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從關島回台灣 - 安弟的超完美作息

2008年11月26日
公開
13

夜半三點,在Nikko Lobby等導遊送機。 在機場吃日式飯團。 回台灣的行程是關島時間三點在Lobby集合等導遊來接,在等待的過程中,偶爾因為吵到他的睡覺,哎了幾下,張開惺松的雙眼,我們安慰Andy說要回台灣,要坐飛機,然後就又睡著了(前一天就已經提醒他要坐飛機回家的事)。一直到Check-in 到了免稅店區域,就真的醒過來了,且一醒來就是二小時,這真是前所未有,半夜醒過來玩,吃了一個日式飯團後就到Gate旁候機,這航班包括Andy有三個孩子,一個小男生是一歲二個月,另一個妹妹應該快二歲了,Andy超自在的,看見一個小學姐姐還主動去打招呼,一副很熟的模樣,不知道的還以為和別人是一家人呢。 安弟機票只要四千元享受華航的"豪華"經濟艙 醒來的這二個小時包括等飛機,上飛機,直到飛機起飛後,Andy就突然停電睡著了,這回就繫安全帶,坐著睡。等Andy醒來是台灣早上六點半的時間,距離降落還有一小時,Andy有點high又不是太high,因為我們在這三天,我們總是提醒他可以叫,但一定要小聲,這件事Andy多少都願意配合,而且,還可以調降音量,但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要控制音量是不容易的....多虧了機上電視,有卡通短片,我選了SAMSAM(小超人之類,中文片名忘了)給Andy看,Andy戴著耳機突然很大聲的唱著很像SAM SAM的音,原來Andy也會邊聽邊唱 過去對華航總有偏見,不論自由行或是出差,都不選坐華航,但沒坐飛機的這二年,不知是航空業的進步還是什麼,這次的經濟艙是我坐過最豪華的,不只有隨選視訊影片,放眼鏡和掛外套的裝置,而且空中小姐都很漂亮大方!! 耳機太大了,Andy很專業的抓著耳機,一副很享受的樣子....但看了十多分吧,就說不要看了。 回國入海關,又備受禮遇,我們是走快速通道行動不便及嬰兒專用櫃檯,很快就抵達國門。 今天早上11月27日,出遊回來的第一天,Andy一早醒來,竟然說,"下飛機了,到了"!一趟短短的旅程對孩子的眼界和刺激,真的很超值...to be continued

