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55條班規 教出優等生

2008年05月02日
公開
10

2008/5/1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陳膺宇 克拉克老師將規範當作偉大的目標,嚴格地執行,因而讓學生在人格成長和學業成績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令人驚歎的成就! 隆.克拉克曾獲全美最佳教師獎,也是唯一曾獲美國總統接見三次的小學老師。他先後教過兩所小學,第一所在北卡州偏僻的鄉下,這所學校教學資源缺乏,學生學習狀況與其他學校相比,普遍處於相對弱勢;但他卻把這一班學生教到全國知名,並且讓全班同學在耶誕節前夕,獲邀前往白宮作客。 第二所小學,則是位於紐約市最貧窮的哈林區,這所學校曾讓許多老師避之惟恐不及,而克拉克卻主動前往申請任教。結果兩年後,他班上的學生,跌破許多人的眼鏡,紛紛考上紐約市最難考的明星初中。 他為什麼能教出這麼多優秀的學生?其實他所憑藉的法寶,除了無比的愛心與熱忱,就是那五十五條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班規了。這一套班規,不但有效維持班級秩序,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們的未來做好準備,建立起生活、學習與事業上的各種優勢態度與能力。 生活中的永恆「班規」 例如班規第一條:「遇到大人要主動問候招呼。大人問你話,你一定要回答清楚,不可以光是點頭搖頭,也不可以含糊回答。」以及第二條:「當別人在講話時,你的眼睛要一直看著他。」這些規定,其實都是為了訓練學生尊重他人。 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落實所有的班規條款,克拉克不但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分組練習,更讓學生在生活中實習演練,如走進學校餐廳,點菜時,一定要看著餐廳員工的眼睛,說:「麻煩您給一點這個。」並且要經常說:「謝謝!」使得員工總是稱讚這群學生:「多麼令人窩心的好學生!」他們很感激能受到這樣的尊重。 後來他們班有十二名學生去報考紐約市的明星初中,這所吸引全紐約各路資優生前往報考的學校,只提供三十位新生入學名額,結果克拉克老師的十二名學生全部被錄取。事後得知,原來是因為口試時,學生們「彬彬有禮」的態度,讓評選委員們大為肯定、讚賞,因而贏得入學的機會。 對不起!沒暴力 又如班規三十七條:「如果有人撞到你,即使不是你的錯,也要說聲對不起。」有一次學生們,從紐約搭飛機前往洛杉磯,因為表現得彬彬有禮,斯文自重,讓機長在機上廣播,稱讚他們:「這班學生這麼守規矩、有教養,我們要向他們的老師致敬!」事後還有位女士,特別找到在機場外等候學生的克拉克,讚美道:「你的學生經過我頭等艙的座位時,不小心碰到我的手臂,都會轉頭說對不起,真的非常有禮貌!」 克拉克曾說:「一個小小的碰撞,常常會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條班規就是為了化解這種沒必要的爭端。」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常因不小心的碰撞,而引起暴力事件,這都是因為雙方沒有養成良好禮貌習慣所致。 克拉克表示這五十五條好習慣,幾乎從小被祖母教出來的做人規矩。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沒有祖母的教誨,就不會有榮獲全美最佳教師獎的隆.克拉克! 學習來的行為模式 「良好習慣的建立,是一切成功的保證。」克拉克老師的五十五條班規,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規範,然而這些常被我們忽略的基本規範,卻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克拉克老師將這些規範當作偉大的目標,嚴格地執行,因而讓學生在人格成長和學業成績等各方面,都能得到令人驚嘆的成就!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一個人後天學習來的穩定行為模式。孩子還小時,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為這時期的可塑性最高,最不會受自己「習慣領域」所束縛。專家們認為培養孩子的習慣是「宜早不宜遲」,因為人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和技能,都在幼年這一關鍵期養成。 甚至有專家說,孩子一出生就要開始培養好習慣,否則「三天孩子娘慣壞」。 親子教養百寶盒 共通性良好習慣 做人:守信用、講禮貌、善溝通,重視良好的人際互動。 做事:不半途而廢、愛動手勞動、運用方法、靈活彈性。 生活:正常作息、愛整潔、守紀律、獨立自主。 學習:喜閱讀、愛思考、擅於獲取資訊、懂得自我學習。 德性:誠實、負責、樂觀、喜樂、忠誠、謙虛。 (本文作者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博士 陳膺宇)

