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5

土耳其的茶和咖啡

《寰宇之間》土耳其的茶和咖啡 2008/4/2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約拿單 據官方正式統計,土耳其一年消耗十六萬噸茶葉,茶葉主要來自北方黑海沿岸地區。喝茶比喝咖啡普遍,一天喝二十五杯茶很稀鬆平常。他們喝茶一般都用小玻璃杯,小碟子上會放兩個方糖但從不加奶,你如果開口要milk或cream的話,服務生很可能會目瞪口呆。 當地人喜愛的是紅茶和藥草茶,給「老外」喝的,則大都是用乾蘋果皮熬成的蘋果茶,大概是怕客人不習慣「本土化」的茶味吧? 土耳其人泡茶也不像咱們,把煮開的水往茶壺裡沖即可,他們是用兩個可疊起來的茶壺用蒸的方式煮茶,下面的茶壺裝熱水,上邊的放煮開的茶葉,水沸騰時,上升的熱氣和高溫將上層茶壺內的茶味給蒸發出來,這時即可飲用。喜歡喝淡茶的人,可再加上熱滾滾的開水。 舉世聞名的土耳其咖啡,則又是另一門學問了。相傳coffee一詞,最初即源自土耳其語中的kaffee,是土耳其人在一四七○年左右發現後加以發揚光大的。 一五四三年,駐紮於葉門的奧圖曼帝國省長帕沙到伊斯坦堡上朝述職,給當時的蘇赫曼大帝獻上咖啡作為貢物,從此成為風靡一時的宮廷飲料,後來傳入民間,深愛廣大百姓的歡迎。 土耳其咖啡有點像義大利的Espresso,苦澀、香濃,一般都加糖,喝完後還要喝一杯水,對於每天喝四杯咖啡的我,土耳其咖啡比Espresso淡,也不及藍山咖啡香。當地人對我的這種看法很不以為然,指著沈澱在杯底的殘渣更正說:「這才是真正的咖啡呢!」 在土耳其用咖啡招待親朋好友,代表友誼和關懷。時至今日,求婚的儀式上,如果上門的男方接受女方端上的咖啡,不但是給對方面子,還表示這門親事就敲定了。 土耳其人喜歡將咖啡倒在一個小瓷杯裏慢慢品嚐,較傳統的,則會給你一個帶手柄的純銅壺自行添加;喝完後,當地人還會把杯底的雜質沈澱物倒在一個小碟上,用杯子覆蓋約五分鐘後掀開來,便能從沈澱物堆的形狀為你占卦。 「我的命相如何?」我指著自己桌上那一團深棕色的咖啡渣問道。 「要花錢,才能賺更多的錢!」好一個油腔滑調的導遊。 不管怎樣,我還是付了下午茶的錢。 後記:全球連鎖店「星巴克」於二○○六年「入侵」土耳其,立即引起震撼,許多人甚至不看好它的前景。但是,二○○八年光是伊斯坦堡塔庫辛鬧區就有三家「星巴克」,而且生意火紅;據瞭解,絕大多數的年輕人崇洋,傳統土耳其咖啡對他們已失去吸引力。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2

楔子小說

《書裡書趣》 楔子小說 2008/4/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古傲狂生 什麼是楔子?楔子實際上是上粗下銳的小木橛,在建築上通常用它作為加強、支撐或保持固定位置的固體物。那麼楔子跟小說又有什麼關係呢? 呵呵,這關係還真大。在中國舊小說中的「引子」,也叫「楔子」,通常放在小說故事開始之前,起引出或補充正文的作用。 細究下來,中國古典文學的楔子傳統倒是由來已久。古詩講究賦、比、興,這個「興」就有點楔子的味道。古人做詩有時喜歡「故弄玄虛」,明明要說一件事,卻偏偏要先說另一件事,也不管這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繫,這種手法就叫做「興」。像《詩經》中的許多詩篇,就是這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興得還真有味道呢! 中國古典小說脫胎於宋元話本,說書人要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最好的法子就是先來講個小笑話什麼的,吸引一下人氣。人氣足夠了,說書人才開始進入正題。這種模式在話本裡很好地保留了下來,就成為了「楔子」。 我們隨便翻一下《三言》、《二拍》,幾乎篇篇都是這樣。像《灌園叟晚逢仙女》,開頭並非直接講我們熟悉的〈秋翁遇仙〉,而是講了〈崔玄微遇仙〉,兩個故事間有了過渡,一下子勾起了讀者的興趣。 這種寫作套路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也有體現。《三國演義》的楔子最為簡短,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故事就拉開了序幕,黃巾起義爆發,劉、關、張緊接著開始桃園三結義。 《水滸傳》的楔子十分精彩,整個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就是一大楔子,一百零八個魔君被一個自以為是的高官洪太尉給放跑了,轉世投胎,後來成了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大楔子完了,還有小楔子。接下來應該是梁山好漢出場了吧?作者卻偏偏讓大奸臣高俅先出場,由高俅引出王進,由王進才引出好漢史進。 《西遊記》的楔子不大明顯,小說開頭吳承恩先煞有介事地給我們上了一堂「古人的宇宙觀」課,引出石猴出世。相對整個故事,前邊「大鬧天宮」我們也可看成是一個大楔子。有大楔子,就又有小楔子。「唐僧身世」和「涇河龍王被斬事件」,才最終引出了西天取經。 《紅樓夢》的楔子最別具一格。女媧補天,遺下一石,石頭被仙人帶下塵世,石頭一一記錄下來,就成了《石頭記》。第一回和第一百二十回相互照應,使《紅樓夢》的故事更加完整。在小說中也對楔子有很多照應,使故事更令人值得回味。在某些章節中,這種楔子手法也被不斷應用,譬如,由甄世隱和賈雨村逐漸引出了賈府,劉姥姥的一次「打秋風」,把賈府的風雲人物一下給串聯了起來。這樣的筆法讀來是多麼有趣啊!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7

