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傑克的翅膀

2008年04月07日
公開
10

《另類財富》傑克的翅膀 2008/3/31 人間福報| 作者:(卡哩卡哩) 傑克獨自看書的時候,一隻雁鳥停在他面前。 傑克放下書本,看著整理羽毛的雁鳥說:「雁鳥啊,我好羨慕你有對翅膀,可以飛到任何地方。我就不行了,如果沒有公車、火車,我那都去不成。」 雁鳥抬起頭看著傑克說:「親愛的男孩,在天空飛翔並不是想到那裡就可以到那裡啊。有時候,漫無目的地飛令我感到厭倦。這種時候,我就想要有個地方可以安心休息。可是,雁鳥生來就得隨著季節遷徙。」 聽到雁鳥說話,傑克怔了一下,笑著繼續對雁子說:「雁鳥,我不喜歡學校規定,不喜歡父母的規定。我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老是告訴我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 雁鳥抖抖翅膀,輕聲地說:「有翅膀並不等於可以照著自己想法去做一切事情。你知道嗎?像我必須捨棄父母、朋友、捨棄溫暖的家。下雨時,只能躲在草叢中,還得提防周圍的危險。我必須遵守大自然法則,該飛就飛,該休息時就休息。與其羨慕我,不如想想如何才能在生活裡得到樂趣,讓自己過得快樂;只有從生活中找到樂趣的人,才是真的自由自在,不受牽絆。就像你在看書,你覺得快樂嗎?」 「快樂啊!我好喜歡看書,每次看書都會讓我覺得快樂,讓我覺得好像跟書中人物一起過愉快的下午。」傑克興奮地點點頭。 「是啊,小男孩。你還是在規定中生活,但是,你還是可以找到快樂的,不是嗎?」 現實生活充滿限制,外在環境我們暫時無法改變,唯有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方式、找到開心的出口、讓自己快樂的方法,安住當下,那麼再限制的外在也困不住真正開心的傑克。

笑 是開悟的鑰匙

2008年04月06日
公開
26

2008/3/3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滿濟 美麗的笑容,是帶領著我們踏往無私無我的神聖之旅。當你願意告別自憐自苦的淚海時,那一刻,你會明白,開悟的印心認可,是從這麼簡單的一笑起步,泯滅有無苦樂,斷絕過去現在未來…… 最簡單最快樂 「好久沒看到你的文章?」 許多關心的同參道友,乃至未曾謀面的讀者,來信或路上狹道相逢時,都會道這一句:「怎麼好久沒寫了?」想起台灣當代的作家楊逵先生隱居東部,過著耕讀的生活時,讀者問他,怎麼沒新作發表?楊先生應答:我用鋤頭作我的筆,大地的泥香是我的稿紙,種下的花果是我為天空寫下的詩句………我當然沒有楊先生的豪氣與詩意,而是疏懶天性使然。像磨房的螺子,馱著文字打轉著,望著日出月升,磨不出可口的甜美的漿汁。 最近有本新書,叫做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一位藏傳出家人,經科學腦波檢測出,他的快樂指數是一般人的兩百倍。這位最快樂的人,經歷了整整二十年的恐慌症的煎熬。由於是被認證的小活佛,出書前,他決定把這段得病的經過公布於世,身邊跟隨的侍從勸諫他保留,為了維護其信徒心目中崇高的地位。 「活佛不是成佛,活佛只是在心靈留下比較深刻慈悲的痕跡,他還要再學習。我經歷了與所有眾生都有的身心恐慌,讓我真實的感覺和眾生同在一起!」 