《一千零一夜》又作《天方夜譚》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3

《天南地北》《一千零一夜》又作《天方夜譚》 2008/4/21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王燕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廣大的阿拉伯人民在從八世紀到十六世紀的漫長歲月中,不斷創造而成的。曾被高爾基譽為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故事主要來源於波斯、埃及、伊拉克及遠古中國,也夾雜了一些阿拉伯民族改造過的歐、亞、非地區的民間傳說和故事。 《一千零一夜》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想像瑰麗奇特,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謹自然,語言明白曉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浪漫色彩,因而受到了阿拉伯和世界人民的廣泛歡迎。 《一千零一夜》的名稱出自這部故事集的引子。相傳薩桑國的國王山魯亞爾生性殘暴,他因為痛恨王后與人有私,將其殺死。此後每天都要娶一個少女,第二天就殺掉。 宰相的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的女子,自願嫁給國王。山魯佐德進宮後,每夜給國王講故事,但每到精彩處天就大亮了,國王要上早朝,只好留到講完故事再殺。 就這樣,故事講了一千零一夜,國王終於醒悟。 中國曾經稱阿拉伯國家為「天方國」,所以《一千零一夜》在我國也被譯作《天方夜談》。 但又為什麼「夜談」後來又寫成「夜譚」呢?這就要說到中國古代的一種習慣酖酖避諱。 避諱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禁忌,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避諱指對君主和尊長的名字不直寫其形,不直呼其音,如神話傳說中的「嫦娥」本作「姮娥」,因避宋真宗「趙恒」諱,改「姮」為「嫦」。 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為了避諱,人們在寫「夜談」時,就改成了「夜譚」。 後來人們在使用「天方夜譚」這個詞時,往往延伸為無稽之談的意思。

「壽」的涵義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5

《天南地北》 「壽」的涵義 2008/4/28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曾紅 「壽」,《辭源》中第一條釋義是「長久」。《詩經•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成語「壽比南山」即源於此。《莊子•人間世》:「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能若是之壽。」 「壽」,現在最常見的用法是年紀長,如高壽、長壽、壽星:或指壽命。屈原《天問》:「延年不死,壽何所止?」「壽終正寢」:指年老在家安然死去。「壽山福海」:喻年高福大。明人劉基有《壽山福海圖歌》。 古時,「壽」曾代指老年人。漢•張衡〈東京賦〉:「送迎拜乎三壽」。三壽,三老也。祝人長壽也稱「壽」。 「壽」,指生日、壽辰。這類詞很多,如壽誕、壽禮、壽聯、壽麵、壽桃、壽筵、做壽、拜壽、暖壽等。 「壽」,又為死後準備裝殮物的婉辭,如壽材(棺材)、壽木、壽衣、壽冢:生前所造的墓穴,又稱「壽穴」、「壽藏」。 「壽索」,又叫長命縷、百索。端午節繞以臂上以祈長壽的絲帶。 「延年益壽」,延長壽命,增加歲數。《文選•宋玉•高唐賦》:「延年益壽千萬歲」。 「萬壽無疆」,萬年長壽。是一句祝壽的話。《詩經•小雅•天保》:「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親朋好友來給他祝壽。 「折壽」,迷信的說法,一個人因享受過分而減損壽命。

