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轉貼∼你侵犯孩子的權利了嗎?

2007年11月25日
公開
9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1/20 兒童權利不只是法律條文;落實在生活裡,是讓爸媽學會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個體,給予應有的照顧及權益;就孩子而言,是讓他們從小在生活中,因為被尊重而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文�黃美湄(學前教育雜誌主筆)】 11月20日是國際兒童人權日,通常也是我國發表一年一度各類人權指標的時間。距離1997年台灣首度進行兒童人權調查以來,今年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但是談起孩子的權利,大人們往往仍會困惑甚至反彈:「孩子乖乖長大就好了,幹嘛還要爭什麼權利?」也有人覺得,比起以往的年代,孩子已經是夠幸福的,如果還要強調孩子的權利,豈不是要讓他們爬到頭頂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 兒童的權利,爸媽和老師有正確的觀念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攝影�楊惠民) 小心錯誤觀念誤導孩子 輔仁大學兒童家庭學系講師謝友文是長期關心兒童福利的學者之一,他強調,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成人的「基本人權」是相同的;兒童的「特殊權利」,則是針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及兒童應受到特別照顧、保護等考慮,是屬於兒童專有的。 很多時候,爸媽並未意識到自己想法作法欠妥當。舉個例子來說,社會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孩子因獨處而發生意外的傷痛事件,這就是父母在照顧上疏忽了年幼孩子還不夠成熟,即使看起來聰明又靈巧,但畢竟獨處時的應變能力還是不夠的,大人原本就應該善盡保護的責任,不要心存僥倖。如果真有生活難題,無法負起照顧責任,也要積極尋求社會救助體系,讓孩子再安全無虞的環境長大。 爸媽缺乏人權觀念,不僅可能直接做出對孩子不利的事情,更會將錯誤想念與作法傳給孩子。例如,爸媽從小不在意孩子的財產權,孩子的觀念相對也容易偏差,上幼兒園時可能會擅自將學校物品或小朋友的物品帶回家,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這些錯誤觀念有時影響自身,有時影響身邊的人,在人際互動上造成惡性循環。 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就是對寶貝愛的承諾。(攝影�楊惠民) 考驗爸媽的「人權」常識 想想看,身為大人,你知道下面這些事情和孩子的權益有什麼關連? 1.若能預知胎兒的性別,就可決定生不生下他。 2.管教時,將孩子關在房裡或鎖在門外,不准自由進出。 3.手足之中,長得好看又聰明的孩子,爸媽當然會比較疼愛。 4.孩子是我的,我愛怎麼對待他,別人管不著。 5.孩子生病了,看醫生費時又費錢,買成藥吃一吃就可以了。 6.孩子的玩具是爸媽買的,轉送別人不需經孩子同意。 7.出門到附近買一下東西,把孩子放在家裡沒關係。 8.為了孩子的將來,小小年紀送出國當小留學生是值得的。 9.孩子年紀小,買給他的書籍玩具有趣就好,材質不必在意。 10.幼稚園不是正規教育,上上停停無所謂。 以上10種想法或行為,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其實這些事件的背後牽涉到的權益分別是孩子的1.生存權2.人身自由權3.平等權4.人格權5.健康權6.財產權7.父母保護權8.家庭成長權9.消費權10.受教育權。你的判斷和行為都正確嗎? 了解「兒童權利」的內涵,是尊重及保護兒童的第一步。爸媽可以先認識每種權利的精神,對照日常生活行為就能逐漸熟悉。 ․生存權:孩子有權獲得基本生活需要的滿足,以維持生存。例如,免於飢餓。 ․姓名權及國籍權:出生後應辦理登記,取得姓名及國籍。例如,不用不雅綽號嘲笑。 ․人身自由權:孩子身體的自由不能受任何人侵害。例如,不能體罰或威脅。 ․平等權:所有兒童一律平等。例如,愛護有特殊障礙的孩子、不輕視新移民。 ․人格權: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尊嚴及權利應該受到尊重與保護。例如,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財產或附屬品。 ․健康權:凡是有礙孩子身心的因素,都應努力排除。例如,不讓孩子吸二手菸。 ․受教育權:每個孩子都有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例如,提供好的上學環境。 ․隱私權:孩子的個人私事,有不讓人知道的權利。例如,個人資料不任意曝光。 ․消費權:孩子保有交易時被公平對待的權利。例如,不提供孩子低劣的商品。 ․財產權:孩子的財產不論是個人獨有或與他人共有,都不得任意侵奪。例如,不隨便沒收孩子的東西、不擅自拿取孩子樸滿的錢來用。 ․父母保護權:孩子由父母所生,有權受到父母妥善的照顧與保護。例如,不因虐待或疏忽造成傷害。 ․家庭成長權:孩子需要愛與了解,家庭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孩子有權在家庭中成長。例如,父母即使感情不睦或離婚,也要妥善安排孩子的成長環境。 其他權益還包括:獲得營養、居住、娛樂及醫藥服務的受撫育權;遇到問題,有優先受到保護與救濟的優先受救助權;有遊戲及從事休閒活動的遊戲權;未達適當年齡前不應從事工作的童工工作權等等。想要瞭解更多,可以參考內政部兒童局網站。

轉貼∼從生活小事學會成功條件

2007年11月24日
公開
8

•學前教育雜誌 2007/09/11 孩子從小在父母身旁,透過觀察模仿,學會生活裡的實用智慧、學會勤儉,將來才能夠自給自足,懂得好好過日子,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在報上看到有個國二生,父親每天給他們4個孩子200元吃飯,3天前父親出門做工,沒有回家,他餓了兩天後,不得已去超市倉庫偷東西吃,不幸被逮,超商老闆頗有同情心,不願追究,但是警員堅持「依法行事」,將孩子以「竊盜未遂」罪移送法辦,上了報紙。 我看了很難過,因為飢寒起盜心,為了一點情有可憫的小事,讓這孩子一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它所造成的傷害遠大於社會正義;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他們為何不會自己煮?父親一天給200元,一週就是1,400元,米、麵條、雞蛋都不算貴,蛋炒飯,醬油拌麵也可以混過一餐,何至於去市場偷食?為什麼一個已經唸到國二的學生沒有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能力? 孩子有應變能力,懂得用手邊資源整合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成功的條件。(攝影�楊惠民) 先教生活技能和做人道理 1960年代有個好電影「吾愛吾師」(To Sir With Love),影帝薛尼鮑迪演一個黑人老師去到倫敦貧民窟的高中教書,學生上課都不聽講,因為三餐都不繼,哪管得到什麼三角幾何、物理化學?有的還把剛出生的弟妹抱來學校,不這樣做,她就得留在家中照顧弟妹。 老師挫折之餘,想到與其不好好上課,不如教他們生活中可以用到的知識,他們馬上出社會就是大人了,一點生活知識都還不懂,怎麼去外面謀生?於是他請隔壁班女老師來教衣著、打扮、面試時的談吐,他自己教孩子如何用最少的錢養活自己。在教生活技能時,同時教他們做人道理,反正讀書是隨時想讀都可以讀,做人道理卻是有人教才會的。 這部電影的結局非常感人,使我在看過40年之後都沒有忘掉。如果我們在學校裡教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或許這個孩子不必逼著去偷竊。 生活智慧比課本知識管用 外食不但貴而且不衛生,越是經濟不好的學生,越是要教他如何節儉的過日子。我去美國留學時,沒有錢,一個月伙食費只有50元美金,我學會了買時令的蔬菜,買最大包的米和麵條,而且如果有植物知識,大自然中有許多可以吃的東西。有一次我在跟一個山地老阿嬤吃飯時,電視報說某人因無錢買菜去自殺,阿嬤就很驚訝地說,「菜怎麼要去買?不是去外面採就好了嗎?」我曾吃過野茼蒿,味道比種的還香。 一個國二生應該知道大包比小包便宜,大賣場比零售商便宜,時令的水果比溫室的水果便宜。台灣的育種老前輩,西瓜大王陳文郁先生小時候沒有錢吃冰棒,因為冰棒是買一打送一枝,他就跟阿嬤借5毛錢買了一打,把冰棒轉賣給同學後,錢還給阿嬤,自己也解了嘴饞。這種所謂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有時比課本知識還管用,緊急時,救人一命的其實是這種智慧。看到這個孩子被貼上了小偷標籤,心中萬般不捨,但是也讓我們看到目前教育是和生活脫節的,政府要趕快亡羊補牢了! 實用知識從模仿爸媽而來 話說回來,在責怪學校教育不實用之餘,最大責任還是父母身上。這個孩子父母雙全,只是媽媽在醫院陪伴生病的外公。有父有母,怎麼一點家事都沒有教孩子做?小學三年級就可以教洗米煮飯了。 這裡帶出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台灣經濟起飛後,很多父母開始覺得沒有請個菲傭是沒有面子的事,既然有了傭人,孩子就不必做,因此就出現了小三學生,上完音樂課不會自己穿鞋子,坐在地板上哭的現象了。 另外,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母親不做家事,孩子沒有模仿的對象,自然也不會了。那麼,為什麼不去模仿菲傭呢?因為模仿是只向上模仿我們所看得起的人,所謂「上行下效」,孩子會模仿父母(不論父母職業)、老師、崇拜的偶像或政治人物,但是不會去模仿路邊的乞丐或他看不起的人,即使偶爾模仿,也是嘲笑之意。 從小別疏忽學習生活小事 許多小學老師感嘆,過去父母所負的教養責任,現在落到老師的肩頭了,很多孩子到了高中都還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有個高三學生寫電子郵件來問我什麼是認知心理學,信尾沒有簽名,變成匿名信,真是非常的不禮貌。 生活事是小事,但是小事可以壞大事,教育孩子成材是父母責無旁貸之事。從小教他運用家中現有的資源,不仰賴超商或他人過日子是重要的事。一個自給自足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創造力、應變能力,他會從手邊資源中去整合出他想要的東西來,這不就是成功的條件嗎? ******************************************************************* 我現在讓兄弟倆參與家事,盡量讓他們在生活上能一切自理,就是希望他們長大獨立之後,可以把自己照顧的好好的,不用我瞎操心。我常告訴哥哥,凡事都要先自己試試看,真的做不到才請爸爸媽媽幫忙,不要試都沒試就先麻煩別人,這樣很沒有禮貌,而且很不負責任。

