evaline Ness 美1967凱迪克金牌獎 46 1967 田鼠阿佛 上誼 Leo Lionni 美1968凱迪克銀牌獎 47 1967 彼得的椅子 上誼 Ezra Jack Keats 美 48 1967 紅氣球 台英社 Iela Mari 義 49 1967 馬鈴薯啊,馬鈴薯 道聲 Anita Lobel 美 50 1967 馬頭琴 台英社 大冢勇三 / 赤羽末吉 日 51 1968 大象艾瑪 和英 David Mckee 英 52 1968 母雞蘿絲去散步 上誼 Pat Hutchins 英 53 1969 小河馬 青林 Marcia Brown 美 54 1969 小豬離家記 遠流 Arnold Lobel 美 55 1969 好餓的毛毛蟲 上誼 Eric Carle 美 56 1969 我的衣裳 遠流 西卷茅子 日 57 1969 夜裡的貓 天下雜誌 Dahlov Ipcar 美 58 1969 約瑟夫的院子 遠流 Charles Keeping 英 59 1969 驢小弟變石頭 上誼 William Steig 美1970凱迪克金牌獎 60 1970 和甘伯伯去游河 台英社 John Burningham 英Kate Greenaway 61 1970 魚就是魚 上誼 Leo Lionni 美 62 1970 窗外 遠流 Charles Keeping 英 63 1970 魔奇魔奇樹 和英 齋藤隆介 /滝平二郎 日 64 1971 3號公寓 遠流 Ezra Jack Keats 美 65 1971 小帝奇 台英社 Pat Hutcnins 英 66 1971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 遠流 Nonny Hogrogian 1972凱迪克金牌獎 67 1972 六個男人 遠流 David Mckee 英 68 1973 不是我的錯 和英 Leif Kristiansson /Dick Stenberg 波蘭 69 1973 永遠吃不飽的貓 遠流 Haakon Bjorklid 挪威 70 1973 看得見的歌 上誼 Eric Carle 美 71 1973 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 台灣麥克 Tomie dePaola 美 72 1974 夢 台灣麥克 Ezra Jack Keats 美 73 1974 黎明 遠流 Uri Shulevitz 美 74 1975 自己的顏色 遠流 Leo Lionni 美 75 1975 雨傘 小魯 太田大八 日 76 1975 草莓 愛智圖書 新宮晉 日 77 1975 嗨,路易 三之三 Ezra Jack Keats 美 78 1975 貓頭鷹在家 遠流 Arnold Lobel 美 79 1976 好一個餿主意 遠流 Margot Zemach 美1977凱迪克銀牌獎 80 1976 第一次上街買東西 漢聲 筒井賴子 /林明子 日 81 1976 森林大熊 格林 Jörg Steiner /Jörg Müller 瑞士 82 1976 蠟筆盒的故事 遠流 Don Freeman 美 83 1977 大家來大便 漢聲 五味太郎 日 84 1977 小金魚逃走了 信誼 五味太郎 日 85 1977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上誼 佐野洋子 日 86 1977 莎莉,離水遠一點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87 1977 橘色奇跡 遠流 Daniel Manus Pinkwater 美 88 1978 火車快跑 遠流 Donald Crews 美1979凱迪克銀牌獎 89 1978 追追追 格林 赤羽末吉 日 90 1978 野馬之歌 遠流 Paul Goble 美1979凱迪克金牌獎 91 1978 雪人 上誼 Raymond Briggs 英 92 1979 好想見到妳 遠流 五味太郎 日 93 1979 奧力佛是個娘娘腔 三之三 Tomie dePaola 美 94 1979 駕牛篷車的人 巨河 Donald Hall Barbara Cooney美1980凱迪克金牌獎 95 1979 鶴妻 信誼 矢川澄子 / 赤羽末吉 日 96 1980 智慧寓言 信誼 Arnold Lobel 美1981凱迪克金牌獎 97 1980 冬鼕,等一下 和英 David Mckee 英 98 1980 高麗菜弟弟 台灣麥克 長新太 日 99 1981 天靈靈 上誼 Chris Van Allsburg 美1982凱迪克金牌獎 100 1981 肚子餓扁了 青林 片山健 日 101 1981 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嗎? 漢聲 暉峻淑子 /杉浦范茂 日 102 1982 大象先生和老鼠弟弟 台灣東販 中江嘉男 /上野紀子 日 103 1982 山中舊事 遠流 Cynthia Rylant /Diane Goode 美1983凱迪克銀牌獎 104 1982 生氣的亞瑟 三之三 Hiawyn Oram / 北村悟 英 105 1982 好朋友 上誼 Helme Heine 德 106 1982 花婆婆 三之三 Barbara Cooney 美 107 1982 流浪狗之歌 和英 Gabrielle Vincent 比利時 108 1982 媽媽的紅沙發 三之三 Vera B. Williams 美1983凱迪克銀牌獎 109 1982 影子 青林 Marcia Brown 美1983凱迪克金牌獎 110 1983 大猩猩 格林 Anthony Browne 英Kate Greenaway 111 1983 我的媽媽真麻煩 遠流 Babette Cole 英 112 1983 請不要忘記那些孩子 遠流 Chana Byers Abells 美 113 1983 最特別的生日禮物 道聲 Vera B. Williams 美 114 1984 跳鼠的故事 遠流 John Steptoe 美1985凱迪克銀牌獎 115 1984 外公 台英社 John Burningham 英Kate Greenaway 116 1984 打瞌睡的房子 上誼 Audrey Wood /Don Wood 美 117 1984 好忙的蜘蛛 上誼 Eric Carle 美 118 1984 威威找記憶 三之三 Mem Fox / Julie Vivas 澳洲 119 1984 黃與粉紅 和英 William Steig 美 120 1984 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 遠流 Kathy Stinson /Nancy Lou Reynolds 加拿大 121 1984 獾的禮物 遠流 Susan Varley 英 122 1984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上誼 五味太郎 日 123 1985 冬芽合唱團 天下雜誌 長新太 / 冨成忠夫、茂木透 日 124 1985 北極特快車 上誼 Chris Van Allsburg 美1986凱迪克金牌獎 125 1985 妞妞的鹿角 和英 David Small 美 126 1985 澡缸裡的國王 三之三 Audrey Wood / 美1986凱迪克銀牌獎 127 1985 親朋自遠方來 遠流 Cynthia Rylant / 美1986凱迪克銀牌獎 128 1985 鐵絲網上的小花 格林 Roberto Innocenti 德 129 1986 你好,老包 遠流 Arthur Yorinks /美1987凱迪克金牌獎 130 1986 爛皮兒踩高蹺皮兒 遠流 Paul O. Zelinsky 美1987凱迪克銀牌獎 131 1986 永遠愛你 和英 Robert Munsch /梅田俊作 美 132 1986 安娜的新大衣 東方 Harriet Ziefert / Anita Lobel 美 133 1986 朱裡亞斯呢? 阿布拉 John Burningham 英 134 1986 門鈴又響了 遠流 Pat Hutchins 英 135 1986 頑皮公主不出嫁 格林 Babette Cole 英Kate Greenaway 136 1987 月下看貓頭鷹 上誼 Jane Yolen /美1988凱迪克金牌獎 137 1987 班班的地盤 遠流 Jeanne Titherington 美 138 1987 遲到大王 上誼 John Burningham 英 139 1987 我不想長大 遠流 Charlotte Zolotow / Erik Blegvad(丹麥) 美 140 1987 森林和海的相遇 天下雜誌 Jeannie Baker 澳洲 141 1988 飛啊!蝗蟲 青林 田島徵三 日 142 1988 夢幻大飛行 遠流 David Wiesner 美1989凱迪克銀牌獎 143 1988 歌舞爺爺 遠流 Karen Ackerman /1989凱迪克金牌獎 144 1989 喂!下車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145 1989 我們要去捉狗熊 台英社 Michael Rossen / Helen Oxenbury 英 146 1990 吃六頓晚餐的貓 和英 Inga Moore 英 147 1990 公主的月亮 和英 James Thurber(1943) / Marc Simont 美 148 1990 魯拉魯先生的庭院 小魯 伊東寬 日 149 1990 山之生 青林 立松和平 / 伊勢英子 日 150 1991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151 1991 瘋狂星期二 格林 David Wiesner 美1992凱迪克金牌獎 152 1992 小貓頭鷹 上誼 Martin Waddell / Patrick Benson 英 153 1992 爺爺一定有辦法 上誼 Phoebe Gilman 美 154 1992 送奶奶一頂帽子 東方 Patricia Polacco 美 155 1992 媽媽與我 天下雜誌 Charlotte Zolotow / Anita Lobel 美 156 1992 海之生 青林 立松和平 /伊勢英子 日 157 1992 獨眼貓 青林 片山健 日 158 1992 搭公車 青林 荒井良二 日 159 1993 我要牛奶 遠流 Jennifer A. Ericsson(美) / Ora Eitan(以色列) 美 160 1993 奧勒岡之旅 遠流 Rascal / Louis Joos 比利時 161 1993 阿文的小毯子 三之三 Kevin Henkes 1994凱迪克銀牌獎 162 1993 哈維•史藍芬伯格的聖誕禮物 和英 John Burningham 英 163 1993 噠酷唧嚕噠酷唧嚕…最早的歌… 遠流 阪田寬夫 / 長新太 日 164 1993 從山裡逃出來/ 垃圾,丟啊! 天下雜誌 田島徵三 日 165 1994 寇特尼 和英 John Burningham 英 166 1994 猜猜我有多愛你 上誼 Sam McBratney / Anita Jeram 英 167 1994 煙霧迷漫的夜晚 和英 Eve Bunting / 1995凱迪克金牌獎 168 1994 都是夏天惹的禍 青林 スズキコージ(鈴木康司) 日 169 1995 豬奶奶說再見 東方 Margaret Wild / Ron Brooks 澳洲 170 1995 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 小魯 小林豊 日 171 1996 雲上的小孩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172 1996 發現小錫兵 和英 Jörg Müller 瑞士 173 1996 精采過一生 三之三 Babette Cole 英 174 1997 好事成雙 格林 Babette Cole 英 175 1997 小恩的秘密花園 格林 Sarah Stewart /1998凱迪克銀牌獎 176 1998 南瓜湯 和英 Helen Cooper 英Kate Greenaway 177 1998 雪花人 三之三 Jacqueline Briggs Martin / 1999凱迪克金牌獎 178 1998 派弟是個大披薩 台灣麥克 William Steig 美 179 1998 到海邊尋寶 天下雜誌 Debra Frasier 美 180 1998 橡皮頭蹦太郎 青林 長新太 日 181 1998 熊啊! 天下雜誌 星野道夫 日 182 1999 跟我一起看地球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183 1999 喬瑟夫有件舊外套 台灣麥克 Simms Taback 美2000凱迪克金牌獎 184 1999 威斯利王國 和英 Paul Fleischman /英Kate Greenaway 185 1999 菲菲生氣了 三之三 Molly Bang 美2000凱迪克銀牌獎 186 2000 奧莉薇 格林 Ian Falconer 美2001凱迪克銀牌獎 187 2000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上誼(原為經典傳訊出版) 188 2000 再見,愛瑪奶奶 和英 大冢敦子 日 189 2000 霧中的刺蝟 遠流 Yury Norshteyn & Sergey Kozlov 190 2000 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 遠流 伊勢英子 日 191 2001 狐狸 遠流 Margaret Wild /Ron Brooks 澳洲Kate Greenaway 192 2001 有色人種 和英 Jerome Ruillier 法 193 2001 我不困,我不要睡覺 上誼(原為經典傳訊出版) Lauren Child 英 194 2003 神奇床 遠流 John Burningham 英 195 2003 你看起來很好吃 三之三 宮西達也 日 196 2004 紅色的書 小魯 Barbara Lehman 美2005凱迪克銀牌獎 197 2004 走進生命花園 米奇巴克 Thierry Lenain / Olivier Tallec 法 198 2004 跟爺爺說再見 巨河 Kim Fupz Aakeson(丹麥) / (瑞典) 丹麥 199 2005 哈囉、再見的窗口 遠流 Norton Juster / 2006凱迪克金牌獎 200 2005 什麼! 阿布拉 Kate Lum / Adrian Johnson 英

奧福音樂繪本

2008年04月01日
公開
4

∼*AIR*∼鹿橋文化:奧福音樂繪本-親親寶貝音樂故事集+兒童音樂故事寶盒*免運 起標價格: 10,980 元 發行/代理 鹿橋文化 以奧福音樂教學理論為主要架構,啟發孩子無限的音樂與律動潛能。孩子的認知發展是全面性的,將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生活常規結合,讓孩子的智能與情感得到全面性的啟發。原來音樂可以變成圖畫,圖畫也可以是一首美妙的樂曲,藉此來提升孩子的美感經驗,感受美術、文學與音樂結合的魔力!音樂教學,不再只是教孩子敲敲樂器、認識幾個音符,而是引導孩子全面性的發展。 歷時五年的精心琢磨,網羅國內外(台灣、美加、歐洲等地)知名畫家參與,耗資千萬,創作過程中充滿了樂趣、驚奇、創意、挑戰與成就感,是跨世紀的音樂鉅獻。 全套含∼ 音樂圖畫故事書30冊+音樂CD18片 售價10980元 <收錄:80首音樂欣賞、82首歌曲演唱、36首童謠唸唱 > 起標價即為售價唷! 如需購買,請先於 ”問於答” 告知,謝謝 * 第一單元 春季-數量、時間、想像力、節奏、旋律 書目: 1. 大家都是好朋友+花兒的宴會 2. 媽媽我愛你+勾勾手來跳舞 3. 石頭和泡泡+提燈籠 學習目標: 1.讓聽得見的聲音變成看得到的圖形。 2.藉由圖形與聲音的結合、變化、模仿動物讓孩子做攀爬動作的練習。 3.藉由數字的順序、數與量的係以及增減,培養孩子的認知發展。 4.藉由動物的名稱、叫聲配合回應以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5.藉由動物叫聲的多樣性、音色辨別、拍子回應啟發音樂性。 6.親子活動設計,體驗友誼與人相處的樂趣。 * 第二單元 夏季-形狀、顏色、節奏、旋律、生活常規 書目: 1. 老龍舟的心願+雲妖的寶貝 2. 音樂會的搗蛋鬼+小母雞的颱風天 3. 河馬醫生的祕密武器+小火龍學跳舞 學習目標: 1.體驗夏天叢林、小毛巾的造型與雲的變化。 2.藉由小肌肉的操作能力練習,體驗肢體律動是最佳的天 然樂器。 3.藉由認識五官、生活常規,培養孩子的認知發展。 4.藉由疊聲字的發音與創作,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5.精心篩選的荷蘭民謠、古典名曲,讓孩子感應音樂的力度與漸強及漸弱。 6.親子活動讓孩子知道體貼與不獨佔。 * 第三單元 秋季-社交、情感表達、大小肌肉 書目: 1. 小松鼠的秋天學校+星星來的小天使 2. 精靈國王的生日禮物+毛毛蟲的新衣裳 3. 夢幻溪的嘉年華會+小風箏與老樹怪 學習目標: 1.配合精巧的精靈造型,讓孩子體驗泡泡糖的特質與吹泡泡的樂趣。 2.藉由肢體意識與造型創作來訓練小朋友的肢體發展。 3.藉由認識四肢及身體部位名稱,增進認知發展。 4.藉由詞語創作,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5.藉由音樂歌曲,感應長音與體驗輕巧活潑的風格。 6.藉由親子活動設計,體會送禮的巧思與甜蜜。 * 第四單元 冬季-語言、觀察力、想像力 書目: 1. 聖誕老公公的鈴鐺不見了+再等一會兒 2. 搗蛋精靈的動動鼓+新年快樂 3. 皮球與積木+追追追 學習目標: 1.在聖誕節的歡樂氣氛中,試試孩子對「尋找」的好奇。 2.藉由滑步走、踮腳走的練習做孩子的肢體訓練。 3.藉由躲藏、尋找的遊戲,培養孩子認知發展。 4.藉由「不見了」、「找到了」…語句,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5.精心創作的音樂與改編的聖誕歌曲,讓孩子體驗音樂的圓滑和斷奏,探索音源。 6.培養孩子在群體中的觀察與感覺能力。 * 第五單元 兒童音樂故事寶盒-符號、唱名位置、樂器、音感、曲式 書目: 1. 巫婆奇遇記+妖精的願望 2. 小流星亮晶晶+嘛哩姆哩變變變 3. 動物狂歡節+神奇屋 學習目標: 1.透過兒謠認識節奏符號“一拍”、“半拍”及音名CDEF GAB並認識高音譜號和音樂中-強、弱、<(漸強)、>(漸弱)等樂理記號。 2.透過歌曲認識音符So、Mi唱名及位置。 3.以音樂合奏欣賞探索並學習各種樂器的音色及伴奏。 4.音樂欣賞可讓孩子感應音樂固定拍及不同曲式。

愉快的性格,是成功的靈魂!

