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戲裡戲外都是臉譜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3

《談古說今》 戲裡戲外都是臉譜 人間福報 2007/12/31 縱橫古今| 作者:古傲狂生 平常挺喜歡看戲的,愛看那舉重若輕的揮灑自如,也愛看那精彩的歷史故事。其實,最愛看的是酖酖「臉譜」。 臉譜真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發明。你瞧,忠義、奸詐、魯莽、機智、英勇、窩囊,都像標籤一樣貼在臉上。中國大陸有一首歌就唱京劇的臉譜,唱的是「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真個是鏗鏘有力,又有趣。京劇的臉譜說起來最規範,各種顏色都搭配各種性格。 紅色,表示忠義,大紅臉是關公的專利,誰讓人家是忠義千秋的關帝爺呢!除了關公,還有宋太祖趙匡胤也是一個大紅臉,據說有齣戲講趙匡胤曾經千里送京娘,這點有些類似關公的千里走單騎護送皇嫂,所以還是沾的人家關公的光。 黑色,表示剛正不阿,包公臉譜的形象就幾乎都是黑色的,只是腦門上有白色的月牙。 藍色,表示草莽人物,像程咬金、竇爾敦這樣的人物大都藍汪汪的臉。 綠色,表示魯莽,《鎖五龍》裡的單雄信就是綠臉。 白色,表示奸詐,趙高、董卓、曹操、嚴嵩這幫奸臣就都是一張大白臉,頂多再有些斑點,俗稱「豆腐臉」。 紫色,表示肅穆穩重,富有正義感,如《二進宮》中的徐延昭。 黃色,表示驍勇兇猛,如宇文成都。 金色,表示神佛;銀色,則表示一些妖魔鬼怪。 顏色這主基調有了,臉譜上還會冒出許多零碎來,如包公頭上的月牙,二郎神腦門上的三隻眼,孟良額頭有一紅葫蘆。有時還有些兵器也會串到臉譜上,如典韋、竇爾墩。 除了京劇的臉譜,就屬川劇的臉譜最有特色了。川劇不是勾畫在臉上,而是類似面具,所以川劇有項絕活「變臉」,蜚聲海內外。 人們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看倒未必。這個臉譜,典型戲裡的道具,現實生活中就不可能存在。你想啊!要是你見到的每個人都只有一種性格,都只是一根筋,那現實生活非亂套不可。 不過,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倒有點像川劇中的角色,個個都是「變臉」大師。前一分鐘還是熱情似火,後邊就有可能是冷若冰霜;照面是義正詞嚴,掉頭就有可能是委瑣頹廢;明裡是哥們義氣,背後就有可能是使絆子、下套子。想來我們的祖先,古人還是單純許多,不然他們怎麼會創造出這樣瑰麗多彩的戲劇臉譜呢! 但願我們的未來還能跟古人一樣單純,雖不一定只有一個「臉譜」,但至少不是「臉譜」多多,整個腦袋都裝不下。

官場是個什麼場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5

《天南地北》官場是個什麼場 2007/12/3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徐懷謙 中國人形容一個大學生容易忘本,說:「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形容一個人當官發財以後容易忘本,則說:「人一闊,臉就變。」 這似乎是一種客觀規律,是任何人都違拗不得的。很多大貪官原都是農家子弟,上台前也還算得上是忠厚老實之人,怎麼一當官,就跟進了一個大染缸似的,給染壞了呢?看來,問題出在官場上。 畢竟很多犯了受賄罪被判刑的人常會說:「說實話,一開始我也不想收禮,不相去犯罪,也曾下決心做到『請客不到,送禮不要,能退則退,不退上交』,一切按章辦事。但時間一長,別人都說我這人『不可處,小題大做,不給面子,不夠朋友,沒有人情味』。有人就勸我:『別人請你吃頓飯能算什麼,不一定就要你批貸款,再說,多個朋友多條路,說不准哪天你還得求人辦事呢。』我動搖了,開始嘗試著接受宴請,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拾了。有了請吃,就免不了有禮物,吃得自然了,拿得也就心安理得了。」 這是一種異化,當然官場對人的異化,還有很多種表現,貪污腐敗,弄虛作假,是其中最可怕的兩種。 有沒有常在河邊走,仍然不濕鞋的?有,但鞋必須是一個特殊材料製成的,人也是一樣,必須要能抵禦各種各樣的誘惑,要有堅持操守清廉,並且背負壓力的心理準備。 官場是如此奇怪的一個場,要避免它對人的異化,看來不能指望進入者都變成特殊材料製成的人,而必須改變它的遊戲規則。但無論如何,「解鈴還需繫鈴人」,官場的遊戲規則是當官的人定的,要改變它,還得靠從上到下的官員,靠健全完善的制度。

