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為妳說的謊

2017年10月13日
公開
27

1.Kristin ⁄ 台北 好久好久,沒有看一本書看到淚流滿面,情緒激盪的久久無法自己,匆匆寫下讀後的種種感觸,這故事在愛、良善與人性所產生的衝突之間著墨,纖細柔美的筆觸娓娓道出了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雖然不是高潮迭起的緊張劇情,但足以在讀者的內心揚起波濤洶湧的認同與諒解。 《為妳說的謊》不只著重在親情與愛情,對於我們人生面臨的困難、打擊、掙扎、怨懟、絕望和悲傷,都婉轉動人的流轉在這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最讓人心碎卻又美麗的收尾更是壓倒我淚水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無奈中放手,在絕望中期望,在傷痕中彌補,又在成長中原諒,更在歲月裡釋懷。 「所謂對和錯有時就像兩條蛇,糾纏得厲害,你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哪個,除非你把牠們兩個都射死,可是那就太遲了。」 沒有人是錯的,這些都取決於我們的立場和觀點,從情出發還是從理出發,從法律角度切入還是從家庭角度切入,從自己的立場來說還是從他人的立場來說,這些都太艱難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容易,又要怎麼決定所謂的對與錯、是與非。 作者用一種溫柔的敘事手法,告訴我們,很多事情與謊言其實都是情有可原,誰都不忍苛責,只是立場不同因此表達愛的方式不同,那這樣又有誰對誰錯了嗎? 現居倫敦的澳洲作家 M.L. Stedman 史黛曼所撰寫的「The Light Between Oceans」,中文翻作《為妳說的謊》,於2012年出版,一推出便獲獎無數。其實比起優美的英文書名,對於中文譯名的直白稍嫌膚淺了一些,原本的名稱其實很有意境,讀完故事後更覺得有著層次感。中文名稱雖然緊扣故事題旨,但也缺乏原本應有的美感和深度,有點可惜。 小說的內容與背景不太複雜,雪梨出生的男主角湯姆是一位看盡戰場殘酷的退役軍人,戰爭的無情與夢靨不停地影響著他從此之後的人生態度,正直卻木訥,只求一個寧靜安穩遠離塵囂的日子,於是選擇離群索居,於是選擇去澳洲附近的一個渺無人煙但美麗純淨的傑努岩島成為燈塔管理人,日日夜夜倚靠著海浪與星辰的洗滌,淨化那些戰爭所帶來的陰影,每兩年才會回到澳洲本島一次。 一月 January 就是從傑努岩島 Janus 命名來的,以同一個神祉的名稱,也就是門神。門神有兩張臉,背靠著背,永遠看著兩邊瞻前顧後,一月代表了新的一年,也回顧舊的一年,祂同時看著過去與未來。 「傑努岩島瞭望著兩座海洋,往下到南極,往上到赤道。」 女主角伊莎貝開朗活潑,朝氣十足,也可愛動人,他溫暖了湯姆歷經沙場而殘缺的心,不僅願意陪伴著他在傑努岩島生活,也將陽光和生機緩緩融化了湯姆冰封的情感。 「你是我另一半的天空。」 兩人在島上的生活恩愛甜蜜、幸福美滿,伊莎貝的俏皮與體貼,每天都帶給湯姆不一樣的驚喜,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只有彼此的世界裡不但寧靜也單純。但好景沒有持續太久,直到伊莎貝試著想生下他們兩愛的結晶,卻遲遲無法實現,前前後後總共流產三次,在伊莎貝的精神上和心靈上狠狠地劃下了一道又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 有一天,隨著海上的波浪,帶來了一艘小船,船內載著一具男性屍體還有一個正在嚎啕大哭的嬰兒,傷心欲絕的伊莎貝看到那嬰兒就像看到上帝賜給他們的奇蹟一樣,燃起她渴望成為人母的天性,於是央求著湯姆不要把這個嬰兒寫入燈塔的日誌中,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撫養。伊莎貝也稱職的成為一位完美母親,永遠有毫無止盡的耐心與愛心陪伴露西逐漸長大,她打從心底寵愛著這個上天給予他們的小女孩。 兩年一度都會有返回本島的例行公事,順便探望雙親與家人,可愛機靈的露西更被伊莎貝的父母視為心肝寶貝般疼愛,如此幸福洋溢的生活卻總是隱隱讓湯姆感到不安,那一個接一個的謊言才換得現在的天倫之樂,他總覺得有一位痛失骨肉的母親在哪處傷心欲絕的付出代價。 終於,伊莎貝與湯姆意外得知漢娜是露西真正的親生媽媽,故事也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蔓延開來。 「我是說我許諾了要和你廝守一輩子,現在我還是想和你廝守一輩子,小莎。我學到了一個教訓,就是人如果要期待未來,就不能一直要巴望著改變過去。」 