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有時...也要懂得巧言

2008年08月07日
公開
4

PM5:20 快下班了,外頭的雨雖然不大,但似乎不會停,這下我苦惱了... 早上準備出門,兒子就說會下雨他要坐車,由於事前没有預設要開車,所以時間上並没有預留。(開車至少要比騎車提早五分鐘出門,否則一定遲到) 看看天氣,我說:「不會下雨,你看有太陽呢!」兒子勉強上車出門了。 這下好了,雨還不停,小子一定在學校邊等邊跺腳,還嘟嚷著:「叫你開車你就不要吼!你看!下雨了吧!」他鐵定會醬子說。我得想想辦法來消弭他的怒氣,於是,我去茶水間找了一些糖果預備,等會兒可以派上用場。(吼!你現在才知道哦!我這個娘很難當耶!有時候想...到底誰才是媽呀!切!) 下班鐘一響,我立即打卡,準備迎接小歡歡的挑戰! (忍不住要抱怨一下,這也是他的”規定”--不能超過”5點半”。還好我們公司打卡鐘快5分,等我到學校通常是剛好或超過一點點^^....不要再計較了!你娘很努力了!雖然學校就在公司附近,但總會等個紅燈吧!欸∼) 果然,兒子從教室出來,一見到我臉立即垮下來,眼淚已經在眼眶打轉,老娘我立刻拿出預謀的糖果並巧言令色地說:「哇!兒子!你好厲害哦!被你猜中了,真的下雨了耶!」 小歡歡還不爽,我再接再勵地說:「你怎麼那麼厲害呀?!來!這個糖請你吃(一邊說一邊塞到他嘴裡),太厲害了!怎麼能猜得那麼準!還好我們有雨衣,偶爾穿雨衣也很好玩呢!明天可不可以猜它是好天氣呀?!」 小歡歡終於嘴角上揚地點點頭,雖然嘴裡還嘟嚷著,不過,至少没有發火,那就好處理。旁邊有對母子正在穿雨衣,聽到我們的對話,"不小心"地把頭轉過來看我們,我向他們點個頭笑笑(我在苦笑啦!) 我又假裝問那對母子:「很厲害厚?!」當然不能真的問人家呀!故意說給小歡歡聽的啦!不然,人家還以為我有病咧!還以為我很自豪呢!哦∼拜託!>"

媽咪電頭毛...兒子在家耍流氓?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5

PM6:00 忍受我這頭亂髮有一段時間了,今天回家路上,又想起這件事,就趁老公現在"週休三日"在家顧小孩,不再猶豫,立刻去美髮院報到! PM8:00 這次決定燙直而且要染哦!我原想染深棕色,但離子燙的護色染只有紫紅色,如果不要,就要另外撥時間來染,但我没那麼多時間可以上美髮院,美髮師跟我說,我的髮色黑,染上這顏色不會很明顯,所以,我就決定試試看吧! 第一階段結束,我正在沖洗,美髮院老闆娘說:「拎兒子來垂里呀!」,兒子一進門,老闆娘立即上前打招呼:「阿融ㄟ,你來垂馬麻厚!」 爸比帶他來的,我沖好頭坐回座位,我問兒子:「你怎麼來啦?!」他還没說,爸比就小聲地說:「被趕出來。」兒子立刻接話:「家裡有壞人,她給我趕出來...」為什麼呢?爸比說:「有人不吃飯,還大吵大鬧呀!」 呵呵!不用再說明了,偶完全清楚,這種戲碼常常上演,真膩!兒子呀!換一換別的好嗎?! 兒子走來我旁邊撒嬌,說可以坐我大腿上嗎?我抱他上來,他好奇地看著我的頭髮,我和美髮師討論髮色,我說:「看起來很紅!(我的髮色)」美髮師:「恩...燈光的關係,其實不會。」美髮師一邊弄一邊問:「阿融,媽咪燙醬子好不好看?」兒子點點頭說好看,嗯∼最好是!不然就不值得了!>"

車子顧路~~"

2008年07月31日
公開
5

早上急著上班,偏偏機車發不動,立刻換汽車出門,車子才開没多久,發現車身向右傾而且還有轟隆隆噪音,原以為是車門没關好,結果,竟是更慘的-輪胎破了! 原來,昨晚上開車到市區買餅干時,在路上被異物刺破,回家時兒子曾向我反應輪胎有聲音,雖然當時我也查看了,但没有連想到是破胎,隔了一夜,也忘了要檢查,就這麼開出門....好啦!別唸了!我承認這件事我有點白吃啦! 一路上我開得很慢,深怕出了狀況,路過的騎士眼尖注意到,立刻向我指示停車,因為車胎已經完全没氣,再開下去會傷到車子。 我只好找個適當的地方停車,這時正好快到永康復興派出所,就把車往警局開去,車停好後才發現我没帶手機,糊塗的我前一晚把手機留在公司,這下真的得進警局請求協助了。 我帶兒子下車一起走進警局,感覺真的好好笑,又糗又緊張,還好志工熱心地幫忙,讓我借用電話,當連絡好保養廠的師傅來修車後,我正想要招計程車帶融去學校,志工問我需不需要警車服務(載融融上學),兒子還没說話,我就先拒絶了,哦!那太糗了! 好心的志工把她的機車借給我,好讓融融順利到上學,我順路回公司報備,等回到警局時,保養廠的師傅也到了,非常謝謝志工張小姐的幫忙,也謝謝保養廠借我機車,好讓我今天不必額外請小黃接送,謝謝! 後記:後來,因為輪胎磨損且過熱,加上其他輪胎也到了更換的臨界點,保養廠師傅替我把車開回廠,換掉四個輪胎,一共花費9,200元

善解造福業

2008年07月30日
公開
17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 善解造福業    俗話常說「平安是福」,所以我們要時時感恩平安度過,歡喜付出。日日造福人群就是為自己積福;多行善、做好事,則心中常會充滿法喜,這分法喜就是智慧。 大眾的事,無法以個人力量成就,唯有縮小自己,在人群中彼此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結合眾人善的力量付出,才能造福人群。 由於身處人群中,難免有人我是非的煩惱;要轉是非為力量,化煩惱為清淨,才能共同成就,而這都需要彼此善解。倘若人與人之間不能互相善解,人多口雜,煩惱常存心中,要有造福的力量就難了。 想要造福,就必須歡喜去付出。要人人歡喜相處,一定要善解才能自在;懂得善解的人,就有自在的心,這就是智慧。所以我說「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 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的生活,如果都在是非中打轉,是多麼可憐的人生!「退一步,海闊天空」,若能打開心胸,則山河大地無不融入心靈世界。 佛陀曾講了一則故事──有兩個商隊要出門經商,他們各自準備了十幾車的糧食和水。由於商隊的人數眾多,為了避免秩序混亂,兩隊的領隊就商議分梯出發。其中,一位很有智慧的領隊說:「我讓你先選擇先後行程。」 另一位心想:如果先出發,運送糧食的牛隻就可以先吃到一路上的青草。而且,大隊人馬走過的路可能會被踐踏得很不好走;再加上先到達目的地就可以搶得先機、先做生意,便決定選擇先走。 另一隊的人感到很不滿,覺得好處都被第一隊的人占盡了。那位有智慧的領隊便對同伴們說:「草被吃過之後,還會長出鮮嫩的新草,我們慢一點再出發,牛隻正好可以吃到鮮嫩的新草;大隊人馬所走過的路反而更為踏實;而且,市場有了他們的投石問路,我們再去會比較安全。」 佛陀說:「如果能夠時時禮讓、將心念守好,堅定地走完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終有一天會走到目的地的。」 待人要退一步,愛人要寬一寸;那麼在人生道上就可以過得很快樂、自在。 ---------------------------------- 尊重的提醒,感恩的接受    俗云:「在人群中好修行。」因為在人與人之間,可以互相鞭策、勉勵,如此才有機會磨練自己。此外,要先把自己這分愛、這分悲心的方向確認清楚。有人說:「我可以去救人!」這樣還不夠,自我心性的調適更重要,否則我何必常說:「慈濟不只是社會上一般的慈善機構,而是一個修行道場。」不論出家或在家學佛都要以此自我警惕。 社會工作,只不過是讓我們作研究,就像我們的實驗室一樣。平時,自己要多開拓智慧和常識,要常常自我反省──我為什麼要來修行?修行,在道場裡是不是有生命共同體的心態?是不是要先救自己的慧命?慧命,就是平等慧,不生不減、不增不滅。慧命要如何在人與人之間發揮?要能把大家的感受或煩惱,都當作自己的一樣。 我們要如何讓大家的心平靜?就是要反問自己──自己的心平靜嗎?是否讓人起心動念、形成別人的煩惱?我們若能常常有慚愧、懺悔的心,如此,才能常常懺自己、愧他人──別人不好的感受,是不是我造成的?這都是要常常反省的。 如果大家用心聽,應該可以了解,自己也是大地眾生之一,我們只是對人慈悲,不知有沒有對自己慈悲?去救別人的生命時,是否曾想過要救自己的慧命?慧命是在眾生中成長,就如同蓮花一般,一定要在污泥中才能成長;修行是不脫離人群的,唯有在人群中,才能讓我們發揮智慧良能,所以要常常生起感恩心。 除了自己之外,周圍無不是值得我們感恩的人,無不是鞭策我們慧命增長的人;我們應該要好好用心,將佛陀教我們的道理,身體力行,做到斷惡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請大家要用心,一個團體的美,是美在每一個個體。人人把自己的行為、規矩守好,每個人的聲音柔軟,臉孔展現笑容,這個團體就會很美。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心,誰有錯誤,我們要給予「尊重的提醒」,不要在背後說是非,而是要面對面的提醒;被提醒的人,要用感恩的心接受。 所以,「尊重的提醒,感恩的接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人都還是凡夫,自己的習氣不知何時會出現,如果有人及時提醒我們,就應該要趕快改進。 人生無常,我們要常常警惕自己──一天過一天,一年過一年,到底自己的慧命成長多少?自己的壞習氣改了多少?自己要多加努力。如果我們常常認為:「我天生就是這樣,我的習氣就是這樣。」那就不必來修行了。 大家要用心照顧好自己的慧命。雖然大家都很忙,但是形態還是要整齊,不要邋里邋遢。未來是什麼樣的社會,從現在社會人士的穿著,就可知將來的社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很重視生活教育,志業體同仁的服裝要很整齊;同樣的理念也要落實在精舍的修行團體中。衣食住行的威儀是最明顯的,所以請大家要照顧好自己。進一步若能和心互愛、互相勉勵,不是更好嗎? 修行的團體,人人若能切實做到「尊重的提醒,感恩的接受」,就是最好的修行團體,也是最美的團體。我們要立宏願、發大心,從自己做起──對自己要慈悲,讓自己輕安自在,也不要讓別人起煩惱。如果大家能體會這些話,那麼每個人都將是成功的修行者,請大家多用心!

