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12月19日
公開
28

舉足輕重 慎選鞋

2007.12.19  中國時報 舉足輕重 慎選鞋 湯文璇 ▲鞋跟太高,身體易向前傾增加膝蓋的壓力。(本報資料照片) ▲走路或運動時,最好是腳跟先著地,再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走路時膝蓋最好微彎,較不易受傷。  有人說:「腳是第二個心臟」,寶貝腳丫才能走好路、走遠路,尤其是趕流行的女性,醫師叮囑,千萬別為了愛美而犧牲健康。  女人買鞋、穿鞋,只要流行就好,傷不傷腳沒關係,完全不把腳當一回事,直到出了問題才傷心頓足,也才知道這微不足道的足,可是輕忽不得。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說:「要想保護好腳,必須慎選鞋子。尤其是一雙合腳的鞋子。在門診中常見為了鞋子引起毛病的患者來就診;有人穿了不合腳的鞋,造成雞眼、起水泡、磨破皮,久了還引起膝關節退化、腰痠背痛、腰部前傾、骨盆歪斜等毛病,值得嗎?」  ■追求流行 觀念如纏足  穿鞋本來的目的是保護腳、增進腳部的功能,美觀、流行只是副加價值,沒想到很多現代女性本末倒置,恢復了纏足那個年代婦女以美為優先的穿鞋觀念,結果毛病一大堆。  在門診中,他發現病人有人鞋子過小,買的鞋子比自己的腳小半號到1號之間,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店員告訴我,鞋子會越穿越大,穿久就鬆啦!」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是人在穿鞋,不必削足適履,鞋子不合腳不但不合乎腳的衛生與健康,鞋子一步步變形也很難看吧!  所以一定要穿合腳,才算是買對鞋。朱唯廉分析說:「有人以為穿新鞋一定會起水泡,這是錯誤的觀念,一雙合腳的鞋子,是不會磨出水泡的,既使天天穿,穿得再久也不會磨出水泡,更不會長雞眼。」  ■超過3公分的鞋跟少穿  要想買到一雙好鞋,最好是在下午腳最大的時候去買,而且一定要穿襪子去買,才會買到合適的鞋。不同的腳型要買不同楦頭的鞋,台灣人的腳都比較寬,在買鞋時最好選擇單皮面,沒有縫線的鞋子才不致磨腳。  至於愛穿10公分超高高跟鞋的女性,朱唯廉醫師指出,我們在照X光時發現,赤腳時的腳後跟比前腳掌高出0.5至1公分,所以3公分內的鞋跟是正常的,而超過3公分高的鞋跟最好少穿。否則水泡、雞眼、磨腳會痛不說,還會因為鞋跟太高,身體易向前傾增加膝蓋的壓力,同時骨盆腔前傾影響懷孕、脊椎前傾會下背痛。  美國足部協會就建議過女性最好不要穿超過5公分的高跟鞋,如果為了健康最好是不要穿高跟鞋,這樣才能寶貝妳的腳。

2007年12月19日
公開
15

常練雙腿 預防衰老

2007.12.19  中國時報 常練雙腿 預防衰老 湯文璇  經常活動你的雙腳不但頭好壯壯、體力也好,更可以預防衰老,但是使用不當也會讓你的腳踝受傷,萬華醫院復健科主任蕭竹生建議,常踩楔形墊練習正確的走姿,可保足部安全。  人的全身有206塊骨頭,而雙腳就有52塊骨頭佔了1�4,有近600條肌肉,2�3集中在下半身,每走一步需要用200條以上的肌肉,所以人老了當上半身的肌肉還有7成體力時,下半身的腳力只剩4成。  腳型大致可分:正常足、扁平足、高弓足三種,不論是那種,每走一步路都要承載身體所有重量,如果重量分布不均,全身骨骼結構就會改變,出現病變。  腳部最容易受傷的是腳踝,運動時小腿肌肉緊繃,關節沒辦法向上提(背曲),其代償作用就是使腳踝扭傷。因此在走路或運動時,最好是腳跟先著地,再順序讓腳底、腳趾著地,接著再以腳趾用力蹬離地面。走路時膝蓋最好微彎,較不易受傷。  要保護腳踝不至受傷,蕭竹生建議,最好就是練習踩楔形墊;由側面看腳跟著地,然後不斷的把小腿後方肌肉拉鬆,也就是俗稱拉腳筋。上班族則可以坐著用腳跟著地,做背曲動作,膝蓋伸直或彎曲皆可,反覆動作可以促進小腿靜脈循環,對心臟輸出功能差、有靜脈曲張的人都有幫助。  不過在足部保健上也有迷思,以前的醫生希望大家要接近大地,赤足踩健康步道,可是對老人家來說,足部退化避震效果變差,走久、走多反而造成發炎的現象,特別是肌膜炎,所以老人家出門在外最好要穿鞋。  還有,25%糖尿病人是因為足部問題住院,蕭竹生說,患者常有血管阻塞、免疫功能低下的問題,一旦腳有傷口感染,容易導致截肢的命運,所以,糖尿病及家族病史的人對於足部護理更要小心,最好要每年定期檢查一次。

