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歸園田居樂逍遙

2008年10月31日
公開
13

詩選作業從老師規定的詩中任選一首改寫成散文,呵呵呵∼媽媽終於把它趕出來啦!從十點半到十二點半,整整兩個小時,快虛脫了,睡覺去也∼ <歸園田居>(五首選一) 陶 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邱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空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樂逍遙 �yagisu改寫 阿祖的孤挺花想我從年輕起就缺乏與俗世合流的性情,只是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讀書入仕再自然不過的,十年寒窗只為求得一官半職。一直到我倦了,才發覺為官入仕並非我的夢想,我一直在違反我的本性而生活。 我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更愛與大自然共存共依,這些和功名利祿比起來,實是甜美甘泉,是我依賴甚深的精神食糧。曾經的官海浮沈,為五斗米而折腰,那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竟將青春虛擲其中?人生能有幾個十年、二十年?想來不勝唏噓。    誤陷網中之鳥眼中流露出重返舊山林的想望;被養在池中的魚兒念念不忘其生長的水淵。別人看我謀個一官半職走路有風,哪知我打從心裡厭惡這身束縛我的官服,和官場虛偽客套的辭令,官場文化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也和羈鳥與池魚一樣過著囚禁的生活,只是別人看不出我的不快樂,更不明白我懸念故鄉自在的生活,想念故鄉自在的白雲,想呼吸故鄉那自由的空氣,沁人心脾呵! 「辭官回鄉吧!」一股信念鼓舞著我,辭官的念頭日益加強,不管別人如何看我,沒有衣錦還鄉也無所謂。我不擅與人交際,又對官場文化深惡痛絕,幸好我的拙於應世,才能堅強我的信念;若我擅於應世則會違反我的本性,反而更不自然。回鄉開墾田園也能餬口,拋棄世俗一切榮耀和名利,守護我的田園為要。 在故鄉幸好仍有可遮風避雨的老家等著我,生活也不成問題,一方賴以維生的田地,只要肯耕作就不致餓腹。老天爺是眷顧我的。在屋後有榆樹以及柳樹高大的樹蔭可遮陽;桃花、李花競相爭放於屋前,看各色花朵開得喧鬧,有什麼比得上這種視覺享受?神仙生活也不過如此,感謝老天爺對我的厚愛。 因為居家遠離人多之地,因而有隱蔽不容易看到的特色。就因為這項特色,我所居住村落的炊煙便顯得格外輕柔而醒目,看著輕柔又綿密的炊煙裊裊上升,一縷縷……,多美好的一幅畫!這就是我所追求寧適淡泊的田園生活。 村落中的深巷少有人跡,因而狗吠聲顯得特別清晰;村落內十分幽靜,因而棲立在桑樹梢的雞鳴叫聲,也顯得非常悠長。清晰的狗吠聲與悠長的雞鳴聲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一日沒聽牠們啼叫,還真不習慣呢!這就是我可愛的家園,寧靜而從容,富有生氣又不吵雜的溫馨家園。   遠離官場是正確的!在故鄉家中,沒有一般官場上的是非雜事,不必虛與委蛇,浪費生命於無益人事中。回來家鄉可安心的做自己,或放歌或吟詩,內心不受外物干擾,悠閒自得讓我想高歌,這時若能來一壺酒是最棒的人生享受。   多慶幸我能做出辭官返回自然的決定!長久被拘禁在官場牢籠裡,心都生病了。而今能夠逃離魔爪重獲自由的我,宛如新生。再次回歸大自然懷抱,讓我能夠貪婪地大口呼吸新鮮的土地花草香,滿足呵!看著天空白雲悠悠飄過,我,也像那雲朵自在又逍遙。 能夠做回我自己,真好!

不再當三等公民

2008年10月30日
公開
44

【退休樂活】不再當三等公民 2008/10/23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林慈慈 以往有很多老人家每天無所事事,就像嬰兒一樣,從早上眼睛一張開想到的事情就是「吃、睡」,還因此被調侃是「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公民,如今,國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社會上的老年人也越來越多,終於有很多適合老年人的活動應運而生了。 記得鄰居有一位退休的老師,幾年來碰到他,總是顯得抑鬱寡歡,經常一個人站在公園裡抽著煙,兩眼無神的向著天空凝視,最近卻常常在黃昏時刻碰到他,他總是很愉悅的快步走,有時看他是坐公車剛回來,還會笑嘻嘻的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跟他太太聊天,才得知原來他現在每星期都有幾天到老社區唱卡拉OK去了,據他太太說,他們以前居住的老社區,現在每星期有三天在大樹下讓人家唱歌,一首歌只要十元,好多老人家知道這個消息都興奮的每次報到,他們認為去那裡不但可以唱歌,還可以跟別人聊天,所以一去就去一下午,現在覺得時間過的好快,生活的也很快樂,再也不會像以前老覺得無聊了。 社會大學的那些「老同學」更不用說了,很多人年紀雖然都已經超過八十,竟然可以一大早去上「易經」、「論語」、「莊子」…等年輕人都不見得讀得來的課,有些人學問很好,甚至還可以幽默的跟老師「抬槓」,製造輕鬆的上課氣氛;或者挑半天課,再跟同學來個聚餐或喝下午茶,有時老師舉辦課外活動,如參觀畫展、踏青等,他們也都盡可能參加,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既充實又愜意。 不管上課、唱歌、下棋…,老年人若可以在能力範圍內走出來「不再當三等公民」,相信不但對老人家自己本身是好事,對下一代無疑也是一種「解脫」,有言道「活的老也要活的好」,也只有如此,長壽才會有意義。

