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五生寫武俠 做皇帝夢…

2008年09月12日
公開
18

2008/09/07 【聯合報╱記者鄭毅�苗栗縣報導】 「師父從無教過我任何武功,我只是在那邊混口飯兒吃而已」,「豈有此理!」青士雲大聲怒喝,「這五天,我教你所有林家武功、輕功及心法,在這次比武大會,包準你大獲全勝。」你猜這是誰寫的武俠小說?原來這是年僅10歲的小五生劉大搴完成的上萬字武俠小說。 苗栗縣三灣國小五年級學生劉大搴從小愛看歷史故事、武俠小說,小四下學期起嘗試寫武俠小說,今年暑假期間每天振筆疾書,終於完成他的武俠處女作「冰火九重魔」,內容有各種江湖上的刀光劍影、爾虞我詐、生離死別和愛情故事,如此「超齡」的表現,讓人不敢相信這些內容出自一個小五生的手筆。 劉大搴的父親是三灣國小總務主任劉振和,他說,劉大搴從牙牙學語時就學會了識字,兒子出生後,他就在牆上掛滿各種文字、數字圖片,常常重複讀給兒子聽,所以兒子一歲起,就會看簡單的書,五言絕句幾乎看幾遍後就能記住,在班上都能維持前五名。 劉振和指出,劉大搴喜歡閱讀,而且涉獵廣泛,尤其喜愛武俠小說與歷史傳記。劉大搴還常跑鄉立圖書館,對帝王系列十分著迷,小三就把「乾隆皇帝」連續劇看了好幾遍,從那時起,就一直做著皇帝夢,自稱「朕」,還叫他「父皇」。 作文「我的家庭」,劉大搴寫來更讓人噴飯,他把題目改為:「朕的劉氏家族」,內容為「朕的皇宮有父皇、母后、皇兄和朕。朕的父皇不容易生氣,父皇待朕和皇兄很好,朕最喜歡父皇,也喜歡母后。」 「皇兄讀國中二年級,回來常常跟朕搶東西,所以朕討厭他,但皇兄智慧超群、聰明過人,在班上都是前三名,非常厲害。」 苗栗縣三灣圖書館管理員謝淑貞對劉大搴印象深刻,她在圖書館網站留下評語:「劉大搴,七歲熟讀所有成語故事,八歲後脾氣古怪,可把金庸筆下之人物及對白活生生演一遍,九歲自秦始皇至乾隆之歷史故事倒背如流……也開始做皇帝夢…」。 今年暑假劉大搴把所有時間、心血都花在寫書上,完成了他人生第一本武俠著作,但他自認為功力不夠,先印了兩、三本給同學參考,還沒有出書的打算,他打算等自己火候夠了,再寫長篇武俠小說。

遲了 就來不及了

2008年09月11日
公開
10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遲了 就來不及了 2008/9/9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上周,我和一位原在南部從事化工事業的朋友見面。他興致勃勃的告訴我,他最近正在為擴廠、汰換設備等工作忙碌著。我嚇了一跳,怎麼會有人在景氣這麼不好的時候擴編事業版圖呢?朋友回答我,從事化工這麼多年來,他明顯的感受到景氣的循環。 跟不上孩子的腳步 沒錯,現在就是在景氣循環的谷底。所以,不趁現在整頓好,難道要等到景氣回升、訂單飛來的時候再準備嗎?那就太遲啦! 我仔細想了想朋友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而且,不只在公司經營或是自我提升上是如此,就連教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最近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孩子的成長真的好快,快到我都跟不上他們的腳步了。 看著他們的身形,感覺上,現在跟他們談很多概念或想法好像太早了,可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卻又經常被他們的成熟所震懾。每每在驚呼之餘,我也很慶幸的感受到,還好之前不曾敷衍孩子的情緒反應或疑問。那些曾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種子,經過同儕的催化、生活經驗的累積,在我沒料到的時間裡冒出了嫩芽。我不敢想像,如果當初忽略了那些情緒或問題,我的孩子今天會變成什麼樣! 學習看不到成效 不只是品德培養如此,孩子的學習更是這樣。特別對那些學習比較緩慢的孩子來說,也許目前的學習看不到成效,好像怎麼教都教不會,但是,只要我們持續做,堅持讓孩子學習,我相信,所有累積下來的能量一定會在孩子準備好的時候,讓我們耳目一新的。 我認識一個目前在心路餐坊實習工作的女孩就是很好的例子。她是個合併有視覺、語言、肢體、智慧、感覺統合失調等多重障礙的孩子,現在卻能靠自己的力量,服務別人、獨立生活,並且有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心腸。這麼大的進步,都有賴於她的母親和身邊師長十八年來不問收穫只問耕耘的、不放棄的堅持。 如果她的母親沒有在她一歲左右就開始不懈怠的幫她做早療復健,或許她到了上學的年紀時,都還沒有辦法歪歪斜斜的走路,更遑論現在可以騎著腳踏車上下班了;如果她的師長因為她毫無語言表現、眼睛無法對焦、疑似腦行麻痺就放棄輔導她學習數學、國語、英文,她或許沒有辦法運用語言表達自己、和別人溝通,更別談以獲得校長獎的優異表現畢業於高雄三民家商了。 遇到更多的挫折 在長長的累積能量過程中,她們比其他人遇到更多的挫折,比別人更看不到明天的希望。但是,她們不管那個希望多麼渺茫,她們只知道現在不做將來可能更糟,她們從不止息的灌溉著女孩那深埋的心中種子,所以,如今這女孩不但不是家庭、社會的負擔,還可以奉獻出她的力量。 或許您以為這女孩是個特殊的例子。但是讓我們一起好好的思考一下,如果我們因為孩子還小就不教,如果我們因為孩子不會就放棄,那我們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教育孩子呢?等他們長大、等他們自己想學嗎?那個時候,應該已經是孩子該展現能力的時候了,才要來學習,是不是太遲了些?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不以善小而不為

2008年09月11日
公開
13

《職場哈啦》不以善小而不為 2008/9/9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嘉莉 作為一個SOHO族,電腦、電話和印表機相當重要且必要,缺一不可。平常就得善待替我賺錢的夥伴,買上等的配備,輕巧溫柔地使用,絕對不敢粗心大意,深怕哪一天突然罷工,所有的工作面臨停擺,可真是大禍臨頭。尤其我是電器白癡,老哥覺得我根本只是利用他們賺錢,絲毫不瞭解他們的構造,簡易的修理工作對我而言簡直是遙不可及。 有一次,電腦中毒要重灌,老哥為了訓練我這個電腦白癡會重灌電腦,按捺住他火爆的脾氣,教了我幾遍,我還正經八百做筆記,筆記記得密密麻麻,步驟寫得鉅細靡遺,等到自己親自操作時,怎麼一切脫了序、亂了招?剛剛明明老哥操作的時候,電腦猶如被馴服的小綿羊,怎麼我一操作,整台電腦大當機,老哥氣得不知該罵我還是揍電腦? 絞盡腦汁做完期末考的考卷,趕在考前要交給學校,按下列表機電源,準備列印出我精心傑作,但是卻是一張張的空白紙,暗想應該墨水用完,添加墨水後,還是沒效。 我抓起車鑰匙以救護車的速度前往修理站,把列表機的情況描述一遍,服務小姐臉色不悅地回答:「加了墨水,就不能跟公司換貨。」可是從頭到尾我沒提到要換貨,純粹想麻煩服務小姐高抬貴手幫我修理看看。 如果墨水匣能修理好,就不用再花錢。服務小姐卻說:「這是公司規定不能換。」 幸好旁邊走來另一位服務小姐,應該是主管。他拿起我的墨水匣,客氣和悅地說:「可能噴頭堵住,我幫你清一清。」臭臉的小姐自顧自寫著報表,順勢不理我。主管巧手修理之下,墨水匣奇蹟似地獲救。喜悅感動的心情覆蓋過剛剛火山欲爆發的情緒,但我的表情還是沒有放鬆下來,主管漾起親切的笑容解釋:「剛剛那位服務小姐是新來的,不瞭解情況,很抱歉造成您的困擾。」順勢遞張名片給我,輕聲微笑地說:「如果以後有任何問題,直接撥通電話,馬上為你服務。」 所有的挫折和不悅一剎間被這位和善的主管消弭。我想有些顧客遇到不客氣的服務人員,雖然心中不是滋味,還是摸摸鼻子接受。 然而轉個念頭一想,如果一味的包容和接受,是否意味著同意不平等的服務?如果一味的包容和接受,是否等於縱容無禮的服務?如果一味的包容和承受,是否暗示著允許貿然的對待?如果不同意,是否就該拒絕劣等的服務;如果不縱容,是否就不該放縱無禮的對待,如果不接受,是否應該拒絕貿然的對待? 有一句俗語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即是這等道理吧!

