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安弟的二手英文繪本

2009年01月04日
公開
8

很高興可以在部落格分享一個新認識的姐妹,Sarah,在她的儷格英文悅讀樂(http://www.wretch.cc/blog/Booklady)還有她的二手英文書店(竹北勝利三街101號3樓)可以供給我們在親子閱讀上的第一手幫助。 先說,為什麼閱讀很重要 閱讀興趣的養成,對我們的家庭是很重要的,很難說什麼時間點是最好的入門,但我相信一定是孩子的前六年時光;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孩子的閱讀經驗,不論是需要被啟發或是成為正式的活動之一是進入小學,閱讀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同時也是為了考試成績,在這種環境下,孩子的閱讀能力會被大大的抹殺,如果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功課需要,而不是將焦點放在"興趣,引人入勝與拓展視野",如何能想像孩子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要背負多少的書本在肩上?因此,我相信六歲前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時光。 閃卡,小寶寶閱讀的入門 在閱讀的能力,我們是從閃卡入門,至少我相信對嬰兒有效的閃卡可以增加圖像記憶(不只是認字,認字只是外顯的結果。)從對Andy閃卡,到他看圖畫書的反應,知道書裡有一種是規則出現的黑色小且複雜的圖像以及豐富顏色的圖畫,文字對孩子來說也是圖,他會指著字亂唸,或看到他認識的字而產生一種熟悉感,對於圖畫他也會好奇問"這是什麼東西?",所以Andy對文字和圖都有相當的興趣。至少閃卡我還是持正面價值的看法,我相信閃卡對左右腦的刺激,對日後閱讀會有幫助。 母語vs.第二外語的學習 因為自己是學外文的,所以一直很相信語言只是工具,培養閱讀興趣優先應高過第二外語,第三外語的學習。初期,對Andy的語言期待,只將焦點放在母語上,而Andy在1Y3M到1Y8M,五六個月之間語言上有很大的進展,不論是聽故事CD,或口述或是回應故事情節,都有很大的興趣和進展;但是,對第二外語的學習,我沒有用同步的理由是,穩紮實力的母語才是第二外語的根基,此外,我們沒有條件給他比重一樣或接近的"第二外語環境",所以正確使用母語是我們家的優先共識。 面對第二外語的態度,比較是希望能增加聽其他類型語言的發音經驗,並且要建立在較有基礎的母音上。由於Andy的語言發展較早,在一歲八個月後才開始有英文或法文的加入。三歲前先培養第二外語的環境,三歲以後,再積極學習第二外語。(卡爾烕特的教育一書中,作者也是在三歲後開始教孩子第二外語)。 店員不夠熱心,讓我省下不少錢 讀汪培珽的著作"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時,一開始沒有時間看,我只參考英文書單,在第一次上誠品買書時,就"槓龜"了,我只能說「還好,誠品的店員沒有很熱心幫忙我,讓我省了不少錢。」直到前陣子,在網路上認識Sarah,後來在我們小豆苗親子營見到本人,進而從她那兒買了十來本英�法文二手繪本,在她的網站裡也有一些閱讀經驗分享,儷格英文悅讀樂。二手英文書讓我省不少錢每本看書況約 50 ~200元左右。 培養孩子"聽"的耳朵 我很喜歡用"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汪培珽的著作)這句話;因為面對母語,我們也是在培養孩子的中文耳朵,孩子開始說話也是從幾個仿音開始。孩子說話的回饋都是長期觀察大人的語言而來的,並不是學習文法而來的(學習文法的能力是在6,7歲以後,6,7歲以前是用"聽"學習。)。上過蒙特梭利居家應用,才明白孩子在三歲前的回應是比較無意識的,他們不知道話語的好壞,只有學習與應用,並在當中累積足夠的詞句與練習成為他的知識經驗。 對中文已有點程度的Andy,面對英文反而興趣缺缺,只要對孩子唸英文繪本,他可以在幾秒內就跑掉,後來半參考汪培珽的著作"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讀到一個技巧性的介紹(註):就是讀英文繪本時,一句英文一句流暢的中譯,大約重覆過三次後,就可以原汁原味的用英文閱讀了。這倒是很有果效,試過二本英文故事書,Andy終於願意坐下來。這一簡單入門後,我可以較自由的讀其他英文繪本,而且不需要加翻譯的動作。(註:書還沒看完,只學到這一招。) 每次進行閱讀一本新的繪本時,都會英,譯中文試過三到五次後,就只唸英文的了。目的很單純,不是期待他懂繪本在說什麼,而是拓展他聽至少第二種語言的發音;至於懂繪本多少,和讀中文繪本一樣,總是在累積閱讀以及看圖猜意思的過程中,慢慢了解全貌。至少一個多月的成果是,"很台"的英文發音,現在Andy也觀察到氣音,如 X;Andy也比較願意學我們說英文。最近讀一本Hide & Seek的繪本,裡面有一句 Don't peek!Andy 可以發出氣音Peek的[k]音。這大概就是我們想努力的方向。 如何選擇英文繪本 和Sarah討論過後,她建議,繪本宜選擇父母自己喜歡的,畢竟說故事的是父母,孩子只需要大量的被input。內容依小孩的年齡作選擇,主題以及畫風都是可以作為選擇的條件。我們也可以把期望的故事內容告訴 Sarah,由她來幫我們找。例如,我會特別想要找在故事裡有介紹世界各地特色建築的繪本,或是有農場,動物叫聲等。 Sarah也特別說,面對各式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有很多說法,基本上還是要適性,看孩子的個性和發展,適度的給予,作父母的不要太焦急,而一味的給予,反而失去了與孩子正向互動的機會,有時說說話,聊天都是很好的方式,只是能透過有趣的故事和圖畫,又更能拓展孩子的視野。

