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同歸於寂(下)

2008年01月27日
公開
5

同歸於寂(下) 2008/1/17 人間福報副刊 | 作者:何美諭 我也好想成就這樣的「寧願」,讓流浪與其說是流浪倒不如說是逃離,逃離這滾滾紅塵之上。所以當我在現實的環境中承載滿滿的壓力時,我開始編織太叔公的流浪路線。 有時你來到熱鬧的城市。城市的夜晚比白日美麗,有許多的燈光,紅的、黃的、金的酘酘,這些顏色不停地在黑暗中閃來轉去,與戲台上華麗的道具和背幕,相互輝映著,於是台上的戲子也增添了幾分光彩。而台下,觀眾的叫喝聲掩蓋了鑼鼓。 有時你來到荒涼的鄉野,這裡的顏色就單調許多,白日,就是白,黑夜,就只是黑。或許因為周遭環境的單調,戲台上的一切反而更絢麗、更迷幻、更生生死死、真真假假。而台下,觀眾的叫喝聲依然掩蓋了鑼鼓。 不管城市或鄉野,那些眼睛看到的顏色,耳朵聽到的喧囂,你讓「它們」只是穿過身體,而不會在心底、腦裡作停留,讓顏色只是顏色;聲音只是聲音。所以每一個城市沒有不同,每一個鄉野也沒有什麼不同。 更多的時候面對的是,長長的一條路,看不到城市也看不到鄉野,此時你會沿途清唱,褪去華麗的舞台與衣裳,遠離群眾的叫喝與掌聲,此時你才看到最真的原形,一個漢子;聽到最真的聲音,一個女子。 每日每夜,將這樣的夢幻編進太叔公的傳奇裡,藉著對太叔公流浪生涯的美化,以安慰被封鎖在現實裡的自己。 或許,太叔公的事蹟,經過祖父輩、父親輩的口傳,早已脫離了真實性,每一個人在所聽來的傳聞上,添加自己的幻想,添加自己想流浪的夢。或許,我們這一家族的人在某些時候都有逃離的念頭。 從佛寺回來的那個晚上,我做了夢,夢見一條長長的山路,山路上有一群人,我是那一群人中的一個,落單的一個。本來是有一個女孩陪在身邊的,但我總是沉默,她只好與別人談天去。 一群人嘻嘻哈哈、快快樂樂地走著,有些人在高談闊論、有些人在商討事情、有些人在打情罵俏,有些人則在人群中繞來繞去,企圖進入所有的小團體。大家把氣氛營造的非常融洽。而我只是,看看樹,吹吹風,聽聽鳥鳴聲,或者撿幾片落下的花瓣放進口袋裡。漸漸地,我發現人們已經注意到我了,因為他們開始在我背後指指點點、竊竊私語,風把他們的話帶到我耳邊,他們說我太高傲、太孤僻了。那個原本與我一起走的女孩,忙著向人們解釋說,我不是那樣的人,請大家不要誤會我。說得那樣急切,說得那樣可憐,我竟忍不住地對她大吼,要她不要管我的事,看著她被我吼叫後驚慌的臉,我自己也楞住了。好一會兒,我才緩緩地告訴她:「請不要同情我,真的不要同情我。」隨後轉身過去,走那又遠又長的山路,結果愈走愈快,離人們也就愈來愈遠了。 似乎走了一輩子般地長久,就要以為這條山路是永無止盡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間佛寺。而這佛寺竟是多年前一位朋友的出家處。於是進了寺門,想見她一面。寺裡的師父領我到後院,要我等候,那時我一直在想,該叫她的俗家名還是法號,心中還沒個定案,從霧裡走出了一個人,雙掌合十,風吹起她的灰色袈裟。我朝她深深地一鞠躬,眼前這個人彷彿不是我所認識的朋友,喊她俗家名或法號都不適宜。她淺淺一笑地問我說:「是否還在流浪?」夢到此就醒了。 醒來後,心中猛然想起,深山佛寺裡那朵白色的扶桑花。

依樣畫葫蘆

2008年01月26日
公開
6

《原來如此講典故》依樣畫葫蘆 2008/1/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他的畫只是根據別人的作品依樣畫葫蘆罷了!一點新意也沒。」 「依樣畫葫蘆」也可以說成「照著葫蘆畫瓢」,原是一句俗語。學習的一開始當然是模仿,但時日久後,應該要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能一味抄襲,要不然就是一直「依樣畫葫蘆」囉! 原來如此 五代時有一位叫做陶穀的人,字秀實,到了宋朝開國,趙匡胤即位後,他在翰林院作「翰林學士」。翰林學士的職務就是偶爾草擬文件公告,屬於有職無權的學官。陶穀認為自己才華出眾,文筆高妙,朝廷一定很快會委以重任,所以他在翰林院努力表現,一時間果然成為翰林院裡的頂尖人物。 陶穀更進一步請人向宋太祖(趙匡胤)報功,希望升遷,沒想到宋太祖居然笑著說:「我聽說翰林院草擬文告,都只是抄抄過去的文章,頂多替換一下詞語,這是俗語所說的依樣畫葫蘆罷了,有什麼了不起的呢?」 陶穀聽到之後,心裡感到很不愉快,便在翰林院的牆上題了一首詩: 官職須由生處有, 才能不管用時無; 堪笑翰林陶學士, 年年依樣畫葫蘆。 宋太祖知道了以後,對他更加不滿,最後還是沒有重用他。 再創經典 清代李汝珍《鏡花緣》中有:「林婉如道:姪女立意原想讀書,無奈父親最怕教書煩心,只買一本字帖教我學字。姪女既不認得,又不知從何下筆,只好依樣畫葫蘆,細細臨寫。」 瓊瑤的《還珠格格•第二部水深火熱•第十九章》描述到:「胡說 !什麼鞭子邪門?這九節鞭有九節,你不要用『蠻力』,要用『巧勁』,祇要勁用對了,每一節都會發生作用,指東打西,好用得不得了 !你用點力氣呀!這不是紡紗,不是繞棉線,不是繡花呀!用力!再用力!速度快點!呼啦……揮出 !呼啦……金瑣拚命學習,嘴裡也依樣畫葫蘆的大喊:『呼啦……揮出!呼啦……收回!』」 講古 宋代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商周出版社)

