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芥菜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5

【閒讀擷秀】芥菜 2008/11/1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菲爾 芥菜,又稱辣菜、臘菜、蓋菜、花芥、青芥、白芥、紫芥、地菜、雀菜、雞腳菜、菱角菜,江浙一帶叫枕頭菜,天津人叫石榴紅。 中國人在西元前六世紀就栽培芥菜,目前已有各種變種,常見的有葉用芥菜(如雪裡紅)、莖用芥菜(如榨菜)、根用芥菜(如大頭菜)和籽用芥菜(如芥末)四類。 芥菜跟油菜、白菜、蓮子、葫蘆等,同被發現為新石器時代的蔬菜遺存,可見它跟人類關係之早。《詩經》:「誰謂茶苦,其甘如芥。」《禮記•內則》有「魚膾芥醬」的說法,顯示中國早在周代已用芥菜作調味品。 據說諸葛亮隱居隆中時,發明醃製大頭菜,因此,人們還把大頭菜叫做「諸葛菜」、「孔明菜」。 大文學家蘇東坡也愛吃芥菜,他曾發明一種青菜湯,就叫「東坡湯」。方法是用兩層鍋,把米飯在菜湯上蒸,一時飯菜同熟。該菜湯的材料包括有白菜、蘿蔔、油菜根、芥菜和薑。 而我們吃的芥末,是用芥菜籽研磨而來。芥末粉於乾燥時並無氣味,必須加水混和才會產生強烈刺鼻的辣味,清代的《淵鑒類函》裡寫的:「望梅生津,食芥墮淚」,把吃芥末時辣味沖鼻淚流的情況描寫得甚有特色。芥菜子非常小,佛教常用「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來說明大小無礙之理。 辛棄疾〈鷓鴣天〉寫:「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芥菜花。」這是難得寫到的芥菜花的詩詞。 除了詩詞,其他典籍如北宋蘇頌的《本草圖經》、明代王世懋《瓜果蔬》、李時珍《本草綱目》都有芥菜的記載。 芥菜味辛甘、苦,性溫。能溫中下氣,利濕解毒。《本草綱目》云:「芥菜利膈開胃」,胃部消化能力薄弱之人,可用芥菜作為食療。它還能治宿食脹氣、鼻出血、治黃疸、疔瘡、利小便等。還有「冬月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之說。接近年終時,霜凍後的芥菜,味道苦中微甜,是冬季時的好蔬食,台灣春節年菜不可缺的「長年菜」就是芥菜燉煮的。

拒絕長大的單身新貧

2008年11月21日
公開
14

【我聞我見】拒絕長大的單身新貧 2008/11/2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張建雄 「單身寄生族」、「啃老族」、「飄一族」,「尼特族」,或者說「歸巢族」,指的都是畢業後不工作、不進修、不參與職訓課程的中高學歷青年,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他們並沒有經濟壓力。 造成這樣的現象,父母占極重要的主宰性,沒有及早訓練下一代的獨立自主與責任感,如此情況一直惡化下去,教育方式必出了問題。 拒絕長大的單身新貧,要怎麼引導他們呢? @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 從前生活條件艱苦,使得人們二十歲就已轉趨成熟,必須學習承擔家庭責任;現代人生活優渥,反而三十、四十歲了還在遊戲人間,心智性情都像小伙子。 尼特族並非工作能力不足,相反地可能學歷甚高,只是沒有壓力促使他們投入職場,因此如何強調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個人價值、社會責任,都是有關單位未來應著力之處。 @北市生命線總幹事朱開玉 尼特族不是一天造成的,通常是父母過度寵溺,孩子過度依賴,兩相長期循環而成。有些父母在孩子長大後曾試著改變其習性,但已過慣好日子的子女常以離家出走、找爺爺奶奶告狀,甚至揚言自殺要脅,使得父母態度一再軟化,重回「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老路上。 如何打破惡性循環?這就像患了「登革熱」一樣,除了治好患者,更要徹底整頓清掃生活環境,以免未來再次孳生蚊蠅。 @畫廊經理袁欽 「尼特族」人格通常也不夠成熟,家長溺愛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必須想辦法中止過度依賴關係。學學「經營之神」王永慶,他嚴以律己,也嚴格訓子,碰到不知長進的,就應趕出家門,不要擔心他們會餓死。 @電器行老闆黃仁武 景氣不樂觀,父母要比孩子先一步調整心態,就算現階段能供養兒女,未來自己走了,他們如何自立?

