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按表操課

2010年10月25日
公開
23

自從第二次的獎勵制度順利進行近一個月之後,我就開始下一個階段的訓練~時間管理~。我和兄弟倆一對一的坐下來一起討論,把週一至週五整天的時間作息時間表列出來。週末兩天因為常會出門,我們把想做的事情逐一列出,只要有空就會完成。 大至上週一至週五早上在哥哥上學之前,因為時間固定所以課表安排很一致。 6:30a.m.~起床,穿外套,整理床舖,喝溫水 6:40a.m.~寫台灣數學或國語課程 7:00a.m.~吃早餐 7:30a.m.~上廁所,刷牙,洗臉,換衣服 7:45a.m.~閱讀中文繪本及討論如何應用書中的形容詞在自己的造句裡 8:05a.m.~複習學校要考的英文單字拼音 8:10a.m.~出門上學 (加註:哥哥每天早上9:15a.m.才會正式上課,在那之前就是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時間。所以哥哥每天早上在學校都還有快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小朋友玩哩!) 那因為弟弟還小而且希望他能長高一點,早上他都是睡到自然醒。醒來之後盥洗時間是十五分鐘,用餐時間半個小時,每一科的自學時間以一個小時為限。每科自學完畢就是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只要在家,每天中午準時十二點吃午餐。午餐後先來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之後再開始下一堂課的自學課程。 下午的時間就會因為哥哥的課後才藝班及合唱團的練唱時間而有所變化。唯一固定的就是洗澡之前要閱讀及討論學校發派的英文讀物約半個小時(弟弟旁聽),每晚兄弟倆最慢九點半之前就會睡著。 我和爸爸都是很準時的人,趁現在小朋友們還小及早訓練好準時的習慣,這樣才能讓他們成為守時守信的人。再說,以後兄弟倆要做的功課和參加的課外活動只會越來越多,提早讓他們學會時間管理,才能盡量減少已經逐漸在提升的親子磨擦。最重要的,這個時間表是我和他們經過協商而擬定出來的。既然是自己答應要做好的事,就要學習對自己的承諾負責。把每一件事皆盡所能的做好,所得到的獎勵就是貼紙和車車。若做事的態度是敷衍了事,那即使準時做完,還是不能給分因為事情沒有做好。我告訴寶貝們,其實像爸爸現在上班就是這個樣子。事情要準時做好才有錢可以拿,如果事情沒有準時做完或準時做完但是錯誤一大堆,那老板不是扣錢就是不給爸爸錢錢。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要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樣以後才會有老板要你們去上班。對比較成熟懂事的哥哥我還特別告訴他,等他功課越做越順的時候,他就會發現最好的獎勵不是貼紙和車車,而是自己覺得自己好棒的那種感覺,也就是大人會說的"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間表已實施一個星期,哥哥每天都準時配合鬧鐘起床,而且很精準的完成預定的目標!雖然哥哥偶爾也有起床氣,但我們才剛開始。等習慣成為自然的時候,這些起床氣就會漸漸消失了。而我也發現,每天早起陪哥哥學習,雖然會讓我睡眠不足臉上長痘痘,但這是我們每天可以獨處的時光!自從有了弟弟之後,能固定有這樣的時間還真是難得呢!^^

成長ING~孩子,你終於懂了!

2009年05月28日
公開
23

最近又為了訓練兄弟倆的吃飯速度,而開始奮戰。我規定他們要把每頓飯在一小時內吃完,若超過時間,就得和我到房間進行單獨溝通。每次的溝通都是先從自我檢討開始,然後小朋友可以趁這個時候不受阻撓的暢所欲言。而我再從寶貝的心裡話,開啟雙向的對話討論。 其實吃飯的訓練,我已經執行很久了。只是弟弟實在有點瘦小(三歲五個月、100cm、14kg),讓我們都會忍不住放水。那哥哥就像龜兔賽跑裡的兔子,明明可以一早就跑到終點,卻常常休息偷懶(不是和弟弟聊天,就是停下來聽我和爸爸聊天!)。所以當我開始這些飯後溝通的時候,常常都是火冒三丈的進入房間。讓在裡面等的「受刑人」,挫列等。不過當我已經訓話好一陣子了,小朋友發現原來除了聽教,他還有自由發言的權力和空間,那顆緊張的心才慢慢放輕鬆。當然,如果我每次訓話的口氣能不要充滿火藥味的話,那做錯事的人也不會心情緊張。所以經過多次的溝通練習,我終於可以從頭到尾心平氣和的對孩子進行勸導了! 觀察力強的哥哥,也發現了我的轉變。最近一次的單獨溝通都已經進行有十多分鐘了,我們的對話仍像好朋友在聊天似的一樣輕鬆自然,只是話題很嚴肅。我問哥哥「不該做的事,你還是一直做。說過要改,到現在還是沒有做到。這樣說話不算話,你說該怎麼辦?」哥哥回答說「我知道媽媽從剛剛到現在一直都好好的和我說話,就是在給我機會。我會把握機會,做給媽媽看的!」本來心情很平靜的我,突然聽到哥哥這麼說,我開始眼紅鼻子酸。我的用心,哥哥終於懂了!雖然我知道哥哥並不會真的一夕之間就把壞習慣改掉,但是他能說出這樣的話,就表示他真的有用心在體會我對他的愛。哥哥終於開始懂事了!這一天,來得比我預期的還要早好幾年!知道哥哥可以了解我的用心,我忍不住的落淚懇求他,「真的要當個說到做到的乖寶貝,因為媽媽真的好愛好愛你。每次你和弟弟不乖,媽媽都會好累好傷心,知道嗎?!」心軟的哥哥,最不忍心看到我哭,所以我的懇求也得到了溫暖的回應。 現在兩個小朋友的心智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常和寶貝們單獨溝通聊天,他們就可以趁機把想說的話在這段私密的時間通通告訴我。我很慶幸成功的打開了孩子們的小小心房,往後我會更加小心不讓這扇門關上。