快樂到底是什麼? 世間上告訴我們的是累積是掠取;佛法告訴我們的卻是減少是淡薄;世間上告訴我們的是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積極;佛法卻告訴我們轉身回頭,尋找一個歇息的空間。 禪門中,學僧去問道參學者,臨濟的宗風是棒喝,喝得你腦漿塗地,棒打你四大放空;若逢雲門的綿密情意:要你吃茶,嚼餅去,就是要你安住在沸騰的茶湯裡,咬住那甜滋滋的餅香中。 若干湯餅,尋常飯食,最簡單最快樂,因為,數萬人吃下的是急亂的,吞下的是妄想。心全然開放,在當下我們與粒米餅屑同在一個無邊光亮的法界。 最快樂最簡單!一隻鳥只是享受飛行的美妙,沒想過天空到底有多高有多遠? 認真的看一朵花 庵裡的火焰樹,今年遲遲未全落盡。人行過,觸目驚心的的殷紅,而春雷已悄然降臨,池裡的蛙鳴開始聒噪。 午後,眼倦心疲時,暫告案頭文稿,下樓,行至藍毗尼園。坐於池邊,人觀魚魚觀人,微風拂過水面,漾起大小圈圈的波光。常有孩童嘻笑園中,或大小人兒共坐於秋千上閒話家常。 看魚後,舒緩的經行。 「認真的看一朵花!」這是我獨創的快樂心咒! 不用肉眼去觀看花的色澤、形象,而是細細的聆聽「花語」…… 極樂淨土若無寶樹花影,華嚴世界若無雜華香海,那麼,這世界何其寂寥無聲。花開花謝都是宇宙的呼吸,每朵花都是地水火風能量形成的驚奇。 認真的去看一朵花,你會為花的勇敢而流淚。再大的陰霾包圍,再強的冷風侵襲,花依舊堅守著今生的任務,努力的含苞,努力的開花。 如果,你認真的去看一朵花,那麼,今日無端的惱怒,在花的面前,你會變得溫柔;如果,你認真的去看一朵花,那麼,明日要面對的離散失落,在花的面前,你會懂得,凋謝的花將化為春泥,去年今年明年的花,永遠生生不息。 認真的去看一朵花,你會看到自己的庸俗與瑣碎,在生命的長河裡,一點水滴的大小方圓有什麼值得去比較呢?在心靈奧妙的魔術裡,你可以創造你世界的快樂淨土,不假外求,只要你願意認真的去看一朵花…… 笑容是開悟的起步 學佛的人貪求開悟,高喊著要離俗修行。卻忘了佛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捨身飼虎,割肉餵鷹。本緣部裡,記載著,為鹿王時,為母鹿捨命;為鸚鵡時銜水救林;救飢餓道人,以兔身投入……那個佛,不在苦難的千山萬水跋涉,那尊菩薩無憂的面容,不是飽經人間的滄桑? 笑容是一個人的心願意向眾生向宇宙開放的第一步…… 那日,同參問我,那麼熱愛禪修的人,何以能在這樣一個日日作務的道場身心不動? 「悲傷憤怒時,你願意笑嗎?尊嚴被人割截寸斷,你的笑容何在?」 當我們不論生離不論死別,不論被愛不論被恨,不論何時何處,我們願意保持臉上的笑容,如佛,如菩薩。樹木把風雨轉為厚實的年輪,而我們學習用微笑踏入開悟的門檻…… 開心是開悟,心不開,如房子不透光,門窗封鎖,日久生霉爛朽。 我看見開悟,不在眼觀鼻鼻觀心的禪堂,不在無聲的蒲團上,不在山明水秀的蘭若處。我看見開悟,是在街道上看見四肢殘缺的朋友對我微笑;我看見開悟,是聽見無量的母親在廚房裡切切煮煮的鍋爐呼呼的叫聲;我看見開悟,是在菩薩的叢林道場,無數的年輕學僧,削落三千青絲,換上緇衣,學習過去諸佛,願意為一切眾生奉獻所有。 美麗的笑容,是帶領著我們踏往無私無我的神聖之旅。當你願意告別自憐自苦的淚海時,那一刻,你會明白,開悟的印心認可,是從這麼簡單的一笑起步,泯滅有無苦樂,斷絕過去現在未來…… 佛陀靈山的花香還在你我的心眼開放,迦葉那一笑,至今仍在人間迴響……

