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培養閱讀的原則

2007年12月12日
公開
14

勤閱讀 失學兒童變第一名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7.12.12 03:11 pm 「如果沒有書,我的頭腦可能沒有裝東西,傻傻的。」南投縣親愛國小萬大分校四年級的徐詩婷童言童語的說出她喜歡讀書的理由;另一位建功國小的藍哲偉,住在台南七股沿海的貨櫃屋,8歲前沒唸過書,從失學到班上第一名,都歸功於大量閱讀。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分享「希望閱讀」成果,由基金會及企業認養了200所偏遠地區小學,三年來共贈送了5萬冊最新出版的兒童讀物,帶領2萬5千名孩童親近書本,平均每個人閱讀的書本數量從19本增加到61本。 今天的論壇,日韓學者也分享了推動晨讀的經驗。日本晨讀推進協議會理事長大塚笑子提出四個原則:大家一起來、每天不間斷、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最好,只要讀就可以了,目前日本約63%的中小學生參與晨讀活動,還要推廣到「家讀」。 【2007/12/12 聯合晚報】 ****************************************************************** 看到這則新聞,我最欣賞的一段就是日本晨讀推進協議會理事長大塚笑子提出的四個原則:大家一起來、每天不間斷、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最好,只要讀就可以了。我知道現在學生壓力大,很多家長也都反應說小朋友功課都做不完了,那來的閒功夫看課外讀物呢? 雖然我不知道以後自己的孩子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升學壓力,但是大塚笑子的這四個原則我覺得很受用。我家兄弟倆雖然還不識字,但是天天會自己去翻書看。尤其是現在兩個都比較懂得聽故事和看故事書了,更是一天要翻閱好幾次,有時我也會應觀眾要求重複的演故事給他們看。每天不間斷,從小自然的養成看書的習慣,等時機成熟了,隨興的閱讀就會變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不是我的一廂情願,而是看過不少這樣的孩子和朋友,讓我在婚前就期許自己也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這些愛看書的孩子把閱讀當做是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無論功課再怎麼多,他們就是會把握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書看多了,平時能涉及的話題也會越來越廣泛,而且在學習上如果遇到困難也都比較不輕言放棄(因為書看的多,所以比較懂得如何去找答案)。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和兒子們各坐在客廳的某個角落,各自閱讀自己喜愛的書或雜誌,在看完之後,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來一場有氣質的閱讀討論。為了實現我的夢想,現在就是很努力的把家中的每一本書都演的栩栩如生,讓每一本書對兄弟倆都有獨特的吸引力,這樣他們才會情不自禁的繼續翻閱書櫃中的每一本書,同時對我不定期拿出來的新書永遠保有濃厚的興趣。

免費索取得獎作品∼動作要快喔!

2007年12月11日
公開
9

轉貼∼羅慧夫兒童文學獎》一雙雙小手 彩繪出愛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12.10 06:26 pm 「從小我就發現,家裡少了一位男主人。就像一個圓,缺少一角,跌跌撞撞的滾了下去。 」 住在屏東、筆名「小橘子」的小學四年級女生,昨天獲羅慧夫基金會第十屆「用愛彌補」兒童文學獎銀獎,她一筆一畫完成的「我的家人」,道出自己成長在單親家庭的聲音。 小橘子寫到:「爸爸有時候會來看我們,也會帶我們出去玩,他給了我們許多快樂時光和歡笑,這些回憶就像柺杖,支持著我們,好像爸爸還在身邊,看著我們成長。」評審委員說,小橘子的文字感動了他們的心。 基隆仁愛國小六年級女生林宣,以「再見!八堵鐵橋」獲金獎,她寫著:「我喜歡八堵鐵橋,我們在雨中散步,我們看火車飛奔而過,我們騎著腳踏車,一起唱,一起看日落…。」 林宣家裡陽台就可看到八堵鐵橋,她說:「鐵橋兩年前就拆掉了,換成藍色新橋,但記憶中的舊鐵橋一直忘不了。」林宣班上十多位同學,昨天也在頒獎典禮一起演出八堵鐵橋舞台劇,為第五次獲羅慧夫基金會兒童文學獎的她助陣加油。 另一位銀獎得主,小學四年級的曹榮慧,以「音速小子」寫畫一名聽障小朋友故事,她想像一位叫「張永康」的聽障孩子,從被同學譏笑到接受,後來還成為一名賽跑選手。 曹榮慧昨天害羞的說:「故事是聽媽媽講的!」評審委員則認為,她將聽障挫折隱喻畫成烏龜和蝸牛,後來到同學替張永康加油,充滿了聲音感,繪畫功力很不簡單。 羅慧夫基金會今年的兒童文學獎主題為「勇氣」與「友誼」,並將得獎作品印成繪本三千套(每套三本),歡迎民眾免費索取,明年一月底前,可至國語日報出版中心營業廳櫃台或該基金會索取,或附回郵七十元函索,洽詢電話0800012378,或上網http://www.nncf.org查詢。 【2007/12/10 聯合報】

Project 6~做卡片,交朋友

2007年12月10日
公開
13

∼所需材料∼ 家中有的美工用具,如卡片紙,造型剪刀,各式造型貼紙,彩色筆,造型圖章,造型打洞機等等。 ∼活動步驟∼ 1.先讓小朋友看範本(因為這是哥哥和弟弟第一次看卡片和做卡片,所以先讓他們看看別的小朋友寄給他們的卡片是怎麼做的)解釋做卡片的目的 2.把做卡片的工具用途一一介紹,就可以開始創作喽! 3.卡片做完了別忘記要簽名和寫日期喔! ∼我們的活動過程∼ 這是兄弟倆第一次做卡片給其他小朋友,對這個活動他們一開始是一堆的為什麼(不是不想做,只是不了解為什麼要做卡片給爸爸以外的人),然後我就帶他們上網看要和我們交換卡片的筆友照,結果看到小朋友的照片後兩個都興奮不已,請他們做什麼都好呢!等我把要做卡片的工具和材料都搬出來放在桌上時,兄弟倆對從沒看過的美工工具感到好奇,迫不及待的想馬上拿來把玩,所以我們就先拿打洞器打出了和聖誕節有關的各式小圖案。只是當下哥哥對綠色沒什麼好感,只願意選擇藍色的紙打洞,我想沒關係,反正還有可以畫畫、蓋圖章、貼貼紙、和寫字,到時再加點聖誕節的色彩上去就好了。結果做了好幾張卡片之後他還是對聖誕節的色彩不太欣賞,所以我們的作品看起來就很沒有聖誕節的味道了。其實如果我堅持一點,卡片應該可以做的比較像樣一點,只是我認為這是哥哥自己要和小筆友分享的心情,只要他玩的高興就好了。至於弟弟,他也玩的很高興,就在哥哥做的卡片上東塗一下,西貼一張的,只要哥哥有做的弟弟也參一腳,他就心滿意足了! 透過這次的卡片活動,久沒有交新朋友的哥哥和弟弟再度為新友誼而興奮,這就是我希望他們交筆友最主要的目的。而做卡片的過程也讓他們多了很多手眼協調,隨意創作,和自我註解的練習。不過我發現哥哥最喜歡的部份是我抓著他的手教他寫英文字母的時候,因為他幾乎可以正確的指認每個大小寫的字母,這樣讓他非常有成就感呢!在做完卡片之後,他們知道這些卡片將會坐飛機飛往台灣的不同城市(順便認識一下台灣地理),再由郵差叔叔或阿姨送到大家的信箱裡。這樣的學習過程孩子不止學了知識,交了新朋友,還從筆友的卡片中接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真是一舉數得!我真的向大家大力的推薦交筆友這個活動喔!

入圍第一屆陽光公益獎(上隨選日記)

2007年12月10日
公開
9

恭喜 doremi媽咪 入圍第一屆陽光公益獎(志不在得獎組) 歡迎您上網為自己拉票,也為愛加油! **************************************************************** 第一次參加網路文章比賽竟能從67位參賽者中被挑選入圍,真的做夢都沒想到! 老公很可愛的說,既然是"志不在得獎"那為什麼還需要上網拉票呢? 其實一方面是給自己一個自我推銷的練習機會(對建立自信很有幫助),另一方面其實是再次幫陽光基金會推出的"天使太用力"這本繪本再多多打廣告,希望更多人能以自己的方式來幫助這些可愛的血管瘤寶寶。所以請大家幫我推推人氣,先按我的首頁連結(在計數器上面的閃圖~陽光基金會/愛要讓大家知道/邀大家一起來當評審),再按"志不在得獎組",就會看到我的參賽作品~Angel's Kiss~(在最下面一排),就請投我一票吧!好玩的是,每隔兩個小時可以投一次,為了讓大家的機會更均等公平,以及讓大家有便利的投票方式,因此這次投票是以認定ip位址為主。所以可以用公司的電腦幫我投,回家想起來了再用家裡的電腦幫我投一次喔!這是我第一次拉票比人氣,而我自己也很好奇到底自己可以有多少人氣,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就請讓我知道,幫我加加油好嗎? 當然,若能幫忙宣傳或購買"天使太用力"這本繪本那就更棒喽! 謝謝大家喔! 投票活動是12/10-12/20。

