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人工智慧中的唐詩

2018年06月13日
公開
46

《人工智慧中的唐詩:大數據分析5萬首《全唐詩》,發現以下結論〉 《全唐詩》是清康熙年間編校的一本唐詩合集,歷時一年多編校成文。收錄詩人,凡二千二百餘人,共收錄詩作四萬八千九百餘首。 1)依大數據《全唐詩》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人 去掉一些常見的虛詞, 如「之」、「乎」、「者」、「也」。 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其它高頻率出現的字如 「山」、「風」、「月」、「日」、「天」、「雲」、「春」 等都是在寫景的詩句,經常出現的意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2)《全唐詩》中出現最多的季節:春 詩人們最愛寫哪個季節? 經過分析,依次排名為: 春、秋、夏(暑)、冬。 在唐詩裡, 傷春、惜春是常見的春詩題材, 事實上,寫春的詩俯拾皆是, 標題中帶春的就有不少, 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韓愈的《春雪》 杜甫《春望》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孟浩然《春曉》 …… 3)《全唐詩》中出現最多的顏色:綠、白 詩詞君找了51個古語中常用的顏色的單字。 注意是古漢語語境中的顏色稱謂 其中以紅色系(紅、丹、朱、赤、絳等)、黑色系(暗、玄、烏、冥、墨等)、綠色系(綠、碧、翠、蒼等)及白色系(白、素、皎、皓等)為主。 其中,綠色和白色佔比最高。 唐詩中,「綠」「碧」「蒼」「翠」等大都用於寫景,「綠樹」、「碧水」、「蒼松」、「翠柳」等,這些高頻字從側面反映出全唐詩中描寫景物、寄情山水的詩句佔比很大,透露出平靜、清新和閒適之感。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在唐詩中白色常渲染出一種韶華易逝、悲涼的氣氛,常見的有「白髮」、「白雲」、「白雪」。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4)唐詩中出現最多的感情:悲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代表大唐氣象的唐詩應該以 積極昂揚的情緒為主, 可最後卻是「悲」、「思」、「憂」 這樣的情緒佔據主流, 而 「喜」、「樂」這樣的情緒卻佔據末流! 比如唐詩中常見的幾種情結,如「悲秋情結」、「別離情結」、「薄暮情結」和「悲怨情結」,都體現出濃重的「悲情」色彩。 唐詩名句中,「悲」隨處可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時間與空間兩個角度把悲涼拉長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感慨時間流逝,這種傷悲超越時間。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老病殘軀,孤苦無依獨登台, 心中悲涼陡然而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相愛而不能相聚,生死遺恨,沒有盡頭! —取材自《詩詞世界》

檢視心傷

2018年06月11日
公開
45

去年暑假起,歷經車禍、大腳趾指甲不慎被機車腳架剷起,十一月公公離世後三天緊接著母親也走了,一連串突如其來的事讓人措手不及,至今仍過得渾渾噩噩。 在公公不斷轉診換醫院這半年來,我用曹老師教我們的同理傾聽與安慰,以支持先生徬徨無依的心;在公公二度進加護病房,我重新複習學過的殯葬與臨終關懷等課程,和小嬸互相打氣,男人只顧悲傷,女人需當支柱,面臨阿公即將離世,孩子的情緒更需安撫。婆家上下打點,做到這樣,我問心無愧。 為安撫女婿即將喪親悲傷,我母親強忍身體不適,打好幾通關懷電話下指導棋,要我同理。甚至當公公撒手人寰,我母親一再要我當出氣筒,任他發洩情緒,好好幫他度過這段低潮。她也為親家公報法會,事後婆家親戚興師問罪我母親為他們做了什麼,知道有報法會才不再強人所難。但沒想到公公走後第三天,母親無預警的走了,她交代弟妹們別讓我知曉,等火化安靈後才公布消息。就像她常掛在嘴邊,她死了絕不讓我知道,她深怕我婆婆搶遺產(我剛嫁進他家,婆婆和她娘家人秉著肥水不落外人田的道理,要我回去分遺產),所以在她火化前兩天,我才輾轉接獲消息。 為孩子操心一輩子的母親連身後事都自己來,事前找好葬儀社,停靈一週,第七天火化晉塔,什麼都安排好,不讓我們破費傷神,這就是我苦命的母親。而我為她做了什麼?去年先生不准我回娘家,只能回他家,我母親望眼欲穿,仍等不到我回去看她。想到母親焦急盼著女兒外孫回家的憂心,和婆家經常團聚一堂讓婆婆與先生滿意的畫面,我究竟對深愛我的母親做了什麼?不能原諒我自己,常有跟著母親走的念頭,常陷溺在深層的哀痛中無法自拔…… 喪親的悲慟很難走出,連帶影響到孩子,每天早上孩子出門上學時一定討抱,且抱得很緊,要我承諾不做傻事,放學一定要去接她云云。彼時我已力不從心,魂不附體失魂落魄,徒留一具空殼。這樣的狀況直到某天孩子情緒失控,哭嚷著自奶奶死後,她失去了笑的能力,看到同學說說笑笑玩得開心,她好想大喊「有什麼好笑的!你們不知道人總有一天會走嗎?」她覺得笑對她來說是罪惡感,她不夠格擁有快樂;鎮日提心吊膽我不會出現在校門口,害怕老師突然告知她我出了啥事。 她知道阿公這件事,我的安撫與開導奏效,所以父子三人情緒得到紓解;至於奶奶的死,是我不能原諒自己的原罪,我的失落低靡讓她無所適從,她已失去最疼愛她的奶奶,若再失去我就沒有親人了。接收到孩子的訊息,驚覺再不振作會毀了這孩子,趁夜發line給老師,跟她說明狀況,並請老師多留意孩子的狀況,孩子在校的舉動,老師都看在眼裡,也立即給予協助並引導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師是我和孩子的福氣,也是奶奶冥冥中保佑。 當先生聽聞孩子說失去我的話她就沒親人,一時整個情緒大暴走,「妳媽死了還有我,還有妳阿嬤和我家人,什麼叫妳沒親人?妳把我們當什麼?」從來只顧他家人,從沒把心放在我們母子身上的人說起這話振振有詞。從不擔心孩子,因我會把他們照料好,他最擔心他母親的眼淚,他弟弟一家的生計,照顧好他弟一家,他母親自然喜極而泣,那是他的天命,更是他畢生追求讓他家人認同他的目標。我也很想有人依靠,更想遇到事情有人可以讓我問「怎麼辦?」但這完全是癡人說夢,除了自己一肩扛,眼淚往肚裡吞,我有資格要求更多嗎? 先生看我走不出這情緒迷宮,好心的要我去看精神科,他不介意我精神有問題,「現在精神患者多的是,有病就要治。」很感謝他的大器與不棄嫌,不介意我在他人生裡留下精障污點。相對於不介意,其實是他毫不在意,我永遠無法與他家人畫上等號。相較於他的大器,我就顯得小心眼,他常在我和孩子面前與他母親講電話,有說有笑毫不肉麻,更不用說週間三不五時會溜回他家吃晚餐,孝敬他弟一家。講完電話還得意洋洋說他母親打錯電話,這話讓從不羨慕別人的我,嫉妒指數破表,我也想我母親打錯電話給我,我想聽母親的聲音,我好想念媽媽…… 公公走後,他與他家人感情更深,對他母親更是毫不掩飾摟摟抱抱,看在眼裡實是吃味。兒子有次背起我被他看到,拔尖聲取笑:「唉呀!好畸形的畫面!好畸形的畫面!」實是兒子拍錯馬屁,要也是背他這個老爸或是阿嬤,他平時對兒子教誨:「如果你有我對你阿嬤10分之1的孝順,我就滿足了。」一個老爸的心願這麼悲微,孩子可不能讓他失望,畢竟你不跟我姓,孝順要看對象。 這學期端賴曹老師的語錄、書籍與電影,讓我撐過許多想追隨母親而去的念頭,為了孩子與深愛我的家人,我會努力不讓他們失望,我會努力不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雖然真的很不容易。