學習體貼的心

2008年07月25日
公開
6

「我們一眼就看得到,隨手丟垃圾所給環境帶來的負擔,但是我們卻不常看到自己一兩句負面的言語與評論,所帶給周遭相處的人情緒的污染。...」這段話摘自媽媽花園,蔡女士回應部落格裡不友善回應。同樣是我此刻的心情。 今早,我和兒子準備出門,阿嬤正好從市場回到家。兒子看見到阿嬤就喊人:「阿嬤!」婆婆没回應,兒子又撒嬌地喊一次:「阿嬤ㄜ∼阿嬤我吃飽呀!」 正常情況下,我們應當會回應一下孩子,婆婆不例外,她口氣不悅地回:「我不是你阿嬤!」 兒子愣一下,我没多說話只催促兒子上車,刻意忽略婆婆帶給我們的負面情緒,我知道她還在為昨天的事生悶氣,對我們夫妻兩來說,真的很痛苦,為什麼一家人不能互相尊重與互信的相處呢! 昨天晚餐時間,兒子用手撐著臉、眼盯電視没好好地吃飯,我一邊餵妮妮一邊提醒他吃飯,兒子没有正視我的提醒,甚至讓我動手餵他,即使用關掉電視威脅他,他反而以此要脅我們,說没電視就不吃飯,問題是給你電視你仍不乖乖吃飯呀!如果是我,就讓你餓個肚子再說,若不是考慮到阿嬤對這樣的作法有意見,我早就把飯收起來了。 好不容易飯吃完了,喝湯的時候又故態復萌,問他是不是不喝湯了,請他把碗拿去廚房的洗碗槽放,結果,他顧左右而言他,要爸比幫他先把吃完飯的碗拿去洗碗槽放,他才要乖乖喝湯。什麼話呀?!你把爸爸當小弟嗎?我示意要爸比管教,孩子不能有這種想法。這時,剛洗完澡還不清楚狀況的阿嬤,竟維護起臭小子還指責爸比,說”就幫他把碗拿進去洗不就好了!何必讓孩子吃飽就在那生氣、在那哭!” 天呀!這豈不是是是而非了嗎?!乍聽之下,似乎有她的道理,但冷靜想想這對嗎? 收拾自己的碗筷並不困難,更是家庭分工、學習負責任的機會教育,現在還有人當自己是老爺、少爺呀?!若不從小訓練他,你認為長大就會懂了嗎? 我没這麼樂觀,趁爸比向阿嬤說明事情時,我立刻把小孩帶上樓,絶不縱容,也不能讓孩子認為有靠山就可胡作非為,更要保留父親的尊嚴,阿嬤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大人,我怎能讓孩子看到這一幕?! 回房後,我冷靜地告訴自已,先把情緒拿開,否則講出來的話,鐵定不好聽。原先是在房門邊和兒子說話,但因為樓下的爭執聲太大,我更換地點,帶他到房間裡的落地窗旁說話。 為什麼要專心吃飯、為什麼要求他自己收拾?兒子自己很清楚,我們對談後他知道應該要負責,所以,我没再說教下去。 後來,他說要去寫白板(呵!那是我處罰的方式,目的是要讓他安靜下來,不過,兒子當它是遊戲),一邊寫一邊說要把剛剛的湯喝完,還要我補他剛剛没看的電視。(茄!欠你的哦?!没被我打你就要偷笑嘍!)當然是没順他的意,我要他寫到100,他和我討價還價,說要寫到50,好啦!就50吧! 没多久,妮妮和爸爸也上樓了,我没多問爸比事情的發展,這件事的重點我放在孩子,不是和老人家爭執教養的方式。 如果彼此多些尊重,事情就可以圓滿落幕。很遺憾,我們總是不能兩全其美。 教養要從小開始,在孩子年幼的階段,我的角色尤其重要,我不能擔心得罪人而不管孩子,孩子不能判斷事情的對錯,父母就有責任教導。 而婆婆應當學習尊重,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數落他的父親。 今天被擺臉色也不意外,我們夫妻得在這個平衡桿上找到立足點。雖然一早情緒就被污染了,但還是得把它清理乾淨面對我們的生活。(寫寫日記發洩一下~~"唉∼)而爸比要面對的功課更多,得想想怎麼好好的處理與母親的溝通。 家庭的和諧是要靠大家一起維護與付出的,如果常用負面的語言傷害家人,終有一天一定會傷痕累累,我想這不是我們樂於見得的吧! ----------------------------------- 以下是媽媽是最初的老師-給Nancy的短箋及中時的專欄-學習體貼的心 給Nancy的短箋 July 22, 2008 Dear Nancy, 我很謝謝妳兩次的回應,它使我因而更深刻地確認,如果我們能在生活中對別人保有一種公平的善意,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我們一眼就看得到,隨手丟垃圾所給環境帶來的負擔,但是我們卻不常看到自己 一兩句負面的言語與評論,所帶給周遭相處的人情緒的污染。謝謝妳為我做了一段非常好的示範,我已深刻地感受到那種負擔。 我但願妳有複雜的動機並與我有利益的衝突,因為如果真是這樣,這些由誤會串起的小小惡意,就不會失去邏輯上的合理性。 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話:「以直抱怨,可也;以德報怨,何以報德?」Nancy,那些在花園裡對我友善的媽媽們,難道不值得妳與我的珍惜嗎?而我盡自己能力所回應的友善,難道不能說明我的以德報德嗎?這不過是大家最基本純良心意的討論與分享。 妳有沒有想過,就以同時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我們能成為朋友得有多少巧合?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我們一定要以這樣的方式,來彼此壓榨掉對人性的信心嗎? 我也但願妳的生活跟我有緊密的交集,因為果真如此,我相信妳就絕對不會對我有這樣斷章取義、拐彎抹角的否定了。 這個世界住著很多人,不是每一個人我們都喜歡,但是,請給妳不喜歡的人應該有的尊重。不要到別人家去指責妳所認定的錯誤,除非她已經把那個錯誤帶到共有的環境裡來、受到仲裁並影響了別人。 Bubu ps:親愛的大家,此篇的回應已關閉,因為我已把自己想說的話說清楚了,希望我們可以繼續分享其他更美好的事物。 -------------------------------------------------------------------- 學習體貼的心 蔡穎卿專欄(每周五刊出)  (20080425)  小女兒跟我到台中一家托兒所去做師訓,有三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在所裡。我請女兒帶他們另闢一桌、剪紙幫忙餐盤的裝飾,讓老師們動手進行餐食的製作研習。  三個小朋友中有一位是日本人,不多久,他的母親也加入我們製作食物的行列。  小小孩的注意力總是有限,剪紙剪膩了,就從桌上一哄而散,想要探尋更有趣的事物,只留下十八歲的女兒繼續製作稍後要用的紙飾。  這位日本小男孩走到母親身邊,像每一個好奇的孩子一樣,他探問我們在做些什麼,央求著要加入大人手中的工作。  我聽到這位日本媽媽問孩子說:「你不剪紙了嗎?」孩子答道:「不剪了。」媽媽繼續著自己手上的工作,輕鬆溫和地說:「老師自己一個人在那裡剪著呢!不是很寂寞嗎?如果你能去幫她多好!」。  看著這一幕、聽完小小的親子對談,我不禁假設,如果小男孩的媽媽說的是:「你應該回去自己的桌子」或「你不可以來這裡,這裡是大人的地方」,恐怕要使孩子安定下來得再費上一番唇舌。  這個回答真是值得我們學習,沒有大道理或深奧的用字。短短的問題也是四歲孩子思考能力所及的範圍。這個提醒或許已經幫助他了解,體貼別人的感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孩子的心最柔軟,所以他們容易哭也容易笑。這片純潔美好的心田隨時會被污染與傷害,需要大人的細心保護。  隨口責罵並不是幼兒語言教養中唯一的問題。除了避免負面的用語、注意言談之際的語調口氣之外,父母更應該在對談中傳遞足夠的人際善意。幫助小小孩透過實際的行為來了解抽象的概念。