數字詩人─杜牧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3

《閒讀擷秀》 數字詩人─杜牧 2007/12/31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 作者:菲爾 明朝的楊慎在《升庵詩話》說過:「大抵牧之詩,好用數目垛積」,這說的是晚唐詩人杜牧,喜歡在作品中用上數目字。為何杜牧會對數目字有特別愛好?謎也。比如他的名詩〈寄揚州韓綽判官〉寫道:「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詩裡的「二十四橋明月夜」,還是《射雕英雄傳》裡,黃蓉為洪七公精心製作的一道菜餚的名稱呢! 詩人把對揚州的懷念,寫給了在揚州的朋友──韓綽判官。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江南青山綠水的神韻,接著寫的是揚州迷人的明月之夜。 關於「二十四橋」,根據宋朝沈括《夢溪筆談》,揚州在唐代時候最富盛,而其中有二十四橋,沈括還列出了二十四橋的名稱。但在《全唐詩鑒賞詞典》中讀到,這另外還有一個說法,認為這只是一個橋名──吳家磚橋。因為古時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橋上吹簫而得名,至於「玉人」,就是美女的意思。杜牧一直眷戀著繁華的揚州,又是個浪漫的公子,寫的大概是後者吧! 還有一首是〈題齊安城樓〉:「鳴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這首詩是詩人思鄉的作品,全詩情景交融。當時詩人身在黃州,按唐代的計量,黃州離長安兩千兩百五十里,每三十里一驛,詩人的故家在長安杜陵,驛站的數目恰是七十五。因此杜牧用這樣的寫法,更增加了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思念之情。 他的〈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全是寫景,其中的四百八十寺,指那些南朝留下來的數以百計的寺廟,而它們都在煙雨朦朧之中,這正是江南的無限風光! 但此詩也遇過挑剔者,楊慎曾在《升庵詩話》認為第一句的「千里」,應該改成「十」,理由是千里鶯啼,誰人聽見?千里綠映紅,誰人看見?假如改成十里,那詩中所有的景色就全在其中了。 還好,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察》反駁,就算十里,也未必聽見看見。且江南這麼大,到處是千里鶯啼綠映紅,到處是煙雨之中的寺廟樓台,且詩名為〈江南春〉,當然寫的範圍甚廣,而非專指一處啦!

悅讀愈快樂 不難

2007年12月29日
公開
7

《黛媽咪新視界》悅讀愈快樂 不難 人間福報 2007/12/26 | 作者:汪詠黛 日前一項有關國際閱讀素養的調查結果,讓關心孩子閱讀與語文能力的大人,再度擔心了起來。 這是針對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小學四年級學生,所舉行的閱讀素養調查,首次參加的台灣,排名二十二,成績並不理想,參加的另外兩個華文國家�地區,香港名列第二,新加坡則是第四名(中國、日本、韓國未參加)。 其實,重點不是在排名第幾,而是在閱讀能力,並且是「悅」讀──喜悅、有興趣地閱讀!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約二成四的台灣學生,每天課餘時間有著「為興趣而閱讀」的習慣;而「作業多寡」又與「測驗成績」不成正比,每天交多項作業的學生,測驗成績反而不如作業比較少的。 因此,專家建議,台灣的語文教育,與其花費較多時間在筆畫、筆順上,不如加重內容、形式;更重要的是,學校和家庭應該多多培養學童課外閱讀的興趣,才能養成學生獨力閱讀的習慣。 如何培養學童課外閱讀的興趣? 一些為此煩惱的父母問我這個問題時,我會反問他們:最近您看了什麼好書?第二個問題是:您的孩子最近在什麼情況下自己會去看書呢? 第一個問題的用意是,希望孩子喜歡閱讀,那麼大人有以身作則嗎? 第二個問題的用意是,大人有沒有提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環境和時間? 根據各種研究顯示,要鼓勵孩子喜歡閱讀、自由悅讀,條件很簡單,就是四大要點: 一、給他們適齡的書本。 二、提供舒適的環境。 三、給足夠的時間閱讀。 四、大人也常常看書、說故事給孩子聽。 爸爸媽媽們不妨依此來檢視一下: 一、家裡的八卦雜誌、報紙,是否多過有趣的童書、溫馨的繪本? 二、家裡是酒櫃多還是書櫃多?如果家中隨時充斥著電視聲,或電動玩具、電腦遊戲聲,會讓人想要安靜、愉快閱讀嗎? 三、孩子作業太多,或一閒下來,大人就叫他去寫測驗卷、補習,孩子還有自由悅讀的時間嗎? 四、家長自己一年看幾本書?說幾本故事書給孩子聽? 很多媽媽跟我說:「我也想以身作則啊,可是真的太忙了,那有時間和心情閱讀?」她們感到很奇怪,我這個資深職業婦女常常忙得像個陀螺,為什麼還有時間看書? 呵呵,這可不奇怪,正因為忙,看書才會讓我心靜、自在,不會陷入現代人的通病:茫與盲,還會讓我心美,我當然愛看書啊! 我的小撇步是,包包裡隨時有書,充分利用零碎時間。譬如,等公車、捷運,都是我的閱讀時間,五分、十分、十五分,一點點累積起來;若是到醫院候診、燙頭髮,時間長一點,那就「賺到了」;再加上睡前享受一段閱讀時光,一星期看個一、兩本書根本不是問題。 自己有這個習慣,從小帶孩子出門前,也都會順便問一聲:帶書了沒?(拜託,別盯著他帶教科書出門)這是自然養成的生活習慣,不是刻意「規定」,如此耳濡目染,再不愛念書的孩子,也不會排斥隨性閱讀了。

臭乳呆 是構音障礙嗎?

