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Project 29~學正音

2008年06月09日
公開
8

∼所需材料∼ 需要正音的小朋友+可以字正腔圓說話的大人 ∼活動步驟∼ 在小朋友有能力正確發音之後,隨時糾正錯誤發音。不過家長自己也要字正腔圓,這樣正音的過程才會比較順利喔。 ∼我們的活動過程∼ 曾看過幼教專家建言,不要因為小朋友的發音腔調可愛而不於予糾正。之前我就有這種傾向,總覺得不這個時候好好享受這種嘴巴含蛋的說話方式,很快就聽不到了。其實我不是沒有糾正過哥哥和弟弟的發音,但在他們腦部還未具備正音的條件時,時時的更正只會讓他們變的不想開口。之前有試著利用唸弟子規和唐詩來幫哥哥正音,只是不唸詩詞的時候,我自己會忘了糾正,這樣當然就效果不彰了。現在為了要準備教注音符號加上弟弟也有一點口急,所以就下定決心要幫兄弟倆好好的正音了。 兩個小朋友就像是我和爸爸的錄音機,把我和爸爸說話的腔調和方式學的維妙維肖的。不過這也讓我發現到自己說話的缺點,太急太快了。哥哥聽不清楚正確的發音就自行揣摩,而弟弟更是哥哥的迴音,講話的聲調和哥哥幾乎是一模一樣。發現缺點之後,我就先行糾正自己。他們一聽到我說話的方式有明顯的改變,很自然的就會發問然後自己做調整。雖然小朋友已經習慣目前的說話腔調,但是因為還未定型,所以很容易糾正。不過在要求孩子們字正腔圓的說話時,我也告訴他們需要更正的原因,就是當gentlemen(小紳士)的基本禮儀,這樣哥哥才會自動自發的改而弟弟也才會跟進。 正音將近一個月,兄弟倆對ㄓㄔㄕㄖ及ㄥㄣ的發音有明顯的進步,開始會自然的說出口了。其實剛開始聽自己和寶貝們咬文嚼字的時候,會覺得很做作,不自然。但是為了能順利的教小朋友注音符號,不這樣正音會有很多學習上的困擾(因為我會站不住腳而無法和孩子們辯論^^")。現在講習慣了就覺得也還好,只要不是矯枉過正就不會聽起來不自然了。在寶貝們牙牙學語的期間,從完全不會說話到現在滔滔不絕的講不停,這個過程真的很可愛。孩子們的童言童語及很多不經思索而冒出來的話,都是我回味無窮的珍藏。現在正音之後,雖然不失童貞,但是正確的語音聽起來就是成熟了些,同時也意味著兄弟倆的迅速成長。哎,真捨不得啊!

轉貼~媽咪是寶寶的NO.1玩伴

2008年06月07日
公開
11

•學前教育雜誌 2008/02/12 最寶貴、最神奇的玩具不是市面上精心設計的產品,也不是細緻柔軟的玩具熊。媽咪!就是你!你自己才是寶寶的第一個大玩具,更是好玩伴,獨一無二喔! 【文�黃美湄(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媽咪還在坐月子,耐不住照顧寶寶時長髮的不便,忍痛剪了。沒想到這天抱起才2周大的寶寶餵奶時,寶寶有點不安穩呢!晚上跟在幼兒園當老師的小姑聊起來,才明白,原來這麼小的寶寶會認媽咪的聲音和味道,最喜歡看媽咪的臉。今天一定是覺得很奇怪:抱著我的人有媽咪的聲音和味道,但是看起來為什麼不像啊?好在媽咪每天親自照料寶寶,朝夕相處,跟他講話、抱他、逗他,寶寶很快又安定下來了。 新生兒對人的臉和聲音情有獨鍾,因此能夠在幾天內學會認得爸媽臉部的輪廓、熟悉爸媽的音調。每當看到爸媽時,寶寶的臉就會顯得興奮起來,而爸媽從寶寶的反應,感受到他們在寶寶心中有特別的地位,於是就激起自己的愛意,親子間的雙向關係也就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有趣臉龐,寶寶最愛觀察 有關早期視力發展的研究指出,新生兒會縱覽四周,主動積極地尋找最能夠刺激他發展中的視覺系統以及大腦的東西,而會動、會變、對比的,或有趣的輪廓和複雜的圖案,對他都很有吸引力。研究甚至發現,嬰兒也明顯喜歡對稱、圓形的設計,比較不喜歡四方的輪廓,這些條件,正好都是人臉的特質。 還不只如此,臉不但能提供嬰兒所積極尋求的視覺刺激,也會說話、會有眼神接觸。而在嬰兒出生幾週內,爸媽的臉是最能夠提供他豐富刺激的「東西」,尤其是媽咪,所以,媽咪自然而然就成了寶寶的第一個大玩具。 魔法媽咪,提供豐富刺激 從出生到1歲左右的寶寶,大致是先靠著聽、看、觸摸等感官知覺來認識他所生活的環境。1歲以後,才開始利用肢體活動,擴大探索的範圍。所以,在1歲前這段時間,媽咪的臉對孩子的學習意義重大。想想看!人的臉非常特殊,有著一對明亮、閃爍而又快速開合的眼睛。整個臉的中央高聳著一個鼻子,及一個弧形的嘴巴,在嘴巴開合之間,會露出白色的牙齒和粉紅色的舌頭,還會發出有高高低低的說話聲和唱歌聲。 互動關係,爸爸也做得到 不僅如此,貼近媽咪懷裡可以感受到心跳及呼吸,媽咪的頭會轉動,媽咪的手好溫暖,會輕輕撫摸、擁抱,還可以變成小鳥、蝴蝶玩遊戲。從媽咪這個大玩具身上,寶寶不只是生理上得到刺激發展、心理上獲得安全感,他還學習到溝通、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做什麼行為會引起什麼回應。例如,當你走近嬰兒床時,他可能會展開雙臂,希望你抱他、搖他。而當你抱他的時候,他可能會故意把臉埋在你的脖子裡,用他的小手臂來抱你或摩擦你的臉。這些行為在爸爸身上同樣可以發生,只要爸爸能夠和寶寶建立關係,例如,每天花點時間和寶寶單獨在一起、換尿布或洗澡幫寶寶按摩,即使寶寶喝母奶,爸爸也可以用奶瓶裝母奶來餵寶寶。 這樣的互動關係並不會因著長大而嘎然停止,早期建立的良好關係,會讓孩子跟爸媽的玩伴關係繼續維持,上幼兒園或小學後只是玩法不同了,但你仍將是孩子的好玩伴。

女為悅己者容

2008年06月05日
公開
11

「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說的真貼切。婚前的約會當然都是精心打扮,但婚後因隨即生了兩個寶貝,對自己的裝扮就越來越懶惰了。一直到最近,我難得出門換上洋裝配些淡妝與手飾,這種打扮讓兄弟倆很驚豔,頻頻對我傻笑又不停的稱讚我「好漂亮」!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麼誠懇的讚美,頓時覺得兩個兒子的嘴真甜啊!^^聽完音樂會的隔天,正準備要帶他們出門玩的時候,哥哥要求我再穿跟新娘子阿姨一樣的漂亮衣服。我好奇的問他為什麼?等哥哥大概的說完他的理由我才知道,原來快四歲的哥哥也希望帶他出門的是美女媽咪而不是毫不裝扮的歐巴桑!呵呵,這麼小就會要求我,看來以後要當他的女朋友得要懂得打扮呦。^^不過為了方便,我帶孩子出門玩是從來不穿裙子的。另外,我常常和兩個寶貝臉貼臉和對嘴親親,所以除非是社交場合,要不然我也一律素顏。目前折衷的辦法就是開始戴飾品,託哥哥的福,一些已經收起來的耳環、戒指、和項鍊慢慢又可以重見天日了。 不過哥哥的這個要求對我來說,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轉折點。之前為了方便帶孩子,我真的是把黃臉婆的角色做的滿徹底的。現在應孩子的要求,我又有動力朝氣質媽媽的形象努力。女人真的不能偷懶,因為我就是疏於保養和裝扮,所以歲月的痕跡都駐留在身上。還有,搬來歐洲之後,因為這裡的生活很樸素,讓我也因此常常忘了出門應該再多做些打扮。謝謝哥哥的提醒,讓我想起來自己其實也是個愛漂亮的女人。^^

