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九十九句宋詞

2018年02月02日
公開
38

收藏九十九句宋詞,邂逅九十九種心事 宋詞,是一方雕花軒窗 窗裡的人正對鏡梳妝 窗外歸人已是淚千行 宋詞,是一株雨中芭蕉 憂愁和雨滴滑落黃昏 嘆息隔窗點滴到天明 宋詞,是一柄倚天長劍 沉埋在歷史的風煙中 一邊嘆息,一邊嘶吼 九十九句宋詞 送給熱愛宋詞的你 ... ∣相思 摘不盡的紅豆,流不完的淚水, 還有那,寫不盡的相思句…… 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思遠人》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薄悻不來門半掩,斜陽。負你殘春淚幾行。——馮延巳《南鄉子》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 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柳永《晝夜樂》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韓元吉《六州歌頭》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木蘭花》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李清照《點絳唇》 鐵板銅琶,豪情萬丈 西北浮雲,東去長江 ... ∣豪情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蘇軾《江城子》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漁家傲》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岳飛《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軾《水調歌頭》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蘇軾《臨江仙》 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辛棄疾《水調歌頭》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辛棄疾《水龍吟》 ... ∣愁緒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沒有你在身旁,處處都是愁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雅態妍姿正歡洽,落花流水忽西東。——柳永《雪梅香》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浪淘沙》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可憐人意,薄於雲水,佳會更難重。——晏幾道《少年遊》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醜奴兒》 這次第,算人間沒個並刀,剪斷心上愁痕。——黃孝邁《湘春夜月》 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李清照《蝶戀花》 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繁華落盡,春夢無痕 英雄遲暮,最是傷心 ... ∣蒼涼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辛棄疾《破陣子》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訴衷情》 凝碧舊池頭,一聽管弦淒切。多少梨園聲在,總不堪華髮。——韓元吉《好事近》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辛棄疾《鷓鴣天》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蘇軾《西江月》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小重山》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張孝祥《浣溪沙》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陸游《夜遊宮》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髮蒼顏。——辛棄疾《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 ∣懷古 黯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爭鳴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里空收駿骨。——辛棄疾《賀新郎》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姜夔《揚州慢》 千古風流今在此,萬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辛棄疾《破陣子》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南鄉子》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安石《南鄉子》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辛棄疾《鷓鴣天》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王安石《桂枝香》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辛棄疾《摸魚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辛棄疾《水龍吟》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辛棄疾《永遇樂·井口北固亭懷古》 風花雪月天生適合宋詞 你的靈魂天生適合我 ... ∣風月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晏幾道《鷓鴣天 》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韋莊《菩薩蠻》 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李煜《一斛珠》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李清照《浣溪沙》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歐陽修《長相思》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鷓鴣天》 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康與之《長相思》 早佔取韶光共追遊,但莫管春寒,醉紅自暖。——李元膺《洞仙歌》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 ∣閒情 半盞浮世清歡,一冊風花雪月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 但夢想、一枝瀟灑,黃昏斜照水。——周邦彥《花犯.詠梅》 玉骨西風,恨最恨、閒卻新涼時節。——周密《玉京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朱郭儒《好事近》 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謝逸《江神子》 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李清照《憶秦娥》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李煜《搗練子令》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鶴沖天》 你來了,我靜默歡喜 你去了,我輕輕嘆息 ... ∣春色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嚴蕊《如夢令》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葉清臣《賀聖朝》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趙佶《眼兒媚》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吳文英《浣溪沙》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卜算子》 算好春長在,好花長見,原只是、人憔悴。——程垓《水龍吟》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 天初暖,日初長,好春光。萬匯此時皆得意,競芬芳。——歐陽炯《春光好》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歐陽修《蝶戀花》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蘇軾《水龍吟》 ... ∣腸斷 莫生嘆,愁腸易斷 莫悵惘,最易斷腸 繫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柳永《憶帝京》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陸游《釵頭鳳》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蘇軾《江城子》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 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歐陽修《訴衷情》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秦觀《踏莎行》 本文由“詩詞中國”(shicizg)編輯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書寫簡媜

2018年02月01日
公開
55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 所有不被珍視的人生 都應該高傲的絕版 ——簡媜 簡媜,原名簡敏媜,是《台灣文學經典》最年輕的入選者,也是台灣文壇最無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她的作品《四月裂帛》《我為你灑下月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簡媜在文壇的地位很高,在讀者心中可與張愛玲、三毛、席慕蓉比肩,大陸後起之秀諸如安妮寶貝、七堇年、張悅然等人都曾經模仿過簡媜的文筆,可見簡媜文壇地位之高。 簡媜的文字乾淨清麗,行文風格靜謐如風,字裡行間皆蘊含著種種對於人世的思考與獨特的看待自然與生命的視角。 那是在別的作家筆下難以見到的。 可以說,唯有在簡媜的筆下,才得以窺見生命原本的面貌——得以窺見山川的高聳、得以聆聽溪流的淙淙、得以探究黑夜的靜謐、得以觸摸陽光的溫度、得以感受花開的喜悅。 世界萬物,在簡媜的筆下都顯得那麼栩栩如生,無論是路邊一株欣欣向榮的植物,還是來自陌生人的一個微笑;無論是夏季的池塘里剛剛綻放的蓮花,還是嚴寒的冬季裡伸向你的一雙的溫暖的手,都讓你感覺這個世界,充滿了無數美好的細節。 關於簡媜,她的散文《四月裂帛》開篇,“三月的天書都印錯,竟無人知曉。”幾年過去了,依然記憶如新。 後起之秀七堇年,也曾在自己的書中引用過《四月裂帛》的句子,尤其是“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你真是一個令人歡喜的人,你的杯不應該為我而空”一句,令人回味無窮。 簡媜於1961出生於宜蘭,家裡世代務農。她的家庭裡並沒有從事文學行業的人,甚至就連一個文化人也難找出一個,但是農村的田園生活帶給了她極大的熱愛,也帶給了她極大的靈感。她曾在《水問·夏之絕句》寫道: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響,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田園生活誰都經歷過,但是沒人能夠像簡媜一樣寫的如此美麗,將空曠悠遠的夏天寫的如夢如幻。 可惜的是,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即便聰慧如簡媜也是如此,在國一那年,一場車禍奪去簡媜摯愛父親的生命,從此,身為長女的她,負起照顧四個弟妹的責任。 日後,關於父親的意外離世,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她當時的心情: “成長上碰到了一些挫敗,就是我父親過世。一場車禍奪去父親。家中有五個小孩,標準的農村家庭,父親是一家之柱又是獨子,整個家庭陷入不可思議的困境。那時我年十三,這件意外帶給我很深很深的衝擊。我明白凡事要靠自己,即使父母也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 但是簡媜並沒有因為這場苦難而放棄自己的文學之路,相反的是,簡媜也發現了自己超出常人的敏感,能夠讓她窺見更多自然的美麗,於是她決定前往大城市的文學係就讀。對此,她是這樣說的: “每一個人走上創作之路都不太一樣,對我來講,會走上創作的路,背後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死亡的感受,因為目睹過死亡掠奪一切的秩序,掠奪生命,讓一切的謊言、諾言失效;死亡所帶來一切驚嚇之後,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想辦法自我複原,創作是我的複健之路。” 1979年,她考入台大中文系,她在《五月歌謠》一文寫台北: “頹廢的風自半空席捲而來,在夜空與燈海之間,翻飛的紙張,如末世紀最後一場大雪。” 簡媜在台大汲取知識的同時,創作欲亦更加澎湃。大學四年,她的散文得過台大文學獎、台大文學院學生獎、全國學生文學獎、台大中文週獎……,校內各種刊物上,常出現她清麗富靈氣的作品。 簡媜的第一本書《水問》,便是這段時期作品的結集。《水問》忠實紀綠了簡媜大學四年生活中的種種。 散文集《水問》中最出名的便是這幾句話: 沒有人攻訐的過往,古井流水依然清澈,你可以洗愈炎涼江湖烙在身上的傷疤,你無須在惡意的詆毀中像奔跑的小鹿,亦不必沉溺於浮名如迷途的羔羊,你只是一個願意關愛他人也被呵護著的人,你是春雀的雲伴,流雲的知己。 那年的杜鵑已化成次年的春泥,為何,為何你的湖水碧綠依然如今?那年的人事已散成凡間的風塵,為何,為何你的春閨依舊年年年輕? 《水問》問世之後,簡媜在台灣掀起了巨大的風浪,台灣媒體都在驚訝如此成熟老練的文字居然是來自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她們不知道為何這個大學生會有如此才華,但是卻異常堅定的判斷道,這個人將來必會在文壇大放光彩。 果不其然,就在簡媜畢業之後,也就是在1985年至1995年的十年間,簡媜出版了十本書,得獎連連:1990年5月獲第三十一屆文藝獎章;同年9月,以《鹿回頭》一文獲第三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第三名。 1992年10月,以《夢遊書》獲第十四屆聯合報文學獎附設吳魯芹散文獎,另以《母者》一文獲第十五屆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1995年1月,《胭脂盆地》獲1994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好書獎;同年7月,同樣以《胭脂盆地》獲第二十屆國家文藝獎散文獎。 從而一躍成為和龍應台等同的文學大師,也深刻的影響了內陸許許多多的青少年作者的文學創作。 簡媜開了一代細膩溫暖之風氣,刻畫事物皆入木三分的她,曾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關於洪水: “一旦水開始淹,就像全世界的雨都落在你家一般。所有地標,疆界、平地、屋舍、速度、方向……的認知系統全被粉碎;水,是唯一的空間與時間,水是唯一的存在。” 關於下雨: “豆大的雨點打響塑膠布,竟似節慶鑼鼓,這讓你興起神秘的感應,強風奪了斗笠又把塑膠布吹成翅膀模樣,這種會飛的感覺如此美妙,你忍不住仰首展臂乾脆把颱風吞入腹內。一望無際的平原籠罩在狂風驟雨之中竟有一種孤寂之美,你心內激動卻無法言說――日後你學會爬梳情愫、驅遣文字,回想這一幕,確信這當時鯁在喉間的那團情緒若化成文字應該是“啊!無邊的孤獨,我在這兒!” 關於友情: 認識你愈久,愈覺得你是我人生行路中一處清喜的水澤。幾次想忘於世,總在山窮水盡處又悄然相見,算來即是一種不捨我知道,我是無法成為你的伴侶,與你同行。 在我們眼所能見耳所能聽的這個世界,上帝不會將我的手置於你的手中。這些,我都已經答應過了。 這麼多年,我很幸運成為你最大的分享者,每一次見面,你從不吝惜把你內心豐溢的生息傾注於我的杯。我的固執不是因為對你任何一樁現實的責難,而是對自己個我生命忠貞不二的守信。你甚美麗,你一向甚我美麗。 關於人生: 生命如浩瀚汪洋,人潮起落之中,我們難免會撞礁擱淺,會掉進詭譎的漩渦,會困在迷洞,會滾了一身刺人的沙粒,苦不堪言……無論如何,告訴自己:也許我就是帶珠的蚌。 關於時代: 有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愈來愈醜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裡,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 關於散文,簡媜曾回顧過自己的作品之後說: 我的散文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便是生命。雖然我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描述大自然之美,但並未濫情,我寫一朵花或一根草,都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讚、一種詮釋。 關於性格,簡媜深情的寫下: “在崇山峻嶺與壯闊海洋之間開展的這塊母鄉平原,你相信它是戰神與美神交鋒下的結晶。在任何一條春日的河域潛游,你都可以感受地底有一股渴望大變動的力量,在水草招搖間、河蜆吐納間絲絲冒出,與另一股嚮往大安靜的溫柔力量——或為雨水、浮雲、遊煙,相互激盪,共同匯聚在你以及所有的童伴身上,你相信這就是性格的來源。” 關於家鄉: “如果有人像我一般,在生命最活潑的前十五年完整地生長在與世無爭的平原鄉村,聽懂天空與自然的密語、窺視山巒與雲霧的偷情、熟悉稻原與土地的繾綣、參與海洋與沙岸的幽會、牢記民俗與節慶的禮儀,也學會以叔伯兄嫂一路喊遍全村每一個人……那麼,沒有理由在往後歲月尋求另一處地方當作原鄉。 ” 無論是談論什麼,簡媜的特點是,永遠保持敏感與纖細,帶有一種略顯“疏離”的溫度,輕輕的擊中你的心靈。 相信簡媜的許多句子你都曾經聽到過,比如:“當我無法安慰你,或你不再關懷我,請千萬記住,在我們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二隻白鷺鷥飛過秋天的湖泊。” 又或者:“秋天把舊葉子揉掉了,你要聽新故事嗎。靜靜的河水睜著眼睛,笑著說:總有回家的人,總有離岸的船。”只是,在你聽到的時候,你被驚艷了,卻沒有註意到它的作者是簡媜。 但是簡媜最出名的句子,還是要數“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和“ 所有不被珍視的人生,都應該高傲的絕版 ”。 或許正如簡媜所言,高傲是她對抗這菲薄流年和殘酷現實的唯一武器,但是簡媜的經歷可以被絕版,她的人生卻不會被絕版,畢竟,這世間如簡媜一般能夠獲得通透的人太少,而又如簡媜一般文字清麗又迷人的人更少…… 作為簡媜的粉絲,我只能說,我愛簡媜,愛她的文字帶給我的力量,更愛她在過往的歲月裡,以文字給我的陪伴。 來源 : 網路