無說無聞真般若

2008年01月26日
公開
11

《書畫百寶箱》遇賢禪師落花禪境詩意 無說無聞真般若 2008/1/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李蕭錕 長伸兩腳眠一寤, 起來天地還依舊, 門前綠樹無啼鳥, 庭下蒼苔有落花。 這是遇賢禪師的悟道詩,摘錄自《指月錄》中。 遇賢禪師是六祖慧能大師下九世,嗣法於龍華彥球。聽說他是一位容貌偉怪,言行奇異的禪師,嘴大而能容下雙拳,常獨行獨居於林中巖下。他開悟之後,喜歡飲酒,醉後則放歌山林,並吟詠成詩,詩境深涵般若禪意,放逸成空,口耳相傳,警醒於道俗之間,因喜酒,故自號酒仙。 將兩條腿長長地舒展,一覺便到天亮。醒來之後,天地宇宙依舊,只是,門前的緣樹沒有啼叫的鳥聲,只見庭院下的蒼苔之上,處處布滿了落花。 詩中,「無啼鳥」和「有落花」兩句,是詩之眼,亦是禪之旨,不可率爾放過。 須菩提是釋尊十大弟子之一,他對於「空」的了解,無人出其右,故有「解空第一」之稱。相傳,有一天,他獨自在屋內坐禪,到達「一切皆空」的境地,這時,帝釋天(即忉利天天主)從天而降,深為感動,而灑下了雨花。須菩提問他何故灑下雨花?帝釋天回答說:「因為我非常敬佩你對般若(空之智慧)有如此深刻的體會。」須菩提卻說:「我隻字未說,只是坐在這裡而已!」帝釋天回答:「你無說,我也無聞,無說無聞才是真般若。」於是天地為之震動,美麗的花朵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比前一次更為壯觀。 帝釋天為何這麼做?因為,般若的空或智慧的空,皆是不能言說的,說了一字,就不再是「空」了;而聽了一字,也不再是「空」了,所以,「無說無聞」而空,甚至連「空」也無,才是真正的說了空、聞了空、傳了空。 又維摩詰居士與文殊菩薩為大眾說法時,有天女自空中散花於大眾身上,這些花散到菩薩身上「悉皆墮落」,但灑落到舍利弗身上時,卻「附著不落」,且使盡全力,也去它不掉。 眾人訝異萬分,天女則謂結習未盡者,故花著身也;而菩薩不畏生死,結習已盡,故花不著身也。意即,一旦體悟了性空之義,即得無執無著,無扣無束,自由自在,無論是美麗的花,還是髒污的塵垢,悉皆無處著身。 遇賢禪師以這兩則典故,援引入詩,寓意他自己早已了悟性空,無分別想,故能任運無礙,睏來伸腳饑來食,醒來天地依舊;悟後的世界沒有差別,故而樹無啼鳥(鳥銜花而降,此處之鳥即指天女或帝釋天),只見落在庭院蒼苔上的雨花意指,遇賢禪師如須菩提等解空,不畏生死,故花不著身,悉皆落地。

自矜功伐 求榮反辱

2008年01月26日
公開
1

《因小失大集》 自矜功伐 求榮反辱 2008/1/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一拙 自矜功伐,是項羽敗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從來自取其辱的人事,何嘗不都種因於此呢? 《紅樓夢》寫焦大敢在寧國府撒野,賈珍的妻室尤氏道:「你難道不知這焦大的?連老爺都不理他,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裡把太爺背出來了,纔得了命。自己挨著餓,卻偷了東西給主子吃,兩日沒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他自己喝馬溺。不過仗著這些功勞情分,有祖宗時,都另眼相待,如今誰肯難為他?」 就因為這樣,焦大便益發撒潑了:「那焦大那裡有賈蓉(賈珍的兒子)在眼裡?反大叫起來,趕著賈蓉叫:『蓉哥兒!你別在焦大面前使主子性兒,別說你這樣兒的,就是你爹、你爺爺,也不敢和你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作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個家業,到如今,不報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來了……』眾小廝見他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唬得魂飛魄喪;把他綑起來,用土和馬糞滿滿的填了他一嘴。」 又寫賈寶玉的奶娘李嬤嬤,仗著是她把寶玉奶大的,便要爭寵稱尊,於是搶晴雯的「豆腐皮兒的包子」、吃了襲人的酥酪,連寶玉的楓露茶也喝了,氣得寶玉「將手中茶杯往地下一摔,豁啷一聲,打了個粉碎,潑了茜雪一裙子。又跳起來問茜雪道:「她是你哪門子的奶奶,你們這麼孝敬她?不過是我小時候兒吃過她幾日奶罷了,如今慣得比祖宗還大!攆出去,大家乾淨!」後來到底還是攆了她去! 這都是自矜功伐,求榮反辱的故事,正史之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 漢朝周亞夫是文帝留給景帝的一員大將,史籍上說:「文帝臨崩,戒太子說:『萬一國家出了狀況,真正可以帶兵征伐的,只有周亞夫。你要好生記著!』」其後的七國之亂,便是周亞夫平定的。 於是,第三年(西元前一五○)拜為宰相,剛好碰上皇帝要廢太子,是動搖國本的事,宰相如何能不力爭?這是第一次得罪。 皇帝的媽媽竇太后要求皇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宰相引「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的祖宗遺制駁回其議,這是第二次得罪。 第三次是匈奴王徐盧等六人來降,皇帝又要封他們為列侯,宰相說:「此風一開,以後怎麼教臣民守節義呢?」皇帝不聽,並宣言說:「宰相議不可用!」硬是封了六個降王。 周亞夫只得稱病辭了宰相職,這是古人的風骨,今人則無! 但是,風骨歸風骨,心中難免沒有憤憤之氣。 景帝後元年(西元前一四三),皇帝在內庭召亞夫賜食,卻故意給他一坨帶骨的肉塊,肉既不切、也不擺設匕箸(切肉的小刀和筷子);周亞夫不憤之情便表現在臉上了,乃回頭往主桌上拿了匕箸,就切而食之。 皇帝微哂,說:「你果然諸多不平!」 這一來,周亞夫還有好日子過嗎?偏偏他那不知好歹的兒子,居然要為他父親在生前準備後事,而買了五百套的甲楯(盔甲、盾牌);被小人告他謀反,皇帝問他:「宰相之職是你裝病而辭,為什麼又要謀反?」 亞夫說:「這是陪葬器,哪裡扯得上謀反。」 皇帝笑說:「我知道,你不敢謀反於地上,而是要到地下去造反的!」 周亞夫氣得吐血而死…… 得不到的,想盡辦法要得到;得到了,該放下時又放不下。於是,不憤、不平、不甘願全寫在臉上,便非把那一口怨氣吐出來不可!然而,吐出來又如何?自取其死而已! 蘇東坡詩: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來無別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本來嘛,沒有看過廬山的煙雨、沒有看過錢塘的江潮,總是想像著她的美麗、壯闊,尤其別人都去過、都看過,只有自己像井底之蛙地沒得見過世面,怎麼擱下這面子?非想盡辦法去一趟不可!其實,看到以後又怎樣啦?「廬山煙雨浙江潮」還不是依舊「廬山煙雨浙江潮」? 而自己呢?我們看小孩子爭玩具、爭棒棒糖,爭得哭鬧、打架;你一定覺其煩,你甚至會斥責他們:「爭什麼?有什麼好爭的?那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是嗎?你兒時都不曾爭過?不曾哭鬧過嗎?如今呢?名、聞、利、養、稱、譏、毀、譽,你也不爭、不鬧嗎?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降價一至三成 切花盆花美而廉