不是不可以,是另有選擇

2008年05月07日
公開
20

曾聽人說,講話是一種藝術,想要當個說話圓融又有內涵的人,就要不斷的練習。對我來說,兩個固執的兒子就是我的最佳練習對象。我發現我和孩子們之所以會有磨擦,關鍵在於我拒絕他們的說話方式。個性直爽的我剛開始很簡單的認為,不可以的事情就說不可以,難不成要改口說可以嗎?不過經過無數的爭執和哭鬧證實,如果直接拒絕而且完全不留商量的餘地的話,給孩子的感覺就是難堪和下不了台。有時候小朋友自己對這一件事還不是那麼執意的要做,卻因為我不經思考的一句"不可以"或"不行"就這樣跟我槓上了。所以現在我盡量改用選擇題或回問他們的方式來回應孩子們的要求,這樣可以訓練他們的判斷能力,同時也讓兩個寶貝體會到凡事好商量的道理。以下是在我家常有的狀況,與大家分享我的化解之道。 *一不順心就哭鬧 對於孩子們的哭鬧,我之前的想法很傳統,就是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加上自己沒有站在小朋友的角度看事情,原本的小哭有時會越演越烈,變成無法收拾的潰啼。經過幾次的反省還有參考教育學者給的意見之後,我終於找到一個大人小孩都可以接受的解決之道~就是讓他哭!如果寶貝不是因為身體受傷而哭鬧,通常都是因為他自己覺得受委屈或不服氣而哭。既然孩子有怨氣理應讓他盡情的發洩,否則長期壓抑的情緒總有爆發的一天,等到那時小問題可能就變成大問題了。讓寶貝發洩情緒不是就這樣完全袖手旁觀。通常我都會先清楚的告訴哥哥或弟弟,請他哭完了告訴我,我會等到那時再跟他說話。這樣如果孩子只是想來場哭秀,那沒了觀眾戲就演不下去了,如此一來他只會哭個意思意思就自動停止。倘若寶貝真的是有委屈說不出口,等他哭過癮了心情就好了一大半,這時我的安撫和勸解小朋友就會聽得進去。至於孩子在哭的當下是否要坐在身邊陪伴或就讓他獨處,其實會因事而異。寶貝是否真的很傷心,通常聽哭聲就知道了。如果事態嚴重,我會抱著孩子陪他哭。假如小朋友是在試探我的底線,那我就會讓他獨處,給他時間考慮這齣戲要怎麼演下去。雖然寶貝的哭聲很容易讓人心浮氣燥,但是只要媽咪提醒自己不要心急,留著理智的頭腦,就可以有效的幫孩子解決問題。 *挑選不適當的衣服 讓孩子自己挑衣服穿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選的不合氣候。我會先讚美他的選擇(表示認同他的審美觀,讓他覺得你了解他的心思),然後再用試探的語氣問他,再多加一件來搭配會更帥好不好?或是他選的太厚要換一件薄的,我會先預告,這件很漂亮但是太厚了,在外玩到流汗一定會脫掉或是弄髒,那別人就沒辦法欣賞到他帥帥的模樣了,那不是很可惜嗎?然後我一定會提供何時適合穿這件衣服的時間和地點,讓小朋友知道不是不能穿,只是時候未到。其實在兄弟倆挑家居服的時候,我就會教他們什麼氣候適合穿什麼衣服。因為是在家穿,我通常都不會拒絕他們自己挑的衣服,適當與否我會讓他們自己去感受判斷。如果在家多教育,他們很自然的就學會照顧自己。 *對出門的地點有意見 我很幸運有兩個很好說話的小男生,願意陪我到處逛街看風景。不過他們也不是完全沒有意見,有時明明外面就在下雨還會問我是否要帶他們出門?!如果我有事要辦,無法答應他們的要求,我會先解釋我的立場,之後再提彌補他們的計劃案做交換。因為我在孩子們的面前紀錄良好,每次出門都會讓他們盡興而歸,所以即使他們對出門的第一站有意見,只要沿路有讓他們玩到就沒事了。因此媽咪們要切記,只要是要帶著寶貝出門,即使是坐個一分鐘的電動車也好,就是要讓孩子覺得他有玩到。要跟小朋友清楚解釋,每次出門媽咪可以讓寶貝玩,但是寶貝也要陪媽咪做媽咪要做的事,這樣才是公平對待。而媽咪只要原則不變又從不食言,小朋友慢慢的就會信任媽咪而變的很好商量了。 *在外大聲嚷嚷(心情不好的哭鬧另當別論) 小朋友在外心情好的時候,很少會自動把音量壓低,通常都是越高興就越大聲。我之前也都是直接小聲提醒兄弟倆不可以這麼大聲,結果他們反而會故意跟我唱反調。後來我換了一個方式,我告訴他們在外面我們可以很高興,但是也可以不用這麼大聲來表達我們的興奮。我就變了一個很誇張的笑臉給他們看,他們也學我誇張的笑,看著彼此好笑的表情讓兄弟倆覺得很好玩,現在在密閉的公共空間(公車、電梯、或餐廳)我們就會玩這種遊戲以取代高聲的喧嘩。其實無論在家或在外面,小朋友玩在一起就是控制不了音量,但是還是要教。在家,只要是爸爸的上班時間,要怎麼瘋我都不會禁止(不是怕吵到爸爸,而是剛好那段時間左鄰右舍也都不在家,所以音量可以不受限制)。即使兄弟倆尖叫到咳嗽我也只會提醒他們要多喝水,如果不想繼續咳就自己要克制一點。在外,只有在公園可以盡情的玩,但也還是要顧慮到其他人的權益。所以只要我看到有異樣的眼光掃向兩個寶貝,我就會馬上告訴他們有人介意他們的玩法,若不想被外人罵就請他們自制。在有提供發洩精力的前提下和小朋友協商,他們就比較容易妥協,因為不是完全不可以大聲喧嘩,而是要看時間和地點。 *在外吵著要買東西 我和爸爸是盡量不在孩子面前買玩具,但是我們常會和小朋友一起選書或拼圖。不過我發現即使是買書,次數多了小朋友一進書店就會吵著要買這一本或那一本。無論買任何東西我的原則是,不買重複和沒有教育性質的玩具或書籍。所以只要兄弟倆開口要買東西我都會問三個問題: 『我們家裡沒有嗎?』 『可是家裡的XXX(同性質的書或玩具)比這個好玩,有沒有?』 『你有錢錢嗎?媽咪的錢錢只夠買吃的,怎麼辦?』 了解原則之後,現在逛書店偶爾哥哥還是會亂開口要買書,弟弟就會很精準的幫我回覆哥哥『這個我們家裡有了!』,一副就是要哥哥打消買書念頭的口氣,講的比我還溜呢!如果從小朋友第一次開口要買東西開始就灌輸正確的購物觀念,讓他們知道不是不能買,是真的有需要或會用到才買,這樣久了就可以理智的溝通。不過大人自己一定要當個好典範,如果大人不能自制那就沒有立場約束孩子不可以亂買了。其實我對兄弟倆開口說要買的東西或書都會認真的瞄幾眼,因為有時他們的確會找到不一樣的好教材呢。除了灌輸不亂買的觀念之外,我會盡量讓他們在外面看書看個夠,或是盡情的欣賞玩具。這樣一但新鮮感沒有了,那些東西的吸引力也會減少許多。 *在外碰觸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小朋友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充滿好奇是正常的,亂摸亂碰更是常有的事。在兩個寶貝兩歲前,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是我最常用的撇步。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因為等孩子有主見的時候,越不讓他摸他越有興趣。所以我常用店員當擋箭牌,然後也常跟兄弟倆說『這東西不是我們的,你如果要摸就自己先去問人家可不可以。』其實說穿了,孩子在外亂摸是在模仿大人精挑細選的樣子。像哥哥就常問我『為什麼爸爸媽媽可以拿我不可以拿?』,聽這話就知道在他眼裡這樣是不公平的。為了化解這種心理不平衡,出門只要有買東西,不管是不是專門買給小朋友的,我都會讓他們幫忙拿到櫃檯算錢。同時我也會教他們在外什麼東西他們可以摸和什麼不能摸,重點是要把不能摸的東西解釋清楚而不是隨便敷衍了事。不能摸的理由孩子要能接受才真的不會去摸,不然故意唱反調的情形還是會不斷發生。 *要求嚐試不適合他們吃的食物或飲料 其實只要是我不想讓小朋友吃的東西,我都不會在他們的面前吃,但是在外面難免會有自己掌控不了的狀況。所以只要他們想試吃或試喝,我都會先特別的強調該食物或飲料的奇特口感或味道,再讓他們自己去驗證媽咪的說詞不假。如果是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我也會給他們看些相關的照片預告多吃的後果。不宜多吃的甜食我更會告誡,如果貪心吃太多又不馬上刷牙,牙齒就可能會痛痛而不能吃很多他們喜愛的食物。對於食物其實我沒有太多的禁忌,我覺得與其把垃圾食物和孩子完全隔離,教他們何謂正確的飲食觀念才是長遠之計。為了討好我和為了讓自己可以享受更多美食,我家愛吃的哥哥和弟弟對垃圾食物是有嚐過就好,不會貪多。 *要拿危險物品或做危險的動作 我家哥哥從小就比較嚴謹小心,不該碰的東西只需要口頭提醒就不會去摸。所以家裡的擺設是到弟弟會走會動的時候,才開始把危險物品往上移的。哥哥也是後來看弟弟都很大膽的去做"不該做的事"才開始跟進。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就買安全鎖把家裡比較低的櫃子都上鎖,讓他們兄弟倆去玩安全鎖就好了。可是後來搬家安全鎖完全派不上用場,我就開始教他們認識這些物品的危險性,以免在無知的狀況下傷害到自己。例如他們想拿剪刀學我剪東西,我就買小朋友的安全剪刀一起陪他們玩。他們想摸燙燙的熱水壺或湯碗,我就先教他們學看熱騰騰的煙,然後再抓他們的手去摸一下燙燙的水壺或湯碗。像這種會傷及自己的體驗通常只要一次,小朋友就會牢牢的記住了。如果是要摸電風扇,我會拿東西示範給孩子看手伸進去的後果。這招制止哥哥有效,但對弟弟就沒什麼作用,所以我乾脆拿個小型隨身電風扇(那種用手指去弄也不會受傷,但是有點微痛的感覺)給他們玩個過癮。對於喜歡爬上爬下的時期,因為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過程,我們就買了一個大象溜滑梯,讓小朋友有個安全的攀爬空間。除此之外,在家也不會嚴禁他們爬家具,只是提醒他們要小心安全,然後適時的注意他們的安危就好了。如果在家已經有足夠的探索空間,在外要制止小朋友也比較容易,因為我會提醒他們這不是我們的東西所以不能摸也不能爬,若很想要玩或爬我們現在就回家玩或爬。這樣除了有威脅的效果,同時也是讓孩子們知道同樣的事情那裡可以做那裡不能做。 *在飯前要點心吃 自從讓兄弟倆開始用下午茶之後,幾乎每天午覺醒來就會要求要喝下午茶配點心。不過有時候就是會很不湊巧,睡到要吃晚飯的時間才醒來。如果在睡前就被我警告,因為貪玩而晚睡晚起,那下午茶就不能有了。只是有時沒睡飽起來也會不遵守誠諾一直吵著要喝下午茶,那我就會跟他們做交換。我會先聲明,因為就快要吃晚餐了,下午茶只能有一點點不能像平常那麼多。但是有了下午茶,今天飯後的水果就沒有他們的份,而且最心愛的玩具也要被沒收,因為他們說話不算話(說好晚睡晚起沒有下午茶結果他們還是吵著要)。通常比較懂事的哥哥會選擇後者自願放棄下午茶,但比較短視的弟弟就會執意要喝下午茶。我會盡量花言巧語的讓弟弟改變主意,不過就算真的勸說無效我也不會食言,就讓弟弟喝下午茶(份量當然是少到不會影響到晚餐的食慾),然後時時提醒弟弟他所放棄的權益。體驗過幾次這樣的取捨之後,弟弟自己也覺得這樣的選擇其實是因小失大(沒水果吃又被沒收玩具),所以現在也比較會和哥哥共進退了。 *要求看電視 不讓孩子們看電視,我自己就會遠離電視,看是盡量往外跑或是陪小朋友看書玩遊戲。但是爸爸在家就常會看一下新聞和氣象,這時精明的兄弟倆就會去找爸爸撒嬌,看能不能換看卡通。還好我們只裝英文新聞台,如果時間太晚就沒有卡通節目可看了,呵呵!^^ 其實因為平常就很少看電視,習慣之後小朋友對電視就不會很眷戀(因為外面的花花世界比沒有互動的卡通節目好玩多了!)。再說,只要控制得當,陪孩子一起看知識性的節目與卡通也可以讓他們學到更多東西。所以我不會禁止小朋友看電視或DVD,只要先講好看多久,在時間快到之前給予提醒(好讓他們有心理準備時間就要到了),兄弟倆通常都會高高興興的告訴我"謝謝!看完了!"。當然,剛開始實施時間控制的時候,也有過不少哭鬧的情況發生。不過只要遊戲規則不變,他們慢慢就知道,不是不能看,只是不能一直看不停。我常常告訴小朋友,很多事情有嘗試過就好。如果一直無止境的做同樣一件事,那就會錯過其他更好玩的事情和學習,這樣不是很可惜嗎?對很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度的小朋友來說,能不斷的嚐鮮真的比一直坐在那裡看電視來的有趣多了!另外,自從兄弟倆開始會做惡夢之後我就會提醒他們,如果睡覺的時候不想看到怕怕的東西,電視就不要看太多。聽到這種勸告,有時兩個寶貝就真的會跟我說"那我不看電視了!"。孩子是很聰明的,絕對不會在知情的情況下故意讓自己受到傷害。所以只要我們教寶貝如何正確的選擇影視內容,然後一起陪孩子欣賞影片也是親子互動的好時光喔!^^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要提醒大家,盡量不要給寶貝們太多的限制,用婉轉的方式教會他們保護自己。同時在每一次成功的協商之後強調公平待遇的好處(大人與小孩條件交換),這樣的遊戲規則多進行幾次,小朋友就比較容易走出情緒的迷宮。而且隨著心智的成長,孩子也會越來越理性。

