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幫Andy接風的 "豆腐漢堡+馬鈴薯泥"

2009年04月16日
公開
11

∼和兒子晚餐浪漫一下,餐桌還點蠟燭呢。∼ 2009.04.16. 星期一回台北兒童醫院看診後,當天晚上又回新竹,但是只有我一個人回家,把Andy留在台北,雖然已溝通二天了,Andy也似懂非懂,直到要離開娘家時,Andy故作鎮靜的跟阿嬤bye-bye然後說:我也要回新竹。在門口難分難捨了幾分鐘,終於讓他說再見了,說了再見後就哭了....當下馬上離開。因為老公出差,孩子在台北,我難得享受一個人的生活,二天的難得,還是忍心和孩子說再見。到第二天晚上,Andy想家更甚,打了四,五通電話給我,聽阿嬤說,後來掛電話哭了好一會兒才停,連看兒童節目都無法阻止他想回家的心...。 星期四一早坐高鐵去接小孩,中午把Andy接回來,睡午覺時間,就開始傷腦筋要準備晚餐了,不像前二天,要吃什麼就吃什麼,不用考慮口味和營養問題,而且,說實在的我的烹飪技術說是絕對有很大的進步,而且是一星期至少煮三餐煮上三到四天,只是還是很難把它變成興趣,不管同一道菜怎麼煮,總是要翻食譜或筆記,沒辦法融會貫通。 於是把蔡穎卿Bubu的廚房之歌拿出來,再看看冰箱有什麼材料,最後決定作"豆腐漢堡"和馬鈴薯泥(http://www.wretch.cc/blog/bubutsai/11739498)。 ***關於漢堡肉*** 平常我們都吃主婦聯盟的洋葱牛肉漢堡肉,味道很好,而且是澳洲牛肉,只是成本偏高,前陣子換成Costco的漢堡肉,比較沒有味道,但作漢堡時,加上生菜擠個蕃茄醬吃起來也是不錯的。而Bubu的豆腐漢堡卻是口感好 soft,不油不膩,而且也覺得很衛生,當然Bubu的材料連肉的部分都是豬絞肉,我則是拿現成的漢堡肉當絞肉使用。 ***豆腐漢堡材料和作法*** 傳統豆腐200g,豬絞肉300g,蛋一顆,洋葱半顆,鹽1/3匙,糖1/4匙,太白粉二匙,白楜椒少許。 我則是以二塊Costco的漢堡肉和1/3的盒裝板豆腐取代。 1)洋葱切丁炒成咖啡色(我用奶油炒,但好像很難炒成咖啡色,但就是炒久一點抄軟一點)攤在盤中待涼; 2)豆腐稍壓一下去水分,再把所有的材料用手抓成肉泥(我是用飯匙和筷子攪,還是怕髒手)。 3)用湯匙挖出一匙肉泥,放在平底鍋上,輕壓,並用慢火煎,加鍋蓋。不需太多油,肉有油脂,還有豆腐中水氣因加蓋有足夠蒸氣熟食。 ***蘋果醬作法*** 半顆蘋果去皮切薄片,11/4洋葱切成細絲,小火炒後,直到洋葱變成咖啡色,然後起鍋用果汁機加水打成醬,再倒回小鍋煮滾,加鹽,糖及少許白楜椒。 (我有一台德佣Thermomix,所以煮熟,打成醬,再加熱,同一鍋不用倒來倒去的。) 另外,我在IKEA也有買沾瑞典丸子的莓醬,若不煮醬也可以用來搭配豆腐漢堡,很match哦。 請看上圖,就是成品,我還切了蕃茄和變形的漢堡肉,試圖要把它裝飾成下圖的樣子,但實在差太多了,這就是我不靈巧的手沒辦法做到的,但感謝主,祂給我耐心和明白食譜的智慧,已經超越以前的自己很多了。另外,照片看起來不錯是我們家單眼拍出來的,很有視覺效果。另外醬的部分水加太少了,好像食物泥。 對了,Bubu書裡有提到哦,漢堡肉大小最後同她搭配的蕃茄片size,所以不是很大哦,我們做起來沒有Bubu的食譜設計那樣美,就是樣子不像漢堡,但口感卻真是一流的。然後我們在盤子上再加上一球馬鈴薯泥,就成了我們的一餐。馬鈴薯是我很愛的食物,以前常作馬鈴薯沙拉(有紅蘿蔔,水煮蛋和美乃茲),都是用蒸的,再弄成泥,但老吃不到西餐廳或國外的馬鈴薯泥,看了Bubu的部落格食譜,才知道要切片並用少許水煮,再調味,總之細節就不多說,請上Bubu的部落格看仔細==>Bubu的< a href="http://www.wretch.cc/blog/bubutsai/11739498"馬鈴薯泥作法。

