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春來話燕

2008年03月17日
公開
5

《天南地北》春來話燕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 2008/3/1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趙存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詠燕的詩,「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對燕子輕盈飛翔的姿態和悅耳的鳴聲,作了生動形象的描寫。 燕,學名為鶯,俗名燕子,有樓燕、家燕、岩燕、金腰燕、金絲燕和白腰雨燕等種類。不同種類的燕子,形態不一樣,生活習性也不同。燕子,因身體呈深青色,又名「玄鳥」。《禮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燕子又名「社燕」,〈廣雅〉:「巢於梁間,春社來,秋社去,故謂之社燕。」燕子在春分前後而來,是天氣轉暖的物候標誌,預示著春天的來臨。 因此人們往往將「燕」和「春」聯繫在一起,很多詩人都把牠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如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張可久〈憑欄人〉:「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而詠燕絕唱當推南宋史達祖的〈雙雙燕•詠燕〉:「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通篇不出一個燕字,卻句句寫燕,極研盡態,神形畢肖。尤其前兩句,傳神地描摹了雙燕向雕梁張望的神態,以及柔聲細語呢喃不休的情調。 燕子雌雄頡頏、雙棲雙飛,因此被看作忠貞愛情的象徵,恩愛夫妻也常比作「燕侶」。古樂府詩的「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李白的「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白居易的「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都寫出了雙燕一起生活、永不分離的歡樂。 清代詩人高瀛洲的〈賦燕〉也是很有名的一篇:「雕梁小壘漸泥融,修尾長襟鬥翠紅。不愛高飛愛雙宿,晚簾消得月朦朧。」燕子成雙而宿,過著溫柔甜蜜的幸福生活,詩人借詠燕表達了情侶之間的濃蜜深厚感情。 燕子的成雙成對,也引發了有情人不得相聚的離愁和相思。如晏畿道〈臨江仙〉:「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雙雙燕子在春雨裡輕快地飛來飛去,反襯了愁人的獨立,令人惆悵不已。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在輕寒襲人的屋內,看到雙燕飛去,更增添了屋中人的孤寂淒冷。 「三言」中有一篇〈王榭風濤飄入烏衣國〉: 金陵人王榭航海遇風,抵烏衣國,國王以女妻之。後來王榭思鄉,國王便命飛雲車送之,至家,見梁上燕子呢喃,乃悟所至燕子國也。至秋,二燕將去,悲鳴低迴,王榭乃書繫燕尾:「誤到華胥國裡來,玉人終日苦憐才。雲軒飄去無消息,泣淚春風幾百回。」 燕帶詩去,來春復回,尾有小柬,乃女所寄詩;「昔日相適冥數合,如今暌遠是生離。來春縱有相思字,三月天南無燕飛」。 小說虛構了一個燕子國,借燕子公主與王榭艷遇的故事,渲染了有情人的離愁別緒。 晉人傅咸〈燕賦〉載:「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後果至焉。」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常抓住這個特點,歌頌燕子思念舊情。 晉代陶淵明的「先巢故尚在,相好還舊居」,唐朝武元衡的「還同舊侶至,來繞故巢飛」,宋代梅堯臣的「將補舊巢闕,不嫌貧屋歸」等,都描寫了燕子多情念舊、不棄主人的習性。 詩人們更多的還是借燕子歸舊壘的習性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如李好古〈謁金門〉:「燕子歸來銜繡幕,舊巢無覓處」,文天祥〈金陵驛〉:「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而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詩人以含蓄的手法,寫燕子依舊,但屋主卻已易人,通過今昔對比,寫出了晉代王謝大家族的衰亡景象,並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豪門貴族不可避免的沒落命運。 古人對燕子的描述,林林總總,無不寄託了人類對美好情感的嚮往,與對和諧生活的追求。

磨練人生

2008年03月16日
公開
12

《另纇財富》磨練人生 2008/3/11 人間福報| 作者:一郎 你是否常常覺得做得比別人好、比別人多,但得不到掌聲,換來的不是棒喝,就是要求特別多?你氣餒?別生氣,這正可證明你是一匹可擔當重任的良駒。 春秋戰國時期,墨子為了要磨練得意門生耕柱,凡事對他要求特別高,即使他做得比其他門生好,但還是少不了墨子的指正。 一次,耕柱又挨墨子的罵後,不服氣地回應說:「難道我一點也沒勝過別人的地方嗎?」墨子不動肝火地說:「我將要上太行山去,依你看,是用良馬來駕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好呢?」耕柱答說:「用良馬來駕車。」墨子繼續問:「為什麼要用良馬?」耕柱回答說:「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能夠擔負重任。」 後來墨子舉薦耕柱到楚國做官,同門兄弟去探訪他,耕柱招待他們吃得很簡單,他們回來後如實地向墨子說:「耕柱在楚國沒有什麼收益,我們去看他,他每餐只給我們三升米,讓我們沒吃飽,其他招待也不好」。墨子說:「這還不能預料。」沒多久,耕柱託人送來一筆黃金,說是供養老師的。墨子微笑地說:「果然不能預料!」 師長、父母、主管對學生、子女、部屬的要求態度,有以慈悲軟語待之,有以當頭棒喝對之,不管何種方式,你若都能當「合理的是訓練,不合理的是磨練」,經過不斷訓練、磨練,自然能擔當重任。 《佛光菜根譚》說:「衝得過逆境,才能學到本領;禁得起考驗,才能擔當大事。」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的磨練,一個人勇於承擔逆境,接受種種挑戰與考驗,收穫一定比別人多,成功大門也離你愈近,當機會來臨,更有能力去擔負,所以下次有人對你要求特別多或嚴格時,那表示你是可造之才,是一匹良駒,請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勇敢去做吧!