"感恩"的學習

2007年11月20日
公開
14

續"分享"和"尊重"的學習之後,前陣子我開始了"感恩"的教育。會開始對小朋友強烈灌輸"感恩"的理念,是因為兄弟倆的行為舉止讓我警覺到,他們真的很缺乏感恩的心。在開始"感恩"教育的那一天,兩個皮蛋和往常一樣在房間玩拼圖和其他玩具。弟弟看哥哥那麼會拼拼圖,他也希望和哥哥一樣,只是畢竟他比哥哥小一歲多,最多只能自己完成六片拼圖,所以其他無法完成的拼圖,弟弟就喜歡拿起來像天女散花一樣的亂丟。其實他們怎麼玩我都無所謂,把拼圖弄散了當菜來炒或像掃垃圾似的掃來掃去都可以,只是當他們把房間所有的玩具都丟滿了整個房間之後(當時整個房間真的很像垃圾場,慘不忍睹),那種善後工作就不是兄弟倆能承擔的了。我也知道他們需要我來幫忙收拾,所以我就唱我的"clean up"歌,要他們和我一起整理善後。只是沒想到小少爺我行我素的拿了玩具到客廳繼續玩他的,而大少爺則是翹著二郎腿,在一邊看我像灰姑娘一樣跪在地上撿拼圖和其他玩具。我看他們都沒動靜就再一次對哥哥說,"可以請你收一收嗎?",沒想到他竟然回我:"why?"!本來心情還不錯的我,聽哥哥這麼說,頓時火冒三丈!心想好吧,再給哥哥一次機會,因為"為什麼"是他近幾個月的口頭禪,不要隨便誤會他。無奈的是,哥哥因為房間實在太亂了,他完全不想碰。我開始忍住自己的怒火教他要怎麼收,只是他動作比平常慢很多(簡直比蝸牛爬還慢!),一副隨便應付我的樣子,這時的弟弟也叫不動,我實在氣炸了!真的很久沒這麼生氣了,不過當下的我沒有對他們大吼大叫的(因為這樣效果不會比較好,自己的失態小朋友也會學),只是很安靜很無力的叫他們去洗手吃飯,他們吃飯的時候,我就自己一個人把他們的房間還原。而我所謂的"還原"就是回歸到剛搬來住的樣子,只留下基本家俱、大象溜滑梯、小桌椅、和書,其他的玩具和教具全數沒收!我很慎重的告訴兄弟倆,玩具玩完就要收,不願意整理的小朋友沒資格玩玩具,他們也知道自己理虧,所以對我開出的條件完全不敢有意見。 隔天開始我就讓他們看了一連串難民幼童的照片,清楚的讓他們知道"we are so lucky"是什麼意思。我告訴哥哥,"感恩"就是"appreciate",而要會"appreciate"他們所擁有的,就是要懂得珍惜和愛護他們所有的物品,包括自己的身體及他們所吃的食物。光是這樣耳提面命的告誡之外,我還嚴格執行口語感恩,也就是說,要隨時隨地的對人說"謝謝"或"謝謝幫我做什麼什麼"。例如,早上要喝奶的時候,兄弟倆就要說"謝謝媽咪/爸爸幫我泡ㄋㄟ ㄋㄟ",每餐端飯給他們吃的時候要會說"謝謝媽咪幫我煮飯飯"or"Mommy, thank you for cooking!",幫他們盛水的時候不可以忘了說"謝謝幫我倒水水"等。只要是他們有受惠的事,會盡量教他們說,這樣他們才知道是為什麼而感恩。也許有人會認為會說好聽話不代表就真正懂的感恩,只是我覺得把孩子的嘴巴訓練的甜一點,至少以後的人際關係會比較順遂一些。話又說回來,要教孩子了解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就要教他實際的講出來。我個人認為,經過大腦說出來的話才會有知覺(所以要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要怎麼說,之後再修正用詞和文法),等他真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時候,寶貝才能開始從經驗中體會這些話的意義,最後才會漸漸以行動來證明他的改變。 其實我覺得"感恩"的意思可以包括多種解釋,像我就告訴哥哥,懂得"感恩"的人也懂得"分享",更懂得尊重,因為這個人珍惜他周遭的人所以願意大方把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而且如果你希望別人也懂得對你感恩,那你就要時時的尊重別人,讓別人感受到你的誠意,這樣別人才會開始珍惜你的存在。就因為"感恩"的涵義很廣,所以不同於之前的品性教育,這個單元我除了平常的以身作則和口頭勸告之外,我還加了一些圖片(網路的難民幼童照和新聞報導)和實際的體驗(綁住手腳,了解健全的身體有多好),讓兩個皮蛋真實的體會到自己多幸福。以下是我用弟子規提醒小朋友要改進的地方: ~首孝弟 次謹信(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自己說到要做到,這樣爸爸媽媽才會考慮哥哥或弟弟提出的要求) ~汎愛眾 而親仁(除了爸爸媽媽和弟弟,哥哥要對其他的人都好,這樣別人才願意和你一起玩)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爸爸媽媽講過的話就要聽,不可以我們說我們的,你繼續做你的,這樣是很不尊重別人的小朋友)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問人,尤其是自己亂開抽屜拿爸爸媽媽的東西,這樣是非常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這句話很常用,因為兄弟倆常常故意學些沒禮貌的舉動,我就常引用這句話來告誡) ~身有傷 貽親憂(男孩子好動亂跳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動作太危險,就會把這句搬出來唸一唸) ~親愛我 孝何難(有時真的怎樣說都不聽的時候,我會引用這句話,問哥哥:"媽媽對你這麼好,為什麼你不能對我好一點呢?") ~怡吾色 柔吾聲(對任何人好好的說話,不要沒有禮貌,就是懂得尊重的乖寶貝)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對弟弟好就是對爸爸媽媽好)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不跟弟弟搶玩具,不對弟弟兇兇,弟弟也比較願意自動分享)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兄弟倆吃點心和進出電梯門時常常因興奮而爭先恐後,我都用這句話提醒他們這樣很沒有禮貌,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 ~稱尊長 勿呼名(哥哥有時會直呼我或爸爸"你",偶爾還會用手指人,我都馬上糾正,提醒他這都是弟子規教的喔!) ~尊長前 聲要低(通常這句話我會在公共場所引用,因為兄弟倆出門常會因興奮過度而大聲亂叫) ~對飲食 勿撿擇(這是很多小朋友的通病,我對哥哥這樣說,他還會回我:"粒粒皆辛苦"呢!) 而我這樣的不停的唸唸唸,到底有沒有效呢?其實不無小補。現在兄弟倆的嘴巴變甜了(說實在的,當孩子嘴巴甜的時候,他們的調皮搗蛋感覺就比較不那麼礙眼了),除了會說感恩的話之外,貼心的話自然而然也就跟著增加。只要任何人不小心掉了東西,弟弟就會很自然的隨口一句"小心"!哥哥現在除了會自動說"謝謝幫我煮菜菜"之外,常常自己再加一句"好香好好吃喔"!還有,小朋友現在只要不小心掉了飯菜在桌上,都會馬上撿起來吃,不浪費食物,而且也把地上保持乾淨,讓我和爸爸省了一項飯後要善後的事情。對於最讓我受不了的善後習慣,兄弟倆都真的有因為我把玩具一掃而空而有所改進。哥哥除了會自動收東西還會認真整理整齊(雖然還是要看心情,但情況已經比以前好太多了),另外哥哥早上起床也都會自動把自己的棉被摺好(真的很方正喔),這對我來說可是額外的收穫呢!而弟弟從完全不願意收玩具到現在偶爾得三催四請的要求他收玩具,能有這樣的進步,我已經在偷笑了。至於搶玩具的戲碼至今還是會上演,只是現在我會不斷的提醒哥哥要珍惜已經所剩無幾的玩具,要不然再被沒收話,那就真的什麼都沒得玩喽!這樣的話真的很有嚇阻的做用,即使只是片刻的休戰,總比無止盡的吵鬧來的好多了。哥哥自從看了那些難民幼童的照片之後,對自己幸福一切也常掛在嘴邊,有時他會問我,"Mommy, why am I so lucky?",我就回問他,"Why do you think?",然後他就會把我告訴他的理由一一列出來。能聽哥哥如此的背誦就足以證明,他真的有在思考為什麼自己如此幸運。我不會離譜的指望,兄弟倆會因為我這樣的教育而變成人見人誇的乖寶貝(這樣也給自己和孩子太大的壓力了),但只要不要一直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心態,可造之材的孩子,被拒絕的機率應該會比較低吧。 大家可能會好奇,我沒收了約一個月的玩具,難道小朋友沒有吵著要嗎?答案是當然有!不過只要我提醒被沒收的原因,然後再問他們今天是否有做改進,哥哥就會識相的不鬧了,弟弟也就跟著哥哥的屁股走了。其實他們沒有激烈的吵著要玩具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家這兩個實在太會自己找樂子了,沒了屬於自己的玩具就找別的替代品。所以沒收玩具的這段時間,我自己也很累,因為必須時時注意他們去拿什麼東西來當玩具!剛開始連唯一剩下的書都當玩具來玩,不過因為玩具沒收的時間真的有點長,所以兩個寶貝也因此變得比較愛看書,對著圖片自己看圖說話,或是學我把繪本的故事演一演。少了玩具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小朋友對我所教的東西學的比較專心。不管是做project學習,還是這一連串的品性教育,學習成效真的比以前好。只是孩子還是須要有玩具的刺激讓他們繼續從玩中學習,所以最近看他們真的比一個月前懂事些了,才慢慢的把玩具一點一點的歸還。而我歸還玩具也是有原則的,絕對不會因為現在表現好就當下歸還以做獎勵。我都會告訴兄弟倆,要一直表現好,媽媽才可能考慮把玩具再拿出來,然後等他們晚上睡著之後,我再拿兩個玩具出來擺在他們醒來就看得到的地方,這樣他們一早看到就會很高興,立志這一整天都要當乖寶貝。不過不要誤會,我也不是每晚歸還,因為我不希望他們把玩具歸還當做理所當然,所以不定期的歸還除了能讓他們喜出望外,還可以讓他們更珍惜得來不易的玩具。

Project 3~我的身體(二)認識它的各種功能

2007年11月19日
公開
8

∼所需材料∼ 各式各樣可以讓小朋友品嚐的醬料,空盒子數個(大小不拘),CD一片(故事或音樂CD都可),爸爸一個 ∼活動步驟∼ 先帶動一連串的遊戲和活動,再來討論這些遊戲用到身體的那個部位。 腦筋動一動: 在準備好的空盒子裡藏小朋友平常愛玩的小玩具,讓寶貝搖一搖盒子,秤秤重量,然後適時的給些提示讓孩子自己猜出盒子裡的東西。 記憶體驗: 和寶貝一起隨興的背誦或唱兒歌,沒有一定的數量,只要背得高興就好。背完之後,和寶貝聊一聊曾經做過的事,看過的人,重點是要讓寶貝喚起自己的記憶。 靈魂之窗: 用任何紙剪一個小洞(如果媽咪技術好,剪兩個可以當眼鏡框的小洞)讓小朋友從洞中看世界。 好聽的聲音: 放一片故事或音樂CD,陪寶貝一起聽故事或唱歌跳舞都可以,這項活動就一直進行到小朋友喊停(或媽咪自己受不了^^)。等活動結束,和孩子一起討論剛剛用耳朵聽到什麼,讓寶貝對耳朵的功能及其保護方法有進一步的了解。 嗅覺&味覺嘉年華: 把家中可以讓寶貝品嚐的醬料先各倒一些在盤中備用。把這些醬料整罐一瓶一瓶的讓小朋友聞(最好拿整罐聞味道比較濃),然後先問寶貝覺得聞起來像什麼,再對該醬料做進一步的介紹。等聞完了醬料,在用白麵包或原味鬆餅品嚐每一種醬料。在小朋友品嚐每一種醬料之前,先問看看他知不知道這個醬料的名稱,然後等品嚐完了該醬料就討論一下味道和對它的喜惡。(這是我家兄弟倆品嚐的醬料單:麻油,醬油,和風沙拉醬,泰式芒果醬,BBQ醬,蕃茄醬,白醋,maple syrup,綜合果汁,鹽巴,沙茶醬,果醬,花生醬,辣椒醬,。) 好用的爸爸: a)和爸爸比腕力 b)請爸爸把手臂伸直,讓寶貝學吊單槓 c)請爸爸躺平,讓小朋友騎在背上用拳頭,用手掌,用手指,還有用手肘幫爸爸按摩。 d)請爸爸躺在地上看書,用手臂把上身稍微支撐起來讓寶貝可以像躺在椅子上躺在爸爸的身上,然後請爸爸彎起雙膝,雙腿朝上,讓孩子自己用雙腳努力的把爸爸的腿壓到地上。反覆玩幾次,讓小朋友著實的學會運用腳力。 e)拿不要用的毛巾讓爸爸和寶貝一起拔河,同時體驗雙手臂和雙腳出力的感覺。 f)和爸爸賽跑! 收心操: 媽咪可以自編簡易體操讓小朋友感受到身體各部位在動的感覺,一邊做運動,一邊介紹部位的明稱和功能。 總複習: 拿著一個很清楚的人體圖畫會繪本,和孩子一起坐下來指認,讓他告訴妳他可以用這些部位做些什麼事情。 ∼我們的活動過程∼ 我在每一個遊戲或活動結束之後,就會馬上問哥哥知不知道剛剛的活動是用到身體的那一個部位,然後再簡單補充該如何保護這個部位。這一連串的活動哥哥和弟弟都玩的很high,像是試吃醬料的時候,弟弟是第一次品嚐蕃茄醬,一發現這個東西好吃,就一直拿著鬆餅猛沾著吃,一副不趕快吃等一下就被哥哥吃完的樣子!哥哥對這些五顏六色的醬料很好奇,一個一個品嚐,也會馬上告訴我好不好吃。只是當所有的醬料都試吃過了,兄弟倆就不顧一切的把所有的醬料混在一起沾著吃!其實這樣也好,因為都混在一起了,辣椒醬就不會那麼辣,醬油也不會那麼鹹了,而且還可以用這些醬料在盤子上彩繪,多好玩啊!^^ 和爸爸一起運動的那一段也很棒,因為不只兄弟倆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體驗,缺乏運動的爸爸也剛好練一練自己的耐操度!不過真正的重點是讓爸爸可以多一些機會,參與孩子們的學習過程。最後我們唱了中英文版的"頭兒肩膀膝腳趾",整個project就圓滿結束喽!

