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早起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7

《另纇財富》早 起 2008/3/4 人間福報| 作者:曾言 提起早起總被認為「LKK」的「教條」,但先進的日本近來大力提倡早起,最新出版的期刊還把早起列為封面故事,不管舊瓶新裝也好,老戲新唱也好,早起又成熱門話題。 早期農業社會,民眾早起早睡,「透早就出門,田水冷霜霜」,雖說老天對人是公平,每個人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但提早起床,提早幹活,感覺一天多了許多時間。 根據醫學研究,早起有益健康,早睡早起身體好,而晚起的人精神萎靡不振,做起事來也不起勁,給人病懨懨,沒有精神的感覺。 現代人可消遣的事太多了,下班放學回家,看電視、打電動、玩電腦、聽廣播,要到哈欠連連,眼皮張不開才上床,往往已過午夜,甚至天透曙光,晚起有了正當理由。 其實早起是一種生活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佛門早起是一種規矩,有的寺廟清晨四時就作早課,要僧侶晚起反而是痛苦,法師神采奕奕,就是長年早起勤修的結果。 傳統日本男性,早回家被認為沒出息,下班後總藉口在外流連,歌台舞榭,燈紅酒綠,回到家已三更半夜,要早起也難。 勤能補拙,古人治家念念不忘提醒子孫早睡早起。日本近來經濟低迷不振,日人自覺國力要爬升,需要挀作起來,早起就是象徵,因此有人提倡早起運動,引起熱烈響應。早起是個老話題,卻有新意義。

塵香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7

2008/3/4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梁淩 下雨了!女兒夜醒時忽然說。 我凝神細聽,沒有雨聲啊,待拉開紗窗看時,只見一地月色如銀。 沒有下,睡吧,我說。肯定是下雨了嘛!女兒吸著小鼻子說,我都聞到雨的味道!雨的味道?不過,好像是的,微潤的空氣中,似有淡淡的青草氣,有花香,有葉們綠色的鼻息,還有,細細的泥香,或者說,是塵香。 跑下樓去,果見地皮微濕。看來,在我們的睡夢中,確有一場細雨,飄然過境。 大口地,貪婪地,呼吸著塵泥的腥香,兩隻鼻翼,似海蚌的殼般開闔。愛極了,這種塵香!是啊,紅塵俗世,那裡少得了土香?一場細雨初歇,剛拖完的地板,新犁過的土地,灑過水的草坪,初踩過藕的幹塘,給花倒盆時,土和根混和著的氣息。 風住塵香花已盡,繁華事散逐香塵,花已落,人亦散,對人事,已覺倦怠,卻仍道是「塵香」。塵,又怎麼能夠不香呢?生活的幸事,原是能嗅出最普通的塵香,且在塵土裡開花。 想起這些日子,喜歡上一個人的部落格來。她寫的,也只是些小女子的日常生活,比如說,今天她的月季又開了幾朵,她做了芋頭燒肉,她曬她的圍裙,秀她的阿貓阿狗。一地雞毛的瑣事,在她看來,都是幸福,隨便丟幾個字,都是美文。 亦想起席慕蓉來。年少時,讀她的文字,似入藕花深處,淡淡的花香,美麗的輕愁。這,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啊!應該是,長髮似水,雙眸含翠,不食人間煙火吧?這些人,生成都是高妙的藝術家,能讓每一天都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還想起,余秋雨和馬蘭剛結婚時,有段時間沒請家政。她愛乾淨,每天不停地打掃房間,撣去桌面上一粒粒塵埃。他心疼她,說,別太累了,塵世塵世,有點塵,才叫塵世嘛!她笑,很幸福的樣子。這樣一對珍珠瑪瑙般的,才子佳人,一個寫著鴻文佳作,一個唱著她的黃梅戲,郎情妾意,花好月圓,他們,像是塵土裡開出的,兩朵蘭花,身裡身外的微塵,也如蘭花似地,香著。