福老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8

2008/9/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彭惠鈴 一個平日活蹦亂跳熱心助人的老奶奶,有一天突然發現身體的右半邊不聽使喚了,拿不住筷子,穿不上鞋,走路傾斜,跨不過門階。奶奶心想,糟了,我中風了嗎? 自認體力不輸年輕人的奶奶,隱忍著時好時壞的症狀不敢讓年輕人知道,天真的希望熬過就會好。一週以來,奶奶照常忙碌的打理三餐、接送孫女上下學,為鄰人朋友服務,想讓忙碌掩蓋一切。 終於,老奶奶再也撐不住了,摔倒在台階前。兒媳們驚慌極了,緊急送醫。 X光片顯示,老奶奶的左半腦一片模糊,血液滲出,奶奶的腦猶如一顆血水球,撲通撲通,影響重心的平衡。原來,老奶奶一個月前居家時不慎摔倒撞及左腦,出血卻不自知,汨汨血流緩慢擴及整個左腦,壓迫腦神經影響右半邊的行動。 緊急開刀後,奶奶康復得很快。奶奶是有福份的人,在重要時刻遇對了醫師,在看診的第一線醫師做了最明確的診斷,沒有讓老奶奶到處尋醫奔波勞頓,彷彿有天使引領,也許因為奶奶平日熱心愛人恩典滿溢。 手術之順利令人驚奇,第二天他老人家就坐在病房裡笑咪咪的見客。見她頂著光頭及紗布活像一休老頑童,每人都勸說:奶奶呀,要服老啦,可別再東奔西跑啦。 「服老」,年輕人說來多麼爽快,上年紀的人,尤其是曾經英風煥發,叱吒風雲過的,怎能輕鬆依老服輸。一位朋友曾氣呼呼向我抱怨她經年坐輪椅的老媽,很逞強,不喜歡別人服侍,常把事情搞得更糟。我能同理朋友的氣,但也很心疼老人。 歲月不待,這身臭皮囊終將還諸大地。尤其年輕時衝鋒陷陣未曾善待四肢五臟的,老來的病痛折騰更令人無奈。老來的無奈,心有餘力未殆的嘆息,的確難以令人「服氣」。 轉念一想,不如「福老」,當個「福氣老人」,放下遺憾,卸下重擔,「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儉衣素食,經營己心,開闊自在。開心的過老人生活,欣賞黃昏的景緻。 「服老」一點都不輸,也不是因「老而無用」,而有其積極的意義。人生的此階段,能淡泊名利就是福氣,能珍視親情也是福氣,能經營靈性自在隨喜更是有福之人。老來享福一點都不難,難在方寸之間。 能放下「服老」之人,才能當個真正的「福老」。

不做啃老族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9

【黛媽咪新視界】不做啃老族 2008/9/10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汪詠黛 日前本專欄刊出《為落跑老爸喝采》一文,提到一些男人之所以會養成不負責任、任性的惡習,和女人寵壞他有關;立刻有朋友向我反應:「我們養兒子的壓力好大喔,真的要特別注意培養他的責任感,免得以後害了妻子、兒女,還拖累父母這兩頭老牛。」 學習作自己的主人 從這位朋友的口中說出這番話,真是不簡單,因為他們只有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夫妻倆都有著高薪收入,可以輕而易舉寵出一個「啃老族」的兒子,以後成家當「落跑老爸」的機會也很大。幸好這位獨子才國小二年級,好好栽培做個有擔當、肯負責的男子漢,絕對來得及。 該如何培養孩子負責任呢?我覺得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看做父母的願不願意「放手」,將孩子該有的主導權還給他,讓他學習作自己的主人。 就拿叫孩子起床這件事來說吧!很多父母都有當「媽媽鐘」、「爸爸鐘」的經驗,不但要做孩子的鬧鐘喊他起床上學,還要忍受他哭鬧、臭臉的起床氣,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捨不得孩子遲到、挨罰。 為「前途」做決定 也罷,這是「天下父母心」,就讓我們寵孩子到幼稚園或小學階段吧!如果上了國中、高中,還不讓他為自己的上學時間負責,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起不來?那為何不早一點睡,或多擺兩個鬧鐘幫忙;如果真的遲到,他必須學習如何處理,而不是由我們幫他說謊,偽造文書填病假單;眼看就要遲到,一學期偶而趕個一、兩趟計程車,也應該堅持讓他用自己的零用錢付車費。 我曾經被兒子埋怨是一位「狠心媽媽」,但如果心太軟,可能以後就會像我一位朋友的表姊,兒子都已經到竹科去上班了,她還得每天早上準時打電話幫忙「叫床」。這種媽咪,搞不好以後當婆婆時,還會闖進兒子、媳婦的房間,幫他們蓋被子,真是恐怖啊! 培養孩子為自己準時起床上學負責任,算是小事一樁,父母只要從旁協助加上適時的「狠心」就可以搞定;但若是孩子想為自己的「前途」做決定,您願意讓他自己負責嗎? 一位朋友的兩個兒子都非常優秀,一路讀名校,兩人先後考上醫學院,令周遭做父母的朋友羨慕到流口水。不料,就在小兒子大四時,故意連續在重要考試繳白卷,讓自己完全沒有補救的機會,「如願」被踢出校園,令不明究理的父母驚呆了! 清楚自己的志向 原來,學醫根本就不是小兒子的興趣,只因為他成績好,哥哥又做了好榜樣,父母、師長就理所當然的要他走這條「人人稱羨」的醫學之路。進入醫學院後,他更確定自己不喜歡當醫師,但幾次跟父母懇談,都是以「再試試看」被勸阻;而他又是個聽話的孩子,不願忤逆父母,最後才痛下決心,來個「先斬後奏」。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朋友縱有百般不捨兼忐忑不安,也只能擦乾眼淚,給孩子一個支持的大擁抱,因為兒子說:「您們就讓我為自己的前途負責吧!」 這位把自己從醫學院請出門的高材生,為自己訂的方向是:先去服兵役,再重新考大學,「一定」要考進自己有興趣的法律系。 清楚自己的志向,立定目標、為自己負責,加上父母的「放手」支持,他現在已經是一位律師界的耀眼新星了。朋友欣慰又慚愧地悄悄告訴我:「其實兒子從小就對自己很有責任感,我們實在不應該不放手,若不是這樣,他也不會浪費那三、四年了。」 親子之間互相學習的「功課」真不少,培養責任心,不正是如此?爸爸媽媽加油囉! ★汪詠黛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

少了視力 多了眼光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9

〈職場心情筆記書〉少了視力 多了眼光 文�子鏡 2008.9.10自由時報上班一族 屆齡即將退休的同事 S 家住汐止,坐公車上班得花一個多小時。以前她開車上下班,上了年紀後視力減弱,體力變差,因此改搭公車,但卻因為長時間通勤,每逢下班便看到她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往候車站,一副有氣無力的模樣,顯得意興闌珊許多。 她很羨慕我家住在公司附近,可以走路上下班;年輕又有活力,一有機會就動個不停;不怎麼怕冷,即使寒流來襲也沒穿著厚重的衣物裹身;一天到晚東寫西寫,好像沒什麼事煩心。 那天,我留在單位加班,正巧在走廊看到準備離去的她,依舊拖著蹣跚的腳步走向公車站。我笑笑說,真好,踏著夕陽歸去,迎著晨曦到來,好有野趣,旁人難享。她先是一愣,隨即回說,怎麼很乏味的事,一到我口中,卻好像變得生動美麗起來! 春天百花盛開,即使累倒在公車上,沿途仍有美麗的風光相伴。夏天晝長夜短,夕陽餘暉染紅整個大地,極目所見莫不美艷動人,令人垂涎。秋天落葉飄零,不蔓不枝,想見風格獨樹,清新飄逸,英姿煥發,卓然有成。冬日星空遼闊,繁華過眼,該放的放,該藏的藏,自在通暢。無論四時節令,莫管時間長短,坐在公車上,要眠要想,要張要望,隨人歡喜,盡取所需,不用介入方向盤、煞車與油門之間的緊張態勢,多麼愜意。 捨不得改變,就得忍受日復一日的百無聊賴,願意嘗試,一切就會顯得很不一樣。 S 問我,怎麼開始?我說,就拿枝筆,翻開小本子,無聊就寫無聊,想睡就寫想睡,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看見什麼就記什麼,沒有限制,沒有規則,也沒有壓力;有的,就是隨性,就是自由,就是變化──雖在一夕之間發生,卻在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顯現。 夕陽無限好,不是嗎?盡情欣賞就是,無關近不近黃昏。沒了夕陽,自有黑幕或星光。

主題閱讀》三國演義 有影無影啊?

