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載: 與所有已婚未婚的弟兄姐妹分享

2014年03月05日
公開
12

你的男人夠好嗎? (轉貼自 劉志雄長老:) 與所有已婚未婚的弟兄姐妹分享 我常常對姊妹講,不要輕易地進入婚姻,因為上帝沒說你獨居不好。 你如果要進入婚姻,最好是因為你知道是因為上帝要使用你,去幫助一個男人。要讓那個男人可以成全神在他生命中神所要他成全的事情。 “那人獨居不好”,是因為一個男人,沒有人幫助他,他無法達成神在他生命中神要他變成要他完成神的心意。所以神才要造一個女人來幫助他,造一個配偶來幫助他。 你願意做這個配偶,做這個幫助者嗎?很多姐妹說“當然。” 我說那我告訴你,就先跟神求有“殉道者”的心腸。 什麼叫殉道者知道嗎?--準備去死吧! 姊妹進入婚姻,是一個不上算的事情。你用你的青春,你用你一生的愛情,去愛一個不配的男人。聽懂嗎?因為他如果配,上帝就不需要給他配偶,説明他就是不好,所以神才要你幫他。 你進入婚姻,如果期盼的不是神所命定的,你註定失望。 但是如果你進入婚姻,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麼,你願意為神做這樣子的事,你真的懂得什麼叫做背十字架,將來有一天,神要親自報答你。你一切的眼淚,你一切的辛苦,你一切犧牲,你一切的擺上,有榮耀的冠冕為你存留。 因為你為神,如果成全了一個男人,讓你的丈夫能夠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人,讓你的丈夫能夠認識神永遠的旨意,讓他的一生能夠活著是討神喜悅的,那你真是一個智慧婦人。 神一定會大大的報答你。 所以,我對姊妹常常說這樣的話,有使命進入婚姻,再苦都值得。沒有使命進入婚姻,再幸福都不值得。因為沒有人可以給你長遠的幸福。 你們的師母常常說“男人從28歲到82歲沒個好東西”。每次她這樣說,我都在旁邊乖乖的說“阿門!”因為那是真的。 沒有一個人不是罪人,沒有一個人是可以靠著自己活出神所喜悅他活的樣子。所以,你把你的盼望放在一個無可救藥的男人身上,難怪我要說你蠢。 我跟我們那裡還沒有結婚的男孩,我左叮嚀右叮嚀,一直提醒他們一件事。我說,記住,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買那部你夢寐以求的跑車,不是去玩你最喜歡玩的遊戲,不是這個不是那個。你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要求神給你一個傻女孩,她願意一輩子幫你。 如果已經結婚的弟兄,我就告訴他們說,記住,賢慧的妻子是耶和華的賞賜,神把這個妻子賞給你,你要千感謝萬感謝。你要對她好一點。因為別忘了,她的後臺蠻硬的。你今天可以欺負她,但是你忘了她是耶和華的賞賜啊。耶和華可是要替她找你算帳的。只是早晚而已。 所以做弟兄的,要對你的妻子好。沒有結婚的單身男士們,從今天開始拼命禱告,求主給你一個傻女孩,因為這是你生命中頂重要的事,因為你獨居不好! 神對婚姻有計劃,神對婚姻有目的。是要讓我們這些人在婚姻中被破碎,在婚姻中被改變,在婚姻中變得像我們的神,以至於我們在神的家裡才能夠有一點點謙卑和溫柔的樣式。在婚姻的矛盾衝突裡面才能學會懂得放下自己。

令人震驚的德國教育: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2014年02月10日
公開
10

【看中國2013年12月31日訊】在德國時候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但是發現很多意外的東西: 1、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 2、德國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 3、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 4、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5、沒有本科生(後來根據歐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麼就讀到研究生, 6、重視實踐課程,抽象的數學學習進度至少比中國晚2年 7、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所謂”輸在起跑線上”是偽命題,提早讀的都是沒用的,最多給家長[微博]們樂樂,炫耀一下,顯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會外語了、會背古詩了等等,沒用! 德國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徳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佔總數的一半。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盤,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1.不該過度開發孩子智力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 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像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 翻開聯邦德國《基本法》(即憲法),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為何這樣規定,只好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二、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三、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2.學前教育破壞想像力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 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鑒借。朋友們,我們要對”起跑線”和中國的教育體制有重新的認識了。”硬盤”的後果是毀了一切的未來。

關於以法蓮

2013年03月07日
公開
9

隱藏的十支派、以法蓮的後裔、約瑟家的祝福與恢復 Posted on 2012年2月7日 由 David 雅各對以法蓮的祝福:創 48:19~20「他父親不肯,說,我知道,我兒,我知道。他也必成為一族,也必昌大。只是他的弟弟將來比他還大;他弟弟的後裔必成為極多的國。當日以色列給他們祝福說,以色列人必指著你們祝福說,願神使你如以法蓮、瑪拿西一樣。於是立以法蓮在瑪拿西之前。」 雅各對約瑟的祝福:創49:22~26「約瑟是多結果子的樹枝,是泉源旁多結果子的枝子;他的枝條探出牆外。弓箭手將他苦害,向他射箭,逼迫他。但他的弓仍舊堅硬,他的手臂健壯敏捷;這是因雅各之大能者的手,那裏有以色列的牧者,以色列的石頭。你父親的神必幫助你;那全足者必將天上所有的福,地下深淵所藏的福,以及生產乳養的福,都賜給你。你父親所祝的福,勝過我祖先所祝的福,直達到永世山嶺的至極邊界;這些福必降在約瑟的頭上,臨到那與他弟兄迥別之人的頭頂。」 摩西對約瑟支派的祝福:申 33:17「他像頭生的公牛,有威嚴;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用以牴觸萬民,直到地極。這角是以法蓮的萬萬,瑪拿西的千千。」 約書亞論到約瑟支派繁增的話:書 17:17「約書亞對約瑟家,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人說,你族大人多,勢力強大,不可僅有一鬮之地,」 在雅各、摩西對各支派的祝福中,約瑟家的以法蓮所得的祝福是「無可計數的繁殖擴增」,他們的話不僅是祝福,更是必然應驗的預言。按照這些預言的話,以法蓮的後裔今天在全地必然是多到不可勝數了,然而,在我們所知道數百萬的「猶太人」中,絕大部分都是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後裔,幾乎沒有人稱自己是以法蓮的後裔。這樣,以法蓮的後裔在哪裏?以法蓮支派消失了嗎?神收回祂從前藉雅各剪搭的按手對以法蓮的祝福了嗎?或者神的祝福必須等到來世才會應驗? 但當我們來看摩西所說的話,約瑟的角就是以法蓮的子孫萬萬、瑪拿西的子孫千千,將要牴觸萬民,直到地極,我們就知道,雅各指著以法蓮的祝福:「成為極多的國。」必然在今世,就是基督再來掌管全地之前就會應驗。 為了看見神的話應驗的方式,我們必須知道,「猶太人」這個稱呼所代表的,只包含了以色列子孫中的少部份人,也就是「牆內的枝條」,以及耶穌所說「圈內的羊」。撒瑪利亞的婦人也是雅各的子孫,屬於以色列的某個支派,然而耶穌對她說:「救恩是從猶太人出來的。」意思是,救恩是從猶大支派中大衛的後裔而成就的,那後裔就是耶穌自己,她肉身的母親馬利亞是屬於猶大支派的大衛家。猶太人並不視所有的以色列子孫為猶太人,早在羅波安的時代開始,在猶太人的感覺裏,北方的十個支派是背叛者,背叛了大衛家,也背棄了摩西的律法,十支派固然是以色列子孫,卻在以法蓮支派的帶頭下自成一國,與猶大為敵。後來南北二國皆滅,被擄期滿歸回的時候,歸回聖地餘民也是以猶大、便雅憫支派為首、為多數,其他十個支派大多不去向,似乎「消失了」、失散在各邦國、各民族、各方言中間,許多已難以從外表辨識。 猶太人也有散居在各邦國中的,但兩千年來的歷史告訴我們,猶太人所到之處,自成一格,堅守著摩西的律法,維持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他們造會堂、誦經書、 奉割禮,在萬民中是獨特的。猶大和便雅憫的後裔因而成為以色列子孫中最容易辨識出來的,至於約瑟支派連同其他的九個支派,他們的血脈已經匯入了外邦人中,成為猶太人所說「未受割禮之人」、「外邦人」的一部分,其中人數最多的必定是屬於約瑟家的以法蓮支派。 世界各地都有人在臆測他們與以色列人在血緣上的關係,有許多人推測某些民族可能是屬於「散落的十支派」其中之一,其中有些得到了遺傳學和人類學上的佐證,但有些則沒有。「散落的十支派」多數早已放棄了割禮、摩西律法,甚至敬拜列國的偶像,並且與外國人通婚,正如他們從耶羅波安的時代所作的一樣。這些人與外邦人摻雜到一個程度,從外表上已經認不出他們是以色列的子孫。論到這些兒女,神怎麼算?以色列人和外邦人通婚所生的兒女,還算以色列人嗎?申言者何西阿指著這些淫婦所生的兒女說:他們的名字是「不蒙憐恤」、「不是子民」。然而到了有一天,神仍要還要改稱他們的名字是「蒙憐恤」、「是子民」。以法蓮的後裔已經混雜到萬邦之中了,這個混雜可能超乎你我的想像,可能到一種程度,你、我、街上所見的大部分人,列國中的「外邦人」,肉身裏都流著一分以法蓮的血液,「以法蓮」已經充滿了猶太以外的外邦世界!這或許就是雅各對以法蓮祝福之應驗的方式。 但這個意思是說,全世界都是以色列人嗎?當然不是!按著肉身上或許是,為要應驗從前所說「以法蓮的後裔成為極多的國」的預言,結果以色列人果然多如海沙、無法計數,然而,真正的「以色列人」是那些蒙揀選、悔改轉向神、信入基督的人。唯有當人信入基督之後,神對他們的看法才會從「不蒙憐恤」改為「蒙憐恤」,從「不是子民」改為「是子民」,正如申言者何西阿所預言的。並且這時候,這些人不僅在肉身一面是「海邊的沙」,更在屬靈一面成為「天上的星」,當他們在基督裏蒙了救贖之後,約瑟支派就得以恢復,這些信主的外邦人多數都是「隱藏的約瑟支派」(必然也有其他支派者),得以重新享受「天上所有的福,地下深淵所藏的福,以及生產乳養的福」。 不然,你是從哪一個門進入新耶路撒冷?是猶大的門?是利未的門?是拿弗他利、西布倫?各人應該各從其支派的門進入,保羅是從便雅憫的門,你若不是從約瑟的門進入,那你是從哪一個門? 從羅波安的時代開始,猶大家(南國,猶太人之代表)和約瑟家(北國,以色列人之代表)一直是彼此對立、嫉妒的,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瞧不起撒瑪利亞人,看他們如同「雜種」,不與他們往來,然而與外邦混雜的以色列人也敵視猶太人,認為猶太人固守律法、驕傲自大。直到1948年猶太人建國的時候,猶太人稱自己的國家為「以色列」,但是十個支派的弟兄已經不知去向、混雜在外邦世界。其實在神主宰的權柄之下,祂趕散了這些「圈外的羊」,結果已使這十個支派或者「散居」、或者「充滿」了外邦世界!兩千年來,「約瑟支派」與「猶大支派」間彼此常常懷有敵意,外邦基督教徒與猶太人間時而互相敵對、鄙視,然而時候將到,神要將兩根木杖合而為一,使隱藏的支派完全歸回,應驗祂在以賽亞書11章13節以及以西結書37章19節的重大預言。雅各當時如何在牀頭上敬拜神,我們也為著神的揀選和預定敬拜祂!並且時候將到,那時我們敬拜父「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那時我們要與親愛的猶太弟兄們一同在基督耶穌裏,用靈和真實敬拜祂。