老師

2008年04月06日
公開
38

《福報文學獎閱讀心得組佳作》人間萬事〈老師〉閱讀心得 2008/3/3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吳函豫 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生在學習的階段,總是需要老師的教導,如此才能開啟心智,以求無盡學海。然而,並非在課堂上教授學問者才能稱之為「師」,在這個社會中,隨時隨地皆有可師法的對象,只要能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老師」。 曾經,我在一個清爽的傍晚時分到公園裡散步,那是一個以「玫瑰」命名的公園,想當然爾,四處開滿了嬌豔的各色玫瑰,受其香氣逼人、百姿千態的搖曳影響,為了能在家裡看見它的美,我便折下一朵桃紅中帶點嫩黃的玫瑰回去,期盼自己能和它共處一室,享受著它帶來的濃郁氣息和令人沉醉的美麗。然而它的美麗竟維持不到一個星期,我看著它的花瓣落淚般地滴落在冰冷的玻璃桌面,一瓣、兩瓣酘酘直到我實在忍不住看見它的衰亡而先行將它昀除在視線之外,心中卻仍想著當天看見它時的驚豔。 當我再到公園散步,玫瑰開得更盛、更亮麗,風吹過時,擺動的小腦袋瓜兒更是讓人不得不停下腳步,只為一同見證那一個瞬間。這時的我了解到玫瑰花教導我的事酘酘自然是有其規律存在,人是不能任意改變、隨意破壞的。要與大自然共存,也就能從其中學到處世之道。 更有一次,我正搭乘捷運欲至故宮轉乘處,當時我正拿著一本展覽用書,一位上車的婦人年約五十餘歲,大包小包地,忽地坐在我的旁邊,路上她總盯著我瞧,讓我覺得不甚舒服。 當我正要起身換一個位置時,她向我問起是否要去觀展,我也就順著這個問題開始了我們的對話,原來她是一個家庭主婦,但因孩子們都在外地求學,因此她的空閒時間很多,除了參加一些社區研習營外,也會去看展覽。而她前些時候正好去看了那天我要去看的展覽,所以她向我借了手上的書,告訴我當時導覽員講解的內容,叮囑我務必用心觀展,因為每一幅畫的深義都如同人世間的每一件事,一定要認真地用心體會才能收穫。 一股巨大的罪惡感和羞愧由我腦中湧出,看著那名婦人如此誠懇地向我這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講述這些故事,我對於當時欲換位置的心態感到愧疚,她是這麼地真誠,她是這麼地想分享,而我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酘酘世間萬物,皆可為師,無論是陌生人或是花草樹木;無論是規章準則或是真理定律,生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要懂得學思並重,於無疑處有疑,如此便能了解學無常師的道理,也就能理解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真義。 正因為處處是學問,處處皆老師,因此更要懷抱虛心,尊重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讓自己追求更廣博的學識,培養更寬容的心胸,鍛練更良善的品德,如此才無愧於萬事萬物不求回報的「為師之心」。 《得獎感言》 當手機鈴聲響起,陌生的號碼正在閃爍,在還摸不著頭緒之際,親切的聲音便由話筒彼端傳來,而傳達到我耳內的竟是如此讓人開心的消息!我所投稿的〈老師〉竟然獲得了人間福報第二屆文學獎閱讀心得組的佳作!真的真的很高興,也非常感謝人間福報文學獎給我這樣的肯定! 每每閱讀星雲大師的「人間萬事」,總是能夠在大師和順理直的文章中,找到屬於「心」的新課題。像是在掃地一樣,把我的心重新清掃,重新整理,拂去層層積累的塵垢,讓心中的善意種子可以茁壯在心田之上 。雖然我心中的種子還未能成為一棵能夠替人遮風擋雨的大樹,但是我希望在每一次的閱讀之後,能夠好好地吸收養分,並且將其內化成最好的肥料,讓每顆種子都能健康成長,也讓我的心可以逐漸蛻變成長。 再次感謝人間福報文學獎給我的肯定,我希望今後的自己每日掃心,處處有心。並且有朝一日可以讓心的種子培育成為大樹,最後,真切地希望大家一切喜樂平安。

2008年04月05日
公開
11

《人間萬事》心 2008/4/1 |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每個人都有一顆心,每個人的心,都是世界的主宰。佛經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世界上最快、最能、最大的東西,就是心。例如,我現在想到南極、北極去,人不容易馬上就到,不過心想,心就能到。心之快,光速不能比;心之能,現在心想建造二百層大樓,想像中的二百層大樓即刻造成,這就是理上所說的「心想事成」。 心之大,包容虛空,世界是我心裡的世界,眾生是我心內的眾生,所以「十法界」都在一心之中。我們有這麼一個功用奇大無比的心性,但一般人都不知道它的價值、用途,實在可惜。今就「心」之用,略說如下: 一、心平氣和則明理:世間上,有的人明理,有的人不明理,為什麼?這就要看你的心。你的心能平靜,你的氣能和暢,道理就會公平、公正;假如你的心不平,氣不和,你的理路就會混亂,說話做事都沒有理則,都沒有常軌,就會失去理智,因而被人譏為不明理,所以心平氣和則明理。 二、心開意解則慧生:心好像一扇門窗,你的心結沒有解開,就像門窗沒有打開,空氣就不能流通,陽光就照射不進來。萬物的成長,都要靠陽光朗照、和風吹拂;我們的心如果不開,智慧就會被蒙蔽,不容易生起智慧。平常說「心開意解」,心開了,所聽的話,所聞的法,其中的道理、意義就容易分解、了解、理解。解,就是智慧,有了智慧,還怕不能明白宇宙萬有的真理嗎?還怕不能圓融應對人情事故嗎?我們自己的心,需要自己去打開,就像一戶人家,只有主人才能從裡面打開窗戶,外人幫不上忙。 三、心正行端則人敬:俗語說:「誠於衷,形於外」,一個人如果沒有正心誠意,行為就不能端正。反之,心中常存正念,表現出來的行為,必定正派。有的人見到某人,情不自禁地對他油然生敬,為什麼?因為此人心正行端而已。所以,一個內外端正的人,還怕沒有人尊敬嗎? 四、心發願成則果圓:心如田地,需要開發,田地開發以後,才能種植五穀,才有收成。有的人沒有開發田地,沒有在田地裡播種,光是祈求:田地呀,生長萬物,讓我五穀豐收吧!那是不可能的事。同樣的,我們想要發財致富,希望獲得好人緣,就要勤勞工作,更要發心助人,你發了心,就能圓滿所願,自能功果圓滿。 五、心安道隆則功成:我們雖然有一顆能夠上天下地的心,可是心如猿猴、心猿意馬,一刻不停。心不能安,就如湖水動盪,難以映月;心安,則「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心安住了、清淨了,自能見到自己的真心本性,這也是學佛最大的目標,所以慧可求達摩祖師為其安心,目的無他,就是為了心安才能辦道,道隆自然功成。 六、心體法用則和諧:心生則法生,心是我們的本體,從本體上能生起相用,所以我們以心為體,自然生起世間的種種相用。例如,我們有心,就會生起智慧,就會有辦法,就可以讓萬事和諧。心體本來是平等的,但生起的萬相顯現了差別,所以人生就有苦樂善惡的不同。假如我們能讓萬法和諧,歸於心源,則世界成為一大種相法門,那裡還會有戰爭,那裡還有階級之分?如此和諧人生,不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嗎?