和安弟一起作晚餐 + 阿拉棒食譜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3

2008.11.22. 有以下幾個理由,讓Andy進廚房"幫忙": 最直接的原因是:受了蔡穎卿老師"廚房之歌"的影響,還有豆豆媽勤於廚事的刺激下。 理念的支持:蒙特梭利很重視孩子的日常生活,讓孩子直接操作勝過玩玩具。(註一) 最浪漫的理由:週五,給爸爸一個驚喜。 作了以上的決定後,把Andy的小桌椅搬到廚房裡就來作料理的工作台,當成是島型流理台。以下是今日菜單: 今天的晚餐是: 前菜:壽司(食譜是按蔡穎卿老師廚房之歌中的食譜作的。) 主食:加過米霖的白米飯 肉類:牛肉洋葱漢堡肉(購於主婦聯盟�完全打破我對漢堡肉的成見,超好吃,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吃哦。) 菜類:炒洋菇荷蘭豆(荷蘭豆是某生鮮超市買的,上面寫著尖石鍾媽媽種的,"真好吃"。) 甜點: 阿拉棒,是一種條狀捲形餅乾(參考豆豆媽分享的食譜) 我們從下午4:30 忙到晚上7:00,在煎完牛肉洋葱漢堡肉後,爸嗶剛好回來。當中也餵飽Andy,由於孩子餓不過6:30,所以早早就讓Andy吃飽,全家吃晚餐時再給他給點漢堡肉,倒是Andy是正餐吃飽了,大人的食物只吃好玩的,幾口後就不吃了,所以就剩"坐陪"的功能。 今天的食物,洋菇已殘破不堪,是Andy用"飛機塑膠餐具刀"切的,部分荷蘭豆切口不齊的也是Andy的傑作;阿拉棒的前置麵團,也就就是把A倒入B,把AB加入C是Andy完成的;Andy晚餐中其中一樣水煮蛋,也讓Andy試切。 而我能真正順利把食物作完,是Andy玩起揀荷蘭豆的粗纖維,玩一堆小碟子所換來的寶貴時間,基本上,Andy還不算能幫忙。 Bubu(蔡穎卿)說,廚事要花的時間和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但回想我今天雖花了2.5個小時,但上桌吃飯時,我的廚房還是幾乎很乾淨整齊,洗碗機待命,而地板在過篩麵粉時洒出的麵粉也用吸塵器吸過了,Andy的小桌子擦乾淨了,況且這幾樣菜都是獨立做出來的,沒什麼關連性... 不是為了寫部落格才擠出這些回憶,而是和孩子在一起作廚事真的很有趣,但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很願意做大人的事,他們可以很專注,唯美中不足的是Andy還太小,還有點小搗蛋,但大致上是可接受的,我想先讓孩子做點簡單切的工作(畢竟市售的切切樂組品質都不好,不然就是太貴),在監督與幫忙下操作V牌食物料理機就不錯了。 註一:不過二歲以後再 practice 可能會更好。 [阿拉棒食譜] 材料: A. 無鹽奶油 10g B. 糖粉 30g C. 蛋 1 個 D. 低筋麵粉 130g (過篩) 做法: 1. 材料A + B 拌勻, 再加入C 拌勻(奶油不會全融, 至少拌到小顆固狀, 揉麵團時再揉勻) 2. 加入過篩麵粉用手拌, 揉成麵團沒顆粒即可 (因餅乾使用低筋麵粉, 揉的過程要有點耐心, 一定可以揉成一團的。) 3. 讓麵團鬆弛30分鐘;再捍成薄片後鬆弛10分鐘。 4. 切割成長條狀,捲一下放在烤盤上。 5. 刷上蛋液就可放入烤箱,170度C, 烤20-25分,再下架放涼。(我忘了刷蛋液,所以看起來比較白,但也很好吃。)

網友幫忙當偵探 - 食物泥又吃上來了!!

