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早午餐」逼退傳統早餐店!營養師教你聰明「點」

2017年12月07日
公開
44

「早午餐」逼退傳統早餐店!營養師教你聰明「點」 作者 : 康健網站編輯 台灣連鎖暨加盟協會統計,101年早餐專賣店數共有1萬1523家,去年則略減到1萬394家,五年內大幅減少了1129家。經濟部分析原因,可能因為傳統連鎖早餐店同質性太高,還有近年大眾越來越偏愛「早午餐」形式。 台灣人近年來的新興嗜好:兼具味覺與視覺享受的早午餐 追溯早午餐的最早發展,來自歐美地區的人週日晨起上教堂的習慣,做完禮拜後時間尚未到中午,親友間便相約享用一頓美味餐點。 在台灣,對於許多上班族、學生或週末賴床族等,早午餐就是整天的第一餐。但是,坊間熱門的早午餐餐廳,往往一位難求。菜色也存在許多營養上的陷阱,長久對於身體是一種負擔。《康健》請教專業營養師與資深廚師,剖析目前熱門早午餐的幾大問題: 兩餐併一餐,營養陷阱多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指出,一份班尼迪克蛋配上薯餅、培根與麵包,再配上飲料,熱量幾乎都有1000卡以上。更何況身體經過整個晚上與早上未進食,已經處於極度飢餓的狀態,一次吃進太多熱量,血糖急速升高,血液滲透壓上升,對於血壓將有不利影響。 有些女性認為,將兩餐併為一起食用的方法,有助於減肥。其實一次攝取過多熱量,將刺激大量胰島素分泌,促使脂肪的儲存堆積,反而更容易發胖。 就算體重沒有增加, 長期吃早午餐,會讓脂肪組織逐漸變大,肌肉組織減少,影響身體的代謝,更不利於糖尿病、高血脂症患者。 此外,台灣國際年輕廚師協會監事潘瑋翔透露,一般早午餐使用的油量很多,歐姆雷蛋捲(omelette)的蛋液裡通常會加入鮮奶油,製作時也至少需要3湯匙以上的油 ; 而淋在班尼迪克蛋上的荷蘭醬,主要由蛋黃與奶油製成。 這些餐點的油脂含量,佔去每日建議攝取量3∼7茶匙油的一半以上。胃接受到高油脂的食物後,消化功能變慢,排空的時間拉長,胃的工作量增加,長期下來對腸胃會造成負擔。 此外,有些早午餐的蛋白質含量豐富,會有膽固醇攝取過多的疑慮。 以蛋捲而言,通常會需要 2∼3顆蛋來製作,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或曾中風過的人,建議一週不要超過三顆蛋,腎臟疾病患者最好也少碰為妙。一頓早午餐的歐姆蛋,已經把你一週可吃的蛋量都用完了。 外食早午餐聰明吃 如果要在外面吃早午餐,早起時建議先吃點水果、豆漿、牛奶或麥片,以免空腹太久,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或一下子空腹攝取過多熱量,造成腸胃負擔,曾著有 《早午餐一起吃》一書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臨床組組長李青蓉說。 點餐時,肉類盡量以海鮮、瘦肉為主;麵包以全麥、雜糧為佳;蛋捲盡量選擇蔬菜口味,有些餐廳會提供以蛋白來製作蛋捲的選擇,也可考慮。 此外,一般早午餐的蔬果量不足,晚餐又不可能吃足一日所需,建議可多點一份生菜沙拉,並請服務人員將醬汁放旁邊,食用時用淺沾即可,不但不損失美味,也可避免攝取過多油脂。 早午餐吃完後,離晚餐還有很久的時間,下午容易飢餓,建議 可搭配一份150∼200卡的高纖點心 ,例如小番茄、芭樂、橘子、地瓜、高纖無糖豆漿等。到了晚餐時間,如果今天的早午餐以澱粉居多,例如法式土司、鬆餅等,晚餐可減少澱粉類主食的攝取量,而增加蔬菜、低脂蛋白質的攝取,例如水炒青菜、清蒸魚等;如果早午餐的蛋白質較為豐富,晚餐則盡量高纖低油,例如糙米飯、清蒸料理、瘦肉、豆類等。 如果是兩顆蛋以上的料理,接下來幾天建議少食用蛋,以免超出一週的膽固醇攝取量,造成心血管負擔,李青蓉說。