轉貼~阿霞的孩子-- 給望子成龍的父母親們一個省思

2007年11月18日
公開
10

文章有點長,耐心讀完後,相信會給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帶來些許省思。 【阿霞的兒子】 畢業三十年的同學會上,阿霞說了一個真摯動人的故事。故事主角是她兒子,配角則是剛從教職退休的阿霞自己。 根據阿霞的描述,其子溫順有餘,聰明不足,兼之入學過早,功課始終敬陪末座,數學尤其差,考二十分是常事,三十分以上就該偷笑。在那個盛行打罵,差一分就挨一板的時代,阿霞為了讓兒子少挨些打,不惜孟母三遷,跟著兒子換學校。 每到一所新學校,就四處拜託老師:「我兒子很笨,不會唸書,但那不是他的錯,是我把他生笨的,希望你們不要因為他成績不好而打他。如果他不乖犯了校規被打,我即使心疼也沒話說,但若是因為他的笨遭處罰,我這作娘的就真的難受了。」同事看她的面子,果然免了傻兒子不少皮肉之苦。 國中第一學期,不幸考了全班倒數第一的兒子向老媽哭訴,老媽說:「沒辦法,你比較笨嘛。」兒子不依:「我知道我笨,可是不至於那麼笨啊!」老媽安慰兒子別難過,反正以後只會進步,不可能退步,兒子還是不能釋懷,老媽只好發揮搞笑功能:「兒子,其實你很不簡單呢,你看左鄰右舍、親戚朋友,有那個考過最後一名的,你是唯一的呢!」兒子聽了才破涕為笑。 講到這裡,大夥都笑成一團。我對阿霞說:「總算你大一的教育心理學沒有白修!」當年我和阿霞一群死黨,一心想轉教育心理系,若非系主任嫌女生太多拒收我們,以阿霞的天賦,今天教育界應該又多了一個心理學專家。我們七嘴八舌一陣胡扯之後,阿霞方不疾不徐地說:「別急,故事才剛開始呢!」 教過特殊班的阿霞,深知惡補對某些學生是沒有用的,所以別的家長忙著替兒女找家教的時候,阿霞只關心那個老師比較容易過關。看到兒子成天為數學分數落淚,心一橫她乾脆對兒子說:「我們以後不靠數學吃飯總可以吧!只要不作數學家,不當數學老師,數學不好有什麼關係!」 為了讓兒子增長見識,早些開竅,她經常帶兒子四處旅遊,她發現兒子的旅遊日記寫得很生動,心想這或者是兒子的另條出路。 不知是否老媽的用心起了作用,兒子有天天真的對她說:「媽媽,我發覺英文很重要!」這下正中老媽下懷,一有機會就和兒子一塊切磋英文。兒子第一次聽「大家來學英語」錄音帶,因為沒有一個字聽得懂而差點放棄,老媽拚命打氣,他第二天再聽,終於聽懂了一個字,老媽問他是什麼字,他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就是 Bye-bye這個字嘛!」母子倆相對大笑,憑添不少學習樂趣。 又有一回兒子抱怨「餐館」( Restaurant)一字太長背不了,老媽二話不說就把字拆成兩半,兒子背容易的頭四個字母,老媽背後面六個字母,背好後再交換,如此一來,不論多麼困難的單字,母子聯手之下都迎刃而解。 兒子無憂無慮地讀完國中,終於到了高中聯招的關鍵時刻了。阿霞盤算以兒子平均倒數五名至十名的成績,即使勉強擠上一所高中,將來大學之路只有更艱辛,不如先讀個輕輕鬆鬆沒有升學壓力的五專。主意既定,便力排眾議,遊說兒子去考排名較低的高雄國際商專觀光事業科。 兒子起先不樂意,她就勸兒子:「你不是喜歡出國旅遊嗎?觀光系就是研究怎樣玩得更盡興,讀起來一定有意思的。」兒子一想有道理,於是乖乖考進商專,從此如魚得水,一日千里。面對老友疑惑的眼神,阿霞一臉得意地解釋:「我兒子最拿手就是英文,觀光科系首重語言,開的多半是英文,加上同學程度偏低,更顯我兒突出,每次上完英文課,都有一堆女生圍著他轉,這對我兒可是做夢都想不到的殊榮,讀起英文自然愈發帶勁了。」為了精益求精,阿霞的兒子下了課還到英文補習班去打工。 他一邊擦桌子,一邊偷學英文,時間一久,外國老師發現他也能說幾句,沒事就和他聊聊天,正巧學校因鬧糾紛停課兩個月,阿霞遂慫恿兒子打全工,兩個月下來,兒子聽講能力大增,有天竟和老媽商量:「我此時英文似乎不錯,但不知比別的高手如何?」 老媽說:「那還不簡單,出去比比就知道了!」兒子因此積極參加各種英語競賽,從班際比賽到校際,從高雄市、南部七縣市,直攻全國大專院校,回回榜上有名。有年暑假與其他英語演講比賽得主在東海大學集訓三個月,這段訓練除了增強他的英文素養,也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 集訓一回來,他便興高采烈對老媽說:「我相信有一天我會上國立大學。」 老媽聽完立刻宣稱要去睡覺,兒子不解老媽為何提前就寢,老媽笑言:「因為做夢比較快。」老媽式的玩笑,兒子早見怪不怪,他話鋒一轉,也來逗逗老媽:「媽,你很不錯呢,十全十美中佔了八美。」 老媽一聽樂了,但忍不住好奇自己還缺那兩美,兒子笑嘻嘻地說:「只差一個外在美和一個內在美。」一旁的妹妹罵哥哥不尊重女性,哥哥忙說:「你更厲害,你是十全九美。」妹妹追問缺那一項,哥哥一邊逃一面大叫:「你缺的是整體美!」 愈大愈得老媽真傳的兒子,小時IQ 雖不高,卻是個會思考的小孩。譬如他在開始領零用錢的時候,就會問老媽:「給子女零用錢是什麼心情?」老媽答得更妙:「心甘情願,滿心歡喜。」阿霞強調,父母雖不能事事幫得上兒女,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 她天性幽默,幸運的是先生也好脾氣,因此家裡總是笑聲不絕,寶貝兒子才能化險為夷地一步步走出逆境。五專一畢業,立刻準備大學插班考試,從南到北,一口氣報名十所學校。考前他多少有些患得患失,便來詢問老媽的看法,老媽對他說:「不用擔心,你準備的那麼充分,一定考得上,考試最怕的就是失常,你總不可能十次都失常啊!」為了讓兒子徹底放心,阿霞又加了一句:「不管你考不考得上,我都會很開心。」 兒子以為老媽又在開玩笑,不料老媽一臉嚴肅地說:「你若考上,證明你這些年的功夫沒有白下,我當然為你高興;但如果像你這樣有水準的都考不上,可見中華民國到處都是高手,中華民國大有希望了,我能不高興嗎!」 老媽一席話,讓兒子吃了定心丸,母子倆一路長征,名為趕考,實則像環島旅行。政大、清大、台大三關一過,兒子更篤定了,台大雖不幸落榜,政大和他以為最沒希望的清大皆上榜了。去清大查榜時,傻小子一再追問校方有沒有弄錯名單貼錯榜,把註冊小姐逗得直樂。 為了怕佔別的考生名額,兒子決定不再考了,他親自到政大和清大實地勘查之後,洋洋灑灑列了六項選讀清大的理由,其中一條是學生少壓力小。原本屬意政大歷史悠久、師資陣容堅強的老媽,也被兒子的雄辯滔滔折服了。 進入清大之後,果如兒子預料的學生少,師生之間互動多。大三時,一個從美國來台做研究的教授開了一門文化研究課,開始大家爭相去修課,後來因為功課太多教授又嚴,學生紛紛打退堂鼓,最後只剩阿霞兒子一人。阿霞問兒子為什麼還堅持下去,兒子告訴老媽:「這樣一個千載難逢一對一的大好機會,怎麼能放過!」兒子共修了洋教授兩門課,備極辛苦,卻受益良多。洋教授對兒子印象極佳,一再鼓勵兒子到美留學,並主動承諾他日有需,願為兒子寫推薦函。 兒子以優異成績自清大畢業,保送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同時考上預官。兒子捨研究所去當預官的抉擇,讓老媽心裡有些惋惜,不只因為學校離家近母子可常見面,放棄保送意味又要經歷一場考試的煎熬。長大的兒子自有一套想法,他寧可先服完兵役,再心無旁騖一路深造。他向老媽保證一定會考上研究所,果真在服役期間,他就考中夢想已久的台大外文研究所。學校破格保留其名額直到他當完預官。 感激之餘他更加認真向學,研二時就開了大學夜間部四年級的英文課,並以兩年時間研究所第一名畢業,接著開始申請國外博士班。數理不行卻頗有科學精神的兒子,此番出國留學,再度經過實地探查。他曾因得獎機會到耶魯和劍橋大學短期進修,仔細比較之後乃決定進攻美國。 申請博士班需考 GRE,阿霞嘆說兒子逃避一輩子的數學終於要面對了。阿霞請女兒幫兒子補習,女兒抱怨老哥的數學無可救藥,兒子只好向老媽招供他連數學九九乘法表都背不全。 因為GRE成績不理想,兒子申請的全美十大名校反應不熱烈,老媽靈機一動想到兒子清大認識的洋教授。 時隔五年,洋教授依然記得兒子,不但替兒子寫了評價極高的推薦信,亦建議兒子不一定非讀名校,不妨也去申請一所他認為不錯的加州聖大克魯斯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兒子將信將疑申請了該校,很快就收到條件優渥的入學通知,不僅學雜費全免,生活費有保障,一年後還可參加博士資格考。 兒子高高興興進了學校,才發現剛當上所主任的洋教授幫了大忙,雖然兒子謙稱遇到貴人,若非過去他結下的學術因緣,也不會有現在的甜蜜果實。兒子去年九月入學,十一月通過教師鑑定考試,今年暑期即可開班教授美國大學生。 不久前老爸老媽赴美探視兒子,兒子為兩老準備了一張信用卡、一個銀行提款證,還有兩封裝滿二百美金小鈔的紅包。想到至今帳目都算不清的兒子,此刻卻細心地為父母打點一切,阿霞不禁笑中含著淚珠。我問阿霞,這麼精彩的故事為什麼不公諸於世? 阿霞坦稱一直有個心願,待兒子拿到博士文憑那一天,著手寫篇兒子求學日誌。我說那還得等上一陣,不如我先拋磚引玉,把這激勵人心的真人真事搬上檯面,讓天下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作一借鏡。正思忖如何動筆,忽聽老友之一搞笑高手郭子一聲驚呼:「阿霞那個阿甘正傳兒子!」靈光一閃題目定了。 每個孩子都是最獨特的,只要父母能夠全然的接納,用心的去發掘並引導開發他們先天具有的特質,就能幫助他們自我實現。 ************************************************************* 這就是我自己信念的因材施教,快樂學習,希望我能一直如此引導哥哥和弟弟。和大家共勉之~

