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抗議客服不給叫基金答人的葉小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媽精選1070704基金資訊

2018年07月04日
公開
35

施羅德下半年投資展望優質台股+多元債 迎貿易戰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五大創新主軸「DANCE」 https://goo.gl/spz8po 施羅德投信2018下半年全球暨台股投資展望指出,下半年政經事件仍將主導市場高度波動,投資也要抗UV(Uncertainty and Volatility),才能趁修正期間掌握投資契機。建議以「DANCE」做為台股布局主軸,尋找低估優質股介入,債市則建議採多元債靈活布局,攻守兼備,為資產定錨新的投資策略。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表示,市場進入「高UV」時期,也就是政治事件風險推升股債市的波動程度,再加上根據德國IFO世界經濟氣候調查顯示,投資人對未來景氣看法也開始下降,可見國際政經情勢難測,已經觸動投資人的敏感神經。 從指標來看,未來12個月發生衰退的機率不大。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期,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達3.9%,陳朝燈認為,本波以美國為首的經濟復甦,有機會挑戰最長景氣擴張紀錄。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新興市場企業今年盈餘成長率分別上看21.7%及15.7%,看好企業獲利持續成長將能支撐股市多頭續航。 就算是目前的貿易之爭,反有助過去一年來漲幅過多的股債市市場重新回到合理價位。就股市投資,不妨留意台股。因為從基本面來看,今年台灣上修經濟成長預期、外銷訂單逐月攀升,且上市櫃公司今年第一季獲利年增21.6%。 陳朝燈表示,不論是經濟和企業獲利都維持強勁動能,但近期陸美貿易衝突加溫、美元短線維持強勢,可能引導資金回流美國,全球和台灣股市都將面臨壓力,預期接下來台股將以個股表現為主,上半年的強勢股攻勢可能放緩,指數拉回時可以逢低布局基本面佳、價值低估者,藉此掌握獲利契機。 時序進入電子產業備貨旺季,預期整體科技業營收動能將逐漸往上。 選股建議延續「DANCE」基調,「D」為大數據(Big Data)驅動的半導體與通訊需求,A則包括Apple供應鏈、工業4.0內含的自動化(Automation)及汽車電子(ADAS)類股。 「N」當中的平台效應(Networking Impact)影響範圍廣泛,涵蓋雲端、大數據、FAAMG等,其中,通訊技術從4G到5G的過度期,將受惠於5G技術帶動之新產品需求的廠商,可優先布局;也可聚焦在有顯著進展的新藥開發商(New Drug)。油價上漲則有利商品(Commodity)類股,電商(E-Commerce)等類股也值得留意。 ---------------下一則---------------  下半年投資展望機會與風險並存股優於債 投資聚焦美陸台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群益投信2018下半年台股選股策略 https://goo.gl/9npAG6 時序進入下半年,面對市場趨震盪,群益投信認為,觀察現階段機會與風險並存,下半年布局以全球總經趨勢、A股加投資、台股萬象更新為三大投資主軸,以因應全球金融市場高波動度成常態,且政治經濟充滿不確定和動盪,冷靜觀察變化、耐心等待機會,保持彈性布局伺機而動。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下半年貿易摩擦與政治風險持續,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減緩風險升高,包括美國經濟成長加快、歐盟減緩、日本持平。 成熟市場貨幣政寬鬆,後續需持續觀察資金條件是否惡化。反觀新興市場成長仍持續減速中,因此股市偏重成熟市場並減持新興市場。但新興亞洲除科技股外,普遍評價仍屬便宜,美元強勢相對有利原物料輸入國,不利輸出國家,故亞洲仍為受惠區域。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認為,大陸投資主軸就是在動盪時代尋找確定性的存在。除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帶來景氣擔憂外,目前面臨最大困境在於貨幣政策中性偏緊,防風險降槓桿導致短期流動性錯配,及違約事件與信用緊縮影響投資的信心層面。 股市建議主線尋找長期前景佳,階段業績穩定度高的族群以求保護下檔風險,現階段看好必須消費,醫藥,教育,新能源汽車類股。 群益投信投研部主管陳煌仁指出,台股接下來還是選股重於選市,以四新及上游優於下游、為投資主軸。四新指新應用、新規格、新能源、新獎勵,電子股的AI、虛擬貨幣、高速傳輸、3D感測、AR/VR等,及光學鏡頭、車用電子、5G 網通、Data center、電競等產業。 台股非電部分看好綠能風電、生技產業及節能減碳主軸中新能源車、車用零組件。上游優於下游看好Wafer、被動元件、記憶體,及景氣擴張投資增加,營收成長的自動化機器人相關族群。 ---------------下一則---------------  陸股波動大正逢進場好時機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受到企業債違約數量較往年增加以及陸美貿易戰影響,大陸股市波動大,隨政府對市場投放流動性及定向降準,目前貿易戰對於實質影響仍十分有限,正是布局良機。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從基本面角度看,目前企業盈利還在高位,市場下跌主要反應的是估值的下殺,反映對未來企業盈利的悲觀預期,認為下半年盈利增速將溫和回落,但市場的表現是過度反映了悲觀預期,對大陸有興趣的投資人,可透過股票和債券雙重收益,以持盈保泰的投資組合,智取長線增值機會。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當前股市衝擊大多來自於市場信心薄弱,陸股結構又是以散戶占大宗,機構投資人不高,容易風吹草動。隨著A股本益比再度回落歷史底部,低於30倍以下的公司家數甚至達41%,比重超過2014年牛市啟動前的水準,相信陸股已具有絕對的投資價值。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過去五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的貿易夥伴亦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相較於境內投資者陸續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外資對於A股的喜愛程度紛紛表現在資金流量上,包括滬港通、深港通、QFII、RQFII等管道,今年以來都可以看到資金流入。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經理人陳重銓表示,近期觀察第二季財報發布以及7月下旬政治局會議對第三季景氣的看法,如果經濟穩定的大背景還在,待貿易戰明朗後,陸股表現將可期待。 ---------------下一則---------------  基本面、政策面有撐陸股回檔伺機布局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衝突升溫,陸股波動相對較大,但歷經短期修正後,投資價值更為彰顯,統計來上證波段跌幅超過20%後,後一月平均反彈6.05%、後三月平均反彈12.74%,主要因經濟韌性仍在,企業獲利表現持穩向好,且官方政策加持,有助陸股後市,逢低配置大陸相關基金,利於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表示,儘管面對貿易摩擦、去槓桿等因素,陸股表現震盪,但在地產庫存偏低、出口整體穩健等因素支持下,整體經濟增長動能仍穩健。官方政策加持,人行祭出降準,維持合理流動性,及新技術和新經濟發展等政策推展中,下半年將迎來消費旺季,有助帶動經濟和相關類股表現,後市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指出,近來包括中金公司、申萬宏源、中信、光大等各大券商,相繼發布2018年A股下半年投資策略,大多認為下半年為一震盪走升行情,去杠杆等政策與改革帶來短期陣痛的同時,也為中期穩健奠定基礎,新經濟相關的結構性機會與老經濟領域階段性機會的交融仍是市場主基調。 宏利投信認為,陸股目前全球市值第二大,僅次於美股,A股獲納入MSCI指數,將在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A股與全球市場表現關聯性較低,提供具吸引力投資機會,尤其新興市場基金對陸股持有水位仍偏低,雖然初期流入市場的資金規模有限,陸股長期助益不減。 陸股投資布局,蘇士勛建議,持續聚焦企業獲利前景良好的類股,醫藥版塊業績不僅具真實成長,在藥審改革明確鼓勵創新與優化,後市表現值得持續關注,消費股受惠消費升級趨勢,且外資明顯偏好消費行業,長期投資者持倉穩步提升,後市值得期待。 ---------------下一則---------------  下半年 亞股可望力甩疲態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5年來亞股7月平均漲幅 https://goo.gl/LqxUPg 今年來亞洲股市表現失利,隨時間即將進入下半年,亞股再展多頭機率大增,根據統計,近五年亞股在7月漲勢表現不俗,且不論東北亞、東南亞或南亞市場都有漲升契機,現階段反而適合投資人逢低進場布局。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今年上半年國際變數接踵而來,特別是美元轉強、美國升息、中美貿易問題等衝擊,亞股受到外資淨流出的壓力,多數市場相繼走跌,但回顧2013年以來歷年7月的亞洲市場表現,以港股、越南、印度股市,以及日股漲勢最亮眼,平均上漲3.42∼2.06%,其它如菲律賓、韓國、新加坡等股市也能維持逾1%的漲勢。 張致寧表示,亞洲國家的經濟體質與景氣能見度,明顯優於其他新興市場,且亞洲與美歐景氣的連動度高,在美歐經濟數據持續改善之下,亞股通常能率先受惠。 另一方面,下半年進入亞洲科技新品拉貨以及銷售的旺季,包括蘋果新機將於下半年上市等,配合內需消費在返校、節慶等需求面成長的推升,一旦資金外流壓力解除、美元強勢趨勢暫緩後,預估國際資金仍會以亞洲為首選。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全球股市持續籠罩在貿易戰的壓力下,亞股承受不小的賣壓。雖然目前投資情緒還籠罩在貿易議題,而壓抑整體股市表現,但長遠來看,大陸降準對股市有很大的提振作用。 經驗顯示,2008年以來,大陸股市在降準期間結束後六個月、一年,普遍有不錯的表現,尤其恆生國企各區間皆是正報酬,四次平均後六個月上漲18.8%,後一年更上漲32.2%,預期陸股一旦觸底,後市表現可期。 ---------------下一則---------------  近一月亞股皆墨 印度獨紅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等訊息讓市場擔心全球貿易戰可能加劇,投資氣氛謹慎,亞股更首當其衝,以近一月表現來看,亞洲股市全盤皆墨,僅印度股市是唯一守住正報酬的亞股。 投信法人表示,近日印度股市受到國際政經不穩定的影響近期表現亦有所波動,但與整體亞股相比仍相對強勢,後市因印度在經濟基本面未顯疑慮,以及7月中旬將公布的企業財報可望受惠於去年的低基期效應而有不錯表現,可望對印度股市提供支撐。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接下來印度企業將在7月中旬公布上季財報,應有機會受惠於去年因GST法案實施前市場觀望態度所帶來的低基期效應,加上7、8月印度也將迎來雨季,若降雨量合乎預期將有助農作物正常生長,並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及降低通膨壓力,皆有助為印度後市表現增添上行動能。 林光佑指出,未來仍需留意陸美貿易議題、國際原油價格和美債殖利率變動等為印股帶來的影響,以投資布局來看,現階段仍相對看好民生消費、私人銀行、IT、能源及鋼鐵等類股表現。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陳亭安表示,預期印度下半年仍有升息的可能性。短線而言,預期短期油價和匯率造成的通膨疑慮仍會干擾市場,長線因2018∼2019年印度進入選舉密集年份,政治不確定性會導致股市波動加大。 今年上半年印度整體景氣循環仍向上,加上若印度執政黨需要鞏固自己的選舉席次有可能推出更多財政利多政策加惠鄉村民眾,對於整體消費循環有正面幫助,對印度股市仍偏多看待。 第一金投信指出,亞洲新興國家物價溫和上揚,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頂多微調;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下一則---------------  美股上半年漲幅 尖牙股包辦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亞馬遜今年上半年狂飆逾45%,對大盤漲幅的貢獻度達35% https://goo.gl/wE6DTN 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美股今年表現與去年類似,都是由尖牙股撐起半邊天,今年上半年標普5百指數上漲不到近2%,所有漲幅全由科技股包辦,其中光是亞馬遜一檔個股就貢獻大盤3成5的漲幅。 報導指出,美股在今年1月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雖陷入震盪整理,但整體表現尚可,標普5百指數上半年仍繳出將近2%的紅盤成績。 不過,進一步分析,大盤漲幅主要集中於科技與非必需性消費類股。資訊科技類股對大盤上半年漲幅的貢獻比重高達102%,而歸類為非必需性消費類股的亞馬遜今年上半年狂飆逾45%,對大盤漲幅的貢獻度達35%。根據FactSet的統計,資訊科技與非必需性消費類股今年上半年的漲幅達近11%。 上半年對大盤漲幅貢獻度最高的前5檔個股分別為亞馬遜、微軟、蘋果、網飛與臉書。此外,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的兩檔掛牌股票也擠進前15強,凸顯尖牙股(Faangs)今年前6個月再度揮出紅不讓的佳績。 除了科技與非必需性消費,其餘類股全成為大盤的拖油瓶,跌勢主要又集中在必需性消費、工業、原物料與金融類股,這4大類股總共吃掉標普5百指數超過7成的漲幅。 匹茲堡資產管理公司資深分析師暨基金操盤人佛瑞斯特(Kim Forrest)表示:「大型科技股或是透過科技做為營運核心的類股自2013年以來一直是大盤的強勢族群,投資人認為這些個股過去幾年表現突出,未來同樣也會帶來不錯的投報率。」 不過,佛瑞斯特警告,「這些飆股隨著本益比不斷攀升,代表離泡沫破滅也愈來愈近。」 今年2月時科技股急速拉回,並拖累標普5百指數一度大跌逾10%,大盤陷入修正,但之後科技股強勁反彈,甚至還改寫歷史新高,大盤則受制於其他類股表現低迷,標普5百指數目前較1月高點仍有約5%的差距。 ---------------下一則---------------  看好孟加拉、土耳其、越南等國家墨比爾斯喊進新興市場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貿易戰搞得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新興市場資產爆拋售潮,「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Mark Mobius)卻高唱危機入市,認為這正是逢低搶便宜的大好時機,看好孟加拉、土耳其和越南等新興國家潛藏買點機會。 資產管理公司Mobius Capital Partners的共同創辦人墨比爾斯,周一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節目《Closing Bell》專訪表示:「市場瀰漫不安氣氛,對貿易戰後勢發展憂心忡忡,但很多人忘了,這正好開啟買點機會。」 他指出,現在正是留心估值的時候,投資人會注意到部分新興市場貨幣看來「非常,非常便宜」。 在貿易戰升溫衝擊下,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iShares MSCI Emerging Markets ETF)上個月跌幅超過7%。 美國總統川普痛斥部分國家的不公平貿易行徑,中國是被點名的頭號對象,連加拿大、墨西哥、歐盟等盟友都成了他的箭靶,相繼宣布或威脅要對這些國家徵收懲罰性關稅,引發中、墨、歐、加陸續對美國發動關稅報復。 不過墨比爾斯受訪時力挺川普,鑑於美中貿易赤字龐大,對他以中國為目標發動貿易戰舉雙手贊成。他說:「美國已經吃虧上當二、三十年,面對事實吧!」 這位新興市場教父,看好孟加拉、土耳其和越南等新興國家潛藏買點機會,理由是這幾個國家可望取代中國的地位,躍為美國的主要進口國。 ---------------下一則---------------  4大關鍵 下半年油夠high 伊朗受制裁 OPEC增產仍供不應求2018/07/04蘋果日報【蕭文康╱台北報導】 OPEC成員國產量與減產情況 https://goo.gl/TCRgmD 旺季來了 期交所積極拓展商品多元化,7月2日上市的布蘭特原油期貨,已於當日同步納入夜盤可交易商品,完整涵蓋歐美等國際主要原油期貨市場的交易時段,以滿足市場需求,投資人可藉此達到增益避險的效果。 國際油價除了影響民眾最關心的每周汽油牌價波動,也是連動國家經濟數據─物價通膨的重要因素,油價走勢一向為市場追逐的焦點;回顧第2季油價創高後拉回走勢,6月更出現多空激烈交戰,其中不乏交易契機的存在。 委內瑞拉產量新低 6月22日石油輸出國(OPEC)大會中,OPEC與俄羅斯為首的減產聯盟拍板定案,決議增產每日100萬桶,會後油價以大漲慶祝,主因在於多個產油國紛紛傳出供應縮減,即便OPEC同意進行增產,也難以補足市場供應缺口。 就短期來看,利比亞的重要油港被迫關閉,與加拿大油砂設施─SYNCRUDE臨時關閉,合計影響約每日80萬桶的原油供應。 就中長期角度,美國計劃要求歐洲等盟國,11月4日前對伊朗的原油進口量降至零,若伊朗遭受制裁的力道加深,影響該國原油產量將從原預估的25~30萬桶,擴增至100萬桶之多。 此外飽受經濟蕭條所苦的委內瑞拉,5月原油日均產量降至139萬桶,創10多年來的新低,未來甚至不排除進一步減產的風險。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統計,OPEC成員國約有340萬桶的閒置產能,其中以沙烏地阿拉伯擁有202萬桶最高,因此沙國計劃7月大幅提升原油產量至1080萬桶,產量將破歷史新高。 然而,即便沙國推動全球原油供應增加100萬桶,但以整體原油供應情勢評估,預期增、減產量僅相互抵銷。 元大期貨研究部協理陳昱宏指出,第3季為用油旺季,全球原油市場有望維持供需均衡,供應缺口不大,有助全球原油庫存持續性削減,建議投資者未來可關注4大要點。 1.產油國增產速度(尤其是沙烏地阿拉伯)、2.美國對委內瑞拉與伊朗的制裁手段、3.美中貿易戰延燒、4.美國煉油廠需求與原油庫存,藉以評估並參與油價行情波動。 國泰期貨分析師姜軒墨認為,OPEC在日前達成增產協議,宣稱每日增產100萬桶原油,本為利空消息,但市場卻以利多解讀,激勵原油當日大漲回應。 美庫存連3周下降 綜合OPEC會員會原油供應狀況,目前委內瑞拉處於經濟危機,伊朗則受經濟制裁,預期許多會員國無增產能力,預估原油剩餘產能無法達成每日100萬桶的增產效能,預估增產每日約僅60萬桶上下。 由於總體經濟向上,縱使OPEC增產,下半年原油仍可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美國EIA公布的美國原油生產,已連續3周維持在每日1090萬桶,美國產能達高峰期,反觀庫存也連3周下降,降幅優於市場預期,煉油產能利用率升至97.5%,諸多消息皆利多於油價表現。 因此,在目前整體原油需求強勁,市場對於利多消息的反應明顯大於利空,預估下半年油價仍有機會攀高。 ---------------下一則---------------  油價高檔震盪 可低買高賣2018/07/04蘋果日報【蕭文康╱台北報導】 Brent-WTI 價差走勢 https://goo.gl/3gGwK1 國內油品定價主要參考國際布蘭特原油(Brent)與西德州輕原油(WTI)作為訂價標準,期貨價格因具價格發現的特性,觀察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下周油價漲跌大概也可窺知一二。 每桶64美元有撐 專家建議,近期原油價格呈現箱型整理的機會高,可採箱型區間、低買高賣的操作策略,並嚴設停損價格,如此一來,要獲利不難。 過去半年油價隨OPEC逐步減產,價格攀升至每桶72美元後反轉,面臨技術性修正。從技術分析來看,油價在半年線每桶64美元附近止跌回升,並獲得有效支撐,目前還是以高檔震盪的態勢持續整理。短線預期油價將在每桶66到70美元之間波動,箱型整理機會高。 針對大環境變化,元大期貨分析師丁長生表示,油價短期仍將維持高檔震盪的格局,但近期需關注美中貿易大戰。由於貿易戰在即,直觀影響未來貿易量減少,甚至船舶運輸業需求下降。若海運業者全面降價減班,在預期心理帶動下,短期油價可能面臨修正,若未跌破半年線、每桶約64美元價位前,投資人仍可善用原油ETF或原油期貨、原油選擇權等投資工具,逢低介入。 ---------------下一則---------------  科法斯:今年油價上看75美元 5國受惠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科法斯產險集團報告指出,全球國家及行業風險在第二季抬頭,今年經濟形勢與2012∼2013年時情境相似;該集團也提高2018年油價預測約在70∼75美元,認為有五個國家相對受益,包括美國(低風險)、加拿大(中等風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等風險)、沙烏地阿拉伯(中等風險)和法國(中等風險)。 相對地,石油進口國將面臨貿易餘額的惡化,國際投資者對其金融資產興趣也將銳減,情景與2013年相似,這些國家包括阿根廷(目前評級C)、土耳其(C)、斯里蘭卡(C)和印度(B),科法斯將對這些國家調降評級。 科法斯集團進一步指出,其他一些新興國家,通貨膨脹風險正在侵蝕一些需要進口原物料內銷國內市場的行業,像阿根廷的建築業、阿根廷和土耳其的零售業都已經受到影響。 科法斯表示,今年第2季,眾多風險出現如歐元區主權風險蔓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油價攀升、主要新興經濟體出現資本外流等等,這些情況似2012∼2013年的情境。儘管衝擊程度不同,今年6月初的油價75美元左右比2012年時的110美元低,但成熟國家經濟體,由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年成長率已放緩,導致企業經營信心喪失,企業信貸風險正不斷增長。 科法斯預估,今年成熟國家經濟成長率預估在2.2%,而2019年則降到2%,歐元區2018年年成長率預計2.1%,明(2019)年則降到1.8%,因此,將義大利的國家評級降為A4,因該國企業負債尤其嚴重,一旦銀行收緊借貸,勢必首當其衝受到影響。 不過,美國經濟未來依然可獨善其身,不受經濟趨緩的大勢影響,2018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7%,高於去年的2.3%。 ---------------下一則---------------  俄羅斯增產 扮降溫油市要角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多家俄羅斯石油公司正準備在夏季大幅增產,在各產油國聯手增產來抑制飆漲油價的行動上,扮演異常重要角色。 目前最活躍原油期貨裡,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8月期油周二盤中上漲1.5%,每桶報75.08美元,創2014年11月來新高。倫敦布蘭特9月期油上漲1.3%,報78.33美元。 俄國是在沙烏地阿拉伯以外,少數能快速提高產量的國家之一。這些擁有額外產能的產油大國試圖透過增產來為熾熱油市降溫。 沙國主導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俄國等非OPEC產油國,經過18個月減產以提振油價後,又開始面對油價持續上漲問題。川普上周要求沙國增產以滿足全球需求。 全球原油庫存下降,需求強勁而伊朗、委內瑞拉和利比亞等供應受阻等因素刺激油價攀升。 雖然俄國6月同意跟OPEC聯手增產,但其早已逐步增產。俄國能源部資料顯示其5月每天生產1,097萬桶原油,較2016年開始與OPEC聯手減產時水準高出約60萬桶。 儘管OPEC與非OPEC等產油國仍未決定如何分配增產額度,但俄國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已表明希望每天增產20萬桶。 高盛估算俄國整體閒置產能尤其閒置油田一旦重新運作,能迅速地每天增產約50萬桶。 俄國第3大油商、國營的PAO Gazprom Neft董事長迪尤科夫(Alexander Dyukov)說,若他們不能迅速增產,油價很快持續上漲而讓油市過熱,這是大家不想看到的結果。他說,其公司能在1到2個月內,能把每天產量增加約3.7萬桶,相當於去年每天產油量的3%。 ---------------下一則---------------  中美貿易衝突 黃豆價跌至近10年新低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黃豆價格周一創近10年新低,因為市場擔心北京將對美國黃豆課徵25%報復性關稅。外界認為中美貿易紛爭將是左右黃豆價格的重要因素。 貿易衝突因素讓黃豆價格在6月大跌15%。黃豆7月期貨價周一下跌1.2%收8.484美元,創2009年3月來最低收盤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黃豆7期貨價周二盤中反彈0.2%,每英斗報8.71美元。 美國農業部周一報告顯示,種植良好的黃豆比率從前一周73%下降至71%而刺激黃豆價格回升,但市場憂慮中美貿易衝突而抑制反彈幅度。 若中美貿易談判無法在周五前達成協議,大陸就計劃即日開始調高美國黃豆進口關稅。美國黃豆約三分之一輸往大陸。 Hueber Report經紀卡普連恩(Jeff Kaprelian)指出,沒有一個國家的黃豆市場比大陸更重要。 大陸的黃豆關稅讓美國農民雪上加霜。因為農業正面臨全球供應過剩和行情走低等問題。 大陸的飼料和食用油等需求持續成長,讓黃豆成為極重要經濟作物,促使美國農民增加種植,今年黃豆種植面積出現35年來首次超過玉米,導致農民面對中美糾紛時無所適從。 巴西等黃豆生產國大幅增加,讓大陸可找到替代美國黃豆的來源。Western Milling經濟學家卡林(Joel Karlin)認為,先前沒有預期大陸將還手報復的美國農民肯定受傷。 伊利諾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評估,大陸開徵美國黃豆25%關稅,會令伊利諾州中型農場未來4年的平均收入銳減87%,農場淨值在2021年時折損逾50萬美元。屆時農民將回頭種植玉米、葵花和棉花等傳統作物。 投機客對黃豆的投資興趣已減弱。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對沖基金上周押注黃豆價格下跌的淨空單部位飆增近250%。 ---------------下一則---------------  市場變數多 債券首重多元化投資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固定收益資產存續期間與收益率 https://goo.gl/zPgJQd 美國仍是全球經濟成長的領頭羊,但全球經濟仍面臨許多風險。法人認為,市場行情將持續波動,接下來的投資要訣就是重多元化投資,才能做好風險與報酬管理。 盧米斯賽勒斯固定收益投資團隊指出,美國景氣持續擴張,隨著勞動市場表現強勁以及通膨率比預期更早達成目標,預計今年還會再升息兩次,推升美元近期走升。 反觀歐元區,歐洲央行宣布將於今年12月底退出量化寬鬆,並非市場原先預期的9月,但自9月起將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畫。 歐洲央行並表示,至少到2019年中才會開始進入升息。 此外,近期受到歐元區經濟數據放緩,帶動美元走強。法盛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經理人馬修.伊根(Matthew Eagan)指出,歐元區經濟整體仍維持穩定增速,然近期壟罩在負面消息和退出歐元區等議題下,持續影響市場氛圍。 貿易戰愈演愈烈,連同歐洲也加入戰局,加劇近期金融市場的波動。伊根認為,這意味貿易戰風險升溫,短期將持續影響市場表現。 油價方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之前油市緊張氣氛充斥,而隨著OPEC會議落幕,雖然減產規模不及預期,但整體產量算是穩定,推動油價反彈。 中長期來看,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增產將會對油價形成無形的價格上漲壓力,但同時頁岩油生產商的邊際成本卻也會油價底部帶來支撐,伊根認為,原油價格將在每桶65∼80美元間整理。 展望後市,市場環境愈顯複雜,伊根說,今年市場投資時應考慮「多樣化」以及「低關聯性」兩大戰略做好資產配置,建議持續降低存續期間並提高投組收益,並採取絕對回報的靈活策略,是今年債券投資致勝關鍵。 伊根指出,美國經濟展望樂觀,但受貿易戰議題及政治風險壓抑,近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將呈現區間整理。目前來看,企業獲利強勁,信用市場依然良好,信用擴張周期將比過往更長久,尤其美國高收益債基本面依然強勁,若因市場波動加劇引發短期價格下跌,反而可進場布局。 盧米斯賽勒斯固定收益研究團隊預期,風險性資產仍持續有所表現,建議透過多元投資降低風險,布局短天期的債種,爭取收益與增值雙重並進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一帶一路 帶動大陸、邊境市場2018年07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一帶一路國家在全球地位舉足輕重 https://goo.gl/Hj9kPA 受到不確定因素干擾,今年以來金融市場波動度升高,但具備高成長潛力的新興債市仍持續受到關注,想要在震盪環境中突圍,投資人必須聚焦在具備長線成長題材的潛力的市場與標的。 野村投信推出的「野村新興收益傘型基金」,投資主軸鎖定大陸一帶一路所涵蓋的區域,掌握長線成長爆發力,並以當前最夯的三大投資策略,包含邊境市場債券、中國境內債券以及五年階梯到期債券,讓投資人一網打盡兼具收益與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 野村新興收益傘型基金旗下的兩檔基金野村邊境市場高收益主權債基金以及野村中國境內新興債券基金都是國內投信首檔以邊境市場債券以及大陸境內債券為主的主動式基金,要帶領台灣投資人前進債市的新藍海,比全球資金更早一步搶占投資契機。 野村投信表示,一帶一路是大陸於2013年倡議並主導的跨國經濟帶計畫,範圍涵蓋歷史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行經的大陸、中亞、北亞、西亞、印度洋沿岸和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和地區。該計畫於2014年啟動並預計在2049年完成,當中包含許多新興或者邊境市場國家的基礎建設投資項目,期望透過該計畫強化沿線各國的經濟聯繫。 大陸與其他一帶一路參與國合計的GDP、人口及貿易額在全球已達舉足輕重的地位,以GDP占比來說,大陸與一帶一路國家約占全球的34%,而人口則高達67%,貿易額則已占四成,未來在一帶一路持續整合與發展下,有望對參與國經濟與貿易帶來更多的效益,具備更好的投資價值。 野村中國境內新興債券基金由野村投信在地之固定收益部負責研究分析與建構投資組合,野村投信目前整體亞債基金規模高達新台幣144億元,在投信業者中亞債規模排名第一;透過在地債券投資團隊零時差的研究分析與交易功力,可以精準掌握大陸境內債券投資機會。 野村邊境市場高收益主權債基金則是由前進新興市場已有25年投資經驗的NN投資夥伴擔任投資顧問,NN投資夥伴自2013年起投入邊境市場債券策略研究,透過Top-down、信用強度、國家殖利率曲線等分析及專業選券能力,致力於找出可以創造主動報酬的機會。 野村五年階梯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則採用由野村投信領先業界首創的階梯到期策略,若投資人全部資產皆持有至第五年的到期日(中途不贖回),基金會在三年期滿時自動贖回原始購買的20%單位數、四年期滿時自動贖回原始購買的30%單位數,其餘50%的原始購買單位數將於五年期滿時自動到期,讓投資人的資金運用更彈性。

小媽精選1070703基金資訊

2018年07月03日
公開
39

景氣趨穩 Q3聚焦美債美元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8第三季資產配置建議 https://goo.gl/nJeurE 展望第三季,投信法人指出,儘管金融市場持續震盪,但經濟數據顯示未來一年內發生景氣衰退機率仍低,加上「美債」與「美元」雙美第三季走勢可望趨穩,有助於風險性資產表現,但地緣政治與川普言論將持續牽動市場走向,建議接下來投資布局可朝股優於債的基調,但伴隨新興市場分化,建議以收益及資產多元化。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雖稍有放緩,但仍維持優於中長期平均表現,預期今年底前全球景氣將維持增長之勢,未來一年內發生景氣衰退的機率仍低,加上債券殖利率趨升「美債」與「美元」雙美走勢可望趨穩,風險性資產如股票、信用債等表現仍值得期待。 但林雅慧提醒,市場輪動加快,貿易戰紛爭、地緣政治與川普言論亦將持續牽動市場走向,因此投資布局區域上應透過多元化配置來因應,且考量新興國家財政體質及抵禦外部變數能力各有不同下,新興市場宜選擇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為主,並擇優參與新興市場的低接機會。 元大投信表示,進入2018年下半場,高成長、低通膨的「金髮女孩經濟」似有動搖跡象,目前景氣仍處於擴張階段,不過擴張高峰期已過,動能逐漸放緩,須留意檯面上的美、中貿易爭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整體來說下半年較缺乏明顯投資方向,投資布局可以留意商品、美元指數及大陸三個標的。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最新美銀美林全球經理人調查顯示,央行政策失誤、貿易戰及地緣政治為目前市場前三大尾端風險,多重資產策略最大優勢,就是廣泛配置全球具收益性質的資產,降低重押單一資產的波動風險,除掌握全球各市場輪動下的穩定孳息,更能因應市場表現而動態靈活調整布局。 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經理人劉哲維認為,美國升息步調、中美貿易戰後續及新興國家升息步伐或快或慢都將成為下半年市場的變數。 由於美國及台灣PMI重回加速狀態,下半年疊加手機出貨及傳統消費旺季,經濟預期有機會向上調升,加權指數有望挑戰新高,但類股輪動快速,股價仍反映基本面,選股不選市為布局上應掌握的大原則。產業方面,看好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蘋概股、原物料、生技與金融。 ---------------下一則---------------  貿易黑天鵝飛來 避險資產走強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02年美國調漲鋼稅後各類資產表現 https://goo.gl/zYsxyo 貿易戰議題持續干擾全球投資市場,美國雖是發起這場貿易戰的開端,但美股也受到牽連下跌。過去美國曾調整鋼稅,之後風險性資產普遍出現下跌,儘管全面爆發貿易戰的機率偏低,但短期全球資產仍無法避免出現波動,投資上也需更加注意,極端厭惡風險的投資人,可適度納入高評級債券及黃金到投資組合。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過去美國也曾調漲鋼稅,2002年3月調漲30%關稅後,風險性資產全面下跌,已開發國家股市半年及一年後分別下跌13.7%及21.8%、新興市場股市下跌13.7%及21.8%,各類股也不分防禦或周期股,紛紛下跌;而避險資產的高品質債券及黃金則逆勢上漲表現優異。 美國調漲鋼稅後,歐盟隨即向世界貿易組織仲裁委員會提起訴訟,並於6月對美國部分商品課徵100%的報復關稅,隔年3月世界貿易組織宣佈美國敗訴,美國於12月取消鋼材的進口稅。 值得注意的是,關稅調漲後的一年表現差勁的風險性資產,在關稅調漲期間中多數都收復失土,全球高收益債券甚至大漲27.5%。在WTO宣判美國敗訴後,投資人就料到美國會收回關稅調漲的政策,因此,各類資產價格在美國正式取消進口稅時就開始反彈。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儘管全面爆發貿易戰機率偏低,若真的爆發,其影響程度將難以衡量,建議投資人以整體資產配置為出發,略微減少風險性資產配置,並將黃金及以公債為主的高評級債券型基金納入資產配置中,以對付接下來的潛在波動。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儘管美國企業今、明兩年的獲利展望樂觀,加上企業管理階層對企業展望樂觀程度來到11年高點,終端需求強勁,經濟穩健成長等利多,可望持續推升美國企業向上動能。 受貿易戰疑雲拉抬市場風險意識,近期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她表示,觀察代表風險的VIX指數,其實攀升幅度尚低,代表市場雖然有意識到風險,但尚未造成恐慌情緒。在投資建議上,有鑑於美國仍為市場領頭羊,且成長可期,透過美國三強資產:成長股、可轉債與高收益債,打造核心資產。 ---------------下一則---------------  6月前十強股票基金 成熟市場出列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6月以來全球市場不平靜,自5月底義大利政治危機開始,進入6月又有美國升息偏向鷹派、中美貿易戰爭等衝擊,金融市場也受到影響,但仍有不少股票型基金6月以來逆勢收漲,根據統計,6月前十強股票基金類型中,主要多以全球型、美國、歐洲等市場為主,平均漲幅自1.28∼4.67%不等。 摩根投信指出,當市場不確定性發生時,資金通常會從新興市場回流美股等成熟國家,加上美國聯準會對於升息展望轉向鷹派,促使全球資金6月出現大挪移,推升美歐股市相較新興市場更具表現空間,另外,包括生技醫療、房地產等產業型基金6月績效也異軍突起。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雖然近期金融市場持續震盪,但從經濟數據來看,今年來全球景氣增長速度仍維持優於中長期平均表現,且預期此增長趨勢將維持至年底不變,有助支持股市多頭不墜。 中長期而言,未來一年內發生景氣衰退的機率仍低,因此現階段依然看好風險性資產後市表現,而投資基調則維持股優於債。 標的選擇方面,目前新興市場不論在經濟數據或企業財報都維持增長之勢,其中又以新興亞洲企業獲利前景最具吸引力,在基本面向好、與全球景氣復甦高度連動下,讓亞洲國家在美元驟升期間,相較其它新興市場更具抵禦能力。 至於成熟國家則以美股為首,由於美國企業獲利預估有進一步上調空間,加上美股指數中資訊科技類股佔比較高,因此最為看好美股後市。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廖崇文表示,儘管短期在中美貿易戰升溫下或將壓抑股市,然而上證指數因以大型藍籌股為主,在市場波動加大之際,表現可望相對抗跌,加上A股入摩效益將陸續顯現,建議投資人除了應將A股納入投資組合,也可以增加配置大陸債券部位,有機會提升投資組合績效、降低投資組合波動率。 國泰投信指出,整體來看,下半年投資,依舊是股優於債,且選股以大型股為主,強者恆強趨勢不變。大陸市場在下半年可望成為全球領頭羊,產業布局則可以選擇引領趨勢的科技相關產業股票,包括物聯網、5G、AI等所帶動的科技及消費題材,以及最壞情況已過去的原物料、原油等相關產業。 ---------------下一則---------------  川普丟雙彈 全球股市氣炸2018年07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新媒體Axios報導,川普政府已起草一項法案,讓白宮可以在未經國會同意下片面提高關稅,此舉等於證實美國將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之說。與此同時,川普再度放話,不排除加徵進口關稅的陸貨貿易打擊總規模拉高至5,000億美元。 川普最新動作無疑進一步將全球推向貿易大戰邊緣,全球金融市場為之震撼,亞股周一全面重挫,日本、韓國與大陸上證指數收盤跌幅均逾2%,歐股早盤開低,Stoxx 600歐股指數大跌近1%,美股跟著走弱,道瓊工業指數大跌140點或0.6%,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破7,500點大關,來到7,468點。 Axios周日報導,川普政府已草擬一份法案,允許白宮可在未經國會同意片面提高關稅,若此份法案獲得國會通過,代表全球最大經濟體將違逆WTO的規範。 川普老早就對外表明反WTO的立場,Axios更披露,川普已向多名白宮高層表示打算要讓美國退出WTO。據某名消息人士透露,川普曾向幕僚說,「我們總是被WTO耍,我實在不知道我們加入的理由何在,WTO根本是全球其他國家設計來打壓美國的組織。」 不過,川普政府的官員卻出面澄清,指川普只不過是嘴巴嚷嚷,從未具體展開政策的研擬,美國財長穆努欽就表示,「在WTO議題上並無新的突破性發展,相關的消息為誇大的報導。」 儘管如此,川普打關稅戰的砲火則是愈來愈猛烈,他在接受福斯財經網的專訪時便再度放話,若中美未能盡快達成貿易協定,未來受美國加徵進口關稅的陸貨總額可能上看5,000億美元。 川普表示:「坦白說,若是談不攏,那加徵關稅的總額最高可能來到5,000億美元,但我告訴諸位,大陸想要談,我也有這個意願,不過我的底線就是必須是一個公平的協定。」 川普已就500億美元的陸貨開徵25%的進口關稅,6月中時揚言加徵關稅的大刀可能揮向其他的2,000億美元陸貨。 ---------------下一則---------------  川普掀瘋狗浪 人民幣摔破6.69元2018年07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川普掀瘋狗浪 人民幣摔破6.69元 https://goo.gl/iS26Ku 隨著美國正式對中國商品加徵報復關稅進入倒數階段,市場預期中美貿易大戰即將開打,大陸股匯再度慘摔。上證綜指昨(2)日大跌2.52%,收創28個月新低;離岸人民幣更一度跌破6.69元,創去年8月以來新低,在岸價亦收在逾8個月低點,預期近日股匯仍有下跌可能。 美國擬在本月6日起,對首批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關稅,中國商務部也回應,對相同金額的美國商品採取加徵關稅措施,同樣從7月6日生效。 路透報導,受此消息影響,A股昨未能承接上周五的反彈勢頭,開盤後一路下跌,將上周五漲幅全部吞沒。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去槓桿、嚴監管的態度未鬆動,昨地產和家電類股領跌。 滬綜指盤中再創近期新低2,756.82點,尾盤跌幅略為收窄,收在2,775.56點,跌71.86點或2.52%,創下2016年3月1日的新低。成交額為1,474億元人民幣。 匯市方面,儘管官方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終止八連跌微幅上揚,報在6.6157元,但市場並不買單,投資人購匯情緒激昂,在岸價與離岸價皆明顯下挫。在岸價盤中一度跌破6.65元。 下午收盤前略有拉升,報收在6.6490元,貶244個基點。離岸匯價跌幅更加沈重。 值得注意的是,夜盤時刻人民幣再度出現沈重賣壓。至昨晚10時許,在岸價跌至6.6665元,等於單日下跌逾400個基點。離岸價更是直接跌破6.67元、6.68元、6.69三個價位,來到6.6915,單日重挫0.9%,且跌勢難止。交易員指出,由於市場預期已轉向,人民幣短期內料呈易跌難升走勢。 報導稱,摩根大通分析師團隊報告認為,市場的主要風險並非美國總統川普將貿易威脅付諸實踐,而是貿易不確定性久拖不決,進一步對經濟活動造成打壓。 該報告稱,儘管出現這種局面的跡象尚不明確,「但不利的資料越來越多」。 ---------------下一則---------------  台股大盤有撐 Q3選股為勝出關鍵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第二季台股高檔震盪,指數在11,000點附近徘徊,展望第三季,投信法人表示,總體經濟環境有助支持股市向上,不過個股與族群表現差異大,選股仍是決勝關鍵。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以總體經濟來說,全球主要經濟體維持穩定復甦態勢,投資及生產力溫和上升,主要經濟體PMI維持50以上。台灣景氣可望受惠全球景氣復甦趨勢,出口成長並帶動國內投資及消費,支持GDP成長。 姚郁如指出,市場預估2018年台股企業盈餘成長約為4.6%,但類股成長差異大,因此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更加重要。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隨著下半年電子業拉貨潮浮現,可望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並吸引外資資金回補,支撐股價表現。但考量貿易戰、美國升息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股市波動度與頻率將跟著提高,建議透過定期定額分批布局台股基金。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今年將是科技與傳產並重的一年,科技類股可留意有升級題材的零組件,以及持續提升速度的伺服器,其他包括3D感測、伺服器、被動元件、半導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相關者;傳產方面,則是看好電動車、大陸國企改革相關產業、消費升級,以及醫材與健康食品等。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表示,第三季開始,iPhone新機供應鏈陸續進入拉貨潮,由於去年iPhone X銷售不如預期,今年新機上市有機會吸引去年遞延的換機潮,加上蘋概股上半年多處於回檔修正,在股價基期變低下,也拉大未來表現空間,建議可關注光學廠商並留意有搭配車用、光通訊或其他趨勢題材的相關蘋概股。 ---------------下一則---------------  製造業景氣 日韓疲弱、印度越南熱絡2018年07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 顏嘉南、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周一公布的多項官方與民間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和韓國的製造業景氣仍嫌疲弱。 日本6月份日經Markit製造業PMI由前月的52.8小升至53,為連續第22個月維持擴張。雖然日本6月新訂單增加,但增幅為近10個月最弱,且出口訂單出現2016年8月以來首次下滑。 同時,日本銀行(央行)周一發表「短觀」季度調查報告,本年度首季(4月到6月)大型製造業信心指數連跌兩季並低於市場預期,顯示製造業愈來愈擔心貿易衝突會衝擊全球經濟。 央行調查約1萬家企業,其中大型製造商首季信心指數為正21,低於前一季的正24,也低於市場預估的正22。 該指數是把樂觀企業占整體受訪企業的百分比,減去悲觀的百分比。 另一方面,韓國製造業持續萎縮,6月份日經Markit製造業PMI雖由前月的48.9上升至49.8,但仍未達象徵景氣擴張分水嶺的50點,已連續4個月位在50點之下。 印尼6月製造業擴張步伐創1月以來新低,製造業PMI由5月的51.7陡降至50.3,勉強維持在景氣擴張臨界點50之上。 馬來西亞6月份日經Markit製造業PMI由前月的47.6上升至49.5,製造業雖然仍陷入萎縮,但情況已有好轉,反映馬國大選變天的不確定性已經緩和。 印度6月製造業活動熱絡,加深印度經濟好轉的市場期望。6月日經Markit PMI由前月的51.2揚升至53.1,創下今年新高水準,主要拜新訂單增加所賜,海外需求又格外強勁。 然而,印度製造業尚未走出險境,企業信心降至去年10月以來最低,反映出未來幾個月需求可能減低。 越南6月製造業PMI由前月的53.9勁升至55.7,高居東協7國之冠,並寫下開始進行本項調查以來次佳成績。 ---------------下一則---------------  基本獲利面支撐 美股仍可期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期全球貿易關係緊張,中美貿易摩擦升溫、歐盟也對美國祭出報復性關稅,使得美股表現震盪走低,但投資終將回歸基本面,美國經濟仍處在復甦軌道,企業獲利預估值獲調升,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值得期待,目前應是回檔分批美股基金的投資契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美國製造業PMI指數維持擴張水準50以上,5月零售銷售數據較去年同期增長5.9%,勞動市場穩健且失業率低,市場預估第二季美國GDP成長率可望逼近4%,聯準會也上調今年GDP成長率至2.8%,整體景氣向好態勢未變。 外資券商高盛日前的報告將今年S&P500成分股企業的EPS預估值自150美元上調至159美元,較2017年成長19%,基本面和獲利面的支持下,美股後市表現仍相對看好。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近期美國總體經濟數據,均顯示出整體經濟擴張速度穩健,薪資增速加快,住宅價格穩定上揚,加上近期油價較去年同期仍處較高水位,提供支撐。6月升息及歐洲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至明年夏天,強化美元未來上漲力道,零售銷售持續回升,民間消費力道增強,支撐美股中長期表現。 富蘭克林投顧認為,美國總統川普相繼宣布對500億美元的大陸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及額外2千億美元的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還有對歐盟汽車徵收20%關稅,使得貿易緊張情勢加劇,6月美股基金先揚後抑,但仍領先歐洲及日本股市,其中內需型中小型股漲勢更為亮眼,月漲幅2.85%。 美股科技股具備成長性和創新題材的加持,後市仍將為主流,徐煒庠強調,無論併購、庫藏股回購和獲利展望均有利多提振,且受惠聯準會升息趨勢,帶動獲利表現的金融股,均是美股可多加留意的主力。 ---------------下一則---------------  中東增產...擋不住油價衝勁2018年07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推文要求沙烏地阿拉伯提高石油產能以填補供應缺口,顯示美國對於原油市場由供過於求轉為供應不足感到不安。但分析師指出,推升油價高漲的原因眾多,光靠中東國家提高石油產量,恐不足以阻擋這股油價飆升的趨勢。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8月期貨周一盤中小跌0.36%,報每桶73.88美元,而倫敦布蘭特9月期油盤中滑落0.91%,報每桶78.51美元。 由於加拿大與委內瑞拉等主要產油國供應減少,加上全球經濟同步增長對於原油的需求攀升,導致油市緊縮速度超出市場預期,並帶動油價不斷飆漲。 油價追蹤網站GasBuddy預估,全球油價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時將達到每加侖2.9美元的水平,可望創下2014年以來的單日新高。 川普日前指控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是近來油價飆漲的元兇,上周六更推文要求沙烏地阿拉伯每日增產石油200萬桶,以維護油市平穩並壓低油價。 但分析師指出,即使OPEC真的聽從川普指示實施增產,新增石油產能恐怕也無法彌補供應短缺的衝擊。尤其是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對該國展開新一輪石油制裁,打算讓伊朗石油出口量歸零,此舉對於油市供應影響甚大。 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若美國開始對伊朗實施石油制裁,伊朗明年原油產量每日估將減少90萬桶,約占該國原油出口量的一半。 此外,由於經濟與政治動盪不斷,導致OPEC成員國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銳減,亦對全球石油供給帶來衝擊。IEA預估,委國過去2年來原油日產量平均減少1百萬桶,而明年平均日產量恐將減少55萬桶。 而OPEC另一個成員國利比亞則爆發油港控制權易手紛爭,導致該國原油出口蒙上不確定性。該國主管機關指出,截至上周日為止,該國原油日產量平均減少80萬桶至30萬桶。 ---------------下一則---------------  貿易戰流彈 恐擊中金屬市場2018年07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貿易戰的威脅已拖累銅等工業金屬第2季走黑。由於工業金屬廣泛應用在營建和製造業,是市場用來觀察經濟走向的指標之一。投資人愈來愈憂慮國際貿易關係緊張將繼續衝擊金屬行情。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3個月期貨價周一盤中下跌0.7%,每公噸報6,579美元,創3個月新低。3個月期鋅和期鋁盤中均下跌約0.6%,分別報2,835美元和2,120美元。 3個月期銅在6月8日最高升至7,261.5美元創4年新高,但隨即從高點翻黑累計下跌約1成,讓6月下跌3.3%,為去年9月來最大單月跌幅,季線也連2黑。 3個月期鋅和3個月期鋁是6月表現最差的工業金屬,前者大跌8%,後者跌幅7%。 川普6月威脅對大陸出口美國價值2,000億美元貨物課懲罰性關稅,同時又威脅提高歐盟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關稅。 大陸是全球最大商品消耗國,尤其銅使用量占全球約一半,因此貿易戰對商品市場乃至投資人信心影響極大。 路博邁(Neuberger Berman)分析師赫南德茲(Marisa Hernandez)認為,金屬市場目前面對的風險程度高於2周前水準。投資人認為金屬需求正持續低於其原先預期。 近期中美貿易衝擊不斷升級,令市場擔心保護主義可能擴散,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而衝擊原物料需求。 RBC資本市場總經理吉洛(George Gero)認為工業金屬市場正籠罩在陰霾裡。 專家認為銅價表現為全球經濟釋出利空訊號,顯示經濟成長動能已從新興市場轉向美國,刺激美元指數近期升破95點創1年新高。 ---------------下一則---------------  貨幣基金當主角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ghQoCo 貿易戰爭問題持續干擾市場,讓市場資金轉往貨幣基金避風頭,據統計,上周在避險需求增溫下,貨幣基金單周吸金272.3億美元,相對穩健的投資級債也獲29億美元資金挹注,可見到市場風險趨避心態提升。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美國政府近兩年祭出的減稅、擴大政府支出等財政政策效應還未完全發酵,不論是企業獲利能力、營運效率持續改善、高收益企業債券的違約率明顯低於長期平均等,都仍具備成長與改善的空間。 黃奕栩強調,除了經濟基本面,債市資金也會考量現階段的投資風險,特別是美元反轉走強,引發新興市場區域成長受到拖累的疑慮,但考量國際原物料價格走穩,有利新興市場表現,及相對已開發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空間,都有助穩定投資信心。 大陸持續朝著穩定追求質量的發展,可研判近期的新興市場債券市場震盪,應屬短線雜音所帶來的影響。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高收益等級企業營運動能成長,財務融資比率仍然偏低,發行品質亦佳,就區域來看,較看好美高收的表現,其相對利差較具吸引力。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近期的政治不確定因素,使新興市場債產生如2013年緊縮恐慌般的資金流出潮,但新興市場的基本面仍相對穩健,若謹慎篩選國家標的,仍有投資空間。 許家豪表示,全球景氣維持擴張,信用債在修正後收益率已逐漸回到合理區間,故將略微降現金部位,並提高風險性信用債部位。除了回補高收債及低存續期的新興市場公債,也可增持可轉債以降低利率敏感度,透過多元信用債配置降低波動。 ---------------下一則---------------  新興債買點到 首選目標到期債基金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0年來新興市場匯率指數幾次較大修正統計 https://goo.gl/UwRauw 近來新興市場股匯債市風雨飄搖,尤其阿根廷、土耳其幣值狂瀉,更是引發投資人爭相逃離。投信法人表示,種種跡象顯示最糟的情境已過,此時反而是絕佳的進場時點。 凱基2024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劉書銘指出,油價走揚、美債殖利率彈升,以及美元走升是造成近期新興市場股市、債市及匯市同步拉回的主因,然而這些干擾因素已經陸續消除,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價值浮現。 從油價來看,今年來油價一路上揚,點燃投資人對於通膨上漲的擔憂,進而提升對於Fed升息的速度與幅度的預期,然而近期石油價格來到每桶80美元,已有漲不上去跡象,此將有助於通膨壓力減緩。 再者,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路朝3.1%叩關,估計殖利率已提前反映美國通貨膨脹上揚的疑慮,考量基期因素,未來的通貨膨脹率不會快速的上升,因此美債殖利率走揚的空間有限。 劉書銘表示,新興市場整體基本面仍屬正面,新興市場成長動能仍領先成熟市場,加上寬鬆貨幣政策緩步退場前提下,新興市場投資前景仍看好。尤其經歷近期的修正後,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的利差已擴大,此時反而是進入新興市場的絕佳買點。面對低利率、市場震盪加劇,建議穩健投資人選擇「目標到期債券基金」。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興市場多國匯率大幅貶值,引起資本外逃隱憂,多國央行升息以對抗匯率貶勢,升息將為新興市場主權債券價格帶來下跌的壓力,儘管新興市場債券價格不夠便宜,但新興市場匯率潛在升值幅度仍高,加上美元指數貶值趨勢未結束,投資以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前景較佳。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今年以來美國通膨升溫,誘發美債殖利率走高,造成過去兩個月美元走勢轉強,資金自新興市場撤出。 綜合市場預估數據,全球19個新興市場經濟脆弱度,亞洲各國無論經常帳數字、外債、政府效率,或通膨率等各項指標,表現都遠勝過歐非中東、拉美等國家,在總體經濟、企業獲利的基本面支撐,亞洲新興市場賣壓可望逐漸減輕,甚至重新吸引外資資金回頭關注,投資價值顯現。 ---------------下一則---------------  殖利率強彈 高收債可伺機布局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加快升息步伐,引發高收益債券殖利率向上修正,第二季以來一舉突破2年平均水準,近期來到滿足點。投信法人指出,考量美國本次緊縮政策經過充分與市場溝通,公債殖利率呈現緩升,利差上行空間有限,短線對於欲進場高收益債的投資人相當有利。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宇君表示,美國升息已充分與市場溝通,即便下半年還有升息1∼2次的空間,預料公債殖利率也將以緩升為主。 鄭宇君指出,今年以來,高收益債因為升息造成殖利率向上修正,並突破5.63%的2年平均水準,目前達到6.18%,為近一年半新高。此外,與公債利差也達到近2年平均水準附近。 鄭宇君強調,在總體經濟、企業獲利穩定下,高收益債息收不會因為升息而消失,殖利率彈升反倒提供承接的好機會,因此,短線對於有意布局高收益債的投資人相當有利,建議可留意進場時機。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新興市場債市應會盡快回穩,時間仍無法預估,畢竟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的塵埃落定的時機充滿不確定性。而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提供了進場投資時機。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5月高收益債違約率較4月小幅下降,摩根大通預計今年全年違約率仍保持低點在2.5%左右,低於長期平均的3∼3.5%。 就籌碼面來說,美高收債的今年以來供給量較往年平均低,低的供給量可望支撐債券價格。整體而言,在良好基本面支持下,高收益債中長期表現持續看好,而企業購併數量可能增加,則是後續影響高收益債企業信用利差的觀察重點。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指出,近期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因素,造成新興市場與非美資產價格波動升動,美高收益債市與美股連動性高,資金回流美國對美高收亦受益,升息階段美高收表現佳,時間進入第三季,發行人多降低發債,供給減少背景下,債券價格較穩定,高收益債發行量減少是價格支撐重點。 ---------------下一則---------------  4基金平台拚銷售 各出招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4大基金平台目前營運狀況 https://goo.gl/DdJiYg 基富通預計在今年開戶數達6萬戶,另還有三大基金平台─先鋒、鉅亨網以及核聚等都各用自己的方法,準備未來在基金銷售紅海市場闖出一片天。目前四家基金平台公司或因草創以及建置中,或因轉型階段,去年全都處於虧損,但對於未來營運,各家都相當樂觀。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基金平台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愈來愈多的投資人開始投入自主理財,加上便利性以及低於銀行的手續費優惠、免信託管理費等優勢,促使基金平台持續壯大。該平台在受到愈來愈多投資人青睞下,近一年平台的開戶人數和規模都數倍成長,預期今年仍維持高速成長。 朱挺豪指出,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擁有專業投資分析團隊,能根據市場脈動、景氣預估,給予最適當的投資推薦,加上有資深客服人員的專業解說,都讓投資人在自主理財上再往前邁進一步。 另外,鉅亨基金交易平台也持續推出更好的投資工具給投資人,如今年6月份在該平台推出的「鉅亨趨勢寶」,預計9月還會和工研院合作再推出創新投資工具提供投資人更多選擇。 先鋒投顧在併入中租集團後,先鋒投顧副總經理蘇皓毅說,除了在今年上半年和摩根合作,下半年還會陸續有高知名度的共同基金上架,日前先鋒投顧已取得代操資格,因此未來經營方向會和一般基金平台不太相同,會再跨足私募基金以及法人業務。 先鋒將客戶分為三大類,平台戶、高資產戶以及法人戶,針對各族群給予不同的服務。 蘇皓毅說,預計在下半年會和國外知名大數據公司推AI智能理財服務,透過大數據的分析後再給予客戶主觀判斷的投資觀點以及客製化的報告,如在基金標的轉換時,也會告訴客戶原因。 至於核聚投顧則是核聚集團台灣併購向威投顧後跨足基金平台業務,核聚投顧公司董事長張世榮表示,核聚投顧只是核聚金融集團其中之一,核聚集團在台灣也有保經公司,可以給客戶全方位跨國際的理財服務,其主要客戶是會計師、律師或者一些企業如F股的上市企業,因為F股企業員工分布在大陸及海外。 張世榮說,在台灣客戶雖只有五、六6百戶,但是中、美、香港等各地客戶已達十萬戶,管理資產是60億美元,所以,是從海外的錢到台灣來投資。 ---------------下一則---------------  境外資產管理耕耘台灣 成效有別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境外基金─天利基金來台因銷售成績不如預期理想因而決定撤台,該基金總代理─柏瑞投信也公告從8月底也不再擔任該基金總代理。但近兩年成立新投信或購併舊投信的境外資產管理公司,安本、路博邁投信正積極募集資金,大華銀投信規模已增至36億元,其銷售規模都呈現增長。 柏瑞投信公告,該投信即將終止擔任天利基金在台灣之總代理人,並自8月31日起終止旗下天利基金在台募集與銷售,該投信將無法繼續以天利基金在台灣總代理人身分提供未經核准基金之即時或完整資訊,台灣有關法律提供的保障將不再適用。各銀行通路為維護投資人權益,即日起停止天利系列基金新申購及定期(不)定額申請。 境外基金業者表示,除了天利基金,目前暫沒有聽說還有其他境外基金要撤出台灣,反倒時有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正評估來台購併或者成立新投信的可能性。 近幾年成立投信的國際資產管理公司今年都有積極募集活動,如安本投信購併惠理康和投信後募集的第一檔基金安本標準360多重資產收益基金,在6月11日成立時為21億元,然因資金持續申購中,安本標準投信表示,該基金目前規模已到37億元,募集成績超出該投信的原先預期。 安本標準投信分析安本標準360多重資產收益基金可以得到台灣基金投資人認同的原因是在「稀有性」及「收益性」。因該基金約1/3資產投資在波動相對低的另類投資資產,尤其在升息環境下可以協助投資人取得收益,卻減少債券部位下跌的風險,所以加入另類投資可以讓股債投資組合更加抗震。 至於路博邁投信募集第1檔主管機關規定最難募的台股基金之後,第二檔基金則是該集團擅長的風險性債券基金─高收益債基金。 ---------------下一則---------------  特別股基金 升息環境有保障2018年07月03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海外投資顧問團隊操作策略表現 https://goo.gl/H9pCa1 在升息環境下、市場波動又大,法人建議,投資人應考慮增持股息水準較高的特別股,以發揮更大的資產穩定。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該基金投資金融業特別股占比逾五成,平均信評為投資等級BBB-,可望高度受惠於美國升息與企業稅改;投資策略著重挖掘兼具收益成長以及尋求額外資本利得機會。除了投資固定利率特別股,也搭配投資利變型標的,以期在升息環境下創造收益率極大化。 鄧盛銘指出,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從基本面出發,找出有特殊商業模式、資產負債表優質、自由現金流量持續的公司,精選擁有穩定股利率、並具有產業領導能力的企業。而為了嚴控風險,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持有股數不超過百支,單一持股比重不超過整體基金的5%,平均的信用品質維持在投資等級或以上,且分散到各大產業,例如金融業、不動產投資信託、公用電力事業及通訊產業,將持股風險降至最低。 在精選成長性標的的同時,注重風險管理。鄧盛銘指出,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有專屬的風險管理團隊,除了每周定期審查各資產部位外,依照個股曝險程度、股利持續能力以及殖利率來綜合評估總報酬潛力。適時剔除受特定事件影響與估值過高的個股,以降低整體持股風險。 在投資標的配置方面,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的產業配置較為多元,其中金融業占比約達五成,不動產投資信託特別股約二成左右,還有公用電力事業與電訊業的配置;除了鎖定金融業外,也含括金融業以外、具備息收吸引力的其他產業標的。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雖然以標普美國特別股指數為參考指標,但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美國)在操作上可享有較大的自由度,目標為創造更大的超額報酬;而實務上母策略的累積報酬率則大勝參考指標的表現。策略成立日自2002年8月27日至2018年4月30日止美元累積報酬率為238.42%,若與指數成立日2003年9月13日同時期起算,特別股投資策略累積報酬為190.48%,大幅勝出參考指標美國特別股指數的111.99%。 此外,宏利資產管理(美國)特別股總管理資產達近50億美元,為全球特別股市場主要管理機構之一。其與特別股交易商具備長期關係,使得投資團隊可獲得更佳的特別股交易流動性;並且在特別股IPO市場具強勁優勢,能獲取具吸引力的新股認購價。

小媽精選1070630-0702基金資訊

2018年07月02日
公開
45

全球股票基金 6月大失血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CNBC報導,貿易戰重創股民的投資信心,研究機構TrimTabs公布報告指出,投資人6月從全球股票基金撤出124億美元,為2008年10月金融危機高峰期以來最高,也是2016年11月來首次出現資金淨流出。 近期投資人大舉撤出包括共同基金和ETF等股票基金,就是擔心全球經濟同步成長的動能因貿易戰緊張情勢升溫而減弱,和新興市場多頭氣勢出現衰敗。 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從去年7月到今年1月間大漲逾18%,但隨後大幅拉回,今年以來總計大挫約10.3%。 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來上漲約1%。先鋒富時全球(不計美國指數)基金同期下跌逾6.5%。 新興市場和非美國地區貿易出現放緩,和市場擔心貿易戰愈演愈烈,投資人紛紛把資金從全球股市撤出後轉而投入美股。 根據ETF.com資料,6月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63億美元,iShares MSCI新興市場ETF失血54億美元,流出規模為各股票基金之最。 TrimTabs指出,美元走強和非美國的股票基金表現落後,驅使投資人不斷從非美股基金撤出。 有趣的是,儘管大陸股市已陷入熊市,但大陸股票基金6月淨流入1.5億美元,是受投資人恐慌影響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裡受衝擊程度最低的地區之一。 投資人目前不曉得全球股票基金出現資金流出,是暗示金融市場未來有更多不利因素,還是給大家趁低吸納良機。 美銀美林證券新興市場策略師霍亞(Gabriele Foa)認為股票基金出現資金撤走問題主要來自俄羅斯和南非,凡是之前過熱的市場,近期走勢就特別疲弱。 他認為投資人可趁機撿便宜。像拉丁美洲股市6月下跌約10%,但投資人仍看好,讓拉美股票ETF在6月就吸引3,000萬美元流入。 ---------------下一則---------------  製造業景氣 今年2度亮綠燈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 https://goo.gl/PCCp1a 面對今年來市場高度不確定,台灣製造業仍每月有所表現,台經院29日發布製造業個別產業景氣信號,5月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13.05分,較上月增加,且跨過綠燈門檻值,讓5月景氣燈號轉為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為自今年以來第2次出現綠燈,主要是受惠於手機拉貨,科技創新應用擴增影響。 今年首次出現製造業景氣綠燈,是在今年1月,當時延續去年下半年的好景氣,加上農曆長假期趕工,這次則是近兩個月來製造業景氣信號值都在綠燈門檻值附近,整體表現相較於去年同期轉好,製造業的溫和擴張持續發酵。 台經院提醒,雖然5月製造業景氣燈號轉為持平的綠燈,但從信號值觀察,僅僅跨過綠燈門檻值下限,待下月實際生產值與銷售值公布,修正後仍可能影響這個月燈號。 和其他月份相較,5月景氣信號各主要組成項目,台經院指出,有3個項目分數增加、2項減少,售價面增加最多,原物料投入與需求面亦雙雙增加,經營環境面和成本面為減分,與原物料價格走高、匯率變動有極大關係。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指出,國際能源價格較去年同期高,5月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出現近7年來新高,而原物料價格續強,拉抬需求面與原物料投入面信號表現,同步帶動相關產品報價上漲,許多個別產業受惠,個別產業呈衰退的藍燈比重,在5月減少到9.25%,將近85%產業景氣燈號為黃藍燈或綠燈。 民生和石化橡膠兩大類產業,近期正是與原料價格共榮,5月紡織業與成衣服飾產業景氣燈號皆轉為持平的綠燈,紙漿、紙及紙製品業景氣,甚至由綠燈轉為繁榮的紅燈,整體化學材料業景氣續為綠燈。 惟,台經院對於後續景氣的看法,糾結在各國貿易衝突未解,而且國際原油價格這兩天再度走強,也將提高廠商購料成本,加上蘋果新機與後續銷售表現等不確定因素,下半年製造業景氣恐會受到影響。 ---------------下一則---------------  台綜院創電力景氣指數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29)日公布一項全新景氣指數:「AMI電力景氣指數」,今年5月來到103.0,是23個月來的新高,製造業電力景氣指數亦明顯走升。 台綜院指出,「AMI電力景氣指數」,是我國第一個採智慧電錶大數據開發成景氣預測模型,原創人台綜院長吳再益表示,用掌握主要高壓以上用戶的用電變化資料,可反映國內95%經濟生產活動附加價值,準確掌握產業即時脈動,且領先反映GDP、台股之台灣50的未來趨勢。AMI是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的縮寫。 據台綜院的AM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總體景氣自105年6月谷底的73.6逐月攀升,近兩年維持上揚趨勢,今年5月已來到103.0;單就製造業來看,走升趨勢與全國總體景氣一致。吳再益指出,AMI智慧電錶可掌握的產業活動,製造業為大宗,服務業的百貨公司、大賣場、商辦大樓均有,可直接觀察產業景氣循環變化,亦排除行業普查的抽樣調查。 台綜院昨日亦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2.62%,較去年底估測值增加0.31個百分點,並估測民間消費全年成長率2.37%,實質民間投資成長率3.58%,整體固定資本形成成長為4.12%。 雖然台綜院此次調升經濟預測,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仍提醒,台灣的淨資本累積已持續6年是負值,政府自己不投資,廠商在吃老本,「長遠來看,他非常悲觀、不是普通悲觀」,台灣民間消費與投資長期低迷,內需經濟面臨勞動人口減少、低薪、民間投資疲弱等不利因素,如何解決內需不振成當務之急。 ---------------下一則---------------  貿易戰拖累 陸製造業PMI降2018年07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楊日興�遼寧瀋陽報導 1年來大陸官方製造業、非製造PMI https://goo.gl/Y78YQs 全球貿易局勢緊張影響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表現,中國大陸昨(30)日發布6月份官方PMI數據,其中製造業PMI為51.5,雖為連續23個月位於50榮枯線上方,但進出口受影響,製造業PMI較5月份小幅下滑,也低於預期。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發布6月份製造業PMI為51.5,較前期51.9略有下滑,也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51.6。但6月份數值較今年上半年平均值高0.2,並為連續23個月位於50上方,顯示大陸製造業總體仍保持擴張趨勢。 路透報導,受到中美貿易紛爭升級的衝擊,大陸6月PMI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法國興業銀行外匯業務主管Kyosuke Suzuki日前曾預告,6月官方製造業PMI是貿易爭端升級後的首批經濟數據,若明顯惡化,可能會損及外界信心。 6月份製造業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9.8,較前期下降1.4,新進口訂單指數為50.0,較前期下降0.9,顯示進出口景氣度有所下滑。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表示,近期數據顯示大陸供需增速趨緩,實體經濟成本偏高,加上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導致進出口趨跌,影響到製造業PMI。 華爾街見聞引述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于博說法稱,6月份製造業PMI有量縮價漲、庫存回升的現象,顯示前期終端需求的轉冷正向中上游行業傳導,導致生產需求放慢。 儘管中美貿易緊張情勢導致大陸進出口出現警訊,但由於製造業整體仍呈現擴張趨勢,專家依然看好今年大陸經濟能維持平穩。 文韜表示,大陸境內巨大的內需增長潛力可以有效對沖經濟運行中的不確定因素,下半年大陸經濟仍有平穩基礎。華泰證券宏觀李超團隊認為,大陸Q2工業數據仍表現強勁,雖然在國企去槓桿背景下,預計Q3數據增長將減緩,但全年大幅放緩的風險較小。 此外,大陸國家統計局昨也發布,6月非製造業PMI為55.0,較前期增加0.1,為連續4個月穩步上升,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趨勢。此外,6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4,較前期減少0.2。 ---------------下一則---------------  陸股拉回是買點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近半年績效領先的中國股票基金 https://goo.gl/2w8BPN 貿易緊張局勢將繼續成為市場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法人建議,投資人應將關注重點放在健全的總體經濟層面和企業基本因素,因為這是大陸股市的兩大關鍵驅動因素。 就總體經濟層面,宏利精選中華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5月工業利潤增長強勁和PMI穩定顯示出積極的趨勢;在企業基本面方面,無論是在境內或境外大陸股市掛牌的個股都有出色的表現,包括營收和獲利增長依然強勁、獲利能力和股東權益報酬率持續改善、資本支出反彈,而債務水準則維持穩定。 估值方面,MSCI中國目前的本益比為13倍左右,與已開發國家股市相比,仍然相對低估,法人指出,整體而言,穩健的總體經濟增長,強勁的企業收益和低廉的股市本益比,將繼續使得大陸股市存在投資價值。 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指出,美國6月中宣布對大陸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關稅清單中列舉的產業,跟「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新興產業有許多重疊之處。 至於占中美貿易逆差最大的項目,如手機、電腦零組件等,不在這波關稅清單,顯示美國主要在防堵大陸戰略新興產業壯大。 張婉珍表示,儘管關稅戰對於整體經濟影響有限。根據瑞銀證券估算,第一輪500億美元商品課稅對大陸GDP影響約0.1個百分點,若美國再針對新一輪1千億美元的商品課稅,則影響將提升至0.3∼0.5個百分點,而這對上市公司(不含金融)獲利成長率僅影響約0.6∼1.6個百分點。 法人強調,本次中美貿易戰主要影響出口類股或關鍵零件必須向美國採購的廠商,對內需族群影響不大,加上大陸內需消費穩健攀升,瑞銀證券預估大陸企業(不含金融)2018年獲利成長率近27%、2019年估計也有17.4%,成長力道居所有新興市場之冠,代表大陸基本面依舊扎實,近期股市如急拉,反而是買點。 ---------------下一則---------------  A股入摩長線利多 陸股基金水漲船高2018/07/02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今年來投信發行中國基金績效 https://goo.gl/4xYkLw 投資多元 中國A股入摩正式生效,參與陸股行情的投資管道越來越多元,永豐投信表示,A股入摩是長線大利多,無論主動式或被動式陸股基金都同步受惠,因國際投資機構配置陸股的比重會跟隨全球主要指數權重,資金簇擁推升陸股指數水漲船高。 此外,A股入摩也象徵中國資本市場向國際市場開放的重要里程碑,也有助於吸引國際資金長期穩定投資中國企業。而今年來各投信發行中國基金績效也都不錯的表現。 尤其是以群益投信發行以台幣、美元與人民幣計價的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表現最優,都有1成以上的基金投資報酬率;至於以新台幣與人民幣計價的永豐中國經濟建設表現也不錯。 A股將是「標準配備」 隨著A股入摩之後,A股在全球達12兆美金追蹤MSCI指數的機構法人眼中將成為「標準配備」,而不再只是選配。 專家表示,相較其他中國A50、上證180等指數受限於檔數限制,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初期目標是涵蓋中國A股市場70%覆蓋率,相對具有代表性,適合做為資產配置裡中國部位的核心持股。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 說明,中國A股入摩後,可預期未來海外資金持有A股比重將逐步提高,隨著一系列創新型舉措的推出如CDR,鼓勵海外優質企業回流,搭配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中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結構將跟著進化走向多元。 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經理人林永祥 指出,A股初始納入納入MSCI的權重為2.5%,全球超過10兆美元資產以MSCI指數為全球資產配置基準,主動型基金北上流入A股提早進場,被動型基金則在A股入摩正式生效後將跟隨配置,MSCI指數配置依大市值、低估值、股息率及穩定增長率為重點,入選的成份股以藍籌股為主。 參考A股國際通指數 永豐中國經濟建設基金經理人盧正穎 認為,現在參與中國優質企業的投資管道多元,除了QFII外,滬股通、深股通的互聯互通機制,還有目前在港股推動的H股全流通,及允許「同股不同權」吸引陸企至港上市,或選擇海外市場掛牌等投資方式。 建議看好中國市場中長期成長性的投資人,又無暇關注市場短期變化者,可以參考MSCI特別編製的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全觀角度,掌握整個A股市場脈動,並且亦步亦趨參與A股從2.5%到100%全數納入的過程。 ---------------下一則---------------  北上資金挹注 陸股後市看俏2018/07/02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今年來北上資金統計 https://goo.gl/v5MBqy 中國近年極積推動產業創新,經濟模式由出口導向,漸漸轉為以消費為主,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認為,在手機及互聯網帶動的新經濟模式下,創新將成為中國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主題。另外A股獲納入MSCI指數後,巿場的投資風格將轉趨成熟,有利長期發展。 馬磊表示,A股入摩後,海外法人會增加參與這巿場,由於海外法人傾向投資大型藍籌股,亦會遵行穩健的投資流程,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商業模式強大、企業治理良好、資產負債表穩健的企業會是他們的關注重點。 今年淨流入252億美元 由於法人傾向進行長線投資,而非短期炒作,從而令A股市場日趨制度化。另外納入A股後,MSCI中國指數內的金融、工業、消費、材料、醫療保健及公用事業股票權重將明顯提升,這些類股都值得留意。 隨著中國股市北上資金顯著回流,觀察包括深股通、滬股通的北上資金持穩挹注,統計今年以來已淨流入252億美元,市場法人表示,中國股市具長期投資價值,且外國機構法人(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排隊卡位QFII額度,後市表現可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中國經濟數據回穩,產業發展也會轉變為提升人力資本、技術創新或改革制度去釋放企業的活力,產業升級將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選股策略上,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產業方面,持續看好消費和科技類股表現,其中在消費產業方面,由消費升級概念所驅動的商品和服務品質升級,以及城鎮化趨勢所帶來的消費需求,都為體質佳的品牌帶來提價空間和銷量提升空間,因此相關類股的表現可持續關注。 ---------------下一則---------------  貿易戰波及亞幣6月全趴地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擔憂美中貿易戰火持續升高,加上美元重拾多頭漲勢,導致6月亞太貨幣倒地不起。 受惠於聯準會升息前景與海外資金匯回美國,支撐美元指數6月來走升1.4%至95.301。它在本周還曾升抵95.534,為近1年高點。 美元指數本季來已強漲5.5%,料將締造2016年第4季以來首次季線收漲的紀錄。 美元強升,亞幣則全部中箭落馬。其中以大陸人民幣最受外界關注,為因應美中貿易衝突加劇,大陸人行放手讓人民幣走貶,也使該貨幣本月來貶幅累計達3.4%,今年來升幅已被侵蝕殆盡。 不過亞太地區表現最差貨幣應屬韓元,6月總共狂貶約3.8%。印尼盾也是異常弱勢,月線收黑3.6%。為阻貶其貨幣,印尼央行周五進行一個月來第3度升息,將7天期附賣回利率一口氣調升2碼至5.25%,超出過去1碼的調升幅度。 至於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時期多為資金避風港的日圓,也難在這波亞太貨幣貶勢中獨善其身,本月來貶幅約為1.5%。 紐元與澳元也均表現疲弱,前者月跌3.3%、後者貶值3%。 印度盧比本月來走貶2.1%,周四兌美元匯率更跌至歷史新低。在國會大選後就呈現震盪行情的馬幣月線則收黑1.7%。 部分交易員認為,美元的整體強勢,特別是相對其他新興貨幣的漲勢,可能是對美中貿易衝突升高的憂心加劇,進而引發海外資金逐漸匯回所至。 但瑞銀分析師海菲勒(Mark Haefele)稍早則指出,基於美國與歐日等經濟基本面的差距已經開始縮減,他相信未來數月美元強勢恐將逐漸收斂。 他在報告中指稱,「未來6到12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反彈......可能為美元對亞太貨幣轉弱進行鋪路。」 ---------------下一則---------------  油價支撐 歐元區6月通膨達2% 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區6月份通膨年率超出歐洲央行(ECB)訂立目標,為2017年初以來首見,但物價漲幅大多是受到油價支撐,不計波動較大項目的核心通膨仍然疲軟,顯示歐元區物價壓力依舊低迷。 歐盟統計局周五公布,歐元區19國的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勁揚2.0%,年增幅度超越5月的1.9%,並且寫下去年2月以來最高。 ECB本月稍早曾表示,規劃今年12月結束量化寬鬆(QE)購債計畫,強調有信心通膨正朝向「接近但略低於」2%的目標前進。 然而,近期通膨上揚主要仰賴油價大漲所致,6月能源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躍升8%。5月能源價格年增6.1%。 反觀其他物價漲幅仍受壓抑,顯示央行雖致力拉抬物價,但要達到目標還有一段路要走。 去除波動較大的能源與食物價格,6月核心通膨年增率從5月的1.1%降至1%。 最近通膨數據顯示,服務業物價漲幅趨緩,6月年增達1.3%,低於5月1.6%。一般來說,服務業物價較能忠實反映國內供需平衡情況,能源價格比較受到全球因素影響。 ECB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本月稍早的記者會上坦言,通膨壓力依舊低迷,但他預期年底前會向上攀升。 荷商安智銀行(ING Bank)經濟學家柯林(Bert Colijn)表示:「核心通膨可能到下半年緩慢回升,不過若薪資成長依然龜速,通膨也不會改善太多。」 歐元區經濟前景並不明朗,2018年第1季經濟成長僅0.4%,寫下2016年中以來最低水準。目前分析師仍在觀察首季疲弱的成長動能,究竟是歸咎於該季惡劣天氣與罷工,還是技術勞工短缺以及美歐貿易緊張升溫所致,如是後者,意味帶來較長久的衝擊。 通膨低迷加上經濟成長減速,也讓ECB小心進行QE退場,先前已表示明年夏天結束前沒有升息打算。 ---------------下一則---------------  美5月核心通膨 6年來首達標2018年06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商務部周五公布5月個人所得與支出,其中被聯準會(Fed)用來衡量通膨情況的個人消費者支出(PCE)物價指數,創逾6年來最大增幅,扣除食物與能源後的核心PCE指數更是逾6年來首次達至Fed的通膨率目標2%。 5月PCE指數與核心PCE指數,經季調後均月增0.2%。若與去年同期相比,前者增加2.3%,創2012年3月來最高水準;後者,為2012年4月來首次達Fed的通膨目標,符合市場預期。 儘管如此,外界認為核心PCE指數難以在夏季繼續維持在2%水準,並估計就算該指數達Fed目標,也將不太可能改變Fed緩步升息的立場,因為多位Fed高層都表示就算通膨率達2%目標也不會太過擔心。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最近一次貨幣政策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樂見通膨率上升,並認為在油價走高下,通膨率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升破Fed的2%目標水準。Fed已暗示今年升息次數可能達4次。 5月消費者支出月增0.2%,明顯低於市場預估的月增0.6%,和4月已往下修正的月增0.5%。4月原先公布為月增0.6%。 經通膨因素修正後的所謂實質消費者支出,5月份為持平,4月也從原先公布的月增0.4%往下修正至月增0.3%。 外界認為消費者支出月增幅度放緩,主要受汽車銷售疲弱拖累,以及連續2個月大幅增加消費後,民眾減少消費屬正常現象。 5月可支配個人所得月增0.4%,符合市場預估,創1月來最大月增幅,並高於4月的月增0.2%。5月薪資則月增0.3%。 5月儲蓄率從4月的3%上升至3.2%,儲蓄金額從4月的4,480億美元上升至4,820億美元。專家認為這反映民眾對其未來財務狀況態度愈來愈謹慎。 ---------------下一則---------------  Fed對華爾街監管 轉趨友善2018年07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第二輪壓力測試放榜,35家受測試的大型銀行僅德意志銀行的美國分行未過關。分析師指出這次結果顯示Fed在鮑爾接管下,對於監管銀行業的態度較為友善。 Fed在這次測試結果中,指出德意志銀行美國分行的資本控制和其他方面,出現「廣泛和重大缺陷」,聯準會否決該分行將獲利匯回母公司的計畫。 德意志銀行先前已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列入「問題銀行」名單,未能通過年度壓力測試讓陷入營運困境的德意志銀行再次遭遇挫敗。 德意志銀行透過聲明稿表示,「公司已為改善資本和控制進行重大投資。」 此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皆未達聯準會的最低資本標準,不得增加股東回饋總規模,但股利水準得以和先前相當。高盛獲准在未來4季發放63億美元股利,約是聯準會去年批准的99億美元的三分之二。 聯準會表示,2017年美國稅改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資本造成一次性衝擊。長期而言,稅改對大型銀行是利多,可望為銀行帶來數十億美元存款。 部分銀行家表示,聯準會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寬容前所未見,凸顯川普內閣對華爾街較為友善。 通過壓力測試代表大型銀行擁有充足的資本,足以抵擋另一次金融危機。榜單出爐後通過的銀行紛紛宣布股東回饋計畫, 據RBC資本市場統計,聯準會批准22家大型銀行未來1年規模1,680億美元的資本回饋計畫,約較去年高出逾五分之一。 美國4大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BoA)、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皆加碼回饋股東。美國銀行擬將股利調高25%,庫藏股由去年的129億美元提升至206億美元。富國銀行將庫藏股規模提升逾1倍,至245億美元,股利加碼10%。 ---------------下一則---------------  市場憂下半年漲勢反轉向下 法人:股價不貴 科技股前景樂觀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科技基金今年上半年漲幅逾10% https://goo.gl/dUyjJ4 近期全球股市持續回檔,標普500資訊科技指數自6月高點來也下跌超過5%,下跌幅度大於指數,投資人擔心科技股漲勢是否在下半年反轉向下,但法人表示,就評價面來看,某些科技股依然樂觀,逢跌可以承接。 美國總統川普在6月中旬宣布對500億美元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分兩階段,首波對34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措施將於7月6日生效,主要側重航太、資通訊技術、機器人、工業機械、新材料與汽車等與「中國製造2025」相關領域等,多數和科技產業有關。 此外,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這也讓有些法人對於高階智慧型手機的看法更為謹慎。 對科技產業後市,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表示,儘管近期市場有一些波動,但科技股的表現仍良好,科技股評價並未太過昂貴,而且具備可持續性的成長潛力。 他指出,許多企業認知到科技支出的必要性,藉由科技來改善生產力、提升利潤率,預期未來12個月科技支出將維持強勁,所以仍看好科技股的投資前景。特別是在創新驅動的成長機會,如人工智慧、雲端運算、電子商務、醫療創新等投資主軸。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認為,從基本面來看,科技產業景氣仍向上、需求攀升,基本面仍佳,加上獲利展望良好,預期仍有機會上揚。再從基本面來看,標普500的訊科技類股今年每股盈餘年增率預估可達33.8%,且明年還可再成長12.3%,優於標普500每股盈餘年增率。至於那斯達克指數成分股獲利表現也同樣亮眼,預估今年每股盈餘年增率可達34%,在獲利成長預期強勁的支撐下,表現不看淡。 法人認為,儘管科技產業有些雜音出現,由於AI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都將持續成為科技產業主流,下半年還是會帶動半導體產業朝正向發展。 ---------------下一則---------------  併購動能熱 安聯生技觀測指數放晴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技術面好轉,川普強調以市場機制解決藥價問題 https://goo.gl/5rbKtn 安聯6月生技觀測指數出爐,回溫來到9分的晴天區,法人指出,今年以來生技企業併購消息不斷,加上緩步升息仍有利生技產業表現、中美關稅議題對相關產業影響較小,近期生技與醫療保健基金出現明顯資金流入。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今年以來併購案件金額大幅超過去年,動能可望持續,加上FDA審核新藥件數高於平均,顯示支持新藥研發態度,在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值下,深具投資價值。 安聯生技觀測指數自2013年8月推出,從三大面向、五大指標等短、中、長期角度觀測生技產業,總分最高10分,每月發布觀測結果並以晴雨表反應投資前景。6月生技觀測指數躍升至9分,基本面均為正向評級;技術面上,指數站回均線,評等維持中性;資金面由中性轉為正向看法。 許志偉表示,就經驗來看,聯準會緩步升息的決策,加上美國十年期公債仍維持在5%以內,對於生技類股的評價影響極小,對於公司募資也相對有利。整體而言,生技基本面依然穩健,加上政策支持新藥態度不變,審核速度快,加上本益比明顯偏低等誘因,讓生技產業具投資價值。 許志偉表示,美國總統川普5月時宣布的降低藥價措施,因未賦予政府醫療部門談判藥價的權利,也未採納價值基準定價法(value-based pricing),被視為雷聲大雨點小;加上ASCO會議結果正向,為NBI生技指數帶來東風。 瑞銀(盧森堡)生化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表示,今年以來NBI指數表現相對平淡,但也凸顯生技股的股價相對合理。由於第四季一向是生技股的旺季,加上今年以來生技醫療產業因滿手現金,因此積極進行併購以及實施股份回購下,其效應預期可望在下半年陸續開始發酵,成為推升生技股走勢的重要助力。 據瑞銀證券統計,2018年初至今美股企業現金運用活動相當活躍,其中宣布股分回購計劃年增83%、股利發放年增9.6%、宣布M&A也較去年同期大增130%;以目前態勢估算,這三項於今年全年總金額可能達到2.5兆美元,創下歷史高峰,其中股分回購占7∼8千億美元、股息發放占5千億美元、M&A則有1.3兆美元。 ---------------下一則---------------  特別股發威 股息收益特固定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升息時期 特別股表現 https://goo.gl/rMQcj6 美國聯準會(Fed)日前再度升息,當日美股領跌,連帶影響其他國際股市跟著受挫。從國際資金動向來看,不難發現避險氣氛漸濃,據EPFR今年6月中旬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貨幣市場的資金規模升至八年最高水位。 法人指出,在升息期間,特別股最有可能因此受惠,尤其是現階段的股債價位偏高,優先布局特別股才能夠將風險降低,又能維持一定的收益。 宏利投信指出,國內投資人對於特別股可能相對陌生,但根據統計,全球特別股的市值已達9千億美元,直追美國高收益債券規模,在市場上具有一定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因為其波動性低於一般股票型資產,又跟債券型資產一樣擁有固定的收益,在企業發生營運危機時,求償順序又優先於普通股,這些吸引力讓特別股的投資規模與影響力逐年升溫。 特別股可投資涵蓋的標的範圍很廣,以標普美國特別股指數的成分為例,約有超過72%是金融股,例如知名的摩根大通JP Morgan、巴克萊Barclays、花旗集團Citigroup等。 至於發行的型態則分為股權型態與債權型態兩大類,例如傳統特別股(DRDs)、不動產投資信託特別股(REIT)、洋基證券(Yankee)即屬於股權型態;信託�混和債、優先無擔保債、次級順位債等即是屬於債權型態。 現階段正是投資特別股的好時機,因為在利率緩升的情況下,金融股占比較高的特別股表現相對優異,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解釋,受惠於景氣復甦,帶動消費支出上升與放款市場升溫,加上企業減稅利多,金融股的表現也受激勵。 此外,在高點震盪的時局中,特別股表現相對較為優異,特別股由於具備股息收益固定的特性,更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想投資特別股,投資人可以循共同基金、券商複委託或是透過海外券商線上平台開戶、跨境投資。這三種方式都會有手續費的成本,最大的差別在於買特別股收益基金可以用小錢投資多檔標的,風險分散,後兩者則是要透過自行研究找出合適的標的,投資單一標的風險較高,因此除非選股功力深厚,否則建議選擇投資共同基金。 尤其是現階段市場已連續走了九年多頭,股、債市的基期墊高,企業獲利年增率放緩,將相對壓縮股市的表現空間。若以目前特別股近兩年平均維持在6%的殖利率水準下,不妨將特別股息收益基金列為現階段投資組合中的核心配置,應能發揮分散風險的效果。 ---------------下一則---------------  納入國際指數 大陸境內債行情可期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中國A股確定入摩後,長線隨著納入比例提高,中國A股可望穩定向上,而現在想要掌握另一波納入指數後的行情大爆發,絕對不能錯過中國境內債。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指出,過去一般民眾及法人難以觸及中國境內債,在中國大陸開放「債券通」大門之後,讓國際投資人透過香港交易商即可交易中國境內債券,且金額無上限限制,開啟了另一個投資新管道。 為何中國境內債如此看好?謝芝朕分析,其中一點就是納入指數的期待值,大陸在全球政經地位日益提高,但其境內債券在主要指數的占比幾乎都是0%,因此未來納入指數的漲升行情可期,以法人預估來看,中國境內債納入三大主要債券指數後,將可能在未來五年帶來4,000億美元的流入,有機會出現一波長線上漲行情。 中國境內債包含國債、政策金融債、類主權債、企業債,其中,國債、類主權債及政策金融債的流動性高,而企業債中的AAA級公司債、非AAA級公司債的流動性較低,但當中卻有極佳的投資機會。 整體來看,中國境內債擁有高殖利率、低存續期的特性,適合長期持有,而中國境內債大多為人民幣計價,謝芝朕分析,中國大陸GDP占全球18%,但人民幣結算比率不到2%,另外,人民幣目前僅占全球外匯存底1%,這些都可以看出人民幣相當委屈,未來的全球占比只會大幅提升,也將有利於人民幣的後市。 以2016年12月人民幣加入IMF一籃子儲備貨幣後,人民幣在2017年3月低檔整理後開始回升,以人民幣從5∼10年的長線角度來看,預計每年人民幣有平均升值1∼2%的實力,預計美國在2019年下半年停止升息後,美國雙赤字的嚴重問題將再度浮現,美元長線仍是偏弱,人民幣相對有機會。 謝芝朕說,中國境內債若採主動投資並搭配得宜,殖利率可以媲美高收益債券,存續期間也相對較短,至於許多投資人擔憂的違約率,近三年分別為0.56%、0.89%、0.33%,遠低於亞洲高收益債或全球高收益債,顯示中國境內債的基本面絕對優於許多人的想像。 美國升息是否會影響中國境內債?分析來看,中國大陸境內債券市場和美國公債殖利率連動性低,價格波動風險也相對低,例如彭博巴克萊中國綜合指數成立以來的年化波動度僅2.54%。 以目前各國債券市場的規模,美國以39兆美元穩居第一,日本為12.5兆美元,中國大陸則為11兆美元,預估到2020年時,大陸債券市場將成長至15.3∼16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因此絕對是投資人不可或缺的關鍵市場。 謝芝朕分析,中國境內債的優勢很多,但投資也要謹慎,除了「由下而上」的基本面和價值面分析,更需要掌握「由上而下」的政治力分析,需要具專業且有經驗的投資團隊,才能為投資人掌握最穩定的超額報酬來源。 至於投資風險,謝芝朕說,一個是違約風險,因此要選擇優質團隊慎選債券,另一個則是人民幣的貶值風險,目前來看,大陸政府會記取2015年的人民幣大幅貶值的教訓,不會重蹈覆轍,且大陸持續開放股市、債市,也將讓人民幣更加國際化、更加穩定,中國境內債絕對是投資人要密切注意的重要資產類別。 ---------------下一則---------------  邊境債 債市投資新藍海2018年07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邊境債 債市投資新藍海 https://goo.gl/gnHDgW 講到債券,除了公債、投資級債券、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券以外,現在債券市場更崛起了多個閃亮的明日之星,包含鎖定高成長國家的邊境市場債券,以及過去難以觸及的中國境內債券,都是投資人不可錯過的債市投資新藍海。 新興市場債券現在已經廣為人知,邊境市場債券則是可望複製新興市場債券行情的明日之星,邊境市場國家包含薩爾瓦多、厄瓜多、埃及、斯里蘭卡、肯亞、莫三比克等超過30個國家,這些國家正處於成長階段,因此還未納入新興市場債券指數,投資人也難以參與邊境國家的高度成長,隨著相關產品引入台灣市場,現在正是機會來臨的最好時機點。 NN投資夥伴新興市場債券主管安成凌(Marcelo Assalin)指出,邊境市場債券有三高二低的特色,相當值得投資人關注,三高指高人口紅利、高經濟成長、高殖利率。二低是低外債比重及低相關性。 其中的低相關性、低外債比重,是邊境市場債券的特色,邊境市場債券與美國及成熟國家公債的相關性低,可以降低美國升息干擾,而邊境市場國家的外債占GDP比重遠低於成熟國家,財政體質較優異,都讓邊境市場債券成為投資人的必備桃花源。 另外,邊境市場債券主要為主權債,由於是國家發行,即使出現違約,回復率亦高達75%,相較於高收益債券違約的回復率近40%,邊境市場債券的投資人保護性相對較高。 在三高方面,邊境市場國家20歲以下人口占比多達50%以上,人口紅利的優勢仍在持續發酵。此外,邊境市場國家的高經濟成長更是吸睛,依照IMF預測的未來兩年平均成長率,邊境市場國家高達5.3%,超越成熟及一般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動能。 更好的是,邊境市場主權債的殖利率高達6.47%,高於新興市場強勢貨幣主權債的5.78%、全球高收益債的5.73%以及新興市場企業債的5.37%。對於追求收益的投資人而言,邊境市場債券吸引力更高。 此外,就長期報酬率而言,從2010年起邊境市場主權債的報酬率高達134%遠高於新興市場強勢貨幣主權債的74%,而新興市場當地貨幣主權債與新興市場企業債同期間更只有27%與69%的報酬率,邊境市場債券長期報酬率明顯勝出。 且從金融海嘯後的2010年來看,邊境市場債券至今連續8年均繳出正報酬的好成績,當中更有6年度績效領先其他新興市場債券類別,顯示出邊境市場債券的優勢所在。 由於邊境市場債券均是以強勢貨幣計價,相對之下,匯率風險幾乎不是太大問題,可避開邊境市場貨幣較大之波動風險,也享受主權債具備的高償債動機、償債財源及國際支援優勢。 波動度方面,邊境市場主權債更是遠低於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新興市場當地貨幣主權債,因此,安成凌指出,邊境市場主權債的波動風險比股市低許多,殖利率也較高,相當適合各類型的投資人,長期報酬值得期待。