體會商量的樂趣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15

之前提到兄弟倆最近越來越會爭先恐後,什麼事情都是"我先、我先",讓我聽的很不舒服。所以我就訂了一個新的遊戲規則,凡事要先商量,如果在我面前因為心急而搶先,那件事情我就會停擺到他們商量好為止,如果一直沒人讓步兩個都得面壁。因為這不是第一次我教他們要學習尊重別人,所以他們對這個新規定並不排斥,只是一開始常常會忘了遵守。不過只要協商成功,等兄弟倆都眉開眼笑的時候我就會追加一句:"你看,這樣商量大家都很高興,有沒有?",這樣快樂印象就會鼓勵他們有話好說。可愛的是,兩個寶貝在興奮之餘還會笑咪咪的讚美對方:"我們家的哥哥(弟弟)好棒棒呦!"。如果一時性急又忘了先尋問而導致有人生氣哭鬧,我就會提醒他們,這就是互不相讓的結果。我還會問他們是喜歡商量成功的快樂感覺,還是這種心急哭鬧的感覺呢?通常這樣清楚的比喻和解釋,小朋友就會為了擁有皆大歡喜的結果而自己改進。經過兩三天的執行和不斷的提醒,兄弟倆竟然可以把商量當成真的遊戲來玩,不彼此問說:"可不可以讓我先?"還會跟我抗議對方違規! 學會了互相商量並不代表小朋友從此就很守秩序,他們還是會在商量的過程中有爭執或是互不相讓的情形。不過我發現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最高興和受益最多的人是弟弟。因為透過這種協商,哥哥是真的在尋問弟弟的意見而且在等弟弟的首肯(被問的人不同意事情就不能解決,這就是遊戲規則),這對弟弟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尊重!所以每次哥哥認真的問弟弟:"弟弟,可不可以讓哥哥先?",弟弟的臉上就會忍不住的笑,看的出來,弟弟非常喜歡受尊重的感覺。其實大人何嘗不是呢?擁有主導權是很誘人的一件事,之前總是聽從哥哥發號施令的弟弟,現在知道自己有權拒絕哥哥,就開始不喜歡讓哥哥了。我雖然會一直勸導兩人要輪流,但是心裡覺得這樣的轉變是好事一件。所謂風水輪流轉,我不希望哥哥養成專制的個性,也不想弟弟一直太隨和變成不敢為自己爭取。經由不斷的互相商量,我以裁判的身份旁觀發現,兄弟倆真的有學到協商的基本要領,就是傾聽對方的訴求。我沒有要求他們一定要妥協(就是被問的人一定要答應要求,拒絕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但是是否公平我就會從旁提點,讓他們重新考慮),但是一定要達成共識。也就是說,唯有達成共識才表示雙方都心服口服,而持續遵守沒有爭議的規則才容易養成好習慣。 不過兄弟倆的協商對話有時連我這個裁判也會聽不太懂。有一次要幫他們弄牙線,這是他們的對話∼ 弟弟:哥哥,可不可以讓哥哥先?(注意,我完全沒有打錯字喔!) 哥哥:不可以 弟弟:媽咪,哥哥說不可以ㄋㄟ! 媽媽:所以現在是誰先呢? 哥哥:弟弟啊!因為我說不可以讓我先啊!(這時的我才確定我自己沒聽錯!^^) 看著小朋友們這樣一來一往的練習商量除了欣慰之餘,其實以純觀眾的角度看,好像兩個小大人在講客氣話,真的很可愛!不過我更希望他們能持續這種彬彬有禮的拉鋸戰,不斷從中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和藝術。

誤會一場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11

哥哥最近又開始和弟弟爭先恐後,如果沒有搶到頭香就會當場跳腳大哭。起初我會耐心的勸導哥哥告訴他沒關係,大家都有份不一定要搶先。但是屢勸不聽之後我就和哥哥詳談∼ 媽媽:哥哥,你最近常和弟弟搶第一,為什麼? (哥哥沉默不語) 媽咪很想知道為什麼耶。因為以前你都會讓弟弟,但是現在都不會,讓媽咪看了很傷心。媽咪很不喜歡這樣的哥哥,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你最近一直跟弟弟搶嗎? (注意喔~我不去強調他和弟弟搶是不對的,反而是讓他知道這樣的舉動會讓愛他的媽媽失望,所以希望和他一起想出解決之道。) 哥哥:因為弟弟都跟我搶。(答案出來了!哥哥因為被弟弟搶怕了,所以開始不甘示弱。) 媽媽:(先把哥哥摟在懷裡)哥哥,是你誤會了。以前弟弟比較小的時候不懂,所以常常跟你搶東西,但是現在只要跟弟弟講清楚,弟弟都會答應的啊。(這時在旁聽我們談話的弟弟就靠過來了)你跟弟弟好好的說,請他把玩具讓給你。 哥哥:弟弟,please。(弟弟馬上讓出玩具,哥哥也破涕而笑。) 媽媽:你看,媽咪說的對不對?只要你好好的跟弟弟說,弟弟現在也都會讓啊。其實你不要以為弟弟每次都要跟你爭第一,弟弟只是因為很高興,所以都用跑的。你自己高興的時候也是又跑又叫的,有沒有? (哥哥想了想,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所以點頭。)那我們以後先不要誤會弟弟,給弟弟機會,先和他商量,看可不可以讓你先,好不好?不過有時候你也要讓弟弟先,如果老是都是哥哥先,那弟弟也會跟你一樣耍脾氣,這樣好嗎? (經過稍早的實驗證明媽咪說的沒錯,弟弟不是不讓,是哥哥自己太急誤會了。所以現在媽咪提出的公平交易當然可以接受喽!^^) 哥哥:耍脾氣就不是乖寶貝了。 媽媽:對啊,所以你要當媽咪的乖寶貝嗎? 哥哥:我要當媽咪的乖寶貝,弟弟也要當媽咪的乖寶貝不可以亂耍脾氣。 媽媽:所以我們下次要記得不要誤會弟弟,然後給弟弟機會好不好?那弟弟也不要跟哥哥搶,要先問哥哥可不可以再拿,好不好? (大家皆大歡喜的擁抱和kiss!^^) 才剛解開哥哥心裡的結,過沒幾天發現弟弟也不太對勁。兄弟之間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碰撞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嚴重兩個都會若無其事的繼續玩,假如有感到比較明顯的疼痛也只是來找我安慰,很少會故意告狀。這幾天就發現弟弟只要被哥哥不小心撞倒,或是哥哥動作太大無意間揮打到弟弟,弟弟就會小題大作的嚎啕大哭,然後邊哭邊說"哥哥打(撞)到我,我生氣了!"。我自己仔細想了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弟弟把哥哥之前常做的事情誤解為是故意的攻擊呢?突然間我想到了!弟弟最近口急的情形很嚴重,哥哥之前也經歷過,所以我知道他們口急的原因是因為想講的話比能講出口的還多,只要一興奮或生氣就會這樣。既然是表達能力在進步了,弟弟現在的反應就是在告訴我,他不喜歡被撞到或打到的感覺。為了確認自己的猜測,這是我們的對話~ 媽媽:弟弟,你被哥哥不小心撞倒是不是很不喜歡? 弟弟:有(代表對的意思)。 媽媽:那沒有關係,只是哥哥不是故意要撞倒你的。哥哥只是和你玩的太高興忘了要小心,所以才會和你一樣蹦蹦跌倒。你看,你這裡痛痛,哥哥那裡也痛痛耶。而且哥哥撞倒你有馬上跟你對不起,還要給你秀秀,是你不要哥哥呼呼抱抱的喔。(我轉向哥哥)哥哥,你要不要再跟弟弟說sorry,然後再秀秀弟弟一次好不好?(哥哥知道自己理虧,所以要他道歉認錯不是難事,只要弟弟不要給他難堪,要他做什麼都好。在兄弟倆抱抱合好之後我又繼續~)弟弟,以後哥哥不小心撞倒或打到你,不要馬上生哥哥的氣好不好?因為哥哥不是故意的,哥哥只是跟你玩而不小心。如果你每次都這樣大聲哭哭會嚇到哥哥耶,要是哥哥就這樣不敢跟你玩了怎麼辦?你被撞倒或打到可以哭哭說我痛痛,但是不要亂生氣,好不好?因為有時候你也會弄痛哥哥,哥哥就很少生你的氣喔! 以上的這段話我和弟弟重複了約三天左右就看到明顯的進步了。兄弟倆最近一次在購物中心和其他小朋友玩完之後弟弟告訴我,剛剛有妹妹打他。我一直都在看他們玩,所以很確定沒有小朋友故意使壞,所以我就跟弟弟說:"沒有啦!"我話還沒說完弟弟就接著說:"是妹妹在跟我玩!",我就回弟弟:"對啊!所以我們不要隨便生氣好不好?",弟弟就很爽快的點頭答:"好!"。隔天兄弟倆又相撞了,不過不嚴重,弟弟照樣跑來跟我告狀,我就認真的問弟弟:"哥哥是故意的嗎?",弟弟考慮後告訴我:"哥哥不是故意的。",我就告訴弟弟:"那你就不要生哥哥的氣好不好?",弟弟就接著說:"哥哥是跟我玩!"。看弟弟能這樣重複的自己說別人是在跟他玩而不是故意要攻擊他,我就知道我說的話他都懂了。勸導弟弟成功之後,我對哥哥也明白的要求,在高興之餘動作不要太大。我把弟弟不舒服的感受轉述讓哥哥了解,同時提醒他既然知道這種大動作會傷害到別人,就要盡量改進才不會常常惹人生氣,這樣以後才可以和更多小朋友一起玩。 最近這兩個小誤會再次的提醒我,孩子任何不尋常的情緒反應都是事出有因的。只是他們還不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感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哭鬧發洩。隨著寶貝們語言的進步,多和他們談心聊天(不要在氣頭上逼問,這樣小朋友反而不太敢回應),就可以避免這些小誤會演變成解不開的結。當這些親蜜的對話已成為親子溝通的模式時,寶貝們自然會對我言無不盡,而我也可以盡我所能替他們分憂解愁,讓他們永遠當個快樂又樂觀的孩子!