完美與破碎

2018年01月31日
公開
11

《青春》 人對於手中所擁有的東西 向來有著說不明白的自信 但也不得不承認 我們對待擁有的 總沒有未得到之前那麼珍惜 所以總有一些東西 直到消失後 我們才會突然意識到 它原來如此珍貴 對於人 同理 1. 完美與破碎,沒有一定的界限,全看你從哪個角度去看。 ——劉墉《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 2. 始知曉成人世界背後的遊戲規則有著最冕堂皇的嘴臉。 而這種所謂的遊戲規則,不過是同人性的全部慾望周旋,踏著善的骨灰和惡的陪葬。 ——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3. 有些鳥兒天生就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們走,否則哪天你打開籠子餵牠們時,它們也會揚長而去。 ——史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贖》 4. 總有一些東西,要用消失來證明它的珍貴。——丁丁張《世界與你無關》 5. 我躺下來,用一張報紙做枕頭。 高高在我上方的,是眨眼的星星,而當火車彎曲而行,這些群星便像在上上下下的畫著弧形,望著它們,我睡著了。 這天過去了--我生命中所有天中的一天。 明天又會是另外一天,而我依然年輕。——傑克·倫敦《大路》 6. 你怎麼就不懂得人們都是只會揀軟柿子來捏呢? 你怎麼就不懂得從來都是會哭的孩子才有糖吃呢?——笛安《西決》 7. 人人都在寫自己的歷史,但這歷史缺乏細心的讀者。 我們沒有工夫讀自己的歷史,即使讀,也是讀得何其草率。——周國平《人與永恆》 8. 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李宗盛《當愛已成往事》 9. 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10. 我認為,至深的平和,一定經過命運浮沉的洗禮,一定經過生離死別的考驗,一定經過愛與恨的煎熬。 一切都經過了,一切都走過了,一切都熬過了,生命的底色裡,增了韌,添了柔。 這時候平和下來的生命,已經沉靜到擾不亂,已經穩健到動不搖,已經淡定到風打不動。——馬德《平和》 你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 你心裡的每一個感受 都有一句話恰如其分直擊你心 (文字來源“十點讀書”)

