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為何送禮還要被數落?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7

《人情世故》為何送禮還要被數落? 2008/4/2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惠雲 中國人個性含蓄保守,對自己心愛的人說不出關心的話,總覺得說些關懷的話是件彆扭的事。 所以只要有大小節日,大家總是不放過這些可以正大光明地表達愛意,又不會被說成「肉麻當有趣」的好時機。 但曾經有多位為人子女跟我訴苦:「本想送個禮讓父母高興,沒想到卻換來一頓罵。」 很多子女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明明要高高興興地過節,全家準備禮物並訂好餐廳準備犒賞父母的辛勞,但看不到父母歡欣的臉色,反而是一陣數落:「晤採錢。」 也有一些年輕男士跟我反應,「送不送禮都讓我很為難。不送的話,女友(老婆)說我不愛她;送了,又被說是浪費錢,討到一頓衛生眼。」 相信「浪費錢」絕不是這些受禮者真正的意思,相反地,受禮者其實內心是非常感動,只是礙於情面,不好意思表達心中的謝意,所以故意用「衛生眼」遮掩心中的羞怯,只是他們不知道這樣的反應會帶給送禮者多大的打擊。 一份禮,往往使送禮者絞盡腦汁才能想出送什麼才好,好不容易想出來了,又得花精力尋找理想中的禮物。 禮物不單只是份「禮品」,這其中還包含送禮者的體貼與無限的關心。所以請記住,下次收到禮物時,請用一顆感動的心收下它吧! 如果這份禮真是所費不貲,那麼在謝過之後,再以婉轉的方式告訴對方說:「我好喜歡你送的禮物,但是,我捨不得讓你花這麼多錢。記得下一次買個簡單一點的就好了。」 相信這樣的回答,一定會讓對方既能瞭解你的意思,也能感覺值回票價。

搞好情緒 就能搞好生活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5

2008/4/2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丘立屏 有一首歌,歌名是「我要快樂!今天的你,快樂嗎?」生活中我們是不是都會因為情緒左右了今天的快樂與傷悲呢? 轉化自己的心地 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這樣的句子,「不執著在視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聽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嗅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味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觸覺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不執著在意念的作用,而讓心情過於起伏失控。修持最重要的是轉化自己的心地,調伏煩惱妄想的心。」 意思是說,有覺知的人,心思不刻意執著在任何一個偏狹的感覺上,一般說來,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以感覺和情緒做為自己心情起伏的依據。 調伏心的起起伏伏 其實一個人太容易以自己的「感覺」來判斷事物,就容易掉入情緒的陷阱而不自知,要調伏「心」的起心動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人的七情六欲牽引著每個人的感覺意念,要讓自己不被心的念頭所轉動,那就要調伏心的起起伏伏,不要讓每個起心動念擾亂了生活的秩序。 心情就是情緒的一種,如何讓情緒不被外來事務所打擾,除了要有很大的「定力」之外,還要有「轉化」的能力。 心情好可以長壽 當你在心情沮喪的時候,最好能先獨處一陣子,等平靜之後再面對別人,否則,可能有人因為不知情而遭受池魚之殃。不過,心情的低落期,時間最好不要太長,若能想想較正面及快樂的事情,可能要比陷在不愉快的情境中不可自拔的好。 人是感情的動物,很難不落於情緒化的反應中,但是人也是理智的動物,若能在感性和理性中取得平衡,讓心情的起伏少一點,理性的思維多一點,可能對於事情處理會較為完美。 根據醫學界的說法,情緒起伏較小的人,看起來比較年輕而且可以長壽,所以站在養生學的觀點,或者佛學的觀點,都是希望能減少大起大落的情緒反應;起伏太大的心情在生理上會造成適應不良的狀況,不管你今天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想,所謂的平常心就是讓自己心情,不會高高低低的最好方法了。

他欺負我 但他有很多優點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7

《小女兒的智慧》他欺負我 但他有很多優點 2008/4/2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伯安 女兒放學回家坐在椅子上悶不吭聲,問她是不是在學校又發生什麼事情,結果聽她一五一十的說同學又如何如何欺負她等等的事情。我問她︰「你是不是很討厭她?」女兒搖搖頭說︰「雖然他常常欺負我,但是他還是有很多優點的。」 我很滿意、很佩服,也有一些慚愧的看著小女兒,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想不到也做不來呢?這豈不是應了鳥巢禪師說的:「三歲小兒得道,八十老翁行不得」的道理嗎?! 想想還真是如此,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這個社會中,彼此間「你」、「我」分得好清楚、好清楚。我們把《論語》的:「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左傳》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部族鬥爭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這個世間,難道不同黨派、不同族群,甚至縱使是敵人,就真的一無是處嗎?就真的只要是「非我族類」就要反對到底鬥爭到死嗎? 印順導師在《成佛之道》中云︰「趣入正法者,應親近善士」、「觀德莫觀失」。大師也說:「與人相處貴在相知,尤其『勿以己之長,而顯人之短』,彼此要能互相尊重,互相成就,要懂得欣賞對方的優點;能夠『觀德莫觀失』,才能結交朋友。」 我們生活中,何時才會學到「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呢?

