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不需要獎賞的人生

2008年03月10日
公開
20

《幸福筆記》不需要獎賞的人生 2008/2/2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李偉文 清末才子金聖嘆曾經寫過他的很多不亦快哉,其中有一點令我心有慽慽焉:「雪夜閉門讀禁書。」在台灣不容易下雪,在民主的現代也沒什麼禁書不禁書的問題,因此我把它改成「寒夜閉門讀好書」是我的不亦快哉!  其實也不必等到寒夜,每天白天上班或在外奔波,不管多忙多累,只要想到晚上若是能擁有幾個小時完整的時間同時有一些好看的書在枕頭邊等你,就會令我整天的情緒非常高昂。    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就是在一列又一列的書架前亂逛亂翻,隨手挑撿,隨手翻閱,然後拿一堆書到床上看,若是對某一個主題,或某一個作者感興趣,也許在往後幾天中就去找出相關的書,做進一步的閱讀。這種非功利純興趣之所致的閱讀是我從小的習慣。 我同時會看很多本書,這些同時進行閱讀的書,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新的領域,或較為艱澀的屬於「聖經」級的大部頭書,這一類書,看得很慢,不管厚或薄,往往一本每天看一點,起碼得看上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以上。 第二類是得細細品味且己有好評的經典書籍,這一類書看厚薄,大約二、三天到一星期之內可以看完。 第三類的書是已熟悉的領域的書,或者較輕鬆或「密度」較低的書,這一類每天可以看完一本或二本。 因為,每天同時閱讀這三類的書,所以心情是可以平衡的;當被新領域或艱澀的書打擊時,適時用已熟悉領域或輕鬆的書來平衡。 而且當我硬著頭皮看完幾本新領域的書時,半年一年後,那個領域的書就會愈看愈快,逐漸往第二類或第三類的書移動。然後,我會再挑一個新領域的書再去墾荒。 至於我如何選書,大概可以簡單歸納為「隨機縱橫交錯。」 所謂隨機,就是隨著因緣,剛好我手碰到,剛好有人拿給我,剛好出現在我眼前,這是隨機。 然而,書一但看了,若看出興趣,我會往縱或橫的方向去找。所謂縱,就是那本書的作者的其他著作,我會陸續找來看。所謂橫,就是那本書所談的主題相關的其他書籍,我也會找來看。因此,以那本「隨緣」的書為中心點,從上下拉出作者的思路脈絡,往左右找出相同主題的書以延伸閱讀或加以佐證。 至於「交錯」呢,就是在那上下左右拉出的兩條線中的任何一本書,都有可能再度成為原點,再各自往上下左右拉出一系列的書,如此就構成一片閱讀的書網了。 因為這種緣於好奇的追尋是自在的,是主動的,所以充滿了樂趣,再加上手邊同時有幾本書在讀,遇到看不懂的會先跳過,不會擱淺在那裡,所以閱讀速度也會蠻快的。  沒錯,有問題,有疑惑,看不懂的部份,先擱著,擺在一旁,不是忘掉,而是先包裹起來放著,往往等到相關領域的其他書都看了些,也就是在上下左右的書海遊玩一圈回來之後,那個疑惑或許就不再是個問題了。 從閱讀中所獲得的快樂,遠超過這一切人世間可以追求得到的價值。  因為充分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所以我不在乎物質世界的口腹之慾或名利虛幻的追求(比如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別人對我有什麼看法……)只要每天有幾個小時時間可以在書海裡悠遊,吾願已足。因此,若問我心目中的天堂是什麼樣子,那一定是個圖書館。 以前,很難表達出這樣的感受,因此看到作家吳爾芙在「普通讀者」一書中的描述,讓我心有戚戚焉,感動到無法自己:「我往往夢見在最後審判那天,那些偉人,那些行善之人,都來領取皇冠桂冠或永留青史的榮耀等等獎賞的時候,萬能的上帝看見我們腋下夾著書走近,便轉過身,很羨慕地對著聖彼得說:「等等,這些人不需要獎賞。我們這裡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他們。他們一生愛讀書。」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風中的祝福