琴瑟和鳴 其業榮榮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2

《名人軼事》琴瑟和鳴 其業榮榮──李清照夫婦、居禮夫婦 2008/4/30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車潤豐 中西方各有一對傑出的夫婦,素為世所稱羨。在東方是李清照夫婦,西方是居禮夫婦。這兩對夫婦令人稱羨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結褵後,愛情彌篤,創作益皇,他們把閨房之樂,升華成學術研究和創作。研究文學的,把閨房變成書房;而趼究科學的,把閨房當作實驗室,如此相互唱和,其樂無窮。 李清照夫婦 李清照,是中國女詞家之冠,父李格非北宋禮部侍郎,工於詞章,母為王狀元拱辰之孫女,亦善為文,清照能成為一代詞人,除得力家學之外,有一個好丈夫,也極關重要。 她的丈夫趙明誠,山東諸城人,他和清照同年,兩人二十歲結婚。趙明誠對考極下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李清照替部書了一篇後記,敘述編纂之經過,間接敘述他們夫妻間的日常生活,以及為學術研究的努力過程。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是閨中情趣的流露,後期作品乃是血淚之作。 <浣溪沙> 繡幕芙容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這是一首情詞,「眼波才動被人猜。」原本是描寫了一位活潑、動人少女的羞態,但在某典籍裡曾載有被拿來轉用的趣事:一監考官發現有考生東張西望,就用粉筆把「眼波才動被人猜」一句詞寫在黑板上,師生之間心照不宣,卻不說自明。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作者的愁緒之詞,開頭連用十四個疊字,氣魄令人驚嘆。「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是絕望的意思。後疊又云:「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之痕。 李清照在青年時期,北宋皇朝已瀕臨末日,當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後,建炎元年,他們夫婦流亡到南京。建炎三年,趙明誠一病不起,享年四十九歲。後一年,南京、杭州又陷,南宋偏安之局始成。 清照對南宋的政治是憤懣的,不平的,南渡君臣,昏瞶而少進取心,她看在眼中,發而為詩,曾有「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憾劉琨」這兩句對當朝之士的批評,何等嚴峻啊! 居禮夫婦 比爾.居禮夫人名瑪麗亞(Yet Marie),父親是華沙一所大學傑出數學、物理學教授;母親在她嬰兒時就去世,父親負起養育責任,於是實驗室就兼作育嬰房。漸漸長大的瑪麗,喜歡在實驗室裡替父親整埋教學用具。因此當她十六歲從女子數學學校畢業時(一八八三年),在數理成績已相當優異,獲金牌獎。 後到巴黎大學理工學院研究所工作,並成了教授最得力助手,兩年之內,她完成了大學課程,得到數學學位,又二年後,獲物理和化學學位。 由於對科學的熱忱,吸引了優秀青年教授比爾.居禮(Pierre Curie)。居禮對瑪麗說:「我愛你,而且我們也有著同樣的喜好(I love you, and we both love same things),如果我們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不是比單獨一個人來得更快樂嗎?」 兩人終以志同道合結為夫婦,並開始了驚人的合作。 一八九六年,居禮夫人,以第一名成績漂亮完成她的大學階段,並在居禮先生的鼓勵下,開始研究放射性元素。她們在公寓內,建造一個小小實驗室,夫婦倆經過四年時光,一九○二年,從瀝青中提煉出鐳(Radium),並測定了鐳的原子及其作用(只要一小撮的鐳,灰白色的粉狀物,外表很像粗鹽,就能放射出奇異的螢光,它的光度足以在夜間看書。而放出的光與熱,庇使空氣成為電導體,能穿透骨頭,鋼鐵板,醫學上用來治癌和皮膚病,並可製造鐳射線等。) 他們的成就獲得全世界的矚目,居禮先生榮獲法國中央研院院士榮耀;居禮夫人瑪麗,亦獲巴黎大學物理學榮譽博士;另外,瑞典科學院頒給他們諾貝爾獎金,世界各地對這樣年夫婦的成就,都給以很高的評價。 一九○六年,居禮博士車禍過世,居禮夫人含悲繼任丈夫院士資格和研究工作;天九一一年的諾貝爾獎,又再度頒授給她,這是科學界未有過的殊榮,因此,被譽為發現鐳的女英雄(The Heroine of radium)。 居禮夫人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辭世,前半個月,仍未離開她擎愛的實驗室。