2008年09月10日
公開
32

2008/09/01 【聯合報╱曾永義�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書,如果你沒讀過孔明草船借箭、步罡踏斗請東風、關公過五關斬六將,這些精采的故事,一定被說「遜斃了」。但是如果你也讀了真正的史書《三國志》,就會發現,《三國演義》所說的這些故事,其實都是假的。 除了虛構事件外,《三國演義》還創作一種我在《俗文學概論》中所說的「影子人物」。這些人物名不見經傳,但也絕不是向壁虛造,毫無蹤跡可循。在文獻裡,他們原本只是個身影,面目模糊,後來卻被安上姓名,在文人筆墨下和說唱家口舌中,逐漸被妝點得有模有樣,鬚眉畢張,鮮活得成為典型的人物。 《三國演義》裡的「周倉」和「貂蟬」就是「影子人物」。周倉在民間以黑臉髯、持青龍偃月刀站在關公神像的旁邊;貂蟬在戲劇裡和東漢末王允合串「連環記」,促使董卓和呂布反目相殘。而其實他們在《三國志》和《後漢書》裡都只有「影子」而已。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關羽、魯肅「單刀會」的情況,當魯肅振振有詞、關羽理屈詞窮時,「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這「一人」膽識過人,但姓名不詳。在元代關漢卿作品《單刀會》,便給他安上「周倉」的名字,而《三國演義》六十六回「單刀會」中就落實為周倉所言了。 貂蟬的影子見於《後漢書.呂布傳》所云「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情通」之「侍婢」。這位與呂布有戀情的董卓身邊婢女,經元代無名氏雜劇《連環記》和《三國志平話》的渲染附會,便成了我們所知道的貂蟬故事。 由以上可知,「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讀書,尤其是讀《三國演義》那樣的書,兼有考索的精神,會更加有意思的。

日常生活中的諧音

2008年09月09日
公開
31

《天南地北》日常生活中的諧音 2008/9/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賈增妍 漢語同音詞多,因此古人往往利用同音詞諧音取義,委婉的表達自己趨吉避凶的心願,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在年畫中,常以「魚戲蓮葉間」為題材,「蓮」和「魚」諧音「連年有餘」。「喜鵲」中有一「喜」字,年畫中畫喜鵲登上梅枝,諧音「喜上眉(梅)梢」。「蝙蝠」之「蝠」與「福」同音,在門上畫五個蝙蝠即為「五福臨門」,畫五個蝙蝠圍繞一個「壽」字,即為「五福獻壽」。「雞」與「吉」同音,畫大雞於石上即為「室上大吉」。「磬」與「慶」同音,常以繪著銅磬的吉祥圖案表示「普天同慶」,由擊磬童子與持魚童子相戲舞的形象構成的圖案叫「吉慶有餘」。 在各種飾品中,「繩結」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飾品,古人利用「結」與「吉」諧音,賦予了「結」豐富多彩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等。如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 「祥」諧音「相」,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將至。紅線金邊的小鞋子上面打上如意結,掛在牆壁上,叫「壁鞋」,諧音「辟邪」。在裝飾性的花瓶上,常把瓜、蝴蝶畫在一起,諧音「瓜瓞綿綿」,展示對豐收的祝願;牡丹象徵富貴,與花瓶畫在一起,「瓶」諧音「平」,寓意「富貴平安」。 其他如在飲食上,重陽節飲菊花酒,諧音「久久」,有祝福長壽之意;「糕」與「高」諧音,吃重陽糕取吉祥之意。喬遷之喜送禮物祝賀,往往送安居圖,畫面中上面是菊花,茂盛的菊花垂下來,底下是一對鵪鶉,諧音「生活安居」。 在利用諧音構成吉利的同時,人們也利用諧音避開一些與「兇險」義相關的詞語。如婚俗中吃水果時不能吃梨,「梨」諧音「離」,更不能用刀分開;日常交往不能送「鐘」、送「傘」,因「鐘」與「終」同音,「傘」與「散」同音。 北京的許多地名是用諧音的方式對原地名做的改換,如「墨竹胡同」原名「母豬胡同」,「辟才胡同」原名「劈柴胡同」,「甘雨胡同」原名「乾魚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巴胡同」,「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禁忌,古人常用諧音的方式代替諱字。如秦朝時置錢唐縣,唐時避國名諱改為錢塘。蘇軾的祖父名序,所以蘇洵碰到寫「序」的地方,改成「引」字,蘇軾則以「敘」字來代替。清朝時,天下姓「丘」的避孔子諱改姓「邱」,避康熙(玄燁)名諱,中藥「玄參」改叫「元參」。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和理解人們趨吉避凶的心理,辨證地看待各種習俗。

父母辛苦 要讓孩子知道

2008年09月09日
公開
42

2008/09/07 【聯合晚報╱謝蕙蓮】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很多家長為了讓子女生活無虞,從年輕忙碌到老,一生努力工作;自己生活節儉,卻放任小孩盡情揮霍。洪蘭很反對父母親留太多錢給子女,她用清朝禁菸名臣林則徐的家訓,提醒為人父母者,留太多錢財給子女,只會「損志增過」。 洪蘭的兒子念台北美國學校時,同班同學有不少是公司大老闆的小孩,當時某企業老闆的女兒,一個月的零用錢是2萬元。兒子回家告訴她這件事,她就拿出當時的薪水單,告訴他:「你一學期的學費是17萬,我要三個月不吃不喝才夠付」。 還好他的同班同學中,有一人的父母也是大學教授,零用錢也不多。完全沒有零用錢的曾允中,就和這名同學成為好朋友,還常跟著這名同學一起看書,高二時就主動要洪蘭買「失樂園」給他看。 洪蘭從小就教育兒子,父母工作辛苦、不能亂花錢,結果兒子也沒讓她失望。她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已經念中學的兒子向她要錢,到速食店買一客99元的餐點當晚餐,她拿給兒子100元,兒子還把找的1元還給她。 高中畢業後到紐約念書,洪蘭一次就給足兒子一學期的房租和生活費。離家在外的曾允中,不但沒有因為手上有大筆錢就亂揮霍,還為了省下一天四美元的地鐵票,每天早晚各花一個多小時,從租屋處走路到學校。 洪蘭以自己的經驗,建議其他父母親:「小時候好好教,比留錢財更重要」。她說,父母親要做的,就是小時候多陪伴,培養孩子好習慣,教給他正確的價值觀,等孩子長大,就可以放心的「放手讓他去打天下」。