[轉載分享]合主心意的父母

2010年04月08日
公開
11

引用自My Name is Mommy 【聖經:以弗所六:1-4】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 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信息】:   今天我要講的信息是「合主心意的父母」,我們每個家庭都有一個經驗,就是親子關係如果發生重大挫折,往往這個挫折會產生錐心之痛。夫妻婚姻若有問題,還可以解決,但是跟孩子之間的關係有了問題,好像就難以解決。我們今天要從聖經的角度來思想,到底上帝怎麼樣看我們做父母的職責?這個時代親職教育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一、 父母難為,難在……   1. 夫妻之間的矛盾:父母難為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夫妻之間的矛盾。因為這矛盾使得父親和母親在角色上產生很大的落差。   創世記二十七章講到以撒跟利百加,他們有非常好的個性,從聖經中看見以撒是個非常安靜的人,他遇到利百加的時候,他正在田間默想,當看到利百加之後,他開始學習愛他的妻子,因為以前沒有學過。我們從以撒成長的過程當中,也很少聽到他的聲音和意見,以撒就好像是一個非常安靜順服的人,順服父親、順服上帝,也順服他的妻子。利百加則是一個非常能幹、活潑、有愛心、勤快的人,這兩個好人結婚之後,看不太出來會有什麼問題。   但到了他們年老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以撒想要給以掃祝福,因為他是長子要繼承家業,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這祝福是在秘密情況下進行,沒有在家族的大會中,以正式的儀式將家族的事業交給長子。在創世記二七章裡我們看見一個家庭的悲劇,造成兄弟鬩牆,使得雅各必須要逃離本家,免得兩敗俱傷。   不單在聖經中,在我們的家庭中也一樣,孩子也會覺得父母親不公平。當父母親之間的關係緊張時,他們會在孩子中,拉攏一個跟自己比較像的成為一國,所以若是父母不同心,則他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出現很嚴重的問題。   關於管教孩子,爸媽有各自的想法,但當兩種想法對立時,它造成的後果就是力量抵銷。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夫妻在談的時候出現了問題,並且孩子很會在父母關係的裂縫中鑽漏洞。所以夫妻關係的建立,對孩子是一個很大的祝福,如果夫妻關係好,則孩子就會有安全感,因為他看見父母彼此相愛。   2. 管教的方法:第二個原因是難在管教的方法,從聖經看,父母的權柄是從上帝而來,我們做父母的需要求神賜智慧,好讓我們能夠恰當地運用上帝給我們的權柄來管教孩子,我們不曉得該嚴還是該鬆,所以需要回到聖經,了解因此要教導孩子那些原則。   3. 父親缺席:第三個原因就是父親缺席。有雜誌做過這方面的統計,孩子沒有生父在旁邊的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四,根據一家人力銀行對上班族的父親所做的統計,百分之十二的父親從來都不回家吃晚飯,百分之三十七的父親是每天回家吃晚飯,但是回到家就不再講話,人在心不在,好像父親在家裡面消失了。   研究裡發現,父親缺席的負面影響會造成貧窮和毒癮,使得孩子在健康和學習上都有障礙,並且產生行為的偏差,它的危險性三倍高於生父在旁邊。如果說父親陪孩子讀書,一個禮拜只要兩次就好,孩子長大以後成功的比率,比母親陪伴高百分之二十,因為父親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正面的自我形象。特別在性別認同方面,父親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有本書《父愛不缺席》,提到如果父親缺席,男孩子在性別認同上會產生混淆,比較會有同性戀的傾向;對女兒而言,她的自我觀會受到很嚴重的影響,因為父親是女兒人生當中第一個男人,如果不曉得男人是怎麼看她,當她長大後會用何種方式得到男性的愛呢﹖所以我常鼓勵弟兄,如果你有女兒,鼓勵你陪女兒買衣服,因為你可以從男人的角度來告訴你的女兒,「你穿這件衣服男人會怎麼看你。」這是父親獨特的地方。   4. 母親也慢慢缺席:第四個原因也是一個新危機,就是母親也慢慢缺席了。商周月刊有一篇文章,叫做「親密的危機」,他們發現在台灣百分之四十五的家庭是雙薪家庭,如果加上單親,有百分之五十五是雙職家庭,所以孩子託他人照顧。有三種代理母親:外傭、安親班、電腦。   案例中有一個孩子,一歲的時候就託外傭照顧,結果到小一的時候,發現他不會寫字,因為外傭照顧得很好,很少動手做事,小肌肉缺乏練習。到小一當他開始要練習寫字時,寫得非常慢,後來醫院檢查發現他得了一種病,叫做「手指肌肉無力症」,後來媽媽每天晚上要陪他撿綠豆 一兩 個鐘頭,只為訓練他的手指,要把以前虧欠他的時間全部補回來。   我真的很佩服職業婦女,希望我說話不要傷到妳們,妳們真的要好好思想一下:「我真的需要在外面上班嗎﹖還是我只是想要在外面上班?」箴言三十一章給婦女的祝福,那才德的婦人不是職業婦女。在此,我要鼓勵單親的姊妹,我真的要佩服妳,但是我要給妳一個上帝的祝福,妳知道夏甲是第一個單親媽媽,她被亞伯拉罕趕出來,並且還經由上帝同意。但是當夏甲帶著以實瑪利,去到曠野只有一袋水一袋食物,水沒了就坐著對望等死,上帝那時向她顯現說:「我已經聽到童子的聲音了」,上帝開了夏甲的眼睛,讓她看見有一口水井。所以親愛的單親姊妹,我要說,上帝因為妳照顧妳的孩子,雖然你要很努力地工作,但是我奉主的名要祝福妳,上帝聽到妳童子的聲音了,祂要開妳的眼讓你看見一口水井(源源不絕的供應),這是上帝給妳的祝福。 二、 合主心意父母,在於……   (一) 對的夫妻關係   要成為合主心意的父母,第一要有健康的夫妻關係,孩子才會感到幸福。在我們服事夫婦的營會裡面,常聽到當夫妻的關係變好了,他們才有精力去注意孩子的問題。   在原生家庭的理論裡,家庭成員中有一種人叫做黑羊,通常黑羊會出現的家庭,大概都是夫妻關係不太好的家庭。當夫妻關係不好的時候,他們孩子中的一個人就常會出現狀況。如果是女兒,大部分就是生病,而且是很奇怪很嚴重的病,如果是兒子大概就是行為偏差的問題。當學校把父母親找來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父母親就會暫時放下他們的衝突,然後一起來解決孩子的問題。表面上,夫妻的問題好像解決了,事實上是因為這時的焦點都在這個孩子身上,當孩子問題解除之後,夫妻之間就又慢慢開始起衝突,結果這個孩子就會定期出狀況,生病變成定期,於是就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釀成一個家庭的悲劇。   上帝讓我們成為合主心意的父母之前,至少讓我們先做了十個月的夫妻(懷孕十個月),先預備有好的夫妻關係,然後當我們孩子出生時,才能夠讓他進入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裡。孩子需要看見父母親彼此相愛,然而這個時代的忙碌常成為夫妻不能相愛的理由,所以這本書建議夫妻需要有一個沙發時間,來強化彼此的關係。沙發時間是指夫妻每一天有十分鐘,能夠坐下來談一談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當孩子看見父母親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話,這就是他們的安全感。父母親的衝突會造成孩子心裡極大的傷痛和恐懼。所以求主幫助,我們為人父母的不是隨意妄為,我們要付代價經營對的夫妻關係。   (二) 合宜的子女教養之道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1. 不惹氣   在新約時代父親的權柄非常大,舉個例子,在那時代如果家中有了新生兒,會擺在父親腳前,如果父親幫孩子把衣服穿上,他們就可以把那孩子留下來;若父親看都不看轉身就走,這孩子就不會再出現在他們家裡。所以保羅在那個時代說出這樣一個信息:「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因為這是主的吩咐。」這在當時是非常大的挑戰。   這二三十年來他們發現親職教育最重要的四件事情,就是「雙向的溝通、身心的照顧、行為的約束、成熟的要求」,而這四件事情就出現在這一節聖經裡面。   不惹氣就包含了雙向的溝通和身心的照顧,哪些行為會惹兒女的氣?父親缺席會讓兒女生氣,在國外,孩子打棒球是很重要的事情,父母親一定要出席,特別是孩子有機會表現時,如果父親派助理帶V8去,這就是惹兒女的氣。那如何才不惹兒女的氣呢?就是需要雙向的溝通。在座為人父母的兄姊可能都有經驗,就是孩子小的時候還聽話,現在長大都不聽話,是他叛逆還是我的問題?保羅在這邊說到雙向的溝通──管教孩子有沒有告訴他理由,我們總是以為孩子聽話就對了,然而這本書特別提到,我們管教孩子一定要告訴他理由,因為我們不只是管教他的行為而已,當我們告訴他理由,就是將一個原則放在他心裡,如果這是道德原則,而且是從神來的,放在他心裡的就是道德的理由。   雙向溝通的另一面,就是孩子是否有機會說出他的想法,有一位牧師分享一個見證:有一次,孩子犯了錯,牧師叫他寫悔過書,結果他寫的內容讓牧師很震驚,他說:「我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沒有人關心、幫助我,回到家裡又被弟弟欺負,你們說愛我,你們卻常常跑去服事,把我交給別人,請別人來我們家,我感覺不到你們的愛。」當牧師看到孩子的心聲,心裡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牧師以為他們出去服事的時候,請弟兄姊妹來幫忙照顧,就算是照顧他了。倘若當時他沒有說出來,我就不曉得在他需要我的時候,我缺席了。另外當孩子成功的時候,我是不是能夠跟他在一起,肯定、鼓勵他再接再厲。   2. 照主的教訓養育   照著主的教訓來養育,就是管教,包括行為上的約束。大人的學習是先思想,想通了才會有行為,但對孩子來講,他的學習過程是先有行為,在行為上要先約束、規範他。剛剛不是說雙向溝通嗎?我們要告訴他約束規範的理由,因為他從這個行為來學習,才能學習到這個行為後面的道德原則。我們今天教導孩子,常常不是依據上帝給我們的原則,常常是在情緒的裡面來管教,所以保羅提到行為上的約束,其實是指:「孩子要先有一個道德行為的學習,之後他才能夠學習道德的原則。」   《如何教養孩子品德》一書中提到一個例子,如果你的孩子來打斷你的話,它教我們要告訴孩子──「他的需要」爸爸媽媽很重視,不過你若是想要跟我講話,你用手拉著我,讓我知道你有需要,等我一下,讓我跟別人講話告一個段落,我會跟你講話,我會來看看你的需要是什麼──這個就是對於父母親和客人的尊重,他知道怎麼樣學習尊重,而且他只要稍微等候,他的需要也可以滿足,這就是行為的約束。   3. 照主的警戒養育   最後照著主的警戒來養育,就是成熟方面的要求。警戒原意是叫人想起來,咱成長到現在,父母的要求大半是要我們出人頭地,做不了大事,至少不要做壞人,所以父母親要想盡辦法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於是父母就去做很多的事情,卻忘了怎樣警戒兒女。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核心信念:「教養孩子就是要訓練孩子的心,孩子的學習是先從行為的規範來學習,他從學習行為裡面學習到道德原則,所以我們要在孩子思想裡面設立一個道德良知的倉庫,好讓道德原則能夠存在他的頭腦裡面,當他需要有一個道德行為的時候,就能有所規範。」   我們要管束孩子行為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這樣的道德行為,如此就能在他的道德良知倉庫裡面,按部就班的放進了道德原則,這就是成熟的要求。在這個成熟的過程當中,他從實際經驗和父母親的教導相互配合,使得他成為一個有品格的人。   主的心意是要我們教養敬虔的後代,但是做父母不是自然就會,是需要學習的。弟兄姊妹咱需要重新來學習怎樣教養孩子,所以求主幫助我們,賜給我們智慧和恩典,可以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來養育他們。   不論在我們的原生家庭有什麼困難,或者曾經受到什麼委屈傷害,耶穌都可以醫治,而且耶穌要給我們一個新的心、新的靈,好讓我們能夠按照主的方法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沒有辦法把我們管教失當的責任推卸給我們的父母親,因為主的寶血已經救贖、赦免、醫治我們,新約的恩典要給我們新的力量。 證道:潘逸民執事 (2008.02.24)