遠方飄來的烏雲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8

《清淳齋》遠方飄來的烏雲 2008/3/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林清玄 住在西安的旅店。 夜裡,飯店的服務生來敲門,請我把落地窗緊密關閉。 「因為,今天晚上有沙塵警報,來自蒙古的沙塵暴將會侵襲。」 在台北時常聽到沙塵暴,以為這只是空氣更糟一些,並不以為意。不過,還是關緊了門窗,戀戀的瞥了一眼西安的夜景。 半夜,突然被一陣陣嘩嘩的聲音吵醒,站在窗前,只見片片的細沙呼呼的打在窗上,窗外白茫茫,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見。 那種沉黑與沙響,使我感到恐怖,原來,這就是沙塵暴,和以前在台灣想像的沙塵暴,威力相差不可以道理計呀! 第二天的早晨,我打開窗戶,發現陽台上厚厚的一層沙,而遠來的城景,包圍在猶未散去的沙霧裡。 西安的朋友告訴我,在他還是孩子的四十年前,北方來的沙並沒有如此恐怖,這些年來,蒙古地區的沙化嚴重,草原與林地迅速消失,沙塵暴一年比一年嚴重,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沙子完全淹沒了。 北方來的沙子並不是亞洲獨有的問題,最近美國的研究單位發現,許多飄在美國西岸上空烏雲,經久不散,烏雲原來是一些有毒沙霧的凝結,由中國大陸飄到美國的。 這世界原來是一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單獨存在的,也沒有一個國家是可以獨存於世界的。 在我們的空中飄的雲,是千里外飛來的。 在我們窗外吹拂的沙塵,是起於塞外的一陣清風。 使我們的海邊凍斃的上千噸魚群,是百萬里的一道冷流。 我們不能輕忽這種連結,更要深思這種連結,日本人桌上的煎餃與鯖魚是產於被下毒的河南工廠;香港人桌上的魚翅,是來自美國海岸的雙鬢鯊,香港每年吃掉七千六百萬鯊魚翅,使得九種鯊魚瀕臨絕種。 中國在品嘗經濟開發的果實時,也開始吃到環境惡化的苦果了,黑心商品只是小樣兒,真正的災害像百年雪災,沙塵風暴、江河氾濫、天地變異都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打轉這個一直向前奔跑的國家。 當我整裝出發,到西北工業大學演講,迎面被沙子打的臉疼,想到應該和大學生講講這個世界的相同性,也談談愈來愈迫切的環保概念。 我看到街邊的垃圾桶被塞爆了,塑膠袋在狂風中跳舞,想到在日本東京街頭,為了回收垃圾,擺了七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 這種思維,不知道中國什麼時候才會有? 突然想到一句子:「你不保護環境,環境也不會保護你」!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雨傘趣話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38

