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呼吸就會瘦

2008年10月15日
公開
27

呼吸就會瘦 署東醫院推廣正確呼吸 2008-10-15 中國時報 【黃力勉�台東報導】  「我呼吸就會胖」,是許多飽受肥胖困擾民眾常掛在嘴邊的玩笑話,不過台東醫院復健科主任潘盈達表示,只要透過正確的呼吸,將每一口氣吐乾淨,就能使腹部的臟器受到擠壓,刺激腸胃蠕動及停滯血液流動,達成促進新陳代謝,進而達到瘦身功用。  潘盈達表示,從廿年前學習太極拳,到皮拉提斯的課程中,都有教導正確的呼吸方式,其實兩種的講法是一致的。太極拳中的丹田呼吸強調吐固納新,舊有的空氣吐乾淨後,才能完全吸進新的空氣,所以吐氣時,要儘可能將氣吐完。  當吐氣到最後,會感到肚臍往脊椎壓迫,腹部兩側的腹橫肌收縮,再稍微用點力,將氣吐乾淨,如果動作確實,做幾分鐘身體就會發熱,腹橫肌也會感到酸痛。  潘盈達說,吐氣時橫隔膜會上升,腹部會縮小,壓迫到腹部臟器,就像擠壓海棉一樣,會使得臟器較不易運動的部位,受到擠壓,讓腸道原本的許多停滯的血液,還有宿便,都能藉由完全吐氣的壓迫,增進血液循環及排除宿便。  由於吐氣法簡單實用,不受場地限制,任何姿勢都能做,潘盈達教導許多患者使用正確呼吸,患者都反應體重有變瘦的跡象,但目前尚未有完整的統計。  他強調,正確的呼吸能讓精神更好、排便更順暢,對於健康有正面的助益,養成習慣後,身體的代謝會變快,不用擔心吃太多會變胖。

洗心革面,別讓窮酸味跑出來

2008年10月14日
公開
5

文�吳娟瑜2008.10.14自由時報上班一族 為何第一桶金仍遙遙無期? 我是個跑業務的生手,有時跟著業務主管跑case,發現他能說善道,把客戶照顧得無微不至,讓我羨慕得很;有時自個兒東奔西跑,總感覺好吃力,我有需要這麼辛苦嗎? 為什麼我人生的第一桶金遙遙無期?我可以怎麼做,才能日進斗金呢? 你知道嗎?你是在最棒的機會裡,因為做業務是最夯的行業,不論你銷售的是什麼產品,一定有消費者需要你。 相信你也看過〈海角七號〉,影片中那位鍥而不捨的馬拉桑銷售員,他就是有本事讓每個碰到面的人對「馬拉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把產品銷售出去。儘管當場許多人拒絕了他,但是當有需要時,大家還是會想到用他的產品。 現在,你也一樣,你的目標就是要把工作做好,把公司的產品好好推廣出去。至於心態上如何跟「第一桶金」連結,這是需要重整觀念和做法的。 勿掉入我是窮人的思考模式 首先,你需要做到對「錢」有正面思考。 例如,下面三個造句,請接續完成句子看看。 一、錢是…… 二、有錢可以…… 三、看到錢,讓我想到…… 請嚴格為自己把關,千萬不要掉入「我是窮人」的思考模式,絕對不要說出類似「我常缺錢」、「我身上沒錢」、「我家很窮」的語句,因為當一個人窮酸味跑出來時,財神爺是不敢靠近的。 華勒思•華特列在《失落的致富經典》一書裡,曾提出幾個不錯的致富概念,在這個微利時代,非常適合你當做力爭上游、出人頭地的寶典。 方法一:創造財富,而不是競爭財富 例如,你把自己的能力或時間拿來和公司業務同仁合作,各自發揮所長,又密切合作,一起研究快速達成case的方法。千萬不要像有些公司的業務同仁,彼此惡性競爭,削價售出,當你把別人的case拉下台時,自己的客戶反而也保不住。 記住,雙贏(你和客戶、你和同事)一向是創造財富的捷徑。 方法二:物超所值,而不是自眨身價 你如何讓老板覺得「公司有你真好」? 當你很主動付出,很認真學習,又不斷在專業領域精進,不停地提高「即戰力」(立刻上場工作的能力)老板感覺請到你來上班,實在太划算了,一人可當多人用,一份薪水抵上三個人才;加上你又不斷增加客源,創造商機,哈──老板準定愛死你了。 方法三:幫老板賺錢,就是幫自己發財 千萬不要有一種心態,「反正客人的錢都是老板一個人賺走」,當有這種心態出現時,往往在老板面前乖巧認真,在背後則懶散無力。 想想看,老板除了給你薪資,還提供你學習成長的機會,人際關係改善了,工作績效提昇了,自己的遠見也開拓了,還有什麼不該感激的地方? 你的「第一桶金」不會從天空突然掉下來,你就是需要靠一邊摸索一邊改變心態,日積月累之後,「第一桶金」就會在你眼前閃閃發光了。 (作者為華人溝通管理演說家�作家)

筆盒又不見了

2008年10月14日
公開
5

帶到學校第二天的筆盒竟又給我搞失蹤! 哥哥先是跟我說上禮拜遺失的鉛筆盒找到了,話鋒一轉:「但是新的鉛筆盒不見了…」 他的老師看到我,很無奈的說哥哥的筆盒又不見了,放學時間老師正忙得不可開交,哥哥一直在她身旁打轉,待學生都放學後,老師才有機會理會哥哥。哥哥告訴她鉛筆盒是第四節課不見,既然是課堂上不見,哥哥又沒在第一時間反應,錯失先機,小朋友都走了,要查也難。 老師說知道哥哥帶新鉛筆盒到校的有三位同學,篩選過只有一位最有可能,但仍是老話一句,錯失先機,尋回機會渺茫。 哥哥的書包大剌剌掛在椅背上,對往來同學咧嘴傻笑,任人觀賞,有的同學有惡作劇念頭,直接抽拿起來也不無可能。若他關好書包,別人縱有心拿他東西,動作不會一氣呵成,鄰座同學一定會看到。 聽老師解讀後再對照哥哥在班上的生活模式,媽媽真的無言,教他愛物惜物的觀念至今仍沒改善,最怕的是他還存著別人比他更需要那件物品,找各種理由來解讀同學的動機。 爸爸回來知悉原委簡直氣炸了,除了責怪哥哥的粗心和不懂惜物之外,更氣憤自己教子無方。哥哥還不知死活的補上一句:「沒關係,我找到上次丟掉的鉛筆盒,裡面還有一支筆可寫。」 爸爸咆哮:「鉛筆盒不要帶了!媽媽妳拿一個塑膠袋給他裝那支鉛筆,其他都不要給他帶!叫他自己去借!才兩天,新鉛筆盒帶到學校才兩天,你就把它給搞丟,以前我們都沒筆盒可以用,你到底懂不懂什麼叫珍惜啊?」 哥哥也極其無辜,他又不是自願弄丟鉛筆盒,只是放在書包,而書包沒關罷了,他都有小心翼翼的收好啊!誠實告知還被挨刮,早知道就不要說了。說說說,全都是大人在說,一點解釋機會都不給他,以後真的就此閉嘴,讓大人自己去當柯南,什麼都不要問他最好。 只見哥哥沈浸在自己思緒,一張嘴噘得老高,不理會他老爸的指控。