沒有孩子是 天生迷失的

2008年10月30日
公開
61

2008/10/27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戴晨志 在新竹,有一名國小剛畢業的十三歲邱姓孩童,兩天兩夜沒有回家,他的父親焦急萬分、四處尋人,最後終於在網咖裡找到。當然,這個父親十分生氣,看到孩子整天逗留在外,泡網咖,徹夜不歸……父親盛怒之下,命令兒子跪爬回家。 「我自己的小孩,我管不住他,那你教我,你告訴我要怎麼做才好?」邱父怒不可抑地說:「兒子偷了錢,兩天兩夜不回家,我辛苦地到處找才找到!我這是在教兒子、給他一點教訓,是為兒子好!」 始終畏懼父親眼光 是的,這名孩童,是迷失了。可是,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迷失的;沒有一個孩子,天生是喜歡迷失的! 孩子的迷失,一定有他的原因─孩子在家中,得不到溫暖、親情和關愛;或許是父母為了家計,忙於工作賺錢,疏於關心陪伴孩子。 有一位父親,管教兒女十分嚴厲,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父親時,都立刻閃躲、逃避;只有在父親出門不在時,才是兒女快樂的時光。他的孩子,始終畏懼父親的眼光,也從來不曾擁抱過父親。 後來,父親八十多歲,老了,病了;他臨終前,躺在床上,輕聲地告訴辛苦照顧他的女兒說:「人生如果能重來一次的話……我不會對我的小孩那麼嚴厲……我不要讓小孩怕我……」 打巴掌,不如多鼓掌 是的,不要讓孩子怕爸爸、怕媽媽,而是要讓孩子喜歡親近、擁抱爸媽!因為-「打他的手,不如牽他的手!」「打巴掌,不如多鼓掌!」 真的,「沒有孩子天生喜歡迷失的!」只是,孩子在茫茫生命大海之中,一時之間,找不到一塊可以倚靠的浮木,他在漂流、浮沉,誰願意拉他一把、拉他上岸?也因此,只有父母認知到-用真心、愛心、耐心陪伴孩子,教導他、寬容他;也用體貼的心「大手牽小手」,「幸福才會跟著我」啊! 您知道嗎,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是─「無法理解孩子,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 想法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位母親苦苦規勸上高中的兒子要用功念書,竟在校園裡痛心地割腕,換來的是,兒子大聲的嘶吼:「媽,妳在大庭廣眾之下割腕,妳知道我有多難過嗎?妳有用心聽過我說話嗎?……妳每天說來說去都是叫我念書;我白天在學校被老師唸得快發瘋了,回家又要繼續被妳唸……妳的眼中只有成績,考不好,連孝不孝順,都扯了進來……」 可是,媽媽也氣瘋了:「我這麼愛你,賺錢讓你上學,讓你吃好、穿好,可是叫你念個書,就好像要你的命一樣,動不動就對我大吼大叫……你每天只會上網,跟什麼同學、朋友M來M去,你這樣有什麼前途啊!」 是的,孩子苦悶、無處發洩;孩子不想忍受父母的嘮叨,大聲嘶吼出心中的憤怒和不滿;然而,可憐的父母辛苦賺錢,只盼望孩子多用功念書,將來才有好出路!老媽媽為了苦勸,使出了苦肉計,奈何兒子不領情,又把滿臉眼淚的媽媽痛斥一番…… 兒子心中厭煩,想逃;母親心痛如絞,想哭……最親密的人、最疼愛的孩子,想法卻是相差那麼十萬八千里!孩子難過,母親也委屈,親子之間的溝通真是不容易啊! 《培養大能力 》父母教養要當心責罵時亦然 扯開嗓門斥責孩子,外加羞辱他,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也會使孩子出現消沉、逃避的行為。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情緒上也會失控,但,父母失控的情緒不能持續太久,必須懂得及時拉回,緩和氣氛。也因此,「羞辱」是對孩子殘酷的教養。 孩子有心事、有苦衷、有委屈、有難過……父母可以學習─「先按捺住性子、先別動怒,先聽他說。」用心傾聽,才會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先把自己的心門打開,才能迎接孩子進入你的心裡。父母的笑容,孩子看在眼裡:想要教養出開朗、快樂的小孩,父母要先讓孩子看見大人開心的笑容。 用心講話,孩子知道:真心傾聽孩子訴說心事,也站在他的立場來思考,雙方用心溝通,孩子一定會知道父母的體貼。

讓孩子自己說 大人別插嘴

2008年10月30日
公開
45

〈醫生的開竅教養學〉讓孩子自己說 大人別插嘴 文�王健宇2008.10.28自由家庭親子 究竟在家長的認知中孩子多大年紀才算長大,才不需要父母親擔心?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因為在大部分的父母心裡,孩子永遠是孩子,永遠長不大。 會造成這種情形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關愛。 在我多年的看診經驗中,常遇到一個狀況,當我問小病人:「你怎麼了?哪裡不舒服?」做媽媽的會搶著回答,不管孩子是3歲、7歲、20歲,還沒講半句話,就被媽媽一古腦講完了,連我都來不及插話。這一類非常具有「主導權」的家長所持的理由是:「孩子小,不會說啦,由我來說!」「醫師的時間很寶貴,講太慢,講不清楚,浪費時間!」媽媽也許可以幫孩子把病情說得很詳細,但卻剝奪了孩子與醫生相互溝通與對話的機會。 其實媽媽說的情形跟孩子實際的狀況不見得完全吻合。當我問孩子,「你哪裡不舒服?」媽媽可能搶著回答:「他肚子痛,吃不下,脹氣。」這時小朋友會重複媽媽的話說:「肚子痛。」但他不知道什麼叫「肚子痛」,如果一開始就由小朋友回答,他的答案可能是「肚子怪怪的,不想吃東西。」這跟家長說的「肚子痛」可能不一樣。 家長給的答案往往是把自己的意見加進去了,連醫師的診斷也一併下了。為了更確實掌握孩子的病情,我寧願多花時間直接跟孩子對話,而且說服家長,「讓小朋友自己講,也讓我來跟小朋友溝通。」 當我每次藉由醫病對話中進入孩子的世界,都會發現孩子有能力把自己的症狀講出來。台灣的小孩在經常生病看醫生的情況下,都可以描述自己的病情,端看家長給不給機會,其實「久病成良醫」這句話也滿適用於孩子身上。 站在醫生的立場,我由衷希望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來講,提升他的表達能力,學會如何跟別人溝通,千萬不要心急而成為孩子的「代言人」,淹沒他成長的權利,大部分孩子不會表達自我的原因是父母親把孩子的表達機會搶走了,少了練習機會。 <醫生的觀察>家長過度介入 孩子長不大 我有一個將近40歲的男病人,每次看病都由媽媽作陪,因為媽媽生怕自己的兒子說不清楚病情導致醫生誤診……,我心想,40歲的男人耶!很多做父母的可能沒想過,就是因為你的介入,才導致孩子淪落到凡事都依賴父母的地步,這樣下去孩子永遠長不大,不管是40歲、50歲,只要媽媽還在,他永遠是個依靠父母的小孩。 做父母的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即使孩子這次生病看醫生的問題你幫他解決了,你可以幫他解決其他所有的問題嗎?人有事業、愛情、工作等等的不同問題……,父母都能幫他解決嗎?」 下一次到醫院,父母應該知道怎麼讓孩子自己表現了吧! <醫生的叮嚀>看診有一套 家長別擔心 家長可能不明白,醫生看診自有一套方法,中醫叫「望、聞、問、切」。這幾個字分開來在西醫的解讀分別是,望:看病人外觀;聞:聽病人訴說;問:詢問病人;切:理學檢查。 例如:小孩說他肚子不舒服,醫生就可以用聽診器聽腹部,用指尖輕壓肚子的方式問他會不會痛,或用手指敲的方式看有沒有異常的咚咚聲;如果醫生根據以上的步驟仍無法推論出病因,那麼「儀器檢查」是最後的方法,就是照X光或超音波檢查,甚至抽血驗尿檢驗。 但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講少了醫生會誤診,講慢了醫生會不高興;其實不會,我這麼說是想讓家長知道,醫學診斷有其必要的過程、必經的步驟,這個步驟行不通還有下一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有機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父母大可放心,不必急著搶話。 <作者小簡介> 王健宇,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現育有一子一女,兒子目前國一,女兒是小五。 雖然是醫生,但他沒讓孩子讀明星學校,他重視的是孩子喜不喜歡學習、有沒有認真學習;會到孩子的學校當「愛心爸爸」念故事給學校的孩子聽。覺得所有的孩子,並不是腦筋不好,只是沒遇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也就是天底下沒有真正笨的小孩,只是少了讓笨孩子開竅的教育方法。