妹台時:女孩的祕密星情

2018年06月11日
公開
33

刊登於臺灣時報15版臺灣青文學 2018年6月11日(一) 女孩的祕密星情 林滿秋的星座書《女孩的祕密星情》描寫12個星座少女的愛情故事,透過星座,讓人更了解自己。 12個星座有著各種不同的個性,也有各種不同的戀情,有的熱情如火,有的平淡如水。獅子座就是那種對於感情非常主動,追求轟轟烈烈的愛情,既要為自己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回憶,又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展露出狼狽,因此她們總在喜歡的男孩子身邊安慰他,即使不斷遭受打擊,也不輕易在他人面前掉淚。 對照下有些項目還蠻符合書裡的標準,不過有些就不太準,例如個性、打扮就有點出入了。就獅子座來說,我就和它描述得不太一樣,我很少把「喜歡」二字講出來,本人屬內向型的,不大表現出真實感受,也不擅長陪伴人;無法太執著,常常因某種方式行不通,因而改採其他作法;討厭無謂的等待,做事僅有三分鐘熱度,更別說是一直待在同個人身旁。但我倒是有一項和書裡寫的一樣──愛把個人情緒壓在心底怕人察覺。 書中寫的只是多數人的表象,而不是絕對,就算和自己的特質不同也別太過驚訝,因為每個人本來就不同,即使相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人和人本身就有細微的差異,拿自己與書中例子對照,也是一種樂趣。

不要留遺產給孩子

2018年06月07日
公開
55

不要留遺產給孩子�山田美智子.商業周刊 1.為什麼要將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累積的資產留給小孩呢?要留給小孩的應該是讓他看到自己一生「勤勞與美德」的智慧,才是小孩用不完的資產。 2.最應該受到尊重的,是擁有財產的本人的意願。 3.退休後的人生還很長! 4.迎接高齡期的人,對於財產要有自己的想法,這與正視自己「剩餘的人生」有關。 5.就算「要被課徵遺產稅」,扣稅之後,其他遺產還是能入袋,實在沒必要緊張兮兮搞得神經衰弱。 6.無論如何,周遭都可能會有閒言閒語。 這些「說人閒話的人」的內心,往往是「我也想這麼做,但是一直不敢而忍住……」。正因為無法拋棄舊價值觀而覺得心裡不舒服,所以才會對能拋棄舊價值觀的人,忍不住跟他們唱反調。 7.別忘了要以自己為優先,之後才是孩子。正確運用資產的方式,是認真思考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幫忙孩子。 雖然孩子正值壯年,但若受到過分寵愛,也會陷入「一旦有事就依賴父母」的思考模式。這樣溺愛孩子、消耗自己的財產,真的正確嗎? 以自己為第一順位,對於保護親子間維持適當距離也相當重要。 8.女性比較「擅長享受」的原因,在於男性與女性「社會參與的方式」有很大不同。 男性外出都是為了「工作」,而女性活動的場所則以「家」居多。對她們來說,外面是可以喘口氣、和朋友聊天、吃美味食物的地方,也就是「遊樂場所」,所以在享受人生方面一直都比男性擅長。 9.下半輩子要為自己而活 10.由於夫妻的價值觀不一定總是相同,有些是生活步調不同、興趣或嗜好也不同。這時就沒必要勉強對方一起同樂。 11.父母的錢不等於遺產 12.孩子當然覺得遺產多多益善、父母的想法反而被忽略、讓渡的父母怎麼能一聲不吭、不能被煽動而急著生前贈與、注意孩子提議「想一起住」、為節稅的兩代同堂反釀悲劇、一起住反而被送到安養院、寵孩子的同時要考慮後果 13.預立遺囑才能照顧關心的人 14.藉由「投資教育」留給孩子,不是以遺產繼承的形式,而是以別的方式考慮孩子的幸福。讓自己和孩子都能各自過好自己的人生,讓彼此都能開花結果。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