人算不如天算

2008年06月04日
公開
10

在生孩子之前,因為鋼琴及中文的教學,讓我提早為自己的孩子編織夢想。我除了沒有規劃要在那家醫院生產及無法預料會嫁給誰之外,只要是我能控制或預知的事情我通通都想好了。例如懷孕時的胎教,就是天天聽我練琴、上鋼琴課、和練管弦樂團。出生後我就負責孩子的中文教學,英文就交給孩子的爸爸和學校。我當時的鋼琴教室附近就有一兩所很好的幼稚園,加上自己的母校也在同一區,原則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寶貝也能和我一樣,有個精彩又充實的求學過程。才藝和課外活動的安排就依小朋友的興趣做挑選,反正自己對之前的生活環境與師資所在是再熟也不過了,只要寶貝們想學的,我都有信心可以讓他們學得充實又快樂。然後為了讓我的孩子也能和我在台灣的親友溝通,我也打算每年暑假帶他們回台北上國語日報的中文班。 後來結婚生子才發現,事前想再多,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原先的胎教計劃,從天天聽現場改成天天聽CD。再來的語言教學,從我單一負責中文變成多語齊下。最後因為爸爸的工作搬遷,連我最在意的學習過程都無法有太多具體的安排,一切只能盡力而為。 雖然現實和當初的夢想落差很大,可是我卻很慶幸命運安排了這條路給我們全家。在異鄉生活,讓我們特別珍惜彼此的依靠和家庭的溫馨。兩個寶貝的手足之情如膠如漆,而親子關係也因為單純的生活而無比親密。除此之外,小朋友們在國外的學習過程及所見所聞,都比我之前所想像的還要豐富精彩,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這種生活經驗讓我了解隨遇而安的泰然心境,只要全家快樂的在一起,不管到那都是家。有了家的安全感,孩子們的成長就不需要計劃的太細,順其自然的讓他們自己走出一片天,應該會比我幫他們規劃的要精彩多了!

戶外教學~Hadovka兒童公園

2008年06月03日
公開
14

這是一個規劃較小的市區兒童公園,光是看到這顆可愛的頭,就覺得這裡一定很好玩。 其實這個小公園坐電車的時候常經過,不過因為從電車上無法看到整個公園的遊樂設施有多少,所以就一直沒去玩。前陣子因為天氣放晴,第一次看到公園都是小朋友,心想會吸引這麼多孩子的地方應該不會太無聊。就這樣我和兄弟倆又找到一個小而巧的兒童公園。 這個公園雖小,還是為了不同年齡層分成兩個區域。哥哥和弟弟在幼幼區玩的不亦樂乎,遊樂設施的設計也都適合兩個孩子一起玩,沒有爭吵的玩樂真享受! 另外一邊的遊樂設施比較適合中班以上的小朋友,不過兄弟倆還是以他們的方式去嘗試這些大孩子的遊樂設施。像這個器材是要雙手抓著手把從這一頭滑到另一端,那個把手兩個連摸都摸不到,哥哥乾脆就跟弟弟在那個小坡板上跑上跑下。後來哥哥隨口叫弟弟從小坡板上面像溜滑梯一樣的溜下去,弟弟不疑有他就乖乖的聽哥哥的話溜了下去。溜到下面馬上發現好像上當了,因為整件褲子髒的很離譜!怕髒的弟弟馬上來找我幫他拍一拍,而叫人家溜下去的哥哥反而自己沒有溜,還一副很驚訝的口吻問說"弟弟的褲褲髒了嗎?!"真不知哥哥是不是故意在惡弟弟?! 在玩遍公園裡的每一個遊戲器材之後,草地上一大片的蒲公英也要一一揮盡才過癮。這樣一個小公園也可以讓兩個皮蛋玩到不想走,而負責看管背包的我,其實也很享受歐洲公園的寧靜呢!^^

Project 28~ 學攝影

2008年06月02日
公開
14

∼所需材料∼ 傻瓜相機一台 ∼活動步驟∼ 1. 教小朋友如何用相機找到目標 2. 按快門之前要叮嚀寶貝不要急、慢慢來,按完之後數到三,才能動喔! 3. 多練習拍照,很快就會抓到照相的訣竅喽! ∼我們的活動過程∼ 有時候孩子的興趣說來就來。上個月在觀光區,哥哥看到一群國小學生戶外教學,幾乎每人手中都有一台相機。他看著這些哥哥姐姐拿著相機互相拍照玩的好高興,突然轉頭問我為什麼那些哥哥姐姐都有camera,就他沒有?看他真的很想玩相機,我當下就教他如何使用我的相機。其實我早就打算讓兄弟倆學攝影,只是我的盤算是等回台灣買一台陽春型的相機再來教他們拍照,這樣他們就不會跟我搶相機啦!沒想到哥哥的攝影興致提前報到,看來我只好現在就割愛了。 因為要教哥哥如何從相機的鏡頭中看到目標,弟弟就成了哥哥的第一個拍攝目標。 看到自己這麼輕易就拍到弟弟,哥哥很有成就感,就要求我回去和弟弟坐在一起,他要再拍一張。這一次哥哥發現,沒有我在旁邊指導,自己就不太清楚要如何拿捏拍照的角度了。這是經過我數次的口頭指揮才拍成的照片,可以算是哥哥的處女作呦!雖然哥哥按快門的時候太急了造成影像模糊,但至少人物特寫都有照到。^^ 哥哥看我拍照看多了,很快就會自己找目標拍照。這一張和銅馬合影的照片,是哥哥第一次成功的自己抓景拍照(雖然我的臉被亂動的弟弟擋到了^^")。學會了如何使用傻瓜相機,接下來就是要多拍照才能慢慢的把他看到的世界一一拍下來。 動物是很好的攝影題材,但是因為它會移動,所以並不好拍。不過這只是我的想法。哥哥他不懂這些,所以根本不會和我一樣,為了最佳鏡頭而猶豫不決。 毫不思索、想到就拍,或許會佔用一些記憶空間,可是拍出來的結果有時就會令人驚喜。像這張孔雀開屏,我就一直拍不到孔雀的獨照。當時有太多的觀光客輪流要跟孔雀照相,加上孔雀又一直不停的轉動,我只好拿著相機在一旁枯等。哥哥看我要照卻沒照,可能也看不下去了,就一直要求我把相機讓給他照,就這樣孔雀開屏的豔照被哥哥拍到了! 還有這張鴨子和魚兒同樂的照片,也是哥哥抓景快、狠、準的傑作。這種俐落的拍照性格,老實說,我很羨慕。孩子的單純讓我覺得,有時候事情就是真的很簡單,只是我自己把它複雜化了。 當然哥哥失敗的作品也有很多,像照完這張弟弟和豆豆先生的合影哥哥就沮喪的跟我說"Mr. Bean長高了,我照不到ㄋㄟ!" 哥哥學攝影,弟弟當然也要湊熱鬧。不過嚴格說起來,哥哥是真的在學如何拍照,而弟弟就只想一直按快門!所以弟弟的作品大部份不是像這一張手指入鏡, 要不然就是像這一張,相機越拿越低,本來要拍的主題是人物,結果拍出來的作品卻是地上的益智玩具! 再不然就是鏡頭好不容易抓好了,卻被哥哥臨時攪局! 其實教會小朋友拍照之後,我自己也很好奇想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現在帶兄弟倆外出,只要他們想到就會拍很多照片。剛好這裡的攝影題材非常多樣化,可以讓他們盡情的拍!還有,從現在起,媽咪可以多在鏡頭前亮相了!^^