夏天爆汗頭髮卻不能洗太多次?看看醫師怎麼說

2017年08月23日
公開
52

夏天爆汗頭髮卻不能洗太多次?看看醫師怎麼說 2017-08-21 17:37:25 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即時報導 炎炎夏日熱到爆汗,型男靚女得耗費好大功夫,能維持帥氣漂亮的髮型。到底有什麼辦法能保持髮絲清爽呢?專家為你解惑。 ●1.夏天頭皮容易出油,能不能多洗幾次頭呢? 「你怎麼洗臉,就該怎麼洗頭。」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皮膚科兼任副教授蔡仁雨表示,頭皮和其他皮膚部位一樣,「髒了就洗」絕對沒問題,但應用指腹輕輕洗,讓洗髮精的泡沫停留一下再沖掉,對頭皮亂戳亂摳是大忌,尤其有毛囊炎、也就是頭皮長痘痘的人,絕對不能用手摳。 坊間流傳,天天洗頭傷頭皮、傷髮質,還容易掉髮。蔡仁雨澄清,洗頭時掉在地上的頭髮,是「斷髮」而非「落髮」,洗髮等於一種外力拉扯,當然可能把頭髮弄斷。而且,洗頭時使用含潤絲成分的洗髮精,利用胺基酸成分不讓頭髮粗糙,一天洗3、4次頭髮也不會傷髮質,但也不需清潔過頭。 至於洗髮精的選擇,蔡仁雨建議,油性膚質的人就選用適合油性髮質的洗髮精,乾性膚質者就選用適合乾性髮質的洗髮精,以此類推。倘若不清楚怎麼選,折衷辦法就是選用適合中性髮質的洗髮精,一定不會錯。 蔡仁雨說,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油性膚質,其實看臉部的皮膚毛孔就知道,通常毛孔較粗、臉較油的人,就屬油性膚質,反之是中性或乾性膚質。 ●2.太頻繁洗頭更容易出油? 蔡仁雨說,每天洗頭很正常,一天洗三次也OK,就像手髒了多洗幾次一樣,但別過度清潔。何謂過度清潔?當頭髮易起毛、粗粗的,梳頭髮不好梳,洗完頭髮太乾還會靜電等,就代表頭髮角質已經受傷。 外傳太頻繁洗頭,會使頭皮更易出油。蔡仁雨澄清,頭皮出油和洗頭次數無關,雖然把頭皮洗得太乾,會有「反彈性」出油情形,但這是保護皮膚的代償性出油機制,但影響不大。頭皮出油仍是天生的油性膚質影響最大,想要減少頭皮出油,建議避免熬夜、少吃辛辣食物、戒菸限酒,均有助減輕出油問題。 ●3.安全帽一族如何保持髮絲清爽? 蔡仁雨說,頭皮容易出油的人,一旦頭皮被悶住,微生物就會在悶熱環境中孳生,造成頭皮產生脂漏性皮膚炎和毛囊炎,常見患者包括時常帶著安全帽的送貨員、工地工人,還有愛熬夜的學生、設計師與夜間工作者等,男性比女性多。至於騎車的上班族因戴安全帽時間不多,反而不常見。 為了以防萬一,蔡仁雨仍建議油性皮膚民眾,應選擇較透氣的安全帽,安全帽平時也要做好清潔,上班族也可選早一點出門、避開高溫日曬,早上洗頭也有保持頭皮及髮絲清爽的作用,理平頭或光頭也是方法之一。 蔡仁雨指出,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其實就是俗稱的頭皮屑,人體自青春期開始會分泌較多油脂,若本身是油性皮膚的人,頭皮屑就會自學生時代開始出現,40歲是油脂分泌最旺盛的時期,若沒有控制好頭皮健康,頭皮屑就可能反覆發生,直到40歲後才有機會減緩,對愛美民眾是個困擾。 ●4.洗完頭讓它自然乾,涼快又不傷髮絲? 蔡仁雨說,洗頭後讓頭髮自然乾,西醫學理上OK,畢竟古代沒有吹風機,也沒太大問題。康華中醫診所中醫師林沛賢則說,通常洗頭時間是晚上,洗完頭髮還是吹乾為佳,不然頭皮沒乾就睡覺,濕氣會使頭重重的,長久下來會引起頭痛,所以再怎麼熱,還是要把頭皮吹乾,髮尾不想吹乾沒關係。 ●5.頭髮也需要防曬? 蔡仁雨說,頭髮本身就是一個防曬工具,專門保護頭皮,以光頭者為例,因為頭皮常曬太陽,容易長老人斑,所以光頭者應做好頭皮防曬。至於頭髮需不需要防曬?因華人的黑髮會吸收紫外線,會使頭髮出現氧化反應,就像「漂白」現象,所以沒有做好頭部防曬的人,容易有白髮。 蔡仁雨表示,白髮也和老化、遺傳與壓力有關,頭髮的顏色產生是自毛囊開始,一旦製造黑色細胞能力下降,就會使頭髮變白。雖然沒有頭髮防曬劑,但可利用撐傘、戴帽等方式做好物理性防曬。站在皮膚科醫師立場,全年都應做好防曬,夏天因紫外線強,必須做得更徹底。