2007年12月29日
公開
4

摘錄自2007.12.28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 臭乳呆 是構音障礙嗎? 文�陳彥琪 4歲以前的孩子常會出現說話口齒不清的問題,也就是長輩常說的「臭乳呆」,往往都會認為,等小孩長大一點自然就會好。 雖然大部分的孩子真的是因為語言能力還在發展,所造成的口齒不清,但是少數孩子卻是因為發音方法和位置不正確造成,而這種情形並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善,有些孩童反而會因為長時間使用不正確的方法說話,變成一種習慣,需要更長時間的治療才能矯正。 因此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時,家長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幫助,在評估之後,確定孩子的問題是否應該接受持續的治療。 家中若出現有說話不清晰的孩子,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不要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在發音的清晰上,要先注意孩子說話的內容是否完整,再注意其清晰度。若過度聚焦在兒童的咬字正確與否,卻忽略了他的溝通意圖,很容易讓孩子因溝通失敗的經驗帶來的挫折感,導致以後表達意願降低。 通常說話不清晰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出現固定的錯誤,接下來一一說明: ●不送氣音取代送氣音,如:皮帶唸成ㄅㄧˊ帶(用ㄅ取代ㄆ);把兔子唸成肚子(用ㄉ取代ㄊ);蝌蚪唸成ㄍㄜ蚪(用ㄍ取代ㄎ);或是用ㄐ取代ㄑ。 ●塞音取代擦音,如:房子唸成ㄅㄤˊ子(用ㄅ取代ㄈ)。 ●塞擦音取代擦音,如:星星說成晶晶(用ㄐ取代ㄒ);獅子說成ㄓ子(用ㄓ取代ㄕ);或是絲瓜說成ㄗ瓜(用ㄗ取代ㄙ)。 ●舌根音取代舌前音,如:ㄉ、ㄊ、ㄓ、ㄔ、ㄕ、ㄗ、ㄘ、ㄙ都用ㄍ或ㄎ取代(兔子說成褲子,用ㄎ取代ㄊ)。 ●舌前音取代舌根音,如:哥哥說成ㄉㄜ ㄉㄜ(用ㄉ取代ㄍ);褲子說成兔子(用ㄊ取代ㄎ)。 ●音節簡化,如音節中有ㄢ、ㄤ、ㄞ、ㄥ等韻母的韻尾都被省略掉,如:盤子說成ㄆㄚˊ 子(ㄢ省略後變成ㄚ)。 當孩子出現這些錯誤時,就該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治療師會做多方面的評估,並依孩子需求給予家長不同的建議,以及回家作業,包括口腔動作練習、輪替動作、聽覺回饋辨識練習、覆述,以及朗讀等。家長應確實依照治療師指示的練習方式、練習次數,還有頻率,陪同孩子一起練習,可以有效改善孩子的清晰度。 何時接受語言治療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通常有構音問題的孩子,4至5歲接受治療是最好的時機,因為此時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以及構音系統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同時孩子的注意力可以維持較長的時間,這樣才能獲得好的治療成效。 除此之外,家庭在語言治療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對治療的成效有關鍵性的影響,父母親或其他主要照顧者應協助兒童把在治療室中所習得的發音方式類化至各種生活情境中加以應用,並負責指導監督隨時糾正。 在治療終止後,家長仍需按治療師所給的計畫幫孩子複習,慢慢讓孩子能以正確方式回到正常速度說話,並記得在3個月至半年間,再回到醫院追蹤孩子的構音發展情形。 因此當孩子出現說話不清晰時,父母不用太擔心,只要配合語言治療師的方法,持續陪孩子練習,孩子將可以用正確的方式把話說清楚。 (本文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汐止分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結髮一生

2007年12月29日
公開
6

在新竹剪髮,媽媽比較屬意「結髮一生」的手藝,在每家店都比貴的情況下,到「結髮一生」消費比較有保障。 有小孩後,媽媽對此類的店完全絕緣,剪頭髮一定回員林剪,便宜又好看。忍受兩天的亂髮,今天心一橫,砸錢去也。 「結髮一生」現在只剩店長,另一位設計師及其他員工全辭退,可見景氣之蕭條。 店長如今也有兩個孩子了,邊做生意邊帶孩子,老大跟著其他小孩在社區裡玩,小的還在坐學步車,尚須全心照料時期,一個爸爸這樣帶孩子真的很辛苦,不過完全不影響他的好手藝。 他剪髮不像有些人把剪下的頭髮弄得滿頭、滿身,回家得趕快沖澡。他很乾淨俐落,剪得很細心,完全不會讓客人感到不舒服,而且店長以前是新娘化妝出身,眉毛修得好看極了!媽媽以前讓他梳過新娘頭,典雅婉約的造型讓媽媽很滿意。 爸爸也喜歡給他理髮,帥氣極了!貴是貴,不過貴得很值得。不像有些連鎖名店貴得離譜,讓人感受不到其價值。所以之前爸爸常趁機溜去給他剪,媽媽都捨不得去消費了,爸爸可是剪得很高興,還跟我說他同事都說他年輕了十幾歲,雖然是真的,不過心好痛,白花花的銀子就這麼飛了。老公帥是帥,又不光是給我看,他出去給眾人養眼,媽媽才會如此不甘心。所以,爸爸你給我節制一點!