公小姐與母先生

《新聞趣談》公小姐與母先生 2008/4/22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平濤 中國人的姓氏無奇不有,一位原住民名字叫「那麼好」引起好奇,記者深入報導,以享讀者;一名記者在戶政單位發現台南市一位姓「公」的小姐,於是深入調查發現,還有一位姓「母」的先生住在台北,敏感的記者,就訪問公小姐與母先生,姓氏何來,台灣是否還有家族等等,寫成新聞報導,十分具有可讀性。 人家姓什麼、名什麼,本來與大眾利益無關,一般而言「沒什麼新聞價值」,不值報導。但是,所謂「新聞」就是報導社會「新鮮事」,雖然「姓」是祖先傳下來的,應不是「新鮮事」,但是具「可讀性」,就是新聞「賣點」,是好新聞。 台南地方法院民事庭曾審理一件民事糾紛案,敏感的記者發現內容很有趣,把打官司的內容加以報導,也是炙手可熱的新聞。這樁民事官司是這樣的;一位肉商與一位米商打賭,雙方約定肉商每天固定給米商一斤豬肉,米商則第一天給肉商一粒米、第二天兩粒、第三天四粒、…也就是說,米商付出的米,是幾何成長。 表面上,起初米商占便宜,但無限期的交換,米商是吃大虧,因米商爽約而打官司。如果記者敏感度不足,認為只是民事糾紛,沒什麼了不起,未深入瞭解,就失去一條好新聞。 上述只是眾多好新聞的「滄海一粟」,正也是「天地間皆是新聞,新聞間另有天地」,只是看你的鼻子靈不靈。

2008年04月24日
公開
5

瓊花世無雙

《閒讀擷秀》 瓊花世無雙 2008/4/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菲爾 瓊花有潔白的花瓣,花開時八朵五瓣聚在一起,中間有小又碎的如小花般的花心,有人說它「花聚如聯珠,花美似玉蝶飛舞,花香情懷幽雅。」 關於瓊花的記載,始於宋代,至今有千年歷史。有人認為它是氣節的化身,把它比做「烈女」;但更多時候它卻和尤物、美人、亡國等等聯在一起。如有隋煬帝為了到揚州觀瓊花而亡國的故事,甚至連學識淵博的孔尚任也寫:「瓊花妖孽花,揚州緣花貴。花死隋宮滅,看花真無謂!」「瓊花劫到雕欄損,玉樹歌終畫殿涼」等等。但許多學者都認為此說不可信,因為隋代尚無瓊花的記載。看來只是文人的浪漫情懷把它渲染而已。 瓊花在最初的時候,世間極少,少到只有一株,據說是唐人所栽,宋代揚州太守韓琦曾為瓊花寫了一首詩:「維揚一株花,四海無同類;年年後土祠,獨此瓊瑤貴。」說的就是四海之內只有一株瓊花。 另一位揚州太守,也是大家熟悉的歐陽修,築了一座「無雙亭」在瓊花之側,還寫詩贈之:「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曾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 跟瓊花有關的詩,還有湯顯祖〈送張廣陵〉:「相思玉茗樽前月,得似瓊花夢裡清。」晃補之〈揚州什記〉:「五百年來城廓改,空餘鴨蹼伴瓊花」等等。 雖然歷史上記載過瓊花,但是到底它有沒有存在,許多學者還在爭議。從宋代開始,有人認為瓊花是「玉蕊花」(宋祁《筆記》),也有人認為是「聚八仙」。甚至李鬥在《揚州畫舫錄》裡說,清代的揚州人把繡球花當成瓊花。有植物學家則認為瓊花是聚八仙的一個變種,但真正的瓊花在宋末元初已經香消玉殞了。 儘管如此,當代揚州人對這近乎神話中的花朵的代表性還是毫不質疑,在一九八五年堅持把它選為市花。可見其飄逸和唯美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2