2008年01月26日
公開
2

中國時報 2008.01.25  黃馨儀�台北報導  迎春花▲極像玫瑰花的「麗格海棠」有二重花的特色,花朵外圍的花瓣較寬大而開張,心部的花瓣較細長集中,象徵多子多孫多福氣,是今年很受歡迎的過年應景花卉。(台北花卉公司提供)  舊曆年即將到來,許多民眾都開始採買應景花卉;由於今年天氣良好、供貨充足,今年切花與盆花價格均較往年下滑一至三成,較受民眾青睞的百合、菊花與劍蘭,一把的價格只需六十至百元上下。台北花卉雖預估下星期花價可能漲一至二成,但消費者仍有許多議價空間。  台北花卉公司企劃課長陳根旺表示,今年切花的市售價格平均較前三年跌了兩三成,如百合一把五朵只需六十多元,一把廿支的劍蘭與一把十支的菊花,價格也只要一百元上下,預估下星期將會再漲一至二成,不過對消費者而言,仍屬划算。  至於適合擺放在家中或店面的盆花,陳根旺則表示,因大環境不景氣,導致應景盆花買氣不佳,再加上產地、批發業者貨源相當充裕,價格也較往年下滑一成左右。如過去每盆叫價超過五百元的單色鳳梨花,今年價格甚至不及往年三分之一;金桔、菊花等應景討喜盆花,價格也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比往年便宜。  台北花卉公司則表示,今年仍以蘭花、金桔、百合與菊花為搶手貨,大紅、大紫鮮豔顏色最受民眾青睞。至於銷售量,目前以蘭花獨占鰲頭,光半個月銷售量就可能會占全年度的兩成,產值約為六千萬元,相當可觀。  台北花卉公司今日將推出今年共近百種應景新春切花、盆花,及新上市的特殊珍稀花種,包括年年搶手的蘭花、金桔、洋桔梗、火鶴花等都有新品種。光是蝴蝶蘭就有紅色系滾白邊的「瑞利美人」、白底紅心的「雪中紅」、黃底白邊的「金莎」與迷你型蝴蝶蘭,多為大紅、紫色等鮮艷、大方又貴氣的色澤,結合今年最新色彩與各式可愛鼠年配件,希望為民眾帶來嶄新運勢。  農委會也表示,各項應節花卉在春節前五天即會開始加強調配,預定增加供應量一二九%,民眾有許多選擇空間。

楓橋寫意

2008年01月25日
公開
2

《閒讀擷秀》楓橋寫意 2008/1/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 ◎菲爾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本詩作者是唐代詩人張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進士。歷任檢校祠部員外郎,洪州鹽鐵判官。他的詩作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楓橋夜泊〉。 當時張繼赴京趕考落榜,途經蘇州,泊於楓橋邊,他寒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了這首詩。所料未及的是,這首詩使楓橋和寒山寺變得天下皆知。 楓橋,其實外型很普通。像這樣的拱橋,在江南到處可見,但楓橋普通的外型下,卻包含千年文化意蘊。江南是秀麗的水鄉,這裡的橋、樹、水、寺、鐘、楓、船……構成了獨特迷人的景色。張繼這首詩就寫出蘇州夜景。 寒山寺始建於西元五○二年。相傳唐代時僧人寒山曾居住此地,故改名「寒山寺」。此寺幾次毀於大火,現存建築為清末民初年間重建。由於歷經千年,唐朝那口鐘早已失傳,明嘉靖年曾重鑄巨鐘,並建鐘樓,可惜該鐘流入日本。如今寺內那口青銅鐘,是由日本人發起募捐,於一九○六年送來的。 去年寒山寺與佛光山寺締結為「兄弟寺」,寒山寺特別將一對仿唐銅鐘的其中一鐘贈給佛光山寺,更為佛門增添一段佳話。 張繼這首詩,傳誦千年,捧紅了楓橋和寒山寺,但也產生了不少「筆墨官司」。 首先是詩題,有人認為,「楓橋」曾名「封橋」,由於它是古代水陸交通要道,「設護糧卡,每當槽糧北運經此,就封鎖河道,禁止別的船隻通行,故名之為『封』。」現名楓橋,是因詩得名。為詩人辯護的就認為這詩在現存最早刻本裡被題為〈松江夜泊〉,是後人把它改成〈楓橋夜泊〉。 「烏啼」二字,歷來也多有爭議。有人認為是烏鵲、烏鴉、烏啼山等;「江楓」二字,有說是江封、江村、江村橋等;「愁眠」也有人認為是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各家各派,堅持己見,多少年來,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另外,有說夜半與月落的時間相關顯然不對;歐陽修說「三更不是打鐘時」,卻亦有宋人孫覿〈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因此有一說,寒山寺夜半鳴鐘是事實。 其實,熟悉中國藝術的人們都知道,詩詞和其他藝術門科一樣,著重的是「寫意」而非「寫實」,只要意境高,即使詩境與現實不符,也仍被認為是好詩。難怪張繼這首詩傳誦千古,歷久不衰。