剛正不阿包青天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5

《忠臣軼事》剛正不阿包青天 2008/4/2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陳菽蓁 「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雖甚嫉惡,而未嘗不推以忠恕也。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嘗曰︰『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宋史•包拯傳》 包拯,字希仁,盧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官僚世家,包拯不但事父母至孝,青少年時代即刻苦讀書,二十九歲考上進士甲科,按宋朝規定,考上進士便可作官,包拯看父母年事已高遂辭職在家,孝敬雙親多年,「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徘徊不忍去」。 包拯的孝行受到鄉裡人士稱讚,經由父老勸說才離開父母守喪地,前往天長縣任知縣,那時包拯已經四十歲了。後又出任端州,端州出產有名的端硯,每年要向朝廷進貢,當地地方官吏和豪紳常加碼克扣造成百姓負擔,包拯直至離開端州 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硯。 包整的鐵面無私受到賞識,慶曆三年(西元一○四三年)被朝廷調到首都開封任監察御史,雖無多大實權,卻可直接參予朝政,包拯任監察御史期間,曾對北宋的內政和外交,提過許多批評和改進建議,並出使契丹,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任務。 包拯所處的仁宗時代,已不若宋初之氣勢,冗官、冗兵、冗費形成百姓負擔,起義和士兵暴動時有所聞。為利國計民生,包拯力主整頓改革,任用忠直君子、罷除奸邪小人,不但七次彈劾「苛政暴歛」的轉運史王逵,且不畏風險直陳皇帝親戚當「凡庸之人免去要職」。另一方面又主張不能苛剝平民,實行公平的通商法,改善邊防、維護朝廷獨立尊嚴,針對冗兵之弊,更提出「裁減老弱冗兵」的主張,凡此種種的「寬國利民」之策,皆使得朝廷信任、百姓感佩。 包拯的仁民愛物之風在他的處世作風上表露無遺,包拯剛直,卻不主觀武斷,他善於調查研究、樂於聽他人的意見;臉上少有笑容,卻能虛心接受他人指陳,司馬光稱他是「剛而不愎,此人所難也。」 包拯一生大公無私,一生儉樸、不謀私利,史書上說他「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刻在家中壁上的家訓凜然正直一如其人「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吾孫也。」 包拯辦案為民申冤時往往不畏權勢、直言敢為,甚至自己親戚犯案也絕不徇私枉法,因此「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包青天之名自然不脛而走。為脫百姓疾苦,執法如山的包青天,所斷過的案件和利於朝廷民間之事不知凡幾。 嘉佑七年(一○六二)包拯病逝開封,但死後威名不減,有一少數民族歸順宋朝,別無他求,唯願神宗皇帝准予改姓包,其餘受其恩澤及感恩及他的百姓更不在話下,歐陽修就認為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至於戲曲裡描寫的那位臉孔黝黑,小時遭父母遺棄,由長嫂帶大、辦過許多離奇案件的包公,雖跟歷史有些許出入,也可看出包青天高貴的情操,和正義無私的形象已經根植人心了。

當孩子生命中的最佳導師

2008年04月30日
公開
7

《功文式教育親職專欄》當孩子生命中的最佳導師 2008/4/29 人間福報家庭版| 作者: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 早上九點多,媽媽就接到小明的來電,電話中小明語氣輕鬆,聽起來不急不徐:「媽,幫我把課本送過來,我下一堂課要用,趕快!」而另一頭,媽媽已蓄勢待發,準備要以跑百米的速度衝到學校,奉上兒子的課本。 當過孩子的快遞嗎? 就在當下,媽媽心念一轉,她停了腳步告訴自己:「我愛他,卻不可以因此害了他。現在送書過去,等於告訴孩子,就算自己犯錯也有父母頂著,這樣永遠無法學會負責任。」便堅定地回答說:「對不起,媽媽現在不在家,沒有辦法幫你送書。請你誠實地告訴老師,你忘記帶課本了。」 放學後小明氣昏了頭,而媽媽早已心有準備,在孩子發出怒氣前告訴他:「寶貝,今天老師一定非常以你為傲,因為你誠實地告訴大家,自己忘記帶課本了。」接著順勢提醒小明,記得在書桌前黏上一張便利貼,每天睡前提醒自己整理書包,準備好上學的工具。 回想一下,您也曾經當過孩子的快遞嗎?父母為孩子犧牲的狀況無奇不有,另一個極端的例子,便是社區裡發生的真實事件。某天診所外掛著一張告示──「本診所自三月二十九日起至四月十五日公休」。大家非常好奇醫生為何要休長假,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他四年級的兒子要準備期中考,醫生夫婦便放下手邊的一切工作,專心幫兒子複習,準備應考,為了讓兒子無後顧之憂,甚至連課後輔導都暫停了。 無法對生命負起責任 我不禁思考,為了讓孩子考試拿高分,父母刻意「排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擾」,剝奪孩子面對課業、補習的壓力,以及接受挑戰的處事能力。 有了父母這個「靠山」,這些眾多人堆積而成的成就,不是孩子自己努力得而來,自然不足珍惜。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缺少熱情,更無法對生命負起責任。 親愛的爸爸媽媽,您們是否還記得學習階段所遭遇的挫折?是否記得獲得成就時的喜悅?是否可以清楚知道職場所需具備的技能?是否可以體會成功背後所需做的努力?仔細思考這些問題,便可以下列的觀點,幫您釐清上述兩個案例的真正意義。 如何介入孩子的生活? (1)父母該如何介入孩子的生活?何種程度才算剛剛好的干涉? 父母無法永遠隨侍在孩子身旁,孩子必須自己體驗生活,學習面對挫折,並且懂得從錯誤中學習。千萬不要害怕給孩子犯錯的機會,我們必須讓孩子從跌倒中學會走路,讓他們經過不斷的嘗試,才能學會將事情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我們要讓孩子做自己,更要讓他們有掌握自己生命的權利,我們的責任不是主導孩子,而是讓他們有寬闊的空間,成為一個負責任的獨立個體。 (2)幫助孩子發展正確且健康的學習態度,遠比考高分來得重要。 日復一日的練習和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培育孩子持之以恆的成功關鍵。個人無法讓世界停止運轉,孩子若能對生命具有誠實的觀感,便能遵行「適者生存」的原則。感謝我的母親,她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總會不斷提醒我要順應世界的轉變,而不應等待世界因我而改變,因為那根本是天方夜譚。 家庭是孩子學習的最重要場所,父母的價值觀及日常生活,深深影響及塑造孩子的品德。父母所表現的行為,面對事情的處理態度、執行方式、觀點定論,以及如何看待結果等生活經歷,都是孩子最佳的學習典範。 各位愛孩子的父母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讓我們以確實的行動來感染孩子吧! 功文文教機構(http://www.konwen.com)