退休師愛找錯 字音字形他最行

2008年03月16日
公開
4

2008/03/13 【聯合報╱記者徐如宜�高雄市報導】 高雄市福康國小退休教師蔡有秩,專擅字音、字形,相關著作熱銷,其中「字音字形辨正辭典」更再版多達17刷。長年指導各縣市語文競賽教師與學生選手,得獎無數,退休後仍義務指導,職業病是到處「找錯」。 蔡有秩35年前就獲得台灣區國語文競賽小學教師組注音第一名,將研究字音、字形當成終身志業,陸續寫了20幾本有關於字音、字形的著作,被尊為國內字音字形競賽的前幾把交椅,並榮獲師鐸獎肯定。服務屆滿就申請退休,優渥的版稅和退休金讓他無後顧之憂,做想做的事,每天下午到學校教學童字音、字形,並受邀到各縣市指導師生。 30年的教學生涯,蔡有秩參與了國小語文教學的制度變化。「不管國文授課時數怎麼調整,字音、字形永遠不會在基測、學測和指考中缺席。」 蔡有秩說,教育部為了簡化學習,將一些破音字的讀音作了刪除,像教材裡的歌仔戲的「仔」,就唸「ㄗˇ」,但一般約定俗成的音大部分還是讀「ㄗㄞˇ」,新聞報導也唸「ㄗㄞˇ」,有時讓人無所適從。 還有電腦的注音輸入法,也有很多錯誤,像「牛蒡ㄅㄤˋ」的蒡,輸入「ㄅㄤˋ」時找不到字,要打「ㄆㄤˊ」才跳出來;另外像「黥ㄑㄧㄥˊ面」,注音輸入「ㄑㄧㄥˊ」是找不到的,要打「ㄐㄧㄥ」才有。 「不管在哪裡,我好像習慣性的會『找錯』。」蔡有秩說,走在路上,看到店家招牌錯字,就會認真的走進去提醒。 高雄市福康國小學生蘇子涵,對字音、字形也很有興趣。他說,受了老師的影響,看到或聽到別人寫錯、讀錯音,以前也會立時糾正,但現在比較不會了,因為反而被別人罵愛現,或「你以為自己很厲害喔!」蔡有秩嘆了口氣,這種不求甚解的態度會造成惡性循環,對國語文的學習有負面效果。

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

2008年03月15日
公開
14

來源:朋友轉寄 文�洪蘭 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教養孩子需要吸收正確的知識,但教養本身卻是一門藝術,無法套公式。爸媽唯有對自己有信心,凡事以合理為依循,才能讓親子關係愉悅,孩子順利長大。 我去一個幼稚園演講時,看到一個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對著大家,低聲飲泣,我問老師怎麼一回事,老師說他從開學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頭一個月是大哭,現已改為低哭,不知哭到什麼時候才會不哭,大家都拿他沒辦法。我看了很不忍心,又不好說什麼。 等我講完,他的母親正好來接他,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一個箭步衝上去,撲入母親懷中,緊緊的抱著他媽媽的脖子,頭埋在母親肩上不肯放開。我心想是誰這麼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哭幾個月還繼續把他送來,就多看他母親幾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來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閒事了。 強迫分離,孩子飽受驚嚇 我問她以前教她的兒童神經發展學都忘記了嗎?怎麼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送來,讓孩子飽受與母親分離的驚嚇與惶恐,難道不知道長期的驚嚇對孩子不好嗎?這學生滿臉無奈的說:「我也捨不得呀,可是沒有辦法,每一個人都跟我說要訓練孩子獨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說我太寵小孩,已經5歲了,沒有讓他去外面上學是害了他。以後不能接掌家族事業,她們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層樓,把他一個人放在3樓,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現在反而會尿床……」,講著、講著,母親的眼淚就掉下來。 這時旁邊好多媽媽都七嘴八舌提意見,有的說:「我孩子剛來時也是哭,哭了一個月後就好了。」有的說:「我的婆婆也是堅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獨立,後來他聽了虎姑婆的故事,現在每晚作惡夢。」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媽媽自己沒有主見,聽憑別人怎麼說,自己跟著做,忘記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不同,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孩子有差異,別套公式教 如何教養孩子是個藝術,不是科學,沒有公式可套,也沒有別人做成功,你如法炮製就一定成功。事實上,你不成功的機率大於成功的,因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對世界是件很殘忍的事。每個孩子成熟的時間不同,有的孩子3歲就會跟母親揮手再見,高高興興的去上學,有的就像這個孩子一樣,5歲了,還希望能在媽媽身邊。他心裡沒有準備好,還不想離開家去上學時,硬把他送去哭2個月實在是太殘忍。 被迫獨立,反而受創傷 很多人誤會了「獨立」的意思,以為對孩子一定好。被迫的獨立是童年的創傷,是一輩子的不安全感。現在有好幾個研究都發現:童年的不安全感會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無法維持長久的男女關係,也無法對性伴侶作出承諾,他們的人際關係疏離。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遠的角落一個人睡,哭了不能抱,抱他會增強他的哭行為,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現在鐘擺盪回來了,從老鼠實驗上知道親子分離的恐懼會影響大腦荷爾蒙的分泌,現在醫生讓嬰兒的搖籃放在母親臥房,使嬰兒一張開眼就會看到熟悉的面孔,也鼓勵母親把孩子揹在胸前,讓孩子聽到母親的心跳,增加他的安全感。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現。我不了解我們的母親怎麼這麼沒有自信心,會隨便聽從人家的話而賠上孩子的幸福。 教養,一切合理就對了 帶孩子沒有訣竅,惟一就是Common Sense,凡事一切要合理,孩子每天哭,不合理,不合理就要去檢討哪裡不對,我們每個母親都會說「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為什麼不會把它應用到生活上,從這裡推論出別人的孩子要這樣,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這樣? 我們中國人很喜歡「從眾」,別人怎樣,自己也要馬上跟進,葡國蛋塔、甜甜圈、股市等「一窩風」現象,其實是沒有自信與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跟進。為什麼我們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我們為什麼這麼在乎別人的閒言閒語?我想我們的教育從小要孩子反省、檢討自己,會不會檢討的過頭了,對自己沒信心,別人都是比較對?從伊朗連體雙胞胎拉列和拉丹的例子就知道,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生活經驗完全相同(因為頭連在一起)都會有不同的人格,更何況你我的孩子? 教養孩子不是科學,無法複製,它是藝術,因人而異,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一定要有信心,只要孩子很快樂,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你就做對了,堅持下去,你的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來回報你。