佛光山平安燈會 節能、藝文掛帥

2008年01月25日
公開
9

2008/1/25 人間福報覺世版 【人間社記者吳嚴儂、如介大樹報導】佛光山春節平安燈會二月七日登場,為期一個月。昨天記者會中,佛光山都監院長慧傳法師說明燈會各項活動,希望信眾來山叩鐘祈福、燒頭香、賞燈看花外,也能參與節能減碳行動,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佛光山已連續二十九年在農曆春節舉辦平安燈會,每年主題特色各異,今年以開山星雲大師新春賀辭「子德芬芳•眾緣和諧」作為主題,以「信仰、平安、和諧、工藝」為特色,祈願人民在新的一年裡,大家的心靈能得到平和安祥,自在圓滿。 大慈育幼院小朋友,昨天妝扮可愛地表演「老鼠娶親」,「大慈育幼院的演出,是每年春節平安燈會的主要活動之一。」慧傳法師說,佛光山已連續二十九年在農曆春節舉辦平安燈會,育幼院小朋友每年精心設計各類化裝遊行的表演,與大眾結緣,已成為佛光山燈會的一大特色。今年的春節平安燈會,除了除夕圍爐、叩響和平鐘、燒頭香外,自大年初一起,信眾每天可以藉著朝山、殿堂巡禮、上燈法會、叩鐘祈福、抄經許願等修持活動,祈求諸佛菩薩的庇佑。 慧傳法師指出,佛光山盼帶動社會大眾一起推動減碳節能,在後山花藝區規畫有節能減碳區,可讓親子一同組裝太陽能發電車玩具,體驗DIY的樂趣,並提升重視環保與節約能源的理念;生命教育園區,藉由鸚鵡的念佛聲、善美的語言,讓大家內心能夠種下菩提種子;培育的波斯菊、向日葵已花開燦爛,適合親子共賞。 值得一提的是,喜歡文藝展覽的民眾,在巡禮參拜各殿堂後,可前往雲居樓一樓參觀「眾緣和諧—佛光文教博覽區」,館內將有名家專題演講、親子DIY區,以及佛光山四十餘年來的各類出版品與有聲書的展示。慧傳法師認為,在咖啡香與書香融和的同時,參觀民眾能偷得浮生半日閒,在享受閱讀樂趣之際,也能「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 而大雄寶殿後方的佛光緣美術館,將展出慈釉菩提—國際陶藝家王俊文特展、藝繡奇觀—姚紅英刺繡特展等展覽,並有台灣琉璃藝術家楊惠姍創作的千手千眼觀音經文三十六佛手系列、台灣最後一塊淨土—花蓮玫瑰石的展出,讓民眾在觀燈、賞花之餘,也能沉浸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與家人一同歡度擁有文化藝術的子年。

簪纓的味

2008年01月24日
公開
3

《青年文學獎.人間獎》社青組--散文 簪纓的味 2008/1/14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藺奕 當我瞥見台北來的弟媳拎起燒出鍋巴味的鐵鍋掩鼻洗刷,心想她刷去焦黑堅韌的豆渣沉澱,也刷去阿嬤灰白青春沉澱最強韌的那段過去,那淡定安靜的甘草人生,似命運鹽滷一塊蠶白色豆花,任歲月的模板無狀裁割。 簪纓,女性的一種髮飾,也是一個地名,她有一條與眾不同的老街,在豆腐料理遠近馳名的味覺路線以外。沒有人潮擁擠的時候,老婦、老街、古厝重新找到位置、建立關係,在時光遲慢的場域裡,沉靜對話。 她叫深坑,因為內山形似頭簪的輪廓,被日本人賦予詩性地名:「簪纓」。「簪纓」日文發音轉介為「深坑」,形塑她溫柔裡見雄渾的熟女性格。 阿嬤腦海裡的記憶深坑,呈現一種巷閭狹窄的景深。長兩百餘米,闊不足二米的黃土道,火災之前兩旁都是茅屋,後來蓋成瓦房,護牆用土角磚、地板鋪洗石子,同樣來自泉州「陳、林、張、黃、高」五姓,留存永安居、興順居、福安居、潤德居酘酘等斜頂街屋,火型馬背、巴洛克式山牆,全簪上雕花的鏤空飾板、剪黏、鳥踏和貼覆彩繪磁磚,恍似繁盛時期板橋林家或金包里老街的分鏡,任磚紅色的佈景,散落老街最美的纓絡。 至此,深坑的輪廓在我腦海重新成形,屋影模糊的雕樑玉棟和飛簷燕脊,一經光線直視,髹漆提琴色的光澤,老街臉譜因此開展一種全新表情。接著瘖啞的阿嬤才請纓出場。 若非濃重髮油氣味洩漏行跡,否則她的無聲,常讓人忘記這個家還有她的存在。我多次趿夾腳拖一路匿聲尾隨,設想踩過和童黨奔跑過的記憶窄巷,愈想靠近一點竟愈不能夠。那時老街已經拓寬三倍,茶行、米行、中藥舖、犁頭店等傳統店舖初具規模,豆腐剛剛進入家常料理,但還嗅不出外人爭相吃食的銅臭味。 我曾經試圖還原阿嬤親眼見識過深坑的三個春天:茶產、礦業跟老街真正形貌。想像老街一天作息,維持在一種晨昏反差的分布狀態:礦色夜暮時刻,某種屬於清早特有朝氣已冉冉蒸起,在全境占地百分之七十的邊坡,礦工們早在迴旋似髮夾彎的地坑敲打石壁、搬運煤土。當日頭踱著貓步自山背後方緩緩移出,白鷺鷥輕踩一路蜿蜒的溪石上,採茶姑娘款擺腰枝晃啊晃地踱出長巷,循梯形茶園拾級而上,以纖纖玉指捻撚一天的新綠和露水。 有人形容這樣的礦鄉有一副「三黑」樣貌:一是氣候潮濕總讓人感覺「天黑黑」,二是礦工家庭多,好像人人「面黑黑」,三是古早屋頂以油毛氈紙漆柏油,所以「厝頂黑黑」。但我的深坑印象並非如此,當時深坑的煤埕多所廢棄,礦工家庭少了,老街的新作息平和寧靜,讓人很難和黑影聯想在一起。 