2008年03月31日
公開
3

愉快的性格,是成功的靈魂! 洛基,一部拳擊電影,有一段話是人生哲學。 The world ain't all sunshine and rainbows。It is a very mean and nasty place It will beat you to your knees and keep you there permanently if you let it。You,me or nobody is going to hit as hard as life。But it ain't about how hard you hit,it is about how hard you can get hit and keep moving forward,how much can you take and keep moving forward。That's how winning is done! 這世界,並非一直陽光普照或充滿彩虹,它非常殘酷且骯髒。 它會打倒你,打到你膝蓋跪在地上,如果放棄的話。 打到你攤在那裡無法翻身,無論你,我,或任何人,都沒人出拳可以像人生的打擊這麼重。 關鍵不在於揮出多重的拳,而在於能夠承受多重的拳還繼續挺著,往前走、戰鬥。 勝利,就是這樣達到的! (轉載自FREDDY'S BLOG) 法國有一名總統名叫戈達,他一向是以「急智、機智」出名。 一天,一位英國太太問他:「法國女人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國家的女人更迷人?」 戈達毫不猶豫地說:「那當然囉!因為巴黎的女人二十歲時,美如玫瑰;三十歲時,也像情歌一樣迷人;而四十歲時,就更完美了。」 那位英國太太又問:「那麼四十歲以後呢?」 戈達總統微笑地說:「太太,妳知道嗎,一個巴黎女人,不論她幾歲,看起來都不會超過四十歲啊!」 *** 以前,有一個英俊的美國青年,住在一家渡假旅館中,但是他迷迷糊糊地走錯了,未敲門,就走進一位老太太的房間。 「對不起,對不起!我一定是走錯房間了!」這英俊青年抱歉地說。 「那倒也不一定!」老太太微笑地說;「只不過是遲了四十年而已啦!」 *** 西方哲人說:「愉快的性格,是成功的靈魂!」的確,幽默,是開自己的玩笑,和別人共享歡樂!而且,「詼諧、妙答、自嘲、機智」也都是幽默的表現,能使人在壓力的生活中,充滿著歡愉。 而莎士比亞也說: 「甜中加甜,不見其甜;樂中加樂,才是大樂!」是的,人際相處,天天抱持「喜樂之心」,就會使「平淡蔬菜」變成「豐盛筵席」,也會使「室內牆角」充滿燦爛陽光。幽默,也是可以和世界溝通的橋樑! *** 有個婆婆,很會做人。 她的兒媳婚後就一起到美國攻讀學位,某天她到美國探看兒媳,發現兒子胖了,媳婦卻瘦了,心疼媳婦,說:「怎麼會瘦成這樣?」 年輕的媳婦一時忍不住,對婆婆吐苦水,抱怨先生對內懶惰不會做家事,對外連認路都會出差池,做什麼錯什麼。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婆婆想聽媳婦抱怨兒子。 大部分的婆婆都會忍不住替兒子說話,但是這位現代婆婆很聰明,她聽完媳婦抱怨後,只微笑說出一句話:「可是有一件事他做得最對。」 「什麼事?」「就是娶了妳啊。」媳婦聽了,啞口無言。 最高超的幽默術,是在正常人「應該要不高興」的時候,還能夠扭轉氣氛,輕輕的把已經點燃的火藥引信踩熄。 很多人誤以為,當別人生氣時,沉默與忍耐是唯一途徑。 *** 難過害怕的同時,也別忘了別人心裡的感受! 這件事情是發生在普吉島的 ClubMed 渡假村,那時我在那裡擔任中英文的翻譯公關。 有一天,我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的西方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日本工作人員,因為那天小孩較多,而一時疏忽,在兒童的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而將這位澳洲小孩留在網球場。 等到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而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而飽受驚嚇,哭得稀浬嘩啦的。現在澳洲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 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很生氣的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 都不是! 我親眼看見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的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日本姊姊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日本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當下我只見那位四歲的小孩,墊起腳跟,親親蹲在他身旁的日本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當你感到難過害怕的同時,也別忘了別人心裡的感受?當妳對朋友施予幫助,也別忘了不要傷到其它人。 *** 每一株玫瑰都有刺,正如每一個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份;愛護一朵玫瑰,並不是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學習如何不被它的刺刺傷;還有,如何不讓自己的刺,刺傷心愛的人。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8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 陳姝伶 博士 著 與孩子說話的“十戒 ”有: 1. 責怪 (blaming and accusing): 例如,跟你說過多少次不能打妹妹,你怎麼又犯了。 2. 貼標籤 (calling names): 例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3. 威脅 (threatening): 例如,你再打妹妹的話,就把你關廁所 。 4. 命令 (giving orders): 例如,去做功課、去彈鋼琴 、不可以看電視。 5. 說教 (lecturing and moralizing): 例如,把飯吃乾淨,不可以浪費,我小的時候都沒得吃........... 6. 警告 (warning): 例如,不要碰那個瓶子,會打破,會受傷。 7. 苦肉計 (playing the martry): 例如,我為妳們忙了一整天,現在頭好痛,你們不能乖一點嗎? 8. 比較 (comparing): 例如,你看看姐姐多乖,自己都會去做功課,你還在這裏蘑菇。 9. 諷刺 (being sarcastic): 例如,你看,我多麼幸運,養了個天才,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 10.預言 (prophesying): 例如,你再不好好用功,這種成績,將來大概只 能喝西北風了。 以上這十種是妨礙親子溝通的說話方式。反省一下,如果你曾使用上述的任一種方式和你的孩子說話,那麼,從今天起讓我們停止使用它吧! 我和許多媽嗎分享這說話的十戒,大家都笑了起來,原因是每一戒都用過。當然,媽媽們也滿腹的質疑。譬如說,對〝說教〞一項,我不喜歡孩子浪費食物,我為什麼不能跟他說有許多非洲的小朋友沒飯吃,他要惜福;或〝預言〞一項,他如果真的不好好努力,以後真的有可能成為流浪漢,喝西北風,我為什麼不能說;或我孩子正在爬高,我為什麼不能〝警告〞他,爬高會有摔下來的危險;或 孩子不肯去做功課,好好的講不聽,為什麼不能〝命令〞他... 把這十戒好好的看過一遍,不能使用他們的主要原因是 用這些方式和孩子說話,真的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們一項一項地來加以討論。 1.責怪:用責怪的語氣想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往往是達不到該目的的。怎麼說呢?因為責怪的語氣隱含的是〝你是錯的〞。對我們父母來講孩子的確是犯錯。但對一個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是很愛面子的,即使知道錯,在被氣急敗壞地指責當下,是絕對不會承認自己是不對的。有時在被責怪下承認自己不對,但ㄧ轉身就忘了,下回,碰到同樣的情境,不被允許的行為還是再度出現。因為在媽媽砲火般的轟炸之下,孩子是沒有機會去反省自己的行為的。 2.貼標籤:是不能用笨蛋、白痴、沒救了等等不好的名詞去描述你的孩子,理由可以參考我發表的〝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這篇文章。標籤貼 3.威脅:很多父母覺得用威脅的方式很管用。會有用,主要是因為孩子害怕,怕會被關廁所、怕父母不要他、害怕不能玩電腦、不能玩電動玩具等等,因為害怕而不敢做某種行為,短時間內往往蠻有效的。孩子因為在威脅之下所做的妥協,並不表示不當行為的原因已經消除。過一陣子,不當行為又重覆出現。更何況有時父母講出來的威脅,自己都做不到,譬如,告訴孩子〝不乖的話,就不要你了〞,但又不可能真的把他趕出門去。所以像這類不能兌現的威脅說多了,孩子也就當耳邊風,不理不睬。更進一步來說,用不再愛孩子或不要孩子這種減少愛(withdrawl love)的方式來威脅孩子,只會讓孩子的心中更沒有安全感,更會去擔心父母真的不再愛他了。當孩子的心不安的時候,他的情緒就不穩,負面的行為就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會減少,所以用威脅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真的是一無是處的。 4. 命令:命令是使用最頻繁的一種說話方式。嚴格來說,命令是一種很直接的,但也是一種單向的權威表現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們把孩子的一生,當做是他自我追求 和成長的一種過程的話,命令的方式是完全違背 那追求自動自發、自主自律原則的一種管教方式。假如你是要你的孩子去做功課,你可以用〝時間到了,請你去做功課〞這種比較和緩的語氣去提醒你的孩子,而不是兇巴巴的〝去做功課〞。命令的方式用多了,會有兩種可能的後果,一種是孩子依命行事,但滿肚子不服氣,所以在其他時候會有反抗叛逆的行為;另一種是孩子接受你的命令慣了,對其他的權威也就不敢違抗,成為一個比較沒有主見的人。我想這兩種結果,都不是做父母的希望有的。所有我們管教孩子應該著重的是溝通而不是單向的命令。 5.說教:說教就是跟孩子說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和倫理道德觀念,放在十戒裏,讓爸爸媽媽們很困惑,深深的感到我們好像什麼都不能說,似乎任何〝說〞則得咎。其實,人生的大道理、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等等是要教給孩子的。這一項說教,主要是在提醒爸爸媽媽們能去掌握和孩子分享那些道理和觀念的時機。如果,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一邊教訓,一邊說教,那我保証你的孩子只會覺得很煩,很囉嗦而已;次數多了,孩子就會把你的說教當成耳邊風。做父母卻往往會很挫折,因為道理說盡了,孩子怎麼還是老樣子。事實上,是因為你選擇在氣頭上來說教,當然達不到任何的效果。 所以,譬如看到孩子浪費食物,在那當刻就用堅定的語氣對孩子說〝食物是不可以浪費的〞來制止他的行為,這樣就可以了。至於,不要浪費的理由,譬如您小時候有很辛苦的成長經驗,或非洲有許多挨餓的小孩,或要懂得去珍惜地球的資源等等,要找另一段時間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只有在你和孩子心情愉快的時候,用講故事或其他有趣的方式和孩子分享你對一些事物的看法,孩子才能真正的聽進去你跟他說的每一件事情。 6.警告:警告和說教一樣,做父母的要能去掌握和孩子說明哪些事或物會有潛在危險的時機。孩子五歲以前,家的擺飾盡量是以兒童為考量,就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警告。常常被警告〝這不可以,那不可以〞的孩子,會比較沒有安全感或沒有自信。因為那 些警告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判斷,把事情做好的人。 7.苦肉計:苦肉計說穿了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罪惡感。一個有罪惡的孩子,在碰到事情的時候,通常先責怪自己,而不是去找出事情真正的原因來加以判斷。所以,有些孩子在父母離婚,甚至父母中有一方去世的時候,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乖所造成的,背負著一輩子的自責。所以苦肉計的結果,成就的是一些不快樂的孩子。聰明又疼愛孩子的父母們應該不希望有這種結果。 8. 比較:用比較的方式教孩子是最傷人的。因為每個人生下來都想正證明自己是好的, 值 的被人讚賞的。我可以了解很多父母在自己的子女之間或拿別人家的小孩來比較,是希望孩子有個好榜樣。這樣子的用意好像沒有錯,但對一個發展中的孩子,父母親的比較只會讓他覺得自己很差,反倒影響孩子的自信而沒有達到鼓勵的作用。兄弟姐妹之間的比較,更進一步,有時會讓兄弟姐妹之間有一種無形的競爭,想要把對方比下去,以便証明自己是值得父母喜歡的。這種情形最常見的是告狀。父母親有時候對孩子來告狀非常的煩心,覺得怎麼姊姊老是來講弟弟的壞話,妹妹老是告哥哥的狀,也許,這時候,我們就該檢討一下,是不是我們常常用比較的方式教養孩子,以至於無形當中讓孩子之間彼此嫌棄。 比較的方式,唯一可以鼓勵孩子的,就是把孩子自己做比較。比較現在的他和過去的他,指出孩子自己的進步,讓孩子肯定自己是一個有能力變得越來越好的人。 9. 諷刺:用諷刺的方式和或子說話,對有些孩子是不管用的,因為他不知道父母是在講反話。曾經有位孩子,考試得60分回家,媽媽跟他說,「養了個天才,考這麼高分」,讓他覺得很困惑,「我拿60分,媽媽怎麼還稱讚我是天才呢!」所以對有些孩子,諷刺的話只會產生困惑,而一旦等他們懂事了,知道你是在諷刺他時,他會心懷怨懟:「做錯事,好好講就是了,為什麼要講反話?」將心比心,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喜歡別人用這種語調跟你說話嗎? 10. 預言:這和說教和警告仍然是同一個道理,不是不能跟孩子說他今天不好好做哪些事情和做哪些事情,將來可能會有哪些好或不好的後果。只是,說這些事情的時機,絕對不是孩子做錯事、或考不及格的時候。所以有時候不是我們不能和孩子分享一些我們的一些想法,而是我們要能夠去掌握我們和孩子說話的時間和情境。 我把這十戒簡單的分析給大家知道,我想大家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疑惑,這個不能講,那個不能說,那我應該怎麼和孩子說話呢? 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裏再繼續和大家談談有關說話的藝術。 註: 這十戒不是我發明的。在〝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世茂出版社) 這本書裏頭,作者提到一些不當的說話方式,我把它們稱作十戒,用它們來和大家討論我們平常會犯的無心之過。如果爸爸媽媽們有空,也可以讀一讀這本書,應會有收穫的。

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8

魔鏡,魔鏡,我是乖孩子?還是壞孩子? 陳姝伶 博士 著 有位媽媽,有個兩歲半的女兒,女兒每天一睡醒就大哭,哄他沒什麼用,問也問不出原因,非常的苦惱,問我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兩歲多的孩子,語言能力還沒有發展的很好,要了解他腦子裏想些什麼,是件不容易的事。我只好請這位媽媽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想辦法幫他找出一些蜘絲馬跡。聊著聊著,這位媽媽有些得意地告訴我:「每天晚上睡覺前,我會跟孩子把這一天裏他做錯的事情,再檢討一次,希望他明天不要再犯了。這個方法不錯吧!」 不要和孩子算舊帳 我找到答案了。舉個例子,譬如,太太晚上燒菜時,鹽巴多放了些,先生一吃,臉一沈:「這麼鹹的菜怎麼吃。」晚上睡前,先生再度提醒:「太太,拜託,拜託,明天的菜少放一些鹽,吃太鹹對身體是很不好的」。如果你是這位太太,你會高高興興地接受先生的意見嗎?還是你會很生氣的認為:「你再嫌東嫌西的話,明天不煮飯了」;或者你會很委屈的想:「只是不小心犯了錯,你為什麼不能放過我呢?」不管你是懷著生氣或是委屈的心情入睡,醒來後,你想你會有快樂的感覺嗎?我相信這個孩子在做錯事的當時,媽媽一定教訓過他了。晚上睡覺前又被算帳一次,想必心情非常不好。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睡覺,醒來時怎麼可能不哭呢? 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每天晚上睡覺前,把孩子在當天做的很好的事情,一一地提出來誇獎,告訴孩子做父母的很以他能夠把事情做得那麼好為傲。然後抱抱他,親親他,告訴孩子「我愛你」,祝孩子有個好夢。這位媽媽果真這麼去試,一個月以後,打電話告訴我,孩子現在每天都高高興興的起床,而且白天裏也不像以前不聽話,亂發脾氣了。 犯錯是成長中的自然現象 在一個小故事裏,有一位很有智慧的長者,被人詢問道:「你為什麼那麼有智慧呢?」這位長者回答說:「大家認為我有智慧,是因為我對事情常常做很好的判斷。」「那麼你是怎樣讓自己擁有這麼好的判斷能力呢?」長者回答說:「就是從錯誤的判斷中學習來的。」若用這個故事的角度去看,我們大人所謂孩子的犯錯其實根本就不是一個不好之行為。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學習。更白話些,是一個在錯誤中不斷學習的過程,所以孩子犯錯是我們教育他而不是去處罰他的時候。處罰都不要有了,更何況把犯的錯一再的提出算舊帳。(算舊帳是教養孩子的一個大忌) 上面的例子裏還有一個要點,也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孩子知道他哪些事情做得很好遠比處罰他犯的錯,來的重要許多。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在美國,『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這本暢銷書的作者蓋瑞博士,後來又寫的一本書『孩子來自天堂。』在他的書中有一段話他是這麼寫的:「孩子天生具有愛父母的能力。但是他們卻沒有辦法愛自己和原諒自己。他們藉由父母怎麼對待他們,還有父母在他們犯錯時如何反應來學習怎麼愛自己。」這也是這篇文章裏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鏡子理論。 我們做父母的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出生時他是看不見自己的。當你誇他長的好可愛,好漂亮時,他就認為自己好可愛,好漂亮。因為他在你這面鏡子前照到的是一個可愛漂亮的小孩。當你誇他是個懂事、講理、聰明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乖孩子。當你責怪他是一個不聽話、調皮、搗蛋、不用功、不認真的孩子時,他從你這面鏡子照到的是一個沒有能力學習、沒有能力把事情做好,不值得別人誇獎,討人厭的小孩。當孩子犯錯時,你的包容反映出你對他的信心,也就是你對他有從錯誤中再學習的肯定;而你的責被也正反映出你對他的失望,還有對他能力的一種否定。 善用你這面魔鏡吧 孩子對自我的形象,自我的信心,自我的肯定,就是從你這面鏡子反射出來的。當孩子站在你前面,問道:「魔鏡,魔鏡,我是個怎麼樣的小孩?」時,你讓他看到的是個乖巧的孩子,他就可以是個乖巧的孩子;你反應出去是的令人討厭的孩子,他就會是令人頭痛、討厭的孩子。因為你的孩子是絕不會令你失望的。 所以,聰明的爸爸媽媽們,請你們善用你這面具有魔力的寶貴鏡子吧!

把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12

把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 陳姝伶 博士 著 在討論學習的時候,另一個常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教孩子最好?」這個問題意味的是一天裏那一段時間最恰當。許多專家會回答說:「早上,剛睡醒,精神最好,是最佳學習時刻。」這說法並沒有錯,但不是我在這篇文章裏要和大家分享的想法。 當你的孩子找你唸書給他聽,或問問題時,是你教孩子的最佳時刻。因為此時他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最強,你所講述的知識和分享想法,他都會認真的聽。所以,對幼兒而言,是我們做父母的在配合他們最想學習的那一剎那,而不是由我們硬性規定一段時間要求他們學習我們指定的東西。舉一個發生在我和兒子之間的小故事,也許可以讓大家更了解我的意思。 兒子四歲多時,有一天晚飯吃到一半,突然下了餐桌,跑到冰箱前,用磁鐵的數字在冰箱上排了〝822=〞,然後轉頭問我:「媽媽,822等於什麼?」抑制責怪他吃飯亂跑的衝動,加上不懂他問此問題的用意,我反問他:「822等於什麼?」然後,母子倆人有了下列的對話: 兒子:822等於821加1啊!(終於知道他的意思了) 媽媽:可不可以是820加2?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2加0。 媽媽:可不可以是822減0? 兒子:可以啊!也可以是823減 1。(頓了一下),600減多少是 822? 媽媽:600比800多還是少,用減法恰當嗎?(兒子想了一下) 兒子:600加222等於822。 媽媽:很好!你想得很棒! 兒子:55加多少等於822? 媽媽:767。 兒子:哇!(眼睛一亮) 你看,可以有好多好多作法。 討論完了,兒子心滿意足的繼續吃飯,我們兩人都很快樂。我暗自慶幸還好在他下餐桌時,沒有罵他,否則,上述精彩的對話也就不會產生了。只是短短幾分鐘,卻可保有孩子那顆好奇、勇敢探索的心,實在太值得了。 兒子這種突然靈光ㄧ現,有很好想法和問題的情形,不只是他有。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生。只是,他們常常不拘時間和地點的出現。重要的是,父母能不能敏銳察覺並掌握孩子靈光ㄧ現的剎那,和他好好的腦力激盪一番,共享孩子成長的寶貴時刻。 當然我這個看引發媽媽們的質疑:「可是,有些問題我不會回答啊。」或「把握那一剎那很難,有時候正趕著出門,那有時間陪他看書或坐下來好好討論。」或「我的孩子常常自己玩,又不愛說話,很安靜,要有你描述靈光ㄧ現的情形,似乎不太可能,那我怎麼教他?」(孩子提出問題讓大人回答不出來的情形,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碰到。如果你有也有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不用慚愧,也不用不好意思。這裏有兩個方法供大家參考: (ㄧ)反問。許多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幼兒在問問題時,心中事實上已有自己的答案。所以,當你反問時,他會自己解答。譬如孩子問:「媽媽,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反問他:「你想天空為什麼會下雨?」答案會有:「因為花很口渴,天空下雨給花喝。」或「因為要讓我有水坑可以踩。」這些在大人聽起來很天真無邪,但完全不合乎科學原理的答案,不要急著去糾正。把孩子的答案當作是你對孩子成長的一種了解:喔!原來是三歲孩子是這麼想事情的。 如果反問之下,孩子回答「我不知道」,這時候你可以和孩子玩一種想像力的遊戲。如:「我想下雨是天空感冒打出來的噴嚏」說或「也許,天空為了什麼是在傷心,雨水是她的眼淚。」讓孩子加入一起編織故事,啟發他們擁有一顆活潑、富有創意的心。不要擔心你若不提供正確答案,孩子會學不到或學到錯誤的東西。因為,從來也沒聽說一個二十歲的人,認為雨是因為花口渴而下下來的。倒是建議你們把孩子這些童言童語記錄下來,可以是日後美好的回憶。因為七、八歲以後,孩子這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會逐漸消失。 當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用想像力的方式應對。你還是可以把正確答案教給孩子。只是要考慮孩子目前的理解能力,儘量用孩子懂的話來解釋。曾有一個美國笑話:有一個孩子回家問爸爸「什麼是性(sex)?」爸爸面對六歲的孩子,心想這個難題終於來了,想了好久,吱吱唔唔把男女關係解釋了半天,問孩子:「你聽得懂我說的嗎?」孩子回答說:「我聽到你講的啦。可是我還是不懂老師給的這張問卷上sex(性別)一欄,我要填什麼?」所以, 解釋前先反問孩子,還可以讓父母避免牛頭不對馬嘴、啼笑皆非的場面。 (二) 把孩子的問題寫下來。在那種真抽不出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討論問題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座,或急著出門辦事等情形,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記錄下來,再找時間與孩子解答。這種做法,雖然是錯過孩子最想了解一件事的當刻,但至少讓孩子覺得父母很重視他,也很看重他想出來的主意和問題。這對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增進親子之間的和諧有很大的助益。 另一種情形是當孩子提出的問題自己不懂,不能回答時,可以告訴孩子,問題很好,只是爸爸媽媽也不知道答案。然後把問題寫下來,帶著孩子和問題一起去圖書館或博物館尋求解答。譬如, 我女兒最喜歡知道動物的食物,舉凡大象、獅子、河馬等等,這些常見的動物,我還可以從容應付。但碰到譬如「海膽喜歡吃什麼?他們沒有手,怎麼吃?」或「水母吃什麼?」或 「螞蟻的寶寶吃什麼?」一類問題時,我也只有求救百科全書或圖書館了。 帶著孩子一起找答案,是一個親子間親密互動的好機會。不要擔心孩子會因此瞧不起你。你能夠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上是有限的,對孩子也是一種正向的學習態度的示範:一個人不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碰到不會的問題,不必覺得丟臉或懊惱,坦然面對,然後運用工具和方法把問題解決。所以,當孩子把你「考倒」時,千萬別惱羞成怒遏止了孩子的求知慾,坦承自己的無知,會幫你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的。 至於家有不愛說話或不愛發問的孩子的父母親們,建議大家不要擔心。不愛說話的原因很多,有一部分是天性,不愛發問,除了天性中不愛說話的因素外,有時還受限於孩子目前的智力發展階段。沒有靈光ㄧ現的情形,並不表示孩子有問題,也不表示你就沒機會教他。就像我在〝孩子喜歡什麼,就教他什麼〞ㄧ文中所談到,配合孩子的興趣, 和他做一些他喜歡的活動,你和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收穫的

