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16

二十年前雲和月

2008/10/1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文/林文義 想不到夜深以後的台北,是這麼寂寞。趙君開口了。我們的車子已經快接近北投,方向是:北海岸。 趙君慢慢的唱起一首古老的流行歌曲,是白光的老歌,全車人都和了起來。趙君唱得很悠然,我卻怕他睡了,一再提醒他,他說不礙事,曾在美國有過十八個小時開車連過幾州的經驗……風雨愈來愈大,感覺到這部小車是被包裹在一層未知的薄膜裡頭,而我們試圖要掙脫出什麼。趙君異常冷靜的開車前進,黃色霧燈照著前路,一大片茫茫的雨……。 —一九八五年三月 幾乎遺忘的舊作〈風雨北海岸〉。收入在同年林白出版社印行的拙著散文書《塵緣》之中。尋出重讀,逐字追索,廿三年前春雨綿延的凌晨三時,師兄趙寧沉穩地開著他的車帶著我及小說家蘇偉貞、袁瓊瓊,還有彼時文化人時而酒聚的「小蜜房」女主人呂月娥,酒興仍濃的心情(其實似乎各擁心事的某種沉鬱)難以言喻。 已然朦如朝霧的記憶是車行北海岸的路徑是淡水到基隆,上高速公路回到台北市區,依然是寒雨不歇,酒醺漸褪,睡意萌生,似乎在某處喝了豆漿而後眾人散去。 稱之「師兄」,並非宗教信仰,而是前後拜之於漫畫大師李費蒙(牛哥)先生門下。若以時計,趙寧乃最初門生,我應是末代最晚,自不諱言,本應敬稱「師兄」得宜。往後趙寧專於學術,我則身就文學,淵源由此。 李費蒙老師以七二之齡辭世,門生故舊成立文教基金會,敬邀作家前輩柏楊先生任首任董事長,趙寧師兄與我忝為董事,時而追念青春年代,恩師教誨深感受惠於心,卻也遠離漫畫多年,自是有所抱憾,彼此心領神會。 少年時期,趙寧師兄之名作,圖文並茂的〈留美記〉半是文言半是白話,燴炙人口,堪稱一絕。此後的詩畫亦諧趣以自嘲,笑中含淚極富深意;時而憶及他的一首打油詩,在他半百之齡,仍未遇愛妻劉茵茵女士之前,常是我們「牛家班」師兄弟們每年春酒歡聚時,一再引以調笑: 王老五呀真辛苦, 愛吃查某臭豆腐, 只因話兒離了譜, 臉上一二三四五。 打油詩旁漫畫呈現賣臭豆腐的婦人雙手叉腰,怒眼橫視臉頰腫著巴掌印的無奈男子,十足趙寧風格。在長遠歲月裡,總會在思念時,不經意就想起這首詩來……不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十五年前,久居「黃金單身漢」的趙寧師兄終於喜得歸宿,與美質才德兼俱的劉茵茵小姐宣告結婚,我帶著年方十五的女兒前往圓山飯店赴宴,那真是莊嚴法喜的佛化婚禮,並由星雲大師福證加持。 許是因為同為「牛家班」師兄弟,亦由於同時涉身於文學、傳播領域,我們交會的較密切頻繁;偶爾的子夜酒聚,婚前婚後就顯然不同,之前酒逢知己千杯少,之後盃酒淺酌忙回家。無論大宴小酌,師兄皆會附耳輕聲相問:最近在副刊讀到你的散文,亦買了你新書,都好吧? 都好吧?這才是最關照的溫暖。有了美滿婚姻的趙寧師兄對於二度單身多年的我,總深切期盼能如他尋得孤寂生命中的真正幸福,一朵解語花得以相伴晚年安好,甚至引介他心目中的才慧美質女子與我認識,情誼可感。 印象中結識三十年的趙寧師兄,總是溫文儒雅,樂於交心傾聽,靜謐、純真猶若明鏡般的湖泊一片;哪怕有時談及時局或政治理念,從不強人所難。彼此深諳在這明暗光影、倫常敗壞的大環境之下,許是困惑、糾葛於相異的某種意識形態的尬尷、矛盾情境之中,亦是友情為上,不因人而廢言,記取善美真情,是非辯證深表理解且尊重。 是我在這混沌無明世代裡,極少數令我敬佩之人。 年前,知悉他病了。多方連繫,終於通上電話,師兄語氣倦然,卻在那端親炙的笑了幾聲,些許慨然地說,好久沒去看師母牛嫂了,遇見了請替我問安。我說,師兄您好嗎?停頓片刻,他訕然地答說,還好。不想他再也難起。 同樣是人在異地的日子,驚聞師兄辭世。一如多年前人在花蓮飛返台北的航機上遽知李費蒙老師亡故之惡耗,一顆心就凜冽地寒冷、抽痛了起來,竟至怔滯失語難信。 應該去送師兄最後一程,卻因家有要事,長輩囑咐,礙以赴之追思告別式,在同一時刻裡,我燃香三炷,在廳堂觀音大士座下,虔誠祈福,道別。我所敬愛的趙寧師兄,您當含笑往生,蓮花朵朵送您走,祥雲七彩,佛光滿照,留下的人間典範,且待猶生者細加追念、憶昔。 人間苦厄、歡美,想您早是靈犀於心;終究一切緣起緣滅,俱往矣。雲和月,悲與喜歷盡,祈願:花落蓮成。 這是艱難的告別,亦是思念的起始…。