《談古說今》雨傘趣話 2008/3/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古傲狂生 下雨了,人們紛紛打起了雨傘,一把把雨傘猶如一朵朵艷麗的花盛開在雨中。我不禁想起這麼一個話題──「雨傘是怎麼來的呢?」 先講個小故事。古時兩個文人對飲,一個文人出了一個新鮮的酒令,要說一個字,然後拆字,這個字必須有數人,包括大人和小人,最後還要用一句俗語來解釋。結果這文人說的是:「傘字有五人,下列眾小人,上舉一大人。所謂有福之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另一個文人說的是:「夾字有三人,旁列兩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 細考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雨傘,到現在至少也有三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當時人們稱之為「簦」。 傳說傘是魯班或其妻子或其妹妹發明的: 話說魯班和妹妹一起遊西湖,碰巧下雨,兩人就打賭,看誰能造出避雨的東西來。魯班一氣修了七十多個涼亭,魯班妹妹卻製了把傘,她嘲笑魯班說:「哥哥,你造了這麼多亭子,還得淋雨,我只造了半個亭子,卻不會淋雨。你看是誰更高明啊?」 其實,古人更可能是從兒童頭頂荷葉避雨中得到了啟發,而發明了雨傘。這樣看來雨傘出現可能比魯班還要早。與魯班同時代的孔子周遊列國坐的車子上,就有類此的傘了。 到後魏時,傘被用於官儀,老百姓稱其為「羅傘」。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中國古代,傘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權勢的象徵,這在《左傳•備物典冊》、《晉書.輿服志》等著作中都有明確記載,而且等級森嚴。傘的用料、色彩,以及尺寸等就像頭上的烏紗帽,身上的朝服一樣,也是區分官職大小,身分尊卑的一種標誌。 如今,傘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僅為遮風躲雨所用,其家族子孫繁衍,款式眾多。有置於案頭、茶几上的燈罩傘,有直徑達兩米多的海濱遮陽傘,有飛行員必備的降落傘,有折疊自如的自動傘,還有裝飾用的彩色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傘的樣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斷求新,因而一些有趣的傘也不斷被發明出來。如日本出現了一種傘柄上裝有收音機,傘一撐開,就可以聽到優美音樂的傘。另外,還有一種鞋傘,這種傘立於鞋尖,下雨時撐開就可以防止鞋子和腳被雨淋濕,傘不撐開時,它在鞋子頭部卻是一種裝飾。 國外還有一種直接穿戴在身上,像大泡泡和太空人頭盔的傘;另外一種帶香味的傘,傘一撐開,芬芳濃郁,可以想像得到,在雨中打著這種傘,心情會是何等舒暢啊!

活力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49

《人間萬事》活 力 2008/3/3 人間福報|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活力,就是旺盛的生命力。有的人精力充沛,因為生命充滿活力,因此生活過得多采多姿,生命活得有聲有色。 人的生命要有活力,讀書要有活力,辦事要有活力。為自己、為家人,要有活力;為社會、為國家,當然更要有活力。活力也要靠各種因緣培養,我們要如何培養活力呢? 一、活力來自生活正常:人的活力,首先要講究生活起居正常,生活作息不正常,精神懶洋洋的,怎麼能有活力呢?所謂作息正常,除了早睡早起以外,每天必定要吃早餐,因為早餐之後,一天才正式開始,吃了早餐,才有活力按照預定計畫,從容不迫地展開一天的工作。因此,規律的生活作息,是活力的來源。 二、活力來自心情愉快:心情愉快、心胸開闊、心境明朗,都是活力的來源。人也如同一部機器,每日三餐,就像汽車加油,也為人生增加活力,增加動力。樂觀進取、歡喜助人、喜愛工作、培養多方面的興趣,例如聽一次音樂會,心情愉快就增加許多活力。和家人逛一次公園,精神放鬆也在培養活力;處理公務,召開會議,圓滿所做,都能產生活力。隨時保持心情愉快,則人生更是活力無窮。 三、活力來自思想積極:思想積極,凡事看得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能增加活力;時時抱持明天會更好,明年會更好的想法,永遠對自己的人生感到希望無窮,內心自然活力充沛。平時生活裡,經常感覺這個朋友很好,那個朋友也不錯,都會增加活力。家庭中,夫妻之間的愛語,兒女的天真、貼心,都可以增加活力。人的思想要宏觀,心胸要開闊,凡所思所想都是世界人類的未來,不要只想到自我;能夠以大眾第一,以人類的幸福安樂為念,就是思想上的活力。 四、活力來自友誼鼓舞:襁褓中的嬰兒,母親的兒歌就是他的活力;讀書時,成績優秀、老師讚美,就是他的活力。朋友間的鼓舞,更是活力的泉源。交朋友,不是為了吃喝玩樂,朋友要能相互切磋、砥礪,所以我們要結交正直無私、樂觀進取、奮發有為的朋友。這樣的朋友,當我們遇到挫折、苦難時,能適時給我們安慰、鼓舞,就有活力重新再起。 五、活力來自善緣助長:人生的活力,有時也會消減,就像馬達的動力不夠、引擎的發條鬆軟,又像汽車沒有油、樹木沒有水、皮球沒有氣,這時候善緣的助長,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善友的一句好話、師長的一番開導、上司的一個提攜、父母的一份關懷,都能帶來活力的增加。但是,善緣要靠自己平時廣結人緣,有結緣,才有善緣。 六、活力來自正確信仰:人生要能不被外境擊敗,必須強化活力。活力的源頭,來自信仰。信仰因果不會錯亂,信仰正義不會失敗;信仰告訴我們,不要有太多的人我計較,不要有太多的是非執著。信仰能化解煩憂,信仰能增添光明,信仰能帶來正確的目標;有了光明、正確的目標,人生怎麼會沒有活力呢?