善用 讚美日記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4

2008/4/16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膺宇 父母如果能「處處存心欣賞孩子的優點,也不忘常常找機會讚美和鼓勵」,讚美才有回饋的父母,要從「存心」欣賞開始,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正向領域,才能發掘對方不常顯現的優點。 幾年前,鄰居吳太太就讀國中的兒子凱文,迷上網路遊戲,經常玩到深夜不眠、通宵達旦。有時深夜還會外出訪網友,理由是上完夜班的網友心情苦悶,需要人安慰。凱文白天在學校常打瞌睡,功課一落千丈。每次一講他,就擺個臭臉惡言相向:「妳煩不煩?妳再嚕囌,我就離家出走!」 從記憶深處去追尋 吳太太為此感到非常苦惱,向我訴苦。當時我建議她透過「讚美日記」來改善親子關係,鼓勵她每天寫日記,並在日記中,嘗試對兒子「刻意欣賞」,慢慢地對他「真心讚美」…… 雖然萬事起頭難,但後來吳太太還是作到了,她說:「剛開始,實在是寫不出來,心裡總認為這個逆子,哪裡有什麼優點值得讚美?」但她還是勉強自己從記憶深處去追尋,終於記起在孩子小學一年級時,先生感情出軌,她痛不欲生,兒子緊緊抱著她,安慰她說: 「媽媽不要哭,妳還有我,我長大之後,一定會孝順妳!」讓她深受感動;也想起凱文小學三年級時,她假日外出購物,突然下起大雨,她忘了帶傘,想不到下公車時,兒子已經帶著傘在那裡等了很久了,那天她緊緊抱著兒子,差點哭出來…… 改變態度從父母開始 吳太太每天一點一滴地寫,越寫心情越開朗,越寫越發掘兒子的可愛體貼、善解人意。心境改變之後的吳太太,也開始反省自己過去充滿謾罵、批評、催促的溝通模式,在面對凱文的態度上,開始有了極大的轉變…… 有一次,兒子打球回來,滿身汗臭味,還滿臉紅嘟嘟的樣子,她一看就覺得好欣賞「天啊!我有這樣活力健康的兒子,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又有一次,凱文回來晚了,正準備接受挨罵,結果吳太太不但沒罵他,反而笑吟吟地問道:「要不要媽媽給你煮宵夜?」   那天晚上,沒有以往的家庭風暴,取而代之的是溫馨和諧的歡樂氣氛。還有一次,他半夜換好衣服準備外出,被吳太太撞見了,看兒子那英俊挺拔的樣子,忘了罵他,反而忘情地說:「兒子過來,媽媽抱抱!」兒子有點忸怩,紅著臉說:「不要啦!」她柔柔地告訴他:「早點回來哦,媽媽等你。」當天晚上,兒子不但很快就回來了,而且還買了熱騰騰的包子回來給她吃呢! 浪子回頭更上層樓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兒子的態度明顯改變了,尤其是她發覺「讚美日記」被兒子翻過之後,她索性透過日記進行溫情喊話……「親愛的兒子:媽媽好愛你唷!能不能拜託你深夜盡量少外出?媽媽不是要限制你的自由,而是外邊那麼亂,媽媽很擔心你。每晚你一出去,我的一顆心就懸在那兒……」「親愛的兒子:最近我每天寫日記,發覺你的優點非常非常多,我以你為榮!」 有一天凱文主動找媽媽談心說:「媽媽,妳知道我看了妳的日記,謝謝妳!即使我功課這麼差,妳仍然願意接納我,肯定我其他的優點。我本來已經自暴自棄了,看完媽媽的日記之後,我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我會好好努力的!」 從此以後,凱文開始自動自發,把心思用在課業上,也很少半夜外出,功課逐漸在進步中,也沒有時間玩網路遊戲,親子關係也更親密了!「欣賞與讚美」的力量真的很大,如今凱文已是國立大學的大一新生,吳太太再也不必操心他的課業及生活起居,他已經找到了自己,而吳太太仍保持每天寫「讚美日記」的習慣,因為她早就樂在其中了! 親子教養百寶盒 .欣賞讚美,是權利也是義務 .要先「存心」,才能「真心」 .除了「讚美」,還要「鼓勵」 .善用文字、圖畫、肢體來讚美 .讚美要具體有理,避免貧乏浮濫 (本文作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育博士) 【HD法則停看聽】 運用原理:感激布施 上述故事中,吳太太原本對兒子凱文的偏差行為感到苦惱不堪,後來透過讚美日記「存心」去欣賞凱文,慢慢在孩子身上發現了過去自己所忽略的優點。從發掘、讚美,到心境的轉變,最後終於改變了兒子的行為,也改善了親子間的互動關係。 讚美是一種國際共通的語言,對世界上任何人種都管用。讚美,要從「存心」欣賞開始,要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於正向領域,才能發掘對方不常顯現的優點。就如同故事中,吳太太用心回憶凱文過去體貼、善解人意的優點,從而讓自己的心態有所轉變。 其實,任何事物皆有一體兩面,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端看父母怎麼看待。如果父母如果能「處處存心欣賞孩子的優點,也不忘常常找機會讚美和鼓勵」,一定能發揮孩子最大的優點和無限的潛能的!