讀心

2008年10月29日
公開
4

2008/10/2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宋瓊娥 我心在大山。 我獨行在那落葉深處,有些寂寥,又有些兒心頭雀躍。 這是一向的習慣。我喜歡徜徉在空靈的山間,沒有雜沓和喧鬧。心像大山一樣,深藏著無邊無際的自在和逍遙,深藏著的是這份孤獨的喜悅,踽踽獨行於空山野嶺之間。 「你寂寞嗎?」「你還好嗎?」 啊!是誰在問我?那和我對話的是誰?不就是你一直在陪伴我嗎?再說,我還有大山呢!聽吧!風總是絮絮叼叨,在大山裡,從樹葉那頭傳來沙啞的問候;從小溪裡傳來歡愉的歌聲;藤蔓又何等多情,總是拉拉扯扯留住你;蝴蝶蜜蜂跟前跟後,都是些小淘氣;還有遠處的白雲,何等自在,招手要與你遨遊,忽然間也許雷聲大作,接著傾盆大雨,那又何妨,不又是心情的點綴?高興時繼續前行,瀟灑的濕透,之後一定是美妙的雨過天晴彩霞滿天;要不,回身茅棚涼亭,啜飲淅瀝;再不,亦可打道回府,展書檐下或窗前聽雨也別有風趣,遠處的白雲就常常這麼說:自在就好。 和我對話的你是誰?無論喜或悲,你總在我身邊,你到底是誰?我高興時總聽到你的鼓掌,那麼誠懇,那麼真心,悄悄在耳邊叫好;悲傷時當然不好過,你也陪著流淚嘆氣,用盡比方借喻,直到我停止傷心不再拭淚;瞋心起時,那波濤洶湧,任誰也排解不了時,我知道你還是守著我,就像那大山,不曾離開。任我溪谷高峰橫衝直撞,它真的充滿了生命力,可以叫那風那雨將我擺平,不言而喻呀!這樣的教育我,是引導我,收起那烈焰,否則火燒功德林,後果一定不堪設想。直到風兒很溫柔的吹拂,拂過我髮梢,拂過我心頭;小石子任我踢任我踐踏,走上山巔,狼嚎狗叫一番,這樣的吞吐俯仰,是你引導的吧!於是我慢慢清涼,慢慢氣暢,慢慢下山。 雖然下山,人走向塵世,走向未完成的願,我心卻在大山,嚴格說來,我心在你我之間,我心在亙古長恆裡。 有你真好。

宋代的分茶

2008年10月29日
公開
7

【茶文化】宋代的分茶 2008/10/2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杜昌宏 「分茶」大約始於北宋初年。何謂「分茶」? 《劍南詩稿校注》卷十二〈疏山東堂晝眠〉釋曰:「分茶,宋人泡茶之一種方法,即以開水注入茶碗之技藝。」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在陸游〈臨安春雨初霽〉─詩中,這「分茶」不是尋常的品茗,而是一種獨特的烹茶游藝。陸游在詩中把「戲分茶」與「閒作草」並提,可見這絕非一般的玩耍。宋詞人向子湮有〈浣溪沙〉一首題云:「趙總持以扇頭來乞詞,戲有次贈。趙能善棋、寫字、分茶、彈琴。」此人把分茶與琴、棋、書等藝並列,說明此藝為當時文人喜愛與時尚的一種文化活動。 分茶又稱茶百戲、湯戲或茶戲。楊萬里有一首〈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記述他觀看顯上人玩分茶時的情景,十分詳盡而生動。詩云:「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如分茶巧。蒸云老禪弄泉手,隆興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遇兔甌面,怪怪奇奇真善幻。紛如劈絮太空,影落江能萬變。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勢字嫖姚。」茶、水相遇,在兔毫盞的盞面上幻變出奇奇怪怪的畫面來,有如濕雅的丹青,或似勁疾的草書。 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荈:茗錄》中說到一種「茶百戲」的游藝:「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

背著工具箱去補傘

2008年10月29日
公開
9

【圖畫民俗】背著工具箱去補傘 2008/10/2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劉興欽 每到夏天,各式各樣花色鮮艷的傘,像一朵朵美麗的花兒在大街小巷開放。 台灣是世界赫赫有名的製傘王國,傘的品質好,式樣新穎,行銷全世界。很難想像幾十年前一傘難求的日子,那時擁有傘的人家少之又少。後來傘漸漸多了起來,但是人們用傘都很珍惜,傘面破了、舊了,傘頭壞了、傘骨歪了、斷了,都捨不得丟掉,總會拿到固定的補傘地點去修補,若在城鎮裡,補傘的攤子大都在騎樓下就能找到。 一把傘又修又補的,能用就一直繼續用,直到再也不能修補了,仍然捨不得丟,還要賣給收破爛的,發揮最後一點經濟價值,做到真正的物盡其用。 鄉下地方,沒有固定的攤位修傘,但是經常會有背著工具箱到處遊走的補傘阿伯,他走過一個村莊又一個村莊,靠修補雨傘過日子。 傘的構造很簡單,修補起來並不難。傘的頂端像蜂窩孔的地方叫傘頭,那裡有一條鐵絲,將所有傘骨收攏,傘布也從這裡接合。以前的鐵絲不耐用,所以經常斷裂,最需要修理的就是這裡。修理起來很簡單,只要換一根鐵絲就行了。傘骨上脫線、脫勾、歪扭,修傘阿伯只要拿出鐵鉗,加上一點零件,也是三兩下就修好了。 修傘並不難,修好一把傘,有時只要幾分鐘時間,所以修傘能換得的工錢也少得可憐。修傘的阿伯,看去都很窮,尤其遊走鄉下的修傘人,修了上百把傘的工錢,只能換到兩斤米而已。在那個時代,有米可下鍋,自己種點菜,還是勉強可以糊口。 劉興欽小時候對什麼都有興趣,修傘阿伯來到村子裡,他就跑去看他修傘,因此小小年紀他就能自己修傘了。阿伯低頭認真修傘的模樣,至今都令他難忘,為此他寫了一首打油詩:「大頭伯伯補雨傘,腰酸背痛不敢喊。百枝才換兩斤米,勉強糊口還可以。」 傘是中國人在四千多年前發明的,傘最早的用途是為了防雨,所以塗上蠟和亮漆。傘是後來才用來遮陽的,古時候傘稱為「蓋」,從名稱就知道這種「蓋」不是手提傘。一直到魯班的妻子才發明了手提傘。 從前的手提傘價值不菲,因為都是用絲帛製造出來的,一般老百姓,根本買不起。唐朝以後油紙傘才普及起來,清朝以後,精工彩繪的花傘,像精緻名貴的藝術品一般,千金小姐手拿一把彩繪著花鳥的傘,走起路來更加風姿綽約。一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人又發明了可以折疊的傘。傘在唐朝傳到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十八世紀才傳到英國,接著傳遍歐美及全世界。 一傘難求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各種傘都有,高爾夫傘、自動傘、直傘、折傘、圓傘、造型傘、自動傘、休閒傘、釣魚傘、拐杖傘、油紙傘、布傘、尼龍傘等等,真是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現在一般常用的傘,價錢便宜,人們用壞了就丟,還有人下雨撐了傘出門,回家時雨停了,就忘了把傘帶回家,若還有人靠修雨傘過日子,恐怕真的要餓肚子了。