2008年03月10日
公開
7

《愛的筆記》風中的祝福 2008/2/2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路仁 台灣的山脈,其實美麗的像一幅名畫,可惜畫裡有太多水泥的痕跡,有時是些突兀的豪宅,有時是些水泥墳墓,無論活著或死去的台灣人,似乎都想占據風景或風水最好的地方,而不在乎在名畫上塗鴉。 破壞山林,不只破壞名畫,也破壞自然的生態,甚至會引起全球暖化。多一塊水泥墳墓,就少一塊小森林,多少蟲鳥的家也跟著被摧毀,許多人感念父母的恩德而闢建豪華墓園,但父母若地下有知,說不定更期待的是,讓枯萎的身軀,還能照顧生命萬物。 我的一個朋友,是用樹葬送走了他的母親,初次說出這個想法時,許多親友都不能理解,台灣人活在傳統習俗的束縛中,稍一掙脫便可能惹來一堆閒語,但如果人因而怯步不前,社會又如何進步呢? 然而參加過樹葬的人,便會驚覺束縛掙脫後的美好,生命的離去,有太多的淚水,水中浮現她今世的身影,然而在感性的旋律中,淚水漸漸地蒸散,生命的喜悅四處瀰漫,凝結在大樹上,風中的每一片葉都在哼著愛的詩歌。 朋友的媽媽是位戀家的人,因為葉落歸根,所以葬於故鄉的泥土下,朋友自己卻是個愛漂泊的人,生時周遊四海,他說死後希望能化為塵灰,撒落在海上,餵養大海中的魚蝦。 若照化石的記錄,地球的生命是源於大海,如果身體已枯萎,大海恐怕才是真正的根,只是若選擇樹葬,親友還可到樹旁憑弔,若撒落大海,一生會不會從此被淡忘?朋友說,人走過的路,留下的是愛或傷害,都像碑文刻在別人的心底,一字一句都抹滅不了。 有人活著的時候,開豪華大車出門,停大車位,住精品毫宅,平日官商勾結剝削別人的血汗錢,放假時上山打高爾夫球,讓山坡被剃了頭,死後仍要躺在一片風水絕佳的廣闊山坡地上,用水泥地趕走蟲鳥的家,希望為後代子孫積陰德,縱使水泥墓碑上的字多麼文詞雋永,也只是在諷刺醜陋的靈魂。 有人生時熱心公益,死後仍不捨得為陸上蒼生多一毫負荷,寧可添為陸上森林或海底魚蝦的一絲養分,他們軀殼裡的悲苦終於散盡,但身影不會離去,依舊活在風中,我也相信,他們才真的在為後代子孫積陰德。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回家真好

2008年03月09日
公開
6

《清淳齋》回家真好 2008/2/25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林清玄 路過黃山腳下的休寧縣,在當地負責文化工作的朋友告訴我,當地有一種「士」,是別的地方所沒有的創見。 那不是學士、碩士、博士,而是「匠士」。 由於休寧縣是貧苦農地,受教育原來就不容易,學完教育要找工作更難,為了這些農林青年的出路,創設了一個給初中畢業少年就讀的「德勝魯班木工學校」,以老木匠當師父,培養專業的木匠。 得到師父認可而畢業的學生,授予「匠士」學位,並帶上匠士帽拍照。 能獲得匠士學位的青年,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木匠,不但謀生容易,也是很大的榮譽。 朋友告訴我,那個木工學校的校訓之一竟然是:「我們不認為一個平庸的博士,比勤勞敬業的木匠對社會更重要。」朋友說:「匠士受到敬重的原因,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匠士的學位比博士學位更難造假」。 我想起不久前,用假造學位在大學交了幾十年的假博士;以不存在學校的博士學位詐欺多年的無毒專家;以及,台灣每隔一陣子就被踢爆的假學位事件,不禁感到莞爾。 王永慶先生被選入當代名人錄時,堅持登錄時的學歷要寫小學畢業,而不是別人主動頒給他的十幾個榮譽博士學位。這應該是一種「匠士」的精神吧!因為博士某種程度上就是「醬士」。 這個社會學位被僵化、制式之後,匠士的精神也隨之消失,其實是社會的重大損失。當我們走進美術館、博物館,看見唐的三彩、宋的青瓷、明式傢俱、清代金佛…,無數的玉器、木雕、金銅,就會看見許多匠士的靈魂在其中顯影。匠士精神凋零後,誰與爭鋒? 走進最現代的百貨公司,又有誰想過路意威登原來是一個作皮具的匠人?威治伍德是瓷匠?喬治傑生是銀匠?斯華洛奇是玻璃工匠?最優秀的匠人是藝術家,最傑出的藝術家就是大匠,連最偉大的禪師都是「禪門宗匠」! 或者,回歸這種匠士的文化,才能使文明回到一個素樸的基點,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才華堅持一生、以臻顛峰,他是用一生的努力發言,而不是憑著學歷說話,我們不會想知道朱銘、楊麗花是什麼學校畢業的,就像我們也不必知道貝多芬、梵谷是什麼學歷一樣。 當我從休寧縣仰望黃山的時候,看見了那種巍峨、那種蒼勁,有著素樸的感動,「黃山」不必有多麼好聽的名字,黃山就是黃山,黃山下的匠士正是呼應了感人的精神。(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採草莓