學習是一種過程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5

學習是一種過程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談到學習,有一個重要的觀念要和大家分享,那就是:「學習是一種過程〈 learning is a process〉,不是結果。」這個說法曾經引起一些爸爸媽媽的疑慮:「過程是什麼,實在不懂。我們只知道當別人家的孩子會了一些東西,而我們的孩子還不會時,我們會有壓力,擔心孩子跟不上別人。怕我們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心,可以體會。只是,陪孩子成長的路上,請別急著看短期的結果;我們要給孩子的,應該是一輩子可以用得上的東西。 是什麼東西呢? 就是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 「外星人是什麼?」 一個孩子能不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不能有正向的學習態度,和他把學習重點放在過程或結果有很大的關係。 舉個例子,就可以把「學習是一種過程」的想法解釋得更清楚。 兒子四歲時,有一天無理取鬧,我就笑他好像一個外星人(alien),有理講不清。兒子從來沒聽過alien這個名詞,馬上停止哭鬧,問我:「媽媽,什麼是alien?」我靈機一動,把家裡的E.T.錄影帶拿出來,陪他一起看。當電影演到E.T.把幾團黏土放在空中,指著那些旋轉的球說「 home」時,我對兒子說:「那些轉來轉去的球,很像我們的太陽系。」 電影結束後,兒子問我說:「媽媽,你剛剛說的太陽系是什麼東西?」為了讓兒子知道什麼是太陽系,隔天我們就到圖書館,借了一些天文方面的資料。兒子一看到那些星球圖片,便愛不釋手,也就展開了整整一年的天文之旅。 在那一年裡,兒子腦子想的、嘴裡說的、筆下畫的或寫的,幾乎都離不開星球。我也順著他的興趣,提供他各方面與天文有關的資訊,除了帶他去借各種圖書外,我們家也有了各種星球的掛圖和拼圖;還介紹他聽Holt作的The Planets交響曲,他選擇觀賞的錄影帶和玩的電腦軟體也都與天文有關。 每個月,我們還帶他參加天文協會舉辦的觀星活動。在那一支支的天文望遠鏡裡,我們驚喜的看到月亮、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兒子提出來的那些我們回答不出的問題,都從那群業餘天文學家身上得到了答案。 體驗學習的樂趣 因為抱持「學習是一個過程」的原則來陪兒子成長,我們提供種種活動的目的,不在於他能不能記住或學到很多天文知識,而是想讓孩子經由各色各樣的學習過程,體驗到學習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藉此鼓勵並培養他的學習動機。 一年之後,兒子的興趣轉移到世界地理,我們也隨他轉入另一個學習旅程,家中又是另一番景象。 現在孩子已經七歲半了,當初記得許多有關天文方面的細節,已不復存在。有時想想,好像很可惜,但其實那並不重要。因為經由當年的學習經驗,現在他需要天文方面的知識時,已知道怎麼去找資料。 更欣慰的是,我們這種順著他的興趣引導他學習的過程,留給他的美好印象,使他在面對其它不知道的事情時,會一心一意地要查個水落石出。這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就是我前面所說孩子一輩子用得上的東西。 允許孩子犯錯 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很重要,而孩子碰到學習瓶頸或困境時,鼓勵他坦然面對的正向學習態度,則是另一個要點。 當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時,遇到問題,他會對自己說:「我可以試,我可以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想都不想就以「我不會」一句話,把問題推給父母或老師。 怎麼做可以讓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答案很簡單,在學習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把犯錯當作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去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從你的包容中,就可以學習不怕犯錯,瞭解碰到問題時,不必懊惱。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講了一段小時候〈約三歲〉的記憶。 他說:「有一天,我開冰箱拿牛奶,手一滑,奶瓶掉到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媽媽看了,只對我說:『好久沒看過這麼大的牛奶坑〈 puddle 〉了,你一定很想玩,給你十分鐘好好玩一下』,十分鐘以後,媽媽說『犯錯並沒有關係,但是,要去面對它,承擔後果。所以,這兒有抹布、海綿和拖把,任你挑,我們把地板清乾淨。』 等地板清理好了,媽媽又說『奶瓶沒能拿好,可能是方法不對。讓我們到後院去,也許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下一次,就不會把牛奶灑了一地』。在院子裡,媽媽把奶瓶裝滿了水,我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於領會了拿穩奶瓶的訣竅。 整個過程中,我學到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要能接受事實,知道為什麼犯錯,更進一步找出可行方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觀念在我做實驗屢次失敗時,不會氣餒,反而把失敗當作是下一次成功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媽媽的智慧,把孩子犯錯的時候變成教育的機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而不急於去處罰、責怪孩子。這就是培養孩子正向學習態度的典範。 讓孩子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在孩子犯錯時,直覺反應就是去糾正它;在孩子有問題時,則馬上提供答案。不過,不管是更正或解答,答案是由孩子自己找出來的,還是由父母或老師直接給的,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有不一樣的影響。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不要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譬如,我的女兒〈五歲〉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這個例子印證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他們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孩子往往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大人了。 孩子有犯相同錯誤的權利 第二,允許孩子犯同樣的錯。前面提到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並找出其他可行方法,以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不要忘了,孩子終歸是孩子,受限於他們目前智力和理解力的成熟度,還是可能犯相同的錯誤,我們要能接受這種情形。 學習上一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沒辦法突破。這種情形,父母暫時不要勉強孩子一試再試,這會讓孩子和你都有很大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做的是陪孩子複習一些能勝任的問題,再慢慢找出哪兒出問題了。 另一個可能是大人講解的方式,孩子沒辦法領會,許多對大人來說是那種想都不用想的簡單道理,卻是孩子的大難題。我有位朋友回憶她二年級做減法時,一直不懂由十位數借位的意思,考試錯了,回家就挨罵,媽媽教她時,一直說:「個位數這兒不夠,就向隔壁借1,就是借1啊!」這位朋友說:「我實在不懂,後來只好用背的。印象中,一直到六年級了,才弄懂借位的意思。但是現在一想到數學,媽媽那『借1!』的聲音依稀在耳邊,對數學我一直沒什麼好感,也沒有信心。」每一個學習的困境,對孩子來說,都是他自己突破自己,前進到下一個智力或心理的重要時刻。所以,孩子一再犯錯時,先別急著責怪他,靜下心檢討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不夠清楚,是不是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後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否則,不但問題沒解決,還可能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動機,得不償失。 耐心澆灌,終有收穫 最後,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擔心,當我們以「學習是一種過程」的心態陪孩子成長時,他不會比別的孩子差的!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不怕犯錯的正向學習態度,就像栽植一顆果樹一樣雖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得到成果,但認真的灌溉、施肥,耐心的等待,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害羞不是缺點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5

害羞不是缺點 幼教博士 陳姝伶 著 我常常被問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碰到人都不肯打招呼,怎麼辦?」、「我送孩子去上學,他都只站在一旁看,也不參與,他有沒有問題?」或「我的孩子在家很活潑,又愛講話,去到學校卻不參與課堂上的討論,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這一類的孩子是蠻多的。基本上,這些孩子的個性是屬於比較害羞或小心翼翼型的。個性本身是沒有優缺點之分的。但就像銅板有兩面,有一弊必有一利。我常跟父母們開玩笑,有害羞的孩子,要感謝。因為害羞的孩子通常比較小心翼翼,不會做出危險的行為。對父母來說,可以省了不少的麻煩。 當然害羞和小心翼翼兩者並不完全相同,但在幼兒(五歲以下)階段,這兩者常常一起影響孩子的行為。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孩子,在碰到新的人、事或環境時,因為心智還不夠成熟去判斷這個人或事或環境對他是不是安全?是不是足夠信任,所以大部分選擇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學習。透過觀察,孩子開始建構對人、事或環境的認識,總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產生對人、事或環境的熟悉感和信任。只有等他對自己的判斷能力覺得自在了,他才會主動的去與人互動或參加學校活動。小心翼翼型的孩子大部分在六、七歲以後,這些問題會慢慢的消失(當然,總是有個別差異的)。害羞的孩子,因天性的關係,需要更長的時間。 既然我們瞭解孩子的這些現象,是孩子成長的正常行為,做父母的在孩子不肯 和人打招呼或不參與活動的當刻,要能以接受的態度來處理。例如,告訴孩子﹕「你現在不想叫阿姨,沒關係。你覺得想跟阿姨打招呼的時候,再來跟阿姨問好。」通常越逼他,孩子會越退縮。克服害羞的時間反而更拉長。逼迫或勉強孩子去做他害怕或不自在的事,對孩子的另一個傷害,就是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的懊惱、生氣或挫折的表情或態度,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令父母不滿意,事事不能做好,很差的小孩。我想這種不會是父母期待要有的結果。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踫巧是屬於害羞或小心翼翼的小,就請你用包容、瞭解和體諒的心來陪他們長大吧! 除了心態上要調適之外,父母們可以做的是增加孩子的社會性的活動(social activities)。製造孩子和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或多帶孩子到公園、兒童科學館或博物館參觀,都是幫孩子增加對人、事、物和環境的認識的好方法。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去到那些地方,往往沒什麼太強的反應或參與而氣餒。社交活動經驗的累積,我個人認為是孩子突破自己羞怯、害怕的最佳方法。