2007年12月18日
公開
6

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出爐

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出爐 2007/12/13 人間福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經過約三年時間研究,近日評選出最健康和最垃圾食品。蕃薯、開心果等均入選健康食品名單。油炸、醃製及加工食品等,則被評為垃圾食品。 最佳蔬菜:由於蕃薯既含豐富的維生素,又是抗癌能手,被選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分別是蘆筍、捲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蘿蔔、薺菜、芥蘭菜、金針菇、雪菜、大白菜。 最佳水果:十份最佳水果的排名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獼猴桃、芒果、杏、柿子與西瓜。 最佳肉食:鵝鴨肉化學結構接近橄欖油,有益於心臟。雞肉則被稱為「蛋白質的最佳來源」。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與動物油按一比零點五至一的比例調配食用更好。 最佳湯食:雞湯最優,特別是母雞湯有防治感冒、支氣管炎的作用,尤其適於冬春季飲用。 最佳護腦食物:菠菜、韭菜、南瓜、蔥、花椰菜、菜椒、豌豆、番茄、胡蘿蔔、小青菜、蒜苗、芹菜等蔬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等。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油炸類食品:導致心血管疾病元凶(油炸淀粉)、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 二、醃漬類食品:導致高血壓,腎負擔過重,導致鼻咽癌、影響粘膜系統(對腸胃有害)、易得潰瘍和發炎。 三、加工類肉食品(肉乾、肉鬆、香腸等):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含大量防腐劑(加重肝臟負擔)。 四、餅乾類食品(不含低溫烘烤和全麥餅乾):食用香精和色素過多(對肝臟功能造成負擔) ;嚴重破壞維生素;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 五、汽水可樂類食品:含磷酸、碳酸,會帶走體內大量的鈣;含糖量過高,喝後有飽脹感,影響正餐。 六、方便類食品(主要指速食麵和膨化食品):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只有熱量,沒有營養。 七、罐頭類食品(包括魚肉類和水果類):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性;熱量過多,營養成分低。 八、話梅蜜餞類食品(果脯) :含三大致癌物質之一:亞硝酸鹽(防腐和顯色作用);鹽分過高,含防腐劑、香精(損肝)。 九、冷凍甜品類食品(冰淇淋、冰棒和各種雪糕):含奶油極易引起肥胖、含糖量過高影響正餐。 十、燒烤類食品:含大量「三苯四丙

2007年12月18日
公開
4

無常

摘錄自2007/12/17 人間福報 《另類財富》無 常 作者:儒耕 時值歲末,相繼聽到一些同事及朋友的父母往生的消息,有的早上還和兒女談笑,一出門便傳出從工地摔下來,幾天後走了;有的父親載著母親出去買蛋糕,半路被貨車撞到,走了…,在在都讓人體會到人生無常。 所謂無常,是指世間的每件事都在變,而沒有永恆;亦即是大家都不知道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經本上才會說:「無常故苦。」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 體會這種無常觀,對我們有許多幫助。當你痛失最親愛的家人時,只要想到人生無常,痛苦就會稍解;當你和人處不來生悶氣時,心中告訴自己,人生無常,何必給自己找麻煩,還是放下吧;當你看到某人的做法不合理,且耀武揚威欺負你時,觀無常,便告訴自己,我看你能耐多久。 知道無常剎那間來到,更要積極的過好每一分鐘,希望創造更幸福快樂的人生,因為,人只有留名才能精神長存,難道要遺臭萬年嗎?不要看現在,要看以後。俗話說:「蓋棺論定。」 罹患罕見疾病肌小管病變的兩歲女童曾晴,前兩天走了。她的父母幫她捐出器官、大體遺愛人間,她展現強韌的生命力,感動許多網友。天使走過人間,教導我們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每一天,她用死亡教導我們珍愛生命,並且勤念無常。 看到無常迅速來到,你可曾為人間撒下愛的種子,請好好把握因緣,以免空留遺憾。