我的管教撇步

2008年04月02日
公開
14

帶孩子除了要步步為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適當的方式去防止壞習性的養成。要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引導寶貝會因人而異,所以沒有那種保證有效、無效退費的絕招。不過我還是想跟大家分享我見招拆招的幾個原則,或許可以給媽咪們一些新的靈感。 *善用孩子的弱點以取代打罵。這一點真的很好用,而且省力氣。像我家哥哥從小就怕有毛的東西,所以只要在他不該去的地方擺個絨毛玩具,他一看到有那個玩具在,他就自己會落荒而逃(這一招用在他剛學會爬的時候,我都不用追著他跑,反而都是他跑來找我^^)。所以我對兄弟倆的弱點都寮瞭若指掌,就是為了能馬上見招拆招。不過這一招不是萬靈丹,遇到特殊狀況的時候(如孩子睡眠狀況不好、感冒生病、或大人自己情緒不穩定)就不見得有效。 *給孩子一個完全安全的探索空間與足夠的發洩時間,可以有效的減少不當的行為。很多我們大人認為不妥的行為對寶貝來說純粹只是好奇,不過我們對這些動作的反應常常會讓baby誤解(以為這樣才能吸引大人的注意),所以孩子就容易有累犯的行為,讓我們誤解為講不聽、教不會。像是亂丟東西和拿危險物品,我自己當初也是大驚小怪的嚴厲禁止,這招對哥哥有效,但對什麼都不怕的弟弟就沒效了。後來我就變通,教小朋友在他們的房間裡丟球,請他們幫我丟要洗的衣物,幫我丟垃圾等,反正只要能讓他們丟的我都盡量讓他們丟。有了發洩的管道,小朋友對"亂丟"這個行為就會越來越沒興趣了。還有,兄弟倆在他們的遊戲空間也可以盡情的發揮他們的精力、想像力、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怕被罰(只有玩完不收拾才會被唸),因為只有先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才能減少他們不當的行為。 *媽咪要常常自我反省,才能減少對孩子情緒化的反應。我覺得當媽媽也是須要時間成長和開竅,再怎麼有辦法的媽媽也無法預知未來。和很多的新手媽媽一樣,我也曾經因為沒經驗而情緒失控或沮喪無奈,所以我常在問題發生之後自我反省。其實反省久了就會發現,如果自己能換個角度想事情,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複雜,甚至跳脫傳統觀念,那親子之間的磨擦就會自動減少很多。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與其執意要求寶貝做到我們的標準,還不如改變自己的想法比較快。拿我自己的急個性來說吧。在還沒教哥哥自己吃飯之前,我也是想為自己省事省時,凡事都幫哥哥弄好好的。只是哥哥到九個月吃米餅時都還不願意自己拿,就會張開口等我餵,這就讓我開始反省。我問自己,我整天在家不用趕場,為什麼要這麼急呢?讓孩子自己學著吃,我會花多少時間善後?連五分鐘都不到,那我到底在急什麼?這一點想通之後,自己的急性子就開始慢慢改善。只要我不急就能好好的教孩子,只要我不要給自己壓力,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反而會越挫越勇。不過我也和孩子們一樣,不是一次想通就永遠暢通無阻,每次面對新的問題老毛病就有可能再犯。只不過經驗的累計讓我越來越容易開竅,而且每次自己想通了小朋友們也會有明顯的進步,因為媽咪是用教的而不是用罵的。 ∼管教實例的分享∼ *亂丟東西 我會給他們可以丟的球,先說明不能往窗戶丟(因為這樣窗戶會痛痛,如果不小心打破窗戶那很多人都會痛痛哭哭),然後就讓他們在房間丟個夠。小朋友當然不會這麼聽話只丟我給他們的球而不丟其他玩具,但是我會不斷的提醒他們,"這麼粗暴的對待自己喜歡的玩具它會痛痛也會哭哭,如果玩具很不舒服就會壞掉,那寶貝就沒有玩具可以玩,不是很可惜嗎?" 即使是對嬰兒,用動作加些簡單的詞句解釋給baby聽,他們對自己的玩具就會學著去愛惜,漸漸地亂丟東西的習慣就會很好制止了。我家兄弟倆現在只要對玩具不友善,我會稍微口頭提醒,有時甚至只需要他們跟我的眼神交會,他們就會自動跟玩具對不起然後給玩具秀秀。我連他們自己不小心跌倒或撞到都會要求他們跟地板或撞到的東西秀秀道歉,因為要學會尊重所有的東西才會懂得去尊重別人。 *打人咬人的惡行 每個小朋友的個性不一樣,打人和咬人的不當行為都是事出有因。像我家哥哥從來不會打人或咬人,一直到被弟弟打他才學會反擊。弟弟的個性比較急,所以他來不及用講的時候就會出手攻擊,而且在氣急敗壞之下是又打又咬。還好到目前為止這只是兄弟間的打鬥,對外面的小朋友他們都很友善。即使如此,打人咬人的行為還是要糾正,只是每次在處罰之前,我一定會說以下的兩段話: (對弟弟)"哥哥有沒有對你很好?(弟弟都會點頭)那你怎麼可以讓哥哥痛痛呢?跟哥哥sorry和抱抱!" (對哥哥)"弟弟是不是每次生氣都會咬你打你?(哥哥也是點頭)那你下次還要不要跟弟弟爭呢?"哥哥會搖頭然後我在抱抱安慰他,最後兩個一起面壁,同時在搶的玩具也被沒收。 不過有些孩子會打人是因為想示好,會咬人也可能是因為口腔期的發育。所以在告訴他們這些行為不好之外,我會順便教小朋友玩拍打的遊戲,例如學拍有彈性的球,既有發洩的作用也讓孩子學到新技巧。滿足寶貝的口腔期也很重要,拿不同的東西讓寶貝咬不但有磨牙的效果,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東西。另外,我在教弟弟不能咬人的時候,我有回咬他一口,讓他知道被咬的人其實是會痛痛的,之後再犯的時候他也知道自己咬人不對,甘願受罰。 *吃飯的壞習慣 我從兄弟倆聽得懂我們說的話的時候就開始和他們條件交換。剛開始我會讓他們帶一兩樣玩具上餐桌,吃飯太慢會先警告,用講的無效就開始沒收玩具,若真的講不聽就收起來不吃了,下來面壁。只是這種小小孩要他們乖乖坐著吃,談何容易?所以我也不會逼的太緊,我會先給兄弟倆一段時間自己吃,在這段時間他們邊吃邊玩都沒關係(除非故意掉飯菜,那就要自己清理然後面壁,而且那一餐會被沒收,他們喜歡的飯後水果也沒有,連遊戲時間都會有限制)。之後我會和他們一起用餐,只要我在場他們那些不好的行為持續的話,我就會開始和他們談條件。像我們最近達成的協議是,吃飯因為亂動而掉飯菜,就得減少一次下午茶(點心時間);如果吃飯的時候屁股一直長蟲動個不停的話,那看電視的機會就會減少一次。兄弟倆對這些規定都欣然接受而且很遵守,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同意的協定。從寶貝聽得懂就用他聽得懂的話凡事和他商量,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而比較容易妥協。就我的經驗,在氣頭上的處罰小朋友最不服氣,也最達不到希望他們改進的效果。 *玩具到處亂放 教會小朋友自己收拾善後真的可以讓媽咪輕鬆很多,但是要養成習慣也須要時間。我從哥哥會爬的時候就開始訓練他收玩具,因為他的個性本來就是一板一眼的,所以才一歲多就很會收玩具了。只是弟弟剛好是愛玩不愛收的那一型,被弟弟影響,哥哥的收拾動力就退步很多。我的處理方式是,先給他們一段時間去收,如果還是只玩不收,那我就會幫忙收。不過只要是我收的玩具就等於被沒收了,這樣大家都沒得玩,而且還要積極的表現好才能一次一樣慢慢的贖回所有被沒收的玩具,玩具被沒收了幾次之後他們就不敢再讓我收了。還有,弟弟混水摸魚的功夫是一流的,他會只收一樣玩具然後理直氣壯的說他有幫忙收。為了應付他耍賴,我都會明確的告訴弟弟,沒有幫哥哥收玩具就要面壁,還有之後的權益都暫時不能享有。這樣雖然無法讓弟弟公平的幫哥哥分擔工作,但至少哥哥知道弟弟沒有盡責就會被罰,如此一來哥哥就比較不會心理不平衡,而且事後我也都會給哥哥讚美和抱抱,讓他的辛苦有代價。 *在外的不當行為 小朋友出門一定會亂摸,除了隨時注意之外,我都會帶齊治他們的法寶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我家兩隻很愛吃,但我很少在家給他們吃餅乾之類的東西(兩歲以前),唯有出門的時候,實在沒辦法才會把吃的拿出來,讓他們的手和嘴巴都不得閒。如果真的講不聽,我會馬上帶到人少的地方訓話,通常這樣他們就會稍微收斂一點,但我還是有一次就直接把他們帶回家的經驗(實在興奮過頭而無法自制)。還有好好利用微笑不多的店員和警衛也很有嚇阻的效果。另外,如果常帶孩子出門,常常機會教育,久了小朋友對外面的世界就會見怪不怪,脫軌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好說歹說都沒用的時候 兄弟倆雖然好帶好教,但是也有很盧講不通的時候,加上自己的耐心還有待磨練,我給他們的最後通諜就是關緊閉。在大人和小孩都情緒沸騰的時候,最好自我隔離,這樣保持距離才能讓大人有機會冷靜下來。我家的兩個皮蛋很怕被關,即使我只是把他們關在自己的房間也沒關燈,他們還是受不了。最主要的原因是被強破關在房間和自願到房間玩的感覺是非常不同的,所以我不會怕他們關在房間玩玩具,只是這樣可以給我自己一個緩衝的時間,不讓自己做錯事、說錯話而已。還好現在越來越好溝通,這種不得已的招式只用過兩次就沒再用過了。 ∼ ∼ ∼ ∼ ∼ 最後告訴媽咪們我讓自己輕鬆管教的秘訣,就是盡量不要製造機會讓自己生氣。要避免讓自己火氣大,就盡可能的不要讓孩子處在會闖禍的環境中。比方說有時會覺得寶貝很吵很煩,那就帶著寶貝出門透透氣或放下一切專心的陪寶貝玩。孩子會黏人就是希望有人陪著玩,如果覺得被小朋友黏到喘不過氣就盡可能的出去串門子或找人來家裡坐坐。倘若嫌寶貝吃飯太慢了,就先讓寶貝吃一段時間,等自己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親自餵食,邊餵邊勸導。像我自己最近也為弟弟吃飯慢的問題傷腦筋,後來把弟弟的食物分批吃,不愛吃的先吃,每吃一口配一點他最愛的一起嚼,等不愛吃的都吃完了,剩下他愛吃的動作就很快了。弟弟從每餐兩個小時的進度變成現在最久四十五分鐘一餐,真的進步了很多,也省了我很多催促的力氣與口舌。總而言之,媽咪對孩子的教養是需要認真的態度但是不需要用嚴肅的方式,對寶貝要時時機會教育但是不要時時等著驗收成果,對小朋友可以有所期待但是一定要降低門檻,如此一來給自己的壓力降到最低,也就是讓自己生氣的機率降到最低。不容易生氣的媽咪才能理性的管教天真可愛的寶貝。以上的這段話是我最常開給自己的心靈補藥,希望對大家也有幫助。^^