23-25水的行程

2008年11月25日
公開
12

2008.11.28. 對關島不太熟,以前以為是一個像Las Vegas的海島,一方面是美屬群島,一方面是因為”以為關島旅遊很貴”的刻板印象...但到了關島,一離開機場,就有一種濕悶的感覺,加上剛上接送的小巴冷氣不夠強,在這種半夜時分,也沒有看到什麼,所以沒有特別的感覺;直到飯店,濕悶的感覺完全不見,在Nikko通風涼爽的Lobby,及走出房間陽台的海風輕拂,光害不大,所以星星也不少,光對整個空氣的感覺,就知道關島真是美地。 隔天坐到Lam Lam Bus,車子不動時,真的很熱,但車子一動起來,哇!真是涼快.仔細看最熱鬧的街,我才知道關島並沒有過度開發,甚至是刻意保留許多綠地資源的小島。回想台灣島,也是海島,但是每年的悶熱真是難以忍受,不敢以"想法感覺"去評論台灣的氣候和環境,但我知道,我的”小時候”,二十,三十年前,也曾經有站在樹蔭下,就會感覺涼快的年代...。 到關島,當然就是玩水囉,從上左圖可以看見杜夢灣Tumon,是一個弧形的彎,右圖是灣口,浪打到灣口就進不來了,瞧,上方右圖浪就止住在右方的灣口,所以灣內的海,平靜似湖,可以從事許多安全的水上活動,飯店則是分佈在岸邊;我們照相的方向是最北端的Nikko Hotel(相對最南端的Hilton),所以可以很清楚的把灣看個清楚。每個飯店都有自己的海灘和設施,可依個人的需要選擇。 11.23 Under Water World & Nikko Baby Pool Andy這三天水的行程也是漸進的安排,第一天先到Under water World水族館,讓他了解海除了有海浪和海的聲音,到底還有什麼可以幫助孩子了解海?當然是海中的生物。Andy對魚類並不陌生,但有這麼多種魚就不得了了,他看得頭昏眼花吧,因為走了才一半,他就說要"回家"!當中還有一隻他熟悉的生物就是海龜,巨大的形象和他的大綠蠵龜娃娃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但至少開了眼界,以為回家還有Discovery Channel等節目可以幫他複習海底世界。 下午回到飯店,就準備泳池的行程,因為時間比較晚,直接在Baby Pool玩個夠,Andy對水的安全感很低,一直說:不要,不要玩了....直到後來爸嗶幫Andy確認他可以站到池底,Andy才放心的玩起水來,旁邊還有一個一歲二個月,自在的在泳圈裡載浮載沈的日本小妹妹,Andy在水裡走來走去,還跑去轉妹妹的游泳圈,握握妹妹的手,日本小妹妹還挺開心的呢。 11.24. Nikko Swimming Pool 今天除了帶Andy到沙灘上走走,熟悉一下海域,因為明天的行程就要"下海"了,Andy還是顯得沒有安全感。後來穿上從台灣帶來的泳圈是小豆豆的,泳圈還有一體成型的包屁泳衣,往大池子一丟的Andy緊緊抓著爸嗶,說什麼也不放手,最後,在裡面稍轉一下注意力後,Andy還是不想待在水裡,所以就只好把孩子抱上岸....平常都很自在的Andy,似乎不暗水性。 後來,只好爸嗶媽咪輪流抱Andy看,爸嗶媽咪滑下在本飯店裡,號稱"關島最長的滑水道",噗通掉到水裡的體驗。看Andy對我們掉到水裡有幾分擔心的眼神,而大人因親子同遊,所以能玩這樣刺激的水上活動,算是換得幾分安慰! 11.25. Snorkeling 最後一天了,海邊是一定要去的,因為Andy對水的安全感很低,所以也不太敢強迫他入水,但他的反抗也很理性,僅止於用說的,不會哭鬧,所以我們總會有許多安慰的話,以及講一些和海有關的事物轉移他的注意力或是在水裡跳舞,唱起Clap your hands (迪士尼 sample music CD),製造歡樂氣氛,但總不能待太久。另外,今天爸嗶媽咪也有規劃大人的浮潛,光是海岸邊就可以看到許多五彩繽紛的魚,真的很棒。雖然帶著孩子,但還是可以找機會玩大人的,時間雖沒辦法很長,但整整三天可以悠閒平安的渡過,就已經很幸福,很恩典了。 據爸嗶說,媽咪奔向大海時,Andy幾乎是用要哭的聲音一直說,"媽媽,不要,媽媽不要....媽媽不見了..."。聽了覺得好窩心....,只是爸爸說,"我們讓孩子擔心了";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孩子為大人擔心受怕;當我們正視孩子的感受,就知道孩子長大了。