小媽精選1070629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9日
公開
41

多重資產基金 今年暴肥逾150% A股入摩夯 可挑人民幣計價標的布局美國2018/06/29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近期投信發行各計價幣別基金規模變化 https://goo.gl/DE6Ftc 今年來各類型基金規模增減變化 https://goo.gl/NSTwbS 投資新寵 A股納入MSCI指數,人民幣資產再度成為市場目光焦點,如何透過多元化的投資管道,有效運用人民幣資產,進而拓展投資組合收益來源,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今年以來至5月底為止,增逾2成居冠。另外,分散布局當道,今年以來,多重資產概念基金規模大增逾150%,成為投資人的最愛。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以來至5月底為止,投信發行基金規模增胖近8%,其中台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1611億元,其次為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166.87億元,再來就是美元計價基金,規模增加133.2億元。這顯示,人民幣持續成為外幣投資主流之一。 美是全球經濟龍頭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人民幣與美元存有利差空間的優勢,也增加了潛在收益機會,成為投資人青睞人民幣資產的另一個吸睛點。觀察國人人民幣存款餘額水位,目前持有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所佔比重2成不到,顯示潛在需求空間仍大。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展望下半年,美國仍是全球經濟領頭羊,中美貿易談判,以及A股入摩等議題持續發酵,也讓持有人民幣資產成為市場焦點。 林素萍建議,對於有人民幣需求,或是想要多元投資、分散風險,但較少使用外幣的投資人來說,也可以選擇以人民幣計價基金來布局美國多重資產,同時參與美國長期基本面行情及持有人民幣資產,此舉也將有助於增加人民幣資產的運用效率。 分散投資市場主流 林素萍表示,現階段隨著中美貿易順差擴大、中國資本外流有效控制、中國經濟保持韌性增長、中美利差仍在相對高檔位置,這些都有助於穩定人民幣表現。 除此之外,由於中國官方對於當地金融監管方向也趨於嚴格,隨著市場利率上行,料此情勢亦將有助於紓緩中國資本外流,進而提振人民幣匯率表現、維持寬幅波動。 分散投資成為今年市場主流之一,尤其不少業者積極展開多重資產基金的募集,統計今年來該類型基金規模暴增超過150%,熱度最高。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分析,多重資產策略最大優勢,就是一舉網羅成熟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投資級企業債、非機構抵押債券、REITs、特別股和可轉換公司債等,藉由廣泛配置全球具收益性質的資產,降低重押單一資產的波動風險,攻守兼備的投資特性。 ---------------下一則---------------  抗震首選 新興債+美平衡基金2018/06/29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紛爭不斷,也為全球股市帶來干擾,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基本情境預期為不至於演變成為全面貿易戰,全球經濟擴張趨勢仍在,但雙方角力過程中引發的市場震盪難免,最終在部分產品被課徵關稅後,引發的通膨上漲壓力亦無法避免。 因此,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的投資策略,是要能夠對抗市場波動、分享通膨上漲、分享利率上揚環境的主軸。 加碼雙技多空操作 就投資布局,富蘭克林投顧表示,建議核心配置首選新興國家當地債券型基金與美國平衡型基金,分批加碼新興市場與美國科技、生技產業,並納入多空操作的對沖策略,藉由作多強勢資產、放空弱勢資產,達到降低系統性風險並爭取超額報酬的投資目標。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全球景氣仍處於擴張末期,短期內發生系統性風險機率不大,但預期波動會加劇,投資人需提高風險意識。此波經濟復甦由美國領軍,歐元區、日本跟進,並擴及新興市場,預期商品原物料行情將壓軸演出。 摩根環球天然資源基金產品經理張乃文表示,原物料價格從2016年谷底翻揚迄今,尚未達到激勵生產商增加新產能的水平,而企業節省資本支出短線將對原物料供給面帶來壓力,值此之際,全球景氣回春,帶動原物料需求跟著水漲船高,而生產供不應求導致商品庫存快速去化,皆有助於原物料後續走勢,眼見即將進入夏季用油高峰,原油供給面趨緊將進一步油價和能源表現。 ---------------下一則---------------  貨幣戰開打 亞幣掀競貶潮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6月以來亞幣全倒 https://goo.gl/ZkxTio 貿易戰轉向貨幣戰,亞幣競貶潮步步進逼!交易員指出,中國人行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帶動主要亞幣紛紛跟進,新台幣28日也不落人後,盤中就直接貶破30.5元關卡,尾盤更重挫1.32角,收在30.586元的一年低點。 從6月21日以來,新台幣已連六貶,合計六個交易日共對美元貶值4.16角,累計貶幅1.36%。如果拉長時間自6月起算,新台幣本月以來對美元貶幅更達1.98%。 不過相較亞幣,新台幣貶勢「算是客氣」,銀行外匯主管指出,相較韓元6月以來狂跌4.14%、人民幣重貶3.38%、印尼盾及泰銖跌幅也各逾3%,星元下滑2.33%,新台幣真的如同央行所說的「相對穩定」。 交易員表示,昨天印尼盾暴跌1.3%,韓元也催油門重挫0.59%,連被視為避險貨幣的日圓都跟進跌了0.54%,讓亞幣爭相走向貶值的道路,新台幣和星元也因此都出現單日0.4%以上的跌幅。 「日圓6月以來對美元雖然僅下跌不到1.5%,但連日圓都倒下,代表亞幣對美元這波全倒!」外匯交易員指出,一方面是國際美元真的強,另一方面則是亞洲同屬出口導向經濟,現在看起來競貶風潮已蠢蠢欲動,貨幣戰可說已到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 交易員表示,近期亞幣走跌嚴格說分兩階段,前一階段是中美貿易戰造成市場緊張,加上美國升息引領資金回流,使得外資大幅對亞幣提款匯出,反映在匯市表現則是帶量下殺,例如新台幣有幾個交易日都爆出近20億美元的大量。 但最新的這一波貶值,各國政府的戲分明顯高於外資,交易員指出,畢竟外資也不是拿黑卡可以無上限的領了又領,提款也有一定的額度,觀察這幾天外資進出頂多是扮演替貶值點火的觸媒角色,亞幣貶值真正原因,是各國央行都怕自己貶輸別人、不利後續出口報價。 外匯交易員指出,昨天匯市成交量16.305億美元,其中外資匯出約占5億美元,目前看來,央行並沒有催油門讓新台幣貶值,但看到其他央行都在飆,央行也不能獨踩剎車,因此除了外資動向,這波新台幣會貶到何時?貶到何價位?都取決於亞幣何時才能不再交叉感染,若亞幣持續競貶,台幣下一波重要關卡便是30.8元和31元。 ---------------下一則---------------  東南亞全倒 印度盧比摔最慘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受近來美元與油價雙雙大漲,以及美中貿易戰火不斷升高,東南亞貨幣周四兵敗如山倒,其中又以印度盧比受創最深,盤中慘摔至歷史新低。總計年初迄今盧比兌美元貶幅深達7.4%,成為今年來亞洲表現最差貨幣。 印度盧比周四上演連4天走貶行情,盤中一度重貶至69.0950兌1美元,為該貨幣史上首度跌破69關卡。但隨後在印度央行介入,盧比尾盤反貶為升,走高0.2%至68.91美元。 印尼盾也表現不振,終場大跌0.77%至14,242兌1美元,為2015年10月以來最低。馬幣追隨其他東南亞貨幣跌勢,終場貶值0.32%、泰銖也收低0.18%。不過菲律賓披索收盤則逆勢走升0.19%。 總計今年來在亞洲貨幣方面,印度盧比表現最為疲弱,其次分別為菲律賓披索與印尼盾,貶幅各自為近7%與6.63%。 除了油價攀高讓能源消耗大國印度深受衝擊,摩根大通首席印度經濟學家席諾伊(Sajjid Chinoy)指出,貿易戰威脅、與中國大陸放手讓人民幣貶值,都帶動美元走強、亞洲貨幣走貶。 繼川普政府日前宣布對鋼鋁品課徵關稅後,上周印度也加入大陸與歐洲等國家行列,宣布將對29項美國進口商品調高關稅。 這也促使美國助理貿易代表林史考特(Mark Linscott)日前抵達印度,與當地官員進行兩天磋商,希望能降低美印之間的貿易緊張關係。 ---------------下一則---------------  台股下半年漸入佳境 法人:選股不選市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五大創新主軸「DANCE」 https://goo.gl/Mupu3n 台股近期修正,不過法人持續看好台股,預期下半年會漸入佳境,特別是持續看好創新相關類股,將成為台股的驅動引擎,投資人不妨以選股不選市的態度介入台股。 施羅德投信投資長陳朝燈指出,投資建議選股不選市,「DANCE」類股仍是布局首選。D為半導體、手機、伺服器、高殖利率股,A則為Apple供應鏈、工業4.0內含的自動化(Automation)及汽車電子(ADAS)相關類股;N則可看新藥股(New Drug);C為大宗商品;E則是電商(E-Commerce)與互聯網的應用。 第一金店頭基金經理人陳思銘表示,電子業開始備貨因應下半年旺季需求。以蘋概股為例,拉貨動能可望開始浮現,並帶動股價提前表態,有望吸引資金輪動,維繫台股多頭漲勢。操作上,考量市場整體波動頻率增加,投資人如看好下半年旺季行情,應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拉高勝率。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今年將是科技與傳產並重的一年,科技類股可留意有升級題材的零組件,以及持續提升速度的伺服器,其他包括3D感測、伺服器、被動元件、半導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相關者都可望有表現空間;傳產則看好電動車、大陸國企改革相關產業、消費升級及醫材與健康食品。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下半年Apple及Android新機均進入鋪貨期,電子上游元件持續缺貨漲價,外銷產業在台幣貶值下,第二季季報將有匯兌收益,整體而言,由於下半年的景氣展望仍偏正面,市場震盪時仍可布局趨勢股。 元大店頭基金經理人謝宓頤表示,受惠於大數據和AI商機,Data Center需求持續增長,將有利個股業績表現。受惠半導體終端應用變多且需求強勢,帶動八吋晶圓代工產能將持續緊俏,而八吋矽晶圓代工費逐季調漲,營運動能表現相對強勢。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分析,漲價題材延續,包括矽晶圓供需未有反轉跡象,仍有逢低操作機會,MOSFET等也有漲價空間。進入下半年iPhone新機獲市場注意,可關注光學廠商,以及留意有搭配車用、光通訊或其他趨勢題材相關蘋概股。 ---------------下一則---------------  利空夾擊 亞股先蹲後跳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受到美中貿易戰以及美歐汽車關稅衝突的利空影響,市場投資氣氛謹慎,使得新興亞股持續遭外資減碼,上周台灣被外資賣超近16.07億美元力道最大,泰國、印度、南韓和馬來西亞的賣超金額則介在4.2∼4.71億美元,印尼和菲律賓的賣超金額則較小,分別被外資賣超近2.73億美元和1.24億美元。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在美中雙方針對貿易議題針鋒相對,衝突升溫衝擊股市表現,使得近期新興亞股表現震盪。後市來看,短期間美中貿易紛爭、美元走勢等仍將為新興亞股增添干擾。 但中長期而言,新興亞洲經濟成長動能未歇,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最新經濟展望報告,預估新興亞太區域今、明兩年經濟增速仍將維持在6%以上,加上新興亞洲在勞動人口增加下,內需消費動能不容小覷,且不乏官方經濟刺激政策的加持,中長期投資前景仍可期待。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干擾,加上美國升息影響,美元走強,亞股遭到外資持續賣出,台股過去一周持續於11,000點關卡前震盪整理。 然而,基本面仍為牽動股價的關鍵,投資人應秉持選股不選市的大原則,從基本面掌握超額報酬契機。 基本面上,廖哲宏表示,在晶圓代工方面,先進製程受到比特幣價格波動影響,恐牽動龍頭代工廠今年展望;而成熟製程像是六吋及八吋晶圓代工產能相對吃緊,供應商紛紛對客戶進行漲價,連帶造成MOSFET、二極體等供應元件供不應求,第三季也有漲價可能。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表示,新興市場資產受美元動向影響,聯準會6月會議後,今年升息四碼的機率上升,2019年基準利率或超越長期中性水準,政策立場轉鷹,美元指數走揚促使外資匯回。 但相較於體質較差的新興國家面臨外資出走考驗,台灣經濟成長穩定,且進入除權息旺季,台股擁有相對較高現金股息殖利率,對全球資金仍具吸引力。 ---------------下一則---------------  雙利多加持 新興亞洲漲相佳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洲新興國家企業獲利成長預估 https://goo.gl/cZbNjh 4月中以來國際美元轉強,引發資金自新興市場外流,但亞洲新興國家股市挾著高經濟成長、高穩固結構,相對歐非中東、拉丁美洲等其餘新興市場表現好。投信法人指出,亞洲新興國家股市韌性十足,主要得益於兩大原因,一是經濟維持高速增長,二是經濟體質和結構穩固。 根據統計,包括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今年經濟成長率有機會持平或優於去年,印度在今年的重整後,明年將重拾增長力道,表現更勝去年和今年。企業獲利方面,今年亞洲新興國家企業獲利增速將介於7.4∼21.2%。 第一金亞洲新興市場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認為,短期資金外流,但美元漲勢相對進入高檔壓力區,加上總體經濟、企業獲利的基本面支撐,亞洲新興市場賣壓可望逐漸減輕,甚至重新吸引外資資金回頭關注,投資價值顯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全球投資市場的關注焦點大陸市場,Geoff認為,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會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亞洲的印度和東協經濟成長則屬良好。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亞股財務體質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更為健全,且亞股一向是美國經濟景氣擴張的最大受惠者,因此,逢回低接是目前投資亞股的好策略;再者,若能同時布局亞洲股債,也提高穩中求勝的機率。 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過去美國升息期間,美元走強對新興市場造成壓力,如今多數新興市場貨幣採取浮動外匯機制、整體新興市場呈現經常帳盈餘,新興市場各區域間貿易也更重要。 此外,若美國政府希望提振出口與製造,那會更傾向弱勢美元,因此不認為美元會像過去一樣影響新興市場。預期新興市場將維持強勁成長,同時看好與科技、消費相關的「新經濟」產業投資機會。 ---------------下一則---------------  4個月股價跌近2成 歐洲銀行股 瀕臨熊市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投資人原先看好經濟成長走強將帶動利率上升以及歐洲金融業復甦,如今歐洲央行對利率政策傾向鴿派立場,讓市場的期待落空,使歐洲大型銀行股翻轉走跌,過去4個月股價跌落近2成,瀕臨熊市。 自今年2月起,Stoxx歐洲銀行指數下挫近20%,歸因於分析師和投資人認為歐洲經濟成長拉抬長期利率的機率減低。利率上升是銀行獲利成長最重要的動能之一。 今年來歐洲銀行業表現,在歐洲Stoxx 600指數敬陪末座。這情況與去年大相逕庭,當時歐洲銀行股漲幅在該指數各產業中排第3多。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歐洲股票策略部門主管麥克羅史密斯(Stephen Macklow-Smith)表示,市場認為歐洲長期利率依然看低,因此對銀行股構成下壓。 他說,歐洲銀行股的表現與歐元區債券殖利率相關,「我們通常利用3個月與5年期殖利率曲線之間的斜率,作為銀行淨利差的指標。自1月以來,斜率趨向平緩,一方面是受累於經濟成長減速,另一方面是因為歐洲央行對量化寬鬆(QE)與利率政策採比較鴿派的詮釋。 先前「通貨膨脹交易」(reflation trade)熱潮帶動投資人買進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荷蘭ING等歐洲銀行股,如今情勢已逆轉,使得這些投資人在2018年慘賠套牢,對沖基金也積極作空銀行股。 根據Markit數據顯示,德意志銀行空單餘額(short interest)占流通在外股數比率已升至7.14%,寫下2017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今年初該比率僅3.1%。 德意志銀行的「緊急情況可轉換債券(coco bond)」面臨沈重壓力,17.5億歐元的coco債周三價格跌至今年最低水準。 ---------------下一則---------------  美中貿易戰延燒 債市兩樣情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Xxujqv 美中貿易戰局勢再起變數,導致多數公債殖利率走低,避險性債券走強,風險性債券出現全面淨流出。根據EPFR資料,統計6月20日為止,投資級債券基金出現今年3月以來資金首次淨流出,周淨流出26億美元,為2016年12月以來最大單周淨流出量。高收益債上周也失血14億美元,新興市場債則淨流出17億美元,為連續九周淨流出。 由於市場擔憂貿易摩擦升溫,進而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使得避險性資金湧入公債,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連兩周收跌在3%以下,並同步影響股市和風險性債券資金動能。上周三大主要債市再度全面轉為淨流出,整體流出金額更為18周來之最。 儘管風險性債券上周全面淨流出,黃奕栩相對看好高收益債券後市,因為高收益債除了有債息收入,還有額外資本利得可期,即使資本利得的空間漸趨有限,但還是比其他債種好一些,此外,在升息環境下,因其利率風險較低,其報酬潛力也優於其他債種。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也表示,高收益等級企業營運動能成長,財務融資比率仍然偏低,發行品質亦佳,就區域來看,相較看好美高收的表現,其相對利差較具吸引力。在評級上,以風險與報酬的觀點來看,建議減碼CCC級債券,加碼BB級債。 因應目前利率環境以及市場波動氛圍,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富蘭克林投資團隊是放空美國公債,增加於新興國家當地高息公債配置策略,達攻防兼備之效。 他說,在中美貿易談判過程引發的市場震盪難以避免,若全面開打將兩敗俱傷,預期未來情境應不至於到失控的局面。但在互徵關稅後將引發物價上漲,通膨壓力終將傳導到公債殖利率的揚升,現今債券投資首要任務,就是要防禦公債殖利率上揚的風險。 ---------------下一則---------------  基本面支撐 布局亞債時機到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洲債市近期雖國際環境影響下較為震盪,但基本面仍持續轉強,統計顯示,自去年第四季起,亞債市場信評獲得調升的家數已連續三季多於信評被調降的數目。由於具備良好基本面支持,近期低檔正是進場亞洲債市的最佳時機。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范鈺琦表示,亞洲高收益債市自今年初以來受發債供給量推升及大陸去槓桿,使殖利率上升。 但隨著發行量在下半年可能趨緩,債券開始顯得物美價廉,投資吸引力增加。 大陸房地產商今年前5月銷售額表現良好,較去年同期成長40%以上,多數房地產公司現金�短期負債大於1倍,流動性比例合理,且部分房地產公司開始放慢購地腳步,顯示流動性風險可控,范鈺琦指出,現階段看好短天期債券。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頎典表示,大陸今年是境內債務到期的高峰期,上半年已經有超過一半的債務進行融資,下半年企業再融資對於市場的衝擊應會有所減緩。雙印的部分,若雙印貨幣走升,將有機會帶動雙印美元債轉強。 就評價面而言,目前亞高收許多債券都具有投資價值,發行人基本面良好,然而受到技術性賣壓的影響,導致債券的信用利差走升,使得整體的殖利率回到近兩年的相對高點。 景順投信指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藉由投資於世界級的優質新興市場企業債,降低波動、優化新興市場債投資組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帶領投資人穿越牛熊市考驗。 ---------------下一則---------------  熱度不減 13檔新興債基金搶募2018年06月29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隨美國公債殖利率彈升、美元大漲,牽動新興市場資金撤離,新興股債表現不佳,但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熱度不減,目前13檔下半年將開募,根據投信投顧公會、FundDJ訊息揭露,新募集清一色是目標到期新興市場債基金,顯示高殖利率產品偏好度不減。 瀚亞印度策略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周佑侖表示,資金撤離、匯率波動影響,新興市場債今年修正幅度已大,油價漲幅也來到滿足點,隨著債券殖利率持續上揚至6∼8%,對市場資金具有相當吸引力。 以單一國家的印度債來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來到7.8%歷史臨界點,且政治與經濟成長無虞,將是新興市場債受美國公債走勢影響最低的資產之一,可望成為新興債布局替代重點。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頎典指出,4月中旬後新興市場貨幣走貶,國際資金抽離亞洲債市,亞高收信用利差也跟著擴大,大陸今年境內債務到期高峰期,上半年已經有超過一半債務進行融資,下半年再融資對市場衝擊應減緩,目前亞高收許多都具投資價值,發行人基本面良好,亞債內涵價值仍相當看好。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認為,近期新興市場債券因美元上漲而承受較大下跌壓力,加上貿易戰、地緣政治因素干擾,使新興債下跌,但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新興市場國家除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外,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新興債後市不看淡。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分析,儘管短期間在中美貿易衝突、美元強勢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下,使得新興債表現震盪,由於部分的歐非中東與拉美國家,仍有降息空間,加上新興債市多具備改革題材、經濟基本面改善與高殖利率等利多支撐,因此後續表現仍不看淡。

小媽精選1070628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8日
公開
39

野村投信第三季股債市場投資展望首選美陸股市 看好新興、高收債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野村投信2018年第三季投資建議 https://goo.gl/i1fSKZ 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持續高檔震盪態勢,進入第三季後,投資人最關切的莫過於何時能走出盤整格局,以及未來能否再創高點。野村投信表示,由於市場仍有不確定因素,第三季市場仍有波動可能,景氣基本面雖有趨緩跡象,但景氣擴張周期並未結束,整體投資展望偏多看待。 至於資產配置為股優於債,股市首選美國與大陸股市,債市則相對看好新興債與高收益債,擔心短線波動的投資人可選擇多重資產基金。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表示,第三季與第二季有不少相似之處,投資人仍將持續關心通膨、升息、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勢以及貿易戰等事件進展,這些因素將造成市場短線震盪,但回檔即是進場點。 周文森指出,自2009年以來,美國經濟成長長達36個季度,且近期部分領先指標出現減緩跡象,不過在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政策支持下,預期這波景氣周期仍將持續,因此持續看好股市與具有高殖利率優勢的債券。 成熟市場相對看好美股前景,雖然盈餘成長再上修空間有限,但股市尚未完全反映盈餘成長的利多,未來仍有上揚潛力。 至於新興市場基本面保持成長動能,但資金面動向將影響市場表現,短線持續波動;相對看好基本面穩健的新興亞股,大陸股市具有獲利成長、銀行金融體系穩定等優勢,建議列核心部位。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表示,由於具有基本面支撐,信用債違約率在低檔,信用風險偏低,持續看好具有高利差與高息優勢的債券如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部分偏好亞洲與美國,新興市場債偏重亞洲,投資級債則以短存續期間的全球短期收益債券為主。 展望第三季台股,野村投信表示,總體經濟環境有助支持股市向上,而評價面處於合理水位,未來仍有上修可能,不過個股與族群表現差異大,選股仍是決勝關鍵。產業方面,科技股投資吸引力提升,相對看好晶圓相關產業、AI、電動車和物聯網等;非科技股則仍以金融,受惠於大陸去產能及環保政策等類股較具表現機會。 野村投信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目前台股本益比約位於長期均值14∼15倍,股價淨值比約為1.8倍,評價估值合理未過高,大盤在景氣溫和擴張支持下,持續正向看待。 ---------------下一則---------------  5月熱銷境外基金 5檔新面孔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根據晨星基金統計5月境外基金銷售排名,資金淨流入第一名還是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但是前十大境外基金出現五檔新面孔。隨美中兩大經濟體的貿易關係日益緊張,影響到投資人持有共同基金意願,晨星基金說,股票基金於5月出現明顯淨流出,流出金額約新台幣1,057億元,但資金流量數據為估計值且資金淨流出入金額包含所有台灣核備銷售的基金級別,非僅計算台灣居民之買入及賣出。 境外基金5月銷售排名,除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居冠,摩根士丹利環球機會基金、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歐義銳榮靈活策略入息基金,分居二、三及四名,第五名則是新進榜的貝萊德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基金。 此外,瀚亞投資─M&G收益優化基金、施羅歐股基金、聯博歐股基金以及摩根投資基金─JPM策略總報酬基金都出現在前十大銷售基金名單。 晨星基金表示,安聯收益成長基金連續三個月成為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基金,且超過12個月為資金淨流入的基金。 銷售前十名中還有三檔超過12個月資金淨流入的基金,分別是摩根士丹利環球機會基金、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和歐義銳榮靈活策略入息基金。 至於5月各資產管理機構銷售情況,晨星基金說,國際基金品牌方面,安聯、摩根士丹利、施羅德是5月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前三大品牌,分別吸金約325.13億元、108.23億元、103.35億元。 本土投信也有三家資金淨流入進入前十名,分別為國泰投信、華南永昌投信以及兆豐投信,淨流入金額分別是59.16億元、22.38億元和14.18億元。 ---------------下一則---------------  搶美元機會財 銀行推基金保單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賺美元機會財 基金、保險怎麼選 https://goo.gl/PUVJQx 美元強勢態勢明朗,老行庫看好美元相關資產,下半年將積極著重於美元相關商品,如基金、保單等。華南銀行主管指出,在美國通膨回溫及油價高漲的推升下,市場普遍預期美國有加快升息的可能,加上去年12月美國減稅優惠政策的利多持續發酵,市場對美元的後市展望抱持樂觀的前景看法,投資人在配置美元部位的同時,也可留意基金跟保險商品的投資機會。 臺灣企銀主管分析,預估下半年美元升值,當然要買入美元計價的商品為主,假設在強勢美元的金融環境下,則持有以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可享有匯兌收益,當投資的金融商品本身發生資本利損時,其可用以降低損失幅度,而當投資的金融商品本身產生資本利得時,可增加總回報率。 基金方面,華銀分析,隨著美國經濟成長穩健,美國持續升息,吸引國際資金流入,造成美元強勢,美股表現亮眼,加以美國總統川普減稅等措施,使美國企業盈餘上升,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 強勢美元之下,投資人可增持美元資產,投資成熟國家股市及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型基金,但今年全球股市波動加劇,因此建議投資人以定期定額分批買進方式進場。 臺企銀指出,平衡型、組合式或多元資產收益型基金是重點,因為這類型基金,透過全球股債配置分散風險,債券部位廣納各類收益來源,股票部位則在主要經濟體維持復甦下,企業獲利可望持續推升股價增值空間。 另外,海外政府、金融及公司債也相當被看好,在發行者不違約前提下,投資人可享有固定現金流,到期拿回面額。 保險部分,華銀主管分析,今年美元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與去年相同維持在2.5%,新台幣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則是2%,代表著美元保單的保費相對新台幣保單便宜,透過美元保單的投保分批買進美元,不論在商品的利率或是匯率上,都相較新台幣保單有優勢,因此規畫美元保單做中長期的投資規畫,會是保守型投資人在目前強勢美元的趨勢下,資產配置的優先選擇。 臺企銀指出,可選擇目標到期型投資保單,在升息環境下,投資人不必擔心投資標的本身的利率風險,且在發行機構不違約的前提下,投資人除了每期有固定現金流收入,滿期時依照契約投資人可拿回本金,適合中高齡退休族資金規畫。 ---------------下一則---------------  景氣強心劑 5月燈號連四綠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國內景氣燈號與綜合判斷分數 https://goo.gl/Cg1V9c 國發會昨(27)日發布5月景氣燈號指出,在出口、企業信心回升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升至28分,創下近8個月最高,景氣亮出連續第四個月綠燈。此外,5月領先指標跌幅也進一步縮小至0.07%,顯示下半年景氣可以樂觀期待。 國發會綜合出口、股價、就業等9項指標所編製的「景氣綜合判斷分數」於5月升至28分,為連續第二個月升高,顯示景氣比上個月更樂觀一些,不過由於32分才會變燈(黃紅燈),因此仍續亮綠燈,代表景氣溫和擴張。 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表示,整體而言,5月景氣表現比前一個月來得好,例如海關出口、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企業信心)、貨幣總計數這三項都各加一分,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因此升至28分,創下近8個月新高。 在領先指標方面,雖然呈現連續6個月下跌,但跌幅縮至0.07%,累計跌幅也僅0.7%,吳明蕙表示,這代表未來回升的機率升高,下半年景氣可以樂觀期待。 她進一步指出,5月領先指標、同時指標擴張的力道雖弱了些,但仍在長期趨勢100以上,這代表景氣持續擴張,她說:「領先指標在長期趨勢以上是件重要的事。」 展望下半年,國發會表示,在主要半導體廠商持續擴充高階產能,政府與產業界合作成立「台灣5G產業發展聯盟」下,可望帶動今年民間投。另外,在勞動市場維持穩定、企業調薪更積極、今年現金股利發放續創新高下,今年民間消費動能也可望提升。 至於國際景氣,也都比年初預測來得好,國發會官員表示,美、中、日、歐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全數在50榮枯線以上,而美、日、中的景氣領先指標皆續呈上揚,這將有助於維繫我國出口擴張的局面。 不過,國發會也提醒,美中貿易摩擦、金融市場波動、地緣政治風險三者仍將是下半年全球經濟的變數,而這也將會對我國經濟帶來影響。 ---------------下一則---------------  國發會:準確反映走勢 景氣燈號 8月改版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 于國欽�台北報導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昨(27)日表示,為讓景氣燈號更準確反映景氣走勢,國發會將於今年8月發布7月景氣燈號時,正式改版。 我國景氣燈號係選取9項指標編製而成,自2000年以來曾分別於2001年、2007年、2013年改版,今年是第四次改版。 目前景氣燈號用的好好的,何要改版?吳明蕙表示,原因是經濟結構每隔一段期間就會有變化,而用來編製景氣燈號的指標也有可能消失,此外原來極具景氣領先性的指標也可能變得不夠領先,因此必須定期修正,這樣才能讓景氣燈號更準確的反映景氣走勢。 本次改版除了重新檢視現有的9項指標(海關出口、工業生產、非農就業等…),也會修訂檢查值(例如現行股價指數年增率逾22.5%即得5分,而2001年版要37%才得5分),此外還會修正「季節調整」模型。 吳明蕙表示,除了修正景氣燈號,本次也會修正景氣領先指標、同時指標及落後指標,目前已在試編中,將於8月發布7月景氣燈號時正式對外公布。 ---------------下一則---------------  景氣燈號連4綠 經濟溫和擴張2018/06/28蘋果日報【林海╱台北報導】 國發會昨發布5月景氣燈號,亮出連續第4顆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增2分至28分,創2017年10月來新高。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景氣領先、同時指標的跌幅趨緩,顯示國內經濟溫和擴張,惟成長力道待加強。 主要指標中,貨幣總計數M1B、海關出口、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均增1分,工業生產指數減1分,其餘各項分數不變。 半導體廠持續擴產 吳明蕙表示,台積電(2330)、華邦電(2344)等主要半導體廠商,今年持續擴充高階產能,資本支出增加,政府也與產業界合作成立「台灣5G產業發展聯盟」,積極參與歐盟5G計劃,以加速國內5G服務與產業發展,促進投資商機。 吳明蕙說,國內勞動情勢穩定,企業調薪亦趨積極,企業發放股利創高,有助提升消費動能。出口可望穩健擴張,但需密切注意美中貿易摩擦等不確定因素。 至於外界疑慮年金改革可能衝擊消費力,她認為,退休公務人員比例低,加上政府持續提振消費與擴大投資,無須太過擔憂。 ---------------下一則---------------  大熊出沒 陸港股全面重挫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2年多來大陸A股走勢 https://goo.gl/NMnwcY 儘管昨(27)日大陸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表現不差,但在全球貿易戰風險升高、人民幣貶值與後市不明等負面因素干擾下,市場瀰漫悲觀氣氛。在權重股棄守下,上證綜指昨續跌,創下逾25個月新低。香港恒生指數更狂瀉逾500點,恒生國企指數已邁入技術性熊市。 上證綜指今年初曾站在3,558點高位,但其後逐步走跌,本月以來隨著中美貿易紛爭局勢激化,加上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續貶、空頭訊息頻傳,致使市場氣氛低迷。昨收盤,上證綜指已較年初高點累計下跌逾20%,目前正嚴守2,800點防線。 路透報導,昨日公布的大陸5月份經濟數據偏好,但市場反應冷淡,臨近午盤時股指持續殺跌,在權重股補跌下,上證綜指盤中一度跌破2,800點關口,最終收報2,812.87點,跌幅1.10%。深證成指收報9,168.66點,跌幅1.83%。 比陸股嚴重的重災區是港股。昨恒生指數開盤後走高,最多上漲107點至28,988點,但之後迅速回跌,臨近收盤時最多曾大跌538點至28,342點,創下去年12月8日以來新低。最終恒指大跌525點,收報28,356點,跌幅1.82%。其中,恒生國企指數大跌2.16%,技術面上已邁入熊市。 其他亞股主要市場昨同樣表現疲弱,惟跌勢不似陸港兩地慘烈。日經指數昨收22,262.50點,下跌0.36%,韓國股市收報2,342.03點,跌幅0.38%,新加坡股市收報3,254.77點,跌幅0.80%。 分析師指出,大陸A股在近日連跌壓力之下,投資者傾向變賣流動性好的資產,導致權重股補跌,預料短線多空將在2,800點關口上下震盪。國都證券分析師蕭世俊表示,儘管現在A股在政策面有「托底」意願,但缺乏有針對性提振措施,加上後市仍面臨部分不確定因素,短期市場情緒仍未回穩。尤其近日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開始加大,對於股市可說是雪上加霜。 ---------------下一則---------------  陸股瀰漫悲觀 低接正對時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北上資金淨流入情況 https://goo.gl/bKby8z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今年A股企業全年獲利成長率可達12%,若撇除金融類股,成長率進一步上看18%,顯示製造業動能強勁,且企業基本面看佳,對陸股後市不看淡,建議投資人趁著短線區間盤整期間,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逢低分批買進。 法人指出,自爆發中美貿易戰以來,陸股經歷金融去槓桿造成的信用債違約風險及貿易戰等內外部因素挑戰,慢牛架構被破壞,市場情緒偏悲觀,但投信法人認為,悲觀情緒下,正是布局陸股的好時機。 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經理人陳重銓表示,近期可觀察大陸第二季財報發布以及7月下旬政治局會議對第三季景氣的看法,如果經濟穩定的大環境不變,待貿易戰明朗後,陸股表現將可期待。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過去五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的貿易夥伴亦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豐晉信基金經理人陳平表示,看好消費電子、新能源等具創新驅動核心優勢的大陸新經濟產業表現,而企業獲利成長仍是整體大陸股市長期被看好的題材。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自5月MSCI公告A股入摩名單以來,外資透過深滬港通補配A股,首選大陸消費優質股,其中又以食品飲料及醫療保健為主,一來看好大陸內需消費升級,也避開外銷易受貿易戰波及。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儘管短期在貿易戰升溫下或將壓抑股市,然而上證指數因以大型藍籌股為主,在市場波動加大之際,表現可望相對抗跌,加上A股入摩效益將陸續顯現,建議投資人除了應將A股納入投資組合,也可以增加配置大陸政策債,提升投資組合績效,同時降低波動率、控管下檔風險。 ---------------下一則---------------  陸股歷年Q3績優 完勝新興市場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過去五年各季平均表現 https://goo.gl/pwiV9k 受到貿易衝突及美元強彈影響,新興股市近期一片慘綠,投信整理過去五年第三季強勢股市,亞股和陸股仍為兩大投資亮點,不但較其他新興市場負報酬優異,更高於全球水準,且漲勢有望一路延續至年底,特別是陸股,第三季和第四季平均漲幅都超過3%。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下半年向來是全球消費旺季,從9月返校需求,到感恩節與耶誕節需求,下半年向來占陸股全年業績不小的比重;此外,大陸近年強勁消費動能高居全球之冠,不論是十一黃金周長假或農曆年節引發的強勁消費動能,都有助提振陸股表現。 回顧過去五年亞股和陸股在第三季平均漲幅均為正,漲勢不僅相較其他新興市場負報酬吸睛,更超越全球平均僅不到1%的漲幅;特別是陸股最搶眼,第三季和第四季平均漲幅分別有3.14%和3.06%,顯示進入下半場,亞股中以陸股最值得期待。 應迦得分析,近期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但金額占經濟比重相當微小,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直接投入A股基金,穩健型投資人則不妨考慮同時兼具高息A股及境外債券的股債平衡基金。 安聯中國策略基金經理人許廷全表示,人行定向降準預計釋放7千億元人民幣,超出市場預期,顯示在中美貿戰、金融嚴監管等內外部逆風下,大陸貨幣政策立場已轉趨中性偏寬鬆,降準可望緩解近期資金面偏緊的壓力,有利於支撐金融市場。 許廷全表示,本次定向降準是一個信號,將有助於改善市場情緒,但海外不確定性及金融去槓桿後續發展,有待持續觀察。展望後市,在市場信心未明顯回溫前,難免壓抑交投,進而影響市場反彈動力,但因大陸經濟平穩發展,投資往新經濟靠攏趨勢不變,加上企業獲利強勁,建議仍可逢低布局,聚焦成長趨勢明確產業及企業。 ---------------下一則---------------  榊原英資鐵口匯率走強 日圓明年初戰100元2018/06/28蘋果日報【王立德╱台北報導】 日圓2015年以來走勢 https://goo.gl/zZcsVJ 大膽預測 哈日族準備好告別便宜日圓的時代!有「日圓先生」美稱的日本前財長榊原英資昨表示,隨美國經濟達高點,日圓兌美元匯率近期有機會挑戰105日圓兌1美元價位,甚至明年初,還可能挑戰100日圓兌1美元大關。 榊原英資昨出席《今周刊》舉辦的「台灣大未來,亞洲新趨勢」高峰會,他在會中分析,美國經濟在未來2年內將達高點,美元匯率也隨之走疲,相對來說,非美貨幣走揚,日圓可望受惠,將向100日圓兌1美元的整數關卡叩關。 台幣半年貶逾1.3元 而隨美中貿易衝突升溫,台幣兌美元匯率從年初高點29.069元,貶至30.454元價位,半年間貶逾1.3元,國內哈日族以台幣換日圓的成本愈來愈高。對台灣旅客遊日成本墊高,榊原表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與「金融巨鱷」索羅斯、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潘齊名的榊原英資,1965年加入日本大藏省(相當於財政部),曾在IMF(國際貨幣基金)、哈佛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機構任職。90年代擔任財長時,因強力抑制日圓匯率,在外匯市場上呼風喚雨,因此被稱為「日圓先生」。 「聯印堵中」是戰略 榊原也引用美國資誠全球聯盟組織預測,世界的經濟重心重回亞洲,2050年時,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是全球最高,達60.7兆美元,其次是印度的42.21兆美元,美國則以41.38兆美元排行第3,日本的亞洲策略即為「聯印制中」。 他進一步分析,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期在2010年結束,目前GDP成長率降至6%,印度因比較基期低,GDP預測可續以7%高速成長。同時,中國人口也來到高原期,目前約13.4億人,預測印度2025年將超過中國、達16.6億人,加上印度年輕人口多,過半低於25歲,勞動力高,有利經濟成長。 榊原更指,日、印兩國的友善關係起於二戰時期,當時日本對抗美英聯軍,印度則由英國統治中發起獨立運動,不少印獨人士赴日,日印兩國近年則聯合採取「圍堵中國」的亞洲發展策略,且印為日唯一建立「制度性」首相互訪的國家,甚至連美總統、日首相互訪,也非制度性,顯見兩國關係緊密。 ---------------下一則---------------  貿易戰若惡化 美今年第4次升息 添變數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斯蒂(Raphael Bostic)周二表示,貿易衝突升溫已增加美國經濟下行的風險,若情勢進一步惡化,不排除今年下半年聯準會(Fed)僅會再升息1碼。 波斯蒂是在伯明翰民權研究所發表演說時,做以上表示。他說:「貿易衝突若按照目前的情勢不斷升高,我認為對美國經濟帶來的下行風險愈高,若根據過去幾天的情勢發展下去,我可能就會考慮排除今年全年將升息4次的可能性。」 Fed內部對於今年全年是否升息4次呈現分歧,今年在利率決策具投票權的波斯蒂,其立場是全年至少升3次,若經濟維持強勁,不反對升息4次。 Fed今年已2度升息,並預估今年下半年還會再升2次,全年總共將升息4次。根據利率期貨盤顯示,目前市場預估今年下半年Fed升息2次的機率達46%。不過隨著貿易衝突升溫,Fed全年升息4次的預測也存在變數,自Fed本月決策會議決議升息1碼後,川普政府宣布對500億美元陸貨加徵關稅、威脅加徵關稅手段將擴大至2,000億美元的陸貨並對歐洲進口汽車徵稅,相關國家已採取或揚言進行報復。 自川普當選總統以來Fed就在評估相關的風險,但在白宮未採具體貿易保護措施前,Fed官員始終淡化相關政策的風險,直至最近川普果真出手後,相關衝擊已開始浮現,包括美國企業為了規避關稅大戰而轉移製造業務。 其實連Fed主席鮑爾上周就表示,貿易戰可能將影響Fed的決策走向,波斯蒂最新的評論,等於凸顯貿易衝突的因素已開始改變Fed官員對利率決策走向的看法。 達拉斯聯準銀行總裁卡普蘭(Robert Kaplan)也對川普貿易政策帶來的經濟衝擊發出警告,他表示,對外國商品樹立貿易壁壘將損及美國企業獲利並提高產品價格。 ---------------下一則---------------  市場意外•油價大漲 美施壓各國 禁買伊朗石油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伊朗原油的主要買家 https://goo.gl/q34ZH4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透露,川普政府威脅各國必須在11月4日前全面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否則將面臨美國嚴厲制裁。面對川普政府的強硬態度,日本與韓國等主要亞洲買家已與美國展開協商,希望可以爭取豁免。 這項消息令市場大感意外,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周二大漲3.6%,周三盤中續漲近1%,突破每桶71美元大關。倫敦布蘭特期油周二也漲約2%,周三再漲0.8%,報每桶76.93美元。 針對美國施壓,伊朗一名石油官員強調,伊朗每日出口250萬桶原油,想在短短數月時間填補缺口,並讓伊朗在全球油市消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基於過去川普政府官員談話與歐巴馬時代的做法,伊朗石油主要買主原本預測,美國會給予它們一段緩衝時間,來降低對伊朗石油進口量。 不過該官員強調,川普政府無意提供豁免,而是要求其他中東原油出口國提供協助,確保全球油市供應無虞。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稍早曾說,白宮要求各國對伊朗石油零進口「並非在開玩笑」。他還特別點名大陸與印度等伊朗兩大石油買主,若與伊朗石油業打交道,恐將面臨制裁。 美國下達最後通牒,伊朗原油的主要進口國家日本及韓國隨即與美方協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美日已對對伊朗制裁展開進行磋商,以避免日本企業受到負面衝擊。韓國一名能源官員也透露,正比照日本做法與美方持續協商,希望能獲豁免。 在上波美國對伊朗制裁中,日韓曾取得豁免,可向伊朗買進一定限額原油,不過川普政府這次採取立場更為激進。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在上波制裁於2016底獲得解除後,它對日韓石油出口一度增加至每日70萬桶,之後又逐漸下滑。台灣也是該國石油買主之一,路透統計顯示,去年12月伊朗對台灣石油出口為每日6.5萬桶。 ---------------下一則---------------  沙國拚增產 也難填補供需缺口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消息人士指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將從7月起把石油產出增加至每日1,100萬桶,創下有史來最高。不過,沙國此時拚增產,能否即時填補禁止伊朗石油輸出所留下的供給缺口,恐怕還是一大問號。 根據熟悉沙國石油增產計畫的業界人士透露,沙國將從下月起把每日石油產出總量從1,080萬桶增加至1,100萬桶。 但《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在川普政府決定要求各國在11月4日前停止向伊朗購買石油之際,沙國拚增產以填補伊朗缺口,但難度很高。 事實上,美國的決定令油市頗感意外。外界原本預期美國政府會給予更多時間,讓伊朗石油買主能尋找其他替代油源,來取代伊朗石油的供給,同時也能為其它產油國爭取更充裕時間,來增加產出以填補缺口。 根據倫敦顧問機構Vortexa指出,美國這項禁令預料將有效抑制伊朗大部分原油出口,伊朗本月的每日原油出口量約為220萬桶。自從川普政府5月宣布將重新恢復對伊朗制裁後,伊朗石油出口已經持續下滑。 不過伊朗本月石油出口仍占全球石油需求的2%,該龐大供給缺口要在不到5個月前填補有其困難。 OPEC與俄羅斯等其它產油國,曾在上周六達成增產協議,表示從7月起每日油產將增加100萬桶。不過據內情人士表示,由於迄今只有少數幾國有能力提高產出,這也意味未來數月實際增產數量恐怕只有60萬桶。 其中可能是全球唯一可快速增產的沙國,預料將負擔起大部分油產增加的責任。雖然該國過去曾表示,有能力將每日油產提高到1,200萬桶,不過國際能源署(IEA)認為,想要達成該目標,預估沙國將需要90天的時間。 ---------------下一則---------------  陸不甩川普 與伊朗將保持能源合作2018年06月28日 04:10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美國政府宣布各國必須在11月4日前全面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否則將面臨美方嚴厲制裁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昨(27)日強調,在符合各自國際義務的架構內,中國與伊朗保持正常的經貿與能源合作,無可非議。 值美中貿易摩擦問題升級,伊朗問題恐將激化中美兩國矛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昨日引述一位不具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將於11月4日起對所有從伊朗購買石油,「不遵守規則」的國家實施制裁,且稍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特別點名中印兩國若與伊朗石油業打交道,恐將面臨制裁。 在川普拋棄伊核協定後,今年5月13日,為突破美國制裁與封鎖,挽救伊朗的經濟利益,伊朗外長札里夫曾訪問中國北京,並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札里夫當時表示,希望透過訪問中國,為2015年的全面伊核協議建立一個明確架構。 ---------------下一則---------------  能源基金 中長線仍看漲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境外能源基金績效 https://goo.gl/u731EQ 今年能源基金表現不俗,在原油價格今年以來上漲13%的帶動下,基金也多呈現正報酬,六檔境外能源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為4.2%,近一年則有22.3%的水準,凸顯過去一段時間OPEC減產加上經濟成長推動的需求增溫,為能源相關產品帶來行情。 根據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的研究,全球經濟成長率約略可解釋一半全球原油消費的變化,搭配IMF(國際貨幣基金)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全球今明兩年原油消費分別可望增加157萬桶及160萬桶。 至於供給端,若依照目前增產速度,就算OPEC繼續維持減產協議,今年美國每日原油產量有機會成長315萬桶,遠超過全球需求增長的每日157萬桶,更何況OPEC已經決議啟動增產。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當需求與供給缺口升高時,油價往往也跟隨上漲。如今的油價已經遠高於需求與供給缺口下的合理價格,加上預估全球原油產量增加的速度將快於需求升高的速度,原油需求與供給缺口將繼續下降,油價短線下跌機率較高。 從全球原油供需的基本面來看,油價繼續上漲並來到每桶100美元機率較低,回到每桶60∼70美元間的機率較高。只要油價處於該區間,能源類股獲利不受影響,且有助舒緩部分國家的物價壓力,投資上建議分散於股債的平衡型基金以降低投資波動。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表示,原油減產會議雖對油價市場造成影響,不過,也因為市場預期未來在貿易戰爭議下,能源、原物料進口成本增加,可能引發通膨增溫,多數券商預估商品價格將續升、通膨趨勢不可擋。 根據高盛統計,若美國通膨處於1∼3%間為美股甜蜜點時,各大產業當中以原物料、能源等類股較能受惠通膨與升息環境、支撐長線持穩態勢。 富蘭克林華美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表示,就經濟層面分析,原油、原物料的實質需求仍持續增加,尤其全球乃至大陸各大基礎建設發展而延伸的需求,有助原物料維持長線漲勢。 ---------------下一則---------------  萬物聯網時代來臨資安科技投資 湧現熱潮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全球資訊安全科技市值預估 https://goo.gl/M8z8xL 今年3月臉書(Facebook)驚傳逾5千萬用戶的個資外洩,使得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親自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說明,這也點出在萬物聯網的時代,潛在的資安風險更值得重視。 法人指出,萬物聯網成必然趨勢,資訊安全威脅無處不在,從大國以至小企業,開始將網際安全需求列為優先項目。 國際數據資訊(IDC)估計到2021年,全球GDP中有50%、亞太60%的貢獻將來自於「數位化」,包括數位產品、服務、技術、營運、關係等。 研究組織Gartner指出,2020年新設計的電子產品中,運用物聯網(IoT)技術的比重將達到95%;但在此同時,2022年將有50%的IoT安全預算會用在錯誤的修補、產品的召回及安全失效相關領域,而不是安全防護。 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經理人劉哲維認為,在IoT產業爆發成長下,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洩露,成為國家、跨國企業,甚至是個人安全隱憂。 根據美林美銀估計,全球一年因網路犯罪所造成的損失達4,450至6,080億美元,相當是澳洲GDP的二分之一或英國GDP的四分之一;調研機構Technavio也預測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安全監控預期支出將超過30億美元。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新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資訊安全成為重要的課題。以金融科技為例,近兩年商業化的速度超乎預期,目前滲透率已超過33%,相較2015年增長了一倍以上,隨著使用人數爆增,資訊安全重要性也大幅提升。 唐祖蔭認為,Facebook引發資安問題,對於網路、平台服務有直接的影響,預料議題仍會持續延燒,帶動資安科技投資熱潮,如人臉辨識、3D感測、第3方支付、防毒軟體等都將同步受惠。 ---------------下一則---------------  生技、特別股基金 最抗震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淨值創新高8檔海外股票基金 https://goo.gl/KYSBFu 今年全球股市呈現多頭走勢,但接近下半年受中美貿易戰、地緣政治影響,出現一波不小拉回,觀察近期所有海外股票基金表現,仍有八檔無畏市場震盪,淨值創新高,其中以生技、特別股兩類基金表現最突出,成為市場震盪下的投資首選。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生技指數今年來表現亮麗,AMEX生物科技指數今年來漲幅13.46%,居全球所有指數之冠,其他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那斯達克生技指數、S&P500醫療指數等生技醫療指數也都表現亮麗。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6月下旬歐洲血液疾病醫學年會研發數據普遍優於預期,帶動基因療法類股走揚,目前將進入第三季醫學年會旺季,新藥數據有望帶動生技保健類股類股上漲動能,後續關注醫藥公司臨床數據公布情況。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觀察近幾次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後,全球股市、債市及特別股等主要資產表現,以特別股表現最為佳,顯示在升息環境下,特別股有相對穩健的表現。主要是特別股配息相對穩定,且多為現金配息,即使市場反轉,仍保有收益來源。 宏利投信強調,從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顯示特別股布局好時機,美國聯準會穩步上調利率,擴大銀行利差,創造較高利潤率。由於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主,投資收益空間樂觀,加上目前因地緣政治事件頻傳、國際間貿易摩擦議題延燒影響,全球市場行情震盪幅度擴大,正凸顯特別股的風險防禦特性。 ---------------下一則---------------  避險情緒上揚 美高收債領漲2018年06月28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XhLUev 6月全球市場焦點集中在中美貿易衝突升溫,避險情緒上揚,美元走升及新興國家政治不確定性,拖累新興股債市表現疲弱,但AT&T併購時代華納獲准效應,市場樂觀看待開放有利產業併購,美國高收益債基金6月領漲2.13%。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美國的鋼鋁關稅和其他的貿易限制措施都可能影響經濟成長、推升消費者成本,但目前並未看到貿易陷入停滯或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跡象,對2018年美國經濟增長前景仍然保持樂觀。 他強調,良好的信用基本面和當前偏低的違約率持續對高收益企業債的表現提供支撐,將持續監測債信品質的重要指標,如發行人的總槓桿率以及利息覆蓋率,以評估基本面是否出現惡化,偏好短期和中期的債券,以因應今年以來相對波動的投資環境。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指出,美國持續引領全球經濟溫和擴張,根據DB報告,美國今年GDP可望交出2.8%成長率,美國ISM非製造業指數長期維持55以上,美國ISM製造業指數也維持在55的高位。 美高收益債市與美股聯動性高,就今年以來的利差表現觀察,BB券未來存在最多收斂空間,但評級較高,反容易受到升息衝擊,CCC券相對利差反彈機率最高,此外資金回流美國也會讓美高收受益,升息階段美高收仍有表現佳機會。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認為,美國總經環境仍維持溫和成長趨勢,但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干擾下,美高收指數表現近乎收平。展望後市,考慮總經基本面依然穩固、就業數據良好,企業體質仍屬健康,對美高收後市並不看淡。

小媽精選1070627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7日
公開
41

善用數位理財 財富回收更見效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數位理財工具使用差異 https://goo.gl/GRjRnJ 數位金融已不僅是銀行業拿來加值服務的煙花。花旗(台灣)銀行最新調查發現,國人富裕族群與一般大眾的理財行為,愈懂得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理財的民眾,富裕回收愈見成效,且退休、子女教育基金等需提前準備的工作,都會因此受到影響。 「2018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以國人的個人年收入及可管理之流動資產規範進行調查,依台幣150萬元和300萬元的銀行財管客戶門檻,區別為「一般民眾」和「富裕族群」兩種調查族群。 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個月內,為處理銀行事務而使用手機銀行App、網路銀行等數位理財工具,富裕族群達92.4%,一般大眾約85%。調查單位表示,此次受訪的富裕族群平均年齡46歲,略高於受訪一般大眾的平均年齡43歲,似乎年紀較長的富裕族群已然習慣使用數位理財工具。 瑞士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凌雲指出,運用科技加值財富管理,瑞銀在兩年前就全力耕耘,視為新一代財富管理服務的核心,從瑞銀瑞士總部資訊系統(Cornerstone)24小時監控客戶的投資部位,需要調整時以數位管道通知,主要客戶群多是數位工具的嗜愛者。 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總事業群負責人賀德俐表示,從調查中看出財管客戶對於數位理財工具的接受度與想法,去年推出的花旗「全方位財智規畫」(TWA)下半年起全面支援數位載具,包括手機版,便於財管客戶從數位金融服務隨時關注退休、子女教育基金等人生重要議題。 數位金融服務是現在銀行業的發展主流,各家銀行近乎撲天蓋地的廣設數位通路,想盡各種辦法接觸到可能的客戶,包括金融機構官方網站或App、投資理財相關網站�討論區或App、行動支付,尤其社群媒體Line和Facebook更需要有各金融機構的官方帳號。 在該調查中,富裕族群和一般民眾大多數認為,金機構架設的官方網站是最常使用的數位理財平台,同意度約在七成,這樣的結果提醒業者,無論開發再多的App、社群媒體,消金和個金客戶和銀行數位服務「最黏」的地方,還是自家最重要的網站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認為多用數位理財工具,是看中它們的即時性與便利性,但有超過七成仍偏好「使用數位理財分析工具,並結合專業理專諮詢」,即人機協作的想法,富裕族群比例也高出一成,傾向由理專與客戶同時進行財富管理。 ---------------下一則---------------  國人理財目標 竟調降?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這兩年市場景氣大好,投資人普遍回報滿意,花旗銀行「國人財富態度大調查」發現,台灣一般民眾在這段期間的理財目標,竟出現調降的意外現象,一般民眾與富裕族群的差距也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主管仔細瞭解,看出原因是發生在於理財投資的意願、以及理財策略的諮詢輔助。 該調查的結果,在長期理財目標的預備退休金,和中期理財目標子女養育規畫,都出現上述的現象。在退休金部分,富裕族群認為需要準備2,586萬元,才能擁有無虞的退休生活;一般大眾的理想退休金則是1,635萬元,兩者理想退休金額差距達951萬元。 如果和去年比較,富裕族群調高財富目標,一般大眾反而調降目標,導致兩者差距從去年的172萬元,擴大到今年的250萬元。 子女養育規畫方面,計算養育一名子女成年到大學畢業的所需資金,該調查顯示,富裕族群預期的子女教養金為961萬元、缺口為464萬元;一般大眾預期教養金為710萬元,缺口達439萬元。兩年相較發現,一般民眾似乎採取調降目標的作法,來提高目標達成的可行性。 調查單位指出,從歷年調查看到國人的理財知識在改變,對於理財投資商品的認識能力也在增加,風險考量在投資選擇上同步適度納入,例如富裕族群平均投資產品數量,從去年的3.4增加到今年的3.7。 瑞銀財管部門提醒,分散投資並不等於資產配置,「有效的分散及正確比例的投資組合」,才能幫助投資人做到長期投資。 瑞銀財管強調,投資應該是一套嚴謹的規畫過程,在市場上找尋適合的投資標的時,在相同的報酬率下,應該挑選較低的風險,而在相同的風險下,應該挑選較高的報酬率。 ---------------下一則---------------  科技、陸股 投資雙亮點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日前的「世紀一握」打破冰封已久的僵局,雙方更簽署廣泛協議,讓長久處於緊張的美朝關係出現一線曙光,亞洲地緣政治風險出現降溫跡象。法人指出,2018下半年股優於債,且選股以大型股為主,強者恆強趨勢不變,大陸市場在下半年可望成為全球領頭羊。 至於產業布局可選擇引領趨勢的科技相關產業股票,包括物聯網、5G、AI等所帶動的科技及消費題材,以及最壞情況已過去的原物料、原油等相關產業。 國泰投信全球經濟與策略研究處副總經理王誠宏指出,全球經濟自有規則,目前總經數據普遍仍強,5月美日歐製造業等領先指標均有出現止跌或觸底反彈的跡象,聯準會在6月中旬升息,並上調美國GDP預估至2.8%,對經濟的預期更顯樂觀,顯示美國基本面強勁,預期全球景氣有機會更上層樓。 至於中美貿易戰可視為川普一貫的透過談判手法達成目的,因此在11月20國領袖會議簽署全貿易協定之前,可望有新的發展。 另一方面,大陸自2017年下半年起,加強金融風管理加快去槓桿,同時也壓抑大陸股市動能,隨著下半年的到來,大陸政策調控成效將逐漸顯現,股市可望重返基本面,加上MSCI入摩帶來的資金效應,以及大陸新經濟勢力在政策扶持下逐漸崛起,整體來看,下半年大陸股市可以樂觀看待。 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指出,大陸的經濟結構改革進入「改革開放2.0」時代,從過去追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改革政策聚焦智慧創新、綠能環保、消費升級及一帶一路四大高成長明星產業,經濟可望華麗轉身。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在基本面和獲利面表現仍相對樂觀,加上資金面的挹注,都有助為股市表現提供穩固支撐。 選股策略上,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以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產業方面,持續看好消費和科技類股表現。 此外,大陸積極鼓勵新能源車發展,新車設計走向節能、輕量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也可多留意。 ---------------下一則---------------  貿易戰短空長多 首選多重資產配置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重燃疑慮升溫,市場面對更高的不確定性,投資添增風險,投信建議透過海外組合平衡基金布局,由於在成熟股市、新興股市、高收益債券等多重資產的組合配置,有利參與風險性資產機會,又達到分散單一資產波動風險的效益,將是當前投資策略因應王道。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主導引起全球貿易戰爭端,金融市場相對震盪,但非理性下跌往往是投資佳機。 中美貿易戰顯現利空反應,觀察過去幾次中美貿易行動後全球股市表現,以MSCI世界指數來看,消息公布當日平均下跌0.57%,一周後反轉上漲0.79%,一個月後更上漲1.43%,顯現短空長多,建議採多重資產配置,將是中長期資產配置最佳因應策略。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中美貿易戰幾經反覆已近三個月,市場對此已有較充分認識,及明確的預期,雖然短期的震盪仍無法避免,但7月6日正式開打前,雙方仍在協商並可能達成協議。 她認為,面對金融市場後續不定期震盪,可透過平衡組合基金布局,多元分散至中長期持續成長資產,以不同資產類型提高分散度增加抗震力。 宏利投信認為,國際貿易摩擦議題延燒,及地緣政治事件頻傳,全球市場行情震盪幅度擴大,凸顯風險防禦的重要,觀察美國穩步上調利率,擴大銀行利差,可望創造較高利潤率,預計金融業將從減稅中受益最多,布局美國金融股為主的特別股,投資收益空間相對樂觀。 檢視全球景氣基本面,企業全年獲利預估將維持強勁成長。群益投信強調,貿易戰疑慮等不確定性仍待釐清,單押某一資產震盪風險高,反觀多重入息資產配置,隨市況靈活調整,並掌握股債息等多元入息來源,將是現階段最聰明投資方式。 ---------------下一則---------------  基金操盤人景氣信心 4年新低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根據一份全球基金經理人最新季度訪調結果顯示,受到貿易戰升溫的影響,全球基金經理人第二季對全球景氣的信心下滑到4年最低,不過這尚未打擊操盤人對金融資產配置的信心,尤其看好股市後市的信心還較首季增加。 這份由倫敦研究機構Absolute Strategy Research(ASR)所完成的季調發現,基金經理人對全球景氣的信心從去年第三季就開始下滑,今年初在受到貿易戰疑慮升高的影響下加速探底,第二季認為景氣會好轉的受訪者比率僅剩4成,創近4年新低。 不過,基金操盤人對股市後市的看法並未惡化,認為全球股市後市會好轉的基金經理人比率反而回升至近6成。 ASR研究部主管鮑爾斯(David Bowers)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基金舵手出現認知失調的情況,儘管看壞經濟前景,但基金操盤人對於企業獲利與股市後市依然樂觀。」 事實上,2016年底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在市場樂觀預期川普上台後將推動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下,全球基金經理人對景氣與股市的前景同步攀至波段的高檔,但之後對景氣與股市的看法就呈現分歧,對景氣的信心一路下滑,對股市的信心則維持在高檔整理。 儘管基金經理人整體股市後市看法偏多,但對個別區域的前景還是有明顯不同,鮑爾斯指出,過去3個月基金操盤人對新興市場股市看法已經逆轉,由看多轉為看空,對於美股後市的看好度則是進一步升高。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有5成5的基金經理人認為未來1年美股表現會贏過全球其他地區股市,高於今年第一季的逾45%,也是2014年底以來第二度美股看好度超過5成。 此外,認為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會打敗已開發市場的基金經理人比率則從今年首季的6成,下滑至第二季的47%。 ---------------下一則---------------  外資卡位A股 北上資金創高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陸股通北上資金流入額 https://goo.gl/U9T1DH 今年以來大陸股市波動相對較大,從1月底的高點下跌以來,主要指數下跌14∼18%,近期市場聚焦於陸美貿易摩擦,認為短期間雙方仍處於互相拉鋸的狀態,因此指數不易有大幅表現,但若觀察資金流向可以發現,海外資金仍持續透過各種不同管道進入大陸股市,顯見外資正趁此機會進場布局,持續看好A股。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相較於境內投資者陸續沒有增量資金進場,外資對於A股的喜愛程度紛紛表現在資金流量上,包括滬港通、深港通、QFII、RQFII等管道,今年以來都可以看到資金流入。 根據統計,截至6月15日,今年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642億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843億人民幣,今年同比增加95%。今年以來陸股通,除2月淨流出5.63億人民幣之外,3月流入125.89億人民幣、4月405.36億人民幣、5月達到544.59億人民幣的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葉貴榕指出,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末外資持股占A股比例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0%,若以台、韓股市外資持股比例都超過三成來看,未來外資增量資金相當具有想像空間。 且目前的大陸跟2016年時相比,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大幅降低了大陸的系統性風險,再加上金融環境日益開放,造就海外投資者更願意買入A股。 雖然近期市場關注的陸美貿易摩擦對於市場信心影響較大,股市也相對波動,但從美股表現可知其影響已逐漸淡化。 再者,近期多家企業大股東趁股市波動增加持股,截至6月19日,近一個月以來,A股已經有358家公司發布大股東增持及增持進展公告,較去年同期增加27.4%,顯示目前公司股東對股票價位的認可。葉貴榕強調,目前A股估值僅12倍,建議逢回買進。 ---------------下一則---------------  聚焦A港股+境內債 掌長線增值機會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過去五年平衡組合vs大陸股市表現 https://goo.gl/9kgXFE 今年以來大陸股債市出現較大波動,國內投信新發行的大陸基金,再升級為股債兼具的超進化版本,因應陸股由瘋牛行情轉換到慢牛行情震盪走勢,大陸純股基金已無法滿投資需求,聚焦大陸A股與高息港股,並適當配置大陸境內債券,透過股票和債券雙重收益的持盈保泰投資組合,智取大陸長線增值機會。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近期大陸股市波動相當大,主要是企業債違約數量較往年增加,因緊信用及市場資金偏緊影響,尤其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但目前對於實質影響仍十分有限,7月6日起雙方將各針對34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這對兩國GDP增速影響都不到0.3%,投資人應理性看待波動。 以目前上證本益比13倍、滬深300指數12倍來看,估值位於歷史底部區,加上經濟增長穩健,提供價值型投資人參與A股佳機。 日盛投信挾大陸股債收益專家招商基金公司、管理規模近1千億人民幣的豐富投資經驗,推出國內第一檔A股正式入摩後,聚焦A股及港股高息,同時透過債券通納入境內國債及國開債,嚴控風險的「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同步掌握入息收益及資本利得雙重機會,預計7月16日展開募集。 黃昱仁指出,今年以來全球權益市場波動加劇,A股也不例外,累計至6月22日為止下跌13%,但大陸政府放寬資金的利好政策,陸股仍具上漲潛力。面對承擔相當風險下,股債均衡配置的平衡型基金,將是最有效率的投資組合。 招商基金國際部總監白海峰強調,整體上風險在近期得到集中釋放,下半年是很好的中長期建倉時點。 行業與投資標的選擇上,大盤優於小盤,價值優於成長。需更加關注風險點,包括貿易摩擦風險、流動性風險、企業動能轉換等,持續關注看好的板塊,必須消費與部分可選消費、優質成長股、醫藥生物、龍頭地產公司、商貿零售與休閒服務等。 ---------------下一則---------------  目標日期基金耐震 退休理財首選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宣布對陸課稅來,目標日期基金及指數表現 https://goo.gl/rZDucH 以發行指數型基金與ETF著稱的先鋒集團(The Vanguard Group)近期發表「2017客戶投資行為年度報告」指出,在全美1,900個退休金計畫、460萬名參與者中,交由專業投資機構進行投資配置的比重,由2016年的53%攀升至2017年的58%,先鋒預測到2022年比重將上升至77%。 報告指出,在這58%的投資人中,有51%選擇目標日期基金做為退休金計畫、4%選擇持有平衡或目標風險基金,3%使用管理賬戶,顯示愈來愈多的退休金計畫參與者被目標日期資金的多元化投資方式吸引。 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37組合基金經理人邱良弼表示,不會挑基金、不知道何時或沒時間轉換配置、無法克服追高殺的人性弱點,這是多數人面對退休理財的三大困難點。 目標日期基金因由專業經理人操作,省去自行挑選標的與轉換配置的困擾,尤其操作策略是依據投資人不同階段(或年齡)的風險承受能力來調整資產配置,不因短期波動而影響配置。投資人愈年輕風險性資產比例愈高,反之則降低,確保退休時能累積一定資產規模,故持續吸引投資人做為退休準備工具。 國內退休自選平台遲遲未推出,目前僅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率先於去年發行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27組合、目標2037組合及目標2047組合共三檔目標日期基金,今年則有貝萊德投信送件發行。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指出,富蘭克林華美三檔目標日基金投資標的涵蓋股、債、ETF、及商品原物料,操作策略優先考量風險控制,在今年股、債、匯波動加劇的環境下,凸顯其配置的穩定性與追漲抗跌特色。 ---------------下一則---------------  受惠升息 特別股基金看俏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維持緩步升息不變,資金匯回可望成為市場新動能,利率上升加資金動能挹注雙重激勵,特別股市場持續走升趨勢不變,特別股相關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全部翻正,面對股市高檔震盪,布局難度提高,風險與機會並存,配置股利具下檔保護的特別股基金,有利掌握後勢利基。 統計Fed從2015年12月以來至今年6月,升息共七次,升息後一個月及後三個月,全球股市、債市及特別股表現,以特別股最佳,後一個月平均報酬1.44%,後三個月平均報酬2.7%,顯示在升息環境下,特別股有相對穩健的表現。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升息代表景氣復甦,美國經濟成長率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也有逐季增加態勢,並可望擴大銀行淨利差,有助金融業獲利。全球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主,且權重在60%以上,將望可受惠。特別股兼具債券性質,升息前投資人擔心特別股會因為利率上升令股價走低,升息後不確定性消失,反吸引資金回流,特別股表現增溫。 宏利投信指出,特別股配息率較債券高,股利分配及償債順位優先於普通股,股價波動度相對較低,三大特性有利在市場行情波動劇烈下,具投資吸引力。特別股股利率水準達6%以上,相對於高收債具更高信用品質,大型上市公司特別股領域有逾一半是投資等級,因此,更具風險調整回報,與其他主要資產類別相關性低。 富蘭克林華美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余冠認為,特別股投資著眼於中長線收益考量、重視個股配息能力穩健性,加上票面可買回特性形成股價下檔支撐,成為低波動配置選項之一,統計美股波段下跌之際,特別股均展現抗跌本色,面對股市高點之際,納入特別股配置有利降低波動度。 ---------------下一則---------------  全球經濟增溫 高收債看漲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Fed升息後全球高收債平均報酬率 https://goo.gl/iiVxzL 美國聯準會(Fed)6月升息1碼,把聯邦基金利率區間提高到1.75%∼2%,同時上修美國今年GDP成長率至2.8%。柏瑞投信表示,此次升息符合市場預期,並反映出聯準會對經濟成長深具信心,目前漸進式的升息步調應不會改變。由於高收益債市表現向來和經濟成長呈現正向關係,隨著美國景氣持續回溫,高收益債違約率可望維持在歷史相對低檔,下半年後市看漲機率高。 柏瑞投信指出,綜觀2004年升息循環和本次升息循環的經驗,全球高收益債指數在升息後多會上漲,升息後2週的平均漲幅為0.24%,升息後4週後平均漲幅更提高到0.75%。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表示,相較於年初,目前Fed政策方向已明朗化許多,更曾暗示可容許通膨暫時突破2%,意謂今年升息次數與節奏應會在市場預期範圍之內,美債10年期殖利率因此回落至3%以下,預期短線殖利率再大幅急彈的機率偏低。 此外,Fed今年升息次數的預估雖增加到4次,但若有第4次升息應該落在今年第4季,市場並未感到意外。同時,觀察到金融市場對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反應已逐漸鈍化,這次Fed升息,美債殖利率亦無明顯變化,看好隨著心理預期狀態的改變,債市表現料將相對年初穩定。 柏瑞投信表示,因訂單和銷售表現強勁,美國5月ISM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升至58.6點,顯示美國經濟仍處於穩健成長狀態。除了第1季企業獲利亮眼之外,從企業內部回報的消息來看,廠商對於未來景氣仍樂觀以對,獲利展望面仍佳,有助於為高收益債市提供支撐。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育昇指出,隨著美股三大指數持續走高以及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好轉,高收益債指數也開始止穩回升。著眼全球景氣熱度未見降溫,加上高收益債的存續期較短以及高殖利率的特性,在利率走升的環境中,相對於信評較高的債券價格亦有撐,建議可布局受惠經濟成長、且利率敏感度相對較低的高收益債。 供需健康平衡 李育昇進一步指出,美國高收益債信用品質仍在提升,另外就供需面來看,因減稅政策影響,企業發債意願降低,使得供給持續下滑,今年5月高收益債發債量創近六年來新低,不過高收益債券需求面仍強,整體高收益債市的供需狀況仍屬平衡,可望支撐高收益債價格。 ---------------下一則---------------  柏瑞十年磨一劍 拚出境內基金王2018年06月27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柏瑞投信對於創新始終不懈,堅持做對事情,即便過程中可能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辛勞。但也因為這樣的堅持,讓柏瑞投信創造了許多的第一。 柏瑞全球策略高收益債券基金於2008年成立,當時是全台第一檔高收益債券基金,「好像小孩子十歲了」總經理楊智雅如此說。辛苦養育它的固收團隊,也爭氣的拿到了2018年「晨星暨Smart智富台灣基金獎-固定收益型基金團隊研究」的大獎肯定,台灣的研究投資團隊,充分運用在地智慧、槓桿全球資源,在眾多優秀的基金公司中勝出,贏得大獎,意義非凡。 總經理楊智雅表示,柏瑞持續投入資源在「債券基金」的研究,主要動力來自於投資人較難捕捉股票漲跌,但債券具固定收益特性,能有效提高長期投資勝率。 柏瑞不論是在專業研究能力的提升上,或是債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上,都投入相當高程度的資源,才得以掌握市場的脈動和客戶的需求,打造出境內相對齊全的債券型基金產品線,並獲得多數投資人的認同。 柏瑞投信目前旗下各類債券基金種類齊全,級別、幣別等產品線完整,且台灣固定收益團隊對於投資組合的選擇具有最終決定權,與其他外商背景投信大多百分之百複製海外旗艦基金投資組合的做法不同。 投資長林紹凱說:「我們相信要滿足台灣人的投資需求,光靠輸入國外既有的產品是不夠的。」 有別於多數外商背景同業,柏瑞最大優勢就在「我們不複製國外的投資商品,而是根據台灣人的需求,找出相對應的國外投資團隊策略,客製化設計出專屬於台灣人的基金!」

小媽精選1070626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6日
公開
45

美股基金 上周唯一吸金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ksAaDq 美股基金上周再吸金逾50億美元,自5月以來周周呈現淨流入,已成為全球股票基金唯一吸金王,至於新興市場股則連兩周出現全面資金淨流出,是近34個月首見。 美國總統川普政策翻轉讓美股投資再受到重視,更排擠新興市場的吸金力道。根據最新EPFR資料顯示,美股基金近兩周成為全球唯一呈現淨流入的市場,反觀今年初時一致被看好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也跟著歐、日股基金出現淨流出,摩根投信表示,所幸新興市場股基金資金流失情況明顯減緩。 統計今年以來至上周為止,新興市場股基金仍呈現淨流入233.51億美元,淨流入資金依然最多,第二名則是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第三名則是拉丁美洲基金,分別淨流入87.15億美元和19.71億美元,至於美股基金、歐股基金等成熟國家股票基金都呈現淨流出。 美股基金近期的強吸金,法人認為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有機會再延續美股的漲勢。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美中貿易戰疑慮再起,使得市場投資氛圍趨於謹慎,美股三大指數震盪走低,上周周線全數收黑。儘管美國和大陸針對貿易議題的你來我往仍將對市場增添不確定性,但在美國景氣能見度和企業獲利表現仍正面、EPS成長率持續走升且維持雙位數水準,對美股後市表現仍不看淡。 投資布局方面,科技、生技、金融等類股表現仍可持續關注。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胡韡耀表示,目前市場預期美國企業今明兩年的成長股獲利仍樂觀且本益比卻來到近兩年低點,價值面相對誘人。加上企業管理階層對企業展望樂觀程度來到11年高點,終端需求強近,均可望持續推升美國企業向上動能。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預期在這波貿易衝突未明朗前,市場依然存在波動,在波動攀升之際,建議透過配置多元資產、高息類股,鞏固核心資產,參與長期投資契機;在新興市場股中最看好的還是新興亞股。 ---------------下一則---------------  投信基金連5月增胖 全球布局最安心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無畏貿易戰的戰火干擾,國內投信基金規模連五個月成長,5月底餘額達2兆5,499億元,刷新2005年2月以來新高。投信法人指出,全球經濟以美國為首,景氣擴張循環尚未進入尾聲,因此對美股等股市仍審慎樂觀看待,建議投資人透過定期定額或布局全球型股票基金方式,降低選時或選股風險。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全球股市基本面沒有想像中差,主要是因為企業獲利支撐,在第一季季報結果公布後,多數分析師再度上修獲利預期;搭配股價歷經第一季的回檔整理,本益比回落近期低檔,化解過熱的疑慮,因此重新吸引資金回流。 葉菀婷指出,在景氣循環周期尚未告終下,對股市仍審慎樂觀看待,投資人如擔心灰天鵝事件的不確定性,不妨透過定期定額或布局全球型股票基金的方式,規避選時或選股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息息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先機環球全球股票投資董事韋斯汀(Justin Wells)指出,成熟市場G4國家貨幣政策逐步緊縮,背後代表的即是經濟穩健復甦。另外,過去英國自2003年起逐步升息,美國、歐元區隨後跟進,在這段時間內MSCI世界指數累積上漲逾70%,顯示升息期間股市仍將持續走揚。自2015年底美國升息以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約30%,整體成熟市場將持續進入升息循環,後市依舊可期。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近期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美歐日三大央行利率決策會議後,美元轉強,新興市場匯率承壓,短期市場震盪無法避免,投資上建議採多元分散布局或透過平衡組合基金,布局至中長期持續成長的資產,以提高風險分散度。 富蘭克林華美新世界股票基金經理人左思軒表示,從營收強勁成長帶動股價上漲動能的邏輯思考,美股以雲端網路與科技相關軟硬體公司最為搶眼,若就成長性來看,則以醫療保健、半導體、軟體、雲端網路、工業自動化與汽車相關應用等值得關注。 ---------------下一則---------------  川普再放狠話 全球股市大失速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道瓊工業指數 https://goo.gl/rN9q25 美國總統川普周日再次發文威脅貿易夥伴,若不撤除貿易壁壘,一切後果自負。且歐盟內部備忘錄顯示,美國恐讓全球貿易環境倒退20年,貿易不確定性升溫引發全球股市走跌。 貿易緊張拖累美股周一開低,道瓊工業指數一度大跌300多點,標普500指數同步下跌1.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大跌2%。 Stoxx600泛歐股指數周一盤中大跌逾1.3%,倚重貿易的德國股市盤中重挫逾2.3%,法股下跌1.8%,英股下挫1.6%。在亞股方面,港股和上證指數分別收黑1.1%和1.3%,日股收低0.8%。 川普上周日又在推特表示:「凡是對進口商品設置貿易壁壘和關稅的國家,美國堅決主張移除這些貿易壁壘和關稅,不然將面臨美國的對等措施。貿易必須公平,不再只能單向進行!」 上周五川普揚言對在歐洲組裝的進口車一律課徵20%關稅,以回應歐盟對價值32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課稅,而歐盟此舉的起因是美國自6月1日起對歐盟進口鋼鋁課徵懲罰性關稅。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卡泰寧(Jyrki Katainen)上周六向法國世界報(Le Monde)表示:「如果美國決定調高關稅,歐盟別無選擇只能跟進。歐盟不希望透過推特公然開戰,我們應阻止貿易戰擴大。」 另一方面,外媒取得歐盟執委會草擬的內部備忘錄顯示,由於各方威脅採行更多單方面貿易措施,預料未來幾個月美國與貿易盟友的紛爭將逐漸升溫。 管理歐盟貿易政策的歐盟執委會指出,全球貿易大戰愈演愈烈,原本按規則行事的國際貿易將演變成恃強欺弱,強者將自己的目的強加給弱者。 執委會指出,美國祭出徵懲罰性關稅,又阻撓世貿組織(WTO)成員任命,恐使「全球經濟治理將倒退20年。」歐盟將於本周召開領袖峰會,會中將討論貿易和其他議題。 ---------------下一則---------------  打蘋果光 台股科技基金吃香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下半年Apple規畫推出三款iPhone都採用3D Sensing和全螢幕,投信法人表示,蘋果相關供應鏈為下半年布局重點,台股科技基金具投資吸引力,建議投資人可多著墨。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指出,台股今年的表現亮眼,科技型基金表現出色,電子股表現較容易受到海外市場因素影響,在大環境動盪下,將格外注重產業成長趨勢,展望台股後市,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類股輪動快速,建議以台股基金布局。 其中,半導體及Apple產品第三季強勁復甦,第三季Apple新機推出,帶動Apple相關類股營收回溫,相關供應鏈第三季營收將優於預期。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投資人可多加關注。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隨著下半年電子業拉貨潮浮現,可望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並吸引外資資金回補,支撐股價表現;但考量貿易戰、美國升息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股市波動度與頻率將跟著提高,建議透過定期定額分批布局台股基金。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Apple在第二、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而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而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元大店頭基金經理人謝宓頤表示,5月營收成長趨勢的個股,如台股主流族群如被動元件、光學鏡頭與矽晶圓,將持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時序逐漸進入電子傳統旺季,蘋概股在近期將可開始看到拉貨動能,股王大立光在股東會釋出接單能見度佳、產能已滿載至7月,相關供應鏈營運將恢復成長動能呈現逐季增溫。 富蘭克林華美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分析,下半年看好的產業趨勢包含蘋果供應鏈,基本上存有短線利多的優勢,但長期需要選擇性挑選,而AI、車用、EV、IOT、 5G等趨勢都沒變,因股價短線漲多,可以擇優伺機逢低布局。 ---------------下一則---------------  大陸經濟發展 創新是未來10年主力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爭升溫,自端午節過後上證指數表現轉弱,對於陸股後市展望,法人表示,全球貿易戰爭才要開始,股市不免會受到衝擊,但即使上證指數不漲,不代表個股不會漲,選股還是比看指數高低來得重要。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中美貿易磨擦正增溫,也衝擊投資市場信心,預期短線恐影響市場對於陸股的投資氣氛。 張致寧表示,中美貿易問題預料以通訊、辦公設備、電子設備等美國貿易赤字較大的產業衝擊較大,未來雙方會繼續談判,但在談判結果未明朗前,預期仍將為市場較大的波動因子。 富達中國基金經理人馬磊表示,陸股指數波動或者漲幅不多,並不表示所有個股都不會漲或不適合投資,在其中仍有相當多標的可以投資,尤其是大陸近年極積推動產業創新,經濟模式由出口導向,漸漸轉為以消費為主,在手機及互聯網帶動的新經濟模式下,創新將成為大陸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主題。 另外,A股獲納入MSCI指數後,巿場的投資風格將轉趨成熟,有利長期發展,只要資金可以更自由進出,陸股將會更具有吸引力。 馬磊補充,大陸已由「世界工廠」轉型,近年大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持續增加,創新將成為未來10年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大陸自創品牌也逐漸受消費者認同,產品不斷升級,定價雖然提升,但銷量亦同時成長,這反映大陸消費能力及創新能力獲消費者認同。 他指出,在創新的主題下,預計機器人、大數據、雲端科技及人工智慧等,將為大陸未來的經濟發展帶來新契機。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外資目前布局重點是在內需消費類股,建議投資人可以開始留意逢低布局相關族群。 ---------------下一則---------------  內需消費撐陸股 貿易戰免驚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陸股指數表現 https://goo.gl/QXWLR4 陸股短線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下跌,但法人認為,貿易戰對大陸內需消費與服務產業相關度極低,指數下跌為市場過於恐慌所致,今年5月MSCI公告A股入摩以來,外資透過深滬港通切入A股,也首選消費優質股,比較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與上証綜合指數發現,兩者落差大,顯示內需消費產業仍是未來表現最亮眼的一環。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表示,比較2008年與2017年,大陸進出口外貿總額GDP占比已經下降至4成以下,經濟自主性大幅擴增,對於出口的依存度大幅下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則大增2倍,顯示以消費推動GDP的格局已經成形。 過去5年大陸的消費額年年創新高,增長率幾乎都維持在10%以上,相關個股今年以來累積漲幅大,近期中美貿易戰出現獲利了結,中長期仍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指出,貿易戰的升級對大陸內部,有助維持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今年4月人行第一次降準,為國內政策再平衡與對沖外部風險的重要標誌,隨著資產管理新規的頒布,市場流動性趨緊,未來出現連續降準或邊際放鬆機率也不低,這對A股及大中華股市將帶來有效支撐。 宏利投信認為,近年大陸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且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陸股的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年與2019年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但仍維持樂觀。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強調,今年以來陸股指數表現相對震盪,仍有表現優於指數類股,更能彰顯主動式操作價值。A股獲利強勁且評價已跌至歷史底點,看法偏樂觀,上證或可成為底部支撐。 ---------------下一則---------------  經理人:陸股回檔伺機布局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大陸A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7mFNkm 近期陸股受到貿易戰衝擊出現震盪整理,法人認為,陸股已到相對低檔,且貿易戰對於景氣仍未造成實質影響,未來仍須觀察事件走向,建議投資人可趁近期回檔修正時逢低布局。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今年來A股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用原幣計算已下跌約1成,而港股的恆生指數和國企指數都雙雙轉負,觀察今年以來北上淨買入資金持續累積升高,外資布局方向明確,未受到政治氣氛影響。 朱繼元指出,選股不選市在陸股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投資策略,目前將進入消費電子第3季的傳統旺季,建議投資人可以觀察產業及公司的數據逐步好轉,並趁市場氣氛低迷的時刻擇機布局。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今年A股企業全年獲利成長率可達12%,若撇除金融類股,成長率可進一步上看18%,顯示製造業動能強勁。企業基本面看佳,對股市後市自然不看淡,建議投資人趁著短線區間盤整期間,採取定期定額分批買進。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於過去5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的貿易夥伴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大陸降準,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加強預調微調和預期管理,下半年貨幣政策在邊際上有所放鬆,無疑對股市來說是一大利好,下半年A股仍是存量資金博弈行情。 元大大中華豐益平衡基金經理人張聖鴻表示,海外資金青睞消費族群、績優白馬股,貿易戰有可能讓大陸政府有更多空間或心力專注在內需市場發展,預期市場偏好將再朝消費升級靠攏。 ---------------下一則---------------  ECB間接否認明年9月升息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ECB)決策官員指出,ECB可能自明年秋天起,才會就調升短期利率展開討論。歐銀總裁德拉吉上周曾指出,對於升息仍將保持耐心,歐銀官員最新說法似乎強化德拉吉的鴿派論調,間接否認央行可能於明年9月啟動升息的揣測。 《華爾街日報》報導,立陶宛央行總裁、同時身兼ECB決策委員的韋斯洛斯卡(Vitas Vasiliauskas)受訪表示:「我想從目前情勢來看,或可考慮在明年秋天商討進一步行動的可能性。但正如我所說,只是討論。」 韋斯洛斯卡說歐銀或將於明秋「討論」升息,言下之意是歐銀可能在明年底啟動升息。 本月14日的政策會議,歐銀宣布擬讓2.5兆歐元購債措施逐步退場,但也附上一句,並無在明年夏天升息的打算。歐銀的前瞻指引是否意味著,明年9月例會將著手升息,對此總裁德拉吉於會後記者會上閃爍其詞。 歐銀曾表明目前維持歷史低檔的利率會延續到2019年,記者問及明年9月例會是否包含在這段期間內。德拉吉的回應被多位分析師解讀為,他不排除最快於明年9月12日的政策會議升息。 這番揣測遭韋斯洛斯卡打槍,他在立陶宛首都的辦公室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暗示,歐銀明年9月例會將不會宣布升息。他表示:「照一般的認知,9月底之前都算夏季,」這代表歐銀自2011年後首度升息的時間點,應會落在明年9月之後。 儘管歐銀官員對歐元區經濟成長依舊樂觀,可望以超出經濟學家預期的速度維持擴張,韋斯洛斯卡還是不忘警告,該區經濟潛藏「下行風險」,美中貿易衝突即是其中之一。 ---------------下一則---------------  英國脫歐將至 歐企忙著逃難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通商律師事務所(Baker & Mckenzie;簡稱國通)調查800家歐洲大企業高層發現,隨著英國明年3月正式脫歐期限將至,約一半歐盟大企業因前景不明而減少投資英國。 國通針對歐盟6個主要成員國的大企業高層進行調查,四分之三高層希望歐盟跟英國妥協,以確保彼此在脫歐後能維持良好貿易關係。 國通負責貿易業務的合伙人湯姆斯(Anahita Thomas)說,調查顯示英國脫歐不利歐洲尤其德國企業的生意。 德國工業總會(BDI)上周警告英國硬脫歐可能帶來災難性結果。 調查顯示96%歐企認為,歐英談判應以保持良好經貿關係為優先任務,這比教訓英國更重要,因為英國對他們的業務相當重要。 三分之二受訪者希望歐英達成自由貿易協定。45%受訪者希望英國能保留在歐盟的關稅同盟裡。 但調查發現歐盟與英國就脫歐後的談判過程中,逾半商界大老從未被歐盟官方正式諮詢意見或主張被採納。 負責英國脫歐事務談判的歐盟首席代表巴尼爾5月警告英國必須面對脫歐惡果,這敵對立場明顯沒跟歐洲商界站一起。 國通合伙人杭特沃爾指出硬脫歐後,歐企跟英國做生意將變得複雜,不但貿易成本增加,還必須負擔額外管理費用。 歐洲銀行管理局(EBA)周一指出,銀行在英脫過程中沒做充足準備,未來就別期待有奇蹟出現。 EBA強調歐英原則同意一項由明年3月到2020年底之間過渡性協定,但迄今在談判上仍被正式接納。 因此銀行業必須趕快準備,像確保脫歐後的新營運上有足夠人員來管理風險。 ---------------下一則---------------  美股短線震盪 多元布局分散風險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利率會議如市場預期調高指標利率一碼,並調高對未來利率的預期。投信法人表示,美國調高利率預期主要是基於對於未來經濟成長的信心,股市短期雖然較為波動,但中長期展望仍保持正向看待,擔心市場波動的投資人,不妨選擇多重資產型基金。 野村動態配置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美國調高對今年升息幅度的預估,但是基於對美國經濟展望的樂觀和信心,因此股市短期雖然有些波動,但投資的機會仍然很多,維持相對看好股市的看法。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目前本益比為19倍,低於近五年平均值,同時接近十年平均水準,處於相對低檔,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息息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日盛目標收益組合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近期市場不確定性因子增多,美歐日三大央行利率決策會議後,美元轉強,新興市場匯率承壓,而陸美貿易戰延燒,引發市場風險情緒升溫,短期市場震盪無法避免,投資上建議採多元分散布局或透過平衡組合基金,布局中長期持續成長的資產,以提高風險分散度。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投資人逢震盪加碼,以高息資產為核心,首選美國平衡型基金及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型基金,股票建議靠攏側重科技的亞洲與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及美國科技與生技產業,並納入可多空操作的基金,兼顧抗波動與長期資本增值的目標。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團隊投資長莊志祥指出,歐洲投資方面,通膨環境下,能源類股、抗通膨連結債券可望受到激勵。義大利公債違約疑慮壓抑歐洲金融股表現,短線或有反彈機會,待歐洲央行透露具體的升息時程,有望啟動中長線多頭行情。 ---------------下一則---------------  商品對沖基金 瀕臨絕跡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原物料行情去年大漲,但對部份大型商品對沖基金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出現踏入21世紀以來從未見過的關閉浪潮。 數據商Eurekahedge指出,去年商品對沖基金關閉家數,出現2000年來首次超過成立家數,這趨勢還在今年延續下去。 基金經理人與交易商指出,商品市場經過從2014年展開的2年大跌走勢後把投資人嚇跑,即使石油、銅、木材和棉花等價格已回升至數年新高,投資人始終沒有重回商品市場。 而且,多檔商品對沖基金接連關閉,反映市場正在蛻變當中,例如程式交易對市場的影響正超過基本面和資訊等因素。 能源大亨皮肯斯今年關閉專門投資能源的商品基金BP Capital。Jamison Capital也關閉規模15億美元的旗艦基金。傳奇石油交易商荷爾去年8月關閉其Astenbeck資本管理的主要商品基金。 研究機構eVestment指今年來,雖然商品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已從2015年最低時的660億美元回升至目前約830億美元,但投資獲利的商品基金家數減少至130檔,創2007年開始追蹤以來的同期新低。 美國投顧Cliffwater總經理索拉茲形容在沒有投資大戶的情況下,專門投資商品的對沖基金就像快絕種的動物。 ---------------下一則---------------  慕尼黑閉展 機器人基金步步高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4次展覽期間ROBO GLOBAL指數 https://goo.gl/eEMwiv 全球科技業矚目的德國慕尼黑機器人及自動化博覽會甫落幕,在AI人工智慧的推波助瀾下,吸引投資人高度關注,且經驗顯示,展覽期間與展後一至三個月,機器人相關產業股價普遍都逐步上漲。 根據統計,最近四屆慕尼黑機器人博覽會期間,ROBO GLOBAL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指數平均上漲0.52%,而且展後熱度延燒,後一個月與後三個月平均漲幅分別為2.11%與5.89%。 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慕尼黑機器人博覽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展會,每兩年舉行一次。隨著工業4.0浪潮來襲,近幾年無論參展企業與觀展人潮都迭創新高。今年在AI人工智慧的推波助瀾下,聚焦智慧製造、人機協作、服務機器人與雲端物聯網四大主題。 陳世杰指出,因應產業環境快速變遷,智慧工廠已是大勢所趨,而AI機器人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去年全球機器人使用量突破200萬台,預估到2020年至少會再增加100萬台。不僅機器人四大家族受惠,相關的上游關鍵零組件包括:智能感測器、滾珠螺桿、線性滑軌、伺服馬達等,都會同步受惠,並帶動股價水漲船高。 駿利亨德森科技股票投資組合經理Alison Porter、Graeme Clark和Richard Clode指出,人工智慧為科技產業帶來根本模式上的改變,預期人工智慧將跨產業、大範圍的影響與運算平台相關聯的各個產業,就像以前的網際網路;為支持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發展而必須提升相關設備建置(infrastructure)的花費,也為科技類股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資金仍然青睞美國,且受到稅改效應浮現,美股財報漸入佳境,根據外資券商預估,以科技與醫療保健的獲利表現最佳,在美元走強的趨勢下,以美國為首的科技醫療類股仍是今年最看好資產之一。 ---------------下一則---------------  卡位嗶經濟 智慧城市基金享利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行動支付使用人數 https://goo.gl/V4LCPZ 隨著電子付款普及,無現金交易趨勢越來愈盛行。根據金管會統計,至2018年4月底,總交易金額超過280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0億元成長逾600%。法人表示,近年來,行動支付市場競爭激烈,更隨著軟硬體技術進步與服務模式創新,國內外電子支付業者無不積極推展,預期行動支付的嗶經濟潛在商機龐大。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估計,2018年全球行動支付交易金額規模將達1,910億美元。市調機構eMarketer公布的美國行動市場數據顯示,今年有超過25%的14歲智慧手機使用者,在過去六個月中至少使用過一次行動支付,並預測今年年底,美國行動支付用戶數上看5,500萬人。 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經理人劉哲維指出,全球數位金融浪潮方興未艾,透過智慧型手機付款的行動支付模式,有替代現金甚至是信用卡的態勢,出門不帶錢包,更能提升人民生活便利性。就像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在今年初開張,沒有店員、無需結帳、自動扣款,充滿科技感的購物方式,確實引來一波跟進潮。 劉哲維指出,加密貨幣也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焦點。美國行動支付公司Square日前已正式獲得紐約當局的加密貨幣加密許可,成為第九個拿到加密貨幣執照(BitLicense)可在紐約州營運的公司。據統計,Square從2015年11月掛牌至今年4月底,股價漲幅近300%。 第一金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近年電子支付憑藉著便利性,在全球迅速普及,上館子、逛夜市、旅遊、搭車,甚至投資理財,幾乎都可以解決,培育出支付寶、Pay Pal等全球大型電子支付業者。以支付寶為例,年支付總額逼近10兆人民幣,為大陸最大銀行工商銀行資產總值的2.5倍。 唐祖蔭指出,電子支付已經拉動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浪潮,這次由金融與科技激盪出的火花將更勝以往,因此正吸引摩根大通、高盛、亞馬遜、阿里巴巴等產業巨頭的關注。市調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預估,到了2020年全球電子支付規模將會達到5.25兆美元,約當目前金融業年營收總和的65%,隱藏驚人利益。 ---------------下一則---------------  利多帶動 生技基金全翻正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生技基金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ycgNpj 5月以來受惠於川普表示應透過市場機制解決藥價問題,並非要求藥廠調整售價,加上生技醫療產業第一季獲利表現不俗等利多帶動下,各次產業包括生技、製藥、醫療保健、醫檢設備等類股同步走揚,NBI生技指數上漲6.67%,也帶動基金績效表現,截至14日止,投信發行生技醫療相關基金今年來績效全數翻正。 群益投信表示,根據高盛的研究報告,以S&P500醫療保健類股來看,今年獲利及營收成長的幅度可望達14%和17%,較過往成長加速,加上現階段整體醫療產業無論在政策或題材面上都屬正面,因此後市表現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不妨以定期定額或分批布局的方式配置生技醫療基金,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受惠美國減稅政策以及醫療成本遞減趨勢,加上歐美大型醫藥公司為了追求成長及提升競爭力,有助產業併購熱潮延續,中小型生技股也可望享有併購議價空間,有助進一步帶動相關標的表現。 再者,醫療產業在需求多元之下,除了新藥題材外,包括手術機器人、微創手術以及其他新型態的技術和產品也都積極發展中,因此整體產業成長性持續看好,中長期投資潛力值得期待。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今年市場波動較大,但從基本面來看,生技醫療產業第一季財報多優於預期,仍具成長動能;另一方面,製藥生技大廠開年以來動作頻頻,產業併購度能增溫,也有利添加上漲動能。 就政策面來看,許志偉表示,今年以來至5月底,FDA審核通過15件新藥,預期今年能夠超越30件新藥,凸顯FDA態度仍相對健康加上FDA放寬藥品審核,都有利生技展現其基本面的堅強實力。這些新藥以癌症、病毒感染、發炎為主。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表示,2018年是醫藥類股的關鍵年,不論是從新藥品取證時程,或是學名藥廠規劃,甚至是醫材廠擴廠時程,都有機會隨著海內外資金胃納量的擴大而擴張企業個股的營收版圖。 他指出,隨美歐貨幣政策轉變、全球資金流向加速翻轉之際,題材多元、次產業豐富的醫療保健基金可提供差異化的投資選擇。 ---------------下一則---------------  多頭有撐 生技前景發光2018年06月26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AMEX生物科技指數近期再創新高,今年來漲幅18.85%居全球所有指數之冠,其他包括MSCI世界醫療保健指數、那斯達克生技指數、S&P500醫療指數等生技醫療指數也都表現亮麗,漲幅分別有1.9%、6.58%、2.94%,生技基金績效也水漲船高。 投信法人表示,生技醫療產業基本面及獲利面仍向好,市場需求穩定,投資題材多元也不斷創新,加上整體產業政策方向仍屬順風,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好,建議投資人適度配置生技醫療基金,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今年來生技醫療產業在新藥核准和併購活動上仍熱絡,生技醫療股在營運基本面的支撐、併購和新藥題材的帶動下,加上人口老化趨勢使得用藥需求持續成長,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好。類股部分,看好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基因編輯和新型態醫療保健技術等題材。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最吸引關注。去年全球AI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1,97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摩拳擦掌下,預估2022年可望翻倍達4,70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9%,成為健康醫療產業的大黑馬。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有充分理由對後市抱持樂觀的態度,仍聚焦於帶動本波上漲的三項基本因素,包含全球經濟保持強勁增長、企業獲利仍然強勁、雖然利率預期及公債殖利率趨升,但從不同的金融和貨幣狀況指標看來,金融狀況仍然良好。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今年有兩項趨勢值得留意,一是藥品漲價是否趨緩,二是大併購浪潮是否再現,因為市場上潛在可能被併購的小型生物醫藥公司已不多,而對稅改後滿手現金的大企業而言,橫向跨產業的整合可能是另一個可行方向。 ---------------下一則---------------  台灣50無痛買 15年生3桶金 年報酬8.8% 擊敗定存 勝大盤6成2018/06/26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台灣五十成立至今15年走勢 https://goo.gl/NzjUN9 台灣年輕人投資股市意願低落,煩惱高價股高攀不起,自選股會踩地雷,投資共同基金又有看不完的公開說明書,有沒有一種不傷腦筋、不用時刻盯盤的投資標的?答案就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指出,若定期定額買進台灣50,到目前為止全部報酬率都擊敗定存,ETF可以替投資人省去選股、買進時間的困擾。 證交所與元大投信昨舉行台灣首檔ETF「元大台灣50」(0050)上市15周年慶祝酒會,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指出,2003年6月30日台灣50上市以來,報酬率達250%,年複合成長率也有7~8%。 資產規模 膨脹20倍 當年台灣50上市專案負責人、現任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指出,若在台灣50上市當年,單筆投入10 萬元,截至今年5月底,資產價值將翻3倍達29.4萬元。 若上市時,定期定額每月固定投入1萬元,累積資產價值更高達260萬元,若領取股息後再投入,累積資產價值更可達345萬元,相當於超過「三桶金」。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許璋瑤表示,台灣50資產規模從2003年創立時的35億元,到現在達到750億元,膨脹逾20倍,在ETF市場排名第1,平均報酬率8.8%,比大盤成長高了6成。 台灣50掛牌15年以來股東從最初的3000人一度最高達7.7萬人。據元大投信統計,截至6月15日止,台灣50 ETF基金規模約631億元,受益人數約5萬8654人,每月還有約5500萬元的定期定額資金穩定流入。 新增ETF 今年21檔 代號0050的台灣50當年由發行商寶來投信負責相關事務,15年下來,已衍生百餘檔ETF,但根據統計,台灣50一直是仍投資人最愛之一,今年以來不管是成交量或是張數,都擠進前十大行列中。 據了解,台灣ETF市場發展近幾年成長加速,光是今年,整體台灣ETF市場規模就一舉連續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兩大關卡,引發亞洲市場關注,其中,今年以來新增ETF達21檔,使ETF總檔數達129檔。 【新聞評論員】理財作家 施昇輝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就完全聚焦在「元大台灣50」(0050),只求睡得著覺。0050是台灣前50大市值股票的組合,透過持股比率的精密計算,幾乎跟大盤的漲跌幅完全一樣,2008年大盤走弱也不會賠得比大盤多,當然可以安心睡覺,這50家公司絕不會「同一天」倒閉,0050每年也都有配息,更讓我可以安心持有。 操作簡單 自創18% 大盤幾乎不會受人為操控,0050和大盤幾乎完全連動,大盤技術指標就有很高參考性,我利用「日K80賣出」的超簡單操作紀律(我稱之「無腦理財術」),掌握平均一年3~4次波段,為自己創造接近原先軍公教享有的優惠存款利率18%的報酬率。 0050目前在80元附近,小資族或許買不起,建議年輕人可買0056(元大高股息),它是由股息殖利率前30名的股票所組合,目前約26元,每年可配息1元左右,最重要的操作方法就是「買了忘記它」。 【台灣50 ETF成分股】 ★科技:光寶科、聯電、台達電、鴻海、國巨、台積電、鴻準、華碩、廣達、研華、南亞科、友達、中華電、可成、聯發科、華新科、大立光、台灣大、群創、日月光、遠傳、和碩 ★金融:彰銀、中壽、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玉山金、元大金、兆豐金、台新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中租-KY、合庫金 ★傳產:台泥、亞泥、統一、台塑、南亞、台化、遠東新、中鋼、正新、台灣高鐵、統一超、台塑化、寶成 資料來源:元大投信 【報你知】ETF 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 為被動式基金,不同於傳統由經理人操盤的主動式基金,只追蹤某個「指數」作符合指數標的加減變化,以台灣50為例,就是追蹤台股大盤指數,中間沒有任何人力因素操作,表現主要隨大盤漲跌,賺指數而非價差,買賣方式與股票如出一轍,隨時可進出。 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小媽精選1070623-0625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5日
公開
36

