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當孩子生命中的最佳導師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7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當孩子生命中的最佳導師 2008/4/29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早上九點多,媽媽就接到小明的來電,電話中小明語氣輕鬆,聽起來不急不徐:「媽,幫我把課本送過來,我下一堂課要用,趕快!」而另一頭,媽媽已蓄勢待發,準備要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到學校,奉上兒子的課本。 當過孩子的快遞嗎? 就在當下,媽媽心念一轉,她停了腳步告訴自己:「我愛他,卻不可以因此害了他。現在送書過去,等於告訴孩子,就算自己犯錯也有父母頂著,這樣永遠無法學會負責任。」便堅定地回答說:「對不起,媽媽現在不在家,沒有辦法幫你送書。請你誠實地告訴老師,你忘記帶課本了。」 放學後小明氣昏了頭,而媽媽早已心有準備,在孩子發出怒氣前告訴他:「寶貝,今天老師一定非常以你為傲,因為你誠實地告訴大家,自己忘記帶課本了。」接著順勢提醒小明,記得在書桌前黏上一張便利貼,每天睡前提醒自己整理書包,準備好上學的工具。 回想一下,您也曾經當過孩子的快遞嗎?父母為孩子犧牲的狀況無奇不有,另一個極端的例子,便是社區裡發生的真實事件。某天診所外掛著一張告示──「本診所自三月二十九日起至四月十五日公休」。大家非常好奇醫生為何要休長假,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他四年級的兒子要準備期中考,醫生夫婦便放下手邊的一切工作,專心幫兒子複習,準備應考,為了讓兒子無後顧之憂,甚至連課後輔導都暫停了。 無法對生命負起責任 我不禁思考,為了讓孩子考試拿高分,父母刻意「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擾」,剝奪孩子面對課業、補習的壓力,以及接受挑戰的處事能力。 有了父母這個「靠山」,這些眾多人堆積而成的成就,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得而來,自然不足珍惜。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更無法對生命負起責任。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是否還記得學習階段所遭遇的挫折?是否記得獲得成就時的喜悅?是否可以清楚知道職場所需具備的技能?是否可以體會成功背後所需做的努力?仔細思考這些問題,便可以下列的觀點,幫您釐清上述兩個案例的真正意義。 如何介入孩子的生活? (1)父母該如何介入孩子的生活?何種程度才算剛剛好的干涉? 父母無法永遠隨侍在孩子身旁,孩子必須自己體驗生活,學習面對挫折,並且懂得從錯誤中學習。千萬不要害怕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我們必須讓孩子從跌倒中學會走路,讓他們經過不斷的嘗試,才能學會將事情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我們要讓孩子做自己,更要讓他們有掌握自己生命的權利,我們的責任不是主導孩子,而是讓他們有寬闊的空間,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獨立個體。 (2)幫助孩子發展正確且健康的學習態度,遠比考高分來得重要。 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培育孩子持之以恆的成功關鍵。個人無法讓世界停止運轉,孩子若能對生命具有誠實的觀感,便能遵行「適者生存」的原則。感謝我的母親,她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不斷提醒我要順應世界的轉變,而不應等待世界因我而改變,因為那根本是天方夜譚。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場所,父母的價值觀及日常生活,深深影響及塑造孩子的品德。父母所表現的行為,面對事情的處理態度、執行方式、觀點定論,以及如何看待結果等生活經歷,都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典範。 各位愛孩子的父母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以確實的行動來感染孩子吧!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齋室花木緣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4