大手牽小手

2008年11月24日
公開
14

帶孩子去旅行,是我們的夢想,對一個初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有許多驚奇讓父母帶領著孩子去發現。另外,還有一個單純的理由,認識天父為我們預備的世界是何等美好.... 自Andy出生後,從日出日落到天氣變化,是我們早晚的話題,因為這是上帝預備給我們最初的新天新地,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只是它是常被忽略的經驗,所以今天天氣如何是我們白天的話題,太陽下山了是我們傍晚的話題;睡前如果有機會看見星星,月亮,也會加入我們和Andy之間的對話。 有一首歌這樣唱著,"太陽下山,明早依舊爬上來...",這首歌比較再意的是"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但是,我卻認為真正的青春只在當下,因此不想把太陽日復一日的工作給忽略掉。況且大自然的變化代表事實,讓孩子對週遭事實的了解,應該比為孩子建構一個幻想的卡通世界來得更根本更重要。 出發去關島前五天才確認行程,所以像今年七月預告要去清境一樣,我們每天聊天的內容就是關島,我們告訴Andy,"禮拜六要去關島,要坐飛機去關島 ...後天明天...今天要去關島" ,天天告訴Andy要去渡假的訊息,告訴他關於那裡的海邊,魚和噹噹車....。到出國的那一天,我真覺得他是充滿期待的想知道,這幾天大人們到底在說什麼啊! 對於飛機,也是早有所聞所見那天上飛的玩意兒,不管是在天上飛的,在書本裡或是電視,我們都從來不管他懂不懂,從不吝嗇的告訴孩子"那是飛機"。 * * * 出發的那天,晚上八點半要到機場(晚上十點半的飛機),更妙的是當天的午睡,Andy破天荒的只睡一個小時不到,就混到晚餐,待吃過飯坐上車開往桃園機場的路上,依他的能耐和生理時鐘,早就該睡著了,沒想到他用極度無力的眼皮,撐到機場,然後再度high起來。我想他知道當天晚上 something different, something speical would happen...只是他不知道 exactly 是什麼。 * * * 常聽人家說:孩子小還不懂,不了解,就是出國也不知道啦....但是我們並不期待孩子了解出國是什麼,但期望孩子能看到或是體認到更多不一樣的氣氛,聞到不一樣的空氣,住不一樣的地方,玩不一樣的遊戲,聽不一樣的聲音,感受不一樣的親子關係,這一點一滴的不同其實都可以是美好的生活經驗,就算孩子會忘記,他的生活也不會是空白的。自己也記不得小時候三歲之前的事?但是三四歲以後的卻我可以傳承前幾年父母對的我愛與照顧以及家的安全感,以及寶貴的無意識日常過程,已漸漸轉為有意識的生活經驗。所以,出國不出國並不是關鍵,而是各種生活經驗都可以把美好的一面帶給孩子。心中所擔憂的其實都無法事前證實,唯有作萬全的準備,帶著喜樂的心情,一切交託給神,一路就能有平安。 * * * ~就是小睡個午覺,也可以很渡假~ 在關島,是我們出遊的經驗裡,最多帶孩子同行的地方,而有孩子同行的幾乎都是日本人,父母之間很有默契的照顧同行的孩子,拍照的,拿推車,牽�抱小孩的,讓關島顯得畫面很協調溫暖。畢竟大人自己玩和帶孩子出遊是不同的焦點,帶孩子就會考量帶孩子玩的模式,而當我們有能力把孩子照顧好的同時,也會對自己為人父母的形象有更多的認同和鼓勵。 在關島遇到台灣人,看見我們帶孩子,第一句話通常會問:這樣不會太辛苦嗎? 我們不知道辛苦什麼?就像我們不會問人家說,Shopping會不會很辛苦一樣,因為我們真是太享受在當中了。