化繁就簡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人間萬事》化繁就簡 2008/11/19 人間福報|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在「管理學」盛行的今天,不管人事、財務、行政等管理,都要「化繁就簡」。過去儒家光是一個婚喪禮節,就有很多的繁文縟節,讓人消受不了,因此為人詬病。在宗教界,有些宗教儀式也因執著於前規,繁複不已,讓人生厭。所以社會要改革,首先就從禮儀的「化繁就簡」開始。 在一般家庭裡,一個長輩往生,後面接著就有一大堆事情要處理,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從買棺木、找葬地、擇日期、發訃文,乃至要怎樣入殮、怎樣停靈、怎樣殯喪、怎樣超度等,眾多的意見都要擺平。甚至一個告別的儀式,樂隊、祭品、誰前誰後,乃至誦經超度,從頭七、三七直到七七,後面還有百日、周年等,光是這許多繁複不堪的禮節,真是讓人覺得「死不起」,也愈發覺得「化繁就簡」的重要性。 在當今的社會,由於時代不同了,不僅婚喪喜慶要化繁就簡,甚至於公司行號、各種經營管理,都要化繁就簡。如何「化繁就簡」呢? 一、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一件人事的調動,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但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人的調動,牽涉到調那個位置?那邊的人又要調往那裡去?所以牽連到的相關人事,都要經過協調、說明,如此往返,可能沒有一、二個月都難以完成。假如以制度、以規矩行事,不要臨時個別去做人情商量,就不會那麼複雜了。中國人常說:「看我的情面」、「看我的面子」!看我的情面,情面有了特權就會複雜;看我的面子,面子不合法規更是複雜。所以現在的社會,大小機構都要訂制度、立辦法,有了制度、辦法,本來很複雜的事,就可以簡單應付了。 二、散亂的念頭簡單想:我們內心經常妄想紛飛,雜念不停。心念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上天入地,可以東半球、西半球,兩地來往。甚至多少親戚朋友,人事往來,都會不時從眼前晃過,各種悲歡離合的前塵往事,也不時在心頭湧現。我們念頭太多、太複雜,真的負擔很重;假如對於這些複雜散亂的念頭,都能單純化,凡事簡單地想,不要想太多,心中的擔子一輕,人生不就好過多了嗎? 三、應酬的言詞簡單說: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活動場合、會議典禮,各方貴賓雲集,每個人都要上台講話,表示受人重視。其實這種應酬的場合,上台三五句就可以交待,有的人偏要發表長篇大論,費時惹厭。既是應酬,沒有給人好感,反而引人嫌煩,真是不智。所以一些應酬的場面,說一些應酬的話,還是簡短為宜。 四、紛紜的人事簡單化:在人世間,人最麻煩、最難管理。平時我們管事,事情這麼做、那麼做,他都不會有意見;管錢,錢財這樣用、那樣用,他也不會反抗。只有人有意見,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就很麻煩。假如紛紜的人事也能化繁就簡,從管理上把人事簡單化,人事一簡單,一切都會跟著簡單。