一切從簡的原則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13

一切從簡的原則說來容易,但真的要貫徹到底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先撇開自己是否能一直把持住原則,光是生活的環境(如媒體、學校、和親友)就不完全是在控制之中了。我很幸運有觀念相近的親友一直支持與配合我們的教育方式,加上爸爸因為工作關係沒辦法和長輩同住,從一開始就是小家庭的單純住家環境。會決定讓兩個小朋友晚一點再入學也是因為自己真的很喜歡教孩子,而滿腔的熱情唯有在自己的孩子上才能徹底的發揮。這樣單純的生活加上可以過濾大部份孩子們所接觸的環境,兄弟倆的成長過程在外人的眼中可能會覺得是過度的保護,但我還是想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好處。 先來聊聊不看電視對兄弟倆的影響吧。在台北的時候不看電視很難,因為媽咪自己沒定力,所以我選擇帶孩子出門到處玩、認識新朋友來離開誘惑。少了廣告的影響,哥哥出門從來不會吵著要買東西因為他不懂,沒有特別喜歡的目標當然就不會想要擁有。少了不良的電視示範,小朋友的辭彙也許變化不多,至少沒有一句是不好聽的。雖然我也會給他們看優質的兒童節目如巧虎,水果奶奶,小愛因斯坦,和Dora等等,但說實在的,好節目永遠看不完,所以除非無計可施或是我真的需要清靜一下,家裡的電視才會開。不過我也發現,這些優質的節目看多了反而會讓我對教孩子的企圖心減弱,因為節目設計的很好又精彩,我可以少教很多東西,這樣我的惰性很容易就被養成。剛好之後搬來語言不通的國家,現在就乾脆完全不看電視了(想看也只有和爸爸一起看新聞)!平常沒有電視兄弟倆照樣玩的不亦樂乎,心思之單純真的就像白紙一樣。最重要的是我省了很多力氣在管教上面,因為他們無從學習不良的習性和言語,更不會看到不正確的引導來挑戰我灌輸的道德和觀念。在這種無雜念的環境下教孩子,我看到的是,他們對事情的對錯分的很清楚。尤其在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如果有人做有危險或會另人不舒服的事情,他們絕對不會跟進。哥哥會選擇和友善的孩子玩在一起,弟弟比較沒經驗,通常都只是傻傻的站在一旁看別人犯規。 再來說說過濾過的環境吧。沒有讓小朋友上學的缺點就是少了同儕的互動及減少接觸很多知識與資訊,只是這些缺點卻也是兄弟倆對物質欲望不高的主要原因。孩子出門看到東西就想買是正常的,但是通常在我還沒開口拒絕之前,他們就會自己告訴自己,家裡玩具很多或是家裡也有很多書了,不需要再買了。就算需要我開口回絕,也不會太費唇舌,簡單的一句,"還有很多小朋友沒玩具、沒有書可以看耶!",就可以打發了。少了同學之間的比較和慫恿,真的替我省了不少腦力和應對。雖然同儕之間的壓力是躲不掉的,但如果能讓一些重要的觀念在上學之前就根深柢固,孩子也比較不會因為搖擺不定而面臨太多招架不住的事情。 對我家兄弟倆來說,每件事的初體驗很重要,因為它是往後的範本和依據,所以我會盡量讓每次的初體驗不過奢華或複雜,這樣重複的體驗才會越來越有意思。就拿生日來說,自從哥哥有記憶之後,每次兄弟倆過生日一定是唱生日歌、切蛋糕、和一人一個小禮物(其實他們不會在乎禮物的大小或貴重與否,他們只在意好不好玩!)。這並不代表我認為給小朋友辦慶生會不好,無論派對的大小,幼小的他們如果從小就習慣有慶生會,他們很可能會把收禮物和熱鬧好玩認為是過生日的重點,這樣就和我想教他們生日就是母難日的重點差很多了。另外其他節慶的介紹我也是先重點介紹,盡量不去強調收禮的部份。像今年的聖誕節我們只有佈置家裡和認識聖誕老公公,就這樣兄弟倆的第一個歐洲聖誕雖然沒有禮物,卻因為初次接觸漂亮的聖誕裝飾而過得非常興奮和快樂。過農曆新年的時候我也是盡量注重於習俗的介紹,對於穿新衣和拿紅包就意思意思就好了。這樣一點一點的介紹除了可以保有新鮮感之外,久而久之小朋友就會習慣精簡且有意義的過節。等習慣養成之後即使偶爾慶祝的比較熱鬧一點,然後又回歸到簡單的慶祝,孩子們也比較不會有失落感或不知足的生氣。我希望他們能學到不管過什麼節慶,家人能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常常帶小朋友接觸大自然,逛街看櫥窗,欣賞自然景觀,和觀察社會百態都是希望他們習慣出門不一定要消費也能新鮮有趣的生活型態。雖說那個父母不希望從小就給寶貝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是可以一點一點的從小慢慢的給,真的不需要一開始就給太多。有句話說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如果孩子們從有意識之後就習慣過多的資訊學習和各式媒體的刺激,當有一天生活有所改變的時候,對於簡化的環境就會誤認為單調無趣,因此對生活感到不知足,那不就太可惜了嗎? 人生有如一場馬拉松,沒有必要一開始就領先,要能永遠保持實力才重要。為了讓兄弟倆體會一切從簡的道理我自己要實際去力行,我不能說自己完全做到了,但我會因為要做給他們看而常常提醒自己言教和身教要一致。所以我要感謝孩子們讓我有修身養性的機會,也要告訴大家,因為生活簡單、欲望低,真的少了很多無須有的壓力和煩惱喔!^^