教養別假手他人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4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教養別假手他人 人間福報家庭版 2007/12/18 |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文文的父母每天忙著工作,三天兩頭都見不到人影。即使有空閒的時間,他們也寧願把這些時間花在逛街、購物和打球上,不願撥出時間來陪孩子。因此,照顧孩子的責任,很自然的,便落在他們僱用的保母身上。文文從小在保母的寵溺下長大,性格比一般小朋友黏人。 美好的周末時光,媽媽想安靜的在家休息,便要文文跟鄰居的小孩,一塊兒去公園裡玩耍。但是不管媽媽怎麼勸說,文文就是不想外出,反而想藉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多跟媽媽撒嬌。 文文提出各種問題來問媽媽,並要媽媽陪他一起做事:「媽媽,可以陪我一起玩球嗎?」、「媽媽,念故事書給我聽吧!」 文文的要求讓媽媽覺得頭疼,她希望文文能夠早點獨立,所以不管文文提出什麼要求,媽媽都拒絕,媽媽說:「我現在正忙著呢!」屢次都被媽媽拒絕的文文,漸漸的,不再去纏媽媽了。 有一天,媽媽發現:文文生病時,尋求的竟然是保母的懷抱,而且拒絕了媽媽的擁抱和安慰,這時媽媽才發現,長期忽略孩子,已造成了彼此的疏遠。 許多父母認為給孩子衣食無虞的生活,穿質料最好的衣服、吃最營養的食物、花大錢送孩子學習各種才藝,就是愛孩子的表現。   這些父母總是以忙碌為藉口,從不肯好好和孩子相處,寧可把孩子丟給長輩、保母和安親班。就像電影「豪門保母日記」裡,那對豪門家庭的父母,讓孩子包裹在上流社會的華衣下,自認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卻忘了給孩子最重要的東西:父母的愛與陪伴。 父母的關注、傾聽和陪伴,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家長願意花時間傾聽孩子的聲音,陪伴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並認為父母重視他的觀點和看法。 孩子也需要父母唱歌、說故事給他聽,為他解答成長過程中的疑難困惑,從而建立穩定信賴的依附關係。如果父母一直拒絕孩子,不理會孩子的提問或要求,久了容易讓孩子誤以為問問題是不好的行為,也可能覺得自己不被父母需要。 一個渴望父母垂愛,卻始終得不到正視的孩子,會將被忽略拒絕的挫折,轉換成爭強好勝的攻擊性,或將這份依賴,轉移到他人身上,強烈的尋求被關注、被理解、被愛的情感體驗。 父母常常會因為忙碌,而忘了聆聽孩子的心聲,或為了使孩子獨立堅強,而採取拒絕忽略的教育方式,這樣往往會讓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而故意做出叛逆的行為。 當孩子要求陪伴、請求父母傾聽時,正是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應及時聽取孩子的心聲,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重來。 為人父母者,不應將教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應該在孩子需要時花時間和他們相處,讓孩子在有愛和安全感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才能在父母關注下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教出快樂好孩子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9