想像當日頭高高燒起,阿公和那些礦工蟻身鑽出坑道,必定尋一株老樹坐下,滿臉汗濕閃躲辛辣陽光草草用餐後匆匆折回暗坑。空虛老街的近景,只剩下竹竿上的濕衣服滴滴答答,其餘一切都習常的慢板下來。 直到太陽不再奕奕,放下扁擔的採茶女工和沾滿煤渣的採礦男丁,分批漫入空蕩的老街騎樓集結部署,在一具具淺淺竹簍前探頭探腦,試圖在刈下一整天蔬菜的萎縮色澤中掙得寬裕的讓價空間。 晏起的老街,漫溢著熱烘烘的日常,紀錄的其實是祖先的辛勤和勇敢。  然後才輪到豆腐。 阿嬤的豆腐純粹自用,但製作過程的認真,甚至比外頭的賣相更讚。她用立在地面綠筍形色的給水幫浦壓榨出乾淨井水,將清洗乾淨的大豆粒滾入桶裡冰鎮一個早上,然後加水磨細豆汁、經炭火慢慢在大鍋底下加工煮沸濾出豆漿,下鹽滷、將嫩白的豆花移入模板再以大石加壓榨擠,一切細節的講究是那麼行禮如儀。 那時我已深諳拍馬屁的謀略,逢人便說阿嬤的手工豆腐世界一流天下無雙,這話一次次傳入阿嬤重聽的耳裡,被她以一種誇張怪奇的手勢取笑我是:「乞丐命,皇帝嘴」。 除了豆腐,阿嬤還擅長女紅縫補。我常見阿嬤埋首在燈泡的黃光底下,腳板踩著裁縫機、手指撥動轉輪,沿五個指頭形狀修補阿公那雙破損的粗布手套。 我曾經問阿嬤手套又破又舊,為何不換新?她咿咿呀呀比畫,這手套你阿公用順手了丟掉可惜,笑吟吟表情混搭逗趣的形姿,讓所有暗自壓抑的苦,聽起來似平整豆腐那樣光滑自在。 閒裕之餘,阿嬤也搬著小板凳到大樹下,一群老人將就矮凳呷茶、掄扇,磨牙古早的事。他們談深坑人反對建造菁桐坑經深坑到台北的平溪煤道、反對興建台北經深坑轉坪林的北宜高,也對有意砍掉路口大榕樹將老街拓寬十二米的都市計畫強烈反對.....。 剛性的議題,溫性的反抗眼神裡,折射出女性溫柔固守家園的美。 之後話題總圈繞在物價不斷持續飛漲、泥煤陰晴不定的市場行情、和阿公那張灰撲撲臉色下藏不住的職業病情。 阿嬤細細地聽、尷尬地笑,當時阿公的肺葉已經矽變,咳咳咳、咳咳咳,一路長咳的他六十未滿,便感受生命的無能和退化,一跤跌入命運的深坑,厚厚埋葬一生的黑金歲月。 阿公被黑暗帶走以後,我原以為阿嬤磨豆腐的華采作工,因為失去餵養對象,再強顏亦難以養護。但沒料到阿嬤練就一種絕佳的復原能量,下一個年節,她還是興致的小試身手。我總趁豆腐花凝入模板的空檔潛入,見她挽髮盤成俐落的髻,開心的咿呀哼唱,臉上腐皮般的皺紋突然光鮮,伴隨身軀微晃的節拍年輕起來。 芽菜般的輕蹦亂跳。 阿嬤失語大半輩子,但她的餘年還有音符。 記得當時想幫她一把,便輕輕下手拍她,赫然發覺掌下的阿嬤只剩一把骨頭,輕盈的身體質量,彷彿略略蹭蹬一下,就會被一陣風給颳走。 後來,當我瞥見台北來的弟媳拎起燒出鍋巴味的鐵鍋掩鼻洗刷,心想她刷去焦黑堅韌的豆渣沉澱,也刷去阿嬤灰白青春沉澱最強韌的那段過去,那淡定安靜的甘草人生,似命運鹽滷一塊蠶白色豆花,任歲月的模板無狀裁割。 或者其實阿嬤正是模板本身,她試圖將自己凝成美味的模樣,讓兒孫的記憶足以回甘。 阿嬤若是曉語,她會怎麼看待自己? 阿嬤離開多年以來,我行旅過的城鄉不知凡幾,再也難尋阿嬤那種手工豆腐的好口味,隱隱然有一種寂寞愁緒。 炭火溫烤的慢工,早被瓦斯高溫的便利替代,傳統手動壓石的細活兒,也從高效率的機具退讓出來。機器壓榨的工業豆腐只講求更快速的商業供應,減少自然瀝乾的冗長過程,只要一鍋爐一鍋爐倒入大池,以石膏攪拌任瓦斯爐狂催即大功告成。 許多古法和手工,都被科技和自動化的巨輪下,壓輾成記憶的灰。 正如同重返令外地人齒頰留香的深坑老街,原本以為一經豆腐飄香的味覺開採,鑿開的必定是記憶的金礦。我也多次在擁擠人群中不斷回身,試圖找到了一個暫停空間,溫存與老街復好的關係。 我總喜歡揀「德興號」三連棟紅磚樓位置,抬眼望去,觀想那些簪在古厝高牆的磚瓦正微微鬆動,難怪許多二樓窗口嫌吵,早被木板釘死,九份的芋圓、草仔粿,淡水阿婆鐵蛋、酸梅汁的流動攤販四處浮掠,讓我起疑這是否還是當年的胎衣之地? 一場憂心巡禮,當然也有收獲。至少,從老街新舊更迭交錯的映照之中,我看見自己擁有和欠缺的曾經。 我刻意偏離人潮朝外走去,寒風颼颼的正月天。 突然望見一襲紅長袍。 它十分眼熟,想了好久才想起阿嬤也有一件類似款式的紅衣。每年差不多也是趁冬陽正好才掛出來晾曬,似喜幛似布幔的和我的大花棉被肩在一起。每當我鑽進被窩的坑,棉被舖滿陽光味道,還有薄薄覆蓋樟腦丸的淡淡清香。 我突然陷入過去關於阿嬤的某些情境:磨豆腐的汗濕、髮油味道、以及無聲的走動聲。我認定這件紅長袍必定藏有許多關於阿嬤身體的記憶,它始終定焦在那精密的車線、喜色的壓花,在我腦海停格,一次次插播。 今天,我們或許不再挾一口手工豆腐去試探世間味覺,但重回空靜羞縮的老街,總還能從飄逸不散的豆腐香,回眸自己生命初端的成長細節,目睹阿嬤以一種今生從未有過的放下,將被重壓似彈簧鬆脫的駝老身形重新挺直,體悟人生歷經一番壓榨,便能強悍護守礦脈記憶中某些必須集中挖掘和保存。 駐足在此,望向百年不透光的北窗,彷彿重返古遠模糊的空間場域:形似頭簪輪廓的山稜線為綠帶背景,和華樓喧嘩的近景靜靜並置,唯一流動的,是曾經沉沉耽戀的阿嬤手工豆腐不斷淡出,一種味覺最深刻的提醒,值得用童憶的炭火慢慢去炊。

