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靜下心去愛

2017年03月03日
公開
12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 也圓滿身邊的關係�洪仲清.遠流 〈對痛苦很厭煩〉 我處理了自己的煩躁,悠悠長長地呼吸,瞬間又覺得她可憐。她不喜歡自己的樣子,又走不出她自己寫就的悲劇,然後她又不想承認,或者過於懼怕面對,這一切不過就是她內心幻化的造就。 〈我擔心你就是愛你〉 這是很常見的迷思與合理化的方式。擔心不等於愛,這放在其他功利一點的關係,可以看得更清楚。像是,老闆擔心我們業績不好,一直干涉我們的做事方式,這是愛嗎? 愛本身包含不少正面的情感,可是擔心又干涉,那常給人壓力。如果今天男女朋友談戀愛,互動過程中,不管哪一方一直只表現出擔心,又干涉對方的生活,我不知道這段關係可以持續多久? 愛一個人,會怕失去,所以擔心,這很自然。可是,懂得愛自己,愛起家人親友來,才能給人更多的空間與自在,而不是無所不在的壓迫感。 擔心對方,不代表我們愛著對方,因為愛常包含正向的感受。如果傳達不出正向的感受,擔心、干涉又沒有用。那麼,我們很可能只是繞個彎,要對方幫我們承擔情緒而已。 有時候,過度為別人擔心,是一種逃避。像是不想面對自己的健康問題,所以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是,不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巧妙地藉著要對方順著我們的意,來回頭安撫我們的情緒。這種情況下,通常雙方都過得不會太如意。 真的愛別人,還是要從愛自己開始。 〈要把人做好,靜心不能少〉 心不靜,常自己盲衝亂撞地種了因,又不想承受那個結果。自己抓住自己的腳,又怪別人把他絆倒。 關係裡的衝突本質,不見得都解得開。示好並不容易,需要珍惜。那可能鼓起勇氣表達了自己的善意,卻又冒著自尊受傷的風險。一個人願意先低下頭,有時候不代表他錯,而是他更珍惜這段關係。 大丈夫能屈能伸,圓融的關係,可以進,也可以退。進的時候,照顧到對方的感受。但是退的時候,不委屈求全,不失去自我地討好,這樣就好。不是人一退,什麼都要棄守,而是讓出了一個轉圜的空間,確保關係有更長遠的未來。 心足夠沉靜,就能體會到,對方的每句話,不是都得跟我們的自尊綁在一起。也不是踩踏了他人的自尊,就能提升我們的自尊,這是虛妄假象。通常是有好的關係,那麼關係中的雙方,更容易對自己有好的看法。 心靜不下來,就算自己犯了跟他人無關的錯,也更不容易原諒自己,這就把生命給卡住了。 〈講清楚說明白,心靜自然來〉 用最自然的方式說話就好,聲音的高低、尖細,也許跟天生有關。但是說話的態度可以改變,會影響聲音的質地,柔軟一點、輕鬆一點,就比較能被人接受。 說話要有重點、節奏,雖然跟家人互動,不是要當業務銷售,可是,基本的功夫也要做到。說過很多遍的事,家人提醒了,就要收。自己的情緒收不起來,要學著自己調整,而不是一直強迫別人聽。 〈你有多久沒找人聊過心底話〉 這位阿嬤的情緒,沒被尊重到,她明明是被硬拉上來的,對我表達她的害怕,還會被阿公嗤之以鼻。這其實是個具體而微的縮影,在家庭或家族裡面,常常是有權力的人才被容許表達情緒。 太太表達自己的擔憂,就會被先生罵:「不要想太多!」 或許,有些先生不是不想聽而已,根本就是「不允許」其他家庭成員有情緒。 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不管是哪種性別、哪個年齡層,他們的心底話沒人可以講。或者是不知道該怎麼講,或者是真的相信自己的情緒不應該,所以噤聲不語。 真的都不想找人講,那坊間有些日記書可以用,也可以幫自己一點忙,可以練練覺察與紓壓。 如果您常有機會跟無關利益的人聊聊自己的心情,請珍惜。這種社會支持,非常寶貴,讓我們心情有些緩衝,不至於被一擊就墜落。 〈什麼在我這邊都是不好的〉 我們自己的孩子,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別人的孩子,也不一定那麼好。有陽光常有陰影,但是別讓我們的孩子只活在陰影裡,用正向的話,讓孩子偶爾也曬曬太陽,也讓我們自己曬曬太陽。 〈接納從寬,抗拒從嚴〉 如果是我們自己,要幫助已經長大的自己。可以在有情緒出現的時候,記錄我們對自己的情緒如何評論,覺察我們自己加在情緒上的想法,把心靜下來。如果這樣的紛飛想法讓自己心亂,學著使用呼吸放鬆,或者做伸展運動,或者漫步行走,讓自己在想法上的延伸,像浮雲一樣飄盪自在。 體驗眾多想法浮現的燥熱,也享受它們遠走的寧靜。 〈付出的人可不可以表達感恩〉 我們付出的時候,心中就充滿了愛,這不就是一種很棒、很難得的回報嗎? 這種心態,會很像志工,或很像某些懷著大愛的宗教人士。付出的當下就獲得,很甘願付出,付出就會源源不斷。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量力而為的付出很重要。要避免透支自己的情緒,時時覺察自己心理的狀態,認清自己的喜好與能力,就變得很重要。 〈妳不是說妳愛我嗎〉 愛一個人,不是要任人欺負的意思。很多偶像劇、歌詞、小說,強調愛一個人,就要為他付出所有的概念,是很感人,但是不長久。真正愛一個人,如果是這麼短暫,那就會像煙火,燦爛而虛幻。 我愛你,我就要請你珍惜我們彼此的關係。你沒有適當的情感回應,那我就要擔心,這樣下去我們的關係能不能長久,或者我是不是愛得讓對方很有壓力,就要退到距離更遠一點的位置,邊互動邊觀察。 經營愛的關係,裡面要放進適當的彼此尊重與體諒。如果一直被單向要求,關係失衡,愛容易落空。 〈負面情緒銀行〉 負面情緒銀行是世界上唯一不會倒的銀行,裡面可以存的負面情緒,有委屈、難過、生氣、失落、罪惡感……等,商品多元。不但定時生利息,負面情緒本身會不斷強化與膨脹,引來更多負面情緒。而且,這個銀行很厲害的是,它會自動在我們無法預知的時間,連本帶利一次還給我們,保證還本,不領錢都不行。 什麼人能在這個負面情緒銀行裡有最多的存款呢?就是很能忍,很會欺騙自己,告訴自己,其實一直以來的勉強理所當然,怎麼可能會有負面情緒?! 當第一次連本帶利領回來的時候,可能造成身心疾病,也可能造成關係破裂。 有一位朋友說,她最後都弄到自己有憂鬱症了,結果她才發現,根本沒人在乎。旁人只要她繼續吃藥,別發作就好,然後別忘記繼續犧牲,讓大家的生活都能「回到正軌」。 〈她給的愛藏著大量的焦慮〉 這段親子關係,是她有生以來最緊密的關係。她隱隱然覺得,這一段關係能夠永恆,她永遠會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不過,孩子會長大,世界會變化。不是說她不再重要了,而是對孩子來說,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重要性,他也想發展不同的關係,然後在不同的關係裡開心。 只可惜,有些讓孩子快樂的關係,媽媽沒辦法參與。媽媽終究躲不過對自己的評價與懷疑,或許是她覺得自己不夠好,已經不是孩子的唯一。 這段親子關係是媽媽滿足自己的最重要來源,可是對孩子來說,慢慢已經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如果媽媽沒認清,又不想建設自己,發展與維護其他關係,學習讓自己開心,那麼,媽媽就會開始折磨自己,也自然而然折磨到她身邊的人。 這媽媽給的愛,裡面藏著大量的焦慮。 〈攻擊是最佳的防禦〉 不要誇、不給肯定,只要表現,怎麼樣都不夠好,通常這樣的操作,容易讓人挫折。 如果只是單方面要求其他家人,自己不用,那等於沒有身教,或者只想接收不想給予,被要求的人容易氣餒,效果不長久。 我們透過關係去要求對方,對方如果願意配合,常常都是還重視這份關係才願意努力。有任何表現,通常都是付出了某些心力、體力、腦力,才換來的,不是理所當然。努力被視為應該,關係就容易受到傷害。 〈肚大能容〉 為了個人私慾,就拿關係出來對賭的人,真的有機會滿足私慾,也不見得會真的多珍惜關係。連孩子都煽動,那很可能是把私慾,看得比孩子跟爸爸的關係更重了。 常讓我們為難的人,通常不會是很為我們著想的人。 〈慢一點回應我們的情緒〉 情緒起起伏伏,其實不稀奇,但是我們人有能力喊暫停,慢一點回應我們的情緒,甚至不回應。這個能力不練習,那就是允許情緒佔領我們所有心智,讓我們高高低低,容易踉蹌跌倒。 〈不一定要害怕我們的害怕〉 這段時間,面對哀傷的人,就是陪著、尊重。「看開一點!」這種安慰,就不用了。好像發生這種事,能這麼輕易就看開一樣。 哀傷沒有一定的樣子,別用公式套住它。 陪著,一起懷念也好、一起流淚也好,有什麼事,徵詢當事人同意,能幫上忙都好。不用叫哀傷在很短的時間離開,那只是把它壓著,然後它會趁我們不注意再冒出頭來。 我們不一定要害怕我們的害怕,讓害怕來、讓害怕停留。我們不是非得要告訴自己不要胡思亂想,想那些「如果孩子不在了,我該怎麼辦」的想法。想法就是會出現,跟它對話,有時候會想清楚一些事的意義。如果越想越痛苦,就試著放鬆,活在當下,把注意力放在感官,體驗此時此刻身心的細微變化。 別我們的痛苦焦慮,無意中傳遞到孩子身上,想緊緊抓牢孩子。這樣做,讓孩子也焦慮了,年紀小一點的孩子,還會不知道自己被父母引發了焦慮。 〈哀悼是一件私密的事〉 「為什麼她會那麼冷靜?」 在公共場合聽到旁人講了這句話,還引起了一番對話,我心裡有些不是滋味。我心想,「為什麼她喪失至親的苦痛,一定要『表演』到位,讓大家都知道?」 她可以默默難過啊!她也可以先把事情處理到一個段落,再容許自己難過啊!她可以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方式,包括用冷靜,表現自己的哀悼啊!為什麼一定要在大眾面前公開自己的情緒,好像要讓大家「滿意」一樣? 這種消費他人的心態,即使是過世的人,也不放過。不要說是他媽,現在的媒體,不是常帶頭這樣做嗎? 他從小在這種環境長大,他的情緒如果沒表現到讓他媽滿意,他媽就會罵他、損他。像是說他冷漠,說他都不關心,說他自命清高…… 大部分家長,是真正抱著關心、擔心的態度,怕孩子的情緒沒表達完整,沒辦法及時伸出援手。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長,單純是覺得孩子的情緒「很奇怪」,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沒有同理心」。 情緒沒有公式,對很多人來說,情緒是隱私。 情緒很需要被尊重,即使我不知道那是什麼情緒,我也尊重。我很少逼問什麼,逼問是一種不是那麼尊重對方的態度。