奇書《水滸傳》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2

《窗下思潮》 奇書《水滸傳》 2008/3/1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岑逸飛 《水滸傳》是一部奇書,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內容圍繞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一般認為作於元末明初,但不論其表達的思想或版本問題,以至成書年代、作者是誰,歷來都有爭議。 《水滸傳》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羅貫中則做了若干整理工作。但由於有關施耐庵的資料甚少,也有人懷疑「施耐庵」可能只是託名,金聖歎七十回本署名「施耐庵」所寫的《序》,一般認為是出自金聖歎之手。 《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成為民間口頭相傳的文學,由說書人編成話本,描述不同的水滸人物,初步有了故事梗概,而故事劇本,早已見於元雜劇。 所謂「水滸」,字面意思是「水邊」,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山東的梁山泊,位於山東西南梁山縣境內,占地約三•五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下游、汶水和濟水的匯聚地,古稱澤國。據有關資料記載,從五代到北宋末年,黃河曾有三次大的決口,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形成一個大水泊,成為《水滸傳》描繪的「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的梁山泊。 另外,「水滸」二字,又見於《詩經.大雅.綿》:「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聿來胥宇。」古公亶父是周文王祖父,具有仁德,得到人民擁戴,在岐山下建立開國基業,而「水滸」便是指古公亶父到岐山時經過漆、沮兩水旁邊。所以有研究者認為,此書取名「水滸」,是將梁山好漢的聚義,和周朝興起作模擬,具有反抗當權者的精神,不應有招安以後的故事。 《水滸傳》在流傳過程中,出現極多不同版本,但主要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簡本,另一是繁本。簡本文字較簡單,細節描寫也少,而繁本則寫得較細緻,也流傳較廣。影響較深的兩個繁本,一是一百二十回繁本,另一則是金聖歎的七十回本,腰斬了招安及以後的事,以原書第七十一回再添加一個盧俊義的夢作結尾,然後將第一回作為楔子。 金聖歎腰斬《水滸傳》並作點評,確有其獨到之處。他對《水滸傳》不作支離破碎的賞析,而是宏觀上把握全書的思想傾向,重視藝術內容的發掘和藝術手法的處理。事實上,《水滸傳》寫當年梁山好漢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但其後卻寫他們接受招安,未免有點大煞風景。 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情節可分為兩大部分,前七十回以宋江、晁蓋為首,吸納四方豪傑上梁山,反抗腐敗政治,直至一百零八條好漢齊聚忠義堂,排列座次。這一階段,梁山英雄是大碗酒、大塊肉,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讀者也看得痛快。 可是後五十回描述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先是北征遼國,威震四方,但南征方臘一役,便七損八傷,甚至遭奸臣所害,幾乎沒有一個善終,雖是忠心為國,卻落得如此下場。相比於前七十回,這後半部的好漢,要向朝廷低頭,其作風已拘謹得多。從文學角度看,應是金聖歎的七十回本,較能使人感受作品的整體美。 若撇開版本問題不論,書中一百零八條好漢,在作者筆下,其個性都十分生動活潑,人物性格的刻畫各有特色,每個人物的言語、舉止,都與其身分和地位緊密配合,而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成長的經歷不盡相同,情節曲折,引人入勝。 在這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中,最值得爭議的人物是宋江。宋江是此書的第一號人物,作為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複雜和最有藝術魅力的人物。 歷史上的宋江只是一筆帶過,但小說中宋江的性格,被描繪成符合書中的「忠義」主題,秉持儒家信條,仗義疏財而不近女色,除了有「及時雨」的外號,又被稱為「呼保義」和「孝義黑三郎」。 但這只是一百二十回全傳本的宋江形象,而在金聖歎批本,卻塑造另一個不同的宋江。金聖歎討厭宋江,所以只要宋江出現的場合,全傳本稱讚宋江的部分都被他修改,想藉此揭穿宋江之惡,說明他是個處心積慮謀取功名的偽君子。宋江究竟是個什麼人物,似是要由讀者去裁決了。 若從政治和社會的角度看《水滸傳》,它可說是反映北宋末年的政治及社會亂象,書中處處可見官員行賄及壓迫老百姓的個案,官逼民反,梁山好漢憤而與朝廷對抗,多少為有苦無處伸的老百姓出一口烏氣。這大概是幾百年來,此書大受歡迎、讀者喜愛的原因之一。 現代人看《水滸傳》,它也可以作為管理學的教材。因為當昏君無能,奸臣誤國,梁山好漢如何籌畫謀略,如何智取對手,如何培育領導人才,其中的運作秘訣,都可應用於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和企業間的明爭暗鬥。 (讀者文摘三月號)

