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Ellen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日常生活]舀彈珠練習 vs. 自己吃飯

2009年03月02日
公開
17

由於Andy從來不會想要搶餐具,所以一直是處於被餵食的階段,不過Andy這一個月吃飯總算有些進步,就是"主動"。為了增加他使用湯匙的熟悉和信心,特別又找來彈珠(可更換其它顆粒狀的道具)作舀的練習 ,透過小肌肉動作的練習,讓Andy在進食的部分能更輕省,進而喜歡主動使用餐具。 從一歲七個月後時,偶然帶他去吃小肥羊,可能太好吃了,發現他竟主動自己用湯匙進食,而且算是握得很穩的,尤其沒有實際自己吃飯的經驗;或許小肌肉的成熟狀態,以及一些教具操作下還是有很多幫助抓握湯匙的技巧。這幾個月為了鼓勵他自己吃飯,做了很多的嘗試,包括發現他愛喝湯(大人不愛因此家裡很少煮湯,偶然機會下才發現Andy愛喝湯),所以常煮湯,讓他願意主動使用湯匙。 另外,中午經喜樂媽媽的推薦,一星期會看個三到四次的NHK 中午一小時的兒童節目(我們沒有計劃要看巧虎),曾介紹到"使用餐具"的主題,也會激勵他想要使用湯匙,自己進食。 另外,就是大人務必要放輕鬆,用斜眼瞄他進食的狀況就好,不要用盯的,或是嘴巴一直離不開:自己吃啊....不要用手,用湯匙...小心一點...不要XXX,不要OOO。避免造成吃飯的壓力,對吃飯印象不好。 最後,當然是吃飯的氣氛,有時寧可讓Andy晚一點吃,等到全家一起開動,吃飯氣氛好,加上大家都自己用自己的餐具,孩子就會有模仿的對象。最近在教會吃愛宴,Andy吃得特別好,那大伙一起吃飯的氣氛必定是很好的催化劑。我們也儘量維持吃飯的好習慣,如純聊天,不看電視。 這一個月的成就,就是Andy會較主動想要自己吃飯,至少前半段讓Andy自己進食,吃得再亂掉得再多,都不介意,願意自己來就可以了,然後,在後半段繼續餵他,完成一餐。