復活節 - 十架七言

2009年04月12日
公開
9

4月12日是復活節,這禮拜特別紀念主耶穌,因為自從認識神後,這五年(五年前復活節受洗),從祂而來的恩典實在太豐富。復活節前的受難週,看著教會特別整理的"十架七言"受難週信息,反覆的思想著這何等大的救恩,讓我們的生命有盼望。 常常我們在生活當中找意義,除了快樂的時候,不會有空想這問題,但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一但遇見壓力困難,心裡蒙上的陰影常是揮之不去,需要更大的氣力解決,為的是什麼?有什麼意義?這就是我還沒有認識神的光景。 雖然未認識神之前的我一直都很樂觀,但是多半的說法是"講運氣"的,想必是我運氣還不錯吧,讓我可以樂觀不致失望太多。但是,直到我認識上帝,認識主耶穌,我才知道我的樂觀要有神的參與就變得有意義且實際;自從認識神後才明白什麼是理性,因為在主裡有永恆,讓一切的努力和樂觀變得有意義,讓一切的失意和軟弱都可以藉著自誇而得著神的能力,所以不論我在什麼光景裡,我都有神得以倚靠;神是憐憫人的,祂也是公義的神,這世界上再也找不到這樣有力的應許,同時也是讓人日益趨向理性的唯一答案。 我的生命因為有耶穌基督而完整。 *  *  *  *  *  *  * 以下內容來自北門聖教會 。 『十架七言』指的是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七句話。是從四本福音書中收集出來的;是主在身心極度受苦時所發出的言語,對於身處紛亂世局,身心不得安頓的現代人而言,這七句話摸到了我們靈魂深處的創痕。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23:33-34) 默想我以為那些害我受苦的人僅僅是得罪我而已,豈不知他所做的也惹動神的憤怒、在我們雙方的生命中都種下毒根,有如一條看不見的鐵鍊把我和他捆在一起。每思及此,我的心為為這罪恐懼戰兢。主啊!赦免他們,好叫我這個被害人也從苦毒與怨恨中得到自由。所有的罪都是得罪神,所有的赦免也都從神而來。當我願意放棄報復的權利時,天上也必響起歡呼的聲音。禱告 求祢改變我的心思,多數算有自己領受多少恩典,少計較別人對我有多少虧欠。 懷恨的心把我和那得罪我的人綁在一起,使我日夜不得安寧。求祢釋放我,也釋放他。 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路23:39-43) 默想救主把祂自己降卑到罪人的高度,祂與妓女稅吏同席,也與那受人唾棄的盜賊同釘。而我呢?不就像那位釘在耶穌旁邊的強盜,時日不多,回顧一生充滿悔恨。然而我竟親耳聽見那恩典的話語,『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祢說的是我嗎?主啊!我已經不能做點甚麼來賺取這恩惠,我配得嗎?祢就是我的自尊、就是我的自信。人雖看我如渣滓,祢必高舉我。我一生的毀譽哪裡及得上祢的赦免。我努力用財富、名聲、善行所建造的自尊,還不如你說的這一句:『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禱告 主啊!我把今天所有挫折、屈辱都交託給祢。我雖然一敗塗地、全無指望。但就是在深淵的底部,祢仍與我同在。人雖拆毀我,祢必建造。 母親,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約19:26-27) 默想耶穌在十架上仍然掛念祂在地上所愛的人。即使知道自己即將回到天上的寶座,祂仍細心安排,叫最愛的門徒(約翰)去照顧自己的母親。受苦的人難免專注於自己的傷痕,覺得所有的人都虧欠我。以致於受苦使我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奪去我本有之愛的能力。然而,安渡苦難之法不在於將我所受的苦轉嫁給別人,真正勝過惡的乃是愛。『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將懼怕除去』(約壹4:18)禱告 主啊!如果祢定意要我經歷這樣的熬練,請仍然賜給愛的能力,使我的眼目不是單單注視自己,而是從服事別人之中得到安慰。 求祢保守我在一個愛的團契當中,雖然看不見祢,但求祢使我透過教會弟兄姐妹來享受到祢的愛。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27:45-46) 默想這是十架七言中最深不可測的一句。它摸到了我們最深的恐懼,摸到了亞伯拉罕的子孫在法老苛政下的哀求、摸到了約伯在爐灰中的哭喊、摸到了猶太人在奧希維茲集中營裡的絕望呻吟。你的悲傷不可能深過這句話,天父把他的獨生愛子撇棄在陰間,正因為你陷在那裡。你以為神的拯救搆不著的地方,但神的愛子就在那裡。祂抓住你,直等復活的日子,與祂一同從墓穴中出來。禱告 我以為我所經歷的傷痛沒有人了解,直到我聽到祢也曾失去愛子。我的心靈破碎,但求祢將每一個碎片都握在手中,用祢的眼淚縫補齊全,把喜樂還給我。 我被憂慮、絕望所困,生活裡面找不到值得喜樂的事。求祢叫祢的光照進我心裡的幽暗,照著祢使我受苦的日子,和我遭難的年歲,叫我喜樂。 我渴了。(約19:28, 馬可15:36) 多麼諷刺的一句話,這位曾經應許要把活水賜給我們的主, 自己倒因乾渴而呼喊!這是被釘十字架、失血過多的典型症狀。然而,這句話是代替我們說的,祂說出了我們生命中的缺乏, 不論是在物質上的窮困,是愛的枯竭,或是靈裡面的乾涸。 我都需要坦然地向神承認『我渴了』。因為祂應許說:『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禱告 主啊!這場經濟風暴使我的生活陷入困境,求祢照著祢的信實, 供應我的需要。如同春雨秋雨,滋潤我的田地,使我收成百倍, 不虞匱乏。 我盼望變成受歡迎的人,卻老是在人際關係上受挫。我願意去愛, 卻無力去行。求祢把愛的泉源賜給我,使我裡頭的良善,不致枯竭。 成了。(約19:30) 默想不是『完了!』,乃是『成了!』。這句話也可以翻做『解決了』,我這個人一生經歷的困頓、身心的煎熬,主在十架上把這些事都『解決了』。神在創造天地的時候說:事就這麼『成了』。我這個人也還在那位偉大陶匠的『創造』過程之中,爐火雖然熾熱難當,但想到出爐的時刻,將要聽到祂喜悅的聲音說:『成了!』,我就甘心樂意地等候。禱告 主啊!我實在願意親近祢,但誘惑和試探常常使我遠離。我真是苦啊,求祢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遠離惡事,行在光明之中。 祢的管教使我愁苦,求祢所加的重擔不要超過祢所賜的忍耐,直到在我的生命中結出聖靈的果子來。 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23:46) 默想一般人總是這麼給我們打氣,說:『受苦的人要更加堅強』,但是我不想要那麼累。放手安歇吧!我歇息的時候,那位大能者不打盹也不睡覺。特別在受苦的日子,我需要一個安息的所在。我深信,那些臨到我的惡事,也許可從我的手中奪取一切,卻不能從上帝的手中把我奪去。禱告 天父啊!我是祢的,我是屬祢的。邪惡的勢力侵擾我的時候,求祢將我藏在你的磐石之中。 工作的壓力、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求祢不只背負我的重擔,也背負我。我受思慮煩擾,不能安睡,求祢使我每一天都可以安息。