帶Andy參加今年最後一場演講 - 被Fired 也是一種祝福 by Olga

2008年12月25日
公開
6

2008.12.25. 今年似乎聽了不少演講,說不定是超過集合工作八年的演講數,最後一場演講在竹科,吳美君被Fired 兩次的經驗,成為了她人生與她家庭的美好祝福。近中午很開心的去接豆豆媽,除了演講之外,二個媽媽帶一個小孩的經驗絕對很好。今天的活動在Mototech 智灝科技,除了聽演講之外,還招待有報名的聽眾吃Mototech 的公司團膳,這絕對是一場十分週到的演講。 一進會場,Andy表現很好,前面有詩歌敬拜,Andy可以自在的在椅子上拍手擺動,只是好景不長,待主講人Olga 一上場後,Andy就開始偶爾哇一聲,笑一聲,媽咪靈機一動,站到講聽最後角落,對Andy小聲唱一些歌,幫助他睡眠,當時不到下午1點(平常是二點以後才會午睡),意外的啟動他的睡眠,因想睡,哎叫了幾"大"聲,我馬上為Andy禱告,這時有位弟兄也過來閉眼為Andy禱告(雖沒有明說,但我知道。)禱告的當下,Andy就幾乎沉睡了,不到一分鐘就睡著了,然後才抱Andy回到座位上。感謝主,我也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敢帶孩子聽這種較正式,且都是大人在參加的演講;或許就像Olga在分享中說的吧,不要憂慮,憂慮是罪,因為這表示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不夠。 睡著的Andy什麼時候睡醒?就在整場演講正式結束後,他就醒來了。不要說勞苦重擔要交託給神,就是聽演講這種小事,招呼孩子睡覺,神都可以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演講內容分享有很多地方,不需要我囉唆了: 吳美君個人Blog http://tw.myblog.yahoo.com/olga-blog/ 商業週刊上的報導1097期的【商業週刊】http://tw.myblog.yahoo.com/olga-blog/article?mid=2853&prev=2854&next=2852 博客來有賣書: 像我一樣勇敢 - 被Fired 也是一種祝福 www.books.com.tw

為什麼要對孩子說故事 (上) - 分享的真諦

2008年12月17日
公開
7

這星期三參加一個小座談會,是由彩虹愛家的創辦人之一,同時也是將說故事陪伴兒童帶進去校園十年經驗的謝慧燕老師主講,名稱為"說出圖畫書中的生命",這聽起來頗嚴肅又大的課題,但過程中不斷有許多的認同,甚至我開始 review 我的童年,我缺少過什麼,還有讓我富足的童年。 故事是什麼? 其實我們長大的過程中聽過許多的故事,甚至是每天都有故事在我們周遭發生或是被敘述,每一個故事都有它背後的意涵,包括爺爺奶奶們用虎姑婆嚇唬不聽話的孩子,或著是歌仔戲、布袋戲、連續劇、卡通影片還有時事,都是一篇一篇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絕大部分教我們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或者是負面的影響則不在我們的分享範圍)。在大環境與文化的影響下,故事其實在不同的階段給了我們許多input。所以換到我們孩子這個世代,不管是聽故事或是說故事,故事一直都在,只是過去不曾那樣的被強調,尤其是在學齡前的階段,而現在故事變成一種"流行",如故事屋,如更多美麗的繪本還有故事CD的現代產品可以豐富孩子的童年。 說故事的本質-分享 我們常聽到父母對進入自主期(1Y6M ~3Y或更大)的孩子說:「要分享!」這是個抽象的句子,而多半父母要孩子分享的是具象的東西,如玩具等。但是真正的分享其實是一種能力,而它首要建構在語言上,進一步說,分享是二者需要有"共同時間",如陪伴,並且要有共同媒介或是平台,如閱讀。所以一起看電視就不是分享,雖然有共同的時間,有單一媒介,卻不是共同媒介,同時也不是建講在語言上,說得更明白一點,是各看各的,不要說缺乏互動的行為,基本上是沒有相契的溝通與情緒的感染。 (當在語言上有分享的能力,等於擴張孩子內在正向情緒的能力,論到具象東西分享的學習,就更能相輔相成。) 分享就像是關係上的存款 就目的而言,圖晝書只是故事材料之一,所以我們可以把說故事時間正名為分享時間,我們可以有共同的媒介或平台,就像是利用同一個實體材料之如繪本、圖畫書,或利用同一個主題,之如聊一天的活動、興趣、觀點,與對方展開對話,彼此只有分享個人的感受看法,而不是要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這當中沒有勝負,只是讓彼此更認識彼此,更了解彼此的看法。 面對要陪伴長大的孩子,正向的分享過程就像是幫孩子在作人生的存款,對彼此愈認識,愈能在生活上有本錢相處,如果雙方只在平行線上,沒有透過分享,在不同的價值觀上或生活的衝突裡,沒有足夠的存款,很容易與孩子的關係負債...,而存款就是要從此時此刻開始。 ∼待續。