媽咪像壞掉的 錄音機

2008年04月21日
公開
7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媽咪像壞掉的 錄音機 2008/4/15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忘了是為了什麼事,只記得我在客廳裡努力的呼喊房間裡的大女兒,回應我一聲又一聲呼喚的卻是沉默。於是我生氣了,我嚴肅的張大喉嚨:「Sabrina,請你現在馬上到客廳來。」女兒出現了,我問他:「我剛才叫你,你有沒有聽到?為什麼都不回應我?每一次你叫我的時候,媽咪是不是都在第一時間就回答你?」她點了頭,我又繼續:「所以我希望你尊重我,至少我叫你的時候,你要回答我。」 當媽媽的體悟 看到我臉上嚴肅的線條稍微放鬆了一些,大女兒微帶責備的對我說:「媽咪,你為什麼不溫柔一點?」我頓了一下,放軟了口氣:「溫柔?當然可以啊。可是,我叫你,你要回應我啊。你讓我一直喊喊喊,喊了半天都不理我,我的脾氣當然就上來了、就不溫柔了。」女兒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喔,我知道了。」 當媽媽這三年多來,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悟:如果我們平常不停的叨念孩子,孩子的耳朵就會關閉起來,而且到最後,母親還會在孩子心中烙下一個「老母雞」的形象,一點都划不來。所以我告訴女兒:「每一件事情,我都只講一次。你不要讓媽咪像是壞掉的錄音機,不斷的重複播放,不停的嘎嘎嘎。」 有的父母會給孩子預告,來避免孩子做某件事,或要求孩子做某件事。例如:「我們十二點半要出門,所以你要吃快一點。如果時間到了,你還沒吃完的話,你就留在家裡繼續慢慢吃,不用跟我們去了。」 少用威脅的手段 其實,「預告」本來是一個很好的辦法。父母只要事先提醒孩子就好,不需要孩子吃飯時,我們在旁邊不停的「吃快點,吃快點……」。可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反映這招沒有用呢? 我要提醒家長二個想法,第一個是少用威脅的手段。以上面的情境來說,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因為我們十二點半就要出門,不然會趕不上高鐵,那就去不成了。等一下我們有一個小時的吃飯時間,所以,為了我們這趟旅行,我們要互相配合一下,媽咪盡早把中飯準備好,而你要專心吃、吃快點喔。」明確的告訴孩子怎麼做、為什麼需要這麼做,孩子的小腦袋瓜就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和嘮叨說拜拜 第二點是講得出口,就要做得到。因為父母的尊嚴絕對重於一時的快感,或許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會相信父母的話,但是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經驗增多,他將會知道那些話只是爸爸媽媽說來嚇嚇他的。當孩子確定爸爸媽媽只是說說而已時,他就會把爸爸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 當然,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父母需要試出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最近我就發現,卡通人物對女兒的影響力很大。當她口裡含著飯時,我只要提醒她:「上次我們看的巧巧虎不是說要嚼、嚼、嚼嗎?」她就自動更正含著飯的習慣了。找出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和嘮叨說拜拜。

霸凌不只是鬧著玩而已!