「存3年外幣基金 利息錢只值10元」2018/06/24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銀行業常見爭議 https://goo.gl/8EN4pf 外幣開戶常有風險屬性調查,金融評議中心透露,今年第1季受理銀行存放匯開戶爭議佔銀行整體業務6%,業者表示,不搭飛機、不出國、沒有子女海外留學需求、又不會花到外幣、平常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超保守族」,光在外幣開戶這關可能就會先被卡住,想靠外幣賺錢,要做的功課可能比一般台幣定存族還要多。 超保守不宜買外幣 在電視台上班的小慈說,她曾辦理台幣定存,被理專推銷買外幣,最後她買了銀行宣稱與定存類似的「外幣基金」,宣稱年息高達10%,不疑有他,結果因人民幣暴跌,存了3年的外幣基金,到期只拿回等值台幣10元的利息錢,小慈大嘆「浪費青春,這筆投資還不如台幣定存」。 銀行理專也建議,超保守族不適合買外幣。金融評議中心案例也指出,曾有銀行理專建議客戶用多餘房貸額度進行投資特定外幣計價之高配息債券型基金,更有網友傳出借錢投資該類型商品,可達成無本金累積退休金目標。 金管會表示,銀行如勸誘民眾借錢投資,恐違反「信託業營運範圍受益權轉讓限制風險揭露及行銷訂約管理辦法」第20條第1項第4款規定,這項條文明確要求不得勸誘民眾以融資方式取得資金,轉為信託財產,容易形成糾紛。 銀行局局長邱淑貞指出,民眾到銀行交易,銀行除應落實瞭解客戶程序(KYC),確認民眾風險屬性以外,也應充分揭露及明確告知投資可能涉及之各項風險,如涉及外匯投資,另應揭露或告知匯兌風險,使投資人瞭解個別投資標的「最大可能損失」,讓投資人知道基金與存款不同,不在存款保險保障範圍。 ---------------下一則---------------  貿易戰情勢升溫... 全球股票基金 爆量血崩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緊張情勢升高,加上美元走強,給亞洲市場帶來震撼衝擊,投資人為避險急抽資金,全球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失血量創新紀錄。 《金融時報》報導,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的數據,在截至本周三為止的當周,全球股票基金淨流出81億美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被抽走60億美元,雙雙創單周淨流出歷史新高紀錄。周三紐約早盤,新興市場ETF被大舉贖走3.21億美元,應是促成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淨流出創高的主因。 股票基金大失血,禍起美中貿易摩擦升溫。川普政府15日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中方隨即回應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川普18日揚言,若中方實施關稅報復,擬再對2,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10%關稅,翌日亞股不堪驚嚇跌成一片。 Pacific Life Fund Advisors資產配置主管高曼(Max Gokhman)指出:「貿易戰議題出現戲劇化轉變,從口頭叫囂演變成付諸實行。美中貿易衝突升級速度之快,引起投資人不安,他們寧可遠離是非之地。」 在此同時,隨著美國聯準會進一步升息,美國經濟表現相對強勁,美元在過去1周勁彈到1年多高點。 這反映在美國股票基金的吸金成績上,過去1周淨流入51億美元,與全球及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淨流出成明顯對比。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美國投資策略主管齊林(Jeremy Zirin)表示:「這個季度美國的經濟動能勝出,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成長差距明顯拉大。當市場日益動盪且憂心貿易問題,避險光環誘使投資人奔向美國資產。」 美元走強之故,土耳其、阿根廷等極度依賴美元融資的國家,其金融市場在今年波動更形劇烈。 不過沙烏地阿拉伯是上周新興市場罕見的亮點,受沙國股市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加持,沙國股票基金淨流入4,900萬美元,是今年迄今第三高紀錄。 ---------------下一則---------------  A股納入MSCI 可擴至15∼20%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楊日興�綜合報導 方星海談大陸金融體系 https://goo.gl/3Egkwi 金融開放為大陸官方今年定調的主要政策,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接受陸媒專訪時稱,大陸金融開放幅度仍然不夠,需要再擴大。他並稱,A股納入MSCI因數未來可以擴大到15至20%,敦促外資能更完善運用大陸金融商品進行投資與風控。 第一財經昨刊出方星海的專訪。對於大陸資本市場邁向國際化的進程與監管問題,方星海表示,A股納入MSCI主要目的是引入境外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投資者對估值較有研究,投資的時間也較長,整體有利於大陸A股市場的發展。 自5月底A股正式納入MSCI至今已2個星期,方星海認為,每日的淨流入量較以往增加一倍之多,納入初期可以說取得不錯成果。但他指出,當前A股納入MSCI的因數僅有5%,等於A股的市值只有5%被計算入指數,需要再擴大納入幅度,未來可以擴大到15至20%。 截至6月11日滬港通和深港通日過淨流入達到31.6億元人民幣,較今年前5個月的日均資金流入提高167%。 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已經討論要擴大納入的因數事宜,這需要提高每日滬港通、深港通的交易額度,這部份工作已經在前幾個月進行完畢。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境外機構投資者購買A股之後,能夠利用大陸股指期貨、衍生性商品來進行風險控管,使他們有更多工具使用,而非來炒一把A股就走。 對於大陸金融改革開放幅度,方星海直言,目前金融開放的幅度還不夠,資本市場開放也不足,外資持有A股的市值僅占總市值2%,所以還要加大開放。而外資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在其中占比也小,這主要是此前大陸官方對外資設有券商持股比不能過半的限制。 但方星海表示,此前將外資持股上限提升至51%後,已經有許多外資陸續提交申請,如此循序漸進的開放、有序引入外資,就不會產生大的金融風險與泡沫。此外,在金融開放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所和金融機構都很歡迎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他並稱,也將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前往中國發行債券與股票。 ---------------下一則---------------  遭受連累 歐美製造業PMI下滑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市調機構IHS Markit周五公布美國和歐元區6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結果美弱歐強。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在貿易戰火升高威脅下,美歐製造業PMI初值雙雙下跌到波段低點。 IHS Markit指出,美國6月民間部門商業活動雖然持續擴張,但製造業PMI初值卻由前月的56.4降至54.6,不僅為連續兩個月擴張動能減緩,並且還跌至2017年9月以來最低。 服務業PMI也表現平平,從56.8略為滑落到56.5,連帶波及美國6月綜合PMI從5月的56.6走低到56。兩者均跌至兩個月低點。 另一方面,歐元區商業活動則出現5個月首度加快成長,凸顯該區第2季經濟增長有機會擺脫年初頹靡不振,不過該機構也警告,近來全球貿易衝突不斷升高,已讓歐洲製造業成長力道創下18個月來最為疲弱。 基於貿易衝突情勢加劇,歐元區6月製造業PMI由前月的55.5降至55,創下18個月低點,不過在同時服務業PMI出現反彈,由53.8升高至55,來到4個月新高,有助拉抬綜合PMI從54.1升高至54.8,優於市場預期。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製造業未來數月預料還會進一步減緩。受訪企業指稱貿易衝突與政治不確定是他們最大隱憂。」 該機構目前還預估,歐元區第2季經濟成長率可望從首季的0.4%略為加速至0.5%,不過仍低於去年第4季的0.7%。它提到,製造業持續疲弱,對出口造成衝擊更甚於服務業。 在主要國家方面,身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6月製造業PMI由56.9陡降至55.9的18個月新低,但服務業PMI由52.1升至53.9,綜合PMI也從53.4走高至54.2點,創3個月高點。 法國6月製造業PMI也表現不振,降至53.1的16個月低點,但服務業PMI攀升至56.4,帶動綜合PMI升抵55.6。 ---------------下一則---------------  IMF示警:貿易戰 躍歐經濟頭號風險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財經媒體CNBC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周四表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是歐元區面臨的最大經濟風險。拉加德亦指出,歐元區經濟動能目前略為放緩,IMF可能在今年7月時「適度」下修該區經濟預測。 拉加德指出,雖然歐元區去年經濟擴張力道「超乎潛力」,但「目前動能略為放緩」。IMF並不認為歐元區經濟將會「急遽」放緩,原因之一在於歐洲央行(ECB)貨幣政策將持續支持歐元區19個會員國的經濟成長。 但拉加德強調,歐元區目前仍面臨一連串的經濟風險,其中居首位的便是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高。拉加德表示:「歐元區面臨的首要風險因素,顯然是由美國政府加徵鋼鋁關稅引爆的一系列貿易紛爭。」 美國總統川普3月時宣布對進口鋼鋁分別加徵25%與10%的關稅,雖然歐盟先前獲得暫時豁免,但雙方在貿易問題未能達成共識,美國宣布自6月起對來自歐盟的鋼鋁產品加徵關稅。 而歐盟也回敬報復措施,將於周五起對美國總值32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產品包括柳橙汁、甜玉米、花生醬與牛仔褲等。 拉加德指出,貿易衝突的真正問題並不是對於總體經濟帶來直接影響,而是傷害各國間的信任關係。拉加德表示:「這才是令人擔憂的趨勢,各國間的互信關係遭到破壞。」 此外,在全球國際油價不斷飆漲之際,各國此時競相調高進口產品關稅,這恐怕會帶來更大的經濟問題。 拉加德亦指出:「我特別關切窮國的狀況,這些國家過去幾年來的經濟有所改善,但如今商品價格再次上漲,這將對他們帶來極大影響。事實上,不論國家先進或落後,一旦全球相繼調提高關稅壁壘,受害最深的永遠是貧窮的人民。」 ---------------下一則---------------  希臘8年紓困歲月 將畫句點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歐盟主要國家債務GDP占比 https://goo.gl/zDYM5V 歐元區財長與希臘針對償債條件達成最新協議,意味希臘即將結束長達8年紓困期,也是該國終於走出危機的歷史性時刻。根據規畫,歐元區放寬希臘償債期限,允許將近1,000億歐元的債務可延後10年償還,同時調高最後一筆紓困金額,以便希臘應付近期支出。 希臘預計在8月20日完成自2015年展開的第3輪紓困,代表希臘未來不再倚賴歐洲金援,促使歐元區放寬償債條件,提供希臘更多資金緩衝。 歐元區與希臘官員周四於盧森堡開會,原以為可以迅速達成共識,但德國財長提出嚴苛要求而導致談判一度面臨阻礙,在經過逾6小時的馬拉松會議後,終於在周五凌晨達成協議。 歐盟經濟事務執委莫斯柯維奇(Pierre Moscovici)會後指出:「這是成果卓越且歷史性的一刻。希臘危機今晚在盧森堡畫下句點。」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提及,對她和許多一開始即參與希臘債務危機的人而言,如今看見希臘走出困境,都感到相當激動。 根據最新協議,希臘960億歐元紓困貸款的償還期限推延10年,由2023年延後至2033年。此金額是希臘必須償還歐盟債務的40%。 周五的協議將最後一筆提供給希臘的紓困金調高至150億歐元(約174億美元),若再加上希臘手頭上的資金,意味希臘有241億歐元作為現金緩衝,可供應接下來一年半的開支。 此外,在2032年償還第二輪紓困金時,歐洲債權人將觀察希臘債務情況,如有需要,擬再額外提供免債措施,因為屆時希臘仍積欠第三輪紓困金。 歐盟與希臘皆視此為重大進展。希臘先前陷入歐洲現代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展開長達8年、共計3次的紓困計畫。 希臘財長薩柯洛托斯(Euclid Tsakalotos)也表示樂見此次會議結果,強調這的確是該國「歷史性」的一刻。 歐元區成員也認同希臘過去3年為撙節支出所作的努力,同時讚許希臘已重新展現經濟成長。 ---------------下一則---------------  美35大銀行壓力測試 All Pass 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聯準會(Fed)周四公布第一輪壓力測試結果,35家大型銀行全數過關,不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一項衡量財務穩健性的重要測試僅低分過關。 聯準會官員表示,美國35家大型銀行證明擁有穩健的資產負債表,足以因應像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一樣的衝擊。 受測試的銀行在聯準會模擬的經濟衝擊狀況下,估計損失5,780億美元,不過銀行仍然能維持貸放業務,並能安然度過金融危機,不需要政府出手紓困。 然而部分銀行在最壞的情境假設,最低資本要求只低空飛過標準。高盛的補充槓桿率(supplementary leverage ratio)僅3.1%,和摩根士丹利也只有3.3%,勉強達到至少3%的門檻。 對此高盛發布聲明安撫投資人,表示壓力測試報告公布的數值「不一定代表銀行實際的資本回饋能力,真實狀況可能優於測試結果。」高盛表示將與聯準會官員討論他們在壓力測試採用的模型。 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亦發布聲明,呼籲投資人審慎評斷下周放榜的第二回合壓力測試報告,下周的結果將決定銀行發放股息與庫藏股的資本回饋計畫。 此外,在另一項衡量財務穩健的指標-一級資本適足率,道富銀行(State Street)表現遜於同業。道富的一級資本適足率降至5.3%,相較於最低標準4.5%,高盛的一級資本適足率降至5.6%。 即便如此,多數大型銀行在聯準會模擬的經濟衰退情境下,資本依然高於最低標準許多。聯準會今年用於測試的假設衰退情境比往年更加嚴峻。 聯準會本次的測試假設美國失業率躥升至10%、股市爆跌三分之二、房價重挫30%,歐元區、英國和日本都遭受嚴重的經濟衰退衝擊。 ---------------下一則---------------  經濟數據續報佳音 美股基金 後勢強2018/06/25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美國生技基金報酬率 https://goo.gl/etD7JE 投信發行美國相關基金報酬率 https://goo.gl/U1hfWZ 國際市場話題不斷,投信法人表示,在川金會底定、Fed利率決策釋出,相關政治風險因素有望告一段落。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續報佳音,企業獲利預估仍有雙位數成長,美股後市值得期待。 根據Bloomberg統計,今年以來至5月底為止,全球股市以美股表現最強勢,S&P 500指數累計上漲1.18%,同期間,歐、日與新興股市分別下跌1.57%、2.47%和3.26%。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美國Fed如預期宣布升息1碼,並暗示今年可能再升息2次,等於今年將共升4碼,比先前所說多1碼,而2019年可能升息3碼,2020年升碼。 Fed在聲明中重申報持寬鬆貨幣政策的立場,但刪除「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低於長期水準」的措辭,顯示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經濟活動穩健擴張,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大致均衡。此外,代表內需景氣擴張與否的美國5月非製造業指數則從前月的56.8上升至58.6,顯示商業活動持續增溫,為美股多頭奠定基礎。 美企業獲利動能佳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指出,雖然受到貿易戰干擾,美股今年來走勢震盪,但實質基本面卻沒有想像中差,尤其在第1季財報公布後,多數分析師再度回頭上修企業獲利預期,加上股價經過年初的修正後,目前本益比處於近期低檔,投資價值再度浮現。 復華美國新星基金經理人林子欽說明,從總經數據觀察,美國經濟持續擴張,企業獲利動能佳,美股仍相對穩定且有成長機會。且官方減稅政策鼓勵企業海外所得匯回美國,預期今年庫藏股活動可望增加亦將支撐股價,不過若擔心因市場消息面干擾,建議可透過定時定額方式布局。 減稅鼓勵資金匯回 林子欽分析,美國仍將維持漸進式升息步調,不過,後續的升息預期及政策動向變化,仍可能造成股市波動,建議後續布局美股以具明確成長性的產業為主,藉由公司自身良好的獲利成長動能,以抵擋因資金面擾動導致整體估值可能的下修。 在產業趨勢上,投信多持續看好科技產業中的網路軟體與電商、半導體及其設備、缺貨的原料與零組件、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等相關題材。此外,因經濟持續擴張,具內需動能的選擇性消費類股也有成長空間。 ---------------下一則---------------  雙技題材 展現強勢多頭2018/06/25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美股投資如何布局,投信法人表示,美股科技、生技類股具有獲利表現穩健、產業成長動能及題材不斷的優勢,加上現階段景氣復甦態勢未變,因此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 包辦前3名指數 投信法人看好雙技題材,科技類股下半年新品效益,生技類股也預期有相當表現。聚焦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指數表現,其中,前3名為AMEX生物科技指數、費城半導體指數、NASDAQ指數,整體來看,前3名由生技、科技指數包辦,漲幅也都有超過1成,展現出強勢多頭態勢。 群益投信資料顯示,科技、生技產業企業獲利表現穩健,今年首季美股獲利年增率都在1成之上,加上產業具創新題材和成長動能,因此中長期表現仍看好。 除了科技下半年新品題材外,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第2季為全球醫學會議舉辦的旺季,相關會議公布相關臨床實驗結果後,醫療生技指數便可望持續走升。類股部分,看好免疫療法、基因療法、基因編輯和新型態醫療保健技術等題材,建議可多關注醫療保險、醫材及醫檢設備族群潛在獲利成長契機。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指出,配置上看好AI長線投資主流的科技與醫療保健類股,以及受到全球貿易戰火波及程度相對較小,同時具有特定利基的消費產業,都是增持的首選。 ---------------下一則---------------  通膨增溫 原物料多頭氣勢長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不同資產在景氣循環中的報酬表現 https://goo.gl/CypdU3 石油輸出組織(OPEC)會議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也讓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震盪,投信法人指出,能源價格近年主要受到市場供需影響,不過整體而言,在目前景氣成長階段,通常原物料市場也能有不錯的表現。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現階段全球各地陸續邁入景氣循環中段或後段,其特色為常伴隨通貨膨脹走揚,而當風險性資產與通膨走勢同向時,通常能見到原物料表現較其它資產更出色。 陳若梅表示,近期油價受到市場訊息干擾,特別是OPEC會議增減產動向對於油價短線影響較大,整體而言,能源類股的評價較大盤評價仍然有補漲空間,且回歸基本面來看,美國內陸運輸管線產能滿載,使得增產的頁岩油大量被卡在國內,成為無效供給,此情況有利於支撐國際油價走勢。 根據過去近40年的統計數據,每當景氣循環進入成場時期,原物料價格與股票市場常能同步揚升,由於原物料價格上漲有利提升新興市場原物料出口國的經濟成長,而出口成長的同時,也有利新興市場抬內需消費擴張,對於整體新興市場景氣向上具有正面催化作用。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OPEC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增產以彌補委內瑞拉及伊朗產量減少的問題,同時美國原油產量持續攀高也將壓抑油價,接下來油價料將走降回歸正常水準。其餘商品包括鐵礦石、銅、鋁、鋅礦,主要受庫存上升影響,價格料將維持震盪。 整體而言,原物料價格波動大,易受地緣政治及供需狀況的影響,因此建議投資人除了考慮全球資源基金,也可以考慮以新興市場基金來介入,一來是全球原油及原物料主要產出國多為新興國家,二來還可順勢掌握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的投資契機,同時也分散單押資源的風險。 陳若梅強調,若油價上升速度過快,來到相對高水位,則會對於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抑制終端消費者的需求成長;統計顯示,國際油價每桶在85∼90美元間是有利整體新興市場景氣成長的價位,若超過每桶90美元的甜蜜點,才會對市場帶來不利的衝擊。 原物料市場近年輪動快速,投信法人建議投資人可以分散布局方式參與原物料市場,不錯過任一商品的漲升行情,或以多重資產策略介入,讓持股更多元化且分散,達到降低波動目的。 ---------------下一則---------------  OPEC增產不如預期 油價大漲3% 2018年06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CNBC報導,據與會官員透露,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周五達成7月開始每天增產100萬桶的臨時協議,不過實際增產量可能僅60萬桶,由於增幅低於市場預期,刺激油價大漲約3%。外界認為,OPEC達成共識後,周六與俄國等非OPEC開會討論聯手增產事宜幾乎不成問題。 紐約西德州原油8月期貨價周五盤中上漲3.5%,每桶報67.78美元。國際油價基準的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上漲2.8%,報75.1美元。 沙烏地阿拉能源部長法里(Khalid al-Falih)說,雖然OPEC同意每天增產100萬桶原油,但這僅屬於名目數量。 因為增產量是按比例分配給各產油國,在部分產油國無法百分百達成被分配的增產量之下,OPEC與非OPEC產油國每天合計增產量不會超過100萬桶,估計實質每天增產量僅約60萬桶。 沙國強調,增產目的是彌補部分產油國產量急降造成的供應缺口,不會讓供應氾濫。 法里周四表示委內瑞拉、安哥拉和利比亞等供應急降,令OPEC每天實質產量減少280萬桶。沙國提出增產100萬桶目的,只是要維持原先每天減產水準,對實質供應沒有太大影響。 OPEC與俄國等從去年1月開始聯手,每天減產180萬桶來挽救油價。 ---------------下一則---------------  OPEC增產難達標 美油價狂飆4.6% 2018年06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西德州油價近1年走勢 https://goo.gl/dmgHS1 雖然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達成每日增產1百萬桶協議,但市場認為實際增量可能無法達標,激勵美國油價周五狂飆近5%,創2016年11月來最大單日漲幅。 道瓊工業指數在油價暴衝帶動下,也終止連8黑頹勢。 美國西德州近月期油價格周五強漲3.04美元、約4.6%至每桶68.58美元,雖然距離5月締造的70美元大關還有一段距離,不過其單日漲幅仍寫下2016年11月以來最高紀錄。 布蘭特期油周五收盤也攀升3.4%至75.55美元,為4月來最大單日漲幅。總計一周西德州油價勁揚5.5%,布蘭特油價上漲2.7%。 油價大漲也提振艾克森美孚等能源股重燃多頭氣勢,令道瓊工業指數周五收盤得以終結連8黑,上漲0.49%至24580.8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也收高0.19%至2754.88點;那斯達克指數在回吐賣壓下則收黑0.26%來到7692點。 OPEC與其他主要產油國周五在維也納召開會議,會中決定自7月起每日增產約1百萬桶。不過市場揣測實際增量可能只有77萬桶,主要原因為是近來包括委內瑞拉、利比亞與安哥拉等油國供應減少,加上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讓後者石油產出受限。 在實際增量將低於1百萬桶目標,也被市場解讀為對油價走勢是一多頭訊號,分析師在會前曾預估增產數量可能更高。Again資本公司合夥人卡多夫(John Kilduff)表示,「市場原本預測會有許多原油湧入市場,不過該情況並沒有發生,至少到目前為止。」他說之前有分析師預料OPEC將每日增產180萬桶。 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吉林可安(Harry Tchilinguirian)也指出,實際增產數目應可輕鬆被市場吸收。ICAP技術分析師雷洛斯(Brian LeRose)則聲稱,OPEC想要實現日產1百萬桶目標,恐怕無法一蹴可幾,勢必要花一段時間才能落實。 ---------------下一則---------------  升息利空已反映 REITs逢低布局時機到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法人表示,在景氣走高之際,投資REITs基金仍可以享相對穩健收益率,因此,價格下跌可逢低接,直到開始啟動降息時。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台灣只有六檔REITs,管理21個物件,基金總額達新台幣944億元;反觀日本有60檔REITs掛牌,管理3,752個物件,基金總額相當於新台幣4.82兆元。至於在REITs的租金報酬率部分,日本約4%,而台灣大概約3%。 對於REITs基金後市,多數法人認為,國外租金收益率高,可以享受到投資報酬率應比台灣REITs高一些。 元大全球地產建設入息基金經理人吳昕憓表示,近期REITs市場並沒有受美國升息加速影響,反而是貿易戰引發的恐慌心理,加上之前REITs跌深出現反彈。 整體來說,在美國今年很可能四度升息來看,成熟市場機會優於新興市場,目前來看REITs對於升息的利空已經反映差不多,接下來受到幾個因素拉扯,包含短期美國經濟表現不錯,貿易戰不時引起市場風險趨避心理,這有利REITs表現。 但接下來要觀察油價走勢,若未來油價走跌且貿易戰延燒導致農產品價格下滑,都將進一步抵銷升息對REITs衝擊。 野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目前REITs股價相對淨資產價值為深度折價,投資吸引力仍將提供支撐,區域方面則以資金進入景氣能見度最高的美國與亞洲不動產最看好,美國部分看好公寓不動產,因美國就業展望有利於需求,且千禧世代購房趨勢尚未提升為潛在需求提升動力。 中國信託全球不動產收益基金經理人陳雯卿說,在升息循環下,REITs表現備受壓抑,不過近期在貿易戰紛擾,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彈幅趨緩,REITs表現相對穩定,而美國部分零售REITs對2019年營運轉趨樂觀,加上整體評價面相對低廉,預期基本面回穩後,將可帶動一波反彈行情。 亞太REITs方面,陳雯卿提醒,短線需慎防資金流出,但相對看好日本表現,主要是日本REITs目前評價面仍未偏貴,且日本東京商辦的租金行情較先前預期佳。 ---------------下一則---------------  不畏貿易戰 多重資產策略奏效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元平衡型股債混合基金今年來正報酬者 https://goo.gl/SuoPL8 美中兩國貿易歧見再掀波瀾,加上近期市場解讀美國聯準會偏鷹派言論,以及歐央宣布利率到明年年中都不會改變,美元持續走升,反映美國經濟成長的相關資產表現也相對穩健。法人指出,不畏市場波動,具備跟漲抗跌特性的投資組合,近期表現相對亮眼。 根據晨星資料,今年以來迄至6月21日,在美元平衡型股債混合基金逾20檔主要級別中,有五檔基金繳出正報酬,且相較MSCI世界指數6月以來只有上漲不到1%的表現,近期包括美元指數、反映美國企業成長的相關指數,表現相對強勁許多。6月以來,美國相關資產的表現,也分別受惠於美元續揚、消費和科技三大題材持續挺進。 理財專家表示,6月以來,美元指數上漲近1.8%,反映美國企業成長的羅素1000成長上漲近2.9%,可轉債指數和美國高收益債指數也分別繳出近2.2%、近1%的表現,凸顯採均衡配置多元資產策略的基金,雖面臨市場波動的挑戰,但正因為股債混搭的資產特性,強化整體投資組合追漲抗跌的特性,表現相對出色。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胡韡耀表示,展望下半年,美國仍是全球經濟領頭羊,中美貿易談判持續角力,雖再度成為擾亂市場信心的主要因素,美股出現波動,但目前看來,亮眼的財報和復甦的基本面,仍是主要支撐。 胡韡耀表示,美國企業財報表現良好將可持續帶動美股表現,但高檔波動難免,建議投資人應透過以「收益」輔助「成長」的方式,投資於結合股債的收益成長組合,貼著美國大行情。 國泰投信ETF團隊基金經理張家璇表示,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形勢良好,失業率極低,也不擔心目前資產價格過高,顯示美國基本面強健。美國總統川普也表示,單季GDP成長率將進一步上升,預計有機會超過4%。 張家璇指出,川普的推文以及隔空喊話被投資人視為一種談判手段,貿易戰雖對股市帶來短暫影響,但長期股市走勢仍回歸基本面。此外,關稅清單金額約500億美元,對美國GDP的邊際影響極小,且近期美元止穩後,有利於第二季企業財報表現。 ---------------下一則---------------  股債修正後 配息基金進場好時機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國就業數據強勁,通膨緩步增加,法人表示,在經濟持續成長的環境下,投資高息債券及高息股票類股有利可循,不僅債券值利率愈來愈高,標普低波動高股息指數的股利率及ROE也都持續攀升,預期經過這波股債修正後,高息投資再現吸引力,布局上建議可建構平穩的投資組合或持有較平衡分布的配息基金。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在進入升息循環的初期,許多投資人會開始降低政府債券,並且增加信用風險高一些的高收益債比重,一來是因為政府債券更容易受到利率上升影響,而公司債與景氣的連動性較大;二來是目前資本市場資金相對寬鬆,且公司獲利率持續成長,使投資人對投資公司債券頗具信心。 據統計,債券長期年化報酬率與債券殖利率高度相關,這代表在長期持有的狀態下,債券投資人若選擇較高殖利率的券種,就越有可能獲得較高的含息報酬。 投信法人強調,目前大多債券的殖利率都來到一年來的高點,且高息股票類股的配息率更是逐步成長,同時高息股票類股通常有較高現金流量,同時說明這樣的公司有強勁的獲利能力。因此大部分配息基金的配息率也逐步上調,更加有利投資人配息現金流的規畫。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高收益債基金深受國人喜愛,這與投資人的過去投資經驗和目前的市場狀況有很大的關係,但仍有進一步提升投資效率的方法,建議布局上也可同時參與股市增長的機會,建議想一兼二顧的投資人,要將投資眼光放長,同時建構平穩的投資組合或是考慮持有較平衡分布的基金,才能安心領配息。 宏利投信指出,在美國持續升息的環境下,為能追求收益又能兼顧風險控制,聚焦金融產業的特別股投資,投資地區以美國為主,不僅因為股息收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且股價波動幅度相對小,更可受惠美國升息與企業減稅政策,坐擁樂觀收益空間。 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不同於一般股票,全球高息股坐擁「一高二低」優勢,即高股利率、低波動度及低本益比,目前MSCI全球高股息指數的股利率為3.94%,明顯優於MSCI全球指數的2.37%,而高息收優勢同時也大幅降低投資波動度,因此看到過去三年MSCI高股息指數的波動度較MSCI全球指數更低,高股息股票不失為另一種選擇。 ---------------下一則---------------  特別股 特別抗震、穩中求勝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10年平均違約率 https://goo.gl/Ykt7Ep 市場資金憂患意識提升,開始將資金移往較低波動、收益穩定的資產,例如特別股。法人指出,特別股市場之所以能吸引長期資金流入,是因為它具有長期股息收益穩定的特性,尤其在波動市場中更能彰顯其穩健的特質,加上違約率低於高收益債,可以在資產組合中發揮抗震效果。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特別股具有五大優勢。首先是:股息收益優。若想要享有穩健收益,多數投資人會傾向投資債券類資產,但如果把各類債券型資產的殖利率攤開來看,不難發現特別股的平均殖利率超過6%,明顯優於全球債券與美國投資等級債,甚至超越全球新興市場債,並與美國高收益債6.3%的殖利率不相上下。 第二是債信評等優,鄧盛銘表示,多數特別股跟債券一樣擁有信用評等,以美國特別股為例,信用評級平均都在投資等級BBB-以上,信用風險安全可控。優勢三是風險防禦,特別股近十年來的平均違約率僅約0.16%,幾乎等同於全球投資等級債的0.15%,更明顯大幅低於全球高收益債的4.08%;加上特別股不論與股票型資產或是債券型資產的相關係數均偏低,適合投資人分散資產組合中固定收益投資部位的整體波動風險。 優勢四是長期持有,市場會用「長期持有正報酬機率」來評估一個資產是否長期投資。根據統計,自2008年5月以來,任何一個月進場投資標普美國特別股,分別持有三個月、六個月、一年、二年、三年的正報酬機率高達72∼100%,持有時間兩年以上正報酬機率為100%;持有三年以上的累積報酬率平均達32.29%,年化報酬率約9.44%。 最後,優勢五是升息期間表現優,鄧盛銘指出,當美國啟動升息期間,特別股的投資報酬率表現均屬穩定。這是因為升息的大環境背景有經濟成長復甦、企業盈餘成長等力道支撐,相對地對於特別股而言,企業就能具有支付穩定股息的能力。 因此,在現階段美國利率緩升之際,預計美國特別股的表現空間仍值得期待,尤其是美國在企業降稅與升息的雙利多下,對金融產業基本面有利,更讓金融業比重為大宗的特別股族群表現相對吸睛。 在面對高檔震盪的投資環境,風險意識必須更甚於以往,宏利投信建議投資人透過增持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的比重,以能在資產組合中發揮緩衝風險的效果。 ---------------下一則---------------  人民幣高收債基金 不再獨大2018年06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愈來愈大,除反映投資人對人民幣資產去化的需求之外,也影響到投信業者在人民幣計價基金上的商品策略。根據統計,在人民幣計價基金中,高收益債與貨幣型基金原本還居主導地位,但經過兩年的調整,現在已變成「高收益債」、「多重資產」與「目標到期」這三大類囊括74%的市占率! 根據統計,在人民幣計價的基金中,高收益債的比重為29%,多重資產與其他債種也同樣高達28%,新崛起的目標到期基金也快速上升到16%。資產管理業者指出,人民幣與國際其它貨幣的連動性較低,加上又是管制貨幣,所以轉進固定收益型資產進行長期投資,反而可以把匯率波動的風險降到最低。 以高收益債為例,該指數近10年來的總回報中,有89%是來自孳息的貢獻,若拉長到20年,孳息的貢獻更拉高到95%以上,價格與匯率的貢獻反而不到4%,可見若是閒置資金,人民幣最佳去化的管道的確是固定收益資產。 另外,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型基金規模達132億,占比也來到12%,竟然還大於貨幣型基金的8%。整體來看,持有人民幣的投資人已懂得主動爭取投資機會,勝過被動等待定存利率的收益。人民幣資金去化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有增無減的趨勢仍將持續。 ---------------下一則---------------  人民幣基金規模 3年飆增2倍2018年06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境內基金外幣三大幣別規模變化 https://goo.gl/aLp8Mn 國人對人民幣的使用需求,幾乎不受兩岸關係急凍與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根據最新統計,儘管今年來市場震盪不安,多數外幣兌美元也呈現貶值狀態,但人民幣計價的境內基金規模卻不減反增,直逼人民幣200億元大關!而統計2014年底至今,基金規模增加197%、成長近2倍! 資產管理業者表示,國人的人民幣存款金額雖連續4個月縮水,但總規模仍在3,112.78億,並沒有受到國際局勢變動而出現大規模的解約潮。目前國內各大銀行的人民幣定存率多在3.5%上下,跟澳幣、南非幣定存利率的差距也已縮小,加上人民幣與美元連動率低,因此表面上來看,錢還能留在銀行。 相較過去幾年境內基金外幣多以澳幣、南非幣較熱門,自從人民幣計價基金出爐後,又添一去化資金管道,使其成長程度驚人。尤其從2016年中起,各類人民幣計價基金紛紛出籠,成基金投資人偏好類型,且因為過去美元部位多數投資者已擁有,投信業者強調資產配置及中國經濟崛起,訴求獲得認同,都是這類基金規模大幅成長的原因。 瀚亞投資指出,今年來各大貨幣對美元的波動都明顯加劇,波動度偏低的人民幣,資金去化的需求也比過去更加強烈,也讓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總規模來到197億的歷史新高;但即使如此,這數字也只占全體國人人民幣存款比重的6%,可見未來人民幣計價的基金需求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資產管理業者分析,在人民幣計價的基金中,規模較大的幾乎都是固定收益基金跟貨幣型基金,可見這一塊市場的投資屬性比較偏向中性保守,所以只要是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基金,都能滿足這一類的投資需求。以高收益債來說,目前高收益債的價格雖然偏貴,但仍有6%以上的收益率,若再搭配人民幣的利差,投資人可以獲得約當9%的資息回報,算是有效利用人民幣的方式。 ---------------下一則---------------  階梯到期債 資金運用彈性佳2018年06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階梯到期策略三大優勢 https://goo.gl/DjR7zi 今年市場回歸常態,波動度重返投資市場,收取債息為主之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成為市場主流,根據統計,近兩年台灣投信已發行30檔目標到期債券或階梯到期債券基金,基金總規模由新台幣30億元大幅成長至近700億元。 產品創新能力領先業界的野村投信,今年初率先推出階梯到期債券基金;此次野村投信與永豐銀行合作,再度推出野村五年階梯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追求兼顧收益與降低波動的目標。 野村五年階梯到期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林詩孟表示,「階梯到期」是野村投信全球首創的投資策略,投資組合將有不同的到期時程,以五年階梯到期策略為例,若投資人全部資產皆持有至第五年的到期日,基金會在三年期滿時自動贖回原始購買的20%單位數、四年期滿時自動贖回原始購買的30%單位數,其餘50%的原始購買單位數將於五年期滿時自動到期,讓投資人的資金運用更彈性。 此外,投資人也可選擇每季收取票息之收益級別,或是票息自動滾入投資組合的累積級別,滿足不同的理財規畫。 配合不同的到期時程所設計的多重口袋戰術,是這檔基金的特色,多重口袋配置不同信用評等分布,因應市場能見度,短天期布局較多景氣循環產業和高收益債,可有效降低利率風險;長天期布局較多非景氣循環產業和投資級債,有機會享受較高的債息收益。 對於想要持續加碼新興債市的投資人來說,選擇階梯到期策略可以持有債券至到期,降低短線債券價格波動的影響。林詩孟表示,未來投資中將以新興亞洲債市為主、其他新興債市為輔,主要原因為亞洲債券具有高殖利率、低違約率以及較高的報酬風險比等三大投資優勢,且與拉美、新興歐洲相較,新興亞洲高收益債違約率較低,投資優勢更佳。 對於階梯到期債券基金來說,選債功力是決定投資組合收益與風險的重要關鍵。野村投信目前整體亞債基金規模高達新台幣144億元,在投信業者中亞債規模排名第一。

小媽精選1070622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2日
公開
39

看貶台幣?民眾偏愛買外幣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宅指數民眾理財方式近2季比較 https://goo.gl/KCb9EY 根據中信房屋委託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在5月11∼18日,在六大理財項目中,受訪民眾只有對外幣投資較上季增加,其他項目如活定存、股票、房地產、黃金、保險等投資都較第一季下降。 根據宅指數調查結果,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表示,第二季的經濟感受指標,除了「理財」與「房價」較第一季微幅增加,其餘經濟感受指數均下降。另六大理財項目中,只有投資外幣較上季增加,減少最多的是活存、定存,其次為不動產。 劉天仁指出,儘管不動產投資下降,但不動產已連續七季超越現金,穩坐抗跌保值第一寶座,表示民眾仍然肯定並偏愛不動產的保值價值。 台經院景氣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如果房地產價格波動不大,投資意願不高,加上看好美元後市的人會去買美元。另外,中美貿易戰中對台灣影響,並不只有出口,出口並不是影響最大,影響最直接反倒是金融市場,近期即可以看到大家都買外幣去,因為歐洲和日本景氣不如預期好,全球資金浩浩蕩蕩續往美國前進,使得美元明顯轉強。這也是為何民眾對外幣投資比重提高原因。 至於何時是最佳購屋時間點以及民眾想購屋的時間,劉天仁指出,根據調查,對於民眾認為最佳購屋時間出現「M型化」現象,例如「不到三個月內」與「一至兩年」購屋的受訪者較上季增加。但本季中信房屋宅指數調查與上一季比較, 民眾對「經濟感受」與「購屋意願」兩大綜合指數表現雙雙翻黑。 除了民眾看好美元後市,聯博收益策略投資組合經理葆羅•狄儂(Paul DeNoon)及法商凱敏雅克資產管理常務董事暨投資審議委員Didier Saint-Georges均表示,第二季不是降低新興市場貨幣投資比重,就是增加避險成數。 Didier Saint-Georges說,5月外匯市場波動大,美元兌歐元漲勢加速,新興市場貨幣也一片貶值聲,投資團隊為降低風險,過去幾周均對日圓、新興市場貨幣避險,在整體配置中,可增加美元比重。 ---------------下一則---------------  投信:下半年投資 聚焦3族群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進入2018年下半場,高成長、低通膨的「金髮女孩經濟」似有動搖跡象,投信法人近期紛紛發表下半年投資建議,投信法人表示,目前景氣仍處於擴張階段,不過擴張高峰期已過,動能逐漸放緩,須留意檯面上的美、中貿易爭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整體來說,下半年較缺乏明顯投資方向,投資布局可以留意商品、美元指數及大陸三個標的。 6月中旬美歐日等主要央行會議結束,美國景氣穩健成長,聯準會升息態度較原先預期偏鷹派,歐洲央行縮減QE計畫不變,日本央行則維持現行寬鬆政策,顯見未來資金環境將不若過去寬鬆,在貨幣政策收緊的過程當中,正逢景氣從擴張高峰放緩,資產價格走勢波動將加大且分歧。但在美國景氣及企業獲利仍正面看待的基礎下,成長股仍有表現機會,而企業資本支出增加,原物料仍是下半年可投資標的,惟債券尤其是公債,走勢仍然偏空。 元大投信執行副總黃昭棠指出,全球景氣仍處於擴張末期,短期內發生系統性風險機率不大,但預期波動會加劇,投資人需提高風險意識。此波經濟復甦由美國領軍,歐元區、日本跟進,並擴及新興市場,預期商品原物料行情將壓軸演出。 商品原物料近十年產能投資相對有限,在經濟擴張階段可能出現供不應求,原油、黃金、白銀行情今年有表現機會。商品原物料波動度高,短線交易機會多,投資人可透過相關工具如原型或槓反ETF參與行情。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廖崇文指出,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正向因子包括股市波動回落、企業獲利維持雙位數增長、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及通膨仍屬溫和,至於負向因子則是Fed收縮流動性、美元走升使新興市場資金流出、長短天期利差持續收斂及貿易戰。 股市方面,廖崇文看好美股、A股及香港恒生國企股,主要是美國景氣領先全球主要國家持續擴張,市場持續上修美股獲利預期,雖然美中貿易談判角力與升息隱憂仍未退散,在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穩健成長下,仍將吸引資金流入,有利股市向上;大陸的調整接近尾聲,政策行情將逐漸浮現,A股入摩後尾端風險下降,外資對陸股長線投資信心將逐步加溫。 元大投信強調,美中貿易爭端為短期利空因素,但大陸經濟具有韌性,且美國發動貿易戰將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並非川普所樂見,預料雙方仍有談判空間,建議可趁機逢低布局,搶搭期待已久的入摩行情。 ---------------下一則---------------  央行示警:全球經濟有4大風險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針對全球經濟前景提醒應關注四大風險,包括美元流動性吃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全球政府債務續增和地緣政治風險及氣候變遷。 楊金龍表示,由於美國聯準會(Fed)啟動升息與縮減資產負債表,首先導致全球美元的流動性吃緊,之後恐將進一步衝擊債務偏高的新興市場。 其次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將不利全球貿易與投資,進而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第三是全球政府債務續增,楊金龍指出,當經濟再度面臨逆風,將不利政府推行激勵政策。 最後則是地緣政治風險及氣候變遷,楊金龍強調,美國空襲敘利亞,並恢復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致國際油價大漲。義大利自3月大選後陷入組閣僵局,一度使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攀升,疑歐派新內閣上任更恐影響未來歐洲情勢發展,地緣關係緊張與政治風險持續威脅全球經濟成長。 ---------------下一則---------------  2支撐力 下半年股市拚反彈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豐私人銀行投資策略及諮詢業務亞洲區主管范卓雲表示,國際政治氣氛瞬時萬變,投資人看市場前景應回到「景氣循環」的思維,現階段已進入此波景氣周期的後段,並自然靠向衰退的一方,但有兩個現象在阻擋景氣下滑,包括美國復甦動能和大陸結構性成長,全球股市可望在下半年反彈回升,其中最看好美國和亞洲區股票。 瑞銀財管部門指出,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帶動避險資產價格上漲,顯示投資人對於市場波動升高保持警覺,但不看淡整體情勢,因此瑞銀財管對於短期部位繼續加碼全球股票的同時,建議在投資組合中新加入空頭部位。 星展銀行投資長辦公室表示,短期內有保護主義抬頭和利率上揚的擔憂,但是企業獲利前景的利多亦是事實,可望支撐風險性資產的表現,尤其能支持周期型行業當中,體質較佳企業,因此相對看好股市和公司債的表現。 星展銀行研究團隊指出,今年第一季股市的震盪也帶出「有意義的修正」,經驗顯示,熊市與景氣衰退通常同時發生,目前全球經濟呈現同步成長,信貸市場持續處於低檔的違約率環境,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並未過熱,美國聯準會維持漸進式的升息步調,今年可能升息三至四次,美國政府推動稅改和基礎建設措施,有利經濟成長,穩健的企業獲利將持續推升股市,雖然第三季期間市場波動度將提升,仍預期美股表現將優於歐股。 亞洲股票市場當中,?豐私人銀行分析,維持對大陸、新加坡和印度的加碼配置。范卓雲指出,大陸宣布即將進入加快市場開放與結構性改革的新階段,MSCI在2018年6月和9月分階段把A股納入國際指數,四中全會召開將聚焦改革開放議題,都會對大陸股票市場帶來正面催化作用。 瑞銀財管部門指出,美國與大陸間的貿易緊張局勢短期內完全去除,MSCI納入A股顯示對大陸股市的認可,這是大陸融入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並將帶來一系列正面影響,估測A股市場在未來三至五年可吸引約3,500億美元資金流入。 ---------------下一則---------------  老行庫看後市 按讚新興市場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元強勢,老行庫今年看好新興市場經濟成長仍然相當樂觀,但會以經常帳盈餘較佳、產能利用率較高以及內需市場大的國家為首選。 第一銀行指出,後續觀察美元是否回歸基本面,也就是雙赤字問題,一銀認為,今年新興市場經濟成長仍然相當樂觀,但在歷經近期股債匯市的震盪後,體質較弱的國家可能失去市場青睞,新興市場股債將不會是齊頭式的上漲,經常帳盈餘較佳、產能利用率較高及內需市場大的國家將為首選。 彰化銀行指出,整體觀察兩大經濟體,美國持續升息、歐洲區則受惠於經濟穩健成長,成熟國家貨幣政策逐漸趨向正常化,勢必導致全球市場波動性上升。 過去只要美國不是躁進升息,美元就會呈現上有壓、下有撐的區間整理格局,此時新興股市往往有優於成熟股市的表現,加上新興市場受惠出口原物料、企業獲利的增加及公司體質改善,新興市場股匯市及原物料的表現將可以期待。 臺灣企銀指出,因美國核心消費通膨與每周工時漲幅皆呈溫和上漲,輔以就業市場強勁,美元指數自今年4月開始從中繼低檔反彈,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強調美國製造,且鼓勵企業鮭魚返鄉設廠,表示不樂見美元過度強勢,或歐洲央行(ECB)與日本央行(BOJ)擺脫非傳統貨幣政策(取消負利率),同時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同步緊縮,預料下半年美元指數應不致於過度強勢。 在此預期的國際大國貨幣政策情境假設下,臺企銀認為,下半年可能牽動的投資趨勢以美元計價的金融商品為主軸,搭配非美商品貨幣計價的金融商品為輔。 華南銀行指出,今年以來影響全球投資市場的不外美國公債殖利率竄升、陸美貿易戰甚囂塵上跟中東地緣政治波瀾再起三大變數,接下來繼續留意這三大變數對市場的後續衝擊效應。 ---------------下一則---------------  台股基金經理人 首度揭露操盤心法2018/06/22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十大台股科技基金表現 https://goo.gl/rrFq7t 統計今年迄6月中旬,台股與電子指數分別小漲4~5%,然同期間台股主動式基金創造亮眼績效,各類台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績效表現皆遠勝大盤與電子指數表現,台股科技基金中永豐高科技基金績效奪冠,該基金經理人呂宏宇首度揭露自己的操盤心法,更表示自己投資標的有3類股。 挑景氣業績夢想股 呂宏宇表示, 景氣面研判是產業、個股後市成長空間的最大依據,在基金操作、選股上,重視公司基本面研究,從產業業競爭對手比較、上下游供應鏈訊息整合、再從已公布的財務資訊,預測公司未來獲利能力及財務狀況,他將自己投資標的區分成3大主軸,包括景氣循環股、業績成長股,與具備成長夢想的創新股。 去年7月才由產業研究員升任基金經理人的呂宏宇,去年初接手基金操作即已率先布局景氣循環、漲價題材等相關產業,近期不少人認為,被動元件等產業後市雜音多,不過,他認為,該類漲價與景氣循環股具備業績面支撐、獲利續創新高,因此,他的看法依然樂觀。 觀察到機會型產業出線之際,呂宏宇的操作原則是以1線大型龍頭股為初期優先配置重點,他認為,大型龍頭股帶領第1波漲勢噴發,後續也會在產業出現雜訊中更有耐震力。在成長趨勢確立之後,再分批布局2、3線廠商,這類標的有機會在龍頭股漲多休息之際,再接棒上揚。 呂宏宇強調,採取持股面向多元策略,包括標的多元、產業多元,與投資主軸多元等。 ---------------下一則---------------  央行決議不升息 利率連8凍 楊金龍3大憂慮2018/06/22蘋果日報【王立德、劉懿慧╱台北報導】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日談話重點 https://goo.gl/Hb3RNA 變數仍多 央行延續一直以來的寬鬆貨幣政策,受到美元政策、國際貿易磨擦、年金改革的變數下,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重貼現率在1.375%「連8凍」,央行會後記者會也釋出超鴿派信息,總裁楊金龍表示:「外界雖然認為通膨率2%是警戒線,但我在這邊要特別說,能源(石油)推動的通貨膨脹,央行可以不介意。」 央行指出,通膨展望尚屬溫和,加上產出缺口仍為負,經過理監事會議成員一致同意,維持利率不變。央行認為有數個擔憂因素,第1是隨主要經濟體如美國的貨幣政策持續正常化,恐進一步衝擊債務較高的新興國家;第2則是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美中貿易戰),添增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第3為軍公教年金改革正式實施,可能略為影響民間消費傾向。 年改恐影響民間消費 央行會密切關注國內經濟金融情勢動態,並密切注意各國貨幣政策走向、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對國內經濟前景及金融市場穩定的影響,適時採行妥適貨幣政策,達成央行法定職責。 楊金龍表示,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主要央行釋出大量流動性,而近年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化,流動性下滑將擴大債券期限溢酬,及推升債務成本,若美國減稅措施到期,已發需求疲軟的現象同時出現,還可能產生更大幅度的外溢衝擊。 楊金龍進一步補充,先進經濟體中,義大利、日本、美國的政府債務比率較高,且中國的政府債務比率預估將持續增加,在此情況下,一旦全球金融情勢緊縮,或投資人避險情勢升溫,各經濟體的債務到期,在金融市場融資能力將面臨考驗。 楊金龍表示,美國聯準會提出「對稱性的通膨」想法,可以容許通膨超過2%一段期間,因此回到台灣央行而言,如果經濟成長率表現亮眼,即使同期物價上漲超過2%,央行也不一定會調整利率。央行關心的是不含蔬果、能源的「核心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走勢,而前5月的平均CPI年增率1.66%,但核心CPI僅1.23%,展望全年,核心CPI年增率僅1.16%。 根據央行資料指出,國際油價上揚雖然超乎預期,讓國內的通膨壓力增溫,但因近來的行動通訊費率調降,加上下半年菸稅調高的遞延效應將逐漸消退,「通膨可望趨緩」,因此央行預估今年CPI年增率為1.4%,若剔除菸稅因素,更只剩下1.04%,核心CPI年增率則為1.16%。 貿易戰國際金融動盪 金融圈分析,美中貿易戰開啟新一波交鋒,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不安,央行不會冒險在此時升息。 富邦金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分析,美中貿易戰如果能在短期內告一段落,再加上全球景氣直至2019年疑慮盡除,為了避免台美利差擴大、外資持續外流,央行可能在下半年啟動升息,不過升息腳步將漸進溫和,以最多2次、每次半碼(0.12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偏高。 ---------------下一則---------------  貿易戰央行示警 恐拉長超低率時間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歐日等世界重量級央行總裁,周三齊聚葡萄牙渡假勝地辛特拉(Sintra)舉行的央行論壇,對於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他們同聲警告,那不僅攪亂金融市場,傷及全球經濟,恐怕還會讓超低利率的時間維持更久。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主要央行已著手或準備讓2008金融危機以來實施的寬鬆政策退場,美中貿易衝突卻在此時加劇,讓各大央行陷入尷尬窘境。 聯準會主席鮑爾、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澳洲央行總裁洛威等央行領導人,齊聲呼籲平息貿易對峙,警告貿易戰若是進一步升溫,代價會很高。 歐銀總裁德拉吉在論壇上示警,貿易爭端已給歐元區經濟帶來「相當大的變數」。他周二即警告,甫於上周例會預告的2.5兆歐元購債方案逐步退場計畫恐將暫緩,同時暗示歐銀啟動升息的時程可能推遲。 Fed主席鮑爾提醒,貿易政策改弦易轍,將迫使Fed對經濟展望打上問號。他另提到,即便尚未見貿易摩擦削弱美國經濟成長,企業日益憂心貿易衝突恐影響其投資與聘僱計畫。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指出,倘若美中貿易對峙持續升高,集中在日本、台灣、東南亞等地的亞洲供應鏈將受衝擊,對日本經濟的間接影響十分可觀。 澳洲央行總裁洛威則表示,雖說加徵關稅政策本身,或許不致於打亂全球經濟復甦,然而貿易戰掀起的波瀾會被金融市場投資人放大。 另一方面關於2%通膨率達標問題,美日歐澳央行仍在奮戰。儘管部分經濟體的失業率大幅下降,薪資增速依舊牛步,不足以升高物價壓力。 面對金融危機爆發迄今已10個年頭,主要經濟體通膨仍疲軟不振,各大央行總裁還在試圖尋找解答。但他們多認為低通膨情況還將維持一段時間,有人甚至表示除了等待,恐怕別無他法。 ---------------下一則---------------  楊金龍暗示 今年不會升息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重貼現率近5次調整 https://goo.gl/2NyMg3 中央銀行21日召開第二季理監事會,決議重貼現率維持在1.375%,政策利率連續第八季未調整,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目前貨幣政策基調還是相對寬鬆,至於後續利率走勢則仍以物價預期為考量關鍵。 但楊金龍昨天被問及是否調整利率時強調,就算美國升息,美歐等四大主要央行貨幣政策仍屬寬鬆水準;再來是央行考慮物價時並不會納入無法掌控的國際油價因素,而是較注意核心物價;第三則是外界認為新台幣貶值恐加重輸入性通膨壓力,但其實相較去年同期,新台幣對美元仍處升值階段。 市場人士指出,由楊金龍上述三點談話,可預期除非物價失控或出現不可預期因素,否則央行下半年利率將持續凍漲,全年利率不動如山的機率甚高。 楊金龍昨天在理事會後的記者會表示,今年以來國內經濟成長主要是靠內需驅動,央行本次微幅上調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0.1個百分點至2.68%,主要是因為上半年民間投資和出口表現都優於預期,但央行也預測下半年經濟成長可能趨緩,加上產出仍有缺口,所以全體理事一致認為應維持利率不變。 至於物價,依央行公布的預測值,下半年通膨率也可望較上半年趨緩。楊金龍指出,下半年菸稅調高的遞延效應將逐漸消退,通膨也可望趨緩。至於央行將全年CPI年增率預估值上調為1.4%,主要是油價上揚帶動,如果扣除油價因素,全年核心CPI年增率本次是下調至1.16%。 楊金龍強調,油價上揚主要是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讓主要預測機構上修今年的油價預測值,但因國際油價波動非央行貨幣政策可左右,央行一直密切關注油價對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影響,但貨幣政策決議主要參考是核心物價的走勢。 也因為油價上揚,推升國內進口物價,楊金龍表示,前五月平均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升為7.74%,因同期間新台幣對美元較去年同期仍升值4.39%,使得新台幣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降為3.07%,兩者相差4.67個百分點,央行估計CPI年增率可因而下降0.28個百分點,新台幣對美元升值有助減輕輸入性通膨壓力。 楊金龍表示,近日國際美元走強,很多人擔心輸入性通膨壓力又會起來,但較去年同期來看,新台幣對美元目前還是「升值而非貶值」,請大家對物價走勢不必太擔憂。 ---------------下一則---------------  亞股勝全球 3M+3A股看俏 3M原物料等喊漲 Apple/AI等智能娛樂夯2018/06/22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今年第三季資產配置建議 https://goo.gl/zz3LUQ 外資回流 美國聯準會(Fed)6月符合市場預期升息1碼,會後聲明顯示下半年將再升息2次,專家認為,觀察過去利率趨升環境,景氣連動度高的亞股表現領先全球股市,有利吸引外資回流。從台股的角度來看,永豐投信建議聚焦3M(MLCC、MOSFET、Material)缺料漲價題材及3A(Apple、AI與GAMING)智能娛樂新趨等產業。 展望第3季,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短線仍看好股優於債,惟市場輪動加快,貿易戰、地緣政治與川普將持續牽動市場,因此布局上應透過多元化配置來因應,且考量新興國家財政體質及抵禦外部變數能力各不同,宜選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為主,並擇優參與低接。 高息股債追漲抗跌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今年來除中美貿易、川金會談、東協選舉等不確定因素干擾,外資獲利了結而出脫亞洲資產,但觀察亞洲景氣與獲利雖見放緩,但增長趨勢不變。 張致寧建議,這波亞股修正各類股的表現,高息防禦類股逆勢走揚,顯示當前高息策略為參與亞股的抗震選擇,也不會漏接亞洲股市自低檔回升的漲升契機,而亞債也兼具收益和低波動優勢,過去5年平均年化報酬,勇奪全球主要債市之冠,也因此,透過「亞洲高息股+亞債」投資最能追漲抗跌。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乃文表示,景氣後周期階段有利原物料多頭,而原物料上漲,除提升新興市場原物料出口成長,也將拉抬其內需,對新興市場景氣具有正面催化作用。 張乃文表示,美國聯準會持續採取溫和升息、漸進式縮表,加上新興市場基本面改善,企業獲利動能強,只要新興貨幣持穩,未來走勢可期。 挑電容蘋概電競股 台股部分,永豐投信建議聚焦3M缺料漲價題材及3A智能娛樂新趨等產業。永豐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呂宏宇說明,在全球景氣持續擴張下,缺料漲價題材股仍持續有表現空間,3M包括MLCC積層電容、MOSFET場效電晶體、及Material原物料石化、紡織類股等。 3A智能娛樂運用新趨勢,涵蓋Apple蘋果新機拉貨、AI人工智慧新運用,與GAMING電競娛樂產業,下半年有暑假消費潮、返校採購潮,及年底聖誕備貨潮等,結合如區塊鏈、VR/AR、雲端及高速運算等,成長可期。 ---------------下一則---------------  世足內需商機 帶動俄股表現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俄羅斯世界盃足球賽開打,俄羅斯內需族群搶賺世足財。百達投顧表示,過去四年為舉辦世足賽已幫俄羅斯創造22萬工作量,預估2013∼2023年期間,支出達到260∼310億美元,也是先前讓俄羅斯可抵禦制裁威脅原因之一。 百達俄羅斯股票基金經理人Hugo Bain指出,俄羅斯強勁的就業狀況、低通膨率、高實質利率與無槓桿(低度舉債)的經濟,通常代表信貸循環周期的開始。俄羅斯央行過去一段時間維持較保守態度,後續降息將十分有利整體經濟。 產業的選擇上,俄羅斯股市一大重點領域是金融,俄羅斯銀行業競爭較低,創造金融股的投資價值。百達-俄羅斯股票基金長期以來一直持有某檔參考指標外的利基型銀行股,該公司沒有實體分支機構,但透過經營線上數位銀行維持長期增長。另外,從股利率的角度切入,部分銀行、房地產公司與能源公司的股利率已經接近10%,俄羅斯提高股息配發的意願也高,相當具吸引力。 此外,在俄羅斯債市上已經看見重新評價(re-rating)現象,若是後續風險溢酬縮減,股市也將有評價上調的機會。 百達投顧指出,百達俄羅斯股票基金投資團隊特別重視企業的自由現金流與股票價值,偏好投資於替股東創造超額現金且股票明顯折價的企業。基金與參考指標表現的追蹤誤差容許範圍為4%到7.5%,意即提供經理人主動操作的空間。事實上,許多俄羅斯企業只有於紐約或倫敦掛牌,若僅從俄羅斯指數內挑選投資標的,將錯過部分高成長、高品質個股的投資機會,這也是俄羅斯主動投資相對於指數投資或ETF的優勢所在。 ---------------下一則---------------  英央行8月可能升息 英鎊勁揚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英鎊兌美元走勢 https://goo.gl/ZyQEUA 英國央行周四雖然一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不動,但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卻意外加入少數支持升息陣營,這項舉動也強化市場預期英國央行將在8月調升利率。受此激勵,英鎊兌美元與歐元雙雙勁升。 在英國央行召開例會前,英鎊兌美元多在1.3139的7個月低點附近交易,但在決策出爐、暗示央行有可能在8月升息後,立即推升英鎊兌美元強漲0.4%至1.3228價位。英鎊兌歐元也聞訊飆升0.6%至0.8726英鎊兌1歐元的4日高點。 該央行在周四會後還發布新的貨幣政策指引,表示一旦利率升至1.5%,將開始縮減4,350億英鎊的資產購買規模。至於先前指引為利率升至2%。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周四以6票贊成、3票反對,繼續維持基準利率於0.5%不變。路透社之前對經濟學家的表決票數調查為7比2。 其中引人關注的是首席經濟學家海丹納(Andy Haldane)在周四會中首度加入桑德斯(Michael Sanders)與麥卡提(Ian McCafferty),支持立即將利率升至0.75%。他擔憂近來薪資協議,恐令薪資調漲速度超出預期。 這項變化也為英央行在下次8月2日開會時宣布升息打開門戶。雖然部分經濟學家預期該央行有機會在8月升息,但據近來市場利率期貨走勢,卻顯示8月升息機率不到50%。 英國在去年底是七大工業國當中經濟成長最疲弱的國家,這主要歸咎於脫歐不確定性,使得英國企業對於投資支出縮手不前,以及2016年通膨壓力增加,導致家庭可支配所得受到侵蝕。 不過隨著今年來失業率已降至1975年來低點,經濟產能也逐漸攀升,意味未來2到3年英國利率方向將轉而走高。 BMO金融集團外匯策略部門負責人蓋洛(Stephen Gallo)認為,周四英國央行釋出的訊息很明確,就是它並沒有偏離貨幣正常化的軌道。他還提到民眾對經濟前景信心增加,加上物價壓力預料也將攀升,令8月升息機率大增。 ---------------下一則---------------  中美打架 美科技股後市堅挺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政府以竊取智慧財產等原因為由,向中國大陸部分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市場預期中美貿易戰將再升級,法人表示,美股縱使因貿易戰起被修正,但因美股尤其的美國科技股產業具競爭力,評價面合理,後市仍樂觀。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若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風險趨避心理將使美股面臨較大的回調壓力;但因川普政府認為關稅是迫使貿易夥伴坐上談判桌的手段,美中雙方的言論仍保留談判空間,預估最終仍有可能透過協商達成協議,但過程將顛簸。 柏瑞投信也認為,政治性雜音持續干擾美股表現,不過著眼於美股基本面亮麗,在美國今年經濟與企業獲利持續成長的情況下,看好股市仍深備向上潛力。若美股短線因政治因素造成修正,評價面將相對更合理。柏瑞投信指出,觀察到美國今年來勞動市場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即便在基期已高之下,依然維持強勁成長,5月失業率更創近18年新低,因此,看好美國消費市場動能可望接棒企業投資支撐美國經濟表現,對於第三季美股展望抱持中性偏正向的看法。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觀察近幾個月美國經濟數據,顯示總體經濟擴張速度有加速的情況,就業市場持續緊俏,預期薪資成長有加速的機會,加上近期油價上揚,整體通膨壓力會再進一步升溫,預估今年聯準會將升息四次,因看好科技股後市,若逢科技股有較大修正時,可留意美國科技股買點。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同樣看好美國科技股後市,美國企業獲利成長穩健、利潤率上揚以及正向的經濟環境將支持股市延續多頭行情;看好美股當中存在創新驅動的成長機會,如人工智慧、雲端運算、電子商務、醫療創新等標的。 ---------------下一則---------------  阿根廷、沙烏地 晉身MSCI新興市場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指數編纂公司明晟(MSCI)周三宣布,將從明年中正式把阿根廷和沙烏地阿拉伯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前者是因總統馬克里致力經濟改革而被重新納入,後者則是逐步對外開放而被首度納入。 市場上有數兆美元資金追蹤由明晟、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和富時羅素指數(FTSE Russell)等編纂的重大指數。這些指數的成份調整往往牽動鉅額資金走向。 摩根大通估計,約3,840億美元是被動式追蹤MSCI新興市場指數,另約1.1兆美元會以此做為參考。 阿根廷在2009年被明晟從新興市場降級至邊境市場,這次贏回新興市場地位,是因為看好馬克里(Mauricio Macri)改革可帶領阿國走出財困境地。 但明晟警告,若阿國採取外匯管制等任何干預市場措施,以因應該國近期金融市場亂局,就可能改變讓其升級為新興市場的決定。 阿國披索急貶等問題讓阿國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尋求金援,IMF周三決定提供為期3年的500億美元備用融資。 沙國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被外界視為沙國王儲薩爾曼(Mohammad bin Salman)向外資逐步開放市場等改革的肯定。 明晟將在明年5月和8月透過兩階段過程,讓沙國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所占權重達到2.6%。 外界估計沙國被列入該指數後,將吸引數百億美元外國資金投資沙國,是在其石油巨擘Aramco上市之前,對沙國股市顯示信心的決定。 明晟強調若沙國選擇在本國市場讓Aramco上市,沙國股市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所占權重可能會更高。 沙國股市目前市值約5,200億美元,為阿拉伯世界裡最大股市。沙國在2015年首度開放市場,讓外資可直接投資沙國股市後,外界認為明晟最終會把沙國列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下一則---------------  新興股短期失血 法人不看淡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亞洲主要國家近二年EPS年增率預估 https://goo.gl/CeUqGR 由於美國聯準會(Fed)上調今年升息次數預期至4次,資金明顯回流美國,導致新興市場資產持續出現壓力,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來至6月20日已下跌超過5.5%,然多數法人認為,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基本面佳、企業獲利成長率高,等市場雜音去除後,下半年仍具有彈升行情。 柏瑞投信表示,目前還要持續觀察美中貿易戰發展以及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短期市場對於新興市場股市投資氣氛偏向謹慎,唯新興市場股市的本益比已下修到五年歷史平均水準。 由於不少新興市場股市基本面佳,因此,在股市持續被下修之後,有法人已開始留意新興市場股的買點。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在聯準會升息1碼後,國際資金續流出新興市場,若觀察6月以來MSCI新興市場指數表現,可以發現MSCI新興亞洲指數相對抗跌,在資金續撤新興市場趨勢下,預期新興亞洲市場仍將續波動,然由於亞洲整體經濟前景穩健,企業獲利全年度獲利成長率仍維持於14.3%,未來將有機會回升,尤其是因非經濟因素所造成的震盪,更將是逢低布局新興亞洲的機會。 摩根投信也相對看好新興亞股。摩根投信表示,亞洲市場今年來受到中美貿易戰爭、川金會談、東協選舉等不確定因素干擾,加上美元意外轉強、美債殖利率上升等衝擊,導致外資獲利漲多部位而出脫亞洲資產,造成亞股波動大增。 不過,觀察亞洲景氣與獲利數據仍維持穩定增長趨勢不變且回顧歷年每當美國利率趨升環境,與全球景氣連動度高的亞股,通常漲勢表現能領先全球市場,預期亞洲企業獲利表現與前景仍有利吸引外資回流。 摩根投信說,亞洲國家中,有六個國家今年的企業EPS可望達雙位數水準,其中以印度最高,年增率達28%,另外,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今明兩年EPS預估則有望為正成長,顯示亞洲整體企業獲利表現不俗,當市場雜音以及不確定性去除之後,國際資金能率先回補亞洲市場,進一步推升股價彈升,因此,看好新興亞股下半年彈升走勢。 ---------------下一則---------------  不甩貿易戰 全球收益基金強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爭問題升溫,資金紛紛自市場撤出觀望,導致全球股匯市大震盪,不論美歐股市或亞洲市場皆受到衝擊。投信法人指出,回顧今年第一次發生中美貿易問題至今,MSCI世界指數不跌反漲2.55%,布局全球高息股的全球收益基金類型,更在高股息、較低波動的雙重保護下,自中美貿易戰爭以來全數繳出正報酬,表現亮眼。 統計今年首次中美貿易摩擦問題自3月下旬發生後,市場歷經短暫震盪,但迄今全球股市仍持續震盪向上,帶動全球型基金績效不俗,其中,全球收益型股票基金因為有股息支持,且高息股波動度平均較一般股票更低,讓23檔海內外全球收益型股票基金自貿易戰爭以來,績效清一色維持正數。其中,逾半數、17檔基金勝過MSCI世界指數同期漲幅,包括摩根環球股息基金、中國信託全球股票入息基金、野村全球高股息基金、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等。 摩根環球股息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表示,近期中美貿易戰確實提高了全球股市整體波動度,但正式實施制裁措施前,單一事件對於景氣和企業獲利成長主要為心理層面多於實質影響,投資人現階段宜回歸檢視基本面,再透過全球高息股等降低波動的方式來參與市場行情。 全球高息股除了低波動優勢,在美國升息環境下,漲勢也相對出色,根據統計,自1994年以來,每當處於美債殖利率上升趨勢時,不論成熟市場或新興市場高息股的漲勢,都明顯較一般股票更佳,且目前MSCI全球高股息指數的股票票息為3.7%,遠超過美、歐、澳等國家公債殖利率,更加顯示其投資吸引力。 中國信託全球股票入息基金經理人林柏均表示,市場雜訊過多,加上非美市場近期也都出現股匯雙殺的格局,投資人短期要轉向大規模買入風險資產的機率不高,料全球股市將維持波動,因此選股與選產業顯得更重要。 尤其在資金緊俏的環境下,有限的資金會集中追逐成長性強、長期趨勢明確的類股,目前看好雲端運算、高端醫材、精品及手機概念股等類股。 ---------------下一則---------------  經理人6月加碼新興債 後市看好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經理人6月加碼 看好新興國家債 https://goo.gl/BBo6dE 根據美銀美林6月調查結果,經理人對於美元多頭部位延續,歐洲及英國經濟數據疲弱,歐元及英鎊看法偏空,日圓略為翻多,新興市場貨幣儘管看法及部位仍偏多操作,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受惠政經改革及基本面良好支撐,有助後續估值修復,投資價值浮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市場目前過度悲觀看待拉美局勢,儘管巴西及墨西哥後續都有選舉的不確定性,但巴西各政黨對退休金改革已有共識。 墨西哥強健政治體制,可為過去幾年來在財政上進展帶來保護。且拉美債高殖利率有助緩衝美國升息影響,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具備政經改革及基本面良好支撐,有助後市表現。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新興市場債券因美元上漲而承受較大壓力,跌幅以巴西、墨西哥、阿根廷較明顯。但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變化,新興市場國家,部分除幣值相對美元下跌,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仍將低於3%,新興市場債市應會盡快回穩,儘管時間無法預估,主要是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塵埃落定的時機充滿不確定性。 但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反而提供進場投資時機。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認為,過去一個月全球新興主權債在美元強勢升值導致資金撤離、部分新興國家通膨升溫或央行升息干預匯市,及美債殖利率突破3%關卡利空影響,三大區域新興債表現承壓,但整體來看,在美債利率水準逐漸被市場反應,後續利率風險應有限。 ---------------下一則---------------  Q3收益首選新興企業債 新興債震後可期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貿易保護政策持續衝擊新興市場匯、債市,不過在新興市場基本面良好下,新興債的震盪可望逐步趨緩,投資人可趁機留意進場時機點。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認為,新興債市短期仍受美國貿易保護政策影響,貨幣賣壓較沉重,加上美債殖利率可望轉入震盪整理走勢,有助新興市場債展開反彈,建議投資人可將新興市場企業債視為第三季收益首選,與當地貨幣債相比,美元新興市場企業債可少承擔一些匯率風險。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團隊副投資長Jean Charles Sambor分析,新興國家高度差異,若有資金流與市場技術因素影響短期市場的表現,將會為市場帶來高波動,雖然大多數投資人不愛波動,但一有波動才有機會創造超額投資機會。 例如最近市場動盪,新興與已開發國家實質利差又拉大,重返2016年起漲點,是長線投資人布局新興債市的好時點。 宏利資產管理固定收益資深經理陳珮珊指出,今年大陸債市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實質債券殖利率具吸引力,加上「債券通」使得人民幣愈趨國際化,這個市場因此蘊含長線投資機會。 陳珮珊指出,在A至AAA級評等的國家中,大陸債市的實質殖利率相對較高,多項利多加持,使得大陸債市投資價值浮現。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NN(L)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盧馬克(Marco Ruijer)表示,在新興債市中,持續看好大陸債市前景,除了GDP表現強勁,大陸政府致力結構性去槓桿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也是原因之一;整體而言,新興債市利差擴大後,投資價值更為提升,特別與其他資產類別相比,新興債市更具吸引力。 ---------------下一則---------------  阿根廷債市 專家看法分歧2018年06月22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阿根廷金融市場自4月底以來陷入混亂當中,阿根廷披索兌美元匯率已貶值約四分之一,其1月發行50年期的美元計價公債價格大跌。現在是否為趁低吸納阿國公債的良機,投資專家對此有不同看法。 阿國發行規模27.5億美元的百年期美元債在周二剛好滿1年,盤中價格報79.4美分,較當初1美元發行價大跌逾20%。 阿國1月11日發行規模30億美元、2048年到期的50年期美元債價格周報78.1美分,這讓阿國公債投資人今年來總報酬率為負18.8%。 法通投資管理公司(LGIM)新興市場債部門主管柏尼克(Uday Patnaik)周一以78.43美分買進阿國50年期美元債。他強調一直認為新興市場是明顯地持續創造價值。 儘管他周一買進阿國50年期美元債的部位,只有其目標部位的約三分之一,但他表示LGIM一直在等待阿國的50年期美元債價格在80美分以下才出手。如果其價格跌破77美分,他們將會多買進一些。 雖然他仍然擔心美國公債利率持續上升,和強勢美元等對阿國美元債的影響,但阿國已在6月初跟國際貨幣基金(IMF)達成為期3年、金額500億美元的備用融資協議,這表示阿國正在走對的方向,其美元債價格已跌過頭。 富達國際的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組合經理人葛利爾(Paul Greer)則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強調對阿國美元債價格處目前水準不感興趣,因後市仍看跌,由於阿國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的經濟改革大計被延誤,阿國政府正處危機當中,這情況將持續至明年10月大選。 ---------------下一則---------------  法盛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經理人馬修•伊根:能源高收債 下半年可望優於大盤2018年06月22日 04:11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戰的紛爭再起,全球金融市場不確性升高,盧米斯賽勒斯固定收益研究團隊指出,要擔心全球景氣進入衰退,目前言之過早,今年下半年高收益債券仍有投資價值,其中能源高收債發債企業體質持續改善,後市審慎樂觀。 法盛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基金經理人馬修.伊根(Matthew Eagan)認為,全球景氣進入信用擴張晚期,現在談衰退還言之過早,因此仍偏愛高收益債券,但開始略降低CCC評級的曝險。 布蘭特原油價格在5月中旬曾經飆破每桶80美元,並創下2014年以來的高點,也使得今年上半年能源產業的高收益債券表現大幅超越(Outperform)其他產業,展望下半年,盧米斯賽勒斯固定收益研究團隊仍然看好後市。 伊根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是否遵循限產紀律,一直是石油價格是否回升的關鍵。整體而言,全球對原油需求成長依舊保持強勁,且能源產業的資本投資已大幅減少,這代表原油供給面成長終將放緩,不可避免地全球原油供需市場將出現新平衡。 布蘭特原油價格每桶價格一度突破80美元後,伊根認為,可能會激勵產油國增產帶來增產效應,使價格回落。不過,國際油價在每桶65∼70美元間有強勁支撐。隨著能源高收債發債企業體質持續改善,以及具信評上調的潛力,能源高收益債券在下半年表現仍有機會優於大盤。 在2015年原物料與能源價格大幅下跌時,能源與礦業高收益發債企業違約率大幅攀升,在多數機構法人對原物料產業後市看法謹慎悲觀之際,盧米斯賽勒斯固定收益研究團隊卻反其道而行,把握機會從中發掘低價、有機會反彈的相關標的。 伊根說,當時運用由下而上、以及由上而下的方式並濟,從中找尋投資標的。這樣的主動式債券投資管理績效,深受投資人肯定。 團隊研究分析後認為,原油供過於求的情況可能持續兩年,但最終將回到美國頁岩油的邊際生產成本,在2015年時,預期西德州原油在復甦階段將回到每桶65美元的位置;同時找出能夠承受兩年油價下跌的公司,挑選了十餘檔債券價格遭市場低估、財務靈活性充足和擁有高品質原油儲備的公司,事後證明是正確的投資決策。

小媽精選1070621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1日
公開
40

震盪走升 多元配置迎戰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GDP成長預估 https://goo.gl/S2oDbT 美國聯準會6月最新利率決策會議宣布升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此為今年來第二度升息,更是2015年12月本波周期的第七次升息。投信法人指出,聯準會持續釋放鷹派訊號,一方面對於景氣擴張投下肯定票,另一方面隨利率走升,將使金融市場持續震盪,投資人若想參與未來中長期的投資契機,建議以收益及資產多元化策略因應。 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指出,因應經濟展望相對樂觀,聯準會決策官員預測今年將再升息二次,意味2018年共計可能升息四次,而2019年預期升息二至三次,將今、明兩年的基準利率上修到2.4%、3.1%,而長期利率預估值維持2.9%不變,顯示未來升息動向仍將取決於美國經濟能否持續維持亮眼而定。 林雅慧表示,美國經濟明顯好轉,近年全球成熟與新興市場同步邁向經濟成長軌道,從今明兩年的GDP預估來看,不論美國、歐元區、英國、日本、新興市場等都維持相對高的成長預期,全球GDP成長預估也分別達到2018年的3.3%與2019年的3.2%。 林雅慧認為,在全球企業獲利成長看俏下,風險性資產包括股票、信用債等表現仍值得期待,倘若美元升勢放緩,有利改善新興市場投資氛圍;考量新興國家財政體質及抵禦外部變數能力各有不同,若要布局新興市場,宜選擇基本面相對穩健的亞洲為主。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認為,聯準會的升息動作不僅影響資金動向,也影響各市場走勢,其中又以新興市場較容易受到資金回流美國影響,投資布局上建議以全球股票型基金,或受惠本身經濟強勁的美國股票型基金為核心。 ---------------下一則---------------  A股上檔空間可期 股債並進掌契機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A股主要指數PE https://goo.gl/NTn8NT 中美貿易戰再度引起市場擔憂,一度引發陸股短線重挫,但現階段除資金面及經濟面支撐,加上深具估值重估優勢,觀察A股納入MSCI以來,年初至今北上資金累計年成長50%左右,外資持股比重也逐步加大,帶來增量資金動能,但考量可能風險,現階段可透過大陸股債平衡基金布局以利強化收益。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從估值角度來看,根據WIND資料統計至6月15日的市盈率分位,上證綜合、中小板、創業板、中證500市盈率分別為13.61、28.77、39.82、23.53,都小於歷史中位數。 至於上證50、上證180、滬深300、深證成份市盈率分別為10.53、11.23、12.68、22.97,皆高於歷史中位數。目前A股估值分位數處於歷史低位,加上業績支撐,向下風險不大。 群益中國金采平衡基金經理人楊書婷指出,中美分歧、經濟預期弱化、信用緊縮等因素壓制風險偏好,但不至於發生系統風險的底線思維,支持股市震盪上行。投資策略均衡布局為主,聚焦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關注科技、消費、醫藥、金融等行業。 宏利投信認為,中美貿易爭端發酵,但大陸近年GDP年成長率7%以上,龐大內需消費市場支撐經濟主力,減輕外部因素衝擊。近兩年持續以去槓桿、加強監管與控制流動性等各項政策措施調整經濟體質,成效已逐步展現。資本面轉佳,且有外資新資金動能進入市場,陸股後市發展樂觀看待。 大陸基本面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物價漲勢溫和,供求結構和企業效益不斷改善,動力不斷增強。黃昱仁強調,債務風險外溢和蔓延的可能性不大,對A股形成支撐,衡量風險值前提下,建議股市多頭期間,透過平衡基金伺機掌握A股契機。 ---------------下一則---------------  美中貿易戰 出口「中間財」 亞洲經濟體恐受害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中貿易戰火花四射,調研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警告,若美中貿易衝突持續升高,台灣、韓國、東南亞國家等亞洲經濟體,恐因扮演出口「中間財」至中國大陸的關鍵角色而深受其害。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凱投宏觀資深亞洲經濟學家萊瑟(Gareth Leather)指出,晶片、螢幕等「中間財」(intermediate goods),多半在亞洲不同地點生產,這些重要零組件輸入中國後,組裝成手機、電腦等成品,再運往美國等最終目的地。 美中相互關稅報復的貿易戰愈演愈烈,哪些商品會被列入課稅清單還不得而知,但摩根大通的報告中寫到,電子產品入列可能性很高。 這意味若美國總統川普祭出的關稅措施生效,導致中國對美的出口下滑,恐在亞洲其他地區掀起連鎖效應。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這些輸美產品本質上高度依賴嚴密整合的供應鏈,因此任何貿易衝擊,都會在亞洲地區擴散。」 凱投宏觀指出,美國進口中國產品的規模因貿易戰而萎縮的話,台灣恐怕在貿易戰的連鎖效應中成為最大的輸家。理由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由台灣出口的中間財占10%,估計附加價值出口占台灣去年GDP的1.8%,此占比高居新興經濟體之冠。 何況連同亞洲在內的新興經濟體,正為資本外流所苦,新興市場貨幣也因此而普遍走貶。今年迄至周二為止,新台幣匯率下跌1.7%左右,來到30.172兌1美元。同一期間韓元兌美元貶4.2%,新元兌美元貶1.5%,泰銖兌美元貶0.6%。 不過分析師表示,被列為課稅對象的產品清單明朗化之前,很難將亞洲經濟體在美中貿易戰受到的實際衝擊量化。 凱投宏觀的萊瑟甚至指出,有鑑於中國是許多賣往美國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亞洲經濟體所受的傷害或許比預期中小。 ---------------下一則---------------  貿易戰衝擊 亞股熊出沒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主要股市從今年高點反轉以來跌幅 https://goo.gl/38Kz1Z 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亞洲股市周三回升,但中美貿易戰問題仍未解決,大陸、菲律賓、印尼和越南等部分亞洲股市仍有陷入熊市的危險。 貿易戰衝擊全球投資人信心,部分亞洲股市更從今年來高點下跌到現在,仍未扭轉跌勢而處在熊市邊緣。 普遍認為股市從高點下跌20%以上,在技術型態上被視為熊市。像上海綜合指數周三小漲0.3%,報2,915.73點,跟1月高點3,587點相較,累計跌幅達19%。 菲律賓和印尼等股市,分別從今年來的高點下跌19%和14%。菲國PSE指數周三下跌0.7%,收7,261.62點。印尼JSX綜合指數下跌近2%,收5,884.04點。 越南VN指數今年初上漲至4月初最高1,211點,累計大漲22%,為亞太股市裡在同期間內漲幅最大股市。但4月以來,越股不但把先前漲點全部回吐,周二收962點,較最高點下跌逾20%而掉入熊市之中。該指數周三反彈約2%,收980.95點。 相反地,標準普爾500指數今年來維持上漲格局,目前水準距離1月底的高點僅下跌約4%。歐洲的泛歐600股市指數目水準跟今年來高點相較,也只下跌約5%。 美國投顧SunTrust Advisory Services總經理勒納(Keith Lerner)說,雖然中美間的貿易關稅紛爭因素,尚未讓亞洲股市正式陷入熊市,但這風險正不斷增加。 美國券商JonesTrading市場策略長歐洛克(Mike O'Rourke)說,若川普決定繼續讓貿易紛爭升級而令美國貿易伙伴愈來愈心灰意冷,國際股市下跌也是必然的結果。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部主管庫吉斯(Louis Kujis)說,原則上中美仍有談判空間,不能排除未來幾周有逐步降溫的可能,但雙方目前態度卻愈來愈強硬,讓中美有可能爆發全面貿易戰。 ---------------下一則---------------  建立歐元區共同預算案達共識 德法聯手 防止歐盟解體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周二同意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提出歐元區共同預算建議,做為防止歐盟解體的措施之一。 儘管共同預算範圍有多大仍未決定,但歐盟下周末於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前夕,梅克爾贊同馬克宏之舉可望發揮帶頭作用,爭取更多成員國支撐共同預算等措施。 梅克爾認為這是刺激投資和凝聚歐元區19個成員國的好辦法,強調其聯合政府的盟友會支持這主張。 德法同意從2021年開始建立歐元區共同預算以加強競爭力、團結和穩定,並讓規模5,000億歐元扮演救急角色的歐洲穩定機制(ESM)變成永久性基金,為財政困難國家提供長期融資和短期信貸。 德法要聯合壯大實力是因為歐盟正面對不少挑戰。在對外事務方面,川普對歐盟持敵對態度,和美國對歐盟加徵關稅等,讓德法意識到要趕在美國步步進逼之前找出共同基礎來進行改革。 在內部挑戰上,民粹勢力近期在歐洲多個國家選舉裡崛起,都反對馬克宏提出大整合的建議,加上義大利等幾個立場反歐盟的政府,在移民議題上態度跟德法等有嚴重分歧,促使德法了解加強彼此合作的必要性。 為了爭取梅克爾的支持,馬克宏承諾支持她號召歐盟進行管理移民的計劃,並願意接受那些先到法國,然後再前往德國尋求庇護的難民回到法國,以減輕德國梅克爾的政治壓力。 德國內政部長賽賀佛是跟梅克爾組成聯合政府的盟友,他周一警告梅克爾2周內沒有跟接壤國家達成送回協議,即單方面下令邊防警察開始強制驅逐滯留邊境的難民,這做法是梅克爾所反對。 梅克爾與馬克宏在聯合聲明中並呼籲團結,指各國單方面的不合作將會撕裂歐洲。 ---------------下一則---------------  美穩定升息 全球布局最安心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持續升息,顯示美國的基本面穩健向上,雖然有地緣政治等問題,讓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而全球布局就是最穩健的投資方式,更能掌握全方位的景氣。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近期美國總體經濟數據顯示,不論是服務業或製造業,均顯示出整體經濟擴張速度穩健,5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22.3萬人、失業率下降至3.8%,均優於預期,勞動力緊缺與通膨壓力,也有逐步升溫的情況。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葉菀婷表示,引領本波股市多頭行情的美國,各項經濟數據,如債券利差、勞動市場和物價水準等,都和2005年的多頭期間有諸多相似點,研判景氣擴張期間或有機會創下史上最長紀錄。 葉菀婷指出,在景氣循環周期尚未告終下,對股市仍審慎樂觀看待。投資人如擔心灰天鵝事件的不確定性,不妨透過定期定額或布局全球型股票基金,規避選時或選股的風險。 先機環球全球股票投資董事韋斯汀(Justin Wells)指出,成熟市場G4國家貨幣政策逐步緊縮,資產購買計畫,預期將從目前的每季3千億美元持續縮減至2018年底整體資產購買計畫將會歸零,貨幣緊縮政策的背後代表的即是經濟穩健復甦。美國今年升息四次機率同步提升,同時間全球主要各國持續升息腳步,也有利於股市表現。 過去英國自2003年起逐步升息,美國、歐元區隨後跟進,在這段時間內MSCI世界指數累積上漲逾70%,顯示升息期間股市仍將持續走揚。自2015年底美國升息以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約30%,整體成熟市場將持續進入升息循環,後市依舊可期。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全球股市周漲幅逾1%,債市表現分歧,新興市場債表現不佳,但美高收相對穩步,目前仍看好股優於債,建議投資人可混搭布局,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強化防禦效果。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展望後市,整體仍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向。以區域來看,美股和新興市場最具投資價值,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尤其在消費實力與企業資本支出支撐下具最穩經濟成長動能,而新興市場經濟明顯改善。 ---------------下一則---------------  危機入市 新興債搶便宜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前五大新興債基金表現 https://goo.gl/z6iFiH 中美貿易衝突加劇,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將額外對2千億美元大陸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大陸也展現將報復的立場,面對兩大經濟體貿易戰的擔憂上升,市場再度呈現風險趨避模式,但也浮現危機入市機會,有利新興債趁低點搶進。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雖然中美談判過程引發市場震盪難免,但若全面開打,對彼此都是損害,因此基本情境是不至於演變為失控戰局。預期大陸可能需做出讓步,不僅在關稅方面,還包括非關稅部份,例如產業補貼及智慧財產權防護。 市場處恐慌情境時,投資越要理性,哪些是有基本面卻暫時受外在衝擊導致價格低廉的買進機會,哪些是實質基本面已弱化。哈森泰博指出,新興國家貨幣早在2月開始因美國升息及貿易戰打壓而回檔,如今部份國家已展現誘人評價面投資機會,特別集中拉丁美洲及部份新興亞洲國家。 哈森泰博提醒,中美互徵關稅後,將帶動物價上漲,通膨壓力終將傳導到公債殖利率的揚升,債券投資首要是防禦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風險,可透過放空美國公債及增加新興國家當地高息公債配置,攻防兼備。 根據理柏資訊,哈森泰博操盤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是唯一一檔規模超過100億美元新興債基金。統計規模前五大新興債基金中,去年7月美國公債殖利率自歷史低點彈升以來,該檔基金投資報酬率高達11%。截至5月底基金持債到期殖利率已高達13%,主要配置於新興國家當地公債,卻是一般高收益公司債指數約6.5%殖利率的兩倍水準。摩根大通報告指出,新興國家經濟成長仍有優於工業國,為支撐其資產價格重要後盾,新興國家當地債指數於年底前可望反彈5%,各區域中以拉美債6.7%預期報酬最高。 ---------------下一則---------------  陸股ETF成投信主戰場 富邦、國泰急起直追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海外股票型ETF已成為國內投信業者ETF的主要戰場,所占的檔數、規模也居各類ETF之冠,其中又以大陸相關商品最為吸睛。 最早打開國內陸股ETF投資的元大投信,引領多家投信陸續跟進發行,其中富邦、國泰投信近年在該領域表現不俗,基金規模與成交量名列前茅。 元大投信在台股ETF產品線完備之後,自2009年以元大標智滬深300開啟陸股ETF投資紀元,隨後陸續推出上證50ETF、滬深300槓桿反向ETF,各有特色,提供投資人靈活搭配運用。今年因應A股入摩效應,推出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募集58億元報請成立,成為投信在大陸相關ETF上商品最齊全的業者。 近年積極在該領域衝刺的富邦、國泰投信,旗下的富邦上証、國泰中國A50等兩檔ETF基金,挾通路以及品牌優勢,反而在規模和成交量上表現都更出色。 根據統計至5月底止,國內掛牌的A股原型ETF中,以富邦上証158.96億元的規模居冠,其次為國泰中國A50的137.03億元,最具歷史性的元大寶滬深則只有74.35億元;成交量方面,富邦上証的日成交金額平均達1.39億元,其次為國泰中國A50的1.28億元,也可見市場熱絡程度。 ---------------下一則---------------  美金融特別股 受惠升息、減稅2018年06月21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特別股利率VS.各類債券殖利率 https://goo.gl/9acUuA 在美國持續升息的環境下,為能追求收益又能兼顧風險控制,宏利投信推出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基金主要聚焦金融產業特別股投資,投資地區以美國為主,不僅因為股息收入帶來穩定的現金流,且股價波動幅度相對小,提高防禦等級,更可受惠美國升息與企業減稅政策,坐擁樂觀收益空間。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美國)特別股收益團隊基金經理人Joseph Bozoyan指出,特別股的股利率水準達6%以上。特別股往往相對於高收益債券具有更高的信用品質,由大型上市公司發行,特別股領域中有超過一半是投資等級。 Joseph Bozoyan表示,在評估風險和報酬時,特別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風險調整回報,並與其他主要資產類別的相關性較低。 除了為投資人提供有利的收益,特別股的波動率較股票為低,而與美國高收益率相比,違約率明顯較低,同時對利率敏感度也較低。 關於特別股投資展望,Joseph Bozoyan分析,從經濟環境來看,目前是特別股投資的好時機。美國穩步上調美國利率,擴大了銀行利差,創造了較高的利潤率。隨著美國公司稅率從31%下調至21%,預計金融和銀行業將從減稅中受益最多。 由於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主,投資收益空間樂觀,加上目前因為地緣政治事件頻傳、國際間貿易摩擦議題延燒影響,全球市場行情震盪幅度擴大,正凸顯特別股的風險防禦特性,使得特別股在此時更具投資誘因。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基金投資金融業特別股占比逾五成,平均信評為投資等級BBB-,可望高度受惠於美國升息與企業稅改,同時追求穩健的收益率以及額外的資本利得。除了投資固定利率特別股,亦將搭配投資利變型標的,以期在升息環境下創造收益率極大化。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的海外投資顧問是宏利資產管理(美國)的特別股投資團隊,成員年資均達22年,其特別股策略成立於2002年,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特別股資產管理規模達49億美元,歷經多空洗禮,操作經驗豐富。 宏利投信將與其密切合作,效率運用其資源以使基金的投資團隊研究分析、發掘並精選出最優異的投資標的,建構最佳投資組合,以期為基金和投資人創造出最佳的獲利表現。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日前獲主管機關核准,保管銀行為兆豐商業銀行,將於7月2日展開募集。

小媽精選1070620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20日
公開
41

升息確立 百億美元回流美股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JeAVd8 美國聯準會會議正面看待經濟前景,堅定貨幣政策正常化方向,促使國際資金明顯自海外市場回流美股,上周美股基金不僅連續第六周吸金,吸金金額達103.37億美元,為近十周以來單周最高資金淨流入金額,其它市場清一色為資金淨流出。 從年迄今表現來看,新興市場的投資吸引力仍相對成熟市場來得強勁,統計顯示,全球新興市場今年來吸金304.46億美元,亞洲(不含日本)同樣維持資金淨流入92.18億美元,拉丁美洲也獲近31億美元資金青睞,僅歐非中東年迄今小幅失血6.93億美元。 至於美國與歐洲基金今年來仍未扭轉失血窘境,美股基金今年來淨流出90.69億美元,歐洲基金更是失血236.19億美元。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陳若梅分析,今年來包括美元、利差等因素,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因之一,預期下半年美元動向仍是影響全球投資的關鍵,此外,未來若升息漸進,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由目前的2.9%左右溫和上揚至3.1∼3.2%,使得美元走勢趨穩,對於新興市場投資氛圍將屬正面。 陳若梅表示,上週美國公布對中國徵收關稅的500億美元產品名單,對市場已是一大影響,本周中美貿易問題再升溫,更引發市場大幅震盪,加上墨西哥、加拿大及歐盟等傳統美國友好盟友貿易摩擦升溫,也增添不確定性,此時以廣納全球標的多重資產策略來分散風險,不失為穩中求益的方式。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受到美國升息影響,美元出現反彈,MSCI新興市場指數出現下跌,其中以新興歐洲表現最差,主要受到原物料價格震盪影響。上周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幕,俄羅斯為這屆世界杯投入預計超108億美元,對於經濟效益,俄羅斯有信心,預計2013∼2018年為俄羅斯帶來150億美元經濟效益,未來五年仍然有超過100億美元的貢獻。 莊凱倫表示,近期美元走強影響新興市場股匯表現,長期而言,白宮減稅政策將擴大美國雙赤字,長期結構性弱勢恐壓抑美元走勢,且新興市場基本面仍穩健,仍具有投資價值。 亞股部分,她指出,海外資金正在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快速度撤離亞洲六大新興股市。今年以來,從印度、印尼、菲律賓、南韓、台灣和泰國撤離的資金總額已達190億美元。然就基本面來看,亞股相對穩健,且指數表現相對抗震,中長線仍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美經濟續強 全球股市受惠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景氣仍持續受惠美國經濟增溫帶動,基本面無虞,且今年各市場預估本益比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市場並無太貴的疑慮,法人建議投資人可續抱股票型基金,特別是美國股票基金。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高峰會結束後,不僅緩解先前亞洲政治緊張的關係,具避險特性的日幣也出現回落,VIX指數同時從5月底的15回落至12左右,根據經驗,當VIX指數從高點下滑後,全球股市將會有一段補漲的行情。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觀察近期各國央行的利率決策會議,美國升息,歐洲央行維持不變但預計在今年底結束購債計畫,日本央行也維持利率不變但下修通膨預估值,整體來看,除美國外,主要已開發市場今年仍維持寬鬆態勢。 進一步透過綜合許多金融壓力面向的全球金融壓力指數來看,目前指數水準約在負0.05左右,代表金融市場狀況相對安定。而通常在金融市場壓力小於0的時候,股市較有上漲機會。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從企業表現來看,全球股市未來12個月預估營收成長率為9%,其中表現最好的是新興亞洲15.3%,美國9.3%。 從評價面來看,比較各區域股市本益比發現,目前主要市場的本益比皆低於過去五年平均,顯示各區域股價其實有特別貴,鑑於企業獲利仍持續成長、政府財政刺激持續的狀態下,股市的表現仍值得期待。 國泰投信分析,5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新增22.3萬人,高於預期,平均時薪年增率成長平穩,5月失業率小幅降至3.8%到18年新低。5月ISM製造業指數由57.3增至58.7,高於預期之58.2,新訂單與生產皆回升至60以上之快速擴張區間。 ---------------下一則---------------  中美貿易戰加劇 全球股市哀嚎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陳昱光�綜合外電報導 針對中國上周末宣布的關稅報復措施,美國總統川普不甘示弱再加碼,揚言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中美貿易摩擦瀕臨全面開戰失控邊緣,全球股市周二在陸港股領跌下全面重挫,日圓、瑞郎與黃金等避險資產上漲,美元指數升破95點大關,創11個月新高。 川普周一威脅對中國進口商品擴大課稅,北京當局隨即於周二警告會有反制動作,全球前2大經濟體貿易戰的火藥味愈來愈濃,加劇全球經濟成長恐受波及的隱憂,全球股市聞訊一片慘綠。 周二上證指數與香港恆生指數,分別跌深近5%、3%;日股及韓股各自收跌1.8%、1.5%。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下挫1.9%,來到2月初以來的4個月低點。 台股也重挫183點,失守11,000點,外資狂砍214.34億元,創下「26股災」以來單日最大賣超金額,呈現股匯期三殺重挫局面。法人研判,若國際情勢未進一步擴大,台股跌勢可望趨緩,短期先看季線、半年線雙重支撐。台幣重貶1.84角,收30.186元,創近7個月新低。 繼亞股收盤後陸續開市的周二歐洲主要股市,早盤跌幅約在1%到1.5%,風暴核心的美股則是三大指數皆跳空開低,道瓊工業指數大跌375點或1.48%,來到24,617點,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則下挫1%與1 .25%。 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吸引投資人搶買。日圓兌美元周二勁升0.8%,攀抵109.56日圓兌1美元的1周高點;瑞郎兌美元的漲幅多達0.3%。黃金價格受避險情緒高漲帶動走揚,上漲0.2%來到每盎司1,283.2美元。不過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周二反倒揚升0.5%達95.266,觸及去年7月以來的11個月高點。 分析師解釋說,貿易戰對美元有利,係因在美國經濟走強之際,徵收進口關稅料推升通膨,催促聯準會加緊升息。德國商業銀行貨幣策略師Thu Lan Nguyen表示:「若美中貿易衝突情勢升高,美元將是主要受惠者。」 包括銅在內的基本金屬行情,也受到中美貿易戰升溫影響而下挫。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周二早盤跌1.7%,來到每噸6,855美元。 ---------------下一則---------------  美中貿易戰升溫 股匯暴殺 外資急撤 台股重挫183點 台幣狂貶1.84角2018/06/20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周二主要亞股漲跌幅 https://goo.gl/ggCaQa 大受衝擊 受到美中貿易大戰升溫衝擊,昨天亞股全面走跌,台北金融市場亦上演股匯雙殺,台股跳空開低,龍頭指標股台積電(2330)、鴻海(2317)、大立光(3008)、台塑集團及金控股同步下殺,集中市場指數大跌183.28點,收在10904.19點;而外資在台北匯市狂買美元,台幣兌美元匯率殺至逾7個月新低,終場收30.186元兌1美元,重貶1.84角。 美中貿易戰不斷隔空交火,周一道瓊收24987.47點,跌103.01點、跌幅0.41%,S&P 500收2773.87點,跌5.79點、跌幅0.21%,納斯達克收7747.03點,漲0.65點、漲幅0.01%。 受此衝擊,中國滬、深、港股同步大跌,香港恒生指數跌841.34點,跌幅2.78%,收29468.15點;上證指數跌幅為4%、摜破2900點,創近2年盤中新低;深證指數一度暴跌6.5%至1582.28點。 亞股全面下挫 其它亞股也全面下挫,日經跌1.77%或401.85點、收22278.48點,南韓KOSPI收跌1.52%。台股也跳空開低,包括台積電、鴻海下跌逾2%,大立光重挫5.23%,台塑集團及金控股也同步拉回,終場指數大跌183.28點,收10904.19點,成交值1695億元。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美中在7月6日前仍會持續協商,觀察美國姿態比較高,立足點可能是考量共和黨在期中選舉的題材,原先市場認為貿易戰有望告一段落,但從中興通訊恐遭制裁的一事,讓外界擔憂美國態度轉變。 黃文清說,台股基本面還是有支撐,且下周一有台積電、周二國泰金、富邦金將進行除息,基本面還是有撐,投資人可逢低布局下半年旺季題材。 避險情緒走升 匯銀指出,金融市場避險情緒陡增,大量資金撤出台灣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帶動今日台北股匯市大受衝擊,後續走勢仍看美中貿易戰情勢演變。 分析師指出,美國升息後資金湧入美元的現象已很明確,在國際情勢與資本市場氣氛雙重不利因素影響下,台幣欲強不易,建議投資人小心因應,暑假旅遊換匯可能因台幣走弱受影響。 南亞(1303)董事長吳嘉昭昨在股東會表示,預期今年全球景氣持續穩健擴張,營運樂觀看待,但油價與美、中可能的貿易戰則是不確定因素。 吳嘉昭表示,影響產業發展最大的變數在於兩個大國的貿易戰,美、中像在賽車一樣,相互的制裁措施多少都會影響到台灣,相對於塑化產品,高科技電子材料的影響更大,「美國重點在於高科技材料的限制」。 ---------------下一則---------------  後市可期 美股今年表現 全球最亮眼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上半年在美國升息、中美貿易紛爭、歐洲政治動盪、美元走強等因素下,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全球強弱市排名重新洗牌,漲幅前十強以美股最亮眼,在景氣能見度佳及企業獲利向好不變下,美股後市表現可期,適度配置美股基金可利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不俗,提供美股上漲動能,ISM製造業指數上升,其中新訂單指數更連續13個月高於60,顯示庫存維持低檔,積壓訂單持續擴張。非製造業指數也同樣走高,代表整體經濟活動維持在擴張軌道上。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近期美國總經佳、薪資增速快、住宅價格上揚,且油價處較高水位的支撐。聯準會(Fed)如期升息1碼,歐洲央行利率不變至明年夏天,強化美元上漲力道,零售銷售持續回升,民間消費力道增強,第二季GDP成長預估上修至4.8%,均將支撐美股表現。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經理人葛蘭•包爾分析,目前美國家庭債務與財務負擔比率仍處於低檔區,消費保持穩健將支持經濟穩定成長,企業獲利成長強勁且利潤率上揚,提供美股多頭行情延續,可關注人工智慧、雲端運算、醫療創新等成長趨勢明確的盤面主流。 宏利投信認為,中美貿易衝突續為市場潛在威脅,MISI指數下跌,反映投資者對貿易戰衝擊股市的憂慮,未來發展持續受到密切關注,緊張局勢升級可能,科技股可能因為技術進步的限制而受影響。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強調,企業第二季獲利仍估有近兩成的成長幅度,有助美股後市動能,布局獲利表現穩健、具成長性、創新題材、實施庫藏股回購的科技股,可望激勵類股表現,後市值得期待。 ---------------下一則---------------  沙俄欲增產 油價漲勢到頭了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主要產油國產量 https://goo.gl/CPY5qS 華爾街日報報導,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維持1年半減產共識後,目前內部對是否增產又回到過去互不相讓局面。專家認為主導OPEC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非OPEC成員國俄羅斯都傾向增產,石油供應勢必增加而不利油價後市。 紐約西德州原油7月期貨價周二盤中下跌1.7%,每桶報64.75美元。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下跌0.8%,報74.75美元。 OPEC將在本周末開會,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等3個OPEC創始成員國反對增產而跟沙國意見不合。外傳俄國跟沙國一樣傾向每天增產30萬桶到60萬桶原油之間。 油價近幾周來走低,是市場擔心沙國與俄國聯手增產所致。但交易商預期反對增產者占上風,和增產幅度遠低於市場預期而讓油價周一回升。 專家認為交易商會這樣預期,正凸顯他們不了解OPEC歷史。目前OPEC內部不和可能讓本周會議在爭吵聲中結束。 根據OPEC歷史和博弈理論來看,OPEC成員國本來就意見不一,不管他們發表什麼意見,只要主導OPEC的沙國決定增產,OPEC最終就會增產。OPEC成員國目前每天合計生產2,100萬桶原油,在內部達成共識前,OPEC有能力每天再增產至少70萬桶。 沙國和俄國是難以對抗的石油大國。他們合計每天產量,是伊朗和伊拉克各自產量的5倍,為委內瑞拉15倍。目前伊朗又遭美國制裁,委國產量急速萎縮,在OPEC內更無力對抗沙國。 伊朗曾在2000年反對沙國增產來抑制油價但最終失敗。沙國在1986年為懲罰不遵守減產協定的成員國而產能全開,讓油價隨之腰斬。 外界認為OPEC這次要增產來抑制油價,不過即便OPEC按兵不動,油價後市其實並不樂觀,因為目前油價水準仍足以刺激美國頁岩油商增產,並導致能源需求增長放緩,種種因素都不利油價走勢。 ---------------下一則---------------  特別股息收益 安度投資湍流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各類型特別股總覽 https://goo.gl/8FRRtR 2018年2月以來,市場波動度如同一葉扁舟進入湍流溪谷,有經濟學家喊出小心「熊」出沒、也有專家不斷重申美國經濟動能領頭演出,多頭格局未變。法人指出,投資人需要居高思危並著手調整資產組合,增加有固定收益性質的資產比重,才能提高資產組合的避震效果,而特別股正是選項之一。 宏利投信指出,「特別股」是一種擁有固定收息特色的投資工具。特別股兼具債券與股票的性質,多屬混合證券(hybrid security),每季享有固定股利,波動度較股票低,因其股利分配與公司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優先於普通股,又被稱為優先股(Preferred Stock)。 宏利投信表示,特別股在1990年代快速發展,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成為金融救援計畫的主要工具。例如美國政府在金融海嘯發生後的不久,宣布以1,250億美元購入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九家大型銀行的特別股,不久後,英國政府也宣布挹資870億美元收購英國八大銀行特別股,政府當局紛紛出手相救,讓百業仰賴的金融業得以走過營運低谷,穩住金融市場。 對於美、英政府而言,投資特別股的算盤也打得精。宏利投信指出,因為特別股提供了穩定的股息,以2008年美國政府收購花旗銀行的特別股股息8%為例,等於是提供了每年穩定8%收益,在股、債、商品價格劇烈波動的海嘯期間,成為極有吸引力的投資標的。自此之後,開啟了散戶投資人對於特別股的投資視野,也吸引愈來愈多投資人關注這個市場。 以美國市場為例,至今年3月底止,標普特別股指數股息率達6.2%,投資價值相當誘人。而目前特別股市場平均信評維持於BBB-投資等級以上,信用風險相對較低。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特別股的種類多樣,例如傳統型、混和型、不動產投資信託及其他非標準化等,投資人不易掌握全貌,更難以跨海研究不同市場發行的特別股標的。 宏利投信建議,透過投資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的方式來投入特別股,將是較為理想的方式。尤其在目前全球市場仍充滿變數,且風險性資產震盪波動加劇的情況下,將特別股息收益型產品納入資產組合有其必要,除了能提供穩健的股息收益,更重要的是增加投資組合穩定度,有助安然度過未來的投資湍流。 ---------------下一則---------------  多樣化收益來源+降低投組風險 美升息 特別股吃香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並暗示今年可能再升息兩次,顯示勞動市場持續改善,經濟活動穩健擴張,經濟前景面臨的風險大致均衡,資金回流成為市場新動能,面對利率上升、資金動能挹注雙重激勵,特別股持續走升趨勢不變,納入特別股資組合,有利降低資產波動風險。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強調,升息可望擴大銀行淨利差,對金融業獲利將有明顯助益,基期偏低且受惠升息的金融股,全球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主,且權重在60%以上,特別股兼具債券性質,升息前擔心特別股因利率上升而股價走低,升息後由於短期不確定性消失,反倒吸引資金回流,特別股表現將增溫。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美國企業財務體質良好,受到稅改政策挹注持續,提高股利發放或進行股票買回動作,投資組合中納入企業債配置,不僅可多樣化收益來源,在股市疲軟和利率環境改變時,也有助降低投資組合風險。 宏利投信指出,隨著利率的逐步走高,風險性資產吸引力可能減低,但不論美歐或新興市場,經濟持續穩健成長格局,從就業到消費,到總體的經濟成長率並未走下坡,反而因為經濟增溫,帶動物價增長,主要央行更有信心回復利率正常化,股市實無引擎熄火問題。 Fed升息影響各項資產,但特別股與公債連動性低,且相對較高股息率,影響相對輕微。 群益投信認為,觀察美銀美林固定利率特別股指數,升息後績效均呈現正報酬,升息循環使得金融市場面臨波動愈來愈劇烈的環境,凸顯特別股同時擁有股票與債券的特性,在市場多頭時有機會獲取資本利得,空頭期間波動又明顯低於股市,進可攻、退可守,特別適合穩健投資。 ---------------下一則---------------  美利率正常化 債市買氣未明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UREkX5 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利率會議塵埃落定後,資金明顯自貨幣市場大舉撤出,並轉向投資等級公司債,統計顯示上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遭淨流出逾417億美元,讓今年來的資金動能瞬間由正轉負,迄今失血近210億美元。 因為市場前景仍未完全明朗,且利率走升讓國際資金對於債券市場持保留態度,上周淨流入投資級債券市場的金額僅9億美元,而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基金則小幅失血,分別遭受調節6億美元與13億美元。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隨著殖利率的向上修正、債券資產持有價值回升,對於先前因為整體利率水準太低、難以尋找良好收益來源的投資人而言,反而是逐步布局的好機會,在利率走高環境下,建議布局以高殖利率、利差空間較大的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為主。 黃奕栩強調,近期新興市場受到美元強勢等外部因素影響,表現相對弱勢,但究其基本面並未轉壞,儘管部份新興國家近期經濟數據趨緩,但整體成長依舊處在擴張階段;此外,原物料與新興市場投資氣氛關聯高,在原物料表現持穩下,有助支撐長線的資金流向動能。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美國升息引發市場對阿根廷與土耳其貨幣政策的緊縮預期,連帶影響整體新興市場債的走勢,但與2013年相比,多數新興國家有更穩健的基本面,較低的通膨水準、較低的雙赤字與較高的外匯存底,受到外在事件影響的衝擊也未必需要大幅升息以因應。 許家豪表示,截至6月14日為止,摩根大通全球新興主權債最差殖利率已突破6.5%,高於全球高收益債的5.6%,若以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新興債信評與殖利率都優於高收益債,具有一定程度的投資價值。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投資人已過度悲觀看待拉丁美洲局勢、造成近期部分國家匯率超跌,事實上無論NAFTA談判進展如何,美墨貿易都不會中止,而美國許多農產品對墨西哥為貿易出超,美國中止與墨國貿易將影響農民利益。 此外,墨西哥政治制度健全、總統不至於濫權,而巴西財政改革是朝野的共識,預期新政權上台後仍將持續進行改革,市場對於墨西哥和巴西總統大選過度擔憂或將提供進場機會。 ---------------下一則---------------  外資買陸債 前5月激增1倍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欣�綜合報導 隨著中國大陸官方逐步對外開放債券市場,以及愈來愈多的全球指數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其中,也更增添中國債券的投資魅力。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政府債券已較去年增長1倍,外國投資者已成中國債券的最大買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最近幾年,中國政府一直在拓寬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管道。去年7月,中國官方推出中國和香港間的債券通,為香港的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投資中國債券的管道。 之後,全球最大債券指數公司-彭博巴克萊於3月下旬宣布,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艦指數「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不僅成為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中率先納入中國政府債券,這些都帶動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投資熱情。 根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外國投資者總計持有的中國政府債券高達8,36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僅較1年前增長1倍,更創下歷史新高,並且連續第15個月攀升這些境外投資者以大型機構投資者、各國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為主。累計今年已淨買入2,294億元的中國政府債券。第2大買家是中國的證券公司,淨買入410億元。 報導稱,Neuberger Berman Investment Management駐上海的中國固定收益首席投資長Peter Ru表示,彭博巴克萊將納入中國政府債券納入該指數,無疑將推升中國債券的需求,因為很多全球投資者在配置資金時都會追蹤這些指數。高盛集團去年就估計,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3大債券指數後,可能帶動最多達2,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中國市場。 報導稱,中國境內債市規模目前約為12兆美元,其中外國投資者的持債比例仍低,僅為1.7%。中資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和共同基金是中國債券的主要持有機構。隨著近期外國投資者的追捧,中國債市也開始回暖。基準10年期中國政府債券殖利率已經從1月中旬的3年高點4%回落到3.66%。 此外,人民幣最近幾個月的堅挺表現也對中國債市起到助推作用,與阿根廷披索和土耳其里拉等備受打擊的新興市場貨幣相比,人民幣尤具韌性。報導稱,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在去年升值6.3%的基礎上再漲1.6%,人民幣的走強亦增添中國債券的投資魅力。 ---------------下一則---------------  貿易戰加劇 各國拋售美債 俄砍最凶剩一半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據美國財經媒體CNBC周二報導,在全球貿易衝突加劇之際,大陸和日本等政府大舉出脫美國公債,其中尤以俄羅斯拋售美債動作最為積極,4月大砍約半數的美債部位。 俄羅斯4月將美債持有部位由3月的961億美元大砍至487億美元,減持幅度逼近50%。俄羅斯持有的美債部位在2017年5月升至頂峰,達1,087億美元。 美債最大持有國中國大陸4月減碼58億美元,降至1.18兆美元。美國第2大債主日本4月也賣超123億美元,降至1.03兆美元。愛爾蘭、英國和瑞士該月亦減持美債部位。 截至4月美國已發行流通在外的公債達14.84兆美元,外國政府持有6.17兆美元。外國政府3月和4月各賣超約50億美元美國中期和長期債券,金額創近幾個月最高。 Bleakly Advisory Group投資長布法爾(Peter Boockvar)指出:「未來幾年美國將大量發債,我們需要買家承購。美國與貿易夥伴的關係可能牽動未來幾個月和幾季的債市,特別是最大債主大陸。」 美國總統川普對多個貿易夥伴祭出加徵關稅手段,尤其是大陸。此外,川普也揚言退出多國貿易協定,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並對進口鋼鋁課懲罰性關稅。 美國聯準會(Fed)收購4.2兆美元政府公債與房貸抵押證券(MBS)後,於2016年10月停止購債,替美債尋找外國買家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此外,鑑於未來幾年美國的預算赤字將持續攀升,美國政府也將積極舉債因應。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2020年美國預算赤字將跨越1兆美元大關。 在此同時,美國利率逐漸上調。美國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較1年前高出0.75個百分點。 ---------------下一則---------------  高收益債殖利率優 逢低可接2018年06月20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高收益債券擁有高殖利率優勢,是國人熱愛的資產類別,近期的修正,反而成為投資人承接高收益債券的好機會。聯博收益策略投資組合經理葆羅.狄儂(Paul DeNoon)指出,目前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已經上升到6%以上,如果以未來五年的投資期間來看,該水準與同期間的股票預估報酬率其實相去不遠,頗具投資吸引力。 雖然現階段的高收益債具有投資價值,但在市場震盪頻傳之際,投資人更要謹慎選債,尤以體質良好、財務槓桿狀況佳、現金流強勁的公司為主。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指出,以國內市場為主的成熟國家高收債發行人穩健,5月高收益債市違約率維持2.26%,評級提升與調降比小升至1.29%,顯示目前成熟國家高收債市狀況穩定,現階段美國企業貸款強勁成長,消費者支出增加,勞動市場緊俏,均顯示經濟仍在成長的軌道上,有助全高收及美高收債前進動能。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宇君表示,美債殖利率走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預期經濟成長、預期通貨膨脹上升、預期美國升息幅度加大,只要殖利率上揚是在經濟成長的基礎下發生,同時不過於激烈,短線造成的衝擊可望降低。此外,企業獲利成長,違約率降至長期平均水準之下,信用品質改善,均有助於高收債市場表現。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新興市場債市應會盡快回穩,時間仍無法預估,畢竟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的塵埃落定的時機充滿不確定性,以長期投資觀點來看,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提供了進場投資時機。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高收益債違約率仍舊維持低檔,目前銀行放款標準仍偏向寬鬆,下半年高收債違約率仍將在相對低檔,預估2018年違約率落在2∼2.5%區間,仍低於長期平均4%的水準;區域上則相較看好美國高收益債,原因在其近期表現佳,相對利差仍具吸引力。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有鑑於全球經濟復甦有利基本面及保持低的違約率,加上高收債相對短的債券天期,持續看好美國高收益債表現。 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變,市場預估企業獲利將維持增長態勢,有助高收債價格走穩。