2018年06月05日
公開
53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島田裕巳.商周 第一章 要埋葬一個人並不是簡單的事 只有人類會舉辦葬禮 中江兆民和夏目漱石皆秉持不需要葬禮的論調 時代潮流偏向「家族葬是理所當然,直葬也無所謂」 買墓地勢必要支出一大筆花費 若家族血緣斷絕,墓地就會變成「無緣墓」 第二章 為什麼辦葬禮和買墓地會變得複雜 一時蔚為話題的NHK節目「無緣社會」 過去是由「葬禮組」包辦所有葬禮事宜 在不久以前,安葬一個人是不需要花錢的 「戒名的膨脹化」正在進行中 目前的戒名有半數以上都是院號 第三章 生老病死被資本主義趁虛而入 新的恐懼:「死後的不安」 老人照護成為巨大產業 以業者的角度來看,往生者是「搖錢樹」 往生者意外地花錢 第四章 因為往生者變多,可以靠葬禮賺錢的人也變多了 2025年的日本死亡人數將為一年160萬人 各種葬儀的定義混亂 透過網路購物買到棺材,自己也可以舉辦葬禮 快速廢止的「法事」 目前對墓地的需求急速增加 因經營失敗而破產的寺廟 第五章 因在意世人看法,喪葬費用變得昂貴 與其注重個人意志,在意的是世人看法 葬禮也是各關係人士爭奪主導權的場域 捐獻也有「行情」 若不在意世人看法與行情,就不會被資本主義趁虛而入了 第六章 真的需要佛教的葬禮儀式嗎? 為什麼日本會演變成佛教葬禮儀式的習慣 原本佛教與葬禮儀式並不相關 發展為「葬式佛教」的決定因素 根深蒂固的祖先祭拜,祖先供養的信仰 在「大往生」的時代,需要舉辦華麗的葬禮 佛教式葬禮已經不合時宜了 第七章 my自然葬,終極的零葬 葬禮的簡略化是時代的趨勢 「日本人是執著於遺骨的民族」是個幻想 漸漸廣為人知的自然葬,以及其後演變的my自然葬 「零葬」,是不從火葬場取回骨灰的終極埋葬方法 零葬讓我們從墓地的重擔中解放 第八章 人死後,剩下的究竟是什麼? 日本最高法院法官伊藤榮樹的遺言 自然葬與零葬是「簡單地死去」運動 只要不需要擔心墓地,人生就可以更輕鬆快活 增加的無緣墓,違法丟棄的墓碑 Chap3 往生者意外地花錢。 在這個能將所有東西都當作消費對象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不管是生老病死,都無法逃脫資本主義的掌控。所有事物皆可拿來賺錢,也強制我們必須去消費。 因此,與生老病死相關的痛苦也有了極大的變化。生老病死帶來的痛苦,不僅折磨著當事人,也逼迫著家屬。 這是不是太不合理了呢?目前的埋葬方式,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有人認為,家屬的責任就是替往生者辦一場氣派的葬禮,並將其骨灰埋葬在墓地中。若不這麼做,就是對往生者的一種侮蔑。即使沒有人如此明言,家屬本身也會這麼想。 有些人也會基於上述想法,對家人提出自己想要辦什麼樣的葬禮,用什麼方式埋葬,但這是對家人的一種束縛。 一切正落入將葬禮與經濟活動結合的資本主義的圈。 Chap4 「終活」,意指死後的問題或至死亡為止該做的準備過程(意即面對人生終點的準備活動的簡稱)。大家開始強烈關注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死亡。 葬禮的次數一增加,商業機會就變多了。因此有很多其他行業的業者看準市場,開始從事喪葬業。 若說收白包是為了補貼喪葬費用的話,還要將收到的一半還回去這一點就很不合理了。其實喪家就算不回禮也不奇怪。 提供這些回禮目錄的業者才是真正從中得利的人。就好像我們是為了讓業者賺錢,才遵從白包回禮的規定似的。 白包是為了表達對他人不幸的同情與相互扶助之意而提供的,因此回禮只是一張感謝狀即可。 Chap5 當事人既然已不在,若再加上生前沒有清楚表達意願的話,對葬禮的事情說東道西的人往往會變多。 結果就是,葬禮成為各關係人士爭奪主導權的場域。 若是在一般生活中,我們很難對別人的作法和生活方式提出什麼意見。但是在葬禮的場合,很容易以葬禮的形式為口實,對他人提出意見或批判,甚至還可以抱怨一下。只要說一句「這麼做違反規矩」,相較於家屬,就可以站在較有利的立場。 人就是不會放過這種大好機會。 若能在葬禮的場合中藉由對家屬發出怨言,站在比家屬更有利的地位,其發言權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若發生了什麼事,家屬也就不得不找這個人商量。這麼一來,這個人就可以支配家屬了。 大家可能覺得,這種支配一點意義都沒有。但是,若往生者留下一些遺產的話,擁有對家屬的發言權就有極大的意義。 人死了之後,其生命活動雖然停止,但還會留下不少東西,包括財產、房子、生活用品、充滿回憶的物品等等,這些東西不會隨著往生者的離開而消失。 同樣地,當然無法讓往生者自己處理這些遺物,一切全都委託給家屬辦理。 若遺物較少,處理起來也較容易。然而,遺物越多,處理程序就越麻煩。 尤其當遺物是金錢或財產時,狀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只要有繼承這件事,就會有對立產生。若財產數量多的話,極有可能會發展成嚴重的對立局面,即使數量少,也常會有家屬激烈爭奪,引發兄弟姊妹關係破滅的事態。 因此葬禮往往會成為繼承人之間,或者可說大多數是兄弟姊妹之間爭奪遺產的場域。 人若認為有可能得到金錢,十之八九會不顧一切地去爭取。人在認為有得到金錢的可能性以前,往往會說自己對遺產沒有什麼執著;一旦知道有這個可能性以後,態度隨即丕變。如果還很偶然地,正好碰到需要用錢的時候,對遺產的執著就變得更是強烈。 並不是只有繼承人自己的想法而已。 繼承人身邊的家人、親戚等關係者當中,若有急需用錢的人,可能也會在背後施加壓力。 通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會對葬禮形式提出激烈的批評。 