2008年04月20日
公開
5

《黛媽新視界》霸凌不只是鬧著玩而已! 2008/4/17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汪詠黛 朋友的兒子讀小學中年級,聰明、乖巧、功課好,是一個善良又體貼人的好孩子。最近他卻讓媽媽煩惱得睡不著,因為個頭不高的他,常常被班上一名動作粗魯、愛說髒話、愛譏笑辱罵人的男同學欺負。 校園霸凌現象 朋友說,學校老師根本管不住那個被慣壞的小霸王。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孩子的母親也是一位老師!朋友的兒子因為個性溫和,和小霸王講道理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聽」,又不願「以暴制暴」打回去,只好無助地哭著回家。 她和許多憂心忡忡的父母一樣,困惑於孩子之間「開玩笑」和「惡作劇」的界線到底在哪裡?校園如果有「霸凌」現象,大人該怎麼幫助孩子? 日前報載,高雄一位內向的國中生,長期被班上同學欺負,甚至還被拿水潑臉羞辱,有同學看不過去,又不敢出面仗義執言,只好把惡整人的過程都拍下來,po上網路。遺憾的是,學校發現後竟然不當一回事,只說這是同學間鬧著玩,沒什麼大不了。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讓人完全不能苟同! 主動擔任愛心媽媽 咱家兩個兒子從小身材中等,兩人的人緣都不錯,但這並不表示我就可以安心他們不被同學欺負;我甚且會擔心他們因為調皮、不知事情輕重,讓自己在無意中成為欺負人的角色或是幫凶。既然擔心,就得採取行動。我的作法是,主動擔任班上的愛心媽媽,找機會多和孩子們接觸,瞭解他們的個性以及同學間的互動,以避免班上出現霸凌事件。 記得弟弟班上有一位大個子,他只要一發起脾氣用力推人一把,就容易讓弱小同學受傷。我們這些愛心媽媽每每利用早自習時間,請他當小幫手,給他發揮責任感的機會,並多和他聊天,瞭解家庭狀況;當我們說故事給小朋友聽時,也會特別找這位大個子扮演英雄角色,培養他的正義感、肯定他。大家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漸漸把他從家庭中學到「用拳頭溝通」的毛病糾正過來。 現實社會的縮影 咱家哥哥上國中時,也多虧班上的愛心媽媽常來學校走動,找機會誇讚、鼓勵「大家的」孩子;班上有啥風吹草動,幾位熱心的爸爸媽媽互相交換情報、彼此商量,儘量和老師配合,用心穩住這群秉性善良卻毛躁的青春期孩子。當然,大人不是千里眼、順風耳,無法事事都知曉孩子在玩什麼把戲,但至少不會出現什麼離譜的霸凌事件,即使發生一些惡作劇,都還不至於像高雄那位國中生一再的受到羞辱。 很多習慣欺負同學的「壞孩子」,背後常有一段被忽略的故事,需要大人去關心、開導;而被欺負的學生,也常因為害怕等原因,壓抑著不敢說,讓大人被蒙在鼓裡,無法即時伸出援手或開導,日本就常常出現內向的孩子,因為受不了校園霸凌而自殺的憾事。校園是個現實社會的縮影,絕不可能是個無風無雨的大「無菌室」,父母與其擔心強欺弱的霸凌現象,不如多點耐性、愛心與智慧,多關心自己和別人的孩子吧! ★汪詠黛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

事情還不算太糟

2008年04月20日
公開
6

《心靈體操》事情還不算太糟 2008/4/17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惠雲 嘴角上揚呈十點十分,露出八顆牙齒是曉芬的招牌表情,她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It could be worse,(事情還不算太糟!)表示目前情況還好。 曉芬的樂觀積極為她贏得極佳的人緣,公司的同事都喜歡跟她在一起,所有的煩惱很容易就會煙消雲散。 在某次奧萬大賞楓行的假期,部門同事邀了曉芬同行,紓解生活的緊張與上班的壓力。 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到了奧萬大,天公卻不做美地下起大雨,同事們抱怨連連,只有曉芬還是面帶微笑說:「事情還不算太糟!」 為避開人潮,第二天大家起個太早,想到楓林區一睹楓紅景緻,誰知十月底的氣候還不足以讓楓葉紅透,一行人失望地班師回朝,曉芬還是一臉怡然自得,「至少做了一趟芬多精浴,事情還不算太糟。」 車子在彰化王田上了高速公路,途中同事小潔內急,於是車子在台中下了交流道,找了問加油站解決民生需求。 回到高速公路沒多久後,前方三百公尺的地方出現了六輛車追撞的交通事故。眾人紛紛怪起小潔,「如果不是因為妳耽誤了那幾分鐘,我們早就開過去了,現在也不會被堵在這裡。」 曉芬卻對大家說:「還好我們慢了幾分鐘,否則,我們也有可能被波及,堵車總比撞車好,事情還不算太糟。」 於是拉著所有同事下車活動筋骨。在路邊聊天的同時,竟然看到公司極想拉攏的客戶獨自一人在路邊抽煙,原來他們的車子恰好一前一後地停著。 在漫長的等待中巧遇熟人,心中的快樂令客戶雀躍無比,同時也產生了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懷,當場就同意將五千萬的案子交由曉芬的公司處理。 部門因為這個案子,績效評比名列第一,獲得公司免費招待夏威夷旅遊。 現在,全部門的座右銘是:It could be worse。