2008年10月12日
公開
3

五節芒

2008/9/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鄧榮坤 花季中的五節芒,白茫茫一片,如雪。擦身而過之餘,才猛然警覺一頭白髮,如五節芒於風中搖曳酘酘書生的四十歲月已逝,五十漸近的髮蒼蒼,如緩步踏過褪色古道時的情緒,太多難忍的往事自眼眸中攤了開來。 ● 為了一睹五節芒如雪如浪般的風采,我們繞過了東北角,迎著鹹澀海風,來到了草嶺古道。宜蘭,離我們如此近,蹀踱於古道,遠去的傳說與近了的掌聲,如風吹過衣袖,鼓鼓的。我們似乎也聽到了「丟丟銅仔」的旋律,自耳膜上跳躍……非假日的古道是寧靜的,除了鳥鳴與風聲外,只有我們輕輕踏過時滯留的跫音。聽說以前的人到宜蘭開墾時,大多都是經過這條古道,於是,關於人情冷暖與男女的情緣,悄悄在這裡蔓延開來,而使得古道的傳說增添幾許神祕,也讓我們對這裡的景觀懷有更深層的思念。 古道何時就開始在山脈中迂迴?傳說中,是當地平埔族為了生活需要而闢建的,方便聯絡雪山尾稜兩側的交通;路被許多腳印走了出來,也被清政府認定為官道後,曾經在沿途設置隘寮,募集壯丁保護行旅安全,也設置遞舖貨驛站,做為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人來人往的喧囂已不在?昔日的繁華與熱絡景象已式微,古道靜靜躺在風中,逐漸被遺忘,沒有任何怨言。   一如曾經輝煌過的故事,無聲無息躺在風中。   執著於地方文史之踏查後,曾經走過許多古道,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印象。打鐵寮、大艽芎、小粗坑、八通關、竹子山古道都有陡斜的坡道,走起來十分吃力,氣喘吁吁的,而草嶺古道比想像中的平坦,從巨石鑿開的石板,整齊鋪成了讓挑擔者可以行走的路徑,如慵懶的蛇彎向無盡的遠方。步道雖然只有八點五公里長,然已經習慣了徐行的步履,讓我們在沿途闊葉樹林、針葉樹與筆筒樹的陪伴下,走得十分漫長! 因為樹梢上經常會傳來幾聲鳥啼,讓我們分心。 古道被多少人走過?無法估算,也無須估算。 從高低不一與錯落的石板中,我們深信古道曾經熱鬧過。許多人在生活的折騰中,走過了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他們挑著沉甸甸的雜貨一步一步走過石板,汗珠滴落臉頰,滲進眼眸時的鹹澀,有些許難忍的刺痛,然而,他們仍然忍了過來。踩著滴落石板的汗珠前進,尤其是無風的午後,熾熱的煩悶讓身上的那件短袖背心濕透了好幾回。 走累了,喘氣吁吁,把傘當成拐杖,杵著休息的ㄚ頭,落在很遠很遠的古道的盡頭。路還遠,必須靠自己走,誰也幫不上忙的午後,古道石板路就這樣被來來回回的腳印或鞋聲磨平了。 ● 五節芒,我們給了它另一個名字──菅芒。花季中的五節芒,白茫茫一片,如雪。 放慢腳步,穿梭於五節芒叢林,裸露的肌膚很容易被有鋸齒狀銳利邊緣的細長葉脈割傷,傷口細細的如髮絲,沒有留意,還不容易發現。於是,我們刻意走得緩慢,手持細竹子輕輕撥開隨風而至的五節芒細長的葉片。 走著走著,讓我想起了年少的記憶。 五節芒的生命力強,即使是乾燥的沙地,只要斜斜插入泥層,灑點水,就可以生根發芽,所以,經常被廣泛種植於果園的邊界當成防風林,抵擋風沙,讓農作物免於遭受風沙侵襲。當五節芒長高了,葉脈濃密了,常吸引許多鳥兒到這裡築巢繁殖。沿著迎風搖曳的五節芒走下去,幸運的話,可能會與白頭翁或綠繡眉相遇,或遇到築在五節芒末梢上,迎風搖曳的鳥巢。 鳥巢,讓頑皮的孩童眼睛亮了起來,手也開始不安分起來。把五節芒的枝幹往下拉成弧狀,拉至身子般的高度時,小指頭緩緩伸入鳥巢摳摳看,如果鳥巢裡有蛋或有雛鳥,二話不說,摘下鳥巢帶回家;遺憾的是,我們常常慢了一步,指頭探測的,往往是一只裝滿了風的巢。 白頭翁焦慮地在我們的頭頂來回飛行。 附近一定有白頭翁的鳥巢。 瘦弱的白頭翁怎麼可能抵擋我們的騷擾? 除了抓起土塊扔擲外,頑皮的孩子們也常摘下五節芒的葉脈,一手捏著葉片,一手捏著一段葉柄,使勁地往後扯時,葉柄會脫離細長葉片,如箭般從指間飛出,飛向白頭翁的方向,雖然沒有射中白頭翁,但是,也能比賽誰的射程較遠。 射得遠的人,就有機會贏得孩童們口袋裡的彈珠或紙牌。 在草嶺古道蹀踱,我沒有見到年少時的白頭翁,一路上只有五節芒在風中搖曳的草浪,白茫茫,如雪?如髮? 白頭翁仍然焦慮地飛行,我那遠颼的童年呢? ● 前方,應該是「雄鎮蠻煙」石碑了。 遇見了這塊石碑,我們也確認已經走了一半的路了。 「雄鎮蠻煙」石碑如龜的形狀,沉默無語地駝著歲月的風雨,趴在一旁。立於碑前,怎麼看也不像印象中扁長形狀的碑,如果我們將它喚為巨石,應該不會有太多人計較吧?然而,入境必須隨俗,我們也只能隨著人群喚它為石碑。碑上的「雄鎮蠻煙」已經褪色與風化,但仍清晰可辨,而關於石碑的傳說,至今仍然被熱絡議論著酘酘 傳說中,清同治六年,總兵劉明燈帶領部隊巡視噶瑪蘭,走過此地時,遇到了彌漫的濃霧,導致過路的旅人無法辨識方向而經常迷路,於是,劉明燈就在古道旁的巨石寫下「雄鎮蠻煙」四個字,希望能鎮壓山魔,還給當地的寧靜。 字,寫成了。一刀一鑿刻在巨石後,濃霧散去了,穿梭往來的人群也逐漸有了艷陽般燦爛的笑容。   繼續前行,「虎」字碑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以草書寫成的「虎」字,遠遠望去,猶如老虎之首,張大了眼睛望著遠方。「虎」字碑位於隘口處山徑步道旁,也是總兵劉明燈的傑作。劉明燈途經此地時,遇上了一陣狂風,阻礙了去路,於是,以五節芒花為筆寫下了「虎」,命屬下刻於巨石上,希望能鎮壓狂風。 ㄚ頭問:真的有這回事? 我搖了搖頭,如五節芒於風中的搖擺。既然無法探知傳說的真假,只能相信曾經遠傳的故事。 百年後,總兵已經離去,「雄鎮蠻煙」碑、「虎」字碑仍然存在,古道仍然存在,增添古道的歷史傳奇。曾經被豪邁揮灑於風中的那一束五節芒花已化為污泥了,輕柔細白的種籽隨風飄揚,誰想過,百年之後的古道,因為五節芒的花季而熱鬧起來? 在山坳間徐行,宛如古人的跋涉,不同的是我們無須趕路,無須為了必須在日落前趕到客棧而憂心,可以瀟灑地放慢腳步。 經過百年風雨的侵蝕,石板已經不再厚實,有些石板還被沉受重擔的腳印踩出了淺淺的碟形窩,而石板與石板間的間隙,除了塞滿泥土外,我們可以看到生命力強韌的青草,因為種籽的飄落而在這裡棲息,長出了綠意。 種籽的流浪,在這裡書寫一部人類艱辛的拓荒史。   我們已登上了草嶺嵿涼亭。 視野突然寬闊起來。 啞口上,芒草隨風翻滾,每逢秋冬季芒花綻開,整個山谷有如白浪般波濤洶湧。遠方,是深藍的海洋,卻聽不到浪濤聲,因為距離太遠了,只有風聲匆匆走過耳際,沉默的龜山島千百年來就屹立在蘭陽平原外海上,屹立於宜蘭人的記憶深處。 龜山島在宜蘭人的心目中,是記憶也是驕傲。 曾經聽一位宜蘭的朋友說過,每次坐火車看到龜山島,心裡便感覺踏實許多,因為知道離家不遠了。 有一段很長的日子忙碌於田野踏查,曾經路過泰雅族群部落,聰明的泰雅族人會用五節芒較粗的葉柄編織成屋牆,工寮的屋頂也用五節芒來鋪蓋,也有人割取嫩綠的葉子當作飼養水牛的牧草。在這裡,五節芒活得十分瀟灑,活得沒有憂慮! 走過泰雅族群部落,隨處可見的五節芒,都是獵人們上山時的路標,走在前頭的獵人在路口草叢抓一把五節芒打結,晚到的獵人從五節芒打結的數目,可以判斷夥伴的方向以及同行的人數。 而獵人是聰明的,在草嶺古道仍然可以看到這群人的智慧。 別看五節芒好像沒什麼用途,我們曾經見過原住民捕獲的山豬,帶回村子宰殺時,會砍下一大把五節芒隨意鋪在地上,充當豬肉的襯墊;釣到魚時,也習慣於以五節芒的葉片連一小段葉柄,從魚兒的嘴穿過腮,串成一串後,輕鬆提著回家了。   秋深了,五節芒,已白茫茫一片。 遠方,臥在浪濤中的龜山島,無語,聒噪的只是耳際滯留的風聲。 五節芒的葉片穿過了魚的腮,晚餐有了著落,可以讓在家等候的髮妻與孩子露出欣喜的笑容,而被五節芒葉片穿過的記憶呢,是否也能讓錯過古道踏查的孩子們輕鬆分享獵人與旅人的鄉愁?

2008年10月12日
公開
7

古代女醫家趣談

【談古說今】古代女醫家趣談 2008/10/1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朱本浩 現代女性當醫師的是多不勝數,但是在古代,可是寥寥無幾了,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以下舉數例來看看她們學醫的因緣: 西漢義姁: 遠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河東地方(今山西省復縣)有一個名叫義姁的女子,她從小就對藥草有興趣,十幾歲便能上山採藥,搗爛後給鄉親們敷治外傷。並在一次特別的診治後,讓她的醫術深得鄉里稱嘆。 話說有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被抬來時,肚子比將要臨產的孕婦還大,臍眼突出,瘦得皮包骨頭,氣息奄奄。義姁仔細診視後,從醫藥箱中取出幾根銀針,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連扎了幾下,又取出一包藥粉撒在病人的肚臍眼上,用熱水浸濕的絹帛裹住,並餵服中藥。幾天後,病人的腫脹便漸漸消退,不到十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來活動。義姁的名聲也因此傳到漢武帝耳裡,而將她征召入宮,封為女侍醫,專為皇帝太后治病。 明代談允賢: 談允賢是江蘇無錫人,祖父曾任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祖母也對醫藥十分精通。談允賢從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母的指導下學習醫藥知識。婚後不久,雖得了氣血失調之病,她不僅沒有放棄學醫,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為研究對象,終於治好了病。祖母臨終前將全部秘方和製藥工具傳授給她。 談允賢醫術精湛,又是難得的女醫師,因此女性患者紛紛前往,後來,談允賢成了當地專治婦科病症的女醫師。五十歲時,談允賢將祖母傳授的醫術和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成一部《女醫雜言》。 宋代張小娘子: 據說,在張小娘子年輕時,有一天,一位雲遊郎中路過門前,向她討水喝,張小娘子見是一位銀髯老人,便將他請進屋裡,熱情地招待飯菜。老郎中見她聰明賢慧,手腳勤快,便將開刀和製膏等外科醫術傳授給她,還贈她一部秘而不傳的《癰疽導方》。 經過不斷實踐,張小娘子終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醫生,凡是瘡瘍癰腫的病人前來求醫,經她診治,無一不見奇效,張小娘子一時聲名大噪,病人應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術傳給丈夫,於是,夫婦倆都成了當地的名醫。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18

長夜當歌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白雪 一直以來,孤獨如影隨形,即使身處鬧市,依然感覺形單影孤。害怕一個人的日子,害怕那些心底的往事在無人的夜晚洶湧而出,害怕一個人翻檢傷痕累累的過往,害怕思念痛徹心扉。很多的時候,將自己放在無休止的工作和家務中,忙起來可以忘記一切,但漫漫長夜,卻讓我誠惶誠恐。 當周圍的一切都沉沉地進入了夢鄉,我卻扯著長長的寂寞丈量無邊無際的黑夜。一地的月光,在樹影的婆娑中碎成片片相思,想念,就這樣席捲而來。滿天的流星是天空的眼淚,轉瞬即逝的生命歷程,寫滿了不捨與無奈,絢爛如昨日的我、落寞如此時的我,只是,有誰會在意日漸憔悴的我?夢裡的杏花一次又一次驚醒床頭綻放的風鈴,愈來愈多的人背叛了精神家園,我只是一隻孤獨的羚羊,又有誰會記得我泣血的歌唱?街頭的點點燈火,撰寫著人間的溫暖與艱辛,我案頭的燈火會否是誰人眼中的風景? 無眠的時日,我將過往散落在風中、雨中,渴望這一切悄然逝去,只是,風停雨住後,點點滴滴又一次清晰如昨。城市的夜空燈火通明,我的世界卻是冰冷寂寞。 抬頭仰望窗外,月光如水,有風吹過,蒼茫深遠的夜空傳來幾聲幽遠空曠的鳥鳴。窗前的夜來香舒展了身軀,努力地綻放。隨手拿起杯子,一輪月光淺臥在杯底,生活依然是這般愜意!笑語盈盈地舉杯,飲下這杯月光,我告訴自己:成長的代價不只是傷痛! 喜歡上了夜,不再害怕孤獨,睡不著覺的時候,我給相思插上翅膀,讓心飛到城市的上空,俯視塵世間的生靈怎樣將愛恨情仇演化為淡雲薄霧。想一個人的時候,我將曾經的往事譜成曲子,在心底流淌成一首曼妙清香的歌謠。無所事事的時日,我開始寫一封長信,不在乎寄給誰,只是讓寂寞變得色彩斑斕。 抖落一身飛揚的塵土和細碎的陽光,讓眼眸停泊在無聲的背影裡,讓聽雨的心情去獨酌永不褪色的思念。段段輕鼾作曲,片片夢語填詞,漫漫長夜,我且歌且吟!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15