報名坤泰盃作文比賽

2017年03月02日
公開
55

「2017坤泰盃作文比賽」比拼表達力與邏輯力 即日起報名還送餐袋 2017-02-15 16:02:56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為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及思考組織邏輯力,坤泰文教基金會持續11年舉辦「坤泰盃作文比賽」,今(2017)年度由救國團新竹團委會承辦,將於4/9日(日)在國立新竹高級中學盛大舉辦,即日起至3/9日(四)開放報名,分為國小中年級組、國小高年級組、國中組和高中(職)組共4組。為鼓勵學生參加,不僅免費報名更贈送參賽者「森林系保溫餐袋」。活動結束,將選出前6名及優勝、佳作作品,分別頒發獎狀、獎金或獎品,歡迎學子踴躍報名參加。 「2017第十一屆坤泰盃作文比賽」將分為「國小中年級組、國中組」以及「國小高年級組、高中組」兩個時段先後進行。溝通表達自我的思緒是每天都會面臨而且必須要做的事情,溝通的基礎是文字的運用,清楚表達使人了解明白,同件事透過不同的文字表達帶來的意義與力量大不相同。坤泰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朱河村表示:「文字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絕非只是用來考試 。現在通訊軟體發達,更加顯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不論是在臉書發表文章或使用LINE聊天,一句話常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在選詞用字上應該要更精確,用一句恰當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透過文字清楚表達想法,才可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我鼓勵學生報名參加,作文比賽只是一個媒介,藉由練習來省思自我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思考組織邏輯力。」 報名預計2,000人,額滿為止,敬請把握機會。活動詳情辦法及報名資訊,請上活動官網kuentai.org.tw/writing2017查詢,或電洽新竹救國團03-5153383分機33張先生;比賽結果將於5/16日(二)公告,前6名將依序頒發獎金2,000元、1,500元、1,000元、800元、600元和500元暨獎狀乙紙;優選、佳作各取10名頒發獎品暨獎狀乙紙;並另取入選若干名頒發獎狀乙紙。 (圖由坤泰文教基金會提供�「2017坤泰盃作文比賽」即日起至3/9日開放報名,還送森林系保溫餐袋。)

你被情緒勒索了嗎?