轉貼∼孩子養太胖 根本就是虐童

2007年12月09日
公開
7

醫:孩子養太胖 根本就是虐童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7.12.09 03:20 pm 傳統觀念認為,孩子胖嘟嘟比較可愛,不過,小兒科醫師今天指出,讓孩子吃太多,養太胖,根本就是一種虐童行為,門診就收治了不少國小二、三年級的胖小子,體內胰島素異常,而大部分罹患糖尿病的小胖子可能都得終身用藥。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牛道明表示,以前第二型糖尿病被視為一種老人病,沒想到,最近幾年,第二型糖尿病罹病年紀卻越來越年輕,門診就收治了10歲的小胖子糖尿病患者。 牛道明認為,家長讓孩子太胖,又不帶孩子一起運動,確實等同於虐童行為。門診遇過糖尿病家庭,連同父母,一家有四人得了第二型糖尿病,但家長卻不以為意,仍舊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孩子有樣學樣,結果全家都成了胖子,一起吃藥。 就有一對糖尿病母子因為病情嚴重,一起住進醫院,沒想到,半夜母子兩人都不見了,原來媽媽帶著兒子到便利超商買了一大堆零食,躲在角落裡吃,讓護士當場傻了眼。 為了讓家長及小朋友重視糖尿病問題,糖尿病協會、榮總新陳代謝科技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今天合辦了糖尿病防治兒童演講比賽,呼籲家長及小朋友注意飲食,多運動,不要讓孩子變成胖子。 不少小病童報名參加這項比賽,小學五年級的林同學表示,自己與糖尿病對抗好多年,深受疾病所苦,現在只要看到體型過胖小朋友,就會替他們擔心。 不過,並不是每個小病童都有自覺,可以多運動,控制體重,牛道明就表示,要小胖子少吃東西,多打球跑步,難度相當高,儘管透過減重及運動,可以避免終身服藥的厄運,但大部分的病童還是繼續胖下去,最後擺脫不了一輩子用藥,甚至打針的命運。 牛道明提供了一個簡易判別糖尿病童的方式,那就是脖子、腋下、關節等部位是否有黑色素沈澱(好像洗澡沒洗乾淨的黑垢),如果這些部位產生了黑色橘皮症,就代表體內胰島素過度分泌,這就是兒童糖尿病的前兆。 「過度餵養與虐童無異!」牛道明強調,防治糖尿病,須從小做起,千萬不要任由孩子食用油炸食物,因為把孩子養得太胖,就跟虐待兒童沒兩樣,都會影響小孩子一生。 【2007/12/09 聯合晚報】

轉貼∼全面撲滅孩子的謊話蟲

2007年12月08日
公開
13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1/27 妹妹出生後,卡卡變得愛說謊。自己打翻茶杯、拿口紅在梳妝台下亂畫,卻硬說是還在學爬的妹妹所為;最近上了大班,書包裡偶爾會多幾個玩具,卡卡說是跟同學交換的,卻又牛頭不對馬嘴。爸媽又氣又傷心,原本乖巧的卡卡竟然謊話連篇? 【文�柯寶絢 (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孩子說謊是爸媽很難接受的壞習慣,抵死不認的冥頑態度令人抓狂,更挑戰了爸媽對孩子的信任感,偏偏爸媽愈是抓狂,孩子愈是死不認帳。 隨著年齡、道德及認知能力的發展,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開始蓄意說謊。 說謊是成長的過程 從3歲起,每個孩子都會有意無意的說謊。年幼的孩子受限於認知能力,有時真實與想像分辨不清;譬如寶貝正和假想的朋友「小兔」玩扮家家酒,卻不小心摔破杯子,可能會對媽媽堅持說杯子是「小兔」摔破的。 某個程度上,謊言也反映內心的渴望,比方寶貝好想要電動車,甚至夢見爸媽已經買給自己,便對同學誇耀自己有一部超炫電動車。 隨著年紀漸長、認知能力增加,孩子開始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譬如逃避懲罰)蓄意說謊。謊言內容也說得比4歲時完備許多,情節涵蓋人、事、物,講得彷彿若有其事。雖然說謊不值得鼓勵,但這象徵著孩子不僅能夠分辨真實和虛假,還可以運用創造力掰出一段故事。 由於謊言不一定會被揭穿,誠實有時反倒被責罵,孩子說謊的頻率通常愈來愈高,直到小二、小三出現高峰。之後,隨著道德感和認知能力發展,說謊時的焦慮、內疚感,讓孩子選擇採用其他辦法面對問題,譬如跟爸媽談判:「如果我說實話,你不可以生氣或者罰我呦!」 瞭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孩子為什麼要說謊?因為說謊成功後好處多多,有面子、有玩具、爸媽還會惜惜,但誠實卻沒什麼好下場,不是被懲罰,就是兩手空空、被人嘲笑。如果爸媽能適當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譬如清楚表達自己的愛、多給孩子信心和肯定,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倘若誠實能減輕懲罰甚至被鼓勵,孩子就會凝聚更多說實話的勇氣。 圖畫書讓孩子體會說謊的壞處。 Esay KO謊話蟲6 tips ●平靜面對,鼓勵誠實 爸媽態度愈嚴厲,孩子愈不敢吐實。當爸媽想瞭解事情真相時,要耐住性子、態度和婉,在孩子全盤托出後,即使真相太過駭人也不要立刻變臉、動輒打罵,得先肯定他誠實面對的態度,再針對事情給予適度教導。 即使看穿孩子說謊,並不一定馬上戳破,可以先給個誘因:「如果有人乖乖承認,媽媽就不處罰他。」如果像卡卡矢口否認,媽媽稍加暗示並軟硬兼施:「妹妹太小,根本拿不到桌上的東西。如果你告訴媽媽是誰亂拿口紅,媽媽會幫忙把梳妝台清乾淨,否則他不但要自己擦,等會兒也不能去公園玩。」 ●澄清動機,才不會冤枉好人 當孩子承認說謊後,請不要立刻予以責罵,應該再進一步瞭解動機,也許爸媽會發現孩子的出發點是善意的。譬如卡卡可能因為妹妹想喝水才幫忙拿茶杯,不小心摔破了又怕挨罵,只好推說是妹妹做的好事,倘若爸媽因而責罰他說謊,之後卡卡可能再也不協助妹妹了。 ●正當達到目的,爸媽引導 面對渴望玩具的孩子,可以和他約定:「連續10天負責收碗,爸媽就買給你。」至於愛惡作劇的小孩,請爸媽多鼓勵他的長處,讓他自我肯定,而不是藉著愚弄別人來彰顯自己的權力感。 ●信守承諾,身教示範 爸媽承諾了孩子,事後卻沒有做到,譬如餵飯時明明說是最後一口,但後面卻還一口接一口。這種不經意的謊,孩子卻看在眼裡,體認最深。比方媽媽分明自掏腰包買衣服,回家卻跟爸爸說是朋友送的,爸媽明明在家閒得發慌,接到長輩電話卻說正在加班,孩子很容易模仿學習。如果爸媽希望孩子一言九鼎,自己也得言出必行。 ●故事分享 爸媽可以藉由生活事件或者故事書,讓孩子明白說謊的壞處,譬如《說謊蟲》(信誼)可以讓孩子體會:說了一個謊,就得用更多謊話去圓,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放羊的孩子》可以讓孩子明白:說謊縱然能一時達到目的,卻永遠失去信用。 ●宣示愛意,讓孩子有安全感 爸媽平常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愛他,即使家裡多了個弟弟妹妹,即使他賽跑最後一名,即使他一時犯錯、懲罰了他,對他的愛依舊不變。