做老大之前 先學做好老二

2008/4/23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戴晨志 亞里斯多德說過:「從未學會服從的人,不可能成為好指揮。」人在溝通時,不能「強出鋒頭、爭當老大」;也不能表現「太過傑出、鋒芒太露」,而凌駕上司,甚至使得上司「顏面無光」!我們必須適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學習「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進能退、能高能低」。 因為,「做老大」之前,必先學習「做好老二」!而且,在童真世界裡,我們要開始學習「多聽別人說話,別人才會聽,我們說話」! 在人際互動中,話一多,等於是與別人「搶鋒頭」,常常惹人厭。而若有上司、老闆在場,還是話很多、或滔滔不絕,更會搶盡上司鋒頭,而讓上司感到不悅。 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察言觀色」,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適時控制「自我表現慾」,千萬勿忽視「老大」的存在。 其實,當部屬的人,在溝通時還必須特別注意,千萬不能給老闆漏氣,也不能隨意反駁老闆;在有異議時,必須勉為其難地忍著,不能當眾「吐老闆的糟」。 事實上,有些聰明的部屬,是屬於「大智若愚型」的,他們懂得在老闆面前「裝傻」、「認真聽話」、「不斷點頭」,這麼一來,就給老闆留下深刻的印象;畢竟沒有一個老闆,願意聽一個「自命不凡」、「自以為是」的傢伙說話呀! 而除了「裝傻聽話」之外,有些人更懂得「諸葛借箭」,懂得借用「老闆所說過的重點」,加以複誦,則一定會使老闆有「受重視」的感覺,進而對他產生好感。 據說關公死後,玉皇大帝命他守住「南天門」,以防小人逃脫出境!而大家都知道,關公生前最講「忠義」,也最痛恨一些「巴結逢迎、諂媚拍馬」的小人。 一天,有個小人,沒有出入境護照,鬼鬼祟祟地想矇混過關,未料被眼尖的關公逮個正著。 此時,那小人對著關公說:「關老爺啊,您不用生氣嘛,我知道,您在世時是最正直的人,現在也是一位最正直的神,我和您一樣,也非常痛恨那些諂媚逢迎的小人;所以,普天之下,我真的最崇拜、最敬仰的人,只有您一人啊!」 只見關公頻頻頷首,拈鬚微笑,接著手勢一揮,也不查問,就讓那小人順利過關而去! 哈,「高帽子」,每個人都喜歡戴,老闆、上司也一樣! 溝通小箴言 有個媽媽說,她的朋友打電話來關心家中小孩,說道:「妳那個生病的小兒子後來有沒有正常?」 這媽媽一聽,心裡十分生氣!這是什麼話?問候人、關心人,是用這種語氣說話的啊?什麼「後來有沒有正常?」妳自己有沒有腦袋啊? 其實,會溝通、會說話,就要「找對時間、找對空間;找對的人、說對的話」。有時,時間不對、地點不對,說出的話即使是關心的話,卻措詞失當,都會使溝通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 恭維、戴高帽子也一樣,都是讚美和鼓勵的另一種形式;它能滿足人們內心強烈的自尊需求,也增進與對方和諧、愉悅的關係。 所以,恭維必須有技巧,讓人聽了心花怒放;讚嘆也必須抓對事、抓對時間,讓人既開心、又滿足!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3