花千骨:遺神書

2018年01月22日
公開
41

《花千骨:遺神書》番外完 1.白子畫問東方彧卿,看見花千骨夢裡自己的投射有何感想。 東方彧卿笑言:「我只是沒有想到,原來在骨頭心裡,我這麼帥、這麼好看。」 的確,白子畫也承認,夢境裡沒有太陽,東方彧卿就彷彿是這個世界的太陽,是最中心的發熱源。他整個人都散發著淡淡的溫柔和煦的微光,讓人一看就暖到了骨子裡。他一直關愛地注視著花千骨,眼裡滿是寵溺。花千骨在他的陪伴下總是自在又歡欣,那是種連他這個做師父的也給不了的,單純的、滿滿的幸福。 白子畫明白了為什麼骨頭哪怕最後知道了東方彧卿的真實身份,猜到了一切的起因和原由,還依然願意相信他,也從不怨他。在那一刻,東方彧卿心中萬事累計的冰牆轟然倒塌。 2.白子畫看著周圍塌陷毀滅,竟也不由得呼吸一窒。絕情殿上的一切對他來說同樣重要,只是她或許永遠都不會瞭解。她崩潰了的世界,又何嘗不是他的。 3.力所不能及,識所不能知,東方彧卿也變得焦躁起來。他簡直無法想像,也根本不敢去想像花千骨在蠻荒是怎麼一種境況,只能不斷自欺欺人地告訴自己,夢在做著,至少她還活著。 摩嚴一直寸步不離地守著白子畫,他知道,做這一切,都是子畫自己的選擇。但是,他還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防著東方彧卿,畢竟,他是子畫在這六界之中唯一忌憚的人。 4.摩嚴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教導這個弟子才好,原本就圖他勤勉踏實,應該不會像竹染一樣步上邪路,卻又總是恨鐵不成鋼,嫌他天分和悟性都差竹染太多,一方面嚴厲苛責,過高要求,一方面又懷疑提防,處處打壓。 十一在他面前總是謹小慎微,老成持重,事事恭聽,摩嚴甚至從來沒看見他有過多餘的表情。直到偶然有一次,看到他陪著糖寶,給它吹唐人,笑如春風,他才猛然發覺,原來那才是自己徒弟真實的一面,善良柔軟,隨意淡然。 只是自己一直在勉強他做自己的好徒弟,做最出色的長留首座的大弟子,做長留八千弟子心目中值得尊敬的大師兄。 雖然他不是一個好師父,但沒想到子畫也教出來那樣一個孽障。從看到子畫入夢的那一刻,他就開始忐忑不安。 他雖然已用絕情池水試過子畫,知道他內心堅穩,毫不動情,但進入花千骨的夢中,勢必會看到不該看的東西,他自作主張逐花千骨去蠻荒,就是想瞞住這一點,然而..... 5. 所以,很多年後,當白子畫看著花千骨心碎絕望,長大成人,化作妖神破海而出的那一刻,他比想像中要平靜,因為他早已在夢中見識過,她最壯觀、最原始、最驚心的美。 6. 熒熒鬼火燃得更旺了,她的十三個心魔穿越了無數個夢境,一路追殺,終於還是到了這裡。十三個人圍成一個圈,同時向他們發動了驚天一擊。他們避無可避,那一刻,白子畫突然之間不想再避。 花千骨卻死死護住他,發出一聲悲切的巨大哀鳴,十二個人被她突然爆發的力量震飛消散,卻唯有一人,徑直一劍穿透了她的心。 白子畫怔在那裡。 愛、悲泣、絕望、自卑、自厭、慚愧、羞恥、思念、恐懼、失望、悔恨、疑惑、哀痛,這是小骨的是十三個心魔。在這些心魔中,絕望最強大,思念總是放他們一馬,自厭一直發起攻擊,沒想到最後卻是愛殺了她。 白子畫第一次感受到冰凍的心,像是要被敲碎的感覺。 花千骨只是看著他悲涼一笑,然後用盡最後的力氣掀起滔天巨浪,將他向上推出了夢境,自己慢慢閉上眼睛,朝著更深的大海墜落。 白子畫伸出手,卻無力抓住她。在夢裡,她是全能的神,她的心願是不可逆的。 白子畫只能眼睜睜看著她死在自己面前,眼睜睜看著她沉沒,離自己越來越遠。他不斷拚命提醒自己,這是一個夢而已,小骨還活著!可是,他已心痛得無法喘息,恨不得隨她一直在夢中墜落下去。 失去了所有花瓣的殮夢花在這一剎那凋零、枯萎,化作齏粉散為塵。 7. 白子畫向來都是內斂的,他的所有光芒都被他藏在身體裡。然而此時,他露出了從未有過的敵意和鋒芒。 東方彧卿一怔,百千萬世,他從來沒有看到過他這個樣子。他的表情依舊冷漠如仙,可是眼神帶了一絲魔性,但轉瞬即逝,又恢復成那個高高在上的長留上仙白子畫。 8. 「為什麼你......總是要逼我?」 這世間,果然情義是不能兩全的麼? 白子畫單薄的身子站在崖上,彷彿隨時會隨風化去。許久,終於轉身離開。 六十四根銷魂釘的傷,還有這麼長時間的殫精竭慮、費心勞神,白子畫回到長留山,終於一病不起。 他時常做夢,夢裡還是有她在絕情殿。 桃花滿天,紛飛如雨,她拽著她的袖子,撒嬌耍賴。 他摸摸她的頭:「師父就在這裡,再也不離開了......」 《花千骨:遺神書》番外完

青鳥

2018年01月20日
公開
22

除了《羅馬浴場》,阿部寬2008年演出的《青鳥》,最近在光點「趣上學影展」放映,他飾演一個口吃的代課老師,教導罷凌的學生如何認真面對自己曾經犯過的錯。二年一班有個學生上吊自殺未遂,留下遺書指控全班同學罷凌導致他活在地獄,後來轉學了。阿部寬來這個班級上第一堂課時,把這個學生的桌椅搬回來,每天對桌椅說:「野口同學,早安。」第一堂課,他斷斷續續地對學生說,他說話很慢,所以每次說話都很認真,而當有人認真說話時,大家應該要認真傾聽,你們就是不懂得認真聽,所以我才會來到這裡教你們。他還說,忘記,是卑鄙的...... (後面有雷就不說了,阿部寬在片中的台詞,可以拿來請所有老師當做座右銘。) 這部電影拍攝的角度有別於從被害人切入,而是幫助那些雖然做下罷凌錯事,卻不清楚自己真正做了什麼的孩子,讓他們了解如何為自己做過的事好好負責,學習勇敢面對。 另外,電影一開始,主題曲隨著畫面流洩,有種淡淡的憂傷,好美啊: 「在冰冷的水面上,我尋找著安身立命之處......」 青鳥:不信青春喚不回 by藍色電影夢 一般人以為的霸凌,多數集中在肢體暴力上,但是以強凌弱,以眾凌寡的行為,有時包含了言語、群已關係和意識恐懼,《青鳥》中的校園霸凌則是以剝削和羞辱為核心,放大檢視了校園中只重表面形式的虛偽主義,也深入探討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青鳥》的故事發生在新學期開始的二年一班,上學期,班上有位野口同學受不了同學的長期霸凌(野口家開便利商店,被迫像小丑般無限制地供應班上同學各種雜貨,卻還飽受譏諷)選擇自戕,但是未遂,只好轉學,師長和班上同學以為只要寫過悔過書,就可船過水無痕了,偏偏有位代課的村內老師(阿部寬飾演)卻是把野口同學的桌椅擺回他原本的位置,而且每回上課時,都要先向缺席的野口同學道早安,問聲好。 村內老師的做法可以解讀成「在傷口上灑鹽」,亦是「那壺不開提那壺」,他刻意挑動了學校師生都刻意隱諱的神經,也要重新挖開傷口,審視看似已然縫線,底層卻依舊潰爛的實況,他是癡人,亦是不合時宜的笨人,但是他的癡笨與固執,卻是青春成長的最後一劑強心針。 《青鳥》雖然討論了校園霸凌問題,卻選擇了一個很獨特的觀點:一位代課老師,而且是一位有口吃毛病的老師。本片改編自日本作家重松清的一篇短篇小說,據說重松清本人亦有口吃,所以感觸特深,小說融入了自己因為生理殘缺遭人戲謔的成長心情,因此,當阿部寬飾演的村內老師非常吃力地介紹自己時,同學們先是錯愕,繼而訕笑的幾乎是必然會有的最初反應,但是他非常吃力,卻毫不隱諱地告訴同學:「你們的笑是非常卑鄙的!」就也充份達到了震撼教育。 村內老師的邏輯很簡單:「我這麼認真地想要說話,你們卻不肯認真地聆聽,真是非常卑鄙的事。」這是村內老師帶給這群孩子的第一堂課,很有當頭棒喝的功能。也唯其如此,後來,他要求值日同學找回野口同學的桌椅,煞有介事地對著桌椅和空氣說出:「野口同學,早安!」不但呼應了他的認真邏輯,也讓他的教學堅持有了不凡的視野。 《青鳥》與《人間師格》有一個共通的特質:男主角都是代課老師,對往事涉入不深,少了傳統包袱,有了旁觀者清的高度,因而得能做出精準,不和稀泥的教學方法,村內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傷口只是結疤,並沒有痊癒,大家只是避而不談,並不是真正體認到自己所犯下的過錯有多有嚴重,教育的功能除了「傳道」,還要「解惑」,他的鍥而不捨,強迫所有同學再度挖開傷口,他的持續挖掘,才更清楚發現正因為大人們的含混其事,只要求同學們做好可以唬弄別人的表面功夫(例如:悔過書要寫到五張稿紙才算數,似乎全靠量與厚度,就可以代表悔罪的誠意;例如,裝了青鳥信箱,要鼓勵同學暢所欲言,碰到敏感問題就支吾其詞......),正是因為大人鄉愿了,也失敗了,孩童們才承繼了成人的陋息,繼續沈淪。 導演中西健二給予村內老師一個很獨特的身影:上課鈴聲一響,他才不管校長主持的老師會議是否已經告一段落,他就起身去上課了。是的,學校的主體在學生,萬事莫如上課急,大人們沒把孩子權益擺第一位,留給孩子的是什麼樣的身教呢? 至於,村內老師明明鄙夷悔過書的功能,卻能給校方給他的稿紙,留待最後一堂課,讓願意重寫的同學再寫一回,而且完全自動自發,絕不勉強,只因為在他代課的那一個月時間內,他已經善用各種方式,讓所有相關同學重新思考一次:過去對代野口同學的方式,算不算霸凌?如果用言語或行為相逼的算霸凌,姑息的、沈默的,訕笑的,難道就不算嗎?更重要的是,真的明白了自己犯了多嚴重的錯,才去悔過,不是更有意義嗎?如果只是為了讓大人息事住嘴,那不只是欺騙,甚至是交相掩護,勾串為奸了!有人醒悟,有人自認無辜,這種開放式的生命選項,自然就得著更真實的人生震撼了。 《青鳥》的創作主軸還是圍繞在罪與罰的嚴肅議題上,年輕的本鄉奏多飾演備受良心煎熬的園部真一,從忐忑到徬徨,從疑問到爆發,煎熬層次拿捏得相當精準,從悔過書變成給野口同學的一封信,他的頓悟與決志,讓《青鳥》得到了不會太激情,卻夠熱血的蛻變,也讓觀眾得以隨著他的情緒起伏,對於青春的重量,有了更寬廣的體會了。

