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回診 與 早產兒12個月評估

2008年03月11日
公開
10

文章補寫在2008.05.20 還記得12個月早產兒評估 12個月早產兒評估,早在三月中旬就完成(當時為矯正年齡11.5個月),因為沒有帶相機去拍,所以就沒有特別紀錄。但讓媽咪很難忘的是,即便是Andy早上的睡覺時間,仍很順服的坐在小桌子椅子上,約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物理治療師將評估作完,過程中還不時的回頭看媽咪,阿嬤是不是還在。 評估內容 評估的內容以,容器,空間概念,認識身體,物品分類以及動作模仿為主。 在空間概念,就是堆疊小積木到杯子裡,Andy表現最好,積木很多顆,Andy中間雖然有幾次疊到只剩1,2顆就不想疊了,但在物理治療師的堅持下,還是把所有的積木都疊起來。 認識身體也很不錯,平常媽咪有教,眼鼻耳頭口牙手腳等;但評估這點時,媽咪是有疑慮的,因為如果沒有教,孩子應該沒有辦法去回應這些問題。 至於物品分類,Andy還沒有概念,也就是說,他只認得他的湯匙是湯匙,媽媽的眼鏡是眼鏡,別的湯匙和眼鏡就不是湯匙或眼鏡了。平時有教認識物品,連蔬菜水果葱薑蒜都不放過,但是分類似乎有點困難。我也跟物理治療師反應了這一點。 模仿就比較有趣了,有些動作對Andy來說有喜好,例如,要學老師用手蓋或捏住(忘了什麼動作)一個玩具,但Andy就是不模仿,但一來一回的測驗,才知道Andy 不喜歡老師手上的玩具。 最後是情緒壓力測試,Andy 當然氣質沒有以前好,但是程度看來,還是一個很穩定的孩子,尤其是在他早上睡覺時間,能配合作這些活動,就真的很不尋常了。 結束後,馬上把牛奶泡好,他喝的過程中就睡著了。 回到這個評估過程,真的大大的感謝神,讓Andy順服且安穩,真的是極大的恩典。(待續)

3-6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課後感想 (下)- 可以預備再生第二胎了

2008年03月10日
公開
10

∼世界文化日,美君同學介紹澳洲的教具∼ ∼佩蓁則介紹泰國地理環境∼∼韻如則展示剪貼黏的藝術作品∼ 不管是我上0-3或是3-6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的課程,有許多媽媽,包括我自己,都很有自信的認為可以生第二胎了,因為孩子變得令人喜愛,不再是恐怖的生物或是天使臉孔魔鬼的化身了。 光是這樣的結論就真的很鼓勵全職媽媽或是有意願在孩子的品格上下功夫的父母考慮接觸蒙特梭利。坊間有許多蒙特梭利幼稚園,但是不是掛名蒙特梭利就是qualified的學園,同樣的,不是"非蒙氏"幼稚園就不能讀,其實蒙氏女士的觀念和對兒童的看法是更值得看重的。他在"童年之秘"一書的前言中,不要把她的研究當成一種"方法"或"教育過程",而是要用"幫助生命"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童年之秘 Page 10);當然這話是很抽象的,但反觀對孩子不耐煩的程度或態度,以及偶爾在生活中表現出嫌棄孩子的表現等等,就會發現這觀點一點都不抽象了,而是真實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其實是有機會去幫助生命,讓它天天都可以發生,時時刻刻都可以做。相信自己的孩子,幫助他,因為他是一個具有成長一個人的潛力: 儘管還不能表達,兒童確實擁有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精神生命;而且必須經過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內在生命才會神祕地發展完全。 (童年之秘 Page 18) 這次的課程,在陳君卿牧師的帶領下,包括很多透過蒙特梭利女士對兒童與行為發展有更深的"理解"包括敏感期與吸收性心智的發展,以及情緒管理,品格,日常生活,適用在3-6歲兒的數學,語文,地理,藝術,音樂相關教具示範與操作,真的是很充實的功課。在八整天的課程結束後,大伙還很努力的要成為種子,因此在晴玲姐妹的召集下成立讀書會,將這樣的信念在我們當中不斷的持守與操練,教這對兒童美好的認識幫助讓大家能更重視我們的下一代。