2008年03月09日
公開
6

第一次到大湖採草莓,選中酒莊斜對面的「兄弟草莓園」,車停妥,入園採果去。 我們是第一個上門的顧客,老闆示範如何剪其蒂頭,哥哥便迫不及待開始採收。 哥哥很好玩,他不怎麼吃水果,可是他採收的果子很好吃,不像媽媽相了老半天,所採下的果子甜度不如預期。去年採橘子也是,哥哥一馬當先帶頭採收,每顆都很甜,看來不是被他矇到的。 一斤草莓140元,我們採了二斤多,共300元。媽媽沒買過市面的盒裝草莓,怕底下濫竽充數,而自己採收的草莓滋味特別好,有別於草莓煉乳的酸,這鮮紅欲滴的果實,酸甜滋味恰到好處。 哥哥工作完也餓了,看到門口的草莓香腸更讓他肚裡的饞蟲蠢蠢欲動,四條100元,價格蠻合理,不若一般香腸的油膩,多了份草莓的清爽,讓人胃口大開。老闆也泡茶讓我們解渴,吃喝完於是滿足的前往對面酒莊。 酒莊的客源多是搭遊覽車來的觀光客,人潮一波波擁至,裡面販賣的商品幾乎都與草莓沾上邊,隨意走走逛逛,沒啥購買意願,中庭後面那一館可讓人試吃,但因人太多,便到休息區看看風景。擔心車上草莓不耐高溫,於是打消往樓上逛的念頭,趕緊探視辛苦摘採的草莓要緊。 媽媽又到兄弟草莓園買了草莓露,老闆要我先試喝,很溫潤的口感,老闆說加上冰塊更好喝。這是他自己釀的酒,不能打酒的招牌,只能以「露」販賣,媽媽豁然開朗。 到老闆介紹的上品餐廳用餐,客家風味的餐館,是老闆娘的同學開的,店內播放姜育恆的唱片,邊用餐耳朵也很享受。炒高麗菜的風味不錯,其他的菜說不上來好不好吃,說真的媽媽吃不慣客家口味,而這是老闆夫妻把他們合意的私房餐館與人分享,這份盛情就收下了。 下回來大湖,我還是會來找這位好客的草莓老闆,他們的純樸與直率令人欣賞。

陽光的真諦

2008年03月08日
公開
9

2008/2/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程應峰 新春第一天,陽光燦燦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門前的桂花樹下,置身於溫和的陽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靜。陽光從桂花樹幹的葉子間灑下來,灑地成金,露出一地秋光般的溫馨想像來。在溫暖之外,那是多麼豐實的一種感受啊! 二十多年前,父親扛著鋤頭將山中的野桂花樹移栽到了家門前,日月輪迴間,野桂花樹的主幹,從拇指大小長到如今碗口粗細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華,二十多年的風霜雨雪,將它們造就得根深葉茂,妖嬈動人。身在異鄉,老家門前的桂花樹成了我生命中的風景,一想到野桂花樹,我的心中就裝滿了父母親情。這二十多年的每一個春節,為了能夠陪伴在父母身邊,我總是回到了鄉下,正因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裡過春節是個什麼滋味。 父親站在門楣之下,向遠方眺望,他鬢如雪,髮如霜,目光有些滯澀了。順著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見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屬於我的家鄉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雲繚霧繞,在家門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隱若現、撲朔迷離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樣澄徹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灑落在山嶺之上,甚至歷歷可數,那種山野牧歌般的氛圍讓人充滿了對人生的念想。 我坐在陽光下,坐在充溢著鄉野氣息的故土情愫中,陽光的手指靜靜地在我的髮間,在我沾染著日月風塵的臉上、手上摩挲,溝渠之水帶著春天的激情,唱著陽光的歌謠,在身邊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樹葉飄落在手中攤開的書頁間,白紙黑字間那一葉蔥綠,在陽光下泛著油亮的光澤;低眼處,滿地是鞭炮的碎屑,陽光下喜慶的紅色,將新春的氣氛襯托得格外有神采。 父親走進房間招呼母親去了。 去年,母親因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動換骨手術住院,母親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兒女,偶爾回去探望一下,盡經濟上的心力,待一兩天也就不錯了。最終,待在醫院的,只有白髮蒼蒼的父親,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邊,悉心照看著病中的母親。俗語說:「少壯夫妻老來伴。」這個時候,父親的行動是這句話的最好詮釋了。 一會兒,父親將拄著拐棍的母親從屋內扶了出來,我搬來一張椅子放好,扶母親坐下。父親說,有陽光多好啊,你媽媽可以好好曬曬太陽,這樣,對她的身體恢復有好處。我看了看父親,父親的目光雖然滯澀,但對親情依然執著固守,散發著慈愛的光芒。他搬來一把椅子靠母親坐下,陽光下,桂花樹影間,流淌著父親母親一生一世的親情,那份化不開的情感,有如秋天來臨時,那滿樹濃郁的桂花甜香。 陽光的真諦是什麼呢?坐在父親母親身邊,沐浴在陽光的氛圍中,想著這樣一個問題。我知道,任何時候陽光都是無私的,也是無畏的,所到之處,它總在驅逐黑寂和迷障,將遙遠的距離拉近,使迷離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讓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剎那之間將生命看得百般珍貴,產生不捨的感覺;也可以讓一顆冰冷的心復甦,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過沉鬱的現在看到美麗的將來。親情之愛呢,有如溫暖的陽光,它可以讓花香濃郁,生活明麗,日子香醇。