零付費感統活動在家做

2009年02月28日
公開
10

2月28日,上了美門社區關懷所辦的課程:"認識感覺統合",整理了一下筆記分享給大家。 影響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有很多層面,然而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在了解更多感統議題之前,可以觀察一下,大人對孩子各項活動干預的程度,舉例來說,在戶外,常看到一些孩子活動本身以為的干涉,如,阿公阿嬤用極其不悅的口氣對著孫子說:「不要再爬了,不驚ㄟ摔死哦!」;一個爸爸看著翻矮牆的孩子:「怎麼那麼皮,叫你不要爬,怎麼聽不懂…。」;還有一個媽媽抱著孩子爬上爬下溜滑梯,保護得無微不至…;還有一個媽媽,用愉悅的表情讚賞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她只注意孩子的安全,還加油打氣說:「加油,手先抓穩了,再把腳抬起來…你一定可以的…」。在這樣的戶外,什麼樣的父母都有,只是對孩子的限制,總有『過猶不及』的無奈。 以下內容是上課筆記,分享給各位在家就可以幫孩子加強感統活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讓孩子能在安全的前題下(不是乾淨的前題下),自由的探索。隨文附上,最近在家就可以和孩子互動的"刺激感統發展"活動。當然,最重要的是平時,就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活動,或是過度的保護孩子,以致於孩子失去他應用發展過程中的刺激。其實感統活動是每日活動的總集,不一定要去幼稚園或是Gymboree,錯過了這段,恐怕日後早療或是復健要付出的代價更高。 感覺統合三大主要系統與刺激活動 (一)認識觸覺 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觸覺失調現象 n 觸覺防禦現象、沒有安全感,如無法辨識摸還是打; n 過分敏感、好動; n 對輕微的觸碰產生過度反應或厭惡; n 特別不愛�討厭洗頭; n 愛吃手,愛摸一切看到的物品; n 搓扔手指(頭髮物品)手喜歡放在口袋裡; 刺激觸覺的活動 n 感統刷 n 嬰幼兒按摩 n 不同質料毛巾擦拭身體(洗澡後) n 搔癢遊戲(手指謠螞蟻爬身體) n 光腳走路 n 玩球池 (二)認識前庭覺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並使人在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前庭覺失調現象 n 容易跌跌撞撞(桌、椅、牆); n 不能直坐、手撐頭、趴在桌上,容易疲累、軟骨頭; n 對環境辨認力較差; n 閱讀障礙(跳行、跳字、忽略符號); n 左右不分,寫字左右顛倒(b、d或p、q分不清楚) n 怕上下樓梯、需要依賴扶手 n 喜歡轉圈卻不會暈 n 怕跨越水溝等較寬的空間。 刺激前庭覺的活動 n 採趴姿,利用抬頭訓練頸部用力(嬰兒時期) n 鼓勵孩子多爬,不需穿護膝(學步前,不要為保護小孩,而阻礙孩子爬行探索活動;或限柔軟乾淨的地方爬行) n 爬行、翻滾 n 盪鞦韆、溜滑梯、吊單槓 n 搖搖馬、跳跳馬、翹翹板 n 搔癢遊戲 n 背孩子行走遊戲 n 多爬樓梯 (三)認識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主要功能是感受肌肉收縮,與肌腱張力。其作用是維持肌肉的正常收縮、幫助關節自由活動、認識空間概念、幫助情緒穩定。本體覺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穩定情緒。 本體覺失調現象 n 用力去拉、打、掐、拍、自己或他人 n 故意滑倒 n 吃手(玩具、指甲、磨牙、咬人) n 墊腳尖走路(尤指3,4歲以後)、抖腳 n 愛拿(托、拉)重物 刺激本體覺的活動 n 嬰幼兒按摩(可做到7歲) n 丟沙包、套圈圈、丟球、拍球 n 揉麵團(如Play-Doh) n 跳躍動作 n 翻觔斗 n 騎三輪車

家有0-3歲兒 - 為孩子立界線 (上)

2009年01月29日
公開
16

家有0-3歲兒(下) 前言:以下內容仍節取自Dr. Henry Cloud與 Dr. John Townsend合著之「過猶不及」一書之第一部第四章,界線是如何發展的。同時也是為孩子立界線,為婚姻立界線之系列出版品。 *   *   * 家有小小嬰兒嗎?是否很快的發現那嬌柔的娃兒,在出生四,五個月後,就開始"離開"母親走入世界,或許速度不快,但這是一條堅定的方向;而母親的角色,要花十七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讓孩子離開我們。 孵化期Hatching / 區分期(Differentiation)嬰兒在最開始五個月到十個月的生命有個主要的改變:從「媽咪和我是相同的(一體的)」,「變成媽咪和我是不同的」。這個時期,嬰兒從與母親被動的結合,變成了對外面世界主動地 感到興趣。他們發現外面竟然還有一個更廣闊更有趣的世界,他們想要涉足,想分杯羮。  嬰兒的行為開始聚焦在探險、觸摸、品嚐(口腔期)的時期。雖然小孩在這階段仍需要母親,但他們不像以前那樣只繞著母親轉;母親先前滋潤與餵養他們的苦心終於開花結果--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安全得可以開始去冒險。看看那些到處爬行,到處用口腔探索周遭環境的幼兒,正全力前進,正在將自己地理上的界線付諸行動--離開母親。 新手媽媽們渴望來自嬰兒的親密、需求、依賴,或許想盡辦法跟年幼的嬰兒黏在一起,但對母親來說,這是一條痛苦的界線,而對孩子來說,卻是必須的。 練習期 Derek快五十歲了,衣著像大學生,喜歡日光浴,把臉曬成古銅色,且一點皺紋都沒有;對一個中年人來說,實在很不自然。他渴望親近更年輕的人,想過夜生活,換工作,只想做保持年輕有活力的事情。Derek這種生活型態表示出他仍停留在「分離與個體」的第二階段:練習。 這階段大概是小孩十個月到十八個月,學走路、學說話的階段。孵化期與練習期之間的轉變很大。孵化期的嬰兒雖大大的被外面新奇世界吸引,至少還依賴母親。而練習期的小孩卻要把大人丟在後頭。光是走路的能力,就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全能的,看那會爬又會走的幼兒真是感到興奮無比,全身充滿活力,想要嘗試一切,包括走高陡的樓梯,拿叉子塞插座,翻垃圾桶等。 回到Derek身上,他正是停滞在練習期的大小孩,他滿意自己的現狀並享受當中的樂趣,然後,如果旁人把Derek不實際、浮誇、不負責任的泡泡戳破時,馬上變成一個「很掃興」的人。十個月到十八個月大的孩子就是發展到「練習期」的階段,對大人小孩是一回事,但若停滞在「學習期」就不能不當一回事了。 正值「練習期」的嬰兒最需要從父母身上得到:與父母同歡樂;但必須給予他們一些安全的限制,讓他們有安全的環境好好地練習。在練習期階段的孩子,學習積極與正面主動是好的,然父母在這個階段必須明確跟孩子設下前後一致與符合實際的界線,卻不會破壞小孩的興緻(成為那掃興的父母),以協助他們度過這轉接時期,換句話說,小孩跳到父母手上的咖啡果汁,濺得到處都是,也沒有關係(當你能把這篇文章讀完時,就會同意為什麼可以忍受孩子的調皮,而能"釋懷,沒關係"了。) 練習期提供小孩精力、動力,來進入他成為「個人」的最後階段。全速在練習期衝刺的孩子,不可能一路衝到底,練習期的小孩必須進入下個階段:重歸舊好(Raprochement )。 重歸舊好 Raprochement 這階段發生在十八個月到三歲的時期。重歸舊好,源自法文 Rapprochement,意思是「恢復原先和諧的關係」,換句話說,在練習期中的跌跌撞撞累積成為他的生活經驗或教訓,讓孩子回歸現實,他們那超人,無所不能漸漸變成「我並不是什麼都能做」,甚至會焦慮外面的世界是可怕的、危險的、並且他們仍然需要媽咪。(也有人說是又回到幼稚期) 重歸舊好是孩子重回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只是這樣的關係又不太一樣,孩子將帶進「自我」(Self),這樣的關係是兩個人,且帶不同的想法和感情。孩子已經有能力與外界產生互動關係,卻不會失去自我感了。 這個階段對父母和對孩子,通常是一段艱難的時期。他們常常惹人討厭、唱反調、易怒等。以下逐項來看幼兒會用那些「工具」來為他們設立界線。 ∼待續

家有0-3歲兒 - 恢復原先的和諧關係 (幼兒18 ~36個月) (下)