轉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對談整理

2008年07月24日
公開
41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bubu's Blog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愛裡相遇 做為親子 或為手足 成為伴侶 識為知己 對談整理 對談整理〈一〉 鄭主編問: 從書裡,我看到你們家很注重責任感的培養,為什麼許多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成績或才藝,而你們覺得責任感那麼重要?這又是出於什麼樣的價值觀?您的價值觀又是怎麼來的? Bubu答: 在我還沒有聽過「責任感」這三個字之前,我已經在充滿責任感的環境中成長了。因為我的父母親都是非常有責任感的人。我稍有記憶就看到他們對祖父母及家中的長輩親戚善盡他們對家庭的責任;在工作中他們不只是勤奮,還對屬下或員工盡到照顧的責任;所以我選擇責任感做為教養孩子的主價值絕對是從家庭的傳承而來。 每一對父母都會從回顧自己的童年來尋找教養孩子的經驗,我也想把我所得到最好的東西給我的孩子。在我初為父母的時候,我檢視自己的生活,發現所有最好的推力都來自「責任感」,所以我決定要以它來做為教養的主軸。雖然知識與才藝也很重要,但是我很清楚真正促使我的生活更進步的基本力量是「責任感」,經驗也使我相信,有責任感的人在知識的追求與才藝的發展這兩方面都不可能太荒廢。 從父母、自己以及帶領孩子的經驗中,我看到有責任感的人會延伸出兩種人格特質──他們比較能幹也比較熱情。因為責任是任務的完成,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觀察、學習並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這種累積的學習經驗使一個人變得能幹;而有責任感的人也比沒有的人更容易維持對生活的熱情。 我的大女兒在賓大因為生活費很高,所以她想再找一份兼差,那份學校報社的廣告部是許多人想要的工作機會,所以她經過了幾次的面試。最後一場決定性的對答中,主試者問她:「如果有一天妳被我們解僱了,就妳對自己的了解,原因可能是什麼?」Abby告訴我說,她想了一想,回答說:「如果有一天我被解僱了,我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工作過度。我一向對工作很熱情。我的另一份工作是在ITA當經理,因為我一直都很努力工作,所以去年他們差一點付不起我的薪水。」結果她被錄取了。〈這一段我沒有說,事實上她的熱情與努力工作又使她在第一個學期過後成為那一期中唯一被升等的員工)。 責任感使我們因為比較熱情所以也變得比較快樂,這些理由使我堅信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有很多益處。 鄭主編問: 請問洪蘭老師,您每年演講四百場,走遍了全省,親眼看到非常多的教育問題,可不可以請您談一下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培養和教育問題有什麼關連? 洪蘭老師答: 現在的孩子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不會去關心燈有沒有關,這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我看到許多孩子會把「不關我的事」掛在嘴上,如果我的助理幫我排課出現了同一個時間重疊的狀況,在我追究這個責任時,他們最好的答案是:「那是上一個人弄的。」這就是沒有責任感的表現,然而,責任感與價值觀都是很基本的人生態度,必須從小培養起,很難用嘴巴對孩子講「你要有責任感、要有價值觀」。我常常說,父母教的東西不一定馬上就展現出來,有時候它會在你離開他身邊的時候顯示出你給他的影響。 我的兒子有一次去嘉義參加小學同學會,晚上搭飛機趕回來參加婆婆的生日聚會時竟然從機場一路走回家,我急得差點去報警。他到家時滿身大汗,我問他為什麼用走的,他說:「你不是常常說,走走就會到嗎?」我想起這是我的父親教我們的生活哲理:「能走路就不要坐公車,能搭公車的就不要坐計程車;沒有走不到的地方,怕到不了就提前出發。」當我把父親這套想法澆灌到孩子身上時,它不是一下子就產生作用,但是你不在旁邊的時候他就會用出來。就像給植物的營養一樣,從根下去從枝葉發花,父母的身教最重要。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我的父親從小要我寫日記,即使我睡了,他看到我的錯別字還會把我叫起來,我就這樣揉著眼睛改正錯字。一直到現在我還維持寫日記的習慣。有一天我的妹妹突然提醒我說:「爸爸已經過世多年了,妳還在寫日記?」我突然想起,對呀!不再有人會檢查我的日記了嘛!但是父母為你留下的東西就這樣生根了。它變成了責任感、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對談整理〈二〉 鄭主編問: 蔡女士,以您的經驗來說,孩子從小到大的每一個階段,責任感的養成方式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可以舉幾個例子嗎? 在我的家庭中,責任感的養成是循序增加的。方法大約相同,但是量不同、性質不同,隨著年齡,責任會一項項加重。 我的孩子知識啟蒙很晚,小的時候我看重她們是不是能把自己生活上的小事學會、照顧好。我在美國聖荷西曾聽過阮大年校長在教會的一場談話,他說:「日本人教幼稚園的小朋友如何洗手、如何自己擦屁股這樣的生活小事;我們台灣的小孩,卻從小就學救國救民的大業。」 除了照顧自己之外,在這個階段我也很重視孩子去體會自己與環境的關係。大環境雖然並不是我的私人產業,但每當看到這些美好的公共空間或器物受到不被約束的孩子無心的破壞,總讓我很心疼,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能體會這種關心環境的責任感。 我曾帶她們在購物中心開門前去觀察店員阿姨們是如何花心力清理環境的,那些美好的結果只要她們隨意用手塗抹或破壞,環境就會變得髒亂。〈我應該再說一下大聲喊叫或隨地亂跑以及廁所清潔的維護問題。〉 上小學後,除了前兩個大項之外,最重要的責任問題當然是對自己的功課盡心盡力。雖然我們也帶領也陪讀,但許多份內之事,孩子是一步步自己負起照管的責任的。我們的分享與關心從未間斷,但不是替孩子管理她自己的時間、她自己的工作。〈我忘了舉例如:我們絕不會幫她整理單字卡或整理重點,甚至我還看到有媽媽幫孩子背書包、拿提琴、帶水壺。〉 功課之外就是家庭服務。除了幫忙做家事(已經在書中提到很多),我的孩子都從小學習關心家中的長輩。我喜歡論語中那句話:「有事弟子服其勞」。上了高中後,他們的責任感就從家庭服務延伸到社區服務。責任感的實踐是由近至遠、由自身到社會的。我相信這些年來洪蘭老師之所以對社會背負著這樣重的責任感,也是從自身、從家庭先做起的。如果我的孩子放著家裡的事不做,先去做社區服務我是不會同意的。 我的店裡有位單親媽媽,兒子兩歲 時先生就過世,這位媽媽已經在我們店裡工作了九年,那個孩子等於是我們的孩子。我交待兩個女兒在放假中一定要幫弟弟上英文,這是她們能做也應該做的事;孩子們也想方設法讓弟弟對英文感到興趣。 樂旂(Abby)上了大學後,增加了一個非常實際的責任。她唸賓大,四年的學費與生活費,根據學校的預估,約台幣六百萬,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在Abby入學前,我們夫妻與她有一番討論。我問她懂不懂得六百萬台幣的價值?然後我打了一個比方幫她物化這筆錢:如果她不去唸書,我們現在出門去可以選四部賓士車回家(儘管我們連一輛也沒有,但她倒是知道那是什麼意思),我們告訴她,經濟獨立是一個人獨立的一大步,她可以考慮貸款去完成學業。但更最重要的是,思考到自己運用了這麼大的資源去求學時,要珍惜!我們絕不贊成以家庭的資源送她去美國渡金,所以如果她不是真心想努力求學,應該把這個機會讓給別的年輕人。 當時Abby因為常常在店裡打工,所以她還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我們店裡的優格賣一杯能賺多少錢?」當我回答她說:「稅後淨利大概五塊錢」的時候,她對我點點頭說:「我知道六百萬的意思了。」接下來她寫信給學校,從花旗銀行貸款去支付第一學期的學費,並且以在ITA工作的收入每週支付部份利息。 以下這段在對談中沒有談,但是因為相關所以我一併補充進來。 上完第一個學期Abby回家時,把整個學期的生活帳做出來給我看,然後指著零食那一項說:我下學期不應該吃那麼多零食了。我看了一下是「56」元,心中換算一下,一千多塊,四個月,還好吧!但她說:「不行!不行!錢只有那麼多,我要面對現實。」然後,我看到生活雜貨那項,於是建議她何不從這裡想辦法節約,只聽到她輕叫一聲說:「媽咪!衛生用品總要買吧?!」我臉都紅了,我這媽媽是怎麼了,連這種生活事也會忘記。 Abby在第二年順利的申請到一份獎學金,所以目前她是以獎學金、學生貸款及兩份打工在維持她所有的學費與生活費;她已經懂得了什麼叫做真實的生活。 這學期,書旂(Pony)也因為一位家長的邀請而當起鄰居一位小朋友的家教。我們的孩子從小不曾有過零用錢,對於她們自己打工賺的錢我只囑咐好好收,別亂丟。但是我發現從她第一次領了薪水開始,就不再跟我們拿午餐費了。有一次,她的學生家長忘了給她薪水,讓她沒錢吃飯,我看她自己煮兩個白煮蛋要帶去學校當午餐,那時我們才談起錢的事。她說,用自己賺的錢感覺好好。有一次她和同學去買一杯巧克力,雖然要四塊新幣(約82元台幣)但是,因為是用自己賺來的錢,所以就不會有不安的感覺。 我的孩子周遭一直有很多富豪子弟(家長捐款給學校一出手就是六千萬台幣《鄭主編以為這是我的筆誤,但三百萬新幣確實是六千多萬台幣》,或給孩子的畢業禮物是一部保時捷),但是,我很肯定,金錢在她們的心中自有價值,它不能使心中貧窮的人變富,也不能用來買品格、敬重或友誼。金錢只有在因勞而獲的當刻才能帶來快樂與價值。 對談整理〈三〉 這份整理中,如果有各位當天沒有聽到的內容〈如微積分那段〉就是我合併前一天我在高雄聽到洪蘭老師演講的內容,因為我認為與我的問題相關,所以把它合併起來。 在對談中鄭主編提到我喜歡大家叫我「Bubu」,洪蘭老師輕輕笑了起來,她說:在泰雅族,bubu的意思是「Grandma」老祖母,所以我不能叫妳Bubu,還是叫蔡穎卿好了。在台下的朋友因為距離也許感受不到洪蘭老師的天真無邪,我很想為大家記下那一刻她臉上特有的溫柔與慈愛。 Bubu問: 在我的女兒升上大學之後,我開始很關心大學生的教育,但是很多更資深的父母告訴我,孩子大了,輪不到妳操心了〈他們通常還會再加一句:沒錢時他自然會回來找你〉,而事實上我也看到,我們的社會是不夠關心大學生的。老師覺得這是個正確的觀念嗎?您又會給我們這些父母什麼樣的建議來帶領上大學的孩子呢?〈當時我也問了現場的朋友,這是不是也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我記得答「是」的聲音很大〉 洪蘭老師答: 父母是一輩子都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的。當他們說孩子長大了就不用操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孩子出問題時能找誰商量?還不是找朋友,這些朋友都是跟他們自己一般大,生活經驗與思想深度是一樣的,他們出的主意還不都是一些餿主意。〈此時全場一陣爆笑〉。我為什麼鼓勵從小親子共讀?重要的不是你為他讀了什麼?而是你把他抱在膝上、摟在懷裡那種感覺最重要,長大了他會記得這一切,從這裡也可以延伸持續的關心。 青少年總有很多的問題,如果父母能持續跟孩子對話,比要他們去簽那張「不自殺保證書」來得有用多了。我的兒子去美國上大學後,常常打電話回家,有時候只說:「我要去睡了」或「早安」這一類的家常話,我起先想,用越洋電話講這些豈不浪費?但我先生說:「沒關係,他可以少吃一餐,把錢拿來打電話,因為孩子想跟我們說說話。」期待孩子在離家後還想跟父母保持緊密的聯繫,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做起。 有些父母會說,孩子大了,看不起父母,他們把:「你不懂!」掛在口裡,這種時候把他們抓過來,問他:「哪裡是你懂我不懂的?」當父母的也要想,現在各方面的資訊都很豐富,網路上什麼知識都可以蒐尋得到,也許我們有些事真的沒有孩子懂得多了,但是再怎麼說,我們都比他們心智成熟,人生經驗豐富,一定可以跟他們一起成長。 我兒子上高中時有一次微積分有問題,他問我能不能教他,雖然我多半忘光了,但又覺得孩子來找你就是看得起你,就算跟他一起研究也好吧!所以就坐在桌前開始跟他討論題目。那時我心裡真的沒有把握,所以就開路要他講給我聽,心想一邊講再一邊想,沒想到我都還沒弄清楚前,孩子筆一丟說:「我懂了!」然後跑掉了,留下這個還沒懂的媽媽。我講的只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孩子與我之間許多互動的反覆,陪伴的意義就在這裡。我想起我的父親從小愛讀書給我們聽,讀什麼?讀左傳,雖然那個時候我們不一定聽得懂或愛聽,可是爸爸認真讀書的神情深深留在我們姐妹的腦中,父母給我們的愛就是這樣存留下來的。 