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跑馬燈文案>>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誠品兒童探索館半日遊

2008年10月02日
公開
15

寫在前面 前天Andy在揉眼睛,不是很尋常,決定星期四或五,若能掛到Andy的眼科醫師,就回台大就診.加上,上回看眼科都不知道是多久前的事了,追蹤一下眼底狀況也好. 由於原來的醫生是星期五診,所以請教Lynlyn媽(Lynlyn是Andy的學妹)有沒有其他較好的眼科醫師,讓Andy能早點在週四就診;也因此知道她在星期四有行程,她和其他媽媽們要去誠品兒童探索館,非假日人較少,中x信託卡有優惠;因此,就不用傷腦筋醫生了,決定週四北上探索館,週五直接掛原來的黃正賢醫生. 相約高鐵站 + 三四味屋午餐 今天和Lynlyn媽約十點半在高鐵站,然後搭我們的車北上,午餐直奔三四味屋(SOGO旁)享用午餐.三四味屋從前,三,四年前吧是在建國高架和南京東路交叉口,現址內的裝潢很冷,很像pub,我們二個媽媽推著推車上這裡吃飯,感覺tone 不搭,但是它們的食物真的不錯,商午的價錢很漂亮,加上,剛也送Andy的阿嬤到Sogo去姐妹團契的聚餐,距離近,所以沒有作其它的考量,就直接來了. 現場Lynlyn和Andy感覺很興奮,Lynlyn因為早餐吃得少所以中午吃得不錯,Andy則是想睡多過於吃,過程中不是很好餵,但也吃得差強人意,最後Lynlyn安穩的喝完奶就在娃娃車上睡著了...同時Andy則是玩起他很久沒坐的娃娃車,上上下下的,最後一直哎哎叫,我抱出去走一走,結果裝潢太醒目了,他反而很好奇,走回座位還是哎哎叫,明知他很想睡,卻不睡,突然冷靜一下,唱個歌吧,我唱Clap your hand(Disney),結果歌唱三句,他眼睛就不聽使喚了,簡單唱一遍就睡著了,接著再唱一遍就把他放在娃娃車上,最後跟Lyn媽說:”自由了,可以好好吃飯了” 本來以為我們會比原定時間二點半早到誠品,沒想到一聊,還是用掉了二小時,好久沒這麼聊天了!! 誠品兒童探索館-迷你超市 到了誠品兒童探索館,看到了11/05探索館就要說再見了,因此算是在關館前的唯一機會.一開始Andy就在迷你超市買菜,我拿了一個籃子給他,他則是好樣的一手拿菜籃,另一手一直在把薑放進籃子內,那模樣真好笑,本以為他懂得買菜的樣子,結果換了西爪後,才發現他沒有概念,為了二顆西瓜,他把三條薑丟在地上-_-||| 一樣在迷你超市還有刷條碼,收銀機,還有找錢哦,哇,這個是媽咪覺得最好玩的地方...下回去主婦聯盟買菜,還是提菜籃好了,不要空手抱菜,這樣Andy會更有實際的生活經驗. 誠品兒童探索館-怎麼沒有廚房? 其他地方除了溜滑梯,哈哈鏡和玩泡泡的地方之外,對Andy來說都不是太適合他,玩起來比較像是玩新奇的物品,像探索家裡的櫃子一樣,如章魚燒,壽司店,早餐店相關道具,因為年紀與相關經驗沒有,因此沒能和生活連結. 本來以為有廚房,結果沒有,真是可惜,況且要來這兒之前一直跟Andy預告會有廚房可以煮飯切菜的.哎呀,如果有廚房,平常不能摸的瓦斯爐,鍋碗瓢盆,切菜工具都可以暫時解禁,對Andy來說廚房裡有特定的生活經驗可以帶來熟悉感和樂趣,不過沒有就是沒有,媽咪實在是不要再幻想廚房這件事了. 四點多Andy開口跟我說要回家,Lynlyn媽也要搭高鐵回新竹,我們就先行離開了.專程北上來玩,真得較累,但也真的很開心...那媽咪就帶著Andy回娘家,準備明天到台大看眼科囉. >>更多探索館照片