2009年01月29日
公開
10

家有0-3歲兒(上) 重歸舊好 Raprochement 這階段發生在十八個月到三歲的時期。重歸舊好,源自法文 Rapprochement,意思是「恢復原先和諧的關係」,換句話說,在練習期中的跌跌撞撞累積成為他的生活經驗或教訓,讓孩子回歸現實,他們那超人,無所不能漸漸變成「我並不是什麼都能做」,甚至會焦慮外面的世界是可怕的、危險的、並且他們仍然需要媽咪。(也有人說是又回到幼稚期) 重歸舊好是孩子重回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只是這樣的關係又不太一樣,孩子將帶進「自我」(Self),這樣的關係是兩個人,且帶不同的想法和感情。孩子已經有能力與外界產生互動關係,卻不會失去自我感了。 這個階段對父母和對孩子,通常是一段艱難的時期。他們常常惹人討厭、唱反調、易怒等。以下逐項來看幼兒會用那些「工具」來為他們設立界線。(待續) 如果家有十八個月左右的孩子,我們會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狀況":生氣、不要、打人。 生氣 生氣,是一個朋友。生氣告訴我們有問題發生了,要我們去面對那個問題。生氣,讓自己知道與體驗和別人不一樣的方法。能用生氣區分自己與別人不同的能力就是一種界線。能適度表現自己怒氣的小孩,在他們以後的生活裡,將可以了解別人是否想控制或傷害他們。 這是我的(主權) 這時候的孩子,開始使用新的字彙,最愛說,「這是XX的」,「這是我的」;玩具也不讓別人碰,因此常被誤以為是一個「自私」的個性或行為。這種自我很重要的自我中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罪或敗壞。但是聖經不是如此教導我們,我們被神所造,有神的形像,同時神也授予征服與治理這世界的主權一樣(當然也包括享受),是「管家」。 我們也擁有管理自己時間、精力、天分、價值、感情、行為、金錢,以及其他種種權利或青任。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屬於我的」觀念,就沒有責任感要去發展、滋養、保護這些寶貴資源。 當我們明白主權的意義時,就可以明白孩子絕對需要明白「這是我的」「我的」「我」不是壞字眼。孩子若擁有足夠的愛,他們就會有愛人的性格,而不是聽停在宣告自己主權的行為而已。 不,一字界線 「不」是人類使用語言中最重要的一個字。「不」在孵化期會出現,卻在重歸舊好時期(Rapproachement)臻於完美,也最恰當。這是孩子學習到第一個語言上的界線。 「不」這個字幫助孩子與不喜歡的事物分開,給予他們選擇的力量,保護他們。學習去處理小孩說的不,對小孩的身心發展是很重要的。小孩在這年歲常會說NO說上了癮,拒絕吃某種東西,不午睡,不洗澡...,可是,絕對值得讓他們說不,這樣他們才不會產生完全無助或無力的感覺。 這時父母的任務就是第一,需要讓孩子有說NO的安全感,鼓勵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界線。即使小孩不可能如願地做所有的選擇,大人仍需要傾聽小孩的NO;有智慧的父母不會被小孩的抗拒所侮辱或感到憤怒,會讓小孩覺得不管他們的NO或他們的YES,都一樣重要。他們不會因為孩子對他們說不,就很情緒化地讓自己的感情內縮,他們依舊會與小孩有密切的親子關係。如果父母中的一方被小孩所說的NO搞得精疲力竭,另一方面必須出手援助。整個過程必須付出很多的心血。 第二個任務是幫助小孩尊重別人的界線。小孩除了要對人說NO以外,也要能夠接受別人向他們說NO,舉例來說,不能因為在玩具店裡,小孩耍脾氣了,怕大人出糗,就放棄作父母的原則,而放任小孩為所欲為,甚至必須暫停手邊正在做的事,適當和小孩當面好好處理問題;必要時,可以體罰一下都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在一切都太遲以前,幫助小孩接受一些限制。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言十九:18)   界線建立在三歲小孩身上最為明顯。這個年紀,他們應該可以很熟練地做好下列幾件事: 可以和別人感情很親密,欲仍擁有自我感與跟人分開的自由。 可以適當地對別人說不,卻不怕因此失去對方的愛。 可以接受別人適度的拒絕,卻不會因此在感情上內遁或畏縮起來。   孩子愈早學習一些好的界線,以後他的人際關係上經歷的混亂就會愈少。三歲以前若能先打好根基,青春期會過得"比較"順利。(注意,不是"很"順利。)而且也"比較"容易轉換到成年期。如果幼兒期未能紥好基礎,青春期多下點工夫依然會助益良多。若二個時期都有嚴重的界線問題,成年以後的歲月就很難過了。 界線問題來自我們和別人那些難以數計的接觸,以及我們自己的本質和性格。但最重要的界線衝突發生在我們的幼兒時期,在「分離與個體」的三階段:孵化、練習、重歸舊好其中之一,或三個階段都有。一般來說,發生得越早,創傷越深,界線問題也就會越嚴重。 註:全文百分之九十摘自"過猶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線"一書之第四章,界線是如何發展的。

[轉載引用]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引言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7

到底什麼是感官教育,看到喜樂媽媽有整理文章,在這裡作轉載分享 ,不過內容比較偏重3-6歲的應用;至於0-3歲者,其實觀念是相當程度的類似,只是0-3歲孩子的能力上不及3-6歲,在操作的工作內容上有所不同。在喜樂媽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happymama-home/archive?l=f&id=17)裡也有許多適用3-6歲的感官教育工作詳細說明與示範。 作者:陳秀芬老師 感 官 教 育 引 言 蒙特梭利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於感官的敏感期,他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身體的觸覺都很敏銳,這時如果施以感官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把潛能充分發揮,奠定以後學習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習都必須透過人的感官來進行,我們的感官愈敏銳,愈能吸收環境的訊息,加以分析、辨識、整理,最後做成判斷,成為我們與環境互動的基礎。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都經過科學的設計,強調單一的特性,例如顏色、大小、長短、輕重、形狀、味道、冷熱等等。以紅棍子為例,是一種學習分辨長短的教具,所有的棍子外表看起來都一樣,只有長短不一樣,讓兒童學習分辨長短。 我們的身體包括頭腦、感覺器官與運動器官三種要素。感覺器官吸收環境訊息,送給大腦分析,最後再透過運動器官反應出來。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具幫助運動器官更加熟練,而感官教具則幫助我們的感覺器官更加敏銳,二者相輔相成,奠定兒童學習的基礎。 三 階 段 教 學 法 孩子在學習感官教具時,會碰到很多的新詞,例如長的、短的;紅色、藍色;長方形、圓形等,這些新詞要讓孩子記下來,有個訣竅,就是使用三階段教學法。分析孩子的學習記憶方式,從認識、分辨到記憶,共有三個不同的階段。不管是任何教具,都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法,來教導孩子記住新詞。 首先,第一個階段是關聯(Association),看到物品、聽到聲音,把二者產生關聯。 把兩樣(或三樣)物品從左至右擺在桌上。 指著左邊的物品說:「這是XX(例如正方形)。」指著右邊的物品說:「這是YY(例如圓形)。」再唸一次,並鼓勵孩子也唸出聲來。 把物品換位置,重複說:「這是YY。」「這是XX。」 其次,第二個階段是認知(Recognition),聽到聲音、能夠辨認正確的物品。 把物品從左至右排列在桌上,重複命名工作說:「這是XX。」「這是YY。」然後問孩子:「YY是哪一個?」「XX是哪一個?」記得先問最後一個提到名字的,再問其他的。 玩一些遊戲,把物品打散,指著其中一個問:「這是XX,還是YY?」或是藏起其中一個物品,問孩子:「XX不見了,還是YY不見了?」 經常提供物品的發音,讓孩子去尋找正確的物品。 最後,第三個階段是記憶(Recall),沒有任何幫助,看到物品,可以發出正確的聲音。 把物品排列在桌上,在預測孩子可能會答對的情況下,問孩子:「這是什麼?」 如果我們預估錯誤,孩子尚未能記住物品名稱時,要優雅的回到第二階段,多次練習,下次有機會再進入第三階段。 蒙特梭利特別強調第二個階段的重要性,因為大部分的家長,才教過孩子這是什麼之後,馬上就要考孩子,問他:「這是什麼?」完全忽略了第二個階段,沒有讓孩子聽聲音來分辨物品。孩子的大腦需要時間來消化、學習,因此第二階段的認知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以跳過去,也不可以躁進的到第三階段。   依照年齡順序,詳列出感官教育項目 2歲半—3歲半 有柄的圓柱體;粉紅塔;棕色梯; 紅棍子;色版一;觸覺板;安靜遊戲   3歲半—4歲半 無柄的圓柱體;平面幾何圖形櫃;立體幾何實體;各種三角形的組合;單向式正方體;二項式正方體;色版二;襪子配對;觸覺牌;布料盒;皮革盒;聽覺瓶;重量板配對   4歲半—6歲 三項式正方體;色板三;漸進式立體觸覺分類練習;神秘袋;音感鐘;音樂符號與音感鐘 ;嗅覺瓶;熱度板配對;熱度瓶配對 ;味覺瓶配對

