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天道不可違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11

《瞬凍生命的樂章》天道不可違 2008/4/28 人間福報醫藥版| 作者:◎陳宏 中華傳統文化有五倫之說,五倫並不是要談玄說妙,可說是天然的秩序。我們常常講的「道德」,什麼叫「道」?倫理就是道,這是自然的秩序。 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組織家庭,結合為「夫婦」,五倫從這裡開端。有夫婦而後生下小孩,就有「父子」。小孩多了,就有「兄弟」。孩子長大,人際關係擴展,就有「朋友」。進入社會職場,就有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也就是孔子所稱的「君臣」。 千萬不要誤會,五倫不是孔老夫子發明的。孔老夫子非常謙虛,自稱他一生教學「述而不作」,他沒有創作,都是祖述古聖先賢的教誨。實際上也不是古聖先賢創造的,是天然的,自然而然的法則,自然而然的秩序,就像氣候有春夏秋冬一樣,不能錯亂,這叫「天道」。 修道有得於心,就是「德」。把倫常之道,能做得很圓滿,智慧就會現前。如果有得於身,不會衰老、不會生病。「德」有身心兩方面,「道」只是一個。 印光大師說:「敦倫盡分」,敦倫要落實到盡分,「分」是我們的本分。 儒家講的「五倫十義」,這個「義」字的意思很深很廣。我們通常講義務,例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以及處世待人接物上所顯現的,道義、仁義、情義與恩義。 很可惜,如今的社情民心,受功利時潮影響,對義的要求已日漸式微,再加上過去當權者的意識形態,刻意與大陸隔離、醜化、妖魔化、去中國化的結果,連世界公認為人類智慧結晶的遺產,中華傳統文化,也被疏忘了,從小就要扎根的道德教育,禮義廉恥,也不見了。 佛家主張「平等」,分別就是不平等,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就是不平等。或許有人會問,伸出右手來,五個指頭功能各異,豈能在手指一樣長上求平等?總統、文武百官、縣長、國小校長、教師、工友,該怎麼比?又該怎麼求平等? 若套用「盡分」觀念,就可解決,各自在專業領域,盡心盡力,圓滿完成,則於自己專業的崗位,也應屬第一,雖然職務不同,但都是第一,就可平等。  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平等?佛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相貌完全相同,跟阿彌陀佛一樣,個子都一樣高,身體皮膚都一樣顏色,全身金色,是真平等了。所以,要平等,就得嚮往極樂世界。(劉學慧整理)

閃亮唇膏、唇蜜 增加罹癌風險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7

人間福報醫藥版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愛美女士們要留意了,美國達拉斯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皮膚科醫師克莉絲汀•布朗研究指出,閃亮的護唇膏和唇蜜,可能吸引紫外線,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布朗表示,嘴唇比皮膚更容易因為長期陽光損害而老化,也更容易罹患嚴重癌症。下嘴唇罹患皮膚癌的傷害性可能更大,且容易轉移到周圍的淋巴結。 布朗說,保護嘴唇免於受到有害的太陽光照射,和用防曬油保護皮膚一樣重要。但調查發現,使用唇部保護產品的美國人,還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現代女性常用的閃亮護唇膏或唇蜜,不但無法保護嘴唇,反而會把太陽光吸引到唇部,增加穿透嘴唇表面的光線。 國內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則表示,門診上確實曾有因長期曝曬在陽光下而罹患「陽光唇炎」的案例。 她表示,該病症是一種早期癌前變化,有百分之八的機會轉為皮膚癌,好發在長時間、密集曝曬陽光又未防曬的民眾身上,多半是農夫或建築工人,一般民眾得病的機會很低。 不過醫師仍建議,白天出門前半小時,應先塗「防曬」護唇膏,再擦口紅或唇蜜。若會在室外二十分鐘以上,應使用SPF30的防曬唇膏,且每兩小時補抹一次。 醫師也提醒,須選擇唇部專用防曬品,不要用身體用防曬油直接塗抹唇部,避免誤食有害化學物質。 如果發現唇色異常變化,例如一個區域顏色變暗或變白、嘴唇某個部分一直脫皮,應到皮膚科就診,檢查是否為癌症徵兆。

