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台時刊文通知

2017年07月17日
公開
14

您的大作 會在七月十八日 星期二 刊登 謝謝我的宜芬老師 2017/7/17(一) 下午11:40 寄件者: "台灣時報副刊" 收件者: "Jenny" 您的大作 會在七月十八日 星期二 刊登 謝謝 我的宜芬老師 宜芬老師是我的高年級導師,是我們班公認的美魔女。宜芬老師時而綁馬尾,時而綁 公主頭,無論穿裙子或是褲裝都很漂亮。宜芬老師的畢業生曾說過,老師穿得越漂亮就 代表她的心情越不佳。有一天,我和佳臻要去上社團,正好碰到宜芬老師,不禁嚇了一 跳。老師穿著連身長裙,格外有一絲妖嬈,氣勢逼人,散發出的光環令人屏息,跟老師 問好後,等老師離開,我們兩人異口同聲的說:「老師最近心情肯定不好。」 「不只要把事情做完,還要把事情做好」是宜芬老師常講的一句話。 老師會盯我們生活上一些小事情,例如甲、乙本的字體,一橫一豎,無不嚴格要求。 宜芬老師說過不喜歡我們做事做到一半的態度,要求我們水桶要放回原位、教室掃地要 認真……等。宜芬老師的用心嘴上不說,但學生與家長心中其實明白,這是老師為何這 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宜芬老師是個性格活潑的老師,上課生動有趣,不時還會講笑話逗大家笑,該嚴肅時 也是一本正經。臉上帶有燦爛的笑容、憂鬱的神情、憤怒的容顏,瞬息萬變,正所謂 「翻臉跟翻書一樣快」。如果用「晴時多雲偶陣雨」、「春天後母面」來形容,好像也 說得過去。嘻∼

國樂節訂票

2017年07月10日
公開
8

感謝您!!您已完成購票步驟。您的訂單編號: 201707100000327 Order No.: 201707100000327 訂購日期:2017/07/10 節目名稱 / 日期時間 / 地 點 樓/排/號 票別 數量 原價 售價 2017竹塹國樂節「新竹經典.竹塹風情」 2017/7/16 下午 02:30:0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7號 ) 3樓 - F 排 - 3 號 全票 1 100 100 2017竹塹國樂節「新竹經典.竹塹風情」 2017/7/16 下午 02:30:00 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 ( 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7號 ) 3樓 - F 排 - 5 號 全票 1 100 100 合計 2 NT$200 NT$200 合計:NT$200 郵資:NT$0 服務費:NT$0 我選擇的取貨方式是: 售票點 我選擇的付款方式是: 刷卡 本次消費金額: NT$200  1. 請攜帶原帳號登錄之「身分證」及「信用卡」至兩廳院售票點取票。  2. 訂購人或代領者與持卡人非同一人,請攜帶雙方身份證及購票之信用卡以供查驗。  3. 訂購完成後即可取票,為避免耽誤入場時間,請您盡早領取。可取票售票點 請注意: 感謝您的訂購,我們已經同時發了一封「確認信」到您預設在我們會員資料內的電子郵件信箱中,請您記得讀取。此電子郵件回函不保證送達,並僅提供交易通知,不得作為交易與入場憑證。提醒您,因為您的交易,已經經過銀行授權,本次交易業已付費完成,恕不提供退換,不便之處敬請見諒,如有任問題,請您隨時與我們聯繫。