花木的美稱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6

《文化大觀園》花木的美稱 2008/3/1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田峰 中國園林傳統名木十六品--四大蔭木:蒼松、檜柏、銀杏、梧桐。四大葉木:翠竹、芭蕉、紅楓、垂柳。四大果木:柑橘、枇杷、柿、棗。四大蔓木:紫藤、凌霄、忍冬、葡萄。 中國五大經濟林木--竹、香漳、油桐、漆樹、杉木。 世界五大園林樹木--金錢松、雪松、世界爺(巨衫)、日本金松、南洋杉。 盆樹七賢--榆、楓、冬青、銀杏、鵲梅、黃山松、纓絡柏。 庭園名花八品--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翠竹、虛火、梅花、蘭花。此八品諧音為「玉堂富貴、竹報平安」。 中國八大香花--蘭花、茉莉、桂花、白蘭花、珠蘭、玳玳花、玫瑰、梔子。 名花十二客--牡丹為貴客,菊花為壽客,梅花為清客,丁香為素客,蓮花為靜客,桂花為仙客,瑞香為佳客,蘭花為幽客,茶花為雅客,薔薇為野客,茉莉為遠客,芍藥為近客。 盆樹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臘梅、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數字花--一串紅,一串串紅艷艷的花朵,猶如一串串小爆竹掛在枝梢;二色芋;三色堇,一朵花上具有紫、白黃三色;四季海棠,一年四季開花;五色椒,五朵花一簇,花被五瓣,雄蕊五枚,花色五種;六月雪,六月開花,花白如雪;七姊妹,七朵花一簇,同氣連枝,互相偎依;八仙花,花多聚集如球,花色轉換與民間傳說的八仙相連;九里香,香飄遙遠;十樣景,長莖抽出之後,各色花逐次開放,一直到頂,猶如十樣景;百日草,從夏到秋,能開花百日;千日紅,花色艷麗光澤,經久不變;萬年青,多年生常綠草本花卉,終年常綠。 四時花景--春來牡丹怒放,炎夏荷花盛開,仲秋桂花飄香,隆冬山茶吐艷。