曼妙自然與藝術人生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心開蔓荼羅】曼妙自然與藝術人生 2008/11/1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鍾文音 君子之交 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 咫尺千里 問余合適 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弘一法師 天氣入秋來,許多陶藝家朋友紛紛出新窯,邀我們前去看新陶,兼賞景賞藝。 秋天是柴燒的好時機,陶藝家趁著天氣轉涼,買好柴和陶土,接著就守在柴窯旁來個七天七夜,等候喜悅與汗水交織打開窯門的那一刻來臨, 近來回留素食餐廳小珍邀我們至陽明山賞陶,陶藝品是來自她的老公艾文(Evan)之作。我也想趕緊上山去欣賞艾文作品。 柴燒顧名思義是用「柴」去燒,和電窯、瓦斯窯不同的是陶土表情會隨著「灰燼」而產生變化。艾文柴燒以柚木和紅衫木為主,陶土和柴火舞後,灰燼在陶土形成斑駁質感,保有柴燒殘留陶土表面的灰,古樸中又帶著雕塑感。 我在碗中擱上幾片茶葉,注入熱水,茶葉展顏,陶土又轉為和水波共舞,在戶外的傍晚金黃陽光投射下,我欲言已忘。藝術家極力於模仿自然,但確實是沒有比自然更自然的事了。 艾文說自己做陶的理念是秉持著「單純」,單純是一個理想,失去了單純,美也失落了。」他們在陽明山的居所簡單,處處看見用心,自然無為,順勢生長。 在緩慢情緒裡,突然被嗓音視為國寶級的泰雅族歌者雲力思驚到,在艾文的陶藝作品前悠然開腔,渾厚的「泰雅古訓」像是來自地心的聲音,感動著我。雲力思說這首歌原本只能由男性長老吟唱,但因耆老漸朽,她深思應該為了文化傳承,勇敢去衝破禁忌,將感動如神諭的曼妙美聲感染我們這顆頑石之心。 我才忽然感到自己好久沒有親近自然與如此人文與土地的聲音與作品了。當時且心想,這些人不說佛,但已在行佛法,他們珍惜自然,發揮自己。 天色漸暗時,陽明山下台北夜景浮顯,我捧著陶碗,看著山下的城市繁華裡的芸芸眾生,心境有如莊生曉夢迷蝴蝶。心想著有多少人是熱愛自己的工作?有多少人可以做自己?有多少人在自己的生命裡當導演?有多少人活得自在快樂? 或許這看透的智慧須從遊戲人間始。 其實遊戲人間是一個大學問,絕不是一般人錯解的不在乎或輕薄。恰恰相反的是,我們不僅要投入其中且還得明白這只是一齣戲。我的上師卻映多傑仁波切要我常訓練自己不斷地在各種情境裡做到「融入而不亂」與「知而無念」。即知道這世間不過是電影般的大幻境,但又能完全投入且又不受幻境影響。 問題是如何做自己又能遊戲人間?每個人都是這個世間劇情的劇中人,但我們卻很少在這一生裡自己當導演。世人都追求具有可資衡量盤算的價值,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財富功績高官厚祿……,無窮無盡,不惜一切代價,耗竭餘生。 財富名利終究是幻影,因為終究會離去,隨著無常「稍縱即逝」。但山下的城市人都很難從中覺悟,很快地大部分人會追求另一個幻影,一個幻影連結著一個幻影,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生命樣貌。 我們一生都被這些浮華幻影綁住,而成了可悲的人。 在山上,我看著藝術家的作品,也想著這齣人間大戲。在山上,看著一柴一燒,和藝術家們一期一會,我的思緒清朗了起來。