2007年12月02日
公開
3

好一陣子,Andy的食物泥都愛吃不吃的,能吃上 120就很偷笑了,而配方奶則是喝得嚇嚇叫,這和想幫助Andy斷奶的初衷根本就是背道而馳。對Andy吃食物泥的狀況,很難歸納出一個結論,但可以掌握的幾點重點是,"吃-玩-睡"的模式真的很重要,小睡不好會影響食量和吃食物泥的耐性,若吃不好又很難撐到5.5小時,有時候一天作息亂掉了,當天的食物泥就別想吃好。再者,Andy是一個非常friendly的寶寶,只是一上餐椅就會判若二人,會對媽咪發脾氣,會推開食物,會面無表情,會用力拍桌子表示抗議。 看媽咪在Babyhome 的部落格裡寫出吃食物泥的脫線演出,上回參加新竹百歲網聚的Meei和草頭菜媽媽,積極又主動的幫助我來歸納Andy的飲食習慣,從作息狀況,食材內容,作法,Andy的個性,甚至到大便的狀況都一一了解後,給了我幾個方向去改善: 1. 減少食材,建議澱粉,蛋白質,蔬果各二種,並且一次的食物泥限制在二,三天左右,可觀察Andy對食物口味,口感的喜好程度。 2. 豆類蛋白質來源雖保守安全,但易脹氣,加上豆味稱不上美味,建議嘗試雞胸肉;紅肉固然營養,但肉類以雞胸肉入門最佳,因為脂肪最少。 3. 蘋果香蕉易硬便,要特別注意。  4. 不論上一餐吃得如何,堅持5.5小時餐與餐的間隔。 5. 不論食物泥吃得如何,堅持只給固定量的配方奶。 ***實驗結果驗收*** 根據以上的原則,作這次的食物泥,Andy超棒場的,食物泥又吃回來了,只是目前最多就是200c.c.,配方奶120c.c.一餐完整可以吃到260 ~320c.c. 。Meei說有些Baby要花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去適應,餵食的方式,張口的方式,腸胃的適應,而Andy雖然食量怱大忽小,有些原因可以歸納,但唯一最大的進步是Andy願意張大口來吃食物泥了,以往總是不開口,吸食湯匙邊緣的泥,現在可以將湯匙含住,真的是一大進步。Andy吃食物泥也快要四個月的時間了,相信一切會更穩定。 *******************這次的菜單,完全按新原則,內容如下:******************* 澱粉:糙米+有機香米(一杯),地瓜(一條,含皮一起蒸可防脹氣) 蛋白質:雞胸肉(200g) 蔬菜:高麗菜,青花椰菜,玉米(新食材,製成冰磚) 水果:香蕉(不一定會加在每一餐)

奐均的演講

2007年11月17日
公開
7

2007.11.17. 這次的親職講座的主題是食物泥製作, 以及如果教孩子聽話, 很多人是衝著製作食物泥來的, 因為製作副食品確實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但看過奐均的作法後才發現, 做了快三個月的食物泥, 始終無法如此"豪邁"。 其實製作食物泥, 有幾點是無法教授的, 而是靠父母的觀察, 視寶寶的喜好而有所不同, 例如 濃稠度: 有的寶寶喜歡稠一點, 有的寶寶喜歡稀一點, 因人而異。 食材內容比例: 基本上用奐均的作法, 一定會有均衡的澱粉, 蛋白質, 蔬菜與水果, 但是這次的示範, 四類食材都是用目測, 只要均衡的分配各有1/4的量即可; 現場也不乏真的用秤量重量, 或是製作冰磚作基本單位的。 時間的關係, 約略將奐均的作法逐一說明: 大同電鍋: 內容物有三寶米, 地瓜,  黑眼豆, 紅豆(讓食物泥顏色較美), 雞胸肉, 紅蘿蔔, 蘋果一起入鍋蒸熟。 滾燙青菜 (不可加入大同電鍋的綜合食材, 把握水煮的原則, 若要加入生菜亦可)。 Vita Mix 承水 1000c.c.備用 (亦可用蔬菜高湯或肋骨高湯)。 五根香蕉 (200 c.c. 的水加一根香蕉)。 步驟與順序==>1+2+4 當大同電鍋的綜合食材蒸軟了, 蒸熟了及燙青菜也備妥,與五根香蕉一同加入已經準有1000c.c.的 Vita Mix 調理機中 (依量多寡可分次打), 高速運轉打成泥狀, 細綿綿的程度即可。然後, 依個人習慣, 分裝冷藏或冷凍。 這做法, 我老公相當激賞, 如此豪邁的作法, 下次也來試試, 看是不是省事多了。   