遊學到家中

2008年03月08日
公開
9

《愛的筆記》遊學到家中 2008/2/28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路仁 因為周遊於中小學校園演講,我知道家長們正流行送小孩去遊學,但我覺得送小孩去加州遊學,還不如送他去家中遊學。 把小孩送去同學家中住個幾天,然後夫妻倆找個地方度假,享受沒有小孩叨擾的日子,也許是溪頭的森林或是花蓮的山水,讓感情隨著時光河流,流回初戀的時分,家人各自度假回來後,家中會醞釀出另一種氣氛。 今天把小孩送去別人家,改天家裡也招待他們家的小孩,這是我在校園推廣的交換小孩運動,比送小孩去加州省下太多鈔票了。況且,小孩飛到國外,遇見陌生的朋友,友情要從頭摸索起,活在人際疏離的台灣,小朋友已如浮萍,凝視河底卻無法著地,何苦要他飄洋去與人萍水相逢? 如果小孩在異鄉織起如膠似漆的情感,回來台灣後不能再見,屆時小腳跨不過大海,小手卻能觸動鍵盤與滑鼠來線上聊天,恐怕父母又要開始做個電腦看守員了。 台灣的父母覺得自己為小孩付出很多,但小孩卻老是覺得得不到溫暖,其實就像女孩渴望收到花,情郎卻老是帶她去吃海鮮一樣。 小孩最渴望的是什麼?他渴望被同年齡的朋友所了解與接納,這種感覺有時父母也給不了,可惜現在的學校,課排得很緊湊、下課時間又短暫,小孩與同學連玩耍都來不及,何況要傾訴點心事。 送小孩去別人家中,讓漫長的夜晚牽引感情的線,心與心深深地交會,所以你家若招待小朋友來訪,不要打開電視或網路,因為那會讓正在釀造的友誼走味,古老的撲克牌、象棋或大富翁,才會釀成純純的美味。 這種美味,若你來自鄉下,一定曾經嘗過,古老的紅磚三合院,圍成一個張開口的廣場,曾留過你玩跳格子、跳繩、木頭人、捉迷藏的腳印,你也在那裡遇見朋友,分享一天的委屈,從不必勞煩媽媽安排活動或老師聽你傾訴。 直到三合院被高樓取代,小孩被禁錮在鴿子籠般的住宅裡,出外沒有朋友可以玩耍,在家又沒有兄弟姊妹作陪,只好一個個走入網路的蠻荒世界裡,漸漸變成沉溺網咖的少年。 送小孩去加州,小孩的事大多被打點好,送小孩去別人家中,他要親身去學習作客之道,改天同學來訪時,他也要學習如何打掃家裡,迎接朋友的來臨,你說遊學家中是不是比遊學加州學得多呢? (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頑皮豹的記憶

2008年03月08日
公開
8

2008/2/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楊穩燕 回憶小時候,最喜歡看電視;只要一打開電視,便會目不轉晴的盯著電視看。在童年的記憶中,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就是--「卡通影片」。 卡通是畫出連續動作的圖片,經過快速播放所產生的影像,因為它原本是圖片,當然不會說話,也不可能發出聲音。但由幕後工作人員所配出的「聲音」,卻是吸引著我對卡通影片著迷的重要元素。 有部很經典的卡通「頑皮豹」,在片中,頑皮豹完全沒有一句對白,但是配合著樂器音效,便蘊含了無窮的趣味。因此,能帶動觀眾隨著聲音融入劇情中,連不識字、不懂詞彙的小孩子,看了都會哈哈大笑。 頑皮豹的幕後配樂應是一個西洋的交響樂團吧!我對西洋樂器認識不多,很佩服那個樂團各種樂器的演奏者,能配合頑皮豹的劇情,演奏出時而緊急、時而緩慢,時而吵雜、時而優美,時而懸疑、時而明朗,時而固定、時而多變,那帶有詼諧、幽默的節奏,把頑皮豹捉弄蛋形人時,所做出的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之動作,搭配的相得益彰。因為有樂團的精彩配樂,而更能為頑皮豹加分,使其大受歡迎,風靡了所有不同層級的人們。 我想,之所以喜歡看卡通頑皮豹,除了它有生動逗趣的表情動作外,還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了。每當頑皮豹與蛋形人意見相左時,看著他們輪流居於上、下風,互相不斷的想出新方法,要達成自己所想要的,隨著劇情發展到最後,頑皮豹總是有出奇的招數,意想不到的把蛋形人氣到頭上冒煙,成為勝利的一方,真是有趣的一件事。聽頑皮豹的配樂,更令人感到輕鬆愉快。 很懷念過去看頑皮豹的日子,那時,沒見過「憂鬱症」這個名詞,或許可藉著頑皮豹卡通,讓我們從而學習頑皮豹即使遭遇對手打擊,仍然鍥而不捨的勇往直前,直到成功為止的精神;也可藉由頑皮豹輕快的樂章,幫助大家釋放壓力、忘記種種的不愉快,進而遠離藍色憂鬱。

