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安弟參加運動會 - 娃娃20公尺賽跑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9

2008.10.26. 今天是教會一年一度的運動會,除了主日聚會之外,我們還幫了Andy報名娃娃20公尺比賽,Andy是這一輪最晚到的。 記得上場前,爸嗶還很興奮的告訴Andy,要他得冠軍,媽咪則很曉以大義的說,不,要說"盡力就好";孩子的成長過程,會遇到許多競賽或是比較,例如,在百分位上輸同年齡的孩子,我們則要盡力的努力的相信孩子健康就好,而在各樣的比賽中,我們應要求孩子盡力就好,並且肯定孩子的表現,因為沒有人是全能的。 學問有這麼大嗎?應該沒有啦,但是,作父母的克服的了嗎?作父母的願意接納孩子表現出來的全部嗎? 回頭看video,孩子根本不知道賽跑是什麼,別的孩子,筆直的跑,Andy卻是衝出來後,不知為何而跑,二個眼珠子一直在找熟悉的媽咪,就是不斷的東張西望,換跑道,就是找不到,直到爸爸的龐大的身軀出現在媽咪旁,才足以吸引他的目光,找到那個相對瘦的媽咪。 不過是娃兒們的比賽,但說真的,還真有點小失落;心想,如果Andy在對面就看到媽咪,是不是一下就第一個跑完二十米?透過一個好玩的趣味賽跑,竟也多少可以體會"父母心"是什麼。但一下子又把我帶回現實,記得我曾經也是個小孩子,面對失敗,沮喪,自責其實已經是一種可怕的處罰,面對父母的期待,其實也很想辯解說"自己已盡力了",只求被接納。 學問大不大?因人而異,所以遇到就知道了。

安弟滿一歲七個月 - 吃"小肥牛"慶祝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5

今天運動會結束, Andy就在車上不支了, 所以午覺估計不到二點就會起來, 因為沒吃午餐, 果然,1:50起床, 匆匆吃過午餐後,作息的不同, Andy今天晚上一定很早就愛睏, 如果要慶祝, 晚餐得早點吃才行...我們今天選擇進階的餐廳,是暨新橋燒肉後,另一挑戰, 火鍋, 因為是小肥牛會員又有生日禮卷,所以就六點就殺到小肥牛.... 今天,也沒有刻意讓Andy自己吃,但昨天看班比哥吃飯,大前天看小予自己吃飯,媽咪都有請Andy留意,所以今天稍寬心,試看Andy是否有觀察進去。由於平常給Andy自己吃,他大都是吃一,二口就開始玩"倒","手抓"等示範教具的影兒,加上不會想要搶餐具,到如今幾乎都是大人餵。 只是,今天不一樣哦,他好認真吃哦,同學和班比哥哥的影響應該也有,所以就放胆讓Andy自己繼續吃,看他吃的好認真,湯匙上的飯粒是用盡角度把飯粒吃到肚子裡或是盡力把飯粒留在臉上。今天Andy有八成是自己餵自己的,一下子的進展,真是讓我嚇一跳。 現場屋頂電扇有一個沒有開,Andy還說,怎麼沒開? 媽:要問老板,是不是沒插電。 弟:沒插電,沒插電 重覆了幾次,才告訴Andy電風扇壞掉了,要修理。 這回Andy才沒再追問。 後來離開小肥牛時,外面有造景在地面上的玻璃小屋,小草在玻璃裡,我們可以站在玻璃上欣賞小草,但媽咪覺得植物好可憐哦, 媽:這些草都沒有空氣吔。 弟:沒有空氣,沒有空氣,怎麼辦? 媽心裡OS:這可妙了,還問我怎麼辦。 弟:沒有空氣,怎麼辦。 媽咪當然還是有解釋一番,但最後,就是沒有做什麼改變的離開了。

安弟圖書會:第一本硬紙本故事書"給小寶貝講耶穌的故事"