無聊無益之事

2008年04月05日
公開
15

《光點》無聊無益之事 2008/4/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你們還可以更幼稚一點!」面對一群心性血氣都不定的男生,我這樣說好像還滿嗆的。好在他們識趣,見我快要發火,一下子就停止嬉鬧,乖乖把注意力拉回到課本上。我想,或許在建中唸書壓力太大,才要一再的變把戲,為單調苦悶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百無聊賴的青春期,如果不做點無聊、無益之事,可能就白過了吧。 事情是這樣的。在講〈虯髯客傳〉的時候,幾個學生在底下玩開來。我最怕自己的課排在體育課之後,或是下午第一節。只要遇到這樣的時段,總是要特別費力,才能慢慢導入正題。很不巧的,這一節就在體育課後面,其中一個學生因為打籃球受傷,正在冰敷。突然見他拿起冰敷的水袋,用雙掌擠壓,朝著旁邊的同學噴水。之後又把水袋傳給隔座的男生,互相噴來噴去,笑聲一波又一波,拍擊著這個微溫的午後。我表面上似乎快要動氣了,其實是在暗暗忍住笑意。 關於高中男生的頑皮,我也曾有過。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雄中唸書時,有一陣子我跟同學常常在書包裡夾帶武器。說是武器,倒不如說是玩具來得貼切。學校教室的座位,是非常不人性的,也不符合人體工學。我不耐久坐,常常在自己的座位上扭來扭去,活像一條毛毛蟲(有同學說我是蛆)。下課十分鐘無法讓我們完整的發洩精力,於是午休時間便成為最好的玩樂時段。對睡不著的我來說,強迫午睡是當時一大酷刑。這時我便竊笑著,拿出預備好的各種武器,展開攻擊。 有時是一把灌滿水的水槍,有時是一只打火機。當糾察隊已經遠離,我趁著同學熟睡伺機而動。我壓低身子,找掩護前進。之後定點蹲踞,瞄準目標,擊發。突擊完畢,立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裝睡。下課鐘響,被攻擊的同學滿臉尷尬狐疑的醒來。他的兩胯之間、要害之處,竟然一片潮濕。有時則是從木頭椅子空隙下點燃打火機,遠距離烘烤。受害者飽受驚嚇,往往從椅子上跳起來,給我一頓好打。有一回,同學的褲子就這麼被我燒破一個洞。 因為這些無傷大雅的惡搞,求學生活的疲倦煩憂找到一個小小的出口。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才能來到現在。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人文情懷

2008年04月05日
公開
22

《清淳齋》人文情懷 2008/3/3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林清玄 黃昏時分,抵達廣東的東莞,安頓好住進新完工的五星級飯店,接待我的大學系主任突然問我:「林老師晚上要出去嗎?」 「想出去散散步!」我說。 「老師最好不要出去,東莞晚上的治安不好,搶劫事件很多,像您單身在外面走,被搶劫機率是百分之五十,如果是單身女性,被搶的機率是百分之八十,如果提著手提電腦在路上的單身女性,被搶的機率接近百分之百!」 「有這麼嚴重呀!」 「挺嚴重的,特別是近幾年,箱型車搶案特嚴重,在路上看見落單的女性,一把拉近車裡,先是一陣毒打,逼問提款密碼,再押著提款,然後丟在荒郊野外…。我們學校的女老師,幾乎每一個都被搶過。」 既然如此,晚上只好呆坐在飯店看書寫文章了。 夜裡,我坐在飯店的十七樓落地窗,看著美麗的夜景繁華的東莞夜景,想到三十年前,這不是一個五萬人口的小漁村,現在人口超過一千萬人,成長了近兩百倍之多,絕大多數是外來人口,社會的失衡與治安的失序,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可惜的是,這麼繁華的大城,人口與廣州、深圳比肩的城市,人卻無法安心的在市區散步,使我感到非常遺憾。 仔細思量東莞的問題,想到我一路走過的另兩個廣東城市,一個是中山,一個是肇慶,治安良好,人民熱情友善,市容清朗美麗,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呢? 問題出在文化,肇慶是唐朝就有的府城,中山是孫中山的故鄉,一向都是人文薈萃,雖然沒有深圳、東莞有錢,人卻活得有興味、有尊嚴、有內涵,它自然形成一種格調、一種氛圍、一種氣質,使人感到心安。 我常常一個人夜裡走在中山和肇慶的街頭,與擦肩而過的人點頭微笑,感覺到文化所形塑的人文情懷,深深的受到感動。 政治粗糙剛硬,經濟現實浮誇,社會有時而窮,但時窮節乃現,文化所形成的人文情懷,才是支撐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元素。 這不是大陸普遍的城市疾病,也是世界的普世價值。台灣亦然如此,總統大選過了,我們是不是要想想那些粗鄙、激進、口出穢言、懷疑別人是不是人的文化現象,來建立我們的人文情懷呢? 有人文情懷的人可以有愛、有感動、能靜心、能安適,有長遠的思慮、也有深刻的體驗,並創立有理想的價值觀,人是如此,城市不也是如此嗎?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神往的風