《名人軼事》齋室花木緣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賈增妍 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喜歡給自己的書齋或居室題寫雅名,其中許多以花木命名,讀來頗有情趣。 盛唐時期的山水詩人王維,曾把自己的居室題名為「竹里館」,並題詩一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表達了一種寧靜、淡泊的意趣。 宋代名相李綱以桂花品格自勉,親植桂花以明志,並把書齋命名為「桂齋」。 元代著名畫家和詩人王冕生來喜梅,他在隱居的諸暨九里山上,種植了千樹梅花,並把畫室取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王冕在詠梅圖上還題寫了一些詠梅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達了詩人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和純潔的操守。 清代著名文學家朱彝尊居住在北京宣武門外海波寺胡同(今海柏胡同),因院中有紫藤,就稱其宅為「古藤書屋」。 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三十八歲那年,因家庭人口的增添,便帶著妻兒搬到湘潭縣蓮花寨的梅公祠去住,周圍二十餘里全是綻開的梅花。為此,齊白石把他住的梅公祠,特意取名為「百梅書屋」。 京劇表演家梅蘭芳,得到「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所繪「掃飯僧」真跡一幀,隨後又得金農書「梅花詩屋」齋額,不勝歡欣,並將一書一畫懸壁欣賞,命書齋為「梅花詩屋」。 民主老人陳叔通因愛梅,便盡力搜求名人畫梅真跡,先後收得百幅之多,最後又收得高澹遊所繪《百梅書屋圖》,也名其齋室為「百梅書屋」。 近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十分愛畫小楊柳樹,以求一種平實的為人處世之道,就將屋名取為「小楊柳屋」。 毛澤東生前居住在北京中南海的豐澤園,他將書屋命名為「菊香書屋」,名字緣於康熙的題聯「庭松不改青蔥色,盆菊仍靠清淨香。」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因所居燕南園中有三棵松樹,就給自己的書齋取名「三松堂」 作家劉心武從一九七八年發表了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後,我就把書房命名為「綠葉居」。

關於未來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35

《光點》關於未來 2008/4/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根據導演林正盛的講法,未來就是一直來一直來。 久未見面的高中同學S來找我,邀約與另一個朋友去泡湯。偌大溫泉池中只有我們三個,可以很自在的講話。水溫正好,比體溫高一些,泡了下去便懶得起身。其實這當下,我是做什麼都懶的。有時對待迎面而來的一切,我竟都失去勇氣與沉著。生命的腳步,日復一日向前,沒有為什麼的向前。我欣然領略著人生的變化,讓每一個當下都開向未來。很久很久以前,當我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從沒想過會來到這樣的人生境地。 離開溫泉鄉,身體仍靜靜的流汗。新陳代謝加快,我們不久就餓了。飲食談讌之際,我與S聊起當時熟稔的Y。高中時的我們,各有各的生活目標,玩社團、忙交遊,就是很少去想現實功利的人生。童軍、康輔、校刊,號稱三大當社。我跟Y身在其中,沒去在意功課,只求理想能夠發光。所以Y硬是在我們那所第一志願男校熬了五年才畢業,畢業後又沒考好,想辦法拖延兵役準備重考。這次過年期間我見了Y,他這幾年滄桑許多,父歿兄死,家中只剩下他與母親相依。我問Y的母親,現在總算可以不用那麼操煩了吧?她笑笑的說,都已經過去了,嘴角猶然藏著苦澀。Y與母親合力照拂因為車禍成為植物人的哥哥,前後共計六年。前年的農曆新年前,Y的哥哥過去。火化之後,他們將骨灰送回高雄安置。很難相信,Y大學畢業後,便穩定的從事教職,接掌行政工作非常得心應手。不久之後,或許要購屋、娶妻、生子。朝著未來,等速前進。 Y跟我在重讀第二年高一時成為同班同學。始終學不會教訓的我們,還是縱情玩樂,從平凡生活裡嘗試小小的冒險。蹺掉補習班的課,他會騎重型機車載我上山看夜景。眼前一片燈海,茫茫渺渺的,兀自飄搖。我們那時也想著未來,但是從不曾想像過現在生活模式的「未來」。如今,當有人跟我談及未來,我也只能假裝並不恐慌。只不過,現在的心,只有現在。今天又要過去,明天即將到來。我也只能說,就是這樣吧,凡是屬於我該領受的,我就情願了。因為已經發生,因為別無選擇。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讀者與我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10