出發去關島囉

2008年11月22日
公開
20

以前出國常遇到禮遇帶嬰兒同行的父母,而這趟旅程終於親身體驗"父母因子而貴",不論是上飛機還是出海關,都有特別的"好待遇"....。 娃娃車,必備 帶二歲以下的娃兒出國,最好帶娃娃車,Andy雖然是只有9.5公斤,但是一路抱著牽手著,相信身心靈絕對是禁不起的。起初我們只考慮夜行,孩子需要睡,所以才帶推車,但除了在機場內,連Guam內的交通,娃娃車還是給了很大體力上的贊助。 推車其實有機邊拖運,也就是check-in掛上行李條的推車,在機邊由機組人員處理,而一下飛機就會把推車再交還給我們,所以孩子在機場的需要我們得到了即時的幫助。 連我們的座位都特別安排,也就是中間排四張位置的走道位置是劃給大人的,中間他們完全沒有再劃位子給其他旅客。其實我們的來回飛機雖沒有滿,但至少都有七成以上,只是這麼細心的安排,沒有帶孩子出國經驗的人沒辦法體認的。Andy不到二歲的機票錢只有四千元(票面價十分之一 plus 燃料稅),卻有孩子應有的待遇。 在出國前,為Andy的作息而禱告,只求他能安穩睡覺,至於不能感受到飛機起降的經驗就算了;只是禱告的結果是比想像中更加的完美,不禁要讚美我們的神並感謝祂。 ***11.22出發日*** 在機場裡High起來 Andy的作息是晚上8點就寢,早上7點起床,當然偶爾都會有前後半小時的range,曾經最晚9點多入睡,Andy也幾乎都是一碰到床,不到一分鐘就睡著了。但出發那天,11/22Andy在車上到機場check-in在汽座及推車上都呈像想睡覺的樣子,但一到免稅店就high起來了,硬要下推車自在的跑起來了,最愛玩手扶運輸帶,走著走著,還逆向走,發現玩點之後,就停不下來了,還好有發現這是節能的運輸帶,只有人靠近時才啟動的,我們馬上就帶走Andy,免得作不良示範。 後來爸爸還讓Andy坐行李推車,媽咪眼尖,在某個轉彎處發現這是禁止把孩子放在上面的,又趕緊把孩子抱下來,免得遭白眼。但不知為什麼機場有這麼好玩,這個不玩,Andy還是可以在免稅店之間跑來跑去。 ***超完美作息演出*** 好不容易等到晚上十點多,登機了,Andy因為眼前的小電視而穩定起來,他的專注力完全在電視上。要求他坐好繫上安全帶,完全不反抗,像個小大人一樣,似乎很滿足他也有和大人一樣的空間和設備。直到要起飛前,經機組人員的同意,爸嗶帶Andy坐到一個空的窗邊位置,讓Andy可以感受一下飛機起飛的樣子。等安全帶可以鬆綁時,爸嗶把Andy抱回座位時,他已進入夢鄉了。爸嗶說,他看到飛機起飛後,突然在一秒間,Andy就睡著了。我們把Andy放在中間的座位上,他就一路睡,睡到了下飛機,轉睡在推車上,從有點吵的check-out環境,出機場後濕熱的空氣,導遊接機的動盪,直到旅館間裡,安弟大概只有哎個一二聲響吧。真是超完美的。但還有更完美的,是回台灣的航程。