安弟發現櫃子裡的新大陸

2008年09月29日
公開
8

2008.09.30.現在的Andy非常會,也很愛開特定的櫃子;雖然早已是他高度可以開的櫃子,但因為是隱藏式把手的設計,所以不得其門而開。 光開櫃子這件事就可以 drive me crazy,家庭的櫃子太多了,諸如廚房的,洗手台下的櫃子,都是一些他不該碰的東西,調味料,油罐,化粧品,清潔用品的庫存等。阻止了幾次,決定再增加一條家規,除了不可以碰電線相關東西和玩垃圾桶之外,就是不可以開家裡的下櫃。可是,偶然發現,他有些新發現.... 廚*房*的*櫃*子*裡*有*油 哈,他天天違反家規第三條,裡面的東西遠比他的玩具更有吸引力。有一回,他打開了廚房的下櫃,除了平常說的"ㄍㄥˇ 一ˊ"(這是指那一台食物調理機的安弟專有名詞)之外,還說出了,"油","油","油",不斷的重覆。 媽咪很驚訝的說,"你知道"油"啊!"這話充滿讚美,反而沒斥責"不可以"。 我繼續說:"對,油在裡面,你看還有醋,麻油,醬油...。"(目的是不要讓他覺得神祕) 介紹完後,告訴他,"這門以為由你負責關起來。"於是乎,他就滿足的把門關起來。(從不要,變成責任,你要負責把門關起來。) 雖然不知道有沒有用,但我不想讓孩子失去更多學習的機會,櫃子禁區也有孩子可以學習的地方。 歐*蘇*丹*,*一*樣*的 昨天,Andy去翻主臥洗手台的下櫃,拿出了L'OCCITANE的手乳,嘴裡開心的說:"一樣的,一樣的!"我以為他只是隨便說說,於是challenge他說:"跟誰一樣?哪有一樣??" 結果,Andy就跑到另一間浴室外的洗手台,指著上面。 我心裡盤算著:"不會吧,這二個東西,他可以發現是一樣的?"於是抱他上洗手台,果真他抓著洗手乳,口裡開心的重覆,"一樣的!",一副發現新大陸的模樣。 就一樣的定義,孩子認出了brand identity ,就線條而言,不全然一樣。看,以下這二個產品。媽咪在自有品牌公司上班,但從沒發現,品牌可以讓幼小的孩子複製視覺的經驗,哇,真是頗為重要。

文藻同學會

2008年09月21日
公開
11

星期日,為了參加十六年來第三次辦的同學會,帶Andy南征高雄。還好有高鐵,否則我絕對沒有那個興致帶孩子南下,並當天來回。 一上高鐵,爸爸電話就來了,和Andy聊了一下下後,Andy突然跟我說:回家,回家。這時我真是頭上三條線,只好解釋說,晚上七點前就可以回家休息了,感謝神,就說幾句回家,過幾個山洞,Andy很快就趴在我身上睡著了。這真是極大的恩典,因為平常可是沒有抱著睡覺的。 到了左營站,有媽咪的好姐妹Emma全家人都來接我們,Emma 是嫁我老公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這也很碰巧,所以我們二家的關係一直都維持良好的互動。找了一下路到了富國路的異人館,據說離母校文藻很近,十分的驚奇,因為繁榮的程度似乎把那一帶作重新洗牌般的景況。二十年前,那一帶根本是偏遠的都市邊緣。 十三位同學,有的前天從台北坐夜車南下,有人帶父母到台東玩,並提早回來....總之,要見面,是必須排除萬難的。大家見了面,聊了彼此的近況,不免俗的要聊起往事,一些爆笑的回憶等。最後因為我得坐5:00pm班次的高鐵回新竹,所以也沒能去別的地方。 北上的路程突然覺得自己很厲害,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南下,感謝主,Andy雖不太安份,但都在可控制範圍,後來還是一個晚來的同學帶了她大班的兒子來,Andy才終於又有了玩伴(褘心姐姐離開去溜直排輪了),解決了他聲聲喊要"回家"的鄉愁。