〈EQ訓練〉教出快樂好孩子 自由電子報2007.12.25 文�陳姝伶 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往往不自覺地怪罪別人,覺得「我不快樂,都是你惹我的!」我們忘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 女兒二年級時,老師接受了EQ的訓練,回來以後就用在課堂上。 每天早上,小朋友進了教室,老師就要小朋友圍成一圈,然後在一至十之間選一個數字,來形容自己今天早上的情緒,數字愈大就表示愈快樂,而且要講出原因。 有個小孩說,他今天早上的心情只有三,因為哥哥和他吵架了。有個小孩說,他的是五,因為他的祖母生病了。等到所有小朋友說完,老師就說:「我們都聽到了,有人快樂,有人不快樂,做為你們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唱首歌,或是抱抱你,讓你心情好一點。但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最終可以讓你快樂起來的人,只有你自己。你要快樂或是難過,決定於你自己的心境,決定權在你。」 因為我知道,老師在學校已經種下這樣的種子,所以在家應用,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可以在睡前或是晚飯後,和孩子做這種「遊戲」,讓他們舉例說說一天來的感受。想要孩子做,自己一定要示範,例如「媽媽今天的心情是八,因為碰到一個老朋友,所以很開心。」孩子太小一下子講不出來時,可以慢慢練習。 <面對惡言惡語>管理情緒 操之在我 著名的猶太精神醫師弗郎克(Victor Frankl)曾經和家人被關在納粹集中營裡,親人一個個被抓去做各種化學實驗,也都沒有回來。他每天生活在極度的恐懼中,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會被帶出去。有一天,他也被帶走了,一個人關在斗室中,全身被剝光,他繞著房間一遍一遍地走,恐懼到極點。 就在他最恐懼的時候,他突然領悟到一件事情:「為什麼我要這麼恐懼,不管他們要對我做什麼,但決定要不要快樂是我的權利,是別人永遠拿不走的。」 大戰結束之後,倖存的他到了美國在一所大學教書,提出了「操之在我」(proactive)的概念,鼓勵大家跳脫一般所謂的「刺激─反應」的模式。要大家了解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我們有選擇的自由。 在面對自己的情緒時,我們往往不自覺地怪罪別人,覺得「我不快樂,都是你惹我的!」我們忘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尤其是孩子,要把情緒的責任歸還給他。要讓孩子明白,當別人嘲笑或說了難聽的話時,要不要對那些「惡言惡語」起情緒反應,自己是可以作主的;要不要被那些話語傷害,也是自己的選擇。美國前第一夫人伊蓮娜.羅斯福曾說:「除非經由你的同意,沒有人可以傷害得了你。」也是同樣的道理。到了青少年時期,這點尤其重要。 <面對該做的事>學習態度 操之在我 「操之在我」的概念可以應用在情緒管理上,也可以把這樣的態度,應用在學習和做事上。 兒子五歲時有一次不想練琴,坐在鋼琴前哭。我問他說,「你想要學琴嗎?」他點點頭。「學琴就一定要練琴。看你這樣哭,媽媽很心疼,你有兩個選擇:一是你高高興興地練,一是哭哭啼啼地練。這我沒辦法幫你,是你自己的選擇。」哭了兩天,我重複這些話,也許哭也挺累人的,也許終於想通了,他又開心的練琴了。 隨著孩子長大,有些孩子在面對責任,如做功課、做家事或練琴時,常常會很情緒化,怨天尤人,怪東怪西,我們一定要把正確的觀念深植於他的心中,告訴他:「山不轉路轉,境不轉心轉。有些該做的事是不能逃避的。自己可以改變和掌握的是自己面對那件事的心情。」絕對不要把孩子的事和情緒變成父母的責任。 <身教重於言教>你怎麼表現 孩子就怎麼學 父母在面對問題時如何反應,都是在做示範,孩子也在吸收學習。如果你看到孩子犯錯就破口大罵,看到別人做不對的事情,如開車時超你的車,也要罵兩句等,如此孩子在外面遇到事情時,你很難期望他可以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或別人的錯誤。 如果以「操之在我」的概念來解釋,孩子做了不當行為或有負面情緒時,父母要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或氣急敗壞的責罰孩子,不也是父母可以做的選擇嗎?事情發生時,我們的應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種身教遠比言教來得更有效。 當然,父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也不必太懊惱。我自己有時也會因為孩子的錯誤而生氣,但事後我為自己的不良示範向他們道歉。我說:「媽媽剛才發了一頓脾氣,雖然是你做的事情不對,但我用的方法也不好。我跟你道歉,對不起!」 也許爸媽們會擔心向孩子道歉會誤導孩子,以為一切都是父母的錯。在我個人經驗裡,得到的反應通常是孩子會對我說:「媽媽,對不起,我也有不對,我會想辦法改的。」所以要不要道歉,你有選擇的自由。 <專家小檔案>陳姝伶 奧瑞岡大學幼教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於1991年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近年並應邀在灣區各處演講。透過演講和親子教育課程,協助數以百計的華人家長解答各種教養上的疑難雜症。近期將在台出版《教出這樣的好孩子》一書。

悼詞也幽默

2007年12月28日
公開
5

摘錄自2007/12/27 人間福報 縱橫古今 《天南地北》悼詞也幽默 作者:夏俊山 悼詞是在追悼會上對去世者表示沈痛哀悼的講話。中國有「為尊者諱」的傳統,悼詞也為死者諱,其內容一般不講去世者的劣跡與缺點,只講去世者的生平功業,表達對去世者的評價與稱誦,向去世者表達哀思。悼詞的文字往往力求簡潔。 有意思的是,社會上有些較為特別人物,其生平既無任何業功可言,也沒有值得人們稱誦的品質,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的生前好友,有的竟能獻上動聽的悼詞,頗為逗趣。以下列舉二則: ●某地,有個長期行竊的單身漢死了,一些曾跟著他一起「混」過,如今挺懷念他的狐朋狗友決定開一個追悼會,對他進行一番評價。其悼詞是這樣寫的: XX先生: 今天我們懷著悲痛的心情,向您告別,表示哀悼! 多少年來,您一直是一名不怕孤獨與寂寞的人,一名勇敢而富有冒險精神的人,一名喜歡夜以繼日甚為勤奮的人:當別人休息的時候,您常常不畏艱難地開始投入工作;當別人抱怨自己失去了的時候,您卻擁有了人們失去的東西。 多年來,警察們總是一直很看重您,而您卻甘願默默無聞,總是隱而不見。所謂「大隱隱於市」,您就像古代的大隱士,做事從不留名,生怕拋頭露面。如今,您與世長辭了,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經濟戰線上失去了一名好先鋒…… 好友,安息吧!您的功業已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某麻將高手,沒日沒夜地「搓麻」,終因過度勞累引發中風,死在麻將桌旁。生前他曾表示,等「糊了」再歇手,誰知道這竟成了他的遺願。火化之前,其「生前麻友」作悼詞曰: 英雄的XX: 昨天,你兩眼瞪得像餅似的,兩隻手在桌上撥拉得一片響,嘴裡哼哼嘰嘰地嚷著「條兒」、「自摸」……今天卻不知中了東南西北什麼風,無聲無息地半張著嘴,口形像一餅,手腳伸直挺像一條龍。 先生的一生雖然很想綠發,但家中還是像白板一樣。今天你的麻友們都來了,是真正的清一色。你夫人說你去了,對家庭是大四喜,可我們缺了一個人,只能是小三元了。明天,等你到了火化場,你就真的等到了夢寐已久的時刻──糊了!