蔬食第一品

2008年09月09日
公開
7

《閱讀擷秀》蔬食第一品 2008/9/9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菲爾 竹筍是竹子初從土裡長出的嫩芽,作為膳食資源,在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清脆鮮美,營養豐富,在很多重要的典籍中都有記載,比如《本草綱目》、《本草經》、《食療本草》、《食經》、《齊民要術》等。《本草綱目》說它「味甘、無毒、主消渴、利水益氣、可久食。」筍類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纖維,還有許多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一年四季都有筍,春筍和冬筍味道最佳,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都是人們喜歡的佳餚之一。歷代中醫學家均認為冬筍味甘性寒,功能包括「利七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 筍出現在詩文當中,早在《詩經》就有《詩•大雅•韓奕》:「絢筍及蒲。」左思《吳都賦》亦有「苞筍抽節」之句。從這兩句可見「筍」有兩層意思:幼筍的嫩葉和幼筍拔節後自動脫落的老葉。竹子向來是文人墨客喜愛的植物,種植竹子的文人當然也為筍寫了不少佳作。杜甫在他的〈三絕句〉寫道:「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周邦彥寫《浣溪紗》:「新筍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李賀寫了四首〈昌穀北園新筍〉,內有「斫取青光(青光指筍)寫楚辭,賦香春粉黑離離」、「今年水曲春河上,笛管新篁拔玉青」等佳句。宋代歐陽修的〈戲答元珍〉有「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把筍當作食物,更是文人們的最愛之一。宋代蘇東坡愛吃筍,認為吃筍的人「不瘦又不俗」。清代戲劇家李笠翁認為冬筍是「蔬食第一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把鮮筍湯列為上品。 唐朝詩人張祜寫了「斫樹遺桑斧,澆花濕筍鞋。」原來他也學著竹林裡的小朋友,穿著筍鞋玩兒。據說,老子也喜歡穿筍屐,清代的陳維崧寫過:「回想老子籃輿,好天筍屐,曾到層山路。」 筍的樣子猶如玉女尖尖的手指,所以許多詩人詞人,也愛用此來表現美女的手指頭,比如李後主的「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 筍可說即是美食,又是藥膳,還是文人們的靈感泉源呢。

如何賞析文人畫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10

《文人畫{1}》 如何賞析文人畫 2008/9/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郭博州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所教授) 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的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它同時也是一種綜合型的藝術,集文學、書法、繪畫和篆刻為一體,是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的集中體現,也是畫家在思想、生活和藝術之間互為激攝的高度化產物。 大多數的文人畫家,在創作思想上強調抒發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山水、花鳥為主,或以書入畫;或佐以梅、蘭、竹、菊等具有高節、不俗等象徵意義,來表現個人的志氣與節操。並以恬淡幽靜、蒼潤秀雅的意境作為追求繪畫創作的崇高境界。此外,更重視水墨的表現技法,講求墨分五色的墨韻精髓,透過輕重緩急、濃淡乾濕、渾厚蒼潤的微妙變化,以單純的墨彩,概括重現絢麗的自然。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陳衡恪在〈文人畫的價值〉一文提出文人畫的定義是:「畫裡面帶有文人性質,含有文人的趣味,不僅在畫裡考究藝術上的功夫,必定是在畫外有很多文人的思想,看了這幅畫,必定使人有無窮的感想,這作畫的人必定是文人無疑了。」更進一步提到:「人品、學問、才情、思想」為文人畫的四大要素。 人品、學問是我國畫人必備的修養;才情則是泛指在繪畫和詩文方面的才氣和天份;思想則指一套嚴謹的思維模式,或對信仰和信念堅實的執著。大致為文人畫理出一些頭緒,也有助於我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認識與賞析。(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鼓勵漂鳥精神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43

《另類財富》鼓勵漂鳥精神 2008/9/8 人間福報| 作者:苗方 十九世紀末,德國青年發起漂鳥運動(Wandervoge,Wander是飄泊,Voge是鳥),意即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於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屬於青年的新文化。 德國人最喜愛健行,每到春夏,可以看到許多人背起背包,靠著自己的兩腿步行於山間小徑,不分老少,甚至殘疾者也不落後地同享健行樂趣。 而外國人士也常在搭公車時,特意提早二、三站下車,讓自己健行、運動、放鬆上班緊張心情及欣賞居住城市。 反觀國人,常盯緊小孩讀書、上才藝班,又不放心讓他們離開視線,久而久之,小孩子就不習慣出門參加群體的活動,導致孩子成為宅男、宅女或「巨嬰」,無法自力開創自己的人生。 與其責怪家中的小孩成為宅男、宅女,倒不如推動漂鳥精神,幫助他們從小建立親近大自然、人群的習慣,在自然環境裏擷取更多的生活智慧,包括警覺、判斷、勇氣、耐力…等等優良性格的鑄成;不但走出家門印證所學的知識,更刺激他們學習的好奇心、發展自動學習的興趣,及早發現自身潛能,提早開始活出自信的人生。 如此,父母在小孩的教養問題上,只須擔任輔導者、指引者,不但省卻不少的氣力,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助益,更是國家民族之福。

學問外的人文素養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32

《腦與人生》學問外的人文素養 2008/9/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在晚宴上,朋友說了一個故事:他的公司經營的不錯,需要擴充,剛上網徵才,立刻有幾百個人來應徵,因此早上由經理面試,初步淘汰後,下午由他複試。他平日每天早上打完球後,直接去公司上班,因為辦公室有衛浴設備,不必回家浪費時間。那天早上,他穿著球衣匆忙進公司,前面有一位年輕人把厚重的玻璃門推開後,明明看到他在後面,卻沒有替他把門扶一下,自顧自的進去,玻璃門彈回來差點打到他,幸好他是個打球的人,反應很快,及時往後跳一步,門才沒有打到他的鼻子。他進去後,看到那位年輕人還在等電梯,就想好心教他一下國際禮儀,因為替後面的人把門扶一下是紳士的禮貌。於是他就開口說:「對不起,您在這兒上班嗎?」,那個年輕人回過頭來,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見他穿的隨便,就不屑地說:「有什麼問題嗎?」因為這個口氣不友善,他聽了不舒服,就算了。 下午複試時,他發現初試第一名的竟然就是早上那位年輕人。從履歷看來:台灣最好的大學,書卷獎的成績,很好的推薦信,如果沒有早上那個經驗,他會當場錄取這個年輕人,但是有了早上的經驗,他不敢要他,德和才,他取德。他不解的說:衣食足而知榮辱,現在社會富裕了,為什麼行為反而粗魯了、沒禮貌了呢?他問:我們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他講完全桌默然。其實這個經驗很多人都有過,整個社會失去了最基本的待人接物的禮貌,從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開始,大家都以人的外表來評估他的價值,所以才會有女大學生寧可吃一個月泡麵也要省錢來買名牌皮包。只重視外表的結果就產生「拜金主義」,過去我們要求知識分子的一些節操都不見了。 現在的教育問題出在品格教育上。因為指考不考,大家都忽略它,甚至有人譏笑說道德一公斤值幾毛錢?其實品德是一個國家看不見的競爭力,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否在於這個國家國民的品質。 現在景氣不好,很多大學生在待業中,但是我也知道有人有兩、三個工作在等著他選擇,這個就業的競爭力,除了學校所教的專業知識之外,就是這個人的品德了。我們只要看,愈重要的職位愈要面試,就曉得品德的重要性了。現在很多大學開始回頭注重人文素養,這是一個好現象,希望亡羊補牢,我們還來得及。(本專欄隔周一刊出)