轉貼∼金錢概念從小教起

2007年12月07日
公開
10

•媽媽寶寶 2007/11/23 試著想想下面的情境,對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每次買東西,不僅討價還價,還不忘向老闆要贈品。 •心情不好就用「血拼」來甩掉壞心情。 •常常杵在商品陳列架前,猶豫著到底要不要買? •你就是不在乎金錢,每次購物都刷卡,等月底再想辦法。 【撰文�林佩蓉】 身教VS.言教 談及如何教育孩子,親職教育專家游乾桂老師說:「許多爸媽常常置身事外。」置身事外並非沒有管教孩子,而是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小孩的工作就是念書,大人才可以看電視。」這是什麼奇怪的理論?但相信你一定從自己的父母或是別人爸媽的口中聽過。 期望你的孩子喜歡閱讀,但是回家看電視是你唯一的休閒;希望你的孩子EQ很高,可是夫妻倆卻常常吵架,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期望對孩子來說,只會造成他的錯亂。你是這樣的父母嗎?游乾桂老師強調,父母親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甚鉅,在責怪孩子之前,也許先該自我反省。畢竟孩子就像張白紙,會出現什麼顏色,全由環境決定,而你就是環境的塑造者。 花的少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既然父母親的身教如此重要,那麼請你先靜下心來想想,你是個很會花錢的人嗎?如果是,那你可能得賺更多的錢給孩子花;如果不是,相信你的孩子也不會亂花錢。游乾桂老師曾經被女兒問到:「爸爸,為什麼你要教我們這麼節省?」他的回答是:「花錢花的少,是立於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即使你以後沒有很會賺錢,相信你還是可以活得很快樂。」這是親職專家游乾桂老師的教養方針。你呢?是否也能效法游乾桂老師,從自身做起,有效運用金錢,給自己及家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用錢買不到的真情 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是用「錢」堆積出來的嗎?你總是買玩具想要贏得他的歡心?還是帶他去吃大餐?幫他買昂貴的衣服?這些花大錢的行為,真的可以拉進親子之間的距離嗎?游乾桂老師認為,如果一個家庭用5塊錢就可以度過快樂的一天,那麼應該沒有什麼困難可以打倒他們。如果一定要花5,000元大家才會開心,那麼如果有一天家道中落,難道就要妻離子散了嗎?你希望你的家庭是個什麼樣的家庭呢? 價格VS.價值 多數的孩子大約在5∼6歲左右,對金錢才會有基本的概念,他們漸漸開始了解,用錢可以兌換物品。游乾桂老師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金錢概念的過程中,不只是讓孩子了解價格的意義,重要的是必須給孩子正確的金錢價值觀。有人主張3歲就要開始給零用錢,還要教他懂得把錢存進撲滿裡。關於這點,游乾桂老師並不認同,他認為這樣只會讓孩子認為「錢」非常重要,但是並不了解其背後真正的含意。當你的孩子有一天懂得用「一塊錢」,也能讓媽媽快樂的時候,你就成功了!哪怕只是在你生日的那天,在外地讀書的孩子打電話回家,跟你說聲:「生日快樂!」 100元的娃娃VS. 20,000元的旅行 「爸爸,我們都花了20,000元去旅行,為什麼不能買100元的娃娃?」游乾桂老師表示,孩子還小時,只能看見表面的價格,還無法了解其背後代表的意義。孩子想買100元的娃娃,只是一時的衝動,家裡的娃娃一定比這個100元的漂亮,但是孩子在當下卻又很「想要」擁有,但是他並非迫切的「需要」。 而20,000元的家庭旅行,過程中不僅增進親子間的情感,走到戶外也會讓孩子與自己的視野不同,其意義非凡。做父母親的,有責任也有義務,要教育孩子正確的觀念,且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教起。回歸原點,家長自己本身的價值觀也必須正確,有了正確的觀念,做什麼事情都沒問題。 金錢VS.學歷 要讓孩子理解,高價格並非等同於高價值的道理並不難,難就難在父母親是不是也這麼認為。如同目前台灣社會還存在一個現象,游乾桂老師指出,多數的父母對於好的學歷依舊給於很高的評價,並非會念書不好,但是若只會念書就得要檢討。 千萬不要養成孩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孩子考得好就給零用錢,考不好就扣錢,把金錢跟念書綁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曲解。逐漸形成「讀書是為了錢」的錯誤觀念,日後便認為,只要我讀好書就可以賺大錢,但現實的社會並非如此,即使高學歷,但沒實力,一樣無法有賺錢的能力。 什麼時候才開始給零用錢? 孩子要5歲才懂得金錢的概念,那麼零用錢該什麼時候給?「需要用到的時候再給。」游乾桂老師這麼說。也就是大約在上了小學之後,有需要才給。而給零用錢的方式,可以是一星期給一次,給多少則可以與孩子商量。讓孩子來告訴你,這個星期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會需要用到多少錢,一次給了之後就不再追加。

白雲公主~木偶版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9

自從秋末初冬,戶外氣溫逐漸下降之後,我們常去的購物中心就開始每週六約中午之前,在玩具店前演出木偶戲。我們因為週末作息比較不一定,加上完全聽不懂,所以從來沒有刻意的帶小朋友去看戲。就這麼偶然的一次,帶他們去湊熱鬧,本來是打算去看其他的小朋友的,沒想到上演的正是剛教兄弟倆的白雪公主,這下我們母子三人就完全被吸引了!(很遺憾這家購物中心室內不準拍照,所以這場木偶演出我也無法照下來和大家分享實景) 初次看木偶戲,兄弟倆除了對那些木偶感到好奇之外,最吸引他們的其實是在演故事的爺爺和奶奶!其實整個道具陳設很簡單,就是一張大長桌上面擺著背景圖和故事中隨時演到的角色,由奶奶幫木偶擺姿勢,換背景圖,詮釋惡皇后和白雪公主的角色,及偶爾的笛子配樂,而爺爺就擔綱其他所有的演出包括獵人,七矮人,王子,旁白,和多種樂器的配樂如吉他,小提琴,鐵琴,symbol,tambourine(小手鼓)等等。爺爺用沙啞又多變的聲音及豐富的肢體語言和表情,把現場的每一個孩子牢牢的吸引著,就連我們三個唯一聽不懂的外國人,也看的目不轉睛。在場看表演的小朋友年紀大約在一歲半到五、六歲之間,幾乎每一位小朋友都全神灌注的聽爺爺演故事。有趣的是,當故事情節需要的時候,爺爺就彈吉他或拉小提琴來一段歐洲童謠,這時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就會情不自禁的站起來跳舞給大家看,而這種現象很有帶動的作用,先是一個起來跳,音樂再來的時候就更多小朋友起來跟著擺動,好可愛! 這整場的木偶戲讓我想到台灣的布袋戲,同樣是古代的玩偶戲,兩者都有類似的敲鑼打鼓,只是台灣的布袋戲規模比較大,而這場木偶戲就爺爺和奶奶兩個人演。看完了這場木偶戲讓我再次的體會到講故事的人的重要性,他的描述功力是故事的成敗關鍵。想想也真是如此,像我自己也是很愛聽故事的人,尤其是家族中的陳年往事我更是百聽不厭,只是想聽故事我也會挑人講,同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述說就有很不同的感受和觀點。對小朋友來說,聽年輕的大哥哥、大姐姐講故事在第一印象是比較賞心悅目,但是像我們這次看到的爺爺,因為經驗老道還是一樣掌握了孩子的專注力,難怪人家常說薑是老的辣。 不過不知道大家講白雪公主時都會拿故事中的那些情節做焦點教育,我家哥哥很好笑,講完故事後就只記得我提醒他的:"白雪公主沒有乖乖,因為她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所以哥哥也不要亂吃東西,吃了不該吃的東西就會像白雪公主一樣躺在那裡了。"我在講吃毒蘋果這一段的時候就跟兄弟倆強調,小矮人有警告白雪公主不可以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結果她還是吃了壞婆婆的蘋果,就是這樣不聽話才讓白雪公主躺在那邊不能起來。就像媽咪和爸爸常常提醒哥哥和弟弟東西不能亂吃,尤其是不認識的阿姨或叔叔給的糖果或餅乾,更不能馬上吃,一定要先跟人家說謝謝,等媽媽和爸爸說可以吃才吃。結果看完這場木偶戲,除了一直說好看還要再看之外,哥哥還是不忘數落白雪公主的不是,不應該吃那個壞蘋果!真的是典型的三歲小娃,一直指出別人的缺點來突顯自己的乖巧。^^

轉貼∼女性創業

2007年12月06日
公開
6

開店秘笈》女性創業 發揮柔性力量 【經濟日報╱李培芬】 2007.12.03 10:33 am 不似台北的陰雨連綿,港都的陽光格外溫暖,今年由青輔會主辦的女性創業博覽會就在高雄舉行,女性創業展現柔性的力量,在南台灣依舊閃耀著動人的光彩。 也有人質疑青輔會,為什麼單只輔導女性創業,現代社會兩性平權,男人也需要輔導,其實是因為資源有限,必須專注才能做出成效,果然,飛雁計劃推動八年以來,培育1.5萬名學員,其中三成已經投入創業,成效斐然。 2007女性創業博覽會可說是飛雁八年的成果展,博覽會共分六大展區:領航關懷、時尚風采、生活好幫手、魔法廚房、巧奪天工與飛雁專區,現場布置透露出女性特有的手工質感,每個攤位都訴說著堅毅的生命故事。 像是有70年歷史的高雄婆婆冰,這是高雄女性創業傳奇,蔡趙固婆婆用一生創一個事業,如今已傳承三代,來到高雄不吃碗婆婆冰,就像沒來過一樣;年輕一點發現馬木蘭烘焙坊,從原本單純的愛吃愛做,沒想到可以靠拿手的乳酪蛋糕創業,如今成為乳酪蛋糕達人,木蘭創業也不讓鬚眉。 綜觀台灣女性創業行業,可分時尚型、美食型、創藝型、品牌概念型與生活服務型五大類型;而開創事業的方法,則分公司、店舖、網創與工作室四種模式,說明如下: 一、公司:投入品牌概念與生活服務經營的女性,多採公司型態經營,例如近來十分熱門的家事服務領域,在博覽會上也有媽咪樂、以勒等業者參展。 二、店舖:基本上幾乎可適用於女性創業每一種類型,尤其在時尚與美食兩大領域,女性特質與門市服務搭配性強,像Curves女性專屬健身中心與芳生香鵝庄,許多女性都從店舖經營入手創業。 三、網創:女性是天生的手藝專家,巧手加巧思,作品於焉產生,由於產量少,網創就成為創藝型女性的最愛,如手繪安全帽的複製羊與貓頭鷹布品,另外美食型創業者也有不少透過網路行銷。 四、工作室:在自我僱用思維中,工作室與時尚型、創藝型與品牌概念型女性創業者相當契合,像以鮪魚做為飾品創作題材的鄭如意與創作手繪、皮雕,犒賞自己工作室。 女性創業者透過青輔會飛雁計劃平台得以群聚,發揮相互提攜的綜效。 (作者是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秘書長) 【2007/12/03 經濟日報】

轉大人(台語)