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2018年01月19日
公開
66

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朱為民.四塊玉文創 第一章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在台灣已經推廣超過十載,但社會大眾對於「安寧」的概念仍不甚了解。常見的誤解是:末期疾病藥石罔效時,「只好」轉到安寧醫療,什麼都不做,只是等待。事實上,安寧緩和醫療只是治療的方向不同!對於末期疾病的治癒也許有其極限,但緩解症狀、關心情緒、身體照顧等卻是我們兢兢業業的目標! ★一個人、一部電影,與安寧緩和醫療──安寧緩和醫療的初衷 我們治療的不只是疾病,更是疾病背後的那個「人」。當疾病已經無法治癒,但是情緒依然可以被同理,孤寂仍然可以被陪伴。 民醫小提醒: 1.死亡並非失敗,無法好好地面對死亡這件事情,也許才是真正的失敗。 2.一個醫師的任務,並不應該只是避免死亡,更應該增進病人的生活品質。 3.安寧緩和醫療的照顧不限於病人,還包含病人的家屬。其目標在於促進生活品質以及維持生命的尊嚴,並且做到身、心、靈的全人照顧。 ★安寧緩和醫療不等於等死──破除三大迷思,你可以更了解安寧醫療 安寧緩和醫療是協助每個人在終點前的這一段路,可以留下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最愛的人。因為:「活著,是最好的禮物。善終,是最美的祝福。」 民醫小提醒: 1.安寧緩和醫療並非消極地等待死亡,而是積極地繼續進行關於身、心、靈的全人照護。 2.並不是一定要住到安寧病房才有辦法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如今有多元的方式,包含安寧共同照護與安寧居家醫療。 ★安寧病房不壞,但也不一定是天堂──一般醫師對安寧醫療的誤解 「善」待生命,直到「終」點 善終,需要非常多的準備,也許是還沒生病之前就要開始準備了。自己對生命的想法、家人的支持、溝通、對維生醫療的了解等等,都是掌握善終不可或缺的環節,都是生命的命題。 「善終,不是理所當然的。」身為「一般人」的我們每個人,請好好「善」待自己的生命,直到旅程的「終」點。 民醫小提醒: 1.醫師不是神,安寧照顧人員也不是。面對死亡,往往不只是單純醫療的問題,病人的心理層面、社會支持都會影響並改變病人的生活品質。 2.善終真正的意義,其實是在生命的「終」來臨很久很久以前,就應該被好好地「善」待了。愛自己和家人朋友、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提早做好面變化的準備……,都是善待自己生命的方式。 ★隱瞞病情,其實都是因為愛──請信任彼此真的擁有面對真相的勇氣 民醫小提醒: 1.我們常常以為,不說,病人就不會知道。真的是這樣嗎?身體是他們的,一天一天的變化,不是醫師最清楚,也不是照顧者最了解,而是病人自己最知道狀況。 2.我們常常小看了長者的經驗與能力。請自問:「假設我有一天生了重病,我希不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我希不希望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假如答案是肯定的,那我們應該信任我們的長輩們也擁有相同的智慧。 ★那些說不出口的,其實是愛──坦然面對就可以開展下一步溝通 民醫小提醒: 1.「隱瞞病情」會帶來後續最關鍵的三大問題:無法規劃身後事安排,造成家人負擔;無法預立醫療決定,以致緊急關頭倉皇做出決定;無法好好地道謝、道歉、道愛和道別。 2.面對家人得到末期疾病,選擇說,或不說,都是處理的方式。只是很多家屬往往只看到了不說的好處。但也許說了之後,會有更多契機展開下一步的溝通,使家人間的關係更緊密。 第二章 如何與末期病人溝通 面對末期病人與家屬,「同理性的回應」比「安慰性的回應」更重要。像是「加油」、「不要傷心」等話語,本身並非不好,但面對陷入人生中前所未有之困境的病人與家屬時,這些話不僅於事無補,還很有可能會增加傷害。因為「怎麼可能沒有加油」、「怎麼可能不要擔心」等負面的想法,很可能會傾巢而出。 ★同理心,讓世界更溫暖──從新聞事件談同理心的養成 面對接近死亡的末期病人,我們即使不是他們,也應該能感受到其情緒。 「同理心Empathy,或稱做換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維基百科) 民醫小提醒: 1.我對於同理心的定義:「對於人在各種處境下的情緒與行動的理解」。 2.如何培養同理心?我認為必須透過對於生活的理解與觀察,透過文學、音樂、戲劇、電影、繪畫,學習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情境時會有怎麼樣的情緒和反應。更重要的是,認真過每一天的生活。 ★當地震來臨的那個晚上──談靈性困擾 民醫小提醒: 1.靈性困擾,指的是一個人面對本身的信仰和價值體系的懷疑,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生活的基本信念。 2.透過不斷的對話與討論,爬梳心中最深處所失去以及還存留的信念,並且找到還剩下的那些信念是什麼,這是我們每個人在面對靈性困擾時,可以做的努力。 ★面對末期病人,這三句話儘量不要說──如何將善念轉化為精準話語 其實,從心理層面來看,和病人談論過去罹病後生命變化的種種,以及討論過去接受了哪些治療,可以幫助病人及家屬面對這些辛苦的過程,並且逐步地接受現況,還是有好處的。關鍵在於,家人朋友必須以一種不帶批判立場的態度,和病人自在的閒談,幫助他們從過去的生命脈絡中,找到可以抓住的力量。所以,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要聽病人說,引導他們說,就很足夠了。 民醫小提醒: 1.家人、朋友探病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小心留意說出口的話語,卻很可能為病人及家屬帶來很多壓力。 2.「早知道那時……如果……」或是「為什麼不做X X醫療」都帶有批判性的立場,給予對方壓力。其實可以多使用開放性問句來替代。 3.「加油」可以是激勵的魔法,也可以是消磨意志的魔咒。 ★如果不知道說什麼,就直接說出現在的想法吧──安慰的話少一點,同理性的回應多一些 民醫小提醒: 1.「加油」二個字在溝通的專業領域,我們叫它做「安慰性的回應」。面對末期病人時,這些話不僅於事無補,還很有可能會增加傷害。 2.有時候,我們說「加油」,只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如果不知道要說什麼,就把此時此刻的想法直接說出來吧。 ★別讓你的愛被誤解──如何跟家人溝通安寧療護理念? 二不二要 正確傳達安寧療護理念 一不:避免問「要不要救?」 二不:避免使用「放棄」這二個字 一要:可以用「治療方向的改變」來說明 緩和醫療並非不治療,更不是放棄。只是治療方向由原本的治癒性的治療,變成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的治療。由原本的開刀、化療、放射治療,轉變成疼痛治療、症狀治療、心理治療等。都是治療,都是為了要提升病人及家屬的生活品質所做的事情,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二要:可以用「減法」和「加法」來說明 多數人認為安寧就是這個也不做那個也不做,「放棄」或者是「等死」。但是,這個部分的治療比一般印象中的更多元。比方說我們常常使用芳香治療、藝術治療、中醫輔助治療、靈性治療等等。所以不是減法,是加法。 ★正確溝通,當個溝通助攻王──溝通就像傳球,四心法教你傳對球 溝通,是一種不停傳球的動作 心法一:不要都不傳球 關鍵是:「問問題」,問對方的專業、專長、有興趣的事物,他一定很樂意與你分享。 心法二:別人傳球給你,不要漏接 關鍵是:「用心聽」,聽對方話語的關鍵字,聽對方隱含的情緒,就可以比較知道對方想要表達的重點。 心法三:要傳球給別人,不要暴傳 關鍵是:「引注意」。說話之前,先吸引對方的注意力,比方說,叫他的名字,或是眼神一直注視著對方,都是很好的做法。 心法四:要傳,就要傳出助攻 關鍵是:「給機會」,適度地給應該在合適場合可以有合適發言的人機會,如此自然會讓自己成為受歡迎的人。 ★沉默,有時比言語更有力量──主動沉默三原則,緩解凝結的空氣 民醫小提醒: 1.一般人很害怕沉默,也不習慣沉默。沉默並不是非常被動、消極的。沉默,其實是一種主動的陪伴。 2.主動的沉默三原則:眼神注視、適時協助、同理情緒。讓沉默也可以成為溝通的助力,開啟更有效的溝通大門。 ★說話,有著不可忽視的治癒力量──有SHARE model,真好 民醫小提醒: 1.壞消息的溝通狀況,以癌症而言,主要有三個時間點:初診斷、復發、必須中止治癒性治療。 