2008年04月05日
公開
41

《閒讀擷秀》神往的風 2008/3/3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菲爾 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風是一種自然現象,無論是和煦、還是狂風,卻都激起文人創作的靈感。 歷來,詩人頗喜歡寫些詠風、讚歎風的詩。被喻為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曾這樣描寫過風的神韻:「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在這裡,逐是「隨」的意思;輕袖指「薄衣袖」;共,是「給、使得」;繞,即「餘音繞梁」;遠,指「遠處、遠方」。 讀者讀了此詩,彷彿見到輕風舞動著人們又輕又薄的衣袖,美妙的歌聲也因風傳送。風兒使樹木的枝影搖亂,又把遠處的花香吹送到人們身邊,讓我們感受到風的美好。其實,風無形無影,通過舞、歌、枝、花在風的吹動下所流露的各種形象的描寫,可說十分生動多采。 初唐四傑之一王勃,是唐詩中的佼佼者。他也〈詠風〉:「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捲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詩中的風充滿深情厚意。宋代計有功的《唐詩紀事》提到王勃這首詩時,說它是「最有餘味,真天才也。」 這首詩寫了一陣清風吹來,給人涼意,令林壑也清爽起來。作者在詩中對風進行擬人的描寫──如「肅肅」吹來的風、不但「驅煙」,而且尋到澗底的人家,然後還能捲走山上的迷霧,使得山間的房屋也現了出來。接著還為人在靜寂的山水之間吹響了松濤。 王勃是個神童詩人,年少就已顯露出非凡的才華,但卻壯志難酬。不難看出,他在這首詩裡用種種擬人化的描寫,用風來寄託自己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 唐代李嶠的〈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的構思十分別致。他寫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吹過江河,可掀起千尺巨浪;刮進樹林,會吹斜萬竿翠竹。這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後兩句,很有意象,彷彿感受到大風來時水波粼粼、甚至浪濤洶湧,而且竹林裡的翠竹全都被吹往一個方向一面倒──真是暢快的一陣涼風!

死前交代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5

《人間萬事》死前交代 2008/3/31 |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人生「生了必然會死」,這是亙古不變的定律;但是下面還有一句「死了還會再生」,這也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所以,依佛教的觀點來看,人,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是沒有止息的;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生死本來就是一個環形的關係,何必把生死割斷,甚至覺得生則可喜,死則可悲呢?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生」時要活得逍遙自在,對「死」則要預作安排,使死能像解脫一樣美好。因此,既然人都要面對死亡,應該早作交待,不要等到臨死時才來手忙腳亂。關於「死前交代」,略述如下: 一、撰寫遺囑:人在世間生活幾十年,結下很多因緣關係,當然有很多的牽絆,但是到了死亡的時刻,即使有萬般不捨,又能奈何。不過,只要懂得生前用遺囑交待,你欠別人的,別人欠你的,都可以做個說明。甚至你想做什麼?死後還有什麼心願未了,也可以在遺囑裡交待清楚。只要是屬於個人的私事、想法,都可以在遺囑裡書寫明白。例如宋朝愛國詩人陸放翁,他有詩云:「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可見他在臨終時,最掛念的就是國家的統一。 二、處理遺產:一生努力,臨死前總會有一些遺產。有的人,生前就懂得布施行善,因為「錢用了,才是自己的;不用,都是別人的」。甚至自己有錢不用,留給子孫,有時反而讓子孫為爭財產而起紛爭,乃至養成子孫好吃懶做的習性,所以不一定要把遺產留給子孫。在美國,有一些非常可愛的野生動物,十分討人歡喜。但是美國政府規定,不可以擅自餵食,因為擔心野生動物一旦依靠人類餵養習慣,會削弱牠們天生的求生本能。因此,我們對子孫,應該遺留道德、技術給他們,不一定要把錢財留給他們。錢財、產業,可以留給宗教、慈善、公益團體,透過這些可靠的團體,把一生辛苦經營所得,回饋給十方,這才是明智之舉。 三、安排葬法:人死之後,後事的處理也是一大問題,有些家族由於各人主張不同,也會鬧得不愉快。假如自己生前明白交待,例如囑以火葬比較簡單,甚至自己先擬一個訃文,敬告親友:本人信仰佛教,深知生死無常,自然之事。今世緣已了,回歸本源。本人生性簡樸,往生後不宜舖張鬧熱,不用樂隊,不可殺生祭祀。靈骨投之大海,或安放某某塔寺,不宜誦經超度太多,不敢勞駕他人為個人生死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兒孫本諸平常的教誨,善於做人,好好服務社會。生命來之於自然,又回歸到大自然,望能為我慶賀,是所至禱。 四、遺愛人間:臨終之前,你希望留些什麼來遺愛人間呢?寫一篇文章 ?發表一些勸世益人的言論?濟助一些孤苦殘障人士?捐贈一些獎助學金 ?或是在某地修橋舖路?乃至種植一些花草樹木?只要你能為世間留下一些貢獻,應該就是圓滿人生的最後。