2007年12月05日
公開
11

結婚四年多,孩子也生了兩個,我是一直到最近才有"轉大人"(台語)的感覺。我覺得這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責任越來越重,才會突然有此感觸。回想大一上學期,那是我獨立自主的開始,從事事都有媽媽打點,到一下子全部自己來,真的是一夕之間就變得成熟穩重多了!我還記得那年聖誕節和回來度假的高中同學聚會,就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的言行舉指比較老氣橫秋。不過畢竟單身的時候,無事一身輕,所以婚前只有面對學生的時候會裝一副大人樣,但私底下的自己其實還是大孩子一個。之後結婚和生小孩一切都是速戰速決,說真的,我實在沒給自己太多時間去適應新環境(搬回台灣住)和享受兩人世界,就這麼一頭栽進小家庭的生活了。而我雖然沒有和長輩一起住,但在台灣親友多,真的需要支援的時候不愁沒人幫忙,所以我覺得在台灣的日子我真的過的很輕鬆自在(只是出門多了兩個寶貝而已)。不過出國後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家人搬遷到異鄉居住(之前和媽媽移民我還小沒感覺,後來搬回台灣是自己一個人又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根本沒有適應問題),人生地不熟又舉目無親,加上語言不通,來這裡之後才真正開始學習扮演為人妻與為人母的角色。雖然我喜歡照顧家人的感覺,但是要真正做的好也不是想做就做得到的。出門在外讓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和老公生病,而我更是不能有任何閃失,因為要是我有任何病痛,那小孩子怎麼辦?光是想到這一點我就不敢對自己馬虎,再來就是吃的問題了。要在異鄉生活就要入境隨俗,不能常外食就要學用當地的食材在家自己做料理。以前我常對學生講的一句話"Practice, practice, practice!"(練習,練習,再練習!),現在卻對自己講了。因為自己對食材的不了解,和烹飪的技巧不熟練,剛開始要我每天變出兩菜一湯得花上兩個小時才能上桌(我真的不會煮,動作又超級慢)!經過半年的磨練,終於有點長進,現在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三菜一湯。最近甚至開始嚐試做西式甜點呢(等成功了再跟大家報告^^)!吃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讓老公一下班就能回到一個溫暖可愛的家。在國外工作,老公也只有這個家可以休息放鬆,所以為人妻的責任就是盡量在老公回家前把家裡打點好,不要一進門就是豬窩的感覺。只是家有兩個很會造反的調皮小男生,要他們收玩具是沒問題,但若期望他們能按時收好就要碰運氣了。尤其是剛到的那一陣子,我還在廚房摸索,無法常常抽身去催他們收玩具,偶爾老公下了班還要幫忙把孩子的房間還原,真的很抱歉(雖說孩子玩具到處丟是正常的,老公偶爾幫忙收也理所當然,只是將心比心,在外累了一天回家是想要和孩子玩而不是一進門就要當黑臉)。現在也因為小朋友一個是terrible two,一個是horrible three,家裡還是偶爾會有火山爆發的時候。為了大家能愉快的共享天倫,我現在都常常提醒兄弟倆不要忘了對爸爸保有基本的禮貌和尊重,不能因為爸爸只跟他們玩,很少教訓他們,就因此對爸爸沒大沒小。 除了要培養父子的親子關係,教育孩子的重任更是馬虎不得。因為爸爸只是暫時來這裡工作,等工作結束了,我們還是會搬回台灣,到時小朋友就要面臨就學的各種問題。愛子心切,當媽媽的總是希望能盡力幫他們排除萬難,讓孩子們的成長不要有任何陰影。只是越是去了解就越為他們擔心,因為他們將來要面對的比我之前經歷過的似乎要複雜多了!不過未雨綢繆也無法做任何改變,所以只能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態度要盡量往好處想,絕對不要否定他們的一絲一毫努力,這樣才不會把快樂無憂的孩子變成悶不吭聲的叛逆少年。 這半年多的異鄉生活,對外在的環境我是沒有什麼不適應,但對家庭生活卻是很扎實的在感受著。我的體會是,我所扮演的角色,不管是老婆或是媽媽,都關係著全家的快樂和安定,要擔這樣的責任就是大人才會做的事。不過請不要誤會,我對這兩個角色還只在揣摩的階段,根本稱不上得心應手,只是在研究的過程有了"轉大人"的感覺而已。人總是會長大的,而我在離開家人和親友的呵護下,終於長大成人了!

三十種語言的聖誕&新年快樂的說法

2007年12月04日
公開
37

又到了寄卡片的時候了,不管是買的賀卡,自己的創意DIY,還是網路的e卡,在卡片上多添一點外文的祝賀也不錯。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些不同外語的佳節賀詞,就算不會唸,看看各種語言的說法,再和小朋友看看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可以借此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喔! ∼Merry Christmas∼ *亞洲語言 中文:聖誕快樂 日文:メリークリスマス 韓文:즐거운 성탄 菲律賓文:masaya pasko *玻里尼西亞語言 夏威夷文:Mele Kalikimaka *歐洲語言 冰島文:Gleðileg jól 挪威文:Gledelig jul 瑞典文:God Jul 芬蘭文:Hauska Joulu 丹麥文:Glædelig jul 威爾斯文:'n arab Nadolig 荷蘭文:Vrolijke Kerstmis 葡萄牙文:Feliz Natal 西班牙文:Feliz Navidad 法文:Joyeux Noël 德文:Frohe Weihnachten 義大利文:Buon Natale 波蘭文:Wesoły Boże Narodzenie 匈牙利文:Vidám Karácsony 捷克文:Veselé Vánoce! 斯洛伐克文:veselý vianoce 羅馬尼亞文:Merry Crăciun 斯拉維尼亞文:vesel Božič 保加利亞文:Весел Коледа 克羅埃西亞文:Sretan Božić 塞爾維亞文:Sretan Božić 俄文:С Рождеством Христовым 希臘文:Merry Xριστούγεννα *中東語言 阿拉伯文:عيد ميلاد المسيح سعيدة 土耳其文:neşeli Noel *其他語言 拉丁文:Hilaris Sarcalogos ∼Happy New Year∼ *亞洲語言 中文:新年快樂 日文: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 韓文:새해 복 많이 받으세요 菲律賓文:maligaya bagong taon *玻里尼西亞語言 夏威夷文:Hau`oli Makahiki Hou! *歐洲語言 冰島文:Hamingjusamur Nýár 挪威文:Glade Nytt år 瑞典文:Glad Nyåren 芬蘭文:Iloinen Veres Ikä 丹麥文:Heldig Nytår 威爾斯文:'n ddedwydd 'n Grai Blwyddyn 荷蘭文:Gelukkig Nieuw Jaar 葡萄牙文:ano novo feliz 西班牙文:Feliz Año Nuevo 法文:nouvelle année heureuse 德文:glückliches neues Jahr 義大利文:nuovo anno felice 波蘭文:Szczęśliwego nowego roku 匈牙利文:Boldog {j Évet 捷克文:Šťastný nový rok! 斯洛伐克文:Šťastný nový rok! 羅馬尼亞文:Fericit Nou An 斯拉維尼亞文:srečno novo leto 保加利亞文:Щастлив Нов Година 克羅埃西亞文:Sretan Nova godina 塞爾維亞文:Srećan Nova godina 俄文:с новым годом 希臘文:ευτυχισμένο το νέο έτος *中東語言 阿拉伯文:سنة جديدة 土耳其文:mutlu yeni yıl *其他語言 拉丁文:Gauisus Novus Annus

Project 5~敲,敲,敲! 聽,聽,聽!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11

∼所需材料∼ 木筷,鐵筷,塑膠筷各一隻,任何可彈出音階的玩具樂器都可 ∼活動步驟∼ 1.先用玩具樂器彈奏音階,讓小朋友對不同的音域有初步的認識,然後讓寶貝自己彈奏,體驗演奏的樂趣。 2.拿出準備好的三種不同材質的筷子,先讓孩子認識這幾種材質,再讓他自己挑選一隻筷子。 3.拿著筷子,帶著小朋友一起敲敲聽聽家中的每一樣東西。 4.用不同的筷子敲打同一樣東西,請寶貝聽聽看有什麼不同,之後媽咪可以再加入自己的解釋及引導孩子把類似的聲音歸類,這樣小朋友就可以比較具體的了解每樣材質的聲音是那些。 5.如果找到聲音相近的,可以把物品聚集一起組合彈奏另類的樂器音階喔! ∼我們的活動過程∼ 稍早我有教兄弟倆初步的認識do re mi fa so la si do。後來為了延伸do-re-mi教學,我就帶著他們在家裡敲敲打打,從玩具,日常用品,和家具中尋找do-re-mi。我們從玩具先敲起(因為剛開始打都會很興奮,為了避免打壞貴重物品,先從玩具下手,等寶貝們學會輕輕敲的時候在往家具的方向探索),用不同的筷子敲不同材質的玩具讓兄弟倆學會變認塑膠和木頭的聲音。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同樣的盒子,裡面如果是空的和裡面有裝東西的聲音是不一樣的。再來我就依玩具的大小分類,大玩具擺一邊,小玩具擺一邊讓小朋友自己敲敲看,比較一下聲音。哥哥自己發現,把大部份小玩具的聲音都比大玩具高耶!過沒多久哥哥越敲越有心得,就開始自己找東西敲,然後我就請他模仿敲出來的聲音,再回想看看是否跟之前敲過的玩具有相近的音域。哥哥為了要回答我的問題,就非常忙碌的這裡敲一下,再跑回之前的地方找類似的聲音,雖然不一定能常常找到,但有用心聽,有用力想,這樣就足夠在他的腦海裡留下印象了。 在敲敲打打的同時,我也不忘機會教育。我提醒小朋友們,這樣的敲敲打打在餐桌上是絕對不可以的,一來餐具很容易被敲壞,這樣不但會讓人受傷,故意的打破餐具也是很大的浪費。再來,在餐桌上敲敲打打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因為這種吵鬧會打擾到一起吃飯的人(不管是自家人或外人都一樣),不是一個會尊重別人的小朋友應該做的事。最後當我在介紹每樣物品的材質時,我也強調了這些不同材質的相關注意事項,這樣他們要自己拿的時候才知道如何應變。 很可惜我們沒有把音階組合成,因為家裡太多東西可以敲打,等這裡敲打完早就忘了之前的東西有那些音域了。所以我就變通了一下,只要找到兩個音域不同的東西,我就把這兩個音和小朋友會唱的歌連起來,邊敲邊唱。當我們敲燒開水的大水壺和爸爸常用的杯子時,我們就唱英文字母歌,當我們敲木頭桌腳和地板的時候,我們就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以此類推。透過這個活動,我讓哥哥知道每一樣東西都有它特別的聲音,即使是相同的東西,它們發出的聲音還是會有一丁點的不同。所以每樣東西都值得我們慢慢的研究,仔細的聆聽。