零付費感統活動在家做

2009年02月28日
公開
10

2月28日,上了美門社區關懷所辦的課程:"認識感覺統合",整理了一下筆記分享給大家。 影響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有很多層面,然而動作是促進感覺統合發展最主要的途徑,因此,我們在了解更多感統議題之前,可以觀察一下,大人對孩子各項活動干預的程度,舉例來說,在戶外,常看到一些孩子活動本身以為的干涉,如,阿公阿嬤用極其不悅的口氣對著孫子說:「不要再爬了,不驚ㄟ摔死哦!」;一個爸爸看著翻矮牆的孩子:「怎麼那麼皮,叫你不要爬,怎麼聽不懂…。」;還有一個媽媽抱著孩子爬上爬下溜滑梯,保護得無微不至…;還有一個媽媽,用愉悅的表情讚賞孩子的每一個動作,她只注意孩子的安全,還加油打氣說:「加油,手先抓穩了,再把腳抬起來…你一定可以的…」。在這樣的戶外,什麼樣的父母都有,只是對孩子的限制,總有『過猶不及』的無奈。 以下內容是上課筆記,分享給各位在家就可以幫孩子加強感統活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心態問題,讓孩子能在安全的前題下(不是乾淨的前題下),自由的探索。隨文附上,最近在家就可以和孩子互動的"刺激感統發展"活動。當然,最重要的是平時,就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活動,或是過度的保護孩子,以致於孩子失去他應用發展過程中的刺激。其實感統活動是每日活動的總集,不一定要去幼稚園或是Gymboree,錯過了這段,恐怕日後早療或是復健要付出的代價更高。 感覺統合三大主要系統與刺激活動 (一)認識觸覺 觸覺是提供我們有關周圍環境的訊息最主要的來源,可以讓小朋友避開或抵抗危險,同時,它對小朋友心理社會化的發展,非常的重要。小朋友經由觸覺,在早期,可以和媽媽建立親密的關係,而在以後,可以幫助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基礎。另外,在手部動作方面,觸覺和區辨覺的建立,可以促進小朋友對物體形狀、大小、重量的認識,是往後認知發展重要的基礎。 觸覺失調現象 n 觸覺防禦現象、沒有安全感,如無法辨識摸還是打; n 過分敏感、好動; n 對輕微的觸碰產生過度反應或厭惡; n 特別不愛�討厭洗頭; n 愛吃手,愛摸一切看到的物品; n 搓扔手指(頭髮物品)手喜歡放在口袋裡; 刺激觸覺的活動 n 感統刷 n 嬰幼兒按摩 n 不同質料毛巾擦拭身體(洗澡後) n 搔癢遊戲(手指謠螞蟻爬身體) n 光腳走路 n 玩球池 (二)認識前庭覺 它能使小朋友去感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及身體各種形式的移動。而前庭系統在腦幹部的前庭神經核,能夠經由上行或下行神經通路及腦幹本身的功能,影響其他的感覺系統。它與眼外肌也有密切的關連,所以對於小朋友視覺-動作的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前庭系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對肌肉張力的影響,使小朋友能發展出正常的肌肉張力(對抗地心引力的肌肉群)、維持姿勢、發展出正確的身體空間概念,並使人在情緒上有安全感,也有助於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前庭覺失調現象 n 容易跌跌撞撞(桌、椅、牆); n 不能直坐、手撐頭、趴在桌上,容易疲累、軟骨頭; n 對環境辨認力較差; n 閱讀障礙(跳行、跳字、忽略符號); n 左右不分,寫字左右顛倒(b、d或p、q分不清楚) n 怕上下樓梯、需要依賴扶手 n 喜歡轉圈卻不會暈 n 怕跨越水溝等較寬的空間。 刺激前庭覺的活動 n 採趴姿,利用抬頭訓練頸部用力(嬰兒時期) n 鼓勵孩子多爬,不需穿護膝(學步前,不要為保護小孩,而阻礙孩子爬行探索活動;或限柔軟乾淨的地方爬行) n 爬行、翻滾 n 盪鞦韆、溜滑梯、吊單槓 n 搖搖馬、跳跳馬、翹翹板 n 搔癢遊戲 n 背孩子行走遊戲 n 多爬樓梯 (三)認識本體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經由肌肉、關節或骨骼等受器而來的訊息。主要功能是感受肌肉收縮,與肌腱張力。其作用是維持肌肉的正常收縮、幫助關節自由活動、認識空間概念、幫助情緒穩定。本體覺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狀態,增加本體感覺的輸入,有助於穩定情緒。 本體覺失調現象 n 用力去拉、打、掐、拍、自己或他人 n 故意滑倒 n 吃手(玩具、指甲、磨牙、咬人) n 墊腳尖走路(尤指3,4歲以後)、抖腳 n 愛拿(托、拉)重物 刺激本體覺的活動 n 嬰幼兒按摩(可做到7歲) n 丟沙包、套圈圈、丟球、拍球 n 揉麵團(如Play-Doh) n 跳躍動作 n 翻觔斗 n 騎三輪車