人際互動

2008年03月25日
公開
53

人際互動 該如何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 ( 4歲) Q:常常聽到三四歲的小孩狗貓都嫌,現在可真是領教到了~兒子三歲前乖巧可愛,現在堂堂邁入四歲的年紀開始發作了,首先是我的隱型眼鏡已被他丟進馬桶的第三付,無論我藏在那裡他都總是有辦法把它找出來,然後扔掉.這種事我都是第二天或數天後才發現.我總是無法抓到現行犯,而他也同時學會頂 嘴和說謊,氣的我要不斷告訴自己不要生氣,可是實在是很難,每一次罰他站之後,他就說下次不敢了,但是他很快的忘掉他犯過的錯誤,然後又再犯!我真的是快崩潰了,這麼會這樣?之前都很乖巧,是不是現在正值反抗期???請各位有經驗的媽咪給我一些指導教教我該如何和這年紀的孩子相處!!! 看過一些育兒的書卻還是快抓狂的OO A1:你的問題就出在主要照顧者對孩子的教養身上,一時之間也無法解釋清楚.講二個小故事讓你自己體會好嗎 1.事情的發生是這樣子的,有一家幼稚園在桌上擺了一個小盆子,裡面裝了一些水,水裡放了一些玩具,下課後,許多孩子為在桌邊指指點點討論著,這時有一個二歲的孩子走了過來,由於人很多,這個孩子無法擠進去,只好焦急的在外圍走來走去. 這時一個老師看到了,他立刻走過去抱起孩子說:你看不到是不是,來!我抱你來看!於是孩子看到了,而旁邊許多家長給予這位老師高度的肯定. 同樣的場景,同樣得水盆.玩具.孩子,有一個老師看到了,他選擇偷偷挪一張小椅子到孩子徘徊的路線上,孩子終於看到小椅子,高興的拿起來走到桌邊站上去看,他自己看到了!旁觀的家長不為所動. 我要請問的是,這二個孩子將來的發展哪一個會比較好? 2.有一個哲學家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媽媽走到商店買東西,他的女兒獨自在門外,他發現這個女兒在撫摸人行道旁的水溝蓋,水溝蓋由於凹凸不平,這孩子就撫摸許久, 這位哲學家忍不住發出讚嘆的聲音: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就要產生了.這時,孩子的母親出來了,他看到女兒蹲在路邊玩水溝蓋,就順手給他一巴掌,說:髒死了,趕快回家吧!拉著女兒就走了.這個哲學家嘆口氣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死了! 頂嘴表示缺乏溝通 說謊表示害怕責罰 累犯表示要引起注意 請問你如何於孩子溝通? 是用背部?用命令式? 沒有尊重,沒有溝通,當然會有叛逆行為,趁早改變自己吧 A2: jack是個笨爸爸,有二個活潑男孩,一個小學五年級,一個五歲,我認為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可是自己對幼兒的發展又不是很清楚,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利用晚上及假日自費去參加有關幼教的研習,在透過與老師們討論和自己與孩子的相處經驗中,覺得理論與實務非常契合,匆匆十年過去了,我一點也不後悔當初的笨,畢竟孩子的童年不可能重來. 教養的問題千頭萬緒,每次與人討論時,最常見的回答是--你說的對但是我做不到.--或是--理論上是如此,實際上不可行.--我知道如果我說你要先改變自己,你要尊重孩子,你要相信孩子,你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大多數的人會說:你以為你是誰呀,我的一巴掌實際多了! 其實我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你是選擇活在童年經驗的你.未婚的你.新婚的你或是肩負養兒育女的主要照顧者(主要照顧者不一定是全職照顧孩子的人,有權利選擇誰來照顧孩子也算),因此我的想法就是---你準備好改變你的觀念了嗎? 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在短短一百萬年就成為地球的領導者,人類是群居者,會創造文明,你的孩子一出生面對的是複雜的文明社會而不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社會,所以要給孩子各種學習的機會,要讓孩子有犯錯的空間.而我們老是以--我這樣做是在教孩子.是為孩子好--的心態來對待孩子,例如客人來你家,不小心打翻了水,你會說沒關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你卻勃然大怒,問你為什麼,你會說因為我有責任教孩子拿東西要專心,我要強烈表達對這件事的感受.於是孩子說謊要打,偷東西要打,插嘴要打,耍賴要打,於是你的孩子整天被打,而你整天在生氣,問題是孩子的行為調整了沒有,為什麼很多事情都是一再重覆的發生? 你是權威者,而孩子是挑戰權威者.事實上孩子有自我學習的能力,90%是自己學會的,既然孩子不需要教,如果你把觀念改成--父母是來幫助孩子的,父母是孩子謙卑的僕人--那麼你才有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有可能在問題發生後耐心去解決,才有可能用心去預防問題的發生. 例如前述孩子打翻水,如果我們能夠說:沒關係,去拿抹布擦乾就好.(實務)那是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在拿抹布整理的過程中,會了解到他在一剎那之間的不小心,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復原,下次他一定會更小心,也就是慢慢的會更專心(理論) 我們的觀念一定要改變,因為打孩子其實你會很後悔,你對一個小孩挑戰你時,沒有別的招數可用,只好用打的,所以我會說打孩子是自卑的表現. 如果你的觀念改變了,很多事情才可以從頭開始學,剛開始很難,慢慢的就習慣了.例如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不可以.不要.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個不字都不可以說,例如孩子跳沙發,你要說沙發是給人坐的耶,孩子跑來跑去,你要說慢慢走,慢慢走.孩子要求買東西,你要說好,可是我現在沒時間間....等等,你會發覺孩子喜歡你用正向的語言. Q:我的baby才2 years,我也是盡量認她去思考, 就是因為教育子孩好像要專業一點, 最近有點力不從心,因為在幼教這方面,自認為太不專了, 中心思想就像你一樣,但行為卻不知如何做 A:謝謝您的認同,其實幼教知識並不難,有很多人看很多有關的書,卻感嘆無法派上用場,於是就自怨自嘆,我知道可是我做不到.這樣其實對自己及孩子並沒有幫助.我的觀念是理論其實就在自己的身邊,實務需要時立刻就可以派上用場,所以方向很重要.您的孩子二歲,務實的做法有幾點供您參考: 1.語言爆發期--多多跟他說話,不要說兒語,如杯杯,褲褲,要像與成人般的講話,不要去考慮他懂不懂(孩子就是未來的成人,他會以自己的方式吸收) 2.培養獨立的時期--鼓勵她穿衣服,扣釦子,穿鞋子(需要適時協助他),有時候你很急,可是只要想到以後他不需要在四歲時還說:媽媽,幫我穿外套,就會覺得值得等待了.我的孩子一歲半上廁所不小心尿濕褲子的處理方式是自己到房間換褲子,再把髒褲子拿到洗衣籃. 3.給他選擇的權利--既然要他獨立就必須把他當人看,如你要現在洗澡還是等一下?你想吃飯還是麵?尊重他的選擇. 4.規律的生活習慣--不要隨興搬動家庭物品,這個時期的孩子連爸媽吃飯做的位置都要管,無法接受不正常的作息. 最後,只要把方向做好,再加上多看一些教養的書,然後把心情放輕鬆,您會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再次謝謝您. 訓練孩子獨立 ( 10歲) Q:最近和同事聊到訓練孩子獨立,同事的經驗讓我對這件事有些混淆,因此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記得兒子從上小一開始(現在兒子已小五了),老師就不斷的告誡父母,千萬不要當一個"快遞媽媽",否則會養成依賴性,不能負責任,我也"謹遵教誨",對兒子打來的求救電話不予理會。另外,我也深信"孩子自己能處理的事,父母就不要代勞",一直以此為方向訓練孩子、教育孩子。 然而,最近一個表現很出色的同事告訴我她媽媽自小也是如此訓練她們,所以家中的三姐妹也確實非常獨立優秀。但這個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她們自小比較感受不到母親柔軟的愛,直到現在都出嫁了,父親也過世了,但跟母親的距離感始終很大。 當然這也許不單純是"獨立訓練"所造成的,但若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我可能寧願孩子事事依賴我,也要他們和我很親很親。 有一首兒歌的歌詞是這樣的 "淅瀝淅瀝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拿著雨傘來接我" 這樣的場景真的很溫馨對不對?那個在下雨天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小孩看到媽媽來接他一定覺得好幸福!但若以我目前的方式,是"若我提醒過你要帶雨傘而你不帶,那若真的下雨了就只好淋雨",我真的開始懷疑這個方法是不是錯了! 我知道信誼媽媽們的孩子大都還很小,但可不可以請大家分享一下,不管是自己成長的經驗或教育孩子的經驗都好! 不太會教育孩子的OO A:很淺顯的將教育的方式概分為三種: 1.訓練--不顧受訓者的感受,重複的要求,長此以來會有一些成果. 2.學習--分齡分年級,制定進度,按部就班去做,務求每一個人都要達到起碼的標準. 3.培養--依照每個孩子的不同,給予適時的進度,讓明天的他比今天的他更棒. 所以不可以說訓練孩子獨立,而要說如何培養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獨立最好的年齡是二歲,首先要讓孩子的環境獨立,要以協助的立場,例如在家中洗臉盆,飲水機下放一張小椅子,準備小掃把,小抹布,把內衣睡衣.外出衣物分門別類放在孩子拿的到的地方...等等. 其次是培養思考上的獨立,如讓孩子選擇明天的衣物,決定晚餐的菜色,討論今天的挫折及解決方法......等等 以及時間上的獨立,孩子衣服穿得慢,你要等,孩子猶豫不決時,你要等......等等 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獨立,而你等待的時間越來越少.同時在獨立的過程中,鼓勵也是很重要. 而你的孩子五年級了,當他打電話求救時,你一定要幫忙,當下雨時,你一定要帶傘去接他,但是你一定要想一想,孩子沒有達到你的要求是不是你的事前準備不夠,例如:告訴他要帶傘,卻沒有要求他將傘先放在桌上或書包裡.以及你事後有沒有充分的討論.例如這件事你如何跟老師說? 我的孩子也是五年級,他在弟弟發燒時會用冰塊包上塑膠袋及毛巾幫她照顧得無微不致,也會在肚子餓時煮個簡單的飯菜吃. 我的意思是獨立是因人因時而異慢慢培養出來的,而非漠視(訓練),強迫(學習),只有獨立的人,才能夠幫助他人,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兒子上課的困擾 ( 4歲) Q:有人碰過這樣的情形嗎? 上音樂課時,大多數的母親都有陪在教室裡,就是我的兒子最不守規矩、又不專心。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沒辦法陪他去上課,阿公帶去都讓他自己進教室,那段時間的表現,老師都稱讚。最近,我又試了幾次,偶爾藉故離開教室,只要我不在時,他就很正常。但是,我在教室內,看到他不好的舉動,越糾正就越糟糕,所以我幾乎都是讓老師處理,不動聲色。 昨天,因為我很久沒進去,想看看老師上課的情形,結果,已經開始上課了,他還一直作青蛙跳,最後我看又不行了,只好把他帶出來,問問他要上課或回家,然後他決定要進去上課,我和女兒在外等他,他進去後又恢復正常了。 我真的沒輒了,原本想,陪他在裡頭上課,回家也比較知道該如何和他互動,妹妹也順便多少吸收一些,但是... 唉!真是傷透腦筋了,為何會這樣呢? A:平日你與孩子是否缺乏溝通,所以在你出現的場合他會以在一些動作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上課的時間外,孩子也會出現怪異的行為如:你與人說話他會插嘴或弄出怪異的聲音,就表示你與孩子之間溝通不夠.現代父母難為,上班之餘,又要趕緊帶孩子上才藝課,陣陣的催促讓孩子充滿壓力沒有表達的空間,建議你 1.不要用背部與你的孩子說話 2.不要用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 3.傾聽孩子的表達並點頭微笑 耶誕快樂 Q:謝謝你的建議。 不過,平時在上課的時間外,我的兒子並沒有你所提的怪異行為。有時,為了達到某個目的令他接受我們的意見,都得花很多的時間和他對談,還得有一些時間讓他思考,等他自己想通。 與女兒比較起來,哥哥是麻煩了許多,在溝通的層面比較容易有不聽話的成分在。 在場上課的媽媽曾說:可能是我帶著妹妹在一旁,他多少會有點吃醋,想撒嬌。但是,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時間替我帶女兒,我也只好帶她在身邊。 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會造成這樣的反應呢? 請再提供我一些看法。 目前,我的想法是:如果他對這堂課程仍然有興趣,那我依然會每個星期跑這一趟帶他去上課。為了不影響上課情形,我和妹妹就在外面等,或四處逛逛。回家之後的練習就由他自己隨性而為了。 A:還是先解決上課的問題吧,上課前可以與孩子事先約定,他是希望媽媽與妹妹陪他上課或是自己一個人上課,如果他選擇要陪他,就與他約法三章,並且打勾勾.因為他已經了解上課的規定而且能夠遵守,剩下的只是媽媽在而表現不同罷了. 另外,溝通是屬於雙向的,而不是花時間去硬坳要孩子配合自己的意見,當然在生活上有許多時候孩子必須要配合大人的意見,所以不妨在一些小事上(甚至刻意去營造)也讓孩子有表達主見的機會,以紓解孩子的情緒.一陣子之後,當真正需要孩子配合而孩子不配合時,只需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你這樣做我很不高興...等等.所謂的雙向溝通,大人也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 我的三歲小孩會挑釁 ( 3歲) Q: 我的小孩目前三歲又3個月,不曉得最近行為非常異常,很喜歡挑釁父母親或老師,比如說:最近天氣冷不要喝冷水,他就故意喝給你看,任何事都與你唱反調,處罰他,過了,又開始,對4個多月的妹妹更是愛欺負,把我們都氣的快受不了了,非常躁動,情緒一直很high,我們都認為他心裡是否有問題,有人可為我們解答嗎 A:推理: 孩子3.3歲,妹妹近五個月.也就是孩子二歲時你懷了妹妹 分析: 二歲到三歲的孩子處於分離隔閡狀態(以為媽媽離開就不會回來),需要大量的信任與安全感.而在這個階段你可能因為懷孕及妹妹的出生而沒有處理好. 結果: 以前被漠視或不愉快的感覺,孩子因心智成長,而爆發出來,再處罰下去,孩子的技巧會越來越高. 處理方式: 手心手背都是肉,哥哥沒有照顧妹妹的責任,照顧孩子是爸媽的責任.不要給哥哥責任. 多些時間與哥哥對話及溝通 製造機會給哥哥選擇的機會,並適度尊重他的選擇 當哥哥有良性行為時,適度給予讚美 因為我不了解你的家庭狀況,以上回覆請自行檢討僅供參考 我的三歲小孩愛打人 ( 3歲) Q: 我的小孩目前三歲多,可能是在幼稚園學到一些小動作,就是愛打人,只要不高興或自己調皮被指正時,就會生氣然後守舊舉起來準備打人,但不是每次都打下去,已經很柔性勸導,但成效有限,市這個階段的小孩會有的舉動嗎? 歡迎指教 A: 這篇文章是我在幾年前寫的, 因為沒人給你回覆,我想給你回覆 可是我最近很忙,所以貼一篇文章希望你自己能找到答案 這篇文章可能與你的主題有些出入, 但是請相信我沒有惡意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說過『性與攻擊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古代人類與大自然搏鬥開始,攻擊的行為就遺傳下來了。所以當孩子會舉起雙手開始,就開始到處打人、打物品。同時,孩子學攻擊的行為總是特別快。所以孩子在體罰的家庭長大,攻擊性總是特別強。 環境可以改變遺傳-現代人類文明的社會,並不需要強盛的體力去弱肉強食,我們靠智慧、能力及知識去淘汰弱者。這是一個團結的時代,我們無法獨霸天下,只能靠溝通、協調及EQ來取得他人的認同。而目前社會暴力的充斥,就是我們承襲了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只是這一代有暴力行為,下一代恐怕更糟糕。三歲以前孩子有攻擊行為我們認為是本能、是正常的,三歲以後要給他有高度社會性的環境,引導他高超的交際技巧。我們可以發現,暴力行為伴隨著對社會的不適應症狀。 體罰是成人自卑的表現-我們大人每天忙著工作,看上司的臉色或是為事業操煩,有時工作做不完還要帶回家(所以孩子不要把學校工作帶回家),已經是滿肚子怨恨了。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請他吃一頓普拿疼或絲絲(竹筍炒肉絲),你的頭痛就解決了。除此之外你也沒有什麼特效藥。但是如果你每月看一本屬於孩子教養的書,常觀察你的孩子,慢慢的你會發覺原來這時期的孩子會有這些特性或孩子的這個行為是有哪些原因造成的,你會積極的想方法去幫助他。那麼你就可以擺脫這個自卑的笨方法了。 不要把你的孩子訓練成乖乖牌-孩子在社會上殺人放火搶劫飆車,父母面對媒體都說我的孩子很聽話、很乖。天呀,這些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模範生嗎?你的孩子在你的面前裝乖裝了十六、七年,你都沒有警覺嗎?這些年來你有重視孩子真正的需要嗎?你的孩子在你棒下委屈了這麼多年,反省起來,除了體罰外,你都沒有教導他們往正向去表現,孩子當然一發不可收拾,到底是父母有罪還是孩子有罪?我們希望孩子應該是父母無話不說的親密朋友,他應該是被尊重有自由的個體,他有生氣的權利,有調皮的權利,有選擇的權利,他絕對不應該按照父母的意思成長。否則,十幾年後父母要按照孩子的意思去包容,而且孩子很難對社會有正向的貢獻。 幾個月前聯合報有一篇文章,敘述一個銀行行員平時溫文有禮,可是如果有客戶敲櫃檯的玻璃,他馬上怒不可歇。於是他去看心理醫師,才發現原來在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常把他一個人關在家裡,而鄰居的孩子就到他家敲玻璃嘲弄他,造成他目前的心理障礙。最後,他辭去銀行的工作。 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很謹慎但不要緊張,要給予尊重但不要放縱。聖經上的話很好,『發怒的人,沒有資格管教孩子,因為他連自己都沒有辦法改變,怎麼能期望改變孩子』,在『身教』一書中也提到,所謂「嚴師」是嚴以律己的教師,而不是嚴格的老師。希望爸爸媽媽們都是孩子的良師亦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Q: 我的小孩才滿兩歲,卻不太會講話,連對不起都講不出來,只會講簡單的爸爸媽媽,公,伯....,謝謝,掰掰等單字,脾氣很拗,心情不好時,稍微瞪他一下,就大哭特哭,罵他就躺在地上耍賴。 其實,從小我都有實行愛的教育,每次做了什麼錯事總是努力的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是告訴他這個不行,要拿走他手上的東西也拿另一樣剛他換,大部分都能獲得他的合作,有時不合作,立刻帶離現場也不會僵持很久。 他的大概15KG,從小就比一般小孩高大,所以我總是喜歡他跟大孩子玩,以前,也有很多不太守規矩的小孩,踩他的腳,打他的背,用力推倒跌得狗吃屎,只有一次,我對打人的小孩發脾氣。其他我都只有安撫他,給他惜惜,告訴打人的小孩,弟弟會痛痛。其他的因為他較高大,多半不會受傷,所以我多半不是很在意,不知這樣的處理方法是不是反過來默認了打人會被原諒,造成他現在學會打人的遠因。 前一陣子過節時,回娘家找親戚朋友住了一段時間,家裡的環境和長輩都不允許小孩不高興可以在地上耍賴,偶而他再耍賴時,都被拖到我沒看到的地方修理,之後打人的惡夢就開始了。 現在,我告訴他這個不行,他會打我,打完之後絕不比對不起的手勢,我若說痛痛,偶而會給我敷敷安撫我,出去外面小朋友玩,或搶玩具,常常打別人的臉或抓人家的臉。弄到小朋友大哭特哭,家長也很生氣。更令人生氣的事----他不會說對不起。就在那裡悠哉悠哉的享受戰利品。請問:我除了沒收他的戰利品之外,對於一個不太會講話的小孩,如何不用體罰的方式,禁止他打人的行為? A: 二歲的孩子最可愛了,會打人及耍賴是因為語言發展不夠好,你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爆發期,所以你要常對他說話,而且說正確的話(不要說奶奶,水水),喝牛奶,喝水等等,對話的時間要長,當他耍賴或哭時,告訴他你用說的就可以了,長輩的立意善良,不需評斷,他打你,你說痛痛很對,可以進一步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樣',他跟別的友伴有爭執,必須花時間與他溝通,教導他溝通的技巧,例如他喜歡別人的玩具,或許會用搶的,你可以用愉快的心情告訴他,這是哥哥的玩具,你要說:請你借我玩好不好,二歲的孩子,雖然他說不出來,但是他會還他,總而言之,還是要跟他多多對話,你只要負責一直一直說,沒多久就會享受回饋的效果. Q:我偷偷觀看這則留言有幾天了,孩子愛打人(習慣性揮手)的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好一陣子,因為知道你很忙,所以不好意思跟你請教,不過剛剛看了你的解說,心裡有些疑問想跟你請教(說是”傾吐”可能更加貼切些)。 