2. SHARE model包含五個層面:支持性環境的設定、壞消息的傳達方式、附加的資訊、再保證與提供情緒支持。這五個層面必須在溝通的模式中交互運用,才能進行有效率以及有效果的溝通。 第三章 預約一個有尊嚴的告別 有一天,我們終究要在這人世間分別,不會因為這一張「預立醫療決定」就減少了那時的憂傷與思念。但是,因為事先做好了選擇,所以到時候,我們會擁有更多時間互相說謝謝、說對不起、說愛、說再見,而非花時間在憂愁自己為家人所做的決定。 ★你的人生也可以漂亮下台嗎?──從科比•布萊恩風光退休談下台的藝術 直到生命最後的那一刻,希望我們都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活著。 民醫小提醒: 1.下台有兩種。一種是職涯的下台,也就是多數人認為的退休。另一種下台,是人生的下台。關鍵在於,人生的舞台,我們要選擇如何下台? 2.預立醫療決定,其實就是幫助我們人生漂亮下台的最好的工具之一。 3.人生漂亮的下台,並非什麼醫療都不做。而是直到最後的那一刻,我們都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著。 ★不插鼻胃管,我爸爸會餓死──鼻胃管的迷思 民醫小提醒: 1.對於末期病人而言,他們體力的衰弱往往來自於本身的疾病逐漸惡化,如癌症、糖尿病、腎衰竭等等。再多的營養進去,其實身體也無法吸收。 2.國外的研究已經證實,末期病人有沒有放置鼻胃管和生命的長短,其實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3.每個人都應該在健康的時候,想一想:當有一天無法經口進食時,我們是不是真的想要那條管子?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我們的選擇告訴我們的家人,以免到那一天來臨,接受的醫療不是自己想要的。 ★生命,自己決定──從《病人自主權利法》,談「預立醫療決定」 「預立醫療決定」的真正精神,在於把生命自主的權力拿回來。 儘管《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適用的範圍,較《病人自主權利法》稍微小一點,但它仍然保障了我們如果有一天面對癌症末期,或是八大非癌症末期疾病以及漸凍人等不可治癒的疾病時,對於自己的生命做出醫療決定的權利。 有哪些決定呢?它包含:成為末期病人時,想不想被急救?如電擊、插管、壓胸等侵入性治療。或是成為末期病人時,希不希望接受維生醫療?如依賴呼吸器等延長瀕死過程的措施。 民醫小提醒: 1.《病人自主權利法》已經由總統於民國一○五年一月六日公布,並將於一○八年實施。是台灣第一部以病人為主體的法案,保障了病人的知情、決策與選擇權。 2.依照《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決定」必須經由病人、家屬和醫護團隊進行「預立醫療照顧諮商」,為未來可能會遇到的關鍵醫療狀況做準備。 3.在《病人自主權利法》還未實施之前,我們依然可以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和家人討論過彼此的想法之後,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確保自己對於生命的決定權。 ★生命,由愛而生;醫囑,為愛而立──不做「預立醫療決定」壞處 呼吸照護病房專門收治無法自主呼吸、必須要使用呼吸器的病人。通常住在那裡的病人,多半都要臥床,做了氣切。有的可能還有意識,會點頭、搖頭,聽你說話;但絕大多數可能早已失去了意識,只有一個軀體憑藉著呼吸器,一呼一吸之間,在生命的大海中浮沉。 其實你們並不是幫他「做決定」,而是你們知道他要什麼,代替他「說出他的想法」。 民醫小提醒: 1.「預立醫療決定」其實就是在健康的時候,預先思考未來生命末期會遇到的關鍵醫療抉擇。 2.既然知道死亡是每個人生命不可避免的旅程,我們每個人除了預防自己在生命末期受苦之外,也應該要「預防他人受苦」。 3.「預立醫療決定」是預防他人受苦最重要也必須最優先去做的一件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善終──「預立醫療決定」包含哪些內容? 民醫小提醒: 1.「預立醫療決定」包含以下內容:生命走到末期時是否要接受「心肺復甦術」或「維生醫療」、醫療委任代理人的選擇、以及其他相關醫療的選擇。 2.「預立醫療決定」有幾個步驟:思考、選擇、溝通、寫下、修改。其中,好的溝通可以讓自己和家人們,有討論彼此對於生命的看法以及價值觀的機會。我們必須明白,「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善終想法」。 3.如果我們不希望在生病時造成家人心理上的負擔,那必須趁早思考「預立醫療決定」,並和家人好好溝通。 ★生命邁向終點之前,讓我們花時間說愛、說再見──預立醫療決定:想、說、動 民醫小提醒: 1.「預立醫療決定」,其實就是在我們還健康的時候,為未來可能面對的關鍵醫療狀況預先做出抉擇。作法很簡單,三個步驟:想、說、動。 2.想一想自己未來希望接受什麼樣的醫療,將這些想法和家人及醫療專業人員討論,最後把他們寫下來。因為這麼做,我們會擁有更多時間互相說謝謝、說對不起、說愛、說再見。 ★敞開心胸談生死,彼此更靠近──三種方式和長輩開口談死亡 在心裡深處,我們害怕離別,不想聽、也不想說,但,不說,就不需面對嗎? 民醫小提醒: 1.無論是日本,或是台灣,我們都是害怕談論死亡的民族。彷彿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是不可以說出來的。但是不說,有一天還是得要面對。 2.長輩主動開口談論這個嚴肅的議題的時候,必須好好抓住機會不要錯過。 3.「你會很擔心這件事嗎?」「最近常常想這件事嗎?」「真的很難面對耶,有時候談論這個議題,我會很不自在。」以上都是可以嘗試的說法,試著讓對話延伸,了解長輩對於生命真正的想法。 ★找出好時機,跟家人開啟預立醫囑的話題──三個方法,切入生命末期議題 尋找機會、求助專業、凝聚共識,預立醫療決定讓家人關係更緊密。 「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irective,簡稱AD) 民醫小提醒: 1.身為晚輩的我們如何主動和長輩討論預立醫療決定?重點在於為對方著想的心意以及溝通。 2.三個方法:找機會、求專業、尋共識。在生活中找機會切入生命末期議題、求助醫療專業以期能完全理解每項治療所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愈多家人了解你的預立醫療決定,尋求支持,凝聚愛的共識。 第四章 面對人生的期末考 花開花謝,死亡是生命裡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但是,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平安看待生命的完結,才更可以在生命的過程中找到意義。我們追求的不只是善終,我們追求的是生命的圓滿。 ★病榻上的無力感──重大決定,怎麼做? 家人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有助於得到共識與解決方案。 民醫小提醒: 1.面對家人生病時的醫療和照顧,每個人有不同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在壓力下會產生情緒也是很合理的。 2.家庭會議就是「找大家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是醫護人員協助病人和家屬做重大決定時常常使用的好方法。 3.家庭會議有很多好處:提供抒發感受與情緒的機會、達成對診斷、癒後與醫療決策、照顧的共識、建立信任基礎,使得未來的溝通管道更暢通,甚至可以提供契機修補過去的關係。 ★無尾熊派翠克最後教我們的事──臨終病人即將離開的徵兆 民醫小提醒: 1.預估存活期是每個接觸臨終患者的醫師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就好像把賭注下到賭盤裡一樣,沒人有確實的把握。永遠沒有辦法預測正確答案。 2.學習如何辨識「臨終症狀」,例如:評估尿量、精神狀態、食慾、疼痛等等,可以對親人的狀態有更好的掌握,並能了解到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進而更珍惜寶貴的相處時光。 什麼是「理想的善終」? 1.「善終」是傳統五種福氣裡的其中一個部分。在現代安寧緩和療護中,我們普遍認為,善終是一個人面對死亡時可以達到全人的平安,如身體平安、靈性平安、全家平安。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書經•洪範》) 2.「善終」指的不是只有接受死亡,而是無論是生存或是死亡,都可以坦然的接受生命自然的過程,並且在那其中盡可能地去認真生活,進而達到生命的圓滿。