齋室花木緣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4

《名人軼事》齋室花木緣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賈增妍 古往今來,有不少名人喜歡給自己的書齋或居室題寫雅名,其中許多以花木命名,讀來頗有情趣。 盛唐時期的山水詩人王維,曾把自己的居室題名為「竹里館」,並題詩一首,「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表達了一種寧靜、淡泊的意趣。 宋代名相李綱以桂花品格自勉,親植桂花以明志,並把書齋命名為「桂齋」。 元代著名畫家和詩人王冕生來喜梅,他在隱居的諸暨九里山上,種植了千樹梅花,並把畫室取名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王冕在詠梅圖上還題寫了一些詠梅詩,其中最有名的是〈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表達了詩人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和純潔的操守。 清代著名文學家朱彝尊居住在北京宣武門外海波寺胡同(今海柏胡同),因院中有紫藤,就稱其宅為「古藤書屋」。 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三十八歲那年,因家庭人口的增添,便帶著妻兒搬到湘潭縣蓮花寨的梅公祠去住,周圍二十餘里全是綻開的梅花。為此,齊白石把他住的梅公祠,特意取名為「百梅書屋」。 京劇表演家梅蘭芳,得到「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所繪「掃飯僧」真跡一幀,隨後又得金農書「梅花詩屋」齋額,不勝歡欣,並將一書一畫懸壁欣賞,命書齋為「梅花詩屋」。 民主老人陳叔通因愛梅,便盡力搜求名人畫梅真跡,先後收得百幅之多,最後又收得高澹遊所繪《百梅書屋圖》,也名其齋室為「百梅書屋」。 近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十分愛畫小楊柳樹,以求一種平實的為人處世之道,就將屋名取為「小楊柳屋」。 毛澤東生前居住在北京中南海的豐澤園,他將書屋命名為「菊香書屋」,名字緣於康熙的題聯「庭松不改青蔥色,盆菊仍靠清淨香。」 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因所居燕南園中有三棵松樹,就給自己的書齋取名「三松堂」 作家劉心武從一九七八年發表了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後,我就把書房命名為「綠葉居」。