教養孩子 從家事做起

《腦與人生》教養孩子 從家事做起 2008/4/21 | 作者:◎洪蘭 清明去掃墓時,看到前面有一位媽媽叫她國中模樣的孩子端著祭品跟著她走,走著走著,突然男孩手一鬆祭品撒了一地,母親氣的大罵說:「我這麼聰明,怎麼生出你這個笨兒子!」,我聽了暗想,的確會如此,因為人的大腦是環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產物,我們不是只受基因的指揮,例如有一種草原田鼠住在丘陵區的是一夫多妻制,住在草原區的是一夫一妻制,實驗者用核磁共振掃瞄這兩種雄性的田鼠,就發現一夫多妻的田鼠在掌管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端比較大,因為牠必須記得哪裡有太太;一夫一妻的雄鼠就沒有這個必要。大腦會隨著功能的需求而改變裡面資源的分配。 一夫一妻制的田鼠下一代成長後,雌鼠不會馬上性成熟,要等到牠聞到陌生公鼠的尿液,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性成熟,才能交配繁殖下一代。大自然這樣的安排是因為近親交配品質不好,會影響種族的綿延,所以大自然使牠在聞到陌生公鼠尿液後才急速成熟,確保了種族的品質。這是環境和基因交互作用的最好例子,大自然的神奇令人嘆為觀止。 另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動物身上有製造維他命C的基因,牠們不吃蔬果並不會得壞血病,而我們會,在沒有冷藏庫之前,遠洋航線的船員常會得壞血病,因為幾個月看不見陸地,吃不到新鮮的蔬菜。我們的祖先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為什麼牠們有這個基因而我們沒有?其實我們遠古祖先身上也有製造維他命C的基因,但是因為人類定居下來後,可以吃到新鮮蔬果,就沒有必要再保留這個基因了。當然,那時候祖先絕對沒有想到後世子孫會發明輪船去航海,講到這一點,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的確高人一等,鄭和下西洋時,也是一走幾千里,但是他在船上孵豆芽,豆芽可以提供維他命C,解決了壞血病的問題。 人能夠在惡劣的環境生存下來,大腦的可塑性有很大的貢獻,我們不停的因應外界需求改變大腦的結構。物種整體的演化是很慢的,但是個體的改變卻是很快可以看見,最近有一本新書在講網路數位化時代的來臨,已在e世代孩子的大腦上留下痕跡,科學家已經看到大腦神經迴路的改變了。 大腦如果有這麼大的可塑性,我們希望有什麼樣的孩子就需要給他什麼樣的訓練,要他不打翻東西,平日就要多訓練他謹慎小心做家事,因為可塑性代表著沒有不可教的孩子。種桃李者得其實,種蒺藜者得其刺。 (本專欄隔周一刊出)

2008年04月23日
公開
6

科學家的幽默

《天南地北》 科學家的幽默 2008/4/23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文廣�輯 ●一句話演講 美國飛機發明家萊特兄弟,是一對很善於思索、又刻苦鑽研的兄弟,可是他們卻是一對最不善於交際的難兄難弟,他們最討厭的就是演講。 有一次在某個盛宴上,酒過三巡,主持者便請大萊特發表演說。「這一定是弄錯了吧?」大萊特為難地說「演說是歸舍弟負責的」。 主持者轉向小萊特。於是小萊特便站起來說道:「謝謝諸位,家兄剛才已經演講過了。」就這樣推來推去,人們還是不放過兄弟倆。經各界人士再三邀請,小萊特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據我所知,鳥類中會說話的只有鸚鵡,而鸚鵡是飛不高的。」這只有一句話的演講,博得了人們長時間的熱烈鼓掌。 ●專業語言 一九六三年二月的一天,白宮舉行了盛大的授獎儀式。為表彰著名的美國航空學家馮•卡門在火箭、航空等技術上作出的巨大貢獻,美國政府決定授予他國家科學獎章。當時的馮•卡門已有八十二歲,並患有嚴重的關節炎。 當他氣喘吁吁地登上領獎台的最後一級台階時,踉蹌了一下,差一點摔倒在地上。給他頒獎的肯尼迪總統忙跑過去 扶住了他。 馮•卡門對肯尼迪總統說:「謝謝總統先生,物體下跌時並不需要助推力,只有上升時才需要……」 ●學習的動力 被稱為「幾何學之父」的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他對學生總是循循善誘,不厭其煩;然而,當孩子對學習產生動搖時,他也會用辛辣的諷刺來鞭撻他們。 一天,歐幾里得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幾何第一定理,講著講著,他發現一個學生在底下坐不住,一會兒和旁邊的學生說說話,一會兒又在桌下做小動作。歐幾里得有意停頓了一下,用目光示意這位學生注意聽講,沒想到這位學生卻突然站了起來,問道:「請問先生,學習幾何究竟有什麼實際好處?」 歐幾里得聽罷,沉默了一會,轉身吩咐一旁的佣人:「拿一點點錢來給這位先生,看來,沒有錢他是不肯學習的。」 ●實驗的價值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的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法拉第,對知識有著執著的追求,為了一項科學研究,他常常百折不撓,這使得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迷惑不解。 有一次,他的一個熟人、稅務官格拉道斯通看到法拉第在做一個在他看來毫無實用價值的實驗,便問道,「花這麼大的力氣,即使成功了,又有什麼用呢?」法拉第回答說:「好吧,不久 你就可以收稅了。」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5