洪蘭說故事 兒子愛聽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13

2008/09/07 【聯合晚報╱謝蕙蓮】 「孩子教得好,大人輕鬆,孩子自己也輕鬆」、「閱讀要從小教起,父母也要從小陪伴,不能要求孩子看書,自己卻在看電視…」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和在美國就讀博士班的獨生子曾允中,感情親密得像忘年好朋友。兒子不但從國小開始,就會幫媽媽做家事,直到現在,只要曾允中人在台灣,頭髮一定由洪蘭「親手操刀」替他剪。 真後悔沒多生! 當許多父母感嘆親子關係疏離,和小孩見面說不上幾句話,憂心「不知道孩子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時;當愈來愈多人選擇當不生育子女的頂客族時,洪蘭卻能驕傲的說:「我們的親子關係很好,很後悔沒有多生幾個…」 洪蘭和兒子的好感情,她現在回頭看,覺得是自己「願意花很多時間」陪伴兒子,一路「陪」出來的。洪蘭很慶幸,兒子雖然是家裡的獨生子,但從小就會幫忙擦地板、洗衣服、曬衣服,還會自己煮飯、煮麵。 洪蘭還透露,先生曾志朗多年前擔任教育部長時,身上第一次穿著有燙線的襯衫,就是曾允中拿著熨斗,在床上燙出來的。 兒子會幫老爸燙衣服 那時曾志朗因為工作常上電視新聞,兒子的同學看了電視,隔天到學校問他:「我爸的襯衫前面都有一條線,你爸的襯衫怎麼沒有一條線?」 曾允中放學回家後問洪蘭:「為什麼爸爸的襯衫上沒有一條線?」。洪蘭告訴他:「兒子啊,那條線是要燙才會有的…」。由於當時家裡沒有燙衣板,曾允中還把床充當燙衣板,自己動手在老爸的襯衫上,燙出和同學爸爸襯衫上一樣的直線。 出生司法世家的洪蘭,從小就教育兒子要節儉、不能亂花錢。曾允中中學畢業到美國念大學時,雖然在花花世界的紐約獨自生活六年,卻沒有學會泡夜店、追求時髦。洪蘭說,她兒子全身上下沒有名牌,有時還會「撿」表哥穿過的舊衣服來穿。 洪蘭36歲才生下獨子,在當時算是高齡產婦。因為高齡生子,加上她和兒子兩人生肖都屬豬,她的同學還送了一幅匾額,恭喜她「老蚌生豬」。 生產後的洪蘭,每天忙著作研究,她形容寶貝獨子曾允中,是「在實驗室長大的」。曾允中出生沒多久,她就提著嬰兒搖籃到研究室上班;做實驗時,就把兒子背在背上,直到兒子「比較重、背不動為止」。 雖然研究工作忙碌,但洪蘭從獨子還不會認字開始,每天都會在兒子臨睡前,說床邊故事給他聽。洪蘭說,兒子的床邊故事,大部分是她說的;偶爾先生較早回家,也會拿起小手帕演布袋戲,邊說邊演逗得兒子哈哈大笑。 曾允中童年時期的啟蒙書,就從加菲貓這類的童書開始,隨著年紀較長開始學會認字,陪伴他的書變成亞森羅蘋、福爾摩斯等偵探小說。 洪蘭說,閱讀習慣一定要從小開始培養,家長也要陪著孩子看書,不能要求小孩看書,自己卻整晚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因為從小聽父母念書,曾允中從小到大很少看電視,而且「到哪都會帶書」。 她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和友人一起帶小孩去瑞士旅行,在歐洲的火車上,曾允中安靜的坐在她的腿上聽她念書,朋友年齡相仿的小孩,卻是在火車上追逐嬉鬧。 洪蘭也會技巧性的利用說故事,「引誘」孩子幫忙做家事。洪蘭說,曾允中小時候很愛聽西遊記,常一放學就要洪蘭說西遊記給他聽,有一天洪蘭回答他:「媽媽還有很多事沒做完,地板還沒擦…」。 為了快點聽媽媽說故事,曾允中就主動要求幫她擦地板。洪蘭也沒忘記一忙完家事,就抽空說故事獎勵他。這個習慣養成後,有時曾允中一放學,就追著她問:「今天要不要擦地板…」,她馬上了解,兒子想聽故事了。 求學路艱辛 「媽媽快救我」 洪蘭和先生都是知名學者,但小孩求學的過程卻很辛苦。夫妻兩人剛回台灣時在嘉義的中正大學任教,因為學校還在草創期,於是她把兒子獨立留在台北給媽媽帶。 沒想到她的媽媽管教小孩嚴格,規定放學後要做完功課才能玩。小小年紀的曾允中還是愛玩的年紀,為了玩竟然學會撒謊,外婆不在時就放下功課玩;聽到老人家沈重的腳步聲走近,才開始做功課。結果小學三年級,功課常做到很晚還沒做完。 老人家還告訴洪蘭「笨鳥先飛」,要送小孩去補習。原本在美國沒有功課壓力的曾允中,那段時間經常哭著打電話到嘉義中正大學給洪蘭,哭訴「媽媽快來救我…」。 禁不住兒子的苦求,洪蘭在兒子小四時把他接到嘉義。沒想到,嘉義的小學體罰嚴重,學生犯錯或考試成績不好,就會被打小腿,或是罰頂著椅子半蹲、在操場青蛙跳。 被罵豬頭 兒子要「走回美國」 中文不好的曾允中,還因為考試成績不好,被老師罵「豬頭」、「白癡」。洪蘭說,那時候她兒子幾乎每天哭著說「我要回去美國」,還告訴她「我走也要走回去…」,全然不知台灣和美國之間還隔著太平洋。 就在兒子念小四時,有一天一位同事急急忙忙跑去告訴她,在嘉義民雄的省道上,看到一個很像她兒子的小男孩。洪蘭聽了嚇一跳,急忙打電話到學校找人,老師這才發現,曾允中上完體育課就沒回教室。嚇壞的洪蘭立刻丟下手邊工作,開車衝往民雄省道「尋子」,果然在省道的路邊,看到正要「走路回美國」的兒子。 這件事帶給她很大的衝擊,事後她決定辭職帶兒子回美國,結果夫妻倆還為此大吵一架。曾志朗很生氣,認為是洪蘭讓小孩覺得「有退路」。 因為捨不得孩子的童年,在打罵和功課壓力度過,洪蘭不顧先生反對,獨自帶著兒子回美國住了一年。後來因為兒子逐漸長大,開始和同學踢足球,洪蘭發覺很多事情她無法陪兒子做,需要父親在身邊,加上曾志朗不願回美國工作,洪蘭只好帶著兒子回台灣。 因為兒子實在不適應台灣的學校教育,國二那年,她決定讓兒子改念台北美國學校。 沒自信 好成績卻申請三流大學 洪蘭心疼的說,兒子小學時被罵「豬頭」、「白癡」的陰影,讓他直到高中畢業還是很沒自信。高中畢業申請大學時,他明明成績很好,SAT數學還考了滿分,卻只申請一些三流的州立大學。她發現後,才趕在哥倫比亞大學申請截止日最後一天,以快捷郵件寄出申請函,後來她兒子也順利進入長春藤名校的哥大,主攻資訊工程,一路從大學念到碩士畢業。

伴君如伴虎

2008年09月08日
公開
14

從台北回來,去小叔家坐一下午是老公的意思,有必要把他的不滿全發洩在我和孩子的身上嗎? 晚飯也沒有白吃人家一頓,老公也把飯錢拿給小叔,真不知他在鬧啥脾氣? 就為了小嬸要給我兩顆柚子,他替我拒絕,他不喜歡我拿他家人的東西明說就好了,有必要擺臉色給我看嗎? 他不想我回他家當媳婦賊,就應該明定我不能拿他父母給的東西,免得婆婆老在背後說嘴,讓他難做人,維持已久的孝子形象毀之一旦。 小叔邀他飯後一根菸被我拒絕,不是妻管嚴,我要考慮到待會還要開車,讓我們聞他的二手菸,車上三人一定吐的吐、暈的暈,我只要求一個無菸環境,就得惹來人家的不快嗎?有我們在的場合不抽菸真有那麼難嗎?因為這樣害他在小叔面前抬不起頭來,真是我不對。他在公司愛怎麼抽我管不著,他媽媽都樂見其成了,我的想法算什麼?他是自己的主人,不愛惜健康的人又怎麼容納的下別人的意見?別讓我們母子聞到一丁點的菸味真的是奢求嗎? 每次想和他「溝通」,往往落得不得其門而入的下場,難道這就是學歷相差懸殊的結果嗎?和他真的沒話說,他的學識太淵博,我只是個大字不識一二的庄腳聳,會有話講才有鬼! 教養孩子更是沒共識,我這麼沒水準的人能教出多好的孩子?是我太高估自己。我對孩子太嚴厲,不要說他這個老爸心疼,為人公婆的更看不慣我教導孩子的態度!的確,他家的子孫哪輪得到我這個鄉下村姑來教?孩子的母親是我就已經夠沒天理了,被罵我搶人家老公、孩子、孫子是我活該,連我都為自己的行為後悔不已。早該聽婆婆的建言,她兒子完成學業我就該自動離去,不應耽誤她兒子的前程和青春,更不至於落到現在裡外不是人的下場!我的厚臉皮真是令婆婆大開眼界,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出我這種不識好歹的人?我也很想弄清楚。 他只要和婆婆通完電話,整個空氣瞬間結凍,婆婆又為了二叔不回去,甚至不打電話給她在電話那頭委屈落淚,這時我和孩子最好大氣不能吭半聲,那種怒氣不是我們能承受的。希望婆婆終有一天能正視到盡力守著愚孝的老公,否則我們母子平白被遷怒真是含冤莫辯。 有話盡悶在心裡的個性讓人摸不透,不定時爆發的怒氣更讓人畏懼,這些由我承受就夠了,有必要遷怒孩子嗎?就因為女兒吵到正在休息的他就得無辜被吼,叫我帶孩子結束餘生嗎? 這些話衝著我來就好,難道不能放過孩子嗎?再怎麼生氣也不能對孩子講這種話,孩子有錯一定是我沒教好,不能放我們一條生路嗎?有必要這麼口不擇言嗎?