回收藥品半張桌 健保費卻要漲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36

2008/4/28 人間福報投書| 作者:蔡銘燦(台南市�藥品行銷) 物價飛漲,百姓飽受通膨之苦,健保局卻提出健保費率調漲方案,非但時機不對,心態也可議,以為從民眾口袋掏錢,是解決健保財務問題的捷徑,真不夠「聰明」。 筆者日前到一家藥局拜訪,碰到一名婦人帶著大包小包的藥,交給藥師做「過期藥品」回收處理,那些藥幾乎擺了半張桌子,讓藥師和我看傻了眼。 藥師逐一檢視這些藥,發現其中有三天前才在附近一家綜合醫院領的藥,於是問婦人:「這是最近才拿的藥,連開都沒開,為什麼要丟掉?」婦人瞄了一眼答:「我婆婆根本都不吃,最後還不是丟掉,早丟晚丟都一樣啦。」 藥師拿起電子計算機,逐袋計算這些藥品的健保給付價,加總下來竟多達數千多元,其中不乏所謂的原廠高價藥,數量不多但金額卻很大。藥師覺得太浪費,機會教育婦人,要她陪婆婆看診時,告訴醫師婆婆的用藥態度,以便做出更合適的醫療措施,婦人面露難色:「我是很想說,就怕醫師會不高興。」 全民健保問題千瘡百孔,其中浪費醫療資源是最嚴重的事,健保局、醫療院所和民眾都有責任。將接任衛生署長的台大院長林芳郁,長期在公立龍頭醫院服務,醫療資源豐厚,不虞匱乏,一朝持家,能否體會開源節流的重要?會不會「蕭規曹隨」把健保虧損找民眾「彌補」?有無魄力改革健保的畸形亂象,五二○後「馬上」就知道。

徒善不足以為政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11

《因小失大集》 徒善不足以為政 2008/4/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一拙 「徒善不足以為政」,見於《孟子》的〈離婁篇〉,意思是說:一個國家的領導者不能只憑一腔好心善念來領導人;而是要效法先王的仁政,才可以平治天下。所謂先王,當然是指堯、舜而言;堯、舜的仁政,當然不是濫好人的鄉愿之道!而是要:一、愛人、知人,愛人才能夠以同理心待人,才可以使彼此無怨;知人始可以舉賢德而用之,當年舜舉皋陶、湯舉伊尹,而不仁者遠,社會清明,小人不能亂政。二、能斷、敢斷,能斷得有識見,敢斷需有膽識。《尚書•舜典》記載:「舜誅四凶: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管仲告訴齊桓公,沒有決斷力,不能成就霸業,正是此理! 唐敬宗作了國家的領導人,卻遊戲無度、性格褊急,動不動就打殺身邊隨扈,搞得宦官、護軍人人既怨且懼。寶曆二年(西元八二六)十二月的一個深夜,他捕了狐狸回來,就和宦官劉克明等一干人喝酒作樂,大醉中被弒,死時才十八歲、皇帝才當了二年。於是,宦官擁立敬宗的弟弟李昂,是為文宗。 文宗用裴度為相,勵精圖治,當其在位,四夷不敢作亂,一身繫國家安危二十幾年,郭子儀之後,此一人而已!文宗又去奢從儉,即位之初,便下令:「中尉以下不得穿紗縠綾羅」;駙馬韋處仁不過穿了一件當時流行的夾羅巾,就訓斥他:「朕所以將新豐公主嫁你,是看重你們家風清素;你卻追逐時尚,太令朕失望了!」他又展示洗了再洗、穿了再穿的龍袍給群臣做典範,群臣當然讚美皇上的儉德;當代書法大家、翰林學士柳公權卻說:「陛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重要的是怎樣近賢臣遠小人,納諫諍,明賞罰,以提昇國家的太平之治。至於展示洗了再洗、穿了再穿的龍袍,不過小事一樁,和致治沒有必然的關係呀!」 他又延訪朝野賢達的政事意見,表現出唯才是用的意圖,在和工文辭、有口辯的李仲言一談,驚為奇人,準備重用而徵詢李德裕之見。德裕說:「仲言因王守澄(這是宦官頭子)而晉見,陛下豈不知其為人嗎?」皇帝說:「難道不容改過嗎?」德裕說:「臣只聽說顏回能不貳過,不聞其他。」 皇帝又要重用鄭注為工部尚書,乃問戶部侍郎李玨:「卿知鄭注的為人如何嗎?」李玨說:「臣豈只知其姓名?甚且深知其人品的奸佞!他好穿鹿裘,自居終南隱士的清流人物,實際是熱衷功名、奔競鑽營之徒,他不也是王守澄引薦的嗎?陛下豈能與之親近!」但是,文宗終究還是倚畀了他們。 唉,難道當時沒有人才可用嗎?不,除裴度、李玨、柳公權之外,還有劉蕡、宋申錫等等;只是他信之不篤,不能放手而已! 太和二年(八二八),賢良方正劉蕡在和皇帝對策時,極言宦官之禍;文宗是宦官王守澄等所擁立,文宗何嘗能夠忍受他們的跋扈專橫而亂政?但他不敢用劉蕡之策。第二年,他終於看出了鄭注、李仲言的嘴臉,更受不了王守澄的擅權;但是,皇帝走的不是明正典刑的王法之路,而是勾結大臣陰謀殘殺的手段。 文宗以為翰林學士宋申錫沉厚忠謹,可倚以大任,便密令他誅除宦黨;申錫乃聯合京兆尹王璠舉事,王璠為了討好王守澄而洩其謀!守澄乃先下手為強,告宋申錫要擁戴漳王李湊造反;文宗居然相信殺了宋申錫!後來,他和丞相李石談起這事,流著淚說:「朕知誤殺了申錫,只是奸人逼朕,朕莫如之何呀!」於是,又定一計,以為鄭注既是王守澄的黨羽,不如用鄭注殺守澄,來個窩裡反!果然酖殺了王守澄,卻引發了有名的「甘露之變」,政權反而落在更狠毒的仇士良手裡! 他死前一年,坐在思政殿上,召值日學士周墀,問說:「你看朕是怎樣的皇帝呢?」周墀當然說是堯、舜之主啦,皇帝流下淚來,說:「朕豈能比堯、舜?恐怕連周赧王、漢獻帝都不如呢!」周墀驚訝得跪倒說:「陛下怎可自比亡國之君?」皇帝痛哭失聲:「赧王、獻帝只不過受制於強藩,朕竟逼辱於家奴!」於是君臣對哭,皇帝從此再不上朝視事;明年,開成五年(八四○)駕崩,死時才只三十三歲的青壯年。 宋朝幫司馬溫公寫《資治通鑑》的范祖禹寫到這一段,感慨地說:「文宗欲除宦官之偪,以清宮闈,正紀綱 ;卻有其志而無其材,又且闇於知人,是以取敗。雖恭儉敦厚,勤於庶政,以其時君較之,身無過行;而主威益削,國命益微。憤懣憂鬱,至於沒世。孟子說:『徒善不足以為政』,豈不是文宗的寫照嘛!」