台灣末代傳統文人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3

2008.10.8自由副刊◎林明德 記得六年前夏天的一個夜晚,飯後,與芳伶喝茶聊天。她突然神情肅穆地提起興大有位碩論擬寫鹿港文化人施文炳(1931-),希望我能表示一些看法。 當下我被震懾住了。一時無言,繼之以好奇。「文炳先學問、經驗豐富,雅俗兼備,不容易進入,此其一;有關文獻與研究相當欠缺,不容易處理,此其二;他是位台灣末代傳統文人,面相多元,不容易詮釋,此其三。」我回答說。經過一番討論,芳伶希望我直接與惠燕談談。我在電話與她聊了五十分鐘,逐漸了解她撰述的動機與可能的局限。她透露施文炳是她的叔叔。這次交談帶給我幾分的驚奇。 接著一年,芳伶擔任指導教授,我從旁出些點子。惠燕依照計畫循序漸進:蒐集文獻資料、進行交叉訪談、建構論文章節。之後撰寫論文,並按時逐章討論。2003年6月,終於繳交五章三十萬字的碩論《鹿港文化人施文炳先生研究》。口試過程深獲曾永義教授的肯定,「這篇論文讓我重新看到文炳先,真是謝謝。」他如是說。 居於彰化的詩人 2007年,個人覺得因緣具足,正式提出一個大夢想——啟動彰化學——以深耕人文彰化,其中重要環節是出版「彰化學」叢書,預計每年十二冊,五年六十冊。這項文化工程獲得全興、頂新與帝寶等文教基金會的支持,可說是產學合作的範例。我撥電話到鹿港,向文炳先報喜,並說明計畫內涵與實踐方式。他表示肯定,且答應全力支持。「希望把您的詩文集納入這套叢書,請惠燕幫忙整理。」我的建議,他欣然同意,而且要求親自校對。 《台灣末代傳統文人——施文炳詩文集》包括:漢詩《員嶠輕塵集》五百二十九首、《無瑕小築文存》四十八篇,及其他。內容涵蓋歷史、社會、政治、古蹟、民俗、田園、山水、環保與民間文學等。前有專論〈施文炳的生命歷程〉,後附年表及作品繫年,方便讀者的閱讀與研究。 俗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這毋寧指出了鹿港在台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三百多年來,鹿港人文薈萃,文化豐饒多元,是一座「殘垣敗壁內多俊秀,販夫走卒亦解詩書」的古城。文炳先為人和氣、宅心仁厚氣度大,顯然得到父母的遺傳,但恐怕也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舊居龍山寺旁,於宗教、民俗、節慶,耳濡目染,體會自是深刻。十五歲,拜在「鹿港四傑」許志呈門下,讀漢學、學漢詩。十六歲,初試啼聲〈夜讀自勵〉,曾自白:「書生當有掀天志,蓋世功名在少年。」二十一歲,首次參加鹿港聯吟大會比賽,以〈尋梅〉一詩掄元,原詩是: 玉骨冰肌不染塵,隴頭幾樹笑迎人。 東風驢背山顛雪,獨占江南第一春。 意象清新,風格秀逸,其詩學造詣於此可見。 六十多年的詩路,佳作無數,這都是他生命的風景,也是他生活的紀錄。在〈登玉山絕頂〉:「浩然天地覓元真,物外渾忘有此身。試向滄溟舒遠眼,不知人海正揚塵。」他展現超然物外的胸襟;在〈意樓〉:「曉對妝台懶畫眉,忍看花馥鳥鳴枝。阿郎一去無消息,辜負春光二月時。」他抒寫浪漫哀感的傳奇;〈二林雅集〉記錄酒家聚會的情趣;〈耕耘機〉以寓言諷刺政治現象;〈台灣竹枝詞〉五十六首,則反映社會、政治、地理與民俗,其動機是關懷台灣,基調卻是慷慨激昂的。 至於《無瑕小築文存》,古典、現代兼有,類型包括:鹿港懷古、碑記、序文、傳記及其他。文筆簡淨,落落寫來,處處可見其遣辭造句的功力與文學趣味。他早年與同好推動「再現鹿港風華」,曾以「鹿港八景」向全國各界徵詩,且親自撰寫〈鹿港八景介紹〉、〈鹿港簡介〉期望拋磚引玉;三百年的古城,一時成為全國的焦點,也掀起尋訪的熱潮。 超乎傳統的知識分子 結識文炳先三十年,我逐漸發現他的人格特質,如清風穆然,又如慧日朗然,始終給人和氣、溫暖的感覺。他生、長於古城,鹿港意識相當深厚,以再造鹿港自許;他關心民俗藝術,一手擘畫台灣民俗村,留住許多文化資產,堪稱文化奇蹟;他以傳統詩歌為志業,籌組詩社、舉辦全國詩人大會、促進各地詩人聯吟與國際文化交流,肩負弘揚詩教的責任;他熱愛鄉土,深具環保意識,挺身反杜邦,為古城留下淨土;他疼惜古蹟、重視歲時節慶,為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盡心盡力;他筆歌墨舞,擅長繪畫書法、撰聯對、寫俳句……這些面相與成就都可以從他的作品得到例證。相信這本詩文集的出版,於挖掘彰化人文底蘊與累積半線文化資源上,是件可賀可喜的成績,毋庸置疑,也平添彰化學叢書的光彩。 人說文炳先的生活重心在鹿港,全力投入發揚古城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是位入世的「鹿港文化人」。不過,就個人長期的接觸與了解,他經商結社、勤讀古籍、拜名師、訪耆老,學養、識見與時俱進。他多才多藝,寄閒情於繪畫書法、寓批判於詩文,積極關心民俗、維護文化資產,熱愛鄉土,守護鹿港……這些表現說明了他是傳統文人,又超乎傳統文人,其關鍵是:多了知識分子的擔當。 思索「文炳先」這個符碼,我的解讀是:他是台灣末代傳統文人。

「書記官」 許高中生一個未來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7

【經濟日報╱何蕙安】 2008.10.03 03:04 am 大部分的書記官,就像他們所穿的黑色法袍一樣低調,總是默默伴隨在法官或檢察官的身旁,或聽著當事人證詞飛快打字,或頂著太陽去查封,或半夜被叫醒去相驗現場。書記官幾乎參與審判以外的所有司法行政業務,既掌握公權力、具備法學素養,考試門檻又不高,是有志從事司法工作者的不錯選擇。 非法律科系 也能報考 宛如司法官的分身,書記官通常是第一線接觸當事人的司法人員,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報考,也不限制一定要法律相關科系畢業。一旦考上,隨著選擇進入院方或檢方,業務也不太相同,大致上分為記錄、行政與執行,會不定期輪調。 法院書記官林安(化名)表示,行政書記官要負責研考(檢討案件進度)、文書、訴訟輔導、提存、統計等;記錄書記官則跟隨被分配到的法官,在民事、刑事、少年、家事或簡易庭等,配合開庭記錄,製作裁判書、傳票,處理上訴、抗告等事件。為了順利開庭,書記官必須勤練打字,努力跟上當事人的說話速度。 職務輪調 工作不輕鬆 執行書記官的風險較高,因為必須強制執行不肯還債的債務人財產,經常會遇到債務人激烈抗爭或悲情攻勢等勁爆場面。林安說,債務人放狗咬人、預藏凶器砍殺、把書記官反鎖在屋內都不是新鮮事,甚至還有過屋主上吊自殺。有書記官透露,如果查封標的物錯誤,遇到當事人求償,書記官還可能每月被扣薪三分之一,直到清償為止。 檢方書記官同樣分為行政、偵查、公訴、執行等,因為面對的是刑事案件,工作內容更加刺激。擔任檢方書記官的曉月(化名)說,偵查書記官除了開庭、製作書類等內勤外,每個月還有至少一次的外勤,要機動的隨著檢察官相驗現場,所以常半夜被叫醒,勘驗有他殺嫌疑的現場,會有「一具屍體400元」的額外補貼。 曉月回想過去11年的書記官生涯,看過不少驚心動魄的畫面,不管是跳樓、火燒、車禍,有時候一天就有七、八具屍體,也參與過華航、新航空難的勘驗工作。回想當時,她負責協助認屍,看著屍體與破碎的屍塊排滿殯儀館,那段期間非常難熬,但她也夢到有罹難者向她感謝。以前很愛看恐怖片的曉月,做了這一行反而不太敢看。 升遷管道窄 薪水不錯 跟一般的公務員一樣,書記官升遷主要還是看考績,從委任三職等起跳,連續兩年考績甲等或三年內兩甲、一乙才能升一個職等;晉升五職等後必須工作五年,才能參加升等考。也就是說,一個菜鳥書記官最順利的情況大約要經過十年、且通過升等考試後,才取得薦任六職等的資格,也才有機會擔任股長、科長、書記官長等幹部。 書記官長是書記官的「最高境界」,但畢竟一個法院只有一位書記官長,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能升到科長與書記官長的還是少數,要看造化。某書記官長以高等法院為例,只有民事科與刑事科兩科,轄下雖有150個股,但科長也不過兩個,如果沒有缺,下面的股長根本擠不上去,書記官長就更難了,有時候只能往其他法院發展。 薪資部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記錄科兼文書科長吳柏洲說,因為有專業加給,薪水會比一般公務人員多。以一個新任行政書記官而言,本俸加專業加給有3.6萬元,記錄科再加4,700元,如果獲得晉升職等,也會加薪;股長與科長又另有主管加給;因為常加班,每個月還有加班費、值班費。年終獎金固定1.5個月,考績甲等再加一個月,乙等則多0.5個月。 在不景氣的時代,書記官薪水還是令一般上班族羨慕,但比起朝夕相處的法官,薪水大約只有法官的三分之一,所以書記官轉考司法官是很常見的現象,也是書記官更上層樓的出路之一。 作為書記官,林安認為,可以在有限人生體驗各種人情世故。像他曾待少年法庭,看過不少加害人、被害人與家長,常會反躬自省,檢討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要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不要侵害他人。他有一位同事在家事法庭,每天接觸怨偶,也比較珍惜自己的家庭,感恩有個不錯的老公。