[轉載分享] 孩子需要大人的「等待」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9

休了兩週的年假,今天,孩子們又回到教室。孩子們看起來很有精神,也很開心。他們一如以往,做著相同的事-遊戲、玩耍和創作。在開始上課的幾天前,我和故事角落的老師聊起這半年來自己教室的狀況,我們各有感想,但共同與最深的感觸就是,孩子需要大人的「等待」。 她提到她教室裡的一個孩子,大約小班的年紀開始到她的教室裡來聽英文故事。當時,她認為這個孩子極具語言天份,在同年紀的團體裡面最能「猜」出故事內容,學習說的能力與發音都很好。雖然這個孩子持續在故事角落聽英文故事,但到了中班,因為她的天份,母親同時也帶著她去上其他英文課,學習拼字、學習正確說與寫。過了幾年,她已是個國小生。有一天,她在老師說了一本英文圖畫故事之後,突然說:「我聽不懂妳在說什麼?」。我的這位老師好友非常震驚,怎麼在英文能力都遠比幼年時更好的現在,這個孩子反而聽不懂故事了?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很有語言天份的孩子失去了學習語言最重要的語感與猜想的能力? 最近讀了一本書,裡面提到成人面對孩子的塗鴉,最愛問孩子:「你畫的是什麼?」成人以他們現有的認知無法解讀孩子的塗鴉,於是嘗試以這樣的問題影響孩子,希望得到一個成人所能夠理解的詞、名字或意思,因為這是我們成人唯一能夠理解的方式。以下的節錄有點長,有點難懂,但值得細讀:「我們給予幼兒圖畫世界第一個大的干擾便是當孩子給我們看他的作品時,我們總是提出一個既明顯又煩人的問題:『這是什麼?』。這個問題猶如一根套繩,把孩子套住,扯到我們面前來……孩子倒是樂意幫忙,隨便給個解釋。取名字總是個有趣的遊戲,孩子當時想到什麼,我們便會得到什麼樣的答覆,他也許會說圖形是爸爸、月亮、馬鈴薯、氣球等一切可能的東西。於是我們便造成了一場嚴重的後果-把原始的塗鴉世界和語言世界連在一起了。這只能加快和縮短圖畫發展,讓它無法達到自然的成熟……具體的事物,有一日將會表現在孩子的畫裡,但表現出來的確切時間只有孩子知道」。(摘自《兒童塗鴉、線畫與彩畫》一書) 不論是面對孩子的圖畫,或是學習語言,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孩子並不是大人。「我們不是謹慎地讓孩子不快不慢地走他的路,而是急於要他們跨過把我們和他們分開的鴻溝」。我們忽略的是,有沒有在對的時候,用適合孩子發展階段的方式來支持他們?更重要的是,有沒有以滿足孩子在不同階段最重要的需求為優先?還是強加我們想要他們學會的?該用聽覺與想像去感覺語言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他學拼字,提早受限於「對」與「錯」之中,而不敢再用感覺去猜想語言,甚至不敢開口說。也許,我們造就了一個英文可以考滿分的孩子,卻埋葬了他對語言的直覺天份與自信。這是故事角落老師的感嘆。 藝術活動也是如此:「過早提出『這是什麼』的問題,不僅只有這個害處。這種看似不關痛癢的干預,還會在各個感官配合完成圖像的過程中,造成混亂。幼兒在塗鴉階段,首先是眼睛與手,也就是和觸覺器官共同合作來探知世界。要等到做為偵查員的手報告那些東西有多遠、多輕、多堅固、多沉重之後;等所有的空間都爬完、走完、感覺透徹之後,眼睛才會了解世界,手和腳才可以休息。此時,眼睛與耳朵合作,替事物命名……如果,在繪畫時越過『觸覺』,也就是觸摸階段,或者,這個階段發展的時間太短,兒童繪畫便缺少最根本的東西-對物體世界的成形和結構的感知。」 小柔與小吾跟隨宣宣,爬過山洞、走上橋、溜滑梯、走過矮門、假裝跌倒。他們做的事,看似跟藝術活動毫無關係,其實他們正在認識世界、感覺形體,為往後表達世界做準備;當阿布受到太多外界干擾,顯得不敢畫畫時,我們就不應該劃清「畫畫」與他喜愛的活動「遊戲」的界線,當他發現沒被期待畫出具體物之時,他自然會主動表達他的需求:「我想要畫水彩」;當小祺、宣宣與安安能夠花上兩個月的時間編織一條圍巾,這個過程就會留給他們深刻的感受、得到完成的喜悅,創作這件事就能慢慢變成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期待下的產物。等待的理由有很多,對故事角落的老師來說,就是把學拼字、學寫、學文法的事,留待孩子大一點再說,先讓孩子對英文產生感覺與興趣;對於我,等待就是讓孩子做他現在應該做的事。「教育並不是讓孩子盡快變成跟我們一樣的成人,教育是引導與等待孩子完成他在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這是我最深的感觸,在新學期的開始,跟大家分享。 引用自藝術森林http://blog.roodo.com/kunst73/archives/5568635.html#comment-17399475

恆常的愛

2008年05月11日
公開
10

恆常的愛 日期:2001年5月13日主日敬拜(I) 講員:李 健長老 經文:以賽亞書49:14-15,約翰福音13:34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母親節,我們要特別感謝媽媽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母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所以我們要請他們站起來,讓我們用拍手來謝謝她們。雖然我們各人的母親不一定在這兒,但藉著我們謝謝她們,也謝謝在任何地方我們的母親。 今天是母親節,我們要從母親的愛,看到上帝的愛,進而了解神要我們如何去愛人。當然,在母親節,我們也盼望用行動能回饋我們的母親,回應我們的神,進而將神的愛傳揚,傳遞給這個缺乏愛的世界。 今天我們看的經文在以賽亞書49章14-15節和約翰福音13:34節,讓我們一起讀。 以賽亞書49:14 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 以賽亞書49:15 婦人焉能忘記他喫奶的嬰孩,不憐恤他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約翰福音13:34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從這幾節經文,我們可以看到: 一、母親的愛可以約略表達神恆常的愛 以賽亞書49:14-15節的背景是猶太人在受苦之中,他們因背逆神,神興起外邦來毀滅他們;北國以色列被亞述亡國,南國猶太被巴比倫打敗。