棋聯妙趣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6

《天南地北》 棋聯妙趣 2008/3/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趙存 弈棋是一項高雅的文化活動。君不見近來稱霸日本的男女棋王多是中國人也,不愧弈棋古國。當然古往今來,有不少文人學士都曾撰聯抒感。這些棋聯不但內容深邃,寓意巧妙,而且情趣高雅,耐人尋味。以下試舉數例,供君賞吟: 一、:唐開元十六年,朝廷召試天下神童。年僅七歲的李泌應試,恰遇玄宗觀棋興濃,就命宰相張說以棋作聯:「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語畢,李泌即對:「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志。」 上聯蘊含棋道,下聯包含哲理。李泌一聯悅聖顏,遂入仕途。 二、相傳宋代蘇東坡見松子落在棋盤上,便脫口道:「松下弈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聽後,即以應對: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此聯天然工穩,情景交融,令人拍案叫絕。 三、南京莫愁湖有一「勝棋樓」。相傳朱元璋和大臣徐達在這裡下棋,徐達勝了,朱元璋便把莫愁湖賜給了他,並在此建了這座勝棋樓。後人為此寫下了難以數計的棋樓聯,其中一聯:「世事如棋,一局爭來千秋業;柔情似水,幾時流盡六朝春。」又一聯:「鍾山東峙,長江西來,地勢壯金陵,登斯樓也,喜政局揪抨,一著棋高憑國手;雨花南屏,清涼北倚,天安懸紫塞,憶彼美兮,注波光雲影,千秋旨勝重華封。」 這兩副棋聯,皆以棋局喻世事。在人生的旅途上,須一步一步謹慎,時而奮起拚殺,才不枉此一生。 四、從前,有姓高、姓伍的兩位學者,坐在古槐之下對弈。姓高的學者提議說,下完棋做一副對聯如何?姓伍的學者略加思索,就先出了上聯:「一堂古屋,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芬芳魚不躍,哭煞蓬頭劉海。」 姓高的學者聽了左思右想也沒有對出下聯。直到一盤棋下完了,才被殘局觸動了靈感,立即對曰:「半局殘棋,車無輪,馬無足,卒無兵器炮無聲,猛攻徒手將軍。」這下聯抓住了特定的環境和事物的本質,以遊戲之筆作理趣之論,可謂是巧妙絕倫。 五、據說有位清代詩人曾用象棋子作一上聯:「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祝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 時值八國聯軍入侵,西太后逃往熱河。於是有人嵌入牌九名作出下聯:「至尊在野,長短休論,文泄泄,武沐沐,議和疊疊,到後來,萬人失望,直落得搶天呼地。」以牌九物件棋子,集民憤於聯語之中,讀來真是妙不可言! 六、明代大臣洪承疇投降清朝以後,有一天和朋友下棋,這天正好是「穀雨」節,他隨口說出半聯徵對:「一局妙棋,今日幾乎忘穀雨。」 其友對洪承疇降清,早懷有憤恨的心情,但平時敢怒而不敢言,現在借此機會,續出下聯:「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文章妙似天成。其友的對句,一語雙關,清明指「清明節」,又指明、清兩個朝代。它不但切對,而且深藏諷意,使人不禁為之拍案叫絕。 七、晚清的著名哲學家魏源,也以善對著稱。一次,他看一學館先生與一來客飲酒下棋,先生動一著棋,酌一口酒,恰然自得地吟出一上聯:「下棋飲酒,一著一酌。」魏源見來客苦思不得其對,就隨口一句下聯幫他解了圍:「彈琴賦詩,七弦七言。」 下聯以「七」對上聯的「一」,而「七弦」、「七言」正是琴、詩的基本結構,先生和來客不由得交口稱讚。 八、清代左宗棠西征阿古柏,勢如破竹,威震中外。有書生撰一棋聯的上聯:「大帥用兵,士卒效命,車轔轔,馬蕭蕭,氣象巍巍,視此去,一炮成功,方不愧出將入相。」以征下聯,幾年未得。 後值庚子年,學士丁亮有感時勢,以八國聯軍入京,清室出逃之事,用牌九名稱巧對:「至尊在野,長短休論,文泄泄,武沐沐,議和疊疊,到後來,萬人失望,直落得呼地搶天。」 九、在眾多的聯語中,有一副堪稱典雅而佳妙的棋聯:「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上聯道出了對弈者走棋時的思索,下聯則有弈罷興盡而歸的感覺。同時,還把孔子的兩名弟子「子路、顏回」的名字也嵌了上去。 十、為了謹防觀棋者隨意評論,有些人在棋盤兩邊寫有一副戲謔性的聯語:「觀棋不語真君子;落子無悔大丈夫。」 上世紀七○年代,華羅庚在江蘇推廣他創立的「統籌法」和「優選法」。有一次,他在一張圖表的兩邊寫下了一副對聯,巧妙地把上面講到的棋聯改動了一下,成為:「觀棋不語非君子,互相幫助;落子有悔大丈夫,修正錯誤。」 有人問這樣改是何意,華羅庚笑著回答說:「這兩句話說明了『統籌』和『優選』兩種科學態度。上聯講的是推廣科學方法要集思廣益,下聯講的是要精益求精。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把事情辦得更好一些。」

蓮花落(ㄌㄠ、 )

2008年03月13日
公開
2

《文化大觀園》蓮花落(ㄌㄠ、 ) 2008/3/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曹爾建 蓮花落又稱數來寶,是民間流行的一種歌謠,乞丐常順口歌唱,沿街乞討;鄭板橋曾說:「儘風流,小乞兒,數蓮花,唱竹枝……」。他們所到之處,因對方的行業不同,唱的詞曲也不同,但都是吉利話,凡店家掌櫃的聽了無不開心,絕不讓他空手而去,特別是逢年過節,是他們賺錢的旺季,也為新年帶來喜氣。舉數條歌詞如下: 打竹板,向前走,來到關廟大門口,關老爺大聖賢,保佑百姓得安全,能斷油,能斷鹽,不斷關公香火錢。 打竹板,往裡看,掌櫃的開設金銀店,高門樓配大院,金銀首飾珍珠鍊,手工細,真耐看,日進斗金把錢賺。 打竹板,慢慢看,掌櫃的開設大飯店,雞鴨魚肉還有蛋,青菜豆腐炒大蒜,包子饅頭配麵線,吃飽喝足把賬算。 打竹板,慢慢走,來到藥舖大門口,黑漆櫃台三尺高,上面放著鍘藥刀,吃甜的有甘草,要苦的有黃蓮,濟世活人不為錢,橘井杏林美名傳。 打竹板,慢慢走,來到掌櫃的大門口,有洋菸有美酒,油鹽雜貨樣樣有,就是沒有咬人的狗。 打竹板,慢慢來,掌櫃的果然發了財,金招牌銀招牌,漓漓拉拉掛起來。這二年,俺沒來,掌櫃的果然發了財,掌櫃的發財俺沾光,您吃肉來俺喝湯。 打竹板,扭扭腰,老大爺門前柳一棵,柳樹下面老龍窩,踩到龍頭生貴子,踩到龍腰貴子多。 打竹板,您別煩惱,掌櫃的行善要趁早,十塊八塊不算多,三毛五毛不嫌少,施捨救人,行好得好,多福多壽長生不老。 打竹板,磨破口,掌櫃的就是不出手,您不給錢俺不走,在你門前慢慢扭,叫你無心推牌九,看你出醜不出醜。 最後,還是喜劇收場。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6