轉貼∼5歲得糖尿病 小六生天天挨針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8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12.10 06:26 pm 「在我5歲那一年,因為不斷的感冒、發燒,後來症狀更嚴重了,我不停的喝水,半夜還會尿尿,一直吵著肚子餓,抽血檢查血糖值高達600多,被送到加護病房急救……」。 小學六年級的張絜綸昨天在糖尿病協會與台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辦的演講比賽,說出從小與針為伍的遭遇。 張絜綸說,剛發病時,他也不太瞭解這個巨大變化對他的影響,只是每次打針,總要哭鬧到心如刀割的媽媽也淚漣漣才能打好,持續好幾個月終於適應,「不管我願不願意,這個病找上門來,要當我一輩子的朋友。」 小時候都給媽媽打針,張絜綸到了小學四年級,練習自己打,一天要先在手指頭扎針4次測血糖值,然後飯前和睡前共打4針。 昨天陪兒子參加比賽的張爸爸心疼地說:「絜綸一天輪流在手、肚子、臀部和腳找地方打,這樣肌肉才不會有硬塊。」張爸爸透露,兒子現在偶爾還是會抱怨打針,只好用兒子最愛玩的魔術方塊引開注意力。 「周遭的朋友和同學看我吃飯前,都得打針,非常驚訝,覺得我好勇敢。」張絜綸說,但有時他受不了誘惑,吃了不該吃的食物,「那些人間美味簡直令我樂不可支」,但短暫的快樂常引起可怕的高血糖,讓他學會克制欲望。 台北榮民總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宏達說,糖尿病分第一型及第二型,第一型常為自體免疫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童年就發病,又稱幼年型糖尿病;第二型常見於成人,但在肥胖者多的國家,發生在兒童機會增加。 林宏達指出,台灣曾有一項針對286萬名學童的研究,發現6到18歲孩子患第二型糖尿病機會,是第一型糖尿病的6倍,且八成五的兒童糖尿病是因肥胖導致。 英國曾有一名8歲重86公斤的男童,讓英國政府考慮取消家長監護權。林宏達也建議,家長不要覺得孩子「能吃就是福」,不應多吃不運動,否則幼年罹糖尿病,20年後正值青壯年,卻必須面臨種種糖尿病合併症。 【2007/12/10 聯合報】

轉貼∼學才藝...快樂學習≠半途而廢

2007年12月02日
公開
10

•學前教育雜誌 2007/09/04 平常在家裡玩音樂、玩塗鴉,孩子都當成「遊戲」,而非「學才藝」,可以玩得很High,真正學才藝以後可是必須花時間練習囉!孩子遇到學習壓力想放棄,也可以當作「快樂學習」,高興就好嗎? 【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安排孩子學才藝,最怕孩子只有3分鐘熱度,偏偏孩子很容易就落入這樣的困境,即使一開頭是孩子自己想學,一旦不想繼續或懶得練習,你會直接幫孩子打退堂鼓,還是僵持到最後? 遇到瓶頸,先了解問題所在 當孩子不想繼續學的時候,是直接叫停,還是牽著孩子的手向前行呢?以玩直排輪來說,爸媽可以先帶著他欣賞別人悠遊自在地玩著直排輪、和他一起玩有助發展平衡動作的遊戲、一起選購直排輪。 如果孩子還是不想繼續,就得看看他在學習上是否遭遇困難,比如說腳會痛,或曾經跌倒而害怕、或曾經被同學嘲笑而不願意再學。了解真正的原因,才能幫忙孩子克服。 朱宗慶打擊樂團教學總監陳芊惠表示,學擊樂入門是先學三角鐵、木魚等簡單節奏樂器,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一旦進展到木琴鐵琴等鍵盤樂器,瓶頸就開始產生了,由於木琴需要更精細的敲奏動作、要認出樂譜上的音符,一下子要認識7個音,難度較高。但是爸媽要給孩子時間,耐心等待。 孩子學了跳舞又放棄.看到畫畫好玩又想學畫畫.爸媽應該完全秉持「快樂學習.歡喜就好」的態度嗎?(繪圖�林俐) 父母決定孩子學習價值觀 近年來,爸媽對孩子學習的態度逐漸從「要學就要學好」,轉變成「快樂學習」,原本的美意是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自己小時學才藝壓力帶來的排斥感,而給他寬廣學習空間、讓他自動自發學習。 但一來,話說沒壓力,孩子很敏感,看到爸媽不悅的表情或不經意的言詞就會感受壓力,梅苓全人音樂教學系統創辦人梅鈴老師認為,「學習沒有壓力、沒有要求精準,就可能彈錯音,學習不會有進展。」想給孩子所謂「自由空間」,但如果讓他全部自由發揮,爸媽能夠忍受他學得一團糟嗎?爸媽對孩子學習態度模稜兩可,會使孩子無所適從。 學才藝不但在學習一種能力,對品格更是影響很大。 「太過放任自由學習,孩子回家不練,如果爸媽的態度是「反正不想學就算了」,會讓孩子養成不負責任的態度。」梅苓認為,我們以為這是小事,也想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太過尊重反而害了他,當孩子覺得可以隨便放棄學習,怎會養成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突破自己,美麗世界更寬廣 學才藝也許不是學一輩子,但是當孩子遇到困難吵著要放手,父母要幫助他的是──讓他在有瓶頸時,學會突破瓶頸。「孩子日後學習其他事物,瓶頸只會越來越多,思考解決突破的時間越來越短;但上次不是他自己過的關,他知道爸媽會原諒他放棄,並且幫他解決,以後學習任何事物都會因為瓶頸而過不了關。 梅鈴認為,任何學習都有階段性,選擇了一種才藝學習,不管學得好不好,都必須至少突破眼前的瓶頸,否則孩子連皮毛都沒學成,反而學到偏見。以音樂來說,學習到看譜階段比較困難,但學會看譜在學音樂中是一大步,突破這個瓶頸之後,學音樂的路才會寬廣,看音樂的角度也完全不同。 「就像爬山,如果爬到一個小山坡就喊腿酸而下山,你永遠看不到風景。突破現狀往上爬到一個山尖,看得更清楚更遠了,這時喊停才有價值。」梅鈴說。 親子牽手闖關,認知學習道理 爸媽此時要做的是,安撫孩子的煩躁情緒,有關卡協助他渡過,跟他一起練習、一起研究,觀察他到底「卡」在哪裡,陪他一次次闖關,孩子會了解「要學好需要堅持努力」的意義。尤其學樂器,機械性的練習免不了,這就牽涉到孩子耐性的引導,爸媽可以拆散練習時間,30分拆成3個10分、10個3分,少量多餐,孩子從中學會解決困難時可以切成小塊,平均分擔。「孩子因此學到因應自己的個性情緒,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梅苓說。 如果爸媽真想讓孩子學才藝,重點不是在才藝本身,而是讓他建立學習的價值觀、認知學習過程的層次與原則,孩子會從學習中發現思考,也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轉貼∼奶爸心聲》天天加班 的老婆