潛移默化培養「品德」

2008年03月03日
公開
13

《腦與人生》潛移默化培養「品德」 2008/3/3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洪蘭 一個朋友告訴我說,過年時,她開車要去沙鹿朋友家吃飯,在朝馬附近迷了路,她看到公車站有一位帶著二個孩子,拎了大包東西的太太,心想,媽媽應該是最可靠的,便停下來問路。這位婦人立刻很熱心的告訴她「我帶妳去」,自己打開後座車門,帶了孩子上了車,想不到繞來繞去,最後到了一家民房,婦人下了車,然後告訴她,她要去的地方在另一個方向。她非常驚訝這婦人竟然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孩子面前說謊。 我想起美國有位讀者投書說她去市場買菜,正要倒車時,有個父親帶著兩個八、九歲的男孩採購出來,走到停在她旁邊的車子裡去,這個男孩在開車門時,太用力,打到了她的車身,凹了一個小洞。她原以為父親會過來道歉一聲,想不到這父親倒了車子就打算離去,她只好出來理論,這位父親把車停下,搖下窗戶,來勢兇兇的說:「你要怎樣?這裡是停車場,車子被刮是每天都有的事,叫什麼叫!」她被嚇到了,只好眼睜睜看這一家父子揚長而去。 過不久,她出去辦事回家後,發現車子的保險桿被撞壞了,看看擋風玻璃上無人留條子,又不知是何時何地被人撞的,只好自認倒霉。想不到當晚一對連英語都講不好的夫婦上門來道歉了。太太的英語破到她要連聽三遍才聽懂,原來車子是他們的兒子撞的,撞後心慌便逃回家告訴父母,他們知道後立刻帶著孩子前來賠禮,並給她他們保險公司的號碼。 她說她很訝異,一個是美國中產階級的父親,一個是英文都不會講的油漆匠,二個人對孩子的教養竟有這麼不同的態度,難怪美國的社會一直在走下坡。所以這位讀者很感慨的說:美國人一向看不起膚色不同的新移民,卻沒有想一下,將來美國社會的骨幹必是這些有教養、有道德觀的新移民之子。她呼籲父母以身作則,作榜樣給小孩看,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為了貪一時之利,在孩子面前做了不當或不法之事,使孩子對父母失去尊敬,以後不服父母管教。更糟的是,這些不當行為孩子都看在眼裡,長大後做不法的行為便認為是理所當然。 研究者已在人類大腦中發現有鏡像神經元,專司模仿。古人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現在已經看到大腦的神經機制,孟母要三遷是有道理的。品德的培養是個潛移默化的歷程,一時的貪小利,其實卻賠上孩子的一生。 (本專欄隔周一刊出)