2017年03月02日
公開
38

作者:周慕姿 2017-02-24 寶瓶文化 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什麼是「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是知名心理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職場、親子、夫妻、朋友等。 情緒勒索者可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使用要求、威脅、施壓、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勒索」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挫敗感、罪惡感、恐懼感……這些感受就會在被勒索者的內心發酵、造成傷害。 為了減少這些不舒服的感受,被勒索者可能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長久下來,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被勒索者讓勒索者以此手段控制、左右了自己的所有決定與行為,失去了「為自己做主」的自由與能力;最終,被勒索者的「自我」就在這過程中消耗殆盡,直到其心力一滴不剩為止。 在我開始從事心理諮商實務工作後,時常遇到有情緒困擾的案主前來求助。當我陪案主一起檢視自我的情緒狀況時,時常會發現,案主或許正處在一段權力相當不平等的關係中;可能案主身邊的重要他人,正好是一位情緒勒索者,而對方與案主都不知道。 一旦與案主開始討論,對情況抽絲剝繭,使其慢慢發現自己的情緒困擾與壓力,其實是來自特定的一段關係中時,有些案主會覺得相當意外: 「怎麼會這樣呢?他其實也對我很好�很照顧我�很愛我,難道他不在乎我嗎?為什麼他要勒索我?而為什麼我們都沒有發現?」 對啊,「情緒勒索」,聽起來是如此不舒服的互動關係。「勒索」這種行為,不就應該是「勒索者毫不在乎被勒索者的心情,只一味地要求被勒索者滿足自己欲望」的行為嗎?為什麼會出現在對我們相當重要的關係中? 當你看了「情緒勒索」的定義,檢視自己與重要他人的關係,發現符合以上陳述時,或許你會心生疑竇:難道對方不在乎我嗎?不愛我嗎?他是故意的嗎?就是想讓我痛苦嗎? 實際上,有時身為一個情緒勒索者,他並非有意識地進行「情緒勒索」的行為,而是在面對自己的需求時,他習慣使用這樣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 他或許沒有發現,這對你而言是不舒服的;甚至,他在面對「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的恐懼中,可能就會張牙舞爪,想要捍衛自己的權益,而無任何餘裕去注意到你的感受與需求。 但相對地,之所以能夠開始「情緒勒索循環」,也代表你願意接受情緒勒索者的勒索手段;你願意提供你的資源,以滿足他的需求,藉此安撫你心中的不安、換取內心暫時的平靜。 不要忘記:唯有你接受勒索,這場交易才會成功。 為什麼我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看清楚了「情緒勒索的樣貌」,然後呢?有的時候,即使我們看懂了,卻仍然無法擺脫情緒勒索。 「我明知道他在對我情緒勒索,但我沒有辦法拒絕,怎麼會這樣呢?」當有這種感覺時,你可能會很討厭自己的軟弱,甚至陷入什麼都不能做,不能改變的無力感中。 但實際上,即使看懂了「情緒勒索」的樣貌,那仍然可能讓我們暫時無法動彈。 會有這樣的狀況,並非因為你太軟弱,而可能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其一,可能是你根深柢固的恐懼、焦慮與害怕的情緒太強了。 其二是,太過在乎別人感受的你,被這些焦慮與害怕,引發了你「習慣性的罪惡感」。 什麼叫做「習慣性的罪惡感」? 這種罪惡感,在你面對別人有所要求,而你自己的感覺與情緒跑出來,有點「不想答應」的時候,它就會出現。因為它的出現,又是這麼真實的情緒,會讓你以為「我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因為這個罪惡感,你覺得不答應的你根本就是個「自私的傢伙」,於是,你可能就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一般的罪惡感,在我們做錯事時,它的出現,是提醒我們可以彌補,可以讓我們與其他人的感覺變得更好,也是維持這個社會秩序的一個重要情緒。但是,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它讓我們以為我們做錯事了,但實際上我們沒有。 這種罪惡感,只是我們從小到大養成的一種「習慣」。一旦我們沒有符合別人期待,達成別人要求,還有,重視自己感受的時候,它就會跑出來。 也就是,當我們沒有把別人的感受需求放第一位時,對於某些人而言,就很容易跑出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讓自己以為:自己重視自我的感受是錯的。 原本,「罪惡感」就是一種利他的情緒,因為有這個「罪惡感」,使得社會的道德秩序能夠有相當的維持,可以說,這是一種「被教導」而形成的感受。而「習慣性的罪惡感」,是一種被教導、訓練而成的、太過利他的一種情緒。 這種情緒讓我們非常不舒服,而只有當我們總是以他人為主,把自己放到最小時,這種情緒才不會出現。否則,只要我們一想要重視自己需求,甚至覺得自己是對的時候,這種罪惡感就會被立即召喚出來,像是孫悟空的緊箍咒一樣,告訴我們「你這樣不行」: 你應該要滿足別人的需求。 你應該要做到別人的期待。 你不能對不起任何人。 你應該學會自我反省,而不是責怪別人。 你一定不能拒絕別人,要讓大家喜歡你,這樣你才有價值。 類似這樣的教條,慢慢累積訓練出「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完全不敢違抗。一旦要違抗這種教條與情緒,就會感覺極大的焦慮,使得最後你仍屈服於別人的期待與需求中。 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人,時常是因為在過程中被引發了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有這種「習慣性的罪惡感」的人,當你被情緒勒索時,遇到以下情況,你可能會有這些反應: •當對方貶低你時: 你一方面知道對方說的並不合理,但忍不住自我懷疑,覺得「會不會我真的有錯,而我不知道」? 當別人說你「做得不夠、不好」時,這種「沒達到別人期待的感覺」,很容易召喚「習慣性的罪惡感」,讓你忍不住自我懷疑、自我檢討、自責,卻忽略了對方的行為其實更不妥當,甚至根本不尊重你。 •當對方引發你的罪惡感時: 「我對你那麼好,你居然這樣對我?」 當對方要用一些話語引發你的罪惡感時,其實對於有「習慣性的罪惡感」的人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你很容易就會因為對方的一些話語而感覺到罪惡感。甚至,如果對方是有意為之,你的感受會更強烈、更難掙脫。 面對這些話語,你可能被你內心的那些「應該」的教條困住,對於自己沒有按照對方的方式去做,會使得你產生很大的焦慮,這焦慮使得你寧願放棄自己的感受與需求,轉而迎合對方的期待。 •當對方威脅到你的安全感時: 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藉由一些方式威脅你的安全感,或你最重視的事物時,例如: 「如果你再這樣,我就不愛你了。」 「你繼續如此,我可能不再給你這麼高的評價。」 *** 「習慣性的罪惡感」會使得你面對這樣的威脅時,出現極大的焦慮。 當對方直接威脅你的安全感,「習慣性的罪惡感」警鈴大作,你完全無力抵抗,你只能盡力拯救你的自我價值,所以面對這種如此強大的生存焦慮,你只得按照過去你學會的唯一方式,去拯救自己的安全感,也就是:「就按照對方的期待與要求去做吧!唯有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我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讓自己對自我的感覺好一點,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如果上述的狀況,就是我無法擺脫情緒勒索的「內心小劇場」,那麼,我該怎麼做才好? 更多內容,請見寶瓶文化《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105學年下學期引導式作文徵文題型