孩子的成長無法重來,我們一定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當父母的最重要的一個信念是 ──永不放棄 Never ever give up 後記: 在貴賓室那短短討論的幾分鐘裡,我已經提過大學生的教育問題了。老師的第一句話是:「這當然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她剛從審議公費留學的會議過來,所以開始跟我們講了一個學生申請的故事,故事才起頭就被搶著要來打招呼的人打斷了;又過了一會兒,老師說:「現在的孩子人人都只想當林志玲,他們想不遠,不知道老了以後,容貌不再時,要靠什麼生活…..」也是話都還沒講完又被打斷。但是我特別喜歡聽到這一段。 有人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長得很高就愛說:「去當模特兒,去把林志玲比下去。」我最不愛聽這樣的話,所以我會回答:「她們應該還有很多事可以做。」這個回答使人因此認定我對模特兒這個行業有偏見。 我想洪蘭老師跟我不約而同提起林志玲的時候,我們要談的並不是這個行業的價值問題,而是我們十分擔心在這種強勢的外貌取向與扭曲的價值觀之下,青少年無論在心靈、知識或生活經驗上的營養都不良。在生命力最旺盛、吸收力最好的青春的年代,他們只關注外表、命理和流行。我常常在想,有一天這些漂亮的孩子會不會只剩下好看的皮膚、大大的眼睛、時尚的服裝,卻沒有生存下來就一定要有的實力?等到暮去朝來顏色故的時候,難道他們會突然堅強茁壯起來,面對一定要面對的人生問題嗎?還是就像洪蘭老師說的「變成別人口中的食物」? 對談整理〈四〉 當您覺得孩子對自己的責任沒有處理好時,身為媽媽的妳,是怎麼反應的?您從來不會有情緒嗎?假如您和先生對教養孩子有不同意見時又是怎麼處理的? Bubu答 我跟先生在教養孩子的大方向上沒有出現過不一致的問題,但的確在看待問題的輕重上是會有不同的。媽媽因為跟孩子們生活細節接觸很多,所以有時候問題在我的手上自然會被放大。 我喜歡聽我先生分析孩子的事情,如果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我會跟他討論我的憂慮,他也常常勸我不要太緊張,不要覺得孩子做錯一件事好像長大就會禍國殃民。 當孩子們沒有處理好自己的責任時,通常我要做的事是尋找沒有負責的原因,所以我常常用職場上的角度來看待孩子負責的問題。我很喜歡有一句話說:「任何問題的出現,都有一段時間大得無法視而不見,而又小得可以解決。」這就是我解決孩子負責問題的黃金時間。我常常用討論或說服的方式來跟孩子談責任問題,我希望能在保留她們的自我當中,以對事不對人的角度來尋求一個共同點。 比如說,Pony喜歡在飯後先去做功課再洗碗,改變這樣的習慣用強硬規定我想是不合理也不一定有效的,所以我跟她商量,說服她接受我的建議。我告訴她以後外出工作有很多事是不能憑著自己的時間表進行,配合環境的需要而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是很重要的;我也以衛生的角度說服她。我覺得這種尋求共識對責任教育是有效的。 對談整理〈五〉 Q:有責任感是一回事,落實責任感又是另一回事。請問蔡女士,從孩子觀念的培養到化為真正的實踐力,您碰到過什麼樣的困難?有哪些經驗是可以給我們參考的? Bubu答 我所遇到最大的問題大概是當責任落實在生活中時,有些很重要的細節問題會與大環境的價值觀有所拉扯。比如說,以社區服務這一類的事情來看,因為這些活動也被認定在大學申請的參考之一,所以如何讓孩子真正懂得服務與責任的真義,而不是為了大學申請做表面工作也成了我的教育要項。除了鼓勵她們做社區服務要非常誠懇真心之外,我也要他們自己去克服一些小問題。每個星期三、星期五Abby和Pony課後會去老人院工作,對於這項自願的服務我堅持她們要自己搭公車去。我跟孩子們說,如果她們不能為這些老人們忍受一些交通上的不便而要人接送,相信這份工作她們也不可能堅持太久,而這樣的愛心說來也不過是一時興起,又有什麼可取?我很高興有幾位媽媽們聽了我的話也開始捨棄開車接接送送的服務。 問題整理到這裡的時候,我的思路又岔開了,想到一篇舊文章,貼在後面做為補充,在有限的時間中無法表達的也許這篇文章會有幫助。 新加坡小鮭魚日記﹝二十二﹞──仁慈 八月中開學後的一整個星期,Abby的選課還在混亂中,她每晚都用網路電話和我談論課業和生活的狀況,有個深夜在電話中,她說功課很多,而且後天有個全校社團的公開演講。「好緊張!媽媽,我該說些什麼才好呢?」Abby在很多事情上雖是個獨立的孩子,但情感卻很依賴家庭;她喜歡聽長輩的意見,也因此我常常要小心地處理自己對她的影響,讓她在深受關心中,也能培養主見和遇事果斷的能力。 我在電話中對她說:「就說妳想說的吧!」Abby在老人院Villa Francis已經工作了一年,我曾跟她同工,親眼見到她與老人們相處時那種自然與天份,我相信只要她簡單地說出心中的感受就會是最好的一篇演講。 隔天她已把講稿寫好,在電話裡對我講了大致的內容,我一聽就心動,我說:「Abby,很棒!趕快把稿子傳給媽媽」,幾分鐘後我看到她用附件寄來的檔案,看完後我說出我的感受:「太好了,沒有任何一個句子需要改。」她很安心的說:「那我去睡了喔!希望明天我不會太緊張。」,以下是她的講稿: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the elders at Villa Francis are mostly very lonely. Although they are well taken care of at the home, there always seem to be something that’s missing. And it’s not that the food is not good or the bed not comfortable enough but these elders have much greater needs than just material fulfillment. Then I think of my own grandparents, how much they love spending time with me and how excited they are whenever I call . Are the elders at Villa Francis any different? You will be surprised how quite the place is, even though it’s so crowded with people. What they need is laughter , energy and young voices pouring down the hallway. These are things that we can so easily give to them, with whatever talents we have – for example, come and sing away the silence of their dinnertimes, come and dance butterflies into what would’ve been just another afternoon, come and read them a book, draw a picture or just hold their hands and listen to their stories. You realize that, simply by being there, we can make the place feel almost like home. We can give these elders the same love that we give to our grandparents. Visits to Villa Francis are every other Wednesday but not limiting to that day.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going at another time just let us know – we will be more than happy to take you there, any day of the week. 一如我所預料,真誠的聲音永遠有打動人心的力量,Abby這篇講稿引起的迴響,比我、也比她自己所預料的來得大得多。不只是很多高中部的學生聽了她的演講之後願意參加這個活動,那天的講辭也深深打動了老師們的心,她的歐洲史老師開玩笑地對她說:「我們現在可是有一個Abby迷的俱樂部。」高中部的校長看到她的時候也說:「那天的演講太棒了!彩排的時候我還感覺到妳有些緊張,但是當面對所有的人正式開口時,妳是那麼的有架勢,從妳的聲音裡我可以感受到妳所說的就是妳所深信的。」校長跟她握手而後離去,Abby說她心中感覺備受鼓勵。 又隔一天有四位老師聯名寫一張卡片給Abby,隨卡片附上的是一隻草梅棒棒糖,信封上一張便利貼寫著── "Hi Marthe! (Abby homebase的老師) Can you give this to Abby in your homebase? Thanks! - Bridget 卡片封面上有 snoopy 站在屋頂上 For service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 內頁寫著 Dear Abby - A little thank you for all the time and effort you've put into representing Villa Francis. The speech you made the other day was excellent! Thanks for your hard work, Ms. Gambell和其他三位老師的簽名 當Abby告訴我這件事的時候我心中浮上的是論語中一段話的兩個情景──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多年來孩子們因為帶領、因為家族愛的影響而喜歡跟老人相處,幸運的並不只是這些老人,而是孩子。我為Abby和Pony感到高興,她們一直有鼓勵她們去體會人生更深刻情感的師長,這些言語與情感的互動,讓她們年輕稚嫩的心在真實的人生中日漸成熟。 對談整理〈六〉 終於把這份對談草草整理完,最後一段當時在台上很緊張時間無法控制,我的記憶也似乎是很紛亂的。希望洪蘭老師的部份沒有錯過任何要點。 聽衆問題〈一〉 要怎麼幫助孩子決定自己未來的路? 〈此時洪蘭老師很客氣要我先答,於是我恭敬不如從命〉 在孩子面對自己的前途時,我沒有給她們太多的限制。我只是分析一個人在決定自己的前路時要考慮三個因素,志向、興趣和能力。這三個要件完全吻合的人當然是非常非常幸運的,如果不是的話,要思考它的平衡。 老大在進大學時,我給她唯一的建議是「允許自己改變」。我覺得人在探索自己的過程中會有新的發現,這種改變是被允許的,我希望孩子能給自己保留這樣的機會,以免日後後悔自己選錯了路。 幫助孩子看清事情也是我想做的事。Abby進賓大後表現很好,大一結束時她詢問我們轉到商學院的意見。這是我們給她最具體的一次意見,希望她大學時留在人文學院。我告訴她,這並不代表我們反對她從商,而是希望她能利用大學四年,多花時間把人文學科的底子打好,不要一出高中的門來就直接進入商學院專業的世界。我們並不擔心她不懂得金錢的意義,但的確害怕在這個價值膨脹的環境中,她會因為眼光的限制與接觸的領域狹小而過度肯定金錢的力量。〈我知道華頓學院有很多學生在大四就往來於費城與華爾街之間工作唸書,但這不是我們希望女兒在大學的歷練〉,如果她希望從商,我也希望她能因為有好的人文素養而成為一個好商人。 洪蘭老師答 我想喜歡你選擇的比選擇你所喜歡的重要得多。正如蔡穎卿剛剛說的,興趣與能力相符合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孩子去喜歡自己已經選擇的路。我覺得敬業很重要,不管選的是什麼,孩子是不是在這個過程中盡心盡力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問題〈二〉 我和大孩子的親子關係出了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沒有辦法跟他好好講話,不像我跟小兒子那樣貼心,我該怎麼辦? 洪蘭老師答: 你要想辦法趕快彌補這個不足的相處。我有個朋友原本都利用接送孩子上下學跟孩子講話,有一陣子他覺得開車來來去去非常浪費時間,所以停止這樣的接送,但是孩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樣講些自己生活上的事給父母聽,等到孩子出了一些小問題,這對父母才驚覺那樣的「麻煩」其實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從生活中找出更多跟孩子相處的機會,如果他有任何讓你覺得叛逆的行為,要去找出原因。 Bubu答: 洪蘭老師已經提出具體的方法,我覺得你可以動手去試了。我們是父母,只有做或不做的選擇,如果是我,知道了方法之後就是行動了。 我們的對談在此時因為時間已經超過一些而不能不匆匆結束,有讀者在部落格上留了自己的經驗要給這位父親,希望他們的親子關係逐日進步。