接納差異 共創雙贏

2008年04月20日
公開
8

2008/4/14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戴晨志 有個朋友說,當他遭到挫折時,常找一個知心好友聊天、傾吐,他有時會擔心,是不是會打擾到他朋友的作息?沒想到他朋友說:「再忙,也要和你聊聊天!」哇,好教人感動哦!朋友之間,有情有義,「再忙,也要和你聊聊天,彼此打打氣!」 增加進步的動力 相同的,夫妻每天工作、賺錢、照顧小孩,大家都好累喔!可是,但願每對夫妻在睡覺前,都能說--「再累,也要和你聊聊天!」「再累,也要聽聽你的快樂與疲憊!」 愛,是一份珍貴的禮物,每個人都想得到它。但,想得到愛,就先付出愛,先愛別人。要愛別人,就先關懷對方、欣賞對方,也給予言語上的溫暖、肯定和讚美。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微笑的臉和鼓勵的話語,都會讓對方感受到「真愛」。 所以,生命動力,來自鼓勵,我們都要給別人鼓勵,來增加彼此溝通與進步的動力啊! 謝謝你對我未曾有恨 很喜歡一句話「謝謝你未曾有恨!」是的,人生如此可貴、如此短暫,或許我倆實在個性不合,經常有衝突,那就理性分手吧!「謝謝您陪我走過那美好的歲月與回憶,謝謝您未曾對我有恨!」或是,工作中,曾經得罪您、冒犯您、虧欠您,實在過意不去,但「謝謝您寬宏大量、不予追究,也謝謝您未曾對我有恨!」 所以,人生路途上,不要有誓不兩立的「敵人」!或許,在工作上,有時因利害衝突,導致彼此大吵一架、撕破臉,但,是不是可以儘可能地謀求彌補、化解僵局?在感情上,也許緣盡了,兩人無法共度一生,但也不必憤怒地「誓不兩立、玉石俱焚」,或「同歸於盡」啊! 曾聽過一則故事:有一對老夫婦,在慶祝結婚四十周年紀念日時,老先生應邀上台發表感言。他有點開玩笑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娶了我太太;而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摸過其他女人的手、也沒親吻過其他女人!」 玩笑的話悲劇收場 坐在一旁的老太太一聽,臉色馬上變綠,而且整個慶祝會上都「臭著臉」,氣得不跟先生講話,也不看他一眼。從那天以後,人人羨慕的四十年婚姻,出現了裂痕而無法彌補;直到老先生臨終過世時,都沒獲得妻子的原諒。 唉,這是多麼淒涼的故事啊!原本美滿的婚姻,怎料會因一句無心、玩笑的話,而悲劇收場?此時,我更深信,「謝謝你未曾有恨」是一句多麼寶貝、珍貴的話呀!

新房沙發 公婆來攪局

2008年04月19日
公開
15

〈婆媳過招〉新房沙發 公婆來攪局 2008.4.15自由時報 文�7號空港 海倫婚前跟老公早已經計畫好新房的擺設,沒想到公婆突然出來攪局,不僅對新房的擺設有意見,還說連家具都已經挑好了,要夫妻倆照單全收。 小倆口當然不願意,雖然感謝父母出錢的好意,但要完全遵照公婆意見,門都沒有!海倫的老公本來還看中一套布沙發,沒想到公公很生氣,堅持要他們買皮沙發,否則就斷絕關係! 既然公公說了重話,海倫的老公也不甘示弱,他嫌皮沙發看起來冰冷又老氣,更覺得父母干預太多了,一時之間,氣氛弄得很僵。 海倫夫妻倆都是念心理的,深知「婚前輔導」的重要性,海倫課後跟老師提到這件事,她問老師,她該怎麼辦?眼下的情形,如果勸老公聽公公的,老公一定會怪她不同心;如果跟老公一同去理論,公婆會認定是她在後面搞鬼,畢竟已經有很多次婆婆當著她的面,有意無意地酸她說:「我兒子從小一向很聽話,怎麼最近變得有主見了喔?」 老師要她想清楚:選項一,布沙發非買不可。選項二,要老公獨立,跟公婆力爭到底。選項三,夫妻兩人的生活品質。 海倫當然選擇第三項啦!老師分析給海倫聽:時間對她有利,老公陪伴她的日子遠比父母多。而且,買皮沙發,並不代表過幾年不能換布沙發啊?海倫依舊可以買幾塊布做的墊子放在皮發上啊! 海倫聽了豁然開朗,她說做太太的一定要搞清楚這是誰的戰爭,不要加入。所以她也不勸老公該怎麼辦,讓他自己想清楚。 雖然夫妻倆最後聽從公公的安排,可是海倫買了帶有歐式浪漫風情圖案、邊邊繡有流蘇的坐墊、抱枕,她說還可以「換季」,變換不同的居家情調。 如今,海倫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上次見面時,我問她那個皮沙發呢?她笑著說,「唉呀,已經被孩子摧殘得差不多了。要換新的啦!」回想起過去,她很肯定地說:「我後來都鼓勵新人要去上婚前輔導,那真的很有助益。要不然,當年我哪冷靜得下來!」 婚姻中經常起爭執的事,雖然是小事,但往往就是在情緒上過不去。想在「不委屈自己」的前提下「求全」,就得學會「換個角度思考」。