2017年03月01日
公開
44

105學年下學期引導式作文徵文題型 六大題型鍛鍊寫作力 命題�鄒敦怜(臺北市國語實小教師)  又到了上學期的尾聲,為了迎接新學期,特別為大家設計了新的寫作挑戰呵!  下學期的主題徵文,延續上學期的六大題型,分成「校園點滴」、「家庭記事」、「人物速寫」、「旅遊見聞」、「事物摹寫」及「時事議論」等六大主題。  這六大主題,各有不同描寫的形式。每個主題都有書寫引導文、文題建議及寫作小提醒,你可以多加利用、參考。但創作力可別因此被限制住了,能夠寫出自己的見聞及想法才最重要!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題目吧! ※※寫作主題一:校園點滴 ※引導  校園裡所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點點滴滴累積成童年的趣味回憶。  請你在書寫前閉上眼睛,想一想,哪件事情深深刻在你的心田,變成記憶的一部分?你又是因為什麼事情,觸發這樣的回憶?再運用「由景生情」或是「睹物思情」的寫法,先寫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或者聽到的事物,再寫從這些觸動中,你將回想起哪一段在校園裡的難忘時光。 ※寫作小提醒  書寫「校園點滴」這個題型時,希望小朋友能運用到「倒敘法」的架構。先寫你現在看到的事物,也許是一張獎狀、一張小紙條、一段錄音等,之後把思緒帶到相關的時間點,寫出你想告訴讀者的珍貴回憶。  寫這篇文章,除了開頭必須以回憶的方式開啟之外,還可以一邊描述正在進行的事,一邊插入過去片段。運用倒敘和插敘法,凸顯這件讓你難以忘懷的校園記憶。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3月1日至3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難忘的一天  中年級:我永遠忘不了……  高年級:那一天,我們一起(歡呼�流淚 �寫下新紀錄……) ※※寫作主題二:家庭記事 ※引導                家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必須扮演的角色,肩負不同的責任或義務。有的負責當開心果,總是說些有趣的話語,讓大家哄堂大笑,拋開一切煩惱。有的像家裡的「百寶箱」,要什麼找他就沒問題。有的則是家中的「萬事通」,打理家中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  每個家人都會有不同的「功能」,要怎樣才能讓「功能」發揮得恰到好處呢?這次,請你選定一個家人,為家人設計有趣的「說明書」。 ※寫作小提醒  相信你一定看過說明書,一份完整的說明書,必須包含:產品名稱、特色、使用方式、注意事項等。  首先,訂出「產品」名稱,例如把「愛煮美食的媽媽」變成「巧手烹調師」這項「產品」。媽媽什麼時候會煮東西、烹調美食時有什麼特殊習慣等,就是「產品特色」。用獨特的「說明書」介紹家人的特色,家人之間相處的種種趣味情景,也可以改成「使用情境」,穿插在作品中。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4月1日至4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爸爸�媽媽的說明書  中年級:兄弟姐妹的說明書  高年級:家中其他人物的說明書 ※※寫作主題三:人物速寫 ※引導 書中的人物角色,透過作者的巧手,彷彿就在我們眼前,像是我們的朋友。這些書中人物,哪一個讓你印象特別深刻?假如他們走出書本,你希望跟誰當好朋友?  這次的徵文,希望能邀集喜歡讀書的小朋友,為我們速寫書中人物。不是寫「我最喜歡的書中人物」介紹文字,而是設想你跟這個人變成朋友,運用書本已有的資料內容,你會怎樣速寫這個朋友的種種特色呢? ※寫作小提醒  這次的寫作,不要寫成介紹某個書中人物的作品,而是從想像自己眼前已經有這個人物,你會跟他有怎樣的對話,你從書中所觀察到的他,來到現實生活中,會是什麼樣子呢?舉《神筆馬良》這篇作品中的主角「馬良」為例,當他來到我們的身邊,你可以這樣開頭:馬良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從小一起長大,我們都愛玩,只是,他更愛畫畫……」  值得注意的是,你動筆寫這篇作品前,要先把跟這個角色有關的作品多讀幾次,這樣才能順利的把人物的特性添入你的作品當中。 ●徵稿期間:  民國民國106年5月1日至5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以童話故事的角色為主  中年級:以寓言故事的角色為主  高年級:以歷史故事的角色為主 ※※寫作主題四:旅遊見聞 ※引導  許多人都說:「再忙,也要旅行。」透過旅行時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到的,常常會讓我們有更多的靈感與體悟。  旅遊紀錄點點滴滴,有各種不同的書寫形式,現在各種社交網站、通訊軟體盛行,像是臉書、line等,可以拍攝照片,立即把旅遊見聞傳給親朋好友。  你嘗試過搭配照片寫的旅遊見聞嗎?選幾張有趣的旅遊照片,寫出你在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想,這樣圖文並茂的旅遊見聞,一定能為你的旅遊寫下更難忘的記憶。 ※寫作小提醒  由於照片不是時時刻刻能帶在身邊,可以圖文並茂的講解給旁人聽。  因此,這次的主題要練習的是:如何描寫這張照片,以及說明這張照片所帶給你的意義。  你可以先找兩三張照片,每張照片寫出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解說。  解說的方式不拘,可以附上簡單的時間、地點,也可以在敘述中帶過,再試著將這些照片解說,串成一篇饒富趣味,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的遊記文。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某個國內的旅遊地點  中年級:某個國外的旅遊地點  高年級:某個國內或國外的旅遊地點 ※※寫作主題五:事物摹寫 ※引導  臺灣號稱美食天堂,無論是大飯店精緻的餐點,或是小攤子上滋味可口的點心,都讓人念念不忘。  想一想,你曾品嘗過哪些美食,在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呢?先在腦中想個三四種。接著,閉上眼睛,想想這種食物呈現在你面前時,是怎樣的模樣、擁有怎樣的光澤、氣味,或是形態呢?  一篇作品可以寫三到五種食物,再替這幾種食物訂個有趣的題目。 ※寫作小提醒  這次的作品,重點在食物的「素描」,不用寫跟這個美食的相關經驗,就單純從視覺、嗅覺等感官,描述食物的模樣。  例如,假如寫的是讓人又愛又怕的「臭豆腐」,不用寫在什麼地方、因為什麼原因吃到這道菜,只要直接描述食物的模樣,像是:「一塊塊方方正正、厚厚實實的豆腐,彷彿乳酪一樣。當它在油鍋裡炸過之後,外層披上金黃酥脆的皮,內層依舊是柔軟潔白的模樣……」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7月1日至7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家人的拿手菜  中年級:夜市美食大賞  高年級:難忘好味道 ※※寫作主題六:時事議論 ※引導  最近讓大家津津樂道的新聞是什麼?為什麼你會特別關心這類新聞呢?  身為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應該養成時時關注周遭大事小事的習慣,多元的媒體傳播,如電視、報章雜誌、網路媒體等,讓我們總是能接收很多訊息。  同樣的訊息,不同的媒體也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在這種資訊豐富的時候,能有自己的觀點顯得特別可貴。  這次的徵文,希望小朋友像談話節目的名嘴一樣,透過「相聲」一搭一唱的方式,表現自己對新聞事件的看法。 ※寫作小提醒  作品要用「相聲」的格式來寫,相聲需要的詼諧幽默、故作玄虛、誇張巧辯等,都是這篇文章要注意到的重點。  首先,要選定一則你感興趣的新聞內容,這則新聞必定有很多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都可以當作相聲的書寫材料。文章最後,也要點出你對事件的真正看法。 ●徵稿期間:  民國106年8月1日至8月30日 ●文題建議:  低年級:跟校園生活有關的新聞  中年級:跟社會發生的事情有關的新聞  高年級:跟國際重大事件有關的新聞 ※※投稿須知 一、填齊個人基本資料   •姓名:   •身分證字號:   •學校:   •年級:   •班級:   •居住地址:   •戶籍地址(含鄰里):   •聯絡電話:   •電子信箱:   •領稿費方式,擇一即可:    口郵政匯票(請確認居住地址是否正確)    口銀行匯款(請附上匯款帳號及存摺封面影本) 二、寄至[email protected] 或 郵寄至100臺北市福州街2號國語日報「引導式徵文 第○主題」 三、投稿文章請勿一稿多投,內文須為原創,如有侵權行為,由創作者自負法律責任),及一稿多投。本報得對來稿有刪修權。投稿三週內若未通知採用,請自行處理。