安弟十一月食物泥大公開 - 二十全大補食物泥

2007年11月08日
公開
18

做食物泥入門  認真做食物泥至今已有近三個月的經驗,食材也漸漸增加到二十多種, 為均衡分配營養,將澱粉,蔬菜和蛋白質分別用儲存杯(AVENT 及樂扣)冰凍儲存起來。新食材或用量不多的配菜如牛肉,昆布則是做成冰磚。 依Andy的食量一餐食物泥需要150 ~200c.c., 因此為了預備食量增加彈性,通常都會準備220 ~240的食物泥,所以前天冷藏解凍的食物泥至少有三罐分別為澱粉,蛋白質及蔬菜各 160c.c.的食物泥,早上則目測將三類食物泥各均分成三餐的綜合食物泥(如左圖);右圖則是回娘家時,阿嬤幫Andy作食物泥時,為達精準比例,除了澱粉,把其它類別的食物都製成冰磚。   澱粉 蛋白質 蔬菜 現打水果(調味) 基本菜單 1. 糙米+地瓜 2. 糙米+馬鈴薯 + 地瓜(冰磚) 1. 米豆或紅豆 2. 蛋黃 (現做, 一天一顆) 高麗菜牛蒡高湯 + 洋葱 + 青花椰菜 +  紅蘿蔔 香蕉 (一天三到四根) 蘋果 (半粒) 配菜   1. 牛肉 (冰磚) 或 2. 昆布 (冰磚) 或 3. 魩仔魚 (冰磚) 1. 南瓜 (冰磚) 2. 葉菜類 (冰磚) 鳳梨, 葡萄 一天三餐總量 一杯 / 160c.c. 一杯 /160c.c. 一杯 / 160c.c. 現打一次約200c.c. (註二) 心得:入門做法是陸續有新食材的加入中,且為了精準分配比例,因此基本菜單會依類別各裝成單杯,每天早上除了要分裝解凍的食物泥,還要打當天的果汁,有點小忙。 每次食物泥只做一類如今天做澱粉類,幾天後做蔬菜類,幾天後做蛋白質類,可以輕鬆利用空下來的儲存杯,只是每種必須輪著做,因此約二,三天就要做一次一類的食物泥。 進階做食物泥的方法 前幾天電話詢問我心目中的食物泥專家,小拎拎,她建議在食材有一定的量之後,可以考慮一次把所有食物泥都做好,由於不同的食材用不同的煮法,如燜燒,電鍋,快鍋或瓦斯水煮,所以同時做食物泥還是很方便的,做好食物泥後,再全打在一起,作成一杯即一餐的食物泥,如此可省去每天早上分裝食物泥的工作。只是做一次可能要花上3 ~ 4小時, 但累積的經驗可以讓每一次做整週食物泥的的效率變好,辛苦一次,可以輕鬆一整個星期。於是,決定改變做法,特別請了我母親,Andy的阿嬤大廚南下新竹來幫忙。 第一鍋:燜燒鍋 ==> 糙米1.5杯 + 地瓜五小條 + 米豆1杯 (註一) + 肋骨高湯底6杯 第二鍋:水煮蔬菜 ==> 高麗菜(半顆) + 牛蒡(一條,切片) + 紅蘿蔔(半根) + 洋葱(一顆) 煮成高湯,關火之前加入青江菜(葉菜類) 第一鍋中含澱粉及蛋白質,由於食物泥還會加入牛肉,魩仔魚或昆布冰磚,因此米豆的比例並沒有比較高。 打成泥前,先自第二鍋撈水煮蔬菜到食物調理機內,再加入第一鍋的澱粉與蛋白質,比例約為 1:2, 然後分幾梯次打成泥後,分裝在 AVENT的儲存杯內。食物泥若太稠,亦是加入剛熬出來的肋骨高湯,以利調理機的攪拌轉速效率。用V牌打食物泥,噪音大,但省事許多。 未來努力的方向 相信做食物泥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因為baby要吃,大人也要吃,如何能簡化做食物泥的繁瑣並且依然能顧全均衡的營養,同時也調整大人食物類別的完整與品質是下一個階段要學習的功課。也許大人的食物還沒調味之前,分食一些給baby,然後再從飯鍋裡挖個二碗飯,再加個蔬菜高湯或肋骨高湯,全放進V牌食物調理機打一打,應該會更省事吧!嗯,好好想一想,求神給我智慧能同時做大人與小孩的料理高手。 ********************************安弟十一月份安全食材更新******************************** 澱粉:糙米,地瓜,馬鈴薯 蛋白質:蛋黃,牛肉,米豆(黑眼豆),魩仔魚,昆布,紅豆(新食材) 蔬菜:高麗菜,紅蘿蔔,白蘿蔔,洋葱,地瓜葉,青江菜,青花椰菜,南瓜,木耳,牛蒡(新食材) 水果:香蕉,蘋果,鳳梨,木瓜,葡萄   註一:下回處理糙米時,應改用電鍋,因燜燒鍋讓糙米幾乎吸乾高湯,打泥的過程會較辛苦。比例上,這次的地瓜太多,糙米太少,下回要改進。 註二:水果多打的原因是,不容易控制量,且是調味用,所以可依每餐的口味酌量加入調味與降溫加熱食物泥用。 註三:製冰盒不用太多,因為製成冰磚後,就可以取出裝在大盒子裡,依顏色辨識食物,十分方便;但僅適用配菜或是新食材。