台時刊文通知

2018年01月18日
公開
34

台灣時報副刊 收件者 Jenny 1月 18 日於 11:44 PM 您的大作 會在一月二十一日 星期日 刊登 謝謝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Jenny To: 台灣時報副刊 Sent: Monday, January 15, 2018 10:17 PM Subject: 投稿:黃洋裝的祕密 新竹市育賢國中 林如意 黃洋裝的祕密 「娘娘腔」、「變態」是我們常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說的話,卻不曉得這話對他們是種傷害。或許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何自己明明內心住著一個女生,卻被局限在男生的身體裡面。 林滿秋《黃洋裝的祕密》一書中,敘述不知父母為何會離婚的燦燦,在到大伯家遇到了男扮女裝的阿玉、喜歡做衣服的義淳,和一個穿著黃洋裝的女人,在某個關鍵點燦燦發現那個女人竟然是她爸爸!就算已經看過跨性別者,當看到自己的父親突然間變成從未見過的陌生女人,燦燦的內心衝擊可想而知。 面對跨性別者,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拜託正經點」,但是那些因為性別而痛苦的人又有什麼錯?他們被困在自己都不能認同的軀殼裡,那種自我認同的混亂非一般人能想像。家人間應該互相扶持彼此尊重個別差異,若家人都不能接受不能同理,叫他們何去何從?難怪許多說不出口的祕密,家人總是最後才知道。 說別人往往很容易,換作我的親人是跨性別者,我也不知該如何面對。但我知道包容對方的差異性,對他們是一種支持,畢竟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探路�王定國