請放手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請放手 2008/4/22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Victoria很認真地在數數:「7,8,9,10,11,12……」,我坐在她身邊,忍不住跟她一起數:「12,13,14……」。我很興奮地數著,突然間,她停住不數了,「15,16,17……,Victoria,你為什麼不數呢?」我問她。 孩子需要被尊重 一陣沉默之後,我在內心大喊:「天啊,我為什麼要打斷她呢?讓她自己數就可以了啊!」 孩子正專心在做某件事的時候,父母總是迫不及待想要參與孩子的活動,但結果多半只是干擾或是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丹尼,過來整理你的房間」媽媽喊正在看漫畫書的丹尼。,丹尼的媽媽要求他馬上停下手邊的工作,整理自己的房間,因為她認為整理房間比看漫畫書更重要。但是重點是,姑且不論丹尼正在讀什麼書,她打斷丹尼正在閱讀的樂趣。 父母總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判斷,並且認定他們的方法對孩子最好。他們忽略且不願承認孩子是「具有自主能力且獨立的個體」的事實。孩子需要被尊重,需要專屬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在享受這個過程帶給他們的樂趣及成就感中,培養出「專注力」和體會「投入」的感覺。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我們怎麼能夠期許孩子在學業上有卓越表現的同時,又在生活中一直打斷他正在做的事情、不讓他專心呢?我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他無法安靜地坐在書桌前超過五分鐘」「他褲子裡有蟲,所以沒有辦法好好坐著。」為什麼呢?一切都要回歸到最初始,父母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跟爸爸玩角色扮演 星期天,Sabrina的朋友到家裡玩。她的朋友喜歡跟爸爸玩角色扮演。Sabrina和她朋友穿上了公主的服裝,玩扮演公主的遊戲。當天傍晚,小女孩要回家了,她想要把公主的服裝帶回家。當小女孩和爸爸商量著:「我們問問Sabrina可不可以把衣服借給我們一個晚上?」時,我發現Sabrina 就站在一旁。我想,這個時候「我」有責任做些什麼事情。 因此,我把Sabrina叫過來,想要說服她把衣服借給小女孩。Sabrina的回答是:「不要,媽咪,我不要把我的衣服借給她。」「拜託,Sabrina,她借回家後可以跟爸爸、媽媽玩公主的遊戲,她很喜歡穿上那件公主服。」「不要!」Sabrina堅決地回答。最後,我尊重她的決定。 勇於探索生命 到了晚上,我回想起這件事。我在想,如果事情重演一次,我可能不會跟Sabrina做任何的建議。我會讓她聽完小女孩和她爸爸之間的對話。或許Sabrina一樣不會借衣服給她,但也有可能她會願意借。 重點是讓Sabrina從過程去體會並引導她做出自己的決定,而不是因為我的介入來影響她。雖然那天Sabrina也是自己做了決定,但那是在我干涉後(試著說服她)的結果。不管她的決定是什麼,我都應該尊重她,我應該要給她做決定的機會。 我的母親曾告訴過我,她就是把我生下來而已。當我一來到這世界,我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同樣的,我也提醒自己要如此看待我的孩子。我的任務是把她們生下來,接下來的責任便是引導他們成為自己,並讓他們有機會學習生活的基本技能,讓他們勇於探索生命。 在這過程中,我和外子的角色是從旁協助他們,尊重他們所做的決定。我們愛我的孩子,但我們不願寵壞了他們。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4