溪中行善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2

2008/11/1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游乾桂/文 兒子的聲調略帶喜樂,經過三個多小時的休息,魚兒養足了的體能,順著我們巧妙設計出來的水道游了出去,回到它的家園。兒子欣喜若狂,並對著河大喊──回家就好,你的媽媽在等你的喲。 北勢溪冰鎮的水裡,有一條白白的,橫陳兩岸的流刺網,擱置了幾條大石斑魚,牠們正努力用最後的餘力掙扎著,奮力躍出水面半尺高,又重重落了下去,反覆許多次,氣力放盡似的,不再有任何動作了,看來是逃不了的。 兒子遠遠瞧見了,快步踏水向前。 「魚!」 他逕自脫離溯溪的伙伴,有如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凌空約莫半尺,在石頭上踩出一縷煙,沒多久就抵達魚兒翻波之處,我緊接著。 兒子放下背包,蹲了下來,伸入水中探了幾回,終於摸起一頂網子,他順勢撈了上來,受難的魚也跟著現形,數一數,共有八尾。 兒子仔細觀察,發現有五尾死亡,三尾奄奄一息,如果不馬上施行救援,大約熬不過幾小時。 「怎麼辦?」 兒子急了,拍拍我的背:「快救呀。」 我蹲了下來,用盡吃奶的力氣與糾纏的魚線奮戰,即使我使盡了全力,依舊破解不了它的堅韌,根本扯不斷,心想只能靠利刃,可是我向來不帶刀溯溪,看來毫無機會了。 時間一分一秒逝去,兒子突生妙計:「石頭。」 不成,不成,用石頭會把魚兒砸扁了。 「你想到那裡去了,我說的是把石頭敲碎,鋒利的部位就成了石刀,可以切開堅韌的魚線了。」 我不得不對兒子的隨機應變另眼看待,是呀,石刀管用的,小時候,靠著它做了很多事,捨近求遠的慣性,使我錯失靈感了。 兒子立刻找著一粒石頭,用力敲了幾下,蹦裂開來,我試一試刀鋒,簡直削鐵如泥,哦,亂講的,削草如泥,看來頂管用的;我在網子上畫了幾下,果真切開了。 兒子從站到蹲,最後坐了下來,接下我手中的石頭,他說,小心一點,否則會割傷魚,果真善良,看來這麼多年教他的善念,真沒白費,起心動念就是慈悲,我點點頭,謹遵教誨,他慢慢把魚網切開,魚兒一條條得救了。 「死去的五尾怎麼辦?」 一時半刻,我竟想不出好辦法。 「土埋?河葬?」 原來他早有定見了,那就河葬吧,魚在水中,牠們本來就屬河的,也許會成為小魚的養分,生生不息。 我與兒子合掌默念了一句佛號,送牠們進極樂世界,等候輪迴。 活著的三尾,如何是好?。 兒子雙手一開,準備放生。 我趕緊阻止:「不行,魚兒太虛弱了,放入急流可能會承受不來。」 兒子伸出去的手被我大聲震懾住,停在半空中,慢慢縮了回來。 其實我也不清楚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只是依照常理推論,虛脫者禁不住折磨,猜想放生會等同於放死,但怎麼做? 兒子想出一個辦法,他建議挖一處小水溏,把三條魚放在其中休養,我補充一個想法,再挖一條連通水溏與溪流的溝渠,讓牠們休養完畢,有體力時,可以借由水道游回大河找媽媽。 接下來就是工作了。 三條魚可以容身的小水池不是什麼大工程,很快的,我們挖出一處,並且從上至下引出聯通河的水道,好讓休養調氣完畢的魚,有路可游。 我們把魚輕輕的放了進去,不知是虛弱無力,或者驚嚇過度,翻著白肚,我們坐在溪畔等了五分鐘,終於看見魚兒翻身,動了起來,忐忑的心終於放下。 「走吧。」 不忍前行的兒子,被我一喚,勉強起了身,伸出手來跟魚兒說拜拜。 「沒事的,我們回程再看牠們一眼不就行了。」 「你記得嗎?」 「這樣好了,插上樹枝做記號,免得回程真的忘了。」 傍晚的森林深處,水冰霧濃,必須啟程返家,否則天黑地暗就不便了,兒子忽而記起魚兒的事,這回可急了,箭步如飛起來,一直趕往河畔小池。 「不見了。」 兒子先我一步踏上以枝為誌的地方,在風中嚷著:「不見了。」 不見了,魚兒游走了。 兒子的聲調略帶喜樂,經過三個多小時的休息,魚兒養足了的體能,順著我們巧妙設計出來的水道游了出去,回到牠的家園。 兒子欣喜若狂,並對著河大喊--回家就好,你的媽媽在等你的喲。 夜裡,兒子與媽媽分享這件事,聽得出來善行中的驕傲,我補充說明,喚他小善人,這下他更樂了,小小的臉龐,因為不好意思而泛紅著。 臨睡前,他小小聲的問我:「現在,牠們會不會在開慶生會了?」