[日常生活] 安弟新的日常生活與自理功課

2009年02月23日
公開
10

眼看Andy再一年的時間,就要三歲了,0-3歲的最佳啟蒙時機,只要能正確應對,可以幫孩子奠定好基礎,前陣子看一本書,才知道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也說明了"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六年的投資真的是值得父母用生命去造就孩子的生命。 Andy長高了可以探索的領域變廣了,所以家裡試探性的東西愈來愈多了,雖然收納空間較多,把沒有危險性的東西放較低層,然而,有些以前沒辦法打開的櫃子,現在碰得到了,難免Andy會好奇去翻來看看,或是學我們收拾東西(然後就不知道他收到哪去了)。  物 歸 原 處  有一天,看到Andy把照像設備的紙盒拉扯出來,manuel,附件,CD等散落一地,然後就跑開了。其實我觀察很久了,雖不介意那沒有危險,但對於想要他物歸原處,倒是想了一會兒。等他玩夠了,我就去招呼Andy,請他把盒子收起來,放回原處,我問他:「ㄟ?這盒子本來放哪裏?你可以告訴我嗎?」就這句話趨使他把東西收會盒內,並且物歸原處。  收 拾 殘 局  偶爾還是會亂吐開水,或是把丟餐具,把食物弄得亂七八糟,以前這動作一出來,就會斥責,現在就不把它當一回事,就很正常的說,丟高興了,等一下要去整理乾淨(厚,這可是要很忍耐的)。整理完後,通常都會問他:"你覺得這樣吐水,把地弄得濕濕的,是可以的嗎?" 這階段的Andy已可以了解家規有哪些了,而不是一歲前那愛丟東西的敏感期使然。所以與其處罰他,老媽自己去收,還不如把能力教給他。現在他擦地板水漬是一流的,撿飯粒也一流,且是直接送進口裡,或是把飯粒抹在桌上或是餐椅上,這點還要再加強學習用濕布擦手擦嘴。  自 己 脫 衣 服,丟 洗 衣 籃  上過蒙特梭利的好處是,在我認同觀念,訓練孩子日常與自理的部分,開始學著不要用時間去代勞孩子自己要做的事,只要孩子有能力了,就儘量讓他練習,包括穿脫鞋,脫ㄨㄚˋ 子,洗澡前脫衣服和褲子及尿布,還有穿外套也在練習範圍之內。 最近的功課是,開始自己脫衣服,褲子,尿布,並自行丟進洗衣籃內。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練習,才一開始讓Andy做,他就堅持不給媽咪幫忙。尤其是脫褲子的時候,屁股卡住了,我幫他把後面順手勾一下,結果他大叫"我弄!"然後把褲子拉上後,再自己脫下來。這正中了我的計謀,當然,我還會一旁加油,肯定他的努力,還一直說:"媽咪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這二天,Andy很主動的,在我們幫他擦乾身體前,自己隨手把泡腳那盆水倒掉(他其實是在淋浴時,學爸嗶泡腳,自得其樂),硬是要學大人把沐浴乳收到櫃子上,才願意換上浴袍,把髒衣服倒進洗衣籃,如此才算完成洗澡,並離開浴室。 * * * 感想/結論:二年前在法國號教會上陳君卿牧師主教的零到三歲蒙特梭利在家應用,最記得牧師說的一句話,也就是陪孩子長大的過程,常看到脫勾的自己。面對孩子,有很多規矩,有很多應該,但是回頭看看大人自己,我們的生活有多少節制和忍讓的榜樣是和要求孩子的規矩是一致的呢? 不管我們有多少孩子,永遠都是新手父母,沒有所謂照書養,而應是照「人」養;換句話說,我們又了解孩子多少?我們其實是習慣把自己咀嚼反芻歸納過的評論套在孩子身上,有多少時候,我們必須承認,孩子經歷身與心靈成長成熟的事實,是沒有人傳承給我們的,我們都是當了父母才知道父母是什麼。有人說:天下的知識都是二手的,唯有養兒育兒的經驗是一手的。在照顧嬰幼兒的同時,我們等於經歷了第二次童年,經驗告訴我們,照顧嬰幼兒的同時,成人才能完成自己。

全家用安弟的小桌椅一起吃晚餐

2009年02月20日
公開
11

2009.02.20. 以小朋友來說,他們是生活在大人的環境裡,不管是有形的家具用品,或是無形的家規優先順序,往往讓孩子變得很弱勢,好像如果把大人放在幼兒園,尺寸完全縮小的環境,大人大概也會覺得很弱勢吧。 當然,這觀念還是來自蒙特梭利女士的理念,只是我們能了解精髓,在家卻無法全面的為孩子安排全然適合他們的環境。但還是有一些細節可以做,例如,在家裡,我們儘量讓家裡的櫃子較低的部分是放安全的用品,並刻意留空間放Andy的東西。 舉客廳的例子,有一個隱藏式工具櫃,原本最下三層是放工具,上三層是放清潔用品的庫存物及收集的紙袋,為了減少試探的機會,半年前就把最危險的放到上層,把紙袋清潔用品庫存放在下方層。 另外,客廳也把二個櫃子的下層,改成Andy的書櫃及教具櫃,讓他方便拿取,另一方面也成為他在家有一席之地的象徵。 白天,我和Andy在家時,也會偶爾屈就Andy,用他的桌椅吃飯,一方面教他舖桌墊,二方面讓他使用適合自己尺寸的東西,想必他心裡會比較舒服吧。對媽咪來說,在廚房吃,其實還是挺方便的,至少食物掉地上,比掉在餐桌的木地板好清洗,要擺要收都很方便。 上週五,2/20爸嗶下班後,也提議在廚房用Andy的桌椅吃,餐桌上還點一個浪漫小蠟燭燈台,讓Andy稍覺得 something special,只可惜,沒有坐在餐椅上的Andy跑來跑去,最後用上小時候買的特製圍兜,後有魔鬼沾長帶,可固定在椅子上

Terrible Twos 2歲真的貓狗嫌嗎?