白露勿露身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14

《認識節氣》白露----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 2008/8/26 人間福報少年天地| 作者:地哥哥 國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進入「白露」節氣,此時的清晨時分,戶外的地面和葉子上,會有許多晶瑩剔透的露珠,這是因為天氣逐漸轉涼,晚上水氣遇冷所凝結的。 白露一到,表示秋天就要來了,「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這句諺語就是說,白露過後天氣開始轉涼,早晚溫差比較大,可別再打赤膊了,否則容易著涼喔! 白露時節正值水稻孕穗的時期,由於雨季剛過,所以很需要靠露水提供水分,讓稻子順利成長。這個時節也是文旦、柿子、水梨和筊白筍的盛產期,品嚐當季農產品的美味正是最佳時機呢! 這個時候,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大約降到二十六度左右,漁獲量比較少,不過在澎湖北方海域還可以捕獲黑鯧,東北部海域也有旗魚、沙魚、小卷等魚類可捕。鰆魚則大多在秋分以後迴游到台灣海峽,因此沿岸海域也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白露正值農曆八月,處處飄著桂花香,根據客家傳統風俗,八月初一要秋祭掃墓,阿美族則在這八月桂花香的時節,舉行一年一度的豐年祭。還有中國傳統三大節慶之一的中秋節,每逢中秋,在外地求學或工作的遊子,都會利用假期回家鄉和家人團圓,一同歡度佳節。各色月餅香甜誘人,但是提醒大家別吃太多喔,它的熱量可是很高的呢!

《同音字大不同》名不副實 名不符實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15

2008/9/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根據營養師的說法,市面上許多標示「低糖」、「低脂」的食物根本名不符實,對於追求健康美麗的消費者而言,根本無法達到減重的效果。 【錯得離譜】 誤用「符」字,大概是有感於現實生活中,「名」往往不符合「實」吧! 【說得清楚】 「符」,有吻合的意思,也指文件、憑證或記號,如「符號」。此外,古人刻字在竹、木、金、玉、銅等器物上,再一剖為二,雙方各執其一,做為信物,如「虎符」。 「副」,此字經常出現在你我身邊,比如像「副總統」、「副理」、「副班長」;「副」還有附帶產生的意思,比如感冒藥吃了會想睡覺,就是它的「副作用」了。「副」當做動詞時有相稱、適合的意思。消費者有權力要求食品上的標示內容物彼此相稱,也就是「名副其實」,以保障自身權益。而「名不副實」就是虛有其表或是表裡不一的意思,明明標示的是每一百公克五十大卡,結果進了肚子的是兩百大卡,對於瘦即是美的現代潮流,可是罪大惡極呢! 【用得漂亮】 職稱應依專業能力、資歷而定,然而,今天常見到名不副實的情況,例如三個人的小公司,職稱分別為總經理、專業經理和執行總監,未免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商周出版社)

酒逢知己千杯少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11

《窗下思潮》 酒逢知己千杯少 2008/9/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岑逸飛 「酒逢知己千杯少」,許多醫生聽了也許會皺眉頭,飲酒太多,會不利身體健康。但知己難求,遇上知己,總要飲酒盡興,其實不見得一定要飲千杯,能夠按照各人酒量盡情而飲罷了。 酒是什麼?中文的「酒」字,在甲骨文和金文,寫作「酉」,像個陶罐。金文的「酉」,是圓口、細頸、寬肚、尖底的瓶子,顯然是盛酒器。至於甲骨文,在「酉」旁加上三筆,但那不是「水」,而是表示酒香從酒器飄出。到了篆書,這三筆才誤寫為「三點水」,成為今日的「酒」字。 「酉」像罐子,而在距今四千年前山東大汶口遺址,也出土大量盛酒陶器如尊、斗等,足證當時飲酒已很普遍,酒文化的發展已具相當水平。中文的「尊」字,是酒器,是個會意字,從酉或從寸,甲骨文的字形是雙手捧「尊」。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最後一句,便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看「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切皆空,要放得下,拿得起,才能以一尊酒祭奠江水和月亮。 又如「李白斗酒詩百篇」的「斗」字,也是古代盛酒器,是個象形字,此字的甲骨文像一把長柄的大勺子,上部是勺子頭,下部是勺子柄。這個字後來演變成糧食的量具。 但雖有酒器,「酒」從何來?史籍多處提到,夏禹時的儀狄,「始作酒醪」。「醪」是經過糯米發酵而成,味甜而性溫軟,這其實是現今江浙一帶出產的黃酒,這種酒沒有經過蒸餾。若是經過糧食釀製的蒸餾酒,是白酒,其中有很多是中國名酒。古人說:「儀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所謂「秫」,是高粱別稱,秫酒就是高粱酒。 杜康號稱「酒聖」,民間傳說他是個手藝高超的釀酒師,只是其生卒年月,眾說紛紜。杜康酒令人想起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杜康酒真的能夠解憂嗎?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便是因為要飲杜康酒而辭官。可惜這種流芳千古的美酒,其釀造方法早已失傳,上世紀七十年代,河南省伊川縣經過明查暗訪,復興了杜康酒,酒味香濃,但恐怕已不是原版原味了。 筆者也曾飲過新版杜康酒,香則香矣,酒味甘冽,但我嫌其入口過於綿柔,寧選貴州茅台,醇香幽雅,香而不艷,不濃不猛,回味悠長。它能與法國乾邑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同列世界三大蒸餾酒,實至名歸。只可惜茅台酒的名氣太大,假貨也多。 西方人飲酒,其精神來自古希臘的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古羅馬稱為「巴克斯」(Bacchus),它是葡萄酒和狂歡之神、藝術之神,性格豪放不羈,頭髮被常青藤捆成一個髻,前額則見由葡萄蔓和葡萄果穗纏繞而成的花環,一手握一根松果形手杖,另一手拿一只雙柄大酒杯。 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酒神節,人們以合唱即興抒情詩慶賀,帶來西方戲劇和音樂藝術的發展。德國哲學家尼采使這種精神得以昇華,認為原始的酒神祭,那種無節制的濫飲和狂歡亂舞,肯定了生命的苦樂,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面對之,痛極生樂,樂極生悲,「美」至此得以展現。 酒神精神代表了西方文化感性一面,發展了西方藝術,與太陽神阿波羅的理性精神相輔相成。中國人沒有西方酒神,只有酒的發明人如儀狄或杜康。中國人筆下的「酒神」,只是酒量大的人,而李白號稱「酒仙」,也不過是形容他酷愛美酒而已。 與西方酒神精神不同,中國的酒文化其實是受儒、道思想支配。儒家講修身養性、人性善惡,所以「酒」可吉可凶,既可稱為「歡伯」、「福水」;又可叫作「狂藥」、「禍泉」。 儒家論酒,講「酒道」、「酒德」、「酒品」、「酒禮」。儒家的酒禮,可以反映長幼有序,並以「勸酒」以示友好。至於追求超凡脫俗的道家,通過醉酒而解脫束縛,在藝術王國馳騁,得到靈感。中國的藝術家不少嗜酒。李白是「酒仙」,杜甫被稱作「酒豪」。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元四家」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 也許「酒逢知己千杯少」,這「知己」不一定是人,李白花間飲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他的知己是明月。幾位書法家,如懷素的知己,是他醉後潑墨,留下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的知己,是大醉後「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書聖王羲之的知己,也是他醉時寫下遒媚勁健的〈蘭亭序〉了。 (讀者文摘9月號)