2007年12月16日
公開
6

度日

摘錄自2007/12/10人間福報 《另纇財富》度 日 作者:閑子 喜劇「今天暫時停止」劇情是描述電視台氣象主播菲爾與製作人麗塔、攝影師賴瑞等人,前往賓州普蘇塔尼小鎮,採訪每年一度的土撥鼠節,然而採訪結束後,一行人卻被大風雪困在小鎮上。第二天醒來的菲爾發現,他不只被困在小鎮上,同時還被困在二月二日這一天,永遠看不見明天……。 因為他已過了許多次今天,所以他對二月二日的事無所不知,他嘗試與同一個人交談,練習幾次,就可以知道與此人交談最好的方式,一開始他利用這個方法成功搭上麗塔,但是他發現不論他再怎麼嘗試,他還是無法讓麗塔在當天就愛上他,而隔天這些努力就化為烏有,重複的一天,讓他沮喪地選擇不同方式結束生命,希望能斷絕二月二日。 經歷無數次死亡,菲爾開始省思,選擇充實過每一天。他學會了鋼琴演奏、新詩創作、冰雕等才藝,而且每天「準時」幫助許多人,未料二月三日悄悄到來。菲爾身處的困境,其實正是許多人的際遇。從最初的疑惑、失望、絕望,到最後終於全然的接受並面對困境,學著開始關心周圍的人、如何去愛另一個人。 逃避不是辦法,唯有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人生中要過五關斬六將,當關卡未通過時,便需重新再來,如劇中主角不斷在同一天裡,學習著自己陌生的課題,從全然利己到利他的轉變。困境是來自於心境,試著在生命中創造不同,活在當下,今天才不會停止轉動,進而跨越自我。(閑子)

2007年12月15日
公開
2

異言堂

摘錄自人間福報2007/12/12 《另纇財富》異言堂 作者:一郎 人,很容易得意就忘形,將道德、良知擺一邊,尤其當位高權重時,更是忘了自己所擔負的重任,反而專橫跋扈,如果有人適時提出諫言,為政者也能從善如流,則是百姓之幸;若反其道而行,不但人民痛苦,為政者也會留下千古罵名。 戰國時,魏文侯一次在宮廷樂師師經彈奏鼓琴時,高興地聞樂起舞,並說:「今後我說的話,天下人都不得違抗。」師經聽到此話後,便拿起琴撞魏文侯,但沒撞到,只把魏文侯冕冠上的穿玉絲繩撞斷,魏文侯勃然大怒地問左右侍衛說:「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說:「罪當烹。」就在眾人要將師經拿下處死時,師經說:「可否讓我進一言再死?」文侯允許。 師經說:「昔日開明君主堯與舜,唯恐天下人只盲目聽從、不批評指教他的言論;而昏君桀、紂,則唯恐天下人敢違背、批評他。我剛剛撞的是桀、紂這樣的暴君,不是撞大王您呀!」 魏文侯聽了師經所說的話後,立刻讓人將師經放了,並表示這是他自己的過錯,還下令將琴懸掛在城門上,作為憑證,同時也不修補玉串,用來作為他的言行的鑒戒。 魏文侯十足地表達出改正錯誤的決心,因此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種種政策上,更懂得用人、放權,遂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 《佛光菜根譚》說:「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不論是上自一國元首,下至一般老百姓,只要是不容異己,或堵塞言路的人,必定失人心,走向失敗之路;廣開言路、察納雅言、接受異己、擁有大胸襟的人,才是真英雄,才能走向康莊大道,尤其是民主時代的這個社會,任何事更不是一言堂所能決定,唯有再多一些尊重包容、慈悲喜捨心,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才能化敵為友、化干戈為玉帛。」

2007年12月15日
公開
7

三低人生

摘錄自2007/12/4 人間福報 《另纇財富》三低人生 作者:曾言 現代飲食強調三低:低脂、低糖、低鹽;與人相處也講求三低:身段低、態度低、口氣低。「三低人生」成了主流,成了顯學。 大陸有一則描述人生飲食的文章,寫實而傳神:小兒吃奶,聽媽媽安排飲食;少年吃爸,爸爸給錢吃啥買啥;青年狂吃,無所不及;中年濫吃,吃新、奇、特,寧吃死也不饞死;老年選吃,恢復生態吃法,重清淡、重自然。這是人生的飲食輪迴,回歸人類追求自然法則的天性。 幼時大人給什吃什麼,年輕時追求口欲,食所欲食,中年講求享受,無奇不吃,年老後有所覺悟,養生為先。在物資缺乏年代,爭取食物口味不遺餘力,重油重鹽重糖,滿足口腹之欲。重味飲食,危害健康,百病叢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折損身體,足以致命。 社會自我意識高漲,人人自我為主,唯恐低人一等,唯恐矮人一截,唯恐輸人一級。大頭症、自大狂、自戀癖…,百病叢生,處處與人比高下,時時與人比大小。趾高氣昂,目中無人,講話大聲,自以為是,在別人眼中卻是無知、膚淺、高傲。 稻穗愈飽滿愈低垂,人愈有內涵愈謙虛,三低口味有一份清淡、一份優雅,愈清淡愈有益身心,三低人生內外兼顧,有修養、有健康,夫復何求?大家勵行三低人生,養成三低飲食。自己健康,社會和諧。(曾言)