【腦與人生】孩子的權利與自由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24

2008/11/1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在高鐵上,坐在我旁邊的一位高中生跟我說,台灣學生最大的痛苦就是不自由。我聽了很驚訝,現在連上衣都可以不放進裙子裡了,怎麼還說不自由呢?他說他被連續記了九次警告,只因為他中午要叫外面的便當,而學校不准。他說他不愛吃學校的飯菜,如果一樣要用錢買,為什麼他不能買他喜歡的便當呢?而且他晚上留下來自習時,學校又允許他們叫同一家的便當,所以他不明瞭為什麼中午不可以,晚上卻可以,他認為很不公平。 自由有兩種:一種是行為上的,另一種是思想上的。自由最重要的一點是以不妨害他人自由為原則,因此社會有法律,學校有校規,同意時要遵守,不同意可以修改。這種是行為上的規範,沒有規範,社會會亂。比較令人耽心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我們常不允許學生與眾不同,常要他們跟別人一樣。我孩子小的時候,美術課上自由畫,他把我家的貓塗成藍色,背上有翅膀,結果被老師打了個「丙」,一路哭回來。他說貓咪每天在書櫃之間跳來跳去,好像有翅膀似的,他最喜歡藍色,所以他把貓塗成藍色。他問為什麼貓一定要畫成大人要的那一種才會得「甲」。他的話令我驚悚,人是否有跟別人不一樣的自由?這算不算基本的人權? 孩子小的時候,隨便他畫什麼,母親都把它貼在冰箱上,給他獎勵,為什麼長大進了小學,我們就不再允許這種自由了呢?當每個人想法都一樣時,創造力就消失了。人只有在自由的情況下才會有想像力,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人如果不曾夢想過飛,就不會有萊特兄弟去發明飛機。鋼琴家郎朗在他的傳記中寫道,他彈鋼琴時就好像看到卡通影片中的湯姆與傑瑞在琴鍵上追逐,這個想像力伴他渡過一天十小時練琴的苦楚。思想的束縳其實比行為的束縳更嚴重。 孩子一定要有紀律才能教導,學習才會有效,但是遵守者必須心中認同這個規定才會有效,不然會陽奉陰違。常有人說「惡法亦法」,但是一個有智慧,有良知的人會去修改惡法,使它不入人於罪。校規在沒有修改以前,學生要遵守,但是如果學生覺得校規不合理,學生可以要求修改校規。基本上,孩子有說不的權利,他可以做他自己,不必跟別人一樣,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外顯行為的自由不能妨害到別人,也不能因他的自由而帶給團體傷害;至於內隱的思想自由,那是他的天賦權利,任何人不能剝奪它。

開運之前 要先開心

2008年11月20日
公開
5

【心靈體操】開運之前 要先開心 2008/11/2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吳若權 一則來自「北京晨報」的報導,描述一位就讀中學的女孩,把留了兩年的長髮給剪短了。原因是她看了剛買的一本星座書,上面寫說她留短髮會有好運。 雖然我不知道這位女孩的運勢是否因此而變好;但我相信「心誠則靈」的說法。只要她堅定地相信自己會有好運,而且心念的力量強烈到足以引導她的情緒和行動,能夠往心裡的目標前進,那麼要順利地「心想事成」,指日可待。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關鍵,是要確定她從頭到尾都是開開心心的。假設她是哭哭啼啼去剪掉長髮,回家之後又懊惱悔恨,不用等別的噩運來敲門,自己就先把自己給整垮了。 近來常覺得心煩意亂的小美,託人打聽,想要找高人為她指點迷津。老師鐵口直斷,「近來很多事情讓妳感到煩心,愛情有點小波折,工作上老闆對你的要求也愈來愈嚴格……」由於句句說中她的要害,加深了他的說服力。 他介紹她去買一串水晶戴在手腕,可以幫她開運。這串水晶手環足足花掉她半個月的薪水,沒想到,她的運勢並沒有因此而明顯改善,甚至每下愈況。於是,她跟朋友吐苦水,那位朋友修養到家,等她指天罵地發洩完畢之後,平靜地告訴她:「我覺得妳壓力太大了,心裡面裝了太多委屈,沒有適當的出口,才會影響運氣。」 老實說,只要是個稍微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都看得出來她的問題出在哪裡--一個看起來沒精打采的年輕女孩,不是感情不如意、就是工作出問題,而這兩個原因都會導致身體覺得不舒服。 「妳最迫切需要的是:放鬆、休息,應該是找心理諮商師聊聊,請專業的醫師協助妳出紓解壓力。」朋友笑著說:「因為我都只採信好的說法,對負面的警告呢,小心而不多心。還有啊,我絕對不花任何一毛錢去改運、開運。還沒發財、就破財,怎麼行?我寧願把買水晶手環的錢拿來請妳喝下午茶或SPA,先讓自己開心,運氣才會好起來呀!」 開運之前,要先開心!這是說來簡單、但饒富哲理的一句話,值得深思。當然,它也可以是個判斷的標準。不論你相不相信算命,也不論算命師所的說的靈不靈,只要拿「自己是否開心?」當作一個標準,就可以判斷是否有助於開運。