[轉載引用]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引言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8

到底什麼是感官教育,看到喜樂媽媽有整理文章,在這裡作轉載分享 ,不過內容比較偏重3-6歲的應用;至於0-3歲者,其實觀念是相當程度的類似,只是0-3歲孩子的能力上不及3-6歲,在操作的工作內容上有所不同。在喜樂媽媽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happymama-home/archive?l=f&id=17)裡也有許多適用3-6歲的感官教育工作詳細說明與示範。 作者:陳秀芬老師 感 官 教 育 引 言 蒙特梭利認為0-6歲的孩子正處於感官的敏感期,他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以及身體的觸覺都很敏銳,這時如果施以感官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把潛能充分發揮,奠定以後學習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習都必須透過人的感官來進行,我們的感官愈敏銳,愈能吸收環境的訊息,加以分析、辨識、整理,最後做成判斷,成為我們與環境互動的基礎。 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都經過科學的設計,強調單一的特性,例如顏色、大小、長短、輕重、形狀、味道、冷熱等等。以紅棍子為例,是一種學習分辨長短的教具,所有的棍子外表看起來都一樣,只有長短不一樣,讓兒童學習分辨長短。 我們的身體包括頭腦、感覺器官與運動器官三種要素。感覺器官吸收環境訊息,送給大腦分析,最後再透過運動器官反應出來。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具幫助運動器官更加熟練,而感官教具則幫助我們的感覺器官更加敏銳,二者相輔相成,奠定兒童學習的基礎。 三 階 段 教 學 法 孩子在學習感官教具時,會碰到很多的新詞,例如長的、短的;紅色、藍色;長方形、圓形等,這些新詞要讓孩子記下來,有個訣竅,就是使用三階段教學法。分析孩子的學習記憶方式,從認識、分辨到記憶,共有三個不同的階段。不管是任何教具,都可以運用這種教學法,來教導孩子記住新詞。 首先,第一個階段是關聯(Association),看到物品、聽到聲音,把二者產生關聯。 把兩樣(或三樣)物品從左至右擺在桌上。 指著左邊的物品說:「這是XX(例如正方形)。」指著右邊的物品說:「這是YY(例如圓形)。」再唸一次,並鼓勵孩子也唸出聲來。 把物品換位置,重複說:「這是YY。」「這是XX。」 其次,第二個階段是認知(Recognition),聽到聲音、能夠辨認正確的物品。 把物品從左至右排列在桌上,重複命名工作說:「這是XX。」「這是YY。」然後問孩子:「YY是哪一個?」「XX是哪一個?」記得先問最後一個提到名字的,再問其他的。 玩一些遊戲,把物品打散,指著其中一個問:「這是XX,還是YY?」或是藏起其中一個物品,問孩子:「XX不見了,還是YY不見了?」 經常提供物品的發音,讓孩子去尋找正確的物品。 最後,第三個階段是記憶(Recall),沒有任何幫助,看到物品,可以發出正確的聲音。 把物品排列在桌上,在預測孩子可能會答對的情況下,問孩子:「這是什麼?」 如果我們預估錯誤,孩子尚未能記住物品名稱時,要優雅的回到第二階段,多次練習,下次有機會再進入第三階段。 蒙特梭利特別強調第二個階段的重要性,因為大部分的家長,才教過孩子這是什麼之後,馬上就要考孩子,問他:「這是什麼?」完全忽略了第二個階段,沒有讓孩子聽聲音來分辨物品。孩子的大腦需要時間來消化、學習,因此第二階段的認知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可以跳過去,也不可以躁進的到第三階段。   依照年齡順序,詳列出感官教育項目 2歲半—3歲半 有柄的圓柱體;粉紅塔;棕色梯; 紅棍子;色版一;觸覺板;安靜遊戲   3歲半—4歲半 無柄的圓柱體;平面幾何圖形櫃;立體幾何實體;各種三角形的組合;單向式正方體;二項式正方體;色版二;襪子配對;觸覺牌;布料盒;皮革盒;聽覺瓶;重量板配對   4歲半—6歲 三項式正方體;色板三;漸進式立體觸覺分類練習;神秘袋;音感鐘;音樂符號與音感鐘 ;嗅覺瓶;熱度板配對;熱度瓶配對 ;味覺瓶配對