他們在外邦的蹂躪中,他們哭求神。他們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他們不是無病呻吟,他們不是故作可憐,他們乃是在亡國滅種的苦難中呼求神。這不是一個想像的圖畫,這是個實際的情形,這是猶太人的痛苦,是神子民真實的經歷。他們是神的選民,如同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一樣,神說衪是我們的神,我們不懷疑,神愛我們,我們認定衪是我們的父,我們是衪的兒女。可是現實的狀況就是,猶太人亡國了,他們的政教合一的政府被擄去,他們說,耶和華已經離棄了我,我的神忘記了我。在這個對稱的詩句中,我們看到人的困苦、人的無奈、人的無助,神在哪?呢?有一次有一位姊妹來找我,她說,她不相信神了,她不要再信仰基督。我問為什麼?她說從小就接受主,以衪為神,她禱告,求神賜給她一個好丈夫,她以丈夫為榮,她以丈夫為可信賴的,她的丈夫也服事主。可是有一天,她發現她丈夫有外遇,有另外一個女人。所以這個姊妹說,是神離棄我,是主忘記我,我不要再信仰衪。所以這句話不是一個假設的情形,不是一個故意講出來的詩句,乃是一個真實的情感,受傷的感覺,是人在失意,人在受苦所發出來的呼聲。歷世歷代都有神的兒女在受苦中。中國大陸有一個傳道人跟我說,他的祖父是傳道人,共產黨來了,不准人信仰上帝,就叫人鬥他的祖父,因他祖父不肯否認信仰,他們就疊了三張桌子,掛一個鐵製的牌子在他身上,他如果否認神就放他下來,結果他不肯否認主,他們就把他活活從幾公尺高的桌子推下來,渾身是血。這時人會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否則怎麼會這樣呢? 但在以賽亞書中,神自我表白,衪自我辯駁,衪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呢?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在這麼大的難處、這麼大的壓力下,神如何表明自己呢?衪用一個比喻,衪說,婦人絕不會忘記她吃奶的嬰孩,這邊是指著“正在吃奶”的嬰孩,她所生的兒子,指的是“她親生”的孩子。的確,一個媽媽,她親生的孩子還在吃奶的孩子,媽媽怎麼可能忘了他呢?在這邊,吃奶的孩子是親生的孩子,不是奶媽,不是菲佣帶的孩子,而且這個孩子正在吃奶,只有幾個月大,絕不滿一歲的嬰孩。主說:那有母親忘記自己正在吃奶的嬰孩?不會的,沒有這種媽媽。媽媽到底是怎樣的人?她為了孩子可以犧牲工作、可以犧牲前途、可以犧牲青春。甚至有許多媽媽為了孩子,可以犧牲與丈夫的關係,雖然這是不對的,但從這邊你可以看到媽媽,看到一個為了孩子的媽媽。如果有一個可以與媽媽比擬的,那就是神。或者我們要倒過來說,如果有什麼愛可以比擬神的愛的,那就是媽媽的愛。而且這句話不是人說的,這不僅是千百年來,古今中外的人的共知共識,這是神親口說的;衪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呢?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神要說自己何等愛人,衪不忘記人,衪不離棄人,衪以母親來比喻,衪拿媽媽來比較。我們看不到神,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媽媽,特別是一個人自己做了媽媽之後,更能體會這個比喻。所以我們說:母親的愛,約略可以表達神恆常的愛,一個人不容易看到媽媽對他的愛,人也不容易看到神對人的愛。 二、在永恆,因神就是愛,衪的愛是一切愛的原型 在這邊,神說“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呢?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婦人的愛那?來的?媽媽的愛那?來的?從神而來的。她自己不知道,她自己可能沒有信耶穌,她可能根本不知道有神,但神在造母親時,就把類似於衪的愛放在母親?面,這是很奇妙的事。每一個做媽媽的都一定有這個經驗。什麼經驗?就是做了媽媽之後會變,會變得愛她的孩子,會變得與以前不同,會變得自己都奇怪,以前不是這樣的人,但生了孩子就變了,這是神特別給媽媽的。我認識一個媽媽,她愛她的孩子,溺愛,不對的愛,但跟她說不明白,講不清楚,但我知道那是愛,只是沒有智慧!她不是天生這樣的,她做了媽媽才這樣。我結婚之後,我們夫妻一直決定不要孩子,後來我跟神禱告,如果有孩子可以讓我們更認識神,就讓我們有孩子。我必須承認,我從秋華帶孩子,與我交通的內容,以及我看到她的表現,我自己帶孩子的體會,我更認識神、更了解神的做法。是衪、是衪把愛放在母親的?面,衪是一切愛的原型。母愛只不過表現了神部份的愛,神無微不至的愛的一小部份。這邊經文提到,母親不會忘了親生正在吃奶的孩子,但我們不否認,當孩子長大了,自立了,媽媽當然還是愛,只是並不把重心完全放在他們身上。可是這邊神說,衪卻不是如此,衪用比較的口吻說,即或有媽媽忘了吃奶的親生兒子,神也不忘記我們,何況衪是永恆不變的神,衪的愛是永恆不變的愛,衪是一切愛的原型,我們如果想知道什麼是愛,去親近衪,衪可以讓我們明白,衪樂意讓我們明白,衪豈不想要我們明白嗎?所以以賽亞書49:15節衪才這麼說。 三、在今生,神要我們用衪的愛來愛人(約十四:34) 在我們的信仰中,有一件我們最不容易學會的,就是這件事。什麼事?“用神愛我們的愛來愛人”,如果我們不知道神的愛,我們或許不知其困難。一旦我們愈認識神,我們愈覺得我們做不到。我們對待朋友像朋友已經不錯了,但神說不夠,衪要我們愛對方,像衪愛我們一樣。衪怎樣愛我們?以賽亞書49:14-15節的愛是衪愛的極致,衪的愛超過母親乳養自己親生的孩子。這是衪愛的標準,怎麼可能?可能的!!但這不是一天做到的,也不是幾個月、幾年、幾十年可以完成的。神讓我們一生一世學這個愛的功課,今天學一點,明天學一點,只要你往前走,就有進度,只要你肯順服,就有愛從生命中出來。怕的是我們不走,怕的是我們不順服。神能,衪不僅作榜樣,衪也賜生命、衪也賜能力,這才是重點。愛是衪給的,否則媽媽怎麼可能?否則主的門徒怎麼可能?歷世歷代的聖徒怎麼可能?我們能的!神既要我們做,我們便可能做,德蕾莎修女如何能做到?創世基金會的創始人怎樣能做到?神會引導我們這樣做。