洗髮有學問 6種常犯的NG洗頭法

2017年08月19日
公開
43

洗髮有學問 6種常犯的NG洗頭法 2015-05-05 13:47:46 世界日報 編譯宋凌蘭�綜合4日電 洗頭髮看來簡單,但其實也有學問,大家洗頭常犯六個錯誤: 一、每天洗頭:當頭皮分泌的天然油脂能達到髮端時,你的頭髮最好看,所以美髮師建議每隔一天或兩天才用洗髮精。如果你擔心頭髮看來油膩,對髮根噴乾洗噴劑或水,再用吹風機重新整理髮型。 二、經常更換洗髮精:有些人以為經常更換洗髮精,會使頭髮看來更健康,但是專家說,你應繼續用對你效果最好的洗髮精。因為你的頭髮無法分辨品牌的差異,也不會因為習慣任何洗髮精,而需要愈來愈大量才能發揮效用。不過,若你的頭髮非常油膩,或是常用黏糊糊、含蠟的美髮產品,那麼每兩周應用深層淨化洗髮精(clarifying shampoo),洗掉任何殘留物。 三、用太多洗髮精或潤髮乳:不用把洗髮精和潤髮乳塗滿頭,把洗髮精集中在頭皮,潤絲精集中在髮絲中段到末端。你的髮端需要保溼,否則容易分岔,而髮根的保溼需要略低,如此才可使頭髮保持蓬鬆飽滿。 四、完全不用潤髮乳:如果你希望頭髮更有光澤,每次洗頭都應用潤髮乳。之後你梳頭髮時,潤髮乳能減少磨擦和斷裂。你也可以單用潤髮乳洗頭,由於洗髮精太強,偶爾停用洗髮精是不錯的作法。 五、用太熱的水:溫水可使毛囊張開,讓洗髮精和潤髮乳發揮功用,冷水則關閉毛囊,封住水分,使你的頭髮看來光亮健康。所以可用溫水洗澡,最後用冷水沖掉洗髮精。 六、染髮卻沖水過多:染過的頭髮較易吸收和釋出水,所以染料也會跟著水流走。不要沖水太久,而且用溫水或涼水,因為熱水會使染色掉得更快。