記者還是作家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3

《新聞趣談》記者還是作家 2008/4/15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平濤 有人說,「文章寫得好,當記者一定是一流的」,那可不見得。 作家文章寫不好,自然不是「作家」。但是記者除了文章要通順外,還得要有以最淺顯的文字,充分表達內情,讓讀者一目瞭然,因為讀者是沒耐性讀長文的。 有人說:新聞好難寫。其實一點也不難,俗話說「情書寫得好,寫稿沒煩惱」,何出此言?自然有其道理。君可曾聽聞「情書」寫得爛,會打動人心的?除非此君帥又多金,要是碰上喜歡「滿腹經綸」的人,文字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新聞記者不就是要以文字,打動讀者閱讀的人嗎? 早年,曾有報業老闆引進作家當記者,這位記者文章沒話說,一篇稿子洋洋灑灑寫幾千字,稿子到編輯手中,可讓編輯傻眼了,要全部用,沒那麼多版面,要刪又不知如何刪起,時間有限、版面有限,最後只好割愛,經過幾次挫折,這位作家記者也幹不下去了。 這可不是媒體沒有作家立足之地,他在副刊可是海闊天空,才華可自由發揮,名作家林海音就主持過媒體副刊,內容豐富十分叫座。 其實記者有記者的料子,不是擁有博士學位,就一定是好記者,記者必須要有敏銳的鼻子(俗稱新聞鼻),組織能力強,並在短短的文字中,讓讀者用最短的時間,瞭解事件的原委。當然,這種能耐,是要經過嚴格訓練。可惜的是現在的媒體老闆講的是「速食」,新近人員馬上派上用場,也因此報導的新聞,既不深入也不專業。

天涯何處無芳草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4

《閒讀擷秀》天涯何處 無芳草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菲爾 也許是草地的獨特的芳香,自古以來帶給詩人們無限靈感。他們認為青綠色的草,是報春使者,它賦予「芳草」、「春草」等等美名。詩人們描寫春意的詩篇很多都提到了草,比如: 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寫〈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敘述池塘裡生出春草,花園裡柳樹上也有鳥鳴唱了。 用春草來歌頌春天的作品還有韓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他描寫的是京城裡的街道下著小雨的美妙意境。詩人舉目看春草剛發芽,遠看猶如新綠,近看卻尋不著。在這裡,他寫了自己在春天時的歡喜之情。 除了成為春天之使,綠色的草也讓詩人有情感的聯想。蘇東坡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被傳頌千古,表達了豁達、不執著。 有學者認為詞裡的「芳草」代表愛情、有人還引申為美好的前景。 另外,芳草也讓詩人、詞人們用來表達離愁、別情。比如「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是詞人牛希濟在作品〈生查子〉裡所寫。他從女性的角度,來描寫跟情人離別分開時那種依依不捨的情感,要求對方記得自己碧綠的羅裙,每次見到芳草時請憐惜著它們。 李白也寫道:「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這是出自他一首送別詩〈灞陵行送別〉。 在許多用芳草表達離情的詩篇中,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更是古典詩詞中的「名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人也用芳草表達興亡盛衰,比如杜甫的名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的是昔日的宮殿樓閣裡野草滋生的情況,帶來悲涼之情。 看來,小草雖小,可它在古典文學中扮演的角色,也是舉足輕重呢!