孩子挑衣服穿 親子大戰

2008年04月19日
公開
32

〈親子教育館〉孩子挑衣服穿 親子大戰 文�敖韻玲 2008.4.15 自由時報 4歲的茜茜是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女孩,小時候都是媽媽幫她打扮,但現在的她早上起床穿衣一定和媽媽大戰,總有一堆自己的意見,臨出門常會說:「我要換一件衣服。」然後總拖上很久,害媽媽遲到。 教育一點靈: 有的孩子大冬天要穿夏天的薄紗裙,只是因為那是她當小花童時穿的,昨天剛巧和同學提到當花童的事。也有孩子執意要在夏天穿帽子有小羊的毛外套,那是因為在學校要扮動物,而那是他們準備了一個月的課程活動。那麼茜茜呢?當然是想維持她可愛的形象,得到他人的稱讚。 有時父母有既定的時刻表,以自己的情況為準,忘了給孩子預留空間,忘了孩子也有需要。於是認為孩子難搞、煩人、很難溝通。父母可以前一天和孩子溝通,一起準備第二天要用的物品、背包、水壺、衣帽。有次序的擺放在固定的位置,出門時按步驟如:1.穿外套2.背背包3.拿水壺4.穿鞋……,每天有固定程序,讓孩子自己學著做,慢慢養成習慣,孩子大了,出門會自己檢查,也不容易忘東忘西了。 兩歲左右的孩子可以教他們穿套頭的衣服,平鋪在床上,圖案貼床面,孩子先將衣服套頭上,即可看到圖案在胸前,再伸左、右手,非常簡單。夏天開始學習,慢慢一件一件衣物增加,或讓孩子做更精細的動作,如:毛衣、背心、長褲、外套……等,6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完成穿衣的動作,父母只需要從旁輔導。 孩子其實不煩人,假如你覺得孩子有些地方很難搞,試試看用他的角度,想想看什麼原因?問問孩子,不難找到解決方法。 ﹙作者任教於台南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

淡水河畔的夜景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6

2008/4/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謝榮聰 悠靜昏暗的淡水河畔邊,我走在這遠離都市喧嘩的祕密基地,一個人獨自的走著、走著,這裡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只有昏黃的街燈在那漠漠的觀看著我,然而觀看著另一頭的地方,那邊燈火林立,橋上的機車族就像一顆又一顆的流星畫過天邊好美呀。 我聞到了一種安靜又祥和的寧靜感,享受著微風輕拂著我的肌膚,口中唱著一段又一段著名的歌曲,這裡沒有人的干擾,彷彿全世界就是我一人所有,解放著心靈的塵囂,感受風在耳邊呼嘯而過,衝刺再衝刺的感覺,汗水就像雨滴似的從我身上不斷的畫過,我喘著氣,看著這諾大安詳的景色彷彿走入一座桃花園似的,聽著蟲鳴不斷的歡呼著我的聲音,這是屬於我一個人的舞台。 然而不知這麼思緒猶如淡水河畔的水流一樣,看似平靜卻是波濤洶湧,有種不知手措的感覺,因此就坐在石頭台階上不斷的思索著這個問題,涼風還是不斷的吹襲著我,但是這次卻帶有一種蕭颯的涼意,它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不斷的在逗弄你一般,但是我卻無法阻止它的戲弄;吱吱的蟬叫聲也不斷的附和著,好像在對我說話似的,但是我也無法聽懂。 我感到人生的虛無與無奈,想要追上大環境的腳步,卻使終追不上;想要改變大環境,卻不斷的被環境給改變,現實是無情的,但是我也必須要有勇氣去面對它的考驗與挫折,在不斷的挫敗中一定能找到真實的生命,活出生命的光彩,我不在乎失去多少,我只在乎我擁有多少珍貴的東西。