轉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馬來西亞講座提問

2008年07月24日
公開
46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之馬來西亞講座提問 馬來西亞講座提問〈一〉 周律師問 ──在這個知識競逐的時代,父母既想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又想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蔡女士怎麼看這個平衡。 Bubu答: 快樂的童年與扎實的學習過程應該沒有抵觸。回顧一個人的童年是否快樂無憂時,我們想到的多半是「穩定的情緒環境」、「關懷與愛足不足夠」這些問題,好像還沒有人提到,自己的童年是因為什麼都不用學習而特別快樂的。 我的孩子從年幼就經歷語文與學制的大轉變,所以在學習上她們的體會,我想是「因學習而快樂」而不是「無憂的學習」。 所有的學習都有實質的過程,但我不認為這些總是被同義為「壓力」的負擔,對每孩子來說都不堪負荷。 前一陣子,我的小女兒跟我說,她覺得自己對十七、十八世紀的英文不夠熟悉,再過幾個月要考英文AP,她問我能不能給一些補足的學習建議?在這件事情上,我看到她所承受的壓力並不是「學習」,而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方向使她憂慮。 隔天我馬上到圖書館借了一本牛津出版社的文學史,建議她從文學史所介紹的知名文學家開始,先選讀著名的篇章〈網上都可以找得到〉。這個建議因為十分具體,所以當天她已經開始工作,雖然這是要在例行的課業中再抽時間自修,但她每天跟我談論起所讀的文章時,並沒有負擔的感覺,反而有一種喜悅,這就是我說的「因學習而快樂」。 同樣的,當我們看到街上老是有一些孩子只想殺時間、為自己無事可做感到無聊時,我並不覺得那些無事的孩子真的一身輕。 孩子需要好的學習方式,但大人不能以期待不勞而獲的心替孩子找捷徑;我之所以反對補習教育,就是因為這當中有太多因為代勞而換取成績的技巧〈幫忙整理重點、單字卡、各種卡,使孩子失去統整的訓練〉,長遠來看,這對孩子非常不好。我的女兒去美國上大學之後,我更感覺到高中之前的好成績未必是大學學習成功的保證。她有很多同學在大學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所以,這些經驗讓我更確定,不要為了達到任何目的去「包裝」孩子的能力,教養一個腳踏實地的孩子才是成人給社會的禮物。 「補習」的定義是補救學習而不是搶先學習或代為整理重點。我的孩子在轉換教育制度時最需要補救學習,我們也都一直在做,不同的是,我們留在家裡做、自己牽著手做,並不是因為她們沒有出門補習就在家玩樂。 如果一個孩子覺得自己需要協助,那當然應該幫他找一個好的方式補習,但是,如果父母把「補習」當成「送出門」或「為孩子管理時間」的同義詞,那我覺得父母自己就該好好省思。快樂的學習不是替他走一段、或硬拉著他往前走,而是教他站起來,使他因為喜悅前面的目標而自己走。 快樂童年奠基在穩定的家庭生活與良善的環境,如果我們對孩子真心關切,生活照顧得好、家庭安全和諧,一個孩子就可以在快樂的童年中努力學習。 周律師問 ──妳的孩子沒有叛逆期嗎?妳怎麼在他們的叛逆期教養他們? Bubu答: 一個孩子不會在一天之間就變得「叛逆」,我的孩子在青春期之所以看起來特別平順,是因為我們解決了無數的小問題,當每一次觀念的差異與衝突都能得到真正的協調與相互的了解時,大的叛逆鴻溝就不會築成。 我對孩子的觀察很敏銳,又無法存放問題,所以我跟孩子討論時是非常細微也非常清楚的。好比說,有一次當我聽說一個男孩要約Abby去看電影,她回絕的理由是:「很抱歉!我的外公外婆來,我不能去。」我就跟她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我覺得她的回答是不夠誠懇的,如果她直接說:「對不起!我們家規定我還不能約會。」那情況會更簡單些。 在那次的討論中,她也承認自己並不想去,卻覺得這樣說很難堪,所以我們一家四口因著這次機會而更深入的討論我們的「家規」,仔細說明背後的用意與大家遵守時心中的想法。當然,如果在青春期要與孩子們有不斷溝通的機會,從小給孩子好好表達自己的機會很重要。我常常看到很多小小孩在表達自己的時候,父母親總是很不放心的在一旁下指令,也許這是應該想一想的問題。誠懇的對談方式要從小在生活中培養起來。 從別人的經驗中,我也看到青春期情緒被過度放大的不良後果。如果一個孩子不斷以情緒來要脅父母的退讓,父母應該好好處理這些問題。社會有很多極端的例子使很多父母不敢正常教養孩子,我不覺得這是對的。如果父母在檢視過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並沒有不妥之後,按著為人處事的標準要孩子好好守規矩,我想這並非過份的要求。 我們可以當很有權威的父母,但是這個權威無法來自強求,而應來自尊敬。孩子總會看到你如何執行工作、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實踐你所要求他們謹守的生活規則,當我們自己都做到了,就算輕輕開口也會很有份量。 青少年不是魔鬼野獸,但是如果我們看輕他們、用無謂的寵溺、沒有是非的退讓、事不關己地看著他們成長;那麼,當他們真的變成這個社會的怪物時,我們就不能怨天尤人。 馬來西亞講座提問〈二〉 周律師問 ──這個時代的性開放問題很嚴重,妳如何在這樣的大環境教導妳的孩子? Bubu答: 我先生跟我都是觀念保守的父母,卻得在西式開放的環境中教養兩個女兒,大家可以想像到我們的不適與困難。這個世界每隔幾年就有一個大變化,但是不見得每個變化都帶來喜悅。我無法因為要跟得上時代而假裝我喜歡某些開放的觀念,我更不諱言那些似乎被社會怡然接受的狀況常常使我處在教養的恐懼中。 我第一次看到大女兒八年級的同學和男朋友在我們面前親熱地摟摟抱抱時,我心中的感覺並不是理解這個孩子因為長得美所以比較早熟;我的疑問是,為什麼她的爸媽會捨得這麼小的孩子就讓她失去孩童應有的生活方式〈不是嗎?才十四歲〉。我常常跟孩子提,請她們珍惜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特別是十八歲以前的生活規範與清純模樣,真的是一生只有一次;不必濃妝艷抹、不必學著大人去過那種社交生活、故做老成狀,不必在人生的路上急闖紅燈。 「性開放」的問題給教養環境帶來很大的不安全感,對我來說,這種不安全感如果刻意壓抑,會帶來煎熬。我無法只暗暗擔心卻不跟孩子誠懇對話,所以,在生活中看到別人的例子或想法,我們總會直接跟孩子討論我們對這些現象的擔憂與感受。我覺得這樣的傾訴,幫助她們了解父母保護孩子的心情,也幫助她們接受我們訂下比別的家庭更嚴格的家規。 跟孩子討論這些觀念的的時候,我們是根據一個個實例而不是只訂規則。我們的批判或許是嚴厲的,但是也會聆聽孩子不同的聲音。比如說看到服裝暴露的問題、社會過度探討容貌外表的問題。最近我們也討論舞會,我們對學校舉辦高中舞會的想法並不認同。學校來信說,舞會辦到凌晨一點,學生一點後的行為請家長多費心。這種舞會都在大飯店舉行,有許多人會在飯店訂房間繼續派對到隔日。我不懂,為什麼不在正常時間好好辦一個舞會,而需要這樣一邊擔心,一邊又覺得要像「大人」一樣給予孩子這些「自由」?這不只是SAS的問題,我相信其他社會中的學校也有相同的問題。當我看到這些矛盾時,我就更加有勇氣讓孩子知道,我不認同的事情並不是盲目的反對,我能提出清楚的理由。 我希望孩子知道我們多麼想要當「好大人」,好的大人並不是要在給予過度的自由之後再來耐心收拾殘局〈就算我們都願意收拾殘局,承受傷害的也是他們自己〉。好的大人應該設法使他們在慢慢適應成人的世界時也提供安全,不放任他們用無知的方式去遍嚐青春的苦果──那些苦果因為包著歡樂的外衣而使他們誤以為可口。 全球商業化讓成人失去擔負世代教養責任的道德。當我們看到孩子的時候,想到的商機比任何念頭都強。性開放不是一個被動的選擇觀念,在各種媒體中,它已經主動地強行占據孩子的心靈空間。就在這些或許並非刻意的腐化中,這一代的孩子付出了許多代價,可以想像,還會有更多。 性開放看起來只是一個單點問題,但是如果你實際去了解,各個學程的孩子跟我們的時代有多大的差別,你就會了解那實在不只是一個觀念的改變而已。這個失守的準則,已經大大改變了他們生活中的許多事。提前交異性朋友、體驗兩性關係、生活方式以歡樂為前導、性別認同的大幅改變…..。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影響下,我看到的是他們不再信任人生中有堅實可以倚賴的穩固力量。那種成天歡樂卻極度迷惑,整天在部落格上大嘆不快樂!不快樂!就是他們的特徵。 一看到這些孩子,我總是會想,我們這一代的父母自以為給了孩子許多自己年少時所沒有的東西,但是,我們也同樣能確定他們的心靈比當年的我們穩定、富足、快樂嗎?這麼疼愛孩子的我們,難道沒有能力多給他們一些更能留駐心中的愛嗎?