糖尿病人如何外食

2017年08月16日
公開
55

糖尿病人如何外食   外食人口逐漸增加,正確的外食技巧愈顯重要,外食時應掌握「少油、均衡、適量」三原則,才可捍衛健康。 早餐的建議   避免常吃高油脂的早餐,如水煎包、蛋餅、燒餅油條、乾麵、漢堡…等,另外早餐常見的西點麵包也隱藏大量的油脂與不利健康的反式脂肪酸,不要常規食用糕餅西點當早餐,可以清淡的食品取代,如:饅頭、土司、清粥、麥片等,若能加上燙青菜或生菜則最理想,但提醒大家,拌生菜的醬汁以和風醬或醬油為佳,而沙拉醬含油量高,應少加。飲料的選擇以蛋白質類飲料,如脫脂或低脂奶、無糖優酪乳、豆漿等為佳;米漿或薏仁漿等為主食類飲料,若要食用需和早餐的主食合併計算總醣量,控制在建議量中。至於奶茶、含糖茶類飲料,空有熱量無營養應避免。有人一早為了提神,可能會來杯咖啡或茶,應以無糖(或加代糖)、不加奶精(或以少許脫脂奶粉代替)為原則。 午、晚餐的建議   搭配原則為:適量的主食及蛋白質類,少量油脂,加大量蔬菜。有幾項重點,提醒大家: (1)主食類為含醣食物,直接影響血糖,用餐時記得要分辨那些食物為主食類,並將其份量控制在營養師的建議量中,一般而言,男性正餐主食類建議約為4份,女性約為3份,換算為飯量是八分滿(3份)~1碗(4份);稀飯或麵為一碗半(3份)~2碗(4份);水餃為9(3份)~12粒(4份),但若於同餐中有吃到其他五穀根莖類,如:南瓜、玉米、地瓜、芋頭、米血、蓮藕…等,記得要節制並扣除飯、麵等主食類份量,以免總醣量過量。 (2)外食時蔬菜常不足,因蔬菜中的纖維具維持腸道正常功能、預防便秘、穩定血糖作用,因此外食時記得要叫盤燙青菜,或於晚上回家後再補足蔬菜量,每日需吃ㄧ碗半以上的蔬菜! (3)盡量選擇菜色清淡、較均衡的餐廳,如:日式餐廳、簡餐餐廳、自助餐或一般台式餐廳;不要常去義式餐廳、西餐廳、速食餐廳等,因這些餐廳的菜色油脂太高且蔬菜明顯不足。 (4)落實少油的進食技巧,包括:去皮(特別是裹粉油炸的皮,含油量更高)、少喝湯(特別是濃湯、芶芡湯汁含油量及醣份均高)、不拌肉燥或燴汁、少吃炒麵或改吃湯麵不喝湯來降低油脂攝取、少吃加工品(如:火鍋料、貢丸、香腸、半成品碎肉製品等),盡量選擇新鮮食材菜色、少沾醬。 (5)減少果汁、汽水等含糖飲料,以熱茶代替。喝酒切忌「乾杯」,淺嚐即可。