《新聞趣談》讀者與我 2008/4/29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平濤 新聞事業雖是文化事業,但基本上是「生意人」,因它靠「賣」新聞維生,「貨」不好自然沒買主,沒進賬一定無法繼續經營(除非經營者有的是錢,不計虧盈)。因此,讀者是媒體的衣食父母,問題是「賣給」讀者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維持久遠? 早年,新聞人的抱負是「給讀者想要的」,但問題是「媒體自認讀者要的?還是讀者要求的?」 坦白說目前還是「無解」,也因此各媒體經營者「自以為是」,走自己的路,走對了是「前途光明」,否則就得「關門大吉」。 近幾十年,媒體為「找」讀者,可謂花樣百出,口號滿天飛,什麼「正派辦報」、「台灣人的報紙」、「台灣人的電視台」等等,無奇不有。這些口號嚴格說只是「意識認同」的讀者群而已,媒體給他們的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同一問題」炒作,並沒有盡到媒體「提供知識」的責任,也因此想求知的人,寧願看專業性雜誌,或者看《讀者文摘》之類視野寬廣的雜誌。 也因此一般媒體就原地打轉,打轉久了連媒體主事者腦筋也打結,成天指示記者採訪某些政治新聞、八卦新聞,卻未好好利用記者個人長才,幫助讀者「求知」。 許多人把媒體難經營怪罪網路發達,想求知就上網,看報紙、看電視無法滿足知識。 網路能幫助民眾求知,難道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就不行?其實問題出在願不願意而已,如果媒體仍然「強迫」讀者,只會自掘墳墓。

氣溫對身體的影響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

《百科知識》氣溫對身體 的影響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鍾正和 當氣溫低於零下八度的時候,人會感覺到難以忍受的嚴寒,甚至會出現凍傷皮膚的現象。 而當氣溫低於四度時,會嚴重影響大腦的思維效率。你需要注意在防寒的同時,多做些運動,保持身體的活躍。 當溫度在十度以下時,人容易感到沉悶、情緒低落。 當氣溫低於十五度時,人體與外界的熱量交換以人體失熱為主,你得注意保暖。 在十五度~二十度時,處於安靜狀態的身體,一晝夜會散失二四○○千卡~二七○○千卡的熱量。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靠空氣的對流和熱的直接輻射散失掉;有百分之二十五,是靠汗液的蒸發散失的。 十八度~二十度時,人的工作效率最高,不妨把最難搞定的工作放在這個時候去做。 二十度~二十二度的情況下,人的心情最為舒暢,與家人出遊最適宜! 一般情況下,當氣溫超過二十八度的時候,人體會感覺稍有不適,通過平時鍛煉等提高免疫力,就能感到神清氣爽。 空氣溫度高於三十二度,人們普遍會感到悶熱難忍。此時你得注意多喝水,開窗透氣。 人體皮膚的平均溫度為三十三點九度,三十五度是癌細胞繁殖的最佳溫度,而人體的正常體溫是三十六點五度。(以上溫度皆為攝氏)

天道不可違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11

《瞬凍生命的樂章》天道不可違 2008/4/28 人間福報醫藥版| 作者:◎陳宏 中華傳統文化有五倫之說,五倫並不是要談玄說妙,可說是天然的秩序。我們常常講的「道德」,什麼叫「道」?倫理就是道,這是自然的秩序。 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組織家庭,結合為「夫婦」,五倫從這裡開端。有夫婦而後生下小孩,就有「父子」。小孩多了,就有「兄弟」。孩子長大,人際關係擴展,就有「朋友」。進入社會職場,就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就是孔子所稱的「君臣」。 千萬不要誤會,五倫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孔老夫子非常謙虛,自稱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祖述古聖先賢的教誨。實際上也不是古聖先賢創造的,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法則,自然而然的秩序,就像氣候有春夏秋冬一樣,不能錯亂,這叫「天道」。 修道有得於心,就是「德」。把倫常之道,能做得很圓滿,智慧就會現前。如果有得於身,不會衰老、不會生病。「德」有身心兩方面,「道」只是一個。 印光大師說:「敦倫盡分」,敦倫要落實到盡分,「分」是我們的本分。 儒家講的「五倫十義」,這個「義」字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通常講義務,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處世待人接物上所顯現的,道義、仁義、情義與恩義。 很可惜,如今的社情民心,受功利時潮影響,對義的要求已日漸式微,再加上過去當權者的意識形態,刻意與大陸隔離、醜化、妖魔化、去中國化的結果,連世界公認為人類智慧結晶的遺產,中華傳統文化,也被疏忘了,從小就要扎根的道德教育,禮義廉恥,也不見了。 佛家主張「平等」,分別就是不平等,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就是不平等。或許有人會問,伸出右手來,五個指頭功能各異,豈能在手指一樣長上求平等?總統、文武百官、縣長、國小校長、教師、工友,該怎麼比?又該怎麼求平等? 若套用「盡分」觀念,就可解決,各自在專業領域,盡心盡力,圓滿完成,則於自己專業的崗位,也應屬第一,雖然職務不同,但都是第一,就可平等。  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平等?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相貌完全相同,跟阿彌陀佛一樣,個子都一樣高,身體皮膚都一樣顏色,全身金色,是真平等了。所以,要平等,就得嚮往極樂世界。(劉學慧整理)