王羲之書法名蹟

2008年10月29日
公開
8

【雙溪學衡】王羲之書法名蹟 2008/10/2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杜承書 中國書法到了魏、晉之際,各書體發展逐漸成熟;爾後名家輩出,字體藝術更臻完善,此時書法大家,當推「書聖」王羲之為首。 王羲之,字逸少,曾官拜右軍將軍,又稱「王右軍」。少時從書法家衛夫人習字,後至各地遊覽,兼學諸家書法,取資廣博。唐張懷瓘《書斷》言:「尤善書,草、隸、八分、飛白、章、行,備精諸體,自成一家法。」對其兼善眾體之評甚為肯切,其書法造詣之高,極受後人推崇。 王羲之優秀作品甚多,唯年代久遠,今日難能見得真跡;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雖為唐人摹本,然書寫精妙,頗得羲之骨氣神韻。 其中〈快雪時晴帖〉為唐人精緻摹本,價值連城;清代乾隆為其題字:「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並引南朝梁武帝《書評》:「龍躍天門,虎臥鳳閣」為跋,而將此帖與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合稱「三希」,為書房命名「三希堂」,珍藏三帖於其中。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行楷書短簡,不但體現了書寫的陽剛之美,其筆鋒內斂、線形圓勁,行氣暢達有千里之勢,乾隆皇帝自是愛不釋手。 〈平安何如奉橘帖〉,乃是將〈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合為一帖,為王羲之行書典型作品。三帖的筆法各有勝處,無論從起筆至收鋒,抑或運筆轉折,皆顯出自然的蘊藉書風,唐張懷瓘〈書議〉言:「逸少筆跡遒潤,獨善一家之美。」 此帖雖亦為唐人摹本,然王羲之筆意之遒潤、行氣之暢達,躍然紙上,如同真跡。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為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之一。此帖與其餘草書傳本相較,既具有超逸、流暢的特性,又有俐落、跳宕的節奏筆法;由於此帖書於晚年,寫作心境亦與以往大不相同,為草書之代表佳作。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慶祝八十三周年院慶,舉辦了「晉唐法書名蹟」特展,破天荒同時展出以上三帖,以及〈大道帖〉、〈定武蘭亭真本〉,參觀者可同時一覽王羲之楷書、行書、草書珍品,實屬難得。 而〈快雪時晴帖〉距上次出展已時隔五年之久,故此次列展更顯機會殊勝;展期只到十一月底,若想親睹中國書法藝術之美,得加緊腳步,以免向隅。

罵員工的後果

2008年10月29日
公開
10

〈職場DNA〉------罵員工的後果 文�韋僮2008.10.28自由時報上班一族 老婆要我到乾貨大街幫她買零售的花茶,說是比較便宜,但又沒指定哪間店,所以就隨便挑了一間店。 負責看店的是個年輕的外籍女子,不知是外籍新娘還是幫傭。面對這些異鄉人,我總是會有幾分憐憫,畢竟身在異鄉討生活不容易。所以我很有耐心的邊講邊比劃,告訴她我要買50元的薰衣草花茶還有50元的玫瑰花茶。 當她瞭解我的意思,正拿出塑膠袋要幫我秤花茶的時候,店裡面出來了個歐巴桑,開始罵她動作慢、笨……,一面搶過塑膠袋,放在秤上,快手快腳的從一大袋乾薰衣草中舀了兩杯,三兩下就把我要的數量秤好,並告訴那外籍女子:「這樣的斤兩就夠了。」說完又像一陣風一樣消失在店鋪深處,留下那外籍女子跟我。 被罵的外籍女子一臉木然,倒是我目睹她被罵而感到有點尷尬。接著她拿起歐巴桑秤好的花茶,卻沒有馬上打包,反倒是又拿起舀花茶專用的杯子,往我的塑膠袋裡再多加了兩杯薰衣草,才把塑膠袋打個結。玫瑰花也是一樣,給了我超出我所購買的量。 她或許不會回嘴,但是她用最實際的行動表達了她對「被罵」這件事的不滿。 回到家,老婆驚訝的問我是在哪家買的,量怎麼這麼多。我把這件事告訴老婆,老婆笑著說:「那我們要感謝那個愛罵人的老闆囉。」

舒捲展餘清—品賞包種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8

2008/10/2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鄭上容   月白的瓷碗裡,端放著條索狀的包種。枝葉連理下蒼碧的葉片,每葉都像是挺拔峭直的柳體,清癯而精神,此刻正靜靜地躺在瓷碗中,宛若裝置藝術般典雅中帶有稜角分明的個性。當滾燙的開水蒸騰著漫天霧氣傾注入碗時,賦予了碗中世界足夠的活化能,喚醒了舞台的序幕。葉片像是甦醒的嬰兒,在碗中翻騰跌宕,沁出淡盪淺暈的一抹綠意,清透而澄澈,春水般的生命力量在漫溢的香氣裡蔓延。隨即浮出的泡沫輕快明暢地以華爾茲舞步滑過茶湯面,細緻綿密。然而贏得一句激賞的茶湯中,除了有著豐富多樣的感官領受外,更蘊藏著製茶工作者的用心與執著,猶如悠悠史卷中遒勁而不可或缺的一道墨跡。   身為製茶師女兒的我,自小在茶香環繞中耳濡目染,薰染了一身茶氣,雖稱不上對茶知之甚深,但對於品茶自有一番偏愛,而其中包種是最使人傾心的。也許是出自對於原鄉坪林的某些繫戀,也許是包種那份清柔的香氣能喚醒兒時最溫暖的記憶,總在茶湯入喉後縈繞口腔胸臆間的陣陣芳香裡找到心靈的依歸。包種特有的香氣,總在熱水入杯時夾雜著沸揚的蒸氣和獨特的清芬蘊藉迎面而來,當下宛若置身於人間天堂,隨著氣味瀰漫成心頭的暢然。看著蜷曲的茶身漸漸在碗中舒展,原先蓬鬆的空間被一片片葉片填滿,彷彿喜悅占據心房般延綿,心情同水也染上了一層色彩。茶湯色澤雖清清淡淡,卻饒富滋味。入口時清甜,滑落入喉後舌緣散發的餘香盪漾在齒間,而數泡後自舌根悄悄迴盈著自然的甘味,輕巧地譜成和諧的氛圍。一天中只要能有片刻時光徜徉於品賞包種的「儀式」中,不羨老殘明湖居聽書,也能享有熨平服貼的好心情,達到無一毛孔不暢快的境界!   父親傳承著三代以來製茶的經驗,投注畢生精力於製作好茶。在父親的經驗中,包種的製作過程最需專心致志,方能一氣呵成做出接近完美的口感。在啜飲包種的時刻,總會想起父親的用心,化作最溫順的茶湯在血液間奔騰,一呼一吸間醇和的清香宛若其人般「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那渾然天成的香氣與宛若身處深山般的清靈感受背後,是父親努力半生的堅持和職志所使然。滿載著父愛的茶湯,每每讓人在疲憊時想起那堅實有力的臂彎,撫平著成長中的挫折,緩衝著對於現實生活的不平之氣,在一口豪飲酣暢中,有了再走下去的決心。   對於包種的情懷是現實與理想的平衡點,在姿態與口味的不加造作中卻充盈著怡人的氣息,宛若謙沖君子的寬和大度,坦蕩有節;而那份父愛的溫度也總是透過茶水自口腔沿流,淡泊卻綿長的在心坎中匯流成河。