轉貼∼為孩子教育走天涯 新孟母尋找教育桃花源

2007年11月18日
公開
15

•遠見 2007/09/21 台灣教改十年,公立小學仍以智育做為衡量的指標,小學體制像單一套餐,無法滿足有多元需求的學生。因此,台灣的父母像2300年前的孟母,為了給子女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三遷,尋找他們夢想中的教育桃花源。 【作者�林孟儀】 台灣教改十年,公立小學仍以智育做為衡量的指標,小學體制像單一套餐,無法滿足有多元需求的學生。 因此,台灣的父母像2300年前的孟母,為了給子女更好的學習環境,不惜三遷,尋找他們夢想中的教育桃花源。 永和→烏來深山 為了及早養成獨立思考能力 白鷺鷥成群低飛過南勢溪谷,金爍的陽光放肆地潑灑在碧翠的層疊山巒,是黃麗美和一雙兒女賴文中、賴文柔每天都享受得到的悠然美景。 來自永和的他們,正住在「娃娃谷45號」——位於台北縣烏來深山處、體制外小學「種籽學苑」的操場旁。和這麼可愛的地址及周遭的美景不大相稱的,是黃麗美一家三口的住家。 木頭搭建的老朽平房,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髒污的牆壁,流竄的老鼠與因陋就簡的家具。擺著三張桌子的空間,充當客廳兼書房,隔壁是通舖臥房,再過去一間是廚房,衛浴另在屋外。 兩年半前,黃麗美在先生的鼓勵下,放著學區內的大學校秀朗國小不念,為了讓孩子能免去通車之苦就讀種籽學苑,大老遠帶著孩子從永和市區的公寓大廈搬來深山裡的陋室。 公婆不滿地認為,這根本就是「吃飽換夭(閩南語意指餓)」、沒事找事做,但是黃麗美和孩子們卻甘之如飴,覺得「住在這裡真的很享受!」 但是黃麗美和先生卻深信,孩子們就讀體制外的小學,能較大班教學的傳統小學,更早養成獨立見解與思考能力,盡早找到人生的方向,而這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軸。 在種籽學苑92名學生中,只有3名烏來鄉在地學生,其餘都是大台北地區甚至外縣市慕名而來的學生,有的學生搭校車通勤,有的舉家就近租屋、購屋,住在附近的新店花園新城社區一帶。 台北→澎湖七美→宜蘭 重拾學習的熱情和自信 場景來到澎湖的二級離島七美,常住居民不過幾百人的小島,今年2月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43歲、原本從事廣告、企劃工作的陸怡,放下妻女,帶著五年級的兒子陸鈞遠離台北,轉讀七美國小,父子倆就蝸居在海邊一處廢棄九孔養殖池的器材室裡。 不忍心看到活潑好動的兒子,因為被台北的班導師取了個「陸白目」的綽號,而影響學習自信心;陸怡在偶然機會下,毅然決定帶兒子遠飛到七美療癒。 在七美的日子,陸怡以規劃搭建兒童營隊基地為生,兒子陸鈞則是上課、游泳、學釣魚,父子倆沉澱放空了一學期,陸鈞也已經重拾學習的熱情與自信。 9月開學,陸怡將和陸鈞再度遷徙,飛往宜蘭頭城的公辦民營小學人文國小就讀。 台北→彰化→宜蘭 為了躲避無情的作業與測驗 順著陸怡父子的腳步,焦點再轉到青蔥蓊鬱的蘭陽平原,這裡聚集了更多「新移民」。 住在台北市吳興街的李麗玲,因為受不了兒子的小學老師出的作業多到孩子時間被卡得死死的,而且考卷試題動輒上百題,連體育課的躲避球都可以用考卷測驗!她於是放下百萬年薪的保險業務員工作,陪著兩個兒子尋找理想中的小學。 兩年前,李麗玲帶著兩個兒子,從台北市搬到彰化鹿港,在體制外的苗圃實驗國小就讀;後來因為理念認同問題,又從彰化轉到宜蘭頭城人文國小,李麗玲也在校內擔任祕書。 現在,連先生也從台北搬到宜蘭,一家四口租屋住在學校附近,先生過著每天往返台北宜蘭的上班通勤生活。 在人文小學,像他們這樣從外地來的遷徙家庭就占了1/3。 棄主流.教育不只為智育 不論是搬到山巔、海濱,還是台灣後山、離島,也不管是為了遠離有問題的老師、過多的課業,或只是想讓孩子更獨立、更有自信,近幾年來台灣已經興起一波現代孟母遷徙潮。 這些仿效2300年前孟母三遷的現代新孟母、孟父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台灣現行的小學教育體制,似乎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過去,家長沒有多少選擇,頂多只有少數的富裕家庭,可以讓孩子讀昂貴的私立小學、美國學校、森林小學。如今,在少子化、全球化競爭的推波助瀾之下,一些不同型態的體制外小學順勢而生,不惜遷移成本的家長也愈來愈多!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部分內容】

轉貼∼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

2007年11月17日
公開
9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1/13 輕薄短小的圖畫書中也有紮實的知識,爸媽不可小看。跟著孩子一起欣賞、同步成長,不自大,才能求進步,將來才教得動孩子。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我常聽到朋友抱怨圖畫書太貴了,只有幾十頁的書,跟大人幾百頁的書價格差不多,大人的書可以看一個禮拜,孩子的書5分鐘就唸完了,又要再買一本。我聽了很好笑,書應該是以它的內容來決定價值,而不是以篇幅。 多思考,多討論,爸媽要學會帶領孩子追求真知識。(攝影�楊惠民) 不要低估孩子能力 其實,圖畫書不一定要很簡單,幼稚園以上的圖畫書就可以編入真正的知識。我們常說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可以教他任何他有興趣的東西,只要不考他就沒有關係,不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常常是我們大人以為他們不會懂不敢教,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 知識網路從小建立 正確的知識進入大腦後可以阻擋不正確的知識侵入,尤其大腦自己有組織知識的能力,會把相似的歸納在一起,假如我們同時又引導他思考,那麼這孩子從小在看到自然界的事實後,會動腦筋思考,他將來的知識網路會綿密的多,而我們對聰明智慧的定義正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和它連接的方式。 爸媽學會延伸討論 最近看到一套國外的圖畫書,它的理念正是如此。我在此用它為例,讓父母知道在唸書給孩子聽時,還可以做些什麼事。這套書中有一本「用鼻子和耳朵看東西」: 一隻粉紅海豚跟蝙蝠說「恭喜你,你懷孕了。」 蝙蝠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的?我自己也是前幾天才發現的。」 海豚說「是我的鼻子告訴我的。」 蝙蝠不相信鼻子可以用來看東西,海豚就解釋,牠的鼻子裡有雷達系統,可以透視身體內部。 蝙蝠很興奮的說:「告訴我,是男的還是女的?」 蝙蝠說牠是夜行動物,視力不強,所以牠用耳朵看東西,在醫院裡,醫生替病人檢查用的超音波就是利用蝙蝠聲納的原理製造出來的。 故事說完了之後,書後面列印了許多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的題目,例如:蜘蛛和蟋蟀用牠們的腳來聽,自然界還有什麼動物不是用耳朵來聽的?海豚和蝙蝠的聽力比人類高了10倍,海豚的智慧有比黑猩猩高嗎?盲人是用手來閱讀,熟練的盲人用手可以讀的跟我們用眼一樣快,閱讀一定要用眼嗎? 進階知識靈活學習 這本書把每種動物懷孕時間的長短列了出來,例如:老鼠從懷孕到出生只要21天,貓要60天,豬115天,人要270天,海豚310天,象要620∼650天,自然界中有牛、馬、海豚、鯨、長頸鹿、犀牛和大象懷孕的週期比人類長,這些數字讓孩子歸納出一個觀念,體型越大,懷孕的時間越久。為什麼會這樣呢?父母又可以和孩子討論一番。 書中還介紹了主角--粉紅海豚的生態環境,牠原是生活在太平洋中的,14億年前,安地斯山隆起,使亞馬遜河不能再流入太平洋(轉而流入了大西洋),粉紅海豚就被困在亞馬遜河中,不能返回牠的老家。 亞馬遜河一年有8個月在淹水,它的流域很多都是沼澤,要游過混濁的河水、橫七豎八的樹根、樹枝,眼睛是不管用的,海豚本來就有很好的雷達系統,現在牠的雷達系統必須要更提高功能,才能使牠安然游過各種障礙物,所以粉紅海豚就發展出所有海豚種類中最精密的雷達機制了。這是環境使然,也是演化的真諦。蝙蝠用聲納來偵察,但是不及海豚的雷達系統。 多思考 別靠標準答案 我們看到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動物就發展出了各種看東西的方式,誰說只有眼睛才能看呢?我們教學現在還在推崇標準答案,真是太糟糕了。像這種圖畫書(總共31頁,一大部分是圖畫)教的是思考方式,告訴孩子,人不見得是萬物之靈,每種動物都有牠傑出的地方,是人趕不上的。或許像這樣的故事多多唸給孩子聽,才能打破人類唯我獨尊的自大心態,才不會像過去一樣,把牠們趕盡殺絕。 最後,它還給父母一項作業:列出你身邊所有利用超音波及雷達原理所製成的用具,解釋超音波和雷達的不同,及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個題目足以讓父母上網去搜尋一陣子。 爸媽成長 親子同步 從這套書中,我看見了「要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用地牛翻身、天狗吃月來哄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跟著孩子同步成長,將來才教得動孩子。天下知識這麼多,像這樣的圖畫書使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敢自大,人只有不自大,才能求進步。或許我們的圖畫書也可以這樣編,不但孩子學到真正的知識,父母也會覺得物超所值了。

願意和我家兄弟倆交朋友嗎?