感悟 自然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4

2008/4/4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文�李勇陽 古人云:「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我亦無窮也。」這說的是縱情山水的樂趣。我們今人也說遊山玩水,為的何嘗不是馳騁情感、放牧心靈於自然風土文物之上?如果我們不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閱讀風景、感悟自然,而是跟著他人或前人的感覺亦步亦趨,走馬觀花,僅滿足於「到此一遊」,那麼所觀之景看似甚多,實則是鏡中之物,實在達不到景在心底留。  你是否試過,站在碧草中央,張開雙臂,輕輕地合上你的眼睛,讓微風親吻你的臉頰。呼吸著,草葉的芬芳,泥土的清甜;聆聽著,蛐叫蟲鳴,風聲和鳴,就像彩色的交響樂,湧入心田,滑過的是莫名的舒暢。 仰躺在草葉上,靜望寧謐的天,你會發現:天藍,藍得清澈;雲白,白得無瑕;草綠,綠得蒼翠;山青,青得濃郁;水明,明得透底。 當暖暖的陽光映晰你的胸懷,你會不由自主地忘卻悵惘愁愫。 誰會贈予你寬廣博大?誰會陪伴你寧靜無華?誰會說服你珍惜所有?誰會領悟你志存天下? 融入自然,特別是那心怡的綠色,才能看清幻化的春秋冬夏,覆衍生息。 靜靜綻放的是小小野花的清新素雅,倔強不屈的是凜凜勁草的樸實無華。 然而它們卻是自然賜予我們最真實的美麗。你用一顆清透的心問候大自然,大自然自會給你山花爛漫;你用一顆凝重的心問候大自然,大自然自會給你稗草無邊。 有什麼樣的心情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有什麼樣的眼光就會有什麼樣的風景。 藍天偕白雲,碧草伴黃昏。彩虹間酥雨,青山戀花春。 我們用心去感悟自然,自然就會帶給我們寧靜和快樂。 走進山林,山林音樂視覺化。你會聽到鳥語蟲鳴,溪水湍流的聲音———一種原始天籟,很自然,自然得讓你陶醉,自然得讓你往返。每一個音符,都是層層壓縮到你內心的感動。雖然聽似遙遠,卻點點滴滴敲擊著你的心扉。置身其中,一種「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感覺油然而生,心靈也變得恬靜起來。感悟這些聲音,讓你煩躁的心靈被山林的綠意洗淨,於是你能用心地去完成生命所交付的課題,在自身周圍搭建起你自己的仙境。  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春雨的纏綿,那「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是大山的空靈,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秋的韻致,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冬雪的靜默。聆聽清風踽踽低語,聆聽松濤娓娓吟唱,聆聽蛐蛐細細鳴叫,聆聽山林中鳥兒歡啼。那脆靈靈的音符好似一顆亮露滴落,使你的心中也流淌出一掛清粼粼的飛泉。  感悟自然,可以涵養了你的性情,曠達你的胸臆;愉悅了我們的心情,啟迪我們的心智。感悟自然,是一種怡情忘機的人生態度,充滿著瀟灑的生活情趣。有時候,我們失去了很多快樂,並不是無法引起快樂,而是缺少爽朗清靜的心情,缺少毫無掩飾的童稚的天真。缺少孩童般和自然親近的心。 大自然是需要感悟的,大自然是需要用心欣賞的,大自然是需要用心去傾聽的……有人看到了曇花的一瞬即逝,有人看見了魚兒在池中的歡樂,有人看到了風吹帆動的思辨,大自然的歌聲時而婉轉動人,時而鏗鏘有力,但永遠都是那麼發人深省。那優美的旋律、那悅耳的歌聲,引發我們無限的思緒。正是那一個個動人的音符、那充滿律動的節奏,激起我們心潮的澎湃,讓我們面對自然的歌聲,引發無限沉思。 我們對自然了解愈多,便愈發愛生活,我們對自然的探討愈深愈熱愛生活,感悟自然,做生活的弱者,學習自然界頑強精神。