轉貼~電影導演─李安 真誠的心感動世界

2008年06月01日
公開
13

•天下 2008/07/08 李安給人的印象,溫文和煦。但他走過的成長路,顛簸崎嶇。千山萬水走過,他深刻地體驗到: 真誠地面對自己,愈艱困愈要追尋本心。真誠地面對人性,就算遺憾也令人感動。 【文.攝影�蘇育琪】 五月初的紐約街頭,春寒料峭。電影導演李安從一個午餐會議,匆匆趕回紐約大學附近的Focus公司辦公室。新片「Taking Woodstock」正緊鑼密鼓地展開,這已經是李安今天第四個行程了。 他的臉上略有倦意,卻非常認真、專注地回答每一個問題。要換到另一間辦公室續談,看訪客忙亂地收拾一堆器材,李安很自然地幫忙拿起好幾樣,兩手滿滿地一路爬樓梯過走道。臨行前,請李安簽書,他慎重地說,這要用黑色簽字筆。寫好後,正要闔上書頁,想了想,又再拿回來,添了「保重!」。遞出書,拍拍訪客的肩膀,笑容中帶著鼓勵,「跑這趟辛苦了。」 「我希望自己是個nice guy,」被問到他最重要的人格特質時,李安笑著說,有點不好意思。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這一款質樸真誠、李安式的笑容,揮之不去,十分難忘。 不管是李安的人,還是他的電影,最大的魅力,就是真誠。 「真誠地面對人性……真誠地面對自己,」兩小時的訪談裡,李安一再強調,用他溫和卻堅定的語氣,「你勇敢,願意真誠面對,會開拓出很多空間、很多思路。當在做這樣的開放時,那個能量會影響到你的觀眾,他會跟著進來。」 人生的春夏秋冬都經過,李安對人性的諸多面相,有刻骨銘心的體驗。 因家庭的遷徙,小學起就經歷文化衝擊,在外省中原文化和日式本省文化間尋求平衡。自小是家中最受寵愛與期待的長子,卻連續兩次大學聯考落榜,無顏面對擔任高中校長的父親。在藝專找到舞台與信心,一路擔任男主角,還曾獲大專話劇比賽最佳男主角獎。赴美留學時,卻因語言問題,只能演默劇或小配角。專心朝電影導演發展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畢業作在紐約大學影展得了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個獎,美國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當場要與他簽約,沒想到在美國一留六年,一部片子也拍不成。 戲裡戲外兩個李安 眾人無法想像,三十好幾、有妻有子的男子,如何能熬過六年失業在家的日子,而不認賠殺出。李安卻說,「這是我要做、是我愛做的事情,毫無反悔。我不會說這把我撒錯地方,我後悔,從來不會。」 找到自己的興趣,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學習成長,這個小學生都會作文的基本道理,卻極少人能像李安一樣,用全部的生命來孤注一擲。這樣的篤定,來自真誠的面對自己。「我一直知道我要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一部接一部拍,然後適應,然後從生命裡面學習。」 從生命裡學到的深刻功課,李安直接、間接地透過銀幕傳達出去,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相同的情感。「拍電影是很真切的體驗,裡面有我許多掙扎,」李安曾說。許多看過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的觀眾表示,這些電影,幫助他們面對與家人間的複雜情緒,有愛與勇氣進行對話與溝通。 也因為高峰、低谷間來回擺盪過,李安看人性的掙扎,有著很大的同情。「我大概很合適跑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這跟同情心有關。同情心不是可憐,是相同感情的意思。」他厭惡權威、厭惡用集體的、制式的、是非黑白的模子去簡化、判斷人性,「或者用一個很簡化、符號性的東西去凝聚力量。有那種力量,我就要想辦法把它打散,把它解構掉,」李安表示,解構之後,透過檢討、溝通,「彼此了解,就不會那麼劍拔弩張。」 因此,李安的電影,經常採取違反常規的角度:從南軍的角度看南北戰爭(與魔鬼共騎)、剖析「超級英雄」的父子情結與心理創傷(綠巨人浩克)、從恐懼的角度塑造漢奸(色,戒)、大俠也在倫理與慾望間掙扎(臥虎藏龍)。 很難想像,這麼一位處理複雜議題,直指人性深處的大導演,面對現實生活,卻束手無策,「很容易被騙,」說起因人老實、臉皮薄,不會拒絕人,而有無數被騙的經驗,李安笑著說自己是「不太有用那麼一個人。」 但一進入電影世界,李安卻是千軍萬馬,指揮若定。他和在英國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的艾瑪.湯普遜,合作英國文學片「理性與感性」,贏得她的尊敬;他導演安妮.普洛的「斷背山」,讓這位以深刻描寫美國西部文化著稱的作家,極度推崇;他和武打片大師袁和平合作「臥虎藏龍」,拍出意韻深遠的武俠片。 戲裡戲外,怎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答案還是回到李安的本心──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電影上,電影之外,他不浪費心力,「人就會鬆散、不專心,就會space out,注意力不集中,」李安解釋說。 求真求準不妥協 電影世界裡的李安,要求精準,不輕易妥協。是不是nice guy已經不重要,而是要領著武林高手,精準地傳達複雜深刻的人性。 他不但要求演員情感表達的細緻深刻,就連最小的道具、佈景都不放過。作家龍應台曾經為文讚嘆過李安拍「色,戒」「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文章中提及,戲裡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上面的號碼。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一棵一棵種下去的,還特別訂做了一部真的電車。 這種求真、求準的精神,極度磨人。經常在挑戰工作人員的極限,但也激出了驚人的成長與超越。 《十年一覺電影夢》裡,李安生動地描寫他和人稱「八爺」的袁和平,如何「相互刺激,天天就這樣折騰」。李安要求編招時要「把角色個性融入動作」,「打鬥中得有故事,不能乾打」。李安的許多要求,常讓袁和平做得礙手礙腳,長吁短歎,一些動作無法做到也很沮喪。但整個武術班底仍不斷實驗,拚命嘗試,激發出很多新做法,終於拍出經典的竹林追打戲,達到李安要求的「打出一種『意境』」。 不過,還是經常有用盡力氣,還做不出來的情況。袁和平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電影是遺憾的藝術。」 何只電影,對李安而言,人生本來就有太多無可奈何的遺憾。「人盡力了,還委屈。人盡了力量,事情還不行。」是最令李安感動的。因此,他電影裡的很多主角,像李慕白(臥虎藏龍)和王佳芝(色,戒),都很賣力。但因內在、外在的種種因素,事情做不成。但他們都盡力了,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帶著悲憫的眼光看這一幕幕,李安以愛作為最後的救贖。戲的末尾,玉嬌龍拚了命為李慕白找解藥、易先生坐在王佳芝的床上流淚,「(愛的)本質可能是一團霧,摸不清楚。可是你的需求、當你感受到的時候,那是很人性的感覺,這個我是很肯定的,也一直是我不會放棄的,」李安說。 導戲,更導演人生 李安導演的,不只是戲,而是人生。引領觀眾走進人性的細緻幽微之處,李安具有一種獨特的穿透力,可以進出東西文化、古今題材、性別角色、電影片型……。 「我的出身老是在漂泊,我們外省人到台灣,適應這裡,然後到美國又適應美國……我遊走過很多的地方,在中間發現很多東西,」李安強調,歷史為台灣帶來多元文化的沃土,是很寶貴的資產及優勢,千萬不要輕易拋棄,「文化這種東西,要維護很困難,要不爽把它丟掉,很快,一斷層就沒有了。」 因此,李安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身為歷史交接的這一代,「我覺得我有責任,要留下一些東西,」李安說,「這是策動我做國片一個蠻重要的動力。」 李安希望透過電影,為下一代留下可以回溯歷史的影像。更希望透過電影探討的議題,促進溝通。 「人要做深層的溝通,才會感覺到愛,」李安強調,「電影應該是一個provocation(刺激),不是一個statement(宣言)。真正好的電影,是一個刺激想像跟情感的東西,刺激大家討論。」 李安說話,和他的電影一樣,引人深思又有撫慰的力量。然而,再精采的戲,終有散場的時候。帶著意猶未盡的遺憾,訪談不得不結束。 李安笑著說再見,招牌的酒窩更深了。其實,這不是酒窩,而是小時候被狗咬留下的傷疤。 如果電影是遺憾的藝術,那現實人生應是面對遺憾的藝術。真誠的笑容,能讓傷痕變酒窩。真誠地面對人性,就讓遺憾還諸天地。