不只是溝通不良-談「情緒勒索」

2017年03月01日
公開
54

  在人際互動中,一方總是講不過另一方而被掌控的狀況,常被認為是「溝通不良」。然而這種想凡事都如己意,卻犧牲對方權益的情況。國外學者Susan Forward定義為「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指人無法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而以威脅或利誘來企圖掌控對方、迫使對方順從,達到自身目的(陳怡伶,2004;引自杜玉蓉,2000)。   如發現週遭有人對你有以下行為:試圖掌控你、不理會你的抗議、堅持他們在性格及動機上絕對優於你、對你們間的真正問題採逃避態度、只求滿足一己之需而忽略你,你可能已經面臨「情緒勒索」了(駱重鳴,2002)。   Susan Forward用FOG: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貼切地描述受害者處於被勒索情境中,摸不著頭緒、看不到出路的無助感,就如掉入迷霧(FOG)一般(張怡筠,2000)。 情緒勒索的型態分四種(駱重鳴,2002): 一、施暴型:最易辨識,只要不順從,勒索者就會怒髮衝冠、語帶威脅、或生悶氣。 二、自虐型:傳遞出「如果不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將會很沮喪,甚至無法活下去」的訊 息來操縱及警告他人,常把生活搞得一團亂,甚至會傷害自己、採取自殺舉動。 三、悲情者:常在無法遂其所願時,表現沮喪、沉默,讓人察覺其苦,卻避談真正原因,表面似乎很脆弱,卻是「沉默的暴君」。 四、欲擒故縱型:先釋出正面訊息,並允諾關於愛情、親情、友情、錢財或升遷等的要求,然後再告訴他人,如不順從其要求,便什麼都沒有。   Susan Forward則分易被情緒勒索者為五種類型(柯小萍,2009;引自杜玉蓉譯,2000): 一、依賴贊同者:希望在意的人認同自己是正常的,然而如上癮似地渴望這感覺,便易受情緒勒索者影響。只要可能引起他人輕蔑,依賴贊同者就不會去做心中真正想做的事。 二、爭論平息者:奉「我不該生氣」或「我不該讓別人對我生氣」為圭臬,發現別人有不贊同的意見時,便藉由達成共識來冷靜場面以免情緒失控。長期下來,因為這種「沒有什麼比爭吵更糟糕」的想法,害怕和別人爭吵,即使是朋友,也害怕產生無可挽回的傷害,因此說服自己,退讓是讓情況變好的一種溫和協議。 三、怪罪自己者:人應負責自己的所作所為,但有人卻認為也必須負責並非自己所引起的爭執或周圍人遭受的問題,即使自己和這些問題沒有一點關係。情緒勒索者便會善加利用這想法,要怪罪自己者同意當情緒勒索者不高興時,他們就是問題所在,且只有一切順從情緒勒索者,問題才得以解決。怪罪自己者會將全世界的責任扛在肩上,並要求自己配合其他人的感覺和行動,希望為過去或未來的罪過贖罪,但他們多半不知道對其他人負的責任也該有一定範圍,且得不到對等回報。 四、濫用同情者:憐憫和同情會引發出人的善良本性、甚至高貴行為,而一般人也較不尊敬缺乏這些特質的人,因此很難想像,這些特質其實會帶來麻煩。因為同情心會轉變為無可救藥的憐憫,並使濫用同情者為他人而放棄自己的利益。 五、自我懷疑者:人難免會犯點小錯,但有些人面對他人批評後,常會變成自我貶抑,漸漸感覺是否自己的感覺或標準需要修正。這情形常發生在和權威人士的互動中,尤其是父母,也常發生在朋友與情侶的關係中。自我懷疑者賦予這些人權力和智慧,並相信他們較聰明、能做的比自己好,或許不怎麼欣賞他們的行為,但因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所以習慣屈服,從不質疑自己需求的真實性。   遭遇情緒勒索時,可用四項方式應對:堅持自己的原則、面對壓力、設限、讓情緒勒索者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可取的(駱重鳴,2002)。而職場情緒勒索者背後目的,則可能為要求公平及對他人的期待,一般應對態度有:不予理會、誠心解決問題、及追求公平的情境(樊中原,2004)。   我是健康促進中心的實習諮商師孟杰,身為員工的您,若在生活中不小心成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經過嘗試後仍找不到解決方法,或發現自己有向他人情緒勒索的習慣,卻又不知該如何調整改變。歡迎打分機4532和我聊聊,或者預約時間,到向上大樓二樓體驗諮商晤談,在諮商室中一起解救您被勒索的情緒,或一同找出自我負責負面情緒的方式,等您喔! 參考文獻: 1.陳怡伶(2004),「職場情緒勒索認知與員工效能關聯性之研究」,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2.杜玉蓉 譯(2000),情緒勒索,台北市:智庫文化。譯自Susan Forward (2000)。 3.張怡筠(2000),情緒勒索導讀,台北市:智庫文化。譯自Susan Forward (2000)。 4.駱重鳴(2002),「撥開心中的情緒迷霧-情緒勒索」,嘉南療養院第3期院訊。 5.柯小萍(2009),「職場情緒勒索與社會支持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索性研究-以中部五金產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之碩士論文。樊中原(2004),「認識職場情緒勒索」,銘傳一週第593期。 健康促進中心實習諮商心理師 黃孟杰