相依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6

2008/4/25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黃麗惠 傍晚,煙塵陰霾天空,不禁啞然失笑,這不真正就是滾滾紅塵嗎! 平靜的擋風玻璃上,突地啪嗒啪嗒的綻放灰色花朵,這雨下得有點詭異,毫無預警的。急就章的花顏,霎時模糊成一片,我是劊子手,用雨刷「喀嚓」兩三下,抹去了緊緊黏附在玻璃上的泥花。 泥花呀!你可別怨我,怪只怪你開錯了地方,我這庸俗凡人未能欣賞你的美麗,但覺需要一片清明,只好令你壓縮嗚咽而去。車窗外的雨滴彷彿控訴我的酷行,豆大的鏗鏘回響在耳際。 驟雨來得快去得急,轉瞬,竟一絲也不見。風雨天成,人力未逮,蜻蜓點水卻餘波盪漾。 想起了「滄海一粟」,無力感油然而生。向晚的驟雨,成功牽制心的方向。我--滄海之一粟,那麼跟漫漫煙塵中的一顆微粒又有何差?誰應該與我相遇?能若玻璃與泥花這樣兩不相干的偶遇?撞擊出漂亮的剎那。 玻璃與泥花的短暫相依,因生身為人自私的我而瀟脫,反之,是否就緊緊依偎而相守?如若相守,玻璃能否再見層層疊疊泥花外的世界?而泥花就滲透得了玻璃內的空間? 給得了的答案是自欺欺人,給不了的答案尚需千山萬水跋涉去。能夠明白的是:灰暗與明亮不是外界所能蒙蔽的。本質的清明,儘管因一時的灰暗而慘澹,終究明亮。如若不然,劊子手就算扳斷了操縱桿,雨刷又能奈何? 風靜雨停,天光清朗,漣漪自得散去。與心交會片刻,自當珍藏。

與陽光有約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4

《幸福筆記》與陽光有約 2008/4/25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李偉文 燦爛的陽光伴隨著好幾種不同的鳥叫聲中,我在住家旁的步道上散步,一趟山路走下來,看不到其他人影,覺得這麼美好的景緻只有自己一人獨享,覺得好可惜! 總是一直以一則令人羨慕的現代「童話」來提醒自己: 曾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的哲學家桑塔耶納,有一天正在上課時,看見夕陽斜照入教室,突有所感,一手扔掉粉筆說:「我與陽光有約!」隨即步出教室,從此放棄人人稱羨的教職,悠遊於世。 可是,大部份的人,只能喟然嘆道:「我與客戶有約!」然後守著小小的辦公桌,守著電腦螢幕,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我們曾經擁有過的夢想,是否在現實中逐漸消逝?我們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對生命的感動? 在忙碌的工作中,對每一天的生活,每個時辰的消逝,我們很容易輕忽掉,但是若我們能警覺到每天的生活累積起來,事實上就是我們的生命,會不會再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 當然,我們不停地忙碌,也許是為了多賺點錢,讓生活過得更好。可是,我們可能根本沒有想到,如果少做一點事,少賺一點錢,可能反而會活得更好,過得更快樂。 聽音樂,看書,散步,看著蝴蝶飛舞,油桐花相思花朵的飄落,盯著黃昏的太陽掉到山的另一頭,數者明滅的螢火蟲,坐在溪邊聽流水聲……這麼多美好的享受其實是不必花錢的! 我們匆匆忙忙地追趕,不知在追趕什麼; 我們在生命裡等候,不知在等候什麼。 常聽到許多人說「等我結婚以後,要如何如何……」「等小孩長大一點,我一定如何如何……」「等我生活安定一點,多賺些錢之後,我一定如何如何……」。 我們以為自己聽到過生命給我們的承諾,可是誰也沒把握,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在等待中過去了。 小時候等長大,學生等畢業,當兵等退伍,工作等退休,什麼是我們真正的生活?有一句發人深省地戲謔之詞:「我們的前輩子被父母親給限制住了,後半輩子又被孩子給拖累得動彈不得!」是啊!每個人都為自己的孩子犧牲,而這些孩子又為自己的孩子而犧牲,如此不斷反覆,如果所有人都為子女犧牲,那麼到底有誰能創造藝術和美麗的人生? 曾有位老和尚在他的破茅屋題了幅對聯: 「花開花落僧貧富, 雲去雲來客往還。」 這是說,山裡花開了,老和尚就覺得很富有,而從破茅屋窗戶飄入的雲霧山嵐,正像是客人來屋裡作客般。當我坐在陽台,看著在山嵐隱翳下忽隱忽現的山花,我真能體會到老和尚的心情。 生命中有些邀約不容錯過。與陽光有約,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 (本專欄每周五刊出)

歷代狀元有多少?