2007年12月02日
公開
14

【聯合報╱阿德(台北新店)】 2007.11.29 03:46 am 圖�鍾偉明 結婚前,就知道老婆是個超會省錢的女生,堅守「一個錢打廿四個結」的理念,當初想,這女子如此節儉,跟她結婚,後半輩子就不用擔心了。 結果,從結婚開始,我就被迫將薪水全數繳庫,過著向老婆領零用錢的悲慘日子。家裡大大小小的錢都歸她管理,車子、不動產全歸她的名下。 男人嘛,窮則變,變則通,我正得意過去開的股票戶頭,裡頭尚存一些錢,可以拿來當私房錢。老婆卻早就透過網路銀行,清楚地掌握我每一筆股票交易,甚至還在電腦裡清清楚楚地記錄我每月淨收利潤或淨付損失、現金等等。 其實,如果只是錢被管也就算了,想不到後面還有苦頭等著我。 老婆在公關公司工作,是個認真負責得要命的小主管,經常加班加到昏天暗地,尤其是年底遇上選舉季節,她甚至必須南下出差二、三個月。我心想景氣不好,老婆年紀漸漸大了,我們家又要養孩子、養房子、養車子,如果老婆突然換工作,恐怕家裡的生計會出大亂子,只好默默承受下來。 誰知老婆家有雙胞胎血統,第二胎竟然給我生了一對龍鳳胎,我才知道自己大難臨頭了。 老婆幾乎是天天加班,晚上我接了小朋友回家,就是夢魘的開始,從泡牛奶、換尿布、幫小孩洗澡、陪孩子們讀故事書等,我被迫練得樣樣駕輕就熟,此外還要做其他的家事,煮菜、洗碗、拖地,而老婆總是加班到十、十一點才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家,然後負責帶孩子去睡覺。 猶記得雙胞胎一歲時,有一天晚上,三個孩子同時哭了起來,我一個大男人一手抱一個小的,還得用腳安慰大女兒,那時突然一陣心酸,而且真的對老婆生氣了起來:「幹嘛變成我要帶小孩,當時我就說不要生老二的嘛!」但我老婆的回答才妙呢,「誰教你的能力那麼強。」讓我一時語塞。 不過,人生一定是有得有失的,因為一路相陪,一起晚餐、一起運動、讀書,三個小孩都跟我很親呢。

轉貼∼孩子認輸成大器

2007年12月01日
公開
11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0/09 小川很聰明,卻從不願意認輸,連和媽媽猜拳輸了也賴皮。在幼兒園裡,舉凡畫圖或回答問題,小川總是爭第一,如果被搶先了,小川就脹紅著臉,嘴裡嚷嚷「是我先的!」;玩紅綠燈被抓到變成鬼,小川先是抵死不從,爭不過,兩行淚就流下來。 【文�柯寶絢(信誼學前教育雜誌親職專欄作家)】 好勝心是進步的動力。好勝心太疲弱,行動便缺乏積極度,難以獲得自尊和成就的滿足;但凡事想爭第一,又容易惹人嫌,自己也增添許多挫折感。過與不足需要更細膩的拿捏,如何以平常心看待輸贏,是寶貝也是爸媽該學習的課題。 進幼兒園後,孩子會以輸贏來爭奪老師的注意力。 (攝影�楊惠民) 求表現是想證明自我 寶貝3歲以後逐漸能生活自理,也開始懂得和同伴一起玩。他們在實物操作的過程裡,看到自己可以做什麼,在與同儕的比較裡,更確切知道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因而肯定自己的價值。 但是爸媽也會發現,4∼6歲的寶貝處處追求表現,喜歡幫忙家務、照顧弟妹,有時卻過度擴張自己的能力,總是說「我來幫忙,我會!」真正把事情交給他時,卻做得二二六六。 其實寶貝不是故意「欺騙」爸媽,他們只是不太清楚自己的能力究竟到哪裡,爸媽應該要肯定寶貝願意服務的心,並且從旁協助他們獨力做好一件事,強化他們的成就感。 求好的心與生俱來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動機和潛能。即使是襁褓中的小寶貝,在爸媽的微笑和鼓勵下,也懂得一再重複大人稱許的動作。以前在家隨便一個舉動輕易就能奪得大家重視的寶貝,進入幼兒園後,卻得在十多個小孩之中爭奪老師的注意和讚美,只好更加賣力「演出」,一旦發現速度最快、做得最好可以得到獎勵或老師的讚美、同學崇拜,當然奮力朝這方向前進。 但第一畢竟只有一個,贏了開心得意,輸了難免傷心沮喪,爸媽要做的是教導寶貝欣賞冠軍以外的美德,譬如過程中努力不懈的精神,或者是心甘情願服輸的大器,寶貝才不會一味執著在爭奪第一的光環裡。 輸可以增強挫折容忍力 「贏」雖然令人開心,但「輸」也有它的正面意義。服輸的過程,不但是運動家精神的培養,爸媽更可以在和孩子一起檢討輸的過程中,找到寶貝未來進步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因為輸過、挫折過,孩子真實經歷過如何從一個個小低潮裡爬出來,生命的韌度也因而慢慢厚實強健。日後遇到不順遂,他會相信:「我可以自己走出來!」而當寶貝能和爸媽一起體會──「輸」,其實蘊含那麼多寶貴的正面價值,自然就能勝不驕、敗不餒了。 爸媽雙重標準,孩子計較輸贏 學齡前寶寶的價值觀,需要仰仗爸媽灌輸,他們無法自行判斷,所以爸媽不能光說不練:雖然嘴裡說輸了沒關係,但每次孩子賽跑回來就問:「跑第幾名?」,或老是拿親友鄰居的孩子做比較:「隔壁的小熊會寫字了耶,你卻連ㄅㄆㄇ都還不會。」這樣沒有辦法說服孩子不去計較輸贏。 試著用不同角度去欣賞每個孩子的美好,就算自己的孩子比親友的會認字、會下棋,也要帶孩子一起欣賞對方的優點,才能真正放下對「第一」和「贏」的迷思。

轉貼∼女兒當保母

2007年12月01日
公開
13

【黃彥琳】美國法律規定,十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受僱當保母賺外快。女兒去年底滿十三歲,她知道這條法律,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怎知,小妮子當「保母」後,卻大嘆「保母的錢不好賺」,怎麼會這樣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去年女兒上七年級,立即在放學後的「課外活動」選了「基礎保母」課,為當保母做準備。在三個星期(六小時)的課程中,她學習安全守則、簡單的護理知識、如何選擇安全玩具與遊戲、如何注意環境安全等等。 有一次她上課,還特別帶著一個玩偶出門,原來那天的課程是學習怎麼幫嬰兒換尿布! 暑假才開始,住在社區入口的美國太太即主動找上門來,問小妮子能不能在他們夫婦外出時,在家陪她六歲的女兒玩?女兒欣然應允,當女兒出門「受僱」時,我在家裡,一顆心卻七上八下。 那位美國太太因為住得稍遠,我們平常沒來往,我不清楚她家裡的情況,想到女兒在陌生人的家裡當幾個小時的保母,腦海立即掠過一條條社會新聞:萬一屋子裡還有別的男人?萬一他們有壞朋友剛好來訪?萬一…… 好不容易捱了四個小時,這其間我每十分鐘就打手機給她,確定她平安沒事,簡直有點歇斯底里了。女兒一回來,我馬上頒布「新法令」:以後不准給陌生人當保母,風險太高,老媽我擔心受怕,心臟負荷不了! 隔沒多久,教會一對夫婦有事外出,找女兒當保母,陪他們四歲的兒子。那對夫婦也是從台灣來的,和我們很熟,他們把兒子放在我家很放心,我也很高興女兒不用外出當保母! 幾個小時後,他們來領回寶貝兒子,也留給女兒合理的保母費。他們走了後,我告訴女兒:「哎呀!拿熟人的錢感覺好奇怪,以後教會的叔叔阿姨需要保母看小孩,妳去幫忙,不要拿人家的錢啦!」 女兒立即用哀怨的眼神望著我,說:「媽!不認識的不准我去;熟人又不准我拿錢。我當保母怎麼賺錢啊?」 「保母的錢不好賺」,現在明白了吧?! 2007-11-24 轉載自世界日報

台語馬A通

2007年11月29日
公開
13

最近開始加強其他語言學習的時候突然想到,現在台灣小學把台語也併入固定課程之一,如果到時候兄弟倆回去唸小學台語完全跟不上那該怎麼辦?會忽然間有這種危機意識,是因為想到如果下次回去小朋友無法和親友用台語溝通,那豈不是很掃興而且也會讓長輩們很失望。然後接連著想到,親戚的小孩小一就要會用台語說故事了,像我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和他們講台語,回去的程度可能只是有點聽得懂但根本無法開口用台語會話更別說是講故事了!其他的外語隨性學習是沒關係的,因為沒有課程銜接的問題,但是國台英語都是學校會教的課程,我就不能教的太懶散了。既然想到就要馬上改進,當下就開始對小朋友中英台三種語言連著講,和爸爸也盡量改用台語溝通,吃飯時間和在車子裡都聽台語童謠,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讓我聽到兄弟倆自然的開口講台語了!對我這突然的台語攻勢兄弟倆的反應很好,這也是年紀小的好處,加上從出生到我們離開台灣,小朋友都斷斷續續的和阿嬤學台語,所以我現在只是把他們所吸收的台語通通挖出來而已。不過說實在的,兩個寶貝能這麼快就開始正確運用台語單字和簡短句子真的有點讓我嚇一跳。他們的反應再次驗證,語言就是要提早接觸,一但接觸,即使不常用它也只是被儲藏在記憶深處,只要有心把它挖出來,真的很快就上口了(雖然依年齡的不同效果差很多,但是就自己和兩個孩子的經驗而談,有心學習就看得到效果)。 另外這次看兄弟倆對台語這麼有興趣,又讓我再一次感受到親情的力量。之前,是我自己為了和台灣的親朋好友溝通而不斷的自修中文,現在我和小朋友講台語就會常聽哥哥提及台灣親友的種種,這也是為什麼他們這麼快就可以開口講台語的原因,因為講台語可以勾起美好的回憶。雖然目前要讓兄弟倆從雙聲帶變成三聲帶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的訓練,但因為他們真的是講的很快樂而且說的很自然,所以要變成三聲帶的過程應該不會太辛苦才是!^^