轉貼~不怕孩子問

2008年05月31日
公開
13

•bobo小天才 2008/08/06 「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隨著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其實父母都需以更寬廣的角度去接納孩子的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 【撰文�曾家鳳】 「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隨著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不論是希望孩子更聰明、有創意,或只是滿足他的好奇,其實父母都需以更寬廣的角度去接納孩子的問題,你會發現,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 本身從事教學工作多年,在專業領域內,幫助許多就讀工業設計學子找到發揮目標,國立聯合大學工業設計系講師徐義權提到,其實創意也可以教!重點在於你必須「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至於如何讓孩子認為自己可以,沒有別的竅門,就是鼓勵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 珍惜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天馬行空想法與生俱來,可能展現於諸多層面,抑或透過「問題」的方式表露,他說:「我們應當『珍惜』孩子的問題。」因為或許過沒有多久,當孩子逐漸成長,他就不會賴著父母,東一句「為什麼」、西一句「為什麼」,因此,面對孩子現階段數不盡的問題,應當視若珍寶,更何況孩子願意問問題,即代表其願意思考,父母應當樂見才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班副教授潘裕豐說:「問是思考的不二法門和唯一入口」。 當大家希望孩子展現創意,首要之務是必須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何不讓孩子被約定俗成的觀念,阻礙自身思緒,徐義權說,重點在於父母是否懂得花費耐心陪伴孩子,當孩子問出一個問題時,你懂得彎下腰來正視他的問題,不是一味告訴他:「這不可能啦!」久而久之,孩子即會肯定自我價值,建立自我信心。 訪談過程中,徐義權說,自己在小時候,腦袋裡也常常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點子,像和同學打籃球時,必須從高處跳下,腳掌常會感到疼痛不已,他就會問:「為什麼不能在球鞋裡裝入空氣墊,這樣子的話,腳就不會痛啦!」但是,卻被親戚朋友數落「別作夢了,這一定不可能的,要是可以,德國、歐洲早就已經發明了,哪輪得到你!」長期被潑冷水的情況下,以至於他開始封閉自己,不想要多說、多問! 而父母若是一再忽視幼兒詢問的問題,孩子自知無法獲得迴響,自然不會一再詢問,如此一來,等於是父母框住了孩子的創意發展可能性。 創意不限年齡 許多父母心中可能存有既定成見,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還處於學習狀態,哪懂這麼多東西,可是,你是否曾經靜下心想過,孩子的問題可能真的可行,也真的可能幫助改善社會現狀。 徐義權提到,他曾於2004年邀請IFIA(國際發明協會聯盟)主席Farag Moussa(現已為前任主席)來台演講,當時他和與會者分享了一個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創造與發明者,你可能會感到相當震驚,這個創造居然是源自於一位美國年僅6歲小妹妹的簡單問題。 重視問題.引發創意 小妹妹想在家裡養隻貓,於是媽媽和他約法三章,必須確實清潔和照護小貓,才能夠飼養!她答應了,不過,卻有個問題著實困擾著她。有一天,幼稚園老師進行活動時,鼓勵大家說出自己最煩惱、最想要解決的問題,小妹妹舉起手,大聲地問老師說:「老師,小貓可以把湯匙吃掉嗎?」一聽到這個問題,你一定覺得相當無厘頭,不過,老師沒有置之不理,反倒是和小妹妹一同思考:「怎麼能讓貓咪把湯匙吃掉?」 其實,小妹妹會產生這個問題,是因為她每天都要用湯匙舀飼料給小貓咪吃,不過,湯匙上卻很容易油膩膩,每天都必須清洗,讓她相當苦惱。 因為老師重視孩子的問題,最後,她們研究出利用類似口糧的餅乾,製成湯匙形狀,在舀飼料給貓咪吃的過程中,會逐漸軟化,讓貓咪也能連同湯匙一同食用,可說是一舉兩得。而且這個創意成果,還被寵物公司相中,成為熱銷商品! 從這個例子可發現,孩子們的問題看似毫無頭緒,其實可能潛藏著許多創意,只是父母、師長是否願意耗費耐心仔細聆聽,挖掘其中珍貴之處。郎祖筠在訪談中舉例說道,曾有一位作家正處於文思枯竭之際,他的5歲孩子抓著他問:「爸爸,這條公路有多長?」起初,作家還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不過,孩子一再追問,作家已經無法招架,大聲地反問孩子說:「你到底要幹嘛?」孩子無奈地看著爸爸,回答他:「我只是想要找一條很長、很長,無法計算長度的公路,再告訴爸爸,那就像是我愛你的長度。」頓時,作家的眼淚不由自主地奪框而出。 其實,很多美好事物就潛藏於孩子的問題當中,為人父母者願意多聽聽孩子的問題,也許你也會發現促使親子間更加溫馨的原動力。

大方的愛

2008年05月28日
公開
15

受美國教育的影響,只要我和學生在一起,無論年紀大小或性別差異,多少都會摟摟抱抱的。這樣的肢體接觸讓我很容易和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同時也比較容易取得學生對我的信賴。和學生都是如此熱情,之後有了自己的孩子更是有增無減。尤其是生了弟弟之後,我們(我和爸爸)和哥哥不但更親密,對他的稱讚可以說是滔滔不絕(但句句真話!^^)。這樣頻繁又明顯的舉動足以讓不到一歲半的哥哥知道,多了弟弟,爸爸媽媽沒有少愛他一絲一毫。我對孩子示愛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示愛的方式不拘,示愛的時間和地點更是不限!帶孩子出門,我不會因外人的眼光而刻意的不親不摟。只要感覺來了,我就會做我想做的事。我和兩個寶貝在外面最常做的事就是,隨時隨地的嘴對嘴親一個!母子三人頓時就會笑的甜蜜蜜的!^^ 人家說生女兒會比較愛撒嬌,可惜女兒跟我無緣,我只有好好把握兩個兒子還肯跟我撒嬌的時候。孩子示愛撒嬌是他健康成長的指標之一,所以我非常鼓勵兩個寶貝互相讚美擁抱。我覺得不但要常把愛表現出來讓對方感受到,更要常把愛說出來讓大家清楚的聽到。像哥哥如果先吃完飯,弟弟就會一副很崇拜的語氣說"哥哥好棒棒!全部吃完了!"。如果弟弟自己成功的換好衣服,哥哥也會很高興的稱讚弟弟"弟弟好棒喔!會自己穿褲子了!"。其實兄弟倆除了常常讚美彼此之外,對自己好的表現更是不吝嗇的自誇。爸爸就常笑他們說,"那有人在自己誇自己的!"。不過我倒是覺得這不但是一種自信的表現,自動的誇讚他人就是懂得欣賞別人的努力,這也很值得鼓勵。 雖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是天經地義的無需質疑,不過年幼的孩子未必了解這一點,就算是親密的枕邊人也可能因為生活上的磨擦不斷而誤以為愛已經淡化了。因為個性使然,我不容許我最愛的家人質疑我對他們的愛。所以不管是和孩子摟抱親吻,或是隨時和家人來封愛的問候,這都是努力維護幸福的基本功夫。我除了做給他們看,更常說給他們聽。愛人的感覺很充實,被愛灌滿的人更有活力與自信。不管現在的你是什麼角色,別忘了要大方的愛,即時的愛,努力的愛,這樣幸福才不會無端的從身邊溜走。

戶外教學~皇家公園

2008年05月27日
公開
8

皇家花園就位在布拉格城堡側門的前面。呵呵,真不愧是皇室的御用花園,一進來花園就是這麼一大片工整的花草迎接著我們,看起來真舒服! 帶小朋友來這裡逛的好處之一就是,他們喜歡看噴泉,而媽咪我就可以慢慢的欣賞周遭的藝術品。 通常我帶兄弟倆逛公園都會先到兒童遊戲區讓他們先玩個過癮,之後再慢慢欣賞公園裡的花草樹木。可惜這個皇家花園是這裡少數沒有附設遊樂區的公園,哥哥就首先發難了。他對殷殷期盼的遊樂區仍無見蹤影實在有些失望,一直不停哼哼唉唉的問我怎麼還沒走到可以玩的地方?雖然我知道哥哥很失望,但是眼前鮮艷的花朵和高大的樹木是多美的景象,而哥哥卻當做沒看見,讓我覺得很可惜。 我就開導哥哥 「我們找不到遊戲區沒關係,看看這裡漂亮的花,大大的樹,和好多nice buildings(好看的建築物)也很好啊。」 「我不要看!我只想要去遊戲區玩!」 「好吧,那你就不要看。不過你看弟弟都一直在看,而且看的好高興耶!」 就這麼巧,這時的弟弟很興奮的指說「喔!beautiful flower!」。經我這麼一指點,要跟弟弟一樣的心態馬上出現。 哥哥也開始觀察花園裡的每一個角落,越看越高興,興奮的告訴我「媽咪,這麼真的有好多漂亮的花和nice buildings耶!」「所以我們不需要每次出來都去play ground玩,有時候去看看別的好看的東西也很好啊。而且這裡有你最喜歡的water fountain(噴水池),你不是也看的很高興嗎?」哥哥釋懷的跟我笑一笑,之後的花園漫步就真的很享受了。 花園的底端是Queen Ann的夏宮(因為目前正在整修所以沒有拍照),在夏宮的前面又有一座雕塑精緻的噴水池,讓小朋友真是看的很過癮! 在高眺的花園可以欣賞到布拉格的美景,也難怪弟弟會情不自禁的讚嘆「喔,beautiful!」 隔著城牆我們可以近距離的享受城堡中最有名的教堂St.Vitas Cathedral,不過哥哥對城牆下的空地比較有興趣,希望能下去盡情的跑!^^ 走過這片城牆,我們就走出了皇家花園來到隔壁的另一個小公園~Chotek Garden。 來到這裡發現地上竟畫了這麼一個簡單的迷宮,讓沒走過迷宮的兄弟倆玩,剛剛好。於是我就教他們順著線條繞著走,要一直走到底才算到達目的地。老實的哥哥就這樣來回的繞著走,高興極了!感覺的出,這有彌補沒找到遊戲區的遺憾。和哥哥比,弟弟就顯得比較會投機取巧。弟弟看哥哥從起點一直繞到終點可能覺得太慢了,就乾脆直接從起點跑到終點和哥哥會合,然後順便一起比個勝利照相,真是會撿現成的! 走完了迷宮,來到這座紀念水池,又讓兄弟倆看水看到不想走。 最後來到這個景觀台,不用我開口小朋友也知道要坐在長椅子上欣賞風景。不過同樣的景色我和孩子們看的確是不同的東西。我是被壯觀的美景深深吸引著,而兄弟倆卻是嘰嘰喳喳的在討論看到什麼交通工具!其實不管我們是為什麼而著迷,能在這樣的情境為一天的戶外教學劃下句點,真的好棒!