陪孩子進行哲學思考

2007年12月27日
公開
4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陪孩子進行哲學思考 人間福報家庭版 2007/12/25 |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有一次在朋友家,聽到她和兒子的對話,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朋友的兒子說,幼稚園班上有一位小女生,每天都抱著故事書,識字能力很好,還可以很厲害的念給其他小朋友聽。可是,他卻一點都不喜歡那位小女生,因為她很驕傲、很兇、還很會指使人。每次遊戲的時候,都搶著要當老師,除了念書,積木、拼圖、畫畫、打球、跑步她樣樣都不會。 這時候,朋友問兒子:「你覺得她念書厲害嗎?」兒子不假思索的點點頭。朋友繼續問:「所以,你不喜歡她會念書?還是不喜歡她不會玩?還是不喜歡她不跟你玩?」 朋友的兒子歪著頭,仔細思考著母親說的話,然後緩緩的回答:「我想跟她一樣會念書,我也希望她可以跟我一起玩。」 朋友笑著說:「你明天教她建造城堡,再請她念書給你聽,記得回來要說給媽媽聽喔!」接著,孩子就很快樂的去遊戲了。 當下,我覺得很感動,朋友給了孩子一次哲學思考的機會,她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是非對錯,也沒有下判斷、定結論。她只是給孩子更多選擇性與建議,幫助孩子自己去思考,並且做出適當的行動。 這當中,還包括了孩子對人際關係的看法與群性的觀念,並有機會實際進行演練和操作。我更相信,明天下課後,他們母子倆一定會有更多延續的話題可以討論。 現在社會流行急就章,許多父母聽到孩子偶爾抱怨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就跑去跟老師理論;為了讓孩子達成目的,就施予小惠。諸如:學科考一百分,就給錢獎勵;把不喜歡的菜吃掉,就有汽水喝;做完功課,就有禮物可以選……等。一些孩子原本該自己負擔起的生活責任,漸漸成了不斷撐大胃口,且用價錢來衡量的糖衣。 曾有一篇報導指出,台北市仁愛國小全校三千四百多名學生中,共有四百五十四位小朋友家中僱有外傭。由於不少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斥責外傭的不是,甚至給孩子「她有收錢,所以叫她做就好了。」的觀念,於是孩子漸漸學會:只要有錢就是「大老闆」的偏差觀念。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升學考試、找工作,而是讓孩子累積生活的經驗與能力。常聽到外宿的大學生自理能力差,原因在於:從小媽媽說,只要把書讀好,其他事都可以不用管。其實,從小讓孩子分擔家事,一方面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學習做事的態度和方法,也能建立分工的責任。 家庭是品格教育的基石,父母則是第一位示範對象,培養孩子品格觀念的方式很多,《我這樣教出資優兒》一書的作者,每天都會利用三十分鐘與孩子一起看新聞,透過電視媒體播報的各種社會、政治亂象,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 十九世紀的教育家史賓塞說,父母透過其生活經驗,累積一些好的經驗與品行。把他留給孩子,就是「給孩子最好的」。聰明的父母,請做最好的選擇。 功文文教機構 (http://www.konwen.com)

真善美的情操培養

2007年12月27日
公開
5

《新好父母》真善美的情操培養 人間福報家庭版 2007/12/24 | 作者:慕凡 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擁有真善美的素養,因為那是奠定孩子一生進步、快樂或成功的基礎。 一、真:是對宇宙或世界的人、事、物等的真心、真情、真愛、真理的表露或尋求,它不存在於實驗室,也不只在教室內才能獲得。 日常生活中,孩子做人真誠不騙人,做事真實不造假,對物真愛不虧待,對真理有追尋的勇氣,就值得嘉許。歷史上孔融三歲懂得讓梨,就是真情流露,友愛手足。 二、善:對地球上或人世間的萬事萬物,能有善心、善念、善待、善行等的表現或實踐,它不只在修道場或慈善機構才可做到。 小孩子能敬愛親長,兄友弟恭不吵架,隨時隨地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讀好書、做好人、走好路,自然能轉好運。小孩子能不虐待貓狗等寵物,不亂摘花草折樹木,不惡言罵髒話等,雖然都是些生活小細節,卻是影響將來為人處世成功與否的大關鍵。 我曾讀過一幅對聯:「書是天下英雄膽,善是人間富貴根。」讀書首要是學做人為主,為善更是人性之本,若想要代代富貴久長,就要發揮為善的最大能量。 三、美:對宇宙萬事萬物,人間百態或自然現象等的欣賞、讚美、疼惜或創造等,它不限在藝術館或展覽場才可看到,處處關心皆可觀。 美的欣賞是不分內外,且具多元共生特質,像白種人有白裡透紅的美,黑人也有黑得發亮的美,動物中的牛馬兔猴,各有特質的美;飛鳥、走獸、爬蟲、游魚更有靈動之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偶爾也該學習無門和尚,浮生偷閒放下俗事,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還有像老、中、青三代各具風韻的笑臉。幽默趣談或甜言密語,也是發自內心的美感。 此外,平日最容易欣賞到的,就是外出或上班、上學途中,偶爾駐足欣賞路旁花木風景,身旁人家的衣著打扮,尤其是朝陽的風光或夕照的晚霞,百變景致,處處時時皆有可觀喔! 親愛的爸媽,請儘早引導您的孩子,隨時隨地享受真善美的生活,讓他們每天都過得歡喜樂活!