從西施談中國美女

2008年01月24日
公開
4

《談古說今》從西施談中國美女 2008/1/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 ◎笑佬 去年《重慶商報》曾報導過文懷沙的驚人之語:西施應列入諸子百家,與孔子並列,聲稱將親自編撰一本《先秦七子》。 「諸子怎麼沒有西子?這都是對女性的歧視!」當我正為西施演繹為教授而感覺莫名其妙的時候,「新民網」又見作家張繼合發表了一篇題為〈西施,怎樣淪為「色情間諜」?〉的博文,大罵西施是「高級特務」和「美女間諜」,並揭露西施為誘惑吳王夫差,曾經經過專業訓練。 的確,一個美人單憑花容美貌、柳腰搖曳的靚麗風情,是難得長久走紅的,須得內外俱佳:外則才藝超群,內則胸有錦繡。 貂禪的「獨舞」,西施的「貓步」,貴妃的「嬌嗔」,王昭君的「詩詞」,皆非一日之功!至於,李香君,李師師,陳圓圓等等,這些久在青樓做功課而「科班出身」的專業優等生,狐媚個男人,更是不在話下。可見,沒有文化真可怕!賣笑,同樣需要具備相當水準的專業知識,才能美到骨子裡! 在中國歷史上,若要成為至今令人仰慕的美女,更是必須要有獨領風騷之處!最好身在君王、英雄、富豪側,和某個驚天動地的男子一起不說,還得將一己之命運和國家大事緊密聯繫。美人要物色好正確物件,才能流芳百世而非遺臭萬年! 近代史上的名人蔡鍔和袁世凱,身邊都有青樓美女相伴。結果,一個成了愛國者的知音,一個成了賣國賊的情婦。前者頌歌如雷,後者罵聲震天。同是天涯淪落女,為何命運迥然不同,蓋因美人的成敗,往往在於選擇的男伴怎樣。 美到名載青史,甚至改變歷史,這容易嗎?可見,美人不僅要貌似天仙、能歌善舞,還得項上有個無比聰明、緊跟時代潮流的政治頭腦,真是難為了。但如不這樣仔細而為,紅顏禍國的千古罪名,就會落到頭上。不得美譽,反獲醜名! 從上述意義上講,文大師讓西施小姐成為先秦諸子中的一子,並非胡謅亂侃。既然,孔子有儒教,老子有道教,給西施個「媚教」,讓天下女子當作一門學問進行學習,也未嘗不可。張作家罵西施是「賣笑」,也有歷史記載事實根據。可是,如不纏綿到和大人物共風流,古代那個美人現在還能家喻戶曉呢? 因此,必須承認,中國的美人版本,大多要肩負政治責任和賦予社會意義,說是國粹並不過分,反正延續了幾千年之久,大抵如此。 現代男女權平等,女人不必靠男人就可獨力撐天,但稱美人,則條件苛刻:三圍是量化標準,層層選秀,反復pk,但較之歷史上來看,還是單純多了。至於,用今天的目光議論西施美人的諸位大家,不管捧上天也好,貶到地也罷,都大有忽悠世人眼球之嫌疑。簡言之:「弄學問是假,玩炒作是真!」

賴寶日記

2008年01月24日
公開
7

來源:朋友轉寄 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話想說。包括這句和前面的兩句。我的話說完了……   ——賴寶日記摘錄 6月9日 忽然想起上大學時,老師出對聯: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 班代對下聯:天恢弘,地恢弘,天地恢弘! 後來我被趕出了教室…… 因為我對的下聯是 你媽的,他媽的,你他媽的!   ——賴寶日記摘錄 5月23日 我才發現,吸引住男人的辦法就是讓他一直得不到;吸引女人的辦法正好相反,就是讓她一直滿足。   ——賴寶日記摘錄 9月8日 記得剛畢業不久的一天,女友給我發了一條短信:"我們還是分手吧!" 我還沒來得及傷心呢,女友又發來一條:"對不起,發錯了。" 這下可以徹底傷心了……   ——賴寶日記摘錄 8月15日 情人節,我輾轉找到一個我中學暗戀的女生的電話,給她發了一條短信:如果只有一碗粥,你先喝半碗,剩下的半碗,我放在懷裏給你保溫……幾分鐘後,她回了一條短信:你是誰介紹的?一次二千,包夜七千。   ——賴寶日記摘錄 2月14日 今天心情一直不好,昨晚的短信讓我知道了,我以前暗戀的女生墮落了,竟然跟我說一次二千……當時我很傷心,一邊傷心一邊翻了翻錢包:於是我更傷心了,我連陪她墮落一次的本錢都沒有 ……   ——賴寶日記摘錄 2月15日

松下禪音

2008年01月23日
公開
7

松下禪音 2008/1/14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周聲華 榕樹,鐵樹,棕櫚,楠竹,旅人蕉,三角葵…… 到處是綠枝,綠葉,綠蔭,綠浪。 幽徑無人。石級無塵。連空氣都彷彿是綠的。目之所及,一派明淨。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此處不是山谷,也已無蟬噪,可那聲聲鳥鳴更染出深不可測的靜謐,一如橫無際涯的平湖有清的波漾開去。 我說的是廈門植物園。這一天上午八時多,友人直接把我們帶了進來植物園,成了當天的第一批遊客。 走著走著,無意中進了一處尼庵,但見三五著僧衣、穿麻鞋的女眾法師目不斜視地來去。使人驚異的是,此地本屬閩南,但他們有的互相招呼時竟是純粹的北方口音,其中有的甚至戴著眼睛,透著一股子文氣。逡巡。躑躅。在一處側殿附近,聽見講禪之聲。遠遠望去,見眾法師一排排地正襟危坐,她們手持書本,在一面看著書本一面靜靜地聽講。我不敢走近前去,只好遠遠地屏息靜聽。講禪者的面容身影看不到,那聲音卻傳了過來。聽那聲音,有些兒蒼老,辨不出是男是女,但明白無誤是遼寧口音!他講得深沉、舒緩,祥和中浸著嚴肅,侃侃然而滲靜穆。鳥鳴啾啾,天地空明,好像六合中皆充盈著禪意。說實在話,那「禪」我沒聽清,也沒聽懂,只覺得他們那裡是另一個世界,那裡是菩提,紫竹,蓮花,仙鶴,祥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塵世,人海如潮,欲海如潮,錢海如潮。合同,協議,名片,搖滾樂,舞廳,高腳杯,行情漲落,核算盈虧,紅包回扣,生猛海鮮……有地攤前的嘶聲叫賣。有交易所裡的痛不欲生。有人際眷屬的親疏恩怨。有藝苑文壇的名利榮辱。有宦海官場的升降浮沉…… 五光十色。異彩紛呈。 然而,在佛門眼裡,我們的「幸福」和「甜美」,說不定純屬無邊的苦海…… 你看,人家此刻正在做早課。到了晚間,則是青燈黃卷,月色如水。此種日子,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不是夠苦的嗎?嗚呼,致虛極,守靜篤。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此中之真意,我們理解嗎? 是的,我不懂,我們不懂。我們還沒「苦」夠。此刻,我得收起相機,拾級而下,向塵世即苦海撲去……