若是可以讓葬禮失敗的話,就能趁虛而入了。 不在意世人看法和行情,就沒有機會被趁虛而入。 在意世人的看法就表示,我們並不是自我約束,而是受到他人約束。 Chap6 在都市沒有葬禮組,取而代之的是喪葬業者,葬禮也不再是地區共同體的主要活動了。況且,越來越多人受雇於都市中的企業或商家,以家族為經濟基礎的意義消失了。在上班族的家庭中,沒有替家族建立經濟基礎的祖先。沒有祖先,就缺乏祖先崇拜的必要性。而且,孩子們不見得會繼承父母的工作,或是進入跟父母相同的職場,沒有了自己是受到父母以及祖父母庇蔭的感覺。 葬式佛教是透過村莊共同體而滲入民間,但當共同體消失之後,葬式佛教也應該會跟著消逝。這時,如果出現了可以取代佛教式葬禮的方法,人們就會改變習慣而採取新方法。實際上,已經有神道式、基督教式,還有無宗教式的葬禮形式。然而在戰後,都市中的人並沒有廣泛宣傳以上這些葬禮形式。因此,即使已經沒有共同體了,許多人仍然會請僧侶來幫忙執行佛教式葬禮。 結果,佛教式葬禮這種習俗很快地被民眾接受並繼承下來。若是往生者有其他信仰的話,會採用其信仰宗教的葬禮形式;若沒有特定信仰的話,通常都會採用佛教式葬禮。 在「大往生」的時代,需要舉辦氣派的葬禮? 超渡往生者至極樂世界這個佛教式葬禮的背景故事,已經讓人感受不到現實性了。在高齡化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活到八十、九十歲。 高齡過世的人可以說是「大往生」了,家屬也認為往生者已充分享受了現世的生活。家屬究竟是否還有必要替「大往生」的往生者累積功德,並回向給往生者呢?我們心中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 原本由曹洞宗所設計的葬禮形式,是為了替在修行半途過世的僧侶掃除英年早逝的遺憾。因此才需要回向功德,此儀式也廣為眾人所接受。 然而,八十、九十歲之後才過世的人,絕對不會有英年早逝的遺憾。因此,這個葬禮形式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的狀況了。人們也不再覺得,有必要為了超渡往生者而舉辦法會了。 而且,現在家庭的規模變小,也沒有必要透過舉辦法會來團結整個家族。此時,代替法會達成上述功能的就是掃墓。 佛教式葬禮已經不合時宜 強調葬禮的傷痛照護功能的,都是喪葬業者、喪禮執行專員,或是僧侶。 由於這些人是藉由辦喪事來賺錢的,因此才會希望家屬自願掏腰包換取安慰。這跟原本的傷痛照護是否有關連呢? 以前的人會如此強烈冀求死後前往西方極樂淨土,都是因為當的死亡形式與現在截然不同。以前的生活狀況要比現在嚴苛太多了。也因此,人們會稱現世為「穢土」。 淨土教信仰說服出生在穢土的人們,來世必定可以轉生到更好的世界,並以此理由賦予人們希望。人們為了忍耐穢土的嚴峻生活,緊抓著這個信仰不放。對當時的人來說,轉生到淨土是非常貼近心靈的願望。 然而到了現代,現世生活變得既幸福又安適,完全不會讓人們覺得現世是穢土。人們不會產生想要離開穢土,轉生到淨土的迫切願望。淨土教信仰的基礎至此開始崩解。 葬禮的簡化是時代必然的趨勢 這些已經與社會不太有關連的人們過世了,並不會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雖然對其家屬來說是一件大事,但影響範圍也只是到此為止。 Chap7 或許也有人會認為,若是採用零葬的話,世人馬上就會忘記自己的存在了,但我們並不是因為有墓地才會想起往生者。不管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可以想念某個人。 而且當家屬想起往生者時,往往並不是懷念其生前的善行,相反地是因為往生者曾經帶來麻煩和困擾。所以要讓自己死後不輕易被人遺忘,恐怕在生前給周遭的人多帶來一些麻煩會是最好的方法了。 即使如此,人只要一死,就會被逐漸遺忘。幾乎沒有人在過世多年後,依然留存在他人的記憶中。那麼我們不如就簡單地消失,一如「船過水無痕」。 Chap8 其實只要人一死,不管是跟丈夫埋在同一墓地,還是跟不認識的人埋在同一墓地,應該都已經無所謂了。 事實上,即使人在生前發揮各種想像力,一旦化為枯骨就什麼也管不了了。雖然有人主張人在死後會化為靈魂,而靈魂還保有意志跟感情,但靈魂並沒有寄宿在遺骨內。 骨頭的主要成分為磷酸鈣。磷酸鈣可以當作肥料使用。現在是沒有人把人骨當成肥料,但至少骨頭並不僅是垃圾而已。 無庸置疑的是,往生者什麼都沒有帶走地消失了。這並不是指物質上的消滅,而是連存在感也沒有。一如人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在現代的都市中,沒有人有上溯好幾代的祖先,並能將其當作信仰的對象。作為祭拜對象的往生者,其實是曾經一起生活過的家人,而不是好幾代以前的祖先。 在極為重視祖先的時代,人們認為若對祖先不敬的話,是會受到祖先作祟的。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祖先的靈魂會現身,逼迫後人祭拜自己。而所謂通靈者的工作,就是告訴諸事不順的人們會發生問題是因為祖先作祟。 然而在今日,祖先崇拜的信仰已衰微,沒有人會去強調祖先的靈魂和祖先作祟 。因為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說法已經讓人感受不到真實性。 這表示我們正逐漸從往生者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是時代必然的趨勢,也是生活環境產生的影響。 只要我們能適當地處理遺體,往後就不會發生太多棘手的事情。 這才是真正讓人消除自身對死後的不安,並減輕後人負擔的方法。