2018年01月12日
公開
194

探路�王定國.印刻 〈姊姊〉 1.窮人家的悲傷都很簡短,事情辦完後地上掃一掃,流淚都在別人看不見的半夜裡,過幾天後什麼都照常,頂多每個人的神情較為呆滯,眼睛總是看著莫名的遠方。 2.母親繼續踩踏著她的縫紉車,每天低著臉踩到深夜。我安靜地坐在她旁邊寫功課,那年剛好過了十歲,已經懂得沉默寡言,不像她以為悲傷過了就可以把一切忘記。 或者也可以說,我本來就不想忘記,所以一直不敢悲傷。 〈天寒〉 雪融之後,天還沒轉暖,春節期間小住的山間卻下起雨來。 雨是那種瀟瀟雨,無聲無息混合在闇黑的夜色裡,約莫灑遍了黑瓦後才滴答下來, 落水聲沿著前廊逐步漫到屋背,一瞬間彷彿圍繞著整棟屋簷。有別於都市的雨都是空中雨,不論大小都是窗外的過客,窮鄉僻壤的雨則是直接落在土裡的,像在大地穿洞,一窪窟都是它們踏踏實實來過的路跡。 〈純白〉 一個人如果什麼都沒有,也就只剩一股勇氣用來傻傻應對吧? 〈低調的奢華〉 那是個貧與富如此涇渭分明的世界,原來新時代的窮人已被隔開了,他來到這麼深幽的門禁下自然裹足不前,豪宅根本不屑於讓他進來,以免真正有錢的客人望而生畏。面對富豪來說,這種門禁森嚴的孤高境界便就是所謂的低調,低調這兩字顯然好用,用來自欺欺人,既可掩飾奢華的極致,也能讓那些狂妄自大的傢伙安心套上謙虛的外衣。 〈兩個人的寫作〉 雖然經過了診斷,難免還是有一種濃濃的焦慮不斷襲來,來的時候沒有跡象,像個安靜的影子來到窗邊,凝視,徘徊,久久不語然後悄悄離去。我後來慢慢摸索,才發覺那個影子也許就是我自己,他回來眷顧現在的我,想要和我說話,一時找不到共同的腔音,只好默默地在我周遭盤桓起來。 那些難眠的夜晚,我開始回復寫作。 剛開始只想安頓情緒,試著找回十七歲的文學心靈,沒想到落筆之後,每個句子瞬間成形,整段文字彷如依循著他的意志娓娓道來。我的筆墨借他揮灑,於是他開始大量說話,恰似兩人一起寫作,使用共同的筆觸,不容一字風花雪月,彷彿 重寫著一個完整的生命,乃至夜深時刻一直無法關燈。 〈黃昏寫作〉 現實上的建商和作家角色太過衝突,兩種情境放在一起,好比火車撞進了寧靜的港灣。不然以前我還有個意外的頭銜呢,叫法院書記官,穿著黑色法袍坐在地檢處的偵查庭上,每次的筆錄都是當庭親手親筆,台下雙方叫陣如同沙塵漫天,時間不容我一字一句細膩描述,只好盡求筆下潦草飛快,文字再怎麼洗練也寫不出那些多餘的吶喊。 就我所學,無論商賈、作家或書記官,三種面相各分其殊,意義上不兜不合,實則也不曾看過有人這樣集於一身。我也是直到最近幾年才真正靜下心來,通常都是每天五點前後的下午,試著拋開種種無謂的繁瑣,打開車門馬上進入回程,彷彿要從砲聲隆隆的戰場回到平靜的後方。 這時的黃昏還有日落前的微光,白天快要過完,夜晚還沒來,窗下暫且不用開燈,於是桌上似乎額外多出了半個時辰,很像我們小時候吃完便當留下來的滷蛋,捨不得的東西最有滋味,這即將消逝的暮光彷彿就有那種餘香。 〈隱地之人〉 1.小說的虛構反而讓我覺得萬物更加真實,我既可隱於大地又能遨遊其中,藉著別人的嘴巴說我自己的話,頗適合我這孤執的人躲起來竊竊私語,又能適度表達一種對於人性困境的同情,不像寫散文常要暴露私己之事,顧著求其真,難免就要素顏相見;這還算好,最怕後來沒事可寫便悄悄地開始搽脂抹粉,那還不如直接回到小說裡去弄假成真。 那麼,又為什麼回頭寫起了散文呢?啊,長篇小說完成後,才發現內心深處還有一種小說無法承載的空虛,恍如走了一趟過去就讀的母校,便流連在那些課桌椅的記憶裡走不回來了。文學可能就是這樣的吧,覺得它無用,繞了一圈回來還是找上它,像一盞老燈將熄不熄,路人都走遠了,只好陪著它留下來,在這一條老巷口上依偎著它微弱的光。 2.不再年輕總有一個好處,懂得這種溫暖的叮嚀也算是文學的滄桑。 〈一個人的簽書會〉 1.微風吹著人影,飯店的廊簷下搖曳著九月的扶桑花,慕名而來的隊伍蜿蜒到窗外斜對面的牆角下了,晚到的人只好曝曬在午後的陽光中。我心疼著那一個個撐傘而來的讀者,只好加快了筆尖的揮灑,多麼希望每簽一本書,那些排在最外面的 背影就能稍稍往前挪進一點綠蔭裡。 2.待我真正清醒過來時,窗外果然還是空無一人,陽台上仍然開著單薄的木槿花,看得見的天空依舊是藍與白的平淡,可見馳騁過頭的思緒折返後,重新要面對的還是寫作這條路上的孤單。 3.若以這天午夜的簽名進度來看,顯然我是落後了,彷彿還沒跨過那天深夜的台東。幸好後來我又重沏了一壺茶,迎著晨光慢慢湧來暗室,想像自己擁有一萬個知音,他們正在各地的書店裡引頸等待。然後,嗯,美好的時刻總算來到了,終於見面了啊,我的親筆簽名貼心地躺在你所看到的扉頁裡,那三個字是多麼充滿著神奇的朝氣呢,猶似帶著一副睡得很飽的笑顏。 〈離場〉 1.無甚改變的一年,只多出了一條軌道,寫起了散文。 同樣都是寫作,對我來說,散文要比小說難,難在使我不自由。如果小說是看他人,散文無疑就是找自己。找自己何其難,挖太深像自戀,挖太淺怕失真,若是每次剛好不深也不淺,那就更沒什麼好戀棧,寫作本非輕鬆事,何苦還要窮念一套經,不如有空四處泡茶聊天。 不然就要有學問,無所不知又能信手拈來,行文處若是非我不可也只需要小露面,只管一路跟著學問走,大瑜掩小瑕,澄淨的天空根本不怕一朵小烏雲。 可惜我既不自戀,學問卻又沒有,加上平日深居小宅,散文可用的生活材料可說空前的少,一篇散文千餘字看似好交差,每週一篇可就有點難琢磨。年輕時不知何謂散文反而好寫,三十年後拾起老筆寫初心,才發覺以前是天真浪漫打水漂,如今則是涉水過膝撿石頭,撿得回來是記憶,撿不回來像失憶,風蕭蕭兮湖水寒,何苦那年丟了那麼多石頭呀,很多很多早就被時間的洪水沖走了。 2.小說一直使我念念不忘,畢竟因為只有它讓我感到自由,允許我大量說話,遠離俗世又能關懷他人,且又可以盡情擁抱我所牽掛的人。 然而,突然換軌行車也不能走太遠,若是逾月難以成章,眼看散文庫存又將用罄,說什麼都不能眷戀,只能暫且又把小說擱下,回頭再續幾篇散文的衷曲。如此反覆周旋,頗像個廚房生手一次顧兩爐,跑來跑去都是為了添柴薪,免得這邊滾燙了,那邊卻又冷落成為灰燼。 一直到半年過後,慢慢適應了偷天換日的情境,寫作的意趣這才稍漸浮現出來,有時半夜拉它幾下懷舊的小胡琴,有時黃昏裡吹起有點孤單的薩克斯風,兩種文體各在不同的腔調中發聲探路,在這臨老歲月,好有一種想要挽回文學殘夢的蒼涼之美。 張瑞昌〈寂寞的雙刀流〉2017年1月號《印刻文學生活誌》 1.他的小說是直球對決,屢屢在音符飆到最高時戛然而止,然後頭也不回毫無眷戀地畫下句點。你總覺得那故事似乎還沒講完,有著一種淡淡且無言的憂傷,可他就這麼一句話,「其實我不是故意的,我看重的事物往往就是這麼微小」,那樣似有若無的回答,宛若一球入魂般的決然。 2.關於小說與散文的投打差異,王定國已有個言簡意賅的形容,他說,「如果小說是看他人,散文無疑就是找自己。」然後這個打擊天才如此剖析,「找自己何其難,挖太深像自戀,挖太淺怕失真,若是每次剛好不深也不淺,那就更沒什麼好戀棧。」像個精算師一樣的揮棒,準確地拿捏每一次的擊球點。 3.人們都說天才是寂寞的,建商與作家的身分更是充滿矛盾。他的行文也毫不避諱,甚至像解密般訴說他如超人與記者角色的轉換,告訴我們何謂優雅?低調的奢華是怎麼一回事?職場生涯的浪裡來浪裡去,他化作一次又一次的揮擊,直到他寫〈我的月光〉,一句「人生什麼最難,我覺得是欲望。」帶出「想要作一個有格調的人,有時竟然是需要軟弱的。」文章論格調,他不以華麗詞藻堆砌,說的只是一顆柔軟的心。 4.我總以為王定國的散文時光機是一道任意門,每週來去自如,令人讀得趣味盎然,以致每逢假日當班時,無不引頸期盼。但他卻謙稱自己「三十年後拾起老筆寫初心」,說得無比輕鬆愜意,在〈離場〉之作寫著,「以前是天真浪漫打水漂,如今是涉水過膝撿石頭,撿得回來是記憶,撿不回來是失憶。」似是雲淡風輕,實則痛快淋漓,直是一場電光火石的暢意打擊。 5.王定國左手寫小說,右手寫散文,已習於認真當一個寂寞的「夜行動物」,以其龐雜的商業作息還能安安靜靜獻身於文學,何嘗不是台灣文壇相當罕見的雙刀流呢? 張瑞芬〈月光城堡──王定國攻略〉2017年1月號《印刻文學生活誌》 1.一千字左右的散文極難寫,接近於小說裡的極短篇,剛起步就要收尾了,主題須扣得緊,沒一個字可浪費的。即使是知名且有經驗的作家,寫作這種每週見報的專欄,照我的估算大概良率僅有一半,少數的例外大概柯裕棻和黃麗群,現在又多一王定國。王定國這系列專欄還擅長寫人,你瞧他寫作家陳列慢半拍溫吞吞的神態,林文義在熱水器旁陽台的振筆疾書……任何人給他的紅外線雷達眼一掃,都像李安掌鏡般痘疤雀斑纖毫畢露,無比真實。實則我一點也不想落到他的眼裡,但隔著一杯早餐咖啡讀一個聰明人的心事倒是愉快。 2.王定國小說頻頻獲獎,有人說他擅長赫拉巴爾般的喧囂中的孤獨,也有人說像孟若的短篇,用簡單的故事呈現人生的不簡單。他自言寫作如釀酒封罈 ,沉澱攪拌後,浮上來的寫進小說,飄成煙霧的變成詩。散文之於他,是在有限的真實中躑躅,找不到定位的惶惑。 3.人生行路,煙雨江湖,那些說不出口的壓抑,內斂而極具美感的敘述,精準語言加正刮倒削的幽默感,到了散文,蛻變成暖色調的踽踽獨行,街燈探路,猶如雨水滴落,在寂靜的水井中迴響。一圈圈盪開,無止無盡到天邊。 4.王定國自言寫作這系列散文的過程是和小說同時並行的,猶如廚房生手一次顧兩爐,難免「這邊滾燙了,那邊又冷落了」,但或因如此,小說和散文產生的互文性,也像花瓣飄落土裡,化作春泥又護花。 5.而〈低調的奢華〉與〈低調〉,講的就是財大氣粗的派頭與心態了。對真正的富豪來說,門禁森嚴的孤高(「我不想散步時碰到熟人」),就是所謂的低調(「四戶打通外圍陽台弄成走道,以便晚餐後可以繞著行走」)。「低調」二字,既作為自欺欺人,掩飾奢華,也能讓狂妄自大的人套上謙虛的外衣。連看預售屋的迎賓車都得曲徑藏幽,上演007的戲碼。那隱身樹叢,拿出望遠鏡眺望車影離去,想知道顧客可能流落何方敵營的售貨員,「機敏地穿越了自己的視野,彷彿終於縮短了貧富差距,用一個小小的鏡看透了人間社會的薄情」。這也太有畫面感了。