【文學格子舖】數字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11

2008.10.13自由副刊 假象與幻影 ◎季季 關於我的生日,本來只有一組數字,後來卻變成了兩組。 兩組數字一前一後,先行者那一組成了隱匿,後來者那一組則光明正大遊走於天下。 其實,後來者不過是假象,先行者才是真實。 但是,在文字記載裡,假象是真實,先行者只是幻影。 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幼時永定人只給孩子做周歲,此後不再做生日。上小學後老師問我們生日,我回家問父親。他說,妳的生日最好記啊,34111。然後拿出戶口名簿指給我看並念給我聽﹕民國三十四年一月十一日。 但是母親說,那是假的啦,妳和崙背媽共日生,是民國三十三年舊曆十月二十六,新曆十二月十一,應該是331211才對! 父親在一旁靦腆笑道,是啦,戶口慢報一個月,就變做慢一年啦。 我不能更改父親登記的戶籍資料,但是最近這幾年已把著作中有關個人簡介的出生年還原為一九四四,讓母親生我的真實不再只是幻影。 Long long ago long ago◎愛亞 我的部落格裡設了一個「竹師附小網站」聯絡站,有一個小學妹寫信來說記得自己的學號「5450」,因此她知道自己是民國65年進入小學的。忽然,「9053」這組數字跳入我腦際,呀!我竟也記得我的小學學號!我們夏淺藍冬深藍的連身製服裙上粗體紅字繡的學號,我胸前的是「9053」。幾9?49?念小學一年級?攏不上,算錯了!天哪!應是39!民國39年?那樣「古代」我就入小學?我的學號是小四轉學到竹師附小後才有的,這個學號帶我進入我人生的一個大轉彎,由荒村野道轉入不可知的美妙奇特未來。或說沒有念這個小學我的一生會陷入平常、平凡…… 你念過的學校有哪一所會永駐你心頭?有哪一所教育你最好護佑你最多讓你經過五十年也不忘記?竹師附小是我和許多竹師附小人都舉手擁戴的一個小學,小學教育,重要啊! 如影隨形的幸運「四」◎廖玉蕙 「四」和「死」諧音,傳統觀念認定不吉利,但是,對我們家來說,它卻是個無比幸運的數字。近年來,我們買房子,專挑四樓,四樓至少便宜個一、二十萬;電話號碼不避諱「四」,電信局的職員說:「最後一個數字是『四』,有特別優惠。」汽車牌照號碼不嫌棄「四」,辦手續的櫃台小姐如釋重負,態度格外親切。 倒不是貪小便宜才不避諱四。結婚幾年後的某一天,不經意間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數字「四」。外子的生日在四日;我和兒子的則是十四日;我們結婚在十四日的十四時(下午二時);女兒被編入四班;兒子的學號最後一個數字也是四;當時的住家在四樓;電話是「我餓餓爸爸死(522884)」;牌照號碼中有三個「四」字;……而父母健康、兒女平安、工作順遂,於是,我們咸認「四」是我們的幸運數字。 神奇的是,一遇到「四」這個數字的准考證,我們好像總是能輕騎過關。小孩學力測驗,我考博士班,「四」和我們家真有緣,堪稱如影隨形。先前是它跟著我們;後來是我們追隨著它。 3.1415926……◎林宜澐 圓周率被有些人拿來當做挑戰人類記憶力極限的試金石,這個跟宇宙一樣無窮無盡的數字,有人硬是可以背誦到小數點後面好幾萬位數。2005年11月20日,陜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呂超,靠著巧克力、咖啡、葡萄糖和尿布的幫忙,花了二十四小時零四分鐘,正確、不間斷地將小數點後面的數字背誦到第67890位,一舉創下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數字自成一個玄妙的世界,不少人相信上帝透過數字,對人類暗示了許多宇宙間的道理。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數論帶有神祕主義色彩(六是靈魂,七是理性,八是愛情……)《易經》的基本結構關乎幾個數字間的隱喻,而有人在巴赫的音樂裡尋找數的關係,有人探索黃金比例,有人要找出最大的質數,似乎在在都顯示出數的世界是一個豐饒浩瀚的有趣世界。 只是,當超級電腦已經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面一百萬兆位,卻還不知伊於胡底時,人類憑著肉身的記憶力勇闖這片無窮宇宙,是不是難免帶了點悲壯的意味? 212◎孫維民 念碩士班的最後半年,我搬進了學校宿舍。 那時的作息非常簡單規律。晨間,我去餐廳吃一頓中式早餐,隨即返回宿舍讀書。中午用餐後,開始和打字機一起工作。到了黃昏(尤其是在夏天)會有一場陣雨,不久放晴,我便又可以下樓。 每隔數日,工人們會在校園裡除草。我坐在宿舍窗前,聞到濃郁的草香,有時暫時擱置論文,轉而寫詩。當時,寫詩是多麼自然的事。字句似乎輕易地就能銷鎔憂慮。 我將打好字的最後一章論文裝在大型信封裡,交給指導教授。兩天之後,指導教授將改好的論文從門縫塞進了212室,我的房間。 那樣的日子單純而順利,彷彿有神支持,雖然當時並未如此想過。 5 ◎林俊穎 那個上午,我們外景隊連趕將軍澳、西貢,過午回到觀塘,一棟油污陳舊大樓,堆滿紙箱與黑殼鋼管、膠料,塞隘空間滷著鐵酸脂臭。居然得換通行證才能上樓。操廣東話的同事利嘴毒舌,拿證上的號碼互給對方卜運勢;我只講普通話的啞巴拿的是58,「勿發。」貨梯口匡朗口匡朗,是《駭客任務》裡游移著金屬鞭足,在異次元空間遭攻擊崩塌了。我反抗,我不是港仔,應是遇五則發? 父親年輕時在家鄉開了家麵包店,取名五大;家中正好五位姑姑,親友看著店名總是文文笑。星象學閒書說我的幸運數字是五。讀了三島的《天人五衰》,耽美之心,有樣學樣。書一出,出版社就停業,總編輯癌故。朋友罵活該:取什麼五衰,觸霉頭。 我在暗夜驚懼等著下一場災難,瞪著五字彷若那沉緩運轉的敦厚土星。「知其黑,守其白」,我安慰自己,落陷時刻就要過去,就要過去了。 無用ㄉ電話簿 ◎郭強生 跟八百年沒見面的高中同學聚會,憑記憶把班上每個座號跟人名再對一遍是每次都要玩的遊戲。一直是學藝股長負責收作業的我,從前玩起這個遊戲絕對不會輸,畢業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我總能準確說出幾號是某某某,換來眾人一番讚歎。可是畢業二十六年後的此時,我的記憶不行了。 應該說,我對於記數字是愈來愈吃力了。 席間,座號跟我緊臨的C突然說出我老家的電話號碼,我吃驚之餘努力擠壓腦汁,對於他老家的電話仍一片空白。那時覺得,腦袋中存放了電話號碼是種幸福的感覺。當年大家是如何習慣而順手地就拿起話筒,什麼雞毛蒜皮的事都津津有味談論。長大以後,這樣的朋友一個個消失,每天在電話上說的都是工作上的事。有了助理,連電話號碼都不再自己查。拜手機之賜,一個按鍵就自動撥號。 人際網路變成像一隻沒有臉的龐然巨獸,你總想躲著它。 