轉貼: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宴客之道

2008年07月24日
公開
7

宴客之道 這篇文章是「廚房之歌」減肥時被刪去的一篇草稿,重新貼上與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生活想法。 這個世界上確實有許多好吃、也值得吃的東西,但是怎麼吃出好味道,跟進行的人時地物都有關係,所以品嚐最好吃的東西我喜歡跟家人一道,當然也會把美食的訊息轉告朋友,請他們跟著家人一起去品嚐。 因為害怕應酬做客,所以我有一種特別的請客方式。我曾在事後問過朋友,介不介意這樣的招待法,他們說:「很特別,也很好!」,當然,這不會是每一次的待客方式,但是有些難得的地方,真該讓遠道來訪的朋友專心盡嚐歡樂與美味。 我喜歡的餐廳多半不只是食物好,空間也是另一種享受,如果在這樣的地方招待不常有機會光臨的朋友,客人常常會因為主人的相伴而無法全心體會種種愉快。用餐時總是顧著彼此講話、招呼孩子、寒暄探問別後種種,注意力更分散不少,非常可惜。 曼谷的四季飯店裡有一家泰國餐廳,孩子們稱她為「荷花餐廳」。泰式的高腳尖塔木亭,一式兩座,款款落在一池盛開著白荷的水塘中。從入口處穿越小橋進入內室,秋香色的泰絲牆面與鑲著落地玻璃的柚木框,剪出窗外的光與花影。黃昏日落時入內用餐、燭光高舉時踏著月色歸去,這樣的美食之夜實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們曾在「荷花餐廳」招待過幾位遠來的朋友,但後來發現,我的客人都只記得那是個漂亮的餐廳而已,談起細節時,沒有人記得清楚。我跟孩子討論,為什麼我們如此喜歡的地方,客人卻沒有深刻的感動;孩子說,因為大家忙著講話。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讓語言佔滿了相處的時間與空間,人多相聚時,我們更體會不到留白的重要,於是我才有這種特別的待客法。選定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餐廳,預點幾道我覺得非嚐不可的佳餚,買好帳單後,讓客人自己用餐,特別是夫妻雙雙到訪或家人一起的好友更要如此。 我曾想過朋友會不會覺得不陪著用餐是冷落了他們?但足夠的誠意可以避免誤解,在用餐的時間之外,一個受歡迎的朋友應該還是能感受到我們發自內心的熱忱。 有一次,我在新加坡克拉克碼頭旁的餐廳招待兩位年紀比我輕很多的小朋友。她們第一次到新加坡,急著體會新加坡夜晚的生活情調。黃昏前我去一家河邊的餐廳,預訂了戶外的一張圓桌。為客人預點一隻咖哩螃蟹、四只帶子芋餅、一盤姜蔥鹿肉和山巴醬空心菜與小饅頭和啤酒。全是她們在新加坡不該錯過的美食。但是迷人的新加坡夜景及海風,我就留給她們兩個好朋友自己慢慢去品嚐。 宴客之道的另一個重點是恰到好處的食物。我曾在日本吃過很棒的一餐,原因就是食物非常精簡適切。那是父親青年時期在日本寄住的家庭,我們去探望這位老人家時,陶子奶奶請我們在一家非常古樸的餐廳中用餐。一份各種海鮮搭配的握壽司裝在特大的漆器圓盤中,一個大陶鍋煮著水炊土雞與各式當季的蔬菜,淺碟中的柚子醋與唐七味陣陣飄香,冷菠菜與柴魚片泡在清爽的醬汁中。我一直難忘那晚質好、不過量的晚餐。 我也曾嚐過一餐溫馨的家常午宴,請客的主人才三十出頭,她打點家事與當天招待客人的細膩,讓我感到非常驚喜。 搬到新加坡後,鄰近的幾位韓國媽媽對我真是友好,其中兩位在一年後從學校附近搬往市區,她們邀我去看她們的新家,並在那位年輕的媽媽家午餐。走進她們的家,我有一種很奇異的感覺。我說的奇異是,在台灣雖然大家已經非常重視居家環境,但是多數人還是把眼光放在房子多少錢購得,或花多錢裝潢這些事情上,我比較少看到把生活細節照顧得很好的年輕主婦。但在這兩位韓國媽媽的家裡,我卻從洗手間的腳踏墊、擦手布這一類的小地方,看到她們的持家有道。雖然我們都是到處漂蕩、在國外租屋為家的人,但是在這種不穩定中,更可以看到一個人對「家」的定義和情感。 那天的午餐有三道菜和一個泡菜冷湯,雖然菜很家常,但因為如今的餐聚總在外面的餐廳進行,所以這種經驗顯得溫馨難得。除了主人之外,我們三位媽媽年齡相彷。這位小妹妹在一餐中的表現,讓我見識了傳聞中韓國人特別重視倫理輩份的精神。 兩位韓國媽媽的飯碗才一空,主人馬上接過碗恭敬地探問添加,當我說夠了時,她就立刻遞上湯。 飯後,我們移到起居室去聊天,我一眼就感覺到她有多麼會照顧孩子。一張好大好大、適合小小孩的低桌子,顯然是平日她與孩子們共處的好場所。桌的一側全都有大張的圖畫紙墊底,是她自己安排的。小工具很多,但整齊地歸納在一些工作籃中,一點都不雜亂。我想起她那兩個聰明可愛又規矩的小男孩,真可推翻一般人總是以性別來當教養託辭的論調。但是在這樣的母親身上,妳絕對不會聽到過多的教養高論,生活的行動大概是她最好的力量。 我看到她一直都在努力做著母親該做的事,所以在她的年齡中看起來就特別沉穩篤定。走進她的家、看到她的做事方式,我可以知道她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絕對差不到哪裡去。雖然她是一位對英文非常不熟悉的母親,但卻常常聽說她的孩子表現很棒。眼前的一切使我相信,習慣比工具更有優勢、家庭比學校更有力量。 當我們都在起居室坐定後,主人去煮咖啡,她進廚房前問我要不要糖和牛奶,我回答之後,心裡有些奇怪她為什麼沒有問其他兩位客人。當她端出那細心安排的咖啡和茶之後,我馬上懂得了她有多用心。原來,她已經把兩位前輩喝咖啡的習慣都記清楚了,不用再問,而我是新客人,所以問一聲。相信以她的細心,如果我有機會再來拜訪,我的咖啡也會像今天一樣,放著兩顆包得很漂亮的方糖和一小壺鮮奶油。 在咖啡香中,大家一邊閒聊一邊從起居室的大片落地玻璃眺望猴山的遠景。這是個典型的新加坡午后,雲匆忙地走動。才一轉眼,一場大雨就封鎖了我們與山的對望。 捻亮暖黃的檯燈時,她的立體音響同時響起了Josh Groban的Gira Con Me,煙嵐一樣的歌聲跟窗前的雨景配合得天衣無縫。我喝完杯中的咖啡,想起該起身告別了;心中昇起了一種依依的不捨與對主人無邊的謝意。