2007年12月15日
公開
31

愛孩子要有效率

摘錄自2007/12/13 人間福報 《父母心•教育情》愛孩子要有效率 作者:張瀞文 這一代的孩子,一出生就落入一個極端競爭的世界,現在父母最大的擔憂,就是:我的孩子是否具競爭能力?我的孩子會不會一開始就輸了?會不會被人踩在腳底,無能力翻身?所以不少父母積極成長進步、閱讀新知,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幫助自己把孩子教得更好! 對一個家長來說,什麼是把孩子教得「更好」呢?把「更好」擺在現實場景中,就是希望孩子在競爭中不落人後,就算不是出類拔萃,也不能輸太多;就算不是一路贏到底,一生當中也要贏個幾回合。 然而,競爭的結果,不是輸,就是贏。如果把教養孩子的重點,完全放在輸與贏上,精神官能症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多!相信,這不是家長想要看到的結果。 爸爸媽媽若不只是看到孩子的輸與贏,而是將教養的核心,當成一個目標管理的過程,那麼孩子就比較有可能,依照父母所期望的方向,自己邁步 積極前進。 長期以來,我在面談諮商時,經常不斷提醒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進行的每一個決定,是不是都能清楚看見自己的教養目標? 換句話說,如果想要去北極,卻搭上往南半球的飛機,到得了北極嗎?如果希望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卻一直罵他沒出息,能夠把他罵成有用的人,達到父母目標嗎? 我想,絕對沒有一個父母,在責罵孩子的時候,是希望孩子變成一個更沒有出息的人! 教育理論及實務早已證實:用負面教養模式,絕不可能把孩子帶到正面的成功目標。相對的,如果父母能夠有效進行教養的目標管理,就不會被一時的情緒衝昏頭,用負面教養模式,希望教養出正面而成功的孩子。 舉例來說,很多父母常常苦惱,孩子不懂事、不聽話,父母該如何透過處罰、溝通來修正孩子的行為?事實上,父母也清楚:在這個時代,就算打到讓孩子害怕,孩子也未必就不會再犯錯!所以如何「刑其無刑」,不處罰就能有效率的教養孩子,恐怕是所有家長共同的理想。 此外,在溝通方面,也是讓父母耗費心力的一環。尤其是青少年期的孩子,爸媽常覺得自己是在跟一堵牆壁與炸彈講話,不是碰壁,就是按錯按鈕,引來一陣看似忤逆的回應。如果親子溝通出現障礙,除了必須改善溝通的技巧,每一次進行溝通前,爸媽最好先進行溝通的目標管理,才能有效達到目標。 孩子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是爸爸媽媽,親子之愛是不容置疑與抹滅,然而我們愛孩子的方式常常一不小心讓孩子以為爸爸媽媽不愛他,明明是相愛,明明爸媽真的是為孩子好,卻被孩子體認是苦苦相逼。 為何相愛會變成相逼呢?因為孩子總是在成長中,所以不斷處於改變,改變的速度遠遠超過大人本身的生命步調,因此大人看小孩的視覺,經常落後於孩子的實際成長狀態。 大人已經變成大人很久了!本身改變的速度甚為緩慢,並且經常將思慮逗留於過去,眼光有時一不小心,就釘死在孩子的過去之上,而非孩子的現在進行狀態。 我常聽到家長用孩子小時候的樣子,來比較現在念國中、高中的言行,認為孩子變壞了、不乖了、有問題了,殊不知,許多父母的煩惱與親子衝突,就是來自這種認知的嚴重落差。 教孩子要成功,父母除了持續學習與改變,緊跟著孩子的成長,不斷修正與孩子互動的目標與方法,千萬不要忽略了親子教養的目標管理,才能更輕鬆地與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可以從父母那感受到更多支持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