祝你秋節愉快! 沒頭沒腦手機裡出現簡訊一則,和一串陌生的電話號碼。 也祝你秋節愉快!……請問,是哪位啊? 發送回覆的同時,覺得自己真是一個煞風景的傢伙。 2 ◎鴻鴻 我哥哥名字有個「中」字,我名字有個「亞」。從中國到亞洲,看來我爸媽確實有逐步征服世界的雄心。不料這個「亞」也有「第二」的意思。沒有征服亞洲,「2」這個數字反而跟著我如影隨形。我在班上老考第二名,小學畢業也是拿的鄉長獎(第一名是縣長獎)。第一次文學獎得名《中央日報文學獎》是新詩第二名。考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也是第二(第一名當過兵有加分),看來我這一生注定當亞軍。 不過也幸好我排行老二,有哥哥負責傳宗接代,讓我可以任性胡為,沒生小孩,卻離過兩次婚。最近看到蘑菇出了一款T恤,上面寫個「ㄆ」,真是深得我心。女友告知「ㄆ」在台語是泡泡之意,尤指小便上的泡泡。我聞言立即買下,穿著招搖過市。 5 ◎柯裕棻 數字是理性的,它們一是一、二是二,他們的關係清楚明白,誰和誰在一起加乘是多少,誰和誰相減除又是多少,清湯白麵,不會出錯。 我喜歡5這個數字,因為它不囉唆,乾脆。它是個質數,除了1和自己之外沒有內含其他因子。可是它也不算孤拐刁鑽,它的倍數不是5就是0,非常簡單而友善。計算物件或金錢的時候它是一個清楚的計量單位,計算成績時它也是一個容易運算的區隔階序。 選舉計票的時候,5更是一個奇特的單位,以「正」這個字顯示。不論結果是幾百萬票,都是以5為單位的「正」字一筆一筆累計的,只有熟悉中文的人才能明白這種「正」的文字運算法。大概是這個緣故,5給我非常工整而完全的印象。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完全數,可以像方塊磚那樣疊起一整個民意社會。 六 ◎吳鈞堯 民國78年7月1日,我在聯考會場。 數學考卷,答案亂猜的不少,時間趨近,還能塗抹多少空白,換來心安理得?該怎麼猜這一題填空?當一顆骰子胡亂轉動時。三十六、七十二、一○八?如果當時,我寫上「六」以外的答案,將被扣除六分,總分將從三九九降到三九三。六分差距,中間隔著六百或六千人,我不會就讀中山大學財務管理、未必可以遇到日後「順理成章」認識的文友、妻子,不一定提筆寫,不一定不好或好,但不知道,我會是什麼樣的人。 我填上「六」,它塑造我,它繁衍我。 當時,我每天只取「六」根菸,置入菸盒,節制但又放縱地吞雲吐霧。 抽菸,跟提前入伍有關,兵役期間認識居住龍崗的女孩,她用菸告訴我,她的一生必將跟我分歧,但她願意,跟我共享一根菸。 我在數學考卷填上「六」以後,果然,我們沒再見過面了。 看到9就變白癡 ◎劉梓潔 衝動購物狂如我,看到9就像看到娘。99、199、299這些9字輩的標價都是娘的姊妹,可敬可親又可愛。我從不奉行貨比三家不吃虧,信仰早買早用才是早賺到。直到全民抗漲抗通膨時代來臨,9,讓我變成白癡一個。 愛牠,就給牠用最好的,是我被催眠的又一敗家金句。兩隻貓兒如廁只用美國進口清香味低粉塵優質砂。一漲再漲,心疼還是敗下去,但我漸漸學會比價。A寵物網每盒499元,好貴。B寵物通兩盒999,我喜上眉梢,一口氣訂了三組,六盒。直到沾沾得意向貓友炫耀,被笑白癡,才恍然大悟。 為什麼你會覺得兩盒999比每盒499便宜?為什麼你會受騙別人不會?叫賣貓砂的網路黑心店為什麼不會倒?一連串疑問句,句句都具有理財暢銷書書名的架勢。我想一定是上天在懲罰我不愛看這類書又不愛玩數獨。上網路書店取經,我欣慰地笑了,因為這裡有樣東西可以舒緩我的9字尾恐懼症。 它叫做:今日66折。 236 ◎黃文鉅 在政大的日子,即將邁入第四年了。我的生活的範圍依然寥落無語並且有減無增。後山的楓香步道、自強九舍、圖書館、游泳館、熊威超市、恆光橋、河堤。除此,尷尬的是,我的嗜好居然就只剩下搭公車。 我最喜歡也最常搭236。公車是我的避風港。一旦上了車,我就全心全意放空發呆。夏日暑氣被隔絕在玻璃窗之外,彷彿,外界的喧擾都與我無關了。政黨惡鬥、經濟崩盤、失業率、犯罪率……還有那怎麼寫都不甚滿意的碩士論文。 我要私奔和我自己。每次都希望公車不要停下來。我喜愛顛簸的車況甚於無常的人生;喜歡在車水馬龍的尖鋒時刻,反芻體內所剩無幾的鎮靜。我甚至想過要當公車司機。日復一日,開門關門,送往迎來,在陌生與熟悉的潮間帶漂流。 每當236從台北車站,路經公館,回到木柵,行到水窮的我,似乎漸漸執著於這座邊境山城,之後再也不想離開。

孩子出生後趕快讓他聽歌吧!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27

【收放之間】孩子出生後趕快讓他聽歌吧! 2008/10/13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功文奶奶 日本最近研究發現,孩子幼年的時候,若能讓他聽兩百首以上的歌曲,歌詞中的內容,便能幫助孩子學到相當於國小四、五年級程度的詞彙。我們都知道零到六歲是開發幼兒潛能最重要的階段,若能利用學習歌曲的方式來開發幼兒的大腦,幫助他們奠定國語的基礎,對於未來的各種學習,都將有莫大的幫助。 有些父母可能認為,多跟幼兒說話,也可以幫助他們增加詞彙,為什麼一定要學唱歌呢?這是因為歌曲旋律簡單、曲調輕鬆,重複而且有韻腳的歌詞,很容易吸引幼兒聆聽與記憶,讓他們馬上能朗朗上口跟著哼唱。而且,對於嬰幼兒來說,歡樂的音樂聲加上簡單的幾行歌詞,最能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增加了許多的詞彙。 讓人驚訝的是,從孩子的學習中我們也發現,學習第二語文速度很快的孩子,大多都是從歌曲開始進入的;許多語文能力很好的孩子,只要聽過一次,就能完完全全記住正確的語調與歌曲。除此之外,日本公文創始人公文 公先生也曾在〈公文式的特長〉中提到,幼兒只要學會十首歌就不會流口水了。我個人認為,只要五首就夠了;因為孩子在記憶五首曲子的過程中,腦部會受到刺激並得到有效的發展。若能再搭配閱讀書本,那麼一來,幼兒的詞彙累積了,閱讀能力也就跟著提升了。 讓孩子聽歌的好處真的很多,除了能增加語彙、穩定情緒、提高學習興趣,還能增進幼兒記憶歌詞與旋律的能力,降低智能障礙;再一首接著一首的歌曲中,幼兒漸漸能將歌詞與生活經驗結合,自然就能累積更好的理解能力。 提供孩子學習的方法很多,但唯有歌曲,是一個完全不受年齡、環境限制的工具;不管從零歲到一百歲,從障礙兒、優秀兒到老年人統統都可以學習。在幼兒大腦發育期,讓他們一邊玩遊戲、一邊聽歌曲?正是刺激大腦紋路連結與增強的最佳管道。 因此,我要非常慎重的告訴父母:「孩子出生後,趕快讓他聽歌吧!」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二十年前雲和月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16