舉重若輕

2008年11月19日
公開
9

【經典名句】 舉重若輕 2008/11/7 人間福報終身學習�人文| 作者:羅秀美 舉重若輕,重與輕彷彿不相干的兩極。其實,這成語指的是舉起沉重的東西,卻好像提著很輕的東西似的。大多比喻為雖身負重任或面對難題,但因才力高超,所以應付起來仍輕鬆自若的樣子。 例如:清代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論及蘇東坡詩時,就曾經說到:「其絕人處,在乎議論英爽、筆鋒精銳、舉重若輕,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趙翼此語一針見血的說出東坡詩的精要之秘。 所謂「舉重若輕」的表現便在於「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的奧妙當中。它必需是功力深厚至極後才能轉化得出的境地,亦即東坡曾說過的「繁華落盡見真淳」之意。惟其人生境界至此,乃能懂得處事待人的真義──重重提起之事,多能輕輕放下。 很好的例子是,做為一名創作者,無論以文字書寫、畫筆彩繪或影像記錄,皆以其藝術作品與讀者、觀眾進行交流。然而,事實是:許多才華可觀、文采深具的創作者,往往急於表現自我不可抑遏的理念,總是很「用力」的表達著,因此作品固然精妙,才華橫溢,但也因其太過「用力」而與讀者及觀眾絕緣了。 唯有「不甚用力」的創作態度,方能創造行雲流水的感人之作,此舉正似「舉重若輕」的道理,深刻而嚴肅的理念,輕鬆的淡然的展現。看似不夠有力,卻已力透紙背、震撼人心。 是以,唯其能夠舉重若輕,乃能真知人生的奧秘。

活用拆字法

2008年11月19日
公開
9

【寫作小撇步】活用拆字法 2008/10/17 人間福報終身學習�人文| 作者:姚儀敏 寫作時,運用文字的拆合來衍繹文意,常有意外的效果。 「拆合文字」類似所謂的「測字」,要把文字拆拆合合並不難,但是要拆得合情入理便不簡單。就像算命仙測字一樣,如何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得全憑功力和經驗了。 據說在清乾隆時候,蘇州有一個測字的,名叫范時行,本領很好。 一天,有個士兵來測字,拈得一「棋」字,要問他的終身運氣。范時行回答:「一般下圍碁的時候,碁子會越圍越多;下象棋的時候,棋子則越來越少。現在你拈的是象棋的『棋』,不是圍碁的『碁』,從木不從石,想必你家裡的人口,像象棋的棋子一樣,一天比一天少吧?」 士兵說「是」,又問:「那我日後的運勢如何?」范時行則說:「我看你是行伍中人,是棋中的卒,卒在本界只能一步一步的走,如果過河,則縱橫可行。照此看來,你應當遠走他鄉,才能得志!」 《春渚紀聞》也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成都人,名叫謝石潤夫,專以測字斷人禍福。 一天,一個官員隨手寫了一個「也」字,問他日後的官運如何?謝石說:「『也』字加水,則為『池』;加馬則為『馳』。現在,池運則無水,陸運則無馬,所以沒有升官的可能!」 接著謝石又鐵口直斷:「你的親人都不在世了吧?因為『也』字加人為『他』,如今只見『也』,卻不見有人。不但如此,你的家產也都散盡了是吧?因為『也』字加土變成『地』,掩下只有『也』,而不見土,所以你真是人財兩空啊!」 由此得證,學會文字的拆合,不但可用在寫作上添增趣味,就連算命這行飯,都有本事吃起來了。