被愛的感覺

2008年03月02日
公開
15

《另纇財富》 被愛的感覺 2008/2/26 人間福報| 作者:心燦 很多人生活過不下去選擇自殺,活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有一種最最讓人遺憾:身體硬朗、經濟寬裕、才華橫溢……可為何他還是選擇這條不歸路?這則故事或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一位退休教授,唯一的女兒遠嫁美國,他跟老妻過著無牽無掛的日子,早上一起爬山,下午整理院子花草,看書報雜誌,喝下午茶。一個晚上,朦朧間他感到床墊濕了,是老妻尿床。他推推她,發覺她已沒有反應。老妻的遽逝,帶給他難以言喻的傷慟。不少親戚朋友來安慰:「節哀順變」,他極有禮貌地回答:「謝謝關心,我會的。」 大眾面前沒失方寸,但私下他做好了計畫:花草贈給鄰居,向人借的書籍寄還,然後,走到律師樓立下遺囑。全部準備好了。一晚,他在桌前寫下最後的話;面前,是一瓶藥丸…… 就在他打開瓶蓋的一刻,電話聲響起。他拿起話筒,一陣熟悉的聲音傳來:「爸爸,我到機場了,我好想陪陪您。」他猛然清醒,是女兒的愛喚起他活下去的動力。 老教授以自己的經驗提醒大家:「防止自殺最有效的不是學術修養,不是心理醫生,不是豐厚財富,而是一種簡簡單單的『被愛的感覺』。」 你我都需要被愛,一通電話、一分主動的問話,讓對方感受到還有被愛的關懷,也許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誠如這位老教授,女兒的一通電話,把他從死神手中拉回來。生死一瞬、生命無價,你我的愛,都可以成為他人豐厚財富的一部分。

春遊櫻花林

2008年03月02日
公開
12

櫻花林,一個頗詩情畫意的名字。 遍植櫻花的林子,那粉紅身影無處不在,落英繽紛,花瓣沾滿身,光想像就很醉人…可惜我們只來得及赴晚櫻盛會。 這個地方商業氣息極重,看它的網頁,盡是介紹其餐飲、販賣紀念品及農特產品等等,對園區裡的植物完全沒介紹,就只籠統的寫著櫻花和香草植物,其餘皆無標示。 園內有整排的烤肉木屋區,賞櫻和烤肉很不搭調;沿路可以停車的結果,造成空污嚴重,破壞了賞花人的雅興;另外餐飲區蒼蠅四處飛,姑且不論其為高價位餐飲,光趕蒼蠅就夠忙的了。 園區裡的美景是一落落的,在賞花區裡面有大波斯菊、一串紅、朱槿、夏威夷朱槿、曼陀羅、筆筒樹等,花開得喧鬧,但感覺很靜謐。 家禽區裡有魚池,雞和孔雀等,小朋友最喜歡在裡面餵魚。 哥哥一直吵著要坐遊園小火車,他三嬸下去陪三個小孩坐,那畫面是很童話,哥哥坐一趟下來,大失所望,早就叫他不要嘗試,後悔也沒有用,回家仍得乖乖還我車票錢。他三嬸壯烈成仁都沒說話了,兩個小女孩還覺得意猶未盡。 回程一路塞,媽媽發現到新社的路燈是香菇造型,還真有趣。還有一個栽培跳舞蘭的溫室,好美! 新社也有種枇杷,媽媽印象中只有太平種枇杷,想不到這裡也有,這是一個大發現喔!  