湯姆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講出了這麼一段話,印象非常深刻,人生真的很艱難。湯姆的良知沒有錯,伊莎貝的母愛沒有錯,漢娜的錐心之痛也並非應當如此,那到底造成這個哀傷故事又該由誰負責,不停的問上帝、問命運也都不會得到答案。孩子何其無辜卻必須承受著這些苦痛,但是為之傷心的人更為露西肝腸寸斷,不管在誰身邊,都有一位母親必須接受喪子之痛。 作者 M.L. 史黛曼柔軟細膩的筆觸,像是魔法一般營造出讓人沈浸的氛圍,寫入每位讀者的心靈,因為好的作品往往會讓我們反問自己:「如果是我們,又會怎麼抉擇?」 看到小說的後半段,我總是盼望著讓情節照著我的想法走,偏偏作者就讓結局收在遺憾與原諒之間,讓人讀著讀著便止不住淚水,甚至為裡面的人們乞求著一絲一毫的寬恕。因為我們能感同身受,我們能深刻體會,這些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愛著彼此,就像小說寫的,傷痕只是另一種回憶。 人生就像是眼前的這片海洋,永遠凝視著過去與未來,如同島上的燈塔,在黑夜裡指引著迷途之中的我們,那每一道光芒彷彿照耀著來時之路與茫茫未來。但不論如何,這些快樂悲傷、點點滴滴的回憶,都將帶領著我們走向人生的盡頭,恨會被放下、痛會被釋懷,遺憾也終將會被原諒。 「他望著海洋向黑夜降伏,知道光將會再來。」 2.黃國華 如果一對夫妻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且很不幸的地,妻子連續三次流產,就在流產當天,荒島岸邊漂來一艘小船,船上有名活生生的棄嬰,換成是自己,會不會想當成自己的小孩收養他? 雖然這個情節相當特殊罕見且不可思議,但小說講究的不正是虛構的故事張力表現呢? 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從慘烈的戰場歸來,湯姆成為一座孤島上的燈塔看守人,與年輕的妻子伊莎貝一起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伊莎貝對島上的生活一切都很滿意,除了遲遲生不出孩子這點之外。   某天早晨,一艘小船被沖上岸,上面載著一個已經斷了氣的男人,還有一個哭泣的嬰兒。湯姆原本打算依規定通報有關單位,伊莎貝卻堅持他們應該收養這名嬰兒。既然他們身處在距離法律很遙遠的地方,那麼只要他們不說,就沒有人會知道這件事。』~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的書摘~ 於是湯姆與伊莎貝選擇了說謊,因為恰好伊莎貝也懷孕了數個月(雖然流產),也有幾個見證懷孕的人(小島定期的補給船的船長與船員),自然沒有人會懷疑產子的真實性,問題來了,同個時間,澳洲本島也就是湯姆夫妻家人居住的小鎮,有個女人的嬰兒被丈夫帶上小船划出大海外,遲遲找尋不到蹤影。湯姆與伊莎貝如何面對他們自己所說的謊言呢? 其實,故事的過程宛如連續劇,情節與結局應該很容易被讀者事先準確預測出來,但這本書好看的地方在於三點: 一、主角的背景與內心掙扎過程 湯姆是一次世界大戰從歐洲劫後餘生的澳洲退伍軍人,戰場上所承受的內心傷害,造成他想要藉由擔任荒島燈塔的管理員來放逐自己逃避人群;棄嬰家人的德國裔的原罪在澳洲所受到的歧視也是本書故事張力之所在。 二、承受謊言的心理負擔底線到底有多深?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大大小小的意外,也都同時背負著大大小小的秘密,有些秘密會讓人背著喘不過氣來,湯姆為了滿足愛妻連續流產之後的母性渴望,而選擇了說了瞞天大謊,但卻無法躲過自己良心的譴責,特別是嬰兒生母活生生地出現在小鎮裡頭,那股痛失子嗣的絕望模樣更是湯姆無法承受的負擔,尤其再加上湯姆一生中所背負的原生家庭的罪惡和戰場上的巨大內心創傷,作者很深刻了地描寫出這些內心戲。湯姆為了原生家庭的罪惡而選擇從軍逃避,又為了戰爭傷痕逃到無人荒島,湯姆到底是選擇勇敢面謊言對還是繼續躲藏放逐的人生,到底是為了和愛妻藏在表面甜蜜實地卻不堪的苦痛中呢? 三、文字詞藻相當優美與到味 好看的小說故事如果太過直白或少了氣氛的陪襯,絕對稱不上好的作品,M. L. Stedman的文筆有股空靈的氣氛,把湯姆、伊莎貝和露西(小嬰兒)三人在燈塔荒島的生活點滴描寫的相當感人動容,書名的原文是The Light Between Oceans,書中對荒島、燈塔、海洋、澳洲小鎮...這些場景的敘述,以及透過這些敘述乎映出人物的心境,使用的辭藻讓人再三品味,精彩度完全不輸給故事的衝突張力。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濃縮整本書讀後的想法: 「面對方能超越,釋放才成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