2007年11月15日
公開
12

和大家分享兄弟倆的自學過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真的很高興因此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媽咪們。大家也都知道我之前就是靠交筆友來自修中文及增廣見聞,現在我也想和孩子們分享那種收信的喜悅,所以我想在這裡邀請各位的寶貝來和我家哥哥和弟弟當筆友好嗎?^^ 這個活動很簡單~ 1.逢年過節(或者只要想聯絡)只要媽咪們有時間,小朋友願意,請DIY一張卡片互相祝福,傳遞訊息。雖說是DIY,但主要的重點是訊息的傳達,所以請各位媽咪不用想的太複雜。 2.我會在每個節慶前的一個月左右po文邀請大家來和我們做信件交流。 3.有興趣的媽咪請用"悄悄話"在留言版留言,謝謝! 4.我沒有特定的年齡目標,因為哥哥也才三歲三個月,弟弟就要滿兩歲了,所以只要是有意願以信件或小卡片交友的寶貝都歡迎喔! 5.我希望借由這樣的信件來往 a)讓寶貝們可以體驗交筆友的樂趣 b)讓他們有多一些機會可以活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c)讓兄弟倆可以因此認識世界各地的小朋友 6.我們的第一個筆友活動就是交換聖誕節的卡片。卡片可以DIY或用買的都無所謂,我們只想了解在這個節慶中小朋友都參與些什麼活動。不管與這個主題有沒有關係,只要有寶貝願意和哥哥和弟弟交朋友,我們就很高興喽! 7.為了讓各位的寶貝對我家哥哥和弟弟有興趣,請先陪著小朋友看看兄弟倆的照片,然後再回來這篇日記從以下勾出會引起共鳴的特徵。 a)兄弟倆的最愛∼玩車車,飆車,修車,看車車 b)其他共同的愛好∼玩扮家家酒,玩拼圖,看繪本,唱歌,自己編歌,聽音樂 c)哥哥還喜歡∼引用唐詩,剪貼勞作 d)弟弟喜歡自己∼畫畫,爬上爬下,騎木馬 e)他們認識的卡通人物∼米奇和它的朋友,小熊維尼故事裡所有的動物,哆啦A夢,大雄,靜香,小愛因斯坦的四位主角,湯瑪士故事裡的火車,Dora,巧虎 f)哥哥愛吃的食物∼菜類,水果,豆干,滷蛋,棒棒雞,果汁,鮮奶 g)弟弟愛吃的食物∼肉類,其他和哥哥一樣 h)兄弟倆會聽說中英文,其他會講的一些外語單字包括台語,廣東話,日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韓語,捷克語,所以非常歡迎語言交流!

從雙語延伸至多語教學

2007年11月13日
公開
15

離開了台灣之後,除了要適應異鄉的新生活,小朋友的語言學習也必須因環境做調整。我在台灣的時候沒有硬性要求哥哥一定要用英文跟我說話,因此哥哥在新的環境就無法用英文和外人溝通,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要讓哥哥開口說英文。就這樣我又恢復english only的教學,只是這一次有規定哥哥一定要用英文回話。剛開始的三天很辛苦,因為哥哥不習慣,不過孩子的適應力就是那麼強,加上已經有了兩年多的英文基礎,咬牙撐了三天就真的聽到哥哥開口講英文了。之後的日子我只講英文,碰到不會講的他會先用中文問我,然後我就用英文再跟他講一次。這樣的教學維持了一個月後,哥哥可以用英文和媽咪的朋友對話了,我才從全美語改為中英文雙語教學。雖然有專家說要培養出雙語寶寶最好是用"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方式,這樣孩子才不會有學習上的混淆。只是爸爸在家的時間實在太少了,如果貫徹"一個家長,一種語言"的方式,那每天英文十多個小時,中文平均五個小時不到,這樣中文不就明顯落後了嗎?所以為了讓兄弟倆以後中英文都能聽說讀寫,媽咪老師就從此變成雙聲帶喽。 也許有人會問:"同一個人教中英文孩子學習的效果好嗎?",我的回答是:"凡事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有成效的。只是如果對孩子的語言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和標準的話,那就要看教學重點和學生的語言天份了。" 就我的觀察,像我這樣中翻英的教哥哥,感覺很像是在上英語補習班,我教他講,然後因為多次的反覆練習,會說的句子就這樣累積下來,慢慢開始英語對話。反觀弟弟的學習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的中翻英教學都是針對哥哥,而弟弟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全神貫注的聽我和哥哥的對話,所以中英文的詞彙是同時吸收,講出來的話有時英文有時中文,感覺上弟弟比較像雙語寶寶。光是這一點的差別就讓我覺得學習語言要趁早,越早接觸學的越輕鬆(當然前提是要有快樂的學習環境)。剛好兄弟倆目前的語言發展都進入了新的階段,哥哥開始會述說事情的經過及編故事,英文是一整句一整句的學,不像之前教他一句他只能挑最簡單的詞講。而弟弟也進入了語言爆發期,聽到什麼就學說什麼,每天平均新增五到八個新詞,吸收能力著實驚人! 看他們對中英文可以清楚的交換著講,完全沒有混淆的蹟象下,我就開始比較大量的加入其他語言的教學。我自己比較熟悉的是日語,所以只要我想得起來的句子我都會找適當的生活情景教他們講。其他外語我都是教單字,然後夾雜在中英文的詞句裡。當我教寶貝們這些外語的時候,他們的反應告訴我,他們也知道現在媽媽教的不是他們熟悉的中英文,因為哥哥的第一個反應不是跟著我講,而是問我"為什麼?",然後兄弟倆都會不約而同,不好意思的笑一笑。不過只要經過一次的介紹,再次教他們同樣的詞句時就會馬上跟著我唸幾次。只是我發現弟弟的語言能力似乎比較強一點,因為通常都是弟弟先學以致用然後哥哥才跟進。例如日文的"atsui"是熱的意思,也可翻成"燙"。有一次兄弟倆和我一起站在電爐前煎鬆餅,弟弟看到鬆餅冒著熱熱的煙就突然脫口說:"atsui!",我回弟弟:"so desu ne。",結果哥哥就不干示弱的馬上開口說:"atsui desu ne!"。還有,我常催促弟弟趕快吃飯,我會說:"Haiyaku,弟弟!"(日文快一點的意思),然後弟弟就回我:"Rapido,rapido!"(西語趕快的意思),這個時候哥哥也來湊熱鬧用台語說:"咖緊ㄋㄟ!"。諸如此類的例子常常在家上演,就因為自己的孩子對多語的學習能學以致用,而且都正確使用,我才積極的和大家分享,鼓勵大家多多嚐試。只要把母語基礎打好,如同試吃新的副食品一樣,一天一點的接觸,在不知不覺下就會對不同的語言有基本的認識了。其實我會這樣同時教小朋友這麼多語言也是為了我自己,因為婚前曾經接觸過一些語言,但因久沒用都幾乎忘光了,現在拿出來教孩子也讓我想起了很多學過的東西呢! 前陣子,有一位我之前教過的鋼琴學生,來信和我分享在紐約市找到工作的喜悅。她告訴我有兩百多位應徵,就錄取兩位,而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能脫穎而出是因為她會說中文和西班牙文,所以她很慶幸自己的父母沒有放棄和她講中文(她的西語是在學校唸的)。看了她的例子就更加奠定我對孩子多語教學的決心,因為多會一種語言就多一分競爭力。有了基本會話的能力再以人生經驗來加強談話內容的深度,這樣才不會變成一個說話不經大腦而被人看輕的社會新鮮人。這樣的想法不只是為孩子,也是為自己將來重回職場而努力喔!

Project 2~我的身體(一)

2007年11月12日
公開
13

∼所需材料∼ 可以剪貼的身體部位(從頭到腳),剪刀和glue stick,A4紙(不需空白),黏土(不限顏色,越多種顏色越好) ∼活動步驟∼ 1.如果寶貝不會用剪刀,可以先把要排列的各個身體部位剪好,讓小朋友自己把這些剪散的身體部位重新排好,貼在A4紙上 2.用準備好的各色黏土,和寶貝一起捏出一個彩色人物! 3.這個步驟可有可無,就是在準備A4紙的時候,為了物盡其用還有多一點事情讓小朋友做,我就先讓兄弟倆拿彩色筆在紙上塗鴉,當做是背景,然後再把身體部位貼上。 4.進行身體的認知學習 ∼我們的活動過程∼ 首先我們先進行拼拼看,讓兄弟倆自己把剪好的身體部位都拼好,然後貼在紙上。之後我拿出六種顏色的黏土,先示範給小朋友看如何從頭到腳捏出一個人型,然後再請他們看著自己剪貼好的身體拼圖,自己照著捏捏看。我沒有限定他們顏色要怎麼用,隨他們高興怎麼捏就怎麼捏,活動重點就是要訓練手指的靈活度,順便接觸黏土嚐試另一種藝術創意。結束黏土活動之後我就配合我正在進行的"感恩"學習,來點震撼教育。我告訴小朋友我們要玩一些不一樣的遊戲,隨手就拿以前綁包巾的帶子把他們的腳捆綁起來,之後我請他們站起來各自去拿一樣玩具。當哥哥發現腳被綁住無法像平常一樣的站立自如的時候,他開始怕了。倒是弟弟覺得這樣被綁起來很好玩,所以很努力的試著讓自己站起來。不久弟弟笑嘻嘻的站起來了,我拍手叫好,同時也鼓勵哥哥要像弟弟一樣試著自己站起來,看到弟弟認真的參與遊戲,哥哥也暫時拋開恐懼學著弟弟站起來了。兄弟倆綁著雙腳,跌跌撞撞的各自拿玩具,過程因為走的東倒西歪,他們一直笑到流眼淚!不過玩具一拿到哥哥就要求鬆綁了,因為他著實感到雙腳不方便的恐懼。接下來我就把小朋友的雙手綁在背後,一樣請他們再去各自拿一樣玩具。這次雙腳自由了,但是不管身體怎麼彎就是拿不到玩具,哥哥又害怕的哭了。弟弟比較會娛樂自己,玩具拿不到他也無所謂,對自己的雙手被綁在背後他覺得很新鮮,就這樣自己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不斷的享受這種從來未有的感覺。當我把哥哥的眼睛遮起來準備下一個遊戲的時候,機警的哥哥完全拒絕了,好奇無比的他不希望雙眼看不見,因為他不希望錯失任何精彩好玩的畫面。這個時候我就開始向哥哥解釋這一連串的活動帶給他的感受。我讓哥哥了解少了手腳的功能有多不方便,而經過這些活動之後,他也能舉一反三的告訴我缺了手腳他會少了什麼樂趣,如不能和弟弟跑來跑去,不能玩玩具,不能自己吃喜歡的東西,和不能自己走路等等。接著我在解釋沒有眼睛的不便時,我就順便把他常常用手揉眼睛的壞習慣做重點強調,果然很有效,因為現在只要想到要揉眼睛就會跑來告訴我或爸爸他眼睛癢癢,要求我們幫他吹吹。除此之外,我還問哥哥:"手髒又亂摸耳朵,鼻子,和嘴巴,這樣這些部位要是痛痛了,會怎麼樣?" 他就正確的回答我:"眼睛會看不見,鼻子會聞不到媽咪煮菜香香的,耳朵會跟貝多芬一樣聽不見,嘴巴也不能吃東西。"之後我就把這些活動做個總結論告訴哥哥,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就要好好愛惜,不要不懂得感恩而輕易的讓自己生病受傷。哥哥也許只有三歲,但是因為我安排的體驗活動很有震撼效果,所以這些要惜福的大道理他以行動告訴我,他真的都有聽懂。而弟弟雖然沒有吸收到這些大道理,但是只要哥哥有改善,我相信弟弟也會慢慢跟著改進的。