禪簍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王統富 有個人覺得生活沉重煩悶,每天活著都與苦惱相伴。一天他來到五十里外的寺廟裡,萌發了出家的念頭,方丈聽了他的述說後,覺得他的出家絕非本意,便給他一個任務。 方丈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背上,指著一條下山的沙石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到簍子裡,到了山下後再撿著石頭回來。」那人照著方丈的意圖向山下走去,結果走到半路就走不動了。只好空身折回上山,來到方丈跟前,方丈看到他滿臉汗水的疲憊想問他何感覺。 那人說:「一開始沒有什麼感覺,一會後就很沉重了,甚至一步重起一步,最後連步也邁不動了。」方丈聽完他的話後說道:「人世間的煩惱就好比你簍子裡的石頭,很多都是自己撿進去的。人的靈魂剛來到世間時,佛祖給的都是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習慣拿進很多東西,不管對自己有用沒用,只管往簍子裡裝,煩惱和無止境的欲望就好比是簍子裡的石頭,積攢的愈多就會愈沉重。」那人似有所悟地問方丈有何法子能減輕生活的沉重。方丈說:「你要精煉簍子裡的東西,把樂觀、誠信、正直、善良盡可能的多留下,把煩惱、嫉妒、貪欲、心計這些既沉重又沒用的『石頭』扔掉,騰空你的簍子,生活的脊背就不會如此沉重了。」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37

美的感動

2008/10/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宋芳綺 美,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一種靈性的覺知,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有感動,生命就會充滿感恩、充滿感情。這些概念,對孩子而言似乎還太遙遠,但是,這些情感卻是在生活中涵養。 暖烘烘的陽光照在院子內,老師陪著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舀水的遊戲,孩子們拿著大口杯,將水倒進另外三個小口瓶,瓶子口小,孩子必須聚精會神、手眼合一,才能順利將水倒入。完成工作的孩子,將水瓶裡的水拿去花園澆花,還沒輪到的孩子學習等待。整個過程,充滿愉悅、和諧的氣氛。 舀水遊戲結束,孩子們在花園裡自由活動,均均和琪媛蹲在沙坑旁玩小石子,宸裕跑到涼亭上,呼喚同伴:「趕快上船,船要開了!」珮縝和子晨聽到宸裕的呼喚,趕緊上船;淳宸很率性,躺在草地上,陽光照在他的小臉上,他用手擋住刺眼的陽光,嘴裡說著:「好舒服喔!」一旁觀看的訓維,也跟著躺下來,開心地說:「軟軟的草,好舒服喔!」習慣保持靜觀的品穎,見淳宸、訓維的舒放與自在,忍不住地說:「老師,我也要躺下。」我接過她手中的小熊維尼被被,她躺了下來,在草地上做日光浴。 整個畫面,那麼美!那是純真生命的自然躍動,一種內在情感與大宇宙的和諧律動。銀鈴般的童言、笑語充滿整個校園,直到老師呼喚的歌聲響起,孩子們才滿足地起身,洗手回教室。 我整個身心盈盈滿滿,我被充電了,被孩子們美好的靈性深深感動,一種難以言喻的內在能量,充滿身心。 ● 每天午休結束,我都會吹著五音笛,用「祈禱」的樂音喚醒沉睡的孩子們。有些孩子們早已醒來,但他們習慣等待笛音,那是一種默契,彷彿與樂精靈的一種約定。 有時,孩子起得早,等待太久,就不禁竊竊私語:「芳綺老師怎麼還沒有吹笛子?」有的甚至會偷偷起床,跑到教室門口偷窺我的動靜,看到我拿著五音笛出現,他們興奮地衝回自己的床位,躺下,佯裝睡覺。待我笛聲一起,教室裡一陣哄然笑聲,孩子們衝出教室,圍繞在我身邊,開心地聽我將曲子吹完。通常,第一個衝出教室的是品穎,她會用慧黠的雙眼注視著我,然後說:「老師,你再吹一次好嗎?」我總會應小聽眾的要求,再吹一次。 今天,珮縝好奇地問:「芳綺老師,為什麼笛子會有聲音?」我說:「因為有樂精靈藏在我的笛子裡。」「真的嗎?我看看!」孩子們爭先恐後看我的笛管。「看到了嗎?」「看到了!」孩子們異口同聲,紛紛點頭。 三歲多的小訓維突然頑皮地伸出手指頭:「我要把他塞在裡面。」我說:「小心喔!你的手指頭伸進去,樂精靈會咬你的手指頭。」小訓維一聽,嚇得趕緊將手藏在背後。我問:「有沒有人要讓樂精靈咬手指頭的?」所有的孩子都將小手藏起,笑聲四起,一哄而散。 孩子們回教室了。我坐在原地不動,心中迴盪著孩子們的天真笑語,久久不散……。 ● 放學了,家長把孩子們都接回家了,原本嘈雜熱鬧的校園,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我坐在木頭椅子上,凝視著花園裡高大蒼翠的肉桂樹,風一起,幾片黃葉隨著風翻飛,我的思維,也隨著落葉漫無目的地翻飛,飄零…… 忙碌了一天,此際,獨處靜坐,享受片刻的清淨。 夜裡,星白的茉莉在微風中散逸著淡淡的清香,不知名的蟲子唧唧歌唱。白日的熱鬧聲響,對應著夜晚的寧靜,這一方小小的園地,竟交融著動與靜之美。 我起身拿著水管,為院子裡的的花園、菜圃、草地澆水。突然發現,小花叢的牆角邊,一隻蝸牛移動著緩慢的步伐,悄悄地滑過白色的牆面。月光下,那小小的身影不疾不徐,悠閒漫步,牠沿著白牆緩緩挪移,經過茉莉花叢,駐足片刻,最後移身到繁星花叢裡休憩……。 好驚喜!那畫面,真美!   三年前,因為接辦家族的托兒所,將傳統幼教模式轉型為華德福教育模式,我開始涉足幼教領域。為了落實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學校大興土木,將原有的水泥地全部挖除,讓塵封在水泥底下的泥土重新獲得呼吸。 校園裡鋪上草皮、開闢菜圃、種植花木,整個學校變得綠意盎然。我夢想中的「都市中的鄉村學校」儼然成形。校園改建後,來許多新朋友,黃色的小粉蝶和美麗的鳳蝶穿梭在花園中;蜻蜓也舞動著透明的翅膀翩翩飛舞;蝸牛、馬陸在草地上漫步;麻雀、白頭翁在菜圃尋覓食物;高大的肉桂樹吐出粉紅嫩葉在風中搖曳,茉莉花隨著徐來的清風飄散清芬;翠綠鮮嫩的絲瓜垂在棚架上;……整個校園充滿生機。 孩子們每次進入校園,都不禁發出驚嘆:「好美喔!」 美,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一種靈性的覺知,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有感動,生命就會充滿感恩、充滿感情。這些概念,對孩子而言似乎還太遙遠,但是,這些情感卻是在生活中涵養。 俯身欣賞一朵花兒盛開,抬頭觀看一片落葉翻飛,雙手觸摸溫暖的泥土,親自灑下蔬菜種子,灌溉、施肥、拔草、收成。這都是美體驗! 陽光下,擺動靈活的手足,追逐翩然的蝶影和熠熠的日光;下雨時,靜坐簷前看雨絲如細針飄落,嗅著花草樹木因雨水潤澤而散發的淡淡清香。這都是美,是難以言喻的感動。 這點點滴滴的感動,將綴連成孩子們生命最初的色彩,如此美麗繽紛,如此深刻動人。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41

屋頂花園

【花開一瞬】屋頂花園 2008/10/1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曾郁雯 常常出現在日劇的屋頂場景,通常代表對話兩人是同事關係,或兩人談話內容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才把鏡頭拉到少有人至的屋頂。 我很好奇,他們不敢跑太遠是不是怕被主管逮到上班摸魚,或者認為屋頂是最安全的密談場所?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豈不是一大群人都會在屋頂相遇?或者導演省錢偷懶,取幾個鳥瞰遠景加幾個人物表情特寫,就足以交代劇情! 以上都是我自己瞎猜,倒是日本百貨公司的頂樓常常令人驚喜,變成我的探險標的。應該也是礙於都會地狹人稠,百貨公司樓頂常會設置小型親子遊樂場,這些遊樂設施縮小尺寸後,遊客好像在小人國或模型屋裡遊歷。近幾年似乎很少看到親子同遊,反而常看到情侶或逃學蹺課的學生結伴遊蕩,充滿泡沫化後冷清蕭條的氣氛。 我比較喜歡另一種屋頂花園,在神戶三宮〈馬尺〉附近百貨公司樓頂,就發現這處植滿薰衣草、玫瑰、薔薇的花園,歐式玻璃花房,窗櫺白漆微微剝落,現出絲絲鐵鏽,玻璃永遠光可鑑人,幾張木椅已經被日曬雨淋淡回淺灰原色。樓下逛累了可以上來這裡曬曬太陽,聞聞花香,花房旁是咖啡廳,喝喝下午茶或咖啡,隨意選擇坐在戶外或室內,自己決定要看人或給人看。 神戶和京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城巿,神戶開埠得早,自有另一種瀟灑氣質,這裡的食物最能反映民情,咖哩蛋包飯、紅茶、咖啡、洋果子、蛋糕、麵包,都充滿西洋異國風味。 有時候我會直接從地下美食街打點野餐食物,春天就吃櫻漬竹筍飯,秋天松茸栗子炊飯,再加幾顆新鮮草莓、洋果子,還有我最喜歡,台灣一直買不到的罐裝飲料「午後紅茶」,坐在屋頂花園裏,看著人來人往,非常非常幸福地度過沒有秘密的下午。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42