如意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12

來源:奇摩知識 如果要選一樣最能代表中國的千禧信物,你會選什麼? 有一種器物文明,在中國流傳了千年,它既古老又現代,既可觀賞又實用,自宮廷貴冑到常民百姓隨處可見,既是具體形制的物品,也是抽象意義的好話,是中國人都經常掛在嘴邊、渴望擁有的…… 萬事「如意」?答對了!這也是台灣推出的千禧信物。主事者中華如意學會籌備會並將收集自海內外的上千種形制、材質,包括字畫與生活器物在內的各類如意,全部整理、分類,企劃了環球十場如意大展。其中有歷經數百年、行遍數萬里的老器物,也有現代台灣師父雕製的工藝品,更充滿了意在物中、綿延不絕的民族美感與生活哲學。 如意在中國文化中代表著一種對幸福生活的企盼,正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來自關外的清朝皇族的最愛。今天上得了檯面、在故宮博物院見到的如意,大多來自清宮。 同治大婚,如意擔綱 花了三年的準備時間,清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年),十七歲的皇帝在慈禧及慈安兩位皇太后作主下,選定了阿魯忒氏淑慎端莊為皇后。這轟轟烈烈進行了三個月的大婚典禮中,擔綱的主要瑞器就是「如意」。 奉迎皇后的當天,紫禁城內搭起了綢緞的彩架,大清門到坤寧宮長長的走道上鋪上了新織的紅毯,夾道四百對的燈座照得夜空一片輝煌。吉時一到,年輕的皇后梳著雙髻頭、插著雙喜如意頭花,手上捧著兩個蘋果,討個「平安如意」的好彩頭,十六人抬的鳳輿內,已先安放了一柄金如意。 隊伍一路經過大清門、乾清門,來到了乾清宮內,睿親王福晉接過皇后手中的蘋果,將裝有珠寶、金銀小如意及米穀的寶瓶遞給皇后。皇后起居的坤寧宮龍鳳喜床四角安置了四柄如意,象徵事事如意。 皇帝大婚處處如意,尋常百姓,男方到女方家為一雙小兒女下定之時,信物經常也是如意一柄。 中國皇帝的禮物 「清代最是喜愛如意,滿清皇朝一來沿襲明朝漢人風氣,二來崇信喇嘛教,認為如意是祥瑞祈福之器,因此任何喜慶節日都少不了如意,」國內第一手考據如意沿革的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夏生指出。 不求人,真如意 關於如意的來源,說法不一,不過研究中國造型的莊伯和以為,最具代表性的說法應該就是抓癢的「爪杖」,又叫做不求人、孝順或是養和子。 古籍《稗文類歸》引《音義指歸》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成人指爪,柄長可三尺許。或背脊有癢,手不能到,用以搔爬,如人之意。」於是實用的生活器具就有了這樣一個吉祥雅緻的名稱。的確,搔到癢處的暢快是什麼也比不上的!唐朝文人虞世南就曾經用犀角如意抓癢,抓的舒服極了而忘了正事,不禁大嘆這如意:「妨吾聲律半工夫。」 另有一說是,如意是古代印度僧侶抓癢的爪杖,隨著佛教的東傳到了中國。在佛教《大藏經•四分律》中有一節談論僧侶日常用品,其中就有抓癢的爪杖,梵文稱做「阿那律」,有無滅、無貧的意思。經文翻譯者將它翻成如意,陳夏生據此推斷「阿那律」必然與中國如意的形狀相似,且當時一般人使用已相當普遍,「早在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就已經普遍使用如意了,」她說。 如意在握 有關如意的用途,最早見於晉朝的《拾遺記》,描寫著吳國主人孫權看到潘夫人的畫像,直言是仙女下凡,高興地以琥珀如意來撫摸畫像,卻把如意給折斷了。而孫權的兒子孫和在月夜下舞弄水晶如意,則不小心打到了他的夫人,可知三國時代如意便深受帝王們喜愛。 如意東來 如意的來源雖非印度佛教,但其廣為喜愛與吉祥的寓意卻與佛教息息相關。尤其是六朝時代政治混亂,殺戮過盛,使得帝王將相更加畏懼因果而秉信佛法,也因為如此,原本在印度左手拿智書,右手執慧劍,象徵斬去無明,增予智慧的文殊菩薩,到了中國之後,卻變成執握如意,使得如意更加具有祛除不祥,賜予吉祥的法力。 如意到了唐朝,在造型、功能上開始慢慢轉化,除了抓癢的如意依舊實用於民間,另一種玩賞的如意則是將頭部寫實的手指形慢慢收成一排小牙,到了五代更加美化成一隻翩翩展翅的蝙蝠,到了宋代則發展出今天如意的典型樣式:雲紋或心字一般的頭形,單純成為一種玩賞的吉祥裝飾物。 到了明朝,由於當時文人雅士崇尚自然簡單的美學,除了歷來經常被拿來製作如意的稀貴珍寶,更出現了大量的竹木如意。不用一刀一鑿以竹木天然神似的造型,磨作如意,顯得十分雅逸。 吉上加吉,如意大觀 常民生活源於對大自然的敬畏,認為吉慶豐年必有瑞兆,於是結合了傳說與中國文字諧音字多的特性,化無形的祈願為有形的吉祥圖案,豐富而有趣地裝飾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影響所及,原本已經是吉祥物的如意上,更加裝飾雕刻其他的吉祥圖案,使得每一支如意吉上加吉,成了一切吉祥話的大觀園! 一支碧玉如意上,展翅蝙蝠與九個祥雲一般的如意紋互相連結,取其「九如福壽」之意。麥穗加上如意是「歲歲如意」。秤台上放著一柄小如意,指的是「稱心如意」。 收藏如意 歷來如意材質大多以珍貴的玉石製成,上面還有各式珠寶鑲嵌的吉祥圖案,因此如意不僅是王宮貴人的最愛,也是近代收藏家們喜愛的收藏對象。 參考資料 http://www.sinorama.com.tw/Ju-i/ch/