太不像話了

2008年07月23日
公開
8

媽咪的頭已經大的不像話了,臭小子竟然把我搗得更不像話了....真的是頭大! 唉∼凌晨一點,不笑子熊熊起床,坐在床上氣呼呼地說:「誰說可以收帳篷的?!你...」 今晚,兒子本來要在帳篷裡睡覺,因為不習慣又爬回床上,爸巴在書房裡忙K書,回房來當然得先收拾你的殘局才有地方睡覺呀!我心裡OS:ㄟ拎老背讀書讀到凌晨已經非常累了,難道不能睡覺嗎? (你娘我是超想睡的,所以,你說了什麼我只能大概記一記~~") 我小心說:「乖∼不要吵,不然天上的阿公生氣嘍!說你很吵耶!」 兒子壞壞:「不要!你不准睡!你給我...」 兒子莫名其妙地對爸比没禮貌地說話,爸比一開始並没有生氣,好聲好氣地安撫他,只是,小子火氣是愈來愈大,這下惹毛爸比嘍! 爸比生氣:「你日子過得太舒服吼!你再不安靜睡覺就要被我罰站哦!」 我小心說:「快躺好,趕快睡覺,阿桑都被你吵醒了,等等連阿釵也吵醒,她會叫警察來捉人哦!」阿釵是我們這鄰里的里長。 不管我們怎麼做,這大嗓門又壞脾氣的兒子不肯領情,再鬧下去肯定會吵到鄰居。 爸比生氣:「你再吵鬧就要被罰站哦!」 兒子壞壞:「不要!誰叫你們收起來,我生氣哦!你給我睡地板!」 喂!小子,你馬卡叉不多咧!你現在是跟你老北講話哦!你當你是黑社會老大啊! 爸比火大了,把臭兒子拉下床,要他站在牆邊罰站,小子不服地呱呱叫,還嚷著:「我要媽咪!我要媽咪!」吼∼醬是有用哦!你幹嘛花神經咧!半夜不睡起來吵死人。 爸比生氣:「再不乖,我等一下要打人哦!才不管現在幾點!」 兒子可能有點怕爸比,喊了幾聲安靜一下又喊幾聲,兒子脾氣是吃軟不吃硬,杮子挑軟的吃,還會軟土深挖、得寸進尺咧! 眼看兩人僵持不下,我示意兒子向爸比道歉,臭小子嘴硬不肯就是不肯,我只好下床扮白臉,走到他身邊,我蹲下來讓他坐在我大腿上,在他耳邊叮嚀,我告訴他,爸爸很辛苦,忙到現在才休息,你吵吵鬧鬧不但惹我們生氣,也把鄰居吵醒了,快向爸比說對不起。(ㄟ拎老背没欠你哦!卡細里咧!不然你要被揍嘍!) 一開始兒子還是不願意道歉,我推推他要他說出來,他心不甘、情不願地道歉,因為口氣很差,我要求他重新道歉並且要抱持真誠、輕聲細語地道歉。臭小子拉不下臉就是不肯,怎麼這麼小自尊心就那麼強烈,以後怎麼辦! 好不容易口氣稍好一些,我便帶他回床上睡覺。睡著睡著,我翻了身離他有點距離,小子竟然没睡又問:「媽咪,你為什麼睡過去妮妮那邊?」 半夢半醒的我得想一想為什麼他要這麼問,其實没什麼呀!就是翻身嘛! 兒子要我睡靠近他,我想,他很在意手足的競爭,妮妮哪懂得和你爭呀!她就呆呆地表現出她自已,結果,常遭你反目,還被你打假的...唉∼真難為呀! 為這種事打你,我們很不願意,所以一直忍讓並盡可能說給你明白。 但,有時說了還是會讓你不平,其實我們都愛你,連妮妮也是。 我知道,我們得有耐心,得等你長大,你才能明白。我們一起加油!別再說壞壞的話哦!

幼兒生活常規訓練-教出家事小達人

2008年07月21日
公開
42

幼兒生活常規訓練-教出家事小達人 採訪撰文�陳其暉 諮詢�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教師 魏玉枝 家事不只是媽媽的事,在學齡前試著帶領孩子開始洗洗刷刷,長大後他將不會視家事為畏途,而是自己動手做家事,這樣的習慣養成,不僅有助於孩子的動作與認知發展,更會讓孩子在參與家務的過程中玩出趣味來,並從此變身為家事小達人喔! 潛移默化孩子的清潔概念 國立政治大學實小附設幼稚園魏玉枝老師表示,孩子的清潔概念是從環境中感受而來,如果家中的環境都很整齊潔淨,自己本身也是乾乾淨淨的小天使,爸比媽咪只要懂得引導孩子參與、維持環境整潔的家事教導,他自然會喜歡上因為乾淨、整潔所帶來的舒服感受。因此,大人們,打理好家中環境、讓孩子體會到乾淨的舒適感,便是「清潔」概念潛移默化的第一步。 魏玉枝老師不忘提醒家長們,有些觸覺敏感的孩子,會有完全不敢接觸沙地的排斥行為,一碰到沙子就哇哇大叫,成因在於他從小的家庭環境與自己的身體都被要求須過度整齊清潔,產生「沙地、泥巴就是髒」的觀念,讓孩子不習慣身處於外在環境,進而會有排斥的行為發生。因此,教導孩子做家事時也不能過於一絲不苟,每天的盥洗、乾淨衣物的換穿等基本生活行為適度要求即可,千萬別讓潔癖媽媽養出敏感寶貝。 1歲半:打好動作基礎 1歲半的孩子已經開始發展「自發性」的概念,儘管你看不出他是想要做家事,孩子會有很多的動作發展讓他自己很想要去嘗試完成一些事情,例如:孩子開始會想要掌握自己的手腳(如:喜歡握湯匙、拿工具,使用小手來操作工具),這個時候,在安全環境的營造下,家長應該盡量讓孩子去嘗試自己動手做,儘管他的動作有些不協調,但是「學習」就是從這一步開始。有了實際的練習,3、4歲以後如果要讓孩子去幫忙家務,家長就會感到格外輕鬆、順利,例如:擦地板時,家長先準備好抹布然後請孩子進行擰乾、擦拭等動作,這些動作能順利完成,都是因為有了1歲半時建立的動作協調基礎後,再進一步學會做家事技巧所造成的結果。 2歲半∼3歲:參與簡單家事 1歲半開始打好動作基礎後,等孩子大約2歲半∼3歲動作發展較好時,可以試著讓他跟著大人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家事操作,不勉強他去完成能力不及的動作,而是讓他在玩樂中學會參與家事,建議家長也能藉此觀察孩子的能力狀況,慢慢加強家事的強度。 3歲之後:學習生活自理 洗襪子、折疊衣服、擦地、刷桌椅、挑菜等家事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而且可以特別讓他學習照顧自己的家事,例如:自己扣釦子、穿脫衣物…,漸漸克服對照顧者的依賴心理。孩子有了自己動手做的機會,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將來寫字的握筆能力,都是透過這些家事行為中精細動作操作的累積而學會的。 4歲之後:體驗合作樂趣 孩子進入幼稚園後,老師常會帶著一群小朋友一起打掃教室,透過觀察每個孩子不同的打掃方式,就可看出孩子的獨立性與特殊性。在孩子使用抹布進行清潔工作的過程中,除了用手操作抹布的動作練習外,也開始讓他們試著運用身體動作(如:蹲著去擦地),還要記得提醒孩子清潔的工作必須確實,並告訴他們打掃範圍,一起沿著直線,從這頭擦到那頭,讓他們自行發揮創意,速度有快有慢,讓他們體會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大面積地板擦拭的成就感與趣味。 在家裡也能進行親子食物料理的製作,從帶孩子上市場準備食材、認識食物、計算與比較食物價格後,在廚房可以讓孩子透過捏麵團來發揮創造力,而在剝菜、燙青菜(把青菜放進水中)的過程中,可教導孩子了解生活中的危險(滾燙的水與爐火),孩子參與烹調食物的過程中,他會喜歡吃自己做出來的食物,也有助於改善挑食的習慣。 (詳文請見2008年七月號媽咪寶貝雜誌)