金子好價錢

婆婆提醒我──金子的價格翻飛…… 駑鈍如我,一開始不知其意欲如何?便傻傻的回她:「不是有一陣子落價嗎?」她見我點不醒,直接講明:「妳那些金子現在價格很高。」 哦!早說嘛!又要叫我把結婚時的金子拿回去,不過我尪說那是他花錢買的,叫我不能拿給妳。妳要的話去跟我尪和我娘親說,我的親朋送的金子首飾全放在我娘親那裡。 好幾年沒再提起要回我的首飾,該不會是時機歹歹,早點要回去比較安心? 想她前幾年開口要我返還這些不當得利時,她說沒人說得準我不會離婚,我的金子要讓她保管才能確保她的權益,不然像某人離婚時連件金子都不留,讓她婆婆傷心又破財。 我娘曾說錢乃身外之物,她要就還給她吧;不過我尪說不行,還是聽我尪的話好了,對婆婆不敬我也沒辦法。 第二次開口索討是去照全家福那回,經過金店,婆婆看著櫥窗裡亮晃晃的金子,惋惜的對我說:「當初買給妳的金子才值5000元,現在買給妳二嬸就要萬把元,早知道妳的金子全拿出來讓她戴,就不用花這些錢另外買給她。」 那是二叔娶老婆又不是我尪娶的,理當是二叔自己出不是嗎?叫我們拿金子出來未免太講不過去。 何況二嬸兒子滿月時,您也是叫我尪陪公公去送油飯,喜獲麟兒的二叔在家蹺腳看電視,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我尪在外頭的私生子,沒人聽說我又懷孕。這個丟臉事件起因自二叔不想和公公同車,而抓我尪出公差,我尪回來還莫名其妙說這個兒子是他的嗎?為什麼派他去送油飯,不明究理的人還跟他道喜。 他自己也奇怪,明知不合情理,還一馬當先自告奮勇,難怪現在人家要把那孩子的教養費用算一筆在他頭上,真是莫名其妙。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36

小時了了

從來哥哥回阿嬤家都會去和老人家睡,近來他卻不肯。 有一次他紅著眼眶從婆婆房裡出來,進來房間要求和我們一起睡,別把他趕去阿嬤房間,最後仍是被他爸爸拖過去。那次以後他就不和公婆一起睡,硬是和我們擠,讓他爸去睡客廳。 一定有問題,否則孩子不可能有此反應,但他不說出來,媽媽只能尊重他的想法。幾乎也是從那時候起,孩子便不再和他阿嬤說他在學校發生的趣事,他的生活圈,以及種種祖孫之間的秘密,對阿嬤保持禮貌而客氣的疏遠。到底發生什麼事,使一個孩子轉變如此巨大? 哥哥向阿嬤借計算機,被阿嬤奚落了一頓:「用計算機做什麼?這麼小就會算計別人,長大還得了?」 哥哥興奮的向阿嬤說他記熟全省的路段和英文、郵遞區號等等,阿嬤潑他冷水:「記那些沒用的東西不能當飯吃,這有什麼好炫耀,佑佑只是不跟你比而已,你有他行嗎?」 天知道那個佑佑從他五個月時,他媽媽抱著他向我炫耀婆婆說他兒子很會講話;至今兩歲多了,連一句完整的話都沒說過,婆婆更扼腕,從沒聽過金孫叫她一聲阿嬤。 哥哥跟阿嬤說他好想去科博館,被阿嬤厲聲否決:「去那麼多次還去?你去不懶啊?」 哥哥請阿嬤帶他去公園玩,懷念小時候的夢;阿嬤說她的孫子不只哥哥一個,要帶也是帶小金孫,哥哥長大了,要幫忙帶堂弟堂妹。哥哥常不解的對我說:「我也是小孩子,也需要人家照顧,為什麼阿嬤都叫我照顧二叔的小孩?如意才是我的妹妹,她和我都是媽媽生的小孩,阿嬤為什麼都說她不是我妹妹?」 這次婆婆有進步,她只在我面前說哥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做人要看以後而不是現在,搞不好哥哥以後沒出息;還有現在身高比別人高沒有用,說不定以後長得比別人矮,現在先高起來放嗎? 真是出口沒好話,也慶幸她這番話是衝著我來,而不是直接在孩子面前抨擊讓他下不了台,讓孩子保有一點童年的純真吧!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37

良心發現?

婆婆說二叔若有回來,要叫他們自己洗他們的被單,不再幫他們洗了。 他們的事一直都是婆婆打理的不是?雖然難得回家一趟,但只要回來前一通電話指示老媽子整理房間、把被單等寢具洗淨曬乾等主人回來睡不是嗎?而婆婆也做得非常高興。 近來婆婆身體微恙,遇到他們要回來(通常與我們錯開,我們前腳離開,他們後腳到),婆婆就說她打理不來,叫我不要那麼快離開,留下來幫她侍奉他們一家。 很想回她說為什麼要我去侍奉他們?二嬸也是她的媳婦,不敢開口要她做,她剛進門,二叔下令婆婆不能讓他老婆做半點家事,老婆是娶來疼的不是做事的,若婆婆不做,那娶其他媳婦進來是擺好看的嗎?總之,他老婆有一切豁免權。這種仗義執言的丈夫為什麼我就遇不到呢?(我尪是那種孩子在他家受傷,吭都不吭一聲的人)二嬸有個如此寵她的丈夫和什麼都讓她的婆婆,幸福的讓人嫉妒。 想說她怎麼捨得不幫他們清房間,婆婆意有所指:「別人的房間我不要進去的好,不然被人說我隨便動人家的東西,給衰!」 喲!這話分明是在指我嘛。我的房間妳來去自如,就不見妳會檢討自己的行為。二叔還賜妳通行證,妳這話不是在教訓我,其他人妳敢出此言嗎? 三嬸的手機響了好久,婆婆忍不住去翻她行李要接電話,翻一翻,突然想到什麼的對我說:「算了,不要動人家的東西,等一下被人當賊可不妙。」 意圖昭然若揭,一連兩次夾槍帶棍的話語都針對我來,分明是故意的! 還是很忍不住的在心裡OS:妳翻我包包都不管我會作何感想,被我撞見時妳還一副若無其事,想知道我包包為何有某些東西,故意用話來套我,種種讓人不舒服的舉動,妳做得樂此不疲。 妳會想到她們的感受,很好,恭喜妳有進步;但若故意損我,勸妳不必費心思,請妳心思用在討好其他人上面,這樣妳才會好過。 從進妳家門,深諳做人做事的道理,這門處世學,妳是最優秀的老師,我應也是妳最得意的高足,感謝老師無私傾授。有別於老師的氣度,自私如我,就讓這門課終結在我手上,不想讓別人體會箇中滋味。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5

尋找顧家好男人

2008/10/2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李碧華 男性一旦稍稍有突出表現,被套上「顧家」二字,做為典範的把家庭擺中間,私事放兩邊,盡心為家庭每一份子規劃優質生活,還要勇於犧牲奉獻,……。 女性對家庭的全心奉獻,通常被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極少有人會用「顧家好女人」來表達誇讚,反過來說,若男性稍稍有突出表現,就被套上「顧家」二字,立刻「與眾不同」。 先不管性別如何左右評價,顧家男女基本上要做到五個要點,第一,把家庭擺中間,私事放兩邊,下了班,私人活動全部取消,衝回家去洗衣燒飯。二是,對家人要有具體的示愛行為,買生日禮物、開車接送,包辦或協助家務等等,第三,盡心為家庭每一份子規劃優質生活,比如兒女出國、妻子度假,物質上的需求稍稍有所提升。 而且患難才能見真情,顧家的好人還要勇於犧牲奉獻,為了這份全家人優質生活的提升,必須拼了老命工作,以致於,兼差成為顧家的另一層意思,是推卸不了責任。 「奶爸」也是顧家男人另一個代名詞,「地位崇高」的一家之主居然願意父代母職的拿奶瓶、換尿布,這是不是該大大頌揚一番嗎?當選網路好男人第一名的李李仁有些靦腆地說:「喜歡過家庭生活是一種天性,絕不分男女,」只是,還沒生小女兒以前,從來不知道自己居然可以喜愛到以奶爸之姿取代奶媽的程度。 天生投緣也很重要,在李李仁看來,自己這個做父親的和女兒前世一定是情人,否則不會讓自己因結婚而衍生那麼多新角色的新潛能,最重要的,自己不但樂在其中,還有無法自拔而愈陷愈深的趨勢。 「我已經忘記衝浪是什麼感覺了,」和陶晶瑩一樣愛動物的李李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單身時,一有空閒就往墾丁跑,海浪的召喚強過愛情,這是一個運動男的選擇,很執意的。 那裡想到,有妻有子後成為住家男,變了一個人似的。 男人通常比較油,看老婆怎麼管,來自日本的瀨上剛,把婚前最愛的哈雷也改成摩托車,還很肉麻的拉太太的手,像小朋友一樣散步,「這就是顧家好男人吧!」 瀨上剛說,日本男人表現再好,如果事業不振,賺錢不夠,也無法稱之為好男人,這一點「現實」,在台灣是比較少發生的。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7