小媽精選1070616-0619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9日
公開
43

避險降溫 美股連5周吸金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eVSuHj 美國經濟數據亮眼,加上歐洲政治風險趨緩,國際股市風險偏好恢復。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統計至6月6日,日股當周吸金37.92億美元;美股則連續五周吸金,但幅度縮小。新興市場中僅有亞洲不含日本吸金8.63億美元,其於市場均遭流出。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胡韡耀表示,5月ISM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指數分別為58.7與58.6,均高於預估值58.2與57.7,顯示美國經濟持續穩健擴張,消除部分市場對增長或將放緩的憂慮。觀察就業數字,美國5月新增非農就業人口達22.3萬,不但優於預期,失業率也由3.9%降至3.8%的50年最低,平均時薪則較去年同期成長2.7%。 胡韡耀表示,第二季以來,全球市場波動相較明顯,因此建議,透過多重資產廣納股債的配置方式,加上拉長投資時間,在市場波動下,隨時都是進場布局良機。 先機環球全球股票投資董事韋斯汀(Justin Wells)指出,相較於去年10月,目前全球股市包括日本、亞太、新興市場、北美股市的市場氛圍從樂觀移至中立,這顯示市場風險持續在改變。 經驗顯示,英國自2003年起逐步升息,美國、歐元區隨後跟進,在這段時間內MSCI世界指數累積上漲逾70%,顯示升息期間股市仍將持續走揚。自2015年底美國聯準會升息以來,MSCI世界指數上漲約30%,整體成熟市場將持續進入升息循環,後市依舊可期。 永豐全球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鄭鼎芝指出,經濟數據堅實,加上通膨揚升,是美國此次升息的決策依據,美國近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顯示,無論企業或消費信心揚升、ISM製造業指數擴張、就業指標如缺工職位、新增就業人數、失業率、平均薪資增幅等都見持續改善;到油價與醫療成本上揚,也使得5月美國CPI年增率達2.8%,核心CPI年增率達2.2%。 鄭鼎芝指出,G7與川金會落幕後,全球關注焦點轉向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日本央行接連召開的利率決策會議,及所釋放的貨幣政策方向,聯準會升息與對經濟正向展望,研判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短期政策方向仍傾向維持寬鬆立場,但密切注意釋放的鷹派言論與利率正常化時程。 此外,後續還要觀察秋季美國期中選舉前,美國總統川普在國際、貿易關係與利多政策運作上,對市場帶來的干擾或提振效果。 ---------------下一則---------------  專家:股市下半年 提防危機四伏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擔憂中美貿易戰,道瓊工業指數周一早盤大跌逾200點,約0.9%,標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較小,約0.5%。 惟投資專家認為,在強勁基本面撐腰下,全球股市下半年仍具有上漲空間,惟需提防貿易摩擦、央行緊縮貨幣政策與政治面等黑天鵝的干擾。 報導指出,投資專家指出,在經濟穩健成長與企業獲利看強下,全球股市多頭下半年仍大有可為。 瑞士信貸投資長史卓貝克(Michael Strobaek)上周發布研究報告表示,「有明確的跡象顯示全球主要地區今年下半年經濟將加速成長,這為股市與特定商品營造有利的投資環境。」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EMEA(新興歐洲、中東及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沃德(Karen Ward)也持類似的看法,她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及:「今年下半年,我們預估經濟成長會出現略微加溫的走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4月發布的預測,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估達3.9%,下半年料將增至4.0%。 沃德還表示,去年底的經濟成長動能基本上已延續到今年,「這也會反映在強勁的企業獲利上。」 儘管後市偏多,但專家說選股時仍需提防幾個主要的風險,瑞士信貸的史卓貝克就指出,投資人需特別留意貿易摩擦、政治面與政策面的發展對盤勢帶來的可能衝擊。 專家認為,央行寬鬆措施紛紛退場是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 Fasanara Capital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經理人菲利亞(Francesco Filia)表示:「政治、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面的風險若同時爆發,其威力不容小覷。」 ---------------下一則---------------  萬點行情旺 台股基金月賺1成 2018/06/18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今年來台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9FvkZb 趁機卡位 台股5月單月大漲2.04%,漲幅居亞股之冠,投信調查也顯示,台股基金表現更勝一籌,平均報酬率10.19%,超過9成基金績效打敗大盤。展望台股後市,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下半年進入傳統旺季,台股動能有望增溫,類股來看,5G、人工智慧、3D感測、車用仍為長多趨勢,逢低可布局。 台股5月受到中美貿易戰紛擾、美債殖利率走揚與義大利政治危機等利空夾擊,外資法人也持續出脫持股。不過,在本土法人買盤支撐下,單月累計仍繳出正報酬成長。市場預期,台股將迎接蘋果新品拉貨旺季,動能還是可期。 國內外政策釋利多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周奇賢表示,儘管貿易戰議題爭議仍未落幕,不過,隨美股大型科技股表現穩健,激勵那斯達克指數,加上科技產業備貨旺季將至,相對有利台股走勢。 周奇賢也指出,由於外資買盤回籠、技術面大盤重回各期均線之上,顯示近期市場資金仍偏多,加上股東會旺季中各指標企業釋出產業正面訊息,同時又有台北國際電腦展、蘋果開發者大會等時事熱門題材助陣,將持續提供台股布局亮點,使具業績題材個股仍將表現空間。 展望後市,第一金店頭基金經理人陳思銘指出,考量全球經濟復甦態勢尚未改變,加上美國下半年將有期中選舉,國內亦進入縣市長大選,政策面可望釋出利多,因此,心態上應順勢而為。但全球貿易戰再起,後續交戰狀況與談判結果,仍將牽動市場敏感神經。 定期定額分批布局 陳思銘認為,台股今年來上下震盪逾600點,波動幅度大、頻率變多,反映國際政經局勢變化,更增添投資人操作難度,所以建議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拉高勝率。 投資策略上,積極型投資人可著重科技型、中小型或店頭市場型台股基金,聚焦電子業下半年旺季行情。按往年經驗,備貨動作通常自6月開始啟動,並帶動股價提前表態,有望吸引資金輪動。 穩健型投資人可著墨大中華、一般型與平衡型台股基金,投資範圍涵蓋科技、金融、傳產等類股,有機會受惠美國升息、國際油價穩步上漲帶來的好處;平衡型還持有部分債券資產,可望降低資產波動度。 ---------------下一則---------------  Fed來鷹的 新台幣加速貶至3字頭2018年06月16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主要貨幣對美元貶幅 https://goo.gl/ngSDHV 歐洲央行(ECB)釋出延遲升息訊號,歐元應聲重挫,推升國際美元,新台幣隨主要非美貨幣大跌,開低走低,一舉貶破30元,昨(15)日收在30.002元兌1美元的逾半個月新低,貶值6.4分,已連7個交易日走跌,3字頭提前達陣。 歐元及韓元領跌,匯市昨日爆出18.04億美元大量,為逾一個月來單日最大量,新台幣直接闖過30元大關。外匯交易員表示,「美國聯準會(Fed)來鷹的,歐洲央行卻再唱鴿調」,雙重打擊下,歐元重挫近2.0%,美元指數直衝向95,拖累所有非美貨幣全跌趴,新台幣一早也直接觸及30元整數。 「暌違半個多月來重見3字頭,出口商立馬進去拋匯」,外匯交易員指出,開盤後外資紛紛進場買匯,出口商逆向拋匯,30元價位站不太穩,但午後外資不再單向買進,出現部份賣單,使得新台幣終場能站上3字頭,市場原預期下周才有機會,結果昨天就提前達陣。 外匯交易員說明,其實新台幣在主要亞幣中,顯現相對有撐,昨日貶幅0.21%,僅多於馬來幣的小跌0.03%,居亞幣第二抗跌。主要應是台股經過前日重挫159點後,昨日馬上反彈收紅73點,「接著下半年台股旺季就要到了,外資應該沒有笨到會錯失這波行情」,反應在午後匯市轉為有買有賣,也使得新台幣僅停在30元價位邊緣,跌幅在亞幣中相對小。 由於新台幣提前反應Fed升息預期,再加上ECB延後升息的雙重衝擊,出現連續7個交易日貶勢,累計跌幅0.88%或2.64角。 外匯交易員強調,與主要亞幣相較,新台幣約是居中間位置,同期間韓元重挫2.80%,星幣及泰銖均貶逾1.0%,其他日圓、人民幣、馬來幣下滑不到0.4%。這應是老大(央行)不樂見,因為貶幅輸給主要競爭對手韓元太多。 外匯交易員分析,新台幣去年強漲8.14%,韓元更是狂飆12.82%,但今年以來走勢反向,新台幣及韓元各貶值0.51%及2.48%,「基於出口價格競爭力考量,新台幣還要加把勁貶下去」。 上周四(21日)央行第二季理監事會登場,市場預料利率將連八凍,焦點還是在匯率,是否能站穩3字頭,就看美元指數能不能衝過95元關卡,或外資維持偏匯出方向。 ---------------下一則---------------  中國強力反擊 中美貿易戰實彈上膛2018年06月17日 04:09 工商時報 李書良�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15日批准對近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讓已見和緩的中美貿易關係再度緊繃。中方隨即在昨(16)日凌晨宣布,對總值500億美元的659項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中方迅速回敬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制動作,讓中美貿易戰頗有一觸即發的態勢。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日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決定對美國的659項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商品,自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此外,對化工品、醫療設備、能源產品等114項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時間另行公告。 公告指出,美方加徵關稅的措施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相關規則,有悖於中美雙方磋商已達成的共識,並嚴重侵犯中方的合法權益。中方決定對自美國同等金額進口商品實施同等程度的徵稅,以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公告並強調,中方注意到美方發表聲明稱,若中國採取報復性措施,美國將繼續追加額外關稅,「對此,中國將保留採取相應措施的權利」。在15日美方公布對中國加徵關稅後稍晚,白宮曾以電子郵件公告稱,如果中國對美國商品、服務或農產品施加新的關稅,或對美國出口商或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公司採取懲罰性措施,美國將加徵更多關稅。 另一方面,除了向美國祭出反制舉措,中國商務部官網昨日一早更接連發布3條涉美反傾銷的調查消息,包括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高溫承壓用合金鋼無縫鋼管、乙醇胺、氫碘酸產品的有關反傾銷調查與初步裁定,雙方你來我往的較勁意味極濃。 這次美國對中國提出500億美元規模的加徵關稅,以及即將提出的1千億美元徵收關稅清單,均源自於4月初川普政府曾經提過的說法。之後為避免貿易戰成真,5月份至6月初,中美在北京、華盛頓舉行了三場高層磋商,期間達成不打貿易戰、停止互相加徵關稅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 然而,川普意外在15日祭出關稅戰,中國外交部已於15日強調,中國將立即推出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徵稅措施,而雙方此前磋商達成的經貿成果將同時失效。(相關新聞見A2、A4) ---------------下一則---------------  氣勢如虹 94檔淨值創新高2018/06/18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淨值新高 70元以上 9檔台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us5eky 台股萬點氣勢如虹,調查顯示,包括台股及台股平衡基金共169檔中,總計有94檔台股基金淨值創新高,也讓28萬投資人荷包滿滿,其中,淨值最高的台股基金股王是群益馬拉松基金137.91元,其成立以來績效1279.1%表現最亮眼。 Lipper統計至6月5日,加權股價指數今年來漲4.3%,主動式操作的台股基金同期平均漲幅有12.9%;若將天期拉長至近1年,含權息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約12.8%,台股基金同期間類型平均約29%,其中,績優基金更有5~7成之報酬,成為這波史上最長萬點行情的贏家。 投信調查相關台股基金中,今年來平均漲12.57%,成立來平均績效103.2%,顯示出長期投資台股基金,績效倍增的機會不小。此外台股基金也有3檔百元基金,除群益馬拉松外,群益店頭市場、統一全天候也都淨值百元以上。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個股表現波動大,操作上不好掌控,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以選擇專業經理人選股策略佳、波動相對低的台股基金進場。特別是台股目前處於高檔,投資台股可選擇高淨值、長期績效穩健的台股基金。 高淨值基金績效穩健 群益投信也指出,觀察這些基金績效,不難發現投資高淨值基金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中長期績效表現穩健。高淨值基金歷經多次空頭洗禮,仍能屹立不搖,需倚賴持股部位進出操作得宜,才能表現出穩健績效。 不過,若投資人擔憂市場震盪或怕追高而錯失此波多頭行情,復華投信建議,可透過定時定額分散風險,並設定停利點適時獲利了結;或者可利用加值型定時定額,也就是藉由系統觀察市場多空訊號判斷,自動執行進出場,以提高投資勝率。 ---------------下一則---------------  大陸投資買點到 股七債三黃金比例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高檔震盪,陸股第二季承壓,債市也進入調整,但預料下半年將是整理後再出發好時機,6月1日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激勵資金效應持續,且目前大陸利率已從高點反轉,股債市經過前波良性修正後,投資價值浮現,投信建議布局大陸黃金比重為股七債三。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預定經理人黃昱仁指出,A股入摩吸引海外資金加速增配陸股,觀察1996年與2005年台股入摩的經驗,波段各上漲59%與67%,預料陸股後市也不容小覷,上漲空間可期。 MSCI日前表示將視大陸資本市場情況,擴大A股納入權重,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以此進度觀察,MSCI未來五至十年有機會將A股全數納入。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指出,陸股行業輪動持續,投資策略宜採均衡布局,選取具有業績超預期及穩定股利增長標的,產業看好消費、醫藥、金融等,白馬股受惠消費升級趨勢,外資明顯偏好消費行業,後市表現值得期待。醫藥在藥審改革鼓勵創新,有助類股上行動能。 宏利投信認為,大陸近年政策面去槓桿化,實現可持續且高質量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及企業獲利良好表現,為陸股估值提供支撐。預期今明年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維持樂觀看待。 去年陸債大幅修正,十年國債收益率盤中超出4%,已是當前政策容忍上限,未來利率上行空間有限,現階段境內債為最佳投資點。 黃昱仁分析,觀察大陸過去五年以股七債三平衡組合對照股市,年化報酬率與標準差各為10%、14.6%與11.4%、25.3%,代表股票比重提升,波動度跟著大幅上揚,承擔更多風險,因此在股市多頭期間,股七債三將為黃金比例。 ---------------下一則---------------  北上資金挹注 陸股後市樂觀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大陸股市北上資金顯著回流,觀察包括深股通、滬股通的北上資今年來持穩挹注,統計截至6月14日,今年以來已淨流入256.47億美元,市場法人表示,陸股具長期投資價值,且外國機構法人(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排隊卡位QFII額度,加上MSCI納入A股題材後續效應,中長期後市表現可期。 群益投信表示,觀察北上資金今年來流入情況,各月中僅2月受到農曆年及股市大幅震盪影響,北上資金短暫撤出A股,其他月分都是呈現淨流入,1月流入55.73億美元、2月流出4.17億美元,3月淨流入15.41億美元,4月開始淨流入更顯著,金額達61.35億美元,5月淨流入80.72億美元,6月以來淨流入47.43億美元。 統計今年以來,淨流入256.47億美元,在MSCI納入A股的利多下,法人資金卡位明顯,資金行情可望推動陸股後市,建議投資人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的方式適度布局大中華基金,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外資藉由北上通道增加A股投資,北上資金(滬股通+深股通)已成為第二大資金流入A股市場,大陸在基本面和獲利面表現仍相對樂觀,加上資金面的挹注,有助為股市表現提供穩固支撐。 選股策略上,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以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產業方面,持續看好消費和科技類股表現。 宏利投信總代理的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冬指出,A股市場目前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僅次於美國市場;預計於2018年6月首次納入A股後,首批流入A股的外資資金規模可望達上百億美元。 A股獲納入MSCI指數,可望在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A股市場由於與全球市場表現的關聯性較低,提供了具吸引力的多元化投資機會。 ---------------下一則---------------  企業好會賺 亞股後市掛保證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亞洲主要國家EPS年增長預估(以2018年排序) https://goo.gl/TMZxPn 近期亞股波動大增,投信法人指出,全球景氣翻揚,主要亞洲國家企業今年賺錢能力可望延續至明年,其中又以大陸企業連三年EPS年增率預估均達雙位數成長最可期,預期亞股後續走勢在強勁企業獲利支撐下將打底反攻,建議看好亞洲成長契機的穩健型投資人以亞太股債基金介入,除了有股債息收保護,又能掌握亞洲資產增值。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中美貿易、川金會談、東協選舉等不確定因素持續擾市,造成投資信心偏弱,加上外資獲利漲多出脫,導致亞股波動劇烈。但觀察亞洲景氣雖見放緩,穩定增長趨勢卻維持不變。觀察過去利率趨升環境,景氣連動度高的亞股表現領先全球股市,有利吸引外資回流。 此外,亞洲企業賺錢功力一流,也為亞股後市掛保證,張致寧說明,今年包括印度、大陸、南韓、新加坡、香港和印尼等六個國家企業EPS年增率預估均達兩位數,尤其又以大陸表現最令人期待,有望在2017年起連三年繳出雙位數的成長,也因此陸股和整體亞股長線走勢看俏。 統一大龍印基金經理人鄭宗傑表示,A股主要是受到近一個月來多起境內債券違約、金融去槓桿持續深化、流動性緊張等因素所壓制。由於大陸總體經濟處於擴張階段,A股估值已來到階段低點,隨時有啟動機會。 鄭宗傑指出,A股目前估值在全球主要指數中明顯偏低,滬深300指數預估本益比12.75倍,逼近2016年初經濟萎縮、股災觸發熔斷機制時的低點,此外,AH股溢價指數由今年2月高點的137下降至目前的119,為相對低的水平,而A股納入MSCI指數已生效,且北上資金也持續增加,預料A股將持續吸引資金進駐。 另外,亞洲區內出口與製造業動能伴隨全球景氣向上,加上亞洲企業盈利維持上調,引領去年亞太(不含日本)股市反應基本面題材,但即便歷經一波強漲,亞股估值依舊合理,最新股價淨值比僅1.7倍,尚低於15年平均的1.9倍,看好物美價廉優勢為亞股添上攻動能。 觀察這波亞股修正時期各類股的表現,以高息防禦類股的股價逆勢走揚,顯示當前高息策略為參與亞股的抗震選擇,也不會漏接亞洲股市自低檔回升的漲升契機,而亞債過去五年的平均年化報酬勇奪全球主要債市之冠,法人建議透過「亞洲高息股+亞債」的方式介入亞洲。 ---------------下一則---------------  全球貨幣政策轉鷹 日銀不動如山2018年06月16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銀(央)行周五宣布維持其超寬鬆貨幣政策不變雖符合市場預期,但調降其對通膨前景的看法,顯示日本寬鬆貨幣政策退場仍遙遙無期,與全球央行貨幣緊縮的主流趨勢呈脫鉤走勢。 日銀維持其短期存款利率在負0.1%不變,承諾繼續把日本10年期公債殖利率目標保持在零水準附近,並維持以每年購買80兆日圓日本公債的承諾不變。 雖然日銀迄3月底止的上個年度實際買債規模已減少至49兆日圓,但其維持80兆日圓買債承諾不變,即被投資人視為其要繼續寬鬆貨幣的一種象徵性態度。 跟歐洲央行決定在今年底結束其資產購買計劃,和聯準會以穩定速度升息,甚至可能在年底前再升息2次等相較,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方向是跟歐美相反,是各國主要央行裡唯一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日銀在會後聲明中還指目前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在0.5%到1%區間,這略低於其在4月貨幣政策會評估的約1%。其對通膨朝2%目標方向前進的看法轉趨謹慎。 日本4月扣除新鮮食物價格後的核心CPI年增0.7%,增長速度為連續2個月放緩。 日銀維持其對日本經濟持續溫和成長的看法不變,並未受首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度年率下跌0.6%,為9季以來首度下跌的影響。 許多專家認為,首季經濟萎縮是受包括壞天氣等暫時性因素影響,在出口和資本支出保持穩定之下,本季的經濟將可望回升。 日銀在上一次貨幣政策會裡,已停止預測通膨率何時達至其2%目標。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表示,他不希望央行的預測被市場過度解讀。 ---------------下一則---------------  美經濟獨強 Q2成長率看逾4% 2018年06月16日 04:09 工商時報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兌美元走勢 https://goo.gl/TCbJFa 世界經濟龍頭美國的成長引擎持續加溫,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可望突破4%,創近4年來最大季度增幅,反觀歐洲等其他主要經濟體動能漸失,但美國經濟領跑全球,也凸顯當前全球經濟同步成長的難得景況恐告終。 《華爾街日報》報導,迎來史上第2長擴張期的美國,經濟未見放緩還在持續加速。該全球最大經濟體今年第1季季增年率2.2%,第2季GDP成長率料超過4%,締造近4年來最大季度增幅。 歐洲央行(ECB)周四例會決議年底前終結量化寬鬆(QE),但ECB官員同時表示,目前的低檔利率還將延續到明年夏季,這無異暗示,歐元區經濟在他們看來仍舊脆弱。 聯準會(Fed)則在美國經濟持續增強及勞動市場緊俏下,周三再次宣布升息1碼,並示意會加速貨幣緊縮,今年全年升息次數將調高為4次。 美歐經濟走勢出現分歧,首當其衝的是歐元,周四兌美元重挫1.88%,是自英國公投確定脫歐的翌日、也就是2年來最大單日貶幅。周五歐元兌美元匯價雖回穩,但周線仍跌1.72%,很可能寫下2016年11月以來最慘周跌幅。 今年初分析師還深信,近年全球經濟體首見同步擴張的情況可望持續下去,但美歐央行本周相繼發布的政策聲明恐潑他們冷水,連同歐洲在內,美國以外經濟體的成長將不如預期亮眼。 不少投資人原本寄望重現成長活力的歐洲,引領全球今年繼續衝刺,然而近來法國勞工罷工頻傳,義大利政局動盪,加上歐元區經濟數據疲軟,投資人對歐洲前景開始重新評估。歐元區今年首季GDP成長率0.4%,較去年第4季的0.7%遜色。 歐洲並非唯一經濟浮現冷卻跡象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人民銀行本周亦讓主要短期利率維持不動,且新出爐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投資、零售額等商業活動走緩,透露出此全球第2大經濟體也面臨逆風。 ---------------下一則---------------  IMF打臉川普 美經濟預測斬半2018年06月16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川普政府聲稱美國經濟成長率5年內維持在3%沒問題,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卻不給面子,預期減稅利多效應在明後年將減退,美國擴張幅度甚至可能腰斬。 IMF周四發表美國經濟評估報告,與白宮的預期有很大落差。川普政府看好GDP季增年率5年內都有3%的強勢表現,IMF卻打臉華府,直指一旦減稅效應退散,美國經濟成長率的增幅恐將斬半。 IMF預測,受惠於1.5兆美元減稅方案與財政支出擴大,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達2.9%,明年減至2.7%,與去年的2.3%增幅相比確實大有長進。但隨著減稅效應遞減,美國經濟增速恐逐年放緩,到2023年降至1.4%。 IMF對美國經濟的展望,比聯準會(Fed)還悲觀。Fed在周三例會預估,美國經濟成長率長線來看至少還有1.8%,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期到2023年成長率為1.6%。 IMF同時警告,川普政府的多項政策恐適得其反,帶來負面效果,包括為縮減美國巨額貿赤,擬對主要貿易夥伴課徵懲罰性關稅。 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貿易戰中「沒人是贏家,我們發現通常都是雙輸局面。」 拉加德進一步解釋說,川普政府的經濟政策是會帶動美國內需並推升美元,但如此一來美國的貿易赤字勢必在近期內堆高。因為美元升值雖降低進口成本,美國出口貨品亦將變貴,削弱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而川普政府大行減稅也是兩面刃,激勵經濟的同時拉高預算赤字,並促使通膨升溫,Fed將被迫加快升息步調,進而加劇美國及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這恐怕是有史以來,IMF對其最大會員國經濟政策所做的最嚴厲批評,川普政府隨即發聲明反駁。美國財政部指出:「我們兩邊對美國的中長期展望截然不同。」財政部深信美國的稅改、監管鬆綁等政策,會帶來更穩定的經濟成長。 ---------------下一則---------------  美今年拚升息4次 市場存疑2018年06月18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上周表示今年總共將升息4次,但投資人押注此事成真的機率只稍微過半,顯示市場仍存有疑慮,一方面擔憂美國經濟成長前景,另一方面則質疑Fed在全球寬鬆環境下能否堅持緊縮政策。 上周Fed決策單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所謂的點陣圖,顯示FOMC委員預料年底前還有2次升息。 一般來說,當Fed的政策轉變時,Fed基金期貨市場也會跟著改變。此為針對央行基準利率進行交易的合約。 截至上周五午盤,交易員預料12月進行今年第4度升息的機率僅略高於半數,達55%,比Fed開會前僅僅高出10個百分點,凸顯市場尚未完全相信升息4次的計畫。 市場人士對Fed的鷹派作風並不買帳,歸因於全球其他央行大多仍採鴿派立場,投資人預估Fed升息空間有限。此外,投資人也擔憂若Fed過於鷹派,可能導致美公債殖利率曲線逆轉,意味著衰退即將來臨。 投資銀行Natixis首席美洲經濟學家拉沃格納(Joseph LaVorgna)預料,倘若Fed今年升息4次,殖利率曲線將在12月反轉。 除此之外,美國通膨與薪資情況、新興市場動盪持續、美國央行與全球其他央行貨幣政策不同調,都可能令Fed官員暫停升息。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上周決策會議後的記者會表示,「從我加入Fed以來,美國經濟不斷走強。各位今日所見的決策,是經濟處於極佳狀態的例證,包括成長強勁、就業市場穩健,通膨也接近目標。」 儘管鮑爾釋出樂觀說法,但交易員仍沒有太大動作。 若再升息2次,意味美國基準利率將走高至2.25∼2.5%之間,但交易員現今押注Fed今年12月利率為2.19%。 但也些經濟學家認為,市場對Fed鷹派抬頭的質疑毫無根據。 研調機構TS Lombard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布里茲(Steven Blitz)表示:「從數據來看,我們看好美國經濟表現足以證明Fed的利率政策合情合理。」 ---------------下一則---------------  企業獲利放緩...考驗美股9年多頭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聯準會持續升息,美國企業獲利增長速度已有由快變慢跡象,為已走了9年多頭的美股構成新挑戰。 美企獲利成長支撐美股近幾季來不斷創新高。根據FactSet資料,美企首季獲利增長25%,創2010年下半年來最大年增幅度。 許多分析師認為美企獲利增幅可能已在首季到達頂峰。FactSet資料顯示市場預期第2季獲利年增19%、第3季年增21%、第4季年增17%。明年增幅將在個位數到低雙位數區間。 專家認為獲利增幅達頂峰不代表股市多頭結束,因為美國減稅的一次性利多刺激美企首季獲利大增後,接下來獲利放緩本是無可避免。 去年底全球經濟成長帶動各國股市走高,但歐洲等經濟體正放緩,聯準會暗示今年可能升息至少4次,中美貿易戰威脅等都不利股市。 根據《華爾街日報》資料,標普500指數1月底創新高後迄上周五止已過97個交易日,期間指數沒再創新高,這是2015年5月到2016年7月間以來持續沒創新高最長紀錄。 RBC資本市場指出標普500企業1999年Q3獲利年增22%達頂峰,隔年獲利開始萎縮,加上一堆新創網路公司虧損和倒閉,令標普500指數在獲利頂峰後3年內重挫36%。 2006年美企獲利創新高後3年內,標普500指數也大跌21%。 但RBC指出企業獲利在1993年、2004年和2009年回復持續成長後,美股接下來3年都呈2位數漲幅。 部分投資人認為美國經濟穩定成長,企業不可能突然不獲利,目前美股應是正重演這3個年份走勢。 ---------------下一則---------------  擁利多 美股雙技基金看俏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觀察今年來全球金融市場指數表現,AMEX生物科技指數上漲14.99%表現最佳,其次為費城半導體指數12.44%,NASDAQ指數上漲10.96%排名第三,整體來看,前三名由生技、科技雙技指數包辦,漲幅也都有超過一成,展現出強勢多頭態勢。 市場法人表示,科技及生技類股具有獲利穩健、產業成長動能及題材不斷優勢,加上現階段景氣復甦態勢未變,因此後市仍值得期待,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相關基金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第二季向來屬於全球醫學會議旺季,6月將有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會議與生技展等年度盛會,待上述會議公布相關臨床實驗結果後,醫療生技指數可望持續走升。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已吸引全球富豪關注。去年全球AI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1,97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摩拳擦掌下,預估2022年可望翻倍,達4,70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9%,成為健康醫療產業的大黑馬。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表示,代表內需景氣擴張與否的美國5月非製造業指數則從4月的56.8上升至58.6,顯示商業活動持續增溫,為美股多頭奠定基礎,而科技及生技產業企業獲利表現穩健,今年第一季EPS年增率都在一成之上,加上產業具創新題材和成長動能,因此中長期表現仍看好。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今年全球股市將有高個位數報酬空間,甚至可能更高,而本益比則預估略為下降。 鑑於基本因素沒有明顯轉變,有充份理由對後市抱持樂觀的態度。仍聚焦於帶動本波上漲的三項基本因素,包含全球經濟保持強勁增長、企業獲利仍然強勁、雖然利率預期及公債殖利率趨升,但從不同的金融和貨幣狀況指標看來,金融狀況仍然良好。 元大標普500基金經理人盧永祥指出,人工智慧絕對是未來科技主流,目前美股本益比已與實施稅改前及英國脫歐前相當,中長期的投資價值浮現。 ---------------下一則---------------  原油震盪 靜待OPEC結論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紐約輕原油價格近期走勢 https://goo.gl/ySGwhH OPEC半年一度產能會議將在22日舉行,因市場靜待結論,使得原油近期狹幅震盪整理。法人表示,即使在夏季用油旺季,預期近期產油國消息面影響油價波動可能遠勝於短期供需,因此須留意近期各產油國的消息面變化。 元大標普高盛原油ER基金經理人曾士育表示,至6月14日為止,西德州輕原油近月期貨近一周上漲1.43%,每桶來到近67美元。目前美國夏季用油旺季效應發酵,需求快速增加,煉油廠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至95.7%,旺季需求強勁。 即使如此,近期產油國消息面將主導原油盤勢,OPEC產能會議結論對短期油價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對於22日召開OPEC會議,市場預估OPEC可能對減產的幅度放寬,曾士育說,由於先前傳出OPEC與俄羅斯可能在下半年增產100萬桶,已造成國際原油市場出現拉回逾10%,因此近期市場正屏息等待OPEC最終的會議結論。 國票華頓投信表示,沙國與俄羅斯逐步擴產的方向已然底定,但22日的OPEC會議結論仍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就短線而言建議投資人對油價方向暫先保留彈性,待會議結論後再行決定進場方向;至於就中期布局,因原油需求穩定上升與Aramco的IPO都將為油價提供支撐,建議投資人在短線油價走低之際逢低進場分批布局。 富蘭克林投顧表示,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截至6月8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410萬桶,汽油、蒸餾油等油品庫存也同步下滑,另同期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則達到1,090萬桶、產量持續創高,美國汽油需求達每日987.9萬桶、創歷史新高,美國油品需求強勁。 法人表示,市場持續臆測並觀望OPEC動向,而OPEC5月的月報均顯示,OPEC成員國5月原油產量增加並上調非OPEC產油國產量預期,由於OPEC組織產量上升,布蘭特油價受到壓抑,截至6月14日止,布蘭特原油近月期貨下跌1.78%,每桶收盤價為75.94美元。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團隊副投資長Jean Charles Sambor認為,油價儘管今年衝高,隨著供給增加,油價中長期揚升空間有限。 ---------------下一則---------------  市場變數多 黃金配置宜慎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原本市場等待聯準會宣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後,金價可望走出盤整格局,但上周國際間重大事件頻傳多空拉扯,金價反再陷入另一盤局。法人表示,金價中長期每盎司有到1,400美元的潛力,但短期市場變數多,黃金和黃金相關投資適合作資產配置,可是不建議重押。 金融市場上周面臨三場重要會議,包括川金會落幕以及ECB會議決議於2018年底結束購債計畫,此外,川普也決定對大陸500億元貨品課25%關稅後,中美貿易戰恐將一觸即發,未來國際間變數多,原本讓金價一度被看好,但上周五因iShares Gold Trust過去五周減持約100萬英兩黃金,使15日金價反向下挫,以1,278.94美元作收。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金價上周一度突破狹幅震盪區間,儘管美元再度走強,但美債殖利率下滑及歐洲央行鴿派的立場帶給金價支撐,隨央行會議落幕,貿易談判將成為市場矚目焦點,推升部分金價避險買盤,短期金價有機會挑戰年線1,296.85美元。 對長期投資人而言,市場波動將吸引買盤,增加資產多樣性。 也有法人認為,大陸和印度等新興市場投資人一直將把黃金當作安全投資,當市場波動大或者當地貨幣看貶時即會增加黃金需求,所以,金價在今年年底前,也有可能來到上叩近五年高點每盎司1,400美元附近。 對黃金類股和其他礦業股前景,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投資團隊認為,多數大宗商品價格相當合理,基本情況是商品將仍處當前價格水準的區間波動範圍內,這將為該產業提供可觀的獲利率。 ---------------下一則---------------  美元走強 美股科技帶頭衝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經理人6月全球產業加減碼比重 https://goo.gl/ZhTs6n 中美貿易戰紓緩、川金會順利落幕,不確定因素暫解,代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指數創新高,今年以來漲逾一成,美股仍受資金青睞續為淨流入,稅改效應浮現及財報漸入佳境,預估科技股獲利表現最佳,且美元走強趨勢下,經理人加碼最看好美股科技。 台新智慧生活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今年以來美股以資訊科技漲幅最大,預料下半年經濟成長延續性強勁,失業率、薪資成長等表現亮麗,且第一季財報優於預期比例高於長期平均,顯示來自企業獲利帶動。 另一個吸引力是庫藏股,第一季庫藏股實施金額約1,600億美元,創1998年來同期新高,全年有望達6,500億美元,將進一步推升股價。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指出,隨著企業尋求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新收入成長,持續看好科技業前景,特別是雲端、人工智能、機器人和大數據等次產業。且科技支出展望正向,企業稅制改革使科技股具有提高資本回報潛力,科技股投資吸引力續強。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認為,近期美國總體經濟數據顯示,服務業及製造業擴張速度穩健,薪資增速加快,及住宅價格穩定上揚。長期隨變數漸趨釐清,美國經濟、企業獲利穩健,美股多頭不變,預期科技股今年營運仍可望持續成長,預有修正時,可擇機增加美國科技股布局。 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徐煒庠強調,根據UBS統計,美國企業預估將執行7千至8千億美元股票回購,5千億美元股利發放及1.3兆美元併購總額,約占目前美股市值10%。 ---------------下一則---------------  理專閃邊 機器人理財正夯2018年06月19日 04:09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機器人理財成為市場新寵。金管會去年開放自動化投資顧問(robo advisor)後,銀行、投顧業者都相當積極,除銀行計畫推出機器人理財,台灣首家機器人投顧「大拇哥」也獲放行,復華投信則是第一個端出機器人理財平台的國內投信業,本周商智投顧也加入戰局,將公布預測模型。 為協助業者發展機器人理財,金管會今年4月有新一波開放,據金管會統計,目前已有復華投信、王道銀行兩家發展機器人投顧。另外還有超過十家正籌備從事機器人投顧事業,其中,金融科技業為機智投顧、商智投顧、大拇哥投顧;至於總代理人則有41家。 商智投顧(ROBOSIA)是由商智資訊100%投資,董事長為石德隆,專精金融營運管理平台、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投資與資產管理全方位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與十幾家公股行庫、民營銀行、券商合作智能理財、機器人理財,主要透過自行開發的投資組合演算法,為投資人提供建議,並由智能機器人分析海量的財經數據。 精宏金融科技執行長鄭琮寰則指出,精宏投顧從2015年後開始轉型發展到金融科技,機器人的大腦量化投資則是2010年起建立,現在也與泛亞保險經紀人合作,透過理財機器人協助客戶基金保單的規劃。 大姆哥投顧(TAROBO)行銷企劃王克瑞表示,目前市面機器人理財分三種,第一種是「篩選器機器人」,單純是「基金篩選器」,按照績效或是其他歷史因子做排序;第二種是「選股機器人」,主要使用「歷史績效」找出好的標的物,但因為使用歷史績效,沒有「機器學習」,也許可以找出短期間較好的標的,但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是否可以持續找到好標的,還是個問號。 至於第三種則是「未來性機器人」,即可使用未來性的大數據並用現在預估未來、過去預估未來的數據做反覆測試,也因為用富有未來性的因子,才可以做「機器學習」,根據每天漲跌幅跟市場大事件進行學習,並進行再平衡,以找到好的標的物。

小媽精選1070615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5日
公開
45

台股科技基金 年漲30%炫爆 超越大盤逾10倍 回檔就可加碼2018/06/15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今年十大台股科技基金績效 https://goo.gl/nxgFng 下半年台股走勢多空看法 https://goo.gl/u66XSD 萬點行情 5月台股萬點行情滿周年,雖然今年大盤呈現區間整理走勢,前5個月台股僅小漲2.18%,但今年台股主動式操作基金卻有亮眼表現,前5個月26檔台股科技基金平均漲幅達13.71%,績效表現最好的台股科技基金今年漲幅接近30%,超越大盤10倍以上報酬。 永豐投信表示,過去幾年大型股、被動式投資引領台股行情趨勢扭轉,今年台股主動式基金經理人藉由選股創造超額報酬再度展現主動式投資價值。由於受上游多項材料價格上揚,加上長期未有大廠擴廠等因素影響,使市場供貨吃緊,訂單能見度高,帶動相關廠商基本面改善,營收獲利頻創新高,吸引市場資金聚焦青睞。 Q3迎高股息題材 元大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說明,全球景氣仍處於熱絡期,尚未看到反轉跡象,而台灣第1季GDP成長率維持連8季成長,4月外銷訂單金額下滑至391.1億美元,但創下歷年4月新高。 科技新一波機會帶動美國電子股尚未走頹下,以電子為主軸的台股也仍將有機會。大體而言盤勢仍在多頭趨勢上,近期台幣轉貶,也有助出口廠商,進入第3季後高股息題材有機會表現,科技股也進入傳統旺季,整體來說預期景氣平穩,觀察央行NCD未到期餘額再創新高,台股在資金充沛下,大盤回檔都是加碼點,可擇優布局。 近期台股盤勢受國際事件影響而市場情緒波動,預期短期震盪後,仍將重回經濟基本面及企業獲利持續成長的趨勢,加上企業獲利面及產業趨勢,仍不乏投資標的,因此建議選股不選市。 被動元件晶圓漲 科技股中看好伺服器因供給短缺造成產品價格提升的族群,例如MLCC、晶片電阻、電感等被動元件,漲價趨勢仍將持續反映在營收獲利上,此外,晶圓也因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供給緊張的趨勢預期可維持到2019~2020年,產品持續漲價機會高。 而蘋果iPhone手機下半年推出新機,相關零組件廠也將擺脫營運谷底,營收動能將逐步轉強,可望成為盤面主流之一。 永豐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呂宏宇表示,儘管今年台股大盤上漲空間有限,不過,基金受惠於主要看好的產業缺貨與漲價等題材帶動而有好表現,如去年下半年即開始投資的被動元件、矽晶圓等相關廠商。 呂宏宇指出,美國科技股財報正向,加上中美貿易的影響可望隨時間淡化,下半年旺季到來,有利台股大盤與科技股氣氛。 今年五窮六絕淡季效應,不影響績效領先群科技基金好表現,下半年步入科技業旺季循環,加上蘋果新機預計秋季發布,科技業趨勢市場仍持續看好。 永豐投信建議投資人,優質科技基金中長線宜續抱,這類波動大的基金搭配定期定額更是長線投資好方法,若因消息面出現較大幅度修正,不妨考慮逢低加碼。 ---------------下一則---------------  逾百檔台股基金 淨值創新高2018年06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攻克11000點大關後,朝年初波段高點挺進,台股基金績效表現更亮眼,168檔台股基金中,共有110檔淨值改寫歷史新高。法人表示,隨下半年電子業拉貨潮浮現,可望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並吸引外資回補,支撐台股高檔盤堅,建議定期定額搭配逢回加碼方式,布局台股基金。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台灣今年出口與民間消費都將優於預期,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可望優於去年。以第一季為例,儘管蘋概股獲利表現不如預期,但上市櫃公司合計仍繳出5,357億元的獲利成績,年成長21%。 隨著下半年電子業拉貨潮浮現,可望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並吸引外資資金回補,支撐股價表現,但考量貿易戰、美國升息與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股市波動度與頻率將跟著提高,因此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不失為良策。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台股市場的中小型股有可圈可點的表現,由於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 展望下半年,游清翔認為,Apple在第二、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而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而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第一富基金經理人周書玄分析,大陸A股納入MSCI對台股資金面影響可望利空出盡,美陸貿易協商不確定性的影響漸趨有限,加上近期美國科技股再度走揚,都增加台股續強機會,同時台股有相對較高現金股息殖利率,也是下檔支撐。 風險方面,則需觀察美元指數走勢是否造成新興市場資產壓力,以及大陸資金偏緊下企業債務違約狀況的變化。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表示,目前市場主要資金仍在漲價議題的被動元件或晶圓等產業。但長期趨勢還是不脫離電動車、汽車電子化、IOT、AI(ASIC)、3D感測、工業自動化。 ---------------下一則---------------  企業獲利助攻 陸股前景不淡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中華及A股基金今年以來績效十強 https://goo.gl/5Hxumg 大陸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上半年業績預告,根據Wind統計,近七成表現不俗,行業別主要集中在化工、醫藥生物、電子等,市場焦點可能轉向關注企業營運表現,業績增長、前景佳個股可望獲市場青睞,陸股後市不看淡,有利分批進場布局陸股相關基金。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根據高盛最新盈利增速預估,MSCI中國指數今年盈餘成長可望達23%、滬深300指數則可望有16%,企業獲利表現仍屬健康。 從資金流向來看,截至5月底止,滬深股通累計金額已超過1,300億人民幣,資金進駐情況積極,後續在MSCI納入A股的比重逐步拉高下,可望帶動更多增量資金配置A股,對於陸股後市表現不看淡。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預定經理人黃昱仁認為,去年6月MSCI宣布納入A股,啟動一波真正引進外資熱錢,市場非常期待今年6月及9月,MSCI分兩階段納入A股後,會帶來什麼樣的資金效果。自十九大之後,消除政局不穩風險,這一波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股債匯多頭,A股入摩、債券通上路所帶來的大機會,大陸政策紅利可期。 宏利投信指出,A股目前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僅次於美股,A股獲納入MSCI指數後,首批流入A股外資,規模上看百億美元,可望在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A股由於與全球市場表現的關聯性較低,提供具吸引力的多元化投資機會,後市將帶來長期助益。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分析,近期陸股市場維持震盪,龍頭股普遍表現優於行業,同時低估值股和績優股的跌幅也相對有限。今年來陸股風格居均衡,熱點分散且行業輪動,建議採均衡布局分散行業策略,類股可續關注科技、消費、醫藥、金融等業績表現及成長性俱佳標的。 ---------------下一則---------------  無畏股市下跌 陸A股基金規模逆勢揚2018年06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受到陸美貿易摩擦及國際局勢紛擾影響,大陸股市表現不如預期,今年以來主要指數約下跌5∼8%,但統計國內投信發行的A股基金,規模反而逆勢上漲,顯示投資人目前對於陸股仍相當有信心。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雖然6月入摩以來,股市表現相對震盪,但是市場仍看好入摩之後所帶來的資金潮,因此在指數反覆打底的階段中,投資人依然願意先行進場卡位。 葉貴榕指出,隨著新一輪改革政策的出臺,境外機構進入大陸資本市場更加便利,取消外資投資的資金匯出限制以及鎖定期,以便外資投資大陸資本市場資金進出,將加速MSCI對A股提高權重進程,大陸消費及產業升級推升經濟轉型,北上資金持續流入A股,A股長期趨勢持續看好。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今年A股企業全年獲利成長率可達12%,若撇除金融類股,成長率進一步上看18%,顯示製造業動能強勁。企業基本面看佳,對股市後市自然不看淡,建議投資人趁著短線區間盤整期間,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逢低分批買進。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針對大陸市場,Geoff認為,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會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第二季度以來大陸公布的經濟數據皆優於市場預期,但股市仍持續受到國際不確定性及陸美貿易不確定性影響呈現震盪走勢。A股入摩後,可以看到增量資金流入A股市場,但短期市場仍較偏謹慎,建議投資人耐心等待風險偏好回升。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貿易戰衝擊A股表現,隨著中興事件暫告一段落,本事件可視為通訊板塊重大利空訊息出清的象徵,加上市場期待官方加大對於晶片產業扶持力度,國產晶片概念相關類股或有所表現,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A股基金。 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冬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而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陸股的估值提供支撐。 ---------------下一則---------------  世足開打 俄股基金也沾光?2018年06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世足賽開打,儘管穆迪近期報告已指出世足賽為俄羅斯經濟帶來的助益預計有限且短暫,法人認為,羅斯央行有降息空間,加上新改革有助經濟成長,預估俄股未來12個月股票殖利率可達6%以上,若逢低承接,加計資本利得等,未來投資報酬率可達雙位數。 百達投顧表示,很多人把這次俄羅斯世足賽跟上屆在巴西舉行世足賽相比,認為世足賽對推升經濟的效果可能有限,其實舉辦世足賽對於主辦國的經濟推動效果不能一概而論,必須視當時的背景環境而定。 百達說,2006年由德國舉辦的世足賽,德國是名利雙收,在賽事結束後,德國甚至發表了報告檢視世足賽對經濟的成功貢獻,2006年德國全年股市上漲21%,上半年漲 5%,下半年16%,由當年股市走勢看,6月世足賽舉行讓股市明顯啟動漲勢。至於四年前由巴西舉辦時,巴西當年經濟增長率僅0.1%,對股市及經濟貢獻度不太明顯。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俄羅斯當地投資團隊專家Egor Kiselev表示,俄國的新改革有助經濟成長,因為俄國通膨仍高,俄央行會再進一步降息,使得俄股後市可期,法巴投資團隊對於俄股目前預估未來12個月股票殖利率高達6%,自由現金流量成長和股價重獲評價,俄股拉回,正是布局時點。 法巴百利達俄羅斯投資團隊目前看好俄國內需消費,如加碼電信服務、電力公司、核心消費商品、其他原物料、訊資科技、開發商、運輸業等。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觀察俄羅斯股市和布蘭特油價過去十年的相關係數達0.71,顯示俄股和油價的連動度仍高,俄股主要風險來自油價大幅回落及西方國家制裁。然歷經過去四年制裁、俄國政府對於西方制裁已發展出相對應方式,且目前油價處於高檔,政府財政及企業獲利均改善,預期實質經濟面影響可控。 另據摩根大通報告,目前MSCI俄羅斯指數EPS約反應布蘭特油價每桶67美元的水準、而俄國能源產業獲利則約反應油價每桶60美元的水準,與現行油價相比,俄國企業獲利仍有上行空間。 ---------------下一則---------------  鷹派抬頭 美今年還會再升息2次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周三會後宣布調升利率1碼,為今年來第2度升息,並暗示年底前還會有兩次升息,凸顯Fed鷹派抬頭。另外歐洲央行週四也加入緊縮貨幣政策行列,宣布購債量化寬鬆(QE)政策將在年底退場。 受歐洲央行年底將結束購債計畫,週四歐股一反先前頹勢,Stoxx600指數應聲走高逾0.7%。聯準會看好經濟成長,也助使稍後開盤的美股3大指數上揚,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勢最強,勁升0.5%。 美股周三受Fed將加快升息拖累,主要指數全面收黑,道瓊工業指數收盤更重挫逾百點,並波及周四亞股全軍覆沒,日股收盤重挫0.99%、韓股更是狂瀉1.84%。 Fed在結束兩天例會後,一如市場預期把聯邦基金利率區間調高1碼到1.75%至2%。設定利率政策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還暗示到年底可能還會有2次升息,市場目前預測可能落在9月與12月,這也使得今年升息總數達4次,比先前決策官員預測多出1次。 多數官員還預估明年至少還會有3次升息、2020年至少1次,讓2020年底利率目標區間升至3.25%與3.5%之間,該區間估值與Fed在3月的預測相同。 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經濟表現相當好」。他說由於美國就業市場強勁,已出現工作找人情況。在同時失業率與通膨則仍處在低位。 另外Fed在這次會後聲明也出現重大改變,罕見只有短短320個字,篇幅不到以往聲明的一半,措辭也比先前更顯鷹派色彩。它指稱美國經濟正以強勁速度增長、失業率下滑,家庭支出也有升溫跡象。 Fed在會後還上調今年美國經濟成長與通膨估值。它預測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將成長2.8%,高出3月預測的2.7%、明年則降至2.4%。至於今年通膨估值也從先前的2%調升到2.1%,該情況將維持到2020年。今年美國失業率預料下滑至3.6%,3月預測為3.8%,明年失業率料與今年持平。 ---------------下一則---------------  外資:美升息4次也不必怕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王淑以、簡威瑟�台北報導 美國FOMC會後聲明的解讀 https://goo.gl/9yv33s 美國聯準會(Fed)決策單位聯邦市場公開委員會(FOMC)周三宣布升息1碼,完全合乎市場預期,但擔憂下半年再升2次、全年共升4次的情緒蔓延,導致周四亞股全面下挫。外資券商主管直言,升息4次的可能性一直都在沙盤推演內,對國際資金的過度調節反應,先以短線視之。 市場解讀FOMC會後聲明,並參考「點陣圖」,判斷全年升息4次的機率上升。台股昨(14)日大跌1.43%,終場勉力守住萬一關卡,收11,013點,外資(含自營商)大賣143.55億元,短短半個月內第二度出現單日調節百億元情況。 ■「季季升息」是意料中事 事實上,大型資產管理公司與研究機構,不乏持「季季升息」論點者,代表者如:摩根亞洲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原就研判美國今年共將升息4次,並強調,除非國際出現不可預期風險,或經濟異常失速,才有可能影響美國升息節奏。 外資券商研究部主管進一步解釋,美國PMI今年以來保持上升趨勢,截至5月,來到56.6,高於歐元區、英國、日本。其次,不論在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失業率方面,美國近期表現都可圈可點,是最有本錢升息的主要國家,「就算全年升息4次,亦屬意料之中,」不必恐慌。 元大投顧首席經濟學家陳森林說,美國升息幅度與速度,確實都會劇烈影響到新興市場貨幣與股市表現。他大膽推敲,美國總統川普為了在貿易戰中達到「美國優先」目的,或有可能考慮將升息進度當作談判武器,以逼迫貿易對手讓步,也就是說,下半年升息1或2次,還有商榷空間。 ■大摩看好台灣出口回溫 對應至台灣的經濟表現,摩根士丹利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程世維認為,受全球經濟循環雖進入成熟高原期,但並未反轉帶動,投資與生產活動仍強勁,加持台灣5月出口動能回溫。大摩看好台灣出口循環將持續,並擴散到內需層面;換言之,在既定的美國升息影響過後,世界各國間的貿易保護政策大戰,才是要繼續留意的焦點。 另一個變數則是歐洲央行(ECB)、日本央行的走向,多少也讓市場擔心貨幣政策進入偏緊的新常態,導致資金先從風險性資產撤出。 ---------------下一則---------------  最快明年 Fed擬提前結束縮表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決策單位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周三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高1碼(0.25個百分點),但銀行存放於Fed的超額準備金利率(IOER)則僅調高0.2個百分點至1.95%,凸顯美國貨幣市場資金緊俏加劇,Fed可能因此提前結束縮表,有分析師預測最快明年夏季底便會結束縮表。 FOMC決議升息1碼早在市場預期之內,聯邦基金利率升至1.75%到2%的區間,但IOER則從1.75%調升0.2個百分點至1.95%,一改之前IOER都設在聯邦基金利率區間上限的實務。 Fed此一政策改變透露出市場短期利率上揚速度過快,Fed希望藉由縮減IOER的升幅來壓制市場利率的升勢,而市場利率急升則反映市場資金緊俏加劇。 由於市場資金緊俏,這也將牽動Fed的縮表行動與之後的升息計畫。Fed部份官員曾暗示,資產負債表可能從歷史高峰的4.5兆美元一路縮減至約2.5兆美元,自去年10月啟動縮表以來,Fed資產負債表約減少1,500億美元,目前規模約4.3兆美元。 其實Fed的5月會議紀錄即預告將會透過IOER抑制市場短率的升勢,美銀美林證利率策略師卡巴納(Mark Cabana)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指出,Fed必然將動用IOER的工具,果真如此的話,縮表計畫也會跟著調整。 卡巴納預估,「Fed可能在銀行暫存的超額準備金降至1兆美元、也就是資產負債表約3.5兆美元時就停止縮表,以目前的縮表速度推算,2019年底或2020年初就會停止縮表。」 金融顧問公司Wrightson ICAP首席經濟學家柯藍多(Lou Crandall)則認為結束縮表的時間還會更早,他表示,資產負債表降至3.7兆美元後Fed就會停止縮表,「估計明年夏季底或秋季初就可能結束縮表。」 提前結束縮表也符合Fed內部官員認為已步向升息循環末升段的看法,自2015年12月啟動升息循環以來,FOMC總計已6度升息,今年底前預料再升2次,明年全年估計升3次。 ---------------下一則---------------  油價走高 川普批OPEC是元凶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預定下周五(22日)於維也納開會討論是否放寬減產限制,美國總統川普周三搶先在推特發文,指控OPEC組織才是推升油價走高的元凶。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周四盤中上漲0.44%,報每桶66.93美元。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盤中上漲0.01%,報每桶76.75美元。 川普在推文指出:「目前油價太高了,又是OPEC搞的鬼,這樣不好!」 由於全球油價不斷飆漲,促使川普發文重批OPEC。美國目前平均油價為每加侖2.91美元,較1年前高出25%。隨著夏季開車用油高峰來臨,油價恐怕只會進一步飆升。 國際能源總署(IEA)周三最新月報指出,OPEC會員國與其他產油國可能考慮討論提高石油產量,以因應委內瑞拉產量持續下滑,以及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後對於石油供給的衝擊。 分析師指出,由於OPEC會員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2016年底達成減產協議,每日減產180萬桶,這是讓油價回升的原因之一。 伊朗OPEC官員阿爾達比里(Hossein Kazempour Ardebili)回擊指出:「美國對伊朗與委內瑞拉兩國實施制裁,現在卻把油價飆漲的責任歸咎給OPEC。」 事實上,川普政府先前便曾呼籲沙烏地阿拉伯增產石油,以因應伊朗遭制裁後石油出口減少的問題。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分析師雷迪(Divya Reddy)指出,雖然沙國支持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但OPEC開會採共識決,川普推特這番發言恐讓伊朗與委內瑞拉等國更不願意配合他的提議。 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丁與沙國王儲沙爾曼周四則在莫斯科會面,趁著參與世界盃開幕典禮機會討論石油政策。討論重點在於減產協議未來走向,以及是否提高產量以因應伊朗與委國石油供應缺口問題。 ---------------下一則---------------  油價喊升 能源商品分批敲進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撤銷美國與伊朗核子協議後,油價一路飆升,自2018年初以來,原油已經上漲了超過13%,如果自2016年2月11日的最低點26.21美元計算至今更漲171%。 投信法人指出,強勁的需求和有限的供應兩項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推升油價。在強勁的需求方面,隨著大陸和印度兩個主要市場經濟持續增長,原油需求持續成長。至於供應,石油庫存低於五年平均水平,供應量受到限制。 施羅德投資集團商品主管Mark Lacey表示,油價很可能持續落在每桶80元的高點。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指出,目前能源產業占S&P 500指數權重處在極低水準,主因為過去數年投資人偏好科技股,降低能源、原物料類股的比重,依歷史均值回歸特性,投資風格可望轉換,建議投資人能源、原物料類股齊抱,分批布局,掌握成長趨勢。 ---------------下一則---------------  類股財報告捷 生技基金績效靚2018年06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生技醫療基金近1個月績效10強 https://goo.gl/ByHBGn 近一個月市場正面看待美國總統川普解決藥價問題言論,且類股財報表現不俗,加上多項醫學年會登場,帶動NBI、S&P500健保、MSCI世界醫療保健三大生技醫療指數同步走揚,連帶生技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統計投信發行14檔生技醫療基金平均績效4.73%,表現亮眼且後市可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歐美大型醫藥公司購併熱潮延燒,中小型生技股具購併議價空間,可望帶動相關標的表現。 近期多項重要醫學年會登場,研發成果及商機題材釋出,更增類股表現想像空間。現階段生技醫療產業在先前川普表示應透過市場機制解決藥價問題下,有助製藥股表現提供支撐,生技醫療類股後市可期。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認為,根據美股產業板塊分析,醫療保健、金融、IT和消費表現領先。FDA局長日前提到預計在2022年前批准40種基因療法,預計近日公布6個有關基因療法指導文件,製藥廠未來藥物審批有更明確方向。第一季製藥股財報表現大多優於預期,市場對今年營收展望樂觀,將支撐醫藥股表現。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指出,6月美國生技產業旺季,生技指數處於區間中位數,若搭配從科技股流出的資金外溢行情及企業併購題材,預期生技優質個股將有表現。目前特別看好優質且跌深大型生技或製藥股,還有第一季財報佳醫材股或連鎖藥局,及潛力中小型生技股。 群益那斯達克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強調,人口老化趨勢下,醫療用品及照護服務需求持續增長,處方箋藥需求量預計將以每年6.5%速度成長,生技療法市占率可望持續擴張,整體產業長線需求向好。 ---------------下一則---------------  世足熱潮起 智能運動基金夯2018年06月1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12∼2021年全球遊戲市場逐年成長 https://goo.gl/g5AQ2j 世界盃足球賽在俄羅斯開踢,運動品牌大廠間的搶隊大戰也早已爆發,Adidas贊助12支球隊,Nike與Puma也分別贊助十支與四支球隊。投信法人預估,比賽期間,運動用品買氣發酵,周邊相關商品也傾巢而出,智能運動商機持續成長。 國際足球總會(FIFA)預估,今年世足賽將締造40億美元商機,其中,球衣、球鞋等相關配備商、品牌商、供應鏈都是直接受惠的族群。 中國信託智能運動基金經理人張晨瑋說,時序進入夏季,預估運動相關個股將受世界杯足球賽與電玩展的拉抬,有表現機會,另外,運動品牌廠、紡織與鞋類代工廠也可望受惠於世足的拉貨潮。 張晨瑋提到,企業獲利成長表現仍是投資人挑選標的的依據。智能運動產業受惠於消費力升級,科技力提升,以及新型態電競運動引發周邊如電競筆電、家用遊戲機、遊戲軟體等龐大成長力,預期在多變的股市中,能持續交出亮眼表現。 第一金全球機器人及自動化產業基金經理人陳世杰表示,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全球AI相關產值約1.2兆美元,預估到2022年將成長到3.9兆美元。 陳世杰表示,未來五年AI年複合成長率達35%,遠高於資訊科技產業的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AI會從工廠製造走向各行各業,最終則會進入消費端,融入生活當中。其中倉儲物流、安控、消費服務、金融與醫療等領域,是導入AI最快的項目。 駿利亨德森科技股票投資組合經理Alison Porter、Graeme Clark和Richard Clode指出,人工智慧為科技產業帶來了根本模式上的改變,預期人工智慧將跨產業、大範圍的影響與運算平台相關聯的各產業,就像以前的網際網路(Internet)一樣。 此外,為了支持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發展,必須提升相關設備建置(infrastructure)的花費,也為科技類股長期發展提供支撐。 日盛中國豐收平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大陸人工智能(AI)產業的發展,是在2013年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後受到重視,其主要應用於安防、金融、醫療、汽車和服務等領域,在未來三年內將會是AI產業的黃金成長期,預估年複合成長將達48.5%,未來市場持續看好。 ---------------下一則---------------  美REITs基金 進場撿便宜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北美REITs指數3個月報酬 https://goo.gl/Cddn8Z 美國REITs目前折價幅度約10%,顯示目前價格便宜,統計顯示,2015∼2016年當REITs折價幅度逾10%時進場,三個月報酬率近10%,顯示目前正是進場好時機,今年初美國REITs大跌後緩步走揚,因基本面轉佳,趁指數修正進場,預期將有不錯的表現空間。 台新北美收益基金經理人李文孝表示,REITs受到美國升息及美債殖利率走升的影響,今年以來表現相對弱勢,2月折價幅度一度逾15%。 進一步觀察美國經濟數據都維持在高檔,且基本面的今年獲利預估將加速到4%,工業類與旅館類上修幅度較大,旅館類由於今年有許多併購題材,推升表現。 評價面因REITs股利率約4%,與美債有110基本點(1基本點是0.01百分點)利差,預期對資金仍有吸引力。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房地產基金經理人威爾森.邁吉認為,考量美國經濟復甦力道穩健,樂觀看待地產商的營收及盈利增長趨勢,商業地產交屋率有限可能推升租金進一步增長,投資團隊採取全球化布局,掌握區域輪動商機,現階段側重美國為主,占比約五成。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邱郁茹指出,根據IMF的預測,受到減稅政策將開始見效的激勵,上調美國經濟前景預測,有助不動產前景表現。 次產業現階段較看好工業及辦公室、不動產建商相關標的,主要因工業REITs受惠於過去八年,消費型態的改變推升倉儲、物流設施等工業資產需求,有利整體工業租金成長,後市表現仍可期。 整體而言,美國REITs在工業、住宅、數據中心與旅館方面,需求旺盛,租金穩健成長,基本面無虞。 李文孝強調,今年最低點以來漲幅逾一成,美國聯準會(Fed)利率決策會議,如預期升息1碼,不論短線是否震盪,中長線由於評價低,今年預期仍有不錯表現,建議可在修正後伺機進場布局。 ---------------下一則---------------  擁3大優勢 新興債後市可期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長期優於已開發國家 https://goo.gl/iZZhRt 傳統的已開發市場已不再是全球經濟骨幹,與成熟國家相較,許多新興國家經濟持續增強,債信評等逐步調升,現階段新興市場債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投資價值。想要搭乘新興市場債利多的投資人,景順投信建議透過「團進團出」概念的目標到期策略來掌握收益、達成投資目標。 新興市場債近期遭遇逆風,引發投資人疑慮,景順投信表示,新興市場債具三大優勢,長線仍然看好。 首先是與成熟國家相比,新興市場的成長將持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未來五年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每年將超越成熟國家,截至2021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經濟產值將超過60%。 第二,新興市場債可望受惠結構性買盤的增加。景順投信表示,各國正在快速成長的退休基金與保險業資金,為了追逐收益,可望為新興市場債增加結構性買盤;第三是優異的風險調整後報酬率,景順投信表示,跟股票相比,新興市場債的波動較低;跟成熟國家債券相比,新興市場債的報酬率較高。 永豐全球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鄭鼎芝指出,美國此次升息後,市場預期年底前還有兩次升息,聯準會應該會採行「中性利率」維持漸進式緊縮方向,避免對經濟成長造成負面衝擊,不會加快升息速度,美國一定期間內仍將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步伐。 但政治變數、全球貿易戰、新興國家也採取升息政策等,使金融環境波動變大,但在全球景氣持續擴張趨勢下,各類資產可望維持良性輪動,投資人核心投資部位必備多元資產標的。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近期新興市場債券因美元上漲而承受較大的下跌壓力,主因新興市場公司償還美元計價債務的成本提高,加上貿易戰、地緣政治因素干擾,使新興市場債出現全面下跌。而EMHY主要跌幅來自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指出,新興債違約率出現改善,但新興高收益債相對價值仍低。美國公債殖利率反彈,加上巴西央行阻貶不力,資金大幅流出巴西資產,導致巴西公債領跌新興市場債。 就資金面來看,許家豪表示,根據美銀美林調查,隨著亞洲債券殖利率走升,認為亞洲債券具投資價值的投資人已增加至38%,且有54%的投資人在過去六個月內有增持亞洲債券部位。在亞洲債當中,美林較偏好高品質的大陸地產債券,雖然近期有違約比率上升的情況,但整體風險應是可控的水準。 ---------------下一則---------------  法巴:新興國家債 下半年勝出2018年06月15日 04:09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新興債靈活配置比較表 https://goo.gl/eQh14z 近期美元反彈,國際資金淨流出新興市場,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新興市場固定收益團隊副投資長Jean Charles Sambor表示,整體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強勁,個別國家差異大,新興市場債波動也大,雖持續看好新興市場債,但要慎選投資標的,靈活彈性操作,才能爭取趨吉避凶機會。 近期部分新興國家如阿根廷、土耳其等國出現獨立事件,使新興市場債基金績效今年來績效不如預期佳。JC Sambor說,新興固定收益市場上半年很艱困,特別是4月及5月初,多項因素造成新興債市場賣壓沉重,除了俄羅斯遭制裁,阿根廷與土耳其政經出現震盪,美國持續升息,地緣因素讓貿易戰再起等議題也讓資金明顯流出。 至於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對新興市場債的影響,JC Sambor預期,未來半年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將在2.7∼3.2%波動,Fed會議13日如預期升息1碼,到年底還有兩次升息,儘管Fed貨幣政策明顯趨緊,但美元近日並沒有明顯走強,公債殖利率也沒有持續彈升,顯示市場已消化美國升息的負面訊息。 他指出,仍看好強勢和當地貨幣新興債券後市,由於預期公司債違約率會上升,目前對新興公司債相對保守。 JC Sambor指出,新興債市在近兩月可能續震盪,預期下半年新興市場貨幣有機會再轉強,然在市場震盪中,新興國家債券下半年會續再勝出。儘管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整體強勁,但新興國家基本面差異大,特別是新興國家財政、經常帳、融資需求,近來比較受到市場關注的土耳其和阿根廷,基本面問題都很大,尤其國家負債超過國民生產毛額(GDP)50%,都是警訊,因此,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新興債團隊對土耳其比較擔心,而阿根廷已獲得IMF援助,對阿根廷看法逐漸轉趨正面。 JC Sambor說,新興市場波動大,但有波動才有機會創造超額投資機會,如最近市場動盪,新興市場和已開發國家實質利差又拉大,重返2016年起漲點,就是長線投資人布局新興債市的好時點,目前相對看好國家有印尼、巴西、秘魯當地貨幣債,中東國家受惠油價上揚。不好看的國家則是南韓、泰國、中歐如捷克和波蘭。

小媽精選1070614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4日
公開
55

投信投資展望:美股、A股、H股 下半年看好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多家投信業者陸續發表下半年投資展望,近年來衝刺ETF基金有成的富邦投信看好下半年美股、A股及香港恒生國企股表現,?豐中華投信則看好大陸股債後市,另外,產業方面,物聯網等科技仍是投信相對評估有成長空間的產業別。 富邦投信董事長胡德興表示,富邦投信今年以來已發行五檔ETF及一檔主動式基金,截至5月底旗下基金已達53檔、規模為1,512億元,今年以來規模成長幅度近25%,其中ETF規模就已達1,066億元、成長幅度更達45%。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廖崇文指出,下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正向因子包括股市波動回落、企業獲利維持雙位數增長、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及通膨仍屬溫和,至於負向因子則是Fed收縮流動性、美元走升使新興市場資金流出、長短天期利差持續收斂及貿易戰。 股市方面,廖崇文看好美股、A股及香港恒生國企股,主要是美國景氣領先全球主要國家持續擴張,市場持續上修美股獲利預期,雖然美中貿易談判角力與升息隱憂仍未退散,在經濟數據和企業獲利穩健成長下,仍將吸引資金流入,有利股市向上。 ?豐中華投信表示,截至今年5月,大陸境內股票的外資持股比例年成長70%至1,900億美元,但這僅占總流通市場的2.7%,落後於許多其他亞洲市場。隨著MSCI指數正式納入A股,國際投資人可望越來越熟悉及適應境內市場,加上大陸政府繼續努力放寬市場管制及解決其他持續受到關注的問題,未來數年的資金流入將會顯著增加。 台股與產業方面,展望下半年,中國信託智慧城市建設基金經理人劉哲維認為,美國升息步調、中美貿易戰後續及新興國家升息步伐或快或慢都將成為市場的變數。 劉哲維說,由於美國及台灣PMI重回加速狀態,下半年又是手機出貨及傳統消費旺季,經濟預期有機會向上調升,加權指數有望挑戰新高;但類股輪動快速,股價仍反映基本面,選股不選市為布局上應掌握的大原則。產業方面,看好人工智慧物聯網、電動車、蘋概股、原物料、生技與金融。 ---------------下一則---------------  台股攻上11,000大關 113檔台股基金 淨值創新高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淨值新高且70元以上台股基金今年以來績效 https://goo.gl/sy41TK 台股站上11,000點大關,穩坐全球主要股市亞軍,帶動近七成台股基金績效水漲船高並領先大盤,統計台股及台股平衡基金共169檔,113檔淨值創新高,其中四檔百元基金表現傑出,因應台股目前居高,選擇高淨值、績效穩健台股基金,有利維持長期報酬水準。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台股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美國升息及縮表進度上都符合鴿派預期,各個題材類股都有表現,類股輪動快速,建議持股策略盡量分散風險,擇優布局回檔績優股。 其中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MLCC、Wafer漲價將持續,伺服器相關個股隨Purley出貨增溫供應鏈需求回升,都是值得留意的族群。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台股中小型股表佳,且對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下半年Apple在第二、第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 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帶來想像空間。晶圓、被動元件、5G等也具投資潛力。 日盛精選五虎基金經理人林佳興分析,近期美國總體經濟數據報佳音,就業及ISM非製造業指數等皆優於市場預期,義大利政局紛擾和緩,市場對貿易戰轉為樂觀,由美科技股引領一波漲勢,科技股率先創新高。 市場認為第二季財報表現將優於第一季,台股藉由盤面電子股輪動,加上成交量增溫,指數有望高檔整理,漲價概念及低基期族群可持續關注。 以台股整體基本面來看,沈萬鈞強調,下半年將進入傳統旺季,可望為台股表現續添動能,操作上仍建議採取拉回買進策略為佳,有成長動能且評價合理個股仍是較佳選擇。 ---------------下一則---------------  9成台股基金 5月報酬贏大盤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不畏貿易戰紛擾與美債殖利率走升等利空夾擊,台股5月來單月大漲2.04%,漲幅居亞股之冠。台股基金表現更勝一籌,平均報酬率達10.19%,超過九成基金績效打敗大盤。法人表示,進入6月,電子業下半年拉貨潮即將浮現,按往年經驗,股價通常提前表態,考量市場整體波動頻率增加,建議投資人定期定額布局台股基金因應。 第一金店頭基金經理人陳思銘表示,後市投資人可關注兩大方向,一是全球貿易戰發展動向、二是下半年傳統旺季行情,操作上,考量市場整體波動頻率增加,投資人如看好下半年旺季行情,應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拉高勝率。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今年將是科技與傳產並重的一年,科技類股可留意有升級題材的零組件,以及持續提升速度的伺服器,其他包括3D感測、伺服器、被動元件、半導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相關者,都可望有表現空間;傳產方面,則是看好電動車、大陸國企改革相關產業、消費升級,以及醫材與健康食品等。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指數攀高後,相對基期高熱錢轉移效應待觀察,逢低拉回時可多留意營收財報、產業前景佳具複合利多題材的類股。 野村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上半年台股大盤以狹幅橫向整理為主,由於總體經濟基本面保持良好,雖然有潛在風險如貿易戰等將干擾市場,但因尚無法評估具體影響,目前仍以消息面影響為主。 整體而言,台股下半年在景氣持續復甦以及電子股可望受惠於新機推出前的備貨潮而恢復上揚走勢,指數仍有成長空間可期。產業方面,除看好蘋果供應鏈,半導體、AI以及電動汽車零組件等仍持續正向看待,在升息趨勢下,金融股具有利差擴大與盈餘成長等題材加持,也值得留意。 ---------------下一則---------------  那指漲幅冠全球 科技股衝鋒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今年來科技基金前十強 https://goo.gl/FikQ5r 觀察全球股市今年來表現,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指數12日再創新高,今年來已創新高19次,居所有股市之冠,此外,其今年來11.59%的績效也是全球主要指數中表現最佳。受科技產業看俏帶動,國內26檔科技基金今年來平均有18.37%的好成績,大幅領先加權指數4.725%的表現。 群益投信表示,台股今年的表現亮眼,科技型基金表現突出,電子股表現較容易受到海外市場因素影響,在大環境動盪的情況下,將格外注重產業成長趨勢,展望台股後市,整體盤勢處於投機與投資並存,Fed在升息及縮表的進度上都符合鴿派預期,各個題材類股都有表現,類股輪動快速,建議以台股基金布局。 復華數位經濟基金經理人周奇賢表示,由於全球景氣維持擴張,加上新科技應用領域不斷擴至生活領域之中,將使科技產業獲利仍將持續成長,加上電子旺季將至、資金回流,仍使科技股有表現空間。 就基本面分析,儘管智慧型手機產業的成長性趨緩,不過隨汽車電子、電動車、雲端、人工智能、高速運算、5G等產業技術不斷演進,將挹注相關供應鏈獲利營收表現,並成為盤面的布局亮點,此外,因過去擴產謹慎等因素,相關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缺貨漲價族群仍將持續受惠。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指出,接下來建議持股策略盡量分散風險,擇優佈局回檔績優股。半導體及Apple產品第三季強勁復甦,第三季Apple新機推出,帶動相關類股營收回溫,供應鏈第三季營收將優於預期。 統一中小基金經理人林世彬表示,景氣處於擴張階段,美國減稅、全球主要經濟體資本支出創新高,將持續帶動未來經濟成長。台灣經濟穩健回溫,將支撐台股走強。儘管股價持續創高,台股仍保有高殖利率優勢,目前殖利率3.7%還是大勝全球多數股市,吸引外資的誘因並未消失。 林世彬認為,迎第三季旺季投資焦點,主要仍是電子產業新商機,主要看好五大方向:景氣復甦電子業缺貨題材如矽晶圓、被動元件等、AI人工智慧像是矽智材、IC設計、5G布建商機、移動式裝置如手機新應用商機、3D感測、汽車智能化像是汽車電子。 ---------------下一則---------------  新興國家貨幣 H2風險大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5月以來美元指數一路走高至94.5,亞幣幾乎全部走貶,連帶使得債券型基金5月表現不佳,新興市場債出現修正,對於下半年新興市場貨幣,有些法人認為,新興國家貨幣下半年風險大,並調降投資比重並開始作避險。即使如此,仍是持續看好新興市場債市後市。 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儘管美元近兩個月受到美國經濟數據良好及歐洲義西政情干擾,美元指數明顯上揚,隨著技術面來到壓力區95附近,預期美元指數將進入區間整理。 隨南歐政治紛擾落幕,歐元已出現築底跡象,加上歐洲央行可能在6月14日的利率會議討論結束購債政策,有助提供歐元支撐,考量新興國家過去五年體質已大幅改善,若美元接下來進入整理,將有助新興市場貨幣止跌回穩。 BNP法銀巴黎投顧表示,之前因美元升值,導致資金流出新興市場,造成新興市場貨幣波動率驟升高,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的利差已擴大,然而新興市場債的投資機會往往出現在人心脆弱時。新興當地債券(以iShare JPM EM Local Currency Bond為代表)年初至5月底約下跌5.2%,而美元計價之新興市場債券(以iShare JPM USD Emerging Market Bond為代表)約跌5.4%。 BNP法銀巴黎投顧說,進入到6月,預期新興市場債市將出現不同面貌,有機會營造一波反彈行情。根據投資機構研究,美元在6月下跌的機率頗高,過去十年(2008∼2017)間出現八次,若是對照美元最近走勢,今年相當有機會重演美元下跌行情。 再者,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間的利差不斷擴大,兩者實質利差已重返2016年底時水準,也就是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券起漲點,甚至更高,凸顯新興市場當地債券已越來越具有吸引力,預期今明兩年全球經濟仍可持續增長下,近期的利差擴大,可視為相當好的進場點。 ---------------下一則---------------  印度升息後 股市多上漲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為壓制通膨,並緩和美國緊縮政策對印度金融市場的干擾,印度央行6日宣布提高基準附買回利率1碼至6.25%,是2014年來首次升息。法人表示,印度過去升息後股市表現來看,後市看漲機率大,建議投資人不妨現在開始定期定額布局印度基金。 群益投信表示,過去經驗顯示,當印度央行宣布升息後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印度股市平均漲幅分別為4%、16%、30%,顯示出印度升息後股市極富上漲契機,建議投資人可逢低分批買進印度相關基金。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陳亭安表示,MSCI印度指數近期本益比和五年平均值相近,印度公司獲利在2018年可維持在雙位數成長,相較區域內各國成長強勁,加以印度政府對於財政支出態度積極,印度經濟成長狀況佳,因此預期個股仍有表現空間,但股市震盪將會加大。 至於產業投資策略,由於預期印度人民所得提高對於消費品需求將提高,維持看好工業類股和消費類股。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全球投資市場的關注焦點大陸市場,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會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印度和東協經濟成長則屬良好。 ---------------下一則---------------  ?豐預估:美9月3度升息2018年06月14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碧芬�台北報導 ?豐銀私人銀行部門13日表示,估測美國今年9月會第三度升息,但美國引領的升息循環正接近尾聲,接下來的經濟動能將由美國本土企業擔起要角,美國企業獲利所支持的股市前景,是今年下半年應掌握的投資策略。 元大寶華綜經院長梁國源認為,Fed進入升息循環的目的,是為了縮減因QE而放大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市場討論「升息N次可以讓此規模縮減」並不切實際,Fed不會一路推升利率回到3%或3%以上,所有後續可能祭出的措施都是為了美國經濟前景,為了達到此目標也可能「反向降息」,透過來回操作利率,創造政策空間。 他表示,Fed近期升息三次或四次,取決於美國經濟情況及美國可能受影響的國際因素,這是「動態」的考量,絕不是為了要達到「貨幣政策正常」的目標;而且所謂「經濟情況」也不能以「恢復到2008年之前」的水準為標準,從美國聯準會多次會議討論內容研判,美國貨幣政策決策層在思考的是「步向新常態」的可行作法。 ?豐私人銀行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全球貿易摩擦和潛在衝突,短期內勢必難以平息,由於全球經濟增長持續發酵,美國稅改綜效也將擴大。 ---------------下一則---------------  15個月首見 基金舵手大買美股2018年06月14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美銀美林證6月基金月調出爐,在看好美國經濟與企業獲利前景下,全球基金經理人大幅增持美股比重,美股整體配置因而由空翻多轉為「淨加碼」,15個月來首見。全球貿易戰疑慮升高則將熱錢從新興市場與歐元區嚇跑,基金操盤人減碼新興市場與歐洲市場。 總共有235名基金經理人參與美銀美林證的6月訪調,其中美股成為基金舵手的最愛,基金經理人對美股的配置比重大增16個百分點,整體配置水位來到「淨加碼」1%,為15個月來首見做多。 美股的主要賣點在於強勁的基本面,高達64%的基金經理人認為美國企業擁有最佳的獲利展望,看好度創17年新高。相較之下,其他地區的企業獲利展望則全都遭基金操盤人看衰。 美銀美林證首席投資策略師哈尼特(Michael Hartnett)表示:「全球專業操盤人基於美企獲利展望超強,這個月回頭加碼美股。」 受訪的基金經理人預估美國這波經濟榮景至少可維持到2020年上半年,標普5百指數在此波大多頭行情的高點估計落在3,040點,與周二收盤的2,787點相較,大約還有9%的上漲空間。 基金經理人加碼美股的資金主要來自於新興市場與歐股,其中對新興市場的平均配置單月下降5個百分點,對歐股的平均配置水位更大減13個百分點,儘管整體配置仍偏多,但「淨加碼」部位已來到18個月最低。 貿易戰已取代歐美央行升息成為市場頭號的尾端風險,將貿易戰視為頭號尾端風險的基金經理人比重從上個月的2成5,增加至本月的3成1,認為歐美央行鷹派貨幣政策為頭號尾端風險的基金經理人比重則從上個月的3成,降至這個月的2成6。 此外,現金平均配置水位達4.8%,仍高於10年平均值,顯示基金經理人整體操作偏向保守。不過,商品仍獲基金經理人青睞,對商品的整體配置來到「淨加碼」7%,改寫8年新高。 ---------------下一則---------------  升息時 新興較成熟旺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升息期間 新興與成熟市場表現 https://goo.gl/VQbggA 受到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本周開會影響,新興市場觀望氣氛濃,投信法人指出,回顧歷史經驗,升息其實有利風險性資產走揚,且新興市場又相對成熟市場表現耀眼,眼見多數新興市場目前經濟基本面向好,企業獲利動能強勁,搭配聯準會有望維持溫和升息漸進縮表,商品價格助攻,有望吸引資金認錯回補新興市場。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乃文表示,美國升息和歐央QE退場預期高漲,搭配第二季以來美元反彈,激起不少新興市場投資雜音,但回顧美國自1988∼2006年間四段升息循環,新興市場股市三次升息期間漲幅力克成熟市場,僅一次因當時美國升息速度超過市場預期而表現落後,美國聯準會持續採取溫和升息漸進式縮表,加上新興市場基本面呈現改善,只要新興貨幣持穩,資金可望回流新興市場。 張乃文強調,美國升息奠基於就業市場持續改善和經濟成長動能強勁,由於全球股市向來以美國馬首是瞻,新興市場企業動能更是和全球經濟存在高度正向連動關係,經驗顯示,美國升息期間,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更是鶴立雞群;隨著美股正展開金融海嘯以來的大多頭行情,新興市場風險性資產可望也跟著雨露均霑。 此外,原物料與新興市場股市相關,景氣後周期階段有利原物料多頭,而原物料價格上漲除提升新興市場原物料出口成長,也將拉抬其內需消費擴張,對於整體新興市場景氣向上具有正面催化作用,看好原物料價格回溫也為新興市場後市形成強勁支撐。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美國的升息動作都在市場預期中,儘管資金可能會短暫回流美國,但美元的強勢不會延續太久。 新興市場部分,建議投資人避開經常帳赤字及財政赤字較大的國家,這些國家面對市場風險事件的承受度較低,以三大新興市場來說,新興亞洲體質明顯優於新興拉美及新興東歐。 ---------------下一則---------------  IEA:明年石油需求續旺2018年06月14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能源總署(IEA)周三發表最新月報,首度公布對於明年石油需求的預測。IEA指出,在石化產品需求不斷成長的帶動下,明年全球每日石油需求量預估將增加140萬桶,增幅與今年持平。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周三盤中下跌0.6%,報每桶65.96美元。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盤中亦下挫0.2%,報每桶75.73美元。 IEA預估,雖然美國石油產量持續主導石油供應增長,但全球石油需求明年仍將持續強勁成長。IEA在報告中指出:「經濟成長強勁,加上全球石化企業蓬勃發展,可望為石油需求增長帶來支撐。」 但IEA亦警告,全球貿易關係趨於緊張將對石油需求帶來風險,其他因素還包括油價飆漲、經濟信心下滑與美元進一步走強等。 IEA指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上個月原油每日產量增加5萬桶,至3,169萬桶,主因是沙烏地阿拉伯產量增長所帶動。 IEA亦預測,明年非OPEC產油國的石油供給增幅將放緩至每日170萬桶,少於今年每日增加200萬桶,其中大部分供給來自於美國。 OPEC下周將開會討論是否放寬減產協議,以因應委內瑞拉產量持續下滑,以及美國對伊朗實施新一波制裁後對於石油供應的衝擊。OPEC會員國與其他產油國可能考慮提高產量,以彌補可能出現的供應缺口。 IEA指出,在2019年底前,委內瑞拉與伊朗石油產量合計每日約減少150萬桶。IEA預估,伊朗面臨美國新一波制裁,石油出口受到衝擊的程度將和上次制裁時相同。而過去2年以來,委內瑞拉每日石油產量約減少100萬桶。 若OPEC決定提高產量以補足委內瑞拉與伊朗造成的供應缺口,那OPEC(不包括伊朗)的閒置產能(spare capacity)將縮減至每日250萬桶,這是自2016年底以來最低的水平。 ---------------下一則---------------  殖利率+基本面優勢 中高收債吸力強2018年06月1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各類債券資產殖利率 https://goo.gl/sej7wM 大陸核心CPI保持相對低位,總體顯現溫和,近期大宗商品震盪,PPI將保持在3%上下的水準,隨通脹壓力下行,名目GDP年成長增速放緩,企業利潤增速略下滑,政策執行層面有微調空間,近期人行宣布擴大MLF抵押品範圍,以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即是一個信號,並提供中高收債投資價值力。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雖然近期大陸境內外都有債券違約傳出,但原因主要是個別公司財務狀況不佳,及目前市場資金較緊縮所致,因官方主動性去槓桿,並非系統性風險所致。 大陸經濟發展維持正向,發行人營運和信用狀況不斷強化,受中美貿易戰直接影響小,人行超額續作MLF提供中長期流動性,有助進一步穩定市場流動性預期,短期資金面寬鬆形勢將延續。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認為,近期陸債違約率上升源於去槓桿和強監管,從宏觀層面來看,現階段企業投資回報率、現金流和償債能力的絕對水平,都已有所提升,無須過度擔憂。投資布局建議選取基本面穩定並有改善契機券別,及技術面壓力如資金需求被低價拋售的債券。 宏利投信指出,大陸總體經濟穩定,以資金成本較低的降準來取代作為融資工具,為銀行與企業融資都帶來實質助益,且產生的貨幣乘數效果較大,未來利多續發酵可期。陸債實質殖利率較高,今年人行有望再度透過降準,以持續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債市向好潛在空間不變。 中高收選擇仍以營運有潛力,及獲利能力強,財務狀況良好的發行人為主力。鄭易芸強調,發行人過去信用紀錄也是一大參考指標,對初次發行公司會更加慎重評估,就目前觀察,大陸高收益債殖利率偏高,仍具有吸引力,尤其基本面佳,表現不看淡。