關於未來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35

《光點》關於未來 2008/4/29 人間福報副刊| 作者:凌性傑 根據導演林正盛的講法,未來就是一直來一直來。 久未見面的高中同學S來找我,邀約與另一個朋友去泡湯。偌大溫泉池中只有我們三個,可以很自在的講話。水溫正好,比體溫高一些,泡了下去便懶得起身。其實這當下,我是做什麼都懶的。有時對待迎面而來的一切,我竟都失去勇氣與沉著。生命的腳步,日復一日向前,沒有為什麼的向前。我欣然領略著人生的變化,讓每一個當下都開向未來。很久很久以前,當我們還是高中生的時候,從沒想過會來到這樣的人生境地。 離開溫泉鄉,身體仍靜靜的流汗。新陳代謝加快,我們不久就餓了。飲食談讌之際,我與S聊起當時熟稔的Y。高中時的我們,各有各的生活目標,玩社團、忙交遊,就是很少去想現實功利的人生。童軍、康輔、校刊,號稱三大當社。我跟Y身在其中,沒去在意功課,只求理想能夠發光。所以Y硬是在我們那所第一志願男校熬了五年才畢業,畢業後又沒考好,想辦法拖延兵役準備重考。這次過年期間我見了Y,他這幾年滄桑許多,父歿兄死,家中只剩下他與母親相依。我問Y的母親,現在總算可以不用那麼操煩了吧?她笑笑的說,都已經過去了,嘴角猶然藏著苦澀。Y與母親合力照拂因為車禍成為植物人的哥哥,前後共計六年。前年的農曆新年前,Y的哥哥過去。火化之後,他們將骨灰送回高雄安置。很難相信,Y大學畢業後,便穩定的從事教職,接掌行政工作非常得心應手。不久之後,或許要購屋、娶妻、生子。朝著未來,等速前進。 Y跟我在重讀第二年高一時成為同班同學。始終學不會教訓的我們,還是縱情玩樂,從平凡生活裡嘗試小小的冒險。蹺掉補習班的課,他會騎重型機車載我上山看夜景。眼前一片燈海,茫茫渺渺的,兀自飄搖。我們那時也想著未來,但是從不曾想像過現在生活模式的「未來」。如今,當有人跟我談及未來,我也只能假裝並不恐慌。只不過,現在的心,只有現在。今天又要過去,明天即將到來。我也只能說,就是這樣吧,凡是屬於我該領受的,我就情願了。因為已經發生,因為別無選擇。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讀者與我

2008年04月29日
公開
10

《新聞趣談》讀者與我 2008/4/29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平濤 新聞事業雖是文化事業,但基本上是「生意人」,因它靠「賣」新聞維生,「貨」不好自然沒買主,沒進賬一定無法繼續經營(除非經營者有的是錢,不計虧盈)。因此,讀者是媒體的衣食父母,問題是「賣給」讀者什麼樣的東西才能維持久遠? 早年,新聞人的抱負是「給讀者想要的」,但問題是「媒體自認讀者要的?還是讀者要求的?」 坦白說目前還是「無解」,也因此各媒體經營者「自以為是」,走自己的路,走對了是「前途光明」,否則就得「關門大吉」。 近幾十年,媒體為「找」讀者,可謂花樣百出,口號滿天飛,什麼「正派辦報」、「台灣人的報紙」、「台灣人的電視台」等等,無奇不有。這些口號嚴格說只是「意識認同」的讀者群而已,媒體給他們的幾乎是千篇一律的「同一問題」炒作,並沒有盡到媒體「提供知識」的責任,也因此想求知的人,寧願看專業性雜誌,或者看《讀者文摘》之類視野寬廣的雜誌。 也因此一般媒體就原地打轉,打轉久了連媒體主事者腦筋也打結,成天指示記者採訪某些政治新聞、八卦新聞,卻未好好利用記者個人長才,幫助讀者「求知」。 許多人把媒體難經營怪罪網路發達,想求知就上網,看報紙、看電視無法滿足知識。 網路能幫助民眾求知,難道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就不行?其實問題出在願不願意而已,如果媒體仍然「強迫」讀者,只會自掘墳墓。

氣溫對身體的影響

2008年04月28日
公開
2

《百科知識》氣溫對身體 的影響 2008/4/14 人間福報縱橫古今| 作者: ◎鍾正和 當氣溫低於零下八度的時候,人會感覺到難以忍受的嚴寒,甚至會出現凍傷皮膚的現象。 而當氣溫低於四度時,會嚴重影響大腦的思維效率。你需要注意在防寒的同時,多做些運動,保持身體的活躍。 當溫度在十度以下時,人容易感到沉悶、情緒低落。 當氣溫低於十五度時,人體與外界的熱量交換以人體失熱為主,你得注意保暖。 在十五度~二十度時,處於安靜狀態的身體,一晝夜會散失二四○○千卡~二七○○千卡的熱量。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五,靠空氣的對流和熱的直接輻射散失掉;有百分之二十五,是靠汗液的蒸發散失的。 十八度~二十度時,人的工作效率最高,不妨把最難搞定的工作放在這個時候去做。 二十度~二十二度的情況下,人的心情最為舒暢,與家人出遊最適宜! 一般情況下,當氣溫超過二十八度的時候,人體會感覺稍有不適,通過平時鍛煉等提高免疫力,就能感到神清氣爽。 空氣溫度高於三十二度,人們普遍會感到悶熱難忍。此時你得注意多喝水,開窗透氣。 人體皮膚的平均溫度為三十三點九度,三十五度是癌細胞繁殖的最佳溫度,而人體的正常體溫是三十六點五度。(以上溫度皆為攝氏)