我家OO(男生)也即將滿2週歲了,他已經會表達(說話)&理解大人的意思,不過他脾氣很不好,因為想秉持愛的教育,所以我們從沒打過他,但是近2個月來他的脾氣變得更差,只要一點不順他的意就會動手打人or出現揮手動作,我們也都一直是以你說的方式來柔性勸告他,而他每次打完人後也都會知道自己錯了&會立即跟對方說sorry,不過….沒一會兒就忘光光,打人的毛病又犯了。 而有關分享玩具部分,他現在已經會先說”可以借我嗎?”,不過頭疼的是,他以為只要說了這句話,對方一定要立即借他,如果對方還想玩並沒借他,他馬上就又想打人&搶過來。雖然我很想跟他解釋”你跟對方借,不代表對方就一定要借你”or”別人跟你借,你也不一定會想借人玩”的觀念,不過他才2歲不到,這樣的話他好像還不能理解,實在是讓我好生困擾。 我現在帶他出門跟其他小朋友玩時得一直提心吊膽,深怕OO又亂打人闖禍,也因為他最近脾氣更壞&愛打人,我及我老公已經快受不了了。今晚OO去曾祖母家玩,一隻手又是四處亂揮&屢勸不聽,再一次他連續一直打我又說不聽時,我老公終於氣不過,在他的小手心打了幾下&大聲罵他,可能是現場長輩太多人同時責怪OO壞壞吧,OO出現難得的委屈表情&大哭起來,曾祖母及婆婆也在一旁說,小孩子要教,不可以讓他這麼壞……。我心情很複雜,明知道OO這樣的行為不對,但是看到他可憐的委屈模樣實在是好心疼,他才不過2歲而已。我想定澐的小小心靈及自尊一定有受到傷害吧,因為今晚OO睡到一半突然夢魘大哭,哄了好久剛剛才又入睡。 不好意思!雜七雜八寫一大堆,可能是今晚OO的情況吧,讓我好想找人請教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怎麼對待他?知道你很忙,如果有一丁點時間可以的話,再麻煩你提供好意見。先謝謝你了~~~ 這兩天我才有感而發的跟我老公說,我覺得自己的EQ成長速度趕不及OO變化的腳步,對於自己的育兒之路有種無力的挫折感,深覺老闆比孩子容易應付多了,唉~~~。 A: 常在留言板上看到您,很熟悉的名字,很榮幸與您對話. 早上就看到您的留言,由於我有會要開,直到現在才有時間,平時在商場及政治邊緣打滾,還好做人尚可,在不景氣之下還有很多事可做,不過在工作之餘,還蠻喜歡回到這裡,彷彿回到孩子王國裡,喚起自己的純真,將心靈淨化一下.....說太多啦,回到主題. 先說個蛋生雞,雞生蛋的笑話 甲乙二人在路上相遇 甲對乙說:好久不見,咦,你的白頭髮怎麼這麼多? 乙說:因為我煩惱多. 甲說:為什麼你的煩惱多? 乙說:因為我每天都在煩惱我的白頭髮為什麼那麼多. ...... 教養方面也是,因為專門騙人家(專家),說要這樣,要那樣,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於是我們就顫顫兢兢的去做,做到前途茫茫,做到不知所措,做到挫折連連,於是一頭栽到雞生蛋,蛋生雞的迷思裡,於是半夜一點還在打電腦... 有一個人到非洲去賣鞋 他很高興的回來說: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他們的人都沒有穿鞋耶 另一個人到非洲去賣鞋 他很悲傷的回來說:這裡沒有賣點,他們的人都不穿鞋. 如果我去賣鞋,我才不管這些樂觀或悲觀的想法,我會先賣圖釘 教養也是, 應該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展. 完整的持續的去幫助孩子. 要相信這樣做必定會有回收. 二歲孩子的特質 1.處在自我的階段,什麼都是他的 2.會有分離焦慮,以為媽媽離開就不回來了 3.逐漸有獨立傾向,很喜歡自己動手做 4.強烈的秩序要求,堅持什麼人要坐什麼位置,東西一定要擺哪裡 5.語言的爆發期,能夠說出一連串的話,堅持自己的意見 好了,了解孩子的特質,我們再來看孩子的心理 自我--這些都是我的,我要就是要,不給我我會生氣 你很喜歡是嗎,你現在就要玩嗎?那媽媽跟你一起去向哥哥借,哥哥說不要耶,你可以等一下再玩嗎?讓哥哥先玩等一下哥哥也許就會借你喔,你去跟哥哥說,等一下你要借我喔,你好棒喔. 分離焦慮--看不到媽媽我會哭耶,拿走我的東西我會哭耶,你們走了就不回來了,我怎麼辦. 你在這裡等我喔,媽媽去廚房拿湯匙,馬上回來喔,你會哭嗎,好勇敢喔.一次又一次延長分離的時間. 獨立傾向--我要自己做,你不要打擾我嘛,我自己會嘛,我生氣了. 洗手盆太高了,給你一張椅子,來,把袖子捲起來,水打開,關小小,再關小小,手弄濕,肥皂抹一,二,三下,停,放回去,收搓一搓,手背也要搓一搓,右手手指每一根轉一轉,換左手手指,這是小刷子,刷刷指甲縫,好了,沖沖水,聞聞看,好香對不對. 秩序要求--哇,東西在這裡我不舒服嘛,我不會講,可是不可以在這裡嘛,不應該在這裡嘛 怎麼了,是這個嗎,是那個嗎,好,我們把他拿開,你看要放哪裡呢 語言的爆發期--自從你變成很愛花時間完整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孩子的語言能力就會很好.孩子的脾氣會變更好.當然還有要培養孩子觀察的方向(不知有看過這篇嗎),當孩子看魚不是魚,看花不是花,我們與孩子之間就會有太多事情可以討論了. 由於我們可能在孩子以上的發展處理不夠完整,孩子本能的用打來溝通,沒有關係,現在做還來得及,不要讓孩子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要用幫助他的心情.如果你覺得很氣,你也有表達的權利,你可以說:你打我我覺得好痛,請你站到那邊去,態度堅決的請他站好,然後你走開,一方面調適自己的情緒,一方面想想我現在要說的話,你的孩子其實是很棒的孩子,只是打人這個行為不好,事歸事,人歸人,不可以混在一起,否則會造成孩子的自卑.三十秒後回來,笑臉的問他,你為甚麼會站在這裡? 因為我打媽媽 你打媽媽,媽媽會痛對不對 對 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以後可不可以用說的,不要用打的 可以 好,來打勾勾,你好棒,去玩吧 我這樣回答可以嗎?希望對您有幫助. Q: 哈哈哈……好一個賣圖釘喔 老實說,我的確是個會因心煩孩子教養問題而半夜仍上網搜尋資料的媽媽(這好像一種魔咒,自從當了媽之後就一頭栽進去了)。 謝謝你撥空回答如此詳細,相信一定有很多”潛水夫”媽媽也迫不急待想聽聽你的見解。你提到對孩子打人的處理態度…..嗯嗯…我也就是一直如此對OO,今天早上他又胡亂打人,我也請他罰坐一分鐘(OO真的乖乖坐著,不過一直說”媽咪sorry!…可以起來了嗎?….下次不敢了….”),我後來抱著他慢慢解釋他打人被罰坐的原委(很巧!你教我的話跟我對OO說的幾乎一樣),他也說”知道了!不會打人了…媽咪不生氣了….”。但是……他打人的壞毛病今天上演好幾回,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跡象。 晚上找我老公一起看到你的留言,我倆的共同困擾是,如果該做的都做了&該說的都說了,到底要多久的時間才能看到OO的改變?會不會他就一直是如此的”暴力傾向”?長輩大都建議用打的,說是狠狠打一次比說千次有效,還說有的孩子是不能使用愛的教育這一套的……。當然我是絕不允許這麼做,不過又擔心我們的柔性勸導方式會不會沒辦法”感化”OO?(說著說著,好像OO是個大惡人似的,哎!傷腦筋) 不過說了OO一堆壞話,今天他還是有表現進步的地方喔。 OO這幾天突然又開始喜歡換丟玩具&積木,而且是非常用力的丟的客廳亂成一團(也往鏡子及電視機.音響亂丟) ,我一開始的處理方式是先出聲制止(積木會痛痛),他不聽,請他將積木收回玩具箱,他也故意不要(其實OO很早就會分類收拾玩具及書本),我就跟他說”你是不是不喜歡積木才會亂丟?積木說他也不喜歡跟OO玩,媽咪要把積木收去儲藏室了…”,OO反應就是大哭說不要。這樣的戲碼上演好幾次。 但是,哈哈哈……媽媽我今天突然”智慧一開”,想到另一種處理方式。當OO照舊又把積木亂丟時,我先跟OO說”OO,積木痛痛喔,把積木放回去,好不好?”,OO當然是充耳不聞自顧走開。我馬上接著說(語氣有點戲劇化的哀傷)”OO,你把積木亂丟,積木好可憐喔,她跟媽咪說他好痛喔…”(此時我會先將積木拿起來假裝秀秀),然後我又說”積木他好想回家跟其他積木一起玩ㄟ,OO你幫忙他,把他送回去好不好呢?”OO一向很有同情心,這時他除了也一起秀秀積木外,真的立即二話不說就把積木送回積木箱裡。後來只要他將東西亂丟時,我只需說”OO,000可憐喔,你把他丟在地板上,他好想回家喔.…..”OO就會立即跑去將東西撿起來放回原本的地方。雖然不能立即改變他亂丟東西,但是至少他丟完會知道不對而將東西放好,這點我就很滿足了,當然囉!大大的讚美是少不了的。 傷腦筋!每每講到OO就一大堆話,希望沒讓你看的眼花。再次謝謝你的熱心回覆,我想就再給OO一些時間吧,trouble 2希望很快就可以過去了。 A: 大致了解您對孩子的態度了,大部分都很棒喔,但是我要潑您冷水了,OO的打人行為在您的教養之下不會改善耶. 因為您忘了一件事,就是堅持. 如果OO打人,必須坐在椅子上一分鐘,事後你也給予安撫. 那麼,他今天打人十次,就必須坐在椅子上十次一分鐘,並且你也要給予同樣的安撫十次. 只是,當您在調整這個問題時,相對的要漠視孩子的其他問題,否則孩子做這也被罰,做那也被罰,會有挫折感. 所以你要狠狠的下定決心,準備一到二天的時間,專門單點出擊,二歲的孩子沒有所謂的偏差,他了解你的意思了,也了解打人的不自由,問題才能解決. 重點: 在他坐之後要走開,不回應他的唉唉叫,時間差不多要回來. 他可能會用哭的,用哀嚎的,甚至躺在地上耍賴,輕輕的把他抱起來放到椅子上,說沒辦法,你打人了就必須坐在這裡. 必須了解,堅持能夠幫助他跳脫這個階段,邁向下個階段 Q: 首先謝謝你的回覆。請原諒我的愚昧,我把內容反覆看了好幾遍,有段話的意思始終搞不清楚,想再跟你請教清楚一下下。(不好意思!又要麻煩你,剛剛偷看了你回覆蒙特梭利的文章,希望我不是那位”其他的人可以不回嗎”的人) 「當您在調整這個問題時,相對的要漠視孩子的其他問題,否則孩子做這也被罰,做那也被罰,會有挫折感……」「你要狠狠的下定決心,準備一到二天的時間,專門單點出擊……」這話的意思是指目前我就先處理定澐的打人問題,對於他有的其他問題都先不處理也不去處罰他嗎?可不可以口頭訓誡呢?OO不高興or不順心就愛亂揮手(似打人狀)的次數其實比真正打人還多,請問是不是只要他做出揮手動作就要去罰坐呢?或是真正打人才罰?(平時他亂揮手時我都是以口頭訓斥) 說到堅持,我相信我絕對是可以做到的 (我老公說,我是那種平時疼孩子疼的要命,但是一旦處罰小孩時竟然能這麼”冷漠”,就是狠得下心聽孩子的哀號哭喊而不心軟)。只是我真的疏忽一點是,我都是在OO真的打人太過火&屢勸不聽到我都要發火時,我才會罰他坐(也順便讓自己冷靜一下),所以對OO來說懲戒效果才會不佳吧。 A1: 不好意思,跳了一篇文章到你那裡,希望你還沒看,否則一定霧煞煞. 我是覺得不要讓孩子整天挫折連連,其他的問題就暫時漠視. 可是我覺得我們的方向好像有些不對,如果OO揮空拳的次數比打人還多,那打人只是揮空拳的後遺症,在理論上完全不同,請你再觀察一下OO揮手打人,是常常自己一個人玩打人遊戲?發脾氣時揮手?他揮手時都說些什麼? ”其他的人可以不回嗎”是開玩笑的,蒙特梭利的理論很艱澀,教養其實很輕鬆. A2:怎麼想都覺得不對,今天下午一有空,我就一直想到底哪裡不對,在回家的路上,終於想起來了,唉,我凡是就喜歡追根究底,查個水落石出,看了您的回覆,肯定度又加強了一些,但是......才二歲的小孩耶. 孩子在三歲前,會經過三個危機,一為出生危機,二為斷奶危機,而你的孩子可能處在第三個--反抗危機 反抗危機大多發生在二歲四個月到三歲之間,雖然你的孩子才二歲,如果他'早熟',也有可能發生 有危機出現,表示孩子已向前跨越另一大步,朝向獨立和人性化之路邁進.定澐的情況,我不能肯定,我把這個時期說明一下. 當孩子開始對大人提議的事情頻繁的說'不'時,表示危機開始了,孩子為證實自己是個'個體',會用和成人所期待的很不相同的反應來表現.通常這種改變會突然發生,使許多父母感到驚訝,幾乎不認識自己的小孩. 事實上,在這個階段,他希望在做和他有關的事情時,能成為被考慮的對象,即使這些決定很簡單,如呼喚他的方式,吃飯,穿衣等等.但隱藏再這每一動作的背後,都顯示他對環境的了解. 假如我們從一開始就能看出孩子的發展,增加我們和他的合作努力,那麼,反抗危機也許不會發生(在我二個孩子生上就沒有這種情形,所以我忽略了),因為孩子不斷收到自我所需的一再保證,就不必和他的自我認同爭戰. 既然是危機,表示要慎重處理,如果您認為孩子好像是處在這個時期,我建議您這樣做: 1.孩子等待被認為是大人,你們必須要將他視為大人.例如也許以前叫他OO或寶寶,現在要叫他OO或OO.早上起床要跟他道早安,多與他握握手等等. 2.給予選擇的機會,並且尊重他的選擇.而選擇的做法是二選一,例如:你今天要吃馬鈴薯還是紅蘿蔔,你要穿這件衣服還是那一件. 3.無法遵守承諾時,必須向他道歉,孩子心胸寬大,不會在意父母的不完美,道歉可以與孩子維持一個誠實的關係. 4.漠視他揮手及打人行為,覺得有必要才說:請你用說的. 現在我說的與之前討論的是不是有些差異,所以我認為之前我們討論的方向可能錯了,在此向您道歉,希望對您有幫助. A3:這裡真的有好多'潛水艇'ㄛ,而且有時候會冒上來成為'轟炸機'呢,真好. 而且你也蠻有幼教知識嘛,知道應立即糾正而不是帶回家修理...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打人是初期行為,我們予以糾正,或許會有效果,或許不會讓孩子混淆.不過孩子一直重複這樣的行為,而你一直的糾正,很容易變成大人與小孩之間的情緒抗爭,讓孩子處在你一開口,話還沒說完,孩子就說'不要'的階段. 當孩子習慣性打人或有其他偏差行為時,畢竟是累積出來的結果,就好像發病之前有潛伏期一樣,而我們應該往前去追究原因,不是一昧的糾正制止,否則就回到前面那一篇孩子在你面前變成乖乖牌. 在OO的家庭裡,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而父母該做的也都做了,我從打人,丟積木及與OO的互動中,找到了在前述的可能(因為我最小的小孩已五歲,離二歲的孩子已遙遠了),所以建議他們漠視,是避免擴大情緒的抗爭,否則,告訴孩子不要把積木往電視丟,他很可能就丟過去. 而漠視並不表示容許,前面幾點的做法就是充分滿足孩子這個時期的需要及定位,如果孩子真正的需求滿足了,他知道成人對他的肯定,就不會靠打人來表達,打人的行為就慢慢消失了,而且永遠消失了,我這樣的說法你能接受嗎. A4:我並不了解幼兒教育,但我有個三歲女兒,因此為了了解女兒學習的發展,我唸了很多書,這對我脾氣的控制有很大幫助,以下是我想和你一起分享的建議. 1.當父母告訴小孩'不要......'時,孩子通常會忽略'不',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字句上. 2.父母須具備幽默感,如此一來可舒緩與孩子間的緊張氣氛. 3.當孩子行為不當時,別說他們'壞','調皮'是一個較好的字,因為父母告訴孩子的話往往是孩子對自己的第一印象,因此父母告訴孩子他們是如何的壞,往往孩子也會將自己定義成那樣的人. 4.年紀小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因此當孩子為了某件事或某種物品而反抗時,父母可以提供其他選擇使他們不要專注在同一件事上. 5.幼小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來學習'等待'與'分享',假設要和一個正玩得很開心的小朋友借玩具時,父母可引導孩子說出'你玩好之後我可以跟你借來玩嗎?',這時通常那位孩子會願意與他人分享,若說出'我可以借你的玩具玩嗎?',這時則大都會得到反效果. 6.避免在公開場合或他人面前責罰孩子,可將孩子帶離他們行為不當的場所獲帶去較私密的空間,而不要當場對他們吼叫. 我在美國時曾有一次機會和女兒一起參觀幼稚園,很訝異看到一個三歲小男孩手中拿著真的榔頭和鐵釘,口中唸唸有詞說:'我必須工作',試想如果是在台灣,這會是件多危險的事,我很驚訝在大部分觀察到的學校裡大都沒見到家長或老師對小孩們施加壓力,而是看到幾乎沒有暴力的環境. A5: 這不是你的錯,我們說六歲以下是人格的教育,這個意思是什麼呢? 三歲以下的孩子,是無意識的學習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是有意識加上無意識的學習 六歲以上的孩子是有意識的學習 也就是說,三歲以下的孩子,你給什麼,他就吸收什麼,沒有對錯,如果你常常懶懶的躺在沙發上,久而久之,他也是這樣. 三歲到六歲的孩子,由於已經有意識,所以會選擇他所要的學習,然而意識還薄弱,所以也是靠無意識學習,沒有對錯,照單全收(就算嘴巴說這是不對的,還是照做). 等到六歲左右,有意識形態逐漸增長,無意識形態完全封閉,全部存放在心靈深處.(所以我們不會記得三歲以下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人格的形成,也叫潛能.以後給予刺激,就會很快反應,所以常常有人說'刺激你的潛能'. 人與人之間,大多是理性的溝通,思考性的溝通,可是刺激到潛能時,卻是反射性的溝通 例如 在研究一些企劃案時,有人能夠很快的提出一些具體性,有次序,可行的方案.有人卻必須花很多時間回去翻書才寫得出來. 有些人平時包容性很大,但在發生小擦撞時卻暴跳如雷. 所以我說這不是你的錯, 反射性的動作比理性來得快又迅速, 所以打過才會後悔, 仔細想想你最近十次為了什麼事打他? 其實你也不太想的起來,因為反射性的動作不會經過思考, 孩子可能只是打翻杯子,打破盤子等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如果我到你家打翻杯子你絕對不會生氣,因為你媽媽對你的影響使你對同樣的行為只會對孩子反射,對大人則理性,所以你還算EQ. 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些方法 1.要用對待成人的眼光去尊重孩子,最起碼孩子有潛能,而你沒有. 2.動作慢一點,反射性動作雖然快,理性也隨後浮現,例如孩子打翻杯子,你很想打他,慢慢走過去,到他面前時也許你只給他一條抹布. 3.紀錄你打他的原因,並設法消除.例如他常打翻東西,你就練習說,沒關係,拿抹布擦起來,幾次以後,他就不會打翻了,也就不會被打了 4.教養孩子要有童心,態度要輕鬆. 以上方向給您思考 Q: 最近搜詢了您多篇文章,真是理論與實務並重,且以孩子之同理心、觀點出發,教我們這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父母最簡單、實用的育兒方法,個人真是受益良多!! 我有二個女兒,大的2.9歲,小的11個月,二十四小時帶她们,為求育兒品質,與娘家父母同住,以下幾個問題請教: 一、大女兒的一般發展都還不錯,但目前喜歡學妹妹變成小baby,喝牛奶一定要媽咪餵,睡覺被子一定要媽咪蓋... 否則大哭,此階段應是訓練生活大都可自理,但她不願意自己來,說理、罵她皆沒用,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二、姐妹互搶玩具該如何處理?一定得買二份嗎? 三、姐姐不定時對妹妹有攻擊行為,打她、罵她、隔離效果皆不佳,希望從小培養她们良好感情,好像很難! 以上三個問題,希望您有空願意回答,thanks!! A:你好, 我最近真的很忙. 謝謝你辛苦搜尋, 找的人比留言的還辛苦喔. OO說的很優,你真的要參考. 我再補充回覆你如下 1.姊姊感覺她不受重視囉,所以會退化很正常. 你要利用這個機會常常與孩子溝通,而不是讓他退化. 你可以說,來,我們一起泡牛奶,把水加到哪裡,加一瓢,再加一瓢, 給他動手的機會,並適度的鼓勵她.(應該可以用杯子喝了吧) 不要用訓練的方式一定要她做什麼,或告訴她已經會了什麼,就要她自己做. 如果你說相反的話呢?她可能雞婆到不行. 例如你說,姊姊你應該不會自己睡吧,我現在要幫你囉. 或是,這個玩具你應該沒辦法收拾,我們一起來吧. 或是,你一定不會啦,對不對?… 而當她做到時給她鼓勵鼓勵, 有關第二點,11個月就會與姊姊搶玩具喔. 我非常疼孩子,我會買二份,即使一模一樣,他們會分的非常清楚,這是給他們物權的觀念,但不是都要跟我一樣(我的孩子相差6歲),只要與他們說清楚,誰先拿到誰先玩,當然妹妹一定會干擾,你可以說,她如果像你一樣懂事就好了. 也可以這樣講,妹妹都長不大,還好有你這個姊姊一直讓她. 或者說,有你在真好,都幫我照顧妹妹. 至於第三點, 帶她去散步,我說過的,讓她摸葉子,說,葉子要輕輕摸,它有生命,不要讓它受傷. 慢慢的帶到妹妹身上. 最後,我把你的問題串聯起來,就要溫馨的說說你,孩子還小,別給她壓力,別認為她長大了,應該要怎樣,你與孩子站在同一邊,它能夠做的事可多的呢. 對話時眼睛不看人 ( 3歲) Q: 最近發現,OO和他人說話時(例如再見OR問好),眼睛(包括整個頭)都不對著對方,請問是感覺統合有問題還是習慣不好? 另外再請問各位媽媽,因OO從上星期1/6開始去幼稚園試讀,可是到現在(第6天)幾乎早上都不肯去學校,但只要我離開學校後就會正常了,所以每天早上上學真的是一個大學問耶!請問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他知道星期一到星期五就是應該要去學校呢?而不要用"條件"交換! 而且他最近想去另外一間學校(我們只是每天會經過,還沒進去參觀),請問到底要不要答應他讓他進去看看? SORRY!一次問好多,麻煩大家囉!*.* A: 三歲的孩子他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會不好意思, 起因在為他的自信心不夠, 自信心不夠的原因再往前推也沒有意義, 建議你多尊重他 打招呼時蹲下來與他握握手, 用真誠的態度去對待他, 相信一定會有改善. 你離開了孩子就好了, 是因為他知道他必須在這裡, 你必須再觀察幾星期即與園長溝通, 才能判斷這個園所適不適合你的孩子, 因為有些問題是出在學校, 有些問題是出在你的孩子, 所以你要花些時間去了解. 