米果:請不要任意評斷「他人的哀傷」

2017年07月06日
公開
6

2017/07/05 作者: 米果 日本歌舞伎演員「市川海老藏」在妻子過世翌日,依然登台表演,在日場與夜場的表演空檔召開記者會,向大眾報告妻子已經出發去了另一段旅程,爾後他依然持續歌舞伎的工作日程,許多情緒藉由頻繁更新的個人部落格記錄下來,包括跟小孩玩相撲、陪他們睡覺、牽著女兒上幼稚園、帶著兒子去歌舞伎練習場排演……,也因為更新過於頻繁,竟有人留言直指這樣的行為對於一個喪妻的人來說,「不正常」且「不謹慎」。海老藏因此道歉,希望讀者體諒他這段時間的心靈依靠,除了兩個子女和工作,就只有書寫部落格了。 為什麼要道歉?我是個長期追蹤海老藏與他妻子小林麻央的部落格讀者,看到一位專業歌舞伎演出者,同時是4歲與5歲小孩的父親,在失去妻子之後,持續在工作崗位上,想辦法以父親的角色填補母親不在的空缺,像部落格這樣雖是公開但其實只是書寫個人情緒的地方,為什麼還要因為讀者的批評而道歉呢? 2016年台灣發生「女童隨機殺人案」時,也有不少人在網路批判女童父母的態度過於冷靜,不是典型受害家屬的模樣,不但嚴厲抨擊,還揣測他們的動機,扣上帽子。 ▋「長久以來,真是辛苦了!」 小林麻央在抗癌末期,選擇在家療養的臨終模式。我在閱讀日本在宅醫療專家「小栗原文雄」醫師與社會學者「上原千鶴子」的對談集《一個人也可以在家臨終嗎?》曾經讀到一段小栗原醫師的觀察,他認為,比起意外事故的猝死,或是久病臥床多年,癌症是最符合所謂的「納得死」條件。 日文所謂的「納得」,有理解對方想法的意思。也就是說,猝死對死者來說雖然較無痛苦,卻因為什麼都沒有交代,對於家人的衝擊最大;而久病臥床對於病患是長久的折磨,對家人則是沈重的身心與經濟負擔。反倒是末期癌症,對患者與家屬而言,都有機會和時間好好交代彼此的心情,可以好好說再見,可以彼此理解,失去雖然悲傷,但已經有了道別的勇氣。 有生的喜悅,就有死的悲傷,既然來到這世間,就一定要走完一整套流程。因此從網路得知小林麻央離世的消息時,最直接的反應是打從心裡表達這樣的祝福,「長久以來,真是辛苦了!」 我們終究只是旁觀他人的哀傷,那些質疑失去妻子的丈夫為何還要持續表演工作的人,或認為所謂的守喪期間不得如何如何的指責,到底是怎麼了?我們以為處理哀傷的方法是什麼?我們只是預期看見一個「典型的」「符合期待的」「失去親人摯愛從此一蹶不振」的人,希望他們哭泣、咆哮、在地上打滾,虛弱得要人攙扶,然後再指指點點說著那種「應該早日走出悲傷」的風涼話嗎? 好殘忍。 每個人處理「失去」的方法不同,想辦法維持日常,說不定是活著的人跟逝者之間默默心靈相通的約定與默契,如果他們之間有時間討論到生死,決定了某一方離去之後依然互相理解的人生方式,那麼,不相干的旁人到底在囉唆什麼? ▋真正的思念,往往不是誇大的悲傷 我想起國中一年級,阿公久病臥床一段時日之後辭世。民風純樸觀念封閉的小村落,對於鄰人的喪禮往往七嘴八舌,彷彿談論八卦那樣。我看著阿姆、母親、阿嬸這三個媳婦輪流三餐拜飯,必要哭出聲音來,多事的鄰人會跑來偷聽,評斷誰哭得大聲,代表誰比較孝順,然而那哭聲從此成為我內心陰影,就連那時在大廳擺放的白色黃色花卉過於濃烈的香氣與腐朽之後的發酵酸味也成為糾纏,往後一旦嗅到類似的氣味,就掉進情緒的洞穴裡。 旁人關注喪禮前前後後的子孫「友孝」與否,請來的孝女白琴剛剛拿著麥克風喊著阿爸阿爸,下一秒拿著黑人牙膏卸妝之後坐在那裡剔牙,我在廊下看見那一幕,那時年紀太小,只覺驚嚇,無法理解。 守喪其間,女眷們在廚房水槽邊洗菜切菜洗碗盤,不知道說了什麼事情,笑了出來,很快就被長輩訓斥。可是孝男孝女孝媳孝孫一同跪著做了好幾輪的旬,竟也安插一段道士們的詼諧劇,據說是傳統習俗之中,為了讓後輩遺族心情好一點,想辦法表演一些笑料,按習俗得開心笑一下,可是那時我完全笑不出來。 往後我總是藉由過往相處的回憶,在尋常的日子裡,出其不意的瞬間,思念著逝去的親人。舉凡景物或食物的回憶,黑白照片的回憶,家人聚在一起閒聊的回憶,那種時刻會有一些哀傷,但隨即被記憶的甜美填補。譬如走到城內關帝廳,看到廟旁的二樓窗口,會想起那年前去探視四姑時,一起在客廳看了奧運體操轉播;吃著菜豆糜的時候,會想起阿嬤;冬日醃漬菜頭皮的時候,會想念一邊抽煙一邊搧扇子的外婆。 國三那年,外婆過世,告別式之前,有一天作女兒旬,舅媽是媳婦身份,特別把廚房讓給母親和幾個阿姨們,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親跟幾個姊妹擠在廚房嘰嘰喳喳作菜,她們都生於戰爭時期,同母異父,那樣子擠在廚房做著外婆生前愛吃的菜,說著外婆的脾氣和趣事,我站在廚房的矮窗旁,看著那樣的人生風景,覺得人世的來來往往,不就這般。後來看「向田邦子」小說改編的《宛如阿修羅》,就會想起當年那一幕景象,好幾次希望外婆入夢來,想跟她分享那段往事。 ▋怎麼懷念一個人?是我們自己的功課 分離當時的眼淚,跟往後長久的思念,是很個人的私事,我以為離去的人應該不會希望活著的人一直那麼悲傷吧!如果可以回到日常,記得快樂,記得思念,那也不必為了旁人的眼光或謹慎不謹慎的批評而刻意表現得灰暗與脆弱,何況有些悲傷,是非常內心的,可能是靜靜一個人的時候,可能是某個轉身,看到窗邊的一道光線,發現冰箱裡的一罐醬料,書本裡的一張便條紙,就默默掉淚,或大哭一場,這是不必跟陌生人交代的情緒,這是個人要處理要克服的,關於失去,以及因為失去必須學會的釋懷。 年初天冷的時候,失去一位驟逝的朋友,毫無苦痛,突然就離開了,好像插頭一拔,啪一聲,斷電了。聽到消息時,大哭出來,另一位朋友在車站月台也說他大哭,但之後我們不曉得說了什麼,又不約而同互傳訊息,說自己笑了出來。 2個月後,我到日本大阪旅行,走在天王寺周邊約莫攝氏15度的冷天裡,突然想起那位離開的朋友,她生前來過這個地方嗎?但她現在應該有更棒的旅行了吧,那樣想的時候,反而覺得突然湧上來的思念是很甜美的憑弔,離開的人被許多人在不同的情境裡想念著,應該是很奢侈的情份,雖然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正想念著大家,但是以她的個性脾氣,應該討厭大家哭哭啼啼,倘若一直沮喪,提不起勁工作,她會氣到翻桌。 因此,看到一些不相干的人,以文字留言去指責或揶揄失去親人的他人,該如何遵循守喪者的「本分」或「謹慎」時,我內心只覺得,這才是不謹慎的多事吧。你們又如何知道,失去至親摯愛的人,是怎樣努力讓離開的親人不至於牽掛。旁觀他人的哀傷時,如果不是親近到足以在身邊陪伴或傾聽的程度,就不要舉著關心的旗幟去議論紛紛,那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傷人而已,關於他人的哀傷,一點忙都幫不上。