身後事不想麻煩別人

2018年06月05日
公開
48

身後事不想麻煩別人 日本流行「零葬」 「零葬」:不要葬禮、不留骨灰,也不需墓地與祭拜。 日本學者:人們不只面對「老後的不安」,更面臨「死後的不安」。 2016/07/28 高齡化、少子化的浪潮席捲台灣,銀髮族不僅面對「老後的不安」,也得開始面對「死後的不安」—包括墓地塔位不足、無人送終等「身後事」。 「讓人生的終點歸零」書封。商周文化�提供 比台灣更早步入銀髮社會的日本,近年出現一種新的殯葬觀念「零葬」—不要葬禮、不留骨灰,也不需墓地與祭拜,讓人生的終點歸於零。探討「零葬」觀念的話題書「讓人生終點歸零」,最近由商周文化引進台灣。 「讓人生終點歸零」作者島田裕巳是宗教學者、日本葬送自由促進會會長,長年研究殯葬文化。他在6年前出版書籍「不需要葬禮」,批判遭寺廟、葬儀公司把持的葬禮文化,轟動一時。 零葬更環保 不汙染環境 比起「不需要葬禮」,島田裕巳在新書提倡的「零葬」更精簡,被媒體形容是「簡單地死去」運動。人們可以不麻煩他人,生前便規畫好自己的喪葬儀式。包括從網路預購棺材或不要棺木、大體從醫院直送火葬場、骨灰也由火葬場處理不取回,自然也不需要墓地與祭拜。 島田裕巳擔任會長的日本葬送自由促進會,是日本推動「自然葬」的協會。島田認為,比起海葬、樹葬等「自然葬」,「零葬」更環保、不會讓骨灰造成對環境的汙染。 傳統殯葬文化近來也吹起簡約風,挑戰傳統價值與認知。 「零死」是一種終極自由 「我們是不是一直過度關心該怎麼埋葬往生者?」日本和中國一樣,重視「養生送死」。但島田認為,在以城市為主要生活型態的現代社會,單身蔚為潮流,人們更關心的是不麻煩他人的「自由」。沒有葬禮(零葬)、沒有墳墓(零墓)的「零死」,把往生者從殯葬的繁文縟節中掙脫出來,是一種終極的自由。 根據日本葬儀情報服務公司的調查,2012年,關東地區已有高達4分之1的往生者,採直接從醫院送往火葬場的「直葬」,不舉辦葬禮、直接火化。 沒有葬禮與墳墓,如何紀念或追思往生者?島田認為,真正的思念並不需要葬禮或墳墓。 面對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傳統的殯葬文化已不適用。 少子、不婚浪潮 無緣墓增多 日本人習慣葬在家族墓地。但隨社會結構的改變,目前僅3分之2的日本人擁有家族墓地,比率急遽減少中。當少子化、不婚浪潮襲來,許多家族墳墓因斷嗣、或後代移民國外,成為無人拜祭的「無緣墓」。日子久了,寺廟會將無緣墓的骨灰一起合併祭祀。這跟把骨灰交給火葬場處理的「零葬」命運相似,火葬場也是將「零葬」往生者的骨灰合併祭祀。 日本喪葬費用經費高昂,一個人過世後,葬禮與墓地平均要花費500萬日圓(約台幣170萬)。許多銀髮族擔心家人負擔不了身後事,必須每天省吃儉用。島田認為,對於「老後的不安」,政府擬定了許多對策,但對於「死後的不安」,迄今還沒有人提出解決之道。「零葬」這種終極的殯葬方式,正是解決之道。 聯合報�陳宛茜 報導