模範的標籤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9

《愛的筆記》模範的標籤 2008/3/27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路仁 光燈把藝人照得光彩耀眼,但作為眾人的偶像,藝人要揹負重的心理壓力,所以容易罹患憂鬱症,我雖然不曾當過藝人,卻揹過相似的包袱。 小學六年級時,我當選班上的模範生,當選的剎那我在台上接受喝采,面頰還虛榮得有點緋紅,紅臉在走下台後漸漸淡去,但模範的標籤卻從此黏在我臉上,怎麼都撕不下來。 藝人的粉絲遍佈全台,我的粉絲雖只遍佈一個班,可是這些小紛絲卻天天圍在我身旁。我住在離學校有點距離的村莊,每天都要比同學提早騎腳踏車出發上學,有回遲到了一點,在門口看見同學投來異樣的眼光時,忽然僵硬成一尊青人銅像。 「模範生怎麼可以遲到呢?」老師的這句話就像魔咒般跟著我,從此我除了更早起還變得有點歇斯底里。貼上模範的標籤,所以掃地不能掃的不乾淨,考試不能粗心大意,衣服上的鈕扣不能忘記扣。 最後連住在家裡,我也過得很模範,吃飯時擔心吃相難看,吃完後擔心飯碗中留下米粒,被批評不懂農夫的辛苦,有天晚上,我在浴室洗澡,拿著肥皂對著鏡子猶豫了半天,因為不知道從哪一塊開始洗才符合模範生的標準,鏡中的臉孔忽然露出傻傻的笑容。 我彷彿罹患了「模範生症候群」,幸好標籤在學期結束後撕掉,我也漸漸地康復成為野小孩。 很多年後,我成為一個作家,在拜訪一個出版社時,編輯提到行銷書籍要先包裝作者,她說在這個社會混亂的時代, 很多人都在尋找偶像,因此,想將我冠上「心靈導師」的抬頭。 她儼然如當初的老師將我貼上模範的標籤,我的腦海卻盡是當模範生時的慘狀,眼中燃著紛亂,倏忽將桌上的稿件收拾,找個藉口離場。 我愛寫作,但更愛做我自己,有一點好、一點壞、一點痴、一點傻的自己,只是因為走過人生的海灘,踩在軟軟的細沙上,有些微妙的感覺想說,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沙灘要走,縱然我們共有無垠的人生海洋。 嘗過雙足赤裸接觸大地的喜悅,再也不願為別人穿上西裝皮鞋,心靈導師那樣的修養與智慧,恐怕我再怎麼修煉都不夠,每回演講結束我也會提醒聽眾,我的生命故事若觸動了心弦,每個人該依著自己的旋律生活,而不是把我當模範生效法。 然而上回演講後,邀請者陪我走過校園時,卻在我耳旁喃喃地說:「我要效法你的精神,做我自己,你是我的模範。」 天呀,模範生的標籤還真難撕呢!(本專欄每周四刊出)

梨花風起正清明

2008年04月04日
公開
10

《節氣漫談》 梨花風起正清明 2008/4/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趙存 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的記載最早見於《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清明處於仲春與季春之間,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在二十四節氣中,演變成民間節日的只有清明,這和寒食節有著密切的關係。 寒食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也有說一百零六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看重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的冷食,故名「寒食」。關於寒食,有一個感人的傳說: 春秋時代,重耳在流亡過程中,隨行的臣子介子推曾割下腿上的肉,烤熟後給重耳充饑。十九年後,介子推幫助重耳復國,功成身退,與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做官,就下令舉火燒山,結果介子推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介子推留下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看後十分悲痛,為了紀念介子推,就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登山祭奠,見到了復活的老柳樹,就摘下柳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給老柳樹賜名「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由於寒食節靠近清明,古人在寒食節的活動往往延續到清明,後來二者就逐漸混而為一,寒食節的風俗也就成了清明節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寒食禁火三日,至清明另起新火,蘇軾就有「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的詩句。 唐宋時,宮廷也常常在這一天賜給近臣新火,以示恩寵。唐代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詩的後兩句就是對這種情事的描述。 在清明節,古人的主要活動是祭掃墳墓,這和寒食節有直接關係。《清通禮》云:「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掃墓俗稱上墳,按照舊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香、果等祭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焚香祭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正如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所描繪的:「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節綠。」 《東京夢華錄》載:「清明日,都市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樹園囿之間,杯盤酬勸,抵暮而歸。」因掃墓祭祀一般到野郊,清明又正值春暖花開、柳絲吐綠的時節,所以逐步形成了清明踏青的習俗。 宋代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古人清明節時遊西湖的歡樂情景,格調清新,令人回味。 在踏青尋春的同時,古人還參加盪鞦韆、打馬球、放風箏、拔河、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明代王磐《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寫出了踏青時娛樂的情形。 清明雖說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多變的時候,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例如: 唐代杜牧的〈清明〉詩,就寫出了清明節「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淒迷氣氛:「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節日,既有祭祖掃墓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時至今日,許多風俗還保留著。