碧螺春的愛情

2008年01月23日
公開
5

碧螺春的愛情 2008/1/15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雪小禪 那年,他還小吧?正是最青澀的年紀,茫然間,卻喜歡了一個比自己年長的女子。 那女子,是他的語文老師,十七歲的他,迷戀上一個二十二歲的女子,上她的課時,他陣陣昏眩,以為眼前的人,是自己找了又找的女子。 聽她的聲音、看她的微笑,甚至,想到她就臉紅心跳,他捧讀《少年維特的煩惱》,知道自己正暗戀她,也知道她是喜歡喝茶的,一種叫做碧螺春的茶。 於是,他把父母給的零用錢鑽到一起,去茶葉店買價值不菲的碧螺春,去買的時候,他問:「茶怎麼會有這麼好聽的名字?」賣茶的老人告訴他,曾經,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是關於碧螺春的。 從前,有一個叫碧螺的姑娘生長在太湖邊,她美麗而善良,可是湖中的一條惡龍喜歡她,於是想強占她,一個始終愛戀著碧螺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和惡龍鬥了七天七夜,他打敗了惡龍,但最後自己也倒在血泊中。碧螺來到他們交戰的地方,發現了一株茶苗,碧螺為了紀念年輕人,把茶苗帶了回來,很快茶苗居然長出了芽苞,但茶苗懼怕寒冷,為了讓茶苗活下去,每天清晨,碧螺都要把茶苗的所有葉片含一遍。有一天,碧螺摘下茶葉為年輕人沖了一杯茶,沒想到茶香四溢香氣繚繞,年輕人喝了以後居然一天天好了起來,但碧螺卻一天天憔悴下去,因為她的元氣都給了小小的茶葉,茶葉摘走,碧螺的元氣再也回不來了,後來碧螺去世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就把這種茶叫做碧螺春。 他聽完,淚眼婆娑,原來,這種茶有這樣動人的愛情傳說啊!怪不得她愛喝呢,他仔細觀察碧螺春:茶葉纖細,蜷曲成螺狀,綠色上是層淡淡的白毫,銀絲條、螺旋形、渾身毛,沖出的茶味芳香、色澤碧綠,簡直就是飲品中的上品。 但她卻不知道那是他偷偷買給她的,因為他總是趁人不注意悄悄放到她抽屜裡,那是他的秘密,是一個少年最幸福的秘密。 第二年,他考上大學離開,還是在四月的時候,他把明前茶寄給了她,當然,他寄的依然是碧螺春。 而此時,她剛剛新婚,臉上常常掛著的是新婦的甜蜜,她不知道一個少年的暗戀,不知道那袋碧螺春裡有多少愛情的滋味。 那每年的碧螺春,他寄了十年。從少年寄到了自己成年,十年間,他也戀愛,也和別的女孩子一起去玩啊笑啊,但她始終是他的一個心結。 期間,她卻經歷了太多,不再當老師,成了有錢人的太太,被拋棄,然後離婚,帶著孩子一個人過,讓她能旺盛地活下去的,是那每年寄來的碧螺春。 雖然她一直在找,一直想知道到底是誰這樣執著地把這她最愛的茶寄給她,但總也沒有結果,可是她知道,一定有雙眼睛在注視著她,一定有顆心在愛著她,不然,不會有這芳香的碧螺春年年寄予君來! 她幸福的時候,他沒有想去打擾她,當聽到她離婚的消息後,他第一個念頭就是買一張飛機票飛到她身邊,這次,他要親自將碧螺春送到她手裡。 但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在他見她的時候,在他等了十年之後,他渾身發燒,感染上了SARS,那是二○○三年的四月,正是他要把剛剛上市的碧螺春送到她手裡的時候,他倒在了醫院裡。 他想起了那個故事,那個關於碧螺春的愛情故事,不禁潸然淚下,此時,他和她,隔了四千里路雲和月,此去關山多歧路,他自己生死未卜,有什麼未來可以給她啊?但他還是囑咐好友把自己已買好的碧螺春寄給了她。 隱隱地,她感覺到什麼吧,所以,沒顧得SARS形勢迫人,竟然按照地址尋來,那是他唯一留下地址的一次,也只因為好友不知道其中隱情留下了地址。 她還是來晚了一步,甚至,連見他一面亦是不能,甚至,她想不起她教過的學生裡他是長得如何的一個男孩子?怎麼會一個人默默地愛了她十年呢?十年啊,那是多麼漫長的光陰啊? 他的故事,她是聽他好友說的,她幾乎流淚到崩潰,有的人,因為錯過了一步,真的就錯過了一生啊。 回來的飛機上,她翻看著他的相冊,那個笑著的大男孩兒,在陽光下著,額頭的散髮在空中飛揚著,而面前,是一杯上好的碧螺春,那是她和他的愛情,不曾知道的愛情,她不曾知道,但那些碧螺春知道,因為它們從遠方寄來時,曾經在她的杯間,她眼淚滾滾而下,轉瞬,卻又將她如洪水般淹沒。

紅樓夢與北京

2008年01月23日
公開
5

《天南地北》紅樓夢與北京 2008/1/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作者: ◎沈治鈞 北京是孕育《紅樓夢》的地方  雍正六年,曹家被抄沒,十四歲的曹雪芹隨家人回到北京。曹家在京城有一門至親,就是平郡王府。老平郡王納爾蘇的嫡福晉(俗稱王妃)曹佳氏,是曹寅的長女,也就是曹雪芹的親姑母。落魄的曹家回到北京,只能投靠平郡王府。小平郡王福彭是曹雪芹的大表兄,曾被康熙帝眷育宮中,又深獲雍正帝賞識,指定為弘曆的宮中伴讀。弘曆登基為乾隆帝,提拔福彭為朝廷重臣。 《紅樓夢》中的公侯府第,既有江寧曹家、蘇州李家等江南大族的影子,也有平郡王府這樣的京師豪門的痕跡。大觀園既有江南園林的風韻,也有皇家宮苑的氣派。這些藝術特點的形成,與曹雪芹的生活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小說裡的人物形象,大多來源於作者所在的北京城。 北京是曹雪芹創作完成《紅樓夢》的地方  乾隆八年癸亥前後,曹雪芹任職於右翼宗學。這時他已經二十九歲,他不甘心「一技無成,半生潦倒」,開始長達十年的小說創作。最後終於在乾隆十七年,基本完成了一百一十回的定稿《紅樓夢》。 北京也是《紅樓夢》最初流傳與出版的地方  乾隆十九年,脂硯齋已經開始「抄閱再評」《紅樓夢》。他將自己的整理本定名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畸笏叟(即曹頫)以及敦敏、敦誠、松齋(即白筠)等「諸公」的評語,標誌著紅學的誕生。至乾隆二十四年、二十五年脂硯齋已經「凡四閱評過」,整理出了前八十回,《紅樓夢》已開始在小範圍內傳閱傳抄。 可惜小說的後三十回在謄清時被「借閱者迷失」了。後來,《紅樓夢》抄本被「好事者」居為奇貨,拿出去高價出售。讀者迅速增加,催生了後四十回續書,也促使程偉元、高鶚將全書刊刻行世,從而開創了這部小說廣泛流傳的新階段。 北京還是曹雪芹隱居和埋骨的地方  曹雪芹基本完成了《紅樓夢》的創作之後,便遠離塵世,避居到了西山,過著清苦生活。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病逝,時年四十八歲。他去世之後,親友們把他埋葬在通州張家灣的曹家祖塋。從此,曹雪芹就永遠跟北京在一起了。