帶安弟去旅行-我們決定要去關島

2008年11月22日
公開
13

結婚八年來,總不忘為自己規劃每年至少一次的出國盛事-自助旅行,但懷孕到Andy出生,有二年多都沒有踏出國門,除了Andy還小之外,也沒有特別留意適合親子同遊的目的地。 就Andy的戶籍出生日期來看,今年12月16日,Andy就要滿二歲了,而矯正年齡不過一歲八個月,眼看嬰兒的優惠機票就快用不到了,加上二年沒有出國玩耍,很快的決定要帶Andy去作短途的旅行。 帶Andy去旅行是我們的夢想,從上次去清境,到這次去關島,我們都小心的在作嘗試,包括作息的配合,三餐食物或外宿試應等,但今年七月帶Andy去清境的經驗,事實上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再看看關島的行程,夜半的飛行似乎也容易讓人怯步...。 我們的行程是五天三夜,第一天是指晚上10:30的飛機,清晨三,四點到關島;第五天是指關島清晨05:40的飛機,台灣7:30抵達,這中間有三個完整的白天可以活動。 我們11月17日聯絡前週survey到較適合出團的自由行程的旅行社(太平洋PIC),11月22日就出發了,今天11月26日的上午才回到台灣。我們訂的旅館是Nikko GUAM 日航飯店。 關島來回夜行航班行程,沒得挑,所以一定要選擇可以06:00 Early Check-in的飯店,這時間點,日航是用贈送的,所以沒有額外付錢;Early Check-in是飯店促銷 program,有時加錢(價錢1K~3K不等)是可以提早入住的;同時也要考慮飯店星等,survey後的結果我們選擇日航,因為它接近Hyatt 的等級,這回卻有Early check-in和費用上的優勢,加上日航特殊的造型和腹地廣大,全部的房間設計都是海景房,完全不用擔心被分到沒有view 的房間,還贈送一次午餐Buffet。 不過以帶孩子同行的觀點,Nikko日航的泳池真是沒話說,有大人,兒童及Babypool三池,海灘雖是杜夢灣的偏北角,較有浪,但還是不算什麼浪,真的很安全,岸邊浮潛就可以看到熱帶魚了。 另外交通的好處是Lam Lam Bus(黃綠線噹噹車), Shopping Bus ,Nikko 是極少數幾間飯店有開進Lobby 入口的,相當方便。雖說,有網友建議住市區一點的,說真的,若不是我老公有 study過地圖,告訴我市中心到了,我還不知道我經過的"市區"(Westin, DFS到Hyatt中間一帶)是鬧區;換句話說,只要是在杜夢Tumon灣上的飯店,只要符合自訂預算條件,住哪裡好像都OK。

和安弟一起作晚餐 + 阿拉棒食譜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4

2008.11.22. 有以下幾個理由,讓Andy進廚房"幫忙": 最直接的原因是:受了蔡穎卿老師"廚房之歌"的影響,還有豆豆媽勤於廚事的刺激下。 理念的支持:蒙特梭利很重視孩子的日常生活,讓孩子直接操作勝過玩玩具。(註一) 最浪漫的理由:週五,給爸爸一個驚喜。 作了以上的決定後,把Andy的小桌椅搬到廚房裡就來作料理的工作台,當成是島型流理台。以下是今日菜單: 今天的晚餐是: 前菜:壽司(食譜是按蔡穎卿老師廚房之歌中的食譜作的。) 主食:加過米霖的白米飯 肉類:牛肉洋葱漢堡肉(購於主婦聯盟�完全打破我對漢堡肉的成見,超好吃,長牙的孩子也可以吃哦。) 菜類:炒洋菇荷蘭豆(荷蘭豆是某生鮮超市買的,上面寫著尖石鍾媽媽種的,"真好吃"。) 甜點: 阿拉棒,是一種條狀捲形餅乾(參考豆豆媽分享的食譜) 我們從下午4:30 忙到晚上7:00,在煎完牛肉洋葱漢堡肉後,爸嗶剛好回來。當中也餵飽Andy,由於孩子餓不過6:30,所以早早就讓Andy吃飽,全家吃晚餐時再給他給點漢堡肉,倒是Andy是正餐吃飽了,大人的食物只吃好玩的,幾口後就不吃了,所以就剩"坐陪"的功能。 今天的食物,洋菇已殘破不堪,是Andy用"飛機塑膠餐具刀"切的,部分荷蘭豆切口不齊的也是Andy的傑作;阿拉棒的前置麵團,也就就是把A倒入B,把AB加入C是Andy完成的;Andy晚餐中其中一樣水煮蛋,也讓Andy試切。 而我能真正順利把食物作完,是Andy玩起揀荷蘭豆的粗纖維,玩一堆小碟子所換來的寶貴時間,基本上,Andy還不算能幫忙。 Bubu(蔡穎卿)說,廚事要花的時間和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但回想我今天雖花了2.5個小時,但上桌吃飯時,我的廚房還是幾乎很乾淨整齊,洗碗機待命,而地板在過篩麵粉時洒出的麵粉也用吸塵器吸過了,Andy的小桌子擦乾淨了,況且這幾樣菜都是獨立做出來的,沒什麼關連性... 不是為了寫部落格才擠出這些回憶,而是和孩子在一起作廚事真的很有趣,但可以確定的是,孩子很願意做大人的事,他們可以很專注,唯美中不足的是Andy還太小,還有點小搗蛋,但大致上是可接受的,我想先讓孩子做點簡單切的工作(畢竟市售的切切樂組品質都不好,不然就是太貴),在監督與幫忙下操作V牌食物料理機就不錯了。 註一:不過二歲以後再 practice 可能會更好。 [阿拉棒食譜] 材料: A. 無鹽奶油 10g B. 糖粉 30g C. 蛋 1 個 D. 低筋麵粉 130g (過篩) 做法: 1. 材料A + B 拌勻, 再加入C 拌勻(奶油不會全融, 至少拌到小顆固狀, 揉麵團時再揉勻) 2. 加入過篩麵粉用手拌, 揉成麵團沒顆粒即可 (因餅乾使用低筋麵粉, 揉的過程要有點耐心, 一定可以揉成一團的。) 3. 讓麵團鬆弛30分鐘;再捍成薄片後鬆弛10分鐘。 4. 切割成長條狀,捲一下放在烤盤上。 5. 刷上蛋液就可放入烤箱,170度C, 烤20-25分,再下架放涼。(我忘了刷蛋液,所以看起來比較白,但也很好吃。)