2008/10/1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文/林文義 想不到夜深以後的台北,是這麼寂寞。趙君開口了。我們的車子已經快接近北投,方向是:北海岸。 趙君慢慢的唱起一首古老的流行歌曲,是白光的老歌,全車人都和了起來。趙君唱得很悠然,我卻怕他睡了,一再提醒他,他說不礙事,曾在美國有過十八個小時開車連過幾州的經驗……風雨愈來愈大,感覺到這部小車是被包裹在一層未知的薄膜裡頭,而我們試圖要掙脫出什麼。趙君異常冷靜的開車前進,黃色霧燈照著前路,一大片茫茫的雨……。 —一九八五年三月 幾乎遺忘的舊作〈風雨北海岸〉。收入在同年林白出版社印行的拙著散文書《塵緣》之中。尋出重讀,逐字追索,廿三年前春雨綿延的凌晨三時,師兄趙寧沉穩地開著他的車帶著我及小說家蘇偉貞、袁瓊瓊,還有彼時文化人時而酒聚的「小蜜房」女主人呂月娥,酒興仍濃的心情(其實似乎各擁心事的某種沉鬱)難以言喻。 已然朦如朝霧的記憶是車行北海岸的路徑是淡水到基隆,上高速公路回到台北市區,依然是寒雨不歇,酒醺漸褪,睡意萌生,似乎在某處喝了豆漿而後眾人散去。 稱之「師兄」,並非宗教信仰,而是前後拜之於漫畫大師李費蒙(牛哥)先生門下。若以時計,趙寧乃最初門生,我應是末代最晚,自不諱言,本應敬稱「師兄」得宜。往後趙寧專於學術,我則身就文學,淵源由此。 李費蒙老師以七二之齡辭世,門生故舊成立文教基金會,敬邀作家前輩柏楊先生任首任董事長,趙寧師兄與我忝為董事,時而追念青春年代,恩師教誨深感受惠於心,卻也遠離漫畫多年,自是有所抱憾,彼此心領神會。 少年時期,趙寧師兄之名作,圖文並茂的〈留美記〉半是文言半是白話,燴炙人口,堪稱一絕。此後的詩畫亦諧趣以自嘲,笑中含淚極富深意;時而憶及他的一首打油詩,在他半百之齡,仍未遇愛妻劉茵茵女士之前,常是我們「牛家班」師兄弟們每年春酒歡聚時,一再引以調笑: 王老五呀真辛苦, 愛吃查某臭豆腐, 只因話兒離了譜, 臉上一二三四五。 打油詩旁漫畫呈現賣臭豆腐的婦人雙手叉腰,怒眼橫視臉頰腫著巴掌印的無奈男子,十足趙寧風格。在長遠歲月裡,總會在思念時,不經意就想起這首詩來……不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十五年前,久居「黃金單身漢」的趙寧師兄終於喜得歸宿,與美質才德兼俱的劉茵茵小姐宣告結婚,我帶著年方十五的女兒前往圓山飯店赴宴,那真是莊嚴法喜的佛化婚禮,並由星雲大師福證加持。 許是因為同為「牛家班」師兄弟,亦由於同時涉身於文學、傳播領域,我們交會的較密切頻繁;偶爾的子夜酒聚,婚前婚後就顯然不同,之前酒逢知己千杯少,之後盃酒淺酌忙回家。無論大宴小酌,師兄皆會附耳輕聲相問:最近在副刊讀到你的散文,亦買了你新書,都好吧? 都好吧?這才是最關照的溫暖。有了美滿婚姻的趙寧師兄對於二度單身多年的我,總深切期盼能如他尋得孤寂生命中的真正幸福,一朵解語花得以相伴晚年安好,甚至引介他心目中的才慧美質女子與我認識,情誼可感。 印象中結識三十年的趙寧師兄,總是溫文儒雅,樂於交心傾聽,靜謐、純真猶若明鏡般的湖泊一片;哪怕有時談及時局或政治理念,從不強人所難。彼此深諳在這明暗光影、倫常敗壞的大環境之下,許是困惑、糾葛於相異的某種意識形態的尬尷、矛盾情境之中,亦是友情為上,不因人而廢言,記取善美真情,是非辯證深表理解且尊重。 是我在這混沌無明世代裡,極少數令我敬佩之人。 年前,知悉他病了。多方連繫,終於通上電話,師兄語氣倦然,卻在那端親炙的笑了幾聲,些許慨然地說,好久沒去看師母牛嫂了,遇見了請替我問安。我說,師兄您好嗎?停頓片刻,他訕然地答說,還好。不想他再也難起。 同樣是人在異地的日子,驚聞師兄辭世。一如多年前人在花蓮飛返台北的航機上遽知李費蒙老師亡故之惡耗,一顆心就凜冽地寒冷、抽痛了起來,竟至怔滯失語難信。 應該去送師兄最後一程,卻因家有要事,長輩囑咐,礙以赴之追思告別式,在同一時刻裡,我燃香三炷,在廳堂觀音大士座下,虔誠祈福,道別。我所敬愛的趙寧師兄,您當含笑往生,蓮花朵朵送您走,祥雲七彩,佛光滿照,留下的人間典範,且待猶生者細加追念、憶昔。 人間苦厄、歡美,想您早是靈犀於心;終究一切緣起緣滅,俱往矣。雲和月,悲與喜歷盡,祈願:花落蓮成。 這是艱難的告別,亦是思念的起始…。