讓自己當別人的窗戶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8

【給女兒的生活筆記】讓自己當別人的窗戶 2008/10/2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楊照 兩周內,連續走了三所高中演講,講白先勇和余光中。出發前我都會有點遲疑,講完了回來的路上,我都會有點失神後悔,不是那麼確定自己究竟在幹嘛。 因為我到現在清楚記得自己念高中時,最受不了被強迫去聽演講。從小參加周會留下的深刻印象,我覺得台上演講的大人,只會講兩種內容--一種是我們已經聽過幾千遍,通通一樣的東西;另一種是他們自己都不見得相信,自己更做不到的教條。前一種,讓我厭煩;後一種,讓我感到虛偽。 高中三年,我只記得聽過一場有意義,學到東西的演講。那是朱西寧先生講「文學與社會」。演講那天,出了大太陽,放學後四點鐘莊敬樓禮堂極度悶熱,我可以感覺到汗珠一直不斷沿著背脊淌留下來,朱老師的聲音溫雅,沒有什麼激動起伏,娓娓道來,於是很快我可以看到週遭其他同學頭部開始一上一下,再一會兒,陸續有人悄悄背起書包打後門溜走了。然而這些都沒有影響我,我始終保持興奮狀態,將朱老師一句句話銘刻在心上。 那場演講,是「建青社」辦的,「建青社」沒有權力逼同學去聽演講,我是絕對心甘情願去的。那陣子,我飢渴地讀了一本又一本朱老師寫的小說,而且跟隨學長到過朱老師家一次,我信任朱老師不可能講平常其他講者講的那種言不由衷的話。 很長一段時間,有學校邀請去演講,我一定先問:「學生是自願來聽講嗎?」如果不是,我就拒絕去。我無法對著一屋子幾百個心不甘情不願的學生侃侃而談,我一定會想起自己少年時候的感受,我會覺得背叛了少年時候的自己。 大概兩年前吧,一位高中老師改變了我的決定。我在電話中很客氣地拒絕她的邀請,表明我無法在全校周會演講,還誠實說明了理由,那位老師有點激動地說:「可是我們的周會還是得開啊!」我差點笑出來,因為你們總是要開周會,所以我就應該去演講?「當然不是!」老師解釋:「我們的學生,平常沒有什麼機會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所以我特別想藉周會時間,找不一樣的人來講話。你不來,我就又得去找那些願意來講的人,他們就又會講同樣的、類似的話酘酘」 「可是我說的,他們聽得進去?」「當然不會都聽進去,然而總會有幾十個聽進去了......」 我被說服了。我願意為那幾百人中間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走一趟。只要有一個人聽進去,我的時間精神就不算浪費。我把自己想像成窗戶,努力準備應該帶什麼樣不同的人生光景讓他們看到,或許,真的有那麼幾個孩子,在短短的一、兩小時中,剛好願意打開眼睛,看到他們沒看過的繁花雜樹。 跟一屋子高中生講話,沒那麼容易,我常常講到精疲力竭、聲音沙啞,癱倒在回程的火車座位上,我想出一個句子來安慰自己:「窗戶從來不喊累、不抱怨的……」

戲說中國神話健將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13

【談古說今】戲說中國神話健將 2008/10/2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古傲狂生 北京奧運會火火紅紅的開幕,也熱熱鬧鬧的閉幕了,其間有大出風頭的好手,好似神一樣擁有天賦異稟,回頭一想,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也頗有那麼幾位運動健將呢! 這頭一位健將要算盤古,這位開天闢地的主兒,很有舉重運動員的潛質。您瞧他用手撐著青天,雙腳踏著大地,讓自己的身體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也隨著他的身體每天增高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這動作活脫脫就是現代舉重挺舉的工作嘛。盤古,我們的舉重祖師耶! 再一個就是女媧了。這位更了不起,是一位標準的女子田徑全才。她摶黃土造人,嫌速度太慢,甩開膀子用繩子摔泥,估計當時要有標槍、鉛球、鐵餅這些運動項目的話,女媧肯定是當之無愧的冠軍。女媧還曾補天,四處擒殺毒蟲猛獸,這比鐵人三項難度強多了。還有傳說世界大毀滅後,只剩伏羲和女媧兩人,伏羲向女媧求婚,女媧說如果伏羲能追上她,她才答應嫁。這就很有長跑和接力的味道。 最厲害的還得屬夸父。據《山海經》記載,這「古代姚明」,為了完成追日創舉,徒步馬拉松了幾萬里,渴得都喝乾了黃河和渭河,還是不解渴,要北飲大澤,可惜沒到目的地,便倒地不起,成為第一個因運動事業奉獻生命的神話人物。要是早幾萬年開發出運動飲料,夸父這位名副其實的馬拉松先驅就不會葬身黃泉了。 后羿是另一位大牌健將。他曾引弓射落天上的九個太陽,射箭居然達到了射擊乃至高射炮的威力,真令人咋舌。後來后羿迎娶了他的粉絲...嫦娥,開啟了一個偉大的美女配英雄的時代。 精衛本是炎帝的女兒,被大海淹死,托生為精衛鳥,每日銜著草棒、石子填海不止;還有著名的北山愚公因為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出門的道路,就開始挖山不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不服輸的奧運精神!中國足球隊、台灣棒球隊要是有這種精神,恐怕早衝出地球,勇奪銀河杯啦!

〈職場笑臉EQ〉你手上有一隻大象嗎?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9

文�吳娟瑜2008.10.28自由時報上班一族 Q:我看到一桌子未完成的case,心中就不知不覺煩躁起來;有時在公司加班,遇到家人一通電話來催促,這時,我常不知道該放下工作就走?還是怪罪家人不夠體諒? 而最近,在衝動之下,我還承接一個企劃案,結果掌聲是來了,但是壓力卻又更大。我是一邊熬夜做,一邊罵自己:「笨、笨、笨……」,我為什麼要這樣折磨自己?我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把日子過得這麼辛苦? A﹕哎呀──顯然你也是手上扛著一隻「大象」的工作狂啊! 「大象」代表「所有」你想完成的事項,例如: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工作完成,你想陪伴客戶應酬,你想讓夫妻兒女享受天倫之樂,你還想在煩躁之餘,快速躲進休閒度假中心,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一切放空,哈──對了,你還希望有充分時間陪伴家中老父老母聊天吃飯…… 有時候,所有的「所有」,逼得你喘不過氣,最後你僅剩一個奢望──就是在休假日能夠睡個「自然醒」的好覺。 最近看到一本書《放下手中的大象》,書中男主角馬克就是過著類似你的生活方式,他曾經搞不定工作,搞不定家人關係,也搞不定自己的苦悶。他就像馬戲團的小丑,想要一手撐起大象來雜耍……。 馬克對女兒賈姬講過一句話:「我曾經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但是當我開始感覺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我懷疑自己能否成功?」 馬克道出了我們的心聲,不!應該說,兩位作者道出了我們所有認真工作、腳踏實地的人的心聲,幸運的是,馬克從馬戲團的經營模式找到重新經營人生的訣竅。 原來,有一回,馬克在馬戲團巧遇生涯貴人維特和多明尼克,這兩位馬戲團主人從馬戲團的節目主持、節目訓練、節目表設計、節目淘汰、節目中場休息,到觀察觀眾需求、現場環境規劃等等,陸陸續續提供了管理層面的理念和技巧。 這樣像mentor(人生導師)的邂逅,讓馬克終於跳脫整日汲汲營營的人生。而馬克也終於弄懂了: •人生馬戲團可以是有組織、有娛樂性的。 •人生馬戲團的主持人也需要有充分時間、充分空間來「活出自己」。 •讓家人、讓員工、讓每個人(包括自己)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人生馬戲團才會成功。 總之,我建議你把手上的「大象」放下來吧!就像馬克,當他把「大象」(自以為是的自己、承接不完的職務)放下來,重新規劃、重新調整,剎時之間,人生馬戲團的三個「表演場」──「工作」、「人際關係(包含家人關係)」和「自己」,就日趨平衡、和諧了。 (作者為華人溝通管理演說家�作家)

會難背嗎?

2008年10月28日
公開
8

老子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今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託天下。」 老子為哥哥複習到這四篇,這小子竟要重新背?幼稚園時他背得可熟,今天花太多時間在這幾篇幅上。 哥哥還抱怨這些太長、太難背,教他背誦技巧,沒把心思帶進來,一點用處也沒有。媽媽以前覺得不好記,現在看一次就背得起來,老子的文章有其節奏性、相互對應,是很好的古文入門選,比論語好背多了。這和年紀大,理解力變強、記憶力減退無關吧? 端看有無用心而已,聽懂沒,哥哥?