3-6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課後感想 (上)- 上帝不會創造沒有價值的人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12

~新竹媽媽真是超優質,不畏風寒,八堂全天的課上下來,幾乎是全員到齊~ 去年曾在台北法國號教會上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課程,沒想到去年底,還有機會在新竹北門聖教會接續上 3-6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的課,並且是同一位老師,陳君卿牧師。若這不是神的安排,誰能呢 ~   不喜歡孩子的我,竟想服務兒童 五年前信主,四年前也是我結婚滿四年後,突然感覺對兒童有負擔,希望能服務社區眾多的兒童,同時那時候的我讀經讀得火熱,還讀到一句令我害怕的經文 他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為多子的樂母。(詩篇113:9) 由於當時的我,頭一回想要有自己的孩子,因此這經句讓我不住的禱告,開口向神大大的求,求神讓我擁有"自己"的孩子,好更親身體會與學習了解孩子的需要。   試著走在神的計劃裡 想服務兒童的頭二年,透過教會姐妹接觸到彩虹愛家生命教育,但由於工作繁重,自己並沒有太多的具體的行動,只是掛念著這件事。直到懷孕,生下不到26週的早產兒安弟,為此孩子出院後的照顧,請了一年的育嬰假。感謝主,因我的育嬰假和我生活重心的轉移,而離開那我熱愛的工作及環境,但我堅信,神會帶領我到一個更棒的國度,祂教我不要只是短淺的只看到以琳,而是流奶與蜜的迦南美地。   同時又接觸了蒙特梭利在家教育的精神與理念以預備帶領孩子用上帝所賜的本能(敏感期)來認識世界,建立孩子的常規與品格;用"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與"從零歲開始"以教導孩子規律作息的精神與實踐;用"格連杜曼"和"卡爾威特"的理念來幫助開發孩子早期的潛能以上帝創造人的價值來看重孩子的早期教育。   上帝不會創造沒有價值的東西 在陳君卿牧師的帶領之下,深刻的為蒙特梭利女士發現的上帝創造,人類,所著迷。蒙特梭利女士特別將上帝為每個人預備各階段的本能,即敏感期,作最透澈與闗鍵的觀察與歸納,帶領並鼓勵我們進入"童年之秘"。   常看Discovery或 National Geographic 節目,知道很多動物牠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正是生存的關鍵要素,如破蛋而出的小海龜知道海的方向,牠們積極迫切的在沙地上,滑行到大海中,奔向那可以活命的出口;如破蛋而出的雁鴨有四天的尋母本能,狗有天生愛挖土藏食物的本能等。如果我們把剛出生的小海龜,鴨雁或是狗獨自關在水泥牆內,沒有海,沒有母親更沒有鬆軟的泥土,這些動物的本能就會隨著時間而消失。   角色換成一個從出生就瓶餵的嬰兒,那出生就俱備的尋乳反射,在三,四個月後也會消失一般。當然,人類的成長過程有更多複雜或更多細膩的發展作為必要的生存條件。雖然,蒙特梭利女士最初是將她的發現應用在特殊兒童身上,證實上帝所創,人類生存本能的優勢"公平"的給予所有不同狀況的孩子們,那一般的孩童呢?   相信嗎?孩子愛我們比我們愛他們更多!我們是孩子的偶像! 老實說,要父母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利用孩子的敏感期幫助孩童發展他們的生存本能,讓日常生活確實很困難,因為孩子每階段的敏感期遠比一隻小海龜,鴨雁或是狗要複雜得多,在成熟的大人眼中,在工商社會,大人主控的世界裡,"似乎"不可理喻,毫無秩序可言的孩子幾乎是很難得獲得大人接納或欣賞。   