理想繼續燃燒

2008年03月07日
公開
6

《光點》理想繼續燃燒 2008/3/4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春雨綿綿,濕冷逼人。趁著早上的唯一一節空堂,我悠閒的喝著咖啡。蕭老師突然轉身問我,覺不覺得現在的建中生已經喪失理想性了。 我不假思索,斬釘截鐵的回應,是。說這話的時候,心中當然有一番對照。可以是跟五四時期對照,也可以是跟龍應台野火燃燒的時代對照,更可以是跟我那個千金換一笑的世代來對照。 在我眼中,理想性的失落,是我對青春期男生最大的失望。我說不只是建中生,整個台灣的高中生能夠熱情燃燒、為理想匍匐前進的,畢竟已經不多了。在這個年代說理想實在太過奢侈。或許是這個體制容不下太多理想,所以我們只能越來越現實的過活。注重人生的現實面不是件壞事,對於身衣口食、名位財富的追求也都不是壞事。但是,如果生活中總是充斥著這些計較,不是太累了嗎?難道人的一生只為盲目的追求而疲倦嗎?只為疲倦到終於不知感傷嗎? 學歷、謀職、結婚、生子、投資、身份、地位……,這些選項什麼時候變得缺一不可了?眼前的體制似乎開放許多,但敢於作出另類選擇的人卻是越來越少了。我在課堂上很無奈的對學生說,我們好像習慣去尋找那種可供算計的生涯了。比較難堪的卻是,當我們用現實功利的方式去對待人生的時候,人生往往也會用最現實功利的一面來回應我們。不知道這些大男生會不會相信,這世界上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也有比擁有金錢財富、身份地位更重要的事。很多人曾經相信過,但是後來都忘記了。 從書架上抽出上學期的《建中青年》,重新溫習學生筆下的學運世代,以及純真燦爛的民歌時光。做這個專題的學生說,可以完成這樣一本刊物,青春便不枉了。設籍苗栗的他遠道跨區升學,不是為了建中的名校光環而來,而是為了讓自己延續《建中青年》歷來堅持的理想性。「即使拿不到畢業證書也無所謂嗎?」我這樣問過他。那時為了編輯大業,為了足以藏諸名山的書寫,他被記了許多節曠課,幾乎要破表了。他一派雲淡風清的說:「無所謂啊!」那一刻,我真是高興的。認為這世界仍然值得相信,理想會繼續燃燒。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教養是怎麼形成的

2008年03月07日
公開
4

《光點》教養是怎麼形成的 2008/2/26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雖然一允已經不是我班級的導生,但每次見到他,我都會問問他的生活狀況。他也常到辦公室來,主動跟我說一些事。他的個頭是全班最小的,或許是承受許多壓力的緣故。不知道是不是生活的磨練使然,他的忍功一流,身體的各種疼痛總要等到承受不住了才說。 我幫一允填過許多表格。一類跟學業有關,另一類跟金錢有關。他的數理能力很強,高一時便嶄露頭角。參加清華大學的資優生培訓計畫,獲得修習的機會。能夠在他的進修計畫上署名推薦,讓數理低能的我感到非常榮耀。另外一些表格都是獎助學金的申請書,我盡其可能的將所有獎助資訊提供給一允,幫他寫推薦函,鼓勵他不妨試試。第一個學期,他很高興的告訴我,所有獎助都拿到了,每個月可以幫媽媽付房租,剩下的錢還可以買課外讀物。我要他常去買牛奶喝,這樣可以補充營養,發育會好一點。 我們偶爾會在走廊上或是明道樓前的樹蔭下談話,這群高一的少男最常問我感情的問題。其實說什麼都無所謂,重要的是那些聲音的溫度。願意說出自己,願意理解別人,這是我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有時微風輕輕的撫摸天空,有時雨水把世界打濕,而我們訴說的意願一直都在。人的一生,總在暗中尋光。尤其可貴的,是能分享彼此的光亮。 多年來我一直維持這種習慣,特別去注意學生的親屬資料。父母親有亡故或離異的學生,我會默默的觀察一陣子,適時伸出援手。也很可能,會被自尊心極強的孩子拒絕。這也無妨,因為我從來沒忘記,從小學開始,在父親欄勾選「已歿」的那種心情。一允是個遺腹子,我便這麼開始注意到他。他的母親脊椎受過傷,只能靠著一些零工養活母子倆。除了健康與過度用功,他很少讓母親操心。當他來跟我說獎學金申請到了,我就變得很像一個囉唆的父親,叮嚀他以後有能力了一定要幫助別人。 教他的第二個學期初,我又拿了一堆獎學金申請書給他。不料,他隔天全數空白的退回給我。他告訴我,「媽媽說,目前獲得的獎助已經夠用,應該把這些錢留給更需要的人。」我才知道,原來教養是這麼形成的。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咖啡新觀念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8