小媽精選1070613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3日
公開
47

美股、新興市場穩健 多元資產布局最安心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美國升息、北韓問題、歐洲各國變數,都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法人認為,投資人想要穩健布局,可以用全球股票布局,或以「偏股操作」的多元資產來擁抱後續行情。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展望後市,整體仍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向。以區域來看,美股和新興市場最具投資價值,美國經濟持續增長,尤其在消費實力與企業資本支出支撐下具最穩經濟成長動能。 至於新興市場經濟明顯改善、信貸今年可望接近二位數成長,出口業也受惠國外需求,尤其看好新興亞洲市場的內需展望,新興拉美景氣能見度亦見改善,新興股市後市看好。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說,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目前本益比為19倍,低於近五年平均值,同時接近十年平均水準,處於相對低檔區間,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石永平表示,「資產配置」的投資概念由來已久,新一代的動態資產配置(Dynamic Asset Allocation,DAA)採用的是動態調整策略,跳脫傳統以參考指標為基準的思維,有機會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主動做出因應,以增進投資效率。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投資長莊志祥指出,美股連續擴張已趨歷史第二長壽紀錄,從指標看全球經濟環境,目前仍處「景氣擴張」階段、美國升息幅度未超出投資人預期、美國殖利率曲線穩定及弱勢美元支持全球流動性環境。 施羅德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元資產配置介入市場,股市看好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拜有利的總經環境與全球貿易復甦之賜,持續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盈餘將強勁成長。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投資人在全球不確定性高、市場波動大的此刻,宜放眼全球各類資產,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參與行情。 ---------------下一則---------------  台股科技基金 利多護體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正值股東會及公布5月營收,加上電子股旺季啟動,股王、股后營運可望進入增溫階段,盤面持續反映個股業績,指數站穩11,000點之上,利多護體滾滾來,及國際局勢趨緩,預料電子指數有望續創反彈新高,台股科技基金後勢可期。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陳奕豪表示,台股指數跟隨美股反彈,漲勢集中特定電子漲價族群,如被動元件、功率元件與矽晶圓,這些背後連結的應用多與車用有關,顯示車用帶動產業需求結構出現質變仍是市場成長主流,且持續蔓延到各種零組件上。 半導體已出現成熟製程,未來電子走勢不用悲觀,具備新應用與新技術、新需求的產業,續受到資金偏好。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指出,台股科技建議觀察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及Computex各品牌將推出相關Gaming機種搭載Nvidia平台相關族群。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成熟下,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監控等市場也跟著蓬勃發展,與日常生活連結度越來越高,,值得關注。 ---------------下一則---------------  中美貿易戰 外資A股搶甜頭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主要債券指數表現 https://goo.gl/u9Voya 陸股近期受中美貿易紛擾影響走勢較為疲弱,投信法人指出,股市利多一波波,中美貿易爭端反而讓大陸股市投資價值再現,吸引外資大舉進場撿便宜,包括A股入摩議題,讓6月股市北向通資金日均淨流入金額,大幅成長至近人民幣40億元,加上內需市場增溫,企業獲利向好,讓法人對陸股後市一片看升。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表示,隨著經濟持穩與政策減稅,有利民間消費動能成長,進而帶動大陸內外股市今、明年維持雙位數盈餘增長。根據市場估計,不論滬深300指數、恆生國企指數、MSCI中國指數今明兩年的企業獲利皆能保持雙位數成長力道。 其中代表A股的滬深300指數今年企業獲利成長預估為14.5%,明年更進一步上升到18%的高成長;而恆生國企指數、MSCI中國指數今年企業獲利則有望創下逾兩成長高速增長,進入2019年仍可望分別維持10.9%、15.8%的好表現。 另外,大陸股市高息企業持續獲得法人資金青睞,應迦得分析,該趨勢有助吸引長線資金與扭轉過往較以散戶為主的投資風格,例如上海上市公司在2017年業績打破三項紀錄,分紅配息總額增至人民幣8,460億元、分配股息公司數量達到1,100家、股息配發率來到37.9%;預期隨外資、養老金等長線機構法人參與,市場對於股市的高息需求將穩步上升。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大陸出爐的經濟數據持續維持好表現,不僅如此,今年在新興市場貨幣兌美元一片貶值聲浪中,人民幣逆勢上漲,表現尤其出色。目前新興市場各國體質差異大,相較之下,大陸不僅貨幣政策彈性大,經濟數據也有利大陸股市表現,適合喜歡單一國家基金投資,且風險承受度大的投資人。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洪玉婷表示,展望下半年,中美分歧、經濟預期弱化、信用緊縮等因素壓制風險偏好,不過政府不發生系統風險的底線思維支持股市震盪上行,而市場風格趨於均衡,熱點分散,行業輪動仍持續,投資策略均衡佈局為主,包含市場分散及行業分散。 投資布局方面,建議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以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關注科技、消費、醫藥、金融行業,選股注重具有業績超預期及穩定股利增長的標的。 ---------------下一則---------------  首季GDP增幅超出預期 澳經濟續強 澳元前景堪憂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經濟已連續26年未見衰退,近日出爐的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超出預期。但澳元前景恐怕沒這麼樂觀,主要是全球貿易戰煙硝味日濃下,恐波及澳洲商品出口。 美國財經媒體CNBC報導,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澳洲經濟今年一開頭就有強勢表現,首季GDP年增3.1%,不僅擊敗分析師預期,也將正成長的連續紀錄推高。 澳元周二維持在兌0.76美元以上水準。但澳元兌美元匯率今年來仍跌1.76%,與1月觸抵的今年高點相比,跌幅高達5.46%。 澳洲國民銀行(NAB)全球政策研究主管喬利(Peter Jolly)指出,澳元有此表現主要歸咎兩大因素,一是商品價格,另一是當地利率。 喬利進一步解釋,澳元走勢與大宗商品價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係因澳洲是鐵礦砂、煤礦等天然資源的主要出口國,這兩種商品價格今年走跌,意味澳元的需求勢必受到打擊。 此外還有利差問題,美國聯準會(Fed)的升息腳步遠比澳洲央行(RBA)來得快,而且即便澳洲經濟持續擴張,與美國成長率相比還是略為遜色。 RBA本月的政策會議決定利率維持現狀,連續22個月按兵不動。反觀Fed本月12∼13日集會,預料會再度出手升息,美澳利差持續擴大。 尤其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瀰漫以牙還牙的貿易火藥味。專家指出,以澳洲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如此密切,隨著北京和華府之間的緊張升高,澳元成了受害最深的貨幣之一。 ---------------下一則---------------  新興亞洲旺 外資錢灌台股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外資對亞洲股市買賣超金額 https://goo.gl/xoKt4U 近期市場氣氛轉佳,帶動外資上周「錢」進新興亞洲。法人指出,外資上周流入新興亞股超過10億美元,以加碼台股力道最猛,上周吸納逾8億美元,其次為印股的3.9億美元與韓股的2.6億美元。法人表示,後續若無重大利空,在信心轉趨樂觀情況下,新興亞股將緩步墊高。 中國信託投信指出,本周重頭戲之一就是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世紀會面,市場雖已逐漸消化兩位風格強烈的領導人所帶來的波瀾,會面所產生的結論仍將影響全球風險偏好。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指出,5月國際紛擾逐步塵埃落定,市場對川普動作已逐漸淡定,並認為川普政策主要希望龔固年底選戰及增進美國經濟,推升美股持續上漲,對全球股市具正面激勵,未來川普政策及中美貿易戰議題對股市負面影響性將變小。 從技術線形來看,加權指數近期表現強勢,並已迅速站回所有均線,盤勢仍屬偏多。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新興亞股在經濟成長態勢未變,且評價普遍便宜,加上各國持續推動經濟利多政策,有助吸引市場資金關注,個別市場來看,印度方面在企業財報表現符合市場預期,加上油價走跌有助緩和通膨,後市值得關注。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亞洲市場的投資機會可能會由「成長型」轉向「價值型」產業,例如銀行、保險、非必需性消費品和工業公司。一些「成長型」公司將持續有不錯的表現,例如基礎穩固的大型優質資訊科技�互聯網知名企業,但實力較為遜色的公司可能會呈現橫盤整理的態勢,因估值似乎已偏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大陸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攀抵8個月高點、南韓5月出口恢復正成長13.5%、印度上季GDP成長率來到近兩年新高,亞洲整體經濟前景穩健。 且亞股相對全球股市近二成折價顯示本益比已遭壓縮,在企業獲利基本面支撐下,看好亞股全年度表現。 ---------------下一則---------------  ECB年底結束QE 最快周四宣布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歐洲央行(ECB)預定周四(14日)召開決策會議。多數經濟學家預料,隨著歐洲通膨意外強勁、義大利情勢穩定,ECB勢必會在年底以前結束購債措施,本周或7月會議便會公布退場細節。至於外界關注的升息時程,專家預料最快在明年中調升利率。 ECB首席經濟學家普拉特(Peter Praet)上周公開表示,本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辦的會議,將開始討論量化寬鬆(QE)逐步退場計畫。 雖然市場仍存在多項威脅歐洲成長的風險,例如美歐貿易爭議,但近期油價上揚,已帶動歐元區通膨數據較預期強勁,接近ECB目標,先前動盪義大利政治情勢也趨於穩定,兩者皆加深歐洲QE年底告終的預期。 無論ECB於此次會議或7月揭曉退場細節,但據路透調查經濟學家看法,大多數受訪者皆認為購債計畫勢必於年底告終。 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沃爾(Mark Wall)表示:「我們預期ECB的QE措施將在12月結束。第4季就會縮減QE規模,預料2019年6月首度調升利率。」 高盛也同樣認為QE在年底退場,但預料升息可能在2019年下半發生,「ECB可能會更新前瞻指引,將升息步伐更直接與通膨發展連結」。 以美國在2015年進入升息循環、2017年展開縮表來看,ECB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程可能比升息更晚,估計至少在明年下半升息之後。 百達財富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經濟學家杜羅茲(Frederik Ducrozet)表示,「我們認為ECB會採取彈性退場機制,而不是毫無條件地承諾QE結束時間。」 杜羅茲預料,ECB此次會表明不再擴大資產購買計畫,不過退場細節可能於7月會議後發布。 歐元區之前陷入債務危機,促使ECB展開QE政策,隨著經濟回穩,ECB自今年1月起每月購債金額由600億歐元減半至300億歐元(約354億美元),並承諾此購債額度會維持到9月。 市場預期,ECB此次將下修經濟成長預期,但調降幅度應該不大,同時會上修通膨預期。 ---------------下一則---------------  房租、汽油價格走強 美5月CPI年增幅 6年最高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勞工部周二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幅度創逾6年最高,主要是房租和汽油價格走高所帶動,反映美國經濟強勁和勞動市場人力供應緊張等正推升美國通膨壓力。CPI數據讓外界更篤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本周決策會議後升息。 5月CPI月增0.2%符合市場預期。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2.8%,高於市場預估的年增2.7%,創2012年2月來最高,也高於4月的年增2.5%。 扣除食物與能源後的核心CPI,5月是月增0.2%,年增2.2%符合市場預估,高於聯準會設定通膨率2%目標。 5月消費者物價上升主因,是汽油、醫療健保、和包括租金與房價等居住費用等持續上升所帶動。 其中,汽油是推升今年物價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5月汽油價格平均每加侖2.9美元,高於去年12月的2.48美元。CPI數據顯示5月能源價格經季調後月增0.9%,年增11.7%。 雖然美國人減少購買新車和中古車、機票、和包括無線與有線等通訊費用,但不足以阻止整體物價上漲。 在通膨壓力持續穩定增加之下,正壓低家庭所得水準。5月實質或經通膨因素修正後的民間企業時薪,均僅微幅較4月上揚0.1%,與去年同期維持不變。 面對通膨壓力不斷上升,聯準會已計劃今年升息3次。其周二召開為期2天貨幣政策會議,繼3月升息1碼至1.5%到1.75%區間後,外界預期其周三將宣布今年來第2次升息決定。 按照聯準會原定計劃,若周三宣布升息,年底前應該還有1次升息行動。 ---------------下一則---------------  金磚四國逢低布局 相對有利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新興國家股票型基金近一年績效前五名 https://goo.gl/8iNuMq 從第一季就開始過招的中美貿易協商高潮迭起,美國總統川普的變化球不時為市場帶來驚嚇,還有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政局變化,在眾所矚目的川金會登場後,還有美、歐央行會議與6月22日OPEC會議,接二連三的政經事件,使得炎炎夏季投資難度增高,理財專家建議,逢低布局優質新興國家相對有利。 財經專家分析,儘管近期新興市場也偏向震盪,但短線強勢美元或已到尾聲,且許多新興國家體質改善、尚處於初期循環階段,加上這波回檔新興市場預估本益比大幅下滑,投資價值浮現,可留意進場時機。預期新興市場在政治事件與美元走強等影響下續為震盪整理,建議可趁機挑選體質良好的新興國家、逢低布局。 以台灣核備境外新興股票型基金的績效表現來看,近一年46檔新興國家基金平均台幣績效為10.52%,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上漲18.62%,領先同類型基金平均值。富蘭克林坦伯頓金磚四國基金約四成布局在大陸,大陸因參與網路平台科技的蓬勃發展、經濟產業轉型有成,看好其新經濟產業動能。 俄羅斯雖受到美國制裁,但受惠於油價走揚,經濟與國家財政改善,能源與金融業為布局重點。印度在實施GST消費稅等多項重大改革後,預期將創造長期結構性的投資機會。巴西短期雖面臨較大政治風險,但景氣循環與企業獲利仍在初期階段,預期企業獲利有成長空間。 投資專家指出,今年市場受到各類灰天鵝干擾,波動與區域輪動加快,短線操作單一國家難度大增,建議可採用定期定額或逢回分批布局新興國家基金,既能參與新興市場成長、也有助分散投資時點並降低單一國家風險。 這一波新興市場修正後,預估本益比約12.5倍,與成熟國家差距拉大,當後續利空訊息逐漸消化,市場回歸基本面時,反而更有機會獲得超額報酬。 ---------------下一則---------------  全球股市漲不動 資源基金續飆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MSCI各類產業今年表現 https://goo.gl/qVeHZf MSCI世界指數近期有「漲不動」的窘境,近三個月漲幅不到1%;但若細分各產業,能源、原物料類股堪稱前段班,3個月漲幅分別達13.56%、3.12%;法人認為,5月世界能源、原物料指數表現皆優於全球股市,主因為油價與主要金屬報價上漲所推動,隨川金會落幕,市場波動可能緩解,建議投資人第三季可擁抱資源型基金。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近期油價自高檔回落,市場對今年西德州原油預估均價上調6美元到66美元,來自於「供給面的擔憂」持續支撐油價,這也是資源股可期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場仍關注22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會議是否會提前結束減產。 楊博翔指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伊朗重新執行禁運,由於伊朗為OPEC第三大產油國,因此對於原油供給影響甚劇,前次伊朗遭歐巴馬政府禁運時(2012∼2016年),該國原油產量、出口量大幅下降,觀察伊朗原油出口對象國集中於中、印、日、韓與西歐,當時西歐國家中止購入,其餘國家則得到豁免禁運許可,持續進口伊朗原油。 楊博翔指出,此次美國是否會允許部份國家得以繼續自伊朗進口原油,成為伊朗事件對於油品供給影響規模的最大變數;依目前情況發展,美國很有可能透過懲罰與伊朗交易的全球企業,搭配阻絕伊朗於全球銀行交易體系外,成功壓迫歐盟,甚至中、印等國配合禁運,接下來伊朗遭禁運導致的供給中斷量,是否會由第三方填補,也成為目前左右油價與能源股的關鍵因素,建議投資人此刻可以逢震布局資源型基金。 群益新興金鑽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22日OPEC將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增產以彌補委內瑞拉及伊朗產量減少的問題,同時美國原油產量持續攀高也將壓抑油價,因此接下來油價料將走降回歸正常水準。其餘商品包括鐵礦石、銅、鋁、鋅礦,主要受庫存上升影響,價格料將維持震盪。 整體而言,原物料價格波動大,易受地緣政治及供需狀況的影響,因此建議投資人除了考慮全球資源基金外,也可以考慮以新興市場基金來介入,一來是全球原油及原物料主要產出國多為新興國家,二來還可順勢掌握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的投資契機,同時也分散單押資源的風險。 ---------------下一則---------------  天然資源後市俏 林木基金最讚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天然資源基金績效近一年繳出雙位數投資報酬率,今年來林木基金績效暫居冠。對於天然資源產業後市,法人表示,近期走勢雖趨緩但在供給緊、需求增之下,後市續樂觀。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前幾年異常氣候影響不顯著,觀察穀物供給狀況,2017∼2018年度供給不足,今明兩年度預期仍為短缺,因此,將帶動糧價上揚。另外,聖嬰現象逐漸發展中,氣候不佳,可望推高近期穀物價格。 林孟洼表示,農業原物料需求受穀物價格上漲帶動而回升,產業秩序整合亦接近尾聲,將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上游投資比重。而且近期購併活動熱絡,帶動部分個股表現,下游部分,農產品加工產業受惠於黃豆短缺而壓搾需求仍強,利潤率回升使得獲利展望轉佳。 食品加工業則以鮭魚養殖業展望較為看好。玉米乙醇業者受惠於法定要求添加乙醇的需求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獲利展望佳。在農金各次產業方面都有值得押寶的標的,因此,對於其後市依然相對樂觀。 至於今年來天然資源基金績效暫居冠的林木資源基金後市,百達投顧表示,林木基金的投資範疇包含林地、木頭產品、建商,包裝、紙漿、紙、衛生用品等等。林木投資具有複合成長效果,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紙製衛生用品具價格轉嫁能力的特性,通膨上升環境對其也有利。 百達投顧表示,新興國家衛生習慣改變,會增加對衛生用品需求、電子商務加倍紙箱用量,或是美國新屋開工數持續走高,都增強木頭消耗;而供給端,受到幾度森林大火,以及部分區域林地管理不善,未考慮永續發展,使得森林面積日益減少,供應持續吃緊。 此外,紙漿2019年與2020年的供需仍然吃緊,新的紙漿產出還來不及供應,預期紙漿可能仍將持續上漲至2018年底,供給端在持續整合期間,有利在未來維持較高的紙漿價格。 ---------------下一則---------------  精準醫療夯 加碼醫保供需鏈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產業配置 https://goo.gl/jhjH1m 美國女星安潔莉娜.裘莉透過基因檢測,進行預防性質手術,讓「預防醫學」聲名大噪,隨美國醫療科技「精準醫療」進展,及亞太地區人均GDP逐年增長,對醫保消費需求提高,搭配醫療科技與數據分析,逐步擴大全球醫療供需鏈市場產值,帶動相關基金績效可期。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表示,2018年是醫藥類股的關鍵年,醫療新趨勢亮點的「精準醫療」,美國前十大的生物製藥廠或醫療設備廠,無不加緊投入創投,加上大陸醫藥改革速度加快,醫療產業受惠於A股入摩,被動式資金大量流入,可望推升產值,持續看好並加碼配置美、中醫療保健供需鏈市場。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指出,5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公布最新藥價政策,採溫和抑制藥價政策,市場不確定性消去,帶動S&P500保健類指數表現。展望後市,第1季製藥股財報多數表現優於預期,市場對今年藥物營收展望樂觀,加上併購題材持續發燒,2018年製藥業購併金額可望創新高。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認為, 醫療產業無論是在新藥核准或購併活動持續熱絡,累計今年來FDA已核准15款新藥,賽諾菲(Sanofi SA)及賽基(Celgene)先前分別宣布大型併購案,近期也有個人化醫療分子檢測領導者Myriad Genetics宣布收購案。 整體來看,基本面、新藥和購併題材的帶動下,醫療產業中長期投資前景仍看好。 今年NBI指數於3,200∼3,600點間的大區間震盪格局,但6月為美國生技產業旺季,廖昌亮分析,搭配科技股流出的資金外溢行情及企業併購題材,預期生技股將有個股優質表現,特別看好優質且跌深的大型生技或製藥股,第1季財報佳醫材股或連鎖藥局,及具潛力中小型生技股。 ---------------下一則---------------  AI躍投資主流 精準醫療吸睛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內投信業今年來掀起AI人工智慧相關基金募集熱潮,而AI投資、投資AI也日益受到矚目,AI正躍居當前投資主流趨勢。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技術突飛猛進,為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趨勢與大商機隨之浮現,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當紅炸子雞。 以AI精準醫療為例,即聚焦醫療導入AI後的新商機,如IBM Watson人工智慧輔助醫療系統、基因定序和檢測、微創手術、影像判讀、遠距醫療和照護等。常李奕翰強調,有別於傳統生技醫療基金,未來會將90%資金布局在突破式創新,完整掌握醫療產業的變革機會。 常李奕翰強調,部分治療型產業,如製藥、生技等,受到美國健保藥價政策影響,股價明顯震盪,但符合AI精準醫療的預防、診斷和照護則不受影響。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2018年有兩項趨勢值得留意,一是藥品漲價是否趨緩,大型藥廠過去依賴漲價的成長模式,在川普上任後抨擊藥廠對藥品收取高價的行為,使得類股壓力沉重,今年大藥廠整體漲價幅度已有收斂跡象。 二是大併購浪潮是否再現,因為市場上潛在可能被併購的小型生物醫藥公司已不多,藥廠能從藥物漲價中獲得的收益也縮小,對稅改後滿手現金的大企業而言,橫向跨產業的整合可能是另一個可行方向。 駿利亨德森環球生命科技投資團隊指出,最近幾個星期公布的兩黨預算法案(BBA)與白宮提出的2019年會計年度預算法案,兩黨國會議員均希望藉由改革以調降美國醫療保險的民眾自費金額。 目前,美國國會與白宮都以美國醫療保險作為改革的目標。儘管美國醫療保險僅佔全美醫療支出的五分之一,這部分的改革應該就足以讓川普自行宣佈在藥價爭議上「贏得勝利」,至少可以讓他在勝利中沈浸一段時間。 ---------------下一則---------------  迎下半年投資波動 布局多元券種避風險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股債表現波動大,新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基金呈現明顯的淨流出,對於風險性債券今年下半年投資,法人表示,不必擔心短期價格波動,高收益債殖利率逾6%,在價格下跌時,更是擇優再加碼的好時機。 風險性債券基金今年以來出現明顯淨流出,法人表示,這段時間市場所出現的震盪並非受到單一的風險因素影響,與整體環境的基本面也無直接關連性,整體高收益債基金資金淨流出則是因為投資人沒有信心。 聯博新興市場債投資總監葆羅•狄儂(Paul DeNoon)指出,目前全球的經濟成長情況依舊相當穩健,並無持續出現物價上升壓力,而且美國的薪資成長也在合理控制之下,因此,今年股債市波動度上升並非因為總經環境的顯著改變所造成,投資人不必過度擔憂。 他表示,目前高收益債的殖利率已經上升到6%以上,如果以未來五年的投資期間來看,該水準與同期間的股票預估報酬率其實相去不遠,頗具投資吸引力。 聯博全球多元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經理馬修•謝爾頓(Matthew Sheridan)說,除留意公司財務體質,在投資範疇上也不應侷限於單一券種,應要採取多元布局債券的投資策略,無論是美國高收益債、投資等級公司債、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以及新興市場債券與貨幣等,都有值得觀察的標的。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表示,著眼於企業成長性以及聯準會升息後的資金流向,接下來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有機會收復失土,但近期投資人宜留意巴西股匯雙跌。 受國內政治前景以及財政現況拖累,巴西里爾跌至近兩年新低,巴西央行甚至透過賣出貨幣交換(Currency Swap)來阻止里爾進一步下跌,目前雖看好新興市場債後市,但著眼於新興市場的匯率風險,建議投資人選擇新興市場美元企業債,爭取更穩健的收益。 ---------------下一則---------------  開放、成長雙引擎 陸股債具亮點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年大陸力行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投資人已不能忽視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在其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性。?豐中華投信本周舉辦「2018中國投資論壇」,也邀請?豐晉信專業經理人來台,協助投資人透過第一手在地觀察,掌握大陸投資方向與契機。 ?豐中華投信表示,截至今年5月,大陸境內股票的外資持股比例年成長70%至1,900億美元,但這僅占總流通市場的2.7%,落後於許多其他亞洲市場。 隨著MSCI指數正式納入A股,國際投資人可望越來越熟悉及適應境內市場,加上大陸政府繼續努力放寬市場管制及解決其他持續受到關注的問題,未來數年的資金流入將會顯著增加。 根據往例,韓國及台灣股票需要七至十年左右,方可獲全數納入MSCI指數,惟實際納入A股的步伐將取決於大陸市場開放計劃的進度;就經驗判斷,台灣納入MSCI首年有不錯漲幅,上漲達47.2%、韓國納入MSCI後首年也上漲6.7%,A股入摩後市可期。 ?豐晉信基金經理人陳平表示,當前主要研究機構預測今年中國平均經濟成長放緩為6.6%,但整體經濟結構仍具韌性,消費和淨出口將持續為支撐經 濟的兩大貢獻主力,其中消費日益成為大陸經濟的中堅力量,今年在GDP占比可望達到56%,對經濟成長貢獻度超過一半。 ?豐中華投信固定收益部門主管黃軍儒副總表示,陸股中長期估值仍在合理水準,企業營收與獲利成長趨勢仍在,A股入摩可望持續吸引長期資金進駐;相對來說,債券市場呈現分化走勢,境外美元債經過修正後中長期投資價值逐步浮現,境內債雖有違約事件,仍不致擴散影響信心層面,大陸債券納入國際債券指數的計畫,依舊有望吸引長期資金關注。 黃軍儒認為,在景氣循環走至中後期,股市估值不再偏低,以及債券殖利率回升之下,多元資產配置是不可或缺的投資方式,面對市場逐步加速開放的大陸市場,更是需要以多元資產方式參與開放的契機。 ---------------下一則---------------  擁高殖利率 新興債券後市好帶勁2018年06月13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全球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 https://goo.gl/Lhiku1 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高,加上新興市場匯率回穩,未來新興市場債券潛在上漲空間高於其他主要券種,投資人可多留意。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印尼央行近期持續升息,且印尼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回穩,將有助新興市場債價格反彈,可望有一波殖利率收斂、資本利得空間。 NN(L)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盧馬克(Marco Ruijer)表示,在新興債市中,持續看好大陸債市前景,除了GDP表現強勁,大陸政府致力結構性去槓桿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也是原因之一。 宏利資產管理固定收益資深經理陳珮珊指出,今年大陸債市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實質債券殖利率具吸引力,加上「債券通」使得人民幣愈趨國際化,市場因此蘊含長線投資機會。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景順投信指出,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藉由投資於世界級的優質新興市場企業債,降低波動、優化新興市場債投資組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帶領投資人穿越牛熊市考驗。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經過先前的跌勢,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到期殖利率已升高至近6%,加上匯率貶值幅度達3.6%,未來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潛在上漲空間高於其他主要券種,偏好配息及固定資產的投資人,可考慮增持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小媽精選1070612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2日
公開
38

無懼美升息 日股基金上周躍吸金王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元區政局回穩,加上川金會本周將如期舉行,市場情緒獲安撫削減日圓避險買盤,在日圓回貶激勵下,日股上周漲幅創下近十周來單周之最,日股基金也最獲國際資金青睞,單周淨流入達37.92億美元,同步創下第二季以來近十周之最,穩坐全球股市吸金冠軍寶座。 此外,聯準會升息幾乎已成市場共識,在資金持續回流美股下,美股基金已連續第五周吸金,亞洲(不含日本)基金無畏美國敲升息警鐘,憑藉強勁基本面上周逆勢轉吸金8.63億美元。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綜觀企業獲利、就業市場及債市,美國目前總體經濟基本面強健,並已來到擴張階段的成熟期,短線出現衰退機率低,市場高度預期美國本周升息,吸引資金連五周前進美股基金,而回顧經驗,當貨幣政策調配得宜,且利率低於5%時,殖利率與股市表現呈現正向,有助多頭行情的延續。 陳若梅認為,美國總體經濟維持溫和成長、民間消費受惠就業市場持續改善,為風險性資產提供了最佳的表現機會;此外,評價趨於合理且企業獲利表現亮眼,不僅有助於美國股票市場延續金融海嘯來的多頭行情,新興市場風險性資產投資氣氛同時也有望雨露均霑。 不過產業發展分歧,且不時有消息面影響短線氣氛,建議採主動且彈性的方式,鎖定具有成長性的產業與企業參與股市上漲行情。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亞洲企業獲利預估雖不若去年持續呈現明顯的上修趨勢但仍處上修軌道,今年全年度獲利成長率仍維持於14.3%的水準,因此即便聯準會持續進行縮表政策將降低新興市場流動性、美元處於高檔水準,以及貿易摩擦等風險均可能壓抑整體亞股本益比擴張,但亞股相對全球股市近二成折價顯示本益比已遭壓縮,且在企業獲利基本面支撐下,仍看好亞股全年度表現。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展望下半年,全球股市多頭趨勢未變,短線下檔風險將視通膨、利率及貿易爭議演變,市場拉回反而提供較佳進場機會。除美國外,大陸也是焦點。 ---------------下一則---------------  下半年投資3亮點 科技、消費及中國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第二季以來,全球成熟市場明顯領先新興市場,扭轉第一季的情勢。法人表示,回顧今年以來,第一季市場由新興市場佔上風,第二季風向則轉由成熟市場抬頭,美股走勢相對凌厲,下半年投資亮點聚焦在科技、消費及大陸。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莊凱倫表示,儘管市場波動更為顯著,但從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PMI維持擴張趨勢來看,顯示全球經濟維持溫和擴張格局。部分市場更因貿易談判議題發展、伊朗局勢牽動價變化以及義大利大選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反覆修正,投資價值浮現。 展望下半年,莊凱倫表示,全球股市多頭趨勢未變,短線下檔風險將視通膨、利率及貿易爭議演變,市場拉回反而提供較佳進場機會。以美股為例,近期這些時事變化,反而為美股添磚加瓦,不但美股評價已回到合理範圍,加上可能迎來的川普期中選舉行情,美股及相關資產料將雨露均霑,表現可期。 莊凱倫表示,美國政經情勢儼然被視為下半年的重要焦點。在基本面,美國經濟成長有望保持在潛力水準以上。根據預估,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有望由去年2.5%增至2.8%,成長動能主要由民間投資、消費支出及政府支出等內需市場成長所帶動,顯示美國景氣擴張態勢不變。 莊凱倫剖析,科技股今明年兩年企業成長有機會達到32%及12%,高於整體美股。消費股在美國就業、薪資平穩增長及消費者信心續創新高帶動下,支持消費支出成長,加上消費電商成長潛力可期,為產業發展帶來助益。 工業股則受惠美中刺激基礎建設等政策紅利、工業4.0、美國減稅利多及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和AI題材等利基,而有表現空間。 莊凱倫表示,根據大陸兩會設立的年度目標來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6.5%;投資及M2則不再設定目標,顯示大陸經濟成長首重維穩。整體方向來看,舊經濟看整合、也就是政策調控成效;新經濟則要視成長動能的表現。 宏利投信總代理的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東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而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大陸股市的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與2019年度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仍維持樂觀。 ---------------下一則---------------  專家:川金會若敗了 戰爭就近了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一波三折的「川金會」就要登場,專家表示,美國與北韓峰會被視為是外交試驗,如果「川金會」未能就北韓的核武計畫達成任何協議,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將會上揚。 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周二舉行世紀領袖峰會。對照2017年北韓進行多次飛彈試射和核武測試,北韓與美國的關係箭拔弩張,外界樂見現階段緊張情勢趨緩和兩國展開外交對談。不過川金會如果沒有就限制北韓核武能力出現任何進展,軍事風險將上升。 市調機構IHS Markit亞太國家風險部門主管伊凡斯(Alison Evans)在報告中指出,「如果北韓與美國高峰會沒有達成協議,戰爭風險將隨之揚升,程度超過先前水準,因為經歷另一次外交失敗。」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副總裁瓊斯(Bruce Jones)在《日經亞洲評論》撰文指出,和平進展通常被視為是外交考驗,若失敗的話不只是危及和平,同時也是外交這項策略失敗。一旦決策者認為無法透過政治途徑解決問題,動武的念頭便悄悄萌芽。 瓊斯與伊凡斯皆認為北韓有可能如此。瓊斯表示:「峰會失敗可能嚴重削弱外交作為選項的可信度,並直接訴諸軍事行動。」 美國的外交政策鷹派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便主張對北韓採取先發制人攻勢。專家表示,波頓擔任國安顧問使得軍事衝突風險升溫。 喬治城大學教授車維德(Victor Cha)近日表示,萬一川金會失敗,「可能讓我們更接近戰爭,因為所有外交選項皆已用盡。」 ---------------下一則---------------  對金正恩而言… 經濟開放是兩面刃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川金會將於周二登場,大陸與韓國早已作好準備,一旦北韓領導人願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協議,放棄核武以換取經濟發展,陸、韓兩國將大舉投資北韓。然而,開放經濟對北韓而言恐怕是兩面刃,儘管經濟可能好轉,卻不利於金正恩的政權鞏固。 隨著近幾周雙邊關係升溫,大陸就持續表達支持金正恩經濟發展,並擬加速官方在工業合作的交流。一些大陸企業人士也認為,先前因北國遭國際制裁而中斷的兩國貿易,如今可望重新恢復。 韓國總統文在寅也同樣積極的政治合作,以帶動更密切的經濟連結,同時期望恢復先前關閉的開城工業區。 對韓國與大陸而言,即便川金會只帶來溫和的成果,也將為兩國提供足夠的政治掩護,有利於打開平壤經濟大門,而美國難以繼續對北韓施加制裁壓力。 不過這一切都取決於周二峰會的談判結果。川普堅持金正恩放棄核武,美方則願意提供支援協助北韓發展經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上月曾表示,如果平壤當局同意放棄核武,美國民間投資將湧入北韓,協助該國打造能源設施以及農業現代化。 然而,這些究竟是不是北韓想要的,仍是未知數。 開放經濟對金正恩而言可能極具風險,他的家族政權以密不透風的管控措施統治國家數十年。 北韓內部也頻頻出現反彈聲浪。北韓資深外交官員金桂冠(Kim Kye Gwan,音譯)上月發布嚴厲的聲明指出,「美國一直鼓吹將提供經濟補助和福利,條件在於我們棄核。我們從沒想要美國的支援來實現經濟建設,未來也不會做出此類協議。」 近幾周,北韓官媒持續浮現反對資本主義與外來影響的言論。 ---------------下一則---------------  川普推文7連發 6則罵盟國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周一在新加坡狂發推文,北約、歐盟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都成了他砲轟的箭靶。他在推特上寫道:「如果未符合互惠平等原則,現今的公平貿易應該叫傻瓜貿易(Fool Trade)。」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川普拒簽G7聯合公報是為了在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會談前表現強悍,不能表現出軟弱。 川普周一連發7則推文,其中6則都是在痛罵盟國。「照加拿大發布的數據,他們在美加雙邊貿易中賺了近1,000億美元(想想他們根本在吹牛,還被抓包),最起碼也才賺170億美元,對我們徵收的乳品稅率高達270%,賈斯汀(杜魯道的名字)被戳破牛皮就一副受傷的樣子。」 周日川普前腳離開G7峰會,杜魯道後腳在發布G7聯合公報的記者會上,批評美國徵收鋼鋁稅造成傷害,被惹惱的川普隨即宣布退出聯合公報。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控訴杜魯道從背後捅美國一刀。鷹派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也對杜魯道放冷箭,暗指地獄會有一個位置特別留給他。 川普另一則推文又說:「8,000億美元貿易赤字,對美國人民有失公允。我身為美國總統,何苦讓其他國家繼續享有已長達數十年的鉅額貿易盈餘,害我們的農民、工人和納稅人付這麼大又不公平的代價?」 川普也將砲口對準北約盟國,痛批他們負擔的防務經費,與美國不成比例。他另則推文說:「北約的經費幾乎全由美國負擔,用來保護這些在貿易上敲美國竹槓的國家(他們只付了九牛一毛,還在那邊竊笑)。歐盟享有1,5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就該支付更多軍費。」 「德國挹注北約的經費,僅占GDP的1%,我們卻拿出GDP的4%,大家認為這像話嗎?」 ---------------下一則---------------  G7美加鬧翻 加元挨貶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上周末在加拿大舉行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最後鬧得不歡而散,美國總統川普不僅以東道主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很不誠實」為由拒絕為聯合聲明背書,同時揚言要對國外汽車進口加徵關稅,市場憂心全球貿易衝突升高,加拿大恐首當其衝,摜壓加元走貶。 周一盤中,加元兌美元貶0.7%至1.3019加元;美元兌歐元貶0.2%,兌英鎊跌0.3%,兌日圓則漲0.4%。加元顯然成為G7中最弱勢的貨幣。 G7這次為了關稅問題鬧分裂,以往峰會結束通常會發表聯合聲明展現成員國團結的立場,但川普卻突然拒絕在已擬好的聲明簽字,此為G7史上頭一遭。川普還公開點名杜魯道「非常不老實」,揚言會對國外汽車進口加徵關稅,擺明就是要羞辱東道主。 杜魯道則回嗆,加拿大「可不會任由美國欺負」,肯定會以牙還牙對美國產品祭出報復性關稅。 除了北美洲2大國領袖互嗆,另一個摜壓加元的利空是國際油價走弱,原油期貨價周一下滑0.1%,原油是加拿大重要出口產品,通常油價下跌,加元也會走貶。 加拿大上周五公布5月份就業人口意外縮減,為連續第2個月減少,儘管如此薪資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平均時薪增幅創下2009年以來新高,因而增加市場對於加拿大央行於下個月的決策會期升息的預期,也帶動加元上周五兌美元收高。 不過,專業投資人對加元後市的看法仍偏空,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最新資料,對沖基金對加元的操作仍呈現淨空頭的態勢。 ---------------下一則---------------  無視G7內訌 Fed將升息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與盟國領袖在上周末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上鬧得不歡而散,不過經濟學家認為,聯準會(Fed)將無視貿易戰升高跡象,在本周例會仍將持續升息步調。 上周末在加拿大召開的G7峰會,由於川普政府的鋼鋁關稅議題,引發美國與其他G6國家反目成仇,並造成G7有史來最嚴重的內訌。 特別是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在會後記者會上揚言將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後,氣得跳腳的川普在推文上反嗆杜魯道「不誠實又軟弱」。餘怒未消的他還聲稱美國將不會簽署G7發布的會後聯合公報。 雖然G7最終以鬧劇收場,導致全球貿易戰劍拔弩張。不過高頻經濟公司(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蘇利文(Jim O'Sullivan)接受CNBC採訪時卻認為,Fed應會無視峰會上的貿易緊張,而是根據美國正面的經濟數據,持續調升利率的行動。 本月稍早,美國就業數據表現強勁,強化外界預期Fed在周三例會結束後,將宣布再度升息,把聯邦基金利率調升1碼至1.75%到2%間。這將是Fed今年來第二度升息。 摩根大通市場策略師魏泰(譯音)補充,除了升息舉動,更令市場關注的還有Fed料將在會後調高有關經濟成長、通膨、就業市場與政策利率的最新預測。 根據《華爾街日報》本月稍早對經濟學家的調訪指出,由於美國經濟成長加速、就業市場持續緊俏,加上通膨也逐漸升高,Fed今年預料將有4次升息,比先前預估多出1次。 不過可能爆發的貿易戰,則令經濟專家憂心恐將危及全球經濟成長與市場表現。 蘇利文表示,目前「最大的下行風險來源是貿易戰威脅」。他補充如果沒有這些貿易爭端,美股表現可能更高於當前水平,經濟數據或許也會更為強勁。 ---------------下一則---------------  台股基金勝大盤 科技最亮眼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各類型平均績效 https://goo.gl/XawJtK 台股衝破1萬1千點,台股基金績效水漲船高,觀察投信發行各類型台股基金今年來平均績效,全數打敗大盤,其中以科技類19.96%表現最好,由於台股基金注重選股策略,大盤處於高檔驚驚漲格局,在風險機會並存下,以台股基金介入,更有利達到分散風險。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今年以來台股在全球股市表現第二名,帶動台股科技型基金表現突出,電子股表現較容易受到海外市場因素影響,在大環境動盪下,將格外注重產業成長趨勢。半導體及Apple產品第三季強勁復甦,台積電第三季雙位數成長。第三季Apple新機推出,帶動Apple相關類股營收回溫,科技型基金可多著墨。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今年以來台股中小型股表現可圈可點,其中科技股因Apple在第二、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短缺效應的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日盛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分析,台股資金仍集中電子漲價族群,時序進入除權息旺季,塑化族群高殖利率特性具有相對抗跌特性,目前台股關盤重點除月營收將陸續公布外,股東會陸續召開,及Taipei Computex展、G7財長會議以及蘋果WWDC大會,皆是需要留意重點,預期指數仍將偏震盪整理,並且以個股表現為主。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常恩認為,台股後市投機與投資並存,觀察5G、AI、3D Sensing、車用電子仍為長多趨勢,及Computex各品牌將推出相關Gaming機種,搭載Nvidia平台相關族群可多留意。 人工智慧技術逐步成熟下,智慧家庭、城市、醫療、監控等也跟著蓬勃發展,人臉辨識、智慧車流分析、智慧衣等未來產業趨勢,可多加關注。 ---------------下一則---------------  台股科技強強滾 6檔基金衝逾30% 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在美國科技股的漲勢帶動下,台股行情亦受提振,科技股更在台北國際電腦展各項新技術、產品題材亮相下,吸引資金持續回流,年初以來電子指數漲幅5.18%,台股科技基金更展現亮眼表現,僅兩檔基金落後電子指數表現,總計今年來有六檔台股基金衝逾30%,其中,永豐高科技基金上漲近四成在台股科技基金中表現最亮眼。 永豐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呂宏宇表示,儘管被動元件股的短線漲勢有過熱疑慮,考量到市場供給緊俏的狀態暫時難以化解,相關個股在下半年的營收成長依舊看俏,可望對股價形成一定的支撐力道。 被動元件之外,蘋概股族群也是值得留意的標的,呂宏宇認為,蘋概股在經過近半年的修正後,投資價值已逐漸浮現,搭配6月下旬蘋果i9新機開始拉貨,相關供應鏈有望展開三個月到半年的多頭行情。 宏宇分析,下半年台股大盤指數預料將維持高檔震盪,個股表現差異大,主動式基金藉由選股更能追求超額報酬。科技業出身的呂宏宇,過去曾任職宏達電與聯發科工程師,對於科技產品周期循環以及上下游產業鏈都擁有極高的敏感度,更能為投資人掌握市場的主流脈動與趨勢。 華頓台灣基金經理人蘇昱霖表示,美國股市持續高檔震盪,科技類股走勢強於其他大型個股,影響盤勢的重點在於川普的國際外交政策,目前觀察雖因川普對事件的回應有利空導致下跌,但隔幾個交易日之後美股指數都有補漲之情況,顯示市場正逐漸適應川普的放話風格。 目前觀察除非有意外的非經濟因素發生,應該不至於有太大的崩盤可能。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而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下一則---------------  馬國總理疾呼 重新協商TPP 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周一表示,馬國這類開發中小國應在國際貿易領域享有某種形式的保護,否則無法與大國競爭,因此呼籲各成員國重新協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上個月當選總理的馬哈地展開一連3天出訪日本的行程,他於周一出席「亞洲的未來」(Future of Asia)論壇時指出,他對於TPP協定「並不是非常熱衷」。馬哈地表示:「我們並不是反對TPP,但會員國應重新協商TPP。」 馬哈地表示,不同經濟體需要不同規則,像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需要獲得幫助。他認為,成長中的國家必須享有部分特權與保護機制,才能與美國、中國大陸這類貿易、製造大國展開公平的競爭。 這是馬哈地就任以來首個海外行程,他此行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工商界會面,希望鞏固馬國與日本關係,並降低該國對於大陸的依賴。 馬哈地指出,最理想的狀態是建立一個廣泛貿易協定,類似他先前執政時所提出「東亞經濟共同體」(EAEC)協定。 馬哈地表示:「以前EAEC破局是因為美國反對,但如今美國走向孤立主義,他們無法再要求我們不要建立這類協定。」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因堅持「美國優先」政策而退出TPP,但馬來西亞3月時仍與其他10個國家持續推動該協定,共同簽署一份精簡版的TPP,亦即「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TPP成員國涵蓋5億人口,在全球經濟的占比達到13.5%。 馬來西亞安聯銀行(Alliance Bank)首席經濟學家莫騰(Manokaran Mottain)指出,馬哈地於1981年至2003年擔任總理時便主張貿易保護主義,此次重申小國應獲得貿易保護,顯示他並不想要馬國在TPP協定任由大國擺布。莫騰亦指出,TPP原來的協定內容在馬國並不受到歡迎。 ---------------下一則---------------  義國利空暫解 股債勁揚2018年06月12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上任甫1周的義大利經濟部長特里亞(Giovanni Tria)首度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義大利新聯合政府不但無意退出歐元區,而且還將計畫削減債務。他這番談話安撫外界揣測歐元區可能瓦解的疑慮,也激勵周一義國股債雙雙勁漲。 義大利股市周一在銀行股帶頭上攻,盤中強漲2.3%,也帶動歐洲Stoxx 600指數走高0.4%。 義國兩年期公債也出現攀升,壓低與價格走勢相反的殖利率下跌40個基點至1.27%;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滑落20個基點至2.94%,這也有助該國與德國同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從上周五的268個基點縮減至247個基點。 特里亞周日接受義大利《晚郵報》採訪時指出,新聯合政府將致力留在歐元區,並且計畫透過投資與結構改革來刺激經濟成長。 ING資產利率策略師范列特(Martin van Vliet)認為,特里亞的談話比預期直率,也向市場確保在新政府執政下,義大利不會從歐元區出走。 過去一個月,義大利由兩個反體制政黨組閣引發的亂局,曾導致該國股債雙雙重挫,還一度引發全球市場動盪加劇。 投資者憂心新政府上任後,將可能企圖脫離歐元區,並將大舉增加支出,令該國債務負擔更為沉重。 其中盛傳於最近幾周的傳言就是指義大利聯合政府可能發行mini-BoT的短期公債。該公債類似於發行與歐元平行的貨幣。它在某方面就如同貨幣一般,可以用來購買火車票或汽油,外界擔憂若該措施真的上路,恐將進一步削弱義大利的財政可持續性。 大和資本市場公司經濟研究部門負責人席魯納(Chris Scicluna)認為,發行mini-Bot公債是極具煽動性的提議,然而特里亞選擇在此時澄清,有助打消外界揣測義大利將大幅增加開支的想法。 ---------------下一則---------------  Fed開會在即 黃金可望利空出盡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金價在1,300美元狹幅震,正等待Fed貨幣政策會議結果。法人表示,金價近期因承受升息壓力,一直維持整理格局,預期在聯準會會後,可望因利空出盡後即可展開下半年漲勢。 根據報價,上周黃金與銅的比價達到今年以來最低,表明投資者對全球經濟成長的樂觀情緒削弱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另由於美國與北韓正要舉行高峰會,且美歐日三大央行利率會議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因此,在上周金價呈現狹幅整理,黃金期貨8月合約以1,303美元作收,下跌0.13%。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儘管近期美元走勢不似之前強勢,使得金價略有支撐,地緣政治風險暫獲紓解,同時也降低避險買盤需求,金價續在年線下徘徊,短線壓力仍在。對長期投資人而言,市場波動加大且處於景氣後期,可以增加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建議投資人可分批酌量布局黃金相關產品。 元大投信標普高盛黃金ER基金經理人潘昶安表示,金價正等待突破盤局,本周有三場重要會議,包括12日川金會,13日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會議,14日有ECB會議,由於市場幾已認為Fed確定將升息1碼,除此之外,ECB可望在本周提出QE退場時間表,市場預期每月購債300億歐元政策在9月到期後不再續做,全球央行將進入由流動性寬鬆轉為緊縮階段。 潘昶安說,牽動Fed升息速度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通膨上揚的速度,而通膨的領導者還是在於油價,4∼5月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將加速通膨升溫,但OPEC及俄羅斯可望在下半年增產,預期將使下半年油價維持在區間之內,因此通膨升溫但不至於失速,緩升息政策可望持續。 他預期,6月13日貨幣政策會議前,黃金蒙受升息壓力將維持整理格局,會後可望利空出盡展開下半年漲勢。 富蘭克林黃金基金經理人史蒂芬.蘭德則認為,隨著寬鬆政策的逐步退場,低利率政策和日益加劇的貿易緊張局勢,成為黃金等避險商品的催化劑。此外,美國就業市場穩健以及油價上揚,持續增添通膨壓力,黃金基金傾向在通膨時期表現良好,富蘭克林投資團隊持續看好黃金和貴金屬類股未來的投資機會。 ---------------下一則---------------  全球氣候異常 農金獲利契機現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農金基金績效 https://goo.gl/wqxkoZ 觀察穀物供給狀況,去年及今年度供給不足,法人預估,今年下半年及明年預期仍為短缺,將帶動糧價上揚。另外,聖嬰現象逐漸發展中,氣候不佳,可望推高近期穀物價格,並帶來農金獲利契機。 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經理人劉家宏表示,熱帶氣旋等天候因素讓美國中部5月底出現降雨,一些區域的乾旱現象仍在,但有減輕現象,收成的樂觀上修,讓近期三大作物價格下跌。但就元大投信研究部的觀點來看,現在仍保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偏樂觀的想法。 劉家宏說,對未來農金樂觀的原因有三,一是農業產業因為多年供過於求造成的獲利壓縮,已讓相關廠商開始進行整合以及供給優化,此趨勢是沒有改變的。二是人類對食物長期需求的成長趨勢不變。 三是近年氣候異常恐造成收成不如預期,此一部分在南美的阿根廷確實造成影響,不過,美國地區的衝擊可能不會像先前預期大。雖然美國地區的衝擊降低短期內瞬間上升的機率,但長期改善的步調並未變化。 安聯全球農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表示,農業原物料需求受穀物價格上漲帶動而回升,產業秩序整合也接近尾聲,將持續觀察產業動態適時調整上游投資比重。 近期M&A活動熱絡,帶動部份個股表現,也會擇優布局。下游部分,農產品加工產業受惠於黃豆短缺而壓搾需求仍強,利潤率回升使得獲利展望轉佳。食品加工業則以鮭魚養殖業展望較為看好。玉米乙醇業者受惠於法定要求添加乙醇的需求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獲利展望佳。 元大投信表示,由於之前已經提高對跌深現轉機的一些穀物相關個股布局,如糧商、肥料、植物保護劑,在作物價格短期難受惠氣候時,近期可以不用積極提升相關布局比例,目前反倒相對看好一些受惠食品安全長期趨勢的類股,預期可以在股市正面發展期間,有機會提高基金的報酬率。 ---------------下一則---------------  高息股具一高二低優勢 補漲行情可期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今年來累計漲幅逾1.3%,波段跌幅卻近一成,高低點震盪幅度之大考驗投資人耐力,投信指出,近期市場氛圍愈發樂觀,有助於多頭續航,但不確定性仍高,眼見即將進入傳統淡季,建議投資人不妨鎖定能提供高息收益,透過高息股實質參與企業成長,搭上全球經濟復甦的順風車。 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不同於一般股票,全球高息股坐擁「一高二低」優勢,一高是指「高股利率」,二低是指「低波動度及低本益比」,目前MSCI全球高股息指數的股利率為3.94%,明顯優於MSCI全球指數的2.37%,而過去三年MSCI高股息指數的波動度亦較MSCI全球指數為低。 張瑜倫強調,投資要獲利,股息和資本利得缺一不可,除了追求高股息,投資人也需留意該收益資產具有上漲潛力,投資就要買得划算。目前MSCI高股息指數目前本益比僅有14.59倍,仍遠低於MSCI全球指數的18.3倍,反映其後續補漲行情仍值得期待。 根據統計,每當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走升之際,幾乎各類資產乎都%和亞太(不含日本)高息股的6.5%表現最吸睛,反映出升息環境對新興股和亞股的助益,遠較其他資產更直接。 投信法人強調,中美貿易關係、川金會等一波三折,且歐元區政局動盪等全球多重政治雜音,亞股近兩年來首度跌破200日移動均線,短線市場動能與投資信心仍偏弱。 不過觀察亞股震盪期間,包括公用事業、必須消費、健康醫療等傳統高息防禦類股表現逆勢走揚,顯示高股息題材在股息誘因下,著實提供投資人追捧的理由。 安聯四季成長組合基金人莊凱倫表示,儘管市場波動更為顯著,但從全球主要國家製造業PMI維持擴張趨勢來看,全球經濟維持溫和擴張格局。部分市場更因貿易談判議題發展、伊朗局勢牽動價變化以及義大利大選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反覆修正,投資價值浮現。 策略上,由於高息股相對抗震,且能提供股息,在基本面正向發展下,可望提供給投資人較為穩健且相對抗跌的特性,短期看好新興市場的短期策略以能源、原物料為主,原因在於該產業現金殖利率高;中長期看好消費類股。 ---------------下一則---------------  特別股 穩健配息抗波動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特別股特性 https://goo.gl/4K9C7t 最近是股東會旺季,很多人忙著領股東會紀念品;有些人則開心地算著今年可以領多少現金股利。不過,幾家歡樂幾家愁,近來有很多公司開始不發放股東會紀念品,股利政策則要視產業前景與營收狀況而定,年年變動,萬一投資到營收大不如前的公司,股利除了縮水之餘,還可能完全領不到。 股票的股息發放政策是年年變動的,過去派發好的股息,不代表年年都能派發好的股息。對於想要靠股息打造現金流的人來說,現在有了更理想的選擇-特別股,它的特色在發行之初,就承諾發行期間每年派發的股息都是固定的,不會因為營收狀況而震盪。 特別股也是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最愛,他曾經在金融海嘯期間出手以50億美元購入高盛特別股,每年賺入10%(5億美元)的現金股利,特別股的魅力連股神都為之折服。 宏利特別股息收益基金預定經理人鄧盛銘指出,所謂「特別股」(preferred security)也是在各地證交所掛牌上市,可公開交易,又稱為優先股,因為它有別於普通股,在股利分配及公司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上,優先於普通股,享有「特別」的權利與限制,例如前述的派發股息固定、償債優先順序僅次於債券,優先於普通股之前。 另外,多數特別股擁有信評,其中有五成以上特別股信評屬於BBB投資等級以上,公司發生倒閉風險相對較發行高收益債的公司低。 鄧盛銘指出,前高點震盪的局勢下,特別股因其與其它資產的相關係數偏低的特性,具有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特性。 法人指出,綜合來看,特別股具有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度較低、配息率較債券高、信用評等較高收益債券高等特色,萬一公司發生營運風險,特別股償債順序僅次債券的優勢,讓特別股近年竄起,成為投資市場新主流。 一般人想投資特別股,就跟選對股票一樣有難度,因此最方便的做法是投資「特別股基金」,讓專業團隊代為網羅一籃子好股,目前市場已有強調特別股息收益的基金,建議投資人在此時股市高點之際,納入此類可以降低波動度的資產。 ---------------下一則---------------  三大債市 連三周全面失血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SmJfwn 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本周都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升息和QE退場預期高漲,促使觀望資金先行轉進貨幣型基金停泊等待情勢明朗,導致上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爆出大量,瞬間湧進550.76億美元,為該數據自2016年中統計以來單周之最,反觀三大債市連續第三周全面失血。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儘管通膨逐漸朝著聯準會目標前進,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叩關3%關卡後,實質利率也來到近五年區間上緣,加上與歐元區利差也走寬已多,利差再上揚空間受限,由於市場趨於悲觀看待公債表現,美公債期貨市場空頭部位遽增。 黃奕栩強調,目前市場對美國聯準會今年升息三到四次已有共識,而隨殖利率向上修正,債券資產持有價值不僅反增,對於先前因整體利率水準太低、難以尋找良好收益來源的投資人而言,反而是逐步布局的好機會,又以高殖利率、利差空間較寬高收益債、新興市場債較有表現空間。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資金面來看,根據美銀美林調查,隨著亞洲債券殖利率走升,認為亞洲債券具投資價值的投資人已增加至38%,且有54%的投資人在過去六個月內有增持亞洲債券部位。亞洲債當中,美林較偏好高品質的中國地產債券,雖然近期有違約比率上升的情況,但整體風險應是可控的水準。 整體配置上,許家豪表示,6月聯準會升息一碼已經是市場共識,除非聯準會大幅提高長期利率水準,否則短線利率風險降低。整體投資上,持續保持多元信用債配置,高收債及低存續期新興市場公債將是回補部位,並將增持可轉債以降低利率敏感度。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因美國引發的貿易保護衝突升溫以及美國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美國雙率雙升,市場恐慌情緒致使部分新興國家貨幣賣壓較為沉重,也陸續引發部分新興國家央行升息以防禦,預估待未來美歐央行利率會議後,政策前景較為明朗,先化解部份的不確定性擔憂。 ---------------下一則---------------  亞洲債券氛圍轉好 後市看俏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市場較為震盪,近期亞洲投資級債表現優於高收益債,不過整體而言,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氛圍有轉好跡象。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范鈺琦表示,接下來將會較積極參與新券市場,並且降低現金部位。 考量今年房地產公司可能較積極購併,相對偏好短天期債券,且將著重於信用體質較好的發行人。對於大陸房地產行業,大陸政府應不會在下半年會明顯放鬆購房限制,因此偏好財務體質上流動性較好的公司。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今年全球投資市場的變數包括油價是否可以繼續攀升、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仍具未知數,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因此預期今年大多數的時間,十年期公債會維持在2.6∼3%區間。 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將持續為正成長,新興市場的成長率又仍高於已開發國家,在新興債以及美債仍有一定的利差下,持有新興市場債券仍是較好的投資策略。其中以拉丁美洲美元高收益債券仍為較看好的標的。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頎典表示,從亞債指數的歷史走勢來看,現在的位置為相對低點,而近期大陸債市供給面壓力趨緩,印度高收益債具有較大價值,國際原物料穩健有利於礦業公司及鋼鐵生產公司;印尼明年發債量仍低,有助支持債券行情,國際原物料以煤炭價格為主表現穩健,可留意煤炭相關產業債券表現。 元大新興亞洲美元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哲弘表示,這波亞洲美元債券需求走弱主要是來自外部籌碼緊縮,而不是經營層面的營運不佳。隨著美國的升息腳步逐漸進入下半場,投資者將目光轉往債券產品為中長期布局做準備,這波與基本面背離的修正,看好亞洲美元債券有機會吸引提前進場鎖定收益的投資人。 ---------------下一則---------------  人民幣資產當紅2018年06月12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各計價幣別基金規模變化 https://goo.gl/EDu45Q A股納入MSCI指數,人民幣資產再度成為市場目光焦點,法人指出,觀察國人人民幣存款餘額水位,目前持有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所占比重兩成不到,顯示潛在需求空間仍大。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到今年4月底,投信發行基金規模較3月增胖,其中新台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214億元,其次為美元計價基金、規模增加72億元,再來就是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增加45億元。顯示人民幣持續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外幣投資主流。 法人指出,加上長期以來,人民幣與美元存有利差空間的優勢,也增加了潛在收益機會,成為國人青睞人民幣資產的另一個吸睛點。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展望下半年,美國仍是全球經濟領頭羊,中美貿易談判,以及A股入摩等議題持續發酵,也讓持有人民幣資產成為市場焦點。 對於有人民幣需求,或想要多元投資、分散風險,但較少使用外幣的投資人來說,也可以選擇以人民幣計價基金來布局美國多重資產,同時參與美國長期基本面行情及持有人民幣資產,此舉也將有助於增加人民幣資產的運用效率。 林素萍表示,隨中美貿易順差擴大、大陸資本外流有效控制、大陸經濟保持韌性增長、中美利差仍在相對高檔位置,這些都有助於穩定人民幣表現。 大陸官方對於當地金融監管方向也趨於嚴格,隨著市場利率上行,料此情勢將有助於紓緩資本外流,進而提振人民幣匯率表現、維持寬幅波動。 宏利投信投資策略部主管鄧盛銘指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建議選擇以大陸、亞洲等地相關的投資標的為原則,儘量減少匯率風險。A股今年獲納入MSCI指數,大陸債市也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使得人民幣計價基金的投資標的可望愈來愈廣泛,加上人民幣可望維持緩步升值走勢,使得人民幣計價基金有其投資誘因存在。

小媽精選1070609-0611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11日
公開
40

新鮮人買基金 定期定額粉重要 每月3~5千元輕鬆扣 至少長抱3年2018/06/11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社會新鮮人理財重點 https://goo.gl/pseSHj 適合社會新鮮人的基金類型選項 https://goo.gl/pjsBn7 強迫投資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定期定額投資是相當建議的方法,採取每月自薪資帳戶扣款3000元或5000元,強迫式的自動投資。 而且,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也建議,新鮮人可多上網查看,有些基金公司針對年輕人理財,會推出青年輕鬆扣款專案,每筆投資門檻比3千元還低,對於初入社會且沒有太多資金的新鮮人來說,是相當實用的投資入門管道。 積極型挑新興國家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年輕就是本錢,有很長的投資期間,建議不妨將投資配置於波動風險可能較高,卻可分享新興國家經濟長期成長題材的新興國家小型企業型基金,或側重於自身較熟悉的區域市場,如亞洲小型股票型基金等。 另外,若想更積極一點,則建議考慮有長期實質需求,並且有創新題材的產業型基金,例如科技或生技產業型基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有時基金經理團隊為因應經濟金融局勢,會事先調整投資布局,初期也許市場未反應,或因市場短期性波動,導致績效無法彰顯,但是只要配置策略得宜,績效終究會被合理反應。 市場震盪加碼累積 因此,建議投資人抱持長線投資的視野,或參考基金至少3年的投資成果做評估,特別是基金分別於市場大盤多頭、空頭時期的績效紀錄,以一窺基金經理團隊的操盤功力。 此外,由於主要股市多頭時期的平均時間及漲幅,多半高於空頭時期,因此宜保持長期投資的策略,並且於市場震盪時,堅持定期定額持續扣款,甚至不妨勇於加碼扣款金額,以發揮攤低投資成本、加速累積基金單位數的效果。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進一步建議,新鮮人學投資理財的優勢之一,是熟悉網路找資訊,有基礎或進階的理財常識、懂市場動態解析等,可先從合法且知名度的投顧投信公司官網入手,可少走許多學習理財的冤枉路。 ---------------下一則---------------  首選台股基金 股息打敗定存2018/06/11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又到新鮮人的求職旺季,及早投資是致富鐵律,基金理財達人林奇芬表示,新鮮人要展開投資理財的第1步,最簡單的就是從共同基金入手,每次只要2000~3000元不等。 林奇芬也建議,定期定額買進,可以分散投資風險,投資標的首選台股基金,通常大家都關注境外基金,反而忽略台股基金,事實上,台股基金長年的績效表現非常亮眼。 挑高殖利率金融股 林奇芬說,台股基金績效不俗,藉由台股基金投資,也可進一步瞭解、關心台股,會更貼近市場波動,當不會選股票的時候,就可靠基金經理人幫助理財達到獲利目標,且可觀察基金經理人持有的股票,進一步了解個股的基本面與產業發展。 其次,投資人也可選擇美股基金,林奇芬說,因為美股是全球龍頭,長期投資可以帶來穩定的績效報酬率。有了初步的投資經驗,就可以多做功課,進而認識其他的投資商品與市場。 除了基金,林奇芬認為,新鮮人還可從存股息概念股入門,長期存股息來打敗定存利息,首選標的為有高殖利率的金融股,不少金融股股價都很低,進可攻退可守,不但獲利穩定,配息也不錯,買入前可先追蹤幾年來的配息水準,只要殖利率超過5%就可考慮。另外,林奇芬認為,零股也是可考慮的標的,像大型電信股就是相對穩健的股票。 ---------------下一則---------------  貨幣回落 歐股後市不淡2018年06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2016年來本益比變化 https://goo.gl/SmpKG9 4月中旬以來全球匯市不平靜,影響整體金融市場走勢出現分歧,投信法人表示,過去歐洲股市受到歐元強勢影響,股市表現不及其它市場,如今歐元兌美元一度回落至今年低點,歐股表現相對扶搖直上,配合比較全球主要市場自2016年以來本益比走勢,歐洲市場明顯落後,可預期歐股本益比後續調升空間可期。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統計顯示,比較MSCI歐洲、新興市場、亞太不含日本,以及S&500指數自2016年以來的本益比變化,以S&P500指數上升逾一成最多,但也反應了美國股價來到相對高檔位置,相較之下,MSCI歐洲指數的本益比兩年半來明顯下滑36.5%,意味著歐股漲幅主要由企業獲利成長所帶動,相較於其他區域股市,歐股未來更有估值調升空間,有助於帶動股價漲幅;若拿成熟市場來看,目前歐股也相對於美國股市便宜,反應出歐股相對美國股市後市具備更多估值回升空間。 根據歷史統計經驗,包括金融、工業及原物料等類股,受惠公債殖利率彈升的程度較高,且這些類股占歐股比重亦比美股更高,代表在歐股漲幅落後全球股市的情況下,後市隨公債殖利率觸底反彈,可望激勵歐股上演一波補漲行情。 不過,法人也強調,目前不宜重押歐股基金,最好透過多重基金布局。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義大利反建制政黨重啟聯合執政計畫,宣布組成新的政府,承諾增加支出、挑戰歐盟的財政規定並控制移民,從而結束了3個月來的政治動盪局面;但受貿易戰憂慮拖累,歐洲股市持續疲軟,建議看好美歐成熟市場的投資人宜採取多元資產配置,不宜著眼於反彈,貿然押寶歐股。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5月以來全球投資市場再度出現較大的震盪,除了貿易戰以外,義大利政局發展也是關鍵。目前雖然北方聯盟黨與五星運動黨成功組閣,避免再次舉辦大選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但內閣中的經濟發展部長、歐洲事務部長及內政部長過去都有爭議性發言,加上先前傳出的類貨幣短期公債發行案,義大利政府與歐盟間關係可能惡化。以此來看,義大利與歐盟間的關係可能成為投資市場的隱憂,投資上仍建議投資人可轉向全球型股票基金。 ---------------下一則---------------  防範美巴義3大風險 多元資產續抱2018年06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義大利政局不穩暫告一段落,但巴西罷工及貨幣疲軟,以及全球貿易戰甚囂塵上等隱憂,讓近期股市波動加劇,法人認為,雖然美國企業第一季財報表現亮眼,基本面對於股市有一定的支持,隨著聯準會(Fed)和其他央行逐步縮緊貨幣政策,股市未來報酬率預估可能趨於保守,建議投資人持續擁抱配置「股多於債」的多元資產型基金。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亮麗的美國經濟數據、以及市場風險趨避意識在義大利順利組閣後降溫,使美國與德國債券殖利率下檔有撐,但在全球經濟成長趨勢維持的情況之下,資產配置仍會偏好股票優於債券;不過考慮到後續金融市場波動度將上升,因此在操盤上,將依各國股市評價進行股票加碼或持平配置。債券方面,因未來利率上行風險仍偏高,因此相對減碼。 歐陽渭棠提醒,最近義大利政壇危機一度發酵、巴西、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形勢惡化,打壓了全球股市風險偏好,不過「川金會」風波可能將在6月12日後有所平息,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可待政經情勢明朗後,伺機布局多元資產型基金,擁抱股、債、原物料,藉此掌握股市的成長性,同時降低波動。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胡韡耀表示,近期美國公債指數隨著美國聯準會消息和通膨預期等干擾起伏,連帶影響股債表現。 然而,若將投資時間拉長來看,反應企業成長的羅素1000成長指數、可轉債和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均呈現正報酬,不畏市場波動影響,這代表這,市場短線上的回檔反而浮現更佳進場布局時點,建議投資人以均衡配置「股票、可轉債和高收益債」的投資組合進行布局,每次股市修正時能相對抗跌,但上漲時又能充分跟漲,即使面臨短線雜音等干擾,也能於波動中求勝機。 面對美股一路震盪走高,胡韡耀建議應善用多重資產策略,借重成長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等資產特性,多管齊下,掌握景氣復甦的契機。 ---------------下一則---------------  G7鬧內鬨 全球股市慘落水2018年06月09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周五在加拿大登場,美國總統川普果然成為箭靶,法國與加拿大領袖在峰會登場前夕率先開砲,指川普執意對盟國開徵鋼鋁進口稅將造成G7分裂,其他六國將合組G6共同抗美。火爆的川普不僅馬上在推特發文回嗆,並決定將提前離開峰會以示抗議。 已開發經濟大國針對貿易議題隔空對嗆,無疑使全球貿易戰的硝煙味再度升高,全球股市應聲拉回,亞股周五全軍覆沒,日股收低0.6%,韓股跌0.8%,香港恆生指數更重挫1.8%;歐股跳空開低,英國大盤跌0.7%,德國股市大跌1.3%。周五美股也開低,道瓊工業指數跌50點或0.2%,那斯達克指數挫低0.4%,至7,601點。 白宮發言人桑德斯(Sarah Sanders)周四晚上對外發布聲明表示,「川普將提前於周六早上就離開加拿大,轉赴新加坡,以迎接下周二登場的川金會。」 聲明雖說川普更改行程是為了川金會,但外界認為真正的原因是G7其他國家領袖已串連準備在峰會上圍剿川普,態度向來強硬的川普因此決定以提前離席表達抗議。 法國與加拿大就於周四率先向川普開砲,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峰會東道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指出:「美國剛對歐盟與加拿大宣布開徵鋼鋁關稅的措施,將促使G7其他6個成員國另組一個集團。G6的市場規模比美國還要大,屆時也不會再有世界霸權。」 馬克宏並在推特發文表示,「美國總統或許不介意遭到孤立,不過若有必要,我們也不介意簽署6國協議,因為這6個國家不僅代表普世價值,同時代表具有歷史份量的經濟市場,而這個經濟市場如今是真正的國際力量。」 川普隨後立即在推特發文反擊:「請跟加拿大總理與法國總統說,是他們對美國課徵龐大的關稅與樹立非貨幣壁壘,歐盟對美國可是享有1,51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加拿大則是對我國乳酪產品課徵300%的關稅,不僅傷害我國農民,還扼殺美國農業。」 ---------------下一則---------------  槓杜魯道!川普拒簽G7公報2018年06月11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又發飆,七大工業國集團(G7)魁北克峰會急轉直下,不歡而散。不滿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在會後記者會的發言,川普在推特發文辱罵加國總理「不誠實又軟弱」,還揚言美國不僅不承認聯合公報,也將課徵汽車關稅。全球貿易戰的氛圍再度轉趨緊張。 杜魯道在記者會上批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向加拿大等國開徵鋼鋁關稅,對於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一直與美國出生入死的加拿大老兵而言,是一種侮辱。他還說,加拿大人溫和有禮,「但不會任人擺佈。」 川普提早在周六早晨離開魁北克,搭乘空軍一號前往新加坡準備「川金會」。稍早白宮官員在機上向隨行訪問的媒體團宣布,川普同意G7峰會聯合公報。 未料數小時後,川普連發2封推文指出,杜魯道在峰會上假裝溫馴,等他一離開,才說美國關稅有侮辱性,批評杜魯道「很不誠實和軟弱」。他又指,杜魯道在記者會發表虛假言論,他已指示美方人員不要承認聯合公報,並威脅要對「淹沒美國市場」的進口汽車開徵關稅。 在聯合公報,美、加、法、義、德、日等國領袖原先同意「自由、平等及互利的貿易」,「我們將努力削減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及補貼。」 歐洲代表團的官員對於川普的推特發文感到不可置信,並表示將堅守這份各方同意的聯合公報。 多倫多大學G7研究小組主管柯頓表示,這是G7史上頭一遭發生各國未就聯合公報達成共識。 在離開加拿大的行前記者會上,川普表示他和德國總理總理、加國總理杜魯道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的關係是「十全十美」,並把「差勁的」貿易協定歸咎於以前的美國政府,而不是盟國。 但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社群網站上傳一張照片,川普一人坐著,其他6國領袖表情嚴肅看著他,顯露出各國之間並不融洽。 法國總統馬克宏則於峰會首日和川普用力握手,甚至在川普手上留下痕跡。 ---------------下一則---------------  陸5月CPI 維持1時代 PPI擴張至4個月新高2018年06月10日 04:09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1年來大陸CPI、PPI年增率表現 https://goo.gl/PGVpHN 大陸政府昨(9)日公布5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與PPI(生產者價格指數)數據,其中,大陸5月份CPI年增幅持穩,符合預期,繼續處在「1時代」。不過,受到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和基數效應帶動,當月PPI年增幅超乎預期,持續擴張至4個月新高。 分析人士表示,短期內,大陸PPI年增率表現或將沖高,但通膨總體上仍可望維持溫和態勢,亦不會對官方的貨幣政策形成明顯制約。 中新社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5月份CPI年增幅為1.8%,增幅與4月份相同。但5月CPI較4月下降0.2%,月比已是連續3個月下滑。今年1至5月份,大陸CPI較去年同期上漲2.0%。5月份大陸PPI年增率為4.1%,月增率為0.4%,月增率由降轉升,年增率漲幅擴大。今年1至5月,大陸PPI比去年同期上漲3.7%。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指出,5月份CPI月比繼續下滑,主因是食品價格下降。PPI方面,生產資料價格年增5.4%,漲幅比4月擴大0.9個百分點,影響5月PPI年增上漲約4.07個百分點。 路透報導,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大陸5月份CPI漲幅雖然持平,但也有結構性的變化,例如因天氣回暖食品價格的漲幅下滑,而非食品價格由於油價上調的帶動在上漲。但總體來說,目前大陸的通膨是比較溫和的。 他指出,目前大陸CPI缺乏大幅度上漲的動力,而PPI未來有可能還會上漲,主要是由於外部國際原油價格的漲幅非常快,對PPI產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釋放,有可能在短期內繼續推高PPI,屆時CPI與PPI的「剪刀差」又會出現。 海通證券宏觀團隊姜超和梁中華預測,大陸通膨壓力不大,6月份CPI仍將持穩,年增率繼續穩定在1.8%的低位,月增率微降。他們分析,在今年非標融資管道收緊、社會融資增速持續下滑的貨幣環境下,PPI的短期回升將難以持續,預計在下半年將重回回跌的態勢。 ---------------下一則---------------  轉正向 陸股 6月投資價值浮現2018年06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6月大陸股市晴雨表 https://goo.gl/9h7qNo 受惠A股入摩效應與企業獲利成長支撐,6月大陸股市投資評等從「負向」轉為「中性」。第一金投信指出,陸美貿易戰持續悶燒,壓抑股市表現,然而,陸股價值重估機會正在浮現,將吸引資金持續流入,建議投資人趁短線區間整理期間,逢低分批買進因應。 第一金投信公布6月大陸股市晴雨表,評等終於走出「負向」,來到「中性」位置。而且5大評估指標中,股市、獲利與資金動能都出現好轉情形;技術面與價值面雖維持負向,但技術指標初步顯現轉強訊號、價值重估機會亦同時浮現。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陸美貿易戰在雙方你來我往較勁下,導致4、5月陸股走勢波動劇烈,上證指數再度回落月線之下,若未能站回月線之上,難見強勢格局,股市維持震盪整理機率大。 所幸,經本波回檔整理後,陸股本益比低於-1.6倍標準差之下,投資價值浮現。再加上,A股入摩剛剛生效,未來將更多國際資金流入,為股市帶來中長期的結構轉型契機;短期觀察,4月工業企業利潤上升,企業獲利有增強的態勢,為多頭點燃希望。 楊國昌分析,今年A股企業全年獲利成長率可達12%,若撇除金融類股,成長率進一步上看18%,顯示製造業動能強勁。企業基本面看佳,對股市後市自然不看淡。因此,建議投資人趁著短線區間盤整期間,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逢低分批買進。 ---------------下一則---------------  投資機構布局A股效應 再起2018年06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A股基金近1個月績效10強 https://goo.gl/KNmcpi 大陸A股日交易量跌至3,700億人民幣左右水準,代表短線情緒轉中性,市場波動下藍籌相對抗跌,消費板塊整體穩健,偏大眾消費的食品飲料領漲,MSCI正式納入A股,權重藍籌階段性活躍,外資認為A股估值和業績性價比較高,資金持續流入,投資機構布局A股效應再起,陸股基金受惠可期。 根據EPFR資料顯示,外資連續16周流入陸資股與香港本地股,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已淨流入1,317億人民幣,主要分布在食品飲料、家電和電子元器件等消費類。根據中金公司研究,若未來按此速度,估算全年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3,160億人民幣。滬股通和深股通單日額度擴大4倍至520億元人民幣,A股納入MSCI新興指數,將再激起更多外資配置。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指出,陸股上周持續受到內外部因素而表現承壓,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引發資金進行短期獲利了結,但展望後市,大陸上市公司第一季總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5%,表現仍穩健,加上經濟韌性仍在,中長線仍有利陸股表現。 宏利投信認為,大陸基本面轉佳及MSCI效應下,股市行情伺機而動,但須留意包括債務逐步攀升的長期挑戰、美國聯準會升息帶動上揚的債券殖利率,貿易戰後續發展。 北上資金持續流入MSCI成分股,帶起機構資金布局效應,目前有38檔相關主題基金中,6檔境內基金產品已在4月期間完成公開發行,合計募集資金114.22億人民幣。黃上修分析,國際投資者加入後,A股市場表現也將與國際市場越靠近,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率將逐步提升,亦為股市提供更良性的投資者結構調整。 ---------------下一則---------------  印股漲聲響 布局基金搶先機2018年06月1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印度股票基金第二季以來績效十強 https://goo.gl/VxPMiV 儘管因先前歐洲政局動盪和美中貿易戰煙硝再起,加上油價漲勢,印度股市回檔修正,但在通膨降溫,及企業財報表現優異帶動下,Sensex指數逐步回溫,第二季已上漲7.14%,高居亞股之冠,在基本面及獲利面佳支撐下,印度股市中長期可期,有利布局印度基金搶攻一波行情。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表示,印度股市近日因油價走降、企業獲利加持,再度演出反彈,整體表現有撐。基本面來看,印度5月綜合PMI指數由50.8升至51.9,出口年增率上升至5.2%,貿易赤字亦為幅縮減,顯示經濟表現仍持穩。加上多數企業財報顯示,銷售表現都較去年同期成長,獲利面無虞,皆有助為印度股市提供支撐,後市仍不看淡。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印度第一季GDP年增率7.7%、優於預期,高成長主因是消費和投資兩大內需,其中占GDP近6成的消費成長6.7%,投資設備也大幅成長14%,基礎建設增長延續,政府和民間消費及投資的內需年成長10%,但市場仍擔憂後續油價上漲,對通膨造成壓力,影響經濟表現,後續應留意。 宏利投信指出,亞洲經濟轉型至正常化環境,結構性和周期性具備十分有利條件,但面對不明朗的變數,應專注選股策略,挑選具強勁基本面的公司及前景市場。針對個別產業領域,包括大陸.印度、東協等的零售銷售復甦、醫療政策改革、經濟增長重要來源等,均是留意重點。 先前印度地方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持續累積的人氣,未來總理莫迪再連任的機率高,儘管與在野黨仍待進一步協商,但基本上相關改革政策可望持續推動。林光佑強調,印度股市投資布局,除政策受惠題材外,包括消費金融、消費、IT等類股都可持續關注。 ---------------下一則---------------  ECB大砍義債購債額度 遭疑不單純2018年06月09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在義大利政壇動盪之際,歐洲央行(ECB)5月大幅縮減購債計畫中的義大利公債購買額度,由於時機敏感,義大利的疑歐派新政府認為歐洲央行此舉是在懲罰義國,但遭歐洲央行否認。 最新數據顯示,歐洲央行5月買超36億歐元義大利政府公債,雖然金額高於近期某些月份,例如3月和1月,但義債在歐洲央行的購債計畫所占比例大幅下滑。 歐洲央行5月買入的德國公債占整體量化寬鬆(QE)的比例達28%,義債所占比例僅15%,此為歐洲央行自2015年3月開始執行QE以來最低紀錄。歐洲央行否認縮減義債購買額度是政治因素,表示是上個月有大批德國公債到期,因此需要擴大購買德債。 歐洲央行上個月亦減少其他主要國家的購債額度,例如法國公債占整體QE比例降至17%,創史上最低紀錄。西班牙公債占整體比例為12%,維持在正常比例區間之內。 聯盟黨首席經濟顧問波奇(Claudio Borghi)表示,發現歐洲央行買進更多德債並不令人意外,但減買義債就讓人好奇,因為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承諾將不計一切代價,歐洲央行是義債最大的買家,他們能左右價格。」 義大利疑歐派新政府認為歐洲央行大砍義債購債額度並不單純,但歐洲央行駁斥這項說法。 ---------------下一則---------------  不畏政經變數 美股連3周收紅2018年06月10日 04:09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本周國際大事 https://goo.gl/pQGFWA 美國股市上周五開低走高,投資人擺脫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可能引發的貿易對峙不安,使得美股3大指數終場仍告收紅。本周國際市場熱鬧滾滾,除了川金會周二登場,緊接包括美國與歐洲兩大央行也將召開例會,至於全球足球迷期盼的世足賽則將在周四開打。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決定對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開徵鋼鋁關稅,為上周五登場的G7峰會增添紛亂。美股先蹲後跳意味著,投資人似乎將美國與最大貿易夥伴關係的憂慮暫且放置一旁。不過在聯準會和歐洲央行召開例會之前,部分投資人謹慎以對。 道瓊工業指數上周五收高0.3%,報25,316.53點,標普500指數上升0.31%,以2,778.98點作收;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小漲0.14%,收在7,645.51點。 周線部分,道瓊指數全周大漲2.76%,標普500指數揚升1.6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1.21%。 上周五標普500指數在午盤過後開始揚升,一舉收復早盤失土,主要由必需性消費和醫療保健類股領漲。必需性消費類股為標普500指數11大類股中的最大贏家,當日大漲1.3%。寶僑(P & G)當日大漲1.9%,為主要推手之一。 此外,媒體報導蘋果對新版iPhone備貨保守,蘋果和其供應商拖累上周五科技股類表現。 在國際大事方面,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周三將會宣布升息,此為今年第2次和2015年來第7次升息。預期聯準會擬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高1碼至1.75%至2%之間。 歐洲央行周四例會則預料將維持利率不變,外界關注的焦點是該央行將討論量化寬鬆(QE)退場的確切時間。 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川金會」一波三折,最後仍如期在新加坡舉行。2018年世足賽周四開踢,首場比賽由地主國俄羅斯對戰沙烏地阿拉伯。 ---------------下一則---------------  IMF出手 阿根廷披索止血2018年06月0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貨幣基金(IMF)與阿根廷周四達成為期3年、規模500億美元的融資紓困協議。這將有助遏止阿根廷披索續貶,並加快馬克里(Mauricio Macri)總統實行縮減財政赤字計畫的速度。 前阿根廷財政官員、目前管理Econview顧問公司的吉哥爾(Miguel Kiguel)認為,IMF提供的紓困金額大幅超出外界預期,將能增強市場信心,讓阿國市場逐步回穩。 由於阿根廷披索暴貶,進而威脅該國償債能力,阿國政府被迫於4周前向IMF求助。這項協議對阿根廷而言是重大的轉折點,因為阿國在2001到2002年遭遇經濟危機時,受到IMF對該國施加過於嚴苛的撙節措施,導致許多民眾對IMF反感。先前總統馬克里決定向IMF尋求奧援時,還一度引起國內不滿。 阿國財長杜耶夫尼(Nicolas Dujovne)在記者會上表示,這項協議「並不存在魔法,雖然IMF能夠提供協助,但阿根廷仍要靠自己解決問題。」馬克里政府強調,尋求融資是為了建立安全網,避免經濟危機再度發生。 杜耶夫尼預期在IMF董事會本月20日會議批准這項紓困協議後,阿國將會立即獲得30%的資金撥款,約等於150億美元。 根據協議,馬克里政府將必須在2019年將財政赤字從先前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2%降至1.3%。另外2020年該國財政收支必須達成平衡,之後財政盈餘必須達到GDP的0.5%。 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發表聲明指出,這項措施最終將會減少馬克里政府的融資需求,並使公共債務逐步減少,並減緩阿根廷的財政負擔。 市場預期IMF的奧援將可對阿根廷資產帶來支撐。受最近數月新興市場慘遭外資拋售,阿國股匯不但表現疲弱,甚至連鄰國的巴西也遭到波及,貨幣里耳在最近數日還貶至逾兩年低點。

小媽精選1070608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8日
公開
44

成長性俏 中小型基金猛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不少知名龍頭企業最近股價高檔震盪,但中小型股在獲利支撐下,持續亮麗演出,MSCI世界指數今年漲幅約1.58%,世界小型股漲幅則達3.67%,法人研判,全球多數中小型企業營收來源主要來自國內市場,較不易受到全球貿易爭端影響,預估今年中小型股每股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2.30%,優於大型股的17.4%,著眼於企業成長性,建議投資人可擁抱相關概念基金。 保德信全球中小基金經理人高君逸分析,美國持續擴大貿易保護主義規模,近期中、美舉行第三輪貿易談判,仍未達成任何協議,美國政府再次宣布將從6月起對大陸進口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此外,協商失敗後,本月起美國將對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開徵鋼鋁關稅,種種舉措,可能讓資本市場波動增加,但全球中小型企業所受的衝擊有限。高君逸強調,各國保護主義逐漸興起,美國提高部分商品關稅,其他國家反制之下,全球貿易戰一觸即發,對於內需市場著墨較深的中小型股是「遠離戰火」的好去處。 高君逸指出,近期歐美經濟數據均顯示經濟動能增溫,加上原物料價格回升,顯示全球經濟擺脫先前低迷的環境,恢復至正向的循環;上周全球中小型股相關指數回到高檔震盪區間,接下來有機會挑戰歷史高點,投資人可透過相關類型基金參與行情。 資金方面,美國聯準會(Fed)下周升息幾成定局,但通膨壓力仍低,預期升息步調將緩慢,歐洲央行開始逐漸縮減購債規模。 摩根歐洲小型企業基金產品經理張瑜倫指出,歐洲景氣增長持續,近期動能放緩為暫時性現象,後續可望回升,由於歐洲小型股以景氣循環股為主,最能受惠景氣擴張,也因此,歐股今年表現扶搖直上,歐洲小型股企業漲勢又更勝一籌,經驗顯示,歐洲小型股多數期間打敗大型股,尤其是在歐股上漲期間,僅有在少數全球發生金融危機事件時落後大型股表現。 張瑜倫指出,除了股價具爆發力,歐洲小型股也享估值調升及併購優勢潛力。 ---------------下一則---------------  G7峰會聚焦貿易 川普成箭靶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貿易占GDP比重 https://goo.gl/8Z7JvA 華爾街日報報導,將出席周五在加拿大舉行七大工業國(G7)峰會的美國總統川普暗示,即使犧牲美國在全球領導地位,也要持續追求有利於美國的貿易政策,意即保護美國貿易的鷹派立場不會鬆動。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wrence Kudlow)周三向記者表示,「世界貿易體系簡直是一團糟,川普正企圖解決這個破碎的體系」。 幾十年來,G7峰會一直是富裕大國協調貿易政策和分享價值觀的重要場合,而美國更毫無疑問是該組織的領導國。如今許多觀察人士認為,川普對於維持二次戰後的全球貿易體系已經不是如此熱衷,反之他更關注的是國內事務。 由於川普政府上周才決定對盟國祭出引發高度爭議的鋼鋁關稅政策,外界預料這項議題將持續在這次峰會延燒。一名匿名歐盟官員指出,川普此舉已使全球貿易緊張情勢加劇,他認為欲透過這次峰會化解貿易對峙的可能性不大。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周三公開表示,這次峰會針對關稅議題將有「非常直接的對話」。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辦人柏格斯坦(Fred Bergsten)認為,川普的激進做法雖然在短期間可能贏得他國在貿易上的讓步,不過付出的代價卻是惹毛這些盟國。他補充若美國失去他們的支持,它在全球的領導地位恐怕難以為繼。 美國財長穆努欽(Steven Mnuchin)曾在上周末G7財長峰會,被記者問到關稅議題是否將危及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儘管他辯稱並無此事,但之後G7財長聯合發表對美國鋼鋁關稅的譴責聲明,無疑是對穆努欽打臉。 為在這次G7峰會表達對川普貿易措施的強烈不滿,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周二表示,將與歐盟在關稅議題上攜手合作,他還呼籲其他國家加入,以共同對抗川普假國家安全為由,實質上卻公然藉由徵稅來保護美國貿易的不公做法。 ---------------下一則---------------  短線高檔整理 台股基金實力強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近一季受到中美貿易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產業雜音等事件影響,全球股市高檔震盪,台股一度跌破年線,目前指數無太大波動,屬高檔整理,加權指數近一季上漲逾3.5%,採彈性布局各產業的77檔台股一般型基金就有75檔交出正報酬,11檔報酬率超過25%,後市仍看好。 日盛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表示,近期受到貿易戰及義大利政局影響,國際股市漲跌互見,台股指數11,000點屢攻不過後出現追價意願轉弱,經濟基本面仍是溫和成長,市場資金仍多,因Fed按步調緩步升息,ECB、BOJ對QE態度未有變化,日圓未見大幅升值,短期指數預估高檔整理,後續看6月ECB態度。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指出,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中,台股與法國股市並列第三名、表現亮眼,也帶動科技型基金表現突出,但大環境動盪情況,將格外注重產業成長趨勢,半導體及Apple產品第三季強勁復甦,台積電第三季雙位數成長。第三季Apple新機推出,帶動Apple相關類股營收回溫,科技型基金可多著墨。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國際間貿易衝突議題延燒,為台灣這樣貿易導向經濟體帶來衝擊,營運受影響。加上兩岸關係趨緊張,使得關注大型股的投資意願降低,中小型股表現相對佳,後市可續關注。主要因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 外資期貨淨多單增加,屬中性偏多,現貨買超,然趨勢尚未形成,國際變數仍須留意。張亞瑋分析,產業方面在COMPUTEX開展,以AI、5G、IoT、電競&VR、區塊鏈等五大亮點受矚目,短期留意相關題材,並持續留意被動元件、矽晶圓、蘋概、塑化、等族群表現,關注強勢創高或營運回溫,及反彈站上月線的個股。 ---------------下一則---------------  川普打貿易戰 美股蒸發1.25兆美元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CNBC報導,根據摩根大通首席量化策略師柯拉諾維克(Marko Kolanovic)推估,美國總統川普的強硬貿易政策與言論,3月以來已讓美股市值損失1.25兆美元。 柯拉諾維克周三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若把美股表現歸因於與貿易相關的新聞,預估後者自3月來已使美股遭受4.5%損失,若以當前美股市值計算,則是損失1.25兆美元,約為美國財政刺激計畫規模的三分之二。 川普數月來不斷利用言論與經濟關稅,企圖改變他認為是對美國不公、最終還將傷害美國經濟利益的貿易協定。 然而川普引發的貿易衝突,現今仍是美國與其盟國和華爾街投資人的緊張議題。在川普政府上周四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與歐盟等國鋼鋁課徵關稅後,道瓊工業指數曾應聲狂瀉逾200點。 自此之後,這些國家也揚言將對美國豬肉、花生醬與摩托車等產品徵稅以為報復。 摩根大通研究團隊認為,多次強調美股在其任內大漲的川普,若能停止挑釁言詞,美股實際上會漲得更高。 目前帶領摩根大通全球量化與衍生品策略部門的柯拉諾維克,年初曾預估美股將進入修正。他在周三警告,貿易與保護主義是美股目前面臨的重大逆風。 他表示,雖然虛張聲勢與威脅在內等策略可能在兩方談判中獲得成功,但用在全球貿易等複雜體系上恐會弄巧成拙。 柯拉諾維克還預測,如果政策逆轉、令貿易戰造成的衝擊得以避免,加上財政刺激帶來的正面效益持續,將可能引發美股大漲約4%。 不過不確定性若籠罩市場過久,其導致的損害就會變得持久。他說貿易緊張將持續對投資人心理與企業信心造成傷害。 ---------------下一則---------------  美升息循環期間 股優於債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進入升息循環,在升息時期,投資首選成長股,且預期是股優於債。法人認為,美國景氣持續成長,S&P 500指數營收成長率仍然步步走高,都支撐美股後市的表現,目前相對看好受惠景氣循環的金融股、能源股與工業類股。 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指出,美國稅改法案效應將於今年各季逐漸顯現,企業獲利成長動能有進一步增溫空間,加上美股盈餘殖利率高於債券指數到期殖利率,代表股市的投資價值仍在,現階段仍看好股市表現優於債市。 除了看好美國成長股,也看好新興市場股市後市,瑞銀(盧森堡)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指出,新興市場正處於景氣的良性循環,貿易數字優於預期使經常帳進一步改善,也降低新興匯市波動,企業的毛利與股東權益報酬率都在改善,新興股市前景仍相對看好,其中又以新興亞洲更看好,因為新興亞洲的企業營收持續成長,本益比相對其歷史平均仍屬合理,目前相對看好新興亞洲股市。 至於債市,張繼文表示,新興市場美元債目前利差超過360個基本點,近五年最低為271個基本點,顯示未來還有利差收斂空間,加上新興當地主權債殖利率則有6%水準,在新興市場經常帳隨著全球經濟成長持續改善下,從風險�報酬比的角度來看,新興債市後市的投資機會持續看好。 百達投顧表示,雖Fed似乎有意堅持其逐步升息計劃,但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其他成熟國家央行態度相似,在此背景下,將維持對股票、債券和現金中立。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指出,美歐景氣持續健康,整體來看,美股近期頻創新高的背後有著強勁的獲利能力支撐,建議下半年仍可以美股市場搭配生技產業。 新興股市部分,由於亞洲前景穩定,題材多元豐富,預期美國升息幅度有限下,資金仍偏好風險性資產,可望回流亞洲股市,亞股長期向上趨勢不變,因此建議包括台灣、印度、大陸在內的亞股基金可以定期定額或分批逢低進場方式酌量布局。 ---------------下一則---------------  美三強資產 下半年首選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三強資產表現概況 https://goo.gl/nGaMbo 今年以來,美股第一季企業獲利成長雖達七年新高,但在中美貿易談判角力與升息隱憂等影響下,美股出現較大波動,致使現階段出現美股企業獲利創新高、但本益比卻低於美國總統川普當選前的表現水準,美國三強資產投資價值浮現,值得列入下半年投資首選之一。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產品經理胡韡耀昨日建議,第二季以來全球市場波動加大,近期美國公債指數更隨著美國聯準會消息和通膨預期等干擾而起伏,連帶影響股債表現。 不論是第二季以來,近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或是拉長至一年期,包括:反應企業成長的羅素1000成長指數、可轉債和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均呈現正報酬,不畏市場波動影響,反而受惠於市場短線上的回檔而浮現更佳進場布局時點。 隨美中兩國暫時放下貿易歧見,聯準會立場被解讀為偏鴿派,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的高峰會有望如期舉行,市場信心回穩,亮眼的財報和復甦的基本面,仍是主要支撐。 面對美股一路震盪走高,胡韡耀建議,投資人應善用多重資產策略,借重成長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等資產特性,多管齊下,掌握景氣復甦的契機。 展望後市,胡韡耀表示,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成長態勢不變,各國央行仍維持漸進且透明立場,加上企業基本面與獲利成長動能仍然穩健,債市基本面無虞,且與景氣連動較高的信用債,仍有望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與企業獲利成長,表現可期。 其中,從基本面來看,美國5月就業報告表現搶眼,失業率創18年低點,美股重振信心,科技股重拾動能。美國企業獲利上調比重為全球最高、美國企業獲利正向,且從美國企業管理階層對公司未來一至三個月營運展望來看,樂觀程度亦達11年高點。 再從資產優勢來看,胡韡耀表示,美國三強資產因具備基本面穩固、趨勢向上以及主流貨幣支持等三大面向,可同時提供投資人長線掌握機會型、趨勢型和轉機型資產,故值得列為核心資產。 從策略上來看,胡韡耀表示,考量美國企業營運正面,若投資人能以均衡配置「股票、可轉債和高收益債」的投資組合布局,每次股市修正時能相對抗跌,但上漲時又能充分跟漲,即使面臨短線雜音等干擾,也能於波動中求勝機。 ---------------下一則---------------  銅價 衝4年半新高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路透報導,銅價周四盤中上漲逾1%創4年半新高,除了市場擔心智利的全球最大銅礦場會有薪資談判不成,讓全球銅供應受影響外,全球股市近期上漲也讓投資人看好經濟景氣帶動銅的需求上升。 倫敦LME銅3個月期貨價周四盤中上漲逾1%,每公噸報7,325美元,創2014年1月來新高。 路透大宗商品及能源技術分析師王濤認為,銅價升破7,305美元反壓區後,接下來可望挑戰7,373美元。 必和必拓位於智利的Escondida銅礦工會領袖上周提出調高薪資要求,讓外界擔心該礦區工人可能發動罷工來增加談判籌碼。 去年該礦區因勞資談判而停工44天刺激銅價大漲,因為該礦產量占全球供應量5%。 投資人之所以會擔心今年歷史重演,主要是該礦區工會跟資方的關係老是緊張,任何勞資談判都會引發市場恐慌而讓銅價本周來上漲6%。 凱投宏觀分析師甘姆巴瑞尼(Simona Gambarini)認為,雖然外界害怕該礦區再次上演大罷工,但就目前全球銅庫存穩定增加,和該礦區正進行的勞資談判進程有建設性來看,目前銅價大漲可能已過度反應,近期大漲主要是投機炒作而來。根據LME資料顯示,其註冊倉單(on-warrant)銅庫存周四增加6,625公噸至23萬7,275公噸。 ---------------下一則---------------  市場波動大 多元配置最安心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跨國組合平衡基金表現 https://goo.gl/vCmtAa 近期市場波動劇烈,資金從已開發市場到新興市場的輪動繼續,這時候正是多元配置的最佳時機,可以降低風險、提高收益,更可擁抱行情。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表示,今年來國際金融市場充斥不確定性,不過在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歇下,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機會,建議穩健型投資人不妨採取多元配置的投資策略,一來分散投資風險,有效控制投資組合波動度,二來也增加投資組合彈性,把握不同資產上漲契機。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目前本益比19倍,低於近五年平均值,同時接近十年平均水準,處於相對低檔區間,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息息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陸美貿易爭端雖不致擴大,但不確定性仍牽動市場,反映在出口與進口訂單的下滑,後續仍須留意,惟今年以來製造業生產平均的月增率0.3%,仍高於去年全年平均月增率0.1%,實質產出並未受太大衝擊,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多元資產型基金參與股市上升段,同時降低承受的風險。 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周芯瑋表示,近期金融市場受到基本面與消息面影響下,各類資產依然明顯波動,呈現區間震盪格局,而主要國家經濟仍處於擴張階段,並未大幅放緩或衰退,美國強勁的個人支出也有望支撐亞洲出口國家動能,且美德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差收斂,美元指數不至於進一步衝高,給予新興股匯緩和空間。 柏瑞投資多元資產管理團隊投資組合經理Sunny Ng表示,過去不論股市多頭�空頭、央行升息�降息或是景氣擴張�衰退,任何時候都有資產價格在上漲,因此透過多元資產配置和動態調整的策略,就有可能在任何市況下捕捉到上漲機會。 ---------------下一則---------------  政局動盪 債市抬頭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83knNo 川普在與大陸達成協議後,又宣布對大陸額外加徵關稅,引發對貿易戰的隱憂,加上義大利民粹主義政黨打算提前推動大選,政局震盪導致公債大幅走強,除高收益債外多數債券收漲。法人認為,整體來說仍是以多元信用債作為布局主軸,特別是收益率較高,且能受惠於基本面走強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 據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5月30日,投資等級債上周吸金5.2億美元;高收益債由流入轉為流出,上周失血6.1億美元,新興市場債上週流出3.9億美元。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義大利民粹主義政黨的領導人開始推動提前大選,導致義大利公債重挫,連帶影響歐元區的風險性債券表現,歐洲高收益債利差大幅放寬38點,指數下跌0.69%,同時拖累全球高收益債的表現。 其中,歐洲高收益債族群受到義大利政治因素所影響表現疲弱,新興高收益債則是風險貼水過低;美國高收益債的價格水準仍相對持穩。整體來看,考量美國高收益債的利差、流動性與企業體質仍強,加上信用狀況無虞、違約率維持低檔,建議高收益債投資人以美國高收益債作為主要佈局標的,亦可抵禦聯準會升息趨勢的影響。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是近期歐美公布的經濟數據相較不如預期,例如歐元區第一季GDP僅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差於前期,美國四月非農就業不如市場預期等。而新興市場國家部分,除了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外,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 此外,美國今年的貿易政策仍是弱勢美元,此次美元回彈應只是反映貿易談判、地緣性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而美元持續上揚的機率不大。 至於美債,鍾美君預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仍將低於3%,新興市場債市應會盡快回穩,然時間仍無法預估,畢竟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的塵埃落定的時機充滿不確定性。而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提供進場投資時機。 ---------------下一則---------------  顧成長拚收益 新興企業債抗震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三國央行動向急轉彎 https://goo.gl/qy53Cp 近幾個月油價來到高位,總體通膨已經回升,但大多仍處在目標區間,惟近來美元升值造成新興市場匯率的貶值,包括印尼、土耳其、巴西等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央行為維持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紛紛「急轉彎」,法人認為,與新興市場股市相比,企業債除了成長性,也兼顧收益機會,預料將可為投資人的資產配置強化「抗震」效果。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表示,由於目前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速仍佳,基本面體質也改善,金融市場失序風險的可能性低;儘管下周聯準會(Fed)升息機率濃厚,5月FOMC會議結果已緩解了市場對Fed加速升息的擔憂,新興市場企業債收益仍頗具投資價值,接下來資金可望再度青睞。 就企業基本面來看,張世東認為,新興國家企業體質較歐美為優,目前對於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的看法依然強勁,除了反映企業信用體質,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相較於新興市場當地貨幣債也提供相對「少一些匯率風險」的收益機會。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新興市場債券近年異軍突起,主要受惠新興市場景氣大幅好轉,配合高殖利率特色,新興市場國家債券票息收入遠優已開發國家,全球總體利率依舊偏低下,提供投資人同時參與票息、資本利得成長的投資機會,更加顯示其投資價值。 此外,新興貨幣近年走勢轉強,亦成為挹注新興債績效的一大優勢,讓新興市場債與新興高收債買氣近3年扶搖直上。 郭世宗表示,從連結三大債券最大的ETF資產規模可發現,不論新興市場債與新興高收債,近三年規模都大幅跳升數倍,後市成長空間可期,反觀高收益債高速成長期已過,同期增幅遠不及新興債市,即可看出債市投資風向已漸漸轉向新興高收益債。 另外,法人強調,新興市場各國積極強化總體經濟結構,帶動痛苦指數持續從海嘯高點回降,配合新興國家的結構改革持續發酵,整體成長朝向穩定發展,有助新興市場信評展望,對債券價格也是一大利多。 ---------------下一則---------------  美公債殖利率飆 高收債逢低接2018年06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再度衝破3%,創2011年7月以來新高,雖然再次回到3%以下,短線殖利率的變化反而成為投資人承接高收益債券的好機會。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高收益債4月違約率小幅上揚至2.26%,但仍在相對低檔且低於3∼3.5%長期平均值,且據巴克萊統計,2018年第一季美國高收益債企業平均財務槓桿及利息覆蓋倍數與前一年大致相當,基本面相當穩定。 鑑於全球經濟復甦有利基本面及保持低的違約率,加上高收債相對短的債券天期,持續看好美國高收益債表現。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宇君表示,美債殖利率走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預期經濟成長、預期通貨膨脹上升、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幅度加大。 鄭宇君指出,只要殖利率上揚是在經濟成長的基礎下發生,同時不過於激烈,短線造成的衝擊可望降低。此外,企業獲利成長,違約率降至長期平均水準之下,信用品質改善,均有助於高收債市場表現。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新興市場債市應會盡快回穩,時間仍無法預估,畢竟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塵埃落定時機充滿不確定性。而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市場高收債走弱提供進場投資時機。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歐洲高收益債族群受到義大利政治因素所影響表現疲弱,新興高收益債則是風險貼水過低;美國高收益債的價格水準仍相對持穩。整體來看,考量美國高收益債的利差、流動性與企業體質仍強,加上信用狀況無虞、違約率維持低檔,建議高收益債投資人以美國高收益債作為主要標的。 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變,市場預估企業獲利將維持增長態勢,有助高收債價格走穩,其中優先順位高收債不僅與一般高收債同樣具備高息優勢,且存續期間更短,相對能抵禦利率風險,加上優先順位高收益債的波動也較低,適合穩健型投資人留意。 ---------------下一則---------------  貨幣基金躍標配 首選美元人民幣2018/06/08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今年海外貨幣市場基金績效 https://goo.gl/GnCTkq 貨幣基金優點 https://goo.gl/zaf9V1 靈活調度 貨幣基金是目前投信旗下的標準配備產品,僅少數投信公司未發行,由於貨幣基金低波動,不少投資人偏好視為常備資產,以便靈活調度運用。近年來,貨幣基金發行幣別多元,永豐投信指出,投信公司發行多元幣別的貨幣基金,是因應國內持有貨幣益加廣泛的趨勢。 國內貨幣基金3月共44檔,市場總規模8263億元,佔境內基金總規模2.4兆的1/3,因貨幣基金具每日計算淨值、贖回隔日即可到款等流動性佳特色,逐漸深入一般投資人生活。 美元飆人民幣持穩 由於不同幣別的貨幣基金,同時提供相對應外幣、新台幣等投資選擇,也讓投資人持有的各類貨幣,可追求較佳收益與調度彈性。 永豐人民幣貨幣基金經理人吳如玉表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受美韓政治干擾,「川金會」動向明顯影響避險情緒,5月底一度傳出中美貿易戰停火,帶動美元指數走強,但是川普再度一夕翻臉,不明朗的後勢,也讓短線走勢又呈現渾沌不明。 另人民幣市場供需、美元指數變化,同樣左右人民幣走勢,不過,美元強勢導致新興市場貨幣急挫,人民幣在這波新興市場的貨幣波動中,表現相對持穩,吳如玉指出,短期來看,預期美元指數於高檔區間震盪,人民幣大貶機率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5月發布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支持金融市場開放的相關政策,有助替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業務,提供流動性支持。吳如玉說明,此政策有助穩定人民幣拆借成本與利率,利於人民幣匯率長線走穩。 享免換匯免稅優惠 中國貨幣市場型基金結合第3方支付、金融互聯網,整體規模7.32兆人民幣(約34.4兆元台幣),佔所有基金59%。其中,餘額寶天弘基金佔23%,規模1.69兆人民幣(約7.9兆元台幣),為全世界最大的貨幣基金,參與人數超過4億。 元大環球金融投資部協理黃漢昌說,傳統貨幣市場型基金因波動低,長期為法人資金停泊的投資工具,一般投資人較少運用。他指,若擔心金融市場動盪、有意暫時獲利了結或對後市觀望的投資人,都可考慮將資金轉進貨幣基金。 今年美國持續升息,牽動資金湧向美元,銀行外幣定存紛祭高利吸客,以新台幣申購美元、人民幣、澳幣等貨幣市場基金,同樣可以參與匯率波動,還免去銀行換匯手續,且適用基金投資享資本利得免稅的優惠。 ---------------下一則---------------  2大族群適合 保守型&炒短線2018/06/08蘋果日報【吳秀樺╱台北報導】 貨幣基金的特性為低風險,波動相對小,適合保守型的投資人,同時也適合需要短期資金停泊者。群益投信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貨幣基金績效差異不大,建議投資人選擇時,應以流動性及風險控管為首要考量,以利資金調度之需。 注意流動性風險 群益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經理人呂鴻德表示,由於中國官方營造資金寬鬆的態勢明確,以結構性優勢來看,市場仍樂觀看待未來人民幣表現。受惠長期坐擁經常帳順差,及財政赤字較他國為輕,有利人民幣抵禦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後,外資資金撤離的可能衝擊,可望相對其他亞幣抗跌。 呂鴻德強調,就全球來看,Fed啟動升息循環,帶動今年來美元指數強勢走揚,反觀非美元貨幣的表現相對弱勢,不過亞洲貨幣中,人民幣表現相對抗跌,中長期持續看好人民幣的升值潛力。 中國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仍有6.7%,維持強勁成長,相較其他已開發經濟體而言,景氣復甦力道強勁,加上目前貨幣政策處於降息循環,相對美國利差仍具優勢,且人民幣除易漲抗跌,更擁有高報酬及低波動優勢,在政策及題材面雙重加持下,後市行情可期。