媽媽是初的老師作者蔡穎卿演講 - 新竹天堂鳥幼兒園

2008年11月15日
公開
14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作者蔡穎卿應新竹天堂鳥幼兒園的邀請,響應一個親子座談,同時也是她今年的最後一場演講。很高興可以參加,親自聆聽她親手成就的生活與實踐。對於蔡老師,我有一些疑慮,因為把生活枝微末節都能親自動手的女子,是什麼樣的一個媽媽?!我甚至很想知道她如何還能優雅的當一個媽媽,尤其當她有二個學齡前的孩子的時候。 看到她本人,再親口聽她說話時,我就幾乎可以完全認同她了,因為我找到一些在教養孩子理念的共同點,整場下來,真的很享受。其實我很不喜歡高舉任何一個人(當然也包括自己),但是她是一個不只用心且用手直接實踐生活的女人,我很樂於向她學習,我不需要和Bubu一樣,但我再重覆一次,我們都應樂於向她學習。 中間有一些重點,我略為分享給各位,想要對她多認識,除了她有三本著作之外,將來,她還會在三峽開一間餐廳,據她的介紹,那將是一間不只是用餐環境或是美食天地,日後也會有親子活動或分享,其實我也還沒去過,多說無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新店Bitbit Cafe的開幕時間。 **急著要孩子長大嗎?**(這一段開場我還沒到,所以是透過朋友敘述寫出來的。) 一開始,Bubu秀她二個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時期的照片,她問大家是否急著希望孩子能快快長大的期盼,她要我們珍惜能牽孩子手的時間;同時也帶進了活動主題"牽著孩子的手,走他成長的路"。 Ellen: 很清楚知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學齡前6-7年是我們願意全心投資在孩子身上的時間,至少孩子在讀小學後,會和我們漸行漸遠,包括我自己在國中畢業後,南下高雄讀書,之後大學,出國一段時間和父母住的時間,到結婚,算算其實只有五年不到;回頭看孩子,我從來沒有想過,希望孩子快快長大....我真的好享受能看著孩子成長,每天的變化,充滿驚奇,真的很感謝主,給了我們做父母的職份,同時讓我們從祂那兒來的"愛"是那麼多,又那麼豐富。在地上的日子,很難有這麼一份"堅定的愛",正是孩子對我們大人的愛,不離不棄....amazing grace(我深信孩子愛我們絕對比我們愛孩子來得多),所以我很珍惜這份感覺和時間。 **親近廚事** 從她的著作就知道她是一個很看重家裡有食物香氣的女主人,而料理,是媽媽唱給孩子最美的情歌,她形容自己如果哪一天離開廚房過久的時間,會不會像魚離開了水一般?她除了自己不斷的練習,同時也讓孩子自小就參與的家事教育,到現在她仍在實踐親子廚房的理念,在學習會特家幼兒學園有類似的活動,在會中,也積極鼓勵在場父母要動手去practice,能力與付出時間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能力不夠時,花在廚房的時間會愈長,反之亦然。 我的感想:在聽蔡老師的演講之前,至少我認為自己是有時間的(看來我是正面思考),但總覺得這件事花我太多時間,從備料到下廚和善後;當下聽她的演講時我覺得,其實我已有條件作料理,自從我買了一台Vorwerk食物料理機之後,能做的料理變多了,我還有一台洗碗機,評估過後,不管水或是電其實不會比手洗省或比其它電器用的兇,加上我也有一間不是太小的廚房,我更應該 practice ,用時間的 practice 轉換成有效能的生活經驗。 **孩子是天生的遊戲家** 孩子是天生的遊戲家,孩子總是會 catch父母的愉悅生活經驗,累積並內化發酵成為他的經驗。例如舖床,做家事,廚事等。Bubu說她在台中的親子廚房(課程)的經驗知道,教孩子揀豆子比請大人還要有效率,一把菜或豆子交給學習過的孩子,孩子可以做得又快又好,然而把菜交給三十歲的大人,恐怕她�他還要回頭問你,"吔,這要怎麼弄"。 