揭開故宮的神秘面紗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11

來源:Yahoo!奇摩知識 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 故宮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兩朝皇帝在此指點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派鹿鐘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繳了衛兵的械,然後命溥儀立即出宮。當天下午3時,溥儀離開紫禁城,從此一去不復返。1925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故宮博物院在乾清門舉行開院典禮,莊嚴宣告故宮博物院成立。據當時報載,開展當天,北京城萬人空巷。人們一同涌進故宮,一窺它幾千年神秘的蘊藏,欲看幾百年的禁地到底是怎樣的情形。宮內外一片擁擠。 創辦故宮博物院史無前例,一切都要靠探索。加上軍閥混戰、政局不穩、經費困難等,創辦初期遇到了許多困難。僅1926年3月到1928年6月短短兩年中,院方負責人就有四次變動。故宮經常遭到軍閥的擾亂,經費短缺,員工工資不能按時發放。甚至有人提出廢棄故宮,拍賣故宮國寶。到了20世紀30年代,正當故宮博物院各種工作正常發展時,又因日寇侵華,抗戰爆發。為了保護國寶,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文物萬里大遷徙”。大遷徙在極其艱險的環境中進行,上面有日寇飛機的空襲,背後又有日軍大炮機關槍的追擊。從1933年到1944年,故宮1.3萬多箱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圖書歷經11年,行程萬多裏,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每一次搬遷都驚心動魄。在日寇侵華期間,全中國文物損失慘重,但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都無大的損失,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大奇跡。 一宮文物分兩岸的歷史真相 由於歷史的因緣際會,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然而,對於大陸絕大多數民眾來說,台北的故宮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久聞其名,陌生是因為至今不能親歷。1933年,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南京時,曾遇到反對的呼聲。當時的國民政府曾公開表示:一旦時局穩定,仍將南遷的文物運回原地。但是,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鑒於當時的政局,於1948年底又將存放於南京的文物精品遷移至台灣,從此造成了一宮文物分兩岸的局面。 由南京遷往台灣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運時間分別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遷臺文物一共有2972箱,數量上雖然只有存放於南京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在質量上卻是文物精品。文物運臺後,先租借台中市糖廠倉庫存放,保管條件十分惡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遷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5年,台灣成立“國立故宮、中央文物院聯合管理處”。1957年,在亞洲協會的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1年,在現址即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館,1965年新館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也正是從這一天開始,中國有了兩個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晚了整整40年。 遊台北故宮不用解說員 台北故宮位於台北市郊外雙溪,佔地1200畝,1962年動工興建。1965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還有個名字: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築倣北京故宮的形式,採用中國宮廷式的設計風格,碧瓦黃墻,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顯得格外典雅壯麗。到了台北故宮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頗具氣勢的六柱牌坊,上有孫中山先生手跡“天下為公”四字。拾級而上,在平臺處可見刻有“博愛”二字的銅鼎。再上去,就是“故宮博物院”了。 台北故宮的門票是成人100元新台幣(4元新台幣相當於1元人民幣,下同。),軍人、警察、學生憑證優惠價50元,6歲以下兒童及65歲以上台灣民眾免費,20人以上團體優惠價是80元。此外在門口,押一個有效證件花100元,就可租一個語音導覽器,這樣就不用解說員,到時只要輸入你眼前文物的編列序號,導覽器就會告訴你這件文物從哪來、是哪個朝代的、有什麼用場以及奧妙在哪。 藏品有多豐富 當時文物遷臺時,的確只有原故宮的四分之一,但都是文物中的精品,共有3000件運到台灣。這3000件當時是經過挑選的,其中的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古籍善本價值連城。如玉器中的新石器時代的鳥紋玉飾、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青銅器中的商代獸面紋方樽,書法中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繪畫中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韓幹的《牧馬圖》等,還有為數眾多的宋元古籍善本,都是無上的國寶。 台北故宮的文物除了當年北京故宮和當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運去的外,後來還有一些接收、捐贈和收購等。主要收藏著宋、元、明、清等歷代宮廷的瑰寶,現有器物近7萬件,包括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器、文玩等;書畫近1萬件,包括書法、繪畫、織繡等;圖書文獻最多,近57萬件,包括四庫全書和善本圖書等。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型石最受遊客喜愛,成為台北故宮的招牌。 台北故宮的總文物量有多少?如果三個月換一次展品不重樣,大約可供展100年。限於展出場地,台北故宮博物院每次僅能展出各類文物1700餘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換。長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銅器、漢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陶器、中國歷代玉器等。所以,面對琳瑯滿目的展出內容,選定一個主題慢慢玩味遠比走馬觀花收穫更豐。若要想仔細欣賞每一個展覽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參觀。比如宋代的書畫,可以親眼一見“蘇、黃、米、蔡”及宋徽宗的墨寶,足以讓人流連忘返。看完全部真跡,還可靜下心來,仔細欣賞經過翻拍放大處理後的書畫局部輪廓。加上古雅的樂曲和通俗的解說,宋代書畫之美便了然於心。 當然,台北故宮博物院不定期推出的主題展最受歡迎。比如“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畫特展”共展出唐、宋、明、清各個朝代的茶器、茶書等共197組件,可讓人系統地領略中國文化特有的論茶典籍、品茶情景和飲茶器皿。為了讓展覽更具完整性,台北故宮特意從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借來了唐代和宋代的茶器。整個展覽的佈局也是獨具匠心的,就像江南的一個茶館:粉墻黛瓦,漏窗,修竹,清泉汩汩而出。 台北曾在2002年搞了個年度大展——“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這個展覽匯集了許多珍貴的文物,有些是首次公開露面。其中乾隆皇帝和孝賢皇后大婚時的畫像,是意大利傳教士、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所作,現藏於美國克裏夫蘭博物館,為了此次展覽特地去商借的。同時借來的還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乾隆南巡圖》,此外還展出了兩幅台北故宮限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僅展出40天。在近200組件的展品中,有一幅美麗的戎裝女子畫像引起人們的好奇,這是一幅西洋油畫,據傳是“香妃”畫像,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由於畫卷時間長遠,卷軸下方簽字已無從知曉。不過,這倒是給文藝作品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利用豐富的藏品,台北故宮博物院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主題展,如成吉思汗、宋代文化、明清書畫等主題展。 兩岸故宮各有千秋 兩岸都有故宮博物院,它們都以清室宮廷收藏為基礎,在追溯博物院的歷史時,也都將1925年的開院視作各自誕生的標誌。有人說北京故宮是“有故宮,沒文物”,台北故宮是“有文物,沒故宮”,也有人說遷臺的文物僅佔原南遷文物的1/4,台北故宮根本不可能與北京故宮相比。實際情況到底如何呢?平心而論,兩個故宮,各有千秋。要說書畫,台北故宮的宋畫達943幅。西周時代的青銅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銘文,屬傳世珍品,比如毛公鼎,腹底有三行497個字,十分罕見,至今仍是西周青銅器銘文數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窯,清瓷中的古月軒,90%都在台灣,這也是台北故宮最值得誇耀的收藏之一。台北故宮65萬件藏品堪稱中華文化藝術寶庫。 但北京故宮超過10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可匹敵。北京的故宮珍藏著佔全國文物藏品六分之一的傳世瑰寶,歷代藝術館、青銅器館、陶器館、工藝美術館、鐘錶館、珍寶館、銘刻館、繪畫館中的大批精品令人目不暇接,藝術館中的歷代精品如原始社會的玉琮、秦代的兵馬俑、唐代的顏真卿墨跡、宋代的鈞瓷、明代的顧繡、清代的康熙五彩瓷器;工藝美術館中的各種工藝品,珍寶館中的如意、龍袍、鳳冠、朝珠;銘刻館中的石刻,繪畫館中的展子虔《遊春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均是寶中之寶。新中國成立後,新入藏文物達240880件。溥儀出宮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基本都收回故宮。幾年前更以千萬元鉅資收購了流落民間的懷素狂草《食魚帖》。被乾隆視為三件稀世珍寶中的兩件: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詢《伯遠帖》就是新中國入藏故宮的。此外,由於對文物的評價當時與現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別是清王朝以後藏傳佛教文物等當時都沒有被國民黨拿走。此外限於當時的運輸能力,皇帝寶座太大,傢具太大,無法搬運,使很多珍貴的明清傢具至今還留在北京故宮。而最不能忽視的是,北京故宮的美輪美奐,本身就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和偉大文物。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海峽兩岸至今還處於分離狀態,而作為中華瑰寶的文物有些也分離在兩岸故宮博物院中。比如“三希”中的二希藏於北京故宮,另一希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則藏於台北故宮。其他如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其實只是它的前半卷,後半卷至今藏在台北故宮。 台北故宮文物的編號 台北故宮有倣古的展室展廳。按規定,庫房開啟、關閉,須由分持電腦鎖卡和普通鎖鑰匙的職員兩人、工友一人同行,配合電腦控制中心完成作業。入藏文物,需經薰蒸殺菌處理。故宮文物的最早編號方式以宮殿為單位,給予《千字文》中一字為代號,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給“天”,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給“地”,然後登記宮殿內陳設的文物,順序再給以流水號。人們都會好奇,編號“天”字第一號的是什麼寶貝?它竟是乾清宮內一個踏腳的木門墩,因為這是進門第一眼看到的東西,便編列為第一號。這套千字文編號,台北故宮一直在延續使用。 擔心被要求“物歸原主” 台北故宮文物一直未能在大陸展出,兩岸文物交流和兩岸文物界的人員互訪,還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兩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單向的,即只是大陸文物在台灣借出展覽交流。台北故宮從1999年開始向大陸借展文物,當年為“三星堆傳奇特展”及“漢代文物大展”,向大陸商偕了“馬王堆漢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臺,曾引起很大轟動。2001年,“天可漢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臺展出的陜西省唐代文物來自12家文物單位,共120組件,種類包括金銀、銅鐵、玉石水晶、瑪瑙和陶瓷等。 至於台北故宮的文物何時可赴大陸展出,一般認為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辦理“合法免扣壓”手續,主要是有人擔心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在赴大陸展出時被大陸要求“物歸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溫、恒溼”要求,這屬於技術條件。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了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精品,展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光輝。那裏每年接待參觀者約200萬人次,名列台灣地區主要觀光點接待人數的前三名。(建林)《文史春秋》2003年第12期 ※註:關於台北故宮的資料請至故宮網站參觀:http://www.npm.gov.tw 參考資料 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4-12/16/con7%E6%A2%9D%E4%BE%8B.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