吳明益語錄

2018年06月04日
公開
54

吳明益語錄: 1.人不能不滿意二十幾歲的自己,因為那是構成四十幾歲的我的重要經驗。 2.我常對學生說,人生不如意的時光占比較多數。承認自己是平凡人,認真活下來,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 3.我現在已經不是少年,也遠離青春了,該死的是,讀到這段話還是會激動。這是沙林傑(《麥田捕手》作者)用他無與倫比的才能,讓我們在閱讀的這一瞬停留在青春裡。  話說回來,我覺得「青春」就是還沒能容忍虛偽的年紀,等到妳能容忍它,妳一定是某種意義上的「告別青春」了。 4.如果有人告訴妳十六歲時的戀愛會變成以後避免戀愛傷心的經驗,那一定是在騙妳。人生只能有一次十六歲的戀愛,也只能有一次二十六歲的戀愛。二十六歲戀愛時妳一定會想起十六歲的戀愛,但妳無能為力,也會發現「經驗」多數時候起不了什麼作用。同樣,人生裡的悲傷也是無法練習,不會結繭的。 Q3、請問考試的寫作與普遍的文學作品的差異在哪裡呢?   前者強調運用,後者的本質在獨創;前者強調正確,後者的精神在解放;前者是一種可展示的技術,後者是一種態度;前者有時強調科學性,但後者可以接受偽科學……。   寫完一篇考試的作品妳會鬆一口氣,但寫完一篇真正的作品,妳會發現自己衰老一點卻心眼明亮。妳不會期待下次考試,但妳會期待再寫一篇讓自己感覺衰老的作品。我多年前在《蝶道》裡的〈行書〉寫過這樣一段話:   「回憶在腦細胞裡繁殖,時光閃過語言區,透過神經指揮肌肉化為文字,然後有一天細胞死亡。遺忘。書寫是記憶的骨灰甕,時間的墓碑。……. 我為衰老而寫,你為衰老而讀。是為行書。」   真正的寫作會讓妳覺得自己在走著,也許沒有方向感,即使是走向衰老。這是我的理解。

妹台時:我的星星

2018年06月04日
公開
16

刊登於臺灣時報15版臺灣青文學 2018年6月4日(一) 投稿:我的星星在哪裡? 「失去重要的人」的這種感受大家都有過,可能是祖父母、父母、甚或是朋友。試想,有一個人在你最痛苦的時光走進你的生命,在你最美好的時光離開你,他在你生命中佔有相當份量的比重,他的離去使你異常悲痛,懊悔他在的時候不好好對待他,不好好珍惜他還在的時光,偏等到他走後才來追悔思念。夠堅強的人,隨著時間流逝,便沖淡了這份想念。愛鑽牛角尖、把事情壓在心底的人,思念不會變淡,反而隨著時間更形濃烈,持續一輩子也說不定。 有些人想分散注意力,便靠著畫畫、跑步、為自己找事做……等等來抒壓,特意忽視這份情緒,然而他一直存在你心裡,唯有正視它才能重獲繼續生活的力量。 《我的星星在哪裡?》小老鼠最心愛的人離開了,大家都說他已變成星星在天上守護著小老鼠,也守護著每個人。小老鼠說的對,每顆星星代表不同的回憶,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可能是愛,也可能是友誼。 星星說:「記住你們一起共享的回憶,不論快樂或悲傷,不要把這些棄置一旁,也不要忍著不哭泣,因為這些回憶屬於你,值得你一再回想。」我和奶奶種植過百合花,我放任自己在百合花季盡情想她;想像奶奶變成百合,用甜美的花香、絕美的花顏擁抱我,給我滿滿的力量,也給了我面對未來的勇氣。

溫世仁作文決賽

2018年06月03日
公開
57

決賽須知: 1. 決賽採現場寫作方式辦理。 2. 決賽日期:107年6月3日(週日)上午。 (1) 決賽報到時間:參賽者請於107年6月3日(週日)上午10時10分前完成報到並領取識別證後依指示前往考場入座,10時20分後不受理報到,請參賽者務必於規定時間內完成報到並遵守賽場規則。 (2) 決賽寫作時間:107年6月3日(週日)上午10時30分至12時止,計90分鐘。 3. 決賽地點: 北1區:台北市大安區建安國民小學(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2段99號) 北2區:新竹市東園國民小學(新竹市園後街25號) 中 區:台中市潭子區僑忠國民小學(台中市潭子區中山路2段31號) 南1區:嘉義市西區興嘉國民小學(嘉義市西區重慶路51號) 南2區:高雄市鳳山區鳳山國民小學(高雄市鳳山區中山路231號) 宜蘭區:宜蘭縣宜蘭市光復國民小學(宜蘭市泰山路60號) 花蓮區:花蓮縣花蓮市明廉國民小學(花蓮縣花蓮市中山路903號) 台東區:台東縣台東市光明國民小學(台東縣台東市中興路2段150巷29弄1號) 澎湖區:澎湖縣馬公市文光國民小學(澎湖縣馬公市三多路450號) 金門區:金門縣金城鎮中正國民小學(金門縣金城鎮珠浦北路38號) 馬祖區:連江縣立中正國民中小學(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4號) 4. 寫作題目於競賽開始時,於每一競賽場現場公布。 5. 參賽者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所提供之稿紙撰寫,書寫用筆由參賽者自備(避免使用墨色太淡或太細之筆書寫,使用黑色原子筆或鋼筆最佳),不得攜帶字典或工具書,可使用修正液/帶。