熱愛自已,熱愛每一天

2008年10月27日
公開
12

2008/10/2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梁淩 二十四歲那年,我參加中文自考,課堂上認識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對我後來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女子很引人注目。一是因為她的年齡偏大,二是她考究的衣著、優雅的舉止與自信的氣質。參加自考的多半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的小青年,她看上去則有三四十歲,戴一頂質地優良的帽子,從胸針到絲巾,從髮型到手提包,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統一到整體又是那麼和諧,那麼渾然一體。她愛搶答老師的問題,總是優雅地舉起手,臉上帶著自信迷人的笑。 有一天我倆剛好同桌。課間,她突然扭著頭端詳著我說「你今天的妝化得不錯,就是唇線沒勾好」她教如何化妝,如何搭配衣服才最合體,這些話題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問她平時還喜歡做什麼,她說她是國家有級的足球裁判。我立馬想像出在足球場她口含哨子,自信幹練地揮動胳膊的情形。 她說女人要會裝扮自已,不要無所事事,要熱愛自已,熱愛每一天。 我的心靈被震撼了。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她那樣的年齡還跟我們這群青春派一起充電。 「熱愛自已,熱愛每一天」,這句話多年來激勵著我,使我心靈年輕,充滿活力。 熱愛自已,我天天都要換不同風格的服裝。今天青春動感,明天端莊嫻雅。別人看到的我便是千姿百態,不同的服裝使我覺得每天的陽光都是那麼不同。我天天精心描畫自已,我覺得女人是熱愛自幾己才化妝,是要化出個好心情。女為悅己容,熱愛自已,使自已天天美麗! 我天天看書寫稿,這是我的生存狀態,生活因寫作而美好。因為要寫作,我會留意生活的點點滴滴,並思索挖掘這些點滴後面的意義,所以我不會渾渾噩噩,麻木冷漠。在別人看來完全相同的每一天,對我來說都可能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在這一天,我會發現些閃光點,可能會產生一篇美文,這美文使我如品香茗,久久口齒噙香。謝天謝地,活著是件多美好的事!

在微笑中親近大師

2008年10月27日
公開
9

2008/10/2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陳幸蕙 在幽默作品裡,我們所看見、微笑邂逅,或深情相遇的余光中,於作家本色外,更是機伶頑童、冷面笑匠、嚴峻批評家,與熱情關懷者的多方綜合。 三年前,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曾別出心裁,編選發行了《余光中幽默文選》一書。 在台灣,這是第一本就作品特殊屬性與類型為依歸,所編的余光中選集。透過於此書中每一篇作品的笑覽解頤,讀者於會心莞爾間,不但閱讀了余光中風趣諧謔、輕鬆可喜之作,同時,對於「幽默」在人生中的意義與作用,也應可產生豐富的體認與思考,雋永之餘,實為余光中截至目前為止,各種選集中最別致、另類的一本。 在此書序言〈悲喜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曾舉文藝復興時期作家湯瑪斯.莫爾,於刀下「不能留頭」卻留下名言的掌故,指出這位因得罪英王亨利八世、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家重臣,於無可逃離閃躲的命運前,以幽默迎擊死亡的豁達、瀟灑與尊嚴,堪稱頂天立地。 此-「在悲劇中竟翻案出喜劇」的故事,實頗令人想起清初金聖歎臨刑前,與湯瑪斯.莫爾類近的作風。金聖歎一生倜儻高奇,少所顧忌,他所批點《水滸》、《三國》、《西廂》等書,議論故多,發前人所未發,即令其後因抗糧哭廟案與十七人坐斬時,也不改本色,出語驚人。據傳金聖歎臨終留言有兩個版本,一是:   「斷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余於無意中得之,不亦快哉!」 另一則是: 「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對此,魯迅雖不以幽默視之,但也認為金聖歎是「將屠戶的凶殘,使大家化為一笑」。至於汪曾祺則說「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可說或多或少都道出了金聖歎告別人世的心情。 而不論金聖歎當日所言究係「不亦快哉」抑或「豆干花生」,如此出人意表的諧謔之語,較諸莫爾在俎木上將鬍鬚捋開,笑稱鬍子未曾得罪君王,不應受刑,似又更多了幾分玩世不恭、狂放不羈的意味。但最出人意表的,或許卻還是─受金聖歎遺言啟發,今日徽州龍灣「具火腿滋味」的豆干,竟真以花生、大豆為原料製作,成為當地最富吸引力的土產與文化觀光資源─殺頭悲劇因一句幽默告白翻案出喜劇,喜劇復更後續發展成如此造福地方的故事,金聖歎若地下有知,快人快語,或許又要連聲讚歎「不亦快哉」吧! 不過,東、西方這兩位作家,一後一前,在痛苦、荒謬、絕望的臨界點上,雖都曾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高度的機智、從容、才思與豁達餘裕,令人佩服,但與死亡連結的故事莫不沉重,因此這兩則刀下留言,細思之餘,卻仍不免要令人想起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所說:「幽默的產生往往並不是由於快樂,倒反而是由於悲傷。在天堂裡,幽默是不存在的。」 換言之,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迫人而來,幽默,或許,便是使人從沉重之中暫時飛昇起來的那個「輕」。即令沉痛無奈的現實並未因此而改變,但當心靈和唇間自嘲、自遣的微笑粲然一閃,痛苦悲傷瞬間被轉換、挪移、超越與紓解,那麼,所謂幽默,終還是在最關鍵時刻,扳倒了沉重、攫住了輕快,攔截了喜感,彰顯了智慧,簡言之-獲得了勝利! 因此,無論是生命中非常時刻,或平淡不起波瀾的日常生活,當幽默感充分發揮、運用,潤滑了苦澀凝重的生命現實,應都可視為正向、健康,且具建設性的人格表現,值得稱賞。只是,這值得稱賞的人格特質或表現,若還要更進一步,融入創作,把幽默文學化,文學幽默化,巧妙高明地結合二者,便不是徒具幽默秉賦便可竟其功了。而在〈幽默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也坦然直言,「並不是所有作家,甚至大作家,都具有幽默感」。故若真論及幽默文學,那麼創作者實必須具備兩大條件-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手到擒來的彩筆-方能在作品裡製造出更令人驚喜、驚賞、驚歎、驚服、驚艷,甚至驚異的藝術效果,兩者缺一不可。 在台灣現代作家裡,余光中便是少數這兩種條件都具備的名家。他的詩文風格發展多元,而在廣為世人所熟知的「鄉愁」詩等抒情作品外,一個較少為人提及的獨家特色,便是詩文中的幽默感。 在〈幽默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也表示,當代作家梁實秋與錢鍾書作品中的諧趣,對他在創作上曾頗有啟發。梁實秋雅舍小品的幽默風格是:「時或誇張而令人驚喜,時或含蓄而耐人尋思」,復往往「佐以王爾德的驚駭特效,最講究好處收筆,留下嫋嫋的餘音」。至於錢鍾書的拿手絕活則是:「議論波瀾迴盪,有時不免正話反說,幾番回彈逆轉,終於正反相合」(余光中〈金燦燦的秋收〉.秋之頌)-這些特色,若細加品味,也確實在余光中幽默作品裡俯拾皆是。 但卻並不僅止如此而已,因為在幽默詩文裡,我們所看見的余光中,還常以一種自信而嬉戲的筆觸,打破慣性思考與感受,表現出另一個充滿喜感、具批判特色,與充滿關懷取向的自我。簡言之,幽默詩文不只是余光中抒情、說理、調侃自己的一方天地,更是他諷評世事、觀照大我、從事社會參與的一座文學舞台。在幽默作品裡,我們所看見、微笑邂逅,或深情相遇的余光中,於作家本色外,更是機伶頑童、冷面笑匠、嚴峻批評家,與熱情關懷者的多方綜合。 《余光中幽默文選》所選余光中最早的一篇幽默散文是〈給莎士比亞的一封回信〉(一九六七)。但在此之前兩年,他所寫拜訪美國詩人、小說家愛倫坡故居的遊記〈黑靈魂〉,其實便已充分顯現了施展黑色幽默的功力,令人難忘。 至於幽默感出現在余光中詩裡,最早則可追溯至其一九五○年的少作〈真理歌〉。那時余光中還只是二十二歲的文壇新秀,詩路方才起步,詩藝尚未成熟,故就技巧言,這第一首幽默詩並非成功之作。但此詩戳破世人看似熱愛真理、實則熱中權力追逐的假象,指出「真理」一詞遭嚴重誤解與濫用,觀點犀利,啟人深思,而以幽默為基調,寓批判於關懷,實開啟了他後來諸如-〈詩人和花販〉、〈控訴一枝煙囪〉、〈挖土機〉、〈海外看電視〉、〈一張椅子〉等諷刺詩的先聲。 不過,由於在作品裡所呈現的幽默感是多面向的,任何題材在余光中收放自如的筆端,總能恰到好處地摻入幽默元素,寫成誇張可喜、風趣可愛,以及,奇思妙喻令人驚歎的幽默詩,因此除上述諷謔取向的幽默詩章外,其他如抒情、寫景、敘事、詠物、述志、哲理、愛情、鄉土或環保詩等,也往往都因幽默感與幽默手法的運用,而被處理得諧趣橫生,富含鮮明的幽默性格。例如他甚受矚目的篇章-〈雨聲說些什麼〉便是高度感性的抒情之作;〈山中傳奇〉其實意在寫景;〈白楊〉、〈壁虎〉、〈芒果〉等,為不折不扣的詠物詩;〈夢與膀胱〉、〈漂水花〉、〈月球漫步〉等,生動敘事;至於〈給星光一點機會〉與〈絕色〉故是浪漫的情詩;〈車過枋寮〉、〈台東〉歌詠台灣風土,則尤為令人倍感親切的鄉土之作;此外,如〈我的繆思〉述志抒懷;〈蟋蟀和機關槍〉就死亡的絕對勝利,進行思索辯證;〈捉放蝸牛〉筆涉存在課題,提出「我是誰?」、「上帝的意志是什麼?」之迷惘與天問,更帶有哲理詩色彩。 -換句話說,不論題材屬性如何?這些詩都因幽默感的渲染、點撥、浸透、敷彩上色,提昇了文學趣味與悅讀效果,明確的主題外,無一不是生動風趣的幽默詩。而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光中幽默詩手法尚且多變,例如〈四谷怪譚〉、〈調葉珊〉、〈上山〉、〈桐油燈〉等諸作,便因賦予濃厚的驚悚、懸疑,甚至魔幻色彩,層次豐富,倍添想像空間,遂使其幽默詩特色更形活潑多元。 截至目前為止,幽默詩在余光中千首詩作中,約近百首,自成一醒目詩群。而在長久追蹤、品賞余光中詩文過程中,身為余光中粉絲,由於倍覺其幽默詩平易近人、精彩可喜,尤適宜國、高中生課外閱讀,以提升語文水準和鑑賞能力,於是,乃特別精選其中六十首,每首詩後且均附上一帖拋磚引玉式的迷你箋註「輕鬆讀詩趣」,供年輕讀者參考,以便更易掌握余光中詩精髓特色,遂成《余光中幽默詩選》獨特之內涵面貌。 簡言之,余光中是當代詩壇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其詩自是讀者們在親近現代詩和台灣當代文學時,必讀之作。由於余光中幽默詩指涉明顯,淺近有趣,令人於微笑間往往對其詩藝、詩情、詩心、詩思,與詩中微言大義,均較易心領神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故《余光中幽默詩選》實可視為一般讀者進入余光中詩王國的第一本詩選集。 基本上,這是余光中第一本類型詩選,也是一本悅讀指數極高、言近旨遠的「微笑詩選」。而就在這老當益壯、創作已逾半世紀的作家,正向其文學巔峰挺進時,掀啟這第一本最適宜悅讀的余光中詩選扉頁,跨入其宏偉富麗的詩王國,期待後續更多的文學驚喜之前,且讓我們- 在微笑中親近大師吧!