"感恩"的學習

2007年11月20日
公開
14

續"分享"和"尊重"的學習之後,前陣子我開始了"感恩"的教育。會開始對小朋友強烈灌輸"感恩"的理念,是因為兄弟倆的行為舉止讓我警覺到,他們真的很缺乏感恩的心。在開始"感恩"教育的那一天,兩個皮蛋和往常一樣在房間玩拼圖和其他玩具。弟弟看哥哥那麼會拼拼圖,他也希望和哥哥一樣,只是畢竟他比哥哥小一歲多,最多只能自己完成六片拼圖,所以其他無法完成的拼圖,弟弟就喜歡拿起來像天女散花一樣的亂丟。其實他們怎麼玩我都無所謂,把拼圖弄散了當菜來炒或像掃垃圾似的掃來掃去都可以,只是當他們把房間所有的玩具都丟滿了整個房間之後(當時整個房間真的很像垃圾場,慘不忍睹),那種善後工作就不是兄弟倆能承擔的了。我也知道他們需要我來幫忙收拾,所以我就唱我的"clean up"歌,要他們和我一起整理善後。只是沒想到小少爺我行我素的拿了玩具到客廳繼續玩他的,而大少爺則是翹著二郎腿,在一邊看我像灰姑娘一樣跪在地上撿拼圖和其他玩具。我看他們都沒動靜就再一次對哥哥說,"可以請你收一收嗎?",沒想到他竟然回我:"why?"!本來心情還不錯的我,聽哥哥這麼說,頓時火冒三丈!心想好吧,再給哥哥一次機會,因為"為什麼"是他近幾個月的口頭禪,不要隨便誤會他。無奈的是,哥哥因為房間實在太亂了,他完全不想碰。我開始忍住自己的怒火教他要怎麼收,只是他動作比平常慢很多(簡直比蝸牛爬還慢!),一副隨便應付我的樣子,這時的弟弟也叫不動,我實在氣炸了!真的很久沒這麼生氣了,不過當下的我沒有對他們大吼大叫的(因為這樣效果不會比較好,自己的失態小朋友也會學),只是很安靜很無力的叫他們去洗手吃飯,他們吃飯的時候,我就自己一個人把他們的房間還原。而我所謂的"還原"就是回歸到剛搬來住的樣子,只留下基本家俱、大象溜滑梯、小桌椅、和書,其他的玩具和教具全數沒收!我很慎重的告訴兄弟倆,玩具玩完就要收,不願意整理的小朋友沒資格玩玩具,他們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對我開出的條件完全不敢有意見。 隔天開始我就讓他們看了一連串難民幼童的照片,清楚的讓他們知道"we are so lucky"是什麼意思。我告訴哥哥,"感恩"就是"appreciate",而要會"appreciate"他們所擁有的,就是要懂得珍惜和愛護他們所有的物品,包括自己的身體及他們所吃的食物。光是這樣耳提面命的告誡之外,我還嚴格執行口語感恩,也就是說,要隨時隨地的對人說"謝謝"或"謝謝幫我做什麼什麼"。例如,早上要喝奶的時候,兄弟倆就要說"謝謝媽咪/爸爸幫我泡ㄋㄟ ㄋㄟ",每餐端飯給他們吃的時候要會說"謝謝媽咪幫我煮飯飯"or"Mommy, thank you for cooking!",幫他們盛水的時候不可以忘了說"謝謝幫我倒水水"等。只要是他們有受惠的事,會盡量教他們說,這樣他們才知道是為什麼而感恩。也許有人會認為會說好聽話不代表就真正懂的感恩,只是我覺得把孩子的嘴巴訓練的甜一點,至少以後的人際關係會比較順遂一些。話又說回來,要教孩子了解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就要教他實際的講出來。我個人認為,經過大腦說出來的話才會有知覺(所以要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要怎麼說,之後再修正用詞和文法),等他真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時候,寶貝才能開始從經驗中體會這些話的意義,最後才會漸漸以行動來證明他的改變。 其實我覺得"感恩"的意思可以包括多種解釋,像我就告訴哥哥,懂得"感恩"的人也懂得"分享",更懂得尊重,因為這個人珍惜他周遭的人所以願意大方把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而且如果你希望別人也懂得對你感恩,那你就要時時的尊重別人,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這樣別人才會開始珍惜你的存在。就因為"感恩"的涵義很廣,所以不同於之前的品性教育,這個單元我除了平常的以身作則和口頭勸告之外,我還加了一些圖片(網路的難民幼童照和新聞報導)和實際的體驗(綁住手腳,了解健全的身體有多好),讓兩個皮蛋真實的體會到自己多幸福。以下是我用弟子規提醒小朋友要改進的地方: ~首孝弟 次謹信(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自己說到要做到,這樣爸爸媽媽才會考慮哥哥或弟弟提出的要求) ~汎愛眾 而親仁(除了爸爸媽媽和弟弟,哥哥要對其他的人都好,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一起玩)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爸爸媽媽講過的話就要聽,不可以我們說我們的,你繼續做你的,這樣是很不尊重別人的小朋友)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問人,尤其是自己亂開抽屜拿爸爸媽媽的東西,這樣是非常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這句話很常用,因為兄弟倆常常故意學些沒禮貌的舉動,我就常引用這句話來告誡) ~身有傷 貽親憂(男孩子好動亂跳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動作太危險,就會把這句搬出來唸一唸) ~親愛我 孝何難(有時真的怎樣說都不聽的時候,我會引用這句話,問哥哥:"媽媽對你這麼好,為什麼你不能對我好一點呢?") ~怡吾色 柔吾聲(對任何人好好的說話,不要沒有禮貌,就是懂得尊重的乖寶貝)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對弟弟好就是對爸爸媽媽好)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不跟弟弟搶玩具,不對弟弟兇兇,弟弟也比較願意自動分享)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兄弟倆吃點心和進出電梯門時常常因興奮而爭先恐後,我都用這句話提醒他們這樣很沒有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稱尊長 勿呼名(哥哥有時會直呼我或爸爸"你",偶爾還會用手指人,我都馬上糾正,提醒他這都是弟子規教的喔!) ~尊長前 聲要低(通常這句話我會在公共場所引用,因為兄弟倆出門常會因興奮過度而大聲亂叫) ~對飲食 勿撿擇(這是很多小朋友的通病,我對哥哥這樣說,他還會回我:"粒粒皆辛苦"呢!) 而我這樣的不停的唸唸唸,到底有沒有效呢?其實不無小補。現在兄弟倆的嘴巴變甜了(說實在的,當孩子嘴巴甜的時候,他們的調皮搗蛋感覺就比較不那麼礙眼了),除了會說感恩的話之外,貼心的話自然而然也就跟著增加。只要任何人不小心掉了東西,弟弟就會很自然的隨口一句"小心"!哥哥現在除了會自動說"謝謝幫我煮菜菜"之外,常常自己再加一句"好香好好吃喔"!還有,小朋友現在只要不小心掉了飯菜在桌上,都會馬上撿起來吃,不浪費食物,而且也把地上保持乾淨,讓我和爸爸省了一項飯後要善後的事情。對於最讓我受不了的善後習慣,兄弟倆都真的有因為我把玩具一掃而空而有所改進。哥哥除了會自動收東西還會認真整理整齊(雖然還是要看心情,但情況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另外哥哥早上起床也都會自動把自己的棉被摺好(真的很方正喔),這對我來說可是額外的收穫呢!而弟弟從完全不願意收玩具到現在偶爾得三催四請的要求他收玩具,能有這樣的進步,我已經在偷笑了。至於搶玩具的戲碼至今還是會上演,只是現在我會不斷的提醒哥哥要珍惜已經所剩無幾的玩具,要不然再被沒收話,那就真的什麼都沒得玩喽!這樣的話真的很有嚇阻的做用,即使只是片刻的休戰,總比無止盡的吵鬧來的好多了。哥哥自從看了那些難民幼童的照片之後,對自己幸福一切也常掛在嘴邊,有時他會問我,"Mommy, why am I so lucky?",我就回問他,"Why do you think?",然後他就會把我告訴他的理由一一列出來。能聽哥哥如此的背誦就足以證明,他真的有在思考為什麼自己如此幸運。我不會離譜的指望,兄弟倆會因為我這樣的教育而變成人見人誇的乖寶貝(這樣也給自己和孩子太大的壓力了),但只要不要一直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心態,可造之材的孩子,被拒絕的機率應該會比較低吧。 大家可能會好奇,我沒收了約一個月的玩具,難道小朋友沒有吵著要嗎?答案是當然有!不過只要我提醒被沒收的原因,然後再問他們今天是否有做改進,哥哥就會識相的不鬧了,弟弟也就跟著哥哥的屁股走了。其實他們沒有激烈的吵著要玩具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家這兩個實在太會自己找樂子了,沒了屬於自己的玩具就找別的替代品。所以沒收玩具的這段時間,我自己也很累,因為必須時時注意他們去拿什麼東西來當玩具!剛開始連唯一剩下的書都當玩具來玩,不過因為玩具沒收的時間真的有點長,所以兩個寶貝也因此變得比較愛看書,對著圖片自己看圖說話,或是學我把繪本的故事演一演。少了玩具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小朋友對我所教的東西學的比較專心。不管是做project學習,還是這一連串的品性教育,學習成效真的比以前好。只是孩子還是須要有玩具的刺激讓他們繼續從玩中學習,所以最近看他們真的比一個月前懂事些了,才慢慢的把玩具一點一點的歸還。而我歸還玩具也是有原則的,絕對不會因為現在表現好就當下歸還以做獎勵。我都會告訴兄弟倆,要一直表現好,媽媽才可能考慮把玩具再拿出來,然後等他們晚上睡著之後,我再拿兩個玩具出來擺在他們醒來就看得到的地方,這樣他們一早看到就會很高興,立志這一整天都要當乖寶貝。不過不要誤會,我也不是每晚歸還,因為我不希望他們把玩具歸還當做理所當然,所以不定期的歸還除了能讓他們喜出望外,還可以讓他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玩具。