兩人為何漸行漸遠

《我聞我見》兩人為何漸行漸遠 2008/4/15 人間福報家庭版 | 作者:李碧華 報導:個性不合的事實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王儲查理王子與妻子卡蜜拉結婚屆滿三周年後,人前看似和樂,爭吵冷戰日益頻繁,兩人小別次數太多,媒體統計查理夫婦這半年來相偕出席國內公開活動卅三次,卡蜜拉單獨赴會次數也大約如此,查理獨自出席活動則多達九十多次。 卡蜜拉有時甚至刻意到鄉間獨居一段時間,遠離查理以求清靜。卡蜜拉上月還向密友抱怨,與查理一起到加勒比海度假,在遊艇上獨處八天,「宛如噩夢一場。」 失和的查理夫妻經常悶悶不樂,僕役們私下給他們取了「憂鬱族」的綽號。查理夫婦失和是查理性格轉變造成的,「他們新婚時,他心情正愉快,整個人生氣蓬勃,但現在簡直判若兩人。」助理說,查理重視繁文縟節,連喝茶,僕役來收拾茶杯的細節都極為講究;卡蜜拉則婚前過慣了自由的平民生活,吸菸喝酒騎馬度假樣樣來,現在卻在查理要求舉止符合王室風範下處處受限,連老朋友都無法常聯絡,心情難免鬱卒。 卡蜜拉的想法和生活習慣都不被查理接受,「他比以前更吹毛求疵,脾氣愈來愈壞,也更容易動怒。」卡蜜拉心情不好時喜歡回威特郡老家,但查理從來不曾專程去那安撫太座,卡蜜拉最近獨處時間變得頻繁許多。 卡蜜拉的威特郡鄰居也說,卡蜜拉經常搭直升機來,「似乎想把握能待在那兒的每一分一秒,她似乎很樂於離開倫敦的王宮。」卡蜜拉還頻獨自出國散心,去年五月到愛琴海,九月到地中海,今年二月則前往安地瓜。 回應:擦出互補的火花 結束婚姻的協議書上的確制式的寫上「個性不合」,向婚姻告別是不是存在這個重要原因?事實上,外遇、暴力與財務才是婚姻的三大殺手,「個性不合」絕非主因,以查理與卡蜜拉目前的「漸行漸遠」狀態來看,還不致於勞燕分飛,再謀合一陣子,也許可轉寰。 在我看來,來自不同的家庭的兩個人那可能個性完全相同呢?相同反而產生排擠效應,夫妻生活因此缺乏變化,換個角度來看,早餐桌上有人喝豆漿,有人吃稀飯才有趣,職場上一半從商、一半學文才能互補。意見相左是人之常情,只要彼此心懷尊重,反而能擦出互補的智慧火花。 「個性不合」是既成事實,就要調整它、接納它、處理它並放下它,往「合」的部份去努力,兩人一生要專注的追尋還很多,只要有心,必然漸行漸近……。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7

習以為常的幸福

《慢活筆記》習以為常的幸福 2008/4/14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王美懿 一家四口工作與求學時間不一,因此碰到能全家共進晚餐時刻,感受特別強烈,在拿起筷子的同時,總不自禁地發出讚嘆:「能全家一起吃飯,媽咪覺得真的好幸福喔!」而另一個讓我盈滿幸福感覺,即是孩子在晚上臨睡前,會來我房裡陪我躺在床上聊聊天。 一個幸福的心靈饗宴聚會上,阿公級的武雄同學,不假思索地朗聲說出:「擁有七個孫子就是我的幸福啦!」;蕭麵阿媽則說:「我兒子念高中時,放學回來,看到我在廚房煮飯,會從背後雙手抱著我撒嬌,這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候,只是,上了大學就沒有了……。」 每堂必到的蕭同學:「全家大小都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總是無法準時,但卻都一定會趕來上課的美子:「八個兄弟姐妹過年回娘家,見到媽媽看到孩子們都回到她身邊時的那種快樂笑容,我也就會跟著很高興,這種感覺可以算是幸福嗎?」我說:「當然,幸福本來就是個人的一種主觀心靈感受。」此外,部分同學認為,辛苦了大半輩子,現在能來念書,認識同學,空閒時和朋友喝喝下午茶,就是幸福。統計了任教國文的兩班學生中,大部分屬阿公、阿媽級同學們的「幸福」,多半繫在與兒孫相聚的時光上。 少數來自單親家庭,因經濟因素必須白天掙錢,利用晚間念國中補校的學生,生活的磨難,並未減損其應有的青春光采,幸福的甘美滋味有:與女友共進餐的甜蜜、能自給自足準備繼續升學的經濟能力、對未來充滿希望與規劃等…;就在幸福的甜蜜洋溢在每人笑容上時,輪到與兒子年齡相仿的小韋發言:「我感到最幸福的時候,是『家人』牽著我的手,用走路到街上去買東西。」 小韋停頓了一會兒,露出靦腆笑容,音量變小:「可是……,只有一次,是在我小時候。」,聽到這話的,我很難過,但我相信這善良小孩日後一定會給他的小孩滿滿的幸福。 在這次幸福的心靈饗宴中,我有幸品嘗了同學們提供的各式幸福滋味,驀然發現,自己擁有許多值得應感恩珍惜的豐美「幸福」,只因一直「習以為常」而不自覺。 再過兩個月,大家就要隨驪歌聲響互道珍重,回顧與同學們相處這一學年來的點點滴滴,除了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心想事成,更由衷感謝各位同學幫我上了寶貴的人生一課。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4