給自己一個窗口

2008/9/30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林貴真 所以《天地有大美》蔣勳說:「我覺得可以慢慢地走,每一段過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停下來做一點觀看、做一點欣賞。」給自己一個窗口吧! 就這樣坐在落地窗前,讀蔣勳談生活美學《天地有大美》。談驊,我腦海臨時閃現你給過我的一通簡訊:先用五十五度溫開水,溶去表皮薄臘,再以兩次垂直刀法分為四塊,接著水平刀法片成數片;然後,過一下鹽水防黃。這是我今天的帶皮蘋果早餐…… 我,欣賞你這份美感和貼心。美,不是虛無縹緲;美,就是踏踏實實的在生活裡體現出來。 今天,沒有外邀活動,安安靜靜在家裡,我給自己一個窗口,看,陽光一點一滴的移動,聽鳥語嘰嘰喳喳,小池塘的噴泉飛上滑下的舞動……談驊,給自己一個窗口,其實是給自己一種生命的從容和悠閒。 昨夜你告訴我,你在看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編的電影,你說你欣賞男主角之一的列文,他向女友凱蒂求婚之前竟然把厚厚的兩本日記赤裸裸公開,「誠實」是他最令你動容的美。至於安娜的前夫卡里寧,儘管綠帽罩頂,但安娜最後生命垂危時他選擇寬恕她……你說,「寬恕」是最不容易,卻也是人性的至美。 我知道,其實人生處處皆缺憾,生活的挫折,感情的困頓……托爾斯泰毫不保留的揭發了人生中的大小難題,透過他對人性的了解和人性的適度展現,成就一部好的作品,而一位好的讀者卻能從中發現人性的美好,然後心靈得到洗滌。 洗滌心靈除了電影外,讀詩也是另一種美的途徑。談驊,近日,我突然興起每日一詩,讀《唐詩三百首》的念頭,在讀完李白的三十多首後,我接著和李商隱對話,然後是王維,一首首的推敲,一個生命接一個的認識,一種了解的美感油然而生,因而我寫了一篇〈讀詩報告〉,我說讀李白會「心痛」,讀李商隱會「心碎」,但讀王維詩卻不聞人間煙硝味,只見美景、詩意: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給我「心定」的美,湧出的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境。 談驊,偶爾我讀詩讀到興致盎然時,也會撥個電話給你要你一起共讀,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白那首〈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前三句無一「琴」字、「彈」字,但琴音裊裊。 「客心洗流水,餘音入霜鏡,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後四句由聽者下筆,簡直餘音繞樑,不知「晚」之已至,好個白描高手也。 說到白描法,其實談驊你也不賴的: 以一顆李鵠鳳梨酥當早餐 用細嚼慢嚥的程序 讓舌尖的味蕾充分享受 其中蛋、奶和果肉的合奏 這種靜觀的感覺 讓食物滋味更好。 現在,再回到蔣勳的《天地有大美》,他說:「如果從誕生到死亡是一條高速公路,那麼我寧可另闢蹊徑。人生只有一次,我為何要那麼快開完全部的路程?」 沒錯,人生只有一次,如何另闢蹊徑?談驊,這樣的問題我真的無法回答,因為每個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此刻,我手邊正好有一份麗山高中三一○班同學寫的「到爾雅書房之旅的心得」分享。感謝彭雅琪老師護貝了這份報告,並郵寄給我。美,是什麼?美就是多了那份貼心和用心。 於是我讀到: 「簡單樸素,典雅是唯一的形容詞,佇立於此,我似乎看到忙碌的台北市中所隱藏的桃花源。」(蔡孟芳) 「隱地先生,您說閱讀是為了去除人天生的俗氣,可是我覺得你的文章『俗』得很有味道,『俗』得很親切,『俗』得很感同身受。不知道您是如何做到不俗又不至於『絕俗』呢?」(段智友) 「(一)找個有閱讀習慣的女朋友,就算一樣會三姑六婆,起碼講的東西比較有內涵。(二)擺設和盆栽對於提升文化氣息大有幫助。」(段智友) 談驊,小小的爾雅書房,我常說如果沒有人來那只是一個空間而已,但有了人,意義就不一樣啦!一生也許只有那麼一次,老師把班上的同學帶來了,不是我們能給他們什麼,反倒是他們的回饋深深打動我們:「彷彿遭生活中許多壓力與形式所洗腦,忘記了生活品質或是文學的涵養,錯失了很多的感動。」(林霖) 所以《天地有大美》蔣勳說:「我覺得可以慢慢地走,每一段過程,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停下來做一點觀看、做一點欣賞。」 給自己一個窗口吧!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6

懷念與感恩

2008/9/26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琹涵 真是一個溫暖的老師,在我第一次離家讀書的時候,仍讓我覺得受到呵護而不孤單,那年,我不過十六歲,是府城的一個小女生。 ●之一 記憶裡的身影 那些年,我是府城裡的小女生。 高一時的音樂老師是我們的班導。個兒很嬌小,穿著美麗的旗袍和高跟鞋。說話的聲音小小的,略為低沉,也許曾經受過日本教育,很優雅的一個人。點名時,總是省略了我們的姓,直接喚名,如:淑華、夙惠、芸若、百珍……另有一種甜膩和親切。 我們每天都要清掃教室還有校園裡分配的區域,不管我們怎麼的認真賣力,卻總是和錦旗絕緣,其實,我們也不那麼在意。高中的生活有趣哪,彼此要交換長篇小說來讀,還有趕看電影、買唱片、給自己喜歡的電影明星寫信,中外都有。呵呵,我們也很忙呢,功課當然也不能忽略囉。 導師則四處去觀摩,回來,跟我們說:「我知道別班為甚麼會得獎了。就是在清掃用具的箱子上,擺了一瓶花。這很簡單啊,從明天開始,老師會帶花來。」聽了這話,我們都覺得有趣。第二天一早,老師不只帶了許多玫瑰花來,還準備了大花瓶呢。後來,我們班到底有沒有得到清潔競賽的錦標?一點也記不得了,卻仍然記得老師對我們的疼愛。 那年接近耶誕節時,導師邀請我們到她家玩,那是個漂亮雅潔的日式大房子,院子裡遍植花草,都是名貴的花木,想到導師不斷為我們帶花來,如果沒得獎,實在是辜負她的一番美意了。聽說,師丈是台南美國新聞處的副處長,他們的女兒也學音樂,後來嫁到日本。有一次,導師在課堂上提到她的女兒:「以前,要她學做家事,偏不肯學。現在,結婚了,只好在越洋電話裡問,這糖醋魚怎麼燒?三杯雞怎麼做?……隔了那麼遠,哪裡說得清楚呢?」她真是個慈母,大概也以待女兒的心情來面對我們吧! 那時候,我寄宿在台南,週末放學後,就在學校附近的站牌等公車,再轉火車回家。有時候,會遇到她,她總是微笑的說:「又要回家啦?」即使後來她不再是我們的導師,也依然溫和的和我說話。 真是一個溫暖的老師,在我第一次離家讀書的時候,仍讓我覺得受到呵護而不孤單,那年,我不過十六歲,是府城的一個小女生。 我還記得導師的名字也和花有關呢,她是黃蕊花老師。 ●之二 一張永遠無法簽名的照片 我讀高中的時候,學校裡多的是氣質高雅的女老師,其中,尤以陶芳辰老師為最。高三時,她教我們國文。 她穿旗袍,每件旗袍都有細細的滾邊,不論作工、質地、色澤……都很考究。 有一次,她告訴我們,她有事,要請假一節課。 就在那個週末黃昏六點以後,傳播媒體一再的重播「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逝世」,消息震驚了全國。 周一的國文課,陶老師來了,跟我們談的是「胡適先生最後的話語」,原來,當事發之時,老師就在現場。 老師有一張胡適先生的放大照片,沒有簽名,正好師丈要到中央研究院開會,老師便央求他,拿那張照片請胡適先生在上面簽個名,師丈說:「反正你也要去,你自己拿給他簽名吧。」那天開完會後,胡適先生宴請與會者及其眷屬。人很多,氣氛熱烈,老師前去跟胡先生說:「這次,我帶來了您的大照片,能不能找個時間,請您簽個名?」胡先生很開心,滿口應允,「好啊,好啊,沒有問題。」老師轉身離去,才跨了兩步,胡先生突然倒地,因心臟病發而辭世。 老師說:「那張照片還在老師家,永遠也不可能有簽名了。」 雖然,她微笑的說,只是那笑容怎麼看都是酸澀的。 我們曾聽說,老師有三個兒子,年紀跟我們差不多大,她沒有女兒。 有一次,我們曾問她:「老師喜歡兒子?還是女兒?」 老師幽幽的回說:「當然是喜歡那個沒有的啦。」 啊,多麼可惜,如果老師有女兒,一定也是才貌雙全的美麗佳人。 很快的,我們畢業了、上大學了,聽說老師後來轉到南一中教書。退休以後,曾到台大旁聽一些和藝術有關的課程。 第一天上課,老師到得晚,沒有想到教室裡人很多,她走到後頭,找了一個空位坐下。然而,從第二天開始,她根本就無需佔位子,自然有教過的學生爭相代勞,還替她整理好完整的筆記奉上。呵呵,別忘了,當年我們老師教的是南女和南一中,桃李滿天下喔。 老師在退休之後,還這樣的精進,為我們樹立了「終身學習」的好典範,多麼讓人佩服啊。 想到那張永遠無法簽名的照片,不知是不是仍在老師家呢? 後記:當時年少,有許多事情是不清楚的,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地查了資料,才知師丈王世中先生,當年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知名的土壤專家,功在台灣農業。老師出自官宦之後,外公曾是兩廣總督……這些,老師從來不曾有一語言及,也可見她的謙虛內斂了。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24