糖尿病人的飲食傳言 十大重點一一破解

2017年08月13日
公開
53

糖尿病人的飲食傳言 十大重點一一破解 全民健康基金會 2017年8月9日 上午9:00 一旦罹患糖尿病,飲食上似乎就得斤斤計較,病友們也常交換情報:哪些東西可以降血糖要多吃,哪些不能吃,規則多如牛毛,彷彿一不小心就會誤踩食物「地雷」區。事實上這些說法正確嗎? 臺大醫院營養師彭惠鈺接受最新一期《好健康》雜誌訪問時指出,糖尿病除了靠藥物治療外,飲食控制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也因此關於糖尿病患應該怎麼吃?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的說法也非常龐雜,有些具有醫學根據,有些卻似是而非,若誤信了,可能不僅無助病情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以下列舉十個糖尿病人常見的飲食迷思,一一破解。 迷思1:糖尿病是吃太多糖造成的? 解答:不盡然。有研究指出增加糖攝取量,的確是增加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子之一,吃太多糖,代表吃進去的食物熱量增加,體重就會上升,一旦成為肥胖體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跟著升高。然而除此以外,攝取過多脂肪也會變得肥胖,以及家族遺傳,都是患病原因。另糖尿病是一氧化壓力的疾病,當細胞因氧化壓力增加而改變時,也會增加發病率。 迷思2:應該少吃米飯(醣類)、多吃肉(蛋白質)? 解答:含醣類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分解成葡萄糖,是血糖上升的主要來源,所以糖尿病患多半對醣類食物「戒慎恐懼」,但醣也是身體主要的熱量來源,不能因為它會讓血糖上升就完全不吃。 糖尿病患要記得在計算食物份量時,6大類食物的需同一類才能交換攝取份量。例如米飯是醣類,豆魚肉蛋類屬於蛋白質,就無法與醣類交換,因為兩者的營養不同。此外,若刻意少吃醣類,造成其他類的食物攝取量變多,不代表血糖不會升高。有研究指出低醣飲食可改善血糖及體重,採用低醣飲食時,建議至少「每天」要攝取90公克醣類食物,大約是一碗半的飯加2份水果。若完全不攝取醣類,不但代謝會變差,也容易情緒暴躁;而攝取過多蛋白質及油脂,則會提高出現心血管問題的機率。 迷思3:糖尿病患不能吃稀飯? 解答:不盡然。稀飯屬於糊化程度好的全穀根莖類,因為煮糊了,澱粉結構被破壞,吃下去消化吸收快,增加血糖上升速度。稀飯不是不能吃,建議吃纖維含量較高的全穀類稀飯,同時記得一定要搭配青菜,不要只是配醬瓜、豆腐乳或肉鬆等食物。如果是吃鹹粥,記得多加些青菜,纖維質可延緩血糖上升速度。 迷思4:不能吃甜食,若使用代糖就可以? 解答:代糖的種類很多,分成有熱量及無熱量的甜味劑。然而,就算甜食的甜味來源是無熱量的代糖,糖尿病人更要在意的是,甜食的原料是什麼?即使是無糖蛋糕、餅乾,主要原料是麵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所以病人必須了解甜點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若今天吃了甜食,就需減少食用等量的全穀根莖類。想喝飲料時(如咖啡或茶),可用無熱量甜味劑(代糖),夏天到了,也可將代糖添加入仙草、白木耳或愛玉中,可增加飽足感,又不影響血糖。 迷思5:喝糖尿病專用牛奶或奶粉可以降血糖? 解答:糖尿病專用牛奶或奶粉跟一般奶及奶製品不同的地方,就是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了,但因為還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只要多喝了,血糖仍然會升高。由於專用牛奶或奶粉價格比一般牛奶貴,病人可依經濟情況來選用,不然就喝一般牛奶即可。通常一份240CC的牛奶或3湯匙奶粉,會含有12公克碳水化合物,所以牛奶不能當開水喝。不論是糖尿病專用或一般的奶粉,都要搭配正確份量來飲用。 迷思6:吃芭樂、番茄可以降血糖? 解答:芭樂及番茄無法降血糖,但這兩種水果因纖維素含量高,都是低升糖指數的水果。若拿西瓜來比較,雖然吃芭樂、番茄,血糖上升的速度比吃西瓜慢,但就份量而言,一份芭樂(160g)所含的醣類跟一份西瓜(250g)是一樣的,並非可以無限制多吃。病友要牢記,水果約一個拳頭或一顆棒球大小,或一飯碗的量,就是一份。只要吃了2顆棒球大小的芭樂,一天的水果量就夠了。另要注意的是大番茄是屬於青菜類,建議可多攝取,但小番茄是水果,需控制份量。 迷思7:黑糖、蜂蜜及果糖是好糖,不會影響血糖? 解答:並非如此。無論吃哪種糖,病人一整天最多就是攝取總熱量的5%,以一日1200大卡為例,糖分只能占60大卡,換算成重量,就是15公克。如果病友吃了15克的任何糖,就要換掉一份水果或1/4碗飯,等於跟原本要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量來交換,以免血糖上升。要注意的是,含糖飲料常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容易形成三酸甘油脂及體脂肪,還會使尿酸升高。雖然吃高果糖糖漿,血糖上升速度比較慢,但有上述缺點故不建議病人食用。 迷思8:喝秋葵水可降血糖? 解答:秋葵可降血糖的說法多見於坊間傳言或動物實驗,尚未有完整的人體試驗醫學報告證實。秋葵是蔬菜,含有膳食纖維,可延緩血糖上升,但民眾如果只是將秋葵切片後泡水來喝,只會喝進一些水溶性膳食纖維,最好連秋葵一起吃,纖維量才會足夠。不過,與其特地食用秋葵水,其實病人只要平日多攝取蔬菜,每日至少要1.5碗以上,就容易有飽足感又能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需注意的是,無論進行任何輔助療法,還是必須搭配藥物及飲食控制才會有效果。 迷思9:吃燕麥片可以降血糖? 解答:燕麥含有較豐富的膳食纖維,所以可延緩血糖上升,但它也是屬於全穀根莖類,只要3湯匙或25公克,就等於吃下1/4碗飯。所以,只要有吃,就必須代換當天的全穀根莖類份量,一旦吃過量,一樣會造成血糖升高。如果吃的是原粒大麥,會攝取較多的纖維質,升糖速度較慢;若吃的是即食即沖的燕麥片,因為經過糊化,升糖指數就會比原粒大麥高。 迷思10:抗性澱粉比較不會讓血糖升高,應選擇抗性澱粉食物(例如冷飯)? 解答:抗性澱粉是比較難消化的澱粉,所以升糖指數比較低。像是冷飯或冰過後的飯,因澱粉的結構改變,就有較多的抗性澱粉。但因為仍是澱粉,所以份量計算上仍應依照醣類計算,不代表吃了抗性澱粉食物,血糖就不會上升。抗性澱粉也存在生香蕉、裸麥、黑麥、扁豆等粗糙食物內,如果該食物是屬於全穀根莖類,就可取代飯量。因其特性為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所以建議可多攝取含抗性澱粉高的全穀根莖類,替代如白飯等容易讓血糖升高的全穀類,但要記得不代表這類的食物沒有熱量及醣類。