五節芒

2008年10月12日
公開
3

2008/9/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鄧榮坤 花季中的五節芒,白茫茫一片,如雪。擦身而過之餘,才猛然警覺一頭白髮,如五節芒於風中搖曳酘酘書生的四十歲月已逝,五十漸近的髮蒼蒼,如緩步踏過褪色古道時的情緒,太多難忍的往事自眼眸中攤了開來。 ● 為了一睹五節芒如雪如浪般的風采,我們繞過了東北角,迎著鹹澀海風,來到了草嶺古道。宜蘭,離我們如此近,蹀踱於古道,遠去的傳說與近了的掌聲,如風吹過衣袖,鼓鼓的。我們似乎也聽到了「丟丟銅仔」的旋律,自耳膜上跳躍……非假日的古道是寧靜的,除了鳥鳴與風聲外,只有我們輕輕踏過時滯留的跫音。聽說以前的人到宜蘭開墾時,大多都是經過這條古道,於是,關於人情冷暖與男女的情緣,悄悄在這裡蔓延開來,而使得古道的傳說增添幾許神祕,也讓我們對這裡的景觀懷有更深層的思念。 古道何時就開始在山脈中迂迴?傳說中,是當地平埔族為了生活需要而闢建的,方便聯絡雪山尾稜兩側的交通;路被許多腳印走了出來,也被清政府認定為官道後,曾經在沿途設置隘寮,募集壯丁保護行旅安全,也設置遞舖貨驛站,做為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人來人往的喧囂已不在?昔日的繁華與熱絡景象已式微,古道靜靜躺在風中,逐漸被遺忘,沒有任何怨言。   一如曾經輝煌過的故事,無聲無息躺在風中。   執著於地方文史之踏查後,曾經走過許多古道,留下許多難以磨滅的印象。打鐵寮、大艽芎、小粗坑、八通關、竹子山古道都有陡斜的坡道,走起來十分吃力,氣喘吁吁的,而草嶺古道比想像中的平坦,從巨石鑿開的石板,整齊鋪成了讓挑擔者可以行走的路徑,如慵懶的蛇彎向無盡的遠方。步道雖然只有八點五公里長,然已經習慣了徐行的步履,讓我們在沿途闊葉樹林、針葉樹與筆筒樹的陪伴下,走得十分漫長! 因為樹梢上經常會傳來幾聲鳥啼,讓我們分心。 古道被多少人走過?無法估算,也無須估算。 從高低不一與錯落的石板中,我們深信古道曾經熱鬧過。許多人在生活的折騰中,走過了長著青苔的石板路。他們挑著沉甸甸的雜貨一步一步走過石板,汗珠滴落臉頰,滲進眼眸時的鹹澀,有些許難忍的刺痛,然而,他們仍然忍了過來。踩著滴落石板的汗珠前進,尤其是無風的午後,熾熱的煩悶讓身上的那件短袖背心濕透了好幾回。 走累了,喘氣吁吁,把傘當成拐杖,杵著休息的ㄚ頭,落在很遠很遠的古道的盡頭。路還遠,必須靠自己走,誰也幫不上忙的午後,古道石板路就這樣被來來回回的腳印或鞋聲磨平了。 ● 五節芒,我們給了它另一個名字──菅芒。花季中的五節芒,白茫茫一片,如雪。 放慢腳步,穿梭於五節芒叢林,裸露的肌膚很容易被有鋸齒狀銳利邊緣的細長葉脈割傷,傷口細細的如髮絲,沒有留意,還不容易發現。於是,我們刻意走得緩慢,手持細竹子輕輕撥開隨風而至的五節芒細長的葉片。 走著走著,讓我想起了年少的記憶。 五節芒的生命力強,即使是乾燥的沙地,只要斜斜插入泥層,灑點水,就可以生根發芽,所以,經常被廣泛種植於果園的邊界當成防風林,抵擋風沙,讓農作物免於遭受風沙侵襲。當五節芒長高了,葉脈濃密了,常吸引許多鳥兒到這裡築巢繁殖。沿著迎風搖曳的五節芒走下去,幸運的話,可能會與白頭翁或綠繡眉相遇,或遇到築在五節芒末梢上,迎風搖曳的鳥巢。 鳥巢,讓頑皮的孩童眼睛亮了起來,手也開始不安分起來。把五節芒的枝幹往下拉成弧狀,拉至身子般的高度時,小指頭緩緩伸入鳥巢摳摳看,如果鳥巢裡有蛋或有雛鳥,二話不說,摘下鳥巢帶回家;遺憾的是,我們常常慢了一步,指頭探測的,往往是一只裝滿了風的巢。 白頭翁焦慮地在我們的頭頂來回飛行。 附近一定有白頭翁的鳥巢。 瘦弱的白頭翁怎麼可能抵擋我們的騷擾? 除了抓起土塊扔擲外,頑皮的孩子們也常摘下五節芒的葉脈,一手捏著葉片,一手捏著一段葉柄,使勁地往後扯時,葉柄會脫離細長葉片,如箭般從指間飛出,飛向白頭翁的方向,雖然沒有射中白頭翁,但是,也能比賽誰的射程較遠。 射得遠的人,就有機會贏得孩童們口袋裡的彈珠或紙牌。 在草嶺古道蹀踱,我沒有見到年少時的白頭翁,一路上只有五節芒在風中搖曳的草浪,白茫茫,如雪?如髮? 白頭翁仍然焦慮地飛行,我那遠颼的童年呢? ● 前方,應該是「雄鎮蠻煙」石碑了。 遇見了這塊石碑,我們也確認已經走了一半的路了。 「雄鎮蠻煙」石碑如龜的形狀,沉默無語地駝著歲月的風雨,趴在一旁。立於碑前,怎麼看也不像印象中扁長形狀的碑,如果我們將它喚為巨石,應該不會有太多人計較吧?然而,入境必須隨俗,我們也只能隨著人群喚它為石碑。碑上的「雄鎮蠻煙」已經褪色與風化,但仍清晰可辨,而關於石碑的傳說,至今仍然被熱絡議論著酘酘 傳說中,清同治六年,總兵劉明燈帶領部隊巡視噶瑪蘭,走過此地時,遇到了彌漫的濃霧,導致過路的旅人無法辨識方向而經常迷路,於是,劉明燈就在古道旁的巨石寫下「雄鎮蠻煙」四個字,希望能鎮壓山魔,還給當地的寧靜。 字,寫成了。一刀一鑿刻在巨石後,濃霧散去了,穿梭往來的人群也逐漸有了艷陽般燦爛的笑容。   繼續前行,「虎」字碑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以草書寫成的「虎」字,遠遠望去,猶如老虎之首,張大了眼睛望著遠方。「虎」字碑位於隘口處山徑步道旁,也是總兵劉明燈的傑作。劉明燈途經此地時,遇上了一陣狂風,阻礙了去路,於是,以五節芒花為筆寫下了「虎」,命屬下刻於巨石上,希望能鎮壓狂風。 ㄚ頭問:真的有這回事? 我搖了搖頭,如五節芒於風中的搖擺。既然無法探知傳說的真假,只能相信曾經遠傳的故事。 百年後,總兵已經離去,「雄鎮蠻煙」碑、「虎」字碑仍然存在,古道仍然存在,增添古道的歷史傳奇。曾經被豪邁揮灑於風中的那一束五節芒花已化為污泥了,輕柔細白的種籽隨風飄揚,誰想過,百年之後的古道,因為五節芒的花季而熱鬧起來? 在山坳間徐行,宛如古人的跋涉,不同的是我們無須趕路,無須為了必須在日落前趕到客棧而憂心,可以瀟灑地放慢腳步。 經過百年風雨的侵蝕,石板已經不再厚實,有些石板還被沉受重擔的腳印踩出了淺淺的碟形窩,而石板與石板間的間隙,除了塞滿泥土外,我們可以看到生命力強韌的青草,因為種籽的飄落而在這裡棲息,長出了綠意。 種籽的流浪,在這裡書寫一部人類艱辛的拓荒史。   我們已登上了草嶺嵿涼亭。 視野突然寬闊起來。 啞口上,芒草隨風翻滾,每逢秋冬季芒花綻開,整個山谷有如白浪般波濤洶湧。遠方,是深藍的海洋,卻聽不到浪濤聲,因為距離太遠了,只有風聲匆匆走過耳際,沉默的龜山島千百年來就屹立在蘭陽平原外海上,屹立於宜蘭人的記憶深處。 龜山島在宜蘭人的心目中,是記憶也是驕傲。 曾經聽一位宜蘭的朋友說過,每次坐火車看到龜山島,心裡便感覺踏實許多,因為知道離家不遠了。 有一段很長的日子忙碌於田野踏查,曾經路過泰雅族群部落,聰明的泰雅族人會用五節芒較粗的葉柄編織成屋牆,工寮的屋頂也用五節芒來鋪蓋,也有人割取嫩綠的葉子當作飼養水牛的牧草。在這裡,五節芒活得十分瀟灑,活得沒有憂慮! 走過泰雅族群部落,隨處可見的五節芒,都是獵人們上山時的路標,走在前頭的獵人在路口草叢抓一把五節芒打結,晚到的獵人從五節芒打結的數目,可以判斷夥伴的方向以及同行的人數。 而獵人是聰明的,在草嶺古道仍然可以看到這群人的智慧。 別看五節芒好像沒什麼用途,我們曾經見過原住民捕獲的山豬,帶回村子宰殺時,會砍下一大把五節芒隨意鋪在地上,充當豬肉的襯墊;釣到魚時,也習慣於以五節芒的葉片連一小段葉柄,從魚兒的嘴穿過腮,串成一串後,輕鬆提著回家了。   秋深了,五節芒,已白茫茫一片。 遠方,臥在浪濤中的龜山島,無語,聒噪的只是耳際滯留的風聲。 五節芒的葉片穿過了魚的腮,晚餐有了著落,可以讓在家等候的髮妻與孩子露出欣喜的笑容,而被五節芒葉片穿過的記憶呢,是否也能讓錯過古道踏查的孩子們輕鬆分享獵人與旅人的鄉愁?