北宜路途

2008年10月27日
公開
13

2008/10/2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王岫 車過象山隧道,一小時間,就從羅東小鎮,回到一○一大樓附近,高樓林立的台北了。我拿起背包,下了車,剛剛雪隧之後的山間青綠氛圍,一下子就又被車水馬龍掩逝了…。 從光榮東路上搭上客運,不到五分鐘,車子已上了高速公路了。 號稱國道五號的北宜高,在羅東到頭城這一段,是高架的,恰好可以一覽蘭陽平原的阡陌縱橫。秋到了,有些稻田已收割,只剩殘餘稻梗留置田裡,有些則還禾浪搖穗,與周邊一些叢叢林樹或穿插其間的菜圃,形成一幅拼布般的黃、綠圖案。 每次從羅東返回台北,這路段的景色最美了,若是夜晚搭車,車窗外,更能看到點點燈火,如撒落的串珠,散落在平原上,璀璨亮麗。我想起許多客棧或餐廳,以能居高望下看夜景號召顧客,但實不如搭車在這段路上看蘭陽的夜晚燈色的華光,因為移動的視覺,飛逝而過的燈影,更是迷人呢! 但今天我是下午搭車,一路上陽光相隨,左邊遠處山巒起伏。車行十幾分鐘,已近礁溪,林美山上的佛光大學校舍隱然可見。名為佛光,建在山上雲海飄渺間的大學,實在符合修學養性的精神。據說學校日夜景色優美,生態豐富,最近還要發放導覽摺頁,開放校園免費讓人參觀,想來以後也應是這條路途上的過客,值得去探訪的景點,讓人知道,礁溪不是只有溫泉、旅館,還有一座風景優美,富有人文色彩的大學呢! 一過頭城交流道,遠處山頭兩個涵洞口開始,就是雪山隧道了。這座亞洲第一,世界第四,(二○○七年後,變成亞洲第二,世界第五,被大陸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超越了)全長十二點九公里的公路隧道,開鑿十幾年,一度因工程艱辛,漏水不斷而讓政府一度要放棄的工程,終於還是在二○○六年完工通車了。 我初次搭客運過雪隧時,的確被隧道之長震撼了,從沒有一個隧道,長到車行之間還可讓人打個盹,醒來還在隧道內呢! 雪隧的通車,也引起環保、生態人士諸多抨擊;有次聽作家劉克襄演講,提到雪隧通車後,深坑山上的農作,一年三穫變成兩穫了,因為開隧道時,地下水跑走了許多;宜蘭的作家黃春明先生,更誓言他有生之年,決不經雪隧回台北。 但如我一介平民者,只能一邊心裡祈福著政府可以改善生態環境的問題,一邊身體還是享福著雪隧通車的便捷。說真的,要是沒雪隧,我到羅東要花兩倍的時間呢,不管經令人不舒適之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或危險砂石車絡驛奔馳的濱海公路,都免不了要大半天才能抵達。所以我只得赧然地還是投雪隧一票,還經常過雪隧了。 然則,自過雪隧之後,到台北之間,還是隧道連連,有次搭首都客運,我精神極佳,注意著從雪隧之後,過了幾個隧道。結果發現,竟然還有七個隧道呢! 這七個隧道,分別是彭山隧道,三千八百零六公尺、烏塗隧道,二百五十四公尺、石碇隧道,二千二百二十公尺、南港隧道,四百五十五公尺、福德隧道,七百六十二公尺、文山隧道,一千四百零五公尺、象山隧道,九百八十六公尺。回家後,向太太報告這項發現和極盡眼力抄錄的成果;但向來一上車就打呼嚕到台北的她,還笑我在車上太無聊了是不是? 但後來我查資料,知道這些數據只是單向的,從台北去宜蘭,象山隧道是一千公尺,文山隧道是一千四百二十公尺.;也是呢,開隧道,一個山頭來回兩邊,兩邊不一樣長度是正常的;但雪隧的官方數字倒都是十二點九公里,沒見從兩頭計算有何差異。還有,如果你搭的是葛瑪蘭客運,到台北市區後,因為路線的不同,經過的隧道也不同呢! 但這也顯示,台北到後山的宜蘭,開山闢道就免不了。以前的草嶺古道、跑馬古道,是挑貨的步行者走出來,現在的汽車,則須逢山鑽洞,開鑿會破壞水文、樹林的隧道,便利了人們的空間移動,也留下一些生態的問題.,但隧道交通似如科技產品,不管專家提出有何副作用(如手機之電磁波、電玩、電視之損眼力等等),一方便了,人們似乎就無法走回頭路了。 車過象山隧道,一小時間,就從羅東小鎮,回到一○一大樓附近,高樓林立的台北了。我拿起背包,下了車,剛剛雪隧之後的山間青綠氛圍,一下子就又被車水馬龍淹逝了。