2008年04月26日
公開
6

《文化大觀園》歷代狀元有多少? 2008/4/1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安青 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為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唐代二十帝二百八十九年間,《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標明為狀元者有王維、柳公權等一百三十九人。 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沿唐制,五十三年間標明為狀元者有崔邈、王歸璞等十一人。 宋代十四帝三百一十九年間,考中狀元者有呂蒙正、張孝祥、文天祥等一百一十八人。 元代十帝九十七年間,共十六榜,每榜取蒙、漢狀元各一人,考中狀元者有嚕呼呼圖岱爾、張起岩等三十二人。 明代十五帝二百七十六年間,考中狀元者有吳伯宗、楊慎等八十九人。 清代九帝至光緒三十一年廢除科舉制時,考中狀元者有翁同龢、洪鈞、張謇等一百一十四人。最後一個狀元為劉春霖。 由唐初至清末,共有狀元五百零三人(不含武狀元和女狀元)。 另外,遼、金兩代,實以名列榜首的進士為狀元,以此,遼代的狀元為十八人,金代的狀元為十五人。張獻忠的大順政權有狀元一人,太平天國的狀元有十四人。按《續文獻通考•選舉考》、《元登科總目》、《明登科總目》體例,上述狀元可與唐、宋、元、明、清狀元同列。中國歷代文科狀元共計五百五十一人。

人體有趣奧秘

2008年04月26日
公開
3

《百科知識》人體有趣奧秘 2008/4/1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富耀 為何吃了水果之後,不應馬上飲水? 飲水會稀釋胃酸,從而使它失去殺菌作用,而水果中幸存的細菌就會伺機而出。水果,特別是小水果(如草莓),寄生著許多細菌,當食用水果時,就會將細菌一起吞下去了。 那一根手指指甲長得最快? 中指的指甲長得最快。慣用右手的人,右手指甲比左手指甲長得快,而慣用左手的人則相反。 為何人的眼睛早上會腫脹? 由於在夜間睡眠時淋巴循環速度下降,導致下眼皮鬆弛,組織內積存了液體。因為這裡的皮膚比面部其他部位的皮膚要薄五∼十倍,這種腫脹一般會在起床後迅速地消退,過不了多久就能恢復正常。 為何人老了以後,頭髮會變白? 隨著年齡的增長,色素生成會越來越少,頭髮再也得不到色素的給養,頭髮就開始變灰白了。當年老時和頭髮角質細胞只積存氣泡時,就會出現灰白顏色的頭髮。 老了以後,為何鼻子和耳朵顯得比以前大? 這是因為人的衰老,使鼻子和耳朵軟骨部位的彈性不斷減少而造成的。人體軟骨一旦失了彈性,這些部位便不斷下沉,以致鼻子和耳朵經常顯得比年輕時大。 早上起來,為什麼總會有「眼屎」? 每一次的眨眼,眼淚都會被均勻地分布在眼睛上,這樣就能保持眼睛的濕潤。隨後,眼淚經過眼角的鼻淚管流入鼻中。 在夜間睡眠時,我們眨眼比較少、較慢,並且還閉著眼,這樣眼液在眼角上會乾結為小硬粒,這就是我們早上起床後所擦掉的「眼屎」。