如果他要去看其他的園所, 就帶他去參觀無妨, 只要記住,教育孩子是你要選擇的而非孩子. 所以你要判斷後做決定. 比強力膠還黏的小孩 ( 3歲) Q: 兒子現在3歲9個月,從baby到現在都很好帶,出生40天就一覺到天亮。女兒現在5個多月超級黏人,才滿月不久就會隨著我的離開而移動視線,3個多月時開始會認人,晚上只要我,連爹爹都抱不到,我幫哥哥刷牙時爸爸抱著她還不夠,非要一手摸著我她才不哭,現在更慘,全天候只要我一人,過年回家,阿公阿嬤...反正所有人都一樣,只要抱過手不超過10秒一定哭,我一抱她她馬上就不哭了,而且很高興腳一直踢。我就好像是那個’靜音’開關一樣。 她也不願意自已躺在床上,我曾試著放她在床上,然後坐在他旁邊看著她哭,她居然可以哭上近2小時,時哭時停,哭到快睡著了又醒來繼續哭,我只好揹著她做事。她厲害到什麼程度,即使我陪她到她熟睡然後偷跑她馬上發現,又是哇哇大哭。 也許和喝母奶有關吧!老大是喝牛奶的寶寶,因為家族過敏分過很高,才決定讓老二喝母奶,不過應該喝母奶也不會黏得如此誇張吧! 有經驗的媽媽們給點建議,讓我早日不再這麼累,多謝! A: 你的孩子發展很正常喔. 孩子看這個世界是這樣子的, 如果媽媽長頭髮, 以為所有長頭髮都是媽媽, 後來發現很多人有長頭髮, 而媽媽只有一個.---當然會粘 建議在陪他的時候,讓他趴著, 拿週遭的物品放在他前面與他說話, 如這是衛生紙,這樣抽.抽,你要不要試試看. 這是口紅,打開,打開,喔,你放到嘴巴咬了. 把物品放遠一些,讓他過來拿,你在旁邊搧風點火. 這樣可以讓他前庭(抬頭動作)的語言中樞多刺激,大肌肉發展較好,對環境多注意,可以為他以後的發展做準備. 小朋友不喜歡主動發言 ( 3歲) Q: 我家兒子剛上幼稚園(三歲五個月大),他是小班裡面年紀最小的,(本來應該上幼幼班,但是因為沒有名額,所以提前給他上小班),最近這幾天他都會說,媽媽別人有蓋印章,我都沒有,可是問他為什麼他沒有印章又說得不清不楚,所以我就撥了電話給他們老師了解情形,據老師說法是他在英文課堂上不喜歡舉手發言,所以沒有印章,我擔心他會不會因此而影響學習,老師說他覺得我兒子的學習蠻快的,對英文也很有興趣,只是比較害羞,不喜歡在台前表現,不會影響他的學習,(其實我兒子的英文還不錯,在家時我幫他複習時都沒有問題),可是我擔心他這樣長久下來會不會更害羞,更沒有勇氣主動發言,(他在家很愛現,而且常常把上課的英文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對答流利),不知道為什麼卻在上課表現出害羞的情形,請問各位有經驗的媽咪該如何幫助小朋友努力表達自己,主動發言呢? A: 沒關係的,孩子可以適應不同的標準,阿公的標準,阿嬤的標準,爸爸的標準,媽媽的標準,而剛上學,又要體會學校的標準,好比在家無政府,要怎樣就怎樣,如今卻要聽老師說的話,他搞迷糊了,所以他會說,人家有,我卻沒有.這是適應期.反映出來的,就是,我這樣做對嗎?我如何能夠討老師歡心呢?你現在應該鼓勵他,我覺得你的表現很好喔,我覺得你都會耶.印章好髒喔,洗都洗不掉,反正你常常回來教我喔,媽媽就好高興.明天也要這樣子喔.把孩子引導到學習過程的樂趣,而不要讓他去注重獎與罰,這樣才會讓他有堅定的自信,對他的一輩子都有幫助喔. 請問Jack ( 父子關係 ) ( 4歲) Q:您好!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在我老大約二歲半時我先生因工作外派大陸至今(約二個月返台一週),現我老大約四歲在學習及人際關係上遇到障礙,因同學間會談論我爸爸帶我去哪裡玩或是我爸爸.....,所以他在家是一個極度好動活潑的小孩(我公公曾擔心他是不是過動兒)可是到了學校郤變成一個害羞文靜的小男生,不論作什麼事都不會和同學爭,均排隊在最後一個,我原本不在意,認為他上學期剛上幼稚園第一次離家所以表現較害羞,但是這學期老師的評語仍是害羞不敢回答,甚至於這二週不太和老師及同學交談,我才開始擔心,另外我還有一個滿一歲的老二,他根本不認識爸爸,只要爸爸一抱就哭,不知道這對他以後的人格發展是否會有影響,以上,請Jack先生代為解惑是否有何補救方式,謝謝 A: 別擔心. 你的問題其實是二個問題. 一是先生再家的時間很短 一是你認為孩子有學習障礙 這二者之間當然可能有些影響,但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存在. 首先, 先生在家時間很短,當然父親在孩子的地位中是學習的一個典範,但在目前經濟環境的趨勢下,越來越多像你這樣的家庭,所以母親的角色變得很重要,母親不可能去取代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母親可以成為孩子與父親之間的橋樑.例如你可以告訴孩子,爸爸能力很強,所以被公司派到大陸去工作,你可以多敘述先生的豐功偉業,製造正面的形象給孩子,也可以拿相簿說故事給孩子聽,給孩子看看全家福相片,要給先生寫信時,也可以問孩子有沒有話對爸爸說,......常常這樣做,也許孩子的同學又提起他爸爸怎樣時,他也能夠說,我爸爸在大陸賺很多錢啦,怎樣...而不是讓爸爸回來時成為陌生人. 其次, 有關你認為的學習障礙,我想應該是學校與家庭的教養落差太大,學校有學校的規定,孩子就乖乖遵守,回到家等於無政府,孩子就大展身手,我認為你應該與老師討論,希望老師協助你幫孩子建立自信,而在家裡也要對孩子有適度的規範,思考如何把孩子的活動提升到有助於建立他能力的範圍 出手不知輕重的小孩! ( 4歲) Q:我兒子目前讀小班,日前老師反應有班上小朋友回家跟媽媽說同學(就是我兒子)會打他,之前我也有發現我兒子有這種行為,但在我兒子本身認為他是在和對方玩,殊不知他的力道輕重,造成別人身體上的不舒服感,已有請老師在校多觀察,告誡,在家也多給予溝通,但不知這樣小小的年紀是否聽得懂,現在去接兒子下課,最怕就是聽到老師又跟我說今天我兒子又如何..如何..了! 聰明的媽媽們,我該如何教養我的兒子呢? A: 孩子在三歲半到四歲半之間,逐漸需要分享,友伴,同儕,這種團體互動關係,這個時候才是社交行為的開始. 然而,孩子對於社會性的相處之道,還處於青澀階段,例如有的孩子會把人抱得很用力,有的孩子會用頭撞人,有的孩子會很用力推人或打人,這是他們表達友善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孩子對於社交性的語言還有待學習. 這種事情並不嚴重,不需教他或處罰他,例如,我們以前上課時,老師會拿課本的圖片,指著一輛公車及一群井然有序排隊的小朋友,告訴我們,上公車要排隊. 結果,下課公車來了,...你覺得有可能排隊嗎? 所以社交行為要靠成人的引導以及孩子自己的體驗去累積,你的孩子會打人,我覺得還好,倒是要反向思考,為什麼有的孩子常被打?不管打人也好,被打也好,如果在幼稚園階段就發生而且能調整好,絕對比以後發生及調整來的好. 因此老師與父母要學習處理這類問題, 就老師而言,有同儕就有爭執,在學校發生的問題老師不可以丟給父母而不處理(把這篇交給老師,請她細思三遍) 當老師看到孩子(甲) 打人或是有孩子(乙)告狀時,處罰是無效的, 老師應該請二位孩子過來,蹲下來問甲:乙說你打他耶,有沒有?為甚麼? 甲說:有呀,可是我跟他玩呀? 老師問乙:甲說他打你是跟你玩,是不是這樣? 乙說:可是他打我好痛. 老師說:那你以後可以對甲說,你打我好痛,不可以打我,否則不跟你玩,可以嗎? 老師對甲說:你這樣做,讓乙覺得好痛,再這樣,沒有人要跟你玩了,請你跟乙說對不起. 當甲對乙道完歉,請他們握握手,說:沒事了,你們還是好朋友,有問題就來找我喔. 老師呀,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在處理這件問題上,但是因為你這樣做,讓孩子提升了社交能力,而孩子所謂的暴力行為也漸漸消失,不久,你會覺得輕鬆快樂而有成就感,總比,每天說,去罰站,讓自己及孩子整日頭痛不堪好吧. 就父母而言, 得知孩子在學校有打人行為,問孩子,為甚麼打人. 我在跟他玩呀. 你們在玩打人遊戲喔? 不是啦,因為我們在...他碰我一下,我就... 他碰你會痛嗎,是不是? 不會,可是... 可是你打他好痛,對不對? 對.可是... 如果你說,請你不要碰到我,是不是比較好? ......... 如果你不喜歡跟他玩,可以告訴他請你不要打擾我或請你離開等等,是不是比較好? ....... 好,記得喔,打勾勾握握手,...... 老師及父母們,我無法看到你的孩子,以上的例子只是我的假想而已,而你們既然能夠實際的體驗,就要舉一反三的去做,不斷去做,預設自己當忍耐到極限時,就是回收的時候,就會心平氣和的一再處理,孩子的改變或許讓你措手不及呢. Q: 每次拜讀您的文章時,總是會如搗蒜般猛點頭,因為您總是能將事情解釋地如此清楚 的確,就如同電視廣告詞般:我們都是作了父母後才學著如何作父母的,教養之路即寬且廣,要學習之處何其之多,但也在這親子共同成長的路上讓我們更彼此相愛! 想請教jack,我該要如何正確地引導我兒子不亂使用暴力(雖然這還算不上是真暴力),為什麼有時當他犯錯時我義正言詞地蹲下來跟他講道理,他卻在笑,是不是他以為他這樣陪笑臉,大人就會受不了而原諒他,雖然我們心裏想,但是事實上並沒有表現出來,為什麼他還是老教不會,有時我真有一種不知該如何引導的挫折感 ,套句俚語:真是有嘴講到沒口水! 再來就是做事慢吞吞!不管我用激將法還是不理他,他都自有他的一套,除非真是合了他的心意還是看瞄頭不對,才會動作快一點,不然我真是受不了他,不管是吃飯,穿衣,收捨東西,他就像是慢郎中一樣,看的我這個急驚風媽媽真忍不住想要幫他做,我也知道有時要配合孩子的腳步,不急不徐,但有些事,有些時間根本沒辦法讓他這樣磨,如果我真是老了,百分之八十是被他磨老的 還有老師會反應我兒子上課有時會心不在焉,神遊四海,老師也表示我兒子並不笨(身為母親的我也忍不住這樣說)但為什麼有時會不專心呢!因為不專心,沒辦法完全理解老師交代的事項,因為不了解所以無法正確完成老師的指令,也讓師生關係更緊張,當他又急著解釋為什麼無法完成,而又不知該如何解釋時,他就哭了,這一哭老師更生氣,如此惡性循環。我兒子不知如何辯解,老師不明白他的心意,這樣又該如何是好呢?? 拉拉雜雜寫了一堆無非是想要找到我兒子問題的最佳決解方式,還望jack大哥撥冗告訴我應該如何做才對!!! 感謝之心,在此謝過~~~ A: 使用暴力---就是常常會弄人家,逗人家一下啦. 做事慢吞吞---連吃飯都很慢,看他定格不知在想甚麼. 心不在焉,神遊四海---課堂內的小動作都要插一腳啦. 是不是這樣呢?這三點有關聯喔. 孩子的一個動作,背後卻有千百種意義,你必須確實告知,我才能告訴你. 11歲的兒子該如何教?(變的自我意識強烈 ( 11歲) Q: 11歲.小五的年紀不再是好商量的可愛小孩,常常發生我們 二人各持己見僵持不下的情況.如果一味的尊重,似乎又不太放心請告訴我該怎麼辦? A:那不叫自我意識強烈,那叫社會性的萌芽期好嗎? 孩子在這個階段,才不會傻傻的跟著你,他有他自己不成熟的主見,安排,想法,做法及要求,你應該慶幸,孩子有獨立的思想了. 但是有獨立的思想也要配合獨立的行為,否則讓人放心不下,對嗎? 所以你要幫他讓思想與行為合一,這不是互相配合或不配合,尊重或不尊重的問題,而是讓他的思考條理化,行為合理化.例如說,你可以先溝通,親戚的喜酒,不管願不願意,一律要出席,全家性的活動,(去烤肉或吃大餐...),可以不去,但是要交代,每一個時刻你要安排甚麼活動,並且把他寫下來. 由短的時間做起,他能確實做到,在長時間裡就不需擔心,你沒有說明具體的行為,我只能提供想法給你參考. 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討厭我 ( 6歲) Q:我六歲的兒子,唸幼稚園大班. 最近一兩個月在班上與同學互動出問題,老師告訴我班上一個主要的男孩團體(約有三人)聯合起來孤立他, 不要他參與.其他的男孩也紛紛跟從,他現在在學校都自己一個玩. 問他,他說他們討厭我,我不知道為什麼? 作為家長該如何處理? A:你應該問他, 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們喜不喜歡你?為甚麼? 是有甚麼事情讓他們不喜歡你? 把問題深入,或許可以找到答案喔. 暴力行為 Q:我家OO,他從很小我就教育他不能使用暴力,所以他有什麼問題,會告訴大人。 而他有時候,有小朋友搶他東西,他又生氣又不敢動手搶,有時侯就會哭。 有時候看他這樣,好可憐!不知我這樣教育他,會幫他或是害了他。{不過我還是堅持,不能動手動腳,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基本上他從很小就不會動手打人,只有被欺負的份。這個問題,機會教育,讓他觀察耐心解釋。換成是他會如何!給他思考。 OO很愛看書,是配cd一起聽。像國語月刊,他聽時會跟著念,會翻頁。 我有教他看頁數,其他都是他自已看,只要他看書,完全不會打擾他。{除非他需要我}他很厲害哦!看過的90%都記得。比如:植物的特性、功能、差異、相似性、都可以說的十分明白、清楚 。有很多知識我不會主動教他,因他是個愛發問的小孩,我都是他問再回答。一般一個事物,他可以衍生許多問題。 識字,他會認蠻多的,如象棋上的字他都能分辨,也是他主動問的,最近吵著要學象棋。 他可以自已說故事哦! A:是的,暴力無法解決問題.但是孩子再大一些,可能你又會在想, 為什麼受欺負的總是我的孩子?...... 所以當事情發生時,要花些時間教他解決事情的方法. 例如,這是我的,請你還給我,請你向我說對不起,以後請你不要這樣....... 前幾天在國小門口看到,有一個約三年級的男生,雙手打開不讓一個約二年級女生過去,弄得那個女生哇哇叫,後來那女生家長出面,那男生才罷手.轉身又準備去逗弄另一個迎面而來的一年級小男生,那孩子只說一句,你很煩耶.請你離開,推開他揚長而去. 所以花時間去處理這樣的事絕對有回饋. 喜歡欺負別的小孩 ( 3歲) Q: 我的小孩3歲,我觀察他似乎有點社交障礙 如玩社區的溜滑梯總是不好好的與小朋友輪流 玩, 不是逆向上就是檔著別人不讓小朋友溜 去朋友家喜歡欺負比他弱小的小孩如偷偷踏小妹妹的腳 或拉著他的手不讓人家玩玩具或者搶玩具,讓我覺得帶他真的好累且挫折感很重 我天天都有上信誼的網站, 也都按各位媽媽的建議 好好的教育他但還是行不通,請問有哪位媽媽的小孩也曾如此但現在已改過的,請給我個建議,謝謝 A: 我想你的孩子應該不是社交障礙,而是調皮搗蛋. 當然大頭的方法也不錯,但我比較喜歡事先預防,不太想事後處理. 你可以在帶孩子去溜滑梯時,先告訴他,玩溜滑梯的規則.例如要由哪裡爬上去,要溜下去時下面有人要等他走開,溜下去後要從哪個方向離開...等等簡單扼要就可以. 然後你可以看他是否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就要一再提醒. 大部分三歲的孩子都能遵守(或是提醒一二次後也能做到) 其他的問題也一樣,要告訴他如何借玩具及歸還玩具,很多情況在發生時,需要花時間教孩子如何處理,以及有不當行為時要道歉. 如果你將最怕他會發生的事情寫下來,然後思考發生時處理的方法,或是預防.就不會到時慌了手腳.孩子也因此而學到很多的社交行為. 我家寶貝會偷東西~怎麼辦ㄋ ( 8歲) Q: 我們家經濟狀況不錯,如果小孩要什麼東西,只要他表現好,大部分都會買給他.可是他最近會趁小朋友不注意時,拿人家的東西,因為他很喜歡多啦A夢,所以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多啦A夢的東西,他會偷拿,不知該怎麼辦才好!請各位給我一點意見吧!!! A: 八歲的孩子喔. 還不需要說偷竊,孩子只是佔有慾比較強而已. 給你幾點建議 1.幫助孩子建立物權的觀念 你的東西是你的,他的東西是他的,沒有經過當事人同意都不能隨便拿.拿後要歸還.換句話說,以後你要整理或拿他的東西也要經過他的同意. 2.請他物歸原主並且道歉, 要他在你面前多演練幾次,與他約定一定要做到,並且給他鼓勵. 3.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翻開六法全書,與孩子討論拿他人東西的後果. 少看電視,鼓勵孩子幫忙做家事,給予金錢,讓他有勞而獲. 鼓勵他日行一善,累積多少善事可以換他喜歡的物品. 其他的自己想啦 我也要請問jack ( 小孩愛抱怨 ) Q: 我也想請問你一個應如何應付小孩愛抱怨的問題.我女兒今年五歲,活潑外向愛發問,話非常多,也很愛抱怨,例如帶她出去玩,坐在車子裡她就會一直抱怨"怎麼那麼遠","怎麼還沒到"之類的,常常一個好好的出遊心情都被破壞掉,尤其她爸爸開車時聽到這些抱怨常被她惹得直罵她.請問我們家長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孩子這種愛抱怨的習慣?謝謝 A: 好的,你們的做法不對喔. 你要告訴她,你們要去哪裡,那裡很好玩. 可是要開多少時間的車. 與她討論,在車上無聊時如何消遣時間, 用事先約定來取代事後處理, 這問題就很快解決. 其他事情也相同,如果其他事情處理不行,再告訴我,我會幫你. 就先這樣. Q:我忍不住想要讚美你一下,真的是"專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我想你真的曾經對幼兒教育下過很深的功夫才能對幼兒特質掌握得如此精準,並能針對各種疑難雜症提出對症下藥的秘方,你不繼續從事幼教業真的是幼教界的一大損失. 我那五歲的女兒真的是愈大愈古靈精怪,花招百出,常常氣得我七竅生煙,忍不住就想對她大聲說話(雖然我知道對小孩大聲說話的後遺症就是小孩也學會生氣時說話粗生粗氣,但是,唉..,只能說我EQ太低,氣起來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因此想請你推薦幾本針對五歲以上幼兒的教養書讓我讀一讀,謝謝你 A: 我在這裡不是比在幼教界造福更多人(哈,哈,有點自賣自誇)開開玩笑. 謝謝你的讚美,我沒那麼了不起啦.也許退休後我就回到幼教界,因為我真的很喜歡孩子. 你想看書,好現象.不過我無法推薦所謂的五歲以上的書. 只能概括的說,如果你要讀硬書, 人類發展學--榮總王瑋及陽明李選等翻譯,華杏出版 發展心理學--黃慧貞等翻譯,桂冠出版. 幼兒之秘 發現兒童 幼兒的心智 幼兒與家庭 以上台南光華女中出版 建議你,只要先選一本看就好,很累的. 再來,軟書, 幫助我,讓我自己去做. 讓幼兒從活動中學習.---以上新民幼教圖書公司. 自在溝通---洪健全基金會 成長戰爭---商智文化 怎磨教養高EQ小孩---時報出版社 揠苗助長的危機---信誼 愛與規範不衝突---遠流 這樣可以了,對了,還有一本尼爾的夏山學校,我好愛.封面上寫著, "一般的學校是'讓孩子去適應學校" 夏山學校是"以學校去適應孩子" 遠流出版 給你參考. 太兇了 ( 7歲) Q: 孩子放學一進家門可以待在玄關5分鐘以上 手摸一些不屬於他的物品 看他邊摸邊發呆又一付略有所思的模樣 要催促2.3次之多他才把鞋拖了書包放下 然後呢 待我在臥房換好家居服洗完手出來一看 他下一步竟在客廳晃有時會躺在沙發上玩 看得我一肚子火大罵他就學二年以來老是如此 我教他至少也不下百次了 下課回到家裡應把鞋子拖了放好書包洗手更衣...... 很奇怪?他老兄怎都教不會? 總要我罵人時他才氣呼呼不甘願又好像人清醒了才去做 很多事也是要我醒3次以上待我發火了 他還會嫌我兇 我向他說明 媽媽第1.2次叫你時會很兇嗎? 他不語 是不是叫不聽媽媽才開始生氣? 他點頭 好啦母子倆勾勾手合好 他也答應我要主動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太陽又再度昇起 昨天發生的事他已忘光 刷牙又在發呆 刷牙不用手 用牙齒在裡面咬就是在刷牙 換好了上衣人又在發呆 催他趕緊穿上外褲 他老兄竟又把換好的外出上衣給脫了 全身剩下一件小內褲....... 唉!一切重頭來. 請問我該如何對付這樣的小孩 說真的我已沒耐心了 A: 急驚風遇到慢郎中是嗎? 小學二年級已經夠大,有些行為已經成為隱性,不適合我回答. 但是你的標題實在"太兇了", 我就試著回答一下,如果不對,你看看就好. 先說你的孩子,他的行事是憑感覺,常會很興奮,卻是短暫的感覺,無法深入.而不常說話,軟趴趴的樣子以及不看你的臉也算特徵. 這樣的孩子需要大量的觸覺及動覺來學習,許多的事情他 自己決定,但沒有特定的形式,例如在教室裡,他相當清楚每個人在做什麼.這樣的孩子,相當有探索精神,他的行事作風是以精神為出發點. 如果我說的與你的孩子很像,那很恭喜你,這樣的孩子你越不理他,他做得越好.但你要把所謂的"精神"帶出來,才能吸引他深入.學習也是如此. 例如,快到家前,把鑰匙交給他,你在後面慢慢走,回到家,會發現該做的都做好了. 晚上睡前,讓他選好明天的衣服折好放床前,早上不需提醒他就換好了. 買刷牙步驟的圖片貼在牆壁上,不要告訴他. 總之,你就是給他方向,不要碎碎唸,否則他又回到那個死樣子. 至於以後他會改變嗎?會的. 這種特性的人呀,只有兒子才管的動. 5歲哥哥挑釁3歲妹妹 ( 5歲) Q: 我家5歲哥哥常挑釁3歲妹妹 例如 他故意拿玩具槍指著妹妹 妹妹就大叫我不是壞蛋 例如 哥哥故意改編歌曲 歌詞盡是妹妹是笨蛋怪獸壞人醜八怪等 然後妹妹聽了不高興就用拳頭反擊 於是哥哥幼來哭訴妹妹打他 例如 哥哥故意對妹妹說媽媽不是你好朋友 例如妹妹安靜看書時 哥哥會說我不借你玩具 於是妹妹便丟下手邊的書去和哥哥作戰 這種情形每天上演 奇怪的是 哥哥在幼稚園裡人緣最好 女生小朋友都好喜歡他 妹妹在幼稚園裡人緣也很好 同學都說她好可愛 甚至有姊姊想帶她回家當自己的妹妹 可是當哥哥碰上妹妹 一切的和諧就很難持續 兩人都互不相讓 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我也常提醒哥哥不要言詞挑釁妹妹 但哥哥每次被處罰完後都說他是健忘先生 他不是故意要忘記媽媽的話 我真不知該怎麼辦 A: 因為妹妹好欺負,所以你要教妹妹社交語言,就沒事啦. 否則受欺負一方會以暴力攻擊. 關於玩具槍, 你教妹妹,你要說, 人家不管你,掉到水溝裡,沒人要救你. 如果還來,你就再教, 人家不管你,掉到水溝裡,沒人要救你.阿嬤來救你,順便打死你. 關於改編歌曲, 你就教妹妹, 說,說人家,就是說自己. 