∼介紹一本漂亮的書∼

2007年11月29日
公開
10

聯合報╱柯倩華(童書評論者)】 2007.11.25 04:22 am 《請到我的家鄉來》 林海音文•鄭明進圖 小魯文化公司 圖�聯合報提供 每一本圖畫書問世,是作家與畫家的才華展現,也蘊藏一段從無到有的編輯過程。對極力想從翻譯邁步自製的台灣圖畫書出版而言,編輯是與創作人才同等重要的議題。最近重新出版的《請到我的家鄉來》,讓我們看見編輯過程各種概念與專業的整合,如何影響一本書的風貌。 1979年,從事兒童美術教育的畫家鄭明進想將多年收集的世界各國兒童畫編成童書,讓小讀者在藝術資源單薄的年代能擴展眼界。當時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的編輯曹俊彥,著眼兒童美術欣賞的功能來規劃這本書,想取名《畫我的故鄉》。他向總編輯潘人木推薦,請作家林海音為圖畫撰文。 林海音曾在國語日報工作,擔任過兒童讀物編輯小組文學類主編,用巧思讓書的走向轉了個彎。她設想這些圖畫是世界各地的小朋友向台灣小讀者發出的邀請,請讀者去他們的家鄉遊玩。隔年這本書更名《請到我的家鄉來》出版,內容介紹了五大洲二十一國。 原本零散的圖畫有了串連的主軸,整體感更佳。對兒童而言,書的內容不只觀賞,還增添了友善和趣味的想像。 林海音的文字歷久彌新,十七年後的新版只修訂了年代與資料(如人口數) ,保留她將知識、資訊轉化為兒童文學語言的寫作典範。各篇短文行雲流水,像跟孩子說話,沒有教訓或堆砌資料,也不故作幼稚兒語。精簡明瞭的知識,舉的都是孩子感興趣的例子,非常符合圖畫書這個文類對文字的要求。林海音當時辦的純文學出版社出過楊喚、林煥彰的童詩集,還翻譯引進了英國兒童文學經典《彼得小兔》全集。她熟悉許多好童書,知道什麼是兒童文學。 日本福音館早年四處網羅文學和繪畫人才投入兒童圖畫書創作,編輯群花費很大的研究功夫,幫擅為成人創作的作家、畫家,做「跨界」的準備。這個環節非常關鍵,對日本圖畫書發展有重大的貢獻,是台灣現今需要努力的功課。 新版《請》書重大的改變在圖畫、版面編排及印刷,視覺印象與舊版天差地別,從附插圖的文字書,成功變身為文圖合作的圖畫書。保留二十三幅兒童畫,加上鄭明進重新繪製六十二幅彩色畫作及收藏的各國郵票十二張,不僅圖畫面積增加,圖畫本身的傳達和詮釋更清楚,增加與文字的連動,小讀者有更多可觀察和感受的細節。鄭明進圖畫最大的特色是「鮮活」:韓國女孩的舞蹈、印度恆河風景或法國巴黎街道,都充滿引人入勝的生命力,反映畫家對兒童圖像閱讀的理解。版面編排資訊豐富,閱讀焦點卻不雜亂。和諧的色彩、適當的構圖版型,使這本大開本圖畫書精緻又親和。 一本書成功的表現必須對文類特性有充分理解,以及編排、刪修、印製種種經驗的累積與掌握,所有相關專業要協調和整合。「圖畫書編輯」這個專業卻一直不受重視,許多早晚做到死的童書編輯像沒有彈藥裝備就要上場打仗的士兵,在熱鬧的書市現實裡常常灰飛煙滅。我設想,或許因為這本介紹國外文化的書,避免了介紹本土文化知識類圖畫書(尤其是有些與官方合作的版本)常出現的問題:急切地塞滿生硬無趣的資料,宣揚文化的教育目的壓縮了文學藝術的呼吸空間,反而以義害文。這本《請到我的家鄉來》之所以好看,應是每個參與的人單純想著同一件事:做一本好看的圖畫書吧!

轉貼∼省錢煮夫 節儉7大妙計

2007年11月28日
公開
11

【記者徐文玲�報導】 誰說主婦才會省,這年頭煮夫也有省錢妙招,少吃館子,多多在家煮,採買撇步也要學,就可以吃得比別人好,還花得比別人少。 省錢煮夫:曹銘宗(51歲) 在物價高漲年代,靠退休金省省過日子,自己採買自己煮,在「吃」的方面累積不少省錢法。他說:「節儉是一種美德,從佛教來說,節儉是惜福。這樣想,省吃儉用就不會覺得在過苦日子,反而覺得自己『蓋高尚』啦!」 節儉妙計 1.保存期限長一點 曹銘宗認為,如果把食物放到壞掉,比浪費罪加一等,「會被雷公打死」,所以,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賞味日期,拉長可使用期,降低損壞、浪費的風險。購買前一定要看清楚保存日期,且盤算著是否可在期限內吃完。尤其牛奶、雞蛋等,盡量買期限長的。 2.冰箱管理免浪費 曹銘宗表示,做好冰箱管理,也可避免造成浪費。東西要分類、排放整齊,很多人常忘了冰箱有什麼東西,重複買、放到壞掉就是浪費。 把土司放冷凍庫,吃時再拿幾片出來解凍或烤熱,可延長保存一兩個月。 東西一次買多、再分裝、冷凍,可以保存很久,分成小包的東西,若暫時吃不到就放入冷凍庫。 3.在地採買 省出門道 曹銘宗家住基隆,常跑碧砂漁港買海鮮,買出門道,例如他建議買煙仔虎,它有「窮人的黑鮪魚」之稱,風味佳,價格卻比黑鮪魚便宜很多,平均一尾4至5斤,才200∼250元,就能一魚多吃,讓你吃到撐。買煙仔虎可請攤販代為處理,幫你分好生魚片、燉湯用的魚頭、魚尾以及整大塊魚肉等。 4.什麼都要打包 在這艱困的時代,別管什麼面子問題,上館子,吃不完的一定要打包,即使菜汁或東坡肉的滷汁也要包,帶回家可拌飯,或炒菜、炒肉絲,就會香氣四溢。吃不完的火鍋可請店家加湯後再打包。 5.收攤前再買 盡量多逛多比價,可考慮超級市場常推出的「特價品」,有的小型商店也會推出特價品,甚至傳統市場的攤位也會故意把某種菜賣得特別便宜,只要多逛就能學到如何挑便宜的買。 傳統市場價格相對較有彈性,也可討價還價,找出便宜的攤位,等收攤前才「進攻」,例如接近中午或者黃昏,老闆會一口氣降價出清。 Tips:傳統市場買菜,基本上可以要點辣椒,懂得與老闆套交情,就可能送更多喔。 6.全雞較省之妙計 傳統市場買全雞,一斤的價格比單買雞腿一斤便宜很多。買了全雞,請老闆分割,不馬上吃的就放入冷凍庫。雞腿可燉湯,雞胸可快炒,雞頭、雞骨、雞腳等都可熬湯。 肉絲也買大包裝,買回家再分小包冷凍,或用膠膜、保鮮盒存放妥當再放冰箱,可保存較久,也不會生異味。 不必特別買冰箱除臭用品,像泡過的茶葉、用過的檸檬,甚至橘子皮、柚子皮等,都很好用。 7.泡麵加料 省也要顧營養 財務緊縮時,泡麵可派上用場,再加料就不錯吃。把速食麵或新竹米粉放到水裡煮,加一些青菜,或肉、海鮮、雞蛋,就很有料了。

會錯意

2007年11月27日
公開
7

前幾天看到一篇媽媽經,文章聊的是因為一通未婚朋友的臨時來電,表意要來家裡,這位媽媽就馬上趁一歲的寶貝熟睡的時候趕快整理家裡。偏偏她的寶貝又是很淺睡的孩子,所以做事一定要非常小聲要不然就會把他吵醒,那什麼事都不用做了。結果和時間賽跑完後,朋友才來電說只在樓下送個東西就走了,害這個媽媽覺得自己白忙一場!看完這篇短文我不禁點頭微笑,因為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咪都有的經驗。 我覺得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對朋友的來電就常常像這位媽咪一樣會錯意。原因很簡單,生了兩個孩子,大部份的朋友都會因為體恤我,怕我太忙,除非必要或是我的極力邀請,要不然就盡量不到家裡來"打擾"。而我自己也常常忘了要問清楚到底他們會不會到家裡來坐,因此盲目的打掃和準備水果點心,然後等朋友走了才失望的和寶貝們坐在客廳互相對看。雖然常常帶小朋友往外跑,接觸人群,但我覺得能在家裡招待親朋好友也是一種不同的享受。因為會把一個地方稱為"家",就表示它有溫馨的感覺,能和自己的至親好友分享這份溫馨,我覺得真的很棒!再說,在家聚餐聊天比在外吃飯輕鬆又隨性,光是孩子的餐桌禮儀就不用限制那麼多,這樣自己就不用太精神緊崩。可惜的是住台灣的時候,朋友都覺得我家太遠了,現在住國外就更不用講了。所以各位好友們,等我搬回台灣的時候,要記得常來我家串門子,我是真的很好客啦!不要怕我有做不完的善後工作,到時後會有兒子們幫忙,怕什麼呢!(希望到時候他們還像現在這麼好騙^^)