濕熱季節的6個因應對策

2015年05月11日
公開
52

吹南風,房子在流汗!濕熱季節的6個因應對策 作者:林黛羚(友善住家講師及設計者) 2015.03.25 前天到桃園某住家、因地板濕滑差點跌倒,回到家,發現車庫磁磚之間的水泥顏色變深... 我才意識到,三月中旬開始到五月之間,又是「房子狂流汗」的季節。腦海中的警報響起:地板反潮、玻璃窗起霧冒水珠、衣服很難乾的季節又來了! 海上吹來的濕熱南風、與原本空氣中的冷空氣相遇,因而產生了濕氣,天空中充滿了霧雨,晚上或晨間騎車的朋友,外套與安全帽也都會沾濕。 這時候,千萬不要大量開窗增加通風量來想帶走濕氣,通常此時外面的濕度都在80%∼90%以上,室內因牆壁門窗的隔絕及家電使用,至少可以比外面低個5∼10%,若開窗促進通風對流、等於「引濕入室」,反而功虧一簣! 室內太潮溼對家具、對身體都不好,潮溼的空氣會影響毛細孔汗水的蒸散、讓你的體感溫度覺得更悶更熱,身體的自然冷卻機制被打破。對我而言,最適的濕度在55%∼65%,不過也有人要更低才會覺得舒服。(同樣的,太乾燥也不好,之前在歐洲旅行,因為太乾冷,我必須定期吸熱水器上方的水蒸氣才覺得舒服。) 總之,吹南風時,你可以依照以下6大重點做好初步的防範步驟: 一、南面門窗關緊 尤其是南面、西南、東南面的窗。之前的經驗是,即使南面開一點點小縫,只要是有風的狀態下,室內都會立馬流汗。(曾經有人問我:那南面在哪?我不知道我家南面在哪?...請打開你的指南針app,或者把你家地址輸入google map就知道答案了!很重要!)建議北面窗戶留一點小縫,讓室內跟戶外還有一點點對流的管道。 二、開低一度的冷氣或開除濕機 這時候,冷氣就可以派上用場,通常我會開變頻冷氣,只要比室溫低1度,就可以有除濕的效果(也可以選擇除濕,其實就是開冷氣)。雖然我也有除濕機,但已經好幾年沒用了,一來吵、二來忘記倒水還會長苔、且除濕完也沒有覺得比較涼爽。 我一定要提醒一下,用電器除濕完畢之後,不要天天的就大開窗戶,這樣很快就會再反潮,之前等於做白工。通常南風都是前一兩天很潮溼,接下來雖然還是有風,但已經乾燥許多,到時候就可以開窗了。 三、拖地、抹布擦拭、鋪報紙 潮溼的地板或桌面,要趁早拖乾擦拭,降低黴菌滋生的機會。有些比較難擦拭到的地方,可以先鋪報紙幫忙吸收水氣,待報紙吸濕飽和後再丟掉。 四、定期打開電腦、電視等電器 潮溼天氣前後,有許多電器(尤其電腦、電視)都因此故障送修。南風天的時候,每天要開機或待機3到4個小時,運轉狀態中的機器零件會散熱,驅散機體內的潮氣,降低短路的機率。在使用前最好留意一下插頭處是否有水珠或潮溼,先擦乾再通電。 另外,防潮箱也可以派上用場,我有兩個防潮箱,我的筆電、相機、開封的茶葉、麵粉,都放在防潮箱做保存。 五、洗澡完要關浴室門、洗頭髮要吹乾 家住公寓或大廈的朋友,在潮溼天氣洗澡完後,記得要把浴室門關上,以免浴室的濕氣流出,造成其他空間的負擔。(但抽風機讓它繼續運轉、或開窗戶)浴室的濕毛巾最好拿到其他房間晾乾、以防乾不了而發出異味。另外,平常頭髮吹半乾的人,在這潮溼的季節,最好把頭髮吹到全乾,不然髮根的濕氣無法蒸散,也容易散發悶臭味。 六、暫時不要洗晒衣服 在吹南風的一兩天期間,晒著的衣服很難乾,如此也很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洗晒厚重衣物或棉被,等於是創造黴菌細菌滋生的環境。除非有烘衣機,不然這段期間不要洗衣服。