找一個好人

2008年04月03日
公開
9

《完美婚姻攻略》找一個好人 2008/4/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李碧華 台灣誕生新總統,溫和、純樸與正直……等等是一般選民對他的稱許,香港一位媒體人給他的封號卻較獨特,說他是一個好人-難得的好人。 其實,找伴侶也要像選總統,先從好人找起。 什麼才叫好呢,脾氣好?個性好?還是操守好?這三個「好」中,個性好要考慮在第一順位,因為它深刻的影響一個人對伴侶及家人的命運。 脾氣好,做普通朋友令人愉悅,但朝夕相處做夫妻卻經常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小沈胖胖的,堆著一臉笑容開設計公司,來往的客戶都說他教養與修養都好,我原也是這麼肯定他,直到兩人接觸一件設計案,方才發現,休養好的人真是恐怖。 因為,當應該做到的準時交件,信守承諾及都落空而被責難時,他從來都沒發過火,於是,逐漸累積成失望,不會發脾氣的人比情緒起伏較大的人更讓我難招架。 小沈的妻子也告訴我,她情願先生有話直說,有氣直發,也不要做爛好人的讓她夾在長輩與下一代之間疲於奔命,婆婆要出國,他挪用孩子的學費,小叔開車違規,他跑腿去關說,「沒原則的人經常好人做壞事」,妻子萬般無奈的說。 反看小汪的例子,她很Man,的確火爆了一點,臉又臭臭的,缺少親和力,但她的先生卻人前人後對她讚譽有加,說她很理性,凡事很負責也很有章法,更有感性的一面,對家族默默照顧,「脾氣不好,會讓人退怯三步,這是人之常情,但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好個性卻可以展現實力與智慧,最終會贏得信賴。」先生最挺她。 我自己長期觀察周遭朋友的婚姻,也瞭解到,剛開始找伴侶,多數人要美麗、要溫柔、要多情、要浪漫,一旦男婚女嫁的共組家庭一段時間,激情已過,雙方要認真看待的就是對方的好,脾氣、個性與操守……,最好全部具備,但不可能,因為天下根本沒有這樣的完美。 好人的5件好事 .對數字有概念 .對承諾有誠信 .對責任有承擔 .對是非有分辨 .對智慧有增長

壽命

2008年04月03日
公開
11

【人間萬事】壽命 2008/3/30 | 作者: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中國人一向追求「五福臨門」,五福中又以「長壽」為第一。壽命長,到底好不好呢?一個人如果活到一百二十歲,想必一百歲的兒子已經先他而去,甚至八十歲的孫子也差不多快要死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長壽好嗎? 另一方面,從身體的機能來看,一百二十歲的老人,牙齒應該掉光了,吃東西必定很困難;耳朵的聽覺想必也不靈敏,乃至眼睛的視力也已模糊看不清楚,這樣「耳不聰,目不明」的生活,有意義嗎? 其實,生命應該隨順自然,活到一個適當的歲數也就夠了。因為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肉體活得長久,而在於活得能對世人有貢獻,所以儒家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業,吾人應該在身體的長壽以外,追求另外的壽命,例如: 一、語言的壽命:世間上,有的人說話,即說即逝,沒有人記憶;有的人說話,成為學說、格言,能夠留傳、教化人間,這就是語言的壽命。例如我們現在經常引用佛說、孔子說、孟子說,就表示這許多聖人語言的壽命,雖歷經千年,仍然常在。 二、事業的壽命:有的人締造偉大的事業,讓千萬人受益,像大禹治水,至今南京還留有大禹治水碑記。再如螺祖教人養蠶,至今身穿絲綢衣料的人,都應該懷念螺祖。這就說明,事業的壽命可以長存。 三、道德的壽命:古人說「典範在宿昔」,中國歷代的名將,如文天祥、史可法、岳飛、張志忠等,他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寧死以全節的道德馨香,遺留千古,讓後世緬懷,這就是道德的壽命。 四、信仰的壽命:每一個時代,都有人為了傳承信仰的壽命而發心奉獻,例如有的人興建寺廟,千年長存,有的人印刷經書,萬世流傳。另外,也有人從宗教信仰裡斷除煩惱,解脫自在,把生死當遊戲。例如,鄧隱峰禪師倒立而逝,船子禪師水面吹笛而亡,龐蘊一家生死來去自如,慧遠大師念佛發願,親見彌陀接引。這些人在宗教上建立解脫的生命,不也是非常可貴! 五、智慧的壽命:古今很多科學家,他們在科學上的發明,至今依然造福著人類,不就是他們的智慧長存人間嗎?很多哲學家,他們智慧的哲言,不斷為世人所引用。例如,印度的佛陀,他的般若智慧至今仍在世界放光;中國的司馬遷,雖然身體受刑被摧殘,但他的智慧化為史書,流傳千古,所以智慧的壽命是不死的。 六、共生的壽命:中國人講究傳宗接代,把生命當成體育的接力賽,一棒接一棒。祖父死了有父親,父親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有孫子,孫子又生子,子又生孫,子子孫孫,香火不斷。更重要的,中國人重視生命的意義,有人為宗族爭光,有人為國家犧牲,有的人懷抱全人類,開創「同體共生」的壽命。如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能為國家的壽命、社會的壽命、世界的壽命、人類共同的壽命而奉獻,小我的生命才有價值,所以小我不及大壽也。