古代女醫家趣談

2008年10月12日
公開
7

【談古說今】古代女醫家趣談 2008/10/1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朱本浩 現代女性當醫師的是多不勝數,但是在古代,可是寥寥無幾了,只能說可遇不可求,以下舉數例來看看她們學醫的因緣: 西漢義姁: 遠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代,河東地方(今山西省復縣)有一個名叫義姁的女子,她從小就對藥草有興趣,十幾歲便能上山採藥,搗爛後給鄉親們敷治外傷。並在一次特別的診治後,讓她的醫術深得鄉里稱嘆。 話說有一位腹部膨隆的病人被抬來時,肚子比將要臨產的孕婦還大,臍眼突出,瘦得皮包骨頭,氣息奄奄。義姁仔細診視後,從醫藥箱中取出幾根銀針,在病人的腹部和腿部一連扎了幾下,又取出一包藥粉撒在病人的肚臍眼上,用熱水浸濕的絹帛裹住,並餵服中藥。幾天後,病人的腫脹便漸漸消退,不到十天工夫,病人就可以起來活動。義姁的名聲也因此傳到漢武帝耳裡,而將她征召入宮,封為女侍醫,專為皇帝太后治病。 明代談允賢: 談允賢是江蘇無錫人,祖父曾任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祖母也對醫藥十分精通。談允賢從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在祖母的指導下學習醫藥知識。婚後不久,雖得了氣血失調之病,她不僅沒有放棄學醫,反而把自己的疾病作為研究對象,終於治好了病。祖母臨終前將全部秘方和製藥工具傳授給她。 談允賢醫術精湛,又是難得的女醫師,因此女性患者紛紛前往,後來,談允賢成了當地專治婦科病症的女醫師。五十歲時,談允賢將祖母傳授的醫術和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成一部《女醫雜言》。 宋代張小娘子: 據說,在張小娘子年輕時,有一天,一位雲遊郎中路過門前,向她討水喝,張小娘子見是一位銀髯老人,便將他請進屋裡,熱情地招待飯菜。老郎中見她聰明賢慧,手腳勤快,便將開刀和製膏等外科醫術傳授給她,還贈她一部秘而不傳的《癰疽導方》。 經過不斷實踐,張小娘子終於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醫生,凡是瘡瘍癰腫的病人前來求醫,經她診治,無一不見奇效,張小娘子一時聲名大噪,病人應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術傳給丈夫,於是,夫婦倆都成了當地的名醫。

長夜當歌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19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白雪 一直以來,孤獨如影隨形,即使身處鬧市,依然感覺形單影孤。害怕一個人的日子,害怕那些心底的往事在無人的夜晚洶湧而出,害怕一個人翻檢傷痕累累的過往,害怕思念痛徹心扉。很多的時候,將自己放在無休止的工作和家務中,忙起來可以忘記一切,但漫漫長夜,卻讓我誠惶誠恐。 當周圍的一切都沉沉地進入了夢鄉,我卻扯著長長的寂寞丈量無邊無際的黑夜。一地的月光,在樹影的婆娑中碎成片片相思,想念,就這樣席捲而來。滿天的流星是天空的眼淚,轉瞬即逝的生命歷程,寫滿了不捨與無奈,絢爛如昨日的我、落寞如此時的我,只是,有誰會在意日漸憔悴的我?夢裡的杏花一次又一次驚醒床頭綻放的風鈴,愈來愈多的人背叛了精神家園,我只是一隻孤獨的羚羊,又有誰會記得我泣血的歌唱?街頭的點點燈火,撰寫著人間的溫暖與艱辛,我案頭的燈火會否是誰人眼中的風景? 無眠的時日,我將過往散落在風中、雨中,渴望這一切悄然逝去,只是,風停雨住後,點點滴滴又一次清晰如昨。城市的夜空燈火通明,我的世界卻是冰冷寂寞。 抬頭仰望窗外,月光如水,有風吹過,蒼茫深遠的夜空傳來幾聲幽遠空曠的鳥鳴。窗前的夜來香舒展了身軀,努力地綻放。隨手拿起杯子,一輪月光淺臥在杯底,生活依然是這般愜意!笑語盈盈地舉杯,飲下這杯月光,我告訴自己:成長的代價不只是傷痛! 喜歡上了夜,不再害怕孤獨,睡不著覺的時候,我給相思插上翅膀,讓心飛到城市的上空,俯視塵世間的生靈怎樣將愛恨情仇演化為淡雲薄霧。想一個人的時候,我將曾經的往事譜成曲子,在心底流淌成一首曼妙清香的歌謠。無所事事的時日,我開始寫一封長信,不在乎寄給誰,只是讓寂寞變得色彩斑斕。 抖落一身飛揚的塵土和細碎的陽光,讓眼眸停泊在無聲的背影裡,讓聽雨的心情去獨酌永不褪色的思念。段段輕鼾作曲,片片夢語填詞,漫漫長夜,我且歌且吟!

禪簍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16

2008/10/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王統富 有個人覺得生活沉重煩悶,每天活著都與苦惱相伴。一天他來到五十里外的寺廟裡,萌發了出家的念頭,方丈聽了他的述說後,覺得他的出家絕非本意,便給他一個任務。 方丈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背上,指著一條下山的沙石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到簍子裡,到了山下後再撿著石頭回來。」那人照著方丈的意圖向山下走去,結果走到半路就走不動了。只好空身折回上山,來到方丈跟前,方丈看到他滿臉汗水的疲憊想問他何感覺。 那人說:「一開始沒有什麼感覺,一會後就很沉重了,甚至一步重起一步,最後連步也邁不動了。」方丈聽完他的話後說道:「人世間的煩惱就好比你簍子裡的石頭,很多都是自己撿進去的。人的靈魂剛來到世間時,佛祖給的都是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習慣拿進很多東西,不管對自己有用沒用,只管往簍子裡裝,煩惱和無止境的欲望就好比是簍子裡的石頭,積攢的愈多就會愈沉重。」那人似有所悟地問方丈有何法子能減輕生活的沉重。方丈說:「你要精煉簍子裡的東西,把樂觀、誠信、正直、善良盡可能的多留下,把煩惱、嫉妒、貪欲、心計這些既沉重又沒用的『石頭』扔掉,騰空你的簍子,生活的脊背就不會如此沉重了。」