說穿了,上帝賦與孩子的本能(敏感期,吸收性心智),無非就是要讓孩子參與這個世界作準備,他們開始爬,開始走,開始用手做各種不同的動作並大方的介入大人的世界和秩序,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練習自己, 為的是要能更像大人,更接近大人的世界,大人幾乎是他們的偶像,夢想中的未來。   上過蒙氏的課後,我觀察到自己的孩子看大人做事比玩玩具還要專注,孩子想碰大人的東西,如搖控器,電線,音響,電視,電話更甚他垂手可得的玩具。於是我開始和孩子溝通大人的世界,大人在做什麼,做菜,洗衣服,認識身體,認識蔬菜水果,照顧他的玩具熊或相關手的動作練習等,孩子在這時候總是專注許多。   蒙特梭利女士所提出的精華就在此,觀察孩子現階段發展的本能�敏感期與吸收性心智,給予"有意識"的引導,幫助當下的孩子做他想要練習或想做的事情,慢慢的孩子可以變得專注,精準並且有秩序,就是所謂的讓大人來進入孩子童年之秘,觀察孩童。舉例來說,我們常看到1-3歲間的孩子獨立到什麼事都想要自己來,自己穿鞋,自己吃飯,孩子總是跟大人說:"我要自己來。"這就是孩子獨特的秩序敏感期,如果大人為了趕時間,為了圖自己的方便,而忽略孩子這段時間的意願和嘗試練習,大人的打壓或阻撓,只會讓孩子沮喪,到敏感期消失了,恐怕孩子依賴大人更多的時候,身為大人的我們就開始吃不消了。   上帝所創的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都是獨一無二的傑作 八個月前上的0-3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到現在所學的3-6歲的部分,完整的課程讓我真是迫不急待的想要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雖然孩子目前才十一個月,但陳君卿牧師特別強調蒙特梭利女士是以基督的精神在看待孩子,尊重上帝給孩子在不同階段成長的獨特設計,重視的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品格的養成,親子關係,並不是有些刻板印象,認為是教具操作或完全的自主或自由來帶領孩子。哇,每個孩子都好特別,值得我們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在學習的嬰孩。雖然我們也有不耐煩的時候,但主耶穌告訴我們,要學小孩子的樣式;主耶穌要我們不要輕看這些孩子們,孩子是上帝的產業,父母應是孩子的僕人,來服務孩子的。 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使者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馬太福音18:10)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馬太福音18:3) 轉化我們的國家,需要總統?還是兒童?! 回頭看看這八堂課,每次的分享和蒙特梭利女士對兒童的尊重與教導,在君卿牧師用愛與耐心的帶領,真的對兒童有很深的著迷,但為了下一代的故,我也必須要內化自己,改變自己,有的是原生家庭的習慣,普遍台灣對兒童的教育價值觀影響,過程中自己其實是必須經歷更多的改變與上帝的恩典。   過去的我,總認為要翻轉台灣必須要靠政黨輪替,我想我錯了,因為政黨輪題是正常的政治現象,但是要翻轉台灣,扭轉台灣宿命,若不是那位父神差派眾多產業,由我們托管,成為孩子保護者的緣故,我們的愛與憐憫根本是不夠的,我深信是新兒童要改變台灣,讓新一代的孩子更有品格,更為"手勤","順服",成為台灣未來的祝福。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卻要富足。(箴言10:4) 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得前書5:5)