Project 27:「我的祖國」音樂欣賞

2008年05月26日
公開
14

∼所需材料∼ 史邁塔納的交響曲「我的祖國」CD/演奏DVD一片 ∼活動步驟∼ 1. 先聽音樂,熟悉每一首的主要旋律 2. 看當地照片,配合著音樂學習聯想 3. 利用演奏DVD,觀看演出者的表情,可以借此多了解樂曲中的情感 4. 如果可以,到實地感受樂曲中描述的田野風景,這樣的音樂欣賞就能全盤貫通 ∼我們的活動過程∼ 學古典音樂的人來歐洲,真的會有一股全然貫通的感覺。這裡是古典音樂的起源地,是音樂大師創作靈感的來源。實際的看到歐洲的田野和景觀,然後把所看所聞和熟悉的音樂聯想在一起,就更能被樂曲中的旋律牽引、感動。其實我不是要特別的介紹史邁塔納這位捷克音樂家或是他的代表作「我的祖國」,只是我希望能借著我和小朋友對這首樂曲的學習,讓媽咪們也能如法炮製的教自己的寶貝認識居住地的民俗音樂。 這首交響曲是捷克作曲家史邁塔納的代表作,是很多交響樂團常演出的曲目之一。我自己就在不同樂團裡演奏了幾次,拉的很過癮。不過說實在的,之前聽指揮口沫橫飛的解說曲中所描述的景色,沒有親自看到我真的只能憑空幻想。沒想到事隔數年,我不但有機會來歐洲,更幸運的是,這首交響曲所描述的六個地方(Vysehrad, Vltava, Sarka, Highlands and Plains, Tabor, Blanik),除了最後兩個我還沒去過,其他的都是我和小朋友常去的地方呢!。帶著兄弟倆到這些地方,一起哼著史邁塔納為該地所譜出的旋律,不需要太多解說,他們就能把音樂和景色連在一起。看到小朋友對這樣的音樂教學很有反應,就讓我聯想到在長榮和華航飛機上常聽到的台灣民謠。這些由交響樂團演奏的台灣民謠真的很有特色,對我這種長年在外的台灣人來說,聽起來也特別有感覺。如同「我的祖國」會讓在外的捷克人聽的熱淚盈框,隨時聽到一段台灣民謠也會把家鄉的一切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們現在只要開車出門,車上就會放「我的祖國」給兄弟倆聽,讓他們習慣把窗外的景色和這首交響曲連在一起。在台灣的小朋友們也可以在車上邊看風景邊聽音樂,把台灣的感覺音樂化。這樣的學習除了可以訓練孩子的音樂素養、聯想與想像力之外,無形中也會讓小朋友對台灣有更深的感情。教孩子聽古典音樂或許有些媽咪會因為不熟悉而教的不自在,但是這些台灣民謠描述的就是台灣的生活和景色,媽咪只要介紹自己有興趣的,小朋友通常都會因為媽咪的熱情而對其感興趣。 也許是在國外住久了,讓我不自覺得會對有興趣的外國朋友推銷台灣。尤其是台灣民謠更是優美脫俗,在國際音樂舞台上真的是獨樹一格。就以純粹音樂欣賞的角度來說,兄弟倆對台灣民謠也很有感覺。他們不一定能說出曲名,但是直覺告訴他們這個音樂和台灣有關。這就是我希望孩子們學到的,隨時都可以嗅出家鄉的味道。對自己的家鄉有濃厚的感情與歸屬感,在異鄉的生活與奮鬥就有目標。要對自己的根引以為榮,這樣不管到那裡都會很有自信。民俗音樂寫盡了文化的精華和萬種風情,多和孩子一起聆聽屬於自己的音樂,除了給孩子多一點文化的薰陶,同時也為自己找回遺忘的回憶。

轉貼~多點彈性,保住孩子的創意

2008年05月25日
公開
19

•學前教育雜誌 2008/05/06 提供孩子有彈性的成長環境,讓他勇於表達不一樣的想法,而不必擔心是否被欣賞或被排斥,才是我們保住兒童創意的關鍵。 【文�柯華葳(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幼兒的創意是怎麼一回事? 幼兒的表現常「出乎意料」,但主因是出於「不足、有需求」,如:詞彙不足,所以要轉借使用(像是稱「瞳孔」為「鼻孔」);又如:筆不夠或是操作不順,就用手指替代筆來進行創作。但幼兒這些「不一樣」的產品,可否稱有創意?他是不是要像成人那樣多費些精神才能「別出心裁」? 幼兒的想法似乎很立即,經常馬上回應他所面臨的問題,這反應出他用「已知」來學習「新知」,並顯示學習的主動性,這在成長過程中很珍貴,也需要被鼓勵。但是為了有系統化的知識與能力,小孩開始到學校或才藝班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標準化的要求,讓大家漸趨一致,創意衰退。 真的是因學習正式的知識和技能才逼走創意嗎?看看中外藝術家的創作歷程,似乎不必然。梵谷每一幅畫都經過十幾次以不同的工具,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或許不叫練習,因多數重覆的畫作都是完整的),每完成一幅,他會寫信跟他的弟弟或友人說明他對這幅畫的滿意程度。畢卡索也在美術學校學到基本功,他的創意表達在他嘗試使用不同的材料,突破自己先前的創作。幾米自稱雖然對圖象特別敏銳,有特別好的記憶,但是創作過程中需要看許多的畫作,讀許多的文章和詩詞。因此,基本功是學習和練習所必需的。只是該如何避開「趨一」問題? 家庭環境有彈性,孩子越有創意 研究發現,有嚴格規定和沒有規定的家庭環境所造就的兒童,都不如有彈性環境出來的兒童有創意(有彈性的家規,如:九點上床睡覺,但是假日前一晚可以晚點睡)。嚴格的要求會讓孩子以為到處都是一樣沒有變化的,而沒有規定與要求的家庭,讓孩子學不到必要的約束與挫折(沒錯!與己意違背,守規矩是很挫折的)。有彈性的家庭能接受不一樣的想法,而不一樣的想法很可能就是創意。 研究也指出,有創意的人比一般人有較強的自發性和個人主義。簡單的說,創意出於自主,沒有自主就沒了創意。2歲左右的幼兒開始顯現自主,「我自己做(來)」是他們常說的。有一個2歲幼兒站在餐廳自動門前,兩手分開合起口中唸著「開」、「關」,門果真如他所願,雙手一揮,「開」,就開了,他喜悅的不得了,回頭希望所有人看他的「控制」神力。另一個孩子想穿某一件衣服,但媽媽斥責他:「你這樣醜死了,我不跟你照相了。」結果讓孩子很挫折。 兩個例子對照,明白看出:尊重幼兒的主張,有彈性地滿足他對環境的操控,當有不一樣的想法,他會有信心表達,不擔心是否被欣賞或被排斥。如何尊重幼兒的主導權,是我們保住兒童創意的關鍵。