安弟二歲生日(矯正年齡一歲八個月)

2008年12月16日
公開
10

安弟二年前的今天出生,當時的他只有二十六週不到的懷胎週數,感謝神,Andy不只是活下來了,還活出 神賜給他平安喜樂的生命。 2008.12.16. Andy出生到現在已足足二年了,12月16日是Andy的生日。早產的Andy在二歲前,其評估發展的進度是以"矯正年齡"計算,也就是從預產期或以足月出生來推算,目前才1歲8個月。 12月16日,我們很喜樂的慶祝他真正出生的這一天。猶記得二年前,在安胎二個星期後,產程啟動,必須簽下中止妊娠的同意書,把不到廿六週的安弟生下來,知道那是生產的陣痛時,我們哭得好傷心,直到牧師電話裡的禱告帶給我們真正的平安,難過心情才在一瞬間變成用喜樂與信心來迎接新生命,這是頭一次必須要用最短的時間,擴張我們的能量。感謝神,這是讓我們學習成長,讓生命更堅韌的歷程。回頭去看這一段,除了文字可以還原現場,我們因著倚靠更可靠的上帝,而沒有內在過多的傷痛,一路走來,恩典是多過我們眼裡的不幸。 Andy生日前的一個星期,一樣的我們會預告"生日"這件事,並教他唱生日快樂歌,讓當天慶祝,使他更熟悉,更深刻。生日當天是週二,所以在前個 weekend特別北上,和娘家婆家一起為Andy慶生;二次的慶祝,對他來說真是別開生面,我們知道他很開心的吃蛋糕還有拍手唱歌,這就是給他自己最棒的生日禮物,陪伴著他健康的成長,又再度擴張我們的生命和能量,一樣的這二年,恩典多過我們遇到的困難。 想到明年三月底(預產期),Andy就會從矯正年齡滿二歲的同時變成實際年齡二歲三個月,這種必須裝可愛的矯正年齡正是早產兒的特權,讓他可以在前二年過二次生日。所以明年四月以後,就不會再用矯正年齡了,面對未來,我們也會相信恩典會多過難處,因為我們倚靠神,我們知道神掌管明天。

蒙特梭利教具, 真好玩! - "嵌"相關的操作教具

2008年12月15日
公開
11

2008.12.16. 和喜樂媽媽"面交"的蒙特梭利教具從一歲半到四歲的都有,但是和喜樂媽媽有一些結論,也就是說,教具適用年齡可以當參考,實際上一樣教具在不同的年紀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玩法,這次買回來的教具偏向嵌的操作,非常適合一歲半以上的孩子,除了練習嵌的動作練習之外,還可以認識"嵌"的物件,如形狀,顏色。詳細內容教具操作可參考喜樂媽媽的網站。 認識台灣的地圖教具 其中我特別要介紹的是台灣地圖的教具,對蒙特梭利有點了解的話,就知道地理是重要的系列之一,從認識地形,地理還有空氣,水及陸地等關係配對。 關於地理入門,很早就用Jigsaw World Atlas(拼圖書) 對Andy介紹每一大洲及其代表物,雖不需要孩子了解,但是只要現實環境遇到了,如在電視裡看到自由女神,艾菲爾鐵塔,萬里長城等,我們可以因為之前的介紹,帶給他許多的熟悉感,無形中可以增加他的自信。 而買了台灣地圖對不到二歲的Andy來說,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因為Andy去過一些縣市,也認識一些熟悉的親友,我們常常用地名來區隔這些親人朋友,如高雄的禕心姐姐,嘉義的Luna姐姐,桃園的機場,台中阿姨,南投清境,台北阿嬤,伯伯等,所以用上地圖時,就算很抽象,也會帶一份熟悉感。加上這個地圖像拼圖一樣,還有嵌的操作,增添了操作上許多樂趣。 看過,操作過台灣地圖,就密切注意電視的氣象時間,讓活生生的地圖和他手邊的操作教具會有加強效果。日後有機會到其他縣市旅行,也可以加強他對地方的印象,想必是帶給孩子很好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