二二八,寫給陳澄波的兩首詩

2017年02月27日
公開
68

二二八,寫給陳澄波的兩首詩 林淇瀁·2017年2月27日 嘉義街外──寫給陳澄波 向陽 你倒下來時天都暗了 日正當中的嘉義驛前 嘉義人張著的驚嚇的眼睛 和你一樣憤怒地睜視 這暗無天日的青天 彷彿還在眼前,一九二六年 你用彩筆描繪的嘉義街外 受到殖民帝國的垂青 一九三三年你勾勒出來的中央噴水池 溫暖的陽光灑過金黃的土地 你的雙眼如此柔和,愛情 隨著油彩一筆一筆吻遍了嘉義 那時你一定也和嘉義人一樣 期待著殖民帝國的崩解 期待著海峽彼岸陌生的祖國 你畫布上的嘉義 還湧動噴水池的泉聲 熱切向著畫框外呼叫自由與溫馨 一九四七年,彷彿也還在眼前 你與祖國相遇,在和平鴿盤據的警察局 你得到的獎賞,是祖國熾烈的熱吻 與粗鐵線一起,綑綁你回歸祖國的身軀 沿著你從小熟悉的中山路來到嘉義驛前 面對青天,祖國用一顆子彈獎賞你的胸膛 這暗無天日的青天 和你一樣憤怒地睜視 嘉義人張著的驚嚇的眼睛 日正當中的嘉義驛前 你倒下來時天都暗了 陳澄波﹝1895-1947﹞,嘉義人,台灣傑出畫家,1926年以畫作「嘉義街外」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展」,成為台灣首位以西畫入選官展的畫家,從此揚名台灣畫壇,他的畫作多以嘉義為題材,洋溢出日治時期台灣素民生活與風土的純樸溫暖色調。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陳澄波以嘉義市參議員身分被推為六名和談代表之一,竟為軍方逮捕,而於3月25日上午遭軍方以粗鐵線綑綁身軀,遊街示眾之後,在嘉義火車站前槍斃,家屬猶不獲准收屍,曝身街頭,蚊蠅不去。其後運回家中屍身遺照,現仍存世。陳氏仰躺草蓆之上,子彈貫胸而過,鮮血飛濺,雙目圓睜。 一生執著美、善與和平的畫家,最後用他的鮮血畫下了台灣與祖國相遇的悲哀。 ──2000.01.17. 城門──致陳澄波 向陽 一八九五年一紙馬關條約 改寫了二月出世的你的一生 只留下清國殘破的舊城 在黃昏的嘉義街 陪伴你暗紅的童年 城門深處藏有你的語言 用狂烈的油彩訴說不安 城上的宮樓、城堞 被餘暉擦得歪七扭八 你的熱愛是土地的憂傷 一九四七年的槍聲 奪走了你的畫布 奪不走你的城門 那狂烈的油彩 迄今還在城上擦寫不停 ──20130813 暖暖

陽明山、淡水

2017年02月21日
公開
9

1.走環河北路接大業路往北投、陽明山,大度路往關渡、淡水。 2.行義路上惇敘工商對面山谷的硫磺谷噴發氣勢很嚇人。 3.原來陽明山紀念王陽明,以為是蔣中正行山,真有中正山耶。 4.杜鵑、櫻花三三兩兩,但華八仙開得極盛,從一月開到六月,不一定上陽明山,在山野林間也可發現其蹤跡。 5.葉牡丹營養充足,長得多嬌美;水仙臨水而照,自戀之名果不虛;彩色海芋很吸睛;繡球花一蓬蓬,數大就是美;鳶尾怯憐憐,我心蕩漾。 6.關渡那帶很眼熟,是了,和信治癌中心在那邊,難怪有印象。 7.梅子綠了,錯把青梅當青櫻,滿腦想著《后宮如懿傳》。 8.闊別20年的淡水,何時多了淡水老街?認不出有黃R的淡水模樣。 9.見到滿是苦楝樹的堤岸,心傷填海造路苦楝被伐無盡數。 10.小白鷺造景路燈在淡水,日月路燈日月潭。 11.士林果真是重要樞紐,四通八達啊! 12.北投十信高中與十信銀行有關嗎? 13.OK咖啡不OK,許是喝慣小七。 14.高速公路竹苗路段多構樹,與楓紅相映,這時節紅的紅黃的黃,更添鄉林野趣。北部高速路旁構樹稀少,沒了那抹黃綠,心裡空蕩蕩的。 陽明山停車 90 烤地瓜 130、玉米 35、臭豆腐 70 淡水停車 75 新建成餅鋪 390 糯米腸 60、洛神酸梅汁 45 肉羹50、曾記阿給 40 巨無霸冰淇淋 25*2=50 德裕魚酥 60*3=180 OK超商咖啡 67