安弟十月食物泥成份大公開

2007年10月04日
公開
9

2007.10.04 記得Andy 第一次的厭奶(三個月半)在變換姿勢後落幕, 而且還衝量衝上160~190c.c./餐, 第二次厭奶期(四個月半), 找不著原因, 索幸就衝食物泥的量, 大自然的食材是上帝賞賜給人們的主要營養, 和家人溝通過後, 就在滿四個月半到五個月之間, 認真的試食物泥...現在 Andy 可以吃的食物漸漸多樣了, 而且平均澱粉, 蛋白質, 蔬果的量, 讓每一餐營養又均衡, 除了中間小試用不同水果調甜味失敗後, 漸漸明白Andy的口味。 破紀錄了 昨天阿嬤像辦桌一樣的把Andy 的食物泥準備好, 今天就開始有新食材上場, Andy 吃上了160c.c., 突破上週六的 150c.c.。若不是想睡覺, 大概那一盒200c.c.都幾乎要吃完了, 。 在之前的交叉比對後發現 Andy 對食物泥調味的部分, 對香蕉和地瓜頗有好感。地瓜的甜味很甘美, 而香蕉則是濃郁的香甜, 二者作為食物泥的甜味部分調起來, 不管綜合食物泥的內容是什麼, 一律好吃。  十月份食物成份大公開 這碗食物泥到底含哪些食材呢? 照片裡的香蕉還沒加進去, 所以是十種食材, 內容如下: *************************************************************澱粉: 肋骨高湯糙米泥 + 地瓜泥 蛋白質: 米豆(製成冰磚) + 牛肉(製成冰磚) + 蛋黃(現作)蔬菜:高麗菜 + 洋葱 + 紅蘿蔔 (綜合蔬菜湯) + 地瓜葉水果: 葡萄 + 香蕉 ************************************************************* 早餐的綜合食物泥, 蔬菜部分在比例上會少一點, 而午, 晚餐蔬菜則和澱粉, 蛋白質一樣的比例去調配。 如何準備一天的食物泥與加熱的工作 約在6點起床的 Andy, 本來都會先來一罐溫熱的ㄋㄟㄋㄟ, 現在則是等個半小時, 先享用食物泥, 再來罐ㄋㄟㄋㄟ。 利用這半小時把昨晚送進冷藏的食物泥取出, 並分裝成三份綜合食物泥, 也就是說把澱粉, 蛋白質, 蔬果全混和在一起。分別早餐這一罐綜合食物泥, 讓蔬菜比例上會明顯少, 並馬上作加熱約15分鐘。(目前用玻璃容器以大同電鍋隔水以蒸氣加熱)。 加熱食物泥的過程, 利用三枝香蕉打成泥, 取其中約60~80c.c.的香蕉泥加入剛熱好的早餐約100c.c以作降溫的動作。用剩的香蕉泥再冰起來, 給午, 晚餐加味用。(對了, 用V牌食物調理機後, 發現, 香蕉不再被打成泥狀, 而是液狀...V牌真是太強了...。) 四餐作息 原本吃三餐食物泥的 Andy, 也就是6:30, 11:00, 15:30, 間隔4.5小時 (為邁向間隔5.5小時努力中), 晚上19:00的睡前奶, 則也加準備100c.c.  的食物泥再餵睡前奶。目前試了二天, 還算捧場, 因此食量足夠的狀況下, 晚上22:00的可有可無奶(厭奶期加餵的), 決定不餵了, 讓睡眠品質維持, 不要再被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