"分享"與"尊重"的學習

2007年10月15日
公開
12

如果大家還記得,我在開課之初有規劃十二個品性教養的主題∼sharing, caring, understanding, patience, respect, honesty, courage, intelligence, compassion, cooperation, determination, 和appreciation。雖然是預定每一個月換一次,但我還是一直持續到孩子有真正學到這個主題了才換下一個主題。我從"sharing"開始教,除了用繪本和自編的故事做引導,最主要的還是每天從兄弟倆的糾紛中學習。家中有兄弟姐妹"分享"這個習題就不難教,因為孩子之間就是會搶。我從弟弟開始跟哥哥搶玩具的時候就先教哥哥拿別得東西和弟弟交換,如果交換不成就告訴哥哥,"弟弟玩東西是三分鐘熱度,只要再等一下下,弟弟很快就不玩了,到那時再請弟弟讓玩具弟弟就會給了"。要讓不到三歲的哥哥學習"等一下下"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就盡量轉移他的注意力,等到弟弟真的不玩哥哥要的玩具的時候,哥哥就會眉開眼笑的說"你看,弟弟一下下就不玩了!"。這樣的戲碼從半年前開始演,一直到現在都還會有,只是哥哥現在要不到玩具的時候會眼框含淚的問我,"弟弟一下下就不玩了嗎?"這時的我一定微笑的回答"是啊,弟弟一下下就不玩了,你先玩其他的玩具好不好?"現在的哥哥了解弟弟的習性,而弟弟也越來越懂得和哥哥交換東西,所以大家輪流玩就漸漸不成問題。 只是好景不常,就當一切才上軌道哥哥就進入三歲的情緒不穩定期。現在不是弟弟不願意分享,而是哥哥常常依當下的心情為出發點,想玩的玩具如果弟弟正在玩,他就先搶過來然後再補一個自己不要玩的玩具給弟弟。對哥哥而言他還是有遵守交換著玩的遊戲規則,但在弟弟的眼裡就是不被尊重,所以每次哥哥有這樣的舉動,弟弟都會用責備的口氣大聲叫"德德!"(如果弟弟可以清楚表達,他就會說"哥哥!你怎麼可以這樣啦!")為了要糾正這種不對的行為,我就開始了"尊重"的教育。這是我的開場白:"從現在起我們要開始學習"respect"就是"尊重"。尊重就是不要強迫別人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像你搶弟弟正在玩的東西就是不對的。如果你有不要做的事,媽咪也不會強迫你,這就是媽咪對你的尊重。" 這樣的開場白後來就變成和哥哥講理的台詞,只是後面我都會問:"媽咪有沒有尊重你?"他會點頭然後說出我尊重他的事情,那我就會再問:"媽咪尊重你,那你是不是也可以尊重弟弟呢?"這時的哥哥就會同意"尊重"弟弟,然後和弟弟和平的繼續玩。當然,孩子的情緒是無常的,而且學習"尊重"也不是一下子就會的,不過因為哥哥有實際的在體會"尊重他人"的意思,雖然他還是會搶弟弟的玩具,但次數有慢慢的在減少,而且從以前要強行抓過來說教到現在可以口頭提點,我覺得這就是進步。 我的體驗是,"分享"比"尊重"好教,因為只要小朋友願意東西不分你我就是"分享"(如果我這麼想不對請告訴我喔^^)。教"尊重"的困難度好像就高了一點,因為我自己也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讓他們從我這裡受惠,才懂得為什麼自己也該如此待人。只是媽咪也非聖人,但是我盡量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下尊重兄弟倆的選擇。舉幾個例子吧:現在的我"尊重"小朋友邊玩邊收拾玩具的偏好,但是他們也必須承擔沒有按時把事做完的後果(沒飯吃,一直到收完為止)。哥哥吃飯喜歡邊吃邊玩,我"尊重"他吃飯的興致,但是如果洗碗筷的人要收碗了(我和爸爸會輪流洗),哥哥也必須交出碗筷,"尊重"善後程序。在實施這些"尊重"習題時,我一定會把遊戲規則說清楚才執行,這樣哥哥才會了解為什麼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對弟弟我也盡量"尊重",但因弟弟的情緒目前還算單純穩定,所以還沒有像哥哥舉棋不定的現象出現。當我剛開始實施"尊重"教育的時候,哥哥還一度覺得可以自己作主很好玩,動不動就說他不要或不想參與。當哥哥做了自私或不道德的選擇時,通常很快就體會到不利於自己的後果,有了深刻的體驗之後,現在在做決擇的時候就會認真的考慮該怎麼做才對自己有利。就拿如何受罰來說吧。我在實施"尊重"教育之後,我就讓他自己選擇被處罰的方式。我告訴哥哥:"當你做錯事情就是要自己承擔錯誤負責任。而負責任的方式就被處罰。你告訴媽咪,我該怎麼處罰你?沒收你所有的車車,請你面壁,關time out(就是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還是用愛心拍打手心?"他再三考慮之後告訴我他選擇打手心。為什麼會選擇體罰而非其他呢?原因很簡單,打手心雖然痛,但是打完就沒了,就算痛也只痛那一秒鐘。面壁要站五分鐘(這對他來說是很久的時間),而且不能動又不能講話,真的是件苦差事。如果換做是車車都被沒收了,那還要常有乖乖的表現才能一輛一輛的把車車贖回來,這個過程不知道要耗多少天,所以不划算。被關在房間裡是哥哥最最怕的事,所以他根本不會考慮。這就是為什麼哥哥會選擇打手心的理由了。 我和大家分享我的品性教育不是因為我的孩子已經成功的調教好了(還差得遠呢!),只是我找到了有效的改善方式,把它寫下來供我自己和大家參考。和孩子朝夕相處本來就是會有不少磨擦,把成功過的方法紀錄下來,有時感到無力又無奈的時候,回憶一下好的過去,可以給自己打打氣,然後告訴自己,再接再厲!^^

從生活中學習

2007年10月01日
公開
21

我覺得不管小朋友有沒有上學,如果能落實"從生活中學習"的理念,那就真的可以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把孩子教好是我的責任,但是我覺得把自己調教好更重要。因為言教要加上身教才有說服力,孩子也才會在潛移默化下很自然的養成父母散發出的品德和氣質。所以我現在積極的"從生活中學習"最主要是為了充實自己的智慧,而非只是為了要給小朋友多元化的學習。說實在的,如果純粹為了教孩子而去挖掘知識,那我會教的有壓力而且不持久。真正持久的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別人,如果孩子能從我身上學到這一點,那我這個媽也算盡責了。 其實很平常的生活並不代表很無聊或無所事是。也許就是因為有太多東西可以學了,會使有些媽咪覺得無從教起。只要記得一切從簡,從最簡單的教起,用最簡單的方式講解,玩最簡單的遊戲,這樣當孩子最親蜜的老師就沒那麼困難了。雖然我把教學的種類列出之後科目多達十多種,但每一項都是因為生活中有所接觸才會去教的(如果媽咪們也試著把生活中的一切列個清單,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是這麼的多元化!)。哥哥因為對接觸到的人、事、物感到好奇而提問,而我也是借著這些問題"順便"教他相關的知識。為什麼說是"順便"呢?因為很多生活中的自然景象我都把它當成理所當然,很少會去思考"為什麼"。所以當孩子在問問題的時候,常常也會引發我的好奇。就因為我自己想知道、想學習,我就去找資料、找答案。而在我自己的探索過程中,總會有些適合講解給幼兒聽的知識,這就是我所謂的"順便"教學了。這種"從生活中學習"的教學方式,沒有一定的教材,沒有固定的上課方式,更沒有制式的進度,唯一需要的就是家長不停的引發孩子對生活的好奇心,和不厭其煩的重複解說。如果碰到我不熟悉的領域,我通常會先從繪本或故事書著手,再慢慢從生活中找實例補充。如果是我比較有把握的題材,我就會先做一連串的分解動作(因為要從簡單的教起),之後再拿這些分解動作當例子解釋大方向。 有些媽咪也許把\"在家自學"這四個字看的太嚴肅了,認為一定要教孩子學習課本上的東西才是不浪費時間,或者根本不要去刻意的學東西才是快樂的童年。我是比較適中的想法,只要孩子好奇或有興趣我就教,畢竟養成好學的習慣不是一件壞事。每天會接觸到的東西,我也盡量解釋,如果有碰到反應比較不佳的項目(如認數字和看故事書對哥哥來說似乎比較吃力一點,弟弟就更不用說了,專注力不會超過一分鐘),我也不強求,因為現在不會,等心智成熟了自然就會懂也可以接受了。如果不保持這種順其自然的心態陪孩子學習,那大人會很傷神,寶貝也很快就會對某些學習產生排斥。其實和很多媽咪一樣,我會盡我所能的去教孩子也是希望他的初體驗是快樂的。如果事事都有好的開始,即使以後碰到挫折,至少還有好的經驗可以回憶,能想起好的從前就可以找到鼓勵自己的動力,越挫越勇。最後送給各位媽咪一句我常對自己講的話,"相信自己!",只要寶貝真誠的笑容永遠掛在臉上,那媽咪的教育方式就是對的,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美好的童年!^^