建華讀書會6

2018年06月01日
公開
42

建華讀書會 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陶曉清.時報 1.瓊瑤:「當你最愛的人,生命將盡時……不是用各種管線,強留他的軀體,讓他為你那自私的不捨,拖著逐漸變形的軀殼,躺在床上苟延殘喘!」 2.女人進入老年,是傳統價值的守護者。 3.夫妻長達30年不說話,中年婚姻需要好好處理。如果無法改變,維持現狀就好。 4.年輕追求經濟,中年尋求意義。 5.參加讀書會,我們的心會更寬廣,能平等的對待不同孩子。 6.普洱茶葉10g與2片橘子皮加入2000c.c.水一起煮,將是風味絕佳的茶飲。 7.0歲到1歲所依附的人與你的關係最親密。 8.好好審視你的生命河流,畫一條從0歲到50歲的橫線,中有起落平穩曲曲折折。如12歲領市長獎(往上畫),17歲遭霸凌(跌到谷底),一路往上走到20歲的如花歲月,又滑至35歲婆媳糾葛……等等。 9.大家都活在意識裡,只顧處理現在的生命問題。 10.不能過度保護孩子,以免他們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11.我們只能「幫助」結婚的孩子,不能過度干涉。 12.以生命河流來說,自己努力得來的真的不一樣,孩子開口尋求幫助視情況給,不然站在旁觀者角度就好。 13.如果你到一個年紀,很多事情還看不開,那是很麻煩的。 14.看別人的書來整理自己。 15.為什麼我們要把別人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孩子只要有強烈的動機就會達成目標,很多擔心都是多餘。 16.我們為什麼要在不良的關係中糾結?男生的生活都被照顧慣了,所以很樂意拉老婆當墊背。 17.四大皆空:先生的父母過世、自己的父母過世。接下來輪到我們了。 18.有時死亡並不出現在我們預計的時間裡,不要小看眩暈。 19.詩篇九十篇: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20.用智慧的心來數算我們的日子。 21.那些卡拉OK店能夠一直開著,一定有它吸引人的地方。 22.紐約進溫哥華出,12天旅費15萬,沒有錢也玩不起。 23.墓誌銘 ★海明威的墓誌銘,雖十分簡短,卻寓莊於諧、飽富哲理:「恕我不起來了!」 ★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墓誌銘:「37,22,35,R.I.P」 ★英國當代文豪蕭伯納一直活到94歲,他給這世間最後留下的是:「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 ★英國詩人濟慈,生前為自己撰寫的墓誌銘是:「裡面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寫在水上的。」 ★英國約克郡有一名牙醫約翰凡朗,他的墓誌銘也夠傳神:「我一輩子都在為人填補蛀牙,現在這個墓穴得由我自己去填補了。」 24.每一個悲傷的故事後面其實會帶來契機,否則故事無法繼續下去,如《海邊的曼徹斯特》。 25.碧潭空軍公墓,惋惜瀟灑年輕的英靈。 26.珍惜你眼前所有的,好好的活你每一天。 27.《遇見未來的自己》作者張芳玲是個微胖、很有自信的人。書中提到「如何優雅變老?中年人該知道的十件事情」:ぇ終身保持夢想力 え持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ぉ真誠卻不依賴的人際關係 お找到自己的手作本事 か把絕處逢生的經驗當作生命鑽石 が承認孤單積極化解不安 き活在愛的關係中 ぎ情感表達要倍數成長 く找到自己的終極造型 ぐ所有生活來自於廚房 28.終極造型就是自己的穿衣風格,你還有本錢要趕快穿(嘗試),不然不久後就像我一樣。 29.深情書店老闆?本健一,一生只愛三件事:愛老婆、愛看書、開書店。 30.《積存時間的生活》英子與修一的紀錄片,「好生活不是買的,是用時間積存下來的」善待這片土地,土地會回饋我們更多。 31.生命河流五大管理(五大要素):時間管理、金錢管理、健康管理、關係管理、信仰管理。 32.關係的經營要放在心上,不能因為忙就不做。 33.靈性(信仰)沒有遇到過,不覺得它重要。人在最脆弱時,有一個中心的信仰很重要,我們常會忽略它。初一、十五去拜拜的人,心會比較安。 34.平靜安穩,你之所以慌亂,在於你無法keep住你的心。 延伸閱讀: 《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瓊瑤.天下文化 《往事浮光》林婉珍.皇冠 《遇見未來的自己(文庫版):如何優雅地變老,7段遇見之旅,揭露中年應該知道的10件事情》張芳玲.太雅 《積存時間的生活》紀錄片&書 《上學記》何兆武.木馬文化 《巴掌大的仙子》李淑真.幼獅文化 《海邊的曼徹斯特》電影