早產兒一歲半評估 (台大醫院)

2008年09月19日
公開
8

今天安弟進行了一歲半的早產兒評估,評估的目的是透過觀察來判定孩子是否有矯正年齡一歲半(等同足月兒一歲半)的發展,在肢體,大動作,細部動作,認知與情緒反應上作評估,基本上,這只是評估,不是絕對的更不會是標準,因為孩子約在二歲前,會在不同的階段前後達到應有的發展程度。不過,在認知上,父母(主要照顧者)時間付出和陪伴則佔舉足輕重的角色,以下待我細數分享。 日*常*認*知 1歲半的評估需要二個小時的時間,一開始就和生活日常的基本認知相關: >>如可以指出娃娃(照片中巧克力娃娃)的五官�四肢。物理治療師還會拿出一些小道具如梳子,湯匙,看孩子是否也能操作使用工具。例如,梳子(桌上一片黑色的塑膠物就是梳子),Andy就不太認得,後來是告訴他,這是一把梳子才知道要去梳娃娃的頭髮。 >>認識自己,自己的五官四肢鞋子衣服褲子襪子等都能正確指出來。 手*眼*協*調 評估中有許多是利用工具取物的,形狀配對的或是插管子等訓練手眼協調的教具。內容裡的三種形狀配對是比較困難的,孩子較難做到。但影片的部分,其配對比較容易,不是圓的就是方的,Andy則完成了放滿八個(total10個),只是後面有個長髮阿姨,Andy在過程中一直看她,心生愛慕???還是沒見過長髮女子?? 認*知*進*階 之中還有穿插一些認知的部分,如拿出實物請孩子指出或拿起來或交給物理治療師。或是認圖說出�指出來,例如汽車,球,書,湯匙(Andy的"匙"當時還發不出來)等,最讓我驚訝的是Andy指一顆星星,自己說出"星星"。(對我來說,星星很抽象,可能是我們在讀繪本,你很特別,裡面的圖有提過。但從沒聽過Andy說星星。) 最難的是物理治療師拿出一本有很多大插圖的書,例如問Andy說:安弟"騎"什麼??我心裡OS ,這太難了吧;不過Andy有指對答案,"腳踏車",其他問題,我大致忘了,Andy也沒什麼回答。 說到這裡,我想到有人說孩子開始會學說疊字,但很少聽Andy說疊字,我想應該是我們很少用疊字的關係吧,至少Andy在回答一些問題時,我們都是聽到正確的用字,如汽車,小狗等。基本上,我還是不贊成用疊字,既然要學,第一次就學對的,疊字不一定會幫助孩子比較快發音,既便比較快,某天還是要糾正孩子說對的,何必多此一舉。 情*緒*反*應 情緒反應測驗一直是媽咪覺得最有趣的測驗, 看安弟的反應, 真的好有趣, 但這次媽咪表演失蹤記還有飾冷漠的母親一角,不再讓媽咪覺得好笑了, 因為會心疼孩子傷心的反應。以前的反應出於習慣改變,現在比較懂事了,難過已是一種心情的受傷。 大*肢*體*動*作 大致就是看走路的狀況,爬樓梯,還有就是會不會轉圈,拉東西走。其中有提到倒退走和跳,這二個動作Andy還沒有。 整體評估是:認知與語言的部分可以不用算矯正年齡,而大小細部肢體動則是標準,而情緒的部分沒有什麼標準,但大致看來,Andy是還算穩定的。 最後,還是要感謝早產兒基金會所支持的評估計劃;還有,當然還是要感謝神,讓我們經歷的這一切,在我們眼裡看來,真是美好且上好的祝福,也感謝主給我們作父母的有足夠的愛和耐心來照顧祂賞賜的美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