有菩薩 做靠山 豈怕病來磨!

2008年04月03日
公開
13

2008/4/2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汪詠黛 心情保持正向、積極,是對抗癌細胞最有效的方法,家母說,三寶弟子不必憂懼,因為有菩薩保佑。我相信!所以,我也把這樣的信念轉給朋友…… 最近忙著跟朋友通電話、寫e-mail,謝謝她們的「念力」與祝福奏效,因為家母原本擴散到淋巴的乳癌細胞,經過半年多的治療,已經算「過關」了。而一位好友的父親最近得知罹癌,心情沮喪不已,我馬上把家母的經驗跟她分享…… 念經讓心情平靜 感謝醫學進步、醫師的醫術高明,讓家母解除「緊急警報」,但我最感恩的是母親堅強的信仰和樂觀的態度。這半年多來,我每周固定陪她到醫院接受治療,看她乖乖躺著接受連續幾個小時的化療注射,不嘆、不怕、不唉唉叫,反而很有信心的告訴我:「黛黛,你放心,我是三寶弟子,菩薩會保佑我!」我也用力點點頭,用力把眼淚擠進喉嚨。 媽媽一生都在努力學習做好三寶弟子,平日在家最喜歡做的「功課」,就是念經、抄經書。她說,只要一念經和抄經,就能讓她心情平靜、愉快,通體舒暢。我在佛光山道場買的各種抄經本,她一本本、一筆筆認真的寫,不僅為自己,也迴向給家人、朋友;當她聽到誰的身體不舒服、誰的事情不順、心情不好,她都用念經、抄經的方式來幫忙祈福,甚至拖著病體趴趴走趕著去助念。單純而堅定的信仰,讓她不執著於身有癌細胞而唉聲嘆氣、胡思亂想,因為她始終相信: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盡心盡力做好人,其他的事就交給菩薩處理吧! 順著老人家心意 有了諸菩薩做「靠山」,呵,媽媽不但不怕病來磨,還反過來照顧我呢!由於每次到醫院注射的時間長,中午還不能結束,別的病人或陪伴家屬都會買便當用餐,媽媽卻堅持親自在家做好她和我的兩份中餐,帶來醫院吃,因為這樣又衛生又省錢,一點也不怕麻煩。 於是,治療的前一天,她會打電話問我這個沒和她住在一起的小女兒,想吃什麼?她好去市場買菜;第二天,她一早就起來張羅中午要吃的飯菜,再分別裝進保溫盒裡,又提又背的,轉兩趟公車到醫院和我會合…… 老人家的堅持,總讓我在「不孝」的情緒中掙紮,我怎麼忍心讓她這麼辛苦呢?但一轉念,母親如此固執,是一直以來她對兒女表現母愛最原始的方式,因為,作菜是媽媽最拿手的事,反正我是阻攔不住的,何妨就「順」著她的心意,享用母親的愛心菜,讓她開心吧! 三寶弟子不必憂懼 就這樣,每周我陪她到醫院治療,一到中餐時間,咱們母女倆打開香噴噴的飯菜盒,你一口、我一口的用餐;看我吃得愉快,她當然很高興,也讓周遭一些病友們好生羨慕。 病友們一來是羨慕家母有好心情、好體力、好手藝,二來是羨慕她每次都有女兒陪伴。這些羨慕轉為誇讚,更讓媽媽開心不已,很大方地把我這個雞婆女兒「出借」,幫忙攙扶其他孤單的病患上廁所、幫忙找護士、幫忙……,大家互相扶持、打氣,媽咪抗癌治療的過程一點也不寂寞。 心情保持正向、積極,是對抗癌細胞最有效的方法,家母罹癌五年多,每年都復發,這次最嚴重,但也算安然度過。媽媽說,三寶弟子不必憂懼,因為有菩薩保佑。我相信!所以,我也把這樣的信念轉給朋友…… ★汪詠黛部落格: 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