轉貼~一杯奶茶150元的啟示

2007年11月11日
公開
7

( 2007/11/05 王鈺棻 ) 鄰居小女孩佳佳是家中的獨生女,爸媽對她疼愛有加,從牙牙學語到現在已是小一的學生,對於想買的東西,爸媽多是應許。有回我們全家、和佳佳及另一隔壁鄰居三家人一同出遊,到了一個遊樂區附近的餐廳吃飯,一看菜單,一份小火鍋要280元,心想不便宜也就沒再點其他飲料及點心了。 吃完了中餐,大夥正聊得起勁,怎見五個小孩人手一杯飲料喝得津津有味的走過來,當佳佳把10元硬幣放到她爸爸手中時,只見一向闊手的爸爸一臉疑惑的問:「給妳1000元買飲料,怎麼只剩10元回來?」佳佳回答說:「買了五杯奶茶和四塊蛋糕,總共990元。奶茶一杯150元,蛋糕一個60元。」當下六個為人父母者都瞪大眼睛說:「一杯奶茶150元!」會令人吃驚的原因是因為,這杯150元的奶茶和早餐店一杯15元的奶茶沒有差別,連杯子都一樣,一點也看不出有比較高級的感覺。 錢付出去了,奶茶也喝下肚了,除了責備孩子亂花錢之外,我想如何讓孩子更有金錢概念,才不枉費那一杯奶茶150元的代價。平時雖然已教導小孩買東西時要分辨「需要」與「想要」,但缺乏消費實務經驗的孩子在面對誘惑和集體消費時,就沒了克制力;而且對於金錢價值也常有模糊的概念。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給孩子設計了認識金錢三部曲的活動。這三部曲活動最好在孩子上小學前就做,讓小孩儘早發現金錢的價值。首部曲叫「一元小小功用大」,當你給孩子一元時,可能有不少孩子會說「少」或根本不屑拿,這時要設計些活動,讓孩子體驗一元的妙用。有回假日我上市場買菜,就特地帶著兩個孩子一同前往,並給他們每人2個1元銅板帶在身上,買到最後一樣的雞肉是156元,我就跟孩子說,媽媽只剩155元,不夠1元怎麼辦,這時孩子口袋裡的1元可以發揮作用了,老大馬上說「我這裡有1元。」於是我拿了哥哥的1元付給了老板,把雞肉放進菜藍裡,還不忘跟孩子說「幸好有你那一塊錢,不然就買不成雞肉了。」後來我又跟孩子說,媽媽買了很多菜提不回去,要請爸爸來接我們,但卻忘了帶手機,要打公用電話才行,打公用電話要2塊錢,剛看過哥哥表現的弟弟這時馬上說「我有2塊。」我讓老二撥了電話回家請爸爸開車來接,還跟老二說「幸好有你的2塊錢,要不然我們就回不去了。」兩兄弟幫了媽媽的忙,心情好得很,上車時,老大還不忘說:「媽,我口袋裡還有一塊,還有什麼要我幫忙嗎?」我的心情也好極了。 二部曲是「10元逛超商」,有了首部曲的經驗後,過了幾天我給兩個孩子一人10元,讓他們去便利商店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了首部曲的欣喜,兩兄弟拿著比1元硬幣大的10元銅板,興高采烈地前往商店,先前我已叮嚀他們買東西前要看清楚標價,看看自己的錢夠不夠,不能喜歡就拿。這回他們到便利商店流連了快半個小時,原因是看了很多喜歡的東西但比10元貴不能買,10元以下的東西雖不多,但還要從中選擇較喜歡的。我看到兩個孩子比價、思索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到互相討論商量買什麼,這樣的過程才是值得的。 三部曲「150元有多大」,用意是讓孩子了解「等量」的觀念。當兩個小孩高高興興地吃著用10元買來的「乖乖」和「飛壘口香糖」時,我拿出了15個10元銅板,跟兩個小孩說,「這些錢可以買15包乖乖或15條飛壘口香糖或你們剛看到的玩具,可是你們上次跟佳佳出去玩買的是一杯奶茶」,哥哥馬上說:「哇!奶茶好貴喔!」我想我的目的達到了。 ***讓小孩學會當錢的主人,不要讓孩子為了錢而當奴隸,共勉之***

Angel's Kiss

2007年11月10日
公開
7

無意間在網路上看到陽光基金會辦的徵文活動~第一屆陽光公益獎~,這個活動的主要目地是要為"天使太用力"這本書做宣傳。這是第一本介紹血管瘤寶寶的繪本,陽光基金會希望借由這本書讓更多人能對血管瘤寶寶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包容,和接納。這是這本繪本的導讀和欣賞: (轉貼網址:http://www.sunshine.org.tw/angel/read.asp) 台北榮總社工師 - 曠慧君 我在醫院從事社會工作,有幸陪伴罹患重症的孩子及家長許多年;看到「天使太用力」一書出版,心裡有許多感動,無論是寫故事的母親,或是融入劇情的畫家,他們在書中注入與殘疾共存者每天生活的重要元素,叫做「希望」!然而陌生於疾病或身心障礙的讀者大眾,該用怎樣的方式來閱讀,才會看到這份「希望」呢?如果與孩童一起閱讀,除了朗讀文章之外,如何能讓本書更活潑生動呢?以下分享個人「從圖看書」的觀點,與大家共賞。 旋轉;畫家以不同的動態方式呈獻生命的轉變 (1) 當孩子出生時的喜悅宛如是被光環圍繞; (2) 孩子罹病的事實,像是被捲在颱風的環流中,那股壓力令人難以招架; (3) 滿月加草莓的大臉,靜靜守著群立的醫療大樓,看似安靜,卻有一股偌大的焦慮和不安,流散在夜的氛圍裡…… (4) 公園裡,十顆又大又亮的星星,促擁著這看似孤單的母親和BABY,讓夜晚也有了溫暖的感覺……(靜默中萬物滋生,力量於焉產生) (5) 旋轉門形式的各個門診,除了凸顯醫療上未能以病患為中心(整合門診)的設計,更感受到媽媽帶著仟璽穿梭各處的辛苦與疲憊; (6) 從返照的鏡子裡,發現了能夠超越現實與困境的翅膀; (7) 孩子塗鴉的紙片,從上飄下散落四周,是仟璽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擾; (8) 孩童盪鞦韆的歡笑像風一樣,而仟璽被困在層層的迷宮裡,聽到風的聲音,卻無法跨越迎向風的歡樂…… (9) 比照仟璽自己圈起的層層迷宮,遊戲輔導將它化成平面,讓仟璽可以一步一步走出自我設限; (10) 腳踏車、漂浮的雲、奔跑的仟璽,可以看到更多舞動生命的奇蹟…… (11) 旋轉木馬,高低起伏,是生命的常態;或高或低,都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遊戲人間…… (12) 康乃馨重新矗立綻放,孩子的笑容,是母親的歡喜…… (13) 天使的羽翼;愛與接納,讓有困難和障礙的生命,也能夠遨翔於廣闊的天… 善用色調,從視覺感官變化而自然形成同理的感受 (1) 從孩子出生(用著柔和亮麗的色彩)讓人感到喜悅; (2) 晴天霹靂、狂風驟下(草原上捲起的風潮,被壓縮的天際),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蕭瑟感; (3、4、5、7)畫家用了許多晦暗的顏色,描述就醫與辛苦抗病的過程,因為色彩暗沈,讀起來也難雀躍,便能感同身受於那些日子的艱辛;然而即使主體是灰暗的,但仍有溫暖的黃色穿插其中,像是月亮、星星和專家治療的診間,讓人不致感到絕望…… (8) 畫家用了紅綠的對比,凸顯仟璽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的感覺; (9) 在遊戲輔導的場景裡,仟璽站在顏色較為深沈的中心,整片圖以此為原點向外擴散;遊輔老師保持一定距離(提供安全和不干擾的環境),坐在小朋友的小椅子上(目光才會與孩子等齊)她所處的顏色與中心點相差不多,是能夠感受與同理當事人的色調; (10、11、12、13)生命開始有了笑容,顏色也換上亮眼的綠、黃和紅色;並且灑上象徵神奇力量的金粉(像彼得潘裡的小金鈴,有了金粉,人就能飛翔),讓整個圖畫彷彿能聽到許多歡愉的聲音。 一些值得注意的小子題 天使般的光環、月亮臉、旋轉木馬、迷宮和心形的核心、笑開的康乃馨等等,畫家用了許多圓與圓的變形,表達生命的圓滿。無論在世人來看,它是否有缺陷或障礙,無損於生命豐盛圓滿的本質。 除了第一頁圖,每頁都有蝴蝶的蹤影;無論是意喻生命等待翩翩起舞,或是「轉化」的意念,都潛藏著對生命、對苦難鼓舞的作用…… 康乃馨是母親的象徵,從墜落(2)到再度綻放(12),看見母愛的堅毅與強韌。 天使的羽翼,環繞著出生的孩子與母親(1),出現在失望沮喪的鏡中(6),原來仟璽太難過了,所以看不見自己還擁有天使的笑容和翅膀呢……,最後(13),仟璽走出了自己的迷宮,發現「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愛和接納,像是天使的一對翅膀,祈願並祝福每個孩子,都能因為生命有愛,而使成長無障礙! ******************************************************************* 看完了這本書的介紹我已經心酸到快掉眼淚了,因為我家弟弟也是個血管瘤寶寶!不過因為弟弟是"草莓型"的血管瘤,而且又是長在耳朵上面約一元銅板大的面積,頭髮長出來之後就蓋住看不到了,因此久而久之我自己也淡忘了這件事。現在這本書又勾起我的回憶,心想弟弟和故事的主角比真是太幸運了!記得弟弟出生三個星期血管瘤就開始浮出表面了,只是當時只是一個小紅點,我們誤以為是被蚊子咬就沒再注意了,後來越來越大才發現是血管瘤。因為哥哥除了常感冒和出過玫瑰疹,從沒有任何病痛,所以一聽到弟弟是血管瘤寶寶我很徬徨。還好經過醫生的診斷,得知弟弟是"草莓型"的血管瘤,等弟弟慢慢長大後就會自己慢慢消失,我心中的石頭就放下了。在弟弟的頭髮還沒長出來之前,血管瘤還在持續擴大,所以鮮紅又明顯。只要帶弟弟出門,幾乎都會有陌生人問弟弟的頭是怎麼了。記得最有趣的一次是一位熱心的媽咪,自己也牽著兩個孩子,特地跑過來告訴我:"媽咪,妳兒子的頭沾到蕃茄醬了!"^^至於繪本中提到被別人用異常的眼神凝視和被歧視的情況也是有,只是因為弟弟當時還只是個襁褓中的孩子,所以外人對我們的態度並不惡劣。最常看到的反應就是對血管瘤不了解的大人會把他們的小朋友拉開和弟弟保持距離,似乎像是怕被弟弟傳染。所以有機會看到這本繪本真的讓我很高興,因為孩子可以先從書上認識血管瘤寶寶,而不是當著血管瘤寶寶的面對他指指點點,甚至無心的傷到血管瘤寶寶的自尊。 既然是公益活動,我決定參加徵文活動報名"志不在得獎"這一組,為這些可愛的寶貝盡點心意。在這個什麼都漲唯有薪水不漲的經濟低潮,我認為捐錢不是唯一的方式。下次到書店逛的時候,請對這本"天使太用力"多多流連,如果小朋友在身邊可以和他一起翻看繪本,從中教孩子如何對這些天使寶貝付出關懷,愛心,和最重要的接納。我認為實際的教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天使寶寶當成正常寶寶一樣的去認識去玩耍(當然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從小就以貌取人,這樣將來的社會就會多一些和平,少一點問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異想天開的想法,人世間的不公平待遇怎麼可能少?我會這麼呼籲大家也只是希望能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快樂的生活環境,與其什麼都不教讓他們常常和人交惡,不如從現在就教自己的寶貝如何"泛愛眾而親仁",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 希望大家能來共襄盛舉,到這個版來分享自己或親友的經驗 http://blog.udn.com/doremicde88/1361692 ,如果有和寶貝一起看過這本書請和大家分享共讀心得,或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是如何教孩子去關愛這些天使寶寶。當然,如果只是要為這些血管瘤的患者打氣加油,更是歡迎,因為這個討論版有和主辦單位連結,所以大家的熱心這些患者都可以感受的到喔!請踴躍參與,謝謝!^^ (想更進一步的了解"天始太用力"請按首頁陽光基金會的連結)