關於借玩具, 你就教妹妹, 說,請你不要打擾我. 收線睡覺. Q:看不懂, 這和唱歌有何關係? 是轉移注意力的意思嗎? A: Sorry,最近很忙,沒空先講理論,害你看不懂.也謝謝OO的回答. 我們常說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也就是孩子是未來的成人. 換句話說,孩子將來會進入與我們一樣的社會. 那你想想,社會上那件事可以用暴力解決的?暴力處理只會越來越糟,人際關係疏離而已. 再來,遭受暴力的人,除非長期遇到貴人,否則只有躲避與恐懼. 所以,施暴者將來也會在處理事情時用同一模式,受虐者則只能靠法律保護. 因此,我們從小就要教孩子獨自面對問題及解決問題,並且是用很EQ的方式.而不是常常求助大人. 我說的並不是轉移注意,而是有二個目的, 一是一句話就堵死他,讓老大覺得無趣,就不會常常有這樣的舉動. 二是提昇妹妹的自信,以後不會去在乎不必要的閒言閒語.也許將來他碰到一個老師罵他,你是豬八戒喔,這麼簡單都不會.就難過的想自殺. 但是用我的方法,孩子會說,對呀,我如果是豬八戒,那你是老師,就是豬頭囉. 但是,我的方式沒有速成的,耐心去做,你可以看到孩子的進步以及感到喜悅.就像OO描述的情形一樣. 煩請jack幫忙解決 ( 行為 ) ( 2歲) Q:我兒子兩歲半,興奮及生氣的時候會以打人來表示,但我們從他出生到現在從沒打過他,對他的行為以包容及勸說的方式解決,但並沒有看到改善(雖然也沒有越來越嚴重),其實我們在跟他說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不對,不該打人。此外,他也喜歡推姊姊、弄姊姊(姊姊4歲半),有時甚至以此為樂,當然有時候是不小心弄到的,想請教我兒子屬於什麼類型?該用什麼方式對待他比較好? A: 你的兒子顯性是較屬於中胚層孩子. 打人或推弄姊姊未必表示孩子有惡意. 二歲多的孩子剛要開始學習社交,表達能力並不好,所以多用肢體來表示. 勸你不要與他講理由, 例如小時候,老師拿課本上面畫了一張公車,以及一群人在排隊的圖片,說,上公車要排隊.等到去坐公車的時候,你推我擠,根本沒有人排隊. 你應該要具體傳達社交禮儀,最好的做法是以身作則. 例如, 每天與他握握手,說,早安,午安,晚安. 他拿東西給你,用二手接,說謝謝. 他說謝謝時,你說不客氣. 要他做任何事情時說請,或麻煩你. 他在玩,你要他坐別的事時,說,打擾你一下. 其他的自己想吧. 另外,當姐弟有爭執而告狀時,要花時間處理.聽他們說理由,要請不對的人道歉,要告訴對的人下次碰到類似的事如何處理. 例如, 弟弟去弄姊姊, 請弟弟向姊姊說對不起. 請姊姊告訴弟弟,沒關係. 告訴姊姊,下次弟弟再這樣,你要告訴他,你這樣弄我,我很不舒服,請你像我說對不起. 做一陣子,你家就不會成為菜市場. Q: 首先,先非常謝謝您百忙之中回答我的問題,以身作則的部分,我之前已有做一部份,不過沒有像您說得做得那麼多,很謝謝您的建議。至於我家的情形,在我看來還不到菜市場的地步,因為我始終覺得我兒子很善良,而且我也相信他只會越來越棒,不會越來越糟。至於您說到姊姊要自行要求弟弟道歉,這個我們已經教姊姊無數次了,不過這就是我今天的另一個要請教您的問題,姊姊每次都很小聲的對弟弟提出要求,弟弟根本不理姊姊,但是只要我們父母一出面,弟弟就會馬上道歉,而且姊姊被弟弟弄到,只會坐在地上哎,有時候(很少)我真的很生氣了,忍不住了,我會叫姊姊回去,但是姊姊並不會這麼做,她寧願尋求父母的協助,請問該如何解決?謝謝! A: 我了解了,可能我沒有說清楚. 當弟弟弄姊姊時, 你必須過去,問姊姊怎麼回事? 問弟弟是這樣的嗎? 當弟弟說是, 你就請弟弟向姊姊道歉. 跟姊姊說,如果你覺得可以了,就說沒關係. 然後跟姊姊說,以後弟弟這樣弄你,你可以說,你這樣弄我,我很不舒服,請你跟我道歉. 如果弟弟說不是,是姊姊怎樣又怎樣, 你聽完後,問姊姊是這樣嗎? 讓雙方有發表的機會. 然後,對弟弟說,雖然這樣,但你這樣做讓姊姊不舒服,你可以這樣說......所以請你先跟姊姊道歉. 然後,對姊姊說,如果你不介意請你說沒關係.但是你這樣也不對,你可以這樣說......所以你也要向弟弟道歉. 然後,請弟弟說,沒關係. 表面上好像是你在處理事情,其實你只是在引導他們說出感覺及帶給他們比較好解決的方式而已.慢慢的孩子才能夠自己解決事情.而不能翹著二郎腿看電視,說,這些我都說啦,孩子也都知道啦,可是... 所以蒙氏老師為了讓環境和諧,在這方面需要佔去許多時間,而這樣付出的結果,就是相信孩子以後能從容看待社交行為. Q: 小兒五歲,對於新事物往往顯得退縮 上課時(沒有固定坐位),老是坐在角落,或是遠遠坐在教室後方 對自己沒有信心,很顧慮別人看法 請問我該如何引導他呢? 謝謝 A: 孩子夠大了,確是沒自信. 因為孩子夠大,我需要更多資訊. 請問你家裡成人嚴厲嗎? 孩子上課知道你在會頻頻回頭看你嗎? 如果學校有獨自操作的機會會頻頻看老師嗎? 在家時會很吵,很開心吧? Q: 請問你家裡成人嚴厲嗎? 兒子只怕爸爸。爸爸平常也還好,只是管教小孩時很凶。 >孩子上課知道你在會頻頻回頭看你嗎? 會的 >如果學校有獨自操作的機會會頻頻看老師嗎? 會看老師,也會看同學。老師講解時,他老是坐在最角落,東張西望、不專心。一開始活動,就又湊過去,跟同學一起,興致很高。我觀察他的學習,不算好,但也不會太差, >在家時會很吵,很開心吧? 是的。其實他在學校跟同學也玩的很開心。他是家中獨子,很喜歡跟同學玩,大多是跟隨者的角色,很少跟同學起爭執。我只是擔心他好像害怕學習(常常說我不會)&缺乏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呢? 謝謝 A:我說囉,要罵我也好,我不介意.誠實是學幼教的首要條件. 你的孩子原本內向,現在有些自卑,原因就出在成人以很兇的態度管教.我問你這些問題,就怕孩子有自卑傾向.還好他還蠻活潑的,趕快調適自己的腳步吧,例如,與先生溝通,他只要負責與孩子玩,如果生氣就告訴你,由你來處理. 我把理論告訴你,你看後再來討論. 自卑情結 原因: 在生活中成人長有絕對權威,把孩子當作沒有價值的人,而造成孩子自卑,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特色: 孩子很被動. 沒有主見,別人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 需要別人肯定,且不只一次,需要外在的肯定. 害羞. 拒絕表達,拒絕參與,害怕出現在舞台上. 猶疑不決. 遇到困難容易逃避. 很愛哭. 常有痛苦絕望的表情. 自卑的孩子在成長中要建立自信比一般人來的困難. 你不認同,笑一笑吧. 如果認同,一起走這段艱困的路吧. Q: 首先,還是一樣先謝謝您的回答.其次,我想說的是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是說來話長. 五年前在我還沒有懷孕之前,我就已經開始大量閱讀育兒相關書籍,不管是實際的還是理論的我都讀.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在全職進修教育碩士期間,養成了我大量閱讀的習慣.因此老大出生的時候,我是信心滿滿,我相信我有絕對的能力把她教養得很好,甚至我申請育嬰假一手把我們家姊姊親手帶大,帶得是人見人愛,不是我自誇,看到姊姊的人都問我是怎麼教的.我常常也是一言兩語無法跟別人說明白,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付出,在我的腦中有一套自己的教養原則,基本上我絕對反對任何人對我的孩子打或罵,包括我的父母及兄妹,因為我自己是在打罵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很大的精力,在治療自己的傷口,我知道打罵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所以即使再難忍受,我一樣通通包容,我相信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她長大後才會去愛別人. 但也就是我對姊姊付出了我的全心全意,完全以她為生活的重心,強烈的忽略我自己本身的感受,那令我很痛苦,因為我還沒有把我自己治療得完全.我是一個屬於比較強勢表達自己意見的人,有時候口氣也會不好,但是為了孩子我必須很小心翼翼的隱藏本身的個性.兩年下來,我覺得內心的衝突到了極點,我實在很想生氣的時候我就可以生氣,我實在很想罵人的時候我就可以罵人,但我並沒有,我繼續過著與我自己個性不符合的生活. 在姊姊兩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因為經濟上的考量,我的育嬰假也結束了.所以一直以來,我深深的對於弟弟感到抱歉,因為我相信再給我兩年的時間親手把弟弟帶大,他絕對不是今天這樣. 弟弟半歲的時候進了蒙氏托兒所開始了上學的生涯,我也回到我的教育工作,但這期間我一直沒能好好放鬆我的情緒,弟弟小時候(半歲以前)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都不要別人抱,只要我抱而已,而且要我一面抱著一面走來走去的唱歌給他聽,他才會睡著.我自己的情緒一直以來都無法放鬆,加上我的身體狀況在生產後一落千丈.於是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對自己好一點,我決定讓自己的身體及心理好過一點,否則我會崩潰,加上他們倆個慢慢長大了,可以自己玩了,我才有一點點屬於自己的時間,所以您說我坐在電視前面翹二郎腿,這種事情很少會發生,因為我先生在攻讀教育博士,晚上也很少幫忙,我不怪他,他其實也幫我做一些家事讓我輕鬆很多. 講了很多,耽誤您很多時間來看這封留言,抱歉.但是我很謝謝您的建議,我會去做的. 在看了您之前的留言,我家姊姊三歲前屬於外胚層,目前四歲半看起來比較像搖擺兒.至於您前一次說的中胚層,的確很像我兒子.我兒子現在真是連狗都嫌,我娘家所有人都嫌棄他,只有我一個人維護他.我其實也很無力,有時候一些觀念和先生溝通時,他並不見得願意配合,所以我上網尋求一些專家的意見,說給他聽他會比較接受. 最後,我再請教您一個問題,我兒子有時候還是會用哭的來表達,其實他的語言能力已經很好了,我們的方法是不斷的告訴他,請他用講的,跟他說用哭的聽不懂,不過他還是哭,遇到這個情形,我們可以怎麼做比較好,謝謝! A: 不論是教育自己孩子或別人孩子都是很辛苦的,可以理解.尤其當強迫自己的情緒去配合某些目的時,壓力是很大的.可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打罵環境裡長大的,偶而去扭轉還可以接受,但面對的是天天要改變自己,否則孩子很容易就回到自己的翻版,你說的痛苦我是能體會的. 孩子其實很敏感,除了言語,我們的喜,怒,哀,樂都會傳染到孩子的內心,所以要帶孩子並不簡單.與你分享我的經驗,我全職帶我家小兒子一年半(0~1.5歲),我的想法是,你不會做的事,我一定幫你做,並且讓孩子與我一起做.當你會做了,我就盡量不做,慢慢的,他會做的事情越來越多,需要我的時候越來越少,因為他不找我,我就不會生氣,反而還會主動找他玩.現在,他自己洗澡,自己盛飯,自己泡牛奶,自己會閱讀,即使做不好,自己也會清理.星期五是他打電腦的時間,星期六早上是他看電視時間,我就想不出能夠對他生氣的理由,因此我就不會生氣.也不覺得我在壓抑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在他二歲時看到他自己拿衣服去洗澡,很認真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清洗,然後擦乾及穿衣服,在生活上處處讓我感受到非常的驚喜.既然我覺得喜悅,也就更沒理由生氣.因此在帶孩子方面,我的心理反而像坐在電視前面翹二郎腿般的輕鬆. 我的太太比我忙,回到家孩子都睡了,偶有早些回到家,孩子就圍著她吱吱渣渣,我要與她說說話,都要等到孩子睡著以後.我想,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長期陪伴,而是環境刺激及獨立性的引導,當孩子瞭解父母與他在同一陣線,並且是幫助他的人,他們會很愛我們的. 前幾天,我回到家,水龍頭突然斷裂,水就大量的噴出來,我趕緊用毛巾圍住,再衝上樓關水塔開關.下來後地上已一片濕,我檢視了水龍頭,就出去買零件,回來後,就開始修理.我的大兒子就說,今天我去買便當好了.我就告訴他自己拿錢去買.二兄弟就出去了,等到水龍頭修好了,再把地上的弄乾,已是滿身大汗,收拾完工具後,孩子回來了.我問他們買什麼?他們說買二個涼麵,是他們要吃的.買一個排骨便當,是給我的.挖咧,全身汗還吃的下熱騰騰的便當.我就不高興的說,我吃不下,你們先吃.接著,我就看到老大把便當拿出來,準備打開吃了(要將涼麵給我),我趕緊說,沒關係,涼麵你吃,我等便當涼了再吃. 我在孩子很小時用同理心對待,孩子(五年級)同理心恆在. 所以孩子用哭來表達,你要有些童心,他哭,你也假哭呀,然後再問他,什麼事?就可以化解了. 我想你的理論與實務應該比我強很多,把觀念修正一下,下次換我來討教你喔. Q: 其實我還沒有和OO的所長討論搖擺兒的問題,只是好奇為何在蒙式的園所裏卻從未被告知這方面的資訊。如果以你所說的蒙式是以三歲為一個研究課程,那幼稚園所大概是不會研究到六至九歲的部份,只是OO在中班就有很明顯的搖擺兒的特徵,那蒙式的這種課程的區分是不是有點跟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OO一直都在台中市的瑪利亞找特教老師上課,後來因為上課的狀況不是很好,而OO托兒所的所長在幫我考慮未來上小學後的追踪及協助後,建議我改找台中縣的信望愛上課。所以我到信望愛幫OO報名,並請所長幫我溝通能否由信望愛的老師到托兒所上課,因為我無法在上班時間帶OO去上課。前些日子確定我的要求信望愛可以做到,信望愛也通知我去註冊,可是由之前你對OO的分析看來,我又開始考慮有沒有必要上課?因為信望愛的註冊費加月費和托兒所的學費差不多,而瑪利亞的老師在溝通後改變上課方式,狀況已經好很多,而且瑪利亞的上課方式較彈性,一期十堂課,隨時可以停課或上課。 可是昨天到醫院看了OO的腦波檢查報告後,我原先的想法又改變了,因為醫生說OO的腦波算正常,但相較於一般的小朋友腦部的功能還是較差,所以我原本至多只維持一個療育機構的課程的想法又動搖了。想請問你如果搖擺兒是需要由遊戲中學習,那要求特教老師以這個方向來帶她是不是會比不管她放任她學習好?之前是擔心安排太多課程造成OO的反彈而造成反效果,如果以適合她的方式來帶她,是不是就沒有這個問題? 也許是因為從小就認為OO的能力較差,所以在了解了小學對特殊兒童的安置後,我就考慮讓OO唸資源班,因為只有一、兩科課程抽離出來由特教老師上課,其餘時間還是和一般的小朋友一起上課。我比較擔心的是OO的心理問題,我擔心唸資源班會讓她自卑,可是在入學前未安置,等入學後發現跟不上時,就比較難安置進去了。不過這個問題倒不急,還有大半年可以考慮觀察。 A:OO還不能被稱為搖擺兒,搖擺兒由於聽覺及視覺敏銳,會坐不住,重複學習慾望低,同樣的,語文發展及邏輯思考意願也較低,比較水平不深入.但那是指六歲以後的分類.在孩子三到六歲時,我們看到的是爬蟲類的腦子. 你看蜥蜴如何走路,是不是搖頭晃腦的走,一有風吹草動就停住不動,遇到危險就躲回巢穴. 所以顯性有爬蟲類腦子的孩子,非常注意教室內的動靜,很雞婆,遇到挫折會躲到桌子底下.當然在發展上以後多是搖擺兒,少數是遊蕩兒. 既然是爬蟲類將來會發展成搖擺兒,在3~6歲我們希望孩子在保有這無法改變的事實之外,同時利用這三年,讓孩子兼具哺乳類及靈長類的特性(進化),我再簡述這三類的學習方式. 哺乳類---命名式學習. 靈長類---邏輯式學習 爬蟲類---直覺式學習 舉個例子, 如果要帶給孩子”台灣”這個名稱,告訴孩子,上面是是東海,下面是是巴士海峽,右邊是台灣海峽,左邊是太平洋.這一塊陸地就是”台灣”.(給哺乳類聽),台灣的右邊是由北到南,分成北部地方,中部地方,及南部地方.左邊稱為東部地方,這四大塊合起來就稱為台灣.(給靈長類聽),你們看看,台灣長得什麼樣子,像不像蕃薯,有沒有吃過烤蕃薯?我現在教你們怎樣摸一摸台灣…(給爬蟲類). 這樣孩子們依其特性都能記住台灣這名稱(我們的直接目的),對於其他二類的學習方式也可以常常受到刺激.以後由於髓鞘化的結果,深度及寬度就會出來,以後搖擺兒看似不專心,卻能夠記得住. 如果改變方式,孩子狀況較好,倒也不須刻意去換,特教老師不是一對一的帶嗎?那樣遊戲沒有競爭,就不好玩.其實蒙氏工作有很多可以讓孩子去競爭的工作,就看老師會不會帶了. Q:了解了,我會再找OO的所長談看看如何幫助爬蟲類腦子的OO,也再多了解一下信望愛的上課方式再做決定。 另外,在 “太Hight了” 這篇留言裏提到小朋友很愛拆卸東西,卻不一定組的回去,OO也有這個問題,只要能拆能拔的她都想弄下來,不知這顯示出什麼問題?或可以如何引導? A: 你說的“太Hight了”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也留言了,可以參考看看. 你應該高興OO出現了高度專心的行為,我說過了,這是孩子追求動作精確的敏感期,應該要給予鼓勵.你可以試試看,你讓OO把東西從這裡拿到那邊放,一個一個拿,他可是滿頭大汗高興的跑過來又跑過去呢,你可以欣賞他滿足的表情及眼神. Q:沒錯,OO在做這些破壞動作時的確很專心,可是能讓她一直這樣破壞下去嗎? 另外,OO的重複學習慾望低,可是蒙氏不是強調透過反覆的操作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嗎?這該如何處理呢? 真不好意思,老是提問題讓你回答,講個OO的笑話輕鬆一下。 家裏養了一條黑色的土狗名叫貝貝,OO很怕貝貝,爸爸便教OO在貝貝靠過來時趕快喊 “貝貝, 坐下” ,有一回出門時貝貝又靠近OO,OO緊張之餘趕快喊了一句 “貝貝, 請坐下” 。我們聽到那個”請”字時都快笑翻了,不過也顯示OO的學校教育還不錯。 又有一回,弟弟跑來告狀說姐姐拿了衣櫃裏爸爸答應等她會看時間後再給她的手錶來玩,當時我就覺得納悶,手錶我放在衣櫃最上層,OO如何拿得到?於是我請OO將手錶收好,OO就乖乖的將手錶塞好海綿放進盒子裏,再拿一張椅子到衣櫃前墊腳,踏上衣櫃的隔板,左手再抓住最上方的隔板,然後很俐落的將手錶放上去,當我看到OO那付蜘蛛人的模樣真的覺得好好笑,只是因為還要訓她只能強將笑容壓下去。 A:你可以買那中可以拆卸組合的玩具給他呀.也可以讓她拿螺絲刀把牆壁上的插座面板拆下來再鎖回去,當然,你要先弄鬆,這些都會讓他有幫助.其他事情重複慾望低就沒關係,他可以在拆卸方面達到專心,以後會用這樣的專心度去學習其他.而非每件事都要重複的. 太High了--請教Jack! ( 6歲) Q: 你好!我小孩快升大班了. 平常和其它同伴相處還算和睦, 但有時玩瘋了,曾出現過啃咬對方的情形, 沒有咬出傷痕,但就是會高興的啃一下, 小時和爸媽玩也會,太High了就會啃人, 這樣正常嗎? 他算個很外向的孩子,不怕生,也喜歡到新鮮的地方玩, 若帶他去別人家玩,他會很高興地玩人家的玩具, 只要他沒玩過的,他可以自得其樂地玩上一個小時. 另因自小玩拼圖積木之類,他似乎很會拆卸一些東西, 但不一定組合得回去. 這樣的小孩算那一型?我該給他補充或引導什麼呢? A: 你這一篇我怎沒看到. 正常,正常的. 這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雖然看起來很另類, 但是這樣的小孩往往樂觀幽默. 你可以用我說的方式, 當他啃咬你時, 你就朝桌下或角落比手勢,說,出來,出來. 趁他搞不清楚時,用五爪抓住他的大腿說,放狗咬你. 還可以加一句,咬住就不放. 他慢慢的就會動手不動口了. 你的孩子顯性是哺乳類腦子, 但拆卸物品與哪一型無關, 孩子在某一個時期為了追求動作精確, 就會去拆卸物品,組合不回去就是我們要引導的, 當他拆完後,你要帶著他組合,但是不一定要每次都要完全組好,可以分段的帶,以免孩子挫折,連拆卸都不要了. 至於補充的,孩子可以做數學了,你可以參考我以前所說的 Q:快滿五歲小孩,平常和寵愛的婆婆和無中文能力的印傭在家,偶而到才藝班上課(一周二次),看到喜歡的小朋友(同性別的男孩),硬要與人擁抱親吻,小小孩不排斥,嚇壤別人媽媽了,一直透過老師要求改善.很困擾.............. A: 慢慢來,你在家要對孩子做器官教育,例如,這裡會跳的是心臟,如果受傷就活不成了. 這裡是肺臟,如果受傷就不能呼吸了...... 最後要說,要保護自己的器官也不可以傷害別人的器官,所以喜歡他可以與他握握手. 然後你每天與他握握手. 過幾天,你告訴他,我要捏你囉,就去捏他.他會躲.你就說,我要抓你囉,他躲的更厲害. 隔天,你問他,你喜歡我捏你或抓你嗎? 他說不喜歡.你就說,我知道你喜歡XXX,但是不可以隨便碰人身體,萬一把心臟肺臟碰壞怎麼辦. 但是,你可以跟他握握手. 一星期就可以改善. 分享? ( 3歲) Q: JACK大哥您好 請教您如何教導三歲小孩有關"所有權" "分享" 及"借與不借" 之行為與認知呢?? 謝謝您 A:你的問題不夠清楚,我試著揣摩及請教. 所有權--是指孩子常把手邊東西隨意送人嗎? 分享----因為孩子有分享的觀念所以衍生後面的紛爭嗎? 借與不借與以上二者有關聯嗎?是因為所有權或分享的各執一詞還是純粹個案. 社交行為 Q:看了您對OO的回應 想請問要如何幫孩子將社交行為建立起來 我女兒兩歲四個月 可是很怕生人 成年男人 很多人等場合 天天帶她下去中庭 和同年齡的孩子一起玩 我們社區同年的孩子有幾十個 每天會固定下來玩的母子也有一二十對 可是她從來都黏在我身邊 很少和小朋友一起玩 騎腳踏車下去時 一看到人多 就停在門口 再也不肯動 可是到了較小空間的閱覽室 或人數較少時 她就較玩的開 請問 1.這樣的社交關係應如何幫她改善 2.缺少同儕關係的孩子較不懂如何保護自己 被別的孩子欺負時 孩子和家長各應如何做 碰到欺負人的孩子家長也在場時又如何做 有時真的很不好開口 可是也不忍孩子受欺負 只得自行帶開 A: 0~6歲是孩子學社交行為及禮貌的最好時機. 我們並不是要孩子在這時期很有禮貌或很好的社交行為. 這些在青少年時期才會出現. 我們只要以身教不斷的傳達社交行為,這就是?