曾經有媽媽問過Bubu,如何讓孩子像她(Bubu)的親子廚房活動般,都能有秩序且乖乖的進行?當然,這考不倒Bubu因為她讓孩子操作,孩子並不像大人想像的那麼沒有能力,或是那麼調皮,而是我們有沒有在孩子能做的事上,讓他有參與的機會;更何況,活動是親子廚房不是媽媽廚房。 Ellen: 我很認同這一點,包括我相信孩子從小有操作的經驗和能力,可以強化孩子積極的作為,這是從蒙特梭利課程裡學到的日常生活實踐,包括孩子有能力切食物時,就讓孩子使用刀具,料理食物。但是Bubu做到的不只是操作練習,對孩子的身教,她是把家的生活經驗和孩子共同分享,分擔,分工,並且她這麼做不是刻意的經營,而是因為這是天生且自然的親子關係。 **關於異國文化** 現場有一個爸爸問到Bubu一家要適應台灣,曼谷,新加坡,甚至女兒到美國唸書等地,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去緩衝文化上的衝擊。Bubu提到,會英文,不代表社會地位比較高,在各地的生活中,Bubu一家以接受當地的生活語言食物和文化,而沒有把這樣的"特別"變成一種值得高舉的經驗,反倒是不管在哪裡,是租屋也好,是自己的房子也好,重要的是裡面與內在的生活不是外顯的物質。 Ellen: 不管是什麼語言,都只是溝通的工具,會英文不代表就要高人一等。這世界就是一個舞台,我們應該俱備什麼樣的能力,都是我們值得努力去得到的。能力代表的是恩典,不是炫耀的籌碼。 **美好婚姻不是用來炫耀**(這比較後面的問題,正好沒有聽到,由朋友轉述) 在場有人問到為什麼在書中很少提到Bubu與Eric 的婚姻關係。Bubu表示,好的婚姻關係不是用來炫耀的。她和Eric 的共同理念是,自私的希望"讓這個家更好",他們對家的方向,不管是分擔家務或是親子成長的參與都有極大的期望和共識。 Ellen: 因為我沒有親自聽到,能寫的不多。但我們在11/20的讀書會中有提到這個觀點;如Bubu所說,生命掌握在上帝手裡,但生活卻是靠手所創造,而手就長在自己身上,結婚的對象都是"幾乎"自己的選擇,會有什麼樣的婚姻關係,從來就不應該是結婚後才開始,雖然夫妻總是為了生活小事的歸屬而吵架,但回歸到最根本的點上,我相信每對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家更好,只是每個人的方法不同,有的人用家事表達,有的人選擇工作拚經濟來表達,都沒有對錯,只是什麼是家的共同利益,只要在做每件事之間,稍微看一下,到底堅持的是家的利益,還是個人成就感或是私自比較的心。聽到Bubu說,美好婚姻不值得用來炫耀,在我的解讀中,這很合理,因為那是當然的事。想像工作需要績效和學習與共識,難道家庭不需要嗎?! ***以下是這場座談會的DM內容*** 這場講座,將由蔡穎卿老師,與我們一同分享她於生活中親子互動的經驗,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是如何帶著孩子與她一同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又是如何讓孩子的學習可以是快樂且自動自發,不再信仰補習及學校課業是唯一的學習,而是能更多元的角度是看待孩子每項學習帶來的價值與意義。給孩子一個有品質的教養方式,不是一昧用物質或是用滿滿的的課後輔導來填塞孩子的生活,而是用愛與關注來連結家人間的情感。讓愛的教育更加落實在家中及我們的身上,使得我們都有足以的力量,牽著孩子的手,走他成長的路。 講師: 蔡穎卿 一九六一年生於台東市。成大中文系畢業後,任職於新加坡航空公司。因為從小熱愛烹飪及所有的家事,隔年決定辭去工作進入烘焙學校研習。一九八六年底,初為人母,在尿布、奶瓶與親手縫製的蕾絲提籃中發現,「母親」是培養創意與磨練耐心最好的工作。而後的二十年間,便倚靠這樣的靈感泉源兼顧各階段的工作,包括餐飲設計、撰寫雜誌飲食專欄、兼職企劃與文案工作。曾在台灣、曼谷、新加坡三種不同的教育環境中教養兩個女兒。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等暢銷好書。