一期一會

《光點》一期一會 2008/4/2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瀰漫,蜂喧蝶鬧,花粉亂飛。我有時猛打噴嚏,眼睛流淚,好像對整個世界過敏。太過美好的事物,都要令人感傷。尤其春日將暮,奼紫嫣紅開遍,委地之後都成春泥。春天多風,氣溫回升,微生物也活躍起來。中醫說的外邪入侵,指的大概就是這些過敏原與致病微生物吧。 今年春天來得晚,花季延後一些。榮華老師說退休後更能安排時間,自在的去想去的地方。想此際,她應該在一片緋紅之中,看京都春色幾許。每在春天,我常有身不由己之感。最燦爛的一季,往往最忙碌,脫不得身。自從春假取消以後,我的春天遂變得乾枯失色,缺乏生氣。很久以前,榮華老師就說今年春天要去日本旅行。暫且擺落日常生活瑣事,拒絕行禮如儀,到另一個國度去悠晃。我可以想像,在櫻花綻蕊的時候,幸福也是有輕微聲響的。最好是,換上一襲浴衣一雙木屐,走去露天浴場中浸泡自己,看著群樹遠山,蘊藏盎盎然的生機。天地無言而有大美,清風吹來,化為一陣禮讚或是驚呼。那時飛花落葉也不叫人傷懷,坐看星月交輝、雲蒸霞蔚,只為了跟春天共赴一個約會。這時便很想告假,棄絕所有俗務,不讓世俗紛擾上心。 我也可以想到,那裡的食物當時當令,新鮮翠美。因應宇宙天體運行,身體小宇宙也自動的調節轉速。若要照養生息,可以從食物著手。此時肝、膽經運行暢旺,最忌大辛大熱之補品,宜攝取黃綠色蔬菜、水果、乾果。棗子、花生、蜂蜜,都是不錯的選擇。心情也要儘量維持平和中正,避免內在惡氣橫生。壞情緒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降低。這是精神病、肝病、心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的好發期,最好事先防範、調理。如果選擇在日本傳統庭園坐下,品味一盞剛沖好的抹茶,那就更美好了。櫻花的花期短暫,幾乎是一夕開好的,也幾乎是一夕之間就會飄零殆盡。一期一會,彷彿事前就有約定。 晴朗的非假日午後,陽光斜斜沉降。我在淡水河岸獨自行走,不驚異瞥見一樹櫻花,定定靜靜開滿,孤絕又飽滿。哈啾、哈啾,這是我的身體面對美好世界的小小回音。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5

清冷

2008/4/22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王瓊慈 昨天白晝,站在陰冷的小雨中,冷風陣陣吹拂過我的耳鬢,季風的吹襲,頻率和強度也許是習慣了。今年的冬天雨水比去年多,大地比較濕潤,雖然冷鋒一波一波來,氣溫跟著起伏,有冬天的感覺才比較正常,對於氣候的變化反而比較魯鈍。 子夜,躺在靜默織圍的黑暗中,一小束光從窗外透進來。夜,總是期待它綿長,讓我在睡眠中沉沉的忘卻人事紛陳,讓我在夢中兀自隨潛意識竄入毫無防備的世界。 當晨光來臨時,睜開雙眼,新的一天又來臨了。屋頂淅瀝的雨聲,讓我沉到靜默的心海裡,去探尋深沉低微的頻率。 計數著一分一秒,別人正為了自己抉擇關頭在奮鬥,自己卻在不同的空間裡悠遊自在。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生命的空間和所遇到的時間,這麼的孤獨,無法投注任何助力的孤獨。 生命是自己的選擇,在清冷的時刻,在風雨的清晨,靜默的思索著所有人類的此時此刻,默想著各自顯異的當下,自己多麼渺小。 但是,自己面對自己,卻又巨大的無法承受,突然失去掙扎的勇氣,靜止吧!流動的困惑,讓我載沉載浮於迷惘的此時。 人生非常詭異,在相同的時間裡,在各異的空間活出各自的型態;甚至,相同的時空,有著不同的認知和體驗,個體的獨特,時空的恍惚。 冬晨,淅瀝的雨聲,無法自拔的清冷。