難得糊塗

2008年11月19日
公開
8

【經典名句】難得糊塗 2008/10/24 人間福報終身學習�人文| 作者:羅秀美 鄭板橋嘗自言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入糊塗更難」之語。「難得糊塗」因之成為後人經常引用的人生警語。 一生清白的鄭板橋,詩文書畫樣樣精通,成就不凡。然做為傳統士大夫群體中的一員,仍舊不免橫遭牽連,因之發出難得糊塗之言。 聰明固然使鄭板橋得以順利的攀過一座座人生的峰頭,但也因此「鋒頭」而橫遭困頓,進而瀟灑去仕,以「難得糊塗」一語為其官場人生留下註腳。 由鄭板橋對官場人生的註腳出發,我們不免要聯想到蘇東坡。 這位歷史上享有盛名的文人一生九次遭貶,不斷地趕赴大江南北的遷謫之地,「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終究使東坡也不免要發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的浩嘆。如此「貶抑」聰明的好處,可見東坡已然通透人生的況味,原來「難得糊塗」的人生,恐怕也是一種高妙的生存美學。 是以,遭遇困頓是人生常態,我們需要的只是「轉念」的工夫。 轉念之「轉」,指的是逆向思考的能力。而逆向思考的驅動力更來自於「想要幸福快樂」的念頭,因此,當我們有能力確定自己要的是幸福快樂──和諧的關係,便能快速的確定自己不想要的是什麼──困頓、磨難與憂傷等等,於是理性世界裡的諸般對錯問題便能在轉念之間化於無形。這其中的關鍵,同樣來自於「難得糊塗」的可貴精神。 因此,難得糊塗不僅可施於官場、職場,在人際場域裡也是如此。情人之間能夠適時適度的難得糊塗,大多能夠安然樂處,可見糊塗之重要。

芥子納須彌 一沙一世界

2008年11月18日
公開
7

【經典名句】芥子納須彌 一沙一世界 2008/11/14 人間福報終身學習�人文| 作者:羅秀美 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的種子,形容極小之物;須彌,指佛教世界裡最高的山──須彌山,也叫妙高山。極小與極大之物,一體平等,原不相礙。因此須彌雖大,納芥子極容易;但芥子雖小,卻也能無礙地容納須彌山。 此語出自《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十八》:「以至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之類亦非假於他術。」《維摩詰經•不思議品》:「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以極小與極大的對比,說明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道理。須彌雖大,納極小之芥子自然很容易,但也不會因此而使須彌山有增加體積;芥子雖子,卻也能夠輕易地容納須彌山,並且毫無扭曲形體的必要。一切平常,相容無礙。看似不可思議的道理,其實極為平易。 一個有名的小故事很容易說明這種看似不思議的道理。唐代李渤任江州刺史,某次問道於智常禪師:「佛經所說的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未免太玄奇,小小一粒芥子,如何可能容納如此巨大的須彌山?」智常禪師聞言笑道:「人家說你讀書萬卷,可有這回事?」「當然,當然。」李渤一派得意。「那麼,你讀過的萬卷書如今安在?」李渤指著自己的頭說:「都在這裡。」智常禪師道:「奇怪!我看你的頭只有一個椰子這麼大,你是如何將萬卷書放入你小小的腦袋裡?」李渤聽後直如當頭棒喝。 因此,世界上最寬闊的並非大地、海洋或高山,而是人的「心」。心就像芥子一般能包容萬有,無論好壞都在我的心中。一心想著好事時,世界一片美好;一意想著壞事時,世界便處處礙眼。心如芥子,能輕易容納彌之大而無所變形,正如一沙一世界,足以涵納萬有,無所妨礙。是以,一切如如,並無不思議之處。