我現在很好 感謝第三者

〈姊姊妹妹向前走〉我現在很好 感謝第三者 2008.10.8自由時報家庭親子 當婚姻生活出現第三者,危機的開始其實正是轉機時刻,大家應該重新在這段婚姻中學習,不管結果是分是合,妳都要因此而成長,反過來,謝謝第三者! 〈那些人那些事1〉我過得很好 何必怨恨 文�黃斐生 她現在過得很好。 「我覺得有些事情,」她淡淡地說,「不必太執著,這樣自己也累。」她早已看開。 當初結婚十多年的丈夫愛上年輕嬌美的秘書,執意要另組家庭。她一開始自然是又驚又氣,3個孩子都快成年了,在要走向老夫老妻的時刻,竟然美滿家庭夢就這樣被打碎。勸阻無效,談判沒用,長輩出動也改變不了她丈夫的心意,為了挽回丈夫,她當了高齡產婦,希望新生兒能夠帶來新希望。只是她丈夫最終還是離開妻兒,和新愛上的女人在外同居。 她一開始怎麼樣都不肯在離婚同意書上簽字。「為什麼要讓那個女人和她的小孩有正正當當的名分?」我們幾個朋友也義憤填膺地這樣說。可是過了不久,她的態度忽然改變,婚離了,財產也分好了。她丈夫總算有點良心,將房子留給她。「我自己也有工作,生活不成問題。」她表示。「不想為了名分這個跟他僵持不下。」她苦笑,「情分一點都不剩了,要名分做什麼?讓他們兩人去吧。」 現在又是十幾年過去了,大的三個孩子也都成家立業,有的出國,有的留在台灣,當時的寶寶也成了中學生。她如今已從工作崗位退休,在離家近的小學當志工媽媽,陪天真無邪的小朋友讓她也很開心。 她前夫相對的近況不好。「他打電話來跟我說,他很痛苦。」她說,搖搖頭,「他擔心自己會有報應。我說,我不會求菩薩報應你,你想開點。」幾個朋友們都說她心腸太好,為什麼要讓那無情的傢伙心安理得?她道:「何必呢?我們早就是兩個家庭了,不必要執著誰對不起誰,何況,我現在過得很好。」 〈那些人那些事2〉泡泡女兒幫我找回老公 文�橘子 昔日,在逛大賣場中,忽然一個婦人叫住我,回頭一望,看好久,我還是想不起來眼前的這個人,但又不好意思說,她似乎看出我認不得,又說:「忘記我囉?張姐啦!」我ㄧ回神,果真是張姐。 我說:「我沒忘記,妳變得好漂亮、好年輕,跟以前都不一樣,這麼漂亮我怎麼認得出來?」記得當初認識張姐時,她是一個生活簡樸、也從來不上妝的人,我忍不住問她是用什方法瘦這麼多、又變得這麼漂亮!張姐嘆了一口氣說:「被激到的。前年,我念高中的二女兒暑假在家,意外發現我老公有第二隻手機,且常常在樓梯間聽到手機的鈴響,我女兒走下樓,又不見她爸爸在講電話,但是卻把電視的音量調得很大聲。二女兒曾試探過,但先生先是說沒有電話響,之後女兒堅持她明明就有聽到電話響,先生才又說是朋友打的;二女兒便把情形告訴在念大學的大女兒,女兒們一起說好要觀察爸爸的行蹤,再決定要不要告訴我。 她們還去電信局調通聯紀錄,驚然發現先生的手機和一個不曾看過的號碼連續傳了兩百多封的短訊,且一天之間內通了好幾次電話,女兒們才決定把事情告訴我。」我表示張姐的女兒很機伶,張姐又說:「是啊!女兒們比我還冷靜,我知道時,除了哭根本不知還能做什麼,反而是女兒們說:『媽!現在不是哭的時候,是妳要改變妳自己的時候。』」 於是,張姐決定從外在改變,替自己找回以往自信,每天從飲食、運動各式各樣的方法全都嘗試,兩三個月下來減了23公斤;女兒們開始陪她去買適合的衣裝,給她意見,且只要老公出門,她一定跟著去,女兒們也會不時慫恿著爸爸帶媽媽出去看電影、買東西,製造更多兩人單獨的機會,從中找回夫妻已經疏遠的關係。 現在張姐的先生只要放假就會帶全家到處遊玩,改變以往整天悶在家的生活型態和相處模式。 「前幾天,女兒們才抱著我說:『媽媽,我們反而要感謝那個女生,讓我們比以前更幸福。』但我認為更要感謝這些寶貝女兒,能夠這麼冷靜。生女兒真好,果然是比較貼心!」張姐笑著說。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3

姑婆芋 葉大好擋雨

【圖畫民俗】姑婆芋 葉大好擋雨 2008/10/9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老闆,買一斤豬肉。」 老闆將豬肉切下一塊,稱好斤兩,然後拿出一張姑婆芋的葉子,將肉包好,再用草繩綁牢,交給客人。 姑婆芋的葉子,在市場裡除了拿來包肉,還用來包魚,包豆腐,是幾十年前塑膠袋還沒有生產出來時,人們最常使用的「包裝紙」。 姑婆芋的葉子,葉柄長,葉片大,可以長到直徑一公尺,像一大張紙或是布一樣,所以從前住在鄉下的人,經常採摘來當包裝紙使用,除此之外,菇婆芋還有一個很大的用途,就是用它來當雨傘和雨衣,走在半路忽然下雨時,就不會被淋成落湯雞。 所以,從前鄉下小朋友上學,即使是陰天,眼看著像要下雨了,也不喜歡帶傘,因為帶傘很麻煩,而且當時傘很少,也很貴重,怕萬一帶去忘了帶回家,或不小心遺失了,回家準定會挨打,除非出門時正在下雨,否則能不帶傘都盡量不帶。 可是不帶傘就要戴斗笠,那比帶傘更麻煩。遮雨的斗笠很大頂,面積就像一把傘,可是比傘重多了,帶出門去若沒下雨,揹在背上行動都覺得不方便,而且揹著一個大斗笠,樣子像一隻烏龜,經常被同學笑,所以小朋友也討厭帶斗笠。 萬一走在路上老天爺不作美,下起雨來了,怎麼辦呢?他們都是就地取材,摘下一片姑婆芋的葉子來當雨傘用。姑婆芋的葉子除了能當傘,也能當雨衣。夏天的時候,大人下田去工作,遇到下雨天,簑衣又重又熱,大家都不喜歡穿,他們就會將兩片姑婆芋的葉子用繩子綁在一起,從頭頂套下去,變成一件雨衣,頭上再戴著斗笠,這樣全身都不會淋到雨了。這種雨衣,不但免費,而且既輕便又涼快,真是好用極了。 這麼有用的姑婆芋,劉興欽大師當然忍不住要送一首打油詩給它:「回家路上突下雨,遮雨用具就地取。姑婆芋葉系天賜,輕便適用沒得比。」 姑婆芋在台灣的海邊和山上及山谷裡到處可見,很容易取得,它還有幾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海芋、天荷、山芋、觀音蓮。但使用它的葉子時,可千萬要小心,因為它是有毒植物,汁液、花序和塊莖都有毒。如果不小心以為它是一般芋頭而誤食,會嘴唇腫脹、喉嚨刺痛、口腔麻木、吞嚥困難、說話不清楚、流口水、胃部灼痛等等,這些症狀要五到七天才會消失。 幸好它的毒性只危害到口腔及胃黏膜,不會造成全身性的疾病。不過如果汁液不小心碰到眼睛,會劇痛難當。碰到皮膚,也會奇癢無比。 說也奇怪,只要見得到姑婆芋的山野谷地和河岸,必定也會生長著咬人貓和咬人狗這兩種有毒植物。老天爺真不是蓋的,這種巧妙的安排,可以稱之為一物剋一物。 咬人貓和咬人狗的毒性是強酸,在野外不幸被葉片背後的毛刺到時,可以將姑婆芋的根莖搗爛塗抹於患部,利用它的生物鹼加以中和酸性,就可以消腫解毒。被螞蟻咬和蜜蜂螫到時,也可以這種方法救自己喔!

2008年10月10日
公開
2

蔥油餅風波

傍晚回到婆家,婆婆看到我不斷嚷著她被公公唸她沒把蔥油餅讓我帶走,她年紀大了記性退化,我也沒提醒她,害她被公公罵,一連吃了好幾天的蔥油餅,好在她這次又特地做給我,叫我明天離開時一定要記得拿。 連珠砲似的話語堵得我無言,老公還跟她說我也被他罵,婆婆的愛心蔥油餅我沒帶到,讓他氣結。 婆婆的記性是出了名的好,老人痴呆與她絕緣,她難得如此自謙,感覺很毛。 我的嫁妝裡有兩條大浴巾很早就不翼而飛,哥哥小時候去開婆婆的衣櫥,那兩條整齊的躺在衣物間很醒目。把哥哥接回來親自帶時需要浴巾,於是問婆婆那兩條浴巾的下落,她回我從來沒看過,叫我重新買不就得了。三、四年後小嬸生完女兒,婆婆拿出其中一條給她,說那是我的嫁妝,另一條她也很大方的給我。 只是覺得納悶,當初問她時斬釘截鐵說她從沒看過,而今卻向別人說那是我的東西,那時候孩子是她帶的,很多東西都是她經手,每一樣物品在她法眼下很難遁形。 精明如她,從不服輸,更別想佔她便宜,要她承認別人優秀,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婆婆常說人活著就是要爭一口氣,再怎麼落魄也要穿得光鮮亮麗,不能讓人瞧不起;做人生來就是要比較,她最看不起什麼都禁不起比較的人(就是我,她老唸我沒有物慾,知足常樂的態度讓她深感可恥),若她是男兒身早就文武掌握半邊天,可惜外婆把她生錯性別…。 不過婆婆也不是省油的燈,她會裁縫、手工藝、烹飪、老祖宗的智慧、超強記憶力,更有一副不輸男子的氣概,在家裡呼風喚雨總好過政壇上的廝殺,這些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她都擁有的那麼理所當然,旁人只有羨慕的份。 要是我有她一樣技藝,就很滿足了。上天畢竟是公平的,駑駿不是我們所能選擇,我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她的標準,還是做自己比較快樂。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政府應重視的藝術文化