小媽精選1070607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7日
公開
44

台股強攻 定期定額擁抱台股基金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近期持續強攻,在基本面、獲利情形都相當良好下,台股可持續正向看待,後市看俏,可定期定額擁抱台股基金。 日盛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表示,目前進入6月股東常會開始季度,除了檢視上半年業績表現,也是公司對下半年營運展望提出看法的重要時刻,後續持續關注各產業龍頭展望說明,產業方面建議留意被動元件、矽晶圓、蘋概、塑化等族群表現。 第一金店頭基金經理人陳思銘表示,進入6月,電子業開始備貨因應下半年旺季需求。以蘋概股為例,拉貨動能可望開始浮現,並帶動股價提前表態,有望吸引資金輪動,維繫台股多頭漲勢。操作上,考量市場整體波動頻率增加,投資人如看好下半年旺季行情,應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拉高勝率。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今年將是科技與傳產並重的一年,科技類股可留意有升級題材的零組件,以及持續提升速度的伺服器,其他包括3D感測、伺服器、被動元件、半導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相關者,都可望有表現空間;傳產方面,則是看好電動車、大陸國企改革相關產業、消費升級,以及醫材與健康食品等。 野村優質基金經理人陳茹婷表示,在台股資金高度集中,短期而言被動元件及矽晶圓等漲價概念基本面相對有撐,惟短期漲幅已大,預期未來波動將加劇,Apple財報優於預期與今年下半年新機備貨可望帶動相關供應鏈成長。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兼大中華投資組主管葉獻文分析,台股成功站上11,000點整數關卡,市場聚焦包括台積電等逾百家的上市櫃公司將舉行股東會,以及台北國際電腦展等,若能站穩11,000點,則盤勢將有機會轉強再向高點挑戰;反彈支撐區可觀察10,800點,如果可守穩,震盪後有機會維持偏多走勢。 ---------------下一則---------------  限生令擬解禁 陸內需消費添動能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A股入摩權重變化與流入A投資金規模預估 https://goo.gl/JUBMzg 大陸實行逾30載的生育限制有望於今年底前全面解禁,可望為大陸經濟轉型最需要的內需消費再添成長動能,建議投資人可瞄準相對受惠的新消費、科技、醫藥等新經濟題材。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大陸生育限制有望全面解禁值得投資人關注。應迦得說明,為降低人口老齡化速度和勞動力下滑,國務院正研究全面取消目前生育子女數量限制可行性,市場預估最快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做出決定和明年宣布,消息傳出後,帶動大陸A股相關育兒概念股全面大漲,乳業、嬰幼等相關題材股引領盤面主軸。 應迦得解釋,人口紅利是過去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若全面取消生育限制,不僅有助國家未來發展,經濟轉型最需要的內需消費再獲人口政策轉向而提振,加上國際資金偏好標的,多聚焦受惠大陸內需的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相關大消費題材,及估值具吸引力的銀行、證券、保險等大金融板塊,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相關投資機會。 台新MSCI中國ETF經理人陳彥霓表示,MSCI中國指數除了新增A股,也有新增其他H股及海外掛牌ADR,整體大陸的配置占新興市場指數也提升至31%以上,建議投資人欲參與大陸經濟發展的前景,投資時可參考國際資金配置大陸的主要指標MSCI中國指數。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但操作策略上應避免單筆重押,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陸股基金,避開進場時點或選股集中的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過去五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的貿易夥伴亦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觀察資金面、獲利面及匯率面,可發現近期A股具備市場資金充沛、企業獲利強勁、國際權重調升及匯率相對平穩等四大亮點,建議投資人可以布局A股。 ---------------下一則---------------  印度央行4年來首度升息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受近來油價飆漲帶動通膨急遽升溫,印度央行周三宣布調升利率1碼,為4年多來首次升息。經濟學家認為,這次升息意味著印度央行展開溫和緊縮回合,預料年底前至少還會再升息一次。 雖然該央行周三升息決定出乎市場預料之外,不過包括股債匯市等反應並不大。印度股市周三收高0.79%、印度盧比則走貶0.27%至66.91兌1美元。 印度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在周三召開例會後,6名成員無異議同意把附買回利率調高1碼至6.25%。該央行上次升息是在2014年1月。 該央行總裁帕特爾(Urjit Patel)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已導致進口成本壓力加重,他說「委員會決定是憂心通膨大幅升溫已超出預期,而且預料未來6個月通膨仍持續在4%目標之上」。 印度今年4月消費者通膨觸及4.58%的3個月高點。印度能源需求有8成來自進口,因此一旦油價高漲,對該國通膨也將造成重大衝擊。 Anand Rathi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哈拉(Sujan Hajra)認為,隨著油價續揚與經濟及工業生產成長表現強勁,印度通膨預料未來還將攀高。 凱投宏觀以通膨前景看升為由,預測該央行未來6個月至少還有一次升息。 總部位於孟買的IIFL券商經濟學家達塔(Ashutosh Datar)也認為,印度經濟成長與預測樂觀,使得該央行擁有充裕空間調升利率。 印度央行周三還縮減從4月起的本年度上半年消費者通膨預期區間,從先前的4.7%至5.1%修正為4.8%至4.9%。 除此之外,印度央行還提高下半年度通膨估值,從4.4%升高至4.7%。 它還對本年度經濟成長抱持正面看法,繼續維持7.4%的擴幅預估不變。今年1到3月印度經濟強勁增長7.7%。 ---------------下一則---------------  歐QE擬年底退場 歐元讚揚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雖然歐洲經濟數據近來轉趨疲弱,不過兩名歐洲央行(ECB)官員周三發表對歐元區經濟看好的談話後,強化外界認為ECB將在年底結束購債量化寬鬆(QE)的預期。受此激勵,歐元應聲走揚。 由於ECB將在下周四召開決策會議,討論QE是否年底退場的議題。央行官員選擇在此敏感時刻發表樂觀言論,也支撐周三歐元兌美元勁升至1.1750美元的10日高點。 另外歐元區公債價格則聞訊下滑,推升殖利率走高。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高5.1個基點至0.42%、義大利同年期公債殖利率也攀升14.6個基點至2.904%。 ECB首席經濟學家、也是該央行執行理事會成員的普拉特(Peter Praet)周三在柏林舉行的國際精算大會中表示,歐元區經濟的「潛在強勁」,增強他對歐洲通膨將逐步升至ECB設定目標的看法。 他在事先擬好的聲明提到,ECB對於就業市場緊俏將帶動薪資成長升溫愈來愈有信心。普拉特強調,薪資成長加速與經濟成長增強是歐洲通膨漸進走高至近2%目標的兩大關鍵因素。 另外德國央行總裁,也是ECB執行委員會一員的魏德曼(Jens Weidmann)也呼應普拉特對於通膨即將達陣的看法。他聲稱,通膨「預計將逐步回歸到符合目標的水平」。他還補充市場預期ECB年底將結束購債計畫是合理的假設。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歐元區5月消費者物價成長1.9%,大幅高出4月的1.2%,不過物價成長大部分來自能源價格增加。若排除能源、食品、酒精與菸草價格後的核心通膨,在5月僅溫和增長1.1%。 ECB曾在今年3月預期今年歐元區通膨率將達1.4%,明年也是相同水準。不過到了2020年,通膨率將加速至1.7%。該央行在下周召開例會時,將會發布歐元區最新經濟成長與通膨預測。 ---------------下一則---------------  原油增產 能源後市燒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5月底受到沙國及俄羅斯雙雙表示有意放寬石油減產的影響,油價自高點回落,短線跌幅更達7.6%,投資人也擔心能源多頭是否近尾聲。但OPEC指出,能源減產協議至少將維持到今年底,另一方面,美元強勢可望近尾聲,有利原物料價格,再加上全球需求在景氣復甦下仍強勁,法人表示,能源相關基金仍具投資價值。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近期油價出現較大的拉回,但累積今年來原油價格仍有將近1成的漲幅,而油價這波上漲除了供需面的調整外,美元的相對弱勢也是主要原因。不過4月以來美元在美債殖利率走升的帶動下上揚,隨著美國與主要國家之間的利差擴大,加上市場近期的諸多不確定性,確實對美元帶來支撐。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針對原物料的需求面指出,景氣復甦中後期最為往往是原物料需求最強勁的時候,以能源股來看,目前原油庫存增加的速度目前已經較過去五年的平均緩慢,凸顯市場需求強勁。另外,CRB商品指數自2015年觸底後走揚,商品價格的走升也有利相關公司的獲利及股價上揚,對原物料相關投資都是正面消息。 百達投顧在最新的6月資產配置觀點中也指出,全球循環性股票相對於防禦性股票的交易溢價接近創紀錄的27%,長期平均為10%。能源和原物料等商品相關產業因為在經濟循環的後期往往表現優異,因此目前看起來更具吸引力,也是最看好的產業。 華頓投信表示,以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為首的OPEC與非OPEC會員國的減產協定,是支撐國際油價從去年中旬上漲迄今的最重要理由,且減產協定正討論是否要延長至2019年,此舉會對國際油價帶來中長線的支撐。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儘管油價近期出現回檔,但目前油價都遠遠高於能源公司成本,美國前三大原油產區的平均產油成本介於每桶39∼44美元,只要油價維持過去每桶60∼70美元區間,美國能源廠商就可持續獲利,加上能源公司未來12個月的獲利成長預估仍居標普十大類股之冠,能源相關基金仍值得投資人關注。 ---------------下一則---------------  科法斯:金屬價續漲 明年有變數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自2016年中起,金屬行業便一直處在價格上漲和需求旺盛期,但科法斯產險集團發表的最新報告中指出,金屬市場今年行情持續看好,但由於風險仍高,預估在2019年可能略下滑。 科法斯表示,政治干涉與地緣政治衝突始終是造成金屬行業波動性和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近來美國與歐盟紛紛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包括美國對進鋼鋁徵收關稅,歐盟也對鋼鐵課反傾銷稅,到目前為止,全球經濟增長尚未受到影響,因為中美GDP中受波及部分不足總量的1%,不過,貿易戰勢必會對企業的信用風險帶來衝擊。 由於金屬用量與經濟增長有高度相關性,加上技術轉移的作用,使金屬用量攀升,因而造成供應短缺,因此自2016年中以來,金屬市場呈現一片榮景,但在出現貿易戰以及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之後,科法斯說,預估從2017年12月到2019年12月,鋁和銅價預計僅成長2%,而鎳和鋅預計會分別上漲18%和14%,鋼鐵價格則可能下跌19%。 元大道瓊白銀ETF經理人方雅婷表示,今年經濟擴張將會帶動基本金屬需求,引燃白銀的基本金屬屬性,通膨升溫則會催動貴金屬行情衝高,外資券商均看好白銀今年價位可達每盎司18.1∼21.69美元,潛在漲幅約為9∼30%。 富蘭克林華美新興趨勢傘型基金之天然資源組合基金經理人胡志豪則表示,大陸經濟狀況止穩,房地產及製造業部門需求增加,帶動基本金屬價格回升,六大基本金屬在市場樂觀氣氛帶動下,價格翻揚,短線供給與需求面有利金屬價格,不過陸續的新增產能上線後,可能將影響價格持續上漲。 ---------------下一則---------------  布局中美 掌握醫療成長題材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境內外生技醫療基金近3個月績效前10名 https://goo.gl/UnRGRC A股納入MSCI,特色醫療保健的雲南白藥、王老吉的白雲山等知名大廠,均成為A股入摩最受益產業,法人指出,大陸醫療保健產業隨人口老化而被市場重視,結合既有基礎與歐美法規的創新題材更是發展主軸,看好將成全球醫療保健投資新焦點,與美國分庭抗禮,建議布局應兼顧中美兩大區域,完整掌握全球生技醫療產業成長趨勢。 觀察境內外生技醫療基金近期績效,隨川普政府將於6月中提出完整醫療改革方案,美國生技醫療類股自底部翻揚,帶動相關基金表現,其中均衡布局中美醫療保健產業的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表現更是領先。 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經理人廖昌亮指出,大陸醫療產業自去年起走長多格局,醫藥股漲勢挹注基金績效,未來在財報等利多助攻下,還有再度向上表態機會,目前股價整理,更是有利的進場機會。 廖昌亮認為,目前全球已知疾病中,僅約三成有針對性藥物或療法,創新藥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現階段大陸創新藥已逐步做出成績,以心血管疾病藥物營收第一名的複方丹參滴丸為例,目前正在美國進行三期臨床補充試驗,未來若順利通過,將是第一個以中藥為基礎,製成歐美合法上市新藥。 過去被認為醫療技術落後的大陸,去年底也有企業與國際大廠簽署協議,就癌症治療的創新CAR─T療法授權合作,顯示大陸醫藥產業已逐漸被歐美認同,且積極與世界接軌,在創新題材的成長潛力不可忽視,應把握機會適時布局。 財富管理專家建議,大陸醫療產業正迎來長多格局,這股動能可望促使大陸成為全球醫療保健投資新焦點,未來並與美國生技產業分庭抗禮,投資宜選擇均衡布局中美區域的全球醫療保健基金,完整掌握醫療保健產業成長。 ---------------下一則---------------  美元強 5月美債、美高收債表現佳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義大利政局動盪,造成歐債及高收債雙雙下跌,且歐元走弱,激勵美元走升,美元資產表現佳,美債及美國高收益債基金漲約1%,為5月表現居前的債券基金,連帶使得新興美元債也受惠僅小跌0.53%,不像新興當地債當月重挫逾4%,也成為債市的布局指標。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雖然5月美債表現居前,短期走多的公債未來在四大考量因素下預料仍將回歸空頭,即政府支出上升帶動赤字增加、國內退休金的買盤承接力道疑慮、勞動力市場緊俏推升通膨、減稅效應推動經濟增長力道。 其中尤其應注意美國利率上揚風險,反而是新興國家債,因經濟基本面強勁及高債息,且貨幣便宜等優勢,未來較有反彈契機。 日盛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分析,根據EPFR統計,5月債市買氣顯現縮減,但美債及新興市場債買盤不墜,中美爆發貿易戰潛在風險暫解,美國十年債殖利率跌回3%之下,風險性資產買盤受激勵。美國高收益債續為買超,油價一度站上80美元,預料能源企業佔比較高的美高收債,仍有表現空間。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認為,美元回彈應只是反映貿易談判、地緣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預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仍將低於3%,新興債則會盡快回穩,但時間仍無法預估。畢竟貿易談判及地緣性政治塵埃落定時機,充滿不確定性,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高收債走弱,反提供進場時機。 群益環球金綻雙喜基金經理人葉啟芳指出,美國企業貸款強勁成長、消費者支出增加,顯示經濟仍在成長軌道,加上美高收債企業財報表現良好,違約率低於長期均值,且籌碼面穩定,有助信用利差保持於目前低位區間。 ---------------下一則---------------  高收債跌深 吸引力重現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近二年全球高收益債基本面比較 https://goo.gl/eG911P 高收債價格自去年10月波段高點以來下跌超過4%,也影響資金持續流出高收債基金,累積今年前5月淨流出370億美元。但在經過回檔整理後,近期高收益債價格出現反轉的態勢,且5.96%的殖利率也略高於新興市場債,加上相對低的存續期間,預期高收債有望再度吸引投資人關注,法人建議可逢低分批布局。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去年底以來,高收益債價格來到近三年高點後開始走跌,資金也伴隨出現淨流出,但今年來資金流出有加速的現象,累積前5月流出370億美元,為去年全年流出金額1.37倍,確實讓高收債承壓。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有望達4.8%的高水準,若實際狀況合乎預期,過去受惠高經濟成長率走升的小型股獲利也將值得期待,由於高經濟成長率帶動小型股的高獲利,對中小型企業占比近五成的高收益債券來說,當然也是好消息。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根據分析師預估,全球高收益債券組成企業未來一年每股盈餘年增率預估高達23.7%,優於去年的23.1%及一年前的11.9%,更好的獲利也幫助企業減少債務負擔,另外,目前全球高收益債券一些觀察指標也顯示,全球高收益債券壓力低於過去,也意味更低的企業違約機率。 朱挺豪認為,經歷去年底以來的下跌後,目前全球高收益債券殖利率為5.96%,略高於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的5.91%及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的4.91%,存續期間4.1年也較低;預期有望重拾投資吸引力,偏好固定收益型資產的投資人,可趁此波跌下跌,重新拉高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的配置部位。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美國總體經濟穩健增長,使得聯準會6月升息機率升溫,布局債券應以「存續期間短」、「收益率高」為投資首選,亞債正具備了上述兩大優勢。 張致寧說明,目前亞洲高收益債到期收益率約7.2%,不但高於新興本地債的6.7%,更超過美國高收益債的6.5%,此外,亞洲高收益債存續期間約4.8年,也較成熟國家公債和投資級企業的8年和7.5年低。亞洲高收益債近五年平均年化報酬率甚至高達5.9%,顯示相對能經得起多空反覆考驗。 ---------------下一則---------------  最吸金基金品牌 安聯居冠2018年06月07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2018年4月資金淨流入最高的10個基金品牌 https://goo.gl/ESC7D4 根據晨星基金統計,4月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前三大品牌分別吸金約新台幣388.92億元、136.63億元、87.37億元。單一基金中,最受矚目還是被喻為「神九」基金的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基金目前配息率雖從剛開始推出時的9%略降至8%,但3月及4月依然是最受投資人歡迎的基金。 晨星基金說,安聯收益成長基金已超過12個月呈現資金淨流入,連帶著安聯投信募集的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也於4月淨流入約81.2億元。 4月吸金前十名中,另有三檔超過12個月資金淨流入的共同基金,分別是歐義銳榮靈活策略入息基金、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投資系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以及摩根士丹利環球機會基金,「高配息」更是基金熱賣共通點。 另外在4月,晨星基金表示,本土投信有三投信基金品牌的資金淨流入進入前十名,分別為台新投信、統一投信以及元大投信,這三家投信有41∼31億元資金淨流入。 儘管「高配息」基金不退燒,對於第三季之後法人看好的基金類型,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預料第三季市場走勢仍偏震盪,觀察重點仍為貿易協商、政治�選舉(義大利、墨西哥、美國期中選舉消息面)、美國雙率走勢,所幸整體景氣仍在擴張階段,預期震盪後第四季仍有旺季行情可期。 著眼第一、二季美國與新興市場輪動明顯,法人說,第三季建議投資策略強調「分散為上」,各貨幣、區域、產業及投資風格皆有輪動機會,基本情境為美國雙率急彈後呈現區間整理,歐元止跌回穩,新興市場具備反彈契機,景氣末升段有利金融與能源類股的表現空間,核心配置可放在低波動的多空策略及平衡型基金。

小媽精選1070606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6日
公開
42

動態多元資產配置 嘸驚投資波動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414檔海外基金近期前10名 https://goo.gl/EmQr77 2018年股市、債市、商品等各類投資工具漲幅都來到相對高點,加上今年來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地緣政治風險頻傳和升息議題持續干擾,全球金融市場已步入高波動、輪動快的型態,若只仰賴單一資產的投資模式,將會面臨比較大的壓力。法人表示,投資難度加大,可靈活調整各類資產、掌握布局契機的動態多元資產配置策略。 柏瑞投資多元資產管理團隊投資組合經理Sunny Ng表示,全球經濟持續成長步調不變,但市場上仍存在許多變數,像是美國聯準會(Fed)會不會增加升息次數、國際油價會不會持續上漲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資產價格的上下劇烈波動。 回顧歷史,不論股市多頭�空頭、央行升息�降息或是景氣擴張�衰退,任何時候都有資產價格在上漲,因此透過多元資產配置和動態調整的策略,就有可能在任何市況下捕捉到上漲機會。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主管石永平表示,「資產配置」的投資概念由來已久,有別於傳統的策略性資產配置(SAA)和戰術性資產配置(TAA),新一代的動態資產配置(DAA)採用的是動態調整策略,跳脫傳統以參考指標為基準的思維,有機會在面對市場變化時主動做出因應,以增進投資效率。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關稅憂慮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多於實質影響,可能以不嚴重損害中美或全球經濟的方式解決。在獲利預期反轉回落前,股市應不會步入熊市。 ---------------下一則---------------  經濟趨緩 股市降至中立看待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富達多重資產團隊將股票從先前的「加碼」調至「中立」部位,這是近幾年富達首次調整股票評等。富達國際多重資產投資長James Bateman表示,從富達領先指標顯示,成長將在未來幾個月走軟,比先前預期的疲弱,特別是大宗商品及與貿易相關的數據,比預期還不好,「成長放緩比想的還顯著」,但成長放緩的背後理由不明確。 James Bateman說,即使對各國經濟成長有疑慮,大陸成長依然較為強健,歐洲官方數據顯示工業生產依然強勁,甚至逆轉去年下半年疲軟之勢。不過,值得進一步觀察的是,歐洲主要出口到大陸的貿易數據顯得疲弱,而且澳洲出口到大陸可能也轉弱,此外,像是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衰退,也令人擔憂。 還有一項現象也值得再追蹤,James Bateman指出,近期富達多重資產團隊赴陸研究,結論是「大陸成長前景放緩」。 富達的資產經理人拜訪當局者,受訪者都認為,成長預期普遍減緩,僅有少數人持不同意見。對於當局嚴控信貸成長,受訪者則持更為正面的看法,這先前是富達投資團隊認為大陸的主要風險之一。有些人認為信貸陷在金融業泥沼中,而不會影響到其他產業,像是信貸成長減少對經濟成長的影響,比傳統預期還小。 James Bateman說,對多重資產團隊而言,儘管知道過於看空的危險,還是必須小心風險,因此將股票調為中立。但經濟衰退不會馬上到來,未來幾個月,富達投資團隊對風險性資產可能還是會持正面的看法。 目前大部份資產管理機構還是認為股票為投資最佳標的,尚未改變其投資評等,最多只建議多元資產配置。核聚投顧表示,全球股票仍是投資首選,因股票市場在強勁預期收益增長和股票回購加速、能源行業前景改善下將持續表現,其中亞洲(日本除外)更是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區。 ---------------下一則---------------  強勢美元來臨 專家:布局期貨賺波動財2018/06/06蘋果日報【蕭文康╱台北報導】 近期美元走強,對於投資美元相關商品機會變多。由於美元漲跌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有直接影響,美元指數用於衡量美元相對於先進國家一籃子貨幣的強弱程度,其中成分比重以歐元57.6%最高,日圓為13.6%。元大期貨研究部協理陳昱宏表示,強勢美元時期可藉由期貨商品參與美元指數的波動獲利。 元大期貨表示,洲際交易所(ICE)所推出的美元指數期貨,是目前全球最活絡的美元指數期貨合約,2018年來近月合約單日的平均交易量達2萬5422口,美元指數近期受到國際資金的愛戴。 美國經濟成長加溫 另外,陳昱宏分析,美國10年期債券殖利率在4月17日為2.83%,4月24日站上3%關卡,4月25日來到3.03%,為2014年1月以來高點;美債殖利率急升吸引熱錢湧入,加上德國4月25下調今年GDP預估,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則於4月26日的利率決策會議重申寬鬆政策,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明顯反彈。 在稅改帶動下,美國今年經濟成長持續加溫,國際貨幣基金(IMF)於4月發表最新報告,將美國今年GDP年增率由1月預估的2.7%上修至2.9%,2019年由2.5%上修至2.7%。美國4月失業率由4.1%降至3.9%,創近18年來新低,就業市場維持強健;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3月的2.4%上升為2.5%,通膨站穩Fed所設定的2%目標,呈現溫和擴張的趨勢。 新興市場貨幣恐貶 Fed主席鮑威爾指出,Fed將維持漸進的升息步調來支持經濟發展,並提醒升息速度太慢將會對經濟造成風險,整體而言,預期Fed今年將升息達3~4碼,高於全球主要國家,趨勢上有利於美元指數偏多發展。 國泰證期顧問處副總錢冠州認為,美元走強將形成總經風險,會對股市造成影響,此時,投資人可善用期貨市場的避險功能。近期主要的總體議題包含歐洲政局不穩致使歐元走貶,另外,美國掀起貿易戰,擬對中國多項商品課徵25%的關稅,這兩種訊息都是金融市場所不樂見。 因此,當美元呈現持續向上走勢而引發新興市場貨幣(含台幣)出現貶值的時刻,避險的心態就產生,運用期貨來進行避險操作是投資人習慣的方式,因此當美元走強而市場出現動盪的時刻,後續將可以看出期貨市場的量能擴大,一方面顯示市場風險趨避,另一方面也要提防劇烈波動的風險。 【美元指數期貨合約規格】 ★名稱:美元指數(DX) ★交易所:ICE-US ★報價方式:點 ★漲跌幅限制:無 ★平均日交易量 (2018近月):2萬5422口 ★合約規格:指數*1000美元 ★最小價格變動幅度:0.005點=5美元 ★交易月份:3、6、9、12月 ★交易時間(台灣時間:夏令) .周一06:00~05:00 .周二~周五08:00~05:00 主編:李宗莉 視覺設計:林允安 ……………………………………… 美元指數強弱 要看歐元臉色2018/06/06蘋果日報【蕭文康╱台北報導】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USDX)是衡量貨幣強弱的指標,以加權方式計算出美元的整體強弱程度,近年來如果超過100,美元就算是相當強勢。 權重最大 影響最高 目前歐元是權重最大的貨幣,因此歐元波動對美元指數的強弱影響程度最高,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及歐元區的經濟表現,都是觀察美元指數強弱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美元指數下跌,說明美元對其他的主要貨幣貶值。 元大期貨顧問事業部協理鄭仲鈞指出,目前在台灣可以直接交易的商品,屬洲際交易所美國(ICE-US)的美元指數期貨(DX)為主。 鄭仲鈞觀察過去的歷史經驗,如果要進場操作美元指數期貨(DX),也可以同時操作歐元期貨(EC)做多空配對交易,這2個商品通常是呈現負相關走勢,以2018年4月19日到5月15日為例,美元指數期貨突破季線且再搭配日KD低檔黃金交叉且MACD柱狀體正式翻紅後,展開一段多頭行情,漲幅接近4%。歐元期貨也展開一段空頭行情,跌幅一樣約有4%。目前可以與美元指數期貨(DX)配對的商品除了上述的歐元期貨之外,原油、黃金、美股都有一定的負相關,投資人交易可以針對以上的商品做研究,搭配季線與日線KD或MACD都是很好輔助指標。 ---------------下一則---------------  歐美股亂流 陸股基金有撐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A股近兩月交易分析 https://goo.gl/mprmhv 美國自本月起對歐盟、加拿大與墨西哥加徵鋼鋁關稅,美歐貿易戰風雲再起,連帶使得包括陸股在內的全球股市短線震盪,法人認為,展望6月,陸股外部環境依然充滿不確定,內部主要風險集中在降槓桿過程中的陣痛,在A股入摩發酵後,投資人可鎖定「消費」及「產業」,以時間(定期定額)換取空間(報酬機會)。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在A股大盤上演「先抑後揚」後,本月A股跨進「入摩」時代,標誌著A股在國際化進程中邁出了實質的一步,目前仍看好「兩個升級」的投資機會,分別是消費升級以及產業升級,在操盤上,把握價值兼顧成長性原則,尋找大金融、大消費、人工智慧等題材。 許智洋也提醒,本月投資人逢低布局A股宜慎防三變數,一是聯準會(Fed)升息步調;二是銀保監管機構端出資管行業監管細則;三是本月底流動性趨緊,此刻仍建議投資人分批布局,建立部位。 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全球約有12兆美元資產以MSCI的指數產品為投資依據,儘管外資占A股總市值的比重已由2014年1月的1.6%升至2.5%,截至今年3月底,外資持有A股達1.2兆人民幣,是2014年年初的3.6倍,但目前全球市場對陸股配置力度遠低於大陸市場規模,隨A股入摩預期後續龐大資金活水也將對A股提供長線助力。 多數投資人都認同現階段參與A股的長線上檔空間將優於下檔風險,但潛在波動風險仍讓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應迦得建議,積極型投資人可直接投入A股基金,搭上這波納摩的順風車。 凱基亞洲護城河基金經理人張逸敏表示,觀察過去台灣、印尼及南韓的入摩效應,長線而言對股市都屬於利多,因此正面看待A股入摩後的中長期資金活水效應。在A股納入MSCI下,預期權重大、評價低、盈利穩定的大型股最為受益,其中看好占比最大的金融股。 ---------------下一則---------------  A股入摩 驅散美中貿易戰煙硝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A股入摩時程 https://goo.gl/JuEppo 大陸A股入摩生效,儘管受到陸美貿易煙硝再起,與義大利政治危機干擾讓近期陸股回檔整理,法人仍看好大陸資本市場放寬管制與國際化趨勢,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陸股基金,再搭配單筆策略、跌深加碼因應。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入摩今年納入比重為5%,預估將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0.73%,目前不高。因此,預估只會吸引200億美元資金流入,受惠最深的產業則是234檔新增成分股。 楊國昌指出,A股入摩以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陸股都是少部分在香港掛牌的大陸公司,無法完美呈現陸股的樣貌;A股入摩後,能夠真正涵蓋陸股的表現。更重要的象徵性意義是,代表大陸資本市場正走向國際化。全球化趨勢不可逆,建議投資人可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陸股基金。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企業持續上修獲利預測,其中MSCI明晟中國指數最新的2018年每股獲利預期增長更達到21.6%。目前,估值大約是獲利的14倍,仍屬吸引的水準,而且相對於已開發市場較為合理。更重要的是,南下資金由年初至今不斷流入陸港股市,持續為流動性帶來支撐。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開始出現放緩,但這是正常的景氣波動,並非失速下滑,這也會有助於陸方談判意願;另外,近期政策方向已釋出鬆綁的訊號,因此投資人不需過度悲觀,選股方面看好消費產業。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政策利多不斷加上A股入摩加持,A股中以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三大行業被納入MSCI成分股的公司數量最多,未來成長潛力可期。 ---------------下一則---------------  雙印股市漲聲起 宜布局基金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受到義大利與西班牙政治動盪擴散的衝擊,全球股市近期表現震盪,觀察近一周全球股市表現以印尼漲幅5.52%表現最好,印度0.86%表現居次。觀察2000年來每年的6月全球主要股市平均表現以印度的1.58%、印尼的1.58%同時並列第一,顯示目前是投資印度、印尼基金的好時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企業財報顯示,多數企業的銷售都較去年同期成長,但利潤則是受到成本上升而有所差異,因此,擁有轉嫁成本給消費者能力的廠商將可勝出,主要因消費族群因需求強勁,多可順利轉嫁。 此外,市場預估今年的雨季雨量應在正常水準,雖然僅是預估,但對農村消費題材投資氣氛有正向幫助,因此展望相對樂觀,對印度股市是利多。 野村印度潛力基金經理人陳亭安表示,預期短期油價和匯率造成的通膨疑慮仍會干擾市場, 長線因2018∼2019年印度進入選舉較為密集的時期,政治不確定性會導致股市波動加大。 2018年上半年印度整體景氣循環仍向上,加上若印度執政黨需要鞏固自己的選舉席次有可能推出更多財政利多政策加惠鄉村民眾,對於整體消費循環有正面幫助,對印度股市仍偏多看待。 第一金投信指出,亞洲新興國家物價溫和上揚,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頂多微調;同時,為了維持GDP穩健成長,政府積極擴大基礎建設支出,推升原物料需求,企業獲利也將持續擴張,預估今年獲利成長率可達5∼13%,其中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都有雙位數成長空間,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表示,印度推行改革,有助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另外,大陸的「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工程有助重塑東南亞的經濟和社會面貌。 元大印度指數基金及印尼指數基金經理人劉偉正表示,雙印的外資撤離現象減緩,更重要的是,兩國的經濟增長尚無衰退疑慮,市場普遍預期2018年印度經濟增長仍可在7%以上。 ---------------下一則---------------  美企豪擲2.5兆美元 美股後市金鑠鑠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美企買回庫藏股規模 https://goo.gl/HRiLG5 CNBC報導,瑞銀(UBS)估計美國企業用於買回自家股票、配發股息和進行併購的金額估達2.5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將有利美股後市表現。 今年來美企滿手現金,主要受惠於獲利持續成長、1.5兆美元減稅案,以及政府鼓勵企業把停留海外的現金匯回來。聯準會資料顯示,美企國內持有約2.5兆美元現金。多家機構評估美企存放於海外的資金高達3.5兆美元。 瑞銀根據美企宣布和已完成的今年計畫來估計,配發股息約5,000億美元,買回庫藏股在7,000億∼8,000億美元之間,併購則約1.3兆美元。 若這些計畫全部實現,總金額相當於標準普爾500大企業總市值約10%,以及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5%。 標普500指數1月中創新高後一度大幅回檔,但在美企熱衷買回自家股票下支撐大盤,讓指數今年來仍上漲約2.7%。瑞銀估計,今年來在美股漲勢裡,約40%來自美企買回庫藏股和配息所貢獻。 瑞銀指出,今年來併購規模年增130%,庫藏股規模年增83%,配息規模年增9%。 瑞銀策略師派克(Keith Parker)指出,美國科技和醫療保健為買回庫藏股規模前兩大產業,尤其前者今年來已完成的買回規模達2,326億美元,是後者620億美元的將近4倍。 蘋果5月宣布再增加1,000億美元來擴大買回計畫,讓今年來美國科技業已宣布但未完成的買回規模大增至1,600億美元,是科技業去年買回規模逾200%。 根據TrimTabs資料,所有美企5月宣布但未完成的買回總額達1,71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科技業積極買回,激勵那斯達克指數今年來大漲約9.5%,其5月上漲逾5%,也是2009年以來同月新高。 雖然醫療保健類股今年來上漲幅度不到1%,遠遠落後科技股的表現,但在買回自家股票的利多支撐之下,瑞銀建議投資人加碼這兩大類股。 ---------------下一則---------------  增產!? 油價嚇跌2個月新低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西德州中級原油期貨走勢 https://goo.gl/bfVpgZ 市場憂心產油國回復增產後,石油供過於求可能捲土重來,加上對沖基金大砍原油淨多頭部位至9個月新低,導致國際油價周二續跌,紐約指標期油並摜破65美元支撐,來到2個月最低。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周二盤中下跌0.51%,報每桶64.42美元。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盤中大跌1.65%,報每桶74.05美元。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聯手減產成功推高油價後,市場預期減產行動可能功成身退,致使油價自5月的3年半高點回跌。 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會員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6月22日將在維也納集會,市場預期屆時將討論增產的時機和產量。 顧問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李波(Andy Lipow)指出:「若產油國決定增產,市場將再次充斥石油。」 OPEC和非OPEC產油國自2017年開始每日減產180萬桶,迄今已成功讓油價上升40%,減產協議將於今年底結束。另根據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止的1周,對沖基金對布蘭特和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的淨多頭部位大減逾10%,降至8.23億桶,寫下去年9月以來最低紀錄。 丹麥盛寶銀行商品策略部主管韓森(Ole Hansen)表示:「沙國和俄羅斯近日暗示可能放寬減產限制,引發油價大幅走低。」 PVM石油組織公司分析師瓦格(Tamas Varga)表示:「距離OPEC的維也納集會還有將近3周的時間,預料油市將持續震盪。」 布蘭特原油在過去12個月狂飆逾50%,原因包括OPEC減產、市場需求強勁,以及市場擔心大型能源公司在2014年油價狂瀉後投資不足。 有別於減產支撐布蘭特油價,美國西德州原油價格則因為產量增加漲幅相對落後,目前這2大指標期油的價差已擴大至每桶10美元。 ---------------下一則---------------  全球股市坐雲霄飛車 亞太平衡基金 基本面穩固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洲平衡基金績效表現前十名 https://goo.gl/EaaKS5 近期國際政經局勢反覆,市場投資情緒謹慎,在全球股市再現震盪下,亞洲因經濟成長前景佳,投資題材多元,仍是市場持續留意焦點,但面對國際不確定因素干擾,以股債部位兼具的亞太平衡基金,將有利掌握亞洲資產增值契機,同時達到降低投資風險。 群益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經理人樂禹表示,亞洲基本面健康,亞洲開發銀行最新亞洲經濟展望報告,東亞及東南亞今、明兩年都將維持5%以上增速,南亞更有7%以上水準。 各國官方利多政策持續釋放,包括稅務改革、基礎建設興建、開放外資投資,有助於經濟及產業發展,吸引市場資金青睞,股市中長期投資前景看好,短線修正不失為布局契機。 瀚亞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鄭夙希認為,短線缺乏數據利多,貿易爭端再起,預料股市維持區間震盪表現,亞洲整體經濟持穩,獲利預期正向發展,股市補漲行情可期,看好金融業後市動能佳,估值重估機會大。亞債看好美元債優於當地債,債息收益率持續走高來到4年高點,基本面穩固且槓桿倍數穩定下降。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指出,亞洲理想的經濟表現主要源於區內基本面強勁,保護經濟受國際貿易磨擦衝擊小。且亞洲匯聚多元化經濟體,從大型至小型、以及從出口導向到本土主導型市場,加上區內企業獲利強勁,流動性充裕,具備十分有利的條件。 亞洲債市方面,樂禹強調,美債利率上行風險有限,加上亞洲國家及發債公司整體的信用體質仍較佳,也有助於持續吸引機構法人青睞,代表亞債後市表現仍可期待。 ---------------下一則---------------  特別股 信用風險仍低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柏瑞5月「洞悉特別股」報告觀察面向 https://goo.gl/2Bh9tZ 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4月走高影響,全球主要特別股指數與ETF都下跌。柏瑞投信5月「洞悉特別股」報告指出,美國經濟維持溫和擴張,美國金融業體質維持健康狀態,預期第2季、第3季的每股盈餘年成長率可達20%,以及在特別股信評調升件數高於調降的情況之下,顯示整體特別股的信用品質良好,信用風險仍低。 柏瑞投信投資顧問部副總石永平表示,美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2.9%,創下2015年第3季以來新高,市場預期第2季更將攀升至3.1%附近,維持溫和經濟擴張的態勢。雖然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連續兩個月下滑,4月下滑到57.3,但仍維持在景氣擴張臨界點的50以上,且是在接近60的高水準。 特別股信評展望方面,4月總計有18件特別股信評調升,6件調降,調升件數高於3月,並為連續4個月增加。整體特別股市場平均信評維持於BBB,信用品質維持在投資等級,顯示特別股信用品質良好,信用風險仍低。 此外,4月共有6檔特別股發行,發行金額約12億美元,較3月略為減少,不過每年底與年初時皆是初級市場發行較清淡的時候,預料進入第2季起發行量將顯著增加。 柏瑞特別股息收益基金經理人馬治雲表示,仍維持降低利率風險的投資策略,長期投資配置維持不變,持續維持較高的持股比重,平均分配在浮動利率、固定轉浮動、銀行舊有特別股(Legacy)及固定利率的特別股配置,使得整體投資組合在利率走升環境受到的影響大幅降低。近期逢高調降ETF比重及持續逢高調降美國需被課稅的特別股,而加碼以較高股利率新發行的固定轉浮動利率上市特別股為主。 群益全球特別股收益基金經理人蔡詠裕表示,金融市場仍持續受到國際政經不確定性的干擾,不過在市場已提前反映聯準會升息預期,以及基本面仍穩健好轉下,加上特別股發行企業以美國金融股為多,整體獲利狀況仍穩健,有助為特別股提供支撐。 ---------------下一則---------------  國內核備規模最大M&G收益優化基金操盤手Richard Woolnough: 低存續期投資等級債 看俏2018年06月06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股債資產收益率變化 https://goo.gl/QmQC1P 今年以來全球股、債、匯市面臨巨大震盪,先受美元強勢登高、美債殖利率上彈與油價與通膨上升等影響,近日又爆發中美貿易戰、崩盤四國等區域性事件干擾,就連信用債市也面臨極大挑戰,包括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紛紛出現明顯回檔。 瀚亞投信總代理今年引進國內核備最大共同基金的瀚亞投資─M&G收益優化基金,基金操盤手Richard Woolnough首度訪台,操作近兆元資金規模的他認為,目前債市收益空間雖然縮小,仍舊具備收益機會,尤其看好投資等級債,也利用縮短債券存續期、彈性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來因應市場波動。 Richard Woolnough直言, 投資人習慣以經濟成長跟通膨來做投資判斷,但反應在實體資產上,就是要觀察公債殖利率與個別債券的利差,前者反應利率風險(存續期間),後者反映信用風險,目前債市收益空間雖然縮小,但仍舊具備收益機會。 因應利率上升環境所帶來的震盪,Richard Woolnough表示,成熟國家公債殖利率仍位於歷史低檔,企業債利差也居於合理水準,從企業信心、薪資上升、失業率等基本面數據均顯示全球仍在成長趨勢,基金操作最重要的就是優化收益率,下半年更要靈活調整股票與債券配置,建議提高公債、現金保持流動性,並且看好歐洲銀行股票、優質公司債券的成長機會。 面對升息循環,他指出,信貸市場仍有利可圖,而且偏好投資等級債券勝過高收益債,更看好金融業將是利多。短線為降低波動,除了彈性運用CDS、SWAP等衍生性金融工具,更將基金存續期間以降至2.2年。 針對固定收益市場今年表現不佳,Richard Woolnough建議,投資人可觀察接下來的市場發展,例如通膨是否上升太快,使得美國聯準會(Fed)升息速度與幅度高於預期。英國脫歐談判的下一階段,與歐盟是否能達成雙方皆滿意的協議;此外,政治風險也會造成市場波動,例如川普針對大陸的貿易保護主義、對俄羅斯的制裁等。

小媽精選1070605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5日
公開
38

基本面撐腰 美股基金5月最吸金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KouiQ8 美國最新就業數據強勁,推升6月升息預期之際,也順勢引爆美股基金上周再展吸金大法,淨流入58.9億美元,不僅再登上周全球股票吸金冠軍寶座,更連四周稱霸全球股市;至於身處震央的歐股基金上周再遭調節43億美元;新興市場買氣也在諸多紛擾中相對疲弱,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更遭遇2016年11月來最大單周賣壓,流出16億美元。 就5月資金動能來看,在經濟基本面亮眼,搭配美元利差優勢持續發酵下,美股基金以周周吸金的姿態強勢回歸,累計淨流入達232.6億美元,不僅搶下5月股票基金吸金之冠,更創下2016年11月川普入主美國白宮以來的最強單月吸金。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美國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使得美元擁有相對利差優勢,加上總體經濟面是推動貨幣長線走勢的最主要驅動因子,從美元4月以來大幅走強可見。 觀察美國長短天期間利差已來到高位,近期國際消息趨於保守,缺乏利差進一步走寬動力,投資情緒將成為影響美元短線走勢,且就中長線來看,美國雙赤字等不利因素仍受關注。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動作頻頻,除了表示將對大陸加徵關稅時間表,並將繼續推進遏制大陸在敏感技術領域投資的計畫,也突然宣布將對歐盟、墨西哥與加拿大提高關稅,引發美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爆發貿易戰的擔憂,眼見川普大美國主義建立在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主義上,國際貿易紛爭持續延燒,料將對美股後市蒙上一層陰霾。 陳若梅建議,投資人可透過全球配置、囊括多元資產的多重資產策略作為核心配置,遭遇市場亂流時強化資產配置穩定度,且同步掌握市場修正後強彈契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義大利與西班牙政治風暴解除,可望激勵全球股市反彈,而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與歐盟的進口鋼鋁課稅,研判可能是川普政府爭取談判籌碼的手段,基本情境維持不至於引發全面貿易戰,但談判過程將不定時擾動市場,短線的震盪反而可視為逢低進場的機會,建議優先布局高息資產、美國與新興亞洲股市。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近期美國新增非農部門就業達22.3 萬人,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目前美國薪資穩健增長,勞動參與率表現平穩,企業獲利穩健增長,有助於提振投資意願,美國標普500指數短線走勢有轉強機會,但考量全球政經最大變數就是「川普」,建議仍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參與美股。 ---------------下一則---------------  商研院示警:台灣年底景氣飄烏雲2018年06月05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預測 https://goo.gl/72SgvG 經濟前景飄烏雲,商研院開第一槍示警。商業發展研究院4日發布「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綜合指標」,預測商業服務業景氣將在10月止升轉降,商研院指出,這代表年底衰退的警訊浮現,政府應多加注意,及早實施景氣對策。 商研院景氣循環預測小組強調,觀察上一波金融海嘯以來,整體經濟結構體質長期未見真正恢復提升,導致「低度均衡」現象的新平庸經濟成為常態,最新數值則顯示這波景氣可能尚未恢復到以往循環高點水準前,上升步調便逐漸減緩,估計到10月就會止升轉降,意即連新平庸(mediocre)經濟的緩慢復甦都可能在年底止步。 商研院強調,近幾次的分析數值一再顯示,政府已不得不對下半年可能動向採取較高的戒備,積極提出應有的準備及努力,最新估值更顯示最快10月,指數就會出現景氣循環指標復甦以來首度轉升為降走勢,儘速採取景氣抗衰政策可說已「迫在眉睫」。 商研院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是依美國「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景氣綜合指標法編製,預測經證實可代表商業服務業整體景氣動向的「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商研院指出,以「領先指標綜合指數」領先七個月效果作出的預測發現,指數將在10月由原本的上升轉為下降,且指數單月降幅比過去五個月預測的上升平均幅度更大。 雖然商研院估測10月循環指數100.13,仍超過長期趨勢值100的水準,但商研院分析,指數止升轉降是復甦後繼無力的預警,政府應檢視金融、財政、貿易或勞動政策可能的景氣效應,採取因應對策。 其中,領先指標的六項子指標有三項衰退,包括「民間實質固定資本形成」循環指數連續下降,「失業給付初次認定受理件數(倒數)」循環指數向下,還有「商業服務業僱用淨進入率」循環指數減少。商研院指出,這代表投資與就業停滯不前,也是景氣領先綜合指數預測綜合指數將在10月開始由上升轉為下降的主因。 ---------------下一則---------------  大中華區 強悍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5月來亞洲主要股市漲跌幅 https://goo.gl/cY8hhe 去年亞股表現相當亮眼,其中以香港恆生指數表現最好,全年度上漲37.3%,但今年以來表現偏弱,尤其是大陸相關股市受到陸美貿易關係緊張的關係,跌幅相對較深,但陸美雙方代表團針對貿易問題實質磋商,舒緩市場緊張情緒,股市也同步反彈,統計5月以來亞洲主要股市漲跌幅,僅4個股市呈現正報酬,而且全數是大中華區股市。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大陸4月製造業投資及景氣優於預期,製造業升級趨勢繼續,擴大內需政策陸續出爐,4月25日人行降準有利資金支持實體經濟,諸多利多都有助於指數回穩;滬深300指數目前本益比為13倍,近期融資及量能回溫,建議逢回買進。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入摩以前,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陸股,都是少部分在香港掛牌的大陸公司,無法完美呈現陸股的樣貌。A股入摩後,能夠真正涵蓋陸股的表現。更重要的象徵性意義是,代表大陸資本市場正走向國際化。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認為,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指出,全球高達12兆美元資金追蹤MSCI系列指數,滬深兩市總市值逾56兆人民幣的A股6月1日入摩。廣發證券5月報告,4月以來北上資金加速流入,尤其北上流入MSCI標的資金即高達89%,外資偏好配置食品飲料、銀行及休閒服務產業,對於成分股的漲幅有相當助力。 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冬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而企業獲利則有好表現,為中國股市估值提供支撐。 包夏冬認為,大陸在基本面轉佳,MSCI效應下,股市行情伺機而動,然而仍須留意包括債務逐步攀升的長期挑戰、隨著美國升息腳步而上升的債券殖利率為資金面帶來的衝擊,以及貿易戰的後續發展。 ---------------下一則---------------  建議採多重收益策略 利多加持 歐股後市不淡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歐股四大利多加持 後市不淡 https://goo.gl/PPwcJ1 歐洲市場還未消化完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政治雜音,美國也宣布不再延長對歐盟的鋼鋁關稅豁免,導致歐元區近期股債匯市表現疲弱,不過法人指出,在歐元區趨貶和公債殖利率彈升的環境下,歐股向來都能繳出優於全球股市的亮眼表現,輔以6月開始進入政治選舉空窗期,有助於市場對歐股重拾投資信心,搭配估值具調升空間,歐股長線漲勢仍值得期待,但近期不確定性仍高,建議投資人透過多重收益基金參與後續漲升機會。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目前政治雜音轉強尚未對義大利基本面造成影響,民調顯示近六成義大利民眾仍對歐盟持正面態度,加上義大利股市占整體歐股不到5%,顯示近期義大利政治不確定性增溫對歐股的影響其實心理層面高於實質面,反倒是急遽增溫的美歐貿易衝突,恐為歐股埋下伏筆,在不確定性消弭前,須持續留意後續發展。 撇開短線市場雜音,歐股其實不乏投資亮點。陳若梅表示,歐洲大型企業營收來源逾五成來自於海外,去年歐元強勁升值抑制歐股表現,受惠於歐元今年來由升轉貶,包括英國、法國、荷蘭及挪威股市指數5月均一度改寫海嘯以來新高。由於歐元�美元匯率與歐元區與美國公債殖利率利差向來呈正比,而「歐元區─美國」公債殖利率利差走勢向下,有助於歐元對美元貶值,顯示歐元短線或有續貶空間,料將提振歐洲企業股價進一步創造領先表現。 從價值面來看,歐股也相對具上檔潛力,陳若梅指出,歐股本益比自2016年迄今維持下滑,意味著歐股漲幅主要由企業獲利成長所帶動,且不同於亞股和美股本益比分別回升8%和10%,歐股本益比同期間下滑逾36%,反映相較於其他區域股市,歐股更有估值調升空間,後續具補漲潛力。 陳若梅提醒,歐股近期雜音不少,不確定性勢必牽動市場走勢,因此建議投資人看好歐股長線走勢,除了直接投資歐股基金,也可以透過將多重資產基金納入投資組合參與。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上周義大利反建制政黨重啟聯合執政計劃,宣布組成新政府,結束了3個月來的政治動盪局面;但受貿易戰憂慮拖累,歐洲股市持續疲軟,建議看好美歐成熟市場的投資人宜採取多元資產配置,不宜著眼於反彈,貿然押寶歐股。 ---------------下一則---------------  雜音夾擊 三大債市全面淨流出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CF3hN6 歐元區政治動盪,加上國際貿易紛爭再起,短線避險需求急遽攀升,貨幣型基金湧入194億美元避風頭,同時拖累債券走勢,資金調節壓力升溫,上周三大債市連續第二周呈現全面失血,即便是今年資金動能穩定的投資級企業債,上周亦失血12億美元,風險性債券也同樣面臨資金調節壓力。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儘管義大利相關消息已傳出好轉契機,但美國與各國間貿易摩擦有增無減,預料趨於保守的投資氣氛將延緩先前美債殖利率走揚的動能。 但整體經濟數據顯示美國景氣增長良好,可能因此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向上,使得美國聯準會6月升息機率大幅增溫,未來恐對債市帶來部分影響,現階段債券投資仍相對看好具有利差收斂空間的高殖利率信用債券,像是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 黃奕栩分析,目前全球流動性仍然充沛,預料資金將持續追求收益,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到期收益率約6.7%,收益優勢明顯優於其他資產,有望增添資金進駐意願,且新興國家積極展開結構性調整,改革成效已開始反應於經濟基本面,加上新興國家降息更有利於新興價格表現,是現階段債市的一大投資亮點。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就資金面來看,美國貨幣政策相較緊縮使得美元走強,加上短期利率上彈,帶動資金流出新興債市。近期阿根廷與土耳其貨幣政策大幅緊縮,引發市場對新興市場債的擔憂。 ?豐認為此擔憂已過度反應,且與2013年相比,多數的新興國家有更穩健的基本面,較低的通膨水準、較低的雙赤字與較高的外匯存底,同時,?豐也認為長天期、較高收益的新興市場債種已過度修正,具有投資價值,例如巴西、墨西哥與南非。 整體配置上,許家豪表示,因公債殖利率上揚幅度偏高,投資價值浮現,且通膨數據偏溫和,因此小幅回補公債部位,但整體來說仍是以多元信用債作為布局主軸,特別是收益率較高,且能受惠於基本面走強的高收益債與新興市場債。 ---------------下一則---------------  匯率貶勢近尾聲 新興債反攻可期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期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有走強的趨勢,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更擺脫連續六周下跌的頹勢。對當地貨幣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來說,匯率扮演重要角色,法人指出,避險情緒與通膨預期是影響匯率的關鍵,隨著美國金融壓力緩解,VIX恐慌指數有望下降,新興市場貨幣可望持續轉強,將有利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表現。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預期,今年底為止,VIX指數將維持於13、黃金價格小幅上漲至每盎司1,350美元,新興市場匯率將較目前升值2.2%。而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與新興市場匯率走勢相仿,當新興市場匯率升值時,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往往表現優異。若新興市場匯率止跌並開啟新的升值趨勢,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也將快速收復先前的跌勢,漲幅將居主要券種之冠。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經過先前的跌勢,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到期殖利率已經升高至近6%,加上匯率貶值幅度達3.6%,未來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潛在上漲空間高於其他主要券種,偏好配息及固定資產的投資人,可考慮增持當地貨幣計價新興市場債券基金。 NN(L)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經理人盧馬克(Marco Ruijer)表示,在新興債市中,持續看好大陸債市前景,除了GDP表現強勁,大陸政府致力結構性去槓桿以避免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風險也是原因。整體而言,新興債市利差擴大後,投資價值更為提升,特別與其他資產類別相比,新興債市更具吸引力。 第一金投信建議,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景順投信指出,近期將推出第四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藉由投資於世界級的優質新興市場企業債,降低波動、優化新興市場債投資組合。 ---------------下一則---------------  殖利率揚 新興債價格誘人 強吸買盤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新興債殖利率與指數表現 https://goo.gl/CKVFNT 美元走強影響,新興市場近期走弱,新興債殖利率飆破6%,經驗顯示,當新興債殖利率破6%,投資價值浮現,吸引買盤進駐,一個月報酬可達3%,新興債目前價格誘人,近期國際市場避險需求強,美債殖利率下滑3%以下,有利新興美元債表現。 台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投資等級美元債券ETF基金經理人張瑋芝表示,EPFR統計新興債連續五周流出,但主要是當地貨幣新興債處弱勢,美元債開始反轉流入,目前新興債殖利率達6.29%,超過2016年高點。 法人指出,一般來說新興債跌到一定水平,會吸引中長期資金搶進,現在新興美元債位於相對低點,預期未來上揚潛力十足。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指出,過去一個月全球新興主權債在美元強勢升值導致資金撤離、部分新興國家通膨升溫或央行升息干預匯市,及美債殖利率突破3%大關,三大區域新興債表現承壓,但美債殖利率漸被市場反應,後續利率風險有限,新興國家經濟面未有疑慮,油價持堅等條件支持下,信用利差仍有進一步收斂空間,新興債後市不看淡。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認為,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新興市場國家除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美元回彈為反應貿易談判、地緣性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美元持續長期上揚機率不大,新興債市應會盡快回穩,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提供進場投資時機。 渣打銀行、高盛等外資對新興債持續看好,因近期賣壓已舒緩,目前逾6%的殖利率,極具吸引力。張瑋芝強調,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仍然強勁,加上大宗商品價格回穩,新興債基本面與收益具佳,可做為核心配置。 ---------------下一則---------------  美處於升息走勢 法人續看好新興債後市2018年06月05日 04:11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2018年通膨及殖利率處於上升走勢,今年來新興市場債基金仍處於流出的情況,但由於每周淨流出金額都在數億美元以下,法人表示,逢低介入新興市場債的風險不大,中長期持續看好新興債走勢。 日前歐洲政治危機讓避險資金流出新興場債,台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投資等級美元債券ETF基金經理人張瑋芝表示,新興美元債的流出金額已經收斂,新興債目前價格相當誘人,利差已經擴大至近年來高點,部分新興拉美國家主權債價格與匯率修正大,市場避險氣氛轉強,美債殖利率開始下滑,有利全球新興市場美元債券表現。 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速度仍然強勁,加上大宗商品價格回穩,新興債基本面與收益具佳,建議投資人可以作為核心配置。 瑞銀(盧森堡)新興市場債券基金產品經理張繼文表示,目前全球經濟逐步回穩,包括步入升息軌道的美國、經濟活動加溫的歐洲、增長相對穩定的亞洲區域以及邁向復甦的拉丁美洲,各新興市場區域債券市場違約率皆處於歷史平均低位。 張繼文表示,在全球經濟逐步回穩、新興市場經濟亦持續增長下,現階段看好新興市場債券,其中又較看好美元計價債券,主要受到強勢美元所帶動。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認為,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回落,加上市場對於新興市場債的悲觀情緒有所緩解,惟新興市場債整體指數因受到美元走強的影響,導致新興當地貨幣貶值,新興債指數下跌0.26%。 就資金面來看,許家豪表示,美國貨幣政策相較緊縮使得美元走強,加上短期利率上彈,帶動資金流出新興債市。近期阿根廷與土耳其貨幣政策大幅緊縮,引發市場對新興市場債的擔憂。 但法人也認為此擔憂已過度反應,且與2013年相比,多數的新興國家的基本面穩健,通膨率相對低、雙赤字較低與外匯存底較高,即使受到外在事件影響的衝擊也未必會像阿根廷或土耳其,需要大幅升息因應。 法人認為,目前長天期、較高收益的新興市場債種已過度修正,具有投資價值,例如巴西、墨西哥與南非,十年期公債的期限貼水明顯高於整體市場水準。

小媽精選1070602-0604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4日
公開
52

VIX波動指數暴衝 首選多重收益基金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VIX波動指數大升後 各指數3個月後表現及上漲比率 https://goo.gl/Xuc4rv 歐洲政局不平靜,加上美中貿易戰,使得投資情緒VIX波動指數暴衝,創下近一個月收盤新高,法人表示,各國股市都在相對高檔,且由於美國處於升息循環,投資環境多變,如果不知道如何投資,多重收益基金應是目前投資人首選。 摩根投信表示,經驗顯示,股市波動率驟升後三個月,不但正報酬機率100%,且往往都有一波反彈。以MSCI全球指數、MSCI新興市場指數及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為例,VIX單日大漲後三個月漲幅分別是7.3%、9.2%以及9.6%。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表示,全球經濟數據與企業獲利能力依然強勁,反映經濟成長動能仍相當強勁,積極型投資人藉股市跌時,尋找基本面佳卻受累下跌的風險性資產,保守型投資人短線或可增持美國複合收益債券,增加投資組合下檔保護。 現階段段國際政經局勢充滿不確定性,未來市場並非晴空萬里,全球股債匯市前景難判,陳若梅建議,投資人致勝投資法應該採取攻中帶守,不妨在核心布局的同時布局股票、債券、REITs、特別股、可轉債等地多重收益基金。 群益多重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宗慧表示,全球景氣仍維持在高檔,整體來看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機會,但現階段市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建議穩健型投資人採取多元配置的投資策略以增加投資組合彈性。 投資布局方面,建議逢低仍可加碼美股、陸股、新興亞股。至於債市可多關注今年利率風險較低的大陸高收益債,及息差仍具收益價值的新興債。 ---------------下一則---------------  資產輪動加速 多元資產抗震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走過股債齊漲的2017,檢視今年來各類資產的表現,與去年同期比,出現「去年漲、今年跌」的狀況,倒是去年修正的原油、大宗商品,今年來表現強勁,西德州原油WTI漲幅更是超過一成,法人認為,接下來資產輪動預料愈來愈快,建議宜擁抱各類資產,提高投資勝率。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聯準會(Fed)6月升息幾乎成定局,股票資產難免波動,目前新興國家各區域通膨仍相對低,油價上漲雖然可能推升通膨,薪資增長溫和可望降低部分物價上漲壓力;整體而言,新興市場維持在景氣復甦階段,雖通膨及利率逐漸攀高,新興債相對較高的殖利率依然具備投資吸引力。 歐陽渭棠認為,看好股優於債,但不建議穩健型投資人單押寶股票部位,宜多元配置股、債、原物料、REITs,並將收益滾入再投資,爭取資產成長性,同時可以分散風險。 歐陽渭棠表示,目前成熟國家通膨溫和,僅美、英、加、南韓、新加坡進入升息循環,其餘國家大部分在今年第四季才會開始準備收緊貨幣政策。 反觀新興國家,則升、降息循環不一,通膨、匯率表現也分歧;近期美國經濟數據多數符合市場預期,Fed決策越來越透明,與市場溝通漸趨明確,因此目前在重要經濟數據預期上,不確定性大幅下降,對金融市場較為正向。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市場波動並不可怕,只要投資標的愈分散,收益來源愈多元,則愈容易做好波動管理,也因此,在資產抗震角度下,建議投資人不妨透過廣納全球收益型資產來提升資產抵禦波動能力,並採多元分散的方式,以降低重押單一資產造成的波動風險, 並伺機跟上市場回神時的多頭腳步。 回顧過去十年,多重資產策略的報酬表現可圈可點,陳若梅說明,投資人若於2009年初開始每個月進場,持有期間愈長,總報酬率愈高,持有二年以上的正報酬機率更高達100%,反映出透過多重資產策略有過人之處,才能無視市場多空變化,持續讓投資人的資產報酬持盈保泰,是現階段穩中求勝不可多得的投資利器。 ---------------下一則---------------  企業獲利支撐 新興亞股潛力佳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新興亞洲今年來股、匯市表現 https://goo.gl/E3uCda 今年投資市場在震盪中走了快一半,累積前五月MSCI世界指數小幅下跌0.8%,新興市場指數下跌3.3%,其中新興亞洲僅下跌0.9%表現相對抗跌。觀察新興亞洲各國,儘管今年來股匯市多呈現下跌,但隨著匯率近期止穩,加上今年受惠景氣持續向上,企業獲利多能繳出雙位數成長的好成績,待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告一段落後回歸基本面,法人預期新興亞股將是新興市場中最具投資潛力者。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今年來全球持續受到各種消息面的影響,投資市場十分不平靜,各主要股市的表現更是強弱不一。除了美股科技的費半、Nasdaq及中小型股為主羅素2000表現相對突出外,標普500表現平平,三大新興市場走勢更是歧異,表現最好的新興亞洲今年來跌幅在1%以內,表現最差的MSCI新興拉美指數則下跌9.5%。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今年來新興亞股漲跌不一,但受惠全球經濟景氣持續復甦,企業獲利預估普遍強勁,而企業獲利預期往往代表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只要企業獲利強,股價就有支撐,新興亞股有望在基本面帶動下,推升股市好表現。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受到國際市場雜音影響,亞股今年來不論外資買超金額或股市漲幅的表現均不如去年亮眼,但這些無損亞洲市場不論在經濟面或企業獲利面持續成長的事實,預期當外部因素解除後,國際資金將率先回補具有前景發展的亞洲國家。 張致寧指出,若投資人擔心市場波動較大,不妨透過亞太高息股搭配亞債來降低波動風險,又不錯過亞洲相關資產漲升契機。 根據統計,自2005年10月以來,單一投資亞股的年化報酬率為8.3%,年化波動率則有21.2%,但如果同時持有各半的亞太高息股與亞債,總體年化報酬率仍可維持在8.1%的高水準,波動率則能有效下降至12.4%。 保德信新興趨勢組合基金經理人曾訓億分析,新興市場中,整體亞股表現較先前改善,主要改善原因在於評價面、流動性、產業成長和風險因子改善,目前相對看好大陸、印度、南韓和台灣,並低配東南亞區域。 ---------------下一則---------------  新興亞股硬底子 逢低仍可布局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近期受到美元持續走強以及中美貿易緊張關係又起的影響,影響新興亞洲乃至全球新興市場股價的走勢,法人表示,美元轉強對新興亞股衝擊是短期,依然看好新興亞股後市,尤其看好陸股,逢低仍可布局。 對於強勢美元的威脅,瑞銀(盧森堡)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指出,投資人這樣的觀念主要擔心美元走強,會造成美元負債較大的新興國家債信風險升高,但這幾年新興國家體質已經改善很多,特別是新興亞洲國家的經濟債務問題並不嚴重,整體經濟實力也優於拉丁美洲與新興歐洲版塊,預期美元轉強不至於對新興亞洲市場造成長期的負面衝擊,預期將是短期的信心影響。 張婉珍表示,若從貿易的角度來看,美元升值反而有利出口行業,尤其是科技股。但匯率畢竟很難預測,因此匯率的變數多會是短期的波動,投資的重點還是看企業長期競爭力,特別看好陸股內需產業,因為大陸的內需行業為主和美元匯率走勢關聯不大,投資人不必過度憂慮美元升值的問題。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在地緣政治和美元走強不確定性的影響下,也影響新興股市表現,新興亞股多少受到波及。 但中長期來看,包括IMF、OECD等研調機構皆預估新興亞洲仍將維持穩健成長動能,內需經濟也在勞動人口成長下前景看好,加上官方也積極推動經濟刺激政策等等,有助為經濟和股市發展帶來助益,中長期表現仍值得期待。 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乃文指出,亞洲企業成長崛起,不僅受惠區內龐大的人口與內需市場,且在技術、投資等發展益發成熟下,市值與獲利表現在全球占比都見明顯攀升,自去年以來亞股漲勢由類股良性輪漲支持,目前類股與指數估值仍為合理。 近期新興市場股債市受美元走強而回檔,但新興亞股走弱主因主要來自外部因素,而非基本面轉弱,且不少新興亞股國家如菲律賓及印尼央行5月都升息透過緊縮或升息來抑制資本外流壓力,加上美國長線雙赤字壓力難解,整體來看,仍以非美貨幣未來較具表現空間。 ---------------下一則---------------  政局再添紛擾 歐股保守看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歐元解體指數仍低於英國脫歐時期 https://goo.gl/CxhL1i 義大利民粹政黨組閣不成、大選勢在必行,引爆歐元解體疑慮,另外,西班亞總理則因貪污案面臨不信任案考驗,歐洲政局紛擾,再添全球金融市場不安情緒。法人指出,短線歐股投資態度宜保守因應,義大利預計在秋季進行改選,若改選前利空不跌,風暴情緒止穩後,再擇最佳時機逢低分批布局歐股。 永豐歐洲50指數基金經理人王建武指出,歐美金融股在歐洲政局變化與歐元解體、歐債危機再起隱憂中遭大幅殺盤,風險外溢效果為短線不理性恐慌情緒所引發,後續歐股震盪波動恐持續。 近期義大利政治不確定性,確實成為歐洲市場最大的危機,儘管最新歐元解體指數大幅躍升突破10,為2017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不過仍遠低於2016年6月英國脫歐、2015年上半年希臘違約,或更早在2010∼2012年歐債危機時期。 王建武分析,目前歐元解體指數低於先前各項歐洲金融事件發生時期,這次純粹政治事件引爆的金融市場動盪,要擴大危及金融體質變化,可能性不高,但市場短線變化宜留意,保守因應。 歐洲各國在經歷近年經濟成長提升、政策改善推進,財政赤字數字都大幅改善,負債降低,義大利改進速度雖相對較慢,但財政赤字亦較歐債危機時期減少,且義大利原本就在歐債危機時,為財政赤字較低的國家,今、明年義大利將面臨較大量債務到期,目前義大利經濟條件穩定,2014年開始恢復經濟成長、債務規模亦自2015年高峰後下滑,債信呈持改善趨勢。 ---------------下一則---------------  世足賽開踢 俄股捎利多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即將開打,身為東道主的俄羅斯將成為未來一個月全球焦點。法人指出,世足賽是有利俄羅斯抵禦外界制裁的因素之一,舉辦活動雖然僅能帶來一次性的效益,但有利於讓世人重新俄羅斯看見走出衰退的新面貌,有利後續股市表現。 百達投顧分析,過去四年俄羅斯為世足賽做準備,已經幫俄羅斯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俄羅斯世足賽舉辦的前後五年總共帶來260∼310億美元的支出,約當2%的GDP。 俄羅斯為了迎接全球遠道而來的球迷,此次特別推出FAN ID,只要購買世界盃門票即可申請,持有FAN ID可以在比賽舉辦期間與前後十天多次免簽證入境,並免費使用大眾運輸系統,預計龐大的觀光客將為俄羅斯帶來觀光與內需收益。 瑞銀(盧森堡)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認為,俄羅斯經濟體本身就是以內需經濟為主,世界盃的舉辦對進一步刺激俄羅斯內需經濟,有不小助益。俄羅斯經濟受惠於通膨走低、油價回穩、盧布不再貶值,2017年逐漸復甦,揮別衰退,預期2018∼2019年GDP有1.7%及1.8%的成長,顯示經濟制裁並未影響俄羅斯總體經濟方向。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俄股最主要風險來自油價大幅回落及西方國家制裁,歷經過去四年制裁,俄國政府對西方國家制裁已發展出相對應的方式,制裁影響已大不如2014年。 至於油價是影響目前俄股走勢最重要的因素,在OPEC與俄國聯合減產下,油市供需漸趨平衡,預期油價走勢有撐,而且,俄國企業獲利仍有上行空間,類股中較看好內需消費相關類股的投資機會。若是擔憂布局單一國家波動風險較高的投資人,不妨透過金磚四國基金,掌握市場輪漲動能。 ---------------下一則---------------  3.8% 美國失業率 降至18年新低2018年06月02日 04:10 工商時報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非農就業人口每月波動 https://goo.gl/PcCrJJ 美國5月非農業就業報告優於市場預期,失業率進一步降至18年低點,反映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和勞動市場穩健,加重聯準會(Fed)6月升息的市場預期。美股三大指數周五早盤勁揚0.9%,道瓊工業指數漲逾200點。 川普總統搶在報告公布前在推特發文表示,他十分期待這份報告,無異是向投資人預告這會是一份強勁的報告。 美國勞工部周五公布,5月非農就業人口經季節調整後大增22.3萬人,失業率下降至3.8%,與2000年4月一同保持在1969年以來最低紀錄。5月薪資升幅依然溫和,較去年同期增加2.7%。 華爾街日報調查分析師意見,預期5月新增就業人口為19萬人和失業率3.9%,實際結果都超越市場預期。 勞工部同時將4月和3月新增就業人口分別上修15.9萬人和15.5萬人,合計淨增加1.5萬人。今年前5個月就業人口平均增加20.7萬人,大幅優於去年同期的18.2萬人。美國就業人口已連續92個月維持成長,創下史上最長就業人口增加紀錄。 不過薪資增幅相形之下,就顯得溫和。據勞工部報告顯示,5月所有民間部門勞工平均時薪增加8美分,至26.92美元。5月2.7%的薪資年升幅,與全球金融危機前相比仍遜色。 自美國在2009年走出經濟衰退以來,薪資年增幅從未超過3%。美國前次失業率與5月相仿時,非主管級員工的薪資年增幅有4.3%。 儘管如此,美國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點,就業市場維持穩健,加上消費者通膨近幾個月達到聯準會2%的目標,可望促使聯準會在本月稍晚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升息。 聯準會的資深官員在上個月的例會似乎強力主張升息。聯準會擔心,技術勞工短缺恐快速推升薪資,進而讓通膨升溫,央行希望薪資增速不疾不徐。 ---------------下一則---------------  多頭散場 國際油價重摔2018年06月03日 04:10 工商時報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紐約近月期油價格 https://goo.gl/jwrfqf 美國產量飆高,以及產油國協商是否恢復增產,造成上周五國際油價重挫,紐約期油並且觸及7周以來低點。 上周五收盤,紐約7月西德州中級原油大跌2%,報每桶65.81美元,為4月10日以來最低。倫敦布蘭特8月期油則下跌1.1%至76.71美元。 紐約與倫敦期油之間的價差因而擴大到將近每桶11美元,為2015年2月以來最大。分析師表示,大西洋兩岸原油價差擴大主要是因為美國產油增加,以及輸油管瓶頸所致。TAC能源公司表示,交易員似乎認定美國原油運輸系統無法跟上創紀錄的產油量。 累計5月份,紐約期油大跌2.2%,布蘭特原油則大漲3.2%。 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上周五公布的每月資料,美國原油產量在3月上升到每日104.7萬桶的單月紀錄,較2月增加2.1%。 這個數據抵銷掉上周四美國能源部公布,美國原油庫存最近一周(至5月25日)減少360萬桶,數量高於預期。 另外能源服務商貝克休斯上周五報告,開工中的美國鑽油井增加2口至861口,創2015年3月來最多。 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等產油國本周末在科威特開會,討論增產事宜。油國組織正式會員將於6月22日在維也納舉行。不過,分析師大多認為,產油國會等到稍後正式會議結束,才會就是否增產發表正式聲明。 Tyche資本顧問公司主管札希爾(Tariq Zahir)表示,一旦產油國開始增加產量,所有會員國都會搶著增產。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資料顯示,至5月29日的最近一周,對沖基金等投機客將美國原油的淨多頭部位削減50,937口,為370,980口。 ---------------下一則---------------  技術面轉佳 安聯生技指數放晴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強調以市場機制解決藥價過高問題,未強制要求藥廠不得調高售價,化解市場投資人擔憂,生技指數回升,技術面好轉,也讓安聯5月生技觀測指數來到7分的晴天區。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表示,FDA支持新藥研發態度不變,加上併購動能樂觀、本益比低於長期平均值,基本面具投資吸引力。加上6月1日至5日將舉行美國腫瘤學會議(ASCO),將可望帶動行情。 許志偉表示,川普5月曾砲轟藥價過高,但祭出的解決方案,卻未傷及藥商的獲利根本,將問題怪罪於他國不願合理負擔創新藥物的研發成本;並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將藥價不公的現象,作為跟每一個貿易夥伴談判時,最優先解決的問題。 他表示,川普強調以市場機制解決問題,未強制要求藥廠不得調高售價,甚至還要支持廠商推升國際定價,化解市場投資人擔憂。然而,11月將舉行的中期選舉,可能提藥價議題,但也讓醫改面臨困境,恐添變化。 新藥審核部分,許志偉表示,今年以來已通過13件新藥的審核,目前市場預期,今年可望通過30件新藥核准,FDA支持新藥研發態度不變,有利於產業基本面。長線來看,免疫學療法、基因修改等癌症創新發展,可望帶動成長動能。 ---------------下一則---------------  全球富豪 揮軍健康醫療市場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18∼2022產業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預估 https://goo.gl/6QUa8y 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已成為貝佐斯、比爾蓋茲、巴菲特等富豪相中的新藍海,預估接下來五年規模可望翻倍,達4,700億美元。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已經吸引全球富豪的關注。 常李奕翰表示,去年全球AI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1,97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摩拳擦掌下,預估2022年可望翻倍達4,70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9%,成為健康醫療產業的大黑馬。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藥價政策不確定性消除,製藥股持續走揚,中小型生技股領漲,NBI生技指數連帶受惠,預期後續活動持續活絡,可望維持生技健護類股動能。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全年新藥核准件數有望達30件以上,隨著法規環境轉趨寬鬆,FDA 核准新藥與醫材的速度加快,產業併購與企業獲利動能延續,生技醫療產業長期表現看好。除了以大藥廠與生技公司為核心持股,也納入研發早期階段的生技技術領先者, 以低持股分散的方式持有一籃子小型生技公司來降低風險。 百達投顧認為,接下來還有很多事件值得期待,特別是併購的浪潮可望持續。併購事件不易預測,但從大型製藥公司與生技公司亟欲翻新調整其藥物資產且擁有充足的現金與現金流來推測,可知併購熱度不減,特別是在基因治療領域。 百達投顧觀察,幾間大型公司資產負債表與淨債務占EBITDA的比率,約有1千億美元的併購量可期,只是這不會立即或一次性地發生。目前生技的投資方針仍是持續尋找基本面建全且可能被大型公司收購的生技公司。 ---------------下一則---------------  全球Q1 股息7.3兆 高股息基金看俏2018/06/04蘋果日報【林韋伶╱台北報導】 全球各區域市場首季股利配發規模 https://goo.gl/vB8aFo 同期新高 根據駿利亨德森全球股息指數顯示,今年第1季企業獲利成長讓全球企業主要配息寫下10.2%的增幅,股息配發金額為2447億美元(約7.32兆元台幣)並寫下歷年同時期之冠,在全球企業股息逐步墊高的環境下,NN (L) 新興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駱博表示,股息成長的穩定度及可預測性遠優於企業盈餘成長的預估,今年市場波動成常態,投資高股息基金將成為投資主要風向。 若以績效來看,今年以來多檔高股息基金表現優於台股大盤,像是安聯全球新興市場高股息基金績效超過10%,元大台灣高股息基金績效也有6.63%,另外,野村台灣高股息基金、NN(L)美國高股息基金X股對沖級別基金,今年來績效也都超過台股大盤的2.88%。 駿利亨德森投資分析,今年首季,美元穩定維持貶值態勢,導致外幣計價的配息可以更有利的匯率換算成美元計價配息,主要配息增幅超越先前的預期。截至第1季底,駿利亨德森全球股息指數寫下的歷史紀錄,估算2017年全球股息配發規模較2009年高近75%。 80%美企高於去年 季節性因素也是原因之一,北美地區佔第1季全球配息的比例上升,因為幾乎所有北美企業固定在第1季配發股息。 美國首季的基礎配息增幅7.6%,總配息規模1130億美元(約3.38兆元台幣),為史上單季最高。整體而言,近80%的美國企業配息均高於去年同期,其中以科技、金融、醫療保健產業表現最佳。 駿利亨德森投資預估,2018年的基礎配息增幅為6%,且各區域的配息增幅可望正成長。不過,由於香港減少配發特別股息及澳洲企業刪減股息,不含日本的亞太區,恐為唯一股息下滑的區域。 亞太派發水準下降 駿利亨德森亞洲股息收益策略投資組合經理人Sat Duhra表示:「近來亞太(不含日本)股息派發水準下降,好在能源與金融產業表現強勁。」穩健的總經數據、強勁的企業獲利,及創紀錄的現金部位,可望支持亞洲企業配息的成長前景,且多數企業固定在第3季配發股息,屆時亞洲派息增幅將顯著回升。 ---------------下一則---------------  新興市場高股息基金 防禦性、成長性兼得2018/06/04蘋果日報【林韋伶╱台北報導】 PMI觸及60 近5次景氣循環股VS防禦股表現 https://goo.gl/qDAkFw 富達國際投資研究發現,全球近5次PMI觸及60後,景氣循環股表現皆落後防禦股表現,而今年全球政經情勢動盪,高股息基金成資金避風港,除傳統的全球高股息基金,投資人也可以考慮布局新興市場高股息基金,同時享受防禦性與成長性。 擔任NN(L)新興高股息基金總代理的野村投信指出,歷史經驗顯示,殖利率彈升期間,價值型策略持續上揚,且表現明顯優於其他策略,例如成長、盈餘動能、股價動能等,目前市場正面臨殖利率上揚的逆風階段,反而為價值投資帶來更多契機。 東協回檔可逢低進場 統一大東協高股息基金擬任經理人張浩宸也表示,比較近10年的指數報酬率表現,MSCI全球高股息指數漲幅66%,MSCI東協指數漲74%,STOXX東協高股息指數漲幅更高達236%,顯示投資東協高股息指數的報酬率,比單純投資高股息指數或東協指數,要好非常多。 張浩宸進一步表示,東協國家今、明2年的企業獲利成長率上看2位數,意味股市有長期向上的潛力,短線回檔,正可提供逢低進場。 若青睞傳統高股息基金的投資人,富達全球入息基金經理人丹尼爾羅柏斯(Daniel Roberts)建議聚焦過去忽略的日本市場,因日企的財務狀況強勁,許多公司也開始進行更多有利股東的活動,如回購股票、策略性購併或增加股利等。 ---------------下一則---------------  目標到期債 雙重收益抗波動2018年06月04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長期優於已開發國家 https://goo.gl/E6hfd1 2018年市場進入多事之秋,美國貿易戰還沒打完,義大利政治紛爭又起、義大利公債殖利率飆升,引爆歐元解體疑慮,全球再度陷入歐債危機隱憂。法人指出,目標到期債券只要所持有的債券不違約,至債券到期日就可收取債息、不同幣別計價還可以透過貨幣息差優勢,添增收益,雙重收益來源抗波動。 景順投信指出,在市場波動劇烈的環境下,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比一般高配息債券基金來得穩當。因為一般訴求高配息的基金,配息金額會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而配到本金,等於「羊毛出在半身上」,將自己投資的錢又拿回來。但目標到期基金較不易受市場漲跌影響,資金投入時間較長,配息表現也更穩定。 為滿足投資人多元幣別配置需求,景順投信攜手英國保誠人壽以投資型保單連結「景順2024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由臺灣企銀獨家銷售,推出四種幣別,包括新台幣、美元、人民幣及南非幣,提供有外幣需求者不同選擇。 景順2024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為景順投信的第四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同樣由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操作管理,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達成投資目標,並藉由投資於世界級的優質新興市場企業債,降低波動、優化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組合,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帶領投資人穿越牛熊市考驗。 景順投信強調,景順固定收益團隊具有很強的選債監控的能力,過去能創造穩定的報酬優勢有三項,首先是遍布全球的專業投資團隊對當地市場有深入的了解;二是投資流程由下而上詳細研究每家公司,搭配由上而下的總經觀點掌握全球風險。 三是專屬的信用評估與追蹤系統,因此能為長期投資創造優異報酬,近四年景順固定收益目標到期債券產品資產管理規模已達新台幣5,400億元,持續受到市場肯定。 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海外投資顧問傑森楚希羅(Jason Trujillo)指出,儘管近期市場出現疲軟,新興市場整體基本面仍屬正面,不僅全球成長穩健、通膨溫和,新興市場債券利差,也高於已開發市場債券。一旦美國升息狀況趨於穩定,債券基本面可進一步提升。 此外,與成熟國家相比,新興市場的高速成長可望持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預估,未來五年新興市場的經濟成長率,每年將超越成熟國家,截至2021年,新興市場占全球經濟產值將超過60%。 他指出,面對低利率、市場震盪加劇,對收益需求若渴的情況下,若想要搭乘新興市場債券利多的投資人,不妨以「目標到期策略」布局來掌握收益、達成投資目標。

小媽精選1070601基金資訊

2018年06月01日
公開
48

科技業發威 亞股水漲船高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前十強5月境外亞太(不含日本)基金 https://goo.gl/z334Wg 無懼行情震盪,亞股相關基金5月表現亮眼,根據統計,在費城半導體指數5月強彈逾11%的帶動下,與科技產業連動度高的台股,以及部分亞股表現不俗,連帶激勵具有主動選股優勢的亞洲相關基金績效跟著水漲船高,明顯優於大盤表現。 摩根亞洲增長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統計顯示,5月前十強境外亞太(不含日本)基金績效平均達1.58∼3.82%,全部境外亞太(不含日本)基金單月平均報酬0.3%,也維持正數,相較之下大幅優於同期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2.09%,再次顯示主動選股的重要。 張致寧表示,隨著亞洲科技股獲利持續上修,帶動近年亞洲科技股漲勢更勝美歐市場,5月更在費半指數大漲之下,亞洲科技股同步沾光,特別是全球各大新科技應用領域蓬勃發展,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時代,帶動新一波亞洲科技股崛起態勢,不論電子商務、AI人工智慧、線上博弈等領域,都能見到亞洲科技產業的高度參與。 除了亞洲科技股表現亮眼,亞洲整體景氣指標明顯改善、維持溫和通膨環境、貨幣回升等,也是吸引國際資金進駐亞股的主因。 法人強調,隨著美國股市估值來到歷史新高區間,反觀亞洲市場現階段估值僅落在長期平均水準,目前的股價淨值比為1.8倍,略低於長期平均的1.9倍,預期在景氣增長、美元偏弱等環境下,亞洲前景發展依舊看好,而資金也將持續回流價值面具吸引力的亞洲股市。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分析,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及美元指數升抵波段新高,若聯準會利率會議紀錄沒有釋出更為鷹派訊息,隨著美股轉強,風險偏好回升有利新興股市反彈,建議空手者可逢低布局新興市場,積極者則可搭配美國生技及科技創新產業。 台股方面,統一全天候基金經理人朱文燕表示,加權指數接近11,000點關卡,需要更多的利多加持才有足夠能量衝關,短期受到美國即將升息議題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指數將維持高檔震盪,看好具有除權息行情的高殖利率股、第三季進入旺季的電子股如蘋概股,以及產業趨勢明確的半導體、人工智慧族群。 ---------------下一則---------------  經5月盤整 布局新興亞股正逢時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國內核備股票型基金績效前十名 https://goo.gl/SXkMyb 5月市場不平靜,多項政治事件突發,歐洲政局再起波瀾,歐元走弱、美元走升,新興股市表現不如成熟股市,統計5月台灣核備800檔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漲0.79%,以台股及新興亞洲相對出色,亞股主要受惠大陸進出口數據良好,及貿易戰淡化,成為6月布局指標。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暨印度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指出,過去美元走強容易引發亞洲等新興國家資金回流至美國市場,但隨亞洲國家的財政體質與經常帳狀況已有明顯改善,擁有較高的儲蓄率與豐厚的外匯存底,及亞股本地資金投資比重提升,都有利可免於美元走強帶來的負面衝擊。 以本地投資人為主包括大陸、印度和泰國等,印尼和菲律賓可能較易受美元走強影響,但大宗商品回穩等多項因素下,整體影響偏中性,且美元走強有利亞洲出口導向企業,降低股市衝擊。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表示,亞洲區理想的經濟表現主要源於區內基本因素強勁,保護區內經濟免受國際貿易磨擦衝擊。亞洲區匯聚多元化的經濟體—涵蓋大型至小型,及從出口導向到本土主導型的市場,且區內企業獲利強勁,流動性充裕。亞洲目前全新的正常化經濟環境下,亞洲具備十分有利的條件。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認為,觀察新興亞洲基本面,4月東協製造業指數大多較前一個月增長,該區國內訂單仍普遍強勁,且原料成本上升勢頭已經減緩。 最近美元對新興貨幣大幅升值,也能使亞洲出口業恢復競爭力,亞洲基本面的改善、特別是與發達市場之間不斷擴大的增長差是支撐市場相對表現,加上市場期待6月1日A股正式入摩,有望提振亞太股市投資信心,目前市場靜待中美貿易談判及川金會進展。 ---------------下一則---------------  入摩投資新時代 續抱A股基金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大陸近一年PMI走勢 https://goo.gl/GSerzi 大陸5月中採製造業PMI回升至51.9,略高於市場預期的51.8,數據顯示生產、需求指標雙雙走強,工業品價格攀升;法人解讀,大陸基本面無虞,滬指在5月30日因國際亂流修正超過2%後,5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明顯回神,建議投資人可掌握6月啟航的「入摩投資」新時代,持續擁抱A股題材。 大陸權威研究機構中金(CICC)分析,大陸5月製造業PMI顯示投資需求進一步回升、工業品價格走高,且製造業企業獲利持續改善;儘管今年第一季投資需求受到一些短期因素的影響有所延遲,但第二季以來,大陸經濟活動頗有韌性,工業企業財務資料也顯示「製造業獲利增長穩健」,但官方監管收緊的壓力也開始顯現。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A股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牽手MSCI將開啟A股投資新局,境外逾千億人民幣規模的資金正待候場,預料將率先鎖定優質的藍籌股。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大陸目前已經躍居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因資本市場開放相對遲緩,外資持有A股占市值比重一直都相對低,以目前外資持有中國A股占市值比重不到3%,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如台灣、韓國、日本等,外資持有這些國家股票金額占個別市場市值比重約20∼35%不等,顯示A股入摩只是起點。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大陸官方政策改革不斷,隨著4月下旬實施定向降準釋放流動性、4月底金融監管新規過渡期展延至2020年末,透過官方政策不斷釋放,對資本市場將是一大助益,A股中以銀行、非銀金融、醫藥生物等三大行業被納入MSCI成分股公司數量最多,未來成長潛力可期。 廖崇文說,6月有Fed升息預期干擾,但因市場早已充份反應其利空,除非屆時升幅超乎預期或升息的頻率較預期為快,否則上述利空對A股衝擊將有限,最終A股將反應政策利多釋放,及經濟基本面改善下,6月陸股有望展開一波入摩行情。 ---------------下一則---------------  陸股入摩 基金流入金額續增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MSCI6月1日納入大陸A股,預估初期將可為A股帶來近200億美元活水,中長期資金則上看近350億美元,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本次納入成份股仍以大型藍籌股居多,其中以金融、消費類股占比最高。 花旗證券資料顯示,近一年流入亞洲不含日本股票型基金金額,以大中華區流入金額最高,帶動整體亞洲不含日本淨流入金額。而受惠入摩效應,全球ETF被動式投資A股金額也不斷累積。 葉貴榕強調,在A股納入MSCI指數後,外資不可能只關注已漲過一輪的權值股,未來除了外資持有比重將大幅提升,大陸新經濟題材也值得留意,像是醫藥、科技、新興產業等。 元大中國A股國際通ETF擬任經理人陳重銓指出,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將掌握大陸中長期的新經濟、新零售、新科技等崛起的產業新主流。廣發證券5月報告,4月以來北上資金加速流入,尤其北上流入MSCI標的資金即高達89%,外資偏好配置食品飲料、銀行及休閒服務產業,對於成分股的漲幅有相當助力。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陸股基金,避開進場時點或選股集中的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香港股票的前景仍正面,一個是大陸經濟逐漸由內需推動,另一個則是MSCI明晟中國指數的漲勢,由賺取當地收入的公司帶動,多於收入以美國為主的公司。 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過去五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貿易夥伴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近期A股市場資金充沛、企業獲利強勁、國際權重調升及匯率相對平穩四大亮點,建議投資人可布局A股。 ---------------下一則---------------  境外基金投資A股受限 業者:暫不下架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A股納入MSCI系列指數生效,目前境內中國基金投資A股不設限,但境外基金投資A股限一成,在多數法人看好A股後市,國內境外中國基金是否會下架?有境外基金者表示,短期內不會,基金經理人以及內部會再作評估。 A股納入MSCI指數,法人均預期未來將有更多國際投資人參與A股,然而在台灣銷售的中國境外基金投資在A股的比重都在一成以下,未來基金經理人是否會不想受台灣法規的限制,選擇在台灣下架?經詢問市場上中國境外基金的總代理人,大部份業者的回答都是「不會」,但也有業者是持較「保留態度」,不敢將答案說得太肯定。 富達、瀚亞、霸菱、安聯等多家境外基金總代理均表示,「不會讓中國境外基金下架」。因為他們的中國基金基金原本就是投資以港股、H股或者在其他股市上市的中國企業,所以不會因「A股納入MSCI指數」就將境外中國基金下架。 貝萊德投信表示,該公司並無此計畫。長期以來,一直都以基金投資人權益為最大考量下,對產品進行持續性的評估。 瀚亞投信則表示,在瀚亞投信有一檔中國基金已轉為A股基金,境內外的中國基金投資標的不同,讓兩檔基金作出區隔,而且現今在H股或港股中還可找到不錯的標的,所以,沒有要將中國基金下架的打算。 也有境外基金總代理人表示,短期中國基金尚沒有下架的規劃,但未來情況還要看基金經理人操作是否因此受到影響,目前沒有辦法保證未來絕對不會下架。 富達中國內需消費基金經理人馬磊(Raymond Ma)表示,目前A股主要投資人為散戶,市場走勢主要受短期消息及羊群心理所主導。在A股納入MSCI指數後,預期海外機構法人的參與率將逐步提升。隨著更多機構投資人參與,將有利A股中長線發展,日趨制度化並更具效率。 他表示,A股中的消費、科技及工業等三大產業,在未來三至五年將有非常好的表現。 ---------------下一則---------------  東協短線反彈有望 內需展望俏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全球經濟基調為美國升息收錢,造成近期美債殖利率走強與美元升值,新興市場資金流出,菲律賓、印尼、印度等國雙赤字問題嚴重,匯市不穩,連帶壓抑當地股市、債市信心。但美國升息步調溫和,印尼、菲律賓短線股、匯市有反彈機會,長線亞洲、東協展望看俏。 元大新東協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泰旭表示,菲律賓因為經濟成長動能強勁,匯率較早止穩,股市有機會在此築底反彈。印尼期待本月開始的齋戒月消費表現,若顯示消費有顯著復甦,可望改善外資信心使資金回流。 馬來西亞前任總理納吉對國家投資基金貪瀆案問題延燒,短期股市震盪加劇,新政府持續有擴張財政政策,經濟復甦可望持續。最看好的是泰國,因零售相關數據回溫,出口、觀光數據強勁成長,內需復甦態勢持續。 第一金投信指出,亞洲新興國家物價溫和上揚,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頂多微調;同時,為了維持GDP穩健成長,政府積極擴大基礎建設支出,推升原物料需求,企業獲利也將持續擴張,預估今年獲利成長率可達5∼13%不等,其中,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都有雙位數成長空間,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指出,預期受惠於亞洲周期性和結構性題材強勁的企業,可望有出色表現,包括東協地區的建築與工程公司。部分印度金融業領域具吸引力,因可望因存款和貸款機會增加而受惠,而共同基金和保險公司亦展現吸引力,主要是因為流入印度金融業的資金增加。 野村亞太收益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黃家珍表示,今年持續看好亞洲市場成長契機,別是亞股先前經歷一段修正走勢後,價值面趨於合理。 富蘭克林坦伯頓亞洲成長基金經理人蘇庫瑪.拉加表示,亞洲不含日本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持續成長、企業獲利預估攀升、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同步走揚,但評價水準相對低廉,MSCI亞洲不含日本相較於MSCI世界指數預估本益比卻有接近二成的折價空間,新興亞洲市場極具投資吸引力。 ---------------下一則---------------  美歐貿易戰開打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給予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鋼鐵稅暫時豁免期限,眼看在周五到期,得不到這些國家的讓步承諾下,美國總統川普決定將他的課稅威脅化為事實。美國商務部周四宣布,對歐盟及加墨進口的鋼鋁課稅,6月1日午夜開始生效。歐盟與墨西哥也立即表態,將對美國採取報復措施,全球貿易大戰有全面升溫之勢。 受到美國宣布對歐盟、加拿大與墨西哥開徵鋼鋁進口關稅,市場擔心全球貿易戰恐全面升溫衝擊,美股周四早盤跳空開低,道瓊工業指數大跌260點或1.1%,來到24,402點,標普5百指數挫低0.6%,科技股相對抗跌,那斯達克指數小跌0.2%。歐股開高走低,德國股市尾盤重挫1.5%。分析師預測,今天亞股恐怕也難逃跌勢。 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刻在加拿大卑詩省召開,美國選在這個節骨眼宣布取消歐盟、加墨的關稅豁免,料給這個主張多邊貿易的會議投下陰影,也可能加劇全球貿易戰危機。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周四援引《1962年貿易擴張法》的第232條國安條款,宣布對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國加、墨的鋼鋁產品徵稅,進口自這些地區的鋼鐵和鋁製品,分別課徵25%、10%關稅。 羅斯指出,與歐盟的談判難以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無法說服華府將3月展開的豁免措施延續下去。 至於與加墨兩國進行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修訂談判,羅斯指出「耗費的時間超出我們預期」,何時得出結論仍無確切的時間,因此也取消這兩國的關稅豁免待遇。 有關美國的決定恐招致歐盟及加墨的報復反擊,羅斯似乎刻意淡化,他強調此決策仍然存有彈性空間,期盼能繼續進行協商。他說:「我們期待與歐盟及加拿大、墨西哥持續協商,因為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解決。」 羅斯同時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有權更改關稅政策及配額措施,隨時照他的希望進行調整,因此彼此的協商仍有轉圜的空間來解決爭議。 然而歐盟與加墨該怎麼做,才能讓川普政府收回成命取消關稅,羅斯並沒有多做著墨。 ---------------下一則---------------  未雨綢繆 歐盟 擬設300億歐元紓困基金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近來義大利政局動盪引發全球關注,投資人擔心引爆新一波金融危機,《金融時報》報導,為了回應法國去年呼籲、建立統一歐元區預算來對抗經濟危機,歐盟執委會提議設立300億歐元的紓困基金,以協助受危機衝擊的歐洲國家。 規模不如馬克宏當初設想 不過,這個名為歐洲投資穩定機制(European Investment Stabilization Function)的基金,其規模遠不如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當初的設想。當時他所提出的基金規模應占歐元區國內生產毛額的數個百分點。 然而,歐盟執委會周四聲稱,這項300億歐元基金計畫只是「第一步」,它還解釋歐元區國家政府的看法歧異與歐盟本身的預算限制,都導致現階段基金規模受限。 據金融時報指出,這項基金計畫主要貸款給面臨一次性問題,像是遭遇天災或當地銀行危機的國家。此外會員國也可藉由該基金,用來投資基礎建設與其他減緩經濟衝擊的計畫。 整合歐元區預算是馬克宏在6月歐盟峰會召開前積極推動的改革計畫。 歐元區北方國家強烈反對 不過歐盟執委會認為,這項工程需要「強烈的政治意願與共識」,但該想法卻顯然並不存在於歐盟成員國當中。其中歐元區的北邊國家對統一歐元區預算反對最為激烈,它們認為政府應對自己國家支出擔負更大責任。 荷蘭總理魯特(Mark Rutte)曾在3月演說中提到,「把餅做大並非是集中在紓困基金與印製更多鈔票,而是在於結構改革與健全的預算」。魯特是反對歐元區預算的主要人士。 基於南北國家的政治緊張,歐盟的基金提案企圖要在它們之間尋求平衡。歐盟還強調會員國必須符合歐盟未來兩年的預算規定,才能尋求該資金的協助。 然而周四提出的300億歐元紓困基金建議也與歐元區目前現存的紓困基金有所區別。後者規模為5千億歐元,任何無法在資本市場借貸的國家都有資格申請。 ---------------下一則---------------  義危機 打亂ECB貨幣政策布局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金融時報》報導,義大利政治危機打亂歐洲央行(ECB)的量化寬鬆(QE)退場布局。儘管部分鷹派官員依然堅持按原定計畫結束QE,但近來義國危機引發的市場劇烈動盪,恐迫使他們再三考慮。 最近義國政治亂局已令ECB在抑制市場震盪與堅持結束QE之間,面臨兩難困境。德拉吉(Mario Draghi)在擔任ECB總裁前,曾為義大利央行總裁,比其他人更清楚他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歐元區穩定。因此在義國危機不斷加劇之際,德拉吉也一再矢言將竭盡所能「拯救歐元區單一貨幣」。 不過義大利現今政局發展似乎已對德拉吉與其他ECB官員造成衝擊,導致他們在進行任何決策時更增添複雜性。 今年來ECB原本希望強勁的歐元區經濟成長與通膨逐漸攀升到目標水準,可讓2.4兆歐元的QE政策逐步畫下句點,並約在明年中開始調升利率。 歐盟統計局周四公布,受能源價格拉抬,歐元區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9%,不但大幅超出市場預期,並使歐元區通膨逐步回升到ECB設定的目標水準。 然而,該時間表卻因為年初歐洲經濟成長放緩,加上之後爆發的義國危機,而籠罩不確定性。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索柯斯(Ioannis Sokos)指出,受到部分變數影響,將使ECB的政策行動比預期更為謹慎。該集團目前預估ECB首次升息時機料將延後到2019年的9月。 另外ECB的QE退場計畫也恐生變。該央行目前維持歐元區經濟穩定的一項重要工具就是大舉收購債券。總計ECB從2015年3月起開始實施該計畫迄今,已收購價值3,410億歐元的義國債券。 ECB原規劃在9月再縮減購債規模,並在12月完全退場,但如果義國危機愈演愈烈,恐迫使ECB無法冒著引發市場動盪加劇風險而毅然退出整個QE計畫。 ---------------下一則---------------  美元太強勢 美藍籌股衝擊大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美元指數今年來走勢 https://goo.gl/daNzBt 《金融時報》報導,年初以來持續升值的美元因義大利政治危機而漲勢更甚,令投資人擔心美國藍籌股當中,有不少跨國企業會因美元升值而衝擊海外獲利。 從今年2月對歐元下探至1.25美元的低點以來,美元波段漲幅已超過7%。本周義大利政治危機惡化,一度使美元兌歐元漲破1.15美元,創下去年7月以來新高價。 投資機構Federated Investors副總裁賈斯柏斯基(Martin Jarzebowski)表示:「美元升值將對標普500大指數中的不少個股帶來負面匯率衝擊。」 這層隱憂已反映在近日美股行情上。市調機構FactSet估計今年第1季標普500大企業獲利大約年增25%,主要是受到政府減稅政策激勵,但標普500指數卻未因此重返1月的歷史高點,原因就是投資人擔心這波獲利成長已經達到頂點,接下來將面臨美元升值衝擊。 CIBC大西洋信託公司投資長唐納貝狄恩)表示:「我不認為美元近來的4%至5%漲幅會對企業獲利造成多大影響。」但他不否認美元升值令市場預期美國企業獲利成長將自第3季開始減緩。 分析師認為營收超過半數來自海外市場的矽谷科技公司將首當其衝,其他像是民生消費品製造商也高度仰賴海外市場,反觀電信、電力及房地產公司則因市場集中在國內,受美元升值影響程度相對輕微。 另有部分人士認為,美元升值不至於影響美籍跨國企業。以標普500美國營收曝險指數為例,今年以來該指數走跌,反而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當中海外營收比重高的企業指數在今年上漲3%。 ---------------下一則---------------  聯準會 將鬆綁金融管制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高喊的鬆綁金融管制口號,終於有了實際動作。聯準會(Fed)官員周三提議,對2008年金融海嘯後實施、旨在限制銀行高風險交易的《伏克爾法則》(Volcker rule)加以修改,放寬金融機構的交易空間。 聯準會周三無異議提案修改《伏克爾法則》,意味摩根大通、高盛等金融巨頭從事證券與衍生性商品等交易,將面對較少的稽核。銀行無須花太多時間證明自身遵守規定,交易員買賣證券也更自由。 Fed表示,這項名為《伏克爾2.0》(Volcker 2.0)的提案,目的在改良《伏克爾法則》管制銀行交易的實施成效,以因應外界對該金融法規的批評,包括執法標準模糊不清,對若干針對銀行客戶的重要服務有所妨礙。 2010年納入《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2013年推行的《伏克爾法則》,嚴禁銀行有投機性投資行為,不得從事自營交易,也不准自行經營對沖基金。 該項以前Fed主席伏克爾(Paul Volcker)命名的規範落實後,美國大型銀行被迫分拆或索性結束高風險、高報酬的業務,但銀行也抱怨,這些金管措施與避險等安全活動牽扯在一起顯然失當。 伏克爾本人發布書面聲明,Fed擬對《伏克爾法則》做部分修正理所當然,不過他也提醒勿鬆綁過頭。他強調Fed的提案,不該破壞該法則的核心原則,即那些靠納稅人紓困的銀行機構,不得從事有違公眾與客戶基本利益的自營交易。 現任Fed主席鮑爾表示,負責執行《伏克爾法則》的官員,認為我們大有機會簡化及改進該法則,讓金融業者在無過度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交易活動。 ---------------下一則---------------  資源基金火熱 定期定額布局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摩根士丹利最新預測,世界各地的煉油廠正在努力跟上消費的步伐,柴油和航空燃料的需求將有助於布侖特原油價格在2020年達到每桶90元。法人認為,油價看俏,資源類股後市也可期,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定期定額布局天然資源基金,掌握這波油價多頭。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0年,全球原油產量需要成長570萬桶,方能滿足日益增加的精餾油消耗,然而,大摩並不認為這是可能達到的目標;原油短缺將有助於推高柴油價格至每噸約850元,布侖特油價每桶上看90元。 保德信全球資源基金經理人楊博翔分析,伊朗遭美國禁運,將使全球原油供需更為吃緊,有利油價表現;以能源股來說,已重獲投資人青睞,不論就投資風格或價值面均有利指數高唱反彈。 華頓投信表示,以沙烏地阿拉伯與俄羅斯為首的OPEC與非OPEC會員國的減產協定,是支撐國際油價從去年中旬上漲迄今的最重要理由,且減產協定正討論是否要延長至2019年,此舉會對國際油價帶來中長線的支撐。此外,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以及全球經濟持續增溫勢必也會對油價的支撐帶來助力。 楊博翔認為,相對於過去數季表現良好的趨勢成長型代表科技股而言,近期投資人已經開始加碼能源股,且指數仍未於相對低位,暗示著未來仍有較好的相對表現,為了掌握這波漲勢,建議投資人選擇同時布局煤、石油、天然氣、替代性能源、金屬業、礦業、農業題材。 投信法人表示,近期油價、原物料走強也是推升美股走高的原因之一,預期今年在油價可能具有支撐下相關能源、資源基金的投資素材不斷,檢視國內19檔天然資源基金,最近三個月來平均漲幅接近6%,表現相當亮眼,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定期定額投資,掌握油價居高不下但波動較大下的多頭行情。 ---------------下一則---------------  天然資源擁短線行情 緊盯下半年變數多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退出核協議後續影響 https://goo.gl/h9rucf 5、6月有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中東地緣衝突曾讓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後又因沙烏地阿拉伯擬增產的消息讓油價重挫,對於能源以及天然資源後市,法人認為,短期天然資源或有行情,但因下半年變數多,應小心以對。 國泰投顧表示,油價雖受產油國討論可能放寬減產限額而回落,但近期地緣依舊動亂可能會干擾石油的供給且因進入用油旺季,短期內油價與能源類股可望維持高檔。 國泰投顧進一步指出,從整體供需面來看,5月OPEC月報資料顯示,OECD國家原油庫存已降至28.29億桶,較5年平均僅多900萬桶,顯示原油市場已接近供需平衡,且進入夏季用油旺季,預期夏季油價仍較有機會維持向上趨勢。大陸景氣近期維持穩健走勢,有利支撐礦業類股表現,資源基金短線仍有行情。 安聯全球油礦金趨勢基金經理人林孟洼則認為,近期受到國際情勢影響,帶動市場避險情緒,影響能源價格走勢,但就需求面來看,持續穩健的需求使得OPEC和俄羅斯均表態考慮提高原油產量,以結束過量減產的情形。 林孟洼表示,長期仍看好商品市場發展,但短期需因應全球經濟環境的不穩定因素,適時進行組合調整。投資策略方面,主要看好的投資機會與觀察重點包括財務體質佳,有機會增產的能源探勘與生產(E&P)業者、將可能受惠於增產的能源設備與服務(E&S)與美國獨立型煉油廠,以及受惠成本降低的化學品等。 林孟洼指出,就基本面觀察,今年全球原油供需在OPEC協議減產延長的情況下,可望加快庫存調整;美國隨著旺季來臨,鑽油井數緩步增加與庫存下滑將帶動原油產量持續上揚。 國泰投顧對於資源產業後市看法較保法,主要是因下半年各國經濟變數多,法人對於各國經濟預測轉趨保守且礦商有增加供給現象,因此仍建議投資人可留意相關風險,並適時獲利了結。 ---------------下一則---------------  巴菲特加碼科技股 瞄準優步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周三接受CNBC電視台專訪時證實,今年初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曾想投資優步(Uber)30億美元,可惜雙方協商最終破局。 近日媒體引述消息報導,今年1月軟體銀行(Softbank)大動作入股優步後不久,柏克夏海瑟威也和優步展開投資協商,打算投資30億美元入股優步,但最終因合約條件與投資規模意見不合,導致柏克夏海瑟威打消念頭。 軟銀當時先是對優步投資12.5億美元,將優步市值推向700億美元,隨後又投資65億美元向優步員工及股東收購股票,但該筆投資將優步市值估在480億美元。 巴菲特周三向CNBC電視台表示:「我很欣賞優步執行長科斯羅薩西(Dara Khosrowshahi)。儘管媒體對於我想投資優步的報導不完全正確,但柏克夏海瑟威確實曾與優步洽談過投資計畫。」 優步自去年科斯羅薩西接手執行長後業績蒸蒸日上,今年第1季營收成長70%至25.9億美元,且現金流達到63億美元。但科斯羅薩西為讓優步在明年首度公開發行股票(IPO),還得克服許多難題,例如盡快讓優步擺脫去年45億美元虧損,並修補優步與司機的合作關係。 業界人士認為柏克夏海瑟威若能入股優步,等於對優步投下信任票,讓優步的IPO之路更加順利。以蘋果為例,日前柏克夏海瑟威增持蘋果股票後,隨即激勵蘋果股價上漲。 巴菲特向來以危機入市著稱,過去曾多次在企業陷入瓶頸時注資,藉此換取有利的投資條件,例如他在上一波金融風暴時投資高盛及奇異電子(GE),就讓他事後大賺數十億美元。 儘管巴菲特多年來堅持不碰科技公司,但近年入股蘋果後投資策略開始轉變。他在近日也透露,自己後悔當初沒有投資谷歌及亞馬遜。 ---------------下一則---------------  經濟基本面穩定 中高收有撐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債券指數表現 https://goo.gl/DkBQXE 大陸經濟基本面穩定,尋求經濟結構轉型,致力擴大內需,並透過適當政策放鬆以穩定經濟,6月之後將有更多資料印證增長穩健,工業企業利潤前四個月總額2兆1,271.7億人民幣、年增15%及六個月高點,優於市場預期,成為中高收投資價值支撐主力,今年以來高收債指數僅中高收有1.5%正報酬。 日盛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易芸表示,近期陸債相對走強,主要為5月國債已經發行完畢,供給面壓力趨緩,加上資金偏緊狀況改善,使得債市出現反彈。 目前觀察大陸短天期地產券,擁有存續期間短,殖利率高的優勢,市場技術性賣壓和供需間不平衡,使得中高收殖利率回升到吸引力水平,一年之內到期的債券有超過6%回報率,後續可關注。 群益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認為,大陸債市信用風險受市場關注,並非系統性風險所致,從宏觀層面來看,現階段企業投資回報率、現金流和償債能力的絕對水平較以往明顯改善,投資布局建議擇機選取基本面穩定並有改善契機的債券,及因技術面壓力如資金需求而被低價拋售、但體質仍不差的債券。 宏利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為,大陸總體經濟尚稱穩定,資金成本較低的降準來取代作為融資工具,對銀行與企業融資都帶來實質助益。實質殖利率較高,及金融去槓桿化衝擊,去年來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今年人行有望再度透過降準以持續置換中期借貸便利,債市潛在空間將可期待。 目前大陸高收益債評價,回到兩年多以來最便宜位置。鄭易芸強調,中高收存續期短,債券持有到期的報酬率突破7%,絕對報酬高,較全球高收益債,具低存續期間、低波動度、低利率敏感度、評等較佳等特性,中高收表現不看淡。 ---------------下一則---------------  全球高收益債券 上漲機率逾8成 平均漲幅10% 承接買點浮現2018/06/01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基金比較 https://goo.gl/J379dk 金融風暴來賺贏股市 https://goo.gl/8QwFVE 伺機布局 日前美國通膨預期上升,推動殖利率走勢,但聯準會公佈4月會議紀錄,指出將容許通膨略為超過2%的目標,微調超額準備金利率可能是另一個合適之舉,使市場做鴿派解讀。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前周大幅下降12個基準點,回落至3%以下,多數債券收漲。投信法人認為,全球高收益債券受美公債影響有限,整體上漲機率仍有8成以上,平均漲幅約10%左右。 殖利率急彈是好買進 美銀美林引述EPFR截至5月16日,投資等級債上周吸金16.8億美元;高收益債由流出轉為流入,上周吸金5.4億美元,新興市場債流出大幅縮減,上周流出2.6億美元 。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宇君分析,中長期觀察,未來若殖利率介於1~3.5%,全球高收益債未來一年上漲機率為81%,平均漲幅11%;若殖利率進一步來到3.5~4.5%,上漲機率仍有83%,平均漲幅9.7%。 鄭宇君指出,目前高收債發行市場,未來2年的到期還款金額為近年新低,加上景氣好轉,企業獲利表現亮麗,因此今明兩年支付利息的能力將不受影響,違約率亦持續改善,低於長期平均水準。因此殖利率如急彈,反成為承接機會,市場對高收債息收需求將會浮現。 股市高檔可伺機配置 安聯投信調查也顯示,今年第2季以來,包括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美國市債指數和可轉債指數,仍交出正報酬。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說明,近期國際油價表現強勢,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與伊朗的核子協議並恢復制裁,使得國際油價創過去3年新高水準,同步帶動通膨預期攀升而使美國公債殖利率再攀高。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及升息的環境下,仍看好信用債展望,尤其是較高收益券種。近期股市高檔整理的格局,也適合伺機配置可轉債,為投資組合添加跟漲抗跌的效果,以掌握中長期走升機會。 展望後市,林素萍說明,整體而言,全球經濟成長態勢不變,各國央行仍維持漸進且透明的立場,加上企業基本面與獲利成長動能仍然穩健,債市基本面無虞,且與景氣連動較高的信用債,仍有望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與企業獲利成長,表現可期。 ---------------下一則---------------  優先順位高收益債 3優點抵禦升息變數2018/06/01蘋果日報【陳俐妏╱台北報導】 投信今年陸續推出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同樣具高殖利率特性,優勢在於償債順序優於一般無擔保高收益債,且年化波動度低,加上存續期間低,更能抵禦升息的不確定性。 業者分析,在當前市場面對政治風險,以及主要央行利率政策調整等變數干擾下,適度配置有助強化投資組合的抗震能力。 操作應著重波動管理 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今年在市場波動劇烈下,投資操作更需著重波動管理,觀察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的年化波動度僅4.5%,較其他券種與全球股市都來得低。 2009年金融風暴至去年底統計數據,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指數各年度的平均報酬率12%,表現較全球股市優異,即便該年度的最大跌幅,也都低於股市,且回補最大跌幅所需的時間較短,復原能力強,現階段可考慮適度配置。 觀察目前投信推出的2檔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基金,分為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國泰主順位資產抵押高收益債券基金。兩檔基金同樣訴求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具低波動、高殖利率及優先受償等優勢,提供投資人市況震盪下,另一穩健投資的工具。 兩檔產品內容仍有所差異,以區域配置來看,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採全球多元分散方式,跨區域及多重產業廣泛布局,有利於掌握全球布局優勢;國泰則以歐美區域為主,至於計價幣別,兩業者都提供台幣和美元級別,群益投信還多提供人民幣級別,滿足投資人多元幣別 ---------------下一則---------------  亞洲美元債 後市看好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資等級債信用利差擴寬幅度較大,大陸監管當局加強審查使得機構投資人的資產負債表被限縮,同時美元Libor利率升高推高資金成本,使槓桿押注變得更加謹慎。對美元貶值的預期也削弱了對美元債券的胃口,法人指出,後續較看好亞洲美元債券。 元大新興亞洲美元債券基金經理人謝哲弘指出,接連的利空因素,使得亞洲美元債券與美債的利差擴大,目前投資等級債的信用利差約1.75個百分點,來到2017年以來的區間高位。這波亞洲美元債券需求走弱主要是來自外部籌碼緊縮,而不是經營層面的營運不佳。 隨美國的升息腳步逐漸進入下半場,投資者將目光轉往債券產品為中長期布局做準備,這波與基本面背離的修正,看好亞洲美元債券有機會吸引提前進場鎖定收益的投資人。 野村投信表示,美國企業基本面成長不變,經濟展望樂觀,美債殖利率大幅攀升突破3%心理關卡,惟地緣政治風險引發美債空單回補,上周投資級債上漲作收。展望未來,隨著6月升息時間逐漸接近,美債殖利率在3%關卡震盪機率增加,投資級債表現將維持震盪格局,現階段仍保守看待,相對看好新興市場與亞洲的投資級債。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以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今年全球投資市場的變數包括油價是否可以繼續攀升、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仍具未知數,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因此預期今年大多數的時間,十年期公債會維持在2.6∼3%的區間。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美債殖利率升高,推升一波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走揚、匯率貶值與風險性資產價格走弱,但據JP Morgan預估2018與2019年新興市場經濟成長率仍優於成熟國家,新興國家央行近期已開始採取干預措施、穩定匯價,雖短期波動較高,隨干預而令匯價回穩後,新興市場債將出現一波殖利率收斂、資本利得空間,投資等級債可同步留意。 ---------------下一則---------------  義政盪 葛洛斯債券基金摔2018年06月01日 04:10 工商時報 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義大利政局動盪、脫歐疑慮再起,引發該國債市劇烈震盪,連帶導致「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掌管的駿利亨德森全球無限制債券基金(Janus Henderson Global Unconstrained Bond Fund)周二淨值暴跌逾3%,創下2014年成立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根據專業數據供應商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顯示,駿利亨德森債券基金周二淨值下挫3.04%,今年以來的累計跌幅高達5.9%,表現不如其他同類基金。截至周二為止,同類基金今年平均僅跌約0.22%。 研究機構CFRA的ETF及共同基金研究主管羅森布魯斯(Todd Rosenbluth)表示:「即便是無限制債券基金,如此大的單日跌幅也是相當罕見的。」 分析師指出,該基金可能押注德國債券價格將會下跌,而義大利債券價格將上升,因而導致投資損失。 但義大利組建聯合政府破局的消息傳出後,該國債券價格大跌,推動殖利率大漲。反觀德國債券價格則上揚、殖利率暴跌。 對於葛洛斯而言,該基金周二暴跌無疑是一大挫敗。葛洛斯素有「債券天王」之稱,一手將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打造成債券市場的主導力量,他旗下的總回報債券基金的管理資產一度超過2千億美元。 葛洛斯於2014年離開PIMCO跳槽至駿利,離開理由是績效欠佳、客戶流失以及與同事不合。駿利當時管理的資產約20.8億美元,今年則一度升至22.3億美元。 葛洛斯在今年第1季時便呼籲投資人賣出德國債券,理由是他認為歐洲央行(ECB)3月時的聲明已為歐元區升息鋪路。