轉貼~當媽媽,不會後悔的選擇

2008年05月24日
公開
19

•學前教育雜誌 2008/05/13 當了媽媽之後,你常露出滿足的微笑嗎?你的生活變得快樂嗎?當生育率節節下降,不想生孩子的低迷氛圍籠罩整個社會時,「現役」新手媽咪要用數字告訴大家,有了孩子,他們真的好滿足、好快樂! 【文�吳雅慧(學前教育主編)】 為了更清楚描繪出現代媽媽的育兒感受及需求,信誼基金會以「現代媽咪滿足感大調查」問卷方式,收集到6144位家中有0∼6歲幼兒的媽媽的心聲。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份問卷結果傳遞了什麼樣的訊息。 發現1:現代媽咪,育兒感受超滿足 台灣的生育率節節下降,但調查結果卻發現,若將5分量表轉換為0∼100分,媽媽的育兒滿足感達到88分,可見養育孩子帶來的成就感和親密感,是媽媽覺得滿足的最大來源。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會因為媽媽有沒有工作、教育程度與家庭收入高低或是住在哪裡而有所改變。 如果與之前沒有孩子的生活比較,這群媽媽覺得跟之前沒有改變或更快樂的比例高達8成3;如果能夠重新選擇,願意再當媽媽的比例也是8成3。也就是這樣的滿足、快樂感受,讓媽媽每天多出2小時,「多陪陪孩子」仍是近7成媽媽的首選。可見,「當媽媽」這個人生中重要的選擇,不但不會令人後悔,而且還能讓生活更滿足、更快樂。 信誼問卷調查發現,「當媽媽」這個人生中重要的選擇,不但不令人後悔,而且還讓生活更滿足、更快樂。 發現2:當了媽媽,還要學習怎麼當媽媽 以往認為當母親是天性,但事實上,媽媽對於「母親角色」的自我要求也很高。如果將媽媽角色滿意度再細分為「媽媽的滿足感」、「育兒的勝任感」以及「育兒的自主權」三項,分數則分別為88分、75分、79分,可見媽媽對教養或照顧孩子的勝任感,相對於整體角色滿意度來說是比較偏低分的。 再進一步從媽媽吸收教養知識或資訊的方式來看,最常用的是「自己閱讀雜誌或書籍」和「透過網路」,推測是因為這兩種方式,最符合因照顧孩子只剩下零碎時間的媽媽族群;而「親子共同參加的親子課程」排名第三,高於「請教長輩、專家」、「參加父母課程」,可見帶孩子一起上課或是實用的親子互動的課程,也受到現代媽媽的青睞。 發現3:助媽媽一臂之力,讓孩子更幸福 在這份調查也發現:媽媽的家人、配偶與朋友都還算支持育兒;對於民間機構,可能是不易接觸的緣故,分數剛好在及格邊緣;不過,唯獨對「政府」的支持度打了不及格的分數(52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各項外在育兒的支持度越高,相對的,媽媽的角色滿意度就會跟著提升。可見當媽媽周遭的家人朋友、民間機構和政府能給媽媽足夠的協助與支持,共同承擔育兒的責任時,媽媽就會感覺更滿足、更有成就感,當然孩子也更幸福。 發現4:兩個孩子依舊恰恰好 這次受訪媽媽們的平均首次生育年齡為29.03歲,但不管是覺得早生、晚生或剛剛好的媽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都覺得27歲半是最理想的生育年齡。 此外,受訪媽媽的平均子女數為1.51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目是2.07人,可見80年代中期政府所提倡的「2個恰恰好」人口政策,在現代女性的觀念中非但不落伍,仍然是共同的期待。 發現5:影響生育動機的關鍵因素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仍願意選擇當媽媽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自己對家庭與人生的期待,或是因為喜歡小孩,傳統認為女人是不得已才生小孩的觀念已不復見,可見現代女性擁有很高的生育自主權。 但如果重新選擇而不願意生育,媽媽主要考量則集中在:育兒支出沈重、教養孩子很辛苦、顧慮孩子未來的壓力與競爭等與大環境相關的因素,而非一般認為是因為怕累、怕牽絆、怕失去自我等個人因素。

看到愛

2008年05月22日
公開
12

自從成為全職媽媽至今,出門身邊永遠黏著兩個小跟班。這是當媽媽的自然景象,不過我也實在是個黏孩子的媽媽。在台灣的時候,我偶爾會把小朋友留給爸爸,獨自出去辦事情。但是每次出門的心情總是矛盾的。一方面為暫時的獨處感到雀躍,但另一方面卻又對父子三人放不下心,所以每次出門我都是速戰速決。幾次之後發現,我帶小孩子出門的心情比我自己出門還輕鬆呢!很多媽媽都會覺得帶孩子出門麻煩,而我剛好相反,看不到孩子我反而坐立難安哩,呵呵! 不過小朋友逐漸長大成熟後,就比較懂得如何享受和爸爸獨處的時光了。像是和爸爸到附近騎車或散步,出門時總是會不斷地回頭跟我掰掰,回來只要一進社區大門,就開始探頭探腦的尋找我的影子要跟我打招呼。即使只是和爸爸到社區門口倒垃圾,我為他們等門的身影,仍然是兄弟倆最期待的。最近一次我破天荒的和朋友晚上去聽了一場音樂會,這是我們出國後我第一次晚上沒有陪小朋友。兩個寶貝和爸爸在家看那場音樂會的實況轉播,得知是和媽咪看同一場音樂會,他們真的是興奮到不行!後來和爸爸一起來會場接媽咪回家的時候,我這個黏孩子的媽竟然忘情的張開手臂,大聲跟兩個寶貝說嗨!他們也高興的大喊"媽咪!",然後一起衝來跟我擁抱。這種場面如果在機場,可能就很稀鬆平常。沒想到竟會在音樂廳上演,我朋友還笑我"才離開兩個小時,就這麼想孩子啊?!""^^之後在回家的路上,兄弟倆緊緊牽著我的手,還頻頻地對我傻笑叫媽咪,我的心真的溶化了好幾次! 不管和我離開多久,每次的重逢都是這樣充滿了愛意,我給孩子們滿滿的愛,他們總是這樣雙倍的回報,讓我好感動!其實每次目送兄弟倆離開我的時候,無論分離的時間有多短,我心裡還是會有一絲的不捨。所以每次迎接他們的時候,看到寶貝們的興奮與喜悅也都全部寫在我的臉上。真的很榮幸有這個機會當全職媽媽,讓我整天都沉溺在愛的世界裡。孩子們,你們愛媽咪,媽咪也好愛你們喔!^^

輕鬆的母親節

2008年05月21日
公開
9

今年的母親節對我來說,有動到也有休息到。動態部份就是之前提過馬拉松兩公里健走,靜態部份就是後來的母親節大餐啦!^^為什麼說母親節大餐有讓我休息到呢?因為我們去的這家飯店的自助餐設有專人照顧的兒童區,所以小朋友可以自己在那裡盡情的玩,而我和爸爸就可以放鬆的慢慢享受一頓大餐喽! 帶小朋友來這種附設遊樂區的自助餐好處是,大人可以安靜的好好吃飯。壞處是,小朋友會吃的比較急,因為希望能趕快吃完趕快去玩。還好自助餐的時間不算短,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所以小朋友玩累了還可以休息一下,吃個點心再繼續玩。 為了慶祝母親節,餐廳先送上兩杯香檳酒以示慶賀。 接下來當然就是細細品嚐美食喽!其實在台灣吃過多家精緻的自助餐之後,我覺得很多國外的自助餐和台灣的相比,都略遜一籌。不過這種想法想過就算了,絕對不能一直掛在心上,要不然再好的美食也會因為我的偏見而變的色香味不全了。這是我們第二次來這家自助餐,和上次一有明顯的差別。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冬天,因季節的關係,蔬果方面真的有點偏少。這次來,現炒區就多了兩道時蔬現炒,糖醋蝦仁及炒小牛。在台灣也許不會覺得添增這樣的現炒很特別,不過在這裡住了一年多後就會特別的真惜,這些冬天根本吃不到的新鮮蔬菜。另外,戶外還設有一攤烤肉區,感覺真的是夏天到了! 滿足大人的口欲,小朋友也專屬的食物區,包括炸雞、薯條、義大利麵、及小批薩。不過因為兄弟倆習慣跟我們吃,所以這一區他們是完全跳過,就直接到隔壁的甜點區和爸爸挑選Movenpick冰淇淋。 當我這個主角終於吃飽了也休息夠了,到遊戲區去接兄弟倆的時候,貼心的餐廳經理還送氣球和玫瑰花呢!真沒想到臨時起議的決定,竟然有這麼好的效果!謝謝爸爸的好主意!^^