花東婦好書評

2018年01月11日
公開
14

【書評 〈小說〉】愛在瘟疫 蔓延時 2018/01/13 07:25:24 聯合報 ◎駱以軍 1 所有人都瘋了,但在那錯落命運的安置下,如此合理,合於當時歷史情境,包括到上海參加新感覺派,遭國民黨特務暗殺的風流浪子藝術家;包括高千穗丸的船難;這裡的「瘋魔的女人」,很多時並不是真正肉體淫蕩的女人,而是一種愛之瘋狂,真的是《咆哮山莊》裡那種,不把整個人事物放大火燒光不停止的靈魂霍亂。而周芬伶將這種像病菌 ,但又藏伏於家族女性不同代的角色,在不同倫常,命運,政治,群體監視,但就是無法控制,要做出自焚之舞的女子,以「巫」的描述趨近。這種幾代家族女性,皆無法逃脫的瘋魔或乖舛命運,神祕的朝時間的源頭,捲入了一個半世紀前的「牡丹社事件」,被虐殺的琉球太子妃愛沙,臨死前的巫咒。 這本小說枝蔓龐大,寫在南台灣屏東潮州,車臣那帶,一個距今其實不很久以前的「人種混血現場」,還可考據當時排灣女人被漢人通譯收為妾小,將排灣母系社會傳統滲入平埔乃至於漢族。寫白色恐怖、台灣的母系氏族故事,光是這一部分,就展開了一整個屏東家族,各房女人的細愫怨、張愛玲也曾拚命著墨,那個傳統大家族,年輕女性的「學習年代」,耗盡精力,就是如何將自己成為一場成功婚事的生殖交易,送貨到家。你可以想像,台版《紅樓夢》,或台版《大紅燈籠高高掛》。但其實她寫的是台灣南部,真實曾跨過日據時期的「愛在瘟疫蔓延時」,整個霍亂如中世紀黑死病,將佛經繡像上細細端莊的女子群像,像大火吞噬經卷,大多數的人全死在戰爭後期,日本疲於美軍在太平洋跳島戰術及封鎖物資,最後的國力耗盡,無暇他顧(乃至於霍亂防疫所荒置);以及城市疏散至農村的人群,缺乏免疫力,整個霍亂橫行的地獄變。與這瘟疫的全景俯瞰,裡面幾位赴日學美術的青年男女,各自不同,被超出他們個人所能承受的,對美的狂執,對愛的瘋魔,或許是一種當時台灣人難以言說的苦悶,那種高燒的,不燒成灰燼不罷休的,對自由的無邊際狂想。 張愛玲說:「我父母那輩的人,就像是碾坊磨盤上的穀粒,被古今、中西的巨變,直接碾磨在那一代人身上。」其實一百年後,以周芬伶之筆,那個碾磨,何嘗卸去過?以台灣的屏東為舞台,離世界史那麼遠的當時的高士佛社原住民、漢人、琉球人、大清,以及明治維新後內部權力沖激平衡的日本,將台灣捲入那後來的「一百年的孤獨」。周芬伶將所有歷史的千頭萬緒、命運交織,以一種封閉系統內的微觀,特寫那些從傳統家族婚姻礁岩生態的女性,偶然脫離,在大海漂流(赴日留學,或捲入混亂的不倫關係,或在那保守年代的女同戀情),這一部分周是高手,赴日成了這些台灣年輕女子觀看到現代,乃至於思索個人自由的櫥窗,但因為是殖民地,被動捲進太平洋戰爭,乃至於戰爭末期的慘況,周寫出了一幅前所未見的霍亂大爆發慘況。「愛情-瘋狂-殉死-瘟疫」,這本是浪漫派詩作中,調度極限意義的互為隱喻,但周將之全寫出了真實在那年代,每一件都是真的發生過的,無比真實的大歷史與小歷史之環扣。瘋狂或瘟疫詛咒的核心是女巫,但周芬伶完全沒寫任何魔幻,全是充滿細節的真實。 2 小說的另外一半,她寫到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這幾十年,在骨董市場裡,以假混真,或從不知其真的無奇中認出絕世珍寶,成為巨富的種種瘋狂奇觀。從古墓挖掘、盜墓、盜賣、博物館、拍賣場各種不可思議的燦爛、顛倒、近乎神蹟的石中辨寶的傳奇,周芬伶寫來酣暢淋漓、層層錯織,把那暗影錯落的骨董修羅境,寫得如莫言的鄉野傳奇、或張愛玲的上海弄堂傳奇,一樣的蓮花處處綻,好看到不行。這樣的題材難度,沒泡個十幾二十年的真功夫,不可能像剔魚骨頭那樣細密處如筷子細微跳躍。人心纏綿的黑、古物從漫長時光中復原的輝煌。她寫到壽山石(特別是田黃)、宋瓷(特別是汝瓷)、青銅、甲骨文,常寫的人和讀的人皆忘乎所以,被那些絕美之物的一千零一夜的身世、耽美癡迷的迷醉給捲入。那種對「物之外,另一種關於文明的暗影之廊」的,技藝和知識的變態狂迷,近乎徐四金的《香水》。同樣的,徐四金的《香水》是以物的奇技淫巧,在物之外虛構出層層玲瓏寶塔的神鬼越界,或反思歐洲會產生出譬如納粹這樣的集體瘋狂;而周芬伶的「骨董二十年目睹怪現象」,何嘗不是一種心靈病史的斷層掃描?這種暴漲的,其實超乎所謂幾個億幾個億的骨董拍賣場神話之外,人心的河道消滅、氾濫淹浪、無所歸處,周芬伶以男女主角青春之戀,上接至我們較熟悉的,從包括阿城、莫言、閻連科,甚至早期寫《憂傷的年代》的王安憶,那個文革、抄家、宗教與反宗教、反古文明與骨子裡那古文明所傳下的野蠻,都是同一錢幣的正反兩面,這整個一世紀無從找到魂體以投胎,卻要時代的青年承受之的,「瘋狂的學習課」,最後甚至情節讓人聯想到驚世絕案:顧城以斧頭磕死妻子謝燁,再上吊自殺,在共和國國度之外,想離逸、逃脫至「想像的桃花源」,終被自我演出,所反對的那個文明的黑暗暴力,所反噬。 這是一個關於二十世紀中國人瘋狂的大探勘,除了金宇澄的《繁花》、格非的《春盡江南》,其實我印象中諸大家小說,常只寫到上卷,或奇妙的「倒轉過來的後四十回」──破敗貧苦在前,繁華的各路人等走串的前八十回反而在後頭。包括劉震雲的《手機》、《我不是潘金蓮》,都還是體制的卡夫卡荒誕環節與巴赫汀的民間話語之舞。這種由貧迅暴至今的人民幣淹腳目,其後隱藏了太多小說家可以挖鑿的,被消音的聲音與憤怒、哭泣與耳語,但印象中除了前面提到那兩部,還沒讀到小說家處理這個「失落的環節」,那麼巨大的國度,一百年來終於翻了個身,怎麼可能沒有交換無數人不被歷史之河記下的代價?可能在賈樟柯的某些電影還能看見那無能言說的恐怖峽谷。周芬伶在《花東婦好》大陸這塊,上溯的母系──或曰女巫──的神話學,藏匿至已被幾千年父系社會馴抑至社會內部的,以商的一位傳奇大女巫,女戰神的故事,輾轉、神祕、閃現於女主角,這位共和國女孩,她有女巫奇特的善戰、靈性、現代社會或視之為瘋狂的天賦,對於物,或物的時間意義,商業交易的天賦,但同時那狂愛的女巫感性,因此讓她捲進淋病這種混亂的人際關係,隱密的雜交疾病。相較於半世紀前屏東那個母系家族的成員,被瘟疫詛咒,摧毀,大陸版的「愛在瘟疫蔓延時」,其作為真正主角的瘟疫,則是這種讓人灼燒、痛楚、羞恥,但卻更美豔更誘惑人的性病。非常奇幻的隨著,如骨董的瘋狂炒作、買賣、詐騙、流傳,那樣混雜的人際關係網絡中傳染。 3 為什麼是將這樣兩組各自龐大、繁錯、各有其小說內部時間節奏的,基本上是兩本不同的長篇小說,以一種無比脆弱的「漂洋過海來看看你」的愛情故事,或一夜情性關係,連結著台灣──中國兩個看去無關的「女巫的後裔」?兩個起始女巫──商代的婦好之墓的出土,以及牡丹社事件的琉球王妃愛沙的詛咒之葬墳的找尋?或如前所敘,兩個不同隱喻所支援的「愛在瘟疫蔓延時」?是一種美杜莎式的雙頭蛇女的結構?一種各自歷史命運在不同時間點,被開啟了的,父系縝密發展了三千年,層層鍊綁於婚姻結構、經濟關係、身體之規訓、感官之壓抑的話語結構,終於崩解的時刻,《紅樓夢》中話中有話、像司諾克在球檯多點撞擊、觸擊的「借散開的不同力距」,形成一種人物存在小說空間的眼花撩亂;或《儒林外史》式的,話語的散逸、空洞無能表情達意,而僅是利益交涉,士人階級的共同體音階確認;這樣的語言崩解之後的妖異、怪物化、化外之民的現代性感覺。周芬伶將之賭注全押在「女巫」重新回到這網路、虛擬、廣告、感官、戀物、瞬生瞬滅的關係連接,她們從瘋狂時期的骨董交易之手,從網路小說的寫手,從被歷史拋棄但又會在幻夢中讀到祖母輩的「人間失格」式的女性日記,從這些新世紀的新人類的跳tone轉頻中,面容哀豔的重回這個世界。 4 今年青年小說家強騎騰衝而出,在收穫豐碩的年尾,我很詫異一般對《花東婦好》的缺乏人討論。我在病中,無法作一較縝密的讀後感,但我對這本書所造成的閱讀衝擊,不得不在此拋磚引玉:這是越過換日線,我心目中,非常難得的大長篇力作啊。有點近乎魯西迪《像我這樣一個摩爾人》、或略薩《酒吧長談》那樣規格的長篇,對國族歷史與人物群的錯織移轉啊,對於那麼大跨度內容、材料、人物群的容載量,大長篇是一個要極大準備的行當。容我直言,統攝其上的對人性的搓揉、運動、關係、人情世故牽一髮動全身織調度的龐大,遠非近年流行的台灣「流浪漢傳奇」──成長小說冒險之旅,所能比較之更難割收品類。 很怪,這種怪異的時空大摺疊,我竟想到黃錦樹在《猶見扶餘》或《雨》之中的某些短篇,這兩位可能小說光譜差距極遠的小說家,一個是長篇,一個是短篇,但我有一種感覺,我感到某些失去線索的「國家之外的人」(或曰「歷史之外的人」)的被拋擲、創傷,可能正在關閉其隱密錯落的觀景視窗,包括小說或小說後面的,想像性動員。這在中國和台灣,各自在發生。事件,在純真或訊息封閉年代,事件如巨大怪物降臨,對某一年某一群人那全景籠罩的噩夢、驚駭、裹進其中的生離死別、個人生命史的巨大扭曲,這些愈來愈難對每日每夜在網路,全世界各種災難、屠殺、戰局分析、任意跳窗式訊息,這樣的大腦,所能當真、被自己的故事所困、必須想盡辦法讓那纏困找到變異如海葵、如珊瑚、如變形蟲的敘事突圍。它的急迫性,像大象的軀骸轟然倒塌前,那從每一處孔竅噴出、鑽出,擠塞的創傷史,故事之蛆,不,故事的病菌,如果要觀察,接受整個「大事件」(或時代)的各散焦錯落的一個個攜帶故事段的孤獨個人。小說家非囈語、非魔幻、非自我戲劇化,而是像電子板攜帶數量龐大的個人歷史的詫異、彆扭、虛耗的夢想、病,將那個歷史二維面試圖摺疊。這樣的小說,我一讀到,就會像狗鼻子聞出,淚眼汪汪。

台時刊文通知

2018年01月11日
公開
28

台灣時報副刊 收件者 Jenny 1月 11 日於 11:44 PM 您的大作 會在一月十四日 星期日 刊登 謝謝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Jenny To: 台灣時報副刊 Sent: Wednesday, January 10, 2018 4:26 PM Subject: **SPAM** 投稿:改名之我見 新竹市育賢國中 林如意 改名之我見 現代人常會找命理師算命問姻緣、事業、運勢等等,尤其在沒主見或對未來感到茫然,算命成了唯一的出口。 當算命師告訴你命裡少了金木水火土等一、二種,往往有些人會順勢改掉名字,覺得改名可以讓運氣變好。有沒有發現當你改名後,同學和老師仍常叫你的舊名,因為一時改不了口,須時間適應。 曾經我阿嬤一度要我改名,因我的命盤比堂弟好,對他的前程造成阻礙;她老人家最珍視這個孫子,怎樣都不能讓她金孫吃虧,故強烈要爸媽為我改名。幸而媽媽堅持不讓步,爾後雖得面對旁人的冷言冷語,媽媽還是替我擋了下來。 我覺得名字跟運氣沒太大關係,反而是心存善念,種善因得善果,福報是靠自己努力修來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果因為改名而事事順利,那大家早已全部改名。況且長輩給你取的名字一定帶有特殊意義,除了對你的期望還寄予更多祝福,怎能說改就改? 我很珍惜外婆為我取的名字,它蘊含了生命傳承的意義,我要努力活成外婆所希望的樣子,不負她對我的呵護與疼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