源遠流長漢文化

2008年04月26日
公開
6

《談古說今》 源遠流長漢文化 2008/4/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薛吉辰 漢,最早指漢水,漢水源出陝西甯強縣北的嶓塚山,初名漾水。因地段不同,漢水又有著漾水、沔水、漢江、滄浪、襄水、夏水等稱謂,屈原〈漁父〉裡「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其中「滄浪之水」即指湖北境內的漢水。 漢水由河流名稱又引出許多地理上的稱謂,如漢皋、漢中、漢陰、漢陽、漢口等。「棧閣北來連隴蜀,漢川東去控荊吳」,漢中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三國演義》中約有半部在講述與漢中有關的事件,黃忠定軍山下刀劈夏侯淵,趙雲漢水之濱大敗曹軍……尤其諸葛亮為輔佐劉備滅曹復漢,在漢中屯兵八年,度過了一生最嘔心瀝血的歲月,最終葬在漢中勉縣定軍山下。 在古代,有天與地相互對應的地理觀念,漢水處於天下之中,與天河對應。因此,天河被稱為漢、雲漢、銀漢、河漢、星漢、天漢、漢津等,如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陸機〈擬明月皎夜光〉:「招搖西北指,天漢東南傾。」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而〈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描述的都是牛郎織女的故事,相傳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分割在天河兩岸,每年七月初七才能通過鵲橋相會一次。這一傳說在西周時期就已產生,據考證,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就源自漢水流域,黃帝之妻嫘祖曾「遊漾(漢水)忘歸」,就是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鄭交甫會漢水女神是這一傳說的進一步衍化,《詩經.廣漢》:「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其中的遊女據說是漢水之神,也稱漢女。相傳周朝鄭交甫在漢皋台下遇到二位仙女,傾心相愛,就向二女索求玉佩,二女遂解佩與交甫,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劉向《列仙傳.江妃二女》),這與牛郎織女傳說描述的人神戀愛是一脈相承的。後以「漢佩」代指情人信物,如賀鑄〈斷湘弦〉:「青門解袂,畫橋回首,初沈漢佩,永斷湘弦。」 秦末,劉邦入關滅秦,被項羽封為漢王,封地在漢中一帶。劉邦起初心存不滿,蕭何規勸劉邦:「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班固《漢書》)。劉邦自此屯兵漢中,採張良和韓信的建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最終戰勝項羽,建立了漢王朝。漢從此由一個局部地區的名稱變成了國名,「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諸葛亮《出師表》),「為漢家除殘去穢」(司馬光《資治通鑒》),其中的「漢室」、「漢家」都是指漢朝。 漢朝立國後,多次打敗北方的匈奴,匈奴人「聞漢兵莫不畏者,稱以漢兒,又稱好漢」。當時的外族人稱漢朝人為漢人或漢民,稱勇武的漢人為好漢。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蕭關路絕久,石堠亦為塵。護塞空兵帳,和戎在使臣。風沙去國遠,雨雪換衣頻。若問涼州事,涼州多漢人。」詩中的「漢人」已經有「漢族人」的意思。到金朝,第一次把「漢族」作為正式族名冠於漢人,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漢族的投敵者被稱作「漢奸」,後泛指賣國求榮、效忠外敵的叛逆者。 漢朝以後,漢人的語言被稱作「漢言」、「漢語」,漢末僧人翻譯佛經,常以「漢言」和「胡言」對照。到唐代,漢語一詞已很流行,「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岑參〈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同類的詞語還有漢賦、漢學、漢風、漢字、漢節、漢書等,《漢書》是東漢班固撰寫的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極受文人推崇,晉代李密《漢書》挂牛角,是歷代名士所追求的風範。《漢書.蘇武傳》:「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蘇武出使匈奴被禁,在北海持節牧羊,羈留十九年,後以「漢節」比喻堅貞的氣節。 南北朝時期,北方少數民族稱漢族男子為漢子,「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明日將過,我自共語」(《北齊書》),顯祖高洋任命魏蘭根為青州長史,魏蘭根堅決推辭,高洋為之大怒。後來漢子逐漸演變成一般男子的俗稱,由「漢子」又引申出不少詞語,如癡漢、瘋漢、醉漢、懶漢、鐵漢、硬漢、英雄漢、負心漢、男子漢大丈夫、飽漢不知餓漢饑等,不勝枚舉。

孔子也八卦?

2008年04月26日
公開
7

《原來如此講典故》孔子也八卦? 2008/4/16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字解文說工作室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八卦雜誌、八卦新聞到處都是,電視、廣播節目中大家你來我往,彷彿在較量誰的八卦功力比較高;不過,真要比八卦的功力,恐怕沒人比得上孔老夫子! 原來如此 此話怎麼說呢?「八卦」原本是《易經》中的八個基本卦名,對一般大眾可說是莫測高深,向來只有文史哲人和算命仙會掛在嘴上、放在心上。然而到了二十世紀末,八卦搖身一變,竟成了流行用語,表示閒言閒語,或是道長短、說是非。 《易經》認為宇宙最原始竹狀態是太極,由太極生出陰、陽兩儀;兩儀衍生出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象再生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象徵世界萬物的八種組成根本酖酖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相傳伏羲氏作《易經》,而孔子作了十篇「傳」來輔助解釋,有如羽翼一般,所以又稱「十翼」。《論語.述而》中記載,孔子說如果能讓他多活幾年,五十歲便學《易經》,就不會犯什麼大錯了。可見得,孔子對這部後世名列「十三經」的著作相當推崇、熟悉。只不過,無論他再怎麼精通《易經》,恐怕也算不出有那麼一天,後代子孫口口相傳的八卦,竟然是蜚短流長的閒扯淡呀! 再創經典 究竟八卦是如何與花邊新聞扯上關係的呢?這種用法的出產地在香港,但其間的關聯何在,卻沒人說得清楚。 根據新聞工作者王曉寒《外電新聞的常用語》中的說法是:早在八○年代,香港的大眾傳媒為了增加銷售,開始模仿歐美成人刊物登載美女的裸照,但又怕社會的開放程度還無法接受,所以拿八卦圖案充作馬賽克,遮去了裸照上的重點部分,因此被戲稱為八卦新聞。 現在,八卦已經不單指情色或花邊報導,而是泛指所有閒言閒語、小道消息,甚至還能當動詞、形容詞使用。至於八卦內容的可靠與否,則無關緊要,彷彿正是運用先人智慧的《易經》所八卦出來似的。 講古 《易經.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商周出版社)