戶外教學~Family 馬拉松

2008年05月20日
公開
10

沒想到不愛跑步的我也會參加馬拉松,真是意想不到!事情是這樣的,每年五月布拉格都會舉辦國際全程30公里的馬拉松,吸引世界各地的跑步健將來參賽。為了鼓勵大家運動,主辦單位分了好幾組,30 10 4 及2公里。而我們當然是報名兩公里的散步組喽!這種大型的馬拉松,當然需要很多贊助的廠商。就這樣配合著報名活動,順便來個運動展,讓大家為這場運動盛會做足準備。 運動展場內都是運動用品及保健商品居多,場外就有較多的戶外器材及休閒用品。 最好玩的就是這群青少年打擊樂團的演出。他們很會帶動氣氛,發給現場的每一位小朋友一人一個小shaker(可以發出沙沙聲音的搖搖蛋),讓他們也可以學著這些大哥哥搖搖搖。 有幾位小朋友所幸就跑到前面和這些大哥哥站在一起表演,而我也鼓勵哥哥到舞台前加入大家。可愛的哥哥第一次參與這樣的活動,光是和大家站在舞台前就很高興了,根本不知道還可以隨著節奏邊搖邊舞動。所以在一首曲目結束後我提點哥哥,可以跟著其他小朋友一起跳舞,這下他就完全融入在整個拉丁音樂的節奏裡了! 光是一個報名活動就把氣氛炒的這麼high,馬拉松當天想必一定更沸騰。好玩的是,賽跑那天剛好是母親節。主辦單位還真會挑日子,注定讓我有個難忘的Mother's Day! 我們全家難得在週末起了個大早,穿上我們的第一套親子裝(當天的運動服)然後小朋友背著主辦單位送的環保袋,就高高興興的出發喽! 到了舊城廣場真是人山人海,很久沒有這樣把小朋友緊緊的牽在身邊了呢! 在現場等待開跑的時候,主辦單位大聲的播放史邁塔納(Smetana~捷克國寶級音樂家)最有名的交響曲~我的祖國第二樂章Vltava的主要旋律時,沸騰的氣氛真的不在話下。 槍聲一響,周圍看熱鬧及負責當啦啦隊的工作人員都齊聲為我們加油!可愛的哥哥看到這麼多人都在跟他揮手,他也很興奮的跟大家揮手說嗨! 會參加兩公里family walk的人都跟我們一樣,攜家帶眷(連一起來散步的狗狗都有編號呦!)的邊走邊照相。 在我們走到一半時,很幸運能看到跑全程30公里的長跑健將們經過。這些跑在最前端的馬拉松常勝軍乍看之下,還真是黑壓壓的一片呢!^^這是小朋友第一次走在大馬路上,讓他們感覺很好玩。因為沿路都有警察交通管制,剛開始不知情的弟弟就會拉著我說"Police阿伯來了,媽咪趕快,我們走sidewalk(人行道)"。^^ 短短的兩公里在邊走邊跑的情況下,很快就結束了。到了終點每人都有一面參賽的獎牌,兄弟倆掛在身上好有成就感呢! 有小朋友的地方就一定少不了氣球,當孝子的父母理所當然的就會主動幫孩子們索取,我也不例外。只是沒想到跑玩還有免費的蘋果可以吃,那小朋友的手上拿的氣球和廣告旗子就通通堆到我身上啦! 後來全程30公里的馬拉松,聽說約兩個半小時就被六號來自非洲的長跑健將跑完了! (圖中第二位) 平常兄弟倆就習慣陪我到處走走看看,所以這次兩公里的健走一點也難不倒他們。有了這次愉悅的經驗,爸爸說我們下次可以報名四公里的晚跑馬拉松呦!^^

Project 26~入門音樂課

2008年05月19日
公開
12

∼所需材料∼ 玩具樂器 ∼活動步驟∼ 1. 多看現場演奏(不用看正式演奏,在家練琴的表演也很好)引發真正的學習動機 2. 由玩具樂器中培養學樂器的興趣 3. 利用玩具樂器以遊戲的方式教授基本演奏技巧 ∼我們的活動過程∼ 自從正式開始教授鋼琴之後,希望將來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演奏,一直是我的夢想。不過就是因為太了解練琴的艱辛過程,知道沒有真正的熱忱是絕對熬不下去的。所以我對兄弟倆接觸樂器的態度不是積極,而是謹慎。我兩胎的胎教都是聽古典音樂,我還為了讓他們能愛上鋼琴而特別多聽鋼琴曲目。這樣刻意的安排加上不斷引導音兄弟倆認識不同的音樂大師,他們的音樂細胞是與日俱增。除此之外,只要有機會看現場表演或電視演出,我都一定會邊看邊解說,希望能借此機會引發他們想學習樂器的欲望。有時到朋友家拜訪看到鋼琴,小朋友也會很興奮的去玩幾下。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引誘他們,我的小魚兒們就漸漸上鉤了。 哥哥和弟弟開始會說想要學鋼琴和小提琴,不過以我專業的經驗我知道,這不是很衷懇的要求。但是為了鼓勵他們的興趣,我就把封箱已久的小提琴拿出來,開始讓小朋友摸摸真實的樂器。我夾著小提琴及負責按弦,兄弟倆就輪流拉琴和撥弦,就這樣我們順利的一起演奏好幾次的小星星呢!等他們玩過癮了,我也會拉一小段旋律給他們聽,讓他們享受一下小提琴優美的音色。現在知道媽咪有個這麼好玩的"玩具",只要隨時想到就會要求我把小提琴拿出來,讓他們玩個夠。這樣的樂器接觸就是培養興趣的最佳方式,一切都以玩的角度在慢慢學習。因為不是正式的學習,所以我沒有任何要求,對他們只是有問必答,同時教他們如何愛惜樂器及基本的握弓姿勢。 真沒想到,原本專教鋼琴的我,竟然是先教兒子們拉小提琴而不是鋼琴!其實先學什麼樂器都無所謂,要如何維持他們對音樂的熱忱還有把基礎打穩,才是我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在此給有興趣讓孩子接觸音樂的媽咪們一點建言,陪寶貝學音樂就和平常在教育他一樣,大人可以關心但不要心急,盡量一起學習而不是小朋友一邊練琴大人一邊唸琴,把音樂融入生活而不是為了上課而練琴,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的讓孩子從樂器演奏中學到自娛。而有了自娛的動力,寶貝才會自動自發的學才藝。