來源:朋友轉寄文章 新光醫訊及營養師對咖啡新觀念 許多人喜歡喝咖啡,但對咖啡的觀念卻不一定正確,最近收到一封來自新光醫訊第98期/ 營養師陳淑美的文章,覺得很棒,也反映出新光醫訊及營養師對刊物的用心,看一下這篇文章吧!今天要來介紹〝咖啡新觀念〞的相關資訊。 【咖啡新觀念】 「來一杯咖啡」已經成為現在最流行,最常見的交際方式。絕太多數的西方人將它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在台灣,特別是最近這幾年,一家家各式風格的咖啡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於台北街頭,可見,咖啡文化已深植台北人的心。 咖啡的魅力,讓許多人留戀其中,除了品嚐一杯好喝的咖啡外,更增添了不少生活樂趣。 但是您知道嗎?享受一杯美味咖啡的同時,更對您的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助益呢!在你下回品嚐時,不妨對咖啡先有以下的健康認知。 抗憂鬱》 少量的咖啡可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快,紓解憂鬱的現象。 控制體重》 咖啡因能提高人體消耗熱量的速率,一項研究現100毫克的咖啡因(約1杯咖啡),可加速脂肪分解,能使人體的新陳代謝率,增加百分之三至四,增加熱能的消耗,適量飲用,有減重效果。 促進消化》 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提高胃液分泌,如果在飯後適量飲用,有助消化。 利尿》 咖啡具利尿作用,可提高排尿量,因而使上廁所次數增加。 改善便秘》 咖啡可刺激腸胃激素或蠕動激素,產生通便作用,可當快速通便劑。 降低患腸癌或直腸癌的機率》 咖啡含有天然抗氧化物。 止痛》 咖啡因做為一個藥品時,可以加強某些止痛劑的效果。 (可減緩偏頭痛 YaHui) 增強身體敏捷度》 咖啡因也有助於在運動時,使運動閥值隆低,增加身體的敏捷度,使運動員締造較好的成績。 降低得膽結石的機會》 最新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喝2-3杯咖啡者比起從不喝的人,平均得到膽結石的機會小了40﹪。 此外,咖啡所含的單寧酸,具有收斂性及止血、防臭的作用。 ※咖啡對身體的危害 ※ 哪些人應該少喝咖啡? 當身體出現以下狀況或疾病時,應少喝咖啡 •發育中的兒童 •懷孕期間 •正在授乳的婦女 •老年人 •空腹前(或飯前) •腹瀉者 •胃酸過多的人 •患有胃及十二指腸胃潰瘍者 •患有腸道過敏症候群者 •抽煙的人 •喝酒之後 •容易失眠的人 •有精神方面疾病的人 •正在服用鎮定劑的人 •應限制鉀攝取的腎臟病患 咖啡的健康學問》 醫界研究指出,每天喝咖啡最好的時間是: 春冬季的下午三至五時,夏秋季的下午四至六時,因為這是人體最疲憊的時刻。 此外,要健康的享受咖啡美味,還須留意以下事項: 1.每天喝五杯咖啡(每杯約150cc)以上咖啡,即容易造成上癮,危及身體健康。 2.早晨喝咖啡的確有助於頭腦清醒、精神抖擻,但須先吃早餐後,才能飲用,否則容易傷害腸胃功能。有胃及十二脂腸胃潰瘍的人,尤其應避免空腹喝咖啡。 3.酒後不宜喝咖啡,否則會更刺激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心血管的負擔。 4.喝了咖啡約十至十五分鐘,即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所以睡前不要喝咖啡,以免失眠。 5.勿喝太濃的咖啡,否則會使人變得急躁且理解力減弱。(心跳也會加速 YaHui) 6.喝咖啡後,不能馬上抽煙,否則容易對心臟造成危害。 7.服用抗生素和胃潰瘍治療藥物,不可同時喝咖啡,以免刺激胃部,造成疼痛不適。 8.喝咖啡時最好加一些奶精,以緩和對胃的刺激,但是奶精與糖皆有熱量,須控制攝取量,以免發胖。 適量的咖啡攝取,對人體應該無傷,所有的食物都是上天恩賜。 因此下次在你悠悠閒閒品嚐一杯咖啡時,除了讓你享受優閒、輕鬆的氣氛,達到紓解壓力、放鬆身心、消除疲勞的作用外,這杯小小的咖啡正為你的身體健康築起了一道堅強防線,小心地保護著您,只要記得別喝得太多哦!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9