范仲淹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6

《忠臣軼事》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2008/4/17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陳菽蓁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范仲淹•岳陽樓記〉 北宋慶曆六年(西元一○四六年)范仲淹出知鄧州期間,當時已被罷去參知政事三年,他凝視著好友滕子京派人送去的「洞庭晚秋圖」,心中感慨萬千,當即乘興揮毫、蘸筆疾書,完成傳世名作〈岳陽樓記〉,范仲淹時年五十八。 范仲淹生於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為北宋著名政治家、統帥、卓越的教育家及文學家,他的「進則盡憂國憂民之誠,退則處樂天樂道之分」思想,影響後人深遠,氣象萬千的〈岳陽樓記〉亦傳頌至今,難怪朱熹先生會稱譽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人物了。 范仲淹少時家貧父早逝,母親帶著襁褓中的他改嫁朱氏,少年孤苦的范仲淹寄宿鱧泉寺發憤苦讀,每日只煮兩合粟米,涼卻結塊後用刀畫為四塊,早晚各取兩塊食用,其餘時間皆潛心書中天地,五年不曾解衣就枕。 范仲淹自己知身世後,愧憤交加,決心自樹門戶。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范仲淹離開淄州徒步遊學,長途跋涉來到北宋初年知名的學府「睢陽應天府書院」。 范仲淹在此晝夜攻讀,數年間對儒家經典等主旨已然堪稱大通,並慨然以天下為己任,大中祥符七年秋、祥符八年春,他通過科舉,中榜為進士,將母親接來奉養,並恢復范姓,開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天禧五年(一○二一)范仲淹被派往秦州海陵西溪縣(今江蘇東台縣)任職,見海堤失修,水淹秦州城下,百姓成千上萬流離失所。范仲淹奏請朝廷請求治堰,在暴風雪和大海潮的襲擊下,率領數萬民伕臨危不懼、堅守護堰,綿延數百里的悠遠長堤,終凜然橫亙黃海灘頭,百姓得以安返家園。 為感念「范縣令」功績,便稱海堰為「范公堰」,當地不少百姓也竟都跟著姓了「范」。 范仲淹一生嘉惠之學子多矣,德高望重的孫復即是當年受范仲淹資助,得免於乞討遊學之苦,安心治學,而終於學問有成。范仲淹官至宰相時,甚至下令所有州縣一律辦學,其餘受教於他或被他影響的的都大有成就。 除外,設置義田的故事,更讓人津津樂道。為官三十年後,范仲淹終於有足夠的俸祿和賞賜來達成願望:他在家鄉附近購置一千畝的良田,選擇族中年長且賢能的人,掌管財物收付、調配資金,以救濟貧困及親族的人,後代子孫亦繼承遺願、濟助族人。 范仲淹性格狷介一如他在朝廷作為,宦海三十餘年幾度起落,三度直言遭貶,同參僚友城郊送行的也越來越少,范仲淹依舊侃然言道:「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不想,原臣屬宋朝的首領元昊另建西夏王國,范仲淹又以五十二歲的高齡,親領仁宗詔掛帥趕赴陜北,立下軍功;並助仁宗皇帝改革朝廷諸多弊政,面對好友:「一筆句之甚易,但恐一家哭矣」的質疑時,范仲淹對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坦蕩公允、節操過人。 皇佑三年(一○五一),范仲淹六十四歲,移任穎州,這時范仲淹積蓄已盡,一家人貧病交困,扶疾上任不幸於途中溘然長逝,死後諡文正,贈魏國公。

習以為常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3

《另纇財富》習以為常 2008/4/23 人間福報| 作者:曾言 看過病的人都有經驗,病人早早抵達醫院,醫生姍姍來遲,病患等幾小時,換來醫生幾分鐘的關懷。雖然不滿,卻敢怒不敢言,看一次病耗掉一上午,許多人因而不敢看病,也不願看病。 病人不滿,醫生卻習以為常,醫生遲到也許有不得已的苦衷,比如查房、開會,但有人認為病人等醫生是「常態」,醫生遲到理所當然,因此慢吞吞,甚至放著苦候的病人,先去做自己的事,有的還先在自家診所看完病,再到醫院上班。 遲到不是好習慣,也是職業道德的缺失,已有醫院自覺,對醫師道德勸說,也有下通牒,甚至明訂處罰規定,包括罰錢、扣獎金等,要求醫師準時看診。 其實不止醫生,許多人都有遲到的習慣,甚至連開會、喝喜酒從不準時。遲到原因不一,理由一大堆,主要是心態問題,有人認為官位愈高、愈大牌,愈有遲到的理由,衍生為「愈晚到官愈大」的官場氣習。其實許多坐大位的人,仍有守時的良好習慣,不但以身作則,不惜祭出嚴罰要求所屬準時,開會時間一到就關門,不准遲到者進門。 遲到對自己形象有損,對別人不尊重,試想一大堆人等著開會,每個人遲到以十分鐘計,損失時間有多少? 如果你有守時習慣,請繼續保持,如果有遲到習慣,不能習以為常,請立即改進,利己利人,何樂不為!(曾言)