2008年04月22日
公開
6

被幸福圍繞

2008/4/21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文�子鏡 夏威夷有個美麗的傳說:每人手指上有一條無形的絲線,不管相隔多遙,只要有緣,絲線會越過千山萬水,讓雙方纏繞到常相聚,直到學會此生的課題,絲線方才鬆脫。 我們是否忘了,從親密的愛侶身上學到的東西?否則何以糾結不去,對方已一無牽掛離去了!祝福吧! 心情渾沌時,也是留住悲傷時。排不去,唱唱〈把悲傷留給自己〉:「能不能讓我陪著你走,既然你說留不住你,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妳的美麗 讓你帶走,無論妳在天涯海角,是不是你偶爾會想起我,可不可以你也會想起我……」 踽踽獨行街頭,邊唱邊咽,眼眶泛紅,淚水輕落。如此境況,不好說,也不好給人見。 太太過世初期,我不知如何咀嚼,也不會說,就這麼懸著。人像蜘蛛絲,深怕風一吹雨一淋,網子就破。草木皆兵,沉重得提不起,也甩不開,真拋了出去,誰承受得起。最近,總算稍解千扭萬轉的繩結。 九月十九日是我與她的結婚紀念日,取一生長長久久之意。未料結縭十餘年,她就辭世,讓長長久久的夢想,瞬間化為一道煙雲,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她患病前後三年餘,每每思及遭受的疾苦,常常潸然淚下,哀嘆自己命運多舛,悔恨前世多造罪孽。我總安慰她,因發願救人,乃親嘗病痛,以感同身受之意,精進仁心醫術。她初默然,後漸漸接受,最終以無比勇氣面對。 那年,她開完刀後,又經歷十次化療的折磨,身形骨瘦如柴。加上她篤信宗教、茹素,又早出晚歸練氣功,並藉生機食療養生,更如風中搖曳不定的燭火。最後,她以斷食作注,卻因此斷送了生命。 往生前夕,我數度問她,有未完成的心願否?她先說她不想死,好想看孩子長大;後又說她很放心,沒什麼要交代的;最後說自己修行不夠,臨境時,心頭亂,理不清。 我感謝她示現病狀,激勵我修行,因此大言不慚說:「妳要等我,等我修行夠了,妳再走,讓我來幫助妳登上善境。」我還建議她記錄倏生倏滅的念頭。在她拿著筆記本隨時寫下想法的日子裡,心情果然平靜許多。未料就在她寫完二十餘本的筆記本後,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逕自撒手離去,留下一臉錯愕的我,以及難以接受的親友。 告別式前,她常溜進我的夢裡,有時說著無法提款的金融卡密碼,有時說著自己依舊受病痛折磨的苦惱,有時則說自己已是健康爽朗的人了。夢中,我要對她說話,她要不沒聽到,就是不理會,常讓我心急如焚而驚醒。或許,夢境反映心境,我的念頭如她行蹤,叫人迷離又惑亂。 隨後,不管歡喜或悲傷,不管思念或缺憾,我日日夜夜記錄溜進腦海的念頭,並整理成篇,且投到報社去。就在她出殯前幾天,我接到第一封報社錄用我文稿的通知。此後,陸陸續續有幾家報社登出我的作品來。我想,或許她助我走上寫作道路,而我卻遲遲不知。 每當我思路不順,或是心情不佳、不想書寫時,我總會登上以前她常去的山林,邊漫步邊思索。往往在下山之際,思路變得通暢,下筆前也有了腹案。我想,在另一個山頭的她,可能與我一樣同走在山徑上,並提醒我突破關卡的良方。 前不久,報上又登出一篇名為〈相聚與別離〉的文章來,內容述及她過世後,我努力走出哀傷的過程,刊登日期恰好是我與她結婚十六週年的紀念日。幾天後,我登上昔日她常去的山巔,山雨嘩啦啦下,四周迷濛一片。我閉起眼睛,身軀竟飄浮起來,彷彿越過層層山巒,穿過座座山壁,來到她安住的山居,耳邊並響起了徐志摩的〈歌〉:「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假如你願意,請記得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也許,也許我還記得你,我也許把你忘記。」 悲傷的歌搖動前程,回蕩往事,歷歷如水中倒影,栩栩如窗外雨滴,令人想起《秋燈瑣憶》。 清代詞人蔣坦,與妻子秋芙恩愛。兩人在春天裡合種芭蕉,秋天時,芭蕉已葉闊色濃。蕭瑟秋夜,冷雨落在葉上,浙瀝成聲。蔣坦聽了,閒愁湧上,索性在芭蕉葉上題:「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並送給正在彈琴的秋芙。秋芙在上頭續了兩行字:「是君心緒太無卿,種了芭蕉,又怨芭蕉!」蔣坦看後,浮出淺淺笑意,愁緒頓時煙消雲散。 秋芙與蔣坦共度十二個春秋,無奈「花命也如春短」,身體羸弱的秋芙,未及與夫君告別,竟在一個春歸花落的日子裡長眠不起。蔣坦彷若失去一半生命,沒了爽朗樂觀,鎮日形單影隻枯坐書房,回憶昔日點滴,寫成《秋燈瑣憶》。 悲傷如我,雖不登舞台,沒著書立說,但能歌能寫。每歌一曲,傷癒一分,每寫一字,悲去幾許,夫復何求?要不,聽聽悲傷的歌,看看悲傷者寫的文,一樣有力。天底下有幾人能把悲傷唱完,又或淋漓盡致寫出? 雨下久了,前頭已是汪洋一片。風雨裡,不適揚帆,但窪地變泳池。且不論療癒為何,一旦走過,反觀來時路,步步恩寵。不是嗎?在泳池裡,被水圍繞,好似被溫柔擁抱,只要習慣嗆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