《人間萬事》忙 2008/3/5 人間福報|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忙,是多數人的生活形態,只是每個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樣。有的人為國家忙,有的人為社會忙,有的為家庭忙,有的人為自己忙。當然,士農工商各界也都在各自的本位上,為教學忙,為著作忙,為採訪新聞忙,為演藝事業忙,為農工商業的生產忙,甚至勞動階級的人,也都為了上下班而忙。 忙,是整個人類所不能少的生活。主婦為了家務忙,學生為了讀書忙,少年男女為了談情說愛忙,甚至悠閒的人為了出外旅行忙。人要不忙,除非他讓金錢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兩手一攤,雙腳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會忙了。 關於「忙」,也有不同的層次,略述如下: 一、氣定神閒的忙:同樣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團紛亂,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氣定神閒。所謂「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辦,有的人懂得授權,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揮;很多複雜的事物,經過能幹的人,化繁就簡,提綱契領,雖然事情多,但一點也不覺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閒」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閒的時刻,不至於忙得討厭生活討厭忙,他反而喜愛忙,從忙的當中,只覺得人生很充實。這樣的忙,人生會活得很有意義。 二、心浮氣躁的忙:有的人不會忙,做事沒有條理,不分輕重,也不分先後,只是亂忙一場,忙得自己心浮氣躁。我們看蒼蠅、蚊子,投窗想要尋找出路,但是牠猛撞玻璃,不知道旁邊有空隙可以鑽出。我們再看成群的螞蟻,忙著奔來跑去,但牠們有分工、有訊號、有指揮,牠們忙得有條理。有的人跟盲衝瞎撞的蚊蠅一樣,口口聲聲說忙,但是亂忙一場。人要懂得依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去做,讓自己忙得舉重若輕,才不致於忙得心浮氣躁。 三、開開心心的忙:忙是生活的意義,忙是生命的動力,忙的人生是驕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那個不忙,官員領導們有誰說他不忙。忙帶來生活的充實,帶來生命的意義,帶來事業的成就,帶來財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歡喜,忙得快樂;假如一個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經沒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沒有用;沒有用的人生,誰會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開開心心的忙,為充實生活而忙。 四、不甘不願的忙: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願,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願的人,必然是他沒有從忙中得到快樂,沒有體會到身心寄託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麼呢?當然,有的人會說:為誰作嫁為誰忙?因為他不懂人生為什麼要忙,當然不甘願幫人家的忙。 其實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幹的活,你幫人家的忙,就是幫自己的忙,不願意忙的人,應轉化觀念:一切為人忙的事,對自己都有利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級,可以得獎,甚至可以放慰勞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與自己的未來都有關係、有幫助,甚至你懂得忙就是營養,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會問:人生為什麼不要忙呢?

夜裡留一盞燈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7

《幸福筆記》夜裡留一盞燈 2008/2/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李偉文 住在社區裡最高的一片山坡上,整片落地的觀景窗可以直接望過台北盆地看到淡水河出海,因此寒流鋒面也可以一無遮蔽的直撲而來。  今天半夜山上的空氣已經可以用冰凍來形容。忽然想起一首歌曲,「雪歌」,忘了是誰主唱的,前一陣子聽到廣播介紹南方二重唱最新出的一套五張CD中,包含了這一首歌。我就為了這一首歌,而專程去買了這套CD。  對於「雪歌」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記得民國六十幾年,以大專兵身份在成功嶺接受暑期集訓。有一次在大太陽底下出操,熱得不得了,又累得不得了,中場下課幾分鐘,拿著槍躲在樹蔭下喘氣,忽然聽到擴音機傳來這首歌:「雪中有一首歌,一首冷冷的歌酘酘因為歌詞內容與現場情況差異太大了,腦海中就烙印下這荒謬的場景。  如今在這天寒地凍的山上,倒是蠻符合雪歌的情境,到陽台望著依稀有些燈火的山徑,又想起一首校園民歌:「留一盞燈」。  不知道誰唱的,也不知道誰寫的,最近想找卻也一直找不到CD。倒是前幾個月的一個聚會,夜深時大伙陸續回去,最後還有七、八位伙伴捨不得走,有朋友拿出吉他來彈,我們一起唱著民歌,居然有人也知道這首留一盞燈: 留一盞燈, 讓流浪的人 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留一盞燈, 讓晚歸的人 有一種被等待的感覺。 不要讓孤獨, 常常來作客, 不要讓寂寞, 啃蝕疲倦的心靈。 留一盞燈,留一盞燈。 當年,特別是在大四時,忙完一大堆事情,回宿舍總是在半夜。獨自一個人騎車經過田間小路,回到在稻田邊的租賃房子,在完全漆黑的路上,我就唱著這首歌。  每個人都有沮喪的時刻,都有孤立無援四顧無人的情境,這時候,如果遠方亮起一盞守候的燈,即便雨微弱,都會是我們旅途趕路時的慰藉。  總覺得每個人都在流浪,在生命之旅中不斷飄遊,總覺得人與人之間關懷的問候,溫暖的對待,就會是那盞燈,讓人有種回家的感覺。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方文山 每個字都是千錘百鍊的感動