周杰倫故事的感想

2007年11月08日
公開
9

文章來源:網路轉寄 ------- 周杰倫來自破裂家庭『願意為媽媽付出一切』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 周杰倫,萬千青少年為他的歌聲而癡迷、崇拜的一位天王巨星,對母親葉惠美有著似海深情,因為在他最孤獨最無助的時候,是媽媽用溫暖愛的臂膀支撐著他。所以周杰倫一直說,「只要媽媽高興,我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音樂天才破裂的家   周杰倫出生於1979年 1月,媽媽葉惠美是台北淡江小學的美術老師,爸爸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周杰倫4歲讀幼稚園時,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鋼琴。平時活潑好動的小杰倫一站到鋼琴面前,竟是出奇的安靜,聽老師彈奏一遍自己就能復彈出來,老師告訴葉惠美,這孩子很有天分! 為了培養杰倫的音樂素質,葉惠美主張拿出家中全部積蓄為杰倫買一架好鋼琴,請最好的鋼琴老師為杰倫輔導。而杰倫的爸爸則認為不必這麼認真,男孩子嘛,隨意一點,沒必要拿出全部積蓄投資。最後,葉惠美還是背著丈夫為杰倫買了一架鋼琴,弄得杰倫爸很不高興。小學三年級時,杰倫偶然聽到世界名曲《天鵝湖》,被大提琴憂傷淒美的曲調迷住了,葉惠美沒和丈夫商量又為杰倫購買了大提琴。 杰倫爸對妻子葉惠美「孤注一擲」的做法嗤之以鼻,他回家就指責葉惠美的不是,家庭裡的溫馨越來越少,爭吵越來越多。杰倫不知道爸爸為什麼總要找媽媽吵鬧,他用自己稚嫩的詩行記下他的困惑和傷感:   從小到大只有媽媽的溫暖為什麼我爸爸那麼兇 如果真的我有一雙翅膀兩雙翅膀隨時出發 偷偷出發我一定帶走我媽媽…… 這傷感的詩行杰倫後來為它譜了曲,就是那首令萬千歌迷傷感的《爸,我回來了》。 周杰倫初中二年級時,父母終於離婚。14 歲的周杰倫寫道:「爸爸媽媽彼此沒有愛,難道這就是生命的真諦?」沉默、倔強和叛逆已經塑造了另一個周杰倫。 世人不識君苦悶中的徘徊   周杰倫有音樂天賦,但功課卻很糟。高中聯考總分只有 100多分,連普通高中也沒考上,前途一片黯淡,母子倆相對無言,難道兒子就這麼完了?恰好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正在招生,周杰倫考上了。 因為彈得一手好鋼琴,拉得一手好大提琴,又時常活躍在籃球場上,周杰倫成為許多女同學關注和談論的對象。但是,周杰倫卻常常面無表情,很少露出一絲笑容,除了音樂成績出類拔萃以外,其它科目成績幾乎全線紅字,老師們紛紛認為他智力低下,他的英語老師甚至直言不諱對葉惠美說周杰倫有智力障礙。葉惠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還是決定要把杰倫培養成才,至少當一個鋼琴師吧。葉惠美沒有指責杰倫,她認為杰倫走到今天冷漠、叛逆的地步,是家庭不和睦造成的,並且深信自己的孩子沒有智力障礙,於是她嚐試用姐弟式的關心來「馴服」周杰倫,規定自己「三不」:不嘮叨、不指責、不脅迫兒子。 果然如老師們的預測,周杰倫沒有考上大學。葉惠美多方打聽後,鼓勵杰倫去考台北大學音樂系,結果他沒有被錄取。周杰倫咬著牙考第二次,還是失敗了。媽媽和外婆外公都為杰倫的前途擔憂,這孩子究竟將來能幹什麼呢? 極度迷惘的周杰倫無所事事,只好等待服海軍兵役,這期間,竟得了殭直性脊椎炎,令人沮喪的是這種病無法根治,只能靠藥物緩解,到了晚期全身甚至會像殭屍一樣僵硬,也可能導致癱瘓。葉惠美和外婆說起杰倫就垂淚。 母愛呵護下一飛沖天   病緩解一些後,周杰倫到一家餐廳打工,作為端盤工的他因為時常打翻菜盤,每個月的工資幾乎被扣掉了一半。餐廳中有一台鋼琴,一次閒暇時周杰倫彈了一曲《蕭邦舞曲》,把老闆驚呆了,老闆靈機一動,叫周杰倫不要端盤子了,就在餐廳彈琴,然後請來電視台記者炒作,不但使得餐廳生意火爆起來,還節約了一大筆請鋼琴師的費用。 葉惠美感受到了杰倫的音樂潛能,她替兒子在台北星光電視台娛樂節目「超猛新人王」報了名。周杰倫精心創作了一首歌曲《夢有翅膀》,但他對自己的演唱實在沒信心,請了一位歌手演唱。演唱者不能理解他的曲風,而他的鋼琴伴奏又顯得怪異,弄得台下聽眾噓聲一片,初出茅廬的一場表演徹底搞砸了。 葉惠美急了,性格內向的她鼓起勇氣找到了主持人吳宗憲,把《夢有翅膀》的曲譜拿給他看。吳宗憲當時是台灣阿爾發音樂公司的老闆,他對周杰倫的第一印象並不好,應付似的拿起曲譜掃了一眼,卻是眼睛一亮,歌譜不僅抄寫得工工整整,而且譜得十分複雜。慧眼的他立即改變了主意:「這孩子還可以,明天叫他到我公司來上班!」 周杰倫進了音樂公司任音樂製作助理,在媽媽的鼓勵下,每天主動幫同事們買盒飯,大家對這個沉默寡言但又勤快的小伙子有了好感。而葉惠美總擔心杰倫冷漠而倔強,又不善言辭,生怕他無意中把老闆和員工們得罪了,於是常常在下班時間站在公司門口,準備一些可口的比薩、炸雞送給員工,請他們包涵杰倫。一來二往,葉惠美對公司員工比周杰倫還熟悉,同事們都知道周杰倫有一個好媽媽。 周杰倫很快創作出大量的歌曲,但讓吳宗憲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他創作的歌詞總是怪怪的,音樂圈內幾乎沒有人喜歡。一次,周杰倫又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吳宗憲審讀。這次吳宗憲連看都不看,便將那首歌曲揉成一團,隨手丟進身邊的垃圾桶裡去了。周杰倫的眼淚禁不住流了出來。 是放棄還是繼續?媽媽每天來公司門口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如果放棄,太對不起媽媽了,周杰倫硬著頭皮支撐著,他吃住都在辦公室,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進行創作。葉惠美每天晚上都到公司看望杰倫,望著日漸消瘦的兒子,她強忍著不讓自己的淚水流出來,儘量說一些鼓勵的開心的話,然後將杰倫換下的髒衣服拿回去洗乾淨。一連一個多月,吳宗憲每天早上八點鐘上班時,總能準時見到周杰倫新的作品。終於,他被這位小伙子的勤奮和天賦深深地感動了,他「嗅」出了周杰倫的歌曲隱隱有一種味道,答應找歌手演唱他創作的歌曲。 吳宗憲將周杰倫的《眼淚知道》推薦給天王歌星劉德華,劉德華看了一眼就拒絕了。不久,又將他的《雙節棍》推薦給火爆華語歌壇的張惠妹,沒料想,張惠妹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吳宗憲決定給周杰倫最後一次機會,讓他自己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如果這樣也不行,他就只好請周杰倫走人了!他將周杰倫叫到辦公室,十分鄭重地說:「阿倫,給你 10天的時間,如果你能寫出50首歌,而我可以從中挑出10首,那麼我就幫你出唱片。」 老闆的話刺激得周杰倫興奮不已,他打電話告訴媽媽後,就跑到街上買回一大箱方便麵。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後的搏擊。 周杰倫熬紅了雙眼如約寫出了50 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寫得結構合理,譜得工工整整。吳宗憲終於有了讚許的笑容,他挑選出10首,2001年初製成了周杰倫的第一張專輯《杰倫》。 公司對這張唱片沒抱多大希望,能收回製作成本就算不錯了。然而《杰倫》問世後,猶如一場猛烈的颱風橫掃台灣,很快被歌迷搶購一空。《杰倫》一舉奪得台灣當年最佳流行音樂演唱專輯、最佳製作人和最佳作曲人三項大獎。《杰倫》的成功讓公司始料不及,讓台灣的歌星們大跌眼鏡,紛紛詢問哪裡冒出來的周杰倫?如果說第一張專輯小有成就的話,那麼,周杰倫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已經形成了風暴,席捲了大陸、港台、東南亞整個華語歌壇,各種大獎紛至沓來。 周杰倫終於成功了,他深深明白,沒有媽媽黑暗中明燈般的溫暖,他支撐不到今天,媽媽為他一直未再嫁,點點滴滴都是舐犢之情。他將所有的收入都交給媽媽掌管,儘管自己有了公寓,每個週末依然回家,同媽媽、外婆一起享受天倫之樂。葉惠美更是百感交集,當年丈夫的譏諷、老師的搖頭、生活的艱辛都隨風而去。 葉惠美退休後,周杰倫總擔心媽媽寂寞,只要在台灣,他都回家同媽媽住在一起。週末時,他會約上媽媽一起去看午夜場的電影,媽媽喜歡看經典片,周杰倫就陪著看,而周杰倫喜歡看的前衛片,葉惠美也陪著兒子看,幸福的暖流縈繞在母子心間。周杰倫的第四張專輯就叫《葉惠美》,這是兒子獻給母親的禮物 ****************************************************************** 看完這篇動人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就是葉惠美對兒子的信任與支持。我覺得自從我開始認真的實施品性教育之後,我和哥哥現在的互動也是這樣。我告訴他為什麼要"分享","尊重",和"感恩",之後以身作則的引導他如何去力行這些道理,三歲的他已經大概的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了,只是要真正懂得"分享","尊重",和"感恩"還要好長一段時間。有時兄弟倆不斷的闖禍真的會讓我感到疲憊又洩氣,我會問哥哥:"媽媽有沒有對你很好?"他會用力點頭說:"有"。其實我也知道哥哥是真的有感受到我對他的用心,所以他也一直盡力的要當媽咪的乖寶貝。只是孩子的好奇心是無止盡的,在無數次的告誡後還是犯一樣的錯時,我也只能很無力的深深的看著哥哥。每當我這樣看哥哥的時候,我也看得出來他是多不想讓我失望,可是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通常這樣的對看接下來就是彼此深深的擁抱。能和三歲的孩子有如此的心靈交流我真的很欣慰,因為這讓我知道我對哥哥的信任沒有被辜負,只是他力不從心。看過周杰倫的故事後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繼續的信任孩子,給予最大的鼓舞和支持,因為有父母這種穩如泰山的精神支柱,遇到再多的困難孩子還是會勇敢積極去面對刻服的。媽咪們,我們要不斷給孩子表現的機會,讓大人開始學會對孩子放手,同時也讓寶貝們有更多成長的空間。