【腦與人生】政府應重視的藝術文化 2008/10/6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最近去參加一個藝術教育的座談會,發現文建會所提的伍仟元藝文免稅額被財政部否決了,我聽了很難過,沒想到大官們仍然看不到藝術文化對人民品德氣質培養的重要性。每家給伍仟元讓父母帶孩子去看戲、聽音樂會、買書、看國產片,認識自己的文化,聽起來好像很多錢,但是比起救股市的二十六億,又算得了什麼呢?股市是暫時的,氣質、品味是永久的。一個人會認同某個團體,主要是因為這個團體的文化,而藝術人文正是文化的靈魂,我們怎麼會因小而失大呢? 政府常忽略人文藝術,因為它不是立竿見影的事,但是它其實是人成為人最重要的一部分。音樂是最原始的語言,繪畫是最原始的表達方式,許多民族都喜歡用歌聲、琴聲來表達心意。歷史上不是有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嗎?一個朋友的女兒曾在歐洲參加鋼琴比賽,她彈完後,非常得意,以為一定會上,因為很難的曲子,一個音都沒有彈錯。想不到竟然落榜了,裁判很溫和的問她讀過了什麼書,她一概搖頭,心想:彈鋼琴跟看這些小說有什麼關係呢?裁判跟她說:如果只是技巧,現在電腦也會彈鋼琴,一首曲子會感人不是只有技巧,它還包括了演奏者對這首曲子的體會與感受。他要她做「師」而不要做「匠」。 音樂和戲劇是自古以來撫慰人民心靈的良藥,我大舅曾被中共送到黑龍江去勞改,二十二年完全沒有音訊,我們連他在黑龍江的哪裡都不知道,以為他一定死了。只有我小舅沒有放棄,他在美國著名大學的電機系做系主任,一九七二年,乒乓外交,鐵幕的門一打開,他立刻回大陸去找我大舅,他趁與周恩來握手時,把條子塞給周恩來,懇求尋找。他人才回到美國,大舅便找到了,不久,他便來了美國。我們去看他時,非常驚訝他的臉很祥和,沒有愁苦的表情。他說:人在逆境特別要保持心情的穩定,他以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每天出工去墾荒時,在心中默唱「四郎探母」的「我好比籠中鳥有翅難飛、我好比虎落平陽…」,冰天雪地時,便把江南的美景在腦中想一想,最主要是他常把王守仁的《瘞旅文》在腦海中背一背,安慰自己還沒有太差。他說精神永遠強過肉體,他靠著腦海中這些中共搶不走的東西一度過了北大荒難挨的歲月。 我們的孩子現在欠缺的就是這個珍貴的藝術人文素養。 有接觸才有喜歡,伍仟元,給他們一個機會,打開他們的視野。伍仟元換孩子對藝術文化的認同,能算貴嗎?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1

來時路

2008/10/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喜寬 我深深相信:走過風,越過雨,陽光會更明亮。就像我,或說更像風雨中遠道來訪的朋友,已不為物役、不為名累,拋下比較、瞋嫉的生命,心自會寧靜下來,深刻感受一個真實快樂的自己。 能全家一起學佛是多麼殊勝的因緣。好朋友見面即笑孜孜的告訴我:「一向頑強不化的先生,現在隨著兒女研讀廣論。有佛法的薰習,好賭的習性也改了……」事隔半年,這位學佛的先生有了感悟:「三毒之中,戒貪易,戒瞋最難。」他的話讓我想起經典所云:「寧起百千貪心,不起一瞋。」瞋怒,的確易行難戒! 退休後,較有閒情騎著腳踏車穿行山城小道。有一回,學生的家長用呼喚的聲音說:「老師啊!你心中一定沒有半個仇人,臉上總是笑咪咪的。」那個瞬間,「我」似被撞醒,深覺有愧。車行到明心橋邊,望著分秒不停的流水,猛然想起佛經的叮嚀:「佛前多劫興供養,所積廣大福德緣;一念瞋心才興起,盡焚彼福成灰燼。」當下決心:要胸中還剩下的那塊「氣」,隨大江東去,永不回頭! 今日隨著風雨,送來了老同事。數十年前她調離山城,遠到繁華文明的台北教書,羅斯福路有幢千萬元以上的房子,新店也有幽靜別墅。有次我上台北,順道訪友敘舊,直覺她很忙,但精神狀況不佳,一掃當年的純真、樂觀。而今有閒,特意重返南部山城尋根,見她手舞足蹈說:「別墅賣掉了!退休後,在社區教老人家學英語,日子過得很簡單。回想以前,夠苦了!比財富事業;比先生職業;比兒女學業,很喜歡跟人比來比去,不喜歡被打敗的感覺。最後發現失去健康、失去靈光,才是最大的輸家。」整個下午,我們一起聽風、聽雨,話快樂人生。說再見時她歡天喜地說:「物質的easy也帶動精神的easy!生活簡單就是享受!」看看朋友老來能回歸內在的純真,得了生命真正的財富,我也跟著歡天喜地,吟誦古德的啟示:「返本還源便到家,亦無玄妙可稱誇;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 只是,生命要有多少好因緣?要走多長的路?要碰多少鼻青眼腫、心灰意冷,才能了解「瞋」、「嫉」、「比較」之念是平靜心靈最大的剋星?想著晚輩正在「事事比較」的路上行走人生,周遭的環境也充斥著較量名和利的氛圍,每回來電報告日常瑣事時,總會夾雜著職場人事的傾軋和外求的馳騁,「心」總是平不下來。對尚不明「萬法本閒,唯心自鬧」的晚輩,我亦不強求她即刻超越生命,只偶爾叮嚀:「環境再複雜多變,皆不可忘失『師生本色,為師之道。』」偶爾也俏皮地吟著人間音緣「雙好」的詞曲:「心好命又好,榮華富貴早;心好命不好,一生能溫飽。命好心不好,前程不能保;心命都不好,窮苦直到老。」或誦讀:「山也空來水也空,青山綠水依舊在;隨緣變現體無窮,為人疑嫉難相容。」我想:人若耳根圓通,聽久,她自然會懂! 每回晚輩在話匣結束前也會自我調侃:「不用擔心!等到六十歲,我也會有平靜的生活,像你一樣。」已逾耳順之年的我順著耳,聽一堆如過去的「你和我」,心裡仍是溢滿樂觀想著:她已從我的生命中讀過,知道未來要走的路,一如作家羅蘭筆下的智慧:「生命的過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一切情緒的激盪終會過去,一切彩色喧嘩終會消隱。如果你愛生命,你該不怕去體嘗。」因此,我深深相信:走過風,越過雨,陽光會更明亮。就像我,或說更像風雨中遠道來訪的朋友,已不為物役、不為名累,拋下比較、瞋嫉的生命,心自會寧靜下來,深刻感受一個真實快樂的自己。 此刻,窗外微風細雨,香水樹的黃葉迎風而落,輕飄飄疊滿一地,印在新青的草上,添了柔和寧靜。此情此景,心中不禁有詞呼喚:「落葉滿地風不掃,清淨本身好!好!好!不怕污泥來找。」也想起正在回家路上的老同事,想她那灼灼然快樂的心地。眼前落了葉的香水樹,忽然一片光明璀璨!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再閱讀及其愉悅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陳芳明 唯有啟開書頁,作者的魂魄才有可能甦醒過來。來自天外的作者,走到桌前,坐下來促膝長談,跨越時空的對話於焉展開。兩個陌生的靈魂相互試探,想像就在那個時刻盛放,思想也因此而擦出火花。 久別重逢的書置於掌上時,導電般一陣溫熱傳送過來。從箱底取出的舊書,帶著記憶的色澤,也混合著時間的氣味,彷彿才結束一次遙遠的漂泊之旅,終於又回到身邊。三十年前啟程航向西雅圖時,這些書也放在行囊,一起越過漫無邊際的海洋。從來未能預見那次的遠行,已經註定必須長期羈留異域。離開海島後,握可盈手的書,也開始嘗到投向天涯的滋味。北國的夢幻白雪,加州的萬頃陽光,都仔細鑑照過每一冊書,從泛黃的封面到發皺的封底,飽滿地吮吸了陌生天地的日精月華,這些書也隨著主人在遠方一起青春,也一起蒼老。 三十年後,舊書再度回歸原鄉台灣時,負載的已不再只是書中的文學想像,還容納了主人的顛簸心情與沉重記憶。舊書並不純然是一本小說或一冊詩集,更是情感的容器,是歲月的累積。如果主人的飄流有多曲折,舊書所承受的記憶烙痕就有多深。書的年齡,已屬主人生命無可割捨的一部分,甚至命運也幾乎是血脈相連。舊書重新捧在手上時,閱讀的文字之美背後,也流動著依稀可辨的光與影,那是雨絲,是雪花,是落葉,是那年秋後飄過天際的白雲。 讓每冊舊書又回到整齊的架上,散落的心情似乎也獲得收拾整頓。夜讀時,禁不住回首前塵,旅途上的風聲雪聲猶狺狺然拂過耳邊。遍歷多少江湖夜雨之後,能夠找到一個安頓的書窗,靜靜面對毫無動盪的時刻,終於不能不相信自己的生命正要進入返璞歸真的階段。坐在燈下,再次閱讀曾經讀過的舊書,恍然有一種舊情復燃的感覺。這麼多年之後,跨過半生,繞過半個地球,又與當年初識的書重逢。書中那些熟悉的字句,以及書頁留下的眉批字跡,穿越時光展開對話,勾起了不知是何年何日夜讀時的孤獨情緒。 順著書中文字緩緩前進,在段落與段落之間搜索,好像是在昔日的巷弄迂迴漫步。詩行速度的快慢,小說情節的起伏,都能夠確切把握,簡直是走在自己的版圖,非常清楚每一個可能的交錯與轉彎。縱然對每一本書都重新瞭若指掌,閱讀的感覺卻有一種說不出的變化。在書中俯仰之際,心情蕩漾已不似從前。 年輕時期看到的書中風景,大約是屬於平面的,孤立的。那時候讀書不多,歷練有限,耽溺於文字時,往往過於偏愛神祕的想像與華麗的鍛鑄。每當專注於浪漫狂想時,往往受到細雨夢回、楊柳風輕的召喚,兀自享受文字衍伸出來的祕境。從古典詩詞到現代小說,所有的閱讀都傾向於唯美感受。知識的高度,往往決定對世界的看法;即使是面對唯美的世界,青春華年所擁有的知識大約也只能看到那麼多。 知識的累積並不純粹來自書籍,有時還需要生命的實踐與體驗。在不停迴旋的旅路上,看到的不僅是地理景觀的變化,也看到人性的悲涼與溫暖。每次經歷過的創傷、出賣、背叛,無非都是在厚積生命的質感。嘗過冷酷、痛楚的滋味之後,有多少年輕時期無法理解的文字,竟在跨過中年以後豁然領悟。一首晦澀困難的詩,曾經折磨過不計其數的青春黑夜,經過艱辛閱讀的跋涉,終於還是不能不廢然放棄。那首惱人的詩,在盛年時期的一個寒冷冬夜又重新拾起時,曾經是百思不解的字句,卻突然以最清晰的姿貌浮現。多年隔閡的詩行,在一夜之間驟然解開,彷彿是纏綿許久的暗疾,頓然不藥而癒。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從天而降,只有全心領受。 閱讀經驗最為神祕之處,莫過於此。一冊陳舊的書縱然讀過,並不意味全然可以理解。一行短短的詩,一本厚厚的知識,都同樣需要生命的投入。從初讀到再閱讀,從不解到理解,歲月在等待,年齡在等待,猶滴水穿石,猶果實轉熟,時間非常有耐性地佇等。恰當的時機到來,緊緊鎖住的門窗驟然啟開,世界終究可以看得更為明白。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再閱讀,但是有些書在生命中確實不可輕易放棄。知識的累積,沒有一定的法則,也沒有特殊的祕訣。不停閱讀,無終止的閱讀,是追求知識的必要途徑。每個人的生命格局極其有限,智慧也許可以從生活歷練產生,但畢竟是屬於自我的世界。能夠開展格局的方式,就必須與別人的生命經驗相互對話。閱讀是構成對話的一道橋樑。通過閱讀等於是進入另一個生命領域,可以看到自己所看不到的。夜讀時刻,正是心靈與心靈相互對話的契機。遠方的,陌生的,逝去的,異域的作者靈魂,容納在每一冊書籍。沒有被閱讀的書,羅列在架上,只能視為一排排的墓誌銘。唯有啟開書頁,作者的魂魄才有可能甦醒過來。來自天外的作者,走到桌前,坐下來促膝長談,跨越時空的對話於焉展開。兩個陌生的靈魂相互試探,想像就在那個時刻盛放,思想也因此而擦出火花。 舊書重讀所帶來的情感往往是雙重的。如賭故人般閱讀那些已經走過一次的文字,看到的不僅是未識的作者,還看到從前的自己。遠逝的記憶早已擱置在幽暗角落,卻因從箱底取出舊書之際,又立刻甦醒過來。在遙遠的六○年代,在城市的一個高樓,在夏天的某個雨夜,有一隻寂寞身影投身在蒼白的牆壁,正埋首細讀一冊苦澀詩集。年輕衰弱的心無法容納喧囂的世界,能夠承受的可能只是一行短短的字句。那顆心很單純,如果開門進去窺探,大約可以看到一片純白的顏色。心靈是那樣純粹,在詩行之間蜿蜒搜索時,只能沉浸在文字的聲色之美。詩的豐富意義,並非是那位雨中少年所能探知。整個城市沉睡在大雨滂沱的深夜,困頓的閱讀卻未嘗稍止。 六○年代的苦惱與掙扎,從此滲入了詩集。幾乎每一本舊書都進駐兩個靈魂,作者與讀者的記憶,同時附著在書的重量。多少年後再度打開書頁時,兩種記憶也油然溢出。那位雨夜讀者已變得蒼老,好像站在一個較高位置,俯視著兩股記憶冉冉升起。握在手上再閱讀時,舊書湧起的情感無可抑制,畢竟它曾經陪伴年少的靈魂度過太多幾乎無法克服的深夜,也跟隨流浪的生命停泊在無數終究不再回歸的城市。閱讀的歷程與旅途一樣長,與時間一樣老,舊書的份量自有其無可輕侮的暗示。 曾經是不能解讀的詩集或知識,耗去的時光已經不是以季節的寬度就可計算。面對這些困難的書籍,如今竟能自由進出,那不是喜悅一詞可以輕易概括。其中經歷過精神探險與信心危機的折磨,毫不稍讓於肉體上曾經抵禦過的凌遲痛苦。 再閱讀的喜悅,當然不是源於自私情感的沉湎,也不是源於異域記憶的憐惜。喜悅的降臨,是因為已不再滿足於一行詩、一本書、一位作者的解讀,那種孤立的、平面的探索,已是屬於年少的脾性。站在較高的位置,看到的風景是多重的,完全不同於從前的視野。一位作者不再是一位作者,他是許多作者其中的一位。終於到達再閱讀的高度時,已經蓄積了足夠的能力,可以伸手邀請不同的作者相互對話。審美的比較,技巧的差異,理論的聯繫,都在進行再閱讀的過程中發生。 如果說這是一種知識的會通或整合,亦不為過。古典詩人與現代作者,中國文學與西方理論,台灣社會與東亞歷史,這種雙軌對位的閱讀,在早年經驗裡從未存在過。長期的持續閱讀,無非是在建構知識長城。一本書疊著一本書,猶如堆砌磚塊。在漫無頭緒的早期知識追求,只能視為朝向思想系統建造的基礎建築。從雜亂無章到井然有序,需要冗長時間的經營。始於一行詩的揣摩,終於一冊詩集的反覆求索,正是美學建構的起點。 閱讀欲望大張之後,再也不是樂於個別專書的鑽研,而是進一步對作者全集的無饜饕餮。知識領域逐漸擴張,凡是讀過,都不曾浪費。一位歷史研究者突然轉換跑道,開始介入文學知識的營造,不免會痛惜過去在史料閱讀所投注的時光。然而,在構築知識系統之餘,才發現歷史訓練並未虛擲。如果沒有經過辛苦的史籍整理,日後可能無法開發文學史的透視能力。 訕笑的星光,譏刺的寒風,曾經奚落過一位青年的讀書志向,幾度想要從閱讀出走。在那茫昧的歲月,曾經信心動搖,最後卻放棄了放棄的念頭,只因為整頓了整頓的決心。尤其是進入研究所後,才漸漸咀嚼閱讀的樂趣。真正從讀書中獲得喜悅,幾乎已經過了半生。遠在海外,飢渴而焦慮地閱讀台灣,每一冊伴隨旅行的書,都同樣迎接時代的起伏與生命的升降。當漂泊的不再漂泊,而回歸的已然回歸,餐風飲露的書籍也回到原來散發光與熱的位置。 久別重逢的書再度置於掌上時,才覺悟曾經有過的傷害,飄流,凌遲,延宕,都成為構築知識、思維、想像的一部分。有些記憶已經退潮,有些熱情也漸冷卻。如今到達再閱讀的階段,凡是接觸過的知識都匯聚起來,化為祝福的頌讚。合唱的聲音升起,喜悅的心情降臨。 本文轉載自《文訊》第275期(2008年9月)。