小豆苗親子營 - 安弟唱手指謠

2008年11月11日
公開
30

2008.11.18 星期二是我最忙的時候,上午要帶Andy去上小豆苗親子營,下午要進辦公室,但為了讓孩子有同儕的時間,還是希望能如期參與;認真比起全職工作的媽媽,時間上的掌握有較多的自主權,所以總歸一句話,還是感謝神,這種生活真是極大的恩典。 星期一到三都是阿嬤從台北到新竹"上班"幫忙照顧Andy的日子,阿嬤把Andy照顧的很好,所以我才有時間做公司的事。通常若不是那麼急,上完親子營就吃過中飯再去公司。今天結束活動回家後,總會一起聊天,聊今天上什麼課,Andy的答案都是固定的,"上課""唱歌""講故事"...。想到今天唱了一首手指謠,記得小豆苗剛開張時也唱過,但對於內容很陌生,今天有機會唱一次,而且是透過巧虎的Video,才看清楚歌詞,但對那歌詞有點個人的成見,總覺得除了順口,有押韻之外,內容就是怪怪的,不過這純屬個人看法。 回家後就和阿嬤分享,只是沒想到早上才唱過的手指謠,Andy竟然可以唱一半以上,晚上唱給爸爸看,順便錄起來。大概是押韻順口的關係,加深孩子的記憶力吧。 歌詞是這樣的: 大拇哥 二拇哥 三中娘 四小弟 五小妞妞來看戲 手心 手背 你是我的心肝寶貝 另一個成見是巧虎,記得上蒙特梭利課程時,陳君卿牧師提到,孩子學習的對象是父母,不是巧虎 或 some character else,父母才是擁有那權柄的人;因此,我還滿堅持日常就是透過"日常生活"來教養,而不是靠巧虎或其它。但這不表示巧虎不好,只是個人的信念而已,善用工具有時是捷徑,沒有好不好的考量。以上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