2009年02月17日
公開
12

前陣子在飛鳥小組裡,聽到一位姐妹形容二歲兒叫Terrible Twos, 後來還聽說有貓狗嫌的年紀正指Terrible 2;現在的Andy,確實有Terrible 2的症狀,但是,敬告各位有看到這篇文章的父母們,千萬不要帶孩子對號入座,也就是說,不要把Terrible和貓狗嫌直接冠在孩子的頭上,因為我這二天就有這種直接給Andy貼標籤的莫名情緒。 ***父母要先打預防針*** 在前一篇摘自"過猶不及"一書中分享的0-3歲兒界線是如何發展的文章裡,其實就有一點心理準備,因為我知道現在面對Andy要開始學習面對一個"獨立個體",是一個"人",不只是一個要保護羽翼的Baby(Baby和人的角色定義還是有些差距)而已。 Andy現在吃飯不按照原來的速度,不按照原來的習慣,而且還會露出很故意的表情,面對處罰也能處之泰然;昨天甚至開咬,還會咬傷人,且不滿大人管教時就會出"牙",就算是告訴他不可以咬人,但是可以咬蘋果,他還是皮皮的說他知道。諸如此類的事,最最常在上演,面對一個唱反調的Andy,還真是"很"不習慣.....。 說實在的,看過心理界線如何發展後,算是有打預防針,完全接受這過程是孩子必經之發展;想像當有人對我們唱反調時,常常是不容易忍耐的,更何況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並不如外表那麼快,至少在三歲前,才會漸入佳境,但是如果我們錯過包容,相信,接納,忍耐現在的二歲兒,忽略利用這些不按牌理出牌的"衝突和機會"給他們正向的引導和鼓勵,教他們認識情緒,如生氣,難過,三歲以後還是會很難漸入佳境。 ***經歷第一次的蛻變*** 過年時帶Andy到處拜年,都很有面子,因為這時候就是超可愛的年紀,看孩子耍寶很有意思,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收假回公司上班後,爸嗶的同事還跟他說:"現在可以耍寶,等孩子三歲以後就要比爸媽厲害還是孩子厲害了。"。當然,我太能接受這樣的預告和警告,因為我相信這時候父母都應該耐心的陪伴孩子走過所謂的Terrible Twos,尤其是我們面對再差的人際關係,都可以忍耐,更何況對自己的孩子呢。 如果我們了解他們在這年紀,正值作第一次的"蛻變"成為一個更獨立人格的黃金時期,就會珍惜這樣痛苦的過程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能更好。他們在過程中的跌跌撞撞,慢慢的知道環境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情緒是能控制的,明白生氣和拒絕才能學習人際關係與心理界線...這時候教他們最為可貴,因為他們正要學習成為一個人,且是需要與別人和諧生活的獨立個體。 ***我的管教"配方"*** 為了練習與全新的Andy相處,花了我一些作心理的調適與管教的彈性,有時真的氣到想給他一點體罰教訓,但認真說來,情緒要出口,才不會作出過度的反應,以下僅供參考,如果有更好的建議,請留言分享: 1. 我必須表達我真的很生氣的原因,不要付緒情緒。(切記要忍耐) 2. 處理第一步後,最好暫時離開現場,安靜,讓情緒有出口。離開前,請Andy給我一個道歉。 3. 不要在孩子面前,和其他家人討論或是批評他的"罪行"。 (隨時要注意,因為小孩也會學到告狀的技巧。) 4. 安靜過後,找孩子談談,不管孩子懂不懂,儘量用具體的字眼,不要用籠統的句子:"你怎麼不乖,你怎麼這麼壞。"既便再犯,也不要翻舊帳。(壞事不需要幫忙加強印象。) 5.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如果你怎麼了,爸爸媽媽媽就不愛你了"這類的話;這是台灣父母最會對孩子交換條件的口頭禪(想必也是無心的),因為我們的管教無論如何都是本於"愛"。 5. 睡前和Andy聊天時,找出Andy今天表現的十個"好"。這一定要做,這讓我們看見孩子的好。聖經說:不要含怒到日落,所以在睡前,不好的事全部忘光光,只把好的拿出來講。每一個好務必要具體,不要只是說,你好厲害,你好乖...。 ***結論** 二歲一點也不恐怖,而是辛苦的過程,不只是對父母,對孩子也一樣不容易,所以他們是弱勢的,需要父母的協助。當然,貓狗也不該嫌棄他們。最重要的是,現在不幫助孩子,以後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才要覺得恐怖呢。 (如果有想到,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