不滅的火花

2008年04月18日
公開
6

《愛的筆記》不滅的火花 2008/4/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路仁 那一年,我從高雄中學畢業後,考取了西灣畔的中山大學,還沒有開學的那個暑假,我陸續收到了系學會會長、系主任還有校長的親筆函,字裡行間透露著熱情的歡迎。 終於等到了十月開學,報到地點設在高雄火車站,學長學姊們老遠看到我們張大眼睛搜尋,就趕忙過來招呼我們到攤位坐下,為我們倒茶水,隨後他們幫我們扛行李,陪我們坐學校派的小型巴士,穿過繁華的市區,還有西灣畔蔚藍的海後,終於到了宿舍的門口,而另一批學長,則接手幫我們扛行李,帶我們到宿舍。 那樣的初相遇,是這麼地感動,即便時光不知不覺地走了那麼多年,被陌生的人關心、接納與珍惜的幸福,始終是人生旅途裡,讓人頻頻回首的片段。 我喜歡這樣的幸福,所以來台北後,我特別喜歡去逛一家大型書店,有時候我請店員找一本書,其實不過是兩百元不到的書,店員卻花了漫長的時間服務我,將書找到給我時,臉上不會有不耐煩的表情,書店瀰漫著難以言喻的文化氣息,讓人忍不住地流連。 在偶然的機會,遇見了這家大型書店的一位高級主管,知道她也是當年從西灣畔的中山大學畢業的,她曾經跟我一樣,在進學校的第一天,在初遇西灣的海時,有過同樣的感動,所以她與同樣畢業自中山大學的學長,在這家書店裡參與規畫工作,想把書店經營成為溫暖的園地。 我在銘傳大學教書,也想找回當初的溫暖感覺,於是會找同學們相聚聊天。有回與一些從事慈善服務的學生們聊天,卻聽見很多人擔心自己只是點燃小火花,因為他們在醫院當志工時,只能坐在櫃台當服務詢問的人,心裡覺得醫生護士才真正在伸出援手;有人參與團隊去探望孤苦無依的老人,卻覺得帶著社會局補助紅包的里長,才是老人心中的天使。 很多年前,當初在火車站接待我們、幫我們扛行李的學長姊們,也許有過同樣的困惑,但他們臉上那種自發付出的熱情,那種不在乎汗水日晒的肩膀,卻把人性的良善與溫柔傳了下去,里長能帶來錢,醫生護士能照顧病人,但志工朋友們卻在傳遞生命的火花。 那些被陌生人溫柔對待過的人,很多年後也會尋音索驥,把曾被溫柔對待的感覺傳給更多的人,所以別輕忽所點燃的小火花,一場森林大火,往往是從一點火花開始的。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佛陀祝福你

2008年04月17日
公開
6

《心見集》佛陀祝福你 2008/4/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石計生 那天經過由多少悲歡生死而成灰白的台大醫院,古老的巴洛克廊柱雕飾著逐漸褪色的野鴿子的黃昏屬於你十七歲時的崇拜。王尚義的虛無主義散文。在楓林視野的窗外,認真K著病理學的懸壺濟世,在讀了你的書之後就發誓反醫科瓦解成不食煙火的森林。聯考後上了森林系。但森林是一個成長趕不上凋零的地方,你二十二歲時知道了這個秘密,誰知道來到了車水馬龍的都市叢林又發現了它的蹤跡。而且更糟。這裡的凋零是一種自虐的成長姿態出現,譬如上班上學之類的鐘響就想離開,其基礎是回不去的母親子宮裡的反重力的飽滿酣暢成長的隱喻,建立在馴服的熱情的基礎上,偽裝自己是個所謂的「大人」其實是個無助小寫的人。虛無飄忽不知朝向何處的人。風,從你揉著的眼縫灌入,一滴淚就這樣無聲但重力十足地宣洩出來,凝固成一尊佛的使者的形象。 有一個人站在風中托缽低頭不語。 你守著小我還想著王尚義的自殺。至少,在上一刻之前野鴿子還沒以流離的隱喻明示今世的厄運與前世的或者燦爛。身體裡的你說:動物如狗的沉默忠貞與隨機被人類屠殺的悲劇性是造業的習性,而你累世太好的心腸卻在一個思想的高度下結束自己的生命。佛為了保護這特殊的例外,就創造了自殺乃重罪的寓言阻絕世人跟隨你的道路,因為人必須在磨難中看到信仰的忠貞光芒。所以,滿腦常肥的世俗是必須懺悔的對象,孤芳自賞也是。 托缽的你是從橋上行走的道路,施予缽中的布施則是橋下渡河險入叢林的入世的懲罰,竟然口袋裡有千把塊!實在晴天霹靂,脫離了,脫離了,就像凋零的惡寒脫離了菩提葉每片都有等待轉世的亡靈,以十天為期相約,河上篝火熊熊,紙上寫滿了思念一個人駐立在風中托缽以娟秀的臉龐,仍然美麗的落髮,你把千元大鈔投在你的缽中,日復一日的行走忽然停格,人是走過去了,而且也下了捷運站流動空間的速度力量又把數以萬計小寫的人,帶走了計算著小寫的心情,承受不了純粹思考的生活人是走過去了,聲音從此卻繚繞。 一個人駐立在惡寒中托缽以娟秀的臉龐,明眸凝視的一聲: 「佛陀祝福你!」 醫院巴洛克的廊柱撼動微微,你心中的你的心撼動微微。雖然對現實無濟於事,至少風止住了對雲的嫉妒。 (本專欄每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