閃亮唇膏、唇蜜 增加罹癌風險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7

人間福報醫藥版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愛美女士們要留意了,美國達拉斯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克莉絲汀•布朗研究指出,閃亮的護唇膏和唇蜜,可能吸引紫外線,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布朗表示,嘴唇比皮膚更容易因為長期陽光損害而老化,也更容易罹患嚴重癌症。下嘴唇罹患皮膚癌的傷害性可能更大,且容易轉移到周圍的淋巴結。 布朗說,保護嘴唇免於受到有害的太陽光照射,和用防曬油保護皮膚一樣重要。但調查發現,使用唇部保護產品的美國人,還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現代女性常用的閃亮護唇膏或唇蜜,不但無法保護嘴唇,反而會把太陽光吸引到唇部,增加穿透嘴唇表面的光線。 國內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則表示,門診上確實曾有因長期曝曬在陽光下而罹患「陽光唇炎」的案例。 她表示,該病症是一種早期癌前變化,有百分之八的機會轉為皮膚癌,好發在長時間、密集曝曬陽光又未防曬的民眾身上,多半是農夫或建築工人,一般民眾得病的機會很低。 不過醫師仍建議,白天出門前半小時,應先塗「防曬」護唇膏,再擦口紅或唇蜜。若會在室外二十分鐘以上,應使用SPF30的防曬唇膏,且每兩小時補抹一次。 醫師也提醒,須選擇唇部專用防曬品,不要用身體用防曬油直接塗抹唇部,避免誤食有害化學物質。 如果發現唇色異常變化,例如一個區域顏色變暗或變白、嘴唇某個部分一直脫皮,應到皮膚科就診,檢查是否為癌症徵兆。

回收藥品半張桌 健保費卻要漲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6

2008/4/28 人間福報投書| 作者:蔡銘燦(台南市�藥品行銷) 物價飛漲,百姓飽受通膨之苦,健保局卻提出健保費率調漲方案,非但時機不對,心態也可議,以為從民眾口袋掏錢,是解決健保財務問題的捷徑,真不夠「聰明」。 筆者日前到一家藥局拜訪,碰到一名婦人帶著大包小包的藥,交給藥師做「過期藥品」回收處理,那些藥幾乎擺了半張桌子,讓藥師和我看傻了眼。 藥師逐一檢視這些藥,發現其中有三天前才在附近一家綜合醫院領的藥,於是問婦人:「這是最近才拿的藥,連開都沒開,為什麼要丟掉?」婦人瞄了一眼答:「我婆婆根本都不吃,最後還不是丟掉,早丟晚丟都一樣啦。」 藥師拿起電子計算機,逐袋計算這些藥品的健保給付價,加總下來竟多達數千多元,其中不乏所謂的原廠高價藥,數量不多但金額卻很大。藥師覺得太浪費,機會教育婦人,要她陪婆婆看診時,告訴醫師婆婆的用藥態度,以便做出更合適的醫療措施,婦人面露難色:「我是很想說,就怕醫師會不高興。」 全民健保問題千瘡百孔,其中浪費醫療資源是最嚴重的事,健保局、醫療院所和民眾都有責任。將接任衛生署長的台大院長林芳郁,長期在公立龍頭醫院服務,醫療資源豐厚,不虞匱乏,一朝持家,能否體會開源節流的重要?會不會「蕭規曹隨」把健保虧損找民眾「彌補」?有無魄力改革健保的畸形亂象,五二○後「馬上」就知道。