張大春(20080310)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我當然知道他一向討厭背學校的功課。但是,他可不可以像我小時候那樣背呢?  打從我還是個小小孩子的時候起,就以為「背」這個字是得抬起下巴才說的。父親總是朝我一抬下巴、一闔眼皮:「背。」背的第一義就是熟誦之後將所誦之文一字不易地朗聲唸出。所謂的熟誦,對象不是文字,而是父親口中唸出的一連串咒語。  《左傳》裡的〈鄭伯克段於鄢〉是這麼學的,〈曹劌論戰〉也是這麼學的。《公羊傳》裡的〈春王正月〉是這麼學的,〈吳子使札來聘〉也是這麼學的。《戰國策》裡的〈馮諼客孟嘗君〉是這麼學的,〈觸讋說趙太后〉也還是這麼學的。這些都算不得甚麼學問,一本《古文觀止》裡通通都收著有。這是先秦;漢以後大概就背了〈前/後出師表〉、〈蘭亭集序〉、〈春夜宴桃李園序〉和〈陋室銘〉,我記得他笑呵呵地父親說過:「能背得了這些,勉強上個小學去了吧。」  我讀大學國文系本科的頭一年裡還問過他:司馬遷那麼好的文章、歐陽修那麼好的文章、蘇東坡那麼好的文章,你怎麼不趁我當年記憶力好的時候多逼我背幾篇?老人家還是那麼一抬下巴,答得妙:「我幾時逼你背過誰的文章?」  他這麼一說,我再一琢磨,似才略有所悟。原來當年爺兒倆在晚餐之後杯盤狼藉的飯桌邊你一句、我一句,吟一段兒、復說一段兒的那過程,純粹就是遊戲。對於我是否要通過甚麼樣的考事、進入甚麼樣的學堂、取得甚麼樣的學位、甚至成就甚麼樣的學問──對於這整一些個遠大的理想──父親原本一無所求。  背書,「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不就是背對著書,將所誦之文朗朗唸出,一種「如歌的行板」嗎?但是父親之所以讓我「背書」,根本不是為了作甚麼「每日工夫」,而是他自己將喜歡讀誦的文章把來和我一塊兒玩樂。  在剛剛結束的這個寒假裡,張容的作業裡有幾項背誦的功課。其中之一是北朝匿名詩人的〈木蘭辭〉。此詩大體五言、六十二句,中有雜七、九言句者。我自己在大二修習文學史一科之際為了應付考試曾經背過,考後隨不復記憶。  「你能背嗎?」我說:「很長呀!」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這個我已經會背了。」他很愉快地說。  「這是結尾,前面還有五十八句呢?」  「我現在祇會背兔子的,寒假結束以前應該都會背了。」  我當然知道他一向討厭背學校的功課。但是,他可不可以像我小時候那樣背呢?父親當年是怎麼讓我每一句讀個一兩遍就背得的呢?我想了快半個小時,忽然想通了!喔!是了──父親的用意不是要我「背得」,而是讓我透過他口中的咒語,帶我進入一個想像的世界。那咒語裡的每一個文字音節都對應著一個教養劇場裡最深刻而真實的意義。於是我移坐到窗邊,雙手在胸前滾動起一個隱形的紡紗輪,努力想像著我是一位壯碩而憂傷的少女,口中發出「唧唧、唧唧」的聲音。  「你在幹嘛?」張容問道。  「他說『雞雞』、『雞雞』!」張宜像是逮到了我在作惡一樣得意。  「我是木蘭!」我用女腔繼續著我在〈木蘭辭〉裡的角色,說:「木蘭雖然沒有小雞雞,但這卻是關鍵──『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兩句的意思是說……」