勝利堂電影讀書會1

2017年02月21日
公開
30

勝利堂社區讀書會2017上半年 北歐風情 2/21瑞典 情竇初開,青少年打嗝 初戀從打嗝開始(Love at First Hiccough) 導演:湯瑪士•維倫•詹森(Tomas Villum Jensen) 演員:羅勃•漢生(Robert Hansen)    蘇菲•拉森•卡爾赫(Sofie Lassen-Kahlke) 丹麥 / 1999年 / 79分鐘 高一男生受到驚嚇打起嗝來,引出一段愛的故事 …  ◎ 劇情簡介      可以引用導讀,但請註明出處:http://blog.sina.com.tw/hero_movie/ 願一份心意能對你有所助益   維多•克努森今年剛上高一,情竇初開的他立刻被高三的美女安雅所吸引。只可惜安雅身邊有一位帥哥男友彼得陪伴;相形之下維多不但年紀小且遜色多了。   但維多並不氣餒,他鼓起勇氣上前招呼,雖受了一點嘲弄,但也藉機會讓安雅注意到他。這一日是高一學生開的舞會,安雅和死黨吉蒂一起去參加,維多一見安雅,立刻陷入幻想中,他雖然鼓足勇氣再度上前,但D.J托奇不小心打翻果汁,音樂暫停,不但使得正在咷舞的戛然停止,受到驚悸的維多也嚇得打起嗝來。眾人紛紛提供意見以使維多停止打嗝,但均失效,而當安雅笑著對維多說,若他再打一次嗝她就要熱情地吻他;沒想到維多反而嚇得停止打嗝。   這件事給維多相當大的鼓舞,但好友托奇卻勸他死心。這一日維多在廁所內偷聽到彼得要吉蒂幫忙說服安雅,以便這個星期三她父母去打牌時能夠放棄處女情結。著急的維多好幾次想向安雅示警,但到緊要關頭都說不出話來。不得已只好在星期三晚上獨自一人趕到安雅家,果然見彼得與安雅即將上床,著急的維多連續按了好幾次門鈴,破壞了兩人的好事,直到十點半安雅的父母回來,反而讓彼得難堪受窘。   維多的弟弟艾斯本與安雅的弟弟布萊恩是同學,兩人以DV攝影機想拍攝維多與安雅愛的故事。為了增加一點樂趣,兩人假造邀請卡讓維多去參加安雅十八歲生日,並建議他送一隻黑蜘蛛當禮物。果然毛茸茸的大蜘蛛引得安雅全家陷入驚惶失措中,彼得為了報復趁亂絆倒維多致使維多昏迷,這反使安雅因照顧維多兩人因而更進一步發展。   維多邀安雅到河邊郊遊,托奇與同學為他們準備了一艘放置水果及臥墊的小船,兩人在甜美的歌聲中有了交集,安雅邀維多星期三來訪,並暗示應作防範措施。維多帶了兩個保險套,但尚未開始,安雅家人就回來而中斷好事。   彼得不滿,買通表妹洛蒂故意在安雅面前吻維多,使得安雅對維多產生誤會,但幸好這段過程被布萊恩與艾斯本拍攝下來。維多興奮地向友人借騎機車要向安雅解釋,但發生車禍,所幸安雅看過另一捲拷貝才發覺真相,兩人約定在星期日父母不在時再度約會,以完成未竟的情與愛。 ◎劇情分析   以高中生為素材而拍攝的影片相當多,但以「初」片為例,將人打嗝時的生理機能作為意象表徵從而拓染出少年男女的青澀愛情觀,並在互動中展現了情愛的真諦,「初」片算得上有相當獨到的觀點與詮釋。   十六歲至十八歲的年齡對東方的孩子而言,談戀愛似乎是太早了一點。但這樣的觀念其實因社會的道德結構與成長環境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見解。更何況西方的小孩就外表而言較東方同齡者更見早熟,故以丹麥為背景的本片將情節放置在男女對性愛的好奇與追索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片在北歐上映時深受青少年的歡迎與喜愛,這自然是因為情節直接呼應了現實的環節而引發共鳴。事實上,東方的視野雖較保守,但相信也必然會受到相同的反應與喜好的。   維多見到安雅時立即被她美麗的外表與成熟的軀體所吸引。這樣的痴迷並非真正的情或愛,而是成長過程中對異性的好奇與渴望。一般人面臨維多相同的窘境,頂多將這份「想像」安置在心中,直到淡忘為止。就算日後想起也只是一種甜蜜而略顯苦澀的回憶罷了。   維多不一樣之處乃在於一種堅毅的執著。雖然一見到心目中的女神就緊張地說不出話來,但體內的荷爾蒙卻驅使著他去完成一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然而也因為這種不服輸的性格,在幾次撞擊中顯現了他的特殊性格,自然就慢慢引起了安雅對他的注目。   維多在高一的舞會中有一場對安雅的幻想,但卻因為音樂中斷而驚嚇,維多遂不斷地打起嗝來。這一段戲是相當有趣的。醫學上甚至無法完全正確地解釋打嗝的原因,但在這段情節中,導演倒是將打嗝詮釋得令人會心一笑。就像做錯事突然被發現驚惶失措一般,打嗝是維多欲蓋彌彰的表徵。   安雅一句:「再打一次嗝我就要吻你了!」使得維多立刻止嗝。雖然令人有些遺憾,但卻也是維多真誠的表現。若是為了吻夢中情人而強自硬擠出一次嗝,反而會令人倒胃口的。這樣的安排使得本片以「純情」為標榜的議題得以彰顯;維多與安雅的可愛也立即彌漫在觀眾的心中而更加相互共融起來。   本片的背景音樂選自史密斯飛船的「血氣方剛」專輯,歌詞中透露了許多的「第一次」。這種一生中的初戀往往讓人神魂顛到,甚至不思茶飯。但這一點維多確實比東方的小孩更見幸福的。當他神情恍惚時,母親看出端倪,立刻責問丈夫今日是否曾與兒子交談?相對於早期的「東方的維多」,必然是將這份「蠢動」深藏在心靈底端,因為若被父母甚至教官知道,穩死無疑。   東西兩方對教育孩子的不同觀念,在「初」片中的一些情節中都可以獲得啟示。東方的父母固然無法做到將女兒與其男友放任在單獨的房間,但其實從「人」的角度而言,似乎有許多是有改進的空間。   「初」片刻意設計的趣味事件都能令人發噱。以維多連續按二次門鈴阻止了安雅與彼得上床,最後惹毛了彼得,但也使彼得衝動發火,從而得到喜劇的效果。   維多預備赴星期三的約會,他聽從安雅的建議,欲買保險套作防範措施,但因說不出口,而買了第一個字與「保」有關的一堆東西。最後倒是他人小鬼大的弟弟艾斯本出馬,不但買了兩個保險套,甚至還差點嚇昏一位老太太;雜貨店老闆也被他氣得七竅生煙,憤怒地將他趕走。   艾斯本與布萊恩這對童星實在搶戲,兩個人在戲中的搞笑表現,絕對不會輸給男女主角。坦白說,正因為這兩人的鬼頭鬼腦驅動了故事情節,也增添了笑料,「初」片更因此而令人滿意。   維多在星期三與安雅的約會也十足吊足觀眾的胃口,導演將維多與安雅的「第一次」用拙於使用保險套的尷尬來作為象徵,這是相當高明之處;尤其是最終在千釣一髮之際父母回來而打斷,讓整體的「純情」映象未被打破,這使得全片的調性更趨統一而完整。至於片尾兩人再度約會在星期日,這已脫離影片的敘述結構,就算兩人同居時失去了「第一次」,但那已與本片無關了。   本片的攝影極佳,是由丹麥攝影大師布魯爾掌鏡下所呈現的映象美學,自然有其不凡之處;而導演的剪接調度與走位安排也顯見其功力。   青少年的生命過程充滿著綺想與渴望,但卻處處顯現青澀與難堪。因此要呈現這樣的題材是有其困難度的,除非是負面的題材而引爆了更大的衝擊;否則一般人是不願意碰觸這樣年齡層次的故事。   丹麥的性開放讓觀眾往往將A片與之聯結,故看到「初」片如此純情的喜劇愛情電影似乎都有著難以置信的神情。「初」片的呈現大大地改變了觀影人的觀念,也不得不對本片的藝術成就刮目相看。   在中國情人節的日子裡,寫下這一篇「送給天下有情人」的影評,雖有應景的企圖,但在呈現映象藝術的同時,能由這部電影的共融中與觀眾有著相互祝福的期許,未嘗不是美事一樁?