徒善不足以為政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11

《因小失大集》 徒善不足以為政 2008/4/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一拙 「徒善不足以為政」,見於《孟子》的〈離婁篇〉,意思是說: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不能只憑一腔好心善念來領導人;而是要效法先王的仁政,才可以平治天下。所謂先王,當然是指堯、舜而言;堯、舜的仁政,當然不是濫好人的鄉愿之道!而是要:一、愛人、知人,愛人才能夠以同理心待人,才可以使彼此無怨;知人始可以舉賢德而用之,當年舜舉皋陶、湯舉伊尹,而不仁者遠,社會清明,小人不能亂政。二、能斷、敢斷,能斷得有識見,敢斷需有膽識。《尚書•舜典》記載:「舜誅四凶: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管仲告訴齊桓公,沒有決斷力,不能成就霸業,正是此理! 唐敬宗作了國家的領導人,卻遊戲無度、性格褊急,動不動就打殺身邊隨扈,搞得宦官、護軍人人既怨且懼。寶曆二年(西元八二六)十二月的一個深夜,他捕了狐狸回來,就和宦官劉克明等一干人喝酒作樂,大醉中被弒,死時才十八歲、皇帝才當了二年。於是,宦官擁立敬宗的弟弟李昂,是為文宗。 文宗用裴度為相,勵精圖治,當其在位,四夷不敢作亂,一身繫國家安危二十幾年,郭子儀之後,此一人而已!文宗又去奢從儉,即位之初,便下令:「中尉以下不得穿紗縠綾羅」;駙馬韋處仁不過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夾羅巾,就訓斥他:「朕所以將新豐公主嫁你,是看重你們家風清素;你卻追逐時尚,太令朕失望了!」他又展示洗了再洗、穿了再穿的龍袍給群臣做典範,群臣當然讚美皇上的儉德;當代書法大家、翰林學士柳公權卻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重要的是怎樣近賢臣遠小人,納諫諍,明賞罰,以提昇國家的太平之治。至於展示洗了再洗、穿了再穿的龍袍,不過小事一樁,和致治沒有必然的關係呀!」 他又延訪朝野賢達的政事意見,表現出唯才是用的意圖,在和工文辭、有口辯的李仲言一談,驚為奇人,準備重用而徵詢李德裕之見。德裕說:「仲言因王守澄(這是宦官頭子)而晉見,陛下豈不知其為人嗎?」皇帝說:「難道不容改過嗎?」德裕說:「臣只聽說顏回能不貳過,不聞其他。」 皇帝又要重用鄭注為工部尚書,乃問戶部侍郎李玨:「卿知鄭注的為人如何嗎?」李玨說:「臣豈只知其姓名?甚且深知其人品的奸佞!他好穿鹿裘,自居終南隱士的清流人物,實際是熱衷功名、奔競鑽營之徒,他不也是王守澄引薦的嗎?陛下豈能與之親近!」但是,文宗終究還是倚畀了他們。 唉,難道當時沒有人才可用嗎?不,除裴度、李玨、柳公權之外,還有劉蕡、宋申錫等等;只是他信之不篤,不能放手而已! 太和二年(八二八),賢良方正劉蕡在和皇帝對策時,極言宦官之禍;文宗是宦官王守澄等所擁立,文宗何嘗能夠忍受他們的跋扈專橫而亂政?但他不敢用劉蕡之策。第二年,他終於看出了鄭注、李仲言的嘴臉,更受不了王守澄的擅權;但是,皇帝走的不是明正典刑的王法之路,而是勾結大臣陰謀殘殺的手段。 文宗以為翰林學士宋申錫沉厚忠謹,可倚以大任,便密令他誅除宦黨;申錫乃聯合京兆尹王璠舉事,王璠為了討好王守澄而洩其謀!守澄乃先下手為強,告宋申錫要擁戴漳王李湊造反;文宗居然相信殺了宋申錫!後來,他和丞相李石談起這事,流著淚說:「朕知誤殺了申錫,只是奸人逼朕,朕莫如之何呀!」於是,又定一計,以為鄭注既是王守澄的黨羽,不如用鄭注殺守澄,來個窩裡反!果然酖殺了王守澄,卻引發了有名的「甘露之變」,政權反而落在更狠毒的仇士良手裡! 他死前一年,坐在思政殿上,召值日學士周墀,問說:「你看朕是怎樣的皇帝呢?」周墀當然說是堯、舜之主啦,皇帝流下淚來,說:「朕豈能比堯、舜?恐怕連周赧王、漢獻帝都不如呢!」周墀驚訝得跪倒說:「陛下怎可自比亡國之君?」皇帝痛哭失聲:「赧王、獻帝只不過受制於強藩,朕竟逼辱於家奴!」於是君臣對哭,皇帝從此再不上朝視事;明年,開成五年(八四○)駕崩,死時才只三十三歲的青壯年。 宋朝幫司馬溫公寫《資治通鑑》的范祖禹寫到這一段,感慨地說:「文宗欲除宦官之偪,以清宮闈,正紀綱 ;卻有其志而無其材,又且闇於知人,是以取敗。雖恭儉敦厚,勤於庶政,以其時君較之,身無過行;而主威益削,國命益微。憤懣憂鬱,至於沒世。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豈不是文宗的寫照嘛!」