2008年03月06日
公開
5

方文山,有人稱他「現代李白」「周杰倫御用作詞人」,曾在工地討生活的他,字裡行間縈繞著細膩的心思,中國風詞體在流行樂壇自成一派,頂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頭銜,他不想猜自己能紅多久,因為,他才剛開始朝著夢想走。 【文�瞿欣怡、彭慈然】 看方文山的歌詞,一不小心就掉到歌詞裡。本來還在電腦前喝可樂,下一秒就跑進五代十國,披上「黃金甲」,跨上馬背,做個血染沙場的大將軍;或是跌到江南庭園,輕撫青花瓷,與愛人訣別。看他的歌詞簡直就像玩虛擬遊戲,不但身歷其境,還瘋了似地跟著主角一起傷心。 方文山的人生也充滿戲劇性,比電玩還不可思議。他活在現實世界,人生,是很苦的,他來自貧窮家庭,半工半讀負擔家計,從小就在工地撿廢鐵絲、舊鋁罐,還做過黑手跟桿弟。唯有嚐過苦味的人,才會更認真地找樂子,沒想到他只不過是認真地找樂子,卻得到意外的驚喜! 不唸書愛幻想,自創異想世界 唸書時,放牛班的方文山豁出去,天不怕地不怕,很敢「玩」老師,挑戰權威;書法作業同學乖乖地臨摹柳公權、顏真卿,但方文山卻很「頑劣」地寫:「今天我吃得好飽,便當裡面有雞腿。」小楷字多,他就把韓文、日文,甚至是五塔散上面的泰文,通通都拿來亂抄一通。 他的週記內容「觀點獨特」,木村拓哉來台訪問是國際大事,隔壁眷村王大嬸家的狗走失,成了國內新聞。方文山說:「反正老師根本不會看,字滿滿的就好啦!」在那個戒嚴、對文字管制很嚴格的年代,這樣惡搞難道不會出問題嗎?他毫不在乎:「大不了就抓去關,有什麼大不了的。」 方文山沒錢出去鬼混,乾脆創造一個好玩的世界,自己玩。他憑空捏造一個國家,幻想自己是英勇的將軍,不斷打戰併吞鄰國,就像打電動練功,每贏一戰就升一級,終於君臨天下,當上大皇帝;最後皇帝又因為種種原因死掉了,他變成另一個英雄,重新征戰天下。比這個更無聊的遊戲是,他假設中國沒有統一,滿洲、華南、四川自成國家,就像現在的歐洲一樣,文化很多元,發生種種的趣事。 難怪他會寫出《亂舞春秋》這樣的歌:「東漢王朝在一夕之間崩壞 興衰/九州地圖被人們切割成三塊 分開/讀三國歷史的與衰 想去瞧個明白/看看就馬上回來……」原來他是在分享自己腦袋裡的異想世界。 編劇夢碰壁,工地討生活練寫詞 大部分男生討厭當兵,出操、離家都很苦,方文山卻樂得很,這可是他從小到大難得的兩年悠閒時光,終於不用到工地當苦工!他用這兩年好好思考了自己的未來。 高職畢業生,退伍後也不會有什麼前途,於是他檢視自己的優點,發現文字是他的長處,也是他偷偷藏在心裡,從未放棄的夢,他撿回這個夢想,下定決心要為自己的人生努力。 當兵時立下志願的男人不少,勇敢實踐的卻不多。他退伍後湊了一筆錢上編劇班,到處投稿卻處處碰壁。走投無路的他不死心,想︰「不能當編劇,至少先混進電影公司,當小弟也好!」 方文山有夢想、有決心,可是一點人情事故都不懂,他連履歷表都沒準備,就打算跑去電影公司敲門,一間一間問︰「請問你們有缺小弟嗎?」他傻傻地想︰「幹嘛準備履歷表?講一講就好啦,反正要的話就當場寫。」 他盤算得很好,卻忽略的自己的「恐懼」,畢竟人生可不是電玩,按個鈕就可以重新開始,真實人生最讓人感到害怕的事情之一,是被當面拒絕的難堪。方文山背熟了敲門後該講的台詞︰「你好,我是方文山,我對電影很有興趣,我可以從最基層做起,你那邊有什麼需要的地方,我可以幫忙。」 但他沒有敲門的勇氣,在電影公司門口從下午2點晃到3點,跑去買份報紙放鬆心情,看完就4點了,還是沒勇氣,乾脆明天再來。但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厚著臉皮敲門,果真得到送片小弟的工作,說穿了,也就是專屬快遞小弟而已。但做小弟的薪水根本付不起台北的生活費,過不了多久,他投降,回桃園工地繼續蹲著。他沒有放棄,只是開始思考下一場仗該怎麼打! 他一邊做工,一邊練功。寫劇本沒人要,市場又小,那就寫歌詞吧。1990年代是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伍佰、張學友、張惠妹等巨星輩出,他勤聽歌,仔細研究歌詞,模仿別人的寫作方式、學押韻,甚至把巨星的歌詞拿掉,重新填過。 別人上工帶便當,他卻帶紙筆,常常工作到一半,想到一句好詞,顧不得雙手滿是灰塵,蹲在地上就寫起歌詞。 與周杰倫聯手,締造樂壇傳奇 他認真整理出一百首歌詞,學KTV歌本從一字部開始排起,做成「百首歌詞大全」,寄了一百份到唱片公司去應徵。這是方文山的「第一本書」,根據他精密的估算,這本「歌詞大全」經過郵寄、櫃檯小妹、唱片公司企畫把關等重重關卡後,應該有12.5%的機會能被送到製作人手上。 方文山懸著一顆心等待,心想總會有幾個製作人來關心吧?沒想到只有還在主持「超級新人王」節目的吳宗憲欣賞他的才華。1997年7月7日凌晨1點半,吳宗憲打電話給方文山,邀請他北上面談。他講起接到吳宗憲電話的那一刻,還是很樂︰「他說他是吳宗憲,我心裡面就OS,我還是李登輝咧。」 被吳宗憲簽下只是一個起頭,方文山清楚未來還很長,他緊緊抓住這個出頭的機會;一兩首歌被聽見沒什麼了不起,他還有更多歌詞等著發表,等著用文字的力量感動所有人。 【本文摘自30雜誌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