別讓「孝順」綁架你的人生!

2017年02月17日
公開
46

別讓「孝順」綁架你的人生!呂秋遠律師建議,爸媽年老後你該認清這10個現實 呂秋遠 2017年01月17日 11:02 風傳媒 「孝,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抽象與詭異的概念,因為我們與父母間,應該是愛,而不是孝,這種以下對上的概念。我們總是鼓勵臥冰求鯉、孟宗哭筍、黃香溫席,彷彿把自己整得不成人樣,這才叫做好人,然後製造出更多的家庭悲劇……」 過年將近,很多人都得要被迫面對一個問題,就是親情勒索。 在許多的問題裡,大同小異的心碎都一樣:「我有一個男友,我很愛他,但是我媽很討厭他,逼我跟他分手」、「我爸要求我必須在十點以前回家,否則就會抓狂」、「我媽很喜歡干涉我跟我老婆的互動,我覺得她是神經病,但是我很痛苦」、「我媽說,如果我繼續支持同志婚姻平權,就要跟我斷絕關係」、「我爸好賭,一直跟我要錢,不給就會說我不孝」等等,大概就是這些讓人不知所措的要求。 怎麼辦?沒怎麼辦,勉勵自己當一個不孝的孩子而已。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這麼「大逆不道」的說法,怎麼可以說得出口?況且,民法有規定要孝順父母嗎?還真的有。民法1084條第1項規定:「子女應孝敬父母。」這種舉世無雙的規定,證明了我們國家真是以孝治國的好地方。 孝,本來就是一個非常抽象與詭異的概念,因為我們與父母間,應該是愛,而不是孝,這種以下對上的概念。我們總是鼓勵臥冰求鯉、孟宗哭筍、黃香溫席,彷彿把自己整得不成人樣,這才叫做好人,然後製造出更多的家庭悲劇。 各位同胞,逃避並不可恥,特別是孝順這種東西,而且非常有用。關於你現在遭遇的困境,有些想法可以跟你分享: 1. 父母生你養你,是他們自願的,請不要認為是天性 大部分的人對孩子有愛,但是也有許多人對孩子無感。「父母愛子女是天性」這句話,往下就會延伸出「子女孝順父母是應該」的結論。 2. 當父母年老,行有餘力就多照顧他們 有愛就多給一點,有錢就多花一些。但是如果什麼都沒有,照顧自己第一優先,父母本來就應該要為自己規劃未來,而不是年老後把孩子的照顧當作是義務。 3. 當我們成年以後,就應該學著自立 不要老是想要對父母吸血,他們辛苦一輩子的存款、房子,就是他們的。即使他們生前想給你,你也應該拒絕,因為他們的老年,你不一定有本事養得起。小時候讓父母養,是因為自己沒有謀生能力,到了現在還讓父母養,擺明在剝奪父母的生活水準。 4. 接受父母的好處,就要接受父母的干涉 就像是領了老闆薪水,就應該去上班工作。有條件的愛,本來就有條件;無條件的愛,不要問,很恐怖,代價會比天還高,因為不要錢的最貴。 5. 當父母沒有謀生能力,你應該基於愛或是基於回報而對他們好 基於愛,是因為你愛他們,即使他們曾經對你不好,你還是愛他們。基於回報,是因為他們曾經在你未成年時照顧你,所以你應該讓他們好好過。但是,如果沒有愛,他們又不曾照顧你,那就順著自己的心意,不要勉強自己。 6. 孝順,這兩個字根本就是不應該存在的字眼 特別是當有人把這頂大帽子戴在你頭上時,你就應該更謹慎,因為這個人可能只是要你吃下你不應該、不願意吃的東西。你還沒結婚?不孝!你還沒生小孩?不孝?你還沒交男友?不孝!你沒給父母零用錢?不孝!一例一休?不孝! 等等,一例一休為什麼也是你不孝?你管人家!總之說你不孝就不孝,還頂嘴? 7. 不要再強迫自己孝順了,老人家的觀念不一定正確 你一再用孝順催眠自己,那只是想免除你自己做決定的責任,把所有的決策結果推給父母而已。當父母要求你按照他們的不正確的方式去做,你為什麼不願意反抗? 8. 這與不孝無關,但還是請不要對自己的老婆說… 「我是個明理的人,你跟我媽發生爭執時,不要問我站在哪一邊,誰對我就支持誰」。馬的,最後的結果都是,老婆不對被你罵到死,老媽不對就說他是老人家多讓點。 9. 那麼,面對選邊站的問題,應該怎麼說? 這就是住在婆家的衝突,不是嗎?當媽媽有主場優勢,裁判、球證都是她的人,這哪裡會公正?一個成熟的男人,應該怎麼做,心裡應該有底,但絕對不是推卸給「保證很明理」。 10. 最後重申一次,「為你好」三個字,是世界上最簡單、最美麗、包裝得最好的髒話 你與父母之間,不該是有尊卑的孝順,而是平等的、有空間的愛。而且相信我,你可以做出選擇,只是你沒有勇氣而已。又不是在演鐵獅玉玲瓏,不要什麼事情都推給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