你一定會記得

2008年11月17日
公開
1

2008/11/1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麻吉 這一季秋,已經垂老了!所有荷池裡的殘藕撐著疲憊的軀幹,暗喻著大地倥侗的蕭瑟。為何還有一缸嬌蓮綺麗於庭前,是誰在秋天遺落了赤誠多情而不慎嚷醒了酣睡中的初春? 還能相遇嗎?清蓮偎倚水畔頻頻探詢彩蝶蹤影。只好篆刻歲月的容顏,盼成一片靦腆逢迎的臉色。 當你汲汲地揮手,迎向生命中一個又一個旅棧,是否還會記得,誰曾雍容地存在你人生裡的航程;而誰還一直暱踞在你的視線?我知道於你眸底常常孵著一把蓮籽,可曾想過那又會是誰的心靈深處總是備入了滿池的柔水? 我們紛紛假設秋天落葉的心情,試圖臨摹冬風疾走的步伐,然而蹣跚的歲月將如鉛筆似的日子削成連青春都無法握持的短促模樣,還有誰會記得那些蒼白的記憶、曾經躍動的心跳、還有四季裡一再翻轉的榮枯?惟剩幾朵羞蓮猶記得春色的悲喜! 重重嵐霧水分飽滿,層疊山巒勻染縹緲於眼簾,屋簷叮咚叮咚滴垂著落寞,是昨夜大地的心雨亦是鵑鳥的眼淚無人知曉。擷一支搖曳在河堤畔的蒼茫描下輪廓,摘把溪邊野薑花混合著香氣入調色盤,捕捉青林翠竹為景,一片碧綠芳草作底,於是……「寂寞」悄悄成畫。 然而你不畫山水,卻一心垂蓮! 這秋楓溺黃的十月,當葉瓣飄落的時刻,讓我想起那飛揚的角度、心靈的顫動、離捨的感傷、以及重生的希冀。而記憶裡每一段的錯落,是否將是離別復又重逢的一切伏筆? 曾經錯過花開、遺落春光的你,當望盡離去又歸來那帆,而誤認那就是漂泊又靠岸的愛情時,原來自己宿世裡本是流浪的水手,當思念已在帆面鼓滿但是一顆心卻依然止不住迴旋在海面飄泊的同時,你能做的只有留住一頁盟誓。因此有時候心想不倚惆悵卻難忍花落飄零的情緒,於是你開始對畫筆偏執。 於是你學會了拾筆畫心。一筆一滴淚,滴滴晶瑩剔透成朵朵心蓮。 一定還記得吧?忘記了也罷!總有人記得,有幾朵蓮花曾經綻開於某年某月的秋末冬初,詩句曾因此孵化,最後還澎湃成滿山風雲……。

常用的標點符號(一)

2008年11月17日
公開
1

【寫作小撇步】 常用的標點符號(一) 2008/11/7 人間福報終身學習�人文| 作者:姚儀敏 凡是意思完整,語氣已完足的句子,可在句尾加一個小圈圈,用來點斷句子,那是句點。如:「這一年,我們在驚濤駭浪中度過。」 至於形狀像一隻小蝌蚪,標明句中可以停頓的語氣,那是逗號,如:「許多年來,他總是讓我念念不忘。」 頓號則用於連接同類單字、語詞,如:「上體育課時,有人打球、有人賽跑、有人拔河、還有人跳舞。」或標明數字,如「一、」、「二、」。 分號是在逗號上加個小黑點,標明「意思上緊緊相連的兩個獨立句子」,比如:「用文字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這種文體叫做『日記』;用文字記錄一生中所發生的事情,這種文體叫做『傳記』。」 分號也用在「含有轉折意思」的句中,如:「大部分人都不喜歡黑色;她卻只穿黑色的衣服。」 冒號是兩個小黑點連在一起,總結上文或提起下文,如:「傑出青年的當選條件:特殊才能、事業有成、熱心公益。」或提出引言及舉例說明,如:「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冒號也用於書信稱呼,如:「敬愛的芳鄰:新年快樂!」人與人的對話之前,更需要加上冒號,如:「她笑著說:今天天氣真好呀!」 引用他人的話,除了加上冒號之外,還須加上引號,如:「媽媽說:『過馬路要小心,才不會發生危險。』」 引號也用在專有名詞及特別提示語的前後,如:「所謂『怪力亂神』,是一種無法得到科學解釋的現象。」或者:「我實在太『天才』了,居然沒帶錢又沒帶鑰匙就出門了。」 一般引用使用單引號「」,若單引號之中又要再用引號,則須使用雙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