舞王江山代有才人出

2008年01月23日
公開
5

舞王江山代有才人出-火焰之舞讓台灣粉絲瘋狂 自由時報2008.1.23記者凌美雪�特稿 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很難相信愛爾蘭踢踏舞劇在台灣竟有那麼多追星族! 2001年以後,不曾於全球任何地方演出過的《火焰之舞》,為了台灣重新成軍,上週末在台北小巨蛋展開全球復出首演,觀眾熱情程度讓人驚訝!不僅場場都贏得觀眾起立致敬,散場後,舞者們換上便服走出小巨蛋,在外守候已久的觀眾,只要看到舞者就驅前邀請合照,男女主角更是簽名簽到手軟。 近幾年愛爾蘭踢踏舞來台演出的機率頗高,每次來的舞團跟劇碼也多不相同,台灣人算滿幸運的,不必出國就有機會看到各種不同版本的踢踏舞,而且,一度退居幕後的舞王麥可.佛萊利重登舞台後,也於前年來台親自演出新作《愛爾蘭之虎》。 以當今愛爾蘭踢踏舞表演來看,新崛起的年輕「舞王」不少,如《大河之舞》的男主角麥可.派特.蓋洛荷、此次擔綱演出《火焰之舞》的戴明安.歐肯,都頗有「舞王」接班人的架勢,但只要提到麥可.佛萊利,卻仍個個充滿敬意。 好事的記者總忍不住要問這些後起之秀:「老麥可曾創下每秒三十五下的紀錄,你一秒最多能踢幾下?」而他們則總是回以羞赧的微笑,謙稱以老麥可為偶像。這些新舞王大約都是三十歲左右,老麥可則已年近半百,究竟老少之間差別為何呢? 記得兩年前在老麥可位於倫敦的練舞室,記者曾問他對於年紀的看法,那時他就毫不避諱直接回答:「誰說我太老了?當我到達每一個城市表演時,那個城市的人就一定會看到我飛躍整個舞台俯視全場的身影,像一隻英勇的老虎。」 認真說,過了四十五歲的麥可,腳步輕快仍舊令人讚歎,尤其看他在火焰中央獨舞那幕,確實寶刀未老,只是多了「穩重」!尤其一旦看過三十歲左右的新舞王演出,很容易察覺身形清瘦的新舞王,似乎更能表現踢踏舞的快感,也難怪有人說青春無敵! 不過,面對長江後浪推前浪,老麥可仍有他不可動搖的地位,尤其當他在指導舞者排練時,總會以眼神或肢體動作,對年輕舞者投以鼓勵的訊息,而年輕舞者們都能在麥可關愛的眼神裡獲得鼓舞。 《大河之舞》、《舞王》及舞王擴大版《火焰之舞》都是麥可編劇的代表作。以目前正在台灣巡演的《火焰之舞》來看,目標媲美倫敦海德公園版本的百人編制,這次來台演出的水準,堪稱是歷來舞蹈精準度最好的一次,連帕斯可自己在小巨旦觀賞時,都高興得戴起有燈飾的小兔頭套,忘情地跟隨節拍擊掌。 若有人認為上次來台的《愛爾蘭之虎》太過強調聲光特效,分散了舞技的吸引力,這次《火焰之舞》的團體演出水平,值得給予最多的掌聲。而若與《大河之舞》相比,或可說《大河之舞》融合的世界舞風較多元,且有點史詩風格的氣氛很好;《火焰之舞》則是以最多舞者同台炫技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台灣的舞台限制,捲土重來的《火焰之舞》與海德公園版本最大不同處,應是四層高的舞台變三層,但不減演出的震撼性。

記者有兩種

2008年01月22日
公開
6

《新聞趣談》記者有兩種 2008/1/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平濤 談新聞,第一個想到「記者」。產生「記者」方法有兩種,一是「手拉胚」,一是「機器製造」。這樣說法,可能把大家搞糊塗了。 各位看倌請聽我說;早期,台灣新聞教育並不發達,政大、世新兩校新聞系成立之前,「記者」幾乎是「新聞傳習所」教出來的,要不就是報社分銷處人員「兼任記者」;而總社的專業人員則是大陸復旦大學畢業,喝「洋水」的要以密蘇里新聞學院出身的最吃香。 政大、世新新聞系成立,擔任教授的幾乎是報社「專業人員」,講課沒課本,聽課作筆記,要學實務到報社。記者就這樣訓練出來的,稱之為「手拉胚」的產品,不為過吧! 「手拉胚」的記者,在嚴師指導下,凡事講究「求證」,沒有足夠證據,新聞絕不出手,也因「凡事勢必躬親」,見報新聞絕對權威,不權威很難立足,也因此記者的社會地位極高,受到各界的「敬畏」,因而有「無冕王」封號,。 政大、世新之後,輔仁大學、文化學院也訓練出一批好新聞人才,在媒體發光發熱。 說記者是「機器生產」的,沒有侮辱意思。自從各大學紛紛成立「傳播學院」、「廣播學院」等等後,大量「製造」出來的記者,雖也「製造」出不錯人才,在後天的訓練下,也在新聞圈闖出一片天。 但是,許多學生空有「知識」沒有「常識」,又缺乏訓練下,在新聞圈鬧出許多笑話。 還有把「記者」當生財工具,招搖撞騙、經驗不正當行業,甚至「出賣新聞」,記者的行為不撿,而被冠上「文化流氓」的稱號。

惜時

2008年01月22日
公開
4

《閱讀擷秀》惜時 2008/1/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菲爾 古人早就知道珍惜時光是重要的事情。學習要惜時,可說是古詩文裡最常見的主題之一。 漢代的劉向在其《說苑•建本篇》中提及,春秋時晉國著名的大音樂家、政治家、大學者師曠曾對晉平公說:「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說明不分老幼,都應抓緊時間學習,並以此來鼓勵老年的晉平公。 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在他的〈雜詩〉裡也表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他認為人們必須珍惜時光,利用有限的時間來讀書。 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在書法史上被人譽為繼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廣者。 他一生忠烈事蹟很多,是一位愛國書法家兼詩人。少時家貧,只好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對於求學,他也講究惜時,他寫〈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代女詩人杜秋娘雖然是青樓女子,但她卻寫了一首留傳千古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此詩文句淺白,但意味深長。它勸人珍惜時光,學習尤其該趁早,才不會在老年時後悔。 南宋理學家朱熹寫過:「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他勸少年們珍惜光陰和有限的青春,刻苦求學,將來才會有所作為。 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岳飛寫了傳世的〈滿江紅〉,裡面有一句「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一詞句,今人往往用來勸勉年輕人不可賦閒懈怠,以免等到頭髮都變白時,只會換來空空的悔恨。它既表達岳飛的決心毅力,也給予讀者很高的警戒。難怪被傳誦千古。 再如關漢卿所寫:「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人生就只有一次,所以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應即時開始,充分把握學習的時間,以便在有涯的生命裡,盡情遨遊在無涯的學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