小媽精選1070531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31日
公開
40

OECD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OECD最新全球成長預測 https://goo.gl/avDdVR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周三發表《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下修為3.8%,因為今年初天候惡劣影響各地產業活動。OECD首席經濟學家裴瑞拉(Alvaro Pereira)更呼籲各國應防止貿易戰火蔓延,否則將威脅全球經濟前景。 今年3月OECD曾預期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分別成長3.9%,但周三最新報告將今年成長率下修至3.8%。 周三報告指出,各國提出的寬鬆預算逐漸取代振興措施,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在OECD的35個會員國當中,有多達四分之三都預期放寬政策,例如美國推出的大規模減稅優惠。 周三報告也預期,OECD整體失業率將在明年底前降至5%,創下1980年以來最低點,屆時可望加速勞工薪資成長。 但裴瑞拉於報告中表示:「僅管全球經濟不斷傳出好消息,但未來仍面對龐大風險。」他認為眼前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防貿易情勢惡化。 裴瑞拉表示:「今日的全球經濟比過去更牽一髮動全身,倘若貿易情勢惡化將嚴重阻礙全球經濟擴張,也將打亂全球的重要價值鏈。」 適逢美國對歐盟的鋼鋁稅豁免期即將在6月1日到期,未來歐盟各國出口美國將面臨25%鋼鐵關稅及10%鋁關稅,因此OECD的警告來得正是時候。 就各國經濟前景來看,周三報告預期今年美國經濟受減稅政策激勵可望成長2.9%,明年成長2.8%,促使聯準會基準利率在明年底前升至3.25%。 美國周三甫公布第一季GDP成長率修正值為2.2%,略低於初估值2.3%。 歐元區勞工市場持續復甦且勞工薪資成長,也將推動區域經濟在今年成長2.2%,明年成長2.1%。歐洲央行繼先前停止債券採購後,明年下半可望升息。 在亞洲方面,OECD預期今明兩年日本經濟成長率達到1.2%。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6.7%,但信貸市場緊縮恐嚇阻基礎建設投資,使明年經濟成長率降至6.4%。 ---------------下一則---------------  台幣再現3字頭 歐元英鎊貶更兇2018/05/31蘋果日報【王立德╱台北報導】 台銀主要外幣牌告近一個月變化 https://goo.gl/m5fFqV 義大利政局動盪引發市場擔憂,台北金融市場昨日「股匯雙殺」,其中台幣兌美元匯率更受台股大跌、國際美元走強兩大因素夾擊,昨日收盤貶破30元大關,以30.05元作收,貶值6.2分並創逾半年新低,兩大外匯交易經紀公司成交量也放量至17.66億美元,創逾1周來最大量。 匯銀指出,昨日台北匯市開盤台幣兌美元直接貶破30元,創去年12月22日以來,逾5個月後,盤中首見「3字頭」,後續貶幅逐步擴大,一度貶至30.061元,終場收30.05元,創逾半年新低。 6月拋匯壓力減 若與其他主要亞洲貨幣相比,截至台北時間昨日下午4點為止,星元幣兌美元匯率單日升值0.32%、韓元貶值0.38%、人民幣貶值0.09%、泰銖升值0.14%,台幣相對動態穩定。 匯銀主管指出,昨、今日都是月底出口商的拋匯旺季,提供給台幣匯率一定程度的支撐,不過等到進入6月後,出口商拋匯壓力驟減,台幣兌美元匯率貶值格局可望持續,台幣正式回到3字頭時代。 不過,匯銀也提醒,美國將於台北時間周五晚間公布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國際美元後續走勢需要再觀察。 貶逾半年新低 台幣兌美元貶破3字頭,對於有意在暑假安排出國的人是個壞消息,不過,並非所有外幣都變貴。匯銀指出,本波美元升值趨勢主要是由歐元區的利空所驅動,因此歐元、英鎊等歐洲貨幣兌美元匯率比台幣貶更兇,台銀歐元現鈔賣價昨日收盤已來到35.31元,相較2月上旬的波段高點37.01元,更便宜1.7元,波段貶幅近5%。 同步走低的還有英鎊,截至昨日收盤,台銀英鎊現鈔賣價為40.78元,較4月下旬的波段高點43.04元便宜了2.38元,波段貶幅逾5.5%。 匯銀指出,歐元區第1季經濟表現強勁,市場原先期待第2季將釋放出關於QE退場的更多新訊號,但經濟數據卻意外放緩,市場轉而認為歐洲央行縮減QE政策的時程將延後,帶動歐元兌美元持續走低,近期更因為義大利政治危機加重歐元頹勢,卻意外讓暑假有意赴歐洲旅遊的國人,在匯兌成本上「打了95折」。 ---------------下一則---------------  日圓飆3個月新高 哈日族「哭暈廁所」2018/05/31蘋果日報【王立德╱台北報導】 國際情勢不穩,避險資金湧入日圓,昨日早盤日圓報價出現1美元兌108.49日圓價位,同時間台幣貶破3字頭,使日圓兌台幣急漲,昨日早盤台銀日圓現貨賣出價開出0.2797元的價位,突破3個月新高,逼近3月26日水準。PTT旅遊板上的哈日族哀嚎不斷,「哭暈在廁所」、「廁所要留十間」的悲鳴不絕於耳,專家認為短線日圓走勢仍要看川金會進程而定,只要國際不確定性未消失,日圓走升的壓力仍在。 長線升值趨勢不變 若以5月18日台銀日圓現鈔賣出價最低0.2721元與今日開盤價相較,今日10萬元台幣只能換到35.7525萬日圓,但5月18日卻能換到36.7511萬日圓,來回差9986日圓,等於痛失約5張東京晴空塔門票,哈日族捶心肝的畫面再度重現。 匯銀主管分析,日圓近期走揚,主要是受到市場避險情緒增溫帶動,不過因美元走強,也同時對日圓形成壓力,預估在一多一空的因素影響下,短期內不至於出現太巨幅的波動。 不過匯銀也認為,因日銀出現有意讓貨幣寬鬆政策「隱性退場」跡象,只要日本通膨能持續回溫,日銀最快下半年就會有較明顯調整貨幣政策的動作,長線看來,日圓維持升值的趨勢不變,哈日族若下半年有赴日賞楓、滑雪需求,可以趁日圓回檔時逢低進場,避免換匯成本愈墊愈高。 ---------------下一則---------------  義大利引爆歐債?台股沒在怕!2018/05/31蘋果日報【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全球股市近日遭義大利政局動盪、美中貿易戰再起及美元暴強等3大利空洗禮,再現「五窮六絕」,資金加速撤出新興與歐洲風險市場,5月來包括義大利、巴西、希臘股市均跌逾10%,在全球墊底,越南等東南亞股市也一片慘跌。 不過,儘管台幣在外資匯出下重貶,昨暌違半年再現「3字頭」,台股昨也跟進歐美股市重挫,但5月來在內資撐腰下,加權指數仍逆勢上漲1.5%,專家看好台股「五不窮」之後,可望「六不絕」。 電子金融業有利多 近期台幣走貶不僅有利出口導向的電子類股,金融保險業也可望受惠。國際信評機構惠譽昨發布《台灣銀行業報告書》指出,雖然美國聯邦基準利率上揚,恐出現市場風險及流動性緊縮,但因台灣具備龐大的外匯存底,銀行業外匯存款也穩定,「不致成為問題」。 美元升值資金移轉 至於國內利率預期緩慢上揚,惠譽指出,因國內低利及大致穩定的經濟環境,信用成本得以維持,預期今年台灣銀行業將維持穩定的財務表現。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表示,美中貿易影響預估不大,至於歐洲政局動盪影響,他認為「金融市場從來不是四平八穩的太平世代」,會持續關注。 ---------------下一則---------------  98檔台股基金淨值 登新高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淨值新高及70元以上9檔台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S4ccxu 台股11,000點關前近關情怯,但觀察近六成台股基金領先大盤陸續創下淨值新高,統計台股及台股平衡基金共169檔中,98檔淨值創新高,今年來平均上漲14.71%,成立以來平均績效286.36%,顯示長期投資台股基金,績效倍增機會大。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時序進入6月,下半年傳統旺季到,可望為台股表現續添動能,建議採取拉回買進策略為佳,有成長動能且評價合理個股仍是較佳選擇。類股看好5G、AI、3D Sensing、車用長多趨勢,回檔可逢低布局。 即將舉行的Computex展,3D Sensing相關個股第二季推新機,及MLCC、Wafer漲價持續,伺服器相關個股隨Purley出貨增溫,供應鏈需求回升,都是值得留意族群。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指出,考量高速運算、移動通訊、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四個領域,推動未來科技成長動力,可多留意需求趨勢的成形。 市場預估第二季為相關個股營運谷底,近期股價已有所表現,及全球處於4G往5G的過渡期,待5G建設完成後開始商轉,實現物聯網的應用想像,移動通訊建議關注智慧型手機AR�VR應用相關受惠股。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台股中小型股的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將提供行情向上動力。下半年Apple在第二、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 台股個股表現波動大,操作難度升高,利用台股基金布局有利。群益投信強調,高淨值、長期績效穩健的台股基金,應是目前的首選,觀察高淨值基金,中長期績效表現穩健,更經歷多次空頭洗禮而屹立不搖,主因在持股部位進出操作及專業選股策略。 ---------------下一則---------------  外資撤亞洲 台股先蹲後跳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台股一般型基金績效 https://goo.gl/YfHkqx 國際事件干擾市場信心,資金再度撤離新興亞股,上周外流4.6億美元,除南韓與印尼為買超,其餘新興亞股皆為賣超,台股亦遭賣超0.8億美元。不過,法人認為,隨產業逐漸進入旺季,台股後市不看淡。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說,短期美元走強趨勢未變,以資金面來說仍為不利,加上電子淡季的影響,都將壓抑外資買盤,且受5月報稅季節性影響,籌碼面略顯凌亂。 MSCI納入A股並調降台股權重將生效,不排除資金排擠效應將持續,但外資台期指未平倉淨多單口數已逐漸回升,顯示外資對後市仍有期待。從評價面來看,目前加權指數本益比約15倍,低於十年平均22倍,隨產業逐漸進入旺季,本益比有望朝向均值靠攏。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國際間貿易衝突議題延燒,為台灣這樣貿易導向經濟體帶來衝擊,例如台灣晶片廠面臨必須選邊站的議題,營運因此受到影響。 然而,台股市場的中小型股亦有可圈可點的表現。游清翔指出,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展望下半年,Apple在第二、第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 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表示,上周雖然受到美朝高峰會可能取消的訊息影響,台股一度落,但展望後市,在中美貿易議題緊張程度趨緩、川金會將如期舉行之下,市場氣氛轉趨樂觀,加上下半年將進入傳統旺季,可望為台股表現續添動能,類股方面建議可持續關注具漲價趨勢之被動元件、Wafer、二極體相關類股,以及受惠於政策及獲利具成長潛力之生技股與利基型傳產等類股。 ---------------下一則---------------  中小型股領軍 多頭蓄勢再衝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美股震盪下挫,歐洲政治不平靜,台股也跟著大跌142點,使得挑戰11,000點壓力再現,指數回到短均附近震盪,外資持股比重高族群波動大,但觀察企業基本面未有變化,獲利動能仍強,後市不悲觀且多頭將再起,逢低可布局台股基金。 日盛日盛基金經理人張亞瑋表示,台股未來重點可放在內資股表現,觀察蘋概股是否轉強。經濟基本面溫和成長,資金面仍多,美國按步調升息,歐日央行對量化寬鬆態度沒變化,可持續留意被動元件、矽晶圓、蘋概、塑化等族群表現及關注強勢族群輪動狀況,藉以判斷盤勢強度。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台灣貿易導向在中美貿易衝擊下,晶片廠營運受到影響,加上兩岸關係趨於緊張,台灣大型科技股面臨成長、轉型、接班等議題,今年來營運、業績較無令市場驚艷表現,使得關注大型股的投資意願降低,後市可能轉由中小型股領軍。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認為,目前台股受制於前波整理區間的籌碼面整理,儘管融資增、法人減將影響穩定性,但在行情有利多方思維下,大盤仍有機會向上發展。 Apple產品將於下半年陸續推出,可望嘉惠下游業者,相關供應鏈營收動能有望於7月轉強,建議留意Apple新產品的鋪貨進度、被動元件族群的籌碼變與走勢、個股填息的情形。 近期原油價格上漲,塑化股第二季營運將有不錯表現,半導體長多趨勢不變,矽晶圓目前景氣能見度直達2020年,全球8吋晶圓廠產能將長期維持接近滿載的水位,中長期樂觀。 張亞瑋分析,進入電子傳統旺季,MLCC、晶片電阻供給缺口將持續擴大,相關產品漲價幅度將超過第一季,產業景氣熱絡,缺貨預期在未來一年都看不到緩解,被動元件營收動能可望延續。 ---------------下一則---------------  雙引擎加持 陸股動能增溫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中華基金及A股基金今年來表現 https://goo.gl/TcvN4K 近期陸股在題材面和政策面迎來好消息,帶動表現回溫,除MSCI公布A股納入名單、中美貿易停戰,海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獨角獸上市議題,官方提出將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政策利多延續下,企業獲利可望維持不錯水準,高盛估計MSCI中國指數今年盈餘成長可望達23%,為陸股增添上行動能,適度布局大中華基金有利掌握投資機會。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第一季GDP增速合乎市場預期,短期沒有通膨壓力,長債利率回落,資金面中性立場不變,且經濟表現仍持穩,企業獲利表現穩中求進,產業升級趨勢,有助推動經濟和股市表現。隨MSCI納入A股,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腳步,皆為陸股後市提供支撐,中長期投資前景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行業主要以金融、消費為主體,規模上多為大型藍籌股,超過五成的股票市值大於人民幣500億元,後市大消費、大金融、大藍籌價值股值得持續關注。從消費品項來看,醫療保健、交通通信、家庭用品為消費升級的重點產業,也為近年成長最快速的消費品項。 宏利投信認為,大陸基本面轉佳,在MSCI效應下,股市行情伺機而動,但仍須留意包括債務逐步攀升的長期挑戰,隨著美國升息腳步而上升的債券殖利率,為資金面帶來衝擊。整體而言,多項因素都有利於陸股中長期行情,但短期仍須關注風險謹慎布局。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強調,陸股高端製造、創新科技等政策受惠題材,仍值得持續留意,建議消費升級趨勢下,需求也將體現於對金融保險和消費品質的追求,擁有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的龍頭企業相對受益。 至於醫藥隨新興藥物送審與獲准上市數量持續攀升,政策風向有利,整體醫藥產業獲得資金關注。 ---------------下一則---------------  摩力發功 金融、消費板塊最吸睛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納入MSCI之各板塊比重 https://goo.gl/rqrRUk MSCI公布指數調整結果,預計初期可以為A股帶來170∼180億美元,中長期資金則上看350億美元,板塊中則以金融、消費類占比最高。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指出,根據Wind資料顯示,海外新興市場加入MSCI後,近70%的機率會取得正收益,加入後一年的平均收益達26.9%。 他指出,1月底以來陸股回檔修正,尤以大型藍籌股修正幅度較大,預期在MSCI名單公布之後,可望有大筆資金進場卡位藍籌股。 葉貴榕表示,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末,外資持股占A股比例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0%,這將為A股帶來大量資金。這樣的趨勢也可以從滬股通及港股通的資金流入狀況看出端倪。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大陸基本面穩健上揚的條件沒有改變下,陸股有望在震盪後再度上攻,所以逢回都是加碼布局的好機會,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分批進場,降低波動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企業持續向上修訂獲利預測,其中MSCI明晟中國指數最新的2018年每股獲利預期增長更達到21.6%。目前,估值大約是獲利的14倍,仍屬吸引的水準,而且相對於已開發市場較為合理。更重要的是,南下資金由年初至今不斷流入陸港股市,持續為流動性帶來支撐。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開始出現放緩,但只是正常的景氣波動,並未出現失速下滑,這也會有助於陸方談判的意願。另外,近期政策方向已釋出鬆綁的訊號,投資人不必過度悲觀,選股方面則看好消費產業。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陸股在歷經4月調整後,大幅修正的空間已有限。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強調,大陸在基本面和獲利面表現仍相對樂觀,加上資金面的挹注,可為股市表現提供穩固支撐。 ---------------下一則---------------  追入摩行情 避單筆重押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A股入摩新增資金活水預估 https://goo.gl/8sGsgN 投信法人指出,大陸A股納入MSCI指數將吸引數千億人民幣的增量資金外,更引導A股結構轉型,有利股市中長期發展,因此建議投資人趁著第二季產業淡季之際,定期定額分批逢低布局。 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與MSCI全球指數將在6月1日生效,按MSCI公布訊息,將採兩階段納入,第一階段納入比重為2.5%,時點在6月1日;第二階段納入比例上調到5%,9月3日生效。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隨著納入比重提高,A股資金活水也會同步增加。除為股市新增資金,外資機構法人未來投資比重可望提升,改變目前散戶占8成以上的交易結構。 楊國昌強調,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但操作上要留意去年以來部分大型股、藍籌股或產業龍頭股價已事先反應,所以應避免單筆重押,而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陸股基金,避開進場時點或選股集中的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股票高級投資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大陸經濟結構正在轉型,正由出口轉向內部消費。於過去五年,淨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於0.2個百分點水準逐步靠穩,而家庭消費則穩步升至逾4個百分點。此外,大陸的貿易夥伴亦變得多元化,與歐盟和東盟之間的雙邊貿易正在急增。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短期跌深的通訊、電子族群等可望出現反彈,此外軟件、化工、能源等有望續強。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表示,觀察資金面、獲利面及匯率面,可發現近期A股具備市場資金充沛、企業獲利強勁、國際權重調升及匯率相對平穩等四大亮點,建議投資人可布局A股。 ---------------下一則---------------  印尼央行 兩周來二度升息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為了阻貶印尼盾與抑制資本外流,印尼央行周三在臨時會議中宣布調高基準利率,為該央行兩周內第二度升息。印尼央行新總裁瓦吉悠(Perry Warjiyo)還預告,為穩定金融市場,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升息。 不過升息消息公布後,對印尼盾提振效果有限,周三尾盤印尼盾僅略升0.02%至13,992兌1美元。受美元近來轉為強勢影響,印尼盾兌美元上周曾跌至31個月低點。 印尼盾是今年來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之一。儘管印尼央行曾砸下數十億美元,希望能遏止印尼盾繼續走貶,但成效顯然不彰,年初迄今該貨幣兌美元依然重貶逾3%。 在印尼央行周三召開臨時會議,宣布把基準利率調高1碼至4.75%後,瓦吉悠向記者表示,將會持續關注全球與國內經濟情勢,若有必要還會採取更多升息行動。他解釋有鑑美國可能在6月調高利率,印尼央行才加開臨時會議,先行因應美元再度走強對印尼盾造成的衝擊。 印尼央行原定下次利率決策會議是在6月27至28日,為聯準會在6月12至13日召開例會後的兩周。 瓦吉悠上周才宣誓就職印尼央行總裁。他在就任後隔日就宣布在周三舉行臨時會議。印尼銀行曾在5月17日宣布提高利率1碼,以提振疲弱的印尼盾。 巴克萊新加坡經濟學家巴傑瑞(Rahul Bajoria)認為,印尼央行兩周來二度升息,是向市場釋出非常有力訊號,「強調新政府對於維持金融穩定一事態度嚴肅,而且將採取先發制人策略來管理風險。」 OANDA亞太外匯交易部門負責人印斯(Stephen Innes)則認為,周三升息決定凸顯印尼央行「匯率優先」政策。 瑞穗銀行也預期,如果市場波動再度加劇,並不排除印尼央行今年很可能再度緊縮貨幣政策。 ---------------下一則---------------  印度盧比大跌 恐重擊經濟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印度盧比為今年來表現最差的亞洲貨幣,加上今年來油價累計上漲約2成,對印度這個亞洲石油進口大國的經濟造成極大衝擊,能源成本推升通膨上漲將構成莫迪總理的一大挑戰。 盧比兌美元匯率周三盤中升值0.6%,報67.455盧比。但今年來美國經濟強勁和美國公債殖利率持續上等支撐美元走強,令盧比今年來累計貶值約6%。部份經濟學家預估今年盧比匯率可能貶值至70盧比水準。 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2014年上台以來,做為亞洲第3大經濟體印度就成為市場焦點。除了經濟成長幅度超過大陸外,通膨受控制、預算赤字持續縮減、和莫迪政壇地位難被挑戰而有助政局穩定等都有利經濟發展。 然而,印度有高達80%石油需求來自進口,油價大漲衝擊其經濟。國際石油報價基準的倫敦布蘭特油價目前每桶逾75美元,半年前才約63美元。 外界擔心油價大漲會刺激印度通膨壓力上升,造成經常帳與預算等雙赤字大增。外資今年來已從印度撤走44億美元,其中光5月即撤走28億美元。 印度央行致力提高公司債投資限制,和放寬外資持有公債規定,但外資仍持續撤出。 亨德森全球投資亞洲證券(不計日本)部主管吉蘭(Andrew Gillan)說,美元走強和油價上漲等因素,很容易令印度證券和盧比成為外資拋售對象。 安本資產管理亞洲主權債部門主管阿肯提維(Kenneth Akintewe)說,印度經濟最容易受油價衝擊,市場看壞其前景不讓人意外。 ---------------下一則---------------  重談組閣 義國股債雙漲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受到五星運動與聯盟黨周二重回談判桌、再次協商合組聯合政府消息激勵,義大利周三出現股債雙漲。 其中對政治最敏感的義大利兩年期公債價格急漲,壓低其殖利率大跌約40個基點至1.99%。該公債殖利率周二受義大利政治危機加劇,曾一度飆漲超過150個基點,創下1996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此外該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三也挫低10個基點至3%。 歷經連續5個交易日收黑,義大利股市周三也逐漸收復失土、盤中彈升1.74%。該指數周二曾暴跌2.7%。 根據內情人士透露,五星運動與聯盟黨周二已開始重談組閣,但由於雙方歧見依然甚深,因此達成共識的機率並不高。 據了解,目前兩黨主要僵持的議題包括聯盟黨堅持由吉歐傑提(Giancarlo Giorgetti)出任總理職位,他是聯盟黨黨魁沙維尼(Matteo Salvini)的核心幕僚,不過五星運動卻表示無法接受聯盟黨提出的人選。 另外身為國會第一大黨的五星運動為了能讓組閣成功,表示調整內閣官員名單,以達到義國總統馬特雷拉(Sergio Mattarella)的要求。不過目前在民調中支持率大漲的聯盟黨卻傾向盡快舉行重新大選。 沙維尼向記者表示,「我們越早投票,對政局發展越有利,因為這是脫離混沌的最佳方式」。 基於義大利目前的政治僵局,多數主要政黨呼籲總統應解散國會重新大選,最可能的日期為7月29日。 五星運動與聯盟黨曾在周日針對聯合組閣達成協議,並在周一把內閣名單提交給總統馬特雷拉進行。但由於後者否決反歐派人士薩瓦納(Paolo Savona)出任經濟部長,導致兩黨組閣宣告破局。 之後馬特雷拉又任命前國際貨幣基金官員柯雷利(Carlo Cottarelli)籌組臨性技術官僚內閣,以在義大利重啟大選前這段時間代管政府。 ---------------下一則---------------  義大利政盪 減碼歐洲布局2018/05/31蘋果日報【林韋伶、吳國仲╱台北報導】 歐元區第3大經濟體義大利政局動盪,影響市場對歐洲整體的投資信心,專家建議暫時減少歐洲配置比重,轉往全球型或目前經濟數據更穩健的美國基金,以避開歐洲紛擾。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由於義大利對歐盟的重要性太高,若義大利政府發行具貨幣效果的短期公債,將造成歐盟內部紛爭,加上近期歐洲經濟數據本就差於美國,恐不利歐元及歐股走勢。 索羅斯示警危機 10年前希臘債務危機曾嚇趴全球股市,如今義大利政治動盪再度讓歐洲金融系統及歐元「挫勒等」。更糟的是,義大利經濟規模遠超過希臘,任何震盪都足以讓歐元區崩塌。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學人拉赫曼(Desmond Lachman)表示:「義大利經濟比希臘10倍還要大,當年希臘債務危機就撼動了歐元的根基,若義大利被迫退出貨幣區,歐元可能活不下去。」 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警告,歐盟面臨「生存威脅」,經濟發展被3大嚴重問題阻礙,包括難民危機、脫歐引發的領土解體、緊縮政策。 義大利央行周二也警告,該國距離失去投資人信心「只剩幾步之遙」,因市場擔憂大選可能變成義大利能否留在歐元區的信心投票。義大利政治僵局,促使反體制的政黨紛紛興起。有政治評論家認為,這些民粹政黨取得優勢,將激起義大利國內更強烈的脫歐、退出歐元區的聲浪。 ---------------下一則---------------  美暗示通膨警報解除 投資股優於債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5月會議紀錄強化6月升息的決心,但對於通膨是否超標持寬鬆態度,法人表示,從實質利率、本益比、盈餘預估等7大指標衡量,股市多頭尚未改變,建議投資人採取單筆搭配定時定額方式,布局趨勢產業型基金。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目前美國實質利率水準僅約0.48%,相較於2000年與2007年美股觸頂前的2.7%和2.2%,顯然還有一大段距離。 此外,包括本益比、每股盈餘成長率預估、長短期利差、ISM製造業指數、高收益債信用利差與金融壓力指數等其餘6項指標,只有本益比接近2007年的水準,其餘都未有過熱的問題,代表股市多頭尚未出現改變,先前的回檔屬於正常的漲多拉回整理。 唐祖蔭認為,未來操作仍以「股優於債」為主,而且除了定期定額之外,可搭配單筆的方式,逢低加碼、波段操作,創造勝率。資產標的則建議挑選趨勢明確、成長性可期的產業型基金,如機器人、FinTech金融科技或AI精準醫療等,分批進場。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整體來說,支持經濟強勁成長的企業與消費需求仍然順暢,且通膨合宜、生產力上升,有益企業獲利成長。投資策略方面,產業趨勢未變,以工業自動化、機器人、AI等趨勢為中心,擴散出去的是感測、物聯網等相關產業前景可期。 ---------------下一則---------------  瞄準零售 消費電商潛力可期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消費指數表現 https://goo.gl/kWwqSk 隨著全球景氣復甦、消費意願回升,精品等消費類股吸引投資人青睞,今年以來MSCI非必需消費指數上漲5%,反觀必需消費指數則是下跌近一成。展望未來,在全球景氣穩健復甦以及大陸強勁需求帶動下,消費、電子商務產業及亞洲內需消費的成長潛力依然亮眼,適合進場布局。 野村全球品牌基金經理人呂丹嵐表示,目前全球零售相關數據整體仍持續成長,顯示在全球景氣復甦帶動下,消費性產業持續受惠。其中又以非必需消費產業表現較為強勁,在亞太地區個人消費能力持續成長下,未來精品業仍具成長空間。 呂丹嵐指出,集團股表現受惠於集團資源整合,未來布局及開發新市場時,整體營運風險較低,且較易發揮綜效。另外,線上銷售平台也是未來精品業積極拓展及開發重要銷售管道,對於長期成長也是重要指標之一。 富蘭克林坦伯頓美國機會基金研究團隊認為,軟體及數據分析能改善企業生產力並降低生產成本,以維持競爭優勢,此一趨勢將持續推升科技產業的支出;此外,許多非科技類產業,從零售、工業到醫療等產業,也加入科技驅動轉型行列,創造龐大投資商機,建議佈局可延伸至雲端運算、電子商務、數位支付及醫療創新、工業4.0等新興領域。 受惠於網路改變消費行為,電子商務的成長率已突破雙位數,大幅超過傳統零售,企業也能運用大數據進而分析客戶的消費習慣與軌跡,透過精準行銷進一步推動營收成長,同時數位支付的興起也裨益電商產業,帶動相關領導廠商持續增長。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表示,亞洲區理想的經濟表現主要源於區內基本因素強勁,這情況亦保護了區內經濟免受國際貿易磨擦衝擊。亞洲區匯聚多元化的經濟體,涵蓋大型至小型、以及從出口導向到本土主導型的市場,而且區內企業獲利強勁,流動性也算充裕。 陳致洲表示,亞洲市場已從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轉型至經濟活動正常化的環境。從結構性和週期性角度來說,在目前全新的正常化經濟環境下,亞洲具備十分有利的條件,亞洲區內發展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已開始從個別產業領域反映出來,例如大陸的零售銷售復甦,以及醫療行業的政策改革。 ---------------下一則---------------  亞債觸底反彈 多頭氣勢再起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亞太強勢貨幣債券基金表現前十名 https://goo.gl/pZSBSt 先前受到美債殖利率飆高與債券發行量增加等因素轉趨震盪的亞洲債市,近期已有觸底反彈跡象,摩根大通亞洲信貸綜合指數近一周上漲0.61%。統計指出,近一周亞債新債發行量由前一周的66億美元下降至30億美元,隨著近期亞債的新債市場價格表現開始回溫,預期亞洲債市可望重回多頭格局。 野村亞太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謝芝朕表示,亞債具備低違約率與較高殖利率優勢,只要投資信心回穩,資金即可重回亞債市場。現階段相對看好陸資地產債,陸資地產債BB級平均殖利率接近6%,B評級平均殖利率接近8%,殖利率相當可觀。 由於美國升息走勢確定,持續偏好短天期債券,特別是大陸短天期債券相當受市場歡迎,也較不易受發行量增加的影響。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宏利資產管理固定收益資深經理陳珮珊指出,今年大陸債市有望納入主要全球債券指數,實質債券殖利率具吸引力,再加上「債券通」使得人民幣愈趨國際化,這個市場因此蘊含長線投資機會。 陳珮珊指出,在A至AAA級評等的國家中,大陸債市的實質殖利率(十年期債券殖利率減去通膨)相對較高,多項利多加持,使得大陸債市投資價值浮現。 日盛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頎典表示,從亞債指數的歷史走勢來看,現在的位置為相對低點,而近期大陸債市相對走強,主要為5月國債已發行完畢,供給面壓力趨緩,加上資金偏緊狀況改善,使得債市出現反彈,而目前觀察到,大陸短天期地產券,擁有存續期間短,殖利率高的優勢,後續可關注。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分析,目前新興債市資金流出速度已減緩,在美債殖利率回落之下,預料高債息將吸引資金再進駐包括亞洲在內新興市場,尤其近來匯率貶值,更顯示出相對便宜之優勢,在此波修正後,新興債市有機會展開反彈,建議投資人可視為今年的核心收益資產。 野村亞太複合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范鈺琦指出,目前市場預期6月美國升息機率為100%,若確實在6月升息,應符合市場預期,但預料仍會對市場產生波動。但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亞洲高收益債仍可望保有相對低波動的特性。 ---------------下一則---------------  市場動盪 新興債買點浮現2018年05月31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國家基本面佳,尤其高外匯存底與低外債比重,儘管近期市場動盪,但新興債券拉回正是追求收益與成長的長線投資人承接和加碼新興債券的時點。 法銀巴黎投顧分析,雖然國際貨幣基金(IMF)今年第一季表示看好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強調不論是已開發或是新興市場皆可望增長,但地緣政治緊張、美國總統川普掀起貿易爭端,在戲院失火效應下,投資人寧可先離場觀望,也正因為如此,或許新興市場美元債券已開始展現最近幾年中最佳的進場買點之ㄧ。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表示,日前菲律賓央行宣布升息一碼至3.25%,符合市場預期,央行預期第三季仍有升息一碼的機會。此外,油價從先前的低點,經過2016年至2017年中的震盪盤整,後續持續上揚,現階段這個態勢有機會維持,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也對油價有推升效益。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是近期歐美公布的經濟數據相較不如預期,例如歐元區第一季GDP僅符合市場預期,但是差於前期,美國4月非農就業不如市場預期等。 新興市場部分,除了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此外,美國今年的貿易政策仍是弱勢美元,此次美元回彈應只是反映貿易談判、地緣性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而美元持續上揚的機率不大。 第一金投信建議,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台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投資等級美元債券ETF基金經理人張瑋芝表示,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成長相對穩健,受到美元走強與美債殖利率觸及3%高位的影響,近期震盪較為劇烈,新興債今年高點以來跌幅逾5%,預期短期修正已達滿足點,加上油價能源走揚,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基本面仍然看好,帶動企業獲利,違約率維持低檔,建議投資人可以利用ETF低點分批進場。

小媽精選1070530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30日
公開
48

美股基金連3周奪吸金王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全球主要市場基金資金流向 https://goo.gl/4PJvNw 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報喜,吸引國際資金連3周回補美股,上周美股基金淨流入32.93億美元居全球股票吸金王寶座,但因資金轉向美股基金,使歐、日股失血幅度進一步擴大中,甚至新興市場股基金也呈現淨流出情況。 根據J.P.Morgan和EPFR資料顯示,截至23日為止,日股基金上周再流出26.15億美元;歐股基金也在政治不確定和債務危機蠢蠢欲動雙重拖累下,已連續11周出現淨流出。 現階段國際資金仍舊相對看好新興市場中的亞股投資機會,摩根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產品經理張乃文指出,美元在持續走高之際,雖對新興市場股多少形成壓力,惟亞洲(不含日本)基金和拉丁美洲基金近兩周卻逆勢吸金,尤其是亞洲(不含日本)基金,連兩周都逾3億美元資金淨流入,累計今年以來淨流入突破180億美元,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最佳年度吸金紀錄。 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林孟迪表示,美國的雙率,仍然是全球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與商品市場的主導因素。由於6月聯準會的利率決策,市場已經高度預期將再次升息,換句話說,風險性資產在美國雙率的籌碼引導下,後續勢將進一步啟動市場資金再次流回美國,這也是美股基金近期周周成為吸金王的主要因素。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則指出,在5月17日到23日的一周,新興市場股市、已開發市場股市整體都呈現資金流出,但美國市場呈現淨流入近33億美元。 就技術面來看,美國標普500指數在2,700∼2,742點之間已橫向整理數周,上周走勢無明顯方向性,若能守穩2,670點,則反彈力道可望持續,預料有機會挑戰2,800點反壓區,整體而言,美股有機會穩步走高。 ---------------下一則---------------  金融巨鱷索羅斯警告:全球新金融危機 加速醞釀中...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金融危機恐再現的原因 https://goo.gl/58Mgmi 金融巨鱷索羅斯(George Soros)周二表示,受美元勁升、資金大舉逃出新興市場、歐美貿易聯盟動搖等因素影響,可能會引發另一場「重大」的全球金融危機。他還警告,歐盟正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 索羅斯同時批評英國脫歐,認為這將對兩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這位全球知名操盤手直言,歐盟面臨3項嚴重問題:難民危機、脫歐引發的領土解體、緊縮政策,表示這些問題已經「阻礙歐洲的經濟發展」。 索羅斯周二在巴黎發表演講指出,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及設立關稅壁壘,已威脅歐美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聯盟,勢必對歐洲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德國。此外,美元走強也導致資金逃離新興市場。 近日全球股匯動盪,義大利債市殖利率躍升至數年高點,土耳其、阿根廷等新興經濟體因貨幣貶值、通膨失控而陷入苦戰。 索羅斯說,「我們可能邁向另一次的重大金融危機。」 對於歐盟,索羅斯認為前景黯淡。他提及難民危機和緊縮政策已加速民粹主義崛起,以及英國脫歐引發歐盟領土解體。 索羅斯說,「每件可能出錯的事,最後都出錯了」。他強調「歐洲正面臨生存危機,這不是隨便說說,這是殘酷的現實」。 索羅斯強調,歐盟若要解決這場危機,「就必須重新改革」。他提出其中一個解決之道,就是每年規模約300億歐元(350億美元)的「非洲馬歇爾計劃」(Marshall Plan with Africa),藉此可緩解歐洲的移民壓力。他另建議歐盟應該修改陳規,包括取消成員國必須加入歐元貨幣的規訂。 ---------------下一則---------------  收29.988 台幣一周新低 直逼3字頭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陳碧芬�台北報導 國際美元轉強,加上外資賣超台股匯出,新台幣29日開低走低,再向3字頭靠近,尾盤貶值4.3分,收在29.988元的逾一周低點,成交量也放大至15.31億美元。惠譽信評29日也示警,指美元急轉直上,台灣銀行業的外匯部位占系統資產20%,且風險集中在海外實體業務和投資級離岸債券�銀行,台灣銀行業恐難躲外匯風險。 美國周一因陣亡將士紀念日休市,但歐洲市場相對不平靜,受義大利政局不穩拖累,歐元走跌,同時推升國際美元指數一度站上95關卡,新台幣29日因而一開盤就跟著非美貨幣同步走弱,盤中最低來到29.99元。 外匯交易員指出,主要亞幣中,日圓因為避險需求湧入而對美元逆勢勁揚,印尼盾則因市場預期央行升息而走升,馬元因今年以來累計跌幅已深、貶勢相對平緩,至於其他亞幣如韓元、菲律賓披索、泰銖、人民幣及星元,昨天貶幅都大於新台幣。 由於月底前僅今、明兩個交易日,外匯交易員指出,出口商因作帳需求,拋匯力道出籠,抵銷新台幣貶勢,否則新台幣應守不住30元;像是29日便有部分出口商因預期新台幣續弱而惜售,想等到更好價位再賣美元,除非外資加大匯出,新台幣較有可能帶量貶破30元。 ---------------下一則---------------  萬點抓周 台股基金績效3級跳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一年台股基金績效表現前10大 https://goo.gl/KmFtfi 台股本波站上萬點大關屆滿一周年後,統計加權指數累計至今上漲9.42%,同期間台股基金平均報酬率達28.35%,法人表示,今、明兩年整體景氣能見度良好、企業獲利成長可期下,對台股後市審慎樂觀看待,惟市場震盪頻率可能增加,建議投資人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降低波動風險。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台股自去年5月23日站上萬點大關後,歷經美國通膨預警、主要國家央行行長異動、美朝危機、蘋果iPhone銷售不如預期、美債十年期殖利率衝上3%心理關卡,以及陸美貿易戰開打等諸多利空考驗,指數蹲低後都能夠再度反彈攻高。 葉信良表示,今年來,半導體、機器人自動化、汽車電子等產業,需求持續熱絡,能見度至少看到明年上半年,雖然短線進入五窮六絕傳統淡季,按經驗,股市波動頻率增加,操作難度也明顯提高,但考量基本面良好下,逢回均可留意布局機會。操作上,建議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降低波動風險。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台股中小型股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仍能提供台股行情向上的動力。展望下半年,Apple在第二、第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使得科技股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而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而在短缺效應下,包括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也都具備投資潛力。 野村中小基金經理人林界政表示,今年台股盈餘成長預估約為3%,只是類股成長差異大,科技股依然是主要成長動力。長期看好高速運算、IoT及汽車電子的新興需求,相關供應鏈績優個股將是今年投資主軸,在指數拉回過程中可尋找分批佈局機會。 傳產方面,大陸維持環保去產能政策,供給側改革持續進行,部分原物料供需可望逐漸改善,將選擇具競爭力,有利基位置的傳產公司。 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兼大中華投資組主管葉獻文分析,今年應是電子股股價的休養期,幸好AI人工智慧、虛擬貨幣締造了新的動能,下半年產品零組件缺貨的狀況可望緩解,電子股從第三季底後有機會轉強。 元大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吳宛芳表示,近期可留意第一季財報與4月營收績優個股,以及今年營運展望較佳的公司。目前蘋概股評價皆處於相對低檔,留意相關供應鏈買點,拉回可再布局。 ---------------下一則---------------  台股迎電子旺季 科技基金表現可期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緊張減緩,帶動國際指數反彈,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雖在3%之上,但預期市場恐慌心理將逐漸趨緩,回歸經濟溫和復甦,利差縮小成常態,後續資金緊縮將是觀察重點,反觀第二季後逐漸進入電子傳統旺季,第三季預料相對穩健,留意台股科技族群表現,台股科技基金績效可期。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陳奕豪表示,中美對貿易磋商議題發表共同聲明,市場的貿易情勢緊張緩解,隨利空淡化,未來將聚焦財報獲利與營運展望。半導體長多趨勢不變,矽晶圓目前景氣能見度直達2020年,物聯網、汽車電子及新能源車的離散功率元件等新興應用,全球8吋晶圓廠產能,長期維持接近滿載水位,6吋及8吋產能吃緊,中長期更樂觀。 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郭修伸分析,台股半導體及電子零組件行情可望延續,其中半導體應用在AR�VR與AI推升下,領導廠商仍可繼續成長,可注意手機晶片、IC製造等;電子零組件則受惠於3D Sensing與無線充電興起,將於今年導入多款手機,3D sensing預估仍以Apple為主,今年3款新機都可望有相關配置。 宏利投信指出,台灣大型科技股面臨成長、轉型、接班等議題,今年以來營運、業績較無令市場驚艷表現,導致關注大型股的投資意願降低;反觀中小型股表現可圈可點,主要因為相對於大型股,中小型股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將成為下半年提供台股向上動能的主力。 逐漸進入電子傳統旺季,MLCC、晶片電阻供給缺口將持續擴大,相關產品漲價幅度將超過第一季;陳奕豪強調,且營收增加部分大多數可反映至毛利率,MLCC、晶片電阻交期普遍延長,市場預期第二季MLCC、晶片電阻漲價幅度也會超過第一季,另電動車、雲端、AI等族群都可多關注。 ---------------下一則---------------  美元超強 人民幣續貶 創4個月低點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黃欣�綜合報導 人民幣中間價走勢 https://goo.gl/tr5BAK 美元指數漲勢凌厲,非美貨幣受此影響倒趴一片。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昨(29)日收盤重貶250個基點,盤中貶破6.42,和中間價同步跌至逾4個月新低。不過市場人士分析,考慮到大陸國內經濟基本面、外匯供需平衡等因素,今年全年人民幣的貶值仍在可控範圍內。 路透報導,交易員稱,義大利政局動盪拖累歐元大跌,支撐美元指數強勢上漲並逼近95關口,遠超市場預期,中間價因此低開報在6.4021元,連續第4個交易日下跌。在岸市場方面,更是開盤後就一路下跌,直探6.41元附近。盤中雖有小幅結匯需求支撐,依舊難敵大勢,最低曾跌至6.4257元。下午官方收盤報在6.4188元,單日貶幅0.39%。 離岸價同樣走弱,接連跌破6.41元、6.42元關卡,盤中最低下探6.4240元附近,亦下跌200多個基點。截至昨晚8時許,離岸價略有拉升,回到6.4183元左右。 中證網引述分析人士表示,短期來看,如果美元進一步走強,人民幣仍存在一定貶值壓力。但後續美元指數走勢仍需觀察,再考慮到大陸經濟基本面、外匯供需平衡等因素,今年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壓力和風險仍屬可控,資金外流壓力不大。 華爾街見聞報導,環球外匯經紀商FXTM富拓貨幣策略和市場研究全球主管Jameel Ahmad稍早表示,利差水準繼續有利於美元,美元仍有進一步上漲潛力。鑒於美元走勢強勁是當前主題,人民幣仍將面臨下跌風險。 但有分析師抱持樂觀看法。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研究主管韓會師認為,在這一輪美元反彈過程中,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幅度明顯小於美元指數升幅。且從近期整體新興市場貨幣來看,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趨勢已經顯得非常「溫和」。 此外,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自4月以來連續升值並迭創兩年來新高,充分顯示人民幣仍屬「相對抗跌」狀態。韓會師認為,在這些因素支撐下,儘管人民幣短期承壓,但只是短線壓力,「人民幣兌美元貶到6.45元附近就是極限了」。 ---------------下一則---------------  非洲14國 推人民幣為儲備貨幣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欣�綜合報導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或再傳進展。新華社報導,看好人民幣後續潛力及中國與非洲間的貿易愈加緊密,有14個非洲國家正在考慮將人民幣納為儲備貨幣。 報導稱,根據東部和南部非洲宏觀經濟和金融管理研究所(MEFMI)的最新聲明稱,上述地區14個國家的央行和政府官員將在辛巴威首都出席一場論壇,並討論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可行性。 該論壇將於當地時間29日召開,為期兩天。參加者包括這些國家的常任副秘書長和央行副行長,以及非洲開發銀行的官員。MEFMI為一個區域研究所,共有14個成員國,包括安哥拉、波札那、蒲隆地、肯亞、賴索托、馬拉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盧安達、史瓦帝尼(史瓦濟蘭)、坦尚尼亞、烏干達、尚比亞和辛巴威。 報導稱,之所以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MEFMI發言人Gladys Siwela-Jadagu表示,該地區大部分國家都有來自中國的貸款或贈款,人民幣已成為中非貿易的「共同貨幣」,因此將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是「有經濟意義的」。 該發言人還稱,中國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交易夥伴,非洲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從新的國際貿易格局中獲益。 據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布的「2018年第一季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人民幣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目前已有逾60個境外央行或者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存底。 報告還稱,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截至今年1月底,人民幣列全球第5大支付貨幣,市場佔有率達1.66%。至今年3月底,全球共有逾34.9萬家企業和386家銀行開展人民幣跨境業務,顯示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愈加寬廣。 ---------------下一則---------------  入摩效應續燒 卡位陸股正旺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A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jhA5YB 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人行淨投放4,100億元,加上前期降準、資管新規正式稿條件放寬,尤其A股納入MSCI,按公司市值占比,銀行、非銀金融、食品飲料列前三位,短期有望注入新動力,提振市場情緒,法人指出,目前正是A股基金布局好時機。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中美貿易戰緩和,科技層面衝突得到有效緩解,持續看好業績和政策雙輪驅動下的大創新,消費電子、半導體產業鏈、通信、新能源等。就上市公司去年第四季和今年第一季營利分析顯示,醫藥、傳媒、計算機、通信等新興消費行業恢復上漲趨勢更為明顯,大消費概念股可留意。 台新MSCI中國ETF(00703)經理人王嘉豪指出,A股入摩初始納入5%,兩階段主被動資金合計約200億美元流入,根據大陸券商以中長期推估,A股全面納入後帶來的國際資金流入規模將有4千億美元。 陸股國際化進程大幅跨越,受惠的不僅是境內股票,陸企在海外發行的股票也備受追捧,包括美國的ADR與香港恆生國企指數近一年來都有亮麗的表現。 宏利投信認為,A股市場目前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僅次於美國,預計今年6月入摩後,首批流入A股外資可望達百億美元。主要因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 近年大陸對健全金融體系不留餘力,不但積極推行去槓桿、縮表等計畫,在2018年兩會中,更將防範金融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黃上修強調,整體來看,金融監管收緊成效佳,除金融體系內資金空轉現象緩解,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增速也明顯放緩,影子銀行規模逐步下降,金融體質將逐漸改善。 ---------------下一則---------------  5月以來指數吸睛 陸股ETF衝衝衝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5月以來陸股利多帶動,滬綜、深成、中小板、創業板指數全面走揚,連帶陸股ETF表現跟著熱,其中除反向ETF,其他陸股ETF均走揚,漲幅都全部在1.18%以上,最佳表現逾5.0%,法人表示,隨入摩議題夯,後市布局陸股ETF績效可期。 群益深証中小板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表示,現階段大陸整體經濟韌性充足,在經濟基本平穩、降稅等國家扶持政策初見成效下,有助中小企業回暖。 從獲利面來看,中小板指數成分股今年度的淨利潤增速預估為28%,EPS更呈現逐年走升態勢,中小板企業表現穩健,中長期持續增長,加上現階段PE相較過去點位仍在合理區間,後市投資前景仍值得期待。根據wind資料針對中小板各行業的成份股,絕對增速前十名的行業為鋼鐵、休閒服務、有色、通信、機械、醫藥、地產、建材、建築裝飾、電子。近期中小板指數呈現震盪,中小板業績預告披露的早,可能出現與實際業績有些差異,是後續需要持續追蹤關注的地方。 宏利投信認為,大陸除消費能力提升帶來商機,網際網路和行動式網際網路環境發展快速,電子商業、大數據、雲端運算、線上媒體等領域的成長潛力極大。人口持續老化,成醫療保健產業持續發展動力,加上政府支持研發等醫療保健產業的改革,為高品質公司提供商機。 政策面來看,官方釋出降稅利多支援中小型企業,新製造、新科技、新消費等新經濟產業料將受惠。張菁惠強調,先前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將全力推動互聯網、電商、AI人工智慧等新經濟產業發展,中小板成分股多為新興產業龍頭,與新經濟政策方向契合,可望持續獲得市場關注。 ---------------下一則---------------  印尼救匯價 預計今緊急升息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印尼央行周三加開臨時會,市場普遍預期將再次宣布升息,這將是2周來第2度升息,目的是讓貶至31個月低點的印尼盾止跌回穩。 《華爾街日報》調查11位經濟學家意見,有10位預期央行周三將把基準利率調高1碼至4.75%。印尼央行新任總裁瓦吉悠(Perry Warjiyo)周一表示,央行將於周三臨時會討論升息議題,以因應美國聯準會6月升息。 瓦吉悠指出,央行需要聯準會在6月12至13日舉行決策會議之前,先召開會議。印尼央行下次貨幣政策會議定於6月27至28日。 印尼央行先前干預國內匯市未能阻止印尼盾下挫後,於5月17日宣布將基準利率調升1碼,此為2014年11月來首次升息。 市場預期聯準會將加快升息腳步、中美貿易衝突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造成外資撤出,印尼盾自2月以來便承受賣壓。印尼央行斥資數十億美元仍未能拉抬印尼盾匯價,今年迄今印尼盾兌美元跌逾5%。 星展銀行策略師Eugene Leow表示,印尼盾持續低迷不振,「可能需要多次升息,下一次可能就在周三。」市場預期,印尼央行可能在6月例會再次宣布升息。 澳盛銀行(ANZ)認為,印尼可能需要2次幅度1碼的升息,若周三和6月執行,將寫下6周內升息0.75個百分點紀錄,恐不利經濟成長。 由於美國公債殖利率上揚和美元升值,投資人大舉撤出印尼股市和匯市,讓印尼盾成為今年以來最疲弱的亞洲貨幣之一。印尼盾跌跌不休將加重印尼的外債壓力,政府亦不樂見投資人拋售印尼公債。 東南亞最大國家印尼第1季經濟表現令人失望,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擴張5.06%,未達市場預期。較高的利率意味著借款成本更高,可能導致企業和消費者減少開支,進一步衝擊經濟。 ---------------下一則---------------  義大利政亂...歐美股匯大動盪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摜破1.16美元大關 https://goo.gl/bzMf4G 受到義大利爆發可能提前大選的政治危機與西班牙總理拉霍伊也面臨倒台危機的雙利空夾擊,歐元資產周二全面重挫,歐元一度貶至1.1530美元的10個月新低,義大利股市大跌2%,早盤一度暴跌3.1%,美元指數盤中漲破95點大關。 歐盟完整性再度面臨考驗引發投資人緊張,全球風險性資產全面大跌,歐元摜破1.16美元大關,最低來到1.1530美元,創10個月最低,歐股早盤跳空開低,英、德、法大盤跌幅均逾1%,義大利股市重挫近2%,西班牙股市跌2.1%,Stoxx 600泛歐股指數大跌1.1%。 美股周二跟著開低,道瓊工業指數跳空重挫逾200點,跌0.8%,30檔成份股全部下跌,標普5百指數也跌0.6%,但科技股跌勢相對較輕,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開小低盤後隨即拉高至接近平盤。 美元則受惠於避險資金搶進勁揚,追蹤兌6大對手貨幣的美元指數盤中一度升破95點大關,創近10個月新高,稍後回到94.65點,仍大漲0.6%。 義大利政治危機在總統否決聯合政府提交的組閣名單後快速升高,握有組閣權的五星運動黨黨魁推動彈劾總統,同時要求提前大選,最新民調顯示義大利民粹主義聲浪有竄升之勢,大選之後可能催生一個推動脫歐的新政府。 與此同時,西班牙政局也爆出震撼彈,該國國會本周五將對總理拉霍伊舉行不信任投票,倒閣案過關將使拉霍伊的中間偏右政府倒台,改由中間偏左的社會黨籌組新的政府。 歐洲的政局發展突然又倒向脫歐,金融巨鱷索羅斯已提出警告,歐盟將面臨解體危機。 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約克斯(Kit Juckes)表示:「隨著今夏有更多的大選即將舉行,歐元區顯然又面臨存亡與否的重大威脅,根據當前金融市場的走勢,我對於歐元區前景難以樂觀。」 與此同時,義大利債市也隨股市下挫,價格反向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暴漲1.8個百分點至2.73%,10年期債券殖利率也大漲70個基點至3.39%。 ---------------下一則---------------  義政經動盪 分析師憂危機蔓延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怡均�綜合外電報導 美財經媒體CNBC報導,義大利政治動盪引發股市大跌,波及歐洲股匯重挫。如今市場不安情緒正持續升溫,分析師擔憂,義國的政經危機可能擴散蔓延至其他國家。 Kleinwort Hambros公司投資長庫凱爾(Mouhammed Choukeir)周二在CNBC節目《Squawk Box Europe》指出:「倘若你觀察義大利的經濟基本面,實在令人擔憂。」 庫凱爾表示,「這是全世界債務最大的國家之一...失業率達11%,經濟仍不及2007年的水準。反觀許多主要經濟體皆已復甦,顯然這個國家需要結構性改革,才能重拾投資人信心。」 他認為,「去年是歐洲經濟成長走強的一年,通膨重新上揚,通縮壓力減輕,然而這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如今每個人都擔憂通縮再現,甚至也擔憂危機擴散的可能。」 義大利籌組聯合政府因總統馬特雷拉(Sergio Mattarella)阻撓而破局,原擬組閣的五星運動黨與聯盟黨可能會重返選舉戰場,提前大選的機率增加,混亂的情勢令投資人憂心忡忡,一旦再次掀起選戰,對立深化的選舉活動將引發提倡脫離歐盟思潮再起,令歐盟的未來蒙塵。 Sentix的歐元區解體指數已躍升至2017年8月以來最高,當時因反歐元的的極右派領袖雷朋(Marine Le Pen)競選法國總統,使法國脫歐風險大增。 倫敦貝倫堡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Holger Schmieding)周二指出,目前義大利的政治風險已是歐洲之最。一旦有風吹草動,其他歐洲政府將致力控制任何風險蔓延的可能。 施密丁預料,義大利脫歐可能性極低,不過若真如此,歐元區成長(不計義大利)可能會停滯數季,各國政府勢必會祭出措施抑制風險擴散,並且在必要的情況下支持最受衝擊的銀行,在此之後,歐元區經濟成長才會逐漸回復穩健腳步。 ---------------下一則---------------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新興市場拉回找長線買點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近來新興市場震盪重挫,安聯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在《金融時報》專欄撰文指出,新興市場資產這波拉回的幅度雖因國而異,投資人仍可留意急跌後創造的長線買點機會。 伊爾艾朗表示,包括美元計價債券、本國債市與本國貨幣等新興市場資產短線全面走跌,主要利空在於全球情勢逆轉,像是美國利率走升帶動美元走高,美元走強意謂著新興市場資產的流動性條件緊縮,另外油價急飆也對於依賴原油進口的新興經濟體帶來壓力。 伊爾艾朗指出,之前受惠於充沛的流動性與低波動的有利環境,新興市場資產得以享有一波大多頭行情,如今在全球流動性資金退潮後,相關資產自然跟著回跌,尤其是負債水位偏高、有舉債急迫性與政策回應慢半拍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受到的衝擊將最為嚴重。 阿根廷與土耳其就是明顯的例子,前者在爆發經濟危機後已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請求紓困,後者現正身陷貨幣崩跌引發的經濟危機。 然而,伊爾艾朗強調,危機就是轉機,這波新興市場資產行情大跌,投資人反而應該留意長線的買點。 伊爾艾朗並提供3個投資操作建議,首先針對經濟基本面穩健、資產負債強健與負債偏低的經濟體,像是哥倫比亞,投資人不僅不要因市場震盪而被洗出場,若行情再跌應該逢低加碼。 其次針對如巴西與南非等經濟與金融情勢位居中段班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產,則需視當國際情勢惡化時相關國家政府的政策回應態度與能力而定,如果政府願意且有能力迅速處理,則投資人則可站在買方。 第三,伊爾艾朗認為,即便是體質最差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也有介入獲利的機會,只要發生倒債的機率偏低,相關國家的金融市場若超跌就是買點,對行情波動承受度較大的投資人可以先買進外幣計價的債券,接著再投入當地債市與匯市。 ---------------下一則---------------  法人:逢低承接 新興債投資機會浮現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債殖利率彈升、美元反彈,新興市場債券拉回,再度考驗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信心,法人表示指出,由於新興國家基本面佳,尤其高外匯匯存底與低外債比重,儘管近期市場動盪,但新興債券拉回,追求收益與成長的長線投資人可逢低承接逐步加碼新興債券。 新興市場債券近來處於多事之秋,法銀巴黎投顧分析,首先是油價上揚點燃投資人對於通膨上漲的擔憂,進而關切聯準會升息的速度與幅度是否會高於原本預期,引導短、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加速上升,尤其是投資人最為關注的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直朝3%叩關,引發全球股、債市震盪。 近期新興市場債走勢不如年初法人預期佳,BNP法銀巴黎投顧分析,主要是因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對新興美元債券造成衝擊,阿根廷披索大幅度貶值,更成為這一波壓垮新興債市的最後稻草。 對於阿根廷披索大幅走貶之事,BNP法銀巴黎投顧認為,應不至在新興市場內產生連鎖效應。儘管美元近期因經濟強勁、減稅與交易員回補放空美元部位而走強,但長遠來看,美元仍將受到美國雙赤字影響而走弱,對於新興市場當地債券而言,下跌即為逢低布局的好機會,該投資團隊也將伺機增加投資新興市場貨幣。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表示,新興國家債具備經濟基本面強勁、高債息,以及貨幣便宜等優勢,所以跌多之後即具備反彈契機。但他提醒債市投資人應留意美國利率上揚風險。 ---------------下一則---------------  3利多 高收債仍具吸引力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官員提出對稱性通膨目標,未來將容忍通膨高於2%目標一段時間,而不加速升息,市場正面反應,但緊縮貨幣政策趨勢仍讓債市雜音多。法人認為,即使聯邦基準利率上升到4%,但高收益債券仍具有三利多,包括財政刺激發酵、違約率低落、全球債市殖利率相對微薄等支撐,在固定收益產品中仍具有吸引力。 法儲銀盧米斯賽勒斯債券型基金經理人馬修•伊根(Matthew Eagan)昨日來台時指出,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可望達3%、核心通膨率也會接近美國聯準會預期目標2%,並預期今年6月及9月將各升息一碼,不過到2019年,升息步伐會開始放緩,利率曲線將趨於平穩。 他認為,若是聯邦基準利率升到4%,對新興市場債的衝擊會比較大,因為同樣的報酬下,投資人就不會想承擔新興債較大的波動風險,吸引力下降。至於高收債,馬修認為衝擊較小,因為高收債仍有信用利差,且經濟持續成長強勁,企業獲利良好,可抵禦升息影響,再者,目前高收債違約率處於歷史低檔。 馬修進一步提到,投資等級和高收益債利差已來到歷史均值下緣,但仍可從中發掘投資機會,發債體質佳的標的會是今年信用債券致勝的關鍵。高收益債券因持續受到財政刺激等預期效應而有不錯的表現,且低違約率及市場仍青睞高息資產等也能支撐高收益債券價格。 整體來看,馬修認為,全球債券殖利率普遍看升,料聯準會今年將再升息二次,歐洲央行則於明年春季首度調高利率,而日本債券熊市來臨時間可能為全球最晚,在此情況下,仍相對看好公司債,其殖利率較公債優渥,更加偏好短天期債券投資。 馬修•伊根(Matthew Eagan)認為,未來要留意的風險,包括中美貿易戰、央行貨幣政策預期、地緣政治緊張及選舉結果等,恐致波動加劇,債券投資宜短不宜長,並可趁市場震盪時積極尋找遭市場錯殺之標的。 ---------------下一則---------------  基金平台 定期定額戶數倍增2018年05月30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網路買基金成趨勢,基富通、鉅亨基金平台近一年定期定額戶數及淨流入金額都大幅成長,基富通近兩月每月淨流入已逾4億元,鉅亨基金平台今年來定期定額的契約數成長了四倍。 基富通總經理林政村表示,從今年3、4月開始,每個月淨流入4億元以上,是去年同期2億元的兩倍以上,至於今年1、2月時每月淨流入不到3億元,定期定額開戶數約1.2萬戶,平均每戶定期定額金額是3.3萬元,每戶定期定額金額超過整體投信每戶定期定額扣款的平均金額是7,771元。 若以基富通每月淨流入4億元估算,光靠定期定額,基富通一年即淨流入金額即逾50億元,根據基富通統計,去年第三季時,每日淨流入金額是5千萬元、去年第四季每日淨流入金額再上升至7千萬元,到今年第一季每日平均淨申購金額即竄升至9千萬元,截至今年4月底,基富通共同基金存量已超過140億元。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儘管今年來投資市場動盪,該基金交易平台仍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截至4月底為止,該平台近一年的開戶數翻升三倍以上,規模翻升幅度更達六倍,預期今年的整體成長幅度仍可維持高水準。 此外,今年來平台定期定額的契約數成長了四倍,除了凸顯投資人對定期定額的喜愛有增無減,也為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規模奠定了更強健的成長基礎。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認為,市場愈是震盪,投資上更要多元及分散,同時也不可忽視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尤其經過過去幾年的多頭,市場在走出一段多頭後,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影響投資信心及市場表現,對於無法選定進場時間點的投資人來說,定期定額確實是十分適合長期投資的一個方式。 朱挺豪進一步指出,今年鉅亨基金交易平台除了將持續增加合作夥伴,引進更多基金上架,平台也將推出新的投資機制,預期下半年還有機器人投資將問世,除此之外,平台專業的投資建議可提供投資人更貼近市場的投資方向、不定期的投資優惠還可省下不少投資成本,都值得多加利用。

小媽精選1070529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9日
公開
39

崩盤四國 恐引爆金融危機惡夢蘋果日報2018/05/29【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近10年,中國網媒《騰訊網》報導,下一輪市場風暴,可能從被稱為崩盤四國(VITA)的委內瑞拉、義大利、土耳其和阿根廷開始。 5月初,阿根廷股匯債市全面暴跌,央行1周連升3次息都無能為力,被迫向IMF(國際貨幣基金)求助;5月中土耳其接棒,股債匯三殺,里拉匯率本月累跌17%,央行被迫升息300個基點。義大利分裂派上台,委內瑞拉通膨率13379%,都讓外界擔憂點燃市場危機。 違約黑名單常客 以4國英文名字首組成的VITA,非一夜之間爆發經濟危機,4國都是違約黑名單常客,債越欠越多,卻沒辦法還。義大利債務達國內生產毛額的132%,就差讓歐盟接管,土耳其和委內瑞拉正步其後塵。 由於4國外匯儲備少到可憐,加上又都允許資本自由流通,只要美元漲,匯率就暴跌。加上同樣大量依賴服務業,欠缺支撐國家基石的工業,光靠旅遊業當命脈,無法有效處理經濟衰退和就業問題。 此外,政治風險也是VITA隱憂,土耳其6月大選,義大利則因民粹兩黨上台,脫歐機率大增。委內瑞拉因大選舞弊,惹怒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阿根廷則常年陷入左右兩黨交鋒,民眾不是罷工就是抗議,政變與通膨總是反覆發生。 《騰訊網》分析,國家發展若無健康財政和貨幣制度,加上有效執行和嚴格監管,將無助國民財富分配,未來恐有更多VITA們出現。 ---------------下一則---------------  甩開低利 另類投資獲利穩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低利率時代,投資人都在尋找收益型投資標的,只要獲利穩健且收益率明顯高過定存即獲得投資人青睞。法人表示,除了風險性債券產品,每年可有穩健獲利的「另類投資」已成為私募基金找尋收益的另一來源。像是飛機租賃、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收益往往優於傳統資產類別。以「飛機租賃」來說,飛機租賃公司購入客機後,就與承租企業簽訂長期租約,租金收益十分穩定。如倫敦證交所掛牌的飛機租賃公司Amedeo Air 4 Plus,該公司的預估股利率達到7.71%。 安本標準投信舉例,像是「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投資人可直接購買已在營運再生能源電廠的擁有權,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價格保障,讓這些綠能電廠得以獲得穩定的電費收益。這種標的在倫敦證交所掛牌交易的The Renewables Infrastructure Group旗下,擁有已在營運的27座在岸風田和28座太陽能田,地理位置遍布英、法、愛爾蘭三國,預估股利率則為6.03%。 另類投資彼此相關性與連動性低,法人表示,在與股、債脫鉤的情況下,「另類投資」則可為投資人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收益來源。「另類投資」標的在一般法人篩選標選中被歸類為每年可獲利穩健成長的高股息的股,因此各法人都透過各種機制幫投資人找尋息高且具獲利成長性、股價相對偏低的個股。 聯邦投信投資研究部協理郭明玉表示,在美國升息環境中,由於美國經濟復甦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溫和復甦,且一般對美國經濟展望持續樂觀下,預期股票投資可望維持相對突出表現,加上目前亞洲經濟基本面健康,成長動能無虞,且亞洲企業市值和獲利成長快速,有利推升國際資金布局亞股意願,若從估值角度來看,仍可持續進場。 統一投信統計,東協高股息指數股利率逾5%,且自成立以來,不但累積報酬率近九倍,且遠勝同時期Nasdaq指數及全球高股息指數報酬率。東協市場股價若出現修正,是投資人可以留意的族群。 ---------------下一則---------------  景氣燈號連三綠 領先指標連五跌 國內經濟成長 需要蠻牛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近一年國內景氣變化 https://goo.gl/3TGVZP 國發會昨(28)日發布4月景氣報告,景氣亮出連續第3個月綠燈,惟領先指標卻連續第5個月下滑,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這代表我國景氣現階段續呈溫和擴張,只是動能不夠強,並非悲觀的訊號。」 國發會每月依股價、出口、工業生產等9項指標走勢,彙編成「景氣綜合判斷分數」,以之對映燈號。4月在工業生產、批發零售及製造業銷售各加1分下,景氣綜合判斷分數升至26分,創近7個月最高,亮出綠燈,代表景氣穩定擴張。 我國景氣燈號雖連3綠,但領先、同時指標卻連跌5個月,這是否代表景氣有反轉的跡象?吳明蕙說:「4月領先指標跌0.41%,累計5個月跌幅僅1.41%,這個跌幅很小,同時指標累計跌幅也只有1.8%,這並非悲觀的訊號。」 何以景氣綜合判斷分數(燈號)上升,領先指標卻下降?吳明蕙表示,以這次讓燈號加分的工業生產、批發零售及製造業銷售量這3項,由於其成長力道低於長期趨勢,因此反而導致同時指標下滑。 讓景氣燈號加分的指標,反而讓同時、領先指標下滑,這代表什麼意義?吳明蕙說:「代表景氣雖呈擴張,但擴張動能還是不夠強。」 根據國發會的統計,我國景氣自2011年3月以來已有7年多沒亮過紅燈、黃紅燈,顯示景氣動能長期偏弱,即使新政府執政的近2年也只亮了8顆黃藍燈、16顆綠燈,離紅燈、黃紅燈尚遠。 吳明蕙表示,近期美、歐、日、中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大於50點的榮枯線,而且國際貨幣基金(IMF)還將今年全球貿易量成長率上修至5.1%,同時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創近7年最高,顯示全球景氣還是在擴張,有利於維繫我國出口動能。 不過,國發會提醒,全球景氣雖然看好,但美中貿易摩擦後續發展、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仍需密切關注。 ---------------下一則---------------  燈號連3綠 景氣UP 力道有待加強 民眾超無感2018/05/29蘋果日報【林海╱台北報導】 表現穩定 國發會昨發布4月景氣燈號,亮出連續第3顆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綜合判斷分數較上月的23分增加3分至26分。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國內經濟溫和擴張,雖暫無景氣反轉跡象,但景氣領先、同時指標下跌,顯示成長力道有待加強。 在4月各項指標中,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與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各增1分,其餘項目分數不變。吳明蕙說,工業生產與製造業銷售量等2指標中,以電子零組件業表現較好;至於批發行業,則是機械器具與建材表現好,餐飲、零售平平,並不突出。 領先同時指標雙降 吳明蕙指出,謹慎看待領先與同時指標,目前領先、同時指標均連續5個月下滑,累計跌幅分為1.41%、1.8%,好在幅度都非常小。對領先、同時指標下滑,她認為主因為各項目年增率雖上升,但成長動能仍低於長期趨勢,「動能不夠強,因此指標判斷不夠好,但不是悲觀的訊號。」 吳明蕙解釋,廠商雖有增加投資,但時程安排上,不可能每個月都有大幅增加,且股價指數已高,低於長期趨勢,因此對於指標來說,也是一股下拉的力量。 但吳明蕙強調,近期美、歐、日、中的PMI(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皆大於50點的榮枯線,包含IMF、HIS、Markit等多家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及貿易量,顯示全球經濟持續好轉。 經濟前景審慎樂觀 同時,世界貿易量的擴張速度,可望連2年優於全球經濟成長,有利維繫我國的出口動能,但未來須觀察美中貿易戰後續發展、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 在內需方面,吳明蕙表示,半導體等領導廠商續增先進製程投資,政府也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可望帶動民間投資擴增,隨就業市場改善、企業調薪也趨積極,可望挹注民間消費成長,國內的經濟前景審慎樂觀。 對景氣燈號續亮綠燈,民眾仍無感。從事零售業的陳小姐說,今年來市場買氣並沒有明顯爆發,特別是最切身的薪資也未成長,政府老是說企業有加薪,但不論是自己或周遭朋友,都沒有受惠到。 ---------------下一則---------------  5月CCI創7個月新低 下月買股信心 恐偏悲觀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圖 https://goo.gl/nPB6Dm 台股投資人居高思危、樂觀中帶審慎,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8日發布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六大指標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就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顯示投資人對現在是不是進場買股已有些動搖。 一般而言,消費者信心指數數值介於100∼200,指消費者仍居相對樂觀的態度。5月「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雖仍有101.9點,但以5月單月該指標下降3.6點來看,有可能下個月便跌破100的信心值、達到偏向悲觀的水準。 中大指出,5月CCI總數較4月僅微降1.28點至85.61點,由數值來看情況不算太壞,但有四大重點要觀察,一是六項子指標全數下降,顯示消費信心前景不若先前樂觀;二是總數降至七個月低點,同樣反映國人信心在衰退。 第三是帶動5月總指數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和未來半年就業機會,這可能與股市居高已久和畢業季將近有關,但後續指標是否會改善回升還是一路下滑,可反映國人對經濟前景的看法。 最後則是「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降至46.25點的九個月最低值,顯現「嚴重悲觀」,台經中心指出,這代表最近一波的民生物價上漲,讓民眾「很有感」,擔憂通膨問題變嚴重,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可能要把民眾預期心理考量在內。 台經中心今年起除每月公布CCI,也同時新增公布「健康狀況指標」,主要是透過調查了解民眾自評健康現狀與預估,以掌握民眾對經濟與健康的看法。5月「目前健康狀況」指標130.85點、「預期健康狀況」指標為100.05點,各是連續第五個月和第三個月處於樂觀水準。 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及健康評估調查由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大數據研究中心、健康力公司協辦,調查期間為5月19∼23日,採電腦隨機抽樣訪問,共訪問2,658位台灣20歲以上民眾。 ---------------下一則---------------  台股拚反彈 端看美升息衝擊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台股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LrhK3e 全球股市受中美貿易戰衝擊已降溫,後續全看美國升息的關鍵因素,在歐洲央行(ECB)延後升息與QE退場時間下,有利台股後續表現,且基本面來看,雜亂的訊息並未減緩金融指數創高走勢,升息仍是未來資金駐足的兩大指標,也將連動台股基金表現。 日盛上選基金經理人陳奕豪表示,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穩定突破3%之後,2月以來的空方言論完全消失,股市仍在高位,後續緊縮動向是觀察重點;今年外資何時轉買超,台股將有機會走下一波反彈。 只要總體不確定性逐步消除,資金退潮達到一個飽和階段有望回流反彈,第二季風險延續在資金、央行去槓桿,下半年須注意iPhone備貨後需求。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中美貿易紛爭暫時取得共識,市場緊張情緒獲得紓緩下,台股再度站上10,900點關卡,後市在內外需帶動下,整體景氣依舊強勁,基本面仍正向看待,接下來關注5、6月營收表現及股東會中釋出訊息如正面,則有助帶動台股再攻高,中長期布局留意資料中心、人工智慧、汽車電子。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認為,國際間貿易衝突議題延燒,為台灣這樣貿易導向經濟體帶來衝擊,例如台灣晶片廠面臨必須選邊站的議題,營運因此受到影響。 但台股中小型股表現亮眼,因為對市場反應迅速、轉型包袱較小,提供行情向上的動力。 下半年可關注Apple在第二、第三季調整庫存完畢,配合科技業旺季到來,科技股有機會持續向上,其中晶圓、被動元件、5G等類股都具投資潛力。 台股的半導體族群長多趨勢不變,陳奕豪分析,兩大主流被動與Wafer或有雜音但是並未潰散,高速運算、汽車電子、電動車、工業自動化等電子股仍可留意,傳產則以金融與通膨受惠股為主。 ---------------下一則---------------  基本面支撐 台股續上攻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台股持續上攻,在基本面仍佳下,台股可持續正向看待,後市看俏。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兼大中華投資組主管葉獻文分析,今年台股走資金行情,下半年投資人目光可聚焦在減持債券的資金流向,現階段台股內、外各有利多,建議可定期定額配置。 第一金小型精選基金經理人葉信良表示,台股萬點行情見回不回,展現本波行情的頑強生命力,主要是由全球經濟與企業獲利成長等基本面支撐。 葉信良表示,今年來,半導體、機器人自動化、汽車電子等產業,需求持續熱絡,能見度至少看到明年上半年,雖然短線進入五窮六絕傳統淡季,按經驗,股市波動頻率增加,操作難度也明顯提高,但考量基本面良好,逢回均可留意布局機會。操作上,建議採取定期定額方式,分批布局台股基金,降低波動風險。 宏利投信股票投資部主管游清翔指出,今年將是科技與傳產並重的一年,科技類股可留意有升級題材的零組件,以及持續提升速度的伺服器,其他包括3D感測、伺服器、被動元件、半導體設備,以及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相關者,都可望有表現空間;傳產方面,則是看好電動車、大陸國企改革相關產業、消費升級及醫材與健康食品等。 野村國內股票投資部主管姚郁如表示,長期看好高速運算、IoT及汽車電子的新興需求,但短期將採取低接不追高策略。除智慧手機需求進入高原期,後續風潮將由AI人工智慧、雲端與網路、電動車與自動車、自動化等繼續引領。 ---------------下一則---------------  利多加持 陸股基金績效 後勢可期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日在MSCI公布A股納入名單、陸美貿易紛爭暫時達成共識的正面訊息提振下,帶動大陸股市表現。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隨著大陸官方改革進程持續,經濟發展重質不重速,今、明兩年企業獲利預期都預估有15%以上的增長,有助為股市提供穩固支撐。 謝天翎表示,在投資布局方面,建議可持續關注中大型龍頭股及主題性股票表現,產業方面如計算機、醫藥、金融、消費等類股可持續關注,此外,與官方改革和經濟轉型政策相關產業如高技術科技、新進製造、消費升級等相關類股也可多加留意。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但要留意去年以來部分大型股、藍籌股或產業龍頭股價已事先反應,所以應避免單筆重押,而建議採取定期定額。 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冬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中國股市的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與2019年度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但仍維持樂觀。 包夏冬認為,大陸在基本面轉佳,MSCI效應下,股市行情伺機而動,但仍須留意包括債務逐步攀升的長期挑戰、隨著美國升息腳步而上升的債券殖利率為資金面帶來的衝擊,以及貿易戰的後續發展。整體而言,多項因素都有利於陸股中長期行情,但短期須關注風險,謹慎布局。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葉貴榕表示,在A股納入MSCI指數後,外資不可能只關注已漲過一輪的權值股,未來除了外資持有比重將大幅提升,新經濟題材也值得留意,像是醫藥、科技、新興產業等。 ---------------下一則---------------  摩力紅 A股資金行情啟動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爭端持續發酵全球投資市場關切。法人認為,大陸有強大的內需消費支撐經濟,加上去槓桿成效已逐步展現,另外,A股入摩預估將引進被動配置資金上看200億美元,在資本面轉佳,且有外資新資金動能進入市場,大陸股市後市發展可樂觀看待。 中國愛德蒙得洛希爾中國基金經理人包夏東指出,近年政策面持續去槓桿化,得以實現可持續並且高質量的經濟成長,基本面逐步改善;而企業獲利則有良好表現,為中國股市估值提供支撐。預期2018與2019年度每股獲利成長率分別可達15%和14%,動能雖略見降溫,但仍維持樂觀。 包夏東指出,A股市場目前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股票市場,僅次於美國市場;預計於2018年6月首次納入A股後,首批流入A股的外資資金規模可望達上百億美元。 包夏東指出,A股獲納入MSCI指數,可望在市場流動性、資金流入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帶來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改變;A股市場由於與全球市場表現的關聯性較低,提供了具吸引力的多元化投資機會。特別是新興市場基金對大陸股市的持有水位仍偏低,雖然初期流入市場的資金規模有限,然而在MSCI效應下,可望為大陸股市帶來長期助益。 投資方向上,包夏東以大陸十三五規劃做為藍圖,特別看好新生活型態、網際網路、健康醫療與「美麗中國」(環保)領域,尋找創新的投資標的。 包夏東認為,大陸在基本面轉佳和MSCI效應下,有助市場正面氛圍,股市行情伺機而動,然而仍須留意包括債務逐步攀升的長期挑戰、隨著美國聯準會升息腳步而上升的債券殖利率為資金面帶來的衝擊,以及貿易戰的後續發展。整體而言,存在利多因素有利於大陸股市中長期行情,但短期仍須在關注風險發展下,謹慎布局。 ---------------下一則---------------  義國新政府難產 市場動盪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義大利新內閣遭總統封殺!義大利總統馬特雷拉(Sergio Mattarella)周日否決內定總理康提(Giuseppe Conte)所提的反歐派財長人選,新政府宣告難產,今年的秋天可能再度重新舉行大選。 由於新政府被視為立場偏向反歐盟,新政府難產意謂著義大利脫歐的危機暫告解除,歐元一度強升0.5%,至1.1714美元,創2個月來單日最大漲幅。米蘭股市早盤也跳空開高,一度大漲2%。但不久市場便翻盤,歐元反跌0.25%,義股崩跌逾2%。 義大利3月國會大選由在野黨意外勝出,由反體制的五星運動黨(Five Star Movement)與聯盟黨(League)籌組聯合政府,內定總理的康提負責組閣,但他的內閣名單遭到總統馬特雷拉否決。 馬特雷拉宣稱,內閣名單中他只對財長人選薩瓦納(Paolo Savona)有意見,因為薩瓦納立場反歐,他擔心此人入閣後可能引發義大利脫歐。 馬特雷拉建議康提重提名單,但康提不願讓步,並放棄組閣。馬特雷拉已召見國際貨幣基金(IMF)前經濟學家柯特雷利(Carlo Cottarelli),擬由他籌組臨時性的技術官僚政府。 柯特雷利2008年到2013年期間任職於IMF的財政事務部門,並以縮減義大利公共支出而獲封為「剪刀先生」。但柯特雷利出任總理恐怕無法獲得國會通過,因為五星運動與聯盟黨均在國會兩院占有多數,代表今秋時重新舉行大選的可能性相當高。 五星運動黨與聯盟黨對於馬特雷拉否決內閣名單的決定表達高度不滿,並指控德國、國際信評機構與遊說組織積極運作從中做梗,才導致新政府難產。 五星運動黨與聯盟黨一方面要求重新舉行大選,同時也喊出要彈劾總統,五星運動黨黨魁狄梅歐(Luigi Di Maio)表示:「我希望能盡快訴諸義大利選民做最後決定,但在此之前我們得先清理戰場,首要之務是先彈劾馬特雷拉,然後再舉行大選。」 ---------------下一則---------------  評估該國赤字恐更加沉重... 對沖基金 爭相放空義國公債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擔憂義大利兩大民粹政黨組閣恐將大幅增加開支,導致對沖基金爭相放空義大利債券,其中還不乏Brevan Howard與Discovery Capital等知名基金公司。 儘管今年來陸續有對沖基金放空義國債券,但該趨勢到最近卻有加速跡象。根據IHS Markit資料顯示,到上周二為止,借貸義國公債的需求,也就是衡量投資者對該國公債的放空指標,已經激增33%至333億美元。然而光在過去一周,借貸義國公債需求就增加12億美元。 義大利公債遭看衰的主因包括新政府上路,可能擴大開支,使該國債務負擔更為沉重。另外義大利與歐盟關係日後恐鬆動也令外界感到不安。 在此之際,歐洲央行(ECB)逐漸縮減歐債收購措施,更使義國債市雪上加霜。 周一盤中,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高到2.63%,創下2017年3月以來最高。與德國同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也為去年6月來首次擴大到2.22個百分點。 Brevan Howard就是趁這波義國公債拋售潮而大幅獲利。由神秘億萬富翁霍德(Alan Howard)與他人合辦的該基金公司,過去就押注義大利借貸成本將會上升。 透過該策略,讓Brevan Howard本月來獲利高達7.5%,年初迄今報酬率更達13%。 總部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Discovery資本管理公司,也在之前就押注義德公債利差將擴大。 至於Amber資本公司除了預期義德公債殖利率將擴增,並還放空義大利企業債。該公司指出,新政府支出計畫料使該國財政赤字增加1,760億美元。它還可能與歐盟重新協商彼此關係。 ---------------下一則---------------  歐洲另一顆政撼彈... 西國總理 恐面臨國會不信任投票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西班牙總理拉霍伊(Mariano Rajoy)受到所屬保守派人民黨陷入貪腐醜聞牽連,周五將面臨國會不信任投票。 由於西班牙政局繼義大利後也陷入動盪,導致該國公債與德債殖利率利差周一擴大至105個基點,為今年1月以來最高。另外該國股市也受拖累,馬德里Ibex 35指數盤中下跌0.35%。 西班牙國會周一在推特發布聲明,表示將在5月31日與6月1日,也就是周四與周五,針對這項不信任投票案進行辯論。 一名國會新聞室官員透露,這項由在野黨社會黨提出的不信任投票案,在周五辯論結束後,將按原定計畫隨後對該案進行投票,不過他補充投票也有可能延到周六舉行。 不過外界認為,由於西國國會派系林立,社會黨想藉由不信任投票案逼迫拉霍伊下台的成功機率並不高。 到目前為止,只有反體制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表示願意力挺社會黨。不過該案想在350席國會中得到逾半數支持,社會黨還需拉攏公民黨。 然而目前在民調中居於領先地位的公民黨卻已表示無意支持社會黨的提案。該黨反而呼籲拉霍伊應提前舉行大選。一旦大選提前,公民黨是最有可能在國會贏得多數席次的政黨。 該黨黨魁瑞維亞(Albert Rivera)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聲稱,「讓西班牙民眾發聲的惟一民主與有尊嚴方式,就是讓他們選擇新政府與新國會」。 拉霍伊政府近來風波不斷,繼去年因為加泰隆尼亞獨立投票引發的政治危機才逐漸淡去之際,上周四西班牙國家法院又判決人民黨前幹部在1999年至2005年收受賄款,導致29名相關人士因貪腐、關說等罪名被判刑入獄。 不過拉霍伊也矢言,將會繼續完成4年任期,至於內閣成員也不會因該醜聞而受到影響。 ---------------下一則---------------  新瑞銀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黃義旗:興股市 多頭循環正起步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績效 https://goo.gl/ebgCwX 油價回跌壓抑股市,加上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及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新興市場股價持續震盪走勢。法人指出,新興市場這波多頭循環是由企業資本支出所驅動;經驗顯示,由企業資本支出驅動的景氣循環周期為五至七年,只要這個趨勢未變,近期因為政治因素導致的回檔,反而提供逢低布局加碼的機會。 瑞銀(盧森堡)全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經理人黃義旗(Geoffrey Wong)指出,先前一度處於箭在弦上的中美緊張關係,近期伴隨中美貿易戰平息,先前干擾盤面的貿易摩擦問題逐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6月起將迎接A股納入MSCI指數,以及CDR即將上路等兩項資本市場等的新變化。 黃義旗認為,A股納入MSCI指數的短期帶動效果有限,因初期A股納入比重仍低,且外資還可透過ADR投資大陸股市,短期盤面不至於產生太大變化,重點是長期帶來的結構性改變,因此就短期投資行為來說,選股不選市還是投資新興市場的重要原則。 再從資金面及政策面來看,教育和醫藥還是今年以來的明星板塊,可望維持強勢,因此即使在基金投資,也應著重選股重不選市的基金為主。 以基本面角度來看,黃義旗指出,目前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紛紛提升,反觀槓桿比率則是降低,這將帶動新興市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回升,加上從2011∼2015年衰退了35%的EPS,已從2016年反轉出現成長,2017年成長超過20%,預估2018、2019年也都有雙位數成長,新興市場經濟基本面亮麗成長。 黃義旗表示,根據瑞銀資產管理的研究顯示,當新興國家GDP成長表現優於成熟國家,代表新興市場的景氣循環處於多頭階段,且新興市場多頭循環通常可維持五到七年,這波從2016年由新興市場企業資本支出所驅動的經濟景氣循環周期,到目前為止可說還在起步階段。 至於在新興市場的板塊上,除了大陸,目前較看好俄羅斯。黃義旗表示,俄羅斯是以內需為主的經濟體,目前通膨持續走低,後續還有降息空間,從投資角度來看,油價上漲對俄羅斯能源股受惠空間就大過於其他國家,這就是投資新興市場基金可在全球買到各產業最棒龍頭的好處,若只買單一國家,就失去布局這種好股票的機會。他指出,前陣子美國制裁造成俄羅斯股市大跌,但這帶來很好的買點,長線來看是很好的布局機會。 ---------------下一則---------------  一旦委內瑞拉中斷生產... 油價 估躥升至100美元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有意增產石油,而且美國石油產量出現上升跡象,國際油價周一延續上周跌勢,不過分析師認為委內瑞拉石油生產如果中斷,恐讓油價躥升至每桶100美元。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上周五挫低至5月1日以來最低後,周一盤中又大跌2.36%,報每桶66.28美元。倫敦布蘭特7月期油上周五收在5月8日以來新低,周一盤中再下挫1.84%,報每桶75.03美元。 國際油價自去年底以來穩定走升,布蘭特期油在本月稍早升破每桶80美元,創下3年半來高點。油價上揚主要因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和全球需求強勁帶動。然而近日市場擔心石油供過於求將捲土重來,導致石油期貨大跌。 Quilvest投資管理公司投委會委員帕克(Bob Parker)周一在CNBC的「Squawk Box Eeurope」節目表示,沙國、其他OPEC產油國和俄羅斯成功拉升油價後,可能致力避免油價急速上漲,例如逼近100美元價位。 帕克指出,油價躥升接下來可能就是全球經濟衰退,產油國對此非常敏感。鑑於能源市場擔心潛在石油供應不足,沙國和俄羅斯上周五商討增產,此為2016年來首見,引發上周五油價重挫。 帕克表示,雖然沙國有很強烈的「既得利益」讓油價維持在每桶70至80美元,但如果委內瑞拉石油生產完全停擺,油價可能很快就觸及100美元。 帕克認為委內瑞拉石油生產急速減少「完全有可能」發生。委內瑞拉長期飽受食物短缺和惡性通膨襲擊,近幾年石油產量已大幅萎縮。 另據油田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報告,截至5月25日當周,美國油井數量較前周增加15座,總數達859座,創2月9日以來最大單周升幅。 ---------------下一則---------------  新興高股息策略 重返投資主流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市場走勢轉趨震盪、市場波動度增加,投資氛圍開始轉向價值型投資策略,高股息策略也再度重返投資主流,統計今年以來MSCI新興高股息指數表現優於新興價值指數與新興股票指數,2018年可謂高股息價值投資策略的轉折元年。想投資新興股市又擔心市場波動的投資人,建議選擇以新興高股息策略為主的基金產品。 NN(L)新興高股息基金經理人白駱博(Robert Davis)表示,新興市場高股息投資策略主要鎖定價值型企業,並聚焦於具有吸引力且有可持續性優質股息的公司。選股邏輯同時結合量化以及質化分析,希望找出股息能持續穩定成長,且股價低於其合理價值的企業。 第一金投信表示,亞洲新興國家物價溫和上揚,各國央行貨幣政策頂多微調;同時,為了維持GDP穩健成長,政府積極擴大基礎建設支出,推升原物料需求,企業獲利也將持續擴張,預估今年獲利成長率可達5∼13%,其中,印尼、新加坡、菲律賓等都有雙位數的空間,中長期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表示,從結構性和周期性角度來說,亞洲在目前新正常化的經濟環境下具備有利條件。結構性方面,印尼和印度等國家推行改革,有助進一步穩定宏觀經濟。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之間不斷擴大的增長差是支撐市場相對表現和資金流向更為核心的變數。 依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新興市場有望延續自2016年以來相對發達市場經濟增長差觸底回升並進一步擴大;再從經驗來看,2004∼2006年的升息周期中,美國連續升息17次,資金反而持續回流新興市場股市。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投資長莊志祥指出,股市方面,看好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拜有利的總經環境與全球貿易復甦之賜,持續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盈餘將強勁成長。 ---------------下一則---------------  美6月升息機率大 3大債券基金 全面淨流出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主要債券基金資金近期流向 https://goo.gl/j5JMzM 美國通膨壓力上升,且美國最新5月FOMC會議記錄支持6月升息,三大主要債券基金上周出現全面淨流出,但債券基金資金流血情況緩和,其中對利率敏感度較低的新興債基金和高收益債券基金,上周分別只淨流出3億美元及4億美元。 根據BofA ML資料顯示,截至5月23日為止,由於美國近期經濟數據頻傳捷報,聯準會最新5月會議記錄顯示,官員認為目前景氣前景明朗,市場則解讀在不久的將來,聯準會可能會再調升利率,因此,上周三大主要債券基金全面出現淨流出,特別是利率敏感度相對較高的投資級企業債淨流出12億美元最多,終止過去連五周吸金紀錄。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郭世宗表示,投資級企業債因發債天期較長,利率敏感度偏高,較易受公債殖利率波動影響,眼見美國6月升息機率高,後續債市波動風險仍存,因應利率可望續揚。 由於目前處於升息循環期間,因此,對固定收益有需求的投資人,郭世宗建議,可適度布局利率敏感度相對較低又有利差收斂空間的債券如高收益債以及新興市場區域債券等。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麥可•哈森泰博指出,面對目前情況,富蘭克林債券投資團隊採取放空美國公債的策略,並且在新興當地債市中找尋具有投資機會的標的,如巴西和阿根廷。 以阿根廷為例,近期該國央行因矯正年初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快速升息曾一度引發市場恐慌,然而隨著政府宣誓改革財政,接著發債順利,當地債市已有回升現象,顯現長期買進的機會。 安聯四季豐收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家豪則表示,目前高收益債的違約率維持低檔,預估全年區間約在2∼2.5%,仍低於長期平均值4%,是相對低點。就利差來看,若比較美高收與全高收的利差,美高收相對具備投資價值。 至於新興市場債,許家豪指出,新興市場債利差已接近高收益債的水準,就價值面來說明顯過於低估,因此,若價格下跌時,可握機會逢低布局在價值面較具吸引力的區域或國家。 ---------------下一則---------------  能源原物料價揚 新興債看好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受到美元走強與美債殖利率3%高位影響,近期債市震盪較劇烈,新興債連續四周淨流出,且從今年高點以來跌逾5%,也因此預期短期修正已達滿足點,後續油價及原物料走揚,新興國家基本面看好,帶動企業獲利,違約率維持低檔,新興債受惠看好,提供ETF低點分批進場布局佳機。 台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投資等級美元債券ETF基金經理人張瑋芝表示,摩根大通指數是海外基金與ETF追蹤新興債的最重要指標,市占率超過六成,但過去投資全球最大新興債ETF,必須透過複委託或海外證券帳戶,至美國掛牌的新興債ETF。 台新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投資等級美元債券ETF基金正式掛牌後,未來可直接在國內投資追蹤摩根大通的新興投資級債ETF,免於再被美國課30%的重稅。 日盛全球新興債券基金經理人曾咨瑋指出,近期為穩定匯率及經濟,新興國家央行動作頻繁,菲律賓宣布升息至3.25%,預期第三季仍有升再息;巴西上周終結連續12次降息,主要因應美元轉強為穩定匯率,但今年維持利率政策不變;印尼將7日附賣回利率調升至4.5%,為三年半來首度調升,均有利債市後勢。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認為,近期新興市場債券因美元上漲而承壓,加上貿易戰、地緣政治因素干擾,但觀察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變化,新興國家除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外,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以長期投資觀點,新興債走弱反提供進場時機。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忠泰強調,美債利率已反應後續升息效應,當前利率水準即為震盪區間上緣,後續利率風險應有限;當前油價等大中商品價格持間,有利於新興市場基本面持續改善,信用利差仍有進一步收斂空間,對新興債後市表現仍不看淡。 ---------------下一則---------------  全球首檔棕櫚油ETF 將問世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黃惠聆�台北報導 由左至右分別是臺灣證券交易所企劃部經理黃玻莉、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Kenanga Investors Berhad CEO Ismitz Matthew De Alwis、Kenanga集團執行董事Datuk Chay Wai Leong以及馬交所Investor Education & Channel ManagementVP AA Deepa。圖�業者提供 https://goo.gl/Xsr81C 元大投信除了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由於元大投信在發行ETF技術已成ETF專家中的專家,因此,開啟了台、馬合作的亞洲ETF發展新格局。元大投信繼擔任泰國資產管理公司ETF顧問後,28日與馬來西亞最大獨立投資銀行肯納格(Kenanga Investment Bank Berhad)合作發行馬來西亞第一檔槓桿型ETF以及全球第一檔棕櫚油ETF。 元大投信董事長黃古彬表示,元大投信在2010年即擔信任泰國當地資產管理業龍頭之一的泰京資產管理公司(Krung Thai Asset Management, KTAM)發行ETF,且陸續協助大陸合資公司華潤元大基金公司於2015年在深圳發行中創100 ETF,並在2016年因台韓通合作,擔任韓國未來資產(Mirae)顧問,在韓國發行台股ETF,還有在去年擔任易方達(香港)發行槓桿�反向型ETF顧問。 黃古彬指出,今年元大投信也積極與集團旗下元大印尼資產管理公司交流,希望協助於印尼當地發行ETF,證明元大投信在台灣發展ETF的技術創新、以及服務創新等能力在亞洲市場獲得肯定。 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表示,馬來西亞目前ETF發行檔數僅有八檔,且主要是以固定收益型為主,馬來西亞交易所近一、二年在推動ETF發展上不遺餘力,未來仍希望推動槓桿�反向型ETF,也曾多次來台灣交流相關市場機制以及應建立的市場配套措施,這次元大投信擔任肯納格資產管理公司ETF技術顧問,也代表於元大投信ETF發展的國際化能力再度受到肯定。 劉宗聖表示,未來肯納格將以吉隆坡綜合30指數(KLCI 30)發行槓桿型ETF,由於馬來西亞是全球主要棕櫚油產地,其產量與出口量分別占全球約50%,未來馬來西亞發行棕櫚油ETF之後,若有機會也可以引進台灣,雙向交流產品發展,希望共創亞洲ETF發展新格局。馬來西亞發行的棕櫚油ETF,預計今年年底前可在馬來西亞掛牌。 ---------------下一則---------------  目標到期債 存老本最佳利器2018年05月29日 04:09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海外投資顧問傑森楚希羅。圖�業者提供 https://goo.gl/rVY1EX 西諺有云,人在步入老年之後,一定要有「三老」:老本、老伴、與老狗。投資專家指出,現今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持有到期、團進團出」的目標到期債券基金正是存「老本」的最佳利器,可幫自己的未來存好退休金、打造財富的時空膠囊,時間到了就可豐收。 揮別2017年平靜無波的投資市場,2018年全球股債市面臨多項挑戰,市場隨著美國升息、中美貿易戰等消息波動加劇。景順投信指出,在市場環境不確定之際,全球投資人對目標到期策略都有強勁的需求,短短三年半的時間,景順目標到期債券產品資產總值已達180億美元。 已於上周獲央行核准募集景順2024到期優選新興債券基金,為景順投信的第四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同樣由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操作管理,採目標到期債券投資法布局新興市場債以掌握收益、達成投資目標,基金同時提供新台幣、美元、人民幣及南非幣級別,多元幣別選擇滿足投資人資產配置需求與理財運用,也是現階段目標到期債券基金中,擁有最多計價幣別選項的商品。 景順投信指出,「目標到期策略」適合在設定的投資期間希望獲得某程度確定性的投資人,投資方式是持有債券到期,因此提供投資人更多保護,不管是升息或市場動盪導致債券價格下跌,都能協助投資人度過波動。 這樣的操作優勢,在投資人因無法短進短出,經理人可維持操盤的一貫性,避開短期價格波動;只要所持有的債券不違約,按時繳息,至債券到期日就能拿回本金與利息,等於幫未來的自己存下一筆財富,是面對市場波動的絕佳解決方案,尤其新興市場債券更可以提高殖利率,相當適合長線累積退休金。 近期新興市場債券拉回,再度考驗投資人對新興市場的信心,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海外投資顧問傑森楚希羅(Jason Trujillo)表示,儘管近期因美國升息疑慮及股市賣壓湧現,造成全球債市疲軟,就整體基本面來看,由於目前經濟成長穩健、通膨溫和,加上新興市場債券利差高於已開發市場,預料在升息狀況穩定後,債券基本面可進一步提升,價格應可回神。 此外,景順擁有全球布局的優勢,景順固定收益團隊有能力尋找最佳投資標的,並有專屬的信用評估與追蹤系統,選債監控的能力相當靈活,每日嚴密監控基金持有的投資部位,評估是否須適度調整投資組合,為投資人守護財富。