安弟得了腸胃炎, 瘦了一圈

2008年02月29日
公開
11

~安弟的乾爹很擔心Andy的狀況, 和乾媽十萬火急的來載我們母子去看急診~ 說實在的,幾乎沒有生過病的Andy,二個月時疑似尿道感染,住了三天院,但追蹤一個多月的時間,又似乎什麼事也沒有;後來九個月時曾經流了一個禮拜的鼻水,十個月時曾經發燒近二天的時間(最高溫38.6℃,但都不影響他的活動力,好像症狀和他本人都不相干一樣。但這陣子的腸胃炎,可讓他好不容易八公斤的身材,又瘦回去了。 誤以為是腦震盪 2月23日晚,在屆滿矯正年齡十一個月的前夕,大吐了二次。好久沒看孩子吐了,所以心裡也很納悶,還有點懷疑是早上從沙發上失足跌倒引發腦震盪的嫌疑。由於當天晚上,爸嗶出差人在台北,怕他擔心所以什麼也沒提。隔天一早,Andy的乾媽,小青青娘,打電話來,跟她敘述了昨晚的情形還有早餐還是吐了,所以Andy的乾爹,小青青爸拔不放心,加上爸嗶前天出差台北不在家,所以馬上來竹北把我們母子接去馬偕急診(週六沒有門診)了解狀況。 看過醫生的結果是,腦震盪可能性沒有,倒是腸子蠕動得很厲害,醫生問我孩子的飲食狀況,我回想,一切正常,只是吃了一團有發酵過的麵團,咬過一個用過的OK繃,還有舔過廚房的地墊而已,因此就很安心的回家了。 上吐又下瀉 回家後,爸嗶也從台北回來了,一早二個小時內拉了三次肚子,一天下來共拉了五次,而且餐餐吐,上網查資料發現症狀和腸胃炎很像似,心裡雖有些擔心,但最難過的是看到孩子想吃東西時一副狼吞虎嚥的樣子,卻怎麼吃都吃不住,馬上吐光光;全家三口加上床單因為吐的關係洗了好幾輪。一天下來大概只有早上一餐180c.c.的奶有留著,其它就吐光了。隔天是星期天,馬上去排仍有看診的傅X良小兒科,看完結果是一般性的腸胃炎,並至少沒有脫水,拿點藥就回家了。  很明顯的週六還很有活力的,週日幾乎都是抱著他的,因為症狀似乎較昨天複雜,除了上吐之外(瀉一次,沒東西可瀉),看來身體有些不舒服,連想站的力氣都沒有,加上不願意喝水,而顯得病懨懨的,看起來真的很可憐。 腸胃炎吃什麼? 對於病情症狀,其實媽咪都不擔心,因為孩子總是會生病的,而且每病一次抵擋力就會變得更好才是,真正難過的是看 Andy 餓肚子,卻只能給他一點點食物,每次吃完120c.c.的植物奶總是生氣的哭鬧,但常就在多給之後,又讓前面吃的食物都吐出來,所以只能暫時採取少量多餐的模式,約三到四小時吃一次。 由於腸胃炎牛奶一定要停掉,剛好前陣子學做的植物奶就可派上用場,內容物是糙米,腰果和松子,但擔心油質的部分,因此把松子省略,腰果減半,糙米量不變,但水份1000c.c.增到1200c.c.)增加。第三天也就是2月25日,幾乎止吐了,植物奶量即增加到一餐140 ~ 160c .c.,Andy 還是吃不飽的樣子。第四天,才用昆布香菇煮成的高湯去煮稀飯然後再打粗碎狀Andy的每一餐就像是享受人間美味般的捧場,餐餐都好享受。一天下來可以喝植物奶1000c.c.左右,一杯米用1000c.c.煮的白稀飯可以吃一天半(五餐)。今天29日雖然不吐了,但便便是一直到今天終於才出現健康軟便。看到漸漸恢復的樣子,真的很感謝神的保守,在Andy 生病的時候,雖無法吃飽,但仍有很好的胃口,除了第二天,幾乎沒有病懨懨的狀況,活動力仍然很好。 ~媽咪, 我都吃不飽吔~ 健康的身體乃是出於恩典,感謝讚美主 老實說,生病後的第三天,我也上吐下瀉,身體疼痛病了一天,爸嗶也在媽咪生病的隔天拉肚子,我的母親在回台北後,也感覺到一樣想吐與拉肚子的症狀。如今我便知道,健康是出於恩典,我們健康時不會去思想感謝神,總是要生病才知道健康時要讚美神。有了這次的經驗,我們要更懂珍惜一個健康的身體,為著自己的健康而感謝讚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