2008年10月22日
公開
13

Andy小的時候,我為他預備的第一本書是"給小寶貝講耶穌的故事",你很特別則是第二本。這兩本書陪伴的時間,剛好是滿週歲的前後。對於第一本書,有一些深厚的感情,特別再拿出來分享,"給小寶貝講耶穌的故事"這本書帶給我們的點點滴滴。 硬本書!耐用,好翻 首先,要表達的是,硬厚本書,很好,很耐用,若不算口水沾過,到現在還可以說是完好如新。另一個好處是訓練孩子的肌肉,翻書也是一種練習。一本書對學坐學爬的孩子來說,是有功能上的好處。 Andy五個月的時候,我會利用早餐之前,以一天說一篇的方式唸書給他聽,中英文各一遍,再加個極短的禱告,然後就可以用餐了。所以當時我們有養成早上閱讀的習慣哦。 找到他熟悉的東西 記得Andy對故事書最主動的第一個反應,是他會在一堆書中主動取出"給小寶貝講耶穌的故事",之後再明顯一點的反應,是會拿書,手指著書,請大人唸給他聽,但妙的是,沒聽幾句,就會爬走了,留下大人在原地尷尬。回想起來,還真是有趣。 在與孩子讀故事書的過程中,以及孩子月齡發展的不同,孩子對於故事書的反應大不相同。但,我就是大方的唸,管他聽懂不懂,只要有聽見就可以了,管他看有沒有,就是指著圖,只要有看到就好了。 後來,有更多的互動是,利用裡面的小插圖,介紹一些聖經故事中的角色,如耶穌嬰兒,耶穌的父親約瑟,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等等,裡面也有五餅二魚的故事,所以會有魚的插圖,或是鴿子,星星等插圖,我也會一一介紹。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由於前天故事爸爸的現場,有同事問到,我怎麼知道孩子有沒聽進去? 嗯,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曾經流行過一句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是很具體的敘述,把說故事用在孩子身上也很洽當,也就是說,如果這句話是事實,就不要管當下孩子的反應。孩子的反應不可能按照大人的想法,因為我們長大了,很多事都覺得理所當然,反觀孩子的行為反應,用大人的眼光,只會帶來奇怪的誤解。很多孩子是透過時間和父母陪伴的經驗累積,才能認識一件事一樣東西或其功能,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會不斷的探索,而探索並不限於大人提供的東西。 所以,要說故事給孩子聽,千萬不要預期孩子的反應,過度的預期只是帶給自己莫名的反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意思是說,孩子不會馬上對你的付出有反應,等孩子能回饋的時候,就是不斷的把從父母身上學到的,一一的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表現出來。這就是說,他不是走在前面,只顧自己的腳步;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公司演講:故事爸爸的心情故事

2008年10月22日
公開
9

前天10月22日,在公司辦的一系列親子相關演講首場,是"故事爸爸的心情故事";副標是,"用故事領略生命的美好,為孩子帶來幸福的付出"。 講員是一位資策會企劃室副主任,陳信宏,從他的經歷看得出他是一位忙於工作的爸爸,為什麼願意花時間為孩子說故事,且一說就說了六年… 曾經在為女兒找一本"慷慨"戰勝"貪婪"的故事繪本"拼被人送的禮物"時,被劇中的國王因為"付出"而得到生命的禮物時而感動不已。有一次,他在接送孩子時,看見路口有一群風雨無阻的導護媽媽,那"拼被人送的禮物"的感動激勵著他心中的種子,當下瞬間萌芽,他決定要用”他的方式,讀故事書”陪伴女兒成長。 本來只是單純為了陪伴女兒的動機,而到學校說故事給孩子聽,結果做上癮了,一做就是六年,並且成了二個班級的故事爸爸,甚至還會陪伴孩子們作戶外教學,設計活動,玩成一片。現在女兒已經國一了,因著共同閱讀的習慣,彼此透過書中各樣的智慧解決許多溝通問題與深度的分享,讓親子關係更無慮無惑。 聽完了演講,再加上我對孩子在閱讀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上有著契合的理念,所以,決定再開一個新的類別,安弟圖書會,希望大家一起共襄盛舉,透過繪本,故事書,與孩子共建一個雙向互動的媒介,這將是一座便捷的橋樑哦。 故事爸爸宣傳海報故事爸爸活動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