閱讀

2008年03月02日
公開
17

【人間萬事】閱讀 2008/3/2 人間福報|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知識學問,來自於閱讀;閱讀並不限於書本,有的人從一件事獲得啟發,他就能從「讀事」裡獲得智慧;有的人一生跟隨一個人,形同以一生閱讀了某一個人,「讀人」也能讀出思想。 人生,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有人終其一生,研究動物、海洋、太空,成為專家;有的人博覽群書,成為通才,這就看各人的志趣了。 我們究竟如何閱讀才好呢? 一、閱讀一個國家:閱讀世界、閱讀人類、閱讀宇宙,有時候閱讀領域太廣、太深,無法消化、融會,只有徒然浪費時間,最好就著自己的能力去閱讀。例如,閱讀一個國家的文化、歷史、經濟、政治、人物等,比方中國的貞觀之治、歐洲的文藝復興、美國的南北戰爭等,你能把一個國家讀通、讀透,就能成為研究美國的專家、研究英國的專家,研究中國的專家....。 不管你研究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所成就,因為一個國家的人文歷史,有的人窮一生數十年歲月,都不見得能把他研究透澈。 二、閱讀一個社會:如果我們把閱讀的範圍縮小,更求深入,可以閱讀一個社會。例如,男人的社會、女人的社會、士農工商各種人群的社會,甚至「同志」的社會,他們的形成背景、生活方式、互動模式、思想理念等。我們能針對社會的各種族群,深入調查研究,把成果出書分享大眾,也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三、閱讀一個家族: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單位,世界上有很多的家庭,乃至他們的家族,對國家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都值得去研究、閱讀。例如洛克菲勒的家族、甘迺迪的家族,《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明朝大儒方孝儒,其被誅殺九族的冤獄,乃至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家族興衰史。舉凡書香之家、官宦之家、農耕之家等,都可以花一生的時間去閱讀,把他們的行誼得失,做成論文研究,公諸於世,都能對世人有所啟發。 四、閱讀一個宗教:一般宗教大都有排他性,彼此互不包容,所以很多宗教都是各說各話,各寫自己的好。如果有人能以佛教的「無我觀」閱讀,然後客觀的研究各宗教的思想、義理,也能對人類做出貢獻。 五、閱讀一個人生:有人的一生,代表一個時代、一種社會;有人的一生,影響整個國家甚至全人類。例如釋迦牟尼佛、耶穌、穆罕默德、孔子、蘇格拉底、愛因斯坦、達爾文、拿破崙、亞歷山大、成吉思汗等,這許多的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等,我們研究他們的生平,把他們一生的事蹟,鉅細靡遺的呈現出來,讓未來的子子孫孫,都能與古人同在,能與專家同行,豈不快哉。 六、閱讀一個自己:麥克阿瑟在「為子祈禱文」裡有一句話說:「認識自己是認識一切知識的基石」。認識自己就是自覺的功夫,也就是明心見性,如禪宗所謂的「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一個人能夠自我閱讀,自我觀照,把自己一生的功過、得失,都能讀得清清楚楚,最後能讀出自己的佛心、佛性,這才是世間最大、最有價值的學問。

點燃工作激情

2008年03月01日
公開
12

《另纇財富》點燃工作激情 2008/2/27 人間福報| 作者:一郎 職場上,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原地踏步,有人走向失敗之路,是學歷的差別嗎?不然,高學力、工作激情是決定成功與否的要素。 有兩個學經歷差不多的年輕人同時受僱於一家超市,兩人都從基層做起,沒多久,甲受到老闆的提拔,升為領班,幾年內一路爬升,最後做到部門經理;此時的乙,卻還在原地踏步。 這位肯吃苦耐勞的年輕人乙不但提出辭呈,還抱怨老闆用人不公。老闆為證明自己沒有看錯人,於是對乙說:「現在麻煩您到市集去,看看他們今天賣些什麼?瞭解後再回報給我。」乙去查看後,很快的就回報說,市集上只有一攤販在賣馬鈴薯和紅蘿蔔。老闆問:「他們大約各有多少斤?」乙又去看,回來報告說有多少斤。老闆又問:「一斤多少?」乙又去問,老闆看著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乙他說:「你先休息一會兒,你看看甲怎麼做?」 說完,老闆就叫甲來,並說:「甲經理,請你馬上到市集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甲很快地前去瞭解,回來後帶著幾個樣本並立即回報說:「現在只有一攤在賣這個馬鈴薯和紅蘿蔔,各有五籮筐,價格便宜,您看這個品質也很好;另外,那攤販說他等一下還有幾筐的番茄,如果我們要,價格可以更便宜,他也可以送過來。」站在一旁的乙終於知道滿懷激情的甲,為何會受到老闆提拔的原因。 我們是否常常和乙一樣,只是機械性地完成自己的本分,看到別人升遷時,不是心裡嘀咕主管沒有眼光、不會用人,就是怪升官的人運氣好,從來不會檢討自己為何未能受到青睞的原因,孰不知成功是留給高學力、主動、積極的人。 你想要在職場競爭中勝出嗎?那麼現在就行動起來,用熱忱點燃工作激情,從工作中發現樂趣與自信,進而創造屬於自己一片天。