美的感動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38

2008/10/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宋芳綺 美,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一種靈性的覺知,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有感動,生命就會充滿感恩、充滿感情。這些概念,對孩子而言似乎還太遙遠,但是,這些情感卻是在生活中涵養。 暖烘烘的陽光照在院子內,老師陪著孩子們在草地上玩舀水的遊戲,孩子們拿著大口杯,將水倒進另外三個小口瓶,瓶子口小,孩子必須聚精會神、手眼合一,才能順利將水倒入。完成工作的孩子,將水瓶裡的水拿去花園澆花,還沒輪到的孩子學習等待。整個過程,充滿愉悅、和諧的氣氛。 舀水遊戲結束,孩子們在花園裡自由活動,均均和琪媛蹲在沙坑旁玩小石子,宸裕跑到涼亭上,呼喚同伴:「趕快上船,船要開了!」珮縝和子晨聽到宸裕的呼喚,趕緊上船;淳宸很率性,躺在草地上,陽光照在他的小臉上,他用手擋住刺眼的陽光,嘴裡說著:「好舒服喔!」一旁觀看的訓維,也跟著躺下來,開心地說:「軟軟的草,好舒服喔!」習慣保持靜觀的品穎,見淳宸、訓維的舒放與自在,忍不住地說:「老師,我也要躺下。」我接過她手中的小熊維尼被被,她躺了下來,在草地上做日光浴。 整個畫面,那麼美!那是純真生命的自然躍動,一種內在情感與大宇宙的和諧律動。銀鈴般的童言、笑語充滿整個校園,直到老師呼喚的歌聲響起,孩子們才滿足地起身,洗手回教室。 我整個身心盈盈滿滿,我被充電了,被孩子們美好的靈性深深感動,一種難以言喻的內在能量,充滿身心。 ● 每天午休結束,我都會吹著五音笛,用「祈禱」的樂音喚醒沉睡的孩子們。有些孩子們早已醒來,但他們習慣等待笛音,那是一種默契,彷彿與樂精靈的一種約定。 有時,孩子起得早,等待太久,就不禁竊竊私語:「芳綺老師怎麼還沒有吹笛子?」有的甚至會偷偷起床,跑到教室門口偷窺我的動靜,看到我拿著五音笛出現,他們興奮地衝回自己的床位,躺下,佯裝睡覺。待我笛聲一起,教室裡一陣哄然笑聲,孩子們衝出教室,圍繞在我身邊,開心地聽我將曲子吹完。通常,第一個衝出教室的是品穎,她會用慧黠的雙眼注視著我,然後說:「老師,你再吹一次好嗎?」我總會應小聽眾的要求,再吹一次。 今天,珮縝好奇地問:「芳綺老師,為什麼笛子會有聲音?」我說:「因為有樂精靈藏在我的笛子裡。」「真的嗎?我看看!」孩子們爭先恐後看我的笛管。「看到了嗎?」「看到了!」孩子們異口同聲,紛紛點頭。 三歲多的小訓維突然頑皮地伸出手指頭:「我要把他塞在裡面。」我說:「小心喔!你的手指頭伸進去,樂精靈會咬你的手指頭。」小訓維一聽,嚇得趕緊將手藏在背後。我問:「有沒有人要讓樂精靈咬手指頭的?」所有的孩子都將小手藏起,笑聲四起,一哄而散。 孩子們回教室了。我坐在原地不動,心中迴盪著孩子們的天真笑語,久久不散……。 ● 放學了,家長把孩子們都接回家了,原本嘈雜熱鬧的校園,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我坐在木頭椅子上,凝視著花園裡高大蒼翠的肉桂樹,風一起,幾片黃葉隨著風翻飛,我的思維,也隨著落葉漫無目的地翻飛,飄零…… 忙碌了一天,此際,獨處靜坐,享受片刻的清淨。 夜裡,星白的茉莉在微風中散逸著淡淡的清香,不知名的蟲子唧唧歌唱。白日的熱鬧聲響,對應著夜晚的寧靜,這一方小小的園地,竟交融著動與靜之美。 我起身拿著水管,為院子裡的的花園、菜圃、草地澆水。突然發現,小花叢的牆角邊,一隻蝸牛移動著緩慢的步伐,悄悄地滑過白色的牆面。月光下,那小小的身影不疾不徐,悠閒漫步,牠沿著白牆緩緩挪移,經過茉莉花叢,駐足片刻,最後移身到繁星花叢裡休憩……。 好驚喜!那畫面,真美!   三年前,因為接辦家族的托兒所,將傳統幼教模式轉型為華德福教育模式,我開始涉足幼教領域。為了落實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學校大興土木,將原有的水泥地全部挖除,讓塵封在水泥底下的泥土重新獲得呼吸。 校園裡鋪上草皮、開闢菜圃、種植花木,整個學校變得綠意盎然。我夢想中的「都市中的鄉村學校」儼然成形。校園改建後,來許多新朋友,黃色的小粉蝶和美麗的鳳蝶穿梭在花園中;蜻蜓也舞動著透明的翅膀翩翩飛舞;蝸牛、馬陸在草地上漫步;麻雀、白頭翁在菜圃尋覓食物;高大的肉桂樹吐出粉紅嫩葉在風中搖曳,茉莉花隨著徐來的清風飄散清芬;翠綠鮮嫩的絲瓜垂在棚架上;……整個校園充滿生機。 孩子們每次進入校園,都不禁發出驚嘆:「好美喔!」 美,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是一種靈性的覺知,生活中對美的事物有感動,生命就會充滿感恩、充滿感情。這些概念,對孩子而言似乎還太遙遠,但是,這些情感卻是在生活中涵養。 俯身欣賞一朵花兒盛開,抬頭觀看一片落葉翻飛,雙手觸摸溫暖的泥土,親自灑下蔬菜種子,灌溉、施肥、拔草、收成。這都是美體驗! 陽光下,擺動靈活的手足,追逐翩然的蝶影和熠熠的日光;下雨時,靜坐簷前看雨絲如細針飄落,嗅著花草樹木因雨水潤澤而散發的淡淡清香。這都是美,是難以言喻的感動。 這點點滴滴的感動,將綴連成孩子們生命最初的色彩,如此美麗繽紛,如此深刻動人。

屋頂花園

2008年10月11日
公開
42

【花開一瞬】屋頂花園 2008/10/1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曾郁雯 常常出現在日劇的屋頂場景,通常代表對話兩人是同事關係,或兩人談話內容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才把鏡頭拉到少有人至的屋頂。 我很好奇,他們不敢跑太遠是不是怕被主管逮到上班摸魚,或者認為屋頂是最安全的密談場所?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豈不是一大群人都會在屋頂相遇?或者導演省錢偷懶,取幾個鳥瞰遠景加幾個人物表情特寫,就足以交代劇情! 以上都是我自己瞎猜,倒是日本百貨公司的頂樓常常令人驚喜,變成我的探險標的。應該也是礙於都會地狹人稠,百貨公司樓頂常會設置小型親子遊樂場,這些遊樂設施縮小尺寸後,遊客好像在小人國或模型屋裡遊歷。近幾年似乎很少看到親子同遊,反而常看到情侶或逃學蹺課的學生結伴遊蕩,充滿泡沫化後冷清蕭條的氣氛。 我比較喜歡另一種屋頂花園,在神戶三宮〈馬尺〉附近百貨公司樓頂,就發現這處植滿薰衣草、玫瑰、薔薇的花園,歐式玻璃花房,窗櫺白漆微微剝落,現出絲絲鐵鏽,玻璃永遠光可鑑人,幾張木椅已經被日曬雨淋淡回淺灰原色。樓下逛累了可以上來這裡曬曬太陽,聞聞花香,花房旁是咖啡廳,喝喝下午茶或咖啡,隨意選擇坐在戶外或室內,自己決定要看人或給人看。 神戶和京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城巿,神戶開埠得早,自有另一種瀟灑氣質,這裡的食物最能反映民情,咖哩蛋包飯、紅茶、咖啡、洋果子、蛋糕、麵包,都充滿西洋異國風味。 有時候我會直接從地下美食街打點野餐食物,春天就吃櫻漬竹筍飯,秋天松茸栗子炊飯,再加幾顆新鮮草莓、洋果子,還有我最喜歡,台灣一直買不到的罐裝飲料「午後紅茶」,坐在屋頂花園裏,看著人來人往,非常非常幸福地度過沒有秘密的下午。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