三江並流

2007年12月27日
公開
2

摘錄自人間福報2007/12/27 | 縱橫古今 《百科知識》三江並流 作者:于小含 在雲南之巔橫跨東經九十八度至東經一百度三十分、北緯二十五度三十分至北緯二十九度的廣大地方,流淌著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大條大江,在直線距離不到八十公里的範圍內,自北向南並肩奔流,氣勢磅礡地穿越橫斷山脈的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間,這就是「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區域是人類的大自然博物館,完整地保存了從元古宙到早古生代、從晚古生代到三疊紀、從晚三疊紀到早白堊紀,以及新生代這些遙不可及的地質演化痕跡。眾多的雪山、峽谷、草甸、冰川、湖泊、森林、丹霞地貌及典型的高山峽谷地貌等氣象萬千的自然美景,獨特的地質構造,容納了除沙漠和海洋以外的所有風景。 「三江並流」地區占中國國土面積不到百分之○•四,卻擁有全國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高等植物,包括兩百餘科、一千兩百餘屬、六千種以上。哺乳動物一百七十多種、鳥類四百多種、爬行類五十九種、兩棲類三十六種、淡水魚七十六種、鳳蝶類昆蟲三十一種。 這些動物種數均達全國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是歐亞大陸生物群落最富集的地區,擁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完整的生物群落類型。 「三江並流」地區,名列中國生物多樣性十七個關鍵區域的第一位,被譽為「世界生物基因庫。」

有安全感才能安眠

2007年12月27日
公開
9

《收放之間Q&A 》有安全感才能安眠 人間福報家庭版 2007/12/27 | 作者:功文奶奶 情境: 小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媽媽頻頻催促。儘管媽媽故事講了一個又一個,小雨還是不肯睡。這天,媽媽在疲累之下,說了小紅帽的故事,還嚇唬小雨:「再不睡覺,大野狼會吃掉你喔!」結果小雨被嚇得更不願意睡覺了。 答: 睡前想聽故事的情形,大都是發生在孩子學齡前,如果孩子每次睡覺都要用催促的,家長就需要考慮孩子的心理狀況,和日常作息時間是否需要改變。 通常幼兒每天的睡眠時間,應比小學生的九小時要多些,需要催促或想聽故事,通常是因為不想睡覺的關係。 一般來說,孩子不想睡覺的原因不外乎下列五種情況: 1.實在不願因睡覺而錯過了有趣好玩的事。 2.害怕或缺乏安全感。 3.午覺時間太長了,影響晚上睡眠。 4.已經養成晚睡的習慣(這對幼兒來說,非常的不妥)。 5.臨睡前玩較激烈或興奮的遊戲,造成幼兒不容易入眠。 如果不探究原因並尋求解決之道,家長很容易直覺地認為孩子是精力旺盛,並覺得不勝其煩,也常會認為孩子不好帶、不聽話,因而責備孩子。 尤其是,兩歲左右的小孩最喜歡說「不」,因為這時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張。雖然母親是出於愛心,但是孩子若不願意,便會對睡眠產生厭惡感,結果弄得雙方都不能放鬆心情,享受充足而舒適的睡眠。 下列有幾個解決的方法提供父母參考: 1.不要讓孩子感覺被逼著去睡覺,試著以輕鬆的口吻提醒孩子該睡覺了,並讚美他是乖孩子。 2.製造一個愉快的睡覺氣氛,每晚到一定的時間,先幫孩子做睡前準備工作,像更衣、刷牙、說故事、聽兒歌,或聽孩子說一些愉快的事等等。但故事內容避免恐怖刺激的鬼故事,或會令幼兒興奮大笑的情節。 3.睡前避免玩活動量大或容易興奮的遊戲。 一般說來,正常的生活作習,有助於孩子安定,所以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已有睡前聽故事的習慣,不必刻意改變,但可事先約定說幾個故事,接著就要求孩子安靜,並把燈光打暗,或放些輕柔的音樂,幫助孩子及早入睡。 此外,父母若能在孩子就寢前多陪陪孩子,輕拍孩子讓他早點入睡,將可使孩子心理上獲得安全感,同時更容易入睡。