皮膚藥膏用不完,可以留著下次擦嗎?

2014年10月22日
公開
46

皮膚藥膏用不完,可以留著下次擦嗎? 2014.10.21 作者 : 李佳欣 明年1月起,健保署正式取消給付分裝藥,民眾到皮膚科診所看診,將不再拿到塑膠圓盒裝的分裝藥。不過,一整條的藥膏經常用不到幾天症狀就好轉,剩下的藥膏究竟能不能留著以後用? 有些人體質敏感,被蚊蟲叮咬時,常會腫成一個大包,甚至起水泡。這時候,皮膚科醫師會給予抗組織胺藥膏作為止癢使用。若是腫得較厲害,醫師則會給予含類固醇的藥膏。這類的皮膚困擾較為單純,若將藥膏留下來下次使用,較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類固醇藥膏是藉由降低皮膚發炎反應來消炎,若傷口抓破皮,就需要改擦含有抗生素的藥膏,避免傷口感染。 夏季的濕疹藥 不一定適合秋冬擦 但若是濕疹,就得特別注意。濕疹,是泛指皮膚因發炎而導致搔癢、紅腫、甚至引起水疱及結痂的症狀,一般多以類固醇藥物來治療。不過,造成濕疹的原因很多,例如夏天多為天氣悶熱、汗水刺激皮膚導致,而冬季濕疹則是皮脂分泌減少,角質層無法保持足夠水分,導致皮膚刺癢難耐。 因此冬季濕疹發作時,立刻擦濕疹藥反而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是應該先使用凡士林或乳液加強保濕,或減少使用肥皂與泡澡的時間。 即使情況嚴重到需要使用藥物治療,也得視症狀與部位來選擇用藥。因為類固醇等級多,像是胯下皮膚較薄,吸收較好,如果使用過強的類固醇,反而可能引起皮膚萎縮、變薄等副作用。 治療香港腳的藥物也要小心使用,因為香港腳的病程複雜,每次開的藥可能種類都不同。單純的香港腳症狀,一般多會使用抗黴菌藥物。但若是患部出現水泡引發自體過敏反應,反而得用抗發炎的類固醇藥膏來治療。所以,如果拿用不完的類固醇藥膏來對付香港腳復發,反而會削弱皮膚免疫力,讓黴菌迅速擴散。 皮膚病的表徵常看來類似,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旦有皮膚病,還是應該就醫確定診斷,以獲得正確治療。如果真的不方便就醫,用藥前至少應該至鄰近的藥局請教藥師。在地區藥局服務近三十年的藥師吳明慧說,民眾應該培養自我照護的能力,這也是地區藥局應該發揮的功能。「如果擦藥一個星期後症狀沒有緩解,就應該馬上就醫,」吳明慧提醒。 1分鐘看懂皮膚科的常見用藥 一般來說,類固醇藥物多以「sone」、「lone」結尾,常見用藥包括: 臨得隆(Betamethasone)、克廷膚(Fluticasone)、皮質醇軟膏(Hydrocortisone) 、戴摩膚(Clobetasol)等。 如果結尾是azole類、nafine類,則多為抗黴菌用藥,常見包括:治黴乳膏(Ketoconazole) 、卡黴素停(Clotrimazole) 、療黴舒(Terbinafine) 。 抗生素藥物名稱常包含「環素」、「黴素」,包括:四環素(Tetracyclines)、新黴素(Neomycin)、紅黴素(Erythromycin)等。 抗組織胺藥膏則多以ramine結尾。包括: 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