轉貼~芬蘭趣味活潑全面的音樂課

2007年11月27日
公開
14

看到這篇芬蘭的音樂課剛好和自己正在教兄弟倆的方式不謀而合,於是在此讓大家認識一下芬蘭活潑的音樂教學。 Yolanda 在 YLib Blog 發表於 4:57:01 有一回,我載著女兒們在車上正好聽到出生於 1843 年挪威最偉大作曲家愛德華•葛利格 (Edvard Greig) 的音樂,坐在後座的女兒們馬上說,啊!葛利格的!這點我倒不驚訝,畢竟她們在赫爾辛基音樂學院的少年交響樂團曾經演出過葛利格的一些曲子。之後,大女兒說,是「皮爾金組曲」 (Peer Gynt)!剎那間,我眼睛一亮,咦!怎麼?樂團裡講的嗎?她們說,沒有啊,是學校音樂課…… 隨後,大女兒就開始述說「普爾金組曲」,她滔滔不絕的談起組曲的戲劇性部分,與哪一段是長笛和雙簧管、哪一段為小提琴主旋律、然後又如何如何,讓我不得不洗耳恭聽…… 四年多前,聽到將前來北國旅居時,當時一般國人對於芬蘭的認知和瞭解並不多,在還沒接觸任何一位待過芬蘭的人之前,大概只有我公公在第一時間說,「好啊!芬蘭是音樂家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 的故鄉,一個進步的國家!她的音樂教育頗為著名也相當成功」! 也記得當時有一位好友知道我們要來芬蘭,還特別問了先生:「芬蘭,你可以接受嗎」?讓我們啞然失笑,因為普遍一般大眾對「當時」的芬蘭都很不熟悉,認知也相當有限!包括先生工作上所給的生活及住屋津貼條件等都無法和北歐鄰國相提並論。 雖然芬蘭已經被世界透明組織評比為全球各國清廉程度第一、被世界經濟論壇評比為全球競爭力數一數二的國家,但當時國內對於她的報導並沒有這一兩年來得多,芬蘭相關的旅遊或介紹芬蘭本身的書籍也寥寥無幾!無怪乎大家一時之間也會有一些像是:啊,Nokia 是芬蘭的哦?芬蘭除了聖誕老人之外,還有什麼?…諸如此類的反應。 我公公一輩子致力於音樂研究、音樂欣賞與音樂教育,對古典音樂、西洋音樂史以及各國音樂風格和教育發展等,都一直有很長期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其中當然包括芬蘭。所以他成為我們第一位對芬蘭有立即、整體認知與高度評價的親友! 提到芬蘭音樂,當然要先從芬蘭出了一位二十世紀國寶級音樂家西貝流士 (Jean Sibelius) 之後談起,整個社會對音樂的重視與散播音樂教育的種子也因之開始萌芽 (之前「芬蘭傳奇」系列中曾提過)。長久以來,芬蘭政府除了廣設音樂學校以優質、專業的方式教導有興趣的學生外,更鼓勵、培育一般學校課程內的學生既廣泛又深入的瞭解音樂。音樂學校這點我往後會再介紹。今天,我們就先看整體音樂教育一環中,大家最熟悉不過在一般學校義務教育裡的「音樂課」! …… 大女兒在車上興奮的一邊講,一邊就被我這媽咪不時打斷、諮詢再三。就這樣邊問邊湊出些課程輪廓,原來「皮爾金組曲」的介紹是在學校上音樂課時聆賞的,這讓我不得不正襟危坐來瞭解到底學校音樂課中是如何介紹挪威這位作曲家?隨後幾日,她小姐還特地將音樂課的講義筆記拿回家讓我為她專訪一番呢! 她說音樂課正好教到鄰近國家的音樂,順手也拿出學校的影印講義出來。啊!又有各國國旗和歐洲地圖呢!國際化的元素不是只有出現在數學課本中唷 (請參照「芬蘭教育」系列),音樂課中也整合、融入了眾多「國際化」的教學風格!孩子們在音樂課中,老師除了介紹、聆聽北歐各國音樂外,也讓他們在講述到的國家國旗,塗上國旗顏色,在聆聽各國的不同歌曲時,也一併認識這些鄰國重要知名的作曲家! 老師更讓孩子們在欣賞了鄰近國家國歌後,為這幾個北歐國歌來打個分數!當然,分數是孩子們自己去評比,沒有標準答案。畢竟,能讓孩子自己作主人,參與度才大,吸引力才會強!女兒說,她們都覺得冰島的國歌不怎麼出色,瑞典的國歌就很好聽,連芬蘭老師也很喜歡瑞典國歌的旋律咧 … 除了欣賞芬蘭的幾國鄰近國家國歌之外,老師談到丹麥音樂時,就提到丹麥國家級作曲家卡爾•尼爾森 (Carl Nielsen,1865-1931),也介紹他的六部交響曲。聽一首尼爾森的作品後,讓孩子們以簡單的文字和自創小插圖隨手記錄所聽到的感覺、畫下自己的感受。女兒寫了:非常寧靜、平和,如同太陽從水面升起時,美麗萬分 … 而提到挪威音樂時,則介紹了和芬蘭西貝流士併列為三大「民族樂派」大師之一的挪威作曲家愛德華•葛利格,也選擇了葛利格著名的管弦樂作品「皮爾金組曲」。教學的引導模式,在描述生平和基本背景後,同時也欣賞認識他的音樂! 老師先介紹了出生於 1828 年的挪威劇作家亨利易卜生 (Henrik Ibsen),皮爾金傳奇就是由這位有「現代戲劇之父」稱號的易卜生所著;詳細解說故事背景與內容後,播放一段又一段的皮爾金組曲,並適時暫停,請孩子們分別來猜測演奏的樂器,然後老師介紹不同段落的主要樂器,例如長笛與雙簧管分別演奏的是「晨曦」,三角鐵為阿拉伯舞曲等。欣賞音樂時,孩子們可以選擇閉上雙眼,用心去想像與享受! 我在孩子的音樂課筆記中,也看到之前對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的介紹,當然她也塗上了俄國國旗的顏色,而老師對柴可夫斯基的重要芭蕾舞組曲「睡美人」、「天鵝湖」和「胡桃鉗」,也都大略的做了介紹。女兒所拿到老師影印的筆記中,以芭蕾舞的介紹最引起我的注視。畢竟,欣賞柴可夫斯基的這幾部音樂鉅作時,如果能同時對芭蕾舞有些認識,一定會增加聆賞的豐碩內涵!我當時問了女兒,那介紹芭蕾舞時,妳們班男生會不會覺得很無趣啊?她似乎不太能理解為何媽咪會問出這麼沒有深度的問題! 這種音樂課的教學方式,真的會為孩子們的音樂欣賞種下一顆美麗的種子,帶著孩子以自然、生動、全面的進入古典音樂的歷史、音樂家的背景、樂曲的解析與樂器種類的組合!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是要學生們用豐富的想像力、以心靈去體認和感觸音樂的曲風,瞭解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樂章或特色,那音樂才能與孩子產生互動與親切感,不再是呆板的「教與學」過程,或甚至讓孩子以為音樂只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無關「正課」的附屬品!更棒的是,孩子們藉由音樂課,瞭解、認識、尊重鄰近國家的文化、音樂與藝術,並且音樂也將永遠融入生活與文化之中了! 引用網址:http://blog.ylib.com/yolanda/Trackback/2007/11/09/4035

Project 4~我的故事書

2007年11月26日
公開
9

∼所需材料∼ 有人物或動物的宣傳單數張,有卡通主角的著色圖,剪刀,漿糊,A4紙數張 ∼活動步驟∼ 1.和寶貝一起翻看宣傳單,一一把喜歡的人物或動物剪下來備用 2.把喜歡的卡通著色圖上色備用 3.和小朋友一起討論這些圖片中的人物在做些什麼,媽咪可以適時的幫一下,讓這些圖片可以連串起來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新故事 4.把串好的圖案照順序貼在A4紙上,一一編排好後,媽咪可以和寶貝一起設計封面和為書取名字 5.把所有頁數都訂裝好(看是要用訂書機訂或放在書夾都可),寶貝的新書就出爐喽! ∼我們的活動過程∼ 最近我們這裡的各大超市及購物中心都已經開始推銷聖誕節的相關產品,所以我拿的宣傳單也都是這些題材。我就先示範給哥哥看,剪下不同人物的圖片然後問兄弟倆這些人在做什麼。為了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我剪了很多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景象,我們邊看這些小朋友在玩些什麼,我邊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會在聖誕樹下玩這些玩具。我們的第一本書就叫做Christmas Party,由一位小哥哥提著禮物跟大家說:" Ho! Ho! Ho! Merry Christmas!",接著就是party的開始,小朋友們各自拆開自己的禮物玩著,而大人們收到禮物也都很開心。等大家都玩夠了,一位胖胖的uncle(我家的哥哥和弟弟都叫台灣人以外的人為uncle和aunty)端著一大盤的火腿、熱狗、麵包、和各種cheese出來邀請大家:"Let's eat!",短短的聖誕party故事就結束了!做完了這本書,兄弟倆第一次認識聖誕派對是什麼,而且了解一個party大概會有的過程及參加聚會該有的一些禮貌。做完了這本故事書,我把之前在網路上抓的一些看圖說故事的情節列印出來請哥哥自己看圖編故事,然後兄弟倆再一起為圖上色。因為現在的哥哥開始會自己編故事了,而且弟弟也邊聽邊學,所以我就利用這樣的活動讓他們可以常常有題材自言自語,自己邊玩邊訓練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