百歲醫師家族新竹網聚

2007年09月08日
公開
10

新竹地區的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Babayhome 家族網聚在今天隆重登場, 現場有二位孕媽咪, Sophie, Sunny和奇異果, meei, Luckyguy, 小榛榛, Ada, 草頭菜, 當然還有Ellen我本人,除了 Ada是雙胞胎的緣故, 不方便二個baby同時出門(註一), 其他成員的老公都陪同來參加網聚。 這次的網聚是繼台北網聚後, 接力辦的新竹場次...本來沒有預期很多人來, 但是當天的盛況, 讓大家都覺得十分開心。 *** 網聚的流程 *** 我們分別在自我介紹並分享用這本書的成功案例外, 也提出了目前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利用機會大家共同用智慧來協助解決: 如奇異果媽(註二)的baby果果, 可以睡過夜, 也可以執行吃 - 玩 - 睡的模式, 但是常常在玩的時候, 只能抱著玩, 一放在Tatami上就會哭。大家幫果媽想了一些辦法, 如健力架, 讓baby在獨自玩時, 有聲光效果刺激的玩具, 讓果果學習獨立玩,和探索的習慣。Andy現場的健力架, 馬上給果果試驗一下, 結果2個半月的果果似乎也用力抬頭並專注的看著這眼前的彩色玩具, 果媽在網聚後馬上就飛車到店裡去survey健力架....。 小榛榛則分享他剛試用百歲的育兒法, 由於baby已經9個月了, 有點擔心會無法建立規律作息模式, 但在大家的鼓勵和建議, 相信小榛榛的寶寶很快的也可以認同馬麻的苦心和用心。 Ada, 雙胞胎大小妞的媽, 是我早在二, 三個月前就拜讀他分享的百歲舖床法, 她分享的換床與省錢的智慧, 讓我能幫Andy舖張美美又溫馨的趴睡床。Ada的困擾在於雙胞胎訓練起來格外辛苦, 二個baby不但和把拔馬麻分房睡, 為了怕彼此干擾姐妹兩也得分房睡...曾經睡過夜好一陣子, 但因白天照顧者的作法與Ada 夫妻不是那麼一致, 所以, 還在努力中, 但不夜奶之外, baby的作息, 哭聲需求的分辨, 倒是都掌握在Ada 智慧媽媽的手中。 *** 九家人都是"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愛用者 *** Sophie & Sunny 是各有三個月與六個月身孕的準媽咪, Baby還沒出生, 就已拜讀全本書, 參與了網聚媽媽和爸爸們的分享, 對未來的育兒計劃信心滿滿!! 最有趣的莫過於爸爸們的分享, 他們都是支持老婆調整寶寶適應家裡作息的好幫手, 其中一位草頭蔡爸爸還在訓練baby睡過夜並分房睡的過程中, 拿了分貝機測寶寶的哭聲, 還貼心的送耳塞給馬麻, 怕馬麻的耳朵受傷; 由於寶寶最初是用親蜜育兒法, 但對當時一哭就餵的狀況, 讓把拔, 馬麻疲憊不堪, 後來用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育兒法, 即奐均的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三天後, 寶寶的作息就完全安穩下來直到現在約九個月了。 Luckyguy (Lala爸)也是一個貼心極致的老公, 常常La媽 (辣媽?)在為四小時不到baby 的哭聲而矛盾時, 會安慰La媽說, 我們也是餓過啊? 也不會怎麼樣...就這樣, 二, 三天, 新生兒baby很快的就適應四個小時的飢餓生理時鐘。 Meei, 很特別, 一個非常有自信的媽, 妹妹已快滿週歲了, 早早就不夜奶, 規律的作息下, 讓Meei馬麻很輕鬆的在帶孩子, 尤其在食物泥的部分, 非常有心得, 看Meei 健康很有規距和秩序的樣子, 就知道Meei 馬麻把拔把妹妹帶得很好哦!下回網聚將以食物泥為主, 所以Meei馬麻要大力的分享成功經驗。 *** 意外的驚喜 - ㄟˊ你不是我高中同學嗎? *** 這次的網聚非常的有意思, 讓一對久已失聯的高中同學相遇了, 他們分別是Sunny 的老公(左)和Meei的老公(右)。 *** 好書分享 & 蒙特梭利在家應用 *** 最後介紹了一些"從零歲開始"的作息細節, 如小睡, 白天作息的延長, 教養的部分等分享, 由於前面的討論和分享太High, 所以後面的好書分享及蒙特梭利在家應用則比較沒有著磨太多。但基本上, 這難得的網聚真的是感謝 神的保守和同在, 一切順利落幕。 註一: 大妞在家, 由爸爸帶, 小妞則讓Ada 媽咪帶出場 註二: 果媽和果爸的興趣是射擊, 還要去澳門考執照呢...本人看來十分溫柔與嫻雅, 在舉槍射擊時, 別有另一種自信美。百歲醫師家族網聚大合照媽媽寶貝排排站網聚意外遇到高中同學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