我的教育理念

2007年09月21日
公開
20

我從開始教鋼琴到現在,教學理念就是因材施教,快樂學習。剛開始在別人的鋼琴教室教的時候,每次在接待室聽到的笑聲幾乎都是從我的琴房出來的。後來自己成立了鋼琴教室之後,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是亦師亦友。年紀小的孩子覺得我上課很好玩,又是誇張的音效,又是哈癢,除了每首曲子通過有貼紙可拿之外,每次上完課也都有獎品和抱抱,簡直是來玩而不像是來上課的。和年齡比較大的就聊學校的生活,盡量開導他們往正面的方向想,畢竟青春期難免會有些問題不想和父母提,他們就會找我。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樣根本是浪費時間沒在上課,但是我覺得唯有這樣的溝通才能得到學生的信賴,而學生一但信賴這位老師,老師的任何要求學生都會盡力而為。這是我從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所體會出的道理。 後來,在教琴之餘,因緣份而開始在中文學校教幼兒班和暑期班。在完全沒有教團體班或教中文的經驗下,我還是成功的在孩子們的心中佔了一席之地。我用的方法很簡單,保持原則,快樂學習。教團體班和教個別課的重點一樣,就是要得到學生的信任,教學才會有進度。至於其他的小細節自己隨著學生的反應再慢慢調適就可以了。 一直以來我又是個很愛材的老師,對我來說只要自己有興趣學,每一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我極力的希望他們除了可以享受彈琴的好處,更願意不斷的自我挑戰。在克服挑戰的過程中我會讓他們體會到,只要自己肯用心努力的付出,一定可以達到目標的。而當目標達成時,也代表自己又進步了一些,成長了一點。只是學生不是二十四小時的跟著我,所以即使我有滿腔的熱情和知識要和他們分享,到頭來都只能做一半,讓我覺得很可惜。現在真的有兩個二十四小時的學生跟著我,說實在的真的讓我教的很過癮。感覺好像在做一項大實驗,把我所有的教學理念一一用在兩個孩子的身上,然後慢慢驗證及修改自己的想法。每個孩子的特質不同,如何去發現這些特質,然後盡力把特質培養成專長,這就是每一位老師的大挑戰。教學生,因為時間的關係,我能做的實在有限。而教自己的孩子,時間很充裕,讓我可以很扎實的把根基打好,然後再適時的做引導的工作就可以了。我的目標不是要栽培會唸書的孩子,但我希望能養出樂觀進取,身心健康,懂得生活及會做人的孩子。

生日快樂!

2007年08月27日
公開
18

我大概是個很無趣的媽咪,連小朋友過個生日都不忘要機會教育。其實我為了要如何過哥哥的三歲生日想了很久。因為我覺得現在的他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對事情有記憶,所以過生日的方式很重要。我不希望他對生日的概念是吃蛋糕收禮物外加一個party或大餐。我希望他了解生日是他出生的日子同時也是母難日,所以這一天應該好好的過,最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一大早爸爸上班前就叮嚀哥哥今天要乖一點。而我還是和往常一樣先把家事做完再來陪小朋友。其實我們都有準備象徵性的小蛋糕和小禮物,只是對這些東西整天都隻字不提,連今天是哥哥的生日我也沒告訴他。我唯一做的比較不一樣的事就是課程的安排。今天全是新遊戲,讓哥哥在三歲的第一天有新體驗。在聽了一個多月的弟子規,今天終於和兄弟倆坐下來翻看弟子規這本書。我輪流抓著他們的手指,指著書本上的字,一個一個唸。第一段唸了幾遍後,一起翻看書本裡的插畫,然後解釋圖中的人物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麼做。大概的看完後,我請哥哥和我一樣站起來,雙手放腰後,一起背誦第一段的弟子規。因為弟子規是三個字一句加逗點符號,剛好形成一個四拍節奏,所以就教哥哥每唸一個字點一下頭,腳根也跟著拍子墊一墊,碰到逗點符號就停頓一下。這種動作其實就是在學古時候的人唸書時搖頭晃腦的模樣,只是我把它變得比較誇張,而且帶有明顯的節奏感。這是哥哥第一次背東西,所以覺得很好玩,整個過程都因為不好意思而自己笑倒在地上。弟弟也玩的很高興,因為點頭墊腳的動作很有趣,偶爾也會跟著唸每三個字的最後一個字。就這樣邊背邊玩,過了一個上午。午覺後我又陪他們看了另一本新書,"小鴨嘎嘎叫"。這本書有絨毛可以摸,又有聲音可以按,書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動物可以數,所以光是這本新書也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為了加強哥哥的數字認知,我給他們一人一疊假錢,然後教他們玩買東西的遊戲。也許是常看大人在外買東西,哥哥對這種買賣遊戲非常喜歡,一玩又是一個下午。弟弟雖然不太會玩,但學講"money"這個字卻一點也不含糊喔!錢的吸引力真大! 這樣的白天,學的很充實,過的也很快樂。等晚餐結束後,我才告訴哥哥今天是他的生日。我大概的說了一下懷孕和生產的過程,沒有很詳細,因為重點是要告訴他,媽咪為了哥哥曾經很辛苦,所以以後哥哥要更乖更聽話。當然,看到蛋糕和兩個阿嬤送的禮物也是興奮無比,兄弟倆都眉開眼笑的。不過因為我很慎重其事的告訴哥哥今天的由來,在睡覺之前他還問了我幾次~"我從媽咪的肚子出來嗎?" 我就肯定的回答他,並問他"那你要不要乖乖聽話呢?" 哥哥用很誠懇的眼神點頭回答我。我覺得有這樣的反應就代表哥哥有聽懂重點,這樣今天就真的沒有白過了。

要獨立,更要責任感!

2007年08月13日
公開
18

我教孩子獨立的理念是希望他們除了可以照顧自己以外,更可以從中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因而珍惜所有。在學習自理的過程中,體會到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責任感,因而真心的關愛他人。我很幸運,哥哥是個好教的孩子。不過就是因為他好教,我更要把握時機,早些把他教好,弟弟才不會學壞。孩子到一歲以後就開始喜歡自己做事情。我剛開始也會像很多媽咪一樣,直覺反應就是,為了當下想省時省事,能不要讓他插手就盡量避免。後來想到,有誰可以保證,以後長大了就會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而且如果不把握時機讓孩子學習自理,等依賴性養成了,改得掉嗎?為了避免這些有可能發生的大麻煩,還是現在能教就教,教多少算多少。 趁早教寶貝獨立的好處有二,一來他還不太懂得頂嘴或不服從(至少說的話應該不會比青少年毒),二來早日學自理,當媽的真的可以輕鬆許多。不管家裡有幾個小孩,能少幫孩子做一件事,就可以多出很多時間做其他做不完的家事或自己的事。像我家哥哥一學會新的事情就很有成就感,加上又有個弟弟可以教,每次要學新的事物,眼睛都會發亮喔! 要從獨立中學責任,就要給他責任。所以從弟弟一出生,我就盡量讓哥哥參與照顧弟弟的過程。丟尿布,拿衣物,分享玩具,給弟弟秀秀&親親,甚至給弟弟拍睡覺,反正能交給哥哥的通通交給他。像開始要訓練弟弟翻爬的時候,哥哥是最佳示範。弟弟現在很會看書也都是哥哥教的。還有,他學會自己把餐具拿去流理台放好之後,也都會教弟弟怎麼做。如廁也叫弟弟跟,弟弟東西沒吃完也會餵弟弟吃(不過要是哥哥自己喜歡的有時會先自己吃掉!),看我在忙也會把弟弟帶開到房間或客廳玩。在外走路,弟弟一定找哥哥牽手,哥哥也會學媽咪,邊走邊叮嚀弟弟在外走路的注意事項。就因為我把照顧弟弟的責任丟給哥哥,現在換哥哥一樣葫蘆的教弟弟自立。所以在哥哥的示範下,弟弟的自理能力也進步了不少。讓現在的我著實輕鬆不少。

教學心得∼玩具的重要性

2007年08月02日
公開
14

更新課表後很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舞,我會再接再勵的。我之所以把教學的一切公開化也是希望能給其他有心的媽咪,一些在家帶孩子的點子。其實不要被我的課表給唬了,我在家陪孩子玩的時間不多(全部加起來不會超過三個小時),只是把他們平常的作息文字化而已。另外再加上一點媽媽的心機,孩子在家的一天就會變得很多元化了。 我很幸運,先生了好帶的哥哥。他很會自己玩,偶爾想到了才會來找我。加上弟弟會走了以後,多了一個真正的玩伴,就更不需要我陪了。既然兄弟倆一整天玩在一起,除了環境的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要選好他們玩的玩具。我們選玩具的原則是重質不重量(不是指價位而是實用性),盡可能選在功能上不要完全重複的玩具和書本。所以他們的玩具數量和很多小朋友比其實不算多,玩的大部份都可以說是教具。在選玩具的時候,我都盡量挑那種多變性的。例如,當初懷哥哥時,幫他買了一組可以掛在嬰兒床上的旋轉音樂玩具,價位約一仟五左右。玩具是朔膠的,兩面都有圖案,適合寶貝不同時期的發展。等哥哥會坐著玩的時候,我們就把玩具拆下來(它是可拆式的),讓哥哥可以一個一個仔細的玩和仔細的看。後來哥哥的手指比較靈活了,我們就教他如何把拆下來的玩具當陀螺似的旋轉。當然,我沒有一直放在外面給哥哥玩,只要他有一陣子不碰了我就會收起來,過一段時間再拿出來教他新的玩法。像最近又拿出來讓他學習認顏色和形狀,很久沒看到的玩具又成了新寵。等過一陣子又玩膩了再收起來,過些時日又可以讓弟弟重新嘗鮮。 所以我上課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引導小朋友怎麼玩玩具。當然,他們已經有他們的玩法了,不過我的方式因為是新嘗試,而且又是媽媽教的,所以也很受歡迎。這個年齡的孩子就是從遊戲中學習,要學多學少就看父母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