做手工

2008年07月20日
公開
43

AM10:00 阿嬤問融:「你今天要不要去阿姑家上班?阿姑今天要趕工作...」 我正在樓上整理房間,聽到這話大概明白,老人家想去姊家幫忙。洗衣機的衣服正好洗好,我下樓取衣服跟婆婆說:「等我一下,我整理好,等等載你們一起出門,我順便去廟裡拜拜。」(明天是觀世音菩薩得道紀念日) 於是,我上樓把衣服晾好,將手邊的工作做一段落,整理一下儀容,婆婆也在整理,除了孩子的用品和食物之外,每次去姊家,婆婆一定會帶點心及自己親手煮的茶去慰勞大家。 AM11:00 載孩子們到三姊家後,我隨即出發到大觀音亭拜拜,由於妮妮給菩薩作契子,使我們多了些機會來廟裡走走。今天來拜拜的人滿多的,但不像佛誔日擠得水洩不通,捻香禮佛後買了兩份午餐回家,回店裡前我又回家一趟,把第二波洗好的衣服晾起來才去三姊家。 AM12:30 大夥在騎樓忙著手工,兒子也認真地幫忙。隔壁摩托車店的老闆娘看我下車,立即迎面而笑說:「醬子有没有乖?」 我看一看兒子,點點頭說:「嗯∼有哦!」 老闆娘補充說:「幾分鐘前才乖的。」 哈哈哈!一點也不意外,我這兒子又給大家添麻煩了。還好做了手工後,這小子穩下來了。 天氣熱,我買了涼麵給他吃,兒子拿著叉子乖乖地自已吃,等大家用過午餐後又繼續忙手工,妮妮午休時間到,我抱著她在騎樓來回走走,哄了一會才睡著。 把妮妮哄睡以後,我立刻加入行列,兒子像老師似的,教我怎麼做、怎麼擺放。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抬頭看看他,兒子抿著嘴默默地工作,偶爾抬頭和阿嬤交談,而這一坐就坐了半小時以上。做手工是很好的耐力與專注的訓練。^^ 後來,姑姑捨不得讓他做,要起他來走走,拿了一個空紙箱給他,兒子就和NONO玩得不亦樂乎。(NONO是姑姑養的老貴賓狗^^) 今天來的路上,我準備停停車格,兒子說:「媽咪今天没賺錢没關係,我上班有賺錢。」呵∼意思就是有錢停停車格啦! 姑姑為了幫我們省停車費,都會教我們把車停在停車格後方的黃線上,守法的兒子就會哇哇叫,大人就會告訴他”今天媽咪没上班賺錢耶!没錢繳停車費哦!”、”停一小時20元,就少一杯冬瓜茶喝ㄋㄟ” 呵∼這會不會給了孩子不好的價值觀呀?!希望他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原彰哥哥打工下班正走回店裡,三姑姑有兩個寶貝兒子,他們暑假就在賣義大利麵的鄰居店裡打工,我問正在做手工的兒子:「以前是大哥在餐廳打工,現在換二哥,等你長大就換你去打工好嗎?」兒子說:「好呀!」嘿!好耶!醬子拎老背就不用擔心没錢給你讀書了,肯做就有機會!哈哈哈! 開玩笑啦!當然捨不得呀! 但,能經過磨練也經得起考驗的人總是比較懂得珍惜與滿足,那麼,也相對成為幸福的人呀!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好文分享∼舊掃把

2008年07月18日
公開
36

今天逛一個部落格-舞漫天飛雪 好願在人間,一位媽咪對女兒教養的點滴記錄,其中一篇”舊掃把”特別引起我的興趣,因為我的寶貝兒子超愛它的。 一把舊掃把如何啟示我們呢?舊掃把不好掃,當你拿到它的時候,你會怨天尤人呢?還是正面思考? 這位媽咪處理得很好,她告訴女兒:「因為舊的掃把不好用,需要一位很會掃地的人才能用呀,那表示你很會掃地,很厲害唷,所以老師才會要你拿舊的掃把。」這一段話不但解除孩子心中的疑慮,也增添孩子的自信與正面思考,這就是我們要教給孩子的。 孩子漸漸長大了,不會也不能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被保護著,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挑戰,要有力量去正視它、接受它、處理它,我想,只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做得到吧! 所以,孩子呀!無論外頭是風還是雨,我都會像地球自轉般,不停地、不停地愛著你,讓你有飽足的力量面對困境,將它的洗滌視如春風般地享受它,這裡頭的收穫獨屬於你,獨一無二的你。 ∼好文分享∼選自-舞漫天飛雪,好願在人間 舊掃把 September 15, 2006 早上牽著女兒的手,送她去上學時,她說:媽媽,我們老師好奇怪喔,掃地時拿最爛的掃把給我用,那隻是從一年級用到現在耶,而且很舊了,她為什麼要拿那隻給我用?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可以拿新的? 瞧著她小小抗議的模樣,我笑了笑,心裡想著該怎化解她心中的疑慮。她是個敏感的孩子,對於和老師、朋友間的和平相處會很在意(標準的天平),或許她認為老師不喜歡她,所以才叫她拿不好的掃把掃地。 我問著她:舊的掃把是不是比較不好掃? 她說:對呀,為什麼其他小朋友都可以拿新的呢:( 我說:喔~那就是因為舊的掃把不好用,需要一位很會掃地的人才能用呀,那表示你很會掃地,很厲害唷,所以老師才會要你拿舊的掃把。 女兒臉上帶著小小的疑惑問著我說:真的嗎? 我笑著回她:呵∼是啊,那你就要更努力的好好掃地唷:) 這時女兒的臉上浮出了一絲的笑容,牽著我的手高興的到學校去。 我事後思考著,用這樣的方式解釋不知是否正確,我只是想讓她知道,當手上拿到壞牌時,並不見得就是不好的,用另一種方式去思考、化解心中的疑慮,用另一種態度去做事,或許會有不同的效果出現。 http://www.wretch.cc/blog/PAULINE0311

變化處罰

2008年07月17日
公開
32

兒子總是要三催四請的才肯去洗澡,今天也不例外,回家後跟阿嬤打過招呼,便跑去看他的小魚,拿著勺子撈過來撈過去,住我們家的小魚真的是好可憐,每天都飽受騷擾。欸∼ 洗好澡、吃過飯,兒子想起放在餐盒裡的棒棒糖,那是同學生日送給大家吃的。昨晚洗餐盒的時候,我心裡還呧咕著,怎麼常常有糖果吃呢?其他的家長都不覺得困擾嗎?那兩支棒棒糖差點被我丟進垃圾桶裡,還好當時心裡頓了一下,我把它們收了起來,否則等等不得了了,我拿不出糖來,這下可能是外頭下著傾盆大雨,裡頭可就是”雷聲大作”啦! 我跟兒子說糖收在樓上,等我洗好碗再拿給他,兒子說好且等一下要和我一起上樓拿。我一忙完,兒子馬上問我可以上樓了嗎?我們就一起上樓去,回房後,我没主動拿糖,兒子倒是看見球屋便自動自發地把它打開,自顧自地就玩了起來,也忘了上樓要拿的東西。 一會兒後,妮妮和爸比也回房間,融一見妮妮要進球屋找他玩,就大聲嚷喊要妮妮別過來,妮妮被他這麼一叫,嚇得哭了起來,我趕緊安撫她,兒子見狀不滿,就在球屋裡頭大聲嚷喊,不准我們這、不准我們那,又要把爸比趕出去... 這下好了!老爺生氣了! 爸比把他抓到房邊罰站,兒子氣得亂叫亂打,把門敲得轟轟作響,哭喊著:「我要媽咪!我要媽咪!」找我就有用吼!別以為我會維護你,該罰就是要罰。 我走到他身邊要求他安靜,這小子不時就想開口頂嘴,我用手捏住他的嘴唇,示意要他安靜,我說:「好∼安靜,休息一下!」再把他的身子轉向牆壁,站在他背後陪他站了一分鐘,這小子察覺不對勁,欲回頭探個究竟,我說:「站好!這白板筆拿去,在白板上從1寫到100」 嘿!嘿!這可是被你激勵出來的變向處罰哦! 兒子不滿的說:「這白板太小了!寫不下去!要買一個大的!」卡好咧!你以為真的要讓你玩的哦!是要讓你沈澱的好嗎?!茄! 我說:「那你能看看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呀!這白板大概是我唸專科以前買的,至少有10了!」我說完爸比就對兒子說:「你才五歲,它已經十幾歲了,算是阿公了!」這話一講完,突然讓人對白板肅然起敬,好偉大的白板哦!呵! 兒子乖乖地拿著筆在白板上寫上1、2、3、4、5....,終於安靜下來,我們没再理他,就陪阿妮在床上玩,直到小子寫到100,他說:「你看!我寫到100了」我說:「對嘛!可以的呀!」兒子還得意咧!吼!里馬卡拜託咧!我是在處罰你柳~~" 反正,有安靜下來,我耳根不必再被疲勞轟炸,我就阿彌陀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