愛的力量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4

《另纇財富》愛的力量 2008/4/22 人間福報| 作者:心皓 十六歲的兒子和父親鬧翻,離家出走。就在兒子掉頭離去時,母親追出叮嚀:「孩子啊,你出去散散心,什麼什候想回來就回來」。兒子走後母親每晚都在窗口點一盞燈,終夜長明。每晚煮了半鍋稀飯,並將孩子的被子、枕頭鋪好,夜裡都不閂門。 終於有一天,兒子回來了,深夜他躊躇在家門外,窗子裡的燈光給了他勇氣,他伸手推門,門打開了。掀起鍋蓋,舀起稀飯就吃,看到溫暖的被窩倒頭便睡,家庭的風暴也就這樣過了。 另一個家庭也是父子爭執,兒子離家出走,父親一路追罵:「你死在外面好了,敢回來,我打斷你的狗腿!」 做父親的找來鎖匠,將大門換了新鎖,一天夜裡兒子回來了,他推門推不開,發現鎖已換了。他無助的在門外徘徊,沒有勇氣叫門,只好往村外走去,這一去從此音訊杳然,任憑作父母的再多的追悔都來不及了。 我們的思想、信念,會製造出不同的結果,愛是最奇妙、也最有效的心靈力量,但愛並不代表了解,所以教育叛逆時期的孩子,父母不宜一味用大人的權威去壓制他,也不可使用打罵方式,畢竟那只會造成變本加厲的反效果。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試著去了解孩子的行為,要能從問題中掙脫出來,懂得包容、接受、用心,才能化解衝突,而不是傷害了彼此,掉進不可自拔的漩渦。

放對位置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5

《另類財富》放對位置 2008/4/21 人間福報| 作者:(一郎) 唐太宗登基後,為了穩定局勢,晉用人選時,費了一番功夫,他的氣度,讓君臣同心同德,不但創造了貞觀盛世,也創造了歷史奇蹟。 太宗深信「君臣相遇,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他廣泛吸收人才,除了延攬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外,也不計前嫌,如從原太子李建成手上收為己用的魏徵、隋朝舊臣李靖、降將尉遲恭等人,他都予以重用,讓他們充分發揮才能。 貞觀二年,房玄齡、魏徵、李靖、溫彥博、戴冑及王珪共同掌管朝政,一次宴會上,太宗對王珪說:「你鑒識人才的眼光很好,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品評房玄齡等人的優缺點,也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看看誰更優秀。」 王珪回答說:「孜孜不倦地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無不盡心盡力去做,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齡。每每以直言向陛下進諫,恥君德行不及堯舜,這方面我不如魏徵。文武全才,出將入相,我不如李靖。上奏詳細明瞭,傳達聖旨、稟報下情都能平正公允,我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雜事務,解決難題,辦事條理井然,我不如戴冑。」 「至於批評貪官污吏,表揚清廉,疾惡好善,我比起以上幾位來說,也有一日之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國家領導者或企業經營者在網羅人才時,只要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必能讓團隊發揮最大效能。《佛光菜根譚》說:「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將自己放對位置,迸發出潛能,你也可以是天才!

救人救己

2008年04月25日
公開
6

《另纇財富》救人救己 2008/4/18 人間福報| 作者:一品 因布施一杯牛奶,一位女孩不但拯救了一位年輕人的前途,也救了自己一命。 郝武德•凱禮醫師於學生時代,為了賺取學費,挨家挨戶的推銷貨品。有一晚,肚子實在太餓了,但口袋裡只剩一個小錢,他來到一戶人家,當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孩打開家門時,他沒勇氣討飯,只要了一杯水。女孩看他飢餓的樣子,給他一杯鮮奶,他不慌不忙的喝下且問說,「應付多少錢?」「你不欠我一分錢。母親告訴我們,不要為善事要求回報。」「那我只有由衷地謝謝了。」 當郝武德•凱禮離開時,不但覺得身體強壯了不少,也使已經陷入絕境,準備放棄一切的他,頓時增強了信心。 數年後,那位年輕女孩病危,當地醫生都束手無策。家人將她送進大都市,以便請專家來檢查她罕見的病情。他們請到了郝武德•凱禮醫師來診斷。 當他聽說,病人是某某城的人時,他的眼中充滿了奇特的光輝,立刻走進她的病房。醫師一眼就認出她,並下定決心要盡最大的努力來挽救她的性命。 經過漫長的奮鬥後,終於讓她起死回生,戰勝了病魔。 批價室將帳單送到醫師手中,請他簽字。凱禮醫師看了帳單一眼,在帳單邊緣寫了這麼一句話:「一杯鮮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醫藥費!」 簽署人:郝武德•凱禮醫師。 女孩一念慈悲,無心的布施,換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個果報太大了,仁者趕緊行善積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