童言童語背後的深意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5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童言童語背後的深意 2008/3/4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認真傾聽對方所說的話,了解箇中深切的涵意,並給對方最溫柔的回應。 三天前的夜晚,當我和外子一起哄大女兒入睡時,她突然對我說:「媽咪,我好熱。」「你是不是穿太多衣服了,要不要脫掉一件睡衣?」我問道。「沒關係,媽咪,那是奶奶買給我的。」外子告訴她:「脫掉不會怎樣的,我相信奶奶不會介意的。」女兒很感性的回答:「我想穿著它,因為我很想念奶奶。」我和外子趕緊給她一個疼惜的親吻,並答應她,我們會告訴奶奶Sabrina想念她。 隨時停、看、聽 細心觀察孩子們的一舉一動,並了解孩子所說的話是很重要的。有些話可能是童言童語,但有些話的背後卻有深層的涵意,當父母的我們,必須要隨時提醒自己:停、看、聽。 去年我們一家人回紐約過聖誕節,大女兒、婆婆和我三個人準備外出。當婆婆進屋去拿她的手提包時,我將大女兒固定在安全座椅上,然後將車子開出車庫,再回到副駕駛座,這個時候,大女兒跟我要了件毯子。 我說:「寶貝對不起,因為車子已經發動了,我不能進屋去幫你拿毯子。你拿媽咪的外套去蓋,好嗎?」「為什麼?」「因為車子已經發動了,如果把你一個人留在車子裡是很危險的,萬一有人將車子開走的話怎麼辦?」大女兒想了想說:「如果車子不見了,奶奶一定會很傷心。」我轉身過去對大女兒說:「你知道嗎,寶貝,如果你被陌生人開車載走了,媽咪會更傷心,我將夜不成眠,食不下嚥,而且每天以淚洗面,我的心會碎掉,每個人認識你的人都會很難過。」大女兒忍不住露出滿意且驕傲的笑容。 處理生活考驗 我的朋友最近買了新屋,在她的新居裡,放了好幾張二兒子的照片。有天,大兒子對她說:「媽媽,弟弟的照片好可愛,看到他的照片真開心。」朋友這時發現,這些擺飾的照片居然沒有一張是大兒子的!她靈機一動,馬上跟他說:「我已經把你的照片拿去沖洗,而且我也準備了很漂亮的相框要放你的照片喔。」朋友看到大兒子臉上愉悅的笑容,馬上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如何面對及處理生活上這些「考驗」很重要。身為父母的我們要仔細聆聽及了解孩子話裡的意義。孩子需要透過父母的話及肢體語言了解、肯定自己的價值。他們必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但偏偏感受是抽象、難以言傳的。在與人互動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情緒反應,我們要保持高度警覺,抓住這些線索。我的另一位友人向我抱怨,她先生很關心他們的雙胞胎孩子卻忽略了妻子。 最溫柔的回應 當孩子生病時,他會請假帶孩子去看醫生、盡心盡力照顧他們;可是當她生病,他卻不為所動。我告訴她,如果她希望先生呵護她,她就必須讓他知道。我與她分享我的例子。 當我生病時,我不會麻煩任何人,因此當外子生病時,我也認為他能照顧自己。這提醒了我,或許外子也覺得我忽略了他,以為我一點都不關心他呢。現在,當外子抱怨他的背痛時,我會放下手邊的事情,先關心他、看他需要什麼協助,我會用藥膏幫他揉揉背,像對待孩子般細心呵護他,對他體貼入微的照顧應該是最有效的藥方。 不論是對待大人或是孩子,都要認真傾聽對方所說的話,了解箇中深切的涵意,並給對方最溫柔的回應。

幻想自己在度假

2008年03月12日
公開
1

《心靈體操》幻想自己在度假 2008/3/4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賴淑惠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的發生,都不在我們預期範圍內,有趣的是,有些人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會覺得很氣惱,但有些人就能夠處之泰然。這是什麼緣故呢?其實,這完全看你怎麼樣看待事情的發生罷了。 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困擾--鄰居家裡養了一條狗,只要風吹草動或是見到人影,就大聲吠個不停。 狗的排泄物與氣味也常造成四周環境污染,跟鄰居溝通數次卻未見改善,但總覺得礙於情面而不好意思與對方說清楚講明白,這種情況令人氣惱。 但換個角度想,現在治安每況愈下,鄰居養條狗,若是有陌生人靠近,也可以產生一些警醒的作用,況且養狗還要為狗洗澡、清理糞便、餵食、看獸醫等事情。鄰居養狗,而我們可以受益,卻又不需要做這些麻煩事,真可說是託鄰居的福。 雅青用很便宜的價錢在天母買了一間別緻的套房,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個冬天。 然而,隨著季節轉移,天氣也愈來愈熱,雅青終於才發現好地段、低房租背後的祕密。 原來,房間的隔壁是一問餐廳,夏天到了,餐廳的空調系統全數啟動,機器發出嗡嗡的聲響。雅青找隔壁的餐廳協商,才發現餐廳早已與原屋主達成協定,由餐廳付給屋主一筆錢,而屋主從此不得干涉這個問題。 知道真相後,雅青也只能怨嘆自己未仔細調查即糊塗的買下該套房。 「既然無法改變環境,也就只好改變自己的心態吧!」雅青是這麼對自己說的。 於是她幻想著自己徜佯在峇里島的碧海藍天下,嗡嗡的聲響猶如浪濤般不斷地拍打著岸邊。 忙於工作而無暇休息的雅青在自己的小天地中,發現了讓自己放輕鬆的祕密,於是小套房就成為雅青工作一天後的度假小勝地。 秋去冬來,隔壁餐廳的空調總算也暫時休息了,雅青於是笑著對朋友宣告自己從峇里島渡假回來了。 看!多麼棒的心境哪! 同樣的事情只要用不同的心態去面對,就會有異想不到的好結果。從現在起,試著調整自己的想法吧!