寫作主題五:事物摹寫

2017年07月01日
公開
21

※※寫作主題五:事物摹寫 ※引導  臺灣號稱美食天堂,無論是大飯店精緻的餐點,或是小攤子上滋味可口的點心,都讓人念念不忘。  想一想,你曾品嘗過哪些美食,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呢?先在腦中想個三四種。接著,閉上眼睛,想想這種食物呈現在你面前時,是怎樣的模樣、擁有怎樣的光澤、氣味,或是形態呢?  一篇作品可以寫三到五種食物,再替這幾種食物訂個有趣的題目。 ※寫作小提醒  這次的作品,重點在食物的「素描」,不用寫跟這個美食的相關經驗,就單純從視覺、嗅覺等感官,描述食物的模樣。  例如,假如寫的是讓人又愛又怕的「臭豆腐」,不用寫在什麼地方、因為什麼原因吃到這道菜,只要直接描述食物的模樣,像是:「一塊塊方方正正、厚厚實實的豆腐,彷彿乳酪一樣。當它在油鍋裡炸過之後,外層披上金黃酥脆的皮,內層依舊是柔軟潔白的模樣……」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7月1日至7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家人的拿手菜  中年級:夜市美食大賞  高年級:難忘好味道 ※※寫作主題六:時事議論 ※引導  最近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新聞是什麼?為什麼你會特別關心這類新聞呢?  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應該養成時時關注周遭大事小事的習慣,多元的媒體傳播,如電視、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等,讓我們總是能接收很多訊息。  同樣的訊息,不同的媒體也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在這種資訊豐富的時候,能有自己的觀點顯得特別可貴。  這次的徵文,希望小朋友像談話節目的名嘴一樣,透過「相聲」一搭一唱的方式,表現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 ※寫作小提醒  作品要用「相聲」的格式來寫,相聲需要的詼諧幽默、故作玄虛、誇張巧辯等,都是這篇文章要注意到的重點。  首先,要選定一則你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這則新聞必定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都可以當作相聲的書寫材料。文章最後,也要點出你對事件的真正看法。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8月1日至8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跟校園生活有關的新聞  中年級:跟社會發生的事情有關的新聞  高年級:跟國際重大事件有關的新聞 ※※投稿須知 一、填齊個人基本資料   •姓名:   •身分證字號:   •學校:   •年級:   •班級:   •居住地址:   •戶籍地址(含鄰里):   •聯絡電話:   •電子信箱:   •領稿費方式,擇一即可:    口郵政匯票(請確認居住地址是否正確)    口銀行匯款(請附上匯款帳號及存摺封面影本) 二、寄至[email protected] 或 郵寄至100臺北市福州街2號國語日報「引導式徵文 第○主題」 三、投稿文章請勿一稿多投,內文須為原創,如有侵權行為,由創作者自負法律責任),及一稿多投。本報得對來稿有刪修權。投稿三週內若未通知採用,請自行處理。