妹國語:青春練習曲

2018年05月28日
公開
27

刊登於國語日報青春10版 2018年5月28日(一) 青春練習曲 英語暨本土語歌唱比賽是本校歷年來的班際活動,參賽者以七年級為主,比賽目的是要我們凝聚班級向心力,但在練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糾紛及種種摩擦。 英文歌是指定曲目,而本土語則是班級自選,更是評分的重點。每班都拚盡全力爭奪第一,所選歌曲自然以能突顯班上氣質為主。盡可能利用可以練歌的課堂時間,練歌聲、練音量、練動作。賣力練習是勤能補拙的不二法門,即使音準不好,常走音的人也能因練習而修正自己的音準,因此大家皆卯足全力練習。 凡事有努力才有收穫,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練習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才能為生活留下美好回憶。中間我們班幾度變成一盤散沙,甚至開始自暴自棄,想著反正我們人少,不可能贏過別班,好不容易爭取來的練習時間也在嬉鬧中虛度。致使真正想練唱、想拿好成績的同學無法認真,在此氣氛下沒人肯專心練唱,班長叫全班安靜,只有少數人照做,得到名次對我們來說根本是妄想。 在一次的彩排中,看到許多老師及學長姐為我們加油,感覺老師比我們還緊張,甚至有老師喊加油喊到聲音都啞了。想到去年奪冠的直屬學長姐還特地來幫我們特訓,就是為了讓本班榮獲佳績,受此鼓舞,久違的士氣漸漸回來了。 我們班抽到第一個出場隊伍,前無古人後有來者,對我們實在吃虧,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好好發揮練習的效果。第一個出場就算了,音響也不給力,出了點小狀況,全班在台上等音響修復,猶如等候班上的小天使,輕聲跟他們說不用急,慢慢來。神奇的,原本緊張的心也漸趨平靜,我們露出自然的笑容,大聲唱出練習多次不能再熟悉的歌詞。 國文老師和我們步出活動中心,說她都快哭了,讓我們深受感動;回到班上,班導說不管排名如何,我們永遠是她心中第一名,更讓人熱淚盈眶。排名出來,幾家歡樂幾家愁,我們終是唱出最棒的一次,種種的練習過往有如倒吃甘蔗,成就了這一場無悔演出。

妹國語:迷惘時 不忘檢視初心

2018年05月27日
公開
29

刊登於國語日報10版星期天書房 2018年5月27日(日) 羊與鋼之森 完全不懂鋼琴的外村在一次際遇碰上了調音師──板鳥,板鳥調的琴音有著森林的味道。他進而發現:同樣是鋼琴,聲音卻每臺都不同,鋼琴的美不是只靠鋼琴家打造,還需要調音師的合作。於是沒有任何志向的外村選擇了當調音師,想讓鋼琴唱出更悅耳的聲音。 在一次次的實習中,他冒出越來越多的問號:要如何滿足客戶想要的琴音?客戶要求公司換調音師,是否因為他調的音並不好聽?是調音師該遷就演奏者,調出他們想要的琴音;還是調音師調出自己覺得最完美的琴音,使演奏者挑戰彈奏各種類型的琴音?已盡最大努力調音色的外村只因不擅人際而常被客戶取消到府調音的工作,每次被通知取消任務後,前輩們都會說一些各自的經歷,不是帶著安慰口吻,而是讓外村自己去思考該如何進步及學習。 有一次,他們的對話使外村、也使我驚訝,那些調起鋼琴音色駕輕就熟的前輩說,當一個調音師要的不是才華和天分,是毅力、膽量及懂得放棄。面對客戶不欣賞我們調出的音色,不要妄想改變客戶的想法,客戶可以找喜歡的人來調音,我們也能找好的客戶去調音。同樣的,我們無法操控別人的想法,但我們可選擇做自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自然能找到欣賞我們的伯樂。 宮下奈都這本《羊與鋼之森》告訴我: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若對當下感到迷惘,何不重新檢視初心。一路讀下來,讓我撿到好幾隻迷途小羊,也就是曾經迷失的自己,重新遇到他們的感覺還不錯呢!

羊與鋼之森

2018年05月25日
公開
45

回首來時路,每一步都是你的腳印──六月選書《羊與鋼之森》 作者:陳昭燕 /2017-05-31 這本書淡如清茶,男主角非常平凡,但看完我就明白,它為什麼會奪得「本屋大賞」冠軍。調音師是很難切入的主題,這職業具有極強的專業性,入門的門檻非常高,可面對的同樣是平凡人的煩惱。 本書的男主角外村,是個一生未曾被音樂打動,或者說,被任何事物打動的男孩。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到底要活著幹麼?雖然書中沒明確寫出,但幾乎能讀到這樣的迷惘。 那天,來學校修鋼琴的調音師讓外村見識到一場聲音魔法,如同雛鳥的銘印現象一般,外村從此被音樂森林所迷,心甘情願淪陷其中,從此不停追逐理想的音色。過往他沒注意到的四季遞嬗、老家風光,全在音樂帶來的感動中浮現眼前,彷彿看見由音符組成的秀麗風景。只是個普通人、滄海中的一粟,卻因找到了與世界接軌的方法,從而與眾不同。 人只要懷抱希望,就會受傷,外村的挫折來自於各種「不夠」。不夠理解音樂,不夠明白人類,不夠技巧純熟,不夠才華洋溢。他唯一夠的,就是「努力」。練習再練習、嘗試再嘗試,在許多「不知道該怎麼辦」中壓抑焦慮不安,日復一日訓練,因小小的進步綻出微笑,接著被現實打倒,接受他人的溫暖關懷,然後重來。 這不就是人生嗎?偶爾晴,時而雨,質疑自己,依靠些微肯定撐過一天,一覺醒來後重新輪迴,而後在收穫的快樂與不甘中,逐漸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在這時節推出這本書,是因為畢業季到了,好多人茫然。臺灣社會近乎病態的追求「成功」,高等教育不重視技能的價值,但吳寶春或李安這類可被社會定義的成功人士,恰恰均未曾照一般的成功之路去走,而是選擇堅持之道,最終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他們得到了盡心的饋贈,見識到盡力的成果,最重要的是,他們做了自己。 回報雖然可能緩慢,但努力本身就有價值;前路或許不會一帆風順,可日積月累的點點滴滴,必會成為一股難以忽視的水流。 你可以相信自己能夠脫穎而出。你可以相信付出不會白費工夫。 你可以的。 為了告訴大家這件事,所以我們出這本書。雖淡如清茶,卻喉韻無窮。 陳昭燕 尖端出版資深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