學當一塊抹布

2008年03月01日
公開
18

《另纇財富》學當一塊抹布 2008/2/22 人間福報| 作者:莘霖 有一天,東部一所高中甲班,國文老師在上論語課上到子曰:「盍各言爾志?」(何不談談自己的志向)時,順道問學生有誰願意說說自己的志向。這時,小華馬上舉手說,他想當一塊抹布,待他話一說完,全班哄堂大笑,老師也一陣錯愕,他不解的問小華,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小華慢條斯理地答道:「每次打掃時,看到同學拿著抹布,將桌椅、窗戶擦得清潔明亮,覺得抹布很了不起,能帶給人心情愉快、又能讓環境明淨,如果我也能當一塊抹布,常常擦掉污穢,也同樣能發揮人生的光和熱。」小華說完,全班報以熱烈的掌聲,老師也頻頻點頭。 一般人的志向,大都選擇當醫師、老師、商人…,少有向小華一樣的選擇。但想想生活中如果沒有抹布會是什麼情景?一則有關抹布的故事這麼說著: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的妻子,多年來不斷抱怨對面鄰居的太太很懶惰,晾在院子裡的衣服,總是有斑點。 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拿了一塊抹布,把她家窗戶上的污漬抹掉說:「來看看,這不就乾淨了嗎?」 往往我們看到外面的問題,總比看到自己內在的問題容易些;而把錯誤歸咎給別人,也比檢討自己來得容易。佛門一再教導我們,不只要當一塊有形的抹布,也要學會當一塊無形的抹布。《六祖壇經》中神秀曾提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在修行的工夫未到六祖惠能祖師的境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何不拿塊「抹布」,時常擦掉心裡的污垢「貪、瞋、癡」,如此日久定會有消息。

清代聖旨

2008年02月28日
公開
6

《文化大觀園》清代聖旨 2008/2/2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楊建東 清朝皇帝封贈(生者為封,死者為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時所發的聖旨,稱誥命、敕命。發給一品至五品官員的聖旨稱誥命,發給六品以上的稱敕命。 清代聖旨由江蘇南京以北的江寧縣織造,以蠶絲為原料。聖旨兩端有軸,有玉軸、木軸、竹軸、犀牛角軸、貼金軸等幾種;聖旨的兩端還織有防偽暗記,必須在光線下轉動角度才能看見,暗記為雙龍圖案及「奉天誥命」、「奉天敕命」篆字。 聖旨的內容由翰林院庶吉士撰寫,十分工整認真。清代聖旨是漢滿文兩種文字並用,前半部分用漢文,自右向左寫,文未蓋朱紅方印,印文有漢字「敕命之寶」;聖旨後半部分用滿文書寫,自左向右寫,內容與漢文內容一樣,文末亦蓋大印,印文為滿文「敕命之寶」。故而聖旨上有兩個大印並列。 欽差離京時先有人前去通知受封者所在地的官府,官府則派人通知受封人做準備,擺好香案。欽差及當地官府的人到來後,受封人燃燭點香,鑼鼓喧天,欽差在案上展開聖旨,宣讀一遍,受封人跪接聖旨。 一切程序完畢,受封人必須妥善保管、嚴格收存聖旨。官府按期檢查一次聖旨,如遺失、蟲蛀、損傷、汙染或遭自然災害毀壞,要上報,並對受封人罰俸半年,重者革去官職及榮譽,並追回已遭損傷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