待讀書單

2017年06月28日
公開
7

六選一,抽空來讀吧! □ 《咆哮山莊》:從小聽到大,的確值得一讀。 □ 《法國中尉的女人》:愛情小說首選。 □ 《紐約三部曲》:文青必讀。 □ 《贖罪》:比電影還精采。 □ 《雲圖》:真的很棒。 □ 《One Day》:剛出版時倫敦地鐵人手一冊,是有原因的。 戀風草青少年書房──國中青少年讀書會的書單 第1本 曠野迷蹤(小魯出版) 第2本 洞(小魯出版) 第3本 史庫樂街十九號(東方出版) 第4本 人間有晴天(小魯出版) 第5本 木屋下的守護者(小天下出版) 第6本 美女的兒子(小魯出版) 第7本 遇見靈熊(東方出版) 第8本 當幸福來臨時(東方出版) 第9本 沈默到頂(東方出版) 第10本 裝罐季節(小魯文化) 第11本 史凱力(小魯文化) 第12本 風的女兒(東方出版) 第13本 火女孩(東方出版) 第14本 曠野迷蹤(小魯文化) 第15本 陪我走過1793(小魯文化) 第16本 洞(小魯出版) 第17本 宇宙的最後一本書(小魯文化) 第18本 史庫樂街十九號(東方出版) 第19本 柑橘與檸檬啊(小魯文化) 第20本 諾與我(小魯文化) 第21本 人間有晴天(小魯出版) 第22本 風之王(小魯出版) 第23本 雪山男孩與幻影巨怪(麥田出版) 第24本 彼得與他的寶貝(麥田出版) 第25本(預計) 尋找美味(小魯) 祝福今年夏天,大家都能有一個充滿閱讀能量的暑假。

登上雪東

2017年06月26日
公開
7

年輕熱情的宜芬老師與高山嚮導師丈政嘉老師,帶領織愛星進行畢業儀式最後項目──攀登雪山東峰。通過這個儀式,小童們將邁入青少年階段。 隔天才是嚴峻的考驗,對這陣子練習的驗收,體力好不好、練習有無偷懶,明天將無所遁形。我是很剉的,但還是相信孩子能順利過關。 一顆心緊懸在line的即時通,陪同上山的家長隨時將第一手訊息回傳,讓我們安心不少。然而在七卡因訊號弱,無法知悉現況,在白媽轉傳白爸的平安報訊,一群人終於鬆一口氣。 翌日,懷著忐忑心情,隨line轉播起舞,在張張合照中沒看到孩子,直至白爸傳來她一人蒼白著臉,嘴唇發紫的個人照,心想她終是脫隊了,是否高山症發作?會不會是吸氧氣第一人?這個當媽的沒啥本事,就是會想很多。等到最後攻頂照傳來,終能擱下胡思亂想的思緒與這陣子糾結不安的心。 孩子,妳用行動與毅力證明妳有攻頂能力,最後這個禮拜天天(偶負重)跑樓梯,一到六樓10∼12趟來回,兩棵蘿蔔養得又肥又壯。妳雖哇哇叫,卻也深知重點不在蘿蔔,先練好心肺耐力再說。 孩子,妳不在家的晚上,我們耳根終於能清靜,不再被莎莎跟仔仔兩姐弟綁架是多感恩的事。這樣說或許對妳不禮貌,因為那是妳的學習,但這短暫安靜簡直是恩賜啊! 哥哥放學回來,劈頭就問:「妹妹幾點回來?我和妳去接她,我幫她背包包。」哥也以妳為傲,昨天妳負重走登山口到七卡那兩公里,哥打包票說妳一定沒問題。今得知妳順利攻頂,拿下人生中第一座百岳,他嘴不甜,卻是行動派的。 爸爸下班回來,說他整天擔心妳的狀況,看妳攻頂他簡直老淚縱橫,無辜的哥哥卻被波及,「妹妹登上雪東,你爬得上去嗎?」哥是招誰惹誰啦?兩個性質不同的孩子哪能相較,經過特訓每個孩子都能攀頂啊。 總之,集眾人之力成就妳這趟雪東行,高山上的視野定與平地不同,一路上的風景也甚美麗。登高始知自己渺小,我們只不過是天地間的微塵眾。日後當妳遇到不如意的事,想想山頂上的風景,有共同目標的夥伴互相扶持,經歷有笑有淚的過程,妳的嘴角定會不自覺上揚,心也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