轉貼~在家也能教出資優兒

2008年05月18日
公開
10

•bobo小天才 2008/05/15 在台灣,有將近700個家庭選擇在家教育,在全球,已有超過300萬個孩子在家裡受教育,有愈來愈多的父母,選擇把孩子帶回家由自己教導,原因為何?到底在家教育有什麼樣的吸引力?又適合哪些族群? 【撰文�鍾碧芳;諮詢�在家教育者 方杰、屏東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張碧如、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 黃夏成、羅若云(董嫂)】 離開學校體制,有一群父母正在實行「學習革命」,選擇讓孩子在家學習,究竟什麼是「在家教育」?又該如何自主學習?它的重點是什麼?又能幫助孩子些什麼?即使你的bobo還在學齡前階段,也能運用在家教育的方式教出資優兒。 在家教育就是學習革命 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理事長,本身也是在家教育施行者的黃夏成指出,在家教育其實就是「學習革命」,對父母來說,是教育選擇權的解放,讓自己有權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同時也是子女學習權的自主開放,孩子有權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方向發展。 在十幾年前,礙於資訊發展尚不發達,想在家裡自己教育小孩,根本是天方夜譚,但如今隨著世界潮流,以及與日增進的科技與教育思潮,已讓在家教育變得容易進行。正因為資訊取得容易、所有的學習工具都不再單一化,更是顛覆了學習就是老師、學生、課本三者的舊思想。 不過,也許會有人把「在家教育」、「自主學習」,甚至「家庭教育」三者混淆,不全然了解箇中不同之處。 屏東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張碧如表示,在家教育是站在教育上來看學習的地點,而自主學習則是以學習的角度來思考,至於家庭教育則屬於廣義的家庭氣氛,與在家教育必須經過向教育部申請登記才能進行不同。 3因素.選擇在家教育 同樣也是在家教育者的方杰認為,在家教育與學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讓孩子擁有了自由,她覺得,只要給孩子愈開放的思考與空間,他就會自己找到出路。亦塵曾經也到過學校,但卻屢受制度的規範而放棄,方杰說,現行的學校體制最大的缺點是將每個小孩都貼上標籤,放大孩子不拿手的項目,卻忽略各自的獨特性與優點。 研究在家教育多年的張碧如指出,通常會選擇在家教育有3個主要因素: 1.宗教:根據統計,台灣有約65%以上的在家教育者,都是基於強烈信念欲傳遞聖經的正確觀念,最具代表性的團體就是「中華基督教慕真在家教育協會」。 2.不滿意當前學校教育品質:另有一群人選擇在家教育是基於兩種理由,一為希望孩子能學得更好、更多,尤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父母重視傳承,例如音樂、舞蹈等,通常這類型的父母比較重視學業與才藝的表現,對孩子的期望也高。另一種則是擔心學校生活中同儕的負面影響,因此轉而居家教育,希望加強道德發展,例如生活教育。 3.特殊的教育觀:父母有另類的教育想法者,例如,認為讀經很重要的家庭會將課程重點放在經典的研讀上,或者,認為「自主學習」很重要的家庭,可能不會安排既有的課程或進度,只希望孩子依個人發展與興趣的需求自由發揮。 黃夏成則表示,目前的學校教育較偏重智能與學科,缺少生命教育,但對孩子來說,教育的基礎應該是示範教育與體驗教育,而這正是學校教育最缺乏的一環,在家教育者,只是選擇給孩子適宜、適性的教育罷了。 誰適合在家教育? 張碧如說,在家教育雖可教出適性發展的孩子,但不建議父母盲目跟進,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見得適合每個孩子。她表示,以往選擇在家教育,多是一些有特殊性向的孩子,如資優生、具特殊才藝或興趣者,或者身心特殊需要者,但現在,一般為孩子選擇在家教育的家長愈來愈多。當父母考量是否在家教育時,因為做決定及未來執行的人是自己,所以考量的重點不應該在孩子,而是在自己,例如,自己是否有清楚的教育理念、是否有足夠的支援系統,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決心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在家教育的困難點 雖說在家教育已經是全球性的教育潮流,不過,對起步較晚的台灣現行社會,礙於觀念無法突破,仍有必須克服的難題,在張碧如的研究中,在家教育通常會遇到下列困難: 1.抉擇的困難:例如,在家教育一定需要大人陪同,因此,家庭的經濟重擔勢必由夫妻中任一人全力扛起,是否有現實考量?或與家人、長輩等共識溝通、旁人及社會環境的現實面,甚至執行時該如何落實計畫等,都是必須克服的問題。 2.執行的困難:有許多在家教育者中途放棄而回到學校,原因是因為工作量大(必須制定課程表、做評量、自定考題等等),如果沒有支持系統在背後支撐、堅定意念,通常較難貫徹。 3.信心的考驗:如果選擇自主學習,最關鍵的部分是必須忍受旁人的指點與關切,以及自身對教育信念的確定,「自主學習與放著不管不同,父母必須清楚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足以支撐、落實。」張碧如說,心態上的調適很重要,因為這等於拿孩子做實驗,未來孩子的好壞,全都須由自己負責。 張碧如提到,大部分在家教育者會面臨未來回歸學校、銜接教育的問題。目前國小及國中階段的在家教育孩子,其學籍是掛在附近學校中,所以可取得國小及國中的學歷,如要取得高中以上學歷,就必須回歸到學校體系。孩子在未來是否願意回學校,以及之間的銜接問題,都是選擇在家教育者必須先考量的。然而,張碧如也強調,少數認為實力比學歷重要的父母著重孩子特殊專長的發展,所以沒有回學校取得學歷。換句話說,並不是所有在家教育的孩子都面對教育銜接的問題。 學齡前.著重家庭教育 在家教育並非適合每個家庭或孩子,方杰也說,有些孩子確實適合學校內的規範,如果想進行在家教育,父母還是必須多加評估自己的教育是否真有價值。 張碧如也提醒,很多父母容易有錯誤觀念,以為學校教育的功能大過家庭教育,尤其在孩子入學後,會認為孩子的學習活動就是在學校進行,而忽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其實對4歲以前的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才是根本。 4歲以前的教養重點,應該在於了解孩子的基本發展為主,不要硬性強迫一定必須讓他學習什麼,張碧如建議,倒是父母必須增加自信心、多閱讀並收集資訊,不要閉門造車,多多閱讀教育、心靈與思考性等多元書籍,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增加自信。 此外,她特別強調,學前階段應該要以孩子長遠的目標為培育重點,多注重孩子的發展進程,很多基本的生活習慣、體格訓練、品格與人格的養成教育等基礎,都應該視此階段為關鍵期。

轉貼~LuLu老師與兒子親密接觸

2008年05月17日
公開
19

我與兒子的親密接觸 •講義雜誌 2008/05/16 【文�LuLu;整理�高永謀】 樂樂是我第一個小孩,我在懷孕時,就有極為強烈的預感——「會生兒子」。這種預感十分奇妙,沒有根據,沒有理由。若勉強要說理由,就是我先生姐妹的小孩,清一色都是男生,加上他與前妻所生的也是個男生,所以才有此預感。 但當照射超音波,知道懷的確是兒子時,我心裏卻開始有些失望。說來也很矛盾,正因為樂樂只有表兄弟,沒有表姐妹,所以我一直想要個女兒。不過,後來慢慢發現,我只是被環境所遮蔽,內心深處其實比較喜歡兒子,因為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這種心境的轉折,非常奧妙。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將兒子取名「樂樂」?原因是我與先生都是基督徒,從《聖經》中擷取「以耶穌基督為樂」的前後兩字,將他取名為「黃以樂」,小名叫「樂樂」;樂樂比我們計畫中早來世間報到,原本我預想在去年底懷孕,沒想到卻早了足足半年。 「懷孕時最好不要動,否則對母子都不好」,那是台灣過去錯誤的陋習,其實,適度的運動不但能讓孕婦生產順利,也是種胎教。我是個身體工作者,當我懷孕時,一樣照作瑜伽,甚至照樣倒立、伏地挺身。運動時,我能感覺到樂樂的感受,那正是我跟他溝通的方式,果然,生產時相當順利。 除了作瑜伽,我懷孕時也常去游泳,所以樂樂現在看到水,一點也不會害怕,反而玩個不停,玩到水花四濺。 很多人以為瑜伽很困難,誤以為非得腳抬到頭上,或把身體扭曲成麻花狀,才叫作瑜伽。這完全是誤解,瑜伽不只是肢體動作,也包括呼吸吐納、身體能量的In與Out,更是了解自己身體的方法,不但男女老少皆可作,甚至連孕婦與嬰兒也都可作。 很多成人受到傷害,或身體不舒服時,就會蹲下來抱住雙腿,藉此減輕痛苦,而這正是嬰兒在子宮裏的姿勢,是人類第一個姿勢,而正統瑜伽「嬰兒式」的動作,正是從學習嬰兒的姿勢而來。 我當孕婦時作瑜伽,我現在也開班教授瑜伽,主要教「腹式呼吸」;孕婦作瑜伽時,能明顯感受到子宮的收縮、放鬆,接收到腹中胎兒的律動,慢慢地,你會感受到你與胎兒的頻率是相同的。 樂樂現在只有六個月大,還不會說完整的一句話,因此,身體的接觸就是我倆之間的語言。他是一個容易緊張的小孩,熱情卻相當敏感,肌膚之親讓我們知道彼此的情緒,他早上一起來,就會不斷親我的臉,直到把我親醒,我想他藉此認識這個世界。現在他遇到每個人,都會快爬抱住他的大腿,表達友善。 不少人主張,爸媽最好不要老是抱著小孩,這樣無法養成他們獨立的個性,然而,我卻不這麼想。樂樂現在還這麼小,如果不透過肢體接觸,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呢?而且,擁抱也會增加他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現在不多抱抱,等他長大以後,想抱他恐怕還會被拒絕。 我先生嘴裏常念我,「不要那麼寵樂樂」,只是,我認為他更寵兒子。樂樂出生時,我先生將近五十歲,已是當爺爺的年紀了,而他帶兒子,也很像爺爺在帶孫子,一天到晚膩在一起。 現在,我常與樂樂一起作瑜伽,也在我所開設的瑜伽班中,加開了親子瑜伽的課程,透過瑜伽,父母不只能多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多了解兒女的身體,多元開發兒女身體的機能。 很多爸媽根本不了解小孩的身體,小孩的身體比例與大人完全不同,而且他們用身體記憶事情,要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對待;例如,我最近便發現,以樂樂的身體大小而言,他的拳頭很有力,很多動作只要第一天教他,第二天他就會自動再做一次,比大人學瑜伽更有效率。 除了親子瑜伽,我也每天幫樂樂按摩,別懷疑,六個月的小小孩,也可幫他按摩。大人去按摩,是為了紓解壓力,爸媽常不知道,就算是再小的小孩,也會有壓力,許多小孩子會哭,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是不知如何排解壓力。幫小孩子按摩,有助於穩定其情緒。 然而,我幫樂樂所做的一切,並非期待他長大後,跟我走一樣的道路,只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長大。最近我的功課,就是幫他吃到自己的腳丫子,這是很多小嬰兒的樂趣,但樂樂太壯了,身體有些僵硬,根本吃不到,讓我有些沮喪。等到他吃到自己腳丫子時,就證明他身體已經變柔軟了。 【講義雜誌2008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