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

2007年12月26日
公開
41

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1/13 輕薄短小的圖畫書中也有紮實的知識,爸媽不可小看。跟著孩子一起欣賞、同步成長,不自大,才能求進步,將來才教得動孩子。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我常聽到朋友抱怨圖畫書太貴了,只有幾十頁的書,跟大人幾百頁的書價格差不多,大人的書可以看一個禮拜,孩子的書5分鐘就唸完了,又要再買一本。我聽了很好笑,書應該是以它的內容來決定價值,而不是以篇幅。 不要低估孩子能力 其實,圖畫書不一定要很簡單,幼稚園以上的圖畫書就可以編入真正的知識。我們常說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可以教他任何他有興趣的東西,只要不考他就沒有關係,不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常常是我們大人以為他們不會懂不敢教,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聰明的多。 知識網路從小建立 正確的知識進入大腦後可以阻擋不正確的知識侵入,尤其大腦自己有組織知識的能力,會把相似的歸納在一起,假如我們同時又引導他思考,那麼這孩子從小在看到自然界的事實後,會動腦筋思考,他將來的知識網路會綿密的多,而我們對聰明智慧的定義正是神經連接的密度和它連接的方式。 爸媽學會延伸討論 最近看到一套國外的圖畫書,它的理念正是如此。我在此用它為例,讓父母知道在唸書給孩子聽時,還可以做些什麼事。這套書中有一本「用鼻子和耳朵看東西」: 一隻粉紅海豚跟蝙蝠說「恭喜你,你懷孕了。」 蝙蝠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的?我自己也是前幾天才發現的。」 海豚說「是我的鼻子告訴我的。」 蝙蝠不相信鼻子可以用來看東西,海豚就解釋,牠的鼻子裡有雷達系統,可以透視身體內部。 蝙蝠很興奮的說:「告訴我,是男的還是女的?」 蝙蝠說牠是夜行動物,視力不強,所以牠用耳朵看東西,在醫院裡,醫生替病人檢查用的超音波就是利用蝙蝠聲納的原理製造出來的。 故事說完了之後,書後面列印了許多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的題目,例如:蜘蛛和蟋蟀用牠們的腳來聽,自然界還有什麼動物不是用耳朵來聽的?海豚和蝙蝠的聽力比人類高了10倍,海豚的智慧有比黑猩猩高嗎?盲人是用手來閱讀,熟練的盲人用手可以讀的跟我們用眼一樣快,閱讀一定要用眼嗎? 進階知識靈活學習 這本書把每種動物懷孕時間的長短列了出來,例如:老鼠從懷孕到出生只要21天,貓要60天,豬115天,人要270天,海豚310天,象要620∼650天,自然界中有牛、馬、海豚、鯨、長頸鹿、犀牛和大象懷孕的週期比人類長,這些數字讓孩子歸納出一個觀念,體型越大,懷孕的時間越久。為什麼會這樣呢?父母又可以和孩子討論一番。 書中還介紹了主角--粉紅海豚的生態環境,牠原是生活在太平洋中的,14億年前,安地斯山隆起,使亞馬遜河不能再流入太平洋(轉而流入了大西洋),粉紅海豚就被困在亞馬遜河中,不能返回牠的老家。 亞馬遜河一年有8個月在淹水,它的流域很多都是沼澤,要游過混濁的河水、橫七豎八的樹根、樹枝,眼睛是不管用的,海豚本來就有很好的雷達系統,現在牠的雷達系統必須要更提高功能,才能使牠安然游過各種障礙物,所以粉紅海豚就發展出所有海豚種類中最精密的雷達機制了。這是環境使然,也是演化的真諦。蝙蝠用聲納來偵察,但是不及海豚的雷達系統。 多思考 別靠標準答案 我們看到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動物就發展出了各種看東西的方式,誰說只有眼睛才能看呢?我們教學現在還在推崇標準答案,真是太糟糕了。像這種圖畫書(總共31頁,一大部分是圖畫)教的是思考方式,告訴孩子,人不見得是萬物之靈,每種動物都有牠傑出的地方,是人趕不上的。或許像這樣的故事多多唸給孩子聽,才能打破人類唯我獨尊的自大心態,才不會像過去一樣,把牠們趕盡殺絕。 最後,它還給父母一項作業:列出你身邊所有利用超音波及雷達原理所製成的用具,解釋超音波和雷達的不同,及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個題目足以讓父母上網去搜尋一陣子。 爸媽成長 親子同步 從這套書中,我看見了「要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用地牛翻身、天狗吃月來哄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必須跟著孩子同步成長,將來才教得動孩子。天下知識這麼多,像這樣的圖畫書使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敢自大,人只有不自大,才能求進步。或許我們的圖畫書也可以這樣編,不但孩子學到真正的知識,父母也會覺得物超所值了。

職場流浪族

2007年12月25日
公開
7

《另纇財富》職場流浪族 人間福報 2007/12/21 | 作者:曾言 提起流浪,有人認為很浪漫,雲遊四海,到處為家;有人則認為很痛苦,居無定所,四處無依。從古至今,二種流浪族始終存在。 現在社會多了「職場流浪族」,他們不是尋求浪漫,而是時勢所逼,是經濟不景氣,人力供過於求的產物。 早年教師、律師、醫師「三師」被視為鐵飯碗,一畢業就有工作,一工作就終身,因此為人父母者,無不以培養兒女為「三師」己任,一心一意要求子女以三師為目標。 曾幾何時「三師」不再吃香。據人力銀行調查,「三師」待遇不但愈來愈差,且愈來愈難找到工作,主要是供過於求。 物以稀為貴,職場亦然,自從大學開放,一般大學也可培養師資之後,有教師資格的畢業生愈來愈多,偏偏遇到少子化社會來臨,學生大量減少,教師市場難以消化,每年寒暑假就有一群教師流浪各地,找尋工作。 其實不只教師,各行各業都是如此,電子新貴也沒幾年就工作難找,需到對岸找生機。職場流浪族給人的啟示是,凡事不要樣樣追求熱門,再熱門的行業人多了也變冷門。大肆一窩蜂追逐,熱門也成了冷門。求學習藝還是要看自己的性向、興趣、能力、專長。 諾貝爾獎得主幾乎個個都是長年默默著力研究冷門課題,有朝一日,發光發熱,不但造福人群,也光耀自己。職業無貴賤,但忌一味追求熱門,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