2008年10月09日
公開
4

愛我所熟悉的

【給女兒的生活筆記】 愛我所熟悉的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楊照 印象中,我不曾對自己的名字有過什麼意見,沒特別喜歡過,也沒討厭過。那就是我的名字。 同樣的,唸小學、唸國中,都是住家旁邊的學校,理所當然就去唸了。報到、分班,一切聽學校擺佈,然後就再分配好的班級,分配好的座位,上學讀書,跟週遭的同學交朋友。一次都沒想過,如果不要在這個班會怎樣;更一次都沒想過,要不要轉去可能更「好」的班。 也就是,我一直沒有覺得,擁有什麼樣的名字,上什麼樣的學校,遇到什麼樣的同學,應該是我能選擇的。不存在其他選項,也就沒有比較。 長大以後寫作給自己取筆名,也不是因為不喜歡原來的名字。是因為我寫的詩和小說,裡面假設的口氣都是很大人的。不像是我當時那個年紀會有該有的經驗、感想,掛上本來的名字,自己覺得很怪很沒有說服力。取了筆名,彷彿就創造了一個新的、不同的人,是那個人在寫那些詩與小說,解決了自我尷尬的情緒,可以安心地寫下去。 我常想,小時懵懵懂懂缺乏「選擇意識」,還真不是件壞事。沒想到要選擇,心裡自然生出接受事實的態度,於是我很容易讓自己在環境裡安定下來,也就容易喜歡上我所擁有的一切。 人的天性本能,對於陌生的東西先擺出敵意抗拒。那是演化中形成的自我防衛機制。為什麼「一見鍾情」很浪漫?因為我們很少第一眼看去就看到漂亮的人。「一見鍾情」是不自然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才自然。熟悉了我們才看到美,美與親近關係密切。跟我們親近的人,不會醜的。 我慶幸,在那個相對貧乏的年代,選擇是個奢侈品。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們接受了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那本來通通都不是我們自己去選來的,然而因為不知道要覺得委屈與無可奈何,我們摸熟混透了,就自然喜歡、自然珍惜。 我沒有花什麼時間去羨慕別人,更沒花時間去設想改變自己、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學校、自己的朋友。早早就把自己安定放在那唯一的情境中,把時間放在熟悉這一切、接受這一切。 妳的環境裡,有比我成長過程多得多的選擇。小小年紀,你們同學就有人改過好幾個英文名字,也都知道將來長大了,還可以去改掉爸媽替你們取的中文名字。你們早早就選擇過普通班或音樂班,也知道不同學校音樂班有不同的名聲。這一切,將來會給你們強烈強悍的自由意識與自主觀念,那是重要的價值。 不過,我希望追求自由、自主的過程中,妳不要失去對於週遭既有事物的接受能力,別一直遠眺看別處的風光,忘了讓自己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熟悉、平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