公主般的同事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1

職場見聞》公主般的同事 【聯合報╱■Little fish(台南市)】 2008.10.23 02:12 am 公司因為業務大幅擴展,不斷招考空服員,只是新血注入得快,也流失得快。偶爾大夥聚在一起聊到這群七年級的新同事,總忍不住搖頭嘆息。 我們在公司裡服務了幾年,談不上資深,但累積的經驗比剛入行的學弟學妹多,只是這年頭年輕人無厘頭的應答方式,還真讓習慣接招的我們無所適從。 潔西說開簡報會時,她的學妹忘了帶圍裙,一般忘了帶圍裙的人總會滿臉愧疚,趕忙向有多帶的同事借,可是這位天兵學妹卻大剌剌地說,她家的菲傭幫她整理行李時忘了放,她理所當然的說詞當下讓大家傻眼,這份工作彷彿是她生活的調劑,讓人看不到她對工作的責任感。 安迪絲遇到的學妹更誇張,艙管會議時,她舉手向艙管說,她是某某大學畢業的,不想打掃廁所。 大夥看著她,似是聽到天方夜譚。公司裡的大學生、碩士生、留學生一大把,大家都得輪流清理廁所,團隊裡實在養不起公主命的同事,也不想分擔刻意的偷懶。 飛行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些自以為高人一等、自做聰明的新生代,好心的提點換來不耐煩的回應,工作不是偷懶就是打馬虎眼,理由只是我們資深、薪水高,理應分擔工作量。碰上爛班,新人二話不說直接請假,累苦了在家待命的候補者。 新人抱著圓夢的態度來上班,不期待升職,只待航點飛盡打包走人。其實簽下合約的同時,大家已經明白職責所在,也了解工作的辛苦,薪資的算法白紙黑字寫明,不適任者自然該在簽下合約前三思。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總有人不願給承諾,並在事件發生時互相推託,因為每一個承諾都意味著肩上必須扛起更大的責任。面對成長帶來的改變,退縮的人放棄了;勇往直前的人卻在歲月的洗禮中,體驗責任感帶來的豐收。

毛巾操減重 1個月甩掉12公斤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2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竹東報導】 2008.10.23 02:29 am 經營之神王永慶視為養生之寶的毛巾操,除了訓練肌力、強化關節,更有助減重。竹東鎮吳姓婦人靠藥物、飲食控制和每天30分鐘毛巾操,1個月輕鬆甩掉12公斤,搖身一變成為孫子眼中的「辣嬤」。 王永慶生前熱愛毛巾操,竹東鎮內科醫師呂紹達也熱中此道,他一個多月來,每天做30分鐘毛巾操,減重6公斤;熱心的他,親自示範毛巾操,推薦給患者、本報讀者一起來。 50多歲吳姓婦人體重74公斤,連彎腰撿東西都吃力,加上血壓偏高,決心減重。 她找上呂紹達,呂初期用藥物、飲食控制,要求她每天30分鐘毛巾操,她第1個月成功減重12公斤,目前62公斤,水桶腰和蝴蝶袖等問題都改善,精神更好,更有自信。 呂紹達說,家裡隨手可得的毛巾,隨時可用來活動筋骨,幫助身體肌肉群和韌帶伸展,增加關節活動度,適合每天盯著電腦、保持固定姿勢的上班族,銀髮族也能試試看。 毛巾有點像物理治療的懸吊系統,有拉扯、阻力和擴胸作用。呂紹達建議,做毛巾操要選用長毛巾,雙手拉住毛巾留1個拳頭寬,記住要拉直,搭配用力的時候吐氣,放鬆的時候吸氣,每個動作停留4~5秒,做到身體發熱出汗。 毛巾操5個步驟,第1步「起式」,雙手握住毛巾,間隔約1個拳頭寬; 第2步雙手上舉,右手施力往右側拉,腰部同時右彎,左手施予反作用力,相互拉扯; 第3步左手施力往左側拉,腰部同時向左彎,右手施予反作用力,相互拉扯。 第4步雙手平舉到胸前,右手施力往右後方拉,臉部轉向後方,但身體不轉,左手施以反作用力,相互拉扯; 第5部雙手平舉到胸前,左手施力往左後方拉,臉部轉向後方,但身體不轉,右手施以反作用力,相互拉扯。

百年之後…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0

殯葬衛生學作業最後一題題目如下: 你(妳)對遺體處理之方式(如選擇火葬或土葬或其他…)有無個人之想法及見解?請說明你(妳)的想法及原因。 答:人到中年很多事都要看得開,現在不像老一輩的想法一定要兒子捧斗,平時對家中老人不聞不問,到老人百年之後才來哭給左鄰右舍看其孝順,一點意義都沒有,對其他家屬有失公允。這好像是目前台灣社會殯葬強調的孝道,家屬若哭不出來請孝男孝女來哭,根本成了一場鬧劇,我不敢苟同這種作法。 平日就告訴孩子我的後事處理,不必聽一干親戚之言,要辦得多隆重,才能顯示孝心。現在人孩子生得少,要孩子專程為我請假守喪的事我做不來,待我死後趕緊火化,不用遵循一般喪葬儀式,儘快回復正常生活步調。火化之後骨灰就當家裡盆栽或樹種的花肥,讓我回歸大地化為土壤的養分。 讓在世的人生活作息照常,想我時可念誦地藏經平復心靈,迴向給我我也收得到。親朋想到我這個人代表他們把我放進心裡,總好過平日不相借問,告別式勉為其難前來拈香,有的甚至還推拖不克前來的好。死亡是我自己的事,後事則免了,若要我安心的走,就別再逼我的孩子要怎麼做,因為我早告訴他們作法,別讓他們成為不孝之人。 這是個很好的省思題目,一般人從沒想過後事該怎麼辦,甚至忌諱此話題。修這門課沒什麼不好,除了認識自我身體以外,死亡過程、遺體護理、殯葬傳染病防制、殯葬職業危害、祭拜的環境衛生問題以及喪葬的環境衛生問題,種種我們平常甚少接觸的問題,在這個學科裡都能得到解答,對生死議題也不再避諱,最重要的是不再被一些假殯葬道學的人耍著玩。 為了達成這個心願,我一定會努力活到完成對孩子的教養階段結束,待他們成年後有自主能力才辭世,神哪,請賜予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