親子共讀

2008年03月24日
公開
2

故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無論是生活中真 實發生的或是書本裡虛構的,透過故事情節的發展與鋪陳就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接收各種的訊息,理解應有的常識,學習到重要的知識,體會不同的生活經驗。故事因此是孩子成長的養分。 親子共讀是父母與孩子之間一個好的溝通媒介,在說故事的同時,就很自然的教導孩子關於不同事物的認識與處理。在故事的聆聽中,孩子藉由故事中的主角經驗會碰觸到自己類似的經驗與感受,使得在閱讀的同時就得到一種同理,覺得自己原來不孤單。也會在擁有與故事主角類似的經驗與心情中,能不抗拒的一起思考、學習不同的因應方式,進而頓悟到原來可以【這麼想】、還可以【這麼做】!為了達到這樣親子共讀的好處,以下提供幾點建議讓父母參考,做為進行親子閱讀時的輔助。 說故事的時機:配合孩子的不同狀態而安排適當主題故:繪本可以依照主題的分類來做適合與孩子閱讀的選擇,例如要做情感教育的話,就挑選此類主題的故事;要協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義,就挑選與生命有關的繪本等,透過事先的選擇與安排,孩子能更有焦點接受需要的訊息,父母也能較有效的傳遞想要溝通的觀念。在孩子情緒平穩時閱讀效果會比較好:孩子必須是在一個情緒平穩的狀況,才能投入與進行有效的學習,所以親子共讀要營造的是溫暖輕鬆的親子交流氣氛,而不是當作家庭作業來執行。建議 要避開孩子不能專注於聽你說故事的時間,例如他熱愛的卡通時段、與鄰居朋友出去玩的時間、身體疲累或心情亢奮的時候等。 儀式化的故事時間:親子共讀是一個建立依附情感的好方式,透過某些儀式化的過程會增加聽故事的心情穩定性與控制感,讓孩子連結到與父母的特定經驗,進一步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例如固定的時間(晚餐後、睡覺前)、固定的某個角落(某一張沙發、孩子的床)、固定的開始(開場白、環境布置)或結束方式(擁抱、一句好話)等等。 巧妙連結生活事件與故事內容:聽故事的過程裡,透過潛意識,內在的心理結構會被影響,所以故事就進入了孩子的世界。說完故事後,可以順便運用故事情節作一些討論,也可以在適當時機類化轉換到生活中相似的情境,例如『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親人死亡真是會讓孩子難受的事,你覺得呢?』『你記得我們曾讀過的那本講害怕的小熊嗎?』 說故事的方式: 聲音:聲音的運用對於說故事是很重要的技巧,它能賦予故事生命與豐富想像,所以要善用語音聲調變化傳遞故事的重點與增加生動性。 肢體:在父母懷中或靠在父母身邊聽故事是孩子最溫暖的記憶,讓身體靠近與接觸,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溫暖與連結。 速度:注意孩子的偏好速度,有的期待快速聽過,有的喜歡慢慢聽你說來。邊講故事邊延伸討論常會令孩子失去耐心,也無法讓孩子專心進入故事架構,不妨說完故事再全心做討論。 創造力:最佳的說故事高手常是充滿創造力的人,而一個人在放鬆的情況下才會變得有創造力,所以唸故事前要讓自己的心理狀態準備好,擅用文字與圖畫來產生許多好的溝通點子。 輔助物:說故事信物、布偶陪伴、布袋戲偶串場、輕音樂為輔等等輔助的材料與方法,都會讓故事更添生動。 天下雜誌

別錯過孩子「黃金閱讀期

2008年03月24日
公開
16

幼教網   「不論是聽課還是讀書學習,一個人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過去大腦中所存儲的經驗和知識。有豐富閱讀經驗的人,具備豐富的詞彙量,能夠快速提取、理解聽到的或看到的語言的意義。而閱讀貧乏的人,腦中所儲存的經驗和知識相對貧乏,他所聽到的或讀書看到的語言、詞彙,較少地與已知的語言、詞彙發生聯繫,聽課、讀書的理解力就相對較差。」北京前程美好教育科學研究院董麗燕副院長認為,閱讀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至關重要,閱讀量大會使孩子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面、感知力、求知慾、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都現出明顯的優勢。所以,在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做好閱讀儲備,會使一個人受益終身。   愛閱讀的孩子悟性高,注意力集中時間持久,閱讀和聽課的理解力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廣並且深入,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也強,各科成績優良。並且他們具備較好的記憶技巧。一般來說,理解性記憶比機械性記憶效果好。雖然小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比較強,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量的增多,孩子們的記憶能力會越來越依賴於理解力。學生的理解記憶占所有記憶的比例,在小學一年級是8%,初二是45%,高二是83%。董麗燕認為,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許多東西,之所以有些學生沒有學會,主要是因為注意力不夠集中,理解力較差;或當時聽懂了,但過後又忘掉了。「知識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學生當時或過後沒有對學習內容進行精細加工---這是形成長期記憶的主要策略。相對於閱讀水平較低的學生,有豐富閱讀經驗的學生能更好地綜合句子內和句子間表達的論點,更容易對知識進行精細加工,加工速度也更快。」   孩子應在什麼時候大量閱讀?   「根據一個人的成長規律和我國的升學考試制度,一個人一生中奠定人生觀、價值觀、知識基礎的黃金閱讀期,只能在10∼14歲(即小學四年級至初中二年級)之間。」董麗燕認為,小學三年級之前,屬於識字階段,學生還沒有能力進行大量閱讀;而從初二下學期開始,學校又為迎接中考普遍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時間、習題數量,沒有時間閱讀;到了大學階段,又面臨著繁重的課業、英語考級、考研、實習、就業等一系列壓力,也沒有時間集中閱讀。因此,在10∼14歲這4年的黃金閱讀期內,如果學生能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將幫助他們確立積極的人生觀,提高學習能力,甚至選擇適合的專業方向。如果錯過了這一「黃金閱讀期」,後面各個階段的學習可能會先天不足,那時,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突擊補課將很難奏效。   把課外閱讀時間還給孩子   「每到晚上、雙休日,看到孩子們小小的身影奔波在各種補習班路上時,我都不禁會心疼。許多孩子由於家長望子成龍,從小學二年級,就開上了這樣的『小灶』,有的一直會持續到高中。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大都逃脫不了上各種課外班的命運。」董麗燕說。許多孩子因此沒有了自己玩耍、讀書的時間,沒有了思考的閒暇,而滋生出對學習的厭惡。但家長為孩子「加餐」最盛的幾年,正是孩子的「黃金閱讀期」。小升初、中考、高考,一個接一個的考試,家長和學生的「制勝法寶」就是上一個一個的課外補習班。學生假期本應該是大量閱讀、大量實踐的時間,就這樣匆匆度過了。但是,如此付出的結果,卻讓孩子閱讀貧乏,學習後勁明顯不足。結果,孩子越學越吃力,越到高年級,負面影響越大。所以,讓學生從疲憊不堪的補習牢籠中走出來,還他們一個閱讀、實踐、發展自己興趣的空間,應是許多仍然迷信各種文化補習班的家長的當務之急。   如何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   「許多老師和家長把閱讀看成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學生還未捧起書,他們就先規定了要讀什麼書,不能讀什麼書,什麼書堅決不能買,什麼書看見就沒收。結果,還沒有調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已經讓他們對讀書產生了心理負擔。」董麗燕說。提供給孩子們的圖書,都應該是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經典好書。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首要的是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閱讀興趣,否則,任何經典都不會進入他們的視線。還記得我女兒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與同年齡的孩子一樣,對《大宇驚奇系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是她第一次表現出對於文字書而不是連環畫、漫畫書的興趣。但是,女兒卻很怯怯地告訴我,他們老師不讓看』大宇』,有個同學的書被沒收了。我當時的想法是,喜歡略帶恐怖、驚奇情節的故事,是這個年齡孩子的普遍心理,對於孩子剛剛萌發的閱讀興趣,做家長的應該高興。所以,我在半年內,帶著她幾乎買全了這個系列的書。我們倆經常一起討論書中的故事。時間一長,她自己就感覺到這樣的故事其實也沒有什麼新奇,閱讀興趣逐漸轉移到了科幻、文學名著和名人傳記方面。當讀完文學作品,看完名畫之後,她就對作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找來關於作者的各種版本的傳記;看完人物傳記,又對人物的其他作品、所處時代的歷史產生了興趣。就這樣,女兒的閱讀面迅速擴大,直到最終看到了《吳健雄傳》、《居里夫人傳》,就愛上了物理。此時她剛上初一,已讀過逾千本書籍。初中三年,她泡在學校圖書館裡,以每天一至兩本書的速度閱讀,直到熟悉了學校圖書館中每一個書架上的書。董麗燕說。   董麗燕告訴記者,大量閱讀不但沒有影響她女兒的學習成績,而且使她一直輕輕鬆鬆地保持在班級前幾名,文理科全優,同時她還是班長、學校小記者、文學會會長、優秀班幹部、學習部長,課餘時間做了大量的其他工作。   許多重點學校成績優異的學生,都有大量的閱讀經歷,有著豐富的課餘愛好。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了他們的注意力、理解力,使他們逐漸顯現出學習方法好、學習效率高、學習後勁足、文化底蘊厚的優勢,關鍵是他們學得不那麼累。當然,最讓別的同學、家長羨慕的,還是他們不怕各種考試,並能在這些考試中輕鬆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