記者還是作家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3

《新聞趣談》記者還是作家 2008/4/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平濤 有人說,「文章寫得好,當記者一定是一流的」,那可不見得。 作家文章寫不好,自然不是「作家」。但是記者除了文章要通順外,還得要有以最淺顯的文字,充分表達內情,讓讀者一目瞭然,因為讀者是沒耐性讀長文的。 有人說:新聞好難寫。其實一點也不難,俗話說「情書寫得好,寫稿沒煩惱」,何出此言?自然有其道理。君可曾聽聞「情書」寫得爛,會打動人心的?除非此君帥又多金,要是碰上喜歡「滿腹經綸」的人,文字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新聞記者不就是要以文字,打動讀者閱讀的人嗎? 早年,曾有報業老闆引進作家當記者,這位記者文章沒話說,一篇稿子洋洋灑灑寫幾千字,稿子到編輯手中,可讓編輯傻眼了,要全部用,沒那麼多版面,要刪又不知如何刪起,時間有限、版面有限,最後只好割愛,經過幾次挫折,這位作家記者也幹不下去了。 這可不是媒體沒有作家立足之地,他在副刊可是海闊天空,才華可自由發揮,名作家林海音就主持過媒體副刊,內容豐富十分叫座。 其實記者有記者的料子,不是擁有博士學位,就一定是好記者,記者必須要有敏銳的鼻子(俗稱新聞鼻),組織能力強,並在短短的文字中,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瞭解事件的原委。當然,這種能耐,是要經過嚴格訓練。可惜的是現在的媒體老闆講的是「速食」,新近人員馬上派上用場,也因此報導的新聞,既不深入也不專業。

天涯何處無芳草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4

《閒讀擷秀》天涯何處 無芳草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菲爾 也許是草地的獨特的芳香,自古以來帶給詩人們無限靈感。他們認為青綠色的草,是報春使者,它賦予「芳草」、「春草」等等美名。詩人們描寫春意的詩篇很多都提到了草,比如: 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寫〈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敘述池塘裡生出春草,花園裡柳樹上也有鳥鳴唱了。 用春草來歌頌春天的作品還有韓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他描寫的是京城裡的街道下著小雨的美妙意境。詩人舉目看春草剛發芽,遠看猶如新綠,近看卻尋不著。在這裡,他寫了自己在春天時的歡喜之情。 除了成為春天之使,綠色的草也讓詩人有情感的聯想。蘇東坡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被傳頌千古,表達了豁達、不執著。 有學者認為詞裡的「芳草」代表愛情、有人還引申為美好的前景。 另外,芳草也讓詩人、詞人們用來表達離愁、別情。比如「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是詞人牛希濟在作品〈生查子〉裡所寫。他從女性的角度,來描寫跟情人離別分開時那種依依不捨的情感,要求對方記得自己碧綠的羅裙,每次見到芳草時請憐惜著它們。 李白也寫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這是出自他一首送別詩〈灞陵行送別〉。 在許多用芳草表達離情的詩篇中,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更是古典詩詞中的「名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人也用芳草表達興亡盛衰,比如杜甫的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的是昔日的宮殿樓閣裡野草滋生的情況,帶來悲涼之情。 看來,小草雖小,可它在古典文學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