演故事

2007年11月07日
公開
10

也許是我的個性使然吧,只要我和小朋友在一起(無論是不是我的孩子),我就是沒辦法正經八百的和他們相處。陪兄弟倆看書更是如此,所以我覺得我很少說故事,幾乎都是演故事居多。演故事的好處很多,一來是可以讓這本書添增不少吸引力,因為活潑生動的介紹任何一本書,孩子就會對它印象深刻,意猶未盡,自動的重複翻閱。二來,以演故事的方式讓年幼的孩子可以對繪本的內容輕鬆了解及引發聯想,這也是鼓勵小朋友多接觸書本的一大原因。再來,把看書變成是一種活潑的互動,也是吸引好動的孩子愛上書本的方法之一。至少這樣的方式對我家兩個馬不停蹄的小男生很管用,因為每次只要我說"Let's read!"他們的眼睛就會發亮,既興奮又期待!最近我演了幾個故事讓兄弟倆一直要求"one more time",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一個故事的演出過程吧! ∼Spot's Birthday Party by Eric Hill∼ (這是一系列以Spot狗狗為主和其他動物的遊戲故事,每一頁都有小摺頁讓小朋友翻翻看。字少又是硬紙板的書頁,很適合三歲下的寶貝翻看呦!) It's Spot's birthday! Let's play hide-and-seek. 唸完這一段兄弟倆就用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和我玩躲貓貓,他們玩完了換我用枕頭擋住自己的臉和他們玩躲貓貓。 Ready or not----here comes Spot! 這一段有(----)所以我就把"not"這個字拉長,然後唸完整段再後面加兩聲狗叫聲和狗狗喘氣的聲音。然後弟弟翻開小摺頁看到鱷魚躲在地毯下,我就拿件外套蓋住自己然後掀開來假裝是鱷魚,用沙啞的聲音說:"Not yet!" Spot has found someone behind the curtain... 現在主角又找到另一位朋友,所以我的語氣很興奮,雙眼睜大,眉毛上揚,一副非常好奇的樣子等待小朋友把小摺頁翻開。他們翻開一看是一隻大黑熊躲在窗簾後面正在偷吃甜點,我就演繪本中的大黑熊躲躲藏藏的樣子,壓低自己的聲音說:"That was quick!" ...and someone in the cupboard. 這次主角在櫥櫃裡找到下一個動物,打開摺頁一看,是條戴著慶生帽的蛇!我就用一隻手學著蛇的蠕動方式往兄弟倆最怕癢的地方前進,一邊前進一邊學蛇的聲音"Hisss!"因為他們倆個超級怕癢,所以我還沒摸到他們就自己先笑滾在地上了! Come out, Spot can see you! 這次主角是在浴室的透明shower curtain看到另一個動物,小朋友翻開摺頁看到可愛的河馬笑嘻嘻的。我就學河馬的眼神,把兄弟倆往懷裡一抱,笑咪咪的對他們說"Isn't this fun?",他們也笑的合不攏嘴的點頭。 Somebody giggled. Look under the coat! 接下來在主人的大衣下找到了下一個目標,翻開摺頁一看,是兩隻愛玩的企鵝。書上的企鵝互相哈癢,那我當然也和兄弟倆來一場哈癢仗喽! That's a silly way to hide! 主角這時看到一隻大動物用一片超大的葉子遮住自己的臉,翻開綠葉一看,原來是一隻搞笑的大獅子。我就學獅子搞笑的樣子說:"No, it isn't." Spot knows who's behind the door. 這時主角看到門外有個吃完的香蕉皮,打開門一看,是一隻正在吃另一根香蕉的猴子。我就學猴子的樣子又抓自己又吃東西的問:"How did you find me?" 只是這時候哥哥指著猴子丟在地上的香蕉皮說:"這個monkey壞壞,它吃完banana沒有丟trash!"嘻嘻~看來平時對哥哥說的他都有聽進去耶。^^ Who's that under the table? 主角這次在桌巾下找到另一個朋友了,掀起來一看是媽咪狗狗!我就學媽咪狗狗小聲的說:"Shhh, don't tell Spot!"。兄弟倆也學我手指放在嘴巴上噓來噓去的。 Calm down, Spot! 這一次主角在沙發上發現了最後一個目標,翻開小摺頁一看,是烏龜啦!因為是最後一個被找到的,我學烏龜興奮的表情說:"I'm last!",然後再多加幾聲狗叫,因為主角終於把所有的動物都找完了,當然也要叫幾聲歡呼一下喽! Happy birthday, Spot! 這時所有的動物齊聚一堂,我和小朋友一一點名,然後一起大聲的為這位主角唱生日歌,然後再為哥哥弟弟各唱一次。 Thank you. 主角很有風度的說謝謝,我們也互相說謝謝拍拍手! 可愛又熱鬧的狗狗生日派對就這樣結束了,而兩個寶貝除了對這些動物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學會了好幾個躲貓貓的新招數呢!

Project 1~做菜單(補照片)

2007年11月05日
公開
9

∼所需材料∼ 超市宣傳單或不用的雜誌,剪刀和漿糊(這兩項可有可無),A4回收紙數張(不一定要空白的),小張數字/英文字母/國字字卡(依菜單內容而定) ∼活動步驟∼ 1.和寶貝一起翻看超市宣傳單或雜誌,挑選喜歡的食物圖片,剪下備用 2.把要貼在菜單上的字卡和圖片和小朋友一起商量如何排列 3.等排列順序決定了就可用漿糊把字卡和圖片貼上,菜單完成就可以開始點菜吃好吃的喽! 4.這個步驟可有可無,就是在準備A4紙的時候,為了物盡其用還有多一點事情讓小朋友做,我就先讓兄弟倆拿彩色筆在紙上塗鴉,當做是菜單上的背景,然後再貼上圖片和字卡。 ∼我們的活動過程∼ 我們家的哥哥很愛學我煮東西,弟弟是哥哥的小跟班當然也對這個遊戲很熱衷。所以我就想先來個做菜單的活動,讓他們玩扮家家酒的過程可以更真實。我們在挑選食物圖片的過程中就很興奮了,因為兄弟倆一看到吃的雙眼就發亮好像真的要吃一樣!在翻閱宣傳單的時候,我們就練習用各種語言講食物的名稱,所以即使不是把每一種食物都剪下來,食物名稱還是學了不少。另外在看宣傳單的時候,哥哥也會想到什麼時候吃過什麼食物,什麼食物是誰的最愛,而且兄弟倆還會指出媽咪常煮的食物,這樣的回憶就是很好的邏輯和記憶練習。 小字卡方面我準備了"M","E","N","U"四個字母,還有數字1-10。MENU的字樣我先寫在要貼圖片的紙上,讓哥哥自己找字卡配對貼上,然後數字就讓哥哥自己挑選,一個數字配一張圖,這樣菜單上就有價格喽!等哥哥學會用phonics拼英文單字的時候,我就會多加菜單上可用的單字小字卡,讓哥哥可以把圖案和正確名詞配對認字和練習看字發音。如果小朋友已經開始認國字了,也可以加入國字的小字卡,讓它變成一份中英對照的高級菜單呦!弟弟也很興奮的在一旁貼自己的菜單,因為他不會用剪刀剪,所以哥哥負責剪所有的圖案,弟弟就學習如何用glue stick把照片貼上。其實這也是哥哥第一次學剪貼,不過因為哥哥的手眼協調比較成熟,多練幾次就自己剪貼的很順暢了。 做好菜單,家裡蹲餐廳就馬上開張營業喽!哥哥拿出之前媽咪自製的假鈔,兄弟倆各自負責上自己菜單上的菜,媽咪是負責品嚐和付錢的饕客,就這樣家裡蹲餐廳營業了一個上午呢!剛好我們現在正在實施"感恩"教育,所以扮家家酒玩完之後,我提醒兄弟倆: 媽咪:"我們能有這麼多好吃的食物是很幸運的,有很多小朋友常常因為沒有東西吃而肚子餓餓或生病,所以你們要謝謝爸爸辛苦賺錢錢,要謝謝媽咪辛苦煮菜菜,還要謝謝農夫叔叔辛苦種這些好吃的食物,知不知道?!還有,像你常常吃飯都會掉飯粒,這樣真的很不好,懂不懂?" 哥哥就問我:"粒粒皆辛苦嗎?" 我回應:"沒錯!" 然後我們就複習了"憫農詩"來結束我們的第一個project。一個看似簡單的project,其實是可以綜合很多不同的學習呦!^^

轉貼∼省錢一族》棄車 瘋共乘

2007年11月04日
公開
8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2007.11.30 03:24 pm 油價飆 共乘網站爆紅 台北「行」大不易。為了省油錢,民眾妙招盡出,通勤族吹起「共乘熱」,熱到共乘網站被網友塞爆,還有人推出「共乘月票」。不少有車階級,也紛紛「棄車」,變身大眾運輸族。 油價太貴,上網號召共乘已成風氣。國內兩大共乘網戰,瀏覽人次大增,Carpool共乘網(http://www.carpool.com.tw/) 註冊人數超過5000人,版主甚至貼出「網站負荷過重」的公告;Kijiji交通共乘網站(http://taipei.kijiji.com.tw/f-Personals-rideshare-W0QQCatIdZ732) 每日也維持近10篇的共乘公告。 共乘熱潮之下,找人共乘的駕駛,往往得使出渾身解數「攬客」,公布車型、車齡,甚至提供愛車相片給共乘族參考,甚至自我介紹上註明「幽默健談」,標榜與陌生人共乘也不會尷尬無聊。不過,部分駕駛也開出規定,禁菸最為常見,也有駕駛拒絕乘客攜帶「生鮮、有異味」的食物。女性共乘族則最重視安全問題,共乘駕駛的性別、長相是否「端正斯文」,也成為考量的目標。 亞錦賽 也有人找共乘 伴隨不同假日,也有不同的共乘需求。農曆春節高乘載管制時,返鄉民眾相召共乘;暑假常見「墾丁」之旅的共乘公告。最近即將開打的台中棒球亞錦賽,也出現「球迷共乘」的留言。 目前共乘網站上最常見的情形是由駕駛上網公布路線,提供乘客參考。桃、竹、苗往返台北,或是三重、南港等捷運尚未開通的路段,是共乘的熱門路線。 中壢到台北 雙程60元 以葉先生為例,每日往返中壢和台北,於是興起找「共乘車友」分擔油錢的念頭,雙程只收車友60元,相較客運來回120元的價格,足足省了一半。因為搭的是舒適的小客車,引來不少民眾回應。葉先生「共乘」出心得,甚至推出「月票制」,雙趟月票一個月只要1500元,換算客運票價,共乘者每月可省下1000多元,葉先生每月油錢也少了大半。 【2007/11/30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