在細節之中

2008年03月11日
公開
18

《光點》在細節之中 2008/2/1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二○○七年底,我帶著學生到爾雅書房舉辦讀書會。久處於體制之中的我們,習慣了日復一日的按表操課。走出了教室去讀一本書,這樣的學習體驗是極為特殊的。廈門街幽靜的巷弄中,陽光輕輕灑落。隱地老師與林貴真老師熱情的接待,不僅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與閱讀感受,更提供我們一桌子的點心、茶與咖啡。來此之前,我一再地叮嚀學生要有分寸,不該說的話不能說,不該做的動作不能做。爾雅書房在現代都會中,維持了一種溫柔敦厚的姿態。當我的學生走進裡頭,氣質馬上就被同化了。帶他們來這邊,還有另一個目的。我想知道自己的學生,如何與人交接應對。 我向來喜歡從生活細節中去觀察一個人。許多哲學家說,魔鬼就在細節中,我則是相信有時神就在細節之中。從生活的表面,一些零碎的事件,可以看到更深層的東西,那絕對是幸福的。唯有這樣,我才覺得能夠比別人更認真一點的活著,更認真一點的快樂或是悲傷。 之前好幾次發現阿勳在上課時看別的書,非常的入神。當下並未阻止他,只在課後稍微提醒。事實上,我被他那種求知的熱情打動了。不為成績或其他功利的目的,看他專注的投入,突然覺得這個體制少了點什麼。這次在爾雅書房吃吃喝喝之後,我發現阿勳主動去幫貴真老師清理桌面。盡管表面上大而化之,其實他真是個溫柔細膩的人。沒有人叫他要做什麼,他就上前去做了,彷彿一切只是自然而然。 來到建國中學教書之前,許多人好意的提醒我,資優生的最大毛病是驕傲與自私。驕傲使他們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與體貼。自私則讓他們過度自我膨脹,以自己的快樂為行事準則。有不少人這麼認為:現在的台灣社會亂象,乃是由於品格教育低落所致。在凡事講求功利效率的時代,說品格似乎太沉重。主導教育的人,若是只會嗆聲放話,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實在很難說服學生相信尊重與包容的美德。從談吐之中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格調之高劣,我常常是在打開電視之後得到印證的。 走出爾雅書房,我對著昏黃暮色微笑起來。一項美好的收穫,正藏在細節之中。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從錯誤中成長

2008年03月11日
公開
5

《收放之間》從錯誤中成長 2008/3/6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功文奶奶 情境: 小慈一直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乖女兒,老師同學眼裡的好學生。由於小慈從小就喜歡讀書,成績優異,所以小慈的爸媽認為小慈是資優生,對小慈的期望很高,希望小慈不但在班上能維持前三名的好成績,也能一路順遂的考上明星學校。面對身邊親友和同學的期待,小慈感到戒慎恐懼,總是反覆告誡自己:「要加油!不能輸,只能贏!」因為這樣,導致了小慈的好勝心很強,不容許自己有絲毫的失誤發生。 這天,小慈在解數學難題時遭遇了瓶頸,不是解不出來,就是答案錯誤百出。小慈又恨又急,氣得把數學課本摔在地上。想到父母可能會對她感到失望或是責備她,小慈忍不住趴在桌上大哭起來,怪自己不爭氣,連小小的數學難題也無法解決。究竟,面對這種孩子好勝心強,不容許自己學習上發生錯誤的情況時,要怎麼辦呢? 答: 有些好勝心較強的孩子,在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困難時,甚至會氣得哭出來。這些孩子的學習壓力往往很大,老師如果沒有察覺,進而予以輔導,孩子很快就會出現學習倦怠感而退怯。 要解決此一問題,先要探討這種學習壓力的來源。一般而言,這些壓力大部分來自於家長,譬如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時,每每招來責備或嘲笑,久之孩子 自然會變得患得患失,連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而倍受壓力。 另一種情形則剛好相反,往往孩子有一點好成績,就被父母捧為天才似的,這樣也會導致孩子求好心切,一意表現,因而十分害怕錯誤及失敗。 所以在孩子開始學習時,就要先建立他們正確的觀念,例如讓孩子了解,有錯誤沒有關係,只要能找出原因並加以改正,收穫會更大。此外,老師或家長則應從旁給予鼓勵,並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可能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如何做到不貳過。若有適當時機,不妨分享個人從錯誤中成長、學習、改進的親身經驗,更具說服力。 總之,善用讚美和鼓勵,孩子就會朝我們所鼓勵的方向邁進。父母切忌性子太急、求好心切,導致孩子一心求對、求勝,而忽略學習的過程,剝奪他嘗試錯誤的機會。 若希望孩子能以平常心來面對錯誤,家庭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起點及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