小媽精選1070526-0528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8日
公開
46

油價飆 助漲物價創6年新高 主計處GDP上調至2.6%-2018/05/26蘋果日報【王立德╱台北報導】 近年經濟成長率及物價成長率走勢 https://goo.gl/mXzoG8 穩定樂觀 主計總處昨公布最新國民所得統計及國內經濟情勢展望,上調全年GDP(國內生產毛額)預估值,隨國際經濟表現穩健,有利維繫我國出口動能,帶動國內經濟穩定成長,因此上調今年GDP成長率預估值至2.6%,較2月預測的2.42%,上調0.18個百分點。 不過,因近期國際油價上揚,加上農工原料價格持續攀高,且台幣匯率升勢轉緩,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1.49%,也比2月預估時增0.28個百分點,料創6年來新高,未來國人的消費成本將墊高。 未計入美中貿易戰 主計長朱澤民表示,今年經濟展望應屬「穩定樂觀」,內、外需都有成長,預估今年實質輸出成長3.34%、輸入實質成長4.86%、民間消費實質成長2.53%、固定投資實質成長5.01%,均較2月的預估數上調,其中,民間消費成長率估創3年來新高、固定投資成長率則為5年新高。 但主計總處也坦承,本次預估數未將美中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計入,主計總處處長葉滿足解釋,考量外部因素時,主要參考市調機構IHS Markit,而IHS Markit未把貿易戰納入計算模型中估算。 此外,地緣政治對全球經濟影響、中國推動「中國製造2025」等可能衝擊,主計總處本次也未納入計算。 Q1月薪年增逾4% 至於CPI走揚,朱澤民分析,國際油價續揚,推升國內油料費及廠商營運成本,加上菸稅調升,推升CPI成長率增加0.36個百分點,因此今年的物價較往年略高。 主計總處指出,今年物價上揚的壓力大,部分來自石油及農工原料價漲,以不計勞務的躉售物價指數(WPI)來看,今年將成長2.42%,較2月時的預測數大幅上調1.8個百分點,成長率2.42%,也創近7年新高。 官員指出,台灣是能源輸入國,油價上揚一定牽動物價增長,加上近期台幣升幅放緩,大有回測30元的氣勢,對外界擔心「輸入性通膨」隱憂,主計總處僅強調,貨幣政策尊重央行職權,未多說明。 至於物價上漲是否衝擊民眾實質購買力?朱澤民表示,「我這樣說一定又會有人不同意,但其實國內薪資是有成長的。」據主計總處統計,今年第1季受僱員工月薪年增4.67%,達6萬3850元。 ---------------下一則---------------  驚!台灣人均GDP 竟海放日韓2018/05/26蘋果日報【于倩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網路媒體《BUSINESS INSIDER》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4月發布的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列出全球前29個最富裕的經濟體,令人意外的是台灣人均GDP高達5萬2304美元(約156.4萬元台幣),排名第19,海放日韓鄰國。 高達156萬排名19 IMF人均GDP基於PPP(購買力平價)估算,全球榜首為卡達的12萬8702美元(約384.8萬元台幣),澳門、盧森堡名列第2、3名,人均GDP都破10萬美元(約299萬元台幣)大關,達12萬2489美元(約366.2萬元台幣)、11萬0870美元(約311.5萬元台幣)。 觀察亞洲4小龍表現,新加坡、香港超越台灣,各以9萬8014美元(約293.1萬元台幣)、6萬4533美元(約193萬元台幣),分列第4與第10名。而台灣排名不僅超越連第29名都沒擠入的日韓,也領先澳洲、奧地利、丹麥、加拿大、英法等國。 對台灣人均GDP高得嚇人,不少網友直呼不可思議,還自嘲「對不起!是我拉低了平均值」,更有網友笑稱「自己跟(鴻海董座)郭台銘平均的話,也是台灣好野人」。不過,仍有網友認為數據正確,只是國內貧富差距太大、財富分配不均,是台灣有錢人和低物價成就出的完美數據。 ---------------下一則---------------  資金挹注、A股入摩 陸股有錢景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投信發行中國基金績效 https://goo.gl/7P9G75 陸股市北上資金顯著回流,深股通、滬股通持穩挹注,統計今年以來已淨流入162.8億美元,代表陸股具長期投資價值,機構法人排隊卡位QFII額度,加上MSCI納入A股題材,後市表現可期,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布局大中華基金,有助把握投資契機。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經濟數據回穩,產業發展也會轉變為提升人力資本、技術創新或改革制度去釋放企業的活力,產業升級將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6月MSCI將納入A股市場,外資藉由北上通道增加A股投資,成為第二大流入A股資金,且基本面和獲利面表現相對樂觀,皆有助陸股穩固支撐。 台新中証消費服務領先指數基金經理人葉宇真指出,官方做多訊號明顯,人行宣布定向降準,估計等同向市場投放4千億人民幣資金,且因應A股納入MSCI,官方擴大深港通與滬港通每日額度至四倍,外資搶先布局明顯,尤其看好消費、醫藥、金融等題材。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認為,統計局公布4月實體經濟數據,三大指標的投資與消費趨緩,生產優於預期,實體經濟數據整體表現穩定。A股納入MSCI行業主要以金融、消費為主體,多為大型藍籌股,後市大消費、大金融、大藍籌價值股值得關注。 宏利投信強調,陸股整體盤勢強者恆強、個股表現優於大盤指數,市場青睞板塊與個股,即便回檔修正或小幅調節,仍值得常抱,整體布局方向,續聚焦重點新經濟板塊的科技、環保、EV、教育相關題材。 群益華夏盛世基金經理人蘇士勛建議,陸股選股策略以業績增長優於預期、產業成長性佳,及股利穩定增長的個股為主;產業看好消費升級概念驅動的商品和服務品質,體質佳品牌帶來提價空間和銷量提升空間,以及科技類股表現。 ---------------下一則---------------  外資搶進 A股基金鎖定大而美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4月美元走高,國際資金撤離新興市場股市轉往美國股市;反觀陸股納入MSCI在即,陸股通(滬股通、深股通)在4月以來淨流入資金增加,法人建議,投資人可持續定期定額布局A股基金。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接下來投資人可關注兩個指標,一是外資活躍度提升,消費品、金融地產兩大類股依然是重要指標。二是國際不確定因素猶存,但市場預期有望修復,目前A股堪稱已經進入築底,「紅五月」值得期待。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A股將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行業主要以金融、消費為主體,規模上多為大型藍籌股,後市大消費、大金融、大藍籌的價值股值得持續關注。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短期因A股納入MSCI而流入的全球基金規模不斷增加,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底外資持股占A股比重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另外,若按照5%納入A股,2018年潛在的資金流入規模約為212億美元,資金行情可期。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陸股本益比修正帶來的價值重估機會,有望吸引資金流入,尤其是搭上大陸經濟轉型題材的成長股如大消費、醫藥生物、5G、人工智慧、雲端、國產化替代等族群,可望有新一輪估值修復行情。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放緩,但只是正常景氣波動,並未出現失速下滑,另外,近期政策方向已釋出鬆綁的訊號,因此投資人不必過度悲觀,選股方面看好消費產業。 ---------------下一則---------------  亞股估值仍低 長多可期 亞企獲利看增 Q2加碼進場好時機2018/05/28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亞洲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 https://goo.gl/XGBaBq 亞洲國家股市本益比預估 https://goo.gl/nG6RZH 成長潛力 受到美元利差擴大、空頭部位回補、新興市場雜音升高影響,美元指數攀升至半年來新高,同步加大外資流出亞洲,導致近1月亞洲主要國家貨幣兌美元全數走貶,尤以印度、印尼與台灣等國匯價修正幅度較大,引發市場熱議。 富蘭克林華美亞太平衡基金經理人楊子江表示,亞企今年的獲利成長可期,從去年底預估10%上修至14%,先前亞洲貨幣貶值,台股慘遭外資賣超,是受到升息循環之下,造成資金緊縮,有部分資金從ETF抽離,整體而言,亞洲地區國家的經濟成長表現可期,加上估值偏低具有投資潛力。 楊子江表示,目前全球被動型基金ETF的規模已經高達5兆美元,其中新興市場約1.9兆美元,近期日圓、台幣、人民幣貶值,主要受到美國升息循環,造成資金緊縮,ETF資金開始移動約100~200億美元,但佔新興國家ETF的比重並不高,尚無金融風險性的問題,而近期台幣的而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預計將吸納120億美元的資金。 A股享入摩題材 揚子江表示,印度為例,明年將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今年GDP達到5.5%以上,中國上海A股即將入摩等題材,韓國政治風險因素降低,可望吸引長期投資基金停留,在升息循環的態勢下,看好金融股、消費性、原物料等族群。 楊子江也強調,亞洲這個經濟大平台在全球消費電子供應鏈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蘋果手機製造來說,至少需要經過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以及中國等跨國性的合作,缺一不可,趁這一波回檔之際,第2季是加碼進場的好時機。 韓國政治風險降 談到美中貿易摩擦的問題,楊子江表示,如何降低美國財政赤字、貿易逆差是每任美國總統都會做的事情,尤其今年11月將舉行期中選舉,這是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明年又是川普當總統的第3年,根據歷史經驗來看,第3年都是施政成果及經濟數據表現最好的一年,只要美國經濟持續增溫,即有助於亞洲國家出口的表現。 在韓國市場的部分,元大新東協平衡基金經理人陳泰旭表示,市場更期待美朝高峰會結果,如果北韓如美國、聯合國所期待,完全放棄核武,可預期北韓免於國際制裁、走向經濟開放,將會是東北亞長期利多。地緣政治風險大幅降低,市場信心可望獲得提振,包含中、日、韓更能實際受惠,長期評價偏低的情形可望改善。 ---------------下一則---------------  亞股+亞債 雙拼勝算大2018/05/28蘋果日報【楊喻斐╱台北報導】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亞洲增長前景與財政體質良好,如印尼外匯儲備大幅改善,菲律賓央行近期如預期升息1碼至3.25%,奠基於首季GDP增長高達6.8%,帶動股匯止穩。顯見本波亞幣回檔並非如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國家狀況,加上美元在估值與赤字壓力下,維持續強格局可能性偏低,亞幣可望因基本面獲支撐。 留意波動管理 張致寧也提醒,亞股後市雖持續看悄,但中美貿易紛爭懸而未決,若進一步較不利的發展,可能衝擊市場投資信心,加上近期北朝鮮因不滿美韓軍演,揚言取消川金會,由於亞股易隨國際政經環境變化而起伏波動,眼見國際市場雜音不間斷,預期短線亞股走勢將跟著起落不定,並對穩健投資人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因此建議投資人應留意波動管理,若看好亞洲資產收益機會以及後續漲勢的投資人,不妨考慮以「亞股+亞債」雙拼方式參與亞洲資本資增值機會,透過亞太入息、亞太高息平衡等基金介入,來強化保護力。 ---------------下一則---------------  美續制裁委國 油價恐再飆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 鄭勝得、蕭美惠�綜合外電報導 委內瑞拉周末釋放一名被羈押2年的美國人,美國總統川普特地在白宮為他舉行歡迎儀式。但美國副總統彭斯在社群媒體表示,在委內瑞拉有真正民主之前,對該國的制裁不會停止。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計畫對產油國委內瑞拉祭出新的經濟制裁措施,恐導致該國原油產量進一步下滑,對於全球石油供給的衝擊甚至超過美國制裁伊朗。而這也意味著,近來不斷飆漲的油價恐再獲支撐。 最近獲釋的是現年26歲的摩門教傳教士霍特(Josh Holt),約兩年前到委內瑞拉,與網上認識的現任妻子結婚,之後不久被捕。兩人被委內瑞拉當局,以持有武器及企圖顛覆政府為由拘捕。 美方認為,霍特的罪名是捏造出來的,一直與委內瑞拉方面溝通,推動其獲釋。 委內瑞拉政府表示,釋放霍及其妻子是希望與華府維持尊重的外交關係,並保持對話。 而美國政府最近亦揚言對委內瑞拉施加經濟制裁,原因是譴責委國現任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以「舞弊行為取得連任」。分析師指出,此舉恐讓該國原油產量下滑的情況更加惡化。 摩根大通分析師馬力克(Christyan Malek)表示,美國制裁委內瑞拉對於全球油市的「實質衝擊」,遠超過美國制裁伊朗的效果。美國新一輪的制裁,恐讓委國更難維持原油生產與出口,各大煉油廠被迫尋找委國以外的替代油源。 許多分析師預測,委內瑞拉的原油產量將持續下滑。原油貿易商Gunvor Group首席經濟學家費夫(David Fyfe)表示,委國原油產量不斷下滑,如今隨著美國擴大制裁力道,該國原油日產量可能再下降50萬桶,到2018年底時可能跌至每日不到百萬桶。 相比之下,伊朗原油出口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較小。馬力克預估,伊朗原油出口「不會出現任何變化」,因該國可能增加對土耳其與印度等國的原油出口,以彌補損失。 ---------------下一則---------------  生技盛會旺季到 炒熱生技基金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 呂清郎�台北報導 6月全球有六個重量級展覽或醫學會議召開,由於生技產業基本面佳,加上國際相關盛會的加持,扮演亮點,醫療生技展提供參展廠商進軍國際市場的捷徑,增加企業及產品的能見度,對企業獲利有實際助益。生技產業長多趨勢不變,只要拉回都是逢低布局生技基金好時機。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指出,第二季向來屬於全球醫學會議舉辦旺季,6月將有全球最重要的腫瘤學術會議與生技展等年度盛會,會議公布相關臨床實驗結果後,醫療生技指數便可望持續走升。 S&P500企業成份股中,已有459家企業公布第一季財報,以指數十大類股觀察,53家醫療保健企業中已有51家公布財報,盈餘優於預期的企業家數比重達84.31%,在十大類股中排名第二,顯示相關產業營運增溫,長多趨勢不變。 日盛全球抗暖化基金經理人馮紹榮表示,藥價政策不確定性消除,製藥股持續走揚,中小型生技股領漲,NBI生技指數連帶受惠,近五個交易日出現1.05%以上反彈,年初迄今表現0.89%翻正,生技醫療股財報優於預期,展望健康。 稅改後可望帶動市場更多收購與合併動能,近期陸續傳出藥廠合併消息,預期後續活動持續活絡,維持生技健護類股動能。 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認為,今年以來全球醫療產業併購交易金額達2,805.7億美元、居各產業之冠,且較去年同期的約1,360億美元成長一倍多,大型生技製藥公司為提振營收及帶動成長,可望刺激併購需求,有利中小型生技股股價動能。 法人指出,觀察生技財報表現多優於預期,顯示產業基本面仍穩定,搭配評價面低廉,應有助提供生技股下檔支撐,基金聚焦癌症及孤兒藥等利基型企業,有助未來的表現空間。 ---------------下一則---------------  3首富挺進 AI精準醫療錢景佳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18∼2022年產業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預估 https://goo.gl/jQA23e 瑞士銀行日前公布星、港、台等地富豪調查報告,超過四成認為醫療保健產業是未來30年最好的投資機會,遠勝過金融、房地產和科技業。法人表示,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已成為貝佐斯、比爾蓋茲、巴菲特三大富豪相中的新藍海,預估接下來五年規模可望翻倍達4,700億美元。 「瑞銀投資者觀察報告」指出,新加坡、香港、台灣三地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高淨資產人士中,超過九成認同「投資個人健康比追求財富增長重要」,而且這些富豪已經打算或作更長遠的投資決定。以香港為例,超過四成富豪將醫療保健產業列為未來30年的最佳投資機會。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全球富豪正揮軍健康醫療市場,尤其是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領域,已經吸引全球三大富豪,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股神巴菲特的關注。 貝佐斯、巴菲特與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今年初宣布,將合作成立一個新公司,提供合理、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常李奕翰指出,新公司將利用大數據技術,妥善管理醫療服務成本,不利於販賣藥品的傳統醫療產業,但對於運用AI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醫材設備與服務供應商卻極為有利。 除此之外,貝佐斯個人亦投資線上掛號平台ZocDoc,該平台每年會向「醫生」收取3千美元的費用,患者則享有免費諮詢服務,藉此媒合患者與醫生。比爾蓋茲則自掏腰包投入精準醫療項目,利用大數據研究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方式。 常李奕翰表示,去年全球AI精準醫療市場規模約1,975億美元,在全球富豪摩拳擦掌下,預估2022年可望翻倍達4,70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19%,成為健康醫療產業的大黑馬。 ---------------下一則---------------  景氣續擴張 全球REITs齊漲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REITs基金表現 https://goo.gl/d66KFv 主要央行利率動向、美陸貿易紛爭等疑慮仍為市場帶來不確定,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變下,仍激勵近期REITs表現,以近一季來看,主要區域REITs指數表現都上漲,表現最佳的歐洲REITs上漲9.04%,其次為英國REITs的7.74%、澳洲REITs的6.99%、日本REITs漲4.89%,美國REITs也有2.72%的漲幅。 群益全球地產入息基金經理人邱郁茹表示,儘管過去經驗顯示進入升息周期REITs波動難免,但從整體升息周期來看,REITs表現不遜於大盤,且升息同時也暗示經濟前景看好,因此REITs資產仍具表現空間。 全球主要經濟體仍呈穩健發展,景氣回溫亦有助支撐對不動產需求,並進一步提高REITs出租率,有利REITs盈餘及股利增長,後市表現仍值得期待。 野村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目前REITs股價相對淨資產價值為深度折價,投資吸引力仍將提供支撐,此外全球資金進入歐陸與亞洲不動產的趨勢將持續,仍可逢低布局。 由於經濟成長動能向上,帶動商辦租賃需求增加,預期今年亞洲一線城市的商辦租金表現可望持平或向上,尤其是香港、新加坡頂級商辦受惠於金融、科技以及其它產業租賃需求提升所帶動,租金可望持續成長。 元大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吳宗穎表示,美國經濟轉強使債券市場承壓,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突破3%,短期殖利率相關概念股有被拋售風險,因此較看好貨幣政策相對鬆、基本面回穩及低評價的亞洲市場。 其中,特別看好日本市場長期不動產增值潛力,2020年日本奧運促成近年不動產投資蓬勃發展,辦公室供需結構來到過去十年最佳狀態,其中以開發商的新辦公大樓項目最受惠租金結構改善題材,目前東京辦公室出租狀況為2008年6月以來最佳,且日本REITs利差在主要國家中也最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退休傘型基金 目標日期進化版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目標日期基金績效表現 https://goo.gl/Rb6qi3 勞退金自選投資方案雖然還未開放,多項年金改革措施已經上路,因應國人退休準備需求,資產管理業者過去一年積極推出各種退休理財商品,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目標日期基金再次登台。 目標日期基金屬於人生周期基金的一種,在歐、美已是退休金準備的代表性投資商品,國內則是富蘭克林華美投信於去年推出進化版目標日期基金的富蘭克林華美退休傘型基金,強調採「通過」策略,而非典型「到達」策略。 也就是,基金抵達目標時間後,仍持續投資十年於貨幣基金或其它資產,投資人可選擇一次買回或自動轉換為十年期每月買回機制,達到類似年金的效果。 銀行財富管理中心指出,這3檔目標日期基金投資標的,涵蓋股、債、ETF、及商品原物料,操作策略優先考量風險控制,在市場波動加劇下,凸顯配置的穩定性與追漲抗跌,符合退休規劃需求。居中的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37組合基金,今年來績效居同類型第一,較積極的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47組合基金,與較保守的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27組合基金,因目標日期與風險屬性不同,也展現耐震功能。 富蘭克林華美目標2037組合基金經理人邱良弼表示,退休準備最先考量的並非資產成長性,而是降低虧損機率,高報酬固然吸引人,但如果資產跌五成,必須漲一倍才能回本。近來國際震盪頻傳,退休金投資組合遇下檔風險,現階段股市位居高檔、通膨壓力升高與貨幣政策趨緊縮,預期未來市場仍較顛簸。 美國公債避險功能下降,預期升息影響風險提高,債券比重宜暫維持較低水位;邱良弼分析,股市看好新興市場提供較多投資機會,增加原物料部位以分散風險,並持續關注美歐經濟動向、大陸經濟成長動能、美國升息循環等變化。 ---------------下一則---------------  美債殖利率再破3% 高收債不怕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近30年美債10年期殖利率變化與全球高收益債表現 https://goo.gl/tXT6eY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屢破3%,讓債券投資人繃緊神經。統計過去20年數據可發現,全球高收益債券受美公債影響有限,整體上漲機率仍有八成以上,平均漲幅約10%。法人認為,短線殖利率急彈,反而成為投資人承接的好機會。 第一金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鄭宇君表示,美債殖利率走高的主要原因通常是預期經濟成長、預期通貨膨脹上升、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幅度加大。 鄭宇君指出,只要殖利率上揚是在經濟成長的基礎下發生,同時不過於激烈,短線造成的衝擊可望降低。此外,企業獲利成長,違約率降至長期平均水準之下,信用品質改善,均有助高收債市場表現。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且美國今年的貿易政策仍是弱勢美元,此次美元回彈應只是反映貿易談判、地緣性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預期美元持續上揚的機率不大。 野村美利堅高收益債基金經理人郭臻臻表示,高收益債4月違約率較3月小幅增加,摩根大通預計2018年全年違約率仍保持低點在2.5%左右,低於長期平均。近期出爐的2017財報,平均財務槓桿及利息覆蓋倍數與前一年度大致相當,顯示美高收債的基本面大致穩定。 此外,近期油價走高,也帶動能源產業債券表現優於大盤,有助高收益債表現,因此整體而言,持續看好高收益債展望。 群益全球優先順位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李運婷表示,全球景氣擴張態勢未變,市場預估企業獲利將維持增長態勢,有助高收債價格走穩,其中優先順位高收債不僅與一般高收債同樣具備高息優勢,且存續期間更短,相對能抵禦利率風險,加上優先順位高收益債的波動較低,適合穩健型投資人留意。 ---------------下一則---------------  施羅德攜兆豐 再推目標到期債2018年05月28日 04:09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2022到期新興市場優質主權債券基金 https://goo.gl/pgXzAb 施羅德投信於今年3月聯手兆豐銀行發行目標到期債基金後,受到投資人熱烈迴響,因此,雙雄決議於今(28)日再次攜手,推出第二檔目標到期債基金-「施羅德2022到期新興市場優質主權債券基金」,此為旗下第七檔目標到期債基金,訴求「1、2、3」三大優勢,期望幫助投資人於震盪市場下達成投資目標。 施羅德投信繼2016年8月開始推出台灣首檔「目標到期債券基金」後,陸續針對偏好固定收益又在意市場波動的投資人,推出共7檔目標到期債基金,總管理規模約達280億,掀起業界投資目標到期債基金風潮,也讓施羅德投信成為名符其實的目標到期債基金龍頭。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首次攜手兆豐銀行的目標到期債基金,卻受限於目標到期債基金募集成立後即不能再申購的特殊限制,投資人向隅之下,因此施羅德投信與兆豐銀行決議再次推出雙雄合作的第二檔目標到期債基金。而這一檔目標到期債基金,則充分結合施羅德投資團隊的「1、2、3」三大優勢,除了能掌握收益、並積極把關市場風險,預料能再獲投資人青睞。 所謂的「1、2、3」三大優勢,便是1流團隊、2大訴求,以及3層管理。 施羅德投資集團定位全球目標到期債基金專家,投資團隊座落在全球各地,24小時管理資產、監控風險,因此統計至2017年12月底,該集團所管理的新興市場債券目標到期投資組合,不管在日本、義大利、韓國或者台灣,皆尚未出現違約紀錄,可見精準選債眼光以及專業能力。 低利與市場震盪,台灣投資人在選擇投資商品的條件,明顯偏向保守。而這類以「時間」為導向的投資策略,直接訴求回歸債券投資本質,概念簡單。 施羅德表示,目標到期債基金採用的就是「目標到期債投資策略」,簡單來說就是透過基金、持有一籃子債券至到期日。投資人選擇這種策略,就不需要猜測何時進出市場,因為若在沒有信用風險下、原則上債券價格將隨著到期日接近而趨近面額。也就是說,在投資時間內領息、一籃子債券到期後基金便終止,也會奉上屆時基金淨資產予投資人,堪稱是簡單又輕鬆的投資方式。 這一檔目標到期債基金,投資標的鎖定新興市場債。為控制新興市場債風險,施羅德投信設下三層管理條件,以嚴控風險:首先,投資組合中60%以上為投資等級債券,並且不主動持有垃圾級CCC+以下的債券,可說是選債的條件設定謹慎。其次,拉高至7成投資於新興國家主權債,就算是投資企業債,也是以各國大型企業為首選,以有效降低違約可能。最後,施羅德投信特別主張以新興市場美元債避開新興市場匯率風險,追求較低投資組合波動度。 施羅德投信業務行銷長謝誠晃指出,這類產品可以幫助國人解決失去投資方向的困擾,更可以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優質標的,克服猜測市場與短線進出的焦躁,也較有機會掌握投資成果。不過,要提醒投資人的是,這類產品若未到期買回,會收取提前買回費用,並歸入基金資產以維護既有投資人利益,所以投資前要留意。

小媽精選1070525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5日
公開
54

投資氣氛回暖 引領資金歸隊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2018年四月境外基金規模 https://goo.gl/zyKVBE 4月國際金融市場雜音不絕於耳,卻無礙國人重拾投資信心,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出爐資料,在規模歷經連兩個月回落後,4月境外基金規模受惠資金歸隊再度回神,整體基金規模較3月增加848億元,單月增幅2.49%,帶動整體規模躍升至3.49兆元,水位重回歷史次高,僅次於今年元月份的3.52兆元。 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市場風險偏好再度轉強,帶動4月純股和純債基金買氣雙雙爆棚,又以股票型基金單月成長金額最多,高達449億元,為推升整體基金規模成長最大功臣,而受惠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規模連兩個月創新高,整體固定收益型基金規模月增163億元。 另外,市場投資氣氛改善,推升資金對風險性資產需求增溫,但因市場多空難斷,因此,許多投資人選擇股債兼具訴求對抗市場震盪的平衡型基金,推升平衡型基金買氣直線飆升,4月再以4,581億元改寫歷史新高水位,規模不僅較上個月大增239億美元,更已連兩個月締新猷。 陳若梅說明,若將時間拉長至今年以來,新興債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投資熱度持續發燒,前四個月累計規模分別成長398億元和363億元,對照整體基金規模今年來僅增長12.91億元,不難看出現階段國人對境外基金商品的投資偏好,仍主要聚焦於和景氣正向連動,同時間還能提供收益保護的商品。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4月底首度叩關3%後回落,本周捲土重來續漲至7年新高,法人表示,美國公債殖利率逐步彈升,將對債市造成壓力,但利率走升反應景氣向好,有利風險性資產表現,尤其是股票資產,過去全球資金布局債券水位偏高,後續國際資金將持續回補股票市場。 ---------------下一則---------------  市場波動劇烈 布局全球最安心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投信法人指出,偏好穩健布局的投資人可以用全球股票布局的方式,或以「偏股操作」的多元資產來擁抱後續行情。 野村環球基金經理人白芳苹表示,整體仍以選股為主要投資方向。以區域來看以美股和新興市場為主要加重市場,持續看好美國經濟增長,在消費實力與企業資本支出支撐下具最穩經濟成長動能。新興市場經濟明顯改善、信貸增長並受惠國外需求,尤其看好新興亞洲市場的內需展望,新興拉美景氣能見度亦見改善,投資策略上持續逢低進駐新興股票,整體來看,全球型基金會是中長線投資較佳的選擇。 保德信策略成長ETF組合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成熟市場中,歐股近一個月表現亮眼;至於新興市場,以印度漲勢領先,俄羅斯股市在能源價格逐步攀高下也反彈,至於陸股,因MSCI納入在即,吸引資金流入,建議投資人在全球不確定性高、市場波動大的此刻,放眼全球各類資產,以多元資產型基金參與行情。 聯邦投信投資研究部郭明玉表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溫和復甦的美國,其經濟展望仍持續樂觀,在通膨回升下,預期股票投資,在升息環境中可望維持相對突出表現。其中,可選擇聚焦於發展與提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自動化、物聯網、智能運輸、健康與醫療、銀髮消費,以及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等前瞻產業的基金,具多元、分散投資風險的優勢。 第一金全球大趨勢基金經理人唐祖蔭表示,以MSCI世界指數為例,目前本益比為19倍,低於近5年平均值,同時接近10年平均水準,處於相對低檔區間,投資價值浮現。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經濟全面回升,全球經濟加速增長的步伐通常與企業獲利息息相關。有利的總體經濟基本面為企業的經營槓桿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因而有利企業進一步提升利潤。 施羅德投信多元資產投資團隊投資長莊志祥指出,美股連續擴張已趨歷史第二長壽紀錄,從指標看全球經濟環境,目前仍處「景氣擴張」階段、美國升息幅度未超出投資人預期、美國殖利率曲線穩定及弱勢美元支持全球流動性環境。貿易戰爭開打,需留意波動風險,建議投資人以多元資產配置介入市場。股市方面,看好基本面佳的新興市場。拜有利的總經環境與全球貿易復甦之賜,持續預期新興市場企業盈餘將強勁成長。 ---------------下一則---------------  指數多頭排列 成熟股市優於新興股市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觀察近期全球主要股市表現,整體來看以成熟市場上榜數最多,相較於一個月前以新興股市表現較突出,近期歐美日等成熟國家表現倒是止穩回升。 法人表示,在全球景氣向好下,風險性資產仍有表現機會,不過近期在強勢美元下誘發新興市場的資金成本,短線也為新興股市增添壓力,成熟市場則在經濟維持一定動能、企業獲利預期仍高下,有望為股市增添上行動能,不失為現階段投資人可多加關注的市場。 截至5月17日止,今年來表現正報酬,且指數處在20、60、200日均線上之股市共有9個,依序分別為美國NASDAQ指數6.94%、法國5.82%、香港3.42%、印度3.21%、台灣1.79%、美國S&P500指數1.74%、德國1.52%、英國1.3%、日本0.32%。 群益工業國入息基金經理人陳建彰表示,在美國方面,ISM製造業指數仍維持在高檔,其中累積訂單指數走升至2004年以來新高,反映出當前庫存仍不足以應付需求,終端需求仍強勁,整體經濟穩健增長的態勢沒有太大改變,加上企業投資加速進行,首季財報獲利表現亦不俗,皆有助為股市提供支撐。 在歐洲方面,經濟仍處於緩慢復甦的軌道,在ECB仍維持貨幣寬鬆的基調下,無需過度擔憂經濟前景,加上先前修正後使得估值較低,投資價值浮現,惟政治風險仍須留意,因此配置上建議採分散策略,產業方面仍看好金融、科技、耐久財消費等類股表現。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近期國際油價表現強勢,加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與伊朗的核子協議並恢復制裁,使得國際油價創過去三年新高水準,同步帶動通膨預期攀升。 ---------------下一則---------------  多重資產型基金 今年來增胖150.88% 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多重資產型基金超夯!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資料,今年前四個月,投信發行各類型基金中,以多重資產增胖幅度居冠、達150.88%!法人分析,關鍵在於多重資產多具有追漲抗跌特性,更能因應今年經濟維持增長態勢、但波動大的市場環境,也讓多重資金募集熱來到相對高點。 截至2018年4月底,共有10家投信投入發行、或將旗下原有平衡型基金轉型為多重資產型基金。第二季打頭陣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金,策略訴求創新黃金比例、均衡配置成長股、可轉債和高收益債三強資產,募集不到一個月,基金整體規模以81.2億元、所占比重28%,領先其他同類型基金。 法人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在美國領頭下維持增長態勢,市場情緒雖幾度為消化對美升息預期、中美貿易談判角力等而出現較大波動,但隨著非經濟因素影響淡化、市場再度將關注度拉回到基本面,故策略上有助穩健跟上景氣復甦腳步的多重資產型基金因而勝出。 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今年以來,兩大因素埋下市場波動的種子。一是美聯準會升息步調可能對資金板塊的潛在影響;二是中美貿易談判議題延燒等干擾。在美國持續引領全球邁向復甦,以及市場逐步揮別金髮女孩的低波動型態,波動料將更為顯著。 回顧4月,全球市場因中美貿易談判等消息干擾,市場再度出現較大波動,不過隨著雜音降溫,基本面再度展現提振市場的威力。反映市場恐慌程度的VIX波動指數,近期大幅緩和,5月以來迄今下跌幅度已接近兩成,近一個月下跌約26%,近三個月下跌幅度也在3成以上,顯示市場信心持續回溫,並直接反映在美國優質資產走勢上。 ---------------下一則---------------  下半年美元走勢 聚焦3因素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 金融理財中心�台北報導 自4月以來美元出現反彈走勢,儘管在Fed升息趨勢下,一般法人認為強勢美元近期仍可望維持,不過,仍須留意三大變數包括地緣政治衝擊、利率快速上升以及美中貿易紛爭升級等牽動,如美中貿易衝突升溫下,美元則會走弱。 國泰世華銀行表示,4月以來美元反彈,主要 原因有二:1、美10年期債券利率往3%發展,增加持有美元資產誘因,使資金回流;2、央行政策的此消彼漲:今年以來歐英等非美景氣表現稍弱,美國經濟表現相對亮眼,提供美元反彈動力。 花旗銀行則認為,第二季美元走強主要來自於過去一年美元空單部位過大,以及短線投機炒作所致,恐非長期趨勢。 觀察未來美元走勢,富邦銀行表示,應注意其發展的三項不確定因子,包括:1、通膨上升的速度:若物價上升太快,常驅使各國央行不得不以升息為手段抑制通膨,若升息太急可能會導致部分利率敏感性高的股票或債券下跌。2、地緣緊張情勢(主要在中東與北韓)升溫:地緣政治的緊張不只傷害投資氣氛,也可能讓經濟成長放緩並推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造成通膨加劇。3、中美貿易摩擦:目前雙方正在進行貿易會談,歧見雖不可能透過一次會談解決,但經過一次次的溝通後,總能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結論,富邦研判最終中美能和平解決貿易摩擦,不致引發貿易戰。 針對影響美元走勢的上述三大變數,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投資平台暨解決方案客戶投資部副總裁何銘銓(Vincent Ho)表示,瑞銀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認為美國和中國之間爆發貿易戰的概率為20∼30%。若美中貿易紛爭升溫,CIO預估美元將貶值,因市場將重新調整對美國經濟成長和美國利率的預期。 星展銀行則認為,美國經濟前景良好以及歐洲和日本央行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措施的壓力趨緩,預期美元下半年可望持續回升。但投資人應留意美國聯準會官員對利率的態度以及升息的步伐和時程,以及來自政治及政策面不確定性風險,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期中選舉結果。 台新銀行表示,美元後續走勢要關注6月聯準會利率決策會議的會後記者會及聲明,若還未改變今年只升息3次的預期,美元預期將會回弱。此外,若美國財政、貿易雙赤字規模日益擴大,推高市場的借貸成本,也會使美元在下半年面臨貶值壓力。 ---------------下一則---------------  六月亞股天 雙印好風光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魏喬怡�台北報導 歷年六月全球主要股市表現 https://goo.gl/xvTzYH 時序即將來到6月,表現較佳的幾乎都是亞股,尤其東協五國全數上榜,顯示出亞股為六月適合投資的股市,法人指出,特別是印度、東協股市最值得投資人留意。群益投信表示,全球主要股市中2000年來每年6月平均表現正報酬的有10個股市,美股、墨西哥各占1席,其他皆為亞股,顯示出6月的確是投資亞股好時機。 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印度今年率續將舉辦地方性選舉,此為明年國會議員的前哨站,由於Karnataka的選舉席次較多,較受市場關注,目前根據最新明調顯示莫迪的執政聯盟預計可拿下80∼85席,較目前席次高,有利莫迪的連任之路。此外,市場預估今年的雨季雨量應在正常水準,雖然僅是預估,但對農村消費題材投資氣氛有正向幫助,因此展望相對樂觀。這些對印度股市來說,都是正面利多。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表示,在地緣政治和美元走勢不確定性的影響下,也影響新興股市表現,新興亞股亦多少受到坡及,不過中長期來看,包括IMF、OECD等研調機構皆預估新興亞洲仍將維持穩健成長動能,內需經濟也在勞動人口成長下前景看好,加上官方也積極推動經濟刺激政策等等,有助為經濟和股市發展帶來助益。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表示,整體亞洲經濟向上,理想的經濟表現主要源於區內基本因素強勁,這情況亦保護了區內經濟免受國際貿易磨擦衝擊。亞洲區匯聚多元化的經濟體—涵蓋大型至小型、以及從出口導向到本土主導型的市場,而且區內企業獲利強勁,流動性亦充裕。 陳致洲指出,亞洲市場已從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後的經濟,轉型至經濟活動正常化的環境。從結構性和週期性角度來說,在目前全新的正常化經濟環境下,亞洲具備十分有利的條件。 ---------------下一則---------------  市場氛圍轉佳 亞股基金宜布局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亞洲股票型基金表現 https://goo.gl/Q6RzmV 近期亞股緩步回溫,A股入摩效應發酵,陸股相關指數漲逾3%,台股也有2%以上表現,MSCI最新季度調整,MSCI全球新興市場及亞洲(除日本外)指數,調升幅度大,激勵亞股市場氣氛轉佳,提供布局亞股基金好時機。 日盛亞洲機會基金經理人鄭慧文表示,出口貿易是亞洲成長重要引擎,受惠基本面改善,特別是與發達市場間不斷擴大的增長差距,支撐市場相對表現,資金流向更為核心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新興市場有望延續2016年以來與發達市場經濟增長差觸底回升,並進一步擴大的勢頭。 群益亞太中小基金經理人李忠翰指出,新興亞股基本面健康,IMF預估新興亞洲今、明兩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6.5%和6.6%,成長力道較其他新興區域強勁,加上不乏利多政策支持,中長期可期,短期逢回是布局契機。 鄭慧文強調,觀察亞股兩大市場的大陸跟印度,MSCI公布最終A股入摩企業共234檔,高於市場預期,印度主要食品價格回落後,CPI亦從高點下滑,預期通膨將呈現溫和上升態勢,企業獲利經歷一連串下修後,優於預期機率轉高,大型股有機會優於中小型。 ---------------下一則---------------  義股債資產 賣壓減輕2018年05月25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在政壇新手康提(Giuseppe Conte)獲准接掌義大利總理,並開始籌組該國第一個由反體制政黨籌組的政府下,市場氣氛周四轉趨觀望,也令義國資產賣壓暫時減緩,其中該國公債殖利率已從14個月高點下滑、股市也止跌反彈。 周四義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9個基點至2.32%,脫離周三所創2.46%的14個月高位。義大利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也縮減近10個基點至180個基點。後者是觀察歐元區政治壓力的指標。 至於義大利股市FTSE MIB指數周四則強彈0.9%,該指數前一日曾跌到4月初來的最低點。其中該國金融股也獲得支撐,義大利最大銀行裕信銀行股價在盤中上漲0.4%。 毫無從政經驗的康提,周三已正式獲得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任命接任新總理職務。康提周四將與所有政黨代表開會,討論由民粹政黨北方聯盟與五星運動籌組的新政府與內閣名單。 康提預料在未來幾天將內閣人選名單提交給總統,若過程順利,新政府最快將在這個周末就可宣誓就職,之後它將面臨國會上下議院的信心投票。 德國商業銀行利率分析師古特曼(Rainer Guntermann)認為,目前牽動市場走勢的最主要因素是內閣人選,特別是經濟部長。他解釋市場目前揣測,經濟部長人選可能不是外界憂心的強硬派。 先前北方聯盟曾放話,要求疑歐派經濟學者沙弗納(Paolo Savona)接掌經濟部長職務。這項建議曾引發義國市場大幅震盪。之後又有消息來源指出,義國總統並不希望讓疑歐派人士出任經濟部長。總統對於部長人選有最終否決權。 ---------------下一則---------------  Fed預告6月升息 憂心貿易風險2018年05月25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周三發布5月會議紀錄,預告很快就會再度調高利率,市場推測下次升息時機應在6月。紀錄內容指出,通膨超出2%目標一段短暫時期亦符合聯準會的目標。Fed將容許通膨略超出2%目標的發言,意味Fed當前的升息立場依然偏向鴿派,仍將維持緩升息的速度。 會議紀錄另外提到,川普政府造成的貿易緊張雖將傷害美國企業信心,不過貿易戰風險引發的疑慮卻不至於影響Fed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樂觀信心。 會議紀錄表示,基於經濟成長動能增強與通膨逐漸升高,Fed官員表示下次升息「可能很快」。市場推測Fed應在6月12到13日召開決策會議時再次提高利率。 Fed上次升息是在3月,在當時官員暗示今年共有3次升息,與2017年利息調升次數相同。 因此在會議紀錄出爐後,根據聯邦基金期貨合約顯示,交易商預測Fed今年有超過3次升息的機率已從周二的86.7%降至76.6%。 此外周三的會議紀錄還對最近川普政府在全球引發的貿易衝突多所著墨。 一些Fed官員表示,據他們與商業人士的接觸發現,他們對於川普祭出的高關稅政策與貿易限制逐漸感到不安,憂心可能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作用,也促使部分企業開始考慮延後資本支出計畫。 川普政府企圖透過對貿易政策採取強硬姿態,以尋求在最短時間達成縮減美國龐大貿易逆差的目標。不過這項舉動也招致包括中國等其他國家調高關稅進行報復。 雖然內容當中沒有特別提到美國政府提議對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實施任何關稅,不過文中卻指出,「大陸當局可能對美國關鍵農產品提高關稅,就長期而言,恐對美國競爭力造成傷害。」 ---------------下一則---------------  川普新貿易戰 製造一場車禍2018年05月25日 04:09 工商時報 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川普貿易戰再闢新戰場。川普政府周三宣布基於國家安全考量,已就進口汽車與零件啟動232調查,可能開徵25%的懲罰性關稅。川普新一波貿易戰主打汽車引起日本與歐洲的貿易夥伴與車廠齊聲抗議,警告新關稅將造成全球汽車市場混亂,到頭來吃虧的還是美國消費者。 川普新一波貿易戰要打進口汽車,日本與德國車廠聞訊下跌,豐田汽車周四收盤重挫逾3%,德國寶馬(BMW)、戴姆勒(Daimler)與福斯汽車開盤均大跌超過2.5%。日經指數受此拖累收盤出現1.1%的長黑,韓股大盤收低0.2%,德國股市早盤也開低。 川普周三即在推特發文預告將有新的貿易行動,「對於我國偉大的汽車工人,政府即將有重大訊息要宣布,工作機會歷經數十載遭別國搶走,這一刻你們已等太久。」 商務部隨後即發布新聞稿,指已根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的232條款」對汽車與汽車零件啟動調查,商務部長羅斯發布聲明表示:「有證據顯示外國汽車進口已削弱我國的汽車產業,在總統川普的指示下,我已正式啟動調查。」 232調查係為之前美國政府決議對國外鋼鋁進口課徵新稅的同樣調查,通常232調查需要好幾個月才能完成,鋼鋁進口232調查就耗時10個月,據某名官員透露,考量牽涉的範圍更廣,汽車進口232調查可能會超過10個月才會有結果。 日本政府對美國此舉立即表達抗議,經產大臣世耕弘成表示:「一旦美國對汽車與汽車零件進口課徵新稅,勢必將對貿易造成相當廣泛的限制,也會造成全球市場大亂。」 根據密西根產業智庫汽車研究中心的資料,若不包含加拿大與墨西哥,日本是美國汽車進口最大來源國,2017年美國輕型汽車約有11%係從日本輸入。 德國車廠寶馬與福斯汽車也同聲譴責川普對汽車進口發動232調查,福斯集團發言人表示,「片面的保護主義長期而言無人可從中受惠,只有公平與自由貿易才能增進繁榮。」 汽車業是德國經濟的重大支柱,根據德國工商總會的數據,去年德國對美國全年出口總額達1,115億歐元,其中汽車業的外銷總額就佔286億歐元。 ---------------下一則---------------  陸:反對美方濫用國內法2018年05月25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孟翰�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摩擦在暫告休兵後又起變數。美國商務部在當地時間23日宣布對進口汽車啟動232調查,對此,中國商務部昨(24)日回應表示,中方反對美方對其國內法的濫用,中方將堅決捍衛自身權益。 美國商務部23日宣布,對進口汽車、SUV(包含越野車等)、輕型卡車以及廂型車啟動232調查,調查將確定進口是否對其國內汽車行業造成損害、削弱國家安全。 綜合外媒報導,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昨表示,中方反對美方對「國家安全」條款的濫用,這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擾亂正常的國際貿易秩序。之後,中方將密切關注美方調查的有關進展,對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全面評估,並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分析認為,川普政府此舉目的並非針對中國,而是在迫使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中對汽車相關的條款作出讓步,並同時向大量出口汽車到美國的日本和歐盟施壓。 據統計,中國2017年對美整車出口總值約在14億美元,但另一方面,中國向美國進口整車總值卻達131億美元,處於大幅逆差狀態。數據也顯示,在中國整車出口總額中,對美出口僅占10%。因此,就算美國最終如川普所計畫對進口汽車課徵25%高額關稅,對中國整車出口業者影響也相對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經貿第二輪磋商後,中美共同承諾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另外,中國政府22日宣布調降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引起全球車市關注。外界普遍認為,中方此舉是在回應美方要求加大開放訴求。 ---------------下一則---------------  土國狂升息 里拉跌勢仍難止2018年05月25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土耳其再1個月將舉行大選,貨幣卻狂跌不止衝擊選情,為阻止里拉的崩勢,土國央行周三召開緊急會議,一口氣宣布升息3個百分點,但里拉僅上演一天反彈行情後,周四恢復跌勢貶幅逾2%。 土國央行原訂下月7日舉行決策會議,貨幣政策委員會卻於周三緊急集會,將後期流動性窗口(LLW)貸款利率,由13.5%上調3個百分點至16.5%,至於隔夜借款利率等其他利率則維持不變。土耳其里拉被空頭投資人鎖定,賣壓一波波湧現之下,里拉兌美元匯率迭創歷史低點,今年來已跌掉20%,是迫使土國央行緊急升息的原因。 投資人大舉拋售里拉,主要對土國央行遏阻兩位數通膨率的能耐存疑,尤其以「利率敵人」自居的土國總統埃爾多安,曾宣稱他在6月24日大選勝出連任後,將加強控制貨幣政策,利用降息來刺激經濟。 周三里拉匯率原本大跌5%,觸及4.9290里拉兌1美元的歷史新低,但土國指標利率被央行狂升12碼後,里拉聞訊止跌回升,上漲逾2%來到4.5656里拉,終場收在4.5900里拉兌1美元。 然周四土耳其里拉貶勢再起,下跌逾2%至4.6880里拉兌1美元,將周三的部分漲幅吐回。 QNB Finansbank首席經濟學家希里克(Gokce Celik)在致客戶報告中表示:「顯然央行的行動不足以穩定匯率,土國總統矢言加緊控制經濟政策之下,投資人對大選後的貨幣決策疑慮未消。」 自埃爾多安上月18日宣布提前大選以來,里拉兌美元匯率貶值近19%,意味經濟對埃爾多安的選情,恐怕不是加分而是累贅。 伊斯坦堡環球資源公司顧問耶希拉達(Atilla Yesilada)指出:「對土國人來說,貨幣走貶是經濟變差,埃爾多安及執政黨AKP很難不受波及,即便有死忠基本盤。」 ---------------下一則---------------  新興高收債 跟漲抗跌首選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新興國家信評改善 提升新興債投資總報酬 https://goo.gl/ka5tys 美債殖利率持續盤旋於3%附近,加上美元短線轉強,導致新興債4月以來表現承壓,不過,投信法人強調,美國升息趨勢不可逆,若僅以3%作為債市空頭警訊過於武斷,建議投資人無須太恐慌。然著眼債券具備低波動和固定收益的特質,建議此時投資人應將目光從成熟市場轉向新興高收益債券,跟隨國際資金參與新興高收益債券主權信評調升和利差收斂兩大優勢,債息收益和資本利得一步到位。 摩根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產品經理黃奕栩表示,新興債為由新興市場發行的主權債或企業債,若以信用評等來看,新興債又可區分為投資級新興債和新興市場高收益債。新興高收益債雖不屬於投資級,但國家信評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全球景氣回春,新興國家財務體質和償債能力大幅提升,信評獲得調升機會也隨之翻揚;而一旦信評獲調升,法人買盤往往也跟著來,往往推升債券價格三級跳。 黃奕栩強調,新興高收債的迷人之處在於除了有高息收的安全氣囊,又提供信評調升的資本利得機會,除兼顧風險與報酬,也能因應美國升息的環境變化,是全球景氣一飛沖天之際的理想投資利器,料將成為投資人競逐的明日新星。 宏利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鍾美君指出,全球整體基本面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新興市場國家部分,除了幣值相對美元下跌外,其他經濟數據並無轉弱跡象。 此外,美國今年的貿易政策仍是弱勢美元,此次美元回彈應只是反映貿易談判、地緣性政治的短線避險情緒,而美元持續上揚的機率不大。而以長期投資觀點,近期新興市場高收益債券走弱提供了進場投資時機。 第一金投信表示,可適度增持新興市場債,因為全球經濟同步走強、新興國家貨幣政策依舊寬鬆,引導債券殖利率走低,加以債券經理人持有部分普遍偏低,不論從資金面或需求面,都有利於未來利差進一步收斂,帶來資本利得的機會。 保德信新興市場企業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東分析,整體新興債因美元強彈,壓抑了當地債表現;近期美國十年債殖利率一度站上3%,美元強勢壓抑了亞債在內的新興債走勢,但反而不失為進場爭取穩健收益的好時點。 元大新興印尼機會債券基金經理人林培珣表示,短期來說,仍然相對建議在價格便宜時,長期持有資本保護力較強的印尼債券做為收息的核心資產配置。 ---------------下一則---------------  摩根前進第三方基金交易數位平台2018年05月25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摩根全系列境外基金於鉅亨基金交易平台上架 https://goo.gl/L2p5yG 摩根投信看好基金交易平台數位化趨勢,積極前進第三方基金交易數位平台,第二季合作對象再擴大至鉅亨基金平台,即日起投資人可以在鉅亨基金平台申購多達122檔摩根系列境外基金,不但提供投資人更多元的基金選擇,亦讓投資人隨手隨處交易更顯便利。為此,鉅亨基金交易平台也在摩根系列境外基金新上架期間,提供限時的單筆和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申購優惠。 摩根投信董事總經理濮樂偉表示,站在服務投資人的立場,摩根相當關心投資人的交易行為和偏好,滿足投資人的需求,並向投資人靠攏是摩根的目標。濮樂偉說,近幾年來投資人透過網路進行理財交易的程度愈來愈高,手機理財也日漸便利,長遠來看,摩根希望做到投資人在哪裡、摩根基金交易服務就隨之到位提供服務。 投資人除了可以在各大銀行通路申購摩根基金外,今年以來,摩根積極前進基金交易數位平台,除了基富通外,今年第一季與先鋒合作,第二季又和鉅亨網攜手,讓投資人隨手都可以申購摩根基金,提高摩根基金在各基金交易數位平台的能見度。 濮樂偉指出,共同基金具備投資門檻低、投資標的多元、投資時點高彈性等三大優勢,即便對投資新手來說,只要新台幣3,000元就可以開始參與;投資標的除了台股基金外,還延伸到中國、亞洲、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有股票型、債券型和多重收益基金可選擇。最方便的是,投資人可以在時機點恰當時單筆加碼,也可以選擇在每月薪水入帳時透過定期定額扣款不用煩惱進場投資的時間點,且網路交易讓基金交易更便捷。 面對近期金融市場多空交替,摩根多重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分析,今年全球景氣穩定成長,但包括油價走升、中美貿易談判、地緣政治等消息,造成市場波動已明顯高於去年。 陳若梅建議,投資人布局基金時,應以追求收益為主軸,第一步先求穩,將核心部位放在多重收益基金,同時布局股債和多元資產穩住陣腳。第二步再進攻,以新興市場中基本面佳的中國和亞洲為起點,逐步參與新興市場成長空間。

小媽精選1070524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4日
公開
30

5月股票基金 台陸績效稱霸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5月以來股票基金績效前10強 https://goo.gl/byd1VH 5月新興市場遭遇投資逆風,台股和陸股卻逆勢上漲3%,帶旺相關股票基金超水準表現,5月以來境內外股票基金績效,前5名中就有4名為亞股相關基金,尤以台灣中小型股基金表現最具爆發力,平均漲幅高達10.03%,台股基金則以7.71%的平均漲幅緊追在後搶下亞軍。 受惠於MSCI下周將正式納入中國A股,大中華股票基金和中國股票基金表現也不遑多讓,分別以5.61%和4.65%搶進前5名之列。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全球景氣持續翻揚,亞洲各國出口動能因與經濟成長動能息息相關而持續增強,尤其是台灣最新4月出口維持10%的雙位數年增率,若排除春節因素,已連續18個月成長,並推升今年前4個月出口規模改寫歷年同期最高紀錄,搭配美國龍頭科技股首季財報和展望均優於預期,股價攀歷史新高之餘也激勵台灣相關供應鏈買盤強勁,並同步反映至台股基金績效上。 凱基開創基金經理人曾偉淳表示,下半年台股面臨的市場變數將高於上半年,包括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增溫衝擊、美國聯準會未來仍有加速升息的可能性,以及中美貿易戰紛爭等均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消息面影響勢必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資金面受各國政策開始由寬鬆環境轉為緊縮,影響性逐漸反映到實體經濟,所幸今年景氣復甦態勢並未因此反轉,企業獲利維持成長動能,投資人無須過度恐慌。 曾偉淳表示,下半年萬點仍具強力支撐,但指數再向上空間有限,預期指數將落在10,000至11,500點區間。從評價面來看,台股並未過分高估,目前台股未來12個月預估本益比(PE)13.8倍、股價淨值比(PB)1.74倍,仍低於台股十年平均PE的15倍,略高於平均PB的1.68倍。投資策略上建議選股不選市,均衡配置於電子及傳產具成長性族群。 陸股方面,摩根中國雙息平衡基金經理人應迦得指出,受惠於A股納摩題材持續發酵,陸股5月來強勢向上攻堅,並力挺大中華和中國股市相關基金績效攻進前5名之列。由於A股將於8月底啟動第二階段入摩,加上爭取今年底前上路的「滬倫通」,種種資本開放題材都讓現階段陸股深具投資價值。 ---------------下一則---------------  能源股來勁 大中華基金受惠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大中華�中國股票基金近一個月績效前十名 https://goo.gl/uxC8S3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漲升動能強勁,尤其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甚至觸擊每桶80美元關卡,帶動能源股票型基金表現可圈可點,但觀察過去一個月台灣核備逾千檔海外基金績效排序,在能源基金所占據的排行榜前10名中,有1檔區域股票型基金也受惠上榜,即一個月績效達7.22%的大中華基金。 理財專家分析,雖然今年以來大陸A股市場並沒有突出表現,上證綜合指數甚至仍是低個位數的負報酬,但大陸經濟情勢趨穩的前提下,具備低本益比優勢而獲國際資金青睞的香港港股與國企股其實走勢還算強勁,以香港恆生指數與恆生國企股指數而言,均有5%左右漲幅,帶動中國與大中華等相關基金績效。 進一步分析,這次上榜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大中華基金績效突出原因,除了側重在新經濟產業,尤其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ADR的持股,今年來大漲近15%外,基金現階段仍保留約10%的能源類股持股,以十大持股中的中國石化為例,受惠油價上漲拉抬,該檔個股今年來漲幅已高達43%,成為推動基金績效的主要原因。 投資專家指出,今年以來A股走勢受中美貿易紛爭、信用緊縮等因素壓抑,不過貿易紛爭對於金融市場最大的負面影響期間已過,兩國已由隔空喊話進入實質談判階段,彼此間的分歧將會轉化;去槓桿穩步推進,監管層透過各項調控政策達到目標,避免緊信用環境對經濟成長造成負面衝擊。 考量種種負面因素逐漸淡化,在新經濟產業強勁成長動能與銀行業獲利前景改善驅動下,MSCI中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今年企業獲利預估有望分別達到23%與16%水準,預期第二季到下半年,A股市場可望在評價水準修復下震盪上行;港股作為最便宜的大陸資本市場,預期也將與A股共同受惠於外資增加對大陸資產配置的進程。 ---------------下一則---------------  MSCI納A股 陸股後市可期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投信發行大中華基金和A股基金績效 https://goo.gl/HxzvqF 234檔A股將在6月起納入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彙整大陸券商如興業證券、平安證券、國金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看法,若以5%納入因子來看,短期將為A股帶來170億∼180億美元的資金,中長期將推動A股價值體系更加完善,提升A股市場的全球配置價值,也有助提高A股機構投資者的比例,改善投資者結構。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大陸第一季GDP年增率為6.8%,符合預期,PMI指數亦仍維持在50之上,整體經濟韌性仍佳,加上企業獲利仍穩健,也為股市表現提供支撐。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陸股本益比修正帶來的價值重估機會,有望吸引資金流入。尤其大陸經濟轉型題材的成長股,如:大消費、醫藥生物、5G、人工智慧、雲端、國產化替代等族群,成長可期,可望帶來新一輪估值修復行情。 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部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指出,企業持續向上修訂獲利預測,其中MSCI明晟中國指數最新的2018年每股獲利預期增長更達到21.6%。目前估值大約是獲利的14倍,仍屬吸引水準,相對已開發市場合理。南下資金由年初至今不斷流入陸港股市,持續為流動性帶來支撐。 兆豐國際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黃昱仁表示,短期因A股納入MSCI而流入的全球基金規模不斷增加,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末外資持股占A股比例會從目前的2.7%提升至4.0%。另外,若按照5%納入A股,今年潛在資金流入規模約為212億美元,資金行情可期。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朱繼元表示,大陸4月的經濟數據開始放緩,但只是正常景氣波動,並未出現失速下滑,這有助陸方談判意願,近期政策方向釋出鬆綁訊號,投資人不需過度悲觀,選股看好消費產業。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表示,大陸經濟預期逐步修復中,短期跌深的通訊、電子族群等可望出現反彈,此外,化工、能源等有望續強。 ---------------下一則---------------  5月製造業PMI 美強歐弱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市調機構IHS Markit周三公布美國和歐元區5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美國創下44個月高點紀錄,但歐元區的商業活動擴張力道持續放緩,寫下連續4個月下滑紀錄。 美國5月民間部門商業活動持續維持強勁,5月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6.5點上升至56.6點,升抵44個月高點。5月服務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4.6點上升至55.7點,寫下3個月新高水準。 另一方面,5月歐元區製造業PMI初值由前月的56.2點下滑至55.5點,降至15個月新低;服務業PMI由4月的54.7點下降至53.9點,寫下16個月低點。綜合PMI由55.1點陡降至54.1點,創下18個月新低紀錄。 最新調查顯示,歐元區5月商業活動、新訂單和聘雇皆出現成長減緩趨勢,企業對未來的展望也不若以往樂觀。此外,業者的成本壓力逐漸增加,但售價增幅則減小。 自今年初以來,歐元區PMI數據一路下滑,5月分寫下連續第4個月下降紀錄。2至4月PMI下滑主要受到暫時性因素影響,包括極端氣候、罷工和復活節坐落月份,5月則受到日異常多的國定假干擾。 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威廉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歐元區的成長力道已較去年底時減弱,特別是有關出口方面。油價和薪資上升持續推高企業的成本,但終端需求疲弱意味著業者難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歐元區經濟火車頭德國5月製造業PMI由58.1點陡降至56.8點,服務業PMI亦由53點下滑至52.1點,拖累綜合PMI由54.6點降至53.1點,觸及20個月最低紀錄。 法國5月製造業PMI升至3個月高點55.1點,但由於服務業PMI大幅下滑,以致綜合PMI降至16個月最低。 ---------------下一則---------------  美小型股創新高 領先全球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美股持續走高,其中小型股為主的羅素2,000指數更創下新高,5月以來更僅有3個交易日下跌,不僅打敗美國大型股,更領先全球主要國家股市。法人表示,儘管全球風險事件頻傳,但美股仍受惠經濟持續復甦,有望延續多頭走勢,尤其景氣仍在向上階段,大型股表現不輸小型股,現在仍是投資美股基金的好時機。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表示,今年投資人最擔憂的無非是資產價格能否持續走揚,儘管衡量經濟好壞的美國花旗驚奇指數去年12月底創高後,由高點84.5,一路緩慢回落至12.3,但同期全球花旗驚奇指數卻由35跌至-21.8,美國經濟數據整體仍優於全球表現。經驗顯示,當美國花旗驚奇指數高於全球時,平均可維持18個月,意味2020年前,美國經濟都有機會居全球主要國家之前。 各種經濟數據都顯示美國目前的經濟仍未從高點滑落,意味景氣循環尚未到頂,經驗顯示,過去30年間,當美國領先指標年增率大於0,代表美國經濟未陷入衰退,美國大小型股都表現優異,未來12個月美國小型類股平均漲幅介於8%至14%,大型類股平均漲幅介於7.1%至13.5%。 目前美國領先指標年增率為6.4%,且從2016年中以來便延著上升趨勢線不斷升高,美國景氣復甦仍未走完。過去美股處於此區間時,大型類股各天期表現都優於小型類股,待領先指標年增率超過10%時,小型股的表現才將超越大型股。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指出,根據分析師預估,美國小型與大型類股未來12個月每股盈餘年增率分別為25.9%及19.7%,兩者表現都很亮眼,美國景氣將是企業獲利最大支撐,建議投資人繼續買進美國股票型基金。除美國小型股基金外,擔心市場震盪的投資人,可以美國大型成長股相關基金做為配置重點。 ---------------下一則---------------  美金改法案鬆綁 小銀行利多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眾議院周二表決通過一項兩黨共同支持的提案,鬆綁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陶德法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部分法規,讓小型銀行未來在放貸與交易上能更加靈活,這對美國總統川普而言是項重大的立法勝利。 眾院周二以258對159票通過放寬「陶德法蘭克法案」的金改法案。這是美國自2007至2009年金融危機後首次大幅改寫金融監管法規。參院今年3月在獲得17名民主黨議員力挺下,已先行通過這項修法。美國總統川普預料稍後將會簽署該法案。 根據周二通過的金改案,被認定有系統風險的銀行規模門檻,從先前的500億美元提高到2,500億美元。另外它還鬆綁資產在100億美元以下銀行交易、借貸與資本規定。 在金融危機後推出的「陶德法蘭克法案」,雖然旨在防止金融業重蹈2008金融危機的覆轍,但部分共和黨人士批評,由於該案監管範圍過大,不僅限制銀行借貸能力,也對經濟成長造成傷害。但也有一些民主黨人辯稱,這項法案為消費者和納稅人提供重要保障。 整體而言,周二通過的法案讓限制小型與社區銀行營運的部分規定獲得鬆綁,有助川普兌現他在競選期間提出廢除監管法規、以刺激經濟成長的諾言。 不過新法並未削弱依「陶德法蘭克法案」設立的美國最高消費者監管機構、也就是消費者金融保護局的權力。過去該機構常被共和黨批評僭越職權。 另外華爾街必須遵守伏克爾法規(Volcker Rule)的規定也未受到影響。該法限制銀行用自己資金進行高風險投資。 民主黨參議員海坎普(Heidi HeitKamp)強調,這項修法主要目的在於修補過去金融監管法案的問題,而並非是減弱它的權力。 ---------------下一則---------------  新興股票基金 重獲資金青睞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債殖利率走揚及美元走強,對資金產生磁吸效應,開發中國家資產近來因外資抽腿而飽受震盪之苦,但ETF投資人似乎將此陰影拋諸腦後,有逐漸回流新興市場股票基金之勢。 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資料顯示,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在迄至本月16日當周,淨流入3.95億美元,扭轉前周淨流出16億美元的劣勢。 然而投資人對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仍戒慎恐懼,上周抽走13億美元,過去1個月累積失血53億美元。 另據數據供應商XTF的數據,規模最大也最受歡迎的新興市場ETF-領航富時新興市場ETF(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在過去1周淨流入1.744億美元。 近幾周來投資人對新興市場資產避之唯恐不及,主要是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強勢反彈引發投資人疑慮,懷疑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國家償還美元計價債務的能力。一旦美元走強,這些國家的外債負擔勢必加重。 在此不安情緒籠罩下,新興市場債券與貨幣受創尤深,股票也無法倖免於難,MSCI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個月下跌近3%。 此外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3%,更添投資魅力,吸引投資人加速撤出新興市場,將資金轉進更安全的美國公債。 展望未來,投資人相信新興市場股票,應該抵擋得了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趨緊的連鎖效應。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董立文(Richard Turnill)指出,他對新興市場股票持多頭看法,未來一年新興市場指數成份企業的獲利,可望成長超過2成。 ---------------下一則---------------  瑞銀示警:油價若至100美元 全球景氣重傷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國際油價持續走高,瑞銀(UBS)在最新報告指出,油價若升抵每桶100美元,恐讓全球經濟流失1,000億美元。 國際油價漲勢周三稍歇,但仍徘徊在3年半高點。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7月期貨周三盤中下跌0.33%,報每桶71.96美元,倫敦布蘭特7月期油盤中下降0.67%,報每桶79.04美元。 瑞銀在報告指出:「全球需求強勁、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減產、地緣政治和制裁引發的不確定性」,皆是推高油價的原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油價升抵每桶100美元。 瑞銀經濟學家卡普坦(Arend Kapteyn)表示,油價升至100美元將對經濟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可能讓美國經濟陷入衰退。 瑞銀預估,若油價攀升至每桶100美元價位,恐讓201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由先前預估的4%下降至3.86%,相當於全球經濟成長流失1,000億美元。 石油對全球的重要性意味著,油價大幅波動將對全球經濟成長和通膨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各國的貨幣政策。 瑞銀經濟學家指出:「我們應嚴肅看待油價躥高的可能性,美國過去6次經濟衰退,有5次與油價大漲有關。」今年油價年漲幅達46%,為過去70年來第11大升幅。 瑞銀指出,這波油價升幅雖高,但與前幾次經濟衰退相比,仍相對較小,但如果油價持續揚升,朝著每桶100美元的價位前進,情況可能會改觀。屆時全球通膨率可能揚升至4%,已開發國家的通膨可能升至3%的高水準。 由於通膨率是央行利率決策的主要考量之一,通膨上揚可能促使各國央行調整利率,但各國的政策方向將大不相同。產油大國俄羅斯可能降息100個基點,土耳其可能升息250個基點,墨西哥亦可能升息100個基點。 ---------------下一則---------------  銅價走低 全球成長恐不妙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鍾志恆�綜合外電報導 《華爾街日報》報導,銅價去年創近4年新高後,今年來表現卻落後石油等其他商品,在股市等金融資產回升下,做為反映景氣變化最佳指標的銅價走弱,令人擔心這是全球經濟出現警訊。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3個月期貨價周三盤中下跌逾2%,每公噸6,830美元,創4月26日來最低。今年來下跌約4.5%。 追蹤銅等24種商品價格變動的標準普爾GSCI指數裡,銅價表現低於該指數,目前兩者差距幾乎為過去廿年來最大,僅次於2016年初的水準。 這差距被部分投資人視為景氣往下的訊號,因為從飛機到智慧手機等每一樣產品都需要銅,若銅價表現疲弱,即顯示製造業需求減少。 今年來油價大漲約20%,讓銅價表現顯得特別落後。石油與銅是市場成交最活躍的兩大商品,部分投資人會把兩者綁在一起來交易。 有分析師擔心保護主義令經貿活動放緩,最終讓全球經濟轉弱,減少銅等商品的消耗。 除了全球最大商品消耗國大陸的經濟放緩外,近期數據也顯示歐洲和日本等經濟轉弱,從而加深外界對全球經濟前景的疑慮。 交易商INTL FCStone策略師梅爾(Edward Meir)說,銅價正進一步反映各國經濟已不再同步成長。 有專家認為銅價走弱是美國經濟呈現增長動能的另一訊號。美國經濟走強態勢在近期推升美國公債殖利率和美元,讓外界擔心金融環境進一步緊縮。 公債殖利率走高通常會降低銅等商品對投資人的吸引力,美元走強後,對美國以外的買家來說,以美元計價的商品就變得更貴。 投資研究刊物Sevens Report共同編輯李奇(Tyler Richey)認為大家不能忽視市場對銅價和全球經濟等多頭信心減弱的狀況,因為當中有太多令人擔心的問題。 ---------------下一則---------------  趨勢投資夯 瞄準生技、日本、大陸ETF 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海外原型ETF近期表現 https://goo.gl/EzytBF 統計投信發行海外ETF績效表現,近期以NBI生技、日本、大陸相關市場表現較佳,由於ETF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適合期望看對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更適合用來掌握趨勢,投資人可針對強市表現介入投資,現階段生技、日本、大陸相關ETF都是不錯的選擇。 群益NBI生技ETF基金經理人張菁惠認為,過去一個月全球醫療股與生技指數反彈回揚,NBI生技指數漲幅更高達2.41%表現最佳,主要由於美中貿易戰的消息面影響逐漸淡化、美股第一季企業財報表現亮眼、美國總統川普建議海外國家調漲藥價。生技醫療產業基本面表現穩健,產業研發創新動能不斷,加上人口老化趨勢下,用藥及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深具中長期投資價值。 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游清翔指出,兩岸關係緊張,科技股成長、轉型、接班等議題,使得今年以來營運、業績較無令市場驚艷表現;但全球通膨升溫,帶動市場需求增加,為生技、新藥、健康食品等類股行情帶來想像空間,成後市關注重點所在。 日盛中國戰略A股基金經理人黃上修指出,大陸4月通膨數據較3月小幅回落,物價穩步上升,尚無較大通膨壓力,4月進出口數據優於預期,第二季有望維持高成長,實體經濟數據整體表現穩定。入摩議題堅定外資對A股核心資產配置信心,5月資金續入,顯示海外資金布局逐步加溫,看好A股潛力,藍籌股經歷前期調整後,具估值修復空間。 ---------------下一則---------------  殖利率上升 把握高股息股低檔反彈2018年05月24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美國正處於升息循環走勢,利率上升對債券不利,法人表示,但未必不利於高股息投資策略,在企業獲利成長邁入高原期,高股利且營收穩定的企業將再受市場青睞。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羅尤美表示,2017年迄今,高股利股票相對美股指數的漲跌幅多在0.89∼1.0的區間,儘管先前受到美債殖利率上彈而回跌,但短線已接近相對低點,投資人不妨把握高股利股票的低檔反彈契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補充,今年的波動環境令投資人追求收益更具挑戰性。在過去6個月,利率上漲令股利配發較高的股票,如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REITs)都跑輸大盤,現今較看好升息受益的金融產業及配息率較高的醫療及能源業。 富達全球入息基金經理人Daniel Roberts表示,分析過去25年利率上升期間,股利率較高與較低的股票並無明顯表現模式。 但投資人應剖析利率上升原因,即是否與通膨有關,還是因經濟成長才使利率走升,並應評估估值是否已反映股價上。目前不少典型的高息股已長時間表現比大盤差,高股息股的估值也較大盤折價,是可逢低進場布局時機。 野村投信則指出,今年全球經濟雖持續成長力道,但投資人對於通膨疑慮加深,企業獲利成長邁入高原期,股價在市場不斷推升下又已來到合理價位,因此,今年的投資焦點將由「成長」轉為「價值」,高股利且營收穩定的企業將再受市場青睞,建議投資人可將投資重心轉移至相關的高股息基金。 ---------------下一則---------------  義債殖利率 飆14個月高位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投資者擔憂義大利民粹政府上任後,可能傾向反歐元立場與大舉增加公共支出,導致義大利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三繼續攀漲,盤中並升抵14個月高位。 政治風險遽增,促使投資人持續拋售義大利公債,與該國10年期公債價格呈反向走勢的殖利率,周三再度走升至2.44%,創下14個月高位。 也因投資者對義國新政府的疑慮有增無減,過去一周義大利與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利差也急遽擴大50個基點至175個基點,寫下約5年來最大增速。 安盛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門投資長伊格(Chris Iggo)指出,大筆資金正從義大利市場撤出。他解釋,在過去基於高收益考量,許多投資者轉向義國加碼投資。如今政治局勢丕變,迫使他們相繼結束對該國的多頭部位。 直到年初前,投資者還對義大利資產特別厚愛,主要是看好該國金融業在解決壞帳上已有明顯進展。它在股市上的表現也超越歐洲其他國家與美國。 不過今年3月大選,包括五星運動與北方聯盟等兩個反體制政黨在國會選舉微幅領先,讓義大利政局為之變天。根據兩黨上周五針對組閣達成最終協議的文件透露,兩黨均同意勾銷壞帳與提高公共支出,這些舉動都恐將危及該國在歐元區的會員資格。 目前外界關心的是,新政府上任後是否讓義大利與歐盟的關係出現惡化。義國公債現今仍大幅倚賴歐洲央行收購債券的支持,另外該國金融系統與債市的緊密關係也高於歐洲多數國家。 這也解釋最近數天義大利公債遭遇沉重賣壓。伊格警告,若該國債市持續惡化,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可能把義大利債信評級降至垃圾級,屆時恐對義國金融業與企業帶來重創。 ---------------下一則---------------  美高評級公司債 績效黯淡2018年05月24日 04:09 工商時報 吳慧珍�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準會升息帶動利率走揚,加上美國企業仍大舉進入資本市場籌資,導致債市供給過剩,今年迄今美國高評級公司債呈現負報酬,寫下至少20年來最差開年表現。 《金融時報》報導,據ICE美銀美林指數,受到聯準會升息及縮減資產負債表影響,投資級公司債的投資人,今年截至18日當周為止虧損3.8%。 不少市場人士在年初時預測,美國公司債的新債供給減少,料可給價格帶來支撐,但今年發行量縮減幅度沒有預期中大,因為即便科技公司發債縮手,仍有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接棒,湧入資本市場籌資。 據數據供應商Dealogic的數據,美國科技業今年來的債券發行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暴減81%,主要是在美國稅改政策鼓勵下,企業開始多加利用海外資金,不再像以往仰賴發債籌資。 反觀食品、飲料、零售、金屬等產業的發債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Dealogic的資料還顯示,今年為止美國公司債的發行量僅下滑8%,幅度比預期還小。 紐約券商Academy Securities宏觀策略部門主管契爾(Peter Tchir)指出,公司債投資人得不到供給量縮減的庇佑,還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走揚的打擊。 最高評級公司債最會傳出負報酬的噩耗,係因這類債券的借貸成本,與幾乎無風險的美國國公債最為接近,也因為平均到期天數較長,對利率上升也最為敏感。本月中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破3%,攀抵2011年來最高水位。 相形之下,俗稱「垃圾債」的高收益債券,對利率的敏感度沒那麼高,今年截至18日只損失0.3%。 據ICE美銀美林指數,美國公司債與美國公債的利差,今年來已攀升25個基點。

小媽精選1070523基金資訊

2018年05月23日
公開
61

貿易戰露曙光 台股逢低布局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延宕多時的美中貿易談判出現曙光,中美雙方1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帶動亞股的紅盤慶祝,台股也一掃上周震盪疲軟的走勢,目前指數收復所有均線。法人指出,隨中美貿易戰休兵,加上季報公布完畢,先前被誤殺、但業績優良之個股又開始具吸引力。 中國信託台灣活力基金經理人周俊宏表示,中美貿易停戰或將紓緩了現階段市場的不確定氛圍,惟十年公債殖利率超過3%,全球資金的風險趨避氣氛增加,6月Fed升息機率高,恐也會影響外資在台股的動向,預期指數將震盪,將以個股表現為主。投資布局上建議選股不選市,以具漲價題材、企業獲利支撐、及高殖利率標的為優先選擇;地緣政治推升油價重回多年高點,亦可留意油價概念股後市表現。 永豐高科技基金經理人呂宏宇則指出,自去年下半年起就看好被動元件、矽晶圓族群,由於被動元件廠受上游多項材料價格漲、薪資上揚以及長期未有大廠擴廠等多項因素影響,市場供貨持續吃緊,訂單能見度高,加上基本面營收獲利頻創新高,以及具備減資、軋空等題材,具多項吸引市場資金靠攏條件。 呂宏宇表示,儘管短線被動元件股價,受到消息面干擾,但回歸基本面,對於台灣被動元件、矽晶圓大廠業績仍全年樂觀預期,長線仍看好被動元件、矽晶圓族群表現。 ---------------下一則---------------  搶入摩利多 A股大中華基金夯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4月A股及大中華基金淨申購排行前十名 https://goo.gl/4mduQY A股入「摩」效應發燒,帶動資金不斷湧入,國內投資人嗅到這股錢潮也搶先布局。投信投顧公會公布至4月底數據,4月海外股票型基金淨申購逾億元的20檔基金中,大陸A股及大中華基金就占了12檔,比重達6成。 投信法人表示,目前A股評價相對全球主要股市來說仍處偏低位置,預期在MSCI納入的資金面利多、A股企業獲利增速維持兩位數、總經數據回溫及股市技術面轉佳帶動下,將成為推升A股及大中華基金的利多動能。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徐百毅指出,隨MSCI逐步將A股納入後,有利提升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使其逐步成為以基本面衡量股價的價值型投資市場,相關ETF等被動式操作基金也將同步加碼A股,長線來說將為A股帶來資金行情。 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楊國昌表示,A股結構轉型,有利於股市中長期發展,投資人也將連帶受惠。不過,操作策略上,要留意去年來部分大型股、藍籌股或產業龍頭股價已事先反應,所以應避免單筆重押,而建議採取定期定額,分批布局陸股基金。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全球增長已接近見頂,但只會逐步放緩,而在大陸市場,Geoff認為,大陸整體經濟大致穩定,但增長可能會因金融去槓桿化而放緩。 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表示,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放緩,雖然近期油價上升,通膨仍然在穩定的範圍。另外資管新規內容出爐,整體細項較市場原本的預期溫和,也有助於緩和之前悲觀的投資情緒,預期盤勢將整理向上。在選股方面,元大MSCI中國A股國際通ETF基金擬任經理人陳重銓表示,MSCI中國A股國際通指數的行業組成更廣,大幅降低了金融類股權重,而更多佈局在消費、工業、信息技術、原材料與醫療等類股。而這些類股正好是大陸供給側改革與一帶一路兩大政策的最受惠行業。復華華人世紀基金經理人楊佳升則認為,兩會後大陸官方政策題材利多釋放,加上透過降準讓市場資金流動性無虞,持續看好消費及製造業升級、以及新經濟概念之科技、金融等表現機會。 ---------------下一則---------------  中美貿易休兵 A股漲升迎接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陳欣文�台北報導 中美貿易休兵後券商點名4題材 https://goo.gl/TKVUKX 中美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後,達成「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等共識,法人預期未來股民風險偏好可望提升,建議投資人可伺機布局A股概念基金。 保德信中國品牌基金經理人許智洋分析,除農產品和能源外,大陸也將增加對美國其他商品和服務進口,中美達成共識,將減少雙邊貿易和投資的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3月下旬以來持續困擾市場的中美貿易摩擦問題最終迎來了對雙方均有利的積極進展,尤其是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中美都可望加強貿易合作。 大陸重量級券商「中金公司」(CICC)也分析,中美雙方強化貿易合作後,市場對先前301調查中重點涉及的航空航太、資訊及通信技術、機械等領域的悲觀預期也有望得到改善,許智洋解讀,之前遭到錯殺的個股,有機會出現報復性反彈。 許智洋指出,接下來6月MSCI將納入A股,近期海外資金已提前大幅流入,從技術面來看,結構上A股維持在震盪緩推升的格局,貿易戰利空逐步消退後,有機會出現震盪緩推升的向上挑戰結構,就籌碼面來看,滬深兩市成交量上周呈現量縮,整體量能尚不具強攻力道;投資人之後可觀察滬、深股通北向流入金額是否穩定增加,由於市場對6月入摩持續進行布局,預料後勢量能表現仍將溫吞,但A股反而不失為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好標的。 A股入摩趨勢已底定,屆時將逐步吸引國際資金流入A股市場,摩根投信指出,全球約有12兆美元資產是以MSCI的指數產品為投資依據,但目前全球市場對中國股市配置力度遠低於中國股市的規模,預期在入摩的推動下,將是A股資本開放的重要進程,更有助A股投資熱度。 摩根中國A股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目前全球資金對於中國股市配置比重,遠不及中國市場規模,預期入摩效應帶動下,看好後續龐大資金活水將對A股具長線助力,有助體質良好、業績與股息穩定成長大型藍籌股。 ---------------下一則---------------  日圓貶有利外銷產業 日股後市不悲觀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台北報導 上周公布的日本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出現近2年來首見萎縮情況,不但終結了連續8個季度正成長榮景,安倍經濟學也面臨考驗。不過,由於美元近期強勢揚升,推升美元兌日圓走勢走升來到今年來相對高位,吸引買盤大舉進駐以出口為導向的科技類股,對於日股後市,法人並不悲觀。 除了日圓貶,日本科技股湧入買盤外,摩根日本(日圓)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指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周改寫近7年新高,一舉飆破3.1%,30年期殖利率也首次觸及2015年新高3.25%,也同步拉抬金融股走高。 百達投顧則相對看好金融股,百達指出,日本的金融股因為價值面便宜,獲利受到強勁的經濟支撐以及部分區域銀行整合,後續看好;而部分高成長領域,例如軟體,因為價位已相對居高,近期面臨的獲利了結壓力較大。 另從日本企業表現來看,張致寧表示,全球景氣持續復甦,使得日本企業獲利能見度更為清晰,市場預估今年日本企業獲利年增率可望有4.3%的水準,並同步拉抬日股續有表現。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今年首季GDP成長意外較上一季減少,是2年多來來首次出現負成長,是投資人投資日股需要密切留意的部分。也因此,她建議投資日股應慎選產業與標的,不能像過往只布局舊日本經濟股,可以留意七大內需市場股如工廠自動化、網路�電子商務、日本品牌�觀光、公司治理改善、健康醫療、成長題材和高齡化商機等,具備獲利成長性的投資主軸相對有表現空間。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近期美元的強勢應該近尾聲,日圓繼續貶值機率較低,有可能開始轉強向上,有利於內需為主的中小型公司,投資上中小型股將優於大型股表現。因比較1993∼2017 年間,當日圓走升時,日本小型類股的表現大部分皆優於大型類股,平均而言,小型類股績效領先大型類股 15%。 ---------------下一則---------------  找便宜股市 韓國成首選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儘管市場今年來出現不少震盪,但經過數年的多頭後,投資人開始發現便宜的市場愈來愈難尋。雖然目前全球股市平均本益比高達19.7倍,但仍存在便宜好標的,其中又以受到北韓核試驗及潛在戰爭風險打壓的韓國股市更是便宜,是價值型投資人的好選擇。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指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主要國家股市中,韓國、俄羅斯及香港股市的企業價值除以稅前息前盈餘都低於10倍,相較於全球股市平均為15.9倍明顯便宜,其中韓國股市更以7.5倍為全球主要國家股市最低的一個。 韓國股市5月以來出現較明顯的修正,也幾乎回吐今年來的漲幅。進一步觀察,韓國股市不只是全球最便宜,與自身過往相比,目前價格也低於歷史平均。韓國股市目前本益比與過去10年平均值間差距為負0.4個標準差,為全球少數本益比低於過去10年平均的主要股市,更是相對便宜的一個。 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產品經理張致寧表示,韓國向來與全球景氣存有高度連動關係,伴隨全球需求大幅改善,出口也傳出捷報,南韓5月前20天出口額達291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8%,日均出口額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0.4%,恢復兩位數增幅,出口動能強勁也拉抬企業獲利呈現強勁增長趨勢,市場估計今年韓國企業全年營收增長有望上看18%,並有望進一步挹注股市潛在上漲空間。 鉅亨基金交易平台總經理朱挺豪表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於2010年上台後,持續進行核試驗、與美國關係緊張,並一度引發戰爭爆發的隱憂,是韓國股市近期與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脫鉤的主因。 待南北韓緊張情緒消散後,韓國股市後勢可期。尤其在全球股市大多高漲的當下,便宜資產越來越難尋,價格受到戰爭風險壓抑的韓國股市,是價值型投資人的好選擇。 ---------------下一則---------------  AI來襲 投資趨勢基金重3i 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AI加值全球經濟 https://goo.gl/3rRHni 近年,AI人工智慧技術突飛猛進,為全球各大行業帶來變革商機。如何追趕投資大趨勢,法人建議,鎖定具備「3i」特質的標的,即innovation(創新)、infrastructure(基礎)與immigration(轉型)契機的資產,有機會創造優於市場指標的α超額報酬。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AI技術突飛猛進,為全球各大行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新趨勢與大商機隨之浮現,並迅速成為投資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如何追趕AI投資趨勢,不妨聚焦innovation、infrastructure與immigration的3大方向。 常李奕翰表示,AI趨勢銳不可擋,不僅為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是當前與未來重要的投資風口。PwC預估,未來10年,AI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5.7兆美元的貢獻。所以,投資聚焦AI,有機會創造優於市場指標的α超額報酬。 聯邦投信投資研究部協理郭明玉表示,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溫和復甦的美國,其經濟展望仍持續樂觀,在通膨回升下,預期股票投資,在升息環境中可望維持相對突出表現,加上目前亞洲經濟基本面健康,成長動能無虞,且亞洲企業市值和獲利成長快速,皆有利推升國際資金布局亞股意願。其中,可選擇主題式概念投資策略,聚焦於發展與提供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自動化、物聯網、智能運輸、健康與醫療、銀髮消費,以及清潔能源與環境保護等前瞻六大產業之相關技術、服務與產品之企業。 宏利資產管理亞洲區高級策略師羅卓夫(Geoff Lewis)指出,展望今年,認為全球股市將有高個位數報酬空間,甚至可能更高,而本益比則預估略為下降。鑑於基本因素沒有明顯轉變,有充份理由對後市抱持樂觀的態度。仍聚焦於帶動本波上漲的三項基本因素,包含全球經濟保持強勁增長、企業獲利仍然強勁、雖然利率預期及公債殖利率趨升,但從不同的金融和貨幣狀況指標看來,金融狀況仍然良好。 ---------------下一則---------------  四大強國挺 AI精準醫療漲勢驚人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今年來全球股市與三大健康醫療指數表現 https://goo.gl/Gi7dS8 拖累近期全球股市的陸美貿易大戰終於落幕,然而,統計貿易戰開打以來,結合科技與醫療的AI精準醫療股價幾乎未受影響,累計仍上漲7.88%,表現突出。法人表示,美、陸、英、法等主要國家正投入數百億美元發展AI精準醫療,在大國政策力挺下,前景無可限量。 根據統計,美國總統川普自3月22日首度公布貿易制裁名單以來,MSCI世界指數震盪劇烈,僅小漲1.02%,而代表AI精準醫療產業的健康醫療指數仍上漲7.88%,表現突出,絲毫不受市場利空事件影響。 第一金全球AI精準醫療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表示,健康醫療產業關乎人命,以往貿易大戰再激烈,也未曾被點名。尤其,醫療改革為當前各國政策重點,更不會成為貿易戰出手的目標。 2015年美國宣告將投入340億美元,發展精準醫療計畫,陸、英、法三國共同響應。同年,大陸將精準醫療納入十三五規劃,規劃100億美元建構百萬人以上基因資料庫與大數據共享平台;英國將花93億美元成立精準醫療卓越中心。 法國在2016年啟動基因體醫療計畫,將建立12個基因定序平台與2個國家數據中心。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直言:「AI有兩個領域真的讓我感到很有前途,一是自動駕駛,另一個就是醫療保健」。 常李奕翰表示,在世界強國政府大力相挺下,AI精準醫療已蔚為大勢所趨。因此,即使今年來美國通膨升溫、陸美貿易戰開打,甚至川普開砲打壓藥價,衝擊傳統製藥、生技類股,AI精準醫療類股股價持續堅挺。 統計今年以來,健康科技指數上漲14.8%,走勢迭創新高。若將時間拉長到2015年美國宣布發展AI精準醫療至今,累計漲幅更達91%,表現驚人。 ---------------下一則---------------  生技股吐悶氣 專家:大趨勢開始2018/05/23蘋果日報【江俞庭╱台北報導】 3項指數漲跌幅比較 https://goo.gl/JKY7E5 全球生技指數指標納斯達克生技指數(NBI)受美國總統川普打壓藥價影響,今年呈壓抑狀態,但5月已有回升跡象;台灣上櫃生技指數也於月初站上162.28點,為近1年來新高。 法人分析,生技族群在中裕、益安報捷後,整體氣氛好轉,但後浪跟上來的速度不夠快,因此短線陷整理,下半年可留意美國期中選舉、港交所相關議題等後續效應,後市不看淡。 生技廠購併加溫 NBI指數日前反彈,帶動年初迄今表現翻正。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指出,先前NBI指數受壓抑,導因於川普揚言對藥價大刀闊斧管控的揣測,不過日前川普未提相關政策,因此NBI回漲,氣氛呈現好轉。 許志偉分析,NBI指數主要受3大因素左右,除美國政府的藥價政策、政府對新藥開發政策審核是否鬆綁,另外就是購併案件的動能。 港開放掛牌磁吸 今年前4月國際生技廠的購併動能加溫,共有8件購併案,規模達360億美元(約1.08兆元台幣),金額超過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指標案有日本武田製藥併英國製藥廠Shire,預料今年整體併購案將優於去年。 許志偉認為,生技指數近期回升,僅是「大趨勢的開始」,儘管中期有川普政策等雜音,不過以長波段來說,「終究會回歸基本面」,目前表現明顯被壓抑。下半年觀察重點則是美國11月的期中選舉,外界分析,參眾兩院恐翻盤,改由民主黨掌權。因此,未來川普要大砍藥價的難度更高,若藥價管控政策無法順利推動,反而「對生技族群相當有利」。 至於亞洲各國發展,許志偉觀察,韓國著重於大分子仿製藥、醫美、學名藥代工,香港則偏向小分子製藥、中藥研發;中國市場則以大分子、中藥等新藥開發居多。 在港交所開放無獲利新藥股掛牌後,許志偉預料。未來5~10年內,區域資金將被磁吸至港,甚至移往中國。 至於台灣的生技指標「上櫃生技指數」,也於5月初創下1年多來高點,來到162.28點。 中裕益安傳佳音 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指出,這波受惠中裕、益安分別在國際間傳出好消息,並有實質獲利,揮別本夢比、進入本益比下,加上港交所吸引無獲利的生技廠掛牌刺激下,金管會、櫃買中心都祭出利多激勵,讓整體生技氣氛呈現好轉。 雖近期櫃買生技股略為回檔,目前呈現休息狀態,但儲祥生認為,520行情通常是市場聯想,目前靜待新題材的後浪接棒演出,以走出下一波行情。 ---------------下一則---------------  外資喊衝 MSCI中國ETF熱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呂清郎�台北報導 MSCI中國指數與其他指數比較 https://goo.gl/fFhtYP 國際資金正向大陸大規模集結,4月開始透過滬�深港通的北上資金流入387億人民幣,規模僅次於滬港通開通首月,統計今年以來北上資金累計達1,026億人民幣,年增率近5成,目前中美貿易戰氣氛舒緩,加上陸股估值偏低,正是布局陸股ETF佳機。 台新MSCI中國ETF經理人王嘉豪指出,6月1日開始隨MSCI中國自然配重A股,以持有台新MSCI中國ETF為例,將可同步參與A股入摩行情,屆時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將涵蓋美國ADR、H股、B股與A股,更是唯一將大陸最具代表性企業都納入的中國相關指數,及國際資金配置大陸市場的主要追蹤依據。尤其與其他中國指數最大差異,主要是在美國掛牌的阿里巴巴、香港掛牌的騰訊等最受矚目的大陸電商龍頭,只有MSCI中國指數納入。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表示,近年來投信業者努力耕耘ETF市場,主要是交易便利和稅負低廉優勢,觀察海外ETF近期表現相對佳,大陸就是其一,ETF尋求貼近指數表現的報酬,特別適合希望看對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更適合用來掌握趨勢,因此產品朝向利基型ETF發展,更合期待以大盤趨勢就能參與獲利,掌握趨勢財。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認為,最新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結果,對於主動式投資及被動式投資議題,有高達77%使用被動式投資工具及ETF,投資組合中約有20%ETF,僅8%使用公司債ETF及5%使用公債ETF;投資人三分之二利用指數型ETF作為參與市場工具,主要考量流動性、增加市場曝顯、管理總體經濟或政治風險。 觀察陸股財報亮眼,王嘉豪強調,根據券商推估今年淨利年增率約12.8%,其中電商龍頭的騰訊靠著手機遊戲推升,第一季淨利年增率逾6成,顯示以互聯網為核心的電商仍然方興未艾,有利逢低布局。 ---------------下一則---------------  多元資產搭配專家動態配置 躍投資主流2018年05月23日 04:10 工商時報孫彬訓�台北報導 十全十美動態配置投資帳戶 攻守兼備投資策略 https://goo.gl/ddLjKR 今年以來市場不確定性升高,包括陸美貿易戰與美國升息腳步可能加快等均造成市場震盪,透過多元資產搭配專家動態配置的模式成為投資主流。 野村投信自2014年起連續4年獲理柏台灣基金獎「混合型團體大獎」,與三商美邦人壽首次合作,攜手打造高CP值之動態配置投資帳戶,除了固定的月撥回機制,在帳戶績效良好時,還可享有額外的季加碼撥回機制,期望滿足投資人兼顧理財與保險的需求。 野村投信投資長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表示,野村投信自2011年便進入類全委保單市場,在類全委專戶投資領域擁有豐富經驗,此次與三商美邦人壽合作推出的「三商美邦十全十美動態配置投資帳戶-全權委託野村投信投資帳戶」,運用高CP值策略強化收益,並且因應市場波動度升高,採用三層風險控管機制,加上野村投信國際級投資團隊豐富的投資經驗,為投資人打造多空皆宜的投資組合。 擔任此檔投資帳戶的經理人李雅婷指出,觀察過去10年金融市場表現,極少見到同一資產連續兩年表現優於其他資產,顯示市場輪動相當快速,在此趨勢下,除了透過多元資產組合掌握投資契機,更應借重專業投資團隊的動態配置策略以及風險控管機制,降低資產波動風險,追求長期資產增值機會。 三商美邦人壽全權委託野村投信投資管理的「十全十美動態配置投資帳戶」,擁有三大投資優勢,首先,此帳戶聚焦於提高投資CP值,資產投資以指數型基金(ETF)為主,共同基金比重不超過3成,降低投資成本,專業投資團隊亦依據預期報酬�風險比率,動態調整資產配置,打造高CP值的投資組合。 其次,在波動度升高的投資環境中,必須仰賴嚴謹的風險控管機制,「十全十美動態配置投資帳戶」運用三層風險控管機制,除了監測個別資產波動狀況以及監控投資組合波動的系統性控管外,野村投信投資團隊也會藉由獨家的風險氣氛指標,在市場波動訊號出現或升高時,即時風險控管,建構完整的防護網。 更重要的是,投資帳戶除了每月每單位固定撥回0.05元,還設有額外的季撥回機制,亦即當該季基準日淨值超過10元,且大於前季基準日淨值,則額外撥回兩季淨值差額的10%;而當淨值低於8元,停止每個月收益分配或撥回機制,避免淨值落入負向循環。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撥回策略,讓資金運用更加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